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生物医药的前景十篇生物医药的前景十篇

生物医药的前景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2:31:09

生物医药的前景篇1

我国自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开始开展的现代生物技术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步。这得益于国家的重视。国家不仅将生物技术列为863计划之首,而且纳入七五、八五、九五国家重点攻关计划。这些措施大大促进了我国生物技术在医药领域的发展,同时使生物技术形成了一定的产业规模,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目前生物技术在我国已广泛应用于农业、医药、环保、轻化工等重要领域。另外,由于基础设施的改善、国外留学人才的回归以及跨国生物技术公司的进入,这些因素加速了中国生物制药行业的快速发展。2000年我国生物技术产业产值已经达到200多亿元,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地已建立了20多个生物技术园区。目前,涉及现代生物技术的企业约500家,从业人员超过5万人。但是生物技术应用到医药领域在我国的起步较晚。随着生物制药企业的快速发展,生物技术的不断创新,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我国生物制药产业结构日趋合理化。

一、生物技术在医药领域的应用

生物技术是指“用活的生物体(或生物体的物质)来改进产品、改良植物和动物,或为特殊用途而培养微生物的技术”。生物技术统称为生物工程。生物制药就是把生物工程技术应用到药物制造领域的过程,生物医药制品主要包括三大类:基因工程药物、生物疫苗和生物诊断试剂,其中最为主要的是基因工程方法。生物技术在医药领域的发展成为衡量生物技术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同时,生物制药产业也成为继it产业后发展最快的高技术产业。

二、生物技术在医药领域的发展现状

1.生物技术在医药领域的发展

然我国生物技术药物的研究和开发起步较晚,但在国家产业政策(特别是国家“863”高技术计划)的大力支持下,这一领域得到了迅速发展,缩短了与先进国家的差距。尤其是基因工程技术在医药领域的得到了较快的发展。目前我国已有15种基因工程药物和若干种疫苗批准上市,另有十几种基因工程药物正在进行临床验证,在研制中的约有数十种。

随着国产生物药品的研发不断取得成绩,涌现出一些技术实力较强的生物制药企业。在对医药企业的管理上,我国为了更好的与轨迹接轨,对药品生产企业采用Gmp管理方法,为医药的国际化奠定基础。这样不仅有利于开拓国际市场,而且有利于生物制药企业与国外企业的合作,促进国内企业的更快发展,同时可以积累经验、培养人才,为我国参与国际竞争打下良好基础。

2.生物技术在医药领域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生物技术由于在医药领域的发展时间较晚,与国际水平还有较大差距。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2.1产业规模小。从销售额看,我国只有5家销售额在亿元以上,全国生产基因工程药物的公司总销售额不及美国或日本一家中等公司的年产值。由于企业规模过小,无法形成规模经济,在参与国际竞争过程中降低了企业的竞争力。

2.2产品缺乏创新。我国的生物制药产品主要是对国外产品的模仿,原因是仿制的产品费用远远低于自己研发的费用。国外研制一个新药需要5―8年的时间,平均花费3亿美元,而我国仿制一个新药只需5年左右时间,费用也只需要几百万元人民币。所以在利益的追逐下,导致国内制药企业对产品研发不重视,在产品眼地方上投入严重不足。这使得我国的生物技术落后,产品研发速度慢,不利于企业的发展。

2.3重复建设现象严重。由于生物药品的附加值高,而且可以通过仿制的手段用较少的投入获得较高的回报,所以很多企业,甚至是一些非制药的企业,对生物医药项目进行投资开发,导致同种产品多家企业生产,重复建设现象严重,出现行业的恶性竞争现象。

生物制药产业存在的问题成为阻碍其进一步发展的障碍。除了上述问题外,市场开发理念失常、品牌意识缺乏、企业管理方法落后、人才匮乏等也是影响生物制药发展的制药因素。

三、生物技术在医药领域的发展前景分析

虽然生物制药产业存在各种问题,但国内企业经过多年的发展,也取得了许多成绩。科研能力快速增长,经济实力不断增长,市场规模不断扩大,综合实力不断上升。例如中国是第一个批准甲型H1n1流感疫苗的国家,而且有8家公司的甲型H1n1流感疫苗获得了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SFDa)的批准。中国的生物制药公司正在开发的新的人重组蛋白药物已经进入世界领先行列,

在我国加入wto以后,随着国外生物制药企业的进入,虽然在一定程度对国内制药业形成了冲击,但与此同时也带来了发展的机遇。外国制药企业在与国内企业的合作中提供新的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了国内企业的软实力。国内市场的需求旺盛,也为生物制药的发展提供了动力。另外,国家对生物技术的重视,加大了对该行业的投入和政策支持,为生物制药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尽管中国的生物制药企业还很年轻,但是发展的动力却十足,并且正在稳固发展。随着生物制药行业基础结构的改善,中国生物制药行业与跨国公司合作的加强和寻找不同资源能力的提高,预计中国生物制药产业在未来必定会以更快的速度发展。预计中国生物制药市场未来几年年均复合增长率将达到28%,到2015年,这一市场将达到350亿美元。

三、结语

面对国际生物技术药物的飞速发展与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我国生物制药产业要想在国际竞争中占据有利位置,必须坚持立足创新、以需求为导向、结合转化医学的最近进展,优化资源配置、确定优先发展方向,通过政府、监管体系和研发机构的联合,建立技术平台、培育复合型人才和优势企业,进一步强化产业化能力建设,同时建立良好的资金运作机制,积极推动成果转化,以促进生物医药产业的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玉梅《中国医药产业发展趋势》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2002年

[2]王正国编《院士笔下的现代医药》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年06月第1版

[3]陈德亮,王爱君《有效市场竞争环境建设的理性选择》河南师范大学学报,2003,30(3):21-23.

生物医药的前景篇2

【关键词】药王山;文化;景区规划

引言

药王山是唐代医学家孙思邈晚年隐居著书之地,后人尊称他为“药王”,因此而得名。它是以人文景观为主题的风景名胜区。南庵、北洞的古建筑群、碑碣石刻、摩崖造缘,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还有隋墓石棺、元代传说故事壁画,一直延续到明清历代的历史文化沉积,其涉及范围之广,保存实物之多,历史文化价值之高,实属国内罕见。这是药王山景区资源的一大特色,也是其优势所在。本文以药王山景区规划设计为例,阐述在尊重自然、保护现有文化的前提下,结合景观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将药王山建造成为能充分展示历史文化底蕴和人文精神的旅游胜地。

一、景区现状分析

1、景区综合分析

药王山位于铜川市南北旅游轴线的交叉点,是南北轴线的最南端旅游景区,距离铜川城区较近。景区以西为水泥厂区,其工厂皮带廊由西北角穿越主景区而过,且东面有较大面积的采土采石区,对景区的景观影响较大,景区的主要交通道路——药王大道,是连接主景区西面的主入口。烈士陵园位于主景区西北角,景区东、南、北面为自然山地和林地,自然环境较好,仅零星村庄散布其中。

景区现有北洞、南庵、碑林和磨崖石刻四片景区,大小景点分布其中,在入口处有中医养生园、石大医、法水神井、虎守杏林等景点。此外,主景区内还有起云台、齐天台、瑞应台和关东庙等遗址区。景区南庵东南方向现有较大面积的墓群区,以及景区内北面多年前的采石区,岩石,严重污染视觉。

2、人文景观资源分析

药王山保留了众多金、元、明、清历代古建筑群,依山就势,气势巍峨,殿宇轩昂。景区的古建筑群中南庵是当年隋唐时期著名的道教观庵,也是孙思邈晚年归隐著书之地,又是明代中叶以前历代祭祀孙思邈活动中心,北洞则是明代中叶迄今,祭祀孙思邈的活动中心。西麓与山道两旁,现存石牌坊12座,木牌坊1座,以及通元桥、戏楼等古建筑遗址群。

药王山的古迹文物,都与孙思邈密不可分,体现了他的高尚医德与精湛医术,他晚年在药王山的医学巨著,充分表现出极为丰富的中医药文化内涵,是中国中医药文化的重要宝库。北洞的医方碑护罩着《千金宝要》、《孙真人三方碑》、《历代名医神碑》等6通,刻录医论、单验方1027个,这是我国古代医药的珍贵史料,引起了医药界和民间的高度重视。

药王山碑碣、石刻、造像,是我国古代书法、石刻艺术的珍宝,驰名中外。现有历代碑碣350余通,以及摩崖石刻23处、摩崖造像45尊。各类碑碣、石刻、造像,雕工精细,线条流畅,栩栩如生,充分显示了我国古代石雕艺术水平,为研究中华民族史、宗教史、文字书法史、地方史、中医史,以及古代民俗、美术、雕刻等提供了珍贵资料。

药王山历史人文资源丰富,但是景区旅游开发投入不足,仍有许多资源尚未转化为景区旅游景点,且景区缺乏明确并相互交错的旅游线路规划设计,没有带头的人文景点及核心人文主题。应在保护的前提下科学适度的规划设计已有资源,并继续深入挖掘景区人文潜力,使药王山高品位的人文景观潜在的优势展现在大众面前。

3、自然景观资源分析

药王山自然风光独具特色。清耀州知州顾曾吐亘曾诗赞曰:“古柏千株翠作堆,城东佳气若浮来。非关黄白飞升事,胜概莫如北五台”,这是对药王山自然风景的真实写照。景区属典型的黄土丘陵沟壑地貌,其特点:丘陵起伏,原面破碎,沟壑纵横,峡谷深邃,这些典型的地貌决定了药王山景区明显的地域范围和自然风光特色。在今后的规划设计中,必须充分认识和利用这一地貌特色,扬长避短,强化植被建设,大力植树种草栽花,绿化美化环境,改善环境质量,保护和恢复药王山的自然地貌,以适应景区旅游发展的需要。

药王山景区地处温带阔叶落叶林地带。天然植被以侧柏林为主,有少量刺槐、油松人工林以及天然旱生灌草群落,自然界限明显。景区内侧柏林立,四季常青,但景色单一,四季变化不够明显。观叶、观花、观果植物较少,因此,宜适度进行林相改造、景观抚育,利用宜林荒山、林中空地,填空补稀,营造补植观叶、观花、观果乔灌木,以丰富森林景色,提高美学观赏价值与森林景观品味。

二、总体规划构思

1、总体布局与规划结构

规划强调环境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体现人与自然、城市、景区共生的绿色生态建设理念。将所在城市生产生活与景区旅游功能有机结合,城市生态环境与山体自然生态环境相互渗透,使景区的人文及自然空间资源得到有序发展,因此,在药王山景区原有的旅游景点基础上提出“一谷、三区、五台”的总体布局和规划结构。一谷:药王山谷沟(以药王山沟谷作为景区空间发展轴);三区:景前盛世(西部景区 现代功能及入口形象展示区)、五台圣景(核心景区 历史遗迹及人文景观旅游区)、涧灵佳境(东部景区 自然景观及休闲娱乐游憩区);五台:五台核心(围绕瑞应、起云、升仙、显化、齐天五台打造药王山核心景区)

2、功能分区规划

为了理顺各个功能区块的关系,有序组织游客,功能分区将与交通路网结合,保证各个地块的相对独立性与可进入性。在规划结构空间关系的基础上,具体安排项目及景点的空间布局可分为“七个功能分区”

入口区:位于景区西入口处,也是景区的主入口。结合景前城市道路条件,逐步建设完善各类公共基础配套设施,作为整个景区的服务中心,配置综合接待服务设施,设计入口服务中心、交通换乘站、自行车租赁点等。

峡谷景观区:贯穿药王山景区,长1200米,自入口区以“凡尘——修行——仙境”为主题,渐进设计三段带状生态景观区,形成天然氧吧和峡谷步行旅游线,沟底铺设木栈道,两侧雕刻摩崖石刻,辅以景观小品和休憩设施。峡谷尽头豁然开朗,与谷地景观片区相接。

药王山文化展示区:规划设计以药王山核心人文资源为主题的“医道同源”真人宫道教建筑群和碑碣石刻艺术馆。主要功能是作为药王山庙会活动场所,以及收藏和保护药王山珍贵的碑碣石刻资源。

北山古迹观光区:为了便于游客参观和旅游组织,将现有的北洞景区(显化台)和磨牙石刻、碑碣景区等文物史迹合并为北山片区,不再新建景点,对现有古建筑、碑碣石刻进行归类、整理和保护,作为药王山核心景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南山古迹观光区:以现状南庵景区(升仙区)为起点,以瑞应台、齐天台、起云台等台地地形为基础,向东、向南扩展景区空间。复建、修建宝云寺、崇福阁、三圣殿、三教堂等古建筑群落,与北山(显化台)片区组成“五台圣景”核心景区。

谷地自然景观片区:位于峡谷景区东尽头端。以自然景观肌理和村落布局为原型,规划设计“仙人坊”自然景观群落。

源地自然景观片区:位于东部景区的源地,规划设置纪念园林(药王植物园)。采取退耕还林措施,种植乔灌木、果树、药材等。内设名人种植园、名医长廊、药材园、纪念雕塑园。

3、景观系统规划

根据总体布局和功能,景观系统规划将水体、山地、植被等自然生态元素与人工环境塑造有机结合成为一个整体,形成药王山“幽谷、灵水、圣山”景观已有的山水格局,以“峡谷景观、山体自然林地景观、道路绿化景观、院落庭院景观、形象标识景观”五大景观系统为主要组成部分,与各片区功能紧密结合的绿化景观体系格局。

绿化种植意向:以本土植物为主要品种,并具备水土保持、防风、降尘、观赏等特点。以现状侧柏林为基础,以林地为主体,结合四季变化进行植物配置,采用自然林、色叶林、树阵林地、带状防护林等具体形式。

4、旅游服务设施规划

在总体规划范围中,不设置大型餐饮、娱乐和住宿设施。规划的旅游服务设施的内容,主要包括:餐饮、商业网点、服务点、医务点、厕所、游览车停靠站点等设施,并根据近、中、远期高峰日客流量的大小、游览路径、人均建筑面积和周转量、场地条件等因素规划设置。

5、保护培育规划

依据风景区风景资源的价值、级别特征、生态敏感度的分析结果,以及对缝进去生态环境全面保护和适度开发的要求,将规划范围划分为一级、二级两个等级保护区,并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

一级保护区:文物古迹保护区,包括药王山风景区南庵、北洞、碑碣、关帝庙、关平牵马、摩崖石刻等省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自现有围墙向外延伸50米,这是风景区最核心的人文景源,也是规划设计中的重点,旅游价值高,以保护为主。

保护内容及措施:除保护景点自身原有风貌和完整性外,同时对保护区内整体环境进行控制保护,不得安排旅宿床位,严禁增设与其无关的人为设施,严禁机动交通工具及其设施进入,区内浏览交通以步行为主。控制人流,保持合理容量,制定有效的防火措施,确保重点文物的绝对安全。

二级保护区:规划范围内除一级保护区以外其他区域,是药王山风景名胜区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核心区域,生态敏感性和视觉敏感性都较大。

保护内容和措施:对本区域内山体、水体、植被、动物等应严格保护,实施针对性的自然保护措施,采取迁旧坟、退耕还林、严禁捕杀野生动物、乱砍滥伐和开山采石;合理引导游人规模和活动性质,加强游客的自然保护知识的宣传教育;在集雨、流域范围内营建水源涵养林,保护水源环境,严禁污水、污物直接排入水体。除必要的生态修复、安全防护、景观服务、景点建设设施外,不得修建其他任何建筑构筑物,并且其设施要严格控制建筑的风格、体量、尺度、色彩、规模和选址。

规划范围以外的其他区域(以药王山风景名胜区管理范围为界)划定为三级保护区,并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

三、结语

药王山是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是我国中医药养生文化、宗教文化与其他文化艺术的宝库,是历史留给铜川最宝贵的文化遗产和旅游资源。药王山景区是以药王山自然风光和历史文化积淀为基础,融合了佛教、道教、儒家的孙思邈药王文化为特色,以保护风景区的景源特征及其生态环境的完整性,保持历史文化与社会发展的连续性与地域单元的相对独立性为规划总体指导思想,充分利用药王山景区现有的文化和自然资源,科学性的规划建设国内一流景区,发展提升地区价值,推动所在城市资源有效利用发展。

参考文献:

[1]伊恩·伦诺克斯·麦克哈格.设计结合自然[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6.

[2]西蒙兹.景观设计学:场地规划与设计手册[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

[3]康文凤,李东和.济南市华山风景区传统文化景区规划设计[J].山东建筑大学学报,2011(6).

[4]王赵民,秦凤岗.关于建设药王山旅游文化名胜的构想[J].现代企业,2008(2).

生物医药的前景篇3

11月份大盘出现了大幅震荡,上半月医药板块也跟随大盘跳水出现了较大幅度的调整,但当大盘企稳之后,医药板块的防御特征凸现,逆势上涨,最终收复了前期失地,当月跑赢大盘高达16个百分点,当中华神集团、江苏吴中等龙头个股更是藉抗癌概念走出了连续涨停的强悍行情。但上周突如其来的降价利空如当头棒喝,医药板块的上攻步伐被迫停止,相关个股如丰原药业、长春高新等更是放量下挫,疲态尽显。降价利空,是医药板块由盛转衰的拐点还是大牛里面的小小插曲呢?

降价无碍大局

国家发展改革委上周发出通知,决定降低头孢曲松等部分单独定价药品的最高零售价格,涉及抗生素、心脑血管等药品。正是这则利空诱发了医药板块的调整行情,那么,究竟其对整个行业产生了多大的利空呢?

海通证券对此表示,此次单独定价的取消,主要针对外企而言,并且本次降价二级市场已有预期。国家发展改革委2005年以前对特定企业,包括国内知名品牌企业生产的药品实行优质优价,即单独定价。本次取消部分药物的单独定价对国内企业负面影响较小,对外企的影响较大。

中信证券亦明确指出,此次降价对行业影响有限,对上市公司更是影响不大。需要注意的是,所谓单独定价是针对最高零售价格而言,而非招标价或出厂价。而对于某些品种,由于此前各省的历年招标使得价格不断降低,实际零售价早已远低于最高零售限价,有的省份甚至已将价格压到了本次限价之下。总体来看,药品价格下降是一个一直在持续的长期趋势,此前,包括国家的25次行政性降价,以及各省市的招标,都不断在压缩药品价格。而企业则通过研发新产品、压缩生产成本等加以应对。我们认为此次针对单独定价产品的降价,其幅度并未超出预期。医药行业的发展前景仍值得看好。

中金公司更是旗帜鲜明的表示,此次降价创造了公平竞争的环境,利好国内仿制药企业。此次降价表明了发改委对未来药品定价的态度,外资原研药将不作为定价标准。该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取消了外资药企的“超国民”待遇,缩小了外资内资药品的定价差异,创造了公平竞争的环境,有利于国内仿制药企业的发展。此次降价尽管调低了部分首仿药品的最高零售价,但首仿药仍具有一定的价格优势。国家鼓励医药创新的大方向不变。

国金证券则目光放得更长远,他们认为,在2010年各地新的药品招标管理办法试点的基础上,全国范围的价格调整预计在明年内出台。在降价是一种大趋势的背景下,价格调整政策将加速国内医药产业结构的调整,两类企业将明显受益:(1)行业集中度提升的推动者;(2)研发型企业。此外,2010年受制于基本药物目录价格的调整,在政策不明朗的背景下,企业的发展也受到影响。随着相关降价政策的出台,在基药市场占比较大的中药企业有望恢复增长。如果政策力度不大的话,企业还能获得价不降、量上升的超预期局面。另外,中药现代化、中药品牌的延伸、中药企业机制的变革也是值得投资的因素。

增长仍是主旋律

近年来我国医药行业正在经历持续快速的发展,也正是这样持续快速的发展才能有力地支撑其资本市场中医药板块的蓬勃发展,从而为企业和投资者提供融资和投资的路径,成为其事业和财富成长的源泉。

医药行业 飞速发展

近一年来医药板块的骄人表现离不开整个医药行业飞速发展的有力支撑。据统计,随着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以及国家相关产业政策的大力扶持,我国医药行业发展势头迅猛,近十年来持续保持高速增长,并呈现供需两旺的产业链格局。据国家统计局和SFDa南方医药经济研究所数据显示,2009年我国医药制造业工业总产值已实现9443.30亿元,预计2010和2011年将分别实现12560.00和15450.00亿元,近十年来年均增长率保持在20%以上;自2000-2009年的十年间,我国医药制造业的资产和利润总额累计分别增长了6,542.43亿元和857.38亿元,占全国资产总额和全国利润总额的比例基本上保持在2%或以上;在医药行业整体规模和供给能力不断增长的同时,医药市场的销售规模和消费需求也在不断增加。据中国医药商业协会的数据显示,国内药品市场销售规模逐年增长、需求强劲,而且全国七大类医药商品购进总值也在逐年增加,预计未来市场对这些商品的需求将进一步扩大。

战略新兴产业规划助推生物医药行业快速成长

酝酿推出的生物医药产业振兴产业规划激发了各地投资生物医药产业的热情,成为生物医药行业快速增长的新助推器。10月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规划到2020年生物产业将成为中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11月的消息透露,由国家发改委牵头制定的《生物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将上报至国务院。

综合各种来源的数据显示,目前我国生物医药企业已经发展到500余家,生物医药行业年总产值接近1000亿元,销售收入超过400亿元。2009年,全球生物制药产品的市场规模超过1250亿美元,占医药制造业的17%。目前美国生物医药产业占GDp的18%,而我国约占2%,因此具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于2007年公布的《生物产业“十一五”规划》第一次将包括生物医药在内的生物产业作为我国高技术领域的支柱产业和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并提出2010年生物产业增加值达到5000亿元以上,约占当年GDp的2%;2020年增加值突破2万亿元,占GDp比重达到4%以上的发展目标。随着《生物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最终,相信将进一步确立生物医药行业的战略地位,同时建立更加有利的发展环境,促使生物医药行业的加快增长。

我们看好生物医药行业在维持目前30-40%增幅高速增长的基础上未来加快增长的发展前景,看好拥有较为完善的自主创新与产业转化体系,并初步展现良好市场化前景与拥有较为成熟经营基础的生物医药企业实现和保持加快增长的发展前景。

投资策略

生物医药的前景篇4

关键词:新医改;处方类药物;营销策略

一、处方类药物及其特殊性

处方类药物主要是指必须要凭借执业医师或者执业助理医师处方方能够购买、调配以及使用的药品。一般情况下,处方类药物均属于刚刚上市使用的新药,自身具有较大的毒性,相应的毒副作用以及活性均有待进一步的观察。在使用处方类药品时必须要根据医生处方并且要有医生的指导,部分药物甚至具有一定依赖性。对处方类药物的特殊性进行明确可以发现主要包括以下几点:①具有较强专业技术性。处方类药品需要药学专业人员准确的运用专业知识以及药物法律知识进行判断,并且要借助科学的仪器与方法等进行药品内在质量的检验,使用上则需要由专业医师或者药师予以指导。②具有比较严格的质量标准。若处方类药品并不能够与法定标准相互符合,则其疗效便会降低甚至失去,亦有可能会增加毒副作用。在处方类药品质量上并不分次品与等外品,只分合格与不合格。③具有较低的患者选择性。患者疾病的诊断以及用药均需要专业知识的支持,一般消费者在处方类药物上并不具有良好选择性,引起自身对于要务质量和功能的判断比较有限,因而对专业医师与药师具有较大依赖性。

二、新医改背景下的分级诊疗制度

鉴于处方类药物具有上述几点特殊性,为了能够对我国的医疗资源进行更加合理的优化配置,保证基本医疗卫生服务能够实现均等化,我国积极推出了新医改政策,并且制定了分级诊疗制度,此时医药企业处方类药物的营销便必须要在尊重自身特殊性的情况下坚决根据分级诊疗制度制定营销策略。就分级诊疗制度而言,其在建设当中对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诊疗服务功能定位均进行了明确,重视加强对基层医疗卫生人才队伍的建设,希望能够切实有效的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功能,对区域医疗资源进行整合与共享。该分级诊疗制度能够促进我国亦要卫生事业的健康与长远发展,对于保障、改善民生,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具有重要作用[1]。在此背景下,药企处方类药物必须要进行营销策略的创新,采用多样化的营销模式与渠道适应新医改分级诊疗制度要求。

在新医改背景下建立分级诊疗制度具有重要的意义,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建立分级诊疗制度,可以实现医疗资源的优化配置,在现阶段,我国的医疗资源相对较为紧张,建立分级医疗制度,可以保证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获取更多的医疗资源来服务群众;第二,建立分级医疗制度,可以加强基层医疗服务体系的医疗水平,为群众提供更好的就医条件。第三,建立分级医疗制度,可以保证处方药物的合理控制,全面的推动医疗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药企处方类药物营销现状

(一)主要营销模式

在医药卫生改革力度逐渐加大以及医药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的背景下,我国越来越多的药企开始重视处方类药物的市场营销。现代市场营销理论认为市场营销必须要从产品、价格、渠道和促销四个主要方向入手,并且要跟随市场发展形势作出调整。现阶段,我国药企处方类药物的主要营销模式包括厂家自销和两票制两种。

从上表的相关内容可以发现,现阶段我国药企处方类药物营销当中在厂家自销模式中主要分为一级、二级分销和终端拉动三种方式,其中二级分销营销方式所占比例最大,其次分别为终端拉动和一级,总体上厂家自销营销模式所占比例已经达到了78.63%。此外,两票制主要是指药品从药厂卖到以及经销商开一次发票,经销商卖到医院再开一次发票的制度,这一营销模式所占的比例为21.37%,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在处方类药品营销中实现与商在资金、队伍和网络等方面的优势互补,亦能够实现一定风险共担和利益共享。

(二)近年营销业绩

我国大部分药企近年来在处方类药物的营销当中为了能够实现自身综合竞争能力的提升,在新医改分级诊疗制度的营销逐渐开始重视对该方面医疗资源的优化配置,并且希望能够制定优惠的产品价格,在保证用药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基础上为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作出积极贡献。为此,大部分药企开始在处方类药物的营销当中成立市场部,组织专门营销队伍,在各个地区开发医药资源需求市场,并且重点对二级批销流向医院、药店的重点处方类药物进行跟踪,目的在于提供良好的售后服务,加强形成促销力度。在该种情况下,近年来我国药企处方类药物的营销业绩发生明显的改善,呈现稳步增长的趋势,具体如图1。

四、新医改背景下药企处方类药物具体营销策略

(一)制定产品营销策略

药企在处方类药物营销当中需要根据市场需求进行品种的选择与调整,产品的选择需要与药企的发展实力、生产能力、管理水平、市场占有率、技术开发能力、销售渠道畅通性、原材料资源等均完全相符。与此同时,药企要适当进行新产品的开发,提高新药研发战略,增加研发投入,保证新药开发具有一定连续性。新药开发过程中亦需要对处方药各级市场展开科学的、细致的调研,对患者需求、市场容量、市场特点等均展开针对性的分析,继而合理研发新药。

(二)制定价格营销策略

药企进行处方类药物的价格营销策略的制定时必须要对影响价格的诸多因素进行分析与确定。主要影响因素包括了药品成本、利润水平、政策因素以及利益相关者等多个方面[2]。在具体制定价格策略时可以采用药物经济学定价方法,根据不同处方类药物在临床治疗效果情况,与药品价格进行成本-效用,或者效用-成本的分析,从而挖掘最具有药物经济学的处方类药物。在此基a上,药企亦应该制定处方类药物价格维护体系,要能够有效避免压货问题的发生,从而调整好药物营销渠道,保证在终端百年进行严格的、严密的药物维价。

(三)制定渠道营销策略

1.制渠道

药企在新医改背景下采用制渠道进行处方类药物营销,必须要与药企自身的特点相互结合,不应该过度的以来制,并且要针对药物制定长远营销规划,包括市场细分、目标市场与市场定位等,更要明确处方药与otC药物之间的差异性[3]。同时药企需要注意,在与商之间并未建立良好诚信之前务必要现款现货交易,且要加强对商的管控,保证商在取货时对其所在区域处方类药物市场容量m行准确的掌握。

2.经销制渠道

药企采用经销营销渠道所收入的并非佣金,而是处方类药物在销售当中价格减去购入间隔以后的销售收入。一般情况下,药企可以利用经销商的销售网络与经验迅速的开拓各个地方处方类药物市场,并且可以提高资金的回转率,但是该种营销渠道对经销商具有较大的管理难度,需要承担较高风险[4]。

3.直销制渠道

直销制营销渠道是指药企在不经过其他经营企业的情况下直接向要点或者医院,乃至消费者提品销售的方式。现阶段,我国药企采用直销制销售渠道比较少见,大部分药企认为该种销售渠道需要较大的投入,且在管控上具有较大难度。但是新医改背景要求药企在处方类药物销售当中采用多样化的渠道,为此药企可以尝试通过直销制销售渠道更加及时且准确的了解市场信息,开展药物销售。

(四)制定促销营销策略

我国药企在新医改背景下制定处方类药物促销营销策略时应该重视学术推广,通过学术活动与目标受众之间展开沟通与交流,促使受众科学且广泛的了解处方类药物有效性和安全性。必要时药企可以深入开展专业的媒体学术推广活动东,评价该类活动较强的公信力和针对性从深度与广度上加强药物的学术宣传。此外,广告推广更要受到重视,通过媒体广告促使处方类药物对医学专家、医院、药店以及消费者均产生一定影响,引起其关注。

五、结论

随着现今我国新医改政策的不断深入,医药企业虽然获得了全新的发展机遇,但是亦面临着更加严峻的挑战,如何在新医改分级诊疗的影响下制定科学的处方类药物营销策略成为了我国众药企关注的重点问题。处方类药物自身具有一定特殊性,且在新医改分级诊疗制度影响下要求能够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入手合理的进行医疗资源的分配,因而药企处方类药物在新医改背景下必须要从产品、价格、渠道和促销等角度入手制定全新的营销策略,采用多样化的营销方式促使自身获得更加健康、长远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蒙永亨,汪水兰.医药企业处方药营销策略研究[J].桂林航天工业学院学报,2014,01(05):31-34.

[2]田恒运,郭志刚,陈永建.处方药营销模式的探讨[J].广东化工.2014,20(07):66.

生物医药的前景篇5

康熙皇帝御封为“仙赐草”

红景天因神奇的功效而得到很多个美丽的称号――在被藏医视为“吉祥宝贝”、被人们称为“人参”,在长白山地区当地居民有“长生不老草”的说法,而在湖北的神农架地区则把红景天叫做“九死还生草”,在国外红景天则被称为“藏传神草”。另外,红景天还有个“仙赐草”的称号,说起“仙赐草”,就不得不提康熙皇帝。相传在清朝康熙年间,我国西部边陲地区少数分裂分子举兵叛乱,康熙大帝御驾亲征。岂料将士西出阳关,刚抵达西北高原,一下子很难适应高山的缺氧环境,不少人便出现了心慌气短、恶心呕吐、茶饭不思等现象,战斗力也因此大大减弱。康熙皇帝正一筹莫展之时,恰好当地藏胞献来红景天药酒,士兵及时服用后,高原反应竟神奇般地消失了。于是士气大振,一鼓作气把叛乱分子打得溃不成军。康熙大喜过望,御封红景天为“仙赐草”,并下令民间不得采食,从而红景天成为只供宫廷贵族专用的御用品。

中外药典誉之为“东方神药”

对于红景天的记载,无论古今中外都有典可查。翻开我国古代第一部医学典籍《神农本草经》,就会发现红景天赫然被列为药中上品,“主养命以应天,无毒,多服久服不伤人。”有“轻身益气、不老延年”之功效。此外,在《吴谱本草》、《李当之药录》、《千金翼方》以及藏医学著作《四部医典》和《月王药珍》中也有关于红景天的记载。无论是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还是当代我国医学工作者编纂的《现代实用本草》,都对红景天给予了科学的研究和重要的评价,认为其是“已知补益药中所罕见”,誉之为东方神药和黄金植物。1939年出版的《苏联植物志》的第九卷中,将其列在景天科植物。1980年中国科学院林业土壤研究所编《东北植物志》将其中文名定为“高山红景天”,1984年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委会在《中国植物志》中,把高山红景天改定为“库叶红景天”。

黄金植物在现代被广泛应用

中医学认为,红景天性寒、味甘涩,有活血止血、清肺止咳的功效,临床主治咳血、咯血、肺炎咳嗽、四肢肿胀、妇女带下。外用治疗跌打损伤,烫伤。

近半个世纪以来,经过国内外大量的实验研究和临床观察研究表明,红景天除了上述药效以外,它的神奇功效还表现在:抗缺氧、抗疲劳、抗病毒、增强机体免疫力、抗衰老、抗辐射、双向调节机体功能等方面。

在抗缺氧方面,红景天可显著提高人体对缺氧的耐力,改善缺氧机体骨骼肌能量代谢,促进机体有氧代谢,使血液、心肌、脑乳酸含量下降,改善心、脑、肺等重要脏器组织的有氧代谢,促进机体对缺氧环境的适应和延缓疲劳的发生与发展。

在增强免疫力方面,红景天能提高t淋巴细胞百分率,增强nK细胞杀伤性,使脾脏和胸腺重量及其指数明显升高,表明红景天为一种免疫增强剂,能显著调节正常人体非特异性和特异性免疫功能。

在双向调节方面,前苏联科学家通过对人参、刺五加和红景天的研究后,提出了“适应原”概念,即某些植物之所以具有特殊调节功能,是不同病因引起的病态指标向正常状态转变的结果,并认为红景天具有良好的“适应原”样作用,其功能优于人参和刺五加。

生物医药的前景篇6

张仲景名玑,生于150年,卒于219年,正处于中国东汉末年这一动乱的历史时期。他在继承前人医学理论的基础上,勇于实践,潜心于中医药的研究,终于写成了医学巨著《伤寒杂病论》,熔理法方药为一炉,开辩证论治之先河,奠定了中医治疗学的基础。后人将该书分为《伤寒论》和《金匮要略》,这两部书和《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并称为中医四大经典著作。张仲景因此被后世医家称为"医圣",后人在其家乡南阳修建祠庙以祭祀。我们现在看到的便是纪念张仲景的专祠――医圣祠。

各位请看。这便是具有汉代建筑风格的医圣祠大门,郭沫若先生1959年12月题写的"医圣祠"三个大字,苍劲有力,熠熠生辉。大门前这一对炮楼式的建筑称为"子母门阙",高的为母阙,低的为子阙,其形象如同一位母亲怀抱一婴儿。在中国汉代的建筑群中,时常可以见到这种建筑物,一可以起"瞭望哨"的作用,二可以作"烽火台",三起装饰作用。大门上的这对青铜制品称为"铺首衔环"其虎嘴中叨一圆环,它象征着威严和雄伟。这对"铺首衔环"重约三百公斤,是目前世界上最重的"铺首衔环"。

大家请看,门庭内的这块巨大石屏,是一块完整的石料制成的,长高各为3.5米,重达6吨,是中国当代碑林一绝。石屏正面雕刻的是已故名医黄竹斋先生撰写的《张仲景传》,它生动地描述了张仲景辉煌的一生和对中国中医事业做出的伟大贡献,两侧的对联是中国有名的老中医任应秋教授题写的,上联是:"阴阳有三,辩病还须辩证"。"阴阳有三"是指三阴(少阴、太阴、阙阴)和三阳(少阳、太阳、阳明)。"辩病还须辩证"是说要想治好病人的病症,必须要依据张仲景的"辩证论治"学说,也就是根据病人得病的时间、地点,结合病人的年龄、身体状况,对症下药。下联是:"医相无二,活国在于活人"。意思是说:"医生和治理国家的宰相没有区别,医生治人,宰相治国,然而要把国家治理好的根本目的在于让人民健康、安乐、生活美满。"

石屏背面雕刻的是张仲景写的《伤寒杂病论序》。在序言中,张仲景说明了自已走上医学道路的原因。他写道:"余宗族素多,向余二百,建安以来,其死亡者三分有二,伤寒者十居其七"。东汉末年瘟疫的大流行,百姓因得不到治疗而大批死去,这种凄惨的局面和仲景家族自身的遭遇,促使他立志学医,走上了救民于水火的艰难道路。

我们现在看到的四个塑像,分别是中国不同历史时期的四位大医学家的塑像。这位是医和,医和是春秋时期秦国的名.医,距今有2700多年,那时他认为疾病不是鬼神作祟,而是大自然的变化作用于人体引起的,医和后面的为王叔和,他是魏晋时期的医学家,距今looo多年。他精研医学,重视诊脉,著成《脉经》一书、同时,他搜集、整理了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使其得以流传至今。左边的这两个塑像,前面的是华伦,后面是李时珍。华佗和仲景是同时代的医学家,他精通内、外、儿、妇、针灸各科,尤其擅长外科,他在世界上首创使用麻沸散(酒内浸入麻醉类草药),进行腹腔手术。他还依照虎、熊、猿、鹿、鸟的形体动作,创"五禽戏",用以强健身体,治疗百病,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李时珍是明朝医学家,距今470多年,他花费27年时间,写成了《本草纲目》一书,近200万字,该书总结了中国几千年的药物治疗经验,把药物学研究,提高到了一个新阶段。后来该书传人日本、朝鲜、越南,17~18世纪传人欧洲,对世界医药学和生物学都做出了重大贡献。

下面请大家继续随我参观"张仲景史画"部分,"张仲景史画"是一套反映张仲景生平事迹的绘画。这一套绘画共二十四幅,采用了汉代画像石刻的浅浮雕手法,显得古朴凝重。因张仲景是东汉人,所以设计者张一平先生采用了汉代造型艺术,更符合两汉的时代特色。大家可以按顺序欣赏。下面的这些书法,是历代名人对张仲景的评赞。

我们现在看到的是"百寿亭"和"百寿图",它们是中国历代书法名家的手迹。这是"张仲景敬仰之碑"。

我们现在去瞻仰张仲景墓祠。这两座仿汉建筑叫"春台亭"和"秋风阁"。《春秋》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史书,是由孔子撰写的,而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有医学春秋之称,故修建"春台亭"和"秋风阁"以纪念。

我们现在看到的便是张仲景的坟墓,此墓始建于何时,已无确考。墓前的石碑,是清朝所立的。仲景墓是仿汉墓式样,墓的四角各有一个羊头,在中国古代"羊"和"祥"是同音、同义的两个字,象征着吉祥(如"美"和"善"都以羊为字头)。墓顶的莲花座,象征着仲景"出淤泥而不染"的高尚医德医风。

朱仙镇导游词·中岳庙导游词·岳飞庙导游词·河南嵩山少林寺导游词

现在我们进入正殿。正殿塑着仲景老师手拿卷宗的塑像。这些匣额是历代名士赠送的。两侧房内陈列的是《张仲景史画》原稿。

我们现在看到的这棵树叫"凌霄花树",也就是"紫葳"。它八月份开花,花朵呈喇叭型,异常娇丽,此花可入药,有止血化淤,调节经络的作用。

这是西偏房,总理题词:"发扬祖国医药遗产,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这些是在重修医圣祠时,整理出的文物。这是"下水管道",它说明在汉代,城市的通水设施已经很完备了。这是"铁斧",是熬制中药用的容器。这是"陶井圈",建在水并的上边,可以防止井水被弄脏。这是"药白",是捣药用的。

根据张仲景坐堂行医的故事,前几年,塑造了一组蜡像,群众陈列于行方斋中。

请看,这是张仲景的太守府,他在公堂上为黎民百姓诊治疾病。两侧的图案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四方之神,即:"东青龙,西白虎、南朱雀,北玄武"。

这便是智圆斋,里面陈列着中外古今各个时期的《伤寒杂病论》版本。其中最古的版本是宋朝的版本,但现在已经散入日本。本馆现存最古的版本是明朝时的版本。

生物医药的前景篇7

1现状分析

本项目为景观改造工程,它位于北京地坛公园内的牡丹园,占地约3•5hm2.现状:地上物有一组亭廊和一个公卫;南侧水池形式老旧,布局不美观;北部门球场利用率高;道路系统不完善,但面层铺装较好;植被茂盛,大树多,种类较丰富,主要有侧柏(platycladusorientalis)、三球悬铃木(platanusorientalis)、早园竹(phyllostachyspropinqua)、元宝枫(acertruncatum)、银杏(Ginkgobiloba)、蝴蝶槐(Sophoraja-ponicaf•oligophylla)、七叶树(aesculuschinensis)、油松(pinustabulaeformis)、白皮松(pinusbun-geana)、雪松(Cedrusdeodara)、海棠花(malusspectabilis)、碧桃(prunuspersica)、连翘(Forsythiasus-pensa)、木槿(Hibiscussyriacus)、牡丹(paeoniasuffruticosa)、芍药(paeonialactiflora)等(图1).

2设计理念及指导思想

2•1设计理念

中医药养生学的精髓在于通过“时间养生”和以经络连接的“脏腑养生”达到“精、气、神”的“和合”[6].本项目设计理念定位为:突出和谐养生主题,将文化养生、环境养生、运动养生、时间养生、五脏养生等中医养生内涵与景观营造相结合,打造集养生知识宣传、养生习操、互动体验与休闲娱乐于一体的主题公园.

2•2指导思想

中医养生博大精深,对于广大普通的游客,能够在游园过程中真正学到一些切实有用、简单易行的养生知识是最主要的,所以针对服务对象,项目指导思想为:针对大众,神形兼备,通俗易懂,知行统一.

3总体布局及设计内容

根据设计理念,并遵照五行方位,园区整体上以水溪和陆路为经络联系五脏(五行)“5个特色区域”———火区(心区)、木区(肝区)、水区(肾区)、土区(脾区)、金区(肺区),其间穿插时间养生、运动养生、环境养生等理念和内容(图2,图3).

3•1火区(心区)

从正南门进入园区,展现在眼前的是一幅“和”主题的石雕壁画,用抽象的图案表达了“精、气、神”的“和合”(图4).如果把园区看成一个人体,道路和水溪就是人体的经络,5个景区就是人体的5个主要脏腑.按中医理论,心区位于园区的南边,整体色调以暖红为主[6].火区(心区)的主要景点有:致和廊、致和广场、涌泉、火焰雕塑.火区(心区)有一组长廊,名为致和廊,取《中庸》:“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之意,它是整体园区“和”理念的体现之一.廊上挂对联“秋风橘井落甘露,春雨杏林别有天”,这是岳美中老先生的名联,既得景观之趣,又体现了岳老对中医的热爱.心主神明,故设置致和休闲广场,以养心神;心为君主之官,要有规有矩,故其地面铺设圆中有方;铺以红砖,并养有金鱼,体现神明活跃之性[6].心主血脉,火区(心区)的中心设一块形似心脏的景石,汩汩流水,喻指心之泵血,同时,线刻铺地“涌泉穴”寓意滋水涵木,体现中医学火中有水,水火既济的阴阳平衡理念.心在五行属火,故在此区塑以火焰雕塑,明艳的红色象征君主之火、阳明之火,3朵火焰取“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之意,生生不息.火区(心区)周围植以红色花系为主的植物,如红花刺槐(Robiniapseudoacacia‘Decaisneana)、紫叶矮樱(prunus×cistena‘pissardii)、碧桃、贴梗海棠(Chaenomelesspeciosa),点缀黄花的连翘,在嫩绿的垂柳(Salixbaby-lonica)下营造早春欣欣向荣的植物景观.

3•2木区(肝区)

按中医理论,肝区位于园区的东边,以青绿色调为主[6].木区(肝区)的主体是一组曲屈的养生长廊,围合成一个草药圃(图5),名为悦和苑,是养生知识宣传及室外草药展示之所.“悦和苑”匾挂于肝区月亮门之上,“养肝之要,在乎戒忿”,所以名中取“悦”字,精神愉悦以使肝气得以疏泄;“和”字紧扣“精、气、神”三宝和合的主题,并与园中“望和亭”、“致和廊”、“明和仙域”等景观遥相呼应.曲屈的养生长廊,源于“木曰曲直”与肝的生理功能之间的关系.长廊展示以彩绘创作、浮雕及展板为主体,宣扬中医养生文化.入悦和苑,映入眼帘的是长廊序,四字行文,押韵成趣.长廊序的左边是大型彩绘———时珍采药图.右侧是长廊入口,左右对联:“处天地之和,从八风之理”,体现了中医学顺养的养生原则.长廊墙壁上有中医养生适宜技术展示,包括拔罐、艾灸、刮痧、药枕、药浴等,以贴近大众、通俗易懂的语言传达了中医药的保健技术.长廊拐角之处,立一尊针灸铜人,铜人采用明代官办铜人的型制,标示了361个穴位,游客触手可得穴位,与自身对照,增加了参与性和趣味性.沿长廊向北,依次还有彩绘壁画“生生之道”、木雕八段锦、木雕五禽戏、彩绘壁画“融合共进”、中医运动养生展板.养生坊门庭两边挂“健行天地兼修内外七分养,康度春秋融贯古今百岁生”的对联.养生坊是集养生保健、互动演绎及售卖为一体的综合区域,给大众传达养生之道、养生之法和养生之源.在养生坊,可邀约中医药专家介绍养生文化,设置若干中医传统养生体验项目,进行养生适宜技术体验及养生文化的实践.悦和苑的另一个室内建筑是药房茶社,药房茶社命名为杏林问茶,它具有3个功能:一是展示中医药文化底蕴.整体空间装饰为古中医药房,装饰物件有:牌匾、药柜、宝阁、柜台及制采药工具、医疗器具、著作等.二是中医药人文演绎及养生常识展示,即进行人文表演,如:开方、抓药、制药过程等.三是通过茶文化让人们了解“以养御治”的养生理念.草药圃草木丰茂,以应肝之升发,其色青绿,以应肝之主色.这里种植了40余种华北地区适宜生长的药用植物,主要有扁茎黄芪(astragaluscomplanatus)、落新妇(astilbechinensis)、沙参(adenophoraelata)、北柴胡(Bupleurumchinense)、薄荷(Herbamenthae)、北仓术(atractylodeschinensis)、铁线莲(Clematisflorida)、地黄(Re-hmanniaglutinosa)、旋复花(inulabritannica)、防风(Saposhnikoviadivaricata)、远志(polygalatenuifolia)、芍药、华北耧斗菜(aquilegiayabeana)、委陵菜(potentillachinensis)、东北土当归(araliacontinentalis)等[7].草药圃内立有木制如意葫芦,象征“福禄吉祥”、“健康长寿”,肝主疏泄,调畅情志。

3•3水区(肾区)

肾是人生命活动的根本所在[6],按中医理论,肾区在整个园区的北边,道路铺设以暗黑色调为主.水区(肾区)设置了山石、瀑布、深潭、跌水、小溪,营造出宁静惬意的养生环境.瀑布之下,深潭之处,有“水中丹炉”矗立其中,取水中有火、阴阳并济之意.“火非水不藏,水非火不生”,二者是分不开的,与肾寓元阴元阳相符合.药王制药的雕塑位于瀑布一侧(图6),描绘了唐代伟大的医学家孙思邈读书制药的场景.孙思邈一生著作数十部,场景取最有代表性的《千金药方》和《千金翼方》放于前,同时手拿《大医精诚》长卷,体现其仁爱之心.旁边宣传牌展示了孙氏“养生十三法”,即:发常梳、目常运、齿常叩、漱玉津、耳常鼓、面常洗、头常摇、腰常摆、腹常揉、摄谷道、膝常扭、常散步、脚常搓.为对应黑色(深色),水区(肾区)周围以常绿植物为主,如油松、雪松、青扦(piceawilsonii)、华山松(pinusarmandii)、沙地柏(Sabinavulgaris)等,山石周围也围绕着似自然生长的植物,有紫丁香(Syringaoblata)、金银花(Lonicerajaponi-ca)、金银木(Loniceramaackii)、迎春(Jasminumnudiflorum)、棣棠(Kerriajaponica)等,形成“虽由人作,宛如天成”的景观效果.

3•4土区(脾区)

按照中医理论,脾区位于整个园区的中心[6].脾和运动相关,所以这里设置了一个运动养生广场,作为群众运动健身的场所.“时间养生”是中医养生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土区广场周围摆放了“二十四节气”的主题地雕,并设立4个主要节气,即立春、立夏、立秋、立冬的石墩,展示不同节气与老百姓息息相关的养生知识[8].养生广场的中心渐渐升高,在3个抬高的斜面上雕刻了黄色的“水、云、火”纹,分别代表着“精、气、神”,欲表现“和合”的精髓(图7).土区周围以春天黄花的连翘、棣棠、黄刺玫(Rosaxanthina)和秋天黄叶的元宝枫为主,搭配海棠花、雪松,主要是在保留现状的基础上进行植物景观改造.

3•5金区(肺区)

由土区向西南进入金区,即肺区.按中医理论,肺区位于园区的西面,以白色调为主[6].肺是人的呼吸器官,金区(肺区)以林木为主,通过高大的侧柏林、银杏林及点缀的七叶树,营造安静的“呼吸吐纳”的养生环境[9].林下开辟了动、静两个小广场.一是调息广场,适于练习静功,位于金区的茂林之中,是一个相对闭合的养生活动空间.按照五行理论,肺属金,肾属水,金生水,所以肺阴与肾阴相互滋生,称为金水相生,广场上以“金水相生”景石为中心,设置有6个调息打坐台,滴滴答答流水不断的景石给练习呼吸吐纳的人们提供了视觉焦点(图8).二是导引广场,适宜导引运动.导引是指由意念引导动作,并配合呼吸对形体进行锻炼的运动.草地中的金石雕塑是肺区的标志,肺在五行属金,金石以河北曲阳黄石料制成,石上镌刻金区的简要说明.健身步道位于导引广场的边上,是按照中医足底按摩原理设置而成的.步道上铺有突起的卵圆形小石头,游客可赤脚行走其上,以按摩足底穴位和反射区,从而调节脏腑,强身健体.由金区向东就回到了南入口广场,结束了一个短暂的人体养生之旅.在此过程中,还可以看到各个区域内的宣传栏、养生箴言及穴位的铺装,听到悠扬的五行音乐,处处精致,处处用心,让游客在游玩、娱乐、休息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了解和学习中医药养生文化知识.

生物医药的前景篇8

关键词:医院;庭院环境;景观设计;中药景观

医是中国传统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传统哲学在应用科学领域的杰出代表,经历两千多年的实践和传承,她形成独具魅力的中医文化和价值体系,为人类的健康做出了巨大贡献。本文以辽中医附属医院住院部环境设计为基础,探讨中医院庭院环境设计中的人文关怀及价值体现。

一、某中医院住院部环境设计特点

一)关于设计原则的考虑:

1.功能性原则:充分考虑辽宁中医院庭院的功能要求,合理布置各种功能空间,组织车流、人流和休闲空间。

2.生态性原则:植物配置充分考虑生态效益和后期维护管理问题,采用乡土植被进行配置。

3.人性化原则:考虑到医院职能,环境设计尽力满足患者和医院工作人员对环境的要求.以人为设计的根本,突出”以人为本”的原则。

4.文化性原则:设计前我们查找了与中医院相关的资料和中医文化类图书,设计试图体现中医院独有的古老文化气息,让处于其中的人们感受中医文化的神奇魅力。

二)设计结构组织分析考虑:(如下图)

1、构图取义:

以传统中医的哲学辩证理论基础“阴阳五行”为出发点,利用一个“S”和五个圆形的构图表意这个传统文化的符号。“S”型最后弱化为绿化和水系,五个圆构成了庭院的五个具有特色的文化主题广场。

2.交通流线:

在分析空间功能基础上,将原停车场地改造作为室外停车场地,结合绿化构建生态停车场,车流以单向行驶为主,方便管理。车辆从主入口进入停车场,之后可从次入口离开。

3.景观视线:

主入口置黄石,上书“辽宁中医大学附属医院”,构成入口主景,也与中国传统文化置石风格“石敢当/泰山石”相呼应,体现一种人文关怀和美好愿望。前楼大门正对的绿地内设置景墙,其上书辽宁中医大学附属医院的英文名称与前楼大门相呼应,借意传统庭院“照壁”的形式。

在两条路的交叉处,我们作了对景绿地,绿地内采用中国传统文化为主题的小品,展现中医文化.借皮影戏的场景,剪纸艺术的构图,利用中医题材故又点出庭院文化主题.

功能分区及内部主要空间设计:

在上述原则的基础上,结合庭院布局功能特点,我们将庭院划分为两大功能区,即:入口集散区和中心庭院休闲区两大分区。其中,入口集散区分为主入口区和生态停车场区两个功能区。

中心庭院区为四面建筑围合的庭院空间,分为三个功能区:沿弧形园路伸展的中草药文化景观廊,以“L”形路为中心伸展的主题休息广场区和地下停车场地上部的绿地空间组成的中医理疗文化景观区。

4.1主入口区:本区划分为两个功能区:入口广场区和生态停车场区。

4.1.1入口广场区:位于场地的西北角,现为医院的主入口。设计布置一块黄石,置于主入口广场上,在其上刻写“某中医院”;其东侧绿地与医院前楼大门相对的设置了一块绿地,绿地内设计了一景墙,与大门呼应,借用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照壁的处理手法体现一种人文的关怀和一种美好的祝愿,其上可书写医院的英文名称。

4.1.2生态停车场:现状为停车空间;由于环境空间变化需要调整,场地有不少成年的大银杏,景观效果良好,设计中充分考虑到大树的因素,通过场地绿岛的方式保留大树。停车场以中间的主道路划分为最东西两块,道路和停车场通过通过绿化带进行分割,这样保证了分流交通,也可适当减少停车场地的突兀。为停车场地提供林荫。

4.1.3住院部入口广场:保证医务车辆的正常通行,其前设置较大的场地,并在北陵大街与住院部大楼之间布置了一个花坛,结合植物配置行程一个大门对景。

4.2、中心庭院区:为前楼和住院部之间的中心场地,“L”型的路网通过庭院。在两条道路的交叉点设置庭院的主题雕塑,构成中心庭院的视觉中心点,突出中医院的文化底蕴。

中心庭院划分为三个景观分区:沿弧形休闲路延伸的中草药景观休闲带、沿“L”路网延伸的中医历史文化主题庭院区以及住院部楼北侧的中医理疗休闲区。

4.2.1中草药景观休闲带:沿园路布置小的景观展示牌,其上可刻写有个中草药的图案和典故。沿弧形园路的两个圆形广场上设计了花架和景观亭,可供人们休息。在广场的绿岛和沿路绿地内结合植物配置种植具有景观效果的中草药类植物,并在植物前设立小的景观牌,讲解植物的医疗特性。

4.2.2中医历史文化主题庭院区:为挺远的中心广场区域,“L”型路网的交叉点上设计了两座景墙,借用皮影戏和剪纸艺术将中医文化的内容整理到景墙之内。构成庭院的主要景观聚焦点。其北侧为大面积的广场,结合庭荫树的配置,已构成一个宜人的绿色广场。广场上布置景观灯具和小的景观小品,庭院灯的设计可结合中医文化的东西,将经典名句刻写在灯具上,为庭院的增加文化气息,广场中心的圆形铺装中心设计了一块被切割的景石,取义中西医文化的交接中寻求新的突破的含义。一条曲折的溪流穿过本区,溪流上布置汀步与中草药景观带相连接。中医以阴阳五行辩证的理论为哲学理论的基础,为体现文化内涵,庭院内的“L”主路铺装采用周易八卦的阴阳符号进行园路的铺装设计,展示一种古朴的文化传寄。

4.2.3中医理疗休闲区:本区靠近住院部,其下为地下停车空间。场地只能设计小的植被和铺装,依靠接近住院部的特点,规划了较多的铺装场地,为换着提供方便的散步理疗空间。铺装多采用卵石嵌面的形式,穿着软软的鞋子踩在石子上,对脚底的按摩一定能缓解患者的病情,水系穿过本区,浅浅的水面,游动的小鱼会为患者一些心灵的安慰。溪流的设计以浅水为主,河床卵石嵌面、平整无凹凸,无水的时期,便是一条曲折的卵石小道。

二、案例总结

因此,在附属医院景观设计中,充分挖掘中医、中药、传统文化的内涵,同事使用现代景观手法与理念,为医院创造一个舒适、宜人的室外空间环境。

本案景观设计定义为现代中式景观设计。

设计理念:1.注重传统与现代的结合。

2.追求空间多元与场地人性的结合。

3.在意环境舒适与精神回归的结合。

生物医药的前景篇9

中兽医起源于中国古代,经过数千年发展而形成的具有独特理论体系和丰富诊疗手段的传统兽医学,是中国历代劳动人民同动物疾病进行斗争的经验总结,主要内容包括基础理论、诊法、中药、方剂、针灸和病症防治等。中兽医学在中国数千年的动物疾病防控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但是近代以来,随着西方医学的引进,中兽医被日渐弱化,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中医受到严重排挤,中兽医也深受诛连。

在畜产品安全问题日益凸显的今天,抗生素滥用造成的药物残留、病原耐药性增强以及在高免疫压力下病毒变异加快等问题严重困扰着养殖业的发展。此时,人们终于想起了被束之高阁的中兽医。特别是其中的中兽药更是因其天然有机、无抗药性、无残留被兽药企业看中,迅速进入产业化生产。但是,由于中兽医的使用被中断多年,忽然崛起的背后暴露的隐忧深深的伤害着这门古老的医学,专业人才匮乏、中兽药造假等问题让不明真相的人们开始怀疑中兽医的价值。

张国祖:河南牧业经济学院中兽医教研室副教授,河南康星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高级工程师。长期从事中兽药的应用研究和兽药新制剂的研究与开发工作。对中药超微粉生产设备及技术工艺等方面有较深入的研究。

中兽药行业的现状

中兽药行业的现状是优势大、产业小,做“真”产品叫好不叫座,总产值大约40亿元。导致这一现状的原因:

(一)中兽药产品应用于食用动物养殖的主要障碍是价格问题及由此带来的假劣产品泛滥问题食用动物用药的价格承受有上限,用药成本最终都会凝聚到肉、蛋、奶等食品价格中。虽然使用抗生素与化药存在食品安全与环保问题等,但价格相对低得多。真正中药散剂的生产成本都在同类西药的三倍以上(中药提取制剂更高),在西药低价格比较下很多的中药做的都“不真”。

(二)假劣中兽药泛滥使养殖者对中兽药没有信心经常有兽药经销商和养殖企业高管对中兽药提出这样的疑问:中药不是显效慢吗?中药管用吗?这主要是因为假劣中兽药误导了养殖者,其实判断中兽药真假只要掌握两个基本点就好:一是根据配方与原料价格计算成本;二是看其说明书用量是否符合《兽药典》配方所载用量。此外中兽医讲究辨证施治,如果辨证不对,即使药是真的也不能治好病。此外中兽医讲究辩证施治,如果没有扎实的中兽医辨证功底,导致对的药用到错的地方,不仅不能治病,甚至有可能加重病情。

(三)中药散剂自身存在不足散剂只能拌散料,不能拌颗粒料和饮水,使用不方便;中兽药在消化道内需要有一个“提取”的过程,导致显效较慢,与同类西药相比使用成本高。虽然中药提取物在欧盟养殖业中已经广泛采用,但就我国食品行业发展现状,其价格养殖业难以承受。

中兽药未来发展趋势

在养殖业应用领域,中兽药将从服务小养殖转向服务大养殖,从以个体治疗为主转向群体防治,从防治结合转向以防为主,从防治疾病转向提高生产性能,改善畜产品品质等。在制剂方面,将会向更适合规模化养殖场使用的颗粒剂、口服液、注射剂及灌注剂方向发展。总体来看,随着国家对抗生素等西药的使用限制越来越强,中兽药在规模化养殖中前景巨大。

陈丙锋:牧博士动物医院院长、首席专家,泰康山农畜禽疾病研究中心主任,传统中(兽)医的捍卫者和传播者。率先提出家禽温和型流感的中医辨证疗法,用温热药物来治疗与肾传支的中医治疗方案,采用温补肾阳利水疗法。

用传统中兽医思维看当前家禽业疾病家禽健康生产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疾病是影响养殖效益的最主要因素。疾病复杂,疾病控制越来越难(病原微生物的变异、耐药株);国家政策方面:食品安全日益突出,抗病毒化药的禁用、抗菌药的限用和处方药的执行;预防和控制疾病仍然找不到令人满意的方法和思路;兽医人员和兽药企业还处于见病治病的传统思维意识中。

传统中药防治疾病的机制

1.中兽医的扶正。扶正即扶助“正气”。“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正气”是指脏腑组织器官的机能活动,及其对外界环境的适应力和对致病因素的抵抗力。中医扶正的着手点包括:提高机体脏腑组织器官的机能活动;提高机体抗环境应激的能力;提高机体对致病因素特异性的抵抗力。中医称“脏腑组织器官的机能活动”为“阳气”,“阳气”是生命活动的主要动力来源;维持全身体温的主要热量来源。“阳气”壮,抗病能力自然就强。

机体的“阳气”在与“邪气”斗争的过程中,会迸发出巨大的能量来与“病邪”抗争。感染性疾病发病过程中,动物表现出的“发烧”便是“阳气”与“邪气”斗争的具体表现。所以,在治疗感染性疾病时,不能上来就用单纯的“退烧药”来退烧,这样会给“病邪”得以喘息的机会,随后会再次“烧起来”,埋下病根难除的隐患。正确的做法是在“祛邪”的基础上,进一步扶助“阳气”,当“病邪”被彻底清除后,“高烧”会自退,病邪痊愈。

健康的动物是不需要刻意补益“阳气”的。阳气太过会“化为火”(俗称上火)。目前养殖环境的恶劣,生产指标的人为提升导致烦劳伤阳,化学药物的滥用、饲料霉菌毒素、免疫抑制疾病的普遍存在,大大损伤了动物的阳气,使其处于阳气不足的“亚健康”状态,尤其阳性之物“鸡”显得更加突出。

现代疾病的基本态势属阴盛阳衰。原因在于伤于寒者仍多,寒为阴邪,最易损伤阳气。如养殖业中的风机、湿帘;过食生冷;受中医西化的影响滥用寒凉药物治疗炎症、发热、肿瘤;滥用苦寒药物;用药时不求经旨,不辨阴阳。睡眠不足导致阳气受损(养鸡业中的长时间光照),滥用抗生素、激素。

2.中药的祛邪作用。具体的做法是在扶正的同时,可根据临床辨证的不同,应用中药从不同途径进行祛邪。

禽流感的辩证论治

现在的基本观点是禽流感是温病范畴,温病又分为纯温病和兼感寒温病。寒温病:其症恶寒发热、身痛如被杖,头痛如斧劈、口干欲裂、烦满而渴,脉时浮时沉时数时细,此肾阳素亏,又病感寒温病也。温病是虚证,当保养阴液,尤当保护阳根也。中气在脾胃之间,故治温病之要,在养阴液保阳根,尤要在保中气。

回归生产上分析:禽流感的高发季节:冬春秋后,大气主气为寒气,所以临床上多是寒邪首先侵袭畜禽皮毛造成寒邪客表症状,颈背毛立、眼睛、甩鼻、吭哧、上呼吸道感染等;由于误治或失治,寒邪入里化热,沿肺袭心,呈上盛下虚(上热下寒)之病。此时出现高热,恶寒,肺出血、心肌坏死出血、心包积液、包心等现象;中气不保,脾失所运,津液不能疏布,煎熬为黄痰,表现为气囊炎、腹膜炎、支气管栓塞;大群精神萎靡,胃气衰败,死亡严重,腿干、肾肿,属于中医的亡阳阶段、阴阳绝离。

治疗思路:辛温解表、宣肺散寒—驱除客表之寒邪;健脾除湿、化痰止咳—纤维素的消融和吸收;温肾回阳、回阳救逆—保护阳根。

(1)解表法—使邪从体表发出

(2)宣肺法—使邪从肺气散出

(3)泻下法—使邪从大便排出

(4)通淋法—使邪从小便渗出

(5)凉血法—使邪从营血透出

(6)攻毒法—使邪被就地失活

芦惟本:1966年毕业于华中农业大学兽医专业,1968年创建了湖北省最大的兽医院,长期从事兽医临床工作。著有《跟芦老师学看猪病》、《跟芦老师学猪的病理剖检》,受到业界及规模化养殖场的热烈欢迎与好评。

中兽医看养猪业:猪群阳气的系统控制

现代化的养猪业引进西方良种猪、全价料饲喂、规模化养殖,使猪群长期生活在充满了“阴气”的环境中,“阳气”受到了极大的损伤,形成了中国猪群“阳虚内寒”的体质。而这种体质的形成就为多种疾病的流行埋下了祸根。

阳气可以理解为机体的一切功能,包括新陈代谢,如消化吸收功能、解毒排泄功能、免疫防卫功能、大脑活动功能、肢体运动功能、环境适应能力。阳气来源于亲本的先天胎育,还来自后天受纳水谷之精微与清气的不断补充。阳虚导致母猪宫寒不孕、哺乳掉膘加剧、产后感染、淘汰率上升,公猪精液品质下降;卫气不足,继发伤寒、瘟病、时病,免疫反应低下甚至没有,生长缓慢,饲料报酬下降,肾上腺肿大出血。

养猪生产中损阳的病因

1.外感寒邪:寒邪为阴邪,其致病表现为寒证,并且损伤阳气。奶猪、仔猪的外感病十之七八是伤寒,若寒邪直中于里,会伤及脾胃,表现形寒肢冷,呕吐腹泻。

2.内寒是养殖环境造成的。现代全标准化猪舍没有阳光射入,猪长期生活在封闭环境中,是损伤“阳气”的一大原因。此外缺乏运动、饲养环境阴湿、阴冷、空气恶劣、密度过高也会损伤猪的阳气。我国饲料广为霉菌污染,所有祛毒措施并不能保障饲料的安全,霉菌毒素在猪体内蓄积,直接损伤五脏之阳气,特别是肾脏的原阳。使用砷制剂壮阳、滥用抗生素、苦寒攻伐的中药也是阳气损伤的一大主因。

3.先天性元阳不足。现代种猪体内储备(脂肪)越来越少,加上缺乏运动、霉菌毒素等损阳因素的存在,导致仔猪先天性元阳不足。

猪场扶阳的系统控制

1.在外源品种选择上,应持极为慎重的态度。盲目相信育种进展,不仅我国的种猪淘汰率会上升,对西方的依赖日趋加剧,而且我国猪群的阳气会进一步输在先天的起跑线上,中国应该有不以来外国的、有中国特色的自己的育种体系,彻底改变猪先天元阳不足的现状。

2.开环控制,搞好猪舍与小环境的设计与控制,在建设猪场时就应为猪群设计符合其习性的小环境,合理的阳光照射、运动场所,科学的通风等,就可以减少阳气在后天的损耗。

3.有效规避霉菌毒素对母猪与胎儿阳气的危害。寻找替换霉变玉米的饲料原料,慎用抗生素,避免苦寒攻伐中药损阳,拒绝在商品猪中使用砷制剂、高铜、高锌。

驳斥中医不能用于养猪论:有人说中医讲究辨证施治,而猪群庞大,不能逐个论证,所以无用。中医认为阴阳统六纲,临诊首辩阴阳。当环境同质化的时候,体质就会同质化,“智者察同,愚者察异”,“高明的医生会用简易来统变异”,当体质同质化的时候完全可以用一个方子来统一治疗。

李岩:中药制剂学硕士,河南农业大学客座教授。研究方向:通俗易懂演绎中兽医药,特效中兽药开发,中药单体的临床使用。

中药开发的思路

报批新兽药

一类新兽药:过去药典未记载的中药材及其制剂,以及从中药中提取的或合成、半合成的有效单体(纯度90%以上)。

二类新兽药:中药注射剂、中药提取的有效部分及其制剂。

三类新兽药:新的中药复方制剂,以中药疗效为主的中西药复方制剂。

四类新兽药:改变剂型,改变给药途径的中药制剂。

五类新兽药:增加应用范围的中药制剂。

一是按有效成分开发,单个中药,这是植物药,按西药方法、便于报新兽药:紫锥菊多糖、黄芪多糖、香菇多糖、甘草酸二铵。要选择好品种,和专业的中药申报机构合作,联合申报,可以节约成本。可以考虑:人参茎叶、鱼腥草、商陆、红景天、绞股蓝、蒲公英等。

二是按功效开发,按中医理论进行辨证、组方。如干姜+白术可温中健脾。干姜:温中散寒、回阳通脉、温肺化饮,白术:补气健脾、燥湿利水、止汗安胎;可防治阳虚内寒证引起的各种疾病。

三是中药加微生态制剂、发酵中药。如微生态制剂与中草药,两种制剂分别内服共同到体内与肠道菌群作用,以协同、叠加发挥其增效作用。

我国“新兽药申报指导原则”已决定将生物转化列入新药(一类)的研究,中药发酵是生物转化,属于中药创制新药的范畴,因此有志者可通过中药发酵而创制新药。

重视中药炮制

中药必须经过炮制之后才能入药,这是中兽医用药的一个特点,也是中兽医药学的一大特色。中药炮制是根据中兽医药理论,依照辨证施治用药的需要和药物的自身性质,以及调剂、制剂的不同要求,所采取的一项制药技术,又称炮炙、修事或修治。经炮制后的药物成品习惯上称为饮片。

炮制的目的:(1)清除杂质及非药用部分,保证药物的纯净清洁。(2)减少或消除药物的毒性、烈性和副作用。(3)增强药物的疗效或转变药物的性能和作用。(4)便于制剂、服用和贮藏(5)矫味、矫臭(6)改变药物作用趋向,引药入经。

酒制升提使上行,姜制温散止逆冲,醋制注肝善收敛,盐制软坚走肾中,童便清热能下降,米泔去燥性和平,乳制润枯生新血,蜜制甘缓益元功,煨制麸炒抑酷燥,土制借气以补中,黑豆甘草渍解毒。

面对突发的临床疾病如何开发中药

反应要快:任何疾病的流行,不能有效的治疗,都与现有兽药或治疗方案无效、效果不佳有关。西医西药对待疾病的流行大多要采样、实验室分析,确定病原,再采取办法研究对策,往往短时间没有对策。中医中药却可以迅速辨证、找出病机,开出处方,治疗若干病例后,就会找到问题的解决办法,迅速投向市场。

张仲景和他的《伤寒杂病论》张仲景被称为“医圣”,其所著《伤害杂病论》对后世影响深远,无论是人医,还是兽医都将其奉为经典,为医家必读之作。

张仲景(约为公元150~219年):别名张机,南阳郡涅阳人。张仲景出生于一个没落的官僚家庭,其父张宗汉曾在朝为官。由于家庭条件的特殊,使他从小就接触了许多典籍。他从史书上看到了扁鹊望诊齐桓公的故事后,对扁鹊产生了敬佩之情,也为他后来成为一代名医奠定了基础。当时,在他的宗族中有个人叫张伯祖,是个极有声望的医生。张仲景为了学习医学,就去拜他做老师。张伯祖见他聪明好学,又有刻苦钻研的精神,就把自己的医学知识和医术,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而张仲景竟尽得其传。何颙在《襄阳府志》一书中曾赞叹说:“仲景之术,精于伯祖”。《伤寒杂病论》序中有这样一段话:“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救贫贱之厄,中以保生长全,以养其身”,表现了仲景作为医学大家的仁心仁德。后人尊称他为“医宗之圣”。

在灵帝时(约公元168~188年),张仲景参加了考试并且中了“举人”,被朝廷派到长沙做太守。但他仍用自己的医术,为百姓解除病痛。在封建时代,做官的不能随便进入民宅,接近百姓。可是不接触百姓,就不能为他们治疗,自己的医术也就不能长进。于是张仲景想择定每月初一和十五两天,大开衙门,不问政事,让有病的百姓进来,他端端正正地坐在大堂上,挨个地仔细为群众诊治。他的举动在当地产生了强烈的震动,老百姓无不拍手称快,对张仲景更加拥戴。时间久了便形成了惯例。每逢农历初一和十五的日子,他的衙门前便聚集了来自各方求医看病的群众,甚至有些人带着行李远道而来。后来人们就把坐在药铺里给人看病的医生,通称为“坐堂医生”,用来纪念张仲景。

张仲景他认为伤寒是一切热病的总名称,也就是一切因为外感而引起的疾病,都可以叫做“伤寒”。他还对前人留下来的“辨证论治”的治病原则,认真地加以研究,从而提出了“六经论伤寒”的新见解。

《伤寒论》全书397条,113方,用药84种,共计13404个字(赵开美复刻宋本)。从形式上看可谓是一本“小”书,但若从内容和思想看,又是一本巨著。《伤寒论》是我国第一部将理法方药一脉贯通的理论联系实际的临床医学著作,奠定中医辨证论治基础。自唐代以来,一直是临床医生必读课程。对日本、朝鲜、南韩医学也有深刻影响。

中兽医面临的四大问题:

人才匮乏问题:中兽医使用的长期中断,导致中兽医人才严重匮乏,兽医院校大幅削减甚至停止教授中兽医课程,中兽医后继无人。

重药轻医问题:中兽医的理论体系有从本到末分为道(大环境)、法(辨证施治)、方(方剂)、药(中药),但是由于对利益的追逐,过多的把重点放在了“方”和“药”(甚至只是放在了“药”),而忽视了根本的“道”和“法”,舍本逐末,导致中兽医发展畸形。

生物医药的前景篇10

生物医药是国际公认最有发展前景的科技产业之一,目前全球生物医药市场以每年约12%左右的增长率向上攀升。

早在1980年,美国生物医药公司基因泰克(Genentech)在纳斯达克上市后一小时内,股价从35美元上涨至88美元,创造了生物医药类公司的一个股市奇迹。上世纪90年代中期,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安进公司(amgen)开发的促红细胞生成素(epo)进入市场,该产品随即成为市面上的生物技术明星药品,即使在epo产品竞争激烈的2008年,其销售额仍然超过130亿美元。进入新世纪后,随着人类基因组测序的完成,生物信息技术与系统生物学不断发展,2014年8月,埃博拉病毒肆虐西非,引起社会恐慌。全球各大顶尖制药企业加入抵御埃博拉病毒的研究,公众和政府部门由此再次认识到了生物医药行业的重要性。

生物技术与新医药行业是中国“十二五”规划优先扶持的七个新兴行业之一。中国的生物医药行业近年来表现出异常活跃的态势,年增速稳定保持在25%左右,根据政府规划,2020年中国的生物医药产值将达4万亿元。目前生物医药企业收入显著增长,但利润增长缓慢,新技术与新领域的竞争日渐激烈,提高创新能力和拓宽融资渠道对于国内的生物医药企业来说至关重要。

二、私募股权投资机构聚焦的投资领域

生物医药属于典型的“高投入、高风险、高产出、长周期”行业,这些特点造就了行业内企业的发展不平衡。目前,生物医药企业除上市之外,还出现了外包、反向兼并、合资等多种融资形式。融资和退出形式的多样化,促成了中国资本市场对生物医药行业的追捧。

在福布斯中国最佳创投机构排行榜中,位列前30名的机构中有95%投资了生物医药行业。这些明星创投机构以其独到的投资眼光聚焦生物医药行业的未来,并主要投资于生物技术、医疗器械和医药服务等细分领域。

各大私募股权投资机构对于各自领域的战略部署已经日益明确,未来在资本市场上会看到更多生物医药企业的身影。下面,针对三个细分领域,结合具体典型案例对私募股权投资机构的投资策略和行业前景加以分析。

1、生物技术

代表机构:君联资本

投资案例:信达生物技术

2015年1月,信达生物技术(苏州)有限公司完成由君联资本领投,新加坡淡马锡、美国富达、礼来亚洲基金、通和资本等跟投的C轮融资1亿美元(约合6.1亿元人民币)。

信达生物成立于2011年,是一家专注于单克隆抗体新药开发和生产的生物技术公司。目前已经建成一条包括10个抗体新药的产品链,治疗领域涵盖肿瘤和自身免疫疾病等。信达生物在抗体药物领域的发展潜力很大,并拥有高水平的研发团队、市场前景良好的产品链以及符合国际标准的生产厂房。目前信达生物已递交了7项临床试验申请,第一个针对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品种已经进入临床研究,还有两个品种入选国家“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团队核心成员曾在安进(amgen)、基因泰克(Genentech)、施贵宝(BmS)、默克(merck)、雅培(abbott)和罗氏(Roche)等国际顶级药企工作多年,拥有丰富的高端生物药开发经验,曾领导和参与开发上市安柯瑞(oncorine)、康柏西普(Conbercept)、阿达木单抗(Humira)、阿巴西普(orencia)、伊匹木单抗(Yervoy)等多个生物新药。

君联资本,原名联想投资,于2001年4月成立,是联想控股旗下独立的专业风险投资公司,于2012年2月16日正式更名为君联资本。总部设在北京,2003年设立上海办事处。君联资本的核心业务定位于初创期风险投资和扩展期成长投资。目前,君联资本共管理五期美元基金、两期人民币基金,资金规模合计逾130亿元人民币,重点投资于运作主体在中国及市场与中国相关的创新、成长型企业。

2、医疗器械

代表机构:iDG资本

投资案例:九安医疗

九安医疗是一家集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主要产品为血压测量产品、血糖测试产品和其他高附加值的家用健康产品。公司拥有实力雄厚的研发中心及具备现代化管理水平的制造工厂。2009年,公司电子血压计的销售数量已列世界第三位,产品出口遍及50多个国家和地区,打破了由日本及台湾地区厂商对电子血压计行业的垄断格局,成为行业内唯一能够与其抗衡的中国大陆企业。

2007年6月30日,九安医疗的前身柯顿公司董事会做出决议,同意股东HeddingtonLimited将其所持有的柯顿公司增资前5.03%的股权转让给iDG控制的龙天公司,转让价款为150万美元,且iDG以溢价方式向柯顿公司增资200万美元,占增资完成后注册资本的6.27%。股权变更登记完成后,iDG合计持有柯顿公司10.97%股份。2010年6月,九安医疗正式上市,发行价为19.38元/股,对应市盈率62.52倍。按市值计算,iDG差不多获得了10倍回报。

iDG技术创业投资基金(简称iDGVC)是最早进入中国市场的美国风险投资公司之一,不仅向中国高科技领域的创业者提供风险投资,还在投资后提供一系列增值服务和强有力的支持。iDGVC,原名“美国太平洋技术风险投资基金-中国”(ptV-China),于1992年由全球领先的信息技术服务公司――国际数据集团(iDG)建立。iDGVC的投资集中于国际互联网、信息服务、软件、通讯、网络技术以及生物工程等高科技领域。迄今为止,iDGVC已向中国蓬勃发展的创业公司投资数十亿美元,扶植支持中国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3、医药服务

代表机构:红杉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