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学研究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2:26:09

海洋学研究篇1

南汇近岸水域近底层泥沙运动和边滩沉积陈沈良,谷国传,李玉中

海底柱状沉积物超声测量周建平,吕文正,陶春辉

中太平洋富钴结壳Co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赵宏樵,姚龙奎

大黄鱼肌浆蛋白和肝酯酶同工酶的电泳分析张海琪,李明云,钟爱华

双壳类发生的研究张静,侯林,吕红丽,姚锋,王伟,高岩

象山港海水养殖及其对环境的影响张健,邬翱宇,施青松

海岸带遥感调查规范的需求分析及其制定流程设计马毅,黄卫民,张杰,傅军,崔廷伟,宋玮

南海若干古生产力替代指标探讨陈建芳,李宏亮,金海燕,陈法锦,mGwieSneR,郑连福,CHenJian-fang,LiHong-liang,JinHai-yan,CHenFa-jin,mGwieSneR,ZHenGLian-fu

厦门沿岸地区大气降水中氢、氧稳定同位素组成及其影响因素陈锦芳,曹建平,黄奕普,CHenJin-fang,CaoJian-ping,HUanGYi-pu

变化环境下的钱塘江河口潮位特性及其影响因素尤爱菊,韩曾萃,何若英,YoUai-ju,HanZeng-cui,HeRuo-ying

南海北部陆坡海底峡谷形成机制探讨丁巍伟,李家彪,李军,DinGwei-wei,LiJia-biao,LiJun

东太平洋中国合同区沉积物微型生物生物量的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子张东声,王春生,杨俊毅,ZHanGDong-sheng,wanGChun-sheng,YanGJun-yi

珊瑚岛礁CBeRS-02B与资源二号融合影像的质量评价郝艳玲,张杰,马毅,HaoYan-ling,ZHanGJie,maYi

海洋上层热含量的分布特征、变化模态及观测手段综述吴晓芬,许建平,wUXiao-fen,XUJian-ping

南海南部海底地震仪试验及初步结果吴振利,阮爱国,李家彪,牛雄伟,李细兵,刘宏扬,wUZhen-li,RUanai-guo,LiJia-biao,niUXiong-wei,LiXi-bing,LiUHong-yang

"罗莎"台风造成浙江特大暴雨的过程分析曾欣欣,黄新晴,滕代高,ZenGXin-xin,HUanGXin-qing,tenGDai-gao

上海市海塘防护能力现状的调查及分析陈峰,戚定满,CHenFeng,QiDing-man

江苏海岸带景观及其生态旅游的开发李加林,杨晓平,童亿勤,澄,LiJia-lin,YanGXiao-ping,tonGYi-qin,wanGYi-cheng

美国卡罗莱纳州区域海洋观测预报系统简介郑沛楠,姚志刚,李晓婷,鲍献文,ZHenGpei-nan,YaoZhi-gang,LiXiao-ting,BaoXian-wen

海南洋浦湾沉积物中生源组分的粒度效应杨海丽,郑玉龙,龙江平,沈银萍,YanGHai-li,ZHenGYu-long,LonGJiang-ping,SHenYin-ping

广西沿岸重点港湾的潮型与潮汐特征张伯虎,陈沈良,谷国传,ZHanGBo-hu,CHenShen-liang,GUGuo-chuan

长江口滨海湿地景观格局变化及其驱动力分析翟万林,龙江平,乔吉果,沈银萍,陈建裕,许冬,ZHaiwan-lin,LonGJiang-ping,QiaoJi-guo,SHenYin-ping,CHenJian-yu,XUDong

舟山群岛不同底质潮间带夏季大型底栖动物的群落结构特征朱四喜,周唯,章飞军,ZHUSi-xi,ZHoUwei,ZHanGFei-jun

2009年夏季乐清湾网采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宋琍琍,赵聪蛟,龙华,陈雷,余骏,吕宝强,刘亚林,SonGLi-li,ZHaoCong-jiao,LonGHua,CHenLei,YUJun,LUBao-qiang,LiUYa-lin

温州大门跨海大桥及大、小门岛填海工程实施后流场及冲淤变化的数值研究庄小将,陈方东,王丰平,羊天柱,许雪峰,ZHUanGXiao-jiang,CHenFang-dong,wanGFeng-ping,YanGtian-zhu,XUXue-feng

浙江沿岸海域经济贝类中有机氯农药和多氯联苯的残留分布与污染评价李磊,王云龙,袁骐,蒋玫,沈新强,LiLei,wanGYun-long,YUanQi,JianGmei,SHenXin-qiang

5种微藻对4种滩涂贝类稚贝生长的影响朱雨瑞,徐继林,严小军,ZHUYu-rui,XUJi-lin,YanXiao-jun

我国北方河口湿地植被储碳、固碳功能研究——以辽河三角洲盘锦地区为例索安宁,赵冬至,张丰收,SUoan-ning,ZHaoDong-zhi,ZHanGFeng-shou

三疣梭子蟹和华溪蟹主要器官比较组织学的初步研究楼丹,杨季芳,谢和,陈吉刚,LoUDan,YanGJi-fang,XieHe,CHenJi-gang

深海小型底栖生物Ludox离心分选方法的改进研究王小谷,王春生,张东声,洪丽莎,wanGXiao-gu,wanGChun-sheng,ZHanGDong-sheng,HonGLi-sha

三门湾养殖缢蛏中重金属元素的含量及其食用安全性吕海燕,王正方,周青松,刘际弟,L(U)Hai-yan,wanGZheng-fang,ZHoUQing-song,LiUJi-di

横向荷载作用下桩侧极限土抗力的上、下限分析毛亚明,叶银灿,maoYa-ming,YeYin-can

长江口管理界线的现状和分析张华明,ZHanGHua-ming

浙江省入海河流概况和河海区域管理及河海划界相关问题的建议余涛,YUtao

从海岸地貌学看河海划界的可操作性高抒,GaoShu

现代海岸线划定方法研究夏东兴,段焱,吴桑云,XiaDong-xing,DUanYan,wUSang-yun

从河口发育过程探讨河海界线杨义菊,李全兴,吕小飞,YanGYi-ju,LiQuan-xing,LUXiao-fei

我国重要入海河口河海界线划分探讨许建平,杨义菊,朱伯康,XUJian-ping,YanGYi-ju,ZHUBo-kang

陆海分界和河海分界探讨王义刚,夏雪瑾,冯媛媛,wanGYi-gang,XiaXue-jin,FenGYuan-yuan

入海河口河海分界的若干思考周秋麟,尹卫平,周通,杨圣云,ZHoUQiu-lin,Yinwei-ping,ZHoUtong,YanGSheng-yun

宁波市陆海及河海管理分界线的界定杨和福,YanGHe-fu

河海分界与河海区域的综合管理朱伯康,刘增宏,孙朝辉,ZHUBo-kang,LiUZeng-hong,SUnChao-hui

河海、陆海分界的科学、法律依据韩曾萃,HanZeng-cui

由钢铁混凝土岸线带来的思考:海洋工程环境影响后评价王曙光,王勇智,鲍献文,宋军,wanGShu-guang,wanGYong-zhi,BaoXian-wen,SonGJun

兴化湾西岸潮间带沉积物岩心放射性核素分布与沉积速率纪丽红,李超,刘广山,JiLi-hong,LiChao,LiUGuang-shan

苏北近海水动力场及污水稀释扩散的模拟刘金贵,李瑞杰,曹晶晶,侯堋,LiUJin-gui,LiRui-jie,CaoJing-jing,HoUpeng

中太平洋mp2001-01柱状样品沉积地层记录与物性、源性及其环境意义姚万云,倪建宇,武光海,姚旭莹,张海生,Yaowan-yun,niJian-yu,wUGuang-hai,YaoXu-ying,ZHanGHai-sheng

疏浚土倾倒后悬浮泥沙扩散输移的数值模拟孙毛明,吴修广,倪勇强,胡金春,SUnmao-ming,wUXiu-guang,niYong-qiang,HUJin-Chun

应用走航式aDCp测量分析与验证金塘水道的高悬沙浓度金魏芳,梁楚进,周蓓锋,李俊德,Jinwei-fang,LianGChu-jin,ZHoUBei-feng,LiJun-de

近年来长江河口北支水沙特性与河槽稳定性分析冯凌旋,李九发,戴志军,闫虹,赵建春,FenGLing-xuan,LiJiu-fa,DaiZhi-jun,YanHong,ZHaoJian-chun

中国沿海三疣梭子蟹的遗传结构和亲缘关系分析吴惠仙,徐雪娜,薛俊增,董双林,王芳,wUHui-xian,XUXue-na,XUeJun-zeng,DonGShuang-lin,wanGFang

浙江沿岸张网中主要经济幼鱼发生量与当年渔汛渔获量的关系周永东,徐汉祥,刘子藩,ZHoUYong-dong,XUHan-xiang,LiUZi-fan

浙江苍南电厂冷却水温排放的数值模拟张舒羽,黄世昌,韩海骞,ZHanGShu-yu,HUanGShi-chang,HanHai-qian

海啸预警与第四纪古海啸沉积记录研究进展邱中炎,韩喜球,王叶剑,陶春辉,QiUZhong-yan,HanXi-qiu,wanGYe-jian,taoChun-hui

北赤道流分叉点及南海北部环流的研究进展何映晖,蔡树群,王盛安,HeYing-hui,CaiShu-qun,wanGSheng-an

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自主研制的"多频海底声学原位测量系统"通过专家鉴定周建平

甲藻孢囊研究进展黄海燕,陆斗定,HUanGHai-yan,LUDou-ding

降低水平压力梯度误差的方法比较王俊,许东峰,wanGJun,XUDong-feng

三维成像雷达高度计的工作机理及其可能的海洋学应用张荣,杨劲松,黄韦艮,张华国,陈小燕,王隽,ZHanGRong,YanGJing-song,HUanGwei-gen,ZHanGHua-guo,CHenXiao-yan,wanGJuan

海水淡化排放的高盐废水对海洋生态环境的影响黄逸君,陈全震,曾江宁,江志兵,HUanGYi-jun,CHenQuan-zhen,ZenGJiang-ning,JianGZhi-bing

乐清湾生态系统脆弱性研究彭欣,仇建标,陈少波,谢起浪,李尚鲁,黄晓林,penGXin,QiUJian-biao,CHenShao-bo,XieQi-lang,LiShang-lu,HUanGXiao-lin

硫酸盐-甲烷界面与甲烷通量及下伏天然气水合物赋存的关系方银霞,初凤友,FanGYin-xia,CHUFeng-you

三门湾海域4、7月营养盐分布及其稀释效应王奎,金明明,陈建芳,金海燕,卢勇,李宏亮,wanGKui,Jinming-ming,CHenJian-fang,JinHai-yan,LUYong,LiHong-liang

健跳港上游引水对海床冲淤影响的数值模拟分析唐子文,黄世昌,tanGZi-wen,HUanGShi-chang

简讯与简介

海南近海海域浊度与悬浮颗粒物粒径的分布特征杨海丽,郑玉龙,黄稚,YanGHai-li,ZHenGYu-long,HUanGZhi

钱塘江与杭州湾河海界线的划分许建平,杨义菊,XUJian-ping,YanGYi-ju

海洋微生物活性物质的研究进展刘晶晶,陈全震,曾江宁,高爱根,廖一波,LiUJing-jing,CHenQuan-zhen,ZenGJiang-ning,Gaoai-gen,LiaoYi-bo

钱塘江河口资源的开发和保护陈森美,CHenSen-mei

基于改进的iHS方法的SaR图像增强与融合张微,丁献文,陈汉林,ZHanGwei,DinGXian-wen,CHenHan-lin

海洋学研究篇2

日本殖民时期曾在岛内设立“台湾总督府水产试验所”,开展渔捞、海洋、水产加工、养殖等研究;台湾光复后,更名为台湾省水产试验所,上世纪50年代,主要进行与渔业有关的海洋生物研究与近岸调查,先后到东海、南海、越南近海、泰国暹罗湾、马来西亚等海区开发新渔场。

1952年,台湾渔业主管部门在基隆设立海洋研究室,1954年与台湾大学合办渔业生物试验所。1959年,台湾大学成立海洋研究会。同年,为准备参加黑潮调查,由台湾中研院化学研究所和动物研究所、台湾大学地质系和动物系及渔业生物试验所、台湾海军总部情报机关和海洋测量机构、台湾水产试验所及台湾省立海洋学院等组成联合海洋研究团队。

1961年,台湾海军测量船首次开展海洋探测工作,实施近海调查。1965年到1969年之间,台当局又派出“阳明号”军舰,参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主办的国际黑潮合作调查的8个航次。

时岛内海洋研究人员与设备都极度缺乏,无法开展完整而有系统的研究工作。1966年,台美科学合作机构邀请美国专家来台,经过考察,建议台当局应设立专门的海洋研究机构。台当局随后责成台湾大学筹建海洋研究所。经两年筹备后,1968年8月该所正式成立,成为岛内首个综合性的海洋研究机构,由台湾科技主管部门重点资助其从事海洋研究与教学工作。此外,成功大学也在1967年成立了海洋工程与水利研究所。

1969年5月,由美国租借给台当局的一艘海军拖船抵达台湾,被改装为海洋研究船,命名为“九连号”,交由台大海洋所管理,开始台湾近海的调查工作。包括1972年,与美国佛罗里达州立大学合作研究台湾东南部上升流现象;1975年,“九连号”到菲律宾海域捞取锰结核,并同美国一些大石油公司及美国联合地球物理探测公司在台湾海峡合作勘探油气资源。

1976年,台湾水产试验所利用改装的“海功号”调查船前往南大洋,从事远海拖网作业及渔场开发工作,试捕南极磷虾,同时调查分析邻近南极海域生物资源和生态环境。

重视海洋科研

到上世纪70年代后期,岛内其他许多大专院校也先后设立了与海洋相关的系/所,从事海洋科学教学及基础与应用研究。其中规模较大的有:台湾省立海洋学院(原名基隆海事专科学校,即现在的海洋大学)海洋学系及研究所、海洋工程系及研究所、渔业学系及渔业研究所,中山大学海洋科学学院及海洋地质所、海洋资源学系及海洋生物研究所,中国文化大学(原名文化学院)海洋学系及研究所等;此外,淡江大学、中正理工学院、屏东技术学院、高雄海事专科学校、海事专科学校、嘉义农专等也设有与海洋科学有关的科系。

由于“九连号”过于老旧,设备过时,难以满足日益发展的海洋研究需要,台湾科技主管部门1980年开始筹建新船,1982年5月与挪威一家造船厂签订协议,委托其建造一艘新型海洋研究船,1985年交船,命名为“海研1号”。该船性能优越,设备先进,能够克服海上较大风浪,顺利执行了多项海洋科学研究探测计划,取得往年难以搜集到的冬季资料。也因此,台湾科技主管部门将其列为岛内唯一浮动的“贵重仪器使用中心”。

到80年代中期,台湾科学家已对周围海域有了相当程度的了解。但因缺乏规划主导,人力分散,研究手段落后,经费不足,难以开展系统海洋调查任务,大多有为与海洋渔业和海水养殖有关的自由研究。鉴于此,台湾科技主管部门在1985年4月组成海洋研究项目访问小组,与岛内各海洋科学相关学术机构广泛交换意见,最终于同年12月完成海洋科学学科规划,分为海洋物理、海洋化学、海洋地质及地球物理、海洋生物及生态、海洋渔业、海洋工程等6个学科。

为提升海洋科学基础研究及近岸环境应用研究的水平,台湾科技主管部门还制定了多项重点计划,包括:推动台湾黑潮及其邻近海域整合计划,针对海洋研究人力有限与研究海域分散的现况,以大型合作计划整合岛内海洋物理、海洋化学、海洋地质及海洋生物的研究力量,首先对台湾东北海域做一完整的规划探测,了解水文变化与生物资源的相关性;参与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所支持的世界洋流观测实验(woCe)计划,藉此机会,可提高台湾海洋科技的研究水平;针对历年来各研究机构所刊行的海况资料,编制海洋图志,以完整编纂台湾海域数据,提供给政府部门及民间作为未来海洋开发的参考;增建研究船队,由于海洋研究工作日益增加,仅靠“海研1号”到处奔波远远不够,特别是一些中尺度的海象变化调查,必须由多船联合开展,而且该船吃水深达5米,无法进行近岸调查作业,“国科会”因此计划建造数艘以区域性简易调查为主的小型研究船(包括“海研2号”和“海研3号”),分散布置于全岛各处,以满足基本研究需求;成立技术研究人力小组,专门负责研发海洋物理、化学及地质探测的技术及仪器设备,使研究人员能全心致力于资料分析与学术研究。

海洋学研究篇3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2014年博士招生简章

一、所简况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成立于1959年1月,所址广州,是我国规模的综合性海洋研究机构之一,为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序列单位。现有职工609人,研究员84人,博士生导师99人,1名,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名,973首席科学家3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7名,青年2名,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25名。拥有海洋科学博士后流动站,在站博士后35人。

设有热带海洋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边缘海地质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热带海洋生物资源与生态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海洋微生物研究中心、广东省海洋药物重点实验室、广东省应用海洋生物学重点实验室、深海观测开放实验室和南海深海过程联合实验室。

拥有大亚湾海洋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三亚海洋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湛江海洋经济动物实验站、汕头海洋植物实验站和西沙、南沙深海海洋环境观测站;有“实验1”号、“实验2”号和“实验3”号三艘大型海洋科学考察船;以及南海海洋生物标本馆和信息中心。

目前,英语一共有海洋生物学、物理海洋学、海洋地质学、海洋化学、环境科学等5个博士学位授权点和6个硕士学位授权点,以及环境工程、生物工程、地质工程3个工程硕士培养点。现有在学研究生294人,其士研究生131人,硕士研究生163人。生活条件和科研、学习环境优越;助学金及研究津贴优厚。热忱欢迎有志于海洋科学研究事业的青年学子报考。

二、培养目标

我所招收的博士学位研究生,旨在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爱国守法,在本学科领域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及相关工作的能力,能在科学研究和专门技术等方面做出创造性成果的高级专门人才。

三、报考条件及要求

(一)需满足下列条件:

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2.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愿意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3.考生的学位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已获得国家承认的硕士或博士学位的人员;

(2)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硕士毕业生(能在博士入学前取得硕士学位);

(3)硕士学位同等学力人员。

其中硕士学位同等学力人员是指:

①获得国家承认的学士学位满6年(从获得学士学位到博士生入学之日),达到与硕士学位同等学力;

②国家承认学历的硕士研究生结业生(报名时已取得结业证书);

③报名时已取得国家承认学历的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但尚未取得硕士学位的人员。

4.身体健康状况符合研究所或院系规定的体检要求。

5.年龄一般不超过45周岁,定向培养的考生年龄不限。

6.有两名所报考学科专业领域内的副教授以上职称专家(或相当专业技术职称的专家)的书面推荐意见。

(二)同等学力人员报考,除符合上述有关要求外,还应具备下列条件:

1.已取得报考专业6门以上硕士研究生主干课程的合格成绩(由教务部门出具成绩证明或成绩通知单)。

2.已在公开出版的核心学术期刊发表过本专业或相近专业的学术论文2篇(第一作者);或获得过与报考专业相关的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为主要完成人);或主持过省部级以上科研课题。

(三)三年学制的全日制应届硕士毕业生报考,最迟须在博士入学前取得硕士学位;两年学制或两年半学制的全日制硕士研究生,需取得硕士学位后方可报考;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必须取得硕士学位后方可报考。

(四)下列情况的考生报考时须征得委托培养或定向培养单位的同意:

1.现为委托培养或定向培养的应届毕业硕士生。

2.原为委托培养或定向培养的硕士生,现正在履行合同服务期的在职人员考生。

3.拟报考定向培养的考生。

(五)我所招收的博士研究生全部为国家计划内全日制脱产学习博士生。有特殊原因不能保证全脱产学习的考生,应在报考和复试时向研究生部和导师说明。

(六)现役军人考生,按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的规定办理报考手续。

四、报名时间、方式及报名手续

1.网上报名时间:

秋季入学博士生网报时间:2013年12月10日-2014年2月10日。

2.网上报名方式:

请考生登陆中国科学院大学招生信息网(http://admission.ucas.ac.cn),点击“博士报名”,网上报名前请务必仔细阅读我所网站发出的“网报公告”,凡未按要求报名、网报信息误填、错填或填报虚假信息所造成的一切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

3.网上报名成功后,报考“普通招考”类别的考生应在规定的期限内向我所提交“网报公告”要求的书面材料。

4.我所对考生的报名材料进行审查后,向符合报考条件的考生发放准考证。在复试阶段将对报考资格进行复查,凡不符合报考条件的考生将不予录取,相关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

5.我所春季只招收硕博连读生,秋季招收公开招考的博士生。

五、普通招考考试科目及考试方式

1.考试分初试、复试两个阶段。

2.初试的笔试科目为:政治理论课(已获得硕士学位的人员和应届硕士毕业生可以免试)、外国语(语种以各单位公布的专业目录为准,听力测试在复试中进行)和不少于两门的业务课,每门科目的考试时间为3小时,满分为100分。政治理论课、外国语由中国科学院大学统一命题,业务课由研究所命题。

3.初试时间

秋季入学招生考试:外国语:2014年3月22日上午8:30-11:30;政治理论:2014年3月23日下午2:00-5:00。业务课考试时间以准考证为准。

4.复试的时间、内容和方式等情况以复试通知为准。

5.同等学力考生除了必须参加政治理论课笔试外(在初试时进行),还必须加试所报考专业的两门硕士主干课程。加试科目不得与初试科目相同,加试方式为闭卷笔试,每门加试科目考试时间为3小时,满分为100分。加试的科目及时间、地点另行通知。

六、体格检查

体检标准按照教育部、卫生部、中国残联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教学〔2003〕3号)、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教育部、卫生部《关于进一步规范入学和就业体检项目维护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入学和就业权利的通知》(人社部发〔2010〕12号)以及《教育部办公厅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学生入学身体检查取消乙肝项目检测有关问题的通知》(教学厅〔2010〕2号)要求进行。新生入学后需进行体检复查。

七、其他

1.考生因报考研究生与原所在单位或委培、定向及服务合同单位产生的纠纷由考生自行处理。若因上述问题使得我所无法调取考生档案,造成考生不能复试或无法被录取的后果,我所不承担责任。

2.本简章如有与国家新出台的招生政策不符的,以新政策为准。

单位代码:80069

邮寄地址:广东省广州市新港西路164号新办公楼808a

邮编:510301

联系部门:研究生部

联系人:李丹

海洋学研究篇4

关键词:海洋药学 美国研究生教育 人才培养

海洋世纪是人类社会发展整体性地转向海洋的世纪。我党提出了海洋兴国战略,制定了从海洋大国迈向海洋强国的战略和方针政策。近年来,随着海洋开发步伐的加快和现代生物技术的广泛应用,从海洋生物中发现活性天然产物,并将其开发成新型药物得到了研究人员的普遍重视。海洋药物研究已成为一个崭新的领域,显示出广阔的研究和市场前景。

研究生教育是高等教育的最高层次,研究生教育改革在各国具有相似性:扩展和强化研究生教育;使研究生不仅在学术领域,而是在比较广泛的职业领域受到训练;教育培养能够在比较广泛的社会的、经济的和环境的问题相互交叉的背景下提出问题的高质量的专业人才[1]。海洋药学高等院校担负着为我国海洋经济快速、可持续发展输送高素质的研究生培养人才的重任。本文通过剖析美国研究生教育特点及发展趋势,浅谈对我国海洋药学专业研究生教育改革的几点认识。

1. 美国研究生的教育[2-3]

进入21世纪后,美国根据国内和国际形势的变化,对美国研究生教育的发展进行了总结,认为研究生教育在引领社会发展与进步方面有着关键性的作用,美国近百年来的经济繁荣与政治强盛根植于美国的研究生教育系统;将高质量研究生教育看作是整个高等教育系统成功的推动力,也是美国在研究与创新方面领导力的基本组成部分;强化支持关键领域的研究生教育是保持国家竞争力的关键。美国研究生教育如下特点:

1.1 注重创新合作

基于认识到未来的劳动力必须包括受过研究生水平训练的人员,他们将是知识的创造者和未来的改革者,这些未来的领导者不仅要具有技术的竞争力,还要擅长处理全球经济时代我们所面临的社会和文化问题,许多美国研究生院经常就研究生教育与企业和政府部门进行合作。美国研究生院、企业和政府之间的联系有许多形式,有各种水平的合作。为适应需要,美国出现了1年的专业科学硕士计划,如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的数据分析学专业硕士研究生为企业提供具有较强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毕业生。此外,北卡罗来纳州许多银行、制药、信息技术等领域的大型企业都在其运行过程中应用高级分析技术,因此这样的研究生很受欢迎。

1.2 加强培育企业

美国教育机构认为研究生水平的创业计划有利于知识的创造和创新,这对于延续美国的经济繁荣是至关重要的。有许多关于创业计划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成功例子。佐治亚理工大学的企业创新研究所与高级技术发展中心利用科学、技术和创新帮助企业更具竞争力。例如,这所大学提供能够帮助企业家建立成功公司的课程计划。Vivonetics就是这样的一家公司,它是一家由佐治亚理工大学的研究人员共同创建的纳米技术公司。这家公司获得了联邦政府的资助开发分子信号灯技术并使其商业化,用于检测和诊断癌症及其他疾病。这种合作推进了科学进步,孵化了新企业并改善了人民生活。

1.3 强化社会实践

美国的专业硕士是1997年创立的新研究生学位,这个学位可以使学生接受科学与数学方面的高级训练,同时还发展被雇主看中的实际工作技能。专业硕士一般设置在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领域,进行学制为两年的学术训练和包括实习和交叉训练的专业训练。学生主要在非学术领域就业,一般不做论文。目前美国在21个州的51所大学设有100多个专业硕士计划。专业硕士学位是应对工商企业、非盈利部门及政府部门不断变化的劳动力需求而出现的很有前途的新创造。

1.4 优化和强化资助

美国许多成就的取得都是通过对研究生教育与研究的投入取得的。目前,美国研究生通过研究生教育与研究奖学金以他们对教学与研究机构使命的贡献获得资助;也通过联邦政府或州政府按学科设立的研究员薪金和培训奖学金获得资助。很大一部分研究生通过教授的研究项目获得资助,由于研究生构成了美国研究实验室中的科学与工程劳动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形式的资助是一种研究创新的非常重要的驱动力,研究助理职位不仅使研究生有机会在前沿领域作出贡献,而且可以使他们获得完成学业的关键资助。联邦政府始终是学术研究与研发的主要资金提供者和研究生教育的主要支持者,其他的联邦机构和政府各部也有给研究生提供资助的计划,通过高等教育帮助更多的人开发他们的潜能,可以推进经济、社会、健康和公民的进步。

1.5 强调交叉学科的培养

知识的发展和现代社会的运行机制,促使研究人员研究单独一个学科是难以解决的复杂问题。跨学科研究生教育提供了紧迫社会问题的创新解决方案。大学越来越多地和企业及联邦机构共同对国家面临的挑战负责。交叉学科的研究生教育往往从这种合作伙伴关系中产生,这种合作伙伴关系是有形的,典型的,它是设置在大学之中的一个研究机构。

2. 思考与启迪

我国海洋人才资源存在总量不足、结构欠优,尤其是海洋药物研究人才数量严重匮乏。据统计全国各海洋专业专本科生、硕士、博士的供给比例为1:1.3:23,与较佳能级结构1:6:14相比存在明显差距。从事海洋药物研究的技术人员比重远远落后于世界海洋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对比美国研究生教育,对于我国海洋药物研究生教育从几个方面培养。

2.1 注重基础知识和创新能力相结合

我国是一个海洋大国,海洋资源极其丰富,但我国海洋研究和开发的力量和水平相对比较薄弱,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我们国家的海洋教育和海洋研究,与我国海洋发展的要求还极不相称。海洋类研究生的培养担负着为我国海洋经济快速、可持续发展输送人才的重任。但是海洋药物研究生生源质量参差不齐,有的是跨学科招收的研究生,近几年不少海洋类研究生培养单位也是有苦难言。为此,在培养过程中基础知识的培养是首要问题。“万丈高楼平地起”,基础尤为重要。“创新”是一个社会不断发展、更新的基石,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海洋的资源本身比较复杂、多样、深奥,海洋药物研究更是一个艰辛探索的过程,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大胆的探索能力才能将稀少、稀有、特殊药效活性的药物应用于人类,为人类造福。

2.2 完善交叉学科的教育和培养

海洋生物制药专业研究生教育的本质是“利用海洋生物的独特的药物资源来研究、开发和生产的海洋药物人才”。海洋药物研究领域已成为当今医药科学最引人注目、最具有生命力的前沿学科之一。海洋药物专业相对是一门比较强的课程,又由于海洋生物、植物的药用部分比较复杂,对于海洋药物研究生的培养要考虑全面发展,在课程上设立基础课题的同时,交叉设立相关的专业课,如:有机化学、药物化学、天然药物化学、分析化学、无机化学等基础课,还要设立计算机课、专业英语、海洋药物学、海洋植物学、海洋生物学等等,同时还要企业、工厂实践课程学习,完善学科交叉培养的和教育,具有全面的知识体系,加之强势的科研动手能力、探索能力才能适应于海洋药物研究的发展,才能创造出更多的贡献。

2.3 增加培养经费的投入

研究生培养质量培养的好坏,一个不容忽视的关键的原因是科研经费投入的的不足。我国大学的科研经费来源单一,海洋大学也如此,专门资助研究生的科研基金只有设在教育部的硕士点、博士点基金等,额度很小。研究生是一个国家科研力量的生力军,尤其适合进行应用基础研究工作,海洋药物的研究是其中之一。据科技部的统计,我国高校的高档次的论文和专利产出率较之科研机构高许多,而且高校专利产出对经费增长显示出强劲的增长速率,同时,高等院校也是国际论文和国内论文的生产主体,而研究生是其中的科研生力军。为此,我们还要鼓励学生创业,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使我国的高等教育真正起到引领社会发展。研究生招生数量的增加必须和投入到高等院校的科研经费增长保持基本同步。只有将全国的研究生招生数量、各高校的研究生招生数量和科研经费挂起钩来,才能确保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提高。

2.4强化和重视企业合作

海洋药物研究相对专业性比较强,在学校里进行的书本上的学习、教育不能适应于海洋药物研究的才人需求。我国的教育体制与欧美不同,企业及政府各部门有少数设有独立科研机构,这些研究机构也招收少量的研究生,只有少数政府部门在大学设有联合研究机构。同时,学生也很少到企业去,很多学生没有社会经验,学到的书本知识无法应用与社会实践中。为此今后,我国应该提倡政府和企业部门在海洋大学设立合作研究机构。这种合作,即培养了研究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得到了锻炼,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又对合作双方及社会具有高效、多赢的特征,可有效避免高校科研力量的“空转”,发挥引领社会的作用。

项目基金:浙江海洋学院校级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2011年)。

参考文献:

[1] Johson Jm, Coward R. Summary of proceedings [C]//Graduate education reform in europe, asia and the americas and international mobility of scientists and engineers. arlington, 2000.

海洋学研究篇5

关键词:船舶与海洋工程课程设置专业选修课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C

Do1:10.3969/j.issn.1672-8181.2015.03.007

1引言

2003年世界经济复苏推动了航运市场的迅速发展。随着订船量的高涨,世界造船业开始空前规模的扩张。整个造船业的发展发生了空前的变化。船舶趋向“吨位大、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新船型、新技术、新工艺的方向发展。未来的船舶建造将是以知识为核心,以知识密集、技术密集、资金密集为特征的新型产业,传统的劳动密集特征将大为削弱。虽然中国在造船量上和日韩的差距越来越小,但整体造船技术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仍较大。从人力资源成本、国内市场潜力、产业配套能力和投资软、硬件环境等多种因素综合比较,中国是最有条件成为大规模承接新一轮国际间造船产业转移的发展中国家之一。任何制造工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的培养,如何为我国造船工业的发展提供合格的人才,是学校当前重中之重的任务。2006年开始,为了适应形势的发展,船舶与海洋工程系对教学计划进行了调整和改革,增加了一批与船舶和海洋工程相关的专业选修课,选修课的设置覆盖了船舶设计、海洋工程、交通运输、船舶贸易和海洋环境等领域。专业选修课给学生更大的自由度,可以自主构建自己的知识结构,促使不同水平的学生在一起学习,同学们不同的知识背景和眼光都会给每个人以不同的启迪。对于提高本科教学质量将起到重要作用。但是,由于目前专业选修课门数多,学生选课的盲目性很大,同时,部分专业选修课涉及的知识面广,属于交叉学科,使得部分专业选修课的教、学的效果不理想,没有达到教学改革的目的。本项目通过对船舶及海洋工程专业选修课选课过程和教、学的过程进行广泛的调查和研究,在不断完善和改进船舶及海洋工程专业选修课的设置,选课和教学的基础上,建立具有本专业特色的专业选修课体系,直接为培养创新型人才服务。

2研究目的和指导思想

有关部门曾对大学本科毕业生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查,被调查的有工厂、科研所、医院、中学,了解他们的知识结构、实际技能是否适应工作的需要。从调研结果来分析,有63%的毕业生知识结构不能适应工作的需要,主要表现在知识面较窄,专业性太强,而工作中需要的知识没学到。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在教学形式上,以“三中心”(课堂、课本、教师)为主。在教学目的上,以传授知识为主,忽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侧重于探求教学内部的规律,强调知识的结构性、系统性、严密性,强调如何学好和掌握知识,而忽视教会学生如何自己学习,如何灵活运用知识;忽视学成后对社会有何作用。在教学方法上,采取满堂灌,注入式,而不注意启发学生的积极思维,不注意留下问题让学生去思索,去自己解决。在教学过程中,片面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围绕教师转,教师讲授,学生听、记,学生处于消极被动地位。列夫・托尔斯泰说:“如果学生在学校里,学习的结果是使自己什么也不会创造,那他一生将永远是摹仿与抄袭”。为了改变目前的状况,《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制度,提高教学质量,是一项十分重要而迫切的任务。要针对现有的弊端,积极进行教学改革的各种试验,例如改变专业过于狭窄的状况,精简和更新教学内容,增加实践环节,减少必修课,增加选修课……”。这一指示对当前高等学校的教学改革有极为重要的指导意义。这就要求学生在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开发智力、培养能力为中心,有组织、有计划、有要求的教学活动和教育活动。必修课和选修课相互渗透,相互促进。必修课解决人才培养中的共性问题,体现人才培养的计划性;选修课则是发展学生的特长、爱好、兴趣,解决个性问题,体现人才培养的灵活性。

为了实现2015年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第一造船大国的宏伟目标,我国船舶工业必须要有跨越式的发展,而发展的关键是人才。实施“科教兴船”的发展战略,就一定要始终坚持“两个第一”,即“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和“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这些年来,“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已经在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中为大家所接受并付之实践;“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论断更是科学地指出了今后中国社会和经济发展必须倍加重视的关键因素。目前,我国造船就业人员的整体素质虽有提高,但仍与世界造船业从业人员的平均水平有较大差距。专业技术人员短缺,仅占就业人员10%以下,远低于造船发达国家的平均数。再有,技术人员的创新意识比较淡薄,这是我国造船工业最大差距所在。我国造船人才的总量、结构和素质远远不能适应建设造船强国的需要,必须实施“人才强船”战略,把人才作为推进造船发展的关键因素,制定出可操作的人才政策,从人才培养、人才使用和人才待遇等各方面拿出配套的、有力度的综合措施,努力造就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人才队伍。

要搞好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选修课课程设置的改革,首先必须有正确的指导理论和指导思想。邓小平同志提出的“三个面向”,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战略方针,也是高等教育改革的根本指导思想。高等学校培养出来的人才不仅必须适应“三个面向”的需要,而且各方面的工作都要朝三个面向方面努力。积极挖掘潜力,努力为社会服务,即“面向现代化”的实际行动,在为社会服务中,又能吸收教育投资,发展教育事业。通过加强船舶及海洋工程专业选修课教学改革,能达到以下目的:从传授知识型向开发智能型转变,即坚持传授知识与发展智能的统一。知识型学生,是指只有知识没有能力,只能接受、记忆教师传授的知识、书本知识,不能独立地获取知识,运用知识的学生。智能型学生,是指有较强自学能力,独立获取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有较强的社会适应性的学生。许多高等学校越来越清楚地看到,现代社会科学技术和生产的发展,对每个人尤其对大学生的适应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一是劳动的高度协作化与人际交往的日益广泛化要求;二是知识的整体化与一专多能的要求;三是科学技术的综合化与创造能力的要求;四是现代社会高度节奏化与应变能力的要求。这些都要求在课程设置中要减少必修课,增加选修课,减少课内学时,让学生有较多的自由支配时间和自学时间。实践证明,大部分青年学生都有一定的创造潜力,问题在于多数人缺乏创造意识、创造欲望,没有把才能挖掘出来,我们只要积极创造条件,培养和发展大学生创造性思维,走上创造之路是完全可能的。进行创造教育,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把教学过程不是单纯地当作学习过程,而是学习和发现相结合的过程。教学过程不仅应使学生学习丰富的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的思维、想象、分析、综合、研究、创造能力,让他们及早进入创造性思维和实地创造的境地,以发展他们的创造性和进取精神。创造教育的推行,是培养具有创造能力人才的重要措施。

3研究方法

本项研究立足创新人才培养目标,开设一批科技含量高、创新氛围强的专业选修课程,将理论教学与社会需求有机结合,形成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专业选修课课程设置和教学新体系,有效的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与创新能力。具体研究方法是:

第一,针对目前现状,根据培养目标的要求,制定出有学科特色的、科学合理的、切实可行的调查提纲(见附件);

第二,对已经参加专业选修课学习和教学的学生和老师的调研;

第三,对生产部门和社会对船舶及海洋工程系专业培养要求进行调研;

第四,对调查报告进行的分析和研究,提出船舶及海洋工程专业选修课的课程设置的建议。

4调研结果分析

本次调研的区域以武汉和上海地区为主,涉及的单位包括船厂,设计院,研究所和船检等相关企事业单位。按照调研反馈的信息人员的工龄,我们将调研结果分成了几组,本校2001级,2002级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毕业生,主要工作岗位在船厂和设计院;2003级在校生;工龄小于3年的工程技术人员,生产和设计工作第一线;工龄大于3年小于5年的工程技术人员;工龄大于10年工程技术人员,项目负责人和主任工程师等。所有受调人员的本科专业均为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图1至图6为按不同组人员反馈的信息分析图。纵坐标单位为百分数。横坐标为各门专业选修课。

对问题20的回复按照各人从事的专业有多种多样,对其进行分析和归纳,可以得出下面几点结论:

*船舶专业英语;

*相关的计算机软件应用:如tribon,napa,CaDDS5,FLUent等;CaD必须学好;

*生产设计,工艺流程,船舶编码技术,船舶生产管理;

*船舶贸易法律,船舶经营决策;

对问题21的回复进行分析和归纳;

*提高毕业设计质量,专业课程学习质量;增加课程设计;

*多实践,增加实际动手能力,各实践课程应加大比重,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应多增加和企业的合作;提高认知学习和毕业实习质量,以拉近学生和未来工作岗位的距离,增加工作现场的实习时间。

*根据实际,增设均与现代船舶与海洋工程密切相连的课程。

分析企事业单位反馈的调研结果,可以看到随着船舶与海洋工业的迅速发展,造船工业的发展趋势是国际化,对外交流和引进技术的消化和吸收,质量管理等等都需要学生有较强的外语基础。加强船舶专业外语的教学,将为学生今后在企事业单位的发展提供一个坚实的基础。而造船技术的飞速发展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紧密相连,先进的设计工具,制造设备的管理的现代化,生产过程的现代化,要求学生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和计算机使用的技术,加强相关的计算机软件应用教学,将使得学生在今后人才发展的竞争中处于领先的位置。而教学和生产实际相结合,一直是我国大学人才培养的基本战略,如何在当前行业商业化的条件下加强与企事业单位的合作,是我们必须认真考虑和对待的问题。

对在校生的调研结果表明,主要需要解决的问题是选课的盲目性,加强引导,避免把专业选修课变成科普课,使学生在课堂和书本上学到的知识能够成为他们今后发展的坚实基础,为我国船舶工业的发展做出应的贡献。

5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教学改革的几点建议

5.1加强国际化的教育

当今造船工业的发展趋势是国际化。要参与国际工程竞标,就要提高国际活动能力。中国的工程教育必须加强国际化的努力,培养学生的外语能力及对国外技术、经济和文化发展动态的关注,主动与国际接轨,以应对全球化和国际化的挑战。

5.2强化各种设计软件的教育

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给船舶设计和制造过程带来了全新的面貌,加强各种船舶常用设计软件教学和培训,将为学生在设计和研究过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5.3加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育

只有充分利用高校教师丰富的工程理论知识和造船工业工程师丰富的工程设计和施工实践经验,加强两者的结合,才能切实提高教育质量。要经常邀请有经验的工程师来校为学生介绍当今工业技术的发展特点,教师要尽力加强与企业在工程中的合作和交流,在创新理念上相互切磋,共同提高。大学的教材,尤其是像造船技术,工艺等实践性很强的教材一定要邀请企业合作编写,同时,还要在企业帮助下加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工程实践环节,充分利用见习实习和生产实习的机会,为企业培育创新人才而共同努力。

总之,在新的形势下,我国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教育模式必须在“厚基础、宽口径”的条件下,坚持专业教育模式为培养目标服务。不同层次定位就有不同的培养目标,不同的培养目标就应当采取各自相适应的教育模式。这样才能培养出优秀的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的毕业生,满足我国造船工业的发展需求。

参考文献:

【1】陶永宏,冯俊文.基于产业集聚的中国船舶工业发展思考【J】.船舶工程,2005,27(5).

【2】张通等.浅析中国造船业未来的发展战略【J】.江苏船舶.

【3】盛颂恩.工科本科专业教育发展趋势之思考【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5,(5).

海洋学研究篇6

关键词:高校跨区域研究院运行模式发展情况

中图分类号:G644文献标识码:a

一、高校异地研究院现状

近些年来,政产学研合作的重要性被广泛认可和接受,并在全球众多国家得到应用。在政产学研合作中,政府、企业、高校与研究机构,各有不同的利益诉求。为平衡利益诉求,最大化发挥各自在政产学研合作中的能力与作用,迫切需要建立一种新的合作模式或组织形式。

研究院的出现是政产学研结合的一种有效制度模式创新,通过研究院这个平台,政府、企业、学校与科研院所,可以开展有效的合作使各自的利益诉求作用与能力得到较大的发挥,从而促进社会的发展。研究院类型的划分,根据不同标准有不同结果。以主要职能为分类依据,可分为产学研型研究院、教学性研究院、专业型研究院;按所属区域可分为,本地研究院与跨区域(异地)研究院;按主办单位为依据,可分为高校独立建设研究院、校地共建研究院与校企共建研究院。

校地共建跨区域研究院,简称高校异地研究院,主要是指地方政府与异地大学合作,以大学为主要依托单位共建的产学研合作载体。国内现有的高校异地研究院已呈现遍地开花之趋势,例如华中科技大学(东莞)工业技术研究院、清a大学深圳研究生院、浙江大学苏州工业技术研究院等。本文以天津大学青岛海洋技术研究院为例,分析大学主导型异地研究院的发展。

二、天津大学青岛海洋技术研究院建设背景

天津大学始建于1895年,前身是北洋大学,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大学,是“985”首批重点建设的大学。党的十提出海洋强国战略后,双方聚焦蓝色产业与科技的融合,结合青岛蓝谷发展历史机遇,联合共建了天津大学青岛海洋技术研究院。

2013年5月,天津大学与青岛市人民政府签署全面合作框架协议,开启市校全面战略合作。2014年1月,天津大学与青岛蓝谷签订研究院共建协议,标志着天津大学青岛海洋技术研究院正式落户蓝谷。

天津大学青岛海洋技术研究院位于青岛蓝色硅谷核心区创业中心一期,占地约20亩,建筑面积3.2万平方米,总投资5.18亿元。研究院重点建设青岛海洋工程研发中心、蓝色人才培养与培训基地、海创众创空间、海洋工程公共研发平台、天津大学技术转移中心青岛分中心、校企联合研究中心等六大中心。重点开展海洋工程装备、海洋探测与监测、海洋资源综合利用、海洋生物工程等领域的科技研发和产业化,力争打造国际一流的海洋工程领域研究机构。

三、天津大学青岛海洋技术研究院建设机制

(一)机制体制

为便于研究院灵活运行,并加速学校蓝色科研成果产业化,天津大学青岛海洋技术研究院采用“事业+企业”双轨制运行机制,采用“一班人马,三块牌子”的组织机构形式。

一是天津大学的常设院级机构。天津大学校长办公会决定成立天津大学青岛海洋技术研究院,作为天津大学驻青岛科研机构。研究院院长、副院长等高级管理层由天津大学直接委派,负责管理研究院日常事务。

二是青岛市政府设立的事业单位。青岛市机构编制委员会同意设立天津大学青岛海洋技术研究院事业单位,研究院实行自筹自支、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运行模式。

三是独立法人公司。研究院注册了天津大学(青岛)海洋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为其下属的全资子公司,研究院院长为公司总经理。

(二)管理体制

研究院在管理体制上实行“三会一院长”的管理体制,即理事会、董事会、院务办公会以及院长一体制。

一是,理事会是由天津大学、青岛市科技局、蓝谷管理局共同组建,负责事业单位体系内部事务。研究院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理事会是研究院最高的权力机构。研究院涉及到事业单位的事项,都需经理事会同意。这种组织模式是一种企业式的组织管理模式,实行的是市场化运行,但本质上仍属于事业单位。

二是,董事会是由天津大学与研究院共同组建的,负责天津大学(青岛)海洋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的内部事务。涉及到公司的事项都需经董事会同意。

三是,院务办公会是由研究院各部门与高级管理层组成的,属于事业单位体系。其与理事会的区别,主要在于办理事项的大小。由于理事会成员涉及各个单位,组织会议较为复杂。故设立院务办公会,负责研究院内日常事务的管理。

四、建设成效

(一)建设强有力的人才队伍

对于一个研究机构来说,人才是第一位的。在人才上,研究院主要做了两方面工作:一是吸引高水平的人才集聚研究院;二是人才的科学培养和使用。目前,天津大学青岛海洋技术研究院共入驻各类科研人员110余人,其中天津大学来青、973首席、杰青、长江等高端人才20余人。

研究院先后打造了青岛高端领军人才科研工作室、海智工作站、专家工作站等,以引进更多的高层次人才,进一步提升了研究院的科研水平和自主创新能力。目前,入院教授中已有两位获批青岛市创新创业领军人才专项,一位获聘青岛市科学技术奖评审专家委员会委员。研究院人才队伍已形成稳定的增长态势,各项科研任务已全面展开。

(二)成功搭建各类科研平台

天津大学青岛海洋技术研究院根据发展目标及功能定位,成功搭建了各类科研平台。

第一,研究院被认定为国家海洋技术转移中心专业领域分中心,未来将承担青岛海洋工程领域技术转移及科技成果转化评估工作;

第二,研究院牵头组织申报的“青岛市海洋工程装备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被青岛市科技局批复成立,以推动海洋工程装备产业整体升级,促进产业链聚集发展,助推国家海洋强国战略;

第三,海洋信息工程研究所已入选市级“海洋信息工程实验室”,重点开展海洋长距离通信研究;海洋电力新能源高新技术研究所入选青岛市“低碳分布式能源与微网工程实验室”,重点开展海洋新能源开发、利用及微网控制技术等研究。

第四,天津大学与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共建的“海洋观测与探测联合实验室”项目已启动入驻。入驻团队将在海上移动平台、光纤传感器、通讯网络三方面展开产业化研究。

(三)大力引进科技项目

科技项目是整个研究院的核心是发动机,也是整个产学研流程中最重要的一环。在青岛科技局“大院大所引进”专项的支持下,研究院共组织申报山东省重点产业技术、青岛市科技惠民专项、青岛市孵化器创业专项、蓝色硅谷核心区创新创业专项项目等12个省市级科技项目,并承接了10余个区级科技项目,获批由山东省科技厅与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共同设立的“问海计划”科技专项项目2项。

研究院充分利用密切联系市场和生产第一线的便利,积极开展以应用型技术为主的科技项目研究,并把科技成果申请成为专利,积极推进成果产业化,目前已向国家知识产权局申请专利1项。

(四)密切联合当地企业,依托平台孵化科技创新企业

研究院始终以发挥天津大学学科优势、服务青岛地方经济、助推岛城产业升级转型、带动创新创业为己任。自落户以来,积极对接当地企业,主动为企业寻找技术瓶颈、解决技术难题。共组织各类技术对接会、成果会、行业研讨会等10余场,直接对接青岛企业160余家,并集中力量推动与即发集团、国信海天等40余家企业的校企合作,与青岛天兰环境公司达成校企联合研究中心的合作意向,为企业升级转型加油助力。目前,研究院已与中国石化公司齐鲁石化分公司等多家企业签订科技服务合同。

研究院承担建设“海创・众创空间”、国家海洋技术转移分中心等部级平台,并以此为契机、以市场为导向,以校内优势学科为基础,孵化培育了青岛旗高扬环境科技有限公司、青岛天大朗诚海洋技术有限公司等12家科技型企业,这批企业正逐步在海洋及河道污水治理、近海环境数据监测等领域为青岛做出积极贡献。

五、结束语

有能力在某一区域设立研究院的大学,大多是一流大学或某些学科领先的知名高校。这些研究院的设立,可以提升区域城市和行业的能力,有利于地方的综合发展;也可加快高科技机构与高素质人才的聚集,形成科研与人才高地。天津大学青u海洋技术研究院将围绕国家海洋发展战略,建设国际一流的海洋工程领域科技研发、成果转化与人才培养基地,汇聚创新资源和创新团队,聚焦国家重大需求和国际科技前沿,开展海洋工程领域自主创新工作。

参考文献:

海洋学研究篇7

论文关键词:“海洋科学城”,品牌经营,水产品品牌构建

 

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人类对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的深度和广度日益提升。舟山市作为我国唯一的群岛型地级市,优越的区位条件和丰富的海洋资源在全国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随着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浙江港航强省建设的加快推进,以及舟山跨海大桥通车和海洋产业的快速发展,舟山市政府于2010年2月提出建设“海洋科学城”战略,重点打造五大功能区,分别是科技创意研发区、现代临港产业区、港航综合商务区、高教科研区和现代物流区。

虽然水产品行业是舟山的支柱产业,对舟山的经济发展和对外贸易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然而舟山的大部分水产品科技含金量低,依靠品牌销售或出口的产品比重低,大多数都是通过低廉的成本及劳动力来获取国际上的价格竞争优势。通过调查研究发现,虽然舟山拥有1个部级水产品品牌,多个省级品牌,但是总体在全国的知名度不高,消费者在购买水产品时,更多的是认同价格和质量。在“海洋科学城”打造科技创意研发区等功能区的背景下,舟山的水产品企业应努力抓住这次良机,打造水产品强势品牌。

尽管舟山水产品整个行业在全国来说有一定的地位,但是由于缺乏品牌领导者企业文化论文,所以无法在市场上处于领先地位,综观原因,大多数水产品企业经营者在品牌经营中存在许多问题。

1、舟山水产品企业品牌经营中存在的问题

(1)创建水产品品牌的外部环境亟待改善

水产品品牌需要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才能得到以产生和发展,如同工业品市场一样,舟山水产品市场也存在着假冒伪劣问题,而且情况更为严重,各种冒牌货冲击水产品市场,极大地影响了水产品创品牌的积极性。

(2)缺乏广告宣传的意识

品牌的造就需要通过一定的广告宣传工作,借助各种媒体提高产品的知名度和塑造企业的良好形象。然而在已有的水产品名牌中,真正愿意投入广告费用的企业实在不多,纵观各大大小小的媒体,几乎很少看到有舟山的水产品在做广告,最多的做法就是通过某些节庆日或旅游推荐会的时候进行商品的展销,但这种做法消费者获知的消息不多,效果不太好。

(3)水产品品牌质量要求不高

舟山虽然有大量的水产品生产、加工企业,但是水产品小规模生产方式依然是主流,水产品生产的标准化程度低,这就导致水产品品质不稳定,水产品品牌建设难度大。由于舟山的大部分水产企业缺乏技术投入,水产品产品线更新慢,品质降低,造成部分水产品品牌的市场影响力逐渐减弱。此外部分水产品生产、加工者质量意识淡薄,短期行为普遍,在生产过程中大量施用化学药剂和其他药剂,致使水产品的食用性、安全性受到严重影响。

(4)品牌形象缺乏文化支撑,缺乏鲜明个性

一个优秀知名的企业,都有一个非常强有力的文化支撑,因此给企业或品牌赋予一定的文化内涵是至关重要的。很多水产品仅仅以产品品种为品牌形象,似乎显得有点浅薄。大多水产品都以绿色健康为主题,缺乏文化底蕴,使得水产品品牌形象趋同,缺乏个性特征,导致辛苦创建的品牌瞬间被竞争对手模仿,由于缺乏文化含量,难以在消费者心中实现品牌忠诚。

二、基于“海洋科学城”背景下的舟山水产品品牌构建模式

在“海洋科学城”打造科技创意研发区等功能区的背景下,舟山的水产品企业应努力抓住这次良机,打造水产品强势品牌,构造出舟山背景下的水产品品牌模式,为当地水产品企业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小论文。

品牌战略是企业战略经营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企业文化论文,品牌战略是市场经济中竞争的产物,企业通过成功的品牌战略可以帮助企业提高企业竞争力,可以提高企业的品牌知名度,可以在消费者和社会中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水产品企业品牌战略研究是当前摆在水产企业面前的重要课题,是企业创品牌、立名牌的一项系统性工程,是推动水产企业发展的重要措施之一。因此企业必须用战略眼光,统筹考虑,谋划全局。

1、水产品企业品牌创立战略

(1)打造品牌之基石

水产品企业要转变传统观念、树立品牌意识、深刻领悟“一流的品质缔造一流的品牌”的含义,牢固秉持“品质基石,质量为本”的经营理念,重点实施标准化生产。

水产品的品质因生产地区和产前、产中、产后的技术操作规程的不同而相异,而水产品的品质又是打造品牌的基础。要提高产品品质,就要制定和实施育苗、养殖、加工、包装等各个环节的工艺流程和衡量标准,使生产过程规范化、系统化,符合国家标准乃至国际市场标准。水产品与工业产品不同,应以人为本,树立绿色环保,回归自然的指导思想,注重产品的科技含量和质量安全意识。充分挖掘潜力,大批量标准化生产,形成商业规模。

(2)进行准确的品牌定位

品牌定位是品牌战略的核心。每一个品牌的定位都是试图为自己树立一个持久的形象。而根据调查研究发现,很多舟山水产品企业对自己的产品认识不清晰,根本不知道如何将自己的产品区别于其它产品。因此,品牌定位越显得更加的重要。那么作为舟山当地,如何利用自己的优势和特点,对水产品进行品牌定位呢?

①发挥舟山地理区位、资源优势,挖掘特色

与一般性产品相比,水产品区位优势更加重要,因为水产品的生产、加工和销售要受到自然、区位条件的限制。实施水产品品牌战略,要立足舟山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选择优势明显、市场需求旺盛、发展潜力大的水产品生产经营作为特色产业,并努力培育成主导产业,使处于分散状态的业者可以在虚拟状态下实现区域集中,从而促进产业聚集,获取聚集效应。产业的聚集,可以形成鲜明的产品特色,在市场上形成良好的品牌形象,使舟山地区水产品区别于其他地区的同类产品,增强消费者的购买欲望企业文化论文,从根本上增强品牌的生命力,提高水产品竞争力。

②各企业应根据自身情况,有计划地推进水产品品牌建设。

在选择目标市场时,要根据企业的实力,避开强大的竞争对手,选择竞争者尚未控制的细分市场,同时应用营销组合策略开辟市场,从而创建企业的品牌。中小型水产品企业要善于“见缝插针”,寻找并利用市场“间隙”,从“无品牌”到“有牌子”,从“有牌子”到“有品牌”,做到“专而深”、“小而精”。而水产品龙头企业则要发挥规模优势,提升水产品的技术含量与保健功能的开发水平,在发展无公害、绿色和有机水产品上做文章,给企业及产品确定恰当的市场位置。

(3)进行准确的水产品品牌形象传播

①整合品牌资源,全面导入形象识别系统

品牌的传播,需要一种形象,而且这个形象必须是统一的、个性的、排他的。简言之,品牌形象是社会大众心目中对品牌综合的印象。

舟山的水产品企业大部分规模不大,导入形象识别系统成本相对比较高,这是很多水产品企业不愿引入的一个重要原因,要改变这种现状,就必须要打破这种传统、受旧的观念。通过政府政策支持和推动,在可能推行的大型企业里面进行试引入,让企业在导入品牌形象识别系统的过程中尝到甜头,以带动中小型企业积极引入品牌形象识别系统。

②整合传播资源,以点带面实现高效传达

广告传播是提升产品形象和品牌影响的重要手段。但是广告传播的资源组合是非常关键,不然就会出现“扔了大量的广告费用却不知道花在哪里”。随着传播媒体的日益丰富及资讯的日渐密集,企业在媒体的应用上应做好选择,充分整合媒体资源,避开竞争对手的传播刀锋,寻求地道战的战术,以小搏大,发挥品牌传播媒体的最佳投放组合,以最小的广告投入产生最大的产出效益。

水产品企业可以借助这个载体,在企业品牌网络宣传方面,可采取多种营销方式。例如,网络广告、企业广告和文字链接互换、搜索引擎营销、邮件群发等等。传播企业、品牌形象。特别要整合、保护自身企业的网络媒体资源,包括域名商标的预先保护和有效利用企业文化论文,以及企业形象网站的策划、建设、利用。

2、水产企业品牌扩张战略

当一个品牌在市场上经过创立阶段而逐渐成熟后,为了提高该品牌在顾客心目中的知名度,企业应采取品牌扩张战略。包括品牌规模扩张和品牌延伸扩张。

当一个品牌在市场上经过创立阶段而逐渐成熟后,为了提高该品牌在顾客心目中的知名度,企业应采取品牌扩张战略。包括品牌规模扩张和品牌延伸扩张小论文。

(1)水产品品牌规模扩张

国际大品牌的发展,都是逐步规模化的结果。如果没有大规模的扩张,就不会占领较大份额的市场,也就不可能创造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强势品牌。品牌规模化扩张战略是在规模经济理论指导下与品牌发展战略等级相配套的战略。而规模化是指生产要素及品牌产品在一个企业内部不断集中的过程。这种规模化并不是数量的扩张,而是一种质量的提高。从现实角度,规模化方式可分为外延规模化扩政和内涵规模化扩张两种方式。前者主要是靠新建、扩建、购并、联合等方式,而后者则主要是靠科技进步和劳动生产率提高的方式来实现规模化扩张的。

(2)水产品企业品牌延伸­

当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的时候,许多企业都想对自己的产品进行品牌延伸,一方面是为了壮大自己的规模与市场份额,同时也是为了分散企业的风险,然而,品牌延伸并不是想象的简单,纵观国内许多企业,由于品牌延伸决策失误,使企业面临着巨大的风险,甚至导致企业破产,因此,对品牌进行延伸是非常慎重的。

作为已经有一定知名度和品牌度的水产品企业,应该时刻把握延伸产品的信息,通过各种渠道收集延伸产品与母品牌之间的关系,使消费者完成对延伸产品的评价和对母品牌的重新评价。

3、水产品企业品牌维护与发展策略

品牌维护是品牌战略实施中的一项重要的工作。很多舟山水产品企业经营者抱怨说,自己好不容易,辛辛苦苦经营的品牌,一旦出名,很快就会被竞争对手所复制或模仿,对他们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打击,所以有些水产品企业对建设品牌的积极性大大减少,其实这并不是品牌建设的问题,而是经营者并没有对水产品品牌进行维护与发展,认为只要做出名了,就可以万事大吉了,然后事实不太一样,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1)运用法律手段保护品牌权益

法律保护是品牌保护策略中的一个主要手段。因此,企业应广泛利用新闻传媒、公关等形式向消费者宣传本产品的专业知识,让消费者了解产品企业文化论文,掌握一定的商品知识,明白真假之间的区别。只有这样,假冒伪劣产品才能成为逐渐杜绝。

(2)大力倡导技术创新战略,提升产品技术含量

名牌商品之所以具有名牌效应,一是因为它的高质量,二是因为名牌商品本身技术的独创性和领先性,在经过市场的磨练之后逐渐被消费者认同和接受而形成较高知名度。因此,对于舟山水产品企业来说,要想创立为知名品牌,就必须把技术创新作为一个重要内容,以保护和维护产品技术的领先性和独创性。同时,企业要采取多种措施,将资金投向关键性技术改造项目,形成面向市场的产品开发和技术创新机制,这样才能从根本上保护名牌,求得生存和发展。

结束语

在“海洋科学城”打造科技创意研发区等功能区的背景下,对舟山的水产品企业来说一个机会,同时也是一种挑战,因为品牌战略是一个长期而又曲折的过程,企业需要不断接受国内外市场竞争的考验,水产品企业要从品牌的内涵入手,建立自己的独有品牌,获得消费者的信赖,才能让舟山水产品品牌能够从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参考文献:

[1]卡菲勒著,王建平等译战略性品牌管理[m]商务印书馆2000

[2]王月基胡梦红,水产品名牌战略的创造与实施[J]北京水产2004(5)

[3]胡大立等,品牌竞争力的内涵及其源流分析[J]经济问题探索2005(10)

[4]蔡春林,我国水产品自主品牌建设的问题研究[J]商场现代化2007(6)

海洋学研究篇8

广泛开展东海区域岛屿文化研究。浙江海洋学院充分发挥学校地处东海、熟悉舟山群岛的优势,对浙江及舟山海洋文化开发多方面研究,广泛整理东海区域海洋文化资料,准确把握海岛海洋文化特点,尤其是探索浙江海洋文化发展轨迹、深入研究海岛民俗、积极发掘海洋文化资源等,取得了一批成果。柳和勇教授承担了“舟山群岛海洋文化说”及“浙江海洋文化发展轨迹”等省级课题,海洋文化研究所研究人员出版了我国第一部系统研究地域海洋文化的力作《舟山群岛海洋文化论》和《浙山越水普陀潮》《慈航慧炬化丝路》《吴方言与东海文化》等著作。

海洋文化研究所外聘特约的专家,也取得了丰硕研究成果,如方长生主编的《海洋文化研究丛书》内容广,影响大;金涛撰写的《舟山龙文化》和《东海岛屿文化与民俗》内容丰富,颇受学界关注;还有《舟山渔业史话》史料丰厚,广受好评。《普陀山史话》和《舟山民俗大观》资料齐全,研究深入。

开展海洋渔、盐文化研究。侧重于对渔歌、渔业和盐业民俗及渔业文化史方面的研究,承担了“浙江渔业史”“岱山东沙古渔镇史”“浙江盐业民俗研究”和“浙江渔俗文化的语言学研究”等省级课题,并协助浙江省渔业局完成了“浙江省振兴渔文化工程对策研究”报告,发表了《舟山群岛渔渗的语言特色与文化内涵》《东海渔歌语言的韵律美》《浙江盐业民俗初探》和《我国非物质海洋渔捕文化资源的价值研究》等文章,其中不少文章都是我国对某一方面海洋文化研究的开拓之作,有一定影响。

开展海岛历史文化的研究。主要开展海岛历史文化著作整理及研究。张方淌凇⒊碳毯旖淌诤驼惭窃敖淌诘确直鸪械a恕啊端目馊书》中的舟山历史文化研究资源汇编”“黄以周著作整理”“黄式三集”等省级课题,韩伟表教授承担了“金性尧著作整理”省级课题。

侧重海洋文学研究和创作,涌现出一批海洋文学作品。王学渊教授出版了《远去的帆影》诗集,倪浓水教授创作了《蚂蚁荡漾》《开一扇门,望见观音》等海洋小说、散文,其中《蚂蚁荡漾》获2002年全国海洋文学大赛二等奖。李松岳副教授创作《沙器》《大海作证》和《内心的尺度》等海洋诗歌和散文,《内心的尺度》获2007年舟山市“五个一工程奖”。海洋文化研究所还编辑出版了《中国古代海洋文学作品选》,承担了“中国古代海洋小说和文化”和“中国海洋文学研究――以浙江为焦点”等省级课题,发表了《西北和东海:“精卫填海”里的南北文化隐喻》《中国古代海洋小说中“人鱼”叙事的历史变迁和文化蕴涵》和《中国海洋诗歌的审美高度》等海洋文学研究文章。

根据自身特点,积极开展海洋文化教育。培育学生的海洋文化素养,形成具有丰富海洋文化内涵的办学特色,撰写海洋文化教材,开设“海洋文化概论”课题;经常性地举办海洋文化讲座,普及海洋文化知识,提高海洋文化基础理论修养;支持学生办好海洋文化研究会社团,组织学生参与海洋文化田野调查;积极探索海洋文化特色教育与汉语言文学专业知识和能力提高的相互促进;鼓励学生开展海洋文学创作和海洋文化研究,支持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社会,参加舟山市系列海洋文化节庆活动,增加海洋文化的具体感受。2002年以来,人文学院学生发表海洋文学题材作品近60篇,撰写海洋文化科研论文30余篇,其中5篇有关渔民画的论文收入《中国现代民间绘画理论研讨会论文集》,2篇文章收入《第二届中国海洋文化节研讨会论文集》;还撰写了18篇有关海岛海洋文化的调查报告。周凤平等同学创作的海洋文学作品入选《人民文学》主办的中国校园文学新人优秀作品选。徐方成同学毕业后因创办海洋文化旅游企业而被评为“首届浙江省大学生创业之星”。

海洋学研究篇9

论文关键词:海洋创新体系,澳大利亚,美国,日本,借鉴

 

近年来,随着海洋经济的迅猛发展,世界各国不断出台海洋法规与政策,积极投入到海洋创新体系的建设中。虽然我国在国家海洋中心建设、国家及地方海洋产业集群发展、海洋科技创新管理体系和机制建设等方面已经取得一些成绩,但相比其他海洋大国和强国,我国的国家海洋创新体系建设和相关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海洋对于经济发展和强国战略的支撑还十分有限,为了整合现有海洋科技资源,打通海洋强国战略需求和海洋研究开发的脉络,建立富有活力和路径创新突破能力的国家海洋创新体系,我们需要积极借鉴世界主要海洋国家的建设经验。

1澳大利亚

澳大利亚是典型的海洋大国,作为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海洋创新体系已经发展比较成熟,并且被纳入国家创新体系框架。澳大利亚海洋领域的创新驱动包括气候变化、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维护海洋生物多样性、沿海地区发展和国家安全五个方面。当前专属经济区的可持续利用和保护是澳大利亚国家创新的重点[1]。当前,澳大利亚海洋创新也面临一系列挑战:海洋研发基础设施不足;体制的发展和演变有待加强;海洋人才供应不足;海洋产业面临调整和转变;海洋研发中的联网与合作。

为了解决经济、环境和社会方面的挑战并且保护其海洋领土日本,澳大利亚需要以连贯性、综合性和前瞻性的方式进行海洋研发和创新。海洋研发和创新主要涉及知识生产、知识应用、扩散与吸收三方面。在澳大利亚创新周期的“知识生产”部门,发达的海洋研发占据重要一席。海洋研发主要通过政府资助的五个研究机构(aimS,CSiRo,Bom,Ga和aaD)进行,同时,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学也参与其中。但是由于一些地区受到基础设施和资源的约束,海洋研发的效益正不断减少。在“知识应用”方面,主要的海洋研发机构及成果应用者之间的协作已经卓有成效。在特定领域内(如政策、海洋预报、世界文物古迹区的管理和海洋资源的勘探等)海洋研发成果的吸收是非常高的,但是受到海洋环境的限制,很多仍处于未知或开发不佳状态。从海洋研发领域向其他组织和产业界进行创新扩散在某些领域是很普遍的,如海洋气候、海洋保护区与西北大陆架的探索等。然而,在其他领域(如旅游、航运、海洋休闲、海洋生物技术和海岸带发展)海洋部门的分散性限制了创新的传播与吸收。

面对石油峰值、气候变化、食品安全和海洋保护的巨大压力,澳大利亚需要在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上进行更广泛的创新,并且建立更加系统的海洋创新体系小论文。海洋政策科学顾问组(opSaG)提出了澳大利亚海洋科研与创新的国家框架[2]:其框架主张通过合作(涉及所有海洋活动参与者)来创新国家海洋科学的研究,具体包括:探索、发现和可持续性;观察、了解和预测;海洋产业的发展;参与和知识转让。除理论框架外,为了实现海洋资源利用的潜在利益最大化,澳大利亚在海洋研发与创新的治理实践中也积累了一些经验。主要包括政府间实施政策衔接以促进地区间的信息交流,创新机构间的合作与分工以提高研发效率,创新投资管理和资金监管,以及研发项目的年度报告制等。

2美国

凭借优越的海洋自然环境、强大的综合国力,美国在海洋学、海洋政策和海洋管理领域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并且多次在海洋领域的创新发展中起到里程碑作用,为其海洋霸权战略奠定了可靠基础。美国著名的海洋科学研究机构有太平洋海洋环境实验室、大西洋海洋学与气象学实验室、伍兹霍尔海洋研究所、斯克里普斯海洋研究所等,这些科研机构担负了美国海洋科技创新的重要使命,为海洋科技创新贡献了巨大力量。

进入21世纪,美国加快了海洋开发与科技发展的步伐。美国海洋政策委员会于2004年提交的《21世纪海洋蓝图》和接下来的实施的《美国海洋行动计划》是对美国30多年海洋政策综合评价、经验教训的总结,尤其是在加强海洋管理,调整海洋管理体制,增设高层次的国家海洋委员会,加强海洋行政主观部门的职能;建立海洋政策信托基金,大幅度增加对海洋的资金投入;以及加强政府人员和公众及学校的海洋意识教育等方面特别值得我国参考借鉴。2007年的“绘制美国未来10年海洋科学发展路线——海洋科学研究优先领域和实施战略”指出,未来10年海洋科学优先发展领域包括:自然和文化的海洋资源管理;对自然灾害的恢复能力;海上作业;海洋气候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海洋与人类健康[3]。

之后日本,美国环境委员会于2009年提交了《美国海洋政策任务内部报告》,对海洋政策的目标和职责提出具体要求。为保障全球范围内海洋的平衡、高效、可持续和透明的开发和保护管理,美国海洋政策的具体职责有:基于生态系统的海洋管理,海岸带和海洋空间规划,提升对海洋的感知和理解水平,强化涉海部门地区间的协调和支持,提升应对气候变化和海洋酸化的能力,区域海洋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确保海水质量和陆地用水需求,关注北极环境条件变化,提升海洋观测水平并纳入国际海洋观测网络。该报告还建议美国成立“海洋委员会”,强化对海洋事务的综合管理。

除以上政策层面的支持外,为了保持国民强烈的海洋意识、保证海洋人才的充足,从中小学海洋科学知识的普及到高等海洋教育,美国实行海洋知识的全民终身教育。同时,为了配合海洋科学知识的传播,美国专门设立了国家海洋补助金用于支持相关机构从事海洋研究。为保证资金充足,建立了海洋政策信托资金,加大资金投放力度,把海洋利用收取的税收更多的用于海洋管理[4]。在创新途径上,通过健全完善海洋基础设施,建立先进的海洋研究平台,拓宽海洋创新领域,使技术创新与理论创新并驾齐驱,不断推动海洋创新体系的发展。

3日本

日本是一个岛国,专属经济区水域面积约为陆地面积的12倍。日本经济、社会发展高度依赖海洋,海洋产业加上临海产业总产值占日本国内生产总值的一半,经过多年的积累,日本在海洋开发、科研和海上军事力量方面已经堪称海洋强国。

面对资源环境约束的日益加大,日本在创新海洋体系建设方面也面临巨大压力。日本政府在海洋创新方面不断进行新的尝试。从沿海50米水深的海域到离岸10千米的陆域日本,日本海洋利用已经实现了空间集约发展,成为海洋空间利用程度最高的国家。政策法规方面,“21世纪日本海洋政策”提倡要坚持海洋科学研究、海洋开发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平衡发展的原则执行海洋政策。2004年日本第一部海洋白皮书,提出对海洋实施全面管理。2006年日本海洋政策研究财团和日本海洋法研究会提交了《日本海洋政策大纲:以新的海洋立国为目标》和《日本海洋基本法草案概要》,论述了在海洋问题上日本应选取的道路,提出海洋基本法的制定要以新的海洋立国为目标。2007年4月,日本国会审议通过了《海洋基本法》。日本海洋法规的不断出台完善和政策上的衔接,为海洋创新提供了有力保障。

近年来,日本的海洋研究创新比以往任何时期进行着更为彻底的改变。在日本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中,政府研发资金的60%以上资助给非大学科研机构,而大学科研经费的百分之二十来自工业项目资助,产业研发的一小部分(2001年所占比例为1.4%)是由政府资助的,金融危机以后产业研发速度开始放缓[5]。作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日本海洋科学研究由大学、政府部门及相关产业承担。其中政府部门科研主要集中于海洋科学技术中心。该中心承担者研究开发、设施配给、知识培训和信息处理的职责。作为日本海洋领域的一个“问题解决型”科研机构,由日本国家财政支持建立的国家海洋研究所(nmRi)凭借在专业知识、研究设施和技术能力上的优势,为政府和社会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包括拟定日本和国际的海洋技术标准、保护海洋环境、创新海洋技术、确保海洋运输安全等。2010年是nmRi实施第二个中期计划的最后一年(nmRi的中长期战略如图1所示),作为对政府政策的紧密配合,nmRi在2010年的关键研究课题主要集中在温室气体的减排和排放标准制定、海上事故的技术分析、日本专属经济区的发展、以及技术的转移方面[6]小论文。为促进学术界与产业界的合作交流,日本政府在许多地区建立了“创新集群”(innovativeclusters)。“创新集群”的设立旨在连接区域的创新参与者,这在很大程度上为当地经济发展和就业机会的增加做出了贡献。除了推动产学互动,“创新集群”也积极鼓励当地企业与分包商之间的合作。实践证明,这种创新模式的实施已经形成取得很好的效果。

图1:nmRi的中长期战略

4总结

国家海洋创新体系涵盖涉海的科学研究、人才培养、产业发展、创新服务与管理等一系列内容。为了能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国家海洋创新体,世界各主要海洋国家都陆续出台国家海洋法规或政策,并积极维持政策在实施过程中的区域衔接和时序衔接。除此之外,海洋创新体系的发展需要凝聚海洋基础研究和产业集群的力量。海洋基础研究大都是由政府科研机构和大学共同承担。澳大利亚、日本的研究机构多依靠政府的规划指导和直接投资,而以美国为代表的海洋强国则通过将海洋科学研究根植于大学之内,使海洋科研与海洋人才培养相结合,这两种模式各有其优势和特色。同时,国外海洋研究机构大都具有明确的社会公开义务和职责日本,尤其是在社会公众的开放式参与方面有所突破,在从事规范研究的同时,激励和引导社会公众(尤其是青少年后备人才)对海洋创新活动的认知,为普及海洋知识、吸引培养海洋科技人才奠定了基础。世界海洋产业集群大多是以领军企业及企业间组织的资助研究与开发、涉海科研机构的支持为基础,形成的具有一定自主创新能力的产业群体。这些产业群体通过参与国际行业竞争和国际化产学研合作,形成具有地方创新性产业集群和全球行业价值联结点双重性质的载体,与相应国家的海洋研究及人才培养机构一起构成了国家海洋创新体系的主体。

在海洋创新资金投入与管理方面,世界各主要海洋国家都将加大资金投入作为提高创新能力的必要条件,但是在资金的来源方面各有侧重。美国政府在海洋创新方面资金投入较大,通过建立海洋政策信托基金、和国家海洋补助金等来支持海洋科学研究,同时鼓励将更多的海洋税收用于海洋管理。相比之下,日本则更加注重“产学研”的内部互动。此外,国家海洋创新资金的运营和管理也日趋规范,各国普遍把资金侧重投向本国的优势领域,重视海洋创新基础设施建设和海洋信息沟通,创新管理体制的健全与完善,推动海洋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Gunn,J;poiner,L;Smith,nandHarris,p:ReviewofthenationalinnovationSystemSubmissiononmarineR&DandinnovationbytheoceanspolicyScientificadvisoryGroup[R],SubmissiononmarineR&DandinnovationCutlerReviewofthenationalinnovationSystem,april2008.

[2]australianGovernmentoceanspolicyScienceadvisoryGroup:amarinenation:nationalFrameworkformarineResearchandinnovation[R],march2009.

[3]中国科学院海洋领域战略研究组.中国至2050年海洋科技发展路线图[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

[4]杨金森.海洋强国兴衰史略[m],北京:海洋出版社,2007.

[5]LennartStenberg.GovernmentResearchandinnovationpoliciesinJapan[J].

海洋学研究篇10

[关键词]海洋经济;实证研究;中国全文数据库

[中图分类号]F062.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2426(2011)03-0041-03

当前海洋对于国家和民族的经济重要性日益凸显,一方面全球人口数量持续增加而承载人口的陆地资源储量日益减少,另一方面科学技术发展使得人类可以深入利用开发海洋资源。我国是海洋大国,海洋国土约占300万平方公里,海洋资源十分丰富。同时我国人口众多,对环境和资源的压力更加的凸显,发展海洋经济是我国保持持续繁荣的重要战略途径。而对海洋经济及其相关理论进行多层次、多领域、多视角的理论探讨就是解决这个问题必不可少的环节和途径。但就笔者所掌握的文献而言,中国学界对过去三十年海洋经济研究方面的既有文献缺乏梳理,尤其是实证、定量的研究还不曾看到。因而,笔者拟以改革开放以来的有关海洋经济的研究文献为研究对象,采用实证研究方法对这些文献进行梳理,从而大致展现中国海洋经济的研究现状,并通过剖析现有研究的不足之处期待为推进中国海洋经济的理论研究作出智性努力。

一、研究方法

(一)资料来源: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过去三十年来,中国研究成果形式日益多元化,如报纸、专著、期刊、网络等。如果将所有形式的研究成果完全汇总梳理,无论从成本上还是现实操作性上都是不太现实的。而且从统计学上讲,大数概率使得这样做也没有必要。以颇具影响力和权威性的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的文章作为样本,就足以对中国过去三十年对海洋经济的研究状况进行较为全面的描述。

(二)时间段选择:改革开放以来至今

之所以选取这个时间段,主要基于以下几点考虑:

首先,从宏观背景来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成为了初步繁荣、富强、开放的社会主义国家,其间所取得的巨大成绩是有目共睹的。但是,在改革开放进程中因为历史和现实的原因也出现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应该思考如何总结、吸取过去的经验,并用以解决现实中的问题,从而推进中国的社会进步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其次,从历史的角度看,1978年于光远、许涤新等在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会议上提出建立“海洋经济学”新学科并且成立针对海洋经济的专门研究所。1980年7月,我国成立了中国海洋经济研究会。以此为标志,我国海洋经济体系逐步建立,相关研究工作开始踏上正轨。

第三,从研究目的看,对过去三十一年的研究状况进行梳理、分析的最终目的是为未来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提供理论支持与制度建议。而过去三十年正是我们“摸着石头过河”式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因此我国社会构建当前与未来理想图景所需理论与制度支持,都与过去三十一年改革开放所形成的理论与经验密不可分。

(三)具体调查方法

在具体调查中,笔者选择检索词为“篇名”,检索项为“海洋经济”,从1979-2010年中每年作为一个独立时间段,范围为“核心期刊”,查询范围为“总目录”,选择匹配为“精确”。之所以选择检索词为“篇名”,检索项为“海洋经济”是因为这种选择能最合适地选择出研究主旨为“海洋经济”的文章。

二、海洋经济研究现状的实证分析

(一)从研究内容来看主要表现为以下特点:

从总体内容构成来看,从1979年以来我国学者对海洋经济的研究更多的停留在对海洋经济的应用研究上,占研究总量的64.37%,而理论研究与其他研究只分别占20.11%和15.52%。(见图1所示)从海洋经济的理论研究来看,主要集中在基础理论上,占理论研究总量的比重为71.03%。基础理论的研究中,对海洋经济简单介绍的所占比重也较大,达到20%;而对海洋经济综述性及反思性的研究比重比较小,只有8.57%。(如图2所示)具体理论包括两类观点,一是产业经济观点,二是海洋资源经济观点。从海洋经济的应用研究来看,相关成果多数集中我国区域及整体如何发展海洋经济的研究上,分别占应用研究总量的54.46%和39.29%,而此方面的内容包括发展的可能性、具体建议、现状评价、可持续性、未来的预测等;对海洋经济国外借鉴及历史总结的研究所占比重比较小,只有6,25%。(如图3所示)

(注:a代表海洋经济简介;B代表海洋经济基本理论;c代表综述性及反思;D代表中国整体海洋经济的发展及建议;e代表中国区域海洋经济的发展厦建议;F代表海洋经济国外的借器及历史总结;G代表公告、采访等。)

(二)从研究方法上看表现为以下特点。

从总体来看,从1979年以来我国学者对海洋经济的研究主要采用了基本经济理论指导之下的理论定性分析,占研究比例的4253%。(如图4所示)

(注:i代表调查研究基础上的定性分析;Ⅱ代表基本经济理论指导之下的理论定性分析;Ⅲ代表定量分析;Ⅳ代表其他方式。)

(三)从研究历程来看,中国海洋经济的研究表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点。

按照研究的数量、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可以将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海洋经济研究历程划分为以下三个阶段:1979-1987年是零星研究阶段,1988-2000年是研究的平稳增长阶段,2001年至今是研究的快速发展阶段。其中各个阶段的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的重点是不同的。

在第一阶段(1979-1990年),从研究内容上看主要是对海洋经济进行简单的介绍及中国发展海洋经济的建议,整体上看只是将零散研究成果的简单加合,还没有体系性;此阶段采用的方法以调查研究基础上的定性分析为主。在第二阶段(1991-2000年),从内容上看,理论研究上侧重于海洋经济基础理论的研究,而应用研究则集中在具体区域发展海洋经济的研究上。此阶段基础理论的研究从两个角度丰富了海洋经济的理论。一是从产业经济的视角,利用西方宏观经济、产业经济的相关理论,将涉海各经济部门进行横向综合研究,将海洋经济理论研究扩展到包括关于海洋经济各方面的研究工作。二是从海洋资源经济的视角,将经济科学与海洋科学结合起来,逐渐由海洋资源开发的研究向海洋资源的深加工,资源的产业化发展,再到资源产业化对区域经济、环境经济的影响,最后发展到对国民经济和世界一体化趋势的影响研究。此阶段在研究方法上,开始使用理沦定性分析的研究方法,但是凋查研究摹础

上的定性分析仍然占主导地位。第三个阶段是2000-2010年的繁荣阶段、这个阶段从研究内容来看,岁中国海洋经济的研究数量大幅度增l朋j,从总节j:与区域海洋经济的研究不棚上下,占据r海洋经济研究的主导地位。这个阶段将海洋产业经济观点与海洋资源经济观点融合起来,建立起海洋“大区域经济理论”。使得海洋资源、环境经济、海洋产业经济和海洋区域经济成为一个密切联系的系统。从研究方法上出现了定量分析的方法,但从总体上看舔本经济理沦指导之下的理论定性分析仍然足此阶段主要采用的研究方法,

海洋经济的研究呈现的阶段陆特点与我国海洋经济发展的走势足一敛的。2()世纪5()年代以来,世界海洋经济快速增长,2()世纪70年代初,世界海洋产业总产值约1100亿美元;1980年增至3400亿美元。改革开放以束,面对着这种国际趋势,我国意识到海洋经济的重要性,歼始埘我国海洋经济基本情况进行一系列的调查。先后对巾国海岸带和海洋资源、全国海岛资源进行了综合调奁,获得了大最蜒础性的数据。在1988年出版了《中国海洋年鉴(1986)》,其中就包括了部分海洋经济统计资料。从1989年起,《中国海洋经济统汁年鉴》陆续出版。这些基础性的调研工作为海洋经济研究提供了基础数据资源,这为进行海洋经济的研究提供了可能。而从实践情况来看,80年代中期以后,沿海省区纷纷把海洋经济列为各省发展战略,加大开发海洋的力度,这种强烈的现实需求使得当时的研究主要注重实效性、政策性的研究,而缺乏对基础理论的研究。

从全国来看,1991年召开全国海洋工作会议,1996年正式《中国海洋21世纪议程》。从区域来看,沿海省区纷纷把海洋经济列为各省发展战略。如海南省提出“以海兴岛,建设海洋大省”;广东省提出了“建设海洋经济强省”的奋斗目标;广西壮族自治区提出“蓝色计划”;福建省提出建设“海上田园”;江苏省提出了建设“海上”;河北省提出“立体开发海洋”等等。政府的引导使得90年代以来我国海洋经济开始高速增K,逐步成为我国新的经济增长点。海洋经济的总最从1990年的438亿元上丹1998年的3269.92亿元;海洋经济以20%以上的年增速在增长,海洋经济总值点GDp的比重从1986年的2.22%上升到1998年的4.12%。在此背景下,我刚学者的研究重点主要集中在我国及各区域发展海洋经济的战略性研究上。

201)1年国家海洋局印发了《海洋工作“十五”汁划纲要》,明确提出了以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海洋资源不断增长的需要为基本出发点,推动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主题。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实施海洋丌发”的战略,“十七大”提出“开发海洋产业”的新要求。与之相适直的就是,更多的学者将研究的重点转移到从资源与环境经济学角度上对海洋经济的町持续发展进行研究。

三、既有海洋经济研究的不足

上述时中国既有海洋经济研究特点的总结更多的是成就方面的表述,下面笔者将要对既有研究中的不足进行反思。从某种意义上讲,后者对于知讽的增进与问题的解决可能更有益处。笔者认为其所具有的不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研究比较落后

中国在海洋经济领域的既有研究从数量上看很多,其研究视角及理论依据也颇为多元,但是总体上看,我国对海洋经济的研究还是相对落后的。这种落后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从研究内容上看,目前研究主要从海洋经济的界定、作用以及持续性等方面,海洋经济的理论基础主要集中在经济地理论和资源经济论上;在研究方法上看还是以定性的研究方法为主。

(二)不能满足社会实际发展的需要

与海洋经济发达的国家相比,我国海洋经济在快速发展的同时,总体规模仍明显偏小,对整个国民经济的拉动作用仍不够显著。因此,积极探讨研究影响我国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因素,对于正确制订我国海洋经济未来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规划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影响我国海洋经济发展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海洋资源退化、海洋生态环境恶化、海洋权益形势严峻、分散式海洋管理体制制约管理职能、海洋科技成果转化不畅等。这些问题的解决十分需要理论的指导,需要发挥理论所具有的能动性。然而,中国既有的海洋经济理论在这方面所起的作用还是极其有限的。

(三)缺乏脉络式的系统和反思式的理论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