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智慧校园创建方案十篇智慧校园创建方案十篇

智慧校园创建方案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2:40:29

智慧校园创建方案篇1

一、明确方向,制定方案,推进智慧校园建设

智慧校园是数字化校园的高端形态,是数字校园的发展。它是以数字化校园为基础,利用云技术、物联网、虚拟化等技术,对来自于校园基本个体的各种信息数据实现感知、传递、采集、检测和分析,构建校园人与物、人与资源之间的联系、沟通等交互方式,拓展管理时间和空间。将学校的管理、教学、科研与校园资源和应用系统进行最大限度地整合,我校根据信息化发展的要求适时提出了智慧校园建设目标,塑造智慧教师,培育智慧学生。围绕工作目标,学校成立了创建工作领导小组,规划创建路线图,确立实施时间表,制定了创建方案,积极稳妥地推进智慧校园的创建工作。

二、协同共进,打造特色,深化智慧校园建设

“智慧校园”创建得到了全校教师的积极响应。创建领导小组建立例会制度,每月一次,有主题,有记录,有专人负责。教研组活动中心明确集体备课、观课议课、反思沙龙等,研究氛围浓郁,教师纷纷用自己的实践诠释对教学智慧的理解,用集体智慧的碰撞明晰教学智慧的内涵,从而提升自身的教学智慧,演绎充满智慧的课堂教学。

1.建设智慧文化

学校围绕学生发展主题,营造书香氛围,全面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加强对黑板报、宣传栏、队角等文化阵地的指导管理,充分发挥宣传教育功能;打造“四化”校园,把校园绿化、美化、净化与校园的书香文化相结合,形成“一墙一壁会说话、一砖一瓦都含情、一草一木皆有灵”的智慧文化氛围。在通过省教育现代化验收的基础上,学校又通过“市装备水平再提升工程”,投入300余万元,新增计算机等一大批装备器材,新建录播教室、书法教室、标本室、科学探究室等专业教室。

2.打造智慧教师

学校制定了“智慧教师”的培养模式,通过课堂展示、智慧沙龙、微课制作评比等方式,努力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养,把教师培养成新时代的智慧型教师。通过外出参观学习,让名家名师的讲座、课堂教学不断更新教师的教学理念,提高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通过开展会前读书交流会、QQ群在线主题研讨、专题书目荐读等活动,提升广大教师的理论素养和业务能力。

3.构建智慧课堂

智慧课堂教学模式是基于“智慧教育”的理念提出来的。它在教学目标的预设上,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体要求;在教学程序的设计和运行过程中,“整合各种教育资源,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和主动探究”的有序运行;在学习环境管理上,“努力实现师生平等交流,合理调控课堂学习情绪”上多项协调;在对学生的评价上,“促进全体学生的个性张扬、智慧发展和健康成长”。

4.培养智慧学生

培养智慧学生,让学生真正享受学习、享受成长。把学生培养成一个快乐的、有强烈好奇心、富有想象力、勇于探索的人。利用校本课程《小学经典读本》为学生提供诵读经典的教材,引导学生潜心诵读经典,厚积文化底蕴。组织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各项学科竞赛活动,如读后感评比、写字竞赛、数学专项能力竞赛、英语情境剧表演、体育小型竞赛等。

三、春华秋实,尽显魅力,收获智慧校园创建成果

智慧孕育理想,智慧承载希望。全校师生在“智慧校园”的创建道路上创新前行,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1.完善和构建了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化校园环境,实现了教职工、学生、教务、图书、培训管理等方面的智慧管理。通过管理平台把重要信息及时发送到教师和家长的手机上,让家长和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在校的生活和学习情况,增进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和家校之间的交流,从而实现师生通、班班通和家校通等智能化管理功能。

2.构建智慧教育的支持环境,充分应用智慧型的教学支持环境和数字化教学工具开展教学实践和教研活动,培养了一批高素质的智慧型教师队伍。利用智慧教室环境,通过有线和无线网络共享教育云平台的海量教学资源,教师通过触控式一体机进行授课,利用全自动智能高清录播系统,在教师现场授课的同时把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全过程自动录制生成教学实况录像保存起来,同时以流媒体的方式在网络中实现远程直播,供异地师生课后点播观摩和远程在线实时收看。不同地域的师生共同聚集在一个课堂上,利用网络环境使教学教研无距离障碍,同区域和异地间共享教学教研资源。

回顾既往,勇于开拓的实小人,按照创建目标要求,取得了智慧校园创建阶段性成果。展望未来,金湖实小人将继续脚踏实地依托“智慧校园”建构创新型、智能型的智慧教育体系,,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向着高质量、高品位、有特色的现代化、智慧型名校目标奋勇前进,为金湖教育事业再谱新的华章!

智慧校园创建方案篇2

智慧启迪梦想,科学点亮人生

——泰州医药高新区第一实验小学“智慧校园”创建工作汇报

 

泰州医药高新区第一实验小学始建于2013年,学校以“多彩还给童年”为办学理念。近年来,我校深入贯彻落实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江苏省省教育信息化中长期发展规划(2013-2020年)》关于“完成基础教育信息化目标任务”的要求,结合我区教育信息化工作实际,扎实有序地推进了我校智慧校园建设工作,现汇报如下:

一.智慧环境

1.校园网络。学校网络带宽达百兆以上,满足了移动教学、移动办公等应用;学校网络接入教育城域网,具备防火墙、防病毒、入侵检测等功能。无线网络覆盖主要教学、办公、活动场所。全网支持ipv4/ipv6。有线、无线网络统一身份认证,实行实名制上网。

2.数字终端。学校现有23个教学班,1132名学生,63位教师。所有班级都配备交互式多媒体一体机,并通过有线+无线与学校主网络连接。

3.智能广播系统。学校建有完善的广播系统,可以实现实时播放满足不同需要的广播,完成学校正常的上下课、广播体操、眼保健操等的播放,并完成安全应急演练及大型活动时的播放指令。

4.自动录播教室。学校建有可移动的录播系统,可实现现场录制、网络现场直播等功能。学校教师的教研课,研讨课及承办上级组织的赛课等活动均利用录播教室完成。

5.学校以焦点教育软件为平台,建有“焦点智慧教室”学台,焦点教育平台专门安排了工程师对全校教师进行了详细深入的培训,经过培训,老师们都能熟练运用软件上课,在教学过程中采集教学与学习行为数据,促进了个性化学习,同时我们还将焦点教育软件应用于我们端午活动中,提升了活动的品味;另外我们还承办了区级智慧课堂应用现场会,在展示课中,我校赵国佑老师和陈霞老师利用焦点教育软件分别上了两节课,得到了现场老师和专家的一致认可。

6.学校建有校园电视台,在实现现场直播的同时能多机位同时录制保存,到目前为止已经完成了五期的录制和播放,内容涵盖校园内外新闻的播放、安全教育、小刺猬行动、才艺展示等丰富多彩的内容。

7.所有教师在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江苏省基础教育信息服务平台、泰微课、一师一优课等公共服务平台上均开通账号,同时积极利用平台上传及下载适用于自己课堂的课件、教案等,并存于学校内网中便于互相学习参考。

8.我校从2014年起就积极开展推进“泰微课”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全体教师人人参与、个个应用、共建共享。学校多次开展泰微课相关培训,通过培训,极大的激发了老师们制作泰微课的热情;大家积极制作泰微课,并将其应用于自己的课堂中,极大的提高了教学质量,我校赵国佑老师一人就制作了一百多节泰微课,其中a等级达56节,B等级达52节,借助泰微课的应用,同学们觉得这样的课堂更加生动灵活、学习更加高效,提高了学习效率和质量。

未来,学校将为每个班级配备电子班牌和智能一卡通系统,借助相关系统实现对学生的考勤管理和班级文化、学生风采、电子课表展示等功能;目前已完成相关报批手续,下一步将进行招标落实等相关工作。

二.智慧学习

1.学校建有学校内网,师生能充分应用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泰微课等公共平台开展网上教研、公共科目研修、资源共享等教学活动。

2.学习空间。学校每个师生都在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上、泰微课等服务平台建立了实名制网络空间,教师帮助学生利用网络空间进行讨论、作业、考试、拓展等创新型开放学习。目前,95%以上的学生,100%的教师空间处于活跃状态,空间得以有效应用。

3.学习资源建设。

学校通过培训,所有教师掌握了资源建设及上传共享的方法。通过校园内网建设了一大批课程资源,内容包括教学案、媒体课件、一师一优课、微课程等,初步形成了具有学校特色的全学科资源体系。

4.智慧阅读。学校教导处利用电子图书系统和攀登阅读app,在全体师生中广泛开展智慧阅读。充分利用电子大屏、黑板报、读书角、机房电子阅读、读写月等阵地宣传读书的意义,介绍读书方法,推荐阅读书目,推广古今中外的名人和大师的读书经验等;德育处、大队部密切配合,利用班会、家长学校、微信平台等渠道推荐阅读,开展美文欣赏,创设阅读的氛围,激发阅读的兴趣。

5.学生应用能力。学生利用信息课这个主阵地,学习了通过信息化手段获取各种学习资源的方法,基本适应了“智慧校园”环境。教师们在班会课、综合实践活动、信息课上组织引导学生通过网络学习网络安全知识、法律知识、个人安全防范、个人空间建设、参加科学素养大赛等已形成常态。此外,通过泰微课、学校网站、创客观摩等获取教育资源,将自己的自主学习、个性化学习、自我测评等成果通过自制的ppt、woRD及个人空间与大家分享,形成了智慧学习的新常态。在2015年举行的江苏省“传承经典”阅读知识竞赛中,我校李思琪同学获得特等奖,我校也获得团体金奖。

三.智慧管理

1.学校网站。学校建设了主网站+微信平台的网站集群。主站内容丰富,板块设置合理,信息更新及时。校内各网络空间、各应用系统基本实现了互联互通。学校微信平台利用信息快、数据流量小、可移动浏览与管理的优势,很好了补充了主网站的不足。泰微课更是为每个学生,每个教师提供了属于自己的空间,大大地提高了网络信息的个性化与安全性、快捷性。

2.教师空间。老师们利用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泰微课等平台上拥有网络空间,并已利用空间课件、视频等。

3.管理者及教师应用水平。学校建立了教师信息化应用能力培训制度,把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纳入教师教学基本功考核;组织全体教师进行了专门的信息化培训,包括泰微课的使用、多媒体电教设备的使用等。

4.教学服务系统。学校利用国家公共教育资源服务平台、泰微课、学校自主的资源库,为教师提供了专题性素材;利用网络教研、微课等系统为知识点学习与探究提供了工具;同时形成了“国家——省——市”三级网络办公系统:国家体质健康测试成绩管理系统、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进展信息系统、学籍管理系统、江苏省教师管理平台、卫生管理系统、江苏省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监测管理信息系统、语音教材征订管理系统、资产管理信息系统、泰州市资产装备管理信息系统、档案管理信息系统等。

5.安保服务系统。

建有一套较为完善的智能校园网络安防系统,安装有高清摄像头100多个,录像储存不小于3个月;与公安部门安全防范系统联网。安防系统结合校园百兆网对校园进行了无死角监控、一键求助报警等功能,并将配合一卡通系统实现学生出入控制、访客管理的统一管理和控制。

6.家校互通。学校利用学校微信公众号、班级QQ群、微信群、一起作业等平台,进行有效的家校互通,内容包括作业传送、学生出勤、当天学习及在校表现等反馈,使家校联系真正实现了零收费,高效率;同时利用QQ群、微信群为学生提供在线服务,对学生不懂的问题进行及时解答。

此外,学校还通过微家校、学校主站、学校伏羲教育博客等平台,提供校内外科学、文化、艺术、课外活动、社会实践等活动的信息功能。定期开展科学、文化、艺术、社会等课外活动,并发表相关报道或文章。

2015年,我校戴娥老师在第八届全国中小学互动课堂教学实践观摩活动教学课评比中荣获二等奖,刘晓棠老师在学科与信息化结合课堂比赛中荣获市级一等奖、省级二等奖;2016年刘晓棠老师在一师一优课评选中获得部级优课。近两年,我校教师在一师一优课评选中获市一等奖多达30人次,在部级刊物上发表有关信息技术教学成果应用的论文多篇。2017年,杨红美老师带领学生在高新区网络安全信息安全知识竞赛中荣获一等奖,并代表高新区参加泰州市比赛获得二等奖;2018年赵日朋老师带领学生在泰州市网络安全信息安全知识竞赛中荣获一等奖,并代表泰州市参加江苏省网络安全信息安全知识竞赛,斩获一等奖的殊荣。

四.可持续发展机制与保障。

1.组织机构。学校成立了“智慧校园”建设领导小组,由彭小艳校长担任组长,分管校长任副组长,各处室行政人员及相关教师参与。各项职能分工明确,责任落实。总务处主任赵日朋具体负责校园信息化建设,电教处副主任卞伟、总务处主任助理杨红美协助负责相关工作。

2.规划科研。学校把“智慧校园”建设与应用列入学校2018年整体规划,并制订了专门的建设方案,时序安排清晰,措施切实可行。同时2018年,泰州市教育信息化课题《基于智慧教室环境的个性化教学研究》和《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小学科学课堂教学实践研究》相继开题并进入到了具体实施阶段。

3.制度保障。学校有《泰州医药高新区第一实验小学智慧校园创建方案》《校园网安全管理制度》《网络中心管理细则》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并将建设与应用纳入《泰州医药高新区第一实验小学工作考核细则》,从制度层面保障了智慧校园建设。

4.资金投入。“智慧校园”创建设施设备由教育局统一配送。学校“智慧校园”建设的经费纳入学校预算,校党支部委员会和经审小组监督执行,保证专款专用,并且按照“三重一大”决策要求,规范严格执行,保证了可持续的经费投入。

5.机制创新。

智慧校园创建方案篇3

关键词:互联网;智慧校园;新需求

中图分类号:tp3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7)02-0010-01

1引言

高校作为互联网新技术应用的前沿阵地,要解决传统的数字化校园信息数据动态性与基于智能移动端师生查阅信息的问题还是难以企及。只有开拓创新,积极建设先进的智慧校园才能真正提升校园数字信息化建设的水平。整合资源,面向服务,决策管理,提供统一的管理服务平台。因此,本文提出一个掌上智慧校园的解决方案,以提高数字化校园的服务质量解决用户难以实时信息的难题,实现有效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2方案概述

2.1整体布局

本方案研究设计出一种基于移动终端的智慧校园解决方案。该方案明确采用平立性高及具有多用户且安全特点的J2ee开发技术。前端选用JaVa编程环境下的SpringmVC和myBatis框架。后台采用mYSQL软件来存储并关联数据来实现用户的登陆等服务。为了加快系统的响应速度对数据库进行优化并添加内存数据库Redis。最终在服务器端搭建出一款高性能的体系架构,并用android编写出师生所需求的手机客户端应用。如学术论坛、失物招领、书籍查阅、活动通知、课程查询、在线听课等。为了保证前端应用的正常进行,防止网页服务器过载等情况,准备采用LVS+Keepalived4的负载均衡技术。并通过nagios4监控主机资源、网络服务状态的功能对负载均衡器、网页服务器、数据库等进行资源监控等。

2.2开发环境支持

本系统相关开发环境主要包括系统开发软件androidStadio,系统集成开发工具eclipse和数据库管理软件mySql。eclipse需要安装JDK软件开发工具包以及部署apache-tomcat服务器;androidStadio时需要安装androidSDK软件开发工具包;系统的开发过程中需要一个外网ip和若个内网ip;在配置mysql数据库时需要安装mysqlDatafiles环境和navicatformySQL开发工具。

2.3方案的难点解决

本方案的难点在于庞大的数据整合。解决方法是通过在数据库管理软件mySql中建立数据表数据库,用连接关联起来,实现大数据的整合。然后对庞大的数据进行解析并模拟出函数预测方案。通过模拟出的函数方案构建出数据逻辑模型以实现对新数据的趋势预测。与此同时,本方案还会综合校园各方面数据、通知、信息等,通过科学的预测方法做出快速的反应,从而体现智慧校园的智能性。

3方案的实现

本方案利用信息显示与推送智能化,通过pC端,实现跨平台、多途径,将有用的通知讯息快速推送到查询者手中,实现信息的最大价值。

app通过android开发平台设计实现,旨在打造出学校的便捷资源服务平台。系统主要实现服务功能,最大限度地为广大师生提供尽可能的便捷服务。。用户可以通过系统引导完成完善自己的信息注册。注册成功后可以实现自己所需要的一些服务,比如可以查看相关自身的通知信息,进行资源共享,查阅学校图书馆的图书资源等等。数据资源共享的基础是建立在同一格式的稻菘馍希以实现用户间数据交换。同时我们将采用SSH三大框架中的Spring框架,实现一个“轻量级”的软件架构,降低app使用时所消耗的内存资源。

搭建本文解决方案的app的应用框架时,将其分为四个层面。首先,是数据缓存层,这一部分主要对全校师生的资料信息进行数据存储,并且可以对数据进行智能分析和处理;第二层,是平台支持层,这个层面主要实现app后台服务所具有的功能,如身份验证、推送信息、数据缓存等;第三层,是网络接入层,这个层面主要是使app无论是在连接无线网还是使用数据流量的情况下均能正常使用;最后一层为移动终端访问层,即进入之后所能访问到的app所具有的一切功能。

4总结

掌上智慧校园搭建出集教学、科研、管理和校园服务为一体的智能化服务平台,便于提高校园工作、学习效率和生活的质量。相信随着人们对教育服务质量的需求提高和及时性的要求,会有越来越多的师生需要能够及时信息的平台,这对开发者来讲是一个契机。

参考文献:

[1]朱宇华.高校智慧校园应用支撑平台建设讨论[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6,10(12):268-270.

智慧校园创建方案篇4

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不仅是世界教育改革发展的趋势,也是近年来我国高校在信息化背景下转变教育理念、创新教育模式的重要工作。“智慧校园”概念正是在此基础上提出的。由于智慧校园建设还处在摸索阶段,尽管学术界对智慧校园的定义还存在一定的争议,但在这些争议背后,我们仍可以找寻学者之间的共识,即“智慧校园是指在互联网基础上,通过多种应用系统把教学、科研、服务融为一体的智能化和智慧化教学、学习和生活环境。”

智慧校园是高校教育信息化的高级形态。较之数字化校园,它具有以下几个突出特征:第一,网络与智能终端的“无缝隙”覆盖。“智慧校园”是以物联网为基础的智慧化的校园,互联网的无缝隙覆盖是智慧校园建设的基础性工作,而智能终端的广泛应用也使得校园环境、师生生活状态等相关信息传输到学校控制系统,这是智慧校园建设的物质基础。第二,海量的数据支撑。“大数据技术最核心的价值在于对海量数据进行存储和分析。相较于数字校园,智慧校园最核心的特征是通过各种智能终端、可感知设备和信息系统获取了海量的活动过程与状态数据。”第三,个性化的服务体系。“智慧校园环境及其功能均以个为理念,各种关键技术的应用均以有效解决师生在校园生活、学习、工作中的诸多实际需求为出发点”,这一显著特点满足了师生的各种需求,同时也成为智慧校园建设的不懈动力。第四,开放的学习环境。智慧校园发挥其信息共享的优势,打破了以往单一的教科书模式,同时时间上的可支配性(从单一的课上扩展到任何时间)、空间上的可延展性(真实情境和虚拟情境能得以发生)都使得学习环境大大的开放。

二、智慧校园建设中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困境

在高校智慧校园建设进程中,由于信息化运行支撑平台构建的不完整性,导致校园内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矛盾较为突出。这不仅制约了智慧教育改革路径的创新,在与学生管理工作的结合中也遭遇了新的障碍和瓶颈。

(一)高校学生管理模式与信息化技术的耦合性低

毋庸置疑,全方位“智能化”是建设智慧校园的技术核心,也是实现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跨越式发展的崭新途径。它试图将信息化技术和网络平台与校园资源充分融合、统一协调,以此建立高效、科学的管理模式。但目前大多数高校因云技术、物联网等信息技术不到位,学生管理工作更多的是依托于数字化校园,仍以“学校—院系—班级—宿舍”的单向管理模式为主,学工线的教师仍然未从大量烦琐的事务性工作中真正走出来。数字化校园建设着重构建独立部门的信息系统(如图书馆管理、公寓管理、学生心理档案管理等),这种建设方式与学生管理工作的信息集被“割裂”,各个应用系统所应发挥的效益没有更好地被利用和挖掘,也很难对整个学校信息进行查询和决策分析,这大大降低了学生管理工作的效率。再加上学工线上的辅导员教师学科背景各异,信息素养能力参差不齐,这也在客观上加大了学生管理工作的难度。

(二)智能化信息服务能力不强

智慧校园建设的目标之一,是向全体师生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和全方位的信息服务,使其能够第一时间获取校内的人员、设施等资源信息,更好地为教学、科研、生活提供服务。如学生考勤管理是学校开展教学工作和参加社团活动等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由教师或活动负责人来承担考勤管理工作,但是这项工作会耗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如何利用智能化信息手段提高学生考勤的效率是多数高校亟待攻关的难题。再如校园一卡通,多数高校现有的一卡通系统在设计时仅仅是将多个系统进行简单的整合,对于整合后的系统如何管理,各系统之间的信息如何共享、如何交互使用,并没有一个明确的规划。控制系统的各部门在对师生进行服务时,并不能全面的了解用户(如未能将学生的学习、科研、心理档案等独立信息源融合为一个完整的信息集呈现出来),这使得部门的重复工作大大增加,也造成了部门的服务始终不能达到师生的满意。(三)利用信息化技术的思政教学水平有待提升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快速发展,视频微课、翻转课堂、mooC(慕课)成为教育变革的三大热点,要求教师在使用信息资源时,必须要像运用粉笔和黑板一样自如。教师的信息素养在这些课堂上成为“上好一节课”的关键。“当信息技术撬动了课堂,课堂就必须与时俱进。智慧课堂建设,关键还是在教师自身。要实现现代教育技术与课堂的融合,既要排除机器的干扰和牵制,又要最大限度的发挥智慧课堂的优势。新技术用与不用之间,掌控全在老师。”但对于高校的大多数辅导员老师而言,其所学专业与智慧校园建设中所需知识并不能有效吻合。在未经过较长时间培训的情况下,教师对学生思想工作的管理更多依靠的还是“言传身教”。但成长在高科技浪潮背景下的95后大学生,更倾向于通过网络来真实表达自己的状态和情感。面对教育对象这一庞大群体特征的巨大变化,高校的教育理念和管理模式与教育信息化相结合是必然趋势。

三、智慧校园建设进程中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有效路径

“智慧校园”不仅仅是信息系统的建设与完善,还是信息时代高等教育管理模式和教育理念的创新。顺应智慧校园的发展趋势,通过信息化手段为校园植入智慧管理,提高学生管理工作水平,是目前高校教育管理者实现大学可持续发展的有效路径。

(一)加强协同性,将信息化技术植入学生管理工作

打造智慧校园是不仅是为了进一步提升教学手段、促使校园管理模式的与时俱进,也是为了给师生创建更安全、便捷、智慧的校园环境,其终极目标是实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提高师生的素质和综合能力。因此,信息平台建设人员与信息使用人员必须实现有效地沟通。一线的学工人员必须了解学校网络平台、智能终端设备等的使用方法;幕后的信息平台建设人员需要了解一个学生全部信息的维度。在综合考虑技术和学生工作管理方案之后,将信息技术融入学生管理工作之中,以此构建稳定、便捷、安全、科学、广泛参与的智慧校园。为了响应教育部“走出寝室、走下网络、走向操场”的号召,宁波某院校将信息技术融入学生晨跑制度管理中。学生在学院规定的时间内晨跑锻炼,只要刷一下校园卡,就会被记录晨跑的时间段和次数,进而与体育成绩直接挂钩。这样既督促了学生积极参与锻炼,又为老师烦琐的考勤工作减轻了负担。

(二)整合信息资源,提高智能化信息服务能力

高校的学生群体已经进入“95后”的年龄层,他们在科技浪潮的洗礼下,更加注重校园智能化服务体系的建设。无论在学习上,还是在生活中,人与物的联系更加紧密,甚至对“物”产生生活依赖。全面建设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体系,有效地整合并共享信息资源,适应并引领学生时代潮流,建立一个开放的、创新的、协作的和智能的综合信息服务平台,是创新高效学生管理工作的新思路,也是智慧校园建成的目标之一。“智慧校园综合管理平台”实现了全校资源、数据的融合和共享。很多高校在每年迎新方面,尤其网上迎接系统方面得到不断完善,使得报到程序更加清晰化、人性化,体现了学校始终“以生为本”的服务理念。再比如,为了能够提升大一学生的生活技能水平,某高校宿管辅导员老师用微信这个智能平台,制作了关于如何清扫宿舍的微电影,通过互联网上传到学生的微信群中,学生通过手机、ipad等智能终端可获取服务资讯。

(三)构建智慧课堂,完善校内外的信息平台共享

在教育信息化的推进过程中,翻转课堂将课堂的教学时空拓宽,搭建起一个“半开放式”的教学系统;mooC课堂则完全是基于网络的社会化学习,是一种深度协作式和开放式的教学。翻转课堂和mooC课堂成为众多高校着力打造的新式教学模式。为此,高校应首先完善并整合校内的资源信息平台,并与相关学科背景强的院校达成“信息共享”的意愿,为老师和学生提供一个“无墙的课堂”,教学相长。此外,在课程评价方式上,可以借助于大数据的学习分析技术,对学生的知识建构与复杂能力进行有效评估,为学生学习提供更加个性化、有针对性的支持,实现“智慧化”学习。部分高校已开设“微学分”“小微课堂”等,通过建设“微”教室、开设“微体验”课程、构建“微”单元自助式学习模式、开展“微”讨论活动等方式,逐步推进“微”教学的改革。“微”课的推出不仅有利于教师开展启发式、讨论式和合作式教学,也将传统枯燥的思政课堂充满活泼的气息。学生也可以利用互联网社交网络等平台,通过采取“一对一”模式或学生自主进行拼装组合模式,在线上与教师进行互动交流。无疑为学校建设智慧校园奠定了夯实的基础,为学校的进一步提升做了良好的准备。

四、结语

智慧校园创建方案篇5

集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于一身的智慧校园,在高校中有很多应用,对日常的教学管理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它大大降低了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障碍,有了智慧校园,无论在什么环境都能统一界面,提高了教师在教育信息化方面的体验。

北京智慧校园显魅力

在首都基础教育迈向现代化,落实“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建设目标和创建世界城市、智慧城市的关键时期,由东软睿道教育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承建的“北京数字学校”,打造师生更好的共享、共用全市的优质教育资源的网络服务平台,为全市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校学生和家长提供21个学科9500节数字化名师授课资源,探索现实学校与虚拟学校的无缝衔接,打造信息时代背景下、具有首都特色的基础教育公共服务新模式。

北京数字学校平台同时面向学校、教师、学生、家长提供服务,建立数字校园群、远程优质课程超市、同步课程直播、互动英语学习、网络名师名校长交流群、家长沟通网络等交流学习渠道和平台。其建设内容包括门户网站、资源中心、学习中心、校园生活虚拟平台、移动应用平台、虚拟教研平台等。

通过建设北京数字学校平台,北京市的教师、学生、家长可以随时随地、按需获取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与应用服务,使得数字学校的应用和服务更加高效、人性,更加贴近应用、贴近师生、贴近服务,与用户如影随形。

在移动应用平台,校园用户可以随时随地获取教学资源移动点播与推送服务,从小学到高中,涵盖各个学科。老师与学生不再受到时间和地点的限制,无论使用手机、笔记本还是个人电脑,都可以迅速连入“北京数字学校”,观看课程的视频资源,将校园课堂延伸到随时随地。此外,通过智能抽取教育部、北京市教委、网易、新浪等教育门户资讯和学习资源,教师、学生、家长可以全方位获取教育教学资讯服务和个性化的资讯订阅服务,包括政策解读、专家答疑、中考招考、高考招考、新浪公开课、网易公开课等等。

在虚拟教研平台,基于网络即时的传递文字、音视频等多类讯息,教师和学生之间可以开展两人或多人的虚拟化教学及在线辅导,用户之间可以通过留言或站内信等功能,跨越时空,取得无时不在的联系,感受彼此真实的存在,获得全新的互动学习体验。

杭师大校园信息化全面路线

杭州师范大学与iBm就智慧校园项目展开合作,迈出了千里长征的第一步。据介绍,杭师大在智慧校园领域的起步较晚,起步水平较低,因此,杭师大在进行教育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希望与国际接轨,采用国际高校比较流行的软件,来提高学校在教学管理、人才管理、财务管理等方面的水平。据了解,国际排名前十的高校全部应用了peopleSoft校园解决方案,这套解决方案已经应用了十余年,是一套完全学分制的成熟的校园管理软件,而这套软件在国内还未被接受。

peopleSoft校园解决方案,从学生入学考试、招生录取,在校学习期间的所有活动,到毕业成为校友,进行全程的信息跟踪,是一整套的校园管理软件。iBm在信息咨询方面十分擅长,帮助杭师大进行教育信息化的建设,建设校园信息化系统。杭州师范大学是国内首家全校范围应用peopleSoft校园解决方案的高校,这套软件目前正在实施当中反响良好。此外,杭师大也将在人事管理及财务管理领域有所提升。peopleSoft人力资源解决方案与国内传统的人事管理有一定差别,它从人才的招聘、录用、培养等多种思想来建立系统,更加详细、系统和全面。在财务管理方面,杭师大将尝试引入校园eRp应用。eRp的传统应用是企业级的应用,而国内也曾有几所大学的二级学院开始在财务方面应用eRp,但如杭师大在全校范围内应用的尚属首例。peopleSoft解决方案在这几个产品之间会进行数据的整合,并不是各自孤立的系统,这样能有效地消除和规避了信息孤岛的出现。

重点打造信息安全

教育信息化建设在实现了宽带互通、信息和资源开放共享、向全社会提供服务的同时也为信息系统的安全带来极大的风险。保障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健康持续发展,如何确保教育信息化平台向全社会提供优质的资源和服务,是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中创云安全服务平台针对教育信息化安全建设方面的问题,从管理和技术两个层面帮助教育机构完善应用安全防护体系,保障应用业务的安全性、可用性。

管理方面,平台提供高效的统一监控管理工具。管理员可以统一监控和管理主机服务器和web应用系统,使管理员全面了解服务器和业务系统的安全运行状态,当安全事件发生时,系统通过管理界面、邮件、短信等多种方式向管理员发出告警信息,通过详细的告警日志,准确定位告警事件所在的主机和应用系统。通过自动化的监控巡检及预警大大降低了管理维护的日常工作量,有效节约了资源和人力成本。

智慧校园创建方案篇6

数字改变职教了吗?随着3D打印技术的发展,如果你想吃妈妈做的菜,你不一定要回家,你可以请妈妈将菜做好,通过网络发给你,你再用3D打印机打出来,你就可以享受妈妈的爱,数字改变了母子思念的方式。由此我还想到,扬州商务高等职业学校有一个实力雄厚的烹饪专业,有很多烹饪大师、名师,如果你想品尝他们做的菜肴,我也可以通过网络发给你们,数字改变着产品的营销和配送方式。数字改变着世界,数字也改变着职教。职业学校培养的是技术技能型的高素质劳动者,越来越多的研究和案例表明,借助数字化技术的广泛使用,职业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升。因此,我们坚信,随着数字化和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职业学校的生存和发展越来越离不开数字化、智能化等信息技术。

依据数字化生存的理念,学校实施集成六个校园的“智慧商校”工程,其建设重点依托学校现有的校园网络,融合电信网、有线电视网,运用射频识别,结合云计算等技术,打造一个“智能感知、服务创新、协同工作”的全新校园,构建集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一体,集互联网、物联网、通信网为一体,集智能教育、教学、管理、服务、生活为一体的数字化生存方式。根据学校实际需求和长远发展,依据“总体规划、分步实施、逐步推进”的原则,有计划、分阶段,科学合理地构建信息校园、智能校园、互动校园、低碳校园、文化校园、平安校园这六个校园信息化建设工程。下面我从建设现状、建设愿景、建设思考三个方面汇报学校智慧校园建设工作。

建设现状:探索与实践

2005年以来,学校数字化校园建设以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为基础,重在加强信息化资源建设,旨在推进教学、科研和管理的数字化校园应用。

1.数字化推动校园网络建设,不断提升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水平

学校建设了一流的数字化千兆校园网网络环境,校园网信息点总数达10000多个,入网计算机2000余台,上网注册用户近7000人,覆盖了全部的办公、教学区域、学生公寓,实现了“千兆为主干、百兆到桌面”,学生公寓实现了无线接入。学校所有教室及实训室都配备了多媒体设备,并为每位教职工配备了笔记本电脑。学校拥有不同功能的计算机实训室25间、语音实验室2间、电子阅览室1间、校园广播室1间,同时学校教学楼、实训楼、行政楼重点区域、所有宿舍走廊及校园均安装了监控系统。

2.数字化推动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有效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学校特别重视信息化资源建设,自行设计开发了教学资源网络平台、精品课程平台、视频点播平台、教师个人空间、电子作业平台等。依托这些平台,学校加强了以专业部为主导的专业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包括教学标准建设、教学方案建设、课件建设、题库建设、案例库建设、学生优秀作业库建设几个方面。学校还开通了教学、管理、育人等互动平台,营造沟通的管道,释放管理的压力,和谐人际关系。学校还建设了会计电算化、商务英语、美发与形象设计、3D导游、物流等数字化仿真实训环境,强化教学的信息化。同时开展教师网络培训,提升教师信息化素养,推进每位学生在每节课用ppt进行课前三分钟演讲,推动学生运用计算机进行学习而不是玩游戏。为了激励系科和教师的积极性,一方面将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纳入系科和教师的年度考核、职称评定之中,另一方面在经费上给予支持,纳入教师的工作量计算,支付一定报酬。

3.数字化推动“校园卡”建设,实现“一卡在手,走遍校园”

学校启动了“校园卡”建设工程,“校园卡”上印有持卡人的照片、姓名、类别(身份)、所在班级和证号,覆盖校园的所有消费、水控、机房管理、图书馆、自助复印、自助打印、门禁及通道机管理、自助缴费、银行转账等功能,大大方便了师生的校园生活。

4.数字化推动“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提升教学及管理质量

学校建有教务管理、财务管理、网络报修、学生考勤等应用系统,充分利用这些信息为学校和社会提供优质服务,努力使这些信息的可用性得到不断提高。通过数字信息平台对教务、学籍、成绩、教学信息、财务信息、维修信息实现了动态管理,科学调配学校现有资源,大大提升了学校教育教学与管理水平。

5.数字化推动“行为百分考核”建设,强化学校“全员育人”工程

学校根据“全员育人”的理念,建设了行为百分考核系统,全体教职工参加育人工作,所有教职工都能对学生日常行为进行考核,学生在校期间的行为表现,发展趋势都有迹可寻,促进了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确保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落到实处,提高了德育工作的实效性,搭建了一个师生和谐教育的平台。

建设愿景:目标与展望

在现有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基础上,学校紧跟信息技术发展的步伐,整合理念和思路,注重顶层设计,整体规划,建构六个校园,建设智慧商校。

1.信息校园

信息校园就是将学校的各种管理要求信息化,通过云计算、云存储技术和无线覆盖技术,建设智慧校园门户平台、管理信息平台、教学资源平台、教科研平台、数字化技能教室等提供无处不在的教育、教学和管理信息服务。通过师生云空间的建设,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智能终端上随时随地进行自主学习、在线学习和移动学习。信息无处不在,随手可得是信息校园的核心理念。

2.智能校园

智能校园就是通过互联网、物联网、通信网实时感知各种工作状态,实现远程移动管理、移动办公、移动定位等智能服务。

智能校园主要运用“物联网”及“校园卡”等技术实现。校园卡集成校内几乎所有服务。师生可凭校园卡通过门禁进宿舍、图书馆、体育馆;利用校园卡借书,使用校车;在校园内进行电子消费;校园卡与手机卡进行集成,手机可代替校园卡功能;校园卡同时可集成银行卡功能,利用校园卡可直接在atm机上取现。

建设智慧教学“云空间”平台,实现智慧预习、考勤、评价,随时随地进行教学质量跟进。智慧预习,将上课时间、地点、班级,教案、学案及教师的要求、课程信息变化通知发送到学生“云空间”及手机。智慧考勤,学生刷手机进入教室,教师使用“云空间”识别学生与旁听人员。智慧课堂,采用“云空间”及电子白板互动演示系统,建立智能互动教学系统;通过“云空间”建立课程群组的学习社区、讨论小组,获取课件、提交作业。智慧评价,利用计算机或便携终端在“云空间”上进行电子考试,自动生成学生成绩,通过邮件、手机等方式向学生推送成绩,学生也可用多种方式远程登录“云空间”进行成绩查询。

建设校长智慧决策平台,校园各方面的实时数据与历史数据,通过系统自动进行分析和预测趋势,实现科学化的决策。

建设智慧宿舍管理平台,该平台集宿舍管理、门禁安全、宿舍检查功能为一体,从管理对象宿舍楼入手,根据学生状况,进行宿舍分配,并进行日常的住宿管理;学生进出刷卡,系统根据住宿信息,自动判断外来人员、非法进入人员、异常出入人员,并将相关的信息显示给值班人员,同时进行语音提醒和图像抓拍;每个宿舍门口放置宿舍文化名片,集成二维码功能,检查人员可通过刷二维码了解该宿舍学生信息、学生行为百分档案及宿舍星级并可以给宿舍打分并点评。

3.低碳校园

低碳校园是指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和“物联网”技术的智能感知与智慧控制功能,全面实现校园的无纸化办公、管理与生活,实现建筑物与设备的智能监管、感应与控制,使水电运行和资产的管理由传统经验型向科学技术型转变,为学校“能源节约”、“减碳排放”和“低碳发展”提供了技术基础和平台支持。

建设智慧能耗控制平台,通过各种传感器强大的数据采集能力,实现电力、水源、燃气及其它方面的节能减排。

4.互动校园

互动校园是指校园是一个无处不在的交流平台,利用移动终端、电脑终端实现师生交流、生生交流、家校交流。

建设智慧互动平台,通过无线通讯网络、3G网络等传输途径,为教职员工、学生提供无线数字校园服务。用户可以不受空间、时间的束缚,随时利用手机等移动终端查阅(订阅)所需信息,掌握校园情况,处理工作事务,处理课业活动,发送即时信息,实时互动交流等。

建设智慧家校平台,学生家长通过及时收发手机门户信息不仅能够帮助学生随时随地了解在校情况,而且能够个性化地对学生本人的学业与就业指导提供帮助,减轻了辅导员与班主任的负担,加强学校的管理工作。

5.文化校园

文化校园利用先进的it技术及“物联网”,打造“书香校园、内涵校园”。

建设智慧图书馆,借助先进技术,完善管理,简化借阅程序,提高用户体验。智慧登记图书贴上射频识别无源标签,信息入库登记。智慧还书时,借书人只需图书放到一个指定的特定容器里。图书管理员使用手持移动读卡器成批扫描RFiD标签,通过wLan自动确认图书位置、图书信息,自动更新到后台数据库,进行智慧盘点。

建设校园智慧导览系统,基于移动运营商的智能导航应用提供校内电子地图、定位及导航服务。智慧游览提供基于GpS的校园文化游览导航图,游览者或学生游览到学校任一处文化景观时可以实时通过手机语音了解文化背景。

建设商校报、校园广播、校园新闻等推送系统,激励师生为商校发展贡献力量。

6.平安校园

平安校园是指结合当今的安防技术、计算机技术、物联网技术、多媒体技术,建设基于学校网络和3G网络的智慧监控、智慧定位、智慧报警系统,保障学校广大师生的人身安全,降低各类治安事件的发生,为校园提供一个舒适安全的学习环境。

建设智慧监控平台,管理人员全面监控各个公共场所。对学校重要监视区域实现车牌与人脸识别等功能、并提供告警录像和图片抓拍,实现全天候监控。

建设智慧定位平台,在学校校车上安装3G无线车载智能监控,实现全程的车辆GpS定位、车辆运行状态信息等集中监控,为师生保驾护航。

建设思考:困难与举措

回顾学校建设情况,还存在一些困难。

1.建设资金需要加大投入

智慧商校的建设需要较大的投入,这就需要多方筹措资金,我们十分需要和欢迎企业的投入。

2.需要先进的设计理念和必要的技术支持

云计算、物联网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如何将这些新技术无缝对接至职业学校教育教学、管理与生活需要较高的设计理念与思路。同时,“智慧校园”建设时也需要云计算、物联网技术行业内的领先企业提供必不可少的技术支持。

3.师生信息化素养有待进一步提高

智慧校园创建方案篇7

关键词:智慧校园;信息化;顶层设计

中图分类号:tp315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673-8454(2014)07-0060-04

一、建设背景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要“加强优质教育资源开发与应用,加强网络教学资源体系建设,开发网络学习课程,建立数字图书馆和虚拟实验室,创新网络教学模式,鼓励学生利用信息手段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增强运用信息技术分析解决问题能力”。

2011年11月上海市教委《上海市中等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行动计划(2011-2015年)》,要求各中职学校“加强学校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构建信息化应用支撑环境,建成高质量的数字化校园”。我校作为首批立项的52所建设学校之一,目前信息化项目进展顺利,部分建设成果已经显现。2013年学校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不断实践和探索,进一步提出了智慧校园的建设目标。

二、建设基础

1.网络基础设施

目前,我校校园网络设施布局基本到位,初步建成全校各类应用服务器和实现各类应用程序数据互通的网络存储系统。

2.管理应用系统

校园网上运行的管理和应用系统有教务管理、学生管理、oa办公、行政管理、图书借阅和一卡通等系统,但缺乏师生的统一身份认证和数据中心,不能以便捷的用户服务界面提供给师生,需要反复登录各个子系统,公共数据得不到全校共享。

3.管理队伍状况

校园信息化管理队伍主要有管理人员6名,其中本科学历占85%,2人拥有网络管理员高级职业资格证书,其他人持有计算机操作员、多媒体制作员等多张职业资格证书,基本确保学校网络的正常运行和信息化工作的正常开展。

4.教师信息化水平

学校定期开展师资培训,切实提高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教师信息化素养,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整合。

三、“智慧校园”顶层设计

“智慧校园”信息化总体建设目标:基于现有数字化校园基础,以云服务和大数据技术为支撑,充分融合物联网、虚拟化、云计算、智能控制等先进技术,以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和应用、资源整合为中心,覆盖学校教学、科研、生活、管理等四大应用场合,建设一个舒适生活、便捷教学、领先科研、安心校园的智能化校园管理和服务模式――“智慧西南”。

我校建设中的“智慧校园”数字化校园总体架构如图1所示,包含基础环境、应用支撑、综合管理和综合服务等四大平台。

“智慧校园”信息化应用系统建设基于四大平台,提供包含服务中心、学习中心、管理中心和资源中心等应用。

1.服务中心

通过数字化校园综合服务平台的个性化门户设计,满足不同角色“一站式”服务要求。

学生服务平台:针对学生个体,以入学服务、学生能力、就业辅导、生活服务为目标,根据学生的视角进行各类信息和服务的汇聚和展现,为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离校各个环节提供全方位、一体化、一站式的信息服务。主要设置分类:首页、个人信息、学习中心、生活中心、实训中心、资源中心、实习就业等。

教师服务平台:针对全校教职工,以教学、科研及办公事务的配套服务为核心,提供一站式信息化服务。教师综合服务平台扩展了面向教职工信息服务的范围,延长了服务周期,从而提高办公效率,促进相关职能部门提升服务效率和质量,提升教职工用户的满意度。主要设置分类:首页、个人信息、办公系统、学习中心、资源中心、生活中心和管理中心等。

家长服务平台:包含校园信息服务(班主任、校园公告、通知、新闻)、在校缴费信息(一卡通消费、学校收费)、在校学习状况(课表、考试安排、成绩、考证信息)和在校综合评价(奖学金、评优、处分、勤工助学)等信息,让家长及时了解自己孩子学习、生活等各方面信息。主要设置分类:首页、校园信息服务、在校缴费信息、在校学习状况、在校综合评价等。

2.管理中心

建立统一的信息标准,建设以“学生综合管理”、“教师综合管理”、“教务综合管理”、“学校综合管理”构成的综合管理平台。

学生综合管理系统:从学生入学、就读、实习、就业等全过程进行目标管理,形成综合素质、成长档案、家校互动等主要模块,包含招生管理、注册管理、宿舍管理、资助管理、实习管理、就业管理、离校管理、保险理赔管理、学生档案管理、评优奖惩管理、学生信用管理等全方位、一体化信息服务。

教师综合管理系统:以教学、科研及学校事务的配套服务为核心,划分入职阶段、在职阶段、退休离校阶段,形成业务档案、科研管理、进修培训等模块,包含教职工信息管理、外聘教职工管理、人事调配管理、合同管理、考勤管理、考核管理、职称管理、进修培训管理、离退休管理、教科研管理、绩效管理、网上评教等子系统。

教务综合管理系统:完善教务管理系统,形成培养方案、课程管理、质量监控等模块,包含学籍管理、专业管理、课务管理、教材管理、成绩管理、评教管理、教学资源管理、试题库及考试系统、考证管理、实验实训管理、教学质量评价监控、专业体系资源库等综合业务子系统。

学校综合管理系统:建设学校综合管理系统,形成个人办公、协同业务、行政管理等模块,包含行政管理、流程办公、校园oa、校企合作、合作交流、校产管理、报修管理等系统;基于大数据技术,深化数据挖掘,开发校情分析决策系统;整合现有的图书管理和校园一卡通系统等其它信息系统,形成一个全方位的服务于全校师生的综合管理系统。

3.学习中心

以“学习空间”建设为核心,构建面向学生、教师、社会,以“精品课程”、“校本网络课程”、“互动教学”、“移动学习”、“虚拟实训”等构成的数字化学习中心,实现自由自在、随时随地的学习与互动。

精品课程、网络课程和互动教学三大系统建立在共享教学资源基础之上,方便教师按照专业建设随时重构课程资源,形成师生的“学习空间”,促进主动式、协作式、研究型的学习,从而形成开放、高效的教学模式,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以及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能力。

虚拟实训系统提供完整的教学与实训过程服务,将知识点学习、虚拟设备认识、虚拟系统实训、学习评价记录等项目有机融合,结合实体设备实训,达到“教学服务”、“评量服务”、“诊断服务”、“补救教学服务”等目的。

4.资源中心

建设资源丰富的有学校特色的,以“数字图书馆”、“特色资源库”、“通用资源库”、“专业资源库”构成的综合资源管理与共享平台。

数字化图书馆建设是在实体图书馆基础上,利用现代信息化网络技术实现的更为便捷、快速的随身图书馆,更加方便教师和学生的工作与学习。

建设多媒体教学资源库,面向学生、教师、家长和社会提供资源服务。建设“学生作品集”等特色资源库,展示学校专业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成果。建设专业资源库,按资源的力度和范围,建设专业级、课程级、素材级等三级资源。

建设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平台,以资源共建共享为目的,以创建精品资源和进行网络教学为核心,面向海量资源处理,集资源分布式存储、资源管理、资源评价、知识管理为一体的资源管理平台。

四、智慧校园建设实践项目

智慧校园的核心特征主要反映在三个层面:一是为广大师生提供一个全面的智能感知环境和综合信息服务平台,提供基于角色的个性化定制服务;二是将基于计算机网络的信息服务融入学校的各个应用与服务领域,实现互联和协作;三是通过智能感知环境和综合信息服务平台,为学校与外部世界提供一个相互交流和相互感知的接口。依据核心特征,我们在智慧校园建设中主要进行了以下内容的实践应用。

1.一站式信息服务

通过数字化校园综合服务平台的个性化门户设计,涵盖学生、教师、家长、企业、社会等不同角色的视角内涵,享受全生命周期、一站式、个性化的信息服务,通过系统主动推送式的服务,用户可以方便及时的获取信息。可通过多种访问方式随时随地的获取信息,包括pC、手机、智能终端等,适应wp、ioS和安卓等平台,利用云桌面和终端设备,实现移动办公、移动教学的目标。

2.智慧物联感知平台

采用物联网与传感器技术和云计算技术,把感应器嵌入和装备到实训室、教室、图书馆等实体设备并连接它们,建成物联网应用及移动互联平台。通过云计算服务和虚拟服务,将“物联网”和信息化应用软件系统整合,实现通信服务、教学工作、学习活动、管理工作和学校设施的整体结合,远程集中设备管理、人员管理、能效管理和校园监控,实现平安校园、绿色校园,探索智能感知、识别控制等技术在学校各个领域的应用。

3.教学质量监控评价系统

围绕学校内涵发展的建设要求,建立全方位监控评估指标体系,引入多方评价模式,重点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从教学管理“大数据”中提取信息,帮助学校领导及时全面的掌握全校教师教学业务状况,帮助教师有针对性的改进工作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全方位评估:学校在抓教学规范管理的同时,重点建设课程授课计划、学习过程管理、课程试卷管理、课程题库管理、教学质量分析、课程教学资料、教学常规检查、多方(学校、企业、社会)评价管理等模块。力图解决现有教学质量监控评估体系中所存在的单一问题,实现教学质量评估的网络化、智能化、高效化。

全过程监控:学习过程管理是对学生学习全过程的评价,包含考勤、纪律、作业、测验等多个方面,构成了课程的平时成绩。教师在课后进行及时的信息录入,及时评价学生在校的学习状况。

多元化评价:通过各模块的多维度管理,特别是引入企业和社会的监控评价体系,不断提高学校的办学质量。

4.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

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平台是以资源共建共享为目的,以创建精品资源和进行网络教学为核心,面向海量资源处理,集资源分布式存储、资源管理、资源评价、知识管理为一体的资源管理平台;是促进主动式、协作式、研究型、自主型学习,形成开放、高效的新型教学模式的重要途径,是学校展示课程建设、教学改革和校企合作成果的重要平台。

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平台建设与网络课程建设、网络课程教学、精品课程建设四大系统之间无缝联接,实现资源为教学服务,教学中方便调用资源,实现资源共享最大化。

五、智慧校园建设的若干思考

1.理顺思路,明确规划,建设完善的数字化校园

研究学校数字化校园现状,分析应用中的不足之处;研究国内外及兄弟学校在数字化校园建设中的设计方案;走访企业学习先进的技术路线和方案。从以上各方面反复入手,把学校的需求与企业的产品功能对比,理清学校的建设思路,明确数字化校园建设整体框架和发展规划。通过分步骤、分阶段逐步推进,及时发现和优化方案,在建设中优化,在优化中完善。长期以来,人们对信息化的认识不够全面,在信息化建设中往往“重硬件轻软件,重网络轻数据”,实际上软件占的地位更为重要。

2.知己知彼,前期介入,建设学校的数字化校园

数字化校园建设重点是学校要明确建设的目标和内涵,再在与企业的产品功能对比中发现需要定制开发的功能模块,做到知己知彼。在前期明细项目设计时,要走进企业,采取学校、企业协作建设的模式,成立相应的信息化建设项目领导小组、工作小组和专家咨询小组,与企业的技术人员反复研讨,从技术可实现的角度明确功能目标,力求前期深度介入。

3.师资培训,校本特色,建设服务的数字化校园

数字化校园建设需要同步建设信息化管理队伍,通过企业研讨、专家指导、方案研究等途径,提高信息化建设认知情况。通过岗位能力培训、系统管理培训、应用技能培训等方式,提高管理员综合素质。

数字化校园建设也要对教师进行现代教学技术能力的培训,通过网络课程开发培训、教学辅助动漫作品制作、信息系统工作人员培训等多个师资培训项目,提高全校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和信息应用素养。

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最终目标是为学校的教学服务,要从学校实际出发,建设学校的特色项目,服务于学生、教师、家长、企业和社会,建成一个服务功能完善的数字化校园。

参考文献:

[1]黄荣怀,张进宝,胡永斌,杨俊锋.智慧校园:数字校园发展的必然趋势[J].开放教育研究,2012(4):12-17.

[2]冀翠萍.智慧校园信息化运行支撑平台的建设[J].现代教育技术,2012(1):49-53.

智慧校园创建方案篇8

上海智隆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智隆),是中国专业的教育信息化服务提供商,中国智慧校园的倡导者。

智隆信息是注册在上海市浦东新区张江高科技园区的高新技术企业,注册资本1000万元。上海智隆的整个团队伴随高教行业发展7年,持续专注于教育信息化领域,致力于通过信息技术帮助学校提升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帮助学校降低运营成本,提升核心竞争力,通过信息化帮助高校由“管理型大学”向“服务型大学”转变。

自成立以来,上海智隆一直秉承“打造教育行业的劳斯莱斯品牌”的经营理念,“尊重客户、尊重员工”的企业文化,坚信自有产品可以为教育行业信息化的提升创造价值。通过持之以恒地提升自身能力,不断满足用户需求和提升服务质量,上海智隆在实现与客户的共同成长和可持续发展的同时,也发展成为中国智慧校园领域技术服务的领航者。

借鉴国内外大学信息化建设的成功经验,高校信息化建设的团队需要精通学校业务,且要持续稳定,才能为高校打造“量身定制”的最佳解决方案,并在实施后取得最佳效果。智隆信息一直高度重视每位客户的价值,积极倡导并推行“适合的,才是有价值的”信息化建设理念,力争为用户建设精品项目,充分满足客户的期望,并在不断完善项目工程。客户满意,才是智隆人的追求。

在高教行业,所谓“标准”的产品很难适应学校的日常管理和业务应用。产品只是基础,各个高校都会有自己的管理方式和使用习惯。作为一家专业的信息化服务企业,上海智隆会根据学校的业务需求及管理模式,为学校专门定制符合实际业务的应用系统。上海智隆深刻理解学校的业务和实际需求,能够为学校提出合理的信息化建议并提供配套服务。

上海智隆不仅提供智慧校园整体解决方案,还为智慧校园建设提供咨询服务。

上海智隆智慧校园的核心基础平台包括智隆统一门户平台、智隆统一身份认证平台、智隆公共数据平台、智隆数据交换平台、智隆校园移动门户。

智慧校园创建方案篇9

一、智慧校园概述

(一)智慧校园的定义

智慧校园是信息化应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理念,是多种信息技术相融合的具体实践、是管理与服务优化与提升的创新。智慧校园是指通过利用云计算、虚拟化和物联网等新技术来改变学员、教职工和校园资源相互交互的方式。将学校的教学、科研、咨询与管理、服务等,与校园资源和应用系统进行整合,以提高应用交互的明确性、灵活性和响应速度,从而实现智慧化服务和管理的校园模式。智慧城市思想领导者iBm公司对智慧校园理念定义为:充分利用教学、科研的先发优势、充分利用信息及通信技术,从物联化、集成化、智能化出发,提高教学科研水平、提高学校自身各项管理工作的效率、效果和效益,提升学校影响力,实现教育服务社会的职能,让智慧校园成为智慧城市有机的一部分。

(二)智慧校园的特质

在理论研究方面,不同学者从多角度对智慧校园的特质做了不同的阐述,综合其核心有以下几个方面。

1环境感知和物联网技术。环境感知是传感器技术、智能控制技术、图像识别技术等应用带来的特性,物联网技术是基于互联网的应用,利用各种信息传感设备如射频识别装置、红外感应器、全球卫星定位系统等种种装置与互联网连结在一起,使得识别和管理更方便,物联网把网络所实现的人与人之间的互联,通过技术扩大到了所有事物之间的连通,不但使得现实世界的物品互为连通而且实现了现实世界(物理空间)与虚拟世界(数字化信息空间)的互联,从而有效支持人机交互、人与物品之间的交互、人与人之间的社会互。环境感知与物联网技术相结合可以实现校园管理工作的统一,提高整理管理效率。

2移动通信,互联。智慧校园应当建立有线、无线双网,实现传感网、视频监控网络等多种网络融合并且实现网络间的无缝衔接,网络无缝互通,信息感知点无盲区,形成一体化的基础网络环境和应用环境。实现人、物的多维信息存储。

3数据平台支持,云计算服务。智慧校园之所以能体现出智慧性,其根本原因是它有一个强大的数据处理系统,核心就是云计算平台,云计算平台具有大规模,虚拟化、通用性和高可靠性等优点,基本形式包括:基础设施即服务、平台即服务和软件即服务。能为校园提供资源共享,数据安全,海量信息存储,灵活配置教学资源等共建共享服务。

二、西部地区智慧校园建设可行性分析

(一)技术条件分析

1智慧校园的网络技术已成熟。高速便捷的网络基础环境搭建,稳定、快速的网络服务是智慧校园具备的首要要求,其核心是不受时间、空点、地点限制的网络接入。一般可采用有线网络、无线网络相结合的网络框架,同时可以采用移动互联技术为补充。其要达到的目标为:各个网络之间无缝智能连接,网络连接无盲区。这样可为用户提供安全多样的网络接入方式,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用户在不同的现实环境下,选择适合自己的接入方式,灵活性得到了提升。从地理范围来讲,网络覆盖范围应当包括教学、办公,公共场所及生活区。考虑到这些个区域的用户数量,在无线、有线网络技术实现上应当考虑负载均衡,以免造成网络拥堵。为了进一步提高系统的可靠性,便于管理和维护,可从逻辑上划分为接入子网网和主干网。从目前的技术实现来讲,有线网络技术,无线网络技术和基于3G的移动通信技术都已经十分成熟,并广泛应用于各个行业,可为智慧校园建设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持。

2物联网平台技术初具规模。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的网络,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自2005年国际电信联盟(itU)正式提出了物联网的概念以来,物联网引起了各国政府、企业的高度重视。在我国,物联网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的代表受到了政府的高度重视,“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了“推动物联网关键技术研发和在重点领域的应用示范”,目前国内三大运营商及芯片技术厂商都推出了各类物联网解决方案,形成了涉及工业、农业、教育、交通、物流、电力等多个重要行业的物联网应用,积极拓展物联网市场。产业应用在不断的广,比如离生活比较贴切的应用有,第二代身份证,公交卡、高速公路etC设备等。以浙江大学为例,目前校园卡可完成的功能有:商贸超市刷卡消费、自助复印打印、宿舍水控洗澡会议签到、投票和自助缴费等。

3云计算平台。云计算是新兴的商业计算模型,它把所有服务器计算资源、网络、存储等集中起来,然后通过一些云的技术,如虚拟化、自动化等定义一个个服务,并提供给最终使用者,作为一种信息服务模式,云计算可以把大量的高度虚拟化的计算和存储资源管理起来,组成一个大的资源池,用来统一提供服务,云计算服务使量化、科学的决策成为可能。目前云计算技术在高校的发展,已经从原来的理论步入实际应用。随着云计算技术的进一步成熟,高校的云计算需求和发展也随之发展,特别在数据中心的建设中,云计算伴随着数据中心的发展而发展。

(二)西部高校智慧校园建设的环境可行性分析

1政策支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要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把教育信息化纳入国家信息化发展整体战略,超前部署教育信息网络,充分利用优质资源和先进技术,创新运行机制和管理模式,整合现有资源,构建先进、高效、实用的数字化教育基础设施。2011年教育部提出启动“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明确中西部地区高校应“加强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推进优质数字化资源共建共享”。西部各地区分别有信息化规划具体指导意见,这为西部地区智慧校园建设提供了良好的政策支持。

2人才智力。人才是信息化建设的首要资源,信息化建设人员是高校智慧校园建设的技术力量,是推动信息化发展的关键因素,其数量和质量直接影响到信息化实业的发展,要提高智慧校园建设的整体效益使有限的投入发挥最大作用,重要环节就是利用好人才。西部各高校通过多年的信息化建设已经培养成熟一批技术骨干,积累了一定了信息化建设经验。

3资金投入。西部部分高校已将智慧校园建设纳入本校发展规划,获得了上级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的资金扶持。通过优先保障基础建设经费,理顺智慧校园建设资金投入渠道,建立了稳定的专项资金来源,科学制定环境信息化经费预算,切实保证了环境智慧校园建设、运行维护和升级改造经费。

通过以上分析,西部高校智慧校园建设的硬件、软件技术已经发展成熟,国家“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的提出,在政策、资金、人才等方面为西部地区智慧校园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笔者认为西部地区智慧校园建设已经初步具备条件。

三、西部高校智慧校园建设的路径选择

目前,笔者认为西部地区智慧校园建设有以下几种模式可供选择。

1自建模式。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由相关部门牵头自行分析、设计、实施及运行。此模式的优点在于;一是高校建设自己的智慧校园动力来源于自身的需求,自行开发方式使高校控制智慧校园信息系统开发的全过程。开发成功的系统能够充分、真实地反映高校的实际教学、科研和管理需求,能较迅速地满足高校主要业务的需要,且针对性强,使用效率高。二是智慧校园系统由高校自行开发,便于高校规划本校整个信息化的建设工作,使其更好将教育信息化融入本校的发展战略,并可为后续的发展留有系统接口,采用开放的设计方法,便于高校建立一个完整且易于扩充的无缝连接的智慧校园系统。三是本校的相关业务人员和技术人员直接介入系统的开发工作,系统建成后易于在全校推广应用。相关业务人员对系统功能有明确的认识,从而使数字校园的应用能很快发挥作用,取得预期的效益。四是自行开发智慧校园系统,可为高校培养一支称职的信息技术队伍。任何系统如果没有专业人员维护运行,其智慧校园建设的意义将不复存在。此种模式的不足之处在于开发周期长,需要一定数量的专业技术开发人员,项目开发的不确定因素多,技术及资金风险较大。综合以上,自主开发模式适用于有良好网路基础设施、及具备便捷升级的校园基础环境和前期建设中已经建成的大量信息化应用的高校,同时应具有一定数量和质量的开发维护人员,以及能承担技术风险、财务风险的高校。

2基础服务外包模式。高校将智慧校园非核心的基础服务外包给专业公司。有两种途径:一是高校负责智慧校园的软硬件基础设施建设,然后外包给专业公司管理。二是由专业公司负责建设智慧校园的软硬件基础设施,高校只需提供好信息服务接口和标准。外包模式的优点在于:一是高校能集中精力做好教学、科研工作,不必为智慧校园建设分散精力。二是能有效的节省运行、维护管理的人员和资金,从而降低管理成本。三是可通过高校和企业的业务融合,提升高校信息技术管理水平。缺点在于;一是对建设进度和质量的控制不足。二是存在磨合周期的问题,信任关系建立缓慢。三是缺乏健全的法律、法规及行业标准。综合以上,基础服务外包的模式适用于信息技术服务管理人员较少的高校或后勤服务社会化应用较好的高校。

3校校联合模式。高校与高校之间可以共同规划统一的“智慧校园”建设方案,统一的技术标准,统一的服务平台,使得高校间的基础应用、基础服务共享,包括软硬件及数据资源等。按照目前的技术水平这种设想是可行的。此模式的优点:一是有效的节约了设计、开发成本。二是便于高校之间资源共建、共享,避免重复建设的浪费。三是加强了高校间的交流与合作。四是取长补短,提升高校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其不足之处在于:一是缺少必要的体制机制推动。二是由于各高校所属的类别及管理体制的差别,一部分资源很难融合及共享,或者根本无法共享。三是涉及知识产权、保密、安全等相关数据,无法在开放式环境得到信息安全保障,需法律政策等保护。此模式适用于大学城这样地理位置相对集中的高校,这样从基础无线网络及移动网络的布局更为便捷,基础服务设施的共享更为便利。

四、西部高校建设智慧校园的几点建议

1提高认识,组织保障。智慧校园建设是个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各部门及师生的积极配合,为此一定要有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建议成立智慧校园建设领导小组,由高校一把手担任组长,成员由教学、科研、财务、信息、后勤等职能和业务部门领导。做到领导重视,各部门通力配合的良好开发环境。

2重视数字校园信息化体制、机制、制度建设。为了激励信息化应用和保障信息化安全,创新有利于信息化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和制度。在实践中,注重完善激励与约束并重的信息化机制,遵循信息化建设与发展规律,不断提高制度保障水平。

3坚持以资源建设为核心推动力,以用户为中心建设资源。“以用户为中心”的应用系统建设要打破传统以管理部门为中心的管理思维,更好地服务于师生员工,更好地支持管理决策。为整合学校应用及信息资源,消除信息孤岛。成立信息标准项目组,制定符合个性化需求的信息化数据标准,明确数据共享规范及数据标准。同时,严格参照此标准,建立统一的基于云技术数据中心,对校内数据流、业务流进行统一规范,实现结构化数据资源、非结构化文档和互联网资源、各种应用系统跨数据库、跨系统平台地无缝接入和集成。

4加强信息化队伍建设,开展信息化应用培训。通过规范体制机制,设立开发及运维部门,同时加强人力资源保障,通过引进、合作、培训等方式,切实提高信息化队伍的整体素质。

5提高信息安全保障。智慧校园以更加开放、兼容的姿态来吸纳各种资源,由此带来的安全隐患不可回避,因此智慧校园建设必须提供可信赖的安全和运维支撑机制。通过规范信息安全管理制度、提高信息安全意识、采取安全技术隔离等方面予以保障。落实好信息应用规范制度,并做好监督工作。

参考文献:

[1]周建良。物联网在电子商务中的应用[J],电子商务,2009,(12)

[2]黄建波,云计算在高校的发展与建设[J],中国教育网络,2012,(02)

智慧校园创建方案篇10

关键词:智慧校园;大数据;校园网建设;数字校园

中图分类号:tp393文献标识码:a

0引言

20世纪80年代开始,即已形成逐步推进展开高校信息化建设的工作实施重点,前期主要是以校园网络构建、多媒体电子课件设计以及各分体独立的教学管理系统研发为核心宗旨目标的数字化校园网络的发展和实现[1]。此时对高校校园网的研究还基本停留在如何优化大数据系统软件架构、优化业务逻辑、优化数据分析算法、优化节点性能等方向,忽略了对大数据环境网络的优化和利用[2]。

21世纪开始,高校校园网络建设逐步由数字化走向智慧化,更加强调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服务,更多地体现服务的智能化和管理的人性化[3]。当前,校园信息化建设取得了可观成就,已经发展成为一个集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智能感知等多种技术为一体的综合智慧校园网络,从而为师生整体展现了颇具智能优势的理想新型学习、工作和管理环境。智慧校园网中的大数据,和传统数据比起来,不再仅是单单对数据进行采集和查询,而是可以通过对大量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对事物的发展做出准确的态势走向判断[4],因而已然成为首要、主导的普及应用方向。本文即对此课题展开研究论述。

1当前高校校园网现状与挑战

1)资源分散,共享困难。当前高校校园网络使用过程中,普遍存在校内各管理、教学单位各自为政,系统资源在使用和管理上粗糙、分散的实际现状。数据库不能共享互通,导致难以对数据进行集中管理和使用,也未形成大数据环境,更遑论对大量数据的提取、分析与利用了。

2)在信息管理和操作处理所采用的各种技术手段上,往往存在新技术引入高校的时间延迟、落地使用速度落差、信息服务能力未能强势提升、以及信息安全存在巨大挑战等问题。

3)在使用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来促进教育教学的理论与技术方面,往往存在各类it资源和技术未能做到充分聚合、各类系统之间缺少关联、教师教学方式亟待改进创新等问题。例如多媒体教室的灯光、投影、空调之间的优化匹配以及这些设备与教务数据的有效整合。

4)在数据收集方面,存在当前高校数据来源较少且质量不高的问题。同时,在丰富用户类型和数据模型等方面还需提供进一步的更新与完善。

5)相关只能业务部门工作人员在数据如何有效利用方面大多还缺乏目标意识,不能在实践中多层次、立体地掌握和利用数据资源。校园内的广大师生,大多只是数据的被动使用者,很少会成为数据的积极制造者。

6)高校校园网络建设是一个长期系统工程,而且大多数高校校园网络也并非一蹴而就的研发活动。因而,校内可能存在许多不同开发商生产的系统,存在难以兼容的问题。

2高校智慧校园的特征及功能分析

“智慧校园”是一个包含云计算、物联网、智能传感等技术的综合体,是对“数字校园”的拓展和提升[5]。大数据可以看作致力解决的研究问题,云计算可看作是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6]。智慧校园网建设的最终目的是更好地提供各类服务,因而其功能与作用也要切实融合在高等学校的各项具体业务工作之中,如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创业等方面。结合当前各高校现状进行需求分析,智慧校园的应用方向大致可在如下方面给出发展论述。

2.1智慧教室

多媒体教室的管理一直是学校教学功能进程中一个繁琐、且需精细调控的工作环节。在智慧校园环境下,如何才能构建功能丰富、性能稳定、操作简便、维护快捷的多媒体教室一直都是多方热议的重点问题。通过将物联网与传感技术、云计算技术以及移动应用技术等进行结合,收集大量教室相关信息,如教室光照度、温度、课程信息、教师/学生信息等,再基于如上信息设计建立大数据信息共享平台,精确地分析学校各多媒体教室的使用时间、内容及课程配置要求。此后,即可通过软件自定义的方式实现系统自动控制设备的开启、使用及数据记录功能。将多媒体教室里面的计算机、投影、音响、窗帘、空调、灯光等统编后形成集中控制,同时做好授课事件、课堂考勤[7]等相关教学信息的记录工作和教学视频录制保存工作,方便学生课后调取、回放观看复习。

2.2学生就业分析及推荐

建立高校智慧校园网络,可帮助提升学校就业管理工作。具体可体现在3个方面:

1)服务教学。系统可统计该校学生的历史就业数据,分析各专业学生的就业岗位、就业待遇、发展现状、存在不足等,以便不断修正和改进学校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

2)服务学生。利用智慧校园平台,可深度认知当前学生的就业需求和趋向,教师有针对性地提供现实就业指导,为不同学生推荐适合的就业信息,提高就业率;

3)服务企业。基于学生在校的学习数据,如专业技能、特长、综合素质等,因势利导地培养学生职业技能,使学生成长为企业需求的合适人才。

2.3大数据分析

通过对高校智慧校园网中的大数据分析,可实现学生行为预警、智能提醒、整体评估等高端功能。在进行大数据收集时,数据的来源很广,主要包括学生课程数据、图书借阅信息、各类场所签到数据、网络访问数据、食堂用餐数据、运动数据、购物数据等。得到了各类原始大数据(学生预警模型),即可着力推进定制数据的分析与处理,指导后续工作的有效运转与开展。

对学生行为进行智能预警,设计时则可根据对校园一卡通的使用、上网行为、课程信息等情况的实时收集,了解各学生在校的起止信息行为。在数据出现特殊或异常情况时可及时向相关部门或人员发送报警,提升学校管理的主题优势与风险预判的能力。举例说明,如果一个学生连续几天都未采获有关数据,也并未办理任何请假手续,很有可能该学生也许出现异常情况,此时即应迅速介入调查。

通过对校园网信息化平台的各种软硬件日志和其它信息的收集并采集汇总、分析,可动态地评估学校安全的整体状况,以便网络管理人员即时开启相应问题的解决处理进程。

在智慧校园中,还可自动生成一些实时提醒设置。如教师或工作人员有新的待办公文、会议,学生要上课或有各类活动,领导有相关日程安排等。

通过对教师下载论文、观看书籍及在线学习情况等做出统计,分析该教师的研究方向及学术水平,为学校改进教学和科研管理提供依据[3]。根据学生是否按时用餐及进入图书馆学习等时间等来判断其与学习成绩的关系。用学生浏览书籍分析其专业知识和兴趣爱好,并将这些信息与招生就业求职形成评测关联。

2.4掌上移动教学

随着时下高科技的迅猛来袭,传统的课堂教学表现出一定的局限,需要学生广泛开拓大量的课外补充学习。通过智慧校园建立掌上移动教学平台,为学生打造碎片学习模式。每个用户均可在平台构建专属的个人桌面空间、存储空间、资源空间和协作空间,形成统一的在线学习、作业和个人娱乐生活空间,促进学生学习。

2.5智慧办公

在办公系统中有新的通知文件时做到及时自动提醒,并能够督促安排人员在规定时间内迅速完成。同时还可与工资系统挂钩,若相关人员未按时完成派发任务,可自动扣发奖金或一定绩效工资,院系领导也能够实时查看相关事项的办理进展。

2.6校园安全管理

通过布置在校内的多视频监控系统,使用先进的智能化管理程序并与报警系统建立连接,自动分析来校可疑人物及危险事件,并可自动提交预警,从而实现校园的可视化安全管理。在实际应用上可做如下3方面的阐释分析。

1)在学生管理方面。可建立全校学生的完整数据,包括身体素质、个人画像、行为特征等。对优秀学生的重要特征给出生动刻画,为其他学生树立行为典范。预判学生管理中可能会发生的危险行为,如学生半夜私自出寝、酗酒行为等,有主于提前告知管理人员以规避各类以外风险发生;

2)在学校层面。可通过网络数据判知有关学校的舆论倾向并提供及时引导,为学校招生和就业提供信息化决策数据;

3)在安全管理方面。可实时收集校园网内各网络设备日志信息并安全报告,能够有效抵御校园网常见aRp攻击等,从“被动防御”转向“智能主动防御”[8]。

3解决方案思路

在高校智慧校园网络中,大数据的应用不仅限于可以获取大量的数据信息,更重要的在于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加工整理、聚类分析,提炼出其它的有用信息。利用这些信息即可实现对高校的智能化管理、以及教学资源优化、教学质量提升,从而促进学校未来发展[9]。

建立基于大数据环境下的高校智慧校园网络,至关重要的一点即是进行数据的收集、整合和利用。使用的关键技术主要包括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商务智能、社交网络、知识管理等[10]。在建设过程中,大多仍要依据现有系统的改进创新。因而,本次研究提出如下解决方案思路。

3.1数据整合

遵循“数据仓库+主数据+大数据”的建设思路,在校内重新构建新的基础数据平台,数据源主要包括教学、科研、管理、生活等四大方面内容。开放现有各分散系统的数据库,将现有数据库中有用的字段提取出来设计形成学校新的基础大数据平台。例如:在建立学生相关信息时即可以原教务系统数据为基准实现提取,建立教师基础数据时则可以人事处的数据库为基础,这样可有效避免数据杂乱多的困扰,并且能够保证数据相对意义上的完整可靠。但此时新建的大数据基础平台也会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体现在有现实数据更新时不能有效回填(即写入到原有老系统数据库中),解决策略是在形成了新基础大数据平台后,可定期使原有老系统数据库从新生成的大数据平台中提取相应数据回填进去,这样即可连锁保证新老系统数据均为统一、正确及可用。

3.2工作流程整合

采用“业务建模+Soa”的思路,建立规范的工作流程。业务建模(Businessmodeling)就是以软件模型的方式描述学校管理和工作业务上所涉及到的对象和要素、以及内置的属性、行为和彼此关系,业务建模强调以体系的方式来规划、设计和构架学校的信息系统[11]。

同时,面向服务的体系结构(Soa)是一个组件模型,能够将应用程序的不同功能单元(称为服务)通过这些服务之间定义良好的接口和契约联系起来。接口是采用中立的方式进行定义的,而且应该独立于实现服务的硬件平台、操作系统和编程语言。这即使得构建在这样系统中的各种服务可以以统一和通用的方式发生交互[12]。

3.3服务整合

通过建立“公有云+私有云”的云服务模式,整合现有各类服务,面向不同服务对象分类提供多种云服务。公有云和私有云的主要差别在于对数据的掌控力度,公有云服务必须将数据托管在云服务商的数据中心,学校对其掌控力度较弱,易导致数据丢失等问题状况。因而,在公有云上可传送一些学校对外宣传的内容资料、社会服务资源等,用于学校的形象展示和公共服务的设计确立。

在校园网边界路由和防火墙内部建立私有云,并在私有云上放置数据将会拥有较大的掌控力度和安全性,同时也能够便捷获取实现数据备份等处理效果。在私有云,可实现承载校园文化传承,协同办公、教学、科研、生活,w生创新创业实践,建立人才培养及实训平台等诸多功能。

3.4使用及扩充

智慧校园建成之后,还应充分考虑到今后的使用、维护及升级扩充等问题。在使用过程中,必须高度重视重要数据的备份工作,有条件的情况下首选采用实时异地备份。不定期对重要服务器、通讯设备、安全设备等进行维护检修。根据云存储空间容量,可采取相应数据压缩,并定期删除过期无用数据。建立aaa(authentication、authorization、accounting)服务,增强校园网络使用安全。在以后需要增加新的应用系统时均要在原有数据平台进行开发,开放数据接口,保持系统兼容性,同时建议最好在开源平台上得到设计实施。

4结束语

目前,智慧校园建设虽已取得初步成效,但因其中涵盖诸如学校的办学理念、管理理念等各个环节,因而存在资金投入多,见效缓慢,实施过程较为复杂等现实问题。只有明确智慧校园的建设目标,遵循正确的建设规律,同时确保资金落实,措施到位,而且采用有效的建设策略,才能顺利推进智慧校园建设和教育信息化的大幅拓展与成功实现。

参考文献:

[1]蒋东兴,付小龙,袁芳,等.大数据背景下的高校智慧校园建设探讨[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S1):119-125,131.

[2]黄海军.大数据环境下高校网络架构的设计与优化[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5(12):118-124.

[3]宓,赵泽宇.大数据创新智慧校园服务[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3(24):3-7.

[4]赵卫.大数据环境下高校校园网建设探析[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6,12(18):54-55.

[5]常红春,严思静.大数据技术在智慧校园中的应用现状及前景[J].科技风,2016(8上):45.

[6]宋志秋,郭晓丹.大数据时代基于云的校园网服务研究[J].信息系统工程,2015(6):105-106.

[7]姚南野,王林平,郑世珏,等.基于蓝牙通信的高校课堂手机考勤管理系统[J].计算机与数字工程,2014,42(10):1986-1990.

[8]肖慧卉.校园网络安全防护及对策[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6(10):229.

[9]汶向东.大数据时代“智慧校园”的应用研究[J].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1(5):62-65.

[10]杨刚,杨凯.大数据关键处理技术综述[J].计算机与数字工程,2016,44(4):694-6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