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如何进行阅读教学指导十篇如何进行阅读教学指导十篇

如何进行阅读教学指导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3:52:31

如何进行阅读教学指导篇1

一、激发兴趣,促成阅读

1.巧妙地用故事悬念诱发阅读兴趣所谓故事,人人都爱听,尤其是从小就伴着奶奶的童谣长大的孩子,一听到老师说要讲故事,个个精神抖擞,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迫不及待地想一听为快。随着教师声情并茂,娓娓道来,被激化,被渲染了的故事情节早已把孩子们带入了一个或有趣,或惊险,或奇特,或令人感动、悬念百出的情感世界里。正当孩子们津津垂听、情感交跌,期待真相大白结局之际,教师嘎然收声无不动容地告之孩子:故事情节交错复杂,后面的可更精彩呢,欲知后事,请自读原文。此时教师不失时机地向学生推荐出相关的读物。

2.畅谈读书感受激发兴趣教师要经常讲述自己阅读读物后的收获和体会,用现身说法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使孩子气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与此同时有计划有目的地搜集一些关于读书的名言,进行评说、欣赏;讲述名人读书成才的故事,进行对比、教育,从而激起学生对读书人的崇拜,对书的渴望,形成与书本交朋友的强烈意向。这样学生就会在课余时间主动地进行广泛的阅读尝试。

3.学会写梗概激发阅读欲望我们要经常有目的、有计划地向学生介绍一些书中人物、内容梗概或精彩片断,激发学生“欲知详情,请看原文”的欲望。如教学《开天地》后,教师可介绍《女娲补天》;结合《草船借箭》的教学,教师可出示《三国演义》和《中化上下五千年》(儿童版)介绍书中部分精彩内容的梗概。这样学生就会被兴趣所推动,纷纷要求借书阅读,在读中去感受名著的魅力,和灿烂文化的艺术所在。实践证明,只有培养了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学生才会变“要我读”为“我要读”。

二、教给方法,指导阅读

1.选读法这种方法的运用一般是根据学生在课内学习或写作上的某种需要,有选择地阅读有关书报的有关篇章或有关部分,以便学以致用。如学习了《鲸》之类的课文后,指导学生去图书馆借阅相关的资料,再选择自己所需要的部分摘抄,以培养学生摘录资料和运用资料的能力。同时也丰富了语言积累,提高了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2.精读法就是对书报上的某些重点文章,集中精力,逐字逐句由表及里精思熟读的阅读方法。元代程端礼说:“每句先逐字训之,然后通解一句之意,又通解一章之意,相接连作去,明理演文,一举两得。”这是传统的三步精读法。它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最主要最基本的手段。有的文章语言隽永,引经据典,情节生动。教师可以利用这些作品为依据,指导学生精读,要求学生全身心投入,调动多种感官,做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边读、边想、边批注,逐渐养成认真读书的好习惯。

3.速读法就是对所读的书报,不发音、不辨读、不转移视线,而是快速地观其概貌。这就要求学生在快速的浏览中,要集中注意力,做出快速的信息处理和消化。我国古代有“好古敏求”“读书十行俱下”之说,可见早就提倡速读能力。利用速读法,可以做到用最少的时间获取尽量多的信息。当今科学突飞猛进,生活日新月异,人们的生活水平和节奏也随之加快,这必然要求我们的工作讲质量讲时效。如果我们的学生只会字斟句酌地读书,很难适应社会的飞速发展的需求。因此教会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需要,采用速读法不失为一种明智的选择。

4.摘录批注法就是在阅读过程中根据自己的需要将有关的词、句、段乃至全篇原文摘抄下来,或对阅读的重点、难点部分划记号,作注释,写评语。俗话说:“不动笔墨不读书。”文章中富有教育意义的警句格言、精彩生动的词句、段落,可以摘录下来,储存在自己设立的“词库”中,为以后的作文准备丰富的语言积累。同时还可以对自己订阅的报刊杂志,将好文章剪裁下来,粘贴到自己的读书笔记中。读与思并存,思与读相随。在阅读的过程中,要学着用自己的阅历和知识去审视、对比、评判书中的内容,并及时记下自己读书的感受。总之读书要做到“手脑并用”,阅读才将会变得更精彩、更有实效。

三、激励先进,坚持阅读

课外阅读的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如果不及时检查督促,容易自流。为了激发学生持久的兴趣,提高阅读质量,把该项活动引向深入,每学期应进行若干次定期和不定期的阅读检查、评比。对课外阅读取得一定成绩的学生,教师要及时地鼓励,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当学生在获得成功后,更会大量的广泛的阅读,良好的读书习惯也就随之形成。同时个人的进步往往又是同学们效仿的范例,这样班里就会形成浓厚的课外阅读氛围,其意义也就更加深远了。

如何进行阅读教学指导篇2

(一)要把朗读贯穿于阅读教学论文的始终。教师要把熟读每篇课文作为教学论文的基本要求,让学生读得琅琅上口,达到正确地读、流利地读这一基本要求。通常情况下,阅读课可分为三个步骤:

①初读。通读全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理清课文脉络。

②细读,要抓住重点句段,寓分析于朗读中,以指导朗读进行分析。

③精读。即品评语感,欣赏课文精华。如《草原》第一段所描绘的是一幅辽阔壮丽的蒙古草原美景,读来琅琅上口,读后令人兴奋,余味无穷。像这类课文,教师不必多讲,而应让学生反复诵读、吟味,与作者产生共鸣,学生在评品、欣赏中,情感得以升华。

如何进行阅读教学指导篇3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今天我将给大家呈现一节图书馆阅读指导课。首先将我校的阅读指导课总体方案介绍给大家:

一、指导思想

“与经典同行,用生命读书”是我校图书馆阅读指导课的指导思想。阅读的根本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构建其高尚而充实的精神世界,让学生在不断的阅读中知识得以积累、能力得以提高、心灵得以净化,努力把学生培养成一个终身爱国、爱学习的人,是我校不可推卸的责任。

二、基本要求

1.阅读指导课应实现对学生阅读兴趣的激发。通过课内精选出来的小部分内容,来激发学生阅读的愿望,从而让学生能顺着课内的这“冰山一角”去寻找更多的内容来进行阅读。

2.阅读指导课更应该实现对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例如,如何选择阅读内容,如何读一本书,如何浏览,如何精读,如何吸取书中的精华,如何批注、写读书笔记进行阅读积累等等。

3.阅读指导课应成为连接课内与课外的纽带和桥梁。通过阅读指导,将阅读由课内延伸到课外,拓展到课外,从而实现课内外阅读相互依靠、相互促进的密切联系,实现学生阅读的深度与广度的有机统一。

三、基本做法

1.阅读指导每学期要有方案,有计划,有统一的安排。阅读指导课要有详细实用的教案。每周一节阅读指导课,由语文老师负责。

2.对于各册课本中涉及到的名著,各年级要集体备课、精雕细琢,每位教师每学期要上一节以名著导读为内容的阅读指导示范课,以供集体教研、改进提高。

3.对于课本中推荐的名著,教师要保证时间,图书馆要保证一定册数的图书,让每个学生在相应的学期读完原著。

4.各教师还要针对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阅读课本推荐名著之外的内容。推荐课外读物做到两个统一,结合学生年龄特点在统一的时间阅读统一的书籍,即便与检查又便于学生交流,提高阅读质量。

5.开展多项活动,加强阅读交流

如:(1)故事会(2)主题班会(3)知识竞赛(4)手抄报展览(5)演讲比赛(6)表彰会等等。

如何进行阅读教学指导篇4

一、为学困生营造良好的班级读书氛围 

我国著名的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曾经指出,与监督相比,熏染的力量更大,当一个人好学的时候,就能够带动起身边很多的人热爱学习。所以对于初中语文特困生而言,教师要努力为其营造出良好的班级读书氛围,从而带动特困生热爱读书,不断提高语文素养。首先,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要鼓励学困生多接触课外书,例如一些童话、寓言以及趣味小故事等,使其在阅读的过程中体会到其中的乐趣,从而使其对课外书产生浓厚的阅读兴趣。在每节语文课上课之前,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五分钟的演讲活动,演讲内容设定为学生曾经读过的课外书中的文章,让学生谈谈个人在阅读后的收获以及感受。教师要让所有的学生都参与到演讲活动当中,可以采取轮流的方式组织学生开展演讲活动。这样,在十分浓厚的班级阅读氛围中,学困生就能够很容易产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并逐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积极主动地进行课外阅读。而且这样可以使得学困生在课外阅读过程中,懂得更多道理,学会更多的语文知识,从而不断提高个人的语文素养与阅读能力。 

二、教师要科学有效地指导学困生进行阅读 

每一位初中语文教师都要结合学生的自身情况与教学的实际状况,借助于多种方法与渠道,例如交谈以及课外阅读等方式,对学生进行深入地观察与了解,从而掌握每一位学困生的个人爱好与兴趣,并且要了解其内心的真实想法与最关注的事情,然后才能有针对性地向学生介绍其喜爱的书籍。与此同时,在阅读过程中教师要及时地鼓励与引导学生将自己对文章的观点以及看法表述出来,帮助学困生更深刻地了解文章内容与主题。除此以外,教师要指导学生如何更加科学有效地进行阅读。例如在学生进行阅读之前,教师要根据文章内容提出一些问题,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阅读,这样学生就能够更加深入地领会文章内涵,逐渐感受到阅读的乐趣,渐渐开始喜欢阅读。在此过程中,教师要重点关注学困生的阅读情况,及时地对其进行引导与指点。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回答,鼓励其大胆地讲出自己的想法,并允许其他学生提出异议。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保证所有的学生都参加讨论,尤其是要特别关注学困生的讨论情况。在班级激烈的讨论过程中,可以帮助学困生积极地思考,提高其对学习的兴趣。对于学困生的回答,教师要给予及时的鼓励,从而不断提高学困生的自信心,提高其积极参与的热情。 

三、家长支持,指导学困生进行阅读 

如何进行阅读教学指导篇5

关键词:大班;阅读软环境;指导策略

一、问题的提出

阅读除了良好的物质硬环境,还需要有放松舒适的心理环境,即阅读软环境。北京师范大学学前教育系何亚柳指出:幼儿阅读环境可分为家庭阅读环境和在园阅读环境,它们同时包括显性的物质环境和隐性的心理环境。隐性的心理环境主要表现为教师态度、师生关系、家长态度、亲子关系所构成的人际环境等。因此阅读软环境是存在于家庭和幼儿园两个地点,教师态度、师幼互动、家长态度、亲子关系、阅读指导方法等软性环境。

目前阅读被称为“终身学习的基础,基础教育的灵魂”,所以为幼儿提供一个良好的阅读软环境,提高幼儿的阅读水平是十分必要的。

二、大班阅读软环境的现状分析

(一)家庭阅读软环境的研究结果与分析

笔者对三个幼儿园6个大班共计204位家长发放调查问卷,对6个班的12名教师进行访谈,研究结果分析如下:

1.家中陪伴幼儿阅读的家长身份情况

在调查中发现,在家进行阅读指导的家长主要为妈妈,且学历层次较高,大专及大学本科层次的家长所占比例高达50%,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在家庭早期阅读中虽然父亲因工作、自身性格语言特点等因素,很少参与到幼儿的阅读活动中,仅有25%,但幼儿的阅读活动主要指导者仍是其父母,这就为阅读活动提供了良好的前提条件。

2.家长的购书观念

从调查中可以得出,87.5%的家长认为经常购买图书,可以丰富幼儿的知识,提高幼儿的阅读水平,促进幼儿的发展。62.5%的家长也会根据幼儿的喜好购买图书,这样就能够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这些都是构建良好家庭阅读软环境的基础。

除此之外,家长的阅读指导活动也对学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问卷的开放式问题中,多数家长都认为阅读活动可以让幼儿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兴趣,也可以帮助幼儿培养审美、想象以及自我管理能力等等,也有少部分家长认为阅读最重要的作用可以让幼儿识字,帮助幼儿进入小学的学习。

(二)幼儿园阅读软环境的研究结果与分析

1.教师阅读的教育意识缺失

教师没有意识到早期阅读教育是时时、处处存在于幼儿园教育教学之中的,没有意识到“阅读无处不在,时时、处处皆可阅读”。除了在区角活动时,幼儿会自发地去图书区阅读以外,其他幼儿阅读的时间基本都发生在过渡环节,这时教师就不能给予相应的指导。

2.教师阅读指导能力的缺失

教师在进行阅读活动时,重视以讲故事、朗诵散文诗歌等为内容开展的正规语言活动,而容易忽视幼儿的自主阅读。即使能够抓住幼儿的兴趣点,却不知道怎样组织阅读活动能最大限度地促进幼儿阅读能力的最佳发展,也不知如何更好地进行阅读指导以及如何评价阅读教育效果等。

3.教师不能有效帮助家长科学指导幼儿阅读

在一日环节中,教师与家长见面就是入园和离园的时间,都是家长忙着上班,老师忙于送孩子的时候,很难有十分连续的时间让教师专门对家庭阅读活动进行指导,即使教师在家长园地粘贴了类似的文章,也很少有家长能耐心阅读,或真正领悟文章的真谛。

总体来说,在幼儿园阅读软环境上,教师对阅读重视程度不高,没有较强的阅读指导能力,不能组织有效的阅读活动。

三、大班家园共建阅读软环境的指导策略

通过以上分析,发现幼儿的阅读环境虽然有很多有利因素,例如家长素质高、较重视阅读等,但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改进。因此,幼儿园和家长应紧密配合,做到以下方面:

(一)改善家庭阅读软环境

1.树立正确的家庭阅读态度

家长要以积极的态度对待幼儿的阅读行为,家长需要对大班幼儿的阅读行为表示关注和赞赏,并关注大班幼儿的需要,购买适合幼儿的书籍,注意每天为幼儿提供阅读的时间,并积极参与进行阅读指导,组织有效的阅读活动。家长的关注有利于幼儿对阅读保持持久的兴趣和进一步阅读的积极性,使他们养成经常“阅读图书”的习惯。

2.树立正确的家庭阅读指导观念,使用有效的指导方法

家庭阅读活动首要任务是培养幼儿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因此父母要培养幼儿的阅读能力,首先要善于利用孩子的心理特点,把阅读活动建立在他们感兴趣的基础上,使其喜爱阅读活动,产生积极的阅读态度,这是指导幼儿阅读的关键。

3.营造轻松的家庭阅读心理氛围

对于即将升入小学的大班幼儿,许多家长都希望幼儿通过阅读进行识字,闲暇时还会与朋友们的孩子进行比较谁家的孩子识字多,这都给幼儿的阅读活动带来了无形的压力。因此家长要创设一种良好的阅读气氛,让幼儿在宽松自由的气氛、心理平等舒适的环境中进行阅读活动。同时家长要以幼儿为主体进行阅读互动、游戏延伸和平等交流,营造开放、宽松的阅读软环境。

(二)打造优质班级阅读软环境

1.树立教师阅读活动新观念

无论在正常的语言教育活动或区角阅读活动中,教师应有角色转变的意识,在教育实践中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交给孩子,让幼儿真正地去观察图书画面,感受故事发展的情节,使幼儿成为阅读活动的主人,真正拥有自主阅读的大空间,能够通过自身的探索阅读和思考,从而获得感知体验,真正获得活动的乐趣。

2.提高教师阅读指导能力

教师应通过图书阅读、日常阅读、表演活动等多元阅读方式,有效引导幼儿在与书籍、同伴、成人的互动中习得基本的阅读方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逐步形成自主阅读能力;应运用阅读书籍、观看表演、制作图书、创编剧本、参与游戏等多种教育组织方式,引导幼儿将口头语言与书面语言、语言符号与美术符号、音乐符号等进行有效结合,增强幼儿对书面语言的敏感性,实现幼儿阅读素质的全面发展。

(三)幼儿园合理利用空间环境,加强阅读教育意识

幼儿园对阅读活动的重视程度直接影响着教师、家长对阅读的重视程度。幼儿园可利用有限的开放空间,打造开放式的阅读环境,例如在走廊上展示有意义的绘本,在户外墙壁上展示幼儿自制的图书等等,这样不仅为幼儿提供了阅读的机会,让幼儿在入离园、户外活动或午间散步时可以与爸爸妈妈、老师、小朋友随意阅读、讲述,同时加强了家长、教师的阅读意识,也为家长、教师提供了一个很好的阅读指导机会,进而进行有效的亲子互动、师幼互动,从而开展一次别开生面的阅读活动。

总之,为大班幼儿创设一个良好的阅读软环境,需要家长和幼儿园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0~9岁儿童阅读环境的调查报告[J].少年儿童研究,2011(16):12.

[2]何亚柳.幼儿阅读环境现状调查[J].成功:教育,2007(3):50-51.

[3]胡彩云.浅谈幼儿园阅读环境的创设[J].时代报告,2011(8).

如何进行阅读教学指导篇6

阅读策略具有艺术性、主动性、针对性等特征,在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选择性注意策略、批判质疑策略、推理信息策略和监控理解策略。

【关键词】阅读策略;策略特征;策略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23【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009-5071(2012)02-0155-02

1问题现状

在我们语文教学的诸多内容中,阅读教学可谓是耗时最多而收效甚微的一项。作为阅读主体的学生,从小学到中学,学了那么多课文,背了那么多经典,做了那么多笔记,最终却鲜有人形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和具备独立阅读、分析文章的能力,这不能不说是语文阅读教学的失败。当前,伴随着新教材的推广和新课程标准的实施,语文界探索阅读教学新模式的声音此起彼伏,各种阅读指导方法层出不穷,但是,我们不无遗憾地看到,这些阅读指导方法并未从根本上解决阅读教学长期以来“少、慢、差、费”的状况,原因何在?笔者认为,现今的阅读指导方法依然固守在传统的阅读理论框架中,表现在:

1.1阅读指导的内容只注重如何获取文本知识,而缺少指导学生如何更新自身的认知结构、不断调整自身的阅读状况。在阅读中,学生不仅应知道方法是什么、如何运用,更重要的是应知道这种方法在什么样的语境中运用更有效。换言之,现在的阅读指导只注重阅读方法的陈述性知识,而缺少阅读方法的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

1.2阅读指导更多的是把动机、情绪、意志当作影响阅读的因素,强调从教师的角度出发,如何去激发、调动学生这些非智力因素以促进他们的阅读。而实际上,学生作为阅读的主体,在阅读中更需要学会自我激励、自我调控情绪及意志,从而取得更高的阅读效率。

1.3阅读指导内容上更多地集中在阅读个别环节的完善和改进上,只是提供一些具体的外显的方法的指导,如怎样诵读、如何分层、概括文意等。缺乏更高层次的、即从信息加工角度进行的更一般的内隐的策略指导。

2阅读策略的理论基础、定义及特征

所谓策略教学,是指通过教学提高学生对学习要求的意识,掌握和运用恰当的策略来完成学习任务,从而形成监控策略运用的能力。策略教学越来越引起了教学理论界的重视,相对于技能教学把阅读能力看成是一系列几乎高度定型的技能的机械传授和自动操练,策略教学强调策略的灵活性和主动性,主张读者自觉监控整个阅读过程,并在理解出现困难时及时作出反应、调整策略。具体而言,阅读策略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2.1艺术性。所谓“策略”,本意是指根据形势发展而制定的行动方针和斗争方式。那么阅读策略自然要求读者根据不同的文章和阅读目的,灵活地制定适合自己的认识活动计划。众所周知,认识活动都有其普遍的规则或程序,阅读策略也并不排除对规则的运用,但阅读活动又是因人而异,因文而定的。因此,那种一般性的阅读方法或技能并非阅读策略的本质特征,在阅读策略意义上的方法往往是一种富有创造性的方式方法,是独特的、新颖的。从这个意义上说,阅读策略带有艺术性特征。

2.2主动性。贯穿于学生阅读策略实质的东西是它的主动性特征。我们都知道,学生进行阅读有主动和被动之分。被动阅读往往是以死记硬背和对文本的机械解读为特征的,谈不上阅读策略;而主动阅读则非常注重阅读策略,非常重视学习者自身对阅读过程的调整和监控,把读者在阅读过程中积极主动的倾向与行为作为阅读的重要内部条件。所以主动阅读中必然有一定的策略相伴随,而阅读策略之精神实质就是它主体意识的明确和主动性的发挥。

2.3针对性。阅读策略总是在读者面对具体的文本,为解决特定的问题,把各种相关的方法和策略加以选择、比较,从而找到一种最优化的处理方式。它具有明确目的,带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操作性。而一般的技能或方法,从教学上来说,即使不是机械刻板的,也起码是一成不变地运用于所有的文章,因而很难达到对症下药的效果。

3“阅读策略”教学

既然阅读策略在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提高阅读质量方面起着如此大的作用,那么,阅读策略教学应该如何进行呢?研究表明,下面策略能有效地促进阅读理解。

3.1批判质疑策略。

在阅读中运用批判质疑策略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西方学者一直将批判思维作为创新精神的核心部分来看待,他们主张:批判思维是创新思维的动力和基础,开发人的批判思维就是开发人的创新思维。要开展批判质疑策略,应该了解关于“批判”的知识。如果没有“竞争性因果假设”(多种合情合理的假说都能解释同一事实);如果不能分清“竞争性假说”的常见类型;如果在知识上尚不能辨别“报告”(叙述那些通过调查可以得到证实的信息)、“推理”(根据真实的信息创造出新的语义信息)、“判断”(根据一定标准进行评估的结论),那么“批判质疑”在语文研究中究竟为何物,则不能不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

如何进行阅读教学指导篇7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经验总结,切身体会

随着语文教学改革的全面进行,《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初中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可见阅读教学的重要性。现在有许多学校都开设了阅读课,然而阅读课如何操作又成了困扰教师们的一个问题。阅读教学越来越没有生气和灵气,学生为何在阅读教学之后,反而越来越没有兴趣?因此,怎样上好阅读课成了教师们谈论的话题,通过多年的教学,谈一下笔者的看法:

1.进行阅读教学,要有引有导,教师的自身素质要过硬

怎样上好阅读课?一位知名的教育家说过:“对学生授之鱼,不如授之渔”。就阅读而言,教学生如何阅读?一是学生读什么书;二是教学生如何读书。这就要求教师有引导,俗语说得好“打铁还得自身硬”。如果教师文学素质不过硬,阅读量小,提高阅读课效率,只会是纸上谈兵。具有过硬的文学素养的教师才能上好阅读课、文学欣赏课,才能打动学生的心,才能精选阅读教材,适合于学生而又采取正确的指导方法。要让学生读书,只认为“开卷有益”而不对阅读教材精心筛选是不行的。教材是大杂烩,或者任由学生一时之好恶都是不行的,太盲目了。教师站在自身的角度认为是好书,就塞给学生,不去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好恶,这和“填鸭式”的教学没什么两样。采取放任自流,而缺少指导,过多指导,忽视阅读本身规律都是不可取的。只有教师不断地学习,提高自身修养,才能为学生打开阅读的大门。

2.要以人为本,张扬个性,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兴趣是人们认识活动的动力来源。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强烈的学习兴趣,能使学生的学习活动变得积极主动,从而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兴趣是最好的教师”也就是这个含义。阅读课上如果只是机械讲解,繁琐地分析,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变得思维呆滞,对所学内容渐渐失去了兴趣而厌学。因此,阅读教学要以人为本。必需尊重学生的生活体验和情感体验,尊重学生独特的生活感受。学生的个性化解读得到了提倡,学生拥有了自己的思想,就能达到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以人为本,张扬个性的教学让学生获得了学习的主动权和支配权,有了空前的学习热情,学生就自觉地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世界,用自己的体验去感觉生活,用自己独特的思维去感悟人生,把“要我读”变成“我要读”。从而也就养成了阅读的兴趣——愿读而乐读。

3.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方法和习惯,是提高阅读课质量的根本

要让学生会读书。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各种读法得心应手,有选择读书方法的习惯:要提倡学生无疑处生疑、质疑、解疑的习惯;要提倡学生合作学习、互帮互助、相互请教与讨论的习惯;要培养学生联想、想象的习惯;用心灵感悟作品;要养成学习语言的习惯,对作品中有自己喜欢的语言,能主动积累,感悟运用;要养成比较阅读的习惯,有比较,才有鉴别,才能提高。可以是不同文章之间的比较,也可是文章与生活的比较,也可是文中之情和读者主观体验的比较。更要养成不动墨,不读书的习惯,边读边思、边写、边评,标其精妙处……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读书,进入书中的角色,与主人翁同悲同喜,与作者沟通,悉悟人生,才能好读、乐读,上好阅读课。

4.要以写促读,研究性学习走进阅读教学

如何进行阅读教学指导篇8

关键词:阅读范围;阅读方法;阅读成果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的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那么如何进一步规范学生的阅读行为,如何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呢?作为一名一线语文教师,我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指导学生阅读方面做了以下几点有效的尝试:

一、精心设计阅读的范围

指导学生读书,形式应灵活多样,做到因材施教,恰到好处。为了使学生有目的地进行阅读,避免学生阅读的盲目性,提高阅读效率,我精心设计阅读的范围:(1)读名著。(2)读童话。(3)读作文选。(4)读文史类图书。(5)读科普类图书。在阅读范围内,要求每一位学生选择一项作为自己的主攻项,因为老师为学生提供了选择的范围,学生选择自己所喜爱的,所以读起来就特有兴趣,人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效果就不言而喻了。此外,我还安排学生去搜集与所学单元有关的文章来读。

二、耐心指导阅读的方法

俗话说“不动笔墨不读书”,在指导学生阅读时,我要求学生采取有效的阅读方法:(1)摘录文中好词、佳句。要求学生及时做好读书笔记,摘录文中的那些优美的语句和好的词语,以备写作时用。(2)制作读书卡片。(3)对读过的优秀篇目做批录、写心得体会等。指导学生掌握良好的阅读方法,既有助于学生养成认真阅读的习惯,提高阅读的效率和质量,也便于学生课后进一步地查阅和利用,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王月同学在读汪国真先生的书时,就曾摘录:母亲的爱像海洋,我们的爱像溪流――然后批录:读这句话我懂得了母爱的伟大,在今后的生活中,我要改掉不好的习惯,尊重我的妈妈,让妈妈也感受到我那“溪流”般的爱,虽然在“大海”面前显得那么渺小……通过这种阅读方式,学生不但学到了知识,也明白了做人的道理。

在这一阅读过程中,教师应做适度的点拨。在明确阅读目标的基础上,学生自主阅读。教师应该适度指导,教师可针对不同的文体予以点拨,如阅读小说,指导学生从环境、人物、情节这小说的三要素入手,以使学生少走弯路。特别需要指出的是,教师一定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鼓励学生记录下有价值的信息。

三、用心巩固阅读的成果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补充和继续,是提高阅读能力的必要部分。丰富多彩的语文课外活动是教育创新的重要途径,这些在我的教学实践中已经得到了充分的证明。因为教师无法代替学生读书,也无法代替学生思考,学生阅读代替不了老师的讲解与分析。阅读教学的实施,既培养了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增加了他们的阅读量,也扩大了他们的知识面。让孩子有了博览群书的机会,学生们养成了读书的好习惯,掌握了读书的良好的方法。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有了这些,同学们再也不怕作文了,再也不会在作文课上发愁了。

如何进行阅读教学指导篇9

【关键词】幼儿;亲子阅读;家长

幼儿阅读对于幼儿后天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以及身心健康的发展具有奠基的作用。但是在现实的生活中,我们注意到对于孩子们早期阅读活动的培养并没有引起家庭足够的重视。很大一部分的家长认为开展早期阅读对于2—3岁的幼儿来说有点过早,也有一部分家长认识到了早期阅读的重要性,但是他们却仅仅把早期阅读理解为认识几个简单的汉字、会说几首简单的儿歌。如何指导家长结合孩子的年龄特点和阅读能力发展的特点,给予幼儿科学合理的早期阅读的指导,就是我们本文的首要目的。

一、阅读的方法我先知

先知即引领家长了解阅读本身是一种互动游戏,应让阅读变成幼儿的本能。通过多种方法调动、培养、激发家长对亲子阅读的了解和兴趣,采取相应的策略并找出适宜的阅读方法,促进其兴趣的形成,达到阅读的方法我先知。

(一)多姿多彩的家长课堂

做为一名幼儿教师,首要任务就是协助家长了解亲子阅读的方法;首要目的就是帮助家长树立幼儿正确、科学的幼儿阅读观。通过开展家长课堂,引领家长参与幼儿园阅读活动,了解了教师指导语及阅读小策略,激发了家长对幼儿阅读的关注,真正发挥家长课堂的作用!

(二)温馨和谐的精神环境

我们都知道幼儿在阅读时,兴趣是首要具备的条件,是孩子的老师。而学习兴趣的形成与学习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这就要求我们要指导家长做好家庭、幼儿园阅读环境的创设。如:温馨、和谐的阅读氛围;安静、开放的阅读空间;科学、舒适的阅读方位。精神环境对于幼儿阅读习惯的形成是有很大帮助的,从幼儿生理行为习惯来分析,2~3岁是幼儿开始接触世界、了解世界的开端,这时候如果我们加强对幼儿认知世界的环境氛围的营造无疑是一种巨大的帮助。

(三)安全、丰富的物质环境

大量图书的提供有利于引发幼儿与周围环境之间积极的相互作用!家长、老师应充分并合理的利用家庭、幼儿园现有的活动空间,在图书的选择上应以幼儿兴趣为主;并选择适合幼儿年龄特点及充满游戏化、动态化的绘本;图书的种类要丰富,应提供不同类型、层次的图书,并根据幼儿兴趣发展的需要,及时调整、更新图书的种类;图书的摆放应易于幼儿取放、触手可及。

二、焦点的问题大家谈

焦点常被比喻是事情的关键所在、是人们争论、关注的集中点。每次亲子阅读活动后,家长们都会围在一起讨论阅读过程中困惑的问题,我们便把家长们的困惑收集起来变成每日活动后的焦点话题。通过说焦点、议焦点、解决焦点、变焦点为下次活动重点等方式,给家长们提供交流的平台及展示成果的舞台,交流并解决阅读中遇到的难题与困惑;鼓励家长展示、交流阅读活动的成果;在全体家长的共同努力下,实现经验的共享。

三、好听的故事大家讲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但又不是真正的老师。通过“好听的故事大家讲”这个环节,不同层次、文化水平的家长均可扮演老师的角色,变原来只面向个体讲为面向集体讲,变原来对单一的问题回应为集体的问题应答,提高了家长们回应孩子问题的能力,学会了及时、又适时的聆听孩子阅读愿望的方法。

四、亲子阅读活动中指导家长有效策略

(一)如何指导不同层次、文化水平的家长

家长是幼儿学习的第一桥梁,因此对于家长的指导就显得至关重要。在指导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的是与家长交流时的态度问题,年轻的父母对子女期望值很高、付出很大、但往往收获很小;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很强、但不具备一定的经验,在处理孩子问题的时候缺乏耐心,恒心。所以对于一些年轻父母,我们抱着循循善导的态度,秉着了解在先、方法在后、肯定紧随的思想,协助他们做好孩子的阅读活动。而年长一些的父母相对于年轻的父母来说,易受传统思想的束缚,接受新生事物较慢,教育观念相对滞后,对孩子教育问题会存在操之过急的心态,我们抱着尊重为先、建议在后、鼓励紧随的思想,采取更为谦虚、恭敬的指导,并用实际的事例向他们说明原因。

(二)如何更好地调动、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

在亲子阅读活动中,孩子除被动接受外,同时也应有主动学习的机会。如何提供主动学习的机会及调动学习兴趣是阅读活动能否成功的关键。我们应该在阅读材料上下功夫,对于2~3岁的婴幼儿而言,并不一定要求特别讲究阅读物阅读,完全可以在生活中索取任何婴幼儿感兴趣的资源进行阅读。在生活中,孩子们会对许多的事物产生好奇、提出问题,教师要引导家长关注孩子们的兴趣,及时准确地把握婴幼儿阅读的契机,对孩子进行引导。

(三)如何向孩子提问以及如何应对孩子的提问

2~3岁的婴幼儿进入阅读情境需要教师、家长特意创设一些问题,将婴幼儿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中。2~3岁婴幼儿的思维非常具体,且生活经验有限,所以在情境中提问题时应尽量将问题提得小而具体,贴近生活,且带有一定的启发性,给幼儿造成心理上的悬念,激发幼儿产生想阅读的欲望。在应对孩子的提问时,不能采取敷衍了事的态度,应该经过耐心的思考后,变直接解答孩子的问题为与孩子一起探讨,共同得出结论,让孩子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或以一种孩子能够理解的方式去回答孩子的问题。

(四)充分挖掘图画书的教育价值

我们应该充分把握、挖掘读物本身的游戏性,提高婴幼儿阅读的积极性和参与性。许多的读物本身带有游戏性,教师指导家长及看护人仔细挖掘读物本身的游戏性,并在阅读的过程中设计有助于婴幼儿阅读效果的游戏,在读物以及游戏中逐步培养幼儿的阅读兴趣。

(五)指导家长与日常生活相联系

对于2~3岁的婴幼儿而言,并不一定要求特别讲究阅读物阅读,完全可以在生活中索取任何婴幼儿感兴趣的资源进行阅读。在生活中,孩子们会对许多的事物发生好奇、提出问题,教师要引导家长关注孩子们的兴趣,及时准确地把握婴幼儿阅读的契机,对孩子进行引导,即紧贴生活资源,丰富婴幼儿阅读的内容。

亲子阅读活动应体现出生活化、游戏化的特点,我们在从事亲子阅读活动中应该留心生活,生活是一切兴趣的根源。善于从生活中发现素材,使得我们的阅读更加贴近生活,并且在生活中用游戏的形式将其表现出来,实现幼儿阅读兴趣最大化。

文献参考:

[1]蒋静.早期阅读教育中读本的选择和价值[J].学前教育,2008(6)

[2]余珍有.日常生活中的早期教育阅读指导[J].学前教育研究,2010(1)

如何进行阅读教学指导篇10

关键词:初一学生;语文教学;课外阅读;阅读课堂;有效指导

众所周知,初一的学生刚刚接触新的教师和同学,难免需要教师主动地指引和指导,不管是课堂上还是课堂外,教师要发挥自身的管理能力,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帮助,让他们的课外生活更丰富多彩,尤其是在语文方面,学生通常欠缺课外阅读的技巧与方法,所以,如何指导初一学生进行语文课外阅读变得愈发重要。

一、初一学生语文课外阅读出现的问题

1.学生选择的盲目性和片面性

对于初一的学生来说,他们的自主选择性不强,往往会因为课外书的知名度而选择所要读的书,因此无法找到自己感兴趣的课外读本,渐渐失去对课外阅读的兴趣。除此之外,学生在选择过程中有一定的片面性,忽视了自己的能力和阅读兴趣。

2.学习任务繁重,学生没有充足的阅读时间

在初中阶段,教师为了让学生得到更多的学习训练,给学生布置了诸多的课后作业,使学生没有充足的时间去阅读以及体会阅读的乐趣。这也严重限制了学生的阅读量以及阅读质量,使学生的阅读达不到最终的目的。

3.学生的自主性不强,过于依赖教师的阅读任务

在初一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往往会着重指导学生,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忽略了,没能让学生在初一阶段培养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以致让学生渐渐依赖教师的安排,使学生的自主阅读无法实现。

二、指导初一学生语文课外阅读的策略

1.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

在初中语文的教学中,如果教师不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只是简单地安排课后作业,批改作业,这样会严重限制学生的未来发展,使学生在脱离教师的指引之后,完全丧失自己原有的学习能力,最终无法体会到阅读的乐趣,享受不到阅读的。所以,教师要用合理的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营造一个和谐温馨的阅读环境,提高课堂效率,让学生的阅读能力越来越强。

2.减轻学生的课后作业负担,给予学生充足的阅读空间

初一阶段,学生受课后作业的压力,没有足够的课外阅读时间,这严重限制了学生阅读能力的发展。因此,教师要适当地减少学生课后的作业压力,给学生更多的阅读支持,让学生在课下有充足的阅读空间,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阅读氛围。只有这样,学生的阅读能力才会得到提高,阅读兴趣才能更强,自主阅读能力才会得到提升。

3.教师要注重对学生的阅读指导

众所周知,初一学生刚刚接触新的同学、新的教师,以及新的生活,他们对新的事物还处于一种懵懂的状态。所以,教师要加强自身的指导能力,给学生更强有力的支持,让学生能够感受到教师的热情,这样,学生就会渐渐地信任教师,教师也可以更全方位地指引学生。

在新的课程改革影响下,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注重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培养,对学生阅读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有效地提高了初中生的阅读水平,也激发了学生阅读的兴趣及积极性。在这样的关键时刻,教师要发挥自身的教学优势,指导学生在阅读方面更全面地发展,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阅读支持,让学生感受到阅读的魅力,使阅读变成学生学习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让阅读之风在班级盛行。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