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建筑材料采购投标方案十篇建筑材料采购投标方案十篇

建筑材料采购投标方案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0:23:36

建筑材料采购投标方案篇1

关键词:建筑工程;造价;控制;管理;决策

中图分类号:tL372文献标识码:a

一、建筑工程造价的特点

1、层次性

建筑工程由建设项目、单项工程、单位工程三部分组成。一个建筑施工项目施工由多个单位项目组成。而每一个单个项目又都是由不同的施工单位所组成。所以,必须针对建筑施工的各个阶段施工项目单位进行很好的掌控,这样才能准确的掌握其工程造价的实际情况,进而顺利的完成建筑施工。

2、差异性

由于每一项不同的建筑工程都会导致其建筑工程造价不同,这就是建筑工程造价存在的差异性。因此,我们不能盲目的将其各个地区的造价进行建筑施工的使用,需要根据其自身的工程特点进行合理的规划与认识。

3、高花费性

建筑工程造价受到多因素的影响,所以在进行建筑工程施工时必须考虑多方面的因素,例如由于其建筑施工工期长,规模大,这在很大程度上就导致了建筑工程造价的高消费。所以,我们应该在不影响建筑工程关系的同时掌握好整个建筑工程造价,避免这些不必要的浪费。

二、建筑工程造价影响因素

1、管理因素

工程造价管理包括诸多的环节,其中不但包括投资估算、施工图预算、结算价,还包括设计概算、合同价、决算价等,这些环节本应该相互联系、相互制约,但是由于我国的工程造价管理体系尚未形成,管理脱节情况较为显著。从当前的情况来看,我国的造价管理资料收集还不完善,对财务人员而言,工程造价收集、整理与分析资料有着重要的作用,然而这些资料往往掌握在个人手里,缺乏有效地共享机制,难以互通有无,知识大量宝贵的资源被浪费【1】。比如,新规范里明确提出,如若合同中没有按照2013版《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的要求约定或约定不明的,若发承包双方在合同履行中发生争议由双方协商确定;当协商不能达成一致时,应按本规范的规定执行。

2、建材价格因素

对于建筑工程而言,工程的造价以及工程预算都会受到建材价格的影响,投资数目会因建材价格的波动而发生变化。因此,建筑工程的整体造价同建材价格之间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由于建筑材料会受到市场经济的制约和影响,因此对于建筑工程造价的控制和管理必须实时的参考市场的动态信息。虽然政府在关于建材市场价格上采用了一些相应的手段进行价格的控制,但是局限性较强,仅限于几种制定的建材品种,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建材价格对于建筑工程造价的影响。施工单位有时会忽略对于建材所需数量的预算,在施工期间对建材使用量得不到很好的控制,再加上工人没有节约使用的意识,就会造成大批的建材废弃或损坏,过多的浪费会造成投资预算的增加。同时一些人会在利益的驱使下倒卖建筑材料,为施工方和投资方带来较大的损失。

3、经济技术因素

在工程建设领域,经济技术不协调体现得较为明显,具体来说就是工程设计和投资控制配合不到位。设计往往被看作设计人员的责任,而造价管理则被看作是财务人员的使命。而从工程的实际来看,设计人员在现场调查、方案比对的前提下完成设计,提供相应的数据给财务人员,以更好地进行工程估算或预算。而估算或预算本身就带有很强的综合性,财务人员缺乏对现场情况的细致了解,在估算的时候难以存在偏颇,容易忽略相应的因素,造成设计保守浪费。

4、人员意识因素

从当前的工程造价管理实际情况看,建筑工程主动控制小,普遍存在的都是事后控制;开发商将竣工结算放在重要位置,忽视了施工图预算,施工图预算不但缺乏报批程序,还缺少审定方案,这使得工程造价的承启作用难以有效地发挥,致使施工图预算与竣工结算脱节,浪费了大量的劳动力,容易出现超过投资限额的情况【2】。

三、加强建筑工程造价控制与管理的具体措施

1、注重加强设计方案的合理性

设计一个成功的施工方案对于工程造价管理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然而很多施工单位会忽视设计环节,相关负责人对其重视程度不足。很多施工方只认识到了节约成本和进行成本控制对于造价管理有着重要影响,而事实上一个正确的,科学的、合理的、详尽的设计方案将会为工程的开展节省下很大的物力和财力。比如施工图,电路图,每个环节的具体图纸都必须做到安全可行。具有针对性,及时性,保证每步都可以正确安全的进行。另外设计产品质量的水平也直接的影响着整体的定价,因此选择一个正确的设计方案对于一个企业进行工程造价管理上是非常重要的。为了获取施工的权利,施工方在竞争时会拿出许多设计方案供投资者参考,此时投资个就可以根据施工方案综合评定选择出一个最好的设计方案。或者在选定了设计单位之后,还可以让该单位提供多种设计方案,决策者们可以从外形,美观,实用以及节能环保等等多个方面进行筛选和比对,择优选用,这将在很大程度上保障企业的利益不受损失,在工程的造价管理上也会更加的顺利,同时施工的整体水平和质量也会得到提升。

2、加强招投标管理

2.1招标形式。公开招标方式可以实现招标公正、公平,才能对建筑工程造价进行科学有效的控制。如果招标细节上工作处理不到位,这种情况下也会造成工程造价控制不当。如假借招标公开化的形式,在评标过程中没有把每个投标单位报价多少作为评标的根本依据,而是过分追求投标单位技术标的编写水平等。

2.2计量方式。在投标公开化中,工程量计算方式主要分为两类:设计的施工图计量及招标文件中工程量清单计量。投标单位对施工图中的各部分项目工程量进行计算,采用一定定额分析工料机的数量,同时对直接费用进行有效确定,在分析投标企业本身的管理水平、资金状况及综合实力后,准确计算相关费率,为增强企业竞争力,在最后报价前可以进行适当让利。

2.3合理确定标底。总体来说,标底是建设单位对招标项目所需费用的自我测算价或控制值,也是建设单位对招标项目造价的期望值;标底必须与社会平均造价相符合。在不熟标底具体编制的单位及个人进行标底编制时,将产生极大的误差。有了科学的标底,才能正确地判断投标所报价格的合理性和可靠性,才能做好评标定标工作。

3、加强材料管理,减少材料浪费

首先,要加强材料的计划管理,减少材料库存量。做好材料的计划管理工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在建筑工程项目的开工之前,要向材料部门提出一次性计划,为供应备料做好铺垫;在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过程中,材料部门要根据工程变更及调整的预算调整好供料计划,为供应动态材料做好准备,要根据施工的图纸、施工进度和施工计划,在加工周期允许时间内提出加工制作采购计划,为供应部门加工和向现场送货做好准备,要根据施工平面图对现场设施的设计吸取,结合使用期提出的施工项目用料计划,为供应送料做好准备。

3.1对于材料的计划管理,要定期对材料计划的执行情况进行督察,以做好材料供应的改进高职,要定期对材料的库存情况做好督察,确保帐卡物相统一,调剂余缺,减少库存量,以免造成材料的挤压和浪费。

3.2要加强对材料的采购管理,减少采购的中间环节。采购是材料物资供应的重要环节,要加强管理力度,减少中间的环节,可以大大节约成本,提高采购质量。采购过程中要在质量、价格、运距中做好比较,要选择优秀的摒弃劣质的,以减少采购成本。

3.3还应该减少采购的中间环节,对于大宗的、大额度的采购要直接与厂家联系,直接采购,要尽量彰显采购环节中的透明度,以提高采购质量。最后,要加强对材料的仓储管理,做好材料的维护和管理工作。一方面,进入库房的材料都要经过严格检验和验收,对于质量、数量和规格等都要把好关,并建立台账做好记录。另一方面,要加强库房内材料的保管工作,做好防火、防盗、防雨、防变质、放损坏等工作,材料堆放要有序,要日清月结,做好库房材料的总控制工作【3】。

4、不断加强施工过程中的造价控制

4.1工程材料、设备价格。建设工程的材料费一般要占整个建安费的60%以上,控制材料费的支出是项目施工阶段的一个很关键的环节。建设单位应广泛掌握建材行情,多进行市场调查,对无价材料应进行市场询价,做好价格签证,以达到降低工程造价的目的。

4.2做好工程变更,确保签证质量。在施工过程中,由于各方面的情况变更会导致工程量的变化和一些施工做法的变化,从而影响工程造价,所以我们必须对工程变更进行有效控制及管理。如建设单位应建立工程签证管理制度,明确工程等有关人员的职权、分工,确保签证质量,杜绝虚假签证,应具有时效性,事后补签证不予承认等。

4.3做好施工记录。由于建设工程具有复杂性、多因素影响的特点,在施工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现一些图纸以外的工程内容,这样我们甲方必须做好施工记录,为工程结算提供可靠的依据,避免乙方提出不合理的索赔。

5、加强竣工结算造价的控制

竣工之后,发承包双方办理工程竣工的结算必须在合同规定的时间内。工程完成后的结算应该进行编制和核对,编制人应该为承包人或者受其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工程造价咨询人,核对人应该为发包人或受其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工程造价咨询人。若在规定时间内,承包人没有拿出具体的完工结算的资料,发包人可以对承包人进行催促,如果在催促后的2个星期内,承包人仍没有拿出具体的资料或者给出具体的答复,发包人就可以根据自己所掌握的文件来编写竣工结算文件,作为办理竣工结算和支付结算款的依据,承包人应予以认可。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建筑项目施工中工程造价管理及控制的作用尤为重要,并直接影响着建筑工程的质量、施工工期及成本等,基于此,施工企业必须转变传统的造价思路,完善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体系,提高施工质量,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及综合实力,形成科学有效的控制系统,增强建筑工程造价的可靠性及真实性,进而推动建筑工程事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胡文萍,沈明华.建筑工程造价影响因素及降低工程造价措施探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15:243.

建筑材料采购投标方案篇2

2.建立严格的采购制度。规定材料采购的申请、授权人的批准权限、采购的流程、相关部门的责任和关系、各种材料采购的规定和方式、报价和价格审批等。其中最重要的是建立健全材料采购内部控制制度。严格、完善的材料采购内部控制制度,不仅能规范企业的材料采购活动,保证企业生产经营所需物资的正常、及时供应,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效率、杜绝部门之间扯皮、推诿,而且能从制度上规范采购人员的日常行为,预防在采购过程中违法、违纪等不良行为。采购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应规定材料采购的预算、请购、授权人的批准权限、材料采购的流程、相关部门的责任和关系、各种材料采购的规定和方式、报价和价格审批等。

3.合理制定采购方案。采购阶段材料的成本控制应当首先选择适应的采购方案,做好材料需用计划,加强采购管理,规范采购制度,降低采购费用。对一个施工计划段所需要的材料数量、价格进行列表分析,用aBC分类法分析出主要材料、次要材料和一般材料,进行分类管理,对主要材料要实行重点管理。利用价值工程原理对主要材料进行功能和成本分析,求出降低成本的对象和目标。综合考虑使用计划、采购周期与使用批量,选择最佳采购方式,减少流通环节,减少收发、储运各环节损耗,实现降费节支。其次是正确选择采购时机,尽可能减少材料库存,并加强库存管理,减低库存费用,优先就地取材、使用现场制造的材料、选择本地区建筑材料。

4.选择合适的采购模式。如施工过程中的大宗材料,包括钢筋、水泥等,适宜采用供应链采购模式,由企业进行集中采购。由于这一类材料对施工过程影响较大,必须要保证供应的充足、及时以及质量,传统的采购模式库存过大,资金的占用量大,企业讨价还价的能力偏低,不能获得价格上的优惠,也会产生大量的交易费用,不能达到采购中的规模经济。所以建筑施工企业有必要寻求一种与供应商之间的新型合作模式来解决这一问题,即供应链采购模式。建筑施工企业在工程的投标过程中,依据招标方提供的工程量清单就基本确定了各种建筑材料的需要量。在工程中标后,对项目所需的主要材料、大宗材料,项目经理部应编制材料需要量计划,由企业物资部门统一订货采购。对零星材料,项目部可采用就地自行采购模式,从而实现时间上的控制与材料成本上的控制。

5.拓展料源渠道,降低材料采购成本。企业应根据市场供应和对材料的需求选择合理的采购方式,努力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抓紧管理材料物资的采购-供应渠道,坚决中断与那些质量低价格高、信誉差的供货单位的业务关系,选择信誉好、质量优、价格适宜的生产厂家和供销单位,定点挂钩,建立良好的购销合作关系,就近发展材料物资供应基地和协作网络,形成稳定、有效的采购、供应渠道。对于需要量大、需求期长的主要材料物资施工单位还可以拿出一定的资金,跟有关生产厂家和供销单位进行长期投资,控制其生产经营活动,以便获取优惠价格保证长期供应。其次可发挥集团公司采购的优势,统一进行材料采购,降低材料采购成本;对大型设备、钢材、木材等批量大、金额高的大宗材料实施统一采购,既能保证质量,又能节约采购费用和降低采购价格。

建筑材料采购投标方案篇3

关键词国际工程 建筑材料价格 风险管理

在国际工程中,建筑材料费用占工程造价的比例一般都超过50%,对项目的盈亏起着决定性作用。而近年来,石油、钢材等主要建筑材料的价格变化幅度十分惊人,国际工程承包商面临着巨大的材料价格风险。本文对国际工程承包商如何利用合同、工程适用法律以及掌握的市场信息规避和降低建筑材料价格风险进行了分析,期望能对同行们有所借鉴。

一、国际工程中建筑材料价格的风险因素分析

(一)建筑材料的投标价格与市场价格背离的风险

建筑材料的价格从投标、中标到实施采购,可能需要经历比较长的时间,而建筑市场的材料价格受政治、经济等很多因素影响,波动较大。全球金融危机、国际原油价格的变化以及国际货币市场汇率波动等,对建筑材料的价格均有重大影响,这些因素都增大了对材料价格预测的难度。

如果投标人在投标阶段所做的询价工作不够充分,对主要建筑材料的采购地区、采购渠道以及市场价格变化趋势等信息没有准确掌握,可能会造成材料价格报价偏低而产生亏损。

例如,某公路工程,2006年12月投标时当地水泥价格为187美元/吨,到2009年7月(工程施工中后期)时已经上涨到265美元/吨,平均上涨41.71%。材料价格大幅度上涨会造成施工成本大幅增加,从而大大降低国际工程承包商企业的盈利能力。

另外,许多工程所在国政府为了降低工程造价,常常对进口到本国的材料实施减免税的政策,承包商在报价时需要对减免税的建筑材料类别等做出详尽考虑,以免产生损失。如某国际工程,因当地无法提供足量的燃油,承包商只好进口,但在申请免税时,却遭到拒绝,理由是燃油不属于建筑材料。

(二)工程变更与材料种类和需求量变化产生的风险

工程变更带来很多不确定因素,尤其是施工方案或施工技术改变等重大设计变更,会造成材料品牌改变、新增材料类型和数量以及造成材料浪费等现象,可能使工程成本发生较大改变。表面上看,工程变更赋予承包商获得费用补偿的权利,但在变更工作定价的方法上,可能使承包商无法按实际支出额获得补偿。

例如,中国某大型国际工程公司在非洲某国承建的一条普通沥青表处道路项目,原设计中要求底基层为25cm厚的红土粒料与4%的普通水泥的拌合料,而基层为15cm厚机轧碎石,在底基层、基层工作施工开始前,业主及原设计单位担心15cm厚的基层无法满足刚性要求,因此提出变更,将底基层、基层的厚度均变为20cm。虽然底基层和基层的总厚度没有改变,但却增加了机轧碎石的需要量。由于道路沿线没有合格的山石,承包商无法自建石料场生产机轧碎石,必须从100公里外的当地商业料场购买碎石。当地石料是卖方市场,基层施工进度及成本完全受石料供应商的制约,而该变更使得基层工程量增加30%。由于此项工作仅是量上的变化,按合同规定将直接采用合同中的碎石单价对该变更工作定价,但合同中的碎石单价低于目前的市场价格,导致承包商亏损。

(三)材料采购决策风险

材料采购决策主要是对材料的采购时机、采购地、采购次数等问题做出选择。材料采购时机是影响材料费用的重要因素,采购时机恰当,将节省大量材料成本,反之会加大材料成本投入。

仍以上述公路项目为例,承包商担心国际原油价格会继续上涨,从而导致沥青价格的上扬,在2008年6月就提前订购了沥青,但2008年下半年国际原油价格一路走低,市场上的沥青价格随其走低,提前订购极高价格的沥青让承包商付出了沉痛的代价。

另外,选择工程所在地采购,还是在中国或第三国采购,选择何种交货方式,一次采购还是多次采购等都会影响建筑材料的采购成本,也是需要认真考虑的因素。

(四)建筑材料开采地变化产生的风险

一个案例可以概括介绍此项风险:某公路工程招标文件中列明,沿公路有两个开采建筑砂石的地点,承包商可免费从这两个地点开采工程所需要的砂石,但同时说明,这两个取料点仅供承包商参考,承包商可自己选择另外的开采地。我国承包商在施工方案中选择招标方推荐的这两个开采地进行投标报价并中标。在实施工程过程中发现,其中的一个砂石开采地无法开采出合格的砂石料,不得不更换其他的取料点,结果新的取料点不仅路途远,而且还必须向当地政府交纳一笔费用才允许开采。

从此案例可以看出,如果招标文件列出了建议的开采地,并说明仅供承包商参考,承包商应在现场考察中对是否能开采出符合合同要求的材料做出客观的评判,必要时可开展少量试验,以得到可靠的结果,使得报价更加准确。

二、国际工程中建筑材料价格风险的应对措施

(一)加强对建筑材料市场价格信息收集,提高价格预测的准确度

对国际工程承包合同计价方式,无论是固定总价合同还是固定单价合同,材料价格偏低都会给承包商带来亏损。而且,报价偏低往往是投标人为中标故意报低价或因自身错误造成的,不能进行索赔,只能在事前采取措施规避。

为避免产生人为的报价错误,承包商需要加强市场实时询价能力,安排专人负责关注国际以及项目所在国的经济形势,对重要的建筑材料(如钢材、水泥、石料、油料等)分析价格走势,在投标报价阶段根据现有价格合理估计工程实施时的价格,从而有效确定投标的材料价格。

在为了中标而有意降低材料价格时,应首先对工程范围的稳定性做出评价,以此为基础,对可能发生的变更工作所涉及的、大量使用的某些建筑材料的价格,相对其他材料应处于价格高位,以便在出现变更时,避免更大的损失。

(二)争取合理的材料价格调整方法

很多国际工程都采用固定总价合同,量价风险均由承包商承担,建材价格上涨后,承包商从合同中找不到调价依据,为了避免这种损失,承包商应主张在合同中约定业主和承包商共同承担由于材料价格变化引起的费用风险,权且称之为风险百分比法,即业主和承包商在招标时约定一个百分比,材料单价变化在这个百分比范围内的风险由承包商承担,超过这个百分比的上涨风险在合同中约定调价方法。

这种风险分担的处理方法对合同双方是一个双赢的结果。承包商在投标时会谨慎报价并考虑在施工中有效备料和预购材料,

不断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和技术实力,业主方也得到一个合理的报价,并在工程建设过程中避免质量问题和投资失控等不良现象,,

价格调整公式是国际工程承包中常见的一种价格调整方法。表面上看价格波动的风险似乎归业主方承担,但实际上,价格调整公式对承包商而言存在着巨大的隐性风险。建议承包商从以下三个方面防范这种隐性风险。

1 巧妙利用公式中的价格调整权重系数

国际工程中价格调整公式的一般表达方式为:

式中:pn为第n期所完成合同价格的调整系数;a为价格调整权重系数,表示合同付款中的不可调整部分;b、c、d、L表示与相关调价项对应的价格调整权重系数(a+b+c+d+L=i),Lnenmn为第n期的调价项(如劳务、设备、材料等)的现行价格指数;Lo、eo、mo为调价项的基准价格指数。

近几年世界银行的招投标项目对FiDiC调价公式的规定越来越详细,对合同中需要调价的每个分部分项工程分别进行本地币调价和外地币调价,并对调价材料的限制也越来越严。但是,承包商依然有充分利用调价国际经济合作2009年第8期公式的空间,因为业主往往要求承包商在报价时对除a之外的权重系数自由选择数值。此时,承包商必须准确预测未来可能产生价格上涨的材料种类,价格上涨越高的材料,其权重系数应选较大值。

由于权重系数的调整是在原定招标文件所允许的范围之内,不会影响业主对承包商的投标评分。因此,巧妙利用价格调整权重系数不失为承包商规避价格上涨风险的一种很好的方式。但在实际操作中需要承包商对于每一种施工工序的成本构成非常清楚,同时还要对每一种材料的价格走势有较为准确的预测。

2 基准价格指教的选择

基准价格指数也是需要承包商进行选择的,承包商需要针对工程所支付的货币币种,选择价格指数的来源、日期及具体数值。我国承包商最容易犯的错误是:由于合同支付货币为美元和当地币,对外币调整部分,基准价格指数选择了美国某个权威组织的材料价格指数,而实际采购的材料来自于美国之外的国家。结果是美国的物价很稳定,而实际采购的材料价格却在不断上涨,无法根据价格调整公式将上涨的费用调回来。正确的做法是填写材料采购地的基准价格指数。

3 投标报价时适当考虑无法用调价公式弥补的费用

由于调价公式中存在固定系数,且承包商经价格预测后报出的各调价项的权重系数与实际施工中各调价项所占的百分比构成并不一致,所以调价公式不能完全覆盖价格上涨风险。这里有一个例子能非常清晰地证明这一点。

我国某大型国际工程公司在埃塞俄比亚签订了一个原始合同价格为3亿埃塞俄比亚比尔(etB)的项目,项目从第一期付款时就开始进行价格调整,同时第一期就发现调价公式中承包商和业主约定的比例与实际调价项所占的比例相差较大,当时并没有完全计算这个比例差值到底对项目的影响有多大,临近项目结束,工作人员用1周时间计算完毕,发现整个项目虽然在四年多的施工期内一直进行价格调整,但材料、人工等价格上涨给项目带来了近7000万埃塞俄比亚比尔的损失,折合人民币4200多万元。

因此,承包商要做好材料价格的长期跟踪以及走势预测工作,并对每一个项目的投标报价和实际价格进行分析总结,以便将可能发生的无法用调价公式弥补回来的费用进行事先估计,并在投标价格中进行体现。

(三)利用套期保值交易冲销材料价格上涨的损失

套期保值是指交易者为了防范在现货市场中的风险,在期货市场上通过做一笔和现货市场上数量相同但是方向相反的交易来冲销现货市场上资产价格变动的一种交易方式,其目的就是转嫁风险。这种方式能够避险的原因有二:首先,一般在特定地区与时间里,影响商品价格变化的经济因素对该商品的期价与现价的作用是相同的。这就使同种商品的期价与现价的变化趋势具有趋同性;其次,期货市场的远期合约价格随着合约到期日的临近,将会与现货趋于一致。这表明了期价与现价的联系,有利于不同的保值者把握平仓机会。

制造业、食品加工业很早就把套期保值作为规避价格风险的手段。近几年,钢材、原油等重要建筑材料的价格波动很大,建筑业也应该考虑采用套期保值方式。承包商的市场风险在于未来材料价格的上升,所以承包商应该在期货市场上买入期货保值。

套期保值方式可以很好地降低价格上涨风险,但要求材料采购地具备期货市场,或者材料采购地的市场价格波动趋势和某个期货市场的价格波动趋势一致,因此这种方式在具体操作中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四)对调价公式无法弥补的那部分价格上涨损失进行索赔

国际工程中较为常用的FiDiC施工合同条件1987年第四版中第70.1款规定:如果劳务、材料等投入成本的价格上涨或下跌影响了工程成本,合同价格可以根据合同中相关的特殊条款增加或减少。该条款赋予了承包商对投入要素价格上涨进行费用索赔的权利和机会。在具体的合同中,业主往往会在特殊条款中规定相关的调价公式或者对调价公式的使用提出一系列限制条件,但该部分往往不会被业主特别重视,如果措辞并没有将调价公式无法调整回来的那部分风险全部归为承包商承担,索赔就有可能成功。FiDiC施工合同条件1999年第一版第13.8款不但明确提供了调价公式,并说明当工程变更太大导致各调价项的权重不合适时可以对权重系数进行调整。这同样为承包商提供了索赔机会。承包商应仔细研究可能存在的索赔机会,对调价公式无法弥补的那部分价格上涨损失进行索赔。

索赔能否成功,首先要看工程师的态度。因此,承包商应本着“伙伴关系”和“双赢”的精神,在日常工作中与工程师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通过索赔和友好谈判解决材料价格风险造成的损失。

(五)通过仲裁或诉讼解决部分问题

不同的法律可能对同一事件的处置结果有不同的规定。承包商应充分了解工程适用的法律,根据具体的法律规定确定问题的解决方案。比如,有个法律术语叫“情势变更”,指在合同有效成立之后、履行之前,如果出现某种不可归责于当事人原因的客观变化,若仍然履行合同会给一方当事人造成显失公平的结果,法律允许当事人变更或解除合同而免除违约责任的承担。有的国家的法典中支持情势变更,比如埃及的《民法典》,有的国家的法典中就没有类似规定,承包商要根据具体情况考虑是否诉讼。

仲裁与诉讼略微不同,虽然会非常关注法律规定,但也会适当考虑公平问题,因此仲裁比诉讼适用情势变更的可能性要大一些,承包商应权衡价格上涨带来的损失和仲裁费用,考虑是否选择仲裁。

建筑材料采购投标方案篇4

建筑幕墙是建筑物不承重的外墙护围,通常由面板(玻璃、铝板、石板、陶瓷板等)和后面的支承结构(铝横梁立柱、钢结构、玻璃肋等等)组成,它是修饰建筑物的,尤其能够体现出建筑物的美感。建筑幕墙深受开放商的喜爱,因为它能够满足开发商在建筑过程中的经济利益。然而建筑幕墙在施工过程中的施工工序十分复杂,而合理的控制建筑幕墙的造价就成了开放商降低生产成本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降低建筑幕墙的造价不仅能够满足开发商的经济利益,也能够保证建筑物的美观效果。

控制建筑幕墙造价的意义

建筑幕墙作为建筑施工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它的装饰作用是极大的。它由机构构架和镶嵌板材这两个方面构成。传统的建筑幕墙主要是由砖石等建筑材料构成,在施工过程中,它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因此,为了降低建筑幕墙施工的预算额度,选择新型的建筑幕墙材料就成了开放商的首要目标,尤其是那些重量比较轻、有一定美观的建筑幕墙材料。这样就能够在保证建筑幕墙质量的前提下,提高其经济效益。

控制建筑幕墙造价的工序

要控制建筑幕墙的造价,首先要评估项目的成本。当工程招标完成之后,就需要根据全面的项目资料数据等文件对项目进行成本预算,只有详细的了解项目的成本预算,那么在控制建筑幕墙造价时就能做到心中有数,以便能够对项目作出合理的成本评估。之后就需要通过控制工程项目的造价来确立最终使用的施工方案。一般来说,建筑幕墙在整个建筑工程中只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在确立最终的施工方案时没有专门的预算人员,因此在控制施工造价时,要综合考虑施工的成本和幕墙的施工预案。最后则是要控制项目施工的造价,其主要控制的是职责部门和分支工程以及施工人员在项目施工过程中所产生的费用。只有这样全面的考虑,做到全方位的成本控制,就能在降低施工成本的同时,促进其经济效益的提高。

所以在幕墙建造过程中,控制幕墙造价需要在材料选择上进行造价控制。建造幕墙的材料一般使用的是双层通风的幕墙材料,这种材料大多采用铝合金龙骨,其轻便、经济的特点深受设计者的喜爱,而把幕墙直接作用在建筑框架之上,不仅能够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在其美观上,也能够保证居住者在住宿过程中产生良好的心情。

控制建筑幕墙造价的方案

控制建筑幕墙造价的具体方案首先需要对招标投标的策略进行分析,因为全面的技术指标不仅能够有效的提升投标中标的成功率,更能保证其自身的经济利益。建筑幕墙的设计方案来源于施工单位,而施工单位在建筑设计中的习惯以及业主对于建筑幕墙的喜爱程度则成为了建筑幕墙最终成型方案的基础。比如业主喜欢整个幕墙是由石材构成的,那么在竞标时设计全是石材的幕墙的中标率就会有很大的提升。当竞标成功后,就需要根据具体的建筑项目来对建筑幕墙的设计进行优化。其主要表现为,在确定选材的基础上,根据材料的特性对材料的具体尺寸以及施工的位置进行详细、具体的计算。当初步的预算确定之后,就需要由相关的部门对其进行复审,这就需要初步预算的资料当中要详细、全面的确立所选材料的基本性质以及这种材料在不同厂家中的不同价格,此外还要明确厂家到施工工地的运输成本,只有这样把所选材料的相关情况做到全面、详细的了解,在决定最终的施工方案时,才能保证其满足业主的住宿需求,进而提高开放商的经济效益。当然,预算方案确定之后,就会设计到材料的采购,在采购时,也是可以控制幕墙材料的造价成本的。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建筑住宿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尤其是在建筑幕墙的美观上,因此控制建筑幕墙的材料成本对于降低建筑幕墙的施工成本有着重要的作用。其中,在控制材料成本的过程中,首先要考虑的是材料是否符合设计的要求,只有保证采购材料时做到价格合理,并对厂家进行对比以确定采购协议,才能保证采购时选择到最优的建筑幕墙材料。同时还应该把采购材料的时间与施工的时间统一起来,只有这样才能避开市场价格的调整而导致的材料供应不足等问题出现,进而保证工程的顺利施工。最后则是要保证采购的材料得到及时的利用。避免材料堆积所产生的浪费情况的发生。当建筑幕墙材料采购回来之后,我们也可以通过施工环节来控制建筑幕墙的造价,尤其是从建筑幕墙的质量和安全性方面来考虑建筑幕墙的造价。在施工过程中,一支专业的施工队伍能够避免返工的情况发生,这样就能保证施工能够顺利的进行,这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建筑幕墙的造价,保证了开发商的经济利益。

结束语

建筑材料采购投标方案篇5

1采购计划

施工企业建筑材料、构配件、设备采购计划来源于特定施工项目的材料设备用料计划,而用料计划是预算人员根据工程合同、生产任务和设计图纸、技术资料或实际需要编制的计划,是项目策划活动的结果(输出)之一,构成项目策划的一个重要部分。采购计划在实际操作上可分为整个项目的总体采购计划和月度采购计划。总体采购计划包括全部工程的用料采购安排。而月度物资计划是基层用料单位(项目部)月份内计划施工生产、用料的计划,也是物资部门组织配套供应,安排运输、控制使用、进行管理的行动计划。它是施工企业物资供应与管理活动中的重要环节。月计划要求全面、及时、准确,它由基层用料单位根据施工作业计划,以单位工程为对象,对各工程分部分项逐项核算汇总编制。

2对供应方的评价

施工企业应对供应方进行评价,评价内容应包括:1)经营资格和信誉;2)建筑材料、构配件和设备的质量;3)供货能力;4)建筑材料、构配件和设备的价格;5)售后服务。为选择供应方,应建立供应方的资料档案,从以上各方面以及技术水平、财务状况、创新能力、质量观念各方面按严格标准选择优秀的供应厂商,成为自己的合作者。当情况发生变化时,资料档案要及时更改,以便为今后选择供应厂商提供更可靠的资料。

3供应方的确定

确定供应方进行采购按采购方法划分,可分为:1)招标采购。施工企业以招标文件的方式,约请采购策划名单中的多家供应方投标,经过评标,选择最佳供应方。对于大宗物资、工程设备以及采购金额较大的,一般均应采用招标采购。2)邀标采购。施工企业以招标的方式邀请特定的供应方投标,用招标方式确定供应方。对于批量小、价值较低以及不宜招标的,可采用询价招标。3)直接采购。对于零星材料或较难实施质量、价格对比的,或单项物资价值低(如低于10万元)可考虑直接采购。

4施工企业应在必要时对供应方进行再评价

对供应方的重新评价可确定企业是否继续保持现有合作关系,并寻求采购过程的改进机会。对供应方进行再评价的时机一般有:1)对合格供应商名录进行定期(不定期)维护更新;2)每项采购合同到期结束;3)供应方出现违约情况;4)企业认为需要时。供应方再评价的内容一般可包括:1)供货的质量水平及其稳定性;2)服务的及时性和满意度;3)其他履约情况;4)技术更新情况;5)与质量管理体系相关的变化情况;6)社会信誉的保持。供应方再评价的意义在于使企业能够监控入选供应方的供货服务动态,及时识别新的和潜在的采购风险并加以控制和预防。通过供应方再评价结果,建立不合格供应商黑名单可作为施工企业预防和规避采购风险的一个手段。

5施工企业应根据采购计划订立采购合同

施工企业应在采购管理制度中对采购合同的拟定、审核、批准、签订、管理明确相应的职责。建立采购合同的内部授权体系、制定和采用标准合同文本都是规范采购活动的有效措施之一。

二、建筑材料、构配件和设备的验收

1准备工作

建筑材料、构配件和设备进场验收前应做好相应准备工作。验收时需准确核对各类凭证,确认其是否齐全、有效、相符,按照合同要求检查质量和数量。当施工过程需要时,对于特定的建筑材料、构配件和设备(如锅炉、起重设备等),施工企业可到供应方的现场进行验证。

验证内容:1)产品合格证;2)质量证明文件(包括出厂检验、试验报告);3)数量、规格、型号;4)产品标识;5)产品包装;6)外观质量;7)必要的复验。

验证方法:1)对合格证、质量证明文件逐一核查。2)对包装、标识、外观质量进行检查。对实物质量抽查的比例执行相关物资标准规定,在无具体规定时,由企业自己制定内部标准或与供应商协商确定抽查比例。3)对规格型号、数量核查。4)对于进口物资,一般须全部检验,且保证检验周期不得超过合同规定的赔偿期限。对于规格整齐划一、包装完整的,也可实施一定比例的抽查。5)当进口物资属于国家法定检验的商品,则应由商检机构进行法定检验并索取《质量检验证书》。6)验证人员需根据企业规定和监理要求,填写验证记录或报验记录。

2不合格物资的处理

施工企业应建立不合格材料、构配件和设备管理制度,明确对不合格品的识别、评价、处置、记录的职权并确保有效实施。不合格建筑材料、构配件和设备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一般包括:对不合格的提出,对不合格材料、构配件和设备的隔离、标识,对不合格情况的处理,对不合格物资的再检验,对不合格问题处理的记录等。施工企业必须确保不合格材料、构配件和设备如无特殊情况均应拒收、退货。对于无法退货且有可能加以利用的,应对其使用范围进行严格评审界定,并按重新确定的使用要求进行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不合格材料、构配件、设备经评审、检验合格后的利用情况可包括降级使用、改变用途等。

三、建筑材料、构配件和设备的现场管理

施工企业对材料、构配件和设备的现场管理应考虑以下方面内容:1)材料、构配件和设备的验收入库管理;2)仓储管理,包括仓库料场设置、安全防护条件;3)存储管理,包括:材料、构配件和设备的摆放、隔离、标识、检查及维护保养、账目、档案、盘点等;4)领用发放管理。

1物资的管理

建筑材料、构配件和工程设备在仓库或施工现场都必须有适当的储存环境和防护措施,针对不同物资保证有必要的防雨、防潮、温控、防盗、防火、防爆、防污染环境或其他防损坏措施,以及有标识、检查维护保养、定期盘点规定等。对于大型钢筋混凝土预制构件或金属构件应制定专门的堆放储存方案。危险品或贵重物资的发放、保管和使用应有严密的管理制度,以对物资、人员及工程提供保护。建筑材料、构配件、工程设备可以采用标牌、存放地点、进货验收单、进货台账、保管台账、合格证、检验报告等方式进行标识。

2物资的搬运及防护

施工企业应明确对建筑材料、构配件和工程设备的搬运及防护要求。对于特大、特重、超长的构件或设备,易燃、易爆、有毒及贵重物资运输(搬运)应配备必要的作业设备及工具,作业人员应经训练合格,符合法规规定和企业管理制度。对容易混淆错用的搬运物资应作出必要的标识。构件的吊装及现场水平、垂直运输均应防止损坏、变质、变形。特殊搬运需要事前制定专门的搬运方案。搬运方案应包括搬运及防护的技术参数、搬运方法、作业人员、设备等要求。搬运及防护过程的施工机具配备应考虑特殊的质量要求,操作人员要按照施工方案的规定进行运作。

建筑材料采购投标方案篇6

[关键词]建筑工程;造价;合理控制

一、决策阶段的合理控制

建设项目决策是选择以及决定投资方案的过程,是建筑的龙头,这一过程非常重要。它要及时、准确对不同的方案进行比较,做出准确的判断和决策。在判断与决策的过程中,要抓住两个关键因素:成本和规模。作为建设一方,这一过程会直接影响到以后阶段的投资控制。建设单位要对与建设项目有关的经济、社会、技术等各方面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对各种可能采用的技术方案和建设方案进行认真的技术分析和论证,对项目建成后的经济效益进行科学的预测和评价。

二、工程设计阶段的合理控制

对我国建筑工程造价结构进行分析,会发现建筑安装工程费占很大的比例。而建筑安装工程费的多少直接取决于设计阶段。设计部门和设计人员要严格遵守“经济、适用、合理”原则,精心设计,选择合理的设计方案,应用现代科技成果,是可以实现降低工程造价取得经济效果的目的。一般的民用建筑物由基础、柱、墙体、楼层及地层、门窗、楼梯、屋盖等基本构件组成。在设计中如果能够精心设计每一个构件,在每个可行方案中进行分析对比,选择最为经济的方案。如果各个构件的造价降下来,则整个工程的造价就会跟着降下来。

工程设计是建设项目进行全面规划和具体描述实施意图的过程,是工程建设的灵魂,是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纽带,是具体实现技术与经济对立统一的过程,是确定与控制工程造价的重点阶段。据国外分析,项目的设计费一般只占相当于建设工程全寿命费用的1%以下,但在决策正确的情况下,对工程造价的影响程度却占75%。1由此可见,设计阶段对工程造价的控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三、投标阶段的合理控制

施工方案是否合理决定着项目报价是否合理,施工方案作为评标时的重要评定项目,对项目成本产生着直接的影响。只有通过精密的计算,确定合理的组合配对,制定出科学的施工方案,才能实现对工程造价的有效控制,取得最优的经济效益。

在投标文件的制定上,企业应根据能够代表企业水平的内部施工定额,按照招标文件所提供的“工程量清单”,通过实物量法对投标文件进行合理编制,依据掌握的价格信息对企业的定额消耗量,求出工程项目运行过程中的各项费用。在工程报价时,既要考虑到自身的优和劣势,同时又要对招标项目的具体情况做出准确的分析,选择科学合理的报价策略。根据项目自身的特点,正确的使用一些投标的技巧,既要能满足委托方的要求,又要对项目工程造价进行合理的控制,使企业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四、工程施工阶段的合理控制

施工阶段是落实合同、实施投资控制的操作过程,是工程设计意图最终实现并形成工程实物的阶段,由于施工过程周期长,影响因素多,应采取有效的措施加强这一阶段的投资控制,对管好用好资金,提高投资效益具有重要的意义。

1、施工阶段存在的问题

a)首先是施工单位对建筑工程造价的控制目标制定得不合理,缺乏先进性和科学性。

b)材料管理方法落后,材料采购、储存量的计算不科学,不能掌握最佳的采购时机和采购方式,由于建筑市场的混乱,材料采购价格严重失真,不法分子从中谋取暴利,使得材料费用失去控制。

c)施工组织方面,大多施工企业还一直采用老办法,缺少革新。现有的人、财、物没能得到合理的利用,造成无谓的浪费,从而导致工程造价得不到合理控制。

2、施工阶段的造价控制措施

a)施工合同的签订。施工合同是在施工阶段控制建筑工程造价的最主要依据,对造价控制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重视施工合同的签订,加强施工过程的合同管理,确保施工合同造价的科学性、合理性,减少合同纠纷,对工程造价进行有效控制。工程建设管理人员必须首先对合同条款进行充分的理解和熟悉,以便利用合同条款及时解决工程造价纠纷。此外,为了避免施工单位不完全履行或者不履行合同规定的义务,建设单位应在合同条款中规定施工方的赔偿责任,以减少不必要的损失。

b)注重工程量的统计。工程量统计,是建筑工程造价管理的一项最基本工作,工程量统计人员应熟悉招标书、签订的施工合同所确定的工作内容、标准,掌握项目施工现场情况,准确计算工程项目,同时加强与预算人员配合,如实准确的做好工程量的统计工作。

c)严格控制设计变更。在项目施工过程中引起变更的原因有很多,诸如材料的二次转堆、场外运输,零星修改签证,监理因素以及一些不可抗因素都会产生变更。因此,项目施工阶段,必须对变更进行严格控制,避免因设计变更造成建设规模的扩大及设计标准的提高等现象的发生。而对于一些必需的设计变更,要提早实现,尽量减少因设计变更引起的费用增加的现象的发生,把因设计变更产生的损失降低最低。

d)施工材料价格的控制。施工材料费用在建筑工程总造价中占有很大的比重,是工程直接费用的重要组成。因此施工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施工合同规定对材料用量进行控制,同时准确确定材料价格的构成,科学编制施工材料预算价格,进而对工程造价进行有效控制。市场经济条件下,材料供应渠道多种多样,且材料价格有很大差别,工程造价管理人员应密切关注材料价格的市场行情,对施工材料信息有一个准确的把握,更好得为最后的竣工决算提供依据。

五、竣工结算阶段的合理控制

工程竣工结算是建设工程造价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合理确定单位工程造价和竣工决算的前提和保障。做好工程结算的审查,应着重把握以下几个主要环节:认真熟悉图纸,分析竣工资料,核实工程数量,对于未做的工作内容在结算时应予扣除。

审查现场签证的真实、合理性。审查签证单的内容与设计图纸、定额中所包含的内容是否重复,对于重复项目及内容必须予以剔除。

严格审查施工合同。正确处理结算纠纷。审查施工合同及有关文件的工作为:核准工程结算范围,确定施工期,正确进行索赔确定施工承包方式。审查合同其它条款的落实情况。

审查定额使用、政策调整的合理性、准确性,审查是否按规定的工程量计算规则计算工程量。

认真做好工程材料价款的结算审查。审查纠正单纯靠材料购货发票作为工程结算材料调价依据的作法,审查是否按规定计算材料差价,审查是否存在施工单位将建设单位委托购买的材料列入工程结算。审查各项取费是否符合规定,是否合理准确。

审查取费基数是否正确,审查是否提高取费等级,审查是否存在普通装饰工程按专业装饰工程取费的情况。

在结算审查过程中。正确处理审查方与被审查方的关系,保证工程结算工作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周建华.浅谈建筑工程造价中各个阶段的合理控制[J].内蒙古煤炭经济,2009(5).

建筑材料采购投标方案篇7

在大宗材料采购过程中,现金支付会积压大量资金,资金周转不灵,企业就会陷入被动,如何盘活资金,有效缓解资金对材料采购带来的压力,此时银行开具的承兑汇票作为远期兑现的票据则可很好的解决了这一难题。

2择优选择供应商

2.1以竞标的方式选择供应商

对于大宗材料的采购,一个有效的方法就是进行公开竞标,在企业信用、材料价格、付款方式、垫资能力等方面能够最大限度满足要求,当然在招标前需要做大量的工作,要对品牌质量和价格做充分的了解,对供货渠道和环节进行控制,不给投标人留可乘之机,避免给今后工作造成制约。当然也不是所有的产品都适合招标采购,如一元的材料、市场紧缺的材料或独一无二的材料等,招标解决不了根本的降低价格问题。这里还要提到的是防止投标者采取“联保”的串标方式。

2.2对供应商的管理

对企业的供应商管理要由专人负责,建立档案,不定期实时查看评估,结合市场,不断完善,对不合格的要及时清理出供应商队伍。当然供应商档案除了要有营业执照、税务登记、组织代码证以及当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备案证等相关合法证件外,还要有联系地址、电话、银行账户,另外,还要注明付款条件、交货日期、交货条件等。

2.3定期评价

对于供应商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在产品性能、质量保证、交货能力、社会信誉、经营状况、技术水平、售后服务、资信水平、管理水平等指标进行评价。评价体系是一个动态的,由材料供应部门为主,分管副总监督,对涉及使用的各个管理部门反馈的信息进行集中汇总,据情况而定,至少每六个月进行一次评价,及时进行动态考核,实现等级分化,从而实现采购环境的优化。

2.4地理位置

材料的采购要综合考虑多方因素,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不但要比价格,还要考虑建筑材料的运输成本,在满足综合评定的前提下尽可能的就近选择,最好是当地供应商,这样不但交货方便快捷,节省运输成本,而且沟通起来也会很流畅,特别是出现紧急情况时,能及时采取应对措施进行解决,有时面对面的交流也会给工作带来新的突破。

3最佳的经济批量采购与管理

建筑材料的采购与管理,不但要处理好材料的批量采购与实际成本的辩证关系,而且要使材料的综合成本和资金使用效益更加匹配。盲目的大批量采购,会造成库存积压和时间、人力、物力上的浪费,产生严重的占用空间、反复搬运、人员成本增加、流动资金积压及高额利息支付等状况,而最佳的经济批量会综合考虑使用计划、采购周期与使用批量,从而有效解决材料管理带来的困扰。

4对建筑材料进行分类管理

对建筑材料的管理,主要是按照资金占用比例大小进行分类管理。将其分为a、B、C三类,a类材料金额较大,但品种数量较少,对成本有一定影响,但较易控制,如电梯、水泵等。B类材料单价一般,但品种数量相对较大,对成本起决定性影响,应重点管理,如钢筋、水泥、沙石等。C类材料品种繁多,用量较少且单价很小,对建筑造价不能构成明显影响,只需把握总金额即可,如铁钉、木屑等。

5渠道管理及流通环节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要想降低采购成本,则需优化供货渠道,形成以主渠道为主,多渠道为辅的采购方式,坚持货比三家,实现阳光采购的原则,比质量比价格,确定长期的供应渠道,定期评审,以求规范市场行为。与此同时,为降低材料流通成本,还要考虑有效利用社会资源,减少不必要的流通环节。其中部分材料也可试行网络采购,物流配送的方式。

6利用电子平台,实现内部资源共享

高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利用电子信息平台,建立内部市场价格体系,方便采购管理工作的顺利有效开展。包括企业资质、品牌质量、市场价格、实际采购价格、社会信誉、供货速度、售后服务及主要供货厂商等各方面记录,由企业信息管理专员将项目部收集的材料采购信息汇总到内部公共平台,实现内部资源共享。根据市场信息行情综合分析,及时预测,结合大宗材料的使用状况,适时采购或储备,规避价格风险。

7人员管理及考核

建筑材料采购投标方案篇8

关键词:施工管理;质量;工期;成本;经济效益

中图分类号:tU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百年建筑,质量为本”。无论是工业建筑,还是民用建筑都事关国计民生,不可小觑,在工程建设的过程中,只有采用合理、有效的管理措施,加强各工种、各工序和各行业的密切协调配合,才能实现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工程质量双赢的目标。

1施工管理的意义

建筑施工管理关键是要指定一个最优的管理施工方案,其目的在与处理和协调好施工质量、工期和成本之间的关系,使职工单位从整个施工项目中获得最高的经济效益。施工管理方案必须围绕着如何提高施工质量,缩短施工工期、降低施工成本来进行,而且建筑工程施工中的成本管理、质量管理、进度管理也是整个工程的经济效益关键所在。建筑成本之所以关键正是因为它决定着工程的利润率,但是因安全等因素,又不能无限降低成本谋求利益。质量是指建筑产品在交工之后投入使用的经济价值,能否正常完成它的使用功能,包括它的使用过程是否安全、耐用,使用时间年限是否达标等等。工期是指从项目施工开始到竣工验收之间的时间期限,反映的是整个项目在施工过程中消耗的总的资金量。无论哪个方面出现问题都会给施工造成麻烦,甚至是巨大损失,所以加强职工管理应贯穿于整个施工过程中,各个阶段的施工单位和施工人员都必须重视并且严格履行其职能,确保整个项目的经济效益对大化。

2成本管理

2.1合同管理

施工项目的各种经济活动,都是以合同或协定的形式出现,如果合同条款不严谨,容易让对方钻空子,造成自己的经济损失和应有的索赔条款不能成立,所以必须细致周密地订立严谨的合同条款。在各种合同条款在形成之前应由工程、技术、合同、财务、成本等业务部门参与定稿,使各项条款的内涵清楚,严谨不漏;再根据合同要求的工程项目、质量、进度等指标,开展编制施工预算、成本计划,然后根据上述数据进行对比、校正,再结合现行、当地人工、材料、机械的市场价,测算出工程总实际成本。在项目的各项成本测算出来后,公司与项目部签订承包合同,在承包合同中,对项目成本、成本降低率、质量、工期、安全、文明施工等详实约定。

通过合同的签订,确保项目部和公司总部责、权、利分明,双方按合同中的责任,自觉地履行各自的职责,以保证项目能按预期的目标顺利完成。

2.2材料管理

材料费在工程造价中一般都占60%左右,所以材料管理必须是全方位、全过程管理。材料管理主要靠减少材料的采购、运输、收发、保管等环节的损耗来节约采购费用。

2.2.1要求质料采购员负担起降低采购成本的责任,企业狠抓采购监视管理,力图采购部门购进的是物美价廉的产品。防止在材料的采购过程中出现采购员通过特定渠道采购材料从中获取私利的情况。并且采购的材料价格需要经价格评审小组人员询价、评审、定价再签订采购合同。

2.2.2材料验收管理,要在规定的地点进行验磅、押车、量方、查数等,实事求是地进行验收,保证进场材料质优、价廉、数目无差错。

2.2.3材料的入库管理,对于所有进场材料、设备、周转材料均应办理入库手续,保管员依据材料员的验收单办理入库手续,个别不能及时办理的,应先登记数量,尽快补办手续。

2.2.4材料出库管理,仓管员凭领料单发放材料,杜绝无领料单发放材料,对于周转使用的材料、物品、设备、劳保用品等催促退库回收,损坏的要明确责任人报会计扣款做好材料领取管理,杜绝材料的浪费,并采用合理的方法堆放现场材料,减少二次搬运以节约成本。

2.2.5材料用量管理,在工程施工中,材料成本的低落重要来自质料用量的节省,要使质料的质量有保证,数目有管理,就必须增强质料的现场管理,做到职责明确,管用一体,材料进场后,管理职员要凭据施工筹划用量对民工队伍使用材料量进行监视,并设定超罚、节奖的相关措施,变更其积极性,以节省用量。

2.3费用管理

在施工过程中,费用管理人员根据项目实际每月完成的实际工程量计算各道工序的实际完成工日,并与计划施工工日、预算工日相比较,并就结果及时记录分析。精简一些不必要的管理机构,减少不必要的支出和职工福利费支出;对一些低值易耗品要做好记录,按计划支出。加强人工费管理,做好人工成本的有效管理,施工操作人员要择优筛选技术好、素质高、工作稳定、作风顽强的成建制的劳务队伍,实行动态管理。

合理安排好施工作业面,提高定额水平和全员劳动生产力,严格按定额任务考核计量和结算,实行多劳多得。在施工中,要做好工种之间、工序之间的衔接,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工资费用。

3.进度管理

项目的工程进度是节约投资成本,提高工程经济效益的一个重要方面。首先,在工程进度管理中,设计方、施工方和投资方要随时进行沟通与交流,各方要及时了解工程的具体进展情况,认真落实工程进度,一旦发现问题,必须马上研究对策和解决方案,严格保证工程的进度。其次,要严格保证建筑材料的供应。建筑材料的供应一旦出现问题,工程进度就必然会受到影响。所以,施工单位必须按照约定将自己所负责采购的建筑材料和机械设备及时运送到工程现场,并及时提品合格证使用说明书和检测报告等,确保工程进度不受影响。最后,为了保证工程进度,投资方要按时支付工程款。工程款是确保工程正常运转的前提,如果出现资金流转不畅,必然导致无钱购买建筑材料、工人罢工等现象,施工就难以进行。

4.质量管理

有的企业片面强调工程的成本管理,为了追求降低成本提高利润而忽视了质量,可能会增加因未达到质量标准而付出的额外费用,还给企业带来了名誉上的损失。即使单从利益的方面来说也是不可取的,为了降低成本而使质量降低,也许降低了工程项目所消耗的费用,但是也降低了企业的品牌价值和名誉,明显是涸泽而渔的做法。而有的项目经理为了免于承担质量责任,往往就片面地强调质量,而不进行成本的管理,这就降低了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不利于企业快而好的发展;所以在施工过程中,要严把质量关,应该定期对工程项目进行质量检测,做到工程一次合格,杜绝返工现象的发生,造成不必要的人力物力的浪费。并在技术允许的情况下,可以使用一些新技术,以在保证质量的同时也提高效率,从而节约了成本。

工程的施工阶段是建筑物从构思、设计变成实现的最关键的阶段,需要强大的技术支持和严格的施工管理作为坚实的后盾。在这个阶段,需要各部门、各环节协调配合,专业技术人员更加要加强质量观念的认识,严格控制每道施工工序,要静心施工,打造更高标准高质量的工程,使建设项目达到经济效益和工作质量完美的统一。

参考文献:

[1]本,胡海清,当代工业建筑的现状及发展前景.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建筑材料采购投标方案篇9

关键词:建筑企业;降低成本;主要途径

中图分类号:F275.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7-0-01

一、降低施工成本的意义

目前,建筑企业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本来就任务不足,负担沉重,再加上一些不正当竞争行为的存在,严重冲击到了建筑企业的正常发展和壮大。在这样严峻的形势中,建筑企业就需要寻求一切可能的措施来降低施工成本,获得最大收益。

二、降低施工成本的途径

1.工程起始阶段:严格控制工程造价,工程造价指的是工程项目的建设成本,简单来讲,就是建设一个工程所需要的全部费用。工程造价在对工程耗用资金、产品投入起着决定性作用的同时,也对产品的生产成本和资产回报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同样的,生产成本也受到工程施工质量的影响。因此,建设项目投资的两个关键因素就是工程造价和工程质量。主要是在投资决策阶段、设计阶段、和建设实施阶段内进行工程造价控制,将工程造价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对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合理的调配和使用,从而在获得最大收益的基础上,降低生产成本。在工程施工的全过程中都需要贯彻工程造价控制,因为在项目立项阶段要合理的预测工程造价,在建设实施阶段对工程造价进行分解控制,在竣工结算时对工程造价进行定价。

2.做好成本预测:项目工程中标之后,在施工生产准备阶段就需要投入大量的资源成本,在这个时候,就需要对各项信息进行准确全面的搜集,合理的预测项目成本,将目标成本科学的确定出来。需要搜集的资料有很多,比如投标文件中的经济技术标书、图纸会审、人工材料价格、项目周边的交通情况、施工环境以及水电管道具体信息等等。

3.工程施工阶段:在控制施工过程成本的时候,需要紧密结合确定出来的成本目标,为了对成本进行有效的控制,可以将预算成本进行分解,分解成一个个细节,比如人力方面、材料方面和机械设备方面等等,要特别注意项目所需量比较多的材料,比如必备的水泥钢材等等;可以将这些价格做成一个表格,甚至在不违反相关规定的时候,还可以将其公布出来;这些确定出来的成本要作为一个最高限额,不能突破;各工种的人工数、机械材料的费用都需要控制在这个无形的尺度之内;建筑企业还可以用年度指标来对预算成本进行划分,划分的依据是项目施工时间和工程的进度,然后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对成本进行有效的控制;财务应该对这些费用支出的情况进行定期的分析和研究,然后合理的计划这些费用的使用情况,从而最大限度的降低费用。同时,还需要做好相关的项目管理工作,对施工方案进行合理的优化,对生产要素进行合理的配置,从而在提高工作效率的基础上,缩短工期。

4.保证施工方案是先进和经济合理的:建筑企业在确定施工方案的时候,应该紧密的结合工程所在地的具体情况,比如经济条件、自然地理情况,还有工程项目的规模、项目的性质、难易程度以及施工人员的整体素质和机械材料情况等等,还需要充分的发挥团结协作的精神,将大家的意见集中起来,积极听取一些好的建议,多收集一些施工方案,然后进行综合比较,在保证质量和工期的基础上,最大限度的降低施工成本。对项目工程的工艺流程进行合理的安排,对施工现场进行合理的布置,保证能够均衡持续的施工,从而最大限度的降低施工成本。为了让施工方案更加的低成本,还可以采取一些鼓励措施,来奖励那些拥有降低成本意识并且付诸于实践的员工,只有将广大员工团结起来,共同出谋划策,才可以有效的控制施工成本。

5.对外包工程的费用进行严格的控制:在通常情况下,可以将分包工程分为很多种形式,比如大包工程,指的是外包队伍承担了所有的人工费、材料费和机械费;清包,指的是只是外用了一些承包队伍,这种情况的结算方式是以工作日为单位进行的;有些企业甚至采用了扩大性清包的模式,也就是外包队伍根据具体的情况来进行承包,可以是人工费和机械费,也可以是人工费加上材料的费用;不管建筑企业采用的是哪种外包方式,都需要定期分析这些对外包队伍的结算,分析的内容有很多,比如外包队伍单位工程的收入、成本以及利润等,还需要对企业在外包工程上的盈利额进行仔细的分析。

6.从各个环节上降低材料的成本:工程成本中材料消耗占据着很大的一个部分,因此要想降低工程的成本,就需要降低材料的消耗。降低材料费用,既要严格的控制材料的使用方面,还需要对材料的采购环节、运输环节、使用以及回收环节进行综合的考虑,同时采取一系列相应的对策。在采购环节,主要是对进价集中的控制,部分的建筑企业往往不允许各个项目自己采购一些需求量特别大的材料,比如钢材、水泥等等,而是由企业统一进行采购;在招投标的时候,需要保证材料的采购决策是合理的,对各种因素进行综合的考虑,比如材料的价格、材料的质量、数量以及运输方案等等,还需要紧密结合工程项目的实际需要和工程项目所在地的具体情况来进行。在对材料采购合同进行签订的时候,为了避免在后面出现一些这样那样的问题,就需要将一些重要的因素仔细的列明,比如质量的要求、到货的方式、到货的时间等等。要对使用过程严格把关,十分关键的一个环节就是材料的领用,如果没有合理的控制材料的领用过程,那么原本够用的东西也会变得不够用,如果工程进度比较紧张,那么就会影响到工期,还可能会增加成本。因此,在材料领用的过程中就需要严格进行控制。

三、结语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完善,建筑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再加上一些不正当竞争行为的存在,让建筑企业发展壮大变得日趋困难。在这种大背景下,建筑企业要想获得竞争优势,就需要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基础上,最大限度的降低施工成本。

参考文献:

[1]周慧卿.建筑安装施工企业降低工程成本途径探究[J].中国经贸,2012,2(22):123-124.

建筑材料采购投标方案篇10

关键词:工程项目;施工质量;控制;管理;

中图分类号:tU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前言:在实际的工程项目过程中,作为施工方,作为管理者,必须要从根本上认识到质量控制和安全管理的重要性。要以严谨务实的态度,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使用合情合理的手段对施工过程进行管理,以此来保证工程施工质量和施工人员的安全,从而最终圆满的完成每个工程项目,获得客户的好评。从而为企业带来效益,为社会创造价值。

一、建筑工程项目质量管理与控制特征

建筑工程项目往往涉及方面较广,涉及因素较多,例如施工环境、施工技术和工艺、机械设备、施工材料、施工人员素质、天气和气候、技术管理等等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建筑工程项目的质量管理与控制。由于建筑工程项目一般都要追求一定的经济效益,因而往往要求以有限的投资实现最大限度的收益,也就是我们说的利润最大化。对投资收益的追求往往造成对工期的要求和对投资金额的控制,而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进展和施工质量往往要受到这一原因的影响,因而建筑工程项目质量管理工作就必然要受到投资和施工进度的制约。

二、建筑工程项目施工质量的影响因素分析

1.施工材料

根据相关的统计分析现实,建筑工程中的施工材料费用在整个建筑投资中占约2/3的比例,由此可见,控制施工材料的质量对于控制整个建筑工程项目的质量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也可以说是前提和基础。在建筑材料质量方面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部分无良建筑承包商为了节约施工成本以获取更大的经济利益,在采购施工材料的时候选购时“优先选购”价格低廉并且没有质量保证的产品(有时甚至是半成品):其次,建筑材料的采购人员的专业素质较低,在选购施工材料的过程中不能够有效地控制质量问题,或者在采购的过程中私自收取回扣或者其他好处,最后以次充好;再次,施工企业没有严格的约束和管理机制,进而让各种质量低劣的施工材料进入施工现场,导致建筑项目的整体质量严重下降,留下质量隐患。建议采用以下方法来控制材料质量问题:第一,与声誉较好的供货厂家建立良好地合作关系:第二,采购人员必须经过认真地选拔,优先选有多年采购经验的人员担任施工材料的采购角色;第三,落实严格的材料监督制度;第四,施工材料必须经过严格的检验后方能进场;第四,做好施工材料的现场管理工作。

2.施工方法

与在建项目相关的施工方案、工艺流程、施工组织方式等等都属于施工方法问题。施工方法考虑不周或者欠妥都会严重影响建筑的施工质量,所以,在施工方法方面,必须要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统筹考虑施工技术、管理方案、施工工艺、施工组织方案、现场的操作技术、自身的经济条件等,在认真分析的基础上,审核施工方案,在最大程度上保证整个施工方案操作便捷、工艺先进、经济节约。在施工方法上面做足功夫,才能保证后续的施工顺利展开。

施工人员

施工人员是整个施工方案的落实者,他们的施工技术能力、现场操作技巧甚至是心理素质都直接影响着整个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只有技术人员、服务人员、操作人员的同心协力之下才能完成高质量的优质工程。因此在人员因素方面应该引起高度地重视,要通过集体会议、培训等方式让工程参与人员树立质量第一的观念以及预防为主的理念,把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的质量要求和谐地统一起来。同时,要将提高工程参与人员的综合素质放在战略位置,因为现场处理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优秀技术人员能够在整个施工过程中(目标管理、质量管控、技术指导以及施工组织等方面)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

三、完善建筑工程项目施工质量控制与管理需要采取的方法措施

1.制定施工质量标准

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控制与管理要知道项目施工质量的总目标,经理部要制定出相关的施工质量验收标准,使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符合施工质量总目标要求。在材料方面要根据建筑工程施工材料使用标准严把质量关,不管甲方还是乙方进行材料采购时都需要符合工程项目的标准要求,严格验收施工材料,确保建筑主体结构施工材料的质量安全。制定出详细的施工质量标准,在细节部分、关键部分的施工质量标准,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的关键部位有建筑物的卫生间施工、底层施工、顶层施工、屋面施工以及楼梯施工。进行技术交底,在工程项目施工前对工程项目施工人员的技术提出一定的要求,使项目施工人员达到相应的施工质量标准,还要使项目施工人员掌握好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的重点部分和难点部分。

2.控制施工进度

建筑工程项目施工进度控制指建筑工程施工前,对总施工项目进行科学可行的施工进度划分。施工进度划分需要保持预见性,考虑到影响因素对施工带来的影响。根据合同的要求严格执行建筑工程项目施工进度计划,不要因为赶工期而忽略了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按照施工计划进度协调施工人员、施工设备以及施工材料,确保建筑工程施工进度总目标的顺利实现。对工程的分段控制需要细分到月计划、周计划,施工进度计划的提前完成,可以为以后的施工计划留有很大余地。建筑工程项目部进行施工时,项目领导的施工进度责任需要明确,根据细分后的阶段性目标,对施工质量做到层层控制。

3.注重质量监理

施工质量监理工作的具体要求需要对每个施工项目进行专项的质量检查,保持一周一次的检查频率。按照实际进行针对性的质量检查,然后把检查结果和存在的整改意见进行综合分析,例如,检查施工单位巡检记录。还要把整个建筑工程项目施工质量的监理责任分解为多份,再把分解后质量监理责任落实到具体人员身上;在监理部门对项目的施工质量抽查工作时,如果发现有质量隐患,需要及时制止、改进。工程部的各个分管人员应进行每周监理部的检查工作,还有施工单位每天的巡检记录检查工作。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监理需要严格执行计划工作,加大项目施工质量检测力度,防止出现施工质量问题,施工质量检查工作要有全面性、针对性,内部检查和外部检查需要结合好。为了施工质量检查工作能够更好完成,在检查人员完成工作后需要亲笔签字。日常施工质量检查时出现的问题需要及时处理掉,避免出现返工情况,这样一来,把质量隐患有效消除,做到防患于未然。

4.关注环境因素带来的影响

建筑工程项目施工质量的好坏还受环境因素影响,环境因素有:建筑工程项目所在地的地质、通风条件、气候条件等等。环境因素对建筑工程项目质量的程度不同。温度因素、湿度因素以及严寒酷暑因素都会直接影响到项目施工质量。建筑工程项目施工前要根据实际环境因素和项目本身实际情况进行有效预防。为了保证合格的施工质量,有时需要建筑工程在特殊环境进行施工。施工场所也要保持清洁、材料设备也要摆放整齐有序。

结束语:

总之,随着基建投资项目的不断增加,建筑施工队伍和建材生产企业的大量发展。在进行施工建设过程中,有一些工程质量薄弱环节没有得到良好控制,使得工程质量受到限制。这些隐患不论是在施工过程中爆发还是在交付投入使用之后爆发,都是极其危险的,都将引起严重恶劣的后果。因此,在施工的过程中,作为工程管理者,应对这些潜在的隐患做好预见,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以减少隐患出现,保障工程顺利完成并投入使用。

参考文献:

[1]黄茂华.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管理的控制措施[J].现代装饰(理论).2011(07)

[2]郭惠隆.浅析房屋建筑施工中的质量管理[J].华章,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