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电工电子技术的重要性十篇电工电子技术的重要性十篇

电工电子技术的重要性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3:52:24

电工电子技术的重要性篇1

关键词:电力系统;电子电工技术;应用

前言

电子电工技术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实现了电工技术和电子技术的有机融合。电子电工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日渐广泛,其能够有效促进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在当前社会用电量需求逐渐增大的背景下,如何保证电力系统的可靠运行至关重要。由此可见,对电子电工技术在电力系统中应用的研究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1电子电工技术概述

随着电子科技的进步和新型电子器件的使用,电子电工技术逐步取代了传统电工技术,下面来简要探讨电子电工技术的特点和作用。1.1电子电工技术的特点分析电子电工技术以传统电工理论和计算机技术为基础,涉及到电气工程、电工技术、电子技术以及计算机技术等方面的知识,其有着自身的特点,具体来说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集成化:在电子电工技术中,全控型器件中多种单元器件并联,实现在一个基片中的集成[1];②高频化:在电子电工技术中,多种单元器件在集成的基础上有着高工作速度,例如绝缘闸双极性晶体管的工作频率在十千赫兹以上,金属板场效应晶体管的工作频率更是达到了百千赫兹级别;③全控化:全控型器件取代了传统的半控型器件,实现了电路设计的简化;④高效化:电子电工技术有着高效化的特点,首先,器件导通压降的降低能够降低导通损耗,第二,采用软开关技术能够将器件控制在合理的运行状态下,大大提升了器件的运行效率。1.2电子电工技术的作用探讨电子电工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有着重要的价值和作用,其能够铁丝哼电能使用水平,保障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优化了运行资源的配置,提升了电力系统的运转效率。电子电工技术能够实现机电一体化,以计算机互联网为基础,能够保证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促进了机电一体化产业发展。此外,电子电工技术指明了系统工频的发展方向,在机电设备微型化发展的同时,要想提升电力系统的运行效率,就必须改变传统的工频运作模式,实现变频控制和高频化发展[2]。电子电工技术能够实现对电力系统各个设备的智能化控制,这对于促进电力系统智能化发展目标的实现有着积极的作用。

2电子电工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具体应用

2.1在发电环节中的应用发电环节是电力系统运行中的重要环节,其中涉及到众多发电设备,电子电工技术的应用则能够有效优化发电设备,改善发电设备性能,从而保证电力系统发电环节的可靠性,具体来说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静止励磁的应用:对于大型电厂发电机组来说,静止励磁的应用比较广泛,通过电子技术取代传统的励磁机能够有效提升发电机组的工作效率;②变速恒频励磁的应用:对于水力发电来说,其发电效率受到水压力和流量的影响,对于风力发电来说,其发电效率受到风力的影响,使用变速恒频励磁,通过电子电工技术的调整能够保证电流频率和机组转速的一致性,从而实现了发电效率的最大化[3];③机泵变频调速的应用:在高低压电转换的过程中,将传统的风机水泵变频器换为变频机,从而提升转换效率;④太阳能系统的应用:太阳能系统以电子电工技术为基础,以大功率电流转换器为核心,其在发电环节的应用有着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2.2在输电环节中的应用电子电工技术在电力系统输电环节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①柔流电输电技术的应用:通过电子电工技术与机械控制技术的结合能够实现输电系统的有效控制,降低了不必要的电损,对于保证输电系统的稳定性、提升输电水平等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此外,通过柔流输电技术的应用能够保证输电系统运行的安全和稳定;②高压直流电输电技术的应用:在应用高压直流电输电技术的过程中,通过晶闸管和换流阀的使用能够有效降低对变压器的使用,能够提升转换设备移动能力,降低输电成本;③静止无功补偿器的应用:在应用静止无功补偿器的过程中,用晶闸管取代传统电器开关能够提升电器控制的及时性和准确性。总的来说,电子电工技术在电力系统输电环节的应用能够有效保证输电的安全性和稳定性。2.3在配电环节中的应用配电系统是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保证配电环节的安全性、稳定性关系到配电效率的提升。电子电工技术在电力系统配电环节中也有着重要的应用,其有效改善了贡品配电变压器的不足,提升了配电质量,保证配电系统运行的安全和稳定,从而提升了配电效率。2.4在节能环节中的应用能源问题是制约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电力系统节能问题值得关注。在电力系统运行中要想实现节能效果,就需要对电动机转速进行调整,改善电动及性能。电子电工技术的应用可以将传统的挡风设备变为调速控制,实现电动机转速的调整,从而实现节能目的[4]。但需要注意的是,电子电工技术在电力系统节能环节中的应用成本较高,且操作不好容易对电网造成损伤,因此其比较适用于大型电厂的应用,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应当在保证电力质量的基础上,从降低能耗、提升有效功率等基础方面着手,实现节能目的。

结论

综上所述,对于电力系统来说,如何保障其安全、稳定的运行是关键,电子电工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至关重要。本文分析了电子电工技术的特点和重要作用,探讨了其在电力系统中的具体应用,旨在进一步促进电子电工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从而促进我国电力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巩海滨.探究电子电工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6,03:128.

[2]那顺.电子电工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研究[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5,15:239.

[3]韦林,廖慧昕,易干洪.电力电子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研究[J].数字技术与应用,2012,10:97-98.

电工电子技术的重要性篇2

关键词电子;信息;工程技术

电子信息工程是计算机的控制和处理技术中的相关数据信息,同时在设备的开发和设计数据分析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电子信息工程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农业、交通运输等行业的应用也非常广泛。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的快速发展也推动了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凭借着其较高的科学技术水平为各个行业和领域提供了高效便捷的科技产品。

1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的应用

从当前的应用技术而言,电子信息工程在日常工作、生活当中的引用已经较为普及,其具备较大的影响力。同时,电子信息工程能够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一定的便利性,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降低人们的工作量等,在人们日常生活当中所使用的笔记本、平板、收集等设备当中都具备相应的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其内容包含信息技术、通信技术以及计算机网络技术等。电子信息产业也就是电子信息工程的主要组成部分,其依靠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技术支持,在人们生活当中的应用非常实效、高效。电子信息工程除了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之外,在农业发展和输运行业等也具有重要的地位。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机械电子由传统的手动慢慢转向为智能化和网络化[1]。在农业机械中,可以通过装置标准的电子控制元件、信息处理智能终端等系统来实现农业机械的自动化。此外,电子信息工程技术还可以准确的分析天气、自然灾害和环境等状况,建立专门的数据库,为工作人员的决策提供数据依据,甚至还可以直接给出解决方案。

2提升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的重要意义

信息技术是我国目前科学领域中发展最快的一门技术,电子信息工程主要包含数据的收集、处理以及储存,电子设备信息软件系统的应用等,在维护国家安全和增强我国的综合实力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虽然我国的电子工程技术已经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为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提供便捷,但是和发达国家的信息技术相比,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我国并没有形成自己的真正核心技术。我国的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的发展基本是都是在学习国外的先进技术,缺乏靠自己研究开发出来的电子信息产品,我国只会模仿学习并没有自己的创新发展方式,导致我国的科学技术水平一直比发达国家更加落后。我国目前正在向创新型国家转型,所以必须加强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的研究。目前我国的发展趋势正在向着科技变革的方向发展,只有提高科学技术水平的发展,才能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因此,发展电子信息工程是现代化科技发展的必然趋势。

3提升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的措施

3.1加大投入力度

为了进一步提升我国的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发展,就应该加大支持力度和投入力度,支持力度体现在国家相关政策上的支持,政府应该出台一些促进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发展的政策,此外,好需要加大资金的投入,足够的资金是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发展的前提保障。加大投资力度,可以不断的扩宽资金的融资渠道,通过不同渠道的投资增加资金的投入。政府好可以建立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的相关基金会,让工程的融资渠道更加全面,使国家和相关的部门可以拥有更多的资金更深入的研究相关的技术。最后,国家和政府应该对电子产业的工作进行指导和引导,让电子工程技术可以在各个领域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使其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

3.2培养创新型技术人才

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的落后主要体现在我国缺乏创新,只有一位的模仿和学习国外的先进技术[2]。学习国外的先进技术是一条可行的道路,但是只是一位的模仿便会使我国的电子信息工程技术永远落后,只要在学习和模仿中不断提高我国自身的研究水平,建立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的创新发展模式。为了改变这种现状,培养创新型技术人才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们国家只要拥有高素质的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人才才能营造出一种浓厚的技术创新氛围,通过人才的技术研究和创新不断发展我国的信息工程技术。在所有的技术生产中,人都占据着核心地位,只有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营造一种技术发展的浓厚氛围,才能使我国的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得到全面的发展的进步。

3.3增强产品的服务和创新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的发展主要体现在电子信息工程产品的应用和质量上,为了实现我国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的全面发展,在电子产品的研发过程中,要以市场为导向,根据市场的实际需求进行研发和生产,同时注重产品的服务性和创新性。只有做到了电子信息产品以及电子信息产品的服务上的创新,才能研发和生产出真正使人们满意的产品。我国生产业的创新力普遍偏低,很多产品都是模仿国外的先进产品来进行设计和生产的,这和目前我国追求高科技的国情不相符合[3]。所以,电子信息产业应该不断提高自身的创造性和创新性,要在模仿和学习的背景下不断创新,研发出更多具有创造性的电子产品。我国的工业在的不断发展的过程中,越来越注重产品的环保性,所以在产品的制作过程中,应该选择环保的新型材料,在提高产品的性能同时还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3.4提高研发人员的知识产权维护意识

要想提高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的创新力,就要使技术研发的研究人员提高知识产权的维护意识,保证研发人员研发的成果可以得到国家和社会的肯定,从而激励研发人员进行进一步研发,提高研发人员的创新积极性。电子信息企业需要为研究人员提供良好的创新环境和创新氛围,不断优化和完善企业的结构,为研发人员的研发工作提供资金保障[4]。此外,还要加强对国际电子信息技术发展的了解,为研发人员提供国家市场信息。

4结论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在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各个领域的发展中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和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所以我国应该加大对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的资金支持和政策支持,培养创新型人才,以市场为导向进行电子信息产品的研发和生产,增强电子信息产业中电子信息产品的服务和创新,同时增强研发人员的知识产权维护意识,只有这样,才能促进我国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秦嗣文.试论电子信息工程的现代化技术[J].科技向导,2013,12(5):328-329.

[2]哈睿.电子信息工程的现代化技术探讨[J].数字地方,2013,21(11):16-17.

[3]胡波.电子信息工程的现代化技术探讨[J].信息技术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33(9):41-42.

电工电子技术的重要性篇3

【关键词】机械电子工程工程设计技术要点分析

机械电子工程是科技快速发展的产物,是高新技术的代表。机械电子工程在各个国家和领域都有进行大力研究和投入,目前在我国,机械电子工程是重要的高科技产业,对全面提高我国的国际竞争力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现就机械电子工程设计中的技术要点分析,具体如下。

1机械电子工程中的技术要点――eDa技术

在机械电子工程设计中,eDa技术是一种新技术,是机械电子工程设计中非常重要的技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eDa技术的主要载体是能进行大规模编程的逻辑器件,在进行编程的时候,使用硬件描述语言的表达方式。在eDa技术应用的过程中,需要利用计算机和可编程逻辑器件等,作为开发软件或试验软件,对特定的目标芯片进行适配编译和逻辑映射,最终形成电子新系统或专用集成芯片。eDa技术的发展是在电子电路CaD技术上形成的计算机软件系统。eDa技术的组成部件是编译器、综合器、下载器和适配器,对于综合器,是用来将设计师的设计文件进行转换,成为该系统的门级描述,综合器的作用其实就是能将硬件和软件进行相互连接。对于适配器,是能生成最终下载文件,并能将其安排到指定对的器件中。目前,在机械电子工程设计方面,主要的核心技术就是eDa技术,其主要是因为在eDa技术中应用的是HDL高级语言,HDL高级语言可以实现公开利用、描述范围广,在进行机械电子设计中,能起到非常多的辅助作用,在进行后期交流、修改和保存的过程中也十分方便,且该语言能对现有的已经完成的设计方案进行自动在线升级。另外,eDa技术有着非常高的自动化程度,对一些常规的仿真、纠错等工作能够快速完成。

2eDa技术在机械电子工程设计中的研究

2.1eDa技术进行仿真分析

在确定机械电子工程的设计方案后,就要通过科学的系统仿真或者结构模拟,对设计方案的科学性、合理性以及可行性进行分析和研究。通过分析和研究,才能保证在后续实践中,设计方案的顺利应用。而在电子设计中应用eDa技术进行仿真分析能够为伪真分析提供良好的技术支持,eDa技术进行的仿真分析,是通过各个环节当中的传递函数进行数学建模来实现的,经过构建和仿真系统,能准确验证一些理论和构思的合理性,能够很好的对设计方案进行推广和使用。另外,eDa技术在完成仿真分析后,能够对各个电路的实际结构、电路结构的正确性以及性能指标进行分析。这种采用eDa技术进行的仿真能够使我国的机械电子工程设计水平得到很大的提高。

2.2eDa技术对电路特性的优化设计

对设计方案进行优化,主要目的是保证电子元件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而要想实现这一目标就要能够保证其有最佳的容差和工作环境温度。在实际工作中,要对电子元件的实际容差以及环境温度进行全面勘测和分析,而传统的电子工程设计方法是很难实现这一点的,并且还会导致所得到的设计方案存在某些漏洞和误差,从而不能有效保障电子元件的实际容差和工作环境温度。通过eDa技术对电路特性进行优化设计能够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其主要原因是eDa技术能够对温度进行统计分析,进而根据统计分析结果确定最佳电子元件参数和电路结构图,并获得相应的环境温度。由此看来,eDa技术对电路特性的优化设计,不仅能能对机械电子工程设计方案进行优化、完善,还能够保证电子元件在实际工作环境中的稳定性。

2.3eDa技术对电路特性进行有效分析

对电路特性进行有效分析,是eDa技术中非常重要的部分,其中主要原因是因樵诨械电子工程方案设计过程中,基本上所有的理论分析都是在数据测试和特性分析的基础上来进行的,所以在数据测试和特性分析方面所获得的数据必须保证其准确性和及时性。而传统的电子工程设计方法,由于受到多方影响,使得其在数据测试和特性分析等方面存在问题,不能保证电路测试的实际精度,甚至对产品后期使用的稳定性有所影响。而eDa技术对电路特性进行分析,能够对整个系统进行全面的、精确的测试,避免设计方案出现结构性的差异,保证了机械电子工程设计方案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2.4在机械结构中要防止静电发生

近年来,电子产品的发展主要是以轻薄为发展趋势,而愈加缩小的线路和密集的电子元件排列,对静电的防治有着更高的要求,静电电流会对电子元件造成致命的毁坏。静电电场对周边电荷的吸引力,会导致集成电路的烧毁,所以,在实际工作中,工作人员要做好静电防护工作,降低静电发生的概率。

3结束语

综上所述,机械电子工程在推动我国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而eDa技术在机械电子工程技术方案设计的应用中为我国的电子工程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变革,采用eDa技术设计出来的产品具有使用性能好、专业化程度高、稳定性强等特点,采用eDa技术能在较大程度上提高工作效率,能获得更多高附加值的电子产品。本文主要就机械电子工程设计中的技术要点(eDa技术)进行阐述,然后对eDa技术在机械电子工程设计中的研究进行了分析讨论。笔者希望更多的专业人士投入到该研究中,针对文中存在的不足,提出指征意见,为提高我国的机械的电子工程设计行业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文东云.机械电子工程设计中的技术要点探讨[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5(06):142.

[2]徐荣蛟.浅析机械电子工程设计中的技术要点[J].企业技术开发,2015(25):43-44+61.

[3]王立君.机械电子工程设计中的技术研究探讨[J].硅谷,2013(14):156+160.

电工电子技术的重要性篇4

关键词:微电子半导体制造封装技术

中图分类号:tn4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98X(2019)09(c)-0070-02

微电子技术作为当今工业信息社会发展最快、最重要的技术之一,是电子信息产业的“心脏”。而微电子技术的重要标志,正是半导体集成电路技术的飞速进步和发展。多年来,随着我国对微电子技术的重视和积极布局投入,结合社会良好的创新发展氛围,我国的微电子技术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和进步。目前我国自主制造的集成芯片在射频通信、雷达电子、数字多媒体处理器中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但总体来看,我国的核心集成电路基础元器件的研发水平、制造能力等还和发展较早的发达国家存在一定差距,唯有继续积极布局,完善创新体系,才能逐渐与世界先进水平接轨。集成电路技术,主要包括电路设计、制造工艺、封装检测几大技术体系,随着集成电路产业的深入发展,制造和封装技术已经成为微电子产业的重要支柱。本文将对微电子技术的制造和封装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进行简要说明与研究。

1微电子制造技术

集成电路制造工艺主要可以分为材料工艺和半导体工艺。材料工艺包括各种圆片的制备,包括从单晶拉制到外延的多个工艺,传统Si晶圆制造的主要工艺包括单晶拉制、切片、研磨抛光、外延生长等工序,而Gaas的全离子注入工艺所需要的是抛光好的单晶片(衬底片),不需要外延。半导体工艺总体可以概括为图形制备、图形转移和扩散形成特征区等三大步。图形制备是以光刻工艺为主,目前最具代表性的光刻工艺制程是28nm。图形转移是将光刻形成的图形转移到电路载体,如介质、半导体和金属中,以实现集成电路的电气功能。注入或扩散是通过引入外来杂质,在半导体某些区域实现有效掺杂,形成不同载流子类型或不同浓度分布的结构和功能。

从历史进程来看,硅和锗是最早被应用于集成电路制造的半导体材料。随着半导体材料和微电子制造技术的发展,以Gaas为代表的第二代半导体材料逐渐被广泛应用。直到现在第三代半导体材料Gan和SiC已经凭借其大功率、宽禁带等特性在迅速占据市场。在这三代半导体材料的迭展中,其特征尺寸逐渐由毫米缩小到当前的14纳米、7纳米水平,而在当前微电子制造技术的持续发展中,材料和设备正在成为制造能力提升的决定性因素,包括光刻设备、掩模制造技术设备和光刻胶材料技术等。材料的研发能力、设备制造和应用能力的提升直接决定着当下和未来微电子制造水平的提升。

总之,推动微电子制造技术发展的动力来自于应用设计需求和其自身的发展需要。从长远看,新材料的出现带来的优越特性,是帶动微电子器件及其制造技术的提升的重要表现形式。较为典型的例子是Gan半导体材料及其器件的技术突破直接推动了蓝光和白光LeD的诞生,以及高频大功率器件的迅速发展。作为微电子器件服务媒介,信息技术的发展需求依然是微电子制造技术发展的重要动力。信号的生成、存储、传输和处理等在超高速、高频、大容量等技术要求下飞速发展,也会持续推动微电子制造技术在加工技术、制造能力等方面相应提升。微电子制造技术发展的第二个主要表现形式是自身能力的提升,其主要来自于制造设备技术、应用能力的迅速发展和相应配套服务材料技术的同步提升。

2微电子封装技术

微电子封装的技术种类很多,按照封装引脚结构不同可以分为通孔插装式和表面安装式。通常来说集成电路封装技术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20世纪70年代,当时微电子封装技术主要是以引脚插装型封装技术为主。第二阶段,20世纪80年代,Smt技术逐渐走向成熟,表面安装技术由于其可适应更短引脚节距和高密度电路的特点逐渐取代引脚直插技术。第三阶段,20世纪90年代,随着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集成电路技术的不断进步,对于微电子封装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促使出现了BGa、CSp、mCm等多种封装技术。使引脚间距从过去的1.27mm、0.635mm到目前的0.5mm、0.4mm、0.3mm发展,封装密度也越来越大,CSp的芯片尺寸与封装尺寸之比已经小于1.2。

目前,元器件尺寸已日益逼近极限。由于受制于设备能力、pCB设计和加工能力等限制,元器件尺寸已经很难继续缩小。但是在當今信息时代,依然在持续对电子设备提出更轻薄、高性能的需求。在此动力下,依然推动着微电子封装继续向mCm、Sip、SoC封装继续发展,实现iC封装和板级电路组装这两个封装层次的技术深度融合将是目前发展的重点方向。

芯片级互联技术是电子封装技术的核心和关键。无论是芯片装连还是电子封装技术都是在基板上进行操作,因此这些都能够运用到互联的微技术,微互联技术是封装技术的核心,现在的微互联技术主要包含以下几个:引线键合技术,是把半导体芯片与电子封装的外部框架运用一定的手段连接起来的技术,工艺成熟,易于返工,依然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芯片互连技术;载体自动焊技术,载体自动焊技术可通过带盘连续作业,用聚合物做成相应的引脚,将相应的晶片放入对应的键合区,最后通过热电极把全部的引线有序地键合到位置,载体自动焊技术的主要优点是组装密度高,可互连器件的引脚多,间距小,但设备投资大、生产线长、不易返工等特性限制了该技术的应用。倒装芯片技术是把芯片直接倒置放在相应的基片上,焊区能够放在芯片的任意地方,可大幅提高i/o数量,提高封装密度。但凸点制作技术要求高、不能返工等问题也依然有待继续研究,芯片倒装技术是目前和未来最值得研究和应用的芯片互连技术。

总之,微电子封装技术经历了从通孔插装式封装、表面安装式封装、窄间距表面安装焊球阵列封装、芯片级封装等发展阶段。目前最广泛使用的微电子封装技术是表面安装封装和芯片尺寸封装及其互连技术,随着电子器件体积继续缩小,i/o数量越来越多,引脚间距越来越密,安装难度越来越大,同时,在此基础上,以及高频高密度电路广泛应用于航天及其他军用电子,需要适应的环境越来越苛刻,封装技术的可靠性问题也被摆上了新的高度。

电工电子技术的重要性篇5

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电子技术的广泛应用和快速发展成为了可能,极大地推动了不同学科的交叉与渗透,并逐渐成为一种产业,而这些产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越来越受到高度重视,电子技术在以后的日子,有其广泛的发展前景。

1.1模块化电子系统集成系统,包含有电子子系统和电子应用系统两个部分,研制和开发具有统一标准的电子技术产品单元是一项十分复杂且成本高但又非常重要的任务,电子技术集成产品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现代技术的集成、加工技术的集成和企业管理的集成。电子系统的集成在于建立一系列的标准芯片或者是模块,是信息、智力、知识密集型技术,其耗能低,污染少,从电子产品的标准化、系列化带来的好处也可以肯定,这要通过电子技术的集成来满足用户需要的智能化应用系统,规模化将给电子技术企业带来美好的前程,从而更好地开拓新电子技术领域,使得电子技术产品结构优化,性能达到最大化。

1.2智能化电子技术的智能化,是电子技术具有类似人的智能,是在控制理论的基础上,吸收人工智能、运筹学、计算机科学、模糊数学、心理学、生理学和混沌动力学等新思想、新方法,并要引入了计算机系统,智能化装备的基础是计算机智能技术,可以依据一定的程序,进行有效的判断并能做出决定。模拟人类智能,使它具有判断推理、逻辑思维、自主决策等能力,自控技术、计算技术和精密机械的紧密结合又使电子产品具有更全面的功能,以求得到更高的控制目标。

1.3网络化随着网络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非常普及的一种工具,给人类社会的发展和生活的进步都带来了巨大的变革,远程控制和监控技术也得到迅速发展,远程控制的终端设备本身就是电子技术产品。由于网络的普及,电子技术顺应了网络化的发展趋势,利用家庭网络将各种家用电器连接成以计算机为中心的计算机集成家电系统,网络化特性更加的明显,人们只要在家里就可以分享各种高技术带来的便利与快乐,电子技术产品无疑朝着网络化方向发展。

1.4人性化人性化是电子技术的一个特性,未来的电子技术更加注重产品与人的关系,人是电子技术产品的使用者,电子技术产品的最终使用对象是人,它们之间的紧密结合使电子设备的精度和自动化程度必须达到相当高的水平,赋予了电子技术需要来满足人性化的需求,要具有更高级的人类思维能力,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的。电子技术产品不仅要具有最优性能,人的智能、情感、人性也显得越来越重要,特别是对家用机器人,要进行色彩、造型、舒适度等方面的研究,电子技术产品都是受人类活动的启发研制出来的,因此,必须要满足人们对电子技术产品人性化需求。

1.5绿色化工业化给人们带来高效率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同时又使得地球家园受到污染,危害人类未来的环境与健康。欧盟和我国相继了《关于在电子电器设备中限制使用某些有害物质指令》和《电子信息产品污染控制管理办法》,从而提高了产品进入市场的准入门槛,对设计绿色的电子技术产品,具有远大的发展前途,绿色化是电子技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绿色产品在其设计、制造、使用和销毁的过程中,都要符合特定的环境保护和人类健康的要求,报废电子电气设备必须合乎环境要求,对生态环境无害或危害极小,资源利用率极高,才能使科技和环保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现代电子技术的广泛应用

2.1电子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电子技术是电工技术中的一个新兴技术,将电子技术引入电力系统,并获得广泛应用,对于未来输电系统的性能也有显著的影响。应用首推应是同步发电机励磁系统,作为电压调节系统具有优越的性能;另一领域是交流电动机的变频调速,它的应用,节约了可观的电能。电子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已经涉及到诸多方面,比如发电环节、配电系统、储能系统等。在电力系统的综合管理中,主要是将电子技术运用在抽水蓄电站运用中,通过对水泵水轮机的效率提升,可以有效的促进整个电力应用系统在发电、输电以及配电运用过程中的综合效果,在具体的系统环节中,每一个系统都不能离开供电技术的提升,这样,就需要采用电子电器与电子电力技术的突破。从电力系统与配电系统的运行状态来看,最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就是要加强供电的可靠性,以此提高整个电能的质量。其中,电子装备主要是用于防止电网的瞬间断电,因此,在加强可靠性的运用中,最主要局势突出电能质量的控制,改善整个输电系统的综合智能,在电力系统的发电环节中,针对发电机组的设备运行方式,将电子技术的应用与整个设备的改善融合在一起,这样,可以改善整个电气设备的运行特征。同时,电子技术还可以运用到各个变电所,结合变电所的操作系统模式,全面改善系统的可操作性,在蓄电池充电过程中也可以使用电子装置。现代电子技术和现代控制技术在配电系统中的应用,对电力系统起到了非凡重要的作用

2.2电子技术在一般工业中的应用在传统的工业领域中,大量应用交直流电动机进行电力拖动,直流电动机具有较强的调速功能,给其供电的可控整流电源或直流斩波电源都是电力电子装置。伴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电力电子变频技术迅速发展并成熟,使交流电机的调速性能可与直流电机相媲美,使得交流电机的调速性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交流调速技术大量应用,并且逐步取代直流电机占据市场的主要地位。电化学工业大量使用直流电源,电解铝、电解食盐水等都需要大容量整流电源,冶金工业中的高频、中频感应加热电源、淬火电源及直流电弧炉电源等也广泛使用电力电子技术。电子技术还应用于制造工业,比如在不同载荷的轧钢机和数控机床上的电子开关电路,总而言之,电子技术的在一般工业的使用范围和规模在日益扩大。

电工电子技术的重要性篇6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技术;电子信息工程;实践;分析

科学的进步,促使计算机技术以及各种电子技术被广泛应用在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之中,而且计算机网络技术能够提高生产的效率和产品的质量,也为人们的生活提供着非常便利的条件,其对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电子信息工程对于社会发展进步有着重要作用,而且其占据的社会地位也日渐提高,但是,我们还需要对电子信息工程进行不断的研究和创新,将计算机网络技术良好的应用在电子信息工程之中,这样就可以促使电子信息工程快速发展,应用效果也逐渐升高,这对于社会的发展进步来说有着深远的影响,也满足了人们对更高技术的追求。

1计算机网络技术与电子信息工程简述

计算机网络技术主要是表示计算机技术以及通信相结合的数字技术,其必须遵循网络协议,并按照一定的要求将分散或独立的计算机进行信息的传递、交互。在计算机网络技术当中,主要通过网络的连接,实现信息的传输,但是传输需要相关的介质,例如网线、双绞线、微波、电缆以及光纤等等。经过笔者经验分析,计算机网络技术具备较强的硬件、软件共享功能,在资源的使用过程中,只需要使用网络技术便可以将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处理、传递、共享等。从而让电子信息工程具备视频、文字、图片的传递等功能。计算机网络技术在人们的生活当中非常普遍,甚至随处可见。除此之外,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信息传递与常规信息传递方式相比,网络技术的安全性、准确性更高,更加效率与安全。电子信息工程主要包含数据的收集、处理以及储存,电子设备信息软件系统的应用等,就是手机、电脑在电话、短信、网上等过程都属于电子信息工程范围。从当前的应用技术而言,电子信息工程在日常工作、生活当中的引用已经较为普及,其具备较大的影响力。同时,电子信息工程能够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一定的便利性,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降低人们的工作量等,在人们日常生活当中所使用的笔记本、平板、收集等设备当中都具备相应的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其内容包含信息技术、通信技术以及计算机网络技术等。

2计算机网络技术在电子信息工程当中的应用

2.1电子信息工程中的信息传递

由于目前已经进入了信息时代,人们接触的信息量也逐渐增加,电子信息工程的主要功能就是为人们提供重要的、有帮助的信息。在这个前提背景下,想要使电子信息工程中的各种信息和数据得到更快的传输,就需要良好的运用计算机网络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能够对信息和数据进行及时、大量的传输,并确保信息的安全性,因此,计算机网络技术对于电子信息工程来说具有不可替代性。伴随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电子信息工程和计算机网络技术都得到了相应的发展和创新,这对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来说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2.2电子信息工程的安全问题

现阶段的电子信息工程中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计算机网络技术中具有一定的信息安全问题,这个问题在电子信息工程中也存在。对于这个问题来说,利用加密技术能够提高计算机网络技术中的安全性,进而提升电子信息工程的信息安全。具体操作就是使用加密程序对信息进行锁定,决绝其它计算机终端对其进行访问,进而提高了信息的安全性。在当今时代下主要使用的加密办法有访问地址加密以及密码加密。人们可以根据实际需求对加密办法进行选用,进而使计算机网络技术更加安全,使电子信息工程中的信息的安全性也得到保障。

2.3电子信息工程当中的技术应用

当前的电子信息工程中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能够被称为广域网技术,其具有非常大的应用范围,并且还能够适用于全部网络模式和设施之中,因此,其应用在电子信息工程中具有非常好的兼容性和效果。在这样的环境之下,对网络通信传输的要求也在不断的提升,例如对光缆、电缆的传输能力。目前计算机网络技术适用的传输介质为光纤,光纤介质在进行信息传递的过程中,不会受到其它因素的影响,而且没有噪声污染,传输的距离也非常远,所以,大部门电子信息工程都是使用光纤进行信息传输的。另外,卫星通信也是信息传输介质的一种,其具有传输范围广、信息量大等优点。

2.4电子信息工程设备的研发

电子信息工程无论是资源在设备之间的共享,还是新设备的研发,都离不开计算机网络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能够很大程度的影响全球经济一体化,电子信息的网络化、社会化等。对此,相关工作人员应当充分理解电子信息技术,能够熟练的掌握数字信息技术,网络技术运行机制、模拟机制等。我国电子信息的生产企业大多没有掌握到电子信息的核心技术,大多都是从国外引进,这些阻碍了我国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的发展和企业的发展,只有我国自主研发电子信息工程设备,将自掌握在自己手中,不再受制于人,我国应促进信息行业的发展和电子信息工程的研发,大力突破,提升发展电子信息产业的制造,推进核心技术的的研究和发展。从而积极推进智能化相关技术的发展技术。

3结论

结合上文所言,我们能够了解到,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对于人们的生产生活来说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并且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范围也在逐渐扩大。在电子信息工程中良好的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能够加快电子信息工程的发展速度,提高电子信息工程的效率和质量,进而不断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进程。在未来的某一天,电子信息工程会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希望这一天会早日到来。

参考文献

[1]鄢丹.节能减排科技管理信息系统的策略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10,4(15):157-161,168.

[2]曾广辉,赵冰锋,李颖颜.考虑节能减排指标的发电企业绿色eRp管理信息系统设计[J].中国电力教育,2011,30(12):178-179.

[3]工信部.关于建立工业节能减排信息监测系统的通知[J].中国有色建设,2011,12(2):106-107.

[4]张霄.关于电子信息工程的现代化技术的探讨[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1,11(23):108.

电工电子技术的重要性篇7

关键词:机械电子工程;现状;发展趋势

引言:

机械电子工程是一门以计算机为基础,多种技术相结合的综合性的学科,也被称为机电一体化技术。它是社会技术高度发展的产物,是社会发展进步的一个重要标志。伴随着机械电子工程行业的深入发展,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国际竞争力也越来越大,在促进社会发展和提高人们生活水平质量方面都起到无可替代的作用。但在机械电子工程行业全面的发展和壮大的过程中任然存在着一些列的问题,影响着它健康、有序的发展。

一、我国机械电子工程行业发展的现状

我国机械电子工程行业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支柱,它作为社会经济和技术高度发展下的产物,是衡量我国对外贸易和国际影响力的一个重要的标志。近年来,机械电子工程行业的全面发展,涉及到我国各个行业领域,成为了我国国家政策和重点扶植的行业。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更是为我国的机械电子工程行业提供了发展机遇,带动了我国对外贸易总值,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随着我国机电系统的逐步成熟和稳定,在发展和壮大的过程中,更加的多元化,发展方面更加明确,在促进国民经济和对外发展方面都具有巨大的影响。机械电子工程行业的快速发展,技术的不断进步,使我国机械电子工程行业在国际中的竞争力也在不断提升,据数据显示,我国的对外出口机电产品正在逐年的增加,出口总额不断的提升,使我国成为机电出口产品的大国之一,为我国机电行业的提供了更多的发展空间和更广阔的发展市场。

二、我国机械电子工程行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行业的关联度减低。我国的机电业发展市场集中,产品结构单一,使机电产品在发展中存在很大的风险性,容易受到影响和波动,特别是从长远的发展角度而言,市场和结构的单一都不利于行业的发展和创新,久而久之,也会导致其国际竞争力的降低。第二,自主创新能力欠缺。我国机电行业以大中型企业为研发主体,但这些企业对于自主创新和产品的研发重视度不够,对于资金的投入不够,使行业发展确定资金保障和创新基础。第三,人才的缺乏。受我国机械电子工程行业发展时间限制,在人才的培养和利用上还存在着很大的问题,人才的缺乏将会直接导致行业发展局限性。人才在机械电子工程行业中是主导者也是实施者,是技术的研发者和创新意识的构造者,对于产业的发展起着觉得性的作用。机械电子工程行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各个方面都需要人才的参与,人才是保障其行业持续、稳定发展的基本因素,对于提高产业发展技术,促进产业市场竞争力的提高都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我国机械电子工程行业未来发展的趋势

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的机械电子工程行业的发展也取得了长足性的进步,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在未来发展中重视专业深度的培养,摆脱发展的局限性和单一性,积极的培养复合型的人才,为机械电子工程行业在未来的技术发展和科学研究中提供更多的人才支撑,以适合未来对机械电子工程行业发展的需求,满足市场的变化,提高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国际市场的竞争力。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深入发展和广泛应用,带动了机械电子工程行业的发展,促进了电子工程行业向智能化发展方向的转变。科学技术作为电子工程行业发展创新的根本,在发展中,将计算机网络技术与电子技术相融合,成为了机械电子工程行业在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机械电子工程是机械技术和电子技术的结合,在改变了传统的机械技术生产模式的同时,将虚拟的电子技术应用在生产中,带动了生产的发展,在社会经济发展和人们日常生活中都具有重要的影响。机械电子工程行业作为国民支柱行业,在未来发展中具有更多的可能性和发展空间,这就要求我国在发展机械电子工程行业过程中,要加大技术的研发,解决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有效提高机械电子技术的制造水平。结束语:我国机械电子工程行业的发展经过了多个发展阶段,在不断的摸索和探究中,不断的壮大和发展,逐渐成为了影响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的因素。机械电子行业作为时展下的产物,具有相当乐观的发展情景。在未来的发展要加强技术的创新和突破,加强对人才培养,提高产业的关联度,提高机械电子技术水平,促进机械电子工程行业持续、稳定、高质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孙建民;机械电子技术的发展及其对产业的作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年23期.

电工电子技术的重要性篇8

关键词:电力系统;电子电工;网络优化技术;应用

在当今社会,人们的要求越来越高,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改进与完善,人们开始对电能的利用率情况有所关注,在中国科学技术飞快发展的时代下,电力系统也在不断完善与进步,电力系统中的电子电工技术和网络化技术也是非常重要的环节,所以,国家需要引先进的电子电工技术和网络化技术,从而,有效提高电能的现代化发展与智能化发展,更大一步加强电力系统运行的利用效率。

1在电力系统中电子电工技术特点

伴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进步与发展,人们的高要求对电子技术和新型电子设备的改进与完善起到帮助作用,能够有效的运用到电子产品研发、电力系统改进等各个方面中去,进而对电力系统发展有较大的帮助。

1.1集成化

电子电工技术中的集成化在电力系统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特点之一,电子电工技术在电力系统中使用的零部件和以前不大相同,所有零部件都是单独个体,而且需要把所有机械上的零部件互相组合在一起,最后集中在一个基片上,从而能够快速的提高电力系统的集成化[1]。

1.2高频化

在电力系统中,电子电工技术的集成化非常高,所有相关零部件都是集中在一个点上,因此,电子电工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利用率能明显的提高,从而突出电子电工技术在电力系统中高频化特点,对电力系统中的高频化起到显著的成效。

1.3全控化

在电力系统中,全控化是指半控性的晶管被新型的电子器件所代替的一种技术特点。在电力系统中这是一项极其有效的发展过程,并为新型的电子器件代替以前的电子元件提供了有效的改进措施与方法,在复杂的电力系统中,改进线路设计能提高全控化,能够有效提高电力系统的运作效率[2]。

2解析与作用

电力系统中的电子电工技术需要适应社会的发展,从而作出相对应的改进措施与完善体系。

2.1有效提高电能利用率

电子电工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使用,应该根据社会发展、适应时代潮流,有效的促进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从而实现长远的目标,还能为电力系统的使用情况进行有效的提高。

2.2实现机械技术、信息通讯技术的发展

高科技不断在我国市场创新与发展,有效的促进了电力系统中电子电工技术的完善,并实现自动控制机器化。其作为互联网和机器设备的连接线,能够促进电力系统利用互联网技术的有效实施,有效提供技术的支持。

2.3电力系统的发展方向

电力系统中电子电工技术的运用先进的变频技术,使机械设备和所用的精密仪器明显减少,要想使系统的速度有明显的提高,就必须让相关人员作出努力,加强改进措施,从而提高系统效率,使电力系统能正常运转。还要对机器上主要零件的使用情况更加明确,使机械上主要零件运行更加稳定与高效,从而有效提升电力系统的高频、变频的发展方向。

3应用分析

当今社会对电子电工设备的应用已经很广泛,如果直接把电子电工技术与网络化技术联系在一起会出现问题,所以应该促进现代通讯技术的实施,有效帮助了电子电工技术与网络化技术联系在一起的问题。在通讯网络技术的实施下,能够有效调配通讯网络中的电子设备进行有效运行。网络化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运用,能够为电力系统带来了许多方便,计算机与网络化技术在电力系统中起到主要正作用,其应用的技术分为三个方面,例如:能量路由器、标准操作系统和功能接口等。

3.1发电环节中的电子电工应用

发电环节在电力系统中具有复杂性、多样性,把电子电工技术应用到发电过程中,能提高发电的效率,电力系统在发电设备中具有多样化、复杂性,在电子电工技术的使用过程中,电力设备运行应该能够提高积极作用,对有效的、科学的控制规律起到积极、有效的作用,大大提高了电力系统的工作与安全性,能够为电力系统中的电子电工技术与网络化技术奠定基础[3]。

3.2输电环节技术应用

电子电工技术经常在输电环节中运用,同时也是电力系统中非常重要的环节,电子电工技术和网络化技术对电力系统的损耗也很大,在电力系统中的节约能源方面也能表现出来,电力系统输电过程中,主要通过高压直流输电技术、柔流电输电技术以及静止无功补偿器等方面对电子电工技术进行输电,在变流设备的应用下,能够完成长距离输电,还能够有效的为电厂降低成本,保证输电过程中的安全性以及稳定性。另外,在对高压交流输电技术应用中,把有弹性补偿技术运用在输电环节,会对输电效率进行快速提升,因此,改善如今的电力系统就能够实现最大化的利用率[4]。

3.3配电环节技术应用

电力系统中的配电环节是防护电子电工技术的重要环节,能够确保电力系统的稳定、安全运行,就要严格把控电能的质量问题,但是在电力系统中电子电工技术和网络化技术的应用内,能有效保证电能的质量问题,还能够保证电压等相关问题,进而保证电力系统的使用不会出现安全问题[5]。

4结束语

在我国电力系统不断发展的前景下,电子电工技术与网路化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运用也会更好的发展,但是,目前我国电力系统与其他国家相比还是有许多缺陷,中国是能源利用大国,在电力系统方面必须跟紧世界的步伐,引进外国先进的电力系统技术,把电力系统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相结合起来,加大对电子电工技术与网路化技术的研究与完善,从而促进国家电力系统的有效发展,并为实现国家化而作出努力。

参考文献

[1]朱浩学.电力系统中电子电工技术及网络化技术的应用[J].山东工业技术,2016(22):190..

[2]马建挺.电子电工技术在电力系统的应用与探究[J].科技尚品,2016(5):78.[3]朱丹红.电子电工技术在电力系统的应用与探究[J].河南科技,2015(22):125.

电工电子技术的重要性篇9

关键词:工业工程;电子技术;应用

1、前言

伴随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现代技术融入到各行业之中,在改善民生、推动国民经济建设进程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我国工业化社会发展进程中,工业生产始终占据主导,是现代事业的核心基础。在历史因素影响下,我国现代工业水平始终同国外发达国家存在一定差距。虽然经历改革开放,工业工程领域实现了快速腾飞,然而要缩短差距,仍旧需要经历长期的探索与努力。工业建设领域,自动化管控十分必要,其成为提升综合国力的重要职称。电子技术是推动自动化控制发展完善的重要技术,为实现工业自动化,我们需要由电子技术层面入手,方能取得更大的进步与提升。

2、电子技术内涵与特征

2.1电子技术内涵

电子技术伴随科技的发展成熟形成了自成一脉的学科,由于符合经济规律与市场需要,因而一经研发便获取了迅猛快速的更新发展。计算机系统技术便是该领域的伟大发明,实现了数学以及机械领域的全面融合,其代表着自动化功能的实现。电子技术虽然只有百余年的发展历史,却经历了数次创新改革,实现了一次又一次的突破与飞跃。电子技术以电子元器件为基础发挥各项功能,因此后者属性、工艺较大的影响着电子技术水平。起初阶段,设备水平有限,较多电子技术功能的实现仅仅是理论上的可能,无法在工业生产中实现广泛应用。即便如此,电子技术内在优势也逐步受到人们重视,加之电子元器件的不断改进优化,电子技术最终在工业工程中实现了越发广泛的服务与应用。

2.2电子技术特征

电子技术核心特征在于智能化以及自动化,其应用服务需要借助智能芯片等工具完成。工业生产进程中,应用电子技术手段对提升日常工作效率极为有利。正是由于充分认识到电子技术这一特征,使有关经营管理人员以及技术员工更加重视电子技术,投入了较多的资源用于开发研究。另外,工业工程领域,电子技术加工生产精度也逐步提升,产品结构则变得更加复杂,因此不适宜应用传统生产模式。例如,新型半导体生产技术突破了纳米级,该精度则是人工机械生产无可匹敌的,因此要通过电子技术构建精密系统完成原料加工。

3、电子技术发展

当前,电子技术逐步在工业工程领域实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甚至在世界各国各个领域均能捕捉电子技术的影子。伴随市场竞争的不断激烈,可显著提升生产力的电子技术受到越来越多企业管理者的认可与拥护,因此其逐步发展为市场之中一项主流技术。现代社会中,电能始终是主要的能源之一,其应用服务范畴涉及到社会生产建设、大众日常生活等各个层面,这为电子技术服务应用开创了更宽阔的空间。未来,工业工程中,电子技术应用范畴还将持续扩充,由自身技术产业渐渐涉足临近产业链,继而遍布整体工业生产以及制造行业。电子技术作为一项基础学科,其更新域完善无疑对现代科学技术形成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伴随通信技术以及电子技术领域融合应用的不断深化,使越来越多通信领域的瓶颈问题均需要借助电子技术应对。计算机领域也是一样,其同电子技术的广泛融合,推动了软件系统、单片机远程处理技术的持续更新发展。社会的向前进步,尤其是智能化原理的诞生,为电子技术发展引领了方向,同时也对其提出了高标准要求。电子技术要不断完成自我突破,方能在更高层次激发自身核心功能,进而占据更广阔的市场空间。由此我们不难看出,电子技术今后的发展前景尤为广阔,其创造的经济效益以及社会效益无疑是令人瞩目的。

4、工业工程中电子技术应用

工业工程中电子技术应用主要包含两个层面,即工业控制应用以及工程管理应用。伴随越来越多电子技术的丰富应用,令自动化管理、智能化操控以及信息化工作变成可能。国外发达国家综合生产力的持续提升同广泛引入自动化控制系统密切相关。我国当前,自动化技术应用仍旧停留在初级阶段,相关的产业系统、制度建设、人力资源培养等配套系统还没有全面建成,然而通过多年的发展也实现了阶段性进步。依照企业实践生产状况,依据科学合理的设计方案,应用对应性电子元器件创建一个体系,完整覆盖企业生产建设各个流程,可最终完成对企业生产建设工艺流程的高效管控,进而显著提升实践生产效率。工业工程管理进程中,有效融合电子技术、信息系统、网络平台、计算机技术手段,可完成企业之中各类管理节点的互相通信,各项复杂指令则可实现高效传输以及准确反馈,进而可将企业丰富管理活动囊括到科学控制范畴中。工业管理领域电子技术应用涉及硬件以及软件系统两类,应用环节应依照上述两个层面特征组织针对性规划,方能令其功能价值最大化发挥出来。

5、结语

总之,电子技术历经百余年的发展,逐步迈向了成熟时期,在较多行业领域均实现了广泛应用,同时创建了自身无法动摇的控制地位。从当前来说,自动化管理以及智能化应用成为电子技术未来发展的主体目标。当下,我国正值持续推动工业现代化发展建设的重要时期,电子技术应用发展水平直接关系现代化事业的建设实效性以及科学性。为此,电子技术领域,科研人员应全面意识到此项技术在我国建设发展进程中的核心功能,了解我国同发达国家在该项技术层面存在的差距与不足,进而牟足全力推动我国电子技术的快速、科学发展。我们相信,只要持续不懈的奋斗、加强协同合作,我国电子技术发展势必迎接更大的辉煌。

参考文献:

[1]王德权.探索电子技术在工程领域的应用[J].科技与企业,2013(05).

[2]刘冉.电子技术在工程领域的应用探索[J].科技创业家,2012(22).

[3]王友强,张安成.机械电子技术的发展及其对产业的影响[J].消费电子,2014(24).

电工电子技术的重要性篇10

【关键词】电工电子技术课程建设课程定位教学理念

【abstract】thereisaproblemneedtobesolvedthatnon-electronicprofessionalstudentshavenostronginterestsandclearobjectivesduringthestudyingofelectrotechnology.thispaperdiscussestheorientationofelectrotechnologylectureinengineeringcoursesinuniversitiesandputsforwardtoa“major-oriented”teachingconcept.Basedonthese,teachingcontentsandteachingmodelsarereformed.andpracticeteachingimprovedtohighlyintegratewithstudents’major.theteachingpracticeshowsthatthemethodiseffectivetoimprovelearningfunandinnovativepracticeabilityofstudents.

【Keywords】electrotechnology;Courseconstruction;Courseorientation;teachingphilosophy

【基金项目】山东科技大学机械电子工程学院名校基金资助项目(mx20130220)。

【中图分类号】G64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0-0243-02

1.引言

电工电子技术是非电类专业的基础课程,由于本课程与各专业后续课程联系不够紧密,致使部分学生认为该课程学习是无用的,从而导致学生在电工电子技术课堂学习中存在消极和抵触的心里,极大地影响了学习效果。此外,从学生的培养目标和知识结构来看,旧的课程体系也不适应新时代的要求。因此,迫切需要对该课程重新进行定位。

电工电子技术的教育改革研究一直是国内外工科教育中颇受重视的领域,也已取得了不少研究成果。美国著名电子学教材作者DavidS.C.t曾撰文探讨改革电工电子技术的实验设备;ieee高级会员JuanJ.R曾撰文分析了当前工业电子技术教育模式的发展趋势。华中科技大学的李n浩等对电工电子技术课程内容、教材和作业等方面提出了改革建议;清华大学的童诗白曾撰文分析了美国电子技术课程的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和教材建设等内容。但是已有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课程内容变革、教材建设、实验改革等方面,鲜有就当今工业和社会信息化、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的全新形式下,如何提高电工电子技术在工科非电类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如何将电工电子及时融合到各工科专业知识结构与工程实践等方面的研究。

本文探讨研究以课程定位、知识重构为驱动,以面向工程实践为课程导向,以融入专业、服务于专业为最终目标的非电类专业电工电子技术课程建设与改革方案。

2.专业导向的课程建设

据前期调查中发现,部分师生认为非电类工科学生学完电工电子技术后,没有后续课程,光打基础也没有落实到专业应用上,学习该课程是无用的。针对上述问题,结合我校各开课专业的特点,对课程重新进行了定位,精心设计了课程内容,改进了教学实践环节,进行了以专业为导向的电工电子技术课程建设。

(1)重新定位非电类专业电工电子技术课程

传统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的定位为非电类专业的一门必修的技术基础课程,其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掌握电工电子技术方面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计算能力、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备初步的科学实验能力。上述课程定位与各专业培养方案联系不够紧密,学生普遍感觉该课程学习目标不明确。

经过与长期从事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教学与实践的教师们深入探讨以及不断在教学中的实践验证,最终确立了适合时代需求和教学实际的非电类电工电子技术课程定位:使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获得电工电子技术方面的必要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利用所掌握的电工电子技术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以及当前电子电路的集成技术解决本专业的实际问题;了解电工电子技术的最新发展概况,为今后的深入学习以及开展跟本专业有关的工程技术数字化、电子化和自动化方面的研究打下一定的基础。

重新定位的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更加符合专业培养目标和教学实际,让学生更加清楚地认识到电工电子技术对于自己所学和日后所从事的专业的重要意义。通过学生反馈,新的课程定位让他们更加明确了学习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的重要性,学习积极性进一步增强。

(2)以课程定位为指导,精心设计课程内容

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是一门涉及较多知识的综合性课程,包括电路、模电、数电、电机、供电、pLC等内容,对老师的知识基础要求较高,同时加上非电类专业学时较少(约为7090学时),因此需要对课程内容进行精心选择。在此,以课程定位为指导思想对课程内容进行精心选择:保证基础知识足够用;删减器件内部细节问题的定量分析计算;加强更具备实用性的系统外部特性讲解,如电机、电器、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外部特性等;增加先进内容和当前流行技术,如eDa技术、通信技术、pLC技术、物联网技术、云技术等最新的技术与行业应用简介。同时,也为适应各专业不同学习要求,将电工电子技术教学内容设置为基本模块和可选模块,如图1所示。根据各专业培养目标的差异,教师可有效地配置各教学内容。

通过课程内容的选择和设计,保证了课堂知识的实用性和发展性,为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了驱动力。通过对该课程内容的精心选择和优化设计,老师的上课积极性明显增加,学生学习兴趣明显增强,学生学习成绩较以往也有很大程度提高(不及格率降低了约10%)。

(3)改进和设计工程实践教学,融入学生所学专业知识,落实课程定位

实践教学也是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教学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通过实践教学,一方面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另一方面加强理论联系实际,所以实践教学是使学生由“被动学”到“主动用”的重要过程,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由于种种原因,大多数高校电工电子技术的基础实验基本以“验证性”实验为主,仅有少部分学生能通过参加各种课外活动和竞赛活动来进一步提升自己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这对于提高整体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无疑是非常不利的。为了使学生认识到电工电子技术对所学专业的重要意义,必须使课程的实践环节与其专业工程实践紧密结合起来。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电工电子技术在机械、冶金、化工等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多。在课程实践教学中,结合各专业特点,以专业应用为背景将电路功能与实际应用结合起来。如对机械类学生进行电器控制方面的教学实践时,就可以从工厂实际的机械设备引入,如机床工作台的往返运转、升降机的控制等,进而引入电动机的正反转控制系统。然后从系统角度分析相关电路的功能、组成以及设计等问题。这样的实践教学,一方面改变了传统的单纯讲授知识、课程知识与专业应用脱节的问题,另一方面也使学生认识到所学知识的用途,从而才能更好地学习电工电子技术。

此外,还积极鼓励和引导非电类专业学生参加各类比赛,如机电产品大赛、挑战杯、电子竞赛等,曾获得山东省机电产品大赛、山东省机器人大赛等多项奖项。这些积极参与科技创新实践的学生,在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的学习积极性方面也起到良好的正面引导作用。

3.结论

电工电子技术是工科非电类专业的重要课程,目前正面临着知识更新和教学改革的紧迫任务。本文结合我校电工电子技术课程建设的需要,重新定位了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的性质和内容,确立以“专业为导向”的课程建设模式,改善课堂授课内容结构,以专业应用为导向将工程应用实例融入到课程教学中。从实践效果看,本科生的学习兴趣浓厚、课堂气氛热烈,对学生的调查显示学习兴趣度与以往相比也有较多程度提高。这些教学措施的应用与教学模式的改革对促进电工电子技术的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培养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秦曾煌.电工学(第7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2]王江华.多措施并举激发学生对电工课的学习兴趣[J].装备制造技术.2009,06:203-204.

[3]王鹏,敬伟,兀伟.提高学生对“电工学”课程的学习兴趣[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12,(34):53-54.

[4]职燕.电工电子学在非电专业教学中的改革与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4,33:56+64.

[5]谢泽会,邓玮,方洁,王延峰.增强大学生电工电子技术能力的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2013,36:133-134.

[6]徐晓冰,王建平,戴雷,马红杰,邓凡李.优化教学过程,加强能力培养,构建电工电子实践教学体系[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2:99-102.

[7]邓开连,张永芳,谢业超.非电类电工电子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14,02:91-93.

[8]雷大军,黄铁铁,姚敏,曾晓华,董辉.应用型本科电工电子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4,08:178-18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