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养殖业的风险十篇养殖业的风险十篇

养殖业的风险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2:41:00

养殖业的风险篇1

[关键词]畜牧养殖风险管理降低风险

[中图分类号]S8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650(2014)04-0275-01

前言

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的越来越快,同时我国畜牧业经济发展也非常迅速,随之带来的就是畜牧养殖专业户的经营环境变得越来越错综复杂。并且随着畜牧养殖市场的流通速度以及范围不断地扩大,养殖专业户以及规模化养殖厂都面临着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以及来自市场变化所带来的风险的不断升高。这些都严重影响着养殖户的自身利益。因此总结以往畜牧养殖经营经验,并且积极探讨更新更实际的养殖风险管理模式,是意义重大的。

一、养殖专业户风险来源以及特点

畜牧养殖业属于一种高风险、情况多变的产业,而其中的风险来自于畜牧养殖中的各个环节可能带来的经济方面的损失。从风险的来源看,风险主要分为外部风险以及内部风险两部分。

1.外部风险

外部风险包括自然风险、市场风险、政策风险这三方面。畜牧养殖产业是一个跟自然有着紧密联系的行业,例如牧草的种植、饲料的选择、疾病的防控、都是跟自然有着密切的联系,同样这些都影响着牲畜的生长状态。所以养殖户一定要注意防控降低自然风险给养殖过程带来的负面影响。自然风险的主要特点就是不规律可循,多变性。

用户养殖的牲畜最终是要销售到市场上去销售的,所以有时候市场情况的变化对于养殖用户的影响是巨大的,有时候是致命的。随着我国畜牧产业的快速发展,大量畜牧养殖户、肉类加工场、以及肉类销售企业涌入市场,分割我国畜牧市场资源,各个环节都存在着利益的竞争,这样就使得市场风险进一步增加,最终利益的最大受害者还是畜牧养殖户。

国家以及地区政府在政策制定上往往要考虑众多的因素,其中大部分政策的制定是为了促进经济的发展,为了GDp的提高,然而其中也不乏有一些政策出于考虑环境等因素,对经济发展不利。畜牧养殖是一种总体上对环境不利的行业,因此会受到政府政策的影响。

2.内部风险

畜牧养殖业内部的风险主要是来自于养殖户专业知识所带来的风险,以及牲畜有疾病等情况带来的风险。其中养殖户的养殖技术是具有高风险的一项风险内容,如果养殖户在养殖过程中操作不当或者应为疏忽大意很可能就会带来巨大的损失。同样养殖牲畜的疾病以及一些常见传染病的爆发都是一种不可预知的风险,同样都会给养殖户带来灭顶之灾。

二、降低风险以及风险管理的策略

在市场经济的主导下,畜牧养殖行业具有高风险性,并且这种风险往往带给养殖户巨大的损失,因此如何降低畜牧养殖行业的风险,以及如何进行风险的管理化运营成为我们亟待解决问题。

1.做好风险的管理化运营,首先我们要培养风险管理的意识。作为畜牧养殖户来说,他们要加强风险的管理意识,应该清醒地认识到风险与利益一种相互依存的关系。要树立防范风险的观念,一旦风险到来就要做出正确的抉择,以保证将风险带来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加强平时的养殖训练,以熟悉可能存在风险的地方,并及时做出反应,以减小风险所带来的影响。

2.加强对风险内容的分析与评估

畜牧业养殖中所存在的风险具有隐蔽性、突然性、负责性以及持续性,如果对这些风险认识不够明确,分析不够彻底,就会是风险带来的损失放大化,蒙受更多的损失。所以作为畜牧养殖业的养殖户来说,一定要认识到风险的分析预评估是一项长时间的工作,并且其中要有清醒的头脑以及足够的耐性,同样一个严谨的态度也是必不可少的。对于畜牧业养殖业的风险评估与分析需要丰富的养殖经验以及相关知识的储备,尤其是对于市场以及政府政策所带来的风险进行评估与分析时,更需要对相关资料的仔细研读,与分析。及时做出准备,以将风险降到最低。

3.建立风险应急体制和急救措施

根据多年来对畜牧养殖业风险应对的研究,我们可以总结出:建立一个长效的风险应急体制对于防范风险以及降低风险损失具有重要的意义。畜牧养殖业中存在的风险具有不定时性,正式由于这种特性给我们应对风险时带来了不小的问题,特别是来自于市场变化与牲畜疾病所带来的风险,一旦风险爆发,留给养殖户应对的时间实际上是非常短的,几乎是没有什么时间来应对,因此所带的损失就非常严重了。由此看来,建立长效的风险应急机制是非常必要的,只有建立了长效的风险应急体制之后才能在风险爆发后从容应对,不至于手忙脚乱,带来不必要的损失。

4.政府要在风险防范上做出表率作用

虽然畜牧养殖业中的风险有来自于政府做出的决策,但是政府出于促进经济的发展,提高人们生活水平为目的所指定的政策还是占有绝大一部分的,同时政府也要保住养殖户进行风险的防护与引导。

首先为了帮助养殖户抵抗风险的影响,第一件要做好的事情就是要公开政府决策,以保证养殖户在第一时间了解到相关政策的内容,有利的方面积极响应,有害的方面及时做出回应,以减小风险带来的损失。其次就是政府在出台相关政策时要充分考虑养殖户的情况,综合考虑政策出台后社会的反响。

结语

通过我们上述对于畜牧养殖业中存在的风险以及风险的管理和规划,我们了解到风险与风险管理已经成为现代养殖业中的重要一部分,为了降低风险所带来的经济损失,我要对风险进行充分系统的分析,以提高养殖户应对风险的能力。

参考文献

[1]蒙善朝.畜牧养殖专业户的风险和风险管理[J].中国畜牧兽医文摘.2011(02)

养殖业的风险篇2

[关键词]畜牧养殖风险种类管理要点

[中图分类号]S8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650(2017)03-0252-01

在中国的市场经济结构中,农业经济发展是值得关注的内容。特别是市场经济多元化,经济结构也会多样化,农业领域中的畜牧养殖业更为复杂,无论是生产环节,还是经营环节,都会因此而存在风险。为了降低畜牧养殖的风险,使专业户获得更高的利益,就要对畜牧养殖中风险种类充分认识,并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以确保畜牧养殖业在现行的市场环境中更好地发展。

1畜牧养殖中的风险种类

在农业领域中,畜牧养殖业存在着一定的风险。这些风险源于在畜牧养殖的过程中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导致畜牧养殖户在经济上受到一定的损失。由于影响因素不同,使得畜牧养殖所面临的风险也会有所不同,主要包括畜牧养殖的自然风险、畜牧养殖的市场风险和畜牧养殖的技术风险。

1.1畜牧养殖的自然风险

畜牧养殖的自然风险,导致风险的主要因素就是自然环境,这种因素是不可抗拒的,且对畜牧养殖业会产生直接影响,直接关乎到养殖专业户所能够获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比如,如果气候环境不适合禽畜生长,就会导致禽畜的健康状况不佳,必然会致使禽畜大量死亡[1]。所以,气候环境是畜牧养殖的重要风险因素。不同的季节,自然环境都会产生相应的变化,主要是气候环境影响的结果。养殖专业户在畜禽养殖的过程中,就要运用科学的手段分析气候环境特点,从养殖经验出发制定出应对措置,以避免气候环境对畜牧养殖造成的不良影响,确保经济利益不会受损。

1.2畜牧养殖的市场风险

畜牧养殖的产业化发展,就需要畜牧养殖专业户能够直面市场环境,对于市场多元化的运行状态充分掌握。由于畜牧养殖市场是变化无常的,就必然会给养殖专业户造成一定的风险。中国的畜牧业市场规模化发展,畜牧业要在产业化发展的进程中避免风险带来的损失,就需要在产业化经营的同时,还要对市场风险具有较高的敏感度。

1.3畜牧养殖的技术风险

中国的畜牧养殖业正科学化发展。部分畜牧养殖专业户对科学技术产生了依赖性,放弃了养殖的自主性,就必然会面临技术风险,也会因此造成经济损失。

1.3.1畜禽抗病疫苗使用中所存在的风险

畜牧养殖在产业化经营的过程中,由于产品在生产、市场和消费等环节中频繁流通,对于禽畜的各种疾病往往就会采用疫苗的方法加以预防。但是,这并不能降低禽畜疾病的发病率,同样会给养殖专业户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

1.3.2畜禽品种选择中所存在的风险

选择畜禽品种的时候,如果选择不当,同样会给养殖专业户造成经济损失。如果所引进的畜禽品种优良,畜禽就会健康成长,生产能力也会有所提升,为畜牧养殖业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1.3.3畜禽饲料所存在的安全性风险

畜牧养殖业中,饲养管理是保证畜禽产量的关键,饲料管理是其中重要的环节。近年来,中国的饲料管理更加严格,保证了饲料的质量。但是,在饲料市场中依然会存在假冒产品以及质量不过关的产品[2]。这些饲料如果用于喂养畜禽,就必然会对畜禽造成不良影响。可见,饲料质量是否安全可靠是保证畜牧养殖是否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中国是农业大国,畜牧养殖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历史发展。多数的养殖专业户实施了产业化经营,但是在养殖管理上依然持有传统的关键,导致畜牧养殖缺乏科学合理性,导致科技成分很高的养殖技术没有得到发挥,使得畜牧养殖业面临诸多的风险。

2畜牧养殖中实施风险管理的策略

2.1畜牧B殖专业户要树立风险管理意识

畜牧养殖是存在一定的风险性的。畜牧养殖专业户要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就要采取规避各种风险的措施,特别是在生产经营中,每一个环节都要制定出风险预防措施,并落实到具体工作中。风险和利用往往是并存的。养殖专业户在考虑到经济效益的同时,还要重视风险对生产经营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具有针对性地采取风险管理措施[3]。所以,将风险管理意识树立起来是非常必要的,畜牧养殖专业户只有对风险予以正确认识,才能够从畜牧业的生产经营特点出发将有效的风险管理措施制定出来。

2.2畜牧养殖专业户要有能力对风险准确评估

畜牧养殖风险管理中,做好风险预防工作是非常必要的,这也是养殖专业户提高经济效益的关键。在风险管理中,要对风险的类型以及风险对畜牧业的影响程度进行科学评估,客观地认识潜在的风险。在分析风险的过程中,要求思路清晰,头脑清醒,对生产经营中所存在的问题能够及时发现[4]。对畜牧市场的信息要多方了解,才能够提高风险预防工作的有效性。

2.3政府要从政策角度对畜牧养殖专业户提供保障

政府对畜牧业发展给予高度重视的同时,还要针对畜牧业的发展情况进行科学调整,以使得相关政策更为完善。在畜牧养殖中,个体农户占有非常大的比例,从政策角度对畜牧养殖专业户提供保障,不仅维护了畜牧养殖专业户的利用,而且还有助于促进畜牧养殖业更好地发展。此外,政府还要针对畜牧养殖业的相关政策加大宣传力度,让畜牧养殖专业户及时地了解政策,以制定出有效的风险应对措施。

结束语

综上所述,目前中国的畜牧养殖业实施产业化经营,使得养殖规模扩大,同时也需要面临一些风险。这些风险因素包括自然风险、市场风险和技术风险,采取必要的管理措施,可以降低风险因素的负面影响力,最大程度地保证养殖专业户获得更高的经济利益。

参考文献

[1]宋瑞梅.临潭县扁都乡草地管理对畜牧业持续发展的影响[J].北京农业,2014,5(15):42―43.

[2]黄承伟,周晶.共赢――协同发展理念下的民营企业参与贫困治理研究[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15(02):144―149.

养殖业的风险篇3

为有效降低牲畜养殖风险,切实提高农牧民养殖积极性,自2007年开始,我国先后在全国试点、推广能繁母猪、育肥猪、奶牛养殖保险,增加了农牧民抵御风险的能力,推动了我国畜牧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牲畜保险缓慢推进

江西省崇仁县巴山镇刘渡村大学生村官周杰军2010年成立了江西东华养殖有限公司,发展养猪业,拥有种猪6头,能繁母猪50头,年出栏生猪近300头,年销售收入200多万元。他为所有的种猪、能繁母猪投保了农业险,1头猪自己交12元保费,财政补贴48元,最高保额1000元。2011年,1头种猪突然死亡,他获得了1000元的保险补偿。“农业保险能有效降低养殖风险,解决了养殖户的后顾之忧,有利于畜禽养殖业的发展。”周杰军说。

畜禽养殖保险是农业保险的一种形式,是以人工养殖的牲畜和家禽为保险对象的养殖保险。近年来,随着畜牧业生产规模和流通规模的迅速扩大,动物疫病流行状况复杂、发生风险上升,防控难度和动物源性食品安全隐患增大,养殖户面临的经营风险越来越大,对牲畜、家禽等保险的需求越来越强烈。2007年,生猪价格大幅度波动,给养殖业造成毁灭性打击,重挫养殖户积极性。为有效分担和转移养殖风险,财政部印发了《能繁母猪保险保费补贴管理暂行办法》,由此开启了牲畜养殖保险工作的大幕,为全国成千上万个养殖户带来福音。

几年来,畜禽养殖保险有序推进,能繁母猪、育肥猪、奶牛保险在全国稳步推进,为养殖户的生产经营提供了保障。根据保监会的统计,2012年,我国畜牧业保险保费收入409318.96万元,其中能繁母猪186497.50万元,育肥猪85161.06万元,奶牛77340.13万元;畜牧业保费赔付支出250550.53万元,其中能繁母猪赔付109244.48万元,育肥猪赔付53591.18万元,奶牛赔付46888.09万元。

保险范围亟待拓展

目前我国畜禽养殖保险还处于起步阶段,养殖户投保积极性有了很大提高,但畜禽养殖保险在全国大面积推广难度很大。生猪保险推广早,力度大,即使这样,一些地方因为推广难度太大而暂时停办此项业务。

中国人保财产保险有限公司广饶支公司经理王新认为,生猪保险在一些地方出现暂时停办的主要原因:一是保险金额偏低,影响养殖户参保积极性。二是现行生猪保险中的保险责任主要包括重大病害、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所引起的生猪直接死亡,没有包括在实际饲养环节中遇到的某些大问题,不能满足生猪养殖的实际需求。三是理赔承保核实工作操作难度较大,极易产生纠纷。由于生猪耳标佩戴率不高,很难做到承保标的与理赔标的一一对应,存在“少保多赔”现象,滋生极大的道德风险隐患。四是监管不力导致被保险生猪死后未能及时按规定进行无害化处理,容易引发疫病传播。五是基层动物诊疗机构出具诊断证明困难,有很多疾病基层不能进行确诊,如蓝耳病和口蹄疫需要部级的诊断机构才能确诊。

据了解,畜禽养殖保险补贴范围日渐扩大,除了能繁母猪、育肥猪、奶牛保险外,一些地方因地制宜开展特色农产品保险,推出牦牛养殖保险,青海试点推行禽类养殖保险。尽管如此,育肥牛、育肥羊等牲畜以及鸡、鸭、鹅等家禽还没有纳入农业保险补贴范围,远远不能满足养殖户的需求。

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龙文军认为,目前我国畜禽保险远远落后于畜禽业发展,成为阻碍我国畜禽业从数量优势向质量优势、安全优势转化的重要因素。因此,需要稳步推进畜禽养殖保险,为畜禽产业发展提供安全保障。

从目前情况来看,在全国大面积推广畜禽养殖保险是不现实的。这是因为畜禽养殖存在畜禽疾病发生频率高、暴发范围广、传播速度快、死亡率偏高等特点,同时道德风险与逆向选择也是养殖业保险面临的主要挑战,保险公司承保的积极性不大。从财政角度而言,畜禽保险金额大,给地方财政形成巨大的压力,地方政府推广的积极性也不高。

两种保险谁与争锋

畜禽养殖保险分为政策性和商业性两种。纯商业保险在国内非常罕见,以前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曾经开展过纯商业保险业务,因为经营风险太大停办了。目前在全国各地试行的是政策性畜禽养殖保险。

山东广饶县今年试点推广奶牛养殖保险,保险标的范围限定在30头以上的规模养殖场。山东东营市大地乳业公司成为当地第一家参加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公司。大地乳业公司总经理杨晓勇告诉笔者,他们公司拥有近万头奶牛,公司为3000头成熟的奶牛投保,每头奶牛交300元保费,公司拿150元,政府补贴150元,最高保额6000元。“以前奶牛没有纳入农业保险范围,想投保都不可能,有了农业保险,不仅可以减少养殖风险,奶牛也可以作为生物资产抵押贷款,解决了奶牛养殖业可持续发展的融资难题。”杨晓勇说。

融资难一直是制约我国畜禽养殖业发展的瓶颈。“家有万贯,带毛的不算。”目前国内生物资产不能直接作为银行贷款的抵押物,有了农业保险,养殖户就可以用生物资产作抵押物进行贷款,解决了产业发展的资金问题,推动了奶牛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也推动了农村金融服务机制的完善。

山东东营市澳亚现代牧场有限公司是新加坡澳亚集团投资控股的奶牛养殖场,拥有11000头奶牛。澳亚集团投资控股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成乙麟告诉笔者,他们公司为年龄超过3个月的奶牛投保了商业险,承保公司为英国怡和立信保险经纪有限责任公司(JLt),国内合作伙伴为太平洋保险公司。“农业保险给了公司发展最基本的安全感,但是真正要把奶牛养殖风险降到最低,还是要加强奶牛养殖的科学管理。”成乙麟说,澳亚公司经过科学的管理,几年来没有发生一起理赔,保险费用逐年下降。

王新认为,政策性农业保险因为有政府补贴,农民所要承担的费用很少,但保险范围有限,难以满足养殖户的需求;商业性保险标的范围大,比较适合养殖户,但保险费用高,一般养殖户承担不起,保险公司因为风险太大也不愿意开展此项业务,推广难度很大。从目前情况来看,在商业性畜禽保险发展瓶颈没有破除的情况下,必须加快试点、推广政策性农业保险。

养殖业的风险篇4

1畜牧养殖业中存在的管理风险

1.1自然风险

自然风险是指因为自然原因而导致家畜出现疾病,身体不适等的风险。病害牛、羊等的出现不仅容易引起大规模的传染病,甚至危害到饮食者的生命安全,还会致使养殖户遭受巨大的经济损失。如疯牛病、禽流感等事态一旦扩大,整个市场的价格平衡都会被打破。自然风险主要来源于天气变化、温度湿度变化以及家畜饲养环境的质量,比如季节交替期间家畜容易着凉,住在环境肮脏、蚊虫过多的地方家畜容易染上细菌病毒。再者,饲喂的牧草用料也很讲究,营养不足、适口性差会降低家畜胃口;在自然放牧情况下,家畜还可能误食一些有毒害的牧草,如醉马草等。

1.2技术风险

技术风险是指因为技术管理不善而导致的一些风险,如引进新的优良的家畜品种。引进优良家畜品种与引进新的技术或是新物种一样,存在一定风险。如果引种正确,能够有效提高家畜的优良性状,提高畜牧产品的产量和质量。如果失败了,就如同引进新物种最终导致物种入侵一样,赔了夫人又折兵。再比如,在防范家畜疾病方面,如果养殖户的养殖经验不足,医疗人员对于疫苗的管理不善,很容易会导致疫苗变性而出现效力降低甚至失效的情况。

1.3市场风险

俗话说“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对于畜牧产业也一样,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到来,以及物流交通业的迅速发展,我国的畜牧产业也开始快速发展,畜牧养殖户不仅需要与国内越来越多的同行竞争,还需要面对来自外国同行的冲击。市场越来越开放自由,其中存在的不可知的风险也将越来越大。

2针对风险提出的几点措施

2.1树立好风险管理意识

树立好风险管理意识是中国畜牧养殖户的第一要义。记者在调查部分倒奶杀牛的养殖户时发现,不少养殖户只是在痛心牛奶卖不出去,白送给身边的养殖户或邻居,还喂自家家畜也无法处理完毕,最后导致家畜胀气,每天都得浪费几吨奶,却没有反思这样的结果是因为什么产生的。首先,养殖户在养殖奶牛前没有考虑长远的问题,只是认为现阶段奶产品吃香就跟风养殖。再者,养殖户引进的奶牛连品种都没有分清楚就混养,更别提平时能够做好家畜的风险管理工作。最后,在财力问题上,散户养殖也没办法和国外大型养殖企业抗衡,国内产业自然无法信得过这些国内的零散养殖户。因此,要加大这些地区畜牧养殖户的风险管理培训力度,从思想上规避风险的发生。

2.2国家政府要加大扶持力度

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政府有效的技术支持、经济支持。尤其是对畜牧产业这种仍偏落后的产业来说,国家政府需要加强宏观调控力度。相较于国外的大型畜牧企业,国内的散户明显无法与之抗衡。首先,在技术上,散户就远远比不上集约化生产、流水线生产的企业。面对家畜疾病防疫等工作,散户也没有足够的专业知识去做好这方面的工作。而在饲养方面,家畜需要饲喂的草料,需要预备的青干草,散户的认识也远远比不上大型企业。在环境上,散户都是用自家空出来的棚子,冬冷夏热,蚊蝇众多,很难保证家畜产品的卫生健康。在信誉方面,国内的企业自然不愿意与这些散户签订合作合同,从而使其错失许多销售的渠道。因此,政府应加大该产业的投资力度,对于做得好的企业,应多走访学习,甚至可以集中一些散户的家畜,办成一个多人管理的养殖场,投入一定的资金去帮助散户管理养殖,防疫饲喂。在这个过程中还可以引入一些专业技术人员对畜牧养殖户进行培训,从而不断提高其养殖的知识与技能。

2.3建立畜牧养殖信息渠道

通常畜牧养殖户根本无法获取市场信息,如小农种植白菜一般,在卖菜小贩去收购白菜时,各地的收购价格是不平衡的。这中间因为地理阻隔,收购价格千差万别,畜牧业也是如此。盲目跟风养殖,不清楚市场情况,也不清楚自己的能力就去购进家畜,这样很容易使得市场供求状况失衡,养殖户的经济利益受损。因此,要想办法建立一条畜牧养殖的信息渠道,减少资源浪费和规避一些可能存在的市场风险。

3结语

养殖业的风险篇5

水产养殖保险,是对投保人或投保组织在人工养殖的水产动物因疾病、自然灾害、意外事故、水域污染等造成经济损失时,按合同约定条款进行经济赔偿的保险。由于水产养殖保险在操作中费率厘定困难、现场勘险定损繁琐、赔付率高,商业保险涉足经营意愿不强,普遍需要政府以适当方式给予支持和补助。近年来,四川省渔业主管部门动员和引导保险企业就开展水产养殖保险进行了一系列探索实践。

(一)水产养殖保险开展情况2010年开始,四川省陆续有一些商业保险公司开展水产养殖保险业务。其中,中航安盟财产保险有限公司四川省分公司2010年开始在四川成都开展水产养殖保险业务试点,到2013年,保费突破2000万元。2016年,该公司陆续在乐山市等地拓展水产养殖保险业务,2018年全年的水产养殖保险保费收入突破4000万元。单从全省水产养殖保险数据反馈的赔付比率来看,只能说收入与赔付基本持平,尤其是该公司在乐山的保险收入,自业务开展至今一直处于亏损状态。但正因有了水产养殖保险的有力支撑,当地水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水产品产量稳步增加,有力促进了地方渔业经济的发展。2018年底,四川省在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中国水产学会、中国渔业互保协会、四川省农业农村厅、四川省水产局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12个市18个县(市、区)启动了水产养殖保险共保模式试点。截止至2019年10月,已投保近1.2万多亩,收取保费245万余元,为养殖户提供了近6000万元的风险保障。由于处于试点阶段等多种原因,规模较小,但据统计累计赔付金额约100万余元,简单赔付率不到50%的数据,与单纯的商业保险运行模式和其他地区水产养殖保险赔付率相比较,目前四川“渔业互助保险+商业保险”的共保模式开展水产养殖保险是比较成功的,该模式值得全面推广。

(二)主要做法一是积极落实保险政策积极争取将水产业纳入农业政策性保险范畴,给予财政补贴支持,切实为养殖户分担养殖风险。2017年,四川省财政厅出台了农业保险费补贴管理办法,对符合农业产业政策、适应当地“三农”发展需求的农业保险给予一定的保险费补贴等政策支持。同年,四川省政府办公厅出台的《关于加快发展现代水产产业的意见》明确要求,“进一步推动渔业享受农业政策性保险的有关政策。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开展渔业特色农业保险,对地方财政给予参保农户保费补贴的,四川省财政按规定对市(州)、县(市、区)政府给予奖补,切实提升渔业抗风险能力。”至此,水产养殖纳入省财政补贴范围,凡是开展了水产养殖保险的地方,四川省财政厅都将按比例给予保费补贴。2019年7月,四川省政府召开的全省现代水产产业发展现场推进会上,四川副省长尧斯丹再次强调,各地要抓好水产养殖保险工作。二是积极推广共保模式2017年11月,中国渔业互保协会与中航安盟财险公司签订四川省水产养殖保险共保合作协议。协议的签订,标志着互助保险与商业保险在水产养殖保险领域的“渔业互助保险+商业保险”共保模式正式进入四川。四川省水产局高度重视并积极支持开展养殖保险,要求各级渔业主管部门积极争取政府的支持,统筹资源推动,协调各方配合,狠抓责任落实,切实组织实施好水产养殖保险试点工作。三是全力做好保险试点技术服务认真贯彻落实《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中国水产学会关于印发水产养殖保险技术服务试点工作方案的通知》(农渔技学〔2018〕2号)精神,指导试点县(市、区)水产技术推广机构作为第三方机构为养殖户和保险机构提供相关公益性技术服务,包括开展技术咨询、宣传发动、风险管理技术服务、查勘定损技术支撑等,探索建立渔业主管部门指导、渔业互助保险等保险机构运营、水产技术推广部门提供技术支撑的水产养殖保险运行模式。四川省水产局牵头组建了四川省水产养殖保险试点工作专家服务团队,在养殖户参保前协助水产技术部门及保险机构制定保险条款;在养殖户参保后协助水产技术部门督导养殖户建立养殖日志,排查事故隐患;在保险事故发生后,协助水产技术部门及时给予养殖户减灾技术指导,并对事故进行查勘定损指导。四是积极开展宣传引导积极发挥省级主管部门门户网站、报纸、杂志等媒体的作用,大力宣传水产养殖保险的重要作用、工作动态等。同时,会同各级地方渔业主管部门采取印发宣传材料、举办讲座,结合新型农民专业技术培训工程等多种形式,通俗易懂地宣传水产养殖保险政策和知识,提高广大水产养殖户以及社会公众参与支持水产养殖保险工作的积极性。从四川水产养殖保险实践情况看,保险为养殖户提供了有力的风险保障,但也反映出了一些亟待改进和解决的问题。如部分地方政府因财力有限对发展水产养殖保险的积极性不高,不少水产养殖户还存在严重的小农思想,风险意识不足、投保意愿不强,部分养殖户投保出险后道德风险高,地方渔业部门及保险机构工作人员较少、经验不足,个别商业保险机构之间为了利益恶性竞争、出现高额赔付时单方面毁约,给养殖户造成不少负面影响,重建信任、恢复业务建设过程艰难等,客观上制约了水产养殖保险的发展。

二、水产养殖保险面临的新形势新机遇

四川水产业在保障市场水产品供给、繁荣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全省水产养殖面积19.01万公顷,另有稻田养鱼面积31.22万公顷;水产品总产量150多万吨,渔业经济总产值440多亿元。但是,四川水产品总量供给不足,水产养殖分散粗放,发展质量不高、发展不充分不平衡的问题依然突出。为此,四川提出了“川鱼振兴”计划,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也为水产养殖保险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和机遇。

(一)推进“川鱼振兴”为发展水产养殖保险带来了更好的政策环境2018年,四川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指出,要培育“川字号”特色农业产业;全省乡村振兴大会提出要发展川猪、川鱼等“10+3”特色农业产业。“10+3”农业产业是培育“川字号”特色农业的核心主体,是擦亮四川农业大省金字招牌的关键所在,是实现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跨越的根本路径。“川鱼”作为“10+3”农业产业体系重要组成部分,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新机遇和新环境。2019年10月,四川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建设现代农业“10+3”产业体系推进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跨越的意见》(川委发〔2019〕21号),明确了加快建设川粮油、川鱼等“10+3”产业体系的总体要求、目标任务、规划布局、重点任务及保障措施。《意见》强调,“完善农业保险政策,实现“10+3”产业全覆盖。”可以说,全省发展水产养殖保险,有了更加坚强的政策保障,对进一步完善水产养殖保险政策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二)推进“川鱼振兴”为发展水产养殖保险带来了更广的市场空间四川水产品年均需求量在200万吨,其中需从省外购入约50万吨,供给能力明显不足,扩面增量、提质增效是四川水产当前面临的两项重要任务。四川提出了到2022年实现总产量210万吨,基本实现自给自足和进出平衡的目标任务。池塘、水库等养殖水面是四川深挖潜力的主要对象;全省现有待开发的宜渔稻田资源1100万亩、其中冬(囤)水田600万亩,适当改造后是发展稻渔综合种养的良好设施。为保障这些养殖设施、养殖基地安全有序稳产增收,必须要有水产养殖保险的保驾护航,必须要建立起水产养殖业绿色健康安全发展的保障机制。可以说,随着“川鱼振兴”的全面推进,四川水产养殖保险规模将越来越大、效益将越来越好。

三、抓好水产养殖保险的对策建议

四川水产养殖保险要紧紧抓住“川鱼振兴”带来的机遇,加强前瞻性谋划,创新工作方式法,加强宣传引导,着力健全完善符合四川渔业特色的养殖保险制度体系,切实为“川鱼振兴”保驾护航。

(一)抓住机遇做好水产养殖保险工作要聚焦“川鱼振兴”,紧密结合省情农情渔情,制定好“川鱼振兴”工作推进方案,特别是要把抓好水产养殖保险的要求明确细化,并将有关责任分解落实到地方政府及行业主管部门,落实到本地区“川鱼振兴”工作实施方案中。

(二)健全完善水产养殖保险制度体系要紧紧抓住全省推进“10+3”产业体系建设的有利时机,加强与财政、银保监等部门的沟通协调,把水产养殖保险作为农业政策性保险的重要组成部分,进一步完善有关补助机制、推进机制和考核机制,逐步建立一套适应现代水产产业发展的水产养殖保险制度体系。

(三)加强政策宣传和引导要广泛运用各种媒体和媒介,动员和组织保险管理机构和保险企业,大力开展水产养殖保险政策和知识宣传,让地方政府、业务主管部门、养殖户真正认识到水产养殖保险的重要作用和价值,积极主动地推动、参与养殖保险。

(四)加强保险指导及推广工作各级水产主管部门要主动作为,组织水产专家、保险专家,深入基层一线,开展专业讲座,指导各地推进养殖保险,协助解决推进养殖保险工作中的难题。

养殖业的风险篇6

几年来,*市70%以上的养殖户还处于分散经营,庭院养殖,遍布各村屯,给承办贷款的金融机构增加了经营成本和管理难度。例如某县农行*年发放的养羊贷款,共计2380万元,养殖户1017户,分布10个乡、97个村、225个自然屯,每名信贷员平均负责170个养殖户。距离该行最远的养殖户村屯达120公里。这样就导致信贷员到户率低,跟踪管理不到位,对养殖户和养殖情况发生变化不能得到及时了解和掌握。

例如,该县*乡*村养殖户王志刚贷款2.5万元,购买羊76只,仅半年时间,由于饲养能力和越冬缺少饲养,便把羊一次性全部卖掉,卖羊款用于子女办婚事。目前,该笔贷款已全部形成风险。

缺少产业化龙头企业,使市场与养殖户难以形成产业链条。

目前,畜牧业产品市场发育并不完全成熟,全市畜牧产业化龙头企业仅有22户,覆盖率低,对养殖户经济利益联结不够紧密,拉动作用小,养殖户直接面对市场,只要市场价格或需求出现较大波动或变化,不但畜牧产品难以转化为商品,而且养殖业主的经营理念和信心也会产生变化,市场的不确定性和收入的不稳定性,导致对农户经营规模,经营项目受到严重制约,致使畜牧业贷款存在风险隐患。

相关部门之间缺乏协调联动机制。

无论是当地政府、牧业管理部门或金融机构,在过去项目建设中,往往表现为重扶持、轻管理;重投入、轻回收。这种项目后期管理不足或管理不到位现象,是严重缺少部门之间协调联动机制的典型表现,后果是把养殖户风险直接转嫁给了承贷的金融机构。

以某市农信联社为例,20*年奶牛贷款项目启动后,从开始申报贷款、筹建奶牛园区,到养殖户办理贷款,购回奶牛。项目竣工之后,畜牧部门及推介该项目的乡镇政府便完成使命,后续的经营管理、经济效益、资金偿还、安全隐患等全部由该联社承担。这种严重缺乏部门之间协管理的现状,致使畜牧业项目难以达到预期效果,不仅给金融业带来新的风险,而且严重影响了牧业生产的积极性和农村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关政策措施不配套。

畜牧业贷款具有额度大、期限长、风险难以把控等特点,如果没有相关政策的配套实施,金融业投放信贷的顾虑短期内难以消除。据对辖内农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座谈反映,过去支持畜牧业发展的信贷资金由于缺少相关配套政策,以至于出现大面积不良贷款和经营风险时难以挽回,因而顾虑重重。

主要表现在:一是信贷资金出现风险时,金融内部缺少保全措施;二是地方政府推介或主导的项目,金融业贷款出现损失后缺少必要的补偿政策;三是畜牧业贷款缺少保险政策的及时跟进。

对策与建议

完善配套机制,实行封闭式运行。

针对区域大多数养殖户与市场脱节,尚未形成产业链条的实际问题,各级政府部门要注重培育和引进产业化龙头企业,使当地养殖户通过产业化龙头企业与市场的有机对接,形成产、加、销一条龙的产业化链条。即:市场—公司农户的运行模式。由产业化龙头企业首先建设养殖和加工基地,要引进养殖农户进入基地集中饲养,并由公司统一提供防疫、疾病治疗等服务,提供饲料,统一收购加工,统一销货,统一结算,整体运作程序完全达到封闭式运行,将市场、管理、资金流程等置于可控之内,最大限度地降低市场风险、经营风险和资金风险。

建立多方联动的协调管理机制。

针对目前养殖户点多面广、分散经营、不便管理的实际,建议由政府部门牵头协调畜牧职能部门,乡村政府,承贷金融机构建立多方联动协调管理机制。

乡村政府要协助承贷银行管住户、看住物,防止个别养殖户中途转产不养、变卖等造成贷款形成风险;畜牧职能部门要对养殖户实行档案化管理,不但要为养殖户提供饲养技术、防疫等服务,还要协助承办贷款行社管理资金使用,防止挪用;对贷款购买的大牲畜实行档案化管理,变卖时需经畜牧业部门批准;承办行要督促分管信贷人员做到经常到户,及时了解掌握养殖户的经营情况和思想变化情况,以便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防控信贷风险。

政府牵头、搭建平台、实施集约化经营。

政府部门在扶持区域畜牧业发展过程中,应改变过去按户补贴、分别使用的做法,将政府扶持养殖户的财政资金集中起来,按统一标准建造畜禽集中养殖园区,走牧业养殖专业合作化道路,建议由养殖大户或养殖能手出任农民养殖专业合作社法人代表,实行种畜统一购进,统一饲养,统一配购饲料,统一防病治病,统一管理,逐步提高专业化、产业化、集约化经营水平。

尽快建立并完善风险补偿机制,充分调动金融机构信贷支持畜牧业发展的积极性。

首先,要对大牲畜、规模养殖的家禽等实施保险政策,由地方财政统一承担畜牧业保险费用。其次,制定实施畜牧业贷款风险和损失的补偿政策,在该项贷款完成一个周期后,由当地政府部门牵头、畜牧、承办行、保险公司担保机构参加的评估小组,对被认定风险和损失的贷款及时予以补偿。最后,对金融机构新增加畜牧业贷款要给予收贷税收优惠或减免政策,充分调动金融机构信贷支持畜牧业发展的积极性。

金融部门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不断增强大局意识、责任意识。

一是牢固树立“发展才是硬道理”的营销理念,要正视区域经济与社会环境实际,努力寻找金融助推畜牧业发展的着力点,切忌畏首畏尾,故步自封,无所作为。

二是进一步完善内部控制与管理,力求在信贷人员配备、业务流程设计、风险管控等方面实现新的突破。

养殖业的风险篇7

我县开展养殖业保险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现代农业建设,服务“三农”为宗旨,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目的,以维护农民利益为核心,坚持政府引导、政策支持、市场运作,促进养殖业持续健康发展。

二、基本原则

我县的养殖业保险工作,采取农业保险经营机构(以下简称经办机构)与政府联办模式。具体工作的开展要遵循以下原则:

(一)政府引导的原则。政府通过保费补贴等调控手段,协同牧业、水利、气象、宣传等部门,引导和鼓励养殖户、养殖企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参加保险,积极推进养殖业保险业务的开展,调动多方力量共同投入,增强养殖业的抗风险能力。

(二)市场运作的原则。养殖业保险业务以经办机构市场化经营为依托。经办机构要重视经营风险,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并积极运用市场化手段防范和化解风险。

(三)自主自愿的原则。养殖户、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经办机构、各乡(镇)场等有关各方都要坚持自主自愿。

(四)协同推进的原则。养殖业保险补贴政策要同农业信贷、其他支农惠农政策有机结合。牧业、水利、气象、宣传、政府财政部门等有关各方要对经办机构的承保、查勘、定损、理赔、疾病防治等各项工作给予积极支持。

三、主要内容和工作目标

(一)补贴险种。

1.能繁母猪、奶牛;

2.根据国家确定的其他养殖品种。

(二)投保条件。

1.养殖场地及设施符合卫生防疫规范,管理制度健全、饲养圈舍卫生、能够保证饲养质量;

2.饲养场所在当地洪水水位线以上的非蓄洪、行洪区;

3.投保个体应是经畜牧兽医部门验明无伤残,无保险责任范围内的疾病,营养良好,饲养管理正常,能按所在地县级畜牧防疫部门审定的免疫程序接种并有记录,且必须具有识别身份的统一标识;

4.保险经办机构制定的经保监部门审定通过的其他条件。

(三)保险责任。财政部门提供保费补贴的养殖业保险业务,其保险责任为重大病害、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所导致的投保个体直接死亡。

1.重大病害包括:

(1)能繁母猪:猪丹毒、猪肺疫、猪水泡病、猪链球菌、猪乙型脑炎、附红细胞体病、伪狂犬病、猪细小病毒、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猪支原体肺炎、旋毛虫病、猪囊尾蚴病、猪副伤寒、猪圆环病毒病、猪传染性胃肠炎、猪魏氏梭菌病、口蹄疫、猪瘟、高致病性蓝耳病及其强制免疫副反应。

(2)奶牛:口蹄疫、布鲁氏菌病、牛结核病、牛焦虫病、炭疽、伪狂犬病、副结核病、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牛出血性败血病、日本血吸虫病。

2.自然灾害包括:暴雨、洪水(政府行蓄洪除外)、风灾、雷击、地震、冰雹、冻灾。

3.意外事故包括:泥石流、山体滑坡、火灾、爆炸、建筑物倒塌、空中运行物体坠落。

因人为管理不善、故意或过失行为,以及违反防疫规定或发病后不及时治疗所造成的投保个体死亡,保险经办机构不承担赔偿责任。

(四)保险金额、费率、保险费。补贴险种的保险金额参照投保个体的生理价值(包括购买价格和饲养成本)确定,以不超过市场价格为准。今年,我省能繁母猪保险的费率为6%,保险金额1000元/头,每头能繁母猪的保险费为60元。奶牛的保险费率为8%,保险金额5000元,每头奶牛的保险费为400元。

(五)保费承担比例。能繁母猪保险,中央财政承担50%、省财政承担10%、县财政承担20%、参保养殖户承担20%,对参加保险的龙头企业,由龙头企业承担30%,龙头企业所在地财政部门承担10%。奶牛保险,中央财政承担30%、省财政承担15%、县财政承担15%、参保养殖户承担40%,对参加保险的龙头企业,由龙头企业承担45%,龙头企业所在地财政部门承担10%。

(六)保险期限。补贴险种的保险期限为一年,设疾病观察期15天。

(七)承保及财政补贴方式。自本方案下发之日起,保险经办机构可根据养殖户的保险需求,采取滚动的方式对补贴险种进行承保。财政部门根据本地投保及养殖户、龙头企业自交保费情况,在8月至9月期间向保险经办机构核拨奶牛的保费补贴资金,在10至11月期间核拨能繁母猪的保费补贴资金。

(八)工作目标。保险经办机构要同有关部门和各乡、镇、场密切配合、通力合作,力争使符合条件的投保个体都能参加保险。

四、时间步骤

养殖业保险工作是一项新工作,政策性强,时间紧,任务重。保险经办机构与各地要精心组织,统筹安排,有计划、分步骤地逐项落实,具体安排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

奶牛保险,从20*年7月25日至8月1日。

能繁母猪保险,从20*年8月20日至8月31日。

各乡(镇)场要根据本实施方案的有关要求,围绕养殖业保险工作任务,认真摸清本地补贴险种的养殖情况和数量,明确本级财政补贴资金额度及各相关部门工作职责,制定本地具体的工作实施方案。

第二阶段:宣传发动阶段。

奶牛保险,从20*年8月1日至8月10日。

能繁母猪保险,从20*年9月1日至9月10日。

各乡、镇、场和保险经办机构,按照本方案的要求,结合本地实际情况,搞好宣传发动工作,有针对性采取可行措施,发动广大养殖户积极参加保险。

第三阶段:组织实施阶段。

奶牛保险,从20*年8月11日至8月31日。

能繁母猪保险,从20*年9月11日至11月10日。

各乡、镇、场要积极配合有关保险经办机构,重点抓好本地的保费收取和承保手续办理工作,在规定时间内,保质保量地完成今年的养殖业保险工作任务。.

第四阶段:总结验收阶段。

奶牛保险,从20*年9月1日至9月31日。

能繁母猪保险,从20*年11月11日至12月11日。

省财政厅将组织相关部门分别对奶牛和能繁母猪保险工作完成情况进行检查验收,及时总结经验,查找问题,完善措施,为今后养殖业保险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五、机构管理

(一)经县政府批准,今年承办我县养殖业保险业务的保险经办机构为中国人民财险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支公司。

(二)保险经办机构要本着风险自担的原则开展养殖业保险业务,注重经营风险的防范和化解,积极利用市场化机制,努力分散经营风险。对财政部门提供保费补贴的养殖业保险业务要实行单独核算,并按照保费补贴险种当年保费收入的25%,计提巨灾风险准备金;对年末经营利润,70%转作一般风险准备,其余的30%,由保险经办机构自主分配。

(三)保险经办机构要编制年度营业费用支出计划,报省财政厅审核。对能繁母猪保险业务,保险经办机构应按保费收入的10%承担各地的防疫费用,并于投保工作结束后10日内返给县财政局。

六、组织领导

(一)为确保我县养殖业保险工作顺利进行,县政府决定成立由县政府县长助理孙福余同志任组长,相关单位主要负责同志任成员的*县养殖业保险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财政局,具体负责养殖保险的日常调度工作。为形成上下贯通的工作体系,各乡(镇)场也要成立相应的组织领导机构,负责本地养殖业保险工作的领导。

(二)全县养殖业保险工作各成员单位要按照职责分工,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各乡(镇)场要按照县政府的要求,进一步明确任务,强化责任,扎实工作,共同将养殖业保险工作做好。县牧业管理局和各乡镇畜牧站要全力配合养殖业保险工作。

(三)各乡(镇)场要积极宣传开展养殖业保险工作对保障民生和维护广大农民利益的重要意义,借鉴种植业农业保险的作法,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宣传效果,将养殖业保险政策宣传到户,为广大养殖户提供风险保障。

养殖业的风险篇8

农业保险与农业信贷合作互动的基础

(一)政策性农业保险已为农业保险与农业信贷的合作互动提供了前提条件。一是2009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明确提出要“探索建立农村信贷与农业保险相结合的银保互动机制”,这为推动农村金融合作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撑。二是政策性农业保险与农业信贷在服务对象、服务目的、标的风险及业务广覆盖等方面均具有相同点,二者在农业项目产品设计、市场供需、客户信息资源利用等方面均具有互助合作的基础。

(二)农业保险与农业信贷合作互动的社会基础。30年改革开放与市场经济建设已使广大农民的市场意识普遍增强,在工业反哺农业、实现工农与城乡的协调和谐发展时期,农民迫切需要用农业保险来分散产业经营风险;且因融资抵(质)押奇缺,农民更迫切需要用保险单证破解抵(质)押物瓶颈,进而从农村金融服务机构解决“三农”生产资金需求,扩大生产能力、提高生产效率和农业盈利能力。1.政策性农业保险具有政策补贴、农户缴费低等特点,其分散风险、补偿损失功能改变了长期以来广大农户“多年盈利、一灾亏损,多年致富、一灾致贫”的被动局面,切实提高了农业生产者的抗灾能力。利用农业保险的抵押品替代功能,也切实增强了农村信贷机构对农业信贷的信心,缓解农村金融机构贷款难与农业生产者难贷款的矛盾,实现多方主体效用不受损害前提下的总体效用的提高,推进农业信贷资源配置的“帕累托改进”。2.农业保险和农村信贷对农村经营主体有降低风险、支持收益的共性。首先,政策性农业保险介入后,农业抗风险能力得以全面提升,农民因遭灾获得相应赔偿有了相对稳定的保障,故其持续生产投入的积极性得以相应提高。其次,农民贷款难源于农民自身积累少、抗风险能力弱,政策性农业保险介入后,锁定了农业生产经营的风险,降低了农民收入来源的不确定性。其三,通过设定条件将保险单证转换为贷款抵押物,适度提高了农民进入信贷市场的能力,在不损害保险业务利益的前提下,可以最大限度解决农民融资问题,投资的增加会促进收入大幅增加,而收入的增加又会促使投资的增加和保险业务增加,长此循环会很好地体现农业生产经营者、农村信贷、农业保险三者之间和谐、互促的互动关系。

农业保险与农业信贷结合的实践及效果

(一)“公司担保+保险公司承保+农户信通卡质押”方式及要点。沽源县乌克河庙现代牧场是蒙牛现代乳品加工厂的联营单位,养殖条件好、采奶设备先进,所产鲜奶均以较高价格直销现代蒙牛乳业,但受资金短缺制约该场的奶牛养殖量严重不足,2010年初该场吸收本村的零散奶牛养殖户进场养殖并集中管理,本村42个奶牛养殖户为取得较高收益,与牧场达成协议并携582头奶牛进场养殖,但养殖量仍达不到设计要求,各金融机构均因牧场和农户无符合条件的抵(质)押物而无法投入贷款。基于该牧场在人保财险公司为奶牛投保实际,且“企业+农户”奶牛养殖模式具有较好经营和发展前景,人行沽源县支行和沽源县农村信用联社创新了“公司担保+保险公司承保+信通卡质押”的信贷模式。其要点:1.健全完善组织。一是现代牧场和进场养殖户共同注册了“奶牛养殖业协会”,牧场董事和全体入住养殖户均为协会成员,共同制定了奶牛养殖协会章程和奶牛保险担保办法。二是养殖户划分若干贷款互保小组,分散信贷风险。三是信用联社成立对乌克河庙现代牧场及养殖户的信用评级和授信管理小组。2.把握核心内容。一是乡政府出具现代牧场规模化、规范化、产业化的发展规划和请求金融信贷支持的可行性报告。二是养殖户互保组签订互相担保的协议。三是牧场理事会为养殖户贷款签订担保承诺书。四是财险沽源支公司对养殖场的奶牛办理保险,保险单作贷款抵押附件。五是全体会员用国家惠农补贴资金“信通卡”作贷款抵押。

(二)合规稳健投放。在协会签发用现代牧场作为担保的承诺书、保险单作抵押担保、养殖户补贴资金“信通卡”质押基础上,于2010年初为牧场投放用于生产周转信贷资金140万元,于2010年6月按入住户每户5万元的标准,为42个养殖户投放三年期养殖业贷款210万元,支持养殖户购买良种奶牛180多头和大量饲草饲料。

(三)贷款投放的经济效益很好。主要表现在:1.养殖户效益明显。2011年8月全场奶牛存栏910头,同比增加275头;年经营收入723.7万元,经营支出605万元,经营费用52.7万元,经营纯收入66万元。其中贷款购牛户年经营收入316.6万元,经营支出215.5万元,经营毛利101.1万元,纯收入98万元,户均养殖纯收入2.33万元。贷款购牛头均纯收入为全场奶牛的3.3倍。2.信用社效益稳固提高。2010年6月至2011年7月信用社实现利息收入38.6万元、其中牧场结息23万元、100万元本金按照相关规定办理了展期手续,农户已归还贷款本金30.75万元、结算贷款利息15.6万元,实现了放的出、收的回、社会效益好的目标。3.保险公司经营良好。2010年沽源县财险公司为牧场100头办理了保险,保费收入3.5万元,当年投保奶牛损失2头,赔付金额0.6万元;2011年为牧场76头奶牛办理了保险,保费收入2.66万元。

(四)养殖业贷款投放的社会效应显著。主要实现了:1.完成了设定目标。“公司担保+保险公司承保+信通卡质押”信贷业务对贷款的归还设定了三层保障,切实破解了贫困地区农户贷款抵(质)押物匮乏难题并降低了贷款风险。2.推动产业发展模式。“公司担保+保险公司承保+信通卡质押”信贷模式基于“企业+农户”和养殖业协会两个基础,对优化产业结构、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作用凸显,贷款投放持续增强了优化产业结构、发展“企业+基地+农户”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的动力和信心。3.促进信贷方式转变。“公司担保+保险公司承保+信通卡质押”贷款的投放,在一定程度上和一定范围内缓解了涉农企业和农户难贷款、信用社贷款难的长期性矛盾,利于引导农村信用社转变经营理念、改善信贷服务方式,进一步适应新农村经济发展。4.实现了财政惠农资金、信贷资金、保险业务的合理搭配。此信贷方式在生产资源搭配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实现了财政惠农资金、信贷资金、保险业务的有机结合,社会综合效应向好。

农业保险与农业信贷合作互动的作用

(一)保险对信贷的促进作用。一是农村信贷机构通过农业保险与农业信贷合作互动可以将自身的部分贷款风险转移给保险机构,从而最大限度地降低农村融资风险。二是农业保险与农业信贷合作互动后,农户及农村经济组织通过购买保险并作为融资抵押物,提高了信用等级,增加了资金的获得能力。三是农业生产投入大、周期长,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差,获得金融支持能力弱。农业保险使农民遭灾时能得到一定的补偿,保险单抵押利于农民融资,进而刺激了农民对金融产品的需求欲望,也利于农村金融机构的稳健发展。

(二)信贷对保险的促进作用。一是农村金融机构网点多,农业保险可利用农村金融的网点和人才优势,向农村宣传农业保险的意义或合作农业保险业务。二是保险机构可通过农村金融机构反馈与自身业务相关的信息,挖掘农村保险市场,拓展农业保险产品。三是农村金融资金支农直接为农业保险的顺利开展创造良好环境,且通过支持优势农业项目、提升现代农业水平,又间接地支持了农业保险。

农业保险与农业信贷合作互动存在的法律障碍及问题

(一)政策性农业保险立法滞后影响二者互动。《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规定:国家支持发展为农业生产服务的保险事业,农业保险由法律、行政法规另行规定。但这些与政策性农

业保险相关的法律、行政法规至今没有出台,政府、保险机构和农户在农业保险中的责任、义务和权利等均难以界定。政府介入虽然是政策性农业保险发展的主动力,但政府行为是否稳定?政府政策是否会变更?都直接影响着农业保险与农村信贷合作互动的积极性和稳定性。

(二)在农村金融市场上衔接差。目前,信贷机构和保险机构仍各自为政,农村金融市场上农业保险与农业信贷在产品的设计和供应上仍难匹配,农业保险为农业信贷提供的风险保障作用有限。

(三)没有完善的资源共享机制,难以实现资源共享。农村信贷机构现有的农户贷款经济档案中收集保险信息很少,也没有将申请贷款户是否参保以及参保的类别、金额、年限等内容作为审贷的重要参考因素。保险公司也很少根据农村信贷产品设计农业保险品种,保险服务对防范和化解农村信贷风险的作用小。

(四)贫困地区农业保险制约因素多。就沽源县而言,一是保险业务面窄。因农户进场养殖的奶牛到产奶期才进入牧场,且分散管理期间不确定的损失因素很多,致使保险公司不愿为农户分散养殖的奶牛办理保险,农户也只愿办理部分奶牛的保险,既造成损失难赔付,也使牧场奶牛保险担保大打折扣。二是赔付标准偏低。县域奶牛保险标准为每头牛每年350元,其中:国家补贴280元,农户自己负担70元;一头生产牛的损失后赔付标准3000元,农民普遍认为保险收费标准偏高、而对损失奶牛的赔付标准偏低;2010年乌克河庙现代牧场损失奶牛2头,赔付的6000元与所花医疗费相当,致使2011年该场仅为76头奶牛上了保险,比上年减少36.7%。

加强农业保险与农村信贷合作互动的建议

(一)加快农业保险立法,强化农业保险与农村信贷合作互动的作用。加快制定《农业保险法》,明确政府对农业保险的支持措施,包括保费补贴、税收优惠和管理费补贴等;明确政府监管政策性农业保险经营者的职责,保障涉农保险的市场秩序;规范、引导农业保险与农村信贷互动。

(二)将农业产业化组织作为农业保险与农村信贷互动的新切入点。农业产业化组织如农民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农户等内部信息透明度和对称性高,既能有效降低农业保险和农村信贷业务的道德风险,也可成为农业保险的一个投保组合降低保险成本。保险可通过对农产品加工企业、农副产品流通企业和农业专业合作组织提供保险,为其生产经营提供抵御风险保障。信贷可借助保险单证向这些经济组织提供贷款。保险和信贷联合服务于农业产业化组织和农村经济实体,既便于服务管理、也利于控制风险,又能获取集约化的经营效益。

(三)开发创新融资保险品种,拓展农业保险与农村信贷互动的空间。保险机构经营管理可设计保单质押贷款保险、抵押贷款保险等产品,农村生产经营者和农村信贷机构在签订贷款合同时,可由一方购买融资保险,将部分风险转移;保险机构可承诺在借款方无力偿还贷款时赔偿信贷机构的部分损失并取得代位追偿权,当借款方有偿还能力之后保险机构追回贷款、扣除支付的保险赔偿并将结余款项还给信贷机构。信贷机构可将农户或农村经济组织的保险单、林权证或仓单作为质押物,或将农机器具及大型农业机械设备作为抵押物向农村银行类金融机构申请贷款,通过信贷和保险机构之间的保险费率厘定,既能尽量不增加农村借款人的融资成本,又能维持保险机构的正常运作。

(四)推广“一揽子农险”与“一揽子农贷”互动方案。“一揽子农险”产品既包括对农民家庭财产、牲畜养殖等基本生产生活提供风险保障,也包括对农民工和农村经营第三产业人口的医疗、安全生产以及意外伤害带来的直接和间接损失提供保障;“一揽子农贷”产品既包括为农民提供从事种植、养殖所需的生产经营贷款,也包括提供购建房、大宗商品采购、婚丧嫁娶等消费性贷款和子女上学需要的助学贷款等等;二者合作互动就可实现“以险促贷、以贷促险”的良性循环。同时,基于防范同一产品销售对象风险的共同利益,二者可联合对农民提供技术指导、信息服务、人员培训等综合性后续服务,及时互通信息、提示风险,降低各自的管理成本和服务成本。

养殖业的风险篇9

【关键词】鸡蛋市场;价格波动;原因;建议

2012年春节期间,鸡蛋需求量虽然增加,但价格并未像往年一样上涨,反而下降趋势明显。截至2012年4月,鸡蛋价格已连续7个月下降。鸡蛋价格的下降对于消费者而言是有利的,但对于养殖户而言却是严重的打击,很多养殖户纷纷减少存栏量、提前淘汰蛋鸡,甚至于破产,价格的不正常波动对于行业而言会破坏市场机制,长期来看也是不利的。我国现在鸡蛋市场是完全市场经济,价格由市场供需调节。对于需求方面,即使人们追求绿色、健康、低蛋白食品风尚,但相对于往年,需求不应该也不会突然出现如此急剧的下降以至于价格下降如此猛烈。因此,对于价格连续的下跌,还需要主要从供给方面来考虑。

一、鸡蛋价格长期下降原因:

(一)由于盲目跟风增养导致存栏增加,鸡蛋供给增加

在我国居民食品消费中,鸡蛋在很大程度上是猪肉的替代品。根据河南省农业厅2011年第30周的观察,猪肉价格下降的情况下,鸡蛋需求和价格也在上涨,这充分证明了这一点。从2008年我国猪肉价格开始上涨,2010年猪肉价格增长至新高,并且价格继续上行压力很大,因而导致对鸡蛋的需求呈现刚性,这使得鸡蛋养殖户在猪肉的涨风中降低了市场风险,利润预期提升,因而很多养殖户扩大规模,又有很多新养殖户跟风增加养殖量,。

又因为蛋鸡养殖业进入门槛相对较低,又有很多新养殖户进入,造成供给充足。2011年夏季猪肉价格达到历史高点,1至9月每公斤省外生猪收购价和本地生猪收购价累计涨幅分别为43.33%和43.66%,每斤猪肉价格超过16元,超过鸡肉价格一倍。而当时蛋鸡存栏规模已经形成,淘汰下的蛋鸡投入市场造成供给充足,即使在猪肉上涨超过30%的情况下鸡肉价格都没有上涨,这从侧面证实了2011年蛋鸡存栏的大幅度增加。

由于蛋鸡养殖具有周期性,在蛋鸡生长至18周时才开始产蛋,期间不停跟风补栏的蛋鸡到春节期间生产的鸡蛋扎堆入市,使得供给充足,同时,由于政府对猪肉长期实行的补助等措施,使得春节期间猪肉价格预期稳定,这也迫使鸡蛋价格下降。

(二)春节期间疫病因素

12年春节期间在香港、广东发生小规模禽流感,造成市场小规模恐慌,而南方又是我国鸡蛋高产区,南方滞销的鸡蛋北运,进入北方市场,造成市场存货量增加,使得供给大于需求,迫使价格下跌。

(三)我国鸡蛋养殖行业不成熟

现阶段我国蛋鸡养殖行业还属于粗放型养殖,进入门槛较低,一旦利润可观,养殖户跟风养殖,没有数据做指导,再加上蛋鸡有成长期,等到成熟期鸡蛋扎堆上市,很容易出现类似的价格下跌的现象。

二、针对今年春节鸡蛋贱价及蛋价频繁波动反映出的我国蛋鸡养殖业问题提出的几点建议:

(一)加强我国鸡蛋深加工产业,加强出口竞争力,开拓国际市场

鸡蛋深加工产品可以延长产品的保质期限,使得产品能更加自如的规避市场价格波动风险,例如,在价格过低时进行产品库存,延长上市时间,在价格可观时集中出售;供给的增加还可以抑制价格的过分上涨,这无论对生产者还是消费者都有好处。

现阶段我国禽蛋农产品市场还是相对封闭的市场,国内既没有成熟的大企业出口国外农产品市场,国内市场对国外禽蛋农产品也保持封闭状态。培养我国出口型农产品加工企业不仅仅可以解决国内产品供给渠道狭窄的问题,也是食品行业与国际接轨的必由之路。

(二)改进养殖技术,提高生产效率

国内生产水平产蛋期死淘率为15%左右,蛋料比1:2.6~2.7,入舍母鸡平均产蛋量16千克;而同样的养殖品种,国外的先进水平分别是:死淘率低于8%,蛋料比1:2.2~2.3,产蛋量19千克。如果比目前的养殖水平再提高一点,那么养殖利润会更加可观,抗风险能力也会提高。

我国现阶段蛋鸡养殖还是处于经验养殖阶段,广大养殖户往往追求多养殖,忽视养殖密度对蛋鸡的影响,往往由于养殖密度过大造成死淘率过高,增加了养殖成本,本身散养养殖户抗风险能力就较弱,成本的提高使得养殖户更加脆弱。

(三)农业生产制度创新,建设公开信息体系

对于我国现阶段禽蛋养殖行业,还没有真正的合作组织和信息交流组织。政府对于合作社之类的组织没有实质性的扶植政策,农民自行成立合作组织像成立公司一样艰难,对于贷款等生产环节明显处于劣势。而由于单个农民议价能力弱并且缺乏市场信息,所以他们从产业链中分享到的租金较低。这就要求政府在农村推动农业组织创新,提高农业领域的组织化规模经营程度,增加农产品市场信息等公共品的供给,建立健全市场协调机制,以提高农民在市场上的谈判与议价能力。

另外,我国统计很多都是事后统计,并且统计手段和数据真实性都很难保证,广大养殖户很难获得市场行业信息,不能提前做好生产调整准备,这在很大程度上使得价格波动更加频繁,波动更大。这就要求政府在公开信息披露和农业统计上做出相应的改进,给养殖户和市场充分的准确数据以指导生产。

(四)政府实行重点补贴,建设禽蛋储备体系

近年来,国家对生猪产销实行了饲料粮差价补贴、计划内调拨生猪价外补贴、炼油补贴和生猪储备费用补贴。几年来的实践证明,这些措施对扶持生产、稳定市场和强化行业管理都起了很大作用。对于生猪行业如此,那么对于禽蛋养殖行业也可以借鉴。禽蛋产品在我国现代居民日常生活中已经占有很大比重,而此行业频繁的价格波动

(五)加强金融体系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由于禽蛋养殖行业进入相对容易,又属于高风险行业,获得的避险渠道太狭窄,整体抗风险能力很弱,所以在金融支持方面可获得的支持很少,这反过来又造成农户面临的市场风险很大,市场的淘汰使得养殖业供给方频繁处于变动中,进而使供给和价格波动频繁。

养殖户是农产品市场中不可缺少的参与者,又属于市场中的弱者,对养殖户进行必要的财政金融扶持不仅可以培育大型集约型养殖企业,增强行业抗风险能力,长期来看也会有益于消费者和市场。

参考文献:

[1]张兵,左平贵,许国玉.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经营绩效的影响因素分析[J].生产力研究,2009(19).

[2]王思舒,郑适,周松.我国猪肉价格传导机制的非对称性问题研究[J].经济纵横,2010(6).

[3]熊彩云.美国家禽鸡蛋业和肉猪业垂直协作方式的比较分析[J].世界农业,2004(9).

[4]李哲敏,许世卫,董晓霞,李干琼,刘宏,王玉庭.中国禽蛋产业链短期市场价格传导机制[J].中国农业科学,2010,43(23).

作者简介:

养殖业的风险篇10

无论做什么事情之前都要考虑面临的困难,只有解决掉困难才能迎来成功。搞养殖也有风险,风险与机会并存。

1.注意思想观念是否正确养殖业是一项复杂的工作,有许多关键的问题,解决好才可以获得成功,反之,就会导致失败。同时,本文由收集整理更不能迷信暴富,天上掉不下来馅饼,如果有一口吃成胖子的思想,往往会欲速则不达。发展养殖业首先要树立脚踏实地、吃苦耐劳的思想。

2.注意环境是否适宜动物养殖的环境包含两层含义:一是自然环境;二是人文环境。在自然环境中,就是要看所养的动物是否适宜当地的气候条件,像毛皮动物(如小尾寒羊)不适合在南方饲养,如果在北纬30度以南的地区饲养,其皮质就无法保证。像牛蛙不能在北方饲养,如在黄河以北养殖,成本较高。在人文环境中就是看你所养的动物适不适宜当地群众的饮食习惯。如蜗牛虽然好养,成本低,但不少地方没有吃蜗牛的习惯,其销售渠道比较狭窄。

3.注意场地是否适合场地是养殖动物的基本条件之一,要根据自己的场地条件来物色相应的养殖项目。如特种珍禽动物的场地应选择远离交通干线、居民区、屠宰场和污水池,选择供电有保障,水源充足,水质好,无污染,避风向阳的地方。

4.注意饲料来源是否有保障牛、羊、猪、驴等家畜养殖大部分饲料来源比较容易解决,但有些特种动物饲料来源要提前准备。像牛、驴一类动物,它们的主要饲料是农作物秸秆和牧草,为此,就要提前把饲料问题解决,然后再考虑如何上项目的问题。

5.注意市场前景好不好所选的项目在适合环境、场地、饲料的前提下,必须看其项目有没有市场。市场是确定养殖项目的关键,因为特种经济动物养殖成本较高,产销价格较贵,消费对象有限,产品需求弹性小。少数人从事很挣钱,从事的人多了必然亏本。因此,在选择项目前,不仅要了解该项目现在有没有市场,而且还要预测3~5年内有没有前景。当某一品种养殖的人少,市场又看好,就大胆地引进。当广告满天飞,四处都卖种时,就应谨慎行事,避免造成经济损失。

6.注意投入资金多与少当确定了养殖目标之后,还须清楚地了解到自身的资金规模,其中,引种费用、流动资金、固定资产各是多少。要根据自己的资金多少来确定养殖规模。资金少的不能打肿脸充胖子,盲目扩大规模,造成资金运行困难,带来不必要的经济损失。资金多的,也要注意不要贪大图洋,财大气粗,忽视了成本预算。应做量力而行,滚动投入,不断发展,才能减少损失,增加成功率。

7.注意养殖技术有没有搞养殖是一项技术性工作,养殖任何一种动物,首先要通过侧面或书本资料了解一些有关该动物栖息环境、繁殖情况、疾病防治和有关注意事项。规模较大地养殖一种或多种动物,应先派饲养员外出培训,待掌握了一定的技术再发展。如果你不想外出培训,仅想凭主观思想,通过看书本资料摸索,那么就应该小规模养殖,不断总结经验,等自己技

术丰富后,再进行大规模养殖。

8.注意加强防骗意识在养殖行业中,确实存在一些不法分子利用农民致富心切的心理,虚假信息,提供劣质种或假种。这方面的案例时有发生,一定要引起注意。欲从事养殖的朋友,要有防骗意识,不要轻信那些超常规、高利润的夸张宣传。在引种时,应多参考有关专家的技术观点,到有一定信誉的单位去引种。对于常规动物引种时还要看该单位有没有《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

9.注意销售渠道有没有养殖产品销售是一项十分重要而且必须解决的问题。不少欲从事养殖的人不是动脑筋找销路、开拓市场,而是过分依赖销种单位回收产品。在引进项目时,首先去问这个供种单位回不回收产品。有一点头脑的可以想一想,那些销种单位如果没有深加工项目,他们回收产品干什么?是把这些产品养大再出种销售吗?那么你现在所购种的质量有保证吗?也正是这种思想被贩种者利用,他们以签订合同、法律公证、保价回收等幌子将种卖给农民,再利用特养动物的生长时间差、价格差来行骗。或者签定一些无法达到质量要求的无效回收合同。以美国青蛙为例,种蛙产的卵3~5年也仅能长到200克,如果和购种者签定250克以上回收合同,请问,你怎样才能把产品按合同销出。因此,在选择项目之前,必须树立自己开拓销售市场的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