首页范文幼儿创造性思维的特征十篇幼儿创造性思维的特征十篇

幼儿创造性思维的特征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2:08:10

幼儿创造性思维的特征篇1

关键词:创新能力音乐活动培养

俗话说:“想象是创造的先导,是从模仿到创造的阶梯。”只有丰富幼儿的想象力,他们的创新能力才会得到更好的发展。音乐活动是具有创造性的艺术教育,它不但利于创新思维的发展,还有助于创新力的培养。它对丰富幼儿的想象,增强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培养富有个性及创造力的一代具有重要意义。《指南》中明确提出艺术活动的目标是:“培养幼儿对美的感受能力,丰富审美经验,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而不是单纯的知识和技能的传授。”那么,教师在富有创意的音乐教学实践中,应当如何发散幼儿的思维,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呢?

一、利用好奇心引导探索,培养幼儿创新精神

创新能力是人潜在能力的表现。在幼儿园活动中,幼儿具有好奇、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力等特点,这些特点促使幼儿不停地进行各种探求和寻找。因此,激发幼儿的好奇心,保护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对创新精神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

例如,在进行音乐活动《小动物找家》时,我们设计的过程是让音乐召唤迷路的小动物。但在讨论活动中,幼儿提出了自己不同的看法。有的学生说将这些动物根据不同的叫声进行分类,如双响筒、双响梆子渲染动物跑和叫的声音。最后,教师加上了幼儿的意见,使活动更加丰富了。总之,在这次的节奏活动中,我引导幼儿探索各种乐器,感知不同音色;让幼儿学习各种乐器的敲击方法,并尝试制定配器方法,创造性地选择乐器;鼓励幼儿进行即兴创造伴奏,使幼儿积累演奏的经验,进行大胆合理的创作,从而激发了幼儿的创新思维。

二、利用音乐刺激幼儿思维,激发其创造性认知

同样的音乐,不同的幼儿欣赏过后,他们会有不同的感受。在幼儿园活动中,幼儿会根据自己丰富的体验、想象、表现,发展成为自己独特的思维,从而对音乐进行创造性的表达。在幼儿园音乐活动中,幼儿把握的不仅是外在的活动内容,而且是将创造性认知特征进行内化、深化,在此过程中往往伴随着丰富的感情、想象和自己独特的语言,从而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例如,进行中班音乐活动《认识你呀真高兴》时,首先,我通过音乐的旋律激发幼儿,接着通过提问“平时,你和好朋友玩耍时会做一些什么动作,心理感受怎样”启发幼儿听歌词创编动作来表现对朋友的喜爱,从而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提高幼儿的艺术感知能力。

三、用音乐促成幼儿表现,培养幼儿创造性情感特征

在音乐欣赏活动中,通过感知音乐的旋律、节奏、快慢、强弱等方面,不仅让幼儿欣赏了优美的音乐,进行了艺术审美的教育,而且还激发了幼儿的兴趣,促使其对音乐活动的表现,同时形成了创造性情感特征。

例如,在《森林联欢会》的音乐欣赏活动中,我先让幼儿倾听音乐,闭目想象,再让他们把耳朵听到的和脑海中想到的东西画出来。由于幼儿仔细聆听,他们的想法都很奇妙。有的幼儿画出了小鸟和白云;有的幼儿画出了凶猛的狮子和老虎;有的幼儿画出了两个唱歌跳舞的好朋友;还有的学生奇思妙想,画了一幅小老鼠拉着一辆大汽车,小动物们在车子上的联欢图……幼儿的奇思妙想给大家展示了一个富有动感、快乐的联欢会场景。通过这个活动,让我们看到了幼儿丰富的想象力,同时也说明了自由想象与创造是在音乐感知和情感体验中产生的。因此,教师在音乐欣赏教学中,应让幼儿在欣赏的基础上发挥想象力,丰富自己独特的感受,从而促进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四、用音乐塑造幼儿性格,形成幼儿创造性人格特征

在音乐活动中,除了让幼儿倾听、欣赏音乐,还应该让幼儿理解音乐,并在此基础上,激发其用语言、舞蹈、绘画等形式把自己的理解与感受创造性地表现出来,形成创造性人格特征。

例如,在大班歌曲《大树妈妈》音乐教学活动中,我首先让幼儿熟悉歌词,接着引导幼儿结合歌词想象大树妈妈与小鸟之间的画面。为了让幼儿更加深刻理解歌词,我又引导幼儿联想平时生活中妈妈对自己的爱。幼儿争先恐后地说着。有的幼儿说:“我妈妈每天起得很早,给我做早饭,很辛苦。”有的幼儿说:“妈妈总是把好吃的留给我吃。”还有的幼儿说:“妈妈每天睡觉的时候都会给我讲故事,真好听。”通过幼儿联想自己妈妈在生活、学习上给予的无微不至的细心关爱,从而理解歌曲中大树妈妈对小鸟的爱护,萌发了对妈妈喜爱的情感。另外,活动延伸,我请幼儿用绘画的方式表现歌曲中大树妈妈对小鸟的喜爱。在这个过程中,幼儿发挥想象,进行创作,从而充分地理解了音乐的内涵。

五、用音乐提升幼儿能力,训练幼儿创造性动作技能

不同的音乐会带给幼儿不同的感受,如轻松欢快的音乐不仅能够调动幼儿的创新思维,还能挖掘幼儿深层的创造能力。例如,在音乐欣赏《摇篮曲》中,我们运用多媒体技术给幼儿观看了不同的小动物,如猫头鹰、小猫、小兔子、大公鸡等睡觉的姿态,引导他们观察歌曲中的不同小动物的睡觉方式,启发他们用身体去表现。通过这种方法,幼儿积极创编动作,不仅激发了他们丰富的想象力,还为他们营造了一个欢乐轻松的音乐氛围,有效发展了幼儿潜在的创造性活动。

又如,在进行音乐游戏《超级变变变》时,我首先引导幼儿发现自己的身体可以摆数字、形状等,然后让他们欣赏《孔雀舞》《动物模仿操》等各种舞蹈造型。在此基础上,我请幼儿来创造性地利用人体表现造型。幼儿可以自由选择道具装扮自己。在幼儿的欢笑声和音乐声中,展示出了各种各样的人体组合造型:如四个小朋友一起后仰做开放的百合花,有的幼儿手拿套圈排列成可爱的毛毛虫……幼儿个个兴致勃勃,在充满趣味的游戏中快乐玩耍。这次活动,不仅培养和保护了幼儿的参与积极性,体验了成功与快乐的情感,还使幼儿的自信心、创造力、表现力得到了充分的展现,提高了幼儿的整体素质。

总之,音乐的丰富多样性源于创造,运用音乐对幼儿进行教育,是培养创造性人才的一个途径,让幼儿在音乐活动中大胆地创造、自由地歌唱,不仅感受到了歌曲的欢乐,还体验到了创造的快乐,对他们创造精神、创造意识的早期培养具有重要作用。教师在日常生活中要留心观察任何具有创造力的地方,将它们灵活运用到音乐活动中。此外,教师还应注重幼儿对音乐的喜爱与创造,创设良好的音乐教育氛围,发挥他们无穷的潜力,从而使他们自由、主动、积极地成长!

参考文献:

[1]于洋.试述学前音乐教育对幼儿成长的作用[J].内蒙古大学学报,2011.

[2]黄山花.幼儿音乐欣赏活动指导浅谈[J].学前教育研究,2006.

[3]韩兰魁.奥尔夫教学法与幼儿音乐教育[J].音乐天地,2001.

[4]潘文涛.如何在幼儿音乐活动中进行创新教育[J].沈阳教育学报,2001.

幼儿创造性思维的特征篇2

【关键词】科学教育 创造力 内在潜力

为了抢占科技和经济的制高点,许多国家都在不遗余力地发展科教事业,加快各类人才的培养,进而把提高国民的科学文化素质看成是21世纪竞争成败的关键。总书记也指出“世界范围的经济竞争、综合国力的竞争,实际上是科学技术和民族素质的竞争。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因而作为创新培养的重要手段,创造教育已逐渐受到普遍重视,因此对幼儿进行创造力的培养,使之成为人才培养的第一环,已经成为时展对幼教改革的迫切呼唤。

创造力是人的智力最高级、最有价值的部分,是人类普遍存在的能力。创造力是一种资源,会因得不到开发被埋没、放置、社会发展需要主动的、有创造性的个体,培养具有主动性和创造性的人是当今社会对教育提出的必然要求,而教育可以发展儿童的创造才能,幼儿期主要是培养初级创造力、发展创造意识、创造性思维,为今后形成高级创造力做准备。

那么如何在科学教育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呢?

1.注重幼儿的动手操作

科学的本质是探索未知、发现和创造,而创造又离不开联想和想象。有研究表明:大脑指挥双手,双手又指挥大脑,让幼儿多动手,可以增加他们的感知力和创造力。要想把幼儿培养成一个充满创造力的人,就应尽量让他们尝试各种事物,并以他们独特的方法进行实验,创造的前提是探索,体验、操作是幼儿创造的源泉。教师要为幼儿提供大量的、各种各样的材料,让幼儿动手摆弄、探究、体验,在实际操作的活动中不断积累经验。在组织活动时不应把集体教育活动作为唯一形式,而应支持和引导幼儿个别和小组发起的探究活动,让幼儿在自主选择的操作活动中发现、学习。

2.将创造型人才个性特征的培养,列为幼儿创造力教育的主要目标

创造型儿童往往具有好奇、冒险、自信的人格特征,这些人格

特征也是其创造性的一种表现。在一般的教学过程中,人们很少会把从属于非智力因素的好奇、冒险、自信的人格特征融合于智力因素的教育过程中,很少会理解和保护幼儿的这些创造性表现,使之成为幼儿稳定的心理品质。这样也压抑了幼儿创造力的发展,本研究根据创造力投资理论把知识、智力过程、智力风格、个性特征、动机、环境因素六个方面综合起来,在开展科学教育的同时重视培养幼儿创造型人格特征,把它列为培养幼儿创造力的主要目标。同时树立创造力的的教育观:尊重、宽容、期待。既尊重幼儿的一切想法和做法;宽容幼儿对事物的不确定、首创性、互异性和多样性,在活动中允许幼儿有100个以上的可能性;期待教师对幼儿的探索言行不予以评判;让他们好奇、喜探索、能坚持、会合作,如我们利用一日活动中的随机情景,开展猜一猜、想一想的活动,有即时即景解决问题的内容,也有科学常识、社会常识、生活常识方面的内容,教师积极引导幼儿一题多解、一问多答。创造力培养目标在幼儿个性特征的形成的同时也获得落实。

3.形成利于幼儿创造力发展的心理氛围

鼓励幼儿多运用想象力,发表独特见解,为他们提供自由、信任、快乐的气氛和支持环境,就能让他们的潜能得以充分发挥。幼儿创造行为的特点是新奇、有魔力,只要不被忽视、苛求、严格限制,不成为缺乏爱的牺牲品,都具有创造精神。

3.1 教师在活动中要尊重幼儿的想法,接纳和支持幼儿的兴趣和观点,这样在心理安全的环境中,幼儿容易根据自己对事物的真实感受进行创造性地思考、想象和探究,有利于创造力的发展。

3.2 教师要允许幼儿出错,要认识到幼儿的许多错误源于幼儿当前的认识水平,那些在成人看来是错误、可笑的观点,在幼儿看来也许就是合理和正确的。幼儿总是怀着强烈的好奇心和良好的愿望去探究周围世界,常常用自己独特的、不同于成人的眼光认识世界,教师要耐心地倾听和观察,了解幼儿的真实意图,给予幼儿适时、适当的帮助,支持和鼓励幼儿大胆从事有创造性的活动。

4.注重幼儿与同伴间的表达与交流

幼儿在进行科学活动时,会有一种表达的潜力和欲望,他们急于想把自己的新发现向老师或同伴讲述,想把自己的疑惑向其他人说说。在表达与交流、听取同伴意见的过程中,他们知道了可以有多种办法解决问题,也能从同伴的讲述中得到灵感激发创造的火花。教师应更加注重性格较内向的幼儿,给他们多一些表达的机会,让每个孩子都能无拘无束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萌发创造意识。我们相信,每个孩子都有创造的潜能,创造力并不只是在某些外显的幼儿身上体现出来。

“语言是思维的拐杖”,离开语言的思维是虚晃无力的。在科学活动中,教师应重视组织幼儿与同伴交流自己操作过程和发现,他能使幼儿理清思路,更清晰地了解某些事。在操作中,语言伴随动作同步进行,同伴间的交流、争论有时是进一步探索的催化剂,教师要能及时的捕捉,并以此为契机,鼓励幼儿运用已有的经验大胆进行猜想和解释,按自己的想法作用于物体来验证,把问题弄个水落石出。石头和石头碰撞,可以撞出火花,争论一下,也许能争出个新思路、新举措,这样有利于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5.幼儿科学教育的内容源自于生活

在选择内容和设计活动时要注意以幼儿的生活实践为基础,从

幼儿的身边开始,是让他们看得见、摸得着、听得到的,是他们感兴趣的,乐意去做的各种内容,才能解放他们的好奇心、求知欲,从而产生联想和创造。

1.大自然是幼儿观察、了解世界的一个窗口。

2.生活常识、规则是必须学习和积累的科学知识和经验。

3.环保生态教育和研究是创造教育、责任心培养的重要手段。

4.人与动植物的关系是幼儿最感兴趣的。

这样,我们能组织许多与幼儿生活密切相关的科学教育内容。

如:风、声、电、水、磁、光这一系列常见的现象,可以开展风的利用、声的用途、水资源的保护、电的作用的探索。这种探索不仅是知识的学习,更是让幼儿展开想象的翅膀去发明和创造。

面对新世纪的到来,随着对创造教育的深入研究,让我们越来越清楚地发现,创造力是幼儿所具有的内在潜力。幼儿的创造性思维需要成人的启发、引导,幼儿的创造意识需要我们去挖掘,我们应多方位、多层次、多角度地培养,以推进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幼儿创造性思维的特征篇3

而谈到幼儿的创造力培养,父母首先关心的一个问题就是,怎样发现幼儿的创造性?对幼儿来说,创造意味着什么?这实在是个重要的问题。怎样看待它,会涉及我们对幼儿的观念和态度,从而影响我们的教养方法。

一、幼儿的创造力是什么

在心理学界,创造力是一个仍有争议的概念。目前较一致的看法是将其定义为:根据一定的目的,运用一切已知信息,产生出某种新颖、独特、有社会或个人价值的产品的能力。其核心是创造性思维能力。一个成人,如果没有制造出某种物质或精神方面的新产品(即外显的创造力),我们就很难认为他有创造能力。而幼儿呢?幼儿显然不能像科学家那样创造发明。但历代称颂的“曹冲称象”、“司马光破缸救人”,人们能因为他们没有创造出新产品,而否认其具有的创造力吗¡

心理学家把儿童的创造力描述为:回忆过去的经验,并对这些经验进行选择,重新组合,加工成新的模式、新的思路或新的产品的能力。事实上,幼儿的这种创造行为可表现在幼儿的动作、语言、感知觉、想像、思维及个性特征等各个方面。

那么,创造力对幼儿来说,究竟意味着什么呢?

1、幼儿的创造是一种“心向”。

通常,我们把创造当做是一种特殊的“活动”,大人们干什么事都有很强的目的性,他们看重的是活动的结果也就是“产品”。但这样的标准不能简单地搬到幼儿身上。试想一下,生活中哪一样东西对幼儿来说不是“新”的?当我们对语言的掌握达到了把它当成工具时,幼儿却会为刚学到的一个新词激动;当我们在炎热的夏天采用种种方法灭蚊时,幼儿却可能会为了弄清蚊子有几条腿而四处寻找它们……当幼儿学到一个新词或兴奋地告诉你蚊子有几条腿的时候,您会把这些当做是真正的创造吗?对幼儿来说,创造不等于发明,不等于制造出“新产品”,而只意味着一种对任何事物都抱有的“敏感”,一种了解和接触新事物的“心向”。让幼儿保持这种敏感和心向,就是培养创造力的最重要的一环。

2、幼儿的创造是没有惰性的。

这里说的惰性并非有关勤劳的问题。而是指心理上没有惰性,即善于突破各种各样的框框和模式。幼儿的认识从零开始,他们有一个从无序的反应到形成自己认知习惯的过程。如果这些习惯与成人没有差异,长大后恐怕也就没有多少创造性可言了。可见,没有惰性,就是形成个人独特的认知习惯。因为创造并不是少数人才有的超人性的东西,而恰好是人在生活的早期所具有的一种非常普遍的特征。因此,幼儿创造力培养也就意味着帮助幼儿形成一些个人化的习惯。

3、幼儿的创造就是善于组织自己的“材料”。

不同的幼儿会吸收不同的经验,他们的感官和脑的优势可能会有很大差异。有些幼儿善于听辨,有些善于观察,还有的善于对自身的运动觉进行控制。这些自然会形成他们自己的独特经验。因此,创造力的培养也就是引导幼儿善于在自己经验的基础上组织这些材料。但在很多情况下,成人是不太容忍幼儿的个人经验的。比如,当幼儿用画笔勾勒出美妙图画时,你可能会惊叹他的创造天赋。但当幼儿用棍棒和沙石演出了一场令人生厌的游戏时,你还会看到其中的创造性吗?当孩子们凑到一起谈论自己在时光隧道中追杀宇宙恶魔时,你有没有想到,爱因斯坦这样一个本世纪最伟大的创造者的最为动人的“思想”,也只是“看见自己与一束光线同行”。因此,每个幼儿的个人经验都是丰富而独特的,只要这种经验的组织具有新意,那就应该被理解为一种真正的创造。

二、培养幼儿创造力的重要性

1、创造力培养是个人与社会和谐发展的需要。

新世纪的到来,培养大批创造型人才,是社会发展的总趋势。美国著名教育家泰勒说:“创造力不仅对科技进步,而且对国家乃至全世界都有重要的影响。哪个国家能最大限度地发现、发展、鼓励人民的潜在创造性,哪个国家在世界上就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作为社会关系总和的人,创造力素质是个人得以终身发展的保证,而只有终身发展的人,才能推动社会的持续发展。

2、创造力培养是幼儿整体人格和谐发展的需要。

人格,指一个人的整体精神面貌,决定一个人的行为方式和行为指向。幼儿已具有思维能力,有自己的主见和追求,有求知好奇、创造的需要,这是幼儿人格发展的需求。无视幼儿这种发展需求,则很容易使幼儿的想像和创造被抑制或弱化,形成人格障碍和人格分裂。具有创造力的人应具备下列人格特质:

(1)有强烈的问题意识,求知欲旺盛;

(2)思维灵活,善独辟蹊径,想像力永不枯竭;

(3)兴趣广泛,善于从各种角度收集信息,观察敏锐;

(4)意志品质出众,具有冒险精神和锲而不舍的努力精神。

可见,幼儿创造才能的发展与培养幼儿个体形成多侧面完整人格的整个过程是分不开的。

三、幼儿创造性行为的外显特征

幼儿在成长过程中具有天然的创造性行为,父母可通过以下四个外显特征来识别其创造力的状况。

1、对身边的事物寄予强烈的关心,有很强的求知欲,总有问不完的问题,而且“打破砂锅问到底”。这种好奇心是创造的巨大动力,是创造力不可缺少的条件。

2.常显露出一些独特的思想或表现出出人意料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显示出求异思维的倾向,如幼年的文彦博树洞取球、世界闻名的高斯对“求1到100的和”的特殊解题方法等。有创造力的幼儿往往会干出一些奇特的事情来,可谓“想得出奇,淘得出格”。

3.善于动脑,发散性地思考问题,很少受思维定势的影响。思维定势,是指过去活动中形成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对同类的后继心理活动有定向的作用。如一个小孩,把香烟倒过来装在烟盒里,就避免了手上的细菌粘到过滤嘴上,为此他获得发明专利。

4.有丰富的想像力。由于幼儿主客体尚未完全分化,常赋予无生命的物体以生命、感情和意志,呈现特有的“泛灵性”思维方式,从而给幼儿联想、想像提供了充分的自由发展空间,也为幼儿创造性思维的萌芽开辟了道路。

综上所述,幼儿的好奇心和创造性想像的发展是他们创造力形成和发展的两个最重要的表现。了解了上述特征,父母应重视幼儿的这些行为表现,善加引导,从而促使幼儿创造力的充分发展。

四、培养幼儿创造力的具体途径

培养幼儿创造力,需要营造良好的家庭教养环境,向幼儿提供丰富的生活内容和自由宽松的生活环境,发挥幼儿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他们创造的欲望、创造的兴趣和创造的能力。这里,我们主要论述培养幼儿创造力的两个重要途径:创造性思维训练与创造性艺术活动。

(一)提供适当的创造性思维训练。

创造性思维是指在创造性活动中所特有的思维过程,也是创造力的核心。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认为:创造性思维过程中包含发散性思维和集中思维这两种思维形式。发散性思维,指从多种角度去思考探索问题,寻找多样性解决问题方案的思维。集中思维,是通过逻辑分析,按问题解决的要求筛选出一种最优化解决方案的思维。

1、发散性思维的训练方法

(1)一形多物的扩散。请幼儿尽可能多地说出同一形状的物品,如圆形的东西有哪些、正方形的东西有哪些等等。

(2)一物多形的扩散。请幼儿敞开思路,说出同一物品尽可能多的用途,如水有什么用、绳子有什么用等。

(3)一因多果的扩散。带幼儿玩“如果……将来会发生什么”的游戏。例:如果世界上的树木都是蓝色的,将会发生什么;如果你会飞,将会发生什么情况;如果大家都穿一样的衣服,将会发生什么等等。

(4)一物多变的扩散。让幼儿把东西变换一下,他们会更喜欢去思考。如什么东西小点更好看、什么东西跑快点更有意思、什么东西大些更使人感到愉快等。

(5)一题多法的扩散。设计一些具有多种解决方法的生活趣题,让孩子思考。如请幼儿10秒钟内,想出10种以上使热汤很快变冷的方法;设想如果在商店里走丢了,有多少种回家的办法等等。

2、集中思维的训练方法

(1)归类法。向幼儿提供画有常见的物体的卡片,要求幼儿进行分类(如分树木、蔬菜、野兽、家禽等四类),并说出分类的理由。这样的分类标准可有许多,如颜色、形状、季节、用途等。

(2)排除法。找出混在一堆东西中不同类的一个,即把这个异类物排除在其他同类东西之外。

(3)类比推理法。用图形、数字、语词等呈现排列的规律性变化。如让幼儿在横线上填合适的图形。

(4)下定义法。要求幼儿用自己的话给概念下定义。如说出下面的词是什么意思:碗、梳子、信等。

这些活动均具有较高的抽象概括水平,包含了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方面的思维能力。这种集中性思维和发散性思维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共同推动创造性思维的不断发展。

(二)开展创造性艺术活动。

文学、音乐、美术都属创造性艺术活动,这其中,创造想像尤为突出,而创造想像正是创造思维的支柱。

1、文学与幼儿创造想像的培养。

引导幼儿参加文学活动,是培养幼儿想像力的极好机会,聆听一个故事,幼儿需要调动想像,在脑海里再现故事所展示的图景。在编构故事时,幼儿更需要张开想像的翅膀,按照提供的故事线索用语言来结构故事的图景。家庭中父母为幼儿选择结构较短小的、多重复的诗歌,引导幼儿进行仿编讨论。如讨论“摇篮”:蓝天是摇篮,摇着星宝宝,白云轻轻地飘,星宝宝睡着了。大海是摇篮,摇着鱼宝宝,浪花轻轻地翻,鱼宝宝睡着了……请幼儿照此进行仿编。此外,向幼儿提供图片,要求幼儿根据图画编故事或创编故事结尾,编得越多越离奇越好。

2.音乐与幼儿创造想像的培养。

通过音乐、舞蹈活动可以培养幼儿的创造想像能力。家庭中随意播放中外名曲或儿童歌曲,让幼儿想像乐曲表达的意境,并随音乐舞蹈。日常生活中鼓励幼儿自编歌曲。例如,我们曾在一次幼教科研中关注过一个女孩,她5岁时偶尔创作了一首歌曲,并自弹自唱:“大海是鱼儿的朋友,花园是蝴蝶的朋友,好朋友,多快乐……”在众人的鼓励中,她自编的歌曲越来越多,也越来越高级。

3.美术与幼儿创造想像的培养。

给幼儿各类几何图形,请他添上几笔成为一些形象。让幼儿听音乐绘画,如听“喜洋洋”和“伏尔加船夫曲”,画“快乐与悲伤”的画,幼儿们的画会令人感叹。有个6岁男孩,听“伏尔加船夫曲”后画的画凄凉悲伤:几座新坟上竖着十字架,旁边还有枯藤老树,整幅画均是用凝重的咖啡色画成。可见通过美术手段发展幼儿的创造想像是完全可行的。

为幼儿创造力培养创设良好的家庭教养环境,其内涵是极为丰富的,除上述方法外,丰富的物质环境、知识环境、优化的心理环境以及培养幼儿冒险精神、合作意识等都是不可缺少的。

我们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并非就是要让他们达到科学或艺术的最高峰。即使在普通的生活中,创造也能让幼儿的未来变得更加丰富。对幼儿来说,“创造”不应该具有“职业”的意味,而应该只是他们的生活本身。

文/谈亦文

幼儿创造性思维的特征篇4

儿童诗歌的特点符合幼儿的思维特征。幼儿期是智力发展最迅速的时期,是培养创造性思维的良好时机。我们必须抓住这一时机,在幼儿园诗歌教学中,采取适当的方法,实施正确的教育,以发展幼儿的创造性思维。我认为在幼儿园诗歌幼儿园教学幼儿园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精选诗歌内容,贴近实际生活

幼儿所学的诗歌就要选择篇幅短小、诗文押韵、节奏感强的。很多诗词反映的是幼儿自己的生活,富有浓厚幼儿情趣易被幼儿理解接受的。如《咏鹅》是骆宾王七岁时描写在春池中戏水的鹅的形象,就是以现在幼儿的眼光看还是那么生动容易理解;选择具有角色情节和场面的诗词,如《画》中“远看山有色,近看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以谜语的形式讲出了画上的山、水、花、鸟,幼儿容易理解。

二、朗诵是幼儿学习诗歌的再创造过程

诗歌朗诵是一种艺术性的有声语言幼儿园活动,是一个再创造过程。诗歌的语言情感可跨性大,这就要求朗诵应充分调动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朗诵诗歌过程中,幼儿除了运用语言外,还可以通过眼神、手势、身姿等表情和动作,创造性地表现诗歌,同时可以借助丰富的想象,加强诗歌的艺术感受。例如《春天来了》,朗诵中教师在引导幼儿把握语调、语气同时,必须借助于画面的描述,调动幼儿的所有感官,去感受春风的柔和、芳香和和悦,让幼儿不知不觉中走入到诗的美妙境界中,此所谓“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此外,在朗诵幼儿园活动中,幼儿的情感体验、联想、表现、表达也是不同的,多元的,可变的,有相当大的自由度。教师要接纳幼儿的差异性、独特性和创造性,及时给予每一个幼儿鼓励和赞许,使幼儿在朗诵幼儿园活动中体验到成功和乐趣。

三、精心设置问题情境,培养幼儿的发散思维

在诗歌幼儿园教学中,教师要为幼儿精心设置问题情境,提问是创造的开始。问题是引导幼儿开展想象力和思维的一把钥匙,只有设计得恰到好处,掌握提问的时机和技巧,步步引导,层层深入,在多种假设问题的启发下,培养幼儿的发散思维。教师所提的问题必须具有可发散的余地,这些问题的答案是不确定的,是多向性的,有多种可能,多种结果。教师应让幼儿充分地想象,充分地说,鼓励幼儿异想天开,更好地培养幼儿的发散思维能力。

四、在创编幼儿园活动中,激发幼儿创造火花

创编诗歌是一种融思维、语言发展为一体的创造性幼儿园活动,教师只要依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水平,以恰当的方式进行培养,幼儿的创编水平就会有所提高。这种提高不仅标志着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更能有效地促进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提高,为其今后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幼儿的学习多从模仿开始,逐渐过渡到有初步的创造意识。仿编诗歌很符合幼儿的这一学习规律。教师应根据幼儿年龄特点,设计不同难度的创编幼儿园活动:小班、中班幼儿可以进行简单的诗歌仿编,即幼儿能模仿原诗的韵律、格式、词语、节奏等,仿编出简单的诗歌。大班、学前班幼儿可以进行难度大一点的仿编和续编幼儿园活动。

此外,问答歌也是一种主要的创编形式。一般说来,幼儿问答歌的形式是活泼多样的,并且题材丰富、内容浅显、形象生动、易唱易记,可以让幼儿在愉快的问答说唱中接受认知、情感教育,更好地发挥幼儿的想象力。这样既发展了幼儿的想象力、理解力及对美的感受力,又陶冶了幼儿的心灵。问答歌编唱多了,幼儿就有了一定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这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幼儿编写复杂一点的问答歌,根据一个事物的各种特征,从不同的侧面加以描绘。如教师问:“螃蟹怎么爬?”幼儿根据外部形态回答:“八只脚横着爬,口吐白沫不说话。”看见乌龟教师问:“乌龟背上背的啥?”幼儿经过仔细观察回答:“硬壳壳,它的家。”教师继续问:“背着家呀怎么爬?”幼儿回答:“一步一步不停地爬,敢和兔子比高下。”由此,培养了幼儿思维的广阔性,发散性。可见,通过创编幼儿园活动,使一花引来万花开,一首小诗引出无数创造的火花。

幼儿创造性思维的特征篇5

关键词:舞蹈教学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舞蹈编创

中职学校幼师专业舞蹈教学的目的和艺术院校的教学目的不同,其教学目标不是培养舞蹈演员,而是通过教学培养能够进行幼儿舞蹈教学、舞蹈表演及幼儿舞蹈编创的幼儿教师。这就要求我们的学生在校两年期间不但要掌握舞蹈的基础知识,民族民间舞和幼儿舞蹈技能外,还要具备独立的幼儿舞蹈编创能力。

我国舞蹈的先行者和奠基人之一,著名舞蹈艺术家吴晓邦老师指出:舞蹈教学需要用心灵的教育去带动身体的训练,要培养有创造力的人才。在幼师专业的舞蹈教学中有一个很重要的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对幼儿舞蹈的创作能力和创作水平,以适应社会对幼儿教师这个行业人才的要求。作为一名好的幼儿教师只会跳舞而不会进行舞蹈编创是万万不行的。编舞是在配合音乐旋律下对人体动作进行合理的编排,幼儿舞蹈的创编不但要遵守艺术创作的共性规律,还要遵循舞蹈创作的个性特点,培养学生编创的能力可以从如下几方面入手:

一、重视编创理论知识学习

舞蹈主要通过动作来表达人类的内心和情感。所以大多数人认为会跳舞就可以,理论知识知不知道无所谓。其实理论知识的学习是舞蹈编创的前提,它不但可以提高学生对舞蹈的欣赏能力,更对舞蹈编创有着制导性的作用。

1、 学习和了解各类舞种的风格特征。不同的舞蹈有着它不同的风格特征,比如新疆舞的特征是"扭脖子"藏族舞的特征是"踢踏、颤膝"、芭蕾舞的特征是"立足尖"等等。掌握这些特征是舞蹈编创的前提。

2、学习编创的技法。舞蹈编创,可以是先有音乐再有动作,也可以现有动作再有音乐。如果先有音乐,就要去分析音乐表现的是什么主题,它的节奏是什么,可以分为几段,根据音乐的旋律和歌词来决定动作和队性。如先有动作,首先要确定动作的风格特征是那类型的舞蹈,确定舞蹈的主题及主干动作,再去找适合的音乐。

二、加强实践能力的训练

俗话说"拳不离手,曲不离口",舞蹈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艺术,光有理论是不够的,只有强化实践,才能提高学生的编创能力。

1、模仿练习。创作舞蹈动作应先从模仿开始。模仿是最初的启蒙,可以让学生模仿常见的小动物动作,教师再指导学生把动作进行艺术加工,配合上音乐简单的律动就完成了,引导学生的创作兴趣,让使学生轻松地迈进编创的大门。

2、改编练习。教师可以先把一支较简单的舞蹈进行节奏变化,或者改掉其中的一段动作,再对变化规律做出解释和举例示范,让学生模仿之后,由学生自己选定动作进行练习,然后教师再对他们进行对比讲评,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开拓学生的创作思维。

3、创编练习。学生在积累了一定素材后,教师可以在课堂上选定一首音乐进行讲解分析之后,把学生分为若干小组开展集体编舞,并进行表演讲评。

培养学生创编舞蹈的能力,要教会他们会学,能把自己所学的知识用肢体语言生动形象地表达出来。我们应该把教学过程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过程结合起来,在扎实的舞蹈基础上结合幼儿舞蹈的特点进行舞蹈编排。并且加强实践,鼓励学生在校技能节上表演自己编创的舞蹈,还可以跟幼儿园挂钩,组织学生到幼儿园给小朋友排节目。了解幼儿的实际,学生会更有目的性,能更好的帮助学生提高编创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陈雯,崔鹃.浅谈舞蹈教学创造性思维的培养[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

[2]李泉泉在幼师舞蹈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策略《新校园》学习版

幼儿创造性思维的特征篇6

人对于音乐感觉是由大脑的右半球主使,因此右脑开发得越早就越能增强人的形象思维能力。幼儿以形象思维为主,而音乐在促进形象思维、创造性思维上更有其特殊的作用。所以我们教师在日常活动中应该尽可能地有效地利用音乐活动来培养、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使幼儿受益。

一、在音乐活动中引导幼儿大胆想象及创造

音乐活动对幼儿创造力的培养,除了表现在它可以启发幼儿将其与自己已有的感性经验建立联系,并进入歌曲的意境之外,更重要的是它可以对幼儿加以适时地引导,让幼儿充分理解歌词、曲调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从而进行大胆地想象。在进行中班音乐游戏《对面的兔子看过来》时,教师结合故事的讲述,使幼儿脑海中“小兔子”、“大灰狼”的形象更加生动、形象、具体。幼儿不仅可以利用不同的音色表现出不同形象的声音,例如用粗哑的声音表现“大灰狼”:温和的声音表现“小兔子”;而“小兔子”还可以随着游戏情节的发变化与发展,声音表现出相应的变化,由温和到害怕。整个过程中,教师只需要简单地加以指导,让幼儿从单一想象狼、兔子的外形特点,到根据它们的特征确定不同的声音,再到后来依据情节塑造出角色的艺术形象。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对事物的好恶程度为角色设计动作,最后在游戏中,幼儿的创造能力得到了充分发挥。幼儿逐渐地由形象思维,自然而然地过渡到用动作、声音甚至语言表现出自己创造出的角色,而这比起单一的游戏,更能让幼儿体会到创造的乐趣。

二、在歌唱活动中对幼儿进行创造力培养

唱歌是音乐活动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让幼儿给熟悉的歌曲增编新的歌词或者改编部分歌词,既能提高幼儿的唱歌兴趣,发展他们的唱歌能力,也有利于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如在歌曲《两只老虎》中,幼儿学会之后,教师可引导幼儿让他们把自己喜欢的动物名称添加或者替换进去。另外还可以让幼儿开展谈话活动,就歌曲中的内容展开讨论,例如,为什么两只老虎中,一只没有耳朵?一只没有尾巴?幼儿的答案五花八门,能想到的都说出来了:“它们打架受伤了、不小心摔了”……借此契机还可对幼儿进行品德、安全教育。

歌曲《春天》以明快的旋律,简洁押韵的歌词,深受幼儿的喜爱。在教师教唱时,又正值春暖花开的时节,因此我把活动室布置成柳絮飘飘、花开朵朵的春天。激发幼儿用动听的语言描述春天的景色,如“天气晴朗,柳树长出了嫩芽,蝴蝶小鸟都出来了等。”逐渐地为之后的学习歌词环节做一些铺垫工作。在活动中由两名幼儿扮演蝴蝶、小鸟,邀请其他幼儿加入“春天旅行团”,并提出加入条件一一说一句符合春天季节特征的话,这不仅调动起了孩子们参与的积极性,也加深了幼儿对春天季节特征的感知。在改编歌词活动中,孩子们提出用“春天天气暖洋洋”、“春天天气真晴朗”等取代原来的“春天天气真好”的歌词;把“柳树姑娘对着我们弯弯腰”改成“柳树姑娘对着我们微微笑、摆摆手”等。整个活动幼儿都表现出了积极参与的意识。改编歌词的过程中不但帮助培养幼儿的创造能力,同时还增强了幼儿的自信心,对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也起了重要作用。解的言行,如:拿着剪刀将布娃娃的头发剪下来并不断地说:我给你设计一个漂亮的发型;用身体挡住正在进入教室的小朋友并说去几楼,按下我的鼻子,电梯门就开了。上述这些行为,在成人眼里看似荒诞、奇异,但它正是幼儿“假想行为”的表现,它是幼儿的年龄特征行之一。当幼儿的心理需求和想象与实际混淆或发生矛盾时,就假想出一种事物或某种活动方式来实现自我满足,进行自我调节,其发生、发展与孩子心理发展和生活经验是紧密联系的。

幼儿创造性思维的特征篇7

一、幼儿美术活动创造性培养的反思

(一)幼儿创造性在美术活动中的必要性。幼儿时期作为智力发展与大脑成长的关键时期,良好的教育,对幼儿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多元、丰富的美术教育可以归纳如下:培养幼儿大脑、双手与眼睛的协调能力;培养人格,宣泄欲望和情感,从而收到心理治疗与精神健康的疗效;提高创造力,促进幼儿感情、知觉、技艺与心智等潜能发展;掌握文化知识,传达视觉效果,培养美感。大脑生理学家与心理学家表明:大脑机能各有作用,右脑具有想象、直观、扩散思考的能力,对于其他年龄段它很难补偿。想象、直观、扩散性思维作为培养创造力的支撑,充分利用美术活动,对促进智力发展与大脑生长具有重要作用。

(二)创造性在幼儿美术活动中的培养价值。

1.幼儿表现欲。从幼儿所处的年龄段与心理特征来看:他们没有成人那样多顾虑,不会受到习惯、规范的影响,表现欲多于成人,他们与众不同的思想经常蕴藏着新的元素。而美术活动的自由、开放,则为幼儿提供了很好的展示机会。表现欲利用美术创造就能得到满足与抒发。在这过程中,幼儿表现欲与情绪都得到了释放。在教学中,为了让幼儿更加畅快的展示想法,老师应该尽量为学生提供毫无节制的活动空间,在循序善诱中,增强幼儿表现欲,这样才能让美术活动发挥淋漓的作用。

2.幼儿自发性。幼儿在美术活动中的自发性,是他们对事物的兴趣和创造欲望,它能让幼儿沉迷于美术,集中精力进行美术创造。在自发性活动中,一旦遇到问题,幼儿也能主动、灵活、积极的处理,同时让其变得更加心灵手巧。因此,在现实工作中,老师必须尊重幼儿爱好与思维,通过摸索激发幼儿学习兴趣的方法,对其进行正确引导,这样才能让幼儿自发性得到指导与发展。

3.创造性想象。因为没有框架约束,幼儿想象力大多奇特,甚至被认为荒诞,也正是这种不寻常的想象,才有了创造性想象。其原因是幼儿思维状态较低,很难用抽象思维完成思考与推理。想象具有跳跃性、随意性与非现实性,它不需要过多的经验就能得到想象。幼儿思考与想象方式不一,它能不受约束想象,进行无所拘束的创造。想象作为创造的灵感来源,一旦缺乏想象,人类也就没有文明。

二、促进幼儿美术活动创造性培养的建议

(一)营造创造性心理氛围。标新立异是创造的本质,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具有创造性的人会因为过于注重自身行动与思想,而偏离常规,幼儿也是这样。因此,在现代幼儿美术教学中,我们应该以一颗宽容的心对待孩子,而不是随意指责孩子,这样才能让孩子在愉快、自由、轻松的环境中展示才能。面对孩子看似异类的行动,我们应该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理解并且宽容孩子,通过引导孩子行动,为其创设出自由、宽松的创造氛围。赏识作为对创造力的肯定,它是提高与培养创造力的条件。即使幼儿作品微不足道,我们也应该给予肯定、认可与赏识;通过鼓励的眼神、赞赏的点头,为孩子带去快乐,同时这也是快速提高幼儿创造性的方式。

(二)注重幼儿思维独创性与独立性的培养。主动、积极的思维对培养创造性具有重要作用,它能让幼儿思维更具有独创性。虽然幼儿园美术活动源于学习与模仿,但是爱模仿是每个孩子的天性。模仿也只是最初的时候做,后来继续做更多的是快乐,而不是模仿。为了将幼儿美术活动打造成快乐的活动,除了自行创作与设计外,还必须增强创造性活动。例如:在装饰性设计中,为幼儿准备一条鱼儿的外形,让其自行设计出一条漂亮的鱼儿,因为幼儿没有成人的想象力,所以他们笔下的鱼儿是多样的,有的布满花纹,有的眼睛很小嘴巴很大,有鱼儿还在吐泡泡。这样不仅让幼儿个性得到了发挥,同时也极大的增强了独立思维。又如:在幼儿贴画活动中,即使是同样的碎布与毛线材料,得到的幼儿作品也存在很大差异。有的贴出了小村庄,有的贴出了惹人喜爱的小熊猫、小乌龟、小青蛙、小甲虫。这些贴画不仅是幼儿创造性想象的展现,也是思维创造的过程。

(三)利用美术活动,提高幼儿思维灵活性。教学情境对刺激幼儿大脑,帮助幼儿思维想象具有重要作用。在这过程中,老师可以利用思维与想象空间,为幼儿提出具有难度的问题或者任务,并且引导幼儿层层深入,让幼儿轻松、愉快的学习。经过努力,大部分幼儿都能克服困难参与到活动中,并且不断增强创造性思维。游戏作为幼儿的主要活动,让他们在游戏中快乐成长是社会提倡的观点。对此,在教学中,我们可以整合美术活动内容、目标,并且将其渗透游戏,在个性化创作的同时,将幼儿游戏与手工活动有机的结合起来,让幼儿自主创设游戏的同时,寻求替代物,布置区域环境。具体如:家中的电视、冰箱、饮水机、洗衣机等,鼓励幼儿自主行动的同时,充分利用户外弯矩与教辅材料,提高教学有效性。

幼儿创造性思维的特征篇8

关键词:幼儿教学;美术教学;创造性思维

在新课标改革的深入发展影响下,对于我国的教育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幼儿教育中,美术教学作为一门基本的组成课程,对幼儿思维的启发具有重要价值,尤其是在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等方面有其独特的意义,因此美术教育在幼儿教学中不断受到人们的关注,新课标的深入也推动了幼儿美术教学的发展,使幼儿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取得发展成效,但我国幼儿美术教育在对幼儿的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中仍然还存在很多问题,是现阶段各教育机构必须面对的问题。

一、幼儿美术教学的价值所在

从一个人的综合发展和长远发展来开,虽然美术能力都对个人的发展并不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在幼儿时期,对幼儿美术能力和技能的教育,对幼儿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美术的学习会在幼儿的头脑中形成深刻的印象,并深刻的影响幼儿以后的生活创造力的发挥。幼儿的美术教育的真正意义不在与对幼儿美术技能的培养的多少!而在与对于以后的生活的创造力和创新性的影响。创造性在幼儿美术活动中的培养价值,从幼儿所处的年龄段与心理特征来看:他们没有成人那样多顾虑,不会受到习惯、规范的影响,表现欲多于成人,他们与众不同的思想经常蕴藏着新的元素。

二、幼儿美术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有效培养措施

1.对幼儿进行情感教育,发幼儿的创造灵感

唐代诗人白居易曾经说过:“动人心者,莫过于情”幼儿美术教育活动不同于一般的说理性学科,它主要是靠思想的启迪和情感的激励来唤起幼儿的创造能力。因此,在幼儿美术教育活动过程中,教师必须从激发和满足幼儿的情感表达需要出发,了解幼儿的情感世界,为幼儿创设充满情感色彩的审美环境,并利用教育情境中的情感因素,以境激情。通过移情,引导幼儿亲身体验和感受其审美特征,促使幼儿的内心情感与美术创作活动所要表达的情境达成同构,并产生情感共鸣,并通过运用色彩、线条、图形等外在的符号形式来诠释自己的内心世界,尽情地表达内心的喜怒哀乐,抒发内心的情感。

2.利用文学作品,触发幼儿的想象力

幼儿的绘画作品是充满个性化的,其中有许多值得相互学习观摩的部分,从中可以激发起幼儿另外的想象力、创造潜能,因此教师应有目的的引导幼儿向同伴学习也是十分重要的。具体的做法是:及时地介绍幼儿有创意的表现,引导幼儿在学习的基础上想象创造。在幼儿完成作品后,教师可把幼儿的作品全部拿出来展览,引导幼儿乐于观赏,能在别人的作品中寻找、发现优点。欣赏、观摩大师的作品也是幼儿绘画的常用形式,凡高、米罗、毕加索、莫奈等大师的作品应该常出现在幼儿教室的各个角落,让幼儿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审美能力。

3.重视幼儿园园本美术文化建设

幼儿园园本美术文化是一个育人的特殊环境,是一种潜在课程,以其特有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使生活于其中的每一个幼儿有意无意地在美术思想观念、行为方式、价值取向等诸方面受到影响,实现着对幼儿精神、心灵、性格的塑造,所以幼儿园要建立多元化的园本美术文化来培养幼儿的创造性。如江苏省常州市藻江花园幼儿园在门厅屋顶设置了“天空的涂鸭”,是由每个幼儿绘画作品组合的畅想2028,让孩子充分感受到艺术在生活中创作的趣味性。这种特殊的氛围、浓郁的艺术特色激发了幼儿的艺术情感,点燃了幼儿创作的火花,满足了幼儿尽情挥洒的需要,培养了幼儿的艺术创造力。

4.培养创作性思维就要破除因循守旧

恪守呆板的就有思想的阻碍,以多变的形式来改变以往不变的形式,只有通过多变、善变思维的创造力才能更加活跃和具有丰富的创造力,在为人们津津乐道的“曹冲称象”和“司马光砸缸”的故事,都是因为故事的主人公能够打破传统的正向思维,通过另一方面的思维来进行思考,才能为解决问题的方法提供新思路。在幼儿的教学过程中,要由传统的灌输转变为引导,让学生对观察出来的事物。从多个角度进行思考。教师在对幼儿表现出来的各种思维,不能刻板的打击,要善于接受,并给与正确的鼓励,让学生更多的进行创造性的思考。

三、结语

我国的幼儿美术教育目标随着幼教改革的深入,由侧重艺术表现的知识和技能传授,转变为开始重视审美能力、创新思维的培养。在幼儿美术活动中应把发挥幼儿的创造性放在首位,不偏重知识,技能的传授,应该尽量为幼儿提供自我表现的机会,重视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创造性美术教育应本着兴趣是美术活动的前提,观察是美术活动的基础,想象是美术活动的核心,情感是美术活动的灵魂,技能是美术活动的手段这样的指导思想。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有利于我国教育的发展,是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保证。

参考文献:

幼儿创造性思维的特征篇9

针对幼儿幽默感的特点,我在培养和激发幼儿的幽默感时作了以下尝试。

(一)引幼儿初涉幽默天地。

幼儿对常规的破坏、强烈的对比、期望的实现与落实及各种各样的模仿,都是诱发幼儿幽默感的几个因素,可见幼儿的幽默感还处在级别较低的发展阶段。因此,我认为首先得让幼儿学会欣赏漫画。我找了许多比较贴近幼儿生活的、易被幼儿理解和接受的漫画,如《三毛流浪记》、《父与子》等,开始时孩子们并不能理解这些漫画所表达的幽默,我就利用课余时间给他们一幅幅地讲解,在孩子们的笑声中,我强烈地感受到这些漫画给孩子们带来的快乐。童话故事、儿歌等都是孩子们喜闻乐见的文学形式,在这些作品中就有许多幽默的情节和语言,我就充分挖掘幼儿文学作品中的幽默成分,提高幼儿对幽默的欣赏能力。音乐中的滑音、半音阶和倚音都能表现出非常丰富幽默的音乐形象。这些文学艺术作品中之所以受到孩子们的喜爱,是因为这些因素都符合儿童的幽默心理,能引起他们的共鸣,因此要充分发挥文学艺术作品在培养幼儿幽默感方面的应有功能,让孩子充分感受到幽默带来的轻松和快乐。

(二)让幼儿体会幽默乐趣,亲身实践。

幼儿期是最富于想象的时期,孩子们又是最充满创造力的群体,他们似乎具有天生的幽默感,喜欢看卡通片、滑稽戏和连环漫画,以及听古怪故事等。一个真正具有创造性的设想是在他的未成年期,他们能够用勇气和幽默表达自己独特的想法。我从美国的头脑奥林匹克活动得到启发,为什么不给孩子们一个创作和表现幽默的机会呢?于是,我在活动室的一角创设了“幽默表演角”,引起了孩子们极大的兴趣。开始时,孩子们只能表现一些文学作品中含有幽默因素的有趣情节,他们用诙谐的表情、夸张的动作表达了他们对幽默的理解,这给他们带来了极大的满足和快乐,于是他们试着把发生在他们周围生活中有趣的事情带到了表演角里,沉浸在幽默表演所带来的乐趣中,但很快他们就不满足于这些,于是我和孩子们共同确定了幽默表演的主题,如《有趣的一家》、《快乐的星期天》、《小小运动会》等,而孩子们对这些表演活动乐此不疲,而我惊叹孩子们在这些幽默表演活动中表现出极其丰富的表现力和创造力。

(三)适当引导,学会创造幽默。

在日常生活中,教师和家长要以善意的幽默感染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和激发孩子的幽默感。由于孩子的年龄特点,在日常生活中有种种错误是难免的,一味的说教并不一定会有效果,但是用幽默解决问题,就会出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我班的朱宁小朋友,在游戏时打了其他孩子的眼睛,还没批评他,他已经像受了委屈大哭起来,冷不防“小大人”严世立说:“男子汉的眼泪像黄金,朱宁的眼泪是黄金还是自来水呢?”孩子们都大笑起来,连我也忍不住大笑起来,朱宁也笑了,擦干眼泪后,主动向我承认了错误。以后碰到类似的事情,孩子们都会用幽默化解矛盾。幽默给孩子们的生活带来了欢乐,也给孩子们带来了许多创作的灵感,使孩子表现出极其丰富的幽默才能,这在孩子的画中和日常的游戏中显露无疑。其实孩子们身上的每一个细胞都充满了幽默感,每一个孩子都是天生的幽默大师,但是教师要注意淡化和摒弃庸俗、低级趣味的幽默,这样才有利于孩子健康和谐地发展。

通过尝试和实践,我发现了幽默感受在儿童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一)幽默感促进幼儿良好个性品质的形成。

个性是指一个人具有的稳定的行为方式和思想方式,是每个人区别与他人的特征,其中气质类型和性格特征是两个主要因素。幼儿期是个性特征明显表露和形成的时期,环境因素影响着幼儿个性特征的形成和改变,幼儿的个性特征也影响着他们自身在各种活动中的体验和收获,并影响着他们与周围人的交往。而幽默感能使人保持积极愉快的情绪,促进其较好地适应社会及与他人的交往。因此,具有幽默感的幼儿常常有很强的交往能力,他们常常能以热情饱满的情绪感染同伴,主动热情地帮助同伴,有较强的毅力和自制力,能较好地完成各项任务,是班中的佼佼者。因此,幽默感能促进幼儿良好个性品质的形成。

综上所述,正面的积极的情绪对幼儿的社会性发展、个性形成、认知活动起组织作用,而正是幽默感让幼儿保持了积极愉快的情绪,这种积极愉快的情绪成为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和谐发展的先决条件。因此,培养幼儿的幽默感是非常重要的,它能为幼儿参与二十一世纪的激烈竞争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幽默感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

幼儿的社会性是指幼儿适应社会生活、顺利与人交往的品质。它具体包括:幼儿能否自信、主动参与各项活动,平时乐意与人交往,能较好地学会合作与分享,不怕困难、有责任心等。这些品质是在与父母、同伴及他人的交往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幼儿的社会性发展要靠社会性技能的发展完成。这些社会性技能是在交往活动中发展起来的,而幽默感是人与人交往的剂,性格乐观有幽默感的人易于为他人所接纳,很快与人沟通。实践表明,具有幽默感的孩子性格活泼开朗,总是能获得同伴的认可和喜欢,他们交往能力强、自信心强,常常是孩子中间的“中心人物”,具有一定的号召力,在碰到困难或挫折时,总是能较轻松巧妙地克服不愉快情绪,客观地评价自己的行为,对于同伴的错误,也能保持比较宽容的态度,较好地与同伴合作,对周围的事物充满好奇和热情。因此,幽默感对幼儿良好社会性品质的形成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幽默感促进幼儿创新思维的发展。

幼儿创造性思维的特征篇10

一、减少对幼儿的控制,增加其选择自由

研究表明,自由选择会比强制选择带来更高的创造性。例如,让一组儿童自己选择活动中要用的材料,另一组儿童则由别人替他们作选择。结果前一组比后一组表现出高得多的创造性。鉴于这一研究结果,我们必须下大力气扭转管理与教学中对幼儿控制得太死的传统做法,创造一个自由轻松的氛围,在活动内容、活动方式、活动材料、活动空间、活动伙伴等方面给幼儿一定的选择自由。这对幼儿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性行为的发展是十分有益的。

二、减少外部压力,增强内部动机

对一些创造力很强的作家的研究发现,当他们从自己的内在兴趣出发进行创作时,往往能产生更富创造性的作品。当他们为了获得金钱或过分注意外部对他们的评价时,其作品往往平淡无奇。研究还发现,高创造性的人才都具有较强的抵制企图支配他们的各种外部压力,他们很少屈从。原因是屈从于外部压力,会在人身上诱发各种与创造过程不协调的动机。因此,我们教幼儿学习时应在内在兴趣上下功夫,通过精心设计教学教程、方式、材料等,增强幼儿学习的内部动机。不应过多地使用惩罚、奖励、竞争等增加外部压力的方式督促幼儿学习,要把幼儿害怕犯错误、害怕得不到表扬的心理降低到最低限度。如果幼儿过分担心受到处罚或批评,过分渴望实物奖励和表扬,就会影响内心的自由而阻碍创造性的发展,因心理自由和心理安全是创造力得以表现的重要条件。

三、淡化性别角色,鼓励个人特色

在研究性别角色对创造力的影响中发现,富有创造力的男子在女性气质项目上得分高于普通男子。这是他们对传统的男性角色扮演得不那么严格的结果。他们能够大胆地显示男性与女性的特点。他们不那么受男性身分的限制,从而为其创造力的发展增加了“独立性”这一重要条件。此项研究启发我们,不要以传统的特别角色行为来限制幼儿,特别是不应只希望女孩学习女性细致、敏感等特征,而且应让女孩学习男孩勇敢、豪放等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