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体育教学与训练十篇体育教学与训练十篇

体育教学与训练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2:35:30

体育教学与训练篇1

进行教学时虽然是以学习和掌握知识、技能和技术、战术为主,但其中也包含有训练的因素;进行训练时虽然是以提高技能、技术、战术和身体训练水平为主,但其中也包含有教学的因素。无论是进行教学或是训练,都应贯穿一定的思想教育,体育教师、教练员应经常注意在教学与训练工作中加强社会主义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使之渗透到知识、技能、技术、战术教学和身体训练的各个方面。

实践经验证明,技能、技术的形成和提高,大致包括三个主要阶段,即粗略地掌握动作阶段;改进、提高动作阶段;动作趋于巩固、运用自如阶段。这三个阶段既反映了人们认识的逐步提高和深化过程,也反映出人们的体质机能不断提高的过程。

粗略掌握动作阶段:这个阶段一般是通过讲解、示范、尝试练习,建立动作的概念,体会动作的过程和要领,从而粗略地掌握动作。其特点是大脑皮层的条件联系处于泛化阶段,动作表现紧张、牵强、不连贯,缺乏控制能力,并伴随着一些多余的动作。因此要善于根据学生特点进行讲解和示范,引导学生进行积极思维,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动作的能力,并利用各种方法,如徒手或各种教具给予保护、助力、阻力,以及固定和限制动作的方向、路线幅度、速率等,帮助学生迅速掌握动作。

改进提高动作阶段:主要是通过反复练习,以及深入动作的示范,从而不断改进和提高动作的质量,逐渐消除动作的紧张、牵强,以及多余的或错误的因素。这一阶段的特点是条件联系处于分化阶段,动作逐渐变得连贯、准确和轻快起来。教师应善于引导学生在反复练习的过程中不倦地钻研,掌握动作的内在联系,不仅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例如:掷铁饼,不仅要求会掷,而且要求掷好;不仅要求懂得掷铁饼的一般技术要领,而且要懂得摆臂幅度、速度、出手角度,以及全身的有关部位的动作与提高掷铁饼成绩的内在联系。在教学与训练过程中,采用比较对照、分析、综合的方法对于改进提高动作的质量有积极意义。例如:篮球动作中,对各种传球、接球、运球、投篮的技术作对比;田径运动中对急行跳高与急行跳远的助跑技术作对比;技巧运动中对鱼跃前滚翻与前滚翻作对比,能有效地帮助学生更精密更准确地掌握动作。在完整技术的教学与训练中,通过动作各个部分、各个要素之间的关系的分析,能使学生清晰了解动作与动作之间,局部动作与整体动作之间,动作的这一要素与另一要素之间的逻辑联系,从而在练习过程中更自觉地掌握和完成动作。

体育教学与训练篇2

进行教学时虽然是以学习和掌握知识、技能和技术、战术为主,但其中也包含有训练的因素;进行训练时虽然是以提高技能、技术、战术和身体训练水平为主,但其中也包含有教学的因素。无论是进行教学或是训练,都应贯穿一定的思想教育,体育教师、教练员应经常注意在教学与训练工作中加强社会主义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使之渗透到知识、技能、技术、战术教学和身体训练的各个方面。

经验证明,技能、技术的形成和提高,大致包括三个主要阶段,即粗略地掌握动作阶段;改进、提高动作阶段;动作趋于巩固、运用自如阶段。这三个阶段既反映了人们认识的逐步提高和深化过程,也反映出人们的体质机能力不断提高的过程。

粗略掌握动作阶段:这个阶段一般是通过讲解、示范、尝试练习,建立动作的概念,体会动作的过程和要领,从而粗略地掌握动作。其特点是大脑皮层的条件联系处于泛化阶段,动作表现紧张、牵强、不连贯,缺乏控制能力,并伴随着一些多余的动作。因此要善于根据学生特点进行讲解和示范,引导学生进行积极思维,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动作的能力,并利用各种方法,如徒手或各种教具给予保护、助力、阻力,以及固定和限制动作的方向、路线幅度、速率等,帮助学生迅速掌握动作。

改进提高动作阶段:主要是通过反复练习,以及深入动作的示范,从而不断改进和提高动作的质量,逐渐消除动作的紧张、牵强,以及多余的或错误的因素。这一阶段的特点是条件联系处于分化阶段,动作逐渐变得连贯、准确和轻快起来。教师应善于引导学生在反复练习的过程中不倦地钻研,掌握动作的内在联系,不仅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例如:掷铁饼,不仅要求会掷,而且要求掷好;不仅要求懂得掷铁饼的一般技术要领,而且要懂得摆臂幅度、速度、出手角度,以及全身的有关部位的动作与提高掷铁饼成绩的内在联系。在教学与训练过程中,采用比较对照、分析、综合的方法对于改进提高动作的质量有积极意义。例如:篮球动作中,对各种传球、接球、运球、投篮的技术作对比;田径运动中对急行跳高与急行跳远的助跑技术作对比;技巧运动中对鱼跃前滚翻与前滚翻作对比能有效地帮助学生更精密更准确地掌握动作。在完整技术的教学与训练中,通过动作各个部分,各个要素之间的关系的分析(例如:游泳的划臂与打腿、呼吸的关系,幅度与速率的关系等)能使学生清晰了解动作与动作之间,局部动作与整体动作之间,动作的这一要素与另一要素之间的逻辑联系,从而在练习过程中更自觉地掌握和完成动作。

体育教学与训练篇3

关键词:体育训练;中职体育教学;关系

引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对素质教学的逐步实施和把健康放在第一位的指导思想的提出,中职体育的改革要求从教育观念、教学的课程、教学的方法等方面进行全面展开,这其中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但是在很多方面还没有能够做得很好。我国的中职体育教学存在着教学观念比较落后,不能够很好地适应体育教学改革要求等问题。中职体育是一门不仅能够使学生具有好的身体,而且还能够锻炼学生的意志的课程。所以,对中职生加强体育方面的教育显得尤为的重要。因此,中职的体育教师应该根据学生们的实际情况和教学目标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并且能够将有效的策略实施起来,从而提中职体育教学的质量。

1.中职体育教学现状分析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要想实现中职体育教学思路和方法的创新,首先要对当前体育教学现状进行分析,明确了中职体育教学的实际情况后才能针对具体问题采取可行性的教学思路和方法。从实际情况来看,体育教学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1体育教学与文化学习的关系没有协调好。中职时期的青少年,正是智力不断开发,新鲜知识不断汲取的时期,与此同时,其身体也在不断发育。所以,协调和处理好文化学习与体育锻炼的关系是教师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之一。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在巨大的升学压力下,一些学生为了将精力充分投入到学习上,往往忽视体育锻炼的重要性,甚至出现在体育课堂上学其他文化课的现象,使本来就安排很少的体育教学时间所剩无几,体育教学工作无法顺利展开。

1.2训练项目布局不合理。体育教学项目是体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体育工作顺利展开的基础,因此,合理选择和布局体育项目是十分有必要的。然而,实际教学中,虽然体育训练项目在长时间的发展中已经形成一定的规模,甚至一些训练项目已经超过了经济的发展水平,然而,从总体看来,其效益依然处于落后的地位。全国各地区的一些项目在设置和布局时没有充分结合本地区的教学实际,开发的项目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致使学生的参与热情不高。

1.3心理问题重视不足。青少年身体和心理健康的良好发育同是体育教学和训练的重点,然而,在当前的体育教学工作中,体育精神并没有被充分贯彻,体育项目训练与心理健康教育没有充分联系起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多强调的是项目训练,忽视了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关注,使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没有受到很好的重视。

2.体育教学与体育训练的联系

2.1两者都是利用肢体动作来完成任务

虽然体育训练与体育教学是两种不同的体育模式,但他们毕竟同属体育范畴,两者拥有一个最大的共同点就是,他们都是利用肢体语言来完成各自的任务的。他们运用各种姿势做出各种各样的身体练习,以便在不断的练习中挖掘出潜藏在人体内的各种潜力,包括力量、耐力、柔韧性等各个方面。

2.2体育教学与体育训练大都发生在青少年儿童的生长发育阶段

无论是体育教学还是体育训练往往都发生在少年儿童的生长阶段,像是体育教学,尤其是在初中和中职阶段,学生正处于一个身体高速生长的时期,在这个阶段适当地进行体育教学活动,对于学生的生长发育具有极大地促进作用。而体育训练也同样如此,就以奥运选手为例,很多在奥运会上取得好成绩的选手往往在很小的时候就开始进行专业训练,这主要是因为,大部分的运动潜能往往都是在身体骨骼发育还没有完全的时候才有更大的挖掘潜力。一旦过了这个时期,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

2.3体育教学与体育训练都是教与学的统一过程

在体育教学中,往往是体育教师在承担着教学的任务,而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各种体育知识、动作和技能的学习,体现了一个教与学的过程,而体育训练也同样如此。在体育训练中,教练往往承担着教育运动员的任务,运动员在教练员的悉心指导下,对身体中的运动潜能进行深度地挖掘,以便在各种竞技体育中取得好成绩。

3.中职体育教学思路与方法创新的必要性

在新课改不断深入和发展的背景下,中职教育实施创新模式已经成为一项深受关注的教学探索,体育教学作为中职教育的重要部分也不例外。在中职体育教学中,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培养学生的自我创新和合作探究意识,已经成为一项亟待解决的体育教学问题。然而,传统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过多的强调教师的主体地位,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在学习中只是被动的接受,不能充分参与到体育学习中,预期的体育教学目标难以实现。在这种情况下,加强中职体育教学思路和方法的创新势在必行。

4.如何做到体育教学和体育训练的互补

既然体育教学与体育训练有那么多的共同之处,那么怎样把这两者完美的结合起来,使得体育教学与体育训练能够相互促进,相互发展呢

4.1适当地运用一些体育训练中的手段,提高体育教学的质量

在体育训练中,往往都是以提高或保持成绩为目标,正因为如此,在体育训练中所运用到的一些方法往往具有科学、针对性强、效果明显等特征。因此我们可以适当地运用一些体育训练中的手段,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进而提高体育的教学质量。但是,在体育教学中运用体育训练的方法时一定要注意,毕竟两者是不同模式的体育运动,并且学生与运动员无论是在自然条件、身体、心理,还是接受能力上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切不可急功近利,弄巧成拙。

4.2适当地将一些体育训练项目引入教材体育教学是以增强体质、锻炼身体为目的的,在体育教学中,往往会根据一系列标准进行一些力量、肌肉、心肺功能等方面的练习,常见的运动项目包括仰卧起坐、引体向上、单、双扛等。这些项目无疑对于身体机能的提高具有明显的作用,但是这种单纯的体育运动项目不可能组成体育教学的全部内容,倘若让学生十年如一日地做这些项目的训练,可能没有一个学生会对体育课产生兴趣。为了丰富体育教学的内容,提高学生的兴趣,把一些体育训练项目引入教材无疑是不错的选择。通过这些具有竞技性的体育项目的引入,不仅使得学生锻炼身体的方式更加多样化,也能大大激发学生对于体育的热情,这当中也不排除在体育教学中发现一些具有特殊体育天赋的学生,对这些学生进行一些培养挖掘,也有转变为专业运动员的可能性。

5.结束语

总之,体育教学与体育训练就像是同出于一个母体的“孪生儿”,它们之间既具有很多区别,又具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我们在区别对待的前提下,更要努力挖掘它们的相通之处,以便使它们能够做到相互促进、相互发展。

参考文献

[1]黄汉升.体育教学训练理论与方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体育教学与训练篇4

【关键词】高职体育教学;形体训练;价值;对策

高职体育教学中的形体训练,是器材练习、各种训练方式的有机结合,对改善身体形态、强身健体等有着现实意义。随着社会综合型人才需求的提高,传统基本功形式的形体训练体育项目,俨然不能满足学生多元教学需要,还需在基本动作练习的基础上,加强学生综合素养培养,从而带动学生全面发展。

1高职体育教学中形体教学的价值分析

1.1学生发展保障

形体训练以锻炼身体为主,提高形态美感的同时强健体魄。高职体育教学改革步入关键阶段,对形体训练的开展越发关注,以多角度培养学生技能型人才,提高就业率。形体训练多元体育项目的展开,考虑到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如性格特征与兴趣爱好等。除此之外,学生可自由选择运动强度、时间,振声实现了形体训练教学的有的放矢,以及因需施教。体育教学质量提高,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综合素养,更利于全面发展。

1.2丰富情感体验

音乐、舞蹈、瑜伽等元素,与形体训练教学的融合,提高了形体训练教学的艺术感。音乐能够引起人们情感共鸣,同时营造仿佛让人身临其境的氛围。舞蹈动作优美,深受学生喜爱,振奋谨慎的同时,能够提高学生对美的感受,也培养了学生的韵律感、协调感,从而让学生深受艺术熏陶。瑜伽能够放松身心,达到释放压力、塑造形态的作用,赋予了学生别致的情感体验[1]。

1.3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高职教育竞争激烈,为提高就业率,加强学生知识技能培养的同时,更注重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而外在形象的包装,更利于学生竞争力的提高。面对毕业竞争压力,以及职业岗位挑战,通过形体训练体育教学,培养气质内涵、激发潜能、砥砺心智、提高社会适应能力意义重大,以充沛精力、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轻松应对岗位工作,为学生未来发展提供基础保障。

2高职体育教学中展开形体训练的对策

2.1发挥教师示范作用

教师教学动作规范性、充沛精力、优美身姿、内涵气质与知识渊博程度等,将直接感染与影响学生,确保形体训练教学科学性的同时,能够根据学生个体差异,展开针对性的指导,从而让学生掌握更多形体训练技能,以此带动班级整体教学水平提高。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喜好、特长等,专门向学生传授至少两项自我锻炼方法,确保学生保健水平的同时,养成终身锻炼习惯,应对职业压力与挑战,能够始终保持最佳身心状态。

2.2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在形体训练中,学生普遍学习兴趣不高;对此,教师应当加强形体训练健美、塑造匀称形体、减脂等价值的宣传,提高学生形体训练的信心与动机。教师需要增设形体训练课程内容,让学生有更多自由选择的机会,并将动作有效划分,如健美操、减肥操等,确保学生训练的针对性与有效性。除此之外,也可以根据学生的身体形态,给学生更多的选择建议,以此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任何项目都需要本着循序渐进的原则展开,如有氧运动,需本着由浅入深、先易后难的原则展开教学,让学生尽快感受到成效,从而提高学习主观能动性[2]。

2.3优化教学形式

形体训练是长期性、系统性的工程,各种跳跃动作、平衡动作等的练习,都需要逐步加强。在层次化教学中,不仅要将男生、女生分开教学,还需要展开差异化教学,根据学生接受能力、进步程度、学习态度等分出中优差等级,再根据学生的协调性、柔性、平衡性等加强指导与训练。为确保教学成果,减少学生厌学情绪与心理,可适当的引入游戏化教学、案例分析、研讨式教学等,如利用多媒体播放分解慢动作,让学生对动作技能正确掌握,或是回放学生训练过程,让学生共同之处动作不足之处,实现共同进步。最终利用微课,讲解动作技能注意事项等,让学生在朋友圈分享,从而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2.4课内外教学有效衔接

学生进行课内形体训练,对自身学习程度、进步空间了解相对片面;对此,可积极展开课外教学。教师可设立形体训练选修课,让学生利用周末或是假期时间,完成选修课程学习,以规避课时与场地等条件的限制。组织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校内外文化活动,让学生意识到自身的不足,从而激发学习动力,发展成特长。

体育教学与训练篇5

摘要体育的基本理论知识讲解为体育教学,待熟悉理论知识后。将其运用到练习过程中去,我们称之为体育训练。在新时代的社会背景下,体育教学与训练,要求学生必须掌握必要的知识、技术、战术,未提高自身的素质、综合能力。教学与训练必须服从于教育,教育最基本目的在于育人,为社套的发展需求培养人才,因此,在体育的教学与训练中要采用富有时代特性的方法。本文根据文献资料与自身经验对体育教学与训练进行探讨,阐述了体育教学与训练的一些内容、目前状态、对策、创新。希望提高对体育教学与训练的认识,为体育教学与训练提供参考。

关键词新时代体育教学体育教学改革体育训练技术技能

体育的教学和体育训练是一个统一体,并且是有机联系的,但同时它们也有差异。体育教学与训练不同之处是它们的目标以及使用的方法。体育教学的目标重点在学生学习到必要的知识、技能和战术等;体育训练的目标是提升技能水平、提高技术和战术的应用水平以及体能的加强。正是由于目标不同,因此所使用的方法也不一样,但是体育教学和训练是共处于教学过程中的。所以,俩者不可分离开,不过各自有各自的重点而已。

一、新时代背景下的体育教学与训练

新时代要求职业学校进行素质教学、素质训练,就目前的形势来看,职业学校的体育教学与训练要求适应社会的发展与体育事业的发展需要,在教学与训练的过程中就必须克服传统封闭办学的种种弊端,实现教育体系与体育体系的充分结合,通过教学与训练的相互融合、相互渗透,整合长期以来形成的恶劣风气与环境。体育教学与训练之间是有差别的,也是相互联系的,我们只有将两种牢牢的结合起来,才能更好的服务于学生的综合水平提高,下面分析几种结合的方法。

(一)将教学中的优良手段加入到训练之中,将训练中的高效方法融入到教学之中

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课改中融入了很多教学方法:多媒体应用、情境教学、情景教学、游戏教学、开放性教学等等方法.这些方法都在课堂教学中取得了良好地成果,因此,在枯燥单一的训练过程中也可以适当的加入一些此类方法,做到融会贯通,取得良好成效。训练的目的是为了是训练人员的技术、技能达到一个较高的水准,其难度与艰辛度可想而知。同时,在训练中使用的各种方法必须是科学地、合理地、高效地,如此,我们可以将一些训练中的方法加入到教学过程中,比如:重复训练法,让学生们不断的练习、重复,熟能生巧,收放自如。两者之间的方法与技巧相互利用、相互调整,最终做到互补。

(二)将教学过程融入到训练过程中,将一些训练项目引入教学过程中

体育教学的目的并不是训练,训练的目并不是单一的提高身体素质,两者之间的结合为了提升训练人员的综合素质,综合素质的发展才是社会所需,人才的培养标准,因此,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加入一些训练的项目,比如:心肺功能的训练,肌肉的训练,力量的使用方法等等,教学过程中应该思考如何进行这些项目的训练,以及训练的度如何等等。

假如训练就是训练,教学就是教学,那么职业学校的学生们根本无法通过学习与训练来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自身的发展将会得到严重的影响。教学内容与训练内容完全不相符合,或者是只有教学内容没有相应的训练项目,或者是没有教学内容只有训练,如此下来,每一个训练人员都会丧失积极性与主动性。因此.必须使体育训练增加多样性与科学性,并且很好的与教学相融合,在教学的过程中加入训练内容,让学生对训练内容产生兴趣;在训练的过程中加入教学内容,让训练人员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得到充分的休息,两者之间做到完美的融合。

(三)训练四阶段

1.学习,粗略掌握动作阶段。2.练习,掌握动作要领阶段。3.训练,改善、提高动作阶段。4.升华,巩固与动作自如阶段。

二、新时代背景下职业学校的体育教学与训练的创新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所在,一个人没有创新思维就会止步不前.最终脱离社会,脱离需求。体育教学与训练也是如此,从社会的发展需要高身体素质人才我们就可以明显的看出,体育教育在各个方面都在进行着改革与发展。职业学校学生的综合素质必须通过教学与训练相互结合,从现阶段的情况来看,教学与训练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还需要不断的融入新的方法来激活职业学校学生的激情与热情。

教学的目的在于“传道、授业、解惑”,在教学的过程中加入一些辅的教学设备,教学方法,能够更好的达到教学的目的,让学生能够简单明晰的将知识吸收、消化,但是。假如只有这些内容的创新,那是不够的,不能满足日益发展的教育业需求,在教学的过程中,老师要带着思考的思维去教授。在教授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总结问题,解决问题,不断创新出新的教学方法。训练的目的在于熟悉技巧,提升素质。在训练的过程中,老式的训练方法与训练过程已经不能快速、高效的提高训练人员的技术与素质。并且,学校训练的场地与器材都十分有限,为此,我们必须找到更好的方法来进行训练,达到训练的目的,因地制宜的利用校内的器材。合理的安排训练人员进行训练。比如:篮球弹跳力训练可以采用跳绳训练、楼梯训练,长跑训练中可以加入游戏训练方法,当然。这些方法只是一小部分,更多的方法需要大家共同探寻。

参考文献:

体育教学与训练篇6

关键词:运动训练;体育教学;互补

中图分类号:G71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6)10-0334-01

1.运动训练与体育教学的概念

1.1运动训练。运动训练简单来说,就是在教练员以及其他工作人员的指导下,对运动员进行专项训练,比如身体素质训练、反应能力训练以及运动技巧的训练,来使运动员的成绩不断得到提高。它的特点表现为:a.主要适用于运动员,对运动者的身体素养、体育技能要求比较高;b.运动负荷量比较大,为了达到提高运动者成绩这一目的,运动者必须不断进行高强度的运动训练;C.需要专业的训练方法,只有专业科学的训练方法,才能更好提高运动者的成绩;d.训练效果是通过竞赛成绩来检验的,运动训练的有无效性,运动员的成绩是最好的证明。

1.2体育教学。体育教学主要是以学校为主要活动场所展开的,简单来说,就是教师根据新课程改革的标准以及教学任务,向学生讲授体育知识,加以相关的体育运动,使学生对一定的体育知识以及技能得以掌握,从而不断增强其综合素质。体育教学的特点表现为:a.系统性比较强,学生身体的器官以及形态的发展都是按照一定的顺序,比如骨骼的发育情况、肌肉的流畅程度以及是否匀称;其次,科学的体育教学,不仅使学生的身体素质得到提高,帮助其更好的完成学习任务;同时,还会为以后健康的身体奠定良好的基础,从而更好的促进国民素质的提升;b.教育性比较强,一是体育教学中的体育活动,通常都有其各自的教学目的、组织原则、规则标准以及掌握技能,这些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产生影响,同时体育教学还受其教材选择、教学方法、班级风气、教学条件等影响,这些都在无形中影响着学生,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品格,从而让学生终生受益;二是学生在参与体育活动中,会在不经意间表现出自己的思想感情,当教师观察到以后,就可以做到"对症下药",比如,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以及坚持不懈的意识,让学生养成乐观向上的性格。

2.运动训练与体育教学中的互补关系

2.1运动训练与体育教学中的差异。从抽象概念上来说,像马拉松,长跑,百米冲刺,跨栏,花样溜冰等赛事项目,是可以归属到运动训练的范畴。运动员在进行运动前一般都是接受了教练的专业训练的,该技能是可以用来竞技比赛的。这是运动训练的大层面,而从小角度来说,像人们自由组织进行的晨跑,登山等活动,也应该属于运动训练。体育教学则更强调理论性,属于高等院校体育学专业的范畴。如体育课、羽毛球课、网球课等,这些与体育相关的课程的开设,都是属于教学的大框架之中,也是发展学生的体能素质的必然要求。

从具体目标上来看,运动训练主要是由教练负责,对运动员进行运动项目的指导分析。它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参加运动类的竞赛活动,而进行的专业训练。开篇"全民运动"是相对平民化的运动训练,它由普通市民自行组织,自行训练,主要目的是强身健体,放松身心,是人们的体质水平提升的需要。体育教学就有所不同,体育教学的主要指导者是高校的体育教师,它的受众是高校的广大学生。和其他课程的授课方式基本一样,目的是为了引导学生,对体育知识进行了解、认知甚至是研究。体育方面的学分,是国家教育部明文规定了的,体育相关课程也是高校学生的必修课之一。它对于增强体质,活跃思维,促进学生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2.2两者间的互补关系呈现。

2.2.1互补原理的内涵。在当代,互补原理绝不仅仅是作为物理学的一种理论,而是具有更深的更广泛的普遍意义。如今,互补原理可以帮助我们发现对立的事物之间的互补性,在这里,我们不能片面的将互补理解成为各有缺失或者优缺点的两种事物之间的互相补充,而是两种事物的相互联系和统一。

2.2.2对运动训练和体育教学二者之间关系的更深入理解。根据互补原理的核心理念,将其引入到运动训练和体育教学中是合理的,是十分有必要的。它能够帮助我们对体育教学和运动训练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和认识。

运动训练有利于体育教学中增强体质的目标的实现,因为仅仅学习体育知识和技能,没有科学的有针对性的训练,增强体质也就达不到预期目标;而体育教学中的体育知识和技能能够为运动训练提供练习指导,同样的,没有科学合理的知识技能作指导,运动训练就不能有序的进行,这对运动成绩的提高,无疑是有重大阻碍的。

3.运动训练与体育教学中互补优化

3.1体育教学中保持运动训练项目的合理性。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以学生的身体素质等实际情况为出发点,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特长,有针对性的选出实用的训练项目,通过合理的安排设计,使得各个项目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贯穿整个教学内容和目标,高效的增强学生体质的培养。其次,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竞技性质的活动,不仅仅是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项目,还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参与。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实际情况考虑,立足教学内容,做到两方面:一是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制定合理的教学方法;二是根据运动项目的实际特点,将训练方法和内容有效地结合,这样一来,可以帮助学生更好更快地融入到教学活动中,教学目标也能够更高效的达到。

3.2运动训练与体育教学的互动发展。要想顺利开展高校体育教学,就需要确保运动训练与体育教学相互依托,互为一体。高校体育教学一旦脱离运动训练,势必缺乏必要的美感与激情,无法使学生的积极性得到调动。体育教学是运动训练的基础,运动训练一旦脱离了体育教学,势必也得不到良好的发展。因此,运动训练与体育教学需做到同步发展,即高校可将体育教学作为竞技体育发展的奠定基础,充分利用运动训练、课余体育竟赛、课堂教学等方式,使学生的技能水平与体育意识得到强化,确保学生能够正确、深刻地认识体育,培养出一大批运动技术水平较高的积极分子与体育尖子;另外,竞技运动和训练的持续发展也会使体育教学发展得到进一步促进,即通过开展竟技运动可以使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得到提高,激发学生参与训练的热情与积极性,并最终促进高校体育教学实现健康长远的发展。

总之,对运动训练和体育教学之间关系的探讨是有必要和有意义的,有助于我们从不同维度深入分析了解二者的异同点以及不足之处,有助于我们结合二者的发展将其互补和促进,进而提高体育教学的效率,有利于运动训练和体育教学之间的互相促进,共同发展,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

参考文献:

[1]胡雅欢.运动训练专业课程体系的重构研究[D].西南大学,2010.

体育教学与训练篇7

【关键词】高中体育短跑训练学生

中学生面临着巨大的学业压力,他们将大部分的时间都放在学习上,而忽略了身体素质锻炼。学生应该提高对体育健康的重视程度,通过体育课程完善身体素质训练。短跑是高中体育课程的重要内容,也是帮助学生锻炼身体的有效手段。本文将重点就高中体育课短跑教学与训练进行深入研究,以提高短跑教学成效,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身体锻炼。

一、优化短跑教学与训练设计

在高中体育课程当中,为了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加短跑训练和掌握学习技巧,让学生感受到短跑运动的乐趣,教师要全面优化短跑教学与训练设计,通过具有引导性的方式揭开短跑课题。在为学生导入短跑课题时,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播放相关视频,展示短跑运动员的名人事例,并用实际生活当中的实例,让学生产生对短跑学习的兴趣,鼓励学生掌握更多的短跑知识和技能。为了让学生在短跑学习过程中少走弯路,教师还可以组织多样化的交流活动,引导师生共同探讨短跑运动的学习和训练经验,提高教学设计的实效性。为了让学生能够轻松自如地感受短跑训练的乐趣,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游戏教学法,采用游戏的方法,帮助学生抓住短跑学习的重点和难点。例如,在为学生讲解加速跑和冲刺跑的训练要领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手榴弹游戏,用浓厚的竞赛氛围和游戏色彩,引导学生快乐地学习。另外,教师在进行短跑教学训练设计时,要将健康和安全原则作为指导思想,通过短跑技术训练,帮助学生打好短跑学习基础,用短跑的实用价值鼓励和吸引学生,为学生接下来的短跑学习和技术训练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加强短跑中的耐力训练

短跑花费的时间较短,但是却会消耗人巨大的体力,因此高中体育课短跑教学需要重视学生的耐力训练,不仅要锻炼身体的耐力还要提升心理耐力。在短跑耐力训练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对学生进行引导,帮助他们树立信心,告诫每一位学生都不要产生放弃的念头,从而真正发挥自身实力。耐力训练是对全面身体素质的训练,需要通过有氧活动和无氧代谢训练提高身体机能,从而为短跑提供良好的支持。在短跑中的耐力训练中,教师除了安排柔韧性练习和专项技术练习之外,还可以安排中长跑耐力练习,同时也要控制训练的强度,并根据学生的训练水平和身体能力,来确定运动量和运动强度,确保训练的效果。短跑中速度和速度耐力训练都是不可忽视的内容,否则学生极容易产生运动后肌肉酸痛无法缓解的情况,这都是由于不能适应缺氧环境造成的。为了强化耐力练习,中学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身体素质安排发展灵敏度、速度、弹跳力等身体素质练习,如追捕游戏、障碍跑、接力跑、跨栏跑、单足跳、双足跳等,让他们在游戏的过程中完成短跑知识的学习和训练。

三、加强短跑中的步伐训练

为了提高短跑的速度,在高中体育短跑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步伐训练是十分必要的。步伐频率与人自身身体节奏紧密相关,如果缺乏步伐频率训练,很容易因为节奏打乱出现脚步不稳定和岔气等情况,从而影响到短跑训练。为了确保短跑的成绩,保证较快的步伐频率尤为重要。首先,教师要将步伐频率的测量方法教授给学生,引导学生在短跑训练中自主测量步伐频率,并在实际训练当中逐步缩短频率,提高短跑速度,快速的跑到终点。在短跑训练中,如果学生的步伐间距较小,同样可以通过步伐频率训练来弥补不足。当然,为了确保短跑训练的有效性,学生在步伐训练中要进行步伐频率训练,同样也要不断提高步伐间距,进而提高二者的配合程度,确保短跑的效果。高中体育短跑教学训练当中频率的训练需要的时间较长,也需要每一位学生能够努力坚持。例如,在实际训练当中,学生要尽可能通过加快双脚落地速度及减少腾空时间的方法,训练跑步频率。

体育教学与训练篇8

初中升学考试的机制是既要考文化,又要考体育,并且体育加试分数从开始的30分改为现在的52.5分,但是初三级的体育课程安排少之又少,这必然决定了体育加试运动训练,只能是课外的、业余的。本人在近几年的教学摸索过程中,认为初三学年体育教学训练可以划分为以下四个阶段来制定教学训练计划。

第一阶段(9月-10月):本阶段约两个月,主要进行速度、力量、弹跳、耐力和灵敏等身体素质的全面综合训练,为形成较全面的身体素质打下良好基础。在教学训练中应采用各种训练方法和手段,努力提高学生身体各器官的运动机能水平。在全面发展身体素质的同时,以发展速度、弹跳能力为主,以中等(耐力)运动训练量为辅。

第二阶段(11月-1月):此阶段应在第一阶段的基础上,着重发展和提高学生力量素质,特别是上肢、下肢力量以及腰腹肌力量,并结合跑、跳、投等考试项目,采用各种行之有效的手段,如跳台阶(男生不少于4格,女生不少于3格)、原地蛙跳、行进间蛙跳、后蹬腿跳、行进间高抬腿等,发展各个项目必须具备的专项素质,尽快提高掌握各项技术的速度。本阶段运动量应以大运动量训练为主。由于在该阶段的一月份,也是学生学习任务繁重,面临紧张期末复习考试时期,训练应予调整,不要与文化复习考试争时间,但我们可争取每天放学后的时间(5:10-6:00)安排一定的训练内容。例如,1.安排学生围绕学校400米操场耐力训练,先慢跑1圈,之后第2圈逐渐加速,到3圈完全发力跑完,之后进行专项的动作训练。2.进行短距离(30米、50米、80米)的起跑加速度练习,这样既不间断训练,又不影响文化学习。值得一提的是,在期末考试之后,正是寒假休息之时,学生可以利用寒假的充裕时间,进行较大负荷的训练或布置较大负荷的家庭训练任务。

第三阶段(2月-3月):该阶段时间约2个月。要在第二阶段大运动量训练的基础上,调整运动强度和运动负荷,并逐步以提高和巩固学生运动成绩为目的。由于此阶段还没有公布考试项目,因此,在有可能要考的项目,我们都应认真抓好体育训练,不可提前“抓题”。在教学训练中,坚持身体素质与专项身体素质相结合,为学生适应考试做好充分准备,当然,此阶段的训练强度应偏大。

体育教学与训练篇9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体育教学;;体育教师;信息素质

前言

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的出现教师可以通过图像、动画、影像、声音等多种媒体来直观逼真地反映技术动作的动态变化过程,吸引学生的听觉和视觉,诱发学生思维,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目的。学生就在愉悦的心境中,进入了学习的佳境。因而,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多媒体教学,会使学生乐学,主动地学。同时多媒体技术以其方便的交互性和共享性促进了讲解、示范、演示、作业、考核、反馈等体育教学环节的优化。但怎么样把这一先进的教学手段合理、正确的运用到体育教学中来,成了我们这些未来的体育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任务,本文将就这一问题提出一些看法和建议。

1.研究方法

查阅相关的资料,寻找相关论据。通过在资料室及网络上查阅有关多媒体技术在体育教学与训练中的应用的资料。进行整理后,结合平时上课时自己的体会,及其他同学对多媒体技术在体育教学及训练中的应用的感受,把有关内容进行分析总结。

2.结论分析

2.1多媒体技术在体育教学中应用的体现。

2.1.1动画的应用

可以采用多媒体技术中图形和动画的移动、旋转、定格、慢速播放、闪烁、色彩变化、配以同步解说等手段来表达教学内容,增强教学效果。例如在技术动作讲解示范过程中利用图形的移动、旋转、定格来演示运动的轨迹,动作过程及身体各部位的空间位置。而传统教学手段中靠挂图展示或教师自身的动作示范讲解达不到较好效果。我们以挺身式跳远为例,教师在示范的过程中不可能做到同步解说、慢动作示范,更别说空中旋转和定格。而通过多媒体技术就较容易做到。学生通过图形和动画的同步解说、移动、旋转、定格、慢速播放、可生动直观地掌握挺身式跳远的动作要点,加深理解,掌握正确的动作概念,迅速形成运动表象。

2.1.2人机对话

多媒体教学具有很强的交互性。教师根据体育理论教学目的和内容的需要,通过制作合适的课件可以很方便地实现人机对话。例如某些教师在给学生讲解足球规则中“什么是越位”这一问题时利用多媒体技术有针对性地编写了一些交互性练习。练习要求学生在举旗的巡边员(表示越位)和不举旗的巡边员(表示不越位)两个图片按钮中选择一个。若回答正确则弹出一个对话框,对话框内有一句赞扬的话和“解释”与“下一题”两按钮。若回答错误也弹出一个对话框,对话框内有一句鼓励的话和“解释”与“下一题”两按钮。学生通过点击“解释”按钮可以看到教师详细的解释,从而及时检验是否真正理解规则。这种带交互性和娱乐性的练习效果非常好,可轻松巩固已学知识。它激发了学生发自内心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从而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2.1.3视频、音频、图片等素材演示

利用多媒体技术,教师可以很方便地根据教学需要把零散分布在不同影视、录像、VCD以及网上有关的视频、音频、图片等素材采集起来,再把它们合理加入到课件中去应用于体育教学中。教师在教学或学生在自学中可暂停、慢放或多次播放所需影音材料,或加以文字说明同视频画面同步运行形成动静结合的多位一体的多容量的教学内容,达到视听结合、生动有趣、直观形象、便于观察和模仿的目的。例如教师在给学生讲授篮球技战术理论时,通过播发大量的CBa或nBa比赛片段让学生了解战术配合的形式和变化;通过慢放或反复播放让学生看清楚战术配合中场上队员跑动的路线、起动的时机、采用的技术动作等。

2.1.4对照分析

我们可以把学生的运动技术录像或图片和优秀运动员的技术录像或图片放在一起对照分析,找出学生技术动作的差异与不足,帮助学生改进动作。这一技术以往运动队训练应用较多,应用于体育教学对身体本体感觉较差,不能很好感觉自身动作的学生尤为有效。

2.2正确认识多媒体教学与传统体育教学的关系,着力构建以多媒体辅助教学为核心的体育教学计划

体育教学是完成学校体育任务的基本途径。它是在教师的指导和学生的参加下,按照教育计划和教育大纲,由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技术、发展学生身体、增强体质,对学生进行共产主义、道德意志品质教育的过程。体育教学与其他课程的教学有共同点,也有不同点,最大的不同点是体育课是通过各种身体锻炼来进行,学生在反复的练习中,通过身体活动与思维活动紧密结合来掌握体育的知识、技术与技能,并发展身体、增强体质的实效。中学阶段的许多体育项目是需要在室外进行的,中学体育课的大部分授课时间是必须在户外完成的。多媒体计算机集文字、图形、图像、视频等多媒体于一身,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引入课堂,将教学过程与娱乐引为一体,计算机网络的信息传播系统突破了校园、教室、区域乃至国与国之间的界限。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运用虽然没有改变教育过程的实质,但它确实实实在在的改变了教育过程的模式和分析教学问题的思路。教育信息技术已经成为教育教学中的基本组成要素。

2.2.1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教学应该如何正确运用这一全新的教学手段进行教学呢?

首先应该确立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多媒体教学应该成为体育教学手段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在使用的过程中,多媒体教学只能在体育课的教学中占辅助地位,因为,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实现是要依靠多媒体教学平台来实现的,也就是说它的教学场地是需要在室内进行的,而我们在前面说过,中学体育课的大部分教学场地是在户外,也就是说体育课是无法在室外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从而降低了它的使用频率,使它不能成为主要的教学手段,同时,体育课件的贫乏也使得多媒体的运用受到了限制。那么是不是说多媒体教学就不能在体育课中使用了呢?不,我认为只要使用得当、合理,多媒体教学是辅助完成体育教学任务的重要教学手段。

2.2.2如何体现多媒体教学在高校体育课中的辅助地位?

在体育教学计划中配合授课内容制定多媒体教学计划。多媒体教学计划的安排,在内容上必须围绕技能课和理论课来制定,在课时安排上要注意,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的授课比例应以1:5为佳,切不可喧宾夺主,弄巧成拙。

在制定多媒体教学计划时要努力体现学生学习的层次性、主体性和创新性。

――层次性。学生认识事物是循序渐进的,知识的形成是靠一点一滴。由难到易,从旧知到新知积累起来的,计划的制定就应该体现这一点,在教学过程中要遵循这一规律,激发学生兴趣,调动思维积极性,并显现整个过程,突破重、难点。

――主体性。素质教育的核心是主体性,课堂上始终要把学生放在学习的主体地位,在多媒体教学中要体现这一点,该用的精心设计、制作,充分运用,不该用的就坚决不用。否则制作的课件过分程序化、单一化、形式化,在教学中,学生就会缺乏思维的空间,跟着计算机的程序走,与初衷相违。

――创新性。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多媒体教学的过程中必须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运动,设计的课件不能仅仅围绕知识目标,要让学生面对知识和问题情境,启发学生努力探索,在不断解决问题的时候培养创新能力。

2.3合理、正确使用多媒体教学的前提条件是体育教师的信息素质

体育教师要加强对自己信息素质的培养。多媒体教学能否能成为体育教学的重要教学手段,有一个关键因素,那就是体育教师的信息素质。体育教师由于客观原因往往对电脑接触的不多,在上课的时候都不太愿意利用多媒体进行授课,因为多媒体授课与他们平时所用的教学手段还是有一段距离,他们总认为多媒体教学是其他学科的教学手段,体育教学任务的完成主要还是靠室外课来完成。具有这种错误观点的体育教师是大有人在的,这显然不符和新时代对体育教师的要求。因此,体育教师必需加强对自己信息素质的培养。

2.4反对为了体现其所谓的现代化教学而盲目的在体育课中泛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应结合体育教学的特点和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合理的在体育课中运用多媒体教学。

我们在前面说过,体育教学的性质使它的大部分教学任务需要在室外完成,如果为了体现所谓的现代化教学而不分清红皂白的一哄而上,那么只会是给体育教学帮倒忙,且不说我国的经济实力能不能做到这一点,首先,这样做就违反了体育教学的教学特点和规律,并不能在真正意义上提高体育教学的质量。广大教师在长期教学活动中积累了许多好的教学经验,不能为了体现所谓的现代化教学而完全放弃原来那些好的具有实用价值的教学手段,这样的现代化教学不是真正的现代化教学,它带给我们的将是一片浮夸之风,不但不能给我们带来真正的新的东西,反而会把原有的好的东西都丢弃掉了。

我们既要保留传统教学中好的东西,又要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为传统的体育教学手段加上翅膀,发展性的使用多媒体教学。该用传统教学手段进行教学的就要坚持用,可以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的就应该大胆的加以运用。简而言之,我们既要以发展和超前的眼光接受多媒体教学的理念,又要以积极和扎实的态度对待体育的传统教学手段,使两者互为作用,相得益彰。

2.5对开展多媒体教学的几点建议:

2.5.1应建立完整的课件库,各学校应配备一定数量的专业课件制作人员。

2.5.2学校应兴建合理数量的多媒体课室。

2.5.3体育教师应能够熟练使用电脑和多媒体教学平台。

2.5.4体育教师能够掌握一到两种的课件制作软件,独立制作简单的教学课件。

总结

本人认为,只有明确多媒体教学与传统体育教学的关系,多媒体教学才能在体育教学中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这体现体育课教学计划中多媒体教学课时安排上,理论课与技术课的合理结合上。多媒体教学不能作为体育教学的主要教学手段,但是它是重要的教学手段,我们只有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正视传统教学手段中的实用价值,才能合理、正确的使用它,而不是盲目的泛用。体育教师是这一手段得以合理、正确运用的前提条件,这就使体育教师要更新观念并掌握一定的多媒体教学手段进行教学。

【参考文献】

[1]司友萍.《计算机辅助教学中的问题及其遵循的原则》.安徽教育科研,2000,6.

体育教学与训练篇10

关键词:体育教育;体育训练;学科性质;研究对象

在当前“阳光体育运动”项目蓬勃发展的今天,国内的高校普遍的加大对于大学生的体育运动项目的推广力度,并且在整个社会上对于运动以及健康的热情也正处于日渐高涨的背景当中,这无疑在无形当中加大了体育训练学科的学生的就业可能性。但是根据相关调查发现,目前我国在体育教育的体系方面仍然处于比较低级的阶段,体育教育学在发展方面差异较大,另外由于很多高校只是单纯的重视理论上的学习,忽视了训练的强度;另外与之相反,一些高校单纯的重视体育锻炼但是对于理论的学习却比较疏忽,最终导致学生在整体素质以及综合实践能力都比较差,难以满足当前社会对于专业人才的需求。迫切的需要通过对于个体教育学的培养方案进行优化,从而更多的培养具有较强理论和实践能力的综合性人才,才更好的满足高校教育以及社会的相关需求。体育教育训练学的基本内容体育教育训练学是一门最早提出于2003年的新学科,截至目前只有十几年的发展历程,目前其是研究生培养的一个重要的分支,虽然其发展实践较短但是其却结合了体育运动训练以及体育教学的相关理论,而且其本身更加的适合整个社会未来发展的需求,可以想象其未来的发展势必是充满活力的。体育教育训练学是体育学的研究生的研究方向之一,但是与其他二级学科却存在较大的差异性。体育教育训练学本身更加注重发扬体育的精神以及体育训练。体育教育训练学科目本身不但对于传统体育教学学科当中与体育运动相关的理论知识进行了沿袭和发展,而且对于发扬体育精神和加强体育训练的科学性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体育教育训练学研究的主要对象

我们在进行一项研究的时候的首要任务就是进行研究对象的选择,对于研究来说每一个研究的对象都是相对具体的,而整个研究的研究意识形态是可以多种多样而且数目也是相对容易产生变化的,只不过要求研究的特点以及属性能够尽可能的满足实际研究的基本需求,因此我们在进行研究对象的选择过程当中必须要保证整体的研究成效和研究的效率为基础,在研究的过程当中要充分的对于客观的基本条件进行充分的考量,在进行研究之前我们首先要进行试验可行性的调查以及研究,并且在充分的满足相关的基础之上形成研究对象。具体到体育运动训练学上面来说,我们对于该课程进行研究的过程当中主要的研究对象为运动训练学以及体育教学的相关方法以及理论的科学。

2、体育教育训练学的基本性质

我们在前期对于整个学科性质的设定,可能会在很大程度上对于整个学科体系的培养方案、培养目标以及学科体系的基本结构产生影响,而学科的性质则是整个学科建设过程当中的最基本属性。我们在体育训练学提出的初期,是将其定义为结合了基本的体育运动训练以及体育教学的一门科学,通过对于其进行延展我们可以解释成为体育教育运动训练学的科学,其中主要包含了三个关键词也就是“教育”、“体育”以及“训练”,因此我们可以认为体育运行训练学科为结合了运动训练以及教育学和体育学的一门具有较强综合性的科学。这其中的教育学,主要是一门研究教育现象的学科,其主要解释的教育的基本规律。伴随着教育学的研究不断的深入,教育学开始逐步的转向综合性的方向来进行发展,而教育学本身作为社会科学的一个分支,现如今我们的教育学正在逐步的朝着综合性的方向来进行发展。而如今的教育学通过吸收自然科学中各个学科方向的优秀研究成果,将其各个学科建设过程中的规律性研究归纳到教育教学过程中,此外,教育学还时时跟随时展要求进行教学改革,使得整个教育学的研究范围越来越高,实用性越来越强,综合性越来越明显;体育学则是通过对体育项目发展、体育科学体系结构、体育教育发展方向等方面进行研究的一门学科,体育学更加注重体育项目的推广,体育科学体系的完善,体育学科结构的优化等方面。综合体育学与教育学两门学科,体育教育的学科性质更加侧重于教育学的一个小的分支,通过运动项目、活动等其他方式来达到对学生有目的、有组织的教育过程,其主要方式是教学,通过体育项目的专业性教程对学生进行辅导和教育,进而达到对运动项目具体知识的了解和掌握,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强化的目的。所以,体育教育训练学就是将体育学、教育学和人体运动学的理论知识和方法运用于体育训练实践过程中,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和爱好选择适当的运动项目进行系统性强化训练,以此达到培养的目标。所以体育教育训练学就是将具有社会学性质的体育教育科学和具有自然科学性质的人体运动学有机结合形成的一门综合性学科。

3、体育教育训练学的发展现状及展望

在当前,体育教育训练学在国内发展的实践还相对比较短而且在发展的过程当中也遇到了一些相关的问题,具体来说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这个专业的本身比较的注重实践的教学,但是对于学生训觉能力的培养同样重视。我们通过对于实际的相关体育训练来满足体育教学的最终目标,在这个社会中具有很强的适应力,非常满足当今社会的需求,因此该专业方向的毕业生在社会人才市场中的需求量非常大,所以许多院校纷纷效仿体育院校,体育院校开设这种专业用来培养体育教育类学科人才是非常有必要的,但是有些文史类院校和工科类院校却开设此类专业就显得不太正常了,这样以来就造成了体育教育训练学学科的开设院校过于饱和;其次,由于开设院校良莠不齐,进而对学生的培养方案也不尽相同,最终造成的培养结果也参差不齐,许多院校本身不具备相关的师资力量,体育设施的建设条件也严重不满足教学的需求,但是为了实现院校的综合性发展要求,推广其扩招政策,对相关专业的宣传大夸其词,进而造成学生的培养水平严重不满足最终的培养目标;还有,不论本科、专科等院校性质,各类院校在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的培养目标都是一样的。面对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方向在发展中遇到的这些问题,一些举措必须要实施:首先,国家教育部应该加强不同院校开设相关专业的审核力度,根据相关院校的教学性质、培养方案等进行审查,检查相关院校的体育专业师资力量、相关体育专业的体育设施建设是否满足教学要求,只有在满足所有硬件条件的基础上才能够开设此类专业,教育部还要定期进行相关专业教学质量的监督和检测,对那些不满足要求的院校进行责令修改或者停止招生处理;其次,体育教育训练学对训练实践的要求还是很高的,所以相关专业的开设院校应该因地制宜,根据不同地区的社会活动需求,根据不同院校的师资力量要求和优势运动项目进行推广和研究,进而实现对区域体育项目进行技术上的优化,进而得到更为广泛的推广;最后,体育教育训练学是一门综合性的科学,它的发展要时刻跟随国家体育事业的发展方向,通过系统性的教育学理论学习和体育学的运动实践,加上对心理学、社会学、生物学等相关学科知识的了解和认识,借助先进的技术手段,不断优化体育运动项目推动体育运动更好更快地进行发展。

4、结语

随着国家对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的大力倡导,体育运动将逐渐成为一种时尚和潮流,高校、社会对体育老师的需求将会日趋增多,体育教育训练学作为一种体育学的重要分支,其研究对象和学科性质与社会的需要非常吻合,但是整个学科的发展还是存在着许多问题和挑战,这就需要更多的人共同努力,不断加快学科的优化和完善,为我国的体育事业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曹士心.静力性练习在体育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教学长,2011,(7).

[2]李芳,郑丽敏.健美操专项柔韧素质训练方法实验比较研究[J].武汉体院学报,2011,(9).

[3]田麦久.运动训练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2010.

[4]丛林,朱静文.静力练习在田径中的应用[J].田径,2012,(9).

[5]毕胜彪.论静力性练习力量训练的应用[J].内江科技,2011,(4).

[6]王培亮.浅析力量训练的运动负荷控制[J].理论科学,20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