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数字媒体艺术培养方向十篇数字媒体艺术培养方向十篇

数字媒体艺术培养方向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2:29:56

数字媒体艺术培养方向篇1

【关键词】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影视方向教学设计

【基金项目】2011年度新疆师范大学教学研究与改革项目SDJGZ2011-02。

【中图分类号】G6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0-0028-02

一、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介绍

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数字通信技术的高速发展与融合,传统的广播、电视、电影快速地向数字音频、数字视频、数字电影方向发展,与日益普及的电脑动画、虚拟现实等构成了新一代的数字传播媒体。由此,国内高校近些年来陆续开设了针对这些新媒体研究的数字媒体艺术专业。

查阅国内开设数字媒体艺术专业高校的该专业介绍,大部分都是这样描述的: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是一个宽口径的以技术为主,艺术为辅,技术与艺术相结合的新专业。本专业的毕业生需要掌握信息与通信领域的基础理论与方法,具备数字媒体制作、传输与处理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并具有一定的艺术修养,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与技能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该专业旨在培养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以及美术修养、既懂技术又懂艺术、能利用计算机新的媒体设计工具进行艺术作品的设计和创作的复合型应用设计人才。

二、新疆师范大学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本科教学计划解析

新疆师范大学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是2008年开始招生的,该专业归属在新疆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育信息技术系,课程设计多由教育技术学专业拓展而来,课程教师主要也是教育技术学专业。

按照国家教育部和新疆师范大学本科办学要求,通识教育课和博雅课程是新疆师范大学非师范专业必修公共基础课。通识教育课和博雅课程合计970学时,占总学时的36.5%,这部分课程设计是办学指导思想决定的,不同高校会有所差异,但校内不再具有可调整性和设计性。

新疆师范大学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课程教学设计主要包括学科基础课、专业核心课、专业选修课及综合实践课四部分。具体开设课程如下:

学科基础课:高等数学、数字媒体艺术概论、新闻学概论、电子技术基础、影视鉴赏、摄影技艺、数字媒体技术概论、广告学概论。

专业核心课: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构成设计、大众传播与文化、数据库原理与应用、影视制作系统、计算机动画设计、网络编程语言、新闻采访与写作、影视节目编导、新疆地方民俗学、纪录片创作、网站规划与设计、综艺晚会策划、电脑平面设计、数字音频技术。

专业选修课:民族歌舞欣赏、民族音乐欣赏、文化人类学、消费心理学、媒介营销与广告、数字技术前沿、作品创作实践、电视节目包装。

从这份课程教学计划里,我们发现这样一些问题:

1)广而失专。所设计的课程涉及学科多,面向领域广,涵盖了计算机应用、影视制作、广告、民俗文化、电视节目、传播学等多领域,培养目标凸显出培养复合型人才的特点。但在追求全面、强调复合型的同时,也就失去了专业的方向性,丧失了培养专业人才的能力。其结果必然是什么都学过,什么都学不精,貌似就业领域宽广,实际没有就业能力。

2)课程设计凌乱,缺乏系统性。从这些跨度较大、涉及学科领域面广的课程设计中,看似都与数字媒体相关,但很难厘清学科知识的层次关系,无法形成一个知识学习中必需的循序渐进、由浅显到精通的系统化进程。

3)知识建构缺乏体系,能力发展不能渐进。纵观课程设计,专业选修课课一般是对于大三、大四的学生,发展专业方向提供的深化学习在上面的专业选修课里,我们看到民族歌舞欣赏、民族音乐欣赏、文化人类学、消费心理学等课程并非是专业知识的深化和专业能力发展的提高,而是方向拓展的基础课程。而媒介营销与广告、数字技术前沿、作品创作实践、电视节目包装有利于专业方向深化,但设计这类课程还是要与前期的专业核心课程有一定的相关和发展关系,科学的设计发展专业能力的过程。

综上所述,从新疆师范大学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教学计划可以看出,在数字媒体艺术人才的培养上,由于过于偏爱于培养复合人才,并为这一目标而赋予实践,开设了许多跨学科门类课程,形成了杂乱无章不成体系的局面。在课程的设置上存在着严重的堆砌和求全倾向。

三、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影视方向)的知识体系构成

不同学科背景的学校开设的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其支撑的学科平台也不一样。各大高校应根据自己的学科背景,结合自己的办学特色,制定相应的人才培养目标,为社会相应的岗位输出相应的人才。课程体系是专业建设中核心内容之一,是根据学校的培养目标和培养对象的发展规律而制定的。课程体系的设置要有时代性、科学性以及针对性等,要使学生有所学、有所用,将来能在社会上有立足之地。这一点对于办学建设十分重要。如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充分考虑了本校的传统学科优势与本专业的技术特色,把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目前的主要教学科研方向设为“虚拟现实技术”。其次在这个主要专业大平台的背景下再确定把“交互设计”、“多媒体网站”、“电子出版物”、“短片创作”作为四个专业小方向,以利于毕业生就业有更广泛的适应性和灵活性。

新疆师范大学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归属于新疆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育信息技术系,属于新疆师范大学的非师范专业,非艺术招生。由于该专业是由教育技术信息系拓展而来,由此在教学的理念上,教学设备条件上及教师配置上多来自于教育技术专业或受教育技术专业的影响。非艺术招生,在办学的起点上与艺术院校就有一定的差距,直接影响着艺术创作过程和艺术作品产出。依托于教育技术专业,其可借用优势就是信息技术教育下影视技术教育和计算机教育应用。相比较而言,前者优势更为明显。如建设有篮箱演播室、数字非线性编辑室、数字高清影像工作室、摄影室等,并相应配置了包括高清摄像机在内的多套设备。该系现有的教师中,有近一半的教师研究方向在影视方面。因此,新疆师范大学数字媒体艺术专业虽然没有刻意界定培养方向,但实际办学上应该清楚自己的办学方向应该在影视方向。其培养目标可以设计为致力于培养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和综合的艺术素养,掌握必备的数字影视应用技术,运用艺术创新思维进行数字影视短片制作、影视广告制作、移动多媒体视频制作等数字影视领域相关创作,并能进行栏目整体形象策划与包装,具有现代创新意识的艺术和技术相结合的复合型高级人才。

在这个培养目标里面,涉及4个关键词:影视、数字媒体、技术、艺术。从学科角度看,本专业首先立足于影视,拓展于数字媒体,是影视专业在数字媒体方向的发展。从知识体系看,本专业应该在学习和掌握技术的基础上,进行艺术的创作和实践。由此,笔者以为新疆师范大学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课程体系构建的基本思路是:

1)依据目前的校本实情,培养方向定位在影视方向,以后随着发展,可以逐步开拓别的方向,如网络传播方向、游戏动漫方向等;

2)知识结构属于跨学科的该专业,涉及学科面大,相关课程多,而在目标定位明确之下,该课程设计以影视技术和艺术为主体,拓展与影视有关的新数字媒体、新数字传播等方面的课程;

3)本着技术是创作的基础,艺术是技术的张扬的原则,将技术性课程作为本专业的主要课程,加强实践实习环节,提升艺术成果。

四、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影视方向)的课程设计

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影视方向)在教学计划内的课程设计关联因素很多,如公共基础课里面会有大学生素养类课程、传统文化类课程等,专业课程里面也会有影视技术类、艺术创作类、数字媒体传播类等方面课程,而且作为本科教学的四年计划,每门课程的开设学期和课时都互相影响。依据新疆师范大学教学实际和新疆区情,本文就新疆师范大学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影视方向)提出该专业课程体系中的课程设计:

专业基础课:文学剧作、数字媒体艺术概论、传播学概论、网络基础及其应用、视听语言、影视鉴赏、摄影技艺、数字媒体技术概论、广告学概论。

专业核心课:数字摄像、数字图形处理、大众传播与文化、数字短片创作、影视制作系统、计算机动画设计、数字影视特技、影视广告、影视节目编导、新传媒技术、纪录片创作、网站规划与设计、综艺晚会策划、电脑平面设计、数字音频技术。

专业选修课:制片与项目管理、播音与主持、文化人类学、CG艺术赏析、媒介营销与广告、数字技术前沿、作品创作实践、电视节目包装。

这个设计有三个不变,一是保持原先的总学时、总学分和周学时数不变,二是保持通识教育课和博雅课程不变,三是原来的教学计划模块不变。保持了这三个不变,也就回避了学校教学改革和学校层面的教学设计,虽然仅针对专业课程进行设计对于本科生四年培养显得并不全面和科学,但这些的做法在实践中具有了较大的可行性。

与原有的相比,新的教学计划在课程设计上有了这样一些特点:

1)课程的关联度提高,专业方向更为明确突出。

2)专业知识和能力的培养循序发展、层层递进。

3)依据本专业特点,在专业拓展方面趋向于数字化和传媒化,如影视广告制作方面、网络传播方面等。

4)通过文学剧作、传播文化、文化人类学等内容的补充,提高了该专业学生影视创作的内在功力。

五、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的设计

尽管在教学计划里规定了一些课程的实验课时,也规定了必要的实践活动,但它很难反映出学生实际的能力培养程度,特别是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这些能力的培养和发展体现在实际的教学环节里和各种教学活动中。依据我们以往的部分经验,借鉴其他院校的先进经验,结合我校实情,我们针对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影视方向)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进行这样一些设计:

1)扎实学好影视课程的相关素养课程,提高学科体系中的知识素养,为能力的发展打好基础。如开设相关课程、相关讲座、相关话题讨论以及参观、参与一些相关活动等。

2)重视实验课的教学,一方面注重实验课程与理论课程的关联、结合,另一方面又要注重实践活动的设计,使实验课程不再是验证性操作,而是创作型的开发。

3)学生作业的主要形式是数字化的作品,作业不再可以抄袭、复制,评价作业的方式也不再是教师的批阅,而是公开展览,接收大众(广大师生)的点评。我们一些课程的学生作业作品展已经在课程学习中常态化。

4)学生学习过程中,常常是以小组协作学习的方式进行,特别是影视作品的创作,强调团队精神,强化协作学习意识。如电视短片的创作等。

5)建立与本专业相关的学生社团,鼓励爱好相近、专业特长明显的学生群组发挥优势,多出专项精品,带动专业发展。如现在已经发展的“黑眼睛摄像协会”“Chapet影剧社”等不仅带动了专业的学习,而且也在全校产生了影响力。

6)与社会相关的企事业单位建立关系,在社会中建立我们学生实习实践的基地,同时也使这些单位与我们学校的教学及教学活动相关联,共同构建创新人才培养的平台。如我们前面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学生实习就是进入到电视台、文化传播公司、广告公司等,部分学生毕业后就在这些单位找到了自己的位置。

7)结合自己个人的发展方向,做好毕业设计和毕业论文。毕业设计和毕业论文是大学专业学习的集中深化,也是大学四年学习的综合检验,由此,我们提出要求学生做到“四化”,那就是方向化——本着自己的特长和发展方向,一体化——将毕业设计与毕业论文一体化。协作化——毕业创作应发挥团结合作的精神,精品化——力求毕业作品精品化。

8)开展多种形式的专业拓展和科技创新活动,鼓励积极参加各级各类相关专业活动和作品大赛,以精品作示范,以成果带发展。

通过上述一系列的设计,我们旨在不仅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和应用知识的能力:系统级的认知能力和理论与实践能力,掌握自底向上和自顶向下的问题分析方法,既能把握系统各层次的细节,又能认识系统总体;既掌握本学科的基础理论知识,又能利用理论指导实践。而且更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创新实验能力、科技开发能力、科学研究能力以及对新知识、新技术的敏锐性。本文论及的教学设计虽然学科面小了,但能力更强了,更专了,实际的就业面也就更宽了。

参考文献:

[1]杰,高校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现状分析及教学体系的研究,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硕士学位论文

数字媒体艺术培养方向篇2

abstract:inviewoftheproblemsexistinginthedigitalmediaprofessionaleducationinnewundergraduatecollegesanduniversitiesinourcountryinrecentyears,thepapertakespingdingshanUniversityasanexample,combinedwiththenewconceptof"excellenceplan"launchedbytheministryofeducation,providesnewthoughtandmethodforexcellentdigitalmediaundergraduatetalentstraining.

关键词:卓越人才;数字媒体;实践教学

Keywords:excellenttalents;digitalmedia;practiceteaching

中图分类号:C9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3)30-0258-02

0引言

我国的数字媒体产业近几年正处于高速发展时期,该产业的高速发展带来了巨大的人才缺口,据业内人士统计,目前我国对数字媒体艺术人才需求的缺口大约在每年15万左右。为了培养社会急需的高素质数字媒体技术人才,国内许多理工科院校、艺术类院校或传媒类院校等不同院校纷纷开设了数字媒体技术或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截止2013年,国内本科教育中共有89所院校开设了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有110所院校开设了数字媒体技术专业,还有14所院校开设了软件工程(数字媒体方向),超过70%的院校授予工学学位。我国的数字媒体专业本科教育始于2002年,由于短暂的发展史,在技术与艺术复合型的人才培养方面依然遇到了很大的挑战,许多高校在人才需求规格方面了解不够,以致于培养目标不准确,存在课程设置不够合理、实践教学环节薄弱、师资和教材严重短缺等现象。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后,人们发现很多毕业生只是学会了各种软件的简单使用方法,不具备产品设计与开发的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差,岗位适应慢,缺乏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缺乏团队合作和敬业精神,偏离了人才培养初衷,学生就业前景不乐观。

2010年6月,教育部启动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以下简称“卓越计划”),该计划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人才发展规划的重大改革项目,以培养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高质量工程技术人才为目的。

1卓越数字媒体人才的界定

卓越数字媒体人才是以数字媒体产业需求为依据,借鉴卓越人才培养理念而培养出的具备专业核心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人才。

2平顶山学院数字媒体本科教育存在的问题

为适应我国数字媒体教育形式的发展需要,平顶山学院软件学院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实践经验,于2010年在已有本科软件工程专业的基础上开设了软件工程专业(数字艺术方向)。该方向从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制定出发来确定专业特色定位:区别于数字媒体艺术人才,强调工程技术特色,培养学生在计算机3D动画、特效、互动媒体设计、媒体数据组织和搜索等方面的能力;区别于数字媒体制作人才,强调创新能力和素质培养,通过人文教育、艺术熏陶,培养学生“创造”而不是“制造”的意识和能力。但是从三年的教学实际情况来看,我们发现软件学院数字媒体本科教育还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2.1注重艺术素养而忽视技术素养平顶山学院软件工程(数字媒体方向)是按照理工类招生的,学生几乎没有艺术功底,基础薄弱,为此,在课程设置上前三个学期开设了素描、色彩、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等专业必修课程。软件学院多媒体教研室师资方面以动画艺术专长的老师为主,这些老师在制定具体某门课程大纲时着力学生动画素养的培养。根据师资现状,将动画类课程确定为该方向的专业必修课程。面向理工类招生的这些学生学习这些课程时有些吃力,对艺术基础课和动画类课程的消化吸收能力相对也较差,误以为被当做艺术生来培养,学生学习的热情不是很高。

而数字媒体作为软件工程专业下设的方向,还开设了数据结构、操作系统、数据库原理和计算机网络等方面的计算机专业必修课程。这些课程和艺术类必修课程互补性不是很强。为培养学生数字媒体技术素养,该方向开设了Flas编程、网页设计与制作、手机游戏开发、动态网站开发、Java程序设计等专业选修课程。在学分比例和课时比例上,技术类专业选修课相对艺术类(动画课程和艺术基础课程)均不占优势。

2.2学生工程实践环节薄弱我校软件工程专业以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际岗位需求为出发点,实践教学体系方面构建了集“课内实践、课外实践、校内实训、校外实训”为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主要内容包括课内实验、课程实训、综合实训等。截止目前,我校软件工程(数字媒体方向)还没有毕业生,实践教学方面还是以课内实验和课程实训为主。软件学院多媒体方向双师型老师紧缺,由于缺乏行业从业背景经验,教师所选实验内容较少的关注行业最新从业需求,多是来源于课程教材的案例资源或网络资源,实验内容不能很好的与最新行业需求接轨。另一方面,由于我校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工作量核算方法缘故,实验课时系数偏低,以致于许多教师并不会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实施实验教学,很多时候会将理论课上讲的案例搬迁到实验课上。虽然院系倡导实践教学以项目驱动法为主,由于缺乏行业背景,教师所实施的验证性实验项目内容往往比较陈旧。

2.3教师企业实践经验缺乏教师的实践经验一般来自于工作后的科研积累、实践积累,与扎根基层的技术人员相比工程实践经验缺乏,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普遍存在理论知识学得多,工程实际训练偏少,缺乏现代工程的创新设计思想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不能满足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要求。软件学院多媒体教研室的老师都是这两年进入高校工作的青年教师,这些教师基本上都是一毕业就到了工作岗位,缺乏行业实践经验。教师企业实践经验缺乏是有效开展工程实践教学的硬伤。由于我校软件工程(数字媒体方向)是2010年才开始办学的,还没有形成一个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刚毕业的青年教师承担了繁重的课程教学任务,虽派有相关教师到企业考察,并没有派遣教师到企业从事锻炼。

3卓越数字媒体本科人才培养

3.1专业核心能力确定软件工程(数字媒体方向)专业人才培养需要兼顾技术和艺术的双重培养,之所以出现注重艺术素养而忽视技术素养的现象是由于我们对“培养什么样的人”这个问题没有弄清楚。该方向招收理工类学生,面对这些几乎没有艺术功底的学生,想培养具有动画设计、动画创意的人才着实面临许多困难。针对理工科学生的特点,注重艺术素养而忽视技术素养的培养理念犯了本末倒置的错误,归根到底还是我们对人才培养规格了解不够。

艺术素养对数字媒体方向的学生固然重要,在本科教育有限的学时要求下,建议压缩艺术基础课程(色彩、素描、三大构成等)课时总数,按照卓越计划的通用标准、行业标准和学校标准从新审视我们的人才培养方案,实施企业参与课程设置和培养目标的方式来构建专业核心课程体系,从而明确软件工程(数字媒体方向)专业核心能力。这里,专业核心课程是那些从本专业主要工作岗位的主要工作任务和完成任务的核心能力要求出发而确定的课程,是培养学生适应企业实际工作环境和完成工作任务能力的关键课程。学校可借鉴卓越数字媒体人才的行业标准来确定专业核心课程。

3.2工程实践能力培养从学生方面来说,按照“卓越计划”培养理念实行“3+1”校企联合培养方式,前3学年在校内学习,最后1学年在企业学习[1]。前3年注重学生专业基本技能的培养,后1年注重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后1年以顶岗实习的形式在企业学习,保证学校和企业零距离衔接,提高了职业技能学习训练的针对性,满足企业岗位需求,保证学生优质就业,满意就业。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前3年的校内学习,专业教师可采用pBL(基于项目的学习)模式进行教学,教学中选中的项目要尽可能的以实际工作环境要求来设计项目任务,通过项目任务驱动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后1年的企业学习可采用CDio培养模式,CDio培养方案将工程毕业生的能力分为工程基础知识、个人能力、人际团队能力和工程系统能力四个层面,要求以综合的培养方式使学生在这四个层面达到预定目标。在理论教学、实践教学以及教学内容、方法和组织形式上,以研究工程领域的实际项目为载体,引领学生深入企业参与实践和项目研究,挖掘学生工程创新型人才的潜质,提升学生的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2]。

从教师方面来说,我们可以让青年专职教师通过下厂挂职的方式增加其行业从业经验,到企业学习数字媒体方面的新科技、新工艺和新方法。青年专职教师带着教学中的一些问题,去企业请教经验丰富的数字媒体从业人员,从中引入思路解决教学问题,优化专业课程教学模块,提高工程项目实践教学的有效性和时效性,使学生能更好的就业,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我们还可以聘请数字媒体产业高级技能人才、专业技术人员到校兼职,可改善学校双师型教师紧缺局面,也能加强技能教学的针对性。

3.3团队合作能力培养为解决团队合作能力差的问题,在实践教学中可采用“1-7课题组”模式。这种模式是指班级中每8个人组成一个项目团队,其中有1个项目经理和7个项目组成员,项目经理在老师的帮助下制订工作计划、负责项目小组的学习、培训、提高及项目间的竞争。项目团队之间定期开展交流活动,交流团队合作经验,凝聚团队协作力量,在彼此竞争机制推动下,培养团队合作能力培养。

3.4创新能力培养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渗透到教学过程的各个方面,涉及到软件工程(数字媒体方向)专业的课程设置、实践教学模式改革、校企合作深化改革、师资队伍建设、院系政策导向等等各个方面。这些方面归根结底是要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软件学院为提高学生数字媒体方面的创新能力,构建了集“课内实践、课外实践、校内实训、校外实训”为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结合第二课堂与素质拓展实训,在软件学院3+1培养模式(1-6学期完成专业课程学习,7-8学期进行实习实训、毕业设计、职业素养、选修方向拓展、it新技术报告、校企定单培养等培养,实现“工程型、应用型”人才目标)下,达到对学生专业技能、职业素质、岗位适应能力三者的统一培养和提高,为创新性人才培养探索途径。

4结束语

“卓越计划”的培养内涵在于工程教育理念的凝练和提升、深化工程实践教学改革和打破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3]。作为技艺结合的软件工程(数字媒体方向)是一个交叉新学科,在技术与艺术复合型的人才培养方面还处于探索阶段,“卓越计划”理念的适时提出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和方向,卓越计划必将引领我国新一轮高等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改革。

参考文献:

[1]曾永卫,刘国荣.“卓越计划”背景下科学构建实践教学体系探析[J].中国大学教学,2011(7):75-78.

数字媒体艺术培养方向篇3

关键词 技术 艺术 融合 实践教 学体系

中国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一、前言

今天,我们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正面对越来越丰富的以数字为载体的信息。比如我们体验着3D游戏创造出的虚拟世界,感受着数码大片带给我们的极限刺激,或者在工作中传输电子合同、发票、交易记录等等,这些都是数字媒体的不同表现形式。数字媒体使得我们可以用原来不可想象的方式进行交流、生活和工作。专家预测,我国目前的数字媒体人才缺口达15万。

数字媒体(digitalmedia),北京师范大学肖永亮教授是这样描述的:。数字媒体是以信息科学和数字技术为主导,以大众传播理论为依据,以现代艺术为指导,将信息传播技术应用到文化、艺术、商业、教育和管理领域的科学与艺术高度融合的综合交叉学科。数字媒体包括了图像、文字以及音频、视频等各种形式,以及传播形式和传播内容中采用数字化,即信息的采集、存取、加工和分发的数字化过程。数字媒体已经成为继语言、文字和电子技术之后的最新的信息载体。《2005中国数字媒体技术发展白皮书》中对数字媒体是这样描述的:数字媒体包括用数字化技术生成、制作、管理、传播、运营和消费的文化内容产品及服务,具有高增值、强辐射、低消耗、广就业、软渗透的属性。“文化为体,科技为酶”是数字媒体的精髓。

数字媒体技术正越来越广泛地被人们应用在生活和工作的方方面面中,作为新兴的朝阳产业在我国发展方兴未艾,以高科技与文化相融合为特征的数字媒体公司发展越来越迅速,与产业的快速发展之势相对的是,数字媒体人才尤其是高端人才的大量缺乏正成为制约产业发展的瓶颈之一。这里面既包括数字媒体技术人才,又包括数字媒体艺术人才,两者的研究方向截然不同,但又有紧密的联系。现在国家支持文化产业,而数字媒体人才就是直接为这一产业服务的,尤其在经济发达的大城市,数字媒体专业人才更是抢手,严格来说,从今年开始,浙江大学才有第一届本科毕业生,他们的就业形势很好;另外,还有一些社会类办学学校或培训机构在作某个方面技能的培训,这些培训学员综合素质和高校学生有一些差别,相对来说创新能力要弱一点。针对这一现象,合理的数字媒体人才培养的教学体系非常重要。

二、培养目标的确定

不同学科背景的学校开设的数字媒体专业,他们支撑的学科平台也是不一样的,比如浙江大学是全国重点院校,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旗下,并有国家重点图形图像实验室作为技术支撑,它的专业培养目标为:“培养基础扎实、专业精湛、富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具有国际化视野和人文艺术素养、具备管理素质和领导才能,能适应二十一世纪数字媒体技术发展需要,从事数字媒体的开发、制作与设计以及其它计算机、媒体、网络交叉领域工作的高级复合型人才”。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将学习数字媒体技术和艺术的基本理论及专业知识,接受数字媒体的软件技术开发与艺术设计的基本训练,将具有面向网络的、新型的数字媒体研究与开发的综合知识和技能,具备较强的新媒体艺术创作能力。本专业在高年级的专业选修课中将设置数字媒体技术和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两个方向模块课程,两个方向修读同样的基础课和专业必修课,在选修课上则各有侧重。”

浙江传媒学院是一所传媒类院校,以影视艺术学科为主,2004年升为本科院校后,形成以文、工、管为主的传媒类院校。其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在动画学院旗下,形成动画、数字媒体艺术、数字媒体技术三个本科专业相融合;培养目标为:“培养掌握数字媒体核心技术,具有艺术创意能力,能从事数字媒体的技术开发与艺术设计、制作,以及其它在计算机、媒体、网络交叉领域工作的高级复合型人才。毕业生可去影视、数字娱乐、出版、图书、新闻等文化媒体行业,以及国家机关、高等院校、电视台等单位。本专业要求考生具有一定的美术基础和兴趣,手机游戏将作为本专业的发展方向。”

江苏有一所三本高校,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为:“为各大门户网站、网络公司、电视台或电台网站、广告制作公司、电子音像出版社、多媒体软件开发与制作公司、电脑视音频娱乐产品开发与制作公司、交互式多媒体应用开发与制作公司等单位培养具有较高的综合艺术素养,掌握必备的网络多媒体技术和编程技术,能进行网站整体形象设计与策划、网络动画、网络广告、网络视音频艺术设计与制作的具有现代意识的复合型高级人才。”

我们对具有数字媒体专业背景学院的学科进行分析、归类,根据不同学校专业布点情况,数字媒体类专业分布在以下学科:

即理工/电子信息(数字媒体技术、数字媒体艺术)、文学,艺术类(数字媒体艺术)、管理类和计算机专业类(数字媒体技术)。其培养目标依据不同学科背景,结合各自特点,为社会相应的岗位培养所需人才,实现多层次、交叉互补立体化的培养目标。

二、为夯实基础,采取分阶段培养构想

根据学生自身水平以及今后发展目标等不同情况,我们规划了分阶段培养目标,提出以下图例的培养方案:

1 人文素质型培养方案

按不同学科统一安排一年级教学。针对大多数学生人文素质缺乏的现象,在一年级加大人文素质课程教育。这是面上教学,面向所有学生,强调作为一个中国大学生应该具备的人文素质能力。学习的课程模块有:人文社科类、科普技术类、艺术鉴赏类等,目标定位在使绝大部分学生通过学习,培养人文素养。

2 专业发散型培养方案

一年级以后,根据不同类型学生特长,他们在可选范围内选择各自的专业。但是每个专业对学生的要求应该有一个相对界定,学生需要了解专业。此阶段重点需掌握专业的基础知识,为拓宽专业打下基础。在此阶段又可分成类,一类是学习型的学生,可按继续学习方向努力来培养;另一类是发散创新型学生,其教学方法以开放式项目的开发、研究为引导,以创新项目来驱动。这部分学生人数约占30%左右。

三、构建技艺融合,互为补充的实践教学体系

以上分阶段的培养方案,必须要有实践教学体系与之配套,设计才能落实。我们制定的实践教学体系是一个技艺融合、立体的架构(见下图)。

纵向表示按阶段按知识课程链排列,逐步深入,照顾了知识的阶梯性;横向表示开设课程性质和课程开设学期。通过广泛开设选修课和开展创新活动,从而照顾了知识的广度、深度,兼顾相关专业关联模块的学习。从学科背景拓宽、创新能力培养来看,搭建了好的平台。形成了纵横交错互为补充的立体化实践教学体系。在这样的体系中,每个学生可以根据自身发展需要和实际水平,灵活地选择定制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案,切实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提高解决问

题,提高创新思维的能力。

四、数字媒体人才培养素质要求

数字媒体专业人才培养有别与其它专业,它突出的是技术与艺术的结合,表达、表现与创意相结合,属于综合素质要求比较高的人群。在素质要求方面,重点关注下几个方面:

1 “三创”人才培养的现状

“三创”是指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属创新教育的三要素。一般来说,创新意识是从事创新活动的前提,是创新的内在动力;创新思维是创新活动中不可缺少的思考过程,是获得创新成果的必由之路;创新能力是创新教育的必然结果,是从事各种创新活动的能量保证。当代大学生作为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其创新能力的强弱对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起着关键性的作用,而令人感到遗憾的是目前不少大学生创新能力处在普遍偏低的状态。从2009年毕业生答辩情况来看表现比较突出:一是缺乏创新观念和创新欲望,专业知识面比较狭窄。不少学生牢骚满腹,唉声叹气,对自己缺乏信心。二是缺乏创新的毅力。虽然有些大学生也能认识到毅力在创新活动中的重要性,但在实践过程中往往虎头蛇尾,见异思迁,放弃追求。三是缺乏创新的兴趣。现在不少大学生的兴趣往往随着时问、环境、心情经常变化,缺乏深度和广度,。四是缺乏创新所需的观察力。在观察的速度和广度、观察的整体性和概括性、观察的敏锐性和深刻性、观察的计划性和灵活性等方面,大学生普遍存在着不足。五是缺乏创新性思维能力。有些人也想创新,但不知道如何去创新。

2 “三创”人才素质定位

“三创”人才素质是指:具有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三个方面素质要求。

(1)创新意识是指每个人对创新的认识、要求、欲望和激情,反映了要求创新的迫切程度。人与人之间的创新意识差距很大,没有统一的模式。一般来说,每个人创新意识取决于个人的“本能”和“技能”,本能是先天性的,但技能是后天形成的,它是人们在各种实践中不断的探索以及前人的指导、培养下逐步提高的结果。对动画专业的学生来说,创新意识的培养应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体现于整个教学实践中,其中教师的创新意识非常重要,教师是学生创新意识的引导者和挖掘者。

(2)创新思维是每个人在进行创新活动时所必须依赖的思想基础,包括思维的基本类型和具体的思维模式等。人的创新思维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通常所说创新思维包括分散与集中思维、逆向思维、形象思维、直觉与灵感思维等等,都是人们长期研究的结果。但具体应用到某个体的实践中很难说清楚是那种思维在起作用,我们现阶段的教育在形成一种“习惯思维”模式,统一组织、统一管理、统一早签到、统一早读、统一息灯等等,给学生带来的是服从和本应如此的思维定势,这样不利于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3)创新能力是创新实力和创新能量的象征,是创新教育的最终目标。伴随着新媒体时代来临,新媒体行业给学生提供许多创新能力培养机会,比如国内外的新媒体作品的比赛,几乎每月均有,组织机构层次各异,尽管行业认定标准不统一,但就机会本身来说,施展创新能力的平台多样,只要积极参与,都会有好的收获。现在有条件的学校在动员组织学生参加各种赛事。并免费为学生提供制作工作室,配备相应的指导老师,指导学生的作品。从某种意义上说,给学生提供极好的发展空间,也加强了师生的交流。

数字媒体艺术培养方向篇4

【关键词】数字媒体艺术教学探索

一、数字媒体艺术的背景

1.数字媒体艺术的发展概况及存在的问题

当传统的艺术不能满足当今时展的需求时,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紧随计算机技术的普及作为一个新兴的复合型学科应运而生。我国对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作为新型的学科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并将数字媒体艺术作为“十一五”时期的重要发展对象。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在我国还处于起步阶段,人才的空缺无法立刻弥补,各学院自定义的招生方针使得本专业学生的基础良莠不齐。我国的数字媒体艺术还处于起步探索阶段,无论是在教学资料、设备、师资等许多方面都太不成熟,目前,我国都还没有专门针对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完整教学方案。这对各高校的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学科建设提出了更严峻的挑战。

2.结合数字媒体艺术学科特点及产业需求确定本学院教学模式和人才培养的目标和定位

数字媒体艺术是艺术、计算机技术及多种学科相互交叉融合的复合型学科,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不仅仅是艺术和技术相结合,也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知识的积累量。公司企业对人才的需求量日趋增大要求也越苛刻,产业所需求人才不仅具备最基本的工作行为态度,同时更渴望得到有较高艺术修养,又能发挥创造性思维不拘一格地创新设计,为企业公司牟利的实践性人才。广西财经学院在2010年开设了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并面向全国招生也逐步完善出一套对本学院本专业较稳定的教学方案,旨在培养出适应社会人才需求的创新型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人才。培养能够系统地、较好地掌握数字媒体设计与制作基本理论及专业知识,掌握数字媒体核心技术,具有新媒体艺术创作能力以及面向网络的、新型的数字媒体开发的综合知识和技能的高级应用性复合型人才。主要从事影视动画、影视剪辑、广告设计和计算机游戏等数字媒体产业领域的专业设计与技术创新的职业。

二、针对本学院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改进的建议

1.改变生源模式,注重学生个性的培养

目前国内大部分高校的数字媒体专业招生只面向于艺术生,我们学院只招理科生,考虑更多偏向于技术,建议改变生源模式文理生都招收,从而将数字媒体艺术对学生的艺术与计算机技术的要求贯彻落实到择选中,使文理生不同的思维方式相互交叉相互融合,突破单一的思维方式,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我校在后期教学安排中着重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以及计算机软件的熟练运用,达到艺术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的培养目标。

2.优化课程设置,凸显本学院特色

目前,我校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开设了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及专业主干课。专业基础课:美术基础、动画设计基础、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数字媒体导论等课程,旨在使学生能系统掌握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与技能,提高学生在艺术上的修养和计算机软件的熟练程度,为专业深入学习打造坚实的基础。专业主干课程:平面设计与创意、计算机图形学、二维造型与动画技术、三维动画设计、影视动画、影视包装特效等课程,旨在使学生掌握动画设计的基本理论,艺术表现的基本技能和方法,具备运用软件和设备创作二维动画、三维动画的能力;掌握影视广告、影视动画的综合创作理论与技能;掌握网络传播的基本理论和技术,具备开展网站设计、多媒体设计的能力;掌握数字图像处理的基本理论和应用技术。这三大类课程的综合教课,使学生在专业思想上有更好的悟性,在学习中有更强的恒心,在实践中有更爆发的动力和创新能力,做到“眼明手快”,跟上时代快速前进步伐。

3.注重实践并与行业接轨以及整合师资队伍建设

社会需要的数字媒体艺术人才不仅能创造新型数字媒体产品,更要求兼备社会实践能力。针对大部分大学生缺乏社会实践而不能快速融入社会的问题建议教研室老师成立一个小的工作组,为学生物色适合的参赛项目带领学生参赛,让学生自行分配任务由老师担任指导作用,这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团体意识,更使学生在参赛过程中体验到社会团体项目的大致流程。当有了一定的实践经验,接下来就要考虑大学生的各方面能否真的能与行业接轨,邀请本专业毕业生回校与在校学生交流社会经验,了解到行业对本专业学生的具体要求,使学生对本专业的就业要求有更好的认识。注重引企入校招收实习生能使许多学生对行业有更快捷、更准确的认识,提供学生与行业接轨的机遇。整合师资,注重专业教师走出校门进企业考察,定期会议交谈,相互交流教学经验,联合改进人才培养方式,不断更新理论和软件技术。艺术专业教师和计算机技术专业教师交流互补,共同合作。

三、结语和展望

数字媒体艺术作为艺术与计算机技术的结合,我校开设的数字媒体艺术专业还在探索过程中,在教学模式上并不完善,但我校仍将致力于结合本学科特点及学生个性培养出优秀的数字媒体艺术人才。当前的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教学中存在的师资、教学方案、教学资料等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上,需要我们用理性的目光来探索,用科学的方式开垦一条适合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教学的教学路线,总结出更完整的教学体系使数字媒体艺术走向成熟,成为推动我国的文化经济快速发展的不可或缺的强大动力。

【参考文献】

[1]夏少琼.独立学院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J].消费导刊,2008(12).

数字媒体艺术培养方向篇5

[关键词]数字媒体技术软件工程特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

一、引言

随着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数字广播等技术不断发展,以互联网、无线通信为传播载体,以传统媒体内容与创新内容模式为核心的数字媒体产业在全球范围内快速崛起,并正在改变着人们的信息获取方式和休闲娱乐的形式。近年来数字媒体作为一个新兴的产业异军突起,迅速发展成为信息产业里的一个支柱型产业。数字媒体产业被称为是21世纪知识经济的核心产业,是继it产业后又一个经济增长点。

我国的数字媒体业近几年正处于高速发展时期,对于具有较高人文素养、掌握数字媒体核心技术并具有艺术创意能力的复合型数字媒体技术开发与设计人才需求旺盛。北京工业大学软件学院结合北京市对文化创意人才需求的情况,以及我校办学的宗旨和软件学院的办学模式,确定了数字媒体技术作为本科软件工程专业的方向之一开展北京市紧缺人才的培养。

数字媒体技术作为一个宽口径、以技术为主、艺术为辅、技术与艺术相结合的新的专业方向,涉及到不同的学科知识,因此,我们有必要通过探索与改革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以及实践教学体系的研讨,搭建科学的创新人才培养平台等,促进软件工程(数字媒体技术方向)人才培养整体水平的提升。

二、培养目标的确定

数字媒体是数字化的内容作品,以现代网络为主要传播载体,通过完善的服务体系,分发到终端和用户进行消费。数字媒体包括了图像、文字以及音频、视频等形式,在传播形式和传播内容中采用数字化,即信息的采集、存取、加工和传输采用数字方式。数字媒体技术是通过现代计算和通信手段,综合处理文字、声音、图形、图像等信息,使抽象的信息变成可感知、可管理和可交互的一种技术。“文化为体、科技为酶”准确地反映了技术在数字媒体产业中的地位。

我院的软件工程(数字媒体技术)特色专业是教育部、财政部2007年批准的第二类特色专业建设点,为使本专业的建设有一个高的起点,学院专门组织了相关教师除了在北京高校调研外,还赴浙江、上海等地调研了知名高校在本专业办学的情况。学院结合北京市对文化创意人才需求的情况,以及我校办学的宗旨和软件学院的办学模式制定了软件工程(数字媒体技术)特色专业的培养目标、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

软件工程(数字媒体技术)特色专业是为北京市培养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具有较高的综合艺术素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综合素质,掌握计算机软件、软件工程和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理论,数字媒体艺术基础知识,以及数字媒体制作与开发专业知识,具有综合技术能力及艺术理解能力的、能进行网站整体形象设计与策划、网络动画、网络广告、网络视音频艺术设计与制作的具有现代意识的复合型高级人才。毕业后,能够从事数字媒体技术(包括影视、动画、数字娱乐等)指导和数字媒体制作,并能够进行与数字媒体相关的软件(如影视编辑软件、动画软件、数字娱乐软件及插件等)开发。也可继续攻读相关学科的硕士。

三、软件工程(数字媒体技术)特色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建构

由于本专业在我国是一个新设专业,目前各高校在如何兴办本专业都在探索阶段。随着本专业招生人数和办学规模的不断增加,迫切需要对特色专业的教学体系进行工程化改造,逐步建立工程化实践教学体系,着力培养学生的工程化开发能力和职业素质,进而形成一个融基础理论、实验教学、工程实践为一体的整体化培养机制,让学生的基础知识、科学素养、专业知识、创新能力、工程能力和职业素质都得到全面均衡的发展。

1.探索人才培养模式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借鉴国内外先进的办学经验,不断探索人才培养模式,力争形成自己的专业特色。

数字媒体产业的迅速发展对数字媒体行业从业人员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尽管国内高校数字媒体人才的培养数量日益攀升,但高端数字媒体人才的匮乏却严重阻碍着我国数字媒体企业的发展,主要原因是国内数字媒体相关专业的教学基本上仍停留在传统的理工科人才培养模式中,普遍缺少对学生工程能力和职业素质的训练,同时也缺乏进行这些训练所需的教学环境,培养出的学生与产业界的需求往往存在较大的脱节,难以快速融入现代数字媒体企业的运作。

本专业强调实践教学和学生动手与创新能力培养,实验、实践教学设施完善。有针对专业教学的计算机图形、软件工程、数字音频、数字视频、数字影视、数字动画、数字娱乐等各类实验室和工作室,设备先进。同时,与多家传媒企业建立了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与移动媒体、网络媒体建立了长期业务合作关系,共同研发项目。学习期间安排专业技能认证和企业顶岗实习,适应上岗要求和社会需求。

2.建立课程体系

软件工程(数字媒体技术)特色专业除了公共基础课程外,是以专业数学基础、专业英语、艺术基础、计算机基础、数字媒体技术为主线构成专业基础和主干课程。在专业培养阶段形成平面与动画设计、计算机图形与图像处理、视频音频制作与处理、数字娱乐软件开发、以及人工智能与虚拟现实技术应用等课程群。这些课程群的安排是循序渐进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并落实在不同学期。

软件工程(数字媒体技术)特色专业在专业方向划分上主要考虑移动娱乐和网络娱乐两个方向。移动娱乐以手持设备数字娱乐软件开发为主,网络娱乐以网络数字娱乐软件开发为主,前者的专业方向课程主要有嵌入式操作系统、手机娱乐软件开发等;后者的专业方向课程主要多媒体网页设计、网络多媒体开发与应用、网络娱乐软件开发等。这些课程的学习,能够为学生今后开发移动娱乐软件或网络娱乐软件打下良好的基础。

学生的专业认知课程、自主性学习课程和创新能力培养由必修课、选修课、第二课堂和工程实践完成。特别是创新能力培养,执行学校关于创新实践活动的规定,组织和指导学生第二课堂课程的学习。对无法按学校要求获得创新实践活动学分的学生,本专业将他们的创新实践活动课程安排在工程训练中完成。

(1)核心课程

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对学生起着打专业基础的作用,除了学校的公共基础数学、物理及英语外,包括四类课程:专业基础数学、艺术基础类课程、计算机主干课程、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类课程。这些课程具体如下:

①线性代数、离散数学、数学建模、概率与数理统计;

②形态构成、艺术赏析、视觉传达设计;

③程序设计入门、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数据结构、软件技术基础;

④多媒体技术导论、动画设计、游戏概论、计算机图形学、数字图像处理、数字视频与音频技术与应用、网络多媒体开发与应用、流媒体技术、多媒体数据库、脚本编程技术、数字娱乐软件开发、数字娱乐软件测试、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嵌入式操作系统、移动娱乐软件开发、网络娱乐软件开发、人机交互技术、虚拟现实技术、影视编导、文化创意与策划、视听语言。

(2)特色课程

特色课程针对数字媒体特色专业的专业定位和培养目标,以及专业技能训练的要求进行设计的。我们要求本专业学生在专业英语阅读、写作、交流要有很好的基础,专门安排了专业英语课程,除此之外,本专业的特色课程还包括六类:自学型课程、专业认知课程、实验课、课程设计、工程训练、创新实践活动。

①自学型课程:Java程序设计;

②专业认知课程:数字媒体与数字艺术;

③实验课(安排在学期中):手绘训练、视频特技与非线性编辑、多媒体网页设计、移动娱乐软件开发、网络娱乐软件开发、界面设计课设、虚拟现实开发课设;

④课程设计(安排在小学期):平面设计与影像制作课设、动画制作、计算机图形课设、数字媒体制作、数字娱乐软件制作;

⑤工程训练(学期后期+小学期):数字媒体作品设计;

⑥创新实践活动:创新学分的设置是学校关于教学计划制定的一个改革措施,学院将完全按学校的要求执行。通过学院开设多个与专业相关的科技活动小组,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大赛活动;开设与专业技术相关的大师论坛,以开拓学生的视野,鼓励学生参加相关的技术认证;将教师的科研课题公开,以引感兴趣的同学参加等方法,使学生通过实际动手,从中学到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另外,学院提供了创新实践环节,即第七学期的数字媒体作品设计,该课程的一部分是放在小学期,另一部分放在学期末,根据学生不同的情况安排时间长度。已获取创新学分的同学,其工程实践周期要短,共占3.5个学分;没有获取创新学分的同学,其工程实践周期要长,共占7.5个学分。这样,就保证了每个学生都有获取创新学分的途径。

(3)第二课堂活动

第二课堂是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参加的以开阔视野、扩展知识、增进身心健康、提高专业技能为目的的各项活动,在校期间,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兴趣和特长,在学院的组织下参与工程实践、科技、学术、文体、公益及社会实践等各类第二课堂项目的活动。通过参与第二课堂项目的活动,提高自身工程实践能力、创业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团结协作精神与责任感,增强身心健康。

教学计划中规定12个必修学分为第二课堂学分,此学分必须修满。凡毕业资格审查之前未修满12学分者,按本科生学籍管理规定不予毕业。这12个学分不计算在190学分之内。

第二课堂项目分为两部分,必修项目(8学分)和任选项目(4学分)。

必修项目分为学校要求的必修项目(6学分)和学院要求必修项目(2学分),必修项目是每名学生都必须完成的项目,每项学分必须获得,不可用其它项目的学分替代。学校要求的必修项目按《北京工业大学本科生第二课堂学分管理办法》(试行)获得;学院要求的修项目可通过以下途径获得:学院开设的16学时的各类讲座(1学分);学院指定学生参加的科技活动(1学分)。

任选项目是每名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按照学校和学院建议项目任意选择的项目,达到总学分要求即可。

四、结束语

数字媒体产业是数字技术与传统媒体文化相结合的领域,对既懂技术又懂艺术的复合型人才有一种特殊的战略需求,也是数字媒体产业发展的前提。通过对国内外数字媒体技术相关专业及方向的调研,提出一个融基础理论、艺术素质培养、专业技术、实践教学、工程实践为一体的软件工程软件工程(数字媒体技术)特色专业方向的知识体系,着力培养学生的艺术与技术交叉结合的数字媒体制作与开发能力和职业素质,进而使得学生的基础知识、科学素养、艺术感悟、专业知识、创新能力、工程能力和职业素质都得到全面均衡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肖永亮.美国的数字媒体学科发展[J].计算机教育,2006(5).47-49.

[2]赵丰年,陈朔鹰.“软件工程(数字媒体技术)特色专业”课程体系探讨[J].计算机教育,2008(15):104-105.

[3]尹义龙.软件工程(数字媒体技术)特色专业的教学实践体系探讨[J].计算机教育,2008(15):23-27.

数字媒体艺术培养方向篇6

关键词:新媒体艺术设计;信息传播;传播媒体数字技术

一、新媒体艺术设计的兴起

科学的每一次进步,都会对艺术设计领域的变革产生巨大的影响,同时也成为艺术形式繁荣的发展动力。在整个艺术的发展历程中我们可以看到,医学和人体解剖学的研究,为素描、雕塑提供了重要的创作理论参考;几何与透视学的发展,为绘画提供了符合人体视觉原理的透视理论;颜料化学的进步,为油画家提供了明亮而富有层次的颜色表现空间;光学原理研究的进一步发展,使印象派画家遵循光学的原理,分析和组织物象的各种关系,同时光学应用的研究还促成了摄影技术的诞生,从而对艺术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这一切都体现着科技对于艺术的重要推动作用。

进入20世纪以来,科技对艺术的影响变得更加强烈和迅猛,数字技术的发展为艺术创造了更广阔的表现空间,上世纪80年代初,计算机图形艺术设计成为现代尖端的视觉表现手段和形式,快速迅猛地出现在电视、电影、平面艺术设计、工业设计、展示艺术设计和建筑环境艺术设计等大众传播媒介和视觉艺术设计领域之中。计算机图形学的出现,被称为第三次图像革命,其意义甚至大于从无声到有声、从黑白到彩色的前两次图像革命…。从上世纪90年代至今,“数字艺术设计”以一种全新的方式出现在艺术设计领域,它融合了“艺术学”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两个性质完全不同的学科。数字媒体艺术是基于数字科技的快速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新生的艺术形式,关于新媒体艺术的特点新媒体艺术先驱罗伊·阿斯科特(royascot)说:“新媒体艺术最鲜明的特质为连接性与互动性。”从国际学术界和教育界对数字化“设计”的诸多称谓及科学内容的设定来看,数字媒体艺术主要涉及到视觉艺术、人机界面、信息传播、多媒体、数字网络、动画、广告、游戏、虚拟环境,虚拟产品设计等,其主要范畴都在2l世纪数字化“设计”的“数字媒介”囊括之中,由此就可以比较明确新媒体艺术设计的基本内涵和范畴。

进入2l世纪,全球范围内以新媒体、数字影像、cg特效、网络技术为代表的数字内容创作行业已经成为当代知识经济产业的核心产业,在美国、日本其产值超过了传统的汽车工业,而韩国更是将游戏为代表的数字内容产业作为立国之本,并已成为韩国经济成长的新动力。目前全球数字内容还在不断地向更深更广的领域扩展,而这个产业也必将成为

三、目前数字艺术设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数字艺术设计及其产业的迅速发展给国内外视觉艺术设计界带来了很多问题。最突出的就是跨学科人才的知识分离化现象严重,其次是人才需求和教育模式的问题,传统的艺术教育体系在设计人才培养定位方面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两极分化现象。

以上问题的出现,其根本原因是由于在认识新媒体艺术设计和培养数字艺术人才的过程中存在着几个方面的问题而产生的:

首先是认识的问题,数字技术在艺术设计领域的应用大致可以归纳三个大的方面:①计算机辅助艺术设计。②数码新媒体艺术设计(包括网络、多媒体、电子产品、动画、游戏等方面)。③非商业化艺术类数码艺术创作在平面、环境等一些学科方面,数字技术是一种辅助手段,而在广告、新闻等方面它是传媒的载体和形式,或是一种工艺和创作手段。④数字媒体设计是随着数字技术快速发展和艺术相结合的新型学科,同其他的艺术学科相比,它具有实用性、时代性、跨学科和复合性的特点。对于新媒体艺术需要有新的思考和理解,如果还保持原有对艺术类理念的认识,它既不符合学科的发展,也不符合市场的需求,因此正确地认识理解和探索新媒体艺术及其相关领域对于数字艺术设计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其次是人才素质结构的培养问题。数字艺术是一门跨学科、多学科结合的复合型学科,培养和训练既懂得艺术设计规律,又懂得计算机图形艺术设计,能操作相关应用和后期制作软件的数字艺术设计人才,已成为当今数字艺术设计产业迫在眉睫需要解决的课题。数字技术人才和创意人才都是社会急需的,但是需求的比重却有很大的差别,因此需要根据市场的需求来制定培养不同层次的技术人才和创意人才的教育目标。

最后就是培养对象问题。随着普及教育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学生进入到艺术类学科,随之而来就产生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艺术专长的相互矛盾的问题,学生的综合修养和知识结构错位是普遍存在的问题,这对于新媒体专业的教学和培养带来了很大的困难,这种现象在艺术类院校表现得尤为突出,可以考虑数字媒体教育不要只限于文科的艺术类学生。

四、根据新媒体艺术的特征来完善人才培养

为了新媒体艺术设计的发展和新媒体艺术人才的培养我们应该做好以下几个方面:1.在人才培养院校建立各个学科间的交流和资料的资源共享、学科间的优势互补的教学体系。2.开设学科间的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的学习教学的立体化平台。这样有利于形成循序渐进的教育思想和方法,培养扎实的艺术设计功底和熟练的数字工具操作能力、充分利用各方面有用的信息资源。3.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建设教学资源立体化平台和教学模式的创新。将传统艺术教育与现代数字技术教育有机融合,构建新的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环境,创建教学、科研、生产相结合的工作室,以及数字人才培养创新工作室。4.同时为培养高层次的教师队伍提供了更好师资环境,更好的保证教学质量。5.加强教学体制在选材阶段就提出相对较高标准,培养具备较高综合素质的选材将更符合新媒体专业对培养对象知识结构的要求,就更有利于培养出优秀的人才。面对新媒体艺术的发展,发挥社会和院校之间的各自优势,可以更好的解决数字艺术人才在培养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培养出真正适合社会需求的数字艺术人才。当然数字艺术人才培养的完善是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既不能只埋头研究教学的建设,也不能只是应付市场的需求。

数字媒体艺术培养方向篇7

一、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发展现状

进入二十一世纪,我国一些综合性高校以及艺术高校进行整合资源,依托本校的优势学科相继开办了数字媒体艺术或者动画专业方向。据统计,从2002年到2004年总共只有11所高校开设本专业,到了2009年期同类专业设置的院校增加到150多所,这里而既包括工科、理科,师范、独立学院,还包括农林以及少数的财经院校,综合院校在开设本专业方向的比例占了很大一部分,这些学校主要依托本校计算机技术这个强大优势学科为基础,在本专业教学模式探索上更加偏重于技术与实践性为主,部分的忽视了人文、艺术学科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地位。

二、民办高校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现状

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应该是培养既拥有艺术创意与表现的审美素养与能力,亦具备数字媒体操控技能并实现艺术创作的技艺结合的高级复合型人才。但在实际教学中,由于教育及思维方式的差异,由于学生本身教育结构的缺憾,使得“技、艺”这两方面的高层次素质及能力对于大多数学生都难以平衡与兼具,可能会有极少数人会变成技艺结合的复合性人才,但不具备普遍性。同时,在现有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民办高校中,生源的整体素质参差不齐且基本功不扎实的现象较为突出。我们就有必要根据生源的基础和特点采取不同的培养方案,要求教学方法要因材施教,才更具有人性化,才能体现人才培养的差异性。[2]

三、提高民办高校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教学质量实施方案

1.美术基础课程教学方法

民办高校艺术类学生的底子薄,这就意味着美术功底的不扎实、美术专业知识匮乏,更不用说长年累月才能够培养出的艺术触感,这种敏感度缺失会直接影响学生在画面、色彩、搭配等专业方面的设计灵感,无法完成作品设计。

1.1学生思维的转变

刚进入学校学习的学生面临的首要问题即是观念和思维模式的转变,转变审美标准,开阔视野,解放思想,实行一种全新的思维模式、同时学会善于独立思考,发挥个性创作力。当然这是一个长期而有艰难的训练过程,因为学生考前的学习习惯根深蒂固,对于新的观念不易接受,对新的方法往往持怀疑和排斥的态度,不敢或不愿意尝试,总想知道什么是标准答案,在此情况下,创造能力的培养自然难以实现。因此,进入高校后的基础培养阶段不应是高考辅导教学的延续,要打破过去的思维和习惯。

1.2系统化,专题绘画训练

绘画训练应从美术的基础课程学习入手。美术基础课程由素描、色彩基础、美术欣赏这三大模块教学体系组成,进行分班制教学,让学生加强美术基础课程这三方面的学习,并且是将这一学习作为重点项目,加强力度,让学生充分了解美术的意义,有意培养学生的艺术敏感度。

为了激发学生的艺术创造能力和学习的积极性,需要制定一系列系统和专题性的课题,从而改变高考辅导中形成的不良习惯和模式思维。第一步,提高艺术审美品格的训练。审美品格的高低与学生的文化素养和视野有直接的关系,因此在入学以后,大力提倡学生走入图书馆,大量阅读古今中外的经典文学作品,翻阅和赏析古今中外的经典艺术作品,当然艺术素养的培养和视野的拓展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应是课内与课外相互结合,多方位地培养学生的素养。美术欣赏课在很多学生的观念中只是一门无关紧要的课程,因此很少有人真正用心的去学习美术欣赏,事实上,美术欣赏课是联系绘画基础的纽带,它能够让学生对美术理论体系有一个相对完整的了解,通过美术欣赏的学习,也有利于绘画基础,两者是一个相互融合的整体,缺一不可。

1.3民办院校多学科互动、优化课程设置、凸显专业特色

民办高校的艺术学科相比艺术院校在设计学科上显然是不足为奇的,民办高校的更多精力几乎用在发展优势学科,艺术学科只是在整个学校学科建设中扮演着“调味品”的功能。我们不妨追溯一下,从英国的工艺美术运动、德国的包豪斯、乌尔姆学院开始,大批的设计家都在提倡艺术与技术、设计与艺术、经济性原则、艺术人文,针对民办院校的学科优势,在实践中可以通过对学生在艺术基础上进行设计、技术、经济、人文之间的整合,培养学生在动态的、静态的适合国家经济建设的并注重国际化视野、双向战略模式、实践性较强的数字媒体艺术的专业人才。

1.4建立导师工作室

建立导师工作室制度,有利于解决学生学习时间的有限性和学习内容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有利于适时调整专业方向以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有利于实验设备的充分利用。工作室由教师创办,带领学生承接项目,让学生在项目中实战演练,系统完整的提高实践技能。工作室的创办要求教师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能够带领和指导学生完成项目,能够帮助学生更加清晰透彻地理解数字艺术设计,掌握数字媒体技术,传达创意、设计的思维理念以及创作方法。实践经验缺乏的师资队伍是工作室开展的主要瓶颈,因此,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培养教师既能从事教育教学活动,又能从事行业、职业实践活动,并能将行业、职业知识及能力和态度融合于教育教学过程的能力,增强教师自身的实践经验和实践技能是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建设长期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1.5发挥实训基地的切实作用,构建产、学、研一体化模式

产、学、研结合是目前教育界倡导的新型教学模式,此模式更加适合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建设和学生的培养。我们可以利用地方优势,与相关企业签订校企联盟意向。把企业项目引进到教学中来,也可让教师带领学生进入企业直接参与项目的设计、制作。校企联盟,构建产、学、研一体化模式既可使学生学以致用,掌握科技前沿信息及市场动向,促进本专业的快速发展,又能促进企业的生产和教师的科研。

数字媒体艺术培养方向篇8

【关键词】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建设教学策略

21世纪的今天,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以及数字通信技术逐渐引领当今时展的潮流,同时数字媒体艺术作为一种独特而又全新的艺术性专业,和我国经济建设以及地方经济的发展有着直接的关联。如何对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学生进行综合性创新性的培养,已经是当今人才培养的重中之重,因此,本文对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建设和教学进行探讨分析有一定的经济价值和现实意义。

一、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教学现状

当前,我国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人才相对匮乏,同时其专业性不强,以至于学生在社会实践中仍然不能正确定位。

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教学作为一种特殊的艺术性教学,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难免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如较为落后的专业知识、相对较差的实践能力、动手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同时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仍然和计算机技术有着直接的关联,但计算机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有着相对较快的发展速度,以至于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教学跟不上时展的脚步。

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过于注重学生理论知识的培养,往往忽略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其培养出来的学生难以适应当今社会发展。

二、数字媒体艺术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设

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作为一门应用技术型的专业,对于其实践能力比较重视,在对学生电脑动画和计算机图形学理论知识进行培养的过程中,更应该保证学生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对大规模的游戏架构设计和策划等能够独立完成。数字媒体艺术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设过程更应该综合文化性、艺术性和技术性,将学生的文化素养、艺术品位、审美眼光以及思维水平加以培养,并将创造性的人文品格进行培养。

数字媒体艺术专业课程体系在实际的建设过程中,主要有专业基础课程的建设、文化艺术史论课程的建设、计算机技术类课程的建设、专业方向应用课程的建设以及专业实践实习课程的建设。专业基础课程建设的过程中主要是指一些素描、速写以及色彩等设计的基础课程,是对学生综合素质的一种培养,应不断对教学进行改革,并将着重提高其教学质量。而文化艺术史论课程的建设主要是对学生完善艺术理论知识体系的建设,并将学生的文化艺术品位加以提高,对学生创意思维以及设计理念加以培养,进而顺应当今时展的潮流。计算机技术类课程的培养主要是服务于我国科学技术研究中心,专业实践实习课程的建设更是从相关的经验和基础理论知识出发,对学生进行一专多能的培养,将学生的就业面拓宽。专业实践实习课程的建设主要是以社会发展的动力为出发点,并为学生提供相关的实习基地,对学生的团队精神以及创新能力加以培养,并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三、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教学策略

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作为一门全新的艺术性教学,在实际的教学中要想真正与人才实质需求相挂钩,就要立足于当前,顺应当今时展的潮流,从根本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审美能力以及实践能力等。对于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教学策略,主要有以下几点具体体现:

(一)注重艺术的培养

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更应该加强对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学生的艺术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加以培养,并借助现代化媒体技术以及数字科技,将艺术的感性思维和人的理性思维巧妙地融为一体,其教学的重点更要和数字技术的教学内容加以渗透,并不断激发学生的艺术想象能力。

(二)在传统艺术上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

对传统艺术加以重视,并将创新能力着重提高,一方面要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不断融入全新的教学内容,并对学生三维空间思维能力以及动手能力的培养进行建立,对传统手绘的脚本进行推敲,并和现代新科技发展相融合;另一方面则要在艺术创作中保证有相对丰富的素材,并将我国传统文化发扬光大,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处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注重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

一般而言,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有着多元性、交互性以及跨学科性的特点,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更应该立足于当前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人才市场对人才的实质需求,并将具有科学性和创造性的艺术人才加以培养,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加强学生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总之,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要本着艺术的眼光,加强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并在实际教学中不断应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以及多媒体技术,全面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结语

数字媒体艺术作为现代化信息学科和文化艺术相融合的一门新兴学科,在实际建设和教学过程中更应注重学生艺术审美、创新能力以及实践能力的培养,同时还要加强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的培养,进而服务于我国数字媒体行业的综合发展。

[注:本文为2011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规划基金项目):《黑龙江省文化产业学科群建设的理论与实践》,项目编号:11YJaZH094]

参考文献:

[1]杰.高校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现状分析及教学体系的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

[2]王平.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建设与教学探微――以南京邮电大学为例[J].装饰,2013(12).

数字媒体艺术培养方向篇9

进入21世纪,我国一些理工科高校以及偏向技术方向的艺术高校进行整合资源,依托本校的优势学科相继开办了数字媒体艺术或者动画专业方向,从2000年到2009年在这10年的时间里,我国高校的数字媒体艺术与动画专业的设置不断增加,从2000年到2004年总共只有11所高校开设本专业,这11所里面艺术传媒只有3所,理工科类4所。到了2009年期同类专业设置的院校增加到150多所,这里面既包括工科、理科,师范、独立学院,还包括农林以及少数的财经院校,理工科和综合院校在开设本专业方向的比例占了很大一部分,这些学校主要依托本校计算机技术这个强大优势学科为基础,在本专业教学模式探索上更加偏重于技术与实践性为主,部分的忽视了人文学科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地位。这类新媒体艺术表现“面对越来数字化的社会空间整个艺术界正面临一次新的挑战”,“它作为艺术家人问思考时的一种有效手段已经成为可能,”这样就促使一些“年轻艺术家所具有的活动、想象力、创造力以及对数字艺术的浓厚兴趣使他们的创作与世界数字艺术的发展融合一起。”

当前,我国民办高校在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方向的建设上还是不足,动画学生在软件技术方面的学习和应用比较欠缺,理工类的学生在艺术修养上就存在着先天不足,这就要求我们对于这两部分学生进行有效的指导和教授,教师和学生可以进行互相交流,取长补短,兼容并蓄、跨界整合的新世纪数字媒体创新人才培养教学思维。另外民办院校对于设备的投入以及高级有人才的引进严重不足,我们应该借助我们评估的力量把我们的设备更新引进大量的优秀设计教师。在认真对我校的人文、理工科的优秀人才进行整合之后,必须要借鉴国外先进数字媒体艺术办学的经验,从办学定位中找到适合民办院校的办学之路,“把以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重点的素质教育和专业特色渗透到培养目标、培养模式、培养途径以及实践探索过程中”。

二、应用与创新空间与视角:民办院校各学科优势互补的数字媒体艺术创新教学之路

(一)走艺术与设计、艺术与技术的复合人才模式民办高校的艺术学科相比艺术院校在设计学科上显然是不足为奇的,民办院校的更多精力几乎用在发展优势学科,如经济、会计、金融、计算机、建筑工程、经济基地班等专业方向,艺术学科只是在整个学校学科建设中扮演着“调味品”的功能。我们不妨追溯一下,从英国的工艺美术运动、德国的包豪斯、乌尔姆学院开始,大批的设计家都在提倡艺术与技术、设计与艺术、经济性原则,而现在21世纪这个原则在民办院校数字媒体方向让然可行,针对民办院校学科的优势性,在实践中可以通过对学生在艺术基础上进行设计、技术、经济之间的三面整合,培养学生在动态的、静态的适合国家经济建设的并注重国际化视野、双向战略模式、实践性较强的数字媒体艺术的专业人才。

(二)民办高校数字媒体艺术的教学重点:理论联系实际的契合发展民办院校在本专业的立足点和重点从“以我为主”要逐渐走向“以交叉学科发展为本”,从发展优势学科到发展交叉学科并创新新专业方向。从上个世纪1919年在魏玛成立的包豪斯学院提出理论联系实际的崇高教学模式,直到今天,这个教育思想不同程度的存在目前的各种高等教育中,也是我们设计艺术教育所遵守的教育探索模式。我们要坚持打破学科之间的“隐形”的界限,优化并整合知识点,加强以素质培养为基础,根据社会化用人单位的要求和需求,增加应用性课程能力的建设,大胆尝试具有特色教学实践与理论拓展环节,突破专业课、方向选修课以及为培养学生的人文传统为特征的人文社科课程的人为限制。

(三)民办院校的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方向的学生毕业后进入社会它应具备较强的数据处理能力和数字媒体艺术与技术的创意能力,充分体现出民办院校的专业设置优势。通过运用传统的艺术与设计理论,对在新媒体背景下的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方含量高、具有在本行业较高的竞争力的企业与人才,并融合进入本校的教学与大学生实践创新项目中,从教师、学校、学生到企业单位的不同元素应用到这个系统里面,提高教师自身的业务,加强学生们的创造积极性,从“无偿技术服务”转变为“有偿技术服务”,调动各个方面的积极性,在加强体系严格监督的情况下,在政策上对这些因素进行适当的鼓励。增加学生在实际的衔接环节。数字媒体产业就发展角度来看,它是借助于数字化工程将人类文化等精神产品“打包”并借助信息社会的传播手段更人性化和个性化的服务。

数字媒体艺术培养方向篇10

关键词:数字媒体技艺融合数字媒体技艺理论基础意义

1.数字媒体技术和数字媒体艺术的发展现状

数字媒体由电化教育发展而来,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以研究技术为主。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等飞速发展,数字媒体技术获得蓬勃的生命力,进而应用到艺术与设计教育领域,使艺术设计从传统的工艺层面上升到数字层面,数字媒体艺术应运而生。虽然数字媒体技术和数字媒体艺术,两者研究的重点不同,但近年来,应用领域逐渐出现融合趋势,客观上要求两专业有所融合,从而更好地服务于数字媒体产业经济、服务于社会。

2.数字媒体技艺融合新概念的衍生

数字媒体技术和数字媒体艺术的概念在学术界已有相关界定,虽然各学者的见解多少有出入,但基本内涵不变。随着技术和艺术融合趋势的加强,数字媒体领域衍生出了技艺融合新概念――“数字媒体技艺”,以下我就对这些概念加以探讨。

2.1数字媒体技术概念

数字媒体技术是利用数字技术(主要是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技术和多媒体技术),对文字、声音、图形、图像、视频等媒体材料进行加工、处理和传播的可交互的技术。它主要研究与媒体信息的获取、处理、存储、传播、管理、安全、输出等相关的理论、方法、技术与系统[3],是一项应用广泛的综合技术。

数字媒体技术融合了计算机图形图像、网络和通信技术、数字化艺术、数码音响、媒体交互、动画、数字视频音频处理等多项技术与创作环节[7]。用于虚拟现实的三维显示技术,ae/premiere/大洋等音视频编辑处理技术,磁、光、半导体等媒体存储技术、Flash/photoShop等图像,动画创意技术,等等,都是目前流行的数字媒体技术。

2.2数字媒体艺术的概念

数字媒体艺术是一种利用数字技术,对各种媒体材料进行艺术加工和设计,提升媒体材料成品的艺术性和创造性,并将人的理性思维和艺术的感性思维融为一体的新艺术形式。它以计算机技术和现代传媒技术为基础,是视觉艺术与设计学、数字媒体的技术体系和数字媒体文化与传播相互交叉的学科[4]。

数字媒体艺术广泛应用于数字视频电影、平面艺术设计、展示艺术设计、服装设计、建筑环境设计、动漫游戏设计等领域,它是基于网络和新媒体的艺术,也是基于数字内容的设计艺术。

2.3数字媒体技艺的概念

数字媒体技艺是利用数字技术,对各种媒体材料进行加工、艺术设计和包装,提升媒体材料的技术价值、艺术价值和创造性价值,并使之广泛传播,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的数字媒体形式。数字媒体技艺是技术和艺术结合的产物,集中体现了数字化时代视觉化和人文化需求,是技艺融合的必然产物。

数字媒体技艺重点强调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学生能从实际问题出发,用技术服务于艺术创作。数字媒体技艺专业的人才需要能较好地协调“硬实力”(软件技术)和“软实力”(艺术修养),在技术和艺术的平衡木上找到一个平衡点,用技术表现艺术,用设计表现思想[6]。

3.数字媒体技艺专业建设的理论基础

作为一门亟待发展的新兴专业,数字媒体技艺需要相应的理论基础。研究显示,数字媒体技艺专业建设的理论基础至少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3.1心理学

数字媒体技艺需要对各种媒体材料进行加工、处理,心理学的信息加工理论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针对人的需要进行分析,对数字媒体技艺专业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人才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另外,数字媒体技艺专业也培养一部分人才从事教育类工作,学习教育心理学能够更好地掌握学生心理和教学规律,是十分必要的。

3.2传播学

数字媒体系统遵循着信息论的通讯模式,它由计算机和网络构成,具有数字化和双向传播的特征[4]。根据传播范围和规模的大小,数字媒体传播模式呈现多样化趋势,如自我传播(浏览www、使用搜索引擎)、人际传播(QQ、mSn、e-mail)、群体传播(BBS、论坛、Ftp、虚拟社区实时讨论等)及大众传播模式。数字媒体的网络传播模式[4]应用最为广泛,如图1所示:

“新媒体”的概念与数字媒体密切相关但又不完全相同,“新媒体”的“新”主要就体现在它的传播渠道、业务,以及传播方式上[1]。它基于基于电信网、计算机网和广播网三个物理平台,业务形式多样,传播方式以优质高效的技术性传播为主。数字媒体技艺的最终成果必然要通过传播来实现它的产业价值,因此需要传播学理论的支撑。

3.3艺术学

数字媒体技艺是数字媒体技术和艺术的融合,必然需要艺术学理论基础。以艺术为技术服务的特点也决定了艺术的重要性[7]。数字媒体技艺需要掌握的艺术学理论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

3.3.1视觉艺术

数字媒体技艺与图像、视频密切相关,而人是通过视觉来对图像、视频等作出反应和评价的,因此视觉艺术理论必须成为数字媒体技艺专业建设的理论之一。视觉艺术主要包括人对线条、色彩、光线、空间的感知。

色彩能激发人的情感,产生对比效果,使一幅黯淡的图像变得明亮绚丽并充满活力[2],基本的色彩理论包括色彩的来源、色调、亮度和饱和度、色调和色相、明度,色彩的混合和互补理论,等等。线条、光线和空间布局理论对于数字构图有重大意义,如了解光线理论可以充分利用逆光和背光原理拍摄出理想的照片,不同的线条和构图对于突出主体和主题很关键。

3.3.2计算机图形理论

图形是传递信息的最主要媒体之一,其表达信息既直观又丰富。计算机图形学(CG)是应用广泛的新兴学科,它的迅速发展使计算机能够表达的图形越来越丰富,同时促进了计算机动画的快速发展,不仅丰富了多媒体信息的表现手法,而且使传统动画进入计算机,产生传统动画不能比拟的视觉效果[2]。计算机图形理论主要包括计算机图形软件标准、图形绘制理论、材质理论、计算机动画原理等。

3.3.3艺术设计理论

数字媒体行业的发展得益于技术与艺术的结合,好的数字艺术作品必然深刻体现这两点的融合[9]。数字媒体设计的核心理念是用创意整合技术,用技术服务于艺术,要加大实践类课程,采用作品考核的形式,必然需要艺术设计理论基础。

创新教育要求新型人才必须具有的“三创”: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5],艺术设计最关键的就在于“创新”设计。艺术设计包括视觉传达设计、产品设计、空间环境设计等,我们应区分传统艺术和现代艺术、纯艺术和实用技术,切实把握设计理念,这样才能做出完美的数字媒体产品。

3.4包装与广告学

数字媒体产品要实现其价值必然要走向市场,这就需要进行宣传和包装。近年来,商业领域越来越流行广告宣传,人们时常听到的或看到的在关键时刻就会影响到消费的选择,数字媒体产品同样遵循这个规律。宣传和包装成功与否关系到最终价值能否实现,因此包装和广告学理论应该成为数字媒体技艺专业建设的理论基础之一。

4.数字媒体技艺专业建设的意义

数字媒体技艺专业建设是数字媒体领域发展的必然趋势,是数字媒体产业经济发展的需求,是适应社会对人才培养要求的必然选择,符合时展需要。

4.1社会发展的需求

近年来,以数字技术、网络技术与文化产业相融合的数字媒体产业,正在世界各地高速成长[1],数字媒体方面人才紧缺,人才培养的质量远远达不到标准,尤其是具有创造力的能将技术和艺术完美融合的人才更是稀少。要改变这种现状就必须从数字媒体教育的现状抓起,数字媒体技艺专业正是培养技艺融合型创新性人才的对口专业,一定会为数字媒体产业经济的发展作出巨大贡献。

4.2个人发展的需要

在人多岗位少、就业形势严峻的今天,数字媒体方向培养的人才多是单方向的,不是偏技术就是偏艺术,导致毕业生就业竞争力弱,无法胜任自己理想中的工作。新世纪的数字媒体人才想要提高自己的竞争能力,就必须将技术和艺术融合学习。因此进行数字媒体技艺专业建设符合个人发展需要。

4.3专业发展的必然

数字媒体专业是教育技术专业发展的新方向,与教育技术相比更加强调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要求在广告、影视动画等方面有更高的造诣。各领域理论发展的完备和成熟为新专业的建设奠定了基础,数字媒体技术和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单独发展已经走向成熟,想要获得进一步发展必须形成一个融合两者的新兴专业。因此进行数字媒体技艺专业建设是专业发展的必然。

5.展望

数字媒体专业的长足发展有待注入新的生命力,数字媒体技艺专业建设迫在眉睫。期望数字媒体领域的专家、学者一起努力,让数字媒体在新专业的扶持下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1]杨晓宏.数字媒体设计基础[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7.

[2]刘惠芬.数字媒体――技术・应用・设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3]张文俊.数字媒体技术基础[m].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07.

[4]曹育红,董武绍,朱姝,周吉峰.数字媒体导论[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10.

[5]潘瑞芳,叶福军,钱归平.数字媒体人才培养的教学体系探究[J].新闻界,2009,3:36-41.

[6]贾振.适应数字媒体专业的教学理念探讨[J].艺术与设计,2009,158-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