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化学品存放原则十篇化学品存放原则十篇

化学品存放原则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2:09:31

化学品存放原则篇1

病理实验室的工作环境一直受到多种化学品的影响,其中以甲醛、二甲苯和DaB影响最重,要想制定相应的防护措施就先要了解这些化学品对病理实验室环境危害的程度。

2化学品安全存放要求

化学品存放应以2011年国务院修订的《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为依据,根据不同化学品的性质与特点建立相应的存放模式,同时对每种化学品建立mSDS(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让操作者更容易、更直观的了解化学品的理化特性、安全防护、泄漏处理等情况。

2.1一般化学品存放要求

化学品区域要独立,不能和其他物品混放,其内严禁吸烟和使用明火,并在存放区域醒目位置设置明显标志。化学品应存放于阴凉、通风、干燥处,避免日晒,还应隔绝火、热、电源,并注意防水。

2.2特殊化学品存放要求

2.2.1易燃易爆危险品

病理实验室常见易燃易爆危险品有乙醇、二甲苯、甲醛,该类化学品存放必须有独立的危险品仓库,坚决不能整箱堆置存放,必须拆箱分类存放于专用的化学品防爆柜中,并于防爆柜外部醒目位置张贴其相应的mSDS,并配备灭火装置。该类危险品的存储温度不能超过30℃,应在存储位置悬挂温度计由专人进行监控并记录。平时易燃易爆危险品的存储量适量即可,不提倡过多储存。

2.2.2腐蚀化学品

病理实验室常见腐蚀化学品有盐酸、硝酸,对于该类物质的存放应放置于专门的强酸、强碱储存柜中,并于箱体外侧张贴mSDS。该类储存柜采用进口的聚丙烯(pp)材料,耐酸碱强度高,也易于清洗,很多从事实验室防护设备的公司均有出售。该类物质必须与碱类物质、易燃易爆物品分开存放,不能混存,因该类腐蚀性化学品易挥发,以免发生反应造成危险。

2.2.3剧毒或致毒化学品

对于该类物质病理实验室比较少见,如氧化汞等。该类物质从安全角度考虑作者不建议病理实验室存放,本院是由药剂科联系专门机构进行存放,使用时由专人送至病理实验室,用多少取多少,用完后送回专门存放点存放。

3化学品的使用

化学品在使用时根据需要量领用,不能随意领用。在领用时要严格遵守双签名的原则,由科室负责人和化学品管理员审核签名后领用,并将使用情况详细记录于化学品使用记录表。使用过程中未使用完的试剂放置于托盘中,同时根据试剂在mSDS中的理化特性贴上相应的化学品标示。对于配制的试剂要配备相应的存放容器,并在容器醒目位置贴上标示注明其试剂名称,配制日期和有效期。对于过期试剂或失效试剂按照废弃液体处理流程处置。

4化学品防护原则及措施

4.1防护原则

病理实验室针对化学品防护要严格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无论是病理实验室规划设计还是个人防护物品配置都要从人的角度考虑,因为这关系到工作场所的环境保护和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不可忽视。

4.2防护措施

病理实验室的防护措施要从两方面来阐述:病理实验室的整体规划设计和个人防护措施。

4.2.1病理实验室规划设计

病理实验室整体规划设计要严格区分污染区、半污染区、清洁区,并建立相应的缓冲带,同时要制定标本接受流程、取材工作流程和制片工作流程,将工作制度化和标准化。对于污染较大的区域要适当的增加空间,这样有利于稀释空气中挥发的有毒化学物质。对于空气污染区域要配置相应的空气净化系统,以降低空气中毒性化学物质对人体的伤害,如在取材室要安装配有标准排风系统的取材台,而制片技术室要安装通风柜,使包埋、染色等易接触有毒化学物质的操作能在通风柜中进行。对于易挥发的有毒化学物质要密封保存并加强相关区域的通风,一般要求室内与外界空气的更换次数不少于2次/h,某些特殊的室内(如取材室、标本储存室)通风至少要换进空气6次/h,有条件的单位可以使用环保试剂替代,不过相对成本会提高。取材后的标本应储存于独立的标本存放室内并配备冰柜,可有效的降低取材室的甲醛浓度。工作区的温度控制也要有相应的要求,根据p2实验室工作温度一般控制在18~27℃,温度过高,会加剧挥发性化学品的挥发。

4.2.2个人防护

(1)要加强个人的防护意识,对病理实验室工作人员要定期进行培训,危险意识不能松动。

(2)在防护物品配备方面要齐全。在接触化学品的过程中,口罩、帽子、手套、防护衣是必备品,有条件的单位还可以配备防护眼镜、活性炭口罩、防酸手套以及独立洗眼台。

(3)员工必须定期体检,可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最后,要加强监督,由病理科负责人组建监督小组,针对科室内部人员工作中的防护问题进行自我内部监督。在此值得一提的是,南京组建的病理质量控制委员会对于很多单位工作环境中甲醛、二甲苯严重超标等不符合规范的情况进行监督,这种监督效果往往要好于科室内部的自我监督,南京的组建经验值得在很多地方推广。

5化学品泄漏处置

病理实验室在工作中,有时会出现化学品倾覆的事情发生,导致化学品暴露在外部。当少量泄漏时,操作人员穿好防护物品,并用干布或吸水纸吸干已暴露的化学品后置于黄色垃圾袋中,交废物运送处由专门机构集中处理。泄漏物较多时,要根据化学品处置流程与原则将泄漏处置分为初期应对、抢险救援和后期处理三个阶段,并根据这三个阶段建立规范化的化学品泄漏处置流程。本院目前使用的化学品泄漏处置流程见图7。

6化学品废弃处置

病理实验室的化学性废弃物比较多,这些废弃物如甲醛、二甲苯等有毒有害物质不能直接通过下水道进行排放。就目前情况来看,很多医院的相关责任部门不具备该类废弃化学品的处理资质和能力,这就带来了如何处理这些废弃化学品的问题。目前,病理实验室产生的化学性废弃物主要来自组织固定、组织脱水、制片染色这三个环节,由于接触环节人员较多,作者建议指定专人负责病理实验室化学性废弃物的处置。在处置过程中废弃液体放置于专门的密闭有盖的化学桶中,且最大存放量不能超过该桶的2/3。在化学桶外侧要贴上标签,注明科室和试剂成分。在这里要特别说明一点,化学废弃品不能混合放在同一个桶中,因为目前很多处理机构只能处理单一类型的化学品。当化学桶达到最高存储容量时,由医疗废物收集人员从病理实验室将其收集,用专用收集车送至专门机构作无害化处理。

7总结

化学品存放原则篇2

【关键词】货位优化;指派问题;耦合度

订单拣货时间一般约占配送中心全部作业时间的40%以上,拣选成本一般占全部运营成本的65%以上,合理优化拣选作业对作业效率的提高具有重要影响。进行货位优化来减少拣货作业时间是提高拣货效率的常用方法。国内外关于货位优化的研究比较早,但是主要集中在对自动化立体仓库的计算机算法研究,关于一般立体货架货位的研究则较少。国内关于一般立体货架货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定性方面的阐述;在定量方面,鲁建厦提出了穿越策略下考虑相关性的货位优化的SaSC-C算法。肖建等人提出了检修备品库货位优化的多目标优化模型并采用蚁群算法求解。他们的研究思路都是基于理想的环境下通过建立复杂的数学模型,最后借助计算机进行求解。鉴于此,本文拟采用相对较简便的匈牙利法来研究货位的最优化问题。指派问题是假设有n项工作派指给n个人去完成,并指定每个人只能完成其中一项,每项工作只能交给一个人完成,由于每个人的专长不同,各人完成的时间(效率)不同,应如何分配使总效率为最高。库恩(w.w.Kuhn)于1995年提出了指派问题的解法,他引用了匈牙利数学家康尼格(D.Konig)一个关于矩阵中0元素的定理,所以命名为匈牙利法。货位优化实际上是关于如何将货物分配到货位的指派问题。

一、货位优化概述

货位优化是指为每种品项(stockkeepingunit,SKU,复数为SKUs)指定货位,使总拣货时间最短。在库存商品管理中,需要根据商品本身的需求特点进行货位分配,比如在夏季矿泉水等畅销饮品就需要预留出较多的储位,而且位置也宜靠近出口。货位的分配是否合理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影响着仓库内拣选效率以及人工操作流程,因此这个问题是值得深入研究的。而且对于一个企业而言,其本身存储的商品往往会有某种特征,比如季节性变化或其他趋势,因此根据商品特性进行货位规划就更加有必要。一般关于货位优化有如下7条法则:(1)以周转率为基础法则,即货品按周转率的大小排序,周转率越高应离出口越近。(2)产品相关性法则,是指具有相关性的产品应该放置在比较相邻的位置。(3)产品同一性法则,是指把同一物品储放于同一保管位置的原则。(4)产品互补性法则,是指互补性高的货品应存放于邻近位置,以便缺货时可以迅速以另一品项替代。(5)产品相容性法则,是指相容性低的产品不可放置在一起,以免损害品质。(6)产品尺寸、质量法则,是指尺寸大、质量大的物品应该放于方便存取的位置,原则上不能放于高层货位上。(7)产品特性法则,是指具有危险性和易腐蚀性,同时也可能影响其他物品的物品,货位分配时应单独考虑。

二、模型假设与问题描述

假设某配送中心的仓库中有一个n个货位的立体货架和m种品种需要放于货位上的货物,每个货位存放单一品种的货物,补货的方式是根据货物品种的实际库存量整体补货,拣货的方式是根据订单需求依次从每个货位上拣选所需品种。每个货物被拣选的概率是独立事件,即各货物之间不存在相关性和互补性。各货品之间不存在不容问题,可以不考虑产品相容性法则。具有危险性和易腐蚀性的物品,应单独存放不作为货位优化货品考虑。由于当货位和货物的个数不一样时,可以采用指派问题的非标准化模式求解,所以如何将m个货物分配到货架上的n个货位上,使得货物的总拣选效率最高(时间最短或距离最短)是本论文的研究问题。

三、货位优化模型建立步骤

(一)对货位和货物进行等级评定

将货架的n个货位按照所处位置的差异分成a个等级,每个等级对应有一个分值xi(i=1、2、3……n)。货位的位置的差异主要包括货位离仓库出入口的距离和货位上存放货物的拣选难易程度。货位离仓库出入口越近或存放在货位上的货物越容易拣选则等级越高,反之则等级越低。同样,将m个货物的品种按照货物的特性差异和被拣选的频率分成b个等级,每个等级也同样对应有一个分值yj(j=1、2、3……m)。货物的特性主要包括货物的体积和质量。货物的体积和质量越大或被拣选的频率越高则等级越大,反之则等级越低。

(二)货位与货物之间耦合度S的计算

通过(一)步骤可以得出每个货位和货物的等级分值xi、yj。货位与货物的耦合度是指将货物j放于货位i时,货位的等级分值xi与货物的等级分值yj之差的绝对值,即Sij=|xi-yj|,S指越小表示耦合度越高,反之则越低。当某以货品i不能放置与某一货位j时,例如质量大的货品不能放于高层货架,Sij=m(无穷大)。根据货位优化中以周转率为基础法则、产品尺寸法则和重量型法则可得当ΣSij最小时,说明整个货位分配的耦合度最高,即货位最优化。

(三)利用S值列出指派问题的系数矩阵

将S值作为将货物j分配到货位i的“效率”值,建立下图1所示的货位优化系数矩阵。

(四)模型的求解

经过步骤(三)把指派问题的系数矩阵求出来之后,就可以利用匈牙利法对模型进行求解。关于匈牙利法这里就不在赘述。一般货位优化问题的系数矩阵元素比较多,用匈牙利法比较繁杂,所以可以选择用运筹学软件进行求解。

四、算例

1.假设有一个仓库有一立体货架如下图1所示,有三层每层三个货位,共有9个货位。

根据货位的位置特性可以得出各货位的等级分数如下表2所示:

假设这个货架需要存放的9个货物根据其历史销售数据以及货品的特性得出的等级分值如下表3所示,且b3由于重量大不宜放在最高层。

2.算出各货位与货物间的耦合度S并建立指派问题的系数矩阵如下表4所示:

3.利用匈牙利法得出指派方案.根据上面的耦合度系数矩阵,利用匈牙利法可得出最后的分配方案为图2所示:

五、结论

货位优化问题本质上是一种特殊的指派问题。本文通过对货位优化问题的假设,根据货位优化的周转率法则、体积和质量法则利用货位与货物的耦合度建立指派模型,最后利用匈牙利法进行求解的方法对解决货位优化问题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但文章中关于货物之间的相关性与相容性对模型的影响则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KoSteRRD,DUCtL,RooDeRGenKJ.Designandcontorlofwarehouseorderpicking:aliteraturereview[J].europeanJournalofoperationResearch.2007,182(2):481~501

[2]FRaZeLLeH.world-classwarehousingandmaterialhanding[m].newYork:mcGrawHill,2002

[3]李英德,鲁建厦.穿越策略下考虑相关性的货位优化方法[J].浙江大学学报.2012,46(8):424~1430

化学品存放原则篇3

【关键词】后京都时代隐含碳碳排放

一、引言

以二氧化碳为主的温室气体排放导致的全球气候变暖问题引起各个国家的广泛关注,欧美等发达国家在2009年提出碳关税概念,即对来自中国等发展中国家的高耗能产品进口征收特别的二氧化碳排放关税,我国作为出口大国,面临巨大的减排压力。

国外学者对于国际贸易和环境效应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有SanfordJ.Grossman&Krueger(1991),他们首次发现了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存在,创立了贸易与环境的一般均衡模型,将对外贸易的环境效应分为规模效应、结构效应和技术效应三个部分;weber(2008)结合中国的情况,研究发现碳泄漏和碳出口是导致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大量增加的两大原因,“污染天堂假说”适用于中国。本文选取后京都时代以来中国学者对于这一问题研究的代表性的文章进行文献综述,总结学者们对于中国经济增长、国际贸易和碳排放的研究进展,并提出其他可能的研究的方向,对这一问题进行研究展望。

二、中国国际贸易与碳排放的研究进展

(一)中国贸易与碳排放理论经验研究

从理论与经验研究来看,马艳和李真(2010)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角度出发,以不平等交换的视角来分析发达国家与不发达国家之间贸易的“碳”不平等交换的问题。他们认为,国际贸易交换活动中,除了直接体现在商品价值方面的不平等交换之外,由于生产技术的差异和人为单方面制定的碳排放标准导致了“碳”的不平等交换,而不合理的国际分工和产业转移是不平等交换的重要原因。王文举和向其凤(2011)对世界主要碳排放大国2005年的国际贸易中的隐含碳排放进出口差额进行了测算,提出规模效应、结构效应、汇率效应的碳排放应该由消费者来承担,纯技术效应部分由消费者和生产者共同承担。姜鸿、梅雪松和张艺影(2012)利用中国2007年的投入产出表,测算了2006~2008年中国与美国货物贸易隐含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并根据欧盟排放交易体系(etS)碳排放权价格,评估中美贸易利益。结果表明,中国无偿为美国排放了二氧化碳,考虑到碳排放权价值之后,中方贸易利益减小,中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低价格出口模式不可持续,外贸政策有待调整。李丽(2014)从低碳经济对贸易规则的影响的角度出发,认为中国应该积极参与环境产品清单的谈判,并关注区域及双边贸易协定中低碳规则的发展趋势,积极参与低碳领域国际标准的制定,更大程度上为我国对外贸易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二)中国国际贸易与碳排放的实证研究

从实证研究来看,李斌、彭星(2011)在规模、结构和技术效应三大效应的基础上引入全球价值链视角,运用Gmm法对全球价值链视角下贸易影响中国碳排放的机理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对外贸易影响中国碳排放的三大主要因素是贸易规模的扩张、技术进步及融入全球价值链,全球价值链效应对碳排放的影响作用最大;碳排放效应分析中不存在环境库兹涅茨的曲线,中国碳排放不存在“污染避难所假说”。吴献金、邓杰(2011)从规模、结构和技术三个角度,对1995~2007年期间我国省际面板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我国存在碳排放量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代表结构效应的资本劳动比和碳排放量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贸易自由化的总效应会增加我国碳排放量,“污染避难所假说”在我国成立。王正明、温桂梅(2013)以我国30个省市自治区2003~2009年的数据为基础,基于SYS-Gmm方法的面板模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当期及滞后一期的出口加剧了国内碳排放,当期及滞后一期的进口对碳排放有积极效应;滞后二期的FDi起到优化碳环境的作用;oFDi也降低了国内的碳排放。我国应该实施绿色FDi引进战略和新型“走出去”战略,转变出口贸易结构。

(三)对外贸易中隐含碳的测算

一国在进行对外贸易时,进出口的不仅是商品本身,还包括其中隐含的碳排放。在全球都在关注和提倡“低碳”的大背景下,对外贸易隐含的碳排放是学术界和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近年来,如何在全球范围内分配减排任务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从以网文献来看,计算生产产品的碳排放量主要使用的是投入产出模型(input-outputmodel),其中单区域投入产出模型(SRio)的使用最为广泛。其基本假定是进口产品与国内生产技术相同,在核算上表现为进口产品与本国产品具有相同的隐含碳排放系数,基于此计算的进口隐含碳排放有可能高估或者低估进口产品的隐含碳排放。具体到计算公式上,虽然学者们采用的字母符号有所差异,但是都是依据扩展的Kaya恒等式,利用对数均值迪氏分解法,推导出碳排放的计算公式:

其中,C是碳排放总量,e表示能源消费总量,ei为i种能源的消费量,S表示i种能源在能源消费总量中的份额,表示各类能源的排放系数,即消费单位i种能源的碳排放量。如果进口产品的排放系数采用进口来源国的技术。则可以明显提高碳排放测算的准确度,这一处理方法是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mRio)。多区域模型具有很多优点,但是对于数据要求较高,周新(2010)采用了多区域产出投入法,对包括中国在内的十多个国家2000年的国际贸易隐含碳排放量进行了核算,结果表明,美国贸易中隐含的碳排放量最大(464mt),中国贸易中隐含碳排放的顺差最大(452mt)。

在二氧化碳来源的上,由于煤炭、石油和天然气是中国广泛使用的一次能源,大多数学者使用这三种能源的消耗来计算二氧化碳的排放量。除此之外,学者杜立民(2010)①估算水泥生产排放的二氧化碳占总二氧化碳排放量的10%左右。李子豪和代迪尔(2011)根据ipCC(2006)提供的煤炭、原油、天然气、燃料油、柴油、汽油和焦炭七种燃料的净发热值和排放系数,处理后得到各种燃料的二氧化碳排放系数,从而求出二氧化碳排放总量。

(四)碳排放责任的认定

根据以往文献,在核算一个国家碳排放量上,目前存在三种标准:生产者负担原则、消费者负担核算原则和生产者消费者共同负担原则。生产者负担原则指一个国家全部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按生产过程中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进行核算,消费者负担原则指根据最终消费使用的各种产品和服务进行二氧化碳核算,生产者消费者共同负担原则是以前两种原则为基础,将碳排放责任在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进行分配。一直以来,国际社会以及oeCD国家基本上都采用生产者负担原则作为环境政策制定的基本依据。按照生产者负担原则核算每个国家的碳排放量有利于净进口隐含碳的国家,不利于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不公平的核算方法很可能会对气候协议效力的执行产生消极影响。一些发达国家很可能因此大量从发展中国家进口高碳排放和高能耗产品,通过“碳泄漏”完成其减排任务,全球碳排放可能因此不减反增。

三、结论及研究展望

2009年12月的哥本哈根会议上,气候科学家们表示要停止增加温室气体排放,并且在2015到2020之间要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我国在面对全球碳减排的问题上面临越来越大的压力。目前世界普遍使用的碳排放生产者负担原则高估了我国的碳排放水平,导致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向我国“碳泄漏”的发生。为了确保我国能在一个公平合理的框架下确定其碳排放额度和排放权,在未来的国际谈判中,我国应该坚持主张碳排放生产者和消费者共同负担的原则,保护我国对外贸易的利益,同时更加有效地促进世界范围内的真正碳减排。

关于我国国际贸易和碳排放问题的研究最近几年开始增多,但是相较于西方发达国家来说,我们的研究起步较晚,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和改进的问题。首先,是关于前文有提及的加工贸易产品的碳排放问题。加工贸易在我国国际贸易中占有很大的份额,如何建立科学合理的方式剔除进口中间产品对出口隐含碳排放的影响是需要解决的问题,目前这方面的研究成果较少。第二,我国学者对于中国对外贸易隐含碳排放进行核算时,大多是采用单区域投入产出模型,精准度更高的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使用较少,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我国的碳排放测度。第三,关于世界性气候谈判、世界性经济合作组织以及区域性经济合作组织的谈判的动向对碳排放权和减排任务方面的影响上的研究不多,准确分析国际环境的变化对我国的影响,做好充足的调研和理论准备,会让我国在参与这些协议谈判时处于更加有利的地位。第四,关于中国国际贸易和碳排放的研究主要是通过结构分析分解考察影响因素,通过建立计量经济模型进行定量考察各种类型的影响因素的研究较少,未来可以在这方面深入分析研究,为国家进出口政策的调整提供参考。

注释

①杜立民.我国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因素: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研究[J].南方经济,2010(11):20-33。

参考文献

[1]李丽.低碳经济对国际贸易规则的影响及中国的对策[J].国际贸易研究,2014(11).

[2]王正明,温桂梅.国际贸易和投资因素的动态碳排放效应[J].人口、资源与环境,2013(5).

[3]肖宏伟,易丹辉,周明勇.中国区域碳排放与经济增长脱钩关系研究[J].生态环境与保护,2013(3).

[4]袁鹏,程施,刘海洋.国际贸易对我国Co?排放增长的影响[J].国际贸易研究,2012(4).

[5]姜鸿,梅雪松,张艺影.基于碳排放权价值的中美贸易利益评估[J].财贸经济,2012(3).

[6]王文举,向其凤.国际贸易中的隐含碳排放核算及责任分配[J].生态环境与保护,2012(2).

[7]李子豪,代迪尔.外商直接投资与中国二氧化碳排放[J].生态环境与保护,2011(12).

[8]杜运苏.我国对外贸易中隐含碳排放的研究新进展[J].国际贸易研究,2011(12).

[9]李斌,赵新华.经济结构、技术进步、国际贸易与环境污染[J].国际贸易研究,2011(9).

[10]李斌,彭星.中国对外贸易影响环境的碳排放效应研究[J].经济与管理研究,2011(7).

[11]高秋杰,田明华、吴红梅.贸易与环境问题的研究进展与评述[J].生态环境与保护,2011(5).

[12]吴献金,邓杰.贸易自由化、经济增长对碳排放的影响[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1(1).

[13]马艳,李真.国际贸易中的“碳”不平等交换理论与实证分析[J].国际贸易研究,2010(12).

化学品存放原则篇4

1、化验室管理制度

目的:规范实验室管理,保证试验环境满足检验工作的要求和仪器设备的使用条件。

使用范围:适用于实验室管理。

责任人:实验室负责人、检验员。

主要内容:化验室必须保持整洁和安静,保持良好通风;严禁在化验室内吸烟、饮食、饮水、喧哗、打闹、娱乐;所有仪器、物品必须摆放整齐,便于使用,不得随意改动;实验室内试剂应有规范的标签,按试剂要求的条件存放;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物品单独存放;检验人员严格遵守仪器设备操作规程;下班前应断水、断电、断气,做好安全检查

2、样品抽取管理制度

目的:规范取样工作。

适用范围:适用于检验部门对原料、辅料、半成品、成品检验的取样工作。

责任者:质检人员。

主要内容:取样原则:要保证所取样品具有代表性、随机性、一致性、真实性。取样时间:检验部门接到原料部、车间、仓库的通知后,要及时采样。取样方法:固体原料、辅料用取样钎,取出量至少为需取样量的四倍,按四分法分样。液体原料、辅料用两头开口取样管缓慢插到桶底,然后用食指压紧上口,移出取样管,放入样品容器中,保证样品均匀具有代表性。取样数量:取样数量决定于被抽物料的总件数。每批产品总件≤10时,每件都需取样;总件为10~100时,取样量为10;总件为100件以上时,取样量在10的基础上每增加100件多取3件。取样后应及时将样品装入瓶(袋)中,密封,并贴上标签,写明品名、批号等信息。取样完毕,在每件被取样的包装上贴上标志(已取样)。采样完应及时填写采样记录,如:品名、生产日期(批号)、数量、规格、采样日期、采样人、备注等。半成品、成品在车间或成品库中按批随机采样,采样量由产量决定。采样人员采样时应采取措施,防止样品污染。采样工具或容器,在采样完毕后,应清洗干净,晾干,妥善保存,防止污染。

3、样品检验分析判定制度

目的:保证原料合格进厂、半成品合格进入下一生产环节、成品合格出厂。

适用范围:适用于本厂的原料、半成品、成品。

责任人:品管部负责人、检验员、成品仓库保管员、质监人员。

主要内容:出厂成品、生产过程中的半成品及购入的原料一律由质量管理部门按企业内控标准规定,检验合格后方可进入下一环节,不得漏检;质检员根据规定对原料、成品、半成品进行抽样,填写抽样记录,及时送至化验室;检验人员必需严格按标准、规程认真操作,各种检验应作好原始记录,确保分析结果准确、真实、有效。检验过程中发生故障或出现某种外界干扰(如停电等),必须立即中断检测,故障排除后,重新检测;检测原始记录保存2年以后,由品管负责人同意方可销毁;检验原始记录及检验报告是单位的技术秘密,不得泄漏;成品、半成品每批抽检一次,结果通知品管部。检验合格的原料,结果通知品管及保管入库使用。不合格原料填写“不合格原料通知单”交至原料部及品管部;检验人员必须持有劳动部颁发的职业资格证书,对检验室的仪器设备正确使用,按期维护,保证水、电、气的安全。

4、检品复检和比对试验制度

目的:建立检品复检制度,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适用范围:适用于原料、辅料、包装材料、半成品、成品等复检。

责任人:检验员、质检员、复核人、检验负责人。

主要内容:样品经检验不合格,或检测平行样结果不平行、须复检或重做;复检前要首先核对试剂、试液是否有异常,是否在规定的有效期之内,仪器是否在检定有效期内,人员操作是否正确,时间(加热、恒温、灭菌)限制是否正确。确认无误后,进行复检,复检结果有效;复检合格并找出原因,可判定合格;若未找出原因,应再安排另一位检验员检验,如结果合格,才可判定为合格;若出现不合格,应报告质检负责人,指定第二人复检,如复检结果与第一次一致,则报不合格;若第二人复检合格,且找到第一次不合格的原因,可判定合格;若未找出二人差距原因,须报告质检负责人,重新取样复检,批准后由质检员重新取样,检验员与复检员一起复检,若合格,判定为合格;不合格,则判定为不合格。

对于原料,如供货方提出异议,并拿出“合格证明”,经品管部负责人同意后,双方重新取样一同检验,以后一次结果作为最终判定。如双方检验结果不一致,可送权威部门仲裁检验。

5、检验结果校核和报告制度

目的:确保检验记录正确、规范,结论准确。

适用范围:适用于所有检验结果的校核。

责任人:校核人、检验员。

主要内容:校核人应具有与检验员一样的资格;检验员填写完检验原始记录后,交校核人校核,未经校核人校核并签名的记录仍处于未完成状态,不能进入下一个环节。校核人根据检验项目的操作规程进行校核。校核内容由:检验项目是否完整、不缺项,书写是否工整、正确,检验依据与检验指令用标准是否一致,计算公式、计算数值是否正确,实验记录填写是否完整、正确,检验员是否签名等。原始记录均符合规定要求,校核人可签字,否则待检验员按要求改正后再校核签名,或报检验负责人令其改正。属于校核内容范畴的项目发生错误由校核人负责;属操作差错等问题由检验员负责。校核工作应及时、认真完成,不得拖延。

6、饲料标签签发制度

要点:产品经检验(不一定经过检测)合格才可允许出厂。按照当班产量核发标签的数量。检验员要在饲料标签上加盖“检验合格章”或有检验员标记的印记,这样的标签才是合格的标签。

7、产品留样观察制度

目的:提高产品质量,使产品具有追溯性,以便发现问题及时核查。

适用范围:适用成品、原料、辅料、内包装材料、标签、说明书等。

责任人:品管部负责人、质检员、检验员、样品保管员。

主要内容:样品保管员负责留样样品管理工作,应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了解样品的性质和贮存方法;质检员将所抽样品进行详细登记,登记内容有:样品的名称、规格、来源、生产日期(或批号)、采样数量、采样基数、采样人、采样日期、样品保质期等;送至化验室后,样品保管员对所抽样品进行唯一性编号,并进一步签字确认,按要求粉碎至一定粒度;检验完毕后,由样品保管员统一分类存放于留样室,防止生虫、霉坏或丢失;样品保存期为保质期过后三个月;超过保存期限样品,按规定由品管部负责人签字后统一处理,并做好记录;留样室的样品为单位的技术机密,未经品管部负责人同意任何人不得私自拿做它用。留样室应有温湿度表,样品保管员每天检查留样的温、湿度情况并记录,除具有特殊要求的样品外,通常为常温状态下保存。

8、化学试剂安全贮存制度

目的:确保化学试剂安全、合理存放,利于管理和使用。

适用范围:化学试剂的存放与管理。

责任人:检验负责人、检验人员。

主要内容:贮存环境:化学试剂应存放在化学试剂贮存室内。室内应阴凉避光,防止太阳光直射,使室温偏高造成试剂挥发、变质、失效等。室内严禁明火,消防灭火器材完备。盛放化学试剂的橱柜应防尘、耐腐蚀、避光,且取用方便。化学性质相抵触的化学物品,严禁在同一柜内存放。毒品及危险品应单独存放。配制好的各种化学试剂均应封口,贴好标签,合理摆放。剧毒试剂应双人双锁专柜管理,设专帐保管。使用时由检验负责人批准。

9、仪器设备检定和管理制度

目的:有效管理仪器设备,使仪器正常运行,确保检验分析数据准确。

适用范围:适用于检验用仪器设备。

责任人:检验部门负责人、检验员。

主要内容:对所有检验用仪器设备建立档案和使用记录。档案内容包括:生产厂家、规格、型号、技术参数、管理人、使用人、说明书、设备清单、安装位置、维修保养记录等。使用记录应包括:使用时间、使用人、使用前仪器状态、测试项目、测试样品、使用后仪器状态、备注等。定期对仪器设备进行保养、检查,并做好记录。

存放条件应满足仪器的要求,如温度、适度、是否避光等。每种仪器都有特定的操作规程,操作人员应先熟悉仪器性能,才能进行操作,并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操作。为保证测试数据准确可靠,每台分析仪器、必须定期进行检定。仪器一旦出现故障,应由专业维修人员进行维修,其他任何人不可对仪器进行拆卸。维修完毕,由维修人员填写维修记录,存入仪器档案。检验人员使用仪器操作完毕后,及时关机,填写使用记录,台面整理干净后方可离去。

10、玻璃仪器管理和洗涤制度

目的:有效管理玻璃仪器,确保检验分析数据准确。

适用范围:适用于检验用玻璃仪器。

责任人:检验部门负责人、检验员。

主要内容:玻璃仪器分类存放,使用时轻拿轻放,使用后按要求清洗、晾干,定量玻璃仪器要进行检定合格后,方可使用。

11、检验记录管理和保存制度

目的:规范检验记录的书写要求。

适用范围:检验记录。

责任人:检验负责人、检验员。

主要内容:检验员书写检验原始记录要完整,无缺页损角。有检验数据、计算公式。有检验员、校核人签名(全名)。字迹清楚,色调一致。书写正确,无涂改。错误处用横线划去,并在改正处签章。有判定依据,由检验结论,无漏项。质量检验记录过样品保存期一个月后,交品管部负责人妥善保存,并做好相应记录。检验记录应保存至样品有效期满后一年,无有效期的应保存三年,经品管负责人批准方可销毁,并做记录。

12、化验员岗位职责

(1)对自己所做的检验工作质量负责;

(2)严格按标准或检验技术规范进行各项检验工作,确保数据准确、可靠、及时;

(3)按照要求全面检测原料和成品相应指标;

(4)不合格原料、成品及时通知检验负责人;

(5)对初检不合格原料、成品及时复检,保证检测结果准确;

(6)负责所用试剂及标准溶液的配制及标定,做好记录;

(7)认真做好仪器设备的使用记录,并定期保养,仪器由故障及时汇报负责人;

(8)认真填写检验原是记录,数据处理及时准确,并及时将分析结果报告检验负责人;

(9)所用玻璃器皿及时清洗,保持检验室干净卫生;

13、检验室负责人岗位责任制

(1)全面负责检验室工作,每月向品管部或主管厂长报告工作情况;

(2)负责全室人员的工作安排,时刻检查、督促检验工作;

(3)及时收集新的检验标准方法,随时解决检验过程中出现的技术问题;

(4)负责检测质量争议的处理;

(5)审核检验记录,签收检验报告单;

化学品存放原则篇5

关键词:仓储优化探讨

某实业有限公司主要生产:不锈钢带/条料、门铰链料(合页料)、窗铰链料、不锈钢弹簧料、其它小五金用料、不锈铁刀剪料等,生产品种及型号比较多。公司仓库内的储存空间没有充分利用,货物摆放不合理,极大降低了仓库的利用率。且仓库内的货物品种存放混乱,且库存位置不能准确管理,进而影响到产品、物料搬运里程及费用。

一、公司储存空间现状

某实业公司仓库储存空间如下:仓库总面积750平方米,长50米,宽15米,高30米;托盘长1.5米,宽1.5米,如图1所示。

二、仓储存在的问题

1、储存空间设计不合理

储存空间包括物理空间、潜在利用空间作业空间和无用空间,即储存空间=物理空间+潜在利用空间+作业空间+无用空间,物理空间即是指货品实际上占有的空间。在仓库中,它的物理空间占了整个仓库的75%以上;潜在利用空间占10%左右;作业空间占10%左右;他的无用空间占5%左右。从整体上看该仓库的空间利用率不高,存在一些拥挤的现象,特别是当产品销售旺季时,仓库就更显拥挤了,直接导致产品的装卸效率降低,不能保证产品的先进先出原则,当产品堆放不合理还可以导致产品的脱落、碰撞以及破损。

2、货位管理混乱

仓库里的产品品种有31种,但是每种产品的存储并没有严格按照同一品种、同一规格、同一生产日期的产品存放在不同的货位,因此仓库里产品的存放位置显得混乱,哪里有货位,就把产品存放在哪里,不管产品的品种,不能保证产品的先进先出。由于公司仓库的所有库位都是用的定位储存原则,按照该公司的仓库现状来看,全部使用定位储存原则是不太合理的,应该按照产品不同特点与存储要求,将产品进行分类,对于销售量大的产品使用定位储存。而公司的产品特性几乎都一样,它们的特性是不会相互排斥的,这从产品特性上看是可以把它们随机放在一起的。在产品搬运的实际操作中,由于一些搬运工人的不注意、不仔细,对产品的堆放不合理,在公司产品的销售旺季,仓库的货位管理会出现混乱局面。

3、仓库存在安全隐患,严重影响了作业人员的安全

由于仓库一些装卸工人对卸下来的产品随意堆放,对产品的货性关注一般,随意堆放的产品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如堆得太高的产品在再次搬运时上面的产品可能会随时掉下来砸伤人或砸坏产品,而其随意堆放的产品易成为搬运其它货物的障碍。在用叉车对产品进行搬运时,尤其是经常作业的区域,有撞坏其他产品的现象,有时也会撞伤人。而且由于人为原因,装卸工人往往没有做到先进先出的原则,人员责任意识淡薄,随意堆放的产品严重影响作业效率,也影响人员的完全。

三、采取措施

1、利用aBC原则,制aBC分析表,提高储存空间利用率

根据各种产品的品种、特性以及需求量,我们可以对其仓库中的31种产品进行划分、归类,分为不锈钢带/条料、门铰链料(合页料)、窗铰链料、不锈钢弹簧料、其它小五金用料、不锈铁刀剪料等六大区域,然后再对每个区域的产品按品种、生产日期分类存储,这样产品摆放整理,也能够保证先进先出。

aBC分析表栏目构成如下:第一栏品种;第二栏每天消耗库存量;第三栏为每个品种的单价;第四栏为每个品种的总价;第五栏资金占用额累计;第六栏资金占用额累计百分比;第七栏为分类结果。将分析表按第六栏的百分比数从大到小重新排列,得表1。

按aBC分析表,观察第七栏资金占用额累计百分数,将累计百分数最高的产品系定为a类,次之的产品系定为B类,类推。

根据各个品种产品平均每天的需求量,给仓库里的产品分区分类存储。需求量大的相应的库存也要多,其所需的货位也要多,需求量小的其货位就小,这样可以充分有效利用储存空间。

2、提高仓储管理人员的素质,降低安全隐患

仓储管理是把仓库内的人、财、物等各种要素合理地组织起来,使之能够正常地运转,达到既定的管理目标,这就要求各岗位人员成本必要的责任和义务,同时也要赋予仓管人员一定的管理权力。因此,要建立起严格的仓管人员岗位责任制,明确各岗位履行的职责和应具备的基本要求,这样,才能做到合理分工,各司其职,责任清楚,职权明确,不断地改善仓储管理,提高仓库的作业效率。

四、结论

通过以上措施对公司现有仓库的改进,可以极大地节省了空间,可以提高仓库空间利用率,压缩总库存,解放被积压的资金,加速在库商品的周转,缩短商品在库时间,提高库存周转率,使库存结构合理化,节约管理力量;可以提高仓储管理水平,创造商品仓储的“时间价值”和“空间价值”;还可以提高公司的物流服务水平,充分调动生产人员的积极性,提高劳动生产率。

注:本文作者俞霖系江西财经大学行政管理专业在读研究生。

参考文献:

[1]王蓓彬.现代仓储管理[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3,9.

[2]鲁晓春.仓储自动化[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6.

[3]丁立言.仓储自动化[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9.

化学品存放原则篇6

【关键词】maRpoL73/78;船舶垃圾管理;附则Ⅴ;排放

0引言

国际海事组织(imo)海洋环境保护委员会(mepC)第62届会议于2011年7月15日通过了《国际防止船舶造成污染公约(maRpoL73/78)》附则Ⅴ《防止船舶垃圾污染规则》的修正案(下称2011年附则Ⅴ),并于2013年1月1日正式生效。2011年附则Ⅴ较上一版本发生根本性变化,由“原则上允许排放”改变为“原则上禁止排放”。这一变化对现有的船舶垃圾管理方式和船员垃圾管理习惯构成巨大冲击。

中国海事局已发出通知,要求从2013年1月1日开始,依据修正案的规定,对到达我国港口的国际航行船舶进行监督检查;沿海航行船舶也应于2013年4月1日起根据修正案的相关要求接受检查。目前已有船舶因未按该修正案进行垃圾管理而被滞留。本文在对2011年附则Ⅴ与修正前比较分析的基础上,探讨船舶垃圾管理实务,以期对船舶管理垃圾有所借鉴。

12011年附则Ⅴ的根本变化

1.1垃圾排放原则由“原则上允许排放”转变为“原则上禁止排放”

2011年附则Ⅴ新增了一条,即第3条“禁止排放垃圾入海的一般规定”,并在该条第1款中明确“除本附则第4、第5、第6和第7条另有规定外,禁止排放任何垃圾入海”。

该条作为附则Ⅴ纲领性条款,指出了船舶垃圾处理的一般原则,即“原则上禁止排放入海”。这使得船舶垃圾管理工作有了根本性变化,并具有里程碑意义。

1.2垃圾分类更加细致合理

2011年附则Ⅴ将船舶垃圾分为9类,分别为:塑料、食品废弃物、生活废弃物、食用油、焚烧炉灰、操作废弃物、货物残留物、动物尸体和渔具,并在第1条定义里逐项进行了明确。较上一版中的6类船舶垃圾(塑料;漂浮的垫舱物料、衬料、包装材料;粉碎的纸制品、碎布、玻璃、金属、瓶子、陶器等;货物残余、纸制品、碎布、玻璃、金属、瓶子、陶器等;食品废弃物;焚烧炉灰渣),不仅多了3类,更重要的是分类更加细致、合理,更加符合船舶运输生产实际。

1.3垃圾排放标准更加严格

2011年附则Ⅴ第3条第2、第3款规定,除本规则第7条另有规定外,禁止排放任何塑料(包括但不限于合成缆绳、合成纤维渔网、塑料垃圾袋和塑料制品的焚烧炉灰)和食用油(指任何用于或准备用于食物烹制或烹调的可食用油品或动物油脂,但不包括使用这些油进行烹制的食物本身)入海。该规定不仅突出了对塑料垃圾的严格控制,更是首次提出“食用油”也是严重污染海洋的垃圾,应严禁排放入海。

在特殊区域外,仅有食物废弃物、货物残留物、动物尸体、含洗涤剂的清洗水在满足规定的排放标准下允许排放入海。上一版本允许排放的纸制品、碎布、玻璃、金属、瓶子、陶器(现属于生活废弃物)等现已全部禁止排放入海。

与在特殊区域外相比,在特殊区域内,动物尸体是禁止排放的;食品废弃物必须经粉碎机或研磨机处理,并且颗粒不大于25mm的方可排放;货物残留物在特殊区域内不能直接排放,只有包含在货舱洗舱水中方可排放。

1.4垃圾管理计划(Gmp)适用范围扩大

船舶垃圾管理计划(Gmp)是船舶管理垃圾的指导性文件,提供有关船舶对垃圾收集、存储、加工和处理的书面程序文件,用以指导船员进行垃圾管理。根据2011年附则Ⅴ,垃圾管理计划(Gmp)适用范围由原来的“400总吨及以上船舶和载运15名或以上人员船舶”扩大为“100总吨及以上船舶和载运15名或以上人员船舶以及固定或浮动平台”。适用范围的扩大,要求更多的船舶和设施按照公约要求,妥善管理垃圾,严格控制垃圾排放不当而污染海洋环境。

2船舶垃圾管理实务

2011年附则Ⅴ的通过和实施反映了mepC对海洋环境污染问题的关注,也反映出各成员国对海洋环境保护要求将日趋严格。2011年附则Ⅴ的重大变化对几十年的垃圾管理惯例造成重大冲击,对现有船舶和船员产生巨大的实质性影响。为使船舶尽快适应该公约的变化,避免因不符合公约要求而被滞留,船公司、船舶和船员应做好相应工作。

2.1船舶配备符合要求的证书文件

船舶配备2011年附则Ⅴ文件,并按照imo通过的《垃圾管理计划制定导则》要求,编写船舶垃圾管理计划。

2.2对船员进行防污染培训

组织船员学习2011年附则Ⅴ,从中领会mepC防止海洋环境污染精神,提高环保意识。结合本船船舶垃圾管理计划,对船员进行垃圾收集、加工、贮存以及排放方式和程序的培训,改变以往垃圾管理和排放习惯,加强船舶垃圾日常管理,严格按照公约排放标准处理垃圾。其中,对提高船员环保意识、加强船舶垃圾日常管理和防止按照旧习惯在海上处理生活废弃物等方面的培训最为关键。

2.3配备和张贴垃圾公告牌

总长12m及以上的船舶,须配备并张贴垃圾公告牌,向船员和乘客公布船舶排放要求。总长12m及以上,但不满400总吨的船舶应至少配备2块垃圾公告牌;400总吨及以上船舶应至少配备3块垃圾公告牌。

垃圾公告牌应设置在厨房、餐厅、起居室、驾驶台、主甲板、其他船员工作和生活处所及船上乘客居住和聚集场所等区域的显著位置。

2.4配备符合要求的食品粉碎机或研磨机

按照2011年附则Ⅴ规定,在所有特殊区域内排放的食品废弃物必须经粉碎或研磨,并且能通过筛眼不大于25mm的粗筛(原来仅在大加勒比海区域有此要求)。船舶应配备符合公约要求的粉碎机或研磨机,并建立良好的维修保养档案;如果未配备符合要求的食品粉碎机或研磨机,食品废弃物将禁止排放入海。今后港口国检查(pSC)对此项检查将更加严格。

2.5加强船舶垃圾管理

2.5.1垃圾收集

船员按不可回收利用的塑料、破布、可回收利用的材料(食用油、玻璃、铝罐、纸类、木头、金属等)、会对船舶和船员构成危险的垃圾(油渍碎布、灯泡、化学品、电池等)等4类船舶产生的各种垃圾进行分拣,装入“红色”(不可回收的塑料等禁止排放入海的废弃物)、“黑色”(食用油、作业废弃物、焚烧炉灰等)、“蓝色”(货物残留物、生活废弃物等)、“绿色”(食品废弃物)标记的容器里储存,并根据垃圾类型分为加工点、短期贮存点或长期贮存点;船员房间至少设置两类垃圾容器,分别收集塑料和其他垃圾。

2.5.1垃圾加工

船上垃圾加工通常包括粉碎、压实和焚烧等3种处理方式。粉碎主要针对食品废弃物,通过粉碎或研磨达到“能通过筛眼不大于25mm的粗筛”的排放标准。粉碎机通常由大厨操作,且须符合标准,操作者应按操作程序操作。

为了便于贮存、易于运输,对不能在船上处理的垃圾进行压实处理。船员需了解各种垃圾的压实特性,同时建议船舶配置压实机。

焚烧处理主要针对纸及其制品、浸油破布等容易燃烧且不会产生有毒有害气体的垃圾进行。船舶在港口、平台码头或内河水域通常不应使用焚烧炉焚烧垃圾。船员须了解各类垃圾的焚烧特性,不得在船上焚烧明令禁止焚烧的物质。

2.5.3垃圾贮存

对于须送岸处理的垃圾或拟送岸处理的垃圾,船舶应妥善在船存储。根据垃圾特性通常分短期和长期两种贮存点。短期贮存点通常设在船员房间、厨房、驾驶台、集控室等区域;长期贮存点通常设在尾甲板。用以贮存的容器应清楚标记,并加盖整洁放置。

2.5.4垃圾排放

船员应建立垃圾优先送岸处理的意识,尽可能将垃圾(包括可以排放的食品废弃物)在船舶到港时或离港前送交岸上接收设施。当在海上排放符合要求的垃圾时,应尽可能远离最近陆地,并保持在船舶航行中,同时应注意考虑海流、潮汐以及水深等情况;对可能散落或漂浮的垃圾,经压缩加工或附加重物后再排放入海,使其容易沉底而不漂浮在海面上。旧电池和过期药品应累积一定数量(如满一箱)后,送交岸上处理。

2.6规范记录《垃圾记录簿》

2011年附则Ⅴ对《垃圾记录簿》也作了进一步修改,不仅进行了新的垃圾分类(ai),记录簿的表格也发生了变化。船舶应按照要求对垃圾处理情况进行规范记录,对于送岸处理的垃圾须索取垃圾接收证明并附于《垃圾记录簿》相应位置。

3结语

2011年附则Ⅴ在船舶垃圾管理方面发生了根本变化,垃圾排放标准也更加严格。船公司、船舶及船员应抓紧学习2011年附则Ⅴ,掌握2011年附则Ⅴ关于船舶垃圾管理和排放的要求,加强日常垃圾管理,严格按照排放标准处理船舶垃圾,努力实现船舶航行安全和海洋环境清洁。

参考文献:

化学品存放原则篇7

关键词:联合库存;合理储备量;合理储备原则

中图分类号:F253.4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672-3309(x).2013.02.26文章编号:1672-3309(2013)02-63-02

引言

长期以来,企业受传统供应模式的制约,供应链中的每个环节都有自己的库存控制策略,由于库存控制策略不同,因此不可避免地产生需求扭曲现象,即所谓的需求放大现象,形成了供应链中的“牛鞭效应”,导致辅料库存结构不合理、资金占用较多,影响了对生产的保障能力,同时也加重了供应商的供应和库存风险。

一、企业库存现状

红塔辽宁烟草有限责任公司企业生产产品相对固定,现有两个辅料库,总库容量在2400吨左右。生产过程中应用的辅料种类较多,包括卷烟纸、薄膜、卡纸、香精香料、水松纸、铝纸、拉线、商标纸、封签、胶带、箱皮、丝束、成型纸、三醋酸甘油酯、胶类、标签纸、碳带等20多个辅料品种,规格近260多个,生产辅料月度库存总量在1800吨左右,库存辅料资金占用规模较大。

二、企业辅料库存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通过对企业生产旺季辅料库存进行分析,发现企业辅料库存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一是库存总量偏大,库存资金占用偏大;二是个别品种不相匹配。如某些品牌的小包装盒商标与条包装盒商标不配套,可生产数量相差数倍;三是部分辅料库存结构不合理。一些品种辅料库存数量大,可提供2-3个月生产的使用量;个别供货周期长的辅料,没有库存或库存小,容易产生影响生产的风险;个别供货周期短的辅料库存较大。

产生辅料库存问题的原因有很多,主要原因在于管理模式较为粗放,库存储备原则还有待完善,科学性和合理性亟需提高,具体表现为:一是采购计划不尽科学、合理,以产定量的原则,未体现辅料采购、运输、储存等的差异性,导致库存结构的不合理;二是到货过于集中(一次性),辅料到货时间基本在月末集中(一次性)到货,导致月末绝大多数辅料库存总量可生产一个月以上,造成库存总量偏大,资金占用偏大。

三、解决企业辅料库存问题对策

联合库存管理是解决供应链系统中由于各节点相互独立库存运作模式导致的需求放大现象,提高供应链的同步化程度的一种有效方法。应用联合库存管理,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开展建设。

(一)建立辅料供应链联合库存管理机制

首先,建立供应链共同愿景,供应链各方必须本着互惠互利的原则,建立共同的合作目标;其次,建立辅料联合库存的协调机制,要由一个部门全面担负起协调作用,要对库存、货位优化的方法进行明确确定,包括辅料库存如何在供应商与仓储科之间调节与分配,辅料库存的最大量和合理储备量、安全库存的确定,需求的预测等等;第三,建立考核机制,加强对供应商的考核与监督,提高供应商的服务意识,增加协作性和协调性。

(二)提高联合库存管理的信息化水平

采用信息化技术,构建辅料供应链管理网络系统,提高联合库存管理的信息化水平,将条码技术、扫描技术、poS系统和eDi集成起来,利用internet、移动商务的优势,在辅料供应链中建立畅通的信息沟通桥梁和联系纽带,提高整个供应链的需求信息、库存信息、发货信息的一致性和稳定性,使得信息获知、收集等管理步骤同步化,减少信息不畅、信息扭曲,提高供应链各方的协作效率,降低成本,提高质量。

四、辅料采购联合库存管理的具体措施

为解决辅料库存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企业结合辅料库管理的实际情况,通过建立适合企业生产特征的辅料联合库存管理模式,将每个供应商的辅料库存信息纳入公司辅料库存管理,将供应商的分散库存转化为公司的虚拟整体统一库存,实现按公司的采购计划组织生产,按订单实行小批量多频次的配送方式,直接送到公司的仓库中补充辅料库存(可在计划外储备30%的成品辅料)的目标。

1、科学确定辅料合理储备原则。在满足生产的前提下,综合考虑生产计划的下达时间、计划订单的编制、供应商产品加工周期及运输时间等因素,制定辅料合理储备原则。合理储备时间按几下方式计算:

合理储备时间=采购计划制定时间+采购订单制定下达时间+产品加工周期+运输时间(汽、铁路等)

基于企业内部综合因素确定合理储备时间各要素计算值,最终确定合理储备时间省内为3天、0.25个月、0.5个月,省外为1个月、1.2个月、1.5个月、2个月。

2、科学确定辅料合理储备量及控制范围。根据合理储备原则,对各品种辅料合理储备数量进行测算,并且根据生产计划不均衡的影响程度确定了辅料合理储备量及控制范围,为辅料的合理采购提供了依据。

3、全面掌握辅料库容能力,合理设置辅料货位理想设置。全面调查、分析各个辅料仓库库容、库位、码垛层数、库区面积等基本信息,依据辅料合理储备原则和合理储备量,并且充分考虑生产计划不均衡、生产计划调整及节假日、排产计划、进口丝束集中到货、技改等方面影响后,对辅料货位设置进行科学规划。

4、建立以销定购的采购方式,改变原来的采购集中进货为供应商按采购计划生产,按订单驱动、分批进货,实现对采购量和库存量有效控制。

5、提升库存管理的信息化水平,开发应用辅料信息管理系统,并引入移动商务技术、扫码技术等,搭建辅料供应链管理网络系统,实现供应商库与企业生产库的无缝对接,使企业生产库迁移,降低库存成本。

6、加强供应商的指导和考核。一是指导供应商在采购计划外按平均月采购量的30%储备成品,按平均月采购量的100%准备原材料;当工艺准备调整时及时与公司技术中心协调,对供应商的库存进行明确的要求,将损失降到最低;二是对供应商在联合库存管理的表现和效果纳入到《供应商考核办法》中,激励供应商做好联合库存管理。

红塔辽宁烟草有限责任公司实施辅料采购联合库存管理后,仓储货位设置、辅料库存结构更加科学合理,辅料存货风险大大降低,辅料库存资金占用比未采用前降低了26%,联合库存管理效果显著。

五、结论

辅料采购联合库存管理是联合库存管理方法的具体应用,着重在协调供应商、生产商的利益一致性,消除需求变异放大现象,进而改变库存管理各自为政的独立运作模式,改善供应链的供应水平和运作效率,进一步提升保障生产的能力,减少供应风险,降低库存资金占用,使物流、资金流更加顺畅。

参考文献:

化学品存放原则篇8

化学实验室一般应包括学生实验室、准备室、仪器储藏室、药品储藏室和危险品储藏室。条件不成熟的可以在药品储藏室里单独设置危险药品柜。

准备室是为实验进行准备工作、维修实验仪器设备以及日常工作的场所。里面应该布局实验准备桌、常用药品柜、常用仪器柜、仪器维修工具箱。药品柜应该存放经分装后的能满足日常实验需要的药品;仪器柜应该存放能满足日常实验需要的仪器。

仪器(药品)储藏室是存贮全部仪器设备、仪器的场所。里面仪器、药品应按仪器、药品的分类原则分门别类分柜编号贴签保存,用以保障准备室的常用药品、常用仪器的补充。

危险品储藏室(毒品柜)是存放危险药品和有毒物质的专门场所。

1.学生实验室设计要求

(1)既能进行实验、演示实验,也能进行科学探究活动。

(2)装修材料应选用易清洁、防静电、防电磁干扰、防火性能好的耐用材料,避免甲醛、苯、氡等有害气体和放射性污染。

(3)实验台要求耐腐蚀、耐高温、耐强酸碱,台面不溢水、不漏水,整体美观、光滑、牢固、耐用。

(4)实验室配置的仪器设备应能完成中学化学规定的或建议的实验内容。

(5)有条件的应配备多媒体技术交流平台。

(6)普通试验室采用换气抽风系统。

(7)实验室一侧应设置一个事故急救冲洗水嘴(洗眼器)、急救箱。

(8)实验室应根据环保要求配备一个常见药品污染处理池,处理实验中产生的污染。做到先处理后排放,防止对周围环境造成危害。

2.准备室设计要求

(1)室内装修材料应选用易清洁、防火性能好的耐用材料,应避免甲醛、苯、氡等有害气体和放射性污染。

(2)准备室宜与相应实验室毗邻设置,以方便实验研究。

3.仪器(药品)储藏室设计要求

(1)室内装修材料应选用易清洁、防火性能好的耐用材料,应避免甲醛、苯、氡等有害气体和放射性污染。

(2)常规仪器设备、实验药品按国家对不同类别学校标准配备。

(3)药品柜上方安装通风系统,排出有害气体。

4.危险品储藏室(毒品柜)

(1)有良好的防潮、通风措施。

化学品存放原则篇9

摘要:发展循环经济对我国经济持续增长具有重要意义。传统价值链理论具有局限性,循环经济发展对价值链完善极富启示。循环经济下的价值链重塑机理包括企业内外部价值链重组机理、产业价值链强链整合机理和区域价值网勾连共生机理,为循环经济价值链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提供借鉴与决策支持。

关键词:循环经济;价值链;重塑;机理

一、传统价值链理论的分析

波特(michaelporter,1986)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最早提出价值链这一概念,他在分析公司行为和竞争优势的时候,认为公司的价值创造过程主要由基本活动(含生产、营销、运输和售后服务等)和支持性活动(含原材料供应、技术、人力资源和财务等)两部分完成,这些活动在公司价值创造过程中是相互联系的,由此构成公司价值创造的行为链条,这一链条就称之为价值链[1]。价值链指的是将一项产品或服务从提出概念与设计,经过不同阶段的加工,加工出制成品送到消费者手中,直到消费者使用后的最终处置。生产环节只是所有价值增值环节中的一环,每一环节中又包含一系列的经济活动,比如,生产环节就涉及原材料的加工、内部物流控制以及成品包装等活动。虽然,价值链常常被视为纵向的联系,其实链内的各环节之间是一种双向互动的关系。不仅公司内部存在价值链,一个公司价值链与其他经济单位的价值链也是相连的,任何公司的价值链都存在于一个由许多价值链组成的价值体系(ValueSystem)中,而且该体系中各价值行为之间的联系对公司竞争优势的大小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2]。

价值链主要是相对于一个企业而言的,是针对企业经营状况开展的价值分析,其目的是弄清楚企业的价值生成机制,剖析企业的价值链条的构成并尽可能加以优化,从而促进企业竞争优势的形成。企业不同,其价值生成机制也不同,在这些企业的价值链条构成中各有其价值生成的重要节点,有的在生产,有的在研发,有的则在营销或管理上。如果企业某一节点上的价值创造能力在同行中遥遥领先,可以说这个企业在这方面具有了核心竞争能力。

随着经济发展的深入与合作共生企业发展模式的提出,企业不仅注重竞争的优势产生而且开始广泛开展合作,获取合作共赢。于是,学者开始探讨价值链的外部延伸,主要包括价值链的分解与整合、价值网的形成等。在价值链条的片断化和空间重组方面,克鲁格曼(Krugman,1995)曾经探讨过企业将内部各个价值环节在不同地理空间进行配置的能力问题。由此,使得价值链中治理模式与产业空间转移之间的关系成为全球价值链理论中一个重要研究领域。此后,阿尔恩特和凯尔科斯(arndtandKierzkowski,2001)使用“片断化”(Fragment)来描述过生产过程的分割现象。他们认为这种生产过程在全球的分离是一种全新的现象。这就使得同一价值链条的生产过程的各个环节通过跨界生产网络被组织了起来,这一跨界网络可以由一个企业内部完成,也可以由许多企业分工合作完成[3]。

综上,可以发现,虽然价值链的内涵从产生至今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在价值链的整合与价值网的形成方面,仍旧没有很好的理论进行支撑,价值链的外部整合往往停留在理论上的战略联盟、产业集群等方面,这些只能是一种契约上的关系完善,而不能实现价值上的连接,不能完全支撑一个巨大的价值网的内在连接关系,因此,需要有一种更稳定、更强大的连接机制改善企业、产业的价值体系。

二、循环经济发展原则对价值链的启示

(一)循环经济发展原则

循环经济是以物质、能量梯次和闭路循环使用为特征的,在环境方面表现为污染低排放,甚至污染零排放。循环经济把清洁生产、资源综合利用、生态设计和可持续消费等融为一体,运用生态学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因此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4]。循环经济的根本任务就是保护日益稀缺的环境资源,提高环境资源的配置效率。循环经济的基本内涵是“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3R原则)[5]。

1.“减量化”原则。“减量化”(Reduce)原则是指在生产和服务过程中,尽可能减少资源消耗和废弃物产生,核心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在生产中,减量化原则常常表现为要求产品体积小型化和产品重量轻型化。此外,要求产品包装追求简单朴实而不是豪华浪费,从而达到减少废弃物排放的目的。减量化原则属于输入端方法,旨在减少进入生产和消费过程的物质量,从源头节约资源使用和减少废弃物的排放。

2.“再利用”原则。“再利用”(Reuse)原则是指产品多次使用或修复、翻新或再制造后继续使用,尽量延长产品的使用周期,防止过早地成为垃圾;再利用原则属于过程性方法,目的是提高产品和服务的利用效率,要求产品和包装容器以初始形式多次使用,减少一次用品的污染。

3.“资源化”原则。“资源化”(Recycle)原则是指将废弃物最大限度地转化为资源,变废为宝、化害为利,既减少自然资源的消耗,又减少污染物的排放。资源化原则属于输出端方法,要求在物品完成使用功能后重新变成再生资源。

“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原则在循环经济中的重要性并不是并列的。循环经济不是简单地通过循环利用实现废弃物资源化,而是强调在优先减少资源消耗和减少废物产生的基础上综合运用3R原则,3R原则的优先顺序是: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

(二)对价值链的启示

1.价值链延长。循环经济条件下的生产方式本质特征就是延长了产品价值链的环节,通过对行业价值链过程中副产品的减量与处理,以及对产品使用后残余物的回收处理再利用,延长了该行业的价值链,使得有限的资源能创造出更大的利用价值。此特征的典型案例就是著名的“杜邦模式”。这种模式可称之为企业内部的循环经济运行模式,其要义是组织企业内部各工艺路线之间的物料循环利用。通过组织厂内各工艺之间的物料循环,延长生产链条,减少生产过程中物料和能源的使用量,尽量减少废弃物和有毒物质的排放,最大限度地利用可再生资源;提高产品的耐用性。20世纪80年代末,杜邦公司的研究人员把工厂当作实践循环经济新理念的实验室,创造性地把循环经济三原则(即3R原则)发展成为与化学工业相结合的“3R制造法”,以达到少排放甚至零排放的环境保护目标。他们通过放弃使用某些对环境有害的化学物质、减少一些化学物质的使用量以及发明回收本公司产品的新工艺,到1994年已经使该公司生产造成的废弃塑料物减少了25%,空气污染物排放量减少了70%。同时,他们在废塑料如废弃的牛奶盒和一次性塑料容器中回收化学物质,开发出了耐用的乙烯材料等新产品。现在的杜邦公司已发展成一家以科研为基础、提供提高人类在食物与营养、保健、服装、家居及建筑、电子和交通等生活领域的全球性企业。在全球70个国家经营业务,共有员工79000多人,2001年总收入为247亿美元,在财富500家美国最大的工业/服务公司排行榜上名列第70位。

2.价值链网状或环状化。由于循环经济条件下,企业对生产或销售过程中产生的副产品必须进行处理,而不能当作废弃物直接排放或丢弃。这就使企业必须尽量地对副产品进行处理,并使处理后的副产品产生再利用的价值,以平衡处理成本。这样就可以把处理后的副产品作为新的原材料供应给其他企业使用,这样就使得该行业的价值链与其他相关行业的价值链形成了交叉,从而变为网状化或环状化[6]。

三、循环经济下的价值链重塑机理

(一)企业价值链的内外延伸机理

循环经济下,企业价值链也能通过内部重组和外部延伸实现价值链业务流程和生产活动价值增值能力的增强,提高企业价值链的效率。通过内部和外部两个方向的延伸,能大大增强价值链的链长和链强,实现企业价值的纵向和横向循环,提高企业价值链创造价值的能力。

1.内部重组。企业价值链上的活动分为基本活动和辅助活动,通过企业内部循环经济价值链的重组,实现基本活动的循环,并使部分辅助活动在重组过程中直接参与价值创造,转变为基本活动。如一些化工企业在处理废弃物时按照传统价值链理论它将归属于内勤活动,但经过循环经济的重组整合,该活动变为生产运营活动的主要环节之一。企业价值链内部重组的实质是依据循环经济的发展原则,改造价值链,使价值链的载体——物流链实现“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从而完善价值链的运营机制。

2.外部延伸。外部延伸是企业保持系统开放性的必要条件。如果企业价值链是一个封闭体系,在循环经济价值链的运转过程中,随着资源、能量、信息的消耗,价值链将进入“死循环”状态,企业系统将面临“灭寂”的危机。只有将企业价值链的“触角”延伸到外部环境中,才能为企业系统引入负熵流,实现企业系统的自组织,使企业价值链的循环保持生生不息。

(二)产业价值链的强链整合机理

产业价值链是企业价值链在产业链上的价值体现,是以产业链运行为载体的价值循环链条。产业价值链是企业价值链的延伸,是多个企业价值链相互衔接的整体。产业价值链不能仅仅通过联盟、契约和简单的利益关系维系,而是价值运行的内在需求的结果。只有产业价值链存在强链关系,产业价值链才能稳定,才能形成一个价值整体,才能通过加速价值流转创造更多的价值。产业价值链的强链整合表现为:

1.循环。产业价值链是指以某项核心技术或工艺为基础,以提供能满足消费者某种需要的效用系统为目标的、具有相互衔接关系的企业集合。这就决定了价值链上的企业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关系,他们的这种关系决定了价值链的循环特征。

2.增值和扶持。产业价值链的增值表现为通过投入将其转化为价值增值的过程。在波特价值链模型的上游,首先供应商提供投入,然后企业在价值链上增加价值,再交给价值链的下游,即其他企业或最终消费者。这种依次、连续稳定的价值增值和传递过程一部分需要借助某种实物形式来表现,另一部分则存在于服务的过程中。扶持表现为企业价值的实现必须要通过投入来实现和强化。

3.系统整合。处于价值链中的单个经济个体不是独立存在的,其经营行为表现出它与价值链上其它企业的紧密关联性。正是由于这种紧密关联性,才使得价值链上的企业构成了一个协调有序的系统,表现出系统特征。经济系统的主要特征是系统中的个体不能脱离系统而孤立存在,系统中个体的行为是以系统的利益最大化为目标,而不是以个体的利益最大化为目标。因此,应该用统一的、联系的而不是片面的、孤立的观点看待价值系统中的企业[7]。

(三)区域价值网的勾连共生机理

区域价值网是一个区域的各个产业通过循环经济的作用实现的价值连通网络体系,是区域经济价值流转的大循环。在一个区域内,存在着各种产业,如果产业之间不能存在价值连通和价值交换,那么区域经济将陷入“各自为政,自生自灭”的困境,区域价值体系终究要覆灭。但如果区域价值链能互相勾连、互相促进,形成一个共生的生态网络,组成一个生态位重岚叠嶂的系统,将实现区域经济的欣欣向荣。

1.勾连。勾连是指通过循环经济实现不同产业间的实物流发生交叉汇合,而最终导致产业价值链也互相连通的现象。勾连并不是要实现所有产业所有价值节点的互相连通,而是在循环经济引导下的必要环节上实现点与点的对接,使不同产业之间通过微小的接触点交换价值,实现价值的大循环流转。在一个区域的循环经济价值网中,这种点与点的勾连是无处不在的,但又不是无处都在的。无处不在是指勾连的数量大,且是动态的,只有价值动态流转才能实现价值增值;不是无处都在是指区域价值链的勾连不是以面的形式发生的,产业间的价值交流往往发生在产业内某一个企业和另一个产业的企业的价值交换环节。

2.共生。共生是循环经济的特征与目标之一,只有在区域内形成一个多种经济实体共生的多样性生态网络,区域经济才能和谐发展。共生并不是一种消极的共同存在状态,而是一种积极的相互作用关系。通过循环经济实现的共生,企业与企业、产业与产业之间就能相互推动,加速价值流转,实现价值增值。

3.生态位弥合。在区域价值网络中,存在着许多未曾开发的生态领域,即空白小生位。循环经济的发展促使一些利用废弃物进行生产的企业诞生,很好地填补了一些空白小生位。而小生位的填补不仅实现了小生位的价值创造,其意义更在于实现了价值链网的更大范围连通,为区域价值网的价值交换提供了更多机会,提升区域价值网价值实现能力。

化学品存放原则篇10

剂科

摘要为加强基层医院病区备用药品的管理,对药事管理委员会近3年对全院各病区备用药品的管理督查工作中发现的一些问题进行汇总分析,主要为组织管理不健全、药品的有效期管理不到位、麻醉管理不规范、高危药物管理不规范、未按规定的条件储存药品、药品储存过量和积压。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主要为建立健全相关组织规章制度,使备用药品管理制度化、运用现代化科技手段;使备用药品管理科学化、采取有效的措施;使备用药品管理规范化。

关键词备用药品管理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1.06.017

对本院药事管理委员会近3年对全院各病区备用药品的管理督查工作中发现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汇总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

存在问题

组织管理不健全:各病区护士长都很重视抢救药品器械的管理,抢救药品都有专人负责,要求班班交接,账目相符。但是对备用的普通药品管理却不够重视,基本上都由治疗班护士负责管理,没有专人负责,交接班也流于形式,往往是备用基数药品用空了才汇报给护士长。形成了人人都管却人人都不管的现象。

药品的有效期管理不到位:病区备用药品的普遍问题是散放的普通药品未注明有效期,大多数普通针剂都拆除了原包装放在病区自己准备的盒子中。药品在流动的过程中,各病区虽然在使用后能及时补充,但新取回的药品和旧药品同时放在一个盒子里,未按照效期先后顺序放置,再使用时不能按照“先进先出”的原则,容易造成药品积压、过期浪费的现象。抢救车内的药品都是拆除了原包装放在车内的布袋子里,由于班班交接,不断摩擦,造成安瓿字迹模糊,不能辨别药名、效期。急救药品使用后补充时,不同批号的药品混杂在一起,护士检查时稍不仔细就容易造成过期,给抢救工作带来隐患。口服药未使用原包装盒,统一放在瓶子里。标签上只注明药名,没有注明有效期。口服药临时使用后补充时,新旧药片存放在一起,无法确认效期,容易造成药品过期失效。由于药品脱离了原包装,无法核对药名,护士只能靠临床经验,凭外观辨别,而有些药品外观非常相似,如速尿、安体舒通。这样就给临床用药造成安全隐患。

麻醉管理不规范:病区对品能做到专人保管、专用账册、专用处方、专柜上锁,但是普遍没有建立专用患者使用登记本,麻醉柜钥匙没有专人保管,而是放在办公室抽屉里,有的病区还跟其他钥匙放在一起,全病区所有人都可取到,也给不法分子有可乘之机。一类的针剂大多能参照品管理,但对口服未引起重视,如大多数病区都备有安定片、舒乐安定片,都是和普通口服药放在一起,也没有贴绿色标签,专柜上锁。

高危药物管理不规范:高危药物是指使用不当时会对患者造成严重伤害或死亡的药物。美国的医疗安全协会(iSmp)2008年公布的高危药物目录包括19类药物,其中前5位药物分别是胰岛素、阿片类、注射用氯化钾或磷酸钾、静脉用抗凝药和高浓度氯化钠【sup】[1]【/sup】。在19类药物中,肾上腺素,美托洛尔、利多卡因、胺碘酮、低分子肝素、口服降糖药、都在病区备用药品范围内,护理管理人员对这些药物的高危性未引起足够的重视,没有和普通药品分开放置,未贴以醒目的标志,增加护士用错药的机会。

未按规定的条件储存药品:药品的有效期受温度、湿度、光线等因素影响,如不按药品的性质要求储存,就会缩短有效期,使药品效价降低或变质,影响疗效甚至出现不良反应。病区药品管理都由护士管理,由于缺乏专业的药品管理知识,常常发生药品储存不符合要求的现象。需低温保存的药品未入冰箱,如硝酸甘油、垂体后叶素等。需避光保存的药品未避光,如维生素K【sub】1【/sub】、葡萄糖酸钙、氨茶碱、异丙嗪等。

药品储存过量和积压:因有些患者在用药时,只需取单包装药量的一部分,不需要全部用完,这就使某一包装药品可同时配给多个患者使用,从而节约下一部分药品。另外,医生临时更改医嘱,患者拒绝用药或死亡等,也是存下药品的一个原因,这部分药品大多数存放于护士长库房,储存条件不过关,如不及时处理,将导致过期报废。

对策

建立健全相关组织规章制度,使备用药品管理制度化:①成立医院病区备用药品管理小组。小组成员由护理部主任、护士长、护士、药剂科主任、主管药师组成。护理部主任、药剂科主任负责药品检查工作的组织,病区挑选一名责任心强、药学知识丰富的护士担任药品检查员,药师参与具体的检查工作和对药品专管护士的专业培训与指导。采取每月全面检查和不定期专项检查相结合的方法,检查结果和护士长月考核挂钩。②护理部和药剂科共同制定病区备用药品相关管理制度,如《病区备用药品管理办法》《病区药品近效期调换制度》《病区药品退药审批制度》《病区药品管理检查细则》等。并组织全院护士学习,增强护士的药品质量和用药安全意识。③各病区根据自身的专业特点,合理配备备用药品的种类和数量。病区药房安排人员值夜班,增加药房的供应能力,使病区尽量减少备用药品的配备,降低药品的管理工作量。

运用现代化科技手段,使备用药品管理科学化:充分运用医院信息化管理系统,统一建立各病区备用药品管理子系统。药剂科根据各病区领用的药品信息,制定出每个病区的备用药品管理手册,包括抢救药品、口服药、麻醉、常用注射剂、高危药品、外用药品。统一打印药名、数量、生产日期、批号、有效期、储存条件、作用、注意事项,装订成册,发给病区,作为病区业务学习资料,要求每位护士都能掌握。药剂科根据计算机的管理信息,自动分析各病区的药品消耗,是否在有效期内,根据分级预警提示,对快要过期的药品及时提醒病区使用。

采取有效的措施,使备用药品管理规范化:医院药事管理委员会强化药品管理知识培训,定期向全院护士讲解药品使用、保管、疗效、不良反应等知识。统一规定具体的管理措施,各病区购置统一的备用药品药厨,口服药、针剂、外用药分开放置,分区明显。对高危药物专区放置,并贴以醒目的红色标记。口服药采用原包装瓶,每种10片,使用后及时补充,虽然有新旧批号同存,以最开始的批号为准,到期更换。普通针剂尽量使用原包装盒,补充时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摆放远期到近期的药品。取用时从右边开始,先取近期的药品,防止过期浪费。抢救车内的针剂每种5支,放在透明的小塑料袋内,再放在布袋子里,注明药名、剂量、效期。补充时也是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摆放远期到近期的药品。麻醉按照国家规定,做好“五专管理”,麻醉柜钥匙放在专人口袋内。外用药开启后注明时间。各种消毒剂由制剂室统一配送,尽量采用小包装。多余药品及时清退。科室内建立药品交接本,班班交接。药品检查员每周检查质量1次,对还有6个月效期的药品及时和药房调换。发现问题,及时汇报整改。护士长不定期抽查药品管理质量,和责任护士的绩效工资挂钩。

病区备用药品的配备,是临床用药供药途径中的一种不可缺少的补充方式,其应用极大地方便到临床科室对患者的治疗,为抢救患者赢得了宝贵的时间,强化了医院的医疗功能。只有对病区备用药品进行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的管理,才能保证临床安全有效用药,全面提高医疗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