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幼儿自理能力教案十篇幼儿自理能力教案十篇

幼儿自理能力教案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2:47:36

幼儿自理能力教案篇1

近年来,在教育民主化运动的驱使下,课程决策民主化的理念正在深入人心。在这种背景下,特别是在国家教育纲要和地方教育纲要相继出台之后,我国各地的许多幼儿园开始在实践中努力争取自身的课程决策权,不断寻找适合自身发展的课程内容,尝试构建适合自身发展的课程方案,逐步形成适合自身发展的课程管理系统。然而经过多年的课程改革之后,幼儿园的课程方案编制与管理正面临着许多新问题。例如,由于园长面对课程改革时无所适从,导致在课程管理上的消极等待;由于园长对课程管理意识淡薄,导致课程管理的失控;由于园长缺乏课程管理能力,导致教师对本园课程的困惑,教师难以把握课程实质,实施起来困难重重。概括地说,幼儿园课程方案的编制与管理面临的主要问题表现为课程改革的被动与无序,课程设置的超载或缺失,课程编排的无结构与无系统,课程管理的“放羊”与“游击”等。由此产生的“园长迷惑”与“教师困惑”问题将会严重影响课程实施的质量和课程改革的进程。

当今我国幼儿园课程改革的严峻态势已经向学前教育工作者提出了课程管理的新挑战。我们需要改变传统的课程管理方法,针对课程改革的实际问题与现实需要,探寻和建立一套相应的幼儿园课程方案编制与管理方法。幼儿园可以依靠幼儿园的“自组织能力”,编制并利用自己的课程方案进行文本化管理,推进幼儿园课程管理的有序进行。

一、幼儿园课程方案及其编制的基本内涵

所谓幼儿园课程方案,一般是指幼儿园按照教育目标和幼儿的发展特点与需要,根据本园的实际状况和课程资源条件,对本园的课程内容、课程方法、课程编排、课程管理等方面的改革实践进行梳理与整合,在此基础上形成一套课程认知表达形式。幼儿园课程方案是幼儿园在一定时期内实施教学和进行课程管理的依据,也是幼儿园课程实施与管理的行动纲领。

幼儿园课程方案的编制是指幼儿园根据课程目标、课程理念等对本园课程进行选择、策划、重组和创新,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课程策划与课程设计的课程管理活动过程。对幼儿园来说,课程方案的编制是以幼儿园的课程实践为基础,以幼儿园的课程资源为载体,以幼儿园成员为主体,以幼儿园的课程理念为核心,以幼儿园的课程管理为保障的课程管理过程。幼儿园课程方案的编制不仅仅是对课程内容的简单编排,而且承载了课程园本化、系统化、文本化和结构化的管理功能。〔2〕

幼儿园课程方案的编制过程,实际上就是对课程信息的分析与选择,对课程内容的归纳与提炼,对课程方法的探索与梳理,对前期课程改革实践的总结与提升,其最终目的是将幼儿园及其组织成员已经认同的课程理念转化为实实在在的课程行为,并在实践层面进行课程设计与课程编排,最终实现课程编排的最优化。〔3〕

二、幼儿园课程方案的编制内容

幼儿园课程方案的编制是对本园课程系统和管理系统的策划与设计。课程方案的编制应该立足于幼儿园课程的现实需要和课程资源的实际状态,完整地表达幼儿园的课程理念、课程行为和课程体系。为了确保课程方案的可操作性,幼儿园课程方案一般分为“幼儿园课程编制方案”(正本)和“幼儿园课程执行计划”(副本)这两个既有联系又相对独立的组成部分。作为正本的幼儿园课程编制方案主要是从宏观视角对幼儿园的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资源、课程关系、课程依据、课程编码和课程管理等内容进行系统的描述,大致包括编制背景、主体内容以及实施与管理三个部分。作为副本的幼儿园课程执行计划实际上是幼儿园的课程执行方案或工作计划。只有当幼儿园课程方案转化为切实可行的课程执行计划时,才能确保幼儿园课程方案的有效实施。

1.幼儿园课程方案的编制背景

在编制幼儿园课程方案时,首先应该对课程方案编制的背景性条件作分析。分析越充分,方向越明确,课程方案的针对性越强。每个幼儿园的课程资源各有特点。在编制课程方案之前,幼儿园先要对本园的课程背景、课程资源以及相关的背景因素作全面分析,从中找出课程方案的编制依据,确立设计课程方案的起点。编制背景信息通常包括课程方案的主题或名称的确立、幼儿园的课程现状与现实条件分析、课程方案编制的宗旨与指导思想、课程方案编制的实践基础等方面的内容。

2.幼儿园课程方案的主体内容

幼儿园课程方案的主体内容包括幼儿园课程的基本理念、课程依据、课程功能、课程价值、课程目标、课程特点、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方法、课程序度、课程编排、课程类型、课程编码等方面的阐述。

3.幼儿园课程方案的实施与管理

幼儿园课程方案的编制是为了课程方案的有效实施。组织成员对幼儿园课程方案的知晓度与认同度是课程方案有效实施的关键。为此,课程方案中还应该有关于课程方案及其实施问题的说明,以及对课程方案的实施与管理方法的阐述。这两个方面的内容对提高课程方案的执行力度具有重要意义。

课程方案承载着多种教育价值与管理功能。对幼儿园来说,编制课程方案还要具备一定的条件,即幼儿园具有基本的前期课程资源条件,组织成员对课程方案编制高度认同,组织成员积极参与课程方案编制,管理者具备一定的课程管理能力等。这些基本条件关系到课程方案编制的实际成效。

三、幼儿园课程方案编制的管理

众所周知,完成学前教育课程改革重任的实践主体是幼儿园。〔4〕幼儿园课程改革的实践表明,课程改革的预期目标和理想境界的实现取决于幼儿园课程管理的实际成效。尊重幼儿园课程改革的实践经验,提升幼儿园课程改革的实践经验,吸纳幼儿园课程改革的丰硕成果,建构具有幼儿园本体特色的课程方案,形成适合幼儿园的课程管理系统,这已经成为当前我国幼儿园课程管理的发展趋势。

1.幼儿园课程方案编制的管理目标

幼儿园课程方案的编制是课程改革的实践需要,是课程管理的需要。在课程方案编制过程中,幼儿园及其组织成员要根据教育目标和幼儿发展的特点与需要,对本园的课程实践进行解读、梳理和重组。这实际上就是幼儿园进行课程规划的管理过程。〔5〕从课程管理的角度看,课程方案的编制实际上是一个制定与执行课程决策的管理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首先应该明确课程方案编制的管理目标。

幼儿园课程方案编制的最直接目标是要使幼儿园课程管理文本化,以加强幼儿园课程的系统性、适宜性和可操作性,逐步形成一个真正适合幼儿园自身需要的园本化课程方案。

2.幼儿园课程方案编制的管理者角色定位

为了加强对幼儿园课程方案编制的管理,管理者应该承担课程方案的决策与规划、课程方案的研究与设计、课程方案的修订与完善等方面的管理职责。管理职责的有效行使取决于管理者的角色定位。园长在课程方案编制过程中的管理者角色定位是保障课程方案编制达到预期目标的重要条件。

(1)决策者角色

幼儿园课程方案编制是幼儿园进行的一种课程决策和课程规划管理。在这个过程中,幼儿园管理者应该不断强化课程决策者的角色意识,自觉承担课程决策者的角色责任,确立幼儿园课程发展方向,形成课程方案编制的有效管理流程,对幼儿园课程园本化发展进行有效管理。

(2)引领者角色

在幼儿园课程方案编制的管理过程中,园长除了要承担课程决策者的角色外,还需要以引领者的身份带动全体员工进行课程方案编制工作。幼儿园课程方案的编制是一项全新的、具有挑战性的工作,没有管理者的带领与推进是很难完成的。幼儿园管理者在课程方案编制过程中应该发挥引领作用。这种引领作用主要表现为观念引领、过程引领、培训引领、研究引领、实践引领等。管理者的引领作用通常会决定课程方案编制的质量。

(3)组织者角色

幼儿园课程方案编制是一个组织和利用课程资源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课程方案编制的组织协调与过程控制,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与整合等,都是管理者需要承担的责任。如果组织不力,必然会造成课程方案编制过程的混乱和课程实施的种种问题。

(4)主持者角色

在幼儿园课程方案编制过程中,幼儿园员工始终是实践的主角,而管理者只是编制活动的主持者。如果管理者偏离了主持者的角色,过分夸大管理者的作用,就会发生课程角色错位、课程角色替代等管理问题,导致课程方案编制与管理的实际效用大大降低。

在幼儿园课程方案编制过程中,幼儿园管理者的任务是为员工提供参与课程方案编制的平台,引导员工参与课程研究的实践工作,协调各方面关系,为员工解决实际困难,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管理者角色的准确定位是幼儿园课程方案编制走向有序化的管理保证。

3.幼儿园课程方案编制的基本管理策略

从幼儿园课程方案编制的管理实践看,坚持从实际出发,引领全体员工参与课程方案编制,把握课程编制平衡,保证课程相对稳定,实现课程设计创新,这是幼儿园课程方案编制的有效管理策略。

(1)从实际出发

幼儿园课程方案是每所幼儿园为自己度身定制的课程运作系统,幼儿园必须以自身的实际状况和现实条件为依据来编制课程方案,确立本园课程的发展起点与发展方向。如果课程方案偏离了本园的实际情况,那么课程方案的适宜性就会大大降低。幼儿园及其组织成员应该从分析幼儿园课程现状入手,正视幼儿园课程的实际问题,寻找适合本园实际的课程发展路径,通过对本园课程实践的研究,逐步形成切实可行的、具有园本特色的课程方案。

(2)引领全员参与

编制幼儿园课程方案不是管理者的专利,不是园长的个人行为,也不是少数骨干教师的特殊权利,而是幼儿园的组织行为。课程方案的形成是组织成员集体智慧的结晶,是组织成员能力互补的产物。管理者应该从传统的只有少数教师参与课程改革的管理模式中走出来,实施全员化的课程管理。〔6〕全员参与的实质是调动幼儿园组织的一切力量,包括教师、家长等各方面的力量,共同参与课程方案的编制工作。课程方案编制的有效性通常取决于员工的参与数量和参与程度,而员工的参与程度也是决定课程方案的质量和执行成效的重要因素。因此,管理者应该建立全员参与课程方案编制的接纳机制和激励机制,鼓励全体组织成员积极参与课程方案的编制工作。

(3)把握课程平衡

把握课程平衡是幼儿园课程方案编制的重要管理原则。我国的幼儿园课程改革已经为幼儿园提供了非常丰富的课程资源,新的课程内容层出不穷,幼儿园没有找准自己的课程发展定位或缺乏课程的选择与重组能力时,非常容易陷入课程超载的误区。另外,在面对各种课程资源时,幼儿园也可能偏离儿童发展的需要,只是从非常狭隘的角度选择课程内容,进入课程缺失的误区。所以,在课程方案编制的管理过程中,我们应该特别注意防范课程失衡现象的出现。如何把握课程管理的方向,确保课程的平衡性已成为管理者必须认真思考与研究的重要问题。为此,管理者应该始终关注课程目标的平衡、课程性质的平衡、课程结构的平衡、课程内容的平衡、课程方式的平衡、课程类别的平衡,提高对课程的选择能力和判断能力,同时提升教师对课程的分析、选择与重组能力,以保证幼儿园课程的系统性、结构性和平衡性。〔7〕

(4)保证相对稳定

多年来的课程改革为幼儿园提供了自由实施课程的空间,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幼儿园课程可以无目标、无依据地随意更改。可以随意更改的课程通常显示了其价值的低下,质量也难以保证。提倡幼儿园课程方案编制,正是针对当前幼儿园课程极不稳定、经常变换的游击战状况而提出的一种加强课程管理的应对性策略。通过幼儿园课程方案的编制,可以解决幼儿园课程实践的混乱现象,建立一个适合幼儿园操作的、相对稳定的课程系统。管理者要通过课程方案编制保证幼儿园的课程发展方向、课程目标、课程原则、课程运作流程、课程内容和方法的相对稳定,从而保证幼儿园课程管理系统的相对稳定。

保证幼儿园课程方案的相对稳定,并不是说幼儿园的课程方案是一劳永逸、不可更改的。事实上,课程方案是课程发展的产物,课程方案的相对稳定只是在课程发展的动态过程中形成的阶段性稳定。这种阶段性稳定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幼儿园课程的教育价值和教育质量。

(5)实现课程创新

实现课程创新是幼儿园课程方案编制过程中应该特别关注的问题。幼儿园课程方案的编制过程实际上是一个解决课程问题、实施课程创新的管理过程。没有创新的课程是没有生命力的,难以适应现实教育的发展需要。实现课程创新是课程方案完善的重要条件。但是,我们不能把课程创新仅仅理解成一味追求时髦和摒弃传统。课程创新主要表现为课程的理念创新、组织创新和制度创新。课程方案的编制不是对过去的、他人的课程进行机械的模仿、抄袭或者摒弃,而是根据教育改革的现实需要去转换课程理念,完善课程行为。管理者应该把课程创新作为课程编制管理的重点,协调课程传承与课程创新的关系、课程稳定与课程发展的关系、全局创新与局部创新的关系、组织创新与个体创新的关系,在幼儿园内形成一个课程创新的管理平台,及时提出课程创新的管理目标,提供课程创新的资讯信息,开展课程创新的研讨活动,开展课程创新的设计活动,以此增强课程创新的适宜性,不断推动幼儿园课程的园本化发展。

参考文献:

〔1〕钟启泉。现代课程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1989.

〔2〕〔5〕上海市教委教研室。幼儿园课程园本化理论与实践的研究〔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

〔3〕〔4〕上海市教委学前教育课程教材改革办公室。上海市学前教育纲要指导用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幼儿自理能力教案篇2

[关键词]瑞吉欧;方案教学;学习共同体;韩国学前教育

[中图分类号]G6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604(2007)09-0043-04

韩国的学前教育虽然有100多年的历史,但是直到今天,我们依然很难明确地回答“韩国的教育课程是什么”这个问题。韩国的学前教育缺少自主性,自创始以来一直受到美、日等国学前教育体系的影响。为了推动韩国学前教育的发展,我们确实有必要引进国外的先进理论,但是又不能照搬外国的理论,更不能用国外的理论来代替我们现有的理论,因为教育是社会文化的产物,在韩国文化背景下完全照搬包括瑞吉欧在内的外国先进教育体系是不可能的。我们致力于转化先进的教育理论和教育体系,将其应用到我们的社会文化中,朝着重新构建一种适合我们社会文化的最佳教育课程的方向前进,最终实现教育课程本土化的目标。

自1994年韩国首次应用瑞吉欧方案教学以来,被世界各地的教育家们评价为“开放教育的典范”、“适合推广的实践模式”、“世界性、显现性的教育课程”的瑞吉欧方案教学在韩国已经发展了十几年,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韩国学前教育的发展。但在本土化的过程中,韩国瑞吉欧方案教学面临着新的挑战,需要韩国社会的进一步支持。

一、瑞吉欧方案教学在韩国的发展历程

1994年,瑞吉欧方案教学在韩国第一次被应用。研究者与幼儿园合作,开展了一系列相关研究。研究者研究了瑞吉欧方案教学的教学原理,分析了其在韩国应用的可能性。研究者还通过调查发现,幼儿园教师对瑞吉欧方案教学非常关心。因此,研究者与幼儿园教师开展教育合作,以期准确地传达和转化与瑞吉欧方案教学相关的信息。通过理论教育和实践活动使其成为教师们可以理解的实践性知识,促使教师们认真反思以前的教育实践,进一步提高专业技能。

韩国幼儿园教师们认为妨碍瑞吉欧方案教学应用的主要因素有师资力量不足、时间不足、资料和设备不足、相关培训不足、教师之间沟通不足等。正是这些不利因素妨碍了瑞吉欧方案教学在韩国的发展。为此,研究者专门通过合作来组建幼儿园之间的学习共同体。世界各地的教育家们最初关注瑞吉欧方案教学的理由之一就在于学习共同体。在共同体的合作关系中,通过谈话和反思来实践“教学艺术”,通过“关系教育学”来激发求知欲和探索精神,进而提高教育质量。参加教师教育的教师被分成小组,定期开展聚会,一起研究环境创设、教学媒介运用的案例,协商教学建议,公布各幼儿园的项目落实情况。教师们认为应该加强合作,共同讨论教学过程中的困难、纠纷,以此提高专业水平。经过长达7个月的幼儿园之间学习共同体的聚会,大部分教师的教学水平有了提高。

幼儿园学习共同体还运用大学的人力、物力等教育资源,协调幼儿园与大学、理论与实践、预备教师与一线教师之间的关系,形成有效合作团体,拓展幼儿园教师的教学理论和实践。

2003年,为了积累实践性知识,我们通过共同分享信息、反思性共同对话和主动建构,开设了瑞吉欧网络社区。瑞吉欧网络社区可以有效加强学习共同体成员之间的沟通和相互影响,实现学前教育机构与高等院校之间、幼儿园教师与学前教育专家之间、学前教育与其他学科之间的整合。瑞吉欧网络社区的终极目标是分享信息和加强沟通,不仅仅是提供信息和知识,而且是通过学习共同体解决共同的问题。

2005年,韩国学前教育界共享并反思了以幼儿园园长、幼儿园教师和幼儿家长为中心取得的瑞吉欧方案教学经验,提出要进一步加深一线教学与教育理论研究、教师与家长、幼儿园与托儿所、幼儿园与社区和行政机关之间的关系。

2005年韩国举办了以教师、家长、园长和研究者为主体的研讨活动。2006年韩国又举办了以“记录化”和“环境”为主题的春、秋学术大会。韩国还注重与美国、中国等国学前教育界人士共同探讨瑞吉欧方案教学经验,以期提升本国的瑞吉欧方案教学质量。

二、瑞吉欧方案教学在韩国的实践效果

教师们普遍认为实施瑞吉欧方案教学的主要障碍是师资力量不足、资料和设备不足、时间不足、教师在职进修不足、教师之间沟通机会不足、教师与专家之间的计划不足等。为了改变教学现状,研究者通过加强专家支援合作、投入数码相机和电脑等设备、强调教师彼此协商、鼓励教师撰写记录报告等形式,促进教师专业技能的提升。不过,学前教育机构师资力量不足仍然是韩国实施瑞吉欧方案教学的最大障碍。

教师之间的协商是瑞吉欧课程顺利开展的必需条件。通过这种合作,教师们开始进行自我反思,共同建构实践知识,形成合作氛围,对教学产生责任感。在幼儿园学习共同体中,教师们通过合作和协商来分享方案活动,协商活动主题,寻求能促进幼儿发展的活动方案。通过幼儿园学习共同体,教师们分享其他幼儿园的方案活动创意、幼儿园运营、家长参与方式等信息。教师们认为通过这种活动能获得学习新事物的机会,接收到资料和媒体信息,反思自身的不足。

在瑞吉欧方案教学中,幼儿不仅仅是资源的消费者,而且是生产者。他们有探索愿望,有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发现周围的信息,能与社会合作并建构良好的关系。教师与幼儿之间的互动方式也随之发生变化。教师从传统的信息和知识传达者、环境提供者转变成幼儿的支持者和共同学习者。

应用瑞吉欧方案教学的幼儿园虽然认为家长的主体作用很重要。但是仍然把家长当成教育的对象,有些幼儿园甚至把家长看成是教学活动的旁观者,还有一些幼儿园存在着敷衍家长的消极态度。这些幼儿园的态度让家长很被动,家长与幼儿园和教师的关系一度处于矛盾、冲突之中。为了加强家园沟通,大部分运用瑞吉欧方案教学的幼儿园尝试用周刊的形式记录年级的活动,并将周刊寄给家长。教室里的黑板报、园报成了促进家园沟通、加强彼此联系的媒介。教师鼓励幼儿邀请家长参加幼儿园举办的运动会、小型音乐会、展览会、开放空间等活动,促使家长进一步了解幼儿园课程,对教师产生信赖感。通过共同分享幼儿的创意、参与以幼儿为主体的活动,家长们认识到了方案活动的价值以及家长参与幼儿园活动的意义。因此,幼儿园有必要认真研究家长的意愿,丰富家长参与幼儿园活动的方式,进一步促进彼此间的沟通和交流。

在瑞吉欧课程中,教师们不再按自己的意愿创设环境,而是与幼儿协商,共同创造环境;教师们不仅注重以教室为中心的固定环境创设,还开

始关注创设民主的人际交往环境。以此保证师幼沟通的顺畅进行。

大部分幼儿园进行的方案活动都倾向于在幼儿园内探索特定主题、访问并了解社区等特定场所。韩国社区对学前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认识不足,幼儿园与社区的关系有待改善。值得庆幸的是,研究者已经认识到这方面的不足,开始研究、探索与社区的合作,确保师资和物力资源投入,加大了社区对幼儿园的支持力度。

韩国的政府行政部门通过社区参与,认识到了学前教育的重要性和可能性,加强了对学前教育机构的支持,开始与学前教育机构开展广泛合作。

三、瑞吉欧方案教学在韩国面临的挑战

韩国的瑞吉欧方案教学不能照搬意大利的瑞吉欧学校,而应该寻求瑞吉欧方案教学的本土化发展。教育者应该重新思考和反思以往的教育实践,寻求契合韩国本土文化的教育转变。瑞吉欧方案教学虽然是世界上最好的方案教学,但我们应用它的目的是让幼儿认真学习,使他们对韩国社会的教育现状和未来充满信心。有些人认为幼儿园实行的教育与高一级学校的教育课程没有任何关系,这是错误的。仔细分析瑞吉欧课程的学习原理就会发现,目前韩国所实行的瑞吉欧教育正是强调小学、初中、高中所追求的科学、伦理、创造性思考能力的发展,强调培养幼儿与社会沟通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关注那些从瑞吉欧式幼儿园毕业、正在上小学的儿童的表现,研究者更加坚信瑞吉欧方案教学的作用。

我们已经非常熟悉瑞吉欧教室,这个教室是包括自然在内的周围广泛的环境。重要的是,在这个环境中,教师应该时刻关注和聆听幼儿的想法。教师根据不同主题活动的探索过程来拍摄照片,记录幼儿与教师的谈话,这种记录方式作为瑞吉欧方案教学的基础具有很高的教育价值。但是目前许多韩国幼儿园教师把记录重点放在方案活动的进程和结果上,只记录教师愿意记录的内容。或者因为时间仓促而推迟记录或者只记录大概内容,没有将活动过程详细记录下来。其实幼儿有很多想法,如果教师不去聆听幼儿的想法,而是根据自己的意愿来制作记录内容,那就违背了记录的本质目的。真正的记录始于仔细聆听幼儿日常生活中的谈话。教师可以通过记录的方式关注幼儿的想法,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

许多幼儿园教师认为家长很忙,很难与家长建立联系。许多家长也由于工作压力大、只重视幼儿的知识积累等原因而对幼儿园存在误解。因为对瑞吉欧课程理解不够,许多家长形成了以自己的孩子为中心的非学习共同体精神。幼儿园把家长看作是教育对象,或者是消极敷衍家长的态度,又导致幼儿园与家长之间无法沟通,甚至妨碍了社区参与学前教育的程度。因此,幼儿园只有实践高质量的学前教育课程,建立与家长沟通的良好途径,真正把家长看作是幼儿园的合作伙伴,才能像意大利的瑞吉欧学校那样,真正使家长参与学前教育,并为学前教育提供支持。

在瑞吉欧教育中,幼儿既是生产者又是社区中的一员。可是目前韩国社会仍然把幼儿看作是资源的消费者。这种认识导致幼儿与社区之间的关系无法协调。幼儿是社会的一员,享有学习的权利。我们应该努力协调幼儿与社区之间的关系,让幼儿真正体会到世界的美丽。

后现代主义寻求共同体共存伦理。为此,我们虽然开展了合作学习,强调学习共同体的参与。但是,只有所有学前教育相关人员开展平等对话,才能真正形成一个身体力行的学习共同体。

幼儿自理能力教案篇3

摘要:教育要“关注幼儿的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劝发展”,强调“每个幼儿自身发展的个性化”。因此,我们创建了幼儿成长记录档案。

幼儿成长记录档案内容有友映幼儿生长发育、操作能力、语言发展、认知发展;艺术发展等材料。描述了幼儿成长和发展林过程,丰富了幼儿课程资源,动态地评估了幼儿的发展水平,帮助家长了解幼儿发展水平.促进了教师专业化素质的提高。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要求我们:教育要“关注幼儿的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强调“每个幼儿自身发展的个性化”强调“教育应当符合每个幼儿自身发展的特点”。在这样的背景下“以人为本.快乐教学”的思想已成为我们教育的一个突出特征。为促进每个幼儿的个性化发展,切切实实地因人、因材施教,使“以人为本,快乐教学”的教育思想渗透到幼儿一日生活中,我园从幼)l的生理、心理特点以及本园的实际出发,为幼儿创建了成长记录档案两年来,收到了良好的较果,幼儿也得到了较全面的发展。下面是我们在创建幼儿成长档案过程中一些做法和成效。

    一、幼儿成长档案的主要内容

    (一)反映幼儿生长发育的材料

    这部分材料主要反映幼儿身体各方面的成长发育情况,如身高、体重、视力、牙齿、动作、血色素等方面的指数。其来源主要是幼儿园对幼儿进行的定期或不定期的身体健康状况测查以及家长在孩子人园前填写的资料。

    (二)反映幼儿操作能力的材料

    在教师组织的各种活动中,要求幼儿动手操作的活动很多,因此,幼儿成长档案中的这部分材料是最容易收集的。我们把幼儿不同时期的操作活动的作品有选择地进行拍照,然后归人每个幼儿的档案袋。

    (三)反映幼儿语言发展的材料

    由于口语是幼儿即时性说出的话,如果不能有效地记录下来,就很难对不同时期幼儿的口语发展作出比较和评价。因此,我们的保教人员会及时地将幼儿的幽默对话、稚气语言记录下来,存人幼儿的档案袋。同时我们也有效地利用音像资料,记录幼儿语言发展情况。

    (四)反映幼儿认知发展的材料

    在幼儿的生活中,涉及认知发展的材料实在是太多了。因此,我们在收集这方面的内容时,选择的是一些有代表性的资料。如幼儿对数、物体形状、时间和空间关系的认知,幼儿户外的自然探索等可以代表幼儿科学认知发展的资料;体现幼儿值日、同伴之间合作、互助、协商等可以代表幼儿社会认知发展的资料。

    (五)反映幼儿艺术发展的材料

    这方面的资料比较具体,主要包括幼儿在不同时期的手工活动作品,如绘画、纸工、泥工等作品,唱歌、跳舞以及对幼儿文学作品的再现活动的资料等。

    我们在收集幼儿成长档案材料时,要注意家园达成共识,实事求是地记录幼儿的发展情况,并让幼儿乐于参与材料的收集和积累,在收集过程中我们比较注意过程,以直观形象的表现方式呈现出来,并以一人一袋的形式保存下来。

  二、建立幼儿成长记录档案后的主要成效

    幼儿成长记录档案的建立在对发现每个幼儿的个体差异,挖掘孩子的潜能,使教育评价科学化、准确化,并达到家园共育,促进家园合作等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一)幼儿成长记录档案为教师和家长提供了关于幼儿成长与发展的丰富信息

    幼儿成长记录描述了幼儿成长与发展的过程。成长档案中收集了教师对幼儿的观察记录,幼儿不同时期的作品、照片、影像资料等,这些资料为教师和家长提供了关于幼儿成长与发展的丰富信息。

    (二)幼儿成长记录档案成为了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资料和素材之一,丰富了幼儿园的课程资源

    例如:在幼儿对档案中自己以前的和现在的材料进行比较时,可能会发现自己现在和过去的的差异。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和建议的形式,帮助幼儿认识到自己的进步,这将是非常生动和有趣的教育教学活动。幼儿成长记录档案的有效使用能及时调整我们的教学计划和策略,能有效的进行个别指导。

    (三)幼儿成长记录档案能动态地评佑幼儿的发展水平

    我们将幼儿的各种作品、相关资料收集和积累起来,为幼儿发展水平的评估提供全面、丰富、生动的信息。教师通过成长档案积累的各种作品特点及记录来评估幼儿,使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结合起来,保证了评估的准确性。另外,能更好地促进幼儿的成长,帮助幼儿了解自己,发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以更好地树立自信心,增强成就感和责任感,享受成长的乐趣。

    (四)幼儿成长记录档案帮助家长了解了幼儿的发展水平,便于建立经常性的家园联系

    在档案材料连续不断的制作、添加的过程中,不但促进了教师与幼儿之间的交往,也促进了教师与家长的合作与沟通。家长可以通过幼儿档案来了解自己的孩子在幼儿园的表现和进步。能使家长更客观地了解幼儿园教育、孩子的情况及各方面的发展,家长反馈很好。

    (五)幼儿成长记录档案工作提高了教师的综合能力

    经过两年的成长档案创建工作,教师们的观察能力、撰写能力和教育反思能力等都得到了提高。

    在一日生活各环节中,教师们对孩子的行为、发展状况进行细微的关注,将幼儿的一举一动收人眼底。观察孩子已成了教师的工作习惯。

    在观察的基础上,师幼互动的行为通过撰写后存人档案之中。由于记录孩子作品的时间、地点、背景、发生的原由以及不定期的观察记录,来反映孩子发展的过程,所以教师必须针对个体进行描述与分析,为此,教师的撰写水平得到了提高。

幼儿自理能力教案篇4

关键词:分层教学;动态调整;分类指导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9094-(2016)02C-0020-05

一、何为多媒体案例教学法

案例(case)又译为实例、个案等,是指特定情况或问题的一个实际例子,有时也指客观存在的一种情形,尤其是那些会对特定人物或群体产生影响的情形。案例教学法(casestudy)则是指教育者本着理论与实际有机整合的宗旨,遵循特定教学目的,以案例为基本素材,将学习者引入一个特定事件的真实情境中,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双向和多向互动,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平等对话和研讨,从而培养学习者的逻辑思维及团队合作能力,并促使学习者充分理解相应知识的重要教学形式。[1]

多媒体案例教学法是案例教学法的一种,它秉承案例教学法的基本思想和要求,但由于多媒体案例应用了计算机和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将声、像、图、文等融汇、统整于一体,因此,案例内容与呈现方式更加形象、直观,既传承了传统案例教学法情境性、体验性的优势,同时使案例更具生动性、仿真性、过程性,可以有效缩短教学时间、活跃课堂气氛、最大限度地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课堂内容之上,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喜悦,寓学于乐。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与普及,使得多媒体案例教学法可以更为便捷地与传统案例教学法进行深层次整合,并且正在被越来越广泛地运用于教学领域。

二、学前心理学课堂中使用多媒体案例教学法的必要性

首先,从学前心理学这门课程本身来说,学前心理学是学前教育专业的基础性课程,这门课程是为了让学生了解幼儿心理的发生和发展,走进独特的幼儿心理世界,理解幼儿心理发展的规律,能够初步鉴别幼儿常见的心理失调状况。但课程中所涉及的很多内容都很难用言语或传统案例教学来达成理想的教学目标。以幼儿观察力的培养为例,观察力是人类智力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切科学发明和艺术创造的前提。对幼儿来说,观察是他们认识周围世界信息的源泉,是儿童认知世界,增长知识的重要开端,因此,敏锐的观察力以及培养幼儿观察力的能力,是本课程所面向的未来幼儿教师应当具备的重要品质和能力。但是,观察力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我们很难用言语或传统的案例来让学生形象、直观地了解幼儿的观察力。而通过多媒体案例教学,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

其次,从案例教学法本身的特点来看,它将学生置于一个情境之中,这有助于学生对问题的把握和知识的感知,更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学习的目的。布朗・科林斯与杜吉穗《情境认识与学习文化》(SituatedCognitionandthecultureoflearning)一文,系统完整地论述了情境认识与学习理论,提出“知识是具有情境性的,知识是活动、背景和文化产品的一部分”,

也就是说,知识是学习者与情境互动的产物。对于案例教学,尤其是多媒体案例教学而言,教学案例实际上就是一个真实的情境,它展现给学生的是一个真实的问题。多媒体案例教学法并非旨在为学习者提供大量的理论性知识,而是在探究案例的活动中,给学习者提供相关的资讯、并协助其解决在案例探究过程中所产生的认知冲突,从而完成学习目标。

最后,从课程对象――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来看,他们所处的年龄阶段使得其已经具备常见心理现象和活动的基本体验,并在相应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养成了关于幼儿、幼儿心理健康等的初步知识素养。但另一方面,他们的幼教经历相对不足,对幼儿、幼儿园、幼儿心理健康的实践样态等缺乏足够的了解和体验,在幼儿心理发展情况、幼儿健康心理品质的培养等方面亟需直观、亲身的体验和经验,而当前学前教育理论课程比重过大、实践课程相对不足的状况,又恰恰限制了学生这方面需求的满足。在此情形下,多媒体案例教学法的引入可以较好地缓解这一现实矛盾,正是《学前心理学》课堂的理想选择。

三、如何使用多媒体案例教学法

(一)多媒体案例的选择

多媒体案例教学法是以多媒体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法,因此,多媒体案例的选择显得格外重要。总的来说,在选择多媒体案例时,应该注意这样几个问题:

一是案例的真实性。以多媒体案例的形式呈现问题情境,使学生对问题情境所引发的问题进行思考与学习,并运用所学的知识对案例中的问题进行分析,从而获得有意义的学习。因此,案例要与实际生活相联系,要注意真实的细节,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比如,在上“幼儿观察力的培养”一课时,教师选择了三个真实的多媒体案例:《藏在哪里了》《青蛙的成长》《鸡蛋沉浮实验》,希望学生从他人的经验中进行替代性学习,并通过对多媒体案例的分析解释他人的经验,尤其是学会向有经验的人学习。

二是案例的典型性。即案例内容要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普遍性,是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在日后的职业生涯中经常会遇到的问题情境,如在“幼儿观察力的培养”一课中,我们选取的三个多媒体案例――《藏在哪里了》《青蛙的成长》《鸡蛋沉浮实验》,选择案例的难度由易到难;案例指向对象上看,涵盖了小班、中班、大班的幼儿;案例内容上三则案例具有典型性,都是幼儿园教师经常会经历的问题。通过对这些案例的讨论、分析,学生能够在日后遇到相似的问题时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三是案例的实践性。案例分析的目的是加深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其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在运用多媒体案例教学法时,所选择的案例需源自幼儿生活实际,并具有较强实践性的问题情境,能够实现学生的理论知识向实践技能的转化。

四是案例的启发性。多媒体案例教学法的一个突出优点是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以及师生之间的互动性,因此,所选择的案例通常没有绝对正确的答案,这样,学生在讨论案例时,能够有话可说,有感可发,可以启发他们独立自主地去思考、探索,这样学生在阅读案例、思考案例、分析案例、讨论案例的过程中,便能够逐渐形成一套严密的逻辑思维方法和分析、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

(二)多媒体案例的引入

在确定选择哪些多媒体案例之后,教师需要在课前将多媒体案例分发到学生手上。在传统的案例教学中,教师通常会将案例材料打印出来直接发给学生,而在多媒体案例教学中,分发纸质材料的方式显然不合适。得益于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教师可以把信息技术和教学的学科特点结合起来,使教学的表现形式更加形象化、多样化、视觉化、互动化。学生可在课前观看视频,对课上需要讨论的多媒体案例有了直观形象的了解,并有了初步的思考。

课上,教师应在何时引入多媒体案例,这需要视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教学安排而定。有学者将多媒体案例分为三种类型[2]:(1)应用型。应用型案例多与学习中某一知识点有明确的对应关系,起到说明和论证的作用,有明确、唯一的标准答案。通过此种案例的学习,有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思考型。思考型案例有基本的解决问题的思路,但答案不是唯一的,或没有标准答案,多用于启发式教学,旨在深度拓展学生的思维。(3)开拓型。开拓型案例没有现成答案,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探索尝试,理清思路,提出方法。鉴于学前心理学的学科特点和所面向学生的特点,思考型案例是最为常用的多媒体案例类型。

如在上“幼儿观察力的培养”的第一课时,其基本课堂流程如图1。

在这节课中,讨论的问题并没有唯一的或标准的答案,多媒体案例的运用启发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变为主动获取新鲜的知识,从而提升了自主学习能力、自主探索能力。

(三)多媒体案例的讨论

在多媒体案例教学中,课堂讨论是最受学生欢迎,同时也是最为关键的一个环节,因为案例中包含了大量极具启发意味的不确定性和问题性思维线索,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经验和所习得的知识,从不同的视角和方面提出自己的看法,同时还可以接纳他人的观点,实现思想的碰撞和融合。因此,在使用多媒体案例教学法时,讨论问题的设计非常关键。在上面多次提到的幼儿观察力培养的课堂中,在教师的示范分析环节,笔者就精心设计了这样的问题:在这个案例中,老师是怎样培养幼儿观察力的,老师说了什么,做了什么,幼儿的表现又如何。这一环节,通过教师的举例示范,为之后学生分组完成另两则案例做好准备。同时,通过各小组交流,彼此启迪,完善观点和看法,深化学生对案例的理解,拓展学生的思维,同时培养了学生清晰、富有逻辑性的口头表达能力。在接下来的分组操作环节,学生重点讨论了案例中的老师采用了哪些方法来培养幼儿的观察力?老师说了什么?做了什么?幼儿的表现如何?通过各小组交流,彼此启迪,完善观点和看法,深化了学生对幼儿观察力培养的理解。

(四)总结提炼

在各小组分享讨论结果时,其他小组学生可以随时提出疑问或不同意见,教师适时给出反馈。在小组讨论后,教师需留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进行思考和总结,或者带学生一起进行总结提炼。

四、展望

多媒体案例教学法在一定程度上将课堂知识与现实生活这中的问题联系起来,但多媒体案例所呈现的情境毕竟有限,而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最感兴趣的莫过于幼儿在幼儿园以及家里所发生的真实故事。因此,为了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笔者在学前心理学课堂上做了各种尝试,并提出了运用“全真多媒体案例”的想法,即利用QQ视频连线幼儿园,同时将QQ视频推送至大屏幕。比如在上“幼儿观察力的培养”课时,教师先设计了互动问题:如何利用幼儿园区角实现对幼儿观察力的培养?然后用QQ视频连线幼儿园,幼儿园老师分区角介绍幼儿观察力培养的方法,学生当场提出疑问,实现即时远程互动。现场连线幼儿园,让学生对幼儿园活动情境有了直观的感知,远程互动,让学生将所掌握的培养幼儿观察力的方法迁移至幼儿园实际情境中,加深了学生对幼儿观察力培养方法的理解与运用。

参考文献:

幼儿自理能力教案篇5

关键词:科学;幼儿档案;积极作用

中图分类号:G61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1-0127-02

幼儿个人成长档案是记录幼儿个体在园期间各方面发展的一个过程性资料,也是能够直接或间接地反映幼儿某一时期或某方面实际情况的一份历史见证。设计并做好幼儿个人成长档案就能比较全面、真实地反映幼儿的生活和成长轨迹,以帮助教师做出准确、客观的分析和判断,从而真正实施差异性的指导。现今,设计各异、制作精美的“幼儿成长记录”在各大教育网站上都能买到,可是这些记录本无论在版面设置上还是在栏目内容上,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设计不周、缺乏个性等不足,因而不能真正全面、合理地反映出幼儿发展的轨迹。因此,从幼儿园的实际出发,科学地建立幼儿个人成长档案,就成为一项既十分必要又具有现实意义的重要工作。我园地处苏州古城的中心城区,由于近年来本社区大量接纳新苏州人的落户,因此至今本园幼儿的三分之二已是他们的孩子——新苏州幼儿。由于受不同家庭文化、教育背景的影响,这些新苏州幼儿在言语举止、生性习俗、行为习惯等诸多方面存在着与本地幼儿的不同之处,尤其是与《纲要》精神、幼儿园教育要求不相符合。显然,我们必须根据我园生源结构的特殊性,科学地建立起能体现我园特点的幼儿个人成长档案,才能为帮助教师对幼儿的发展状况进行即时性或动态性评价提供必要的依据。据此笔者认为,必须从我园幼儿的实际状况出发,注重科学完善档案栏目,充分认同幼儿的个体差异,激励幼儿的不断进取,努力形成家园的教育合力,如此才能真正做到科学建立幼儿个人成长档案,正确发挥档案的积极作用。

一、立足幼儿发展需要,科学完善档案栏目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的总则部分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与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这就告诉我们,教师必须根据不同幼儿个体的不同发展需要来实施教育,以促进每个幼儿实现最适宜自己的方式去发展,而幼儿个人档案恰恰能给教师提供很多具有参考价值的信息。对于我们这样一所新苏州幼儿占绝大多数的幼儿园,市场上印制的那些“幼儿成长记录”已远远不能满足教育的实际需要,只有针对本园幼儿的实际状况去设置档案栏目,才能大大增强所收集信息资料的实用价值。

1.按照不同年龄特点,档案栏目有所区别。不同年龄段幼儿的身心发展成熟度差异较大,会表现出不同的行为和心理特征,档案栏目的设置理所当然应该体现不同年龄段的特点。如小班的孩子刚从婴儿期进入幼儿期,认知的直觉性特点十分突出,思维须借助事物的具体形象或表象来进行;情绪容易受外界因素影响,波动性较大;他们特别好动、爱模仿。我园在小班幼儿的档案中就设置了“边做边说(唱)”(鼓励幼儿用口头和肢体语言一同来表达想法)、“快乐天使”(鼓励幼儿来园不哭闹、游戏中尽量保持积极的情绪)等栏目;中班的孩子较小班的孩子注意力集中了,已具有初步的情绪控制和交往能力,规则意识逐步增强以及能用身体感官去探索事物等特征。我们就设置了“小帮手”(鼓励幼儿在幼儿园争做值日生、在家帮助家人收拾碗筷、折叠衣服等)、“友好之星”(鼓励幼儿同伴交往中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不争吵)等栏目。而大班孩子的个性特征较为明显,如他们在活动中的自主性、主动性、目的性、计划性、自控性逐渐显现,他们喜欢有挑战性的学习内容,表现出好学、好问等。我们在档案中也相应地制定了“我是小主人”(教师、家长在放手、放权的情况下幼儿的生活、学习能力)、“我的计划我做主”(培养幼儿制定计划并按计划行动的能力)等栏目。这些栏目的设置让孩子们有了张扬自己的充足空间。

2.根据群体结构变化,档案内容相应调整。随着新苏州幼儿的大量入园,我园的生源结构有了很大的变化,新招收的小班幼儿中有三分之二是来自五湖四海的外地孩子,这些孩子中又有很大一部分是在老家由爷爷奶奶带大的,不仅行为习惯较差,而且最大的困难是各说各的方言,给老师、同伴与他们的交流造成了较大的困难。在发现了这些情况后,我园教师及时地调整了自己的教学重点,同时也对档案内容作了相应的调整。例如把“边说边做(唱)”这个栏目改成了“会说普通话”,鼓励幼儿到园要说普通话;在“学习不走样”这个栏目里又增设了小专栏“好习惯大家学”,鼓励他们仿效好的榜样,养成良好的卫生、行为习惯,如此等等。根据孩子群体结构的变化,相应地调整档案的栏目,有利于促进幼儿按照教育要求去努力,群体的教育成效体现得较为及时和明显。

3.认同幼儿个体差异,全面反映成长痕迹。幼儿的个性是千差万别的,因此幼儿成长档案不仅应体现年龄层次的差异和群体结构的特征,更应体现个性化的特点,以利他们的健康成长。①关注幼儿生活习性,引导幼儿逐步适应。我园的幼儿因为来自不同地域,所以他们初入园时在生活习性上总存在着一些不适应的现象。我们在保持档案栏目的设置与《纲要》要求基本一致的基础上,还根据各班孩子的特殊情况,为每个幼儿自身的发展需要“度身定做”了档案的专栏。如:有个小女孩叫兰兰,她来自新疆,全家都信奉伊斯兰教,所以凡是和猪肉有关的食物她一概不吃,再加上许多蔬菜她也不爱吃,因此营养严重不良,长得又瘦又小。为此,教师在和家长协商后,每到幼儿园吃猪肉的时候就请家长送午饭。教师在兰兰的档案栏目里特设了“营养均衡身体棒”的小专栏,既体现了对他们民族习俗的尊重,又注重帮助她改正挑食的坏习惯。②针对幼儿发展偏差,栏目设置呵护进步。由于家庭教育观念和行为的问题,难免有的孩子在发展上也会存在一些必须纠正的偏差。此时教师多指责孩子,无异于在责怪家长,也就难以得到家长的支持和配合了。针对孩子存在的问题,在栏目的设置上有所针对,多多反映孩子的进步,既能唤起家长的重视,又能激励孩子继续努力。例如:涵涵的父母都是外地来苏的“高知”,孩子非常聪明,语言能力又强,在班里小朋友都叫他“小博士”(父亲是博士),但由于家长比较忽视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涵涵有比较任性、骄横的缺点。教师加强了与家长的沟通,以引起家庭教育的重视,并在涵涵的档案的“好习惯大家学”这一栏目里特辟了一个小专栏“聪明的孩子不任性”。由于家长能不时看到孩子的转变和进步,也逐步认识到了以往教育中的不足。③鼓励家长积极参与,丰富幼儿档案素材。陈鹤琴先生曾经指出:“幼稚教育是一种很复杂的事情,必定要家园两方面共同合作方能得到充分的功效。”因此,幼儿成长档案除了幼儿园提供以外,还应该包括在家的甚至在社会群体中的素材。这一部分能帮助教师看到幼儿其他方面的发展状况,看到孩子成长的家庭氛围和家长与自己协同合作所付出的努力,这就需要得到家长的支持和配合。为了鼓励家长的积极参与,我园利用家长会、班级博客以及调查表上的附言等,以不同的方式向家长宣传为孩子建立成长档案的目的和意义,并以“金点子招募”的形式邀请家长参与到幼儿成长档案版面、栏目和内容的设计中来,既让家长知晓了幼儿园在教育上正在进行的工作,也让他们懂得了建立幼儿个人成长档案的重要意义。在建立的过程中,每个月我园教师都会通过博客或短信向家长征集幼儿离园后的一些素材,对于能提供音像等过程性材料的家长,我们也会在幼儿个人档案里的“星爸、星妈”栏目里给他们贴上一颗五角星。由于家长的积极参与,幼儿成长档案中的素材更加丰富多彩,档案也成为了密切家园关系的无形纽带。

二、珍视幼儿点滴成就,发挥档案积极作用

《纲要》在教育评价部分明确指出:“幼儿的行为表现和发展变化具有重要的评价意义,教师应视之为重要的评价信息和改进工作的依据。”幼儿成长档案就记录了孩子成长、发展过程中的点点滴滴,这些幼儿生活和成长的轨迹就是教师进行教育评价时的重要依据。因此,教师不仅要建好还要用好幼儿成长档案,以充分发挥档案辅助教育的功能。

1.注重幼儿成长过程,彰显亮点及时更新。《指南》在实施原则中强调了应“支持和引导每个幼儿从原有水平向更高水平发展,按照自身的速度和方式到达《指南》呈现的发展‘阶梯’”。这就告诉我们,应多多关注幼儿的成长过程,张扬他们各自的亮点。如:在整理晨晨的档案时,教师发现他的画从胡乱涂鸦一步步地到眼前的涂色均匀、画面整洁,这对于一个小班幼儿来说是十分可贵的。发现这个变化后,教师把他的个人档案展示在班级门口的公共栏里,让更多的孩子和家长看到他的进步,同时鼓励他把在家里自己画的、比较喜欢的作品也拿到幼儿园来,及时更新档案里的内容。这一做法,让他对绘画兴趣大增的同时,也激励了他争取其他方面进步的积极性。每个幼儿都有他自己独特的成长和发展方式,他们不时会给成人带来一个个惊喜。也许这种惊喜很不起眼,但对于具体的幼儿来说,可能已是一个不小的突破。我们成人应该多多留意,为他们留下各自美好的记忆。

2.重视积累正确评价,激励幼儿不断进取。幼儿各方面的发展状态会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生阶段性的变化,这就需要教师不断发现这一过程中他们新的亮点,注重积累相应的素材,再用这些材料去激励孩子继续努力。如:珍珍在小班、中班时就是个比较优秀的“学习型”孩子,在她的档案里有许多令人夸奖的内容,但也总能看见她哭鼻子的照片:摔跤哭了;没拿第一哭了;饭吃不下也会哭……可自从进入大班后,这样的照片就越来越少了。原来,珍珍参观小学后,萌发了她做小学生的愿望,她想做一个勇敢、坚强的孩子。教师充分肯定了她的想法和决心,并把她一个个进步的镜头都拍了下来:手不小心被小朋友挤痛了,她憋着硬是没让眼泪流下来;在看到班里其他小朋友的手工作品比自己做得更牢固,更美观时,她还能微笑着;她大口大口地吃着自己不是太爱吃的馒头……细心的老师将这一张张照片配上简短的文字,放进了她的成长档案里。每当一次次翻开她档案时,这无声的记录总能给大家讲述出一个孩子为了目标不断进取的故事,她也更感到自信了。事实说明,教师注重发挥档案的辅助功能对孩子进行正确的评价,能收到激励孩子不断进取的教育效果。

3.恰当运用档案素材,形成家园教育合力。虽然幼儿的成长档案只能记录孩子个人的成长轨迹,但它是师幼、家长共同的辛劳成果和关注点,教师要善于用好这笔财富,引导家长用科学、有效的方法协助幼儿园共同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我园孩子大多来自不很发达的省份,家长的文化层次大多不是很高,他们就怕自己的孩子不如别人的,因此往往把自家的孩子与别人家的作横向比较。针对家长这一较为普遍的倾向性问题,我园利用每月的班级开放日,请家长来园翻看孩子个人成长档案中孩子进步的历程,并用一句话作出评价。那些平时因为生活、工作压力大而很少关注孩子的家长在看了档案后,又惊又叹。“儿子,你进步了!”“小蕊,原来你那么能干啊!”一句句发自肺腑的话语表现了家长对孩子的充分肯定,他们也学会了用纵向的眼光来评价孩子。我们教师也会把在档案里发现的问题请家长带回去一起协助教育,如:彤彤的有些生活习惯不够文明,老喜欢把一只脚翘在椅子上,经教师反复提醒,改变仍不大。彤彤爸爸看了档案里儿子的“不雅”照片和老师的“温馨提示”后,忍不住笑了,说自己在家里就是这样的,所以孩子也学会了。在和家长取得一致意见后,彤彤爸爸痛下决心以身作则,改掉坏习惯。在他的积极配合下,没过多久彤彤的小脚就再也没放到过小椅子上了。他还当起了班级的管理员,每当看到这种现象时,他也会对小伙伴说:“快把脚放下来,小椅子会脏的。”

幼儿自理能力教案篇6

【关键词】考题幼儿教师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作为教师自己对教育教学活动的认知和省察,是一种重新建构教学问题的思维活动,指向的是教育实践的改良。教学反思对教学实践的促进意义在于其对教师作为教学行动主体的转变。汤姆普森把教师改变分为三个层面:教学材料和活动的改变,教师实践行为的改变,教师的价值、信念、情感和伦理的改变。前两个层面属于浅层改变,是不稳定的,甚至是可逆的,即教师有可能回到从前的状态。最后一个层面属于深层改变,能够稳定在教师的认知结构中,时时警醒着教师所发出的教学行为。

而当前幼儿园教师的教学反思状态如何?幼儿教师如何理解教学反思?幼儿教师的教学反思究竟以怎样的过程赋予现实教学以意义?应从哪些方面促进幼儿教师有效反思?本文以幼儿园教师培训考核中的一道案例题切入,旨在归纳和剖析幼儿园教师在教学反思过程中折射出的问题,并对如何促进幼儿教师教学反思提出相应的思考和建议。

一、一道考题与幼儿教师的答卷实录

1.考题设计

这是幼儿园教师培训考核试卷里的最后一道题:

在一个教学活动中,李老师正在给全班的孩子讲故事《萝卜回来了》。故事内容有点长,孩子们坐在位置上,看着老师,但左顾右盼心不在焉的为多数,琪琪就是其中一位。她一会把头转向门口,一会又把头转回来,用手点前面小朋友的衣服,并不认真听李老师讲故事。李老师见状,就快步走过去,猛地将琪琪从椅子上抽起来,一脸怒容,大声呵斥道:“你在干什么!再不坐好你给我站到外面去!讨厌!”最后还转向全班幼儿加上一句:“你们谁要是学她,看老师怎么修理你”,一下子把全班幼儿都镇住了。

请你从科学的儿童观的角度,根据办园理念中幼儿学风、教师教风的相关要求,从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给李老师的课堂教学提出建议。

这是一道情景描述式案例题,可以说是一道较好的试题。一是所描述的问题是情境的、来自于幼儿教师身边的教学生活与感受,既能引起幼儿教师的思考和表达,又能够考察教师解决“真实情景中问题”的能力。二是反思性的,一切教学建议的提出都必须建立在成熟的教学反思上,可以考察出幼儿教师教学反思的意识及对教学反思内涵的理解程度。三是实践的,虽说是一道考题,但由于它与幼儿教师的日常教学密切相关,因此在一定程度上也承载着教师对自身教学行为的反省度和操作惯性。

2.答卷实录及分析

本次考试共有25位教师参加,全部都是从事一线教学的带班教师或专任教师。以下选取3份具有典型代表意义的答案,藉此反映幼儿教师答卷的整体情况。

答案一:首先,李老师在课堂上大声斥责幼儿是不对的,要想孩子愿听,可以把故事缩短一点进行讲述,并运用更多的教学手段,如故事图片、手偶或情景表演来增加幼儿学习的兴趣,只有通过这样的教学方法才能让幼儿学到更多的知识。

通过答案一看到,该教师首先对李老师对待琪琪的态度作了判断,但仅限于判断。接着向李老师提出了教学实践建议,但略显粗糙,内容涉及教材处理、教学手段、教学方式三方面。建议提出之前没有呈现具体的教学问题,也缺乏一定的理论阐释与思考。这类答题模式数量占了全部答卷总数约三分之一之多。

答案二:李老师在讲故事的时候,幼儿耐心不足,琪琪不认真听,被李老师抽出来了。根据幼儿学风要求,琪琪没有符合“愿听”这一要求,究其原因是老师没有达到诱学、善导、乐教的要求。建议李老师:(1)在讲故事前作教具准备以吸引孩子的目光,引发幼儿好奇心。(2)注意讲故事的语气和动作,声音和肢体语言也能吸引幼儿。孩子们喜欢动画片的原因不是因为里面夸张的语言和动作吗?(3)用你的目光关注孩子,让孩子感到老师的故事角色里有他。(4)如果故事太长,讲到高潮处还可以跟孩子来个“下回分解”,相信孩子下回更愿意听你的故事。

从答案二看,这位教师把反思的焦点放在了李老师应“如何运用多种方法、吸引幼儿注意”上,反思内容主要涉及教学方式、教材处理。与答案一不同的是,教师在建议提出之前能做到个别或部分地提炼教学情境,识别问题;其对教学方式的建议比较具体、细致。相同的是,反思内容片面,缺乏一定的理论阐释与思考。这类答题模式数量也占了全部答卷总数约三分之一。

答案三:建议(1)教师在讲故事的过程中,可利用手偶、情境画面、操作人物指偶等教学工具,诱导幼儿学习故事,把幼儿的注意力拉回教学中。(2)在讲故事之前,教师可向幼儿提出要思考的问题,让幼儿带着问题听故事。在幼儿东瞧西看的过程中,教师更应该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是否让幼儿感兴趣,是否适合孩子的发展特点,是否满足幼儿的需要。另外,对于幼儿来说,教师处理幼儿的行为也不好,一味地怪罪于幼儿,反而形成高控性的局面,应轻轻走到她身边摸摸她的头,或用眼神提示,还可以请她回答问题,这些都能让幼儿明白老师的意思。

从答案三看,这位教师提出的建议相对具体,反思内容涉及了教学手段、教学方式、课堂管理三方面。与前两类答案不同的是,反思内容增加了教师的课堂管理策略。与答案一一样,它没有对教学情境下的问题进行界定,对李老师对待幼儿的言行作了判断,但仅限于判断,理论反思零碎散见。这类答题模式数量约占全部答卷总数的三分之一。

上述答案呈现了当前幼儿教师教学反思的三类模式:一是“大体判断+大体建议”,二是“个别或部分地识别问题+针对问题的建议”,三是“针对问题的建议+零散的理论阐释”。

二、促进幼儿教师有效教学反思的对策

1.提升教育教学理论素养

教学反思是需要底蕴的,做一名反思型的幼儿教师,尤其要重视教育教学理论的提升。幼儿教育实践不是简单的技术操作,而是融教育技能、教育伦理与教育智慧于一身的育人过程,教师需要根据师幼互动的实际不断做出决策、不断予以调整,以使教学活动朝着真正促进幼儿身心发展的方向演进。只有以丰富的教育理论和正确的教育理念来反思课堂,才能从高处反思,将实践中的问题上升到理论层面加以思考,才能探究到根源,使主体的合理性水平得到提升。

理论素养提升是一个长期积淀和内化的过程,幼儿教师需要沉下心来,逐步地有计划地重新学习,更新自身知识结构,做学习型幼儿教师。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升幼儿教师的思想观念、思维能力、理论和实践水平,使教师高屋建瓴,反思自己的教育,增强对教育问题的洞悉和批判能力,由此跨越浅层次、低水平的反思阶段,从而获得专业成长。

2.提高教师教育活动审视能力

反思内容片面、反思浅层化现象表明,幼儿教师对“应从哪些方面进行教学反思”并不清晰,根源是幼儿教师审视教育教学活动的能力较弱,对构成完整的教育教学活动的要素及其意义理解不到位。实际上,教师组织幼儿开展的每一节活动,不管效果如何,都可以看作是一个完整的教育教学过程,其中存在着幼儿、教师、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媒介、教学反馈等各种要素,各个要素之间相互作用与相互调适,最终指向幼儿的身心发展。因此,对活动的反思,就是对活动中各要素之间的影响和意义的探究,是对“已经发生的教育事件”及涉及其中的要素关系及主体发展状态的梳理和审视。

活动结束后,幼儿教师可以从“怎么样”和“为什么会这样”两个方面进行回顾和思考。在“活动开展得怎么样”方面,幼儿教师需要对活动的实施过程、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活动材料、教学方式的适宜情况及幼儿的反应和表现等进行客观而全面的梳理。在“活动为什么会这样”方面,幼儿教师则需深入到教学表象的背后,从高处审视教师的教学观、教学理念,分析自己的教学设计,并深究教学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对不合理的理念和行为方式进行变革。此外,还要从教育伦理的角度审视教学过程,要深究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幼儿的互动关系,及此种关系下幼儿的生理、心理和认知状态,借此反省幼儿的发展,反省教师的内心和道德。

3.培养教师主动反思意识

幼儿教师教学反思整体水平不高,对教育实践的贡献不大,与幼儿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未能养成良好的反思习惯、反思意识淡薄密切相关。这一方面归因于幼儿教师对教学反思的内涵理解不够,把反思仅看作是对教育教学活动的经验总结;另一方面是幼儿教师的反思实质上处于一种被动的状态。很多幼儿教师对教学反思的态度是“幼儿园要求写就写”“会在头脑中想一想,但写下来的少”,这种被动的反思必然会影响反思的效果。

从教师专业发展的角度看,教学反思并不仅仅是教学工作的经验总结,而是教师以开放的态度纵观教育教学始末,在分析审视的基础上寻求积极解决方案的过程,是教师对自身的教学进行有意识的自觉的检查、评价和反省;它源于教师对自身教学活动的一种敏感的反应,是教师对自己的教学活动进行有意识监控的开始,是教师教育生活的一种提升。

因此,培养教师主动反思的意识,教师首先要对教学反思的内涵和意义有深入的认识。只有对教学反思有清晰而深刻的认识,才能在情感上真正接受反思思想,形成积极反思的态度,内在地唤起反思的愿望和动力,进而产生主动反思行为,形成反思习惯。

4.掌握教学反思基本结构

作为对已经发生的教学活动进行再认识与诠释的思维活动,教学反思有着自身基本的程序或思维结构,要做好教学反思,幼儿教师必须仔细揣摩教学反思的规律特点,掌握教学反思的基本结构。首先是识别问题,反思之初幼儿教师应认真回顾教学全过程及其中的人、事、物之间的关系状态,知道教学过程中“发生了什么”。其次是描述情境。对问题情境的描述,是一个逐步把问题聚焦的过程。幼儿教师通过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具体的教学活动,使自己以不寻常的方式再次经历发生的故事,对故事所处的特殊环境进行深入理解,为下一步重构问题奠定基础。最后是分析与重构。在这一环节,幼儿教师需要在澄清“发生了什么(做了什么)”的基础上探寻“这样做的结果是什么”,质疑“为什么这样做”,思考“可以如何做”等问题。

幼儿自理能力教案篇7

盗传必究

考试说明:考核包括五次形考作业,形成性考试(50分)和期末大作业(50分)相结合。

形考任务1(形考作业一)

一、单项选择题

题目1

1.下面关于幼儿园管理的学科属性,说法不正确的是(

选择一项:

正确答案:与心理学、教育学、医学、哲学等学科体系没有任何关系。

题目2

2.幼儿园管理应该以(

)发展为本

选择一项:

正确答案:

幼儿

题目3

3.关于幼儿园管理的原则,下面哪项是不正确的(

选择一项:

正确答案:坚持以营利为目的

题目4

4.在幼儿园管理中,如何采用行政的方法进行管理(

选择一项:

正确答案:依靠幼儿园行政机构和领导者的权力,运用指示、决定、计划和指令性规章制度通过自上而下的层次加以贯彻执行。

题目5

5.

幼儿园机构设置要坚持以“事”为中心,因“事”设职,因“职”设岗,因“岗”择人,体现的是幼儿园组织机构设置中的(

)原则?

选择一项:

正确答案:

任务目标原则

题目6

6.幼儿园组织机构设置中执行管理层的人员主要是(

选择一项:

正确答案:保教主任

题目7

7.幼儿园规章制度的保障作用体现在(

选择一项:

正确答案:保证正常的教养工作秩序,提高管理成效

题目8

8.(

)是幼儿园各项规章制度的核心,是幼儿园各类工作职责的具体化

选择一项:

正确答案:岗位责任制度

题目9

9.在制定幼儿园规章制度的时候,要注意制定的规章不能朝令夕改,要使其能在一段时间内充分发挥作用,保证制度的严肃性。这体现了制定幼儿园规章制度的(

)原则

选择一项:

正确答案:

相对稳定

题目10

10.在美国学者U布朗芬布伦纳提出了生态系统理论中,个体活动与交往的直接环境属于哪个层次:(

选择一项:

正确答案:微观系统

形考任务2(形考作业二)

一、单项选择题

题目1

1.下列哪项不属于目标管理的特征(

选择一项:

正确答案:重视领导的作用

题目2

2.下面哪项不是幼儿园保育与教育的主要目标(

选择一项:

正确答案:

幼儿早期智力开发

题目3

3.把总目标分解为各年度目标,是从什么维度对总体目标进行划分(

选择一项:

正确答案:从时间维度

题目4

4.戴明环学说的四个阶段是(

选择一项:

正确答案:计划、执行、检查、处理

题目5

5.幼儿园管理活动的最终目的是(

选择一项:

正确答案:

实现幼儿园的教育目标

题目6

6.人们常说“一步实际行动胜过一打空头纲领”,这说明管理过程中(

)的重要性。

选择一项:

正确答案:执行

题目7

7.(

)工作是幼儿园全部工作的中心

选择一项:

正确答案:

保教工作

题目8

8.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是(

选择一项:

正确答案:其速度、灵活性和把握性方面已经有了一定的发展,精细动作也进入了发展最快的时期,常依靠头脑中的具体形象进行思维。

题目9

9.管理过程的四个环节,各有任务,相对独立存在,但又彼此结合,相互渗透,环绕目标按照一定顺序向前行进。这说明在优化管理过程时,应该注意(

选择一项:

正确答案:

管理过程的整体性

题目10

10.在幼儿入园时,教师鼓励幼儿主动与教师和同伴打招呼,有礼貌地与家长告别,并主动接受晨间检查,会告诉教师自己的身体内外部有没有不舒服的感觉。这是对哪个年龄段的幼儿的要求(

选择一项:

正确答案:

大班幼儿

形考任务3(形考作业三)

一、单项选择题

题目1

1.幼儿园课程实施的途径除了教学活动、生活活动以外,还包括(

选择一项:

正确答案:

游戏活动

题目2

2.(

)是教师成长的根本性动力因素

选择一项:

正确答案:教师的自我反思

题目3

3.幼儿园总务工作涉及幼儿园人、物、事等各个方面,面广量大,这说明幼儿园总务工作具有(

选择一项:

正确答案:广泛性

题目4

4.下面哪项不符合幼儿园选址的要求(

选择一项:

正确答案:热闹

题目5

5.幼儿园班级人数根据年龄以(

)为适宜?

选择一项:

正确答案:20-35人

题目6

6.下面哪项不属于幼儿园的物质环境(

选择一项:

正确答案:幼儿园人际关系

题目7

7.如果幼儿在园时间不超过8个小时,应该供应(

选择一项:

正确答案:

两餐一点

题目8

8.下面关于幼儿园安全教育,说法不正确的是(

选择一项:

正确答案:为了培养幼儿自我保护能力和安全意识,要禁止幼儿的自由活动。

题目9

9.(

)是搞好幼儿园管理的基础工程,是提高保教质量的基本保证。

选择一项:

正确答案:班级管理

题目10

10.幼儿园班级管理的主体是(

选择一项:

正确答案:

教师

形考任务4(形考作业四)

一、单项选择题

题目1

1.(

)是管理中最具有活力、最富有积极性的因素。

选择一项:

正确答案:人

题目2

2.下面哪项不属于幼儿园教师的职责(

选择一项:

正确答案:负责本班房舍、设备、环境的清洁卫生工作

题目3

3.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的基础和前提是(

选择一项:

正确答案:

满足教师的各种合理需要

题目4

4.幼儿园组织文化中的价值观念以柔性的力量,对教职工进行熏陶、感染和引导,这体现出幼儿园组织文化的(

)特点

选择一项:

正确答案:软约束性

题目5

5.幼儿园中的建筑设计、园徽园服、设施设备等,属于(

)层面的幼儿园组织文化

选择一项:

正确答案:

物质层

题目6

6.

园长以实际行动和自身的人格魅力影响、带动身边的每一位组织成员,激发他们以足够的热情和细致来共同搭建完善的组织文化。这使用(

)方法进行组织文化建设

选择一项:

正确答案:榜样法

题目7

7.公共关系有三个核心要素:社会组织、社会公众和(

选择一项:

正确答案:传播

题目8

8.幼儿园公共关系存在于幼儿园的任何活动和过程中,需要幼儿园进行长期规划,这体现了幼儿园公共关系的(

)特点?

选择一项:

正确答案:长期广泛性

题目9

9.下面哪项不是幼儿园公共关系的外部公众(

选择一项:

正确答案:

幼儿园的教职工

题目10

10.关于幼儿园家长工作的意义,说法不正确的是(

选择一项:

正确答案:能代替家长承担起家庭教育的责任

形考任务5(形考作业五)

综合练习请利用所学知识,对下面的案例材料进行分析。

题目1

1.一位园长在巡班时,看到某老师穿着高跟鞋带操,便当面对该老师说明其行为已违反了幼儿园的规章制度,需要按规定受到处罚。不料这位老师嘴巴一撇,说:“罚就罚呗,我懒得换鞋!”随后,该老师在私下对其他老师说:“我就是不想听他们领导的话,他们不就是找茬整我们职工吗?”一时间,幼儿园里议论纷纷,给幼儿园制度管理带来了诸多障碍。

请根据幼儿园管理中规章制度的相关内容,分析上述材料。

答:首先从表面上看,这位老师明显违反了幼儿园的规章制度,按规定予以惩罚是情理中的事。但透过现象看,这位老师的言行及此事在园内职工中掀起的波澜,都说明了该幼儿园在制度管理方面还存在亟待解决的问题。

首先,园职对幼儿园规章制度的性质认识尚不足。

规章制度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准则,它是依据国家立法机关和教育行政部

门的规定、

结合本园的实际制定的法”,

它是具有约束力的行为规范。因此,幼儿园规章制度不是园领导个人意志的体现。把执不执行制度简单化为听不听领导的话,进而认为领导依照制度实行的惩罚是有意整人,就极易产生逆反情绪,或抵触制度的执行,继续我行我素:

或工作失去热情,得过且过,极大地影响制度的执行。

其次是对制度的作用认识不够深刻。幼儿园规章制度是幼儿园各项工作正常运转、幼儿园良好工作秩序建立的保证,有利于培养良好的工作作风,形成健康的园风园纪。幼儿园工作任务的特殊性,即要求切工作从孩子出发切为孩子着想,决定廉其不同于其他行业部门]的规章制度;

同时也正是这些特殊的规章制度才能保证幼儿园保教好幼儿服务好家长任务的完成。俗话说,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穿高跟鞋对年轻老师来说,是种美的追求、美的体现:

但穿高跟鞋带班却会给孩子带来很多意想不到的伤害,也不便于处理孩子在活动中的突发事件,是对孩子不利的做法。幼儿园把不准穿高跟鞋带班定为园规是必要的。

教师两方面的认识不足,说明该园在制度内化方面做得还不够,

即幼儿园的规章制度可能只是德框中物,并未深入人心,因而产生不了积极的威慑作用,更无法培养职工循章做事的自觉性。

题目2

2.

当我在办公室处理上级来文,并打算写一份简要的通知时,小二班响起了《我是解放军》的音乐,这个音乐的声音如果用震耳欲聋形容夸张的话,也足可以让人产生一种很不安的心态。当时,我想老师可能为准备活动在调试音乐,所以就没太在意,谁知音乐不仅没有调小,还有增大的迹象。我实在忍不住了,就走到她们班级想看个究竟——我的发现和我的想象是截然相反的,小二班的音乐是有意放的,只看见孩子们在自由活动,我立刻对老师说:“把音乐调小。”老师的解释是:“声音太小镇不住孩子。”

根据小班儿童的年龄特点以及小班班级管理的相关知识,对该老师的班级管理做法进行评述。

答:小班幼儿的注意转移、

分配能力都很差,

表现在观察图片时,仅能注意其主要的、鲜明的部分而忽视其它部分。

可以用示范、模纺法。在运用这一方法时改变以往单一说教的形式以及“不准这样”“不准那样”的戒律,采用有趣的教育话法让幼儿在“看看、做做”中主动、自觉地学习。也可以用奖励法,比如为了提高幼儿的自信心和学习的兴趣在班里开辟专栏,把每个小朋友的照片贴在专栏里并根据一个阶段的生活常规教育要求进行评价记录。还有个别教育的方法在教育的过程中老师要研究影响遵守规则的原因和幼儿生理,心理上存在的差异,而情绪,经验、疲劳或环境则是构成破坏规则的因素。

教师根据不同幼儿的不同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

文中的老师用加大音量的法师引导幼儿不成功的情况下应换其他的方式来提高幼儿的注意力。表扬注意力集中的幼儿,提高其它幼儿的积极性从而达到活动的目的。

题目3

3.在一些幼儿园开展的教研活动中,常常出现这样的现象:先是授课教师简单地谈谈备课设计(说课),然后由其他老师说说自己的听课感受,蜻蜓点水似的谈谈自己的看法,最后剩下的大部分时间都留给保教主任、园长或外请的所谓专家。学者或专家、园所领导侃侃而谈,教师则只能做安静的听众,很少看到专家与园所领导和教师为一个问题、一个学术观点展开争鸣和辩论。

根据幼儿园教研管理的相关内容,谈谈你对这种现象的看法。

答:首先我认为教研活动的本质是以园为本,遵循幼儿园教学规律,提高教学质量提升教师专业能力,实现先进的教育理念向教学行为转化的有效途径。那么,幼儿园应如何有效开区园本教研活动呢?首先,幼儿园需要明确“园本教研”的含义,它是指以幼儿园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为研究对象,以幼儿园教师为研究主体,运用一定的研究方法开展的旨在促进幼儿园发展的研究活动。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主体性缺失在开展园本教研活动中,多数幼儿园一直遵循上传下达的基本模式,由园长和教研组长拟订计划方案,定期对教师群体开展教研活动。

活动过程中,教师多以被动参与为主,其主体性得不到体现。

(二)缺乏理论支撑

很多幼儿教师都“排斥”理论学习有些教师参加幼儿园举办的专家讲座,也是出于园所统t.安排和组织,并非白己对讲座内容感兴趣。有的教师认为,线教师只要带好班,道牌完成教学内容,照顾好幼儿就足够了。这正是理论知识学习未能引起教师足够重视的表现,“重实践、轻理论”的思维模式间接地导致了部分教师在参与园本教研活动中存在困难。教师长时间不加强幼儿教育理论学习在研究过程中无法理解教研内容,认识水平滞后,缺定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能力,缺少对问题的归纳能力,以及对理论知识的提升和概括能力,很难在实践中施行有效的、正确的幼教理论

(三)成果难以施行

园本教研的主要特点是研究和解决教师的实际问题。我们在实践中发现,教研活动的结果常常是“教师都清楚怎么做,但就是做不好”,已经通过教研活动解决的问题在工作中难以得到有效解决。究其原因,主要是幼儿园没有关注到园本教研成果的管理和使用,这也是当前多数幼儿园存在的问题所以由于教师对教研活动的形式和内容有若不同的需求,因此在开展园本教研过程中,幼儿园不仅要注重对教师的企面引导,还要关注教师的白我发展和专业成长,

题目4

4.分析下面两段材料,并按照要求完成后面的问题。

材料一:年轻的刘园长刚上任就深入保教一线“看班”,检查指导工作。一天早上八点,刘园长推门进人中一班,祁老师显得有些局促不安,刘园长微笑着告诉她平时怎样组织教育活动现在就怎样进行。祁老师按照计划,组织小朋友进行主题活动“清清的水”。刘园长很高兴地欣赏着小朋友之间、师生之间的互动与交往,有时还参与其中。活动结束后,刘园长约好午休时找祁老师交换看法。孩子们睡了,刘园长悄悄来了。她先请祁老师谈了教育活动的设计过程,实施的优点与不足,后续活动的构想等。

而后,刘园长提出了几点建议,供她参考改进。两人平等交谈潜心研究问题,祁老师忘却了紧张,她发自内心地说:“我今天收获真大,希望你经常来‘看班”’。

材料二:谢园长也经常“看班”,她总是一脸的严肃,在本子上记录些什么,看过之后不发表任何意见就悄然离去。到了工作评估的时候,有教师在相关项目上被扣掉一些分数,去找谢园长询问。此时她才说:“某月某日,你做得怎么样难道忘记了?我的本子上可记得清清楚楚,你当时的差错现在是抹不掉的!”背地里,教师们称谢园长的工作手册是一部“黑帐本”,都对它存有戒心,个别教师因此产生很大的心理压力,调离了幼儿园。

两任园长“看班”的出发点不同,做法不一样,结果也形成了鲜明的反差。

根据所学知识,您觉得这两位园长的做法哪种更好,为什么?

答:(1)相比第二位园长,材料中的第一那位园长的做法更好,更值得学习。第一位园长的做法让教师觉得园长的管理活动、教研活动对自己是尊重的,是能促进自己专业成长的。而第二位园长的做法让教师觉得园长对自己不信任、不尊重,教研活动、管理活动只是作为园长的“奖惩工具”,对自己的专业成长没有任何帮助,教师从内心会对这种方式充满抵制。

(2)从人力资源管理的角度看,管理者应该尽量营造“人文主义”的组织气氛。管理者应该让教师在宽松、和谐的环境中体验管理者的人文关怀,要以宽阔的胸怀去包容和信任每位数职工,要和信他们的道德品质、认可他们的工作态度,肯定他们的工作能力、信赖他们的工作责任感、相信教师定能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不断成熟和成长。第一位园长“看班”的出发点是帮助教师找出问题,并在与教师的共同探讨中,解决问题,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第二位园长“看班”的出发点是记录教师的失误,并以此作为考评教师的依据。

(3)从教研管理的角度看,听课、评课教研活动是传统的教研活动形式。通过听课、评课活动可以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达到促进教师之间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教学水平的目的。评课是在听课活动结束之后的教学延伸,是对上课教师课堂教学的得失、成败进行评议的一种活动,是加强教学常规管理,开展教育科研活动,推进教师专业水平的一个重要手段。听课和评课的最终目的是促进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而要真正实现这且的,就需要听课和评课的教师本着提高教师的能力出发,组成教研团队,共同探讨、才能达到预定的日的,正如材料中第一位园长那样。

题目5

5.新的学期开始了,以到了幼儿园一年一度分班的时候。每年,园领导总要为分班的事开好几次会,仔细研究调整,但分班后,还是有许多老师不满意。不是因为双方合作不好,就是因为有个别老师工作不尽力、不负责任、不服从班长管理。

今年,园长采取了一个新的分班办法:就是由园领导考虑权衡后,选出各班的班长,再由班长自己挑选本班的老师。这样一来,有几位老师坐不住了。她们有的是原来工作不认真、班长不好管的,有的是与同事不好相处的,班长们都不愿选她们。最后,出现了她们没班可以去、班里也缺人手的情况。

于是,园长开始分别找这几位老师谈话。让她们总结一下自己原来的工作,帮她们分析自己落选的原因,使几位老师明向了自己的缺点。慢慢地,这几位老师的思想工作做通了,她们向园长保证:如果班长选用她们,她们一定认真工作,与其他老师好好配合。之后,园长再次召开班长会,做班长们的工作。希望班长们从全园的教养工作出发,给这几位老师一次机会,先试用半学期,如果再干不好,下学期就请她们离班下岗。

请根据幼儿园人力资源管理的相关内容,分析这位园长的做法。

答:要对幼儿园人力资源进行有效管理。

必须对幼儿园教职工队伍的基本情况非常了解,在了解全园教职工队伍的整体状况和个体状祝的基础上进行合理分析,然后进行人员的选聘与任用。该幼儿园园长在充分了解自己幼儿园情况(个别教师工作不尽力、不负责任、不服从班长管理、没有团队意识)基础上,采取了新的聘用措施,体现了幼儿园人员选聘与任用的原则

(2)幼儿园人员的选聘与任用的原则如下:0按需设岗,因事用人。②知入昔用、人适其职。③用人所长、避其所短:④任人唯贤,重视效能;⑤充分信在,委以重任。该幼儿园园长根据岗位的要求,选出最适合的人担任班长,再由班长挑选本班的老师。体现了园长作为管理者知人善用、用人所长、

任人唯贤,对有能力的人充分信任。委以重任。(3)

同时,该幼儿园园长通过这种方式积极创条件合理用人,充分发挥了教职工的作用。首先优化了人力组合,达到了效益最大化。幼儿园园长让班长自已选择配班教师,这样搭建起来的班组教师之间相互信任,配合会更好。其次,建立了动态的用人机制。使得原先工作不尽力、不负责任、不服从班长管理的教师有了危机意识,提高了工作的积极性。最后,制定了相应的奖惩制度。对以后工作仍然不认真,不负责任的教师,将会采取离班下岗的惩罚措施。

(4)因此,园长通过充分利用人力资源的相关知识,建立超了动态的人员选聘与任用制度,改善了幼儿园的工作氛围,激发了教职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提高了幼儿园工作的质量。

题目6

6.

法国作家拉封丹有一则寓言:北风和南风比威力,看谁能把行人身上的大衣脱掉。北风首先来一个北风凛冽、寒冷刺骨,结果行人为了抵御北风的侵袭,便把大衣裹得紧紧的。南风则徐徐吹动,顿时风和日丽,行人因为觉得春暖上身,始而解开纽扣,继而脱掉大衣,最终南风获得了胜利。这被称为是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南风法则”。

根据所学的内容,谈谈你对“南风法则”的理解。

答:我认为南风法则的含义是:

1.方法得当柔可克刚。

2.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3.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4.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期末大作业

期末大作业题目:

如果你是一名幼儿园园长,请从幼儿园工作的各个方面谈谈如何做好幼儿园的管理。

写作要求:根据所学知识,谈谈作为一名管理者,应该如何进行幼儿园的管理。要求包括幼儿园保教工作、总务后勤工作、安全卫生、人力资源、组织文化等方面。字数在800-1000字。

答:俗话说的好“火车跑的快,全靠车头带”,一所幼儿园没有一个好的管理者,那他们的工作是没有创新的,同时也开展不起来。因此说,园长是幼儿园的最高决策者、领路人。只要有一个自身素质好,领导水平高的园长,就会带出一支好的教职工队伍,就会把幼儿园管理的井井有条,并且在保教质量上也有很大提高,这位园长就能办出一所品牌幼儿园,那么,如何做一名称职的管理者呢?

一、管理者必须具备的素质

1.一名好的园长应该有较高的思想素质,有专业的文化知识,对幼教事业有满腔热情,有爱心的人。她能把本职工作当做自己生命的一部分,以园为家,精心呵护着大家庭里的每一个成员,默默的为这个家奉献着全部精力。。

说实话,要当好一名好园长可真不容易,别人的不理解,自己的酸甜苦辣这也算不了什么,但只要听到孩子的欢笑声、家长的赞美声、领导的肯定声、那这位园长就感到非常欣慰了。

2.我作为一名园长,感觉“园长”一词对我来说责任重大,因为他里面涵盖了我不仅是一个实践者;而且是幼儿园队伍的铸造者。

二、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对教师现实需要的尽可能最大化满足。

人本主义心里学家马斯洛将人的需要按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几个层级排列,构成一个动态的整体系统,他认为,低级需要得到起码的满足之后高级需要才成为支配性动机。

教师作为“社会人”,也不可避免的存在这些需要,“衣食足而知荣辱”吃饱才能干好,当工资水平不足以吸引专业化教师时,仅仅用专业化的标准作为职业准入和优化的条件是远远不够的。所以,自我担任园长以来,我尽可能最大限度的提高教师的待遇和水平,让教师感到领导对他的关心和尊重,从而使他们找到了归宿感和被尊重感。如,我园在每年的“六一”活动中,本园先安排教师编排节目,然后进行全园比赛,评出一、二、三、等奖,评出的一等奖参加镇,县,市级演出,然后按订出的奖励制度给指导教师按时兑现,例如还有环境奖、卫生奖、游戏质量奖、以及安全奖、考勤奖、优秀班级奖等。

三、实现目标管理,逐步促进本园目标与个人目标的有机结合

目标管理是一种先进的管理方法和管理理论,我园已实现了目标管理,“目标管理”是管理工作的出发点有最终归属感,贯穿于幼儿园管理的全过程,也就是培养什么样的人,建设怎样的师资,以及各项工作的完成情况等。本园在制定全面的目标管理计划时,一般都采取发动全园职工充分讨论,在此基础上找出那些是好的,那些是不够合理的,那些是需要修改补充的,然后由骨干教师作进一步讨论,最后园领导研究决定,但在目标实现的过程中,幼儿园目标往往与个人奋斗目标趋向出现不一致性,从而影响了幼儿园目标的顺利进行,那么怎样使幼儿园目标与个人目标有机结合呢?

在幼儿园管理中,幼儿园目标的实现并不意味着目标管理的作用已经充分的发挥了,如果幼儿园目标对某些成员来说只是工作目标,而不是自身意愿为之奋斗的目标,那么他们对目标的态度就不会积极主动,他们的潜能也不会最大限度的得到发挥,归根结底,仍然不能最大限度的调动人的积极性。

管理心理学的理论认为,人在社会化的活动中,看到了自己的工作价值,并找到了自己存在的价值,他的积极性就会大大提高,就能在工作中获得极大满足,也就能进一步激发他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因此,如果在幼儿园管理中把幼儿园目标和广大的教职工个人目标有机结合起来,使开展工作的过程能为广大教师的自我发现,自我认识,自我努力,自我成长创造良好的条件,这样他们就会感到幼儿园确实是自己的“用武之地”。就会觉得自己的工作有奔头,越干越能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并在日常工作中产生相互支持,相互帮助,共同奋斗的凝聚力。

为了实现幼儿园目标与个人目标的有机结合,管理者应从一下几个方面去做;一是园长要做到严而有方,一位专家曾经说过“管理应该是严格的,但要严而有方”这严是体现在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岗位责任和工作流程,把本园的管理纳入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的轨道。二是严而有理,管理者应该是严而有理的,不过有的园长说话随便,不能以口服信心服的方法说服他人,在新《纲要》第三部分组织实施中,谈到“幼儿园的教育活动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引导生动,活泼,主动活动的教育过程”作为管理者,要从儿童发展观,教育整体观的高度上积极认可教师创新的做法,也要果断的指出不良教育行为所反映的陈旧教育观念的影响,并诚恳的提出修改意见从而大胆的尝试。三是严而有情,我们在制定管理条例时追求的理想化,合理化,但在执行中会遇到种种情况,有时合理的东西就不那么和情了,甚至管与被管之间出现了矛盾,如处理不好就会产生消极情绪,尤其是我们幼儿教师我们面对的是一群活泼可爱的孩子,而不是一块块冷冰的石头,所以当教师的情绪处在消极被动的状态时,就会对教育产生不利,因此园长在处理问题是还要讲情感因素,把问题分析好处理好,如我园有一年轻教师,工作时间不长,但在各方面潜力很大,曾经代表我园到县讲课,她编排的各种节目曾多次受到领导和家长的好评,制作的玩具曾获县三等奖,真是一个好人才,但就是在班务工做中常常出错,工作不细致,主要原因是她在家里是独苗,什么事都由家长代替,我想现在的青年教师在成长中需要周围人的照顾和领导的宽容和帮助,如果有点小事就给她扣帽子,这样她会在工作中产生消极态度,那么她的工作怎么能干好呢?因此,正想新〈纲要〉所说,教师的态度和管理方式有助于形成安全,温馨的心理环境。

四、采取“以人为本”的管理方法

每一个人都有被关爱,被认可求发展的需要,被管理者也是如此,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条例,我认为主要体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一是要树立正确的民主意识,依靠全体教职员工,发挥他们的主人翁的精神,大胆的尝试,创造各项活动的最佳成果。

二是慧眼识才,热心爱才,合度用才,要做到用人所长,避其所短,切忌用人不公是最大的不公,同时要善于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使全体职工经常保持积极的工作状态,使组织充满生机与活力。

三是要营造和谐的民主氛围,尊重教师,辩证的去看待每一位教职工,积极帮助他们的困难,关心他们的生活。

幼儿自理能力教案篇8

[摘要]面临21世纪的挑战,幼儿教育将由过去偏重知识和技能传授向促进幼儿个性全面发展、具有创新素质转变。瑞吉欧方案教学是幼儿进行创新教育的有效方法和途径,方案教学的教育理念为培养幼儿创新素质提供了肥沃的土壤;方案教学的课程生成与发展为培养幼儿创新素质提供了良好的机会;方案教学中环境的创设是培养幼儿创新素质的重要环节。

[关键词]瑞吉欧方案教学,创新素质,主题,课程,生成与发展,环境创设

面临21世纪的挑战,幼儿教育将由过去偏重知识和技能传授向促进幼儿个性全面发展、具有创新素质转变。因此,如何培养幼儿的创新素质,在实际工作中找出对幼儿进行创新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方法,成了创新教育研究的难点和突破点。近期,我国许多大中城市幼教系统吸收与借鉴意大利瑞吉欧方案教学的教学模式,取得了成功的经验。特别是在培养幼儿创新素质方面,瑞吉欧方案教学是一条有利的途径,现就此问题探讨如下:

一、方案教学的教育理念为培养幼儿创新素质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方案教学是根据儿童的生活经验和兴趣,确定活动主题,并以该主题为中心,加以扩散,编制主题网络,讲概念予以分化、放大,让儿童通过自己的学习,探索概念的内涵。瑞吉欧方案教学融合了能反映当代学前教育新理论的各种思想和观念,如皮亚杰、维果茨基的建构心理学理论。杜维的“以儿童发展为中心的教育思想”等,是走向儿童心灵世界的教育。其主要特点是幼儿能按照自己的意愿主动地与周围环境发生互动作用,自主地丰富和完善自身原有的认识结构,并向更高一级的认知阶段发展,在活动中幼儿的行为是自由的,思维是活跃的。教师在整个活动中是孩子的观察者、引导者、支持者和合作者,他们尊重孩子的个性,满足孩子的需要,鼓励孩子的探索行为,激发孩子富有创意的思维,为他们搭建一个充分展示自己的大舞台,让孩子通过自身的体会和感受,表现自我,发现学习。让他们的潜动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瑞吉欧方案教学的教育理念告诉我们,孩子可以在宽松的、民主的、富有挑战性的环境中,用自己的100种语言,充分表现自我,这样的教育环境不正是培养幼儿创新素质需要的吗!心理学家罗斯杰认为心理的安全和自由是促进创新能力发展的两个主要条件,有思维和行动的自由才会有创造。例如:我们在进行方案教学主题活动《多样的门》中,老师没有给孩子定造门的程序模式,而是为孩子提供大量的操作材料,如:木板、泡沫、钉子、锤子、纸、彩笔等,孩子可以自由选择所要进行的工作,投入到设计门的行列,设计出的新奇的富有创意的门。如:电脑门、电动门、保暖门、电视门等,孩子们在活动中开动脑筋,充分地想象,每个孩子都能熟练的讲出自己作品的独特性,他们的想象较成人更丰富,更具有创意,老师在孩子活动中放弃了往日权威人士的姿态,和孩子保持平等,用同孩子一样的心态去认识他们,了解他们,信任他们,不过多的干预他们。这样高度安全、宽松自主的环境非常有利于幼儿创新意识的培养和创新能力的提高。

二、方案教学的课程生成与发展为培养幼儿创新素质提供了良好的机会

幼儿创新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具有丰富创新素质的完整儿童,这些儿童有独特的个性,生动活泼、快乐自信,对世界充满兴趣,喜欢以各种方式探究世界,能够独立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喜欢与别人分享自己的经验和快乐。从以上目标分析:在正轨结构化的课程中,老师是按照计划来安排进度,孩子学什么、做什么都由老师决定,孩子缺少自主性和创造性,这种课程虽然对知识的掌握有积极的作用,但是,幼儿的创新意识不能很好的培养。而方案教学倾向于非正规性低结构的课程,它是根据孩子在日常生活和教学活动中感兴趣的事物生成主题,产生网络,然后将主题延伸与发展,最后展示出成果。这就给活动中的儿童带来了随机性和自主性,他们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建构、去创造。在方案教学中,一切从儿童出发,尊重儿童的主体性,鼓励儿童自我表现和创造的教育理念贯穿始终,孩子成了课程的主人,他们可以给予自己的能力爱好选择研究对象,掌握进度。老师对孩子的新发现、新思考、新关注都报以积极的态度,产生了强烈的兴趣,创造条件,顺应发展。使孩子从中养成善于观察、善于发现、善于思考的人格特质。在活动中,孩子的思考方式是多元化的,孩子的探索形式也是不拘一格的,孩子的创作也是千姿百态的。他们通过与伙伴的友好合作;与老师之间的互动;一个个难题的解决中获得了极大的喜悦和成功,求新、求异、求奇的创新素质也会逐渐形成。方案教学课程的生成与发展与幼儿创新教育的目标是一致的。例如:孩子在喝水时不小心把画纸弄湿了,孩子们对这种现象产生了对话:“纸湿了,没有用了。”由此产生了纸的探索活动,什么纸不易湿水?纸浆能做什么?怎样才能使纸塑作品更好看?孩子从一次次的失败中产生为题,在一个个难题的攻破中,体会独创的乐趣。方案教学课程的生成与发展给孩子留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由于孩子的好奇心能够得到满足,潜能得到了开发,孩子的创造能得以实现。因此创新人才的品质能够得以完善。

三、方案教学中环境的创设是培养幼儿创新素质的重要环节

幼儿的好奇心、专注力、观察力、想象力以及自信、乐群、独立、活泼等都是创新教育中对幼儿个性品质的要求,在方案教学中,人文环境与物质环境是推动主题发展的基石,也是幼儿创新素质形成的环境。社区、家庭、幼儿园之间的相互沟通、相互作用、相互支持,促进了幼儿各种能力的提高。心理学家研究表明,3―6岁孩子的思维方式是直观形象思维,他们的思维应借助于直观的物体、物体的表象去思考。

幼儿自理能力教案篇9

而当前幼儿园教师的教学反思状态如何?幼儿教师如何理解教学反思?幼儿教师的教学反思究竟以怎样的过程赋予现实教学以意义?应从哪些方面促进幼儿教师有效反思?本文以幼儿园教师培训考核中的一道案例题切入,旨在归纳和剖析幼儿园教师在教学反思过程中折射出的问题,并对如何促进幼儿教师教学反思提出相应的思考和建议。

一、一道考题与幼儿教师的答卷实录

1.考题设计

这是幼儿园教师培训考核试卷里的最后一道题:

在一个教学活动中,李老师正在给全班的孩子讲故事《萝卜回来了》。故事内容有点长,孩子们坐在位置上,看着老师,但左顾右盼心不在焉的为多数,琪琪就是其中一位。她一会把头转向门口,一会又把头转回来,用手点前面小朋友的衣服,并不认真听李老师讲故事。李老师见状,就快步走过去,猛地将琪琪从椅子上抽起来,一脸怒容,大声呵斥道:“你在干什么!再不坐好你给我站到外面去!讨厌!”最后还转向全班幼儿加上一句:“你们谁要是学她,看老师怎么修理你”,一下子把全班幼儿都镇住了。

请你从科学的儿童观的角度,根据办园理念中幼儿学风、教师教风的相关要求,从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给李老师的课堂教学提出建议。

这是一道情景描述式案例题,可以说是一道较好的试题。一是所描述的问题是情境的、来自于幼儿教师身边的教学生活与感受,既能引起幼儿教师的思考和表达,又能够考察教师解决“真实情景中问题”的能力。二是反思性的,一切教学建议的提出都必须建立在成熟的教学反思上,可以考察出幼儿教师教学反思的意识及对教学反思内涵的理解程度。三是实践的,虽说是一道考题,但由于它与幼儿教师的日常教学密切相关,因此在一定程度上也承载着教师对自身教学行为的反省度和操作惯性。

2.答卷实录及分析

本次考试共有25位教师参加,全部都是从事一线教学的带班教师或专任教师。以下选取3份具有典型代表意义的答案,藉此反映幼儿教师答卷的整体情况。

答案一:首先,李老师在课堂上大声斥责幼儿是不对的,要想孩子愿听,可以把故事缩短一点进行讲述,并运用更多的教学手段,如故事图片、手偶或情景表演来增加幼儿学习的兴趣,只有通过这样的教学方法才能让幼儿学到更多的知识。

通过答案一看到,该教师首先对李老师对待琪琪的态度作了判断,但仅限于判断。接着向李老师提出了教学实践建议,但略显粗糙,内容涉及教材处理、教学手段、教学方式三方面。建议提出之前没有呈现具体的教学问题,也缺乏一定的理论阐释与思考。这类答题模式数量占了全部答卷总数约三分之一之多。

答案二:李老师在讲故事的时候,幼儿耐心不足,琪琪不认真听,被李老师抽出来了。根据幼儿学风要求,琪琪没有符合“愿听”这一要求,究其原因是老师没有达到诱学、善导、乐教的要求。建议李老师:(1)在讲故事前作教具准备以吸引孩子的目光,引发幼儿好奇心。(2)注意讲故事的语气和动作,声音和肢体语言也能吸引幼儿。孩子们喜欢动画片的原因不是因为里面夸张的语言和动作吗?(3)用你的目光关注孩子,让孩子感到老师的故事角色里有他。(4)如果故事太长,讲到高潮处还可以跟孩子来个“下回分解”,相信孩子下回更愿意听你的故事。

从答案二看,这位教师把反思的焦点放在了李老师应“如何运用多种方法、吸引幼儿注意”上,反思内容主要涉及教学方式、教材处理。与答案一不同的是,教师在建议提出之前能做到个别或部分地提炼教学情境,识别问题;其对教学方式的建议比较具体、细致。相同的是,反思内容片面,缺乏一定的理论阐释与思考。这类答题模式数量也占了全部答卷总数约三分之一。

答案三:建议(1)教师在讲故事的过程中,可利用手偶、情境画面、操作人物指偶等教学工具,诱导幼儿学习故事,把幼儿的注意力拉回教学中。(2)在讲故事之前,教师可向幼儿提出要思考的问题,让幼儿带着问题听故事。在幼儿东瞧西看的过程中,教师更应该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是否让幼儿感兴趣,是否适合孩子的发展特点,是否满足幼儿的需要。另外,对于幼儿来说,教师处理幼儿的行为也不好,一味地怪罪于幼儿,反而形成高控性的局面,应轻轻走到她身边摸摸她的头,或用眼神提示,还可以请她回答问题,这些都能让幼儿明白老师的意思。

从答案三看,这位教师提出的建议相对具体,反思内容涉及了教学手段、教学方式、课堂管理三方面。与前两类答案不同的是,反思内容增加了教师的课堂管理策略。与答案一一样,它没有对教学情境下的问题进行界定,对李老师对待幼儿的言行作了判断,但仅限于判断,理论反思零碎散见。这类答题模式数量约占全部答卷总数的三分之一。

上述答案呈现了当前幼儿教师教学反思的三类模式:一是“大体判断+大体建议”,二是“个别或部分地识别问题+针对问题的建议”,三是“针对问题的建议+零散的理论阐释”。

二、促进幼儿教师有效教学反思的对策

1.提升教育教学理论素养

教学反思是需要底蕴的,做一名反思型的幼儿教师,尤其要重视教育教学理论的提升。幼儿教育实践不是简单的技术操作,而是融教育技能、教育伦理与教育智慧于一身的育人过程,教师需要根据师幼互动的实际不断做出决策、不断予以调整,以使教学活动朝着真正促进幼儿身心发展的方向演进。只有以丰富的教育理论和正确的教育理念来反思课堂,才能从高处反思,将实践中的问题上升到理论层面加以思考,才能探究到根源,使主体的合理性水平得到提升。

理论素养提升是一个长期积淀和内化的过程,幼儿教师需要沉下心来,逐步地有计划地重新学习,更新自身知识结构,做学习型幼儿教师。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升幼儿教师的思想观念、思维能力、理论和实践水平,使教师高屋建瓴,反思自己的教育,增强对教育问题的洞悉和批判能力,由此跨越浅层次、低水平的反思阶段,从而获得专业成长。

2.提高教师教育活动审视能力

反思内容片面、反思浅层化现象表明,幼儿教师对“应从哪些方面进行教学反思”并不清晰,根源是幼儿教师审视教育教学活动的能力较弱,对构成完整的教育教学活动的要素及其意义理解不到位。实际上,教师组织幼儿开展的每一节活动,不管效果如何,都可以看作是一个完整的教育教学过程,其中存在着幼儿、教师、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媒介、教学反馈等各种要素,各个要素之间相互作用与相互调适,最终指向幼儿的身心发展。因此,对活动的反思,就是对活动中各要素之间的影响和意义的探究,是对“已经发生的教育事件”及涉及其中的要素关系及主体发展状态的梳理和审视。

活动结束后,幼儿教师可以从“怎么样”和“为什么会这样”两个方面进行回顾和思考。在“活动开展得怎么样”方面,幼儿教师需要对活动的实施过程、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活动材料、教学方式的适宜情况及幼儿的反应和表现等进行客观而全面的梳理。在“活动为什么会这样”方面,幼儿教师则需深入到教学表象的背后,从高处审视教师的教学观、教学理念,分析自己的教学设计,并深究教学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对不合理的理念和行为方式进行变革。此外,还要从教育伦理的角度审视教学过程,要深究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幼儿的互动关系,及此种关系下幼儿的生理、心理和认知状态,借此反省幼儿的发展,反省教师的内心和道德。

3.培养教师主动反思意识

幼儿教师教学反思整体水平不高,对教育实践的贡献不大,与幼儿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未能养成良好的反思习惯、反思意识淡薄密切相关。这一方面归因于幼儿教师对教学反思的内涵理解不够,把反思仅看作是对教育教学活动的经验总结;另一方面是幼儿教师的反思实质上处于一种被动的状态。很多幼儿教师对教学反思的态度是“幼儿园要求写就写”“会在头脑中想一想,但写下来的少”,这种被动的反思必然会影响反思的效果。

从教师专业发展的角度看,教学反思并不仅仅是教学工作的经验总结,而是教师以开放的态度纵观教育教学始末,在分析审视的基础上寻求积极解决方案的过程,是教师对自身的教学进行有意识的自觉的检查、评价和反省;它源于教师对自身教学活动的一种敏感的反应,是教师对自己的教学活动进行有意识监控的开始,是教师教育生活的一种提升。

因此,培养教师主动反思的意识,教师首先要对教学反思的内涵和意义有深入的认识。只有对教学反思有清晰而深刻的认识,才能在情感上真正接受反思思想,形成积极反思的态度,内在地唤起反思的愿望和动力,进而产生主动反思行为,形成反思习惯。

4.掌握教学反思基本结构

作为对已经发生的教学活动进行再认识与诠释的思维活动,教学反思有着自身基本的程序或思维结构,要做好教学反思,幼儿教师必须仔细揣摩教学反思的规律特点,掌握教学反思的基本结构。首先是识别问题,反思之初幼儿教师应认真回顾教学全过程及其中的人、事、物之间的关系状态,知道教学过程中“发生了什么”。其次是描述情境。对问题情境的描述,是一个逐步把问题聚焦的过程。幼儿教师通过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具体的教学活动,使自己以不寻常的方式再次经历发生的故事,对故事所处的特殊环境进行深入理解,为下一步重构问题奠定基础。最后是分析与重构。在这一环节,幼儿教师需要在澄清“发生了什么(做了什么)”的基础上探寻“这样做的结果是什么”,质疑“为什么这样做”,思考“可以如何做”等问题。

幼儿自理能力教案篇10

关键词:教学信念;教学行为;深度访谈

一、研究背景

为探究幼儿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发生的真实情况,把隐藏在教师行为背后的信念外置出来,发现影响教师教学的现实因素,分析其教学信念与教学行为的理论取向,从而对幼儿教师教学信念进行干预。

二、研究实施过程

1.研究对象

由于教师教学信念的形成与发展受多种因素影响,为更好对比分析教师的教学信念,因而选取一所幼儿园中的三位不同教龄老师作为本研究的个案。

研究对象基本资料一览表

2.资料的收集与分析

资料收集是为了更好地解决研究问题,实地观察能够深入了解个案幼儿教师教学行为表现中的教学信念,深度访谈能够弥补观察法的不足,从而对教师所认同的教学信念进行深入了解,实物分析能够辅助了解幼儿教师教学信念内涵及影响因素。因此,本研究采用的资料收集方法有实地观察、深度访谈、文件分析。

研究资料分析与实地观察开始同步进行,对于实地观察获得的叙事性报告、访谈逐字稿、文件资料等进行概念化与分类的工作,同时将这些类别与其他有关教学信念的文献作比较,逐渐发展出个案教师的教学信念。

三、研究结果与讨论

本研究以三位幼儿教师的教学信念为研究重点,探究其对教学工作所持有的教学信念及实际教学行为表现中的教学信念。接下来以生态系统理论为分析框架,针对可能影响三位幼儿教师的教学信念与教学行为表现因素进行说明,最后对三位幼儿教师教学信念及教学行为中所显现出来的理论取向进行讨论。

1.个案幼儿教师对教学工作所持有的教学信念比较分析

三位老师对教学工作所持有的教学信念共同之处是:关注认知性目标的设定,对幼儿及其学习的信念与行为存在差异,主导式的教师角色,重视环境在幼儿学习中的作用等。

在教学目标信念上,三位教师关注认知性目标,情感、社会性目标次之。这与周淑惠(1997)研究发现,幼儿教师常提及三项目标“建立基本知识和能力”“建立生活常规或习惯”“培养人际关系技巧”相似。

2.个案幼儿教师教学行为中所表现的教学信念

三位教师教学行为中表现的教学信念有:作为教材的消费

者、教师主导型氛围、评价外在学习结果、使用多样化教学方法。

在教材使用信念上,三位教师都扮演消费者角色,她们重视教材的作用。不同的是阿文老师是被动的消费者,阿淑、阿玲老师是积极的消费者,能根据幼儿兴趣和生活做适当调整。

在教学方法信念上,三位教师能采用多样化教学,这与刘秦(2004)研究发现类似,在教学方法信念上,重实物取向引发学习。不同在于,练习化方法在日常仍常规存在,这可能与家长对学习结果的要求及幼儿园教学评估有较大关系。

在教学氛围信念上,三位教师表现出“主导型”氛围,口头表示喜欢活跃愉快,希望和幼儿互动,但实践中对幼儿较多主导,首先遵守既定要求,然后活跃参与。

3.影响个案幼儿教师教学信念与教学行为表现的因素

在中系统层面,三位教师较多受家长、同事领导和园方因素的影响,不论面对家长还是幼儿园领导,普通教师都表现出顺应的做法。

在大系统层面,三位教师还未能很好适应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新要求。社会发展对幼儿教师专业化提出更高的要求,但阿文老师初入职时对教师角色还停留在儿时印象层面:带着小朋友走来走去,对于保教结合,照顾到每一个孩子觉得很难做到。工作17年的阿玲老师认为接触科研会很累,这与谢羿(2006)“认为科研是老师轻蔑的情人”一致。

4.个案幼儿教师教学信念与教学行为表现的理论取向

研究发现,三位教师所持的教学信念与教学行为中所显现的信念情况基本一致,呈现出以传统教育理论为主导取向,同时融合了进步和建构主义的观点与做法。

四、研究结论与建议

1.结论

根据研究结果与讨论得出结论:

(1)三位幼儿教师在“教学目标、教师角色、环境布置”等层面的教学信念基本趋同,但对幼儿学习的信念不一。

(2)三位幼儿教师在“教材使用、教学评价、教学氛围”所显现的教学信念状况基本趋同,但教学方法各有侧重。

(3)三位幼儿教师教学信念与教学行为受到个人层面(生活背景、受教经验及任职经历)和环境层面(幼儿园和社会发展)等因素影响较大。

(4)三位幼儿教师教学信念与教学行为的理论取向以传统教育理论为主导取向,同时融合了进步和建构主义观点与做法。

2.建议

根据研究结论及发现的问题提出建议:

(1)对个案幼儿教师传统取向的教学信念与教学行为问题的建议

本研究发现个案幼儿教师在教学信念与教学行为表现方面较多体现出传统教育理论观点与做法,因此对教师、园方、师资培训机构提出相关建议。

①幼儿教师应进行反思性教学,以检查教学信念。

②幼儿园要给予幼儿教师专业自主发展的空间。

③师资培育机构需重视幼儿教师自我反思与专业成长能力的培养。

(2)幼儿教师对专业化发展认识滞后问题的建议

幼儿教师对专业化发展认识滞后。阿文老师带着儿时对幼儿教师的印象,进入幼儿园工作。阿玲老师工作数年后对于科研工作感觉压力较大。以下提供相关建议作为解决与思考问题的方向。

①树立对自身专业化角色的认识。

要改变长久以来幼儿教师非专业化形象,首先,幼儿教师自身对工作角色要专注与肯定,通过自身专业能力的提高,然后才能获得社会及家长对幼儿教师角色地位与工作价值的肯定。

②师资培育机构应强化准幼儿教师对本身教学信念与教师角色的确认。

幼儿教师本身对教育所存有的意象与信念,深刻影响其在幼儿园教学中的行为表现。因此,师培课程如果能针对准幼儿教师本身所持有的幼儿教学信念内涵进行研究,并对模糊、偏误的看法进行引导,将有助于准幼儿教师为未来幼儿教师角色概念有更明确的定位方向。

③幼儿园要为教师教学提供物质和制度保障。

研究发现,信念与实践无法结合原因之一在于学校或组织内相关支持系统不足。园所必须为老师在专业理念发展的路上提供人力、物力资源准备。如为所有老师准备足够的相关教学资源等以作为其教学后盾,有了园所充分的支持,老师才能践于所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