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中外建筑的差异十篇中外建筑的差异十篇

中外建筑的差异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2:33:47

中外建筑的差异篇1

建筑结构上的差异

建筑建构的方法和逻辑是由材料的性能决定的,所以,材料不同,建筑的结构就必然不同。所谓的“框架式结构”建筑体系,就是先用粗壮的木柱构成房屋的大致结构框架,使得主要木梁可以支撑整个房屋的重量,然后再用不同的木柱一步步搭建。因为主要的木梁承载了房屋的重量,所以四周的墙壁不会受到很大的压力,这便是中国古代建筑结构的特征。另一个方面来讲,以新为贵占据了中国人对建筑态度的绝大部分,西方人的话,他们则对古老的建筑非常着迷,还有就是西方建筑是西方宗教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各民族和国家将自己崇尚的文化和都注入到建筑中,提神了建筑物的美感和文化色彩。欧洲建筑作为西方建筑的杰出代表,它表达了雕刻式建筑的追崇,欧洲建筑并不只有结构美,还充分展示了立体美学建筑。像加特农神庙等建筑的立体面上,常投以柱廊。柱式和柱廊的设立是为了换一种抽象的方式去表现人类的曲线美,从外观上来看,欧洲建筑十分追求完美。这也是建筑师们的创作冲动与情结之一,带着对雕塑美感的强烈追崇去展开他们的手臂。

建筑文化意念上的差异

中外建筑的差异篇2

新旧文本面积条款不同

合同第四条是计价方式与价款条款,第五条是面积确认及面积差异处理条款。这两条相互独立又密切联,全国公务员共同天地系,即计价方式的选择关系到面积差异处理方式的选择,如在第四条中选择按套内建筑面积计价,则在面积差异处理条款中约定套内建筑面积的差异处理方式。

2002年11月,北京市房管局对示范合同文本作了小的修改,除了增加“共有建筑分摊部位变更的约定”条款外,主要对面积差异处理方式的第五条作了修改,对按建筑面积方式计价情况下面积差异的处理作了新的规定。

按照原文本,“建筑面积误差比绝对值均在3%以内(含3%)的,根据产权登记建筑面积结算房价款;建筑面积误差比超出3%时,买受人有权退房。”按照新文本,“建筑面积、套内建筑面积误差比绝对值均在3%以内(含3%)的,根据产权登记建筑面积结算房价款;建筑面积、套内建筑面积误差比绝对值其中有一项超出3%时,买受人有权退房。”不过,新文本只在2003年2月1日后新申领销售许可证的项目及尚未开始销售的商品房现房项目中实行,而其他的项目仍然使用原文本,因此,目前两种文本在同时使用。

新面积条款仍有漏洞

但是,新面积条款并未完全解决面积问题,根据修改后的示范文本,对于面积差异的处理方式,除了当事人自行约定之外,文本提供了两种可供选择的方式,但如修改前一样,开发商一般不愿意使用按套内建筑面积的变化作为面积差异的处理方式。究其原因,在于新面积条款并未完全解决购房者所担心的面积问题:建筑面积和公摊面积增加而套内面积减少。

这里试举一例说明。

如某套房屋预测面积为:建筑面积100平方米,其中套内建筑面积为90平方米,公摊面积为10平方米。而房屋交付时的实测面积为:建筑面积为103平方米,其中套内建筑面积为873平方米,公摊面积为157平方米。即使按照新文本,买方也无权提出退房,因为建筑面积和套内建筑面积的误差比均为3%。但明眼人一下就可以看出其中的不正常:套内建筑面积减少了3%,而公摊面积竟然增加了57%。

细化约定减少纠纷

房屋竣工后,面积出现差异是非常正常的,我想一般购房者也能理解。但同时,面积变化的表现形式也应该是多种多样的:可能是套内面积增加,也有可能是公摊面积增加,还有可能是其他情况,不同的工程应该不一样。但在实际操作中,往往表现的都是建筑面积和公摊面积增加而套内面积减少,这就不能仅仅用巧合来解释,新示范文本的修改也正是针对这种情况而进行的。应该说相对于原规定,新文本更多倾向于对购房者利益的保护。但是,如前分析,新文本仍不足以防止某种“巧合”情形的出现。

作为购房者,在签订面积条款时,为防止该种情况的出现,除了采用示范文本中的套内建筑面积作为计价和面积差异处理的依据外,还可以自行约定下列方式。

1.采用套内使用面积作为计价和结算。

即在第四条中约定按套内使用面积计价,在第五条中约定套内使用面积出现差异的处理方式,如“套内使用面积误差比绝对值在3%以内(含3%)的,据实结算房价款;套内使用面积误差比绝对值超出3%时,买受人有权退房。”

2.采用建筑面积计价,采用建筑面积和公摊面积结合的方式处理面积差异。

如:“建筑面积、公摊面积误差比绝对值均在3%以内(含3%)的,根据产权登记建筑面积结算房价款;建筑面积、公摊面积误差比绝对值中有一项超出3%时,买受人有权退房。”

3.采用建筑面积计价,采用套内建筑面积和公摊面积结合的,全国公务员共同天地方式处理面积差异。

如:“套内建筑面积、公摊面积误差比绝对值均在3%以内(含3%)的,根据产权登记建筑面积结算房价款;套内建筑面积、公摊面积误差比绝对值其中有一项超出3%时,买受人有权退房。”

4.采用建筑面积计价,采用使用率(即套内建筑面积与建筑面积之比)方式处理面积差异。

中外建筑的差异篇3

关键词:竣工房产面积测绘差异

中图分类号:p2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5(b)-0029-02

预测算面积是指在房屋开发建设单位领取商品房预售许可证时,由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认可的具有测绘资质的测绘单位按照规划核准图纸或设计变更图纸上标注的尺寸,依据房产测量规范的要求对尚未竣工的房屋预先计算的面积。它是开发商预售房屋面积的依据。

实测面积是指房屋竣工验收后,开发建设单位委托具有测绘资质的房屋测绘机构,依据国家房产测量规范并参考规划图纸、竣工图纸以及预测算数据对房屋进行实地勘测、绘图、计算而得出的面积。它是购房人办理房屋所有权证、他项权证、结算物业费用的依据。

换句话说,预测算面积就是购房人与开发商签署买卖合同时的面积,购房人通常是按照预测算面积支付房款的,而实测面积是产权登记面积,即房产证上的面积。要缩小预测算与实测面积的差异,必须先了解其差异的原因,才能避免较大差异的产生,从而减少购房人与开发商之间的矛盾与纠纷。

1预测算与实测面积的差异分析

在实际测量中,预测算面积与实测面积存在差异是必然的,笔者在威海市房产测量实际工作的基础上,分析总结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并提出了一些建议及解决办法。

图1预算与实测面积差异原因分析

1.1计算规则的改变

目前,房产测绘主要依据的是2000年8月1日实施的《房产测量规范》(GB/t17986.1-2000、GB/t17986.2-2000),该规范明确了房屋产权面积的测量要求,是一个原则性和灵活性相对平衡的规范,符合当时经济发展的需要。但在新的形势下,由于房屋建筑风格不断创新,房产测量在个别环节上存在不统一的情况。再加上《房产测量规范》的一些计算规则不够细化,造成了理解不统一,从而使得各地方、各测量单位的计算标准也不统一。由于威海市行政区域调整,原属文登市的两区划归威海,两地的标准存在差异;通过学习和借鉴发达地区经验,对计算规则也做出了一些调整。威海市因上述原因造成的面积差异主要有以下几点。

(1)原来文登市外墙抹灰计算建筑面积,威海市外墙抹灰不计算建筑面积。(2)中空处墙段是否计1/2外墙,原做法与规划验收层套区一致,需计外半墙面积,现房产测量中其算法调整为中空部位理解为一层,中空处墙段不计1/2外墙。(3)外墙的分摊方法。原先为计算方便,外墙都是整栋分摊的,现在调整为地下室、架空层、商业服务、裙楼、塔楼分开,按功能多级分摊,多塔楼或多住宅单元者,各塔楼或单元分别分摊。(4)原隔层阳台不计面积,现处理办法为:客厅中空者(无隔层楼板)其对应的隔层阳台要计算面积。其他无中空部位的隔层阳台,阳台外沿如无悬挂墙体或横梁者,则不计算面积,反之,则应计算面积。(5)原无盖室外梯均按所经过和到达的自然层各层水平投影面积总和的一半计算,而现在的计算规则是分迴旋式和直达式两种类型:迴旋式的无上盖室外楼梯,按所经过和到达的自然层各层水平投影面积总和的一半计算,无迴旋而直达某一楼层的无上盖室外楼梯按其水平投影面积的一半计算。(6)原为单栋服务的物业管理用房作为分摊项分摊至各用户,而现在按威海市房地产登记中心的要求,不管该物业管理用房是为单栋或多栋服务均需单列其面积,不能作为分摊项。(7)原阁楼依实测2.2m处为计算面积的分界线,因实地测量不易,现改为依净高2.1m处作为计算面积的分界线。

针对上述问题,对于技术上规则的改变,若对于面积的影响较大时,应考虑维持原预测算的计算规则,但对于政策上的规则改变(如上述第6条),就必须按照新规定执行,这样才能通过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的审核。

1.2设计变更引起的面积差异

商品房预售面积计算原则上使用报建图,但规划报建图纸往往很粗略,无细化,开发商通常会在报批后重新修改设计,使各项功能更明确、具体。若使用报建图纸进行预测算,势必造成竣工面积与预售面积差异较大。但如果按照后期修改的设计图纸计算预售面积,虽然与实测面积差异不大,且能有效避免开发商与业主的矛盾,但却无从发现报建与实地的差别,失去了房产测量环节对其的监督作用,同时也会造成开发商肆意更改设计,使其经济效益最大化。所以对在预售面积测算时最好还是以报建图纸为准,但在委托测绘时委托单位需要提交齐所有的变更设计通知单,对于较大变更需要提供规划部门的变更批复。目前,威海市在委托测绘时需提供威海市图纸审查中心盖章的施工平面图,这就避免了较大差异的发生。

1.3施工变更引起的面积差异

施工变更是房屋建筑过程中相当普遍的现象,原则上施工变更须经相关的规划批准方可进行,但目前来说,开发单位未经规划批准而进行施工变更是较为常见的现象。在前言中已经提到房屋预测和实测的测量依据不同,即预测绘依据设计图纸,实测则依据建筑物现状,这就体现了房屋的施工变更对房屋预、实测建筑面积差异的重要性。

委托方在提供设计图纸,测绘机构据此预测绘完成并提供房产预测成果报告后,若施工中发生变更,而委托方未及时进行变更测绘,导致房屋建成后的实际状况与预测时所依据的设计图纸不一致,势必会引起房屋的预、实测建筑面积有所差异。

总结起来,由于施工发生变更,从而引起房屋的预、实测建筑面积有所差异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种。

(1)建筑物的总长度和宽度增大或减小,从而引起整幢的建筑面积增大或减小。(2)建筑物的外墙体的厚度增大或减小,从而引起整幢的建筑面积增大或减小。(3)房屋的使用功能发生改变,如成套住宅、商业服务的使用功能变更为整幢或部分楼层使用的设备用房,从而导致各房屋或部分楼层的房屋的建筑面积的增大。反之,若设备用房变更为成套住宅,那么共用建筑面积相应减小,会导致各房屋的建筑面积减小。(4)设备用房的尺寸或分摊范围发生变化,会引起各房屋的建筑面积的变化。(5)幢的垂直交通和水平交通的面积增大或减小,则各房屋的分摊面积会增大或减小,导致各房屋的建筑面积也随之变化。(6)房屋的套内建筑面积发生变化,从而引起预、实测房屋建筑面积有差异。例如预算时图纸显示为飘窗,不计面积,实测时飘窗变为落地窗,则计算全面积;预算时为不封闭阳台,计算一半面积,实测时改为封闭阳台,则计算全部面积等等;预算时为露台,不计套内建筑面积,实测时却发现在上方加建了永久性上盖,应按阳台计算一半建筑面积。以上几种情况对套内建筑面积的影响都是很大的。(7)幢的总层数发生变化,如增加一层或减少一层,都会引起各房屋建筑面积的差异,特别是增加或减少的楼层中,若包含供本幢使用的设备房时,各房屋的建筑面积变化尤为明显,若其中包含的由本幢共同分摊的共用面积越大,所引起的房屋的预、实测建筑面积差异越大。

解决上述问题,必须加强对建设单位的管理,要求他们尽量按照设计图纸施工,对于施工中发生变更,建设单位应及时进行变更测绘,最好在办理房屋预售证之前。如果已经办理了预售证,开发商应将施工变更中修改的具体部位、大小、特别是由此产生的共用面积差异引起的分摊面积的变化以及对购房人所买房屋面积的影响及时告知房屋买受人,购房者有选择退房或不退的权利,这样既保护了购房人的合法权利又维护了社会的安定,减少了由于共用部位变化引起的矛盾和纠纷。

1.4施工误差及测量误差引起的面积差异

在实际建造时由于施工原因,墙体厚度有可能达不到或者超出了原来设计的厚度。实测时,测量人员要对房屋的外墙尺寸以及各功能区的分隔尺寸进行复核,如果达不到或超出原设计厚度,均以实际测量厚度为准。这样就会对房屋的建筑面积产生影响。对于施工误差和测量误差造成的面积差异,就需要我们施工单位能够严格按照图纸施工,把握好工程质量,同时也需要我们测量单位提高测绘人员的作业水平和测量精度。

1.5测绘人员计算错误导致的面积差异

由于现在的房屋格局设计新颖、复杂,增大了房产测绘的难度,稍有不慎就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错误,这种错误经常发生在预算的时候,实测因为有预算的对比以及现场比对,比较容易发现错误。在此笔者将实际工作中容易发生的错误列举如下。

(1)楼梯的分摊去向有误。经常会出现二层以上使用的楼梯分摊给了一层,或者是分摊给了未使用的楼层。(2)预算时因参照电子图,导致房屋尺寸与报建图纸以及设计变更不符。测量人员通常是按照电子图来绘制图元并计算面积的,但往往有些委托方提供的电子版平面图与纸质的不符,如果不细心核对两者的差异,必然会导致错误。(3)复式住宅的阳台漏画。有些图纸上标注的露台,但屋顶上却有楼板盖住,其实际功能为阳台,容易漏看。

上述错误,如果在预算时未被发现,势必会产生较严重的后果。因此测绘单位必须要增强工作人员的责任心、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同时要制定严密的作业流程,加大质检力度。目前,威海市房地产测绘中心设立的多级检查,有效避免了错误的发生,提高了测绘成果质量。

2结语

总之,预测和实测成果的面积差异是难免的,但了解了差异的原因对避免较大差异的产生会有很大帮助。同时,为了更好地维护广大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作为测绘工作者不仅要从现行的测绘产品质量管理办法、建筑面积计算标准及方法上下工夫,还要在不断完善测绘程序监督机制的同时,加强测绘成果监管,提高测绘成果质量,以诚信公正的态度从事房产面积测绘工作。

参考文献

[1]章书寿.地籍测量学[m].南京:河海大学出版社,2011.

[2]吕永江.房产测量规范编制说明[S].西安: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

中外建筑的差异篇4

关键词建筑特征区域性中国建筑西方建筑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a

建筑要克服自然的干扰,创造舒适的人居条件。不同的自然地带对人居的干扰有差别。自然环境中,对建筑影响最大的是气候。寒冷地方要保暖,炎热地方要降温,多雨地方防雨淋,潮湿地方隔湿通风,对建筑有不同的要求。

影响建筑三要素互相联系,不可或缺。任何建筑都受到三要素的制约。三要素地域差异性决定建筑的地区性。哲学讲“没有相同的树叶”。地理学讲没有相同的地点,没有相同的区域。长城出现在我国的北方,金字塔出现在古埃及,都是独一无二的,都是特定环境的产物,都有强烈的地区性。

在我国内部,南方和北方传统建筑的地域差异主要受自然环境影响。起关键作用的是气候上的南北纬度地带性差异。地形和水文加强气候差异的深度。我国建筑最显著的地域差异表现在南方与北方之间。建筑形态上,南方轻巧通敞、多遮拦,北方严实敦厚。城市格局上,南方街巷曲折,北方街巷归正。宗教建筑上,南方多道观,北方多石窟寺。

南方建筑比较注重遮阳、防热、防潮、防洪、防雷击,在沿海一带兼防台风和暴雨。南方气候既热又湿,水蒸汽长波辐射强。气温27.5℃时,空气湿度达到90%,汗水难蒸发,人体感觉闷热。气温13℃时,湿度90%,有寒冷感。潮湿天气细菌虫害滋长快,流行病容易传播。

我国一度流行的玻璃幕墙设计违背了传统民居通敞的原则。玻璃幕墙通常是不开启的,室内空气流通靠中央空调,成为高耗能建筑。玻璃幕墙设计于20世纪70年代在欧洲兴起,到80年代中期逐渐衰退。

北方气候寒冷,寒流频繁,防寒、采光、保暖是民居的第一要务。建筑要尽可能减少外露面,加强密闭性,在形态上趋向方正敦厚。北方民居的墙体厚实,阳面开窗,阴面密闭,有火炕火墙。

南方阳光炽烈,雨水频繁,潮气上泛,建筑物要遮阳、遮雨、隔潮。南方建筑的墙体、屋顶、门窗有遮拦功能。墙和屋顶是建筑物接受辐射的主要载体。浅色对辐射光的传输率较低,南方建筑的色彩以浅色为主,白色尤为普遍。

建筑的区域性不仅体现在我国南北差异上,就全球而言,这种差异性就更为突出,尤其是体现在中外建筑上。引起差别的主要原因是意识形态,其次是建筑材料和建筑技术。中国传统建筑主要采用木结构,西方传统建筑主要采用石结构。这主要是受传统文化的影响,中国古代比较崇尚“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所以建筑大多采用木结构。鉴于木结构本身的特性,我国现今能保存下来的古建筑已经很少。

中国古代建筑是一个很独特的体系,它尤其强调人与宇宙、人与社会生活的关系,它不是可以使人产生某种恐惧感的异常空旷的内部空间,而是平易的、非常接近日常生活的内部空间组合,以庭院为单位构成组群建筑;它不是阴冷的石头,而普遍采用的暖和的木质,是“木构架”;不是让人们去获得某种神秘、紧张的灵感、悔悟或激情,而是提供某种明确、实用的观念情调。它的美学精神可用宗白华先生的一句话来概括:“于有限中见到无限,又于无限中回归有限。”正是这种美学精神,传达了中国人对“宇宙图案”的奇特感观,创造了古建筑的灵魂。

中国古典建筑与西方古典建筑及现代建筑在扩大建筑规模上是采用不同的方式,西方建筑将复杂的内容组织在一座房屋里,由单层变多层,在平面上以至高空中作最大限度的伸展,因此而产生一系列高大的建筑物,取得了巨大而变化丰富的建筑体量。中国古典建筑将不同用途的部分处在不同的“单座建筑”中由一座变多座,以院落为基础,一个层次接一个层次地广布在一个空间中,构成一个广阔的有组织的人工环境,因此产生一系列单座建筑数量众多的群体。这种空间处理方式的不同,使人们在建筑之中有着不同的体验。西方建筑从外观上看一目了然,其个体本身是丰富多变的,中国古建筑从单体上看简单明了,而平面组织上却十分复杂,其建筑的整体面貌是一层一层逐一展开的。西方建筑可以用一个三维的画面来表现建筑的总体面貌,而在中国古建筑群体中却很难以一个固定的画面来揭示其整体的面貌,而人行其中却可有一种步移景异的空间变化,由此可见两种建筑是以不同的方式发展。

中外建筑的差异篇5

权重体系对比分析

由于BReeam工业建筑与《标准》在指标大类的设置上有所差异,现将BReeam按照《标准》中指标类进行合并由此对两者进行权重分配对比,从图2中可看出,《标准》更关注工业建筑在节地、节能、节水方面的表现,而BReeam对于节水部分赋予的权值极小,而在室外环境、室内环境与运营管理方面赋以较大的权重。对于创新部分的体现,BReeam和《标准》均采用额外附加的方式。但BReeam采用额外附加分值将得分算入综合得分中,而国内体系中一般通过优选项、重大突破最终评级升一级的方式予以体现。

工业建筑与民用建筑权重体系的差异

BReeam体系在BReeam体系中,工业建筑与办公建筑各指标所占权重较为相近,与住宅差别较大。相对于BReeam办公建筑,BReeam工业建筑更多地关注能源方面的指标,而办公建筑更多地关注交通运输方面指标。除此之外,其他各方面指标所占权重在工业建筑与办公建筑之间并无差异,均更侧重于管理、舒适与健康、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污染4个方面的指标,而水资源方面相应权重较小。BReeam住宅建筑指标权重则明显不同于工业建筑,对能源、水资源与材料的关注明显较高。绿标体系国内绿标体系中,工业建筑评价标准比民用建筑多出一个章节———室外环境与污染物控制。在民用建筑中,室外环境与节地部分同属一章。从整体权重分配来看,工业建筑权重体系与住宅建筑更为接近,与BReeam截然不同。在各个指标类的权重分配上,总体而言3类建筑基本保持一致。公共建筑在运营管理部分赋以较大权值,在节地上相应弱化,这与公共建筑运营阶段能耗巨大相符合。

结论

中外建筑的差异篇6

施工后浇带分为沉降后浇带、收缩后浇带,分别用于解决高层主楼与低层裙房间差异沉降、结构竖向刚度变化较大、区域差异沉降、钢筋混凝土收缩变形和减少温度应力等问题。施工后浇带对于一些因结构及功能要求不便于设置变形缝以及适当增大伸缩缝间距的工程,提出了很好的解决办法。后浇带的设计和施工质量,直接影响着结构的安全性和使用功能。

【关键词】

后浇带;设计;施工;质量控制

后浇带是指在现浇整体钢筋混凝土结构中,只在施工期间留存的临时性的变形缝,起到消化沉降收缩变形的作用。根据工程的需要,后浇带保留一段时间后,再用混凝土浇筑密实成为连续整体的结构。

施工后浇带分为沉降后浇带、收缩后浇带,分别用于解决高层主楼与低层裙房间差异沉降、结构竖向刚度变化较大、区域差异沉降、钢筋混凝土收缩变形和减少温度应力等问题。施工后浇带是整个建筑物包括基础及上部结构施工中的预留缝(“缝”很宽故称为带),待主体结构完成,将后浇混凝土补齐后,这种‘缝’即不存在,既在整个结构施工中解决了高层主楼与低层裙房之间的差异沉降,又达到了不设永久变形缝的目的。这种后浇带一般具有多种变形缝的功能,设计师应考虑以一种功能为主,其他功能为辅。

在结构设计中,设计人员必须认真对待由于超长给结构带来的不利影响,结构超长必须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防止结构开裂。在处理超长的各项措施中,在结构施工阶段采取防裂措施是解决内外通用的减少混凝土收缩不利影响的有效方法。常用的做法之一是设置施工后浇带。另外,当建筑物存在较大的高差,但是结构设计根据具体情况可不设置永久变形缝时,例如高层建筑主体和多层裙房之间,也常常使用施工后浇带来解决施工阶段的差异沉降问题。这两种施工后浇带,前者可称之为收缩后浇带,后者可称之为沉降后浇带。

1.后浇带的设计

当建筑结构的平面尺寸适当超过混凝土规范规定的伸缩缝最大间距而建筑又宜设缝时,可考虑采用施工后浇带的方法来适当增加伸缩缝间距。一般地上结构由于受环境温度影响较大,所以伸缩缝最大间距不宜超过混凝土规范限制太多,同时应注意加强屋面及外墙保温隔热措施,并适当提高外纵墙、楼层纵向梁、屋面纵向梁板等部位的纵向钢筋配筋率;梁板内设置部分通常筋,同时屋面混凝土采用纤维混凝土或微膨胀混凝土提高抗渗抗裂能力。当地上结构由于抗震需要而设置了防震缝时,伸缩缝宽度应满足防震缝宽度要求。地下室超长的情况较为常见,除地下室顶板和处于室外地面以上的地下室外墙受温度变化影响相对较大外,地下室内部和基础结构在使用阶段受室内外温度变化影响较小,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混凝土收缩应力对于结构的影响。除在施工阶段设置后浇带外,应该加强地下室顶板及地下室外墙的纵向配筋,建议纵向受拉钢筋截面最小配筋率不宜小于0.3%~0.5%,钢筋应尽可能选择小直径密间距,细而密的钢筋分布有利于结构抗裂。

当结构超长过多,单靠设置后浇带不足以解决混凝土收缩和温度变化等问题时。一种办法为可以考虑采用补偿收缩混凝土,即于混凝土内掺入限制膨胀率为0.02%~0.05%的微膨胀剂。如Uea、UeaH,同时应与适当位置设置后浇膨胀加强带。另一种办法为,当实际要求不允许留缝或后浇带时,可采用全补偿混凝土。微膨胀剂的掺量较前一方法要高。同时在适当位置设置膨胀加强带。这种方法不仅可以进一步增大伸缩缝最大间距,而且可以用膨胀加强带取代部分施工后浇带,从而实现混凝土的连续浇筑即无缝施工,但应注意,采用膨胀加强带取代部分后浇带时,膨胀加强带的位置应设置在结构温度应力集中部位。并应制定严格的技术保障措施。保障混凝土原材料的质量和微膨胀剂的配合比准确,结构设计应对地下室结构各部位混凝土的限制膨胀率提出明确要求。

对高层建筑主体和裙房之间是设置永久变形缝,还是在施工设置沉降后浇带,应根据建筑场地地基持力层土质情况、基础形式、上部结构设置等条件综合确定。当地基持力层土质较好,例如高层建筑基础在基岩层或卵石层上,或采用桩基时,高层建筑沉降变形量较小,此时可考虑采用施工后浇带而不设置永久变形缝,将高层建筑与裙房基础练成整体。当地基持力层压缩性较高,且厚度较大,高层建筑主体与裙房之间的高差悬殊较大,高层建筑荷载较大,则由于高层建筑与裙房之间的差异沉降量较大,在采用天然地基的情况下,还是以设置永久变形缝将高层建筑与裙房彻底脱开为好。

不论采用哪种方法,都应根据相关规范计算裙房与高层建筑的沉降变形和整体倾斜。在结构设计图纸上,应明确规定高层建筑与裙房之间的变性要求。

必须指出的是,后浇带只能解决施工期间的混凝土自收缩,它不能解决出于温度变化引起的结构应力集中,更不能替代伸缩缝。有一些结构设计者将伸缩缝和后浇带等同起来的看法是错误的,因为两者的作用并不相同。所以在结构设计时,必要的温度内力及差异沉降计算仍然需要进行,由此产生的附加应力在结构设计中必须予以考虑。

施工后浇带的位置,应根据工程地质条件、工程类型和结构受力情况分析计算确定。施工后浇带的位置宜选在结构受力和变形较小的部位,一般在梁、板的变形缝反弯点附近,剪力墙洞口上方连梁的跨中或内外剪力墙连接处,此位置弯矩不大,剪力也不大;也可选在梁板的中部,弯矩虽大但剪力很小。在高层建筑与裙房之间设置后浇带时,后浇带宜在裙房一侧,且在结构设计上应注意加强高层建筑与裙房相连部位的构造,提高纵向钢筋配筋率,用于抵抗后浇带封闭后由剩余差异沉降所引起的结构内力。为减小后浇带封闭后由剩余差异沉降所引起的结构内力,可以采取一下方法:

1.1高层建筑采用桩基或其他地基基础处理方法,或补偿基础,尽量扩大高层建筑基础与地基接触面积,减小高层建筑基础底面接触压力,而裙房则采用埋深较浅的独立桩基或条形基础等。调节高层建筑与裙房之间的差异沉降。

1.2尽量减小裙房部分基础与地基的接触面积,即尽量增大裙房部分的基础底面接触压力,加大裙房的沉降量。

1.3结合高层建筑埋置深度要求,调整高层建筑地下室高度,使地基持力层落在压缩性小、地基承载力高的土层上,可有效减小高层建筑的沉降量。

后浇带的宽度应便于施工操作,并按结构构造要求而定,后浇带的宽度与板、墙厚度有关,一般以700mm―1000mm为宜,并且自上而下对齐,竖向上不宜错开,具体宽度应由设计者根据工程情况和部位及现场情况,本着宜窄不宜宽的原则确定。后浇带间距一般为30m40m。

进行地基基础设计时,结构设计者应根据工程具体情况,多方面对比,选择经济合理的方案。后浇带的配筋应能承担由浇筑混凝土成为一个整体后的差异沉降而产生的内力。一般可按差异沉降变形反算为内力,而在配筋上予以加强。在施工后浇带处,混凝土虽为后浇,后浇带部位的钢筋一般不宜断开,而应让钢筋连续通过,如果梁板跨度不大可一次配足钢筋;如果跨度较大,可按规定断开,在补浇混凝土前焊接好。但有时工程具体情况无法留设后浇带,也可以允许先施工结构主体,与主体相连较小附属部分可以全跨或部分跨作为施工后浇带进行预留施工,主体完成后再按施工附属部分,要求施工单位对与主体相连的钢筋必须留设,后期采用焊接连接,焊接连接应满足相应规范要求。有的工程将后浇带内钢筋全部断开,这时候为避免在同一截面钢筋100%连接,宜将后浇带曲折布置,而不要沿一条直线布置。连接方式建议首选机械连接或焊接,但要注意施工质量,采用搭接连接时,应注意后浇带宽度要满足按混凝土规范计算的钢筋搭接连接长度。

后浇带形式是指后浇带两侧混凝土接缝处的断面形式。施工后浇带的断面形式应考虑浇筑混凝土后连接牢固,一般宜避久留直缝。通常采用的有平直缝、企口缝、阶梯缝、V形缝等四种形式。具体使用哪种形式,由设计者根据后浇带位置、墙板厚度、防水要求等工程具体情况选定.并绘制施工详图。而不应推给施工单位。

后浇带位于地下应有防水构造措施,除做好整体工程防水之外,还应该做好后浇带接缝处防水,以防渗漏。通常的做法是在施工缝中部埋设遇水膨胀止水条,或在遇水面贴外贴式止水带。当地下水位较高时,宜在基础后浇带下设置防水板并增设一道附加防水层。当地下水位较高降水措施不能保证施工工期要求时,后浇带部位混凝土应局部加厚,并在后浇带下增设超前止水带进行超前之水,基础完成后即可停止降水,对于深基坑仍然进行基础抗浮验算。后浇带防水措施要严格按照施工图纸和GB50108―2001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要求施工,保证防水构造的施工质量。

2.后浇带的施工

施工后浇带的做法:一般高层主楼与低层裙房的基础同时施工,这样回填土后场地平整,便于上部结构施工。对于上部结构,无论是高层主楼与低层裙房同时施工,还是先施工高层后施工低层,同样要按施工图预留施工后浇带。对于高层主楼与低层裙房连接的基础梁、上部结构的梁和板,要预留出施工后浇带,待主楼与裙房主体完工后(有条件时再推迟一些时间),再用微膨胀混凝土浇筑起来,使两侧的梁、上部梁和板连接成一个整体,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把高层与低层的差异沉降放过一部分,因为高层主楼完成之后,一般情况下,其沉降量已完成最终沉降量的60%~80%,剩下的沉降量就小多了,这时在补齐施工后浇带混凝土,两者差异沉降量就较小,这部分差异沉降引起的结构内力,可由不设永久变形缝的结构承担。对于施工后浇收缩带,宜在主体结构完工2个月后浇注混凝土,这时估计混凝土收缩量已完成60%以上。

施工中必须保证后浇带两侧混凝土浇筑质量,防止漏浆、混凝土疏松。后浇带两侧应采用钢筋支架钢丝网隔断,并有结构设计人员确定两侧断面形式,当地下室有防水要求时,地下室后浇带不宜留成直缝。施工单位应指派专人负责保持后浇带内的清洁,防止后浇带内的钢筋锈蚀、钢筋被压弯、踩弯。在封闭施工后浇带之前,应将后浇带内的杂物清理干净,做好钢筋的除锈工作,并将两侧混凝土凿毛,涂刷界面剂,后浇带混凝土应比两侧混凝土强度等级增大一级,并且采用掺加了微膨胀剂的补偿收缩混凝土浇筑。后浇带混凝土易于温度适宜阶段浇筑,宜控制其环境温度低于两侧混凝土浇筑时的环境温度,并应有专人负责。后浇带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应注意做好养护工作。后浇带所在跨的模板顶撑应待后浇带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75%之后方可拆除。

施工后浇带的封闭时间,对于收缩后浇带,应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不宜少于45天到60天,通常认为这时候的混凝土收缩变形已经完成60%80%以上。对于沉降后浇带,一种方法为待两侧结构主体封顶,大部分墙体荷载形成后在浇筑后浇带混凝土,要求高层建筑先施工在沉降,以释放一部分高层与裙房之间的差异沉降。另一方法为根据沉降观测资料,当高层建筑结构施工到一定高度时,若高层建筑的沉降量较小或两侧主体结构沉降变形趋于稳定时,预估高层与裙房之间产生的差异沉降量除在控制范围之内时,亦可以提前浇筑后浇带混凝土。

3.后浇带的质量控制

3.1模板及支撑系统的质量控制

后浇带的模板支撑系统,是最易产生质量问题的环节。常见问题是不设置独立的支模、拆模体系。由于不独立,拆模时后浇带处的模板便只能连同其它部位模板一同拆除,甚至有些底层模板拆除后上层主体混凝土还正在施工。这样做的后果是显而易见的。因为后浇带往往设在跨中1/3处,混凝土未浇筑前只有钢筋相连(有些该部位钢筋也可能设计为断开),过早拆模后该处一定程度上形成了悬挑结构(跨度越大,则1/3跨越长,悬挑越长),在上面各种荷载及自重的作用下,等于给后浇带两侧构件施以向下的预应力,若遇到配筋及截面尺寸都较小的构件,过早拆模,则有整体断裂的可能性。针对这种情况有些监理工程师,可能要求施工方对该部位重新支顶,施工单位便使用钢管或木柱等材料支在后浇带底部。其实,拆模后(因混凝土未浇筑),构件钢筋已处于异常受力状态,再次支顶,已经远远达不到未拆时的效果,反而在构件局部形成支点,同样改变了构件的受力状态。监理对这种情况应做到事前控制,模板验收时对没有形成单独支设的应要求施工方及早整改。

3.2后浇带平面布置及接缝的质量控制

后浇带的平面布置形式,大多在各楼层上下同一位置设计为一条贯通建筑横向的“直线带”。但其缺点为:因均是在上下同一位置布置,容易引起在该位置的应力集中,导致后浇带施工完毕后接缝处贯通裂缝的产生。监理对该部位的监控,首先,要求施工方在后浇带施工方案中应有这方面的措施,杜绝那些野蛮施工方法,也应淘汰那种在断面接缝处夹木板条来支模的施工方法,这种方法易跑模、漏浆。其次,优先考虑使用钢丝网,因其柔性好,施工方便,可作为永久性模板使用。

3.3混凝土配制的质量控制

后浇带混凝土强度等级,包括膨胀剂的用量,必须根据设计要求,由实验室通过试配确定,应开具配合比单,施工方对照配合比单在监理的见证下进行现场拌制。监理对外加剂的进场也要进行及时检查,防止使用过期、劣质、没有出厂合格证的外加剂。

3.4浇筑时的质量控制

中外建筑的差异篇7

关键词:建筑形式;文化;差异性;趋同性

1研究背景

中西方建筑文化在19世纪以前是两个独立的体系,随着时间慢慢的发展,中西方的建筑文化也在相互渗透,相互融合。由于中西方的文化发源不同,也孕育出了各自的文化体系。建筑作为文化体系中的一部分,不同地域的建筑形式可以体现不同的文化特征,中西方建筑也自然呈现出不同的形式。当今社会,科技的发展,技术的提高,让我们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同时也影响着当下的建筑发展。

2文化差异的建筑形式表现

中西方文化的不同使得中西方建筑核心的不同,那么必然导致中西建筑的形式的差异。西方文化起源于欧洲,围绕着地中海发展开来,海洋文化赋予他们浪漫,自由,开放的特质。我们中国的文化发起于黄土高原,黄河流域,我们的农耕文化让我们的性格中就带有中庸,保守的特点,也让我们的文化也具有内向和包容的特征。西方文化哲学思想的起源就是以人的认知为起点,认为人是万物的尺度。他们的哲学思想是理性的,他们的美学也是理性的。中国文化的哲学思想包括儒家,道家和佛教禅宗的理论和实践,我们哲学观是“天人合一”的宇宙观。相比于西方激进,追求个性的文化内涵;东方的中国文化表现得更为保守,封闭并且平和。不同的文化也孕育了不同的美学思想,西方美学衍生出了理性美学,宗教美学和心理美学;然而中国的美学思想表现得更为感性,伦理性和社会性。中国的哲学思想更多的体现出经验哲学,所以我们的美学也可以体现出经验性。建筑作为文化的载体,由于东西方文化的内涵的不同,也使得建筑的形式也有着迥然的区别。在不同的文化土壤中孕育出了不同的建筑体系。纵观中西方建筑的发展史,可以看出都能表现出和谐的美学特征,但是西方的建筑美学是优美与壮美共存着,不断发展的;儿中国建筑是从壮美到优美的线型发展的,讲究的是“中和之美”,“中庸之美”。西方建筑在追求和谐之美的同时,又讲究比例的和谐,元素的冲撞,形式的统一,这些都反映了西方建筑追求的理性之美。建筑立面比例严谨的三段式做法,三角形的山花都是他们对数的追求。中国更多的是一种写意,一种宏观的意向,追求的是整体的布局与规划,在中国的古典园林中体现的更为明显。这群体的布局中,“尚中”的均衡形制,与环境和情境中要表达的是和谐中庸之美,体现的是中国的“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空间美学的营造上,西方建筑更像是凝固的音乐,重点在于建筑本身,外部空间和建筑内部的空间。中国的建筑更有一种时空性,不仅是三维尺度上的艺术,也在时间的维度上也有设计,中国的建筑在内外空间流动的时间和空间都达到统一的时空观。西方的建筑的尺度多高耸,而中国的建筑多雄浑舒展,这也是中西方建筑在审美尺度上的差别。西方建筑是”神“的尺度,表达的是上帝和天国的崇拜与迷恋。中国的建筑是”人“的尺度,表达的是人本观,向往的是乐生,重生的世界观。

3民族性表达的形式差异表现

民族性的不同相对应的政治,经济,信仰也就会不尽相同。中西方民族性的差异在建筑上也有所体现。穹顶是欧式建筑代表性的一个特征之一。大英博物馆改建工程师伦敦建造的第一个穹顶式的公共广场,延续了古典建筑的气质,玻璃与石材的虚实对比,精致朴拙的对比,轻盈厚实的对比。这种民族性在建筑上得以延续,体现了新与旧得共存。西班牙国立罗马艺术博物馆大厅和各个展厅就在同一个拱券之下,这种空间模式也传承了古罗马巴西利卡的大尺度空间的特色。这些建筑的细节比如穹顶,空间尺度的处理上都可以体现民族性,让人们清晰直观的感受到民族的特色和传承的民族精神。大屋顶也是中国建筑的标志,并且在中式建筑中占有很大的比例,也是等级划分的标志,也同样作为了装饰的重点。所以中国的大屋顶不仅仅是一个建筑的组成部分,也成为了一个民族符号。浙江美术馆就是对传统屋顶做的一个演绎,一种抽象的变异,大屋顶为抽象的几何线条代替,柔和的曲线也演变为干净利落的直线,曲面也分解为多个折面。苏州博物馆就是对中国传统园林思想的一种现代主义阐释,他的原型就是中国的古典传统园林,院中的粉墙黛瓦也是对传统民居的写照。民族性的不同让建筑的性格也有所相同,这种民族性可以体现在建筑细部上,可以体现在空间尺度的拿捏上,可以体现在意境的营造上。民族性的差异也让中西方建筑形式有了差异化。

4地域性表达的形式差异表现

建筑不仅仅是一种艺术的载体,它更是实实在在的一种物体,它是人类生活的场所,所以必然与所在的环境发生紧密的关系。由于美国中西部的地域特色带给了赖特创作的灵感,于是有了草原建筑;强劲的海风和神秘的原始雨林给了皮亚诺创作的源泉,于是有了奇芭欧文化中心。宁波博物馆墙面错落的瓦片,中国美院象山分院层层叠叠的屋檐,透过这些仿佛都看见了当地传统的民居和远山。这些都表现出了当地浓郁的地域特色。

5结语

建筑不仅仅是一个场所,也是文脉的传承,一部镌刻在地表上的历史。它反映了不同的文化体系,和情感寄托。正是这些千差万别的建筑才组成了这方不同的世界。

参考文献:

[1]张月.中西建筑美学比较论纲[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09.01.

[2]王晖,陈帆.写意与几何—对比浙江美术馆和苏州博物馆[n].建筑学报,2010(6).

中外建筑的差异篇8

1环境艺术对建筑设计文化地域性的影响

建筑设计的文化地域性,分为物质文化地域性和非物质文化地域性。首先,地域的文化内涵不一样,那么它表现在建筑设计的表现上就会有所不同。建筑设计中的尺度与建筑设计的风格会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性,这主要是不同国家、不同民族建筑设计地域性的原因。第二,在国家的内部之间,也存在着由于地方界限导致的各地间生活差异与社会习性的不同。这种不同一方面造成了很多方面的经济、政治等方面的差异,在这个基础上反映给建筑设计就形成了地域性的差异,另一方面,各地域间无论在哪个方面上,肯定会存在着一定的往来关系,这种往来关系经过不断的沉淀与积累,各地域间的文化也就自然而然的反映在建筑的设计上。第三,由于不同地域间的不同礼制,也会造成建筑设计的差异性。比如泰国是一个全民信佛的国度,那么它的建筑设计就会体现佛教的特征,我国封建礼制历史比较长,在建筑设计上多体现封建集权的庙宇式特征。

环境艺术在建筑文化地域性上产生深刻的影响,一方面,环境艺术是建筑设计文化地域性产生的重要原因,另一方面,建筑设计文化地域性是环境艺术发展的主要动力。环境艺术就是建筑设计文化地域性的体现。地域间的风俗习惯、文化传统、审美文化差异、制度、道德等方面的差异都会放映在环境艺术中。比如,宗教文化的不同,环境艺术在建筑设计中的表现不同,信奉基督教的地域,在建筑的环境设计上就会体现基督教的教义和精神,在一些建筑壁画上的选择、建筑整体风格的设计、建筑内饰的装修上,都会透漏着基督教的内容。另外,建筑设计文化地域性事环境艺术的主要推手,促进着环境艺术水平的发展,一个地方的文化有多深厚、多丰富,相对应的环境艺术的发展潜力就会有多大。我国的传统文化博大而且精深,环境艺术在近几年的发展也是日新月异,客观上提升了建筑设计的整体水平。

2环境艺术对建筑设计生态地域性的影响

生态因素是近几年建筑设计的主流方向。生态的和谐是建筑的重要追求,一个好得建筑设计,离不开对生态环境的参考。

生态环境也存在地域性,不同地理位置,不同地理条件都会造成生态环境的地域性差异。生态环境主要体现在建筑设计的配套设施上,例如绿地、树木、水文等,如何在建筑设计上结合本地的生态环境特征,创造一个优美、和谐、舒适的生态居住环境,考验着每一个建筑设计者。生态是环境艺术设计的重要环节,在人们生态意识越来越强的条件下,生态因素足可以决定环境艺术设计的成败。

环境艺术的设计者要在设计生态环境时,注重建筑的生态地域性,不能只途表面功夫,要在确保当地生态环境不受破坏的前提下,着力塑造一个适合人居住得生态环境,在绿化、水文等充分保证人们的休闲性和娱乐性。

环境艺术对建筑设计景观地域性的影响

建筑设计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在景观设计上。景观设计是体现建筑的地域性差异的重要载体,任何建筑都离不开景观设计。例如中国的传统民居的门前,都会设计有左右两个石狮子,认为石狮子是一家院落的守护神。在中国流传着一句古话“山有仙则名,水有龙则灵”,从这点上足可以看出景观设计对于一座建筑的重要性。

景观设计也是环境艺术的重要体现手法,环境艺术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建筑景观上的设计。不同地域的景观存在着不同的特征和优点。江南的建筑景观多为小桥流水式的,北方的建筑景观多为庄严肃穆式的,而一些少数民族的建筑景观更是富有特色,藏族人民的建筑景观一般是和高山瑞雪联系在一起,蒙古族的建筑景观多体现的是草原气质,所以,建筑设计存在着较大的景观地域性,在进行建筑景观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到各种因素。

环境艺术在景观设计的体现上,要注重多角度、全方位的设计,不能因噎废食,也不能目光短浅,要结合该地域的不同背景进行系统的艺术设计,使得建筑景观很好地展现建筑的特质,并且从侧面提升建筑的整体水平和观赏性。

总结

建筑设计是建筑的根本,一个好的建筑的从开始筹划到最终的顺利施工,都离不开建筑设计。建筑设计存在一定的地域性,不同地域的建筑有着不同的风格、气质与形象。建筑设计要从多方面考虑,全面衡量建筑设计的地域性差异。

中外建筑的差异篇9

关键词:不均匀沉降;结构措施;建筑措施;施工措施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城市建设也发生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房屋建设日新月异,人民居住条件进一步改善。但是,当前地基不均匀沉降,造成墙体开裂渗水、屋面渗水,甚至出现房屋安全隐患等质量问题。本文就地基不均匀沉降的原因危害及治理措施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不均匀沉降的原因:

1、不均匀沉降,主要的原因是建筑物上部荷载分布不均匀,造成持力层地基土的附加应力不均匀;

2、持力层地基土厚度分布不均匀,造成不同部位土体不均匀压缩变形;

3、持力层地基土下卧层分布不均匀,造成土体总压缩变形的不均匀;

4、基础持力层未选定在同一土层上。

二、不均匀沉降的危害:

如果是均匀沉降过大,会产生影响正常使用或外观的较大变形;如果是不均匀沉降过大,建筑物局部的变形过大,会导致建筑构件的断裂,甚至整个建筑物的失稳、倒塌,造成工程事故。

在实际工程中,天然地基土具有一定的压缩性,因此,在自重应力和附加应力的作用下,地基将产生一定的沉降。一般来说,地基产生均匀沉降,对建筑物本身影响不大,可以预留沉降标高加以解决。但是由于地基软弱,土层厚度变化大,土层在水平方向软硬不一建筑物荷载相差较大或基础类型、尺寸的差异等原因,容易使地基产生过量的不均匀沉降,造成建筑物倾斜,引起上部结构产生附加应力或上部结构附加应力增加,当不均匀沉降超过建筑物承受的限度时,即造成墙体或楼面开裂等事故,甚至使整个结构严重倾斜,影响建筑使用,危及安全。总体来说,不均匀沉降对工程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使上部结构产生过大附加应力,二是使建筑物底层层高减小,建筑物总高度减小。因此,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或减轻不均匀沉降,在建筑设计中至关重要。

三、解决危害的措施

解决不均匀沉降的危害主要有两个途径:一是设法增强上部结构对不均匀沉降的适应能力,二是设法减少不均匀沉降或总沉降量。下面我们将从四个方面进行具体说明。

1.建筑措施:

(1)当建筑物的高低或者荷载差异较大时,会加大地基的不均匀沉降。因此,当具备发生较大不均匀沉降条件时,建筑物体型应该力求简单。若建筑物的体型较复杂,宜根据其平面、立面形状、荷载差异等情况、在适当部位用沉降缝将其划分为若干刚度较好的独立单元体;或者将两者隔开一定的距离,两者之间采用能自由沉降的连接体或简支、悬挑结构连接。

(2)控制建筑物长高比建筑物在平面上的长度L和基础底面算起的高度H之比称作建筑物的长高比,是决定砌体建筑的主要因素长高比越小,建筑物刚度越好,对地基不均匀沉降的调节作用也越好。

(3)设置沉降缝,从基础底部断开,并贯穿建筑物全高。使两侧各为独立的单元,可以垂直自由的沉降。设置沉降缝的一般部位和原则:①建筑物平面的转折部位;②建筑的高度和荷载差异较大处;④地基土的压缩性有着显著差异;④建筑物基础类型不同以及分期建造房屋的交界处;⑤拟设置伸缩缝处(沉降缝可兼做伸缩缝)。

(4)建筑物之间保持一定距离地基中附加应力具有扩散作用,相邻建筑物之间的沉降会相互影响。为避免引起不均匀沉降,应该对相邻建筑物基础之间的距离进行控制。

(5)调节某些设计标高建筑物的长期沉降,将改变使用期间各建筑单元或地下管道等的原有标高。通常情况下可采用以下三个措施:一是根据预估沉降量调节室内外地坪和地下设施的标高,二是给建筑物和设备之间留有净空。三是将室内外设备管道连接安排在施工后期完成。

2.施工措施在软弱地基上开挖基坑或进行基础施工时,合理的安排施工顺序,采用合理的施工方法,可以确保工程质量和减小不均匀沉降造成的危害。在实际施工时,采取:①拟建相邻建筑之间轻重悬殊时先建较重建筑物;②密集建筑群内若有桩基础建筑时,先设桩;③注意开挖基坑进行降水时对邻近建筑的影响;④开挖基坑时尽量减少对原状土的扰动。

3.结构措施

(1)减轻建筑物自重,如采用轻质材料,采用轻型结构,减轻基础及其上方的回填土等。

(2)通过设置地下室或调整基地尺寸减少或调整基础底面的附加应力基础底面附加应力的调整是一种重要的措施,尤其是高层建筑和密集建筑群的建造尤为适用。

(3)加强基础刚度对于建筑体型复杂,荷载差异较大的刚混结构体系,可采用交叉条形基础、筏形基础、箱型基础或桩基础等,加强基础整体刚度,减小沉降差异。

(4)设置基础梁钢混结构对不均匀沉降很敏感,很小的沉降差异都将引起附加应力。对于单独桩基的框架结构,在基础之间设置基础连加大结构刚度,是减少不均匀沉降的游侠措施。

(5)设置圈梁圈梁的作用在于提高砌体结构抵抗弯曲变形的能力。当建筑物产生蝶形沉降时,墙体产生正向弯曲,下层圈梁将其作用,反之,上层圈梁产生作用。对于多层建筑的基础和顶层宜各设一道圈梁,基础软弱或建筑物较复杂时,应层层设置圈梁

(6)合理布置纵横墙承重结构的墙身是房屋挠曲的主要受力构件,它具有调整地在不均匀变形的能力。纵、横墙的布置合理与否,对建筑物的整体刚度影响很大。

4.防治措施

中外建筑的差异篇10

随着改革开放后中国建筑企业和建筑行业中的持续发展,我国在国际建筑行业中占有的份额也在不断扩大,在国际建筑行业中的影响力也在不断扩大,但是,即使国内建筑企业在国际中取得的成就不断扩大,在世界经济的大环境中来看,我国建筑企业中仍然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而且在发展中随着经济模式的不断更新,国内外文化传统以及其他方面情况的不断融合,我们的建筑企业中也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这些都会对国际市场中中国建筑企业的推广造成制约。

一、“软实力”的概念

相对于经济准水准或是基础建设这种有形或者硬性的指标,软实力则是从一个地区或企业中的文化理念、价值理念、社会制度等方面出发,综合这些因素在实际的经济生产中能够对生产或者经济活动产生的影响。按标准讲,软实力就一个地区或者企业中不能有物化因素所描述的实力就是软实体。在对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要素构成进行分析时,一般会将这个国家的实力分为有形和无形两种,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硬实力和软实力。从其他的角度中说,软实力的影响力是十分细微的,在国家与国家,企业与企业之间,软实力往往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曾有学者人为在国家之间的软实力体现是通过吸引和外交沟通的方式将你在他国中想要的东西进行获取。这个理念应用在建筑企业中也应当使用,以利益相关者的角度来看,在建筑企业中的国家化软实力,除了在国际建筑行业中所具有的影响力外,还应该拥有能够干预国际市场的能力作为配合补充,以此来壮大我国建筑企业在国际市场中发挥出的软实力。

二、国际中企业建筑在软实力方面存在的问题

在国际范围内看我国建筑企业,分析我国建筑企业在运作过程中的现状和问题,不难看出我国在国际市场中具有的影响力和各方评价与我国建筑企业中具备的建筑能力和建筑水平并不匹配而且近年来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和世界建筑行业中标准的提高,不少建筑企业中逐渐开始出现一定程度的腐败和环保方面的问题,另外由于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以及部分国外媒体居心叵测的不良报道,人权问题也逐渐成为了影响我国建筑企业软实力发挥的重要问题。

1.逐渐加快的海外扩张使得技术和其他层面的不匹配

我国的建筑目前也随着全球化战略的实施而逐渐朝着此方面迈进,而且在技术水平、资金运作、资本累积等硬实力方面都取得了较为出色的成就,但是随着海外扩张的加快,一些建筑企业中国际化软实力开始逐渐与自身的硬实力脱节,由于本身与国际中较为著名的建筑企业相比仍然存在非常大的差距,这也就导致了在海外市场的竞争当中,我国建筑企业进行项目承揽的过程屡屡受挫。而一些项目之所以失败,很多时候并非我国建筑企业硬实力不过关,更主要的原因在于环境保护方面、员工福利方面、政府的影响方面以及诚信问题常常遭到国外相关利益者的质疑和抵制。这也就导致了我国建筑行业在国际市场中推进的情况承受了较大的阻力,而且常常因为这些原因加深了与相关利益者之间的矛盾,同样的也不利于后续在国际市场中的发展。

2.文化差异导致的公信力下降

尽管我国的建筑企业在不断地在科技上和管理层面取得进步。但是由于部分地区舆论的错误引导,以及中西方文化之间存在的差异和历史遗留问题,都在制约着我国建筑企业国际影响力的发挥。根据近几年国内建筑企业在国外遭遇到的问题来进行分析,以污染和人员为主的问题占了大部分原因。一些国家和地区对于建筑施工中环保问题的重视以及细化的环保条款我们国家的建筑企业有时无法正确的应对,这也就导致了问题发生时,我国的建筑企业无法做出正确的选择和判断。另外由于中西方文化的差异等方面原因的影响,不少地区的媒体舆论带有非常鲜明的地区色彩,对于中国的企业和产品不是抱着怀疑态度就是全盘否定,这是对于大众的一种非常不利的舆论引导,东西方文化本身就存在着差异,不同事物间的理解对待不同国家都有着不同的方式,处于一些理由,一些国家的报道抵制中国色彩格外的浓厚,不仅不利于世界经济的大发展,也不利于国家人民之间的情感交流,破坏积极和谐的市场环境。

3.员工以及企业在国际化的环境中出现的问题

在国外的环境中进行建筑企业的工程施工。根据国外的承包人或业主的要求,在员工的福利待遇方面与国内是有着较大差距的,这也就导致了国内外员工福利差距的出现,一些企业处于一定的原因,不愿对员工福利进行较大更改,因此在国际中常常因为这样的原因出现企业活动中的制约,由于国内外国情的不同,长此以往容易极大地打击企业的软实力发展和员工的施工积极性。

三、我国建筑企业软实力的建设方式

1.加强实力是软实力发展的基础

不管软实力如何发展,最终的落脚点都是需要硬实力来进行承担的。因此,一个企业软实力的建设,需要硬实力的发展作为支持和基础。我国建筑企业当中的软实力发展更应按照这个理念进行不断地深入发展。对于不同国家之中的利益相关者,只有拿出能够说服对方的硬实力,长此以往才能够对过去国外利益相关者对于我们国内建筑企业的形象进行改观,才能够逐渐建立中国建筑企业在该地区的影响力和公信力,以此来抵消国外媒体中不利于中国企业发展内的谣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