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高层建筑结构特征十篇高层建筑结构特征十篇

高层建筑结构特征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0:24:45

高层建筑结构特征篇1

【关键词】高层建筑;建筑设计;地域文化;地域特征

毫无疑问,现代社会之中,高层住宅建筑飞跃发展,促成这一现象形成的原因在于目前各种先进科学成果和各种新材料在建筑工程中的广泛使用。因此就有些人错误的人为在目前的建筑工程项目中缺乏高科技的促进则就没有高层建筑的发展潜力和动力了,其发展前景也就变得一片黯然。然而通过多年来高层住宅建筑行业的发展和实践证明,在目前的建筑工程领域中,地域特征对于高层建筑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地域特征在目前的高层建筑中逐渐形成了影响建筑发展的关键,技术逐步成为其发展的客观原因。

1、世界高层住宅的地域特征概览

文化是一个群体发展的衡量依据,是一个民族发展的灵魂,同时也是社会发展的关键环节。在建筑工程项目中离不开文化的配合,如何做到文化领域的合理有效应用是目前建筑工程施工和设计的重点。在高层住宅发展历程中,地域特征时而鲜明、时而微弱。在上个世纪前期,美国最早出现了高层住宅建筑,这个建筑结构的出现标志着高层建筑逐步朝着民用化发展,也可以说是城市化发展水平的逐步完善。二次世界大战后,高层住宅在欧美流行,由于在当时受到国情和建筑设计理念的影响,使得在建筑工程设计和施工的过程中对各种地域特征的要求较低。经过几十年的不断发展和促进,各种地域特征形态影响下的建筑结构不断涌现,成为当前高层建筑结构施工和设计的主要重点措施和方面。在西方高层建筑结构的施工和设计中,住宅建筑主要是以平面紧凑,形状简单明了为主要的特征,而东方高层建筑之中由于受到地理和经济文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地域特征明显显现出来。

在目前高层建筑发展和应用之中,高层民用建筑的发展要想突破当前现有的体系结构,就必须要以现阶段地域特征和地域文化为主要基础,大力开发当前地域形态特征,促进文化水平的不断促进和发展,使得科学技术和其他各种因素都能够有效的得到发挥和发展。在探讨高层民用住宅建筑的地域特征和阶段控制之中,对于一些入群和高层建筑结构的处理注重存在着较多的误区,这些误区的存在严重的影响着高层建筑工程项目的质量和工艺水准,对社会发展也造成极大的影响和限制。

2、高层住宅地域特征的形成因素

高层住宅的地域特征可理解为群体、平面、立面等特征的集合。建筑群体特征如行列式、院落式、对称式、自由式布局。作为人与自然中介的建筑设计,同样要受到各种地域文化的限制与制约,为适应不同的地域气候,必须针对气候进行建筑设计,于是产生了热带雨林建筑及其建筑文化,温带建筑及其建筑文化,高寒、荒漠、极地等不同气候环境的建筑及其建筑文化。因此,为了适应不同地域文化的要求,在建筑设计中,自然就必须考虑地域文化的要求,将各种地域文化因素融入到建筑设计中,并最终形成了建筑文化的地域性。

1)自然环境温度、湿度、日照、台风、地震等自然环境条件对高层住宅的地域特征产生直接影响。如寒冷地区住宅,大间距行列式布局以利获得充足阳光,封闭的外观有利防风保温,深色外墙有利于吸收热量;热带地区住宅则间距小、外观开敞、色调浅淡。

2)城市环境城市历史、形态、规划等对高层住宅特征影响深远。历史文化名城常见对称中轴线,现代城市多为自由形态。

3)城市居民城市居民的生活习惯、经济水平引导住宅户型、楼型、外观的设计取向。如为满足中餐烹饪要求,中国住宅厨房需要自然通风采光;而欧美的西餐制作对厨房的采光通风要求不高。

4)建筑与文化传统尽管继承传统是个充满争议和困难的问题,但还是有许多成功的案例可供借鉴。台湾建筑师李祖原坚持“中国式建筑”的设计理念,他设计的等高层住宅,从总体布局、户型到外观细部,力图表达中华传统文化内涵。

5)建筑技术与管理建筑结构、施工技术具有一定的地域性。在目前的建筑工程施工之中,其结构设计大多数都是采用钢结构为主要的空间结构形式。但是这种先进的结构措施在我国目前很少应用,我国的建筑结构多数还是采用钢筋混凝土为主要的结构应用方式。前者外观轻巧、光洁,后者厚重、坚实。

3、凸显中国高层住宅地域特征的思考

近20年来,中国高层住宅发展迅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但当下中国高层住宅外观相似,地域特征模糊,由此削弱了城市特色,加剧了“千城一面”状况。更有甚者,许多楼盘钟情异国情调,照搬港式、美式、欧式样式风格,出现了虚假与错位的地域特征。此外,由于城市大规模拆旧建新高层住宅切断了城市发展脉络,造成居民对城市记忆的缺失。

在吸收与借鉴西方文化的基础上,将西方文化元素融入到地域文化中,并体现在建筑设计中,最终在建筑设计中体现对地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要保持建筑文化的民族性,继承发扬优秀的地域文化传统,就存在一个正确对待西方文化的问题,西方文化是在当前网络信息时代无法回避的文化环境,它影响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模式、思维模式。

凸显中国高层住宅的地域特征意义重大,但也困难重重。首先是全球化困扰。在一个封闭的环境中地域特色比较容易形成而在当今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建筑师国际化,地区文化差异逐渐缩小,传统特色难以持续;其二,现代与传统建筑在技术体量、居住要求等方面相距甚远,现代高层住宅很难在传统住宅中找到功能和形式关联。世界各地高层住宅的技术手段逐渐接近,如相似的结构、设备、交通等,限制地域特征的显现;其三,高层建筑有其自身的造型规律,不能简单照搬传统样式。如在高层建筑顶部加上中式大屋顶,往往会破坏建筑造型的和谐统一;其四,由于高层住宅多为房地产开发项目,市场导向对建筑设计方向起到关键作用。大众的喜好决定住宅市场的发展方向。大众往往无意识地选择洋风而轻视传统。

高层建筑结构特征篇2

【关键词】高层建筑施工;技术要点;施工特征

引言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向前发展,人们越来越关注高层建筑施工问题,这是因为高层建筑施工对于大众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但是目前在我国高层建筑施工中还存在诸多问题[1],为了满足高层建筑施工的有效性和时效性,这里对于高层建筑施工要点进行相关分析,在分析高层建筑施工的特征分析的基础上,重点探讨了高层建筑施工技术要点,希望对于快速健康发展高层建筑施工有所帮助。

1高层建筑施工特征分析

目前,随着我国建筑事业从改革开放以来的快速发展,建筑施工模型正在从原来的单一结构形式到复杂结构形式进行相关的转变。而安全化、智能化和模块化的发展趋势在转变过程中也较为明显。对于作为建筑施工的重要组成部分的高层建筑施工来说,其主要具有区别于普通施工形式的显著特征如下[2]:第一,技术含量较高。要求存在一定密闭性和抗风性,这样对于安全性能具有较高要求。第二,地基强度要求很大。考虑到高层建筑的地基负荷量很大,需要在一定的安全范围内进行地基承受力的设计和计算。这里对于地基设计来说,,尽管有多种形式的地基,但是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则,一是应该尽可能在大气层能够影响的深度以下;二是应该在设计地基时和建筑设计有关方面相互吻合。在实际工作中,考虑到建筑物越高,对于地基的影响则肯定的越来越大,为了解决施工中结构抗浮等问题,所以高层建筑的地基在面积大要求下还应该尽可能越深。第三,高层建筑性能好且施工工期短。作为混合型结构的高层建筑来说,功能较为复杂,这样就说明高层建筑具有性能好且施工工期短的特点。

2高层建筑施工技术要点分析

2.1模板工程

模板工程一般约占钢筋混凝土结构总造价的25%,但劳动量却占到35%,工期占到50%~60%,对加快施工速度,保证施工质量和降低施工成本,具有较大的影响。为了满足高层建筑特定的建筑要求,如圆形柱,曲面阳台,弧形墙等构件,应用了定型钢模板,局部加工定做了玻璃钢模板,塑料模壳等,电梯井道内应用了组合式铰接筒模,对于大跨度或预应力结构,还采用了早拆体系技术,以减少模板的投入量。清水混凝土技术在高层建筑中的应用也有很大的发展。模板支撑系统的施工技术也日趋成熟,转换层的厚板、深梁,采用组合钢管柱、型钢桁架梁、格构柱,分层卸荷、逐层传递等措施,解决了以上的几个难题。目前3m以上的厚板结构转换层,6m高的深梁,都不再采用分层浇筑,都能实现一次浇筑成型:100m以上的临空面、数十米的悬挑结构,也都能不用搭设满堂脚手架支撑。

2.2基础工程

桩基的选型,应综合考虑到地质条件、上部结构类型、荷载特征、施工条件与环境、检测条件等因素,做到因地制宜,就地取材,施工可行,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等。区较广泛应用的有灌注桩和预制桩两大类型,其中人工挖孔桩施工质量控制比较直观,但劳动强度大,生产工人工作环境艰苦,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岩石基础的天然地基,为了保证地下室箱形基础的抗漂浮,尚需要在岩层中设置预应力锚杆。为了满足高层建筑的使用功能,其地下室的设备用房、地下停车场、人防设施等是重要的配套设施之一,而侨城花园却巧妙地在高层住宅群的中心位置,单独设置单建式地下室,顶部的屋顶花园,成为小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2.3深基坑支护

随着基本建设的发展和施工现场的条件变化,护壁桩,内支撑,土钉墙,预应力锚杆,应运而生。源层搅拌桩,止水摊幕,劈裂注浆,高压喷射注浆等止水措施得到长足发展,在城市中心区场地狭小、周边地下环境复杂时,还应用了地下连续墙和逆作法施工。施工前施工单位在编制施工组织设计的基础上,针对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要单独编制安全技术措施文件。当“开挖深度超过5m(含5m)的基坑(槽)的土方开挖、支护、降水工程。开挖深度虽未超过5m,但地质条件、周围环境和地下管线复杂,或影响毗邻建筑(构筑)物安全的基坑(槽)的土方开挖、支护、降水工程”定为“超过一定规模的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范围”。还规定:对“超过一定规模的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专项方案应当由施工单位组织召开专家论证会。”

2.4钢筋的机械连接和焊接技术

钢筋连接是高层建筑施工中,保证主体结构施工质量的最为关键的工序之一。由于电渣压力焊对大直径钢筋或进口钢材,可焊性不太理想,合格率不易保证达到100%,而气压焊除工艺复杂外,受天气和环境的影口向较大现已逐步被淘汰。上世纪90年代机械连接技术得到飞快发展,先后出现了锥螺纹接头,冷挤压接头,直螺纹接头。随着国家行业标准的出台,机械连接技术日趋成熟,目前钢筋加工过程中,通常采用闪光对焊。竖向钢筋小于20的采用电渣压力焊,大于20的通常采用直螺纹钢筋机械连接技术。

2.5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施工技术

由于在钢筋混凝土中增加了型钢,型钢以其固有的特点,提高了结构的强度和延性,以型钢、钢筋、混凝土三位一体的型钢混凝土结构,具备了比传统的钢筋混凝土结构承载力大、刚度大、抗震性能好的优点,与钢结构相比,具有防火性能好,结构局部和整体稳定性好,节省钢材的优点。目前,国内高层建筑工程中,都是有针对性的在需要发挥型钢混凝土承载力大、延性好、刚度大的特点的部位采用,如在框架一剪力墙结构、筒体结构、框支剪力墙结构中的框支层等,采用型钢混凝土框架柱;在跨度较大的框架结构中采用型钢混凝土梁;根据受力要求,在一般剪力墙和筒体中采用型钢混凝土结构。

3结语

当前,如何做好高层建筑施工是一项复杂工程,我们应该在进行高层建筑施工的时候,重点注意以下几项工作:(1)了解并准确把握高层建筑施工的特征和现状;(2)重点科学分析高层建筑施工中相关的技术要点。为了保证高层建筑施工快速有效健康的实施,必须在做到以上两点的同时,仅仅探索发展我国高层建筑的发展的新方法和新思路,这样才能为我国高层建筑施工发展做出一定贡献。

参考文献:

高层建筑结构特征篇3

关键词:高层建筑施工项目技术分析

中图分类号:tU97文献标识码:a

近些年来,在我国经济社会的逐渐加速发展以及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的状况下,高层建筑的施工问题也越来越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在现今的社会形势下,加强高层建筑施工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价值,一方面这是解决居住用地紧张问题的有效措施;另一方面则是提高人们生活水平的必然措施。然而,目前在我国高层建筑施工中目前还存在着很多急需要解决的问题,为此我们也就很有必要对高层建筑施工的技术要点的认识进行进一步的加强研究,以切实增强施工的实效性和有效性。本文从特征、现状和技术要点三个方面分别进行考虑,并且进行了深入地分析与研究,希望以此能为该项事业的发展贡献自身的力量。

1、高层建筑施工的特征分析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建筑施工事业也得到了高速的发展,进而建筑施工技术也获得了较为长足明显的进步。在这种情况下,我国的建筑施工结构实现了从单一结构形式转变为复杂结构形式。同时,我国建筑施工渐渐呈现出规模化与安全化、功能化与智能化的发展趋势,众所周知,建筑施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层建筑施工。与其他的施工形式进行对比,它具有的显著特征主要是:首先,是在高层建筑的施工的过程中,对施工设备的要求很高。现如今,我国的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都在不断的发展进步中,人民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水平都在很大的程度上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同时,就要求高层建筑在其施工与技术设计功能设计与施工技术方面提高到更高的发展层次,高层建筑很需要在功能,布局和造型上均有新的突破。其次,高层建筑施工具有技术含量高和工程量大的特征,所以对于高层建筑施工来说,它对安全性能的要求普遍比较高,因此具有一定的抗风险性与密闭性。最后是高层建筑施工的地基强度比较大,因为高层建筑对于地基的负荷量相对比较大,地基的承受能力在一定范围内相对是安全的,假如一旦承受力超负荷,那么地基的承载力就满足不了建筑物的负荷,高层建筑的地基不管是采用哪种方法但始终要遵循两个原则:是地基尽量要在大气层能够影响的深度以下和地基要与建筑物的设计相互吻合。

在实践中,建筑施工与地基的强度有着密切的关联,也就是说建筑物越高,其对地基的强度要求也就越高。因此,对于高层建筑施工来说,它的地基不仅面积大且深度比较深,以此来将施工中的结构抗浮等问题进行妥善的解决。最后,高层建筑施工工期短与结构性能好的特征,事实上,高层建筑多为混合型的结构,而且功能都比较的复杂,这自然也就决定了高层建筑施工具有工期短与结构性能好等特征。

2、高层建筑施工的现状分析

近几年,我国的高层建筑施工技术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很大程度地提高,同时也取得了很多巨大的成就。然而,随着施工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建筑结构的逐渐复杂化,高层建筑施工技术必须要进行不断地改革创新与优化。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我们应该充分的依据施工中的技术路线来选择合理的优化方案。具体的来说,我们必须要从以下的几个方面分别进行着手:首先,要根据高层建筑逐层施工的特性,不断的提高施工的作业时间与空间的综合效率,加强施工各工序之间的相互衔接,强化承包管理的强度;其次,要充分的根据高层建筑的垂直发展及作业面窄与施工进度紧的众多特点,不断的提高垂直运输体系的施工效率;最后则是要跟据高层建筑作业环境差的特点,不断提高优化在结构施工工艺的方面,增强建筑施工的稳定性与安全性。总之,我们要始终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将施工实践与需求进行有机地结合起来,不断的提高和优化我国高层建筑施工的技术水平。

3、高层建筑中施工技术要点探析

3.1逆向施工技术

实际上,逆向施工包含的内容极为丰富,如修筑地下连续墙、浇筑中间支承桩柱、向上逐层建设地上结构等等都属于逆向施工的领域,与顺向施工相比之下,高层建筑采用逆向施工技术的特征:首先,在实现构筑物与管线的布置以后,地下连续墙可以通过规划等的方式,将红线构筑地下连续墙作为一种长久性的外墙,从而实现了扩大建筑面积的最终目标;其次就是在逆向施工技术的作用下,逐层浇筑的地下室结构的内部支撑的刚度远远大于临时支撑的刚度,这就可以有效地减少或避免基坑变形以及沉降影响等问题的发生;最后则是逆向施工技术能够实现地上结构与地下结构的同时施工,最大限度地缩短多层地下室建筑的总工期。

3.2钢结构施工技术

在高层建筑施工的过程中,钢结构施工技术应用比较的广泛,这就得完全益于钢结构施工所具有工业化强度高和施工速度快的特性,高层建筑钢结构包括的施工类型很多,如钢和混凝土组合结构、大跨度空间钢结构和高层重型钢结构等等。钢是一种具有非常强的热传递金属材料,所以高层建筑钢结构也具有相当突出的热传导性,在经历火灾的时候,这种特点会给整个高层建筑带来极具毁灭性的破坏。由此可见,在实际中应用钢结构施工技术的时候,我们必须得加强对防火设施的设计与施工,除此之外钢结构施工还要依赖于大型的塔吊,从某种意义上将,塔吊起重能力的高低直接就决定了钢结构安装效率的高低。因此,钢结构的焊接技术和吊装、测控都是钢结构施工技术中非常重要的内容。

3.3泵送混凝土技术

泵送混凝土技术是高层建筑施工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混凝土不仅强度高而且数量巨大,因而对混凝土的配比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据调查研究发现,目前国内的施工方有很多都是采用掺粉煤灰与化学外加剂的双掺技术,来满足泵送混凝土的技术需求,同时此项技术的作用下,混凝土的泵送高度也有了很大的提高,从而这就有效地提高了高层建筑的施工效率。

3.4预制模板技术

高层建筑在进行标准层的建设施工的过程中,重复建设的普遍率极高,与此同时,在高层建筑中运用竖向结构,能够对高层建筑的质量结构、进度和施工工期起到了控制作用。由此可见,采用预制模板法进行操作的时候,可以更加有效的统一结构的主体,从而减少在高空作业施工时出现的交叉问题,使得高层建筑的工期和安全都能够充分的得到保证。爬模法普遍适用于高层建筑中剪力墙和钢筋筒壁的建设,其可以组装出能够上下滑动的模板,在高层建筑的底部周围,分层进行浇筑,其浇筑的高度可随着液压设备的提升进行。在施工技术上还可以采用钢结构在高层建筑的建筑工程中,对钢结构加以充分的利用,可以在某种程度上加快施工速度,增加工业化强度。所以,在高层建筑施工中,钢结构已经被普遍的应用实际的施工中,但是在运用钢结构时,对于火灾的预防不容忽视,这是由于钢结构的导热性能非常好,所以经常引发火灾问题。

综上所述,我国的社会经济正在以快速而又稳健的速度发展着,使建筑业的施工技术得到了充分的提升,在各种类型的城市之中,高层建筑的身影也越来越进入到人们的视野中,所以在促进高层建筑发展的同时,对施工技术的要求也随之加大。随着高新技术的发展迅速,期间出现了各种新仪器、新材料、各种新的设计理念、新的测量方式和管理方法,这些也都被充分运用到了高层建筑上,也促使了高层建筑往成熟的方向发展,使其逐渐地成为了城市中主要的建筑类型,由于高层建筑的各种特点,就要具有针对性的做好对建筑施工中质量技术的监管力度,充分的掌握更为先进的施工技术,针对依然存在的问题,在今后的发展中争取不断的改进和完善。

参考文献:

[1].王鹏飞.高层建筑施工技术要点分析[J].山西建筑,2012(07)

[2].董齐云.高层建筑施工技术要点分析[J].中华民居,2013(07)

高层建筑结构特征篇4

【关键词】高层建筑;施工;管理

1,前言

近年以来高层建筑朝着功能多样化、体型负责的综合性方向发展,进一步提升了结构形式的复杂多样。一直以来,高层建筑以高度大、层数多、体型复杂以及施工难度大都特征,受到相关人员的深入探究。对于高层建筑无论是施工还是管理上,都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因此在这种形势下,探究高层建筑的施工及管理具有实际意义。

2,高层建筑施工的基本特征

高层建筑虽然属于建筑工程之列,但是对于其施工而言,高层建筑既有其他建筑施工特征,也有其自身不同之处。从整个高层建筑施工来看,主要具备如下一些特征:

1)高;高层建筑高度较高,这就为垂直运输带来极大难处,如果没有合理垂直运输设备,就会为施工带来困难;由于高度高因此高空作业较多,这就需要加强高空的安全保护、用水、用电以及通讯等;不仅仅如此,还对施工技术、消防、装饰、设备等都有了较高的要求,必须要确保方方面面高要求才能正常施工。

2)深;该特征主要体现在高层建筑的地基深度,只有达到科学合理的深度才能确保整体的稳定性;高层建筑如此之高,一旦地基上没有达到合格要求,必然严重影响到高层建筑的质量和安全性。

3)长;这个体征主要体现在高层建筑施工时间上,由于高层建筑并不能过快速形成,因此其施工周期较长,不可避免的要经历季节性施工。因此,各个高层建筑采用的施工方法有差异。

4)密;对于高层建筑来说,条件十分复杂;一般而言高层建筑大都在市区施工,必然处于密集建筑群之中,故此施工用地十分紧张,要想方设法压缩场地,降低现场的制品、材料以及各种设备储存量;可以说,高层建筑所处的环境用一个密来形容特别贴切。

3,高层建筑施工技术

从高层建筑施工的特征可以看出来,这种施工不同于其他建筑施工,因此必然有其自身施工技术。事实上,高层建筑施工技术能够从下面几个方面展现出来。

3.1,控制建筑混凝土强度

由于高层建筑的混凝土用量十分大,且施工的周期较长,经常受到气候、环境条件等影响,可能导致混凝土的强度出现离散性,因此做好混凝土强度控制十分重要。

1)选定配合比;在施工之前,就要按照相关设计要求来配制出各种强度的混凝土,送法定实验机构进行级配试验,等到相应报告出来之后进行实验室配比,为施工做好执行标准。当然在施工现场,还必须要依据实况进行适当调整含水率确定砼配合比。据有研究显示,如果砂中含水率增多了,砂率就要降低2%~3%,混凝土的强度降低15%到20%,水泥数量影响力为5%到20%,影响石子以及砂土级配5%到20%,增加了水灰比1%,因此必须要依据实况进行相应增减,做好合理配合比。

2)完善养护制度;高层建筑施工之时大都使用泵送混凝土,这种方式不但能够降低施工周期,还能够有效改善混凝土施工的性能。但是从实际使用中发现,就是严格控制原材料、配比以及振捣情况下,还是时常发生混凝土不足之现象。主要根源在于许多施工队伍抢工致使养护时间不足造成。因此养护上要从水源、时间、人员以及昼夜、覆盖等各个方面采取相应的措施,还要依据不同水泥品牌与砼的要求来决定养护的时间,不能漏掉关键细节。

3)做好混凝土的强度评定;要依据相应的评定标准对混凝土的强度进行评定,评定之时最好实施分批分块评定;试验的混凝土块要在浇筑点进行随机抽取,而不能够弄虚作假,要确保试块真实性。

3.2,控制高层建筑裂缝

1)设计措施;在设计措施上要做到放与抗方面的措施,两者结合使用就能够有效的控制高层建筑裂缝。

必须要加强构造钢筋配制,提防结构断面发生突变造成应力集中;如果使用了混凝土的小型空心砌块等等轻质的墙体,要加设出间距小于3m构造柱,而每层墙高中部都要加设出厚度为120mm和墙一样宽的腰梁;砌体没有约束一段还要加设构造柱;在各种不相同的基体连接处,要使用钢丝网处理等。还要科学设置出后浇带,使用相应的补偿收缩混凝土技术,而且对于混凝土中还要科学的掺杂进纤维素类物质。

2)施工措施;要控制高层建筑的裂缝,早期对混凝土养护十分重要。在早期时要降低其收缩,做好构件湿润养护的控制,防止表面的水分过快蒸发,要提防出现较大收缩导致内部约束而开裂。对于大体积的混凝土,应该加强控制砼升温,降低砼降温速率及收缩,增强砼的拉伸值极限,改善完善与约束构造设计等等各个方面采取措施。

3.3,控制施工的测量

高层建筑不但层数多、高度高而且还必须要求高测量精度,因此施工之前就要制定出测量方案,选择好测量仪器,依据施工的方案构建出施工控制网。对于高层建筑施工中的测量,要依据实况使用切实可行方法实施,还要对结果进行校对与复核,保证结果准确无误。

4,高层建筑的施工管理

建筑的生命线就是质量,也是发展之根本。而高层建筑更应该讲质量视为第一原则,这也是高层建筑发展的基本保障。当要提升施工质量,不能仅仅依靠施工就能够实现,其施工管理也同样重要。

4.1,施工前要做好充分准备

在施工之前要对施工场地进行地质勘查,拿出比较准确的地质数据与资料,对调查详尽分析,要全面考虑设计的图纸,计算好荷载与内力分析,了解清楚地下滑坡、软土层、孔洞以及墓穴等等底层的构造。

4.2,施工时处理好地基

高层建筑结构特征篇5

关键词:高层建筑;框架-剪力墙结构;抗力特性;设计要点

中图分类号:[tU208.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引言

框架剪力墙结构由于兼备框架和剪力墙的特征,在高层建筑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如何提高框剪结构的抗震性能,也成为建筑领域的研究重点,其焦点就是如何将剪力墙与框架结构的形变特征和谐起来,使得建筑在地震中体现出框架和剪力墙的结构优势,抵抗地震产生的破坏。

1、框架剪力墙抗力特性

1.1框架和剪力墙的受力特征

高层建筑框架结构的形变,呈现出来的往往是剪切型的特征,位移越高其变化越慢,曲线形式为开口型,即形变曲线为剪切型。纯框架结构的建筑中期形变曲线都是类似的。所以,水平的受力会按照各个框架的抗推刚度D比例分配。而剪力墙的位移曲线所呈现的是悬臂弯曲梁的特征,位移越高其增大的速度越快,呈现出来的是弯形开口的曲线。在平面范围内具备很大的抗弯曲强度,在普通的剪力墙结构中,所有抗侧力的建筑构件受力侧移的曲线均相似,即水平的力在各个剪力墙之间按照等效的刚度ei来分配。

1.2框架剪力墙的受力特征

在框架-剪力墙建筑结构中,通过平面内无限大刚度的楼盖将框架和剪力墙连接在一起,使其形成了一个网络结构,共同抵抗水平向的侧应力,不会单独受到各种弯曲变形或者剪切变形的影响,框架-剪力墙在同一个楼层的位移是基本相同的。因此,框架-剪力墙结构在水平面内的位移呈现出来的特征是介于框架与剪力墙之间的形态,为反S型的曲线,即弯剪型。所以,在框架-剪力墙结构中,剪力墙在下部的层面形变较小,承担了80%以上的水平向剪力,而在高层建筑的上部,框架结构的形变较小,可以协助剪力墙进行作用,抵抗剪力墙的外拉式的形变,从而承受更大的水平剪切力。可见,框架-剪力墙结构实际上就是综合了框架和剪力墙这两种结构的优势,有效地协调了水平的形变,从而达到减小结构性形变的效果,增强了结构的侧向刚度,提高了建筑的抗震能力,在高层建筑的结构设计中适用性较好。

2、高层框剪结构抗震设计的技术要点

2.1提高剪力墙的抗震能力

(1)在设计过程中,在剪力墙的周围增加梁柱结构,形成边框剪力墙。这样可阻止斜向的裂缝不

会向邻近的结构扩展,也可以在剪力墙遭到破坏后代替其承载。这里增加的边框结构应具备斜截面的承载能力,以抵抗剪力墙开裂后对梁柱施加的附加剪应力。

(2)合理的肢墙面积。这种方法的思路是将肢墙的面积变小,利用结构形式使其形成多肢墙或者双肢墙,可以控制裂缝和屈服部位出现在结构竖缝和洞口的连梁位置,形成一个耗能的结构。而且这样的剪力墙可以降低刚度,避免在地震时发生剪切破坏和底部墙体过早屈服。

2.2改善框架的抗震能力

(1)对框架结构的角柱进行强化。角柱是连接横纵框架的关键,要增加框架结构的整体性,就需要增强角柱的抗剪能力。

(2)在框架的平面内设计一定数量的钢筋混凝土剪力墙墙板,这样可以有效地克服框架的剪力滞后的情况,提高框架结构的整体性和抵抗推力的刚度,减少整体结构的侧向移动,特别是层间的位移,其形式为K或者X型。但是,应注意这样的结果是延性较差,如果在墙板上适当地设计十字开口,人为地使之出现结构薄弱部位,形成延性的耗能墙板,则更加有效。

(3)在结构中增加偏交斜撑等赘余构件,用弯曲耗能的形式代替轴变的耗能形式,其中折曲支撑可以利用钢纤维混凝土杆来制造,偏心连接支撑一般采用钢杆或者劲性钢筋混凝土杆构成。在强烈的地震中,一方面可以利用这些赘余的杆件来实现先行屈服和形变消耗地震能量;另一方面,当这些赘余构件因为形变而失去作用后,整体结构会发生稳定体系的变化,而诱发建筑自振周期的改变,可以避免地震造成的建筑物的共振效应。

2.3改善整体抗震能力

(1)设计中采用机构控制达成总体屈服效果。在框剪结构中的特定位置,设置一定数量的“塑性

铰”,实现对塑性铰发生位置、次序、形变程度的控制,使结构在地震时形成较好的耗能机构。在水平向力的作用中,水平的构件首先屈服,然后才是竖向构件。

(2)平衡结构刚度和承载能力。在框架-剪力墙结构中,剪力墙的数量增多,体积增大,刚度也会

随之增加。但是,这就会使结构的自振周期变小,总体水平地震作用加大;反之,结构的刚度就会减小,地震力作用也就变小。因此,在设计过程中,应当根据建筑的基本情况来综合考量,将建筑的设防烈度、高度、装修等级等内容考量在内,以确定结构允许的位移的最大限值,从而确定剪力墙的数量和体积,保证经济和安全并重。

(3)刚度与延性的和谐统一。框架与剪力墙结构在刚度和弹性限值、延性系数等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这就给框剪结构抗震性能的提升制造了难题。理论上,框剪结构会出现各个构件不能协调性发挥作用,而出现先后破坏、各个击破的情况,这就大大降低了结构中各个构件的有效性和抗震的可靠程度。所以,在设计中应将各个构件协调起来,使刚度与延性和谐统一,以此保证建筑的抗震需求。

3、结语

框架-剪力墙结构之所以在建筑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就是因为其结构的互补性。合理的设计可以使其突出框架和剪力墙的结构优势,提高高层建筑的抗震能力,而设计的关键则是剪力墙数量和形式的使用。因此,在实际的设计中,应遵循结构均匀、承载分散、把握节点等原则,来确定框架和剪力墙的使用比例和形式,以此来保证框剪结构在高层建筑抗震中起到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孙雪兰.浅谈高层剪力墙结构的优化设计[J].山西建

筑,2010,36(24):58-59.

[2]张瑞文.框架-剪力墙高层建筑结构优化设计研究[J].

山西建筑,2010,36(1):78-79.

[3]王艳军.高层建筑剪力墙结构优化设计浅析[J].山西建

高层建筑结构特征篇6

【关键词】钢筋砼结构;抗震选型;因素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现代化的高层建筑就像雨后春笋一样,屹立在都市之中。但是,在高层建筑设计时,存在着许多现在人们难以解决的问题,而且高层建筑的抗震设计问题就是我们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目前,由于市场经济的发展建筑物的高度也越来越高,而抗震水平成为了高层建筑的关键性话题,因此如何提高建筑物的结构系统的稳定性,是我们如今需要思考的问题。

一、钢筋砼的结构现状和来料特性

前在中国,钢筋混凝土为应用最多的一种结构形式,占总数的绝大多数,同时也是世界上使用钢筋混凝土结构最多的地区。据发改委相关数据显示,该地区其主要原材料水泥产量已于2005年达到10.60亿吨,占世界总产量48%左右。

混泥土是水泥与骨料和混合物。当加入一定量水分的时候,水泥水化形成微观不透明晶格结构从而包裹和结合骨料成为整体结构。通常混凝土结构拥有较强的抗压强度。但是混凝土的抗拉强度较低,通常只有抗压强度的十分之一左右,任何显著的拉弯作用都会使其微观晶格结构开裂和分离从而导致结构的破坏。而绝大多数结构构件内部都有受拉应力作用的需求,故未加钢筋的混凝土极少被单独使用于工程。相较混凝土而言,钢筋抗拉强度非常高,一般在200mpa以上,故通常人们在混凝土中加入钢筋等加劲材料与之共同工作,由钢筋承担其中的拉力,混凝土承担压应力部分。

二、高层建筑物的系统结构

在高层建筑物中,系统结构可分为结构系统和功能系统,这两个系统看似分离的,但是在实际运用中,它们都相辅相成,前者是后者的实现,后者是前者的目的表现。建筑的结构系统主要是指建筑的结构设计和材料选择,可以而功能系统就主要是由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和美学功能两个内容组成,它具有一定的功能适应性在面对不同建筑的时候,有着不同的功能表现。

结构的使用功能适应性影响因素,主要体现在结构形式所能提供的内部空间特征及建筑功能所决定的内部空间特征两方面。我国高层建筑在功能上,主要包括住宅、旅馆、办公、综合类等四大类。根据各功能类建筑的空间特征,又可将上述四类功能建筑划分10个子功能类。同一结构形式对不同的子功能类有不同的适应性。

结构的美学功能适应性影响因素包括两方面:美学功能等决定的建筑平。立面体型特征及结构形式决定抗力构件特征及其可布置性。美学功能决定的平面特征,可概括为规则平面形状和不规则平面形状。结构美学功能适应性主要体现在,对于美学功能等所决定的不同平面形状在分置各抗力构件时的难易程度,及精心分置后可能获得结构体系的受力合理程度与抗震性能优劣等两个方面。

结构受力合理形式对结构形式与具体建筑方案及环境条件等要素相互结合、作用后所的综合性能中的结构受力特性侧面的描述,也是对结构的整体抗力性能得到充分发挥程度的肚量。在结构受力特性影响因素中,结构形式诸要素的影响往往比较稳定。千差万别的建筑方案所决定诸要素的影响是积极主动、灵活多变的,且其影响的稳定性较小,弹性大,极易发生变化。当方案违背了结构受力特征,人们可以通过调整方案特征来改善结构的受力合理性。环境因素(如场地类别、设防烈度、基本风压等)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对某结构形式与方案特征结合后的动力特性、几何侧度(高度、高宽比、长宽比等人体型等方面的限制。一般的,结构受力合理性影响因素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综合抗力(包括综合抗震、抗风能力)和结构的整体稳定性(合抗倾覆能力)。

三、影响综合抗力的影响因素

在设计施工中或者施工完成后中存在着许多影响着节后综合抗力的因素。在设计中,尤其是在对建筑结构阶段的选型阶段方面,影响因素大概包含着这两个方面:一是结构的整体强度;二是结构的整体协调变形能力。

结构的整体强度取决于结构形式与建筑方案环境结合后形成概念结构体系的高度合理性、水平竖向刚度分布的均匀连续性和场地适应性等。其中,高度合理性取决于结构形式与设防烈度;刚度分布的均匀连续性取决于建筑平面规则性、空间分布均匀性、竖向构件的连续性等;场地适应性则取决于场地特征周期及结构自据周期等。

结构的整体协调变形能力是指,结构在遭遇中、大地震时协调和保证各构件能整体工作,并通过塑性变形耗散地震能量的能力。它取决于两个方面的因素:空间整体性和整体延性。空间整体性是指在结构结构承受地震作用的过程中协同各结构构件共同工作,保证竖向承载力,充分发挥结构整体抗震性能及结构系统各构件抗震潜能的能力。这也是保证‘次震不倒”的前提。它主要取决于结构形式及构件间连接方式与质量、构件破坏特征、屈服机制、长宽比、平面特征的因素。结构的整体延性一般用结构的最大允许变形却与屈服变形的比值表示。它是对整个结构彻底破坏前超越弹性极限进一步承担荷载能力的度量,职决于结构构件特别是关键关键或薄弱部位处构件的延性。当结构遭遇灾难性地震时,在整个结构稳定的前提下,良好的整体延性可以使结构具有足够的变形性能实现预定屈服机制,以耗散地震能量,保护结构不致发生倒塌破坏。结构的整体延性主要与结构形式种类、抗侧力构件变形与破坏特性、可能采取的构造措施、平面规侧程度、结构体系刚度的均匀以及连续性等有关。

四、结构整体稳定性(合抗倾覆能力)的影响因素

高层建筑随着高度的增加,刚度相对减小,在水平载荷作用下,倾覆力矩增大,例向变形增加,卜D效应加剧,对结构整体稳定性的要求也逐渐提高。

整体稳定性的主要影响因素,可概括为结构的整体刚度和抗倾覆能力两个方面。充分恰当的结构整体刚度(包括抗弯、抗剪、抗扭刚度),对限制结构遭遇中大地震的水平位移及层问位移,对减小p-D效应、减轻震害、防止突然倒塌、保证电梯等设备的正常运行、防止填充墙、装修材料等的损坏有着重要意义。其合理性影响因素为结构形式、高定比、设防烈度、基本风压等;结构的整体抗倾覆能力主要受建筑方案的高宽比、长宽比设防烈度、基本风压等因素的影响。

五、建筑物抗震维护的方向

(1)结构抗震选型作为高层钢筋议结构抗震设计的关键环节,其影响因素繁多(部分因素具有随即、模糊、耦合性),且主要集中在建筑方案、结构形式、环境条件、当前造价与预期维护、改造费用等几个方面。

(2)诸影响因素间的关系具有多维性、层次性。主要表现在喝两个方面:一方面为人们认识和控制该类结构抗震选型提供了全面、系统的基础信息;另一方面也为对该类结构抗震选型问题的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了前提。

(3)绘出的因素框架模型对设计质量评价及现有建筑物的综合性能评价与维护也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高层建筑结构特征篇7

【关键词】建筑风格,高层住宅,地域特征

1.高层住宅建筑风格形成的因素

可以理解为群体、平面、立面等特征的集合。建筑群体特征如行列式、院落式、对称式、自由式布局。美国高层住宅的高度、样式都曾经领导世界潮流。芝加哥、纽约分别成为高层办

公楼和高层住宅的发源地。细高、退台与尖顶一直是纽约高层住宅的主要特征。芝加哥高层住宅仍然带有沙利文机能主义遗风,形体方正、檐口平直、极少装饰。与纽约芝加哥强烈反差,迈阿密高层住宅形态丰富,色彩热烈,与其海滨风光和休闲城市氛围非常吻合。如果说美国高层住宅阳刚气十足,那么加拿大高层住宅则尽显阴柔之美。多伦多、温哥华的高层住宅常用柔美曲线、丰富色彩和生动细节,形成生动、典雅的外观。建筑平面特征(户型、楼型)如板式、塔式,一字形、十字形等,如美国住宅平面方正、香港住宅凸凹、荷兰住宅几何化、澳大利亚住宅自由。建筑立面特征反映在体形、表面、细部等方面,如美国住宅多为三段式板楼、退台式尖塔,香港住宅大量采用凸窗,澳大利亚住宅喜用波浪形阳台。高层住宅之所以呈现不同的地域风格是客观因素与主观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客观因素包括自然、城市、社会等环境条件;主观因素包括建筑师、开发商、政府官员、大众的喜好与追求等。

1)地理位置

温度、湿度、日照、台风、地震等自然环境条件对高层住宅的地域特征产生直接影响。如寒冷地区住宅,大间距行列式布局以利获得充足阳光,封闭的外观有利防风保温,深色外墙有利于吸收热量;热带地区住宅则间距小、外观开敞、色调浅淡。日本住宅形体简单、敦实有利于抗震;马来西亚地处热带,杨经文设计槟榔市mBf大厦(1993年建成,31层,办公住宅综合体)内部设置多个两层高的空中庭院,遮阳和通风效果好(图10)。印度气候干热,柯里亚设计的高层住宅立面厚重,遮阳而保湿作用。

2)城市历史、形态、规划等对高层住宅特征影响深远。

住宅地域特征的思想根源。道、儒、释思想相互融合。如道家崇尚自然,表现为建筑与自然共生,儒家强调伦理,表现为建筑的等级层次,佛教主张节制修行,表现为建筑上朴素、空灵。在中华文化大背景下,也形成了丰富的地方文化,历史文化名城常见对称中轴线,现代城市多为自由形态。伦敦、巴黎等欧洲城市,历史建筑众多,高层建筑发展受到一定约束,而荷兰鹿特丹在二战中城市被炸为平地,高层建筑设计反倒没有了历史的羁绊。阿联酋首都迪拜位于沙漠和大海边缘,高层住宅呈现了人造绿洲和岛屿奇观。

3)借鉴历史建筑

中国古代建筑内涵丰富、特色鲜明,可作为凸显高层住宅地域特征的表现手段。中式建筑院落空间布局、木结构材料、斗拱飞檐样式在世界上独一无二。此外,不同时期的风格逐渐演变,如唐宋大气、明清的华丽;不同地区建筑样式差异明显:如北京合院、客家土楼、徽州民居、庙宇等;皇家与私家级别分明,如皇家宫殿别院、私家民宅园林等。

4)尊重自然环境

由于城市土地的缺乏,在一些大中城市,高层建筑的设计与建造,会对周围环境产生很重要的影响。我国国土辽阔,气候变化大,东南西北各地建筑外观也应表现出气候上的差别。北方寒冷,板式楼更合理;南方闷热,塔式楼更适宜;西部高原日照强烈,住宅宜小窗厚墙;东部沿海多雨潮湿,住宅宜大窗透空。

5)大胆创新

建筑地域特征具有稳定性,但不等于因循守旧、一成不变。当社会经济、文化等地域特征形成的基础发生变化时,建筑特征也需要与时俱进,否则就无法延续。简单照搬传统可能造成虚假和经济浪费后果。此外,对于众多新兴城市而言,高层住宅的地域特征可能尚未形成,更需要创新。应该鼓励建筑师在尊重历史,尊重环境,尊重建筑科学规律的前提下,大胆创造新的地域建筑特色。

6)关心居民需求

近20年来,中国高层住宅发展迅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但当下中国高层住宅外观相似,地域特征模糊,由此削弱了城市特色,加剧了“千城一面”状况。更有甚者,许多楼盘钟情异国情调,照搬港式、美式、欧式样式风格,出现了虚假与错位的地

域特征。此外,由于城市大规模拆旧建新,高层住宅切断了城市发展脉络,造成居民对城市记忆的缺失。中国居民生活水平整体上处在现代化初期,中低收入家庭占最大比例,高层住宅的主体应该是中小户型、经济实用型住宅。建筑外观设计应该满足内部的自然通风、采光、节能要求,避免繁琐装饰;增加阳台或露台改善居住品质;精心布置园林绿化营造良好的公共居住氛围。

2.在高层住宅的这种发展中,延伸到建筑风格的传统与创新的框架中加以判断,似乎高层住宅乃西方泊来的“现代”品,大众的喜好决定住宅市场的发展方向。大众往往无意识地选择洋风而轻视传统。此外,中国发展迅速、房地产市场浮躁,建筑师几乎没有时间和精力去探讨地域特色问题。本文提出以下几点意见,为中国高层住宅的地域特色抛砖引玉。

1)道、儒、释思想

中华民族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可作为凸显中国高层住宅地域特征的思想根源。

2)生活习惯

城市居民的生活习惯、经济水平引导住宅户型、楼型、外观的设计取向。如为满足中餐烹饪要求,中国住宅厨房需要自然通风采光;而欧美的西餐制作对厨房的采光通风要求不高。内廊式和中庭式住宅对管理和公共秩序要求较高,在日本比较常见,而在其它地区很难被接受。

3)中华传统文化内涵

尽管继承传统是个充满争议和困难的问题,但还是有许多成功的案例可供借鉴。建筑师李祖原坚持“中国式建筑”的设计理念,他设计的等高层住宅,从总体布局、户型到外观细部,力图表达建筑与文化传统之间的关系。

4)建筑施工方法具有一定的地域性。

欧美高层建筑以钢结构为主,而香港和中国高层建筑以钢筋混凝土结构为主。前者外观轻巧、光洁,后者厚重、坚实。各国建筑法规不尽相同,高层住宅设计受到的限制也不一样。美国1916年颁布的分区规划法对街道的开放率作了限定,因而高层建筑多为退台式塔楼。香港建筑法就规定住宅厨房、卫生间必须自然通风采光,从而划清了港式与美式住宅的界线。依据我国高层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国高层住宅出现了小高层、高层、超高层等不同样式和概念。在中国大陆和香港,凸窗实用而不计入建筑面积,因而十分流行。

5)设计师因素

高层建筑结构特征篇8

关键词:高层建筑结构特点设计原则要求

中图分类号:tU97文献标识码:a

正文:

一、高层建筑结构类型

高层建筑结构体系按照结构形式可以分为框架、剪力墙结构,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框架结构因为是利用柱、梁等结构来承重的,所以这种结构体系的侧向位移相对较大,一般适用于低于50m的建筑。剪力墙结构因为是靠高层建筑的墙体来承重的,所以这种结构的整体性能相对较好,不易产生水平方向的变形,一般多应用于高层建筑,但是因为其在平面上的布置不够灵活,所以很少在公共建筑设计中使用。而框架、剪力墙组合结构则是结合了两者的优点、改善了其中的缺点,所以被广泛应用于高层建筑的结构设计中。

二、高层建筑结构设计原则

2.1选择合适的基础方案

现在的设计一大特色就是不能因工程而破坏周边的环境,而改变的周边的生态环境。一切的工程围绕环境进行设计施工,使工程与自然很好的融入到一起,使得两者和谐共存。在基础方案的设计中,要把所有的相关因素全部的包括在内,综合各方面的因素,再考虑经济性对工程进行整体的评估,然后对方案进行正式的审核,最后施工,一切立足由可持续发展的观念进行施工,工程的质量一定会得以保障。

2.2选择合理的结构方案

高层建筑作为近几年刚刚兴起的一门学科,具有很复杂的结构特点,在施工的过程中要考虑的方面很多,像是供水问题、线路等各方面都是我们要考虑的。结构设计方案中重要的有以下几点:材料的要求、施工的环境、还要充分的考虑抗击自然灾害的能力。我们要严格的遵循平面和竖直的设计原则。结构方案不仅仅是施工单位一方的事情,施工单位与使用方要达成一致,在设计方面以及今后的发展方向要进行详细的展望,为了所选取得结构方案更加的合理,最大限度的达到预期的目的。

三、工程设计案例分析

某高层建筑设计使用功能为餐饮、办公一体属综合性公共建筑。地下2层,裙楼4层,裙楼上南、北两塔楼分别高19层(72.5m)、25层(90.5m)。两塔楼于17、18、19层连体(结构上为两塔楼分别悬挑梁处理)。

1.结构承重体系设计

根据国家抗震区划图,待设计建筑地区的基本烈度为七度,相应地主楼结构部分的抗震等级为二级,裙楼部分的抗震等级为三级。结构设计中裙房部分主要考虑由恒载及使用活荷载等竖向荷载引起的荷载效应,主楼部分结构设计不仅考虑竖向荷载效应,还要考虑水平地震作用及风荷载作用下产生的荷载效应的组合。综合考虑裙楼部分大空间的设计使用要求以及主楼部分的抗侧移设计要求,裙房结构承重体系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形式,主楼采用框架-剪力墙承重结构体系。本建筑结构在主楼抗侧力构件设计中,剪力墙主要承担水平作用,框架承担少部分水平荷载作用和大部分竖向荷载作用。主楼平面形状基本上为正方形,因楼梯、电梯间均设置在核心筒内,为提高主楼结构的抗扭能力,剪力墙结合楼电梯间在主楼范围内采取了加强处理,具体厚度根据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的变形限值,由刚度、承载力和延性三者间的最佳匹配决定。

2结构优化设计策略

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是高层建筑结构中最常采用的承载体系之一,它同时具有框架结构建筑平面布置灵活,能获得大空间,建筑立面易于处理,以及剪力墙结构抗侧移刚度大、整体性好、抗震能力强的优点。在水平荷载作用下,具有较纯框架和纯剪力墙结构更为有利的水平变形曲线。但钢筋混凝土框-剪结构是一个具有双重承载体系的非常复杂的空间受力体系,力学分析难度较大,其优化设计就更为复杂和难以实现。所以,笔者以下谨通过已有的工程设计经验提出步骤性的建议,不作深入的学术探讨。

2.1框架结构的分部优化设计技术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属于具有多个多余约束的超静定结构,其荷载效应不仅与外荷载大小有关,还与结构构件的材料特征、几何构造特征有关。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分部优化设计,即是在结构整体内力分析完成后,根据梁柱各构件的控制内力进行截面优化设计,确定满足荷载效应水平要求的各结构构件的几何特征和配筋量的优化结果,由此导致原结构的几何特征和荷载特征发生变化,优化结构在现荷载作用下内力分布特征发生变化,各构件控制截面上的控制内力也发生相应变化,据此再进行新一轮的优化设计。因此框架结构的分部优化设计实际上是一个迭代、渐进的寻优过程,计算结果虽不总能等价于整体优化设计结果,但通常能给出工程实用的满意结果。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分部优化设计方法的具体步骤为:

(1)初始选型:根据结构平面、立面布置及建筑物设计使用功能,分析结构所受的竖向荷载和水平荷载及其传力路线,并考虑施工因素,归并框架梁、柱的类型,初选梁柱的几何尺寸;

(2)结构分析:按照结构的实际几何构造特征,计算结构所受竖向荷载及水平荷载,对钢筋混凝土结构进行空间内力分析。根据结构分析结果,将截面尺寸相同的构件的控制截面内力,根据其大小进行分类,并确定每一类构件的设计控制内力;

(3)截面优化设计:针对每一种梁柱构件的控制内力进行优化设计,得出优化约束条件下的结构几何构造特征和配筋特征的优化设计结果,从而构成新的优化意义上的设计结构;

(4)收敛性判断:在工程精度意义上选取一个较小的数值,作为检验结构收敛性的条件,进行收敛性判断。若优化结构与原结构基本一致,则认为优化结构是收敛的,可以转入下一步的可行性判断,否则转回第②步重新进行结构分析、优化设计;

2.2框-剪结构的三阶段优化设计策略

框-剪结构的设计主要涉及3个方面的优化问题:①结构最优设防水平的决策,②框架与剪力墙结构协同工作,以及承载力、刚度与延性变形能力间的最佳匹配设计,③框架-剪力墙结构构件的优化设计问题。

高层框-剪结构在水平荷载作用下的协同工作问题,主要是水平荷载在框架和剪力墙结构之间的分配设计,因此剪力墙数量和位置的设计是关键问题。这里,我们将框-剪结构的优化设计过程分为三个阶段进行,对不同阶段的不同问题,采取不同的优化准则进行优化设计。

2.2.1第一阶段:最优设防水平id的优化决策

根据地震危险性分析结果或地震区划规定,在预测地震烈度概率分析基础上,用模糊综合评判法计算结构的模糊延性向量和模糊抗震强度、损伤等级概率和震害损失的预估期望值e(id),在满足最大投资约束和最大损失约束条件下,使k1C(id)+k2k3e(id)达到最小,求出最优抗震设防烈度id。

2.2.2第二阶段:剪力墙构件的优化设计

剪力墙结构构件的优化设计主要是结构刚度与延性指标的最佳组合,可用力学准则进行优化。结构刚度对结构的影响主要为结构的自振周期和侧向位移,结构延性对结构的影响主要为保持承载力前提下的变形能力。因此,可用结构整体的侧向位移量来协调结构的刚度和延性。我们根据高层结构设计规范对结构层间位移和顶点总侧移的限值来控制结构的刚度设计和延性设计。

2.2.3第三阶段:框架结构的优化设计

框架结构的优化设计准则是一个结构准则,在一次整体分析完成之后,可按照前述方法对框-剪结构中的框架部分进行优化设计。

四、结语

总而言之,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的优化设计方法多种多样,但是不论使用哪一种方法都要建立在施工的可行性的基础之上,施工技术必须严格依照设计标准,如果出现施工不可行的情况下,重新审视设计规范。高层建筑混凝土施工技术是科学元素和技术元素的融合和应用,它的实现过程必然需要建筑施工各环节基础技术的支持和管理理论的强化。所以,设计与施工的相辅相成才是实现合理、科学节约成本的有效措施。

参考文献

[1]孙凯.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价值工程,2011(06).

高层建筑结构特征篇9

【关键词】住宅房地产;课税价格;特征因素;批量化更新

引言

20世纪80年代,中国开始实行住房制度改革,住房逐步进入商品化时代,尤其是近年来城市住房价格呈现快速上涨的趋势,且涨幅波动较大,房价成为备受关注影响国民经济安全的问题之一。现今如何应对住房价格变化,做到评估价格的批量化更新与精细化,成为一个亟待深入研究的问题。

房地产也是关乎国际民生的支柱性产业,住宅更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本物质条件,是人民日常生活中的必需品。合理、科学的税收,是保障人民安居乐业,国家长治久安的必要前提。为了满足国家财政的正常收入,充分发挥国家对房地产市场的宏观调控作用,加强课税管理,如何制定一套能适时反映市场价格趋势的课税评估系统,成为当下课税管理职能之所需。另一方面也是确保征收税费的公平公正,以及对纳税人的公平公正。为了促进住宅房地产业的健康发展,本文以苏州地方税务局第四税务分局的评估系统为蓝本,其经过实践认证是顺应市场规律,符合各项要求的。同时,时时调研并跟踪市场住宅房地产价格水平,对数据库中小区的基准价格进行适时更新,也满足了小区到户课税价格的批量化更新的动态化要求。

1概述

本文尝试在已建立苏州高新区住宅房地产课税价格到小区的数据库基础上,从众多影响房地产价格的特征因素中筛选出主要特征因素,之后利用德尔菲(Delphi)调查法,选取并确定苏州高新区住宅房地产特征因素包括:建筑类型、面积、建筑新旧程度、层高、朝向、景观、屋顶、外墙装修、电梯、建筑底层店面情况、沿小区外交通干道、垃圾房影响和配电房及高压线等。通过对不同特征因素进行归类、解析,确定各特征因素的影响程度,修正小区基准价格到户,实现住宅房地产课税价格的精细化。另一方面,时时跟踪市场住宅房地产价格水平,对数据库中小区的基准价格进行适时更新,从而实现小区到户课税价格的批量化更新。

2特征因素的选取

特征因素是反映异质性商品的特征的因素,例如,建筑类型是反映房地产的一个特征,那么建筑面积就是房地产的一个特征因素。房地产的价格水平,是众多影响房地产价格的特征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或者说是这些因素交互汇聚而成的,因此影响房地产价格的特征因素极其繁多。但从估价角度考虑,为了便于操作,亦为了较好的反映房地产价格水平,只需筛选出房地产价格贡献大的特征因素,进行研究即可。

2.1选取步骤

以苏州高新区住宅房地产为例,特征因素筛选的步骤如下:

2.1.1由于苏州高新区数据库中的小区基准价格已经体现了区域因素的影响,如:区位繁华程度、环境、交通便捷程度、基础设施状况、商业配套设施等。故在筛选时,排除区位因素,仅考虑个别因素。

2.1.2对个别因素进一步筛选,筛选的原则是选择对小区到户价格影响大,对结果有重要作用的因素作为主要特征因素。这里的影响大是指对估价结果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如果缺乏这些因素,即使其他次要因素再多,也不能客观评价估价对象。

2.1.3利用德尔菲(Delphi)调查法,经过专家对主要特征因素的评定,选取出特征因素。

2.2德尔菲法

德尔菲(Delphi)法是根据专家知识经验和判断进行预测,以专家作为索取信息额对象。这种方法是在历史资料较少,未知因素较多时的一种很有效的预测方法。专家咨询法中专家的选择十分重要,专家挑选不当直接影响预测结果的可信度。一般选择专家的原则是,对预测内容有深刻了解的内行,他们既懂技术又懂管理,他们可以是专业人员,也可以是管理领导人员。

针对目前已建立苏州高新区住宅房地产课税价格到小区的数据库,邀请了涉及房地产估价方面的共16名评审专家,进行了评定,他们来自于苏州高新区房管局、苏州地方税务局第四税务分局、苏州市价格认证中心、房地产评估专家、专业评估公司等部门。进行了对专业房地产评估中介机构提出的关于调整苏州高新区存量住宅房地产交易课税评估基准及价格使用方案进的评审。本次苏州高新区存量房交易课税评估基准体系是以现行基准价格体系为基础,通过调研,选取市场实际成交案例,并对案例的交易价格进行解析后得出的。经过对该套体系的评审,专家达成了一致,得到比较统一的结果,同时对各主要因素地仔细打分、评定、整理,最终确定了苏州高新区课税评估体系的特征因素。选取出的特征因素为建筑类型、面积、建筑新旧程度、层高、朝向、景观、屋顶、外墙装修、电梯、建筑底层店面情况、沿小区外交通干道、垃圾房影响和配电房及高压线。这些特征因素为个别因素中较为普遍,影响程度较大的住宅房地产特征因素,能客观地反映住宅房地产市场价格水平。本文对这些特证因素进行了阐述并作了进一步详细解析。

3特征因素的分析

3.1案例概况

苏州高新区位于苏州古城西侧,东临京杭大运河,南邻吴中区,北接相城区,西至太湖,总占地扩展到258平方公里。总人口47.2万,其中常住人口28.5万人,暂住人口18.2万人,外籍人口0.5万人。下辖枫桥、狮山、横塘、镇湖4个街道及浒墅关、通安、东渚3个镇。苏州高新区交通十分便利,距上海虹桥国际机场90公里、浦东国际机场130公里,距上海港100公里、张家港港口90公里、太仓港70公里、常熟港60公里。沪宁高速公路、312国道、京沪铁路、京杭大运河和绕城高速公路从境内穿过,建设中的世纪大道横贯东西。精心打造“天堂苏州、东方水城”的城市旅游新形象。苏州发展采取一体两翼,全面发展的战略方针。

3.2特征因素的解析

影响房地产价格的特征因素众多,对它们进行前期筛选,随后结合德尔菲(Delphi)法作进一步筛选,通过专家打分收集资料、整理、归纳出特征因素。按照住宅房地产适用的普遍程度,从一般性原理出发,将其分为三类特征因素:普遍特征因素、较普遍特征因素和非普遍特征因素。其中普遍特征因素有:建筑类型、面积、建筑新旧程度、外墙装修,较普遍变特征因素为沿小区外交通干道,非普遍特征因素有:层高、朝向、景观、屋顶、电梯、建筑底层店面情况、垃圾房影响和配电房及高压线。

3.2.1普遍特征因素

(1)建筑类型:建筑类型可以按照建筑的总层数划分为多层、小高层和高层。不同类型的成套住宅其结构、套内面积比例等都会不同。多层建筑多为混合结构,而高层和小高层为钢混结构;多层建筑的套内面积比例往往大于高层和小高层建筑的套内面积,套内面积因素已在结构和层数中体现,故我们只需考虑建筑的总层数。

小区住宅的建筑类型可分为三类:多层、小高层、高层。同一小区内不同建筑类型底层的一手房成交价格,可以较清晰的反应多层、小高层、高层的底层价格规律。为便于对住宅房地产成交价格影响程度统计分析,我们可以选取苏州高新区内同时拥有三类不同建筑类型的住宅小区作为研究对象,例如苏州高新区的格林花园、青山绿庭等小区,收集了他们的底层一手房成交价格,分析、推算住宅房地产特征因素的影响程度。另一方面,对于非底层的房地产价格,则根据相关楼层调整方案来进行。

(2)面积:对于同一小区内不同的成套住宅,面积的大小同样影响着价格的高低。因为在同等购买力下,面积小的户型有能力购买的人就越多,竞争力就越大,使得小户型的住宅房地产较均价上浮;反之面积大的户型,竞争力就小,较均价下调。

面积特征因素的分类还需结合国家和当地的相关政策,针对苏州高新区住宅房地产,考虑到实际可操作性,同时结合苏州高新区的相关文件,与专家意见,将小区的面积分为四类:“≤75”、“>75且≤90”、“>90且≤144”、“>144”。确定面积特征因素影响程度,既遵循房地产市场价格的面积越小价格越高的规律,同时也考虑政策限制带来的影响。例如,政策上规定外籍人口落户苏州,单套购房面积需在75以上,故面积为“≤75”的价格增长幅度较面积为“>75且≤90”与“>90且≤144”的增长幅度小,在影响程度中体现出来。

(3)建筑新旧程度:自建成日起建筑物的结构、构件、整体性能会随着时间的增长而出现破损,同时成套住宅的使用年限也会随着时间变化而缩短,房屋的折旧率越来越高,从而影响房屋的价格。另一方面,对于最早建成年代较久的成套住宅,会随着市场长时间的作用而趋同,此时年代的间隔对成套住宅价格影响不大。

针对同一小区内不同时期建设的成套住宅,建筑的新旧程度则成为房地产市场价格差异的重要因素,苏州高新区住宅房地产新旧程度具体的分类方案如下:以小区中最早建成年代的价格作为基准价,以距最早建成年代1~3年、4~6年、7~9年、10年及以上这4个梯度进行调整。距最早建成年代越远的即小区内成套住宅越新,其价格越高。

(4)外墙装修:外墙的材质,它的防火性、阻燃性、吸湿性、耐高温保温性、耐久性等特性,拥有较优的外墙装修,对建筑的防潮、防火、保温以及美观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外墙装修可大致概括如下:具有保温层外墙,锦砖贴面外墙,马赛克外墙,外墙涂料粉刷和外墙水泥砂浆粉刷。这五大类的效用依次下降。

3.2.2较普遍特征因素

沿小区外交通干道:小区住宅是人们的居住场所,也是人们的生活休息场所,幽静闲适的居所可以满足人们繁忙紧张工作后精神放松的需要。而临近喧闹吵杂的道路,无疑会对人们正常的生活作息产生干扰,故沿路的成套住宅受其影响较大。小区内道路对建筑影响不大,不予考虑,故这类道路主要为小区外的主次干道。一般而言,东西向的主次干道影响的是临近一幢,而南北向的主次干道影响的是临近一单元。影响的程度可按照道路的主次性而定。

3.2.3非普遍特征因素

(1)层高:在现代住宅中,根据地方相关文件规定,确定住宅层高标准。

(2)朝向:朝向影响着人的采光、通风等需求,良好的采光、通风环境可以提高人的生活质量,是促进家庭和谐健康的必要保障。为此合适的朝向选择显得至关重要。

(3)景观:小区中的景观是以适应居民的生活习惯与生活方式,追求环境的多样性、舒适性为理念,从而满足居民物质生活需要。故小区内是否有集中性景观,对成套住宅的价格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4)屋顶:尖顶或者平顶对对小高层及高层建筑影响较小,而对多层建筑影响较大,故将尖平顶作为多层建筑的影响因素之一。尖顶相对平顶来说,可以防水、防雪、防潮、防热,所以尖顶较平顶优越。

(5)电梯:电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人力耗费,方便了出行,提高了安全性,对于成套住宅中的小高层和高层建筑而言,电梯是必备的,其对成套住宅的影响已在建筑物类型中得到体现,电梯因素对小高层和高层房建筑的影响较小,可以不用考虑。对于7层及以下的多层建筑,电梯不是必备的,所以拥有电梯的多层建筑比无电梯的多层建筑较优越,是重要的影响因素。

(6)建筑底层店面情况:店面可以基本供应人们每天日常生活之所需,是人们正常生产生活的保障。但对于所在楼层有底层店面的居民来说,因人流较多,嘈杂声、气味等对居民生活造成一定的干扰。

(7)垃圾房:垃圾房是小区居民生活生产的废弃物集散地,会对一定范围内的环境造成污染,在范围外的成套住宅较范围内的成套住宅优越。

(8)配电房:配电房会产生少量的辐射和噪音,会对附近的居民造成影响,在一定影响范围外的成套住宅较范围内的成套住宅优越。

4结论与展望

以上特征因素的影响程度需经由专家的论证而最终确定。本次课税评估体系经过专家的论证,现已应用到苏州高新区课税评估系统中,目前正在使用。由于住宅房地产特征因素的修正值反映的是针对小区基准价格修正的影响程度,该影响程度反映的是小区住宅房地产市场价格与小区内每户住宅房地产市场价格之间关系的规律,它不会随着房地产市场价格的变化而变化,故再进行住宅房地产评估批量化更新时,只需对苏州高新区住宅小区的基准价格进行批量化更新,即能实现住宅小区内每户课税价格的更新,这样大大节省了工作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

该苏州高新区课税体系与本文均得到了南京大学教授的指导,完成了各项任务。本文以苏州高新区普通住宅房地产课税评估体系为蓝本,系统的分析了住宅房地产特征因素,并对特征因素解析,经由影响程度修正,实现小区课税价格到户。该课税体系可以较大提升住宅房地产课税价格的评估效率,满足时时需要,其操作方便,适用广泛,可以推广到其他地区。另一方面,该课税体系的理念,除开交易纳税评估,还可以应用到非住宅类房地产交易评估,即商铺、写字楼等其他领域,应用前景乐观。

参考文献

[1]余鹏彦.《基于德尔菲法的数字资源评价系统的研究与设计》.图书馆建设,2009(6):15-117.

[2]王薇.《城市住宅影响因素研究》.住宅科技,2010(6):17-20.

[3]陈永霞,陈民强.《南京市住宅价格特征的分析―应用》.淮阴工学院学报,2009,18(4):55-60.

[4]许晓晖.《上海市商品住宅价格空间分布特征分析》.经济地理,1997,17(1):80-87.

[5]Chhetrip,HanJH,CorcoranJmodellingspatialfragmentationoftheBrisbanehousingmarket[J].UrbanpolicyandResearch,2009,27(1):73-89.

[6]石路明,罗海梅.《中国住宅市场价格决定的特征分析》.贵州财经学院学报,2009(4):11.

[7]刘燕.《完善经济适用住房档案管理之我见》.上海档案,2011(11):89-90.

[8]周建军,鞠方.《中国房地产价格波动财富效应的理论与实证研究》.财经理论与实践,2009,(5):97-101

[9]孙启明,白丽健,耿林.《我国房地产也发展为题研究述评》.经济学动态,2010(7).

高层建筑结构特征篇10

【关键词】钟楼;视觉文化;三重檐

一、钟楼古建筑的整体视觉效果分析

1.西安城视觉的中心――钟楼的中轴之美

从古至今,西安的道路南北与东西双向轴线贯穿于西安古城,并在钟楼形成交汇.其中心在构成西安城市空间序列主轴线的南北轴上,纵横干道贯穿四面城门,并在城中形成一个十字交叉点,钟楼正是在这个交叉点上。其基座下的四个门,正应明城墙的四个门。钟楼建筑本身对称、两侧诸多建筑成空间对称,作为对称中心,钟楼成为明显的地标建筑,有着突出醒目的视觉效果。钟楼的中轴对称,这既是出于审美的考虑,又是为了表现君权受命于天和以皇权为核心的等级观念。中轴线上的建筑高大华丽,轴线两侧建筑低小简单,用这一明显反差表现皇权的至高无上。

同时,建筑讲求中轴之美,是对“中国”观的一种文化认同。中国自古礼仪之帮,依照战国邹衍的“九州”说,称中国是“天下八十一分居其一”,即整个自然宇宙是九宫格形的“大九州”,每一“九州”又有九个“小九州”构成。中国者,居天下之中的国家,用图形来表示,正如宋代石介《中国论》所言:“天处乎上,地处乎下,居天下之中者曰中国。”这是中国之所以为国家的概念。“中国”的原初意义,指的是建筑。国的繁体字写作“”,从口从或。口,指的是四周围合的那一个区域;或,即域的本字。因此,国这个汉子,是指四周以营造手段所营建的那一个空间环境。因此,所谓“中国”的本义,指天下之中的建筑。

其次,人类的空间意识,是在人的社会实践中把握的客观中间属性在头脑中的反应。王钟陵在《我国神话中的时空观》一文指出:“人类空间观念的最初形成,是从对空间的分割开始的。混沌的空间,只有当被分割为不同的个别部分以后,才是可以辨认的。”由于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活动总是在一定地域环境中进行的,所以在人类意识中首先发展起来的必然是地域――空间观念。这种关于空间意识的“中”,实在是人性与人的主体意识的一次历史性觉醒。那种强烈关于“中”的空间意识与历史感情,具有认知、审美与崇拜的三重性。

2.木质结构的视觉呈现

在建造之初,古人站在楼上监控城内情况,报警、报时,因此,钟楼往往兼具报时与景观双重功用。钟楼自地面至宝顶通高36米,与鼓楼相呼应,是古代长安城内最高的建筑。古代城内多为单层平房,顶多为二层楼房,屋面线低于城墙,只有处于城中的钟鼓楼高于城墙,使城内建筑中心突起,增加了立体构图效果。

同时,钟楼的外观廊柱环绕、斗拱作为支架支起屋檐和木梁,这说明钟楼本身的结构特征也体现了中国建筑的一大历史特点――木质建构。梁思成提起我国的土木传统时说:“从中国传统沿用的“土木之功”一词作为建造工程的概括名称可以看出,土和木事中国建筑自古以来采用的主要材料。这是取材的便捷性导致,中华文化的发祥地黄河一代自古以来拥有茂密的树林,取之不尽的木材,而黄土的本质又是适宜用于多种方法建造房屋。总体说来,中华建筑文化总的发展趋势,是以土木为材,并且由此影响到结构技术与群体组合。

由于木质怕水、怕火、长度和硬度不如石材,建造高大建筑在技术结构上是有难度的,因此,木结构的一大特点在于适合在平面展开,而不适合向高空发展,喜欢将具不同功能的房屋分而建造。这也是中西方建筑在视觉呈现上体现出的最大的不同。中国的建筑视觉呈现是平铺式的、横向的。西方建筑视觉呈现是高耸式的、纵向的。中国崇尚群体组合而非单体建筑。因此,中国的宫殿、寺庙、楼阁亭、坛庙、民宅以及陵园等地面古建筑,多为向上层次不多的平面建筑。这种平面建筑,是一个个由点、线、面合理布局而成的井然有序的巨大建筑群,而不是杂乱无章的堆砌。所以中华建筑群体组合所造成的空间视觉效果就非常的突出。木质建筑的空间视觉感庄重、大气,无时不刻的体现着皇权的神圣与不可侵犯。

如钟楼就与鼓楼遥遥相应,形成了“晨钟暮鼓”景观,在空间的视觉上,给人一种对称、和谐的美感。

同理还有北京的故宫,沿主轴线以连续的、对称的、尺度丰富变换的封闭式庭院空间,形成逐步展开的空间序列,并以此突出主要殿宇.太清门到乾清宫,形成八个院落,三个高潮。层层封闭的规划形象层层分隔产生深远的空间。

从整体上的色彩和结构看,钟楼是一个单体整体感非常好的建筑。建筑本身没有一个钉子,楼檐和平座都使用了斗拱构造原理,外观楼体雄健宏大、古雅优美,极赋浓郁的民族特色钟楼给人的直观视觉形象是古朴、大气、雄伟而庄重。这不仅体现了明代整体的建筑特色,也反映了传统儒家程朱理学思想对中国古代建筑造型、色彩的影响。

二、钟楼的局部视觉效果分析

钟楼是明代建筑的瑰宝,是西安的地标式建筑,每层四角均有明柱回廊、彩枋细窗及雕花门扇,尤其是各层均饰有斗拱、藻井、木刻、彩绘等古典优美的图案,皆觉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艺术美感。由于时间和本身学识能力的限制,在此就不一一进行分析,仅挑出两三个宏大、具有代表性的元素进行浅层次的分析与阐释。

1、屋顶以及装饰

我们常常把建筑的屋顶比作是建筑的“第五立面”。作为建筑竖直方向上立面构图的顶端收尾部分,屋顶的视觉造型直接影响到建筑的视觉造型继而影响到人们的视觉、心理感受。下面则就具体元素进行分析。

(1)“重檐三滴水”、“四角攒顶”

钟楼整体以砖木结构为主,从下至上依次有基座、楼体及宝顶三部分组成。楼体为木质结构,系“重檐三滴水”、“四角攒顶”建筑形式。每层檐分有四个角,顶部有鎏金金顶。屋檐四角飞翘,如鸟展翅,给人以形式古朴、艺术典雅、色彩华丽、层次分明之美感。高处的宝顶在阳光下熠熠闪光,使这座古建筑更散发出其金碧辉煌的独特魅力。

“檐”是我国古代等级制度的象征,檐的数量越多、表明该建筑物的等级越高、越庄重。一般为皇家建筑。所谓“三滴水”,其实就是三重檐的形象说法,下雨时通过三重檐滴落到地面上的雨水要经过3个节段,滴落3次。

“角”的奇、偶也反应了我国古代建筑的性质,一般为偶数角的建筑均为功能性建筑,比较庄重,肃穆;奇数角则普片用于休闲式建筑,民居等:如三角亭。

钟楼的为三重檐的大屋顶,第一层有一重檐,第二层有双重檐。以第一层檐次第向上,层层缩小,呈现出放射形。这样的屋顶显得厚重,而且具有层次,能够给人以体积大、力度强的崇高美感。屋顶的飞檐犹如大鹏展翅在蓝天翱翔,使建筑物静中呈动,能够给人带来生气勃发的动态美感,从实用价值而言,由于屋顶中直线和曲线的巧妙结合,形成飞檐翘角,所以有利于采光和排泄雨水。

(2)琉璃瓦

钟楼三层屋檐所用的瓦为琉璃瓦。琉璃在中国古代宝石中属于七宝之一。琉璃瓦在明代已经开始大范围的使用。琉璃也包括红、白、黑、黄、绿、绀蓝等色。在中国古代,琉璃瓦主要有青黄绿三色,分别象征着天、地、万物。(下转第264页)

(上接第262页)钟楼的三层檐皆为绿色琉璃塔,寓意着万物的安宁、和谐与归一。天坛的琉璃瓦为青色,寓意着对天的崇敬,也体现着天坛的祭祀功能。

(3)脊兽

钟楼屋顶的垂脊上有一个仙人、七只小兽。称为脊兽。脊兽是我国古代建筑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集美观、祈福、实用功能于一身。古代的宫殿多为木质结构,易燃,因此檐角上使用了传说能避火的小动物。这些美观实用的小兽端坐檐角,为古建筑增添了美感,使古建筑更加雄伟壮观,富丽堂皇,充满艺术魅力。梁思成评价道:“使本来极无趣笨拙的实际部分,成为整个建筑物美丽的冠冕”。脊兽的发展由一只到了后来的“仙人骑凤”领头的小动物队列形态。古建上将骑凤仙人安排在首位,表示腾空飞翔并有祈愿吉祥意。其作用是固定垂脊下端的第一块瓦件。脊兽数量多少的等级意义,不同等级的建筑所安放的脊兽数量和形式都有严格限制。

(4)鎏金金顶

黄色的金顶不仅象征着皇家的权威、也象征了佛法的无边与威严。从色彩冲击力的角度而言,给整座建筑赋予了很大的亮点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与西安钟楼的建造缘由有关――明代风水术。明太祖朱元璋登基后不久,关中一带连连发生地震,民间相传城下有条暗河,河里有条蛟龙,蛟龙在翻身,长安在震动。于是朱元璋接受道士建议,在西安的城中心修一座钟楼,钟乃天地之音,可镇住蛟龙。因此,不是所有的钟楼上面都有金顶。

2.斗拱及其油画装饰――色彩

(1)斗拱

方形木块叫斗,弓形短木叫拱,斜置长木叫昂,它们的结合体称斗拱。斗拱一般置于柱头、屋面之间,是建筑物的柱子与屋顶之间的过渡部分。它是中国古代建筑独特的构件。它能够在上部伸出屋檐,把屋檐的重量或者直接集中到柱子上,或者先纳至檐上再传到柱上,这是它的实用价值。明代开始,随着木架架构的完善,斗拱的结构作用减少,装饰功能加强。它由方形木块、弓形短木、斜置长木组成纵横交错、层层叠叠、逐层向外挑出的上大下小的托座,体现出力学美和层次结构美。

(2)斗拱彩绘――旋子彩绘

檐口和墙身上大量的横向饰带,给人以多层的感觉。这些特点在艺术上增大了建筑的尺度感。从其构图本身来分析,在色彩和装饰上则采用了对比的手法。带卷涡纹的花瓣,中心为莲花,两侧图案相对称。运用旋涡状花瓣构成几何图形的花朵,规矩性较强,称职为旋子即旋花。所用的颜色皆为较为浓郁的色彩,体现了建筑本身的富丽堂皇。

中国古建筑十分讲究装饰。其装饰也是从木结构的实际情况出发的。彩画由以实用性为主发展到以审美性为主。木结构需要用油漆之类防潮、防腐、防蛀,于是人们便在木结构上涂以油漆。在实践过程中,人们逐渐发现用油彩之类在木结构上作画,既可以起到防潮、防腐、防蛀的作用,又能获得显著的审美效应,于是便大兴彩画。宋代以后,彩画已成为宫殿不可缺少的装饰艺术。

斗拱上的图案,是古代建筑彩绘的一种手法,叫旋子彩绘。明代旋花具有对称的整体造型,花心由莲瓣、如意、石榴等吉祥图案构成,构图自由,变化丰富。旋子彩绘是用或圆润丰满、或流利柔韧的各色线条扭转盘结而成,绮丽奇巧,眩目迷幻。此类装饰图案主要以青色、黄色、红色为主。体现了中国建筑的色彩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