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医学概论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2:41:29

西医学概论篇1

 

教学模式的研究是教学研究方法论上的一种革新。长期以来人们在教学研究上习惯于采取单一刻板的思维方式,比较重视用分析的方法对教学的各个部分进行研究,而忽视各部分之间的联系或关系;或习惯于停留在对各部分关系的抽象的辩证理解上,而缺乏作为教学活动的特色和可操作性。

 

教学模式的研究指导人们从整体上去综合地探讨教学过程中各因素之间的互相作用和其多样化的表现形态,以动态的观点去把握教学过程的本质和规律,同时对加强教学设计、研究教学过程的优化组合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一、教学模式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1.从单一教学模式向多样化教学模式发展。自从赫尔巴特提出“四段论”教学模式以来,经过其学生的实践和发展逐渐以“传统教学模式”的名称成为20世纪教学模式的主导。后来杜威提出反传统,提倡实用主义教学模式。近六十年来一直在“传统”与“反传统”之间来回摆动。由于新的教学思想层出不穷,加上新的科学技术革命使教学产生了很大的变化,教学模式出现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据乔伊斯和韦尔统计,教学模式有23种之多。

 

2.由归纳型向演绎型教学模式发展。归纳型教学模式重视从经验中总结、归纳,它的起点是经验,形成思维的过程是归纳。演绎型教学模式指的是从一种科学理论假设出发,推演出一种教学模式,然后用严密的实验来验证其效用。它的起点是理论假设,形成思维的过程是演绎。归纳型教学模式来自于教学实践的总结,带有不确定性,有些还不能自圆其说。而演绎型教学模式有一定的理论基础,能够自圆其说,有自己完备的体系。

 

3.由以“教”为主向重“学”为主的教学模式发展。传统教学模式是从教师如何去教的角度来阐述,忽视了学生如何学的问题。杜威的“反传统”教学模式,认识到学生应当是学习的主体,由此开始了以“学”为主的教学模式的研究。现代教学模式的发展趋势是重视教学活动中学生的主体性,重视学生对教学的参与,根据教学需要合理设计“教”与“学”的活动。

 

4.教学模式日益向数字化教学发展。在现代教学模式的研究中,越来越重视引进现代科学技术的新理论、新成果,充分利用教学条件设计教学模式,日益向数字化教学发展。其核心是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采用数字教学,将新式课本替代传统课本,是教学现代化的发展趋势。由于现代教育观念的不断更新,特别是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的突飞猛进,使数字教学成为可能。

 

轻便、便宜、易于修改的数字课本正在逐渐取代厚重、昂贵的传统纸质课本。数字教材有别于传统教材,利用多媒体技术将传统纸质内容进行数字化处理,转化为适用于各类电子终端的互动性教材。它区别于普通电子书,是基于3G、4G、wiFi网络在windowspC、pad、智能手机上呈现的数字化书籍。它集中了富媒体数字出版、云服务和移动学习三大领域的前沿科技,支持3D、高清图片、视频、音频、动画、地理定位等多媒体学习内容,可进行网络社交、提供基本阅读、视听学习、索引定位、全文百科字典等功能,给学习者带来全新的学习体验。

 

二、中西医结合概论学生自主学习模式课程研制的思路和方法

 

1.基本思路。《中西医结合概论》学生自主学习模式课程,基于“中西医结合概论学生自主学习平台”,对象是相关大学课程的学习者,也适于成人教育学员。“学生自主学习”指的是由学习者自行安排、主动学习的活动。该学习平台不是一个单纯的课程视频,也不同于其他的学习平台,而是一个强调以“三基教学”为教学核心理念,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已有能力和水平为基础,以学生的第一就业岗位的技能要求为主要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自学意识、自学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包含了教、学、管全部过程的新型教学模式,并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中心,由教师对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开展靶向教学辅导,进而在提高教学效率与效益,保证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2.制作理念。大学教育活动的基本内容是教学,教与学之间的媒介是教材,而各种教材的编写和制作、选用应当符合大学教育的使命。科学在发展,社会在进步,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在以更快的速度不断涌现,学校无法把全部知识传授给学生。而且一个人的学习能力再强,记忆力再好,也绝对不可能把老师传授给他们的这些知识全部记住和应用。大学教育只能通过启发学生的自学意识,强化自学能力;启发创新意识,培养、强化学生的创新能力,因此,需要以现有的知识为媒介,有针对性地启发和培养学生这“两个意识”和“两个能力”,使学生在完成课程后能够具备明显的“两个意识”和“两个能力”。

 

3.制作方法。按中西医临床专业课程的特点进行设计,在确保知识体系完整的前提下,分段设计,分别制做。制作过程中,要注意必要知识与针对“两个意识”和“两个能力”培养的媒介知识的必要加入和有机结合,注重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相互关联。课程作为一个相对固定的总体知识面,为方便教学,按照一定的关系划为章节。每一章节有相应的知识面(要求学生掌握的全部知识)、需要讲述的重点和难点(知识点),以及检查学生是否掌握所讲内容的考试题目(检测点)。具体要求:

 

(1)确定课程内容,所选媒介知识以培养学生的自学意识和自觉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为根本目的,尽量相关。

 

(2)将课程内容分解为相应的章节,并确定能以点带面的知识点以及检测点(拟定向学生提出、并检测学生理解程度的相关问题)。

 

(3)以文字脚本的方式,按教学章节顺序列出:

 

a.每章节全部教学知识点,并加以标注;

 

B.每章节要求学生必须回答与各教学重点、难点相对应的多项问题组;

 

C.与每个多项问题组正确答案相对应的标识;

 

D.与每个错误答案相对应的教学内容(如视频、图片和/或文字),并加以标注;

 

e.错误答案的引导,指引学生答错后应该学习的具体内容;

 

F.在学习结束后要向学生再次显示与错误答案相关的类似问题,由学生回答;

 

G.在学生给出正确答案后,让学生过关,进入下一章节的学习。否则,重复前述过程,直至学生给出正确答案。

 

4.教学过程设计。要求尽量以网络游戏过关的理念设计课程:

 

(1)以最能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方式(视频、图片或文字)引入课程,向学生展示与每一章节第一个教学重点、难点相对应教学内容。

 

(2)提出与本章节各教学重点、难点相对应的问题(检测点),要求学生以已有知识给出初步的答案。

 

(3)如答案正确,则可初步断定学生已经掌握了相关的知识点及知识面。给学生记分、鼓励,并展示下一个问题。此处的关键之处在于各检测点的选择,而检测点的数量不受限制,以能确定学生掌握知识面为基本要求。

 

(4)如答案错误,则引导学生到相应的学习内容开始学习,不直接给出正确答案。

 

(5)每一章节给出的问题必须100%答对,否则不予下一章节的学习。

 

(6)以1-4的方式展示本章节下一个教学知识点,直到完成本章节的内容。

 

(7)以1-6的方式完成全部教学内容,并以80%的比例记入学生的平时学习成绩。

 

(8)根据本课程的教学实际,汇总与全部知识点相对应的问题,并按适当方式及比例制成试卷,由学生完成,并以20%的比例计入考试成绩。

 

(9)以80%平时学生成绩+20%考试成绩给出学生在本课程学习后得到的考试成绩,记入学生档案。

 

5.课程制作要求。教师按以上或类似格式,对于教学内容、教学过程进行调整,以形成网络课程,方便学生开展自主学习。要根据各课程教学内容的具体要求,把视频、图片和文字有机地结合起来,在可能的情况下,尽量用视频、音频替代图片、文字,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学完一堂课犹如看完一场引人入胜的电影,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6.教学质量监控。“学生自主学习平台”会自动提醒学生的学习进度,同时在必要时把学生的学习质量数据推送给教师和教务管理部门,以便教师及时提醒学习进度落后的学生抓紧时间完成学习任务、提供数据,使教务管理部门动态掌握学生学习的学习状况。平台也会把老师的教学质量数据提供给各校教务处,在教师责任不到的情况下提醒教师,动态掌握教师的教学质量,同时让教务处能以虚拟工作量为教师计算实际工作质和量。

 

三、研制中西医结合概论学生自主学习模式课程的意义

 

研制中西医结合概论学生自主学习模式课程,在中医药、中西医结合教学中属于国内首创,具有较高的实际应用价值。如在实际教学中得以推广应用,将彻底改变现有的教学模式,将教师和学生从沉重的课堂上解放出来。该项工作突出三基教学,以提高学生能力为中心,教师的教学工作将从课堂教学为主转变为以有针对性辅导为主,学习者可进行网络社交、提供基本阅读、视听学习、索引定位、全文百科字典等功能,给学习者带来全新的体验,大大提高教学效率。

 

由于设计融入了游戏化概念(闯关),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把自主学习、创新能力培养与学习兴趣有机地结合起来,很好地诠释了现代教学的理念。只有动员全国中医药院校的教学力量,完成中医、中药、中西医结合类专业的所有课程的学生自主学习模式改革,才能将教师和学生从沉重的课堂上解放出来。

西医学概论篇2

1 新的经络概念提法有以西代中之嫌

纵观陈文无不渗透着现代医学之观点,其提出“原编写的经络概念不宜放在统编规划教材中讲授”和“必须编写出新的经络概念篇章”之说,实指传统的经络理论根本就不俱备其科学性,然其却忽略了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1 中西医体系不一中国传统医学之发源、发展与理论体系都与西方医学有着很大的区别,只是到了新中国成立之后,才出现了中西医结合的概念,但时至今日中西医结合仍是处于肤浅的、表面的探索阶段。在这种形势下,又何以能编写出符合西方医学理论体系的经络新概念?

1.2 理论文献不等于概念这里的文献,是指医学文献,而概念则是指“反映对象的特有属性的思维形式”;“科学认识的成果,都是通过形成各种概念来加以总结和概括的”(见《辞海》),故中医学中的经络概念正是因为符合了以上条件,才被中医界推崇和认可,这也正是对数千年的医学文献进行了总结和概括,以鲜明的传统医学特色标明了“其科学性与时代性”。其“必须编写出新的经络概念篇章”之说偏离了目前中医学的实际。

2 认识上偏离了中国传统医学理论体系

陈文以解剖形态学等来说明传统经络学说之概念必须用“新的”来符合其“科学性和时代性”,这偏离了传统中医学理论体系为前提的研究和发展基本原则。

2.1 关于经络和血管这里需要说明两个问题,一是截止目前还没有人能把传统中医学中的经络全部实质内含作为一个选题来研究,所以其研究结果也就不可能表现出经络的全部实质存在;二是陈文中所列举的内容把血管分离出传统经络系统之外,又如何能找出“经络的物质性”。

2.2 关于切除了脾脏勿容置疑,单凭传统中医学中的“脾”脏之名称和功能来考虑脾切除后的情况,其经络的表里、交接、循行无疑会失去其功能。然陈氏却忽略了中医学中的脏腑多不能与现代医学中的脏腑相等论这一客观事实,因此又焉能将其与现代医学中独立的器官来对待?

综上所述,传统经络学说中的经络概念是指导中医尤其针灸理法方穴术和理论、临床研究的基本理论,其实质在没有被揭示以前,不应妄加指责。

西医学概论篇3

一、中药和西药概念内涵的误区

中药和西药是于西方近代医药学传入我国后而出现的概念,西方近代医药学所使用的药物称为西药,我国原来已有的药物称为中药。而今这两个概念的内涵已非如此简单,存在种种误区。

(一)按产地划分

中药主要起源于中国,除了植物药以外,动物药如蛇胆,熊胆,五步蛇等,介壳类如珍珠,海蛤壳,矿物类如龙骨,磁石等。都是用来治病的中药,少数中药源于外国如西洋参。中国亦研制了很多首创的药物,如天花粉素,棉酚等天然产物药物以及一大批人工合成的药物也是西药,故此种划分不正确。

(二)按人工合成和天然产物划分

即人工合成的药物为西药,天然产物药物为中药,这种划分也不正确。现在所的西药如黄连素、地高羊、大量的抗生素类药物均是天然产物,亦有一些中药却为人工合成的,如中药冰片,现已有人工合成的龙脑供应。

(三)按组成成为为单体化合物和成分不清的混合物来划分

有的将单体化合物的药物称为西药,而将树皮、草根、全蝎等不纯的天然混合物药物称为中药,这种标准也不确切。如西洋参、洋地黄叶、大黄苏打片等西药,即为成分不完全清楚的混合物,而氯化铵、冰片砒石等中药却为成分清楚或单体化合物的药物。

(四)按剂型不同来划分

有的将现代制剂如针剂、片剂等称为西药,而将中国的传统料剂如丸、散、膏、丹、汤剂等称为中药。这显然也不合理。如桑菊感冒片、羚翘解毒片等是中药,却是现代剂型的片剂。而西药的一些合剂即与中药汤剂无本质区别,更有丸散膏丹等剂型。

(五)按使用人员划分

即中医使用的药物为中药;西医使用的药物为西药。笼统讲,似乎有一定道理,但细分析起来,亦不确切。如西医也使用甘草、大黄等,但并不能因此而简单地将它们称作西药;既使中医自服维生素丙,亦不能就此而称其为中药。

二、中药和西药概念内涵的确定。

中药和西药划分的基本原则,是不能离开相应的医药学理论体系、即概念的内涵—基本内容应适应医药学理论体系的要求,并据此而使用。故先明确相应医药学理论体系的内容,才能确定药物概念的内涵。

(一)中医药学理论体系的内容和概念内涵

1、中医药学理论体系的内容:中医药学理论体系的基本内容应这样表述:以阴阳五行学说为基础;用脏腑、经络、卫气营血、三焦等表示机体的功能部位;以八纲—阴、阳、表、里、寒、热、虚、实来表示机体的功能状态;四诊的望、闻、问、切作为了解机体状况的手段;按辨证论治的原则,确定机体状况而采取相应的治疗和预防措施;在诊治的全过程中,始终强调机体内因为主而不忽视外因作用的防病治病观。总之,具备如上基本内容的医药学理论体系即为中医药学理论体系。

2、中药概念内涵:中药应具备与中医药学理论体系基本内容相适应的特征,其具体内涵包括三方面:第一,药物性能的表达有性味,即四气(寒热温凉)五味(酸苦甘辛咸);归经,包括脏腑、经络、三焦、卫气营血等归经;升降浮沉。这些,有时又称中药特性,即狭义的中药药性。第二,药物功效以中医药学术语,表述,如解表、凉血、平肝、清热解毒、软坚散结,活血化瘀等。第三,药物配合使用时,按君臣佐使关系配伍,使各味药共同构成一个功效整体与机体证相对应而发挥作用。简言之,以中医药学理论体系的术语表述药物的性能、功效和使用规律的药物,称作中药。

(二)西医药学理论体系的内容和概念内涵

1、西医药学理论体系的内容:西医药学理论体系的基本内容应这样表述:以现代科学的物理学、化学和生物学为基础;用直观或解剖后所见(包括用各种放大倍数的显微镜)的实体来表示机体的部位。

2、西药概念内涵:西药应具备与西医药学理论体系基本内容相适应的特征,其具体内涵包括三方面:第一,药物本身性能以其物理和化学性质来表示,如是液体还是固体,是酸性还是碱性等,第二,药物功效以相应的病理、生理、生化等的指标和术语来表示,如抑制细菌、降低血压、升高血糖等。第三,药物配合使用时,考虑药物间的物理、化学、物理化、变化,如沉淀、分解等,而不是把各种配合使用的药物作为一个功效整体。简言之,以西医药学理论体系的术语表述药物的性能、功效和使用规律的药物,称作西药。此为西药概念内涵的第一方面,第二方面,具备如上内容的药物,并且只有按西医药学理论使用时,才称作西药。若按其它医药学理论使用时,还可不称作西药

三、中西药配伍合用

中药和西药如同兄弟俩,在治病这一目标上相配合,取长补短,往往会收到很好的甚至意想不到的资料效果。同时,在中西药配伍应用的实践过程中,对于不宜配伍的中西药也有所发现和认识,包括相互消弱药物性能乃至损害人体健康的不良后果等等。所以,中西药也不能盲目合用。

(一)因在胃肠道相互作用不宜同服

含朱砂(含Hg++)的中成药,如朱砂安神丸、人丹、冠心苏合丸等不宜与具有还原性西药,如碘化钠、硫酸亚铁等同服。因为它们在胃肠道中可生成具有毒性的溴化汞或碘化汞沉淀粉,引起赤痢样大便,导致药源性肠炎。

(二)因药物代谢方面的作用不宜同服

含有乙醇的中药风湿液、国公酒等药酒,不宜与西药苯巴比妥、苯妥瑛钠、D860、降糖灵、胰岛素、华法令等同用、因为乙醇是一种药酶诱导剂,能使肝脏药酶活性增强,使上述西药代谢加速,半衰期缩短,药性下降。

西医学概论篇4

西医院校开设中医课程是我国医学教育的一大特点。根据西医院校学生的特点,改革教学方法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我们在教学方法改革中,做了大胆的尝试和研究,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1影响中医药学概论教学效果的三点不足

1.1中医药学概论的教学内容较为广泛,教学时数明显不足中医药学概论的内容包括中医基础理论、中药学和方剂学。中医基础理论教学内容安排通常已占去50%左右,留给中药学和方剂学的时间甚至只有24~26学时。要在这短时间内介绍清楚中药学(介绍常用中药180种)和方剂学(介绍常用方98首)的最基本内容都是很困难的,更谈不上通过实例讲授有关研究方法和引起学生对本学科的关注。

1.2兴趣淡薄是一个相当普遍的现象有关调查表明,西医高等院校学生学习中医药课程的兴趣淡薄是一个相当普遍的现象,它使学生的学习处于被动状态并由此面临日益严重的困难,日益严重的困难对自信心的打击,反过来又进一步抑制了兴趣,这样,形成恶性循环,随之而来的便是知识结构残缺,视野狭窄,创造力低下等等。可见,不解决兴趣问题,素质教育则无异于画饼充饥。导致兴趣淡薄的原因主要有:第一,思维方法在过渡环节上出现障碍,这是药学专业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第二,“衰落”的现实在心理上的投射。勿庸讳言,步履蹒跚的中医药学和日新月异、突飞猛进的现代科技之间有着强烈的反差,兴趣的缺乏无疑也来自这一反差在学生心理上的投射。第三,封闭而又细腻的教学风格。这样的做法使受教育者处于被动的地位,而“兴趣”则让受教育者处于“积极、主动”的状态,可见,这一教学风格与“兴趣培养”是背道而驰的。

1.3中医药学概论在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方面投入不足如中药学需要大量的中药样品实物做教学演示,然而,在课堂上不可能把某种中药所有的不同品种、不同产地和不同规格的样品都展示给学生,但使用多媒体可以较好的解决这一问题。这方面的软件应加紧开发,硬件也应适当配备。

2我们对提高中医药学概论教学质量的四点做法

2.1提高对中医药学概论的重要性的认识,增加必要的教学时数由于现代中药符合世界发展,现转向以人为本的可持续发展的潮流,消费观向重视生活质量方向发展的潮流,医疗保健观转向提高自身免疫力和整体医疗保健的潮流,体现为崇尚自然。因此,我国已从国家角度提出发展战略支持该产业发展,以回应日本、韩国、德国等国家在传统药物(天然药物)对我国提出的挑战。21世纪将是生命科学的世纪,医药是极具高科技含量和巨大增长潜力的产业。中医药是最具我国民族特色和独特优势的领域,最有希望取得国际竞争优势,在我国21世纪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将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我国加入wto,西药的研发难度将更大,而以中药为基础的天然药物研究必将成为研究对象的中医药学概论在药学中的重要地位将更加凸显出来。

我省是中药的资源大省,居全国首位,中药材的品种和产量在全国名列前茅。古往今来,云南享有“植物王国”“动物王国”“有色金属王国”“药物宝库”的美誉,而且许多地道名贵中药材云南比较具有优势。民族医药是云南的一朵奇葩。1998年,云南拥有药品生产企业109家,生产中药材及中成药的企业数为36家,而云南医药工业总产值中56%是中药(包括中成药和植物提取物),大大高于全国20%的平均水平,而且逐年有所提高。

中医药学概论是生药学、天然药物化学、中成药学等相关课程的重要基础,同时肩负着为中药产业培养科技人才的直接责任。要完成这个任务,最基本条件就是要有足够的学时。没有足够的学时,不可能掌握中医药学概论的主要内容,也不可能深入了解中医药的前沿研究内容。

我校在新的教学计划中已将中医药学概论由原来的选修课改为必修课,能大大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重视度;同时教学时数增加为64学时,并且增加了后续分化课程——中成药学。

2.2课程体系内容的调整如中药学与方剂学是较为成熟的中医基础学科,彼此相对独立,又紧密联系。分别进行授课,既过多占用学时,又显啰嗦重复,同时也增加了学生理解和掌握的难度。对此,我们根据中药、方剂讲解的基本结构(如都讲功效与应用)相似、分类基本相同的特点(如都有解表类、清热类、泻下类……)把同一类药、剂归为一个章节进行讲解。在每个章节讲完药物后,跟着讲本类中具有代表性的方剂(如讲完辛凉解表药后再讲银翘散等方剂),然后演示自制课件——《生药学》中的中成药照片,可以扩展学生的视野,使其及早了解医药市场情况,打破了两门课程间的界限,使之系统条理化。这种调整减少了篇幅,精练了内容,较好地解决了课时少,内容多的矛盾。

2.3精选教学内容,突出教学重点药学专业的培养对象是从事一般药物制剂、鉴定和临床合理用药等工作的执业药师,教学内容应侧重在药而不在医。例如,中药学部分很多内容(如药物的来源、产地、采制等)将要在药用植物学、生药学中系统学习[6],中药学中可不讲或少讲,中药的理论、功效与应用是教学的重点而重点讲授。因而课程内容及课时均可相应减少。

2.4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在沿海及京、津、沪等发达地区,中医药学概论大量使用了多种教学媒体,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作用,突出直观性、生动性和应用性,以达到教学过程的整体优化,明显提高了中医药学概论的教学质量和效率。近年来,我们注意广泛收集适于中医药的影像资料,并把它们制作成多媒体课件,采用了多种教学媒体在教学中应用。其结果,受到了学生的广泛欢迎,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

总之,教学改革是时代前进的需要,科学文化发展的需要,在教育教学改革的大潮中,中医药学概论教学改革更势在必行。在中医药学概论教学中,应不断探索与改革,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学以致用,更能胜任今后的工作。

西医学概论篇5

1中国文化、中国哲学对中医学的影响

中国长期处于农耕社会,人们的生活离不开土地,知识大都来自直接的感受和领悟。中国的哲学家们将直接认识的东西视为哲学思维的出发点,在一个连续审视过程之中,认识的主体和认识的客体还是浑然一体的,因此中国哲学家的语言往往只作提示而并不明确。中国哲学注重“天人合一”,也就是“形神合一”,这与西方哲学所强调“天人二分”是不同的。儒家主流观点认为天人合一表现为“天人相通”,道家认为道生万物,人应该法道于自然,追求“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的境界。在中国哲学里,主体与客体是一体的,所以中国哲学的语言不是很明晰,它们不表示任何演绎推理的概念。中医学建立在中国传统哲学基础上,没有从自然哲学的母体中独立出来,从而带有传统文化烙印和浓厚的思辨色彩。中医学从诞生开始便具有“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双重属性。西医在古代也曾包容在自然哲学母体之中,随着解剖和实验方法在医学中的应用,西医学逐渐从自然哲学和文化母体中分化出来,走上了独立发展的道路。哲学之于医学的作用在于方向性的指导,而不应做具体细节的规定。但是,由于中医学与中国古代哲学的关系太过密切,导致了中医学中的许多规定是为了迁就哲学而做出的,已经偏离了客观实际。中医学不但将中国古代的精气、阴阳和五行等哲学知识作为理论构建的指导思想,而且直接参与该理论的形成,将这些哲学中的概念、原理、思维方法用于解释各种生命现象,直接将这些哲学中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移植于所构建的医学理论之中,渗透于中医学的所有领域和各个知识层面,与相关的中医学知识融合为一体,成为中医学理论体系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学的认识方式和表述有其特殊性,中医学的研究对象包含着主体因素,是从认识主体与客体关系的角度来描述和定义对象的。在唯科学主义者眼里,观察对象是不依赖于主体而独立存在的,在观察过程中必须排除主体对客体的作用和影响。中医学认识对象的时候,不同程度地打上了医者的主观烙印。“象”是中医观察和研究的主要对象,如面象、舌象、脉象等,不同于西医学与主体无关的脏器,中医的“象”是从医生体验的角度来界定的。“体验”和“感悟”是中医思维中重要特征,古代医家均强调“心悟”、“心法”等直觉体验。“医者,意也”,深刻反映了中医的思维特点。中医认识事物的过程实际上是对事物规律性的抽象过程,包含着医生自身的某些素质,如经验、理性认识能力甚至情感因素等内容。总而言之,中医学在观察过程中,过多地渗透了主体的因素。但是,归根到底,这种表述方式是对患者疾病信息的反映,是一种唯物的观点。我们不应该因为其语言表述上带有主观色彩就断然否定其理论的客观本质,就对其科学性产生怀疑。系统化的中医理论是古代医家在当时丰富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吸取了当时哲学、思维科学、天文、地理、气象、物候等诸多学科的先进成果,对当时临床实践的一次大的理论总结。它的形成与发展由始至终都贯穿着实践的作用。中医学形成于实践,又在实践中得到继承和发展,从而形成了现在比较系统的中医理论体系。中医的奠基之作《黄帝内经》便体现了这一点。《黄帝内经》的形成,并不是单纯靠人们的想象,而是以实践为基础构建起来的医学理论。通过实践,发现并确定了人体主要生命体征,如心搏、呼吸及神等;通过实践,揭示生命奥秘;通过实践,探求治病规律及方法。

2西方文化、西方哲学对西医学的影响

古希腊是西方哲学的发源地,以商业为其经济基础,希腊爱琴海地区,航海条件优越。数学和数理运算成为商业往来的核算工具,商人强调独立自主的能力和创新的精神。因而西方的世界观强调不依附于他人,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注重理性思维,借助于逻辑推理的形式来把握世界。西方哲学认为“心物二分”,强调主体和个体的独立性和二元性,笛卡尔哲学提出精神界和物质界是2个平等而又彼此独立的世界,认为精神界和物质界是可以分割开来的。黑格尔说过思维和存在的对立是近代哲学的出发点。这一理论推广而来,西方哲学将主体和客体对立开来,形成身心、主客的理念,坚信人是世界的最高力量,个体的发展是最终的目的。与东方哲学相反,西方哲学强调人定胜天或控制自然。西医学深受西方哲学影响,其实验充分运用了理化、数学的方法,重视逻辑推理和分析证明。而对于人体的认识,从系统、器官、组织的研究逐步深入细胞、分子、基因等细微结构,同时对各种结构都有其理化性质的描述和精确定量的数学刻划。天人合一的思维方式注重体验、直觉和悟性,这种思维方式是立体的、混沌的、意象的和体验的。天人二分则是以理性的方式、明确的概念和严密的逻辑来探究客观事物中的本质规律,因此这种思维是“线性的”、“量化的”、“严密的”和“理性的”。虽然西医理论的构建过程也是在其哲学思想支配下完成的,但是就西医学理论的构建而言,哲学仅仅作为指导思想,指引着医学科学家沿着正确的轨道,完成其科学研究,构建其相关理论。哲学的概念及原理不直接参与西医学理论的构建,更不会将相关的哲学概念及其理论作为医学理论的组成部分。

西医学概论篇6

1.汉方医学教育培养目标与体现

在汉方医学教育培养的目标上,各医学院校存在偏重医学教育与偏重药学教育两大类。李丹溪等分析了日本15所医学院校,发现前者占33%,后者占66%,进一步分析,发现偏重医学教育的院校重视对针灸理论与技能的掌握,偏重药学教育的院校重视对汉方植物药的治疗效果及其对药效机理的理解。如前身为明治针灸大学的明治国际医疗大学,在针灸教学方面颇具特色,1~4年级都有针灸的各种相关课程,包括经络经穴学基础、针灸医学、传统针灸诊断学、针灸临床实习、针灸经营管理法规等。大阪大学、独协医科大学等以现代医学教育为主的院校也很重视针灸学习。北海里大学药学部于第三学年下学期开始开设汉方医学教育课,除了东洋医学概论、汉方医学循证之外,其他都是关于汉方药物的课程。

2.汉方医学教育课程内容、教材及教学形式

据统计分析,日本汉方教育课程内容包括汉方医学概论、汉方医学史、汉方医学理论与诊断学、针灸学、汉方药学、方剂学、汉方医学循证、方药副作用、东方医药处方药物研究、针灸经营管理法规等。汉方医学概论几乎是每个学校均有的课程。系统分析15所医学院校课程设置,可以发现其中31%课程较为系统,19%以药学课程为主,44%以针灸课程为主,6%仅有概论性课程。以明治国际医疗大学为例,该校开设汉方教育课程时间最长(1~4年级),第一学年时有经络经穴学基础、针灸医学,第二学年时开设有传统针灸诊断学、针灸医学、生活习惯及其预防,第三学年时有运动营养与健康,第四学年有针灸临床实习、针灸经营管理法规、东洋与西洋医学结合的研讨。庆应义塾大学,该校将汉方医学教育分为基础药理学与基础理论两个阶段,并且二者按先后顺序进行。第三学年时有必修课10节,内容以汉方药的基础药理学为中心,并结合现代药理学进行阐释。第四学年有必修课8节,讲授临床如何应用。目前日本汉方医学教育材正在制定中,授课内容以课堂讲授市售教科书或自编讲义为主,皆重视汉方医学基本理论。还有实习、讲座、研讨等教学形式。《和汉药概论》《入门汉方医学》等教材是很多医学院校全体学生的必修课程。

二、日本汉方医学教育现状分析

“文化如家长,科学如孩童”。中华文化是中医药学形成、发展的土壤,日本岛国文化的外源性特征,使其在文化创造过程中体现出强烈的“拿来主义”。基于国际医疗发展方向及日本国内存在的医疗问题,日本医学界对汉方医学教育愈来重视,以将“汉方医学融入医学教育”为重要课题,以各种形式开展的汉方医学教育不断增加。汉方医学教育在日本得到长足发展。调查数据显示,日本医学生及民众对汉方的认可度也在逐渐提升。但是在其岛国文化基础上,选择性地吸取中医药学形成的汉方医学与中国本土的中医药学有着明显的不同,因此汉方医学教育与国内中医药教育相比,也有其显著的特点。

1.中医药学天生就有融合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的特点,日本汉方医学更多地选择、体现了中医药学自然科学的特点。明治以来,日本汉方医学的发展主要以开业医师与药剂师为支撑,受“废医存药”思想的影响,日本汉方医学界对中医学理论重视不够,临床治疗以“辨病”为主,轻视“辨证”。与此同时,汉方教育也存在只偏重汉方药与针灸的学习,相当于中国中医药教育“中医基础理论”的“东洋医学概论”经常被很多学校学生轻视。从明治国际医疗大学的课程设置可以看出,其医学教育主要集中于针灸方面。宫崎大学则只开设了“东方医药处方药物的研究”。

2.汉方医药在日本属于补充、替代医学,日本汉方医学教育重视继续教育,很多院校采取先西后中的“高起点”教育,重视汉医学与现代医学的结合运用,且与理论知识相比,更多地采用重视实践的教学模式。这样可以加强东、西方医学的比较,体现了汉方实用性,但很容易使汉医学被当做是西方医学的替代与补充。纵观日本各医学类院校汉方教育模式,发现存在师资力量不足、课时过少、课程安排不合理、临床见习与实习时间过短等问题。

西医学概论篇7

   基于上述的原因,对中医药学术语的英语翻译,目前尚无统一的标准,这种局面非常不利于让中医药学尽快融入到世界文化潮流中去。本文尝试将翻译目的论原理运用到中医药术语翻译中去。中医药术语的翻译是一次中西方历史文化的交流和碰撞,其目的是使中医药文化成功地被异族文化中的人们所接受。围绕这个目的及其它两个原则,笔者就中医药术语的翻译作了如下探讨。

   1.借用法

   借用法是指翻译时借用英语中的类似概念或意思相近的词或术语。由于中医药术语自成体系,很多术语包含了深奥的内涵,在西方文字中找不到对应的说法。如脏腑学说中的“心、肝、脾、肺、肾”更为强调功能而非脏器。有些译者建议音译为“Xin,Gan,pi,Fei,Shen”与西医解剖学的“heart,liver,spleen,lung,kidney”区分开来。这样的译法虽体现了两者的不同,但对于不谙中文的西方人来说“Xin,Gan,pi,Fei,Shen”变成了一个全新的、需要在头脑中重新去塑造的概念,理解起来更为困难。目的论中的连贯原则要求译文要符合受众的文化习惯具有可读性。这种情况下译者是完全可以借用解剖学中的脏器名称来表述以上概念,功能建立在脏器实体之上,二者相辅相成,互相关联,并不矛盾。

   2.音译法与注释法

   中医药学中有一些独特术语在西方文化中完全找不到参照物或者类似概念,如阴阳、气、五行学说中的金木水火土等概念,与西方文化中字面意思对应的词毫无关联,属于独特的中国文化一隅。这种情况下,译者可以遵从连贯性原则,采取音译的方式保留译文与原文的语义连贯。另外还可以伴随注释法进行应用。加注是对借用和音译的有效补充。如果对于一些流传不广、尚未形成约定俗成用法的术语仅仅采取借用或音译的办法,会造成西方读者理解上的困扰,加注不失为解决这一困扰的好办法。如中医中的“奔豚”指“肾之积证”,可用音译加注的方法,译为BentunSyndrome(kidneyamassment)。当然译名加注虽是外事翻译必要手段之一,但在实际操作中也应避免滥用,以免给人繁琐之感。

   3.规范法

   中医药学术语的翻译历史源远流长。17世纪到19世纪末,中医药学传播到了西方,陆续出现了中医药典籍的英译本。译者多为欧洲来华的传教士。而到了20世纪八九十年代,随着改革开放,中医药学愈来愈受到国际医药界的亲睐,中医药学的翻译作品日渐增多。在这漫长的发展过程中,许多术语的译名被确立下来并被中西方所接受,也就是说在英语国家的人们头脑中已有了对应的概念。以“中医药”的译名为例。现今普遍接受的译法为“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缩写为“tCm”。这一译法不但在民间广泛使用,被西方读者所接受,也受到了我国官方的认可。如“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官方网站的英文名就为“Stateadministration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ofthepeople’sRepublicofChina”。虽然在学术界对这一译法尚存争议,也有学者提出“Sinomedicine”的译法。然而根据目的原则,翻译的根本是要达到受众理解并且接受的目的,对于像tCm这类早已被大众接受、约定俗成的术语,翻译者可不必单纯纠结在其译法的精确程度上,翻译时可以采取拿来主义直接使用。规范法就是指将这些约定俗成的译法当做规范用法直接使用。采用这一策略可以避免用词混乱。

   4.省译法

西医学概论篇8

比较中西医学的优势与趋势

【摘要】没有比较就没有鉴别。人类文化有两大流派,以空间概念为肇端诞生了西方文化;以时间概念为逻辑起点诞生了东方文化。思维科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都是文化的产物是文化形态的集中反映。医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东西方文化的不同,故中西医学从认知途径、思维方式、科研路径、技术方法、实践手段与发展理念都存在着本质的不同,下面从1、中西医学不同的文化思维哲学与人文科学背景阐述,2、中西医学科学体系的比较及其优势,3、中西医学的未来发展趋势,4、疾病谱变化有其明显的时代性需要理论前置,5、结语等层面对中西医学文化背景、学科概念、内涵与外延及其各自优势进行比较和说明,旨在处理复杂性疑难类医学问题时能够拓展思维疆域迅速选择中西医优势所在,用优势学科进行最有效率的医学干预最终实现低成本医学选择。

【关键词】文化;思维;哲学;医学;西医学;中医学;科研路径;比较;优势;趋势

由于世界东西方文化的不同,产生了中西两种医学体系为人类健康服务。中国祖先以超越超凡和超验的医学哲学思维智慧在两千四百多年前中医学奠基之作《黄帝内经》诞生之时就确立了人(生物)--自然(环境)--社会(心理)--整体(天人合一)的医学模式,把人放在宇宙自然社会的整体环境中进行多维度多层级时空纵横思考,经两千多年的历史时间与实践检验证明其科学真理性毋庸置疑。由于中西医学文化思维哲学背景的不同,导致了两种医学体系思维方式、哲学基础、研究方向、科研路径、方法选择、技术手段、药物选材、治疗优势、防治理念、价值目标、疗效评价、治愈认定、健康维护等方面的明显不同但各有优势。两者应相互借鉴促进与互补而不是相互排除和否定,尽管中西医学能真正相容与沟通还任重而道远,但大势所趋应顺势而为。

1、中西医学不同的文化思维哲学与人文科学背景阐述文化是人类创造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总和。人类文化有两大源流,以空间概念为逻辑开端的文化肇始于西方,讲求认识活动的主体与客体的对立;而以时间概念为源流的文化开创于东方,讲求主体与客体的相融,这就决定了中华民族是世界上唯一一个上下传承五千年而没有文化断层的民族。经过几千年的积淀与发展,形成了中西两种性质不同却优美对称的文化形态。时空选择不仅决定文化形态的原始出发点,更决定文化和科学的走向当然也包括中西医学;思维是客观现实的间接的和概括的反映,它反映的是事物的本质和事物间规律性的联系,包括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哲学是关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学问。因为他所研究的对象是整个世界最普遍的本质和规律,它所使用的范畴便具有最一般最普遍的意义,适用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的一切领域及其一切科学;人文就是人类文化中的先进部分和核心部分,即先进的价值观及其规范。其集中体现是重视人、尊重人、关心人、爱护人。文化、思维、哲学与人文等科学是医学科学发展的基础,医学科学体系的建构与发展同文化、思维、哲学与人文等科学形态与路径有直接关系,东西方由于文化、思维、哲学与人文背景不同而产生了两种不同的医学理论方法与技术共同护佑人类健康。医学是处理人健康定义中人的生理处于良好状态相关问题的一种科学,是以治疗预防生理疾病和提高人体生理机体健康为目的的知识体系,属自然科学范畴,与文化有着密切关系。一方面,文化是医学的思想基础,另一方面,医学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故中医学的文化语境、思维方式、哲学指导及其理论构建与中国传统优秀文化均一脉相承,具体表现在第一文化相同,第二象数思维相同,第三哲学观点相同,第四人文价值相同。中医学是中国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用实象论哲学构建的,是象思维科学之结晶,用“象”建构的世界比西方用要素建构的世界更能反映世界的综合本质特性与客观规律。中西医尽管医学意义作用和根本目的趋同,但就是与西医学思维方法研究路径不同[1]。

2、中西医学科学体系的比较及其优势

2.1.中西医学文化背景的不同人类文化有两大流派,以空间概念为肇端诞生了西方文化;以时间概念为逻辑起点诞生了东方文化。文化是思维哲学与自然科学的母体,医学流派、哲学体系和思维方法都深深打上了文化的烙印,故此,中西医学的认识论方法论与价值观都因各自文化背景的不同而导致不同。

2.2.中西医学思维方式的不同中西医学的本质区别是思维方式的区别,归根结底是因为文化背景的不同。思维方式决定行为方式。以空间文化为逻辑开端的西方思维方式主要以逻辑(概念)思维为主,产生了还原论方法运用于自然科学研究,是一种线性的既由点到面的思维,面对复杂性生命科学研究表现出了明显的思维局限。以时间文化为肇端的东方思维方式主要是形象思维为主,产生了演绎推理与综合方法运用于生命科学研究,是一种立体的既多维度的思维,面对生命复杂巨系统表现出了明显的思维优势,可有效容纳解释和说明有关生命健康与疾病的相关资料与医学问题,在抗御复杂性内伤类疑难病慢性病老年病和指导养生长寿治未病方面方法独特效率倍增优势凸显。

2.3.中西医学哲学基础的不同哲学是科学的旗帜。西医学以实在论哲学为指导研究的是物之质既形下之器,运用的是白箱理论。中医学以实象论哲学为指导研究的是物之事既形上之道,运用的是黑箱理论。事实证明:用“象”建构的世界比西方用要素建构的世界更能反映世界的综合本质特性,因此,在描述复杂系统的规律和指导对复杂事物的应用方面常常显示出更好的效果。对中医“象”的深入研究将是中医理论取得突破的一个关键[2],更是构建低成本医学范式的智慧源泉。

2.4.中西医学研究方向的不同西医属逻辑思维下的微观医学,研究方向沿着:生态—群体—个体—器官—组织—细胞—分子—基因无限细分;中医属形象思维下的产物,研究方向沿着:组织--器官--个体—生态—网络—社会—自然—宇宙宏观拓展;网络包括:1.物质能量与信息网络。2.生命健康与疾病变化规律。3.形态结构与功能损伤。4.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5.阴阳状态。6.脏腑经络系统。7.气血津液分析等内容纵深思考有三焦辩证,横向广延有卫气营血辨证,全息纵横辩证有“阴阳--体病因机脉证治药”思维模型。为中医学整体辨证与调平、医学观察与哲学反思、继承与创新提供了文化思维哲学与生命科研方法学基础。

2.5.中西医学科研路径的不同西医学是以物理化学为基础使用实体模型进行实验的医学研究路径;中医学则以象思维科学为指导以人体组织器官为基础使用思维模型进行经验总结和规律探索的医学研究路径。西医形成于600年前人类第二次文艺复兴的欧洲物理化学崛起时期,是人类的物质文化产品登峰造极的时代属实验医学,使用的是实体模型,研究的是人体器官、组织、结构与功能,以构成论为基础从事致病学研究看到的只有病;中医学产生于2500年前人类历史第一次文化复兴的中国春秋秦汉哲学成功之际,它是人类的精神文化产品空前丰富的时期属经验医学。使用的是思维模型,研究的是关系既宇宙、自然、环境、社会、七情与人。以生成论为基础,从发病学角度切入,看到的总是人。

2.6.中西医学方法选择的不同在科学家看来,“方法掌握着研究的命运”[3]。只有掌握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才能快速实现从医学、科学、哲学到真理的认知跃升。西医学所选择的思维方法是:形质结构、化整为零、诊治分开、医药分开。它强调结构、局部、静态分析,以解决局部病灶为首务,把病和病人分割开来,中医学所选择的思维方法是:司外踹内、以象测脏、天人合一,形神合一、道器合一、医药合一。它强调功能、整体、动态观察,以协调整体关系为首务,认为局部病变是整体关系(阴阳)失调的局部表现,看的是有病的人,具有全息、实象、整体、系统、辩证、恒动思维特点,对生命运动规律的揭示体现了真理性认识,经两千多年的历史时间与实践检验证明方法大道至简。

2.7.中西医学技术手段的不同西医学必须借助物理化学等自然科学技术的发展才能更好的作用于研究对象并不断取得进展,这必然需要大量的持续不断的人力物力与财力投入才能保证学科运转和发展需要,因过度依赖于设备检查和手段的外求,无疑诊疗成本同样随着投入增加而大幅度升高;中医学只要借助整体观念和哲学思辨等象思维科学成果就可以通过思维模型利用四诊合参和司外踹内技术随时随地进行诊疗,只要中医学主体不断进行文化思维哲学医学技术修为与训练充分发挥医者主观能动性,在不增加任何人力物力财力投入的前提下,仍可保证学科高效率运转与发展,因其并不过度依赖于设备检查而且是充分利用内求手段,所以更加彰显出中医诊疗道法自然、大道至简、简便廉验、药物天然的低成本医学特点。

2.8.中西医学药物选材的不同西医学因其还原与分析方法所用治疗工具大都是化学合成,所以结果必然导致物质对抗,化学物质的分解需要肝脏承担,排泄需要肾脏增加负担,长期使用不仅导致医源性疾病,最主要的是这种单靶点治疗药物不能解决多病位损伤和一体多病问题使西医学在处理复杂性内伤类自身损伤性疾病方面陷入了窘境;中医学以象测藏明辨阴阳之性质是中医学诊断的最高境界,所以选用自然界动物植物与矿物之偏性调平人体内阴阳之偏性就成了中医治疗学的终极目标,所用药物自然天成可谓就地取材,又因其药食同源绿色天然且节能环保而呈现出社会经济发展目标趋同性趋势而引起世界瞩目,特别是它系统思考整合调节整体调平的优势在抗御复杂性内伤类疑难病慢性病老年病所致的多系统发病、多病位损伤、一体多病方面和养生长寿治未病方面无可替代作用明显。

2.9.中西医学治疗优势的不同世上疾病千千万,外感内伤可类分。通过临床观察和比较,西医对病因明确,病原清楚,靶点单一,主要造成理化与形态学改变类疾病既外感病可谓一枝独秀,用抗生素消灭微生物病原体随属对抗与攻杀但效验绝佳,但随着抗菌素滥用其耐药性与抗药性亦成了制约发展的难题。中医学不仅对急慢性伤寒与温病类外感病作用独特,特别是在抗御复杂性内伤类疾病方面和养生长寿治未病方面更是学验颇丰,其注重调解关系的学科内涵注定了在抗御复杂性内伤病多因素致病、多病机复合、多系统发病、多病位损伤、多维治疗靶标和一体多病方面的独特优势与特长。

2.10.中西医学防治理念的不同中西医学有着共同的研究对象和目的,所揭示的是人体生命的不同层面的规律,把防病祛病和保持健康作为终极目标。区别在于西医把握的是共性的整体,中医把握的是个性的整体。西医所依靠的理论是抽象的产物,是事物的共性和一般,需要平台和规模必然消耗人财物力。而中医通过辨证加减很好地解决了个案的差异问题,通过三因制宜为个性化诊疗开辟了低成本医学道路;西医理论侧重于治疗学研究,而中医学研究更侧重治未病理论探索,中医学认为人体阴阳脏腑气血功能失调是致病的主因,治疗上主张“未病先防、已病防变、瘥后防复”,主张“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先安未受邪之地,调和失衡状态,而非对抗性、杀死病原的治疗方法。“善言天者,必有验于人”,人与自然相应,和合共生,西医将人视做解剖的器官,将疾病与患者的生命相分离,而中医则始终把病人当作一个与环境、宇宙相关的整体,将人的生命与健康当作其理论的中心与目的。而这种整体观念正是“人的医学”的一种体现,也是未来全世界医学的目标。

综上所述,通过对中西医学两种医学体系的分析比较及其各自优势探讨,不仅存在上述所论之不同,还存在中西医学的价值目标、疗效评价、治愈认定、健康维护等方面认识、标准和评判体系的差异。

3、中西医学的未来发展趋势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如果说工业化革命主要征服的是空间的话,那么信息化革命则主要征服的是时间,互联网的普及与延伸让偌大的世界顷刻之间变成了地球村,随着东学西渐和东西方交往的频繁中西医必将优势互补相互借鉴与包容。在过去的一百多年里,西医学以现代语言借助人类历史上第二次文化复兴和空间文化的全球推动,迅速占领了世界医学空间,中医学象思维科学语境因难与西方的空间文化通约而遭遇尴尬。然而伴随着人类对医学的哲学反思和理性认知,不约而同的发现中医药学在处理复杂性医学问题中的真知与卓见,中医药象思维科学理论方法与技术经两千多年历史时间与实践检验而历久弥新,正在以无可辩驳的形象与自信对世界医学方向进行引领。未来的科学发展方向是科学哲学化,哲学科学化,最终科学哲学一体化。中医学是以中国古代朴素的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气、阴阳、五行等哲学概念为科学方法论,以整体观念为主导思想,以脏腑经络的生理和病理为基础,以辨证论治为诊疗特点的医学理论体系。以中国传统医学理论与实践经验为主体,研究人体生命健康与疾病的诊断与防治及健康长寿治未病的一门综合性学科[4]。中医学以中国古代的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作为建构自己理论体系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古代哲学观认为,自然界是由某些要素组成的有机整体,并以此分析客观事物的整体性及辩证的层次关系。因此对生命、健康和疾病的观察、分析、认识和处理是从整体出发,注重人体自身的完整性及人与自然社会环境之间的统一性和联系性。在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的深刻影响下,中医学注重生命的精神层面、功能层面、整体层面和动态层面,体现了对生命复杂现象的直觉观测、灵性感悟和整体把握上;医药学以最大限度地满足人类健康需求为宗旨,体现了科学与人文的统一、技术与艺术的统一。这是其与一般自然科学的显著不同之处,中医药学突出体现了这一特征,它不仅为中华民族繁衍昌盛做出了重要贡献,而且是中华文明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对世界文明的进步产生了久远的积极影响[5]。中医学理论体系所蕴含的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是经千百年文化积淀融合而成,不仅对现代医学,特别是未来生命科学和未来医学科学都有着重要的科学意义。客观地比较中、西医学,可以正确认识中医和西医在学术上的差异和统一,有利于把握中医学发展的战略方向和人类对中医药学的使用与选择,随着中医的国际化和当代科学技术先进成果的不断融入,必将对东方医学观的开拓和发展带来突破。

4、疾病谱变化有其明显的时代性需要理论前置近百年来由于西学东渐,西医学的构成论和致病学医学范式成为了世界的主流医学模式,他的单靶点对抗性的诊疗手段,在外感病盛行的时代可谓大显身手一枝独秀,然而在复杂性内伤类疾病成为了人类健康主要威胁的今天,则明显暴露出西医学诊疗思维的局限,理论明显滞后于临床,加之利益博弈、过度市场化和过度追求医学功利,使得卫生事业的福利性和公益性逐渐淡化,天价医药费屡见报端,民众看病难看病贵已成为重要民生问题,加之以药养医引发过度医疗,不仅造成医源性疾病更使医药资源浪费惊人,环境污染严重,性价比严重失衡,公民的健康维护成本过高,远远超出了收入增长水平和支付预期,世界医学科技的飞速发展和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科技进步本来应该使就医成本大幅度削减,然而实践证明:西医学在生命科学研究中属高成本医学,对经济欠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已经显现其局限性。随着医学模式转变、疾病谱变化、社会老龄化、疾病防治重心前移等卫生主题转换,对那些复杂性内伤类疑难病、慢性病和老年病的集中涌现,特别是面对那些病因不明、靶点不清、多因素致病、多系统发病、多病位损伤和一体多病的复杂性内伤类患者更显力不从心,而中医用象思维构建的天人合一、医药合一、形神统一、整体观念与辨证论治医学体系处理此类问题却得心应手优势凸显效验全面价格低廉,用中医哲学思维智慧努力构建低成本医学范式理性维护人类健康推动节约型社会建设与发展是时代的选择历史的必然[6]。

5、结语《现代医学概论》指出:“以还原论为基础的现代医学科学不能适应人体和疾病的复杂系统,生命整体大于各部分之和--涌现,不仅生命体本身病理过程复杂,而且心理、社会、自然、环境等因素都会影响病理过程,在保障全民健康中过于偏重单一病种的诊治和局部医疗技术的发展而忽略了生命整体,过分依赖仪器设备、药物和手术,而忽视了病人的主诉和医生的智慧,医疗技术发展失控,医疗费用大幅度提高并浪费惊人,且好多疾病由于理论滞后临床乏术而进行着无效诊疗或安慰性治疗,超过了社会经济和个人收入的承受能力加重了社会不公。治疗学的第一原则是自然痊愈力的利用”。人是以物质为基础的精神本体,人体作为整体存在的复杂开放巨系统,面对复杂性内伤病防治,理应遵从整体性、动态性、交叉性、非线性、最优化原则,从中医的象思维科学入手,从《内经》的四时五脏阴阳整体观切入,发挥中医主体的主观能动性和中医学思维模型优势,彰显中医药学思维哲学与理论智慧。中医学以气一元论整体观和阴阳互化辩证观为认知途径,从宇宙生成学和疾病发生学角度切入,把人体看成是一个有机整体是宇宙自然的一部分,用中药之偏性调整人体之偏颇大道至简,所用方法与药物医药合一就地取材节能环保自然天成,能充分调动人体自身生物学机能,可有效提高医学主体的主观能动性和病人客体的自愈病能力,主客一起用中医药智慧努力实现复杂性疾病低成本诊疗调护及其养生长寿治未病医学目的,为患者和养生长寿治未病群体创造出低成本最优化绿色节能环保高效普适的未来医学体系理性护佑人类健康提供理论支撑和方法与技术选择。

参考文献

[1]、左占国《阴阳证治学》[m]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__年2月、10

[2]、于丽珊如何将西方科学正确应用于中医——张维波教授谈在奥地利的合作研究[j]《中国中医药报》科技教育版20__年9月19日第2997期

[3]、巴甫洛夫巴甫洛夫全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1.139.

[4]、张明雪中西医学比较的目的与意义[j]《中国中医药报》20__年10月27日第2429期

西医学概论篇9

专科国编码

省编码

专名称

星期六(10月24日)

星期日(10月25日)

主考院校

上午

8:00-11:00

下午

2:00-4:30

上午

8:00-11:00

下午

2:00-4:30

030301301行政管理管理心理学(00163)

人力资源管理(一)(00147)公文写作与处理(00341)

政府经济管理概论(03349)社会研究方法(03350)政治学概论(00312)山西大学

050114302汉语言文学文学概论(一)(00529)古代汉语(00536)外国文学作品选(00534)

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00531)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二)(00533)山西师范大学

020203303会计财务管理学(00067)国民经济统计概论(00065)成本会计(00156)

政府与事业单位会计(00070)经济法概论(财)(00043)山西财经大学

020101304统计财务管理学(00067)国民经济核算原理(00206)财政与金融(00048)统计法规概论(00251)山西财经大学

080104306采矿技术矿山地质(02168)工程力学(一)(02159)矿山电工(02016)

采矿学(02171)矿山机械(02170)太原理工大学

020201307工商企业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一)

(00147)国际企业管理(00148)

国民经济统计概论(00065)企业会计学(00055)经济法概论(财)(00043)太原理工大学

030112308法律民法学(00242)行政法学(00261)

中国法制史(00223)民事诉讼法学(00243)经济法概论(00244)山西大学

050207309英语英语阅读(二)(00596)综合英语(二)(00795)英语写作基础(00597)综合英语(一)(00794)山西大学

020105316金融证券投资与管理(00075)国民经济统计概论(00065)企业会计学(00055)

货币银行学(00066)经济法概论(财)(00043)山西财经大学

090101317农学农业生态基础(02665)植物学(二)(02660)

农业经济与管理(00135)农业气象学(02664)作物育种学(02672)山西农业大学

080701320计算机及应用数据结构导论(02142)高级语言程序设计(一)(00342)微型计算机及接口技术(04732)数据库及其应用(02120)太原理工大学

080801321房屋建筑工程建筑施工(一)(02400)

房屋建筑学(02394)工程测量(02387)混凝土及砌体结构(02396)土力学及地基基础(02398)太原理工大学

100701322护理学病理学(02901)药理学(一)(02903)

护理伦理学(02996)内科护理学(一)(02998)

医学心理学(02113)外科护理学(一)(03001)

妇产科护理学(一)(03002)山西职工医学院

090401323畜牧畜牧企业经营管理学(02775)

家畜环境卫生学(02771)家畜饲养学(02769)

草食动物学(02778)畜产品加工(02074)兽医概论(02776)山西农业大学

100803324中药学停止新生报名中医学基础(一)(02930)药用植物学(03037)中药化学(03038)

中药学(一)(02974)方剂学(二)(02932)

中药药理学(03046)山西中医学院

040106325教育管理教育行政学(00447)

学校管理心理学(06180)现代教育管理技术(00446)

教育社会学(06159)教育政策学(00444)学校管理学(00448)山西大学

030403330公安管理保卫学(00359)公安法规(00361)

公安学基础理论(00354)公安管理学(00356)刑事侦查学(00358)中国人民公安大学

050308333新闻学报纸编辑(00655)新闻采访写作(00654)

新闻心理学(00657)广告学(二)(00853)广播新闻与电视新闻(00656)山西大学

080306334机电一体化机械制造(02230)工程力学(02159)

数控技术及应用(02195)可编程控制原理与应用(02236)自动控制系统及应用(02237)

电工技术基(02232)太原理工大学

082207335计算机信息管理电子商务与电子政务(04754)高级语言程序设计(一)(00342)计算机原理(02384)数据库及其应用(02120)

管理信息系统(02382)太原理工大学

050102336秘书秘书学概论(00345)

管理心理学(00163)公文写作与处理(00341)办公自动化原理及应用(00346)

公共关系学(00182)机关管理(00509)

外国秘书工作概况(00514)山西大学

山西师范大学

040101337学前教育幼儿文学(00386)

学前教育科学研究(00389)学前儿童数学教育(00388)学前儿童语言教育(00393)学前儿童科学教育(00390)

科学技术社会(00395)山西师范大学

090402340兽医畜牧概论(02788)兽医微生物学(02785)

兽医药理学(02787)家畜病理学(02783)家畜内科学(02789)山西农业大学

020209341旅游管理饭店管理概论(00193)中国旅游地理(00190)

旅游心理学(00188)旅游经济学(00187)

旅游市场学(00192) 山西大学

020207345市场营销企业定价(00180)国民经济统计概论(00065)广告学(一)(00181)

公共关系学(00182)经济学概论(财)(00043)山西财经大学

020109346国际贸易基础英语(00088)国际金融(00076)国际贸易实务(一)(00090)中国对外贸易(00092)山西财经大学

080704347电子技术非线性电子电路(02342)

音像技术(06168)

电工原理(02269)电子测量(02348)

数字电路(02344)电视技术(02346)

线性电子电路(02340)微型计算机原理及应用(02277)山西师范大学

030104348经济法学民法学(00242)

合同法(00230)公司法(00227)民事诉讼法学(00243)经济法概论(00244)山西大学

020211350饭店管理饭店管理概论(00193)旅游学概论(06011)

中外民俗(00199)饭店前厅与客房管理(00202)

旅游经济学(00187) 山西大学

090603351乡镇企业管理价格学基础(02836)农业经济与管理(00135)农村企业经营管理(02828)财务报表分析(一)(00161)

经济法概论(财)(00043)山西财经大学

020112353工商行政管理商标与广告管理(00111)国民经济统计概论(00065)财政与金融(00048)

企业法人登记管理(00110)经济法概论(财)(00043)

市场管理(00112))山西财经大学

020205355人力资源管理管理心理学(00163)

人力资源管理(一)(00147)国民经济统计概论(00065)劳动就业概论(00165)社会保障概论(00071)

经济法概论(财)(00043)山西财经大学

060201365档案管理档案文献复制技术(00780)科技档案管理(00777)

声像档案管理(00782)档案文献纂学(00778)

企业档案管理(00784)档案保护技术(00779)

科技文件材料学(00783)山西大学

020113369土地管理土地经济学(00116)房地产评估(00122)土地管理概论(00117)土地利用规划(00119)山西农业大学

050303370公共关系公关心理学(00643)公共关系写作(00646)

公关礼仪(00644)公共关系学(00182)

广告学(二)(00853)公关语言(00647)山西大学

山西师范大学

030111372律师经济法原理与实务(00922)民事诉讼原理与实务(一)(00918)

法律文书与律师实务写作(00214)商法原理与实务(00921)民法原理与实务(00917)山西大学

040103373小学教育美育基础(00409)小学语文教学论(00410)

小学教育心理学(00407)小学科学教育(00408)

小学数学教学论(00411)科学。技术。社会(00395)

小学班主任(00412)山西大学

030103375监所管理警察管理学(00241)劳教管理学(00852)

监狱学基础理论(00236)劳教学基础理论(00237)民法原理与实务(00917)中央司法警官学院

080604376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电工原理(02269)发电厂电器主系统(02301)电力系统基础(02300)微型计算机原理及应用(02277)太原理工大学

080501377电厂热能动力工程电厂锅炉(02254)工程力学(一)(02159)

泵与风机(02252)工程热力学(一)(02248)传热学(一)(02249)太原理工大学

020118 餐饮管理 餐饮业法规(00977)餐饮服务(00982)烹饪工艺学(二)(00978)太原师范学院

020219 电力市场营销应用文写作(02126)电力企业管理概论(06137)公共关系学(00182)

广告学(一)(00181)电力市场基础(06139)

农村电力市场基础(06140)山西大学

090601 农业经济管理农业企业管理(00136)

林业企业经营管理(02831)国民经济统计概论(00065)

农业经济与管理(00135) 经济法概论(财)(00043)山西农业大学

020228 物流管理  物流英语(05362)国际物流导论(05372)山西财经大学

本科

科国编码

省编码

专名称

星期六(10月24日)

星期日(10月25日)

主考院校

上午

8:00-11:00

下午

2:00-4:30

上午

8:00-11:00

下午

2:00-4:30

思想政治

理论课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03707)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03706)

公共课英语(一)(00012)

英语(二)(00015)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经管类)(04183)

计算机应用基础(00018)教育学(一)(00429)

高等数学(一)(00020)

高等数学(工本)(00023)

高等数学(工专)(00022)大学语文(04729)

线性代数(经管类)(04184)

线性代数(02198)政治经济学财经类(00009)

心理学(00031)

物理(工)(00420)

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00051)

030401100公安管理公安信息学(00372)犯罪学(一)(00235)公安行政诉讼(00860)涉外警务概论(00373)中国人民公安大学

082205101工业工程工程经济(02194)设施规划与系统分析(02648)运筹学与系统分析(02627)计算机辅助管理(02631)太原理工大学

040107102教育管理教育预测与规划(00454)教育经济学(00451)

学前教育管理(00457)

中小学教育管理(00458)教育管理原理(00449)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二)(00456)山西大学

070302104化学教育化学教育学(02059)中级有机化学(02055)

高级语言程序设计(一)(00342)中级无机化学(02054) 山西大学

070202105物理教育电动力学(02034)高等数学(三)(02032)

高级语言程序设计(一)(00342)热力学与统计物理(02035)物理教育学(02039)山西大学

040202106思想政治教育中国传统道德(00480)科学思维方法论(00483)人生哲学(00482)

中国文化概论(00321)政治学概论(00312)

欧洲哲学史(00030)山西师范大学

070102108数学教育拓朴学基础(02008)抽象代数(02009)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一)(02010)微分几何(02014)复变函数论(02011)

偏微分方程(02015)山西师范大学

040302109体育教育体育测量与评价(00496)体育保健学(00495)体育科研理论与方法(00500)体育教育学(00503)山西师范大学

020115110经济学经济思想史(00143)计量经济学(00142)中国近现代经济史(00138) 山西大学

060202111档案学科技档案编研(00791)

外国档案管理(00789)中国档案事业史(00785)办公自动化原理及应用(00346)中国行政史(00322)山西大学

080605112电力系统自动化电力系统分析(02310)电力系统远动及调度自动化(02312)自动控制理论(二)(02306)发电厂动力部分(02311)太原理工大学

080708113计算机通信工程非线性电子电路(02342)

数据结构(02331)计算机通信网(02373)

数据库系统原理(04735)数字通信原理(02360)

光纤通信原理(02338)计算机通信接口技术(02369)北京邮电大学

082211114邮电管理工程人力资源管理(一)(00147)

财务管理学(00067)邮电经营管理(03159)现代电信技术概论(03155)

现代邮政通信技术概论(03156)

邮电管理信息系统(03160)数据库及其应用(02120)北京邮电大学

080702115计算机及应用Java语言程序设计(一)(04747)

数据结构(02331)数据库系统原理(04735)C++程序设计(04737)软件工程(02333)太原理工大学

030109116监所管理罪犯劳动改造学(00928)民事诉讼原理与实务(一)(00918)

狱内侦查学(00932)婚姻家庭法原理与实务(00924)

西方监狱制度概论(00935)犯罪改造心理学(00933)中央司法警官学院

020208117市场营销国家商务谈判(00186)国家贸易理论与实务(00149)企业会计学(00055)国家市场营销(00098)山西财经大学

020210118旅游管理财务管理学(00067)

世界旅游地理(06151)旅游文化学(06124)旅游公共关系学(06177)旅游景区管理(06153)山西大学

050305119新闻学文学概论(一)(00529)

新闻事业管理(00662)新闻摄影(00659)公共关系学(00182)外国新闻事业史(00660)山西大学

040108120教育学中外教育简史(00464)教育学原理(00469)教育管理原理(00449)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00466)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二)(00456)

认知心理(00471)山西大学

山西师范大学

080709121计算机网络Java语言程序设计(一)(04747)

数据结构(02331)局域网技术与组网工程(03141)

数据库系统原理(04735)

高级语言程序设计(一)(00342)计算机网络管理(02379)互联网及其应用(03142)山西大学

080705122电子工程工程经济(02194)现代电视接收系统(06171)自动控制理论(二)(02306)单机原理及应用(02358)山西师范大学

090102123农学农业生态基础(02665)

作物栽培生理(02676)生物化学(二)(02634)田间试验与统计方法(02677)

农业推广技能(02845)种子生产与经营管理(02683)山西农业大学

090403124畜牧兽医家畜解剖及组织胚胎学(02765)

生物统计附试验设计(02793)动物营养与代谢并防治(02795)畜牧微生物学(02798)

畜牧业经济管理(02796)特种经济动物饲养管理学(06173)山西农业大学

030207125社会学社会心理学(一)(00266)

发展社会学(00287)人口社会学(00302)

社会调查方法(00288)组织社会学(00311)

西方社会学理论(00280)城市社会学(二)(00313)山西大学

030203126社会工作与管理社会心理学(一)(00266)

发展社会学(00287)社区社会工作(00281)

社会调查方法(00288)西方社会学理论(00280)社会行政(00283)

中国福利思想(00285)山西财经大学

020202185工商企业管理财务管理学(00067)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00149)企业管理咨询(00154) 太原理工大学

020204189会计会计制度设计(00162)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00149)高级财务会计(00159)财务报表分析(一)(00161)山西财经大学

050105190汉语言文学外国文学史(00540)外国文学专题研究(06179)中国古代文学史(二)(00539)语言学概论(00541)

汉字学概论(00820)山西师范大学

030106193法律合同法(00230)

监狱法学(06154)公司法(00227)

法律文书写作(00262)外国法制史(00263)

婚姻家庭法(05680)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00228)山西大学

030302194行政管理学领导科学(00320)

财务管理学(00067)行政组织理论(00319)西方行政学说史(00323)

中国文化概论(00321)中国行政史(00322)

西方政治制度(00316)山西大学

050201196英语高级英语(00600)日语(00840)

法语(00841)外语教学法(00833)

语言与文化(00838)英语写作(00603)

外刊经贸选读(00835)山西大学

100702197护理学护理管理学(03006)

外科护理学(二)(03203)护理学研究(03008)

精神障碍护理学(03009)护理教育导论(03005)妇产科护理学(二)(03010)

儿科护理学(二)(03011)长治医学院

020119 餐饮管理国外饮食文化(00989)中国饮食文化(00986)餐饮美学(00987) 太原师范学院

040112 小学教育中外教育简史(00464)

小学数学教学研究(03330)中小学教育管理(00458)

文学概论(二)(00542)发展与教育心理学(00466)小学语文教学研究(03329)太原师范学院

020114 农业经济管理农学概论(00127)农业技术经济学(00128) 畜牧学(00133)山西农业大学

020229 物流管理物流企业财务管理(05374)  经济法概论(财)(00043)山西财经大学

西医学概论篇10

【关键词】认知语言学中医典籍翻译

认知语言学是语言学的一门学科,它与认知心理学和认知科学有着密切的关系,兴起于80年代初期,成型于90年代。认知语言学理论强调语言形式是体验、认知、语义、语用等多种外在和内在因素促动的结果。语言作为思维和交际的主要工具,是基于认知和社会互动的。它涉及人工智能、语言学、心理学、系统论等多学科,针对生成语言学,提出:语言的产生、学习及应用,都能够通过人类的认知来解释,因为认知能力是人类的根本。

人类的认知体验是语言翻译的前提,但是由于在历史、宗教、环境等方面的不同,各民族形成了自己的文化特色。中医历经几千年的发展进程,其基础理论、诊断、治疗都和西医存在巨大的差异。同样的名词术语在两种不同的医学文化中所蕴含的概念不同。

一、认知模式

认知语言学指出,人类将外部世界刺激的表面特征转换成心理特征。语际翻译或语际转换,是基于它们共同的认知结构。认知视域下的翻译过程,可以认为是语码和意向之间相互激活的双向运动。例如“昔在黄帝,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登天。”中的“登天”意为登天子之位,做皇帝。然而Veith女士将其译为“ascendtoheaven”,造成文化上的误解,目标语读者可能理解为“passaway”,与原意完全不同。虽然术语的表义相同,但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所附有的深层含义不同,就是认知概念迥异。所以,中医术语翻译表面上是语码的转换,实际上是认知范畴的移植。中医术语比照西医概念,往往会概念空缺或文化缺省,其独特性显而易见。例如“天明则日月不明,邪害空窍,阳气者闭塞,地气者冒明,云雾不精,则上应白露不下。”中的“空窍”,“空”同“孔”,意思是“孔窍”,“毛孔“之意。李照国将其译为Kongqiao(externalorifices),而Veith,由于对其概念缺乏认识,产生了文化空缺,则将其译为“evilwouldcomeduringthisperiodofemptiness”,对源语意义理解有误。

二、认知语言学指导下的译例分析

认知语言学认为,翻译过程如下:第一,译者需彻底理解原文及其文化内涵,处理好作者、译者和目标语读者三者间的关系,由于他们各自拥有不同的认知范畴。同时,译者在不断整合自己的认知结构。第二,译者应弄清楚目标语读者的认知环境,尽量使译文与其一致,要选择合适的翻译策略充分地彻底地将原文信息译出,考虑目标语读者的认知结构和接受程度。

译者在进行中医翻译时,在中医文化与目标语文化的认知结构中不断协调整合。中医语言晦涩难懂,其文学性、哲学性很强。如何用认知理论来指导中医典籍翻译,请见如下译例。

(1)按尺寸,观浮沉滑涩,而知病所生。

Veith译文:oneshouldfeelthepulseattheplaceofthe‘cubit’(尺)andattheplaceofthe‘inch’(寸)andoneshouldobservewhetherthepulseissuperficialorwhetheritisdeep,whetheritisregularoruneven;andthenitbecomesevidentwherethediseaseoriginatesanditcanbecured.

该句意为诊察寸口的脉,从它的浮、沉、滑、涩,来了解疾病所产生的原因。然而Veith却理解成了两个长度单位,原因是对于中医知识的缺乏,只能按照字面意思翻译,应该以传递医学信息为首要任务。

(2)阳气者,大怒则形气绝,而血苑于上,使人薄厥。

李照国译文:“RagedisturbsYangqianddrivesQiandbloodtostagnateintheupperpart[ofthebody],eventuallyresultinginBojue.

“薄厥”是疾病名称,指大怒气血上冲,脏腑经络之气不通而导致昏厥。有点类似西医的“脑溢血”。但是如果用西医术语直接翻译,那就无法表达中医术语所蕴含的意义。相比之下,李照国的译本更加准确,完全阐释了术语的内涵。而Veith采取意译,将其译为“dizziness”,也许她是考虑到目标语读者的接受程度。目标语读者先从dizziness理解和认识“薄厥”,然后推理,逐步形成新的认知概念。

三、结语

根据认知语言学的体验观,语言的表达不仅取决于其概念,也取决于它是如何被人们感知和理解的。认知语言学的翻译观注重互动性、创造性和语篇性。中医语言的独特性在一定程度上要求译者具备较高的翻译能力和水平,译者如果能在体验认知观的指导下,既考虑原作者的意图,也关注译者的思维和认知,以及目标语读者的认知差异,综合考虑所有因素,才能在译语中准确地表达认知语义,实现翻译的和谐性。

参考文献:

[1]范春详.隐喻视角下中医典籍语言特点及其翻译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12.

[2]赵艳芳.认知语言学概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