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电影摄影与制作十篇电影摄影与制作十篇

电影摄影与制作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2:41:56

电影摄影与制作篇1

关键词:电视制作;剪辑;摄影;技术创新

经济时代的不断发展,带来的是信息化的影响范围不断扩展。电视节目终端的扩展以及电视节目收视率的广泛提升推动着广播电视制作的相应改革。就电视制作的项目构成来说,目前剪辑和摄影这两项关键技术还有较大的优化空间。因此,要基于目前广播电视制作基础,对实际制作过程当中的剪辑和摄影技术进行创新研究,有效提升剪辑和摄影技术的应用水平,完成整个广播电视制作的优化。

一、广播电视制作中剪辑和摄影技术的应用意义

(一)提升观感体验

电视节目给予观众的是一种视觉上的直接冲击。其观感体验结果直接反映了整体电视制作质量的优劣,而实际电视制作的好坏会影响到观众的观赏情绪以及电视节目最终播出的效果。在实际的电视制作过程当中,很可能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和影响。比如说不可抗的环境因素、一些人为的过失、设备的损坏等,都是电视制作过程中的常规化问题。基于此种情况,电视制作通常会采用剪辑和摄影技术来对于其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相应的补救。比如说利用镜头切换和广告插入等,避免观众因为制作过程当中出现的问题而产生不良情绪。除此之外,电视制作当中的剪辑和摄影技术能够有效地将节目串联起来,增强节目的统一性和观众的代入感,有效地完成电视节目的再创作[1]。

(二)优化节目质量

电视制作通常是以直播或录播的形式呈现在大众的眼前,而要实现整体节目的串联,就需要对节目进行前期策划、中期制作,以及后期的剪辑、字幕导入、技术合成等一系列步骤。而在这个过程当中,剪辑和摄影技术是整体节目质量提升的关键所在。以剪辑技术为基础,节目制作需要对节目的画面、色彩等有一个整体的考虑,从不同角度处理好整个节目的调度。利用好剪辑技术,可以使节目的呈现形式更加多样化。再以摄影技术为基础,不同镜头之间的转换运用不同特效,比如说航拍、广角镜头、特写镜头等都能够以独特的镜头效果提升节目的整体质量。同时,剪辑技术和摄影技术的相互配合,能够使各镜头之间自如切换,并且根据电视节目的不同类型和风格,实现节奏上的准确把控以及整个节目定位的焦点设置,以完成后期的二次加工。

(三)提高节目收视率

电视制作的任务目标就是要使节目的收视率能够达到指标完成量。因此,在制作过程当中所使用到的剪辑和摄影技术,对于其主题的凸显以及实际的节目艺术性表现都有着较为重要的意义。在实际的电视制作过程当中,要注意摄影技术和剪辑技术的配合,实现整体节目的和谐调度。比如当下的时政类电视节目,对于摄影和剪辑的要求偏高,需要注意画面的协调统一,注意到整体节目的录制效果和实际的现场把控,同时电视节目的表现效果要切合观众的心理和实际需求,确保节目收视率的提升。

二、广播电视制作中剪辑技术的创新

电视节目制作,主要是通过视频素材的分析和集合完成的。一套系列化的电视节目,需要对视频进行合理的剪辑来使得剧情更为流畅,内容更为完整,能够有效地突出节目所传达的信息重点,尽可能地让观众获得更多的信息。基于此,目前的剪辑技术可从以下五方面进行创新。

(一)画面与节奏的把控

完整的电视节目需要具备整体的连贯性,从实际的内容把控来说,整个制作需要遵循一个主题的特性。因此在进行视频后期制作的时候,要保证内容的一致性。考虑到视频素材当中不同节目内容的统一协调,目前的技术创新落到了自主化的画面剪辑处理上,在整个视频剪辑过程当中,对画面持续的时间进行自主的数据控制,根据不同节目对于形式的不同要求,维持整个画面的平稳。同时在画面的选择方面,通过智能和人工结合的方式完成推拉等镜头的有效结合,在艺术呈现手法上充分考虑观众的观感,而不是过分强调整个节目的艺术效果,而忽略了观众的感受。整体的画面和节奏的有机统一,让观众能够在享受节目内容的同时,也能体悟到节目所传达出来的感彩,真正做到电视节目艺术性、思想性、观赏性的统一[2]。就艺术加工而言,剪辑手法的应用也对画面节奏的把控有着一定的影响。比如说在后期制作当中,蒙太奇可以作为基础剪辑手法让整体节目的节奏更为清晰,并且使得实际的镜头转换更加丰富有趣。以中央电视台2009年推出的《快乐汉语》节目为例,该节目对于蒙太奇手法的运用做了很多的探究。《快乐汉语》的节目制作对蒙太奇手法进行了创新应用,将推移的长镜头和蒙太奇手法结合在一起,用这样的手法去体现每期的主要内容,使得节目整体的连贯性更为完善,且镜头语言的流畅衔接能够让观众沉浸其中,由此实现艺术的可视化和再创造。

(二)主次镜头的分配

多数镜头录制都是平滑式的录制,镜头没有主次之分。但就现在而言,不管是哪种题材的电视节目都需要考虑到前期录制过程当中镜头的主次分布。因为如果没有考虑到这一因素,对于整体节目的影响较大,可能会导致节目的连贯性不够强,实际的主题呈现不够鲜明。比如说在新闻节目当中,主次镜头的分布就是其信息呈现的关键所在,镜头的主次分配应该按照所播报人物的身份以及其在事件中的重要程度来进行相应的安排,从而使新闻播报重点突出,让信息获取更为直观有效,让观众对事件有更为深层次的了解。

(三)剪辑镜头的方向性

在电视节目的制作过程当中,剪辑镜头不能没有良好的方向性。剪辑创新一定是基于一定的方向性来执行。一个好的电视节目,应该保证镜头方向的统一,以此来保证观众对于整个节目构成的认知统一,这样才能带给观众更好的观看体验,将节目效果通过剪辑展现得淋漓尽致。这样统一的节目镜头方向,能够使碎片化的叙事过程被重新组合,让节目更加引人入胜,同时对于观众来说,节目中人物的情绪传达会更为具体,获得的观看体验也会更为细腻。比如说在一档电视节目录制中,如果人像是从左侧进入的,那么在后续镜头中,人像也必须是从左侧进入。当转换镜头时,则要注意方向的转换,以保证整个节目的完整衔接[3]。

(四)静态镜头和动态镜头的结合

在实际的录制过程当中,通过运用静态镜头和动态镜头创新剪辑,也可实现整体观感的提升。在电视节目的制作当中,不可能使用单一的镜头素材作为节目的播放视频,因为单一镜头的使用可能会导致观众观感上的疲惫,从而不能使节目呈现更好的节目效果。因此在实际的视频剪辑中,应该采取静态镜头和动态镜头相结合的形式来进行剪辑,保证二者之间的和谐过渡、衔接自然,从而提升整个节目动静态结合的灵活性。

(五)超现实镜头的运用

超现实镜头可为节目带来非同凡响的画面效果。超现实镜头主要是通过数字技术对常规手法无法拍摄到的现象进行呈现。这种剪辑手法的合理应用能够使观众的观看体验更为真实,完成从想象到现实的互通互联。比如,电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就使用了超现实镜头的剪辑手法,将各类奇幻场景互相联通,以形成一种强烈的视觉效果。在现在的节目剪辑当中,也常应用到这种超现实的非常规剪辑手法进行后期的制作与呈现。比如说在进行科技类节目的后期制作时,一些现实中无法呈现的画面,可以利用广角的长镜头对恢宏的画面进行推进,再以蚂蚁视角的机位来对超现实镜头运动进行一个相应的铺设,这样就会让观众的感觉更为真实,使节目画面效果更具有观赏感和视觉冲击力。这一剪辑手法的应用能够刺激观众的兴奋点,保证节目达到应有的传播效果。

三、广播电视制作中摄影技术的创新

一部优良的电视作品,它不仅需要剪辑技术的创新,更需要在视频素材的收集过程中应用创新性的摄影技术,以实现良好的构图和素材的有效捕捉,使观众的体验感更加优质,也使关键信息的体现更加明确。

(一)镜头构图的摄影创新

在广播电视节目的制作过程当中,实际的录制拍摄除了特定的镜头特写及俯拍等镜头外,其他镜头相对来说都会保持一个稳定的输出。而要做出相应创新也就需要在实际的录制过程当中,基于镜头的稳定性完成更为细致的摄影技术处理,来保证节目画面的冲击性。因此在实现摄影技术稳定的同时,也要确保能够给观众带来更加丰富的视觉体验,完成整个构图以及镜头的动态融合。在镜头构图方面,摄影技术的创新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是针对电视节目拍摄过程当中实际的清晰度和帧率的协调。一个完整的节目,会由不同的细节镜头、过渡性的内容和重点的内容穿插着组成完整构图。因此在目前的节目当中,多会采用一些更为艺术化的构图表现手法来实现摄影镜头构图的突破,给观众以更强烈的视觉冲击。其次是针对镜头构图的重点画面突出。特别是针对真人秀这种以人物为主体的节目类型,处理好各人物主体和环境之间的统一协调,也是镜头构图的创新体现。在实际拍摄过程中,从人物主体与环境出发,可以充分利用推拉摇移等不同的镜头推进方式来完成整个节目主题的升华,实现整个构图的创新。最后是对镜头中动静态的有效结合。针对不同节目的具体需求,让动态画面和静态画面更加灵活地调配起来,使节目呈现更具有灵活性,镜头画面更加活泼生动。

(二)曝光景别的摄影创新

摄影技术的创新,也体现在景别与曝光处理上。基于光圈的调整,根据不同的拍摄对象以及不同的环境,可对进入镜头里面的光线、画面的清晰程度进行适当微调。目前,自动化的光圈调整可以根据环境光线来进行更加精准的智能化调控。智能化的曝光和景别调整,可以对具体的拍摄对象进行连续拍摄,普遍用于真人秀类节目的跟踪拍摄,或者是用于较快的环境变化中,实现对复杂环境内容的有效处理。从摄影内容来看,目前的节目类型有以景观为主的节目,也有以人物为主的节目。针对不同的节目类型和场景选择,曝光和景别的调整能够对整个节目的呈现效果起到一个尤为重要的区别作用。在拍摄采访节目时,经常会采用大光圈来实现环境的虚化,并用特写突出主体人物的形象,同时用特定光圈反映人物情感色彩。在进行景观拍摄时,对于画面的曝光度、景别的调控、明暗配比等都有着更严格的技术要求,以实现景观的充分反映。

(三)审美设定的摄影创新

随着时代的审美推进,人们对于电视节目的审美要求越来越高。不仅电视节目要具有较高的观赏性,节目内容本身也需要具备一定的创新设定和趣味性的新手段。在电视节目的制作过程当中,为丰富节目内容,可以通过更为新颖的声画手段,进行各种拍摄视角的集合。其主要是利用到了不同拍摄角度的相应变化,使各种拍摄手段有机结合,比如说动态和静态的画面结合以及部分录制过程当中的留白处理。这在信息传达方面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能够给观众以反应时间和想象空间,引起其情感升华,以此提升节目内容的吸引力[4]。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已推出并且广泛应用的大画幅摄影技术是摄影技术极具影响的创新点。在实际的拍摄当中,大画幅摄影更接近于胶片摄影,因此它实际的拍摄效果呈现也更为细腻和精确,较之于其他镜头的级别更上一层。比如说中央电视台拍摄的《舌尖上的中国》,就利用了大画幅的摄影技术,对食品的色香味进行了完美呈现。一些综艺节目也会利用到大画幅摄影,以达到人物和景观的相对协调。

四、结语

电视制作当中的剪辑和摄影技术对于广播电视产业的发展有着较为重要的意义。因此,要从根本上对其技术创新进行深入探讨,从实际出发为广播电视产业的发展提供充足动力。网络电视节目的出现,给传统的广播电视节目带来了很大的危机,为了进一步提升广播电视节目的质量,提升节目的收视率,给观众带来更好的观看体验,相关工作人员应该结合实际情况,对剪辑与摄影技术进行探索创新。在进行剪辑技术的创新应用过程中,需要保持镜头组接的层次性,注意画面的节奏;而在摄影技术的创新应用过程中可以适当地通过调整曝光、构图以及景别等,来进一步增加画面的灵活性与协调性。除此之外,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人们的审美标准也在无声无息地发生着变化。因此,在进行广播电视节目的制作过程中,为了得到更优美的画面,可以采用更加合理的拍摄技术与方法提升电视节目的质量,应用艺术性的镜头来凸显节目的趣味性。在进行剪辑与摄影技术的创新应用过程中,应该在突出节目重点的同时从内部机制、技术革新、员工素养等多个方面进行适当的优化调整,增强广播电视台的竞争力,推动整个行业健康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艾海提·阿布里孜.浅析广播电视制作中剪辑与摄影技术创新[J].视界观,2020(4):1-2.

[2]黄平.试论广播电视制作中剪辑与摄影技术的创新[J].文艺生活(文艺理论),2019(1):129.

[3]马天华.广播电视制作中剪辑与摄影技术创新探讨[J].农家参谋,2019(7):279.

电影摄影与制作篇2

在美国的高等影视院校中,以纽约大学电影学院和南加州大学电影学院最为著名。而这两所影视院校,也有着不同的特点。纽约大学电影学院因为与百老汇临近,表演、导演、剧作专业教学实力很强;南加州大学电学影院则素有“好莱坞的后备人才基地”之称。美国的影视专业课程具有丰富、细化、专业含量高的特点,学生拥有很大的自主选择空间。例如纽约大学影视系剧作方向要求学生选修3门课程,有11门课程可供选择;制作基础课程要求选修4门课程,有23门课程可供选择;制作技术更是有47门之多的课程供选择,仅动画方向课程就有包括数字动画技术、初级、高级3D动画、故事板等14门动画技术课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某一专业方向,也可以在本专业搭建的主修专业平台上辅修其他学科的课程。因此,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得到极大的发挥,各方面潜能可以被充分地挖掘。南加州大学电影学院(以下简称“南加大电影学院”)的教育具备很多美国本土的特色。下面我们着重分析介绍南加大电影学院的部分课程与教学方式,以点带面,了解一下美国的影视教育。南加大电影学院数年在全美国电影电视制作方面排名中名列第一。学院下设五个专业:影视制作、动画、互动媒体、剧作、评论。在这五个专业中,影视制作是该校最具影响力的招牌专业。南加大电影学院的核心教学思想就是培养影视制作人员,而不是大艺术家或大导演,因而定位不是精英培养。影视制作是综合导演、制片、摄影、录音和剪辑等课程于一体的专业,学生只需选修其中一部分课程。该专业比较重视培养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实践课比较多,几乎没有纯理论课程。该校影视制作专业设有本科和硕士两种学位。影视制作专业的教授都有非常丰富的实践经验,使学生可以学习到各种实践技能。南加大电影学院的影视制作的课程体系由综合制作、专业方向和联合作业三类课程组成。

1.综合制作类课程

综合制作类课程中最有代表性的是“507制作一”和“508制作二”,这是两门必修课。507是影视制作基础课。要求学生使用一件数字DV设备和一套学生用的灯具拍摄5分钟左右的故事短片,不需要同期录音。制作周期平均每周一个,共需完成5至6个。完成后在课上演示,教授进行点评。因为整个制作过程中包括编写剧本、挑选演员、确定拍摄地点、找帮手、搬送器材、拍摄和剪辑等所有的工作,这都需要每个学生自己独立完成,所以没有影视制作经验的学生大多数被累得晕头转向。所有的技术问题,都是通过边做、边学、边问的方式解决的,所以在课程开始阶段,学生们往往很狼狈。在完成507课程后,学生就会对影视制作有一个非常直观的感性认识。508与507不同,要求学生两个人一组,合作完成两部电影短片。两部短片中,两个人分别作编导和摄影剪辑,然后在另一部短片中调换职位。这种以项目为驱动的“边实践边学习”的教学思路,充分体现了美国影视制作专业的教育理念。“507制作一”和“508制作二”后面的很多专业方向类课都是要求修完这两门课程之后才能修。

2.专业方向类课程

这类课程主要包括导演、制片、摄影、剪辑、录音的课程。修完“507”和“508”之后,学生可以选择一个方向的课程主修,也可以选修一些其他课程。不是所有的课程都是在“507”和“508”完成后才能选修,比如电影市场运作、视觉表现、电视制作、电影美术、视觉特技等课程。每个专业方向都有几门专业必修课,例如在摄影方向的课程共有五门:(1)彩色摄影。这门课程主要学习镜头、光圈、景深、色彩等一些摄影的基本知识。在课堂上教授会安排一些手动功能的相机拍摄人像、静物等专题练习。最后是一个题材自定的创作作业,时间比较充裕,最后在课堂上做演示并阐述自己的创作思路。(2)电影摄影机。这门课程相当于“初级电影摄影”,比较系统地学习电影摄影的基础知识,包括摄影机、灯光、镜头、色彩控制、焦点、影调控制、感光度等各个方面。该课程只在第一节课全部讲述专业知识,其余课程主要是课堂作业,每次上课时间为3小时,分配1小时讲授知识点、分析作品、点评学生作业,另外2小时在学院影棚完成课堂作业,作业内容是模仿电影中一段精彩镜头的影调和照明效果。学生要分2至3个小组,每个组7到8人,轮流做摄影指导、掌机、摄影助理、灯光组长、灯光助理、电工和演员。(3)电影摄影实践。这门课程主要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综合训练,目的是掌握构图、影调、灯光、色彩的综合运用。这个阶段主要是课外作业,方式是教授设定一个简单的故事情节,学生们自行发挥,使用照相机拍摄,交5~10幅一组照片来表现这个情节,上课是学生演示作业和教授点评。第二阶段是学习使用高清摄影机和各种设备,由专业摄影技师讲解,然后是分组作业,方式与“电影摄影机”课程相似。第三阶段是学习使用阿莱电影摄影机完成几组课堂作业和一组课外作业。(4)中级电影摄影。研究生课程更加系统地学习电影摄影的知识与技能,主要分为两部分。一是学习光学、摄影机构造、镜头原理与构造、影调、运动摄影、灯光照明、色彩控制、滤镜等方面的理论知识,内容比“电影摄影机”深入很多。二是实践作业,方式和“电影摄影机”课程的相似。(5)高级电影摄影。研究生课程,内容和“中级电影摄影”基本相同,区别是作业使用35毫米胶片电影摄影机。

3.联合制作类课程的教学方法

这类课程是一个班学生共同完成一个影视项目,学生分别担任剧组中导演、制片人、摄影指导、美术指导、录音师、剪辑师等职位。原则是竞争上岗,在这个领域谁最强,谁就“上岗”。因为竞争的不仅是岗位,还有教授的个别指导。对于每个学生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种学习的机会是不均等的。

4.毕业创作

毕业创作的时候。如果学生家庭的经济实力雄厚,可以选择自己当导演,自费拍摄一部毕业作品。也可以选择寻求赞助拍摄,拥有资金来源的学生有决策权。不要求每一名学生都当导演,只要在一部毕业作品中担任过导演、制片、摄影、美术、剪辑等主创职位,就可以毕业了。

二、器材的管理

南加大电影学院有大量的影视器材需要管理。南加大的器材由器材中心统一管理,实行“制作号”管理制度,器材中心对每门课使用器材的时间、数量和规格都有规划,并给每门课的每个学生都编制了工作号。学生借器材要提前24小时预约,中心会提前准备好器材,放在中心外面的小推车上,每个小推车贴一个有工作号的表格,学生来取器材时,就可以将有自己工作号的小推车上的器材全部取走。还器材时不需要和工作人员当面交接,只要把借的器材放在一辆小推车上,然后贴上有工作号的表格,就可以离开了,这样能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三、综上所述

电影摄影与制作篇3

关键词:3D立体影视技术;概念;成像技术;制片技术

目前,在世界范围内,人们对于电影的娱乐性有着很高的要求。在这样的一个大环境当中,3D立体影视技术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并且为相关影视方面的从业人员带来了丰厚的利润。观察近几年来我国上映的3D影视大片,如《阿凡达》《钢铁侠3》等,都为影院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回报。鉴于此种情况,开展针对3D立体影视的研究工作,在我国影视行业当中有着非凡的意义。

13D立体影视技术的概念

人们常说的3D立体影视技术,简单地说,就是使用一定的特殊技术开展对影视作品的拍摄、制作和放映,观众在观看这种作品的过程当中,会呈现出立体视觉影像,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实际上,3D立体影视技术在观众眼中呈现立体影像的科学原理并不复杂,就是人类的眼睛存在有同一物体的观测距离差,所以同一个物体在人两眼的视网膜上所呈现的像也会有所不同。而在视网膜当中所呈现的像依靠大脑的处理之后,人们就可以对物体的方位等产生清晰的认识,由此感受到影像的立体感。3D立体影视技术的实现就是利用仿生学理论,模仿人类在不同视角当中对同一物体的观察,并且同时在一个屏幕上播放,再使用一定的影视制作后期技术手段,让人的双眼捕捉到对应的画面,由此使得人们在观影的过程中身临其境。

23D立体成像技术的发展

使用电脑技术渲染与创作3D影片,必须要利用电脑3D软件当中的双镜头虚拟摄像功能。而在需要实景拍摄的3D影片当中,就必须使用双路摄影机完成此项工作。具体的操作办法有两种,一是使用两台摄像机进行拍摄,并利用专业的支架设备,将两台摄像机连接在一起,由此达到同步拍摄的目的;再有就是使用双镜头一体摄像机,这种摄像机所拍摄出来的画面自身就具有3D影像效果,其原理是模仿了人类双眼的工作方式,摄影机的两个镜头同时记录画面。无论是选择以上的两种拍摄方式的哪一种,在拍摄的过程当中,技术人员都需要反复对摄影机摄像头之间的距离进行调试。简单地讲,两台摄影机之间的距离即为双镜头摄影机的中轴线。如果双机平行时两个镜头的光轴之间的距离相等,则两台摄影机共同拍摄所形成的夹角便是双摄影机镜头的中心间隔距离。两台摄影机之间的距离对于画面成像中所产生的立体感程度有很大的影响。按照当下摄影1:50的行业间隔距离要求,在平时进行双机拍摄的过程当中,两部摄影机之间的间隔距离应和“前景和主题”到镜头距离和135画幅相机镜头焦距之间所形成的比例相等。

使用支架来对两部摄影机进行连接,其优势在于两部摄影机之间的距离可以进行较大范围的调整,该种拍摄方式可以满足全部的拍摄需求。但是,在双镜头一体机当中,两个镜头之间的距离是始终恒定不变的,间隔距离相对较低,同时不方便调整,一般情况下连摄影机机身宽度的一半都不到,常用的双镜头摄影机机身长度大约在65厘米左右。因此,为了让双镜头摄影机对不同距离的拍摄物进行拍摄,只能凭借调整焦距完成不同物体的最好立体成像视觉效果。因为能够进行调试的距离范围极低,所有双镜头摄影机对于超远或超近物体的拍摄有很大的困难。在使用双镜头摄影机拍摄之后,必须要依靠一定的后期技术来完成对影像的景深调试。除此之外,剧组为了让拍摄效果达到最佳,会在开展拍摄活动之前,让摄影机对人眼观察事物的方式进行模拟,并使用影像汇聚技术开展拍摄活动,即两部摄影机都朝着内部倾斜至一定的角度,由此强化影视拍摄中的立体程度。但是使用此种方法,只可以使用双摄影机,并凭借支架来进行操作,双镜头一体机就无法使用这种方法。

3制片技术的差异

笔者经调查研究发现,常见的3D影视制作公司在制作3D立体电影的过程中,经历的流程有以下四种:第一是使用三维动画制作技术,凭借电脑,使用相关的三维动画制作软件开展对动画片的渲染,如《大圣归来》《功夫熊猫》等;第二种是实景拍摄与CG技术相互结合的3D影视技术,即首先使用3D摄像机对实体进行拍摄,之后再使用CG技术,把拍摄内容与CG技术融合在一起,由此呈现出3D影片,人们所熟知的《钢铁侠3》便是此种类型的电影;第三是利用虚拟技术对现实电影进行拍摄,简单地说,就是使用影像合成技术,将电脑渲染制造的虚拟空间和演员在绿色或者蓝色背景的虚拟演播室当中所进行的动作表演融合起来,该技术也是当前世界范围内最为先进的3D立体电影拍摄技术,人们所熟知的电影《阿凡达》便是使用了此项技术;最后一种技术对老电影影片进行翻新处理,也就是2D电影转换为3D电影,近期上映的《泰坦尼克号》便属于这种电影。

在上述的3D电影制作技术当中,由于2D电影转换为3D电影是使用电脑软件模拟,让影片出现立体感,所以在立体影像成像效果方面必定有所欠缺。尽管如此,这种老电影翻新的方式在短时间内还是对目前世界范围内的3D影视作品起到了一定的弥补作用,为需要进行3D观影的观众提供了片源。

当前,使用次数最多的应为三维动画技术与实景拍摄加上CG技术。在此当中,三维动画电影只需要在原有的三维动画之上,凭借双镜头的电脑软件渲染就可以制作完成了。该技术的原理非常简单也非常成熟,在动画制作过程中,对于环境的需求最小。因此,动画影片在目前3D电影市场当中占有最高的比例,仅在去年就有《大圣归来》等诸多国内外优秀3D动画电影上映。

实景拍摄加CG技术所制作的3D电影可以实现立体影像对实物以及真人的记录,在此基础上,使用非线性编辑软件,可以对双眼图像开展同步编辑,再依靠CG技术,就可以给影像加上3D特效了。在使用该技术的过程当中,CG技术的精细程度对影片的质量会产生最为直接的影响,这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该种电影的制作成本和制作难度。

4结语

在当前这个泛娱乐化的时代,观看电影已经成为一种时尚。而在这样的一个大环境当中,3D立体影视技术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国内院线越来越多地上映一些优秀的3D影视作品,专业影视人员对于3D电影的未来发展也持乐观态度。相信在不远的将来,3D立体影视技术能在我国建立完善的技术标准,得到更好更快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双寅.浅析常见3D立体影视技术的类型差异[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03):248-253.

[2]董种晨.常见3D立体影视技术的类型差异[J].西部广播电视,2014(13):153-154.

电影摄影与制作篇4

论文摘要:以往广告学专业开设影视制作课程面临教与学的双重困惑,有鉴于此,我院大胆改革,创新影视制作课程的教学与实践!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取得了较大的成果。

一、广告学专业开设影视制作课程教与学的双重困惑

上世纪90年代以前,影视创作还属于影视艺术的专业领域,被媒介长久羊断,90年代后,数字技术的飞速发展不仪使得数码摄像器材和非线性编辑设备的性能不断提高,而且出现大幅度降价,稍具规模的广告公司都有能力配备精良的数字摄录编系统,他们不再依赖专业电影公司和电视台的专业人士进行电视广告或宣传片的制作,在招聘员下时将日光投向那此不仪具有广告学专业背景,同时具有影视创作能力的求职者,在实际下作中要求员工不仅能进行电视广告创意写出文案,还要求他们能根抓文案写出分镜头脚本,绘制故事版,有此公司将拍摄交给影视公司进行,后期制作则由员工完成,而有此公司前后期制作完全由本公司员工完成。再如电视台在招收新闻记者时,除考虑相关的专业背景外,还要求具备一定的前期拍摄和后期制作的能力,在实际工作中根抓需要进行角色的转换,要能采、能写、能编甚至能播。

而对市场对人才的要求,中国传媒大学影视艺术学院、电视学院、广告学院均开设有与影视创作相关的短期培训班,而向社会招收学员,学员中除在电视台、影视广告公司下作的从业人员以外,还有一部分是即将踏入社会和刚踏入社会的具有广告学、新闻学、艺术设计、文学专业背景的大学生。www.133229.com于是开设有以上专业的各院校也针对人才市场的需求相继开出了与影视制作相关的课程,我校广告学专业于2002年开始进行影视制作课程的教学,在实际操作中遇到了非影视艺术专业开设影视制作课程带来的教与学的双重困惑,教师方面,而对毫无影视艺术基础的学生,在课程目标、内容、侧重和深度上就很难把握;学生方面,一部分文科背景的学生动手能力较差,他们渴望多学此文化理论,增强自己的人文索养和理论分析能力,一部分理科背景的学生则抱着艺术专业的理想甚至简单地与专业性院校的影视艺术类专业相比,希望通过开设影视制作课程迅速掌握影视艺术作品创作的能力,对影视制作课程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

二、广告学专业开设影视制作课程的主要经验

我院广告学专业开设影视制作课程经过了5年的教学研究与实践,通过厘清广告学专业开设影视制作课程的特点,明确课程教学的目的,进而规范课堂教学的内容,开展教学实践

1.明确课程教学的目的

我们明确课程教学的目的是通过影视制作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成为不仅具有一定的影视艺术修养,还要具有一定的影视制作能力的电视广告创作、各类宣传片创作的专业人才,为广告学专业服务

2.厘清课程设置的特点

影视艺术类专业从整个影视学科的整体出发,培养通晓影视学科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全面人才;体例上,以整个影视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和基本技能为主体,包括影视理论、影视历史、影视摄像、视听语言、影视剪辑、影视编导、影视照明、影视造型、影视美学、影视声音等。广告学专业开设影视制作课程从师资、学生的来源、教学条件都不全面和专业,因此不能要求学生能达到影视艺术准专业的程度,但能通过影视制作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画而感,即能将文学的作品视觉化,写出分镜头脚本,同时使学生具有一般镜头叙事能力,完成影视作品的前后期创作。

3.规范课程教学的内容

我院广告学专业开设有《电视摄像与编辑》、《电视广告制作》这两门和影视制作相关的课程,在课程体系上,《电视摄像与编辑》是《电视广告制作》的先修课程,《电视摄像与编辑》教授的是影视制作的基木理论与基木技能,理论教学着重讲授不同镜头的艺术特性、画而造型的元索以及艺术特性、画而构图、固定画而及运动摄像的特点及影视剪辑学的相关理论,和理论同步开出的是电视摄像技术实验和非线性编辑实验;《电视广告制作》课程是《电视摄像与编辑》课程的后续课程,理论教学具体涉及到的是电视广告的分类及特点、电视广告创作的原则、电视广告创意的原则、电视广告视听语言的风格等等,和理论同步开出的是aftereffect影视特效合成软件的学习,主要通过该软件让学生掌握电脑合成技术在电视广告中的应用,最后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实题化的电视广告创作实验

4.教学实践

如何在短时间内迅速让学生进入到影视创作的学习状态,迅速培养学生的画而感并能较好的运用镜头叙事成为课程教学的关键。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电视摄像与编辑》课程和理论同步开出的是电视摄像技术实验和非线性编辑实验,每一个实验项目都和理论部分相结合,如理论课讲授的内容是不同镜头的艺术特性,紧接着的实验项目就是摄像机的光学镜头,学生在实验中进行光学镜头训练时能迅速领悟到理论课讲述的如广角镜头景深范围大、透视感强、强化纵深方向运动物体的速度、适合抢拍、抓拍等艺术特性。再如当理论课讲授的内容是电视剪辑中动作的分解与组合,紧接着的非线性编辑实验就利用不同机位拍摄的不同角度不同景别的镜头索材进行动作的分解与组合,这样一个环节下来,学生明自了电影之所以好看是因为通过后期剪辑将前期不同机位拍摄的镜头进行分解与组合,通过画面完成一段情竹的完整表达,使观众的视点得到的解放。这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理性知识和感性知识得到了统一。

前后期制作相结合。在课程的设置中,我们将电视摄像与编辑结合在一门课程中,而影视艺术专业将电视摄像与编辑作为《电视摄像》和《电视编辑》两门课开出,影视艺术学院之所以分得细是因为已开设有电影电视剪辑学、视听语言、影视编导等等影视理论方而的课程来指导实践性较强的电视摄像与编辑但广告学专业开设影视制作课程不可能象影视艺术专业一样分得很细,过程拉得很长,我们要求能通过影视制作课程的学习迅速培养学生的画而感和镜头叙事的能力;另外电视摄像与编辑木身是密不可分的,我们前期拍摄是为后期编辑作准备,而后期编辑也是为了完成前期创作的思维和理念。如果分为两门课,电视摄像使学生虽然掌握了电视摄像的艺术和技术,但不明自拍摄的镜头将作何用,不适合培养学生镜头叙事的能力,而电视剪辑部分讲授的内容大多是非线性编辑软件的基本操作,对电视剪辑的理论和技法涉及较少,软件只是工具,关键在于如何教导学生运用电视剪辑相关的理论知识来进行作品的剪辑,培养学生剪辑的思维,如果要求学生将自己前期拍摄的索材剪辑成片,就会发现前期拍摄的不少问题,如画而的构图不美,景别不够规范,拍摄的角度和机位应该调整等等,不仅培养了他们的画而感,同时对镜头叙事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由此我院将电视摄像与编辑作为一门的一独的课程开出,配备了一位具有影视制作综合能力的师资,既能进行电视摄像的教学也能进行电视剪辑的教学,在教学中指导学生分组进行电视小短片的前期制作,包括剧木的拟定、分镜头的撰写及拍摄,然后要求学生将拍摄的索材剪辑成片,并在课堂上进行分析讲解,同时让制作小组的学生发言谈创作的体会,让同学们对各组的作品互相作出评价,这一过程下来同学们很快对影视作品创作的整个过程有了一个把握,同时对怎样用镜头叙事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文字表达与视听语言的表达相结合。影视作品其实就是文学作品的视觉化除了在实题化作品上培养学生的画而感和镜头叙事的能力外,在课堂上要求学生根抓教师规定的主题即兴用一段文字表达与主题相关的一段情节,然后将这段文字视觉化,利用分镜头表达出来,这一训练在《电视摄像与编辑课程》及《电视广告制作》课程中均被采用,在《电视摄像与编辑》中会以约会、离别、感动等主题由学生先进行文字表达再将这段文字用分镜头表达出来,在《电视广告制作》课程中,要求学生将课前布置的30秒的电视商品广告的文案创意表达出来,少将其视觉化,同时请其他学生提出意见井进行修改。学生们在这个环节有着较高的积极性,有的学生能写能说,但画面感不强,通过这个训练可以培养他们的画面感以及镜头叙事的能力。课内与课外相结合。影视艺术的理论修养在影视创作中是十分重要的,而广告学专业开设影视制作课程不可能如同影视艺术专业般在影视艺术的理论修养上给学生全而细致的培养,作为任课教师要推荐一此与影视艺术相关的书籍给学生,进一步提高学生影视艺术的理论修养。另一方面任课老师还要推荐一此好的影片给学生加强读解影片的能力,将影片中的创作手法运用到实际的操作中。如在《电视摄像与编辑》课程中,仃课老师布置学生课外观摩经典影片,在课内针对其中精彩的段落进行分析,让学生理解蒙太奇的思维、时空的转换、时空的压缩与延长,主观镜头与客观镜头的运用等等,课外布置读解电视广’告,在《电视广告制作》课程教学中播放一则广告马上让同学们说出共有多少个镜头,背景音乐在什么时候响起的,里而时空压缩与延长的段有哪此等等,利用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由提高学生读解影片的能力,来进一步增强学生的画而感、

三、广告学专业开设影视制作课程的教学效果

经过近五年的教学实践广告学专业开设影视制作课程教与学的双重困惑得到初步解决,初步探索出一条具有广告学专业特色的影视制作课程教学之路,学生们可以自由组成一个团队进行影视作品的创作。

在2007年教育部高教司举办的第一届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设计大赛中,我院的影视广告作品在湖南省分赛区取得了影视类作品的一个一等奖,一个三等奖,一个优秀奖。在全国的评比中又获得两个三等奖,影视作品的获奖等级在湖南省处领先水平。

从2004年开始我院陆续有学生考入中国传媒大学、上海大学导演系研究生。另外从事与影视创作相关下作的广告学专业毕业生正逐年增多,有的在影视广告公司从事影视广告文案创意及分镜头和故事版的制作,有的在影视广告公司从事前期拍摄和后期有的在电视台从事摄像记者,有的在电视台从事后期编辑,有的利用学到的影视创作知识为单位创作企业形象宣传片或是情景式的培训短片。如在深圳某外资公司下作的三个2007届毕业生联合为该公司创作了一部企业形象宣传片,该片得到了公司领导的高度赞扬,将该形象宣传片作为东南亚地区的形象推广片,并向我院寄来感谢信,信中说到“名校出名师”“名师出高徒”。这无疑是对我院广告学专业影视制作课程教学的肯定。

参考文献

[1]张晓冬.影视艺术手段与教学[[j]北方交通大学学报,2002(2)

[2]宋红岩.谈如何培养学生对影视语击的读解能力[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4(3)

电影摄影与制作篇5

关键词 数字技术 现场制作 后期剪辑 发行

1977年,《星球大战》在银河系构建了一座魔幻般银河城:1988年,《谁陷害了兔子罗杰》将真实拍摄的人物与手绘动画人物处理在一个画面中,让观众感到不可思议的天衣无缝:1993年,《侏罗纪公园》创造了远古世纪恐龙的复活神话,让人们又回到了侏罗纪时代:1997年,《泰坦尼克号》让八十多年前触冰沉没的“梦之船”重新浮出水面启航;2006年,《金刚》经典翻拍影片给人们全新的感受。四十余年来,数字电影一次又一次在向人们展示她神奇的魅力,这一切应归功于数字技术在电影中的应用。数字技术在电影的前期准备、现场制作、后期剪辑和发行放映等方面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1、数字技术无处不在的前期准备

一部电影在实际拍摄前,需要进行大量的准备工作。数字技术在前期电影制作的筹备过程中就充分介入,给前期准备工作带来了极大便利。首先,剧本编写和调整、拍摄计划、经费预算、工作表的产生等等都可以由计算机完成。其次,数字技术在形象化预审上有很好的体现。先期的形象化预审工作越来越重要,这不但是一种工作的方法,也是对未来影片控制的一种极好手段,可以充分利用计算机软件对场景、布景、道具、气氛、色彩、人物、构图、角度、运动、反差的预演,先期展示画面效果,然后根据形象化预演和预审的镜头效果,采集相关数据进行实际拍摄。目前形象化预审已经被越来越多的电影导演采用,用它不仅可以设计出完美的视觉效果,同时还提高了拍摄效率。第三,利用数字技术可以设计复杂的场景、情节、动作、画面。视觉设计美术师可以根据剧本的提示,对比较重要的、复杂的场面和镜头进行设计与预演,提供给导演、摄影、照明参考,这些工作可以利用电子情节示图工具和软件进行。同时,可以进行二维和三维图形图像设计,演示重要的情节和动作。

2、数字技术充分利用的现场制作

在影片的实际拍摄过程中,数字技术的应用主要体现于对现场的控制。首先,摄影机完全是一个数字化的高精密设备。可以数字方式显示摄影机的工作状态,记录所有的技术数据码,为后期的制作提供方便。其次,数字技术可以现场提供视觉化的视频图像。从摄影机中提供数字化的、没有频闪的视频图像,保证预制的程序与胶片码的对应。既可以看到拍摄的实际细节和效果,也可以控制是否需要进行补拍和重拍,特别是在拍摄现场确定未来镜头处理的走向,也可以和特技、剪接讨论下一步应该拍摄的内容。第三,数字技术对摄影师摄影中具体技术控制可以提供帮助。例如:色温的确立与相应的调整,摄影机直流电源的指示,机内胶片拍摄与剩余的报告,摄影机拍摄中的距离、焦距、焦点等数据的参考,曝光控制的提醒,照明条件和照明技术的参数。另外,在特技拍摄、声音问题、特殊画面和减轻拍摄过程中的危险等方面有着传电影拍摄无法比拟的优越性。

3、数字技术无所不能的后期剪辑

数字技术在电影制作中最具意义的贡献在后期剪辑。数字非线性编辑系统使编辑和修改电影就像操作文字处理软件一样便捷。数字技术改变了用样片和磁带进行后期剪辑合成的传统工艺,它可以将所有拍摄下来的胶片素材,转换成数字信号进入计算机工作站,以多画面显示,可重复剪辑和修改,从而取代了胶片剪辑的手工操作。在计算机上,剪辑的结果就是胶片编号的编码单,即eDL表,用这张eDL表到胶片上套底,就完成了剪辑的全过程。影片中的各种声音的剪辑和音效处理也同理完成。

值得一提的是,数字技术的应用使电影特技的制作能力空前提高,可以说没有什么影像是不可制作的。利用软件对摄影机实拍或软件生成的画面色彩、质感和变形进行加工处理,从而产生影片所需的特殊影像:也可利用计算机进行无限层次影像合成:还可以利用计算机软件在不需要摄影机参与的情况下生成影片所需要的动态画面。

4、数字技全面应用的发行放映

电影摄影与制作篇6

中国首台索尼pmw-F3交接

2011年5月20日,索尼中国专业系统集团(以下简称“索尼”)与影视龙国际广告公司(以下简称“影视龙”)在深圳共同举办中国首台索尼pmw-F3交接仪式暨中国首位F3客户深度体验交流会,双方高层出席了此次仪式,并由索尼向影视龙正式交接了中国首台pmw-F3SuDer35mm全画幅手持式摄录一体机。索尼经销商圣凯尔公司和多家媒体记者也到场祝贺。

索尼中国专业系统集团节目制作业务总部市场部副总监若山宪一在致辞中表示,他非常感谢影视龙公司对索尼产品的长期支持与信赖,也祝贺其成为pmw-F3在中国的首位客户,并成为首位运用pmw-F3拍摄广告的用户。

索尼中国专业系统集团节目制作业务总部华南区销售副总监陈瑾在发言中介绍了索尼在naB上的最新产品和技术进展,以及索尼“超越高清成就完美”的全新理念。

索尼经销商、深圳市圣凯尔影视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罗远征在发言中感谢影视龙公司的支持,使得圣凯尔有机会把国际领先的产品和理念带给中国的广告行业。

影视龙国际广告公司总经理丛保卫在发言中详细介绍了影视龙近年在广告拍摄制作上所取得的成就,以及独特的创意和流程为客户带来的一站式服务。他表示,自公司成立以来,与索尼专业产品结缘已久,作为价值影响力的制作者和传播者,影视龙一直追求高品质的拍摄利器,索尼pmw-F3所带来的35mm全画幅、轻便及多功能给他带来了莫大的惊喜。他将其称为“数字电影的一次革命”和“摄影机中的战斗机”。

丛保卫先生向参加仪式的多位媒体记者及影视龙的客户展示了在F3的助力下影视龙公司拍摄的数部样片,并简要介绍了在不同的气候、光影条件下,运用F3对特定场景拍摄的心得体会,尤其是360。的拍摄体验。

若山宪一先生代表索尼中国专业系统集团向影视龙公司交付了中国首台pmw-F3,在场领导随后集体合影留念。

pmw-F3首都试水广告拍摄倍受赞誉

今年3月,pmw-F3作为Cinealta摄录一体机家族高性能普及型的新成员亮相CCBn,吸引了广大影视制作公司和节目制作人的目光。这是一款能够得到真正35mm电影景别关系的便携式数字电影摄像机,它继承了索尼高端数字电影摄像机F35的遗传基因,装有一款新开发的exmorSuper35CmoS成像器,采用了全画幅Super35mm尺寸,同时还搭载了pmw-eX1R和pmw-eX3XDCameX存储卡摄录一体机的诸多优异性能。更重要的是,它打破了数字电影摄制的高门槛,扩宽了影视制作领域的用户群,全面开创了Super35mm数字节目制作的新领域,能应用于多种节目制作,包括独立电影制作、电影拍摄、mV、纪录片和其它各种节目。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作为中国华南大型专业影视制作机构,影视龙公司以其卓越创意和完美拍摄蜚声业内,对拍摄利器有着极高的品质要求。作为pmw-F3登陆中国市场以来的首位客户,影视龙公司在新产品伊始便采购了6台pmw-F3,并远赴欧洲为著名的电信设备制造商华为公司摄制了一组广告宣传大片。为了突出pmw-F3所具备的全画幅优势、营造强烈的视觉冲击力、真正实现影视龙公司为客户创造的体验式营销效果,影视龙公司特地为pmw-F3量身打造了可集成6台F3进行360。环拍的系统,并应不同场景的需要专门制作了遮光斗等一批附件。

在交接仪式结束后,索尼领导及媒体记者应邀参观了影视龙公司和pmw-F3的拍摄配套附件。

电影摄影与制作篇7

关键词:摄影;动画;动画教学;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tp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6)31-0195-02

动画是一种丰富的艺术形式,它涵盖了绘画、电影、摄影、数字媒体等多种艺术门类,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动画产生于19世纪,盛行于年轻受众群体,经过100多年的发展,动画已经形成了完善的体系,并不断地进行变革与创新。早期的动画是把逐帧定格拍摄画面进行连续播放,摄影与动画关系十分密切,因此,摄影成为动画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如今是电脑动画的时代,但摄影在动画教学中的地位依旧不可撼动。本文结合动画教学现状论述了摄影在动画教学中的重要性。

1动画教学现状

随着动画产业的蓬勃发展,社会对动画人才的需求骤增,动画教学开始受到关注。目前国内多所高校已经开办动画专业课程,动画教学体系也日益成熟,能够为社会输送大量人才。我国动画教学开始于20世纪50年代苏州美院开办的动画班,自此之后,动画教学变如同雨后春笋般涌现在高校教育中。据统计,截止到2015年全国共有255所高校设立动画专业,其中还不乏一些专门进行动画教学的院校,例如吉林动画学院就是专注于培养动画人才的高校。除此之外社会上还有各类培训机构,通过短期的动画培训实现动画教学。

动画理念与制作技术的不断革新,使传统动画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电脑动画的时代已经来临,并经历了由二维动画向三维动画的发展。[1]动画产业的变革必然会带动动画教学的变革,因此,当下动画教学要关注对于传统动画教学的继承与发展问题。

2摄影与动画的关系

2.1摄影与传统动画的关系

人类从未停止过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在远古时代人们通过壁画来记录生活,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开始用画笔描摹图画,直到17世纪摄影技术的产生给人类提供了更加简洁方便的记录方式,这种具象又准确的记录方式也受到了人们的喜爱与追捧,艺术家们在此基础上开始追求画面的动态感觉,于是便逐渐产生了传统动画。

传统动画制作原理和电影原理一致,它是将一张张静态画面进行逐帧拍摄,制作成为动态影片。逐帧拍摄法起源于18世纪初,并很快被应用开来,人类历史上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动画片《滑稽脸的幽默像》便是利用逐帧拍摄的方法制作而成的,这在动画历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传统动画的制作工序十分复杂,需要经过多重工序包括设计、画图、上色、摄影、录制等,这一般要耗费较长的时间。传统动画可以分为有纸动画与定格动画,二者都离不开摄影,甚至可以说摄影是整个动画制作的关键环节。因为传统动画镜头中的景别、镜头语言、灯光处理等问题都需要在摄影环节得以实现。传统动画在制作初期都会制定摄影表规划,并在后期制作时进行拍摄校对,以保证动画制作效果。

2.2摄影与电脑动画的关系

电脑动画是依托于电脑技术进行动画制作的模式,电脑动画将手绘人物、场景原型以及电脑原型建模,通过动画制作软件绑定人物关节,程序控制人体动作及场景的变化。因此,电脑动画相较于传统动画具有生产效率高、成本低、画质高、画面流畅等特点。尤其是3D动画,在画面和特效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

电脑动画包括二维动画和三维动画,二维动画的制作虽然主要借助于电脑但还需要传统动画的生产工序,例如宫崎骏的《千与千寻》便是传统动画制作与电脑动画制作相结合的产物,因此,二维电脑动画与摄影仍然保有密切的关系。三维电脑动画是通过电脑进行建模,并借助软件中的虚拟摄像机进行逐帧拍摄,这与传统动画的拍摄具有异曲同工之效。虚拟摄影机也需设置位置、角度、运动轨迹,与真实摄影机功能类似。三维电脑动画在灯光处理上也是借助摄影灯光思维,通过三维软件的渲染功能达到逼真的动画灯光效果。《阿凡达》的灯光效果便是运用了摄影中的色温处理技术,让动画效果更加的有视觉冲击力,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2]

3摄影在动画教学中的重要性

在动画的发展过程中z影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因此,摄影也成为动画教学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动画制作工艺也在不断创新与突破,摄影与动画的关系也产生了微妙的变化。摄影作为一种艺术表现形式在电脑动画时挥着重要的艺术构思引导与艺术造诣开发功能,它能提升学生的镜头语言,培养学生的视觉审美、锻炼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3.1提升学生的镜头语言

镜头语言是对镜头艺术的运用手法,主要包括景别、摄像机运动、画面处理技巧三个方面。景别可以分为远景、全景、中景、近景、特写等;拍摄角度分为高角度拍摄、水平拍摄、低角度拍摄;摄像机运动包含推、拉、摇、移、跟、甩、升、降、晃等;视频切换处理是指后期制作时对画面的切换处理,例如:淡入、淡出、入画、出画、叠画、翻转等。掌握镜头语言运用方法绝非易事,需要对镜头使用有所领悟,还要进行大量的实践练习。

动画的表现形式与电影类似,它需要通过镜头语言的运用讲述生动的故事,引发受众的共鸣。优秀的动画片往往能够让受众很容易领悟其所表达的内涵,这需要熟练掌握镜头语言,采用正确的表达方式。在动画教学中镜头语言是一门重要的学问,它是连接创作者与观众的桥梁,因此,提升学生对镜头语言的运用能力十分关键。而摄影便是培养镜头语言运用能力的有效方法之一,摄影虽是静态画面的记录,但是它同样需要借助镜头表达作者的内心,不同的景别、角度、构图都能产生不一样的表达效果。学生进行摄影学习与练习能够有效提升其对镜头感的掌控力,从而使其对动画镜头语言的运用能力在潜移默化之中得到提高。随着手机拍照功能的普及,学生能够随时随地进行摄影练习,这为学生创造了便利的学习条件。因此,在动画教学中需要进行有针对性的摄影教学,发挥摄影在镜头语言运用中的作用。

3.2培养学生的视觉审美

艺术是对美的诠释与追求,动画作为一种艺术表达形式需具备视觉美感。优秀的动画片往往能够在视觉上吸引观众,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因此,在动画教学中要关注对学生视觉审美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对其视觉控制力与视觉表达力的挖掘。视觉美感无外乎“形”和“色”两个方面,即美的形态与美的色彩,只有将二者完美的结合才能创造出美的事物,获得观众的认可。艺术具有互通性,在动画教学中也可以利用其他艺术形式陶冶学生的审美情趣。

摄影作为一种综合性、边缘性的艺术形式,对于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的作用。摄影是对瞬间美感的捕捉与记录,它需要良好的艺术敏感度以及对于美好事物的发现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抓住美好的瞬间,使其成为永恒。摄影与动画在技术层面也有许多相同之处,虽然二者一静一动,但它们都是视觉艺术形式,对于画面的构图与光线具有较高的要求。动画就像是运动起来的静态画面,每一个画面就如同一张照片,许多动画片中精美的画面都获得了观众的肯定与喜爱。摄影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对画面构图和光线运用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增强动画的画面语言,这对其进行动画创作具有巨大的帮助。可见,动画教学离不开摄影,即便在电脑动画时代摄影与动画依然具有密切的关系,摄影仍旧是动画教学中的重要环节。

3.3锻炼学生创造性思维

电影摄影与制作篇8

赵文欣黑龙江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摘要:中国首届国际大学生微电影盛典暨高峰论坛于2012年10月成功举办,影响的范围极广,覆盖了我国所有的省份,共有一百

余所高校参与微电影比赛。随着全媒体时代的到来,影视作品由遥不可及走向平民,微电影显示出“草根化”、“年轻化”。一场微

电影的青年运动正在我国的影视大地上如火如荼的进行着。本文将进一步探索微电影走进校园,大学生创作微电影会提升学生的哪些

能力。

关键词:微电影;大学生;能力

随着微信、微博、微盘、微小说等词汇的兴起与广泛应用,

传播形式已经步入了崭新的“微时代”。丰富的信息、复杂的情

绪、充沛的情感都被浓缩到短小精悍的文字与视频当中。微电影

作为新兴而又被广泛应用的传播形式,已经走入校园,被大学生

追捧与热爱。

一、微电影的定义

微电影已成为热门而又熟悉的词汇,但对其定义却没有十分

明确的表述。顾名思义即微型电影,简称微影。微电影仍是一种

电影形态,是融入了新媒介、具有自身特质又具备传统电影内核

的新形态电影。一般认为,微电影的播放时间为30到300秒之

间,有完整的故事情节,适合在各种具有视频功能的媒体平台上

播放,内容主题多种多样。

二、微电影的特点与校园微电影的可行性

微电影受到越来越多的人关注,那么它究竟哪些因素吸引了

大众?微电影走入校园又有哪些优势呢?

(一)时间短

与传统电影相比较,微电影一大明显的特点便是“时间短”。

首先在制作时间上,传统电影规模较大、气势恢宏,需要较长时

间的制作与拍摄,少则几个月,多则几年。而微电影的制作只需

要几天或者几周时间。其次,在播放时间上,传统电影的放映时

间普遍在一两个小时之间。而微电影的放映少则30秒、多则3000

秒。

(二)成本低

传统电影的制作与拍摄需要大量的资金。而微电影的成本很

低,可以根据自身的经济状况来选择拍摄的内容、场景,使得普

通百姓也可以参与到微电影的拍摄当中。

(三)草根性

微电影使过去曲高和寡的电影艺术回归到了真正具有互动

和体验特点,并且人人皆可参与的“草根秀”时代。我们每个人

都可以为微电影写剧本、拍摄微电影,出演微电影等等。大多数

微电影都是普通百姓创作的,其中涌现出很多优秀知名的作品,

比如尽人皆知的筷子兄弟,他们的《老男孩》为大众所喜爱。微

电影的草根性降低了制作微电影的门槛,这便让我们普通老百姓

也圆了明星梦、演员梦、导演梦。

(四)便捷性

首先在拍摄设备上,传统电影需要昂贵的专业设备。而微电

影只需要简单的录制设备,手机、摄像机都可以。其次,在播放

平台上,传统电影基本都要借助电影院来放映,受到场地的制约。

而微电影只需要依托大众传播媒介,通过互联网就可以将作品展

现给受众。普及度高,可以随时随地观看。

微电影的上述几个特点,为大学生制作微电影提供了极大的

可能性。使得人人都可以变成微电影的创造者、演绎者,贴近生

活的内容与主题迎合了广大学生的情感需求,吸引学生们积极参

与到制作微电影的行列中来。

三、微电影创作对大学生能力的培养

创作微电影主要包括明确主题、组建团队、准备设备、拍摄

制作和后期制作五大步骤。对于大学生来说,每个环节都是一个

锻炼的契机,培养能力的过程。

(一)沟通能力

微电影的整个创作过程都离不开沟通交流。从最初组建制作

团队便要经过沟通、磨合。再到开始写剧本、确定微电影的主题

就需要团队成员共同商讨,一起努力把主题变得深刻、内容变得

更加完整,只有团队成员对内容和主题都满意,才能共同尽全力

拍摄出与预期相符的优秀作品。在拍摄的过程中,整个团队要一

起配合,需要寻找拍摄场景、购买所需道具。每个镜头、每个灯

光、每个动作、每件服装,都需要总导演说给演员听,也需要演

员和导演及其他工作人员共同商讨,以求拍摄出更好的视觉效

果。后期制作阶段,也需要大家共同欣赏,每一分每一秒地共同

剪辑,认真比较。讨论从哪个点切入更好,删除哪些镜头、保留

哪些镜头,什么地方需要加背景音乐,一起把关才能把片子剪好,

达到最完美、令人满意的效果。

(二)学习能力

微电影的创作虽然越来越普及、越来越呈现平民化,但是它

还是离不开一些基本的拍摄技巧和技术。拍摄时,无论使用高端

的摄像器材还是普通简单的手机、相机,都要掌握好拍摄角度,

顺光、逆光都要有所考虑和选择。而处理好这些问题,并不只是

凭借感觉就能处理好的,而需要更加深入地学习。在制作后期就

更加需要技术,拍摄出来的视频基本都要经过处理,说错台词的、

笑场的、不用的视频都需要减掉,整理好的视频还需要重新剪辑、

排列顺序,这个时候就离不开视频剪辑的软件技术。此时,需要

耐心刻苦地学习。

(三)实践能力

在创作微电影的过程中,团队成员都要有很强的执行力。每

个镜头需要在什么地方拍摄,想好沟通一致后就要落实到行动中

去。一部短短的微电影需要在很多不同的场景来拍摄。而微电影

团队的人并不是太多,很多时候,大家会既做演员又当摄像,没

有镜头的就扛起摄像机。编剧、导演也会来做演员等等。团队成

员都有很强的动手实践能力,而不只是纸上谈兵。大学生在课余

时间拍摄微电影会很有乐趣,行动非常积极,给学习和生活带来

了很多的欢乐,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们的实践能力。

(四)创新能力

创作微电影首先需要确定题材,这需要创作者观察生活、总

结生活,从生活中提炼出要表达的某个主题。这个过程就需要有

一定的审美能力、创新能力,从最普遍的现象中提炼出有新意的

主题。主题确定后,会有多种表现主题的角度,又需要创作者把

新意融入进去。微电影创作给大学生们极大的发挥空间,学生可

以根据自己的兴趣来选择题材和主题,选用自己喜爱的表现方

式,只要有精心的设计和创新的思维,就会创作出优秀的作品,

为观众所喜爱。

结语

微电影看似是渺小的,但其本质却是精妙的,是一种文化。

微电影走进校园,使大学生参与到微电影的创作中,不仅丰富了

学生的校园生活,锻炼了学生的各种能力,促进大学生的素质全

面发展,对校园文化建设也具有深远的影响。拍摄积极向上、有

教育意义、体现校园文化的微电影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到学生们

的思想,可以加强学生整体的思想道德建设。因此,学校应鼓励、

支持学生投身此项“平民活动”,使得校园成为充满生机与活力

的大课堂。

电影摄影与制作篇9

【关键词】单反拍电影画面质量

一、运用单反拍电影的优缺点分析

(一)优势

自高清视频单反诞生以来,运用单反拍摄视频愈加普遍。部分高品质的单反拍摄视频的画面质量,例如其低噪点、高感光以及色彩饱和度等甚至能够与部分入门级专业摄影机相匹敌。数码摄像机成像重要的物理指标之一便是其传感器尺寸。目前,许多单反在尺寸上都与主流DC的传感器没有多大差别,甚至部分主流视频单反的成像质量还明显优于一般的万元之下的摄像机。例如佳能5Dmarkii之类的全画幅或apS画幅单反的传感器成效质量完全可与3CCD摄像机相媲美。同时,单反体积轻便,与一般家用DV类似,便于在狭小环境拍摄。相较于专业摄像机的辅助固件与配件而言,单反的防抖镜头、外置录音器材等辅助器材等占据着明显的成本优势。此外,视频单反多采用H264的标准压缩模式,生成的视频为moV格式,加之其高像素的优势,在拍摄完成的后期剪辑中,即使对图像进行放大剪裁,画质损失也相对较低。可见,运用单反高性价比与成本优势,使其成为动态影片记录有效的工具之一。

(二)缺陷

虽然运用单反拍摄电影优势突出,但多数视频单反在录音过程中均采用单声道录音方式,使其在拍摄过程中的声音采集方面成为一大难题。同时,单反并不具备摄像机的光学防抖功能,在拍摄过程中,要么通过固定位拍摄解决,要么购置防抖架,影响了拍摄的质量,加大了成本投入。目前,多数单反可采用的持续性拍摄时间普遍

二、运用单反拍电影的控制要点分析

(一)带上防抖架

画面稳定是获取高品质拍摄质量的重要条件,若在拍摄过程中,画面存在着晃动现象,那么在后期播放过程中就会产生相当严重的拖尾现象,影响视频质量。基于此,在拍摄中应针对单反的防抖性能相对较低的缺陷,在拍摄过程中,戴上防抖镜头以及脚架等防抖功能装置,将单反运动幅度控制在最小的限度之内,提升画面的稳定性。需注意的是,在运用脚架的过程中,若想跟踪拍摄运动物体,则还需安装上方向转台,以便在电影拍摄过程中对摄像的姿态进行灵活平滑的控制与调整。

(二)避免快速平移

运用单反进行视频拍摄具有一个质量通病――RollingShutter,也即是在运用单反拍摄快速运动的物体过程中,若快速左右移动镜头时,就可能产生一定的波浪感,降低了成像效果与质量。因此,在运用单反拍摄电影时,应注意避免实施快速的平移操作,确保镜头移动要缓慢,从而确保拍摄画面的质量。

(三)强化手动对焦练习

由上述分析可知,运用单反拍摄电影的镜头控制与自动对焦能力还受到限制,但有部分单反可对视频拍摄参数进行全手动控制,通过单反固件功能的不断升级,其视频拍摄过程中的手动调节功能将全面提高。基于此,在运用单反拍摄电影的过程中,应加强对手动对焦的练习,熟悉单反镜头的对焦环,以便在拍摄过程中实现快速对焦。同时,在拍摄电影的过程中,还应对演员的走位进行全面了解,进行焦点的预先设置,确保拍摄的质量。

(四)优化光圈控制

在运用单反拍摄电影的过程中,若要获取完美的景深效果,优化光圈控制尤为必要。因此,在拍摄过程中,最好选用可手动调节光圈的镜头,以便直观地获取拍摄画面的景深变化效果。同时,在拍摄实践中,须结合单反自身的特点,进行灵活调整。例如,在运用“eoS5DmarkⅡ”拍摄电影的过程中,在光圈控制中,机器本身就会采用程序自动曝光模式实施调节控制,此时若须获得较好的景深效果,在拍摄过程中,可通过安装nD滤镜或者使用大口径镜头等方式进行景深效果的控制。值得强调的是,在拍摄特写时,应尽量避免使用最大光圈进行拍摄,从而造成浅景深问题导致拍摄对象的虚化,影响成像质量。

除上述控制要点之外,在拍摄实践中,还应尽量减少长镜头的运用,以便于设备散热,同时,尽量减少对密集程度高的横线物体进行拍摄,或通过对焦处理,避免拍摄画面中“摩尔纹”的产生。此外,在拍摄中,还可采用锁定曝光的方式,提升拍摄图像质量。

单反因其携带方便、成本低廉以及性价比较高等优势,在视频拍摄中广泛应用。在拍摄实践中,应针对单反视频拍摄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处理,如加强光圈控制、实施缓慢移动等,全面提升拍摄质量。

参考文献:

[1]土豆.酷炫2009我拿单反拍电影[J].移动信息,2009,(2):68-71.

电影摄影与制作篇10

【关键词】微电影;剪辑;拍摄;制作

中图分类号:J93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0125(2016)12-0138-01

作为一个信息高速传播的时代,我们在无形中都感觉到了又一次信息的大爆炸,在这个信息无处不在的时代,同样视频与微电影也站在了时代的最前沿,如同人们对于阿拉丁神灯的一种期待那样,对于视频都有一种莫名的享受与依赖。不可否认,我们如同被手机绑架一样再也无法离开手机,无法离开视频,既然无法离开那就要改变,去适应这个现象,下面我就从几个方面来讨论视频微电影的一些点点滴滴。

一、从艺术的角度去对待微电影

微电影,它首先是一门表演的艺术,既然是表演的艺术,那就要尊重表演。一个好的微电影需要好的演员,演员表现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微电影的质量,也就是说在制作微电影时首先要和演员沟通好,对于微电影中涉及的细节要尽量面面俱到,让演员真实地体会到所饰演角色的一些心理与生活感受。只要能真实地融入到演员的情感中,就能很好地把握好演t所要表现的情感,也就达到了艺术表演的目的。另一方面,演员要有更多更好的历史文化,以及音乐、舞蹈、美术等方面的造诣,这些造诣在某种程度上决定演员对剧本的理解力。

二、剪辑是后台的总导演

其实提到剪辑大家并不陌生,剪辑在很多时候被理解为简单的“拼凑”,要知道怎样“拼凑”才是最核心的部分。剪辑其实有很多的技巧,需要对事情的来龙去脉有一个总的把控,这种把控的能力要求剪辑师对于这个片子的最终效果要有一个预知性。剪辑的工作在很大层面上就是一个“蒙太奇”的过程,这个过程对于观众来说是一种动作的“欺骗”,这种不露痕迹的剪辑就是让观众感觉到事情的发展是顺其自然的。剪辑师在很多时候起到了一个“小丑”的作用,他要懂得怎样去调动观众的积极性,在恰当的时间让观众感到惊讶、感动、伤心、共鸣等,我们在微电影的制作过程中就要很好地注意到这点。

三、微电影的拍摄

其实如果不是要求特别高的微电影,在拍摄时,我们在大多时候不会用到滑轨、三脚架与摇臂,只是用手机记录这些事情发生的过程。在很多时候微电影的拍摄方式是不同于我们生活中的那种随意的拍摄,其是更加有目的和针对性的拍摄,它是一个展示的过程。而我们生活中所拍摄的视频只是一个记录的过程,目的性不是那么明确,所以拍摄的时候也就不那么严格。

摄像这个工作是一个非常独特的工作,摄像师所拍摄的东西其实不是最终展示的东西,他所拍摄的东西要在后期进行剪辑,要加特效,要进行各种各样的转场的处理。摄影师要掌握摄像的各种技巧,拍摄的中轴线技巧,场景的不同拍摄技巧,广角与长焦的技巧,摄影机角度的技巧,摄像机的运动技巧,这些都是要掌握的。

四、音乐与对白

音乐,从自身出发,就会给我们无限感动,如果配上合适的画面,那更是锦上添花。音乐在很多时候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在我们微电影的制作过程中,同样可以采取先选取音乐,然后再拍摄的这种工作流程,因为这样可以使画面和音乐更协调。对白,除了角色的一些对白,在很多时候是让观众更好地理解影片,帮助观众去实现角色调换,让观众更好地融入到影片中去。

五、制作软件

软件对于一个剪辑师不是那么的重要,这就像摄影师一样,并不是说用世界上最贵的相机就能拍出最好的相片,譬如说在二战时的战地记者,他们那时候的相机和我们现在的相机是没法比的,但是我们现在看他们当时拍的一些照片同样还是那么的感动,这种感动也的确不是来源于机器,而是来源于作者敏锐的观察力。在我们制作微电影的过程中其实涉及的软件有很多,譬如premierepro(需要大量的插件,占用空间大,但是制作流程更清晰,功能更强大)、Vegaspro(占用空间小,需要插件少,操作简单方便,功能相比较premiere稍逊,但是实用与操作感强)、FinalCut(苹果的独门暗器,功能强大又好用,但是仅限于苹果平台);还有国产的会声会影、拍大师之类的软件,在功能上来说相比较还是弱了一些,软件里面可调控的数据比较少。

总之,一个微电影的拍摄剪辑是一个艺术再加工的过程,既然是艺术再加工,那必然少不了很多的调味剂在里面,只有这样,观众看我们的影片才会津津有味。

参考文献:

[1]杨铁成.电视节目后期的剪辑技巧[n].吉林: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02).

[2]水晶石教育著.水晶石影视后期精粹:maya影视后期特效[m].电子工业出版社,2012.2.

[3]乌塔.哈根.尊重表演艺术[m].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