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初级电工实训心得体会十篇初级电工实训心得体会十篇

初级电工实训心得体会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0:24:03

初级电工实训心得体会篇1

摘要:文章结合江西铜业集团公司维修电工职业培训与技能鉴定的工作实践,总结了维修电工的培训与鉴定的诸多特点,也指出了现行培训教材与鉴定工作中的不足,并提出了改进的建议。

关键词:维修电工培训教材技能鉴定问题建议

维修电工是从事机械设备和电气系统线路及器件的安装、调试与维护、修理的通用性技术工种。该职业分布于各行各业,具有覆盖面广、技术性强、智能化程度高、安全要求高、工作责任重大等特点,是原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首批实行劳动就业准入制度的工种之一。诚然,维修电工也是江西铜业集团公司人数相对较多的工种之一,它遍及采矿、选矿、冶炼,铜材压力加工等各个生产单位。由于维修电工的工作质量及其操作的安全技术水平,直接关系到企业生产的正常运行,关系到产品质量与企业经济效益,关系到国家财产和员工的生命安全,因此,公司对维修电工的职业培训十分重视。自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工作以来的十多年里,对该工种的培训与技能鉴定就从未间断过。其间,笔者作为一名考评员多次亲历了维修电工的初、中、高级培训与技能鉴定考核工作,在实践中,不仅对维修电工技能培训与鉴定工作日趋规范有着切身体会,同时也感觉到培训教材及技能考核中存在的一些不足,现提出来与同行商榷。

一、维修电工的培训与技能鉴定日趋规范和完善

由于江西铜业集团公司是一个集采、选、冶、加等于一体的特大型有色企业,技术工种和技术工人都较多,因此,原江西省劳动与社会保障厅于1998年就在江西铜业集团公司设立了职业技能鉴定站,2002年又升格为职业技能鉴定所,其技能鉴定对象主要是本公司技术工人和技校学生,十多年来,仅参与各等级维修电工技能鉴定的就有上千人次。通过技能鉴定,大大地激发了员工崇尚科学和自觉钻研技术的积极性,这对于保证公司的正常生产,提高公司的生产效率,促进公司的经济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从某种意义上讲,其技能鉴定站(所)是一个服务于江西铜业集团公司的机构,因此,多年来一直受到公司领导的重视并得到各厂矿单位的大力支持。同时也正因为这种“服务于江铜”的性质,从而形成了其技能鉴定站(所)“坚持标准,从严把关,不粗不滥”,以公司利益至上,以“鉴定质量”为根本的特质。这一特质,使得鉴定所至今仍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

然而,要做到这一点并非易事,这不仅需要有一支思想素质较高、专业水平过硬的考评员队伍,还要有一套比较科学、规范的培训与技能考核体系。例如,维修电工的技能鉴定就很复杂,不同岗位的维修电工虽然在理论和技能方面有不少共性,但由于不同的生产单位、不同的生产机械其电路功能、电器的种类及技术内涵千差万别,个性十分鲜明,如采矿设备的电路与选矿设备的电路就大相径庭,能娴熟地维修选矿设备故障的电工要去维修采矿设备可能会一时无法应对。因此如何做到比较科学、客观、公正地评判不同岗位维修电工的技术水准的确比较困难。尤其是在起步阶段,由于没有形成权威的职业标准和培训考核体系,使得职业培训与鉴定的组织实施困难重重。回顾维修电工技能鉴定所走过的路程,其实是一个在艰难中前行且日趋规范和完善的过程。虽然1993年国家就颁布了《职业技能鉴定规定》,但维修电工的技能鉴定真正开始步入正轨应是2002年劳动与社会保障部颁发《维修电工职业标准》之后。有了《维修电工职业标准》,才有了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在2003年组织统编的《维修电工培训教程》,才有了后来与之配套的《维修电工考核题库》。标准、教材、题库三位一体,真正为技能鉴定走向规范,成为以社会化服务为基本特征的职业技能鉴定体系铺平了道路。

二、维修电工的培训与技能鉴定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维修电工的培训与技能鉴定经过十多年的努力探索与实践,已步入了规范化的轨道,其体系也在日趋完善,这为培训与技能鉴定工作的有序开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任何事情都不可能一蹴而就,总会存在一些这样或那样的不足,再说事物总是发展的,也就不可能一劳永逸。因此无论用一分为二的观点还是用发展的观点看,存在问题是必然的,然而只有发现问题并加以改进才能使事物趋向完美。

1.关于培训教材的问题与建议

纵览《维修电工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以下简称《教程》)其特色是十分明显的,概括地说主要有以下三点:一是充分体现了“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职业技能为核心”的指导思想,突出了职业培训特色。二是在具体技能内容的选择上有着突出的通用性与典型性特色。三是具有明显的不同等级对应不同水平的差异性特色。然而,在培训的实施过程中《教程》也存在以下三个比较突出的问题。

一是知识体系与等级模块的关系处理上有失偏颇。由于《教程》是对应《标准》编写的,每一条标准都有教材内容与之对应,如果把《标准》看成是画的圈,则《教程》便是圈内的充填物,这样的充填实际上是对原有知识体系的分解与组合。由于这种分解与组合从根本上打破了原有的知识体系,在一定程度上有悖于学习者的学习思维与认知特点,从而增加了学习上的困难。有些地方因分解过细,不免给人以“碎、散、乱”的感觉。例如,基础知识篇是初、中、高三个等级的必备知识,从等级间知识的兼容性看,高一级应兼容低一级的知识,也就是说,初级的所有知识中、高级都是应当具备的。因此,初级技能篇中的有些相关知识应尽量合到基础知识篇中去,如初级技能的配线与安装相关知识中的“电子电路基本原理及应用知识”与其对应的操作技能并无关联,完全可以放在基础知识篇的第一章第八节,这样还可以避免一些重复。又如整流电路,基础知识篇里有,初、中、高三级的技能篇中也都有,虽然内容不同,侧重点不一样,但这样的分解未免显得过于零碎。再如,中级工的读图与分析中有晶闸管直流调速电路,可相关知识又不讲晶闸管变流技术,而是放到电气故障检修和配线与安装的相关知识里,其实电气故障检修和配线与安装的技能操作内容又与晶闸管变流技术无关。诸如此类问题还有一些,因此建议基础知识篇与技能篇中的相关知识作些调整,在以技能为核心的前提下,还应尽可能顾及到理论知识体系的相对完整性,亦即分解成的模块尽可能大一些,不要太零碎。

二是知识与技能不够匹配,知识相对弱化。由于电路中的电磁物理量的隐形性特点,使得维修电工在电路读图、故障分析与调试等技能上需要足够的理论支撑。然而《教程》中,编入的基础知识未免显得过于简单。例如分压分流公式、基尔霍夫定律、相量、三相负载的联结及相、线电压电流关系等很基本、很重要的知识都未编入。在技能篇中编入的相关知识有不少是以结论性的语言编写的,显得过于精炼,可以说如果没有经历过技校或高职等电工电子知识系统学习的人很难学懂,因此从一定意义上讲,《教程》缺乏可读性。所以建议强化基础知识,相关知识也要适当细腻一些,以增强教材的可读性。

三是《教程》中有些内容编排不尽合理。例如钳形电流表、数字式万用表以及电阻、电容的型号标志等笔者认为初级工就应该掌握,而无需等到中级甚至高级工阶段才学习弄懂。因此建议对于此类问题作相应调整。

2.技能考核问题与建议

自2007年以来,由于技能鉴定考核实行了《标准》《教程》《题库》三位一体,技能考核主要有以下两大特色:一是考核范围比较确定。由于试题均源自于培训教材,而教材的各等级内容泾渭分明,不再有一种漫无边际的感觉,这有利于应试者学习和把握。二是考核形式相对简单。分理论知识与技能操作两个方面,其中理论知识试卷全部采用客观题(单项选择题与判断题)。技能操作题也只需备好一般工量具和相关器材,借助条件较好的实验室便可完成,而无需到生产现场进行,大大减轻了考核的经济负担。

然而,在技能鉴定的实践中也不难发现一些问题有待完善。一是理论考试题基本上是死记硬背的概念或数据,很少有分析计算,几乎没有主观发挥的空间,难以体现理论水准。因此建议理论试题要含有一定的分析计算题或作图题,以更好地体现其相应地理论水准。二是题目内容完全拘泥于教材,使得一些与电路有关的试题也没有电路图,应试者只有完整地记住了该电路(包括文字符号的下标)才有可能答对。例如:高级工的选择题:(1)锯齿波的形成则主要靠晶体管V12、电容C2、电阻R5、电位器Rp组成的()电路;(2)积分电路C1接在V5的集电极,它是()锯齿波发生器;(3)KC41的输出端10~15是按后相给前相补脉冲的规律,经V1~V6放大,可输出驱动电流为()的双窄脉冲列。因此建议:出题要完整,所需电路图不能省略,以免增加不必要的难度。

总之,维修电工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经多年的实践与探索取得了不小的成就,有了规矩,成了方圆,但还须百尺竿头,再进一步,对培训教材中的不足进行改进,使之既能体现以技能为核心,又能顾及到了理论知识体系;同时有利于更为科学地加强鉴定题库建设,使培训与鉴定工作更加充满活力。

参考文献:

[1]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维修电工国家职业标准[S].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2.

[2]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维修电工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3.

初级电工实训心得体会篇2

论文关键词:电力企业;高技能人才队伍;培养

企业高技能人才主要包括技术技能劳动者中取得高级工、技师和高级技师职业资格及相应水平的人员。他们工作在生产、营销等岗位一线,熟练掌握专门知识和技术,具备精湛的操作技能,并在工作实践中能够解决关键技术和工艺的操作性难题。企业高技能人才是企业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各行各业产业大军的优秀代表,是技术工人队伍的核心骨干。在大力倡导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时代背景之下,大到国家繁荣富强,小至企业生存发展,高技能人才都是不可或缺的珍贵财富。因此,加快培养企业需要的高技能人才,调动员工学习技术技能的积极性、主动性,不断壮大高技能人才队伍,是企业发展的前提和保障。

一、企业高技能人才队伍培养现状分析

以国家电网四川德阳电业局变电运行中心为例,分析企业高技能人才队伍的培养情况。

变电运行中心是德阳电业局下属的一个变电运行专业化生产车间,专门负责该局所辖69座变电站的运行维护工作。该中心现有员工185人,其中生产人员166人,占总人数的89.7%。目前,中心生产人员中有高级工53人,技师24人,高级技师3人,高技能人才占生产人员总人数的48.2%。同时,该中心生产人员中,专业技术职称为助理工程师的有105人,占生产人员总人数的63.2%。

在目前取得的最高学历方面,该中心仅有19名员工未取得大专及以上学历。工龄4年及以上的人员有161人,占中心总人数的87%。

从人员的技能等级上看,作为一个专业化生产中心,变电运行中心高技能人才比例不及生产人员总人数的一半,这个比例是比较低的。作为绝大多数人员的学历均在大专及以上的车间,高学历低技能现象的发生,一方面说明人员自身重学历轻技能,对职业发展缺乏规划,另一方面也说明企业对于高技能队伍的培养需要明确目标,加大力度。

按照电力行业技师职业技能鉴定的相关规定,技师的申报条件为:取得高级工证书或助理工程师资格后,在本专业(工种)连续工作3年以上的人员。变电运行中心成立于2008年9月,自中心成立后,2009年申报技师职鉴53人,当年参加技师职鉴并获得技师证书的有10人;2010年申报技师职鉴21人,当年参加技师职鉴并获得技师证书的仅有4人。无论是申报率还是通过率都呈明显的下降趋势,这无疑是在对“技师职鉴培养”敲响警钟。另据统计,变电运行中心2011年满足技师职业技能鉴定条件,可以申报技师的生产人员有74人。大量的人员滞留在初级职业技能等级阶段,迟迟未能迈上“中级”台阶,以至于“高级”更是寥寥无几(注:初级工、中级工及高级工属于初级职业技能等级,技师属于中级职业技能等级,高级技师属于高级职业技能等级),严重影响了该中心人员学习技术、提高技能的积极性,制约了该中心高技能人才队伍发展的步伐。

如何提高技师职鉴通过率,从根本上解决上述问题,改善被动局面?建立一套完善的企业高技能人才队伍培养制度意义重大。

二、企业培养高技能人才队伍的作用和意义

1.有利于提高员工整体的技术技能水平,保障电力企业的持续发展

电力作为一个专业技术密集型、安全风险较大的特殊能源行业,无论是从保障日常安全生产、建立坚强电网的角度,还是从提高供电质量、优质服务的角度出发,都必须拥有一支技能过硬的高素质技能人才队伍。同时,当前电力企业所需要的专业员工队伍主要依赖于本行业、本企业自身的培养,人员流动性很小,能从外界引进输入的人才少之又少。随着“三集五大”管理体系的构建,电力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对复合技能型和知识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更是日趋明显。

高技能人才队伍能够带动员工整体技能水平的提高,只有不断提高企业自身对高技能人才的培养能力,增强企业对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力度,才能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

2.有利于激发员工在岗学习的热情,在企业中形成良好的技能学习氛围

有研究表明,根据企业生产和劳动组织工作的实际,生产技能岗位员工队伍结构应为橄榄型分布,即以高技能人才为核心,以技能人才为主体。按照电力企业目前的实际情况,建议把高级技师、技师作为企业内高技能人才,高级工作为企业内技能人才进行管理。

提到岗位培训,很多班组会有这样的现象:老员工对于本岗位、本专业的技能学习没有热情、应付了事,“新技术不想学,老技术学不精”;新员工想学习却找不到人给予系统地指导,摸不清学习的途径和方向,久而久之也就失去了学习的兴趣,错过了学习技术的黄金时光。企业培养高技能人才队伍,就要解决这一问题,企业为员工提供专业学习的平台,激发员工的求知欲、岗位成才梦想,从而在企业中形成良好的技能学习氛围。

3.有利于建立良好的技能人才梯队,促进企业员工队伍的快速健康发展

长期以来,企业高技能人才主要靠自然成长,周期长、效果差,企业高技能人才数量不足,结构不合理,复合技能型和知识技能型人才短缺已经成为困扰企业发展的瓶颈。

从目前高技能人才职业技能鉴定的申报条件来看,一名大专学历的员工从进入企业到获得技师、高级技师职业技能等级,至少需要4-7年的技术学习和实践积累。同时,即使已经成为高技能人才,也还需要一定的工作经历才能够不断总结和积累经验,掌握关键技术,才能具备处理解决高难度技术或工艺难题的能力。由此看来,企业要想持续发展,必须从企业层面建立起一套长期有效的培养和管理高技能人才队伍的办法。

建立合理的技能人才梯队,从初级到高级再到专家,通过这些人才的“传、帮、带”效应,一步一步稳固建立企业的技能人才队伍,促进企业员工队伍整体的快速健康发展。

三、培养高技能人才队伍的方法探索与实践

1.培养高技能人才队伍要建立有效的实施办法和管理制度

要使高技能人才队伍的培养常态化、规范化,建立与之配套的实施办法和管理制度必不可少。要总结、分析本单位各专业员工的技能水平现状,详细列举各等级高技能人才的申报条件,并对每年满足职业技能鉴定申报条件人员的报名、培训、管理、考核做出详细规定。各单位最好在每年年初统一公布参培人员名单,列出培训大纲,做到人员和班组“早通知、早组织、早准备”。

变电运行中心在2011年年初就出台了“中心生产岗位人员参加高级技师、技师技能鉴定培训管理规定”,该规定在详细列举了上述内容外,还对参培人员及该人员所在班组提出了具体的奖惩要求:未通过职鉴考核的人员和通过率未达标的班组均要受到绩效考核。这一做法大大增强了员工尽力参培、顽强拼搏的决心,同时也提高了人员的团队意识和班组对员工培训的促进作用。

2.领导的高度重视是高技能人才队伍培养的前提条件

高技能人才队伍培养作为企业的一项重要培训机制,需要得到企业领导的高度重视。领导的重视不仅体现在培养高技能人才队伍的方方面面,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还能为参加培训的员工增添信心和底气。变电运行中心最初筛选出来满足技师职鉴申报条件,却一直没有通过技师职鉴的人员有74人之多,不可能“一口气吃个大胖子”,该中心通过自愿报名、班组推荐、人员目前岗位、年龄等几个条件挨个的筛选、做思想工作,最后确定了46人的2011年职鉴人员名单。

名单一经确定,马上在该中心网站上予以公示,一方面是为了让参加的人员和其所在的班组早做准备,另一方面,也表明了运行中心领导的重视和决心。培训期间,中心领导多次到培训现场与员工交流学习情况,为员工鼓劲打气,帮助员工树立信心。

3.高质量的鉴定考核前培训是高技能人才队伍培养的有力支撑

保质保量的职鉴考核前培训,能让参培人员尽快进入角色,熟悉设备、总结经验、沉淀知识、理清思路,以最佳姿态参加职鉴考核。因此,培训部门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把培训计划、授课内训师、学员组织等相关的组织措施细化到点、到人。

2011年,变电运行中心根据省公司技师职业技能鉴定时间计划,结合中心班组的实际工作情况,将年初计划参加职业技能鉴定的46人分为6期,为保证培训质量和避免工学矛盾,每期6至10人,每期15天左右。培训期间,参培人员分别要参加运行中心组织的集中授课培训和省公司的高技能人才培训。整个培训过程,运行中心都安排刚获得省公司“2010年度优秀技能人才”的经验丰富的内训师担任指导教师,统一安排理论培训和上机实训地点,并对培训过程实行全封闭式管理,严格执行考勤制度。培训课程与授课方式等细节都是中心领导与授课内训师一起确定,统一执行的。特别是所有参培人员的培训期次(时间)都是由中心领导与班组提前商定,一经确定,不得随意请假、缺课、调期,如需请假必须经中心培训分管领导许可。

由企业统一组织的职鉴考核前培训,将员工职鉴的个人行为,提升为集体行为,既能够更好地把控和提高培训质量,还能够帮助员工解决“工学矛盾”的后顾之忧,让员工全身心投入学习。

4.做实日常技能培训的“基本功”是高技能人才队伍培养的坚强保障

技能培训没有投机取巧,只有靠踏踏实实的学习,一点一滴的积累。高技能人才所具备的处理解决高难度技术或工艺难题的能力,不是靠“临时抱佛脚”突击出来的,只有做实班组的日常技能培训,在平时的工作实践中多学勤练,才能在关键时刻厚积薄发。

自变电运行中心成立以来,如何体现专业化管理优势,将培训工作做细、做实、做精,一直是该中心领导最为关心的问题。中心领导多次提出:培训工作要“分层次、分类别、重过程、抓质量”,做到培训的“计划、实施、管理、考核、反馈”闭环管理。除了要求班组要将常规技能培训的重点放在现场,运行中心每年还重点组织开展了生产人员技能弱项培训、中心优秀技能人才竞赛及培训、求知大讲堂等培训。2010年,运行中心有6名生产人员获得“四川省电力公司优秀技能人才”称号,这些优秀技能人才又在中心担任重点培训的内训师及考评员,利用优秀师资带动和提高整个中心的技能人才队伍培养工作。

5.充分发挥人员自身的学习力是高技能人才队伍培养的重中之重

企业对培训工作的重视和组织,只是从外因方面起到了积极的引导和推动作用,只有员工自身学习能动性的发挥,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内因加上外因,才能够达到最佳的培训效果。

运行人员的日常工作相对而言比较枯燥、单调,倒班制的上班方式使人员集中起来培训也较为困难。培训要想吸引更多的人员参加,必须得从培训内容和培训形式上下功夫。变电运行中心从培训需求调查、培训计划制定、班组培训内训师选拔、培训效果评估等多方面着手,倾听员工的想法,激发员工参与培训的热情。同时,在培训考核方面,从运行中心成立以来,员工每个季度的培训成绩,都会作为该员工的“成长类”得分,按比例计入其季度绩效得分,与员工的绩效工资和岗位晋升挂钩,激励员工“立足岗位成才,不断学习进取”。

初级电工实训心得体会篇3

2010年,我县电教馆在县教体局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信息中心的具体指导下,按照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工作思路,全面科学规划我县教育信息化工作。本着服务教学、服务一线的宗旨,全体同志锐意进取、大胆创新、勤奋工作,各项工作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现予以回顾并总结如下:

现代多媒体教学是教学教法改革的发展方向,也是我县的一个薄弱环节。广大教师思想认识跟不上,基础差、底子薄,所以教育信息化工作和网络工作,开展起来尤其艰难。特别是今年“班班通”工程启动以来,运用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多媒体手段组织教学,显得尤其困难。为推进我县的教育信息化工作,我们想方设法,克服困难,大胆创新,积极推动我县教育信息化工作向前发展。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科学规划分步推进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

1、认真实施“班班通”二期工程。继2009年我县以县政府文件形式,率先在全省启动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班班通”工程后,(即:班班通网络、班班通装备、班班通资源),今年我县继续实施二期工程,以公开招标的形式购进多媒体一体机263台,全部装备到各学校。本期工程实施后,总装备班班通班级已达575个教学班,总投资近1400万元,目前,我县城区小学、全部26所初中及三所高中的一年级全部实现了班班通的目标,为我县教育信息化、教育现代化奠定了坚实基础。在全市乃至全省全国都具有示范作用、标杆意义。

2、大胆创新积极探索 率先建立县、校两级资源共享平台。为了充分发挥我县网络和装备班班通的优势,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共用,今年暑假,我县电教馆投资近3万元购置改造相关设备,组织技术骨干人员,利用暑期,依托***教育网,率先建立了县、校两级资源共享平台。一是全县36所教育城域网项目学校校校建立学校门户网站,二是县电教馆和34所中小学校校建立校本资源库,并通过市信息中心为全县开通36个映射端口,把县电教馆和全县34所中小学的校本资源库进行联网,建立了全县优质资源共享平台。目前,已基本建立了覆盖义务教育阶段所有文化课程的资源体系,初步实现了全县优质资源共享三是开通了“***县教师教程网”,电教馆组织人员,收集和编写了一批实用的电教及信息技术学习资料,专供教师免费学习和交流,方便教师自学,帮助教师提高信息技术水平。四是县电教馆收集整理一批常用软件充实到县电教馆资源库,供学校使用,五是开通全县网络播放系统,2010年3月份,自购软件和设备,为县教体局建立了覆盖全县教育城域网项目学校的网络播放系统,拓展了教育城域网功能,推动了全县教育信息化水平的提高。六是把农远资源、国家、省、市几个和要教育资源网站链接到县教育网上,实现了点击一网,即可浏览访问国家、省、市、县、校五级优秀资源,极大地方便了学校和教师的使用,提高了信息技术的应用水平。目前,改版后的***教育网,功能齐全,她不仅是宣传***县教育的窗口,政务信息化的平台,还是从国家到学校五级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平台、教师提高信息技术水平的宝库。成为推动我县教育信息化的主阵地。

二、真抓实干灵活多样以活动促应用强力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

积极开展多种教学教研活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整合和广泛应用,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远程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共用。为了推动信息技术手段在教学中的广泛应用,在农远工程、“班班通”工程和教育城域网工程实施的基础上,我们加大电教教学教研活动力度,年初,印发了《***县教育体育局关于开展现代教育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实施意见》(正教体字【2010】72号),决定把全县中小学划分为5个协作区,就小学光盘播放课、卫星资源课、初中多媒体课,开展观摩活动和优质课评选活动。同时,县电教馆拟定了电子教案试行标准,要求各初中教师必须把教师电子教案列入常规教学检查范围内,纳入教师量化考核指标体系中去,定期不定期进行评比检查。通过这些活动,提高了教师运用远程优质教育资源和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教学的能力,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今年我县报送的电教优秀论文、优秀课件全部获市级奖励。

三、深入基层 强化服务 为学校教育信息化设备顺利运行提供强有力的技术保障

由于我县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装备、班班通装备及教育城域网覆盖面广、装备量大、使用率高,且各学校技术力量都较为薄弱,在使用过程中,经常会遇到设备维修、不会应用等方面的技术问题。为切实解决学校遇到的问题,在局领导支持下,我县电教馆加强人员配备,组成了由副馆长任组长的设备维修小组,一是每学期定期配合厂家对设备进行一次全面普查维修,二是各学校出现设备故障,随时进行维修,三是建立管理员Q群,并要求上班期间一律开通,网上随时交流经验,解决问题,四是电教馆及时总结经验,提出设备维护意见,挂在***教育网上,供各学校查阅、参考。

四、求真务实典型引路开展多层次的教师培训

为推动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针对应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我们组织骨干教师进行研究,突破难关,然后组成8人电教讲师团,有针对性的开展不同层次的培训。今年我们先后组织五种不同形式的培训,集中培训电教管理员3次计4天时间,解决设备管理维护中的问题,培训教务主任、数学、物理、化学教师一次,解决仿真实验等相关软件的应用问题;培训10所班班通学校教师873人,有效的解决了教学工作中遇到的难题。同时积极组织电教管理员参加市里的集中培训。这些举措都收到良好效果,深受局领导和学校称赞。通过各种形式的培训,目前,我县已建立起一支有力的技术骨干队伍,基本做到小问题不出乡校,中等问题不出县,极大的方便了学校工作。

五、电教馆其它工作

1、积极配合局中心工作。今年,我们在人员、经费极端困难的情况下,抽调人力物力积极参加局里的中心工作,为局中心工作的开展尽到了我们的最大努力。

4、广泛宣传、精心组织,在驻马店市举办的“第二届中小学教师课件制作大奖赛”及“首届中小学生‘联通杯’网络作文大奖赛”分获第一、二名的好成绩。

 

 

 

***县电教馆2011年工作计划

 

2011年,我们将在教体局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部门的具体指导下,根据我县电教工作的发展情况,把2011年定为“教育信息化应用年”,认真组织开展教育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强力推进远程资源班班通堂堂用,提高课堂教学中多媒体手段的运用效率。重点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基础设施建设方面

1、认真组织实施“班班通”工程第三期的规划、安装。根据正政办【2009】43号文的规划,2011年,我县将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班班通”第三期工程。做为教体局的职能部门,我们将认真做好实施“班班通”工程三期的前期规划,施工中的调式、安装,后期的应用技术培训、规范管理等事宜。

2、认真组织实施全县初中、县城城区学校“技术安全防范系统”的规划、安装与信息集成。力争依托***县教育城域网,以最小的投入建立起全县共享的“技术安全防范系统”,为学校安全防范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平台,达到管理人员通过互联网能够实时查阅监控各学校的安全防范工作情况。

3、教育城域网方面:主要开展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是所有教育城域网学校必须建立起“门户网站”,并实现全县教育类门户网站连接,搭建校园信息沟通交流平台。二是依托城域网,帮助各学校建立起网上行政办公系统和教学管理系统,初步实现政务、教务网上办公,不断提升我县教育信息化水平。

4、继续加大县校两级资源库建设力度。一是进一步充实全县义务教育阶段的县校两级资源共享平台。力争各学校都建立起质量较高、覆盖学校文化课100%的卫星资源、互联网资源和校本资源三位一体校本资源平台。二是资源库建设向高中阶段延伸。随着高中多媒体教室的装备,力争使高中资源库建设有突破,初步建成高中阶段共享的优质资源库。

二、业务工作方面

1、加大管理力度,切实转变现有人员的思想观念、工作态度、工作方法,努力促使全体人员业务技术水平的提高,以适应新形势、新任务下的工作需要。主要做法是:加强政治学习,严格规章制度管理,增强服务意识,强化岗位培训。以促使全馆人员适应新形势新工作的需要。

2、开展优秀资源库、优秀电子教案、优秀学校门户网站新三优评选活动。为推动我县教育信息化广泛应用,提高使用率,我们计划:对学校分中小学两组开展优秀资源库、优秀门户网站评选活动,各评出前6名予以表彰和奖励;对教师开展优秀电子教案评选活动,初中,小学每学科评选出前30名优秀电子教案,予以表彰。力争通过此项活动,使我县的教育信息技术装备得到广泛应用,学校信息化水平得到明显提高、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得到极大提升。

3、加强信息环境下的教学教研活动。以开展“创三优”活动(即优质课、优秀论文、优秀电子教案)为载体,以现代教育技术装备(城域网和远教设备)为平台,大兴创新教育、现代技术运用的教研之风。一是适时开展教育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课观摩活动,重点是开展初中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四学科仿真实验观摩课活动。二是继续开展中小学教师课件制作大奖赛活动。三是以市信息化示范校创建活动为载体,在我县创建出三至五所教育信息化示范校。四是适时开展一次全县教育信息化经验交流会,总结推广各学校的先进经验和做法,充分利用实施班班通工程的契机,掀起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高潮。切实把科研兴校、创新教育落实到教学中去,落实到课堂中去。进而大幅度、全方位提升我县中小学教育信息化水平。

4、继续加大中小学教师教育信息技术培训力度,大幅度提升全体教师的教育信息技术水平。随着我县多媒体一体机装备工作的推进,2011年全县初中、局直小学和高中部分年级都将班班装备多媒体教室。我县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水平将得到大幅度提升。但我县中小学教师、特别是小学教师队伍整体信息技术水平相对较低,为适应新形势下我县教育教学工作的需要,县电教馆要切实承担起责任,加大对教师运用现代教育媒体的培训力度。为此,县电教馆计划:一是成立现代教育技术运用中心教研组,担负全县中小学教师的教研及技术指导工作,并深入各学校,对教师运用现代教学设备及与学科教学整合情况进行督导。二是组成“电教骨干教师讲师团,开展送教进校园”活动。利用节假日采取上公开课、示范课、观摩课的形式,对中小学教师,特别是19所并新装备班班通的学校教师进行技能培训,同时,加大校本培训力度,强力推进校本培训力争一年内,初中和城区小学100%的教师能熟练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熟练运用多媒体设备进行教学。

5、配合省市,做好各项业务工作。

 

 

                                        ***县电教馆

初级电工实训心得体会篇4

1组织全员设备培训,强化一线工人的实际操作技能

近两年,随着企业的发展壮大,风帆引进了许多世界一流的蓄电池生产装备。在设备调试过程中,很多外国设备厂商派来的专家无法解决的难题,都被风帆一线的普通员工迎刃而解,外国专家临走时纷纷竖起大拇指,由衷的称赞“Good”!这正是公司强化一线工人实操技能后的真实写照。风帆把设备培训作为切入点,以操作工全员参培为基础、以维修工持证上岗为保证、以设备现场会为推手、以tpm管理为支点,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全方位开展了实操技能培训工作。为了把工作做细、做实,公司制订了详细的实施细则,编写了《设备基础知识手册》,印发《设备培训工作简报》,聘请国内知名专家授课,并分批组织制造单元的设备经理外培,再由他们进行内训;创新形式,打破单位界限,以相同设备进行归类,组织现场会,实现了各单元的无缝链接。另外,公司还与保定市劳技校合作,利用双休日对全体一线维修工进行了为期半年的系统培训,要求所有人员必须在通过考核后持证上岗。在此基础上,又精选骨干人才参加pLC电气知识培训班,为企业量身培养高技能人才。经过努力,公司一线员工累计4850余人次参加了培训,所有关键设备的保养维修资料全部收集齐全,设备管理水平和员工的操作技能得到了明显提升。

2广泛开展二级培训,夯实一线工人专业理论知识

3月22日,星期六,风帆高新电源分公司会议室一派热火朝天的学习景象,“第一期新型班组长培训班”正式开班,学员们在公司内部质量专家的指导下正在进行模拟审核训练。高新电源分公司是风帆最具竞争力的单元,汇集了国内乃至全球蓄电池行业的领先设备,但将近70%的员工都是30岁以下、入职不满3年的青年员工。针对这种情况,公司人力资源部整合了总部的师资优势资源,以专业理论知识为主,精心设计了课程内容,培养一批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经验的基层班组长,再由他们悉心指导普通一线新入职员工,从而以点带面,全面、迅速、有效提升一线员工队伍的整体素质。这是公司二级培训的成功典范之一,也是“传、帮、带”培训的形式创新。

对于分(子)公司较多的集团单位来说,二级培训对于培养技术工人队伍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每年年初,公司人力资源部会结合公司重点工作及二级单位的专业培训需求,制订二级单位专业培训计划,并监控实施过程,评价实施效果。公司内部各个单元通过这种实用性极强的二级培训,有效夯实了基层员工的专业理论知识。

3鼓励提高学历教育,提升一线工人基础文化素质

刘京涛,33岁,是风帆新型电池制造部压带拉网工段的普通一线员工。2014年初,他带着刚刚考下来的本科毕业证和学位证来人力资源部备案并领取了奖学金。像这样的事例,在公司还有很多很多。风帆属于劳动密集型企业,一线工人占员工总数的61.9%,且文化素质整体偏低。针对这种情况,公司在积极为员工创造培训机会的同时,还大力倡导员工自学,鼓励一线员工参加各种形式的提高学历教育。为调动大家的学习热情,风帆修订了《员工教育培训管理办法》,增加了对提高学历教育实施奖励的条款,为员工发放奖学金。在这种氛围的影响下,一线工人克服底子差、时间紧、吸收慢的困难,几年来逾百人完成了学历提高教育,一线工人的基础文化素质得到有效提升。

4实施“3+2”模式,打造技术工人职业发展通道

让员工变被动为主动、自觉自发的进行学习,并真正的实现学以致用,是风帆追求的最终目标。为达成这个目标,公司进行了与之相适应的平台建设,开发出工人“3+2”职业五级生涯通道,即初级工、中级工、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从高级工开始,公司每月都会给予员工职业津贴,作为对员工价值的认可。

初级电工实训心得体会篇5

第一部分:上半年党政工作总结分析

一、安全目标完成情况

上半年,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弘扬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思想,广大员工建树“从零开始,向零奋斗”的理念,杜绝了设备事故、人身事故和重大隐患,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实现了动态达标。

二、安全管理方面

(一)修订完善了安全责任体系。将各级人员职责明确细化,建立完善、系统的安全责任体系。正确处理安全与生产、安全与效益、安全与发展的关系,全面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和逐级安全生产责任。

(二)部署了年度安全工作。2019年年初,根据铝电公司安全一号文件要求,结合实际,出台了检修分公司安全一号文件,明确和落实了各级安全责任,严肃各级安全问责,并全员进行了培训并考试,在一号文件基础上,在册68人签订了安全承诺书,并按要求完成各阶段性工作。

(三)规范作业行为。一是在工程组织过程中,全力实施“人—物—环”管控,大力推行“安全五问”提醒预防制度,认真组织和落实好安全交待,确保现场“六预”措施落实到位,上半年各类检修维护工程共计12大项,审批执行专项安全技术措施10份,都能严格认真的执行。二是严格执行“二十五条”禁令,落实好“十大危险作业”制度,坚持现场检查,以日常的走动管理和跟班上岗为平台,现场监督和纠正作业陋习、以及习惯性违章,使检修作业更具可控性。

(四)推进全面质量标准化建设。根据质量标准化工作实施方案和质量标准化工作的推进计划,明确了质量标准化工作的责任分工、工作目标、检查验收与考核办法等并严格执行,全员参与,努力实现检修分公司上半年质量标准化动态达标,全年质量标准化工作共查处“四定”问题58条,都按照要求落实责任并限期整改。根据一目录三手册及废改立要求,结合实际,年初组织相关人员编制完善了安全管理各方面的规章制度,都以文件形式下发,通过上级部门月度等形式质量标准化检查,不断的修订完善。

(五)安全宣教更具针对性。全年围绕“25条安全禁令”开展工作,一是教育和警示员工认识到自身工作的危险性,进而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二是加强现场舆论的正确引导,以现场帮教、停工整顿、氛围营造等形式,引导职工逐步树立本质安全、讲求效率的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三是严格按照“12.60”工作方法要求,每周、月对员工进行认真摸排分析,及时掌握动态信息。四是继续发挥女工及家属安全帮教、群监网、青监岗等群众性安全联保互动体系作用,广泛开展安全工作群众性参与活动。

(六)打造本质型安全队伍。一是提升全员综合素质,明确各级安全管理人员必须履行《安全生产法》七项职责,满足业务基本素质要求。二是明确了安全监管责任。建立了安全生产安全监管机制,逐步做到安全检查、风险管控、标准化建设、宣传教育培训、考核一体化,完善了《山西省安全生产条例》规定的13项必备制度为核心的安全生产制度体系,不断优化安全生产制度结构,为检修分公司全年安全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三、工程组织方面

(一)严格工程管控。规范管理程序,本着自己能干绝不外委的原则,坚持“应修必修,修必修好”的理念,精心组织每项工程,做好每项工程的前期准备、过程监管和三级验收工作,合理安排生产衔接,根据各兄弟主体单位生产、季节、工程内容等情况进行合理时间衔接,优先保证影响生产的重点工程。

(二)工程承揽多元化。检修分公司上半年以来,结合检修分公司实际情况,在无固有计划工程的条件下,不仅立足于检修本行业,更是多的承包片区专业运行维护、重点针对龙川发电和煤层气发电,积极承揽,总结经验,不断完善并提高自身业务承揽能力。

(三)工程完成情况。检修分公司按照上级公司要求,积极承揽、组织并完成铝电范围设备(系统)检修、拆装及改造、系统维护等工程12项,预计完成约100万元,

其中:

1、煤层气发电分公司各电站检修及南庄站热网系统运行维护等工程共计10项,工程量约25万元;

2、龙川发电输煤维护工程1项,工程量60万元;

3、自备电厂4项,预计16万元;

以上各项工程通过合理安排排布和加班加点,都按期或提前较好的得以完成,除此检修分公司还配合兄弟单位完成了多项设备的突发抢修工作,只要兄弟单位需要,检修分公司都积极组织和配合各单位进行设备故障抢修。

产值比计划减少原因分析:

1、1季度主要各电力单位供暖期间,多数设备未进入停运检修,工程量不饱满。

2、检修员工普遍业务技能偏低,劳动效率不高。

3、管理方面也存在和各兄弟单位及上级工程主管部门沟通协调不紧密,造成一些能干的工程外流。

4、检修公司市场化运营模式下,和铝电系统外部工程队伍相比较,无竞争优势,工程接收量较少。

四、上半年经营分析

(一)收入方面:上半年预计完成100万。

(二)投入费用:143.3万元

(三)1-6月工资预计发放情况分析

2019年预计1-6月工资预计发放105.37万元,平均在岗60人,人均1.76万元;1-6月预计完成工程量120.71万元,人均效率为:2.01万元。

2018年1-6月平均在岗24.5人,人均2.64万元,同比降低0.88万元。

与去年同期相比工资降低的原因主要是承揽业务费用结算周期等原因,所完成工程结算费用未入账,经营指标一直为0,执行总公司考核所致。

五、综合管理方面

(一)标准化、规范化管理体系向精细化管理迈进。年初按照一目录三手册工作安排要求,补充完善各类标准安全管理41项;工程技术管理14项;人力资源管理16项(完成10项);党务管理18项,行政管理7项;纪检监察管理5项;综合治理管理17项;工团妇管理13项;信息管理6项;经营管理10项;物流成本管理12项;培训管理12项;合计确定检修公司现有标准177项。在此基础上,并制定出台了检修分公司考核管理办法,逐月进行分类检查考核,上半年我公司对下设职能部室、各个工程项目部“三违”等考核20项,考核金额2000元,同时开展了“三违”帮教谈话活动,谈话人次18人。

(二)加强队伍建设,不断提升员工队伍整体素质。我们本着培训专业化、复合型人才的培训理念,鼓励员工取双证、多证,如一人取得特种作业证,又取得了电工证或压力容器证等,我公司将给予一定的奖励,通过日常培训、集中培训、师带徒及自学相结合的方式来提升每名职工的检修专业技能,到目前基本能够承揽一些技术含量较低或重体力的检修工程任务,但技术较高的检修工程,还需聘请技术专家指导完成。

(三)职工教育培训,2019年上半年三项岗位人员、特种作业人员培训9人次,具体为:地面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初训1人、复训1人,焊接与热切割作业初训5人、起重机司机初训1人、起重机械指挥初训1人。业务素质提升培训4人次,具体为:参加煤炭建设工程造价专业知识培训1人、参加eRp项目培训1人、参加思想政治工作初级培训2人。

公司各部门举办各类培训班5期,共培训99人次,具体为:安全一号文件培训53人次、工作票三类人员培训19人次、热机项目部人员转岗培训9人次、综治管理及消防安全培训9人次、党员培训9人次。举办了3月—5月员工大考试年的活动,共3期安全抽考活动,抽考17人次。

六、党建工作管理方面:

(一)党建管理。2019年我公司直属党支部以党的报告、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紧紧围绕铝电公司党委年初工作安排,重点完成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是今年上半年开展党员主题日活动6次,具体在党员中开展了改革开放、奋发有为大讨论活动,深入开展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员撰写心得体会9篇;二是组织召开分公司班子民主生活会1次,党员组织生活会1次,党政联席会议3次,支委会3次,党员大会2次,议稳会议召开3次并将会议内容上报铝电党政部。会前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及会议记录,及时归档。三是严格执行干部选任制度,推荐上报2019年检修分公司副科级后备人选2名;四是开展党员星级管理工作年度测评鉴定,鉴定结果为五星级1人,四星级2人,三星级5人。六是在铝电公司中心组学习“1+2”学习模式为基础,按照集团公司党委中心组“五个一”学习机制,制定下发了年度中心组学习计划,上半年组织中心组成员重点围绕《三十讲》、改革创新、奋发有为大讨论内容、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阳煤集团、兆丰铝电三会精神及安全1号文件等内容的学习,上半年集中学习6次,班子成员撰写心得体会3篇,并上报铝电公司党委政治工作部。在此基础上,领导班子成员现场走动36次,发现解决各类问题18条,均进行了整改。 

(二)纪检工作。组织班子成员及五类主管认真学习了2019年铝电公司、集团公司下发的关于“三节”、五一、端午节、期间廉洁自律及纪检方面的文件标准,组织业务主管以上13人签订了“五个规范 八项严禁”承诺书,组织“五类主管”人员9人分别签订了铝电及检修“五类关键主管人员廉洁从业承诺书”。组织裴西平典型案例的再学习与反思,坚持节前廉洁谈话,上半年班子之间谈话1次,3人;五类主管廉政谈话9人次,同时进一步规范了五类关键岗位主管人员信息档案,进行了半年鉴定,鉴定结果为:称职8人,基本称职2人。每月针对“五类主管”人员开展集中学习,以加强“五类主管”人员素质提升,反腐倡廉教育,共开展6次,60人次参加。在此基础上,开展了成本、安全、生产及工器具管理的效能监察工作,上半年组织集中检查2次,跟班检查6次,发现解决各类问题4条。

(三)工会工作。一是以群众安全工作站为平台,检查每月开展一次群监员集体上岗查隐患活动,上半年集体上岗3次,发现隐患6条,5条进行了整改,1条未整改已上报铝电公司(河坝倒塌工程)。二是强化企务公开民主管理,每月公开职工敏感、热点问题,上半年公开资料9项。三是强化职工技术技能提升,坚持岗位培训制度,提倡复合型人才培养,修订下发了取证激励政策及高技能人才政策。四是大力开展职工文化建设及文体活动、有效发挥女职工协管安全作用,“三节”期间组织开展了职工喜闻乐见的系列文体活动,组织2名女工协管安全员参加铝电公司的对标一流培训,从5月起组织开展现场送清凉活动18次。

(四)团建工作:组织完成了标准制度的建立,现有团员2人,35岁以下青年24人,上半年组织集体上岗查隐患活动3次,发现各类隐患4条,均进行了整改。

(五)阳煤“1+9”企业文化:按照实施进度方案,上半年制作宣传排版2块、黑板报4块、标语条幅2条,组织员工集中学习2次,编制和下发安全典型案例及员工行为规范资料。在此基础上,全面推行7S管理。

(六)组织宣传。“三节”期间组织悬挂标语两条,出黑板报2块,

(七)其他工作。加强厂区管理,坚持日常综治、消防、消防管理工作,与安全生产同安排、同部署、同检查、同整改、严考核,上半年开展综治消防知识集体培训及考试1次,消防演练1次,检查节前检查,杜绝了各类治安案件及火灾隐患的发生,在人员队伍素质的培养方面,加大法制法规、防火知识的贯彻,实现了全年工作目标。

第二部分:下半年工作打算

认真落实集团公司、铝电公司“三会”决策部署,坚持“设备健康是基础,标准操作是保证,小题大做抓管理,强硬手段治三违”理念,全面强化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防御工作机制,重点防范人身伤害事故,实施安全生产和职业健康一体化监督管理;依法依规组织生产,为检修公司安全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一、安全保障措施

全面贯彻落实上级公司各项安全工作安排,在传承中提升;发现检修行业中能力建设、系统整治、隐患排查、要害控制等方面差距,拾遗补阙,夯实固本;高度重视并切实发挥、队伍、人才、技术、体制等软实力的作用,具体就是以安全质量标准化为载体,实现安全目标。

(一)系统环境,净化现场,坚守规章制度。强化责任制度,建立规范化、常态化的“责任落实、评价考核”安全管理秩序,明确在安全生产中的职责标准,全员层层签订安全责任书,要持续开展系统安全管理法,根据规章制度开展工作,并严格执行检修分公司考核制度。

(二)物的状态,舍得投资,确保工器具齐全完好。不能以原来思维记忆中的固有作业流程为标准,要按照动作经济原则,尽可能减少作业者的疲劳、能发挥作业者最高效率配备有效的工具、机械设备和合理的工作地布置。比如,作业者应尽可能利用动力来完成作业,如果必须用体力时,则应将其减少到最低限度。加大检修装备和安全装置资金投入,严格规范装备、装置的日常管理及维修保养,严防因此带来的事故发生。

(三)人的行为,协调配合,落实作业者安全自保四要素。下一步在员工的培训中要下功夫,让每日一题每周一练等工作常态化,坚持以人为本,牢固树立“安全生产、生命至上”的管理理念。围绕安全组织生产,始终坚持安全高于、重于、先于一切,确保安全高效组织工程。

(四)加大质量标准化的贯彻实施力度。努力打造过硬的管理考核体系。认真落实两个质量标准化标准的管理要求,通过执行、检查、考核、整改的闭环管理手段,加强员工的行为管控,努力打造出一支精于业务,肯于吃苦的专业检修队伍。

二、工程业务方面

坚持自己能干绝不外委的原则,全年预计完成工作量约220万元。

(一)龙川电厂及自备电厂的业务量适当扩大,在现有输煤维护的基础上计划承揽其他机电类设备的维护检修,逐步拓展化水等其他辅机维护检修业务。

(二)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在现有能力基础上积极承揽热电产业及其他兄弟单位内部检修能力外的检修业务。

(三)组织管理上,积极与上级公司及兄弟单位联系,在各兄弟单位年度大本计划内承揽力所能及的检修工程,减少工程量的外流。

三、经营目标方面

为确保完成全面工程任务,公司将在下半年从采取以下措施:

(一)加强成本管控;对工程施工组织、施工准备、现场管理、完工后物资材料回收等环节加强管理,加强工器具材料等的出入库管理,实施工程定额管理,杜绝各种浪费。

(二)加大工程拓展;在2019年上半年现有项目上不断巩固基础,在项目所在兄弟单位继续扩大承揽业务。同时在铝电旗下热电联产单位承揽一些设备安装修理工程。

(三)提高员工技能素质;加强员工业务培训,不断提升专业技能素质,为进一步拓展工程承揽固本培元,有效提高人均效率服务。

(四)严控非生产性费用支出,严格按照集团公司新出台的十一项非生产性费用审批流程进行管控,杜绝各类费用的浪费及违规现象的发生。

(五)建立完善工程成本预算分析制,深入检修一线,及时掌握工程成本的投入,合理分析每一项承揽检修工程,做到收支平衡。

四、综合管理方面

(一)标准化、规范化管理体系逐步形成闭合管理模式。在原有标准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补充修订各类标准、制度,加大日常标准化、规范化考核力度,利用管理平台,规范员工行为养成、正规操作,杜绝“三违”,利用走动管理、跟班制度规范现场文明施工,消除安全隐患,形成闭合管理模式。

(二)加大人才队伍建设,努力提升人才队伍素质。我公司将复合型人才培训作为重中之重,鼓励员工多取证,多掌握一门专业技术,打破单一性技术人才,培养多专多能技术性人才,并通过专业知识培训、师带徒等方式来提升每名职工的检修专业技能,达到提升我公司承揽检修业务的能力。

(三)加大职工培训力度,努力提升职工专业知识及实操技术水平。完成三项岗位人员安全合格证的再培训工作、继续做好员工大考试年的工作、按照年度职工教育培训工作安排做好下半年的素质提升培训工作和配合各部门开展好各类培训。

五、党政工团

(一)组织工作:坚持支部“三会一课”规范运行和作用发挥,努力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活动,持续贯彻好“五个一”制度的执行,把“改革开放、奋发有为”活动贯穿与党员“提素质、比贡献、做表率”的全年管理中,在此基础上把主题党日活动作为自身特色工作加以创新开展,搞出自己的亮点工作。

(二)宣传工作:搞好日常检修一线的宣传报道工作,通过选树典型,宣传典型来带动广大职工向先进劳模学习的新高潮,通过灌输企业“1+9”文化来提升员工对企业的信任与依赖,建树员工行为养成,提升员工业务素质来打造专业化检修队伍。

(三)纪检工作:加大反腐宣传力度,严格按照中央八项规定办事,通过对五类关键岗位主管人员的教育、引导、管理、监督,加大“三重一大”管理落实,杜绝各类违规违纪现象的滋生。

(四)工会工作:积极组织员工参与网上技术比武活动,不断提升自我业务知识,通过技术大练兵活动,培养复合型人才,为企业的不断壮大储备高端技术人才。充分发挥群众安全工作站和女工安全协管员作用,积极开展群监岗活动,严把检修现场安全关,杜绝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

(五)阳煤1+9企业文化:在宣传贯彻的基础上,坚持员工行为养成理念的培养与检查,深入现场开展现场走动管理,严把“三不落地”,文明施工,将企业文化建素作为我公司塑形象、提升整体意识的座右铭贯彻与全年。

(六)其他工作:加强厂区管理,杜绝各类治安案件及火灾隐患的发生,在人员队伍素质的培养方面,加大法制法规、防火知识的贯彻,杜绝治安、火灾、信访案件发生。

检修分公司

初级电工实训心得体会篇6

【关键词】课程;能力体系;研制;实训;设备;教学资源

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服务的主要产业是机床装备制造业,要求从业人员工艺能力强、实践技能高、协作精神好、岗位适应快。为了尽快适应这种人才要求,我院依托国家示范专业建设项目,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方面进行了大胆尝试,形成“实境教学、学训三合”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针对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需求,设计出该专业核心课程“电气控制系统安装与调试”课程技术应用能力训练体系;针对装备制造类企业对维修电工岗位职业能力的要求,研制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机床电控实训设备;解决了真实载体的项目化理实一体化课程教学问题;针对理实一体课程改革对教学需求,基于新研制的实训设备,开发了配套教学资源。

一、根据岗位技能需求,设计了课程技术应用能力训练体系

针对装备制造类企业对维修电工岗位职业能力的要求,在专业核心课程“电气控制系统装接与调试”中按照各级维修电工岗位技能要求,引入职业资格证书和行业技术标准,重新开发了课程教学内容,设计出该专业核心课程技术应用能力训练体系,实现了课程内容与企业技术发展一致、课程标准与职业资格标准相融通。

图1“电气控制系统安装与调试”

课程技术应用能力体系

二、课程与职业岗位对接,自主研发系列实训设备

对照“电气控制系统安装与调试”课程技能技术应用能力体系,梳理了现有实训资源,校内现有设备只能进行单元控制电路的训练,完成初级维修电工技能训练,校内缺乏大型机床电路控制设备,不能完成中级工与高级工岗位能力训练。针对这一问题,电气工程学院计划购置相应设备筹建“电控技术实训室”。通过市场调研,教学设备生产企业开发生产的电控设备存在技术单一、不便拆卸改造,无故障设置部分,缺乏可操作性,价格较高等问题,不能完全满足课程技能训练的要求。电气工程学院决定转化企业技术,自主研发电气控制设备。针对维修电工从初级、中级到高级的岗位能力要求,参照企业真实X62w万能铣床电控柜,结合课程教学、企业培训、技能鉴定、研发性实验及生产等需求,自行研制15台X62w万能铣床电气控制线路安装与调试柜、10台X62w万能铣床电气控制线路调试与维修训练柜、7台t68镗床pLC技术应用改造安装、调试检修训练柜等性价比较高的三类设备。

三、根据课程训练体系,建成了系列配套优质教学资源

自研设备开发出中级维修电工、高级维修电工技能训练项目20类。基于设备技能训练项目,开发了3本教材、课程标准、实训计划、电子教案、课件、考核标准、试题库、1.2G的网络课程等系列配套教学资源,形成了一套系统的优质资源。“电气控制系统安装与调试”课程技术应用能力训练体系与配套教学资源,2009年在我院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0901班试点应用,通过由单元到综合推进课程教学组织,完成了课程技术应用能力体系实践教学过程。2010年完成一轮试点后在该专业其它班级推广,通过强化训练,学生从设计、布线、到系统调试,在动手的过程中体验工程实践,学生学到了技能,掌握了技巧、达到了职业岗位所具备要求,取得了相应证书,对学生从社会人转变为技能型应用人才起到了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段少丽,姜忠宝,刘滨.对高职院校数控教学设备改造之探讨[J].职业教育研究,2011年第6期:135-136.

[2]张锦明.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改革的思考[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第8期:81-84.

[3]毛佑南,吴萍.自动控制模块化实训装置的研制与应用[J].技术应用,2008年第10期:123-124.

[4]米伟哲.pLC在实践教学设备中的应用[J].自动化技术与应用,2007年第8期.

[5]刘海宽,张兴奎,宋聚明.自动化系统工程师素质实训方案的研究[J].科技信息,2007年第28期.

[6]郭家星,屈有安.自动控制模块化实训装置的研制与应用[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年第15期:57-59.

初级电工实训心得体会篇7

本刊特邀江西省电化教育馆为我们介绍了该省近年来在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方面所取得的成绩,并以南昌市、永修县、新余市渝水区为例,从不同角度展示了江西省教育信息化建设的亮点,以期为区域教育信息化提供一定的发展思路。

自2000年10月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召开以来,我省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特别是通过实施国家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我省农村中小学教育信息化条件得到了明显改善。根据我省中小学电化教育事业发展实际情况,我省确立了积极建设省级基础教育资源中心,通过精心打造省级网络平台,有效带动市、县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的基础教育信息化进程,稳步实现全省电教工作重心的转移,推动电教事业大发展的工作思路,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我省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基本情况

目前,江西省各级各类中、小学校共计15512所,累计在校生6806135人,其中:小学12890所,在校生4239268人;初中2082所,在校生1744883人;高中540所,在校生821984人。全省中小学专任教师共计360283人,其中:小学专任教师198005人,初中专任教师113254人,高中专任教师49024人。

我省中小学计算机生机比为26∶1,其中:小学为45∶1,初中为19∶1,高中为10∶1。我省中、小学校已建校园网2063个,其中:小学1098个,初中632个,高中333个。

2005年我省开始实施全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至2007年底,中央和我省累计总投入3.87亿元,全省农村中小学共装备农远工程项目三种模式15627个,其中:装备农村初中的计算机教室(即模式三)1642个,乡镇中心小学的卫星地面接收站(即模式二)7579个,村小和教学点的光盘播放点(即模式一)6406个,覆盖了全省近90%的农村中小学,极大地改善了我省广大农村学校教育信息化条件。

二、顺势而为,积极推动省级基础教育资源中心建设

近年来通过实施国家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农村中小学的教育教学由于有了国家资源中心所提供的资源支持,在资源共享方面已从源头上得到了较好解决。根据我省实际情况,我们认为,在调动广大学校、教师参与资源的共建方面还有大量的工作可以做和急需做,这项可以做和急需做的工作必将带来我省电教工作重心的转移,成为新形势下开创我省电教工作新局面的一个最有力的平台。这个平台就是“江西省基础教育资源中心”。

为此,在江西省教育厅领导的重视和支持下,2006年3月,江西省编办正式批复江西省电化教育馆增挂“江西省基础教育资源中心”牌子,主要职责是组织基础教育资源征集、引进、开发和整合工作,为全省中小学提供网络资源服务。

江西省基础教育资源中心的建设思路和发展方向是:

一是在资源建设方面,通过采取一定的行政手段并辅以积分激励,发动广大学校、教师积极参与资源共建活动,使省基础教育资源中心真正成为全省以向中小学校提供优质教育教学资源为核心业务的资源中心,更好地实现资源免费共享。

二是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方面,依托省基础教育资源中心网络平台积极开展教师远程培训,构建一种交流与学习一体化的教师培训新模式,使省基础教育资源中心真正成为全省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的中心。

三是积极构建全省基础教育的管理数据中心,努力拓展省基础教育资源中心网络平台的服务功能,整体提升全省电教系统的信息化服务能力。

2006年以来,江西省电化教育馆先后投入近千万元用于省基础教育资源中心的设备购置和资源建设,新建了省基础教育资源中心主机房,购置了20余台专业服务器,配置了100t容量的网络存储设备和100t容量的磁带备份库,增加了一条与中国电信的100兆光纤的互联网链路,先后组织开发了可以容纳3000人左右同时在线的远程互动视频教学系统和网上直播系统,开发了教师培训远程报名系统,开发了可以支持1000人左右同时在线考试的考试系统,目前正在加紧建设省基础教育资源中心在全省11个设区市的镜像站点。

省基础教育资源中心及其在全省11个设区市的镜像站点和农远工程项目学校的建成,为有效构筑从省到市、县和乡镇学校的稳定通畅的网络远程平台、从而有条不紊地部署开展各项教育信息化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成为我省基础教育信息化工作的一条鲜明的主线。

三、上下齐心,点面结合,共同建设全省中小学优质教育教学资源中心

江西省基础教育资源中心的资源建设主要通过三种途径进行:一是组织开发精品课程;二是教师个人上传资源;三是购买引进部分素材等。

1.组织开发精品课程

江西省基础教育资源中心建成之初,在省教育厅的重视和关心下,先后投入近200万元相继组织开发了《小学语文》、《小学英语》、《小学品德与生活》、《小学音乐》、《初中音乐》等成系列的网络精品课程,全部上传江西省基础教育资源网,供全省中小学教师免费共享使用。

为积极服务于江西省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的需要,江西省电化教育馆作为我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资源建设的成员单位,于2008年、2009年共投入近200万元组织开发了高中新课程实验的资源,主要包括:《高中新课程培训》、《高中新课程名特优教师同步说课及示范》、《高中新课程网络课堂》同步辅导教学光盘、《江西省普通高中新课程教学示范课》等。

其中,《高中新课程网络课堂》同步辅导教学光盘由全省七所省重点中学的一线知名教师担纲主讲。2009年6月底完成了高一上册九门学科的摄制工作,总共308节课,于今年新学期开学初在全省高中推广使用,得到了学校的充分肯定。目前,《高中新课程网络课堂》同步辅导教学光盘高一下册九门学科的摄制工作正在加紧进行。

2.积极鼓励教师上传个人资源

通过建立教师上传个人资源的积分激励机制,以及在开展县区电教工作考核评比和省级现代教育技术示范学校重新评估定分等工作中,将教师上传个人资源列入对县区和学校的考核项目,采取行政督促和积分激励相结合的方式,多管齐下,充分调动了教师上传资源的积极性、持续性,从而为江西省基础教育资源中心资源的有效增长提供了一个有力保障。

为保证网络资源的质量,江西省电化教育馆还通过个人自荐、单位推荐和网上投票评选相结合的方式,在全省11个设区市的大部分县区均设有江西省基础教育资源网学科版主和论坛版主,负责对教师上传个人资源的审核和网站论坛的维护,较好保证了教师上传资源的质量。

3.购买引进资源

通过发挥江西省中小学电化教育教材审查委员会各学科专家库的作用,组织对各类电教教材的审查引进、择优购买,上传省基础教育资源网供教师免费使用,重点是引进素材资源等。

截至2009年10月30日,江西省基础教育资源中心拥有各类教育教学资源总量达971500余条,全省实名注册的教师308500余人,注册学校近8500所,网站总访问量接近4500000次,教师日均上传资源600余条。

在“百度”搜索引擎中,以关键字“基础教育资源”进行检索排名,江西省基础教育资源网站在同类网站中的排名列全国第二位。一些教师还在论坛上热情留言,称江西省基础教育资源网是真正的“教师之家”。

四、以实施“农远工程”项目学校教师全员远程培训为突破点,积极打造全省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中心

江西省目前已建设“农远工程”三种不同模式的农村中、小学校共计15600余所,约占全省农村中、小学校总数的90%,全省农村中小学的现代教育技术设施得到了较大改善。如何进一步发挥“农远工程”的教育教学作用,使农村学校所有教师都能通过培训,整合利用“农远工程”的教育教学资源,帮助提高教育教学水平,较好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这是关系“农远工程”能否持续发挥效益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为更好地服务于农村学校教师学习信息技术、使用远程教育资源、提高教学水平的需要,江西省电化教育馆依托江西省基础教育资源中心网站平台,通过以乡镇为单位“集中+网络”培训的方式,积极组织开展了对各地学校教师的远程培训和指导。

所有的培训和考核都放在网上进行,通过江西省基础教育资源中心网站上的教师培训栏目,把由江西省电化教育馆制作的网络教学课程录像和相关教材放到栏目中供各地教师下载,教师可以通过网上的教学资料进行自学和集中学习。每个设区市、项目县至少设立一个考试中心,并选拔一批辅导教师分片负责培训点的辅导。学员考试通过计算机操作进行,由市、县电教部门具体组织。

这种以乡镇为单位“集中+网络”培训的方式,既有效解决了教师工学矛盾,又为学校节约了一笔培训经费,而且学校参与面之广、教师培训量之大都是前所未有的。目前,全省已报名参加远程培训的中小学教师79896人。

五、不断拓展信息化服务功能,努力建设全省基础教育的管理数据中心

经过近几年的不断努力,江西省基础教育资源中心作为我省基础教育的资源中心和教师远程教育的培训中心的作用和地位,正在得到我省越来越多的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和广大学校、教师的认同和肯定。同时,江西省基础教育资源中心业已建立的全省中小学校基础数据库和较为完善的网络平台,以及在“农远工程”的实施工作中锻炼、成长起来的一大批基层电教技术骨干,使我省电教部门不断开辟信息化服务新领域、积极寻求事业发展新突破成为可能和必须。在江西省教育厅领导的重视和厅有关处室的大力支持下,目前我们正在积极开展以下工作:

1.全力做好全省中小学学生电子学籍管理的技术准备工作

配合江西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起草了全省中小学学生电子学籍管理的各项技术文件,先后赴湖北、吉林、辽宁等省考察、学习他们的学生电子学籍管理的实施及应用情况,起草了《江西省中小学学生电子学籍管理系统需求分析报告》等技术方案,制订完成了江西省高中阶段学生电子学籍管理系统招标技术方案。

2.积极配合做好全省大中专院校校内上网场所安全管理工作

根据江西省教育厅的要求,江西省电化教育馆负责全省大中专院校校内上网场所视频监控技术设施和安全保护监控软件的安装、调试、维护工作。为保证这项任务的顺利完成,江西省电化教育馆组织制定了《校内上网场所安全保护技术系统安装管理办法》,积极开展了相关工作。

初级电工实训心得体会篇8

关键词:技能骨干;培训;山区供电

中图分类号:G7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4)26-0089-02

韶关供电局电力管辖范围含三区八县,在广东电网是县级供电局最多的地市局。近年来公司大力推行一体化管理,通过两年的时间,全面实施了县级供电局的“一体化”管理,迅速把县级供电局的电网规划与建设、安全生产、经营管理、供电服务等综合水平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但目前韶关各县级供电局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各县局管理理念和方式存在较大的差异,员工知识滞后的现象比较突出,管理水平不高,管理执行不到位,管理效果不佳。二是人员结构不合理、整体素质偏低。在年龄结构上,县局35岁以下员工占33.6%,35~45岁员工占42%,45~55岁员工占20.6%,55岁以上员工占3.8%。在学历结构上,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员工占2.5%,大、中专及职校类学历占35.8%,高中及以下学历占61.7%。在专业技术职称结构上,8个县级供电局拥有专业技术职称总人数仅占8个县级供电局总人数的17.8%,其中高级工人数占职称总人数的0.2%,中级工占13.3%,初级工占86.5%。三是技术骨干缺乏、生产管理流程不规范。电力行业属于典型的技术密集型企业,但在基层供电局,技术硬、素质高的生产技能骨干队伍缺乏,技术管理也存在不规范的现象。[1,2]

要实现韶关电网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达到广东电网公司一体化要求,需要一支高素质的基层生产技能骨干队伍。加强技能人才队伍梯队建设,培养一批技术硬、素质高的生产技能骨干队伍,在生产过程中发挥技术带头人的作用刻不容缓。

一、课题的提出

针对县级供电局的这些问题,必须大力加强基层教育培训工作,重点提升技术骨干的综合素质与业务能力,发挥技术骨干的“传、帮、带”作用,带动县级供电局整体管理水平的提高,加快县级供电局的一体化管理进程。基于此,研究一套系统的、针对性强的生产技能骨干培养模式很有必要。这种培养模式不仅要能满足县级供电局战略发展对人才的发展需要,同时还要能满足各岗位技术技能提升的需要,促进个人发展。决定开展针对生产技能骨干培养的“火种计划”课题研究,并将本课题的研究目标确定为通过调研分析、方案制定、试点培训、评估总结,形成《生产技能骨干培训实施方案》,通过系统化、差异化的培训提高一线核心岗位技术技能骨干的理论水平、技能水平、管理能力,巩固电气设备故障分析、处理能力,提升创新能力。最后组织推广实施,以指导县级供电局生产岗位技术技能骨干培训工作的开展,充分发挥生产技能骨干的带头作用。

二、“火种计划”具体内容

1.“火种计划”课题的内涵

火种计划”课题的内涵可简单概括为“一个依托,两个结合,三个转化,四个模块”。“一个依托”即依托市供电局丰富的教育培训资源、人才培养方面的经验及班站管理资源。“两个结合”即培训需求与培训方案,培训师资的紧密结合,理论学习与技能实习、实践的紧密结合。“三个转化”即把经验转化为教材,把现场转化为课堂,把骨干转化为老师。“四个模块”即理论学习、技能学习、跟班实习、实践反馈四个模块,全面覆盖理论、实操技能与现场管理。

2.“火种计划”的具体做法

为确保培养方案的可行性,将“火种计划”分为试点、初步推广和全面推广三个阶段,即在实施过程中按照“调研诊断―方案设计―培训实施―跟踪辅导―阶段评估”五个步骤实施。

(1)试点阶段。韶关供电局的生产技能骨干培训以变电运行、送电线路工种为试点,逐步推广到各专业(工种)。8县级供电局分别推荐变电运行工种与送电线路工种思想素质好、技术过硬、有一定能力的技术技能骨干共16人(每个工种每县级供电局1人)参加试点培训班。按照集中培训(共3周)、跟班实习(共1个月)、实践反馈(共5个月)等阶段进行历时7个月的培训。采取一对一师带徒形式,传授教练技术,使生产技能人员达到更高等次的技能水平(如中级工提升至高级工,高级工提升至技师水平等)。

(2)初步推广阶段。除继续开展变电运行工种外,还相继开展了配电线路、抄核收工种等其他工种的生产骨干培训班。8县级供电局分别推荐变电运行工种、配电线路、抄核收工种的技术技能骨干共48人(每个工种每县级供电局2人)参加试点培训班。培训班在原有的基础上更加强化“一对一”的指导环节。在实践反馈推广应用阶段要求采取市局指导人定时上门“一对一”进行辅导。如:县局变电站与市局就近的变电站结成对子,市局培训指导人每周一次上门现场指导。现场指导首先要保证最迫切需要改进的方面得到及时指导,再逐步铺开延伸到其他细节。点面结合,确保现场指导不走过场。同时培训内容也有所改进,更加注重日常工作流程及实用性,体现了“培训与使用并重,培训是为了使用”的原则。

(3)全面推广阶段。在初步推广的基础上,继续开展通信、信息、继保、检修等生产骨干的培训,并计划用2~3年的时间全面展开其他工种的生产管理骨干培训。

(4)五个步骤的工作。一是对县级供电局一线员工的培训需求以及迫切需要解决的培训短板进行摸底,掌握县级供电局一线核心岗位技术骨干的培训现状与培训需求。二是根据调研结果,制订具体培训实施方案,包括内容、教材、时间、计划人数、跟班实习地点、考核方式、培训评估方式,对每一培训模块的培训内容进行细化。按照培训方案实施培训,开展5天的理论培训和10天的技能培训,内容主要包括学习常用理论知识与应用基础知识、设备新技术、现场技术规程、安全生产技术与标准操作流程等。采取一对一师带徒的方式开展实习与实践,首先在相应部门班组跟班实习1个月,对有关标准规范与实际操作流程进行实际操作;之后安排学员返回本工作岗位,进行实践与应用推广(为期5个月),并做好全过程的反馈记录,最终形成一份实践学习报告。在每个阶段及每个培训模块都进行跟踪记录,根据学员学习期间课程知识掌握程度、实习计划完成情况及实践反馈效果对试点培训效果进行评估,以评估促转化。

三、试点实施

根据课题组前期确定的开展流程,即“调研诊断―方案设计―培训实施―跟踪辅导―阶段评估”五个阶段,选择了变电运行、送电线路两个重要工种开展试点工作。

第一,课题组通过访谈、座谈、现场观察等调研方式,掌握了在县级供电局中对两个工种一线核心岗位技术骨干的培训现状与培训需求。

第二,课题组对调研收集到的需求进行梳理、归纳,制定了两个工种生产技能骨干的针对性培训实施方案。在培训实施方案中,明确了各模块培训内容与学时(见表1)。

表1培训安排表

培训模块培训内容培训学时

理论课程本专业相关的电工基础知识;专业理论知识;现场规程;标准规范;规章制度(30个学时)

技能课程本专业相关基本业务技能;实操标准动作;规范化流程;安全工器具应用(60个学时)

跟班实习班组管理及5i班站标准化设置;工作流程;业务技能实操;提交实习报告1个月

实践反馈推广与应用所学规范化操作流程;记录应用过程中出现的差异与问题并及时反馈;接受效果监督与技术指导;形成心得体会并总结完善5个月

第三,集中培训主要由5天的理论培训和10天的技能培训构成。理论培训模块采用集中授课形式,授课教师通过ppt、录像演示、现场案例教学对学员进行培训,抓住重点对日常工作涉及到的理论知识进行梳理。技能培训模块则是由授课教师围绕日常核心工作对学员进行实际应用培训。

集中培训完成后安排学员在市局相应部门班组跟班实习1个月,按既定的实习计划对照所学专业有关标准规范与实际操作流程进行实际操作,形成实习报告。跟班实习阶段采取“一对一”师带徒的方式,以学习班站的管理模式为主线,系统性地学习班站标准化管理、风险管理体系等。通过跟班学习,学员对设备、技术管理和安全管理的方法和相关执行标准有了更新、更高的认识。

第四,学员回到本身工作岗位进行实践,安排学员在市局跟班实习时的师傅跟踪辅导,并做好反馈记录;学员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将所学知识以点带面进行推广,跟班实习师傅则继续担任学员的指导人,对学员在基层班组的推广执行情况进行质量追踪,督促学员真正发挥核心岗位技术技能骨干的作用。

实践反馈阶段使骨干的技术管理能力及教练技术得到了提高,通过推广以点带面,学员所在班组人员的实际操作技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提升了标准流程的掌握能力、设备故障分析排除能力、应急抢修能力,最终达到了“找出短板形成方案、指导意见修改落实、滚动修改充分完善、自我评估形成最终解决方案”的目的。

四、达到的成效与问题总结

1.实践成果

“火种计划”为基层班站生产技能骨干厘清了班站核心业务,通过以点带面、高效传递,全面提升了班站员工执行核心业务的能力。通过多工种、多班次的“火种计划”生产技能骨干培训班,成功地将市局先进的专业技能、规范的管理流程全面复制到县级供电局生产班组,推进了班站规范化、一体化管理,有利于实现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建设成果在县供电局基层生产班站的执行落地。

(1)个人绩效得到提高。学员以学习班站的管理模式为主线,系统地、有针对性地学习班站标准化管理体系、风险管理体系。通过跟班学习,学员对设备、技术管理和安全管理的方法以及相关标准执行有了更新、更高的认识。通过培训,学员的技能水平、管理水平普遍得到提高。同时,作为教练的生产骨干学员,通过在推广应用阶段不断给本班班员的讲解传授,沟通互动,其教练技术也得到了相应的提高。[3,4]

(2)组织绩效得到提高。通过以点带面的推广,学员所在班组人员的实际操作技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班站工作效率随之得到了提高。管理方面变化显著,学员所在班站的面貌焕然一新,变化非常明显。县局班组开始以工作历为平台开展日常工作,班组日常管理、工器具定置工作已规范完善。

(3)员工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火种计划”的实施使班组焕发出一种强大的动力,一方面生产技能骨干通过集中培训全面系统地掌握了与本专业相关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实操技巧,同时在“一对一”跟班实习与返岗实践的过程中进一步将课堂所学知识转化为实操技能,学员获得了成就感与自豪感;另一方面,学员在返岗实践的过程中,通过以点带面,为所在班组树立了标杆,带动了班组其他员工的积极参与和投入,激励其他员工积极调整工作状态,从思想上、心态上、行动上实现了良好转变。

(4)建立了创新性、成熟的基层生产骨干培养模式。传统的课堂集中培训,培训方式单一,学员多处于“课堂学,课后忘”的学习状态,学习效果难以评估。“火种计划”在集中培训的基础上,创新性提出“一对一跟班实习”“行动学习―返岗实践”的培训方式,不仅可以有效促进课堂知识在实践中检验、应用和转化,更重要的是,学员在返岗实践的过程中,能将转化的知识通过以点带面的方式传播给班组其他员工,产生辐射效应。“火种计划”经过试点和推广,其操作模式已基本成熟,完善了技能人员的教育培训模式,有利于进一步总结提炼模式及经验,应用推广到一线技能人员培训。可以预见,运用该培养模式将在各个工种培养出一批技能骨干,形成“燎原”之势,加速了县级供电局一体化进程。

(5)获得可供借鉴的实践方案。学员在返岗实践过程中实施的行动学习,为所在班站存在的最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短板)提出了解决方案。这些解决方案包括问题的现实状况、与理想状态的差异、解决措施、能够达到的目标等模块,这些解决方案也为其他班组提供了借鉴和帮助。

2.问题总结与解决

(1)生产管理制度的执行力度仍有欠缺。市局的一些制度在县局不能完全执行,一些好的管理方法未能在县局得到使用。针对这一问题,一方面韶关供电局加强管理制度在县局的宣贯,敦促县局积极改进和调整;另一方面项目实施的过程应灵活机动,对符合县局发展利益但与项目本身推广的管理方法相冲突的情况,应适当调整项目内容。

(2)学员的重视程度不同,造成培训效果有差异。虽然有些班站的硬件条件较好,但培训成果推广应用的程度不高,这与学员的重视程度有很大的关联。针对这一问题,应借助视频、短信、内部论坛、海报等多样化方式加强对项目的推广和宣传,营造项目氛围,引发学员重视;另外,应加强对学员的考核与评估,树立典型,促使学员充分重视项目内容。

总之,开展“火种计划”课题研究对县级供电局高技能人才的培养以及生产岗位技术技能骨干培训工作的开展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和示范效益。今后将不遗余力地推进该项目的完善、应用与推广,不断提高县级供电局的管理水平,实现市县局管理的“一体化”。

参考文献:

[1]加里・德斯勒.人力资源管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9.

[2]翟淑萍.国有企业员工培训分析[D].南京:南京理工大学,2002.

初级电工实训心得体会篇9

企业项目经理培训心得体会

有幸参加公司组织的初级经理培训班,聆听公司副总经理朱兆强在开班仪式的讲话,特别是朱副总和大家诠释“致良知”这个企业文化理念,颇有感触,在此谈谈个人的粗浅认识。

对公司“知行合一”的理念已经很熟悉,“致良知”还是首次听到,特此百度一下,《孟子•尽心上》:“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良知就是个人本能,就是良心。“致良知”运用到我们工程建设中,就是做“良心工程”,用良知去对待每一项工作。

试想,在朱副总举例的江西宜春市丰城发电厂三期在建项目11.24特大事故中,如果我们施工相关方和相关负责人,如果对生命心存敬畏,在施工前就会对施工方案慎之又慎,施工中严格把关,就不会侥幸蛮干,也许,事故就不会发生了。

当然没有如果,杜牧《阿房宫赋》云:“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加强种种监管制度,完善各种检查措施,其实都是从治标出发,而从提高人的工作理念,心理修为,或许才是治本之道。

xx也专门对党员干部提出要“慎独慎微”的要求,其实也是“致良知”的升华,要求我们更多的小心谨慎,反思自己。我们不管是做人还是做事,还是具体到做工程,做每一项工作组织安排,都要意识到,我们所做的,都要靠很多人来完成,关系到很多人,很多家庭的平安幸福。换位思考,如果是我们自己就是执行者,我们出了事故,那我们的家人,又该是何等痛苦!

对于我们施工企业职工,只要每个人在做工作之前,都心存良知,心怀善念,不光是对执行者负责,更是对公司、对业主、对自己负责,还有就是对生命的敬畏,对心灵的洗涤,这样,我们就会减少甚至杜绝安全事故和质量缺陷,才能做出上对天、下对地、问心无愧的“良心工程”!

企业项目经理培训心得体会范文

为进一步提升公司初级项目经理综合素质,提高履职能力,加快完成公司战略规划及年度经营目标,公司举办了第一期初级项目经理培训班。通过前面三天的培训,使我对项目管理有一些体会和认识,就此谈谈自己的一点心得体会。

开班典礼上公司副总经理朱兆强介绍了工程公司刚召开了20xx年工作会,提出了“知行合一,价值创造”核心理念,经营管理为中心,项目履约为重心,能力建设为核心的总体工作思路。其中项目履约就是需要项目经理和项目团队来实现。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和进行科学化的实施项目管理,才能使我们在整个项目中满足项目要求,降低项目成本、缩短项目工期、确保项目质量,最终完成项目履约。

劳动监察部门领导详细的讲解了《国办发〔20xx〕1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治理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的意见》《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全面治理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的实施意见(黔府办发〔20xx〕32号)》两个文件。公司现在大部分项目存在着大量的协作工,很大一部份实际工作是由协作工在施工。通过学习了解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如何依法、依规来管理协作工,为更好的完成项目履约提供帮助。

通过前三天的培训,我深刻感受到平时工作知识的不足。作为一个项目管理人员,不能仅从技术上达到要求,还要具备全方面的素质,安排好项目的进度,完成好项目的工作,监督好项目的质量,只有这样,才能使项目很好的完成。今后的我必须要在工作中不断地学习,不断地锻炼,提高自身的能力,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做一个称职的项目管理人员。

企业项目经理培训

21日,我们本期共58名项目经理培训团队来到风景如画的红枫湖畔,来自公司各部门各专业公司各条战线上的一线管理人员带着饱满的热情,带着公司领导集体对我们的期望,于2月20日在枫湖兴隆度假村开始了拓展训练,在拓展训练中,刚开始我们各组队员还有点拘束,但经过几轮的游戏下来,我们彼此间敞开心扉,为团队能完成我们各组间需要完成的小任务,大家主动出谋划策,集思广益,努力让团队成员无一人掉队,真正做到不抛弃不放弃,为各自的团队荣誉而战,体现了我们作为电建铁军过硬的素质,我们团队中虽然有部分年龄稍大的队员,因为体力原因或身体原因,在团队因未完成教练规定的目标值,受到约定的“奖励”,我们年轻人主动站出来承担教练的考核,这些种种表现,我作为工程公司的一名老员工,为我们公司能有这样的员工感到无尚的光荣和自豪,我们团队有这样的员工,有这样的集体,何愁公司的明天不会更强大。

拓展训练完成后,我们来到了我们即将封闭训练的**电力培训中心,2月20日晚上我们开始了本次培训的破冰之旅,在培训机构优策朱老师的安排下,大家勇跃与老师互动,积极发言,同时无论是课堂教室还是就餐食堂,我们每一位学员都做到井然有序,依然保持了一个有组织有纪律的良好作风。

初级电工实训心得体会篇10

关键词:退役士兵培训;理实一体化;电气自动化;培训方案

中图分类号:G71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727(2014)09-0157-03

为了让献身国防事业的士兵在退役后通过技能培训掌握一技或多技之长,较快地适应社会需要,适应用人单位的需要,2008年11月,江苏省委、省政府推出了对退役士兵在退役后两年内实施免费职业技能培训的优惠政策。根据相关规定要求、退伍士兵现状及社会用工需求,有必要对有较好就业前景的电气自动化专业的理实一体化培训模式进行探讨。

职业技能培训的要求

《江苏省退役士兵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工作若干规定》要求:中、高级职业技能培训的学制为2年,总课时数不低于1600课时,每个课时为45分钟,其中顶岗实习时间为半年至1年。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退役士兵,可参加技工院校中级技能培训,学完规定的课程,经考试鉴定合格,发给中级技能职业资格证书;具有高中文化程度的退役士兵,可参加技工院校高级技能培训,学完规定的课程,经考试鉴定合格,发给高级技能职业资格证书。

退役士兵现状分析

首先,由于每年退役回安置地报到的退役士兵大部分只有初、高中或中等职业学校的学历,文化水平有限,而且入伍前的学习状况也不是很好,因此他们对上岗前的技能培训认知度比较低,意识不到技能培训对他们就业的重要性。

其次,大部分退役士兵刚刚离开部队,急于寻找一个自认为比较好的工作单位。其中,50%退役士兵有工作意向,但仍处于盲目寻找阶段;30%退役士兵进入入伍前的工作单位或者在退役前已经联系好了工作单位;还有20%的退役士兵选择继续求学或因个人问题打算休整一段时间,没有工作意向。

再次,在这些退役士兵中,来自地级市的退役士兵中约60%原求学或毕业于中等职业技术类学校,已经经过了一定的职业技能培训,而来自县级市的退役士兵中约60%原是初中毕业,未经过职业技能培训。

单位用工需求分析

2012年12月,根据对人才市场的调查,企业用工排出“十大工种”,其中老牌工种电气维修、机械制造排在首位。调研表明,江苏地区对电气自动化专业的技能人才需求是巨大的,目前企业需要的人才主要有:生产一线的工作服务人员;生产现场的工艺技术人员;产品制造与加工人员;产品组装与调试人员;设备操作与维护人员;电气产品销售与技术服务人员;产品检验与管理人员;生产线调试与维护人员等。这些工作岗位主要突出了电气自动化专业知识和技能的综合性和应用性,用工单位所需人才是能直接服务于生产一线的技能型操作人才。

在此基础上,很多企业都愿意招收有电气自动化专业技能的退役士兵,因为退役士兵较之一般学校毕业的学生更能遵守企业的规章制度,服从企业管理,精力充沛,思想活跃,吃苦耐劳。如果掌握了一门过硬的技术,将会给企业的发展带来强有力的帮助,同时企业也给社会上退役士兵的安置提供了后方基地,可减少影响社会稳定的不良隐患。

为此,针对行业的用工需求,我院为退役士兵开设了电气自动化、机械制造与维修、数控编程加工、汽车维修与驾驶、烹饪等专业。要能有效地在两年的时间内,通过周末和节假日的学习,使退役士兵系统、全面、高效地学习到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并与企业用工要求相配套,首先就要求有一套完整的专业培训方案。

退役士兵电气自动化培训方案

为了适应地方经济和企业高新技术发展的需要,与企业用工需求相配套,满足社会需要,我院根据退役士兵培训的特点,针对电气自动化专业的培训进行了设计和调整,建立了一套适合中等职业教育特色的退役士兵培训体系,培训中突出专业的应用性、实践性和先进性原则。通过周末和节假日的学习使退役士兵系统、全面、高效地学习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使其既能掌握电气自动化的设备安装、维修、调试、检测、管理等专业理论知识,又能熟练进行电气自动化产品的加工维修及数控机床的操作、维护等。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作为人才培养的方法,提高课程的整合性、技术的先进性、知识的综合性,使该专业的学员在完成学习后成为一名实用型人才。

(一)创建一体化的培训目标

通过理实一体化培训,掌握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的基本理论知识、技能,掌握中级、高级维修电工技能,成为能够从事工业电气控制设备的系统安装、设计、调试、维护及技术管理的应用型高级技术工人。

(二)一体化的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关系到退役士兵培训的效果是否能满足企业的需要,所以要根据企业的岗位需求设置培训课程和教学内容。针对退役士兵培训的特殊性,我们将电气自动化专业的课程重新整合,编制了一套真正适合退役士兵的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相结合的教材。

中级工课程设置方案根据企业的需求,要求培训后的退役士兵通过两年业余时间的培训,掌握相应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对于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退役士兵,要求通过专业课程学习和技能训练,掌握电气自动化专业(维修电工方向)中级工的技术理论和工艺知识,能够熟练运用基本技能独立完成本职业的常规工作,具有分析和处理本职业生产技术上一般问题的能力。

高级工课程设置方案高级工的培训对象主要是入伍前毕业于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相关专业,已经初步掌握中级工操作技能,并通过了国家职业技能中级工鉴定的退役士兵。因此,根据国家职业技能鉴定的要求,高级工的课程设置方案是在中级工课程设置方案的基础上进行补充或增加。

(三)采用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是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技能相结合的一种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将理论知识讲解和操作方法加以贯通,以加强学生的理解,同时通过学生现场实际操作效果的反馈,及时了解学生对知识和操作能力的掌握程度。通过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可以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能力和实践操作的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退役士兵理实一体化培训方案的实施

(一)建立一体化的师资队伍

一体化的培训模式必然要求有一支一体化的教师队伍。“双师型”教师是退役士兵理实一体化培训方案的实施者,我院要求“双师型”教师必须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操作技能必须通过国家职业资格“二级”以上鉴定。作为学院的“双师型”教师,要求每年必须有两个月深入企业参加岗位培训。与此同时,学院从企业聘请了一批既有本科学历,又有工程师或技师以上职业资格证书的生产一线的“双师型”教师。通过学校与企业的联手合作、教学与生产的合作,有效地建立了一支真正适应社会经济和企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的一体化师资队伍。

(二)教学方法模块化

根据上述电气自动化中、高级工课程设置方案,考虑退役士兵技能培训的特殊性和不同企业的用工需求,编制教材和教学计划大纲,有选择地进行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和操作技能的培训。教学计划的体系结构与教学模式可多样化,采用模块化教学、工艺与实践相结合、任务型模块教学方法加以应用和实施。

(三)探索构建新型的教学方法

在对退役士兵进行理实一体化培训的过程中,由于初学者基础差,认知能力弱,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媒介,以学员为中心,激发其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其发现问题、观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演示法为了将抽象的概念转化成多彩的课程内容形象表达出来,将黑板式教学转化为实体教学。通过现场操作演示、Flas、拍摄实景画面和视频影片等多种教学媒介作为新型教学工具,让难以掌握的抽象内容变得具体、生动、形象。

任务驱动法在一体化的模块式教学方法中,最重要的就是制定模块化的任务目标。根据提出的任务让退役士兵自己讨论任务操作过程的可行性,绘制合理的流程图,制定切实有效的操作方案,通过目标任务的确定,最终利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完成目标任务,激发学员的学习积极性和成就感。

模拟实训平台法模拟实训平台在理实一体化培训中为退役士兵操作训练提供了一个统一的测试标准,通过在模拟实训平台上的操作,可让退役士兵间接地掌握操作技能,培养其处理问题的能力。

网络教学平台法我院建立了网络教学平台,在网络教学平台上设置了各相关专业课程的直播课堂,每周二、四的19:30至21:30是在线答疑时间,由各专业课教师指导、解答退役士兵在学习和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和困惑。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保证学习的时间和知识的掌握。

校企合作师资互动法聘请企业一线的工程师、高级技师、技师到我院,讲授企业中最实用的技术,替换学校教学大纲计划中相对应或相类似的不实用的课程和知识。同时,企业为我院提供了退役士兵专业项目实训、配套的专业岗位、相关的咨询和课程资料。

退役士兵理实一体化培训效果测评

对退役士兵进行理实一体化培训,提高退役士兵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可以培养退役士兵的综合职业能力,改善退役士兵解决工作问题的能力,与同事、教师和师傅交流的能力。因此,做好退役士兵培训效果测评,认真完成退役士兵专业培训效果检测表、退役士兵专业培训质量检查表及退役士兵个人意见表等的检查,可以督促任课教师及时调控相应的课程和技术内容,有效检测退役士兵知识的掌握程度,同时,将退役士兵的作业、课堂直播、在线答疑纳入评价,真实合理地做好退役士兵培训效果测评,可以有效地提高退役士兵理实一体化培训的质量和效果。

参考文献:

[1]吕栋腾,张辰亮,孙永芳.高职院校机电一体化专业发展和一体化培养初探[J].机电信息,20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