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评估十篇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评估十篇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评估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2:10:10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评估篇1

关健词雷电灾害风险评估现状对策

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是采取雷电防护措施的科学依据和技术前提,作为一项新的雷电业务,对于转变发展方式,拓展气象服务领域,提高气象防灾减灾能力具有重要意义[1]。融水县2011年起开展此项业务,充分运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广西壮族自治区气象灾害防御条例》《防雷减灾管理办法》《防雷装置设计审核和竣工验收规定》、《广西壮族自治区防御雷电灾害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作为政策依据,将开展危化行业雷电灾害风险评估做为突破点,有效开展了雷电灾害风险评估业务。这项具有重要意义的业务开展以来遇到了一些相关问题。本文就开展雷击风险评估业务遇到的这些问题进行了思考,并提出了针对性的工作对策,为依法行使防雷安全管理职能、加强和规范全社会的雷击风险评估工作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发展思路与对策。

1.雷电灾害风险评估业务发展现状

1.1有利的发展环境和机制

1.1.1近几年融水县防雷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防雷设计审核、竣工验收已被建设单位所接受,步入正规化。雷击风险评估报告作为防雷设计审核、竣工验收行政许可的技术依据[2],建设单位应容易接受开展建设项目雷击风险评估工作。

1.1.2融水县气象部门与部分相关职能部门沟通合作良好,它们给予有力支持。目前,建设主管部门已把《防雷装置设计审核书》作为办理项目报建必备材料之一。

1.1.3雷击风险评估工作实行区市联动机制[3]。融水县境内的项目,县防雷机构参与,区市县或市县联合,按一定比例分成收益。以项目为载体,实行上下联合、上下互补,统筹区市技术人才资源和技术装备资源,形成合力,提升项目雷评质量和技术水平,全面推进雷评工作发展。

1.2制约影响雷评发展的突出问题

1.2.1政策配套还不到位,与相关职能部门沟通合作有待加强。目前还未争取到当地政府制定出台关于开展雷电灾害风险评估工作的规章或规范性文件。

1.2.2雷评工作起步晚,宣传不到位。融水县2011年才开展雷评业务,至今才半年多时间,同时也没有在县级媒体、宣传资料、板报等媒介上进行宣传展示,致使多数企事业单位对此业务不了解、不知道。

1.2.3县局专业人才少,制约业务发展。现从事防雷工作5人,防雷专业1人,仅占20%。雷评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需要从业人员有很强的专业知识,对各种防雷标准、技术能熟练掌握,县局因为人员少,任务多,身兼多职,专业上钻研相对缺少,多数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能与开展雷评工作所需的素能有一定差距。

1.2.4雷电灾害风险评估主要分为项目预评估、方案评估、现状评估三种,但目前只开展方案评估,未能开展其余两种类型评估。融水县内现有危化、易燃易爆场所十余处,境内有广西凤糖融水和睦制糖有限责任公司、古顶水电站、麻石水电站等厂区,宾馆、医院、学校等人口密集场所,可以为其提供现状评估服务。

2雷电灾害风险评估发展思路与对策

2.1营造开展雷电灾害风险评估工作的政策环境和氛围。主动向当地政府汇报开展雷电灾害风险评估工作的重要性和法规、技术规范的有关规定,争取政府制定出台开展雷电灾害风险评估工作的规章或规范性文件。加强与发展改革、城乡建设(规划)、安全监督等部门的合作,联合采取措施,推进重点、大型建设项目以及危化、易燃易爆、人口密集场所的雷电灾害风险评估工作。

2.2建立以社区、乡村为单元的雷电灾害调查收集网络,开展基础设施、建筑物等抵御雷电灾害能力普查,推进融水县雷电灾害风险数据库建设,编制全县雷电灾害风险区划图[4]。

2.3加强对新业务的宣传。从加强防灾减灾、保障公共安全高度,充分认识开展雷电灾害风险评估工作的重要性,采取在地方广播电视、报纸上开辟专栏、发送传单资料、报板等多种宣传措施对外重点推介雷电灾害风险评估业务。

2.4加强雷评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和业务技术培训。要通过举办技术培训班、组织跨市(县)调研考察、交流等形式,加强防雷技术规范、防雷技术标准,以及评估项目相关知识的学习,要通过项目实践,不断提高雷评技术人员的专业知识、实际操作能力和综合素质。

2.5拓展雷电灾害风险评估种类,对于已投入使用的易燃易爆场所及煤炭、化工等企业,在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要求定期进行安全评价时,对其进行雷击风险现状评估,将评估报告作为一项重要参考依据。

3日常生活中简易防雷措施

由于防雷技术装备在农村的普及是一个任重道远、漫长的过程。需要我们政府、气象、电力、电信、村委会等多部门的共同努力。

3.1在农村,对于个人防雷来说,以下地方是最不安全的

空旷的田野,如庄稼地、平原、运动场、公路、屋顶等;大树下;高大孤立的建筑物旁,如烟囱、高墙、电线杆、铁塔等;田野中的低矮窝棚内,如避雨棚、工具棚、看守棚等。

在空旷的田野中行走或跑步,特别是打着雨伞、肩上扛着锄头、扁担或其它长形工具;雷雨时爬到房顶上看天气、收晾晒衣物或检修房屋。

3.2以下是一些简易的防雷措施

当雷雨来临时,在室内的村民应做到:打雷时关好门窗,不要外出;不要接近一切电器设备,将家用电器电源关闭;不要使用电话,拔掉电源线、电话线、电视闭路线、外接天线;不要触摸金属水管,不要出去收晾晒在铁丝上的衣物。

雷雨来临时,在野外的村民应做到:雷雨天气应进入有避雷装置的室内;空旷地不要使用雨伞,不要把铁锹、锄放在肩上;雷雨时最好就地蹲下,远离烟囱、铁塔、电线;不能在大树下躲避雷雨;不要从事水上作业,不要开摩托车。

农村的防雷工作任重道远,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深入,防雷工作面对农村现状,应积极通过宣传普及防雷知识和推广实用防雷技术等有效手段开展农村防雷工作,减少农村雷灾损失。

4结语

将雷电灾害风险评估纳入雷电业务范围,按公共气象服务项目加以规划和管理,业务系统建设纳入气象现代化建设项目计划。

参考文献:

[1]广西雷电灾害风险评估业务工作手册(试行)

[2]《关于开展雷击风险评估工作的通知》(桂气发〔2008〕176号)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评估篇2

关键词:毕业设计;过程管理;质量监控体系

作者简介:刘可真(1974-),女,云南大理人,昆明理工大学电力工程学院副院长,副教授;梁松涛(1980-),男,陕西兴平人,昆明理工大学电力工程学院硕士研究生。(云南昆明650050)

基金项目:本文系昆明理工大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部级二类特色专业质量工程项目、云南省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水利电力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项目”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47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3)16-0139-02

毕业设计是完成本科教学计划以及实现培养目标的一个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及工程实践能力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毕业设计不仅能使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融入到工程实践中去,学会如何解决工程实际问题,也能使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同时也是对学生的学习质量以及高校教学质量的一次全面检查。因此,精心设计和科学组织毕业设计,保证它的成果质量,对于培养高素质、高质量的工科大学生而言显得非常重要。

近年来,昆明理工大学电力工程学院一直致力于如何提高毕业设计质量方面的研究,围绕毕业设计过程管理的各个环节改革了质量监控体系,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为提高毕业设计的教学质量,通过完善规范化教学,控制选题质量,跟踪学生在毕业设计实施过程中完成的进度和遇到的问题及时提出整改意见,对毕业设计的初步成果进行预评估,建立科学合理的答辩机制,对毕业设计教学质量进行后评估的方式,肯定成功的做法,发现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意见和措施,切实将选题质量—过程管理—成果评估—质量监控等环节综合考虑,形成了昆明理工大学电力工程学院独特的毕业设计教学管理和质量监控闭环体系。

一、规范化教学管理是毕业设计有效开展的根基

规范化教学管理在本科教育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毕业设计的全过程中,为了方便学生、规范管理,昆明理工大学从选题开始就将各种资料直接挂在教务处网站上,供学生自行下载。对于毕业设计过程中的选题、过程管理、评阅、答辩、成绩评定、质量评估到文档管理等各个环节的要求以及质量标准都有明确的教学基本规范,这不仅使学生对于毕业设计的指导思想以及完成步骤有了明确的认识,也为学生检查自己毕业设计的完成进度以及是否达到了要求提供了有力的依据,减轻了指导教师以及学生的负担。

二、选题质量是毕业设计准确定位的关键

科学、合理、适中的选题不仅关系到毕业设计质量,也是保证完成教学基本要求的重要环节。对于工科院校而言,为强化学生的工程意识和督促其达到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实践问题的基本要求,工程设计型的课题占毕业设计的较大比例,如何科学选择本科毕业生的课题是毕业设计稳步、有效推进的关键。为了使选题更加符合专业培养目标,并尽可能结合科学研究、工程设计、生产和社会实际等可从以下三方面把控选题环节。

1.合理配置指导教师

指导教师的科研水平、工作作风以及指导方法对毕业设计的质量也会有一定的影响。昆明理工大学电力工程学院要求具有一定经验的中级以上技术职称的教师、工程技术人员才可担任毕业设计的指导教师,第一次承担毕业设计指导工作的教师必须首先做足功课,并进行试做。学院优先选择有实际科研基础的教师作为毕业设计的指导教师,项目具体的课题内容主要来自于指导教师的科研项目。这样可以充分发挥经验丰富的教师教育教学的优势,并从侧面保证了选题内容适应于对口企业的实际需求,增强了选题的科学性。

2.合理设定毕业设计目标

为了使选题更符合专业培养目标,应尽可能结合科学研究、工程设计、生产和社会实际等进行选题。近年来,昆明理工大学电力工程学院与华能澜沧江水电有限公司、云南电网公司、云南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云南电力试验研究院等对口企业都有专业合作,并且建立了校企结合“双导师制”的指导培养方案,这些与对口企业的联系,给毕业设计的学生提供了一个与社会实践充分接轨的大平台,有效地保障了毕业设计选题从实践需要中来,做出的成果有助于推动实践,部分实现了设计成果效用回到实践中去。此外,鼓励各专业聘请理论水平高、实际经验丰富的生产、科研、设计等部门的专家或技术人员参加毕业设计的指导工作,但必须有学校的专业教师参加联系和指导,实行“双导师制”,以便掌握教学要求和毕业设计进度,保证毕业设计质量。

3.选题内容难度适中

学生的擅长面各不同,本着人尽其才、物尽其用的目标,在选题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学生的能力和特长,做到课题的工作量和难度适中,类型多样化。这样在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同时也增加了毕业课题与生产实际相结合的力度。其中,昆明理工大学电力工程学院25%的学生的毕业设计环节在设计院完成,这些学生参与到实际项目设计当中,真题真做,一人一题解决了实际问题,增强了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

三、过程监控是毕业设计高效实施的手段

毕业设计的质量体现在选题、调研、实施、撰写毕业论文及毕业答辩等各个环节上,因此强化各个环节的过程管理是提高整体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昆明理工大学电力工程学院毕业设计的质量监控系统采用“三期检查”和“严把五关”的方式实现了全程管理。所谓的“三期检查”是指在毕业设计过程中,对毕业设计进行的初期、中期和末期质量监督与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提出整改意见,避免了问题堆积和教师在毕业设计过程中对学生的指导延期减效或失效的情况发生。所谓的“严把五关”是指在“三期检查”中严格控制好对毕业设计质量影响较大的五个因素:“指导教师资格审查关”、“选题质量关”、“教师指导关”、“评阅与答辩关”、“质量评价关”。

在具体操作中,将“三期检查”和“严把五关”融会贯通,综合应用于毕业设计的管理,实现了全方位、有重点的过程监控。第一,在初期检查阶段需重点把好“指导教师资格审查关”和“选题质量关”。在毕业设计开始前四周进行,主要完成指导教师的资格审查、课题名称、类别及选题送审情况、任务书、指导书内容规范化完成情况以及进程安排情况等方面的检查。第二,在中期检查阶段需重点把好“教师指导关”,了解学生与指导教师在毕业设计中的任务执行情况,包括进度、质量及在毕业设计中出现的问题。各院、系、教研室在毕业设计进行的中期阶段可以采用学生集体汇报和指导教师汇报或调查表的形式对进度及质量进行检查,教务处进行抽查。第三,在末期检查阶段需重点把好“评阅与答辩关”和“质量评价关”,主要检查答辩委员会的组成以及落实情况;指导教师、评阅人的审阅及评语情况;学生在答辩过程中有无汇报提纲,答辩委员会有无提问提纲及答辩记录;答辩委员会分析讨论毕业论文质量及成绩评定等情况以及毕业设计的归档情况。

四、答辩环节是毕业设计成果展现的标志

答辩环节是检验学生是否达到毕业要求的重要手段。为了充分发挥答辩环节在毕业设计成果展现方面的鉴定作用,昆明理工大学电力工程学院精心组织开展了毕业答辩。一方面,在答辩前要求指导教师针对学生的课题开展一对一的辅导和模拟,力求将毕业设计的成果做到最精辟的展示。另一方面,体现毕业答辩的公开性、公正性,采取院级、专业级两级答辩方式。院级答辩由院答辩委员会主持,校级巡视组成员、教务处有关人员代表学校参加院级答辩,参加院级答辩的学生主要是各专业推荐的毕业设计完成的比较优秀或较差的学生,以及虽参加专业答辩小组答辩,但评分争议较大的学生需进行二次答辩。其余的学生则参加专业答辩。另外,在条件允许时,还可以根据需要聘请校外专家对部分学生进行公开答辩。

五、教学质量评估是毕业设计持续提升的保障

毕业设计的教学质量评估是不断提高毕业设计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昆明理工大学的毕业设计评估工作分为毕业设计工作整体评估、学生毕业设计质量评估两部分。毕业设计工作整体评估层次分为“校级评估”和“院级评估”;学生毕业设计质量评估分为“全面复查”和“随机抽查”。其中,“院级评估”每年进行一次,昆明理工大学电力工程学院还根据学院的特点和管理要求将“院级评估”与“全面复查”评估或“随机抽查”评估相结合,成立了毕业设计质量评估小组,每学年都对上一届的毕业设计进行自评,并写出自评报告。

实践证明,通过合理、科学的教学评估方法可以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的措施,有效地促进教学管理工作的科学化和规范化,对先修课程和先修教学环节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综合素质与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状况进行信息反馈,提出改进先修课程与教学环节的有效措施,从而确保教学质量。

六、结束语

毕业设计是本科教学中检查学生是否达到培养目标的重要实践教学环节,不断完善细化教学管理规范、提高选题的质量、加强设计过程的质量管理和监控以及对成果的质量进行评估等都是提高本科毕业设计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高校应结合自身的条件不断完善毕业设计过程管理与质量监控体系,确保学生在毕业设计实践教学环节中充分提高其专业知识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为社会培养更多的高质量人才。

参考文献:

[1]朱建勇.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管理与监控体系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7,(5).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评估篇3

能源短缺,环境恶化,气候变迁,使得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受到全球关注。1996年我国引进了大型风电机组制造技术,旨在启动风电产业的发展,以推动我国能源结构转型和经济的生态化发展。风电技术包含风资源评估、风电场规划、气体动力学、结构动力学、强度与可靠性、材料与制造、电气与控制、并网与电网调节、环境与生态等多个学科,由于风电机组具有大尺度、大变形、大功率、高雷诺数、高湍流度、强涡流、强非线性、强耦合、长期变工况和变环境运行等特点,加之长寿命和低噪声要求,使得传统专业不能适应风电卓越工程师的培养。人才短缺成为阻碍我国风电产业发展的“瓶颈”。为此,西北工业大学提出“通过人才培养推动风电发展”的思想,即培养一批风电卓越工程师(实践能力强、研发能力强、创新能力强和国际合作能力强)对引进的国外技术进行消化和吸收,针我国自然条件和国进行技术攻关,形成自主创新和自主研发能力,保证风电产业持续发展。通过与德国柏林工业大学的校际交流、成立联合研究所等途径,组成中德教师联合团队,融合中德教育优势,国际化培养风电卓越工程师,推动我国风电发展。经过近20年的实践与探索,探索出国际化培养风电卓越工程师的模式和实施途径,建立了风电卓越工程师的国际化培养体系,培养了大量风电卓越工程师。毕业生能力卓越,推动了中国风电产业的发展。

德国风电产业和风电教育世界领先,我国的风电技术主要从德国引进。此外,德国的工程师培养独具优势,享誉全球。针对当时国内尚无风电专业教育,风电产业还在培育之中,缺乏培养“风电卓越工程师”的师资,不具备学生实习、设计演练和研发实践的机会和条件,西北工业大学提出国际化培养风电卓越工程师的方针,德国成为学校实施国际化培养风电卓越工程师的最佳选择。

成果解决问题的方法

探索国际化培养风电卓越工程师的模式和实施途径

采用“三个联合”“两国实施”和“四方协同”的途径,深度融合中德风电教育的经验和优势,充分利用中德风电产业的资源,强化学生“实践能力、研发能力、创新能力和国际合作能力”的培养。

(1)“三个联合”。“与德国名校名师联合”:通过校际合作、建立联合研究所等方式,组成中德跨学科的联合教师团队,核心成员包括国际著名风电专家Gasch教授(柏林工大)、twele教授(柏林技术学院)、Heier教授(卡塞尔大学)、Kuehn教授(斯图加特大学)和Liebich教授(柏林工大)等8位德国专家和7位中国专家。中德团队联合制定培养方案,设计课程体系,共同编著教材,交流教学方法,协同指导研发实习和设计演练。“与德国风电产业联合”:通过申请德国国家重大项目、发挥德方专家的行业影响等方式与德国风电产业联合,建立“产学”联合平台支持风电卓越工程师的培养。产业界的专家负责实践课程设计、设计演练讲义编著,指导学生实习和研发。“中国学生与德国学生联合”:组成“学习共同体”,相互比对学习,多模式思维,激发创新精神。初期主要针对研究生,每年2位德国学生参加。近8年,年均8位外国学生参加。

(2)“两国实施”。根据中德双方教育的特点和条件,采用“两国实施”的模式进行培养。学生风电专业课程学习和实验室实验安排在国内完成。而实习、设计演练和研发实践以及针对核心部件的专题设计在德国完成。学生在德国大学和研究所受教于名师,在德国风电企业实习,或直接参加风电技术的研发,得到德国企业专家的指导,及时了解风电技术的最新发展,学习德国风电研发、制造和管理的经验。“两国实施”的模式使学生受到跨文化的锻炼,国际合作能力得以强化。在德国实施的培养活动共计22次,参加的学生240余人。所有学生在德国均获得本项目全额奖学金资助。

(3)“四方协同”。建立了“产学研政”融合互动机制,形成全行业协同教育网络,为风电卓越工程师培养提供了立体平台。中、德政府通过重点项目持续支持中德联合教师团队开展风电卓越工程师培养,同时倡导整个风电行业积极参与和支持风电卓越工程师培养活动。德国政府以校际交流、DaaD、中国风电能力建设等项目,持续支持风电卓越工程师培养近20年,总经费1100多万欧元。中国政府通过引智项目(国家外专局)、风电人才培养项目(国家发改委)也予以了大力支持,年均约20万元人民币。除此之外,中德联合教师团队与中、德政府主管部门每年都联合组织风电行业和学生一起针对发展规划、政策和法规、新技术进展、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研讨。由此,使学生了解风电行业发展的现状和前景,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吸引他们投身风电事业。政府主管部门也乐于参加人才培养活动,以此了解风电技术和行业的发展,有利于科学地制定风电发展规划和政策。德国环境部和德国北威州政府向学生提供实习岗位,2位学生曾在政府完成实习。在政府的倡导下,德国风电产业和研究机构(例如德国风能研究所Dewi、iSet等)以开放的姿态为风电卓越工程师培养提供实践机会和条件,并安排高水平的专家编写教材,指导学生实习和研发。中国风电产业积极派送在职人员参加培养活动,向毕业生提供工作岗位,同时向中德联合教师团队反馈毕业生的表现、产业中的问题、人才培养的建议等信息,并提供风电机组研制和运行的案例和数据,支持学生的设计演练,参加风电卓越工程师培养项目的中国风电企业共计173家。

建立风电卓越工程师的国际化培养体系

培养体系包括风电卓越工程师培养的指导思想、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教材体系、设计演练体系、实践环节以及评估体系。图1显示了风电卓越工程师的国际化培养体系。

(1)指导思想:以“设计演练和研发实践”为主导,突出“四种能力”的培养。

(2)培养方案:培养对象以研究生为主,间混本科生、在职工程师和德国留学生,构成互补的“学习共同体”。一是满足风电产业的急需;二是不同对象之间比对学习,多模式思维,互励创新;三是分层次培养,逐步形成风电教育的专业方向。风电技术为多学科交叉的新技术。但在风电发展的不同阶段,各有侧重。按照风电产业起动、研发和规模化三个不同阶段,制定对应的培养计划。在起动阶段,重点是掌握风电专业基础,包括风资源评估、风电场规划、气体动力学、结构动力学、强度与可靠性、电气与控制;在研发阶段,重点是掌握风电机组的研发和设计技术;在规模化阶段,重点是掌握风电机组的自主设计、运维和并网技术。每一阶段的专业基础学习和实验室实验在国内完成,但仍然由中德联合教师团队施教。而实习、设计演练和研发实践在德国完成,由德国柏林工大等大学教授和德国企业专家执教。根据风电技术快速发展的特点,每年对培养方案进行修订和调整。针对不同对象,培养时间分为短期(3个月)、中期(14个月)和长期(2.5年~4年)三类2.5-年。与此对应结业形式分为两类:非学历(结业证书)和学历(学士、硕士和博士)形式。

(3)课程体系:包括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其中的基础课程为工科本科基础课和研究生基础课,是风电卓越工程师培养的起点。风电专业课程分为9类:风资源与风电场评估、风力机气动原理(辅以风力机偏载特性风洞实验)、结构强度与振动(辅以叶片动应变和振动实验)、电气与控制(辅以发电机和变流器实验)、并网与电网管理、运行维护与管理、试验测试与认证(辅以模型风力机测试实验)、材料与制造、环境保护与经济分析,共14门课程。在课堂时间分配上,课堂讲授的时间比例不超过30%,实践和演练的比例不低于50%,剩余约20%学时安排分组交流和研讨。每一类课程的课堂教学在国内完成,由中德联合教师团队授课;而实践和演练在德国进行,由德国教授和德国企业专家执教。

(4)教材体系:针对不同培养对象和三个层次的培养方案,联合教学团队融合了不同专家的知识和经验,编著了系列的教材和讲义。教材和讲义均按德文、英文和中文3种语言编写。为了满足不同层次、不同专业背景风电卓越工程师的培养需要,还编写了配套讲义、演练题和实验指导书。专业课程的讲义和实验指导书主要用于企业在职技术骨干和本科生的风电专业基础教学。将科研、学科建设和现场测试成果及时编写成讲义,使学生及时学到新理论和新方法。

(5)研发和设计演练体系:包括设计演练、针对核心部件(叶片、传动链、塔架和发电机与控制系统)的专题设计演练、新技术/项目/问题导向的研讨。“设计演练”是在对应的专业课程基本内容学习结束后,所安排的实践和研发训练课程。主要部分均在德国完成,由德国教授和德国企业专家执教。“专题设计演练”围绕风电机组4大关键部件,即叶片、传动链、塔架、发电机与控制系统,开设专题课程和设计演练,旨在培养学生的研发和创新能力。“新技术/项目/问题导向的研讨”根据风电技术的最新发展、中德联合团队的科研项目和成果以及风电产业存在的问题,及时地组织研讨会。邀请中、德风电行业专家、政府主管以及学生代表作主题报告。学生参与讨论,最后学生分组写出总结报告。

(6)实践环节:除上述课程中的实验和设计演练外,实践环节还包括:风电场测风及评估、叶片制造、风电机组整机装配、风电机组部件研发、风电机组载荷的现场测试、风电机组的现场动平衡、风电机组的现场振动测试与故障诊断、变桨系统现场测试、电网的调度与管理、储能系统研发、非稳态下载荷计算与控制技术研发、电网冲击下风电机组响应评估技术研发、海上风电场观摩等。学时数约占培养时间的20%。

(7)评估体系:定期聘请德国独立评估师对培养活动进行独立评估。评估内容包括: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材讲义、教师水平、教学方法、实践环节、教学效果和师生互动。评估方式为:评估师单独与学生面谈、用评估表对学生测问、学生分组讨论后提交评价表、调查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的意见。最后以书面报告的形式向中德联合教师团队反馈评估结果。中德联合教师团队根据评估意见对培养活动进行调整和改进。

成果的应用效果

培养了大批风电卓越工程师,形成我国风电人才培养基地

共培养了1300余名中国风电卓越工程师。目前,毕业学员几乎全部在风电行业工作。其中,约60%的学员供职于风力机整机制造企业;其余分布在风电场、风电规划单位和零部件生产企业的人员比例依次为10%、10%和5%。毕业学员中,200多位毕业生成为公司总经理、总工程师、风场厂长、部门经理或企业带头人,在整个行业内部获得了极高的声誉。多个行业领袖称赞“西北工业大学是中国风电行业的黄埔军校”。

毕业学员能力卓越,解决了风电行业中的关键技术问题

毕业学员实践能力、研发能力、创新能力和国际合作能力突出,在本职岗位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促进了我国对引进国外风电技术的消化和吸收,形成了自主设计能力,突破了风电行业的若干技术“瓶颈”。如金风科技董事长武钢是具有代表性的学员。在其领导的企业发展战略中,研发、创新和国际合作始终处于核心地位。金风公司在武钢的带领下,率先开展直驱永磁机组的研究与设计,掌握了直驱永磁发电机组的核心设计技术。企业也因为该技术被麻省理工学院评选为“年度全球最具创新能力50强企业”。企业在美国、澳大利亚、德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有多家子公司和研发中心,2012年累计装机容量居世界第七,年产值达到113亿元。武钢本人也因此获得“世界可再生能源杰出贡献奖”。

直接推动了我国风电产业的发展

通过国际化培养风电卓越工程师,推动了中德风电行业的交流与合作,取得了双赢的效果。例如,东汽学员促进了东方汽轮机厂与德国eURoS公司生产叶片的合作,研发出风力机组复合材料部件产品;金风公司学员实现了企业到德国成立合资公司的战略规划;中航技的学员促进企业在美国开发风场;胡立伟等学员组建了中水珠江规划勘测设计有限公司。

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施鹏飞认为“国际化风电卓越工程师培养调动了德国风电行业的资源,借鉴德国发展的经验,不失时机地培养中国风电行业急需的人才,探索出一条人才培养牵引行业发展的教育之路,发挥了教育的引领作用”。

成果的推广与影响

人才培养成效得到政府部门的充分肯定

国际化培养风电卓越工程师工作受到我国政府和风电行业的高度评价。国家外国专家局局长张建国评价“在规模、质量、水平、周期和对行业的影响力方面都是典范”。2011年10月,国家外国专家局授予我们“国家引进国外智力示范单位”称号。同年12月,国家能源局授予西工大“中国可再生能源规模化发展项目优秀实施单位”称号。联合培养团队成员Gasch教授于2009年获得“国家友谊奖”,受到总理接见,并受邀出席建国60周年国庆观礼。Knecht先生获得2012年“国家友谊奖”。

国际合作效果显著,扩大了国际影响

柏林工业大学对双方长期合作中取得的成绩给予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柏林工业大学校长几度称赞中德联合培养风电卓越工程师项目是柏林工大对外合作的典范。R.Gasch教授在柏林工业大学校刊(国际版)上两次撰文介绍了国际化培养风电卓越工程师的情况。2002年、2003年和2004年柏林市市长和市议员率团访华时,均邀请廖明夫教授赴京探讨国际合作和人才培养的经验。2004年和2005年,德国驻华公使Loehr先生和大使Stantzer博士曾专程访问西北工业大学,考察人才培养的进展,称赞风电卓越工程师培养团队是推动中德合作的发动机。德国公使Grzeski女士称赞西工大和柏林工大的合作为两国在教育和研究领域的合作注入了活力。

成果与经验引起广泛的关注

2012年9月,国家外专局、国家能源局和工信部组成编委会,总结了国际化风电卓越工程师培养的成果与经验。所编著的《十年树人,百年兴业――中德风电人才培养十年的成果与经验》一书被列为“国家引进国外智力成果示范推广丛书”,并专门召开成果总结与全国推广大会,受到了行业的广泛关注。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评估篇4

目前轮机工程专业的评估实践教学主要包括:电气与自动控制、船舶电工工艺和电气设备、动力设备操作、动力设备拆装、机舱资源管理、金工工艺和轮机英语听力与会话。以大连海洋大学为例,学校先后投入经费近1500万进行轮机工程专业建设,现有实物船舶教学机舱2个,综合拆装实验室1个,船舶电工工艺室1个,电气与自动化1个,全任务轮机模拟器室1个,考试机房2个,轮机英语听力与会话功能室1个,金工工艺实验室2个,其他实验教学功能室2个。可满足《中华人民共和国海船船员适任评估规范》要求的轮机工程专业全部的评估实践教学内容。实践教学过程中形成了良好的教学操作程序。各个评估实践教学内容均具有教学大纲与实习试验指导书。各评估实践教学内容与学时分布情况见表1,其中每教学周按38学时计算。

实践教学在专业理论课堂教学之后进行,每班由2名专业教师指导,每批实操学生分成4组,每组6~10人,按既定进程表交叉轮流进行。对学生的综合考核主要以提问和实操为主进行考评。

二、评估实践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航海类院校给予轮机专业必要的集中实习实践环节,方便了教学的计划和安排,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实际技能,为即将上岗准备必要的实践经验。但在评估实践教学过程中仍存在如下不足:

(一)没有自有的专用实习船舶,船舶认识实习只能在大连航运集团的烟大轮渡上进行一个航次,时间短暂。船上教学设施不足,环境恶劣,学生没有动手锻炼的机会,部分学生对认识实习的意义认识不够等因素使实习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二)“双师型”教师缺乏。目前轮机工程专业现有专任教师14人,其中船舶甲类轮机长1人,船舶甲类二管轮1人,甲类三管轮1人,见习三管轮5人,专职实验员1人。“StCw马尼拉修正案”要求专业教师不仅要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而且要具有实践经验并获得实船的任职资历。长期以来,轮机工程专业的师资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加上人员编制的限制,大多数专业教师忙于上课,难以有较多的时间从事上船实践工作。没有制定实践教学指导教师适任考核办法,缺乏对实践教学指导教师的上岗考核和指导培圳。因此,实践教学的师资队伍建设紧迫而繁重。

(三)学校对指导教师在实习期间的实习指导工作监管力度不足。对指导教师的工作没有考核机制,对其工作效能缺少评估体系,没有相应的奖惩措施。

(四)实践教学考核随便,人为因素较大,缺乏科学的考核机制。大部分航海类院校的实践考核是以口头问答和限制时间内的设备实操为主。有些院校的实践教师与理论教师为同一名教师,导致在考核过程中有些教师甚至依据学生课堂表现来评定实践教学成绩,随意性较大。多数院校均存在参加考核的学生全部及格通过现象,引起学生缺乏危机意思,实践实习动力不足,训练效果较差,不能达到实训目的。

(五)轮机工程的学生就业方向比较灵活,存在陆上和海上两种就业方式,而部分打算签约陆上工作的学生不打算参加海事局的三管轮适任证书考试,因此在实践教学过程中表现消极,纪律散漫,甚至对训练内容不感兴趣,出现迟到早退,中途逃课等现象,其行为直接影响其他海上就业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严重影响了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提高。

三、提高评估实践教学质量的建议

(一)校企合作建设与开发校外实习基地,提升校外实习效果。为满足工学结合的要求和轮机工程专业的发展需要,学校与大连多家航运公司合作建立了校外实习基地,保证了校外实习项目的开展。学生通过航行实习,实现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融合,体会到轮机员扎实专业知识和过硬航海本领的重要性,积极主动地参与实践教学,取得了良好的航行实习效果。

(二)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加强实践队伍建设并不断完善“双师型”教师体制,鼓励教师上船实岗锻炼,以利于教师获得满足“双师型”要求的海上任职资格证书,以丰富实践技能。同时把素质教育融入实践教学中,如在动力设备操作过程中,“双师型”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原有设备或系统的基础上自行设想一个学生本人认为最好的设备或系统。在此过程中,学生们的探索精神和创新精神得到锻炼,挖掘其学习潜能,开发其智力,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及创新能力的培养。

(三)建立实践性教学质量监控机制。首先成立实践性教学质量反馈监督机制,聘用已退休专业教师成立实践性教学质量反馈监督专家组,对评估实践教学环节、教师及学生进行监督,定期对监督结果进行反馈汇总及讨论,解决存在的问题,达到监督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同时结合轮机工程专业学生参加全国海船船员三管轮适任证书实操考试的通过率和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实践能力评价,综合分析培养计划和教学大纲的实施效果,如果发现实践课程体系的不足之处,及时对实践课程体系进行调整,使之优化完善。

(四)通过开发计算机考核评定程序,来实现学生实践教学环节考核过程及结果的公正公开公平。把考核内容、实际设备、指导教师和学生操作进行按序号排列,操作考核时由计算机随机抽取组合序号,学生操作时由计算机自动记录操作过程,操作结束后由计算机自动处理数据,对学生的实际操作进行打分。这样的考核结果公正客观,更能让学生信服,同时避免了指导教师的个人因素,提高学生的训练积极性。

(五)将实践教学环节按照不同就业方向来设置教学内容,将陆上与海上就业学生区别开课,满足不同需要,提高教学训练质量。近些年随着航海类专业学生就业的多元化,学生不再把上船工作作为自己的惟一择业方向,“赶羊式”集体统一的实践教学方法已不适用于目前轮机工程专业的发展,所以实践教学内容也应根据就业方向而有所不同。陆上就业的学生可以选择不参加海上专业必备的评估实践教学,而为其开设一些陆上实际应用性强的专业实践课程,从而加强陆上轮机工程专业的竞争力,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这样,海上就业与陆上就业的学生就可以互相不受影响地进行专业实践训练,且分组人数也少,有利于达到更好的实践教学效果。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评估篇5

【关键词】展览屏,pLC,触摸屏,组态软件

【正文】

一、前言

为丰富和提高学校的第二课堂活动,迎接评估专家的到来,我校组织了大型展览,其中最典型的一项就是迎接展览屏,利用pLC及触摸屏控制发光二极管组合字的多模式运行,标明:“热烈欢迎国重评估专家莅临我校指导工作”。此设计是根据学校现有的实训设备及材料基础来制作的,故未采用较先进的点阵模块或液晶显示模块来实现,另外我们设计的目的是运用pLC及触摸屏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在现代工厂与生活中,pLC及触摸屏技术已经广泛应用在各个行业领域中,在本次设计中所应用的技术难度不大,经过两天的焊接安装与调试,顺利完成本项目的制作,在实际运行中,运行稳定可靠;并在展览中得到评估专家的一致好评。

二、触摸屏在迎评展览屏中的应用

(一)触摸屏介绍

随着多媒体信息查询的与日俱增,人们越来越多地谈到触摸屏,因为触摸屏不仅适用于中国多媒体信息查询的国情,而且触摸屏具有坚固耐用、反应速度快、节省空间、易于交流等许多优点。利用这种技术,我们用户只要用手指轻轻地碰计算机显示屏上的图符或文字就能实现对主机操作,从而使人机交互更为直截了当,这种技术大大方便了那些不懂电脑操作的用户。在本次展览设计中,我选择北京昆仑通态自动化软件科技有限公司的tpC7062k,它是一套以嵌入式低功耗CpU为核心(主频400mHz)的高性能嵌入式一体化触摸屏。该产品设计采用了7英寸高亮度tFt液晶显示屏(分辨率800×480),四线电阻式触摸屏(分辨率1024×1024),同时还预装了微软嵌入式实时多任务操作系统(中文版)和mCGS嵌入式组态软件(运行版)。

(二)mCGS组态软件介绍

mCGS(monitorandControlGeneratedSystem,通用监控系统)是一种用于快速构造和生成嵌入式计算机监控系统的组态软件。通过对现场数据的采集处理,以动画显示、报警处理、流程控制和报表输出等多种方式向用户提供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方案,在自动化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嵌入式系统是以应用为中心,软硬件可裁减的工业控制系统。适应于应用系统对功能、可靠性、成本、体积、功耗等综合性能有严格要求的专用计算机系统。

mCGS嵌入式体系结构分为组态环境、模拟运行环境和运行环境三部分。由mCGS嵌入版生成的用户应用系统,其结构由主控窗口、设备窗口、用户窗口、实时数据库和运行策略五个部分构成。

(三)触摸屏在迎评展览中的应用

1、组建国重展览屏组态画面。为了迎接国重评估,让专家从多个方面看到我们学校的办学规模;此展览屏的背景选用学校的规划建设全景图,再在此基础上,把发光二极管构成的字安装在展览屏上。实物展览图如下图1所示。用户窗口组态画面如图2所示。

2、实时数据库窗口

建立实时数据库,定义字与按钮,如下表1所示。

3、设备窗口。设备窗口是mCGS嵌入版系统与外部设备联系的媒介。设备窗口专门用来放置不同类型和功能的设备构件,实现对外部设备的操作和控制。设备窗口通过设备构件把外部设备的数据采集进来,送入实时数据库,或把实时数据库中的数据输出到外部设备。一个应用系统只有一个设备窗口,运行时,系统自动打开设备窗口,管理和调度所有设备构件正常工作,并在后立运行。注意,对用户来说,设备窗口在运行时是不可见的。

三、pLC在迎评展览屏中的应用

(一)控制要求

1、按下启动按钮,发光二极管组成的汉字显示:“欢迎”,并闪烁2次;一秒钟后再显示:“热烈欢迎”;再过一秒钟后显示:“热烈欢迎国重评估专家”;一秒钟后再显示:“热烈欢迎国重评估专家莅临我校指导工作”,一秒钟后全灭。

2、紧跟逐个点亮每个汉字并保持,再逐个熄灭。

3、紧跟依次显示每一个汉字,按顺序显示;再逆序熄灭每一个汉字。

4、全部汉字“热烈欢迎国重评估专家莅临我校指导工作”,在一秒钟内亮灭各1次;共计3次。

5、完成以上程序后返回开头,进入下一次循环。

(二)pLC选型。根据控制要求分析,本系统设计需输入输出(i/o)点数共计20点(输入2点,输出18点)。主机采用小型化FX2n-48mR基本单元。FX2n系列pLC配置灵活,除主机单元外,还可以扩展i/o模块、a/D模块、D/a模块和其他特殊功能模块。

(三)pLC控制系统接线图关键说明。pLC控制系统接线图的每一个输出端点控制一个汉字,而每一个汉字均有多个二极管并联构成,工作供电电压为DC2V。二极管选用无色散射的发光二极管,发光二极管正向工作电压VF在1.4~3V。输出端电源电压由直流稳压电源器电位器可调电压提供。FU1、FU2为保险管,均为2a,起短路保护作用。输入暂时由按钮代替,之后由触摸屏实现启动与停止输入。

(四)程序设计(略)

四、pLC及触摸屏在迎评展览屏中应用

在完成触摸屏与pLC单方面在迎评展览屏中的应用,下面需要进行一个联机调试。先将pLC程序由计算机通过下载电缆下载到pLC中,再将组态触摸屏画面及相关设置文件下载到tpC7062k触摸屏中,最后再用触摸屏的串口通讯电缆与pLC下载端口相连,实现互相通信。触摸屏画面中设置的启动与停止按钮,对应到设备窗口中通道名称为读写类型的辅助继电器m50,m51,作为pLC的输入信号;而pLC的输出状态则通过电缆与触摸屏画面中的字对应变化,每一个输出点对应一个字,对应到组态软件中设备窗口通道名称为读写性的输出点,与画面中字形成一一对应关系。因此,触摸屏既是一个输入设备,也是一个输出显示设备,所以说它是一个Hmi人机交互界面,实现人与设备之间建立的沟通。

整个系统结构框图如下图3所示。

五、结论

一个运行稳定可靠的系统,必须经过各个部分独立调试,再进行整机调试。此次设计中第一个难点在于pLC程序设计与调试;第二个难点在于组态软件、触摸屏及pLC三者之间的调试。在调试过程中,发现三者之间的配合并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即使pLC程序独立运行稳定可靠,可是联机调试时却运行出错,后来经过组态软件按钮输入属性的修改,达到三者之间协调一致,不再出现矛盾冲突。此系统的硬件电路比较简单,制作需要时间,焊接连线要安全可靠。经过实际运行,系统稳定可靠,实现了pLC及触摸屏在国重评估中应用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廖常初.FX系列pLC编程及应用[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4.

[2]三菱电机自动化.FX2n系列微型可编程控制器使用手册.2007.7.

[3]曹菁.三菱pLC、触摸屏和变频器应用技术[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2.

[4]王建.维修电工(技师高级技师)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取证问答[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4.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评估篇6

关键词:过程评估;配电网;检修计划;管理模式;可靠性

1概述

配电网是由架空线路、电缆、杆塔、配电变压器、隔离开关、无功补偿电容以及一些附属设施等组成的,在电力网中起重要分配电能作用的网络。在特高压电网飞速发展的今天,城市电网中,常规110kV及以下电压等级的电网均属于配电网络,且作为非环网运行的电能分配网络,结构相对复杂。目前我国配电网络的运行基础较发达国家还有很大的差距,部分配网设备老化、陈旧、技术落后、故障频发等问题不容忽视。为适应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减少供需矛盾,要积极开展电网技术重难点项目攻关,提升电网运行技术水平,大规模推进配网设备改造升级,考虑超远期配网规划与建设等问题。配电网检修计划工作是基于配网检修、政府重大工程配套、客户业扩报装、电网改造升级等各类停电需求的综合,在提高配网供电可靠性、提升配网安全稳定运行水平的过程中起着尤为重要的作用。在全球能源互联网背景下,随着智能配电网、配电自动化、分布式电源接入配网等领域的不断推广,常规配电网管理理念,包括设备运维管理、调控运行管理等并不能完全适应,因此基于提升供电可靠性的配电网检修计划管控模式应考虑智能化电网运行实际,加强停电检修申报的过程管控,继而更科学、更有效地完成配电网结构的优化升级。

2供电企业在停电计划管控过程中的短板

2.1电网安全稳定运行与频繁停电之间的矛盾

计划检修停电的主要任务是将检修范围内的设备与运行电网隔离,开展相关设备检修、新投等工作。检修离不开停电,离不开倒闸操作,大规模的检修工作带来大量操作,必然对电网的稳定运行造成影响,比如改变潮流分布、操作过电压、合环电流增大,设备本体缺陷甚至误操作造成的严重事故等。虽然在电力生产过程中,安全永远是头一位,但大量的计划检修工作带来的频繁的停电和频繁的操作仍是影响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主要因素。

2.2重复停电不满足高供电可靠性的要求

配网检修计划停电原因主要是由于设备运行的定期维护、实验、处理缺陷、业扩报装设备新投、电网改扩建工程、市政重点工程需要等。不同来源的停电需求有着不同的工程进度和节点要求,同一设备往往会因为不同需求而发生重复停电,影响供电范围内的各类用户正常用电。供电企业在提升对重点项目建设的支撑与服务水平的同时,牺牲了部分用户的供电可靠性,其矛盾点也是停电计划管控的关键。

2.3检修计划的刚性执行受客观因素制约较大

检修计划涉及需求申请搜集,边界条件校验,申请、图纸、设备参数等资料上报,确定施工方案、以月为单位检修计划并最终执行,整个过程周期长、节点多,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将影响计划实施。部分业扩、基建工作因为“时间”和“现场”两大因素的不确定性,施工难度和外协难度无法提前掌控,因此制约停电计划不能严格把握时间节点,按计划执行。在各流程的专业要求上,人为因素影响较大,往往依靠习惯性做法、工作经验等进行管控,缺乏统一标准,弹性较大。

3影响检修计划管控的相关因素分析

3.1全过程管控的制约因素梳理

按照检修计划管理的全流程流转,梳理上报、审批、执行、考核等环节中的制约因素:(1)停电需求的来源及性质,分电网检修、业扩报装、电网建设、市政工程等;(2)不同性质的工程前期准备情况及目前所处的节点;(3)该工程对时间节点的掌控情况,从上报到准备到执行是否严格按时间要求完成;(4)申报的停电时间是否合理;(5)工程所需物料是否到位,人员力量是否满足工作需要;(6)业扩报装及市政工程涉及路由协调及费用问题是否解决;(7)停电施工方案是否与设计方案一致;(8)现场环境是满足备停电及施工作业条件;(9)停电范围有无重复停电、有无保电任务、有无重要用户;(10)相关资料上报是否及时准确。

3.2检修计划内控管理分析

检修计划流程涉及多个部门,且往往都是各自负责、自成体系,各业务流程无法全面对接,管理制度及标准不统一的问题,这直接造成了检修计划安排的多头管理,界面不清,出现管理空白点。各部门只对本专业的信息系统进行数据维护,其他部门不能实时获取,信息无法有效共享,容易出现一个部门的停电计划执行后不久另一部门又提出相同的检修需求,造成设备重复停电。在内控管理过程中,存在一些较为普遍的基础管理问题,例如计划申报不及时、不规范,前期准备不足,执行过程中,相关资料报送的及时性、准确性有待提高。

4建立检修计划“过程评估”新型管控模式

通过对检修计划管控过程的分析,不难看出月度检修计划在申报和执行过程中,由于相关条件不具备,例如现场、资料等,继而出现计划取消、改期现象,对管控工作带来难度。我们以检修计划的“严进宽出”为基础,以“优化过程管控”为向导,提出“过程评估”理论。“过程评估”是以“检修计划任务池”为平台,按照“年、月、周、日”的时间顺序,对不同部门不同类型的停电需求建立过程管理档案,搭建“月度停电计划可执行性评估模型”,在月度检修计划申报前,参考档案数据,对该项计划的可执行性进行量化评估,对评估结果达到标准的工作列入月度计划执行。在此,量化评估是指选取影响检修计划管控的因素,例如施工方案、物料准备、现场施工、外部协调、综合检修、用户送电需求、重复停电、新投批准、方式调整、定值整定、重大保电任务、安全校核等(在此不考虑天气因素),以5%~20%为权重分配,引入加权平均算法得出评估值,同时综合相关因素的变化进行修正。评估过程由工程负责部门牵头,调控中心汇总,在申报月度检修计划时进行多专业会签,将最终评估数据反馈给工程负责部门。10kV停电计划数量较大,而专业技术要求较简单,35kV及以上停电计划数量少,但专业技术要求相对较高、较复杂,因此评估标准按电压等级区别评估,以提高工作效率。通过对不同停电需求的“过程评估”,捏合多渠道信息,依托“大数据”有效支撑了月度检修计划安排的合理性、科学性、有效性。对供电企业来说,进一步规范了检修、技改、基建、业扩等重大工程检修计划安排,大大提升了专业管理效能,确保了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促进风险防控全方位提升,逐渐形成节奏有控、安排有序、工作有效的安全生产新秩序。

5结语

在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的大背景下,配电网的智能化进程,离不开科学高效的检修计划管控,在解决常规电网检修与建设的基础上,一停多用、减少停电时间,缩小停电范围,降低风险概率是未来智能配电网络的检修计划技术发展方向。配合主网状态检修、工程项目过程管控、分布式电源消纳、新型电网调控运行管理模式等成熟技术,配电网检修计划管控优化策略将得到进一步提升。

参考文献

[1]陈星,唐晓波,刘笠.配电网检修计划优化研究综述[J].电气技术,2015(3).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评估篇7

关键词移动基站;雷电;风险评估;必要性;方法

中图分类号S76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739(2014)01-0257-02

随着移动全球气候变化,雷电灾害的发生范围和破坏的强度正在慢慢加大,目前已被联合国有关部门列为“最严重的10种自然灾害之一”,被中国国家电工委员会称为“电子时代的一大公害”。对于通信行业而言,雷暴天气产生的危害同样不容忽视。多年来,雷暴一直威胁着通信基站的安全,损坏移动基站的设备,影响网络运行,影响市民正常通信,对经济建设也造成很大损失,因此加强移动基站的雷电灾害的风险评估有着很大的必要性。近年来,气象部门都相继开展了雷电灾害的风险评估,雷电风险评估技术也已发展到了一个相当成熟的阶段,但唯独对移动基站雷电风险评估在山西省目前来说还是一片空白。

1雷击事故调查

1.1现场调查

2012年8月,武乡县的1座移动基站塔在短短的1个月内就连续2次遭受雷击,基站的传输信号线被烧坏,主设备死机,aC屏空开跳闸,移动基站为电源线架空引入,引入后均未在配电屏安装电涌保护器,进入移动基站的低压电力电缆不从地下引入机房,走线架上塔的馈线及同轴线缆,其屏蔽层均未做好接地且馈线金属外护层直接与避雷针专用引下线(扁钢)相连接,也影响其附近的百家用电器不同程度受损,造成很大经济损失(图1)。

2010年6月中旬,武乡县的一座移动通信基站被雷击,并使得周围居民的大部分电器损坏,民房也严重损毁,是由于其基站的防变雷设施安装不规范,其铁塔与输电线路连接,铁塔受雷击时,其周围原本就会产生强大磁场并感应出较大电位,并通过架空并绑扎在铁塔上的电力电缆线引入机房内,加剧雷电电磁脉冲的危害程度,扩大雷电灾害的影响范围,此种做法在各地非常普遍,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图2)。

1.2原因分析

据统计,移动基站的雷击事故,其95%以上都是由电源线、信号线引入,电源线路侵入造成雷电流过电压,是基站遭受雷击的罪魁祸首。平阳县等移动基站也不例外,其电源线架空引入,引入后均未在配电屏安装电涌保护器,进入移动基站的低压电力电缆不从地下引入机房,根据YD/t5098-2005《通信局(站)防雷与接地工程设计规范》规定:进入通信局(站)的低压电力电缆宜全程埋地引入,其电缆埋地长度不宜小于15m;建在郊区或山区,地处中雷区以上的通信局(站),低压电缆引入配电室或配电屏终端入口处,应安装电涌保护器;进入移动通信基站的低压电力电缆宜从地下引入机房,电力电缆在引入机房交流屏处应加装避雷器。现有很多移动基站其机房地网、铁塔地网、变压器地网无共地或已采用共地但受地理环境所限,两地网之间距离很近,当雷电被引入到地网后,由于电位差,从而引起地电位反击,造成设备烧毁。不过造成这些原因的根本还是在于未在选址、施工前进行雷击风险评估,规划建设时,其设计图纸没有进行相关的防雷图纸审查,竣工后也不做相应的防雷设施竣工验收就开始开通运行,埋下了最初的雷击隐患。

2移动基站雷电灾害风险评估的必要性

2.1移动基站风险评估依据

一是法律依据。移动基站风险评估的法律依据见表1。二是技术标准。技术标准包括:《雷电防护-风险管理》(GB/t21714.2-2008)[1]《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技术规范》(QX/t85-2007)[2]《气象信息系统雷击电磁脉冲防护规范》(QX3-2000)[3]《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GB50343-2004)[4]《通信局站雷电损害危险的评估》(itU-tK.39)[5]。

2.2移动基站雷电灾害风险评估的意义

累计风险评估是以实现系统防雷为目的,针对雷害的特性以及建设项目的使用性质和所在地雷电活动规律的复杂性等因素进行分析,对保护对象是否应采取防雷措施以及做何种等级的防雷措施做出判断,对采取某项措施前后存在的风险做出评估,以使决策正确防患于未然。对移动基站进行雷击风险评估,分析雷电对该移动基站造成危害的影响因子和因此带来的风险,确定该移动基站所需的防护等级,并提出合理可行的建议及安全对策措施,将雷击所导致的风险降低到最小的概率。有助于将防雷高新技术研究成果应用于建设项目防雷工程设计的实际工作中,避免了因移动基站的防雷工程设计不完善或不合理而造成雷击所带来的重大经济损失。

3移动基站雷击风险评估的方法

3.1一般建筑物雷击风险评估的方法

一般建筑物电器、电子信息系统的雷击风险评估可按GB50343-2012《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简易雷击风险评估方法进行简易雷击风险评估后按防雷装置的拦截效率确定雷电防护等级,或是按电子、电器、信息系统的重要性、使用性质和价值确定雷电防护等级。对于特殊重要的建筑物电器、电子信息系统和用户需要详细完整雷击风险评估的建筑物电器、电子信息系统应按ieC62305-2雷电防护风险管理的雷击风险评估要求进行雷击风险评估后确定雷电防护等级。

3.2移动基站的雷击风险评估方法

通信局(站)雷击损害风险的评估,若按一般建筑物雷击风险评估的方法进行计算,那移动基站的L、w、H和各类因子C是如何取值,建筑物的年预计雷击次数是如何计算,笔者认为移动基站的雷击损害风险评估除按《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GB50343-2012)中定性的方法确定雷电防护等级,还应参照《通信局站雷电损害危险的评估》(itU-tK.39)的雷击损害风险评估方法进行专项专业雷击风险评估后,确定雷电防护等级。虽然国际电信联盟(itU)制定的《通信局站雷电损害危险的评估》(itU-tK.39),适用范围是通信局站雷电过电压(过电流)造成的设备危害和人员安全危害的风险评估。但此标准技术方法比较复杂,结构庞大,而且是建立在国外防雷工作基础上,没有能考虑到中国广袤大地的具体情况的差异,不宜完全照抄照搬或全盘引用。在国内,虽然起步较落后于发达国家,但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防雷意识的增强,我国相应了一系列防雷技术规范。然而基本都集中在雷电防护系统上,关于移动通信基站的雷电灾害风险的评估和预测研究还比较少,也没有形成一个公认的理论体系和评估方法。

4结语

以部分移动基站的雷击事故调查为基础,通过查阅相关规范,对移动通信基站遭受雷灾原因进行分析,提出移动通信基站雷击灾害风险评估有着很大的必要性,并总结了动基站雷击灾害风险评估的方法。

5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GB/t21714.2-2008雷电防护-风险管理[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8.

[2]QX/t85-2007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技术规范[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7.

[3]QX3-2000气象信息系统雷击电磁脉冲防护规范[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0.

[4]GB50343-2012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

[5]itU-tK.39通信局站雷电损害危险的评估[S].日内瓦:国际电信联盟,1996.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评估篇8

[关键词]安全管理风险控制输变电工程

中图分类号:tm63;tm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14X(2014)37-0146-01

众所周知,电力事业是国民经济不断发展的支柱产业,其自身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不仅给电力企业带来了切实的经济效益,对人民的生活水平也有了很大的促进。输变电工程施工有着周期长、技术复杂、范围广等特点,在实际的施工中,会出现很多不可避免的风险,为保障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首要任务就是对这些风险作出正确的评估和管理,从根本上减轻或者分散风险,避免不必要的资金投入和成本浪费。

一、输变电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评价

在实际的输变电工程之中,必须将安全风险评估工作落实到每一个施工项目之中,对容易导致风险的因素进行分析探讨并对可能由风险造成的损失程度进行评估。

(一)自然环境方面的风险评价

自然环境是一种千变万化且不可控制的因素,其对输变电工程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但是,为了相应的减少损失,尽最大可能的减小自然环境对输变电工程造成的影响,施工企业应该适当的采取一些措施和手段去应对自然环境带来的一系列风险。自然环境之中对输变电工程影响最大的因素是天气的变化和气候的转变,特别是具体的施工作业条件,应该作重点考虑。另外,施工地点的具体地形、地貌以及施工时间和温度变化都应该视为对输变电工程施工的有影响的风险因素。

(二)人为操作方面的风险评价

一般而言,经济损失程度和人员伤亡是判断输变电工程施工安全风险的重要标准,具体可将风险划分为三个等级,即:一般的安全风险、轻微的安全风险以及严重的安全风险。不同的风险会带来不同的经济损失或者人员伤亡,切不可一概而论。通常情况下严重的安全风险发生的几率比较小,这也是众多风险中最不允许发生的一种风险,除此之外,造成施工人员死亡或者重大经济损失的安全风险也是需要重点避免的,可接受的是轻微的机械损害和人员轻微损伤,只有对输变电工程的人为因素进行科学合理的控制,才能从根本上降低安全风险,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二、输变电工程施工安全管理措施

在实际的输变电工程施工中,应该做好安全风险管理工作,并且确保每一项施工活动都有相应的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使安全风险控制贯穿整个输变电工程。“安全施工、预防为主”是输变电工程的总方针,只有依靠科学有效的风险评估和不断提高施工的安全管理水平,才能从根本上杜绝安全事故和人员伤亡情况的发生。

(一)制定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排除现场危险项目

要制定科学合理的输变电工程施工方案,首先就应该坚持“安全施工,预防为主”的原则不动摇;其次要进行相关材料的整理和收集,同时对输变电工程施工中具体施工项目的安全要求以及工期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除此之外,对输变电工程施工中容易出现的风险因素要做好评估和预测,并制定相对应的解决方案,从基础上保证不出现任何问题。最后,一些重点的施工项目要进行现场勘察,特别是对施工项目以及施工地点潜在的危及和隐患要进行探讨,从而制定具体的解决策略。只有在输变电工程施工之前做好相关的安全方案并制定切实可行的风险对策,才能从根本上避免风险的出现,减少施工过程中的困难,保证施工的安全稳定性。

(二)严格规范和审查风险评估报告与施工方案

对输变电工程而言,相关部门对风险报告和施工方案进行严格的规范和审查是很有必要的,这也是预防安全风险的重要环节之一,可以对安全施工起到一定的保障作用,监管单位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输变电工程公共安全的管理工作:

第一,对输变电施工人员进行必要的审查,可以从施工人员的综合素质、专业技能以及精神状态、工作态度等方面着手,尤其是对一些特殊工种的工作人员,对其上岗证和专业技术等方面应该提出严格的要求。

第二,输变电工程施工会涉及到一些必不可少的材料和设备,有关部门和监管单位应该对这方面给予足够的重视,在实际的审查工作中,对相关的材料和设备的检查应该落实到具体的生产厂家和出厂规格,对一些比较特殊的材料,应该进行反复的审核和排查,从而保障机械设备可以正常的运转和使用以及保证电源等设备完好无损。

第三,对输变电工程具体的施工环境因该做好审查和监测,施工环境不仅仅指的是地质条件,同时还包括台风、气候、暴雨等一些自然灾害对施工的影响。另外一方面,施工的时间以及四周其他潜在的威胁因素都应该作重点考虑和审查。

第四,做好输变电工程施工原则、方法、工艺以及相关规章制度的审查,同时对施工的具体流程和安全应对策略也应该进行适度的管理和审查。

(三)适当调整施工方案,做好现场监督工作

在实际的输变电工程施工中,要严格按照施工方案的具体要求进行施工,从大局出发,做好安全预防和管理,将具体的管理和监督工作落到实处。但是对施工中随机出现的风险因素要本着实事求是的思想正确处理,不能一味的参照以往的安全施工方案。此外,监督人员应该深入现场,从输变电工程的基础阶段抓好管理工作,包括后期的变电土建阶段、变电电气安装阶段等方面都应该做好安全管理和监控。

结语:

总而言之,输变电工程项目不仅关系到国家经济建设的发展,也关系到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随着工程项目的不断加大,其自身的风险也在逐渐增加,无论是有关部门还是施工企业都应该对这一问题予以高度的重视,并深入分析风险的原因和影响,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工作的重中之重是做好精细化管理,只有这样,输变电工程项目才能得以顺利的进行,电力企业才能不断的朝着持续、快速、健康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杜永平,李加存王元龙.输变电设备风险评估模型的简化修正与应用实践[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01).

[2]孙丽丽.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的输变电工程风险评价研究[J].企业研究,2010(24).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评估篇9

关键词气象观测仪器;试验;考核;云;雨滴谱仪;湖南长沙

中图分类号p4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739(2017)01-0208-02

processandSuggestionsofComprehensivemeteorologicalobservationinstrumenttestinChangshaCity

SonGweipanJiang-ping

(ChangshameteorologicalBureauofHu′nanprovince,ChangshaHu′nan410205)

abstractthemaintenanceandassessmentofcloudfieldandrainspectruminstrumentwasconductedatChangshaComprehensivemeteorologicalobservationtestBasefrommay29,2014toJune21,2015forthefirsttime.therewasanewunderstandingabouttheinstrumentworkprinciples,instrumentcorestructureandfiledataformat.Duringtheexamination,failuresofpowersupply,equipment,software,andterminalsystemcameout,whichexposedtheproblemsintest.throughtheexplorationoftheevaluationandassessmentofthebase,thecorrespondingsystemwasproposedtodevelop,inordertomaketheassessmentworkmoresmoothly.

Keywordsmeteorologicalobservationinstrument;test;assessment;cloud;raindropspectrometer;ChangshaHunan

地面观测的信息和数据是为天气预报预警、气候预测预估、气象服务、防灾感灾、气象科学研究提供第一手观测资料,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气象观测项目的扩充,气象观测将基础理论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利用光电声学的原理和信号的变化逐步取代传统的地面气象仪器。地面气象观测总体上将朝遥感遥测、自动化、高精度、高时空、高分辨率方向发展[1]。长沙综合气象观测实验基地(以下简称基地)是中国气象局确立的南方仪器实验考核评估基地,基地任务是评估高端精密观测设备的性能状态、考核试验数据信息对比分析、担负仪器日常维护、异常故障处理等。本文通过对2014年5月29日至2015年6月21日在基地进行的云外场和雨滴谱考核过程以及过程中发生的问题进行探讨,以便今后更好地完成考核任铡

1仪器试验考核概况

1.1云外场

从2014年5月29日至2015年1月7日安徽蓝盾光电子有限公司、华云气象科技有限公司、洛阳凯迈电子有限公司等8家公司进行云高、云量的考核,并与标准云仪器、人工观测进行对比。

1.2雨滴谱

从2014年7月1日至2015年6月21日有无锡无线电科研所浙江大立科技有限公司、北京维天信气象设备有限公司、陕西中天火箭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等8家公司进行降水起始时间、速率和强度的考核,并与标准校准仪、人工观测、自动站数据进行对比。

2仪器试验考核过程

2.1标准云仪器数据整理与自动数据、人工观测

标准云仪器主要是对高、中、低3层云的高度,每1h查看45~54分10min的数据,填写此10min出现的云高最多的高度,以百米位数据对比、千位照实、十位与个位用“0”补充。如果各占平均,则填写“复杂”,不需填写具体高度;云量则从自动图片中读取,云量可记为“10-”或“10”时,标准云量中直接记录占天空的100%;如果从自动图片中显示无云,则直接在标准云量中记录占天空的0%;其他云量,通过自动图片与人工勾画云量并结合公式计算占天空的百分比。在同一时间进行人工观测云高、云量和云状与考核厂家数据比较,并填入云观测记录表,同时填入自动站相对湿度、天气现象、能见度[2-3]。

2.2雨滴谱考核仪器与自动站数据人工观测整理

雨滴谱标准器主要是对降水现象自动观测,每1min产生1个图片并记录降水起始时间,以0:00为日界。每日20:00查看图片统计降水起始时段、过程累计时间、分钟降水量累计值、计算雨强并与人工观测数据比较,填入降水加密观测记录表[4-5]。

3仪器故障及处理

(1)查数据发现软件出现故障。云高仪软件无故卡死,重启电脑,恢复正常,并重新下载数据。

(2)激光测云仪软件停止工作。因两厂家采集软件共用一台电脑,厂家远程查看数据时关闭另一厂家采集软件,观测人员疏忽仪器的巡视,造成记录缺测,发现问题重启软件,即时数据恢复正常,重新下载历史数据不成功。

(3)云高云量仪无云图。巡检仪器,终端系统和采集软件正常,发现集成电路板显示灯不亮,重启空气开关,更换保险,故障没有排除,后更换电路集成板,云图恢复正常。电路板故障时段数据缺测,故障产生原因为雷击所致。

(4)云高云量仪数据存盘异常。检查时终端系统、采集软件、仪器运行正常。重启电脑和仪器数据也无法存盘,重建文件夹,将数据剪切另存,重启电脑数据存盘恢复正常。故障原因是数据存盘已满。

(5)软件经常无故卡死,数据无法下载。采集软件升级维护,卡死故障排除。

(6)显示器无数据。采集软件无数据,所有系统正常,原因不明,发现数据线布局不规范,数据线易松动。重新布局数据线,固定串口,故障排除,数据恢复正常。

(7)所有厂家无数据。采集软件,终端系统正常,巡检场外仪器发现无发射近红外光脉冲信号。判断电路故障,检查电源,发现场外电源箱无电源进入。修复进电电源,仪器故障排除,数据恢复正常。

(8)部分数据缺测。查询数据缺测时间,分析原因为整改升级影响。

4建议

在考核期间,遇到了供电、仪器雷击、终端系统等故障以及人工对比观测中等不少问题,在考核评估过程总结了一些经验。为此,从基地考核的管理工作的几个方面进行总结,为以后更好地开展试验工作奠定基础。规章制度是应该遵守的,用来规范行为的规则、条文,它能够保证良好的秩序,是各项事业成功的重要前提。建立科学的制度,能降低“风险”、坚持“勤政”、促进“发展”。

4.1学习培训

由于考核的厂家多,属于前端高精密仪器,数据存盘位置不同,仪器结构复杂,维护要求严格,产生的各类问题较多,观测员应在考核开始之前接受系统的培训。培训的主要着重点在于提高思想认识,制定培训手册;明确考核任务,细化各项考核制度;统一填写方法,学习各表格故障的填写;数据和各类表格定时归档整理;各厂家制定仪器说明书必须认真学习,掌握仪器基本原理。通过培训考核人员应学会仪器日常维护、简单的仪器故障排除以及资料的运用。

4.2考核业务流程

业务流程主要规范日常业务工作的运行,保障仪器数据工作正常的前提。主要规定每日必须有固定巡检的时间、填写值班日志,做到当面交接班。巡检内容:①终端系统巡检视:检查各考核厂家终端与电脑、设备供电的通讯状态、文件数据记录的完整性、终端运行时钟的准确性。出现问题及时记入《故障维修表》。②仪器巡检:认真检查观测仪器的供电状态、运行状态运,出现问题及时维护,记录并按规定通知相关部门;降水发生、强风沙尘、冻结和停电来电时要重点检查和处理事项。③供电设备巡检:检查UpS电源;每月定时启动应急供电设备1次;停电后及时巡检终端系统、仪器巡视及UpS供电设备。来电后及时巡检终端系统和仪器巡视查看文件数据是否完整,出现问题及时记入《故障维修表》。④其他注意事项:注意巡检因降水引起的脏污、遮蔽,确认仪器是否清洁,及时清理并记录;强风是否导致仪器松动、变形和观测窗损坏;冰冻发生是否导致仪器观测窗遮蔽、观测仪器转动部分卡滞。可简单维护的须及时处理,否则及时报告并记录。

4.3故障报告制度

因天气、供电等其他原因造成仪器或终端出现故障,观测人员无法修复应及时报告和故障登记,应建立通讯联系录,方便快捷联络;巡检时仪器或终端出现故障,应及时维护并填写故障维修表,应清楚地写明故障发现时间和故障出现时间,故障排除时间、故障仪器厂家、故障原因、故障类别、故障现象描叙、故障记录截图、是否通知厂家(通知时间、结果及联系人姓名)、故障时段内数据缺测及合计缺测具体分钟数、修复结果以及故障处理人姓名。

4.4试验数据文件和仪器故障维修表归档制度

每月试验数据归档、标准校准仪数据归档、人工观测数据整理归档,故障维修表格整理。

4.5仪器、数据故障分析评估考核制度

每月对终端系统评估分析;每月对天气、供电以及不明原因等导致的仪器故障评估分析;每月对试验资料数据和人工观测数据、标准器数据分析应用和对比。主要比对项目:人工观测云数据、标准器与试验数据对比;天气现象开始结束时间与人工、标准器、自动站对比分析;过程降水量与自动站对比分析;过程时间与自动站对比分析;过程降水量与自动站对比分析;本月停电分钟数;本月正常观测次数率,统计出数据的缺测率、准确率和数据自动获取率。根据分析和统计数据考核评估厂家仪器的性能指标。

4.6场地和实验室制度

仪器实验观测场是考核仪器资料数据的主要场所,必须符合《地面气象观测规范》仪器的安装要求。实验室内安放电脑,应具备有效的防雷保护措施;安装空调保持恒温,各项考核制度和职责悬挂在墙上;并配有专门的资料柜和维护工具箱。安装供电专线应严格按照供电的规范和设计要求进行合理布局,有利于用电操作,配置UpS电源和应急发电设备,空调照明线与微机设备线分开,保证场内各厂家仪器电源有独立的空气开关。

4.7仪器安装和撤离制度

必须接到业务主管部门的安装和撤离设备的函,才能进行后续工作。由专业人员、厂家和基地工作人员共同安装和结束撤离。确定安装位置,使各仪器间互不影响,严格按照仪器的方位要求安装,例如雨滴谱接收光镜面需向北,空气开关电源线数据线贴上标签,注明厂家,最后调试仪器查看数据。撤移时避免影响其他仪器电源和数据,保证电源安全。建立仪器安装和撤离档案,包括厂家仪器名称、仪器维护工具、安装和撤离时间、人员、仪器位置照片、通讯联系方式等,最后签字交接,同时与大气探测中心联系。

4.8数据保密制度

保证厂家之间实验仪器考核的公平、公正、透明和数据的保密。考核仪器电脑禁止联网,禁止设置远程程序,防止试验数据厂家私自更改和外泄。厂家进入考核基地,需经大气探测中心和考核人员的许可,禁止操作与本厂家无关的电脑和仪器。建立进出登记制度(登记进出时间、厂家、工作人员姓名、工作内容)。仪器实验室安装摄像头,24h监控仪器电脑。

4.9规范考核数据记录方法制度

因时间和统计方法不一,造成考核时评估数据有差异,以标准器时间为准,统一采集软件和采集器时间;所有数据存放路径统一;观测项目严格按照规定的要求,统一标准记录;做到旬清月结,及时整理归档。

5结语

综合气象观测试验仪器考核在全国均属于开拓性事业,通过对基地实验仪器考核过程的探索与钻研以及规范化仪器考核制度,能够使考核更加顺利,能迅速提高基地观测人员业务水平,更进一步对后续大气探测中心的仪器考核评估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把关仪器实验考核评估对我国现代化的综合气象观测系统、气象综合观测能力、气象现代化国际标准、气象行业大数据的建立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6参考文献

[1]王振会,黄兴友,马舒庆.大气探测学[m].北京:气象出版社,2011.

[2]崔讲学,柯怡明,杨志彪.地面气象观测[m].北京:气象出版社,2011.

[3]中国气象局.地面气象观测业务规范[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3.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评估篇10

关键词:项目教学法;工厂电气控制技术;职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2-0068-02

一、项目教学法简介

所谓项目教学法,指的是师生共同通过一个具体的、与日后工作环境非常类似的“项目”进行教学,并通过项目的实施得到一个具体的具有一定实用价值的产品。它的实施需要经过“确定项目任务、制定计划、实施计划、项目评估、归档或结果应用”等五个步骤来完成。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比,它主张先练后讲,先学后教,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学生唱“主角”,而老师转为“配角”,实现了教师与学生角色的换位。在项目化教学过程中,学生要根据项目的任务去制定计划、获取相关知识与信息、制定具体实施细节、完成项目、检测成果、评价反馈等,学生要去自主的学习新的知识与技能,学习方式由被动式的接受变成主动去探索;与此同时,教师从传统的教学者转变为指导者与管理者,对学生的学习进度安排、学生关系的协调、学生职业技能及职业习惯的养成进行指导和管理。项目教学法在有效的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同时,不但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主要的是提高了其动手能力,团队协作精神及良好的职业素养,大大的缩短了企业需求与学生实际素质的距离,使培养出的学生更受企业的青睐。

二、《工厂电气控制技术》课程概况

作为电力系统的核心专业课程,《工厂电气控制技术》在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电气类专业中的教学地位越来越受到重视。这门课程难度不是很大,但因其知识覆盖面广、实践性强,不但要求学生掌握常用低压电器和电气控制的理论知识,同时还需要具备电气控制装置的安装、布线、调试等实践技能,因此,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按部就班的“先理论后实践”地进行教学,很难取得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

笔者所在学校采用的是汤煊琳主编的《工厂电气控制技术》(项目式教材),该教材摒弃了传统教材“重理论轻实践”的弊病,结合目前高职教育“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课改方向,在教材的编排过程中突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根据教材具体内容,结合本校实训室的具体情况,从2011年下半年开始,尝试在本校五年制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工厂电气控制技术》专业课上采用项目教学法,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

三、项目教学法在工厂供电专业课上的应用

1.确定项目任务。针对五年制中职班学生基础差、自我约束力不足、学习劲头不够的具体情况,参考教材内容及校内实训器材的实际情况,确定以“三相异步电动机正反转运行控制线路板的设计与制作”为具体项目,确保学生在完成项目的同时,掌握断路器、熔断器、接触器、继电器等常用低压电器的基本原理及动作特性,学会使用测电笔、电工钳、万用表、钳形电流表等各种电工工具及电工仪表,并掌握电气原理图路的绘制原则及简单线路的设计工作。

2.分阶段实施项目。第一阶段:项目的开发动员。为了确保项目的顺利完成,在项目开始前,必须告知学生本项目的意义、应完成的具体任务、项目完成所必须掌握的知识和技能、以及项目的开发流程和考核办法等具体内容。在动员的过程中,通过展示案例效果,讲述该项目对其日后就业的影响,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其能主动地参与到项目的开发工作中来。第二阶段:学习项目完成所必须的基础知识及技能。要完成本项目,需掌握的知识有:常用低压电器的种类及功能、电工工具及电工仪表的使用、导线的连接与绝缘恢复、电气原理图的绘制、电气控制线路的基本规律和电气装配等。在这一阶段,主要是学习掌握这些知识点及技能,为下一阶段的开发项目模块打下良好的基础。学生的学习方式主要以自主学习为主。首先,教师通过具体的操作方法来讲解所要掌握的新知识及技能,随后,学生自己动手练习操作,完成具体项目。例如,导线的连接与绝缘恢复,教师在操作的过程中讲解导线的剥削、连接方式及绝缘带的包缠方法等知识点,教师示范一次后,由学生亲自动手练习。这样,通过在实训室里讲训结合的方式去学习新知识的过程,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效果明显。阶段考核主要安排在每个模块学习结束时。教师给出完成项目可能会涉及到的模块任务,例如:常用低压电器的识别与检测、拆装与检修及控制线路中的故障检修等,学生根据项目的具体要求去学习,完成后,小组内先自己评估,再由小组间进行比较,最后由教师进行总评。通过师生共同的评估讨论,帮助学生解决处理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找出其优点与不足,为下一阶段的实施打好坚实的基础。第三阶段:根据项目要求将其建设出来。此阶段可通过以下几个步骤来完成:①成立项目开发小组。具体项目的完成,往往需要集体的力量与智慧。教师根据项目的难易程度、所带班级学生的人数及学生的个人能力,以5~6人为一个小组,使其分组完成项目。每个项目小组由其成员选定一个小组长,负责本组成员的任务分配、监督实施等各个方面的工作。②编写项目计划书。项目计划书的编写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的。教师可以通过具体的计划书样本,解释清楚项目的具体任务、实施步骤及计划书的编写原则和注意事项,指导学生完成该项目计划书的编写。③实施计划,完成项目任务。项目的实施阶段是项目教学法实施的核心环节。在此阶段,教师要及时恰当的给学生以指导,解决学生遇到的具体困难,并督促其按时完成项目任务,达到教学目的。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定期召开组长会议来了解各个小组的具体进展情况,并适时的给予提醒和指导,保证学生在原定的课时内顺利完成项目任务。

3.项目评估阶段。项目完成后,需对整个过程进行评估。评估方法可采用分组讲解和展示效果的方法,再由学生自我评价和老师总评。自我评价可根据学生所参与项目的完成情况及质量、及个人在项目开发中的参与度、掌握知识和技能的多少来评判;教师评估不但要总结各个小组的完成情况及完成过程中的思路和技巧,还需要指导学生对项目进行拓展和延伸,使学生在日后的学习工作中能处理类似的问题。

四、应用效果评价

经过教学实践,以“三相异步电动机正反转运行控制线路板的设计与制作”为具体项目,在《工厂电气控制技术》课堂内采用项目教学法进行教学,相比于传统教学方法,具有以下优势:教学目的明确,为了完成既定项目,学生必须有目的的进行学习,否则不能完成任务;学生学习兴趣高涨,例如在进行常用低压电器的拆装与检修模块学习时,事先设计出的故障点,能激起学生的好奇心,主动去探索新知识;教学效果明显——通过项目的制作,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比,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和理解较深刻,项目完成后,学生具有较强的成就感,对未来的工作跃跃欲试。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学校硬件设施不够完善,教师综合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教学过程松散,学生管理难度加大及所需课时量较大等。以上这些问题有待于我们进一步摸索和改进,力求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汤煊琳.工厂电气控制技术[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9.

[2]威廉,H.克伯屈.教学方法原理——教育漫谈[m].王建新,译.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3]徐国庆.职业教育项目课程的几个关键问[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