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护理老人的常识十篇护理老人的常识十篇

护理老人的常识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2:42:48

护理老人的常识篇1

关键词:智能监护系统;模式识别技术;老年人;隐私安全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6)11-0001-02

一、引言

数据显示,2014年我国65岁以上人口数量达到13755万人,占全国总人口比重的10.1%。空巢老人数量的剧增得社会养老负担加重,如何让老年人安享晚年,减轻子女的养老负担是亟待解决的问题。目前,针对老年人的监测系统大部分是通过人的实时监测来完成的,很容易产生疏漏,不能及时发现被监测地点发生的异常状况。笔者将基于模式识别技术,对老年人智能监护系统[1]进行深入研究。该系统仅仅显示需要监护人员关注的异常状态,而对于老年人正常的行为活动则不予显示,实现了对空巢老人日常生活的智能视觉监护,其市场需求明确,潜在用户数量巨大,因此具有重要的经济和社会意义。

二、模式识别技术与老年人智能监护系统的融合

(一)模式识别技术

模式识别技术是集图像处理、数理统计、几何运算、判别分类等于一体的综合技术,包括语音识别技术、生物认证技术、声纹识别、指纹识别、数字水印技术等,是人工智能的基础技术。模式识别技术是指根据模式的特性,将其判断为某一类,然后用计算机实现人对各种事物或现象的分析、描述、判断、识别。一个典型的模式识别系统一般由数据获取、预处理、特征提取选择、分类决策及分类器设计五部分组成。其目标为,在特征空间和解释空间之间找到一种映射关系,根据X的n个特征来判别模式X属于w1,w2,…,wm类中的哪一类。由从模式得到的对分类有用的度量、属性或基元构成的空间称为特征空间,由m个所属类别构成的集合称为解释空间。人工智能在模式识别方面的一些具体和最新的应用范围遍及遥感、生物医学图像和信号的分析、工业产品的自动无损检验、指纹鉴定、文字和语音识别、机器视觉等方面。

(二)老年人智能监护系统

老龄化背景下,智能监护产品应运而生。老年人智能监护系统是通过摄像头、传感器等电子监测设备对老人的居家生活情况进行实时监测,然后将监测画面传输到监控中心或根据实际需求通过手机、电脑将家里的实时监测信息传送给家人,以最大程度地确保老年人的人身与财产安全。与传统的社区报警系统相比,其优势在于:实时可靠性增强,人性化大幅提升,画面呈现更加直观,可扩展性提高。把该系统为核心的智能监护产品运用到实际当中,将大大减轻各家庭的养老负担,同时随着老年人口规模的扩大以及购买力水平和购买欲望的增长,产品推广后定会为企业带来长期、良好、稳定的收益。

(三)模式识别技术与老年人智能监护系统相结合

目前,国内的智能视频监护技术还处于研究阶段,现存的老年人智能监护渠道仍较狭窄,且存在较多问题,如技术复杂、及时性达不到或是错误率较高等,已无法满足当今老年人对智能监护日益增长的需求。由此可见,研发带有异常模式数据库,实现监测、反馈、报警功能的智能视频监护系统,实现以老年人智能视频监护系统为核心的产品的研制,显得尤为重要。这就需要模式识别技术的融入,使其与老年人智能监护系统的设计相结合,对视频监测设备和传感器采集到的电子信号、视频数据进行分析,判断采集信号与异常模式是否匹配,在目标出现异常状况时呈现监测画面并及时向监测中心反馈,实现老年人智能监护系统的技术革新与功能提升。

1.模式识别技术与老年人智能监护系统相结合的研究方案。基于模式识别技术与老年人智能监护系统相结合的理论,笔者制作了基于模式识别技术的老年人智能监护系统的研究方案。①硬件平台的设计。建立一个包括监控、环境状态采集设备,数据分析存储设备,报警信号产生以及数据远程发送的硬件电路平台。②异常模式数据库的建立。对异常模式进行研究和分析,形成“异常群模式库”,建立模式识别技术的特征空间。通过文献资料、咨询专家确定老年人的危险行为及所处场景的异常,得到异常模式数据,经过预处理、特征提取和选择获得异常模式在视频图像上的特征体现,然后归纳整理,建立相应的异常模式数据库。③监控视频数据的处理及匹配。利用图像处理技术,对监控设备采集到的电子信号、视频数据进行预处理[2]和特征提取,建立模式识别技术的解释空间。然后,找到特征空间和解释空间之间的映射关系,做好分类决策。设从当前视频中分析得到的特征数据为向量X1,Y={Y1,Y2,…,Yn}为异常模式库中的各种异常模式。对X1和Yi进行模式匹配,i=1,……,n,通过属性距离计算、模板匹配、结构匹配等方式分析X1与Y中模式的相似程度,识别出X1是否属于异常模式库中的模式,以及属于哪一种异常模式,并把识别结果进行的输出。④数据采集匹配后的报警反馈。若经过匹配结果判断出现了异常情况,则在监视器上显示现场的实时图像,并进行声音报警,同时确定为何种紧急事故,以便施救及时且有效;若识别结果为正常,则将场景数据丢弃,不形成显示画面。

2.模式识别技术与老年人智能监护系统相结合的技术路线。基于模式识别技术与老年人智能监护系统相结合的理论,笔者制作了基于模式识别技术与老年人智能监护系统相结合的技术路线。如图1所示。

三、带有模式识别的老年人智能监护系统分析

(一)带有模式识别的老年人智能监护系统的价值与意义

带有模式识别的老年人智能监控系统提升了隐私安全保护:该系统打破了传统的全程监控模式,对老年人正常的行为活动不予显示,仅在发生异常情况时传输影像,在无隐私侵犯的安全状况下,实现针对独居老人日常生活的智能视觉监护;该系统开创了无人监护,与传统监护系统相比,该系统具有无人监护的优势,有效减少了成本支出与人力资源的浪费;带有模式识别技术的老年人智能视频监控系统大幅度地提高了安全性与灵活性:传感器与摄像头相结合,与传统的单一技术相比其安全性更高,无线技术的应用使得系统具有安装位置灵活机动、可根据需要随时调整位置的优点。

目前的视频监测系统大部分是通过人的实时监测来完成的,其缺点是:需要监测工作人员通过不断观看监视屏来发现异常状况,具体的监测过程是细致、连续、长期枯燥的过程。尤其是当监测点较多时,监测工作人员常常要面对很大的一面电视墙,很容易产生疏漏,不能及时发现被监测地点发生的异常状况。而且,连续不断地监测画面必然会涉及个人隐私问题,监护方式不易被老人接受。如果仅仅显示需要监护人员关注的异常状态,而对于个人正常的行为活动则不予显示,这样就可以在无隐私侵犯的安全状况下,实现针对独居老人日常生活的智能视觉监护,对解决空巢家庭独居老人的监护问题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

(二)带有模式识别的老年人智能监护系统的实际应用

医院对监护的需求无处不在,且需要付出巨大的人力、物力及财力。在社会需求和政府政策的推动下,未来五年将成为养老机构快速发展的黄金期,包括政府筹办和民间资本筹办的养老院、敬老院、老年公寓等机构。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提出,全国城市街道和社区统筹安排服务设施,实现居家养老服务、老年日间照料,卫生站和助餐网点基本覆盖,80%以上的乡镇和50%以上的农村杜区建立包括养老服务在内的综合设施和站点。因此将带有模式识别技术的老年人智能视频监护系统应用于医院、专门的养老机构、居住社区养老服务中心以及有需求的居家养老家庭,对构建以居家为基础,以社区为依托,以养老机构为支撑,资金保障与服务保障相匹配,基本服务与选择相结合的养老社会服务体系有极其重要的推动作用。

四、结语

基于模式识别的老年人智能监护系统研究是缓解由于人口老龄化所引起的医疗资源短缺问题以及养老负担问题的必要途径。随着科技的进步、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加剧以及人民对医疗护理水平要求的不断提高,智能视频监护系统必将得到广泛应用。针对传统的智能视频监控系统技术研究的不足和我国社会空巢老人这个社会热点问题,基于模式识别的老年人智能视频监护系统研究将成为应用于家庭空巢老人监护的关键。研发基于模式识别的老年人智能监护系统,实现以该系统为核心的产品研制,必将会在智能监护领域取得重大突破,为老年人家庭带去福祉,同时使企业获得良好稳定的收益。

参考文献:

[1]马宝庆,汤一平,严杭晨.基于全方位视觉的独居老人监护系统[J].计算机工程,2013,8(39).

护理老人的常识篇2

【关键词】护理;安全隐患;老年患者;措施

1前言

所谓风险管理具体指的是个人、家庭、企业等经济单位,通过衡量及识别风险,采取可行且必要的技术措施、经济手段来处理风险,以一定的成本将最大安全保障实现的一种管理活动。医疗行业与其他行业相比有着较高的风险性,正是因为老年患者身体的各项生理机能不断退化,并且老年疾病的猝死率高、多发性、突发性和复杂性等诸多特点,在很大程度上使得老年患者成为了风险管理的重点。由此可见,探究强化老年患者护理安全的措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2老年患者护理中所存在的安全隐患

2.1护理人员方面在日常的临床护理工作当中,部分责任心不强、缺乏临床经验、年龄的护理人员工作不够仔细认真,落实各项护理规程好护理制度不到位,护理态度较差,对待患者及其家属的耐心不足,并且未意识到护患沟通的重要性,没有与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

2.2药物治疗方面由于老年患者总体的机体功能降低,通常会同时伴有多种疾病,所以,老年患者需要对多种药物加以服用,以对自身的疾病进行治疗,但是,多种药物的同时应用,在很大程度上会导致老年患者发生意外事件,极大地增加了老年患者的护理安全隐患。

2.3心理方面正是因为老年患者年老多病,再加上患者的听力与视力减退,与他人沟通交流存在一定的困难,经常性的以己之心猜测他人之意,在理解别人上存在误区,不愿意主动麻烦别人;有些危重患者、癌症患者等特殊的患者,通常情绪会非常的低落,对疾病的治疗缺乏勇气及自信心,为减轻经济负担和自身的痛苦而出现自杀、自伤等不良行为。

2.4环境方面环境因素是老年患者护理尤为突出的一大安全隐患,对老年患者的身体恢复和医从性等有着直接的影响。病房设施不完善、病房布局不合理,比如房间地面不平整、房间地面太滑有积水、床尾摇把放置不妥当、不恰当光线以及病床高度不适宜等安全因素,均可能会导致老年患者发生意外伤害。

3强化老年护理安全的有效措施

3.1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应当将“以患者为本”、“人性化护理”的护理理念树立起来,向老年患者提供舒适安全的就医环境。要切实教育护理人员以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岗位责任意识、同情心以及耐心投入到临床护理工作中,应当发自内心的体贴、关怀和尊重老年患者,经常性与老年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及交流,按照患者的具体病况,提供与之相应的护理服务,尽可能地满足患者需求,并且对个性化的临床护理加以实施。

3.2重视用药护理在采用药物治疗的过程当中,护理人员应当全面地了解各类要素的作用机理,时刻注意观察老年患者用药后的毒副作用及不良反应,并且详细地做好记录,向主治医生报告。比如,应用某些降压药物时,往往会难以避免地出现不良反应诸如性低血压以及头昏等,护理人员不仅应当对老年患者服药后的情况进行密切的观察,还应当有针对性地实施药物知识宣教,明确地告诉老年患者这些药物服用后改变要缓慢,避免因头昏而出现跌倒等不良情况。

3.3构建风险预防机制应当尽快地将处理、防范护理事故的预案建立起来,比如,针对压疮构建老年患者翻身卡、评估表、转科患者皮肤交接登记册等。完善预防引流管效能低下、医院感染、药物外漏、跌倒、自杀、自伤、坠床等对象护理安全防范措施。按照老年患者的特点,建立健全患者入院护理评估表,并且纳入护理安全评估项目,比如夜间入厕次数、夜间入厕时间、跌倒史等,以便于加强临床护理的针对性。

3.4加强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应当组织全科护理人员学习处理医疗事故方面的法律法规,进行全院培训;可以聘任医学法律专家对护理人员讲解相关法规知识和法律知识,加强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以法律的手段规范护理人员的护理行为;组织护理人员对风险管理知识加以学习,同时就有关案例展开讨论,促进他们对风险事件理解的加深;结合科室的特点,制定出专科护理安全培训体制,促进护理人员风险防范意识的提高。

3.5开展专科业务培训应当对老年患者护理安全知识学习班予以开设,使护理人员熟练掌握安全护理评价方法,不断地学习护理安全知识,正确地将老年患者潜在的亦或是现存的护理安全问题找出,同时积极采取科学有效的防范措施。对于新入科的护理人员,应当使其参与到为期两周的护理安全培训中,待考核合格后才可以准许其上岗。与此同时,还应当加强专科技能训练、专科理论学习,进行呼吸机操作、除颤仪操作、心电监护仪操作以及静脉穿刺技术等的考核与训练,定期组织护理人员学习新设备和新技术,促进护理人员急救技能的提高。

4结果

我院科室在老年患者的临床护理工作中,要求严、标准高,在护理安全隐患防范管理中未出现护理纠纷、护理投诉等不良情况,老年患者对护理工作和护理质量十分满意。

5讨论

老年患者的临床护理工作是动态、连续的一个过程,尤其是随着当前高新技术的不断应用以及医疗技术的迅速发展,不仅给护理工作带来较大的难度,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增大了护理风险,所以,在老年患者的临床护理实践过程中,护理人员应当切实的地将薄弱环节找出,正确地处理及化解安全隐患,并且不断地完善护理方案,只有这样才有助于老年患者临床护理质量的提高,才有助于护理品质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顾燕.老年脑卒中患者住院期间安全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1,2(9):77-78.

[2]郝群.老年开胸患者术后护理安全管理[J].海南医学,2010,3(14):66-67.

护理老人的常识篇3

 

关键词: 护生;法律隐患;对策

   1护生实习中常见的法律隐患

   护生在实习中常见的法律隐患有:①护生不能明确自己的法律身份。许多护生认为在学习阶段犯错误,不会受到严重的处罚。尤其在实习中后期,认为有能力脱离带教老师监督而擅自操作,常导致差错事故的发生。②实习中的侵权行为。在护理患者时,护生不注意保护患者的隐私,或为患者进行导尿、灌肠等暴露性操作时不予遮挡,侵犯了患者隐私权;护生没有作必要的心理护理与有效沟通,强制性给病人实施护理技术活动造成患者人生自由受到侵犯;护生常拒绝回答患者有关治疗、护理和医疗费用的问题,则侵犯了患者的知情权。③护生缺乏相关法律证据的知识。绝大多数护生对有关医疗证据知识不能确切地把握,如不了解医疗纠纷中实行举证责任倒置、举证不能的法律后果等,尤其在极其重要的医疗文书及证据排除方面存在较大问题。④护理理论与临床实际操作不符。护理理论知识与临床实际相脱离始终是护理法律领域突出的问题,应把与护理相关的法规,如传染病防治法、消毒管理办法、一次性使用无菌注射器临床使用管理通知等渗透在专业课程教学中。⑤对医疗事故分级、医疗纠纷处置的认识不足。⑥护生书写护理记录不规范。护理记录作为具有法律效应的医疗文件,在医疗纠纷举证中有重要作用,部分护理人员尚未充分认识[1]。

   2对策

   2.1明确护生法律身份

   让护生明确自己在临床实习期间的法定职责范围。如果脱离专业护士或教师的监督指导,擅自行事并损害了病人的利益,护生应对自己的行为负法律责任[2]。如果护生在执业护士的指导下工作,损害了病人的利益,护生可以不负法律责任。此外,护生对于自己实习中未曾学习过的技能或认为尚不熟悉的技能,如果老师要他去执行,则有权拒绝[3]。通过学法而懂法、知法、依法行护。

   2.2重视岗前教育

   护生进入临床实习前,医院护理部组织护生进行岗前培训。培训内容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护士管理办法》、《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医疗废物处理条例》等,护士必须遵守的规章制度、技术规范,医疗护理安全管理措施,医疗护理文件书写要求,医疗差错事故出现的原因与处理等。将法律知识纳入出科考核内容,使护生从思想上和行为上真正重视法律知识的学习,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护理技术操作常规,规范自己的行为,培养和提高证据意识,切实维护患者和自身的合法权益[4]。

 2.3重视临床带教老师的质量控制

   按我院护理部要求,带教老师由有3年以上临床经验、大专以上学历,具有良好的敬业精神和职业道德,具备较高的专业水平的护士担任。所有带教老师均参与岗前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带教。带教资格为1年,带教结束后老师须参加综合素质考核,合格者方可进入下一年的带教。带教老师既是护理技能实践的示范者和指导者,同时也是护理道德实践的示范者。带教老师的言谈举止、仪表态度、工作责任心等都会对护生的思想和行为产生重大影响。老师应从法律的高度来规范自己的教学行为,使护生在学习过程中潜移默化,自觉提高法律意识。我院通过组织带教老师参加各种形式的法律知识学习,定期对她们进行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重要法规的考核,使她们牢固树立依法行医、依法执业的思想,并言传身教,带动护生知法守法,防范医疗事故的发生。

   2.4增强护生证据意识

   规范化的护理文书是患者医疗护理的真实记录和病情变化的真实反映,是医疗机构举证医疗事故责任最关键的证据。结合有关举证责任倒置的规定,使学生认识到正确书写护理文书的重要性。在岗前培训时老师需指导护生模拟书写护理记录,同时向护生介绍临床上存在的护理记录中常见的纠纷隐患,如护理记录漏记、错记、胶布粘贴后重写或涂改、重抄等,从整体上提高护生书写护理记录的水平。实习中带教老师必须对书写记录进行仔细的检查,对错误的书写进行及时的纠正,为其今后正确的护理书写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朱金华.182例护理记录缺陷分析及对策[J].齐鲁护理杂志,2005,11(7):844.

[2]潘孟昭.护理学导论[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149.

护理老人的常识篇4

[1]经过对老年病人安全护理过程中所存在的危险因素分析和研究,对于提升护理工作中的安全管理,进而有效避免老年病人在住院期间各种危险情况的产生,保障老年病人的身体安全,避免医疗纠纷的出现,切实做到为老年病人提供一个安全、温馨的服务。

1影响老年病房安全的潜在危险成分

1.1病人自身原因

1.1.1身体原因老年患者随着岁数的增长,其身体的各个器官和机能出现了衰退的现象,其器官功能和反应能力下降,比如听不见、语言障碍等,身体的各个机能日益下降,健康情况呈现出下滑的趋势,直接导致了老年患者行动迟缓、感官功能下降,另外老年人身体和免疫力降低,容易出现跌倒、摔伤、坠床等意外情况。

1.1.2疾病原因老年患者常常会伴有多种慢性病,尤其是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高血脂等疾病,常常会使得老年患者出现头晕、眼花等症状,另外老年人大脑反应迟钝,肌肉张力下降,容易使得老年人出现跌倒、坠床等意外情况。

1.1.3药物原因老年人因为身体各个器官和身体机能下降,体位性低血压与餐后低血压是老年人高血压常见症状;有些老年人长期服用镇静安眠药导致老年人出现嗜睡、头晕等症状,再加上老年人夜间小便次数比较多,在夜间如厕过程中意识不清醒、步态不稳等,容易出现跌倒、摔伤等意外情况。

1.14心理原因老年患者在身体生病之后常常会出现情绪上的紧张,比如孤独、害怕、忧郁等。很多老年朋友常常会不愿意承认自己已经老了,需要人照顾这个事实,往往会表现出自尊心过强,不愿意让护理人员或者他人照顾自己,有着自己照顾自己的想法,比如夜间如厕不需要人照顾、私自下床拿东西等,导致坠床、摔伤等情况发生。[1]甚至有一部分老年病人性格固执、不听从护理人员的安排,不按要求吃药或者私自走出病房,从而导致治疗不连续或者走丢等危险。

1.2环境原因病房中的地板砖防滑能力差或者地面凹凸不平,地面有积水,楼梯没有扶手等设施;走廊灯光比较暗等;医护人员对住院环境介绍不仔细,使得病人对住院环境不了解,出现病人走丢、摔倒、跌伤等现象。[1]因为老年患者卧床情况比较多见,大部分老年患者还伴有其他慢性疾病发生,身体免疫能力低,病人和家属往往担心病人感冒,平时开窗情况比较少,导致病房内空气不流通,尤其是大小便不能自理的患者使得病房内空气质量差,病房空气不清新、空气中细菌超标等,使得老年人住院期间出现感染的情况增多。

1.3护理方面住院患者大部分生活都不能自理,需要家属照顾,家属的照顾分担了护理人员的工作负担,可是使得病房管理难度增加。一部分陪护人员因为长期照顾患者缺少耐心和责任感,对老年病人的身体异样观察不到位,耽误治疗时机等。[2]

2安全护理防范对策

2.1采取不安全成分评估表格,明确高危跌倒患者,给予专门的防护

分析住院病人跌倒的高危性,被看作是预防摔倒的有效性和专门性措施。护理人员对老年病人的身体情况进行充分了解,在平时工作中认真观察老年病人的身体变化,洞察出老年病人的异样。对于高危患者,护理人员应该给予特殊的关照,在病人床头制作防跌倒和坠床等标注,同时采取相应的手段,填写预防跌倒和坠床通知单,让病人家属签名,保存在患者病例当中。[1]

2.2重视对护士人员安全知识培养,采取保护性预防办法

老年病房的护士人员不仅仅要执行分级护理、治疗;同时加强对忽视人员安全管理知识的培养也是不容忽视的。尤其是社会的文明发展与进步,人们自我保护意识进一步加强,如果老年病人出现意外伤害,不仅增加了病人身体负担和治疗费用负担,同时也容易出现医疗纠纷。所以护士人员应该成立安全管理条例,在明确老年病人身体潜在的危险之后,应该及时跟病人家属讲明相关内容。对于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病人,提议安排家属人员陪护,在生活上给病人提供帮助,将在病房发生危险的概率降至最低。

2.3重视相关疾病的治疗与护理,注重安全教育

在病人身体情况已经确诊的前提下,病人要积极配合医护人员治疗,医护人员结合病人身体特点和治疗特点等对病人进行安全意识教育。对视力和听力差的老年病人,鼓励其佩戴合适的眼镜和助听器,对于步态不稳的老年病人,采用助行器。[1]对于需要注射胰岛素的病人,一定要按时吃饭,避免出现低血糖情况。对于神志不清或者行动障碍的病人一定要加床栏杆,采用约束带或者专门的人员陪护。

2.4完善环境设备

医护人员应该识别可能导致老年病房安全问题的环境成分,为病人提供舒适的住院环境,为其生活提供方便。比如陪同新住院的病人熟悉病区与房间环境,卧床的时候务必利用床栏,坐轮椅务必利用约束带进行保护等,病房内设备完善,保持地面干燥和平整;在卫生间地板砖上放置防滑垫或者安装扶手,让病人穿防滑能力强的鞋子;在病区的走廊和楼梯等位置摆放座椅,为老年病人在行走期间提供休息的地方;把常用的物品放在随手可以拿取的位置。

2.5重视护理管理工作

重视对老年病人的基础护理工作,其护理人员务必注重细节。按时对病房进行巡查,注意观察病人用药之后的反应,保证老年病人的护理工作做到位,为老年病人提供一个安全、舒适的住院环境。

护理老人的常识篇5

【关键词】护理风险管理;老年医学科;应用效果;评价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B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5月—2020年1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老年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0例。在常规组60例患者中,男性31例,女性29例,年龄62—91岁,平均年龄71.34±3.29岁。风险管理组60例患者中,男性32例,女性28例,年龄62—92岁,平均年龄72.55±3.45岁。对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均不具有统计学差异。

1.2方法

对常规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主要是对老年患者进行全面的日常护理管理,做好患者生命体征的全面监测,另外还需要对患者进行全面的用药指导和心理疏导,保障患者的及时康复。对于风险管理组患者采用护理风险管理方法,通过前期疾病知识的宣传,提高患者对自身疾病情况的认知水平,逐步认识到自身机体水平下降的影响。对于护理人员来说,在日常护理工作开展的时候,需要秉承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要求,通过对日常相关疾病知识的宣讲,逐步提升患者及家属对病情的了解。通过张贴宣传画和发放宣传手册,提高患者的认识。对于跌倒高危老年患者,要给予充分的重点看护,设置相应的防跌倒设施,注重夜班值班管理水平。对于老年患者来说,有的老年患者自身的意识状态较为异常,因此需要采用针对性的保护性措施,实现老年患者日常保护力度的提升。对于自身痰液比较多的老年患者,要及时的进行吸痰处理。在日常进行病房管理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保持地面的清洁干燥,对于道路两旁的危险性器械设备,要进行及时的清理。另外还需要在浴室、楼梯等位置安装充分的扶手。对于每个老年患者都要给予充分的风险管理,实现护理人员自身护理风险意识的提升,做好药物风险管理。对两组患者的风险事件发生情况及护理满意度进行对比分析,得出相应的研究结果。

1.3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数据处理,计数资料利用x±s表示。

2结果

两组患者风险事件发生情况及护理满意度对比分析

在本次实验中,常规组60例患者中,护理非常满意18例,满意31例,不满意11例,护理总满意度为49(81.67%),风险事件发生率为12(20.00%)。风险管理组60例患者中,护理非常满意32例,满意28例,不满意0例,护理总满意度为60(100.00%),风险事件发生率为2(3.33%)。风险管理组患者风险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风险管理组患者护理满意率及护理总满意度明显优于常规组。

3讨论

对于老年患者来说,一般自身的年龄都比较大,因此自身的免疫力比较低。在老年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有可能需要进行长期的卧床治疗,十分容易导致出现压疮等其他风险事件的发生,这对于患者的后期康复有较为严重的影响。通过对我国老年患者跌倒发生率进行分析发现,跌倒患者占到所有老年患者的五分之一,在后续的治疗中,跌倒患者很多都会需要长期的卧床休息,容易出现不同程度的并发症。为了更好的提升老年患者的康复速度,更多的发呼出护理的重要作用,笔者在本文中将护理风险管理应用在老年医学科日常护理中,分析研究具体的应用效果,研究结果如下。

护理老人的常识篇6

【关键词】老年病人心理需求护理管理

中图分类号:R47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7-305-02

人口老龄化是我国目前的重要社会问题[1],老年病人在医院的入住比例也逐年增加,加之近几年医患矛盾所导致的激化背景下,认真了解老年病人入院时的不同心理需求,从而采取有针对性护理对策是提高护理质量,预防护患矛盾的必须前提和有效手段。本研究随机对收住三级医院内科老年病区住院病人中的60例进行自行设计问卷调查,了解老年病人的入院心理需求,对调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以期发现老年住院病人入院时的心理需求,并且相应提出护理对策。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入选对象均为2009年1~6月我院收住院的老年病人,

随机抽出60例病人进行问卷调查。所有病人神智清楚,能正确回答问题,问卷有效。排除标准:神志不清,精神障碍:不能正确自主回答问卷的病人。其中男35例,女25例。平均年龄(75±7.7)岁。体重(73.3±13.4)kg。身高(164±24.7)。cm。入院第一诊断心血管系统疾病18例,呼吸系统疾病15例,神经系统疾病10例,内分泌系统疾病9例,消化系统疾病8例。

1.2调查方法

病人入院办理住院手续以后,采用问卷调查法收集资料,由接诊护士发放调查问卷,病人在病房独立完成问卷评分,封闭问卷信封交回。调查问卷内容包括:病人的一般情况(年龄、性别、住院号、身高、体重),针对住院期间最常见的、询问频率最高的护理管理问题和要求共26个项目,内容包括专业水平、服务水平、交流能力、科室管理、病房辅助配套设施管理等护士长日常工作重点内容。调查中病人根据自己对该项目期望程度和表格中提供的标准,对每一个项目进行选择,选项包括“无所谓”、“希望做好”和“要求做好”三个。完成全部问卷调查以后,60份问卷均有效,全部问卷均交由另一个科室人员对问卷结果进行数据录入和统计分析。

2结果(表1)

表1调查结果(例)

3讨论

病人住院后在心理上会产生一定的变化,对于护理人员的工作会自然产生一定的需求,所有年龄的病人都会存在一定相同的、具有共性的心理需求[2],这一点在本研究中也得到体现。老年病人的心理需求特点主要表现在对护理工作细节上的更多要求,这一点也正与老年病人的慢性疾病特点和较长病程相吻合。

护士长是科室护理工作的领导者和管理者,直接对病区实施面对面的管理,在病区护理工作的动态运行中起领导、决策、指挥、监督等作用[3]。作为老年病区的护士长针对老年

病人的心理需求特点,在护理工作的决策中应当采取相应的措施以适应现在新的护患关系,除严格按照护理工作要求做好日常临床护理工作以外,对于老年病区的护理工作做出以下进一步的护理要求和护理管理决策更加有利于深化新形势下的护理管理工作。

3.1强调与老年病人反复沟通,耐心宣教的重要性

老年慢性期病人的病程一般较长,如中风后遗症,糖尿病病人,记忆力减退,容易沮丧不安,失去信心,产生家庭和社会累赘感,精神不振。护十长应要求护理人员经常与病人反复沟通,耐心向他们进行卫生知识宣教,使病人有信心配合治疗。

3.2强调加强老年病房生活设施的管理

老年病人住院时间长,对于病房内部的各项生活设施的使用需求必然多于青年病人,加之老年病人对一些电器设备的操作上存在一些困难,所以妥善解决好老年病人的病房生活设施的正常运转和使用方便,使病人尽快体会到温暖如家,减轻焦虑,增加信心,改善病人对疾病的消极心理。

3.3强调提高病区护士自身修养和专业素质

护士的庄重仪表,和善文雅的举止,年轻愉快的笑容,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让老年病人产生受到尊敬重视的感觉,护士与病人接触的时间往往多于医师,病人会在服药或者护理操作的时候,反复询问与自己治疗护理相关的专业知识问题,如药理知识和化验单结果的意义、正常值等,迅速、准确的回答就可以快速拉近护患之间的沟通距离,极大地取得病人和家属的信任。护士长在护理学习的安排上不仅仅要强调操作技能[4],针对于老年病的常见病种的病理、生理、药理知识的考核同样需要常抓不懈,并且经常性邀请专科医师进行小讲课、小讨论。

3.4强调护士对收费细节的进一步掌握

在没有实行全民免费医疗的大环境下,收费上的小失误常常可以导致病人和家属对于护理工作的极大不满意,虽然多数情况下为病人的误解,但是如果护士在与病人或者家属沟通时,如果可以细化解释收费步骤,分解收费过程,将大大减少病人对收费的投诉。护士长对于收费工作应当倍加注意和重视,不多收也不能漏收[5]。对于护理人员的日常工作训练时,加入常见医疗护理项目收费内容的讲解和考核,在一定时期内是相当必要的。

3.5强调认真倾听病人家属要求,并且细致解释与劝导

对于老年病人家属的意见及时解释、说服可以打消病人和家属的疑虑和误解,使病人对医护人员产生信任感,使他们愉快地接受治疗。同时,作为护士长也应当反复强调在与病人以及家属交流前,与医师取得一致性意见和结论的重要性,不要妄下结论,随便表态。

3.6创造好的病人交流平台

老年病人多是长期反复住院,病友之间长期生活在一个单元有可能出现一些纠纷事件,如果不能及时发现,妥善的处理,可能进一步妨碍到护士长对病区的有效管理。定期组织一些适合老年病人参加的互动娱乐活动,增进病友之间,医患之间,护患之间在不同场合下的了解,最终会惠及整个病区医疗、护理环境的改善。发现老年病人或者家属闻的纠纷后,及时、公正地处理,无法处理时及时上报、移交,可以促进护士长工作的贯彻和实施。

4总结

作为护理管理的主要执行人和决策人,针对老年病人的心理需求特点制定出适当的护理对策,可以改善护患关系,提高护理质量,真正实现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理念。

参考文献

[1]钟华荪.广州城区老年人生活质量的调查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1998,33(6):314.

[2]俞银娟.不同年龄住院病人心理需求的调查[J].护士进修杂志,2003,18(11):1022-1023.

[3]杨笔文.试论护士长的多元意识[J].实用护理杂志,2000,16(3):47-48.

[4]梁艳梅.新时期护士长管理技巧[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8,3(8):49.

护理老人的常识篇7

关键词:人性化护理;老年科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3763(2014)09-0246-02我院老年科住院患者多为60岁以上各类疾病患者,治疗和护理任务繁重。传统护理模式强调以疾病为中心,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护患关系和谐发展。人性化护理模式要求一切以患者为中心,满足患者和家属多方面需求。为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出院,塑造我院良好形象具有重大意义,我院在老年科开展人性化护理模式,为进一步探讨人性化护理模式的应用效果,本文选择2010年2月至2013年10月162例老年科老年患者作为护理对象,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0年2月至2013年10月我院老年科162例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男98例,女64例,年龄61~87岁。其中心肺疾病54例,脑部疾病36例,糖尿病41例,各类肿瘤31例。随机将患者分为护理组(81例)和对照组(81例),护理组男50例,女31例,年龄62~87岁。对照组男48例,女例33,年龄61~85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职业、文化程度、病因病情等方面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护理组实施人性化护理服务,根据老年患者心身需求,确定护理目标和护理模式。我院老年科患者年龄偏大,各脏器功能衰竭严重,病程长、并发症多,常伴有多种疾病。由于老年患者身体各项机能处于退化阶段,很多疾病康复周期较长,护理人员应根据服务对象的特征和需求,结合临床实际,逐渐规范人性化服务方法。笔者根据多年护理经验认为,老年科人性化护理服务基础包含以下几点:(1)健康教育。有针对性地对老年患者进行疾病正确认知、合理饮食、健康生活方式、合理安全用药、适度运动锻炼为主要内容的健康指导,可提高患者对自身疾病的正确认识,自觉采纳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预防疾病复发,明显提高老年病患者的生活质量。(2)心理疏导。老年患者病程长,多伴随多种疾病,身心俱疲,情绪易出现波动、心理压力较大,医护人员要及时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降低患者心理负担和负面情绪,使患者积极乐观面对疾病,并主动配合治疗。(3)舒适环境护理。重视日常查房,及时为患者更换衣物和床单,收拾日常用物,保持病房干净整洁,为患者提供一个舒适温馨的住院环境,让患者感受到在家的温暖。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方法,护理内容主要包括依据老年患者不同病情、对症实施护理,对患者临床症状缓解情况和生命体征变化情况进行常规监测,在此过程中不安排指定护理人员,不制定具有针对性护理模式。

1.3满意程度判定标准:对患者采取问卷调查方式,将结果分为非常满意、比较满意、满意和不满意(总满意率=非常满意率+比较满意率+满意率)

1.4统计学方法:将护理组和对照组实验数据录入到SpSS15.0统计软件中,并对相关数据进行研究和分析,检验标准为α=0.05,当p

2结果

通过两种不同护理模式,护理组总满意率为91.4%,明显高于对照组患(69.1%)。两组患者满意程度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表1两组患者护理满意程度对比

组别n非常满意

(n/%)比较满意

(n/%)满意

(n/%)不满意

(n/%)总满意

率(%)护理组8131(38.3)26(32.1)17(21.0)7(8.6)91.4对照组8118(22.2)10(12.3)28(34.6)25(30.9)69.13讨论

常规护理模式缺乏人文关怀,医护人员缺乏与患者、家属真诚有效沟通,常会引发纠纷;人性化护理服务模式要求“以人为本”,满足患者合理的各种需求,并使每个老年患者充分感受到我院广大医护人员的人文关怀精神,进而提高患者满意度。权威人士指出,人性化护理服务不仅能提高老年病患者的治愈率,还能缓解老年患者不安情绪,还能有效减少医疗纠纷,提升护患之间关系[1]。要求广大医护人员不仅要具备超一流业务能力,同时还要兼具人文主义服务意识,始终将患者利益放在首位。笔者认为,在为老年患者实施人性化服务时,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3.1心理干预:病程长、发病急、病情复杂多变,给老年患者造成严重心理负担。若患者紧张情绪得不到有效缓解,侧面上会加重心脏负担,不利于病情恢复[2]。医护人员要不断鼓励患者,告知目前相关疾病先进的治疗手段,并告知患者紧张和恐惧对病情缓解毫无益处。同时尽量争取家属的理解和配合,使患者情绪得到稳定,积极配合治疗,提高治疗成功率。

3.2真诚沟通、有效指导。护理人员应针对患者实际病情及时与患者、家属进行沟通,对患者和家属提出的问题,要予以耐心解释,做好疾病宣传和教育工作;同时做好用药指导、检查指导、生活指导和出院康复指导等工作,充分保障患者饮食安全和睡眠质量。

3.3突出人性化护理服务特征:老年患者普遍自尊心较强、失落感较重,同时希望得到照顾和尊重。在开展工作时要将“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深入到各个环节中,根据服务对象不同需求,强化人性化护理服务和周到服务。老年患者常会因为退休、丧偶、自身患病等因素产生孤独感和焦虑感,制定相应护理措施,倡导尊老敬老新风尚;在工作中护理人员主动服务、温馨服务,将舒适带给患者,把尊严留给患者,我们也收获微笑和感动。

3.4更新护理服务理念:广大护理人员转变服务理念是开展人性化服务的前提和保障,护理人员必须具备完善的知识结构,同时兼具人文主义关怀精神[3]。老年科要经常组织全科护理人员学习礼仪规范、心理护理学、良好沟通等相关护理知识,深入了解人性化护理服务内在涵义。为进一步提升护理人员人性化护理服务理念、意识以及自身综合素质,我科制定了相关护理人员文明用语和行为规范,使每个护理人员能够从老年患者特殊角度思考护理问题,并从细节处给予每位老年患者人文主义关怀,为建立和谐友爱护患关系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姜小鹰,肖惠敏.人口老龄问题与老年护理[J].中国护理杂志,2010,13(11):35~37.

护理老人的常识篇8

目前我国的养老护理人员主要是指养老机构的护理人员。我国养老护理护理人员严重的供不应求,无论是从人员数量还是人员素质都不能满足老年护理的需求;护理人员年龄结构偏大,一般是50岁左右的家庭主妇(很多属于兼职性质)。目前护理人员的水平较低,一般没有经过正规训练,只能达到基本照料的水平,缺乏医疗常识。由于我国还没有专门的老年护理服务人员的专门培训机构,护理人员资源分配严重的不平衡,广大农村以及中西部的大部分地区老年护理服务发展滞后,护理人员资源缺乏。

(一)老年护理人员供不应求随着老年人的护理需求增加,相应的老年护理人员的需求巨大。截至2011年底,我国每千人口注册护士数为1.66,《我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年)》中提出,到2015年,全国注册护士总数达到286万,每千人口注册护士数为2.07。从数据来看,目前我国每千人才拥有不足2个护士,然而护士偏重医学,并不是针对疾病预防和老年康复的。绝大部分护士因为养老机构中医疗服务风险高、工作强度大、工作环境较差、待遇低,并且也没有职业晋升的机会不愿意转岗到养老机构做老年护理工作,工作阅历丰富资质较高的医护人员更加不愿意进入到养老机构或者护理机构,因此,老年护理人员目前存在严重的供给不足问题。另外,我国没有建立完整的老年护理教育体系。我国护理医学教育经过长期的发展,已形成了从中职到研究生的不同教育层次,但老年护理专业的发展却相对滞后,尚未构建起与我国老龄化社会相适应的完整的老年护理教育体系。养老护理人员的教育资源投入较少,全国各大高校没有设置养老护理专业,护理人员培训不足,导致老年护理人员输出量较少,目前的职业技能培训学校一般设置护士类学科,涉及到老年护理的学校较少,种种因素导致养老护理人员的供给不能满足老年的护理需求。

(二)老年护理人员素质普遍偏低根据以往的调查,目前部分养老机构的护理人员不能称之为“老年护理人员”,养老机构的服务人员只是提供端茶送饭,洗衣之类的日常生活照顾,缺少医护常识,对老年人常患的慢性病和老毛病不能进行简单的治疗和护理,一旦老年人身体不适或者急性病发作,不能及时给予救助,使老年人往往错过最佳抢救时间。另外,部分老年照料人员服务态度差,对老年人身体状况和心理状态缺乏了解和关怀,不能满足老年人养老的心理期望。这些养老服务对老年人来说,属于比较消极的养老方式,会加速身体机能的老化,增加老人的精神焦虑感。由于我国护理教育的落后,以及对护理人员培训的缺乏,以及护理人员的思想观念使得老年照料人员素质普遍偏低,缺乏服务老年人的意识,缺乏工作热情,而且缺乏职业道德的规范和约束。

(三)老年护理人员的地区分配不平衡就农村地区而言,农村老年人数量庞大并且缺乏必要的养老资金,农村老年人口的养老、护理相比城市更加缺乏保障。一方面,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农村大量劳动力转移到城市中,空巢老人现象严重,养护老人的人员数量大量减少。另一方面,很大一部分的农村老年人口不仅不能享受养老和护理服务,还要承担一定的劳动,加剧了身体老化和病化的程度。农村老年人的疾病护理服务人员更是缺乏,农村的老年人能否得到基本的养老护理以及护理人员的配置,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而且难度比城市老年人的护理问题更大。尽管一些城市建立了养老护理院,护理人员素质较高,但是这种资源较少而且老年人护理成本较高,收入较低的老年人没有经济能力无法享受专业的护理人员服务。

二、我国老年护理人员培养的应对策略

针对目前我国老年护理人员存在的问题,主要围绕开展老年护理人员教育,加强职业态度培训,老年护理人员的政策扶持以及提高护理人员的社会地位等方面来培养一批满足当前养老、护老需求的老年护理人员。

(一)开展养老护理人员教育和技能鉴定建立多元化的护理教育体系。针对目前我国老年护理人员的多样性、差异性,建立多元化、多层次的教育模式以适应农村、城市的养老模式。就农村而言,目前农村主要是家庭养老模式,针对这种养老模式,全民特别是老年人健康教育,老年人自身的养老护理知识的培训和宣传尤为重要,老年人应该学会自我护理的常识。最重要的是开展护理教育培训班,老年人在家务农的子女必须参加学习,提高防病急救意识。考虑到农民的经济偿付能力,这部分培训应由政府拨款,对学习老年护理技能突出的子女给予奖励。另外,乡村诊所的医生应成为另一个重要的培训对象,可以对家庭养老的老年人及其子女提供更加专业的医疗护理知识。就城市而言,居家养老、社区养老和机构养老护理服务同时发展,同时还出现一些养老护理院这类护理机构,面对多元化的养老模式,对老年护理人员的教育应该多样化。对护理人员教育培训分为专科教育(大专、中专)、大学教育(本科、硕士),并对从不同层级毕业的学员进行资格认定,例如,借鉴会计行业,有从业资格证、初级、中级、高级,老年护理服务的资格鉴定根据教育水平、实际操作来颁发资格证书,对于不同等级的护理人员教育,教育年限不同。对于大多数老年护理人员来说,实践更加重要,理论学习时间和实践时间应合理分配。专科教育学生的来源主要是家庭妇女、失业再就业者和一些应届高中毕业生,不设入学考试。在学生入学半年后再进行考试,用来考核学生的护理从业知识和素质,注重护理理论学习和实践相结合。大学教育是针对高级护理人员而言,学生主要来自转岗医生、护士、大中专毕业生、大学生,主要培训高级护理人员和管理人员。同时,要对从业人员进行技能鉴定。有的地区开始注重养老护理人员的技能资格鉴定,以江苏省为例,注重护理人员的技能培训和鉴定,解决目前养老护理人员的不足,目前已经在全省先后建立15个技能鉴定所,开展养老护理员的职业技能鉴定,举办多期培训班,组织等级鉴定,目前护理队伍进入快速增长阶段。

(二)注重老年护理人员职业态度的培训护理人员的缺乏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人们对老年护理的职业态度问题,所以对护理人员的职业态度培训及其重要。提高护理人员的职业态度,护理情感起着直接决定以及导向的作用,能有效对护理学习工作具有积极的影响。调查表明,因此应该在护理人员的教育中加入“情感教育”,据调查只有4%护生认为老年护理有较好的就业前景,42%护生受传统思想的影响,对老年护理工作充满了各种猜疑,其他有的是为了文凭,并没有多少人有将来从事老年护理工作的打算。在进行老年护理专业知识培训外,还应该增加“情感护理”、“情绪护理”、“心理护理”模块。此外,培训教师是关键因素,除了需要对学生进行护理职业肯定,也要对老年护理从业人员应该积极宣传和正面激励。

(三)注重对老年护理人员心理护理教育的开展护理人员教育都要重视对护理人员开展心理护理教育,老年人的心理有其特点,焦虑不安是老年人最常见的心理问题,表现为烦躁、食欲下降、睡眠质量低等。容易感到孤独,需要家人、朋友的陪伴,情绪悲观消极,易猜疑,对生活没有希望等。提高老年人的护理服务质量,必须重视老年人的心理护理研究。护理人员在老年人的护理中发挥重要作用,护理人员必须掌握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帮助老年人改变不良的心理行为和生活方式,提高老年人的自我心理适应及调节能力,帮助老年人保持健康心态。因此,要重视心理护理教育,对提高护理人员的服务水平和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四)现有养老机构的医护人员的政策倾斜现有的养老机构的医护人员的待遇水平低,社会地位不高,政府政策应该倾斜,使老年护理人员得到更好的职业晋升通道,提高社会地位和待遇。政府职能部门在人才政策上对养老机构中的医护人员要有明确的倾斜力度,才能吸引更多的人才,留住人才。在养老机构内积极开展专业护理、医疗和管理人才的培训,特别是对老年护理人员进行免费岗位培训,可以定期送医护人员去医院学习进修,或者有机会到国外的护理机构参观学习,提高医护人员的整体素质,提升养老机构的护理水平,在原有养老机构的基础上使得养老机构服务质量的提升,为老年人提供更好的晚年服务,节省去医院就医的费用,使医院的资源向更多的年轻人提供,达到养老机构和医院医疗资源的合理利用。

护理老人的常识篇9

【关键词】内科老年患者风险管理护理效果不良事件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8月—2017年7月我院收治的内科老年患者420例,所有患者对本次研究均知情同意,将伴有听觉障碍、视觉障碍、沟通障碍患者,肿瘤终末期患者与脏器功能衰竭患者排除。按照信封随机分组模式将其分为2组(n=210,)。常规组男110例,女100例,年龄最小61岁,最大85岁,平均年龄(73.20±2.56)岁;96例神经消化内科,114例心血管呼吸内科。试验组:男112例,女98例,年龄最小60岁,最大87岁,平均(73.58±2.46)岁;92例神经消化内科,118例心血管呼吸内科。对比2组患者的基础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

1.2方法

常规组患者给予传统护理,对护理不良事件高发时间段进行重点关注,合理安排护理人力资源,加强人员风险意识的培训工作等。试验组患者加用护理风险管理模式,主要内容为:

1.2.1成立风险管理小组

由护士长负责,对日常护理工作中的风险管理事件重点进行观察,对患者的日常护理工作流程与制度进一步规范,并加强对护理人员风险管理培训工作,增强其风险防范意识。不定期进行小组检查,将不安全因素尽快消除。

1.2.2进一步完善风险预防机制

依据老年患者的病情、用药情况、既往病史等,综合分析其风险因素,识别护理风险事件,制定风险应急预案,包括如何对坠床、跌倒、用药错误、导管弯曲、导管脱落等情况进行有效预防,若出现护理风险,应及时采取科学合理的方式快速处理。对于新入院的患者,应主动向其讲解医院的规章制度,加强护理评估,依据评估情况给予针对性的护理方案。

1.2.3加强培训考核

依据护理人员职称、年资、临床经验等进行针对性的护理知识培训,重点加强护理风险管理培训,使得护理人员不断强化风险意识,加强风险监控力度,提高其应对护理风险事件的能力,有效预防护理风险事件。定期给予安全警示教育培训工作,将培训成绩与绩效考核、职称考评等挂钩,便于提高其培训积极性。

1.2.4强化日常护理工作

风险事件随时随地可能发生,所以说,日常护理工作的落实与强化十分重要。不同科室之间应严格落实风险预防机制,强化工作制度的落实,保证能够有条不紊地进行日常护理工作。重点落实护理人员交接班、临床用药、查对制度、分级护理制度等,以防出现跌倒、坠床等不良事件,不可太快改变体位,做到老年人起床三缓慢,若患者便秘,需加强饮食指导,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不可用力排便,患者外出检查时,应由护理人员带好急救物品陪同前往,以防出现意外。

1.3观察项目

对比2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选择我院自制的满意度调查量表进行分析,评价内容包括病区环境、护理服务、健康宣教、饮食指导等,评分范围0~30分,即十分满意表示评分≥25分,基本满意表示评分≥20分且25分,不满意表示评分20分[3]。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不良事件发生率

试验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

2.2护理满意度

试验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7.14%,明显高于常规组的81.9%(p0.05)。

护理老人的常识篇10

【关键词】社区护理;老年人;健康需求;护理干预

目前,我国社会的老龄化现象比较严重。同时,有些老年人的受教育程度较低,医学健康知识的缺乏使得他们更容易患病。为了评价社区护理干预对老年人健康行为的影响,本研究选取贵阳市某辖区内的124例老年人作为研究对象,对接受社区护理干预前后的健康行为进行了对比研究,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一般资料从辖区内随机选取124例老年人作为研究对象。从受教育程度来看,90例为文盲或半文盲,27例为小学,仅有7例为中学。从健康状况来看,有90例患有不同种类的慢性疾病,占总数的72.58%,剩余34例健康,占27.42%。

1.2干预方法

针对本组老年人进行详细的身体常规检查,并针对他们的饮食习惯、运动状况、心理状态、作息时间和用药情况建立个性化的健康档案。根据体检检查的结果将其分为健康组和慢性疾病组,分别为34例和90例。社区护理干预其主要内容包括心理咨询、健康教育、生活护理、康复指导、保健指导等方面,干预时间为12个月。针对本组研究对象的不同健康状况,分别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手段。

1.3统计学方法

本组研究数据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经统计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数据结果

被调查对象自然状况本研究共发出问卷124份,收回124份,经审核100份符合要求。对这些内容进行梳理,从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状况等方面统计被调查对象的自然情况。从统计的情况来看,目前老年人的学历较低、曾经从事的工作以体力劳动为主。

2.2健康状况

健康状况自我评价从问卷调查表中自我评价的数据来看,老年人对自己的健康状况比较满意,认为自我健康状况一般以上的占65%,仅有7%的老年人认为感觉很差。被调查者有82人日常生活完全能自理,占82%;有11人部分能自理,占11%;有7人不能自理,占7%。

患病情况被调查的老年人患病率较高的有糖尿病、高血压、心脑血管病等;稍低的有心理障碍性疾病、慢性支气管炎、耳聋、白内障、肿瘤、老年痴呆等;老年人患2种疾病以上占54%,慢性病患病率为71%。

就诊及接受护理情况对患病后就诊的去向及对社区医院的了解等的数据统计,可以看出,多数老人患病后,病情较重者都选择到二级以上医院就诊(包括各种医疗机构)。但仍有部分经济困难的老年人患病后不能及时就诊,病情较轻的多选择自行购买口服药物或到社区医院、私人诊所或请私人护士静脉点滴、肌注药物。多数老人患病后除住院有专业护理人员照顾外,在家基本得不到有效护理。有87%的人知道社区医院,接受过社区护理服务的占58%。

2.3社区老年人护理服务需求情况

通过老年人对护理需求情况的数据统计分析得出,绝大多数的老年人对社区护理和社区医疗机构认可度还是很高的,他们在这方面是有很大需求的。见表1。

表1老年人对护理需求情况

项目

社区护理

社区医疗服务机构

非常需要

需要

不需要

非常需要

需要

不需要

人数

67

16

17

58

35

7

百分比(%)

67

16

17

58

35

7

3贵阳市社区老年人健康需求的护理干预措施

3.1实施健康教育

护理人员不仅要向老年人提供护理服务,而且要对老年人进行健康教育,通过健康教育讲座的形式,向老年人讲解各类老年常见病、慢性病的防治知识,以及基本的卫生保健及家庭急救等知识,通过宣传教育的方式,使他们了解基本卫生保健知识,提高自身的预防保健能力,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并且让他们学会自我调节与疏泄,保持身心健康,以降低疾病发病率,提高康复治愈率,只有老年人积极参与进来,才能够真正促进、维护自身健康,预防疾病和损伤,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健康是生理上、心理上、社会上的安宁美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与残疾”。

3.2建立社区老年人健康档案

建立长期保存和动态管理健康档案,开展入户体格检查,发现健康问题及时处理,并且及时给予针对性的指导,尤其是对于心脑血管等慢病患者的护理,重点是高血压、糖尿病防治,设计探访记录本,记录每次随访血压、血糖、情绪、饮食、运动等情况;通过定期开展健康体检,掌握社区老年人的既往疾病、治疗及住院史、每次体检情况等全面详细的健康信息,发现问题及时与社区或上级主管部门联系。通过采用这种管理模式,能够掌握哪些是重点或高危人群,能够为老年人提供针对性的护理服务,使医疗资源得到合理利用,有利于老年人预防疾病、恢复健康。

3.3培养专业的老年人护理人才

业务素质不高、技术水平偏低、服务意识和竞争意识不强是目前社区卫生服务人员普遍存在的问题,难以适应社区卫生服务长期发展的需要,对社区护士进行相关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并考核。选择素质高、学历最低为大专的社区护士,并且要具备良好的人际交往和沟通能力,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以及丰富的理论知识,熟练掌握各项基本操作技能,能够满足群众对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

3.4对老年慢病患者进行针对性生活方式指导

对老年慢性病患者进行病情监测、用药指导、疾病治疗、保健知识宣教等。“为人类健康的生活而实施的照顾”是护理工作的根本理念,社区护理人员应该不仅要为老年患者提供护理工作,同时还应该对其进行健康教育,以帮助他们了解疾病预防相关知识,提高他们的自我保健意识,这才是真正意义上履行“预防疾病、维持生命、减轻痛苦、促进健康”的专业职责。通过对社区老年人健康行为教育,能够让老年人在自身的体保健中发挥主观能动性,并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实现提高和促进辖区居民的健康水平的目的。为老年人提供良好医疗保健服务,使老年人幸福健康地安度晚年。

总之,老龄化导致医疗保健需求的增加,以老人为本的社区护理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最佳途径。社区护理人员应从身体、心理、社会支持等层面评估社区老年人对社区护理的需求,使老年人适应生活,熟知如何保健,达到足不出户就可享受到预防、保健、治疗、康复一体化服务,提高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赵湘梅.鹤壁市老年人健康状况及社区护理需求的调查分析[J].医学信息,2013,26(2):182-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