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细胞生物学的任务十篇细胞生物学的任务十篇

细胞生物学的任务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2:43:23

细胞生物学的任务篇1

关键词:动物细胞工程;实验教学;教学改革

1加强安全意识培养

动物细胞工程实验主要在生物工程、生物技术专业开设。上述2个专业学生来自全国不同省份,各地中学生物学实验条件不同,学生实验水平参差不齐。此外,动物细胞工程实验中,会涉及病毒等微生物的实验操作,因此在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前设置了“安全教育、规范化操作、仪器的使用”这一准备教学环节。学生通过观看教师录制的视频资料,学习相关实验操作后,必须在线进行实验安全知识考核,测试通过后方能进入实验室进行动物细胞工程课程操作。如不合格,必须重新学习,直到考核通过,方可进入实验室进行操作。

2优化实验课内容

教学改革之前,动物细胞工程实验课主要包括细胞原代培养、传代、冻存等实验操作。虽然能涉及动物细胞操作内容,但系统性不强,与企业实际需求对接性差。因此,课程组成员对省内高校及生物医药企业进行调研,重新修订教学内容。根据企业生产岗位技能要求,编撰动物细胞工程实验课程工作手册。该手册下设若干工作项目,每个项目又包含任务书、准备单、工作流程、注意事项等内容。通过项目化教学使学生明确任务目标、了解工作流程。课程内容以吉林正业生物制品有限公司鸡新城疫疫苗生产岗位要求为基础,优化整合实验项目。改革中,删除鸡红细胞制备及融合这一实用性较差的实验项目,设置鸡胚成纤维细胞(CeF)培养的准备工作,鸡胚成纤维细胞的原代培养,鸡胚成纤维细胞培养过程的传代培养、培养过程的检测与观察,鸡胚成纤维细胞对鸡新城疫病毒(nDV)的培养,鸡新城疫病毒的鉴定,鸡胚成纤维细胞的冻存与复苏及非洲绿猴肾细胞(VeRo)的复苏与传代(拓展性实验)。

3改进教学方式

3.1项目化教学

在以往的实验教学中,通常采取学生课前预习、教师课上讲解、现场演示、学生完成实验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往往不能获得好的教学效果。本课程改革针对上述问题,围绕教学目标,以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团队精神为主线,教学方式做出如下改进:授课教师下发项目任务书,解析任务目标;学生自主成立团队,根据任务要求,通过查阅资料、讨论来设计实验方案,授课教师指导并完善实验方案;各团队以教师指导为基础,在团队负责人组织下,进行工作;完成任务报告单,组内进行汇报交流;实践技能考核;课程实践教学全部结束,以团队为单位,开展实践教学收获与心得汇报。

3.2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教学具有文字、图像、视频、音频等相结合的特点[2]。但在以往实验教学中,大多仅使用ppt中“图片演示”功能,忽视视频教学的应用[3]。因此,在本次教学改革中,将视频教学作为动物细胞工程实验教学的重要补充手段。课程组成员录制实验操作视频,使学生能对实验项目直观化。同时,课程组购买大量实验教学光盘,便于学生拓展知识面。

3.3虚拟仿真软件辅助教学

仿真教学又称模拟教学,是利用计算机软件模拟真实自然现象或社会现象,学生通过计算机软件扮演某一角色,从而进行技能训练的一种教学方法。虚拟仿真教学可在很大程度上补充客观条件的不足,能为学生提供近似真实的实验环境,从而提高学生职业及实践技能[4]。基于此,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在考察各兄弟院校虚拟仿真教学软件基础上,购买了莱医特虚拟仿真软件。在实验项目过程中,学生在观看课程组录制的实验操作视频后,可以在学院机房仿真软件上进行“预实验”,即通过软件进行原代细胞分离、换液、传代、冻存、复苏等基本细胞操作。通过仿真软件的“预实验”使学生能在头脑中对细胞操作有更直观的认识,同时,通过教学软件的考核,可以使学生初步了解细胞操作的注意事项,总体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提升教学效果。

4改革考试方式

客观公正、真实有效的实验考核体系,不仅能提高学生对实验的重视程度,也能调动学生对知识探索的积极性,增加学习兴趣,督促和引导学生日常学习情况和态度,从而提高实验教学的效果[5]。因此,课程组制定了适合该门课程的考核方式。包括技能考核、小组讨论、心得汇报、组员汇评、本人自评、实验效果、教师评价、奖励分值上述8项内容,其中技能考核、实验效果、教师评价各占20分,其余4项各占10分(以百分制计算)。通过考核方式的改革,使学生重视课前预习、课上实践操作、课后讨论,提高了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促进了学生处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使学生更加能适应日后的工作需求。将一部分实验内容交给学生自主设计,仅向学生讲授实验目的和原理,实验操作部分由学生独立完成。在实验教学中,教师仅发挥引导作用,试剂配制与器皿的灭菌等具体操作均由学生独立完成。通过上述措施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极大促进了学生创新创业素质的培养。学生们能够自主申报挑战杯项目、各级大学生创新项目与创新创业项目,各级生命科学竞赛等;能独立完成项目和毕业论文;还可承担教师的一部分研究工作,提升了自身的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

5存在不足与改进措施

5.1实验室配套设施不完善

学院细胞间实验室内的超净工作台数量不足,实验进行时,每位同学都需要动手操作,不能满足有限学时内的教学任务。导致学生频繁进出细胞间,实验材料出现污染情况。此外,在细胞冻存环节中,多组教师同时进行实验时,细胞冻存盒数量无法满足实验需求,只能用程序降温法。这不但增加了教师及部分学生的工作时间,细胞冻存效果也受到影响。因此,吉林农业科技学院计划今后增加细胞间面积与超净工作台等配套设施数量,提高实验课程效率。

细胞生物学的任务篇2

关键词:细胞生物学实验课教学改革

细胞生物学是生物技术专业的基础课程,它主要从显微、亚显微和分子三个水平研究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目前在生物学、医学、生物制药方面都有广泛的应用。而细胞生物学实验课的开设就是要让学生将课堂上学习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互结合,加强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同时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综合素质。目前,呼职院开设的细胞生物学实验为12课时,开设的实验内容主要是细胞膜通透性的观察、叶绿体的提取等,这些实验操作简单,学生锻炼的机会少,间接影响了专业课程的学习。等到第四学期开设专业课程实验时(如细胞培养实验),会发现学生的动手能力较弱,不利于高级应用型人才培养。所以,如何通过教学改革,改变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又能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是教育者们一直探索和思考的问题。

一、调整授课时间――使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密切结合

目前我院细胞生物学实验课在学期末开设,等理论课内容讲完,集中时间上实验课。这就给学生造成“理论是理论,实验是实验”,没有把它们有机结合起来;另外,学期初讲过的理论内容等到做实验的时候学生已经印象模糊,在上实验课的时候,老师还得花大量时间导入理论内容,才能开始本次实验的操作,不利于课时的充分利用。针对这个问题,要合理调整实验课的授课时间,让实验和理论“并排走”。在理论教学中,教师有针对性地在相关知识点上有意留下悬念,引导学生带着疑问去实验中寻找答案。这种方式,不仅解决了理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还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如讲到细胞凋亡和细胞坏死时,学生很容易混淆它们的特征,通过及时做“细胞凋亡现象的观察”这个实验,学生学到了知识,还能主动发现问题,和老师探讨或自己查阅资料尝试解决它,完成了既定任务的同时也完成一种学习实践活动。

二、调整教学方式――使学生由“被动”变“主动”

以往的实验教学是以教师为中心的知识传授型,教师会讲解实验目的、原理,学生不用动脑思考本实验开设的依据,只是机械的接受这些内容。如此看来,实验课和理论并无二致;而且由于时间的限制,教师都会提前做好学生在实验操作中所用的溶液或者对样品的长时间处理,学生只是重复实验书上的操作步骤。这种“教师包办”的教学方式降低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基于存在的这些问题,我们逐渐改变教学方式,主要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实验课中,我们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安排组织学生有序进行实验操作并对实验过程中产生的问题进行引导和帮助。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围绕教师安排的任务操作,在完成任务动机的驱动下,通过对理论课所学知识的主动涉猎和认真思考,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实验时的责任感,学生积极参与,完成任务后可收获成就感。

三、调整考核方式――全面考核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以往细胞生物学实验成绩主要是根据学生的实验报告进行评定,造成学生只重视实验报告的书写,很多学生上课敷衍了事,严重影响教师上课的积极性。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对考核评价方法进行了改革。实验总成绩由以前的实验报告90%+出勤10%,改变为实验设计占30%,实验操作占45%,实验报告结果占20%,出勤占5%,每次实验都要以这种方式给成绩,总成绩为每次实验成绩的平均。这种成绩评定方式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但是它能准确、客观地评价每个学生对实验操作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和学习效果,也制止了某些学生偷懒、浑水摸鱼取得实验成绩,鼓舞了勤奋好学的学生,真正达到以评促学的效果。

四、结语

实验课程的开设是将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有机结合的一门课程,如何上好实验课,不但对教师有严格要求,对教学设备亦有要求。实验课教师除了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还要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细胞生物学实验需要较复杂的仪器设备,这就要求学校加大投入,为学生开阔视野、加强实践操作能力提供便利条件。总之,要想让实验课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还需要教师继续努力,精心设计实验内容、合理安排时间和公平公正的考核制度,为培养全方位、高素质、能力强的应用型人才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细胞生物学的任务篇3

首先努力培养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使学生从兴趣出发,主动参与课堂,自主学习。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好的学习方法是成功的前提,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2021新学期生物教师教学计划,供大家参考。

新学期生物教师教学计划1一、高一学期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学习生物科学和技术的基础知识,了解这些知识在生活社会发展中的应用;提高对科学和探索未知的兴趣;具有较强的生物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搜集技能、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初步了解与生物科学相关的应用领域,为继续学习和走向社会做好必要的准备。养成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树立创新意识,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和社会责任感。

二、高一学期教材分析

人教版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一册(必修),包括生命的物质基础;生命的基本单位——细胞;生物的新陈代谢;生物的生殖和发育这几部分。学期的内容主要包括细胞的分子组成,细胞的结构,细胞的'代谢,细胞的增殖,细胞的分化、衰老和凋亡五部分。具体内容分析:

1、本部分内容是以细胞为主线,其中细胞学说建立过程以及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是重要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应重点关注。

2、组成细胞的蛋白质、核酸、糖类、脂质等有机物的结构和功能,以及水和无机盐的作用,这些是后续学习的基础。

在本部分内容中,蛋白质和糖类是重点内容,教学中要重点突出。

3、在教学时,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既是重点又是难点,而atp和酶、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的原理都与化学知识相互渗透,结合生产实践,了解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原理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有关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过程,教学时不要过深、过难。

4、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及特征是这部分内容的重点。

同时,要切实把握好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

三、高一学期教学重点与难点

细胞的分裂、分化、衰老和凋亡,既是前面所学细胞内容的延伸,也是理解生物体生长发育、遗传变异的基础和前提。其中细胞分化,高度分化的细胞仍具有全能性,细胞凋亡的含义,癌细胞的特征及细胞癌变的原因等内容是教学重点。包括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生物的进化、生物与环境、人与生物圈的基础知识。教学重点是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的基本原理和基本规律、生物和环境的关系以及人与生物圈的和谐发展。

四、高一学生情况汇总

1、在教学过程中,就不可避免的要对与高中课程衔接紧密的初中知识作适当补充。

2、现在的教材为了体现课程理念,要学生主动从教材外的资源中获取知识,如网络、教材光盘等,对于农村孩子来说条件所限,就不得不依靠老师从课堂中得到补充。

切实关注学生的情况,及时做出策略。

五、高一学期教学措施

1、灵活机动地采用多种不同的教学策略和方法,达成课程目标。

并且注重与生活实际、社会发展和生物科学新成果相联系。

2、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变学生为学习的真正主人,用研究性学习、探讨性学习的方法,

3、精心设计导语;

运用生动的语言;加强情感教育;精心诱导、强化教学。深入学习有关的教育理论和转变教育观念,在继承传统教育优势的基础上力争使自己的课堂教学有所创新和提高。4、提供相关的图文信息资料、数据;或呈现生物标本、模型、生活环境;或从学生的生活经验、经历中提出探究性的问题;

5、积极参加教研教改。

上好课,设计好教案,写好教学反思。

6、从社会关注的与生物学有关的热点问题切入。

在提出假设的基础上进行探究性方案的设计和实施。从微观上细心揣摩章节内容。将章节内容放在整个教材体系的大背景下考虑,使教学内容具有全面性和完整性,也使章节内容具有整体性和层次性。

7、重视探究性报告的撰写和交流。

培养学生通过文字描述、数字表格、示意图、曲线图等方式完成报告,并组织交流探究的过程和结果。使自己的教学思路更加清晰明了。

新学期生物教师教学计划2一、指导思想

遵照高中素质教育的基本原则:育人第一,升学第二。全面落实高中生物课程的基本理念:(1)提高生物科学素养(2)面向全体学生(3)倡导探究性学习(4)注重与生活实践的联系。

二、任务和目标

本学期教研室下达的任务是授完生物必修1—《遗传与进化》。我们的计划是在圆满完成任务的同时,还要实现一下目标:1、首先努力培养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使学生从兴趣出发,主动参与课堂,自主学习。2、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好的学习方法是成功的前提,好的学习习惯决定学生的一生。要教给学生了解生物学特点,并掌握学习生物学的特有方法,“授之以渔”。3、全面提高学生的生物学素养,使学生扎实地掌握生物学基础知识,为培养学生的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4、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提倡探究性学习,将探究式教学与讲授式教学有机结合起来,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努力开全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能力。注重生物学知识与生活、生产实际的联系,培养学生迁移和运用知识的能力。5、注重核心概念的教学。核心概念对学生概括和运用知识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必须加强核心概念的教学。

三、教情、学情分析

本学期我校高一生物教师得到充实,由两位生物教师担任生物的教学任务,可以说压力很大。为了保证教学的质量,我们生物备课组将加强集体备课,未经集体备课的课不上。我们平时要加强对课标、教材的研究,确保准确把握教材,少走弯路。

我校现在有学生530人左右,男女比例接近1:1,有10个教学班,其中文化班8个,艺体班2个,每人5个班,经过一学期的学习,学生有一定的进步,但总体来说,学生基础较弱,学习习惯不好,智力水平还可以,学生的自治能力较弱,学习方法欠缺。

四、完成目标任务的具体措施

1、加强集体备课:每周有一次大集体备课:确定下周的教学进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习题(考虑学生的实际,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做不同的试题)、作业情况;

协调各班的进度;反馈上周各班学习情况、完成作业的情况;安排下周的观摩课,评课的时间、地点。

2、改进方法、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每班找出2名生物成绩优秀的学生进行自我总结,然后进行总结,介绍给学生,让其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

教师要挖掘教材中和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地方,提高学生的兴趣;教师要提高自己的教学艺术(提高语言的表达能力、语言的感染力)。

3、加强学生生物实验的能力:课上时间进行基础知识的学习以及操作事项的说明,课下让学生自主完成实验(教师提前准备好实验材料,学生在周六、周日去实验室做实验)。

4、自我发展:本学期除了完成上级主管部门、学校的学习任务之外,我要通过报刊、网络学习专业知识,提高自己的能力。

另外积极参加各类教科研,积极撰写教学论文、认真进行教学反思,提高自己的教研能力。

5、开展生物兴趣小组活动:旨在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能力。

原则在学生自动报名的基础上开展活动。活动每2周开展一次,时间利用课外时间(晚上7:30—8:30),开展的内容包括:学习方法指导、重点难点突破、典型习题点评、讲座等等。

新学期生物教师教学计划3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学校和年级要求,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为指导,以新大纲、新考纲为扶手,学习领会并贯彻实施高效课堂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充分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自信和挖掘学生潜力,坚持“自主、合作、探究”的新课程理念,以昌乐二中的模式为基础,以杜郎口中学的措施为途径,以衡水二中的效果为目标,全力构建高效课堂模式。

二、工作目标:

根据本校实际,本学期教学内容主要是生物必修一《分子与细胞》,本模块有六章内容,主要包括组成细胞的分子、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以及细胞的生命历程。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促进高效课堂教学改革的全面实施,在生物教学中贯彻执行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老师是学习的帮助者的精神,全面培育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本学期的主要任务如下:坚持贯彻“抓中间,促两头,面向全体、夯实基础”的战略思想。注重“双基”,踏踏实实地进行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教学,并做到及时反馈巩固,一步一个脚印打好基础;在完成基础知识教学的前提下,逐步通过有针对性的训练培养学科能力。教师要在备课、导学案编制、作业批改、考试分析等各个环节上做的更细、更实,做精做优。

三、学情分析:

本学期我带高一2、4、8、13、17五个班的生物教学。其中2班和4班为强化班,是年级中的精华,基础好,反应快,一点就通,因此对该班学生需要高标准高质量,在夯实基础知识的前提下,有意识地向高考挺进,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促使他们更加严谨、谦虚,不断超越自己。8班为实验班,重点是抓双基促养成。而17班为普通班,学生基础差,底子薄,大部分人自我管理控制能力差,所以对于这部分学生应该以抓养成教育为主,教育他们学会做人,同时注重双基教育。

四、具体措施:

1、加强集体备课工作,编写优质高效的导学案。

2、坚决贯彻“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教学原则,根据高校课堂“问题引导—先思后教—及时训练”的基本课堂教学模式,探讨不同课型的特点,制定出不同课型的基本框架,注意把握教学的深度和广度。

该讲则讲,该舍则舍,确保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坚决反对“满堂灌”“满堂练”,做到讲练结合、教学并重。

3、强化基础知识教学。

高考主要测试考生在中学所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运用基础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教学过程要使学生做到深入理解所学知识,清晰地熟悉某个知识与其他知识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并知道使用这些知识的条件和步骤,引导学生学会组织相关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加强学法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兴趣。

发挥学科优势,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要结合生产、生活实际进行教学和开展各项活动,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生物课堂教学充满激情和活力。

5、要落实好教学常规。

我会在备课、上课、作业的布置与批改、单元检测及落实上下功夫,尤其要做到:没经讨论的学案不印;自己不做的题目不发给学生;不能批改的作业不布置给学生,批不了的单元过关题不考。备课既要突出备知识,又要体现知识传授过程的设计,要根据学生实际和教师自己的特点,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6、互相听课、评课,扬长避短,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质。

7、认真抓好学生良好学习习惯、作业习惯、考试习惯的培养。

8、积极参加课程培训,提高专业素养。

9、加强高一新生的思想教育。

高一新生思想差异很大,生物课的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渗透理想教育,对学生不良的行为习惯要配合班主任予以纠正,避免只教书不育人的行为。

新学期生物教师教学计划4一、高一学期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学习生物科学和技术的基础知识,了解这些知识在生活社会发展中的应用;提高对科学和探索未知的兴趣;具有较强的生物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搜集技能、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初步了解与生物科学相关的应用领域,为继续学习和走向社会做好必要的准备。养成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树立创新意识,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和社会责任感。

二、高一学期教材分析

人教版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一册(必修),包括生命的物质基础;生命的基本单位——细胞;生物的新陈代谢;生物的生殖和发育这几部分。学期的内容主要包括细胞的分子组成,细胞的结构,细胞的代谢,细胞的增殖,细胞的分化、衰老和凋亡五部分。具体内容分析:

1、本部分内容是以细胞为主线,其中细胞学说建立过程以及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是重要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应重点关注。

2、组成细胞的蛋白质、核酸、糖类、脂质等有机物的结构和功能,以及水和无机盐的作用,这些是后续学习的基础。

在本部分内容中,蛋白质和糖类是重点内容,教学中要重点突出。

3、在教学时,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既是重点又是难点,而atp和酶、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的原理都与化学知识相互渗透,结合生产实践,了解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原理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有关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过程,教学时不要过深、过难。

4、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及特征是这部分内容的重点。

同时,要切实把握好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

三、高一学期教学重点与难点

细胞的分裂、分化、衰老和凋亡,既是前面所学细胞内容的延伸,也是理解生物体生长发育、遗传变异的基础和前提。其中细胞分化,高度分化的细胞仍具有全能性,细胞凋亡的含义,癌细胞的特征及细胞癌变的原因等内容是教学重点。包括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生物的进化、生物与环境、人与生物圈的基础知识。教学重点是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的基本原理和基本规律、生物和环境的关系以及人与生物圈的和谐发展。

四、高一学生情况汇总

1.在教学过程中,就不可避免的要对与高中课程衔接紧密的初中知识作适当补充。

2.现在的教材为了体现课程理念,要学生主动从教材外的资源中获取知识,如网络、教材光盘等,对于农村孩子来说条件所限,就不得不依靠老师从课堂中得到补充。

切实关注学生的情况,及时做出策略。

五、高一学期教学措施

1.灵活机动地采用多种不同的教学策略和方法,达成课程目标。

并且注重与生活实际、社会发展和生物科学新成果相联系。

2.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变学生为学习的真正主人,用研究性学习、探讨性学习的方法,

3.精心设计导语;

运用生动的语言;加强情感教育;精心诱导、强化教学。深入学习有关的教育理论和转变教育观念,在继承传统教育优势的基础上力争使自己的课堂教学有所创新和提高。4.提供相关的图文信息资料、数据;或呈现生物标本、模型、生活环境;或从学生的生活经验、经历中提出探究性的问题;

5.积极参加教研教改。

上好课,设计好教案,写好教学反思。

6.从社会关注的与生物学有关的热点问题切入。

在提出假设的基础上进行探究性方案的设计和实施。从微观上细心揣摩章节内容。将章节内容放在整个教材体系的大背景下考虑,使教学内容具有全面性和完整性,也使章节内容具有整体性和层次性。

7.重视探究性报告的撰写和交流。

培养学生通过文字描述、数字表格、示意图、曲线图等方式完成报告,并组织交流探究的过程和结果。使自己的教学思路更加清晰明了。

新学期生物教师教学计划5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学校和年级要求,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为指导,以新大纲、新考纲为扶手,学习领会并贯彻实施高效课堂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充分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自信和挖掘学生潜力,坚持“自主、合作、探究”的新课程理念,以昌乐二中的模式为基础,以杜郎口中学的措施为途径,以衡水二中的效果为目标,全力构建高效课堂模式。

二、工作目标:

根据本校实际,本学期教学内容主要是生物必修一《分子与细胞》,本模块有六章内容,主要包括组成细胞的分子、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以及细胞的生命历程。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促进高效课堂教学改革的全面实施,在生物教学中贯彻执行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老师是学习的帮助者的'精神,全面培育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本学期的主要任务如下:坚持贯彻“抓中间,促两头,面向全体、夯实基础”的战略思想。注重“双基”,踏踏实实地进行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教学,并做到及时反馈巩固,一步一个脚印打好基础;在完成基础知识教学的前提下,逐步通过有针对性的训练培养学科能力。教师要在备课、导学案编制、作业批改、考试分析等各个环节上做的更细、更实,做精做优。

三、学情分析:

本学期我带高一2、4、8、13、17五个班的生物教学。其中2班和4班为强化班,是年级中的精华,基础好,反应快,一点就通,因此对该班学生需要高标准高质量,在夯实基础知识的前提下,有意识地向高考挺进,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促使他们更加严谨、谦虚,不断超越自己。8班为实验班,重点是抓双基促养成。而17班为普通班,学生基础差,底子薄,大部分人自我管理控制能力差,所以对于这部分学生应该以抓养成教育为主,教育他们学会做人,同时注重双基教育。

四、具体措施:

1、加强集体备课工作,编写优质高效的导学案。

2、坚决贯彻“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教学原则,根据高校课堂“问题引导—先思后教—及时训练”的基本课堂教学模式,探讨不同课型的特点,制定出不同课型的基本框架,注意把握教学的深度和广度。

该讲则讲,该舍则舍,确保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坚决反对“满堂灌”“满堂练”,做到讲练结合、教学并重。

3、强化基础知识教学。

高考主要测试考生在中学所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运用基础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教学过程要使学生做到深入理解所学知识,清晰地熟悉某个知识与其他知识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并知道使用这些知识的条件和步骤,引导学生学会组织相关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加强学法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兴趣。

发挥学科优势,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要结合生产、生活实际进行教学和开展各项活动,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生物课堂教学充满激情和活力。

5.要落实好教学常规。

我会在备课、上课、作业的布置与批改、单元检测及落实上下功夫,尤其要做到:没经讨论的学案不印;自己不做的题目不发给学生;不能批改的作业不布置给学生,批不了的单元过关题不考。备课既要突出备知识,又要体现知识传授过程的设计,要根据学生实际和教师自己的特点,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6、互相听课、评课,扬长避短,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质。

7、认真抓好学生良好学习习惯、作业习惯、考试习惯的培养。

8、积极参加课程培训,提高专业素养。

9、加强高一新生的思想教育。

细胞生物学的任务篇4

2010年2月28日美国新科技公司通过美国国务院和美国商务部对其公司资质,研发生产的CeLLFooD(细胞食物)高科技属性及知识产权方面的严格审核,3月19日美国新科技公司董事长Kevina.negeret完成了与上海世博会美国国家馆联合主席艾秋兴女士的合同签署,正式成为2010年上海世博会美国馆指定合作健康品,在美国国家馆荣誉展出。

CeLLFooD(细胞食物)为什么能成为上海世博会美国馆指定的合作健康品呢?原因有五!完全符合美国馆的主题所囊括的美国精神的核心价值观――“可持续发展、健康生活以及技术与创新”。

一、独家配方,安全高效:赛鼎牌细胞食物是被爱因斯坦称为“天才中的天才”的艾瓦雷特・史多雷先生的独家配方,其富含精选自地球未开垦土壤中的植物化石和新西兰南方纯净海域的人体所需的78种离子态矿物元素、17种氨基酸和34种酶等营养素。CeLLFooD(细胞食物)。经过长期的科学研究与临床验证,没有任何的毒副作用,是食用最简单、疗效最迅速、适用人群最广、无任何毒副作用的营养补充剂。

二、科技大奖,全球领先:CeLLFooD(细胞食物)被誉为“细胞补养专家”从1946年的营养口服液到1956年的净水滴剂:从1967年的“大地回春”到1976年的独家配方:在1997年还获得了由美国亚特兰大国际名人选拔会颁发的“先进科技奖”。2006年引进中国之后还先后荣获第九届中国国际保健博览会指定产品奖,2009年上海国际健康健美长寿论坛暨健康产业博览会优秀产品奖。

三、权威验证,品质卓越:日本卫生部使用核磁共振分析仪对CeLLFooD(细胞食物)进行测试,科研人员说:“我们使用核磁共振分析仪测试细胞食物,得到的结果令人不可思议一一核磁共振测试结果最佳为+20,CeLLFooD(细胞食物)的测量数据有些超过此最佳值,CeLLFooD(细胞食物)是非常好的产品。”CeLLFooD(细胞食物)被引进中国后,又经过上海复旦大学、上海市肿瘤研究所等国内权威机构进行科学检验,上海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做的关于细胞食物的溶解氧测试:上海市肿瘤研究所做的关于细胞食物的“细胞供氧、无毒副作用、对肿瘤细胞的作用”的试验;测验结果同样令人非常满意。

细胞生物学的任务篇5

[关键词]思政;药学;免疫学;教学

1科学故事增加趣味性,培养爱国和敬业精神

科学故事增加了免疫学教学的趣味性,能够激发学习兴趣,还能够培养学生爱国和敬业精神。比如在介绍疫苗的时候,可以讲述我国古代医生种痘预防天花,由此开创人类天花预防之先河的故事,激发学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在介绍巨噬细胞的时候,讲述一位差点自杀的现代免疫细胞学开拓者梅契尼科夫在科研道路上如何越挫越勇,最后发现巨噬细胞的故事,一起学习科学家兢兢业业、至死方休的攻坚精神,让学生了解每一项科学发现,每一次技术进步,都闪耀着敬业精神的光辉,润物细无声的让学生明白了什么是敬业精神。今后要兢兢业业工作,刻苦钻研业务和技能,努力提高服务质量,承担起社会责任并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在介绍抗体形成机制的时候,讲述诺贝尔生理学奖获得者杰尼提出的抗体形成“天然”选择学说开创免疫学新纪元的故事,告诉学生什么叫“浪子回头金不换”。讲述科学故事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学生听完这些励志故事以后,由于在情感和心理上已经接受了这些有故事背景的学习内容,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即便有些知识很难理解,也能化困难为动力,教学效果自然会提升,同时爱国和敬业精神等人文素养也得到了培养。

2新药促发学习动力,树立终身学习理念

在讲解免疫学预防和治疗的时候,通过介绍不断涌现的免疫新药物,使学生认识到自身知识的匮乏,同时让学生知道,作为未来的药学服务者,只有准确、及时地获取药物相互作用、并发症、特殊人群用药等各方面药学信息,才能提供优质的药学服务,以此促发学习动力,提升教学效果,并帮助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3辩证法促进知识理解,培养辩证思维

辩证思维简单来讲就是要看清事物的两面性。免疫有“两面性”,对机体既有“有利”的一面,可以防御病原微生物的侵害,消除损伤或衰老细胞,消除突变细胞,又有“不利”的一面,会导致自身免疫性疾病和超敏反应的发生,即免疫是一把“双刃剑”。而免疫分子抗体、补体的功能同样涉及了“有利”和“不利”两方面。在讲解上述内容的时候,可以引入辩证法,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另外,免疫中的“自我”和“非我”是相对的概念,也体现了辩证法。对于眼晶状体球蛋白、精子等自身抗原,虽然是自身成分,但是由于某些屏障的阻隔,从未和自身免疫细胞见过面,当某一天有幸和自身免疫细胞相遇的时候,然而不幸便在此时发生了,免疫细胞会把眼晶状体球蛋白、精子等自身抗原当作“非我”的成分,即外来物质而进行攻击。通过知识的讲解,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让学生意识到,凡事都有对立的两个方面,凡事都是相对而言,要用辩证的眼光去看待问题,当成长过程中遇到不利因素,应敢于向命运挑战,敢于向不利因素挑战,变不利为有利。在教学过程中,引入这方面的“思政”元素,学生从辩证法的“两面性”过渡到免疫学的“两面性”,实现了新旧知识的融通,有利于提高学习效果,反过来,对免疫学“两面性”的学习又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辩证法“两面性”的理解。如果药学服务人员能够运用理论知识、实践经验和辩证思维进行推理判断,不仅可以增强工作能力,还可以避免药患纠纷的发生。

4新闻报道鲜活免疫学知识,培养爱心和奉献精神

在讲授免疫细胞的发源地“骨髓”和集落刺激因子时,导入了中央电视台等媒体共同关注的栏目报道“任爽身患绝症,千里寻亲”的故事[4],湖北女大学生路敏给她捐献骨髓造血干细胞的过程中,就用到了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学生就能很快理解骨髓和该细胞因子的作用,使枯燥的知识变得鲜活生动,而且在教书的同时也达到育人的目的,培养爱心和奉献精神,为提供优质药学服务提供了支持,因为药学服务不仅要有全心全意为顾客排忧解难的奉献精神,还要有爱心,能够理解和包容顾客的误解。

5日常行为切入免疫学教学,培养健康理念

学生日常行为贴近学生生活,以学生日常不良习惯切入免疫学教学,更接地气,还可以培养健康理念。在介绍“免疫系统”的时候,以学生带着早餐进教室、睡眠不足、缺少运动等为例,讲述早餐、睡眠、运动对免疫系统维持正常免疫功能的重要性[5],让学生意识到,要让免疫系统正常工作,就要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在介绍“免疫系统”过程中神经内分泌网络对免疫系统的调节作用时,给学生讲讲为什么不良情绪会导致免疫力降低,容易生病,如此不仅增强了学生对免疫系统及其调节方式的理解,还能够使学生意识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有好心情,才能有好身体,才能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接班人。

6艾滋病激发求知欲,培养道德观和人文关怀精神

艾滋病是大家熟悉的疾病,以熟悉的疾病导入免疫学教学,讲授免疫学知识,学生更容易接受,也更容易理解。比如,在介绍抗原决定簇之前先给学生讲艾滋病防治现状,因为艾滋病病毒变异极其迅速,所以难以研制特异性疫苗,至今无有效预防方法,对人类健康构成极大威胁,然后提出问题“变异发生在何处?”引发学生思考,教师随后引入抗原决定簇教学内容,这种启发式教学能够大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升学习效率。讲艾滋病可以培养人文关怀精神。艾滋病已经和“道德败坏、伤风败俗”等同起来,人们像躲瘟疫一样躲避艾滋病人,然而许多艾滋病人和感染者其实是无辜的,是受害者。作为未来的药学服务人员,应该学会换位思考,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理解他人,宽容待人,减少歧视,尊重患者的隐私,慎言守密,有仁爱之心。讲艾滋病还可以培养道德观。艾滋病的传播不可避免地涉及道德问题,在仍未取得治愈艾滋病有效方法的当下,道德力量在艾滋病防治中就显得尤为重要,倡导忠诚、责任、亲情等理念,牢筑艾滋病防治的首道防线。

细胞生物学的任务篇6

太空中最多的生物

当人们谈到太空居民时,首先想到的是航天员,有人也可能会想到为了进行医学和生物学实验的动物、植物和细菌,但很少有人会注意到这些生物本身携带的细菌。实际上,在围绕地球轨道旋转的航天器上,数目最多的生物是生物体自己带上去的细菌。在我们的身体内到处都有细菌,它们中的大多数栖息在我们的内脏中,更多的是溜到我们吃的食物里和我们所呼吸的空气中。仅在一名航天员的内脏中,就有数以亿万计的细菌生活着,例如在结肠中就有1014个细菌,手和嘴里的细菌超过亿万个。实际上在人体内细菌的数量超过人体细胞的数量。这些紧紧粘附在人体中的细菌,人走到哪里,它就跟到哪里,哪怕进入月球和火星,它们都会紧追不舍。那么,人们首先提出的一个问题是“太空旅行对细菌有何影响?”“太空中的细菌是变老实了,还是更猖狂了?”。

太空细菌更狠毒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美国和俄罗斯付出了巨大的经费和人力,他们在太空中和地面进行了航天失重对细菌影响的研究。在太空中进行这方面的实验有些困难,不仅要花费巨额的实验经费,很多实验条件在太空也不具备。为此,美国宇航局的科学家们设计了一个模拟失重的装置――回转仪,这是一种可以模拟低重力对生物体影响的装置。当将细菌放到仪器上的液体容器里时,回转仪开始慢速地旋转起来。在旋转器里,悬浮在液体中的细菌受到离心力的作用,但它们的受力方向是随着回转仪的旋转在不断地改变的。从一段时间里来看,作用在细菌身上力的总合为0,这样就好像细菌处在失重环境下一样。这个方法是目前公认的、可以模拟失重影响的方法,航天医学研究者们常常采用这种装置进行失重对植物、细胞影响的研究,当然也可以用这种方法观察失重对细菌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模拟失重条件下,沙门氏菌发生了改变。在回转仪中的细菌生存能力增强了,它们对胃酸和热的抵抗能力更强,而且也有更好的办法躲避人体巨噬细胞的攻击,巨噬细胞是人体免疫系统中的卫士,它可以吞噬侵入人体的细菌,维护人体的健康。地面和太空实验说明在失重环境下,沙门氏菌的繁殖能力和生存能力都增强了。众所周知,沙门氏菌是对人体不利的细菌,它是引起人胃肠道疾病的罪魁祸首。它侵入到人体后,会引起人体严重的胃肠道反应,使人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航天中沙门氏菌的变化,提示其他危害人体的细菌也可能出现同样毒性增强的改变,这对航天员的健康会造成很大的威胁。

人体的免疫功能下降

在我们的身体内到处都是小侵略者:细菌、病毒、原生动物。它们中一些对人体是不利的,另一些是有利的。通常情况下,它们不会对人体构成一种威胁。因为在我们身体中,有一个强壮的免疫系统,它像一个严密的检查站,对身体内的外来者进行严格检查,绝不会放过对人体有害的入侵者,也不伤害对人体有利的细菌。它们在我们的身体没有出现问题以前,就可以发现和消灭病原体,使它们不能危害人体。所以,没有免疫系统,人就不能生存。

在太空中,我们的免疫系统发生了改变,免疫系统的战斗力减弱了,特别是免疫细胞的战斗力下降了。人体的免疫系统是十分复杂的,在这个复杂的系统中,主要斗士是游遍全身、与病菌做斗争的免疫细胞。人体中有各种各样免疫细胞;其中两种免疫细胞的战斗力最强,一个是B细胞,它可以释放出抗体――蛋白质,可以辨识出细菌或其他引起疾病的侵入者,将它们包围,然后消灭它们。另一个是t细胞,它是免疫系统的战士,可以对病原体发动进攻和消灭它们。

在太空中,这些细胞变得迟钝了。例如,t细胞的繁殖能力下降了,淋巴细胞的数目减少了,而且战斗力下降了。它们中的很多细胞好像突然变老了,移动起来慢了,不能很快到达细菌入侵的地方,也不能有效地相互沟通消灭细菌。实际上,它们似乎无法很好地执行消灭入侵病原体的任务了。

太空飞行可以使细菌的繁殖能力和毒性增加,又可以使对抗它们的免疫系统战斗力减弱,这种双重的作用,使太空中的细菌变得更猖狂了。不仅如此,航天中的失重环境还可以影响人体的所有生理系统,例如它可以引起心血管功能下降、航天运动病、航天贫血症、骨质疏松、肌肉萎缩。这样,航天员在太空更容易得病。在太空发病与在地面上不同,某些病在地面上不会致命,在航天中可能致命。而且,随着飞行时间的延长,人发病的机会增多,有些病在地球上是很容易处理的,在太空中却变得很复杂。如流行性感冒,如果在地球上发生,将病人隔离,给予适当的治疗很快就会好。但在太空中,在飞船这种密闭、狭小的环境中很难将航天员隔离,舱内空气不能与外界相通,更增加了感染的机会。航天员工作都是一个萝卜一个坑,病倒几个就会影响飞行任务的完成。同时,航天中没有足够的医疗设备、药品和医务人员,对一些疑难的病就很难做出准确的诊断和及时的治疗,往往会贻误病情。

细胞生物学的任务篇7

关键词:tBL;教学模式;细胞生物学;实验

中图分类号:G642.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1-0257-03

细胞生物学不仅是生命科学的重要基础学科之一,也是现代医药学、生物技术领域、畜牧业、水产养殖等行业的重要基石。同时,它还是一门实验性较强的学科,通过实验可以让学生将理论知识融会贯通。一直以来,细胞生物学实验“以教师为中心,以验证为中心”的旧教学方式大大地阻止了学生实验的积极性和创新性。要怎样改变细胞生物学的实验教学来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知识、独立思考问题,以及运用实验手段来探索生命的本质和现象,目前是细胞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需要思考的问题。以团队为基础的学习(team-basedlearning,tBL)是上世纪70年代的美国oklahoma大学LarryKmichaelssen教授创立的。与传统的以授课为基础的学习(lecture-basedlearning,LBL)教学模式有着很大的不同。tBL不再是以教师讲授为中心,而是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中心,以学生团队式合作学习为主,注重培养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培养主动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一种有效促进学习的新型教学模式。目前,tBL教学模式已在我国中山大学、三峡大学等高校广泛应用,特别是在临床、解剖等医学基础课程和信息素质教育课程的教学中已得到普遍认可。虽然在我国已有很多院校在不同程度上开展了tBL教学法的探索和研究并得到不同程度的好评,但没有得到推广和应用。针对细胞生物学实验课程的性质,将tBL教学法应用到细胞生物学实验课程中,拟为tBL教学模式在《细胞生物学实验》课程中的推广进行一些探讨,提供一些思路。

一、tBL教学模式设计与实践

细胞生物学实验课程教学以理论课程为基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对实验仪器要求较高,因此开设此课程的宗旨是使学生掌握细胞生物学实验设备的操作方法。使学生更加牢固地掌握基础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动手和科研能力。

1.团队组建。将我院2011级生物科学本科班60名学生分为15组,其中每组为4人。分组时对组内成员进行调配,以达到组与组之间的均衡,再由成员分推选出一名组长,小组必须合理组织,合理管理,组员需要有责任意识。分组时要遵循的原则是既要使小组内的各种资源均衡,还要保持小组内成员稳定不变,减少影响小组内部凝聚力的因素。

2.教学准备。根据《细胞生物学实验》教学大纲要求,教师将需要了解与掌握的内容提纲预先告知学生,在tBL教学之前让学生对将要开展的实验进行预习。运用tBL教学法,学生根据老师拟定的教学提纲,实验室具备的实验器材,结合课程内容,进行实验前的自我研读和仪器、材料准备。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提高学生主动性的要求。

3.教学实施。(1)个人测试。在课堂开始的前十分钟,给每位学生发放一份复选题,题目覆盖此次实验课的实验目的、实验原理、操作步骤及其注意事项,要求学生运用之前所学到的知识来完成。之后参照分组,各组共同回答同样的复选题测验,并交出共识建立之后的答案,最后老师来分析、总结。个人测试有助于教师了解学生学习知识的情况,有利于教师调整和安排教学进程。(2)组间交流。接着进行组间交流发言,其中某一小组选举一名代表,上讲台把本组觉得重要内容、必须重视的注意事项向其他组的同学汇报,其他组的同学与该组交换意见,共同寻求保证实验成功的可行性方法。教师在一旁听证,记录各小组在讨论中存在的问题、小组的发言次数及发言的质量。在此过程中,教师应鼓励不爱发言的学生发言,参与到讨论中,必要时对不发言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提问。(3)实验进行。实验进行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及时指导学生对实验进行阶段性总结。教师总体掌控任务的执行,注意随时为学生调整实验任务,让学生就实验内容进行深入的思考,发现实验探索生命本质成功的关键。实验结束后,要求学生及时记录实验结果,最后各组选派一名代表展示实验结果,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优秀学生带动差生,综合提高班级水平。评估提高实验结束后收集实验结果,要求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讨论,最后撰写实验报告。

二、tBL教学调查研究

研究采用问卷调查。课程结束后对全班学生进行调查。教师参考相关研究后设计调查问卷。调查问卷包括:实验前是否进行课前预习;是否有利于提高文献检索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际交往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学习主动性;是否有利于提高实验动手能力;是否有利于增强团队协作意识;今后是否继续使用tBL教学模式等问题。

三、结果

60份调查问卷全部收回,收回率100%,其结果见表1。调查结果98.4%的学生认同tBL教学法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98.4%的学生认为能提高文献检索能力,95.1%的学生认为能提高人际交往能力,96.8%的学生认为能促进课前预习,96.7%的学生认为能提高动手能力,96.7%的学生认为能增强团队协作意识,96.7%的学生认为能使他们建立自主学习的观念,96.8%的学生认为tBL教学法能使课堂教学气氛活跃,95.1%的学生认为能更好地使他们理解课堂内容,91.7%的学生认为tBL教学法能及时解决学习问题,95.0%的学生认为能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98.4%的学生认为今后应继续使用tBL教学模式。

四、讨论

细胞生物学实验传统的教学主要以教师讲解理论知识,学生验证为主。学生被动地学习知识技能,不能激发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而采用tBL教学模式在教学中的优点与不足具体讨论如下:

1.使实验课教学能在更高层次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调查结果表明有96.7%的同学对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表示认同。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较,tBL教学模式更注重学生的主体性,教师精心设计一系列必要的知识内容,促使学生课前预习实验内容、操作步骤、注意事项,查阅相关文献资料解答疑惑,使其理论知识得到不断巩固与加强。学生用更多的时间去验证实验,可以发现自己在实验中的不足,激发学生去改正并且提高实验操作能力。

2.向后进生提供帮助与支持。tBL教学模式以团队为单位,小组成员无论是理论还是实验操作技能存在不足的,都会在个人测试,团队交流、讨论中显现出来,发现有知识点或是实验操作有不足之处的,老师或者其他懂的同学可以及时指导。所以,tBL教学模式能给后进生提供支持和帮助,能获得较大容量的学习知识。

3.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人际交往能力。调查结果表明有96.7%同学对能提高团队协作认同,有95.1%的同学对能提高人际交往能力认同。在tBL教学中,教学任务的完成主要是通过团队协作来完成,这有利于提高学生团队合作的精神。在整个过程中,小组的每个成员都需要参与到问题的分析和解决中去,并通过相互的沟通来达成共识[5]。tBL教学模式中,小组内成员合作学习,取长补短,共同完成组内任务,这一过程培养了学生团队协作意识[7]。

4.树立并保持教师的工作热情。采用tBL教学法对细胞生物学实验课进行教学,教师不仅要把需要讲解的知识点全部熟悉,还要理解相关的其他学科知识,花更多的时间去准备测试题和相关资料。对教师来讲,教师是引导者和组织者,通过与学生共同参与讨论,教师也从中获益,实现教学相长式的终身学习,从而提高了教学效率[6],树立并保持了教师的工作热情。

5.真正让学生主动学习。调查结果表明有98.4%的同学对tBL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认同。在tBL教学过程中,学生以讨论式学习和互教式的拓展性学习,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例如学生从实验课开始之前就需要自己根据教师给出的学习任务,自我研读掌握知识。实验过程中亲自动手实验,不明白的地方由学生向老师提问。老师在回答之前,先请其他学生来回答,这样可以增加互动。

6.节省课时,提高课堂效率。tBL教学采用课前给学生下达学习任务,学生以团队合作方式进行自我研读,这一环节大大缩短了教师课堂上的讲授时间,留有更多时间让学生测验、团队合作学习、团队讨论,提高了课堂效率。

7.tBL教学法在细胞生物学实验教学具体实施过程中的不足及展望。tBL教学对教学设备、教学场所、教师个人素质等提出了更高要求,首先,要求教师对本专业知识融会贯通,教师个人素养高,教学技能出色,并要具备良好的组织管理能力以及控制实验进行的能力。其次,教师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态度、能力和责任感等很难在短期内较为全面和准确的把握。当发现一些小组成员搭配得不恰当时。已经来不及重新分组,这就会造成组间成绩有一定差异[5]。另外,tBL教学法的特点是以小组讨论形式开展教学,1位教师组织tBL教学,心有余而力不足,不能有效地参与到每一个小组的讨论和实验指导中去,这样也会影响到tBL教学的效果。虽然tBL教学在《细胞生物学实验》中推广还存在一些问题,还有待今后不断地探索和完善。但tBL教学模式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以及动手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能有效促进学生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同时更新了教师的教学理念,促进了师生之间交流,提高了细胞生物学实验的教学质量[5]。调查表明有98.4%的学生赞同在今后教学中继续使用tBL教学法。

参考文献:

[1]焦德志,李波,孙婴宁.细胞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J].高师理科学刊,2011,31(1):112-114.

[2]王筱冰,张坤,王攀.细胞生物学实验课教学改革初探[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1,11(19):3780-3782.

[3]孙祝美,叶杰,闫晓风,等.以tBL为导向的教学方法在“细胞分化、衰老与死亡”章节中的应用[J].中国细胞生物学学报,2012,34(9):911-915.

[4]冯英,曾园山.组织学与胚胎学课程应用tBL教学的初步探索[J].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2011,(4):377-379.

[5]苏健,刘芳,于海东.tBL教学模式在信息素质教育课程中的设计及研究[J].现代情报,2012,32(11):115-118.

[6]宋志宏,任明,高国全,等.构建tBL教学模式培养医学生沟通与合作能力[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2,(2):113-114.

[7]徐俊文,侯朝凤,张燕中.tBL教学模式在医学影像学临床实习中的应用[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2,33(8):1054-1055.

细胞生物学的任务篇8

自成立以来,神州细胞工程有限公司得到了国家和各级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北京市科委和生物医药促进中心对公司的科技攻关项目提供了大力支持,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非常周到细致的服务和支持,为神州细胞工程有限公司的快速成长创造了非常有利的条件。

经过几年的发展,神州细胞工程有限公司已经建立了一支由40多人组成的研发队伍,其中归国留学人员4人,建立了一整套从基因到蛋白的技术体系和先进生产工艺技术,两个治疗性抗体产品已完成生产工艺的研究开发,已进入临床前动物试验,预计2008年进入临床研究。公司希望利用其生产工艺技术优势,在中国建立一套蛋白药物的大规模生产技术体系,实现蛋白药物,如治疗性抗体的大规模高效率生产。计划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内建立一条具有国际先进生产工艺技术,符合国际Gmp规范和要求的蛋白药物大规模生产线。

总理经谢良志表示,“神州细胞工程有限公司将通过不断开发新的生产工艺技术保持其工艺技术的国际先进性,并吸收具有艰苦创业精神的留学人员加入,将公司建成一个能够符合国际标准的生物医药企业。”

公司总经理谢良志博士(留学美国):

作为神州细胞工程有限公司创始人的谢良志。1987毕业于大连工学院,1990年获得大连理工大学硕士学位,1991年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化工系生化工程技术中心学习,专门研究动物细胞培养工艺和控制技术,1996年获得该校生化工程博士学位,而后进入美国默克公司研发部从事病毒疫苗和基因工程病毒载体的生产工艺研究和Gmp生产工作,参加和负责默克公司几个关键疫苗产品,如水痘疫苗(已上市),带状疱疹病毒疫苗(已上市),麻鳃风水痘四联疫苗(已上市),腺病毒载体艾滋病疫苗(临床三期),的工艺开发和Gmp生产工作。其中他所领导开发的一万升规模的腺病毒载体艾滋病疫苗工艺是目前国际上人用疫苗的最大规模。

细胞生物学的任务篇9

【摘要】《细胞的生活》一节中关于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细胞核是细胞的控制中心和叶绿体和线粒体是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内容比较抽象,是本节教学重难点,为了更好的突破难点,让学生轻松理解、掌握,我们生物组讨论采用类比推理的教学方法,用蚊帐类比细胞膜、用电脑主机内的中央处理器来类比细胞核是细胞的控制中心、用太阳能汽车的太阳能电池板和发动机来类比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叶绿体和线粒体,这样不仅把抽象的知识点变得通俗易懂,学生有兴趣、容易接受,还可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后进行推理,发散了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多思考,从而顺利实现教学目的,突破难点,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类比推理教学方法细胞的生活突破难点提高教学效率

德国著名的哲学家黑格尔曾经说过:“方法是一种不可抗拒的至高无上的力量。”所以,在教学中,运用好的教学方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好的教学方法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能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轻松完成学习任务,从而实现课堂教学的目的。因此,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教师学会根据每一章节内容选定合适的教学方法就显得尤其重要。因此,我们小组根据《细胞的生活》这一节的教材地位、教学重难点内容,以及学生学情、教学条件等方面的分析,应用类比推理的教学方法如何实现本节教学目标,突破难点,完成教学任务进行研究探索。

一、什么是类比推理?类比推理也叫作类推,它是推理的一种形式。把两个或两类对象放一起,通过观察、比较,推断他们在某些属性上有相同或相似的地方,这样的过程就是类比推理。在这个过程中,人们其实就是在把对这些对象的认识进行了重新组合,所以说类比推理的过程实际上也是启发、激活思维的过程,启发、激活思维后又进行思维比较,加深记忆。时代在进步,课改要求我们教师应该培养出具有实践创新能力的学生,而类比推理的教学方法,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知识体系的构建,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研究初中生物学的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1]

所以,我们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利用一些类似的事物进行比较,发散思维,启发式教学。这样,既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可以让抽象难理解的教学难点变得通俗易懂,在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根据相关的知识点构建相应的知识框架,就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培养出创新型学生。

二、初中生物教学适合用类比推理教学方法的条件。

1.《细胞的生活》的教材分析[2]。这一节是七年级人教版第二单元第一章第四节的内容,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了动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认识到除病毒以为,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它有一定的结构和对应的功能,那么细胞是怎么进行生活的?所以本节围绕细胞如何进行生活,把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细胞膜能控制物质进出、细胞核是细胞的控制中心、叶绿体和线粒体是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作为本节课的重难点。为了突破本节难点,我们根据难点内容寻找生活中常见的具有类似功能体现的事物进行对比,准备一件小蚊帐、一辆太阳能玩具车、电脑主机内中央处理器和中央处理器的相关资料和图片。

2.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大多数比较遵守纪律,七年级生物课与学生的生活联系比较紧密,所以学生大都比较感兴趣,课堂气氛会比较活跃,类比推理方法更容易引起学生兴趣。还有,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学生都用过电脑,也知道电脑正常运行离不开主机,至于什么是中央处理器可能比较生疏,但是通过简单介绍,他们马上就能明白电脑运行是由中央处理器控制;现在生活条件比较好,蚊帐可能家里没有,但是肯定都知道;学生也应该玩过或听过太阳能汽车玩具车、等等,这样的学情,都有利于类比推理教学方法在本节的应用。

3.教学条件分析。现在教学条件越来越好,班班通的实现,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再加上现在网上购物便捷,为本节类比推理教学方法的应用推波助澜,给本节课堂教具的准备提供了很多便利的条件。如此,类比的事物就越是真实直观,那么类比推理越能见成效。

三、类比推理教学方法在本节内容中的具体应用如下:

1.教师利用类比方法引导学生了解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教师拿出小蚊帐,提出蚊帐的用途以及它优于布的优点,学生顺利作答,知道有蚊帐蚊子无法进入蚊帐里,人们需要的空气可以通过蚊帐上的洞进入蚊帐里。紧接着老师进一步提出:在细胞的结构中,有哪个结构相当于蚊帐的作用,它不让有害的物质进入细胞,而让细胞需要的物质进入细胞。学生思考回答。教师及时总结归纳,并通过多媒体课件动画模拟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让学生通过讨论后发现:细胞膜不仅将细胞内外分开,还挡住有害物质,并将细胞产生的废物排出,从而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进一步巩固构建该知识点。所以,通过类比,把原本抽象的细胞膜功能形象化、具体化,加深学生对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的理解与记忆,提高学习效率。

2.教师利用类比推理方法引导学生理解细胞核是细胞的控制中心。多媒体展示电脑主机中央处理器及中央处理器的功能:它是一台计算机的运算核心和控制中心,如果没有中央处理器这台电脑将无法运行。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细胞里面有没有这样的结构,教师补充引导细胞会进行生命活动,比如呼吸,那这些生命活动由什么来控制。学生回答,教师再以典型事例“小羊多莉的身世”为例,以无可争辩和清楚的事实补充说明细胞内存在着遗传信息,这些信息控制着生物的发育和遗传。如此这样,教师引导学生在类比推理方法的基础上进行该知识点的巩固和构建,加深对细胞核是细胞的控制中心的理解与记忆,提高教学效率。

3.教师利用类比推理方法引导学生理解掌握叶绿体和线粒体是细胞的能量转换器。教师拿出太阳能汽车,问学生是什么让太阳能汽车动起来?学生回答光,教师进一步问是哪些太阳能汽车的哪些结构让光变成小汽车的动能了呢?学生思考,教师把小汽车放到学生当中,学生讨论得出是太阳能汽车里的太阳能电池板把太阳能转化成电能,太阳能汽车里的发动机再把电能转化成动能。教师进一步询问动植物细胞内有没有类似太阳能汽车电池板和发动机作用的结构,学生讨论思考回答。教师借助多媒体课件展示植物细胞利用光能在细胞内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动态图,学生根据动态图很容易就对比出图中的叶绿体把光能转化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所以叶绿体类似太阳能汽车的太阳能电池板;而存储在有机物中的化学能在线粒体中会被分解转化成热能和细胞进行生命活动需要的能量,所以线粒体类似太阳能汽车的发动机。这样通过类比推理,学生很轻松地理解记住细胞内有能量转化器,教师再引导学生学习动物细胞内的能量转换,找出动物细胞的能量转换器只有线粒体。教师层层引导设为,发散学生思维,最后通过知识构建,加深了对能量转换器是线粒体和叶绿体的深层理解和记忆,突破难点,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

四、类比推理方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应用方法。初中生物教学中类比推理在很多章节内容中都可以被应用,只是类比推理必须在学生思维比较活跃的时候应用,效果才会比较好,而在我国,很多中学生的思维虽比较活跃,但其思维能力还处于成长阶段,这就需要教师在学生已知的知识体系里多加引导,根据相关知识内容,找寻最恰当的类比事物进行类比推理的教学,并在类比推理教学中多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发现问题;再引导学生合理的进行类比分析、合理推理;最后才引导学生下结论、构建相关知识框架。

【参考文献】

细胞生物学的任务篇10

“钻石博士”的殊荣

1928年3月1日,贝时璋25岁就获德国图宾根大学自然科学博士学位,1978年,75岁的贝时璋先生在获得博士学位50周年后,以卓越成就被图宾根大学授予“金博士”学位,10年后的1988年,母校又一次授予他博士学位,2003年在“贝时璋先生百岁寿辰庆祝大会”上;德国大使馆公使代表图宾根大学第四次授予贝时璋先生自然科学“钻石博士”学位。

贝时璋是唯一获得图宾根大学如此殊荣者,图宾根大学也以有贝时璋先生这样的校友而倍感荣幸。在贝老百岁寿辰庆祝大会上,国家天文台还宣布,国际小行星中心和国际小行星命名委员会正式批准将该台于1996年10月10日发现的、国际永久编号第36015的小行星,命名为“贝时璋星”。

贝时璋先生是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生物物理研究所名誉所长,1921年秋毕业于上海同济医工专门学校(同济大学前身)医预科,同年赴德国留学,1929年回国。

他是一位勇于创新执著追求的杰出科学家、我国实验生物学与生物物理学的奠基人和开拓者。他长期从事实验细胞学研究,在细胞常数、细胞再生、细胞分裂与重建等方面都取得卓越成就。贝时璋先生曾任浙江大学生物系主任和理学院院长、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生物学教学部主任,并创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物物理系。他学识渊博、治学严谨、谦虚谨慎,是一位德高望重的教育家。

在生物学领域贡献杰出

1930年贝时璋先生应聘到浙江大学任系主任,以发展实验生物学为主要方向筹建了生物系。他先后教过普通生物学、普通动物学、组织学、胚胎学、比较解剖学、遗传学、动物生理学、形态发生学和发生生理学,并和助教及学生们一起开展科研工作,研究动物的发育和再生以及细胞常数与再生的关系。1950年春,贝时璋正式调往上海任新成立的中国科学院实验生物研究所研究员兼所长;1954年1月,中国科学院建立学术秘书处,以作为院务会议在学术领导方面的助手,贝时璋先生被调往北京任学术秘书。尽管他不想离开实验室,不想离开他热爱的研究工作,但还是顾全大局,服从了国家的需要。学术秘书处秘书长是钱三强,学术秘书共8人;之后他调任北京实验生物研究所所长,除了研究所的科研管理工作外,全国性的科学组织工作比在学术秘书处时还要多。

在社会工作方面,贝时璋先生曾任第一至六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三至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政协第二届常务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学》杂志编委员副主任、《中国大百科全书》总编委会副主任、《中国大百科全书•生物卷》编委会主任。

1958年贝时璋先生创建了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这是当时世界上少数几个生物物理学专门研究机构之一。同一年他又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建立了生物物理系,1980年组织起全国的生物物理学领域的科学家,成立了中国生物物理学会。1964~1966年,主持了我国第一批5枚生物火箭的发射等工作,为我国载人航天事业的发展建立了基础。

创建细胞重建学说

1838~1839年,德国的植物学家施莱登和动物学家施旺创立细胞学说,1855年德国病理学家微耳和又提出“细胞来自细胞”的理论,从而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细胞学说。从那时起生物学界就一直认为细胞是以分裂方式繁殖增生的,而且是细胞繁殖增生的唯一途径。然而到了20世纪30年代,贝时璋先生却以实验研究为依据,提出了新的观点:细胞分裂不是细胞繁殖增生的唯一途径,除了细胞分裂,细胞繁殖增生还有另外一条途径――细胞重建,细胞重建是细胞的自组织过程,是生命世界客观存在的、与细胞分裂并存的现象。从此,贝时璋先生开始了一项延续至今、历时70年的原始创新研究工作,提出了一个完整的细胞重建学说。

贝时璋先生提出的“细胞也可经由重建产生”这一创新的科学思想,对未来生物学影响之大不言而喻,可以想见在地球的发展过程中,总会有那么一个生命由比较原始的非细胞形态进化为细胞形态,绝不会是一有生命就出现细胞那样复杂的形态,细胞不可能没有历史。生命在大自然中的这一段历史,科学界称它为“细胞起源”。贝时璋先生认为:细胞重建可能是以前地球上细胞起源过程的缩影。这样的提法是否恰当尚待商计,但是如果认为细胞分裂是细胞繁殖增生的惟一途径,就不能了解细胞在地球上是如何起源和进化。

他认为科学研究是求真理的过程,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研究工作的深入,对真理的认识会越来越深刻;要求真理就要实事求是、持客观的态度,随时准备放弃或修正自己的看法,也要敢于坚持通过自己的实验得到的认识和提出的理论;要创新,首先要敢于创新,不能一味地强调“与国际接轨”,而在已有的理论面前止步不前。这便是贝时璋先生在细胞重建研究工作中一贯的指导思想。

一代宗师的殷殷家乡情

贝时璋先生1903年10月10日生于浙江镇海县(今宁波市镇海区),至今说话依然带着浓重的宁波乡音。他出生在憩桥村,小时候在村里办的小学堂读书,后来因经费困难,学堂停办,就转到1公里外的贵驷宝善学堂上学。12岁离开家乡,到汉口和上海读书,每年寒、暑假都要回家。后来到德国去读书,就很长时间没回过家乡,至1948年贝时璋先生在父亲去世时回过老家一趟,后来就再也没回去过,然而他对家乡的记忆十分清晰,当有家乡人来访时,他的记忆的闸门便会打开,兴致勃勃地回忆起家乡的许多事情,而且总要询问一些宁波的近况:“现在宁波的气温和北京差不多吧?”“江北的变化很大吧?新江桥还在吗?”“宁波到上海还有轮船吗?我们小时候宁波去上海或者上海回宁波,轮船是主要的交通工具。”他一直关心着宁波的建设,为此家里特意订阅了一份《宁波晚报》,可以随时了解宁波的情况。1993年贝时璋先生特意嘱托儿子贝德到镇海老家去看望,贝德拍了很多照片,回来时贝时璋先生一张张仔细地看了这些照片,照片中的一些老房子他都记得那是在哪里,照片中那些年长的乡亲他也大多认得出是谁。2003年宁波市政府派人来看望贝时璋先生时,贝时璋先生专门题词“祝宁波科技教育事业再创辉煌”。2004年贝时璋先生又为宁波青少年题词:“勤奋学习、刻苦钻研、精益求精、勇于创新”。

贝时璋先生不轻易接受别人的礼物,但对家乡人送上的虾皮、紫菜等一些故乡特产,他总是礼貌地致谢后非常开心地收下,因为他不能谢绝家乡人对他的一份情意。他百岁寿诞时收到的许多礼物,他都把它们放在单位,唯独留下了宁波市政府和镇海区政府的礼物,还特意把它们摆放在客厅里。

贝时璋先生的出生地憩桥是一个贫穷的渔村。他的祖父贝名伦是个一辈子替业主出海打鱼的贫苦渔民。贝时璋出生时他的祖父母已经去世,父亲贝庆扬小时候给人放过牛,当过学徒和店员,靠着自己的刻苦努力学会了读书、写字和打算盘,到上海的木器行和京货店当伙计,后来到汉口开起了一个小京货店,再后来到德国人的泰洋行“买办间”当了中国账房,贝时璋是他家族里第一位科学家,第一位教授。

贝时璋先生的母亲陈阿花不识字,但勤劳节俭,为人宽容厚道。贝时璋从出生到12岁前一直生活在母亲身边,夙受养育教诲,这使他感恩不尽,铭记终生。母亲常对他说:做男人要赡老养小,所以男孩子要勤快些。很小时母亲就教贝时璋抹桌子、扫地、学结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直到他11岁在宝善学堂读书时,每天放学回家还要结三行鱼网之后才吃晚饭。母亲这样的教诲使贝时璋先生受益一生。1932年正当他成家立业到了可以回报母恩之日,操劳一生的母亲却过早地去世了,这给贝时璋先生留下了终生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