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住房公积金相关政策十篇住房公积金相关政策十篇

住房公积金相关政策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2:33:15

住房公积金相关政策篇1

【关键词】住房公积金制度基本架构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C913.7【文献标识码】a

为支持居民自住和改善性住房需求,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日前有关部门联合发文就进一步发挥住房公积金对合理住房消费的支持作用作出规定,标志着2010年以来收紧住房公积金使用政策的结束。

政策响应及时,但由于经济环境与调控方法有明显的周期性特征,效果暂难预料

与2010年相比,本次政策调整最大的特点就是对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支持居民自住和改善性住房需求,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反应及时,但由于经济环境与调控方法有明显的周期性特征,效果暂难预料。

一是,政策调整的动因仍乃外部因素。自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至今,住房公积金政策跟随国家宏观房地产政策,经历了一个由放开、收紧、再放开一个完整的周期。政策因应客观经济环境变化而调整是必要的,也因此当外部经济环境变化时,如何把握住房公积金这个变量就显得至关重要。目前,东部地区诸多城市住房公积金使用率已达90%以上,少数城市接近100%,放开或松绑有关政策,影响有限;西部地区大部分城市住房公积金使用率历来普遍不高,放开或松绑有关政策,刺激作用不大;为缓解2010年尤其是2012年以来住房公积金个人贷款迅猛增长产生的流动性紧张状况,部分城市如广州等在提取、使用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但因政策走向反转而难以为继。“知彼知己,百战不殆。”这种外部推动的调整,“知彼知己”的基础不够扎实,恐将难以达到预期目的。

二是,政策调整的标靶仍然不清晰。严格讲,有关政策调整指向首套自住住房与改善性第二套自住住房,属于“定向调控”“定向施策”,这与政府近几年的政策思路一致,即克服“一刀切”式调控的弊端,充分发挥政策调整的效能。问题在于自住住房概念存在模糊性以及不确定性,既表现在面积上,也表现在套数上。90平米以下的自住住房与90平米以上的自住住房差别何在,这是其一;其二,改善型自住住房为什么就是第二套,200平米的首套自住住房该当何种定性。这是有关政策应当界定但却没有界定清楚的。政策调整是需要“靶子”的,但这种模糊性与不确定性却极易导致有关政策的施放“脱靶”、“跑偏”。同时,对首套自住住房与改善性第二套自住住房这类刚需群体的规模,包括将来的增长水平,以及相应的住房资金需求,均需较为可靠的预判,因为这与住房公积金能提供什么程度的资金供给水平密切相关。定向调控、定向施策,关键在于能否实现定向发力、发力定向,否则仍然难逃“一刀切”式调控的窠臼。

把握规律,完善机制,促进住房公积金健康持续发展

住房公积金支持居民自住和改善性住房需求的关键在于如何满足相应的住房消费资金需求。对此,仁智不一。但从决定事物发展变化内外因的辩证关系看,“打铁还需自身硬”,住房公积金只有内涵清晰、制度基本架构合理、政策齐全配套并能合力培育出强大的内生力,才能适应多变的外部环境,促进健康持续发展。

第一,重新认识并正确理解、把握住房公积金制度内涵。一项制度之所以有别于其他制度而存在,归根结底在于自身的特质。住房公积金的特质就是互。互主要表现就是政府制定行政法规调整住房公积金的归集与使用。首先,规定单位与个人按照1:1的比例出资筹措有关资金;其次,规定住房公积金应当用于城镇居民购买、建造、翻建、大修自住住房消费外,不得挪作他用,而不得挪作他用就意味着部分有资金需求的住房公积金缴存人,可以合理使用暂时没有资金需求的缴存人缴存的住房公积金。任何一个单位、城镇就业个人,只要缴存了住房公积金,就是对该互的认可。这一认可首先是一种合意,即单位与个人共同达成的合意。虽然政府制定行政法规予以强制保护,但是法律的强制性并不掩盖其内含的合意性。

第二,调整住房公积金账户管理方式,完善制度基本架构,规范有关资金运作。建立公开、规范的住房公积金制度,核心是制度的规范性。为此,有必要改革现有的资金管理方式,完善制度基本架构。具体就是将目前住房公积金单一个人账户管理方式,改为单位与个人账户分设、双重管理的方式。

将现有的住房公积金账户分设为单位账户、个人账户,前提是承认并保持有关资金的属性不变。在此之下,单位帐户的资金,除符合法定情形得以提前提取外,直至缴存人退休不得提取,这样将不会发生现行管理方式下缴存人使用住房公积金个人贷款致使账户资金基本归零,甚或由于房价较高、贷款金额较大时个人账户资金事实上“永远”空转的现象,防止出现“寅吃卯粮”、资金可能枯竭等问题。相应的,个人账户内的资金,只要符合法定情形,住房公积金缴存人均可以提取而不受限制。

第三,进一步完善住房公积金归集体使用的配套政策。首先,要明确住房公积金支持下的自住住房的概念。住房公积金互决定了应当对缴存人的住房消费资金需求予以支持,但是作为一项具有专门用途的资金,渠道单一仍然是其不可逾越的障碍,资金来源不足决定这种支持不是无限度的,而是有节制的。限度,就是自住住房;节制,应当是基本的自住住房。基本的自住住房应当既有面积限制,又有套数限制。从目前的情况看,面积尚有研究的余地,但套数只能是一套。住房公积金缴存人使用住房公积金进行住房消费,贷款的次数可以不限制,但是住房面积、套数必须有严格的限制。其次,简化、规范提取政策,丰富住房公积金个人贷款政策。简化、规范提取政策,就是与住房公积金账户分设相对应的,凡是发生与住房相关的支出,住房公积金缴存人可以个人账户内的实有金额为限,提取个人缴存的部分;丰富住房公积金个人贷款,就是要区别账户资金多寡、收入水平、还款能力、首次购房与首套房、首套房与非首套房等不同情况,制定并执行相应的贷款政策。前者,将有利于避免当下有关政策“五花八门”、参差不齐的状况;后者,则有助于增强住房公积金个人贷款的针对性,实现差别化管理,并提高有关政策的预期性,即最大限度为缴存人在基本的自住住房消费范围内提供住房公积金个人贷款支持,该种支持不受经济环境的影响,仅取决于住房公积金基本住房消费的需要,进而提高住房公积金的普惠性与公平性。

(作者单位:中央国家机关住房资金管理中心)

【参考文献】

住房公积金相关政策篇2

关键词:住房公积金住房保障运行管理

我国住房公积金制度发端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是住房制度在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过程中,上海市借鉴新加坡利用公积金制度来解决人民的住房问题开始的,此后,这项金融创新制度逐步成为保障全国人民住房的重要制度。自1999年《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颁布以来,我国的住房公积金制度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惠及了广大城镇职工,在房价居高不下的今天,越来越受到重视,成为我国重要的住房保障制度之一。

一我国现行的住房公积金运行管理制度缺陷

1、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的法律地位界定模糊

现行《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第10条、第11条规定,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是直属人民政府的"不以盈利为目的的独立的事业单位"。表明了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的法律地位是事业单位,既然是事业单位,政府却没有相应的财政预算,完全靠自身的经营收益;其预算既要列入政府的事业单位经费预算,又要经过地方财政、建设部门的审批;既确定为事业单位又给与了相当的执法权力;既属于政府机构又要在职能上给予贷款等金融性审批和管理定位,既不以盈利为目的,在实际工作中公积金管理中心普遍又具有营利能力,而且制度中还明确了其经费全部从盈利中来。【1】这种相悖的规定让住房公积金在实践中经常出现混乱状况,这也是一个制度不完善不成熟的表现所在。

2、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的管理决策机制

中国各中心城市都设有住房公积金管理委员会,它是各市人民政府领导下的推行住房制度改革的决策咨询机构。《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第四条规定,"住房公积金的管理实行住房公积金管理委员会决策、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运作、银行专户存储、财政监督的原则。"由此造成了住房公积金管理行政色彩浓厚。由于全国各地住房公积金的管理分离,形成一个统一规范的管理局面很有难度,这造成了一些地方上公积金管理中心,很多是具有实权的市房改办、财政局、建委的隶属机构,在决策的制定过程中,很难在公积金上没有行政化的意图,出现住房公积金作为"准政府资金"的现象。

3、住房公积金的强制属性与管理中心的行政权力

《管理条例》第37、38条明确规定了单位不为职工开设账户和不缴少交行为的法律责任,其中,它明确了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有责令限期缴纳和责令罚款的行政处罚权力。这两条规定是住房公积金的强制性体现,这项有助于增加我国职工住房保障能力的同时,由于该项规定相当具有原则性和框架性,在实践操作中往往会遇到很多问题:一是规定了管理中心有对违规单位的处罚权力,却没有对被处罚单位的整改、缴纳罚款的期限以及滞纳金作出详细的规定;二是没有住房公积金权利人骗贷、骗提、挪用或者侵占职工公积金的行为追究法律责任;三是为真正实现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行政强制权力,其法律地位也经常会让其行使行政权力时感到尴尬;四没有详细规定管理中心的执法检查权、调取材料权,也让住房公积金的缴交存在寻租的空间。

二、国外保障性住房的法律制度及经验借鉴

1、新加坡的公共组屋制度与住房公积金制度

20世纪60年代,新加坡大多数人的居住条件恶劣,人口过于密集,且没有能力购买自己的住房。为此,新加坡成立了建房发展局,作为唯一法定的政府住房机构。建房发展局推出组屋计划,提供符合人们购买力的公共组屋,根据人们的不同需要采取灵活的政策保证公共组屋有效改善新加坡人的住房条件。

在新加坡组屋的产权上,其政策要求屋主拥有及实际居住组屋至少达五年,才可以进入市场进行交易,但政府要抽取百分之十到百分之二十五的附加费,此后组屋可不再受限制,屋主获得了实际的完全产权。如果屋主居住不满五年,想要出售组屋,则只能卖给政府,政府原价收回,且不收租金,这是公共组屋制度中的产权约束。【2】新加坡的中央公积金制度的是以《住房公积金法令》为框架建立起来的,也是作为新加坡政府住房保障制度的一项长期举措来抓,主要方式是强制储蓄、限制使用,确保人们基本住房要求的实现。其管理和运营机构中央公积金局,中央公积金制度独立于财政之外,是一个单独核算的自负盈亏的半金融相知的专门机构。大多数国家住房公积金的缴纳政策是强制性的,新加坡也不例外。公积金局在对大量资金的投资使用上,对风险性投资进行了限制,公积金局对大量公积金的使用上采取的是向政府融资,新加坡公积金局用公积金存款余额购买大量的政府债券,持有大量的政府有价证券,政府也以行政手段对公积金余额进行筹资,实现了公积金增值和公积金有效利用的双赢。

2、美国公共住房的补贴模式

美国的住房保障政策与新加坡、香港不同,主要采取租金补贴的方式进行,即政府直接补贴资金给住房需求方,对公共住房的建设很少干预。常见的住房保障模式有补贴和租金券。第一种是补贴:(1)政府直接投资,这是公共住房最简单、最早期的开发模式,但这种模式需要资金量大,资金周转速度慢,。(2)优惠贷款,银行对符合条件的开发企业予以政策上、资金上的支持,降低了企业的开发成本。(3)政府担保,在美国的一些州和地区专门推出了自己的抵押贷款担保项目等优惠政策,这些项目的资金有州政府来提供,保障住房建设的进行。(4)税收优惠。在有利于美国住房保障的住房建设的项目上,给予相应的税收优惠。第二种是租金券补贴,它是指针对中低收入人群发放相应的租金券,租金券分为两种,一种是基于项目的租金券,一种是基于租户的租金券。前者是用于对建筑商开发相关项目的资助,后者是对中低收入家庭的补贴。这两者也共同促进了美国房产业的发展。

3、德国的住房储蓄制度

住房储蓄银行是德国住房融资体系的核心,住房储蓄银行是法律规定的住房储蓄的专业银行,其他银行不能经营此类储蓄业务。德国住房储蓄体系是一套将住房储蓄存贷相结合的内部封闭的长期住房储蓄和融资体系。【3】正是这种针对私人住房储蓄进行融资的特殊机构,其封闭性决定了住房储蓄的目的专门为让个人住房融资设立的,并且也大大降低了其在金融市场上的流动性风险。在这项金融体系中,只有参加了住房储蓄的人,才能在买房、建房、房屋改造和维修中获得较低贷款利率的贷款,正是这项储蓄体制的建立,才使得居民积极参与到此项体制中来,实现住房融资的的互、自以及政府的政策照顾、资金资助。

德国的公共住房金融机构,除了住房储蓄银行,还有抵押银行、建筑协会、住房信贷协会、住房互助储金信贷社等,本文主要介绍下抵押银行,抵押银行和住房储蓄银行在抵押银行资金和客户竞争方面都是竞争者,在住房金融体系中,抵押银行和储蓄银行既是合作伙伴又是竞争对手,共同促进了两者的发展。

三、国外住房保障制度的对我国住房融资制度的启示

1、住房制度要针对社会不同层次的住房需求,强化公积金制度的住房保障能力,制定多层次的相关住房保障体系。我国《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是我国住房保障体系中一个重要的法律文件,但实施手段较为单一、一刀切,全国按一个相同的缴纳比率来进行。我国国发(1998)23号文与(2007)24号文都是明确以中低收入家庭为重点保障对象,扩大廉租房的保障范围。在这点上,新加坡给我国住房政策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借鉴。针对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在政府财力有限,面对中国中低收入家庭众多,需要保障的人群复杂,所以建立多层次的住房保障制度适合国内现状。

2、健全相关的法律规章,确保公共住房制度的实施。目前,我国还缺乏相关的住房保障法律法规,应该制定出符合我国国情的统一的住房保障法规,制定好住房保障的保障范围、保障标准、保障人群,以及设立专门的保障机构,统一规范社会保障性住房的建设、分配、管理行为。目前,应加快建立解决廉租房制度和中低收入人群的住房保障制度,加紧明确公共租赁住房的申请条件、销售价格、租金标准等,确保可操作性,确保改善中低收入家庭住房的制度条件。

3、政府对住房融资的保障

住房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价值量大、使用期长,因此,住房对于中低收入家庭来说,不能不说是一种巨大的压力,而政府作为一国经济宏观调控者,担负着保障人们居住权的主体,应该作为人民住房的保障主体。无论是新加坡、德国、日本、美国,政府都把住房保障提高到较高的政策高度,政府在这些住房保障机构的身后,都为自己国家的住房保障政策提供强有力的政策、资金支持,并且认为解决好人们的住房问题,对人民的生活起到刚更好的保障作用,有利于经济建设的发展。

四、住房公积金制度的法律完善的几点建议

1、明确住房公积金的机构在法律上的定位

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的法律定位只有现行《条例》中第10条、第11条粗略的规定为"不以营利为目的的事业单位"。这样的法律定位给实际操作中带来了很多不便。我们要重新确立住房公积金管理机构的法律定位,弱化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的行政化管理,建立国家住房公积金总局,为其建立事业编制。初始资本金应当有原来各地公积金局融资和政府补贴相结合。住房公积金总局级别位于各地市公积金管理中心之上,负责制定全国范围内公积金的相关政策及规划;制定对中低收入群体的房屋补贴标准;规划新的公积金流动规制,打破地域界限;在全国范围内调动资金,逐步消除全国范围内的资金运用不平衡现象。各地住房管理中心执行公积金总局的政策,负责各地公积金的保值增值、账户管理等相关政策。

2、完善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的决策管理法律制度

针对《条例》第八条我国公积金管理中心的管委会委员产生机制,管委会人员由人民政府负责人和财政、建设等有关部门的负责人以及工会代表、专家组成,我们根据公积金局和各地公积金管理中心的职能,调整为"由相关领域的专业人士、具有社会公信力的人员组成",在住房公积金的管委会决策机制上,明确管委会人员的职责,明确管委会人员的法律责任,对决策失误或者错误人员进行责任追究,真正做到权力与责任相一致。管委会由专业人员组成,设立管委会办公室作为常设机构,行使日常事务工作,可以设定常务会议周期为3个月或者6个月。对于严重违反法律法规的决策失误,造成重大损失的,追究管委会主要成员的刑事责任,尚不够刑事处罚的,给予行政处分。

3、加强公积金管理的行政执法

《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是我国住房金融的一项重要的行政法规,行政法规的有效实现需要行政强制权力的保障。加强公积金的管理,重要的保障就是行政强制的明确规定,针对在现实中出现的诸多问题,规范相应行政权力运作,详化行政强制规定,明确权力运用和责任分配,建立具体的执法保障配套规定。对于此,一是应当尽快起草《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处罚细则》。【4】现行《条例》对行政强制权力只是进行了一般性、粗略性的规定,尽管赋予管理机构行政执法的权力,但不能作为执法的直接依据。新的处罚条例要结合行政处罚法、行政复议法和行政诉讼法相结合,细化公积金管理中的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义务、操作义务以及要承担的法律责任。

结语:住房公积金运行管理制度的法律完善

我国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努力形成"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社会主义新局面,也同时说明了房屋保障在社会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因此,住房公积金制度是我国住房制度的重要支柱,住房制度改革是我国市场经济的重要环节。在法律制度上,进一步扩大住房公积金的用途,深化公积金运行管理体制机制,确保公积金的保值增值,同时,有必要借鉴相关国家优秀的法律制度,完善我国公积金制度的运行管理。

参考文献:

【1】万曾炜,《住房公积金制度定位和管理体制研究》,中国房地产研究丛书,2010年第四卷第2页。

【2】郑智东,《新加坡公共住房金融》,《国外住房金融研究汇编》,中国城市出版社,2009年10月版,第263页。

住房公积金相关政策篇3

[论文摘要]随着归集规模的扩大,住房公积金业务本身潜藏的风险日益彰显。本文深入分析中国现行住房公积金制度逐渐显露出一些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使住房公积金制度真正成为我国政策性住房金融体系最有效的组成部分。

一、引言

住房公积金是指国家机关、国有企业、城镇集体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城镇私营企业及其他城镇企业、事业单位、民办非企业单位、社会团体及其在职职工缴存的长期住房储金。它作为中国房地产金融政策的主体,开辟了除原有的国家、企业投资之外的一条长期、稳定地解决城镇居民住房问题的资金来源渠道。然而,随着归集规模的扩大,住房公积金业务本身潜藏的风险日益彰显。

二、中国现行住房公积金制度存在的问题

1.归集层面上存在的问题

我国大部分城镇地区和企事业单位已经基本上建立了住房公积金制度,特别是在东部沿海地区,住房公积金的覆盖面已达到职工人数的90%以上,单位和职工公积金缴交率占职工工资基数的7%左右。但是,在占全国2/3面积的中西部地区,城镇住房公积金的覆盖面仍只有50%~70%,公积金缴交率也较低,有的还不足5%这一规定比例,造成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是归集手段软弱。在实际执行过程中,乡镇企业和私营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大多没有实行住房公积金制度。在中西部地区甚至连部分国有企业、事业单位和行政机关都没有实行住房公积金制度。这些单位的领导在执行住房公积金方面采取消极的态度,如有些单位既不代扣职工应缴纳的住房公积金,更不缴纳单位应负担的住房公积金,而且提出各种理由,推卸其社会责任;有些单位打着执行住房公积金制度的名义,从职工工资中住房公积金后却不上缴,而是留在单位周转使用,这些行为实际上严重侵犯了职工的财产权;还有一些单位迟延缴纳住房公积金,直接影响了职工个人的住房公积金存款利息收入。

2.运作层面上存在的问题

住房公积金制度的建立本来是为了加快形成城市住房基金,加快解决城市居民尤其是中低收入居民的住房问题。但运作结果却是不公平的。中低收入居民借不到、还不起住房公积金委托贷款,实际上得到贷款资助的以中高收入职工为主。许多中低收入居民,不仅没有从公积金制度中获得相应的支持,还由于公积金制度的强制性的低收益性,而无法获得达到市场平均水平的资金回报率。

3.风险层面上存在的问题

按照我国现行《信房公积金管理条例》的规定,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负责公积金的归集、保值和增值,具体金融业务(贷款、结算、开立账户、缴存和归还)委托银行办理”。但是,按照中国人民银行颁布的《贷款通则》,银行作为“受托人只收手续费,不承担贷款风险”。由此可知,已归集的住房公积金由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具体运作,既然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是公积金资金的经营运作主体,那么资金运作的风险理应由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来承担。但按现行政策,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可能难担其任。

信用风险是金融活动中最基本的风险,具有综合性、传递性、扩散性和突发性。住房公积金贷款面向个人,涉及面广,在尚无个人信用档案可查的情况下,要逐个准确调查确定借款人信用等级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通常的做法是以借款人单位收入证明作为其是否有能力履约的主要依据,考察是只是某一时期的静态收入水平。市场是多变的,个人收入常有起伏,某一时期的收入状况也并不能完全反映一个人的信用状况,以此作为信用依据,隐含的风险极大。

三、完善住房公积金制度的对策

1.强化住房公积金归集手段

发展住房公积金事业,不仅关系到职工合法权益,更关系到国家加快住房建设和扩大内需战略决策的实施,因此要依照《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加强依法征管。一是加大《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的宣传力度,大力宣传建立住房公积金制度的优越性,在舆论上广东省造声势,使国家这一房改政策深入千家万户,家喻户晓,充分调动单位和广大职工缴交住房公积金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二是财政、审计部门要加强配合,加大监管检查力度,重点解雇住房公积金覆盖面小的问题,强化归集手段,使各企业单位的领导充分认识缴交住房公积金和缴纳职工养老保险金的同等重要性。三是依照《条例》规定,对拒不执行国家房改政策,擅自不实行住房公积金制度,拖欠、挪用公积金的单位,特别是只重个人政绩不为职工履行义务的单位负责人,要追究其行政责任,并实施相应的经济处罚,以维护职工应享有的合法权益。

2.促进中低收入居民住房保障

(1)建立立体式的住房金融体系。在住房公积金贷款的使用上,必须要求限量使用,每笔贷款上限不应定得太高,以保持住房公积金贷款在使用上的公平性。合同储蓄模式体现多存多贷的原则,适于在中、低收入居民中开展。(2)完善专门针对低收入阶层居民的住房供给制度。经济适用房的推出,确实在客观上起到了平抑房价,促进中低收入阶层居民住房条件改善的作用。但由于相关制度在具体执行当中缺乏监督和管理,经济适用房已经成为不少高收入居民购买第二、第三套住房的重要对象。为此,政府应完善居民收入的核查制度严格各类住房的购买条件,提高政府有限财力的作用成效。(3)实行经济适用房的政府回购制度。

3.将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改制成真正的政策性金融机构

借鉴新加坡经验,把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改制为真正的政策性住房金融机构。该制度的特点是:由政府的信誉担保,为政府的住宅政策目标服务;是一种以资金有条件让渡(本息加流)为特征的融资活动,从而与财政资金运作相区别;享有政府的政策优惠,如给予利息补贴或税收减免等,从而不同于一般的商业性金融。这种定位清晰能承担风险的独立的金融实体主要负责公积金的保值、增值、公积金的账户管理、政策性的货币补贴和政策性的保险等工作,而且也是规范我国住房公积金的会计、审计、信息披露、内部风险管理和外部监督机制的基础。

4.建立个人信用档案

目前,各商业银行和个人资信评级机构的评估标准自成体系,相互间可比性不强,不同的评估机构做出的评估结果有时大相径庭,难以客观地反映出个人信用的真实情况。建立个人信用档案涉及两方面工作:第一,完善相关法规;第二,建立科学、严谨、统一的评估指标体系。个人的信用资料散布在政府、公用事业、银行、商家、保险等多家机构,如何真实、完整、连续、公开地取得相关数据,合法使用信用资料,同时又保护个人的隐私权,需要相关法律法规的保证,而评估指标体系是信用体系的核心,统一评估体系是信用社会化的需要。

5.建立和完善住房公积金两级监督机制

现行机制下,对住房公积金的监督如前所述流于形式,要进一步有效解决对住房公积金的监督问题,在成立真正的政策性住房金融机构后,撤销住房公积金管理委员会,同时成立独立的住房政策性金融机构,彻底改变当前的住房公积金监管体制下的缺位现象。该监管机构可以直接隶属于国务院的监管机构,对住房政策性金融机构进行垂直监督管理,不受地方政府的约束。政策性住房金融机构必须定期公布住房公积金及住房信贷等业务的运作情况,如每季度公布一次公积金经营运作的情况。同时,住房银行监管机构每半年公面对住房银行运作的监督报告。在此基础上审计部门对住房政策性金融机构和监督机构的工作进行监督。审计部门每年也要公开对这两个机构的审计报告。

四、结语

应该看到,我国住房公积金制度在过去十几年的运作中,尽管存在许多问题,但其对解决城市居民的住房问题所起的作用,还是功不可没。因此,要解决城市住房问题,建立有效的住房金融体系,就必须从住房公积金制度改革入手,真正实现住房公积金建立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宋佐军:关于完善我国住房公积金制度体系的思考[j].中国房地产金融,2002(6)

[2]陈伯庚: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理论与实践[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3]陈东:构建住房公积金专业银行完善我国住房公积金制度[j].湖南行政学院学报,2004(3)

住房公积金相关政策篇4

关键词:事业单位;住房公积金;账务处理;思路

中图分类号:F299.233.42文献识别码:a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07-0-01

前言

在笔者的实际调查中发现,我国当下事业单位住房公e金的缴存主要分为单位缴存和个人缴存两部分,这就使得住房公积金的账务处理也存在两种处理方式,但两种处理方式中常常出现的违背会计明了性、相关性和非主观性等原则,却直接影响着住房公积金政策效用的较好发挥,而为了能够最大程度上化解这一影响,正是本文就事业单位住房公积金的相关账务处理思路分析展开具体研究的原因所在。

一、事业单位住房公积金现状分析

为了较为深入完成本文就事业单位住房公积金的相关账务处理展开的相关研究,我们首先需要了解我国事业单位住房公积金现状。住房公积金政策在我国已经实施了很多年头,有的事业单位甚至已经实施了20年以上,但也有的事业单位仅仅实施了几年,这一现状就使得很多住房公积金政策实行较多的事业单位较为容易出现住房公积金账务处理问题,而在笔者的实际调查中发现,公积金账务只记载个人缴存明细、将账务另起炉灶、不对住房公积金设立账目等都属于这一问题的具体表现,而这些违背会计原则的住房公积金账务处理,就直接影响着住房公积金政策的效用发挥[1]。

结合我国事业单位住房公积金现状我们不难发现,虽然一些事业单位住房公积金账务处理存在着一些问题,但从整体上来看我国住房公积金政策的施行还是处于有条不紊的状态,而为了保证住房公积金政策更好解决事业单位员工住房难问题,相关事业单位就必须做好自身单位缴存与职工个人缴存住房公积金的账务处理。

二、事业单位缴存住房公积金账务处理

对于事业单位的住房公积金账务处理来说,单位缴存住房公积金账务处理是其重要组成部分,而这一部分在我国很多事业单位中往往出现着各类问题,为此事业单位必须予以这一账务处理高度重视。我国《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会计审核等规定都对事业单位为职工缴存住房公积金做出了明确规定,而这一系列规定下事业单位就必须设立职工住房公积金专属账目,并保证这一账目的设立、变更、注销等操作都严格遵循相关规定展开,其自身的职工公积金账务行为更必须在不违背人民币管理条例下进行[2]。

在事业单位职工的住房公积金中,个人缴存部分也是其重要组成,这一部分的住房公积金事业单位必须按照相关规定进行扣除与上交操作,并保证个人缴存的住房公积金能够在使用后较好通过银行账务进行显示,这样事业单位职工住房公积金行为就将由此受到较好的规范,这对于我国事业单位住房公积金账务的安全合理将带来较为积极的影响,住房公积金政策也将更好服务于职工住房问题解决[3]。

三、个人缴存和财务支配方面住房公积金账务问题的处理

在笔者的实际调查中发现,我国当下很多事业单位存在着个人缴存部分和财务支配方面的职工住房公积金账务问题,而这类问题的出现主要源于事业单位住房公积金支出存在的缺陷。对于事业单位来说,结合相关缴存办法自行处理住房公积金事业支出,由行政单位负责经常性支出是其住房公积金支出必须遵循的原则。

对于住房公积金的发放来说,我国当下大部分事业单位都是直接将住房公积金拨款至职工工资卡中,这种类似于发工资一般的住房公积金发放虽然在很大程度上为职工提供了便利,但住房公积金专属账号的设置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用武之地,为此笔者建议相关事业单位结合专属住房公积金账户进行住房公积金的发放,这样十二月单位住房公积金的掌握处理就将获得较为有力的支持,住房公积金政策本身也将更好服务于职工个人。

四、公积金账户内余额的职工自行提取

我国当下大多数事业单位采用的是单位、个人分别住房公积金缴存制度,这一制度虽然经过时间的检验能够较好服务于事业单位职工住房问题的解决,但很多事业单位存在着住公房基金提取困难的问题,为此这类事业单位就需要明晰《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的相关规定,保证自身职工能够在符合规定前提下较为便利的进行住房公积金账户的余额提取。一般来说,房租超出家庭收入规定比例;偿还购房贷款本息;出境定居;丧失劳动能力;离休、推行;购买、建造、翻建、大修自住住房等,都属于可以提取职工住房公积金账户余额的情况。此外,职工死亡或被宣告死亡,其继承人也可以提取住房公积金账户余额。值得注意的是,我国当下很多地区针对性出台了一些住房公积金提取政策,这些也必须引起相关事业单位的重视。

五、结语

在本文就事业单位住房公积金的相关账务处理思路分析展开的研究中,笔者详细论述了事业单位住房公积金现状、事业单位缴存住房公积金账务处理、个人缴存和财务支配方面住房公积金账务问题的处理、公积金账户内余额的职工自行提取等内容,希望这一系列内容能够为相关事业单位的住房公积金账务处理更好展开带来一定帮助。

参考文献:

[1]苗惠萍.事业单位住房公积金的相关账务处理思路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5,17:20.

[2]张真.当前事业单位住房公积金相关账务的处理思路分析[J].品牌,2015,10:143+145.

住房公积金相关政策篇5

在政治委托-关系中,道德风险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信息不对称情况下个人追求利益最大化与制度约束弱化的矛盾。在缺乏法律规则制约和公众监督困难的情况下,政府常常凭借着其专业知识、专业技术、特殊地位,拒绝公开某些公众本可了解的信息,使公众陷入“无知”状态。由于政府职员所从事的职业,既代表着公共利益,同时又代表着私人利益,所以存在着为获取私人利益而侵害公共利益的可能性。现实中普遍存在的等腐败行为证明了这种可能转化为现实是难以抗拒的,这将有悖于政治委托人的利益,导致政治委托人的风险成本增加或造成政治委托人的权益损失[1]。

新制度经济学认为,政府拥有规模经济和比较优势,为了节约交易成本,使自身利益最大化,强制广大的公积金缴交者参加公积金制度,达到规模经济和互助的作用,以提高职工的住房支付能力,使广大参加者的效用最大化。但是,由于人的自利性、有限理性、未来的不确定性、信息的不对称以及契约的不完备等多种因素的存在,政府、寻租设租、政治机会主义等问题的广泛存在,使得政治人的目标追求常常偏离委托人的预期。这就是近年来住房公积金大案频发、被挤占挪用的根源所在。当前我国住房公积金制度中存在如下政治委托问题:

(1)住房公积金初始委托人监督主体缺位。

由于住房公积金是通过国家强制缴交的,缴交者作为初始委托人虽在法律上拥有所有权,但其所有权是有限的,使用权受到控制,也不能转让,只能用于本人及其家庭的住房消费。缴交者不能通过“用脚投票”的方式解除与人的合约,惩罚人的机会主义行为,同时由于住房公积金所有者人数众多且相当分散,个体又存在“搭便车”的心态和行为,因此我国住房公积金制度中的委托问题更加严重。

(2)住房公积金缴交者即资金初始委托人与政治人政府的目标函数不一致。

公积金缴交者的目标函数是积累住房消费基金,提高住房支付能力,以及资金最大化。但是政府作为住房公积金的强制发起者,其目标函数更为宽泛,是提高中低收入阶层的住房水平。政府规定住房公积金增值收益中除提取风险准备金和拨付管理中心经费外,其余作为城市廉租住房的补充资金。公积金属于职工个人所有,但是政府却强制规定了其增值收益分配,职工并不能直接拥有资金支配权,这是对职工权利的一种强制剥夺,用来达到政府的目标。这就无形之中形成了公积金缴交者与政府人的目标不一致。

(3)监管中出现混乱和不到位、不科学现象。

目前,我国住房公积金实行多头监管,由建设部门会同财政部门、人民银行、银监会联合监管,同时委托地方同级财政部门和审计部门进行监督,从行政级别上和各地的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是平级或高半级,从实际意义上讲只是每年向各地要一些报表、数据之类,所谓监督只是摆设,这常常导致实际监管缺位。管理中心作为政府管理住房公积金的人,能否履行住房金融职能,需要公众的监督,这关键在于管理中心的透明度,而由于我国体制本身的局限性和公众监督意识不强,公众对住房公积金系统运作的真实信息并不完全了解,这就使得公众对政府部门及管理中心的具体行为缺乏完全、有效的监督,致使政府官员很可能受自身利益本性的驱使,出现“利益寻租”,使公众利益受损。

(4)住房公积金管理委员会的决策机制不科学。

按照《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要求,住房公积金管理委员会是由政府职能代表与专家1/3,工会与职工代表1/3,单位代表1/3的结构组成的。在实际工作中,住房公积金管理委员会是一个松散的无专职人员的协商议事机构,参加会议的人员,从管委会主任到普通职工代表,身份地位相差悬殊,参会人员多数并不了解住房公积金日常管理业务,决策结果由谁负责不清楚。住房公积金管理委员会作为群体决策的形式,由于组成结构、组织形式和文化限制等原因,对管理决策的效果是十分有限的,甚至形同虚设。从全国看,一个常常被虚无化的群体机构,却作为全国高达9600多亿元住房公积金管理的决策机构,这是不科学的。

(5)对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定位不科学,激励约束机制效率低下。

在现行制度中,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被定义为是不以盈利为目的的事业单位,既不是政府机构,也不是政策性金融机构或会员制的法人实体,而是隶属于地方政府部门的事业单位,在没有法人资产和独立的经济利益约束下,“中心”很难建立起有效的监督管理机制,规范的会计审计、信息披露制度和风险防范机制。现实中在地方或部门利益的驱使下,部分政府官员对公积金管理“行政化”,导致“内部人控制”和“寻租”行为泛滥,挤占、截留、挪用公积金的现象屡屡发生:用住房公积金弥补财政预算亏空,用于发工资的有之;用于兴办经济实体、投资入股、炒地皮、买股票的也有之,甚至发生了挪用百姓住房储蓄去澳门的恶性事件,从而严重侵害了广大公积金所有者的利益。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行政化的管理方式使得政府和“中心”的委托链被行政隶属关系所锁定,委托双方的垄断性,使得难以制定有效的激励与约束机制。

2住房公积金委托链中的经济委托关系中存在的问题

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委托银行进行资金归集和发放贷款等业务,银行委托公积金缴交者按时缴纳公积金,借款者按时归还贷款本息,整个过程中存在着信息不对称情况,委托人无法完全观察到人的努力情况,委托问题就产生了。

首先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与银行的目标函数不同。住房公积金是一种具有很强政策性、互和保障性的基金,管理中心的目标是发展基金,使之发挥最大作用,帮助职工解决住房问题。而银行争取这笔资金的经办业务是因为其存款利率低、资金来源稳定、期限长,在资金未从事经营运作的情况下,可以利用其获得一笔可观的收入。受利益驱动,银行尽力争取到住房公积金后,可能将大量资金沉淀,这不仅不能缓解住房资金的短缺,大力改善居民的住房条件,反为少数银行挪用资金、违章拆借提供了可乘之机。

其次,从目前来看,住房抵押贷款是种优质信贷资产,违约率很低,这成为银行争夺个人住房贷款市场的一个重要原因。银行往往在给开发商提供贷款时,与其达成开发商为其营销商业个人住房贷款的协议。而且银行在受理住房公积金贷款时,可能会利用住房公积金贷款较商业贷款手续繁杂、条件苛刻的劣势,说服借款人放弃公积金贷款转向商业个人住房贷款。

另外条例规定,住房公积金贷款风险由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承担,这样银行在发放贷款时就可能会不认真审查借款人的资格信用情况,形成公积金贷款的潜在风险。银行由管委会在条例规定的五家国有商业银行中指定,一经确定基本长期不变,由于缺乏竞争,导致委托双方信息的不对称更加严重,加上对银行绩效很难考察,银行就缺乏改进公积金业务的积极性,甚至可以隐藏自认为有必要隐瞒的信息,来追求其利益的最大化。

最后,公积金借款人应按照贷款合同按时归还本息,由于信息不对称的存在,银行及管理中心无法很好的观察到借款人的资信情况,可能会存在逆向选择,这就会造成贷款的风险。

3基于委托理论对住房公积金制度中的委托问题提出的对策性建议

3.1对住房公积金制度中政治委托问题的建议

①在政治委托关系中降低和消除由于政治委托人的缺位造成的人道德风险,需要建立规范性的良性制度规则。对作为政治委托人的住房公积金缴交人,是分散性的公众,其对政府的激励约束只能通过设计一套兼有激励与约束的制度规则来进行,以规范委托双方之间的相互关系,减少信息成本和不确定性,把交易成本降低到最低程度[2]。

②加强住房公积金的保值增值能力,使住房公积金所有者和政府的目标趋于一致。建议成立全国统一的住房公积金管理机构,对资金在全国范围进行统一调配和管理运营,打破地区运营的区域性限制,形成规模经济,保证资金的保值增值,提高整体使用效率。在此基础上提高所有者公积金存款的利率。这样既满足了公积金缴交者资金价值最大化的目标,同时也可以为政府提供更多增值收益用于廉租房建设等,以更好地实现扶持中低收入阶层住房消费的目标。

③在决策和监管方面,为了防止公积金监督者虚位的问题,政府可以将联合监管改成由唯一部门监管,成立全国性的公积金管理机构。由其负责公积金政策的制定和执行,对各地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实行垂直管理,建立经营考核制度和运营失误追究制度,将住房公积金管理和监督的结果作为考核的硬性指标,确保对管理中心管理运营行为的监督约束到位。为了解决失灵问题和由信息不对称导致的利益寻租问题,政府可通过加强具有独立性的财政审计部门对管理中心的经济责任和管理经营情况进行监控来解决。最后,要增加住房公积金管理的透明度,形成有效的公众监督和舆论监督。

④科学定义管理中心的性质,明确公积金所有者和经营者的权利和责任,建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改变中心管理者不必为他的行为后果承担全部责任的情况,从而抑制道德风险的产生。我国现阶段在政策性住房金融的管理上采取委托国有商业银行的办法虽符合国际上政策性金融的委托运用机制,但缺乏属于政府机构序列、执行政府住房金融政策、制定政策性住房金融计划、由政府财政投资形成资本金、有稳定资金来源、为广大中低收入阶层购房融资提供服务的独立的政策性住房金融机构[3]。因此住房公积金的发展方向是政策性住房金融,应把管理中心定义为政策性住房金融机构。其次,建立有效的相容性激励约束机制,来调适人们“对狭隘的短期个人利益的追求”与“对参与相互作用或交易的其他人的权利的尊重和对明智的长期个人利益的追求”之间的关系[4]。在激励性制度规则中,只要政治人正确履行契约,就能够得到相应的回报,这种回报应该能够对人的正面行为产生激励效果。因此,在实际中应将管理中心人员的经济收入与公积金管理经营业绩直接挂钩,并进行灵活考核;同时,要不断创新激励的内涵,将社会声誉、职务升迁等“无形利益”与公积金各级委托人的经营业绩联系起来,从而充分调动委托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约束性制度规则中,通过制度规则提高政治人的违约成本,使之不敢采取违约行为。还应建立规范各级住房公积金人决策行为、管理行为的法律法规,针对人的违约行为、“不作为”行为,采取相应严格的惩处办法。最后,必须建立和完善公积金管理中心的用人制度,改变目前尚处于僵化状态的干部人事制度,打破管理者的行政任命机制,引进市场机制,形成竞争上岗机制,优胜劣汰地选拔公积金的管理者,这有助于突破住房公积金管理中的垄断性,减少人的道德风险,大大降低成本,使管理中心具有行政色彩的管理者真正转变为高级管理人才。

3.2对住房公积金制度中经济委托问题的建议

①增进委托者和者双方权益是提高委托制度效率的基本原则。在增进制度效率为目标的管理进程中,必须以维护和增进双方利益为基本方向,才能充分调动两者的积极性,从而有效地利用委托者的资本资源和者的人力资源,达到总资源利用效率最大化[5]。在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与银行的委托问题中,由于银行的自营业务与公积金贷款业务存在竞争,可以考虑停止发放住房公积金低息贷款,改为利息补贴和提供政策性担保。可以借鉴北京市住房资金管理中心的做法,根据借款人可以申请的贴息额度,对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和政策性个人住房贷款的利息差进行贴息。这样做的好处是能够充分利用商业银行的资金使更多的贷款人享受到公积金贷款政策的优惠,而且提高了银行放贷的积极性。提供政策性担保可以使银行降低贷款门槛,从而使更多中低收入者也可以享受到住房贷款,提高了制度效率。

②在银行的选择机制方面,停止由管委会在规定的五家国有商业银行范围内选择的做法,引进竞争机制。通过公开招投标来选择银行,所有的银行、信托机构和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都可以平等的参加竞标,这有助于促进机构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竞争法则会使机构尽力为管理中心利益服务,从而使其目标与管理中心一致起来,同时也更容易获得优秀的机构来运营资金。

③加大住房公积金宣传力度,使更多的职工了解住房公积金的优势和好处,自觉加入公积金缴交者的行列,维护自己的权利,履行自己的义务。这样可以增大银行说服借款者改贷商业贷款的成本,也可以使借款者自觉按时还款,降低了住房公积金的风险。

4结束语

总之,住房公积金制度是一项涉及政治、经济和社会等的系统工程,要提高其制度效率,就要从根本上理顺系统内部的各层委托关系,提高委托链的效率,才能更好的实现其为广大职工住房消费服务的目的,最终实现我国公民“居者有其屋”。

摘要:尝试从新制度经济学的委托关系角度,分析我国住房公积金制度管理方面的失范与不足。从政治委托关系和经济委托关系两方面,揭示出我国住房公积金制度发展过程中一切矛盾的焦点是由于其定位不准确,委托链效率低下。从新的视角对住房公积金制度的改革提出对策。

abstract:thisarticletriestoanalysetheanomieanddeficiencyofthehousingaccumulationfundsystemonthepointoftheprincipal-agentrelationshipsinthenewinstitutionaleconomics,throughthepoliticalprincipal-agentrelationshipandtheeconomicprincipal-agentrelationshiptorevealthatthefocusofallconflictsunderdevelopmentofourcountry''''shousingaccumulationfundsystemistheinaccurateofitslocationandtheinefficienciesoftheprincipal-agentchain,inordertogivecounseltothehousingfundsystemreformfromanewperspective.

关键词:住房公积金制度;委托关系;激励约束机制;对策

Keywords:housingaccumulationfundsystem;principal-agentrelation;incentiveandrestraintmechanisms;countermeasures

参考文献:

[1]张旭霞:《现代政府信用及其建构的对策性选择》[J];《南京社会科学》2002(11):62。

[2]张旭霞:《现代政府信用及其建构的对策性选择》[J];《南京社会科学,2002,(11):63

[3]郁达夫:《住房金融:国际比较与中国的选择》[m];中国金融出版社,2001:210。

住房公积金相关政策篇6

关键词:住房公积金;行政执法;困境;对策

中图分类号:D632.1文献识别码:a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11-000-02

我国国务院于1999年颁布《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使得住房公积金制度建立并拥有了明确的法律依据[1]。随着多年的发展和完善,我国的住房公积金缴存总额不断增加,且覆盖的企业职工人数越来越多。然而,就目前一些企业为职工缴存的住房公积金情况来看,相当一部分企业不按规定行事,住房公积金制度并未落实。为有效维护职工恶化公民权益,就需要通过行政执法手段进行干预和监管。而当前住房公积金行政执法面临着较大的困境,主要体现在住房公积金行政执法外部环境较差、执法法规存在诸多不足和住房公积金行政执法人员素质较低等问题上[2]。

一、当前住房公积金行政执法面临的主要困境

1.住房公积金行政执法外部环境较差

住房公积金行政执法工作的有效开展,既需要行政执法部门采取有效的执法手段,还需要外部环境的有效配合,才能确保良好的执法成果。然而,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的公众法律意识较为淡薄,对于自身的权益和企业的责任、义务了解并不深。在面对企业不履行住房公积金缴存义务的情况时,为保证自身的工作岗位不被剥夺,只好采取沉默的态度。公众对于执法行为的支持程度不高,对于自身服务的企业存在的违法情况虽然有了解,但不会主动寻求执法帮助,导致行政执法面临较大的困难。

2.当前执法法规存在诸多不足

当前住房公积金行政执法面临的另一大难题,是当前的执法法规存在诸多不足,造成执法上的巨大阻碍。首先,现有额执法法规可操作性并不强,一些具体的执法实施细则并未出台和落实,执法部门无法明确自身的执法权限。其次,我国《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赋予的执法手段单一,且强制性不足,无法保证良好的执法效果。此外,针对企业职工自身维权的权利和渠道也没有明确的规定[3]。许多维权职工无法寻求有效的维权渠道,且在公积金纠纷发生时,相应的仲裁办法也无明确规定,造成执法时的尴尬和困惑。

3.住房公积金行政执法人员素质较低

此外,我国的住房公积金行政执法人员往往存在执法素质不高、专业水平较低等问题。对于住房公积金的行政执法,既需要执法人员掌握相关专业的法律知识,还要掌握具体的执法程序和执法办法。而目前我国的住房公积金行政执法人员往往由其他专业人员转换而来,并不掌握综合的执法知识,导致执法过程中出现执法程序的错误,或者在利用相关法律进行执法指导时,出现相关法律错误,导致执法效果不佳。以《行政处罚法》为例,执法人员需要掌握该法律并在执法时进行案件调查和取证。由于法律知识较欠缺,也就导致执法过程出现相应问题。

二、加强住房公积金行政执法的对策

1.提高公众法律意识,创建良好执法环境

良好的住房公积金行政执法效果,需要公众的全力配合,在公众与执法部门的通力合作之下,才能确保企业职工的权益受到保障。国家应运用行政执法和宣传手段相结合的办法,在政策性宣传的引导下,使公众了解自身的权益,并提高法律维权意识。使得广大群众全面参与到维权和行政执法的过程当中,以确保行政执法拥有良好的执法环境。同时,加强行政执法宣传,使企业充分了解自身的义务和责任,并主动保障职工住房公积金的权益。对于违反相关法律的企业予以处罚,以提高法律的严肃性和可行性。

2.健全并完善住房公积金相关法规体系

应当健全并完善住房公积金相关的法规体系,使得行政执法过程更加具有权威性,且执法过程能够拥有足够可靠明确的法律依据,确保行政执法过程的规范性和有效性。首先,应当给予住房公积金行政执法部门明确的检查权和执法权,使其能够对存在问题的企业进行检查和取证,确保执法过程的顺畅[4]。其次,应当确保企业职工拥有明确的维权法律保障,并提供有效的维权渠道,能够获得行政执法部门的帮助,针对存在违法行为的企业进行相关处罚,并责令其进行住房公积金制度的落实。

3.提高住房公积金行政执法人员素质

住房公积金行政执法人员的素质决定了执法过程的准确性和规范性,保证执法行为的严肃性,既能为企业职工提供维权帮助,也不致造成企业的错判错罚,造成公平性问题的发生。相关部门应当对行政执法人员进行有效培训,让其掌握足够的专业法律知识和执法知识,能够确保其专业执法素质。其次,应借鉴其他执法部门的先进经验,以提高执法人员的执法效率和执法质量。同时,执法人员应通过主动学习以实现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

三、结语

住房公积金制度是我国公民权益实现的重要部分,应当确保其有效落实,保障企业职工的权益。在行政执法上,应当认识到当前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采取积极有效的办法加以解决。应当提高公众法律意识,创建良好执法环境,健全并完善住房公积金相关法规体系,提高住房公积金行政执法人员素质。只有这样,才能确保行政执法工作的有效落实,为我国企业职工的住房公积金权益的实现提供重要保障。

参考文献:

[1]谭臻,刘岩.住房公积金风险分析与管理对策[J].中国房地产业,2011(01).

[2]郑瑞兰.探讨保证住房公积金制度公平性实现机制的对策建议[J].才智,2011(18).

[3]战柏全.住房公积金行政执法的难点及对策[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4(10).

住房公积金相关政策篇7

【关键词】住房公积金问题改革方向

我国住房公积金制度已经执行多年,为稳定我国房地产市场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对当前住房公积金制度的推行方案进行分析,能够很大程度上提升住房公积金制度的执行质量。

一、住房公积金制度存在的问题

(一)住房公积金政策支持不足

起初,住房公积金制度的推行依赖国家房地产政策的调整,但是,随着公共住房体系的不断完善,住房公积金体系受到了市场化因素的影响,因此,现有的住房公积金领导政策已经较难适应新时期的住房公积金改革目标[1]。另外,随着我国房产价格的快速上涨,原有的住房公积金管理政策已经迫切需要进行转变,我国政府现有的调控政策,更多的倾向于社会领域的住房困难群体,因此,传统的住房公积金政策已经很难和住房保障制度进行完整的对接。

(二)住房公积金风险防控机制不够完善

目前,我国住房公积金政策由于推行的时间并不一致,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住房公积金的管理质量,另外,现行的公积金管理制度,对不同区域和不同管理范围的管理制度缺乏统一的协调,使得一致的风险防控政策不能得到全面的构建,而分散管理的模式,也使得住房公积金很难在同等高度的行政机制能得到必要的延展[2]。还有些住房公积金制度在实施初期,缺乏对风控机制的必要关注,使得出现风险的过程中,住房公积金管理单位难以及时获得必要的补救性资金。

(三)住房公积金监管机制不够完善

目前,我国住房公积金管理机制依然受到行政性体制的影响,使得住房公积金从决策到使用,完全需要在住房公积金现有体系内进行运作,不能更好的实现监管原则的确立[3]。另外,住房公积金的主要管理团队,为事业单位性质,这使得住房公积金的管理比较容易受到行政性体制的影响。住房公积金现有管理单位难以保证具备金融机构的性质,使得住房公积金不能提升监管机制的实效性。

二、住房公积金制度的改革方向

(一)完善住房公积金改革政策

首先,住房公积金政策的调整需要结合住有所居的政策进行执行,使公积金政策的调整不会危害到我国社会居民的正常生活。另外,要将中低收入社会群体的住房公积金问题作为关注的重点,调整住房公积金政策,需要结合政策目标的执行情况进行收入群体的设计,使当前的收入目标能够更好的结合与之相关的政策进行政策导向的明确[4]。另外,如果当前推行的正常与财政政策存在矛盾,则要以财政政策的调整作为提升经济发展质量的重要因素,要根据现阶段国家金融政策的特点,对金融政策执行过程中的管控方案进行完善,使金融政策能够更好的结合住房政策的需要进行管控机制的完善。在政策的改良过程中,要根据政策性住房的设计方案,对提升住房金融体系的因素进行完整的管理,使现阶段的住房体系能够同金融体系实现良好的对接,另外,要根据居民住房的实际需求,对已有的政策进行固定基础上的发展,使现有的金融政策能够更好的作为房地产领域的发展战略进行推行,使现有的政策能够结合金融政策的发展局面得到完善。住房公积金政策的调整要结合公共住房的建设需要进行完善,因此,要根据收入较低的社会群体的购房需求,对群体性购房的公积金政策进行优先处置,使住房公积金的调整能够更大程度上提升住房公积金的社会价值。

(二)完善住房公积金风险管控机制

风险管控机制是提升住房公积金制度稳定性的重要机制,因此,住房公积金制度的改革要从房产信贷的角度入手,对公积金的风险管控机制进行完善,使公积金制度能够从政策的角度加以完善。另外,要从政策管理的角度,对风险管控机制的运行成本进行估测,使风险因素能够得到较为有效的控制。要结合现阶段我国房地产市场的发展需要,对房地产领域存在的资金缺陷进行政策领域的研究,并将多余的资金使用于存在资金缺口的领域,使风险管控机制的成本能够在运行初期得到有效的控制。另外,要根据现阶段住房试产的运行模式,对风险防控机制的灵活性进行设计,要结合当前公积金制度的运行需要,对公积金体系的独立运作需求进行满足,使更多的资金运作工作能够同金融领域的运行需要共同进行资金使用方案的改良[5]。另外,要从风险防控体系的管理模式入手,对公积金制度的运行情况进行研究,使公积金能够在保持独立运行的情况下进行资金流动特点的有效管理,使资金的使用效率能够得到大幅度的提升。

(三)完善住房公积金管理监督机制

良好的监督机制是保证公积金制度运行公平性的基础,因此,要积极转变当前以行政性机制引导的公积金制度,通过监管机制的构建,提升公积金费用结算机制的质量,使公积金能够实现管控机制的完善。要对当前的公积金资金运行途径进行分析,使现有的内部控制管控机制能够根据风险防控工作的要求进行内控机制的完善。要在进行防控机制应用之前,对费用的转移机制进行设计,以便风险防控工作能够从制度上对资金进行合理的管控,避免大量资金在使用的过程中出现非法挪用的问题。公积金管控单位要加强同司法部门的协调合作,提升住房公积金的管控质量,使公积金能够加快使用效率,提升监管机制的改革质量。要尽快完善监管机构的组织领导体制,通过监管队伍的正规化处理,提升质量监督标准的完善质量,使现有的管理工作能够在较高水平的管理制度影响下实现公积金质量问题的应对。

三、结论

虽然我国住房公积金制度保证了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在特定的历史时期起到了积极的社会作用,但是,住房公积金制度存在的一些问题,依然是社会各界高度关注的问题,对住房公积金制度存在的问题进行改革方案的制定,对提升我国房地产市场发展质量十分重要。

参考文献

[1]张璞.住房公积金视角下的牡丹江市农民工住房保障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4.

[2]李智.我国住房公积金制度发展概况、存在的问题及改革建议[J].经济视角(上旬刊),2014,03:34-36.

[3]陈.我国住房公积金管理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

[4]陈丹.中国住房公积金制度的有效性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0.

住房公积金相关政策篇8

撤地设市以来,丽水的住房制度改革体系、经济适用住房建设销售等工作满盘皆活,通过经济适用住房的建设,既解决了干部职工住房问题,又为政府筹集住房货币化分配资金,推动了丽水住房货币化补贴制度和住房保障政策的实施,也促使住房制度改革的实践能稳步健康地推进,一举多赢,效果良好。市房改办在积极稳妥地推进住房分配货币化进程,加快发放市本级财政供养单位的住房补贴;经济适用住房销售;积极做好房改房上市工作;积极稳妥地处理房改遗留政策问题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

(一)进一步深化住房制度改革,稳步推进住房分配货币化工作。在省房改委《关于<丽水市进一步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实施办法>的批复》文件出台后,及时制定了相关配套政策。主要有:《丽水市区住房货币化及住房补贴资金管理实施细则》、《市区经济适用住房价差补助试行办法》、《关于市直机关事业单位住房补贴资金安排》、《丽水市区实施住房分配货币化有关具体政策(一)》、《关于异地调入丽水市区干部职工参加市区房改有关问题》等。到2005年11月底止,共发放干部职工12596人,住房补贴和补助资金1.99亿元,其中:财政供养单位5846人,住房补贴和补助资金1.3亿元;自收自支单位(包括企业)干部职工6750人,住房补贴和补助资金6907万元。市本级财政供养单位住房补贴发放工作基本完成,在全省各市名列前茅,发放住房补贴进度最快的市,受到省表扬。

(二)补充和完善了房改政策体系。在房改政策总框架下,根据市区房改的实际情况,对已制定与实际操作有一定距离的房改政策,通过调研,将有关政策作了调整并予以明确。一是大单位大系统自建经济适用住房问题。自建经济适用房不利于整个房改工作的有序系统推进,不利于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明确大单位大系统不得自行开发建设经济适用住房。二是部门派出乡镇机构人员发放住房补贴和补助问题。情况复杂,上级又无明确的政策规定,此项工作具体由莲都区政府组织力量调研,并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拟定解决方案,市房改办做好相关配合工作。三是自建私房发放经济适用住房价差补助问题。严格执行有关政策不得再购经济适用住房或申领经济适用住房价差补助,市房改委已结合相关政策,进行了充分地研究,对仍有异议者,市房改办以书面形式予以严肃告知。四是关于退休人员在退休前申报,退休后取得技术职务资格及教师退休后无技术职务享受面积标准及侨汇建房发放住房补助问题。为维护房改政策的严肃性,按现行政策规定办理,不开新口子。五是关于部队要求购买经济适用住房问题。对军人现租住的住房,符合房改政策的给予房改,房改解决不了的干部,逐步纳入地方的经济适用住房供应。2004年在后甫小区经济适用住房的房源中,有26套住房供应给现役军人,占住房总套数的5.7%。六是地方和军队房改政策衔接问题。军队复转人员在军队已领取一次性住房补贴的,不满20年的,不足部分到地方后借支一次性补足,已满20年的,不再发放住房补贴。军队复转人员到地方后,符合购买经济适用住房条件的,可购买经济适用住房,不发放经济适用住房价差补助。七是公积金个人贷款额度问题。每个职工公积金贷款额度从8万元提高到10万元,等等。进一步明确了房改有关具体政策,使房改政策体系进一步完善。,

(三)认真落实房改房上市政策。市政府办公室批转了《市住房改革委员会关于丽水市区房改房上市实施办法的通知》,由市房改办对转让房改房和尚未转让房改房进行审核,办理有关手续。共办理7133户,其中:补办土地出让手续5861户,收回房屋维修资金288万元;房改房上市交易的1272户。

(四)积极妥善处理房改遗留政策问题。共处理市委市政府交办的人本人信件和人直接上访的有关政策问题信件451件(不包括电话来访)。市房改办对来信函件,进行认真研究,对照有关房改政策,在规定职责范围内能给予解决的,均给予解决,共调处327件,书面回复81件。确属解决不了的也给人说明原因,使人心中有数。

(五)搞好集资房产权核定工作。由于单位集资建房不规范、原报批手续不齐全、随意更换集资建房人、让不符合条件的对象参加集资建房、集资房中涉及企业债务纠纷等问题,集资房产权核定工作量较大。经市房改办和集资单位的工作人员共同努力,共核定1095套集资房产权,建筑面积9.23万m2,个人补交房款3490万元。

(六)继续推进公有住房出售工作。根据省房改办文件规定,在98年底前租住单位房的职工,符合条件,均可享受房改政策。共出售房改房494套,建筑面积2.41万m2,房款收入624万元。连续两次对全市的公有住房成本价和住房租金进行了调查汇总上报省房改办、省物价局,并对市本级的公有住房成本价和住房租金进行了调整,同时按规定做好有关减、免、补等政策,落实减、免、补对象。

(七)进一步加强住房资金管理。为加强住房资金管理,严格按照政策规定,杜绝住房资金在运行中的违规现象,做好住房资金的清偿工作,严格遵守《浙江省住房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和《浙江省住房资金会计核算暂行办法》认真做好住房资金财务核算工作,共归集住房资金3177.2万元,维修资金288万元,累计住房资金11770万元,累计支出住房资金7070万元(发放住房货币分配资金7025万元)。

(八)住房公积金决策机构建立和管理机构调整进展情况。一是组建管委会,建立决策制度。按照省建设厅、财政厅、编办等九部门《转发建设部等九部委关于完善住房公积金决策制度意见的通知》(浙建房〔2002〕102号)要求,我市于2002年9月设立了住房公积金管理委员会,作为住房公积金管理的决策机构。明确管委会的设立、职责、决策制度和会议制度,管委会下设办公室,与住房改革委员会办公室合署办公,负责管委会日常工作、会议筹办及决策事项的督办工作。二是切实做好各项移交工作。2002年12月13日顺利完成了市房改办与“公积金管理中心”分设的资料及业务移交工作。2003年2月13日又移交了单位住房资金、单位维修资金、其他住房资金和住房补贴等资金。住房公积金决策机构的建立、市房改办与“公积金管理中心”分设工作在全省名列前茅,特别是房改办与“公积金管理中心”分设工作在全省是第一家。

(九)做好经济适用住房的销售管理工作。为了建立和完善以经济适用住房为主的多层次住房供应体系,切实解决好干部、职工的住房问题,根据国家和省有关规定,出台了《丽水市区经济适用住房建设实施意见》和《丽水市区经济适用住房销售管理办法》,规范了市区经济适用住房的建设和销售管理工作。从99年开始到2004年底止,市区共销售建筑面积19.31万m2,1541套,分六批销售:

首期第一批经济适用住房销售。首期第一批经济适用住房建筑面积6.45万m2,502套,销售时间:2001年9月18日。每套建筑面积在134m2,出售给市区机关、全额拨款事业单位的副处级以上干部(包括离退休)中的无房户和异地调入干部及副高级职称(包括离退休)中的住房建筑面积75m2以下的住房困难户。

首期第二批经济适用住房销售对象。首期第二批经济适用住房建筑面积1.99万m2,113套,销售时间:2001年12月24日。销售对象同上。

首期第三批经济适用住房销售对象。销售对象:市检察院干部职工,住房建筑面积1.29万m2,84套。销售时间2002年4月2日。

首期剩余(第四批)经济适用住房销售:市本)级第一、二、三批经济适用住房留下的48套,住房建筑面积0.39万m2。销售时间:2003年10月18日。房款1223万元。

市公安局经济适用住房销售情况。市公安局经济适用住房建筑面积1.45万m2,96套,销售时间:2004年6月18日。房款3302万元。

五批经济适用住房销售按有关文件要求,经申报、核实、登报公示、委托中介机构随机抽签选房,并经市监察局执法室的监督和公证处的公证等程序,在整个过程中贯彻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出售经济适用住房,社会反映良好;政府收益3933万元。

积极做好市区后甫小区住房的销售工作。后甫小区经济适用住房建筑面积7.74万m2,698套。在2004年12月底前销售。报名人数1326人,其中副县(处)级及以上职务的干部职工371人(住房套数214套),科级及以下干部职工955人(住房套数242套),其中242套划给莲都区销售,房款2.36亿元。后甫小区住房销售方案经过征求市人大、政协、市直有关行政、事业、企业单位和部分干部职工等多层次意见,经过多次修改,经过两次市住房改革委员会会议研究,并经市政府常务会议和市委书记办公会议同意,市政府出台了《丽水市后甫小区住房销售办法》。根据市政府出台的销售办法,市房改办向市直单位发出了公开销,售后甫小区经济适用住房的通知,销售工作在购房人数多,时间紧,资金归集工作量大,而市房改办工作人员少的情况下,通过报名、审查、公示、摇号(公证)、排序、选房(公证)等等程序,从报名到资金归集在一个半月内全部完成,为政府和财政部门减轻了资金压力,也为发放住房补贴和补助准备了资金。后甫小区销售工作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原则,避免了往年在每个销售环节上出现取消购房资格的情况,规范了销售行为。主要做法是:一是本次销售在报名时明确“报名的条件、要求由申报购买经济适用住房的干部职工所在单位负责通知到本人”,报名截止前通知单位尽快报送材料;二是资格审查后,在《丽水日报》上公告购房者名单时,再次明确告知摇号的日期及注意事项和领取《摇号资格卡》和《选房资格卡》的时间;三是为了避免摇号现场购房对象不到场的情况,我办首次特意制作了《参加摇号资格卡》,事先发放对号入座票,把入场资格审查程序事先告知单位和购房者。如在规定的日期内单位经办人未领取《摇号资格卡》的,在摇号开始前另给半小时领取《参加摇号资格卡》的机会,以保证购房者在这个环节上不被取消资格;四是对副高、副县及以上干部发放《选房资格卡》,如在规定的日期内单位经办人未领取《选房资格卡》的,市房改办再次电话通知单位和本人领取,以免耽误购房者按时选房;五是为使资金归集工作有序进行,在这个环节上我们把房款首付时间、签订购房合同时间、按揭贷款审核、签订贷款合同日期、缴房款最后期限、选房具体的时间段等事项,以书面通知形式印发给每一购房者,避免迟到选房者、缺席选房者或错过缴房款时间。通过以上各程序的认真仔细工作,在销售过程中未出现一例在时间和销售程序过程中被取消的购房者,销售工作很顺利,各单位的房改负责人、经办人和购房者对政府的销售工作满意。

二、房改工作主要体会

(一)吃透政策,敢于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制定住房改革配套政策。

任何时候任何事情都必须首先吃透上级的政策,善于结合当地实际,房改工作也不例外。针对当时房改大政策全国统一,但具体实施情况各地不同的背景,我市的房改工作压力很大,矛盾诸多,举步维艰。对此,市委市政府领导及时吸取各地的住房改革经验,勇于探索,将来自各方的压力变为动力,研究一整套管用的办法,制定出适合我市实际的、较完善的住房改革配套政策,为我市快速实施住房货币分配制度,创造极其重要的条件。

(二)坚持以人为本,让欠发达地区的干部职工真正得到实惠。

坚持以人为本,协调各种利益关系是房改的根本关键。住房制度改革涉及各方面的利益,坚持以人为本,正确处理国家、企事业单位和个人之间的这些利益关系,是房改得到各方面支持,奠定广泛群众基础的重要保证。住房制度改革要取得群众的广泛支持,关键是要使干部职工在房改中得到实惠。市委市政府急为干部职工所急,想为干部职工所想,力所能及的解决好干部职工的利益,制定适合本市的住房货币化分配方案,经省同意在本市推行发放经济适用住房价差补助政策,在全省尚属唯一,这使身处欠发达地区的本市干部职工在住房问题上得到了一定的实惠。同时,积极推进住房公积金贷款,科学制定经济适用住房价格,合理设计房屋套型,客观处理历史遗留问题等,都体现了以人为本,设身处地为干部职工着想。市里科学地调度和运作住房资金,使行政事业单位住房货币化分配制度较快地得到了实施且走在全省前列。

(三)与时俱进,不断完善和创新,做到房改工作可持续推进。

在国家、省的住房改革政策的总框架下,我市的住房改革政策体系逐步健全,经得起历史、群众、实践的检验。在实践中,根据客观情况的变化,针对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研究补充完善有关房改政策,既真正体现与时俱进,又使住房改革政策被老百姓理解和接受,较好地实现了改革、发展和稳定相结合的目标。

(四)加强部门配合,积极稳步推进房改工作。

房改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政策性强,涉及面广。无论是经济适用住房的建设、分配和办理手续,还是货币化房改工作的资金测算,调度等环节多,工作量大。在实际工作中,各部门密切配合,通力协作,识大体,顾大局,齐心协力履行好各自的职责,共同完成房改各项任务,使住房改革积极稳步地推进。

住房公积金相关政策篇9

住房公积金本来应该是一种社会福利制度,应该让多数人通过住房公积金能改善住房情况,特别是对于收入相对比较低,没有能力靠自己能力解决住房问题的低收入群体。但是,从现在的住房公积金施行效果来看,中低收入群体的收益并不明显,反而是中高收入群体获得了收益。不论是从缴存环节来看,还是从提取环节、贷款环节来看,中高收入群体的收益更加明显,中低,特别是低收入群体的收益有限。

完善我国住房公积金制度建议:

1、完善住房公积金监督机制

为进一步解决住房公积金监督问题,应该设立政策性住房金融机构,住房公积金管理委员会可以考虑撤销,用一个单独的政策性住房金融机构取代,彻底改变现有的相对空缺的住房公积金监管系统。该系统可以直属国务院,垂直的监督和管理,不受地方政府的影响。政策性住房金融机构必须定期公布的住房公积金和住房信贷业务,如每季度出版基金管理业务。

2、提高住房公积金的使用率

为了提高住房公积金的效果,必须提高住房公积金的使用率。第一步,是要改变观念。不能简单用传统的那种政策性眼观来相关业务,在政策的指导下,也要改变以前的消极观念,真正提高效率,改善服务,提高使用率。第二,要简化手续,在符合政策的前提下,要从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出发,方便群众,简化手续,提供一条龙符合。最后,要努力减少各种费用,减轻群众负担,提高住房公积金的使用率。

3、完善制度,提高对中低收入群体的保障

应该建立更有利于中低收入群体,能增加住房公积金覆盖率的制度,切实让住房公积金制度为中低收入群体服务,体现出住房公积金的福利性,成为真正保障广大人民群众住房条件,促进社会公平的制度。

住房公积金相关政策篇10

【关键词】住房保障经济适用房廉租房住房公积金

一、我国住房保障建设存在的问题

通过政府部门近年来的努力,中国的住房保障取得了显著成效,不仅解决了广大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问题,而且对平抑房价、扩大消费和拉动经济增长起到了显著作用,但住房保障建设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

1、经济适用住房制度存在的问题

(1)购买对象界定不清。经济适用住房的购买对象是中低收入家庭,界定中低收入家庭有几个难点:第一,家庭收入很难准确计算,因为工资以外的其他收入是隐性的;第二,单位开出的收入证明可信度差;第三,人们的收入是动态的,若收入增加,不会积极腾退经济适用住房。

(2)建设标准失控。近些年来有些地方出现了打着经济适用住房的牌子建设豪宅的现象,致使经济适用住房的户型越来越大,建设标准越来越高,“贪大症”严重。

(3)销售价格较高。根据有关文件的规定,新建经济适用住房的价格构成应保证“3%以下的利润”,但是一些地方的经济适用住房的价格远远高于这个标准。

2、廉租住房制度存在的问题

(1)廉租房对象的界定问题。现行廉租对象主要是具有城市户口的困难家庭,而排斥了“夹心层”、流动人口等住房弱势群体,不利于体现公平原则。

(2)收入线划分标准问题。由于我国尚未建立个人信用制度和个人收入申报机制,因而划分居民收入线的基础很薄弱。

(3)廉租房资金来源问题。目前的资金来源渠道包括住房公积金增值收入、财政预算、直管公房出售或出租收入、社会捐赠等。但在实际运行中,公房基本上都已经出售给了个人,能够用来出售的公房很少。与众多家庭急迫的廉租住房需求相比,廉租资金的落实是目前廉租住房进展缓慢的一个瓶颈。

(4)廉租房房源问题。目前廉租住房主要有四个来源:政府出资收购、社会捐赠、腾空的公有住房、政府出资建设的廉租住房。目前各地普遍存在房源少的情况。

3、住房公积金制度存在的问题

(1)地区经济发展不均衡与资金属地管理之间的矛盾。住房公积金制度的发展状况受房地产经济发展水平、群众住房消费取向等因素的影响,在不同地区之间存在较大差异。有的地区贷款规模持续扩大,甚至出现资金不足的现象,有的地区刚好相反,贷款规模较小,归集上来的资金大量沉淀。但是住房公积金实行属地化封闭管理,地区间的资金不能相互调用。

(2)建立制度的根本目的与政策实际覆盖面之间的矛盾。建立住房公积金制度的初衷是通过长期、稳定的储蓄,发挥资金互助功能,解决广大中低收入职工的住房问题。然而,不少中低收入职工并未缴存公积金,这就使得最需要政策支持的人群反而处于政策覆盖面之外。

(3)资金来源单一与资金广泛使用之间的矛盾。目前,住房公积金贷款的资金来源仅限于缴存人按月缴存,属于分散性的小额资金流入,而归集的资金在发放贷款的同时还必须满足职工住房公积金提取的需要,属于集中性大额的资金流出。

二、发达国家住房保障制度的经验和启示

1、美国经验

1934年,美国国会颁布了《国家住房法》(nationalHousingact),并成立联邦住房管理局(FHa)和联邦储蓄贷款保险公司(FSLiC)。美国的住房保障体系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政府直接出资或补贴有关组织建设保障性住房。政府出资建设的保障性住房以公共住房为主,公共住房项目起始于1937年,由联邦政府负责出资,各级地方州政府负责建造、管理和分配,公共住房产权归地方政府住房局。另外,联邦政府鼓励开发商和私人投资者开发廉价出租房,并为其提供补贴和优惠政策。

(2)建立抵押贷款保险保障体系。为缓解住房紧张问题,美国联邦政府分别于1932年成立了“联邦住房银行抵押贷款系统(FHLB)”和1934年成立“联邦储蓄贷款保险公司(FSLiC)”,由FHLB负责提供低息贷款给中低收入家庭以及建设公共住房的开发商;FSLiC组建的“互助抵押贷款保险基金”则负责针对中低收入家庭提供抵押贷款保险。与此同时,美国国会也成立了由美国政府提供信用支持的房利美和房地美机构。而以上这些机构提供的贷款都具有抵押贷款形式多种多样、住房抵押市场完善的显著特点。

(3)租房补贴体系健全。20世纪70年代美国开始施行租房补贴政策,该补贴政策的核心是向低收入者发放租房券,低收入者可以在租房时使用该券用于支付超过税前收入30%的房租。其租房补贴券主要有以下特点:第一,补贴项目的标准并不由市场来设定,而是由住房管理机构设定,该标准设置出可以允许的当地最高房租;第二,允许住户在其房租花费超过30%或者低于其收入30%之间选择;第三,住房管理机构被授权许可设定支付标准为地方公平市场房租的90%~110%之间,最多不可超过120%;也可以在相同地区设立多重标准,以反映房租水平的内部变化――地价高的地区获得较高的支付标准,而地价低的地区可以获得较低的支付标准。美国的租金补贴主要有砖头补贴、房东补贴与现金补贴。

2、新加坡模式

新加坡的住房保障制度建立在其完善的公积金基本制度之上。住房公积金是新加坡政府发展住房的主要资金来源。

(1)法律制度保障。新加坡分别于1960年和1966年颁布《建屋与发展法》及《土地征用法令》,依据以上法令,政府以远低于市场价格的价格取得了大量的房产所需用地。而为了打击私人炒房行为,政府规定新购买的住宅在5年之内不得转手售卖,也不能用在商业经营方面。每个家庭只能拥有1套房产,如果需要再购买新的住宅,现居的旧住宅就必须要退出来。严格有效的法律制度确保了新加坡的住宅用地使用率极高,住房市场稳定有序。

(2)住房公积金制度。新加坡政府于1955年在全国强制施行公积金制度:凡是在新加坡工作并且有工资收入的人都必须和其企业一起按照个人工资收入的40%~50%上缴给中央公积金管理局,上缴的公积金则由中央公积金管理局统一管理分配。

(3)动态的住房保障体系。由于土地资源的稀缺性,为实现公平有效的分配住房资源,政府对购买条件、购买程序以及住房补贴等都作出了具体的规定,针对不同收入水平的居民购房标准政策及不同时期生活水平的浮动进行动态调整。通过这种动态调整,就使得一般收入的家庭都有资格也有能力购买政府提供的公共保障住房。通过对组屋购买条件的限制,有效地建立了组屋保障市场实现了居者有其屋的目标,同时也保证了正常房地产市场的欣欣向荣。

三、我国城镇住房保障改革的对策思考

1、城镇住房保障体系改革的原则

(1)适度保障原则。基于发达国家住房保障的经验,政府对居民住房的保障只承担有限责任,而不是无限放大的责任。住房消费属于国民经济的初次分配范畴,也就是说,大多数人应该通过自己的收入来解决住房问题,这样政府就可以通过税收财政资金,通过经济的二次分配解决低收入者的住房问题,解决其基本的生活需要,体现住房消费的适度公平,体现“最劣者受益最大化的原则”。

(2)动态调整原则。鉴于住房保障制度的阶段性,住房保障体系中的各类住房供应比例也应该是动态的,即住房保障的范围是和国民经济的发展水平、政府的承受能力、各阶层居民的消费结构等密切相关。住房保障的模式也应该根据社会经济的发展不断地调整。

(3)市场导向原则。我国在20多年来的住房制度改革中逐步实现了住房市场商品化的目标,并取得了较大的成就,因此在构建城镇住房体系时要确立以市场为导向的基本原则,在建设公平的住房保障体系的同时也要向住房商品化市场要效率。政府要发挥出市场机制的基础性作用,以市场机制配置住房资源为主体,并通过税收政策、金融政策和法律手段对房地产市场进行宏观调控和市场监管,实现住房供给和住房需求的平衡;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确保房地产业的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

2、加强住房保障体系建设的思考

(1)加强政府责任意识。目前,我国住房保障的政府责任缺位不仅是制度设计和操作问题,更主要是缺乏思想层面的高度重视。强化我国政府对社会中低收入阶层住房保障的责任意识,无疑是制度完善的必要前提。只有明确了政府责任,增强政府的责任意识,才能在住房保障各项工作中狠抓落实。首先,要权责明晰,分工到位。其次,要加强教育,提高行政人员素质。

(2)完善住房保障立法。通过制定专门的住房保障法律保障居民享有住房是国家和政府不可推卸的责任。法制的完善为政府推进住房保障体系建设提供了外在强制力。目前,我国应该尽快制定《住宅法》、《住宅保障法》,并加强配套法律体系的建设,提升依法行政水平,尽快用宪法的权威性保障我国住房保障体系的顺利进行。

(3)健全财政金融体制。在城镇住房保障体系建设过程中,不仅要建立保障住房建设资金的“运用―评价―回收―再运用”管理体系,而且要不断开拓新的资金来源渠道。解决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问题,必须以公共预算资金为主,多渠道筹措资金,例如以财政投入为基础建立住房专项基金、利用公积金增值收益、接受社会捐赠等;也可以借鉴国外成功经验,要求从事房贷业务的金融机构每年提取5%~10%的房贷利润作为廉租房的保障资金,从而保证保障住房建设资金的来源。

(4)健全政府决策体制。首先要完善决策制度。建立集体和个人相结合的决策制度,对住房保障相关政策的决策,在经过集体讨论的同时,又必须分工负责,做到分工明确、职责分明;完善听证制度,使决策者的决策公开透明,积极吸纳群众意见,同时健全决策责任追究制度。其次要扩大决策参与范围,包括让决策咨询机构参与决策,扩展公民参与决策的途径和机率。

(5)提高行政执行效率。加大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的驾驭力度。从要求、措施、督查和考核等方面营造地方各级政府统筹兼顾、全面发展的制度体系。要以一个合理的考核问责制,激发地方政府有所作为,在住房保障政策体系中真正获得实际的绩效。

【参考文献】

[1]徐滇庆:经济适用房的弊端[eB/oL].省略,2005-07-14.

[2]万婷:完善我国城镇住房保障制度的政策性研究[J].中国房地产金融,2006(3).

[3]第43期全国市长研究班第一课题组:县级市住房保障现状、问题和对策[J].城市住宅,20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