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现代教育技术读书笔记十篇现代教育技术读书笔记十篇

现代教育技术读书笔记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2:25:03

现代教育技术读书笔记篇1

【关键词】多媒体;微信群;小学生阅读;外国文学

一、问题的提出

21世纪的中国是全面对外开放的中国,小学生要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生存与发展,跨文化意识是其知识能力结构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是当今小学生生活乃至终生发展之需要。语文教育应当也能够承担起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的任务,且语文教育在这方面有很大的发展空间[1]。开展小学生阅读外国文学名著活动,对于引导学生在爱国的基础上更好地理解国际理念、促进学生对异域文化的理解与包容、培养具有“共生”理念的新人类具有重要的意义,是语文学科与国际理解教育的重要契合点[2]。接触异域文化,扩充阅读面,为走向世界、走向未来夯实根基。

二、信息技术在小学阅读外国文学作品中的适用性分析

(一)小学生阅读外国文学作品的困难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给老师的建议》一书中,明确指出“必须教会少年阅读!”他在书中写道“为什么有些学生在童年时期聪明伶俐、理解力强、勤学好问,而到了少年时期,却变得智力下降,对知识的态度冷漠,头脑不灵活了呢?就是因为他们不会阅读[3]!”可见阅读是获取知识的重要手段,也是训练思维的重要活动。由于学生年龄小,缺乏生活经验和知识储备,所以,小学生的阅读需要精心、具体的培养和指导。由于小学生受自身心理特点的制约,个性倾向性还不稳定,如模仿性强而欠持久,兴趣易发生而极少专注,容易动情感而缺乏意志,易于感知而难于抽象。他们读书时,往往只注重情节,未掌握高效的读书方法,未形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因此,教师必须认真对待每节阅读课的方法指导。但在指导小学生阅读外国文学作品却困难重重,具体有以下三方面的困难:1.小学生对外国文学作品中人物的名字,很难记住。名字长,分开几节;因为是译音,读音很拗口。2.外国文学作品大多和社会现实联系比较紧密,因为时空的差异小学生对于作者所处的现实社会不清楚,对国外的风土人情、文化背景、、社会生活实际不了解,造成了理解的障碍。3.因为外国人的思想、文化观念、做事方式与我们存在差异,因此学生理解起来也不容易。

(二)信息技术是解决小学生外国文学阅读困难的有效途径

怎样解决小学生阅读外国文学作品的困难?怎样使小学生在轻松快乐中有所得、有所悟、有所思呢?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正在逐步进入我国的小学教育,表现出其独特的优越性。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领域引入这种辅助教学后,不但丰富了课堂教学手段,而且优化了课堂教学结构,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为小学语文教学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思路。多媒体计算机能储存大量教学信息,为阅读教学提供详实的阅读材料,同时它又能提供文本、图像、动画、声音、视频等,能够调动小学生的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的参与,使其精神更集中、更专注。在教学中,可以按照知识点来划分教学内容并实现超链接,使教学内容更生动、形象、直观,非常符合小学阶段学生的认知特点。利用信息技术,可以为小学生阅读外国文学作品打开一扇门,扩展阅读的视野,使小学生得到异域文化精华的滋养。

三、信息技术在小学生外国文学阅读中的实践

下面是以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课文《汤姆.索亚历险记》为例,尝试运用信息技术指导小学生阅读外国文学作品。

(一)巧用多媒体平台,点燃阅读激情

小学生对于新鲜的事物总是充满好奇的,笔者紧紧抓住小学生这个心理特征,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对本来心存畏惧,甚至有点抗拒的读物,扬起阅读的激情。走进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外国名篇名著”,学习《汤姆•索亚历险记》梗概时,笔者首先让学生读通读顺课文,弄明白人物名称及其关系。然后,想想这篇梗概写了多少个故事。有了对全文的整体感知后,本想可以畅读一番,却发现学生还是处于含糊、懵懂状态。这时候,笔者认为运用信息技术的教育契机到了。运用课室里的多媒体平台,播放电影《汤姆•索亚历险记》,看到汤姆在粉刷栅栏的画面时,学生们都乐呵呵的。看,本•罗杰斯不知不觉地自愿成了汤姆的“俘虏”,他不仅替汤姆刷墙,而且为了能刷上墙,连自己的苹果也赔上了。当孩子们抢着刷墙时,汤姆却暗自高兴,学生们纷纷说汤姆:“诡计多端”“狡猾”“机智”“有杰出的领导才能”。笔者把电影按停了,一片哗然,学生们还沉浸在看电影的欢乐中,笔者引导他们到小说《汤姆•索亚历险记》中,寻找汤姆粉刷栅栏的章节,在阅读中,学生们再次感受汤姆出让刷墙权的画面,认识那活泼可爱的小男孩。运用课室的多媒体平台,可激发学生读外国文学作品的欲望,点燃读书的激情。

(二)妙用微信群,激发读外国作品的热情

通过课堂巧用电影画面,激发了学生的读书欲望,学生兴致勃勃地读了汤姆粉刷栅栏的有趣段落。然后,笔者又让学生继续看电影——汤姆当海盗。下课了,电影停下来了,但是“鬼屋寻宝”“山洞迷路”“洞中寻宝”那些精彩的描写,那些有趣的画面,那些惊心动魄的经历,令人魂牵梦绕,人物的命运令人牵肠挂肚。笔者让学生到原著中感受、体味。1.运用班里的微信群家校共读外国作品微信,是一种生活方式。一款超过九亿人使用的手机应用。它支持发送语音短信、视频、图片和文字,可以群聊,仅耗少量流量,适合大部分智能手机。班里的微信群是笔者布置作业,向家长汇报学生在校表现,与家长共同讨论教育方法的平台。这次,利用微信群,把学生带到书中遨游,感受书中丰富多彩的世界。首先,笔者在班微信群公告栏写上“今天,在多媒体平台上看了电影《汤姆•索亚历险记》,大家很感兴趣,课堂上又读了‘汤姆粉刷栅栏’的有趣片段,很想继续读下去,但是课堂的时间不允许,同学们回家再读原著吧。”然后,要求家长把学生读书的画面发到微信群里。让家长也参与读书活动,既加强了亲子的沟通,让读外国文学作品的活动走进家庭,又让读书变得有趣,成为家庭活动。2.借用微信群,交流读书感悟,引起共鸣班里的微信群,是教师与家长的互动平台,家长把学生读书的画面发到群里,把学生的读书想法、感悟发到群里,学生们互相交流,互相竞争,达到情感共鸣,诱发思考,真是妙不可言,赏心乐事。以下是学生读《汤姆•索亚历险记》一书的一些看法和感悟:我是黄振涛,当我在课室信息平台上看了电影《汤姆•索亚历险记》,我回到家中又读了原著《汤姆•索亚历险记》,其中有一句话:印江•乔埃将医生杀死了,然后又嫁祸给被打晕的醉鬼彼得身上。把自己做的坏事推在别人身上,让我联想到了电影《汤姆•索亚历险记》汤姆墓地探险,乔埃杀人的画面,我觉得乔埃好可恶。我是许琼文,我今天读了《汤姆•索亚历险记》原著,并在班里面的信息平台上看到这部电影,让我记忆最深刻的是:“汤姆和哈克,一同来到墓地,看到了乔埃杀死了医生,并嫁祸给酒鬼彼得”我觉得这本书中的汤姆很勇敢,因为小小年纪就目睹了这个现场,并相互发誓,不告诉别人,但汤姆,良心过不去,就在法院里,告发了乔埃。这时脑海里闪出电影《汤姆•索亚历险记》中汤姆和哈克伏在墓地的画面,汤姆是那样勇敢、正直。3.微信虽“微”,但是她的力量不可小觑微信平台给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带来了方便。只要你善于运用就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笔者的初衷是:在课室,通过多媒体平台看电影引导学生们读《汤姆•索亚历险记》这本书,帮助学生克服怕读外国文学作品的恐惧,从读梗概到读原著。在微信平台的交流中,爱好读书的家长,把小孩读其他外国文学作品的图片和感悟发在群里,其他家长也不甘示弱,纷纷发表看法。微信群的效应出来了,有读《鲁滨孙漂流记》的,有读《两个小野人在森林生活》的,有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的,有读《老人与海》的……看到这样的互动交流,笔者的心里是暗喜的,从读一本外国文学作品,到读多本外国文学作品,这是意想不到的惊喜。整个周末,学生们都沉浸在书海里吸收营养,像初生的婴儿在吮吸母亲的乳汁那样令人陶醉,这就是微信平台不可小觑的威力。

(三)运用专题网站,促进学生理解外国文学作品

阅读外国文学作品时,可以在百度、搜狗等网站查找一下作者的生活经历和一些有趣的故事来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例如《汤姆•索亚历险记》作者的名字“马克•吐温”就很有意思:水深十二英尺。为什么叫这个名字?这个名字有什么来历?他都有哪些生活经历?这些能够引起小学生追根求源的欲望。还可以了解一下作者所处时代的背景。阅读这篇作品的相关资料,有助于理解作者在作品里所表达的思想。挖掘阅读的深度。类似“梦远书城”这样的网站提供海量的外国文学作品,如果学生好好阅读,一定能拓宽其阅读的广度。

四、结束语

运用多媒体平台,尝试先看电影,后读书;借用微信,将课堂迁移到家里;从学生读书,到家庭亲子活动。利用网络的交互性,可以在线交流,摆脱了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在这里,既可以发表自己的看法,又可以分享别人的观点,还可以展开即时的多人讨论,优化教学过程,从而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利用信息技术指导小学生阅读外国文学作品,能够激起学生的读书兴趣,长年累月就会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与此同时,在长期的训练中,学生的跨文化意识也会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将得到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周洪.基于汉译外国文学作品选文的阅读教学培养中学生跨文化意识[J].上海师范大学,.2012,(04).

[2]袁丽敏.现代中小学教育学生阅读外国文学名著活动的思考[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0,(04).

现代教育技术读书笔记篇2

关键词:书法学习心理学技能心理机制

书法教育,包含技能教育、艺术教育、情操教育等多方面的内涵。近年来,书法在心理教育方面的功能逐渐被学界重视。但较多的是侧重如何激发学习兴趣以及书法练习对促进个体心理健康的作用等方面进行研究。至于书法技能形成的内在规律和心理机制,学术界还少有论及。书法,或称书道,是一门心灵的艺术,称之为“法”或“道”,说明其同时又是技能(技巧)性极强的艺术。技能的形成,是书法充分发挥心理调节作用、实现艺术创作的基本前提。笔者拟运用现代心理学理论,结合书法教学实践,对书法技能形成的内在规律进行分析和阐述,以期对书法教学有所启发。

一、书法技能形成的基本心理规律

书法是讲究“心手相应”的技能,技能的形成是进行高级艺术创作的必要前提条件。技能作为一种活动方式按其性质和特点可以分为动作技能和心智技能。动作技能是由一系列实际动作组织起来的完善而合理的活动方式,它表现为身体的肌肉、骨骼运动和与之相应的神经系统部分的活动。而心智技能则是把特定的感知、记忆、想象和思维等心理活动按一定的程序方式组织起来,并顺利完成某种活动的过程。书法技能的训练是动作技能和心智技能相结合的活动,其中书法的书写过程可纳入动作技能的范畴,而读帖、临帖时的思维活动以及创作中的心态等因素则可归入心智技能的范畴。在书法技能的训练过程中,动作技能和心智技能总是相辅相成、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书法创作和练习都需要“心手相应”,写出来的字是脑的活动通过手的运笔“外化”的结果。

书法技能的形成必须经过一个从不熟练到熟练的磨砺过程。古代书论历来强调技能的熟练,正如姜夔在《续书谱》中说,书法“所贵熟习精通,心手相应,斯为美矣。”技能的熟练,是经过反复练习所形成的达到高度“完善化”和“自动化”,此时意识对动作的控制程度减至最低。要将技能发展到熟练的程度,必须经过三个阶段,即认知——定向阶段、动作系统初步形成阶段、动作协调和技能完善阶段。这些因素决定了书法学习应该遵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原则进行,按照书写姿势、笔画线条练习、间架结构分类练习等顺序进行学习和训练,每个阶段根据不同的任务反复练习,从对字形的局部掌握到整体掌握,再到大脑与动作的协调完善,进而加强动作的熟练和节奏,循序渐进,将局部的用笔联合成一个协调化的运笔模式,运笔速度加快,稳定性和灵活性提高,最后达到得心应手的程度。

临摹是书法技能形成的不二法门,故有“初学不外临摹”之说(见周星莲《临池管见》)。任何技能都是通过模仿和联系获得的,书法是线条的艺术,学习如何塑造好线条形态最常用方法是临摹。临摹实际上是一个观察、记忆的过程,包括对汉字笔画、结构和对指、腕、臂动作的观察和记忆。

二、观察学习:规则的获得

观察是有目的、有计划的主动知觉过程,比一般的知觉有更深的理解性。学生通过观察,对笔画的长短、粗细、偃仰、向背,墨色的浓淡,运笔的节奏,整体的风格、神韵等变化万端的线条组合产生鲜明而具体的感受和感性认识,以便于进行进一步的抽象概括。在学习书法技能的过程中,观察主要可以分为两类。

第一,静态观察。先观察碑帖或范字中点画的形状特征,如侧点、竖点、挑点,悬针竖、垂露竖的异同等等;其次,观察结构特征,看每一点画起笔、送笔、收笔的正确位置,点画间的呼应、交错、揖让和向背等关系,左右、上下偏旁的相对位置,上下左右偏旁所占空间的宽窄、四边留白的多少以及线条间的疏密等等,判断整个间架主体的形状是何种方形,外形是正或斜。

第二,动态观察。观察老师动作:先看握笔松紧;其次看起笔、行笔、收笔的方向、速度、力度,笔锋的提按顿挫;再次感受手感和运力(指力、腕力、臂力)。心理学实验研究表明,观察对正确的动作规则和结构规则的形成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是技能形成的必要准备。

提高观察有效性的关键是对注意力的训练。初学者临摹一般要求尽量逼真,但范字提供的信息很多,要在短时间内准确把握这些信息并不容易。一般来说,读帖时的注意都属于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随意注意,维持注意最有效的办法是明确其观察的目的和任务,通过各种强化增强其完成任务的愿望。在没有明确目的指导下的学生往往没有明确的注意对象,他可能对范字的各个部分都泛泛地加以注意,结果往往是顾此失彼。书法教学中可以将目标任务分解,例如第一步只需注意范字的基本笔画,第二步只需注意范字的结构规律等等。这样目的明确,每次注意指向的范围小,集中性更好,对技能的形成更为有利。另外,临摹不成文的或不懂内容的字帖也不利于维持注意。因此在书法教学过程中,融入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诗词或国学经典的教学,相应临写一些诗词或经典,或者对碑帖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讲解,既是对智力活动的合理组织,又能激发学生兴趣,对维持注意十分有利,同时对文化底蕴的提升、习惯的养成、人格的熏陶等更是大有裨益。

三、记忆与表象融合:自由创作的起点

临摹还涉及到记忆的问题,包括对碑帖的形象记忆和对运笔的动作记忆。心理学理论认为:信息刺激在大脑皮层的有关部位建立暂时联系,在大脑中留下一定的“痕迹”,这种“痕迹”的保持就是记忆。临摹就是要将古人法帖中的“信息刺激”——即所蕴含的基本技巧、表现方法等,通过重复模仿训练,在大脑中建立联系和留下痕迹,不断积累后变为自己的能力。记忆是整个书写过程不可或缺的,临摹的成效与记忆的深浅是成正比例的。

传统意义上的临摹一般包括摹、临、背三个阶段。摹的方式很多,有仿影、描红、双钩、单钩等等;临主要指对临,传统的书法教学常常利用田字格、米字格、九宫格将方格切分,让学生容易掌握笔画、偏旁的位置,最终达到去格临写的水平。当然,对临并不一定要用笔写在纸上,有时候也可以通过读帖来完成,正如姚孟起在《字学忆参》中说:“古碑无不可学,汉代摩崖,手不能摹者摹以心,心识其形,手亦从之。”背指背临,或者称为“默临”,就是书写者不对照字帖,凭记忆将字形、笔画和神态写出来,即使手中无笔,也能将所习之字的笔画、结构、运笔一一在脑海中放映。摹、临、背的训练过程,实际上是一个识记、保持和重现的过程。摹写主要是训练对笔画的识记,而对临则主要是训练对间架结构、大小、高低等位置要素的识记。这种识记需要通过长期的训练才能得以保持。背临实际上就是对前期摹写和对临所得到的经验进行回忆和再认。类似背临的这种“尝试回忆”是强化加深记忆更有效的办法。所以,临摹的三个阶段是不断稳定和深化的记忆过程,它们对记忆力的训练各有侧重,而且环环相扣,不可偏废。

通过摹、临、背的记忆训练,使学习者对范字形象和运笔动作形成较为稳固的心理表象。心理表象不再是事物形象的简单再现,而是经过复合、融合,达到比知觉、比个别表象更丰富、更深刻的水平。学习者一旦能建立起记忆表象与运笔写字的联系,用头脑中的记忆表象指导手的动作,再省察动作过程与原有表象的差别,不断完善动作和表象,那么线形的临写就不是简单的描摹,而是一种积极思维活动的过程,是对书法艺术语言本质的思考和把握。

传为王羲之所作的《题〈笔阵图〉后》中,曾经详细描述创作前的心理活动过程:“夫欲书者,先干研墨,凝神静思,预想字形大小、偃仰、平直、振动,令筋脉相连,意在笔前,然后作字。”也就是说,自由创作实际上是一种记忆的延伸和再加工。时下有些书法教育工作者,急于求成,采取直接写成作品给学生临摹的方法去应付各种比赛和展览,在比赛中屡屡获得成绩,这种方法的好处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但这种方法打破了记忆形成和深化的链条,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学生离开了老师的书稿就很难进行独立创作。

结语

书法是一门有几千年历史的古老艺术。历代书论中也有不少关于书法教育的论述,但这些成果往往是个人经验的总结,而且十分零散,几千年来,中国的书法教育模式基本上停留在继承这些经验性的总结层面。这些总结中有不乏精彩的、至今仍然具有启发性的论述,但也有不尽合理的部分,这些都需要运用现代的科学认识去甄别和总结。心理学作为研究教育的有力武器,也应该被应用到书法教学中去,建立系统的书法教育中的心理机制理论,探索更为科学的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上海书画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室.历代书法论文选.上海书画出版社,1979.

[2]张桂光.书法教程.广东教育出版社,1987.

[3]于魁荣.儿童书法生理基础.教育科学研究.1991(6)

[4]陈振濂.书法教育学.西泠印社,1992.

[5]高尚仁.书法艺术心理学.香港文化教育出版社,1992.

[6]胡三元.从模仿到创造——浅谈书法教学中的能力培养.语文学刊.2001(4).

现代教育技术读书笔记篇3

以前,我们不懂的字词,可以查字典,然后用手书写,以增强记忆;跟远方的亲朋好友交流,要用书信的方式;书写论文等都是用笔书写。可是,电子技术的普及,这一切全都变了,所有的用笔书写的东西全都可以在键盘上代替。甚至书信也只需轻轻地一按就替代了。对于想不出的字,不再去翻新华字典,而是掏出手机按几个按键,用拼音打出忘了的字。此类做法,虽则于使用上并无大碍,但多少让人感觉到一丝寒意,数千年历史的汉字,竟然以这样一种方式被“记住”。客观地说,无论电脑怎么发达,它也只是一种技术、一种工具,我们也不能把汉字书写危机归罪于电脑。汉字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传统文化的传承,作为一个中国人,汉字书写不该丢失。

一、普及视频文化教育

近几年来,电视台的各种娱乐节目越来越多,如《脱口秀》《非诚勿扰》等,我们也爱看。由中央电视台和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联合主办,于2013年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CCtV-1)和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CCtV-10)播出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开始了,节目邀请国内语言文化专家担任裁判和解说,央视著名播音员轮番担任读词主考官。在这档节目里,笔者也跟着参赛选手一起书写。节目测试了成人的汉字书写能力,结果发现只有三成的人会正确书写“癞蛤蟆”,四成的人写错了“间歇”这个常用词,不到一半的人会写常用词“厚”。这样的节目在视频中我们并不多见,然而给我们的启发是最大的,让我们感觉到自己正在慢慢地“变老”,而下一代又让我们感觉到了“害怕”。不论从什么角度来说,笔者认为这样的节目还是多一些,对我们今后的发展会更有利。

二、学校重视汉字教学

汉字是中华文化的根本。教育部于2011年、2013年先后印发了《关于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和《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推动各级各类学校把提升学生语言文字能力作为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核心内容。

不过在近年来的升学重压之下,写字课时间多半被其他主要课程占用。然而,有统计数据显示,每五六个日本人中就有一个热衷于书法。日本中小学校都开设书法课。同样的,在总人数约4800万的韩国,研习书法者逾10万人。在我国,现在的小孩子会写字,但是笔画不一定全是对的。练字是一种手、眼、脑三者协调配合的学习活动。智力(设法把字写好)、观察力(细心比照字帖,发现自己的失误)、意志力(坚持“日课”),都可以得到训练。现代科学研究表明,练字时,掌管记忆的脑前叶会特别活跃,所以,练字也是“练脑”,可以增强记忆力。因此,学校汉字教学可以考虑:(1)在中小学应全面恢复加强汉字的书法课程;(2)写作文,应全面采用用笔书写的方式;(3)各学期进行书法比赛,加强学生对汉字书写的爱好。

三、生活中多留些手稿

党的十发出“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广和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号召。《国家中长期语言文字事业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出:“继续举办中华经典诵读、规范汉字书写赛事等系列活动。”随着科技的发展,现在越来越多的人不用手写,而用电脑,笔者想说不该丢失的是汉字的书写,书写才是文化的根,汉字又是有灵魂的。我国人民不但把汉字发展成为有记录功能的书写工具,而且把它发展成为独具东方魅力的艺术――书法。我们要将自己的审美趣味、意志、个性等都寄托在简单的汉字书法当中,使之成为有灵魂的艺术。现在看看自己保存的文稿,它记录下了我们许许多多的美好生活,是一种有趣的原生态的呈现。留下手稿,就留下了很多记忆。我们平时可以少用一次电脑,多拿一次笔,多记录一些人生美好的生活,给自己多留下一些美好的回忆。

现代教育技术读书笔记篇4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小学英语;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23.3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489X(2013)04-0038-02

课堂的有效性是新课标教学改革中提出的一种新观念,它是科学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解决教学难点,优化教学结构,顺应并适合小学生学习的教学方法。这种新课型没有固定的教学模式,呈现好的教学效果也不是一日之功。那么,如何提高小学英语课堂的有效性呢?这就需要教育工作者不断地去探索。

根据多年的英语教学工作经验,笔者在这里谈谈对此问题的一些看法和见解。

1运用多媒体课件,激发学生英语阅读兴趣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笔者经常利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感受英语环境,学会用英语交流。这也是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常用的一种方法。因为多媒体设备能够形象生动地展示英语信息,不论是文字信息、声音或者视频信息,都能整合到英语教学之中,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为学生创设主动参与英语交际的情境,让学生走出学哑巴英语的困境,有利于学生理解英语,感悟英语的魅力,以此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因此,在小学英语导入新课的教学时,教师要发挥现代教育资源的优势作用,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进行英语阅读促进,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效率就是学生学习的生产力。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书籍并不是知识存在的唯一形式,像电脑这样的科技产品逐渐走进千家万户,走进校园。尤其是电子阅读会更加便捷,不出家门,只需打开电脑,网上搜寻,便可在极短的时间内查阅需要的资料,十分方便。结合教材实际,英语教师可以把每节课的课外阅读资源整合在一个文件夹下,上传至学校局域网;学生可以随时在线阅读,或者下载到自己的电脑上,在家里随时阅读。学生也可以把自己查阅到的好的阅读资料上传至校园网或者班级阅读交流群,从那里下载阅读。这种阅读方式,大大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综合提高学生的英语素养。同时,通过网络阅读,还可以提高学生的理解、交流、评价等能力。

另外,图片资料、语音信息、视频资料都是很好的阅读材料,并且根据课堂教学需要,可以搜集查阅各种不同形式的知识信息,以备学习之用。

例如,笔者在教学“mybirthday”时,要求学生利用学校图书馆或校外书店,或利用网络,查阅有关生日习俗的文本、图片、语音、视频等相关信息,课上由学生自己交流,并结合自己的生日活动情况,用英语讲给大家听。这样教学,学生热情高涨,阅读兴趣浓厚,有效掌握了单词、句式和一些词语的习惯用法,学习效果极佳。

2运用多媒体课件,提高教学质量

小学英语教学质量的高低,受诸多因素的制约,其中最为关键的一点就是利用好课上的分分秒秒,让每分钟都能发挥作用。因为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不受教学时间、教学地点的限制,它可以根据教学目标和教材实际,将所学的知识整合在一起,优化知识结构,优化教学时间,使英语教学更系统,更易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提高教学质量。

例如,在pep小学英语六年级上册“thestoryoftherain”这一单元的教学时,为了让学生掌握“wheredoestheraincomefrom?”这一重难点,在课堂教学中,笔者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雨的形成过程的动画情景,从而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了stream、cloud、rain之间的关系,了解了“thestoryoftherain”。由此可见,多媒体设备与英语教学的整合,优化了教学的结构,丰富教学情感,有效解决教学重难点,有利于学生接受新知,大幅度提高教学质量。

3运用互联网,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书籍是知识和智慧的宝库,阅读是打开宝库的钥匙。当今社会科技迅猛发展,各种现代教育资源层出不穷,尤其是在信息化高度发展的背景下,电子阅读遍布生活的方方面面,学生可以利用手机、ipad、笔记本电脑随时随地进行阅读。因此,英语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要注重加强对学生的阅读能力的培养,教会学生科学选择阅读方式,拓宽阅读途径,使学生从阅读中找到那些有意义、有价值的英语知识,通过阅读,感悟英语的语境,理解英语的语感,培养学生的英语素养,从而体验学习英语的快乐,培养自学能力。

例如,在进行“HowdoyouspendyourChildren’sDay?”的教学时,笔者利用互联网发起一次活动,让所有能看到笔者的网页的学生都参与到这个活动中。笔者认为,这个活动一定能调动学生读英语、用英语的热情,因为这个活动与他们息息相关,即“你将如何度过儿童节”。在这次活动中,笔者作为发起人,首先在网上向小朋友介绍了中国小朋友是如何庆祝“六一”儿童节的,并且配上了孩子们的照片。图文并茂的网页吸引了每个上网学生的眼球。这个活动搞起来之后,许多学生都积极响应、主动参与,在网上留下了许多帖子。这些帖子为英语教学提供了读写的素材。笔者利用课堂时间,带领学生阅读了网上的帖子、留言,并引导他们学习和记忆,鼓励他们也参加到这个活动中。笔者还让学生自己设计和制作一个有关儿童节的网页,他们积极设计自己的网页,其中有几位学生的网页设计制作得很有特色。虽然这些网页很简单,但是学生毕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了所学的英语知识,这就完成了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学习有了目的性,学习才会有动力;学习有了兴趣,学习的持久性才强。

4巧用多媒体进行操练与课后练习,增强学习效果

英语是一门语言学科,作为语言就要多说、多练、多写,课上要保证每个学生都会说,在会说的基础上练习写,根据三维目标让学生打好基本功,而且课后相对应的练习尤其重要。通过多媒体展示相关的练习题目,体现层次性。英语学得好才会更加爱学英语,英语越学不好就越不爱学。所以课后的练习可以说不仅起到了巩固新知的作用,还对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英语说得再好,如果不加以巩固,不加以练习,在应试教育仍占一席之地的今天,也会英雄无用武之地的。

例如,在讲完pep英语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afieldtrip”后,结合农村学校大多数学生没有实地考察的经验,缺乏相应的知识储备的实际情况,笔者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一些考察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课下组织一次就近考察活动。一下子吸引了学生的眼球,引导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学习英语,学生从中学会了相关的单词和短语,并能进行口语表达,大大增强了学习效果。

总之,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英语教学,对提高小学生的英语口语水平、英语素养和交际能力大有益处。通过多媒体设备的使用,突出了教学手段的多样性,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了平台。更为关键的是,让学生爱上了英语学习,学会了英语学习,在英语学习中感受到快乐,感受到成功,真正做到想学、乐学、会学,从而加快英语教学改革的步伐,很好地落实英语教学的目标,为学生以后更深层次的英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现代教育技术读书笔记篇5

   一、观察能力的培养

   学生学习书法要先认识汉字组成的美学规律,学会观察,通过观察比较,发现和认识规律,进而掌握书写技巧。一笔不当,就会造成全字失色。正如古人所言:“一点失度如美人之眇一目,一画失所如壮士之折一肱。”唐代书法理论家孙过庭也说:“察之者尚精,拟之者贵似。”可见细致的观察力在书法学习中的重要,而创造力的体现,首要一点就是观察。在书法课的教学实践中,学生的观察对象是字中笔画的形态、书写方法、笔画的位置、结构的搭配等。

   二、注意力的培养

   注意力是获取知识的关键一环,对知识的获取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耐心地讲解学好书法的意义,调动学生的信心尤为关键。通过生动细致的思想和实例教育,使学生明确了学习目的,增强了学好书法的信心,进一步激发了兴趣,使他们以高度的注意力对待书法学习,促进了写字水平的提高。

   三、想象力的培养

   “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丰富的想象是学好书法的重要因素。想象不是凭空产生的,它不仅需要丰富的表象储备,也离不开知识经验的掌握。帮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教育他们学好学校开设的各门课程,培养多方面的兴趣爱好,扩大自身知识储备,为想象力的萌发提供丰富的土壤               

   四、思辩能力的培养

   书法中有哲理。书法中充满辩证法,如运笔上的轻重提按快慢,用磨的浓淡枯润,线条的粗细断连刚柔,结构上的大小攲正,章法的疏密开合向背等,只有妥善地处理好这些矛盾,把矛盾辩证统一在一个点画一个字乃至一幅作品之中,才能给人美的感受。学生学习书法可以培养辩证的思维方法和处理各种矛盾的能力。书法不仅是一门艺术,更是博大精深的文化。着名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吴全德教授说:“毛笔书写是三维的,学习书法可以开发少年儿童的智力素质……” 

   五、创新能力的培养

   通过学习书法,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健康个性,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当前新的教学理念主张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发展学生的健康个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创造力是无形的,必须依靠一个载体进行训练,而书法教学的各种训练正是这样的载体。书法教学中的思维训练贯穿整个学习过程,即人们常说的“悟性”。创造思维要求学生思维活跃、敢于思考、乐于思考,成为教学中思维训练的主人。

   六、审美能力的培养

   鲁迅先生说:“中国文字有三美:意美以感心,一也;音美以感耳,二也;形美以感目,三也。”可见书法是一门表现美的艺术,它不仅能丰富精神生活,陶冶人的情操,更能给人以美的享受和美的教育。因此在书法教学中向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就尤为重要。由于书法本身所具有的特殊美,所以,我们可以指导学生从优秀的作品中体会提按、转折等用笔的美;刚柔、粗细等线条美;浓淡、枯润等墨色的美;仰俯、向背等结构美;疏密、穿插等章法美。我们还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引临学生感受各家书体的美,如先秦书法的稚扑古雅、魏晋书法的奇逸开张、唐楷书法的法度森严、明清书法的个性张扬、直到现代书法在教学中揭示汉字的美感,汉字的每一笔,每一画都深具美感。它以结构的疏密。点画的轻重、墨色的浓淡。行笔的缓急来抒发情感。创造意境,被誉为纸上的音乐舞蹈。

   七、记忆力的培养

   书法课学习中记忆的训练很重要,书法记忆它不同于语文,数学中的文学符号的记忆。书法记忆是文字的形态、风格。书法记忆的训练在于读铁、背贴和意贴。在第一阶段读贴中要求学生一读笔画、二读特点。不可急于落笔,逐步提高记忆量。在第二阶段临帖时,通过对具体点画的实临领悟,记住字的外行并注重形象相结合。第三阶段背贴与意贴,不再看贴,用心、脑背临法帖的形态,意临其法帖风格,化贴为“己”。这三个阶段的训练,最终目的是使学生能力综合所临字帖的风格。

   八、动手能力的培养

现代教育技术读书笔记篇6

1,进一步加强校图书馆,阅览室的建设力度,扩大图书馆容量,增添管理设备。

2,加强阅读的宣传和引导。使孩子们喜爱阅读,并在阅读中培养情感,陶冶情操。

3,坚持做到读书活动与少儿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理智感,使他们学会学以致用。

4,进一步完善特色活动,认真举办,读书笔记,文摘卡,百科知识竞赛与展览,以及征文比赛,朗诵比赛,小型读书会和专题阅读讲座,等等,使读书活动更加丰富,更显我校特色。

5,图书馆工作人员熟练运用现代技术,优化流通管理。

6,图书馆工作人员加强自身进修学习,充实自我。

二、指导思想

近年来知识和经济的迅猛发展,推动着教育的改革。在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学校、家庭、社会需共同参与。小学图书馆作为对少年儿童培养教育的机构,在此占有重要地位,具有任课班级和家庭无法替代的教育功能。图书馆历来被称为知识和理想的“第二课堂”,对于中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兴趣、学识的增进大有好处,也有利于他们各项素质的均衡发展和全面提高。由知识、观念、情感、意识多种因素构成的整体素质,在未进入社会大课堂锤炼之前,图书馆是个人素质形成和培养的重要场所。

图书馆还是一个人终身教育的阵地。学习是持续一生的事业,小学是人生学习的开始,也是终身教育的开端,从小学会从图书馆汲取新知,收获品质,将影响到他的整个人生历程。

三、具体工作:

1,管好用好图书资料,为教育教导服务。

(1)科学管理各类书刊资料。对新购的图书,及时进行分类编目与管理,为每位教师和初中学生办好电脑借书证,利用电脑出色地完成图书和资料的借出与归还情况,并定期进行汇报。(2)培养优秀的管理队伍。对学校成立的图书服务队队员定期培训,建立他们的责任意识与服务精神,热心工作,规范图书馆与阅览室的借阅制度。

(3)加强新书的宣传介绍。根据学生的兴趣与阅读能力引进新书,并顺时大力推荐,指导如何阅读与写笔记。

(4)做好书籍的修补与整理。定期检查,整理好书报,杂志资料,及时修补损坏的书籍,月底、年底做好资料的整理和装订保管工作。

(5)填写好各项登记表。为规范管理,便于查找,表格填写应认真及时,具体有以下表格:a、教职工借阅登记表。B、各室上报搜集整理记载表。C、各室发刊书杂志记载表。D、购书情况登记表。e、图书修补记载表。F、图书注销,剔除登记表。G、图书馆学生服务队工作情况记录表。H、教师借阅书刊预约登记表。i、学生阅览,借书统计表。

2,开展“我能行,我真棒”的活动。

(1)对学生的借还书采取“随借随还”的方法,并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行动,具体地写好读后感。月底,我们把这些读书笔记品味删选,评出获奖者。

(2)根据各班到阅览室进行阅览的编排顺序进行阅览,鼓励学生记录所看到的优美句段,及时定下读后感想,月底教师行批阅,选拔出优胜者。

(3)每月举行一次知识竞赛,围绕一定的主题,要求中高年级的每位学生都参加,且在规定时间内交卷。收卷后教师几管理员一起批阅,根据成绩选出获奖者。

(4)每月召开图书管理员会议,评比优秀管理员。完成上述工作的同时,我们会及时展览优秀作品,并授予获奖者“小作家、小蜜蜂、小博士、服务之星”等荣誉称号,以鼓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3,继续建立班级图书角,拓展校园图书馆空间。

(1)在每班建立图书角,充实学校图书资料的流通率,扩大学生的阅览范围,方便学生随时阅览,这是校图书馆的延伸和拓展。

(2)定期与同轨班交换图书角图书。

(3)鼓励各班学生向图书角捐赠思想性,科学性和趣味性结合的图书,充实图书角容量。

四、实施措施:

1,做到期初有计划,期末有总结,各项工作按上级要求和学生需要去做。

现代教育技术读书笔记篇7

在计划执行过程中,人们往往有一句老话:计划赶不上变化。其实这是因为很多人在做计划的时候往往高估了客观及自身情况,比如时间资源的有限性、执行人能力的问题。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优秀教师工作计划模板,希望能给各位提供帮助!

优秀教师工作计划模板1新学期的准备工作也已就绪,为了更好的进行本学期个人工作,为了能更好的教育幼儿,使幼儿能够健康、快乐的成长,切实的配合学校工作,替幼儿父母分忧解难,本人根据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及需要为基础,制定了个人工作计划如下:

一、“人生应有目的,否则你的努力将属徒然。”

为教育事业奉献我的一生,这是我的理想,也是我的目标。其过程是艰辛的!我目前打算尽快提高学业,让自己有扎实的知识储备,从而更好地适应时代的脚步。

二、不断地挑战自我。

一位理想的教师,应善于认识自己、发现自己、评价自己,从而树立自信。自信使人自强。只有自信,才能使一个人的潜能、才华发挥至极致。教师要不断地挑战自我,不断地追求成功、设计成功。

三、善于合作,具有人格魅力。

我作为文博的一分子,会努力地、真诚地与老师们融洽相处,做一个受欢迎的的老师。另外,我、童老师、丁老师一起承担中一班的教育教学工作。我将做到与他们和睦相处,并将我们之间的效应发挥最大。

四、充满爱心,受孩子尊敬。

关心和热爱每一个幼儿,关注每一个孩子的点滴成长,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满足孩子发展的需求,树立起“一切为孩子”的崇高思想。为人师表,在日常生活中时刻提醒自己,加强自身修养,为孩子做表率。关心集体、关心他人,团结协作,进一步提高自己为人处事的能力。

五、追求卓越,富有创新精神。

教师应当是教育家,而不是教师匠。他们的区别,就在于是否追求卓越,富有创新精神。教师应该是一个不断探索、不断创新的人,应该是一个教育上的有心人。

六、勤于学习,不断充实自我。

勤于学习,充实自我是成为一名优秀教师的基础。教师跟其它专家不一样,需要多方面的知识,一个知识面不广的教师,很难给学生人格上的感召。孩子年龄越小,他们对教师的期望越高,他们越把教师当作百科全书。在他们眼里,教师是无所不知的,而如果智坤教育教师是一问三不知,他们就非常失望。所以,教师最重要的任务是学习,是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

优秀教师工作计划模板2本学期我担任七年十二班和七年十五班的语文教学工作。本学期我的工作假话如下:钻研中学语文教材,争取精通各册内容,在学习和实践中探究教育教学的方法和艺术,提高应变能力,扎扎实实参加课题研究,通过科研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勤于动笔,善于思考,多写案例随笔及教育故事。

我要不断学习先进的教学理论,与时俱进,提高自己的语文教学能力,在先进理念的引领下,以自己的课堂教学行为变革语文课堂教学,使人文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并能熟练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德育工作争取逐渐形成自己的特色。争取在学校课程开发和实施工作中发挥较重要的作用。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放飞学生的心灵,为他们铺设全方位的交流渠道,为他们搭设平台,引导学生开展全面对话。教学中求熟、透、新,能熟练掌握先进的现代教育技术,并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课程开发和实施上有自己的特色。

我要能够对自己的阶段性的教育教学进行总结,而且能够有所成就。

1、永葆真情。

我将永远怀着一颗爱生之心,真真正正公平对待每个学生,给每个人一个宽裕的成长空间,既关注学生的学习,更关注学生个体的身心发展。

2、饱读书本。

针对自身的文化底蕴还有所不足,特别是教育教学理论知识方面,我要强化终身学习的理念,用教育理论武装自己。

3、同伴互助。

善于学习的优秀教师,我也要积极向同伴学习,多走进同组教师和优秀教师的课堂,多向同学科教师学习,不耻下问,并积极参加教研活动,及时做好教学感悟反思,把握组内开展的研究课,交流课,邀请课的机会向他们学习,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

4、尝试改革。

为了更好地适应新课程改革下的教育教学,我要不断更新教育教学观念,切实投身于新课程改革的浪潮中,不断学习与反思,勤动笔,勤动脑,要整合自己的课堂,使学生能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真真正正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并积极参加学校的各类教科研活动,及时总结思考,写出有质量的教学设计、教案和教学论文。

5、反思促进。

反思是自我提高的阶梯,会使我们保持一种积极探究的心态。我会经常观察研究自己的教学,对自己和他人的行为与观念进行深层的认识,使自己业务水平再上新台阶。我不能肯定努力了一定成功,但有一点我能肯定,那就是不努力一定不能成功!今后我会时刻对照目标,扬长避短,使自己不断成长,不断进步。

优秀教师工作计划模板3(一)目标与要求

1、注重学生发展,面向全体学生

初中物理教学,应按新课标理念,以全面提高公民的科学素质为目标,着眼学生的发展,使学生获得终身学习的兴趣、习惯及一定的学习能力。

2、重视“双基”,使学生掌握一定的物理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有牢固的基础知识和一定的操作基本技能,仍然是初中阶段教师的首要任务。对于物理概念和规律,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并用于实际,能解释有关现象、解决一些简单问题;对于实验操作,要切实加强,提高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设计、创新能力。

3、重视科学探究,强调过程与方法的学习

在物理知识与技能的探索与学习过程中,使学生体验探究的过程并掌握一些简单的方法。教师在教学中,要使学生认识到:获取知识的方法,增强探究未知世界的兴趣和能力,以及学生对科学本质的理解和科学价值的树立,是与科学知识的学习等同的。

4、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注重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勇于探索,有将科学技术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乐于参与观察、实验或制作活动。注重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能使学生体验到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喜悦,做到使学生初步认识科学及相关技术对于社会发展、自然环境及人类生活的影响。有理想、有抱负、爱祖国,有振兴中华的使命感与责任感。

5、注重科学探究,提倡教学方式多样化。

加强科学技术社会(StS)的教育。对于评价教师应由过去评价体系的重结果轻过程向重视过程与关注结果相统一转变。

6、分层教学,把握标高,圆满完成教学任务

初三教师要根据这学期时间紧,内容新,任务重,要求高的特点,认真学习新课标,深入钻研新教材,精心备课,课堂教学掌握适当的标高和进度,不加班加点,真正做到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

优秀教师工作计划模板41、专业水平的提高。

(1)学习教育理论,在理性认识中丰富自我。认真阅读《语文新课程标准》《教学用书》等有关资料,钻研新教材,新课标,研究教法,体会新课程的性质、价值、理念,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认真研读《给新教师的100条建议》,及时作好笔记,写出自己的心得,丰富自己的文化素养。多看权威性的教育类期刊杂志,了解当前的教改动态,积极参加各类教学活动和培训,这些对自己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都具有指导意义。

(2)专业素质的提高,在汲纳中充实自我。在学校经验丰富的老师帮助下,坚持教学相长,获得自我发展。勤听课,通过课堂听课,与教师进行交流与沟通;勤质疑,勇于提出自己的问题或不同观点,在共同探索中达到共同进步;努力上好研讨课,从中得到真切的感受,不断完善自我,促进个人专业知识的提升,让自己与新课程同成长。

2、日常教学常规的扎实与提升。

(1)精心备课:细心批改每一本作业,杜绝错批、漏批现象,探索趣味性作业,创新性作业。要求批语的书写要认真、规范,要及时做好批改记录。有教案、不迟到、不坐着讲课、不提早下课、不拖堂、不挖苦讽刺学生等;尤其要多关注后进生,本学期采用小组竞争的方式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良好习惯的养成,切实促进后进生各方面能力的提高。

(2)勤于反思,完善自我:学会思考教育问题,积极把先进的教育理念转化为教师的行为等,从反思中提升教学研究水平。每节课后,把自己在教学实践中发现的问题和有价值的东西赶快记下来,享受成功,弥补不足。在总结经验中完善自我。

(3)练就自己扎实的基本功:“钢笔字、毛笔字、粉笔字、、普通话一堂课”是教师的基本功。如能写一笔好字,不仅看着潇洒悦目,更能影响可塑性强的学生。每周各练习一张钢笔字,不断临摹、揣摩字的写法,坚持练习粉笔字;坚持用普通话授课交流,不断提高自我朗读水平。

(4)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辅助教学:充分利用网络优势,学习现代化教学手段,学习教育教学方面的新思想,掌握新方式,运用新理论,提高教学效果。利用课余时间向电脑能手学习,提高自己的计算机水平。

注重自身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使自己真正成为一名家长满意、学生喜欢的优秀教师。

优秀教师工作计划模板5每一位教师成为“读书人”是一种职业召唤,一种义务,一种责任,因此教师必须成为学生读书的楷模。为了增强个人的读书意识,促进自身的快速成长,根据学校读书工作安排和个人实际,我制定自身读书计划如下:

一、读书活动目标:

1.培养多读书、读好书的习惯,努力提高自己学习理论的热情。

2.努力提升理论和实践水平,增长教学智慧,推进课程改革进程,全面提高自身教育教学质量和效益。

3.通过读书进一步提升自己的理念,开阔视野,积累教学经验从而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

二、读书口号:让阅读伴我一生。

三、开展读书活动的主要措施:

1.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读书活动。

我希望通过自己的读书实践,能尽快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科研能力和运用理论处理教学实际问题能力,提高人文素养,培养完善的读书人格,成为有知识、更有文化底蕴的优秀教师。

2.主动与同事交流,讨论读书体会心得。

3.每天确保一小时的读书时间。

4.充分利用网络,进行网上阅读,了解、把握教育教学的信息和动态。

5.坚持读书与反思相结合,带着问题读书,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潜心写好读书心得。

坚持读书与课程改革相结合,充分理解新课程,在课堂教学中融入新课程理念,实施新课程。

四、书目选择:

《用心做教师》《用故事说话——教师必备的教师素养》《激活学生思维的十大策略》《成长也可以如此精彩——说课的训练与评价》《教师的教育科研与专业发展》《名师谈高效课堂》

现代教育技术读书笔记篇8

小学阶段是各种习惯诸如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尤其是学习习惯养成的最佳时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形成有利于学习有条不紊的进行,有利于知识的习得,有利于学生学习独立性的养成。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在论述教育的根本宗旨时指出:"教育的本旨原来如此,养成能力,养成习惯,使学生终生以之。以为教育可以把学生所需要的全部给他们,学生出了学校再不用自己探讨追求了。这种认识是根本不对的。"叶老教育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教育学生在学校期间养成"使用藏语文"的良好习惯。

1.细心观察的习惯

罗丹曾经说过"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缺少发现。"只有善于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到大自然中去陶冶美的性情,到社会生活中去发现美的事物,他的思想才会活跃,感情才会丰富,才可能写出感人的文章。观察习惯的培养,首先生活中处处留心,"处处留心皆学问"。遇到新奇的事物,比如去动物园看动物、出去旅游看风景等,大人在学生欢呼兴奋、情绪盎然的时候,恰到好处提醒、引导他,仔细地观察细部,审视细节,不要只笼统地看大概。引导学生与相邻的或者相似的事物进行对比,比如看到鸭,就让他同鹅进行对比。吃杏时,让学生说说杏与桃子有何异同。其次,课堂中的学习中同样需要细心观察。观察可以从形状、声音、颜色、味道、数量等方面入手。

2.勤于动笔的习惯

"不动笔墨不读书"、"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就是告诉我们无论课内课外,无论看书听课都要勤于动笔。平时读自己的课外书时,让学生拿一支笔,摆开一个本子,让学生边读边动笔。动笔,可以用标注,用线段或者符号把他特别感兴趣的词句标注出来。开始时可以先摘抄,不要大段大段摘抄,而是要有选择,选择学生特别感兴趣的片断。之后,可以是批注,在自己的课外书的空白处,简单批一个词,如"精彩"、"太妙了"、"不对"之类,以后可以批注完整的一句话,再往后可以用几句话完整地表达自己的意思。总之,一定要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外出时,及时把所见所闻和感想记录下来,哪怕非常粗略非常简单,都要记录,坚持数日,就养成习惯了。养成写日记、记随笔的习惯。开头时可以非常简单,之后可以逐渐复杂,写成片断,甚至写成完整文章。关键是培养习惯。日记、随笔,仍然是以片断为主。

3.强化学生的阅读,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让学生在教短的时间里获得最多信息,学到最多知识。让学生精读为主,以略读、快读为辅。让学生在阅读中常常遵循"快读-略读-精读"这样的次序:先用快读法,迅速选择阅读材料:再用略读法,迅速抓住阅读材料中的主要内容,确定阅读重点;后用精读法,正确而有创见地理解阅读材料,做好读书笔记,写好学习心得,整理好读书笔记。久而久之,小学生的分析能力提高了,综合能力提高了,解决藏语文问题的能力增强了,收集和整理藏语文信息的能力也增强了。在训练中既启迪了小学生的心智,磨练了意志,又滴沥了品格。

现代教育理论提倡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学"的主动性,教师的作用体现在组织、指导、帮助和促进学生的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使学生最有效地进行学习,达到最优的教学效果。即使学生有了自主学习的意识,教师也要根据学生实际的兴趣和能力不同,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转化为学生的实践活动。信息技术是一门带有探究性的、以学生动手实践为主的学科,探究性学习以"问题"为基础,"问题"是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的载体,而教师可通过"问题"的提出,激发学生探求新知的欲望,在引导学生去探究的过程中,学生主动地产生学习的需求。因此,恰当的"问题"是信息技术教学的重要手段,它不但能巩固知识,及时反馈教学信息,而且能激励学生积极自主地参与到教学活动,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要积极创设问题情境,"慷慨"地提供思维加工的原料,通过演示课件,温习旧知、观察现象、布置练习题等,提出的问题,要能启发学生的思维,充分发挥和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4.背诵的习惯

南宋杰出的教育家朱熹说的:"大抵观书,先须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首著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又说:"读得熟,则不解说自晓其义也。"笔者不赞成死记硬背,但是记诵确实是青少年在记忆的黄金时期的一个良好的不可忽略的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藏语文课本所选的古典诗文,让学生尽量都记诵过。学生如果能够记诵大量的古典诗文,将会受益终身。这也是传统藏语文教育的一个良好教学方法。对于一些常见常闻的历史典故、艺术故事,不必死死板板地去记,而是要熟悉即可。

5.定期复习整理的习惯

定期整理复习有许多好处:第一,可以温故知新,旧的知识中包涵着新知识的许多线索。第二,可以避免遗忘。第三,可以把种种表面不相关的知识形成一个相互关联的网络系统,使众多知识相互贯通,甚至可以做到触类旁通。每天晚上在做家庭作业前,将当天学过的知识及时浏览一遍。学会运用表格来复习整理。每周末,及时将所有知识进行一次系统整理。运用表格的过程,实际就是重新消化知识,疏理成体系的过程。学会对着教材的目录、章节题目,进行回忆整理。目录、章节就是知识的提纲。

6.认真书写文字的习惯

现在许多部门在招聘人才时,特别申明,应聘者的简历和应聘书必须手写,不能用电脑打,就是想通过应聘者亲手写的字,来审视一个人的一些内在品质。所以从小要让学生养成认真书写的习惯。养成这一习惯可以从最基本处着手,让学生从刚开始学着写字时,就把每个字的笔划、笔顺写准确。让学生学习一点书法,不是为了让他去参加书法比赛,而是让他懂得什么样的字,是漂亮、美观、大方的。让学生买一些字帖。把大字帖挂在学生的房间里。批改学生作业、试卷时,不要只注意内容的对否,还要检查他们的字写得是否工整、漂亮。

7.广泛阅读的习惯

现代教育技术读书笔记篇9

近年来,由于现代教育技术的普及,全国各类学校也随之掀起了一股利用先进教育技术改革传统教育模式的热潮。尤其在英语专业,利用多媒体网络等现代教育手段改革传统“一本教材、一个黑板”的教学模式成为必然。由于英美文学课程的特殊性,号召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改变教学模式的呼声愈加高涨。高职高专院校学制短、课程多、任务重。为了提高英语学习效率,学生可利用改变教学模式后的英美文学课,“多快好省”学习英语。

一、英美文学的学科特点和学习目的

英美文学是我国各级高校英语专业高年级学生的一门必修课程或必选课程。本课程内容充实,信息量大:既重现经典作品,又展示当代文学特征;既重视作品阅读,又融入文学批评和伦理评价;既重视传统文学欣赏方式,又兼顾后现代、影视视觉艺术等审美方式。

开设该课程是为培养和检验学生英美文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理解、鉴赏英美文学原著的能力而设置的一门专业理论课程。其目的“不仅仅是使学生获得必要的文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力和审美敏感性,以及敏锐感受生活,认知生活的能力”。著名语言学家littlewood曾经指出,课堂外语教学一个主要的问题就是难以创建一个真实有效的语言环境。而缺乏真实的语境是学生丧失学习兴趣的原因之一。英美文学课程可以给学生提供英语语言学习的真实场景,以扎实他们的语言功底。学生可通过对文学作品的视、听、读、写、编、演等方式最大程度的锻炼英语的自如运用能力,达到有效利用英美文学这一载体获取语言学习的机会。

二、高职高专院校学情

全国高等教育英语专业指导委员会主席何其莘教授曾说过,经典文学的学习费时费力,有时甚至是很枯燥乏味的。在英美文学学习过程中,学生必须学会从文学大师原著里的精炼隐晦的文学语言中挖掘其中或背后的博大精深的人文意义,这就要求学生必须首先对文本一点点去品味、去分析和探究。这是传统英美文学的教学模式。

然而,目前我国的高职高专院校学生的学情使得这种传统教学模式很难继续推广。以在笔者所在的院校为例,大部分学生由于成绩不够理想才选择的高职高专类院校,几乎很少有学生是自愿选择这类学校,且学生进校后往往会带有种厌学情绪。尽管辅导员和任课教师一直在孜孜不倦的进行着学生的思想和心理辅导,学校也会适时的开展各种活动以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可是针对课堂这一时间段内如何保证学生能积极主动,有效学习是一大问题。

对于文学这一特殊学科,大部分学生(无论是英语专业还是非英语专业的)都是“谈及色变”。提到小说,认为艰深晦涩;提到诗歌,认为阳春白雪;提到戏剧,认为遥不可及,更何况是英美文学呢?阅读原著几乎成为老师对学生们的奢望了。所以,在这种学情中,要求学生去认真研磨英文原版文学的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再适用。

另外,高职高专院校基本是三年学制,英美文学课设在最后一学年开设。一般最后一学期都要安排一个多月的实习期,这样又占去了至少10课时;再加上学生面临毕业就业和毕业论文(设计)创作等方方面面的压力,更是没有上课的心境,逃课的现象非常普遍;另外,随着学校招生规模的扩大,学生数剧增,师资力量的紧缺也导致英美文学只能大班上课,这大大影响了教学质量。面对这种学情,改进教学方法,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英美文学课堂教学效率迫在眉睫。

时下流行的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指出学生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构建者。如何在英美文学教学过程中做到以学生为中心,使学生做到主动积极有效的学习,现代化的教学媒体也给我们提供了便捷和高效的学习途径。

多媒体信息网络技术的利用是英语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举措。早在本世纪初,我国教育部部长周济就曾指出,外语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工具,每个学生都要努力学好外语。但现在学习外语占的时间太多,要提倡

转贴于

“多、快、好、省”,让外语学习更有效,要充分利用计算机教学提高外语学习的效率。

随着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高校人才培养上也更加注重训练师生的在实际“教与学”的过程中对网络多媒体技能的实际操作能力。作为现代高校的一名合格的教师,掌握多媒体信息网络技术是最基本的要求。鉴于此项技术的普及,在高校尤其是在高职高专类院校英美文学教学中使用多媒体作为辅助教学的手段是可能的,也是势在必行的。

三、如何利用多媒体网络提高英美文学教学效果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切记多媒体网络只是教学的一个辅助手段。人永远是最重要的。所以,教师要合理的利用这一手段更好的为学生学习服务。

1.网罗更新更广的教学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多媒体网络又有资料库之称。英美文学作品选读可以通过网络搜集到更新更广的资料。教师自己获取资料的同时也要向学生介绍如何获取相关信息的途径,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然后教师还可以通过多媒体课堂教学向同学展示介绍已经整理好的相关的资料信息,并与学生交流。另外,还可以在实际过程中加入视频和音频资料,使这些大师作品变得更加直观形象,引人入境,使枯燥的文本形式的文学作品变成能给人感官带来刺激的立体艺术,从而使艰深晦涩的思想艺术得到具体的展示。

以笔者上课的实际课堂为例。在每一堂文学课开始前,教师都要做大量细致的准备工作。阅读不同版本的文学教材,同时上网收集相关的资料,获取最新的文学评论和其他信息,仔细整理,用powerpoint做出精美课件。每一张课件根据所要展示内容搭配不同的色彩和图片。比如,讲莎士比亚的第十八首十四行诗,随着诗歌内容的变化,展现在学生面前的也是时而是“五月的嫩蕊”,时而是狂风大作的“无常的天道”,再配上悠扬的音乐和单纯浓郁的英式发音的朗诵。让学生目不暇接的同时耳朵也像是在享受一餐盛宴一样,不由自主的会成为这个多元课堂的主导者,主动参与到课堂的正常运作中去。

2.营造灵活互动的教学环境

有了多媒体,教师在上课时自然要轻松些许。轻松并不意味着在上课过程中教师只要单纯的切换幻灯片,学生就按照每一张的内容闷头做笔记,师生间不需要互动交流。多媒体是一种手段,是教师能操控和利用的,千万不能让“机”取代人。在英美文学教学中,教师要合理利用多媒体,积极营造灵活的互动教学环境。

阅读是作者与读者间的互动,上课是教师和学生间的互动,欣赏文学影视作品则是更为直接的互动,这三种互动是相辅相成互为一体的。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前两种互动也是有可能的。第三种互动的完成则需要借助多媒体网络技术。

在讲到某作家和他(她)的作品时,若有相关的影视资料,不妨拿来利用现代教学工具穿插在实际的教学过程。比如在提到英国的意识流代表virginiawoolf,如何让学生了解这位女士的她的创作环境、创作思想等,单靠阅读文本资料是不够的。此时教师可以播放反应woolf生活和思想著名电影《时时刻刻》。一旦开始放映,学生很快就会融入其中。电影艺术和演员角色的表演艺术,将语言、文化、思想、表情、形体等融为一体,吸引观众(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使观众(学生)置身于电影的情景之中,同电影中的人物同呼吸共命运,互相感染,互相交流。可见,播放英美文学名著影碟精彩片断,不仅寓教于乐,而且解决了文学长篇巨著“课上无法教,课后难自学”的问题,也克服了作品阅读时间紧迫的困难。虽然观看影碟并不能完全替代传统的阅读,不具有阅读时的独到“韵味”,然而,作为英语专业的学生,毕竟因此可以问津英美经典名著,能对文学名著有一个相对全面的、感性的理解。这样,在多媒体或网络环境下,充分利用开放的学习空间呈现教学信息,进行信息的传播交流,真正实现教学互动、人机互动、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

转贴于

3.建立英美文学网络辅助教学网站,开辟相关论坛

在校园网上建立英美文学辅助教学网站,主页要做的简洁醒目。教师可以把教材上提及的有关不同时期的社会历史、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和宗教等方面的背景;作者的生平、作品及作品风格、文学流派等学习资料放到上面。主界面可建立以下模块:教学大纲、考试大纲、电子教案、名家名篇导读、重难点解析、术语解释、论文选题、考研点津、习题集锦、名著配套影视等,以提高学生对文学学习的兴趣并培养他们的合作、探索、研究能力以及自主学习能力。

在校园论坛开辟关于英美文学专题。一般,高职高专的院校为了让学生在走出校门前更加充实自信,鼓励学生参加二学历教育。参加者有绝大多数在毕业前都能完成这项教育,获得本科学历,并积极的准备参加硕士研究生考试。针对这一群体,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在校园论坛开辟“自考英美文学”板块以及“考研英美文学”板块。建立这些板块后,师生可以在论坛上自由交流一些关于英美文学的信息,自考英美文学的经验总结,参考书目等。另外,学生还可以把自己写的针对英美文学的一些读书心得或笔记贴到论坛上与其他同学或老师交流,互利双赢。

除以上几点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的灵活性的特点设计出更多的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传统模式下的英美文学课堂,由于时间紧迫,教师只顾闷头赶进度还不一定能完成预期的教学任务。然而借助多媒体教学后,教师在上课时间更加有弹性,上课的方式也是不拘一格的,每节课根据所要探讨的内容的不同,可以设计听、说、读、写、编、演等不同的课堂活动,让学生主动参与其中。

比如,在讲johnmilton的《梦亡妻》(onhisdeceasedwife)的过程中,里面的典故和场景,可以通过相关讲解和播放图片和音频资料,让学生们意识到“诗人梦见亡妻由地府返回阳间的欢乐情景和梦醒后的悲痛心情”。之后,会有部分学生发现我国古代伟大诗人苏东坡的一首《江城子》与弥尔顿的这首诗的情感有相似之处。就可以有目的的让学生展开讨论,可以引导他们针对“艺术无国界”这类观点进行思考,并让他们当堂表达自己的想法等。如此一来,学生不但可以积极主动的投入课堂中,也锻炼了他们对文学的探究能力,同时这类活动的多次开展,也可以更大程度的增强运用第二语言的自信心、营造真实的语言环境,提高他们的英语的读写和听说能力。

四、借助多媒体后的英美文学课对英语学习的影响

利用多媒体及网络信息技术以后的英美文学课堂能够给学生提供真实的语言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真正做到了建构主义理论的核心要求: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而不是像传统教学模式那样,只是把知识从教师的头脑中传送到学生的笔记本上),从而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更好的掌握英语专业的专业技能。

1.锻炼听说技能

在英美文学课堂上,教师可以经常播放一些名著改编的电影或者放送一些典型的用bbc或voa式的标准发音的英文朗诵的诗歌。久而久之,学生一方面接触到标准的英文发音,另一方面又能熟悉英文的思维习惯。笔者所带过的一个学生曾经说过,上文学课最享受的就是能听到优美的语音语调,这也是英文韵律美的最佳体现。如此,学生可以在美的享受中提高自己的听力技能。

每一次课教师都可以安排学生活动。针对某个具体的作家作品展开讨论;就某篇作品鼓励学生课下自编剧本,上课的时候汇演;还可以让学生在课堂直接大胆表述自己对于某位作家及其作品看法等等。所有这些活动的目的一方面是为了让学生更深入的理解教材内容,另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鼓励学生说出来。第一次也许学生会紧张羞涩,但随着掌握知识的增加,学生的自信心也在增强,口语更加流畅。

2.提高读写能力

英美文学教材和其他网络文学资料蕴含的词汇量在所有英文专业课中几乎是最大的,如此浩大的词汇量对学生的阅读是个挑战,也是一个动力。多彩灵活的文学课堂提高了学生对该课的兴趣,课下自然有阅读原著的欲望。且每一学期文学课正式开始以前,笔者都会要求所带学生认真阅读英文版培根的《论读书》,然后总结读书的方法。对不同作品采用不同的方法。随着阅读量的增加,学生可掌握一定阅读技能。对文本的转贴于

阅读学习以及对文学影视的赏析,可拓宽学生在英美文学文化方面的视野。对文化背景的了解有反过来可以帮助学生的阅读理解。这对他们的专业应考都是大有帮助的。

现代教育技术读书笔记篇10

一、追溯目标,给学校书法教育一个准确的定位

书法,简而言之就是写字的方法。对于学校而言,书法教育有两个方面的任务:一是写字方法的教学,其目的是将汉字写得规范而端正,适应于实用表达的需要;二是写字艺术的教学,其目标是将汉字写得美观而有新意,让学生在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中,增长知识、磨练意志、陶冶情操,培养审美能力,提高审美趣味。二者之间紧密关联,且互相包含。前者是普及性的要求,养成中小学生的基本素质,体现中小学教育的基本任务;后者是提高性的要求,是中小学审美教育的需要,也适合中小学生的精神需求。学校书法教育应是二者的辩证统一,应体现普及基础上的提高和提高指导下的普及。

二、追探路径,给学校书法教育一种成功的可能

书法教育的立足点是课程,是教材。只有通过课程、教材的开发,才能使书法教育走向规范,走向系统。教材的开发更是书法教育的重中之重。经过多年的努力,我们开发了两套教材,分别是《走进书法》和《写好汉字》,它们已相继由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

《走进书法》是文化阅读教材,分低、中、高三册,每册五个主题单元,内容有文房四宝、书法有法、书家博览、书体纵横、书法款识、书法品式、印章使用、书法鉴赏、校园传真等。旨在引领学生走进书史、走近书家、走进名作,走进实践,接受历史的熏陶、人格的教育、名作的陶冶、实践的磨练,弘扬书道,提升素质,不断丰厚人文素养。

《写好汉字》是技能训练教材,六个年级共十二册。教材具有四个特性:

一是系统性。整个教材分硬笔和软笔两大板块,每个板块又分为“读一读、基本笔画、偏旁部首、结体、行款、集字创作、硬笔临古、佳作竞临”等序列。编写时,坚持将硬笔软笔、楷书行书进行整体设计,协调兼顾,相互补充,避免重复。

二是趣味性。汉代书法理论家蔡邕在《笔论》中提出了:“为书之体,须入其形……纵横有可象者,方可谓之书也。”因此,我们教材努力借助形象化的手段,将书写与人情、事理、物象结合起来,让看似枯燥的字理探究变得趣味横生。

三是典型性。选择例字时,我们一是找字根性的字,如:大、口、木、土、目等,它们会成为合体字的部件。二是找结构上具有代表性的例字,如《对正》一课安排的例字有“尘”“案”“盐”“品”,它们代表上下结构、上中下结构、上面两个部件、下面两个部件四种不同情况。掌握它们,也就基本把握了上下对正字的结字方法。对于字的书写要领,我们还编写了很多口诀和儿歌帮助学生理解记忆。如“要得‘安’字好,宝盖要写小”,“卧钩像新月,三点成斜线”。

四是经典性。唐代书家颜真卿的楷书端庄雄伟,气势开张,被后世称为“颜体”。当代著名的硬笔书法家田英章的硬笔书法端庄舒朗,涵蕴丰富。学生软笔效法颜体,硬笔学习田英章,必能受到经典书法的影响,进而下笔有法,涵养气韵,早立风骨,自成一体。

三、追索审美,给学校书法教育一点思想的境界

书法艺术概而言之,大体不外着墨、结体、布局,然而千百年来,变化万千,名家迭出,各领。书法园地也由点线组合创造出气象万千的艺术王国。这些独到的审美感受,让书法教育成为一种美的创造,美的欣赏,美感陶冶的过程,这是教育的理想境界。在日常的教学中,我们努力追求“三美”:

1.适调身手,追寻“姿美”之境。写字姿势顺应人的生理特征,适合书写的需要,达到一点一画,可“尽一身之力而送之”。“尽一身之力而送之”显性标准是头正、身直、臂开、足安等。教学中,我们顺应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借助口令法、儿歌法、图示法等策略,在愉悦的活动中强化学生对正确双姿的把握。

2.心追手摹,追寻“艺美”之境。一是读帖:感受汉字之美。教学中,引导学生读出汉字的三种美,即情义美、法度美和神采美。如在《同字框》一课的教学中,让学生体悟到:同字框的两个竖画,就如同凉亭的柱子,柱子正了,凉亭才不会倒塌,这就是汉字的法度美。二是临摹:表现汉字之美。“临书易失古人位置,而多得古人笔意;摹书易得古人位置,而多失古人笔意。”因此,教学中,我们坚持描临结合,描红要有一定的速度,要仔细体悟例字在运笔、结体上的微妙之处;临写则要对照字帖,力求做到形神兼备,以提高眼力和表现力。还要学会背临,脱离字帖,凭着记忆来临写,以吸收内化。这样的练习日积月累,一笔好字就会水到渠成。

3.启悟濡染,追寻“思美”之境。一是启悟,让学生思维激荡。如在教学心字底时,让学生体悟到心字底右移,可以让上下部件融合得更加紧密;同时,虽然心字底右移了,但其卧钩出锋总指向字的中心,就加强了上下部件的联系,因而就取得虽扁犹正的效果。教学过程中,通过反复观察、比较,学生就会思绪飞扬,灵性流淌,使写字教学获得持续的生长力。二是濡染,让学生思想启蒙。如结字规律中的“横长撇短”,“有”字就是这种规律的典型代表,用横画的长突出撇画的短,以体现“长短互生”的辩证思想。汉字书写还讲究粗细不一,错落有致,又互不侵扰,体现“和而不同”的个性追求。藏锋起笔含蓄蕴藉,则折射的是中国人“含蓄内敛”的人生境界……学生在这样的书法教育中获得民族文化的传承和精神世界的丰盈。

四、追求多元,给学校书法教育一些共荣的和谐

学校发展的旨归应该是人的发展,应该具有普惠性,要尽可能滋润每个学生。然而,学生是千差万别的,这就决定了学校书法教育只是学校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在素质发展中,我们要从全局入手,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学生的每一个方面,将书法教育与经典阅读,与阳光体育,与科技、绘画、舞蹈、声乐等众多的课程结合起来,齐头并进,百花齐放,“顺木之天以致其性”。我们坚决摒弃那种靠一个模子、一把尺子来要求和衡量学生的做法,也要摒弃以“盆景”粉饰素质教育繁荣的假象。如今我们都在打造特色,但应当清醒地认识到,特色是复数,而不是单数,只有让书法教育与其他素质发展共生共荣,学生才是幸福的,素质教育才是成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