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物流与现代物流十篇物流与现代物流十篇

物流与现代物流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0:00:37

物流与现代物流篇1

[关键词]现代企业物流重要性

现在社会上物流搞的红红火火,人人都在说物流,似乎物流一夜之间变成了一个热门的话题,时尚的概念,一部分人也开始意识到物流对现代企业的重要性,但是到底为什么这么重要?重要到什么程度?物流到底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我想在此对这几个问题发表一点看法。

一、现代企业为什么要搞物流

在信息化的经济时代,一个现代化的企业,如果没有现代物流,就意味着没有物可流。现代企业运作的驱动力只有一个:定单。如果没有定单,现代企业就不可能运作。也就是说,它不可能有物可流。要实现这个定单,就意味着靠定单去采购,为定单去制造,为定单去销售。如果要实现完全以定单去销售、采购、制造,那么支持它的最重要的一个流程就是物流。如果没有物流,就不可能有定单的采购;如果没有定单的采购,那就意味着采购回来就是库存,因为采购回来的这些物料到底给谁不知道;如果没有定单的制造,就等于天天虽然非常忙,但是在制造库存,干出来的产品就等于天天增加库存。最后,没有定单的销售,说到底,就是处理库存,因为你不知道卖给谁,惟一的方法、惟一的出路就是降价,削价处理。

这就是现在中国市场存在的那种无序竞争、大家都在打价格战的本质,因为它没有别的出路,没有物流。价格战打到最后是什么呢?亏损,再进一步是停产。现在好多企业已经停产了。这就是我所说的,无物所流。这是市场竞争带来的。如果不搞现代物流,最后只能是停产。

这是从企业内部来看。从企业外部来看,你没有现代物流,那么你就不可能和internet相连接。如果不上网,就意味着只有死亡。也是无物可流。还有,整个世界上的企业,都在搞现代物流,你如果不搞,就没法同国际化的大企业对话,最后也只有停顿下来,也只有死亡。所以,我认为一个现代企业,在网络经济时代,必须要搞现代化物流。如

果不搞现代物流,你就没有生路。

二、物流对现代企业意味着什么

物流对现代企业的重要性在于:它是企业的管理革命;它是速度。

一方面,物流是企业的管理革命。现代企业要搞物流,必须首先对企业的业务流程进行优化、改造,然后企业的每一个流程都由物流来很好的提供支持和保障,而物流和流程之间结合的好还是不好的关键就在企业的管理,管理搞的好,两者可以无缝连接,否则就成了两张皮。由此可见管理的重要性,可是传统的组织结构、管理方法已经不能适应新的形势了,这就要求企业要把原来的组织结构,那种直线职能式的金字塔的结构改革为扁平化的组织结构。这对企业来讲,是一场非常痛苦的革命。如果不搞这个革命,企业就没有出路。现代物流区别于传统物流的两个最大的特点:第一就是信息化,第二就是网络化。以海尔为例,他们在做的过程当中,用“一流三网”来体现这两个特点:信息化和网络化。“一流”就是定单信息流。定单信息流就体现了信息化。为什么呢?企业内部所有的信息,都必须围绕着定单流动。如果企业内部的信息,不是围绕着定单来流动,那么信息化是完全没有意义的。网络化就是利用这三个网,即全球的供应网络、全球配送网络、计算机管理网络。这三个网是物流的基础和支持。如果没有这三个网,那么物流的改造也是不可能的。

另一方面就意味着速度。信息化时代,对企业来讲,制胜的武器就是速度。上世纪80年代对企业来讲制胜的武器就是品质,是品质管理。90年代对企业来讲,制胜的武器就是企业流程再造。但是到了2000年,新经济时代对企业来讲,制胜的武器就是速度。而这个速度,就是最快地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的需求。怎么来实现这个速度呢?就是我们今天提出来的同步模式。对我们来讲,只要接到定单的那一刹那,所有与这个定单有关系的部门和个人,都必须同步地行动起来。我们要求是同步流程,同步送达。如果没有同步流程,那么我们就不可能使定单快速地传递,快速地运作。最终以最快的速度送达到用户手里。

三、物流给了现代企业什么

物流给了我们什么呢?第一,它可以使企业实现三个零的目标;第二个它,给了企业能够在市场竞争取胜的核心竞争力。

对物流来讲,三个零的目标是什么呢?即零库存、零距离、零营运资本。

零库存,这个概念是日本的丰田公司首先提出来的,它是对传统库存理论的一个突破,在这之前的几乎所有企业都认为企业的运营需要一个安全库存作保障,但在丰田看来,所谓安全库存只不过是企业给自己找的一个借口,当它们做到了零库存,并由此大大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效率之后,引起世界的轰动,他们也向世界证明了安全库存真的是一个借口。说到零库存,其实它的真正含义并不是库存水平的绝对值是零,而是说,企业由于采取了相应的管理措施以后把库存水平降到了最低,就意味着不仅仅是没有大量的物资积压,不会因这些物资积压形成呆滞物资。当然,最重要的还不在这里。最重要的在于可以为零缺陷铺平道路。就是说,这些物资都是采购最好的,采购最新鲜的。它可以使质量保证有了非常牢靠的基础。

零距离,就是根据用户的需求,企业拿到用户的定单,再来以最快的速度满足用户的需求。包括生产过程,也是柔性的生产线,都是为定单来进行生产的,同时覆盖全国范围的配送中心可以及时地将产品送到用户手里去。通过这种做法,可以实现零距离。零距离对企业来讲,不仅仅是意味着我的产品不需要积压,赶快到用户手中,它还有更深的一层意思――企业可以在市场当中不断地获取新的市场,创造新的市场。就像美国的管理大师德鲁克所说的:“好的公司是满足需求,伟大的公司是创造市场。”对有实力的大公司来讲,最重要的就是创造市场。

零营运资本,就是零流动资金占用。这在全世界做得最好的就是DeLL。因为有了前面的两个零即零库存和零距离,也可以做到零营运资本。简单地说,我在给分供方付款期到来之前,可以先把用户应该给我的货款收回来。为什么我可以把用户的货款收回来呢?因为我可以做到现款现货。为什么可以做到现款现货呢?因为我是根据用户的定单来制造的。所以,我这个产品到用户手里,用户就可以把款付给我。这就是企业进入良性运作的过程。

物流带给我们就是这三个零。但最重要的,给企业的是核心竞争力。所谓核心竞争力是在市场上可以获得用户忠诚度的能力,这就是核心竞争力。它并非是意味着你一定生产一个核心部件。有人说我生产这个核心部件,因此我有核心竞争力。其实未必。DeLL不生产软件,也不生产硬件,它可以从inteL采购,可以从微软采购,它可以获取用户的忠诚度,因此就有了核心竞争力。

物流与现代物流篇2

在电子商务如火如荼的今天,诸多公司仍未解决物流问题,货物送达依然是电子商发展的瓶颈。少数自称解决物流问题的公司,也只不过利用了邮局的全国邮递系统、城市的快递公司系统,交付图书、音像制品之类的小件物品。更多的电子商务公司则采取了要求厂家、商家送货的方式完成顾客购物全过程。这就使电子商务的内涵有了不同的定义:广泛的电子商务将物流涵盖其中,包括商务信息查询、报价、还盘、合议、付款、贷物送达等交易的全过程。而狭义的电子商务则仅限于除货物送达之外的部分。对顾客来讲,最终要选择前者而淘汰后者,因为前者让顾客最省力气。

不论交易形式如何变化,是现金支付还是信用支付,是面对面交易还是网上交易,货物总是要从卖者交到买者,甚至到达消费地。物流的功能是永恒的,电子商务企业如果不同物流相匹配,早晚要被淘汰。

建立与电子商务相匹配的现代物流企业并非易事,这首先是由于物流企业投资巨大,一般电子商物企业不敢涉足。土地、库房、装卸、分拣、配送、管理等需投入大量资金。我国现有的物流企业大都设施落后、资金短缺、负担沉重、无力改造,与电子商务的迅速、安全、可靠的要求相距甚远。二是物流企业行业割据严重,没有统一的物流管理部门统一物流政策和行为。运输部门分属不同的部委管理,仓储行业分属不同的部委和地方。造成流转单证不规范、不统一、不通用,货物紊流、迂流严重,道路收费站多、收费量大,货物不能畅流。因此,为了使我国的电子商务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国民经济重要支柱,国家和企业必须高度关注现代物流企业发展和建设。在一定意义上说,物流设施的好坏和物流通畅度,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和经济发展的标志。电子商务的发展使交易成本大大降低,而现代物流的发展,使货物流通成本降低,从而降低社会商品总成本。

物流与现代物流篇3

【关键词】浙江中小物流企业现代物流困境对策

随着经济技术的不断发展,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形成,现代物流有了更深的内涵。为了能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生存,发展现代物流已是浙江省传统中小物流企业改革和发展的方向。浙江省传统中小物流企业如何向现代物流转变,已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浙江中小物流企业发展现代物流面临的困境

1.现代物流概述

物流活动具有悠久的历史,它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而产生发展的,最初的物流认识是在生产过程的组织实践和产品销售的实际需要中产生的。此时的物流主要侧重于商品的物质移动,即在商品流通领域中的在一定的组织条件下利用运输工具从供应方向需求方的商品实体定向移动。这种物流是传统物流。现代物流已突破了传统物流的范围,把物流活动扩大到生产领域,物流包括从原材料采购,加工生产,销售,售后服务和废旧物品回收等整个过程,还延伸到了与顾客满意度,物流活动的效率性相关的各种物流活动,现代物流包括供应物流,生产物流,销售物流,回收物流和废弃物流等领域。现代物流现代经济社会中有重要作用:提高国民经济整体素质和运行效率;可引导和促进消费,扩大内需;可以大大降低物流成本,提高企业经济经营效益。

2.浙江中小物流企业发展现代物流的困境

浙江中小物流企业发展现代物流的市场前景广阔。现代物流是企业的第三利润源,日益成为现代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在今天的经营环境中,通过在生产过程中降低成本获得竞争优势的空间已非常有限。因此,许多企业把寻找成本优势和差别优势的目光转向现代物流领域。

中国仓储协会对全国450家大中型工业企业调查的结果表明:45%的企业将在未来一两年内选择新的物流商,其中75%的企业将选择新型的物流企业,而不是原来的仓储运输企业,并且60%的企业将把所有的综合物流业务外包给新型的物流企业,这个数字反映出现代物流的市场需求相当可观。另外,由于我国劳动力成本和原料供应方面存在比较优势以及巨大的市场空间,许多跨国公司将我国作为制造中心,以提高其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跨国公司将原料采购、产成品配送外包给合作伙伴,这对于我国现代物流企业来说,是一个崭新的市场。所以浙江中小物流企业发展现代物流的市场前景是十分广阔的。但是,目前其发展形势严峻,面临着诸多困难。

(1)发展现代物流的法制环境尚未形成

从法律体系建设方面来看,相关法律法规的不健全进一步制约了中小物流企业的发展。目前我国还没有一部完整的物流法。相关法律法规的不健全,使物流市场的进入与退出、竞争规则基本上无统一法律法规可循,对社会性的物流服务缺乏有效的外部约束,致使不正当竞争难以避免。如由于目前还没有相关的法律法规或行业协会的限制,使得进入物流行业的门槛过低。只要符合工商管理部门的注册资金的要求,不管是否具有相当的设施设备或条件,都可以注册成为从事物流业务的企业。这使得很多中小物流企业只有少量的资金就开始从事物流业务,从而在低端的物流市场,中小物流企业鱼龙混杂,资质水平参差不齐,造成了严重的过度竞争、恶性竞争。这给具有发展潜力的中小物流企业发展现代物流带来困难。

(2)融资困难

中小物流企业从传统物流向现代物流转变,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从浙江省物流企业现状来看,大规模的资金需求依靠物流企业自身是难以筹集的。由于我国金融业对中小企业贷款和融资条件过于苛刻,大多数中小物流企业很难通过资本市场或者金融机构筹集到所需资金。目前物流企业经济效益普遍偏低,金融部门为了降低信贷风险,都实行比较苛刻的担保制度,物流企业缺乏相应的资产作为担保,所以通过资本市场或金融机构筹集资金是十分困难的。另外,一些金融机构传统的做法是对不同所有制、不同规模的企业实行不同的贷款条件,非国有、集体企业的贷款条件要比国有或集体企业的贷款条件严格得多,这就使中小物流企业贷款条件比大型物流企业严格得多。从而发展势头好的中小物流企业想加快发展步伐却往往受到资金的限制。

(3)物流基础设施落后

长期以来,国家财政对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力度不够,造成我国物流基础设施大大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如运输网络密度分别为1344.48公里/万平方公里和1043公里/万人,仅相当于美国的19.6%和15.8%,印度的24.9%和48.3%。交通运输矛盾日益突出,严重影响了物流企业的正常经营。同时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布局不合理,54%分布在东部,中部和西部只占34%和16%。我国物流基础设施的滞后以及布局的不合理,造成我国物流行业的运输效率低下,加大了中小物流企业的成本。同时也阻碍了浙江中小物流企业发展现代物流的步伐。我国物流信息技术的应用方面与发达国家也有很大差距,在发达国家已经普遍使用的一些技术,在我国还很少见。这也是中小物流企业发展现代物流的一个难题。

(4)浙江中小物流企业自身发展不成熟

首先,体制僵化,经营机制不灵活。浙江省大部分物流企业中,很大一部分员工,包括中高层的管理经营者,对现代物流理论知之甚少,对增值服务和全程物流服务等了解很少,仅满足于提供传统单一物流服务,使物流企业体制僵化。浙江现代物流在生产或商业企业中所占比重较小,仅为21%和13%左右。在如此小的比例中,现代物流供应商的规模层次也是不尽如人意的,功能单一,增值服务薄弱。而浙江中小物流企业还普遍存在服务能力低,市场辐射小的难题。现有大部分中小物流企业由于规模偏小而服务能力十分有限,难以提供小批量、多批次、跨地区的物流服务,有的甚至只能在城市等小区域范围内活动,很难实现向周边地区的辐射。

其次,设施单一,物流技术水平低。目前,浙江省传统中小物流企业的设备是为物品存储,运输,装卸,保管业务开展来配置的,主要设备只是吊车,汽车,叉车,称重器具等,主要设施是普通库房,堆货场地,停车场地。设备设施单一,规模小。计世资讯(CCwResearch)研究结果显示,2005年,我国物流行业的硬件采购占总投资的63.6%,2006年硬件的投资比重降为61.7%。浙江目前物流企业规模普遍偏小,企业投入也主要用于硬件采购。而企业规模越小,物流成本越高,进而影响企业发展。

中小物流企业没有注意逐步引进先进的物流技术,这也是浙江中小物流企业发展现代物流的障碍。现代物流包括运输、仓储、包装、装卸、加工配送及信息网络管理等一系列服务。在每一个环节都出现了许多现代最新技术,充分利用这些技术将大大增强企业的竞争实力。而浙江物流企业在这方面还存在很大差距,特别是在信息化方面,起步较晚,信息化程度较低,因而普遍存在对信息的获取、处理和运用能力不强的问题。另外,中小物流企业在现代化的集装箱、散装运输方面发展不快;高效专用运输车辆少;汽车以中型汽油车为主,能耗大,效率低;装卸搬运的机械化水平较低。总之,中小物流企业的总体物流技术水平还需要大力提高。

第三,员工素质低,管理水平低。浙江中小物流企业员工普遍存在着文化素质较低,市场观念淡薄,专业知识缺乏等问题。据通创物流研究机构对浙江物流市场及100多家物流相关企业历经三个月的调查发现,浙江省对物流基层人员和一般操作人员已基本饱和,真正稀缺的是高端物流人才即塔尖型人才。目前,浙江物流行业中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人员很少,专业技术人才更少,而既懂得专业的物流管理和战略规划,又能真真切切了解物流市场的管理人员更是凤毛麟角,相当部分的管理人员仍然将物流与仓储运输等同。许多工作由于工作人员素质的原因,存在执行能力差,管理水平低的问题。企业的仓储作业,装卸作业,运输调度等基本是按照经验来进行,服务质量,服务水平较差,企业信誉度低。

最后,运营成本高,缺乏核心竞争力。衡量物流公司运营绩效的重要标志是看运输车辆的调度是否合理、运行的路线是否最优、车辆的空间利用是否达到满载。浙江中小物流企业由于设备和技术力量薄弱,管理缺少经验,在实际业务运作中,往往会造成资源闲置,利用率低,浪费严重,导致物流运行成本过高的现象。另外,浙江中小物流企业规模较小也是其运营成本高的原因之一。浙江省中小物流企业的规模偏小,所以物流成本大,导致运营成本偏高。还有中小物流企业内部缺乏必要的管理规程和服务规范,服务质量较差。以上使得浙江省中小物流企业普遍缺乏核心竞争力。

上述表明浙江省中小物流企业要发展现代物流,还存在许多方面的问题,需要企业和政府逐步在各方面加以解决。

二、促进现代物流发展的对策分析

1.不断完善物流业的法规制度,营造公平合理的市场环境

现代物流在我国是一个新兴产业,尚处于起步阶段,各种相关政策和配套法规还很不健全,特别需要政府的支持和推动。各级政府应该明确鼓励、扶持现代物流的态度,并结合本部门、本地区实际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在物流立法方面,政府应尽快拟定有关法律、法规,规范物流市场有序的发展,包括物流企业的资质、进入和退出的条件,市场竞争规则等。从而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重点制止行业保护、地方封锁和有碍公平竞争的垄断行为,维护中小物流企业的正当权益。此外应根据经济发展的需要,抓好物流标准化体系建设,加强物流用语、计量标准、技术标准、数据传输标准以及物流作业和服务标准等基础标准的制定。

2.加强和完善浙江中小物流企业发展现代物流的政策环境

政府可针对浙江中小物流企业制定出必要的产业扶持和倾斜政策和措施,重点扶持和培育一批有发展潜力的中小物流企业健康成长。在政策环境方面,政府可根据当地的实情制定出对中小企业实行优惠的政策,如在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与物流装备更新的融资政策上,应让国家金融部门适时调整经营战略,放宽贷款限制,简化审批手续,给物流企业创造融资机会,保障物流企业发展现代物流所需资金。在税收制度上,政府可通过制定形式多样的税收优惠政策,降低物流企业发展现代物流的税负,以提高物流企业发展现代物流的积极性。另外,在物流基地的土地使用政策上、在物流服务及运输价格政策上,也可制定倾斜物流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为中小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3.加强物流基础设施建设

政府应加大对物流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并积极引导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参与物流业的投资建设,促进物流业的发展和整体水平的提高。首先是继续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改善全省交通条件。一方面,要继续加大交通基础设施投资,建设新的交通干线,另一方面,要重视对旧的交通基础设施的利用和改造。二是积极发展大通关,建设软交通,进一步提高口岸服务水平,增强口岸服务能力。三要加强通信基础设施的建设,包括通讯设备及线路,传真设备,计算机及网络设备等,从而不断提高信息化程度。另外还应加强物流中心级仓库的改造和建设,包括仓库货架进出库设备,加工设备等,为物流高效化和合理化构建一个健全的调配中心。为中小物流企业发展现代物流提供一个良好的基础设施环境。

4.重视浙江中小物流企业自身建设

(1)树立现代物流观念并改善经营体制

浙江中小物流企业要发展现代物流应树立现代物流观念,将企业采购、制造、加工、包装、运输、仓储等彼此分割的环节有机地连接起来,尽快建立起方便、及时、低成本、高效率的现代物流系统,为企业生产营销提供强有力的服务保障。具体经营应综合运用各种运作方法,包括物流运作、资金运作及市场运作。另外,由于客户服务质量要求的提高和配送的多样性,要求物流企业不仅要能够提供门到门运输及有关的基本服务,还要能够提供相关的物流增值服务,如拆拼箱,重贴标签,配货,产品退货处理等,提高客户满意度,提高竞争力。

(2)不断引进先进设备,加大技术创新力度

浙江中小物流企业应积极采用现代高新技术,大力推广计算机信息技术,发展专用车辆、先进的装卸、仓储技术等。从物流流程控制、物流信息处理等要始终跟上现代物流发展的步伐。另外,物流企业还可利用信息技术和网络平台建立起与其他相关企业的连接,实现资源共享,信息共用。

(3)积极培养和引进物流人才,提高管理水平

在许多国家,从事物流业的人员必须接受职业教育,获得就业资格后,才能从事物流方面的工作。相比较而言,我国在物流方面的教育还非常落后,导致浙江省物流人才不足。但是企业可以通过多种渠道,如企业内部培养、与合作伙伴共同培养、与高校联合培训等,建立企业发展的人才队伍。

三、不断培养企业核心竞争力

对于物流企业来说,要想在市场上顺利生存和发展,必须有效地建立起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对于中小型物流企业来说,应根据企业自身资源,构造各自的核心竞争力。现代物流企业得到利润是来自于被降低了的物流成本的一部分,这就要求物流企业必须具有较高的物流系统规划能力,具有高效低成本的作业能力,具有满足个性化需求的服务能力,即物流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但是浙江省中小型物流企业的物流功能过于单一与不完备,因此可以在构筑各自的核心竞争力基础上进行企业间的物流业务的产业群聚和合作,这是一种能有效弥补企业能力不足,构成物流竞争优势的可行方法。

参考文献:

[1]许国银.关于现代物流的几点思考[J].湖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04):33-35.

[2]李晓峰.韩国发展现代物流的特点及其启示[J].国民经济,2004,(02):27-29.

[3]李平.物流企业发展对策[J].企业改革与发展,2003,(05):130-131.

[4]王利,田剑,韩文民,高洁.浅谈中小储运企业向现代物流企业的转变[J].物流技术,2003,(12):25-27.

[5]杨立安.我国物流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江苏商论,2003,(12):72-73.

物流与现代物流篇4

论文摘要:现代物流是以满足消费者为目标,把制造、运输、销售等市场情况统一起来思考的一种战略措施,它是集现代运输、信息网络、仓储管理、营销策划等诸多业务、技术门类于一体的多学科、多领域的综合管理科学。我国目前物流业发展缓慢,转变观念,实行现代物流管理是关键。

我们知道,社会的经济活动主要由生产、流通、消费等组成,流通是联系生产和消费的必要环节,没有流通,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都无法实现,物流就是研究如何在全社会范围内合理地组织物的流通。物流已经成为继劳动力、资源之后的第三个利润的源泉,越来越受到各界的关注。随着世界经济的持续发展和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现代物流作为现代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工业化进程中最为经济合理的服务模式,正在全球范围内得以迅速发展。

现代物流是以满足消费者的需要为目标,把制造、运输、销售等市场情况统一起来思考的一种战略措施。它是集现代运输、信息网络、仓储管理、营销策划等诸多业务、技术门类于一体的多学科、多领域的综合管理科学。我国由于长期重生产轻流通,所以物流研究滞后,现在我国很多物流企业还没有实现网上作业,仍采用最原始的信息传递和控制方法,信息主要是建立在书面基础上,因而信息滞后、失真、现代化程度不高,而现代物流的特点是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自动化。

一、信息网络时代现代物流的特点

我们知道,传统的商品流通,是由信息流、商流、物流和资金流四种构成的。而现代物流是在电子商务模式下,将商流与资金流转化为信息流,通过在线方式进行运货。因此,现代物流是以信息化为基础的,它的最重要特点就是信息化。综合来说,现代物流的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物流信息化:主要表现为物流信息的商品化、物流信息收集的数据库化和代码化、物流信息传递的标准化、物流信息存储的数字化、物流信息处理的电子化。

物流网络化: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指物流配送中心与供应商、制造商以及顾客之间的联系实现计算机网络化,另一方面是指企业内部组织的网络化和企业之间的网络化。

物流智能化:物流作业过程中大量的运筹和决策,都需要借助于智能化专家系统才能解决,在物流自动化的进程中,物流智能化已成为电子商务时代物流发展的一个新趋势。

物流自动化:是以信息化为基础的机电一体化,如自动分拣系统、自动存储系统、自动识别系统等。

二、我国物流企业的现状

我国物流业专业化、社会化水平低,总的来看,我国物流业的问题主要有:

(一)成本高

(二)加强科技知识含量,培育新的核心能力

强化企业内部互联网的构建。国有物流企业可根据自己的行业特点和实际状况,设计和实施企业内部互联网方案,能够以低廉的成本和更高的效率,进行企业内外、信息沟通和管理,集约地实现物流功能,缩小与世界先进物流企业的差距企业内部互联网主要是提供市场营销功能、项目、管理功能、客户服务与支持功能二能够帮助客户服务与支持部门共享客户的反馈信息,创造一个相应的支撑系统。

随着网络、自动化等技术的发展及在物流领域的广泛应用,物流技术现代化越来越重要,企业内联网、外联网的出现,不仅形成了网络交易,而且使企业的内部管理、供应链管理、客户关系管理也都基于网络。信息、网络化的发展大大提高了企业的组织化、集约化程度,为企业规模化经营创造了条件。网络时代,企业是否能够缩短向顾客提品和服务的时间,是能否取得全面竞争优势的关键。网上联系也是企业得到顾客需求信息不可或缺的渠道。互联网为全球企业供应链提高运作效率、扩大商业机会和加强企业间协作提供了更加强大的手段—电子商务平台。如果企业能在很好地规划运作内部资源的同时,整合其所具有的外部资源,如供应商、、承运商等,将提高其生产、采购及交货计划的准确性,从而能在快速应对市场的同时,提高对客户销售及服务承诺的准确性与实时性。

世界500强企业之中,60%一70%的企业建立了以第三方物流为基础的信息网络系统,我国物流企业从总体上与外资企业在电子商务水平上仍然存在很大差距。

(三)培养物流管理人才,建立具有创新机制的企业文化

国有物流企业向现代化物流提升转型的成败,物流专业人才显得尤为重要。物流管理者必须对每一个物流环节都有足够的了解;不仅是运输专家,还应熟知财务、市场营销和采购等工作环节,必须具备对物流诸环节进行协调的能力。现代物流更加要求物流管理者具有创新意识,包括知识创新和服务创新,用创新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保证顾客服务在本行业中的领先地位,利用创新来产生良好的用人机制,保障国有物流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四)适应世界发展趋势,.树立现代管理新理念

随着全球信息化和知识经济的发展,企业的运行,尤其是大型制造企业的运行所必需的业务和技术的广度不断扩大,同时知识的快速更新又使得这些业务和技术的专业化程度不断提高,尤其是相关管理的专业化程度也不断提高。

物流与现代物流篇5

最近,在日本,对现代物流的关心程度越来越高。另外“,物流改革”或者“现代物流的复兴”等用语在日本开始流行,这也是日本目前的一个现状。实际上,关于现代物流,主要包括效率化、合理化,另外再加上国际化、经济全球化的内容,这是今后研究物流和现代物流的主要方向。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货主企业把物流业务以合同方式委托给物流服务企业,提供一体化专业物流服务的第三方物流企业(3pL)出现了,物流公司的水平也提高了,这也是物流目前的一个现状。在这些新的物流服务中,1990年美国首先在运输部门放宽了管制,使得运输部门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另外,随着物流业务外包服务市场的不断扩大,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日本的货主企业和物流企业之间也同样有了很明确的认识。

另外,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推进,货主企业为了提高自身核心竞争力和效率,把海、陆、空运输模式进行了连接,形成了综合的交通运输网络体系,推动了物流界国际化、综合化、集团化、一体化的进程,加速了物流业在全世界范围内的发展。此外,众所周知,在这一背景下,在美国诞生了联邦快递公司(FedeX)、联合包裹服务公司(UpS)、敦豪航空货运公司(DHL)等一系列具有国际集成特征的大型、综合性物流服务企业。还有,随着普洛斯等世界大型物流配送设施与服务投资开发商的出现,扩大了物流市场。再加上以实现制造业的物流合理化为目标,以提供一体化、集成化服务的供应链管理(SCm)概念为大家所认识。供应链管理(SCm)在日本也被称为“供给连锁”,是由供应商、货主、批发零售企业,通过电子数据交换系统(eDi)对供应链中的信息实现共享,对成本进行分解与控制,实现了库存的削减,并缩短了整个作业的时间,使供应链中的成员获得了相应的利益,特别是实现了制造业、流通业物流的高效化。本文的研究是在过去提出的“市场营销与现代物流”概念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现代物流与市场营销”这一新的概念,并以构筑起这一概念的理论体系作为研究目的。

例如,2010年美国学者菲利普科·特勒和加里·阿姆斯特朗出版了其最新的著作《市场营销的原理(第13版)》。在这本著作中,作者提出了“在当今经济全球化的市场环境中,产品的销售活动比销售后为顾客提供配送的现代物流活动更加简单”的观点,并提出“现代物流的有效利用可以发挥两大作用,它不但可以满足顾客的各种需求,而且可以降低企业的最终成本。”因此21世纪的今天,在经济全球化不断推进的市场环境下,从更加重视现代物流的角度出发,重新认识市场营销的内容,并提出“现代物流与市场营销”这一新的概念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之前,在日语互联网的各大网站上“,现代物流与市场营销”的词语也曾经被使用过。但是,基本上是在运输业所提供的服务活动过程中被使用。在这些活动中虽然同样使用了“现代物流与市场营销”的概念,其实它融入了“市场营销与现代物流的观念,与本研究所提出的“现代物流与市场营销”还存在一定的差异。

另外,通过对其他国家互联网的各大网站进行调查发现,“市场营销与现代物流”的词语已经被广泛使用。但是,把“市场营销与现代物流”这个词语的顺序反过来,也就是使用“现代物流与市场营销”这个词语,以“现代物流与市场营销物流公司”或“现代物流与市场营销物流咨询公司”作为企业名称的,则少之又少。也就是说,目前在全世界,还没有从这一角度来进行学术研究的先例。因此,根据本文的研究,如果从“现代物流与市场营销”的角度出发,重新认识现代物流概念的话,在21世纪经济高速发展、信息化推进、运输工具现代化、生产能力不断扩大、市场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在市场营销的体系中重新注入现代物流的观念,可以创造出具有跨时代意义的新的概念与理论体系。

二、克里斯托弗和佩克以及科特勒与阿姆斯特朗的研究

在国外的相关文献中,最初提出相关概念的是英国2003年出版的《市场营销与现代物流(第2版)》,作者是克里斯托弗和佩克。特别是在20世纪90年代提出第三方物流与供应链的概念并引入日本后,克里斯托弗和佩克的研究成为这一研究的背景。其时间的变化过程如下所述:到20世纪末,虽然出现了需求大于供给的状况,但是之后供给又大于需求,并成为了一种常态。这使得市场营销原本界定的范围和原则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其原因主要是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的转移。同时,作为传统的综合市场营销,“4p”本身也发生了变化,即产品、价格、促销活动、流通渠道开始向“4C”转化。①在科特勒与阿姆斯特朗的研究中,“市场营销与现代物流”这个词语代表的是“传统物流”的意思,并定义为:“在获取利润的同时,为满足客人的各种需求,从生产地向消费地,货物、资金、信息等进行物理的流动,并进行组织、计划、实施、调节等的活动。”

三、市场营销的综合变化

根据上述内容可以发现,“市场营销与现代物流”这个词语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已经开始使用了,在很多地方都在使用“市场营销”这个词语,其实它的意思在本质上与“现代物流”非常接近,或者说几乎是一样的。但是,以往“市场营销”被简单地称之为“物流”,随着“物流”重要性及复杂性的不断提高,出现了“市场营销与现代物流”、供应链等概念,并提出了市场营销的综合变化的论述。“市场营销与现代物流”的概念,自1970年起开始使用。虽然被界定为市场营销的范畴,但实际上由于市场营销和现代物流的意思非常接近,可以基本上理解为一个意思。一般提起“市场营销与现代物流”的时候,从词语构成来看,前面是市场营销,后面是现代物流,所以侧重点应该是强调后者,把“市场营销与现代物流”归属于现代物流的范畴,这是很好理解的。另外,如果从市场营销和现代物流两者的功能来进行考虑的话,首先市场营销活动是进行商品的交易、商品的买卖,通过商品的交易和商品的买卖等活动,最终把商品送到客户的手中,从而发生现代物流活动。

所以说,市场营销与现代物流相比,市场营销存在先行性,即首先进行市场营销的活动,然后再进行现代物流的活动。但是,最近随着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出现了通过互联网、电视等媒介进行网上购物或邮购的活动。也就是说,网络购物可以理解为,当消费者在商店购买了家电产品和家具等大型商品,而自己却拿不回家时,销售者为了方便客户,把消费者购买的大型商品配送到消费者手中,必须要通过现代物流来实现。所以,现代物流对每次商品销售、市场营销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如果转换一种思维方式,顾客对商品的品质、价格、售后服务的需求是同样的,货物配送的服务也非常重要。按照客户规定的时间和地点的要求,提供及时、合理的货物配送服务,已经成为现代物流必须考虑的一个问题。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本研究在重视现代物流的基础上,从市场营销的角度提出了“现代物流与市场营销”的观点。过去,市场营销和现代物流的概念是从不同领域被分别界定的,而且这一观念非常强烈。随着市场营销和现代物流概念的相互融合,“市场营销与现代物流”的概念也开始被使用。如果把“市场营销”与“现代物流”概念的顺序反过来,就出现了“现代物流与市场营销”这一新的概念,这个概念在学术研究领域还没有被研究和使用。“现代物流与市场营销”概念内部结构的区别与界定,也是一个研究的难点。

四、流通渠道与现代物流

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当今时代人们开始日益重视消费者的价值,重视与消费者的关系,即从买方的角度出发,形成了“综合市场营销”、“4C”等观点。以前的“4p”理论是从生产制造者的角度出发,以产品导向为基础而建立起来的。但是,随着对消费者重视程度的日益提高,逐渐向市场导向进行了转变。因此“,4p”本身也发生了变化。过去的“4p”指的是产品(product)、价格(price)、地点(place)、促销(promotion)等市场营销中市场营销、市场战略概念的核心。而在现代物流中,有关“4p”的意义发生了改变,因此要结合综合市场营销的观点,从整体上进行分析。与此相对照,“4C”以个性化的市场营销为基础,强调服务与经营的差异化和个性化。“4p”以传统的市场营销部分为基础,属于市场营销范畴。与此相对照,“4C”以个性化的市场营销为基础,强调服务、经营的差别化、个性化。也就是说,“4C”由消费者解决方案(CustomerSolution)、消费者的成本(Cost)、消费者的便利性(Conve-nience)、双向的交流与沟通(Communication)等四项内容构成。

其实,在科特勒和阿姆斯特朗的研究中,对“4C”提出了以下观点,即市场营销是在销售商品时,要解决消费者在购买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因此,消费者除了要考虑商品的价格以外,也开始对商品的配送、使用、废弃等一系列综合成本变得更加重视起来。进而,消费者要考虑商品及服务的便利性。最后,消费者还非常重视销售者与消费者的双向交流与沟通。总之“,现代物流与市场营销”的核心内容是在市场战略的基础上,形成综合市场战略,并适用于“4C”的内容。但是,此时要基本上对应于“4p”的各个要素,解决如何实现购买一方的便利性问题。为此,如何通过现代物流,准确、快速、敏捷地把货物送到客户手中,提高物流服务水平,就成为了必不可少的条件。所以,现代物流被逐渐重视起来。根据以上分析,本文在欧美最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现代物流与市场营销”这一新的概念。这一提法在全世界范围内都具有跨时代、创新性的意义。当然,这一观点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论证。

五、结论

物流与现代物流篇6

客户与消费者买好产品后最重视的是货物的物流速度,他们迫不及待的等产品到来,因此企业物流的速度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企业的竞争力和信誉。当前社会企业的竞争不局限于产品的质量,企业的竞争更体现在物流的速度,因此现在企业的竞争是速度的竞争,速度最快的企业满意度高、利润经营好。货物运输要使用纸箱包装还是耐力高的塑料包装是决定物流技术的因素,企业货物的运输靠优秀的物流来进行,当前的很多企业没有物流体系,没有重视物流的运用技术,最后影响企业的满意度的利润经营。

二、现代物流与市场营销的关系

(一)物流的成本直接影响企业的利润

经营企业的产品仅在物流上的成本占该产品的三分之一或者五分之二,物流成本对企业的经营利润有巨大的影响和作用。物流的成本低,产品的总成本就减少,企业在该产品上投入的支出也会减少,为企业获取的更高的利润。反过来,如果物流成本高,自然而然影响企业的经营利润,很大程度上减少企业的盈利。因此,企业选择的物流方式的成本是决定企业利润高低的关键因素。在卖方卖出的产品价格方面,现代物流管理系统中,每个环节的成本都会直接影响到产品的最终价格。如果物流成本可以得到有效地降低,那么产品的最终价格将会得到明显的下降,企业的总支出也随之降低,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也会相应地提升不少。

(二)现代物流的速度直接影响企业的服务质量

看一个企业的服务质量,我们要看客户与消费者是否对该企业满意,客户和消费者满意了就说明该企业的服务质量好。企业选择速度快的物流方式,很快的速度将货物运到客户与消费者手里,才能体现企业的服务质量的好与坏。客户与消费者对一个企业的满意度与信任是决定企业服务质量的关键因素,因此,现代物流的选择直接影响企业的服务质量,直接影响企业的满意度与信誉。市场营销的策略有产品策略、定价策略、促销策略和分销策略,企业的物流管理系统一定要从分销策略出发,保证企业的服务质量。市场营销的分销策略着重现代物流的速度,而企业的服务质量的好坏取决于物流的速度,因此,如果一个企业的产品物流水平高、物流速度快,就能很在大程度上获得顾客的满意度和对产品服务质量的认可度。顾客在短时间内收到产品,取决于现代物流的配送速度,直接影响企业市场营销战略的发展。

(三)现代物流与市场营销有相辅相成的互助关系

现代物流是进行市场营销的基础,现代物流与市场营销的关系已经被以客户满意度为本、积极应对现代市场竞争的企业认可并支持。因此,企业的物流管理应该放在首位,引起企业管理层的重视,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有重大的作用。企业卖出自己的产品后选择何种物流方式交给客户与消费者市场营销策略的一种战略方式,企业是以盈利性为目的的机构组织,它的目的是获取更高的利润。市场营销当中首先考虑现代物流方式,决定运输方式,尽量降低物流成本,是一种市场营销战略方式,决定企业的市场竞争的成败。

三、对现代物流的应用对策

(一)明确运输规定与运输技术

企业为了获取更高的利润,为了获得消费者的满意度与信任,必须要有自己的物流管理系统。企业内部要有货物物流管理人员,对卖出的产品分类规定物流方式,尽量减少物流成本,为企业创造更高的利润,使企业在市场竞争获胜,推动企业的快速发展。企业的物流管理系统主要负责货物的运输方式,在不影响企业的利润收益的情况下,运用最低成本的物流技术和方式,将货物交给买方,有利于增强企业的竞争力。空运虽然效率高,但是成本最高,水运的运费最低,但是速度慢,影响货物到达目的地的速度,因此企业的物流可以选择火车运输方式,火车比水运快,比空运的成本低,是企业物流系统的最好的选择。

(二)明确现代物流的目标

现代物流的目标是在最快的速度,运用最便捷的方式,让自己的服务对象满意。现代物流通过最快的速度,将货物运到目的地,得到客户的满意,增强企业的满意度与信誉。我们将现代物流的目标分层次研究,现代物流的目标最小化的话,现代物流初衷是为企业的利润经营服务,使企业获取更高的利润,最终的目标是获取更高利润的基础上,让客户对其服务满意。

(三)弄清现代物流与市场营销的关系

现代物流与市场营销的关系密切,有相辅相成的互助关系,在21世纪的市场竞争激烈的背景下我们更容易看出现代物流与市场营销的互助关系。新时代的市场竞争需要企业通过自己的市场营销活动,在物流管理系统上争取做到速度最快、成本最低,便于满足顾客的需要,增强企业的竞争力,提高企业的利润。总而言之,市场营销中不能没有现代物流的协助,现代物流的顺利完成也离不开市场营销的分销策略等市场营销策略的指导并管理,因此,现代物流与市场营销的研究不能背离它们之间的关系,在紧抓它们相辅相成的互助关系的基础上,发现更好的营销策略,使现代物流工程得到更好的发展。

(四)节省物流成本,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新时代的竞争是速度的竞争,因此,企业重视企业物流体系的先进性与完整性,制定出营销方面的决策,满足客户的需求,增强企业的竞争力。企业为了赶上市场竞争的节奏,一定要有完整、先进的物流系统,物流的速度能满意客户,推动企业的竞争力度,才能为企业创造更高的利润。

四、结束语

物流与现代物流篇7

电子商务是指通过采用最新网络技术手段来解决商业交易问题,降低产、供、销成本,开拓新的市场,创造新的商机,从而增加企业利润的所有商业活动。

现代物流,是指产品从生产地到消费地之间的整个供应链,运用先进的组织方式和管理技术,进行高效率计划、管理、配送的新型服务业。它通过对运输、仓储、装卸、加工、整理、配送与信息等方面有机结合,形成完整的供应链,为用户提供多功能、一体化的综合,从而达到降低流通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增加企业利润。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企业获取生产资料的途径与产品营销的范围日趋扩大,同时,现代企业竞争的结果使生产企业和商业企业都进入了一个微利时代,产品的成本和利润变得非常透明。而电子商务的推广,加快了世界经济的一体化,在网上实现商流活动后,需要一个有效的现代物流对实物提供低成本、高效率、适时、适量的转移服务,这使现代物流在整个商务活动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电子商务带来对物流的巨大需求,而物流对电子商务发展的制约瓶颈也日益突出。这迫切需要一种新的模式来变革社会生产、物资流通、商品交易及其管理方式。现代物流和电子商务的协同发展正好顺应了这一要求。因此,研究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的协同发展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然而在具体实施方面,发现许多问题:协同发展的运作模式还处于探索、试验和发展中,由此引发的一系列问题有待研究、协调和解决。而对这些问题进行研究,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有很重要的意义。

2、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

随着因特网的日益普及,电子商务的应用呈现迅猛增长之势,推动了现代物流的发展,而现代物流也在促进电子商务的发展,可以说二者互相依存,共同发展。

2.1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协同发展的可能性

2.1.1基于信息化商务平台的共同要求。电子商务模式下,现代物流的运作是以信息为中心的,信息不仅决定了现代物流的运动方向,而且也决定着现代物流的运作方式。在实际运作过程中,通过网络上的信息传递,可以有效地实现对物流的实施控制,实现物流的合理化。电子商务高效率和全球性的特点,要求现代物流也必须达到这一目标。

2.1.2电子商务对需求的多样性与分散性,为现代物流拓展了广阔的业务范围。电子商务要求现代物流提供更完善、更周到的服务,要求协助电子商务公司完成售后服务,提供更多的增值服务内容,这样现代物流的发展才有内在的动力与外在的需求,二者共同促进,共同发展。

2.1.3电子商务为现代物流功能集成化、服务系列化提供了运作空间,提高运行效率。在电子商务模式下,现代物流企业可充分利用internet巨大优势建立信息系统和网络平台,开展商品物流跟踪、客户响应模式,信息处理和传递系统,提供更加完善的配送和售后服务,现代物流企业应该认识到,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是合作博弈,网上网下及早合作可共创双赢模式。

2.2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协同发展的必然性

2.2.1现代物流是实现电子商务的保障,是电子商务运作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信息流、商流和资金流最终实现的根本保证。电子商务=网上信息传递+网上交易+网上结算+物流配送=鼠标+车轮。电子商务的整个运作过程是信息流、商流、资金流和物流的流动过程,其优势体现在信息资源的充分共享和运作方式的高效率上。通过互联网进行商业交易,毕竟是“虚拟”的经济过程,最终的资源配置还需要通过商品实体的转移来实现,否则就不会真正实现信息流、商流和资金流。只有通过物流配送,将商品或服务真正转移到消费者手中,商务活动才能结束,物流实际上是以商流的后续者和服务者的姿态出现,而物流配送效率也就成为客户评价电子商务满意程度的重要指标。

2.2.2现代物流是电子商务实现“以顾客为中心”理念的最终保证,是增强企业竞争力的一个有效途径。电子商务的出现,在最大程度上方便了最终消费者.他们不必再跑到拥挤的商业街,一家又一家地挑选自己所需的商品,只要坐在家里,在internet上搜索、查看、挑选,就可以完成他们的购物过程。缺少了现代化的物流技术,电子商务给消费者带来的购物便捷等于零,消费者必然会转向他们认为更为安全的传统购物方式。现代物流的功能应该是把准确数量的准确产品在准确时间内,以最低的费用送到客户手中,它直接影响到从事电子商务的企业在价格、交货期、服务、质量等各方面的竞争力。

2.2.3电子商务是现代物流和信息技术发展的产物。作为首先提出电子商务概念的美国,物流管理技术早已日臻完善,而作为一个发达国家,需求拉动技术创新,eDi的生产就是为了简化繁琐、耗时的订单等处理过程,加快物流的速度,提高物资的利用率。电子商务的提出最终是为了解决信息流和货币流处理上的繁琐对现代化的物流过程的延缓,进一步提高现代化的物流速度。

2.2.4现代物流的发展是电子商务的利润源泉。以现代电子网络为平台的信息流,极大地加快了现代物流信息的传递速度,为客户赢得最宝贵的时间,使货物运输环节、方式科学化和最佳化。以快节奏的商流和先进的信息为基础的现代物流,能够有效地减少流动资金的占压,加速资金周转,充分发挥资本的增值作用,被认为是继企业节约原材料降低物耗、提高劳动生产率之后的又一经济利润增长点,是电子商务的利润源泉。

3、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协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3.1观念和服务模式落后。我国的电子商务还处在初级发展阶段,其功能主要局限于信息的交流,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之间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关系还没有在社会上得到普遍的认识。现代物流与电子商务脱节,重电子商务轻物流,导致配送效率低下,经常出现拖延交货期、出错等现象,无法满足现代社会人们对快速、准确、及时的现代物流服务要求。

3.2与电子商务和现代物流发展相关的制度和政策法规尚未完善。与企业发展息息相关的融资制度、产权转让制度、税收制度、市场准入与退出制度等方面的改革还远不能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企业进行全球商贸活动时,涉及到各国的法律制度,企业在改善自身物流效率时,必然要在企业内外重新配置物流资源,而制度和法规的缺陷阻碍了企业对现代物流资源的再分配。现代物流企业跨区域开展物流业务时常常受地方保护主义困扰,发生经济纠纷时,有关的金融法规及行业标准对当事人之间经济责任难以确认。

3.3基础设施落后,电子化、信息化程度较低。电子商务要求相对均衡的运行环境,要求企业有足够的后台支持系统来响

应对方的即时服务请求,目前,市场达不到应有的经济网络规模,网络基础薄弱:网速慢、出口带宽不足、资费过高,现代物流配送基础设施和配送管理手段更是落后,道路的建设、配送中心的

规划与管理、仓储设施的现代化配置、配送运输工具的更新换代、物流管理模式和经营方式的优化等等问题亟需解决,这些都严重阻碍了电子商务和现代物流的协同发展。3.5人才的稀缺。国外电子商务和现代物流的发展实践表明,从业人员是否具有较高的电子商务和现代物流知识和操作经验,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国外的物流经过多年发展,已形成了一定规模的物流教育系统,许多高校设置了与物流相关的课程,为物流行业培养并输送了大批实用人才。相比之下,我国在这方面的教育还相当落后,人才严重缺乏,无法为新的体系建立提供足够的智力支持,成为目前发展的巨大障碍。

4、我国电子商务和现代物流协同发展的有效对策

4.1必须提高全社会对电子商务和现代物流的认识。电子商务是商业领域内的一次革命,而现代物流则是物流领域内的一次革命。国家与企业共同参与,共建电子信息化环境。政府要在高速公路和铁路、航空、信息网络等方面投入大量资金,以保证交通流和信息流的通畅,形成一个覆盖全社会的交通网络和信息网络,为发展电子商务和现代物流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同时,企业要通过信息网络进行商贸活动,为客户提供快捷的服务,吸引更多的制造企业和商业企业上网,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盈利水平,从而促进电子商务和现代物流的发展。

4.2选择适应电子商务发展的现代物流发展模式,实现现代物流配送体系的产业化、社会化。在我国目前条件下电子商务企业不宜普遍采用自建物流中心的物流模式,应采用综合物流:与第三方物流公司签订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建立共同配送模式,削减物流企业间的不当竞争,从整体上提高供方取得价格优惠的能力,并实现优势互补,促进企业走向联合的规模经济之路。

4.3整合业务流程,提供优质的多样化和个性化服务。目前世界许多大公司都拥有“一流三网”,即以订单信息流,全球供应链资源网络、全球用户资源网络和计算机信息网络的“同步模式”,来实现零库存、零距离、零营运资本的三零目标。电子商务的个性化、多样化特点,企业在商品生产、经营和配送上充分对应不同区域,不同时间和不同消费需求的客户需要,客观上也要求多品种、少批量、大频度的现代物流服务,通过电子化、集成化现代物流管理把供应链(SupplyChain)上各环节紧密联系起来,对顾客的个性化需求做出快速反应,保证电子商务物流通畅。如采用电子商务的“量身定制”方式,客户可以利用计算机或手机来决定包裹何时送达目的地,而包裹送到后,信息将自动反馈到客户指定的计算机或手机上。

4.4建立以信息化为核心的信息平台对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的协同发展极为有利。搭建信息平台是运用互联网对企业业务流程的重新设计,电子商务是信息流、商流、资金流和物流的高度对称、融合与互动,信息流贯穿于商务活动的始终,引导着商务活动的发展,现代物流是商流的继续,是商务活动中实际的物资流通过程,同样需要信息流的引导和整合。信息流在现代物流过程中起到了事前测算流通路径、即时监控输送过程、事后反馈分析等作用。在环环相扣的现代物流过程中,虚拟的场景和路径简化了操作程序,极大地减少了失误和误差,使得每个环节之间的停顿时间大幅度降低。现代物流朝着信息化、自动化、网络化、柔性化方向发展,具有良好的信息处理和传输系统才能快速、准确地获取销售反馈信息和配送货物跟踪信息,从而大大提高物流企业的服务水平,提高电子商务的效率,赢得客户信赖,并不断降低成本。

4.5制定一套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发展的可行性方案。根据消费者的收入、需求偏好、地理分布等条件的不同,合理定位销售区域,对不同的销售区域采取差别性的物流服务政策;认真筛选销售品种,确定最适合自己销售的商品,将品种限制在一定范围之内,减少流通中的过多费用;再由专业人员精心设计配送细节,一个好的配送方案应该考虑订货状况信息、库存的可供性、反应速度、送货的可靠性、送货频率等;要根据电子商务服务提供商的不同,扬长避短,实现供应链集成,共同完成向消费者提供电子商务服务工作;要扩大在特定的销售区域内消费者群体的基数,不断降低物流成本,合理控制库存,规范库存控制技术,对实时数据、历史数据进行分析,参照模型对未来需求进行长期预测或短期预测,或对时点数据进行分析,从而合理确定库存,并充分考虑配送途径和结算方式等。

4.6高度重视物流专业人才培养,把国外先进物流的经验与本土化人才有机结合起来。随着许多信息技术在物流领域中的广泛应用和物流企业信息密集程度的提高,物流从业人员的知识水平和技能水平也随之发生变化。这就对物流人才的培养和物流从业人员的培训提出了较高要求。因此,加强信息技术人才的培养和物流从业人员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的培训,是彻底改变物流领域信息技术水平落后的关键。政府应当拓宽教育和培训渠道,鼓励行业协会、企业和大专院校开展多方面、多层次培训工作,加快培育物流领域信息技术的研究和开发人才,要培养从事现代物流理论研究与实务的专门人才,懂电子商务理论和实务的专门人才,既懂it技术又懂电子商务的网络经济人,既懂电子商务又懂现代。

物流与现代物流篇8

现代物流,是指产品从生产地到消费地之间的整个供应链,运用先进的组织方式和管理技术,进行高效率计划、管理、配送的新型服务业。它通过对运输、仓储、装卸、加工、整理、配送与信息等方面有机结合,形成完整的供应链,为用户提供多功能、一体化的综合性服务,从而达到降低流通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增加企业利润。

一、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的关系

现代物流与电子商务两者是密不可分的。一方面,现代物流是电子商务不可缺少的支撑体系,网上完成交易的的货物必须通过现代物流系统送到购买者手中。另一方面,现代物流的信息交易和组织管理也要借助电子商务的手段实现,从而使现代物流效率更高、物流资源利用更加充分。由于现代物流与电子商务存在这种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的关系,因此,在发展现代物流与电子商务时要通过发展现代物流推动电子商务的不断发展,通过发展电子商务增加现代物流市场的有效需求。电子商务的发展既对现代物流提出新的要求和挑战,同时也为物流业带来新的机遇,也带来更广阔的增值空间。借助电子商务的发展,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物流系统,从而提升了传统物流产业的服务水平和竞争力。现代物流与电子商务的协同发展对于他们自身的发展都非常有利。

二、现代物流对电子商务的支撑作用

(一)物流是电子商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完整的商务活动,必然要涉及信息流、商流、资金流和物流等4个流动过程。在电子商务下,四流中的前三流均可通过计算机和网络通信设备实现,而物流只有诸如电子出版物、信息咨询等少数商品和服务可以直接通过网络传输方式进行,其他不可能在网上实现,要借助一系列机械化、自动化工具传输,最多可以通过网络来优化。所以在一定意义上物流是信息流和资金流的基础与载体。

(二)物流是电子商务所具优势正常发挥的基础。电子商务的开展能够有效地缩短供货时间和生产周期,简化订货程序,降低库存水平,同时使得客户关系管理更加富有成效。当在电子商务下,商品生产和交换的全过程都需要各类物流活动的支持。物流还是商流的后续者和服务者。在电子商务交易过程中,消费者通过网上购物,完成了商品所有权的转移过程,即商流过程。但电子商务的活动并未就此结束,只有商品或服务真正转移到消费者手中,即只有通过物流过程,商务活动才能得以终结。没有现代化的物流运作模式支持,没有一个高效的、合理的、畅通的物流体系,电子商务所具有的优势就难以得到有效的发挥,没有一个与电子商务相适应的物流体系,电子商务就难以得到有效的发展。

(三)物流支持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目前,物流行业越来越受到各国的重视,许多先进技术在物流系统被采用,如eDi(电子数据交换)、RF(射频技术)、GpS(全球定位系统)、GiS(地理信息系统)等,物流系统不断升级,物流行业迅速发展,直接的效果便是顾客能够更快地满足对商品的需求,从而使交易量大幅上升,电子商务的效率得以提高,同时,效益也增加了。随着电子商务的不断扩大,对物流的需求越来越高,这就使物流成了电子商务的瓶颈,物流行业直接影响着电子商务,其发展壮大对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会起到支撑作用。

三、电子商务对现代物流的影响

(一)物流业的地位大大提高

电子商务是一次高科技和信息化的革命。它把商务、广告、订货、购买、支付、认证等实物和事务处理虚拟化、信息化,使它们变成脱离实体而能在计算机网络上处理的信息,又将信息处理电子化,强化了信息处理,弱化了实体处理。这必然导致产业大重组。产业重组的结果使得社会上的产业只剩下两类行业:一类是实业,包括制造业和物流业;一类是信息业,包括服务、金融、信息处理业等。在实业中,物流企业会逐渐强化,主要是因为在电子商务环境中它必须要承担更重要的任务。它既是生产企业的仓库,又是用户的实物供应者,它成为代表所有生产企业及供应商对用户的唯一最集中、最广泛的实物供应者。物流业成为社会生产链条的领导者和协调者,为社会提供全方位的物流服务。可见,电子商务把物流业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为其提供了空前发展的机遇。

(二)供应链管理的变化

电子商务缩短了生产厂家与最终用户之间供应链上的距离,改变了传统市场的结构。企业可以通过自己的网站与客户直接沟通,这样降低了流通成本,缩短了流通时间,使物流径路短路化。在电子商务环境下,供应链实现了一体化,供应商与零售商,消费者通过internet连在了一起,通过poS、eoS等供应商可以及时且准确的掌握产品销售信息与顾客信息。此时存货管理采用反应方法,按所获信息组织产品生产和对零售商供货,存货的流动变成“拉动式”,实现销售方面的“零库存”。

(三)第三方物流成为物流业的主要组织形式

第三方物流是指由物流劳务的供方、需方之外的第三方去完成物流服务的物流运作方式。第三方物流将在电子商务环境下得到极大发展,因为电子商务的跨时域性与跨区域性,要求其物流活动也具有跨区域或国际化特征。网上商店一般都是新建的企业,不可能投资建设自己的全球配送网络,甚至全国配送网站都无法建成,所以他们对第三方物流有迫切要求。同时,在电子商务时代,物流业的地位将大大提高,而未来物流企业的形式就是以现在的第三方物流公司为雏形,第三方物流将发展成为将来整个社会生产企业和消费者的“第三方”。

(四)电子商务对物流各功能环节的影响

⒈物流网络的变化

⑴物流网络信息化。这是物流信息化的必然,是电子商务下物流活动的主要特征之一。主要包括两种情况:一种是物流配送系统的计算机通信网络,包括物流配送中心与供应商或制造商的联系要通过计算机网络,另外与下游顾客之间的联系也要通过计算机网络通信。另一种是组织的网络,当然,物流网络的基础是信息、电脑网络。

⑵实体物流网络的变化。首先,仓库数目将减少,库存集中化,配送中心的库存将取代社会上千家万户的零散库存。其次,将来的物流结点的主要形式是配送中心,在电子商务环境下,物流管理以时间为基础,货物流转更快,制造业都实现“零库存”,仓库又为第三方物流企业所经营,这些决定了“保管仓库”将减少,“流通仓库”将发展为配送中心。第三,综合物流中心将与大型配送中心合二为一。目前在实践中,城市综合物流中心的筹建已经开始,它是上述变化的一个具体体现。

⒉运输的变化

⑴运输分为一次运输与二次运输。在电子商务环境下,库存集中起来,而库存集中必然导致运输集中。随着城市综合物流中心的建成,公路货站、铁路货站,铁路编组站被集约在一起,物流中心的物流量达到足够大,可以实现大规模的城市之间的铁路直达运输,运输也就被划分为一次运输与二次运输。一次运输是指综合物流中心之间的运输,主要运用铁路运输,因为运输费率低,直达方式又使速度大大提高了;二次运输是指物流中心辐射范围内的运输,用来完成配送任务,由当地运输组织来完成。

⑵多式联运大发展。因为电子商务的本质特征之一就是简化交易过程,提高交易效率。在电子商务环境下,多式联运与其说是一种运输方式,不如说是一种组织方式或服务方式。它很可能成为运输所提供的首选服务方式。

⒊信息的变化

⑴信息流由闭环变为开环。现在和未来的物流企业注重供应链管理,以顾客服务为中心。它通过加强企业间合作,把产品生产、采购、库存、运输配送、产品销售等环节集成起来,将生产企业、配送中心(物流中心)、分销商网络等经营过程的各方面纳入一个紧密的供应链中。此时,信息就不是只在物流企业内闭环流动,信息的快速流动、交换和共享成为信息管理的新特征。

⑵信息诸模块功能的变化。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现代物流技术的应用,使得传统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某些模块的功能发生了变化。例如,采购在电子商务环境下,采购的范围扩大到全世界,可以利用网上产品目录和供应商供货清单生成需求和购货需求文档。同时采用GpS等技术,运输也更加合理,路线更短,载货更多,交易过程无纸化等等。

四、我国电子商务和现代物流协同发展的有效对策

(一)必须提高全社会对电子商务和现代物流的认识。电子商务是商业领域内的一次革命,而现代物流则是物流领域内的一次革命。国家与企业共同参与,共同建设电子信息化环境。政府要在高速公路和铁路、航空、信息网络等方面投入大量资金,以保证交通流和信息流的通畅,形成一个覆盖全社会的交通网络和信息网络,为发展电子商务和现代物流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同时,企业要通过信息网络进行商贸活动,为客户提供快捷的服务,吸引更多的制造企业和商业企业上网,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盈利水平,从而促进电子商务和现代物流的发展。

(二)选择适应电子商务发展的现代物流发展模式,实现现代物流配送体系的产业化、社会化。在我国目前条件下电子商务企业不宜普遍采用自建物流中心的物流模式,应采用综合物流:与第三方物流公司签订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建立共同配送模式,削减物流企业间的不当竞争,从整体上提高供方取得价格优惠的能力,并实现优势互补,促进企业走向联合的规模经济之路。

(三)整合业务流程,提供优质的多样化和个性化服务。目前世界许多大公司都拥有“一流三网”,即以订单信息流,全球供应链资源网络、全球用户资源网络和计算机信息网络的“同步模式”,来实现零库存、零距离、零营运资本的三零目标。电子商务的个性化、多样化特点,企业在商品生产、经营和配送上充分对应不同区域,不同时间和不同消费需求的客户需要,客观上也要求多品种、少批量、大频度的现代物流服务,通过电子化、集成化现代物流管理把供应链(SupplyChain)上各环节紧密联系起来,对顾客的个性化需求做出快速反应,保证电子商务物流通畅。

(四)制定一套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发展的可行性方案。根据消费者的收入、需求偏好、地理分布等条件的不同,合理定位销售区域,对不同的销售区域采取差别性的物流服务政策;认真筛选销售品种,确定最适合自己销售的商品,将品种限制在一定范围之内,减少流通中的过多费用;再由专业人员精心设计配送细节;要根据电子商务服务提供商的不同,扬长避短,实现供应链集成,共同完成向消费者提供电子商务服务工作;要扩大在特定的销售区域内消费者群体的基数,不断降低物流成本,合理控制库存,规范库存控制技术,对实时数据、历史数据进行分析,参照模型对未来需求进行长期预测或短期预测,或对时点数据进行分析,从而合理确定库存,并充分考虑配送途径和结算方式等。

物流与现代物流篇9

关键字:铁路运输行包运输融合措施

新形势下,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交通运输服务呈现出网络化的发展趋势,各种运输方式之间协调发展并根据市场需求提供具有指导性的部分供应链服务,物流和运输在这个节点上形成了交融。

1.现代物流与铁路运输概述

1.1现代物流的现状

现阶段我国物流企业层出不穷,但水平比较低,不仅提供的服务单一,而且地域分割严重,即便是很多大型物流企业也是各省分开管理的,没有形成社会化。导致中国物流企业成长缓慢的主要原因是,缺乏一个培育的环境,大多数企业没有物流观念,它们重视质量重视销售,却忽视了在物流上节约成本,创造价值。在中国物流单项成本并不高,如单个的仓储,单个的运输,有的成本甚至比国外还低,但由于没有信息化的调度,造成物流时间过长,持有成本陡增,中国的物流问题主要在运输这一块,商品流通的一半时间压在了运输上。而我国物流的落后也已经成为许多跨国公司把制造业转移到中国来的制约因素,不少跨国公司把制造基地建在中国,很大程度上是看重了中国低廉的成本,可是现在他们发现,高昂的物流成本却几乎抵消了劳动力成本的优势。打破物流瓶颈,降低物流成本,是制造业向中国转移的关键因素。

1.2现代铁路运输简介

铁路运输是利用铁路进行货物运输的方式,是利用铁路设施、设备运送旅客和货物的一种运输方式,在国际货运中的地位仅次于海洋运输。铁路运输与海洋运输相比,一般不易受气候条件的影响,可保障全年的正常运行,具有高度的连续性。铁路运输还具有载运量较大、运行速度较快、运费较低廉、运输准确、遭受风险较小的优点。当然,铁路运输也存在缺陷,如运输受轨道的限制、不能跨洋过海,铁路建设投资大、使得其应用在一定的程度上受到限制。总的来说,现代铁路运输具有安全程度高、运输速度快、运输距离长、运输能力大、运输成本低等优点,且具有污染小、潜能大、不受天气条件影响的优势,是公路、水运、航空、管道运输所无法比拟的。

2.现代物流与铁路行包运输的融合

2.1现代物流与铁路行包运输融合的必要性

物流过程是企业产品制造、流通链条中的主要组成部分,被公认为是继制造和商业利润之后的“第三利润源泉”,是降低成本的最后边界。物流价值(采购和分销之和)在各种类型的产品和行业中都占到了整个供应链价值的一半以上,制造价值不到一半,在易耗消费品和一般工业品中,物流价值的比例更大,达80%以上。铁路作为中国陆路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骨干,在现代物流系统中具有难以替代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具有大量运输物流资源和网络经营优势的铁路行包运输业向现代物流拓展,对于构建和强化中国现代物流体系、加快第三方物流的跨越式发展、提高国民经济运行质量和国际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此外,随着传统运输业向现代物流的发展,传统的储存、运输、包装等服务在物流渠道的重组逐步为集成化、系列化、增值化的现代物流、配送服务所取代。从业内情况看,以运输为主的物流公司利润率最低;以仓储为主的物流公司利润要比运输为主的公司高一倍;而综合型的物流公司的利润率要比以运输为主的公司高两倍。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面对国外物流业巨头的激烈竞争以及国内民营、多元化股权结构的新兴物流企业的迅速发展,铁路行包运输必须适应市场发展要求,通过培育、保持和不断更新核心能力奠定企业竞争力的根本基础,通过资源整合与模式创新获得可持续的竞争优势。

2.2铁路行包运输向现代物流拓展的优势

截至2010年底,我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9.10万公里,居世界第二。形成了点多、线长、面广、基本覆盖全国的铁路运输网络,而随着大批客运专线的建设以及《中长期铁路网规划》的逐步实施,铁路运输能力将得到快速扩充。铁路行包运输拥有大量的客运站、行包房及仓库,尤其是设置于港口和陆路口岸及大城市的客运枢纽,已具备实现包装、仓储、装卸、中转、配卸等物流服务的基本能力,具有发展成现代化物流中心和加工、配送中心的有利条件,为不断扩充服务规模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其次,铁路运输业作为专业化的运输企业,对货物的性质和货物的保管、分类、储存、运输、配送以及客户需求、销售渠道等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管理经验,尤其是已进入我国物流业前列的中铁快运具备专业的供应链设计和策划能力,具备完善的实体运作网络、丰富的物流资源、先进的物流信息系统和强大的投资能力,在帮助客户把自己的供应链打造成为一条高效、低成本的价值链方面已积累累丰富而成功的运作经验,在物流市场树立了良好的品牌信誉,成为铁路进一步开展物流服务的切入点。

此外,我国铁路信息化建设稳步发展,目前已形成了以光纤为载体、覆盖全路60%的有线传输网,覆盖18个铁路局1800个站点的数据网、卫星通讯网、电视电话会议网和机关计算机局域网。尤其是中铁快运不断致力于铁路行包管理信息系统的推广建设,基于internet链路组建了Vpn网络,构建了以数据为核心的大集中构架,初步实现信息的完整采集、集中存储、全面共享、货物追踪,提供大客户信息交换平台,实现软硬件设备的统一标准、统一品牌,初步建立了铁路电子商务体系,构造了资金流、实物流、信息流“三流”合一的一体化服务体系。

3.铁路行包运输加快向现代物流服务业转型的措施

“十二五”乃至未来更长时期,中国物流产业将进入更高层次的发展阶段,并呈现一些新的发展趋势与特征。第一,伴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稳定发展,物流产业规模将继续快速扩张。第二,与经济结构和产业布局调整相适应,物流产业的集中度进一步提升。第三,随着物流市场的进一步扩大,物流产业内的分工将越来越细。第四,物流服务方式日益多样化,以现代信息技术、运输技术、管理技术为基础的集成化、一体化物流服务将得到更为广泛的应用。第五,物流产业技术进步与创新步伐加快,现代化水平进一步提升。面对挑战与机遇,对加快铁路行包运输向现代物流服务业转型提出以下建议:

3.1积极转变观念,牢固树立向现代物流服务转型的理念

物流已成为现代社会的一个标志,物流业则成为许多企业降低成本、追求利润最大化、实现经济效益增长的一个重要途径。现代物流业已从发展交通运输、仓储管理为主要功能的阶段,转入以物流组织和管理体制创新、信息技术应用为特征的多功能、集成化、信息化、网络化阶段,铁路行包运输要向第三方物流企业拓展转型,必须进行一系列的创新,而首要的是理念创新。铁路行包运输从业人员要牢固树立“企业设计创新”理念和“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积极探索适合新形势下铁路发展现代物流的模式和方向,以客户为中心,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积极拓展物流服务手段和能力,加快培育物流市场。

3.2加强物流人才的培养

铁路行包运输向现代物流服务业的转型需要熟悉现代物流理论、精通现代物流管理,同时又有较强物流实践能力的“实用型”和“复合型”的物流专业化人才队伍,进而不断形成和健全铁路现代物流的人才支撑保障机制,加快物流技术的创新和产业化进程,最终保障铁路行包运输在现代物流产业中转型及可持续发展的成功。

3.3进一步完善物流服务功能,培养核心竞争力

在开展物流服务的基础上,应重点转向改革传统的行包房管理模式,将铁路行包作业、装卸、包装、保管、仓储、流通加工、配送等业务进行整合,将单一的、各自分散的断续的业务整合成全程优化的、各环节之间无缝衔接的完整的供应链系统,确定每个行包房、配送中心的物流服务特性。在此基础上,应进一步与公路运输货站、港口码头、航空货站组成物流联盟,成为有综合职能和高效率的综合物流中心,并与城市物流中心(配送中心)很好地衔接、沟通、协调,分工协作,以实现更大范围的物流合理化。

物流与现代物流篇10

关键词:现代物流;法律体系;现状;建议

中图分类号:F250文献标识码:a

物流法律法规是指调整在物流活动中产生的以及与物流活动相关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物流活动涉及采购、运输、仓储、生产、流通加工、配送、销售等众多环节,与资金流、信息流、商流也息息相关,从法律层面对物流业进行统一规范,是物流业发展的必然要求。但到目前为止,我国对物流法律制度的系统研究还比较少,根源在于受物流业本身诸多制约因素的影响,如目前尚缺乏一个统一的物流技术和物流服务标准等。在这样的状态下,对相应的物流法律建设所带来的直接影响就是滞后的法规建设不能及时服务于快速发展的物流业。当前,我国所有与物流直接相关的法律规范,即物流法律规范,散见于各个部门法之中,尚未形成像“物流法”这样的一部统一法典,当然,物流法也没有作为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出现,而只能是一个基本的行业法律规范集合。但需要注意的是,物流法律制度是一个具有相对独立性的法律规范集合体,由所有与物流直接相关的法律法规有机组成,包括法律、法规、规章、国际公约、国际惯例等。现代物流法律法规还应与传统物流法律法规相区别,将刚出现的伴随物流业发展的新事物(像物联网等)加以调整,彰显时代特色。

1国内外发展现状

健全的法律制度环境是现代物流业健康发展的动力和依托。在物流业相对发达的国家,政府普遍高度重视物流业发展的法律制度环境。1990年,日本颁布了《物流法》,该法的颁布及实施对日本物流业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美、德、英、荷、比利时等国家也都通过适时制定符合各自国情的物流产业政策和法律制度,对物流产业进行合理规划、积极引导、严格规范,从而使物流业得以快速、有序、健康的发展。我国现行物流法律制度涉及采购、运输、仓储、包装、配送、搬运、流通加工和信息等各个方面,有法律、法规、部门规章等不同层次,但从法律制度角度审视,现行的物流法律法规存在着严重的缺陷。我国物流业发展的法律规范主要散见于民法、合同法、海商法等相关法律当中,当然也有相关的国际惯例,如《2010年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等。我国物流合同尚属无名合同范畴,只可运用运输合同、保管合同、仓储合同等的相关规定,予以规制。以有名合同形式明确规定物流合同订立双方的权利义务以及责任形式,则可在具体的纠纷解决中达到更好效果。而在物流活动各环节的行为规制上,我国目前的法律制度较不均衡。如过分偏重的运输部分,现行法律法规的有效整合指日可待。对其他涉及较少甚至仍处于立法真空的物流环节,则应加快法制建设步伐,消除无法可依的尴尬局面。以追求法律结构之间的和谐。

2存在问题

从法律体系化角度审视,现行的物流法律法规存在着严重的缺陷:

2.1众多物流法律法规层次较低,效力不高,价值目标难以协调。我国直接具有操作性的法规多由各部委、各地方制定颁布,规范性不强,一般缺乏法律责任的制约作用。由于大多以“办法”、“条例”、“通知”等形式存在,在具体运用中缺乏普遍适用性,多数只适合作为物流主体进行物流活动的参照性依据,不利于从宏观上引导物流业的发展,也缺乏对物流主体行为的必要制约。而且,“各立其法、各护其权、各行其是”,鲜明的部门立法性质和部门利益倾向,也使得物流法律的统一价值目标难以得到落实。

2.2立法上缺乏系统性和专门性。目前,我国实施的物流方面的法律法规,或与物流有关的法律法规,在行业管理和内容上分散于海、陆、空运输,消费者权益保护,企业管理,合同等领域;在形式上散见于各类民事、行政法律法规以及各部分别制定的有关规则和管理办法上,形成多头而分散的局面,没有形成单独的物流法典,物流法也没有成为独立的法律部门。

2.3物流立法需与时俱进。我国目前执行的有些物流法律法规还是从过去计划经济时代延续而来的。这些法规在当时对于推动物流业的发展起过积极作用,但由于时空差异已出现适用范围有误、规制内容过时,以及法律交叉、法律空白等问题,难以适应目前市场经济环境下物流的发展,更难以适应物流国际化发展的需要,急需补充、修订和废止。物流法律体系从技术上普遍缺乏对物流实践的具体指导和调整作用,宏观调控能力和微观约束能力不足。

2.4立法体系需保持其开放性,不断适应日新月异的新情况。随着物流产品、物流技术、物流标准、物流服务方式的不断创新,新型物流行为客体不断涌现,单行法之间泾渭分明、条块分割的传统界限已被突破,交叉综合保护日益重要。而中国的现行立法在这些领域颇为薄弱,缺乏协调性和前瞻性。

3改进建议

现代物流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的部分,在第三产业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据统计,美国的物流业收入在第三产业中占到50%以上,在新加坡也有30%以上。我国物流业近几年发展也很迅速,已不再是传统意义上单纯的运输产业,而是系统性的物资流通工程。与此同时,现代物流业的健康有序发展必须以良好的法律制度为依托。构建相对独立的物流法律体系是现代物流业发展趋势,传统的物流业理论及实践为我们构建相对独立的法律体系已经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我们需要对现有资源加以整合,继承传统合理内核,并对其加以创新和发展。首先应当考虑原有法律对现代物流行为的适用,对于原有法律不能适应现代物流业发展的,应从以下方面着手改造:

3.1建立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物流法律规范体系。物流经济的健康有序发展需要相对独立的法律环境作为保障。要加强国家宏观调控,充分发挥市场在物流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就需要对现有物流法律法规加以调整和规范,并进一步创新,要在认真清理、修订过时内容的基础上,建立健全适应我国现代物流产业发展的物流法律保障规范体系,以保障物流业在市场竞争中健康发展。

3.2制定统一的物流产业发展规划,建立物流业统一开发市场。物流法律体系应界定为由众多的法律法规文件组成的有机整体。要制定统一的物流法规,理顺不同物流法律法规之间的关系,明确各部门之间的分工,加强各部门在制定相关物流法律法规之间的协调,加强国家管理,加强行业自律,避免各方面的分歧和冲突。

3.3与国际接轨,完善适应物流国际化发展需要的技术标准法律规范体系。目前我国物流业的标准化程度还很低,与发达国家的物流业发展相比,我们离他们还有很大的一段差距。如在流通领域,特别是在包装、运输和装卸等环节中,我们都没有制定相对统一的行业规范和技术标准,这就对物流产业的迅速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因此,制定和完善与国际标准接轨的国家标准,实现物流活动的标准化和规范化,是我们的当务之急,从而进一步加快我国物流业发展适应国际物流发展的步伐。

3.4完善物流行业协会组织。在建立健全我国物流法律法规的同时,我们也不能忽视物流行业协会的作用,我们要充分调动物流行业组织在物流发展过程中的积极性,由物流协会对其会员发展进行规范、引导,真正发挥物流行业协会在物流发展过程中的市场性作用。特别是在当一些国家法律法规没有及时调整的领域时,物流行业协会将发挥政府不可取代的作用。因此要逐步建立全国各级物流行业协会组织,让无形的手进一步发挥作用,进一步实现政府职能转变。

3.5重视灾害应急物流立法。制定专门救灾应急物流法规也是我国物流立法中需要考虑的,我国幅员辽阔,近几年自然灾害频发,建立高效的应急物流是实施应急救灾措施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借鉴国际先进经验,我们有必要进一步加快建立应急物流系统,统一规划,对应急物流的组织、采购、运输、信息平台和监督进行规范,制定相对细化的物流法律规范,对相关环节进行进一步引导,加强全社会整体应急管理,实现人与自然、社会的和谐统一。2009年,国家发改委已经启动《应急物流专项规划》研究,该《规划》将为我国应急物流体系的建立提供政策支持。

3.6建立健全地方性法律建设。鉴于我国幅员辽阔,针对物流发展存在着较大的差异问题,要求在建立物流法律体系时考虑到各地的具体实际,根据各地自身的基础与条件,制定出符合当地物流发展的法律。同时,要将大物流的概念注入地方立法中,加强区域间的沟通,更好更快地推进物流行业的发展。

3.7与时俱进,积极完善新形势下智能物流、物联网物流法律法规。物联网在物流方面的应用是在互联网的基础上,对物品的实体流动各环节进行适时的跟踪。在物联网运行过程中,涉及的法律问题非常多,可以说在每一个环节都有若干法律问题。那么,在物联网时代,该如何利用法律保障物联网健康、茁壮成长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我国应从建立统一的物联网络标准、物联网知识产权保护、信息保护、信息传输保护等法律层面,完善我国目前的物流法律法规制度。

4总结

总之,现代物流行业的发展与兴盛依赖于统一、透明、公平和高效的法律制度环境。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完善的法律体系既为国家的宏观管理提供了依据,也为企业的微观活动提供了准则。加强和完善我国的物流法律制度,改善我国物流法制环境,对于促进我国物流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周艳军.现代物流法律的体系化[J].物流与采购,2006(3):27-29.

[2]苏彩,高晓琛.物流法律法规[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