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城市综合体设计要点十篇城市综合体设计要点十篇

城市综合体设计要点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2:08:09

城市综合体设计要点篇1

关键词:城市综合体;建筑设计;设计要点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城市综合体的解读

城市综合体就是将城市中的商业、办公、居住、购物中心、餐饮还有会议以及交通等城市生活空间的三项以上进行组合,并在各部分之间建立一种相互依存、相互助益的能动关系,从而形成一个高效率、多功能的综合体。类似东莞,西安,还有青海这些二三线城市在功能的选择上要根据城市经济特点有所侧重,一般而言,写字楼、酒店以及购物中心功能是最基本的组合。

二、城市综合体的典型特征

(1)超大空间尺度

城市综合体是与城市规模相匹配,与现代化城市干道相联系的,因此室外空间尺度巨大。由于建筑规模和尺度的扩张,建筑的室内空间也相对较大,一方面与室外的巨形空间和尺度协调,另一方面则与功能的多样相匹配,成为多功能的聚集焦点。

(2)通道树型交通体系

通过地下层、地下夹层、天桥层的有机规划,将建筑群体的地下或地上的交通和公共空间贯穿起来,同时又与城市街道、地铁、停车场、市内交通等设施以及建筑内部的交通系统有机联系,组成一套完善的“通道树型”(accesstree)体系。这种交通系统形态打破了传统街道单一层面的概念,形成丰富多变的街道空间。

(3)现代城市景观设计

应用现代城市设计、环境与行为理论进行景观与环境设计是城市综合体的重要特征。通过标志物、小品、街道家具、植栽、铺装、照明等手段形成丰富的景观与宜人的环境。

城市综合体的城市价值

土地集约化利用——城市本身就是一个聚集体,当人口聚集、用地紧张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在这个区域的核心部分就会出现这样一种综合物业。

提升城市形象——应用现代城市设计、环境与行为理论进行景观与环境设计是城市综合体的重要特征。运用对建筑群体的深度表现打破传统建筑立面概念,通过标志物、小品、街道家具、植栽、铺装、照明等手段形成丰富的景观与宜人的环境。使建筑群体成为景观的主体,同时又承载着城市文明与经济发展的历史责任。

缓解城市交通压力——居住是城市开发的基本成分,城市综合体是解决市中心居住问题,避免每天上下班长途跋涉造成交通拥挤和能源浪费的有效办法。

积聚区域价值——城市综合体的各种业态刺激经济发展,能提升税收收益,促进城市发展;同时,城市综合需要建立在大量的工业化生产以及产品的多样化之上,这就带动城市其他行业的发展,并创造就业机会。

改变夜间空城现象——城市综合体将不同时间段的功能组织在一起,各功能在时间上的衔接,使其保持24小时的繁荣,提高了综合体的使用效益。尤其在市中心地区,城市综合体将居住、娱乐活动注入其中,使那些在非工作时间“死去”了的区域的功能得到完善。

城市综合体的规划布局

成功的城市综合体有很多有利于城市发展的城市价值,然而失败的案例在国内也屡见不鲜,失败的城市综合体不能聚集人气,不仅上述的城市价值无法实现,反而会带来资源的极大浪费。因此,如何打造成功的城市综合体就成了我们必须研究的问题。造就成功的城市综合体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本文结合实际设计工作,仅从建筑规划设计的角度予以分析——综合体设计一定要有合理的规划布局。

1)规划布局以商业设计为核心:商业设计是对商家、对消费者,包括对以后商业地产运营的综合的专业性的考虑和提出要求,然后建筑设计,包括将来的内部空间设计都是为商业来服务的,所以,我们认为商业设计是规划设计的核心,也就是说它是指导规划和建筑设计的基础条件。

2)规划布局以研究综合体外交通结构体系为基础:城市综合体外的交通体系包含城市道路、城市地面公共交通、城市轨道交通等,它是将人流和物流从城市有效组织到综合体内的交通体系。

3)规划布局以内部动线设计为依托:成功的综合体动线设计能引导和方便消费者购物,能延长消费者在综合体内的停留时间,带动品牌人流量和购买率的提升,所以,综合体在布局规划初期就应重点放在内部动线规划上。

五、设计案例及心得体会

近期我部门承担了深圳蛇口a2地块城市综合体的设计工作,在此我想结合案例分析及设计过程对我们上述的观点予以进一步的阐述。

(一)、关于城市综合体的业态组合

城市综合体的业态组合,与其所处的商业环境、区域经济及消费结构情况及其目标消费人群的结构、消费能力有很大的关系,这必然会影响综合体的业态选择与配比。因此,必须对项目做出明确的策划定位,有目的的进行招商,有效的安排业态组合,然后再进行设计工作,避免反复修改设计的情况;所以,前期的业态策划定位及招商工作对设计是至关重要的。

以我们此次设计的深圳蛇口a2地块为例,项目位于市南山区中心购物区,周围居住环境尤为突出,未来发展前景良好,可发展为城市地区中心型购物广场,考虑到项目的可持续发展性,在规划设计中我们采用了“主题中心+街区+超高层”的规划模式。首先,选择有关联性的业态进行组合,各种业态相互依存、相互助益,形成共生的综合体。其次,由于不同的业态其技术设计标准也不一样,在设计初进行的预招商使我们在设计中做到了有的放矢。

“主题中心+街区+超高层”的规划模式

(二)、关于城市综合体的流线设计

在做城市综合体设计时,我们应该站在城市设计的高度,进行全局的把控,积极与政府协调车站、地铁、轻轨站点,与综合体进行衔接,将商业广场升级为城市广场,从而实现城市空间与商业界面相互促进、双赢的效果。

1)、外部交通流线设计

对外部交通条件合理整合、进行引导,使项目能充分利用市政已有交通设施,尽量多楼层引入市政交通设施及出入口,形成多个首层,能最有效的汇聚人流,提升人气,使商业广场既作为具有市政职能的城市广场,又能广泛的汇集人气,促进商业氛围的提升。

充分利用外部交通形成“多首层”界面

2)、项目内部的车流流线的设计

在案例分析中,我们也见到有的商场因为停车困难而渐渐失去大量客源的现象,因此,停车库的设计在综合体的设计中也至关重要。首先,在设计中我们要设计有充足的车位数量,包括客用车位、残疾人专用车位以及卸货位,同时要注意客流与货流流线要分离,这样才能为顾客提供良好的购物环境;我们建议货流从次要市政道路直接进入地下车库卸货区,以实现人车分流。其次,在此次设计中,我们改变了仅设置地下车库的传统设计手法,设计中,借鉴万象城的车库做法,我们使车库与卖场多层联通,多个楼层引入人流。

与卖场相联的车库设计

(三)、内部人流动线设计

在商业的空间设计中,设计师往往更倾向于设计出丰富多变的空间,但是在人流流线的设计上,设计则一定要简洁流畅,使顾客用最短的距离走遍卖场;同时,人流流线一定要连续闭合,保证人流的循环。在动线设计中,应避免一些华而不实的空间设计,力求视觉的通透,让顾客一眼能看到越多的店铺,越能刺激人的购买欲望。通过我们对多个案例的分析比较,最常用最有效的人流组织方式为主中庭带一个闭合环道的形式,中庭提升空间的可识别性,而环道则最有效的解决便捷的可达性。

中庭带环道的人流组织

在综合体的设计中,步行街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比如我们前面介绍过的石家庄地块的设计,步行街在其中起到了“纽带”作用,把几个主题中心串联起来的同时又与外部交通相衔接,让人流从一个主力店到另一个主力店都要经过设置了小商铺的步行街,这样既能使综合体特色化,又能带来租金收益。

六、结束语

城市综合体规划设计的不是仅由规划或者建筑专业主导完成的一项设计工作,而是一个过程,是一个能让商业策划、业态规划、建筑设计、景观设计、室内设计、灯光设计、广告设计、Vi设计等多专业共同参与并相互协作的过程。通过对城市综合体规划设计的研究,以期在未来的综合体规划设计中创作出积聚区域价值,提升城市活力的优秀的城市综合体,并以其复合效应与整合能力,将彰显并抬升整个城市的投资和商业价值,提升城市的品牌形象。

参考文献:

[1]聂向东.综合体建筑的功能成长、设计定位及设计经验;建筑创作[m].2011年11期.

[2]张国全,郭雁,叶松青.城市综合体设计[m].同济大学出版社,2011.4

城市综合体设计要点篇2

关键词:商业综合体;平面设计;交通组织;立面设计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为了满足城市人口对高品质商业配套设施的需要,人们加大了商业建筑建设规模,并向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在这种形式下,城市大型商业综合体应运而生。然而,由于商业综合体在业态上的多功能性,多层次性和地域性,给设计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因此,如何做好城市商业综合体建筑设计工作成为了建筑设计人员首要关注的焦点。本文结合工作实践,主要就城市商业综合体建筑设计中相关要点进行了论述,以供大家参考。

1城市商业综合体概述

城市商业综合体是城市功能的多元集约化、建筑规模巨型化和城市价值复合化相结合的产物。城市商业综合体一般包含酒店、写字楼、购物中心、会议中心、公寓等。每个商业综合体组合了上述功能中的三种或者更多,且在这些部分之间建立一种互依互益的关系,是以一种或两种使用功能为主、其余几种使用功能配套的多功能、综合性的建筑体。目前来说,城市商业综合体划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单栋综合体建筑,另一种是多栋综合体建筑。

1.1单栋综合体建筑

单栋综合体建筑从外形上来看,属于内封闭建筑形态,出入口处仅与城市交通量较大的城市道路相连,入口较大,具有较强的识别性,常以此来彰显标志性外观;可以将单栋综合体建筑看成是开放性内街空间,即空间形态为线性空间或具有节点型的中庭空间;空间结构是由回游式、穿越式和网络式组成的;商场交通常以扶梯为主,其是结合坡道、室内景观电梯等元素而进行设计的。

1.2多栋综合体建筑

多栋综合体建筑常应用于旧城区改造中,一般位于占地面积为3万平方米左右,且原本就有一定规模的城市商业中心和社区中心;设计时常以原有的街道空间尺度为依托对商业、娱乐、休闲、餐饮等功能进行整合,为购物者创造自然、亲切的氛围;该综合体会以一个片区街道为主轴,各种高档专卖店、普通综合性商店、步行街及相关体育设施等。

3城市商业综合体建筑设计要点

3.1平面设计

商业综合体内部功能复杂,各个功能部分既要相互独立又要有机联系,每个部分都要满足自身的使用功能。

3.1.1卸货场

商业综合体中一层平面各个功能的出入口很多,商业价值很高。传统的商业建筑与大型超市将卸货场布置于一层背向商业展示面一侧,在现代的商业综合体中,酒店、办公、公寓、会议中心的出入口往往全部位于背向商业展示面一侧,同样需要良好的外部形象。所以我们再平面设计时会将卸货场设置在地下室,货车通过货运坡道直接下到地下卸货场,由地下地下卸货场运送到各个分散布置的商业货梯进行货物运输,地面上不再设置卸货场,不仅优化了综合体的外部交通流线,而且提升了商业综合体背向商业展示面的建筑外部形象。

3.1.2水平交通组织

相对办公、酒店、公寓等来说,商业综合体购物中心设计比较复杂。商业综合体内平面中的商业动线将各个经营的主力店、次主力店、商铺、中庭趣味中心相互串接,形成楼层的主要水平交通线。每层商业面积较大的购物中心往往还需设置次动线,把每个商铺面积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并且通过商业运营机构进行合理地业态组合设计,构成合理互补的大业态组合。建筑的平面设计将在大业态组合平面的基础上进行深入,与商业运营团队交叉作业,形成合理、可行的商业平面布局。

3.1.3竖向交通组织

竖向交通一般分为垂直客运、垂直货运、消防疏散三个部分。垂直客运一般采用电梯或自动扶梯来解决,电梯、自动扶梯在平面上成组分区合理布置。一般来说,客体与扶梯均会围绕商业主动线或中庭来进行均匀布置,使得商业楼层上的各处均离垂直交通不是很远,方便消费者在楼层之间互通。

商业建筑中货物的竖向交通同样重要,商业货物从卸货场通过垂直货梯运送到各个楼层,各个楼层的商业垃圾同样通过货梯运送至卸货场运出。在设计时,垂直货梯可采用集中布置或分散布置的形式。集中布置的货梯一般在卸货场旁设置,货物垂直运输迅捷,在楼层上需要较长的商业货运通道。当商业楼层建筑面积较大时,我们一般将垂直货梯分散在各个区域均匀布置,缩短商业楼层的水平货运距离,并利用垂直货梯兼做商业消防电梯。

3.2立面设计

商业综合体中包含了商业、酒店、办公、公寓、住宅等组成部分,将这些不同功能建筑的立面与造型做到互相协调、呼应、共融、共生是在立面设计中首要考虑的问题。特别是住宅部分立面的公建化设计,这是商业综合体立面设计中的重点,应做到与办公、酒店、公寓的立面调性和谐统一。

住宅、公寓立面在设计上应简洁、安静,使人们从心灵上感到温馨、宁静、有归属感。住宅与公寓往往采用的是分体空调,对空调机位、阳台等处的处理应整体,并在立面设计时应良好地整合住宅外窗、阳台、设备平台、空调机位的关系,统一中求变化,营造出公建化的立面效果。

3.3剖面设计

商业建筑按建筑高度分为多层商业建筑与高层商业建筑。多层商业建筑其建筑高度在24米以下,它或与高层建筑相连成为商业裙房。高层商业建筑为24米以上的商业建筑。由于商业综合体一般在城市的中心地带或在一个城市片区的核心区域,在商业综合体设计中,商业功能部分往往做到5层至8层乃至10层以上,成为高层商业建筑。目前随着大跨度扶梯、高速垂直电梯、空中中庭的运用使得商业部分的建筑高度与层数不断增加。

商业综合体中的商业部分的公共区域主要有商业主动线与商业次动线。主动线上商业人流较为集中,动线宽度基本在4m-5m之间,有的在主要出入口处会设计到8m。根据人们的商业行为心理以及空间界面来看,商业主动线的净高应基本保证在3.6m-3.8m。

商业建筑室内营业厅空间从业态来分划归为四类,一类为零售,二类为餐饮,三类为服务,四类为娱乐。另外还存在一些特业如电影城、壁球、溜冰场等与小汽车停车库、自行车库以及地下卸货场。它们需要的净空高度都各有不同。一般我们将商业营业厅空间净高控制在大于3.5m,部分小商铺空间净高局部可以适当降低,但也应大于3.2m。imaX电影厅的净高则一般控制最小为14.0m,基本能满足imaX银幕高度;小车停车库的净高一般按规范控制最小为2.2m,供小车行驶的坡道净高控制最小为2.4m;地下卸货场考虑中型货车通行,其净高控制最小为3.4m,供中型货车通行的坡道净高控制最小为3.6m。所以,在剖面设计时,结合地面装饰面层厚度a、室内空间净高B、设备空间高度C以及结构梁高D合理确定层高H。即H=a+B+C+D。

4结语

总而言之,随着的我国城市经济的不断发展,目前城市商业综合体已成为城市重要的标志,城市商业综合体在不仅可以提升城市项目区域价值、建筑价值、产业价值和价格价值,而且优化产业结构促进消费结构和改变人们生活方式,使城市经济良性可持续发展。总之,如何确保商业综合体的设计的合理性显得非常重要。因此,我们将从实际的角度出发,结合城市历史、文化、特色等设计出出适合当地商业综合体作品,以满足城市居民生活的需要。

参考文献

城市综合体设计要点篇3

关键词:城市综合体;建筑设计;现代城市规划

1城市综合体的特征

城市综合体从外观组成上可以是一个完整的街区,也可以是一座体量巨大的综合楼或一组紧凑的建筑群体,有其自身的特征。①城市综合体具有整体统一性。城市综合体中的各单体的建筑物风格协调一致,建筑外部和局部内部空间和城市空间能形成一体化的效果。②城市综合体具有功能复合性。城市综合体内的建筑群体功能互补,相互促进,形成一个集购物、娱乐、办公、居住等生活场景在内的完整的生活场所。③城市综合体具有时空连贯性。城市综合体中建筑的规模较大,形成较大区域或几个街区的连续,区域范围内的任何隔断都会为整体设计带来较大的阻碍,而影响到整体效果。④城市综合体具有交通立体化的特点。城市综合体具有优越的地理区位和交通环境,在一定的时间内能够聚集大量的人流和车流,为了避免在有限的地块内出现人车混杂的现象,城市综合体常采用立体化的交通模式,以应对大量人、车流在有限地块上出现。

2城市综合体的城市价值

土地集约化利用。城市本身就是一个聚集体,当人口聚集、用地紧张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在这个区域的核心部分就会出现这样一种综合物业。

提升城市形象。应用现代城市设计、环境与行为理论进行景观与环境设计是城市综合体的重要特征。运用对建筑群体的深度表现打破传统建筑立面概念,通过标志物、小品、街道家具、植栽、铺装、照明等手段形成丰富的景观与宜人的环境。使建筑群体成为景观的主体,同时又承载着城市文明与经济发展的历史责任。

缓解城市交通压力。居住是城市开发的基本成分,城市综合体是解决市中心居住问题,避免每天上下班长途跋涉造成交通拥挤和能源浪费的有效办法。

积聚区域价值。城市综合体的各种业态刺激经济发展,能提升税收收益,促进城市发展;同时,城市综合需要建立在大量的工业化生产以及产品的多样化之上,这就带动城市其他行业的发展,并创造就业机会。

改变夜间空城现象。城市综合体将不同时间段的功能组织在一起,各功能在时间上的衔接,使其保持24h的繁荣,提高了综合体的使用效益。尤其在市中心地区,城市综合体将居住、娱乐活动注入其中,使那些在非工作时间“死去”了的区域的功能得到完善。

3城市综合体的规划布局

成功的城市综合体有很多有利于城市发展的城市价值,然而失败的案例在国内也屡见不鲜,失败的城市综合体不能聚集人气,不仅上述的城市价值无法实现,反而会带来资源的极大浪费。因此,如何打造成功的城市综合体就成了我们必须研究的问题。造就成功的城市综合体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本文结合实际设计工作,仅从建筑规划设计的角度予以分析――综合体设计一定要有合理的规划布局。

(1)规划布局以商业设计为核心:商业设计是对商家、对消费者,包括对以后商业地产运营的综合的专业性的考虑和提出要求,然后建筑设计,包括将来的内部空间设计都是为商业来服务的,所以,我们认为商业设计是规划设计的核心,也就是说它是指导规划和建筑设计的基础条件。

(2)规划布局以研究综合体外交通结构体系为基础:城市综合体外的交通体系包含城市道路、城市地面公共交通、城市轨道交通等,它是将人流和物流从城市有效组织到综合体内的交通体系。

(3)规划布局以内部动线设计为依托:好的综合体动线设计能引导和方便消费者购物,能延长消费者在综合体内的停留时间,带动品牌人流量和购买率的提升,所以,综合体在布局规划初期就应重点放在内部动线规划上。

4城市综合体设计的具体建议

目前我国城市建设中出现的城市综合体主要有三类:城市中心区城市综合体;与城市交通系统耦合的城市综合体以及地下城市综合体,下面就分别探讨一下这三类综合体设计的具体措施。

4.1城中心区城市综合体的具体设计要点

城市中心区综合体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为复兴旧城中心区或旧街区核心地段而建的城市综合体;另一类是在新的城市中心区的城市综合体。

旧城中心区城市综合体设计时应该注意两点:①要通过合理的社会需求调研,确定新植入的建筑功能体,并运用立体化的组织方式向竖向发展,以实现土地利用的集约化。②城市综合体的建筑应呼应周围原有的城市因素,从建筑体量、建筑风格等方面做到和原有城市的融合,将新增建筑功能体的巨大体量向地下发展,以取得和周围城市尺度、肌理的协调。

在新城区中城市综合体所承担的主要任务是提供适应中心区发展要求的复杂功能体系,同时能够代表一定城市形象,是集高标准的商务功能、餐饮、居住、购物、展览、会议、娱乐于一体的复杂城市综合体。这类综合体设计时要注意:①城市综合体的功能设置应能适应中心区的发展要求,同时也要具有一定的前瞻性。②新中心区周围环境对建筑的制约因素较小,城市综合体建筑规模庞大,故在建筑风格、材料选择等方面应能体现城市新形象的角色。③要妥善设计城市综合体中复杂功能的流线并与城市交通有机衔接。使城市综合体能够把人流向水平和垂直方向分流,很快地吸收掉人流,避免进入城市综合体的大量人群和从城市综合体出来的人群在同一方向上的冲突,为塑造良好的城市交通环境奠定基础。

4.2与城市交通系统耦合的城市综合体的设计要点

这类城市综合体的主要特点是城市公共空间和建筑空间的高度统一,通过对土地的混合利用和立体开发,将城市中商业、办公、酒店等和城市交通职能组织在一起,而与城市交通环境相互作用,形成统一体,不但增强了城市的活力,而且促进了城市、建筑、交通的综合发展。

在建设与城市交通系统耦合的城市综合体时,应该注意在建筑的内部提供必要的城市化公共空间,这不仅是建筑本身公共空间秩序中的一个节点或区域,同时又是和城市交通连接的公共空间。在城市综合体中可以通过建筑中庭将人群引入到地下层的地铁系统,或可以通过在建筑中某些标高层设置转换大厅,实现城市人流在建筑空间内部的转换。

4.3地下城市综合体的设计要点

地下城市综合体主要是利用城市地下空间来扩大城市空间容量和提高城市环境质量,作为对地面上部分功能的补充或缓解,既为地面良好公共空间环境的产生提供了可能,也可以和城市一些突发性灾害结合起来充当避难场所。

地下综合体具有很多的优点,但作为一项复杂系统的地下工程应注意以下几方面的要点:首先,应合理布置地下综合体中的经营业态。地下综合体能因全天候的经营条件及结合交通枢纽引入的大量人流而获得较高的商业价值,但下城市综合体开发中的商业经营并不是开展的越多越好,应通过合理的调研分析来制定地下综合体中的经营业态。其次,应合理组织地下综合体的空间构成。在地下综合体空间中,单一的空间环境容易造成单调、沉闷的效果。可以运用节点、路线、领域等人流定位的基本要素,对地下综合体中的空间进行组织,以形成丰富的空间环境。

城市综合体设计要点篇4

【关键词】天安;城市综合体;景观设计;分区设计

1城市综合体发展概况

在现代都市中,快节奏的人们需要有一个方便、快捷、经济及多功能为一体的综合空间来享受高效率的生活和工作,城市综合体应运而生。城市综合体是指将城市中的商业、办公、居住、旅店、展览、餐饮、会议、文娱和交通等城市生活空间的三项以上进行组合,并在各部分间建立一种相互依存、相互助益的能动关系,从而形成一个多功能、高效率的综合体的城市空间形式。天安数码城集团是中国城市产业地产的引领者。城市产业综合体是天安数码城继工业园、工贸园和科技产业园之后的第四代产品,以办公业为主,融合产业、交流、生活于一体。在此基础上,天安数码城还做出了进一步的细化,针对不同的客户群体,打造了城市产业园、生态型产业园和创意产业园等三种各具特色的产品线。

城市综合体以超大的空间尺度、地标式的城市建筑、现代化的城市景观等为主要特征,代表了一个城市发展的面貌。景观设计在开发的过程中占据了至关重要的位置[1]。天安数码城的前三代产品在规划设计等方面均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而近年开发的城市产业综合体多处于建设阶段,根据已建成情况来看,景观效果宜人,社会反应良好,如天津、重庆、青岛天安数码城等项目,本文将以此为基础,分析探讨城市综合体的景观设计方法。

2城市综合体景观设计分析

2.1城市综合体景观特征

(1)现代、时尚、标志性

城市综合体代表了一个城市的发展水平与现代化的面貌。应用现代城市设计、环境与行为理论进行景观与环境设计是城市综合体的重要特征。特别是近年来当代艺术逐渐摆脱博物馆的束缚,走向了开放的城市空间,为城市注入了新的活力。如通过标志物、小品、街道家具、植栽、铺装、照明等手段形成丰富的景观与宜人的环境。而地标性的建筑再加上公司的文化、主题,也很容易形成景观的标志性,打造区域特色。

(2)开放的城市公共空间

公共空间是城市综合体的灵魂。城市综合体的公共空间则是真正对公众开放的城市型公共空间。这样以来,开放的城市公共空间的景观设计特点也适用于城市综合体中的景观设计。下图是天津天安数码城空间布置图,不难看出,开放空间、沿街开放空间在整个综合体中占据了大量比例。

(3)丰富多变的空间景观层次。

城市综合体设计应充分利用地形或建筑本身的造型特点,以及地下空间、中庭空间、屋顶空间,形成若干节点性的广场,并大量采用天桥、峡谷、巷道等形式进行空间的过渡和衔接,形成丰富多变的空间层次,与城市的步行公共空间自然融合在一起[2]。

2.2城市综合体景观设计理念

(1)创造具有文化品格的外部空间

文化是一个园区与众不同的特征与气质,也是一个园区吸引力之所在。天安数码城一直倡导“自我设计、自主经营、自由竞争”和“鼓励成功、宽容失败”的运营文化,使园区由聚集(要素空间集中)走向聚合(产生有机联系),而最终发生聚变(形成创新集群)。城市综台体以其巨大的形体和复杂的功能而具有创造标志性的先天优势。标志形象的形成.有赖于准确理解把握和提炼地域文化,依托于对历史文化、社会文化和环境文化等抽象意义的具象化。

(2)尊重场地、注重生态

一个完整的园林景观设计过程可以概括为两个阶段:①认识问题和分析问题,②解决问题。对问题有了全面透彻的理解后,基地的功能和设计的内容也自然明了了。而如今席卷全球的生态设计的理念,也必须以场地分析为基础,针对场地的设计才能真正做到生态环保。如重庆天安数码城根据用地山地的特点,提出“绿谷”的设计主题,并以此展开,根据已建成几期的情况来看,景观效果宜人。

(3)与城市密切联系,形成连续性、一体化的城市空间

城市综合体通常与城市的主要交通保持着密切而便利的联系,这也使城市综合体拥有了更高的开放性与可达性,组成了城市开放空间体系的重要部分。城市综合体景观的营造不仅仅在于自身的完整性,更应融入城市的大环境中,对城市整体的环境产生积极的影响。城市综合体在规划设计之初就应该关注与周边城市环境之间的关系,为城市居民提供了休闲活动和社会交往的平台,同时人的活动也为城市综合体带来了生机与活力。

(4)基于行为特点的空间设计

城市综合体是一种功能符合型的城市集聚空间,来这里的人目的各异、行为特点各异,环境景观的设计要根据人的行为特点给予合理的功能设计,同时还可以根据需要做好空间的引导作用,使空间功能合理,景观合宜[3]。

3城市综合体景观分区设计

3.1办公区

(1)总部楼区

总部楼是天安数码城的特色,是办公楼中的“别墅”,对于景观的要求较高。对于现代化的总部楼外部整体景观设计应该给人一种自然、轻松的氛围,而不应该是庄严肃穆;作为总部办公区,应该安静,景观要有高品质感;又是天安数码城的特色核心部分,景观设计要有艺术感,体现现代美学。另外景观要具有很强的标示性,根据不同的总部楼,创造不同的景观。

对于总部楼围合的中庭以及入口空间等,还要根据不同公司来进行设计,将企业的文化、理念等融入景观之中,创造特色的景观。如下图所示,为重庆天安数码城总部楼区景观效果图。

(2)产业楼区

产业楼作为科技研发、技术创新的基地,在这里工作的多是高科技技术研发人员,工作相对单调而又要求他们有一定的创意、创新能力,景观设计应力求大胆,现代感与视觉冲击力是这里景观设计的重点。使工作人员能在工作之余,感受到景观的魅力,为工作增添乐趣。根据天安数码的规划情况,产业楼的底层多为商业配套区,所以产业楼的景观多为屋顶花园形式,景观设计力还要注意屋顶花园的特殊要求。

(3)商业配套区

城市综合体中的商业区多位于沿街开放空间,多数呈现狭长的直线带状空间形态。商业业态也多以购物为主,兼顾少量的休闲娱乐设施。由于地块的限制以及步行人流量大的原因,使这里的景观呈现出硬质铺装面积过大,绿化空间偏少的情况。基于此,首先可以通过垂直绿化的方式增加绿化面积,使场地因有更多的绿色植物而更具生机。其次可以将坐凳等休闲设施与当代艺术(雕塑艺术)、花箱、树池等结合,使场地更具现代时尚感。对于大面积的铺装也可以融入不少设计元素、当地文化,这样就使商业区的景观设计实现宜人的景观效果。

3.2住宅区

住宅区是城市综合体中部分员工以及其他城市居民生活休息的地方,其景观设计必须营造一种安静、舒适的景观空间。住宅区景观设计可以从普通居住小区的景观设计中借鉴经验。这里的景观设计,应该遵循“以人为本,生态优先”的原则,以植物材料为主体,以山石、水体、建筑小品为辅构成的游憩生活空间,创建富有生机、充满趣味、归属感强烈、生态健全的田园般的居住环境。

3.3配套酒店公寓区

(1)酒店式公寓

酒店式公寓是一种提供酒店式管理服务的公寓,集住宅、酒店、会所多功能于一体,概括地说,就是将星级酒店的高标准服务融于日常生活之中。作为城市综合体的一部分,应该与整个城市综合体的文化、景观面貌保持一致。具体设计也可以和其它酒店、住宅区借鉴,注重生态,以人为本,打造用户满意,环境友好的公寓景观。

(2)五星级酒店

该项目中,景观设计要讲究设计风格,通过硬景、软景及配套设计来烘托建筑物,使其生命力更加旺盛。入口部分的景观设计,并不是设计一个城市广场,而是要体现酒店的品牌。首先在酒店主入口区域造势,要有一个景观中心,在城市道路与建筑主体的空间轴线上;同时可以依据酒店建筑的特点,在设计上给人视线上的引导,以满足道路、交通、遮蔽、围护等功能要求。

4结语

城市综合体作为一种新型的城市空间,景观设计手法尚未成熟。天安数码城集团积极实践总结,为城市综合体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借鉴。城市综合体的景观设计必须紧抓自身现代、时尚、开放、景观空间多变的特点,从创造文化品格、生态设计、注重与城市的密切联系等方面进行分析设计,同时不同的功能区还要给予不同的对应处理,这样才能设计出景观效果宜人、功能合理的城市综合体景观空间。

参考文献:

[1]黄毅.城市混合功能建设研究[D]上海:同济大学.2008

城市综合体设计要点篇5

关键词:城市综合体;规划布局;设计

中图分类号:tU984.1文献标识码:a

1城市综合体设计概述

城市综合体是将城市中的商业、办公、居住、旅店、展览、餐饮、会议、文娱和交通等城市生活空间的三项以上进行组合,并在各部分之间建立一种相互依存、相互助益的能动关系,从而形成一个多功能、高效率的综合体。基本具备了现代城市的全部功能,所以也被称为“城中之城”。在当前我国城市经济建设的过程中,应用城市综合体系能起到一个互补的作用,同时也是当前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

2城市综合体设计的特点

“城市将愈来愈像一座巨大的建筑,而建筑本身也愈来愈像一座城市”。因此,随着交通方式、社会经济、人口结构和生活方式的发展,对建筑功能也提出了综合性和灵活性的要求。并出现了一种占地规模达整个乃至几个街区的城市中心超大建筑综合体,这种强调城市中心空间安排的紧密性和提高土地开发强度的必然产物,集中体现了现代城市更新的面貌。

随着我国城市的快速发展,城市综合体设计的理念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项目所占比重也越来越大。不仅满足人们日常生活要求,还促进了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已成为发展现代化城市的主要内容之一。

3城市综合体规划要素分析

建筑综合体的突出特征是“大型”和“复合”,跨越几个街道和区域的建筑会打破城市环境在街面上的连续性和节奏。因此,如何将综合体融入城市环境是城市设计关注的焦点。从城市设计的层面看,建筑师将城市中心的建筑综合体的设计目标应该定位于建设一个连贯的、和谐的城市环境。同时,建筑师还应该考虑综合体设计中的城市元素,从物质层面看,城市设计和建筑设计都关注实体和空间,以及两者的关系、工作对象和范围。在城市建设活动中呈现连续性的关系,但是两者处理空间环境的出发点和内容却有所不同。通常良好的城市形态环境更多的取决于城市设计的效果,而不是建筑设计。因此,当细化到建筑单体设计的阶段,我们仍要遵从城市设计的既定成果。

4城市综合体的规划设计

城市综合体不仅有助于城市内需的拉动,而且有助于城市精神面貌的提升。综合体的规划设计一定要结合所在城市的经济水平、人口构成以及市民的消费水平,从而设计出一套科学合理的应用模式。

4.1正确的规划布局思想

建筑与城市规划曾经被认为是两个彼此分离的学科,但今天已不再说建筑师或者城市规划者,而是说“建筑师-城市设计者”。建筑师在城市中心区域设计超大建筑综合体时,应该把城市设计作为建筑设计的基础。首先考虑城市中心区域的整体性、关联性、耦合性,其次才是建筑本身。运用丰富的空间想像力,将城市建筑形体空间有效地组织起来,并与立体交通统一设计、建设,这是大城市走向高度集中的一种建筑新型模式,也是城市进行资源优化配置的一种创新模式。

4.2合理的整合设计

城市综合体作为功能最复杂、型制最灵活的建筑类型,对其研究一方面是城市发展及商业建筑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也是国家经济转型、城市资源优化、生活品质改善的要求。

因此,整合设计的难点在各个子功能之间的有机协调,将各子功能的布局、空间、路线等建筑层面的整合设计作为研究重点,其设计的宗旨就是将各种功能空间和谐、高效地整合在一起,从而达到提高城市建设、激发城市活力的目的。

4.3合理的结构规划

在城市综合体的规划中,各区间的功能复杂。而且各个功能的空间从跨度、净高各有不同,并且要求在同一个基础之上设计,必然给结构专业提出挑战。例如,底层的商业规整的柱网和上部公寓酒店小开间结构的转换,以及影城部分大空间、超高净高的要求等。因此,结构专业需要在考虑结构合理和安全的前提下,通过结构转换、梁上升柱并结合部分钢结构的设计,实现各功能的使用及相互转化的需要。

4.4城市综合体空间规划

城市空间不论性质如何,均有位置、景观、功能和社区四个特征。可以看出,赋予某一功能的城市地域范围构成特定性质的城市空间,不仅取决于空间的物化形态(城市天际线、城市空间要点、空间关系与尺度),而且取决于人类社会交往的不同形式和不同的人文特征。

“空间集约化”的提出,是审视城市与建筑空间发展的历史轨迹,汲取发达国家城市化进程中,粗放式外延扩张导致城市蔓延的惨痛教训,是适应当前我国国情的一种城市商业综合体可持续发展的空间策略。因此,为了实现城市综合体内各个物业综合价值的最大化,不同类型的物业应依据其商业价值最大化的原则进行空间组织。对它的研究不仅可以为创造良好的购物空间环境提供理论支持,体现人文关怀,更重要的是能将其设计与城市公共空间的设计系统地联系起来,体现城市资源的优化配置,创造集约化、合理化和景观化的城市空间。

4.5城市综合体的三种发展模式和条件分析:

4.5.1模式一:各种功能均衡发展的模式

发展条件:a出现于国际大都市,有着足够的商业和商务市场支撑;B优越的地理位置,位于商业区核心,依托CBD;C良好的交通环境;D超大规模,形成建筑集群效应,成为名符其实的“城中城”。

发展模式Kpi体系(Keyperformanceindicator,关键绩效指标)外因与内因分析:

外因:a优越的地理位置—CBD/城市中心;B便利的交通条件—主干道沿线/地铁口;C较大的规模—建面20万方以上。

内因:a强制性的视觉冲击—超高层/建筑群;B高水准规划设计—各功能互不干扰;C功能化体系—五星级酒店/甲级写字楼/高档or中高档购物中心/顶级酒店式or服务式公寓;D专业的管理团队—物业管理/经营管理。

实例:广东省中山市利和广场

利和广场总建筑面积42万m2,包含13万m2国际时尚购物中心、12万m2国际金融中心、9万m2希尔顿酒店、8万m2商务型酒店式国际公馆。

利和广场位于中山市区中山三路、兴中道、博爱路、岐关西路四大主干线的交汇处,是中山城区最核心、最繁华地段。便利的城市交通体系,搭载完善的城市配套和成熟的商业体系,无愧为中山市地标性综合体项目。

4.5.2模式二:以写字楼为核心功能的发展模式

发展条件:a城市已经或即将进入一个服务业为主的后工业时代,产业簇群已形成;写字楼市场有客户(产业)支撑;B优越的地理位置,城市的商务/金融区中心/未来商务核心区;C区域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D具有良好的可视性和标志性。

发展模式Kpi体系外因与内因分析:

外因:客户(产业)支撑已形成产业簇群/引入核心客户带来相关簇群/未来商务核心区。

内因:a强制性的视觉冲击—超高层/建筑群;B写字楼大堂昭示性;C功能化体系—写字楼带动其他功能,并定位其他功能的规模与档次;D配套完善—商场、公寓。

实例:广东省中山市中环广场

中环广场总建筑面积35万m2,是中山纯商务的典范,该项目是按照纯商务标准设计和招租的,因此拥有更纯粹的商务办公环境及办公氛围。

中环广场位于博爱路、起湾道、南外环路三条主要城市交通干道交汇处,该地段连通中山城区及镇区,能快速抵达高速公路入口,因此可以说它是中山半小时经济圈和粤港澳一小时经济圈的商务核心区域。

4.5.3模式三:以商业为核心功能的发展模式

发展条件:a优越的地理位置,位于城市核心商业区/成熟商务区;B市场对大型商业设施需求旺盛;C地块沿街面长,具有良好的交通可达性和可视性;D开发商实力与品牌号召力超群。

发展模式Kpi体系外因与内因分析:

外因:a地理位置—城市核心区;B交通可达性—主干道沿线或地铁口;C区域功能的缺乏,需求旺盛;D人流及商业气氛。

内因:a明确定位—大规模综合/娱乐性/观光性/顶级;B独具特色——建筑形式/业态/服务内容;C功能化体系——商业为主导,其他功能为辅;D一流的合作团队——规划设计/经营管理。

实例:湖北省武汉市万达中心

万达中心总建筑面积62万m2,其中商业面积超过50%。

万达中心东至和平大道,南临锦江国际城,西至临江大道,北至规划路,处于武汉地理、政治、文化、商业的中心地段,与各周边为代表的商业区紧密联系。

5结束语

由此可见,将城市建筑形体空间有效地组织起来,并与立体交通统一设计、建设,这是大城市走向高度集中的一种建筑新型模式,已经成为城市发展的动力源泉。它有利于促进城市土地集约使用、突破“单中心”格局促进网络化都市发展、发挥功能集聚效应推进绿色城市建设、拓展城市公共空间创造良好社会效益、提升城市竞争力打造城市标志和名片。

参考文献:

[1]文闻,李铌,曹文.城市触媒理论在城市发展中的运用[J].《规划师》论丛.2011(00)

[2]陈旸,金广君,徐忠.快速城市化下城市综合体的触媒效应特征探析[J].

国际城市规划.2011(03)

[3]晁钢令.开发城市综合体存在的问题和建议[J].上海商业.2011(03)

[4]曾月.城市综合体的发展过程分析[J].中国房地产.2011(04)

城市综合体设计要点篇6

abstract:withthedevelopmentofthetimescityeconomyandtheimprovementofpeople’slivingstandard,thecitybuildingisgoingtothecomprehensivepatternoforderlyplan,industryaggregationandfunctionalcomplementation,asaresult,thecitycomplexappears.excellentcompositioneffectandintegrationabilityofurbancomplexcanindeedimprovethecityinvestandcommercialvalue,aswellastheimageofthebrand。atthesametime,people’sliving,playingandentertainmentbecomemoreconvenient。inthefollowingsofthea1a4design,basedontheanalysisofmanydomesticcases,theantherwillsharesomeideasofhowtomakeanexcellentcityurbancomplexdesign。

关键词/城市综合体设计流程策划定位业态组合流线设计协作设计

中图分类号:F29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城市综合体的解读

随着时代的前进与城市经济的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城市建设走向了有序规划,产业聚合,功能互补的综合模式,从而在建筑的整体功能上出现了“城市综合体”。“城市综合体”就是将城市中的商业、办公、居住、旅店、展览、餐饮、会议、文娱和交通等城市生活空间的三项以上进行组合,并在各部分间建立一种相互依存、相互助益的能动关系,从而形成一个多功能、高效率的综合体。

城市综合体的城市价值

土地集约化利用――城市本身就是一个聚集体,当人口聚集、用地紧张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在这个区域的核心部分就会出现这样一种综合物业。

提升城市形象――应用现代城市设计、环境与行为理论进行景观与环境设计是城市综合体的重要特征。运用对建筑群体的深度表现打破传统建筑立面概念,通过标志物、小品、街道家具、植栽、铺装、照明等手段形成丰富的景观与宜人的环境。使建筑群体成为景观的主体,同时又承载着城市文明与经济发展的历史责任。

缓解城市交通压力――居住是城市开发的基本成分,城市综合体是解决市中心居住问题,避免每天上下班长途跋涉造成交通拥挤和能源浪费的有效办法。

积聚区域价值――城市综合体的各种业态刺激经济发展,能提升税收收益,促进城市发展;同时,城市综合需要建立在大量的工业化生产以及产品的多样化之上,这就带动城市其他行业的发展,并创造就业机会。

改变夜间空城现象――城市综合体将不同时间段的功能组织在一起,各功能在时间上的衔接,使其保持24小时的繁荣,提高了综合体的使用效益。尤其在市中心地区,城市综合体将居住、娱乐活动注入其中,使那些在非工作时间“死去”了的区域的功能得到完善。

城市综合体的规划布局

成功的城市综合体有很多有利于城市发展的城市价值,然而失败的案例在国内也屡见不鲜,失败的城市综合体不能聚集人气,不仅上述的城市价值无法实现,反而会带来资源的极大浪费。因此,如何打造成功的城市综合体就成了我们必须研究的问题。造就成功的城市综合体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本文结合实际设计工作,仅从建筑规划设计的角度予以分析――综合体设计一定要有合理的规划布局。

1)规划布局以商业设计为核心:商业设计是对商家、对消费者,包括对以后商业地产运营的综合的专业性的考虑和提出要求,然后建筑设计,包括将来的内部空间设计都是为商业来服务的,所以,我们认为商业设计是规划设计的核心,也就是说它是指导规划和建筑设计的基础条件。

2)规划布局以研究综合体外交通结构体系为基础:城市综合体外的交通体系包含城市道路、城市地面公共交通、城市轨道交通等,它是将人流和物流从城市有效组织到综合体内的交通体系。

3)规划布局以内部动线设计为依托:好的综合体动线设计能引导和方便消费者购物,能延长消费者在综合体内的停留时间,带动品牌人流量和购买率的提升,所以,综合体在布局规划初期就应重点放在内部动线规划上。

四、设计案例及心得体会

今年我部门承担了临沂a1a4两个地块城市综合体的设计工作,在此我想结合案例分析及设计过程对我们上述的观点予以进一步的阐述。

一、关于城市综合体的业态组合

城市综合体的业态组合,与其所处的商业环境、区域经济及消费结构情况及其目标消费人群的结构、消费能力有很大的关系,这必然会影响综合体的业态选择与配比。因此,必须对项目做出明确的策划定位,有目的的进行招商,有效的安排业态组合,然后再进行设计工作。

以我们此次设计的a4地块为例,项目位于临沂新城中央商务区,未来发展前景良好,可发展为城市中心型购物中心,考虑到项目的可持续发展性,在规划设计中我们采用了“主题中心+街区+高层”的规划模式。首先,选择有关联性的业态进行组合,各种业态相互依存、相互助益,形成共生的综合体。其次,由于不同的业态其技术设计标准也不一样,甲方在设计初进行的预招商使我们在设计中做到了有的放矢。

“主题中心+街区+高层”的规划模式

二、关于城市综合体的流线设计

在做城市综合体设计时,我们应该站在城市设计的高度,进行全局的把控,积极与政府协调车站、地铁、轻轨站点,与综合体进行衔接,将商业广场升级为城市广场,从而实现城市空间与商业界面相互促进、双赢的效果。

1)、外部交通流线设计

对外部交通条件合理整合、进行引导,使项目能充分利用市政已有交通设施,尽量多楼层引入市政交通设施及出入口,形成多个首层,能最有效的汇聚人流,提升人气,使商业广场既作为具有市政职能的城市广场,又能广泛的汇集人气,促进商业氛围的提升。

充分利用外部交通形成“多首层”界面

2)、项目内部的车流流线的设计

在案例分析中,我们也见到有的商场因为停车困难而渐渐失去大量客源的现象,因此,停车库的设计在综合体的设计中也至关重要。首先,在设计中我们要设计有充足的车位数量,包括客用车位、残疾人专用车位以及卸货位,同时要注意客流与货流流线要分离,这样才能为顾客提供良好的购物环境;我们建议货流从次要市政道路直接进入地下车库卸货区,以实现人车分流。其次,在此次设计中,我们改变了仅设置地下车库的传统设计手法,设计中,借鉴万象城的车库做法,我们使车库与卖场多层联通,多个楼层引入人流。

与卖场相联的车库设计

三、内部人流动线设计

在商业的空间设计中,设计师往往更倾向于设计出丰富多变的空间,但是在人流流线的设计上,设计则一定要简洁流畅,使顾客用最短的距离走遍卖场;同时,人流流线一定要连续闭合,保证人流的循环。在动线设计中,应避免一些华而不实的空间设计,力求视觉的通透,让顾客一眼能看到越多的店铺,越能刺激人的购买欲望。通过我们对多个案例的分析比较,最常用最有效的人流组织方式为主中庭带一个闭合环道的形式,中庭提升空间的可识别性,而环道则最有效的解决便捷的可达性。

中庭带环道的人流组织

在综合体的设计中,步行街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比如我们前面介绍过的a4地块的设计,步行街在其中起到了“纽带”作用,把几个主题中心串联起来的同时又与外部交通相衔接,让人流从一个主力店到另一个主力店都要经过设置了小商铺的步行街,这样既能使综合体特色化,又能带来租金收益。

五、结束语

城市综合体规划设计的不是仅由规划或者建筑专业主导完成的一项设计工作,而是一个过程,是一个能让商业策划、业态规划、建筑设计、景观设计、室内设计、灯光设计、广告设计、Vi设计等多专业共同参与并相互协作的过程。通过对城市综合体规划设计的研究,以期在未来的综合体规划设计中创作出积聚区域价值,提升城市活力的优秀的城市综合体,并以其复合效应与整合能力,将彰显并抬升整个城市的投资和商业价值,提升城市的品牌形象

参考文献:

[1]龙固新.大型都市综合体开发研究与实践[m].东南大学出版社,2005.5

[2]张国全,郭雁,叶松青.城市综合体设计[m].同济大学出版社,2011.4

[3]王桢栋.当代城市建筑综合体研究[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7

[4]李宛华.《现代城市步行空间》[J].《建筑师》.1991(74)

作者简介:

城市综合体设计要点篇7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城市化建设水平逐渐提高,商业综合体的建筑设计要与城市规划设计相符,本文就对商业综合体的空间特征以及建筑设计要点进行详细的分析。

关键词:

商业综合体;空间特征;建筑设计要点

商业综合体是城市中发展各种活动的大型场所之一,具有较为丰富的活动种类,聚集的人流量比较高。在快速发展的城市化背景下,商业综合体具有较高的市场价值,合理的应用商业空间特征,引入高效的空间功能有利于发挥出最大的空间价值,以下就对商业综合体的空间特征以及建筑设计的要点进行分析。

1商业综合体设计的相关概述

1.1商业综合体的发生背景分析

商业综合体是城市的主要建设构成之一,所谓商业综合体,实际上就是一个多样化、开放、公共的商业建筑,促进着城市的进步与发展。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城市的商业活动增多,要求综合性、功能性、高效性的商业设施与商业建筑。因此,在此背景下,商业综合体应运而生,所谓商业综合体就是集娱乐、休闲、公寓、会所、办公、酒店、饮食、购物于一体的综合建筑。大规模的商业综合体包含着各项商业功能,每一个单独组成都发挥着各自的功能与作用,从而丰富了城市的环境色彩,满足城市居民的日常生活与需求。

1.2商业综合体的基本形式与特点分析

(1)单独建筑的商业综合体形式:这种单独建筑的商业综合体但从外观上来看,是一种封闭类型的建筑形式,建筑的出入口与城市街道相连,因此具有较高的识别效果。单独建筑的商业综合体实际上就是一个开放性质的内部购物空间,内部的空间结构大多都是节点型的建筑中庭空间,或者是线性的建筑空间。在单独建筑的商业综合体内,主要的交通方式大多都是扶梯,较少存在有电梯或者行走坡道。

(2)多种建筑的商业综合体形式:这种由多个建筑组成的商业综合体大多都位于老城区内,在特定空间内聚集着各种建筑的空间形态。一般这样的老城区本身就是一个商业的活动中心,因此在改造设计时,通常根据其中一个街道为主要轴线,根据原有的空间分布状况与空间大小进行改造与整合,将餐饮、休闲、娱乐、商业等功能合理分配。

(3)复合建筑的商业综合体形式:这种商业综合体就是将餐饮、休闲、娱乐、酒店、住宅、商业、文化等功能综合在一起,通过不同体量组合的建筑体来表现建筑的形态,每一个单独的功能区域要与其他功能区域建立互动的关系,从而建立一个统一而复杂、高效率、多功能的建筑复合群体。通常情况下,复合型建筑的商业综合体,下半部分承担着娱乐以及商业活动等,上半部分为酒店、企业办公以及住宅等。这种建筑类型的商业综合体大多位于城市商业比较密集的街区。

2商业综合体的空间特征分析

商业综合体是城市中各种商业活动聚集的场所,商业活动的综合性比较强,会吸引较多的人群,所以一般情况下,商业综合体的人流量会相当的大。各种不同种类的商业活动决定了商业综合体的主要性质。商业综合体对空间利用的高低直接决定了其具备的空间商业价值。商业综合体存在基本的公共行走空间,也就是专门供人们行走的公共空间,主要的特征表现为参与性、开放性、公共性、步行性。从商业综合体建筑内部的空间环境来看,是一个开放性质的空间,里面存在各种消费的公共行为,总体来说,商业综合体的建筑内部空间包括了休息区域、走到空间、交通空间、出入口、边庭、内庭与中庭。消费者在商业活动中心购买时,内部的公共步行空间与其他不同功能的业务活动相连接,这样就可以为人们提供基本的活动交往空间。建筑内部空间的质量会极大的影响着整个商业综合体的空间质量。但是现在仍然有较多城市商业综合体对空间的利用与整合能力较低,没有发挥出空间的最大使用价值。商业综合体的空间特征不仅为人们提供基本的步行空间,还要更具休闲性、可达性,从而提高商业综合体的综合空间利用效率。

3商业综合体建筑设计的综合分析

3.1商业综合体建筑设计的要点分析

(1)重视商业综合体建筑内外部的交通设计。商业综合体的建筑还要做好交通设计。为了缓解商业综合体建筑外部交通的状况,要在建筑设计时,与周围的街道设置一定的缓冲空间,从而供车辆、人流等正常交通,避免发生交通拥堵现象。商业建筑出入口的设置要靠近城市街道,这样可以有效的协调出入口较大客流量与交通的矛盾,避免影响到商业综合体的正常稳定运营,以及城市正常的交通出行。商业建筑对出入口进行设计时,还要注意流线与交通的协调性,出入口有人流行走道以及车辆行走道,流线设计时要合理布置。

(2)建筑设计要符合商业综合体的风格与功能。现代化的商业综合体包含有饮食、住房、娱乐与办公等多项功能,人流量比较密集,因此所需要的建筑面积比较大。另外不同城市区域的商业综合体还要满足当地的文化需求与气候特点,在满足现时期的商业功能的基础上合理的设置商业建筑空间,从而使其能够适应未来商业活动变化的需求。因此,从以上介绍来看,商业综合体的建筑设计复杂程度以及困难度要比其他单一功能商业建筑大。目前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商业活动不断更新细化,因此在进行建筑设计的时候,首先要将商业综合体的业务活动功能准确定位在建设空间中,保证建筑与外部环境、街道、社区协调一致,与内部各种业务活动互补共生。对建筑外部与内部流线的设计与整合,可以表达出建筑的风格与个性,既满足消费者对多样化功能的需求,又可以使其成为城市建筑的标志代表物。

(3)商业综合体建筑设计要重视功能空间的设计。建筑内部的功能空间设计要重视以人为本的思想,保证销售者工作空间能够密切渗透消费者的流动行走空间,比如商业综合体的中庭建筑结构,每一个楼层的作业区域都会围绕着中庭结构展开,提高了建筑空间内部的层次感,通过中庭结构,可以将工作区域、楼梯、电梯、扶梯、绿化、色彩、影子、光亮等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具有艺术风格的空间环境。在建筑的平面结构设计中,要灵活的应用底层与顶层的色彩差、材料差以及形式差等,这样可以起到引导消费者的作用。在建筑设计的时候,要考虑到商业综合体的空间分布,一些专门为消费者提供休闲与办公的区域要提高设计的艺术感,合理的应用建筑材料,从而反映出建筑的空间主体风格。

3.2商业综合体建筑设计的基本原则

首先,城市比较大型的商业综合体都位于比较繁华的中心地带,承担着提高城市形象、改善城市环境问题、改善城市交通等重要任务。另外,商业综合体的功能类型比较复杂,且规模比较大,因此想要表现出所有类型的综合功能价值,就要在进行商业综合体建设设计时,协调好设计的各项原则,从而使建筑能够发挥出较大的潜力,提高城市的综合经济能力。

3.3商业综合体的空间布局设计注意事项

城市建筑设计的原则要与商业综合体的规划原则一致,一般在建筑的底部,首先要安排一些超市、百货、药店等商店,这样就可以吸引基础的人流量,其中要将饮食商店集中在建筑的单独楼层中,并且在设计楼层环境时,要提高环境的设计质量,比如布置一些景观要素等,提高消费者对商业综合体的建筑满意度。此外,在规划设计时,还要根据不同功能活动的特点合理的设置建筑空间,比如商业活动区域一般要与娱乐、休闲区域隔开,在建筑设计的时候,还要综合不同功能区域的特点,应用合理的方法与技术,解决商业综合体中的一些消防与噪音问题。一般企业办公楼层、公寓、酒店等建筑设计比较简单,这些都是比较安静的区域场所,在设计时首先布置好功能区域,并采取隔离地方法布置办公、公寓与酒店,酒店占用建筑的面积较大,因此为了避免出现浪费的情况,可以只在底层设置一个比较小的接待室,通过酒店专用电梯进入到顶部的酒店功能区域,这样设计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

4结束语

总之,我国城市商业综合体建筑发展迅速,我们要重视商业空间的组合,在掌握商业综合体的基本空间特征后,要控制好商业综合体建筑的设计要点,从而促进城市的发展。

作者:李艳

参考文献

城市综合体设计要点篇8

【关键词】城市设计;综合效益;北京;巴黎;良性循环

0引言

城市设计工作的基本任务,是统筹安排城市各类用地及空间资源,综合部署各项建设,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科学、合理的城市设计可以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组成的综合效益,促进城市的协调发展。但在当前我国经济还比较落后的情况下,实际工作中很难让三大效益平衡。本文通过对国内外典型的城市设计进行分析,透析其中的理念与方法,以期对以后的城市设计提供些可借鉴的经验。

1城市设计案例简析

1.1北京

北京市“两轴―两带―多中心”城市空间新格局规划蓝图的总体战略为:旧城有机疏散;市域战略转移;村镇重新整合;区域协调发展。

“两轴”即北京传统中轴线和长安街沿线构成的十字轴,是北京的精髓,应结合传统中轴线和长安街的延伸,全面实现保护与发展,从空间布局上体现首都政治、文化、经济职能的发挥。为整个社会提供了很高的社会综合效益。

“两带”一指北起怀柔、密云,重点为顺义、通州、亦庄,东南指向廊坊、天津的“东部发展带”,主要承接新时期的人口产业需求;二指“西部生态带”,与北京的西部山区相联系,即是北京的生态屏障,又联系了延庆、昌平、沙河等,为北京建成最适宜人居住的城市奠定基础。并且为北京市提供了很好的经济、环境效益。

“多中心”是指在市区范围内建设不同的功能区,以提高城市的服务效率和分散交通压力,如CBD、奥运公园、中关村等多个综合服务区。将在市域范围内的“两带”上建设若干个新城,以吸纳城市新的产业和人口以及分流中心区的功能。为北京市提供了很高的社会、经济效益

总体说来,北京市的“两轴―两带―多中心”城市设计格局,为北京的城市设计提供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三方面的综合平衡。

1.2巴黎

法国首都巴黎是世界名城,和北京一样,巴黎也是一座具有800年历史的古城,但与北京不同的是它不象北京那样是按照城市设计统一建成。巴黎是围绕塞纳河逐步扩大形成的。17世纪下半叶路易十四统治时期,巴黎有了很大的发展,以卢浮宫为主的中心建筑群和以香榭丽舍田园大街为主轴线在那时已基本形成。到19世纪中叶拿破仑第三执政时,由豪斯曼主持对巴黎进行了较大的改建。在市区密集的街巷中开辟了许多宽阔的放射型道路,并在道路交叉口建设了许多广场,道路与塞纳河交叉处则形成很多桥头广场、绿地和新的轴线,这基本奠定了巴黎市区的骨架。豪斯曼主持的巴黎城市设计成功之处有3点:

(1)开敞丰富的城市轴线。巴黎主轴线是东西走向,平行于塞纳河。以其开敞和丰富多彩的面貌显示了法兰西王朝的财富和文化,这和北京突出帝王至高无上的尊严和封闭性完全不同。它的特点是:①城市主轴线与塞纳河平行,充分利用宽阔的水面和绿地,使城市空间开朗明快;②除主轴线外,还有许多副轴线,这些副轴线通向市内许多广场和建筑群,形成了许多对景和借景;③轴线上串连着很多名胜古迹、花园、广场、林荫道,它们各具特色,丰富多彩。给整个巴黎提供了比较和谐的社会、经济、环境效益。

(2)星罗棋布的城市绿地。巴黎旧城区除东西两端各有一个大面积的森林公园外,还有不少有名的公园和花园。在许多古建筑前、广场上又有不少绿地相陪衬。这些绿地面积不大,但却都经过精心布置。至今巴黎每人平均绿地面积已达24平方米,比北京大4~5倍。为巴黎提供了较高的环境效益。

(3)精心规划和建造的广场建筑群。巴黎旧城在几百年的建设过程中,留下了大量宫殿、府邸、寺庙、教堂和其它公共建筑,并由这些建筑形成了广场建筑群。这些公共建筑和古迹质量都很好,并且在城市设计中得到了很好的保护。新的副中心如德方斯,远离旧区,但对高层建筑也加以限制,这在城市保护上是非常重要的。其实,巴黎也同样面临世界特大城市的复杂矛盾,但他们重视规划,重视文化传统,重视舆论,重视法制,重视三大效益的平衡,这点很值得学习。

2城市设计的实施

城市设计的方法一般与城市规划一样,需经过调查研究,在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的基础上,进行城市布局和各专业的规划,同样需要通过方案比较,最后确定定案。由于城市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有机体,因此城市设计和城市规划一样也需要不断调整和补充,是一种动态规划,或称为“滚动式规划”。城市设计和城市规划不同的是,城市设计是一个三度空间的规划设计。当然从城市总体布局开始到详细规划乃至修建设计,都要考虑城市空间形态,力求体现出城市的性质和特点,反映出民族性、地方性和时代性。

结合国内外经验,在城市设计中要做好以下几点。

2.1做好三项规划

城市设计既然要为市民创造一个良好的有秩序的空间环境,就必须深入地了解社会、研究社会。因此城市设计应做好城市功能规划、经济规划和社会规划,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城市空间环境的规划设计。在当前深化城市体制改革的形势下,作好这几项规划尤为重要。当前在我国,城市功能、城市经济体制和城市社会都处在急剧变化之中。例如住房制度改革、土地使用权有偿转让、外资引入、旅游事业发展、城市流动人口剧增、第三产业发展等等都冲击着原有的城市规划原则,也给城市环境空间设计提出不少新的要求,再加上改革开放所带来的人们观念形态包括审美观念的改变,都反映到建筑和城市设计上来。因此要做好变革中的城市功能规划、经济规划、社会规划,这些都充实了城市设计的内容,否则城市设计成为一种空间构图游戏,只能墙上挂挂。当然,一个好的、切合实际并具有丰富想象力的城市设计,又会启发促进城市经济社会规划的发展和完善,并吸引国内外投资者前来开发。

2.2注意综合效益的平衡

综合效益是城市规划和设计的目的。综合效益的三方面应该平衡,但在工作实践中常常出现矛盾。在当前我国经济还不发达的情况下,建设部门急于取得较高的经济效益,往往忽视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而规划部门,又常常从长远利益出发,不注意必要的经济效益。如在重点风景区内建高层旅馆,破坏了环境景观;过多的旅游设施侵占了文物保护用地,破坏文物古迹及其周围环境;在交通性干道上过份密集地布置商业网点影响城市交通;大量兴建高层楼房破坏旧城传统风貌等等。但反过来不讲求经济效益,没有足够的资金进行开发和保护,也使保护成了一句空话。因此城市设计需要因地制宜,做好综合效益的平衡。如北京什刹海历史文化风景游览区的城市设计工作,在西城区、什刹海整治指挥部和公园管理处密切配合下,坚持保护整治、开发、管理相结合的方针。每开发一处景点都使之既发挥经济效益,又修复古迹,并在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方面均有所收获。同时将经济收入转化为进一步保护开发的资金,使之形成良性循环。城市设计坚持这一方针,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什刹海历史文化风景游览区是面积大(146公顷)、内容多(有古迹、园林、商业、居住等)、历史悠久的地区,区内机关、工厂、学校、商店、民居都有大量翻建任务,变化是不可避免的。城市设计需对这些情况进行综合考虑,应加以研究,在保护文物的前提下,尽可能将这些翻建任务纳入规划设计轨道,使其功能上符合长远规划的要求,体量风貌上与环境协调,变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在城市中心区、文物古迹区、风景旅游区或具有历史价值的旧城区的城市设计中,应更多地注意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不然会给国家带来不可弥补的损失。在城市经济特区、新开发区则应重视经济效益,务求每一平方米用地发挥最大效益。此外,还要重视地下空间的开发和利用,因为地下空间也是城市的重要资源,它对改善大城市交通,丰富商业活动,繁荣经济,增强城市防御能力等都具有重要的作用。目前由于我们经济技术条件的限制,还不可能大量开发地下空间,但城市设计应高瞻远瞩,作好这方面的规划设计工作。

2.3探索实现城市设计的机制

城市设计的实现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它和社会制度、经济体制有很密切的关系。新区开发和旧城改建在实施上也有很大差别。政府部门应该立法规范新区的开发和旧城改造的侧重点,规范综合效益的平衡和谐。

3结语

为了更好地实现城市设计,实现综合效益的平衡,需要重视下列几个方面:

一是解决资金问题。无论是城市保护或开发,都需要有资金来源渠道。过去主要是靠政府拨款,现在是多种渠道集资,包括外资、合资、集资、贷款等,而且大部分都是有偿的,因此要讲求效益,要能形成良性循环。

二是建设方式和步骤。从国内外经验来看,综合开发是实现城市设计的有效途径,不仅新区要综合开发,先解决用地、基础设施和各项服务设施,再进行房屋建筑(这样做,能体现城市设计意图,整体性好,城市面貌也比较统一),对旧区保护与更新也需要综合开发。当然这种开发是多种多样的。有的以保护整治为主,有的以修缮补充为主,有的以更新翻建为主,但都有一个综合效益问题。另外旧城情况复杂,除综合开发外,还存在不少分散建设和改造的情况,这也是不可避免的,城市设计应把这一切尽可能纳入规划轨道。

三是群众参与问题。城市设计特别是旧城保护与整治,要依靠地方政府、群众组织和当地居民的积极参与,才能得以实现。现在全国有很多军民共建精神文明街、区就是很好的例证。国外也很强调这一点,因为只有吸引群众参与,才能真正得到他们的支持,建设过程中体现他们的心愿,建成之后也能得到居民的关心和爱护。

城市综合体设计要点篇9

关键词:城市;管廊;设计;管线;建设

中图分类号:U173.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7973(2016)02-0074-02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规模和人口也不断扩大,城市的可利用土地资源越来越稀缺,同时,水管道、气管道等方面的问题越来越突出,比如说各个管线之间的铺设线路交叉和重叠,需要重新施工等等,这些问题不仅给人们的正常工作生活造成了极大的不便,而且也阻碍了我国城市化的可持续发展。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城市综合管廊建设的理念应运而生,给城市市政管理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发展方向。

1城市综合管廊概述

城市综合管廊,也就是在地底下建设集电力运输线、通信线路、燃气管道、供水管道等等管线于一体的集约型隧道的总称。在综合管廊的设计中,一般通常配有专门的检修和监控系统。在我国各大城市的管廊规划设计中,主干管廊一般处于主要干道的中央地下方,子干管廊往往设置在道路两侧的地底下方。

从施工方式上看,城市综合管廊主要分为三种:其一,明挖法。明挖法在道路浅层空间综合管廊施工中应用较多;其二,暗挖法。这种方式主要在城市的中心地带或者需要挖掘较深层次的管廊建设中应用较多;其三,预制拼装法。这种方法应用跟上面两种的不同,主要应用在新城区的一些现代化工业集中区域或者是会展中心集中的区域。

2四川省成都市管廊发展现状

近年来随着成都市经济的不断飞跃发展,城市规模在不断扩大的同时,人口也逐渐增多,城市土地资源越来越紧张,通信管道、供水管道、供热管道之间出现中断或者“空中蜘蛛网”现象越来越突出。为此,成都市对城市新城区的土地资源、管线安装情况进行分析,设置双仓综合管沟以及综合管廊控制中心,分别容纳110KV电线、供水管道和通信管线,在该规划中,就拿高压线在管廊建设中来说,可以给新城区节约70公顷的土地面积,给供水供暖以及通信工程的质量稳定性提供了很好的保障,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比较显著。

3城市综合管廊设计遵循的原则及内容

3.1城市综合管廊设计遵循的原则

城市综合管廊设计必须与城市用地规划保持一致性,结合该城市用地规划的实际情况,比方说某一区域城市用地的性质等等。一般城市管廊的设计和建设往往都是立足于城市商业气息浓厚或者是交通密集的区域。

城市综合管廊必须要结合城市的市政管线规划来进行设计,全面结合该城市的市政管线的具体情况,比如说管线的布设情况、管线的布设要求、管线的布设技术等等,同时,管廊设计还必须要跟管线保持协调性,对如何合理的布设好各种管线要做好统筹安排。

城市综合管廊设计必须要充分考虑到地面以下空间的利用情况,要充分结合地下空间的实际利用情况,最大程度的跟其他开发活动保持协调性,将管廊规划与地下空间开发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发挥到最大。

城市综合管廊的设计规划必须要统筹好城市各项建设工程之间的时序,因为就城市的发展规划来说,管廊设计和建设必须要超前,从节约成本投入来讲,处于道路底下的综合管廊能够跟道路建设同步就最好。因此,在对管廊进行设计的时候,必须要统筹城市建设工程的时序,并将城市近期规划与长期建设纳入到设计工作中来,保证管廊的建设跟城市建设时序的协调性。

3.2城市综合管廊设计的内容

城市综合管廊设计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网络系统全面性规划是重点。在结合城市用地规划和管线规划的基础之上,对管线布设、道路设置等方面进行深入的探究,从而规划综合管廊的全面性的网络布局体系,就成都市的管廊设计来说,由于受到成本的制约,管廊建设也只是在城市的市中心以及交通枢纽等区域进行建设,其他区域还没覆盖到位。

其二,管线布设规划。对管线的布设是整个管廊设计工作的重中之重,在设计工作中,必须要充分结合市政管线的规划情况,对供水管道、供暖管道等管线的位置、具体走向、布设范围等等进行深入的分析。成都市的管线布设相对其他城市而言还比较齐全,但是诸如真空垃圾管线以及雨水管等管线的布设还未纳入到管廊设计规划工作中来,这也是日后管廊扩建工作的一个方向之一。

其三,平面与横断面的规划。要结合该区域道路的延伸情况以及用地情况,考虑横断面的布设条件与管线布设条件。另外值得注意的是,管廊的横断面设计中,不仅需要充分考虑管线的布设情况和相关要求,还要保证管廊规划设计的经济性,合理的对管廊的深度、仓室管线的具体情况以及仓室的布设进行确定。

其四,关键节点的规划。在做好上述三个方面的准备规划后,要实现管廊的多功能,就必须要结合地下空间的通风性能、施工设备的出入口、人员的进出口等等施工的实际需要,对这些将要施工的工程相关的各个节点进行合理的规划,使其满足施工的各项需求。

其五,附属设施规划。人防工程作为管廊设计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管廊规划设计中必须要考虑的一个部分。因此在做好上述准备规划的前提下,要充分的设计好消防、通风、火灾警报等等防御系统,同时,还应该做好桥架支架等附属系统,给综合管廊的运行管理工作提供便利和保障。成都市管廊设计中,一些通风口的位置设置不合理,比如说一些区域通风口相隔太近,还有一些通风口就临近景区或者是绿化带,对景区和绿化带的观赏性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其六,建设时序规划。我国各大城市在管廊的规划设计中,大多都是结合各个管线的布设情况来统筹安排好建设的时间,保证管线建设好就投入运营然后进行下一个管线的布设工作。

4结束语

本文主要结合四川省成都市管廊设计建设的具体情况来对我国城市管廊设计的理念和内容展开深入的探讨。城市综合管廊的发展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观的必然要求,也是促进我国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城市在管廊的设计中,需要不断总结归纳管廊建设规划中的经验与不足,从统筹全局出发,合理地对地下空间进行规划和设计,才能够提高城市管廊的设计水平,才能够实现城市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共同发展,才能够推动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周泓,姜青新.关于《关于推进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的指导意见》的初步解读[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15,1(05):58

[2]于晨龙,张作慧.国内外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的发展历程及现状[J].建设科技,2015,2(17):49

城市综合体设计要点篇10

关键词:城市轨道;车辆工程;课程设计

作者简介:师蔚(1981-),女,新疆伊宁人,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城市轨道交通学院,讲师;郑树彬(1979-),男,广东揭阳人,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城市轨道交通学院,副教授。(上海201620)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2年上海高校本科重点教学改革项目(批准号:沪教委高〔2012〕49号)、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工程“卓越工程师”培养平台建设项目(项目编号:11XK10)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3)19-0117-02

作为教育部首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城市轨道车辆工程专业培养方案重视知识、能力与工程实践的融合,理论联系实际,着力提高学生的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1]城市轨道学院车辆工程系教师不断探索,总结该专业在培养过程中的经验,并对本专业的发展方向、培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不断研究、改进,从而完善和优化了本专业的课程体系。其中,重要的改进部分为在新的培养计划中添加了系列综合课程设计,注重课程设计选题的综合应用性、工程实践性及多样性,旨在着力培养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工程专业学生在城市轨道车辆方面的综合设计、工程实际应用能力及创新能力。并通过前期研究及一系列规划及筹备,达到了开设条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一、系列综合课程设计设置依据

城市轨道车辆工程专业课程体系设置原则主要是紧贴本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目标,在系列综合课程设计中着重考虑了其在工程素质和能力培养需求方面的作用,并与课程体系中其他课程保持良好的相互衔接,进一步提升理论及实践教学效果。

1.城市轨道车辆工程专业培养需求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为:以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工程为背景,培养具有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工程基础知识与应用能力,能面向工程实际,从事城市轨道交通车辆运行保障及维护、故障诊断及维修并可延伸至整个轨道交通领域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2]在培养目标中,本专业注重与工程实际的结合,因此设置具有工程实践特点的系列综合课程设计正是满足本专业培养目标的需要。

2.衔接专业课程群需求

城市轨道车辆工程专业课程群设置主要包括学科基础课程群、专业课程群及集中实践环节课程群三大部分。其中学科基础课程群主要包括机械、电力电子、测试控制等相关课程。通过对该部分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扎实的机械、电力电子及测试控制方面的基本知识,具备独立分析课程相关内容的能力,为后续专业课的学习打下良好的理论和技能基础,为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做好基本培养和锻炼。

专业课程群则包括城市轨道车辆结构与原理、城市轨道车辆电力牵引与控制、城市轨道故障诊断技术等专业课程。该部分的课程则使学生系统掌握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结构、控制、检测、维护保障等方面的知识。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机械结构、电力牵引、电气设备等相关城市轨道车辆的组成和原理,以及其故障诊断、检修方法及手段。

专业课程中的集中实践环节课程群则包括企业实践环节和系列综合课程设计环节。该部分课程中的企业实践环节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工程实践能力,使理论联系实际,增强理论教学效果。而系列综合课程设计环节则是学科基础课程群、专业课程群及企业实践环节的综合应用,通过在设计应用过程中使用各课程群中的知识点,不仅弥补了专业基础课程抽象不易理解,理论教学效果不理想的不足,又解决了专业课程涉及知识领域广、实践性强、不易掌握的问题。并且让学生将学校的“所学”与企业实践的“所见”充分结合,使知识体系得以融会。系列综合课程设计正是起到了衔接及促进各专业课程群效果的作用。

二、内容设置

城市轨道车辆工程专业系列综合课程设计包括: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结构与原理课程设计、检测与传感技术课程设计、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电气设备课程设计。在内容设置方面传统课程设计仅隶属于某一门课程,并不注重课程体系其他课程的内容衔接,难以达到训练学生较全面知识体系的目的,而改革后则避免了这一缺点。在系列综合课程设计中主要体现以下特点:

1.综合应用性

首先在设计选题时,教师考虑其综合应用性,将分散的多门课程串联起来并系统化,使学生得到综合性的应用训练。具体做法是各综合课程设计教师首先开设多个选题,供学生选择,并考虑其具体特点,即在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结构与原理课程设计中,将机械原理、机械设计、工程力学、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结构与原理等课程联系起来;检测与传感技术课程设计将检测与传感技术、城市轨道车辆故障诊断技术等课程联系起来;而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电气设备课程设计则将电子技术、电力电子技术、电力牵引、控制理论等课程联系起来,在综合课程设计的任务书中就体现出各选题的综合应用性。

2.工程实践性

在考虑选题时,所有的选题都应与城市轨道车辆工程应用有关,使学生具有实际应用的前提,有利于提高课程设计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也增强了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3.多样性

即选题多样性。选题有的来自于企业的需求,即需要解决的问题,做创新性的开发;有的来自于国内外文献资料,学生进行实践重新设计,实际复现;有的课题来自于教师科研课题中成熟的研究成果转化,指导学生进行前瞻性的设计。总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自身的特点及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设计选题,达到提高综合能力的目标。

4.开放性

在系列课程设计中,借鉴开放式课程设计模式,以综合课程设计选题为主线,在管理上首先实施开放性管理,指导教师以阶段成果作为考核设计进程标准,给学生开放的课程设计空间,使他们有更多自学和研究的机会。同时配有开放的教学实验室为基地,满足学生开放式实践机会。[3,4]

三、组织实施

根据上述系列综合课程设计设置的内容及特点,需要指导教师具有较强的城市轨道车辆综合应用能力及工程实践经验,因此在组织实施该教学内容时主要通过本专业专职教师的培养、企业导师的参与,同时积极构建课程设计平台,并针对系列课程设计在院内立项研究,从硬件、软件上得以为系列课程设计的实施提供有利的保障。

1.系列课程设计教师培养

在系列课程设计的指导教师配备上使用双导师制,即同时配备学校专职教师与企业导师共同指导系列课程设计。由于有企业导师的介入,使系列课程设计的选题可以更加实用,设计过程更加接近工程实际。而学校专职教师则可以在课程设计中把握学生对新技术的应用,引导创新设计思路,并管控课程设计过程,使系列综合课程设计在实施过程中满足学校培养体系的要求及规范。

在学校专职教师培养过程中,注重企业挂职锻炼环节,使挂职锻炼成为专业课程教师的必修环节。通过企业的挂职锻炼,让教师充分了解本专业领域的工程实践相关知识,促进教师提高解决实际问题和进行实践教学的能力。并促使教师不断学习,不断更新知识和工程实践经验,使教学内容与本专业需求保持紧密的联系。对于企业兼职导师,则需要他们具有硕士以上学历,在企业有丰富的现场及实践经验,弥补专职教师在培养学生过程中出现知识、技能和视野以及对新技术应用方面的不足。

2.系列课程设计平台搭建

为保证系列课程设计的正常进行,除了在指导教师配备及培养方面进行努力外,还进行了系列课程设计的硬件平台的搭建。主要包括设置系列综合课程设计用教室,提供基本计算机,仿真设计软件,实验平台。同时还充分利用实验室等其他平台,具体如下:

(1)充分利用专业实验室。在系列课程设计场所的选用中,通过开放性管理,充分利用城市轨道交通学院已有的实验室,如城市轨道交通列车结构实验室、城市轨道车辆自动驾驶实验室、城市轨道车辆检测实验室等场所及相应实验平成部分实验,使专业实验室得到充分利用。

(2)利用科研平台。当学生的课程设计选题为教师科研成果转化的题目时,学生则可利用专业教师的科研平台进行设计、实验等相关内容。

(3)利用学生创新工作平台。通过学院已经搭建的大学城创新工作室及相关设备,部分学生选题接近时,可以进入这些工作室进行相应的课程设计工作。

3.系列课程设计立项研究

在系列综合课程设计的总体设计方案落实的基础上,为了进一步对各综合课程设计进行细化,如选题论证、设计步骤规范、设计工作量的核算、设计指导书的编制等工作,通过院内立项研究,做到选题必须具有工程实践性,设计内容必须具有先进性。对选题进行学生试做,充分验证其课程设计的工作量是否合理,难度是否适中。通过试做学生反馈进行调整,为正式执行教学计划打下基础。

四、结论

在城市轨道车辆专业课程体系中,增加系列综合课程设计是卓越工程师培养目标的需求,同时也是衔接课程体系各课程的重要内容。通过对指导教师的培养、企业导师的介入,并搭建了系列课程设计平台,在软件及硬件上进行建设,并通过立项研究选题,把握其综合性、工程应用性、多样性等特点,取得了一定成果。

参考文献:

[1]柴晓冬,方宇,郑树彬,师蔚.城市轨道交通特色专业群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5):75-76

[2]师蔚,郑述彬,方宇.城市轨道电力牵引系列教学环节建设的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2012,(20):8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