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住宅楼建筑要求十篇住宅楼建筑要求十篇

住宅楼建筑要求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3:56:14

住宅楼建筑要求篇1

关键词:商住楼;消防设计;讨论

中图分类号:tU89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0422(2010)08-0196-01

1前言

随着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规模越来越大,各种各样大体量、功能复杂的建筑不断涌现,给建筑消防设计带来了新的课题,从各地城市建设实际来看,对居住建筑的大量需求和商业用房的良好的经济效益,再加上城市用地的紧张,使多种形式的商住楼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开发商的青睐,但现行的国家相关消防技术规范对商住楼的消防设计规定得不明确,对规范的不同理解,造成设计人员对该类建筑的消防设计随意性大,不能很好地服务于城市经济建设。下面,笔者结合实际工作,对商住楼消防设计的有关问题进行初步的探讨。

2商住楼建筑类别及设计原则的确定

《高规》第3.0.1规定:居住建筑:十九层及十九层以上的住宅为一类高层建筑,十层至十八层的住宅为二类高层建筑;

公共建筑:建筑高度超过50m或24m以上部分的任一楼层的建筑面积超过1500m2的商住楼为一类高层建筑,其他商住楼为二类高层建筑。结合《高规》、《建规》各自适用范围的规定可知,首层设置商业服务网点的住宅属于居住建筑,商住楼属于公共建筑。而判定一幢建筑是多层还是高层建筑;是一类高层还是二类高层建筑;其安全出口、疏散楼梯、消防电梯、消防设施的设置等消防设计等,居住建筑是按住宅的类型、住宅层数来作为设计依据;而公共建筑是按照建筑高度、建筑分类来作为设计依据。但是如果商住楼按照公共建筑来进行消防设计,会带来一系列的困难:1、《高规》第6.1.1.1规定:高层建筑每个防火分区的安全出口不应少于两个,但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可设一个安全出口:十八层及十八层以下,每层不超过8户,建筑面积不超过650m2,且设有一座防烟楼梯间和消防电梯的塔式住宅;

第6.1.1.2规定:十八层及十八层以下每个单元设有一座通向屋顶的疏散楼梯,单元之间的楼梯通过屋顶连通,单元之间设有防火墙,户门为甲级防火门,窗间墙宽度、窗槛墙高度大于1.2m且为不燃烧体的单元式住宅。超过十八层,每个单元设有一座通向屋顶的疏散楼梯,十八层以上部分每层相邻单元楼梯通过阳台或凹廊连通(屋顶可以不连通)十八层及十八层以下部分单元与单元之间设有防火墙,且户门为甲级防火门,窗间墙宽度、窗槛墙高度大于1.2m且为不燃烧体的单元式住宅。

此规定对商住楼上部的住宅不适用,但住宅部分设置两部疏散楼梯又难以实现。

2、对高层住宅的一些特殊规定无法适用,增加了建设成本设计难度。如《高规》第6.1.2.3条:剪刀楼梯应分别设置前室,塔式住宅确有困难时可设一个前室;第6.1.3条:高层居住建筑的户门不应直接开向前室,当确有困难时,部分开向前室的户门应为乙级防火门。

3、商住楼上部住宅楼的前室面积不应小于6m2,合用前室面积不应小于10m2必然会造成住宅公摊面积过大,不经济。

综合各方面情况考虑,笔者认为商住楼的建筑类别分类应符合以下原则:1、商住楼整体严格按照《高规》第3.0.1条规定执行,按照建筑高度和每层建筑面积的大小确定。如果建筑高度不超过24m,则按多层建筑进行要求。2、对商住楼的商业部分和住宅部分分别独立进行消防设计。即商业部分根据建筑分类,严格按照公共建筑的相关规定进行消防设计,住宅部分按照相同类型的居住建筑的相关规定进行消防设计。从而达到既经济合理有安全可靠的目的。

3商住楼住宅部分建筑层数的界定

各种类型的居住建筑主要是依据建筑层数来进行消防设计,而商住楼与相同层数的居住建筑相比,因底部商业用房的建筑层高一般要大于住宅的层高,使商住楼的建筑高度要高于居住建筑,因此商住楼的住宅部分如果按照相同层数的住宅进行相关消防设计,无疑较规范本意的要求有所放宽。为解决这方面的问题,笔者建议需要把商住楼底部商业部分的建筑层数核准为相同高度的住宅层数,按以下公式对商住楼住宅部分的楼层进行重新界定:F=f1+f2,f2=H/h

其中:F――商住楼商业部分层数修正后建筑总层数

f1――商住楼上部住宅部分的设计层数

f2――商住楼商业部分换算成住宅的层数

H――商住楼商业部分的建筑高度

h――一般住宅的建筑层高,建议取为3

商住楼上部的住宅设计应以住宅的种类和修正后商住楼的建筑总层数F为基准按照规范进行消防设计。

通过层数的重新界定,使商住楼的住宅层数和同等高度的普通住宅层数进行了统一,使建筑分类、安全疏散等消防设计更加合理。而商住楼住宅部分的疏散楼梯应独立设置,因此,从某种角度说,商住楼更像是底部若干层没有住人的住宅楼,相比同楼层的普通住宅,商住楼上部的住宅人数有所降低,更有利于安全疏散。

4商住楼安全疏散设计的具体问题

目前商住楼底部公共部分的规模越来越大,每层五、六千平方米已经很常见,甚至出现了底部一万多平方米、上部几幢住宅楼的大底盘建筑,对于该类建筑,有一种意见认为,需要比较一下商业部分与住宅部分的建筑面积的大小,如果商业部分建筑总面积小于住宅部分,则仍然按照商住楼的设计原则执行;如果商业部分建筑总面积大于住宅部分,则不能按商住楼来考虑,而应按综合楼来进行消防设计。笔者以为,无论商业部分建筑面积有多大,上部布置的住宅部分只要满足消防车道和消防登高车操作面的要求,都可以按商住楼设计,但建议把握以下几点:

4.1商业部分只允许做到24m以下,即只能按照高层建筑的裙房设计,否则,上部不能再按照住宅设计,而整体按照公共建筑考虑。

4.2上部住宅部分的疏散楼梯应能直接下到底层并直通室外,不能仅仅下到商业用房的楼顶,再通过室外楼梯疏散到地面。

4.3大规模商场的安全疏散设计不能只是按疏散距离的要求来设计疏散楼梯,而忽略了楼梯的宽度要求。商场按面积应核算成多少人数,再根据人数进行疏散宽度设计,在《建规》中有明确的规定,但会造成楼梯的宽度过大,过多地占用了商场的黄金使用面积。上海市消防局2004年颁布实施了《大中型商场防火技术规定》,对商场的消防疏散设计作了相应的规定,比较切合实际,也比较容易执行,同时在实际设计中可以考虑针对每个防火分区逐一计算疏散宽度进行疏散楼梯设计,而不必按整个商场的总面积一次性进行计算,这样可以将楼梯布置在防火分区的分界处,同一部楼梯能够供相邻两个防火分区同时使用,可重复计算疏散宽度,从而减少占用商场的使用面积,既增加了经济效益又能满足消防安全要求。

5高层商住楼住宅部分的防火分区设置问题

该问题主要集中在高层商住楼主体为跃层式通廊式住宅和跃层式塔式住宅建筑的防火分区是否叠加计算。跃层式住宅设计新颖独特,突破了传统的住宅模式,实现了室内布局从平面到立体的质的飞跃,增加了住宅结构的可塑性和灵活性,有“空中别墅”之感,给人以豪华气派、舒适宁静之感,最大限度地满足了人们对住宅消费多样化的实际需要。开发商建设此类项目的步伐不断加快,主体顶部设计为跃层式住宅甚至整个主体建筑均为每隔一层一跃的跃层式住宅也越来越多。这种住宅一般标准层建筑面积约700-900m2,因为跃层上下层相通,面积须上下叠加计算,这样面积就达到1400-1800m2,作为一个防火分区,面积就超过了一类高层建筑1000m2防火分区面积要求。按照前文的分析,商住楼整体按一类高层建筑设计,上部住宅按居住建筑设计,只要求在住宅的公共部分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要使防火分区面积增加一倍,必须在住宅内部也增设喷淋头,根据住宅的实际使用情况,这一点一般难以做到。如果划分为两个防火分区,又给安全出口的布置带来难题,特别是主体为塔式住宅更是难以布置。笔者认为,跃层式住宅设计,可以不按照上下层叠加计算防火分区,理由有两条:一是防火分区的划分主要考虑的是防止火灾的蔓延,尽可能减少火灾损失。对于住宅来说,户与户之间的隔墙一般都是实体墙,耐火极限能够达到3小时以上,户门也处于常闭状态,如果住宅发生火灾,由于住户之间隔墙和户门的分隔作用,要蔓延到同楼层的其他住户需要一段时间,给火灾的扑救和人员的逃生提供了一定的条件。二是现在每个家庭平均也就只有三五人,对于跃层式或非跃层式住宅,住户人数一般差别不大,也就是说跃层式住宅和非跃层式住宅对安全出口的疏散宽度要求基本是一致的,再加上住宅建筑使用人员对安全出口的设置非常熟悉的特殊情况,使不叠加计算对安全疏散条件的影响不大。当然,如果条件许可可以考虑跃层式住宅的上下层均设户门通向各层的公共部分,或者户门采用防火门设计则更为理想。

以上是笔者对现行消防技术规范中与商住楼相关的条款的理解,对实际工作中遇到的各种情况而规范中又没有作出具体规定的,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提出的一些具体的解决办法,错漏地方在所难免,愿意与同行设计人员共同探索讨论。

参考文献:

[1]GB50045-95.2005年版.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住宅楼建筑要求篇2

关键词:高层住宅;建筑户型;设计

中图分类号:tU208文献标识码:a

引言

目前,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建筑领域出现重大的更新,人们要求住宅的居住环境及舒适度能够与时俱进,因此对高层住宅建筑设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标准。高层住宅建筑建设是我国国家工程建设的一个重要部分,关系着国民的生产、生活质量和水平,也一直是城乡建设的重点。高层住宅建筑设计与国家建筑行业的长远发展密切相关,为了满足人们对高层住宅建筑需求的不断更新,高层住宅建筑设计师必须更加仔细、深入地分析户型结构,努力做到功能舒适、造价经济,并且要兼顾到建筑造型的美观。

一、住宅形式之简介

1.走廊式住宅

走廊式住宅的特点是户型面积不大,不需要占用太多的空间去设计高层住宅的功能,但是能容纳很多的用户,所以走廊式住宅一般被用作公寓式住宅。这种住宅将住户、电梯和楼梯有效地进行融合,以此来创造更多空间去容纳住户。这种住宅在建造过程中,要寻找方法去解决走廊占用太多空间的问题,另外,在采光方面,由于住户多的特点,要特别注意对采光面少的住房进行特殊的设计,在其采光面增加朝向采光方向的开口天井,可以有效改善采光面少的住房的采光情况。比如位于济南市奥体片区龙奥天街项目有两栋楼就是一个典型的走廊式住宅的平面布局形式。如下:

2.跃层式、跃廊式住宅

一般认为,跃层式、跃廊式住宅是走廊式住宅的进一步发展,在现实生活中,跃层式、跃廊式住宅改变了走廊式住宅利用内外走廊的形式,相反地,而是利用小楼梯来加强楼层之间的联系,以此来减少楼梯所占用的空间,进而增加住户的空间范围。另外,跃层式、跃廊式住宅还存在着一个缺点,那就是增加了平面设计的难度。

3.单元式住宅

单元式住宅,是目前在我国大量兴建的高层住宅中应用最广的一种住宅建筑形式。这类住宅与走廊式住宅的最大区别是每层楼面只有一个或两个(按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对于层数不同要求设置)楼梯,可为2-4户提供服务(大进深住宅每层一梯可服务于5-8户),住户由楼梯平台进入分户门。如果住宅设计为点式,则各层住户围绕楼梯分布;如果住宅的平面是条形(板式)设计,则一幢条形住宅可有多个楼梯。不论是一梯二户,还是一梯三户,每个楼梯的控制面积称为一个:“居住单位”.因此,条形的梯间式多层住宅又称为“连续单元式住宅”。点式(墩式或塔式)梯间式住宅又称“独立单元式住宅”。

单元式住宅的基本特点有:

(1)每层以楼、电梯为中心,每层安排户数较少,各户自成一体。

(2)户内生活设施完善,既减少了住户之间的相互干扰,又能适应多种气候条件。

(3)可以标准化生产,造价经济合理。

(4)仍保留一些公共使用面积:楼梯、走道,保证了邻里交往,有助于改善人际关系。

(5)有良好的采光,通风良好。

4.塔式住房

塔式住房是以一个楼梯或电梯为中心,在其周围布置若干个住户,使得住户能够接触更多的阳光,而且通风效果优良。另外,在外形上,塔式住房具有多变性,能够极大程度上满足对住宅外形有特殊要求的人群的需要。

二、住宅建筑设计存在的问题

在目前的建筑领域,住宅建筑占有较大的比例。住宅设计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着居民居住环境的好坏,同时也影响着我国建筑业健康与长远的发展,因此不可轻视住宅设计。设计师应在现有基础上,不断探索、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断提高设计水平,以满足城乡居民的不同需求。

1.住宅建筑的套型设计不合理

目前的住宅设计在起居室、卫生间以及厨房的设计上存在不合理之处。起居室过大,导致室内的净高不足,空间距离的安排不合理,让人产生压抑感。起居室的门洞设计数量较多,影响起居室的使用功能。一般在起居厅适合布置小于3个的门洞,过多会造成交通面积拥挤,使起居室功能受到过道的影响。对于卫生间的设计,高层住宅建筑卫生间的门正对着起居室的入口,形成一种不雅观的现象。高层住宅建筑厨房的设计中,因面积过小,导致高层住宅建筑排气管道和燃气管道的排列较为凌乱,且没有设立专用的管道通道,一旦出现问题,也给检修带来很大的难度。

2.住宅建筑过分重视造型美观,忽视其节能环保性

在当前的住宅建筑中,除了在户型结构上实现了多样化设计,住宅外部造型上也尤为重视。但是,在满足前两项要求的基础上,通常会忽视高层住宅建筑节能环保的建设理念。长久以来,我国将高层住宅建筑节能降耗作为重要的发展指标进行落实,列入了经济发展规划之中。但在实际的高层住宅建筑设计中,并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出现一些住宅建筑节能效果比较差的现象。比如在设计过程中有的住宅为了追求外立面效果而大面积开落地窗,使得窗墙面积比过大,不利于住宅建筑节能。有的住宅外墙凹凸转折过多,导致建筑物外表面积过大,从而影响的建筑体形系数,不利于节能。

3.住宅建筑采光不足,日照间距过小

目前有些住宅项目,由于受用地形红线的限制,出现了很多大进深小面宽户型,设计者在此类户型设计中往往采用户型中部布置起居厅的手法,来达到空间规整的目的。但是这也带来了起居厅因朝向凹槽部位开窗导致光线昏暗,采光不足的情况。还有一些住宅项目片面追求大面积的中心景观,忽视住宅的日照效果。出现了中心景观区域外的住宅间距偏小的现象,影响住宅的实际采光通风效果,未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均好性”。

三、住宅建筑设计的优化策略

1.朝向问题

即决定了高层住宅建筑采光的好与坏。高层住宅采光一般分为直接采光和间接采光两种。高层住宅建筑采光的窗户直接向外开设的称为直接采光。而高层住宅建筑采光窗户朝向封闭式走廊或者直接采光的厅、厨房等其他地方的采光称之为间接采光。在高层住宅建筑中间接采光效果显然不如直接采光。光线之于高层住宅建筑的意义如同呼吸之于人体。光线会直接使高层住宅建筑空间中充满灵动和生气。相对南向光线东、西向光线则显得更加富于变化。高层住宅建筑在设计吸收利用高层住宅建筑南向采光的同时也还应将东向西向的光线最大程度的利用起来。

2.通风

高层住宅建筑的设计需要有良好的日照、天然采光、自然通风和隔热、保温、隔声性能。高层住宅建筑窗户的设置要有利于组织良好的室内通风,并保证夜晚室外凉爽的气流进入洞口后能“覆盖”室内平面在人体高度范围内通过。相对于塔式高层住宅建筑版式高层住宅更容易组织穿堂风。好的朝向对高层住宅建筑室内通风也有很大的帮助。高层住宅建筑内保持良好的通风可大幅度降低室内微生物菌群的密度。

3.干湿部分要划分得当

对于住宅中用水量较大的空间,比如厨房、卫生间,要与卧室、会客厅、储藏室分隔一段距离,避免厨房或卫生间的水弄脏卧室、会客厅,损坏储藏室内的储存物品。另外,在装修过程中,要做好防水的工作,对于卫生间,要做好防水防噪声的工作,避免厨房与卫生间的使用影响到其他功能空间,或影响居住者的休息。

三、住宅建筑设计的未来发展方向

住宅建筑设计是个长远的过程,而且受到众多因素的影响。在未来住宅小区规划设计中应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统筹考虑地块内的景观、日照、通风等环境因素,将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思想贯彻于规划设计、小区建设与管理中来。在设计上需要提高运用新技术的意识,有效的改善住宅性能,提高居住的舒适度。

同时,住宅建筑设计需要考虑不同地域、不同的气候条件的影响,要加大对可再生资源的利用,不断完善小区空间,将建筑的资源消耗降到最低,减少工程资源和材料的浪费。住宅规划设计,遵循“因地制宜突出传统特色,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原则,采用传统建筑风格建设,充分利用基地自然条件,将小区打造成传统与现代、历史与发展结合紧密的生态型居住小区。

结束语

为了满足人们对高层住宅建筑的需求,设计者在设计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消费者对高层住宅建筑的需求,要遵循有静有动、保护屋主隐私、分清主次、干湿划分得当的原则。在设计的过程中,要增加高层住宅的功能,增加住宅内设计的合理性,从而提高高层住宅建筑物的实用性,增加其可变性,最终达到满足人们对高层住宅建筑的多样化需求。

参考文献:

[1]刘瑜.高层住宅建筑户型设计分析[a].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科学时代――2014科技创新与企业管理研讨会论文集上(科技创新)[C].中国科学技术协会:,2014:1.

[2]郝连波.pDCa在高层住宅建筑设计标准化中的应用与实施[D].山东工艺美术学院,2013.

[3]邢志祥,唐永,高文莉.高层住宅建筑火灾人员疏散仿真研究[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2,06:29-33.

住宅楼建筑要求篇3

关键词:建筑防火设计问题

0引言

建筑性能化防火设计是指针对特定建筑物的消防安全目标,综合考虑其使用功能、建筑构造、火灾荷载、环境条件等相关因素,运用消防安全工程学的原理和方法,采取计算机模拟或数理推算的方法,提出具体防火设计方案,并对设计方案进行消防安全评估,实现消防安全与投资效益高度统一的设计方法。性能化设计方法作为当前建筑防火领域最为先进的技术之一,有其优点,也有其弱点,在应用过程中应处理好相关的关系。

1住宅的消防设计

按层数的不同,住宅可以分为多层住宅、高层住宅。多层住宅为9层及9层以下的住宅;高层住宅指10层及10层以上的住宅(均包括底层设置商业服务网点的住宅)。按组合方式的不同,住宅可以分为单元式住宅、通廊式住宅、塔式住宅等。按平面结构的不同,住宅可以分为塔式住宅和板式住宅。

1.1塔式住宅塔式住宅是指以疏散楼梯为中心,向各个方向布置住户,将多套住房组成一个单元式平面,且每套进户门至楼梯间门或前室门的距离不超过10m。其主要特点是疏散路线较为简捷。

1.2单元式住宅和“塔+塔”的住宅形式单元式住宅是最常用的一种住宅建筑形式。这类住宅每层楼面只有一个楼梯,住户由楼梯平台直接进入分户门,一般每层安排2-4户,每个楼梯的控制面积称为一个“居住单元”。一个单元独立建造的住宅,由于没有相邻单元,不可能通过屋顶使相邻单元之间连通,所以应当按塔式住宅的防火设计要求进行设计.“塔+塔”(即“手拉手”)的住宅组成形式不可视为连续单元式住宅。但是18层及18层以下,当每层不超过8户,建筑面积不超过650m2,且设有一座通向屋顶的防烟楼梯间和消防电梯时,如果塔与塔之间通过屋顶连通,这样组成的“塔与塔”住宅形式,可以按照单元式住宅的防火设计要求设计。

1.3通廊式住宅和非住宅类居住建筑

通廊式住宅指的是由共用楼梯或楼梯与电梯通过内、外廊进入各套住房,且至少有一套住房的进户门至楼梯间门或前室门的距离超过10m(高层)或15m(多层)的住宅。非住宅类居住建筑是指公寓、宿舍等。现在通廊式住宅形式已经很少了,而非住宅类居住建筑形式越来越多。应当注意的是:通廊式住宅其设置楼梯间的数量不应少于2个,并且当建筑层数超过2层时应设封闭楼梯间,12层及以上的通廊式住宅应设防烟楼梯间,而通廊式非住宅类居住建筑的安全出口不应少于2个,可设置1个疏散楼梯,各房间疏散门的数量与公共建筑的要求相同;单身公寓、商务公寓、酒店公寓、公寓式住宅等严格来说已经超出居住建筑的范畴,应按公共建筑进行消防设计。一、普通建筑的防火问题普通建筑中主要的问题存在于一些大空间建筑的防火设计。

2大空间建筑的火灾特性

由于建筑结构上的特殊性和使用方面的复杂性,大空间建筑的火灾预防与普通建筑有着明显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不易进行防火分隔;(2)普通火灾探测技术无法及时发现火灾;(3)常用的自动喷水灭火装置不能有效发挥作用;(4)人员的安全疏散相当困难。由于以上火灾特性,致使大空间建筑的防火与普通建筑防火相比存在更多难点,更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和开展研究。

2.1大空间建筑防火分区的划分

防止火势的迅速扩散,应对大空间进行合理的防火分区。把建筑物的火势控制在一定区域内,防止火势在水平或垂直方向蔓延是非常重要的。现行消防技术规范防火分区划分,主要分为水平划分和竖向划分两种方式。防火分隔有三种形式:防火墙、防火卷帘和防火水幕。如果采用防火墙作为防火分隔,影响商场的平面效果,也不便于经营;而如果使用水幕,喷水强度2L/sm,持续喷水时间按3h计算,则用水量太大。因此,商场大多采用的是防火卷帘的方式做为防火分隔。

2.2防火卷帘的设置

(1)大空间建筑在中庭部位设置防火卷帘。此处应在防火卷帘两侧设置手控按钮,且应采用具有安全疏散小门的防火卷帘门,卷帘的疏散小门应设置发光标识,更有利于紧急情况下安全疏散。(2)大空间建筑在疏散通道上设置防火卷帘。地下大型商、市场,因防火分区面积的限制,大量使用防火卷帘做防火分隔,部分防火卷帘设置在疏散通道上,疏散通道上宜设置常开防火门做防火分隔,在此位置设置常开防火门比设置防火卷帘更合理,火灾状态下安全疏散可靠性更强。(3)消防电梯前室设置防火卷帘。

3建筑性能化防火设计的弱点

3.1局限性

一方面,性能化设计与评估是针对特殊建筑工程,其解决的主要问题是建筑的防火分区、安全疏散、烟气控制、消防设施配置和建筑结构防护等,而不是适用任何建筑、解决所有问题。另一方面,经过性能化设计的建筑,一旦日后改变用途,需要进行重新设计,这就是性能化设计的局限性。

3.2复杂性

性能化设计需要有大量实验数据以及专门的设计与评估工具作支撑,设计程序相对于处方式设计来说要复杂的多。目前我国的基础试验数据比较零散,数量也不丰富,还没有开发出完整的大型工程应用程序,已开发的计算机软件绝大部分尚未经过大量实际工程和火灾试验的验证,还存在不完善的地方,这些都可能影响到设计方案的优化和计算的准确性。

3.3难度性

性能化设计与评估是一门新兴的技术,涉及火灾科学、数理统计、火灾动力学、计算机技术、人在火灾中的行为与心理等多门学科的知识,加之性能化设计的要求又具有很大的弹性,因此性能化设计与评估较处方式设计难度大的多,需要从业人员具备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实际工程经验,要求设计人员经过专门的严格训练,具备专门的知识和高尚的职业道德。

3.4耗时性

性能化设计与评估的复杂性、难度性,加之性能化设计确定的目标需要业主、设计人员与有关政府行政主管部门反复商研,因此,对同一建筑工程项目,性能化设计所需的时间较处方式设计要多。也可以说,性能化设计的产品是业主、设计人员和行政主管人员共同智慧的结晶,或是说是多方反复协商、妥协的产物。

4总结

住宅建筑防火设计中,应正确区分住宅类型,结合其使用性质、层数、总高度,有针对性地采取防火技术措施,只有这样才能减少住宅火灾事故的发生,保障国家建设和人民生民财产的安全。

参考文献:

[1]仝艳时,曲毅.建筑防火构造分析[J].科技创新导报,2009.27

住宅楼建筑要求篇4

关键词:设计消防建筑

一、工程概况:

1、工程名称:昆明高新区梁家河村城中村改造a、C地块。

2、建筑地点:昆明市高新区南部。

3、建筑概况:总建筑面积为:407767.15.其中:地上:320375.45;地下:87391.70;aS1栋商业裙楼及a1栋住宅为一类高层商住楼,总建筑面积为17840.79,其中:商业面积为9975.12,住宅面积为7865.67,住宅户数为67户,建筑总高度54.95m;aS2栋商业裙楼及a2、a3栋住宅为一类高层商住楼,总建筑面积为44975.79,其中商业面积为12162.38,住宅面积为32813.41,住宅户数为248户,建筑总高度99.75m;aS3栋商业裙楼及a4栋住宅为一类高层商住楼,总建筑面积为19141.91,其中:商业面积为2230.62,住宅面积为16911.29,住宅户数为128户,建筑总高度98.50m;aS4栋商业裙楼及a6栋住宅为一类高层商住楼,总建筑面积为37643.52,其中:商业面积为2874.34,社区及管理用房面积为949.83,住宅面积为33819.35,住宅户数为384户,建筑总高度98.55m;aS5栋商业裙楼及a7、a8栋住宅为一类高层商住楼,总建筑面积为73138.59,其中商业面积为5529.61,住宅面积为67608.98,住宅户数为768户,建筑总高度98.55m;aS6栋商业裙楼及a9、a10栋住宅为一类高层商住楼,总建筑面积为73498.94,其中商业面积为5889.96,住宅面积为67608.98,住宅户数为768户,建筑总高度98.55m;aS7栋商业裙楼及a11栋住宅为一类高层商住楼,总建筑面积为18649.19,其中:商业面积为2251.93,住宅面积为16397.26,住宅户数为140户,建筑总高度98.50m;a5、a12栋为一类高层住宅,建筑面积各为17743.36,户数各为136户,建筑总高度均为95.35m;地下室为地下车库,面积为87391.70,总停车位:2364个,其中机械停车位1438个,自然停车位926个。

4、结构形式:住宅及其地下室部分为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裙房和地下室住宅下部以外的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二、高层建筑中消防体系设计的重要性

1、高层建筑消防设计的主要内容有:高层建筑的位置设计,建筑物防火间距的设计,消防车道消防水源的设计,建筑物耐火等级的设计,以及建筑物内部的防火防烟分区、防火墙、隔墙和楼板、防火窗、防火卷帘、电梯井和管道井、疏散楼梯间和疏散楼梯、消防电梯、防排烟和通风、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消火栓系统、自动喷水灭火系统以及其他灭火设施、消防电源和配电、火灾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装置的设计等。

2、高层建筑消防安全设计的几个问题探讨

2.1建筑消防设计先天不足

国家出台的《高规》,为高层建筑的消防安全提供了规范保证。但此前一些老式的高层建筑在消防设施设计上存在先天缺陷,不符合国家现行的《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以及《高规》的要求。

2.2消防设施缺乏有效管理

在高层建筑的长期使用过程中,人们往往忽视了对消防系统的管理与维护。现代高层建筑一般都设有火灾自动报警、自动灭火、自动防排烟系统等。发生火灾时,上述系统均应做到联合动作。然而,由于管理人员重视不够,没有坚持对消防系统进行管理与维护,致使前期大力投资的消防设施老化、损坏,形同虚设,等到发生火灾时,消防系统无法发挥其应有作用。高层建筑的疏散楼梯按国家消防技术规范的要求应设有防烟楼梯或封闭楼梯,疏散通道上的防火门上装有闭门器,靠闭门器的作用防火门平时关闭,火灾时既方便逃生,又能有效地阻断烟气。有些高层建筑中的住户为了方便,将疏散通道上的防火门人为地敞开或是堆上物品,一旦发生火灾,大量的有毒浓烟就会沿楼梯间扩散到上层,使人员无法通过楼梯疏散到地面。

2.3高层住宅存在避难层“空白”

有关专家指出,高层建筑发生火灾时,若超过消防云梯车能够达到的高度,从大楼外面施救的可能性很小,一般要依靠自救。建筑高度超过100m的旅馆、办公楼和综合楼等公共建筑,由于楼层很高,人员很多,尽管已设有防烟楼梯等安全疏散设施,火灾时其内人员仍很难迅速地疏散到地面。因此,对超高层公共建筑在其适当楼层设置供疏散人员暂时躲避火灾和喘息的一块安全区即避难层或避难间,是极为重要的。《高规》规定:建筑高度超过100m的公共建筑,应设置避难层(间)。有关部门曾经做过一个试验,让一名身强力壮的消防员从第33层跑到第1层,用35分钟。如果是一名身体素质一般的人员或老人、小孩,所需时间肯定会更多。这样算来,在高于50m的建筑中,遇到火险,人们能跑到楼外逃生的可能性很小。

2.4柴油发电机房及高、低压变配电室的消防问题

《高规》第7.6.6.1条规定:燃油、燃气的锅炉房、柴油发电机房宜设自动喷水灭火系统。但结合条文说明,应是宜采用水喷雾灭火系统。许多设计同行包括比较权威的审图中心都按规范的字面意思,理解成了普通的水喷淋,这是不对的,柴油发电机房不应用普通的水喷淋系统来灭火。《高规》7.6.6.2条规定了可燃油油浸电力变压器、多油开关室宜设水喷雾或气体灭火系统,而现实高层民用建筑中大多数高、低压变配电室是采用无油干式变压器及开关,是否也应该采用水喷雾或气体灭火系统呢?这要根据工程造价综合考虑,采用水喷雾或气体灭火系统是高标准要求,许多工程的高、低压变配电室是采用气体灭火系统也是可以的。

2.5消防水池是否需设取水口

《高规》7.3.4条规定:供消防车取水的消防水池应设取水口或取水井。规范没有规定什么样的消防水池才供消防车取水,使许多设计者把握不准。笔者认为,应该分以下三种情况考虑:①如果消防水池在消防车的吸水高度(6m)内,不管消防水池是否储存了室外消防用水量,都应设置取水口。因为设置水泵接合器的目的之一就是以备消防泵无法启动时使用。如果消防泵出现故障,消防储备水因无取水口而无法取出,不合理。设消防取水口工程造价增加不多,但完善了消防设施;②如果消防水池不在消防车的吸水高度(6m)内,如设在地下3层的消防水池,而水池又没有储存室外消防用水量,无需设置消防取水口;③如果水池不在消防车的吸水高度(6m)内,而水池又储存了室外消防用水量,则应设置专用消防取水加压泵,从消防水池内直接取水,向室外专用消防管网供水,取水口可做成室外消火栓的形式,要求取水加压泵1用1备,双电源供电,流量按设计建筑的室外消防用水量计,扬程应至少满足室外消火栓栓口处10m水柱的压力。

三、防火设计

1、建筑平面及竖向布置

本工程设置了自动灭火喷淋系统,建筑防火分区的原则为地下设备及服务用房􀀁1000m2;地上首层商业部分按每区􀀁10000m2划分;地上二层以上商业部分按每区􀀁5000m2划分;防火分区垂直方向划分时,有局部跨越二、三层;中区各层连通的中庭中,不包含商业活动,作为一个防火分区考虑。消防控制室设在地下一层,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的隔墙和1.50h的楼板与其它部位隔开,并设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每个防火分区均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安全出口(含通向地下专用安全疏散通道的疏散口)。疏散口的位置、数量、宽度、疏散距离和设施均符合规范要求。除北区多层裙房两部楼梯间地面以上部分采用封闭楼梯间自然排烟外,其他楼梯间均为防烟楼梯间。建筑疏散走廊宽度及疏散楼梯之间距离均能满足规范要求。

大型建筑消防设计中安全疏散问题往往较难解决,该工程在消防设计中提出了在地下设置专用疏散通道以及疏散楼梯通向屋顶等建筑‘地上地下立体安全疏散’的措施较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值得其他大型建筑借鉴。

按照计算结果,三层疏散宽度最大,选取最大宽度层的疏散宽度作为其以下各层的疏散楼梯宽度,各层走廊、疏散口宽度以本层疏散宽度需要设置。因此三层以下疏散楼梯总宽度按照三层宽度计算,四层则按实际计算结果设置。

2、安全疏散设计难点

因该工程建筑体量庞大,系特大型建筑综合体,在建筑消防设计中存在以下方面难以满足国家消防技术标准要求:

(1)首层楼梯间直通室外安全出口的距离超出【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第5.3.13条第4项规定;

(2)首层中庭部分防火分区疏散距离超出【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第5.3.13条第3项规定。

3、特殊的加强性消防技术措施

该工程在满足上层疏散要求均布消防楼梯间的情况下,造成楼梯在首层位置不能全部靠近建筑周边布置,其距离超出了规范的有关规定,另外,首层中庭部分防火分区疏散距离也超出规范规定,在防火设计上,采取了以下加强性消防技术建筑首层楼梯间出口至建筑对外出口之间疏散距离过长的现象,在大型商业建筑中是比较常见的,传统的设计方式是调整楼梯间的位置,以满足疏散距离的最大限制。而设置地下避难通道的形式则较为巧妙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在不影响建筑平面设计的情况下满足了消防疏散要求。地下通道按地下避难通道设计,按相关国家规范及标准在各使用空间配置火灾探测及报警系统、自动灭火系统与防排烟系统,通道内不允许设置或摆放任何可燃物品,确保火灾情况下的疏散安全。

上述设计方法也仅仅处于尝试阶段,本文涉及的商业建筑经当地公安消防部门组织专家组进行论证后,批准了该设计方案,这也是履行安全设计规范的一个创新性举措,对同种建筑此类问题的解决提供了一个新思路。

4、管理保障措施

地下疏散通道在技术设计上基本具备了早期发现火灾、措施:

(1)中庭上空的钢屋架除按照规范进行防火保护外,同时布置冷却喷头。中庭不作为商业或其他功能使用,严格控制设置临时可燃物。中庭部位装修采用a级不燃材料。

(2)疏散楼梯通向屋顶,并利用屋顶停车场作为临时避难场所。

(3)设置地下安全疏散通道,将首层楼梯间与地下疏散通道连通,解决了首层消防楼梯出口处安全疏散距离存在的问题。

四、地下疏散方案的可行性分析

1、技术保障措施

首层不能直通室外的疏散楼梯均通向地下专用通道,将在建筑首层的疏散转为在地下专用疏散通道内的疏散过程。地下专用安全疏散通道相互连通,并按照避难走道的要求进行设计。根据疏散宽度要求,均匀分布地下疏散通道,达到合理疏散人流的目的。楼梯间与地下专用通道的连接方式如图1所示。

阻止火灾进入疏散通道、早期自救的设防能力,但是要在火灾中确实起到人员通道的作用,仅有硬件上的巨大投入还远远不够,很多消防设施并不落后的商场,在火灾中仍然造成重大损失,究其主要原因,日常消防管理的缺位是非常突出的问题。该项设计对建筑投入使用后的消防安全管理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大型地下避难通道消防设施的定期维护检修,以及通道内不允许设置任何可燃摊位或柜台等要求是日常消

住宅楼建筑要求篇5

摘要:目前,我国正处在城镇化、城市化建设的进程中,大量的农村人口涌入城市,带来新一轮住房的需求高潮,同时,由于城市人都多地少,每块土地都必须得到最充分的利用,尤其是在交通汇集地段,地皮更是寸土寸金。

关键词:商住楼;创新;空中花园;景观设计

中图分类号:p901文献标识码:a

1.国内外商住楼研究现状

随着世界人口的迅速膨胀,城市空间越来越狭窄,尤其是我国,人口数量大,随近几年的城镇化进程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口转变为城镇人口,城市面临着巨大的人口压力。环境的日益破坏、人们环境意识和城市建筑审美意识日益提高,在此环境下,城市住宅问题给建筑师们提出了新的要求。我国城市住宅在经历了方正、规矩、统一风格后,又兴起无数鳞次栉比的摩天大楼城市化浪潮。商住楼在对土地充分利用的需求下产生。

1.2商住楼的基本概念

商住楼在城市用地紧张问题上应运而生,并得到了广泛应用。商住楼是指该楼的使用性质为商、住两用,由商用和居住两部分功能空间组成的建筑综合体,是人们对街道空间的公共属性及其商业价值充分认识的结果。

1.3商住楼的典型建筑形式

商住楼的雏型可以追溯至商业繁荣而里坊制瓦解的北宋[1],其主要模式有典型的形式有“前店后宅式”、“下店上宅式”,既商且住,两相便利。现代商住楼多采用“下店上宅式”。根据商业部分与住宅部分在总图上的关系,又可分为“店宅垂直式”和“店宅平行式”两种类型。

1.3商住楼的功能特征与市场需求

在现代,不少大楼将办公、住宿、商务活动等功能综合在一起,成为了综合性多功能写字楼。由于商住楼在功能上要求商务办公与住宿两种功能,功能使用和技术要求相对比较复杂。要求项目设置齐全、多种功能组合的综合使用,地下还需建有能停放几十辆到数百辆汽车的停车库以及能使用的人防地下工程。不管在建筑设计还是结构还是,均有其复杂性。商住楼开发期较短,市场很旺,收益快而高,市场需求量极大。另外,虽然商住楼具有经济潜力、城市景观和生活便利等优势,但是在结构、空间、环境等方面同时具有不可忽视的缺陷。[2],

1.3商住楼的市场需求

在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在建筑上倾向于建筑群的集中,如商业群集中区、住宅区。而在二三线城市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制约,高层建筑有时候受到经济条件的制约,相对于一线城市则少不少,综合性建筑大为受欢迎。在所搜集到得文献中,商住楼的相关研究也比较多,在1993-2013图书馆中有关商住楼的期刊就有1008篇,涉及了消防设计、转换层设计、给排水设计、抗震设计等方面。所以进行商住楼设计是具有技术可行性的。资料还了解到,目前城市绿化问题突出,社会经济和人民的生活水平大幅提高,但城市经济发展和环境之间的矛盾也日渐突出,人们追求一种自然的生活环境。促进城市经济发展、城市环境保护及生态系统的修复和完善之间达到相应的平衡状态成为了城市发展的重大课题[3]。可以了解到,各个国家和地区在城市绿化上做的努力,

2商住楼的设计创新

2.1立足基本功能

考虑到出在十字路口的黄金地段,要求交通便利、引人注目,靠近众多与其互补性的场所,如主题餐厅、影院、附近建设室内娱乐项目,商场需要充分发挥其商业潜能,根据调查,城区是工作的主区,常年工作流动人士(白领)、富足成熟家庭较多,可以设计多种户型住宅,住宅面积在80~110m2,满足追求生活品质、社会标志的人群需求。整座建筑整体体现一种下繁上静,商住一体,自然与现代结合,富有商业气息与自然氛围的“后现代建筑”风格,整体呈现出精美漂亮、令人愉悦、奢华而自然的风格。

2.1附属功能创新

商住楼在设计上还需要不断的创新,谋求新的突破。尤其是在其附属功能上下工夫。空中花园是一个比较有创意的设计点子,并得到了民众和很多设计单位的青睐,如2010年,美国拉斯维加斯金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投资55亿美元打造了新加坡空中花园。

2.2引入空中花园概念

空中花园的住宅因为具有新颖美观、空间灵活多变、功能丰富和生态效应显著等特点,“空中花园”式的住宅近些年以其和生态效应显著等特点,成为改善人们居住环境的重要设计手段,但空中花园设计不当,也会适得其反。从空间领域类型划分,空中花园可分为私家花园、半公共花园、公共花园三种[4].

2.3立体式设计

本设计不仅仅停留在已有的模型上,而是根据城市的发展和人们的预期要求,对商住楼的不足来进行改进、创新型设计。设计拟从商住楼的功能、性质出发,构思出将商用的商场与民用中的住宅融合为一体,在外观上是层峦叠嶂的空中花园,而内部功能分区明确的“一体式”商住楼建筑设计,形成“立体式”花园景观,成为城市的点缀。

2.4融入城市景观

城市景观。城市规划设计,景观的设计是人们对一幢建筑形成外在直观第一印象的重要保障,尤其是商用建筑,对顾客的吸引很重要。设计可以解决景观问题。“空中花园”在适应气候、改善通风和日照条件、创造建康舒适的生活环境、促进人际交往和提高人们的审美情趣等方面都具有明显优势。

3结论

城市临街底层建筑商用价值、经济潜力很大,需要充分利用其商用价值。该建筑类型市场大,应用性较好,设计意义相对于办公楼等应用前景更广。商住楼中居民可以在本栋大楼中便捷购物,这是商业住宅部分的卖点与吸引点。空中花园设计是中国现阶段城市住宅逐步走向高密度和高容积率特征的发展过程中改善人们居住环境的重要设计手段,也是我国现阶段在不具备较发达经济、技术条件情况下进行生态建筑创作的一种努力方向。

参考文献

[1]孟聪龄,马玉洁.浅谈中国古代商业建筑空间的演化过程[J].山西建筑,2007,33(24)

[2]张进.商住楼设计刍议.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1年8月第37卷第4期

[3]王请.城市园林绿化经济管理发展方向分析[J].中国经贸导刊,2010(20):8-9

[4]邱强.高层住宅中的空中花园.四川建筑.2010.12第30卷6期

第一作者姓名:李泽、出生年月:1991.6、性别男、学历:大学本科、研究方向:土木工程(房屋建筑方向);单位名称:四川农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住宅楼建筑要求篇6

关键词:住宅建筑;安全防护;设计

前言:笔者简述了住宅建筑安全防护设计的分类,并结合相关设计规范中的强制性条文和实际经验,对不同类别的防护设计措施进行简要分析,以供借鉴与参考。

1住宅建筑安全防护设计分类

住宅建筑的安全防护设计可以分为一般防护设计、防火防爆设计和防盗设计3种类别:1)一般防护设计:避免因设计考虑不周全而产生人身安全隐患、从人体科学出发、兼顾居民生活习惯,从而制定和采取的相关措施。2)防火防爆设计:避免因设计不合理产生火灾、爆炸隐患,或火灾、爆炸发生时尽量减小火势蔓延区域及如何将居民尽快疏散到安全地方的措施。3)防盗设计:防止盗窃发生、盗窃发生时能及时报警以阻止盗窃的进一步实施、留下盗窃证据等措施。

2住宅建筑安全防护设计详述

2.1一般防护设计

2.1.1外窗

外窗发生危险的主要因素有2种:1)框料的强度不够,遇到瞬间强大外力可能造成窗户破损、坠落,从而伤人;2)窗台的防护高度不够,在风大或者其他因素干扰下,有可能使人跌出窗外。关于框料的材质,设计中有明确要求,不同等级的建筑对抗风压强度、侧向压力等都有指标控制,无需赘述。

对于窗台高度的规定:住宅窗台低于0.90m时,应采取防护措施。低窗台、凸窗等下部有能上人站立的宽窗台面时,贴窗护栏或固定窗的防护高度应从窗台面起计算;窗台高度低于或等于0.45m时,防护高度从窗台面起计算;可开启窗扇窗洞口底距窗台面净高低于0.90m时,窗洞口处应有防护措施,防护高度从窗台面起算不应低于0.90m。目前采用低窗台或落地窗的住宅越来越多,尽管有些设计者认为采用安全玻璃固定窗的方式进行防护满足规范要求,但依然存在安全隐患,务必采取切实可行的安全防护措施。

另外还要加强对净高的控制。住户装修后地砖的高度,或者榻榻米装修的高度等方面都会影响到实际的窗台尺寸。部分展示样板房为了追求展示效果,在封闭阳台、房间临窗部位设计了榻榻米、固定靠椅等个性化的构件,给后期业主装修及空间利用作了展示引导,但此时的防护并未根据装修完成面进行抬高,也未张贴风险提示牌,如业主在后期按样板房进行装修,并造成安全事故,将会产生纠纷。因此,无论从设计角度还是后期销售上都要多方面去考虑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设计中能避免的坚决杜绝,后期住户装修产生的安全隐患需要物业公司对其进行提醒整改,同时更重要的是每个人都应该更加提高安全意识,避免悲剧的发生。

2.1.2阳台

封闭阳台的栏杆,不可采用普通窗台的高度。GB50096-2011《住宅设计规范》规定:封闭阳台栏板或栏杆也应满足阳台栏板或栏杆净高要求。阳台栏板或栏杆净高,6层及6层以下不应低于1.05m,7层及7层以上不应低于1.lm。因此,封闭阳台的栏杆或栏板需要高于窗台护栏要求的0.9m。规范编制的初衷是,阳台往往三面临空,是全家向外眺望活动比较集中的地方,对栏杆的防护要求应该高些。

2.1.3楼梯

楼梯的危险隐患主要存在2处地方,一处是防护栏杆高度,GB50096-2011《住宅设计规范》规定:室内楼梯扶手高度自踏步前缘线量起不应小于0.90m,梯段水平段栏杆长度大于o.5om时,其高度不应小于1.o5m。另一处是梯井宽度、栏杆间距等缝隙尺寸,GB50096-2011《住宅设计规范》规定:楼梯栏杆垂直杆件间净空不应大于o.llm;楼梯井净宽大于0.11m时,必须采取防止儿童攀滑的措施。以往的设计中常常出现大梯井,也并未对大梯井采取防护设计,现在都在采取补救措施。

近年来,儿童自行玩耍出现安全事故的案例越来越多,楼梯间的窗户也成为其中一大隐患。很多儿童玩耍时会站在楼梯踏步的第一级台阶上倾斜身体至窗台,这种行为很有可能酿成悲剧,因此楼梯间处应尽量避免开启扇开在楼梯踏步一侧,同时尽可能做好防护设施。

2.2防火防爆设计

2.2.1楼梯间外窗与住宅套房外窗的间距要求

楼梯间作为人员疏散的途径,保证其免受住户火灾烟气的影响十分重要。为防止楼梯间受到住户火灾烟气的影响,GB50368-2005《住宅建筑规范》规定:楼梯间窗口与套房窗口最近边缘之间的水平间距不应小于1.om。

2.2.2住宅建筑相邻套房开口部位防火要求

适当的窗槛墙或防火挑檐是防止火灾发生竖向蔓延的有效措施。于2015年5月1日开始执行的GB50016-2014《建筑防火设计规范》中做了更为严格的规定,建筑外墙上下层开口之间应设置高度不小于1.2m的实体墙或挑出宽度不小于1.0m、长度不小于开口宽度的防火挑檐。住宅建筑外墙上相邻户开口之间的墙体宽度不应小于1.0m,小于1.0m时应在开口之间设置突出外墙不小于0.6m的隔板。

2.2.3燃气

燃气发生泄漏从而引发爆炸,是危害住宅建筑安全的巨大隐患。因此,设有燃气炉及燃气热水器的厨房,必须保证直接的自然通风。这里容易忽略的一个情况是起居厅或者卧室与厨房共用阳台,这种情形下厨房的燃气很容易通过阳台进人起居厅或卧室,尤其当夜里外窗关闭时很容易发生中毒或爆炸,危害很大,必须在设计中避免。

2.2.4出入口

当住宅建筑地下室或首层有其他使用功能时,各个功能用房必须设置独立的疏散出口,不仅要满足在火灾等极端情况下逃生的要求,也避免人流交叉给住宅带来不安全因素。

2.3防盗设计

防盗设计的重点部位就是对外开口部位,小区围墙、单元门、户门、阳台门和各个窗户等部位。“建设部、公安部关于在住宅建筑设计中加强安全防范措施的暂行规定”中规定:1)居民住宅的分户门应设置钢质或铁质等抗破坏性能高的安全门,并于门上安装双面“三保险”锁具;2)未设置院子的住宅底层的外墙窗、阳台,通往外廓公共走道的窗以及外墙窗窗口下缘距相连屋面高差小于2m时必须设置钢条直径不小于0.012m、钢条间距不大于o.llm的防护栅栏;3)住宅底层院子的围墙高度应不低于2m;阳台和雨篷的设计应采取防止攀登或邻户跨越的措施;4)与楼通高的竖向管道不宜露出户外;5)户外电闸箱设计要考虑加锁的可能;6)通向阳台的门、窗及楼道的分户门的周边墙体设计要考虑用户自行装设防护装置的可能;7)屋面和管道沟的检修口不得设置在室内或底层院内;8)在单幢高层住宅楼或楼群院落设计中要考虑至公寓式管理的需要,根据条件在住宅底层或院落内设置治安执勤、报警监控值班室。在符合城市规划要求前提下,楼群院落可考虑设置不低于2米的围墙。

3小结

综上所述,安全防护设计对住宅建筑安全是非常重要的,在住宅建筑的设计中,起到了一定的指导性作用。所以只有不断完善住宅建筑的安全设计,才会保证整个建筑的质量。安全因素在这里是最基本的一个因素,同时也是最重要的因素,为此,希望在以后的施工设计中,住宅质量能得到很大提升。

参考文献

住宅楼建筑要求篇7

(江苏省苏中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南通226600)

(JiangsuSuzhongConstructionCo.,Ltd.,nantong226600,China)

摘要:进入21世纪以来,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现代社会对建筑施工项目整体质量要求越来越高。随着高层建筑物数量的增加,建筑物中高层框剪结构住宅楼板施工面临着更大的挑战。要想满足现代社会对建筑整体质量的实际要求,施工企业必须结合实际建设状况,不断强化中高层框剪结构住宅楼板施工,为提升建筑物的整体质量提供技术保障。但是,在实际施工建设过程中,建筑物中高层框剪结构住宅楼板施工受诸多因素的影响仍存在较多问题,如楼板开裂、脱落以及老化等。中高层框架结构一旦出现质量问题,建筑物整体质量将受到严重削弱。因此,建筑施工企业必须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材料有效预防和处理中高层框剪结构楼板开裂问题。

abstract:Sincetheturnofthecentury,people’slivingstandardhasimprovedgreatly,andtherequirementsfortheoverallqualityofconstructionprojectsarealsobecominghigher.withtheincreasingofthenumberofhigh-risebuildings,theconstructionofhigh-riseframeshearstructureresidentialfloorisfacedwithstrongerchallenges.inordertomeetthepracticalrequirementsfortheoverallqualityofbuildingsofthemodernsociety,theconstructionenterprisesmustenhancethehigh-riseframeshearstructureresidentialfloorconstructioncombinedwithactualsituationsoastoprovidetechnicalsupportforimprovingtheoverallqualityofthebuildings.Butinactualconstruction,duetotheimpactofvariousfactors,therearestillmanyproblemsintheconstructionofhigh-riseframeshearstructureresidentialfloor,suchascracking,fallingoffandaging.oncethereisqualityprobleminthemiddleandhigh-riseframestructure,theoverallqualityofthebuildingwillbeseriouslyweakened.therefore,theconstructionenterprisesmustadoptnewtechnology,newtechniquesandnewmaterialforthepreventionandtreatmentofmiddleandhigh-riseframeshearfloorcracking.

关键词:施工;中高层建筑;框剪结构;楼板开裂;对策

Keywords:construction;middleandhigh-risebuilding;frameshearstructure;floorcracking;countermeasures

中图分类号:tU75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5)02-0120-02

1中高层框剪结构住宅开裂常见的处理方法

本文中研究的中高层住宅楼为两栋框剪结构建筑物,地下室2层,地上26层,标准层面积为122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为37100平方米。其中1号楼施工到第十层时在混凝土养护一个月并拆除梁板模后,施工人员在楼板位置发现了局部裂缝问题,还存在多处大面积的裂缝问题,该位置在浇水养护的过程中出现了明显的漏水现象。楼板出现裂缝的原因十分复杂,常见的影响因素有楼板位置的温度变化异常、材料质量不合理以及施工工艺不完善等。虽然部分中高层建筑楼板开裂不会对建筑物的正常使用产生太大危害,但是,裂缝会降低建筑物混凝土结构的防水性,导致建筑物整体耐久性和整体质量降低。图1是框剪结构建筑物示意图。

施工单位对楼板位置产生的裂缝问题进行了研究和探讨之后发现:楼板位置裂缝问题不具有发展性,裂缝基本保持稳定。为此,研究人员针对实际施工状况对中高层框剪结构住宅开裂的处理方法做了总结:第一,宽度在0.03mm以内的非贯穿裂缝,对框剪结构的整体承载能力和持久性不会产生影响,该类裂缝通常不需要后期处理;第二,如果裂缝的宽度在0.03mm以上,该类非贯穿裂缝会直接引发钢筋锈蚀等问题,在降低框剪结构整体承载能力的同时,还会缩短建筑物的使用寿命,通常采用表面防水聚酯砂浆对裂缝位置进行封闭处理;第三,如果裂缝呈不成片、分散形态分布,该类贯穿性裂缝会引发钢筋腐蚀等问题,通常利用改性环氧树脂灌浆法处理;第四,如果楼板裂缝成片存在,施工人员必须凿除混凝土重新浇筑。

2中高层框剪结构住宅楼板开裂的主要原因

2.1施工不当施工不当对住宅楼板质量控制工作会产生严重的影响。施工不当表现在以下方面:第一,混凝土振捣不合理。中高层框剪结构住宅楼板混凝土振捣施工过程中,充分合理的振捣施工可以保证水泥砂浆和骨料在模板中得到紧密的排列,在提高混凝土抗裂性能和密实性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振捣不严实,会导致骨料和水泥砂浆排列不严实,楼板表面会出现砂浆层,楼板表面砂浆水分蒸发后,导致表面裂缝问题产生;如果振捣不均匀,楼板混凝土表面会出现明显块状和凹凸不平等问题,楼板位置将出现裂缝问题。

第二,模板施工不合理。建筑物模板必须具有较强的支撑性能和刚度,如果模板支撑性能较差或者刚度不够,当楼板受较大外力作用时,很容易引发楼板变形和开裂等问题。如果施工时间比较紧迫,混凝土质量没有达到设计标准要求施工人员就拆除了模板和底模,楼面在承受较大荷载后会造成楼面结构扭曲或者开裂等问题。

第三,施工安排不合理。在实际施工过程中,楼板混凝土浇筑施工结束后,必须保障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标准要求才能实施下道工序施工,如果不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施工就很容易引发楼板裂缝问题;在混凝土初凝的过程中,如果混凝土表面承受了较大的荷载力作用,也容易导致楼板位置产生不规则的裂缝。

第四,混凝土养护不到位。中高层框剪结构住宅楼板混凝土施工中一次性浇筑的面积通常比较大,混凝土表面和空气接触的面积也因此较大,混凝土表面水分蒸发非常快,水泥缺少水化热作用后引发混凝土表面迅速收缩等问题;混凝土养护过程中,如果混凝土表面保湿隔热工作不完善也会导致楼板开裂。

2.2材料配合比不科学合理的材料配合比在控制建筑物质量控制工作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材料配合过程中存在计量不准确、粉煤灰掺量不合理、含砂量大以及砂子过细等问题,将会直接导致材料配合比不合理。水灰比的变化情况直接决定混凝土的整体强度值,在实际配合过程中,如果水泥和掺合材料、水以及外加剂溶液的配合量计量工作出现较大误差,混凝土材料的整体强度将明显降低,导致楼板位置出现裂缝问题;混凝土配置过程中,如果出现粉煤灰掺量过大、含砂量大以及砂子过细等问题,混凝土材料的抗拉强度将受到严重削弱,在使用过程中容易出现塑性收缩从而导致裂缝问题;中高层框剪结构住宅楼板施工需要泵送混凝土材料,混凝土材料在泵送过程中容易出现混凝土砂浆过多和骨料少等问题,导致楼板位置产生裂缝。

2.3设计不周全设计不周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中高层框剪结构住宅平面布局长度超出设计要求并呈现不规则现象,导致后浇带和伸缩带位置设置不符合实际要求;第二,楼板设计厚度不合理。实际厚度只能满足设计要求,没有综合考虑其他影像因素;第三,楼板中预埋线管数量偏多,导致楼板位置混凝土厚度偏薄;第四,楼板位置使用单层钢筋,在支座处配置的钢筋间距偏大。

3施工中高层框剪结构住宅楼板开裂的预防和处理对策

在实际施工建设过程中,中高层框剪结构住宅楼板开裂的影响因素很多,除了常见的施工工艺不当、材料比配合不合理以及设计不周全以外,环境和使用不合理等也会对楼板位置混凝土结构质量产生影响。笔者对该工程进行了实际考察后,针对施工不当、材料比配合不合理以及设计不周全等问题对相关预防和处理办法做了研究介绍。

3.1施工中高层框剪结构住宅楼板开裂的预防措施

3.1.1混凝土浇筑和养护实际施工过程中,中高层框剪结构住宅楼板混凝土浇筑和养护工作必须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混凝土浇筑和养护工作人员在明确混凝土初凝时间和出厂时间后,必须确定合理的混凝土浇筑和振捣时间,为混凝土能够在初凝之前完成浇筑和振捣工作提供时间保障;住宅楼板混凝土振捣施工应该综合使用平板振动器,为提高振捣的质量打下坚实的基础;混凝土浇筑和养护过程中,施工人员还要确保混凝土在最终凝结之前对楼板板面进行抹面处理,抹面施工结束后,施工人员应该在第一时间内利用塑料薄膜覆盖楼板表面,冬季施工时还应考虑增加保温材料的覆盖,以对楼板进行养护处理。

3.1.2材料的吊运和模板的施工要想有效预防中高层框剪结构住宅楼板裂缝等难题,施工人员还必须高度重视材料的吊运和模板的施工质量控制。材料在吊运过程中应该合理控制吊轻放的次数;材料的堆放位置必须做好模板垫层处理,尽量与楼板跨中部位保持一定距离;合理控制吊运荷载对楼板产生的冲击;模板材料的选用和支撑体系的支设材料在满足设计要求的同时,还应该综合考虑施工过程中吊装荷载与模板体系稳定性和安全性和控制,在模板支撑体系立杆以下位置铺垫合适厚度的垫层;楼板拆模的过程中,楼板混凝土和养护试块满足了设计质量要求后,施工人员才能拆除支撑模板。

3.1.3材料比方面的预防措施第一,施工人员应该按照设计要求提高配合比计量的准确性。材料比配合过程中,在合理控制水灰比例的同时,还应该合理控制搅拌时间;结合施工现场砂含水量的实际状况合理调整材料的配合比;混凝土的强度和坍落度必须保持一致;第二,混凝土骨料用量通常占总体积的75%左右,选用粗细程度适中的石子进行材料配合,石子的含泥量在1%以下;砂子选用中、粗砂,含泥量控制在3%以内。

3.1.4设计方面的预防措施第一,中高层框剪结构住宅楼板设计必须综合考虑强度要求,并对楼板可能出现裂缝状况进行计算;第二,在楼板每隔25m左右的位置设置合理的后浇带,结合实际施工状况在楼板中间墙体设置一条宽度适中的伸缩带;在楼板死角位置设置双向钢筋。

3.2施工中高层框剪结构住宅楼板开裂的处理措施

3.2.1表面处理法表面处理法要求施工人员在确定楼板位置裂缝的实际状况后,在表面涂抹和粘贴相关材料控制裂缝的危害性。表面涂抹的范围通常有严格的控制,通常情况下,楼板位置出现大面积的裂缝问题会直接采用贴补法,减少楼面渗漏等问题。

3.2.2填充法填充法通常运用于裂缝宽度超过0.03mm的楼板裂缝位置。楼板位置出现0.03mm以上裂缝通常会引发钢筋材料腐蚀和渗漏等问题,施工人员可以在裂缝表面使用防水聚酯砂浆封闭法对裂缝进行处理,通过直接填充裂缝的方法减少实际使用中楼板渗水等问题。

3.2.3灌浆法灌浆法应用范围十分广泛,并且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如果楼板裂缝不成片或者分散分布,施工人员应该及时采用改性环氧树脂灌浆法对楼板裂缝进行处理,为提高楼板的使用寿命打下坚实的基础。最后,施工人员还可以采用结构补强法处理中高层框剪结构住宅楼板裂缝问题。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加强管理和后期养护,为减少和控制楼板混凝土裂缝问题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4结束语

总之,建筑施工企业要想有效解决中高层矿建结构住宅楼板开裂问题,首先应该从建筑物施工材料质量控制着手,为提高建筑物的整体质量打下坚实的基础。另外,建筑物混凝土浇筑施工结束后,如果浇筑后的混凝土表面没有及时覆盖处理,受长时间风吹日晒的作用,混凝土表面的水分蒸发后,将产生严重的收缩问题,中高层建筑物楼板位置收缩值明显高于其他位置,在加大楼板拉应力的同时,还会加快楼板位置混凝土上水分蒸发速度,导致楼板开裂问题。因此,建筑施工企业必须综合各项影响因素,为提高建筑物的整体质量提供动力保障。

参考文献:

[1]林长辉,张吉良.浅谈施工中高层框剪结构住宅楼板开裂的预防和处理[J].科技资讯,2010(08):65.

[2]吴绪志,李志刚.高层框剪结构住宅楼板开裂的原因及处理措施[J].技术与市场,2011(06):127.

[3]杨懿昕.某高层住宅现浇混凝土楼板施工的裂缝原因分析与预防措施[J].坊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04):88-89.

住宅楼建筑要求篇8

关键词:现代住宅小区;规划设计;建筑设计

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住宅建设成绩巨大,举世瞩目。住宅的建筑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其规划与建设的质量和水平直接关系到人们的身心健康。当前,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居住环境、居住空间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每一个住宅建筑的规划设计理念与千家万户息息相关,涉及每户居民的切身利益。本文以杭州某住宅楼的规划设计为例,从规划设计原则、规划设计指导思想、建筑设计、建筑节能及环保设计等方面分析现代住宅建筑规划设计。

1、工程概况

杭州某住宅小区是一个地势开阔、视野宽广的现代都市住宅小区,项目规划建筑面积为250000平方米,实际用地面积为80000平方米。小区内共包含3栋20层的剪力墙结构高层住宅楼,其中一栋为含地下一层车库的剪力墙结构建筑。本文以其中一栋剪力墙结构住宅楼为例进行阐述。

该住宅小区与一公园毗邻,拥有良好的居住条件和浓郁的居住氛围。用地为不规则四边形,地块地势平坦。该住宅楼所在小区水、电、煤管线配套设施齐全。

2、规划设计原则

高水平的规划设计,是提高小区品位和受消费者欢迎的前提。很多在市场中畅销的优秀小区,都通过深入的市场调查,项目调研,准确定位,然后聘请高水平的规划师进行招标式规划设计,从多个方案中择优,取其精华,集众优于一身,再反复研讨修改,最后才拍板定案。任何规划方案,都不可能是十全十美的,只有经过这种真正下功夫的反复提高的过程,才有可能出精品。在整个规划设计的过程中必须得遵守几个原则:

(1)和谐共生。建筑外部空间形态与周边外部空间环境的融合,形成与城市空间的对话,构建优美街景空间形态。

(2)人性化邻里空间。人性化的空间环境与开发力度和强度的高度统一,在提高土地经济效益的同时因势利导,在平面设置的阶段考虑到人们的社交需求,构建有序的交通流向,创造良好的外部交往环境,合理引导人们的交往意向,创造具有特色与个性的人居环境。

(3)结合建筑空间形态,配置绿化景观及公共服务用房,营建自然生态的绿色健康社区。

(4)强化现代城市交通安全意识,充分利用绿化分隔、景观引导、设施限制等方法,实现最大限度的人、车交通分离。

(5)贯彻节能、节水、节材、节地、环保等要求,合理有效地利用资源,创建可持续发展的居住环境。

3、规划设计指导思想

针对须经政府规划部门审批通过的附有地下室停车库、杂物房等一栋20层高的住宅楼设计,我们首要任务是满足建筑红线的退缩要求,确定各功能分区的布置,利用原有地形合理安排各主要出人口。在整个住宅建筑中,东面、西面、南面均设置了出人口大门。2m宽的道路将整栋建筑包围,把各出人口贯通相连。除了各功能占地外,剩余的用地用作公共活动空间、公共绿化、组织内部庭院,使每位住户都能感受到诗意性的设计理念和人性化的关怀。

4建筑设计

本工程是3栋20层剪力墙结构的永久建筑,为住宅建筑,分为辅助设施、住宅2部分。

4.1辅助设施

当前,住宅从过去主要强调生存功能向同时重视发展功能、享受功能过渡。住宅不但是一个生存空间,同时也是发展座间、享受空间。居住除了必须具备的基本生存条件之外,还要设计供住户及其子女读书学习、艺术培养、作画写书、健身锻炼、文化娱乐的空间以及能使住户得到舒适享受、视觉享受、感觉享受的条件和设施。本工程住宅楼中,地下一层为停车库,地上一层包括地面停车库,小区花园,物业管理以及居民健身、娱乐中心等设施。

4.2住宅

住宅组成主要包括住宅交通部分和住宅用房,是建筑的主要功能部分。

(1)住宅建筑设计等级

住宅设计要求精品化。要摒弃那种照套图纸的陈旧设计手法,通过深入的市场调查,对各类住宅设计进行对比研究,多方面应用科技成果,设计出价值更高的精品。本工程20层剪力墙结构高层住宅楼为一类高层建筑,地下车库为一类汽车库,建筑耐火等级为一级。

(2)住宅消防规划

随着城市的迅猛发展,高层住宅呈逐年增多的趋势,但高层住宅存在人口密集、火灾发生后疏散困难、火灾发展快扑救困难等问题,做好高层住宅的消防管理工作已经变得非常重要,如何才能体现以人为本,实现安全适用、经济合理正是我们所追求的。在本工程消防规划设计中,耐火等级、防火分区、消防疏散等均严格执行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有关法律法规的的规定。

(3)户型设计

认真研究市场定位,搞好小区住宅建筑房型设计,努力创造布局合理,功能明确,使用舒适的室内空间,小区住宅设计的好坏,其单体平面设计是关键,它直接决定了小区楼盘未来的市场前景。在相对有限的面积中应力求做到使用功能最合理化,为人们提供既经济合用,又灵活丰富的户型空间,住宅建筑设计,既设计建筑本身,从广泛意义上说,更设计了一种生活方式,所以对人的行为生活构成的关注应作为设计出发点之一。

在本工程住宅楼中,户型设计兼顾舒适性、功能性、品味性,经济性等特点。户型分为建筑面积120平方米,100平方米和80三种类型。户型设计原则为提高得房率,减少公摊面积,同时保证侯梯厅公共活动空间尺度适当、明亮。户型均为经典户型,面积分配合理,功能分明,住宅楼内所有住户均见小区绿色景观,所有户型均无对视干扰,私密性强。

(4)平面设计

平面设计采用以人为本的原则,用简短便捷的人口走廊把各个单元住户空间连接起来。在本住宅楼中,设置了2部电梯。针对一般家庭的组成,每层楼相应设计了3房2厅和2房2厅两种户型。其内部功能区域包括客厅、餐厅、卧室、厨房、卫生间等,每个功能区域均可以直接采光,自然通风,朝向合理,无视线干扰,完全符合住宅功能需要。在厨卫设计

中,以小康生活为基准,在保证使用安全的情况下,充分考虑合理的程序、适宜的人体尺度,据此安排各种应有的厨卫设备,特别做到洗厕分离,同时卫生间采用地沟,使管线不进

家,保证维修更新的方便。在设计上,客厅与阳台门的分隔物一个2.4m宽的落地玻璃门组合,坐在客厅可将室外风景尽收眼底,尤其是低层的住户,坐在客厅就可将小区内的绿色景观一览无遗。所有套型均设计了2个卫生间,餐厅与厨房联系紧密,各个房间的空间尺度合理适用。

5、建筑节能及环保设计

在本工程住宅楼规划设计之初,策划人就已坚定了“建筑节能利国利民”的目标,明确兴建节能居住建筑的方向。在本工程住宅楼规划设计中,按照可持续发展的设计理念,严格执行国家建筑节能标准,采用了经认定性能优异的建筑节能材料、产品,科学设计,采取护墙经济、适用、环保、节能做法,给排水支管道采用ppR塑料管材等措施,从而提高本工程住宅楼居住的舒适性,缓解资源紧张的现状,符合国家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指导思想。

6、物业管理

加强小区物业管理。物业管理是一项全面复杂的工作,应尽早介入、参与设计、施工、管理全过程,这既有助于小区整体形象的确定和延续,也有助于小区综合质量的提高。“回家的感觉真好”,物业管理的全程服务才使小区焕发出其应有的生机和活力,才使建筑空间环境展示出其独特的生命力。

7、结束语

安居方乃乐业,现代安居的概念已不仅仅是有屋而居,而是良好的居住环境和居住质量的结合。为了满足现代人对居住小区的全方位的需求,开创性地延续以文化追求、物质品质、生活环境品位为内容的人类居住理想,使现代居住小区达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的协调统一,居住小区规划建筑设计应力求发展和突破。

综上所述,本工程住宅楼通过完善的规划建筑设计,充分利用场地力争建设一个环境优美、品质优良的居住区,以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为城市建设增添亮点。如今,本工程住宅楼已开始投人使用,回顾该工程规划设计过程,我们总结了以下几点经验。

(1)适用性。住户单元的房间低窗台设计,客厅、餐厅都能直接通风采光,可使住户与室外大自然环境更靠近,生活更健康。

(2)美观性。建筑立面利用了重复的竖向线条,增强了建筑的韵律和整体性。

(3)节能环保性。本工程住宅楼建设遵循可持续发展的设计理念,在设计时注重节能、节材、节地,并注意环境保护,力争为住户创造良好的室内外居住环境。

参考文献

[1]王智.浅谈当今住宅小区规划设计的几点思路[J.现代农业,2009(6)

住宅楼建筑要求篇9

关键词:高层住宅、安全疏散、防火墙、窗间墙和窗槛墙、建筑层数、措施的保证与实践

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住宅建设特别是高层住宅建设日益成为城市发展的主体。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消防工作是以预防为主,消防结合的方针。为了防止和减少高层住宅火灾危害,保护人身和财产的安全,针对高层住宅发生火灾的特点,立足自防自救,采用可靠的安全疏散措施,确保居民的安全疏散就显得尤为重要。

1、疏散楼梯间及安全出口

1.1高层住宅最重要的是确保每单元有足够安全疏散出口,《高规》限定可设一个安全出口的条件是以十八层划线,超过十八层的,十八层以上部分每层相邻单元楼梯间通过阳台或凹廊连通的方法增加第二个安全出口;对十八层及十八层以下的部分采取了单元之间增设防火墙,户门为甲级防火门,窗间墙宽度、窗槛墙高度大于1.2m时可设一个安全出口。《住宅建筑规范》规定十九层及十九层以上的住宅建筑,每个住宅单元每层的安全出口不应少于二个。两个规范存在了明显差异,为从严考虑,设计采用剪刀楼梯间分别设前室的办法来解决双安全出口的问题,层层设连廊的方法不可取,也期望新规范中能予协调完善。

1.2高层住宅的疏散楼梯间首层出口都应直接对外,对于十八层及十八层以下的工程实践中很容易做到,对于超过十八层的高层住宅每单元的双出口(剪刀楼梯间)两个前室的门即两个安全出口之间出现不够5.0m的情况,审查见意调整合用前室和防烟楼梯间前室布局。在首层时合用前室为单元主入口并设置入口门厅,而另一出口在反方向直通室外。

1.3首层安全出口(单元三防门)经常会与底层网点的大玻璃窗之间安全距离很小,为防止疏散楼梯间受到网点发生火灾时的影响,确保住宅安全疏散的可靠性,《高规》虽然未明确控制尺寸,建议执行《住宅建筑规范》提出的其水平间距不应小于1.0m的规定。

1.4高层住宅的楼梯间应通向屋顶,并通过屋顶连通,目的是增加了安全疏散通道,可以通过另一单元楼梯间疏散到室外,同时也给空中或屋面救援提供条件,这在平屋顶无困难。目前有很多设计为了住宅造型和第五立面的要求,高层住宅屋顶也出现了坡屋顶,这就给屋面连通造成困难,解决方法一是层层设连廊时(不经济),屋顶可以不连通;二是在檐口处做连廊;三是坡屋顶在两楼梯间连通处开洞口,做露天连廊,此部分再做内落水管排水。不应在闷顶(烟气集积处)中连通。在审核工作时建议高层住宅楼最好还是做平屋顶。

2、单元的防火墙、窗间墙和窗槛墙

对十八层及十八层以下的高层住宅,超过十八层的在十八层及以下部分的楼层单元之间要设防火墙,且户门为甲级防火门,窗间墙宽度、窗槛墙高度大于1.2m的单元式住宅楼在实际审核别注意的问题是:

2.1单元之间的防火墙达不到耐火极限要求,设计施工中如采用轻集料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240厚,就应用砂浆灌孔,确定耐火极限大于3.0小时。同时也期望新规范编制中对《建筑构件的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随着新材料的出现应给于更全面的更新。

2.2单元之间防火墙处开窗水平间距在不能保证大于或等于2.0m时,《高规》说应设置固定乙级防火窗。在实际中会出现很多问题,固定扇窗框达不到耐火极限要求,玻璃不是防火玻璃,居住卧室采用固定窗更不可能,所以在设计中应结合立面处理,利用装饰空调板和线角将两窗之间距离保证满足规范要求尺寸。

2.3窗槛墙往往会在客厅低窗台处出现问题,而且是普遍问题,用固定乙级防火窗不可取,也很难在实践中控制。《住宅建筑规范》要求上下相邻套房开口部位间应设置高度不低于0.8m窗槛墙或设置耐火极限不低于1.0小时的不燃性实体挑檐,其挑出宽度不应小于0.5m,长度不应小于开口宽度。显然又与《高规》出现了差异。所以在住宅前期方案设计中,就应综合考虑。如采用双安全出口方案(剪刀楼梯间)就解决了必须设置防火墙、窗间墙宽度和窗槛墙高度等问题了。

3、建筑高度与建筑层数的确定

3.1公共建筑按建筑高度划分,居住建筑则按层数来确定,就其层数的计算《高规》无明确表述,但《建规》中明确规定:建筑的地下室、半地下室的顶板面高出室外设计地面的高度小于等于1.5m者,建筑底部设置的高度不超过2.2m的自行车库、储藏间、敞开空间,以及建筑屋顶上突出的局部设备用房、出屋面的楼梯间等,可不计入建筑层数内。住宅顶部为二层一套的跃层,可按一层计。其他部位的跃层以及顶部多于二层一套的跃层,应计入层数。对于高层住宅层数确定,期待新规范中将会明确规定,在审核实践中,高层住宅未考虑顶层跃层按一层计,仍以实际层数计算。

3.2高层住宅层数越多疏散的时间越长,同时也给消防救援增加困难。《高规》未对层高考虑折算,但在《住宅建筑规范》中对层高超过3.0m时,应对这些层按其高度总和除以3.0m进行层数计算,余数不足1.5m时,多出部分不计入建筑层数;余数大于或等于1.5m时,多出部分按一层计算。在实际工程中,一般住宅层高不会超过3.0m,但当底部设有二层商业网点时,网点层高都会大于3.0m,经过折算就会按三层计。规范是按层数划线,在审核中如果发现多出一层时,特别是在十一层、十八层时,超加一层就带来了致命的错误。

4、连廊

对于十九层及十九层以上的高层单元式住宅,靠每层相邻单元楼梯间设置连廊来解决第二安全疏散出口问题可行,但在实践中也存在很多问题。

4.1沿街住宅规划主管部门对于沿街立面有很高的要求,外挑出的连廊确实很难处理。

4.2连廊使其经过的北居室私密性、安全性及所经过的下层房间的采光受到很大影响,也使此类住宅销售大打折扣。

所以,采用连廊的方案比起设置剪刀楼梯间方案并不是安全疏散的优选。

住宅楼建筑要求篇10

关键词:早期集群住宅;形态学;殖民城市

abstract:nowadaysChineseearlymass-housingofcolonialcitiesinearlytwentiethCenturyhavebeengraduallyforgotten,evenfacethedisappearance.throughmorphologyanalysistotheoccurrenceanddevelopmentofearlymass-housinginsixcities,thisarticleelucidatedthetype,thedifferenceofthem,aswellastheassociationwithtraditionalhousing,andanalyzedtheeffectofnatural,socialandhumanitiesenvironmentfactorsontheemergenceanddevelopmentofmass-housingform,soastorevealtheinherentlawofmass-housingdevelopment.

Keywords:earlymass-housing;morphology;colonialcity

中图分类号:C912.8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144(2013)-05-35(9)

1研究背景

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住宅建设数量和质量方面均有巨大的发展。然而在工业化飞速发展的今天,由于对现代风格的简单模仿,使得相同面貌的新建住宅散布各处,城市形象单调趋同,且与当地已有建筑没有任何关联。从根本上来讲,这种危机与其说与建筑视觉形态相连,不如说与建筑本质相关,即建筑缺乏与特定场所相对应的不可替代、不可转换性。其成因正如吴良镛先生所说:缺乏对房屋类型、系统以及设计的认知和实践。在多种因素影响下,二十世纪早期中国殖民城市面临因贸易开放、现代西方文化强行侵入、城市人口激增而带来的土地价格上涨、几代同堂的家庭结构趋于瓦解等社会及家庭的格局变换,此时期大量出现的服务于广大市民阶层的中国城市早期集群住宅既满足了当时居住需求,又与经济、社会、文化及特定历史背景、当地气候环境、城市形态有着良好的对应,成为城市肌理构成中不可或缺、甚至是决定性的要素。目前,相比于高密度高层建筑,城市早期集群住宅因其占地面积大而成为不经济和不适宜的类型。然而,通过对其产生及发展进行图形学分析,本研究不但有助于了解中国早期城市住房,而且在中国面临传统文化损失危机的当前,本研究或可从历史住宅形态案例中获得启发,揭示在某一时期使某些住宅形式占有主导地位的因素和内在规律,以期帮助设计者和决策者深入了解对应于特定场所的建筑的特性,探索未来住宅设计的正确方向,从形态学角度进一步推动有关住宅设计的实践工作,从而了解中国城市住宅将如何保持历史连续性的逐步稳定与发展。

2案例选择及研究

青岛和天津位于中国北部地区,上海和武汉位于中国中东部,广州和香港位于华南,这六个城市不但在地理位置分布方面基本涵盖中国主要区域,在中国城市发展中一直扮演着重要角色,而且都有一段被殖民的历史,并承受着社会发展带来的巨大压力。本研究在图形学框架下,结合当时社会及文化背景,对此六个城市在二十世纪早期的集群住宅进行分组研究,回顾其产生及发展过程,研究其肌理形态及建筑特点,以了解这些住宅如何与当地情况相适应并揭示其鲜明特征。

2.1上海早期集群住宅研究

2.1.1社会及历史背景

上海1842年开放为贸易港口,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成为当时中国最大的殖民城市。上海当时主要建筑形式为里弄式住宅,位于黄埔区的老式里弄住宅是二十世纪初的主要类型,是上海石库门住宅及中国最早的现代城市集群住宅之始。住宅最初用便宜的木板建造,后来为砖木结构;随着周边地区更多的人群涌入,上海人口增加、家庭规模变小、土地价格上升,因此价格更低、功能布局更为紧凑和便利的新型石库门住宅开始出现并大受欢迎。位于斯文里的石库门住宅是上海新型石库门住宅的典型实例。

2.1.2上海老式里弄住宅案例分析―兆福里

兆福里位于黄埔区,建于1914年,占地4300m2,平面接近方形,共由36幢二层砖木建筑排成三行两列组成。临街住宅一层用作商铺,二层用于居住。内部里巷系统由主巷和次巷组成,层级鲜明。主巷居中,南北向设置。较大的住宅位于次巷尽端并占据整个地块,此为上海老式石库门住宅的典型特征。兆福里住宅单元平面宽度为11.2-18.9m,进深在14.8-19.2m之间,由前院、主体建筑、天井和辅助空间四部分组成,有前后两个入口。设于前院围墙的石框木门为正式入口。此种住宅中轴对称、尺度较大,主要适用于当时中国多代同堂的中等阶层家庭,但没有现代卫浴设施。

2.2武汉早期集群住宅研究

2.2.1社会及历史背景

1861年汉口开放成为国际贸易港口,在背靠京汉铁路、面临长江的区域设立了租界区。租界区由外国人从中国政府手中租借后将其转租给商人进行开发,因此汉口租界区在设立之初就拥有统一规划。里分住宅是武汉早期集群住宅形式。汉口成为口岸城市后,里分住宅产生了变化和发展。早期里分住宅是当地工匠用中国传统方式建造的小型砖木结构房屋,材料简单、建造快速;后来二层的新式里分住宅建设蓬勃发展,这些住宅平面布局更为合理,内部空间宽敞,生活设施较为完备。

2.2.2武汉里分案例分析―汉润里

汉润里建于1917-1919年,占地9122m2,总体建筑面积为8612m2,约由35幢高质量砖木建筑以“背对背、面对面”的形式布列组成,是此地区以“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构建”的方式最早建造的、成熟的里分式住宅区。汉润里大多数住宅大门相错而设,建筑布局体现出中国传统意识的影响,并可增加厢房采光效果。主巷、次巷和辅巷构成交通动线系统,次巷和辅巷与主巷垂直,是武汉里分的典型特征。汉润里住宅单元尺度为8.55m×14.9m到12.7m×14.9m之间。住宅建筑采用混凝土框架结构,砖砌隔墙、木构架屋顶、木质地板和木制楼梯。窗体多由设于内层的玻璃采光窗和外层木质百叶窗两部分组成,此种设计有助于降低室内温度以应对当地炎热的气候。

2.3天津早期集群住宅研究

2.3.1社会及历史背景

1860年天津开放成为贸易口岸并设立租界区。在1910-1937年间,随着经济发展,天津城市规模和人口数量急剧增大,取代北京成为中国第二大城市。1900-1920年间,介于老城区和法租界、日租界之间的南市区发展起来,中国开发商在此建造了最初的庭院式住宅以供权贵阶层、商人及铁路工人居住。1910年以后,沿新开河的河北新区成为市政府的基地并获得发展,中国房地产商在此构建住宅租卖给中国居民。天津早期集群住宅的第一次大规模发展就始自中国商人对河北新区和南市区的开发建造。

2.3.2天津新型里弄住宅案例分析――生生里

生生里建于1937年,位于五大道英租界内,占地5180m2,由大约23幢三层建筑组成。升升里建筑布局较为活泼,除中心地带的开放空间之外,此住宅区的里巷仅用于交通,不承担日常生活的功能。城市街道、主巷和次巷使生生升里空间序列良好、秩序井然。生生里大多数单元面宽为1.5个开间,平面尺度为7.5m×16.5m,单元基底为长方形。

2.4青岛早期集群住宅研究

2.4.1社会及历史背景

青岛1897年被德国统治占领并发展成为港口城市。德国人将风景优美的南部海岸地带规划为欧洲人居住区,位于北部的大鲍岛区域为中国居民聚居和集贸区域,并建造了紧凑的两层院落式住宅:里院。从1902-1914年,随着更多人移居青岛,大量的里院住宅被不断建造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居住需求。

2.4.2大鲍岛里院案例分析

大鲍岛包括25个由直角相交的道路限定而成的接近正方形的街区。街区长度约30~60m,长宽比为1:1~1:6。街道呈密集的棋盘网格状,可与地面高度变化相适应,又使街区结构紧凑。里院的规模尺度各有不同,形态变化多样,通常为方形或长方形。里院外墙完全沿地块边界设置以充分利用土地,一个里院内通常可容纳几十家甚至上百家住户。里院住宅通常为二到三层,底层一般直接开向城市街道以便用作商铺。里院内部少有里巷,大多数建筑直接与街道相连。

2.5广州多层竹筒屋研究

2.5.1社会及历史背景

1759年广州成为对外贸易港口。二十世纪初随着城市人口的激增,城市变得拥挤不堪,土地应用压力极大。在当地经济及地理环境影响下,广州住宅呈现出颇具特色的加长式平面布局及梳状组织形式。为提高土地利用率,满足日益增加的居住需要,典型的竹筒屋由一层变为多层。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中期,两层以上的竹筒屋成为广州主要的住宅形式。

2.5.2宝仁坊多层竹筒屋案例分析

宝仁坊约由100幢建筑组成,可能建造于1900年之前。沿街建筑底层为商铺,上层用作居住。整个小区设有五个入口,开放性较强。空间布局状如梳齿,里巷随建筑有机生成,布局颇具功能性,一些不规则的步行小巷与小区内的建筑相连。住宅单元平面为狭长的长方形,主要为南北向设置,布局规划并不统一。为节约用地,以侧面相连、背部相靠的方式进行布局,密度高且不考虑日照,建筑形式各不相同。几乎所有建筑的狭窄正面均面向大街或里巷,以便于将临街底层空间用作商铺或作坊。建于二十世纪初的宝贤坊29号竹筒屋上下三层,每层两户,可容纳多个家庭。

2.6香港唐楼研究

2.6.1社会及历史背景

香港岛在1842年被割让给英国。英国香港殖民政府为发展本地经济而吸纳了大量内陆移民,由此增加了对住宅的需求。为推动土地销售,政府推介“999年”土地租用政策,并将土地分割成小块以增加地块数量。投资房地产的中国商人开始建造唐楼并租售,多用作居住、仓库和商铺。二十世纪六十年代,3-4层的唐楼是香港是当时住宅的主要形式和典型建筑。

2.6.2西营盘唐楼案例分析

西营盘设于1855-1861年,是香港当时重要的军事防御基地,东西长约59m,南北长42m,构成形式近似方形,仅在街道转角处有些变化,此为西营盘的典型特征。此案例位于自东南向西北倾斜的斜坡上,外部边界由第二街及西边街组成;斜坡上的地块由处于不同高度的平台构建而成,地块沿道路方向切割成规整的长方形。此住宅区由两种类型的建筑构成,一种是典型的“背对背”式唐楼,一种是较宽的内向式模式。

3比较分析

本文基于图形学比较分析,对以上案例所代表的早期集群住宅的相似性及对当地传统住宅形式的继承过程进行研究,通过总结共同特点,确定如何使住宅发展与特定历史时期相适应;同时,通过了解住宅与环境的相关性方面的不同点,探讨这些住宅如何与当地情况相适应,并力求揭示传统住宅和早期现代城市住宅的关系,以及住宅发展演变的类型化规则过程。

3.1城市肌理形态层面比较分析

3.1.1位置及边界(图1)

上海、武汉和天津集群住宅的位置及边界通常具有不规则形状。住宅区通常有二至三面沿城市街道,其余边界则与周边住宅区相接。上海斯文里建设规模最为巨大,而天津或武汉的规模较小,一般不超过50幢楼,此种差异可能由于资金投入能力的不同。青岛里院和天津庭院式住宅位于规划方正的棋盘式街区内,住宅占据整个街区,形态方正、四面临街。或许因为青岛地形崎岖多山,青岛里院住宅规模比天津庭院式要小。由于广州和香港的土地被细化成狭长的地块以提供更多的商业店铺和增加城市街道,因此其集群住宅组织规模远小于其他地区,住宅与城市街道关系密切、更为开放。通常住宅区的两面或更多的面被城市街道所界定,城市街道氛围较浓。总之,这些住宅区的边界具有重要的相似特征。临街设置商铺、区域内部作为居住的想法呈现于几乎所有的集群住宅中,谋求商业利益可能是此种结构布局的主要动机。

3.1.2里巷规划(图2)

里巷确定了集群住宅基本的结构方式,并使建筑适应于不规则的地形。上海兆福里、武汉里分和天津租界新式里弄住宅由具有层级性的鱼骨式里巷网络系统所组成。尽管由于场地各异而使道路布局形式有所不同,但主巷通常位于区域的中心且贯穿整个区域,并通过两端的入口与城市街道系统相接;垂直于主巷的次巷服务于所有建筑物且比主巷狭窄,基本形成了“均匀分布的次巷系统”。而武汉里分住宅则稍有不同,拥有“宽阔的次巷与狭窄的边巷”系统,意味着武汉的空间构成具有更为丰富多彩的特性。青岛里院和天津中国区庭院式住宅都具有与中国北方传统城镇类似的网格式街道布局特征,建筑布列于里巷两侧,空间分割成建筑、里巷及庭院空间。然而青岛里院则少有里巷,以普通的四合院为过渡,从公共街道可直通内部住宅;建筑沿城市街道布列,底层则直接开向街道。广州多层竹筒屋和香港唐楼因其狭长的地块及密布其中的里巷而独具特色。狭窄的里巷平行贯穿地块,既将城市主道与每栋建筑有机相连,又利于通风,使用效率高,功能性较强。与广州竹筒屋不同的是,1903年香港建筑条例要求在唐楼设置后巷。

3.1.3空间序列

上海里弄住宅、武汉里分、天津租界新里弄通常以大门为入口,里巷组织具有层级性,其空间序列为:城市街道主巷次巷建筑入口庭院房间;从最公共的主巷,到半公共的次巷,通过入口进到半私密的庭院,最后到最私密的内部空间,整个空间序列创造了一个强大的有关身份、社区、安全等方面的区域认同感。青岛里院为庭院式住宅,人们可从城市街道由入口进入庭院。天津中国区庭院式住宅区四面没有围墙,可直接从城市街道进入与之相连的小巷,因此这两类住宅的空间序列为:城市街道(小巷)建筑入口庭院房间。广州多层竹筒屋和香港唐楼位于周边底层的所有商铺直接开向城市街道,住宅区内部房屋也可直接从里巷进入,因此里巷缺乏层级结构,其空间序列由城市街道(小巷)建筑入口室内空间。

3.1.4建筑设置(图3)

上海里弄、武汉里分、天津租界新里弄住宅的建筑设置特点几乎相同。矩形建筑单元侧面两两相连并成排密布,组织密度较高,并可通过修改单元类型而形成节奏。为充分利用土地,位于场地一侧或尾端的建筑单元通常在平面形式、开间数量、宽度及进深方面加以变化以与场地适应。一些建筑布局反映出中国传统观念的影响。如早期石库门里弄通常将较大的建筑物建造在次巷末端,汉润里典型的里分住宅以“脸对脸、背靠背”的形式设置,大门相错而设。青岛里院和天津中国区庭院式住宅同属院落式,是将原来一家一院的居住形式改变成多家共享的庭院;住宅地块规整,建筑物外墙沿地块边界建造以充分利用土地;其中天津院落式住宅以方形复合空间为基础进行重复变化,而里院住宅则以矩形房屋为基本单元进行不同规模及形态组织的构成;除设有入口的一面,建筑物三面都可与邻近房屋相接,组织构成密度较高。广州多层竹筒屋和香港唐楼为窄长的矩形,其布局模式为沿城市街道或小巷进行建设,地块狭长。多层竹筒屋背靠背建造,建筑可在三面相连,肌理组织致密。唐楼也背靠背设置,但由于法定管制而设有狭窄的后巷。所有临街面都用于商业应用,局限的交通条件使其不可作为住宅的正面。

3.2建筑层面比较分析

3.2.1尺度

通过(图4)比较可知,建筑尺度的演变具有一些共同点。第一,比之后期,早期住宅往往有更多的开间;第二,住宅进深和面宽缩小,如上海里弄、武汉里分以及天津院落式住宅,都比当地传统的四合院更小;而青岛里院住宅变大,则是为容纳更多的家庭、高有效利用土地;第三,为充分利用土地,房屋的建造更适于多户使用,共享楼梯与公共通道相连,尤其广州与香港的房子变得狭长而拥挤。

3.2.2平面布局和空间序列

3.2.2.1行模式平面布局(图5)

上海早期石库门里弄和武汉里分住宅继承了传统江南院落住宅的空间规则,在空间布局方面有许多相似特征;首先,轴线鲜明、房间对称排列;其次,住宅拥有前后两个庭院,在后来的里分住宅中前部庭院变成小门厅;同时,房间门窗朝向内庭院,住宅由围墙围合并很少开窗,因此拥有传统民居普遍的内向封闭性特点。然而随着房屋宽度缩减,轴线重要性降低,后来的石库门里弄和里分住宅里的轴线完全消失。由此可得从传统的江南四合院到早期上海石库门里弄、再到后期石库门里弄和武汉里分的发展演变轨迹。但上海里弄和武汉里分住宅之间也有明显差异。首先,与武汉不同,上海早期石库门里弄多为五开间,这可能是因为武汉里分的开发晚于上海石库门里弄;其次,这两种住宅后院的位置和形状很不相同;再次,随着进一步发展演变,除楼层增加、尺度变小为共同趋势之外,这两种住宅的发展出现分歧。为充分利用土地,后期的上海里弄住宅宽度减小,后院得自于减少厨房宽度,厨房上层为亭子间,尺度很小,房间高度较低,亭子间屋顶被用作阳台;后来的武汉里分则前院消失,但仍保留有基本的空间布局,没有亭子间。天津租界住宅与以上两种住宅具有基本相同的空间特征,然而其楼梯间的位置可使动线独立、减少相互干扰,显示出更现代的特性。在传统的四合院住宅中,更多的私密房间沿纵向分布于后部区域,而城市早期集群住宅中的私密房间多设置于上部楼层,这或许表明了从场地相关模式到集群建筑的转移。

总之,这种具有行模式的建筑可在两侧与邻近建筑相接,因此它们可聚集成行以节省空间。在人口稠密而土地有限的长江流域,行模式是一个合适的住房开发模式,可满足当时的成本要求以及迫切的住房需求。

3.2.2.2长方形模式平面布局(图6)

天津中国区庭院式住宅和青岛里院以封闭的矩形空间格局和内向的庭院为特点,与传统北方四合院住宅的空间布局相似。然而与传统住宅不同的是,住宅基本上是多户围绕一个共同庭院的布局,房间在广度和深度上没有明显差异,无论方位朝向,所有房间地位平等,并非象传统的房子具有明显的等级结构。由于房间沿庭院或公共走廊周边成排设置,因此可便于不同的家庭购买或租用不同数量的房间进行居住;服务空间如厨房和浴室等设于庭院内以供所有家庭共用。这两种早期城市集群住宅中的楼层较多、垂直发展,私密房间位于上部楼层。由于城市背景不同,青岛里院建设规模更大,底层房间直接开向城市街道,以作为商业空间用于出租。

3.2.2.3加长模式平面布局(图7)

与传统的竹筒屋相似,广州多层竹筒屋和香港唐楼都有细长的平面布局,进深较大、宽度较小、形体高窄,垂直性和经济性强,临街面更多;主入口与客厅相连,厨房通常设在后部,走廊狭窄,利于通风。但两者之间仍有差别。首先,唐楼除厨房和洗手间分别设于房子后部之外,房间通常没有明确的划分,使用灵活;而多层竹筒屋中有布局灵活的天井;其次,大多数竹筒屋底层用于居住,而唐楼地面一层用作店铺或作坊。另外,尽管早期唐楼结构与传统竹筒屋类似,但受当地条件及香港法规影响,唐楼的基本尺度和楼层数量较为适宜;而广州由于缺乏严格的规定,房屋深度大,房间自然光线少,并具有很大的火灾隐患。

3.2.3入口和动线(图8、图9)

受传统江南庭院住宅影响,上海里弄、武汉里分和天津租界新型里弄的入口特点基本相同。它们都拥有前后两个入口,前院入口尺度较大、造型鲜明生动;后部入口与次巷相连,促进了邻里交往。在动线区域方面,楼梯位于住宅中部,既缩短了动线,又节省了空间,同时创造了连接上下楼层的连续空间,后院可为楼梯提供自然采光和通风;而天津租界新里弄的楼梯及走廊独立设置在房屋一侧,可减少对其他空间的干扰;另外,当房间被单独出租时,独立的楼梯和走廊可用作公共通道而不影响各自空间,从而使住宅的应用更为灵活。

天津中国区庭院式住宅和青岛里院的入口及动线与传统的北方院落式住宅享有共同的特点。首先,住宅通常拥有一个入口;其次,庭院是最重要的公共交通区域;另外,这两种新型集群住宅保存了一些传统四合院固有的元素,如狭窄的入口与大尺寸的内部庭院创建的空间序列,围合式布局为人们提供的亲密感。然而,不同于传统住宅对入口方位的讲究,青岛里院和天津中国区庭院式住宅的入口位置较为多变,并且楼梯开放设置在庭院内,公共走廊为上层空间共享的交通动线,不利于对居住隐私的保护。

广州多层竹筒屋和香港唐楼在动线和入口方面与传统竹筒屋相似。多层竹筒屋通常有一个入口,楼梯沿隔墙而设,布局紧凑,占地面积小,可满足三层住户使用;由于住宅平面狭长,楼梯通常为单跑,从街上直通所有楼层,同时创造了跨越楼层的连续空间。住宅内部有长长的走廊连接不同的房间,狭长的走廊既利于房间通风,又便于将对侧空间划分成更多的小房间以供居住。依据香港立法规定,唐楼后院和小巷有通达地面一层的附加入口;单段楼梯从底层开始,向上延伸到一定的位置后成为一个双跑楼梯以服务于更多楼层。根据香港卫生法规要求,1935年以后建成的楼梯必须设有开口以便于自然采光和通风。

3.2.4庭院(天井)

3.2.4.1前院

与传统江南民居相同,上海里弄、武汉里分和天津租界新里弄都有前院。前院多为方形,既与入口相连,又为大部分房间提供采光和通风,同时可用作家庭起居的开放空间,并避免外界对客厅的干扰,空间位置非常重要。江南传统庭院住宅的主要特征被保存在上海早期里弄和武汉里分住宅之中。后院是辅助区域和主体建筑区域之间的过渡空间。由于是为住宅提供光线和通风的服务性庭院,因此边界都尽可能开有多个窗口。与传统江南民居相似,上海里弄住宅的后院为线性形状;武汉里分和天津新式里弄住宅的后院为长方形,大小与前院基本相同。受当地气候及经济环境影响,这些庭院与传统江南民居也有所不同。第一,上海里弄住宅后院最初呈狭长带状,将生活房间和辅助用房严格区分;武汉里分的后院基本呈方形;后来为适应较小的地块,上海里弄的后院得自于厨房宽度的减少,呈纵向并直接与后面入口相连;武汉里分住宅则将厢房与客厅之间的前院变成更小的门廊,而用现代走廊取代了后院。随着发展演变,前院边界与室内空间互动较少,院墙高度逐渐降低;在天津新型里弄,人们在次巷行走时即可看到整个院落。

3.2.4.2中心庭院

天津中国区庭院和青岛里院这两种住宅的庭院与北方传统四合院享有共同的因素,但尺度较小。内向式布局使庭院成为公众交通、交流、提供日照和通风的重要空间,庭院亲密的性质既有利于安全,又可提供一个花木繁茂的优美环境;尤其在中国北方,阳光充足的庭院尤为宝贵。庭院呈南北向矩形,其尺度和比例可允许足够的阳光进入庭院和房间。除了主入口一侧,庭院的边界基本相同。青岛里院和天津院落式住宅有位于上层的公共走廊,因此这些庭院的边界比传统四合院更为生动。

3.2.4.3灵活分布的天井和后院

广州多层竹筒屋的天井与传统竹筒屋天井的位置具有相似性。为分散烹饪的烟雾和气味,传统竹筒屋天井设在后部靠近厨房和卫生间的位置。广州夏季酷热,房屋首重通风和遮阴,因此多层竹筒屋狭长幽深,天井设在住宅中部,位置灵活、尺度很小,其高度和尺度创造了“烟囱”效果,从而为房间提供更多的通风和阴凉。封闭的采光天井四边设有很多窗户,不但为临近的房间提供通风,其轻快的节奏也丰富了多层竹筒屋的空间形象。香港唐楼后院通过平面深凹调整形成,为矩形,其边界除了由后门高墙组成外,另一个边界临近厨房,为划分室内外空间的墙体,因此与采光通风无关;天井有时会成为店铺的存储空间或底楼作坊。

4结论

通过从图形学角度研究及分析中国二十世纪初不同殖民城市典型的早期集群住宅,可知在由工业化带来的城市快速发展环境下,中国城市早期集群住宅的产生及发展不是直接取自西方住宅理论,而是脱胎于传统住宅、并随城市环境及人文地理条件发展变化的规律性过程,因此可被看作当地传统模式的延伸。本研究揭示出从中国传统住宅原型到现代住宅模式发展演变的连续性过程、模式特征及内在规律。

4.1发展演变的连续性过程及模式特征

通过建立形态化发展过程,可以看出不同城市的地理环境、文化背景、受西方文化影响程度,以及当地社会经济及结构模式、城市人口、生活模式、殖民政策等,这些因素均可使城市肌理形态和住宅设计呈现不同的模式特征。

4.1.1保留传统江南庭院要素的行列式城市肌理形态特征

观察上海、武汉、天津租界早期城市集群住宅,可发现其呈现出从传统江南庭院住宅转化而来的行列模式特色。上海和武汉同属长江流域,气候几乎相同,住宅呈行列式布设,里巷两侧的高墙表达了一种常见于江南城镇的“线性通道”空间模式。尤其武汉里分住宅保持了更多的传统风格和习俗。天津租界新型里弄住宅类似于上海石库门里弄,可归因于西方列强在租界的影响。

4.1.2脱胎于北方传统庭院的方形模式特征

虽然青岛里院尺度远大于天津的方形庭院式住宅,但二者肌理形态及空间布局体现出脱胎于传统北方四合院的方形模式特征。方形宅院变得更加紧凑以满足新的要求,青岛里院具有更加商业化的功能特性。青岛和天津邻近,气候类似,这可能是这两种住宅相似的背后原因。另外,天津的庭院式住宅和青岛里院都是由中国开发商为满足中国人居住要求而设计建造,因此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中国传统居住观念。

4.1.3从传统的竹筒屋发展而来的梳状模式特征

广州与香港两地相距不远且气候几乎相同,香港拥有大量来自广州的移民,因此广州传统竹筒屋对多层竹筒屋和香港唐楼产生有鲜明的影响。广州多层竹筒屋和香港唐楼均建于拥挤的狭长地块上,窄长的里巷有助于增强通风效果,不断连接的住宅创建了致密的梳状组织肌理,紧张的土地应用是形成此种模式的主要因素。香港当地的建筑条例使唐楼呈现出自身特殊的特点。

4.2发展演变的内在规律和规则

以上殖民城市早期集群住宅的发展演变充分遵从了当时社会的需要,当时的社会和经济变化促使了这种新型集群住宅的出现。这些住宅遵循有共同的发展规律和规则,具有一致的、宏观的典型建筑空间特征。

4.2.1适应社会发展,减小建筑尺度

与传统住宅相比,集群住宅的尺度减小,进深降低,传承于传统住宅的中轴逐渐消失。需要说明的是,这一规则不适用于没有中轴的传统竹筒屋。

4.2.2适应经济发展,高效利用土地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建筑层数增加、建筑密度提高,土地得到高效利用。简单合理的建筑单元遵循批量生产的原则紧排密布,使建设规模得以扩大,建造效率增强。沿主要街道的建筑通常用作商店以增加商业用地,同时也有利于市民的日常生活。

4.2.3适应当地地理环境及气候条件

北方的庭院可为住户提供足够的日照,南方集群住宅的天井必不可少;因此,虽然结构肌理密度高,从传统住宅继承而来的庭院保证了早期城市集群住宅的照明和通风,使城市早期集群住宅在居民的日常生活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4.2.4保留传统空间要素,传承居住文化

城市早期集群住宅可增加或减少个体单元的尺度以满足不同家庭的需要,但相关空间要素得以保留并成为建筑文化符号的象征。庭院是社交、做家务、儿童游戏的公共场所,利于居民之间的交往互动;无窗的围墙为居住在这样密集住宅中的居民创造了安静的居住环境。里巷尺度亲切并且远离汽车,多作为非正式谈话和活动的愉快空间。

4.3研究的现实意义

本研究在图形学框架内,不但对重要的殖民城市早期城市集群住宅进行了清晰的形态发展研究,而且阐明了其起源、应用和发展,并揭示出与传统住宅在类型发展过程中的关联。同时,在比较分析的基础上,阐明了不同城市的早期集群住宅之间的区别和关联,从其形式和特色中揭示社会、种族、文化、经济、技术、地理环境、气候条件等因素对住房形式产生及发展的作用和影响,从而阐明住宅发展的内在规律。对于面临住房需求日益加剧的中国许多大城市而言,本研究不但可对住房建设决策和开发提供有益的启发和指导,而且对中国其他城市也具参考意义。另外,借助于系统的图形学框架,可进行更多关于中国住房及城市形态的研究,从而为中国构建和谐的城市形态、使传统文化得以延续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的指导。

参考文献:

[1]陈从周.苏州旧住宅[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3.

[2]毛佳梁.上海传统民居[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5.

[3]侯鑫.基于文化生态学的城市空间理论:以天津,青岛,大连研究为例[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

[4]上海市房产管理局.上海里弄民居[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3.

[5]青岛历史建筑编委会.青岛历史建筑(1891-1949)[m].青岛:青岛出版社,2006.

[6]高仲林.天津近代建筑[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

[7]陆琦.广东民居[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8]李百浩,孙震.汉口里分研究之一:汉润里[J].华中建筑,2008,(1):161-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