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资源回收分析十篇资源回收分析十篇

资源回收分析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2:44:58

资源回收分析篇1

关键词清除滑体;压渣筑坝;资源回收;稳定性分析

近年来,大唐国际胜利东二号露天矿首采区南帮发生多次滑坡事故,严重影响了矿山的正常生产经营[1-2]。为了控制滑坡规模和范围的扩大,矿业公司在采场东区积极采取了清帮和压脚防治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减缓了滑坡的变形速率,为采煤争取了一定的时间[3],但由于受地下水及松软基底的影响[4],压脚台阶未能实现东西合拢,压脚平盘不断出现沉降塌陷,致使压脚物料随之前的滑坡松散体一起向坑底运移,覆盖煤层,压脚工程被迫暂停,未达到预期的防滑效果[5]。为了及时回收采场西区被掩埋的煤炭资源,降低采场南帮滑坡松散体暴露面积及时间,防止长时间沉降固结,通过进一步对滑坡机理深入分析和验证[6-7],最终提出了采场西区实施清滑筑坝资源回收方案,即“清除滑体—压渣筑坝—资源回收”方案,采场西区计划采用分期开采的方式,各条区开工前必须保证上一条区的坝体施工完毕并且达到设计的强度要求,方可进行下一条区开挖。

1坝体参数设计

按照开挖滑体物料物理力学性质分析,本次设计坝体为碾压式均质土坝,属于重力坝。坝体横截面为梯形,上游(滑坡侧)坝坡坡率大于下游坝坡坡率。坝体沿东西方向总长度为510m。坝体南侧坡角为32°,坝体北侧坡率为1∶2,下游坝坡设置一台阶。鉴于本设计为均质碾压黏土坝,且为临时性支挡结构,坡率可以确保自身稳定即可,故采用边坡角为采场土料的自然安息角32°的设计坝型。坝体采用梯形截面,坝体北侧总体坡率为1∶2,2个坡面的坡角仍为32°,整体坡面为27°。缓冲平台位于约一半坝高位置,即+915m水平标高,平台宽度为16m。坝的顶宽30m,为了防止雨水倒灌上游坡脚,坝顶向北侧放坡,坡度≥5%。坝体高度40m,底部宽度为174m。坝体截面参数如图1所示。

2坝体抗滑稳定性验算

根据设计规范,以37#剖面为对象,采用以下工况条件进行计算:1#裂缝带沿弱层全部下滑,松散体在坝前堆积呈水平状。设计坝体高度40m,1#裂缝带以下土体沿弱层下滑至近水平状态,坝前松散体的厚度为40m,具体如图2所示。坝前松散体的内摩擦角取有效内摩擦角,黏聚力很小取为0。坝基面和坝体的黏聚力和内摩擦角根据现场原位大剪试验结果取保守值,结果见表1所示。将已知参数代入上式,计算得坝体抗滑稳定性安全系数为15.4。根据《水利水电枢纽工程等级划分和洪水标准》,将碾压坝体建筑物级别定为4级。根据《水工挡土墙设计规范》中第3.2.7条规定,将碾压坝体的抗滑稳定安全系数允许值定为3.0。由于15.4>3,故碾压坝体安全稳定性符合设计要求。

3清滑筑坝煤炭回采施工工序

为降低筑坝施工成本,提高筑坝施工效率及作业安全性,将碾压筑坝区域由西向东划分为3个作业条区,可充分利用开挖坝基滑体的合格物料就近筑坝。如图3所示,初期在条区一由西向东开挖坝基沟槽,形成滑体清理初始位置[8]。然后在条区一开挖坝基的基础上,开始向东侧清理滑体,碾压施工作业随着清理滑体工作面的推进同时向东推进,并将两侧清理的合格物料用于条区二筑坝施工。开挖坝基沟槽时,须清理至煤层顶板及硬顶,不得残留有含水物料、黏泥等易滑物料。开挖坝基滑体的合格物料直接堆排至坝体碾压区域,用推土机推平,每1m高采用重载运料卡车至少碾压15次。为便于施工,每4m高为1个碾压分层,自下而上一次性进行碾压施工。初期采用坝体北侧形成的运输系统进行碾压筑坝施工(碾压至+903m平盘),当坝体北侧运输系统无法实现坝体增高时,利用两侧南北向+903m、+918m大坝及新形成的运输系统,由西向东(或由东向西)进行碾压坝体施工,不断实现坝体的碾压增高至+935m平盘。为保证碾压筑坝、坝体北侧采剥工程的安全施工以及碾压后坝体的稳定,坝体南侧清理滑体边界需留有20~50m安全距离,坝体北侧采剥工程需留设40m安全平台。结合采场南帮筑坝区域补充地质勘探成果以及西区横采内排工程计划,对清滑筑坝采煤工程量进行计算,计算结果见表2。为达到碾压坝体强度指标,采用自营与外委相结合形式进行坝体碾压施工,工程总费用为783.8万元。其中自营履带推土机碾压坝体工程量209万m3,费用756.6万元;外委布置4180个坝体检测点,费用27.2万元。

4结论

资源回收分析篇2

关键词:再生资源;回收网络;信息网络

中图分类号:F124.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36-0214-01

一、再生资源回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市场秩序混乱。由于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涉及到商务部、发改委、供销社、物资行业办等多个单位,各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协调沟通,造成监管乏力,回收秩序混乱。

2.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率低。受利益驱使,许多可回收利用的品种,如废玻璃、废布等由于利润不高没有得到有效回收。

3.再生资源回收网络体系不健全。由于国家优惠政策不到位,多数企业处于微利或无利状态,没有条件和能力引进或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进行生产,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较低。

4.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技术开发投入严重不足。由于资金投入少,技术开发能力弱,导致废旧物资加工处理工艺落后,技术及装备水平较低,一些与再生资源加工处理相伴的环境污染未能妥善处理,导致二次污染现象严重。

5.回收网络层次太多。目前各再生资源的回收主要由各废旧物质收购点回收后,再运往各回收站,各回收站简单分类后再运往各专业集散市场。

二、再生资源回收体系的构建

1.再生资源回收网络的建设。建设以回收站为基础、集散市场为核心、加工基地为目的的再生资源回收网络,可减少回收网络层次,有效降低回收成本,提高企业经营效益。(1)回收站的建设。回收站以环保、便民为原则,设置在规划定点范围内;其中生活类再生资源回收站主要设立在居民社区和高等学校校园内,生产类再生资源回收站主要设立在工业园区内。回收站将回收的再生资源简单分类后安排专用车辆进行运送到各集散市场。(2)集散市场的建设。集散市场应选择交通便利的荒地、废弃厂房、仓库等建设用地进行新建或改造。市场布局中服务区、经营区、加工区严格分离,具备与各自功能相符合的设施。集散市场将各类再生资源进行分拣后根据需要配送到各专业的加工基地。(3)加工基地的建设。加工基地将再生资源拆解后进行回收利用。再生资源的加工基地以现有的基地为主进行设立,对于二次污染和视觉污染较严重的再生资源产业,重点培育中端环节的企业,进行再生资源的深加工处理。

2.再生资源回收信息网络的建设。建设以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信息服务平台为核心,以居民和生产企业、回收站点、集散配送中心、加工处理企业为服务终端的再生资源回收信息网络。应用国家再生资源管理信息网络系统和调控决策支持系统,建设各省的再生资源回收信息服务网站,该网站应具备再生资源在线交易和统计分析等功能,实现对再生资源及其综合利用相关数据准确、及时的统计分析及产业发展潜力、趋势的预测、评估、导向,为实施税收、价格、投资、技术开发、市场投放等宏观调控提供有力依据,以获取最佳的社会效益。

3.再生资源回收长效发展机制的建设。为保证再生资源回收体系长期稳定的运行,必须建立以企业为主体、行业自律、政府支持和提高公众环保意识作为保障措施的四位一体的长效发展机制。以企业为主体强调规范管理,设立“七统一、一规范”,即:统一规划、统一标识、统一着装、统一价格、统一衡器、统一车辆、统一管理、经营规范;行业自律主要强调行业协会在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管理中的作用,避免企业间恶性竞争的发生。

参考文献:

[1]欧阳强.长沙市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分析与建议[J].再生资源与循环经济,2010,(4).

[2]黄由衡,王娟.城市再生资源回收物流发展对策研究[J].中国物流与采购,2010,(9).

[3]章和杰.构建浙江省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J].中国环保产业,2008,(12).

[4]苗建青.日本再生资源回收政策及其绩效评估[J].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07,(4).

资源回收分析篇3

1、缺少与废旧物资回收利用有关的法规、政策以及标准

2002年政府把废旧物资回收利用行业的“特种行业经营许可证”的管理制度取消了,很大的降低了此行业的准入门槛,也就是对于废旧物资的回收基本没有什么限制,非常有利于私有企业的进入和发展。虽然我们国家在很早以前就已经制定了环境法和有关的法律条文,但在现在来看,我国的这种竞争制度还不是很全面。

虽然固体废物的回收利用已在《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中被给予肯定,但是资源再生利用的有关法规和有关的实施细则在目前还没有实行。没有约束到不法回收者的行为,也没有保护到合法者的利益。

2、在相关管理中只是重视了回收的数量,却不在乎对环境造成的损害。

要实现废旧物资的价值,更好的利用二次资源就是对其进行回收利用。我国在回收废旧资源时过多的追求回收数量,没有充分的实现资源的再利用价值,进而形成了二次污染,所以,废旧物资的回收和利用要受到一定的制约,不使其产生负面效应。

3、市场信息不畅

在废物回收的利用市场上每个回收者都有自己的回收渠道,不仅经营的活动范围分散开来,而且还存在着很落后的交易方式。所以有些回收者为了争取更大的利益通过不正规的方法进行非法的收购,使的废旧物资回收市场秩序变得混乱。另一方面,废旧物资回收市场没有各种准确可靠的信息,从而增加了交易成本和生产成本。又因为经营者不了解行业应该怎样发展,也做不出经营规划和长远投资,所以整个行业很难向上发展。

二、废旧钢材市场分析

1、作为唯一一种可以替代铁矿石来生产钢铁制品的原料,即为废旧钢材。另外,其还是一种载能节能的原料。例如要冶炼钢铁0.8吨,只需要回收一吨的废弃钢铁即可,并且能节约铁矿石2到3吨,节约焦炭1吨,废气的排放减少了86%,废水的排放减少了76%,废渣的排放可以减少97%,非常利于清洁生产。在我国,钢铁工业发展迅速,钢材市场供需量很大,对废旧钢材的所需量也随之增加。

2、竞争分析

(1)在竞争中所存在的问题:

该企业发展容易存在于特定的地域范围内。而且废旧钢材行业人才接不上,急需有知识懂管理的年轻人加入,因为做此行业的大部分都是四十岁以后的人。还存在的问题就是企业化瓶颈突破不了,即废旧钢材行业大多数是个体的经营者,员工也大都是短期工,导致此行业不能快速的发展壮大。

(2)优势

起步的速度快,可以先从废旧家电和工厂生产剩余的废旧钢材边角余料开始收购。因为回收和销售的周期很短,所以流动资金的周转非常迅速。企业的开办优势和市场的前景都使得此项目处于优势地位。

(3)劣势

我们大学生在创业初期由于可以动用的资金有限,所以资金投入量会较少。创业人员虽然有很高的激情,但缺乏管理经验,对于开展废旧钢材回收利用的项目来说还处于劣势。况且创业初期没有外部客户和媒体的社会关系。

3、市场定位

根据以上分析,回收和销售废旧钢材定位于江浙沪市场。因为这些地区经济发展的很快,与此同时能源的消耗和原材料的浪费也很严重。第一,主要市场,在浙江这一省份,五金加工企业很多,主要的产品有:门锁配件、家电配件、垫片等。第二,宝钢集团及江浙地区的钢厂,特别是电炉炼钢需要大量的废钢铁。因此将回收利用废旧钢材的市场定位在江浙沪等地。

三、废旧钢材的处理方式

1、分类压块

把现在市场上的压块方式进行细化,按照材质进行分类,要把冷轧,热轧等分别进行压块,售价要高于现行的,给收购者好感,因产品的感官极强。

2、剪切

根据钢厂的入炉标准要求,把杂乱的废钢剪切成规整合格的废钢料出售。

2、可利用部分分类进行挑选

利用废旧钢材的长宽,厚度,材质进行分类。也可以按照形状来进行分类。做到资源浪费最低,客户要什么货就提供什么货。

结语:再生资源产业的根本为废旧物资的回收。回收直接影响着整个产业的发展,因为它是再生资源产业链上的重要部分。实行对废旧物资的回收利用是国家发展的重要政策,对废旧物资回收利用不但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还加快了我国在节能领域的发展,对我国经济的发展定会产生积极地影响。

参考文献:

[1]王保士我国再生资源(废旧物资)回收利用现状、问题与建议[J]再生资源研究2011(06)

[2]张菲菲我国再生资源产业发展研究[J]南开大学2010(05)

[3]寇敏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市场初探[J]再生资源研究2004(12)

作者简介:杨兰春(1962-),男,河北霸州人,经济师。研究方向:建筑施工企业工地废旧物资回收、整理等。

资源回收分析篇4

构建循环经济已成为我国践行科学发展观,推进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性举措,废弃物循环利用是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虽然废弃物循环利用能减少废弃物弃置与增加资源供给的收益,但过程中需要投入资金、劳动力、资源等成本,其边际成本一般随着废弃物循环利用程度的提高而加大,因此废弃物的循环利用程度并不是越大越好,废弃物的过度循环利用可能导致社会整体福利水平的降低。因此,废弃物循环利用的适度水平成为需要研究的重要问题,本文以废纸为例探讨废弃物循环利用的适度水平。

随着森林资源日益减少,废纸循环利用开始得到世界范围内的普遍重视,废纸循环利用水平不断提高,如美国的废纸回收率从1990年的33.5%提高到了2008年的58.3%。我国的废纸循环利用水平也逐年提高,废纸回收率从1980年的16.4%提高到2008年的39.5%[1]。

废纸循环利用虽然可以减少废纸处置量和木材等自然资源消耗,但同时需要成本支出,例如废纸收运、分类、运输、利用过程中的资源消耗、劳动力和资本投入等。早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不少学者已对废纸循环利用的资源与环境净效益提出了质疑。奈杰尔等[2]认为,由于废纸回收、分类、利用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并且废纸循环利用也带来不可忽视的污染排放问题,综合来说废纸循环利用对环境的负面影响甚至大于原生纤维的利用。国际应用系统分析学会森林资源项目负责人斯特恩教授也指出,“废纸循环利用显然是有利的,但应该有一个限度”[3]。关于废纸循环利用的成本与效益,学术界已经进行了一些探索。芬恩韦登和艾克瓦尔[4]对废旧纸包装材料的循环利用与焚烧处理进行了生命周期分析比较研究,发现循环利用过程的能耗较小。卢志玉[5]采用生命周期分析方法分析了废纸不同处理方法的温室效应,指出与焚烧处理相比,废纸填埋处理产生的温室效应较大。赵会芳等[6]发现与木材制浆造纸相比,废纸再生利用在原材料消耗、能源消耗、环境污染排放等方面具有较大优势。经济评价方面,亚瑟[7]对美国、日本、英国、德国等国家的废纸制浆造纸与木材制浆造纸的企业成本进行了比较,认为废纸制浆造纸最高可节约生产成本110美元/吨。可见,当前围绕废纸循环利用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比较废纸的循环利用与其他处理方式之间的环境影响的不同和企业成本的不同,对废纸循环利用适度水平的研究较少。本文基于生命周期分析方法,识别并量化废纸循环利用各个环节的实物收益与成本,进一步通过环境价值评估方法得到货币化度量的边际社会效益和边际社会成本,探究社会最优标准下的废纸循环利用水平。

2 废纸循环利用的社会成本与社会效益界定

废弃物循环利用的适度水平是社会福利最大化标准下的循环水平,此时废弃物循环利用的边际社会成本和边际社会效益相等。社会成本与社会效益的识别与货币化度量,是研究废弃物循环利用适度水平的基础。关于废纸循环利用的社会成本与社会效益,首先构建与废纸循环利用系统基本功能相同的传统系统作为参照系统,然后以参照系统为对照基于生命周期分析方法识别出废纸循环利用各个环节的社会效益和社会成本。概括来讲,废纸循环利用的社会成本与社会效益分别指与参照系统相比,废纸循环利用系统多消耗或者节约的环境资源、资本和劳动力的价值。

2.1 参照系统的选择

废纸循环利用系统具有处理废纸和生成造纸纤维两项基本功能,此处选择具有这两项基本功能的传统系统作为参照系统。结合实际情况,可以假定废纸循环利用替代的纤维原料类型为木浆(国内外学者在分析废纸循环利用的资源环境效益时,通常对废纸循环利用与木浆造纸进行比较,如芬恩韦登、艾克瓦尔、赵会芳、方程冉、张建英),替代的废纸处理方式为填埋,即设定参照系统由废纸填埋子系统与木浆造纸子系统共同构成。根据我国普遍采用的工艺流程,将两个系统的工艺环节细化为:

(1)废纸循环利用系统[8]:“废纸分类收集(或收集分类)→运输→碎浆、疏解→筛选、净化→打浆→抄纸→涂布→成纸”;

(2)参照系统:由废纸填埋子系统与木浆造纸子系统构成,其中:

①废纸填埋子系统[9]:“生活垃圾收集(含未回收废纸)→运输→填埋”;②木浆造纸子系统[8]:“木材采伐→运输→备料→蒸煮→漂白→抄纸→涂布→成纸”。

从工艺流程和物料平衡的角度来看,废纸制浆造纸与木浆造纸的差别主要在于制浆过程,之后的“抄纸→涂布→成纸”过程基本一致,为简化分析将这些基本相同的环节划在分析系统之外。经过简化、合并后的两个系统对照如图1所示。

图1 废纸循环利用系统与参照系统的主要环节比较

2.2 废纸循环利用的社会效益与社会成本

基于生命周期分析方法,以参照系统为基准,从各个环节入手识别废纸循环利用的社会效益和社会成本。废纸循环利用的社会效益,是指因改变废纸处置方式(以填埋为对照)以及替代某些类型的原生纤维(以木材为对照)而减少的资源使用及其价值;而社会成本则是相对于废纸的填埋处理方式而言,为实现废纸循环利用需要额外增加的资源使用及其价值。具体来说,社会效益与社会成本主要来自于三个环节的对比:(1)废纸收运环节:对比参照系统,废纸循环利用系统增加了废纸分类工作,从而增加了资本和劳动力的使用。但在废纸收运环节,循环利用与填埋两种方式的自然资源消耗与污染排放大体相同[10],可以认为该环节废纸循环利用的环境资源影响保持不变。(2)制浆环节:对比参照系统,废纸循环利用系统节约了环境资源和资本的使用。(3)木材采运环节与废纸填埋环节:这两个环节仅存在于参照系统,因此,废纸循环利用系统可以节约资源的使用。同时,由于废纸运输与木材运输对环境资源使用差别不大[11],因此可以假定木材采运环节废纸循环利用的环境资源影响保持不变。废纸循环利用在各个环节对三类资源使用的影响见表1。

此外,废纸循环利用系统在木材采运环节节省的资源主要包括资本与劳动力。由于在分析废纸循环利用系统在制浆环节节省的木材成本时,可以认为木材的市场价格包括了采运环节的资本与劳动力投入,因此木材采运环节节省成本的效益不再单独分析。

通过合并处理后,废纸循环利用的社会效益与社会成本进一步确定为:社会效益包括制浆环节与废纸填埋环节节约的三类资源使用的价值;社会成本则包括废纸收运环节增加的资本和劳动力的价值。

3 我国废纸循环利用适度水平的实证分析

3.1 废纸循环利用边际社会效益的定量分析

在废纸循环利用的过程中,处理的废纸量与生成的纤维量存在一定的对应关系。一般地,消耗废纸1.25吨可生成1吨废纸浆[12]。废纸循环利用的边际社会效益即生成1吨纸浆带来的社会效益增加。一般地,废纸循环利用边际社会效益随着废纸循环利用量的上升而下降,但是由于数据资料限制难以得到这一函数关系,因此假定废纸循环利用边际社会效益不随废纸循环利用量的变化而变化,即边际社会效益固定。从环境资源、资本和劳动力三方面定量分析废纸循环利用的边际社会效益。

3.1.1 环境资源影响及其货币化度量

运用生命周期分析方法识别并量化废纸循环利用系统各个环节对环境资源使用的实物影响,主要包括:(1)废纸收集与运输阶段,包括能源的利用和的排放;(2)木材获取阶段,包括能源的利用和的排放;(3)制浆阶段,包括纤维原料、各种化学药品、水、能源的使用及废水、废气等污染物的排放;(4)废纸填埋阶段,包括和的排放。根据前文界定,此处仅分析制浆环节与填埋环节的环境影响,分原材料、能源和污染排放三类进行计算。进一步地运用环境影响经济评估方法将废纸循环利用对环境资源使用的实物影响进行货币化度量。下文各种资源使用的经济评价均以2008年价格为核算基准。

(1)原材料消耗

与木材制浆相比,废纸制浆少了蒸煮、漂白等工序,进而减少了木材、水和化学药品等材料消耗,所节约的材料分为可再生资源与不可再生资源两类。

可再生资源方面,废纸循环利用节约的可再生资源主要包括森林与水资源。对于森林资源,除可以提供木材和各种林副产品等直接使用价值外,还具有涵养水源、净化空气、休憩与审美等间接使用价值,此处借鉴徐嵩龄[13]对两种价值量比例的估算方法。对于节省的水资源而言,考虑到Ⅳ类水可达到工业用水的要求,此处以Ⅳ类水的价值作为废纸循环利用节约水资源价值的核算单位,此处借鉴王基建等[14]采用恢复支出法对水资源价值量的评估结果。

不可再生资源方面,烧碱、硫化钠、芒硝等化学品均来自于不可再生资源,对这些项目的环境价值评估比较复杂,此处用其市场价格替代其影子价格。

(2)能源利用

造纸对于电能和热能的需求都很大。我国大部分电能和热能来自燃煤发电,可以近似地认为废纸循环利用系统和参照系统利用的能源均来自于煤炭。在制浆阶段,与参照系统相比,废纸循环利用系统单位功能可节省电耗350度,汽耗1吨,相当于节省电力444度。在计算过程中将以能源的市场价格近似地代替其影子价格。

(3)污染排放

制浆环节:产生的水体污染物包括无机污染物和有机污染物。其中,无机污染物主要是酸或碱,有机污染物主要是木素、纤维素及半纤维素的降解物等(以SS、CoD、BoD等指标表征)。大气污染物主要是蒸煮工段产生的烟尘和含硫气体(主要包括等)。除此之外,由于在此工段使用的主要能源是煤炭,还会导致、等大气污染物的产生。固体废物主要包括备料工段的树皮、锯末,蒸煮后筛出的木节、浆渣,漂白工段废水二级和三级处理所形成的污泥等。

填埋环节:主要环境影响是温室气体排放,在我国1吨废纸若被填埋处理,进行厌氧降解可产生730kg和270kg[5]。那么废纸循环利用系统“处理1.25吨废纸”可减少912.5kg和337.5kg温室气体排放。

①水体污染物。造纸工业是导致水污染的主要行业之一。据估算,1998年和2000年我国水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分别为2475亿元和2323亿元[15],假定水污染经济损失与废水排放量成正比,那么1998年和2000年平均每吨工业废水污染的经济损失分别为14.71元/吨和14.43元/吨,此处取均值(14.57元/吨)表示国内单位造纸工业废水排放导致的经济损失。

②大气污染物。与参照系统相比,废纸循环利用减少的大气污染物主要包括可导致大气酸化的氮氧化物、硫化氢、二氧化硫以及温室气体。

采用防护支出法来评价废纸循环利用避免大气酸化的经济价值。首先,根据当量因子[16]将对象系统单位功能大气酸化气体的减排量折算为当量;其次,以脱硫成本作为经济评估依据。不同脱硫技术成本存在一定差异[17],采用各种技术脱硫成本的平均值956.90元/吨作为影子价格。

关于温室气体减排的经济价值,首先将温室气体的减排量均折算为当量。参考世界银行的报告,在清洁发展机制(CDm)推动下形成的国际碳交易市场中,2008年每吨减排量的价格为116.39元,以此作为影子价格。

③固体废物填埋。与参照系统相比,废纸循环利用所节省的土地占用主要包括林地和垃圾填埋空间。林地占用土地的经济价值实际上已包含在森林生态价值当中,这里不再讨论。选取不包含发电项目垃圾填埋场的全生命周期垃圾处理成本52.04元/吨[18]作为垃圾填埋处理的成本。这里的成本不仅包括土地占用成本,还包括垃圾填埋消耗的资本和劳动力的成本。

综上,分项核算我国废纸循环利用制成1吨纸浆因减少环境资源消耗带来的社会效益,结果见表2。可见,与参照系统相比,我国废纸循环利用系统生成1吨纸浆所节约的环境资源的社会效益约为13999元,其中直接经济效益约为5185元,占总社会效益的37%。图2反映了各项目社会效益占总社会效益的比例。从图中可以看出,废纸循环利用因节约可再生资源产生的社会效益最高,占总社会效益的65.65%;其次是因减少水体污染物产生的效益,占12.49%;因减少固体废物填埋产生的效益最少,仅占0.65%。

图2 各项目社会效益占总社会效益的比例比较

3.1.2 资本与劳动力价值的经济评价

定量分析废纸循环利用系统在制浆、填埋环节所节约的资本和劳动力。填埋环节节约的资本和劳动力的价值,已经包含在上文的垃圾填埋成本中,故不再讨论。制浆环节减少或者增加的劳动力投入,由于情况比较复杂且无数据支持,这里主要分析废纸循环利用系统在制浆环节节约的资本的市场价值。

废纸循环利用由于生产流程较简单而降低了投资费用[6],其节约的资本主要表现为减少的投资设备折旧数量。以新闻纸为例,在不包括固定设备折旧的前提下,国内新闻纸厂的平均成本为3910元/吨[22],同时根据陈立等人[23]的研究,折旧费在单位浆纸产品的成本构成中的比例约为2.38%,据此估算单位新闻纸产品中设备折旧费约为95元/吨。由于废纸制浆的投资约为同等规模木材制浆厂的50%~70%,那么废纸替代木材生产1吨纸浆可以节约的资本量约为29~48元/吨,此处取中值38元/吨。

综上,我国用1.25吨废纸替代木材生产1吨纸浆的社会效益为14037元,直接经济效益为5223元。

3.2 废纸循环利用边际社会成本的定量分析

废纸循环利用的社会成本,主要包括废纸收运环节增加的资本与劳动力资源使用的价值,考虑采用基于不同回收率的回收成本的函数进行表征。关于废旧物资回收对城市固体废物收运成本的影响国外学者进行了调查与分析,史蒂文斯[24]基于生态数据对美国60个城市随机抽取调研的结果,对废物总收运成本(即回收物资收运成本与普通废物收运成本之和)的影响进行了估计,如表3所示。

因各种废弃物的收运成本函数形式基本相似,此处借用美国普通废弃物收运成本的定量函数形式,调整以得到我国废纸循环利用的边际社会成本。由于本文界定的废纸循环利用社会成本是相对参照系统而言的,因此需要研究“废纸循环利用收运成本与参照系统收运成本之差”与循环利用率的函数关系。类似地,基于美国废旧物资回收成本调查资料,研究“因回收产生的平均成本增量”与回收率的函数关系。考虑到边际成本递增的经济学假设,这里采用指数函数拟合二者之间的函数关系,结果如下:

其中,c为城市固体废弃物总体平均收运成本增量,RR为垃圾回收率(%)。同时有:

mC的涵义是,每增加1单位的固体废弃物回收量所带来的城市固体废弃物收运总成本增量的增加量。

其次,设定废纸回收边际成本的一般函数形式。基于前文假定,相对于参照系统的废纸回收边际成本具有与城市固体废弃物收运边际成本相同的函数形式,各自的特征以函数的系数表征。以待定系数a代替式(4)中常数,得到废纸回收边际成本函数的一般形式:

式中,mCp为废纸回收的边际成本,RRp为废纸回收率(%),暂不考虑废纸循环利用率为零的情况,即RRp为正;a为地区特征参数,并且满足a≥0①。

由式(5)可见,每回收一单位废纸带来的废纸收运总成本增量随着回收率的提高而增加。

再次,假定现实中废纸回收利用已达市场均衡,即废纸回收利用的边际直接效益与边际直接成本相等,以此求得参数a。根据上文计算,我国废纸循环利用的边际直接效益为5223(元/1.25吨废纸)(或元/吨纸浆),而边际直接成本的量纲是“元/吨废纸”,对量纲进行统一后,将边际直接效益与2008年我国废纸回收率(39.5%)代入式(5)可确定系数a,从而得到边际成本与废纸回收率的函数关系:

3.3 我国废纸循环利用的适度水平

根据社会福利最大化时边际社会成本与边际社会效益相等得到我国废纸循环利用的适度水平。2008年,我国废纸循环利用的边际社会效益为14037(元/1.25吨废纸),废纸循环利用的边际社会成本(函数)为(元/1.25吨废纸)。据此得到我国2008年废纸循环利用的适度水平(以废纸回收率表征)RRp*=60.1%。

相比之下,我国2008年实际废纸回收率为39.5%。可见,2008年我国废纸循环利用的水平低于社会最优水平,适当提高我国废纸循环利用水平,可以增加整个社会的福利。

4 结语

废纸循环利用的适度水平是社会福利最大化下的循环水平。本文首先基于功能相同原则设定了由废纸填埋子系统与木浆造纸子系统构成的参照系统,据此界定废纸循环利用的社会效益与社会成本。然后运用生命周期分析方法,识别并货币化度量废纸循环利用的边际社会效益与直接经济效益,得到我国用1.25吨废纸替代木材生产1吨纸浆的社会效益为14037元,相应地,废纸循环利用的边际直接经济效益为5223元;并结合发达国家废弃物收运成本与回收率之间的函数关系构建了我国废纸循环利用的边际成本函数(元/1.25吨废纸)。最后,基于社会福利最大化时边际等值原理,得到我国2008年废纸循环利用的适度水平为60.1%,高于同期国内废纸循环利用的实际水平39.5%。因此,适当提高现阶段我国废纸循环利用水平可以增加整个社会的福利。

需要说明的是,从整个社会福利最大化的角度出发,研究废纸循环利用的适度水平是一个相当复杂的问题。现实中废纸循环利用系统与参照系统采用的生产工艺多种多样,每个工艺流程的资源、资本与劳动力投入各不相同,进一步的研究需要更加深入地分析不同工艺的技术水平。本文仅选择了具有代表性的生产工艺进行规律性研究,未来可结合具体的案例开展进一步研究。

资源回收分析篇5

本文是以我国资源类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分别从上市时间和地域采用数据配对的方式处理数据,来研究资源类企业存在超额利润的现象,并进行了实证检验。得出如下结论:采掘类企业的收益率超出其他行业的收益率,存在超额利润现象。

一、引言

我国资源类企业通过对自然资源占有的优势,利用矿产资源的原始开采及简单的加工销售就可以获得较高额的利润。但是我们应该有一个清醒的认识,自然资源类企业的巨大的利润并不是建立在具有高科技高附加值产品的销售上,而是建立在高投入和对矿产类自然资源的大量的开采之上。企业对自然资源开采的规模越大,其利润就越高。于是企业就盲目的扩大其生产规模以追求高利润,长期处于“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率”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

我国自然资源价格长期以来受诸多因素影响,价格定位偏低是其中之一。亚洲开发银行公布的有关报告显示:在其调查的30个国家和地区中,中国内地的汽油类产品价格位居倒数第六位;而天然气价格只相当于美国天然气价格的37%、日本的42%、韩国的40%、欧盟的45%。我国征收的燃油税为美国的10%、欧洲的3%-5%。资源类企业销售价格偏低,但销售毛利却较高。同时大部分资源开发企业的销售利润率以及净资产收益率也明显高于其他行业,这表明矿产开发企业从收入总额中用于补偿的完全成本总额比例也是明显偏低的。

资源类企业若存在超额利润,就应在政府和企业之间,寻找一种良性的经济发展模式,来约束生产者的行为,避免发生社会资源被无偿占有和环境污染,避免企业使用资源不讲效率、严重浪费,从而调节资源受益区与资源开采地的利益分配,实现自然资源的高效配置和良性循环,保证我国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同时,还可以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价值补偿,增加企业的竞争力,提高对资源的利用率,改变现实的企业粗放式经济发展模式,以期达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假设。资源类企业是指利用煤炭、石油、有色金属等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为原料进行开发和初加工的独立经营的法人单位。按照我国上市公司的十三大行业划分,只有采掘业可以称为资源类企业。对资源类开采企业来说,资源性资产的取得、勘探成本资本化的金额(Cap.h)与按未来收益的折现所资本化(Cap.v)的金额相比会出现三种情况:Cap.h>Cap.v、Cap.h=Cap.v和Cap.hCap.v时,说明该资源性资产在目前来说尚没有经济上可开采价值;Cap.h=Cap.v是一种偶然情况,很少出现;当Cap.h

根据Hicks、e1Serafy等人的理论阐述以及(1)式,我们可以推论出:在资源类企业中,以历史成本为基础的成本计量偏小,进而其收益偏大:CS.h≥CS.v(2)

其中,CS.h表示以成本计量的资源企业收益,CS.V表示以公允价值计量的资源企业收益CS.V。以成本计量的资源企业收益必须得大于以公允价值计量的资源企业收益,换言之,在传统的会计确认计量模式下,资源类开采企业存在超额收益。

目前,我国资源类开采企业均以历史成本作为资源性资产计量基础,因而,在总资产中没有确认或没有全部确认资源性资产的公允价值,此外其收益中也隐含了资源补偿(耗减)成本和资源收益。现以我国采掘类上市公司为样本验证此推论。根据我国资源开采企业的具体情况和(2)式,提出如下基本假设:

假设:采掘类企业收益率高于社会平均收益率(超社会平均收益率)。

本文从两个方面验证此假设,一是从行业总体统计分析,分析采掘类行业与其他行业在既定收益指标上的差异,并进行统计检验;二是为采掘类企业按既定标准寻找配对样本,并进行统计检验。

(二)样本选择、数据来源。本研究选取2008年-2012年度全部54家采掘类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包括中石油和中海油),数据来源于深圳国泰安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开发的CSmaR数据库中2008年-2012年上市公司披露的数据,并进行如下筛选,剔除年报中的St公司以及数据不全的上市公司,剔除资产负债率大于1或者小于0的上市公司,剔除数据不全的上市公司,剔除变异较大的数据。剩下的有效样本的观察值为157个;为了进行超额收益率的测度计算,本文的研究样本设计了两组配对样本,数据统计分析采用SpSS17.0。

(三)配对样本。由于本文的统计分析方法都是建立在配对样本的基础上,所以按照生产经营性质相似、规模相近、上市公司所在地相近、上市年份相近等原则来选取配对样本。对同一时期的各个数据有效的采掘类企业分别按1:1的比例确定出2个配对样本,一共组成了2个配对样本组。

(四)变量设计。本文设计了5个变量来反映资源类企业和社会平均收益率的差异(见表1),用行业特征(Resource)这个哑变量来表示解释变量,当选取的样本数据为采掘类上市公司时用1表示,反之选取的样本数据为采掘类上市公司时用0表示。对于第一组配对样本,以同一年发行上市作为优先选择条件,设置地区因素和资产负债率两个控制变量,前者用place1和place2表示,为公司所在区位的哑变量,公司位于东部时,place1=1,place2=0;公司处于中部时,place1=0,place2=0;公司位于西部时,place1=0,place2=1。后者资产负债率用zcfzl表示,该指标是指企业在一定时点(通常为期末)的负债总额占资产总额的百分比。对于第二组配对样本,以相同地域作为优先选择条件,设置地区因素、时间因素和资产负债率三个控制变量。其中地区因素和资产负债率这两个控制变量跟第一组配对样本中相同;时间因素这个控制变量用Year这个哑变量来表示,当采掘类上市公司与其配对公司两个公司在同一年上市时,Year=1,反之不在同一年上市时,Year=0。

从表3可以看出,在公司所在地优先选择的情况下,无论是均值还是中位数,采掘类企业的各项收益率都明显高于配对公司。均值差异中,采掘类企业的Roa、Rooa、Romo和RoS分别比其他行业高出8个百分点、30个百分点、15个百分点、10个百分点和12个百分点,而且各项均值差值的t检验和w检验的p值均小于0.001(除了营业性资产收益率外),都通过了1%显著性水平的t检验和w检验,统计结果非常显著,结论可靠。

从表2和表3的结果可以看出,无论是上市年度优先还是公司所在地优先,无论是均值还是中位数,采掘类企业的各项收益率都明显高于配对公司,均高出6.5个百分点以上,而且其均值的差值除了营业性资产收益率(Rooa)外,其他均通过了1%显著性水平的t检验和w检验。本文的假设进一步验证,即从更精确的配对样本上看,资源类开采企业的收益率偏高。

(二)配对样本的超额收益率回归分析:为了从定量的角度上来分析行业差别对上市公司收益的影响,对采掘类企业的超额收益率进行精确测度,以采掘类上市公司和及其配对公司为样本进行回归分析,以得出由于行业差异所引起资源开采企业收益差异。模型1-模型5的回归结果和系数分析分别见表4、表5,模型6-模型10的回归结果和系数分析见表6、表7。

从表6可以看出,模型6、模型8、模型9模型10均在1%的水平上显著,通过了统计显著性检验,说明回归方程的线性关系明显;模型7中的F值为.690,且在10%的水平上不显著,说明该回归方程的线性关系不明显。表7中模型6的回归系数结果,Resouce的系数为0.061,t值为7.804,且通过了1%的显著性检验,与Roa显著正相关,说明采掘类企业的Roa比其他行业要高出6.1个百分点。模型7的回归系数结果,Resouce的系数为0.295,与Rooa正相关,t值为1.032,且没有通过了10%的显著性检验,不显著。模型8的回归系数结果,Resouce的系数为0.134,t值为7.084,且通过了1%的显著性检验,与Roe显著正相关,说明采掘类企业的Roe比其他行业要高出13.4个百分点。模型9的回归系数结果,Resouce的系数为0.065,t值为3.700,且通过了1%的显著性检验,与Romo显著正相关,说明采掘类企业的Romo比其他行业要高出6.5个百分点。模型10的回归系数结果,Resouce的系数为0.080,t值为4.479,且通过了1%的显著性检验,与RoS显著正相关,说明采掘类企业的RoS比其他行业要高出8个百分点。

为了检验研究结果的稳健性,采用逐年回归的方法来对模型进行稳健性测试,以检验前面的回归结果。回归结果见表8、表9。

通过以上的稳健性检验,发现其检验结果的原模型基本一致,这说明研究结果是稳健的。我们注意到从2008年——2012年行业性质(Resouce)的系数为负且基本显著,其中2008年、2009年、2011年在1%水平上显著为正,2010年在10%的水平上显著为正,2012年在5%水平上显著为正,说明资源类行业比非资源类行业的收益率偏高。

四、研究结论

从配对样本的均值差额的t检验、w检验和线性回归的结果来看,采掘类企业的收益率超出其他行业的收益率,说明采掘类企业有高于社会平均收益率的倾向。因此该研究结论支持前人对资源类企业收益率偏高或折耗成本计提不足等的理论分析。

从配对样本回归看,本研究得出了采掘类企业超额收益率的数值,总资产收益率要高出其他行业6个百分点,净资产收益率要高出约12个百分点,主营业务利润率高出6.5个百分点,销售利润率高出8个百分点。至此,本研究提出的研究假设得到了充分的证明。

参考文献:

[1]程昔武.资源开采企业超额收益率及其会计上的制度含义——基于2001--2005年度采掘类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J].会计研究,2008,(3)

[2]耿建新,张宏亮.资源性资产超额收益、隐性价值及其收益分配实证研究[J].管理科学,2008,(6)

资源回收分析篇6

【关键词】节能环保水源热泵投资控制

水源热泵中央空调项目是根据地下水冬暖夏凉的特点,利用冷热交换的原理,吸收地下水的能量,再通过水源热泵机组进一步加热或制冷,达到向用户供暖或供冷的目标,是一项既节能又环保的项目,也是国家推广的建设项目。

一、水源热泵中央空调项目的特点

1、环保

水源热泵利用地下水所储藏的能源作为冷热源,无燃烧,无排烟,无废弃物,无污染,是一种清洁环保的利用可再生资源的技术。

2、节能

设计合理,运行管理科学,节能量可达30%以上。

3、节水

地下水水源热泵中央空调项目采用全抽全回灌地下水的方式,不会造成地下水的浪费,也不会对地下水位产生影响。同时,二次交换采取全封闭的自循环系统,补水量较少,节水效果明显。

4、节资

通过一套系统来实现供冷和供热需求,一次性投资只是传统制冷制热投资的1/2~2/3,运行费用只有传统方式的1/2~2/3。

5、可靠

水井系统、机组系统、循环系统可实现自动联动操作,系统的智能化程度较高,系统管理维护简单,可实现设备自动运行。

二、水源热泵中央空调项目与传统中央空调项目的对比

1、运行方式不同

水源热泵中央空调项目可实现供暖和供冷的双重功能,而传统中央空调项目一般只用于供冷,若用于供暖则费用较高。

2、运行效果不同

水源热泵中央空调项目以水为载体,其冷风和暖风对人体的舒适度较好,而传统中央空调项目室内空气较干燥,人体舒适度较差。

3、运行管理不同

水源热泵中央空调项目维护管理简单,运行成本较低,而传统中央空调项目系统复杂,运行管理成本较高。

三、水源热泵中央空调项目的投资控制

1、项目的可行性研究

可行性研究是对项目实施的自然条件、方案、经济条件,项目建成后的运行管理成本进行初步分析,编制投资概算,从而得出项目是否可行的研究性报告。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是项目决策者进行投资决策的基本依据。

(1)项目实施的基本条件分析。项目实施的基本条件主要包括水文地质条件、电力供应及环保要求等。水文地质条件:项目建设所在地的地基承载力应较高,地层较稳定,足以承受水源热泵项目建设中所有建构筑物及水井建设等工程要求;水资源丰富,地下水位较浅,建井成本较低且出水量能满足项目设计要求;地质条件较好,地下水的回灌顺畅。电力供应条件:水源热泵中央空调主机部分功率较大,启动时所需电流较大,因此,需要配备专门的变配电设施,这就要求项目建设所在地的电力供应必须满足项目运行的需要。另外,项目投入运行后电费消耗是运行成本的主要部分,廉价而充足的电力供应是水源热泵空调项目实施的基本条件。环保要求:水源热泵中央空调项目作为一项环保项目,主要体现在它的低碳性。如果项目建设不完善,还会造成对环境的二次破坏。因此,项目建设不能对地下水造成二次污染和浪费,必须满足地下水全抽全回要求。总之,建筑项目附近地下水资源丰富,地下水温适度,水质适宜,回灌顺畅,则该区域适宜建设水源热泵中央空调项目。

(2)项目实施的方案。项目实施的方案主要包括建设规模、工艺流程、主机选型及台数、井网布置等。建设规模主要包括供暖供冷面积、建筑物的节能型式等。水源热泵中央空调项目适宜建筑物已采取了节能措施的建筑物。工艺流程是包括供水、取水、回灌、设备运行在内的一系列能满足空调要求的系统流程。通过工艺流程可全面了解系统建成后的运行过程,其是对后期施工图设计及招投标有指导意义的文件。主机是水源热泵中央空调项目的核心部分,也是项目投资中比例最大的一块。因此对主机的选型一定要经过详细的冷热负荷的计算,做到既能满足要求,又不造成设备浪费。井网布置主要考虑水井的数量及位置。水井的位置应保持25米的间距,避免水井之间的地下水相互影响。水井的数量应根据主机的需要进行设计,做到既能满足主机水量的要求,又能保证所抽出的水可全部回灌到地下。

(3)项目的经济性分析。项目的经济性分析主要包括项目的投资分析和项目投入运行后的经济分析。项目的投资分析主要依据项目实施方案,对项目建设所需投入的设备和建筑安装费用进行估算,从而得出项目建设的投资概算。该概算值是决策者作出决策的主要依据。项目投入运行后的经济分析主要包括运行成本、节能效果、回收成本的年限等。此数据是项目使用者最关心的,也是项目使用者在投入运行后能否用得起的主要理论依据。项目经济性分析的主要成果有投资估算表、运行成本分析表、回收成本的计算等。

2、设备考察和招投标阶段

水源热泵中央空调项目投资的大部分在设备上,粗略估算设备的投入约占项目总投资的30%以上,设备的选择是通过考察和招标方式来确定的。

(1)设备考察。设备考察包括已建成投入使用的项目考察和设备生产厂家的实地考察。项目考察的目的是了解已投入使用的设备的运行状况和项目施工单位的安装水平。考察的范围以本地区为主,兼顾周边地区。设备的选择以本地区使用较多为原则,这样对后期的维护管理有益。一般来说,本地区使用较多且运行良好、维护管理及时的生产单位应作为优先选择的对象。设备生产厂家实地考察的目的是进一步了解生产厂家的生产规模、管理水平、技术先进性。厂家实地考察是在项目考察的基础上进行,可优选本地区成熟的设备生产厂家作为考察对象。通过考察可了解到设备的内在构造、生产方式及基本价格,为下一步招投标确定拦标价奠定基础。

(2)招标投标阶段。招标投标阶段的主要工作有招标文件的编制、招标拦标价的确定、评标定标。招标文件主要包括招标范围、投标单位资质要求、评标办法及合同条款等。其中招标范围必须明确,以避免将来签订合同时有争议。招标范围一般拟定为施工图纸内的所有内容。拦标价是招标人确定的招标时的最高限价,超过此价格的为废标。水源热泵中央空调项目因其主要投入是设备,而设备的价格因厂家不同价格差异较大,且对厂家来说又是商业机密。因此,招标拦标价的确定不能像一般土建工程那样,通过预算定额准确确定,而应该考察同类建设项目的投资情况,以此为参考,结合本项目的实际,采取估算平米单价再乘以总建设规模来确定。拦标价过高,会造成投资的浪费,拦标价过低,一有可能招标失败,二有可能中标的是劣质产品。因此,项目招标拦标价建议按市场估算价上浮10%为宜且不应超过投资概算。招标文件中的合同条款一般是参照国家的标准合同范本来执行。作为水源热泵中央空调项目招标中的合同条款因其项目的特殊性,合同条款的拟定应该慎重。水源热泵中央空调项目因其设备价格的不透明性,其投标价格差异也较大,因此,合同条款中的承包方式必须明确为固定总价合同,以避免项目实施过程中不必要的争议。

3、合同签订和项目施工安装阶段

合同签订是控制投资的重要手段,合同签订应严格执行招标文件的相关内容,合同中应约定:总价包死和水井数包死。水源热泵中央空调项目一般是在招标后结合厂家设备的具体特点才完成施工图设计的,其间一些变化是不可避免的,而且水井的出水量和回灌情况还需经过试验确定,项目实施的不确定因素较多,为避免引起合同纠纷,合同中必须明确以上两点。

项目施工安装阶段是完成投资、实现实体的重要阶段,也是控制投资的最后一个环节。项目施工安装应严格按施工图进行,监督检查应严格按验收规范进行。项目施工安装中应重点控制设备的型号、设备的安装和管网的施工。特别要做好水井的抽回灌试验,以确保项目投入使用后能达到设计和环保要求。抽水试验采取多井多次计量后取平均值的方法确定水井的出水量,回灌试验采取单井单回和全抽全回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试验,试验结果必须保证供水井抽水量全部回灌至回灌井中。

4、竣工验收

竣工验收是水源热泵中央空调项目建设的最后一个阶段,该阶段的主要工作有:实体项目验收、系统调试及试运行和系统检测。

(1)实体项目验收。按照图纸逐项进行检查,确定已完成设计图纸的全部内容;按照验收规范的标准逐项进行验收,确定符合规范要求。

(2)系统调试及试运行。系统调试首先进行主机、井供水、井回水的联动试验,调试正常后再开启循环泵进行包括空调末端在内的全系统调试,其中还包括系统冲洗和排污工作。系统调试正常后即进行试运行阶段。试运行阶段的主要工作包括对主机供回水温度的调整、对供回水压力的调整、对室内管线检查、对末端风盘出风温度的检测。试运行应达到井供回水正常、主机运行正常、室内管线未见滴漏、末端风盘出风正常、末端风盘出风温度达标等目标。

(3)系统检测。系统检测应委托专门的检测机构来完成,检测项目包括夏季制冷和冬季采暖两部分。经过检测可反映出项目建设是否达到了预定的节能目标。

5、投资核算阶段

投资核算工作之一是资料整理成册,归档保存。归档资料包括从项目立项开始到竣工验收完成的全部资料,主要有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招投标、施工图纸、施工资料、设备清单及相关资料。投资核算工作之二是进行投资分析。分析项目最终的投资额是否超过了预算和估算额,若未超出,表示项目的投资控制达到了预定的目标,投资控制方法是有效的,并总结项目投资控制的成功方法,为下一个项目建设积累丰富的经验。

6、水源热泵中央空调项目建设举例

资源回收分析篇7

关键词:循环经济有色金属企业盈利

一、循环经济内涵分析

(一)循环经济是相对于传统经济发展模式而言的

工业化运动以来的传统经济是一种“资源-产品-废弃物”单向流动的线形经济,其特性是高开采、低利用、高排放。而循环经济是一种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型的反馈式流程,其构造高度接近于“资源-产品-再生资源”闭路循环。

(二)循环经济是一种生态经济

循环经济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是参照自然生态物质循环方式进行的经济模式,是建立在生态学规律而不是机械论规律之上的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

(三)循环经济的核心是物质资源的节约和循环利用

在生产、消费和污染防治活动中,通过资源利用的减量化、废弃物产生的减量化以及废弃物的循环利用等技术手段,可以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减轻污染负荷,达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目的。

二、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规划和要求

有色金属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指出,“十一五”期间,循环经济实现较快发展。2010年再生铜、再生铝及再生铅产量分别达到240万吨、400万吨和135万吨,“十一五”期间年均分别增长11.1%、15.6%和37%。高铝粉煤灰提取氧化铝进入了产业化应用阶段,赤泥回收铁、铝电解槽废内衬回收、镁渣回收等综合利用技术开发取得初步成果。

(一)主要内容

遵循循环经济理念,建设和改造各类产业园区。推行清洁生产,从源头和全过程控制污染物产生和排放,降低资源消耗。加强共伴生矿产、尾矿及冶炼渣综合利用,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完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推进再生资源规模化高效利用。

(二)主要任务

鼓励低品位矿、共伴生矿、难选冶矿、尾矿和熔炼渣等资源开发利用。促进铜、铅、锌等冶炼企业原料中各种有价元素的回收,冶炼渣综合利用,以及冶炼余热利用。完善废旧铜酸电池回收利用体系,鼓励将废旧铅酸电池回收利用纳入矿铅生产体系,最大限度地降低重金属污染。支持改扩建形成一批锌、钴、镍、锡、锑、锗、铟、贵金属等回收利用及冶炼废渣综合利用示范工程。依托内蒙古等高铝煤炭资源,有序推进高铝粉煤灰资源开发利用,大力推进《赤泥综合利用指导意见》的组织实施工作。

(三)重点工程

支持在有产业基础的地区改扩建形成一批利用废渣回收有价金属综合利用示范工程,在氧化铝产区建设赤泥综合利用示范工程。按照国家统一规则要求,在内蒙古、山西等高铝煤炭资源丰富地区,依托有技术基础和实力的骨干企业建设高铝粉煤灰综合利用工程。在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环渤海和成渝经济区等具备一定产业基础的区域,改扩建形成若干规模化再生铜和再生铝等示范工程。

三、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案例分析

据调查,某有色金属企业是以采选冶炼铜矿为主体的有色金属联合企业,近几年,受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影响,生产成本高企,经济效益大幅下滑。该企业盈利空间主要来源于自有资源采选环节,冶炼环节经营持平或微利。该企业现拥有铜、金、银、硫、镁、铁、钼、硒、镍、铅、锑、铂、钯、铋、钌、铼、碲、钴等有价资源。其中铜、金、银、硫、铁、钼、硒、镍资源已开发形成产品。“十二五”期间将开发镁、钴资源。近几年,该企业通过发展循环经济,已开发出粗硒、粗硫酸镍、铁精矿、钼精矿等资源综合利用产品。据统计,2011-2012年,该企业共生产粗硒26097.866公斤,销售粗硒25469.34千克,实现利润1947万元;共生产粗硫酸镍150.475吨,销售粗硫酸镍150.475吨,实现利润1130万元;共生产铁精矿35146.449吨,销售铁精矿35770.3吨,实现利润512万元;共生产钼精矿532.551吨,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为进一步提升企业盈利能力,该企业将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综合回收利用水平。2012年,该企业完成了《冶炼副产品及中间产品中稀贵金属的提纯研究》项目,开展了粗硒提纯精硒试验,精硒品位达99.9%,回收率达99%;应用湿法提纯贵金属试验方法,从贵金属车间生产的副产品铂钯泥、硒碲混合物中提取出铂、钯、硒、碲、铋、金、银、铅、铜等有价元素,回收率达95%,为工业化生产打下了基础。2013年,该企业将积极推进循环经济建设,组建新金属公司,综合回收以上有价元素,提升资源综合回收利用水平,增加产品种类,提高经济效益。据测算,该新金属公司建成后年可实现利润约5000万元,经济效益十分可观。此外,该企业还将进一步加强矿渣水泥、热电厂粉煤灰、尾矿资源制备建筑陶瓷等方面资源综合回收利用工作。

参考文献:

[1]张晓缝.发展有色金属工业循环经济初探[J].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2009

[2]李风强.有色金属工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研究[J].资源与产业,2010

资源回收分析篇8

[关键词]投资者情绪;市场收益;线性回归

1引言

经典金融学认为,市场套利的存在会迫使情绪交易者逐步退出市场,因此在定价模型中不考虑投资者情绪的影响。然而,近年行为金融学的发展研究表明,投资者在投资决策过程中存在各种心理和认知偏差。投资者情绪理论是行为金融学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该理论认为,情绪是影响资产定价的系统因子。

目前国内外许多研究分析了情绪对股票市场收益和波动的影响。DeBondt等(1985)研究发现,市场存在错误定价的原因之一是投资者的过度反应。Lee等(1991)通过解释“封闭式基金定价之谜”分析了投资者情绪对股票市场收益的影响。Solt&Statman(1988)实证研究发现,市场收益也会影响投资者情绪。Baker&wurgler(2006)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构造了综合投资者情绪指标,研究结果表明,情绪对不易估值和难以套利的股票影响更大。Yuan(2011)发现,市场预期超额收益与市场条件波动率,在低情绪期间显著正相关,而在高情绪期间的相关性不再显著。国内方面,伍燕然等(2007)通过分析不完全理性投资者的情绪,认为情绪是影响资产定价的重要因素。陈其安等(2011)研究了中国股票市场2005年6月―2008年8月期间的“暴涨暴跌”现象,认为此异常现象很大程度上是噪音交易者的情绪引起。董孝伍等(2013)研究发现,短期内滞后市场收益是投资者情绪的格兰杰原因,中长期内滞后市场情绪又是市场收益的格兰杰原因。

大多数研究表明,投资者情绪对股票价格和股票市场收益有重要影响,但鲜有对股票市场收益是否会影响投资者情绪的研究。鉴于此,本文试图通过实证分析讨论股市收益对投资者情绪的影响,分析投资者情绪与股市收益的相互影响关系。

2数据来源及变量设计

2.1变量的选取

基于研究目的及数据的可获得性,本文选取2010年12月―2015年12月沪深a股市场为样本,样本期共计61个月。

基于国内股票市场的现实情况及数据可获得性,本文选取市场换手率(tURn)、交易量(VoL)、新增投资者开户数(aCCoU)、市盈率(pe)四个源指标为代表投资者情绪的间接指标。本文股票收益率(Ret)选择上证综指月度收益率,并对其取对数。所用数据均来自国泰安CSmaR数据库。

2.2宏观经济变量的选取

本文数据为月度数据,与季度数据GDp频度不一致,因此本文选择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ppi)和宏观经济景气指数(mBCi)等宏观经济指标,作为宏观控制变量。所用数据来自国研网数据中心。

2.3综合投资者情绪指数的构建

为消除宏观经济的影响,首先,将四个情绪的源指标即tURn、VoL、aCCoU、pe分别与宏观经济指标即Cpi、ppi、mBCi进行正交化处理,得到各自回归残差序列为新情绪源指标。其次,对4个情绪源指标的“提前”和“滞后”变量即tURnrt、VoLrt、aCCoUrt、pert、tURnrt-1、VoLrt-1、aCCoUrt-1、pert-1进行主成分分析,构建一个初始投资者情绪综合指数sent。最后,对sent分别与“提前”和“滞后”变量进行相关性分析,选取每个指标中与sent相关系数最大者作为最终的投资者情绪的源指标。其中,前两个主成分的特征值均大于1,并且累积方差贡献率为85.64%,因此,投资者情绪综合指数表达式为:

3实证分析

3.1市场收益与投资者情绪的格兰杰因果检验

由于本文所用变量序列均是金融时间序列,因此对模型所用序列进行aDF单位根检验,结果表明不存在显著单位根,变量序列通过了平稳性检验。

为了考察投资者情绪与市场收益的相互影响关系,因此对投资者情绪和市场收益进行格兰杰因果检验。结果表明,长期内(10~12个月)投资者情绪是市场收益的格兰杰原因,说明投资者情绪对于中长期市场收益具有预测作用;短期内(1~3个月)市场月收益率是投资者情绪的格兰杰原因,说明短期内市场收益会在某种程度上影响投资者情绪。

3.2投资者情绪对市场收益的影响分析

本文对投资者情绪对市场收益的影响分析,采用普通最小二乘法(oLS),结合格兰杰因果检验结果,构建以下回归方程:

模型(1)的回归结果如表1所示:同期投资者情绪与市场收益存在显著正相关,滞后12期的投资者情绪与市场收益存在显著负相关。结果说明,滞后12期的投资者情绪可以反向预测市场收益,这是因为,投资者过度高涨或低落的非理性情绪,在短期内会使市场收益偏离其正常水平,而在中长期内,这种由过度高涨或低落的情绪对市场收益造成的影响会得到修正。

3.3市场收益对投资者情绪的影响分析

下面讨论市场情绪对投资者情绪的影响分析,结合格兰杰因果检验结果,构建多元回归模型如下:

模型(2)的回归结果如表2所示:滞后1期的市场收益在显著性水平为1%的水平上与投资者情绪高度相关。说明短期内,滞后1期的市场收益对当期投资者情绪会产生显著影响,同时,滞后1期的投资者情绪对当期投资者情绪也存在显著的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5422,在1%的显著性水平上高度相关。这说明,投资者情绪的短期动量效应显著。

4结论

本文使用最小二乘法回归方法,分别在短期视角和中长期视角分析了投资者情绪与市场收益的相互影响关系,有以下两个结论。第一,在短期内(1~3个月),滞后的市场收益与当期的投资者情绪存在显著相关关系。第二,在中长期内(10~12个月),滞后的投资者情绪与当期市场收益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滞后情绪可以反向预测市场收益。在中国,市场极端高涨情绪的发生,不仅受前期收益与前期市场收益的影响,更与同期市场收益显著相关。监管部门对市场的管理应从人的角度出发,加大股票市场中理性投资者的参与度,遏制股市中情绪投资者的参与,才能使我国股票市场健康、稳定、更好地发展。

参考文献:

[1]Bakerm,wurglerJ.investorSentimentandtheCross-sectionReturns[J].JournalofFinance,2006,11(4).

资源回收分析篇9

[关键词]资本结构公司价值资产负债率净资产收益率

一、引言

资本结构指的是企业资本的构成及其比例关系。对资本概念理解的不同形成不同的资本结构概念。广义资本指企业的全部资金来源,狭义的资本仅指企业的长期资金来源或企业的股权资本。广义上的资本结构指的是企业资金来源中债务资本与股权资本的比例关系,更细致的定义是企业资金来源中短期债务、长期债务、优先股、普通股各自所占比例。狭义的资本结构指长期债务资本与股权资本的比例或仅指股权资本结构。对资本结构的研究目的不同使用的资本结构定义及其指标也不同。本文将使用广义的资本结构概念。

对资本结构问题的研究成果可谓汗牛充栋、数不胜数,但归结起来他们研究的主要问题:一是对资本结构的影响因素的分析及最优资本结构的存在问题;二是资本结构与公司价值的关系问题,即资本结构与公司价值之间是否存在相关关系,如果存在相关关系,是正相关还是负相关,或是非线性相关关系。而这两个问题实质还是资本结构与公司价值的关系问题。如果资本结构不影响公司价值那也就无所谓最优资本结构的选择问题了。关于资本结构与公司价值的相关性问题,国内外现有的研究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实证分析都从不同角度得出了不同的观点。

一种观点是资本结构与公司价值无关。持这种观点的研究主要来自理论推导,如传统的净营业收入(netoperatingapproach,noa)理论认为如果假定债务成本是一个常数,但权益成本则不会不变,因为随着负债的增多,公司承担的风险增大,则股东要求的收益率也要增大。因此平均下来,公司的资金成本没有改变,是一个常数,决定公司价值真正的要素是净营业收入。mm定理认为,如果公司的投融资政策是相对独立的,没有公司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没有破产风险,资本市场充分有效运行,则公司的资本结构与其市场价值无关,亦即公司的资本结构选择不影响公司的市场价值。但是到目前为止,无关论还没有得到实证研究的证明。

已有的实证分析大都支持另一种观点即资本结构影响公司价值。但是对资本结构与公司价值的相关关系,不同的理论与实证研究又得出了不同的观点,概括起来有正相关、负相关和倒U形相关三种观点。支持正相关观点最早见于净利理论(netincomeapproach,nia),净利理论认为,公司利用债券可以降低公司的综合资金成本,因此,企业利用负债资金总是有利的。这是一个负债越多,公司价值越高的观点。这种观点假设公司在获取资金的数量和来源上均不受限制。所以,净利理论认为,负债为100%是企业的最佳资本结构。此外,莫迪利安尼和米勒(1963),Brennan和Schwartz(1978),masuliS.Ronald.w(1980),masul15(1983),Long和maltiz(1985),LxamiChnadBhnadari(1988)等分别在理论与实证角度证明了资本结构与公司价值正相关。国内也有学者以我国上市公司不同时期的财务数据做实证分析得出资本结构与公司价值正相关的结论。如王娟和杨凤林(1998),刘明、袁国良(1999),洪锡熙、沈艺峰(2000),王娟、杨凤林(2002),吕长江、王克敏(2002)等从不同角度证明了正相关的观点。第二种观点认为资本结构与公司价值负相关,即公司财务杠杆的提高会降低公司价值。支持该观点的国外研究有myesr和mujluf(1984)提出的啄序理论,Fr1end和Lang(1998)、titman和weSSels(1998)、Rajan和lingales(1995),mohd,peryrnadRimbye(1998),Smierly和Li(2000)等的相关研究。国内的研究主要有:陆正飞(1996)的研究发现,我国企业负债率总体偏高,同时呈现以下特点:(1)负债率与企业规模负相关。(2)负债率与收益率负相关。陆正飞、辛宇(1998)发现,企业的获利能力与负债比率显著负相关。李善民、苏斌(1999)的研究发现,在亏损的公司中,净资产收益率与企业的总负债、短期负债率均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冯根福、吴林江、刘世彦(2000),张则斌、朱少醒、吴健中(2000),吕长江、韩慧博(2001)等的研究也得出了一致的结论。第三种观点认为资产负债率与公司价值成U形相关关系。严志勇,陈晓剑(2002)用主成份分析法计算的房地产公司业绩综合指标与资产负债率和长期负债率作回归分析得出结论:企业业绩与资本结构有密切关系,但并非简单的线性关系,而是满足二项式关系,当负债比率较低时,提高负债率有助于经营业绩的提高,当负债率达到一定程度后,提高负债水平将降低企业经营业绩。

从国内外现有的研究成果看,实证研究支持资本结构与公司价值之间存在相关关系的观点,但在不同国家,不同行业、不同发展时期的企业的不同资本结构范围内,资本结构与公司业绩之间表现出不同的线性关系。基于国内以往的实证研究要么以全部上市公司为一个样本要么以某一行业为样本,以全部上市公司为一个样本的分析将忽略行业因素带来的影响,而以某一个行业为样本的分析又有以偏盖全之嫌,所以,本文试图在剔除行业因素影响的基础上以全部非St非金融保险类上市公司为样本进行回归分析,同时分别以三个行业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对比总体样本分析与行业样本分析异同,并以此为依据提出优化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的对策。

本文的结构安排如下:第二部分为数据样本与研究方法,第三部分为实证检验与结果分析,第四部分为结论。

二、数据样本与研究方法

1.样本选择及数据来源

本文选取的样本数据为winD数据库2007年度除金融保险行业外12个行业非St公司的财务数据,公司总数量为1519家,样本数据1519组。

2.研究方法

(1)指标的选择

资本结构指的是企业资金来源中债务资本与股权资本的比例关系,由于股权资本市场价值的波动性,以市值计算的资本结构指标不稳定,所在本文选用在实证研究中通常用的账面资产负债率(D/a)来反映。公司业绩或者说公司的盈利性是公司价值变化的良好指标,本文选取了体现公司股权价值的加权净资产收益率(Roe)指标。

(2)研究方法

本文以加权净资产收益率为因变量(Roe),以资产负债率为自变量(Da),分别建立一元一次回归方程和一元二次回归方程,再用eViewS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并对回归结果加以比较分析。回归方程如下:①Roe=C+a1Da;②Roe=C+a1Da+a2Da2。

三、实证检验与结果分析

1.总体样本的实证检验与结果分析

已有的研究表明行业因素影响公司的最优资本结构选择,所以在总体样本分析中,本文为了剔除行业因素影响,将各项财务数据分别减去各行业均值再做回归分析。即Roe=Roe(R)-Roe(a),Da=Da(R)-Da(a)其中,Roe(R)和Da(R)表示各企业实际的净资产收益率和负债率,Roe(a)和Da(a)表示各行业的平均净资产收益率和平均负债率。

[摘要]本文以2007年沪深两市上市公司财务数据为样本,从总体和行业两个层面对公司资本结构与公司价值之间的相关关系做了实证分析,实证结果表明两者存在倒U形相关关系,公司最优资本结构的取值低于国际水平,大部分公司的实际资产负债率高于最优值,所以公司提高业绩进而提升公司价值的选择是:降低资产负债率或提高负债使用效率。

[关键词]资本结构公司价值资产负债率净资产收益率

一、引言

资本结构指的是企业资本的构成及其比例关系。对资本概念理解的不同形成不同的资本结构概念。广义资本指企业的全部资金来源,狭义的资本仅指企业的长期资金来源或企业的股权资本。广义上的资本结构指的是企业资金来源中债务资本与股权资本的比例关系,更细致的定义是企业资金来源中短期债务、长期债务、优先股、普通股各自所占比例。狭义的资本结构指长期债务资本与股权资本的比例或仅指股权资本结构。对资本结构的研究目的不同使用的资本结构定义及其指标也不同。本文将使用广义的资本结构概念。

对资本结构问题的研究成果可谓汗牛充栋、数不胜数,但归结起来他们研究的主要问题:一是对资本结构的影响因素的分析及最优资本结构的存在问题;二是资本结构与公司价值的关系问题,即资本结构与公司价值之间是否存在相关关系,如果存在相关关系,是正相关还是负相关,或是非线性相关关系。而这两个问题实质还是资本结构与公司价值的关系问题。如果资本结构不影响公司价值那也就无所谓最优资本结构的选择问题了。关于资本结构与公司价值的相关性问题,国内外现有的研究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实证分析都从不同角度得出了不同的观点。

一种观点是资本结构与公司价值无关。持这种观点的研究主要来自理论推导,如传统的净营业收入(netoperatingapproach,noa)理论认为如果假定债务成本是一个常数,但权益成本则不会不变,因为随着负债的增多,公司承担的风险增大,则股东要求的收益率也要增大。因此平均下来,公司的资金成本没有改变,是一个常数,决定公司价值真正的要素是净营业收入。mm定理认为,如果公司的投融资政策是相对独立的,没有公司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没有破产风险,资本市场充分有效运行,则公司的资本结构与其市场价值无关,亦即公司的资本结构选择不影响公司的市场价值。但是到目前为止,无关论还没有得到实证研究的证明。

已有的实证分析大都支持另一种观点即资本结构影响公司价值。但是对资本结构与公司价值的相关关系,不同的理论与实证研究又得出了不同的观点,概括起来有正相关、负相关和倒U形相关三种观点。支持正相关观点最早见于净利理论(netincomeapproach,nia),净利理论认为,公司利用债券可以降低公司的综合资金成本,因此,企业利用负债资金总是有利的。这是一个负债越多,公司价值越高的观点。这种观点假设公司在获取资金的数量和来源上均不受限制。所以,净利理论认为,负债为100%是企业的最佳资本结构。此外,莫迪利安尼和米勒(1963),Brennan和Schwartz(1978),masuliS.Ronald.w(1980),masul15(1983),Long和maltiz(1985),LxamiChnadBhnadari(1988)等分别在理论与实证角度证明了资本结构与公司价值正相关。国内也有学者以我国上市公司不同时期的财务数据做实证分析得出资本结构与公司价值正相关的结论。如王娟和杨凤林(1998),刘明、袁国良(1999),洪锡熙、沈艺峰(2000),王娟、杨凤林(2002),吕长江、王克敏(2002)等从不同角度证明了正相关的观点。第二种观点认为资本结构与公司价值负相关,即公司财务杠杆的提高会降低公司价值。支持该观点的国外研究有myesr和mujluf(1984)提出的啄序理论,Fr1end和Lang(1998)、titman和weSSels(1998)、Rajan和lingales(1995),mohd,peryrnadRimbye(1998),Smierly和Li(2000)等的相关研究。国内的研究主要有:陆正飞(1996)的研究发现,我国企业负债率总体偏高,同时呈现以下特点:(1)负债率与企业规模负相关。(2)负债率与收益率负相关。陆正飞、辛宇(1998)发现,企业的获利能力与负债比率显著负相关。李善民、苏斌(1999)的研究发现,在亏损的公司中,净资产收益率与企业的总负债、短期负债率均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冯根福、吴林江、刘世彦(2000),张则斌、朱少醒、吴健中(2000),吕长江、韩慧博(2001)等的研究也得出了一致的结论。第三种观点认为资产负债率与公司价值成U形相关关系。严志勇,陈晓剑(2002)用主成份分析法计算的房地产公司业绩综合指标与资产负债率和长期负债率作回归分析得出结论:企业业绩与资本结构有密切关系,但并非简单的线性关系,而是满足二项式关系,当负债比率较低时,提高负债率有助于经营业绩的提高,当负债率达到一定程度后,提高负债水平将降低企业经营业绩。

从国内外现有的研究成果看,实证研究支持资本结构与公司价值之间存在相关关系的观点,但在不同国家,不同行业、不同发展时期的企业的不同资本结构范围内,资本结构与公司业绩之间表现出不同的线性关系。基于国内以往的实证研究要么以全部上市公司为一个样本要么以某一行业为样本,以全部上市公司为一个样本的分析将忽略行业因素带来的影响,而以某一个行业为样本的分析又有以偏盖全之嫌,所以,本文试图在剔除行业因素影响的基础上以全部非St非金融保险类上市公司为样本进行回归分析,同时分别以三个行业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对比总体样本分析与行业样本分析异同,并以此为依据提出优化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的对策。

本文的结构安排如下:第二部分为数据样本与研究方法,第三部分为实证检验与结果分析,第四部分为结论。

二、数据样本与研究方法

1.样本选择及数据来源

本文选取的样本数据为winD数据库2007年度除金融保险行业外12个行业非St公司的财务数据,公司总数量为1519家,样本数据1519组。

2.研究方法

(1)指标的选择

资本结构指的是企业资金来源中债务资本与股权资本的比例关系,由于股权资本市场价值的波动性,以市值计算的资本结构指标不稳定,所在本文选用在实证研究中通常用的账面资产负债率(D/a)来反映。公司业绩或者说公司的盈利性是公司价值变化的良好指标,本文选取了体现公司股权价值的加权净资产收益率(Roe)指标。

(2)研究方法

本文以加权净资产收益率为因变量(Roe),以资产负债率为自变量(Da),分别建立一元一次回归方程和一元二次回归方程,再用eViewS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并对回归结果加以比较分析。回归方程如下:①Roe=C+a1Da;②Roe=C+a1Da+a2Da2。

三、实证检验与结果分析

1.总体样本的实证检验与结果分析

已有的研究表明行业因素影响公司的最优资本结构选择,所以在总体样本分析中,本文为了剔除行业因素影响,将各项财务数据分别减去各行业均值再做回归分析。即Roe=Roe(R)-Roe(a),Da=Da(R)-Da(a)其中,Roe(R)和Da(R)表示各企业实际的净资产收益率和负债率,Roe(a)和Da(a)表示各行业的平均净资产收益率和平均负债率。

利用eViewS对选出的沪深1519家公司的加权净资产收益率和资产负债率分别进行一次线性拟合和二次线性拟合,得到如下结果:

(1)Roe=-11.38821-0.458787Da

(-5.054561)(-3.80591)

R^2=0.009458赤池信息指标=11.6662F=14.48495(prob:0.000147)Dw=1.9798

(2)Roe=-1.648845-1.038615Da-0.038449Da2

(-0.635595)(-7.253171)(-7.221206)

R^2=0.042397赤池信息指标=11.6337F=33.55956(prob:0.0000)Dw=1.9814

上述回归结果表明,虽然一次线性拟合和二次线性拟合的结果都能通过三大统计检验,但二次线性拟合结果的可决系数大大高于一次线性拟合结果,虽然二次线性拟合结果的可决系数依然不高,原因在于影响净资产收益率的因素很多,而这里只考虑了其中一种。所以从回归结果看,净资产收益率与资产负债率之间呈二次线性关系,且二次项系数为负,即净资产收益率有最大值,解此二次多项式方程得最优的Da等于-0.7403898,因为Da为实际资产负债率减行业平均资产负债率,所以该结果表明,我国上市公司的最优资产负债率低于平均资产负债率。换言之,我国上市公司的资产负债率普遍偏高。

2.行业样本的实证检验与结果分析

为剔除行业因素的影响,同时考查不同行业最优资本结构的存在性及范围,本文选取了上市公司较多且不属于国家垄断行业的三个行业数据,分别用eViewS进行回归检验,得到如下结果。

(1)三个行业的一次线性回归均没有通过t检验,可决系数也非常的低。说明在同一行业内公司业绩与资本结构的关系不是简单的一次线性关系。

(2)三个行业的二项式检验结果都通过了三大检验,可决系数相对一次线性回归模型提高很多,相对总体样本二项式回归模型的检验结果也优化很多,且与一些学者对其他行业的实证分析结果相近。这说明剔除行业因素的影响,同一行业内,公司业绩与资本结构呈二项式关系。实证结果如下:

①制造业二项式回归结果

Roe=-86.86696+5.357078Da-0.063755Da2

(-4.459681)(6.440574)(-7.563347)

R^2=0.072498赤池信息指标=12.05835F=37.32388(prob:0.0000)dw=2.0067

②房地产业二项式回归结果

Roe=-34.98824+1.835794Da-0.017152Da2

(-2.171908)(3.015510)(-3.130001)

R^2=0.124098赤池信息指标=12.05835F=4.95879(prob:0.0096)dw=1.9219

③信息业二项式回归结果

Roe=-5.339373+1.581184Da-0.026682Da2

(-0.368146)(2.442523)(-3.964669)

R^2=0.316669赤池信息指标=9.87457F=21.78071(prob:0.0000)dw=2.135012

令d(Roe)/d(Da)=0分别计算三个行业的最优资本结构得:

①制造业最优资本结构:Da=42.01(%)

②房地产业最优资本结构:Da=53.52(%)

③信息业最优资本结构:Da=29.63(%)

以上的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同一个行业内公司价值与资本结构存在二项式相关关系,每个行业的最优资本结构差异较大。但与总体样本分析结果一致,即最优资本结构比率小于实际平均资本结构比率。

四、结论

本文在以全体上市公司和某一行业上市公司两个层面的数据做回归分析的基础上发现,公司资本结构与公司业绩之间存在确定的倒U形相关关系,即在低于某一确定的资产负债率时,提高资产负债率能改善公司业绩,增加公司价值,在高于这一资产负债率之后,提高资产负债率将降低公司业绩,减少公司价值。不同行业公司的资本结构与公司业绩之间的相关系数差异较大,即不同行业有不同的最优资本结构。在本文选取的三个行中,信息业的最优资本结构比率最低,只有29.63%,制造业的最优资本结构比率为42.01%,房地产业最优资本结构比率最高,达53.52%,这与闵丹等在《市场结构、行业周期与资本结构》中的“行业特征对企业资本结构具有重要影响”的结论一致。

相对于回归模型计算出来的最优资产负债率,本文所选取的三大行业公司的实际资产负债率都普遍偏高,如信息技术业98家公司中资产负债率低于最佳值只有20家,而高于最佳值的有58家,且其中36家公司的资产负债率高于50%,房地产业和制造业的情形也与信息技术业相近,资产负债率高于最佳值的公司占总公司数量的60%左右。这种结果我们要从两个角度来分析,首先是相对于国际平均资产负债率来说我国的最优资产负债率偏低,说明负债对我国上市公司业绩影响的正面效应太低;其次是我国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太低,公司资产收益率的提高的速度比不上负债增加引起的债务费率的提高速度,从而使得公司债务的提高反而降低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所以,当前我国上市公司提高公司业绩进而提升公司价值的选择是,要么降低资产负债率,要么提高公司负债的利用效率。

参考文献:

[1]masulis,Ronald.w:theimpaetofCapitalStruetureonfirmValue:Someestimates,[Jl.thJoumalofFinance,1983,vol38,pp.1o7~126

[2]megginson,w.L.,CorporateFinancetheory〔m〕,addison一weSleyeduCatiopublishersinc.1997

[3]modigliani,F.,andmiller,m.,CorporateineometaxesandtheCostofCapital:acorrection[J]americaneeonomieReview,1963,Vol.53.,n0.3,pp.433~443

[4]miller,m.,Debtandtaxes,[J]theJournalofFinance,1977,vol.32,pp.261~275

[5]胡援成:企业资本结构与效益及效率关系的实证研究[J],管理世界,2002(10)

[6]张则斌朱少醒吴健中:上市公司的资本结构的影响因素[J].系统工程理论方法应用.2000.(2)

[7]陆正飞辛宇: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主要影响因素之实证研究〔J〕.会计研究,1998.(8)

[8]严志勇陈晓剑:资本结构与经营绩效关系实证研究[J],中国管理科学,2002(10)

[9]朱永明:西方资本结构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J].郑州工业大学学报,2000年1月18卷(第1期),pp.8~12

[10]刘鹏程: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与公司业绩的实证分析,优秀硕博论文,2008年

[11]闵丹韩立岩:市场结构、行业周期与资本结构[J],管理世界,2008(2),p82~89

[12]王娟杨凤林:上市公司筹资结构的实证研究.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J],1998

资源回收分析篇10

【关键词】农村内部收入差距农民收入来源工资性收入

引言

进入21世纪,随着安徽省总体经济的发展,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也有了很大提高,生活质量有了明显改善。从最近几年的相关数据可以直观地看出,安徽省农村居民的人均纯收入及其各来源部分在名义上都呈现不断增长的趋势,而且恩格尔系数在不断下降。

但是,根据近来中国社科院的一项报告称,2011年中国城镇居民的收入差距和城乡间的收入差距均在缩小,但农村居民的收入差距和地区间的收入差距却在不断扩大。[1]农村内部收入差距的不断扩大危害甚大,这不仅会影响到社会的和谐稳定,而且不利于未来经济的持续发展。上面所提到的报告是从整个国家层面来说的,那么安徽省是否也出现了农村内部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情况呢?

一、文献综述

通过梳理已有文献发现,对于农村内部收入差距进行的研究相比于针对城乡间收入差距的研究来说相对较少,而且大多是从国家的角度来分析,针对安徽省农村收入差距的研究则是少之又少。所以,笔者认为对这一问题仍然具有深入研究的必要。

一些学者通过搜集全国或个别地区的相关数据对影响农村居民收入不平等的因素进行了探讨。

肖宜滨(1998)从收入来源角度,运用1996年江苏农村住户调查资料,通过对基尼系数的分解,探讨江苏农民收入差异形成的具体原因。[2]陈传波、丁士军(2001)和万广华、周章跃等(2005)都利用农户调查资料,构建了运用农户数据的回归分解框架来研究中国农村收入不平等。认为影响农户收入及差异的因素包括地理环境、人口、资产等。结论表明,环境因素对收入差异影响较小,人口和资产因素存在重要影响。所不同的是,后者认为农业结构比劳动力和其他投入更能解释导致整个农村出现收入不平等这一现象。张东辉、司志宾(2007)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农村居民受教育程度和农村机械化水平也是影响农村居民收入差距的重要因素。[3]赵亮、张世伟(2011)借鉴万广华提出的基于回归方程的不平等分解方法分析了吉林省农村收入不平等的根源。

还有一些学者针对安徽省农村收入差距进行了研究。

辛永容(2004)对安徽省农村居民收入差距特征、产生的原因、变动趋势等进行系统的分析,并与全国的情况相比较,揭示了其变动特点,分析了其给安徽经济发展和政治稳定所带来的效应。李学灵、张尚豪(2006)运用1993~2004年安徽省农村住户抽样调查资料,利用基尼系数分解法对安徽农村居民收入差距的来源构成进行了测算和分解,并深入分析了产生这种差距的原因。冯瑛、郭素华、陈建东(2010)利用泰尔指数对2003~2008年安徽省农村居民的收入差距进行了测算,并通过对农村居民收入的分解分析了各类收入的变化及其内在原因。[4]

本文通过借鉴张东辉、司志宾的研究方法,构建了一个不同于基尼系数的新的指标用于衡量安徽省农村居民的收入差距,并作为被解释变量引入模型,用以分析不同收入来源对安徽省农村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问题,并从实证分析当中得出一些缩小安徽省农村内部收入差距的启示。

二、模型构建与数据处理

(一)模型选择与变量选取

本文借鉴张东辉、司志宾的研究方法,构建一个新的指标来衡量安徽省农村居民的收入差距,并作为被解释变量引入模型。

D=∑(λi|Xit-Xt|)

其中,D是农村居民收入差距程度;Xt是t年的农村居民家庭人均收入;Xit是t年i收入组的农村居民家庭平均收入;λi是i收入组的居民户数在全部居民户所占的比重。为了避免负号对于计算结果的抵消作用,对于Xit与Xt之间的差值进行了绝对值化处理。∑代表加总求和。

对农民收入来源进行分类,可以分为四个方面:工资性收入、生产经营性收入、转移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为了检验不同收入来源对安徽省农村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本文将选取以上几个因素来进行实证分析,并把最后两项收入并为一项。[5]其中,X1表示工资性收入;X2表示生产经营性收入;X3表示转移性和财产性收入。因为以上三个时间序列在aDF检验中都显示其是非平稳序列,所以对其进行差分处理以使其平稳,分别用X11、X22、X33来表示工资性收入、生产经营性收入以及转移性和财产性收入这三个变量的差分序列。本文构建如下模型:

D=α0+α1X11+α2X22+α3X33

其中,α0、α1、α2、α3为待估参数。

(二)数据处理与描述

本文使用历年《安徽统计年鉴》数据,用农村居民按纯收入分组的户数占调查户比重的数据来衡量λi的值。将农村居民按纯收入分为10个组,其人均纯收入范围分别为:400元以下、400~500元、500~600元、600~800元、800~1000元、1000~1500元、1500~2000元、2000~2500元、2500~3000元、3000元以上。假定收入在各组内平均分布,所以我们取各组两端点值的算术平均数为该组居民的代表收入,第一组和最后一组做特别处理,分别取值200和4000。这样Xit的10个数值依次为:200、450、550、700、900、1250、1750、2250、2750、4000。根据《安徽统计年鉴》的相关数据和上述计算公式,我们得到农村居民收入差距指标的数值以及2002~2010年安徽省各种收入来源的相关数据,并以1990年为基期对其进行了消胀处理(见表1)。[6]

由上表可以直观的看出,农村居民的人均纯收入无论是总量还是各组成部分在实际量上也是在不断增长的,收入差距在2002~2006年经历了一个逐年扩大的趋势,2006~2008之间逐年缩小,而2008年之后则又出现了一个不断扩大的趋势。

三、实证检验与分析

(一)实证检验

本文使用eviews6.0软件,采用最小二乘法,利用收集的数据对上述模型进行实证检验。从各项检验指标来看,变量X11和X22都通过了检验,X33的t统计量和p值虽不显著,但符合经济意义,所以选择保留此变量。D.w统计值虽然只有1.034,但通过Lm检验之后发现该模型并不存在一阶自相关。因此,该回归模型为:

D=313.49+3.34X11+1.88X22-2.73X33

t=(8.416)(4.291)(3.775)(-1.618)

R2=0.89F=7.828D.w=1.034

其中,X11、X22、X33分别表示以上三种收入来源的增量变化。

从以上实证分析可以看出,模型的拟合度良好,整体显著。因此,工资性收入、生产经营性收入以及转移性和财产性收入的增量变化对收入差距是会产生影响的,这也从另一角度反映了工资性收入、生产经营性收入以及转移性和财产性收入本身是会对收入差距产生影响的。X11和X22的回归系数都是正值,说明这两者对收入差距的影响是正向的,且X11的回归系数大于X22的回归系数,则说明前者对收入差距的影响相对更大。[7]从经济意义上来说,也即是农村工资性收入者对收入不平等有更为重要的影响。X33的回归系数为负值,说明其对收入差距的影响是负向的,这也符合现实经济意义。因为,政府转移支付的增加会引起收入差距的缩小。

(二)对缩小安徽省农村内部收入差距的启示

安徽省农村居民的工资性收入主要包括在本地企业或非企业组织中得到的收入和外出从业得到的收入,其中外出从业得到的收入占主要部分。事实上,安徽省近年来也一直都是农村劳动力向外输出的大省。所以要缩小农村内部收入差距,进一步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首先必须更加合理、有序、积极地推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市流动。其次,要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加快农村城镇化建设,增加农村居民在本地就业的机会。另外,教育等人力资本也是影响农民工资性收入的重要因素,所以要加强农村教育建设,使农村向外转移和向本地提供的劳动力质量更高,从而收入也将更高。

农村居民的生产经营性收入可以分为第一产业收入、第二产业收入和第三产业收入,其中第一产业收入占农民生产经营性收入的大部分。所以要缩小农村内部收入差距,增加农民的第一产业收入便十分重要。因此,应当大力增加农村耕地的利用率;加大对农村基础建设投入,缩小地域间的差异;增加农业机械的投入力度;转变农业生产方式,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村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同时,积极发展农村社会服务和卫生事业,增加农民的就业机会。

在农村居民的转移性和财产性收入中,转移性收入占主要地位。既然政府的转移支付可以缩小农村地区之间农民的收入差距,那么政府就应当有选择的向贫困地区的低收入群体加大转移支付力度,特别是粮食直接补贴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实施。[8]

四、结束语

本文在计量分析的基础上,指出了安徽省农村内部收入差距与各收入来源之间的关系,反映了农民的工资性收入、生产经营性收入以及转移性和财产性收入是会对收入差距产生影响的,前两者的影响都是正向的,且工资性收入对收入差距的影响更为可观。因此,要更加注重对农民工资性收入的增加。但是,本文只是验证了安徽省农村内部收入差距在总体上与各收入来源之间存在某种关系以及他们之间的关联程度,而并没有详细讨论这三项收入的各构成要素对收入差距的影响。比如工资性收入当中外出务工收入对收入差距的影响、生产经营性收入中第一产业对收入差距的影响等。因此,针对这一问题,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肖宜滨.不同收入来源对农民收入差异的影响——基尼系数的一种应用[J].江苏统计,1998,2.

[2]陈传波,丁士军,舒振斌.农户收入及其差异的影响因素分析——对湖北农户调查的统计分析[J].农业技术经济,2001,(4).

[3]万广华,周章跃,陆迁.中国农村收入不平等:运用农户数据的回归分解[J].中国农村经济,2005,5.

[4]张东辉,司志宾.教育、技术进步与农村收入差距——基于中国农村统计数据的分析[J].经济评论,2007,(5).

[5]赵亮,张世伟.农村内部收入不平等变动的成因——基于回归分解的研究途径[J].人口学刊,2011,189(5).

[6]辛永容.安徽省农村居民收入差距与效应分析[J].市场周刊·财经论坛,2004,6.

[7]李学灵,张尚豪.安徽农村居民收入差距的测度与分解[J].农村经济与科技,20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