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移动互联网技术及应用十篇移动互联网技术及应用十篇

移动互联网技术及应用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2:48:39

移动互联网技术及应用篇1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安全技术;应用

引言

随着移动通讯技术的快速发展,移动互联网产业在我国的主要产业中占据着很大的比重,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在智能手机普及的背景下,特别是4G网络的推出,使得我国移动互联网应用呈现出爆发式增长的特点,已被广大用户所接受。但是,我们不能忽视的是,移动互联网应用在为用户带来便利的同时,其网络安全问题也日益凸显出来。尤其是用户的信息安全隐患,使得人们越来越重视该问题。基于此,文章将围绕移动互联网安全技术进行深入研究,以最大限度的满足移动互联网应用的安全需求。

1移动互联网面临的安全问题

互联网已成为许多人生活和工作中形影不离的工具。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移动互联网也已渗透到人们的生产生活中,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包括沟通、娱乐、购物、学习等许多方面。作为互联网的一部分,在应用移动互联网的过程中,随时都在面临着来自于互联网的病毒威胁与安全挑战。伴随着移动通信与互联网技术的融合,所形成的联合ip地址方便人们使用的同时,也为病毒以及黑客的入侵确立了详细的目标。因为,在互联网网络用户地址公开化的条件下,人们能够很容易的找到网络重要节点的ip地址,这就会存在一定的漏洞。一旦存在非法软件,如“灰鸽子”、“暗黑蜘蛛侠”等对用户发起漏洞扫描,就会带来数据的恶意修改、盗取用户敏感信息,极大的威胁了用户的信息安全,甚至会导致巨大的经济损失。换而言之,ip的开放式结构架构是移动互联网安全问题的根源。

在移动互联网的用户群体中,手机用户占据着最大的比重。因此,某些商家利用该特点,在移动互联网的用户手机中,通过恶意传播病毒等方式,进行篡改破坏、窃密监听、恶意吸费甚至是欺骗敲诈,以获得非法收益。目前,针对手机的木马病毒种类有很多,例如:“X卧底”、“Spy.Flexispy”等,这些病毒的功能通常较为强大,不仅能够监控到手机用户的通话记录、短信等内容,还能够通过远程协助,代替移动互联网用户自动接打电话。而对于一些配置比较高的智能手机,还能够通过手机自带的卫星定位系统装置进行自动传导,在获取手机用户的位置信息后,用户不仅面临着隐私的泄露风险,还会威胁到生命以及财产安全。

由于移动互联网的应用方法比传统的互联网操作更加便捷、内容更加丰富,在移动互联网获得广泛应用的背景下,其隐含的安全问题越来越严重。随着手机病毒覆盖面的进一步扩大,无论是移动互联网用户,还是运营商、设备生产商、终端厂商以及应用开发商,都会遭遇到不利的影响。手机病毒在传播的过程中,主要有三种途径。其一,通过短信、彩信、电子邮件、网站链接等方式,在移动互联网中传播。其二,部分手机生产厂家,在生产的过程中将病毒写入芯片。其三,通过红外、蓝牙等方式,传播手机病毒。

这些相关的安全问题不仅没有获得有效的解决,反而随着我国移动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以更加多元化的方式接入移动终端,这使得本就存在的安全隐患变得更为凸显。因此,有效利用移动互联网安全技术,消除移动互联网中的安全隐患,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移动互联网安全部署架构

2.1运营安全管理

通过对移动互联网中面临的安全问题进行详细的分析,可以了解到,当前移动互联网中的安全问题与该产业链中各环节的运营管理存在着一定的联系。因此,应当加强运营安全管理,以有效降低移动互联网应用中的安全风险。首先,可以借鉴互联网安全保障措施,通过网络内容进行监听等方式,实现对于部分安全事件的事前控制,如此可在很大程度上消除安全隐患。其次,在掌握了主要的内容/业务提供方式以后,可在服务器、短/彩信网关等主要环节进行信息的识别、过滤以及阻断,有效防止恶意消息在移动互联网中的进一步扩散。最后,由于移动互联网具有较好的溯源能力,因此,可以充分利用该特点,有针对性的在移动互联网的特殊节点采取安全监控措施,以进一步加强运营中的安全管理,具体包括以下几点:(1)通过制定统一的安全策略管理,以加强对移动互联网中业务系统间的访问控制。(2)加强对于新运营模式的检查与控制,通过SDK和业务上线要求等方式,将安全因素植入到新业务中,确保安全规划与新业务相匹配,避免存在漏洞。(3)加强移动互联网统一认证的技术应用,以降低移动互联网用户在登录多个业务系统中信息泄露的风险。(4)合理运用ip地址的溯源机制,推进网络接入的实名制。(5)其他预防措施,如过滤不良内容、清洗流量、在关键节点部署Dpi、DFi策略等。

2.2移动终端安全管理

为了有效降低移动互联网在应用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风险,不仅需要在运营过程中进行安全管理,还应当对移动终端采取必要的安全防范措施,以进一步加强安全管理。通过分析移动互联网中的安全问题,我们了解到ip的开放式结构架构是移动互联网安全问题的根源,但是,目前尚未有具体的方案来解决黑客ip侵入的问题,因此,只能从手机、笔记本电脑等客户端口做好防御工作,以阻止黑客的侵入。具体的安全加固措施包括:对移动终端进行资料的保密、安全防护、终端的运维管理等。在移动终端可以通过安装杀毒、防钓鱼、防aRp欺骗、间谍等软件,或者是设定网络访问权限等方式,加强用户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管理。与此同时,可以运用入侵检测iDS与入侵防御ipS,进行必要的安全检测与数据分析;通过安全通信协议识别,对于数据进行筛选,有效避免用户接触到手机病毒,以防产生信息泄露并引发经济损失。

3移动电子商务安全技术应用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在移动互联网的应用过程中,移动电子商务占据着主体地位,为商家与消费者提供了便利的购物环境。但是,手机病毒的存在使得如此便利的移动电子商务面临着巨大的威胁。为了保护保护商家与消费者的财产不受到损失,应当加强对移动互联网的安全管理,因此,对安全技术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首先,通过对内容进行过滤,重点防范不良信息的传播。其次,为了保证业务系统信息的保密性、安全机制的完整性,对于服务的提供方应当采取严格的认证措施。再次,运用GBa/Gaa认证架构和业务特定安全机制,进行电子证书的认证。最后,对于手机支付这一关键环节,更是要加大安全管理力度。因为,一旦手机支付环节出现问题,将破坏便利的虚拟购物环境,严重威胁到移动电子商务的存续。

4结束语

移动互联网的安全性关系到用户自身的信息与财产安全,还与该产业链中各参与方的利益息息相关。利用科学有效的技术手段,消除移动互联网应用中的安全隐患,对于移动互联网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文章通过分析移动互联网应用中普遍存在的安全问题,从产业链中各环节的运营安全管理以及终端安全管理的角度出发,提出具体的防范措施,以最大限度地满足移动互联网应用的安全需求。

参考文献

[1]王永斌.移动互联网网络安全探析[J].现代电信科技,2008(8).

[2]周卫宁,刘友刚.移动互联网发展技术与安全问题[J].科技传播,2012(3).

移动互联网技术及应用篇2

移动互联网拥有三大特性

随着智能机的普及,大众似乎都融入到移动互联网的浪潮之中。不过移动互联网并非就是用手机上网,它的本质是互联网以自然的方式融入生活的时时刻刻、方方面面,因此其具有了以下特性:

一是便捷性

移动互联网的随意性体现在它提供了丰富的应用场景,让人们可以在任何完整或零碎的时间使用,移动用户可随时随地方便接入无线网络,诸多应用可以同时进行。此外,随时随地均可使用的移动应用还可以把很多消费的研究和决策往后推。例如出行之前不用再去查找路线,上车后打开GpS便可以了。

二是智能感知

移动互联网的设备可以定位自己所处的方位,采集附近事物及声音的信息。而现在更新的设备还可以感受到温度、嗅觉、触碰感,这显然要比传统的设备“聪明”很多。

三是个性化

移动互联网的个性化表现为终端、网络和内容与应用的个性化。

首先,终端个性化表现在消费移动终端与个人绑定,个性化呈现能力非常强。

其次,网络个性化表现为移动网络对用户需求、行为信息的精确反映和提取能力,并可与mashup等互联网应用技术、电子地图等相结合。

最后,互联网内容与应用的个性化表现在采用社会化网络服务、博客、聚合内容(RSS)、widget等web2.0技术与终端个性化和网络个性化相互结合,使个性化效应极大释放。

技术引擎支持移动业务

移动互联网之所以能具有上述特性的原因,在于其各个方面的技术引擎支持。

第一,在互联网访问和下载方面,移动用户利用移动终端的wap(无线应用协议)就可以方便地享受互联网的服务,毕竟移动浏览技术是移动互联网最基本的业务能力;

移动下载技术是通过移动通信系统的空中接口对媒体对象进行远程下载的技术。应用服务商及内容提供商可不断开发更具个性化,更贴近用户需求的服务应用及媒体内容,如移动游戏、位置服务以及移动商务等。手机用户可以方便地按照个人喜好把网络所提供的各种媒体对象及业务应用下载到手机中安装使用。

第二,在用于提供移动用户和移动终端状态的技术引擎方面,呈现业务使得用户可以通过网络实时和修改自己的个性化信息;无线定位业务则通过一组定位技术获得移动台的位置信息,提供给移动用户本人或他人以及通信系统,实现各种与位置相关的业务。

第三,用户社区中的即时状态和即时消息存在着两种标准:一种是基于无线的即时消息和出席服务;另外一种是基于SimpLe/Sip的即时状态和即时消息。其中后者是业务发展的主要趋势,它能够充分利用ip多媒体子系统提供的会话控制机制。而即时通信类业务的基本能力实体是组和列表管理。若要完成这项管理,需要经过授权的poC、im等对列表文档进行获取、添加、删除和修改。

第四,移动搜索业务是一种典型的移动互联网服务,它是基于移动网络的搜索技术的总称,是指用户通过移动终端,采用短消息业务(SmS)、wap、交互式语音回应(iVR)等多种接入方式进行搜索,获取wap站点及互联网信息内容、移动增值服务内容及本地信息等用户需要的信息及服务。

最后,oma是基于分类的内容过滤,用于明确一种基于分类的内容过滤框架。它规范了基于相关规则的内容过滤应用中,各功能实体之间的接口,即可对所有来自或到达用户的任何信息应用内容进行过滤。因此在移动互联网应用环境中,它可以保护用户避免接收到他们所不想接收或未被同意接触到的内容。例如:未成年人接触成人内容(如性、暴力等)应该被控制并限制,公司在上班时间控制其雇员能接触的内容,不让他们接触到与工作无关的内容等等。

多样化是技术发展趋势

如今,各种宽带无线通信、移动通信和互联网技术都在移动互联网业务上得到了很好的应用。从长远来看,移动互联网实现技术多样化是一个重要趋势。而这种多样化主要体现在网络接入技术和移动终端解决方案两个方面。

对于网络接入技术而言,目前能够支撑移动互联网的无线接入技术大致分成三类:无线局域网接入技术wi-Fi,无线城域网接入技术wimaX和传统3G加强版的技术,如HSDpa等。不同的接入技术适用于不同的场所,使用户在不同的场合和环境下接入相应的网络,这势必要求终端具有多种接入能力,也就是多模终端。

移动终端作为移动业务推广的生命线,随着业务的逐渐升温,其解决方案也在不断增多。移动互联网设备中最为大家熟悉的就是手机,也是目前使用移动互联网最常用的设备。intel推出的miD则利用蜂窝网络、wimaX、wi-Fi等接入技术,并充分发挥intel在多媒体计算方面的能力,支撑移动互联网的服务。

移动互联网技术及应用篇3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移动互联网技术应用业务发展

1移动互联网

移动互联网是一种采用移动接入技术与互联网相连接的新方式,通过这种方式用户可以使用无线终端如手机通过移动网络与互联网相连接,从而可以方便用户在移动网络资源状态下使用互联网,可以说移动互联网当然不是手机和互联网的简单相加,而是移动通信和互联网各方面相互融合促进发展的产物。

移动互联网将移动终端和互联网的优势相互结合,伴随着移动终端和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移动互联网的重要作用越来越凸显,作为一种接入互联网的方式,移动互联网具有传统互联网所不具备的特点,概括起来这些特征主要有:一是移动互联网用户可以不受地点、时间的限制,随时随地接入互联网,更加方便快捷;二是由于用户在使用移动互联网时往往会选择在零星的时间比如上下班途中、工作休息期间等,导致移动互联网的数据传输呈现断续性和突发性;三是移动互联网深入用户的生活中,可以满足用户生活学习的各种不同需求;四是随着手机制造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链接移动终端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尽管如此,而不同类型的移动终端却有着彼此不同的操作系统和硬件,接口协议还尚未标准化和统一化。[1]

2移动互联网技术及其发展趋势

随着移动通信技术和市场的快速发展,在新技术和市场需求的驱动下,未来的移动通信技术中移动互联网将逐渐形成并发挥出独特的作用。从宏观的角度来看,移动通信的发展离不开许多技术的支持,比如定位技术、切换技术、智能天线技术和交互干扰抑制技术等。其中定位技术实现移动终端对准确位置的测量和计算;切换技术便于移动终端在不同位置之间、不同信号频率之间选择适当的通讯信号;智能天线技术具有抑制信号干扰、自动跟踪信号和自动调节等功能;交互干扰抑制技术可以消除邻近和共信道用户的交互干扰,确保接收到高质量信号[2]。

从目前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情形来看,推动移动互联网不断发展的具体应用技术主要有web2.0技术、Soa技术、SaaS技术和云计算技术。其中,web2.0技术是新的互联网技术应用的统称,将用户放在应用的核心,用户既是创造者也是消费者;HtmL5.0技术提供了一些全新的应用途径,便于索引整理和促使改变手机屏幕尺寸;Soa技术通过独立接口联系各功能单元,促使各类服务可以统一进行交互和使用,便于新的分布式系统形成;SaaS技术是一种以互联网作为应用基础提供软件服务的应用技术,可以根据用户的需求进行个性化设计;云计算技术是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发展和融合的产物,通过进行“云端”处理,可以减小用户终端的处理负担,提高处理的速度和能力[1]。

3移动互联网应用典型业务

3.1娱乐类业务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用户对娱乐项目的需求也越来越广泛,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促进了娱乐类业务水平和质量的提升,用户可以通过移动终端比如手机等接入移动互联网,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可以获得多种娱乐享受,比如用户可以通过手机接收文字、图片、音乐和软件的下载,轻松浏览世界各地的信息和新闻,用户通过手机或其他移动终端,选择感兴趣的图书内容,实现在线阅读;还可以使用手机游戏功能,在手机、手持游戏终端等设备上随时随地地进行线上游戏,尽情体验各类游戏的乐趣。[1,4]

3.2商务类业务由于商务人士支付能力强,对商务业务的需求大,所以是移动互联网业务发展的一个重要商机。目前,移动互联网技术推出的一些商务类业务有:将邮箱服务和移动互联网结合,确保用户可以随时随地进行私人信件和电子邮件的收发和往来;移动办公可以让用户通过手机浏览和处理公司日常事务,摆脱了受地点和时间的限制,给用户带来了极大的便利;移动电话会议是使用移动互联网的一种新的会议模式,可以低成本的迅速召集许多人员参加会议,用户可以不受时间、地域的限制,使得工作效率得到了很大的提高;由于移动互联网广告的点击率甚至超过了一些电视节目的广告,加之移动支付让消费者能享受到金融服务的方便和快捷,移动电子商务蕴含着巨大的商机,将是未来移动互联网技术发展的重要趋势。[1,4]

3.3社交类业务在移动互联网的虚拟世界,用户通过移动网络处理信息非常方便,也促进了沟通社交类业务发展。移动互联网技术可以提供更方便更快捷的沟通业务,比如视频电话是一种通过移动互联网技术传输语音和图像的电话线通信方式,可以弥补语音电话缺乏视频信息的缺陷,在传输语音信息的同时还能向通话双方传输彼此的视频信息;移动即时消息集成了实时文本、语音、视频等多种功能,可以让用户通过移动终端的实时使用移动即时通信业务,可以大规模下发通知,发送和接收文件等。微博是目前世界上最受欢迎的博客,用户可以使用手机随时随地上传自己的状态和观点,并可以查看关注好友的状态,方便了与他人的交流和沟通。[1,4]

参考文献:

[1]沈晶歆.移动互联网关键技术及典型业务产品研究[J].电信科学,2010(10).

[2]胡文昌.浅谈关于移动通信发展趋势[J].中国集体经济,2008(12).

[3]郎为民,杨德鹏.移动互联网发展趋势研究[J].通信管理与技术,2011(6).

移动互联网技术及应用篇4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技术新闻网站策略

国内地方新闻网站经过十多年的发展,艰难前行,在pC时代占据了一定的市场份额,但在商业网站巨鳄和狼群的围攻下并没有形成优势,移动互联网对于地方新闻网站来说既是机遇,也存在许多挑战。

1移动互联网的特点

1.1高便携性

移动互联网的载体是移动终端,包括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智能眼镜、手表等各类穿戴设备,人们可以随身携带,随时使用,拥有远超pC的便携性。这个特点决定了移动互联网具有比pC上网无可比拟的便利性。

1.2感触性和定向性

移动终端具备重力感应、磁场感应、移动感应,温度、湿度感应等无所不及的感触功能,将来传感技术还将往触感更逼真、适用领域更广泛等方面发展,使得移动设备能够在屏幕触感、摄影摄像、运动、LBS位置定位等方面实现多维度的感触服务。比如,拍摄一张照片,可以保留当前的海拔高度、温度、湿度、地理位置等各方面信息,可以取得比原来传统拍照更精准的各类定向信息,使得智能移动终端能够根据这些信息指导用户下一步的行动,或者提供给用户更多更精准的增值服务。

1.3人机交互便捷高效

pC时代的人机交互主要靠键盘、鼠标,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语音识别、用户体感识别、个性化的生物识别、全方位感知、用户为中心的感知等技术的日趋成熟,使得移动设备具备前所未有的高效便捷人机交互能力。

1.4即时性和精确性

利用移动互联网的便捷特性,人们可以随时随地的利用碎片时间,及时掌握各类最新资讯,利用移动智能设备解决日常工作、生活上的问题。移动终端拥有极高的个性化程度,每一台设备都精确的指向了一个明确的个体。移动互联网能够针对不同的个体,提供更为精准的个性化服务。

2移动互联网热门技术及发展趋势

2.1移动支付技术

移动支付是指允许用户使用其移动终端对所消费的商品或服务进行账务支付的一种服务方式。随着微信、支付宝等移动支付渠道的快速发展,技术越趋成熟,支付安全不断提高,老百姓日常消费掏出来的将更多是手机,而不是钱包。

2.2移动视频技术

视频网站之父――Youtube的移动流量占到接近50%。种种迹象表明,移动宽带化、离线回放和更好的视频压缩技术都将是移动发展的趋势。

2.3高精确度移动定位技术

移动互联网能获取一个人的精确位置,并提供相关位置信息和服务。利用室内准确定位的应用现在使用wi-Fi、图像、超声波信号和地磁等技术。准确室内定位技术与移动应用的结合将产生新一代非常个性化的服务和信息。

2.4新的wi-Fi及Lte技术

新的wi-Fi及Lte技术,将提高无线传输的性能,为用户提供前所未有的高速宽带无线网络,覆盖更多的网络盲点,使得用户可以真正的随时随地接入高速宽带。

2.5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技术

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热门互联网新技术发展迅猛,对移动互联网有很强大带动作用,随着更多的传感设备、移动终端随时随地地接入网络,国内移动互联网正在逐渐步入“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时代。

2.6高级移动用户体验设计

增强现实、虚拟现实等高级用户体验技术正在如火如荼的发展,各类实用性设备已经进入实验阶段或者应用阶段,随着更逼真的技术不断得到突破,未来的移动互联网体验将有质的飞跃。

3地方新闻网站的应对策略

面对移动互联网的冲击,地方新闻网站只有一个选择,就是主动积极拥抱移动互联网的大潮,在技术、内容、经营等方面根据移动互联网的特性进行全面的调整,及早布局,把重心转移到移动互联网领域,否则,将错失移动互联网发展的机遇,随着传统互联网的日渐萎缩,最终被互联网淘汰。

总体上,国内大多数地方新闻网站都在移动互联网领域有所行动,比如着力打造新闻app客户端,耕耘微信公众号及法人微博,但总体上同质化严重,还需要谋求更大的突破。根据移动互联网的技术趋势,预计将产生更多的市场机会,关键在于我们地方新闻网站将如何把握,找准切入点。

3.1移动社交

移动社交将成为客户数字化生存的平台,地方新闻网站普遍开设有地方论坛社区,该类社区平台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出现了用户老化、业务模式跟不上移动互联网发展潮流等问题。广西新闻网早于2010年就开发出红豆wap版手机网站,2015年4月升级成“手机广西网”,于2012年开发出论坛互动类客户端――掌上红豆。这些移动社交平台很好的满足了网站用户对移动互联网及网络社交的需求,红豆社区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焕发出新的生命力,目前广西新闻网移动平台的流量已经占到全网的约40%。

3.2移动广告

借助大数据技术,移动互联网可以提供更加个性化、精准的广告推送,而且移动广告无论是在外观、形式还是内容上都可与app、手机网站形成较为自然的融合。目前国内的今日头条、无界、澎湃等新闻客户端都在积极发展app广告,取得不错的市场反应。将来,各种跨屏广告,针对位置定位的LBS广告都将在细分市场中大展身手。

3.3手机游戏将成为娱乐化先锋

2015年中国移动游戏市场规模达到514亿,同比增长到87.2%,愿意付费的手游用户成倍增长。2015年,HtmL5游戏的流量入口呈现多元化的趋势,截止2015年底,HtmL5游戏用户规模达到1.75亿人,同比增长率达到112%。成熟的运营方式使得移动游戏市场在二三线城市的市场拓展更易铺开。浙报集团在收购边锋游戏后,大力发展无线游戏、网页游戏,目前游戏业务已经成为浙报集团的重要业务支柱。

3.4移动电子阅读

移动电子阅读正成为填补人们碎片时间的流行应用。各大报业集团及新闻网站如雨后春笋般推出了各自的新闻客户端,如澎湃、上游、并读、无界、九派等,广西日报也在大力发展区内权威新闻客户端产品“广西日报”,广西新闻网于2012年开发出广西第一个新闻客户端――掌上广西。这些新闻客户端未来将在个性化阅读、自媒体联动、提升用户体验、新闻客户端+身边服务等领域百花齐放,打造对用户更有价值的移动app产品。

3.5移动视频

移动视频作为网络视频的重要发展领域,将成为时尚人士的新宠。广西新闻网旗下的广西网络电视积极发展移动视频内容,通过平台的技术改造,已经实现在手机广西网、掌上广西、掌上红豆等多个移动平台提供视频服务,在丰富移动端内容的同时实现了网络视频的增值。

移动互联网技术及应用篇5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发展现状;发展趋势

移动互联网有更好的方便性和快捷性,所以在当前环境下企业主要成为了当今通信领域的主流技术。移动互联网技术有着非常大的潜在价值,但是如果对于其发展现状不能做好有效的把握和了解,对局发展态势不能做到客观准确的分析,那么对其未来的发展趋势也就不能做到准确的评估和预测。这会对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繁冗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对于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现状,进行有效的分析,可以更好的确定及未来的发展趋势,这是十分必要的工作。

1.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现状分析

1.1移动互联网的基本特征

移动互联网是利用移动接入技术将不同的移动终端和互联网连接起来,其能够实现用户对无线网络服务的应用。具体进行分析,在技术层面上移动互联网就是以ip宽带服务为基础的技术支持,其主要通过各类的移动终端作为媒介,可为用户提供十分优质的网络服务[1]。在移动终端的层面上,移动互联网可以理解为用户通过手机、电脑等设备进行网络获取的一种服务。与互联网相比移动互联网具有较大的优势,即打破了以往的手机通讯受限现状,在某种程度上实现了互联网的开放性和共享性,并促进了两者之间有效的融合。通过对移动互联网运行方式和实现方式的理解,其实效性、便捷性、共享性、移动性、开放性和多样性成为了其主要的特点。移动互联网的网络能够为用户提供24小时的在线服务,可以为用户提供信息的及时性,确保信息的最新性。

1.2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现状分析

从客观角度来讲,当前的移动互联网技术,虽然发展存在着良好的一面,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需要改进的问题。在现阶段移动互联网技术对于wLan没有较高的利用率,这会导致移动互联网不能正常的运转,而蓝牙的传输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这也不符合其经济的原则和科学的发展战略[2]。而网络资源的利用率是当前网络环境的主要问题,这对于移动互联网技术也具有较大的影响,不利于移动设备的精确识别和准确连接。同时对于移动终端的定位和蓝牙技术也具有一定的影响,在某种程度上极大地降低了数据的传输和运送效率。可以说这种问题阻碍了移动互联网功能的实现和发挥,也不利于移动互联网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在定位方面,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定位精准度和效率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而智能化和自动化方面也需要进一步的强化。基于此,在未来移动互联网技术的研究和发展,应该将提高移动互联网接入方式的合理性,降低网络接入的资源消耗,提升网络定位的精准度作为主要的发展方向。

2.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趋势研究

2.1移动互联网技术与智能化融合的发展

近些年来智能化发展渐渐的成为了各项网络技术的代名词,很多移动互联网设备,开始在其发展过程中将智能化发展作为一大发展目标。当前互联网技术发展得十分许,而且其传统的输入和传输方式也无法满足当前不断日益增长的移动端用户需求,这将无法为广大的信息用户提供更加良好的网络服务。所以为了有效地缓解和解决这一问题,有机的将智能化技术和移动互联网技术进行结合是十分必要的。移动互联网技术,在当前和未来已经成为相关领域的重点问题,在未来移动互联网技术和智能滑行接轨将会成为一个现实,所以在信息的传送方面,需要将互联网技术的原有特性予以保留,在不断满足规模化的前提下,也要提升移动互联网数据传输的完整性。

2.2互联网技术与精确定位技术的融合发展

从当前环境下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现状可以看出,在未来移动互联网的追踪和定位技术将会有着更加明确的方向,其效率和实时服务也更加的准确。移动互联网技术的高效和精确定位相结合,能够起到相互促进其共同发展的作用。它不仅能够促进定位技术的更加精准,同时也可以助推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完善。对于高效精准定位技术的研究,特别是对于多种定位技术的重叠,需要重点对移动互联网的感知能力予以强化,对于网络定位的技术和信息资源也要进行充分的利用,这能够更好的确保其为用户提供及时有效的服务。移动互联网技术和精确定位技术相结合,可以更好地改善人们的生活方式,促进人们交流方式的进步,而且对于提高定位品质和定位效率也具有重大的促进作用,可以说这是未来发展的一大趋势。

2.3互联网技术雨雾联网技术的融合发展

在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等多种网络技术的综合发展下,物联网也开始渐渐的衍生,物联网是it行业在当前和今后所发展的一个重要对象,它具有十分大的研究价值和发展前途。当前物联网在很多领域都具有较好的应用,而且也得到了很多国家的大力推广。当前环境正在不断的丰富和提物互联网的功能,将提升物联网信息的传输速率和有效性作为主要的发展方向,移动互联网技术和物联网技术的高度结合,是这两者联合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同时也为新时期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为这需要采集网络的信息,同时需要对移动,终端进行时别,对于移动互联网技术所需要的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能够更好地将各项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率提升,而且可以实现移动互联网技术接入方式的创新。当前现有的接入方式还存在着一些的问题,所以通过移动互联网和物联网的结合,能够有效地弥补相互之间的缺陷,未来还需要在信息传输和设备节能等方面进行不断的完善,我们的网络世界将会呈现出一片美好。

3.结语

本研究主要就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现状和趋势进行简要分析,笔者认为,作为移动终端用户,在切身感受移动互联网为我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需要对其发展所存在的潜在价值进行挖掘。在未来移动互联网技术会不断的更新和发展,它会为我们的生活带来更加优质的服务。

参考文献

移动互联网技术及应用篇6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触屏技术语音处理体感动作识别

移动互联网,就是将移动通信和互联网二者结合起来,成为一体。在最近几年里,移动通信和互联网成为当今世界发展最快、市场潜力最大、前景最诱人的两大业务,文中基于这一背景进行了其终端技术的分析,这一探讨对于移动互联的进一步发展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一、移动互联网背景下终端技术

在信息化时代,互联网与我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互联网用户还可以使用数字机顶盒、掌上电脑以及移动电话等各种电子产品上网,这也表明了个人计算机将会被新的产品所取代,无线传输方式可对实现资料随时随地的网络传输。互联网终端可分为以下两种类型:功能型终端与智能型终端。功能型终端主要是实现某种或多种功能,与智能型终端相比,功能型终端对系统的要求要低一些;而智能型终端由于带有开放的应用编程接口(简称api),第三方应用可实现与操作系统、硬件的有机结合,表现出更佳的性能,笔记本电脑、pad以及智能手机等是最为常见的几种智能型终端。

(1)触屏技术。触屏技术指的是当前端触摸屏被用户所触碰,触摸屏的控制器会对被触摸的地方进行检测,同时,经由接口向CpU传送以对所输入的信息进行确定。触屏技术主要分为以下四种:电阻技术触摸屏、电容技术触摸屏、表面声波技术触摸屏以及红外线技术触摸屏。目前移动终端中应用最为广泛的就是电容技术触摸屏。自苹果公司推出iphone后,触屏技术才开始真正被广大用户所接受且深受喜爱。而触屏技术也因为这些专门为手指操作所设计出来的屏幕界面以及软件而发生了巨大变化,另外,因为移动终端的商业模式发生了变化,大量以触摸为基础的应用不断涌现,使得触屏技术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触屏技术目前只能实现点击和滑动这两种输入方式,而屏幕显示是仅有的一种反馈方式。事实上,触屏技术的潜力是非常大的,如:在触屏技术的软件支持方面,目前还处于研究的初期阶段。

(2)语音处理技术。实质上,语音拨号及控制早已成为移动终端的一个部分。它可简单的处理移动终端所收到的语音信号。目前,iphone4S中的Siri是比较有代表性的一种语音处理应用,它可对由移动终端发送的语音进行识别,同时,利用网络将信息传送回计算中心以完成匹配,最后,回传给移动终端而反馈给用户。据说,Siri技术源于美国五角大楼的人工智能项目,主要是为了研究怎样在模仿人类的系统中加入视觉、语音、演说、语言理解、学习、计划制订以及思考等内容,以便于人类处理各种事情。随着语言理解的持续发展,Siri的应用领域也由语音识别延伸到人工智能。Siri在云端识别语音后可进行相应的学习和语言处理,另外,与不同应用编程接口之间的连接,将会建立一个以语音为基础的智能事务处理系统。

(3)体感动作识别技术。Kinect是微软公司于2009年推出的一种Xbox360游戏机的体感设备,无需控制器便可对三维空间中用户的动作进行捕捉,从而实现命令的输入。它主要是通过近红外线对指定空间进行光斑编码,由感应器对完成编码的散射后光线进行读取,解码后成为一张3D图像,然后通过对3D图像的解析,将干扰噪声过滤掉,将人体模型提取出来,对人体动作进行记录,在学习理解玩家的动作之后,生成一个与人体相仿的骨架,以实现对人体动作的理解。在Kinect前,用户只要给出动作,Kinect便会给出相应的反馈。体感动作识别技术除了可对动作进行侦查和检测之外,还可以解读人类的面部表情以及唇语等,另外,还可结合面部识别技术以及虚拟现实,感知外部环境也是可以的。对于现有的移动终端而言,Kinect依然存在着过大的耗电量问题,目前仅限于在笔记本中应用,而且还需电源。但它依然可被列入移动终端的人机交互技术中,如同其他计算机技术,体感识别技术在不久的将来必然会加入到移动终端领域之中。

二、小结

移动互联网的增长速度都是任何预测家未曾预料到的,所以移动互联网可以预见将会创造无与伦比的经济神话。

参考文献

[1]穆行夫,孟军,姚新奎.移动互联网背景下马匹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研究[J].当代畜牧,2013,32:29-31

[2]郑诚.移动互联网背景下党刊的创新机会[J].青年记者,2011,30:71-72

[3]顾芳,刘旭峰,赵占纯.移动互联网背景下的运营商创新业务运营策略研究[J].邮电设计技术,2011,12:12-15

移动互联网技术及应用篇7

随着民众对教育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教学模式难以满足当前教学的需要,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技术作为新的教学手段已经走进校园并得到广大师生的欢迎.移动互联网技术平台可以实现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家长之间的互动交流,学校学生的学习情况可以及时反映给学生家长,运用移动智能终端如手机或者电脑,学生可以随时随地根据自己的需要及时地与教师互动,信息和知识的传递和互动及其便利。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教师可以将课堂设计和讲述得丰富并个性化传递,教师与学生之间形成的互动模式,互联网本身就是人机互动的一项技术,通过互动学生的具体情况可以得到及时的反馈,教师不再为让学生对所授新知识有感官上的印象而准备大量的描述性语言,大大地节省了课堂的时间,更多地是辅导学生学习。学生的兴趣可以在互联网环境下得到培养,学生的知识面在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下也会被更加拓宽。

2移动互联网技术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2.1改变教师在教学设计和实施的方式

课程建设是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最重要的基础性建设,大力加强课程建设探求和实施有效的教学模式是提高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证。提高程教学质量,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组织课程内容,应用移动互联网技术改变课程建设和实施过程。需要做好三项工作:其一是根据课程内容展示需要,建设相匹配的展示内容(教学方面就是课程内容建设),支持使用者(师生双边)在pC或者手机上快速获取知识或服务的信息;其二是立足全网多通道网络,丰富的外部资源及手段,带来更多选择;其三是管理好客户群体(教学方面就是学生群体),才能持续深度互动,推动技术的应用。

2.2跨越时间和空间的学习成为现实

传统教学中,高校学习采用集中学习方式,根据课程表进度学生进行集中上课,教学相长的过程仅限于课堂中的时间。运用移动互联网技术,教师将必备的教案、教学案例,包括教学内容的设计、重点、难点,放到移动平台上,为教学服务,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学生利用智能移动终端,只要接通网络,随时随地与教师在既定的设计板块和知识点上互动交流,获取专题知识和信息,掌握课堂教学内容,轻松便捷地获取预习和复习资料,记录和积累成长需要的素材。

3移动互联网技术应用于教学带来的影响

3.1首先是对学校的影响

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必然导致学校的基础设施改变,促使校园的现代化氛围浓厚,使计算机技术得到更加重视,开始创造更多的机会满足学生对网络的使用需求,与互联网技术相关的师资力量将会改变,互联网的配套设施和各种新的教学手段将不断出现。

3.2其次是对教师的影响

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为广大教师提供了促进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时间管理方式的改变提供了有效地工具,必然促使教师的课堂教学手段发生根本性的变化,随着充分应用互联网技术的新的教学方法出现。大大提高效率。例如翻转课堂中,学习的决定权转移到学生手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主导,传统课堂中需要学生掌握的各类知识点前期由教师通过视频、播客、电子书包等方式公布在网上供学生自主学习,教和学跨域时空。

3.3最后是对学生的影响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无论怎么发展,理念都是以更好地为学生优越的学习环境为前提.互联网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主体除了教师,更多的是学生。让学生提升学习效率,采用互联网技术的教学形态对学生最直观的改变就是学生可以在课堂中对教学内容和知识进行图文并茂的了解,学生可以通过各种感官刺激帮助学生的精神更加的集中。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在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应用过程中,学生除了在课堂中有接触新知识的机会,还增添了新的途径,使学生对于新知识更加感兴趣。

4应用移动互联网技术于《逆向工程技术及应用》等课程改革的实例

笔者应用移动互联网码客技术实施了《逆向工程技术及应用》等课程的平移工作,运用码客平台成功完成这些课程的建设和实施,流程陈述如下:第一,定期登陆码客平台(或者微企秀)对本门课程内容进行建设,根据课程规划将课程所要涉及的内容完整地建设在移动互联平台中。第二,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设立专题研讨和思考题库,并为教学互动建立在线反馈信息通道。第三,为教学实施过程回收考核信息预备后台数据管理手段,对跟踪教学管理提供技术支持,实现了对本门课程的全方位资源的构建和扩充。第四,为课程不断更新增加外部资源链接,在教学互动中积累更多的更新知识,跟踪本门课程相关技术和知识的进展,将学生回馈信息上传到互联网上形成本门课程的资源库。

5结束语

在高校教学改革中应用移动互联网技术将利于推进教师的教学方式和手段的改变和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应用有利于教师教学创新教学,在学生拓展学习时间和空间、提高学习效率等方面都起到积极作用。移动互联网技术对高校校园、对各层面的教师、对各类学生将起到创新性的推动作用.采用互联网技术教学已经成为新型时代的必然需求.透过这种研究全方位帮助学生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树立正确的网络观念,同时,对教师整合网络学习资源,搭建网络教学交互平台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促教教学改革,将有更多的课题等待我们去探究和实践。

参考文献:

[1]来凤琪.论教学设计和学习理论对教育技术研究的关照[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5,(2):35-42

移动互联网技术及应用篇8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数字版权,云计算

1.引言

移动互联网是当今世界发展最迅猛的通信技术,智能手机、pDa、平板电脑…..这些便携式的移动终端的兴起以及无线网络的大范围覆盖充分展现出了移动互联网的“无处不在的网络,无处不在的业务”的思想。此外,移动终端本身所具有的计算和存储能力有限、带宽接入的限制及接入网成本高等局限性又制约着传统的数字版权管理技术在移动互联网中的应用。而基于分布式计算的云平台的海量的数据存储能力和高性能的计算能力为解决基于移动互联网下的数字版权管理提供了解决方案。本文通过简单介绍传统的数字版权管理技术及其应用在移动互联网中缺陷,论述移动互联网下的数字版权管理未来发展。

2.现有的数字版权管理技术与其在移动终端使用的局限性

2.1现有的数字版权管理技术

2.1.1数字水印。数字水印(Digitalwatermarking)技术是将一些标识信息(如作者的序列号、特殊含义文本、公司标志等)直接嵌入到数字媒介当中,或者是间接表示(修改特定区域的结构),用来识别数字媒介的版本、来源、作者、发行人、合法使用人等信息,并且不影响原数字媒介的使用价值,也不容易被探知和再次修改,但可以被生产方识别和确认。

2.1.2数字加密。数字加密(Digitalencryption)是使用密钥来对数字媒介的内容进行加密的。加密的密钥有两把:用于加密内容的公钥(publicKey)和用于解密内容及验证数字媒介是否被非法修改及破坏的私钥(privateKey)。

2.1.3数字签名。与人们的手写签名作用一样,数字签名系统向通信的双方提供服务,使得发送方S向接收方R发送签名的消息m,以便达到:一、接收方R可以验证消息确实来源于发送方S;二、发送方S以后不能否认发送过的签名消息m;三、接收方R不能编造或者改变消息m。签名的验证必须在签名人或者指定的证实人a的配合下才能进行,从而防止了签名的消息m被散播和复制的可能,从而保护了数字媒介的版权。

2.2现有的数字版权管理技术在移动终端使用的局限性

(1)现有的数字版权管理技术基本都是基于密钥加解密技术,密钥技术存在着被泄露的风险,数据依旧可能被泄露,特别是在开放式的移动互联网中,无处不在的无线网络增加了这种风险的存在。假使在给合法使用者发送私钥的过程中私钥被不合法的使用者截取,则会造成数据泄露。

(2)现有的数字版权管理技术对厂商和用户终端的数据存储和处理要求较高,对现今的便携式移动终端来说,数据存储和处理能力恰恰是其弱项,过大的存储及高要求的数据处理能力阻碍了现有数字版权管理技术在移动互联网中的应用。

(3)现有的数字版权管理技术中,发行商的服务器需要将加密后的数据全部传送到用户的终端中,然后再有用户终端解密之后其内容才能得以呈现。如果是一般的文本数据的话,移动互联网络传输带宽的压力还是可以承受的,但随着数字阅读中的内容不断向前扩展,图片、音频甚至是视频这些多媒体资料也成为数字阅读内容的一部分,此时,用户则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以及流量将其下载到移动终端存储介质中才能阅读,这样会导致用户的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增加,不利于移动互联网用户群体的扩大及移动互联网的发展。

3.移动互联网下的数字版权管理未来发展

鉴于现有的数字版权技术在移动互联网下应用的局限性,以及云计算技术的飞速发展,移动互联网下的数字版权管理必然朝着云计算的方向发展。可以采用云计算虚拟应用技术,将数据存储、数据处理和数据展示三个过程独立开来,进而减少网络带宽及移动终端的压力。

3.1数据存储。移动终端用户请求的数字内容数据可以存储在云存储端。云存储端海量的数据存储能力可以支持出版发行商的数据存储需求。与此同时,数据也可以存储在出版发行商的非云化存储设备中,通过相对应的云访问接口一样可以将数据传输到云处理设备中。

3.2数据处理。利用云计算端的虚拟技术,在出版发行云中由出版发行商专用的应用程序对数字媒介进行加解密以及验证,从而从根源上避免了受版权保护的数字媒介资源流传到云计算端之外的区域。

3.3数据展现。由于移动终端设备的多样性,从而造成了移动终端显示方式的多样性。云计算终端出版发行商专有的应用程序可以根据移动终端发来的需求,根据识别出终端显示设备的显示方式展现加密后的信息。

3.4云计算数字版权管理的优势

(1)由于数据的存储和处理是在云端进行的,因此整个数据不会泄露到云外,从而使极大保护了数字媒介的版权。

(2)由于数据处理都是在云端进行的,因而大大降低了移动终端的数据处理压力,其所要完成的仅仅是数据的最终呈现,这样对移动终端的配置要求会大大降低,移动终端的制造成本会更加低,从而加大了移动互联网的普及范围。

(3)由于在云端内部是云主机间的可信数据通信,因而可以减少甚至是不使用传统模式中的通信双方数据的加解密,从而减低了云主机处理资源的开销。

(4)云终端出版发行商的应用程序资源池中的虚拟应用程序自动识别出终端显示设备的屏幕的大小,从而为其提供适合其屏幕的数据,因此出版发行商仅仅需要针对不同的软件运行平台开发统一的应用程序即可,而不需要在针对每一种类型的设备开发专用的应用程序,降低了出版发行商的发行成本。

移动互联网技术及应用篇9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应用安全;wCDma;wLan

【中图分类号】tp393.0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158(2013)01―0169-02

1前沿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及信息时代的大爆发,世界已经逐渐的步入到了全球信息化时代,信息的无限激增,使得人民群众的需求无法得到满足,随着wCDma、tD-SCDma等先进的移动通信技术标准的出现,使得人民的生活逐渐的步入到了3G时代。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电信网、广播电视网、互联网三网融合大势所趋,随着难点的不断突破,三网融合已经逐渐的融入到了实际的生活当中。此时,人民更加迫切的需要能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可以从互联网网络上获取所需要的服务以及信息,移动互联网便应运而生了,伴随着移动终端技术以及宽带无线接入技术的成功攻关,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呈现出突飞猛进的趋势。

移动互联网是新时代的产物,也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在丰富广大人民群众生活的同时,也给人民带来了强烈的娱乐体验,但是移动互联在无线接入网络、移动终端、应用服务以及安全隐患上都即将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手机移动病毒,垃圾短信、黑客攻击、手机死机等现象逐渐的暴漏出来,给手持设备用户带来了非常头疼的麻烦。随着移动互联网网络的不断发展,移动互联网网络已经步入到了商用时代,但是最为关注的安全问题也愈加的凸显出来,已经发展成为技术人员必须攻关的技术难点之一。

2移动互联网安全问题现状

在我国三大通信运营商的共同努力下,移动互联网网络以及与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但是移动互联网网络的安全问题已经成为业内外人事共同关注的焦点。移动互联网网络遭受到的攻击也变得异常激烈,严重影响到了人民隐私安全、信息泄漏等问题。

(1)手机病毒

随着移动互联网网络的不断发展以及智能手机的出现,手机病毒问题不断出现,并呈现出上涨趋势,手机病毒实质上也是一种应用程序,但是该程序具备一定的破坏性,其主要的传播途径是电子邮件、彩信、不健康网站等,此外,还有手机病毒可以通过蓝牙、红外等传输途径进行远程植入。手机病毒的大规模爆发以及传播可以对用户造成信息丢失、个人隐私信息泄漏、银行信息泄密、设备出现故障甚至损坏等一系列危害,此外手机病毒还能够对移动通信网络网络的安全运行构成威胁。

据我国国家计算机病毒应急处理中心检测数据显示,手机病毒的变种非常快,并且危害性也在加强,例如Spy,Flexispy手机病毒,目前已经变种成为“X卧底”病毒,“X卧底”病毒能够时刻监控感染手机用户的所有通话以及短信手法情况,最大的危害是能够远程控制手机的听筒,在用户毫无知觉的情况下打开听筒进而监听手机周围的一切声音,除此之外,“X卧底”还能够对用户进行GpS定位,严重侵犯了用户的隐私权。

(2)数据信息资料泄漏

随着全球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各种数据信息资料已经发展成为企业、政府、军队、团体更组织架构的最有价值的财产,甚至有的秘密的、敏感的商业机密数据信息直接关系到某些企业团体的生存,防止敏感数据信息资料泄漏的相关技术已经成为互联网网络运维安全、提升企业竞争力度的强有力的手段。自从2007年信息逐渐普及以来,一些大型跨国信息安全公司纷纷投入大量的人力以及财力去搭建数据信息安全中心,收据泄漏防护(DLp)企业的产品以及技术纷纷被趋势科技、麦咖啡等公司收购,并在全球范围内纷纷推出以数据安全检测为中心的系统,该技术可以在安全技术防范基础上辅以身份认证以及日志审查,并且可以对用户的访问进行控制。但是我国国内相关产品的发展要远远落后于国外其余的相同功能的安全产品,产业化水平非常低,在我国没有形成严格的、统一的标准。

(3)wLan运营安全问题

根据相关数据统计中心统计,现阶段我国的移动通信运营商的wiFi热点已经突破了十二万多个,中国电信移动运营商的wiFi热点也已经突破了十万个,中国联通经过多年的发展也突破了五万大关。wiFi热点的大力建设说明我国的三大运营商都将移动互联网网络的发展作为了未来强有力的竞争手段,wLan是三大移动运营公司带动移动互联网网络发展的主要切入点以及基础,在wLan大环境建设的过程中,wLan网络存在的潜在的安全隐患以及信息安全问题都必须是要解决的重点问题。wLan建设中的安全问题主要集中在信息安全以及认证、网络安全等,其中发生概率比较高的wLan安全问题主要包括通过DnS解析绕开计费安全问题、伪ap钓鱼攻击风险问题以及webportal安全问题。

(4)云计算安全隐患

云计算的出现是互联网技术发展的产物,云计算的出现是商业服务模式以及计算模式等面临的一场技术革命,为其带来了非常大的变化,但是其存在的安全隐患问题却不能忽视。为了加强云计算的安全,云安全技术便应运而生了。云计算的安全隐患主要包括两个方面:首先是云计算平台自身的问题以及系统自身的安全隐患,云计算的动态性、多用户以及虚拟化等技术一定程度上使得系统的安全问题变得更加频繁,与此同时还衍生了一些新奇的安全问题,云计算大的环境下的虚拟化安全环境、用户数据信息安全防护、服务动态防护等安全问题必须得到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其次是云安全的发展起步较高,安全系统在没有完善以及健全的情况下会降低系统病毒查杀的能力,进而影响到用户的数据机密信息的安全。

3移动互联网安全建议

(1)手机病毒防护措施

手机病毒是伴随着互联网网络发展形成的新型产物,因此,我国国家并没有针对手机病毒出台一些相关的法律法规以确定主人主体以及具体的防护需求。除此之外,我国还没有一个详细的标准去界定病毒,没有一个详细的评判标准,同时也没有一个健全的防范标准。根据Gartner预计,全球的智能手机以及可以对网络进行访问的手持设备在2013年将会突破16.9亿部,手持设备持有用户数量将超过pC电脑数量,成为上网的主要设备。智能手机平台都是建立在操作系统的基础上的,病毒在具备操作系统的手持设备中传播的概率极高,感染病毒的手持设备中有90%是带操作系统的智能手机。因此,手机病毒防护已经成为移动互联网急需解决的热点问题,为了确保移动互联网网络的安全运行以及业务的正常开展,可以建立控制、预警、检测以及实时响应等一列的安全防护流程以组织手机病毒的传播,及时的发现病毒并有效的对其进行隔离并处理掉。

(2)数据信息资料泄漏安全防护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针对数据信息资料泄漏安全隐患频频发生,数据信息安全防护技术也在不断的发展以及完善,目前安全防护技术主要分为三类:数据加密技术,数据加密技术是防止敏感数据信息泄漏的的主要技术,可以分为磁盘加密技术、文件类加密技术、硬件类别加密技术、网络信息加密技术等,数据加密技术通过各种算法实现对敏感信息加密,防止数据传输的过程中遭到截取,进而防止用户轻易的访问敏感信息;控制相关技术,控制类技术主要指的是相关访问控制策略技术,主要包括对数据集中管理以及控制,对数据添加访问权限控制,并定期的对数据访问记录进行审查;过滤类安全技术,数据安全过滤技术的主要措施是在网关的地方设置某些安全过滤硬件设备,此种设备能够详细的对Http协议、Ftp协议以及pop3等协议进行分析,通过对协议的分析过滤掉不安全的数据信息。

(3)wLan运营安全防范

针对wLan运营安全存在的安全问题,世界相关电信联盟制定了相关的安全技术标准,主要包括ieee制定的802.11i标准以及我国自己研究制定的wapi技术标准。802.11i标准中的认证过程采用的是共享密钥措施,并且在过程中定义了wpa2/tKip加密算法;wapi是我国研究的较为成熟的安全技术标准,其认证措施采用的是数字证书安全认证机制,并且针对认证机制形成了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SmS4加密算法。802.11i标准以及wapi技术标准的目标是解决用户到ap的接入部分的数据加密以及认证等安全问题,现阶段,weB认证技术是三大通信运营商采取的最多的认证模式。

(4)云计算安全隐患防护措施

在云计算环境下确保移动互联网网络的安全需要严格遵守以下几点内容:加强用户隐私数据信息以及数据安全的防护力度,在云计算模式下,用户的管理权以及数据信息的拥有权是相互分离的,因此用户的数据信息的安全便成为了终端用户考虑的首要问题。对于用户的敏感数据信息,需要在云计算环境下搭建一个健全的、完备的系统,该系统需要涉及到用户的信息完整性保护、用户访问控制、访问控制以及信息访问审计等;确保虚拟化环境的运行安全,可以通过采取隔离虚拟机、镜像文件安全存储、虚拟环境实时监控、块对象等存储方式确保云存储服务的安全;云安全服务,一方面要参考分布式的安全信息防护、云节点集中安全检测等云安全服务模式,例如weB信誉安全服务等,另外一个方面需要完全站立在用户的角度,为不同企业或者用户设计不同的安全需求,并根据用户的不同需求,提供动态差异化的云模式安全服务。

4总结

伴随着互联网网络与移动网络的融合,移动互联网网络变得更加开放,其可以对用户开展的业务也更加的丰富多彩,终端智能手持设备逐渐占领了移动设备市场,智能设备突出的特点、应用以及娱乐性能在移动互联网网络中变得越来越明显。但是,伴随着新型的移动互联网服务模式的出现,移动互联网网络的安全问题也出现了新的形式以及特点,应用安全问题已经成为移动互联网网络推广的主要问题。通过详细的分析中外文献资料,本课题对目前现有的移动互联网网络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针对问题给出了建设性的安全防护建议,希望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能够为移动互联网网络的发展助一臂之力。

参考文献

[1]王永斌.移动互联网网络安全探析[J].现代电信科技.2008(08)

移动互联网技术及应用篇10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终端智能

1移动互联网终端的分类

移动互联网终端是指可以与移动互联网进行连接,且能够搭载相关应用服务的一种设备。按照需求与市场定位的不同,移动互联网终端包括功能型终端与智能型终端,其中前者主要是为了实现几种特定功能,系统要求不如智能型终端高,包括无线poS、物联网终端等;后者至少具备开放性应用编程接口,确保诸多第三方应用可以和操作系统及硬件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包括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智能穿戴设备等。

1.1功能型终端

功能型终端的功能相对简单,运行要求比较低,软件系统、硬件系统便于运行,一般是采用嵌入式操作系统,因此,成本、功耗、体积等方面得以有效控制,广泛应用于各种场景,目前而言,常见于远程信息录入、工业控制等领域。

1.2智能型终端

智能型终端比如苹果手机、ipaD、笔记本电脑等,在硬件、软件等各个方面均能满足人们的日常、生活、工作需求,智能手机与平板电脑是通过精简指令集,一方面保证性能,另一方面降低功耗,延长电池的使用时间。具体而言,智能型终端大致可以归为以下几种:

1.2.1智能手机

这些年来,智能手机从单一的通信功能,发展至目前可以支持大量第三方应用,CpU从100HZ到现阶段的八核,摄像头从30万像素到1400万像素,这些数据见证了智能手机的快速发展,并且在游戏体验、语音、视频、屏幕、配置、触摸屏等各个方面都有所提升。

1.2.2平板电脑

在以前,平板电脑大概是作为书籍的替代品出现,逐渐演变发展成高主频CpU、高性能、便于携带的移动设备,可以很方便地进行阅读、工作、展示等功能,比如ipaD等。

1.2.3笔记本电脑

笔记本电脑的性能高、便于携带、屏幕大,并且能够满足日常生活、工作需求,在移动互联网终端中的作用不言而喻。在将来,笔记本电脑的发展将注重Ui交互界面、性能方面的提升,以及续航能力及可携带性等有待突破。

1.2.4可穿戴智能设备

可穿戴智能设备是近些年才发展起来的一种移动终端,是能够直接穿在身上的一种便携式智能设备,具备硬件设备、数据交互、云端交互等功能,比如谷歌眼镜、苹果手表、小米手环等。现阶段看来,其作用非常有限,然而未来一定会在移动互联网终端领域发挥关键作用。

2移动互联网终端技术

2.1硬件

移动互联网终端技术中有关硬件方面技术中,移动互联网终端的关键在于芯片,芯片处理器逐渐向高速率的方向发展,能够支持更多的通信协议,并且符合4G制式需求。处理器方面主要是以aRm架构为主,伴随着处理频率、集成图形处理芯片、多接口等功能。所以,移动芯片技术的发展方向可以概括为多芯片组、精良的制作工艺、更低的功耗等。

移动互联网终端屏幕技术具体包括显示屏技术和触摸屏技术,对其进行评价可以参考颜色、材质、尺寸三个基本标准。显示屏技术是从冷阴极荧光灯管CCFL逐渐向LeD灯管进行发展的,包括在能耗、寿命、反应灵敏度等方面都有所突破;驱动方面主要是tFt方式,能够实现独立精准控制;显示材质方面向S-ipS发展,无论是视角还是亮度与厚度,都符合现代人们对屏幕的需求。

触摸屏技术的发展,特别是透射式电容屏得以迅速应用。一般而言,触控屏的成本比较高,为了实现有效控制,技术层面主要是on-CeLL技术和in-CeLL技术,这是目前来说比较成熟的技术方案。除此之外,为了不断提升用户体验,移动互联网终端显示屏还研发出软性屏幕、触感压力、电磁笔等相关技术,整体向着尺寸更大、屏幕更清晰,而且功耗更低,符合人性化输入特点等方面发展。

传感器是完成移动互联网终端各种功能的基础技术,包括加速度感应器、陀螺仪传感器、光影感应器、重力感应器等,使得移动终端设备增加多种感知途径。此外还有红外摄像、电池技术等,在此不作赘述。

2.2软件

移动互联网终端的软件是基于智能终端操作系统,与中间件进行结合,完成本地应用与web应用的一种方式。前者是以ioS+app为主,后者依赖HtmL5+app。具体而言,操作系统包括三种模式,比如,系统闭源+封闭文件管理系统;系统闭源+开放文件管理系统;系统开源+开放文件管理系统。以上三种模式各有优劣,分别能够满足各种情况下的实际需求,其中要注意兼容性问题。

此外,在应用软件方面,一方面是以本地特色、深度集成为主要特征,比如电话薄、短信、彩信等;另外就是,运营商业务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产生了一些替代产品,比如微信。还有就是移动互联网终端软件技术必须要处理好软硬件适配性问题,这是解决终端技术方案的重要基础。

2.3人机交互技术

人机交互技术是利用输入/输出设备,完成人和计算机之间通信的一种技术,是计算机用户界面设计的主要内容。最初人机交互技术是从打孔纸带发展,之后是键盘、鼠标以及图形界面电脑。现阶段,人机交互规则更多情况下是机器学习人类的思维方式以及行为习惯,多点触屏技术使得机器根据人类的习惯完成指令迅速输入,哪怕是未经过严格训练的人也可以立即使用。语音识别技术可以对人类语言进行识别,还有远端云技术可以让人通过语音,实现人机交互。体感识别技术可以把人身体作为机器能够识别的控制器。除此之外,还有很多人机交互技术,在此不一一列举,比如增强现实技术、虚拟现实技术。

3总结

总之,Google、apple等公司不断地努力,使得移动互联网终端技术可以以更低的成本走入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引导我们逐渐习惯移动互联网。可以想象的是,在未来,必将会有更多的终端技术打破目前的移动终端发展格局,从而开启人们的智能生活。

参考文献

[1]廖军,王蓓蓓,高一维.移动互联网终端发展研究[J].移动通信,2012(Z1).

[2]李怡.试论云计算与移动互联网的关系与融合发展[J].中国传媒科技,2012(09).

[3]李小光.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沟通变革[J].信息安全与通信保密,2012(06).

[4]刘建伟,邱修峰,刘建华.移动互联网环境下的云计算安全技术体系架构[J].中兴通讯技术,20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