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小学阅读教学策略研究十篇小学阅读教学策略研究十篇

小学阅读教学策略研究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3:53:05

小学阅读教学策略研究篇1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

国内教育正在面临着重大改革,当前我国的语文教育与语文教学环境都发生了一系列的改变。小学语文脱离不了语文基础知识以及语文阅读与写作等能力,而且小学语文也为塑造“全面发展的个体”的教育目标奠定了基础与前提。在充满活力的语文教学环境中,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有机的生命个体,因此作为一线语文教师,必须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对于一些富有语言创造性、审美情趣性以及丰富精深内涵的作品进行阅读、思考,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本文针对当前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进而有针对性地提出几点策略。

一、当前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但是也存在着一些与语文教育精神相悖的问题,其中主要有:(1)阅读课堂上师生交流较为表面,往往没有深入语文阅读文本的内涵中去;(2)教学组织方式上,语文阅读实践活动的丰富性不足。小学生自主阅读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容易放任自流;(3)语文阅读教学往往注重文本后阅读题的解答,忽略了对小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等。

二、针对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问题的有效性策略

针对当前我国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在本文中提出以下几点策略:(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对于阅读学习的兴趣与热情;(2)保证充分的学生自主阅读的时间,以此来提高课堂阅读教学的质量;(3)教师应当提高阅读教学的灵活性,注意抓准时机,深化阅读内涵,弥补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的不足之处等。

在更加注重语文教学主体地位的今天,培养小学生对于语文这一学科的爱好,是具有深刻意义的。通过对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思考与反思,希望能够进一步提高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课堂的教学质量与教育水平。

参考文献:

小学阅读教学策略研究篇2

【关键词】小学阅读;读写结合;教学策略

语文教学中一向提倡读写结合。读指阅读,写指写作,作为教学活动的主导者,教师只有懂得将这本来就具有密切联系的两者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够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这一点也是至关重要的。首先,在《语文课程标准》中就明确提出了“要在写作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把从阅读中学到的基本功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另外,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吕叔湘先生曾说过“一种教学策略方法是一把钥匙,各种教学策略方法有一把总钥匙,它的名字叫做活”。要做到“活”实际是提示教师要博采众长,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

一、注重提高仿写技能,以读悟写

阅读对于写作来说是必要的基础。特别是对于刚刚接触写作技巧与能力学习的中年级学生来说,通过大量阅读提高其仿写的能力继而悟到更多写作技巧这样的方式是符合学生认知规律,也是必须的。模仿,是创造的前奏。四年级这样的中年级,意味着学生们处于书面写作的起步阶段。作为老师,除了要想办法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指导他们通过认真观察生活获得写作素材外,还应该训练他们去掌握一些叙述表达的方法。通过阅读并进行相应的仿写训练不失为一个有效途径。阅读的素材可以成为学生写作的模板,直观的告诉学生如何运用语言文字来反映客观事物并表达内心感受。我们可以说,仿写为学生的语文学习架起了一座由“读”到“写”的桥梁。例如在对四年级上册课文《珍珠鸟》进行阅读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去思考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对这种小动物进行描写的?我们能够观察作者用的哪些写作手法?我们能不能通过阅读也对一种小动物进行仿写?由此注重仿写技能的训练,是进行读写结合的一种有效教学策略。

二、在阅读教学中向课文巧妙借鉴

1.巧向课文借选题

我们都知道,写作对于小学生来说一直是个难题,首先就难在如何给自己的题目拟定合适的题目。通过对课文的阅读,我们会接触到如诸如上册的《老师,您好!》,《雾凇》,《诚实与信任》,下册的《第一朵杏花》,《第一次抱母亲》,《沙漠的绿洲》等等文章,他们中间有的以写作对象为题,有的以中心思想为题,有的以主要内容为题,我们可以在教学中将其分类对学生习作进行指导,引导他们灵活借鉴课文,学会命题。

2.巧向课文借选材

学生的生活按说是丰富多彩的,可是一到写作时,就面临“无米下锅”的窘境。作为教师,我们需要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去发现素材,四年级的课文当中有很多有意思的选题值得借鉴学习。例如《九色鹿》,这篇课文以童话为形式,生动的展现了写作目的即教导读者不能做像调达那样忘恩负义的人。又如《雾凇》选择的题材是那样的不寻常,对这种北方地区的特有景观展开描写,使人眼前为之一亮。可以预见的是,只要教师对此多加引导,就能够使学生也能够具有一双善于捕捉素材的眼睛。

3.巧向课文借语言

学生在习作过程中的另一难题是不知道如何运用生动的语言对素材展开描写。教师需要针对这一难题在阅读教学中将文中规范,经典,生动的语句进行引导使其内化,使学生从借用到创造,变成自己的一种语言运用能力,准确,生动地对事物进行描写。如课文《秋天》中,黄澄澄的稻子,红玛瑙似的高粱,水灵灵的葡萄,红彤彤的枣,这些准确生动的描写都可以引导运用到学生的习作中去。

三、找准读写结合的切入点,创新教学方法

读写结合不仅意味着以读悟写,还意味着我们得讲究策略,以写促读。使得两者相互影响,相互促进。读写如何能够恰当结合?这就要求我们得找准读写结合的切入点。只有把握好切入点,我们才能建立起读写结合的良好基础。切入点的把握不仅要求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心理认知规律,熟悉教材特点,更重要的是要求教师能够针对不同学习阶段学生的年龄特点及习作训练形式,创新教学方法,从范文本身和学生实际出发,探寻出读、写两者更为广泛的隐形结合。如果我们不能够更新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方法,也就不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就无法做到真正意义上的读写结合。致力于对教学方的创新对找准切入点,合理对学生进行引导是关键。

四、结束语

语文学习中的读写结合并不是一个新鲜话题,却是一个长青的话题。作为一名任教于中年级的语文教师,面对刚刚接触写作技巧与能力学习的学生,我们应当正确对待读写结合的内涵,并在实践中对教学策略加以完善,使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朱晓斌.写作教学心理学.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

小学阅读教学策略研究篇3

【摘要】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要帮助学生领悟作品的内涵、感受人物形象、品味语言,让学生产生心灵上的共鸣,在这种背景下,文本细读也受到了教育学界的重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文本细读不仅能够优化阅读教学效果,也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这对于学生的发展也有着积极的效果,本文主要分析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文本细读的策略。

http://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文本细读;策略

“文本细读”是20世纪西方文论中文学批评的术语,就是从语义学的角度来分析文本的特征,以便达到更深层次的理解。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要帮助学生领悟作品的内涵、感受人物形象、品味语言,让学生产生心灵上的共鸣。

阅读教学一直都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点与难点,培养学生文本细读的能力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把握好文章的含义,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也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此外,小学语文作为学生的启蒙教育,阅读文本的细读也可以对日后的教学起到积极的效果,那么在小学阅读教学中应该如何开展文本细读教学呢?

一、强化学生对于阅读的体会过程

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很小,因此,语文教师教学的教学宗旨是要开启学生对于世界的认知与理解,要注意到,这一阶段的学生对于很多东西都充满着浓厚的兴趣,很多的东西与事物都能够引起他们心灵上的共鸣,让他们受到触动。为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必须要意识到小学生的认知特点与发展需求,利用文本鼓励学生积极的去探究、去体会,领会文本的情感,品读作者的寄寓,这不仅能够有效的优化阅读教学效果,也能够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

例如,在《秋姑娘的信》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采取这样的方法来加深学生的体会:

在上课前,先提出这样的问题:

“同学们,你们知道秋姑娘长什么样子吗?”

提出这种开放性的问题就可以激发出学生的兴趣,此时,学生就会纷纷地讨论。有的学生会回答“秋姑娘是个美丽的姑娘”、“秋姑娘有着神奇的本领。只要秋风一吹,田野里的庄稼成熟了,果园里的果实收获了……”、“秋姑娘还常常躲起来呢”——

待学生回答完毕后,教师就需要肯定学生的答案,并告诉学生:“同学们,你们回答得都很对,但是你们知道么,其实秋姑娘还会写信呢!”

此时,学生的兴趣就被充分调动起来了,这样再开展教学就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了。此外,采用以上的导课模式,不仅可以为学生介绍课文梗概,也为学生提供了思考与谈论的机会,学生在了解了课文梗概之后就可以更加专注地投入学习中,教学效果自然能够得到有效的提升了。

二、增加学生对阅读的思考过程

对于高年级学生的教学,必须要根据高年级学生的特征来开展,高年级的学生在知识层面上已经有了一定的沉淀,领悟能力也得到了显著的提高,因此,他们更加能够感受到文章中蕴含的深刻情感。因此,对于高年级学生的教学,教师不仅要帮助他们理解文章的含义,还要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领悟与思考,这样才能够促进学生进一步的发展。

例如,在《月光启蒙》的教学中,就可以采取这样的教学方法:

在教学开始前,教师提出如下的问题:

“同学们,在你们心目中,谁是你的启蒙老师?”

在提出问题之后,学生就会纷纷回忆,也会出现五花八门的答案,此时,再设置如下的情景:“同学们,你们知道么,有这样一个人,在他小的时候,妈妈是启蒙老师,但是奇怪的是,他的启蒙教育都是与月光有关的,他对于月光有很多独特的回忆。”

此时,学生就会陷入新一轮的思考中,这时,就可以开展教学了。《月光启蒙》这篇文章中充满了作者的深情,要想帮助学生真正地理解这种情感,就必须让学生进行思考,采用以上的方式就能够为学生提供思考的机会,这样就可以帮助学生产生深刻的情感体验。

三、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体验

古诗词也是小学语文教材的有机组成部分,与白话文文本相比而言,古诗词的教学难度显著上升,因此,教师就需要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引导学生来理解古诗词,让他们学会欣赏与体验。

例如,在《访隐者不遇》的教学中,就可以采取以下的模式开展文本细读:

教师:“同学们,你们都知道隐者是什么意思么?”

小学生由于认知水平的限制,并不十分清楚“隐者”的概念,这时学生会回答出一些不同的答案。

教师:“同学们,“隐者”并不是我们字面意思上理解的“躲起来的人”。“隐者”指的是“隐居的人”,在古时候,有一个诗人,他去深山中看望一位隐者,但是却没有找到,这位诗人就写出了一首经典的诗,现在就跟随老师一起来感受一下吧!”

《放隐者不遇》是一首经典的唐诗,其中有很多具有代表性的描述,如“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虽然这首诗字面意思不难,但是如果采用传统的模式是很难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在教学前引入“隐者”的概念就能够有效地激发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生对“隐者”产生了兴趣,就想深入地看看隐者是什么样子,这样教学的效果便可以得到有效地提升了。

总而言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文本细读不仅能够优化阅读教学效果,也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这对于学生的发展也有着积极的效果。作为教师,必须要从学生的认知特点出发,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了解学生的困惑,构建出和谐、风趣、有效的教学情境,鼓励每一位学生参与进来,将文本细读渗透到每一个教学细节中,促进学生的发展。

http://

参考文献

[1]周朝阳.文本细读,催生教学智慧——关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文本细读的思考[J].教育科研论坛.2010(07)

[2]郝洁.浮华浪蕊岂真芳淳语真文是正行——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0(31)

小学阅读教学策略研究篇4

阅读教学重点策略一、兴趣是重点中的重点

想要上好阅读指导课,首先要想方设法地诱导、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学生阅读能力的发展经历了从低到高的过程,需要教师给他们基本的阅读方法,帮助他们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引导他们进入阅读的大门。在阅读中,许多学生常常走神分心,不能坚持阅读,这样就大大影响了阅读的质量。想要解决这一问题,尽量减少或避免分心,我们可以运用“四到”的方法,即眼到、心到、口到、手到。也就是说,在训练学生阅读能力时遵循从出声读到无声读,这样一个不断内化的阅读能力发展规律,用出声的朗读克服“眼睛串行,心神涣散”的情况。具体方法是能读完一段或一页就暂时停下来,问这段说了些什么,有什么感受等,这种阅读方法之初阅读速度相对较慢,但是坚持一段时间后,学生便可养成聚精会神、边读边思考的良好习惯,并能通过问题问答锻炼其记忆能力。对小学低年级的学生而言,采用逐段阅读或逐页阅读相结合的方法较适宜;对小学高年级的学生而言,则可采用逐页阅读,这样让学生眼到、心到,从而保证无声阅读的效率。多数学生是喜欢读一些课外读物的,教师在没有培养出学生的阅读兴趣时,一定不能硬性规定必须读哪一类读物,这样做就会扼杀学生的阅读兴趣。要鼓励学生对自己喜欢的读物进行阅读,逐步把他们的阅读兴趣或是阅读能力提升了,再给学生推荐或规定一些对学生学习有益的读物,这样做更人性化一些,也有助于我们的教育教学的开展。

二、要达到良好的阅读效果应做到“手到”

对于小学生的阅读活动而言,有外在动作辅助效果会很好,教会学生用嘴,用手配合眼睛、大脑去读,也就是在阅读中注意边读边在材料上圈点勾画,从而突出重点,加深理解和记忆。运用这种方法首先教师要帮助学生确定几种符号,如需要一般性注意可在行下划“~”,较为重要的可在行下划“”,非常重要的可用方框圈,有疑问的可在一旁画一个“?”。圈画时也可用彩笔,学生可以用自己喜欢的颜色,但种类不宜过多,两种左右即可,否则满篇花绿,反而会影响阅读质量。但要提醒学生不要随意圈点勾画,要突出重点,以免失去阅读的意义。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阅读时动手是有必要的,因为他们的年龄特点,很多小学生在阅读时会用手或尺子之类的东西在阅读的文字下方指点标记自己读到的位置,经过一段时间的阅读后,能力逐步提高了,这个阶段也就度过了。另外,符号或笔记都是良好的阅读习惯,在阅读时要注意这些良好习惯的培养,长期坚持,不能半途而废,这个能力是学生时代甚至是整个人生来说,对其成长都是有所帮助的。“手到”除了“画圈”以外,还应指导学生在阅读中做好摘录笔记。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通过摘录笔记,可以帮助小学生积累大量词汇、句子等语言素材,于小学生的口头与书面表达能力的发展都极为重要。为了实施这一方法,可以让学生准备一个精美而便于携带的笔记本,把阅读材料中重要的话摘录下来,贯穿成一个简要提纲,便于今后重读;或摘抄文中优美精辟的词句或段落,便于以后反复欣赏体会。当学生面对自己的劳动成果时,就会对摘录产生极大的兴趣。

三、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不仅要找重点,教师找重点更是关键所在

如果教师的指导缺少策略或是指导不当,将在很大程度上导致学生厌学或是成绩下降。教师找重点,是指要在阅读的教法与策略上要深入研究,不能只是布置阅读任务那么简单,要对学生阅读的方向、方法、兴趣、经验等全方位的了解掌握,然后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法,也就是所谓的因材施教。在导上下功夫,兴趣培养出来后,还要对每名学生的阅读进行跟踪,观察每名学生在阅读方面的不同特点及兴趣爱好,通过这些设计出适宜的阅读教学策略。在学生逐渐掌握以上基本阅读方法的同时,教师更应注重课内阅读的指导。课内阅读教学是学生阅读的基础和方法积累的重要途径,如果课内阅读缺乏正确的指导,让学生感到空洞乏味,更会直接影响学生的阅读兴趣。

小学阅读教学策略研究篇5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兴趣;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阅读教学,特别是小学阶段的阅读教学,不仅在语文教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且对学生的成长具有更加重要的现实意义。那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有效的阅读教学呢?

一、重视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斯卡特金也曾说:“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生的学习兴趣”。可见,兴趣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关键。让学生体会学习的快乐,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快乐学习才是最成功的教育。这种成功,不单是教师教授的成功,更重要的是学生从快乐阅读中终身受益。学习本身其实是一种脑力劳动,既然是劳动,必然会产生快乐感、成就感。这种快乐感、成就感会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促进学生更进一步努力学习。

二、采用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等方式教学

新课标提出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实施素质教育、全面培养小学生人文素养、科学探究精神、创新能力与终身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实现语文现代教育的最有效的教学方法。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已有生活经验,让学生在自主中求知,在合作中收获,在探究中发展,以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

首先,合作形式要合理、恰当,要结合学习内容及学生的实际,其次,严密组织实施,这是合作探究取得实效的关键;再次,合作探究的内容要抓住主线,突出重点。

三、在朗读表演中培养学生语感

对于那些内容相对浅显、表层意思不难理解、富有鲜明感彩的课文,可以进行朗读表演,培养学生的语感。如《蚂蚁和蝈蝈》(苏教版一年级下册)一课,描写了夏天的蚂蚁冒着炎炎烈日搬运粮食,而蝈蝈在大树下乘凉、唱歌、睡觉,待到寒冬来时蚂蚁则安然越冬。在窝里舒舒服服地睡大觉,蝈蝈则又冷又饿又无处去过冬。通过蚂蚁与蝈蝈两个季节鲜明的对比,深刻揭示了先苦后甜,只有辛勤劳动才能换来幸福生活的道理。教学时,在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后,我让两名学生进行配合表演,夏天,蚂蚁辛苦搬粮食与蝈蝈乘凉休息,冬天,蚂蚁舒舒服服睡觉与蝈蝈冻得瑟瑟发抖的过程,再加上旁白与音乐,让学生在表演中深刻理解了“满头大汗”“无所事事”等词语的含义,再朗读课文时更加有声有色。学生的语感在朗读表演中得到了培养。

四、引入新鲜活水,拓宽阅读教学渠道

要保持阅读教学的活力必须引人新鲜的“课外活水”,让学生始终觉得阅读是有趣的、有用的。“课外活水”分为两种:

1.课外阅读之活水

首先,从培养学生阅读课外书人手,带领学生一起阅读,为学生讲述课书中精彩的片断,如名人故事、趣味童话、自然奥秘等,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其次,教给学生课外阅读的方法:通读、泛读、精读、速读等。根据学生自身情况向不同学生推荐不同类型的书籍,对阅读内容及要求规定阶段性,做到既要给予指导也要适当放手。既让学生自己阅读,又要学生按要求阅读。再次,按由易到难的顺序指导学生阅读。一开始可以只摘抄优美词句,然后再有选择性地背诵精彩片断,再到仿写练习、佳作欣赏等,体现出课外阅读的层次性。最后,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巩固学生阅读情况,促进课外阅读。最终通过大量的课外阅读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提供丰富的智力“背景”。

2.五彩缤纷的时代活水

语文教学要联系实际生活,教师要开放教材,以教材为基础让学生投身于丰富多彩、五光十色的校外生活,让学生大自然中学语文,教师可以带学生参观访问,开阔视野;实地调查,了解实情;远足郊游,丰富知识等。

小学阅读教学策略研究篇6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问题策略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阅读教学的目标模糊

教学目标对教学活动具有导向作用。但是当前小学语文阅读的教学目标不够明确,阅读教学要达到什么样的水平,每一个课时要实现怎样的目标并没有客观的测量标准,使得很多教师在教学中呈现出随意性,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基础对内容进行随意解读,不考虑教学内容的层次性以及学生要达到的水平。

(二)阅读基础不牢固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材基本上成为学生全部的阅读资源,学生的课余时间被各种各样的作业占据,没有进行课外阅读的时间和精力。同时,教师对学生的阅读并没有监督,没有注重对学生阅读兴趣、阅读习惯的培养,很多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认为只有多做题才能提高文本解读能力和分数。

(三)阅读过程以教师为中心

目前,小学语文课堂主要以教师为中心的讲授制教学法为主,学生被动地接受教师对阅读内容的解读结果,没有相对的自主性,学生对文本没有自己情感的投入,没有思维的分析,没有参与性的交流,学生对阅读产生陌生感,不会主动地激发自己的兴趣,没有自主选择阅读材料的能力。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开展的策略

(一)采用灵活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阅读教学的目标是发展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能力,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学生为主体,提高学生在阅读教学中的参与性。例如,在《玩出了名堂》的教学中,学生看到黑板上的标题,对“名堂”产生疑问,教师引导学生自己查找字典进行理解,在明确基本内涵后学生对文章的内容产生好奇。这时,教师没有直接对文本内容进行阐述,而是给学生三分钟时间通读全文,然后向同伴口述故事的内容,学生把握文章中心。在了解基本内容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将文章分为若干个学习部分,小组自愿选择学习主题,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学习,一个小组学习主题是列文虎克制作显微镜的过程。学生首先根据列文虎克的方法动手制作显微镜,学生在制作的过程中不断遇到问题并记录,然后不断尝试,在尝试中一个学生使用文章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在感受的基础上,将文本内容分成三个过程,显微镜制作成果、制作过程、具备能力。这节课是学生在好奇的基础上自己阅读、分析,提高了阅读效果,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

(二)专注学生思维,进行及时点拨

阅读教学中只有学生的思维处于主动思考的状态,才能够对阅读进行主动学习,并进行阅读计划的设计。例如,在《一个小村庄的故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通过播放一则寻人启事,让学生共同帮助寻找消失的小村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通过播放小村庄的图片,引导學生用词汇来把握小村庄的关键信息。在把握村庄特征的基础上,学生的思维转向“为什么小村庄会消失”的问题上,开始阅读内容。在此基础上学生能够基本理解内容,但是因为没有一致的整理方法,学生对内容的掌握呈现出零散的状态。这时,教师通过动画,引导学生进行归纳,树木变成了房子、工具、家具、柴烟,最后的图示使零散的内容得以规整。对于后面内容的学习,学生能够从内容上读到知识,裸露的土地无法抵御大风,大风带来了洪水,吞噬了村庄。这个过程的时间跨度是比较大的,学生并没有实际的感受,这时教师通过播放视频引导学生进行感性认识,完成学生对整篇文章的情感升华。

(三)对作品进行演绎,促进作品的延伸

阅读教学不仅是单一的文字阅读,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文本阅读与情境表演、角色体会等联系在一起,使隐形的文字内容更加形象地展示在学生的面前。例如,在《陶罐和铁罐》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考虑到文本主要以对话的形式存在,而对话的感情只有在真实的交流情境中才能够体验。这时,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角色表演,采用文章的语言表述,但是需要用表情、语气、动作来表达语言的情境和各样心情,学生在表演过程中对文章蕴含的道理和情感有了深刻的感受和认识。再如,在《桂林山水》的学习中,教师引导学生抓住描写桂林山水的核心语句理解和感受,然后在此基础上又引导学生用相似的语言表达喜欢的景色,在不同景色中学会运用语言,体会文章语言的精美。

小学阅读教学策略研究篇7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应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新课改的重要内容,良好的阅读教学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因此探寻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性

1.通过阅读教学有利于学生积累语言文字水平

语言文字是学生学习的基本手段,通过阅读教学,能够使学生获得更多的语言文字,提升学生的语言文字水平、开阔学生视野、提高语文素养。

2.阅读教学有利于学生增长知识、发展智力

课本中的文字都是比较经典的作品,通过阅读教学能够将作品中的思维方法和写作方法传授给学生,使学生能够进一步增长知识和智力。

3.阅读教学有利于陶冶情操,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通过阅读教学,学生能够从文章中学习到好的品德,对学生思想的启迪、真善美的培养有积极的作用,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阅读教学具有被动性

当前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的时候不是考虑到学生是否喜欢、是否能够理解。教师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占据主导地位,将自己对文章的理解强迫学生接受。教师对文章的提问缺乏针对性,难以激起学生的兴趣,而且学生的思考时间过少,对教师的讲解不能够完全接纳。例如,在阅读教学课中《小桥流水人家》,教师告诉学生今天要学习关于故乡的文章,使学生感到很失望,没有兴趣进行具体探讨。

2.缺乏有效的阅读教学目标

在实际的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课前备课时没有对文章进行深层次的发掘,一味依照教科书中的教学参考进行文章讲解,对文章把握不够,教学目标自然没有针对性。而且大多老师更愿意从自身角度出发,而不是从学生的位置看待文章,因此,在阅读教学过程中不能够把握学生的情感,达不到阅读教学的高效性。

3.学生的个性化阅读被淡化轻视

在阅读教学的实践中,教师通常会从自身角度出发看待文章,没有给学生自我阅读的时间。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起主导作用,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学生始终是听老师在讲台上自我感觉良好地演讲,实则对老师所讲并没有具体思考的时间,对老师提出的问题也没有寻找答案的兴趣,使阅读教学效率低下,学生不能在阅读教学课上得到阅读能力、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

三、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

1.化被动为主动,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传统的阅读教学模式中,老师是占据主动地位的,对学生进行“填鸭式”的灌输教育,学生被动接受,艰难地理解老师的意思,而没有形成自己的看法,得不到能力的培养。因此要化被动为主动,让孩子主动学习,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老师的辅导作用。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求学生先对课文阅读、查字典,先有初步的理解,然后针对学生不懂的问题进行指导,解答相关问题。这样教师在课堂上就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对语文阅读教学感兴趣,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而不是强迫学生接受,这样学生也愿意阅读,能够在阅读中得到更大的收获。对于情感比较强的文章,教师可以借助于角色朗读的方式,引导学生进入文本,进入情境当中,获得真真切切的情感体验与语言实践。

2.设定有效的阅读教学目标,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阅读教学是一种综合性的活动,小学阅读教学更是要丰富学生的精神。教师在阅读课前需要设定有效的阅读目标,引导学生对阅读文章进行思考。教师可以在阅读教学课上进行示范,先提出一个问题,然后根据此问题进行针对性思考解答,学生可以仿照教师的思维方式对文章进行解读,把握文章的重点。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给学生充分思考想象的余地,引导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使学生感受阅读的乐趣,思考的成就感,更深层次地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

3.激发学生的合理想象,培养个性化阅读

阅读教学需要学生走进文章,积极主动地参与文章的思考和学习,尤其是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当然,合理的想象是建立在文本之上的,不能够脱离文章胡思乱想。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可以为学生设置悬念,让学生根据文章内容发挥想象,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的个性化思考。教师可以在阅读教学过程中,通过辅助手段激发学生的想象情绪,可以使用动画、图文等,引导学生加深对文章的领悟。

参考文献:

小学阅读教学策略研究篇8

关键词:学生;阅读教学;互动

随着教育的不断深入改革,我们学生教育也从灌输式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而现在的教育越来越重视学生在活动中的过程与学生参与活动的感受,而师生互动形式的运用,则改变了传统上背古诗、唱儿歌的教学方式,而更加的注重学生的感受和参与。而这儿所说的师生互动特指发生在师生双方间的一切交互作用和影响,其互动主体是教师和学生。教师和学生双方在互动中是同等重要、互为主体的,它是教师、学生各自人际互动系统中的一种特殊和主要的形式。那么什么样的策略才能实现有效的互动呢,下面就谈一下笔者在这方面的认识和理解。

一、态度的转变

俗话说,态度决定一切。因为不管对于做什么事情来说,态度是首要的、最关键的问题。对于学生阅读教学而言,老师的教学态度就显得尤为的重要,而这也是老师与学生实现有效互动的策略基础。

(一)、以平等的态度来对待教学

对于老师而言,首先要确立一个平等的态度作为教学的基调,那就是要在解学中充分的尊重学生,爱护学生,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来看待,这样才能实现老师和学生之间的有效沟通,为以后的互动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比如由于家庭条件的不同,学生自身对待外界时,会有不同的反映。这个时候,老师就要表现出一个平等的态度。因为用这样一种平等的态度去对待所有的学生,会让学生感觉自己是这个大家庭中的一部分,进而渐渐丢掉原有的生疏。

(二)以一种负责任的态度来教学

除此之外,作为教师还得用一种负责任的态度来看待平时的教学。因为阅读教学时一种深层次的教学,我们不应该仅仅局限于今天读了几首诗,学了几句话,而更应该关注于学生学到了什么?这样的阅读对其以后的发展有什么样的影响等等。这样才能更多地关注学生的情绪、情感和需要,做学生的大朋友。所以作为教师,更要有意识地关注学生的互动信号,并积极地给予反馈和应答,使学生产生被支持感和信任感,同时支持、鼓励和吸引学生与教师、同伴或其他人交往和互动。

二、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

兴趣是学生学习一切知识的源泉,所以如果要让学生接受阅读,进而学习爱上这门学科,首先需要的就是激发他们的兴趣。而我最常用的方法就是案例。案例作为一个客观存在的东西,我们可以通过这种现实的东西来引发学生的兴趣或者思考。比如说在让学生阅读开始的时候,我先给学生放了用flash制作的动画短片,通过这种学生感兴趣的东西,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然后再引出动画中所设计的故事或者童话、诗歌等准备阅读的素材,这样学生在阅读的时候就有了更多的兴趣。当然除此之外,我们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不断的调整适合学生阅读的图书,以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

三、提倡个性化教育

(一)教学方式的个性化

随着学生的社会交往活动的扩大,学生所接触到的人和事不断增多,在这样的一种情况下,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发展变化推出个性化教育。因为事物总是在不断发展的,随着学习课程深入,学生的知识经验也在不断的增加,对于一些事物的认识也有了自己的观点,阅读的内容也开始由简单到发挥。

而我们就可以根据这样的一种变化,提供必要的材料丰富学生的感性经验与培养他们的语言能力结合起来,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渠道让学生说话,发挥录音机、电视机、录像机、投影仪的语言教育功能,让学生多看、多听,学生在看中学,看中说,看看讲讲,既扩大了眼界,又练习了说话。比如在“我们的家乡”这样的一个主体性的活动中,我们可以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式来展示自己的家乡。比如说绘画、制作家乡的美景;比如说唱家乡的歌、跳家乡的舞;比如说讲家乡的故事等等,形式都是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来进行变化的。

有了兴趣,有了方法,但是也缺不了一些辅助阅读的课件。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将其运用于教学中,可以使教学更生动直观。比如我会引入一些经典的案例,让学生带着兴趣观看,然后再兴趣中去阅读,去感受。只有这样不断追随学生的发展变化,并综合地富有创造性进行开放的有弹性的设计,才能更好的贴近生活、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实现互动。

(二)教学环境的变化

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不少家长对于学生的早期教育业变得非常的重视。在学生家庭中,我们可以发现,不少家长很早就让学生认数、计算,而随着生活间的交谈日益减少,家长的方言、简语、俗话又使学生丰富的、规范化的语言范例大为减少。因此作为教师,除了平时要在学生园对学生进行规范语言的教育外,还必须加强对家长的指导,使家长明白正确的语言教育方法,尽量使用规范语言、使用普通话去阅读、尽量多于孩子交谈,这样就能促使学生的语言水平不断提高,真正使学生想说、要说、会说。

其次,由于学生的智力等多个方面发展还未健全,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作为老师要注重给学生创建一个轻松、快乐、积极的教学环境。在平时的活动中,从学生积极投入到一些游戏的操作中,我们感受到他们对环境的喜爱。比如说活动室中各种多层次的教学器具的设计,可以满足学生不同层次的需求。在和家长的交谈中,我们经常听到家长说,孩子比以前更喜欢来学生园了,其实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孩子们开始喜欢这个环境,喜欢上了阅读课。

结论

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作为一个永远不会停止的课题,它会一直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及教育教学中不断地发展、闪现。但是可以肯定的是,教师只有真正地爱护学生、投入幼教,才能更好地做到师生互动,只有在对学生真正的关爱中,才能不断的创新互动方式,更好的实现教学。

参考文献

1、郑金洲。互动教学。福建教育出版社。2009。

2、(美)乌德瓦里-索尔纳,(美)克卢兹。李珂。快乐教学:如何让学生积极与你互动。中国青年出版社。2011。

小学阅读教学策略研究篇9

一、基于非连续性文本特征与阅读策略的理解

1.非连续性文本:“非连续性文本”缘自以piSa(programmeforinternationalStudentassessment)即国际学生评估项目为代表的素养测评。作为由联合国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organizationforeconomicCo-operationandDevelopment)组织实施的一项国际性学生学业成就的比较调查项目,piSa的阅读素养测评认为:“‘阅读素养’就是为了实现个人目的,发挥自己知识和潜力参与社会活动,理解、运用和反映文本的能力”。非连续性文本是相对于连续性文本而言的。连续性文本是指由句、段构成的文本,句子是文本的最小单位。非连续性文本不是以句子为最小单位,而是由表、单构成的文本,具体包括清单、表格、图表、图示、广告、时间表、目录、索引等,在现代社会被广泛运用,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须臾不离,其实用性特征和实用功能十分明显。非连续性文本不包括没有文字说明的图片,也不包括儿童喜欢的卡通、漫画等。

2.策略:指为达到某种目的使用的手段或方法。在教育学中指教学活动的顺序排列和师生间连续的有实在内容的交流。

3.阅读策略:阅读策略就是指阅读主体在阅读过程中,根据阅读材料特点、阅读目标等因素,所选用的调控阅读行为及程序的恰当方式。阅读策略包括学生的阅读策略,又包括教师的指导策略。

4.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特征与阅读策略研究:研究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特征和阅读策略,引导学生通过丰富的视觉材料的阅读,学会提取正确的信息,提高语文素养。

二、基于非连续性文本特征与阅读策略研究的理论依据

1.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理论的核心是: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而不是像传统教学那样,只是把知识从教师头脑中传送到学生的笔记本上)。以学生为中心,强调的是“学”;以教师为中心,强调的是“教”。而本课题中的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策略就是通过教师的引领作用达成实现学生自主积累阅读经验、提炼概括要点,明确阅读方法的过程。

2.多元智能理论

多元智能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于1983年提出的。他认为以往的智力理论只注重与学校的学科有关的方面,而忽略了对人类和个体发展同等重要的其他方面,他认为人类至少有七种智力。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涉及到语言智力(学习使用语言文字的能力)、数理―逻辑智力(数学运算及逻辑推理的能力)、视觉一空间智力(凭借知觉辨认与判断距离、方位、形状、大小的能力)、人际关系智力(与人和睦相处及增进交流的能力)、自我认识智力(认识自身并选择自己生活方向的能力)等。

简而言之,在语文学习中,通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策略引导学生发展各种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养。

三、可供借鉴的国内外“非连续性文本”特征与阅读策略研究的经验

“非连续性文本”是一个新鲜的名词,这一提法来自国际“piSa”阅读素养测试项目。《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第三学段的“学段目标与内容”中说:“阅读简单的非连续性文本,能从图文等组合材料中找出有价值的信息。”这是义务教育阶段在《课程标准》中首次提出这一概念。非连续性文本不是以句子为最小单位,而是由表、单构成的文本,具体包括清单、表格、图表、图示、广告、时间表、目录、索引等。非连续性文本以越来越高的频率不断地介入我们的生活,这就需要提高阅读“非连续性文本”的能力,在教学中建构适当的教学策略。

目前关于“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研究,中国知网检索到题目中带有“非连续性文本”字样的,只有50多篇。大多是小学教师写的,也有大学教授写的。他们的研究一般停留在两个层面:一是非连续性文本的概念阐释。包括概念的提出,相关文本类型阐释。这些研究论文侧重于探讨非连续性文本概念的特征。二是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现实意义。主要是集中在探讨非连续性文本对于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现实意义。三是非连续性文本的解题指导和指导课例。主要是通过课堂实录和题型分类指导来呈现。四是探讨义务教育阶段非连续性文本的教学策略。主要结合教学缺失探讨教学策略。包括分类、定位、提取信息、图文转换等。

上述研究成果局限于义务教育阶段的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及策略,研究层面停留于经验描述或者一般层面的介绍上,高中阶段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研究还是空白。

四、基于非连续性文本特征与阅读策略研究构想和实践的价值

理论价值:通过构想后的实践,形成基于非连续文本特征基础上的阅读教学策略,优化阅读策略,有效融合课内外资源,探讨非连续性文本新的教学模式,更好地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实践价值:非连续性文本教学策略研究,符合时展要求,具有时代意义。当今时代已经进入读图时代、媒体时代,信息大量以碎片状呈现,学会从非连续文本中获取我们所需要的信息,得出有意义的结论,是现代公民应具有的阅读能力。而高中学生,应该具备未来生活所需的知识与技能,并为终身学习奠定良好基础。这与课标中“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基础”的定性相吻和。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考查的是学生根据材料提供的线索和情境获取、分析和解释信息,对新信息做出判断和评价的能力。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关注的是学生对阅读过程的掌握、阅读技能的运用以及在不同情境中灵活运用阅读策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也是与初中、高中的要求相接轨的。高中课程可以通过特定的教学情境来提高学生阅读非连续性文本的能力,也可以开设语文活动实践课,来搜集、反思、评价与创新。

高考效益:2009年广东省高考题考查了一道带图表的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题,全省64.4万考生中有13万考生在这道题上得了零分,占总考生数的21.19%。这种教学上的欠缺具有相当普遍性。纵观近六年高考语文试题,“非连续性文本”这一阅读形式已经作为必考内容。考查主要以漫画、图画、数据统计、图表、摄影作品、公益广告、标识形式为主,其中漫画类的考查次数最多,连续六年共考了12次。因此,做好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策略的指导工作,意义重大。

五、基于非连续性文本特征与阅读策略研究的构想和实践的具体思路

通过对非连续性文本特征和阅读策略的研究,指导学生获取有效信息,学会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及生活体验去解释文本的意义,学会对文本的内容与形式进行反思与评价,从而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

实践的具体内容包括对非连续性文本特征的研究和阅读策略的研究两方面。

首先是针对非连续性文本的直观性、实用性、关联性与主体性特征的研究。

其次是针对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策略的研究。拟从六个方面进行:

其一,对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实践活动策略研究。开展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实践活动,指导学生从图文等组合材料中找出有价值的信息。其二,对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图文感知策略研究。指导学生对生活的图示、图表等进行整体感知,用言语进行简明扼要地评价,培养他们的观察和准确的表达能力。其三,对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媒介交流策略研究。指导学生开展媒体热点话题的讨论,培养他们思维的敏锐性。其四,对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能力迁移策略研究。精选贴近学生现实生活的阅读素材,指导学生学会阅读迁移。其五,对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情境设计策略研究。设计个人阅读的应用情境,指导学生从图文等组合材料中得出正确的结论。其六,对非连续性文本课程资源开发策略研究。挖掘语文教材资源,整合其他课程资源并活用生活资源。

实践的具体思路,即通过文献调研,集体备课,进行理论研究,探讨有关内涵、原则和价值;设计并实践有关教学模式以及有关运作策略;通过调查问卷、座谈、研讨等形式探索知识点讲解反思提炼,完成有关资料整理和研究报告。在研究的基础上,撰写教科研论文,整理出知识点讲解校本教材和知识点讲解案例集以及视频库。

六、基于非连续性文本特征与阅读策略的实践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搜集有关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特征与阅读策略之文献,进行分析研究;搜集语文阅读教学理论著作,进行研究思考。

2.文学研究法。主要运用解释学原理和教育教学理论来研究语文课堂教学阅读规律,主要是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规律。

3.案例研究法。通过课堂实践演练,对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困惑进行分析研究,发现问题,寻找规律,进而寻求解决问题或改进工作的方法。

4.质的研究方法。主持人和课题组成员在自然环境中采取听课观察等方法,通过与有关教师和学生互动,将动态的资料进行归纳、解释,提升出高中阶段对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策略。

小学阅读教学策略研究篇10

【关键词】articleexplorer英语阅读自主学习

abstract:bymeansofquestionaresandtests,thisstudyaimstoprobeintotheeffectivenessofarticleexplorerinthecultivationofenglishreadingautonomyofcollegestudents.theanalysisbasedonsemshowsthatthegreatesteffectivenessonthestudents’scoresinthetestscomesfrommanagementstrategiesandsourcestrategies,thesecondfromaffectivestrategiesandcognitivestrategies,theleastfromcommunicativestrategies.thepaperpointsoutthatthetrainingonmetacognitivestrategiesshouldbevaluedintheteachingofenglish.

keywords:articleexplorer,englishreading,learnerautonomy

1研究背景

自主学习是一种主动学习、独立学习和自我认知监控的学习。第二语言阅读策略是学习者为解决二语阅读中的困难而采取的有意识的行为过程,是学习者策略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英语阅读自主学习能力实际上就是在英语阅读中的学生自我管理语言学习的能力,其中包括确立学习目标、自我监控和自我评价等。大量的研究表明,学生可以通过对阅读过程有意识地自我调控以达到自主学习的目的(carrell,pharis&liberto,1989;孟悦,2004)。国外研究成果显示,阅读策略教学具有可行性,策略训练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考试成绩、对知识的记忆等(pearson&fielding,1996)。

articleexplorer是一种帮助教师监督检查学生在课外自主完成文章阅读过程和效果的表格式清单。学生在规定时间内自行选择并阅读符合教师要求的文章(题材、体裁不限,长度有限制,来源有限制),然后逐项填写articleexplorer,并连同所阅读的文章复印件提交给授课教师。教师根据学生提交的articleexplorer各项内容的完成情况来了解和掌握学生课堂外阅读活动情况,通过给出适当中肯的评价式反馈来调控学生的课外阅读过程。

articleexplorer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标明所选文章的题目、发表日期、来源

写出文章的大意

报告对所选文章感兴趣的原因

报告阅读过程中所使用的阅读技巧(包括找主题句、跳读、略读等)

通过文章扩展词汇(包括对相关词汇的意义的推测技巧、上下文语境等等)

发表对所选文章的评论

与所选文章的作者开展假设性的互动

articleexplorer的设计者是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国立教育学院英语语言交际技巧项目组,articleexplorer在新加坡使用后受到了广泛好评和很好的教学效果(zhang,2001)。然而,articleexplorer毕竟是“舶来品”,它在中国使用后的效果如何?本研究试图运用lisrel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的方法,探讨articleexplorer在大学生英语课外阅读自主学习能力方面所起的作用。

2研究设计

2.1研究问题

1)基于articleexplorer的英语阅读自主学习策略与阅读测试成绩之间的关系如何?

2)哪些变量对阅读测试成绩影响较大?

2.2受试

受试为某学院英语专业本科一年级6个自然班学生共256人,其中3个自然班为实验班,学生124人,另外3个自然班为对照班,学生132人。我们在实验班入学进入第二学期学习时,对其实施articleexplorer的训练,为期一个学期。

2.3研究工具

首先我们参考胡剑(2004)设计的问卷。该问卷经过探索性与验证性因素分析,表明具有较高的信度与效度。第二,随机选择学习成绩优、中、差各10名学生,对他们英语阅读的基本情况进行开放性问卷访谈,通过对访谈结果进行编码、汇总与归类,结合上述问卷编制初始为39个题目的英语阅读策略的封闭性问卷,作为原始调查问卷,通过对问卷的因素分析,结果保留33个题目,作为数据分析的问卷。该问卷包括:1—7项为情感策略;8—24为认知策略;25—28项为交际策略;29—31项为管理调控策略;32—33项为资源策略。其中,在认知策略中我们又将此项内容细分为四类,即认知策一、认知策二、认知策三、认知策四。认知策一包括第8—15子策略,旨在调查学生微观层次的阅读策略;认知策二包括第16—18子策略,旨在调查学生宏观层次的阅读策略;认知策三包括第19—21子策略,旨在调查其快速阅读策略;认知策四包括第22—24子策略,旨在调查学生的经验策略。

问卷在设计时使用了likert的五级量表,即:1=完全不同意,2=不同意,3=不确定,4=同意,5=完全同意。回答问题的方式是由学生在每个问题的五个选项中根据自己的阅读策略使用情况选择其中之一。

2.4施测程序

问卷调查采用有记名方式(目的是回收问卷后在任课教师的协助下,记录两次正规考试的成绩,确保所获成绩数据的真实性),时间为30分钟。问卷在实施articleexplorer前后分别进行一次。问卷回答的时间不超过30分钟。问卷设计使用了汉语。收回有效答卷248份,内部一致性信度0.8829,接近0.9,“很好”(george&mallery2000:279)。

根据有效问卷,记录被试两次正规考试的成绩,分别用被试在二年级被实施articleexplorer前后两个学期的期末阅读成绩,测试由外语系统一组织,为标准化测试,评分信度较高。

2.5研究方法

本研究试图尝试使用一种目前比较完善的集统计测量技术和分析研究方法于一体的结构方程模型软件lisrel,对其研究中不可直接观察的概念,以潜在变量的形式,利用观察变量的模型化分析来加以估计。由瑞典统计数学家k.joreskog和另一位统计学家sorbom共同研制开发的供计算机使用的软件系统lisrel(王立非2003:196-197)不仅可以估计测量过程当中的误差,也可以用以评估测量的信度与效度(如因素效度),甚至可以超越古典测量理论的一些基本假设,针对特定的测量现象(例如误差的相关性)加以检测。此外,探讨变量之间的关系时,测量误差没有被排除,而是同时包含在分析的过程中,使得测量信度的概念可以整合到路径分析等统计推论的结果中。因此,这一方法的使用,能较大效度的保证分析结果的科学性。

2.6研究变量

我们假设研究变量(即研究对象124名实验班的学生运用articleexplorer的阅读情况)对大学生英语阅读成绩有影响,但是,英语阅读情况是一个理论概念,我们无法将其作为一个显在变量进行观测,因此,根据英语阅读情况,需要将这一不可观测的潜在阅读变量转化成一些具体的可观测的显在变量。

本研究共设计了8个可观测的显在变量和1个潜在变量。这8个显在策略变量依次为:情感策略、认知策一、认知策二、认知策三、认知策四、交际策略、管理调控策略、资源策略,受试者的测试成绩将被作为1个潜在变量用于结果分析中。

3建模过程与结果

将这9个变量作相关分析,得到下列相关矩阵,相关矩阵是lisrel建立模型的基本数据准备(表1)。

经运算后,lisrel画出该模型的路径图(表2),并在output报告中提供运算结果。以下是该多元回归模型的统计结果报告(表3)

回归模型的总平均回归系数为r?=0.15,所有变量之间的回归关系都已连接,自由度为零,拟合优度指数达到0,所以,模型处于饱和,卡方值为零。lisrel回归模型分析显示,多元相关平方系数区间值在0.27到0.78之间,表明变量间的因果关系较明显,上述参数显示,结构方程模型可靠。

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这一回归模型的路径方程式为:阅读成绩=0.15*管理调控策略+0.15*资源策略+0.14*情感策略+0.11*认知策一+0.091*认知策二+0.080*认知策三+0.096*认知策四+0.071*交际策略。

4分析讨论

4.1大学生阅读自主学习策略与阅读测试成绩之间的关系

我们从回归模型图可看出,8个显在策略变量:情感策略、认知策一、认知策二、认知策三、认知策四、交际策略、管理调控策略、资源策略,通过8条不同的路径直接或间接地影响阅读成绩。这一发现表明,通过运用articleexplorer,经过为期一个学期的阅读策略的指导和训练,实验班的阅读策略的使用与英语阅读理解的成绩呈显著相关。

4.2影响阅读成绩较大的变量

从回归模型的路径方程式来看:整体来说,对大学生英语阅读成绩有影响的阅读策略因素的排序为:管理调控策略和资源策略(均为0.15)为最大,情感策略因素(0.14)次之,认知策略因素(四项认知策略平均数值为0.10),交际策略因素(0.071)为最小。这表明在一个学期的实验中,影响阅读成绩最大的因素为管理调控策略和资源策略,说明通过使用articleexplorer的训练方法,学生学会管理和调控自己的英语阅读,而且有效的引导了学生对其阅读学习资源的使用,因此,此两项策略对实验班的成绩影响较大。articleexplorer中体现了学生自主学习和教师指导性介入的设计原则(郭佳,2008)。从学生选读文章的方面来看,在文章的长度和来源方面,articleexplorer给学生一定的要求,限制了文章的长度和来源,事实上,这一点可以理解为给学生选材提供一定的指导,帮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阅读水平的文章阅读,而不是放任不管,由学生完全自由选材,从而导致所选文章过难或过易。

情感策略的数据为0.14,显示数值略低于管理调控策略和资源策略。articleexplorer给学生充分的自主权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文章阅读,要求学生报告对所选文章感兴趣的原因,通过这一内容,让学生清楚地认识兴趣对英语学习的作用。研究数据说明,受试对象选择感兴趣的材料进行阅读对他们的阅读成绩的提高具有重要的作用,能调动起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帮助他们树立信心,使他们有毅力去克服英语学习中遇到的困难。

另一个对阅读成绩影响较大的因素是认知策略。articleexplorer要求学生写出他们在阅读过程中所使用的阅读策略,从而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发现有效的阅读策略或实践教师在平时教学中所讲授的阅读策略,帮助学生了解阅读策略的有效性。此外,articleexplorer还要求学生通过所选的文章扩展词汇,清晰地分析自己习得词汇的技巧,从而指导他们在今后的阅读中运用这些技巧学习词汇。四项认知策略的平均数值0.1说明,实验班经过使用articleexplorer的训练方法之后,这部分学生对阅读技巧中的17项认知子策略的掌握情况远远的优于对照班学生的情况。研究还发现,被调查的实验班的学生对微观和宏观两方面的认知策略以及阅读的速度都得到了充分的强化。他们很善于运用这部分阅读技巧去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

此外,路径方程式还显示,交际策略的数值为0.071,较前几项最低。可见这部分策略对学生的成绩影响较小,但有相当的间接影响作用。这说明实验班和对照班的学生在交际策略方面的应用能力有差距,但差距不大。

4结语

综上所述,本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基于articleexplorer的阅读自主学习策略的实施对阅读测试成绩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2)影响阅读成绩的主要变量是管理调控策略、资源策略、情感策略和认知策略因素,交际策略对学生的阅读成绩起到间接的影响作用。

本研究受到的主要限制:

1)样本范围:本研究的样本来自某所学校,但如果推广研究结论,需要进一步随机分层抽样研究。

2)工具本身:尽管收集数据时删去了个别不合要求的问卷,但很难保证其他参与者都非常认真地回答了每一个题项。

参考文献

[1]郭佳.运用articleexplorer培养学生英语阅读自主学习能力[j].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科版),2008,(2):96-97.

[2]胡剑.高中英语课外阅读活动的调查与分析[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2004,(10):43-47.

[3]孟悦.大学英语阅读策略训练的实验研究[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4.(2):27-30.

[4]王立非,鲍贵.应用语言学研究的路径分析方法:原理与应用评价[j],现代外语,2003,(4):196-197.

[5]carrell,p.l.,b.g.pharis&j.c.liberto.metacognitivestrategytrainingforeslreading[j].tesolquarterly4(1989):23-29.

[6]george,d.&p.mallery.spssforwindows:stepbystep[m].needhamheights,ma:apearsoneducationcompany,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