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水环境治理的背景十篇水环境治理的背景十篇

水环境治理的背景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2:38:53

水环境治理的背景篇1

关键词:环境背景值;地下水;迭代标准差;计算分布函数;关中盆地

中图分类号:p641;X52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2-1683(2016)04-0099-08

abstract:RelativelydetailedenvironmentalunitsofshallowgroundwaterweredividedintheGuanzhongBasinonthebasisoftheintensivestudyofgroundwaterflowfield,rechargeanddischargeconditionsandgroundwaterenvironment.naturalbackgroundlevelsofK++na+,Ca2+,mg2+,Cl-,So42-,HCo3-,tDSofdifferentunitswerecalculatedbyusingtheiterative2-σtechnique,thecalculateddistributionfunction,andthespatialdistributionregularityofbackgroundlevelsformajorcomponentsaswellasitscontrollingfactorswerediscussedonthebasisof487groundwatersamplescollectedfromtheGuanzhongBasin.theresultsindicatedthatthespatialdistributionofthemajorcomponentswasmainlycontrolledbygroundwaterrecharge,runoff,dischargeandhydrogeochemicalprocess,inwhichtheanionintheareawasmainlyHCo3-,thecationinthenorthshoreofweihewasmainlyK++na+whileinthesouthshoreofweihewasmainlyCa2+;moreover,thehydrogeochemicalprocessinthenorthernareaofweihewasmainlymineralizationandevaporation,andinthesouthernareaofweihewasmainlylixiviation.theresultsobtainedprovidescientificreferencefortheevaluationofgroundwatercontaminationandthefuturedevelopmentandprotectionofwaterresources.

Keywords:

backgroundlevels;groundwater;iterative2-σtechnique;calculateddistributionfunction;GuanzhongBasin

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的不断增长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种环境问题日趋严重,其中地下水污染问题也在日益加剧[1]。在部分城市和广大农村地区,地下水往往是唯一的供水水源。然而,目前地下水污染已成为制约许多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2]。对此,众多研究者在地下水污染源分析、污染程度确定、污染时空变化规律等方面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3-4]。在这些研究中,地下水环境背景值的确定具有重要作用,它是进行地下水污染程度评价及污染治理效果评价的基础。地下水环境背景值是指未受到污染或基本未受到污染的情况下,地下水的化学组分和含量[5]。由于地下水化学成分的形成受到区域地质构造、水文地质条件及地形地貌等多种自然因素及人类活动的影响,因此地下水环境背景值具有时间和空间的概念[6]。地下水中各组分的背景值受到水岩相互作用,地下水补、径、排条件及各种生物化学进程的影响,会表现出局部差异的特点。因此,环境背景值应为一个范围值,而不是一个固定的数值[7]。

地下水是关中盆地生活饮用水的重要来源[8]。近年来,多位学者对关中盆地地下水水化学组分、水化学场演化及水化学特征做过相关研究[9-11],但研究内容均未涉及地下水环境背景值。因此,本文以关中盆地1997年-1999年地下水质分析资料为依据,运用迭代标准差法、计算分布函数法,确定该区潜水主要离子环境背景值及其空间分布规律,并分析其形成因素。

1研究区概况

关中盆地位于陕西省中部,西起宝鸡,东至潼关,南依秦岭,北抵北山,是一个三面环山,东面敞开的新生代断陷盆地。盆地属暖温带半湿润半干旱气候带,年均气温12℃~14℃,年均降雨量500~750mm,蒸发量1000~1200mm。盆地内主河流渭河自西向东横贯盆地中部,南岸支流密集短小,北岸支流少而长。地势总体西高东低,向东微倾[11]。自山区向盆地中心呈阶梯状降落,依次分布山前倾斜平原、黄土台塬、河谷阶地。本文选取水样数据较多的渭河北岸泾河以西和渭河南岸汤峪河以东地区为研究区,涉及西安、宝鸡、咸阳和渭南4个行政市。

关中地区沉积了厚逾千米的第四系松散岩类,地势低平,岩层透水性好,为地下水的赋存和运移提供了良好的空间。盆地内潜水主要包括洪积漂石、砂砾石与粉质黏土等互层孔隙潜水,冲积砂砾卵石层孔隙潜水和风积黄土层孔隙裂隙潜水。潜水流动方向与地形坡度一致,由秦岭、北山山前向盆地中心偏东流动(图1)。径流排泄、蒸发排泄、人工开采是潜水主要的排泄方式。

2地下水环境背景值研究

2.1地下水环境背景值研究方法

1924年,美国学者F.w.克拉克首先发表了背景值方面的报告;[HJ2.4mm]1975年,美国学者J.J.康纳等人在对各环境要素化学元素丰度值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美国部分地区的环境背景值。中国自1976年开始,从环境科学角度出发,对北京、南京、广东、松辽平原等地区的土壤环境背景值进行了调查和研究,并引入“土壤环境背景值”概念。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水文地质学家正式提出了“地下水环境背景值”[12]。

地下水环境背景值的确定有多种方法,如类比法、历史曲线法、数理统计分析法等。其中,类比法是一种间接方法,通过研究与工作区地质、地貌、水文地质条件相似区域的地下水环境背景值,以代表工作区内的背景值;历史曲线法是基于研究区内长序列地下水化学观测资料,研究未出现阶跃变化的记录数据以确定研究区的背景值。相比之下,数理统计分析法是目前应用最多的方法,包括划分水环境单元、布点、取样分析,剔除异常值、确定环境背景值等步骤[13]。

数理统计分析法又包括概率图法、回归分析、迭代标准差法和计算分布函数法等[14-15]。多数数理统计方法通常基于样本数据服从正态分布的假设,而迭代标准差法和计算分布函数法既不需要某一特定的先验分布,又可适用于相对数量较少的数据集(n>30)[16]。

本次地下水环境背景值研究充分利用1997年-1999年关中盆地潜水水质分析资料,区内潜水水样共487组,[HJ1.9mm]样品采集深度为120~300m。对于n>30的水环境单元,运用迭代标准差法和计算分布函数法计算各组分环境背景值,并对两种方法的适用性进行比较分析。其基本方法是先剔除异常数据以确保剩余数据服从正态分布,再运用Lilliefors检验法进行正态性检验,最终确定背景值范围。

对于n

2.2地下水环境背景值单元划分

环境背景值单元是指一定时间、一定范围内水环境要素和元素一致的水域地区,具有时间和区域变异性[17]。合理划分环境背景值单元,对研究地下水环境背景值特征和客观规律具有重要作用。

依据研究区内地下水的形成条件,赋存特征、介质特点和地下水类型等,并结合气象、地貌类型,共划分为10个环境背景值单元[18](图2)。

2.3地下水环境背景值计算

对于n>30的水环境单元(Ⅰ、Ⅲ、Ⅵ、Ⅹ区)运用迭代标准差法和计算分布函数法计算,数据统计分析采用文献[16]提供的excel宏完成,计算结果见表1。

n

(1)剔除异常值。

为了获取真实的水环境背景值,必须对测定数据进行检验,以避免在采样、送检和分析过程中可能存在的污染[19]。采用Grubbs准则(取显著性水平α=0.01时判断为异常值),对各水环境单元内数据进行检验,若某一水样的某一指标测试值存在异常,则剔除该指标,而不清除这一水样记录[20],检验结果见表2。

(2)检验分布类型。

选用SpSS软件中的Kolmogorov-Smirnov法和Shapiro-wilk法(w检验)对各统计单元内各组分含量概率分布类型进行综合判定(信度选为0.05)。组分含量测试值的分布类型为正态或对数正态分布,不满足上述两种分布类型的,统一作偏态分布。

(3)确定背景值。

各组分背景值是一个范围值,而不宜用某一确定数值来表示[18]。根据地下水组分测试值的分布类型,采用不同的统计计算方法,其中,正态分布类型采用算术平均值法,对数正态分布类型采用几何平均数法,偏态分布则采用累积频率法[13]。

在运用SpSS统计软件分析各组分分布类型的基础上,由上述方法对Ⅱ、Ⅳ、Ⅴ及Ⅶ-Ⅸ水环境单元内各化学组分背景值进行确定(见表3)。

3结果讨论

表1表示分别运用迭代标准差和计算分布函数法计算得出的水环境单元Ⅰ、Ⅲ、Ⅵ、Ⅹ区各组分环境背景值。各个水环境单元中大多数组分测试值服从正态分布,且这两种方法确定的大多数组分背景值具有相似的结果,说明运用这两种方法计算地下水环境背景值得到了比较合理的结果[7]。然而,两种方法的计算结果在少数情况下也存在明显的差异,现说明如下。

如图3、图4所示,在北山洪积扇孔隙水环境单元(Ⅰ区)中,运用迭代标准差法计算的tDS背景值上限较高,且没有通过Lilliefors检验。其原因是,此方法目的是构造一个正态分布,而此时tDS近似服从离散性较大的偏态分布,集中值落在两个峰之间,较大的离散性会造成对背景值上限的过高估计。渭北一级黄土台塬孔隙裂隙水环境单元(Ⅲ区)中的HCo3-离子也是类似情况。因此,迭代标准差法不适用于服从偏态分布的数据。

图5、图6表示两种方法在临潼至华县一级黄土台塬孔隙裂隙水环境单元(Ⅵ区)的HCo3-离子背景值计算中存在显著差异。迭代标准差法可以将低于下限和高于上限的异常值剔除,且通过了正态分布检验,背景值为294.7~494.3mg/L;而计算分布函数法得出的背景值是215.7~557.8mg/L,但没有通过正态性检验。因此,对于在自然状态下,组分的浓度分布几乎都倾向于较高值且较低值很少的情况下,用迭代标准差法计算背景值更合理。

图7和图8分别表示了K++na+、Ca2+、mg2+、Cl-、So42-及HCo3-离子在各水环境单元内的背景值(集中值)对比曲线图。不同水环境单元内各离子背景值具有明显差异性,但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从图8中可以看出,在渭河北岸,K++na+较富集,其背景值在各水环境单元内大小表现为Ⅰ区>Ⅳ区>Ⅲ区>Ⅱ区。Ⅰ区位于漆水河至泾河北山洪积扇前缘,水系少,径流条件差,主要受矿化作用的影响,K++na+较富集。而Ⅱ区位于漆水河以西,水系发育,径流条件较好,以溶滤作用为主,矿化作用减弱,阳离子的背景值表现为Ca2+>K++na+>mg2+。而在Ⅲ、Ⅳ区分别为渭河北岸黄土台塬区和渭河冲积平原,地势低平,径流滞缓,加之黄土对阳离子的吸附作用及蒸发浓缩作用增强,加剧了K++na+离子升高。在渭河南岸由于秦岭洪积平原及各支流冲积平原内径流条件通畅,阳离子背景值整体表现为Ca2+>K++na+>mg2+的特征。由图可见,K++na+离子背景值由东向西、自北向南呈递减趋势;从阳离子分布特征来看,渭河北岸矿化作用较南岸强。

从图8可以看出,关中盆地地下水化学成分中阴离子以HCo3-为主,其背景值占绝对优势。在洪积扇前缘和渭河冲积平原,由于含水层岩性变细,地下水径流缓慢,水交替作用弱,Cl-、So42-出现一定程度的富集。从表2和表4可以看出,Cl-、So42-离子背景值变异系数较大,属于气候和人类活动变化的敏感性因子,对地下水盐化起着重要作用。

总体来看,渭河北岸K++na+、mg2+、Cl-、So42-、HCo3-背景值均大于渭河南岸,而渭河以南Ca2+背景值较渭河以北高。在地下水流滞缓、矿化作用和蒸发浓缩作用强烈的区域,地下水水环境有利于K++na+、Cl-和So42-离子的富集。可见,关中盆地主要常规组分背景值特征受到地质地貌、水文地质条件和水化学作用的影响。

4结论

(1)本文通过对关中盆地水文地质条件和地下水环境状况的深入研究,对关中盆地进行了详细的地下水环境背景值单元划分,运用迭代标准差法和分布函数法求取了关中盆地潜水主要常量组分K++na+、Ca2+、mg2+、Cl-、So42-、HCo3-、tDS的环境背景值。

(2)7项化学指标环境背景值在研究区的分布情况总体上表现为阴离子以HCo3-为主,阳离子渭河北岸以K++na+为主,渭河南岸Ca2+为主。黄土台塬孔隙裂隙水和渭河阶地孔隙水环境单元各组分的背景值高于洪积扇孔隙水环境单元。这一规律基本体现了地下水流动系统中补给区与排泄区地下水组分含量变化的特点,符合地下水水化学类型形成演化规律,且验证了所划分的背景值单元的合理性。

(3)渭河以北地区水文地球化学作用主要以矿化和蒸发浓缩作用为主,渭河以南地区以溶滤作用为主。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薛禹群,张幼宽.地下水污染防治在我国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中的双重意义[J].环境科学学报,2009,29(3):474-481.(XUeYu-qun,ZHanGYou-kuan.twofoldsignificanceofgroundwaterpollutionpreventioninChina'swaterpollutioncontrol[J].actaScientiaeCircumstantiae,2009,29(3):474-481.(inChinese))

[2]姜建军.中国地下水污染现状与防治对策[J].环境保护,2007,38(10):16-17.(JianGJian-jun.thepresentstatusofgroundwaterpollutionandcontrolmeasuresinChina[J].environmentalprotection,2007,38(10):16-17.(inChinese))

[3]张新钰,辛宝东,王晓红,等.我国地下水污染研究进展[J].地球与环境,2011,39(3):415-422.(ZHanGXin-yu,XinBao-dong,wanGXiao-hong,etal.progressinresearchongroundwaterpollutioninourcountry[J].earthandenvironment2011,39(3):415-422.(inChinese))

[4]peiyueLi,HuiQian,KenwF,etal.anthropogenicpollutionandvariabilityofmanganese[HJ1.9mm]inalluvialsedimentsoftheYellowRiver,ningxia,northwestChina[J].environmentalmonitoringandassessment,2014,186(3):1385-1398.

[5]贺秀全.地下水环境背景值研究中存在的几个问题[J].地下水,1994,16(2):68-69.(HeXiu-quan.Severalproblemsinthestudyofthebackgroundvalueofgroundwaterenvironment[J].Groundwater,1994,16(2):68-69.(inChinese))

[6]张英,孙继朝,黄冠星,等.珠江三角洲地区地下水环境背景值初步研究[J].中国地质,2011,38(1):190-196.(ZHanGYing,SUnJi-chao,HUanGGuan-xing,etal.apreliminarystudyofnaturalbackgroundlevelsofgroundwaterintheZhujiangRiverDelta[J].GeologyinChina,2011,38(1):190-196.(inChinese))

[7]BegoaUrresti-estala,FranciscoCarrasco-Cantos,iakiVadillo-pérez,etal.Determinationofbackgroundlevelsonwaterqualityofgroundwaterbodies:amethodologicalproposalappliedtoamediterraneanRiverbasin(GuadalhorceRiver,malaga,southernSpain)[J].Journalofenvironmentalmanagement,2013,117:121-130.

[8]邓林,王文科,杨晓婷,等.关中盆地地下水硝酸盐含量的空间变异特征[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8,22(10):152-155.(DenGLin,wanGwen-ke,YanGXiao-ting,etal.SpatialvariabilityofnitratecontentofgroundwaterinGuanzhongBasin[J].JournalofaridLandResourcesandenvironment,2008,22(10):152-155.(inChinese))

[9]段磊,王文科,杨晓婷,等.关中盆地浅层地下水氮污染的时空变化规律及其防治措施[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1,25(8):133-137.(DUanLei,wanGwen-ke,YanGXiao-ting,etal.temporalandspatialvariationof"threenitrogen"onshallowgroundwaterinGuanzhongBasinanditscontrolmeasures[J].JournalofaridLandResourcesandenvironment,2011,25(8):133-137.(inChinese))

[10]peiyueLi,HuiQian,Jianhuawu,etal.occurrenceandhydrogeochemistryoffluorideinshallowalluvialaquiferofweiheRiver,China[J].environmentalearthSciences,2014,71(7):3133-3145.

[11]孙一博,王文科,段磊,等.关中盆地浅层地下水地球化学的形成演化机制[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14,41(3):29-35.(SUnYi-bo,wanGwen-ke,DUanLei,etal.GeochemicalevolutionmechanismsofshallowgroundwaterinGuanzhongBasin[J].Hydrogeology&engineeringGeology,2014,41(3):29-35.(inChinese))

[12]郭高轩,辛宝东,刘文臣,等.我国地下水环境背景值研究综述[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10,37(2):95-97.(GUoGao-xuan,XinBao-dong,LiUwen-chen,etal.ReviewonthestudyoftheenvironmentbackgroundvaluesofgroundwaterinChina[J].Hydrogeology&engineeringGeology,2010,37(2):95-97.(inChinese))

[13]刘文波,冯存娥,高存荣,等.河套平原地下水环境背景值[J].地学前缘(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北京大学),2014,21(4):147-157.(LiUwen-bo,FenGCun-e,GaoCun-rong,etal.BackgroundvalueofgroundwaterenvironmentinHetaoplain[J].earthScienceFrontiers,2014,21(4):147-157.(inChinese))

[14]elisabettapreziosi,Danieleparrone,andreaDelBon,etal.naturalbackgroundlevelassessmentingroundwaters:probabilityplotversuspre-selectionmethod[J].JournalofGeochemicalexploration,2014,143,43-53.

[15]Kyoung-HoKim,Seong-taekYun.DeterminationofnaturalbackgroundsandthresholdsofnitrateinSouthKoreangroundwaterusingmodel-basedstatisticalapproaches[J].JournalofGeochemicalexploration,2015,148,196-205.

[16]nakicZ,posavecK,Bacania.avisualbasicspreadsheetmacroforgeochemicalbackgroundanalysis[J].Groundwater,2007,45(5):642-647.

[17]agnieszkaGaluszka.areviewofgeochemicalbackgroundconceptsandexampleusingdatafrompoland[J].environGeol(2007)52:861-870.

[18]张茂省,朱立峰,杨晓勇,等.关中盆地地下水系统分析与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对策[J].第四纪研究,2005,25(1):15-22.(ZHanGmao-sheng,ZHULi-feng,YanGXiao-yong,etal.GroundwatersystemsandsustainabledevelopmentcountermeasuresofgroundwaterresourcesintheGuanzhongBasin[J].QuaternarySciences,2005,25(1):15-22.(inChinese))

水环境治理的背景篇2

土地环境质量标准

土地环境质量标准是国家为防止土壤污染、保护生态系统、维护人体健康所制订的土壤中污染物在一定时间和空间范围内的容许含量值。

土地环境质量标准是一个阈值。土壤中的化学物质含量低于此值,一般不会有污染问题;高于此值,则应作进一步调研,若确有危害,则确认土壤已被污染。由于土壤环境质量标准是由国家制定的,带有一定的强制性。

区域土壤环境背景值

土壤环境背景值是指在不受或很少受人类活动影响的情况下,土壤的化学组成或元素含量水平。由于人类活动与现代工业发展的影响已遍布全球,现在严格意义上的土壤自然背景值已很难确定,只能去寻找人类影响尽可能少的土壤来确定土壤环境背景值。

因此,作为土壤的环境背景值或本底值、维持当前土壤环境质量的目标,土壤环境背景值只能是一个相对概念。

场地土壤污染临界值

土壤污染临界值是指某场地土壤中污染物对生物、水体、空气或人体健康是否产生危害的临界值。高于此临界值,说明土壤已受污染,应根据受害程度和可能条件,采取相应的修复措施。土壤污染临界值通过风险评估而得,其值因土壤、受体的不同而异。

名词解释

什么是土壤污染?

定义

土壤污染是指具有生理毒性的物质或过量的植物营养元素进入土壤而导致土壤性质恶化和植物生理功能失调的现象。土壤污染可导致土壤组成、结构、功能发生变化,进而影响植物正常生长发育,造成有害物质在植物体内累积,通过食物链危害人畜健康,或经地面径流、土壤风蚀,使污染物向其他地方转移。土壤有一定的自净能力,但土壤一旦被污染,就很难恢复,特别是重金属污染。

分类

土壤污染大致可分为无机污染物和有机污染物两大类。

无机污染物主要包括酸、碱、重金属,盐类、放射性元素铯、锶的化合物,含砷、硒、氟的化合物等。

有机污染物主要包括有机农药、酚类、氰化物、石油、合成洗涤剂、苯并芘以及由城市污水、污泥及厩肥带来的有害微生物等。特点

隐蔽性和滞后性土壤污染往往要通过对土壤样品进行分析化验和农作物的残留检测,甚至通过研究对人畜健康的影响后才能确定。

累积性污染物质在土壤中不易扩散和稀释,容易因不断积累而超标,使土壤污染具有很强的地域性。

不可逆转性重金属对土壤的污染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过程,许多有机化学物质的污染需要较长时间才能降解。比如,被某些重金属污染的土壤可能要100年~200年时间才能够恢复。

难治理积累在污染土壤中的难降解污染物,很难靠稀释作用和自净化作用消除。有时需要靠换土、淋洗土壤等方法才能解决问题。

知识堂

造成土壤污染的原因

1.过量施用化肥

长期大量使用氮、磷等化学肥料,会破坏土壤结构,造成土壤板结、耕地土壤退化、耕层变浅、耕性变差、保水肥能力下降等。2.农药

农药进入土壤后,大部分可被土壤吸附,在植物根、茎、叶、果实和种子中积累,通过食物、饲料危害人体和牲畜的健康。

3.重金属元素

重金属污染十分难以消除。一旦土壤受到镉、砷、铬、铅、汞等重金属元素污染,就会进入农作物或粮食中,对人体健康造成影响。

4.污水灌溉

未经处理或未达到排放标准的工业污水中含有重金属、酚、氰化物等许多有害物质,这些有毒有害的物质带至农田,会造成土壤污染,危害人体健康。

5.酸沉降

大气中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有害物质,在大气中发生反应形成酸雨,通过沉降和降水而降落到地面,引起土壤酸化。

6.固体废物

污泥作为肥料施用,常使土壤受到重金属、无机盐、有机物和病原体的污染。工业固体废物和城市垃圾向土壤直接倾倒,易使重金属向周围土壤扩散。

7.牲畜排泄物和生物残体

禽畜饲养场的厩肥和屠宰场的废物,如果不进行物理和生化处理,其中的寄生虫、病原菌和病毒等就可能引起土壤和水域污染,并通过水和农作物危害人体健康。

法律法规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1995年颁布实施的《土壤环境质量标准》按照土壤应用功能、保护目标和土壤主要性质,规定了土壤中污染物的最高允许浓度指标值及相应的监测方法。标准适用于农田、蔬菜地、茶园、果园、牧场、林地、自然保护区等地的土壤。

根据土壤应用功能和保护目标,《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将土壤环境质量划分为3类:

i类为主要适用于国家规定的自然保护区(原有背景重金属含量高的除外)、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源地、茶园、牧场和其他保护地区的土壤,土壤质量基本上保持自然背景水平。

Ⅱ类主要适用于一般农田、蔬菜地、茶园果园、牧场等到土壤,土壤质量基本上对植物和环境不造成危害和污染。

Ⅲ类主要适用于林地土壤及污染物容量较大的高背景值土壤和矿产附近等地的农田土壤(蔬菜地除外)。土壤质量基本上对植物和环境不造成危害和污染。

同时,土地环境质量标准分为3级。其中,Ⅰ类土壤环境质量执行一级标准;Ⅱ类土壤环境质量执行二级标准;Ⅲ类土壤环境质量执行三级标准。详见下表:

我国有哪些相关规定?

目前,我国尚未有针对土壤污染防治的专门立法,但相关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中有对这一问题的零散规定。

《宪法》第9条和第10条规定,“国家保障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一切使用土地的组织和个人必须合理地利用土地。”

《环境保护法》第20条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农业环境的保护,防治土壤污染。”

《农药管理条例》第25条规定:“使用农药应当遵守农药防毒规程,正确配药、施药,做好废弃物处理和安全保护工作,防止农药污染环境和农药中毒事故。”

水环境治理的背景篇3

关键词:艺术家;艺术风格;时代背景;反映

第一章:绪论

影响艺术风格形成的因素有很多,如家庭环境、自身性格、生活经历、时代背景、文化背景等等。在这里只对“时代背景”与艺术风格形成的关系做以论述。纵观世界美术,“时代背景”对艺术风格的影响尤为突出。通过对西方美术史的研究,我将以不同时代政治环境、经济发展水平、人文文化背景为切入点来论述不同时代背景与艺术风格形成的关系。

第二章:政治环境与艺术家艺术风格形成的关系

在不同时代、地区的政治环境下形成的艺术风格不同。

古希腊艺术繁荣时期是“古典时期”。在公元前5世纪,经过希腊联邦和波斯帝国的“希波战争”之后,雅典政治发展到了他的黄金时代,以此为基础艺术也出现繁荣局面。希腊城邦制度及其民主政治与公共生活,激发了城邦艺术家的艺术创造力。不论是鞋匠还是铁匠都能在法庭上判决最重大的政治案件,在公民大会中决定国家大事。这种宽松的政治环境为艺术创造提供好的环境。且古希腊人的城邦制度密布在地中海的周围,其周围都是欲来侵犯的蛮族,同时城邦之间也是互相敌视,这种环境使希腊城邦公民不得不参与战争,而作战时需要好的身体,由此,古希腊人锻炼士兵的身体,使其健美矫健、吃苦耐劳。他们把精力都用在了练身场,通过跳跃、拳击、赛跑、掷铁饼,把肌肉锻炼的又强壮又柔韧。随着古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诞生,希腊人对体育竞技的热爱到达高峰。这使希腊艺术家对于人体美有表现。希腊艺术家雕刻的人物外形曲线优美、理想。形成了希腊艺术崇尚造型准确、体型健壮的人体的艺术风格。代表作就是米隆的《掷铁饼者》,这件作品显示出希腊雕刻艺术已完全成熟。整个人体造型准确,表现了竞技者在掷出铁饼时一瞬间的动态、表现出掷铁饼整个过程中肌肉运动的连续性。以此赞美了人体的美和运动所饱含的生命力。

新古典主义的代表是大卫,他作品中常带有革命性。在《布鲁图斯》中,为维护共和而被处决了两个儿子的布鲁图斯在阴影中黯淡伤神的形象,尤其令人荡气回肠。而《马拉之死》更以写实严谨的手法,表现出在当时刚发生不久的悲剧,作者对遇刺的战友以刚劲的用笔,表现出对马拉的无尚崇敬。《加冕式》描绘的是遭到胁迫而无可奈何的教皇为拿破仑一世加冕的场景,在整个画作中不论是皇亲国戚还是外国使节和将军,都鲜明生动绝无类同,作者描绘出他们每个人不同的而且微妙的心理变化。他的肖像画也体现出同样的特点。

浪漫主义的代表是德拉克罗瓦,他想象力达到顶峰的作品是《自由领导人民》,表现作者对当时封建势力复辟的痛恨、对自由的向往和对必须革命的必要性。整个画面描绘上界的女神半裸的出现在街垒上,手持上了刺刀的步枪,率领着起义者冲锋陷阵,画家的概括和夸张能力在这幅作品中发挥的淋漓尽致。

批判现实主义风格中我个人比较喜欢米勒,他出生于农家,后又定居巴比松村从事农业耕作,长期接触农民,作品中常带有对剥削制度的痛恨和对无产者的赞美。他的画作中表现的人物质朴平凡,《拾穗者》中画家没有做任何的美化,画面质朴、凝重,我们甚至看不清那3个弯腰劳动妇女的脸,因为神圣的劳作已是一种美了。这件作品使公众首次发现了平凡劳动的伟大。

最具典型的印象主义画家莫奈,他一生坚持印象主义画风,抱着描绘光与色的明确目的画画。他的风景画突破传统题材和构图的束缚。他画的《草垛》系列,侧重记录和捕捉同一场景不同季节、不同气候、不同时间、不同光线气氛下草垛变幻无穷的色调外观。他忽视物象轮廓写生,主要以光线和色彩来表现瞬间印象,追求绘画色彩关系独立的美。

第三章:经济发展水平与艺术家艺术风格形成的关系

在古代奴隶制和封建制生产关系时期,整个人类社会经济发展保持平稳、缓慢的趋势向前发展。在各不同地区和国家艺术产品主流或是以建筑或是雕刻,绘画一般是装饰建筑物的,统治者皇室和贵族的财力、物力最充足,所以艺术主要作用是用来皇室和贵族彰显或纪念其丰功伟绩或纪念战争胜利,艺术风格相对单一。随着资本主义萌芽,市民阶层的出现地促进了世俗文化发展。西方各民族国家兴起,确立了个人价值,促进了世俗文化的发展,提倡世俗的“人”为中心。这时期的美术开始在作品中反映人生,反映社会世俗生活。艺术作品是追求平静、和谐的古典主义,带有真实性和时代感。伴着商业的发达而活跃,农业也不断改进,经济繁荣,言论自由,艺术家有着宽松自由的艺术氛围。资产阶级强大得势,画家们把目光投向现实生活中。经济的繁荣昌盛使人们有能力购买艺术作品美化其住宅、办公室等。公共场所管理人员、商业工会、公司企业也向画家订画,绘画市场由此而产生。艺术风格方面具有很大的突破和发展。因此,出现了肖像、风俗、静物、风景等多种风格的画家。也形成了一系列对后世具有很大影响力的画派。

第四章:人文文化背景与艺术家艺术风格形成的关系

欧洲在经历了1000年的封建教会统治,各大欧洲国家日益强大,宗教思想和行为都发生了变化。当时人们从古文献和古典艺术中发现了对自然和人体价值的重视,使他们对人和自然做出了新的评价。被禁锢的多年的古典文化又引起了人们的重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韵出现,即动摇了中世纪封建社会的基础,也确立了个人的价值,肯定了现实生活的积极意义,促进了世俗文化的发展。因此,在这个基础上产生了与宗教神权文化相对立的思想体系a文主义。

人文主义肯定认识生活的创造者和主人,他们要求文学艺术表现人的思想感情,因此,人文主义的学者和艺术家提倡人性反对神性,提倡人权反对神权,提倡个性反对人身依附。文艺复兴时期的美术就是在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他们崇尚希腊、罗马古典艺术,每天都由古典作品的新发现和新发掘,这种风尚使当时的人文主义艺术家相信人体是最好的艺术题材。艺术家在受到人文主义的感染后,大都以现实中的人物为题材描绘世俗场景,或把宗教人物世俗化,以古典写实的手法刻画客观物象。这时期的艺术家最主要的代表就是文艺复兴三杰――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拉斐尔。

最具代表的是《蒙娜丽莎》,它代表达・芬奇的最高艺术成就,成功地塑造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出现以后一位现实世俗生活中城市有产阶级的妇女形象。画中人物坐姿优雅,笑容微妙,背景山水幽深茫茫。达・芬奇在人文主义思想影响下,着力表现人内心世界的感情。在构图上,达・芬奇改变了以往画肖像画时采用侧面半身或截至胸部的习惯, 代之以正面的胸像构图,透视点略微上升,使构图呈三角形,蒙娜・丽莎就显得更加端庄、美丽。

水环境治理的背景篇4

随着当前社会建设的逐渐推进,市场经济化体制得以日益成熟,各类企业之间的竞争力被逐渐加强。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一个企业要想得以长久的生存,就需要促进自身建设的不断提高和加强,开展相应的思想政治工作,加强队伍建设,从而使企业内部的各项工作被高效开展,为企业的长效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一、工作开展重要性

随着当前社会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经济市场的变化日新月异,使得工会的思想政治工作发生了一定程度的改变。要想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中,促进企业得以长久的生存和发展,就需要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将企业政工的基本素质进行提高。从传统的思政工作来看,其工会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施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不仅不能将员工的实际问题我进行有效的处理,而且在员工利益和组织利益出现矛盾的时候,也不能进行充分协商,从而使得员工的对思想政治工作的认识较低,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不利于企业的建设发展。因此,需要企业在新常态的发展背景下,加强对员工的思想政治工作,促进其自身修养的不断提高,加强协调能力,促进沟通能力的增加,并将思想政治工作落实到实处,对员工的实际问题进行有效的解决,促进员工工作积极性的提高,从而有利于促进企业的建设推进。

就思想政治工作来说,它是我党的将思政精髓和优良传统进行有效传承的重要?热荩?是提高政工员工思想政治工作的关键因素。员工在进行工作开展的过程中,其工作水平的提升和业务素质等都需要思政政治工作的支持,它不仅能够号召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而且能够有计划,有步骤的促进员工有效的开展各项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团结凝聚力,加强企业的战斗力。也就是说,加强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不仅能够稳定单位人员的人心,起到一定的激励鼓舞作用,而且能够有效的推进企业各项工作的积极开展。而工作干部则可以通过将积极思想进行宣传,促进好人好事,将奉献精神和奋斗精神等进行宣扬,从而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使企业工作处于一个积极的环境氛围中。因此,在新常态的发展背景下,开展企业的思政政治工作,提高政工干部的基本素质,有利于促进企业的建设发展,为国家建设的进一步推进打下良好基础。

二、新常态下政工思想特点

(一)多样性

在社会经济新常态的发展背景下,企业员工的思想发生了一定的变化。首先是具有一定多样性。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我国对外贸易和文化交流等工作得很大程度的加强,这促进了世界多元化形式的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下,人们的思想与社会的相结合,形成准求美好生活,重视个人主义,向往新鲜事物的发展方向,使得人们的思想变得空前活跃,对利于的诉求度加强,导致心理问题逐渐突出。在这样的情况下,加强员工的思想政治工作,促进其说服力,感染力和凝聚力的加强,有利于为员工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增强他们的是非判断能力,革新对世界的认识,促进其向健康的方向进行发展。

(二)独立性

在新常态的发展背景下,国家经济建设得以不断加强,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对文化和思想的认知度得到不断加强的同时,也促进了思想复杂度的发展。企业政工逐渐表现出强烈的个性化发展趋势,每个人对相同事物都存在着不同的见解,也都不具有自己的评判标准,这就使得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提高和加强变得异常困难,要想让员工在这样的背景下从心底里接受思想教育,就需要相关工作人员提高自身的意识,促进思政工作工作的高效开展,注重工作的方式方法,在满足人们个性发展的同时,保持公平的原则,维护个人自尊,激发其能力和充分发挥,为企业作出积极贡献。

(三)差异性

在时代的不断变革中,人们的思想发生着一定的变革,在新常态的发展背景下,人们的思想素质也存在着参差不齐的情况,而且受到个人性格和心理承受能力不同等因素的影响,人们的自我调解能力存在一定的差异,也就是说,在这样的情况下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就需要工作人员从个人的角度进行出发,对每个员工的思想状态进行分析和掌握,从而有针对性的帮助他们将个人问题进行解决,有利于他们全身心的投入到企业的建设工作中,为企业的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三、新常态背景对企业政工的素质要求

(一)创新思想观念

党中央对党建工作提出了一些列要求,如何在新形势的发展背景下,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等工作的切实落实,就成为企业发展中的重要任务。而政工工作的职责所在,正是促进党建工作的具体落实,将企业发展中的思想政治工作的进行具体落实。这就需要政工员工具有较强的工作素质,提高自身的工作认识,在管理方面进行思想解放,促进创新工作的推进。从当前企业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发展现状来看,其面临着诸多问题和挑战,要想在这样的环境下,将我思想政治工作的作用效能发挥到最大,就需要政工人员具有较高的创新能力,促进工作多样新发展,激发员工工作积极性,在不断的实践探索中,寻找出一条符合企业实际发展的工作新路子,将舆论宣传与思想政治工作相结合,具有工作效率的高效推进。

(二)讲求工作效率

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具有一定的强制性,指令性,这样的性质在当前新形态的发展背景下,已经不适用,需要员工将这样的工作进行改善,将其性质变为参与性和指导性,促进有情管理的推进,使工作逐渐向多样性,丰富性等方向进行发展,并加强工作的新颖性,吸引员工的注意力,对员工进行基层的深入调查,将员工生活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进行掌握,抓准主要矛盾点,具有针对性的将其进行解决和处理,从而有利于促进各项工作推进,提高思政工作的工作效率。

(三)提高工作水平

在新常态的发展背景下,人们的是思想呈现出多样性和差异性,要在这样的环境下,促进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高效推进,就需要相关的政工人员具有较高的工作水平和职业素养。这就需要政工人员进行不断的学习,提高自身认识,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并能够对生产组织,安全质量,工艺流程和经营管理等方面的相关知识进行了解和掌握,促进自身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并要能够将不同的工作方法进行研究,促进创新宣传教育工作的推进,将组织资源等问题进行有效的解决,并加强与上下级之间的联系,保证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促进各项工作的高效推进。

(四)树立良好形象

要想在新常态的发展背景下,促进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进一步加强和推进,需要员工在工作的过程中,树立良好的形象,具有坚强的党性,能够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自身?^脑的清醒。并要能够在道德修为上为职工树立标杆和表率,将宗旨意识进行牢固,并恪守职业道德,在具有一定亲和性的同时,坚持工作原则。严宇律己,并坚持走群众路线,加强与员工之间的沟通交流,为员工解决实际问题,从而为员工树立良好的干部形象,并以此为努力目标,有利于促进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推进。

四、具体措施

(一)加强理论学习

在企业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过程中,员工的主要工作就是学习,这不仅是其自身工作性质所具有的责任,更是一种的生活方式和生存需求的表现。需要他们在工作的同时,能够紧跟时代的发展步伐,与时俱进,促进自身素质的提高。在具体的工作过程中,要带头学习各种理论知识,积极开展实践活动,将知识进行灵活的运用,努力掌握马克思主义立场,将其观点,思想和方法进行落实,并将工作的原则性进行加强,促进其系统性和创造性的提高。与此同时,还要注重将知识结构进行改善,将自身的知识面进行不断的扩宽,改进错误的工作方法提高自身认识,促进问题解决能力的增强。

(二)深入员工生活

要想促进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效率的有效的提高,就需要相应的政工工作深入到员工生活,对其思想发展状态进行了解。将政治工作的优势进行充分的发挥,要能够经常的深入到一线与员工进行积极的交流,将新常态下的政策渗透给大家,并要能够以平等的态度对待他人,接近员工的生活,针对员工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要给予最大程度的帮助,给员工家的感觉,从而有利于员工积极的参与到工作过程中,为企业的建设作出贡献。

(三)改进工作作风

从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开展的发展现状来看,其在近些年的建设过程中,其工作还存在一定的不足,作风还有待改进。因此,还需要政工员工在具体的工作过程中,将这一问题进行强调,建立一定的组织结构,并对员工进行分组,各级组织人员要定期对其开展培训工作,将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进行渗透。并要对自身作风等进行严格的要求,起到带头作用,为企业的发展建设打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和空间。将各项工作进行明确,加强宣传工作,带动员工工作积极性,并组织开展各项活动,组织员工积极参与其中,将企业的凝聚力进行提高,从而有利于工作作风的改善,将不良问题进行解决,促进思想政治工作的高效实施。

(四)改善文化环境

就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来说,其开展的主要目的是改善工作环境,加强员工认识,促进他们积极工作。因此,在具体的工作过程中,员工应该促进自身素质的提高,积极开展各项文化活动,这不仅有利于丰富员工的生活,而且对于改善企业整体环境具有积极意义。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可以开展关于思想政治内容的论文大赛,在吸取员工提供创新工作意见的同时,还能够有效的对员工的思想变化进行了解和掌握,也可以开展的知识竞赛,或是辩论赛等,激发员工的工作兴趣,同时能够在员工不反感的情况下,将思想政治工作的相关内容进行渗透,实现员工的自主认识,并改善工作环境和氛围,加强企业凝聚力,为企业的建设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促进新常态发展背景下思想政治工作的具有落实,并有效提高企业政工的人员的基础素质,为国家经济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五)开展实践活动

加强员工思想政治工作,是一件较为长久的工作,不仅需要对员工的意识进行不断的深化,而且需要促进他们在实际的工作生活中进行实践。因此,在新常态的发展背景下,促进员工积极开展实践活动,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加强自身认识,促进素质提高,就变得很有必要。在具体的工作过程中,可以开展一定的社会公益活动,例如深入到福利院,或是到养老院等,也可以组织相关人员到社会上帮助一些需要帮助的人等等。这些活动的开展,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增加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并在不断的深入过程中,领略到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内涵,将其思想认识进行不断的提高,从而有利于在实际的工作生活中,明确自身工作责任,全身心的投入其中,为企业发展建设作出贡献,实现自身价值的不断提高。

水环境治理的背景篇5

关键词环保技术;生态环境治理;应用

中图分类号:B845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aseveryoneknows,regionistheunitofacountry,isanimportantpartofnationaleconomyandsustainabledevelopment,eachregionbecauseofitsspecialnatural,social,economic,ecologicalandenvironmentalaspects,thereisaregionaleconomicandecologicallocationdifference.Someregionalenvironmentalcapacityandresourcecarryingcapacityislimited,thenumberofpeopleoncemorethantheregionalecologicalcarryingcapacity,itwillcausetheimbalanceofthemanlandrelationship,resourcesofthepredatoryexploitationanddestructionoftheenvironment,ecologicalcrisisandtheecologicaldisaster.

Keywords:environmentaltechnology;environmentalmanagement;application

引言

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标志。生态环境治理是直接关系西部开发中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工程。西部开发10年来,在国家政策、法律、财力和物力等多方面巨大支持下取得了巨大成就,但西部生态环境依然面临着严峻形势。解决之策是以生态文明为理念,以政府为主导、以市场为基础、以公众为推动力,完善西部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实现西部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一、先进的低碳环保技术是城市环境治理的强大支撑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没有强有力的科技支撑,城市环境治理就难以实现。在我国城市环境治理过程中,一大障碍就是环境技术瓶颈,特别是城市废弃物减量及处理技术、废气净化技术还比较落后,导致很多工厂企业废弃物大量存在,得不到妥善处置;城市垃圾堆积如山,净化后排放的废气烟尘中仍然含有二氧化氮、二氧化硫等污染气体。从中国城市环境治理的实践来看,在我国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的背景下,应依靠商业渠道引进世界先进的环境技术,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路子,并加大城市环境治理相关技术的研发,提高环境治理的技术水平,为城市环境建设奠定强大的技术支撑。

二、全球治理对环境治理的现状

全球治理效果的有限性和滞后性,既是治理机制自身存在的问题,也是全球问题的性质和特点所致。一方面,全球治理机制在利益差别巨大的主体之间难以协调一致,为了达成一个共同协议往往需要数年甚至数十年,影响了治理效率。治理规制的规范约束力普遍不强,不足以制约行为体的行动,容易导致治理措施不能按时有效落实,这些都是造成治理效果不佳的因素。另一方面,全球治理效果也存在滞后的问题。许多全球性问题并非突然出现,而是长期积累所致,因此治理过程也是长期性的,治理效应也需要一段时间逐渐显现,不可能一蹴而就,这种治理效应与治理本身在时间上的滞后降低了治理效率,影响了治理效果。例如全球气候变暖问题即是如此,气候变暖显然不是短期内造成的问题,它是过去两百多年的工业化进程所引发的长期性后果。同样,对该问题的治理也不是一日之功,针对该问题的所有治理措施,包括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通过技术转让)经济援助等方式增强发展中国家的适应能力等,一般至少需要数十年的时间,才有可能看到效果。除此之外,气候问题本身很复杂,影响气温变化的因素很多,而且受到技术上的局限,气温下降与否和下降幅度很难做到精确计量,因此对治理效果的评估也存在诸多困难,往往造成治理效果不稳定的情形出现,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人们对治理效果的评判。

三、环保产业背景下的技术选择

由于环保技术的内在驱动力,不仅能够提升经济,而且还可以提升社会与环境效益。另外,环保产业不但能自我提升,而且还能使资源配置更加合理,使经济增长模式发生改变。可见,环保产业的技术选择对于经济的长期发展有着重大意义。

(一)把握当前全球环保技术发展的思想和方向,确保环保产业内部增长模式的生成

首先,增强和国外先进环保单位的合作力度,对其先进环保技术加以引进与吸收。环保产业发展的内在驱动力是环保技术,只有依靠环保技术,环保产业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我国环保技术产品趋于低端化、同质化,其整体发展水平相当落后,难以自主设计与研发成套高端设备;其次,引入国外环保产业的技术竞争机制与创新模式,提升环保产业的内部增长能力。由于我国环保技术产品过于趋向同质化,使得环保产业过于疏松,对整体技术水平的提升造成了局限。而竞争机制与创新模式这两种市场化措施,将促进整个环保产业的发展。最后,由于环保产业是一种战略新兴产业,拥有无限的市场潜力,因此对于那些操作性相当强的市场化技术鼓励政策应当予以快速制定与施行,同时加快高效投资预期模式在环保企业中的生成速度,以确保政策能够长期稳定的实施。

(二)增加环保产业投入,促使工业化与城镇化协同发展

第一,环保产业发展将促使工业化转向低碳化发展。我国各地都在规划与建设环保产业聚集区。一方面东部沿海发达城市建设生态化工业园区,对落后污染产业予以淘汰,并且企业下载进行强化节能减排;另一方面中西部城市承接了产业转移,在建设工业园区之初,就充分考虑了工业园的环保服务功能及如何进行节能减排与资源再利用等问题。通过众多经济部门的交叉与渗透,使得环保产业获得了长足的发展机会;第二,环保产业发展将促使城镇化转向生态化发展。城镇建设的快速发展期将持续很长一段时间,怎样使城镇化走上可持续进程,如何解决城镇发展与污染治理的矛盾将成为重中之重。现在,因为我国城市处理生活垃圾的能力相当低下,许多城市将要出现被垃圾所围的窘况,所以想要解决这些问题,发展环保产业才是王道;第三,环保产业发展能够促使工业化和城镇化协同发展。从历史角度来看,工业化促进了城市的繁荣与发展,如果城镇化推进过缓,将对工业化进程造成影响。目前我国城镇化的发展速度根本赶不上工业化的发展速度,仅针对环保产业背景而言,环保产业发展不但能扩大业内就业率,而且由于环保技术的频繁运用,将促使与之相关的产业就业率快速提升,最终使得城镇化进程不断推进。

三、现代污水处理技术在水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我国人均水资源不到500立方米,实属水少地区;特别是随着经济发展和城市人口剧增,生态环境恶化,工农业用水技术落后,浪费严重,水源污染,使原本贫乏的水“雪上加霜”,这成为国家经济建设发展的瓶颈。

(一)现代污水处理技术,按处理程度划分,可分为一级、二级和三级处理。一级处理,主要去除污水中呈悬浮状态的固体污染物质,物理处理法大部分只能完成一级处理的要求。经过一级处理的污水,BoD一般可去除30%左右,达不到排放标准。一级处理属于二级处理的预处理。二级处理,主要去除污水中呈胶体和溶解状态的有机污染物质(BoD,CoD物质),去除率可达90%以上,使有机污染物达到排放标准。三级处理,进一步处理难降解的有机物、氮和磷等能够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的可溶性无机物等。主要方法有生物脱氮除磷法,混凝沉淀法,砂滤法,活性炭吸附法,离子交换法和电渗分析法等。整个过程为通过粗格栅的原污水经过污水提升泵提升后,经过格栅或者砂滤器,之后进入沉砂池,经过砂水分离的污水进入初次沉淀池,以上为一级处理(即物理处理),初沉池的出水进入生物处理设备,有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其中活性污泥法的反应器有曝气池,氧化沟等,生物膜法包括生物滤池、生物转盘、生物接触氧化法和生物流化床),生物处理设备的出水进入二次沉淀池,二沉池的出水经过消毒排放或者进入三级处理,一级处理结束到此为二级处理,三级处理包括生物脱氮除磷法,混凝沉淀法,砂滤法,活性炭吸附法,离子交换法和电渗析法。二沉池的污泥一部分回流至初次沉淀池或者生物处理设备,一部分进入污泥浓缩池,之后进入污泥消化池,经过脱水和干燥设备后,污泥被最后利用。

(二)工艺选择准则

1)城市污水处理工艺应根据处理规模、水质特性、受纳水体的环境功能及当地的实际情况和要求,经全面技术经济比较后优选确定。

2)工艺选择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包括:处理单位水量投资、削减单位污染物投资、处理单位水量电耗和成本、削减单位污染物电耗和成本、占地面积、运行性能可靠性、管理维护难易程度、总体环境效益等。

3)应切合实际地确定污水进水水质,优化工艺设计参数。必须对污水的现状水质特性、污染物构成进行详细调查或测定,作出合理的分析预测。在水质构成复杂或特殊时,应进行污水处理工艺的动态试验,必要时应开展中试研究。

4)积极审慎地采用高效经济的新工艺。对在国内首次应用的新工艺,必须经过中试和生产性试验,提供可靠设计参数后再进行应用。

通过污水处理使污水得到净化达到排水标准或再次使用的水质要求,。污水处理被广泛应用于建筑、农业,交通、能源、石化、环保、城市景观、医疗、餐饮等各个领域,也越来越多地走进寻常百姓的日常生活。

四、垃圾焚烧及废气净化技术在城市垃圾处理中的应用

(一)严格的垃圾分类体系

中国的垃圾分类回收始于好多年前,目前已经形成了严格的垃圾分类回收制度及完备的垃圾回收设施。中国居民住宅楼中有专门的垃圾间,一般摆放两种垃圾分类箱:废纸箱和生活垃圾箱。同时在城市街道的路边摆放有好几种种不同颜色的分类垃圾桶,用于收集不同种类的垃圾。对于特殊垃圾,如医院垃圾、旧家具、旧家电、有毒垃圾等,则设有专门的特殊垃圾回收体系,由专业人员定点负责专门回收和处理。

(二)先进的垃圾焚烧和废气净化技术

垃圾焚烧作为垃圾处理的一种主要方式,其中的关键环节一是垃圾燃烧是否充分,有多少剩余物;二是垃圾燃烧产生的废气如何净化。因为垃圾焚烧产生的废气中含有大量的有毒气体,直接排放会造成大气污染,这是制约垃圾焚烧的两个主要问题。

(三)完善的分类垃圾回收管理及运输体系

中国有专门的政府部门负责管理全市垃圾的分类回收及处理。此外还成立了专门的独立核算的运营公司,负责运送处理垃圾的具体事务。除了完备的垃圾回收箱系统外,中国还有多个垃圾场和多个家居危险废物等特殊垃圾收集中心。通过高效率的收集和运输系统,在提高废物再利用率的同时,也潜移默化地引导人们自觉养成垃圾分类的良好习惯,以达到保护环境的目的。

结束语

目前环保产业背景下的经济发展情势相当严峻,因工业化与城镇化进程所导致的环境问题屡见不鲜,政府拿不出有力的职能手段,市场化技术也相对缺乏,使得环境问题日益突出。

参考文献:

[1]石晨霞.全球治理机制的发展特点和趋势[J].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2014,01:40-45.

水环境治理的背景篇6

关键词:政治关联重污染行业环境信息披露

一、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增长,自然资源的日益消耗,环境污染的日渐严重,“可持续发展、低碳及环境保护”已然成为当今时代的主旋律,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对环境的影响也成为备受关注的热点问题。对外披露环境信息,揭示环境资源的利用情况,成为众多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同时,政府部门的环保监管日益加强,越来越重视企业的环境信息披露行为,如上证所2008年了《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指引》。但这些监管制度对公司环境信息披露是否真的有效性?环境信息披露的影响因素有哪些?什么因素会影响环境监管制度的有效执行?解决这些问题,需要结合中国经济的制度背景加以分析。中国资本市场是一个新兴与转轨并存的市场,政治关联在我国转轨经济制度背景下呈现出一些显著的特征,反映了我国当前社会制度化程度、行政效率较低的发展现状。由于我国历史传统、文化习俗及法制渊源等有别于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也有别于一般的新兴市场国家,政治关联在我国已经深入到企业的各个层面,政府对企业经济行为的影响几乎无处不在。政治关联是否会影响到公司环境信息披露?对这一问题的回答,对于我国促进环境问题的逐步解决,提出环境保护有效措施方面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本文以我国上市公司年度报告中已披露的相关环境信息为依据,从环境信息披露质量的角度计量企业环境信息披露水平,考察政治关联是否会影响公司环境信息披露状况。

二、文献回顾

水环境治理的背景篇7

一、目标任务

(一)整治河道水面环境。通过河道环境整治行动,进一步提升河道表观环境质量,清除沿河沿岸枯树杂草、死角垃圾。打捞水面漂浮物,确保河道环境整洁优美。

(二)提高河道管理效能。全面落实户轮流值班制度,劝导村民群众、游客减少乱抛乱扔垃圾入河,营造全民参与河道管理的良好氛围,形成河道长效管理网络。

(三)严禁污水直排入河。加强控源截污工作,全面普查入河排污口,及时采取工程措施,截断沿河排污口。

(四)加强污水管网建设。以河道整治、河岸栏杆整修、背街临河餐饮废水排放治理为抓手,突出治理背街沿河立面环境。

二、整治范围

镇所有河道,重点为集镇区范围内河道、主要沿街沿路河道。

三、组织领导和责任分工

(一)组织领导

确保专项整治工作取得实效,成立镇河道环境专项整治工作小组,工作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地点设在镇河长办,办公室具体负责专项整治的组织协调、监督检查、汇总上报等日常工作。各村(居)委会均要建立相应的组织机构领导机构,高标准抓好辖区内河道专项整治工作。

(二)职责分工

按照“辖区负责、部门联动、重拳出击、齐抓共管、疏堵结合”的方法,负责辖区河道监管、巡查、制止非法采砂行为和维护社会安全稳定、河道平整、场地绿化等工作。

河长办:负责专项整治的组织、协调及督导工作,牵头负责辖区内河道水面保洁、侵占水面违章建设整治、河道疏浚整治、控源截污、集镇背街临河餐饮入河排放口治理、进一步完善河道长效管理网络建设。

景区执法大队:联合河长办、派出所对挑出、侵占水面违章建设行为进行执法整治,对沿河餐饮油污排放口进行治理。

派出所:负责对滋扰生事、涉嫌水环境犯罪行为的打击;针对突发人为、自然因素发生的危险和不稳定行为进行全面救助和控制;负责发生洪涝灾害时现场救灾的人员疏导和抢险救灾工作。

旅游公司:加强对景区内河流污水排放、违法违规建设等行为进行劝导和上报;落实专人对河道进行清理、保洁,严禁施工企业乱倾乱倒、乱挖乱砍;加强河道安全隐患排查和治理;配合相关部门开展河道整治工作。

农村经济科:负责防洪度汛相关应急工作,对防洪应急物资储备、人员责任落实等加强管理;加强河道疏浚、隐患排查和整治进行督促和指导;完善相关防洪应急预案。

食药站:加强对沿河餐饮业等商家的管理工作。

各村(居)委会:具体负责实施辖区内相关河道专项整治、管理工作。

四、实施步骤

(一)调查摸底阶段(2017年8月20日-8月25日)。按照上级统一部署,认真组织调查摸底,确定整治重点、细节内容,制订实施方案,突出工作重点,细化各项措施。对河道污染点位、隐患部位、重点方位进行摸排,并报镇河长办。

(二)集中整治阶段(2017年8月26日-9月6日)。要充分利用此次环境整治提升行动的契机,强化河道长效管理,把清除白色垃圾等河面漂浮物和河坡生产、生活垃圾作为当前重点工作来抓,结合河道水面保洁、河道整治、控源截污、背街临河餐饮油污排放口治理等专项整治措施,在全镇范围内开展大规模河道清洁整治活动,对重点整治对象做好跟踪督查工作。

(三)巩固提升阶段(2017年9月7日-9月16日)。集中打捞河面漂浮物和河坡垃圾是河道整治一项阶段性工作,在所有河道清洁整治达标后,要使河道长期保持清洁畅通,关键是抓好河道长效管理措施的落实。所有的河道都要落实专职河道管理队伍和人员。要做到河道长效管理的组织、人员、经费、责任、考核全部到位。

五、工作要求

(一)统一思想认识。开展河道环境专项整治行动是为了进一步营造全面落实河长制工作的浓厚氛围,充分认清开展河道环境专项整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

(二)加强组织领导。要高度重视这次专项整治行动,切实落实好责任,细化工作方案,精心组织实施,主要领导亲自带队检查,及时掌握专项整治动态,研究解决整治重点难点问题,确保取得实效。定期将当月专项整治情况报镇河长制办公室。

水环境治理的背景篇8

关键词:“五水共治”、水环境、治理

中图分类号:C93文献标识码:a

一、“五水共治”背景

2013年初,针对浙江省多地环保局长被“邀请”下河游泳事件,浙江省以“重整山河”的雄心和壮士断腕的决心,打响铁腕治水攻坚战,推动全省清理河道和清洁农村行动,建立“河长制”等河道保洁长效管理机制,以治水为突破口打好经济转型升级“组合拳”。2013年10月上旬“菲特”强台风正面袭击浙江,印发余姚等地严重的洪涝灾害。浙江省在全力做好防汛救灾工作的同时,更加深刻认识到必须治污水、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五水共治”,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水的问题。按照“科学治水、系统治水、统筹兼顾、综合治理”的原则,与时俱进提高设计标准,建设标准和保障标准,把治水与水生态文明建设、水环境整治提升等紧密结合起来,推进防洪排涝、控源治污、截污纳管、饮水保障提升、高效节水等联动,统筹考虑防洪排涝与生态保护及修复等需要,兼顾流域与区域、城市与农村,全面提升防洪排涝能力及水环境承载能力,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二、苍南河道水环境状况

苍南县山区溪涧纵横,平原江河密布,全县范围内有省、市、县、乡镇河道1970条,其中省级河道2条、市级河道2条、县级河道78条。河道总长度2327km,河流水域面积29.5平方公里。

1、水质不达标

由于江河水动力不足,水流速度慢,水体自净能力不足,加之存在截污纳管不到位,污水管网及实施不完善,雨污分流不彻底等问题,使苍南河道水系水质污染严重。尤其是江南平原河网生态遭到严重破坏,鱼类和其它底栖生物已难寻踪迹,沉水植物难以生存。滨水及陆上植物生长状况总体较好,但生长带普遍窄小,难以形成河道与农田或居住用地的天然屏障。

2、河道周边水环境堪忧

由于社会的水环境保护意识尚未全面形成,加上河道沿岸的基础设施配套不到位,直接影响了河道周边的整体环境。一是河道水面环境堪忧,不少河道有杂物、漂浮物,个别河道水体富营养化严重,整个河床水面被水浮莲、水葫芦及藻类覆盖,二是河道两侧环境堪忧,不少城郊河道两侧成为周边村民堆放垃圾的场所,违章建筑沿河搭建,生活污水直接排入河道,三是部分河道防洪排涝标准偏低,垃圾、杂物随意倾倒,导致河道排水严重不畅,影响河道防汛、排涝功能的发挥。

三、治理措施

治水,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一往直前的决心、强势推进的力度、抓铁有痕的作风,是“狠劲”,科学发展的理念、创新先进的技术、统筹有力的管理,是“巧劲”。两“劲”结合,治水才能事半功倍。

1、制度保障、各项工作责任落实

强水环境治理工作的意见》和温州市市委、市政府《关于建设美丽浙南水乡的实施意见》精神,加强苍南县水环境治理,打造美丽浙南水乡,推进转型升级。苍南县出台了《苍南县“河长制”实施方案》,实现省级、市级、县级、乡(镇)及河道“河长制”全覆盖。

苍南县共有各类河道1970条,其中省级河道2条、市级河道2条、县级河道78条。其中省级河道2条、市级河道2条由温州市主要领导担任“河长”外,县级河道78条由苍南县四套班子领导担任“河长”,并实行“一对一”结对管理,对联系挂钩的河道治理负总责。其余河道由乡镇主要负责人和相关责任人担任“河长”。各级“河长”的职责包括:负责牵头整治开展挂钩联系河道的水质和污染源现状的调查,制定水环境治理规划和实施方案,推动重点工程项目落实,协调解决重点难点问题,做好工作督促检查,确保完成水环境治理的目标任务。“河长制”工作纳入各级政府部门年度考核内容,考核结果作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

2、责任捆绑、重大项目全面推进

苍南县动真格、下狠劲,全面推进重大项目责任捆绑制度,专门成立了县治水办,严格按照“一个项目、一位领导、一个团队、一套方案、一抓到底”的“五个一”工作方法,给每个人都系上“责任制”,让所有项目的推进都有相应的个体河群体支持。2014年行动力度进一步加大,对防洪排涝重点工程、重污染行业进小微企业创业园工程、环卫设施配套建设工程、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项目、黑臭河治理等开展捆绑攻坚,明确任务、时间和责权,按照时间节点和工作任务要求严格监管,对照攻坚目标和攻坚承诺,全力做好落实。

苍南县2014年度“五水共治”工程投资26.26亿元,截止至10月底已完成投资额21.74亿元。其中清淤河道45km,完成生态河建设27km,整治25条垃圾河共34.7km,整治14条黑臭河共24km。全县225个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村已全部开工,其中终端工程中的基坑开挖、底板浇筑、池体浇筑、设备安装及主体完工等工程均已完成98.24、85.29、59.41、3.53河2.94;管网工程中的主干管铺设、支管铺设、检查井安装等工程已完成7.99。

3、科学治水、正本清源呵护生态

大干快上同时,更要注重科学的方式,以达成并巩固长期的成效。曾几何时,河床。河堤、河岸都被水泥修筑得严严实实的河流,成了某些城市和乡镇的治水“主流”,这种做法重安全、轻生态,造成河流严重硬化、渠化,弊端很大。

(1)、修复千里生态河道

以江南、江西等平原河网为重点,修复河道水生态,改善河网水环境,构建河流健康体系,除采取清淤疏浚、岸坡整治、拆违建绿等工程措施外,要重点开展水生态修复工程。通过保护、种植、养殖、繁殖不同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对水体污染物进行吸收,结合水体曝气增氧,重建生态食物链,改善生物群结构和多样性,增加水体的自净能力,消除或减轻水体污染,提高河道美学价值,创造优美的水生态景观,要做到人工修复和自然修复相结合,加强长效管理,确保修复后的水体转入良性循环。

(2)、建设江河景观带

以横阳支江西岸绿化为重点,建设景观林带。以萧江塘河、沪山内河、江南河网为重点,建成各具特色的滨河景观带,同时在适宜地段设置休闲、康体、运动、浏览设施,打造开发独具苍南水乡特色的滨河旅游产业。

(3)、河道拆建工程

苍南县继续深入开展“三改一拆”和“四边三化”整治活动,进一步强化沿河违章建筑拆除和绿化景观建设。积极开展以国(省)道公路、铁路沿线区域城乡河道两岸为重点的工作,明确任务、明确责任、明确标准、明确时限,落实“河长制”。实行严格的垃圾河、黑臭河专项整治考核机制,全力清除河道两岸违章,努力实现河道两岸“洁化、绿化、美化”。切实把河道环境变得更加绿色,更加生态,更加美观,更加亮丽。

(4)、实施活水畅江河工程

在污染源治理基础上,提高生态环境调水总量,实施活水畅江河工程,加强平原河网的水力调控,完善调度方案,提高调水效率。促进水体流动,减少水流盲区,改善河网水质,建设横阳支江节制闸工程,促进县城人工湖水体流通,同时完成县城河网7条主要沟通河道及35条县级河道的清障打卡任务,实现整个水系沟通。2014年开始实施、投资5000万元完成渎浦河、新建河、百丈河等7条河道清障打卡,起到疏通盲区,改善河网水质的作用。

参考文献:1、《苍南县美丽浙南水乡总体规划》-----

浙江省水利水电勘察设计院2014年3月

2、《苍南县江南平原综合整治规划》-------

浙江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浙江省水利河口研究院2013年5月

水环境治理的背景篇9

关键词:一带一路;林业;西部地区

中图分类号F32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7731(2017)04-0060-03

thinkingaboutForestryConstructioninthewesternregionundertheBackgroundof"theBeltandRoad"

ChenKaiwei

(ForestryBureauofXichangCity,Xichang615000,China)

abstract:"theBeltandRoad"conceptofcooperationanddevelopmenthasbroughtunprecedentedhistoricalopportunityinwesternregionofChina.thedevelopmentofforestryinthewesternregionisofgreatsignificancetotheimprovementofecologicalenvironment,themaintenanceofecologicalbalance,thepromotionofforestryeconomicdevelopmentandtheupgradingofforestryindustryandtheenhancementofpoliticalcooperation.inthefuture,thewesternregionshouldestablishtheconceptofecologicalcivilization,andactivelydevelopecologicalforestry,expandtheopenness,improveforestrystructure,cohesionforeigntradeadvantage,andestablishadiversifiedplatformforcooperationwithcountriesalong,andstrivetocreatenewgrowthofforestryeconomyunderthebackgroundof"theBeltandRoad".

Keywords:theBeltandRoad;Forestry;westernregionofChina

1前言

当今世界,国际贸易的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国家间的联系日益紧密,秉承开放的区域合作精神,顺应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共建“一带一路”对中国以及周边国家都具有重要意义。其深层次的合作不仅有助于带动周边的经济增长,也将为世界和平注入新的活力。中国的西部省份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在“一带一路”背景下,应进一步推进产业集聚,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在此过程中,林业的发展对提供生态环境保障、打造西部绿色长廊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新丝绸之路沿线多为发展中国家,改善生态环境、拉动贸易增长、扩大文化交流、实现政治互信是各国共同的愿望所在。因此,西部地区应把握历史契机,正确处理好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经济发展与生态建设的关系,深入谋划林业布局,积极打造充满生机的绿色新丝绸之路。

2“一带一路”为西部地区带来的发展机遇

古代丝绸之路源于中国,而今新丝绸之路贯穿亚欧非大陆,分别连接东亚经济圈和欧洲经济圈,中间腹地国家具备强大的发展潜力。沿线各国秉承共商、共享、共建原则,积极致力于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西部地区是“一带一路”陆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和战略枢纽,因此,“一带一路”合作发展理念的提出给西部地区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

2.1经济领域“一带一路”战略有着深刻的时代背景,后金融危机时代使世界各国不断增强居安思危意识,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趋势更是一把“双刃剑”,努力推动发展中国家的区域合作对改善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缩小贫富差距至关重要。同样,对中国西部地区而言,西部地区经济实力与东部地区存在着明显的差距,“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贯穿恰好有助于西部地区与周边国家发挥各自资源禀赋优势,实现资源互补,发展自由贸易,拉动就业增长。同时,随着国家经济发展重心西移,在政策和资金的倾斜下,有利于增强西部地区的发展潜力。

2.2政治领域“一带一路”沿线,俄罗斯是中国重要的战略合作伙伴,同时中国与周边发展中国家的关系也被西方国家视为潜在的威胁。因此,世界多极化不可避免地带来大国强权政治的影响,如贸易领域的壁垒问题,始终是发展中国家的困扰,因而加强沿线国家的政治互信对推动经济领域合作具有积极意义。正如东北亚各国的区域合作,国家间的战略合作与各国地方政府的交流、互信发展是一种互动关系,西部地区也可以以此为契机,深化政治领域方面的交流。

2.3文化领域“一带一路”同样伴随着文化领域的合作。新丝绸之路沿线国家文化背景存在很大差异,文化交流也是各国寻求共同发展的重要内容。丝绸之路自古以来就体现出文化交融的优势,而今中国与沿线国家的文化合作更是如火如荼,文化年、艺术节、电影周和旅游推介活动从不同层面展现出合作的潜力。西部地区独特的地理位置孕育出浓郁的西部文化,在与沿线国家开展经济合作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各种文化活动促进先进文化理念的传播,利用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手段,实现地区和国家间的互动。

3“一带一路”背景下西部地区林业发展的意义

当前,保护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平衡,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已成为社会的共识。森林是实F环境与发展相统一的关键和纽带,保护和发展森林资源是林业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随着人们对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林业的社会地位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西部地区是长江、黄河等河流的发源地,生态地位极其重要。同时受地理及自然条件的影响,西部地区又是沙漠、戈壁和荒漠化土地最多的地方,生态环境极其脆弱,急需得到保护和治理。随着“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提出,林业的发展不仅是改善生态环境的首要武器,也是顺应扩大贸易合作趋势,促进林业经济发展和传统林业产业升级换代的必然选择。而且“一带一路”是中国崛起的标志性战略,是对中国国家战略利益的概括性表述,所以林业经济还将为区域政治合作注入更多的活力。

3.1促进生态环境改善首先,从西部地区本身来看,其经济欠发达的原因与其特有的地理环境有着紧密的关联。西部地区地形条件、气候条件并不理想,高山、高原多,平原所占比例小,基础设施配套不完善,对高端人才吸引力差,交通物流成本也高。特别是长期以来西部地区资源开发具有粗放特征,掠夺性的开采使自然环境受到严重破坏,土地荒漠化、植被破坏、水土流失等问题不容忽视。因此,林业的发展对西部地区生态环境的改善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相比之下,东部地区虽然凭借良好的区位优势和经济极化效应,在经济发展中走在全国前列,但也面临人口聚集膨胀的压力,另外空气质量下降、雾霾持续不断等问题都给东部地区带来困扰,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是社会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条件,在东部地区向西部地区产业西移和发展的同时,也必然需要良好的生态环境作保障。“一带一路”战略提出后,中国政府明确表示投资贸易应突出生态文明理念,共建绿色丝绸之路。所以“一带一路”对西部地区生态环境治理是一次崭新的契机,政策的推动、基础设施建设的跟进对西部生态环境实现从“破坏大于治理”到“治理与破坏相持”的历史性转变具有积极的作用。其次,从“一带一路”的国家合作来看,生态环境的改善也必然造福沿线国家。生态环境问题不仅仅存在于中国的西部地区,它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中国西部生态环境的恶化不可避免地会波及周边的国家和地区。新丝绸之路沿线国家是人口较为集中的地区,随着“一带一路”合作的促进,在沿线国家共建绿色丝绸之路的同时,西部地区林业经济的发展必将受益,西部地区林业经济的发展又将会促进林业的可持续发展,从而实现林业和林业经济双嬴的局面。

3.2提高林业经济产值投资贸易合作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点内容。西部地区天然林面积和蓄积在全国均占据较高的比重,林产品资源丰富,如云南、四川、贵州、重庆等西部省份是林业经济发展的优势区域。近年来,中国林产品贸易有着较好的增长趋势,不仅进出口总额呈现递增,而且贸易顺差可观,林业经济的潜力可见一斑。2001―2014年,中国出口至沿线国家的木材制品、植物产品及橡胶等占比提高了20个百分点以上[1],说明木材及其加工制品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中占据重要位置。同时,中国与沿线国家的资源存在很强的互补性,相互间的资源供给具备稳定的基础,未来“一带一路”战略的有效实施将提高西部地区的对外开放程度,降低制造业产品运往国际市场的运输成本,促进西部地区有效承接东南沿海地区劳动力密集型制造业的转移[2],因而林业经济产值还具有上升空间。

同时还应注意,传统的林业经济是以木材及其林副产品生产和粗加工为主,具有典型的粗放型经济特点,其弊端在于森林资源被大肆开发,而后续的森林资源生长繁育速度不及开采速度,不仅会直接损害自然环境,而且林业的附加值也低,在贸易活动中处于劣势。“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将引领中国在国际分工、资源配置领域向更深层次迈进,相应地,对林业和林业经济结构的调整、林业产业的升级也将获得更多的动力。

3.3扩大国际政治交流正是由于生态环境保护是一个国际性的问题,必然涉及国家间的交流与合作。不可否认“一带一路”背景下,经济领域的合作会一马当先,但同时也明显看到各国在其他领域掀起的热潮。环境保护属于世界各国的社会责任,经济合作不仅要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更需要彼此间的相互促进。

西部地区生态脆弱,在生态环境治理方面的任务十分艰巨,林业和林业经济要获得更好、更快的发展,同样离不开沿线国家的合作支持,无论是生态理念的传递,还是经济投资和技术的分享,都有利于绿色丝绸之路的建设,彼此间的学习和合作还将进一步推动政治互信的发展。例如,东北亚区域合作对次区域合作的带动,使地方政府间也加强了合作交流,政府层面、非政府层面的合作内容尤为广泛。西部地区林业建设也有异曲同工之处,“一带一路”的战略促进将为中国与沿线国家共商生态合作提供契机。从这一角度来看,林业经济在国际政治舞台上的地位正在不断提高,因为全球致力于环境保护的合作,包括对生物多样化的保护,对土地荒漠化的治理,对气候条件的改善等首先需要获得各国的共识,需要政治互信的支持,所以林业不再是单一封闭的产业,已成为全球性的社会公益事业,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4“一带一路”背景下西部地区林业发展的策略

顺应“一带一路”发展的潮流和趋势,西部地区应当树立生态文明理念,积极发展生态林业,为新丝绸之路营造有利的环境。同时,西部地区要努力扩大对外开放程度,改善林业结构,凝聚对外贸易优势,并与沿线国家建立多元化的合作平台,为绿色丝绸之路建设提供支撑。

4.1强化林业生态治理生态环境体现着人们的文明理念,传统的掠夺式开发给生态环境带来了恶果。在“一带一路”背景下,生态文明理念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生态文明代表着人类文明发展的又一新阶段,强调以人与自然和社会的和谐共生、良性循环。西部地区生态环境的建设首先需要树立生态文明理念,深入认识“一带一路”长远发展对生态环境的要求,理解生产生活方式对生态环境产生的影响,进而做好绿色丝绸之路建设的规划。

从西部地区的实际来看,其陆地面积与森林覆盖率之间相差悬殊,说明森林资源的增长还有明显的空间,未来应当积极运用科技手段,努力提高森林资源的质量和扩大森林覆盖率,在保护生物多样性、防止水土流失、治理荒漠化等方面投入更多力量,同时政府还应加强生态理念的宣传,并提供更多政策和制度的保障。“一带一路”战略强调经济与生态的共荣,《关于开展西部地区生态文明示范工程试点的实施意见》《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方案(试行)》等文件也为西部地区生态建设提供了方向指引,今后林业部门应当细化相关法律法规与制度建设,严格执行依法治林,禁止对森林资源的不合理利用,通过多种经济杠杆的调节,提高基层植树造林、保护环境的积极性。例如,增加基层造林收入,采用贷款、贴息鼓励经济林种植,对生态环境恶化严重地区设立专项治理基金、提供专家团队服务等,从而为新丝绸之路建设营造有利的环境。

4.2提高林业贸易水平西部地区林业生态建设离不开贸易的支持和带动。“一带一路”是中国扩大对外开放的重要战略,西部地区应在“一带一路”战略指引下,积极扩大对外开放程度,加速林业结构调整,提高林业贸易水平。而且“一带一路”旨在连接亚欧,形成东欧、西亚以及东南亚成熟的贸易运输网络,从而为相关地区带来贸易便利,推动经济的发展[3]。近年来,中国在与新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贸易活动中,投资过度集中在资源开发和初级加工领域,而资源深加工、高端制造业、商贸物流、科技研发等领域少[4],这也说明今后贸易结构调整的必要性。相比之下,中国的西部地区甚至更值得发达地区的过剩资本流入[5]。这些对西部地区林业建设来说都是难得的机遇。

目前,新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在中国对外贸易中的地位不断提高,在中国出口贸易中的比重有所增加,而且商品结构正在优化,只是优化的速度相对缓慢,但这也恰恰是西部地区积累后发优势的机会。在林业经济领域,西部地区应加快林产品深加工建设,改变木材产品出口、初级制成品出口为主的贸易格局,发展林业产业深加工配套。例如,对速生丰产林产品体系的扩大、名优经济果林的培育,引进优质苗木花卉品种,在家具、建材、食品领域拓展深加工贸易,力求从多方面提升林业经济产值。

4.3搭建区域合作平台西部地区在“一带一路”背景下不仅可以积极开展生态补偿建设,促进林业结构调整,同时还可以和沿线国家搭建多元化的合作平台。新丝绸之路沿线很多国家也在面临与中国西部类似的生态问题,生态合作、生态互补、生态交融正在成为一个新的发力点,使沿线各国紧密合作。生态环境治理需要国家间的相互理解和支持,西部地区应围绕林业建设问题,在现有合作平台的基础上进一步与周边国家创建区域合作论坛、举办贸易交流促进会。例如,泛北部湾经济合作论坛、东盟论坛在促进区域合作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样在林业生态方面,西部地区与沿线国家和地区就共同治理生B环境、开展科学技术交流、扩大贸易市场等领域问题都可以形成新的合作项目,而合作平台正是重要的桥梁和纽带。

5结语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提出不仅符合中国的国家战略利益,也是沿线国家谋求和平共荣的需求所在。绿色丝绸之路的打造、林业产值的提升、国际合作的深化对西部地区来说都是难得的发展机遇。因此,西部地区应立足长远,积极制定科学规划,将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建设作为有机统一体,在新丝绸之路建设上发挥出应有的能量。

参考文献

[1]公丕萍,宋周莺,刘卫东.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的商品格局[J].地理科学进展,2015(05):37-46.

[2]郑涛,左健,韩楠.产业转移背景下“一带一路”战略对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J].工业技术经济,2015(09):149-155.

[3]万华.“一带一路”战略下的西部机遇[J].中国市场,2015(25):238-239.

水环境治理的背景篇10

[关键词]生态文明林业发展思考

[中图分类号]S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650(2016)02-0136-02

浙江省金华浦江县在林业发展方面具有自己的特点,在党的十中,明确指出建立起生态文明,提高对环境的重视程度。因此浦江县现阶段为了响应国家的号召,开始在生态文明的背景下发展林业。努力贯彻国家在森林资源以及林业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制定了全县林业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的相关政策和措施,拥有长期、中期和短期的发展规划,负责全县的生态公益林保护和植树造林工作,以此促进水土流失的防治,真正达到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的理言。

1林业建设力度的提升

增加对林木的栽种数量不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环境污染给人们带来的危害,还能防治水土流失、山体滑坡等带来的危险。经过本文作者的调查可以知晓,到2010年为止,我国在森林方面的覆盖率在全世界中排名非常靠后,总体覆盖率仅仅达到20%多一点点,因此,国家对于此种现实情况,作出了关于林业发展的新部署,预计在2020年,森林的覆盖率上升三个百分点,森林亩数也要比现在增加2000公顷。因此浙江金华浦江县,在国家大政方针的指导之下,为了响应生态文明,为了造福子孙后代,为了当地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制定了林业发展的长远目标,进而改善本地区的森林覆盖率和森林建设情况。

在加大森林建设力度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森林面积的增加是需要在一定环境下进行的,并不是没有原则没有方向和目的的建设,植树造林需要以生态环境的改善为基础,需要加强生态环境工作。在浙江金华浦江县,需要对道路两遍进行边坡的修复,对矿山以及各项水利工程等进行修复,不断改善当地的生活状况以及生态状况为基本目的和发展重点。为使“四化三化”工作真正落实到实处,该地区,林业部门联合交通部门在十二五期间对道路交通的建设作出了新的部署。例如,在水利工程的修建上,以生态文明和良好的环境为依托,将人们的健康生活放在首位,减少大气污染、环境污染和水污染对人们身体情况产生的威胁。在2012年,我国的国土资源部,对于矿产方面的发展,做了新规定,浙江金华浦江也是如此,对于矿产所有权人提出了要求,在矿权所有人开采矿石的过程中,不能破坏当地的地质环境,一旦违反规定,必将遭受多方面的惩罚,并且还要对矿山的地质环境进行全面的治理和修复[1]。

2湿地公园的建设,提升河道景观效果

浙江金华浦江在林业建设过程中还关注了湿地公园对生态文明的影响。湿地公园一般建设的范围比较大,规模相对宏伟,并且以景观为主,该湿地公园是促进湿地系统的重点项目之一,能够让人们的生活环境更加舒适。这就意味着,湿地也是生态文明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被更好的利用和宣传,以此起到示范作用。湿地公园中可以发展旅游业,增加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增加人们对生态和环保的认识,最主要的是湿地公园还能便于对大气起到保护作用,生态价值和文化价值都非常大。湿地公园是保护湿地的一种方式和手段,这种生态手段在多个国家中被使用,也收获了很好的效果,因此浙江金华浦江对此进行引用,浦阳江两边通济桥水库至黄宅高速口已建成全省最大的湿地公园。

在我国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各个城市几乎都会有河流存在,但是经过长期的变革,一些河流的发育情况有了很大的改变,某些河流也遭受到了污染和破坏,甚至,流动的河水以及优美的景色已经演变成一个十足的垃圾场,周边居民的生活环境无从保障。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河流的情况不能被及时的治理,那么情况就会越来越严重,治理的过程也会越来越复杂。河道污染问题一直被大众所关注,若是能够很好的治理,那么不仅可以改善污染问题还能给市民提供一个相对休闲的好场所。湿地保护以及湿地公园的建设也是该地区做好生态环境的一个方式和步骤。具体措施有以下两种:

首先,河流周围全面实现绿色化。绿色化要作出一个全面的计划和部署,首先,利用立法的方式对计划加以完善,在政府的支持下,围绕着国家关于生态保护的方针政策建立起林业以及湿地的服务补偿机制,全面开启湿地和林业保护机制,对湿地资源进行全面的统筹安排,让科学合理的方案对湿地保护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尤其是对不合理的占用也要坚决予以抵制和惩罚[2]。浦江县用了两三年时间,从一个全省最差的水环境县城,变成了全省水环境整治先进县。全面消灭了黑河、臭河、脏河,水质达到了一类二类。全国的水环境整治现场会议也来到浦江县召开,这充分说明了浦江对生态保护水环境保护的高度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