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土木工程的困境十篇土木工程的困境十篇

土木工程的困境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2:38:16

土木工程的困境篇1

1.土木工程专业贫困大学生就业观念的滞后导致就业方向的局限

土木工程专业的就业方向大致有三个:一是开发单位,包括政府规划部门和甲方;二是设计单位,这里主要是结构设计方面的工作;三是施工和监理单位,以施工单位为主。从本校土木工程专业近年来的就业情况来看,到施工单位就业的应届大学毕业生要占到就业总数的80%以上,而这些施工单位大多存在施工环境艰苦,流动性大,很多施工项目尤其是路桥项目在远郊甚至农村居多。本文作者对本校86名土木工程专业贫困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其中调查结果发现,87%的学生不愿意回到农村工作;大中城市是土木工程专业贫困大学生就业的首选,最低选择也是留在中小城市;相比较施工企业,贫困大学生更多倾向于稳定的开发单位和设计单位。这反映了贫困大学生自身择业的期望值较高,一方面,他们来自农村或者是贫困地区,在择业地点上很难再去选择回到基层,而土木工程专业就业的主流方向——施工单位的工作地点很多在基层;另一方面,他们迫切希望能有一个较高的工资收入来改变目前窘迫的生存环境,他们往往会选择收入颇丰的甲方,在择业方向上就会比较狭窄,导致就业方向的局限。

2.土木工程专业贫困大学生成长视野的局限导致就业选择的盲目

土木工程专业的贫困大学生大多来自贫困地区、农村家庭,他们非常珍惜来之不易的上大学的机会,往往具备朴实、勤奋、认真、好学的特点,这是贫困大学生的优势与长处。然而,受他们家庭环境的影响,贫困大学生在就业选择上往往急于改变自己目前的生存环境,很少考虑到今后或者说长远的发展,往往更看重福利待遇,尤其是对从业初期的待遇十分看重,倾向于从业初期就能给予较高待遇的企业,从而容易忽略是否有利于个人的长远发展,这与贫困大学生的成长环境是息息相关的,这种压力巨大的生存环境会影响学生的成长视野,从而导致贫困大学生的就业选择上的盲目。

3.土木工程专业贫困大学生综合竞争力的欠缺导致步入职场的困难

综合竞争力已经成为大学生求职乃至从业的重要基础。土木工程专业贫困大学生综合竞争力的欠缺已成为导致其步入职场的绊脚石。这是因为,随着建筑行业的不断市场化,土木工程专业的人才评判标准更多也更复杂化,除了把大学生专业、技能、证书等基本可以量化的标准变成基本素质要求以外,在校期间的社会活动参与情况、获奖情况、工作实习经验等附加条件也越来越多,贫困大学生由于家庭环境等原因在基础教育阶段和素质教育培养等方面的劣势就因此凸显出来。就土木工程专业而言,家庭条件好、社会关系多的学生就业的面相对就广,而家庭条件差、社会关系单一的贫困学生就业途径就少。甚至在工作一定时间后,这种竞争力的缺失还可以体现,作者做过一项非正式调查,土木工程专业贫困大学生在就业后两年内因表现欠佳而更换工作的频率是普通大学生的两到三倍。

4.土木工程专业贫困大学生专业信仰的淡薄导致放弃专业的案例增多

贫困学生在高考后的专业选择上往往会倾向于就业率高,毕业后容易找到就业机会的专业。这样做往往是因为贫困学生为了改变自身命运而进行的无奈的选择。因此,很多贫困学生在选择土木工程这一热门专业的时候,根本就没有考虑到是否是自己的兴趣所在,在进入大学学习后,往往是强迫自己学习,即使成绩还不错,但缺乏最根本的专业兴趣,也可以说是对专业的信仰。这种信仰的缺失往往会导致贫困大学生在求职中遇到困难时放弃自己的专业,亦或是在工作岗位上遇到困难后在选择新的岗位时放弃自己的专业。本文作者在对10名放弃土木工程专业的典型案例进行了调查分析,发现其中有7名是贫困大学生。这些贫困学生中有1名是其他原因放弃专业,6名则是因专业信仰淡薄最终放弃专业。

二、土木工程专业贫困大学生就业对策研究

1.转变土木工程专业贫困大学生就业观念,拓宽成长视野

就业观念决定大学生对择业的期望、定位和选择,支配着大学生的择业行为,因此,要解决土木工程专业贫困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首先就要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就业观。针对贫困大学生所存在的一些模糊认识,学校及有关部门要尽早开展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做好贫困学生的生涯设计与规划。根据土木工专业的实际情况对症下药,针对施工单位条件艰苦、流动性大的特点,应尽早鼓励贫困大学生树立远大理想,鼓励贫困大学生立足从基层做起的就业观念,这也符合建筑行业的发展特点,基层的锻炼是为他们今后的成功打下牢固的基础。针对贫困大学生就业视野问题,学校及辅导员老师要与学生家庭做好沟通与联系,因为这些问题的产生往往与他们的家庭成长环境息息相关。学校还要根据学生的自身情况给学生正确的求职导向,有关部门还应该在贫困大学生面临的各种生活上的困难给予一定的帮助,土木工程专业就业空间相对较大,要尽量避免学生因为生存压力而做出被动的选择。同时,择业、就业是一个循序渐进、不断发展的过程,对于土木工程专业而言,关键是工作经验的积累,要引导贫困大学生树立先就业、后择业的思想,打破一步到位、一职定终生的就业观念,帮助他们充分就业。

2.提升土木工程专业贫困大学生的综合竞争力

解决土木工程专业贫困大学生就业的核心问题是提升他们的综合竞争力。在个人能力成为求职关键的前提下,必须全面提高贫困生的综合素质。建筑类行业不仅对学生的专业技能有严格要求,对学生的沟通、协调能力也是十分看重的,因此增强这些能力,是提高土木工程专业贫困生就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首先,要从贫困大学生的精神素质方面入手,由于受家庭环境影响,贫困大学生往往缺乏良好的精神素质,语言表达能力,人际沟通能力,社会实践经验等存在一定的欠缺。学校应及时开展相应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和就业指导课程,了解从学生到职业人身份转折过程中所带来的精神困惑,掌握行之有效的心理调节方式,良好的精神素质是保障贫困生顺利就业的重要前提。其次,要巩固土木工程专业贫困大学生的专业技能。与很多实践性强的专业一样,土木工程专业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想要提升自己的求职砝码,就需要考取各种从业证书。学校在为土木工程专业贫困毕业生就业提供服务时,应该把为就业服务清单列出来,包括土木工程专业所需各类证书,根据每个贫困生的具体情况量体裁衣,提供个性化服务。此外,要进一步加强土木工程专业贫困大学生的帮扶力量。土木工程专业性强,不仅要发挥学校就业管理部门的引导作用,更要加强土木工程专业教师的正面指导,历年来的就业情况显示,土木工程的学生就业很少偏离本专业,是对口就业率最高的几个专业之一。很多专业教师不仅能在专业技能为学生保驾护航,还能利用同学、校友等社会资源为贫困学生做好职业规划,提供就业平台。

3.强化土木工程专业贫困大学生的专业信仰

土木工程的困境篇2

【摘要】

研究西部地方高校土木工程专业师资队伍现状显示,高学历、高职称专业教师及“双师型”专业教师比例偏低是其客观现象,地域劣势及管理职能缺失是其建设困境,制定培养“双师型”土木工程专业教师的长远规划、组建“社会型”土木工程专业教师队伍以及利用对口支援政策提高土木工程专业教师学术水平等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

【关键词】西部地方高校土木工程专业师资队伍建设



1.土木工程专业师资队伍在专业教学中的特殊地位

土木工程专业有别于其他专业的最大之处在于,该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解决工程实际”,即真正意义上的“硬工科”,强调的是学生走向社会后解决工程实际如工程设计、工程施工、工程管理等方面的能力。该专业学生导致的社会后果远比其他“软学科”影响大,如一项设计上或施工上有缺陷的工程,一旦投入使用,导致的最直接后果是巨大经济损失,同时许多后果是威胁人们的生命安全。因此,该专业学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培养举足轻重,而完成这一使命的则是该专业的专业老师,由此凸显出土木工程专业师资队伍在专业教学中的特殊地位。

2.西部地方高校土木工程专业师资现状

2.1高学历、高职称的专业教师比例偏低

西部地方高校土木工程专业开设相对较晚,具有“科班”身份的专业教师不多,且高学历、高职称的专业教师不多,相当比例的基础课程是由一些相近专业的教师通过短期培训或进修后担任的。这种师资配置仅能满足土木工程专业低年级教学的基本需求,高年级后随着专业课程的增多,师资明显不够,严重制约专业发展。

2.2“双师型”专业教师比例偏低

对于应用性极强的土木工程专业,“双师型”专业教师梯队是所有高校都渴求的。西部地方高校土木工程专业资队伍目前呈现两种趋势:①部分专业教师缺乏生产实践经验。这部分专业教师要么来自于毕业分配,要么来自于相近理科专业教师转型。这部分人员虽然具有较高的学历或职称,但不能指导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解决工程实际问题;②部分教师缺乏教学经验。这部分专业教师来源于生产第一线的企业或相关行业机构,虽然具有比较丰富的实践经验,但未能较好掌握教学方法和手段,更不能指导学科建设或科学研究。

3.西部地方高校土木工程专业师资队伍建设过程中的困境

3.1地域劣势导致难以引进高学历人才

西部地方高校地处经济相对落后的西部,多数远离省会,毫无地域优势可言。无论从办学实力还是学校经济实力,西部地方高校都远不如经济发达地区的各类高校。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西部地方高校年年都在花“大价钱”搞“人才引进工程”,但收效甚微。高学历、高职称的人才要么不愿来,要么会附带一些学校无法解决的条件。造成人才引进困难的主要原因有:①待遇上,不能保证与经济发达地区高校教师一样丰厚;②专业上,不能保证先进的实验条件;③职业上,不能提供足够的发展空间。这些因素都直接与经济落后捆绑在一起。

3.2人才管理职能缺失难以留住人才

人才相互流动应该是正常现象,但西部地方高校的人才流动现象是,流出去的多流进来的少,这就值得深思了。西部地方高校人员管理归口至人事处,虽经多次改革,但管理职能仍“万变不离其踪”,某些管理职能缺失至今存在[1]。西部地方高校教职员工定额相对较满,在人员管理上应分别对待,不能一套模式针对所有人员。对于那些花“大价钱”引进的人才,应该针对他们制定一套完善的管理机制,使其“乐不思蜀”,不再“见异思迁”。在“待遇留人,事业留人,感情留人”十二字方针中,“待遇留人”西部地方高校是难做到的,只能从后二者着手。

4.西部地方高校土木工程专业师资队伍建设策略

4.1制定培养“双师型”土木工程专业教师的长远规划

由于引进理想的土木工程专业教师的难度较大,所以制定培养土木工程专业教师的长远计划并尽快落实应该是首选策略。具体做法有:①选送自己优秀的土木工程专业本科生到重点院校进行“硕博连读式培养”;②鼓励具有硕士学历的青年教师读博深造;③激励实践经验丰富的青年教师攻读专业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④搭建高学历专业教师参与工程实际的平台,使其获得工程实践经验及注册工程师等相关资质。

土木工程的困境篇3

关键词:海滨城市;防护林工程;木麻黄;种植技术

1前言

根据海滨城市海岸土壤性质,广东沿海防护林主要分木麻黄和红树林两种类型。木麻黄主要种在沙岸上,红树林主要种在泥岸上。在广东,木麻黄和红树林的种植面积几乎平分秋色,二者对于海岸生态环境有着重要的调节、保护作用。探讨木麻黄更新改造的有效途径,对于提高木麻黄林的经营水平和持续发挥海岸防护林的生态、经济效益等均有现实意义。本文就海滨城市防护林木麻黄种植更新困难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就提高木麻黄种植更新的技术要点进行了探讨。

2海滨城市木麻黄种植更新困难的原因

当前广东现有的木麻黄海岸防护林大都进入成、过熟阶段,林分呈现明显衰退状态,甚至出现新的风口和风沙侵袭,急需更新以确保防护林体系的完整持效。实践中发现,近海的潮积沙土上的木麻黄林分,多次更新其生长差异不显著;而在靠近内陆的大片风积沙土上木麻黄更新导致生长量减退,甚至难以成活成林。据广东地区实践,二代木麻黄林地下水位普遍降低,水分供应不足可能导致林分生长缓慢以至枯死。现有木麻黄林分结构单一,缺少伴生树种和林下植被,不利于维持林分的稳定性和林地土壤肥力。华南地区普遍存在的问题是掠夺式经营,表现在林地枯落物搂净扫清,人为切断了木麻黄林生态系统的自然循环,使养分循环失去平衡,这势必对林地生境和土壤条件造成不利影响,引起土壤供肥水平和林分生产力降低。

3􀀁提高海滨城市木麻黄种植更新的技术要点

3.1因地制宜地确定林分更新方式。为避免林分大面积采伐对该地区木麻黄防护效能的影响,木麻黄更新应按照一定的时间和空间顺序进行合理安排。从当前实际情况出发,木麻黄海岸防护林可采取全带更新、半带更新、带内更新和带外更新等方式。(1)全带更新即将衰老林分全部伐除,在迹地上建立新的林带。全带更新林相整齐、效果较好,适于风沙危害不大的地区。为了在更新期间得到适当的庇护,通常采取隔带采伐更新的作法,待新植林分生长成型后再更新保留林带。(2)半带更新是将衰老林带、一侧林分伐除,待更新林带郁闭能起防护作用后,更新保留的部分林带,特别适用于风沙严重地区宽林带的更新。(3)带内更新即在原有林内空地或伐除部分树木后,补植木麻黄或其他树种。(4)带外更新是于带前或带后营造新林分,待树木成林后再伐除原有林带。带外更新亦称滚带式更新,可从内缘往沙地前沿或往相反方向推进,适子窄林带的更新。

3.2合理选择更新树种,改善林分结构。实践证明,潮积沙土特别适于木麻黄生长,只要造林技术合理,仍可采用木麻黄进行更新。但现有海岸防护林基本上为木麻黄纯林,人工林群落结构简单,林分适应性和稳定性较差,未能做到适地适树和充分发挥森林的防护效能。利用改良土壤和防护作用较大的树种与木麻黄进行有计划的轮栽,有利于充分发挥各树种的生长性能,改善沿海地区人工林树种布局和地力状况。

3.3采取一系列有利于促进更新林分生长和改善地力的栽培管理措施。林地生境恶化为木麻黄生长衰退的主要原因,维护木麻黄林生态系统协调稳定是促进林分生长发育和提高防护效能的关键所在。为了确保更新代林木良好生长和维持林地土壤肥力,必须采取综合的技术措施,包括选择优良品系,用营养器育苗,植穴内客土施肥,加强林分管理和保护林下凋落物等,以改善林地水肥条件和维持林地的持续利用。

3.4根据木麻黄的生长特性,在造林作业中,要掌握住以下几个环节:壮苗、适时、趁雨深栽,提高苗木的成活率。

(1)选用大营养袋壮苗,保护好苗根、苗梢。沙荒造林用的木麻黄苗木,必须选择高40-50厘米、根径粗0.5厘米左右的大袋壮苗。因为,大袋大苗本身积蓄有较多水分与养乐造林时可深栽,发根后根系也能扎深,并且抗掣风沙力较强。而30厘米以下的小苗,在早期根始胳处于沙层10-20厘米的浅土层中,苗根没有扎入湿沙层,易受干旱,不能抗掣风沙,成活率低。在装苗、运苗、栽植过程中,要切实注意保护大袋苗根和苗梢。因此,在装苗、挑苗、栽植过程中,必须注意保护苗梢不要揖伤或折断,并趁雨栽植,不使苗木由于缺水引起枯稍,以利及早返青迅速生长。

(2)适时植树。木麻黄为热带常绿树种,其生长受气候影响极大。沿海地区的低温季节,一般大风多、雨水少、气候干燥、蒸发量大,木麻黄不易成活,偶有少数成活,也往往生长不良,所以掌握造林季节非常童要。虽然6月下旬至7一8月台风季节也可种植,但雨情不容易掌握,苗木栽活回春,只经过短期的恢复生长,在夏季酷热天气,沙子的温度高达50℃,苗木大多烫伤或死亡,并且很快进入秋冬季节,经不起干旱、风吹、沙埋的威胁,结果大部分死亡。

(3)雨天造林。雨天突击造林,是沙荒造林的一个重要环节。木麻黄造林能否成活,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水分。如果晴天造林或雨后造林,往往由于水分保证不了,而造成死亡。相反,若在下雨的末期进行,雨后天晴,影响成活。在久旱季节,要在下雨50毫米以上,才能开始造林,如果栽植后遇上天晴,要人工浇水3一5天。

(4)大穴深栽。木麻黄根系发达,侧根多而密,主根长而粗,挖的穴要1.5尺兑方,深1.2-1.5尺。在沙地进行深栽,苗身稳固,不易被风吹倒或翻动。立地条件不同,栽植深度也有区别,如:风口、沙丘迎风面、流沙严重地带,应比原根深栽5一6寸;半流沙地带要深栽4一5寸;低佳积水地应堆土造林;固定罕坦沙土深栽3一4寸。木麻黄苗木深栽后,基部会生长不定根,增加根系数量,扩大吸水、吸肥范围,利于成活和生长。

(5)特殊地段的造林:立地条件较差的风口流沙、较高的沙地、沙丘等都是造林比较困难的地方,采用的方法有:①客土造林:在造林穴内放入粘性土半担与沙橙拌均匀,苗木种植后再盖一层沙土。②在风口流沙地段投置沙障(插植高1米的沙竿草带),以保护苗木减少风吹沙割。另一种办法是在苗木前沿擂草,定植时往外移拔,以防止流沙埋没苗木。③苗木返青后定期施肥1一2次。

3.5木麻黄抗病虫害能力较强,其病害主要有青枯病、肿枝病等,主要发生在苗期,可通过苗圃消毒、消除病源,选育抗病良种,及时清除林分病株等方法防治;虫害主要有龙眼蚁天社蛾,可通过灯火诱杀或引入天敌小茧蜂、姬蜂等方法防治;星天牛可在幼虫期注射40%乐果乳剂到侵蛀部位进行防治;吹绵蚧则要保持林分通透,通过引入天敌大红瓢虫或澳洲瓢虫,保持林地环境卫生等方法进行防治。

土木工程的困境篇4

一、柴达木精神是柴达木人在实践中形成,并成为格尔木开发的精神动力

柴达木精神实际是一种奉献的精神,进取的精神,为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而不懈奋斗的精神。“日月经天,江河行地”。半个世纪以来,几代柴达木人扎根高原,砥砺青春,以敢问路在何方的气概,在无垠的柴达木盆地筑起了创业之路、发展之路、希望之路。数万名职工、家属和无数先烈用汗水、智慧、鲜血与生命,将荒凉的戈壁大漠凝铸成一部厚重的史诗,在世界屋脊上竖立起一座座惊天地、泣鬼神的巍峨丰碑。短短几十年来,格尔木能以一个高楼林立、各业兴旺新型城市的雄姿矗立于青藏高原的戈壁荒滩之上,是和二十多万格尔木各族人民发扬柴达木精神,锲而不舍、艰苦奋斗分不开的。可以说,没有柴达木精神的激励和启迪,就没有格尔木大规模开发建设的今天。

解放初期,格尔木城区房屋无一间,路无一条,人无几个。在资源富饶但高寒缺氧的戈壁荒滩上,空中蚊子肆虐,地上群兽出没,自然条件异常恶劣。五十年代中期,当党的“开发柴达木、建设柴达木”的号角响彻中华大地时,全国各地的工农商学兵,就像当年抗日战争时期千千万万热血青年奔赴延安一样,从“天府之国”、江南水乡等繁华之地投向自然环境极其严酷的格尔木怀抱。他们用实践创造了柴达木精神,并在柴达木精神的激励和鼓舞下,在当年率领三五九旅奋战南泥弯的王震将军麾下转业官兵的带领下,胸怀开发建设格尔木的雄心壮志,面对极其恶劣的自然环境,极其艰苦的生活、工作条件,住地窖、吃冰雪、战严寒、斗风沙,与恶劣环境作斗争,硬是用铁锹、镐头等笨重工具靠肩扛、手推等原始劳动,打开了封闭多年的宝藏大门,唤醒了亘古沉睡的戈壁荒滩,揭开了格尔木开发建设的新篇章。

最早建立的格尔木农场,创建于一片“白霜”覆盖的盐渍土之上。在这已被宣告生物“死刑”的土地上,来自青岛市的白嫩姑娘手脸涂满污泥,向蚊子、大自然宣战;来自内地的知识分子离妻别子向技术难关进击。拓荒者们发扬三五九旅垦植南泥湾的艰苦创业精神,克服了人们难以想象的困难,几经失败,终于开垦出地数万亩的“高原上的南泥湾”。青海盐湖集团有限公司于五十年代创业之初,也仅一顶帐篷七个人,在这块“天上无飞鸟、地上不长草、夏天穿棉袄、风吹石头跑”的不毛之地,开始了艰难困苦的创业工作。一顶单层帐篷,白天热得像蒸笼、夜晚冷得似冰窖、喝不上淡水、吃不上青菜是常有之事。他们在一无资金、二无技术、三无设备的情况下,靠铁锹、铁锤、耙子、油桶四大件起家,经过几十年的艰苦奋斗,终于建成目前拥有近五千名职工、数千台机械设备、生产一百五十余万吨氯化钾的全国最大的现代化钾肥生产基地。青海油田创业初期的拓荒者正是凭着“一卷行李一口锅,牵着骆驼走沙漠;头顶蓝天战风沙,戈壁深处把井打;渴饮昆仑雪,饥啃青稞馍……”的顽强斗志,书写着创业者的满腔豪情,在当时恶劣的自然条件和巨大的困难面前,青海石油人没有悲观,更没有退却!一方面坚持生产,一方面组织人员开荒种地,捕鱼、打猎、捋草籽,开展生活自救,在困境中坚持油气勘探。也就是在这种为油田争光、为祖国争气的爱国主义精神,在困难面前勇往直前的精神,胸怀全局精神的鼓舞和鞭策下,老一辈石油人和大自然开展抗争,终于战胜了一个又一个困难,取得了累累硕果。

新世纪之初,党中央、国务院做出的建设青藏铁路二期工程重大战略决策,是西部大开发的标志性工程,也是柴达木精神的又一次具体体现。在格尔木南山口,自2001年6月29日青藏铁路开工建设的号角吹响以来,中铁一局500多名职工在这片不毛之地上抗缺氧、顶风沙、风餐露宿,打响了人与自然的搏击战和铁路施工技术、管理水平的攻坚战,克服重重难关,扬起了青藏铁路起步的“龙头”大旗。开工6年里,10多万铁路建设者以“缺氧不缺精神、海拔高意志更高”的标准和“挑战极限、勇创一流”的精神,破解“生态脆弱、高寒缺氧、多年冻土”三大世界性工程技术难题,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建设过程中创造出了许许多多国内外“第一”。一条举世瞩目的钢铁巨龙蜿蜒前行,它突破了生命的,穿越戈壁昆仑,飞架裂谷天堑……它以无可争议的事实告诉世人:它是目前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巍巍群峰,绵绵雪域,茫茫戈壁……古老而神秘的青藏高原千百年来沉寂落寞被打破,一条连接青藏两省区的幸福大道使天堑变成了通途。“出国容易进藏难”的历史一去不复返。那种不怕吃苦、勇于创新的柴达木精神在沿线常年平均气温零摄氏度以下,空气中的含氧量仅为平原地区的一半,穿越海拔4000米以上的地段为960公里,连续多年冻土区550公里以上,海拔最高点达到5072米、素有“世界屋脊”、“地球第三极”之称的青藏高原修筑了目前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青藏铁路。纵观格尔木的开发建设史,实际是一部格尔木人坚持柴达木精神的不懈奋斗史。每开垦一寸土地、每建成一座厂房、每开挖生产的一两钾肥……,都是格尔木人艰难开拓的真实写照,都体现着党的无私奉献、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都闪烁着柴达木精神的光芒。

二、在继往开来建设的新时期,必须依然毫不动摇地发扬柴达木精神

在格尔木创业之初,严酷的环境、艰苦的条件,需要柴达木精神;在继往开来的新时期,壮丽的事业、严峻的挑战,更需要承担着开发重任的格尔木人继续毫不动摇地发扬柴达木精神。

(一)发扬柴达木精神,是格尔木大规模开发建设的客观要求。世纪之交,党中央、国务院做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大决策。新世纪伊始,青海省委、省政府也要求资源富饶、投资环境相对优越的格尔木市,在全省大发展中走在前列,“十一五”规划伊始,国家也将柴达木盆地列入“循环经济试验区”。推进西部大开发,实现格尔木的大发展,是一项不断创新、充满艰辛的壮丽事业。格尔木的开发建设,虽然在经济基础、技术水平、工作和生活条件等方面都较创业初期有了很大改观。但我们绝不能自满,决不能懈怠,因种种条件限制,格尔木市经济发展总量依然较小,自然环境仍较恶劣,科技力量、开发资金相对短缺。同时,格尔木的大开发,又涉及经济、政治、社会等诸多方面,仅经济方面而言,又是一项多领域、深层次、高科技的综合经济开发活动。既要发展以盐化、石化为龙头的资源开发型主导产业,又要发展农牧、邮电通讯、旅游服务等一、三产业;既要进行资源的广度开发,又要进行资源的深度开发和综合利用。这些基本特性,决定了格尔木的开发建设是一项大业弥艰、任重道远的壮丽事业。伟大的事业需要有伟大的创业精神来凝聚人们的思想,鼓舞人们的信心,启动人们开发建设格尔木的积极性。柴达木精神,正是这样一种伟大的创业思想,巨大的精神动力。

(二)发扬柴达木精神,是激励人们与开发建设过程中的矛盾和困难作斗争的需要。格尔木艰辛的资源开发任务,严酷的自然环境,薄弱的经济基础,决定了格尔木的开发建设是一个需要几代人不懈奋斗的长期过程。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物质生活条件的改善,有些人滋长了贪安逸、图享受、不思进取、甚至消极腐败等现象。这些现象阻碍了格尔木开发建设的进程。实践证明,单靠物质利益来调动人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显然是不够的。长期不懈地发扬柴达木精神,有助于增强人们长期艰苦奋斗的责任感,提高人们为社会利益、为民族进步而自觉奋斗的思想觉悟,有助于克服不良思想倾向,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提高整个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程度,保证格尔木的开发建设健康、顺利地进行。

三、“十一五”期间,如何把发扬柴达木精神活动引向深入

格尔木“十一五”期间,明确提出了“努力把格尔木建成全省新兴工业基地和‘两个枢纽、三个中心’的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进程中走在全州、全省前列”的奋斗目标。现在目标已确定,蓝图已绘就。要实现宏伟目标,把蓝图变成美好的现实,需要全市各族人民团结一致,艰苦奋斗。

在格尔木大规模开发建设的新时期,如何发扬柴达木精神?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首先,发扬柴达木精神,要从实际出发,分析市情、认识市情,科学务实,搞好格尔木的开发建设。当前,格尔木虽然具有得天独厚的盐湖、石油天然气、水能、旅游、农牧、野生动植物等资源优势,但也要看到开发利用这些资源所需要的资金、技术、人才短缺的困难;既要看到格尔木几十年的开发建设,经济有了一定基础,成为青海省重要的盐化、石化工业基地,又要看到格尔木地处内陆高原,市场经济脆弱、信息不灵,深入开发建设还存在许多制约因素;既要看到格尔木近年来开发建设取得的成绩,又要看到与其他州市的差距。格尔木地域广袤,拥有12.45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其中荒漠戈壁占54.47%,草原占24.37%,农田占0.02%,林地占13.01%,水面占8.13%,全市总人口近27万。可供利用的农田、草场和水等资源极为有限,农田及草场单位产出率很低,效益不高,人口与环境的矛盾十分突出。这就要求我们科学务实,必须增强人均意识,切实把加快发展作为第一要务,立足于全市资源分布状况,在巩固农牧业基础产业的同时,不断加大优势资源开发力度,努力以工业化进程推动全市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走以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带动乡村的城乡统筹发展之路;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正确对待发展中取得的成绩,保持清醒的头脑,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继承和发扬无私奉献的优良作风,自觉发扬柴达木精神。唯有如此,才能经受住各种风险和挑战的考验,才能完成富民强市奔小康的光荣使命。

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西电东输、涩―宁―兰输气、100万吨钾肥项目和青藏铁路二期格拉段工程的竣工,全市经济社会连续保持了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国内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财政收入高速增长,城镇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建设等也已取得突破性进展。这些成绩得益于国家在西部大开发中对西部地区的投入和支持,得益于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得益于全市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得益于几代柴达木人为我们奠定的发展基础。我们绝不能为眼前的成绩冲昏头脑,古人云:“忧劳兴国,逸豫亡身”我们一定要发扬柴达木精神,增强忧患意识。“十五”时期,全地区经济增长主要靠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而固定资产的投资很大程度上得益于青藏铁路、百万吨钾肥、涩宁兰输气管线等国家重点建设项目的支持。但随着国家固定资产投资调控政策的实施以及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的建成,“十一五”时期国债投资规模将明显减少,除公路、铁路建设等有限的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外,将更多地依靠社会投资、民营投资和工业投资来拉动。而要完成“十一五”时期格尔木地区生产总值、工业增加值、财政收入、固定资产投资“四个翻一番”以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1%的主要目标,任务十分艰巨。要实现以上目标,使全市干部群众的生活达到小康水平,我们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还面临着十分艰巨而繁重的任务,全市上下都必须以柴达木精神为动力,发扬“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勇于创新、团结奋斗、科学务实”的柴达木精神,保持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以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奋发有为、科学务实的精神状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以确保“十一五”发展目标顺利实现,把格尔木的开发建设推向新阶段。

其次,要坚持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始终不渝地为广大人民谋利益。党长期执政,社会长期太平,容易使人们滋生贪图享乐的思想、骄傲自满的情绪,增加脱离群众的危险。艰苦奋斗,是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色,也是我们党坚持执政为民、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领导核心的必然要求。只有坚持艰苦奋斗,心中装着人民群众,始终同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才能保持我们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才能增加抵御腐朽思想侵蚀的能力,才能不断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如果丢掉了艰苦奋斗的作风,贪图享乐,不愿意再做艰苦的工作,对群众的疾苦漠然置之,对群众的呼声充耳不闻,就必然会脱离群众。坚持艰苦奋斗,根本目的就是要为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而不懈努力,不断把人民群众的利益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这也是我们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必然要求。2002年的新年伊始,同志和中央书记处的几位同志一起到西柏坡考察时,立足现实、思考历史、把握未来,重温同志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的重要讲话,重温邓小平、同志关于艰苦奋斗的一系列论述,再次郑重地把坚持“两个务必”的问题提到全党面前,其中重要一条就是要“保持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可谓寄情殷切、托意深远。柴达木精神正是在格尔木发展过程中延展的体现,作为我市党政领导干部必须做到同志要求的那样,在实践中不断加强自身修养,牢固树立艰苦奋斗的思想,磨练艰苦奋斗的意志,坚持艰苦奋斗,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倾听群众呼声,关心群众疾苦,时刻把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挂在心上,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尤其要关心那些生产和生活遇到困难的群众,深入到下岗职工、农牧区贫困人口、城市贫困居民等困难群众中去,千方百计地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要通过扎实有效的工作,实实在在地为群众谋利益,带领群众创造自己的幸福生活。

三是要以柴达木精神指导各项工作,勇于创新,自觉在柴达木精神的实践中加强锻炼。在平时工作中,我们要以柴达木精神为指导,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发扬百折不挠的斗志,坚定不移地在工作中贯彻落实党的理论、路线和方针政策,扎扎实实做好各项工作。要坚持实现远大目标和切实做好当前工作的统一,脚踏实地,埋头苦干,讲实效,办实事,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和。要不畏艰难,奋力拼搏,勇于开拓,善于创新,全面做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各项工作。

土木工程的困境篇5

关键词:大树移植;思考

中图分类号:S725文献识别码:a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10-0-01

一、引言

大树一般是指树体胸径在15~20m以上,或树高在4~6m以上,或者树龄在20年左右的树木,在园林工程中可称之为大树。大树移植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由于绿地树木种植密度调整或施工建设需要确实需进行移植的;另一方面是由于城市绿化用地紧张为了在短期内形成的景观效果,满足人们对新建景观的即时欣赏要求而采取的“大树进城”。毋庸置疑,大树进城在绿化美化城市方面因其见效快、效果佳,确实起到了积极地作用,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些负面的影响,破坏原有生态平衡、移植困难、成活率低、养护成本高等等,这些值得绿化工作者深思。

二、大树移植对城市绿化的积极作用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空气质量的变差、雾霾天气的增多,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都带来了一定的影响。人们在追求物质生活的同时,对城市的绿化环境、居住环境的追求审美也越来越高。园林绿化工作者为满足大众需求,在如何提高绿化效果、视觉效果、增强感官效果上也在不断创新思路,大树移植随之产生。应该说,树龄越大,姿态形象越丰满,也更具有观赏性,壮年期的树木到,它的属性也更加稳定,对净化空气、减少空气污染的作用也越来越大。树皮纹理成熟,树木分枝也起到了良好的框景作用。那么,选择大树进行绿化,主要也是看好其占据绿化空间小、观赏价值高的属性特点,大树因其树体高大、树叶茂密,它的光合作用和蒸v作用也相应较强,可以有效降低灰尘污染,提高空气中的含氧量,因此,适当考虑大树移植以促进呈现立体的绿化效果,满足人们对绿化、美化城市的追求,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盲目实施大树进城产生的不利后果

目前,在一些城镇绿化建设中,盲目实施“大树移植风”,甚至发展到古树移植,认为这样可以制造广告和轰动效应,而且能使城市面貌“立竿见影”、“速见成效”,殊不知,生态是公共的、无界的,尽管采取栽种大树的方法,能够使城市在短时间内取得较好的绿化美化效果和相对的生态作用,树木的生长是有其赖以生存的环境的,它在这些地方生存、生长,适应了当地的气候条件,能够和同其他物种“和平相处”。四、大树移植要注意的问题

1.树木的选择

为保证绿化的整体形象,首先,树木在选择时,要充分考虑其规格、外型要同种植地树木的协调性,还要考虑树木栽植场地的土地、环境的适应能力;其次,为保证成活率尽量选择树木生长正常、根系发达、既没有病虫害,也未受机械损伤得树木;第三,选树时还应充分考虑移植地点的周边环境施工条件,是否方便挖掘树木。

2.移植季节的选择

大树移植是一项季节性强、技术含量高、工作环节多、操作难度大的一项工程。大树移植应一般应选在适合根系再生和枝叶蒸腾量最小的时期。例如,在北方的沈阳地区,最好就是以春季栽植为好。春季树木刚刚开始发芽、生长,挖掘时如果根系受到轻微的损伤,愈合和再生相对;如果这个季节进行带土球的移植话,可大大提高保证树木成活率。并且树木从春季到秋季一个完整的生长周期,给树木移植时受到的部分伤害能够得到有效复原,进而对树木安全、顺利越冬提供了有利条件。

3.移植前的准备

(1)对大树要进行适度修剪。大树移植前,要对树木进行适度修剪。这样做是一是为了减缓树冠和根部的不平衡状态。二是既能减少树冠水分蒸腾又能减少树冠的体量,同时还要对保留的部分侧枝进行截断或者进行疏枝修剪。(2)挖坑。在树木移植前,树坑要提前挖好。树坑挖掘的大小要根据树木的根系、土球直径和土壤情况而定,一般情况下应该比所挖土球的直径、高度稍大、稍深些为好,并且土坑要做到上下一致,坑底要平整。坑壁直而光滑,防止出现“锅底坑”。同时,树坑要做到排水良好、坑内的表土和底土要分别排放。如果坑内土质不好、达不到要求,要提前进行施肥或采取种植土置换等措施。(3)起树、土球的确定。树木选好后,俗称“号苗”。下一步就要做好起树准备。树木土球的大小应视树木胸径的大小来决定挖土球的直径和高度,一般情况下应是按照树木胸径的6~8倍来确定挖掘土球的大小。如果土球太大,容易造成散坨,一方面不利于树木栽植和成活,二是给运输带来一定困难;反之如果土球过小,那么,势必会使树木根系受到伤害也会影响到树木成活。因此,土球的大小要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4)土球的挖掘与修剪。挖掘前,要先铲除树干周围的浮土,尽量减轻土坨的重量。并且要以树干为圆心,比规定的土球直径大3~5m画圈,向外垂直挖宽约60~80m的沟,深度以达到土球高度为止。同时在挖掘土球边沿时,务必要保持一定的角度,以避免土球表面被损坏,尤其是遇到较粗的根系时,不要用铁锹硬铲,而应该用专业工具将根系剪断,避免散坨或根部劈裂现象的发生。

四、树木的运输和栽植

1.运输

树木的运输时间最好选择在傍晚,日晒时间短,水分增发慢,多云天气亦可,防止根系受损,同时树干要用软物包好,以免树皮损伤。同时运输过程中,运输车辆要匀速行驶,随行人员要随时检查行车中土球绑扎是否松动,树冠是否扫地等情况,并注意行车安全。

2.树木的栽植

树木栽植时要充分考虑树型、树冠,应与同树木原种植地的朝向一致,首先要向坑内回填少量的土并且要踏实,以确保树干与地面垂直的稳定性,并且要确保种植的深度要与原种植线保持一致。早春风大干旱要注意的是,栽植大树的当天浇水必须浇透,以后浇水应视土壤条件、根系情况及当地条件及时补水。

土木工程的困境篇6

近年来城市人口趋于密集,城市建筑逐渐增加,绿地面积急剧减少,导致生态环境条件愈加恶化。园林绿化的兴起为促进城市生态平衡、美化环境提供了新思路。园林绿化工程能有效增加城市园林绿地的面积,对周围的环境具有净化、改善的效果。绿地面积的增加对空气质量也起着优化作用,还可以减少噪音等污染,起到调节小气候的作用。另外,绿地的增加满足了人们亲近自然的需求,给人们提供了休憩养生的场所,丰富了人们的精神世界,提供了城市人们的生活质量。

2园林绿化专业技术要点与难点

2.1园林绿化专业技术要点

2.1.1施工人员施工技术问题:要求有对实际施工现场专业的设计水平与施工水平,对园林绿化设计的功底要求较高,专业素质的施工人员才能进行合理地植物造景与施工监理,配合设计师做出符合要求的方案。2.1.2园林建设植物的搭配问题:在造景搭配上应根据情况选择孤植、丛植或者片植,在花坛、花镜的设计方面也要充分考虑地形、环境的因素。不能盲目进行植物搭配,应当考虑植物的生长特性与外观条件,结合植物的相生相克,组建出美观、合理的植物配置。

2.2园林绿化专业技术难点

2.2.1地形影响:设计师在设计方案之前都会对当地进行测量放样和估算施工量等工作,地形会影响整个方案的排水系统的设计,对植物的景观层次与透视效果产生很大的影响。在具有优美弧线的地形上,设计师就可以设计出丰富的景观层次,地形的起伏也可达到移步换景的景观效果。2.2.2气候影响:因为园林绿化工程一般在室外,有时甚至是高空作业,季节气候的影响比如夏天高温与暴雨、冬天低温与冰冻都会对施工产生一定的影响,植物种植方面也会有较大的困难。因此,园林工程的实施需要考虑天气、气候的因素,将气候因素的影响控制到最小程度,保证园林绿化工程的正常进行。2.2.3园林原土的影响:园林工程项目的开展可能会紧跟土建施工,原土在短时间得不到恢复,原土质量都特别差,达不到植物栽植的正常条件,若是快速进行植物种植,植物的生长就会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必须采用更换土壤的方式恢复原土的质量,耗费大量的时间,有时会延误工程的实施。

3园林绿化专业技术难点的控制和处理方法

3.1由于地形造成的测量施工放样技术困难措施

增加放样过程中采用测量设备数量,使用全站仪对地形的整个轮廓以及重要节点进行精确的定位[1],也可采用红外线定位装置,提高测量放样的精准度。使用全站仪和红外测量,进入施工现场深入研究,保证测量和计算的精准,使土量的计算更加接近实际测量。

3.2由于气候和环境影响植物困难的措施

应多选用当地植物进行栽植与配置,运用原生树种配置实体景观。可到本地苗圃基地选育苗木,以此缩短植物生长周期,并增加植物的抗逆性,采用当地的苗木进行种植也能提高植物的生活率。园林施工人员应把握好每时每刻的天气状况,进行规律的天气记录,以此来指导施工的进度。

3.3因土质导致植被成活率低的技术难点措施

园林绿化工程在实施中必须尽可能地提高土壤质量,为植物的生长提供良好的土壤基础,比如铺垫底土,就可减少补土的成本与时间。另外,利用深挖换土的方式[2]也可缓解土壤的贫瘠度,在植株栽植之后采取有效的苗木养护措施,从而为植被移植在新土壤的生长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4加强园林施工技术管理的建议

4.1着力提升园林绿化施工团队的素质与技术水平

园林绿化施工过程是一项技术性的工程,对施工人员的专业与素质有着很高的要求,因此应着重提高施工企业与人员的专业素养,加强对技术人员的培训,以此提高施工团队整体的质量,这对园林工程的方案实施有着积极的作用。

4.2提高园林绿化工程现场施工管理水平

园林绿化工程施工质量直接影响到园林绿化的质量,专业团队完成的施工方案具有较高的质量,专业的苗木种植也能减少后期苗木维护的费用,这有利于减少园林绿化的经济负担。因此应配备高素质的园林绿化管理人才,加强园林绿化工程专业化的管理,减少实施工程中不必要的损失,提高园林工程的质量。

5结语

土木工程的困境篇7

关键词:辽宁西部;半干旱地区;造林技术

中图分类号:S728.2文献标识码:aDoi:10.11974/nyyjs.20170133180

辽西地区生态环境相对脆弱,要实现该地区的封山育林目的,必须采用适地适树原则选择抗旱效果好的树种进行合理的技术栽植,才能够达到封山育林、防风固沙的效果。

1科学选择树种、对苗木进行合理保湿

造林的关键要素之一是树种的质量,只有坚持“适地适树”原则,对树种的生物学特性等进行科学分析,在“生态优先”的基础上,才能够提高造林的经济及社会价值,提高群众的造林、护林意识。根系旺盛、生长力强、耐旱性好、抗逆性强的树种主要由侧柏、油松、沙棘等,这些品种的树木十分适合在辽西半干旱地区种植。

在起苗7d前,要对苗圃进行浇水,让苗木根系有充足的水分可以吸收。容器苗在运输的时候,做好容器袋的保护,防止袋子破裂损伤根系。在进行造林技术使用的过程中,树苗要坚持“随时用、随用起、随时运”的原则,树苗运到地点后,马上进行栽植。若不能做到以上要求,要对树苗进行蘸泥浆、保湿、假植等处理工作,确保苗木活性不受影响。

2集水造林

通过有效的集水措施,保留水分,为土壤条件进行改善,提高苗木栽植后的成活率。一般苗木栽植整地措施主要由水平沟、鱼鳞坑与3种措施。第1种适用于10°以上或弃耕地坡度较缓的地段,整地规格为160cm×60cm×50cm。第2种适用于坡度15~25°的山地斜坡地段,整地规格为70cm×60cm×50cm。第3种适用于坡度在26°以上,土层较薄的山地陡坡地段,整地规格为40cm×40cm×40cm。

3栽植技术分析

3.1容器袋装杯造林

该技术主要是为了解决海拔较高、土质以山石为主且肥力不足、缺乏水源的困难地块的造林工作。通过使用20cm×30cm,30cm×35cm等规格以上的大容器袋装苗,然后充分浇水。但容器袋很难被自然降解,在栽植的过程中要将底部用刀划开,然后在放入坑中,填埋的深度应离地表5cm左右,然后填土、压实、填土、浇水。

3.2积极使用保水剂进行造林

为了提高栽植林地的保水吸水能力,可以使用强吸水性树脂制造的吸水保水能力超强的高分子聚合物,通过保水剂有效的吸收并保持周围的水分与土壤的养分,为树木的生长提供有力的环境。通常,保水剂应该作用于根部,然后在干旱的时候逐渐的向外释放水分,从而提高苗木的成活概率。在使用的时候,可以在苗木栽植的时向苗木的根部施撒保水剂,也可以采用泥浆稀释法蘸根。经科学计算,一般一株小的苗木要用4g左右,一颗大的苗木要用8g左右,通过合理使用后,将极大的提高造林成活率。

3.3正确使用生根粉

在半干旱土地贫瘠的地区进行造林,需要使用aBt生根粉对苗木进行处理,帮助苗木诱导生出一定数量的不定根,从而提高植物的代谢能力,让植物加快生长,提高植物自身的抗性,从而实现苗木的大面积成活。当前,社会上流行使用的主要由aBt3号生根粉,在使用的时候,将苗木的根部放入aBt水溶液浸泡80min即可。

3.4混交造林法

为了避免单一树种人工林遭受大面积的病虫破坏等,有必要采用多树种混交造林的方法提高人工林树种多样性以及防护效能等。通常可以选用沙棘、刺槐等树种组成混交林,这样秋季落叶等不仅可以改善土壤质量,还可以降低病虫害发生概率,提高森林的功能性与层次性以及稳定性。

3.5覆盖造林法

苗木栽种完毕后,可以将杂草、秸秆等均匀的铺在栽植坑的表面,帮助地表升温,降低水分的蒸发量,从而提高苗木的成活率。

3.6截干造林法

刺槐、杨树等具有较强的生命力与萌发力,因此十分适合在半干旱地区进行造林。在操作中,可以先把苗木地表枝干截取,然后在进行栽植。截干高度:视苗木情况而定,截去地上部分的1/3或2/3,通常在距根颈20~25cm处截干,栽植时以截干处高出地面10~15cm为好。该方法m合在苗木伤根严重的状况下使用。

4预防病虫害

苗木栽种结束后,应该定期安排人员进入人工林进行巡查,并选用具有针对性的药剂在适当的时候在人工林内部进行人工喷洒,从而起到预防病虫害的目的,降低可能出现的病虫害对人工幼林产生的影响。

在辽西半干旱困难立地环境下进行造林的时候,只有因地制宜的选择树种与栽植技术,才能够提高苗木的成活率,实现造林的目的。

土木工程的困境篇8

关键词:木麻黄;防护林;基干林带;立地条件

中图分类号:727.2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5)12-0105-02

1引言

晋江深沪湾是福建沿海几大风口之一,风沙危害严重。20世纪0~60年代在深沪湾营建了木麻黄防护林基干林带,成功遏制住了风沙危害,改善了当地的生态环境,促进了经济发展,成为了福建沿海基干林带的示范点之一。为了促进经济的发展,2002年泉州市启动沿海大通道建设,这条公路在深沪湾路段沿着海岸线建设,长达6km、面积30hm2的风口木麻黄防护林遭到占用和严重破坏,导致防护林基干林带出现断带,大量风沙入侵公路和内陆,严重影响当地群众的生产和生活。为了修复与重建沿海基干林带以阻挡风沙,2006年起晋江市启动防护林分重建工程,在公路靠海一侧重建木麻黄沿海基干林带。在风口地段,由于建设沿海大通道时公路离海岸线太近,没有留足防护林生长的林地位置,林带宽度只有~12m左右,地势较低,历年种植的木麻黄幼树由于严重的风沙、盐雾和土壤干旱等原因,造林成活率极低,局部地段成活率几乎为0。

2012年晋江市农业局再次开始实施风口基干林带修复工程,在风口地段沿海岸线修建约2m高的石墙风障以阻挡风沙,2013年春采用客土(每穴20kg黄土)、施肥等措施再次在风口地段营造木麻黄幼林基干林带。尽管石墙风障挡住了大量的风沙,但由于石墙风障走向不与主风方向垂直,防护能力有限,只有靠近风障的木麻黄生长较好,成活率高,离风障远的木麻黄死亡率高,且枯梢严重,造林总的死亡率在60%左右。台风来临时局部地段海水倒灌林地,导致局部木麻黄幼树几乎全部死亡。

尽管前人对沿海防护林困难立地的造林技术和造林成效影响因子进行过不少研究[1~8],但缺乏定量观测资料。为了定量分析晋江深沪湾风口木麻黄防护林基干林带造林成效的主要影响因子,笔者于201年1月初在风口处建立了自动气象站,在不同地段设置试验林进行木麻黄幼林的生长量和成活率观测,同时采集不同地段林地土壤样品进行养分、水分和盐分的测定。

3研究方法

3.1安装自动气象站

于201年1月日在风口处(24°39.11′n,118°38.8′e)安装自动气象站。正规气象站风速、风向测定装置一般要安装在离地12m高的位置,而风速、风向装置安装在离地约3m高的位置,主要是为了尽量接近木麻黄试验林所受到的实际风速。仪器安装完毕立即开始自动观测,观测间隔为10min,即每10min观测一次,eLoG数据采集器自动记录数据,并保存在机内。本文使用的观测数据截止201年9月30日23:0。测定的项目包括:气温、空气相对湿度、降水量、风速、风向等气象指标。

3.2试验地设置与生长量调查

根据深沪湾木麻黄基干林带的生长情况,选择8个典型地段设置试验地(表1)。由于风口处木麻黄生长情况与距离石墙风障远近关系密切,调查和统计时以种植行(平行于石墙)为单位进行,每行调查30~0株。采用游标卡尺测定每株木麻黄地径,采用塔尺测定树高。

4结果分析

4.1深沪湾风速、风向动态

根据晋江深沪湾风口自动气象站9个月的风向、风速数据的统计分析,风向、风速是动态变化较大的数据,201年1~9月平均风速3.12m/s,最大风速13.7m/s(出现在1月)。把风向分为16个方向,1~9月份各风向均有出现,但各风向的频率和平均风速是不同的。9个月中,ne(东北)和nne(东北偏北)风向出现的频率分别为17.04%和16.77%,分别居各风向频率的第一和第二位,二者频率之和达33.81%,平均风速分别为4.4m/s和4.46m/s,分别是各风向风速的第一和第二位。9个月中,wnw(西北偏西)风向出现的频率最低(1.73%),w(西)风向的风速最低(0.69m/s)。

4.2不同地段木麻黄基干林带生长情况

不同地段和位置木麻黄基干林带生长量调查结果见表1,试验地地理坐标等基本情况见表2,表层土壤(0~10cm)的基本化学性质见表3。

从表1可见,由于木麻黄基干林带木麻黄幼树生长量和成活率受强风、海水入侵、盐雾等环境因子的影响,不同位置木麻黄生长量是有巨大的差异,这主要是与离海岸线距离、离风障距离、客土情况、海水侵入程度、木麻黄林龄等情况有关。风口地段木麻黄生长困难,造林成活率低,枯梢率达100%。

深沪湾中部位置1和2由于海水大量倒灌进入林地,造林时尽管有客土,也有石墙风障保护,但表层土壤含盐量高(>1.0%),木麻黄幼树由于土壤盐分高几乎全部死亡。位置3~8受到海水入侵,表层土壤含盐量中等(0.6%),靠近石墙风障第1行的木麻黄成活率高达9%,而距离风障.7m的木麻黄成活率仅为1%。位置9~1受到海水少量入侵,土壤含盐量较低(0.22%),靠近石墙风障第1、2行的木麻黄成活率高达100%,地径、树高、活梢生长量均较大。

深沪湾南部沙丘距离海岸线稍远,土壤含盐量低。背风坡(位置16)由于风速相对较小,6年生木麻黄生长较好,顺风坡(位置17)由于风速稍大,木麻黄生长量次之。深沪湾南部靠近海岸处(位置18),由于造林时没有客土,石墙风障低矮(1.3m),土壤含盐量低,但2年生木麻黄成活率仅为2.33%。

后沿沙地木麻黄成熟林由于远离海岸线,受风害影响小,土壤含盐量低,木麻黄平均高度达13.47m。

5结语

深沪湾盛行强劲的东北风(年平均风速>3m/s)导致滨海前沿木麻黄发生严重枯梢甚至死亡,这是晋江市深沪湾风口沿海基干林带造林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木麻黄基干林带不同位置,风速差异显著,靠近石墙风障,或者离海岸线0m以上,风速较小,木麻黄生长较好,成活率高,离石墙风障较远、离海岸较近(小于0m)的木麻黄成活率低,生长不良。木麻黄基干林带滨海前沿部分林地海水倒灌和盐雾,局部土壤含盐量超过1.0%,土壤重度盐渍化,再加上强风,是导致木麻黄幼林在局部几乎全部死亡的主要原因。

参考文献:

[1]庄晨辉.沿海防护林困难地造林技术[J].防护林科技,1993(4):41~43.

[2]张水松,林武星,叶功富,等.海岸带风口沙地提高木麻黄造林效果的研究[J].林业科学,2000,36(6):39~46.

[3]陈端钦.海岸带沙荒风口木麻黄无性系造林效果的综合评价[J].防护林科技,200(1):3~37.

[4]林为鳎刘明文.几种沙障在沙荒风口造林中的应用与分析[J].防护林科技,2012(2):12~14,6.

[5]徐俊森,黄金水,林传凤,等.流沙海岸造林特困区建立防护林关键技术的研究[J].防护林科技,2003(3):1~3.

[6]潘自宝.沙质海岸风口地现状分析与造林关键技术探讨[J].防护林科技,2006(1):86~88.

[7]游克亮.沙荒风口造林困难的主要原因分析及建立防护林技术[J].海峡科学,2008(7):77~79.

土木工程的困境篇9

关键词:沉井施工;下沉;封底

中图分类号:tU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09)10-0267-02

0 前言

沉井(又称为沉箱)由于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需要场地不太大,所以在城市建设中广泛用于各个专业。例如城市管线施工时,使用沉井做工作坑或检查井,可以避免直接开挖施工造成占地过大而影响道路交通或者周围有建筑物无法开挖等。但沉井较一般开挖工程要复杂,遇到的问题比较难以处理。如何能够避免这些问题或是将这些问题处理在萌芽阶段,将是沉井施工成败的关键。

1 沉井施工技术原理

沉井基础是一个井筒状的结构物,它是从井内挖土、依靠自身重力克服井壁摩阻力后下沉到设计标高,然后采用混凝土封底并添塞井孔,使其成为建筑物的基础,沉井基础由于埋置深度可以很大,整体性强、稳定性好,有较大的承载面积,能承受较大的垂直载荷和水平载荷;沉井既是基础,又是施工时的挡土和挡水的围堰结构物。施工工艺并不复杂。沉井施工顺序包括施工前的准备工作――三通一平(地基处理)、开挖基坑、沉井制作、沉井下沉、沉井封底、封顶等主要施工工序,下面将详细介绍沉井的施工技术:

2 沉井制作

2.1 准备工作

首先沉井施工场地要平整,平整范围要大于沉井外侧面1m到3m,场地整平后进行放线定位,定位要准确,并经验收合格后才能正式施工。

2.2 铺垫木、立底节沉井模板和绑扎钢筋

沉井通常是在原位制作,可采用如下不同方法:

2.2.1 垫木法

先在场地上铺一层厚约0.5m的砂垫层(以方便抽取垫木)。在砂垫层上的刃脚处对称的铺设适当的垫木,再在垫木之间添实砂土,然后按照设计的尺寸立模、浇筑第一节底节沉井。

2.2.2 无垫未法

在均匀土层上,可采用无垫木法。浇筑一层与沉井井壁等厚的混凝土,代替垫木和砂垫层。浇的混凝土位于刃脚的下方,其作用是保证沉井在制作过程中和开始下沉时处于垂直方向。

2.2.3 土模法

如地基为均匀的粘性土。则可采用土模法制作沉井。土模法分两种,填土内模:即先用粘土、粉质粘土按照刃脚及隔墙的形状和尺寸分层填筑夯实,修整表面使之与设计相符。挖土内模:当地下水位底,土质较好时,可采用挖土内模。在刃脚部位,按照设计的尺寸,开挖基槽,以地基土作为天然模板。

2.3 浇筑混凝土

浇筑沉井混凝土时,应对称、均匀地进行,以免地面不均匀沉降而引起沉井破裂,最好一次连续浇筑完成。

2.4 拆除模板和垫木

当沉井混凝土的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25%以上时,可拆除内外侧模板;达到设计强度75%时,可拆除隔墙底面和刃脚斜面模板。当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时,就可拆除垫木。垫木中最后拆除的4根,称为定位垫木,常用红油漆标明。拆除垫木的顺序是:先内壁,后外壁,先短边,后长边。长边下的垫木是隔一根撤一根,以定位垫木为中心,由远而近对称地撤除。在撤垫木前,可先撬松垫木下的地基土,每撤除一根,在刃角处随即用砂土回填捣实。

3 沉井下沉

沉井下沉,就是通过在沉井内用机械或人工的方法均匀除土,消除或减小沉井刃脚下土的正面阻力,有时也采用减小井壁与外侧土体的摩阻力的方法,使沉井依靠自身的重量,逐渐地从地面沉人地下,其下沉施工方法有:排水下沉、不排水下沉或中心岛式下沉等。

对于陆地上的沉井是以排水下沉为主,可采用机械抓土,人工配合,或人工挖土,机械做垂直运输的排水明挖法施工,以及用水力机械来代替人工挖土的排水法下沉。也可用空气吸泥潜水员配合或机械抓土潜水员配合的不排水下沉。对于在河流中人工筑岛上的沉井、浮运沉井或者水边滩地粉砂层地段的沉井,应以水下除土的不排水法下沉为主。可见沉井下沉究竟采取排水下沉还是不排水下沉,这要根据沉井所处的位置和沉井穿过土层的情况来决定。

对于深度较深,平面尺寸较大的沉井,下沉后期,沉井外壁的摩阻力将增加到很大,或者沉井井壁较薄,自重较轻,以及沉井下沉系数较小的沉井,下沉到一定深度后,由于外井壁摩阻力的增大,沉井下沉困难,有时可能就沉不下去。在设计和沉井制作之前,就应考虑在井壁外侧设置泥浆套,或者在井壁(外侧)内埋没管道。以便用高压射水或喷射压缩空气等方法来降低沉井外壁的摩阻力,以及在沉井下沉过程中采用在井壁旁压重或在井壁内降低地下水位等措施,帮助沉井下沉,使沉井能顺利下沉到位。

4 沉井封底施工

当沉井下沉至设计标高的要求范围内,经沉降观测,其沉降率(待8h内沉井自沉累计不大于10mm)在允许范围内,即可进行封底,封底分干封底和水下封底两种。下面将详细介绍干封底施工技术:

4.1 准备工作

(1)沉井封底前,在井壁底部凹槽内和隔墙预留钢筋处,需要进行凿毛,将刃脚处凹槽内的污泥清理干净。

(2)在井点降水条件下施工的沉井,在封底前应用大石块或其他砌块将刃脚斜面下垫实,同时要检查井点降水设备是否完好,并能保持连续抽水。采用触变泥浆护壁下沉的沉井,当下沉到设计标高。立即准备进行置换触变泥浆工作。

(3)准备好封底时所需的各种材料和机具(包括混凝土),以及制定出封底方案。当沉井下沉到设计标高前(还应预留一定的抛高度),应及时进行封底,若拖延时日,有可能发生条件变化,产生偏差,或有大量土体涌入井内等,给干封底带来很大的困难,因此,应抓紧做好封底的准备工作。

(4)封底前,还应做好井内集水井筒,以便封底时预放在井底的一定(各仓)位置,便于封底后抽除地下水之用。其深度、大小应满足水泵吸水要求。

4.2 千封底施工

封底前按照设计规定,一般先铺一层碎石(或砾石砂)。整平后,再浇筑素混凝土封底(也称为垫层)。浇筑混凝土时均需沿井壁四周向中央进行。素混凝土封底应一次浇筑,分格、分批、逐段、对称进行,不得中途停顿,避免产生施工缝而造成渗漏,浇筑封底混凝土时,不得堵塞集水井,保证井内排水工作能继续进行,以保证混凝土在终凝以前不浸水。素混凝土封底后表面要平整。当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25%以上时,才允许在上面绑扎底板钢筋。钢筋要绑扎好。

5 结语

(1)沉井下沉过程中要加强施工观测,出现偏差时要分析原因及时调整。

(2)沉井施工时,为确保工程质量,施工前要制订质量通病预防措施,并在施工过程中跟踪检查。把各种质量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土木工程的困境篇10

关键词:国有林;林木采伐;生态林

中图分类号:F32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432(2014)-01-54-1

1林木采伐必将影响生态安全

随着国有林区林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的启动,一部分国有商品林由林业职工家庭承包经营,把林地的经营权、林木的所有权和处置权交给职工,这种做法很可能引起进一步的森林采伐,加剧乱砍滥伐等情况发生。

集体林和村屯自留山在划分之前,林分也与国有林一样郁郁苍苍,而现在林分情况截然不同。集体林由于受政府和林业部门双重管理,在各方利益驱使下,有些集体林遭到了严重的破坏。乱砍滥伐、乱垦滥占、乱采滥挖问题突出,大量的林地、沼泽地被开成参地、农地。良好的森林植被遭到破坏,到处是低质林,有的成了荒山,很难恢复,森林保护土地、涵养水源的作用全面弱化。近十几年来我国森林覆盖率虽然逐年增加,但同时有林地单位面积蓄积量却在下降;生态功能较好的近熟林、成熟林、过熟林不足30%。我国90%的草地存在不同程度的退化,沙化土地年发展速度由上世纪80年代中期的2100平方公里发展至90年代末的3436平方公里,水土流失面积大。有害外来物种入侵,生物多样性锐减,遗传资源丧失,生物资源破坏形势不容乐观。

相比之下,国有林由于有林场管护,森林植被茂密,物种资源保护良好,形成了生态安全的主体屏障。中国生态安全的重要性远比获取木材重要得多,我国森林覆盖率2003年为18.21%,相对其他国家比较低,但生态需求还是很大,所以国有林应该继续实行管护政策,用来保护环境。

2保护国有林是社会需要

这些年国有林也进行采伐,但在采伐方式、采伐蓄积上有严格控制,基本上采大树,留小树,没有破坏森林的良好结构,乔灌草生长旺盛,依靠天然林强大的自然恢复功能,保持了森林的生生不息。如果对国有林进行个人承包,其采伐方式往往不科学,是全林皆伐,林地没有了乔木层保护,土壤会被雨水冲刷,变成荒山秃岭,到时再想恢复森林难上加难。

采伐森林资源会得到一定的经济利益,但对这些地区会产生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对自然资源及对维持生产力过程的森林生态功能的保护,可以确保形成一个促进粮食生产有效和持续供应的环境。按市场价格,国有林的旅游资源、渔和野生生物资源价值占全部国有林资源价值的3/4。砍伐森林及木材交易往往会引起大规模的环境破坏,导致那些以森林为生的农村社区面临贫困的境地,林副产品丧失,旅游业风光不再。

目前,在全世界的105个大城市中,有三分之一以上的大城市,如纽约、洛杉矶、东京、雅加达等,其饮用水大部分依赖于流域中受保护的森林。加强对森林的保护,可以使流域内的城市居民能用上洁净的饮用水或者卫生设施。与修建污水处理厂等措施相比,加强对森林的保护,对于改善城市饮用水所耗费的成本更低。

3职工经济能力难以真正实现林业可持续经营

国有林区林权制度改革试点,将林地承包给个人,希望通过林地内造林,精心经营,大力培育速生丰产林,以图解决我国木材需求紧张状况。林分生长需要土壤、水、自然环境等综合因素,天然林自然恢复很快,伐掉天然林栽树或在天然林林冠下栽树,不但花费大量资金,违背了客观规律,而且也不利于国家整体效益的提高。即使更新原有林分,造林成功与否,也与职工的经济实力是紧密相关的,前景似乎不容乐观。国外人工林培育也是政府政策扶持,资金雄厚的林业公司经营很长时间才能从中获利。造林条件好的成活容易,条件不好的成活困难,期间森林养护经营的费用很大,同时见效慢。林木生长周期长,目前短周期阔叶材桉木、杨木速生丰产林的轮伐期为6年,而针叶材如松木的轮伐期为15年,期限较长。因速生林要真正达到投入―――培育―――轮伐―――更新再投入的可持续性发展,贷款期限基本上需要2个轮伐期,属于中长期贷款。

同时人工林在维护生态上的作用与天然林相去甚远,生态功能好的天然林,乔木、灌木、草、地衣生长旺盛,土壤蓄水力强。而人工林林分林种单一,南方是杉树,北方是杨树、落叶松,导致森林病虫害频发。人工林林龄相同,林层单一,地表长年见不到阳光,杂草和矮小的灌木绝生,于是土质疏松,树根,起不到水土保护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