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移动互联网技术特点十篇移动互联网技术特点十篇

移动互联网技术特点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2:49:23

移动互联网技术特点篇1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客户特点分类技术

一、前言

移动互联网(mobileinternet,mi)是指将移动通信与互联网合二为一,利用智能化便携式终端,通过移动无线通信方式来获取服务的一种新兴业务。移动互联网主要包括硬件、软件、应用三个层面,硬件层由智能手机、ipaD、miD、电子书等终端组成;软件层由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安全软件等组成;应用层由应用工具类、新闻媒体类、休闲娱乐类、科技财经类等不同应用与服务所组成。2014年4G时代的开启以及移动终端设备的凸显,对进一步促进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注入了巨大的能量。但同时,客户对移动互联网服务的满意度与忠诚度,一直是困扰电信运营商经营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在促进移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基础上,还应该通过多种手段获取客户,以此来获得更好的利润空间以及更长久的发展空间。

二、客户分类的概述

(一)对于客户分类的理论依据

客户分类是由美国学者温德尔・史密斯所提出的观点,客户分类主要包括客户行为、客户特点两类。对客户进行分类,是依据两点理论进行的:一是客户需求的异质性。从实际情况来看,若有两个及两个以上的客户,那便可能有不同的服务需求。由此可见,客户的服务需求和购买行为是呈多元化、多样化态势的。基于这一特点,对客户服务需求的满足也应该呈现差异性特点。二是资源市场竞争的特异性。受自身条件所限制,不论是哪个企业都无法只依靠自身能力来满足整个市场需求。正因为如此,企业应能够准确细分出能利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同时又最具经济效益的客户群,针对细化的客户市场,集中优势资源,制定合理、有效的服务策略,以此获取更多客户。

图1客户分类步骤示意图

(二)对于客户分类的主要内容

对客户进行分类,通常包括数据收集、模型开发、关系建立和结果应用等内容。首先是明确需收集的数据,确定收集数据的方法;其次是开发统计模型或算法,对相应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将分析结果作为客户分类的依据;接着是建立协作关系,企业前端运营部门和客服部门应该与后端it技术人员进行沟通交流,开展协同合作,确定客户分类的目的,明确客户分类的技术要求以及限制条件;最后是利用科学、完备的网络基础设施,汇聚、储存、处理及转发数据分析结果。客户分类通常可参考以下六个步骤(见图1)。

三、移动互联网形势下的客户分类技术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人们主要通过app(应用)或浏览器来完成搜索、网页浏览、下载资源等活动,因此,通过对客户上网记录进行数据挖掘和行为分析,有助于掌握客户上网行为和偏好。

(一)应用分类技术

电信运营商可根据客户对app(应用)的下载量,选择建立标准应用库,通常分为四个步骤:一是电信运营商与相关主流互联网厂商紧密合作,从而爬取及分享互联网应用的介绍、下载地址、标签等数据信息;二是对于那些没有统一地址的手机应用,可以根据服务器的分布,对其进行地域验证;三是建立标准应用库与信息点分类标准之间的映射关系;四是构建电信运营商自有基地业务(如电信基地业务涵盖音乐、视讯、物联网、协同通信、应用商店、游戏、动漫、阅读)与标准应用库之间的映射关系。

根据上述四步骤建立标准应用库之后,再进行应用解析,包括对客户使用的解析与对客户下载的解析。客户使用的解析主要包括私有协议与公有协议两种情况,可将其分别解析为交互方式-视频类与社交-交友类两种解析方式。客户下载解析主要是通过域名与URL,解析为家庭-购物类。

(二)web内容分词技术

web内容分词技术,是指从海量的web页面描述数据中发现数据信息,从中抽取知识,并对其进行分词处理的一种技术。从我国目前所用的汉语自动分词技术来看,其主要可分为基于理解的分词技术、基于统计的分词技术以及基于字符串匹配的分词技术三种。基于理解的分词技术主要是利用计算机模拟人对句子的理解,以此来达到识别词的目的,该技术在分词的同时,还可以对词的语义、句法等进行深入分析,并利用语义与句法信息,对歧义进行处理。基于统计的分词技术是指对语料中相邻共现的各个字的组合频度进行统计分析,以此来计算它们的互现信息,达到web内容分词处理的作用。基于字符串匹配的分词技术主要是依据相应的策略,将需要分析的汉字串与机器词典中的词条进行匹配操作,以便能在词典中找到相对应的字符串,达到成功匹配的目的。

(三)URL特征分类技术

规则URL分类。规则URL分类技术主要是利用多级域名或目录,对网站的内容URL进行编码操作,从而建立热门网站频道与URL分类的相关映射关系,并采用爬虫技术,对所收集的热门网站URL进行分类处理。

无规则URL分类。无规则URL分析技术主要是指应用同一格式编码,利用上网日志来获取客户访问的无规则URL,然后再应用网络爬虫技术,爬取URL对应的网页内容,最后通过分词技术将相关的内容拆分成单个词,通过文本分类算法、关键词匹配等技术,来识别URL分类(见图2)。

通过URL特征分类技术,可以对客户上网行为进行如下分类:一级分类,生活服务、休闲娱乐、文化教育等;二级分类,商业经济、交通旅游、软件下载等;三级分类,导航地图、游戏平台、广告营销等;四级分类,交友综合、原创、办公应用等。

四、客户分类挖掘算法及分类过程

(一)客户分类挖掘算法分析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客户分类常用的挖掘算法主要有四种:一是时间序列算法。在电信行业,可通过时间序列算法,对客户的上网行为信息进行科学、合理地预测,同时利用周期性分析、趋势分析等有效的分析策略,为电信客户提供并推荐最合适、最实用的产品套餐,并以此来提升客户的上网流量。二是关联规则算法。关联规则算法是指对客户上网行为之间的关联规则展开分析,帮助电信运营商针对电信客户的个性化需求提供最合理、最实用的服务,通过该算法,可分析客户购买的电信产品之间的关系性,进而利用捆绑销售、交叉销售等方式增加销售额。三是聚类算法。聚类算法是将看似无序的对象进行归类、分组,最终达到理解研究对象的目的。在移动互联网背景下,对客户行为进行分析时,网站的信息分类、用户社交圈、网页的点击行为关联性等问题,均可利用聚类算法进行解决,电信运营商常用该算法进行客户群体细分、客户特征识别。四是决策树算法。该算法属于电信行业应用较广的归纳推理算法之一,利用该算法可快速创建挖掘模型,通过易于解释的模型,达到对客户流失、广告定位、风险管理等行为特点的分析。

(二)客户分类过程分析

首先,利用客户的移动互联网行为数据,找出客户访问内容、网站、上网时段、使用的客户端等信息,经过分析获取客户的上网行为偏好。其次,定时对客户的上网行为规律信息以及上网偏好信息进行汇聚、归纳,总结出客户对各类兴趣需求点按日计算的访问量统计值。最后,根据客户的移动互联网消费行为、网络行为、生命周期等客户特点,对客户的终端偏好、数据业务偏好、产品偏好等偏好进行分类分析,进而获得客户的特征数据。

五、结束语

上述针对移动互联网形势下客户特点的分类技术分析,为电信运营商的客户服务提供科学、实用的参考依据。但是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仅仅依据客户特点进行分类还不够,后续还需要进一步的在客户行为轨迹上的开展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郑乐.基于客户感知的互联网质量指标体系研究[J].中国新通信,2014,2(2):32-33

移动互联网技术特点篇2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现状热点技术发展趋势

在创新产业的发展中,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给人们带来了一次史无空前的革命,现已经发展成为最活跃的朝阳产业。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迅速,2007年,苹果公司推出的第一代iphone,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更大的便利。人们地移动互联网的需求更加明显。在通信行业中,移动互联网产业成为了最迅猛的发展领域,将有迎来一个全新的发展。

1移动互联网的概念

相对于传统的互联网来说,移动互联网强调可在任何的时间与地点甚至是移动的过程中接入互联网,并能够进行相关业务操作。它注重利用蜂窝移动通信技术接至互联网,通常特指手机终端利用2G、e3G、4G、3G等移动通信网接入并且使用互联网业务。在移动的情况下,移动互联网的主流应用有浏览网页和视频、下载文件、共享位置和下载等。与此类似还有无线互联网,其概念主要强调以无线的方式而不是同轴、光纤、双绞线等有线的方式接入互联网并操作其业务。移动互联网并不等同于无线互联网,无线互联网强调互联网的接入方式应是无线形式,除其利用的蜂窝网外还包括其他无线接入技术,比如笔记本电脑和ipad等可以采用wiFi技术接入互联网并使用。

2移动互联网技术的现状

移动互联网并不仅仅是移动和互联网的综合体,它可以让互联网变得更加便利并为人们高利用率的所使用,另外,加之无线的接入和琳琅满目的各种应用,让消费者有了更多的选择,变得娱乐便利化,流程简易化,给人们带来了更多的愉悦,人们从移动互联网中受益良多,激发了更多的消费热情,也就是说在一定程度上引领了新的消费模式,迎来了真正的互联网时代。

认真分析移动互联网技术的现状,在其急速发展的过程中,新增用户大大超出了专家初始的预计值,可以称之为膨胀发展,占据市场的速度让人吃惊。智能手机消费者用户持续增加的速度更为惊人,这将直接影响着移动互联网产业的发展方向,信息共享多元化,多而广且集中,让人们选择更多,为此,移动互联网更需要继续前行。

3移动互联网发展的主要技术

3.1mashup

mashup具备满足情景式应用的需求的功能,主要因为它能够快速的整合各种数据,也能够把某些相关主题的信息整合在一起,其整合速度非常之快。比起一般架构来说,mashup的应用采用了新的架构方式,由用户、web服务以及mashup服务三方面构成。在逻辑上与物理上,mashup构成的三元素之间是相互隔离的。mashup的数据传输采用的web协议,这种通信方式促进了技术发展,提高了沟通效率,简化了沟通成本,最典型的是Xmp-RpC、ReSt与Soap。web协议具有轻量级、跨平台、面向内容、结构化等特点。

3.2云计技术

云计算是一种新兴的商业计算模型,目前还没有普遍一致的定义。在云计算环境下,用户的计算机有可能需要不太大的内存,且不需要硬盘和各种应用软件,

会变得十分简单,很容易就可以满足自身需求。当用户直接面对服务时,使用观念也会从“购买产品”到“购买服务”发生彻底的变化。用户只需付费给云计算服务提供商,将会立即得到需要的服务。

3.3SaaS

SaaS称之为软件运营或软营,是利用互联网而提供软件各种服务的一种应用模式。SaaS提供商能够为企业提供所需要的网络基础设施及软、硬件运作平台,并负责一系列相关服务,企业根据实际需求,租赁即可。价格一般为“全包”费用,企业在租赁过程中,可以从SaaS中获得利益。

4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趋势

(1)移动互联网业务具备特有的可鉴性、随身性等优势特点,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为互联网的发展提供一个新的平台,开拓了新的发展空间和商业模式,成为了互联网发展的又一个推动力,使得互联网更加普及。

(2)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的发展,其社会地位还将得到不断提升,移动互联网技术是一项新兴的产业,发展潜力巨大,其对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必须通过法律保护知识产权,当前以及未来,不同公司间的产权竞争都会成为主要的内容。比如,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客户端开发、芯片设计以及通讯技术等,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系统工作,而此系统工作需要以相关的知识产权来保护,进而维护自身的各种相关权益。

(3)移动互联网的通讯操作系统将会继续得到升级,用户若想获得更为连贯顺畅的移动网络操作体验,就须升级已有的联网或移动通讯操作系统,突破原有的操作系统,从而有效操扩大作技术的适用范围和领域,比如视频、游戏、照相等功能。从当前电子产品的市场看,移动智能终端的操作系统正逐步向统一的方向迈进,将成本更低,更加开放,发展能力更强。从实例中可以看到,移动互联网的通讯操作系统将得到进一步的升级,统一市场的趋势会越来越明显。

(4)国家将逐步出台相关的政策以解决安全问题。正是由于移动互联网技术不受地点和时间限制,其应用的范围很广泛,而且虚拟性很强,这就使移动互联网管理具有较大难度,加上网络环境的演变,以及技术的不断发展,加强对于移动互联网的管理力度就显得十分有必要。所以,国家应该出台相关的政策,用以加强对网络的管理,从而避免恶意侵袭或网络犯罪给用户带来的伤害或不便,国家需运用宏观调控的手段,保障群众的正常生产生活,使其娱乐和隐私安全得到有效保障。相关部门应加大重视力度,建立健全网络管理制度,运用制度规范网络行为。

5总结

移动互联网作为现代化信息技术,是一种全新的应用模式,是最重要的业务领域之一。随着移动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它能够给人们提供越来越多的便利服务,推动了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也加快了人们生活的节奏。随着其进一步发展,4G移动互联网技术也将会得到不断的推广和应用。在未来的时间里,移动互联网一定会带来更多的变革,迎来新的发展高峰。

参考文献

[1]郭刚.新时期下移动互联网技术发展趋势的探究[J].中国电子商务,2013(22)"60,62.

[2]郝建军.浅谈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趋势及热点业务[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1,7(15):3547-3548.

[3]王学泽.新时期下移动互联网技术发展趋势分析[J].现代营销,2014(04):101-102.

移动互联网技术特点篇3

关键字:移动互联网现状未来发展

以前互联网还只是在电脑上,移动通信只是在手机等终端上,随着计算机网络的逐步发展,人们就越来越想把互联网运用到各种移动通信的终端上。能够更多的运用互联网的优点已经是通信行业的热点,随着ipv4网络的普及,让移动互联网越炒越热。但是资源再多也是有限的,随着通信网络的不断增加,ipv4地址越来越少。也就催促着移动ipv6的诞生和应用。目前大多数的网络设备都是靠ipv4运行,那么从ipv4到ipv6的转换也将是一个困难的问题,这也决定了研究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就成为一项艰巨的任务。

一、国内外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状况

(一)国外现状

移动互联网研究主要有无线广域网、无线局域网和数字蜂窝系统,甚至包括地址结构、路由器和各种ipv6基本协议等。根据时间发展来看,在早期的研究有以下的几个方面:

1.1991年采用虚拟移动子网和ipinip的隧道封包的方法被提出,之后又被完善了其设计思想和方法,不久后又设计了移动节点协议(虚拟ip)。

2.不久后iBm公司又设计出了一种移动节点协议。

3.1994年根据前辈们的经验,结合上面的所有移动节点协议设计出了mip协议,并成了现在的RFC3344协议。

4.1996年逐渐出现了RFC2002、RFC2003、RFC2004、RFC2005和RFC2006等协议。

5.2003年ietF颁布了RFC3344为移动ipv4的新规范。

在早前的研究成果中,积累了不少的经验,并且ietF还专门建立了负责理论研究和协议标准化工作的工作组。为后面的ipv6的发展奠定了不少的基础。现在主要的研究方向是针对将ipv4的成果应用到ipv6上面。

(二)国内现状

1999年我国最早推出了移动ipv4演示系统,2002年推出了ipV4技术网络设备,是世界上首套可独立设置使用的设备。在2003年又推出从涵盖了从接入到核心所有层次的ipv4/ipv6双栈路由器。后来成立了ipv6实验室进行ipv6路由器协议等研究。不久就生产出了能够实现移动ip功能和ipv6静动态路由的ipv6路由器。紧接着又研发出了能够支持移动ipv6技术的网络节点设备,它既能支持ipv6也能支持ipv4网络。在2005年,由各大公司和信息研究院共同组成的专家小组开始了宽带无线移动通信技术的研究。

二、面临的现状

(一)新型移动互联网对网络和协议需求更高

无可厚非,最初的传统互联网技术无法满足网络协议的适应性和变化性,而传统的路由协议是以最长前缀匹配为基础的,ip包有时会出现错误,比如运动主体移动到了新的位置的时候,不适用当前的网络许可的地址作为源地址,那么ip包就会因为源地址过滤为发生错误的投递,而无法再网络中正确的传送。除此外还可能造成通信连接的阻断,于是就迫切的需要新的协议来支撑新型的移动互联网。之前的互联网技术以ipV4协议为基础,以通信为最初的设计,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对协议的要求提高,ipv4根本不能满足移动互联网的现状,而移动ipv6正是顺应着这个需求出发,简化了移动协议的设计,降低了网络开销等问题。

(二)引移动互联网络自身的特点需要更新更适应的理论和协议

现在发展中的新型的移动互联网技术与传统的网络有不同,它的接入方式、链路的形式和通信与应用模式等等都存在差异,移动互联网络是一种新理论和技术,并且具有着不稳固的拓扑结构,它有着自身的特点,承载大量的无线链路和多媒体。运动的主体就是那些子网,一旦因为什么因素受到了制约,就会形成在一段时间内的相对稳定的运动主体。因此就必须要寻找新的理论和协议来适应现在的网络结构,这就迫切的需要针对新型的移动互联网络的特点来做一个调整。由于那些协议和理论不再局限于转发ip包上,就需要新的有效理论来解决那些问题,包括编址、路由、无线链路宽带紧张、流量分布在网络上的变化强度大、性能不稳定等问题。新的路由协议能够提供丢包的、延迟的、开销低的路由支持。这也说明根据新型移动互联网络来研究新的理论和协议是非常有必要的,对未来的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也具有重大的意义。

(三)移动互联网络缺乏对运动网络动态链接的支持

为了给互联网移动支持和弥补移动网络效率、地址和安全性等方面的不足,ietF不断的采用不断研究出新的协议来解决问题,包括设计出移动ipv6等,采用和隧道技术来处理终端的问题,但显然还是无法达到整个网络动态变化的问题。通过移动ip建立变化的需求,各个运动子网中都通过移动ip设立了主机路由,但是运动主体是较稳定的,就要分发大量的位置消息以及建立大量的无线链路,造成资源的浪费。另外移动ip的网络拓扑结构也比较稳定,就不会影响这些使用的协议的变化,但是移动互联网却是动态变化的,终端动态改变网络的连接,现有的移动ip根本不能做到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变化而变化,那么就需要切实的研究出新的移动互联网络的协议和理论。

三、发展趋势

(一)建立描述新型移动互联网络体系的理论和方法

由于移动互联网络具有动态变化、大规模、拓扑频率高这些的特点,就需要运动主体的组成形式和运动行为来进行管理移动网络的系统结构、分配策略以及运动模型确保移动互联网络技术的发展。在建立体系结构的理论和方法时需要以下几方面的要求,第一,一定要确保表现出网络动态变化的特点。第二,建立与移动网络拓扑复杂性相适应的方法,对网络动态变化协议有一定启发。第三,建立一个较稳定的拓扑结构,使其对于传统的网络前缀有一定的兼容性。第四,网络体系结构具有一定的功能性特点,重点研究新协议下的地址分配等问题。

(二)研究移动互联网络的协议、理论和算法

移动互联网拓扑结构复杂且频繁动态变化影响网络的路由策略的实施,需要服务器高速、大量的处理和存储器资源。且运动主体的运动方式和行为要求网络协议能够大量、高效、复杂的处理。因此必须要求新的协议也必须针对网络动态变化的特点,结合到现在协议的缺陷和应用于新移动互联网络的不足,并研究运动主体组成及其行为上,来设计出动态变化的网络下的协议和理论。

结束语:

目前的移动互联网络协议只能满足现有的网络的变化需求,本文主要探讨移动互联网络的目前现状以及预测未来发展是为了更好的研究,研究出适应新的移动互联网动态变化的协议和理论。

参考文献:

[1]周萍萍.探讨移动互联网络技术的现状与发展[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4.

移动互联网技术特点篇4

关键词:td-lte;移动互联网;高带宽;频谱利用率

当前,3g业务的逐步应用使移动互联网开始渗透和融合到社会、生活和产业的各个环节中,其用户和业务规模呈现出爆炸式的增长。截止2011年1月底,我国3g用户达到了5100万,其中td-scdma用户达到了2263.3万,3g正在由起步发展迈入到快速增长期。

在考虑3g的同时,不得不提到lte这一新技术。未来若干年,lte和3g/2g将长期互补、共存发展。今后五年,3g增强型技术的告诉增长将带动移动互联网增长;lte由试验阶段进入到商用阶段,在应用中逐步成熟、完善并走向规模应用。

1td-lte简介

lte是英文longtermevolution的缩写。lte也被通俗的称为3.9g,它以ofdm/mimo技术为核心,在20mhz频谱宽带下能够提供下行326mbit/s与上行86mbit/s的峰值速率,被视作从3g向4g演进的主流技术。

lte包括fdd和tdd两种模式,td-lte是tdd版的lte技术。tdd和fdd的区别就在于tdd采用的是不对称频率,是用时间来进行双工的,而fdd则采用一对频率进行双工。作为中国td-scdma网络的主要运营商,中国移动始终致力于推动td-scdma后续演进技术——td-lte的发展,并在2010年上海世博会上,建设了全球第一个td-lte业务演示网络,充分展示了td-lte的良好性能。同时英国的vodafone,日本的nttdocomo,美国的at&t和verizon都决定将lte作为其下一代网络制式,可以看出lte技术在未来市场的前景有多么的乐观。

2移动互联网

根据2009年摩根士丹利发表的互联网报告,在经过了大型机,微机,个人电脑,桌面互联网四个重大技术周期后,人们正处于半个世纪以来的第五个重大技术周期中,这个周期的焦点就是——移动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强调的是可以在移动中随时随地的接入互联网,并且使用其业务。它与无线互联网不同,它强调使用蜂窝移动通信网接入互联网,经常特指手机终端用移动通信网接入并使用互联网业务。

伴随着2007年苹果公司iphone的上市和google公司开源终端平台android的推出,标志着全球移动互联网进入了一个用户发展迅猛,业务创新空前活跃的新的时代。从业务特征看,现阶段移动互联网用户的业务应用偏好与固定互联网非常相似,他们正在由传统的wap方式向完全体验的web方式转变。,其中尤其以web2.0业务为发展热点。另一方面,为适应和把握web2.0时代互联网应用开发门槛越来越低的大趋势,参与移动互联网发展竞争的各个巨头均开始api开放接口和sdk软件开发工具,并创造了应用软件在线商店模式,吸引和集聚广大的开发者利用其平台开发应用软件并通过在线商店进行,主导服务商与开发者按一定比例进行对软件下载所产生的收入进行分成。目前,苹果、google、中国移动、诺基亚、vodafone、法国电信、微软、palm等均已建立或计划建立类似的在线应用软件商店。

我国移动互联网近年来保持高速发展势头,截止2009年6月,手机网民已达到1.55亿,半年增长近4000万,其规模接近2007年6月我国互联网发展的总体水平。我国移动互联网也初步形成了开放发展的态势,形成了一批蓬勃发展的移动互联网服务企业。

将移动通信的网络能力与互联网的网络与应用能力进行整合是移动互联网业务发展的重要方向。从而创新出例如web2.0业务等适合移动终端的互联网业务。这也是它区别去固定互联网的发展方向。

3td-lte技术在移动互联网中的应用:

伴随着人们对于移动数据业务的需求越来越高,无线上网,移动视频业务,家庭和企业客户类的业务将会成为未来发展的主流业务,这些业务的无线网络带宽需要达到1mbps以上,而企业级别的高清视频会议等业务,更是需要8mbps以上的带宽才能满足。从而可以看出对于移动带宽的需求有多么的紧迫。td-lte技术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从表1可以看出,td-lte技术的峰值速率是所有现存通信技术中最高的。

其次,由于td-lte技术采用tdd制式,所以它具有在不对称频谱上工作的能力,而且移动互联网业务最重要的特点就是上、下行数据量不对称,因此相对于fdd制式,td-lte更适合移动互联网业务。同时从表1可以看出,td-lte可以灵活配置5m、10m、20m等多种带宽,因而充分的利用零碎的闲置频谱,可以最大程度的提高频谱利用率,降低无线数据的传输成本。

td-lte技术在具有高速数据传输能力的同时,还具有低时延的特点,这使各类实时业务成为可能。例如实时的联网游戏,也可以将移动状态的虚拟现实技术应用于医疗,应急指挥等场景,从而使信息和服务瞬间可以到达任何一个角落。

并且我们可以利用td-lte的位置特性,来实现更为快速、精确的定位和导航。将该特性与高速数据传输能力相结合,将会产生更多的新型应用。例如运营商通过位置信息和用户数据的整合,可以提供定位服务,还可以实时查看街道是否堵车,精确的搜索到里用户最近的餐厅,商场,加油站等。

4结束语

移动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吸引了各界的广泛关注,而且高性能的移动通信网络是移动互联网发展的基础条件。伴随着td-lte的出现,将为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再促进现有业务发展的同时,也将催生出新的各类移动互联网应用,提供例如游戏娱乐、电子商务、办公应用等各类服务,满足个人,企业,政府等不同客户的需求,对整个社会的生活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章海峰.引领lte业务新航标[j].无线通信,2009(4).

移动互联网技术特点篇5

移动互联网,就是将移动通信和互联网二者结合起来,使移动用户也能通过移动设备接入互联网。移动互联网采用国际先进移动信息技术,整合了互联网与移动通信技术,将大量信息及各种各样的业务引入到移动互联网之中,搭建了一个适合业务和管理需要的移动信息化应用平台,提供全方位、标准化、一站式的移动业务服务。目前质监的移动办公系统、移动执法系统、移动巡查系统、移动监管系统等都是通过移动互联网技术实现了质监业务的互联互通,移动互联网技术的使用有以下特性:

(1)高便携性:除了睡眠时间,移动设备一般都以远高于pC的使用时间伴随在其主人身边。这个特点决定了,使用移动设备上网,可以带来pC上网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即沟通与资讯的获取远比pC设备方便。

(2)隐私性:移动设备用户的隐私性远高于pC端用户的要求。不需要考虑通讯运营商与设备商在技术上如何实现它,高隐私性决定了移动互联网终端应用的特点——数据共享时即保障认证客户的有效性,也要保证信息的安全性。

(3)应用轻便:除了长篇大论,休闲沟通外,能够用语音通话的就用语音通话解决。移动设备通讯的基本功能代表了移动设备方便、快捷的特点。基于这些特性,我们在进行“智慧质监”建设时,可以通过网络技术将需要了解的质监业务信息上传到网络服务器,并由网络服务器保存管理,把质监业务从纸质文档上解放出来;再通过移动互联网技术,使用手机等移动终端,将需要了解的质监业务信息的交流地点从办公室解放出来,实现异地办公、异地执法,提高工作效率。

2智能质监,充分利用云计算技术

云计算能够将所有的计算资源集中起来,并由软件实现自动管理,可以凭借高端服务器、海量存储、云操作系统、信息安全技术打造领先的云基础架构,实现质监云、质量安全云等行业云应用,可实现资源集约化、数据一体化、管理服务化,全面提升质监工作效率,为质监信息化领域带来便捷与安全保障。近年来,质量安全、特种设备安全、食品安全已成为举国关注的焦点。采用基于云计算和物联网技术的食品安全解决方案,为质量安全监管部门、经营企业以及消费者提供综合化的信息服务平台。利用物联网技术进行数据采集,在搭建的数据采集平台基础上通过云计算中的SaaS服务模式为质监管理部门、经营企业、消费者提供全程可视、可跟踪、可溯源的信息综合服务平台。可基于云计算技术和云服务模式进行质监信息资源整合,将it平台、数据资源以及运维人员整合,形成高效的质监云平台,提供智能化的分析数据。

移动互联网技术特点篇6

【关键词】移动通信数字技术互联网发展策略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衍生了多种技术,移动数字化技术就是其中一种。移动通信数字技术具有个性化特征,是为了满足用户需求而出现的一种技术,将其融入移动互联网中,可以使互联网和移动通信达到一个新高度。

一、移动通信数字化技术的特点

信息科技不断发展的今天,我国移动通信数字化技术开始应用于各个领域。使网络的接入变得方便,用户可以在网上上传和分享新的内容,丰富了人们的娱乐生活。当然,对于移动互联网的安全性和高效性有了新的要求,随着数字通信时代的到来,网络运营商单一的服务方式已经不能满足用户的需求,而是要采取多样化的、个性化的服务。这些新的研究就是移动互联网未来发展的方向,网络快速发展时期,新的科技通信系统应运而生,就是移动数字化技术。该技术秉承着新的科技、新的服务的理念,从客户需求出发,具有先进性和高效性。数字移动通信技术在互联网中的特点还包括新媒体带来了新的社会体验。数字化技术包括移动新媒体的数字化、网络融合业务的出现以及分用户服务,移动通信数字化技术将进一步促进网络改革,基于物联网和大数据的网络技术将不断涌现。

二、移动通信数字化技术分析

互联网数字技术主要表现为网络通信系统技术、带宽调整技术、数字监管技术等。我们对其进行具体的分析如下。

2.1网络通信系统技术

无线网络虽然可以实现全覆盖,但是这样不仅影响信号质量,同时还带来资源浪费。所谓网络通信系统技术是将数字网络运行过程中的所有优质技术进行整合,保证网络基础设施可以得到合理的应用。并且不同的用户还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网络,增加了网络的个性化服务功能。也使单个用户的访问带宽增加,降低了系统设计与维护成本。

2.2移动带宽调整技术

4G网要快速发展,需要新媒体等高容量设备的支持,要实现这一点,应在设计中增加容错量,并提高信道的抗干扰强度。延长带宽是降低干扰,保证用户使用需求的手段之一,而带宽的降低则需要必要的带宽调整技术。对资源进行有效的利用与调整,使用户的带宽可以远大于当前网络可提供带宽。随着智能无线技术的出现,移动带宽调整技术的实现具有可行性,目前常用的带宽调整技术包括分布天线技术和智能天线技术。

2.3互联网移动通信监控技术

互联网移动通信监控技术是为了保证移动互联网的可控性,尤其是网络服务质量。利用互联网移动通信监控技术确保运营商和政府对于网络运行状态的监控,对干扰因素进行排除,对网络中的不良行为进行监管和惩罚,从而确保网络的稳定。与此同时,利用该技术还可以提供人性化管理策略。降低负面影响、设计并实现移动通信网络的智能化。

三、移动通信数字化技术在互联网中的发展策略

1、制度创新将成为互联网创新的重要手段。移动数字化技术作用的发挥促进了互联网改革,而要完成这一改革过程,必须从制度改革。设计更高效、成本更低的产品。确保基站覆盖的合理性,制度创新的核心是强调并实现移动无线网的服务特征。突出互联网给使用者带来的服务。技术不再是影响移动通信运营商发展的主要问题,而服务质量则会成为影响通信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因此必须从制度上进行改革。建立完善的服务体系。解决客户问题,减少客户投诉。

2、实现移动产业链的资源整合。移动通信技术更新过程中,一部分企业获得收益,而与其无关的一些企业很可能会倒闭。这不利于中国经济的整体发展。对于移动通信数字化技术发展而言,要实现集体创新。减少技术垄断,正确的将产品商业化,在移动通信发展过程中,4G网具有融合性特征整合资源对其发展来说,无疑具有积极意义。因此应深化政府改革,引导政府建立移动通信产业链,优化资源利用度,满足以混合异构为特征的4G网发展需求。

3、资源的规划与重组。4G网在发展过程中,频带、信道编码和性能均有所不同,要适应数字化技术的发展,还应采用数字并行计算原则,采用多模块终端用户数据分析法确保移动数据运行的逻辑性。但是,这一技术还处于理论之中,由于资源分配方案无法满数字传输技术而导致频谱不合理。尤其是在无线通信数字技术发展初期,制定的创新慢,技术的核心存在漏洞。可见,对其进行资源规划和重组是必要的。

四、总结

经济的发展使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追求提高。移动数字通信技术是典型的通信技术,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但是数字化技术的发展与革新还存在一定的空间,未来无线移动通信技术将进一步革新,移动通信技术的智能化也将成为一种趋势。在这一期间,设计人员应不断的进行技术更新,实现网络通信技术的发展。

参考文献

移动互联网技术特点篇7

本文就网络流量监测的作用和移动互联网的研究现状进行分析,探讨CDma移动互联网的特征,以便更好的对网络流量进行监测。

【关键词】

网络流量;监测;移动互联网

0引言

随着互联网规模的不断扩大,其应用领域越来越广泛,因此,急需要对网络流量进行实时、在线的监控和管理。对网络流量特征进行研究,有利于有效的管理、规划、发展网络。其中网络流量监测是网络测量技术之一,通过对网络流量进行监测和分析研究,能够较好的掌握网络流量的特征,了解网络的状况,并能够根据详细的流量信息,对故障进行定位和修复,能够获取网络所承载的业务的大小,及时了解用户应用强度、频度等行为模型。

1网络流量监测的作用

其一,有利于网络规划。在移动网络中出现拥堵的现象时,传统的做法通常为网络扩容。如果借助网络流量监测技术,能够及时的掌握当前的移动网络的流量趋势,有效的解决网络中出现的问题,并运用科学合理的方式进行规划。

其二,提高网络资源的利用率。由于移动网络的流量比较复杂多变,目前还有大多数网络特征未被外界认知,通过网络流量监测技术,能够及时的了解当前网络流量的情况和移动网络业务的特征。

其三,便于移动网络安全维护。随着网络的普及,越来越多的恶意程序通过网络传播,严重影响到用户的隐私和财产安全。充分运用网络流量监测技术,能够对网络流量进行分析,制定出不同移动平台的移动网络安全策略。

2移动互联网的现状

近年来,随着社交网络、微博、微信等新型网络应用的发展,使得互联网行业的发展充满生机和活力。移动通信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紧密结合形成了一种新的网络,即移动互联网。移动互联网指的是通过使用手机网络、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基于移动网络联网获取图像、语音、文字等用户需求的随时可接入的网络。根据通讯世界网讯全球技术研究和咨询公司的最新研究报告表明,我国手机用户在2013年突破10亿,预测在2014年,我国手机市场将销售4.436亿部手机,使用手机将超过10.76亿部。网民人数达到6.15亿,移动互联网用户数已达到8.38亿。我国的移动互联网用户人数将会呈现持续增长的趋势,同时,伴随着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的发展,国内移动互联网络用户群将会逐渐扩大。另外,在移动互联网迅猛发展的同时,也会带来一定的风险和挑战。首先随着移动互联网内容不断的丰富,产生了各种宽带负荷较大的业务,例如基于p2p业务。传统的互联网监控方式不一定适用于移动互联网,缺乏有针对性的移动互联网监控平台。目前移动互联网的监控制度还不够完善,限制了网络服务质量的提高,对未来网络的发展具有严重的影响作用。其次,移动网络运营商虽然为各种内容提供商业支持,推广了各种业务,但多种业务的流量特征研究不够完善,运行质量没有进行深入的研究,大多互联网基础指标在移动互联网的场景下分布比较异常。

3CDma移动互联网特征研究

3.1网络流量原始流量采集

本文使用的网络数据是由本研究团队自行研发的检测设备tmS进行采集的。原始网络流量均采用我国某大城市的骨干网节点。在采集CDma实验数据时,部署了4个采集探针在同一个城市的链路上,位于分组数据服务节点和城市核心节点之间并行的链路上。详情如图1所示。

另外,网络流量分类技术主要包括深度包检测和深度流检测技术。分类时,首先使用深度包检测技术,通常能够达到较高的分类效果。针对不同的网络应用,比较适合使用深度流检测技术。本文的算法中就引入了深度流检测的技术。

3.2网络流量建模

由于采集的网络宽带较大,运算和存贮资源比较有限,需要选取一个适合的时间段,采集数据子集后为后续分析充当样本。网络流量建模的原理指的是充分利用统计获取的网络流量特征,对其进行数学推导后得出的符合统计规律的模型来模拟实际网络流量趋势。网络流量建模通常采用aRima模型[3]。其指的是分差整合移动平均自回归模型,通常用于进行平稳序列和分差后平稳序列的建模分析。aRima模型分析的一般步骤为:(1)根据序列的自相关函数分布图和偏相关函数分布图,分析序列的平稳性。(2)对非平稳性序列进行平稳化处理;根据时间序列的识别规定,对aRima模型的相关参数进行识别,建立相应模型。建立分析后,需要对参数进行评估,并对参数进行检验,其中参数检验通常会采用aiC准则。aiC的计算公式为:

其中t为可使用的观测值,RSS指的是参差平方根和,n为待估参数个数。比较不同参数时,需要采用aiC值更小的模型。

3.3网络流量基本特征

其一,网络协议。在互联网中使用的tCp/ip协议族为传输层明确了两个主要的协议,分别为tCp协议和UDp协议。tCp协议需要在两个tCp之间建立一个虚连接,在运输层中使用流量控制和差错控制机制,即为面向连接的、可靠的传输协议。UDp协议为无连接、不可靠传输协议。本文对两种网络协议进行研究,如表1所示。

其二,网络流长(字节)分布。网络中的流量实际时由ip流来承担的,ip流的长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网络负载的情况。图2为CDma网络中的流长分布情况。

其三,网络流持续时间分布。ip流持续的时间为ip流第一个报文达到的时间和最后一个报文达到的时间差值。对ip流持续的时间分布进行研究,可以从宏观的角度反映出ip流在网络中分布的时间,根据其他网络特征,可以综合对网络流的各种行为特点进行研究。根据统计可知,CDma网络中平均UDp流持续的时间为62.15秒,在tCp流中持续的时间为17.85秒。

4总结

随着移动互联网络的飞速发展,多种移动互联网络的应用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由于移动互联网场景复杂,使得流量的多种特征还没被发现。网络流量监测技术和移动互联网特征的研究,能够对移动网络流量进行保存,可以有效的规划网络,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维护移动互联网的安全。

【参考文献】

[1]王华奎.移动通信原理与技术[m].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移动互联网技术特点篇8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学生信息服务系统

一、移动互联网信息服务概述

1.移动互联网信息服务

移动互联网信息服务是信息服务的组成部分,是新兴的信息服务,是信息服务的组成部分。移动是相对于固定而言,区别在于人或物在实体空间位置上的变化状态。移动环境是指人或物处在不断变化的空间环境,移动信息环境是指移动环境中人们可以兼而从事信息活动的空间环境。移动互联网信息服务是基于现代移动信息技术的信息服务。[1]

2.移动互联网信息服务的特点

希奥等人将移动互联网信息服务的特点归纳为泛在性、个性化、灵活性和广泛传播。移动互联网信息服务的根本特征在于其突破了时空的局限,可以随时随地开展服务,移动互联网信息服务实现了前所未有的“移动性”服务。移动互联网信息服务更受益于跨越各种环境的可定位性、移动性、个性化等特征。

3.移动互联网信息服务的组成要素及相互关系

移动互联网信息服务与固定环境下的信息服务相比,它的组成要素及相互关系有其自己的特点。

第一、信息服务内容是信息用户接受与利用的对象,是信息服务的核心价值所在。移动环境下用户的信息行为与固定环境下的信息服务相比,一般与其所处的时间空间密切相关。相对于互联网来说,移动互联网可以实现手机等移动终端能“知晓”用户,极大方便了移动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要的内容服务。第二、信息服务者是信息服务的主体。移动互联网信息服务中的信息服务者与其他信息服务并没有什么区别。第三、信息服务系统是信息服务的物质基础和技术支撑平台。移动网络和移动终端是移动互联网信息服务的两大基础设施,既有以wLan为主的无线通信技术,也有以3G、4G为主的移动通信技术。第四、信息用户是信息服务的对象,是信息服务内容的接受者和利用者。移动环境下用户的信息需求因为时间、空间的变化而呈现新的特点。用户在移动环境下信息活动的时间特点和空间特点都具有显著的特征。第五、信息服务策略是指信息服务中的服务方针与方式等,是改善用户体验实现信息服务效能的必要条件。

二、当前高校移动互联网服务存在的问题

1.很多高校在发展移动互联网的过程中没有意识到移动互联能够方便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学校在发展移动互联的过程中存在着意识淡化与意识偏离的现象,有的高校以为移动互联网只能给学生带来很多管理方面的不利因素,所以开发移动互联的积极性不高。

2.很多高校在发展移动互联过程中没有将学生信息和学生管理工作相结合起来。现在有很多高校都已经开发运用了移动互联网,但是,在运用互联网的过程中没有将学生的实际管理工作结合起来,而只是移动互联的运用“初级阶段”。

3.由于移动互联网在高校发展过程中的局限性而导致的学校的有关制度和相关信息不能及时的反馈到学生中间。由于人员配备与管理方面的局限性,导致了学校很多的实效性信息不能在移动互联网上进行公布,限制了移动互联的全方位服务性。

4.学生利用互联网查询信息目前处于空白。高校大学生是使用移动互联网的主力军,他们也是受到移动互联网影响最大的群体。一是移动互联网应用的多样化,为大学生提供了自主获取动态信息的平台,信息的表现形式也在由静态向多元和动态转变,并能够快捷获取动态即时信息。二是移动互联网的便捷性与可移动性。现今大学生只要通过手中的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即可实现随时随地上网。三是移动设备的隐私性与安全性,为大学生提供了展现自我、广交天下的平台。但目前各高校仍未使用互联网建立信息服务系统,使高校学生在信息了解、掌握及处理方面严重滞后,直接影响学生的管理与服务。[2]

三、建立移动互联网信息服务系统的几点思考

第一、转变思维方式,充分发挥移动互联的主体作用

学校有关领导和相关管理人员有必要转变思维方式,改变对于移动互联的局限性思维,充分发挥现代网络化的优越性。因为,移动互联不仅仅方便学生的购物与交流,更能大大改变学校的管理模式,促进学校对于学生的管理实效性。

第二、充分发挥移动互联的综合服务性

很多人都以为移动互联网是方便人与人的交流、合作,聊天等,但是很少有人想到移动互联更能扩展大学生的管理模式与方法,高校可以将有关学生管理的相关文件和管理办法定期在学校内部的移动互联网上进行公示与公布,这样便于学生熟悉与掌握学校的管理制度和关系到学生个人发展的相关事项。比如;学校可以将学生成绩的查询、各类需要学生申报填写的项目等等公布在移动互联网上,以方便学生对于这些信息的了解与掌握。

第三、加大投入,充分发挥移动互联网的实效性

高校有必要从技术、人员配备与管理和故障维修与服务等方面对移动互联进行综合改革与提升。高校将移动互联网作为信息化高校建设的首要任务,定期对校内移动互联网进行综合管理与推进改革,将传统的办公模式和学生管理模式在移动互联上充分体现出来,这样不仅提高了学校的管理与服务水平,更方便的广大学生;大大增强了学生管理过程中师生之间信息送递的及时性,减少了时间和空间的阻碍。

结语

在快节奏的信息化社会环境中,基于移动通信和网络技术的移动互联网信息服务的到来使得人们随时随地利用信息成为可能,它是一种的新的信息服务模式,为移动互联网信息服务的实践提供理论指导。更为广大高校学生的信息服务提供了便利。

参考文献:

移动互联网技术特点篇9

科学技术的进步推动了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移动互联网被广泛应用于生产和生活中的同时,也面临着一些发展问题,在信息传输和应用方面存在较大的安全问隐患,必须针对移动互联网应用中的问题制定有效的对策,加强信息的安全管理。本文结合移动互联网应用过程中暴露的安全问题,提出了移动互联网信息安全管理策略。

【关键词】

移动互联网;信息安全;策略探讨

中国移动互联网发展于2005年,目前以wap为主要的信息传输方式。在国内移动互联网产品不断完善的过程中,用户的上网速度和上网体验发生了重大的改变,多种通信产品成为移动互联网应用的主流。移动互联网用户将信息交换作为重要业务,因此信息交换的安全性成为人们的关注的热点。针对目前移动互联网产品应用中的安全问题,必须制定有效的防护措施,保证信息安全。近几年我国电力行业保持着较快的发展速度,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电力产业也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发电机容量和发电量居世界第二位。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电力的依赖程度也越来越高。电力需求与国民经济密切相关,电力弹性系数反映了用电增长速度与国民经济增长速度的相对关系。

1移动互联网与电力建设背景分析

随着电网基础和分布式发电技术的改革,现代化输电和配电将体现出智能化特点,最大限度地节约能源,新能源技术也将重新定义人类新生活,其中移动互联网作为重要的纽带将电网技术和多种智能终端设备联系起来,为了人们的生活提供了便利。中国是全球最具活力的新兴市场,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智能设备成为人们生活的伴侣,近年来电力开发行业将移动互联网应用到电力建设中,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电网建设的加速,电工产业不断优化升级。另外,在移动互联网兴起的过程中,电力开发生产技术不断发展,电力企业的营销模式也将发生巨大的转变。目前4G网络引领移动互联网发展,移动app为电力生产带来了便利,以电力建设中的焊接工作为例,微信、QQ、拍照、微摄影、wpSoffice办公平台、备忘录等智能app功能在焊接工作中的作用日益重要,有利于办公平台的优化,移动互联网成为计划、任务、进度管理、会议通知、质量管理等的重要工具。为了拍出高清图片,焊接人员更新智能拍照软件,记录焊接的影像资料,通过微信、QQ群在线交流,在施工过程中,充分应用wpSoffice办公平台软件,在施工现场查阅焊接规程、技能考核等文件,将智能终端作为迷你办公室,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管理水平。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带动信息消费的增长,信息消费的发展空间更加广阔,以电子商务和移动互联网信息的消费迅速增长,电力开发企业借助这一发展优势,将其作为发展就会促进产业进步。

2移动互联网主要信息安全问题

2.1移动app在电力应用中的问题

随着智能电网建设进度的加快,很多智能型移动app被应用于电力建设中,其中有管理方面的软件,也有用户端的缴费软件,层出不穷的第三方软件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便利,同时也暴露出一定的安全问题。例如移动app恶意读取用户位置信息、泄露企业管理计划、云端数据丢失等,移动app的安全问题也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电力规划和建设过程中必须保障数据安全,维护用户利益。

2.2运营模式引起的安全问题

移动互联网产品应用过程中,将多种信息交换业务作为核心,成为互联网中重要的运营模式,传统运营商将网络作为核心,运营商和移动互联网有着本质的区别[1]。当今社会有很多丰富的个性化服务进入移动互联网中,例如手机广告、视频、app等。同时移动互联网可以为用户提供多种增值服务,体现出鲜明的产品特色,多种业务内容也成为移动互联网业务发展的重点,因此不同个性化服务的供应商成为移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直接动力,但是在发展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例如供应商为了获取更高的经济效益,将一些骚扰广告和不健康内容添加到wap网站上,用户误点击后将会收取一定的费用,在违背社会道德的同时,逐渐演变为严重的产业问题和社会问题。

2.3由ip引起的安全问题

与传统的多级和多层通信网络不同,移动互联网应用扁平化网络技术,将ip化作为网络核心,但是ip网络本身具有较大的安全漏洞,自身也存在着较大的安全威胁。在网络信息技术不断发展和普及的过程中,安全问题也受到广泛关注,多种网络攻击逐渐成为公众网络的主要危害,作为承载网络的核心部分也必将受到较大的影响。在核心网架构上,移动互联网的管理信息、用户信息和控制信息将会同步传输,终端用户可以随时访问核心网,将会把核心网暴露在用户端。在这种网络环境下,运营商的核心网络和业务网络中不断出现严重的安全问题,例如2009年5月19日晚9点左右,华南地区出现大面积网络故障,不仅网络连接出现问题,而且用户的信息安全也受到严重的威胁,专家分析后确认该问题由DnS的零日溢出引起的,对DnS进行大量的查询请求导致DnS服务器出现DDoS攻击,运营商的DnS出现问题。互联网应用过程中DnS服务器出现较多DDoS攻击,形式也逐渐多样化,例如利用缓冲区溢出、应用较大流量堵塞带宽、伪造的DnS服务器发送大量的查询请求等。网络技术应用的同时,移动互联网向全ip化发展,原来只在互联网上出现的安全问题现已逐渐转移到移动互联网上。

2.4智能终端引起的安全问题

目前移动互联网在网络接入方面表现出鲜明的多样化特征,不仅仅应用一种网络接入方式,用户可以按照需求采取多种接入方法,随时都可以进行移动互联网访问。针对手机用户而言,上网的粘性和上网时长不断增加,因此手机网络也表现出常态化特征,用户在使用手机的过程中实现了碎片化沟通,信息类应用逐渐向娱乐和商务方向发展。与传统网络用户不同的是,移动互联网应用多种形式的终端设备,传统用户终端一般包括通信网的所中附属设备,而移动互联网全部应用智能终端。在移动互联网能不断完善和成熟的过程中,移动智能终端也逐渐表现出多样化的特点,智能终端也因此成为安全问题频发的部分,安全风险不断加大,移动智能终端在推动移动数据业务进步的同时,很多用户都将面临着信息安全问题。另外,移动智能终端表现出多样化和开放化特点的同时,信息交换的安全风险加大,在移动互联网发展的过程中,移动企业一直处于市场发展的主导地位,企业的发展重点依旧是移动智能终端的研究和探索,因此一定给你智能终端的安全性很容易被企业忽视,与移动智能终端相关的安全问题也会逐渐暴露[2]。例如,收集app会恶意设置吸费部分或者不健康内容的连接,手机上网规模不断增大的同时,手机使用过程中的安全问题也将逐渐明显。移动互联网的开发软件层出不穷,收集第三方软件的研究人员也不断增多,在商业发展需求不断提高的同时,应用软件逐渐增多,但是目前在第三方软件的控制管理方面还存在缺陷,无法保障信息安全。例如有些手机软件恶意读取用户位置信息和短信内容,给用户信息安全带来了较大的威胁[3]。

3移动互联网信息安全策略

3.1完善信息安全法规建设

结合国内目前的情况来看,在互联网信息安全管理方面,立方层次较低,不同的层次见还存在一定的协调问题,目前已有的移动互联网法律还有待完善,将现有的法律应用于移动互联网建设中将会缺乏一定的科学性和权威性。目前,移动互联网接入过程中面临着较大的问题,移动互联网行业还没有施行手机实名制的法律,因此在移动互联网应用的过程中缺乏针对性的法律,无法对网民的行为构成有力的约束,也不能保护人们的信息安全。法律是移动互联网进行有效管控的保障。在完善法律法规的过程中,需要结合实际已发系诶套用户和移动互联网运营企业之间的关系,避免两者出现较大的业务矛盾。为了建立科学有效的移动互联网法律体系,必须结合国内的发展现状,勇于借鉴国外的方法,将信息安全和移动互联网安全独立开,针对独立额部分建立针对性的法律法规。结合国内移动互联网发展的实际情况,移动互联网安全管理过程中的立法工作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①完善手机实名制制度,加大隐私保护力度;②建立信息安全法,不断完善与当今移动互联网信息安全相关的法规;③不断加强对互联网管理和移动互联网管理的监督。

3.2加快移动互联网信息安全机构建设

严格的立法是政府对移动互联进行监督管理的重要依据,结合国家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形势,必须经信息安全管理和移动互联网安全管理分开。针对国内网络监督管理机构建设,需要通信网络的优势对移动互联网发展目标进行统一规划,为信息安全的管理和监督提供有利的依据[4]。针对部级信息安全管理机构而言,必须在互联网信息安全管理的过程中切实负起责任,彻底改变信息安全制度制定过程中的问题。国家在建立统一的安全管理机构时,以法制建设为依托,设置专家咨询委员会,专家咨询委员会作为参谋机构的同时,对安全信息管理提供合理的建议。

3.3完善移动终端管理方案

移动终端管理过程中,重点需要加大对安全技术的研究力度,将注意力集中到移动互联网手机安全技术方面。同时协调不同管理机构之间的关系,构建科学严谨的管理链条,完善安全管理部门的监督政策,公安部门加大查处力度,完善与司法环节相关的法规。用户应用手机的过程中,必须具有较高的安全意识,政府加强对用户的安全教育,同时对第三方软件商家进行有力的监督。企业单位不断加强内部保密机制,对文件进行严格管理。

4结束语

移动互联网不断发展的过程中,用户将重点放在智能产品的功能上,信息安全一直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为了保证移动互联网健康稳定发展,必须针对具体问题制定有效的对策。本文从移动互联网中暴露的安全问题出发,提出了信息安全保障的策略,可以为移动互联网信息安全建设提供就借鉴。

作者:徐晨倪舜单位:嘉兴市恒光电力建设有限责任公司华创分公司国网浙江省电力公司嘉兴供电公司

参考文献

[1]罗军舟,吴文甲,杨明,等.移动互联网:终端、网络与服务[J].计算机学报,2011,34(11):202.

[2]陈遥,夏亮亮,谭辉,等.移动互联网环境下终端与服务器安全交互的研究[J].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学报,2015,7(5):142.

移动互联网技术特点篇10

远程继续教育是一种依靠信息技术发展起来的全新的教育模式。随着经济时代与信息时代的到来,无线移动互联技术的发展非常迅猛,并被广泛地应用到了各个领域。将无线移动互联技术应用到远程继续教育中对远程继续教育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文章从远程继续教育的发展特点出发,探究将无线移动互联技术应用到远程继续教育中的优势,希望通过无限互联技术的应用使远程继续教育方式得到更加快速的发展。

关键词:

远程继续教育;无线移动互联技术;应用探究

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无线移动互联技术得到了飞速的发展。现代远程继续教育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方式和手段,体现出了良好的发展态势。建立和完善远程继续教育模式是实现我国构建型社会和终生学习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将无线移动互联技术应用到远程继续教育中,是时展的必然趋势。远程移动互联技术是时代的产物,是科技改变生活的最直接的体现。继续教育是我国的人才培养的一种形式,是实现人们自我升值的有效途径。而远程继续教育的出现使得继续教育的形式得到了更新,内容得到了丰富。应用无线移动互联技术,使远程继续教育的形式更加丰富,操作时间更加灵活,更加有益于学员自主学习。

1远程继续教育的优势

远程继续教育改善了教育信息化的环境,提供了丰富的教育资源,有效地促进了教学模式、教学组织形式、教学观念的发展,具有非常鲜明的时代特点。

1.1远程继续教育突破了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

参加继续教育的学习者往往是在职的员工,由于日常工作的关系他们的学习时间受到了很多的限制,只能是利用工作之余来进行学习。远程继续教育的模式很好地改变了这一现状,打破了时间、空间的限制。通过构建实时性或者非实时性的教育平台,使得远程继续教育成为可能。通过学校的视频课件来实现对学生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这种实时交互教学的远程继续教育方式突破了传统的时空限制,学生可根据自我的实际情况来进行合理的学习。远程继续教育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在职工作人员的学习、工作、生活之间所存在的矛盾,很好地解决了面授辅导的困难问题。

1.2远程继续教育使协同学习成为可能

依靠于发展较快的通信技术的应用,远程继续教育方式实现了学习者与远在千里之外的教师和其他学生之间的有效沟通。通过电子邮件、电子公告以及聊天软件的应用实现了实时或者非实时的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的沟通,为协同学习创造了更大的可能性。得益于网络信息和资源的共享,学生的思考更加的深入,更加的有利于学生完成多个方面的积极学习,不断地发掘事物的不同方面。同时加大了学习者对协同学习的需求,大大增加了促成协同学习的可能性。

1.3远程继续教育具备先进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模式

远程继续教育系统融合了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远程继续教育系统不仅具备现代教育媒体的特征,同事还是以现代任职学习理论为分支构建主义为基础的先进的教学手段。教学工作中心逐渐地从教师向学生实现了转变,渐渐取代了传统的教学模式。通过远程教育方式的应用可以将学校的历史文化、教学目标、教学设施等内容制作成多媒体材料,放在教学平台上供学生进行查阅和学习。

1.4远程继续教育实现了教育资源的充分利用

在传统的继续教育体制中,教材的更新非常缓慢,不能够及时地进行更新。而过于陈旧的教材很难适应社会现实的发展需求。现代远程继续教育通过利用互联网上丰富的信息资源实现教师对其所讲课件的修改和完善,实现其教学内容上的与时俱进。通过这些最新的课件使学生实现了获得最新、最需要的知识,这种自主式的学习特别适合在职工作人员参加继续教育。

2无线移动互联技术概述

近年来,几类新的信息技术在不断的发展,并且被广泛地应用到了商业、科技、国防、教育、航空等领域。无线移动互联技术包含了无线接入技术、互联网技术以及移动计算技术等,是这3种技术的组合应用。无线移动互联技术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和应用,反映出了信息时代在网络终端方面未来的发展方向。应用无线移动互联技术所构建的媒体系统在信息处理的时空灵活性方面要远远优越于远程继续教学体系中的任何媒体系统。无线移动互联技术最大的特点就是实现了随时随地的浏览、存储、加工并且收发信息,同时,该媒体系统中的收发设备为个人所有。像手机、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等都属于这样的移动设备。无线移动互联技术是时展的产物,适应了社会朝着更加智能、更加和谐的高科技方向发展。无线移动互联技术在远程继续教育中的应用将是对远程继续教育模式的一次新的改革,是时代和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

3无线移动互联技术在远程继续教育中的应用探究

无线移动互联技术代表着移动信息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通过无线移动互联技术在远程继续教育中的应用,使远程继续教育在突破了时间和空间限制的基础上,不仅丰富了学生学习的方式还最大限度地为学生提供了学习上的便利。

3.1无线移动互联技术构建了全新形式的远程继续教育体制

无线移动互联技术得益于无线接入技术、移动计算机技术以及互联网技术的相互结合。分别结合这3种不同的技术特点,可以构建3类媒体系统,系统的硬件部分是由移动终端设备组成的。第一类,手机。随着社会的进步,智能手机早已经被广泛地普及。智能手机通过使用GpRS蜂窝网络来实现通信。其目的就是为目前GSm用户的组成形式的数据业务。以手机为终端的远程继续教育中是不需要电路交换模式的网络资源的。理论上来说,GpRS为用户提供的带宽高达171.2kb/s,大大地提升了之前的传输速度,保证更大的数据进行有效传输,给学生以更快的互联体会。第二类,装有无线网卡的笔记本电脑。这类移动终端通过无线局域网连接到互联网上。无线局域网的服务区内置无线网卡的笔记本电脑可实现上网地点的灵活性。第三类,paD。paD是介于手机和笔记本电脑之间的一种移动终端设备。paD是通过红外线数据通信的ethiRLan连入互联网的。这种形式的媒体系统可以在课堂上进行使用。当然依靠电子邮件也是可以完成上述课程的学习的。由于irDa是一种视距传输技术,两个具有irDa端口的设备之间想要发送和传输数据,中间就不能有阻挡物,所以ethiRLan的覆盖范围仅限于在同一室之内,也就是说用paD进行学习的使用者和外界的联系必须要保持在同一个空间内。

3.2无线移动互联技术实现了远程继续教育获得性的最大体现

依靠无线移动互联技术的支持,这些媒体系统完全具备了双向通信和同步、异步通信的能力,在交互特性方面表现良好。远程继续教育体系中,获得性是决定其远程教育效果的重要因素。根据无线接入技术在使用者使用过程中的体验对比可以发现,无线移动互联技术在使用过程中凸显出能够使使用者轻松地获得信息访问入口,移动设备的大小适中方便携带,操作简便快捷,互联网存在的资源非常丰富等特点。依靠于无线移动互联技术学习者可以及时对学习信息进行处理。随着社会和科技的进步,这些移动终端产品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获得信息、联系外界的主要工具,这是将无线互联技术应用到远程继续教育体系中的客观因素,也是顺应时展的必要方向。

3.3无线移动互联技术体现了人性化理念

通过无线移动互联技术在远程继续教育中的应用,学生在学习时间、学习方式以及作业和辅导等方面都实现了自主支配。学生根据自身的时间来自主的规划和安排学习对体现了远程继续教育的人性化发展。学习者在学习的过程中实现了工作,学习、生活三者之间和谐的统一,学习者在不影响自己工作生活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进行了远程继续培训,对学习者的统筹安排能力同样也是一种锻炼。

4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的继续教育事业的发展顺应了时展的需要。借助无线移动互联技术的应用,远程继续教育体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媒体就是信息,一种新的媒体的出现都会引起社会的变革。无线移动互联技术已经走进了人们的生活,远程继续教育通过无线移动互联技术的应用实现了教育方式、教学模式上的又一次革新,体现了远程继续教育趋于简洁化、人性化、丰富化的发展特点,为我国构建学习型社会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无线互联科技•技术应用

[参考文献]

[1]吴吉义,李文娟,黄剑平,等.移动互联网研究综述[J].中国科学(信息科学),2015(1):45-69.

[2]刘铁中.推动移动学习:促进远程教育发展的当下行动[J].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3):5-8.

[3]韩瑞婷.远程教育与移动互联网络信息传播技术的教学实践生态文化融合[J].现代远距离教育,2014(1):29-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