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环保与低碳的重要性十篇环保与低碳的重要性十篇

环保与低碳的重要性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0:57:06

环保与低碳的重要性篇1

初中阶段是学生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阶段,是学生品格、性格定型的重要阶段,中学生是将来社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以及人们对低碳、环保等健康生活方式的追求,中学生在倡导低碳、环保方面应该是全社会主的力军和引领者,所以,培养他们的低碳、环保等健康生活方式显得尤为重要。笔者通过“中学生环保与低碳生活”问卷调查发现,有部分中学生对环保知识知之甚少,环保意识很是淡薄,更谈不上低碳、环保的健康文明生活方式的养成。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现就对中学生进行环保与低碳生活教育的重要性谈谈自己的一些想法。

1对中学生进行环保与低碳生活教育符合“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

首先,对中学生进行环保与低碳生活教育符合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在2014年3月7日参加的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贵州代表团审议时强调,正确处理好生态环境保护和发展的关系,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推进现代化建设的重大原则。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决不是对立的,关键在人,关键在思路。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作为教师,在教学工作中要按要求结合教材适时对中学生进行环保与低碳生活教育,这符合生产力发展的规律,以体现不断推动社会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的要求,尤其要体现推动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通过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

其次,对中学生进行环保与低碳生活教育符合先进文化的发展要求。

科学的环保意识、健康文明的低碳生活,既是一种生活方式,也是一种文化,对中学生进行环保与低碳生活教育,体现了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的要求,能促进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乃至科学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为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最后,对中学生进行环保与低碳生活教育符合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发展要求。

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出发点和归宿。中共中央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2013年5月24日就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进行第六次集体学习时强调,生态环境保护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要清醒认识保护生态环境、治理环境污染的紧迫性和艰巨性,清醒认识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对人民群众、对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态度和责任,真正下决心把环境污染治理好、把生态环境建设好,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当代中学生是将来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广大人民群众中的一员,也是宣传环境保护和倡导低碳生活的生力军,通过对他们进行环保与低碳生活教育,首先让他们树立起科学的环保意识,逐步培养起健康文明的低碳生活方式,再让他们把科学的环保意识和健康文明低碳的生活理念像接力棒一样传递给身边的每一个人,以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营造爱护生态环境的良好风气。整个社会一旦形成人人环保、人人低碳,天变蓝了,水变清了,环境变美了,成果终将惠及人民。

2对中学生进行环保与低碳生活教育符合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中的“人”,就我国而言指的是每个国人。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就是以更好地保障全体人民生存和发展权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的发展观念、价值取向和评价尺度。

从环境保护角度理解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其实,保护环境就是以人为本的直接体现。加强环境保护,可以防治环境污染和其他公害,说直白了就是努力让人民群众喝上干净的水、呼吸清洁的空气、吃上放心的食物,保障人健康生活,这也是对人的生命健康权利的最大尊重。随着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民最直接、最现实、最关心也最期待的是更加舒适的生活环境。提高生活质量,延长人均寿命,是环境保护体现以人为本的发展要求。

从低碳角度理解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才是硬道理,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要靠自己的发展。我们要的发展,不是不计代价的发展、竭泽而渔式的发展,而是全面的发展、协调的发展、可持续的发展。2004年2月21日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专题研究班结业式上的讲话中指出:“坚持以人为本,当前工作中的一个重要方面,是着力解决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这个“突出问题”,从对中学生进行环保与低碳生活教育的角度理解,指的就是环境问题和资源问题,那就是要教育学生树立起科学的环保意识和健康文明的低碳生活理念,让他们每一个人都为下一代人的更好生存和发展创造条件。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是追求低碳生活体现以人为本的发展要求。

3对中学生进行环保与低碳生活教育符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

和谐社会人人共享,构建和谐人人有责。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诸多要求和特征中,就对中学生进行环保与低碳生活教育而言,主要指的是人类要与自然和谐相处,必须充分考虑环境、资源和生态的承受能力,保持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实现自然资源的最有效利用。要求我们让学生认识到,构建和谐社会要从自己做起,从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环保与低碳的重要性篇2

【关键词】低碳旅游;可行性;意义

随着我国经济的稳步发展,人们的旅游热潮也日益升温。近年来,针对能源消耗、环保低碳需求,我国低碳旅游业也日益发展。单车游、徒步等休闲旅游方式正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同。针对现代人们旅游、休闲、锻炼的需求,旅游业必须加快对内外部环境的分析,并根据现代旅游现状考察低碳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可行性,以此促进我国旅游业的健康发展。以缓解臭氧层危机、缓解能源紧缺为目标,以环保低碳旅游业发展为重点实现我国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促进我国节能减排、低碳社会的构建。

1.低碳旅游概念及意义的分析

低碳旅游最早提出与2009年5月世界经济论坛提出的“走向低碳的旅行及旅游业”报告。其倡导以低能耗、低污染出行方式进行绿色旅游,同时注重环保及低碳排放,以此实现现代社会节能减排目标、实现解决臭氧层危机的目的。随着近年来低碳观念的宣传,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低碳生活方式的重要性。而低碳旅游不仅仅是旅游者本身的一种生活方式,更与国家相关政策、国家基础建设等有着密切的关系。在新世纪经济发展战略指导下,应将传统旅游模式进行转变。以公共交通的混合动力应用、自行车等低碳方式开展旅游项目,同时针对可持续发展战略需求引进节能减排基础,实现旅游产业链的低碳目标。

2.发展低碳旅游的可行性分析

2.1低碳旅游行业现状及意义:低碳旅游的出行方式在多年前即已实施。九寨沟电力游览车的使用与保持九寨沟环境有着重要的关系。而自行车旅行、徒步旅行等方式更是在民间盛行多年。4+2出行方式也在很多人的生活中扮演者重要的角色。开车至郊外或旅游景点后,改以自行车作为代步工具进行游览,实现了低碳旅游目标。这些与低碳旅游的目的与方法不谋而合,其最终目的就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在现代低碳旅游观念不断深入的今天,国家相关政策也相继出台。以可持续发展战略为基础、以低碳经济发展为目标进行旅游产业结构调整,进而实现资源占用少、环境保护好、文化传承强的旅游服务产业链。

从低碳旅游的定义可以看出,其与传统旅游业有着较大的差别。传统旅游业仅以盈利为目的,注重豪华、奢侈,因此导致了高排放。随着全球气候问题以及能源紧缺问题的产生,传统旅游已经不能适合现代经济发展及环境保护的要求。因此,必须从我国实际情况出发。针对发展中国家现状以及资源、能源、环境问题加快低碳旅游业的可行性研究。以此为基础指导我国旅游产业结构调整,实现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

2.2发展低碳旅游可行性分析:低碳旅游业发展现状及人们认可度的调研显示,目前,我国低碳旅游业大有可为。一方面是传统消费游已经不能满足人们旅游、健身、休闲的需求,另一方面低碳旅游正符合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以及节能减排社会构建的需求。

从旅游业五大要素的低碳要求来看,低碳旅游的实施具有较大的可行性。首先,旅游出行中,提倡步行或骑自行车。同时,能做公共交通工具尽可能不开车出行。在旅游区内应首选电动类交通工具。出行过程中尽可能减少行李,以此减少交通过程中的二氧化碳排放。这些要求已经得到了我国多数人民的认可,越来越多的人在旅游中选择低碳方式,而自行车旅游更是成为了一种时尚旅游风向标。其次,低碳旅游饮食方面,不使用一次性餐具、减少纸质水杯使用更是符合现代人们的关键。多数旅游者已经采用了自备餐具、水具的习惯。一方面出于低碳考虑、另一方面也是更加注意个人饮食卫生、避免旅游过程中腹泻等疾病的发生。而在住的方面,低碳旅游要求旅客在同一间酒店住宿过程中尽可能减少床单被罩的更换,减少一次性用品的使用。在旅游过程中的购物时,减少塑料袋等一次性包装的使用。选择纸质包装或可重复使用手提袋,减少资源的浪费。在旅游过程中,出注重上述因素外还应在景点游玩中注重废弃物的回收与分类。将游玩过程中补课随地乱扔废弃物,在背包中备废弃物袋回收废弃物,回到景点垃圾桶处处理。在现代人们环保意识不断增强的今天,上述要素已经深入到许多人的日常行为当中,因此,开展、开发低碳旅游具有很高的可行性。通过国家统一规划以及宣传等工作将低碳旅游的相关内容、注意事项等进行宣传推广。以《低碳旅游宣言书》中内容,将低碳旅游作为社会责任、作为习惯、作为道德最求。从景区绿色低碳做起、从保护生态环境做起、从自己做起、保护绿色生态家园。通过景区宣传、日常宣传等提高人们的认识,进而促进低碳旅游的实施。

3.发展低碳旅游的方法与重点

3.1注重低碳旅游宣传、倡导低碳行为:为了促进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以低碳旅游创造新的经济循环方式,在现代旅游中应注重绿色旅游、低碳消费理念的宣传。从旅游者以及导游过程中加强宣传力度,提升低碳品牌旅游发展意义。并通过旅游宾馆、酒店、旅行社以及旅游景区的低碳政策倾斜等,促进商家低碳旅游项目的设计与实施。促进商家节能减排技术的引进与应用,进而实现低碳旅游目的。

3.2以政策引导促进低碳旅游的发展:虽然,低碳旅游具有较多的优势,但是不可否认其经济效益相对于传统消费旅游存在较大的差异。这也是许多景区不愿开展低碳旅游的重要因素。为了实现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实现我国环境保护目标、实现低碳旅游目的,我国政府相关机构以及旅游业主管部门应为低碳旅游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宏观环境。并健全低碳旅游企业激励机制,通过减税、政策扶持等促进旅游企业低碳旅游项目的建设。进而发挥旅游企业的主体作用、引导旅游者的参与,促进低碳旅游业的发展。

结论:综上所述,低碳旅游的发展对我国经济、环境以及国民低碳意识的培养都有着重要的意义。针对我国旅游业现状以及低碳生活理念推广现状,我国应加快低碳旅游政策的出台。同时通过城市规划中低碳出行方式的考虑以及相关建设的加强培养人们的低碳意识以及低碳出行习惯,进而促进低碳旅游业的发展。针对低碳旅游人才缺乏现状,在现代高校旅游专业教学中还应加快高端人才的培养,为我国低碳旅游业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陈军.《发展低碳旅游的可行性及其相关产业需求分析》.环保资讯.2011.2

环保与低碳的重要性篇3

关键词:低碳经济;低碳财务管理;变革;创新

一、企业低碳财务管理的实质

低碳经济即高能效、低能耗、低排放的一种经济发展模式,更多地注重企业在生产和经营过程上的管理理念,对企业管理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素养。低碳财务管理是从资金运动的角度考虑企业的财务目标与社会效益和生态环境问题的一种财务管理方式。在财务管理的过程中,要求管理者合理的评估各项风险,以及基于现代信息平台对于财务指标进行有效地分析处理;要求将资源的有限性(要充分利用有限的自然资源)、社会的效益性(有利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环境的保护性(使环境不受破坏,保持生态环境平衡)以及企业的盈利性综合考虑,其目的是在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和合理利用社会资源的前提下,实现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以及企业与社会的和谐发展。“低碳”一词在企业财务管理中主要体现为“资源节约”、“效率提升”、“环保”、“社会责任”和“可持续”。1.资源节约体现于企业优化资源配置,避免浪费;2.效率提升体现于企业加速财务信息化建设,网络与it技术运用;3.环保与社会责任体现于企业非单纯盈利组织,而是强调对人的价值的呈现,强调对客户、环境、社会的贡献;4.可持续体现于企业将相关利益者(股东、员工、社区等)的共同利益作为管理和追求的目标,注重长期长远发展思路,即满足当代人的需求,也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低碳财务管理成了一个企业发展是否顺利的重要指标之一,低碳化的财务管理能使企业的生产经营变得十分效率且能耗低,使得企业的利润得到了最大化,促进企业的快速发展;也让企业变得更加环保,有利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企业低碳财务管理变革的内容

(一)遵循低碳财务管理文化与理念

1.树立低碳持续发展理念。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应该不断学习低碳财务管理知识,时刻保持着低碳理念进行日常财务管理工作,进行财务决策时,自觉将低碳可持续理念作为决策的重要依据,制定生产经营和环境友好发展的管理决策。2.树立节约环保理念。财务管理人员在工作过程中,要以节约环保为工作指导思想,对经营活动中的资源耗用、碳排放进行合理规划,对各个部门进行合理的低碳预算;对环境因素给企业带来的利润或损失进行确定、计量与披露,以便各政府相关部门、社会对企业环境保护贡献的了解和监督,督促企业的环保落实。3.加强低碳财务风险观念。低碳方式与环境问题所带来的不确定因素加大了企业财务风险,如投资风险、筹资风险、环境风险等,所以企业财务管理者必须加强低碳财务风险观念,培养可靠的财务风险预测能力,能够善于合理预测低碳经济环境变化所带来的不确定因素,从而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以降低企业的低碳财务风险成本。

(二)制定综合效益提升的财务管理目标

财务管理目标是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起始点和结束点,是创建企业财务管理执行体系的基础,也是评价企业理财活动是否合理有效的标准。低碳经济时代下,企业应该以营造良好的财务关系,追求企业综合效益最大化,即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三者共同最大化为新的财务管理目标。营造良好的财务关系包括:营造企业与所有者、企业与债权人、企业与债务人、企业与被投资者、企业与职工、企业与税务机关、企业内部各部门、企业与社区、企业与社会团体、企业与政府部门、企业与消费者、企业与生态环境以及周边社区等与企业有直接或间接联系的所有主体之间的协调关系,均衡各利益相关方的利益,尤其要注重企业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友好关系,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的和谐统一,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三)打造共享与集中式的财务管理服务体系

低碳经济下,企业财务管理方式应该向远程集中管理转变,实现财务一体化管理,建立信息化财务决策管理体系,实现低碳财务管理。1.打造财务信息共享平台,实现企业集团内部的财务会计信息实时共享。在共享平台上能够查询集团内成员的所有财务会计信息,包括业务项目、原始凭证、记账凭证以及财务报表等等。财务信息共享平台代替手工收集会计信息工作,一方面将财务人员从简单重复低价值的劳动中解放出来,去进行财务分析与决策等管理工作,直接降低了人工成本,间接提高了工作效率;另一方面,信息传输点对点,端对端,实现会计核算信息的实时性,提升了时间效率,为财务决策提供更准确的依据。2.建立企业财务管理网络系统,实现母公司对各子(分)公司的远程财务集中管理。系统中应当具备远程查询、远程处理、远程监控以及远程审计等功能,并且在系统中加入环境管理模块,专用于处理有关环境保护方面事务。在进行财务决策时,将环境保护作为一个重要考虑因素,做出最正确的财务决策。3.无纸化管理。通过财务管理网络和共享平台,财务信息网络共享传递、管理流程电子审批,会计档案网络存档,实现财务无纸化管理,节约了纸张、档案存储用地和人力等资源,减少企业财务管理成本,提高管理效率。

(四)构建低碳式财务管理作业链

1.选择低碳投资行为企业在进行投资时,首先要转变投资方向,偏向于环境保护项目、低碳项目或是技术项目,此类项目正是政府重点支持的对象,未来会给企业带来可观的利益,并且企业还可以享受政府的政策支持;其次,绿色投资不可避免会增加企业短期运营管理成本,进行投资项目考核时,除了考虑经济效益和资金投入成本以外,还应当将环境保护费用成本、碳排放费用成本等内部化,作为企业进行投资决策时重点估量的因素,需对投资方案展开风险测评。2.采用绿色融资方式低碳经济下,融资活动的重心应该向低碳、环保方面转移。低碳经济下的企业需要扩宽筹资范围,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一是筹措环境保护资本。企业可以自身特有新技术或专利为标的,开发低碳活动和环境保护项目并对低碳经济进行宣传,进行低碳活动和环境保护专用资金的融资,并将所筹集资金成立低碳以及环境保护专项基金,用于低碳项目;同时充分利用低碳经济法律保护与扶持政策,有效争取金融机构优惠政策,促进企业向低碳方向发展。二是引进低碳性物质资本和无形资本。目前,我国企业的生产装置设备、工艺技术以及工艺流程相对来说比较落后,达不到生产低碳产品的要求。因此,企业可以在融资过程当中,引入低碳生产设备、低碳技术和新的工艺流程,淘汰落后的高能耗生产设备以及不成熟的生产工艺技术与流程,生产低碳产品。三是吸纳低碳关键人才和低碳知识资本等智力资本。低碳经济时代下,信息化水平快速发展,企业财富创造的核心要素已从物质资本逐渐变为人才资本和知识资本,拥有了关键人才、掌握了先进知识与技术资本,企业才能不断进行创新,在市场经济中稳居上风。我国财务管理发展缺乏掌握低碳知识与技术的关键人才,融资过程中可以侧重低碳知识与低碳人才,进行企业低碳财务管理的建设,促进绿色财务管理的发展。3.实行精细化低碳运营营运活动是指企业生产经营中从材料采购、产品生产到产品运输交付直至销售商品收回资金的整个过程。在生产运营过程中,企业需始终保持着低碳环保理念,对经营流程实施低碳改造,进行绿色营运,减少因环境污染问题而引起的额外支出,提高企业的成本优势。具体从以下几方面落实。一是在材料管理上,控制住产品的外包装数量,尽可能对废旧材料进行回收利用,减少浪费;二是生产过程中,采购低碳环保材料,使用节能环保材料,运用低碳生产设备,采用低碳技术和工艺流程,生产低碳产品,减少生产环节造成的环境污染;三是产品运输过程中,优化运输线路,减少产品在道路上货物运输的次数,采用节能、轻污染运输工具配送;四是产品销售时,对购买低碳产品的客户给与一定的优惠,鼓励消费者购买低碳产品。4.实施低碳分配政策低碳经济下,企业在利益分配时,可以采取按资分配与低碳分配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利润分配。在按资分配的前提下,企业优先对参与低碳项目的相关利益者分配利润,同时给与低碳利益相关者更多的优惠政策,比如提高现金股利、股票分红的比例等,鼓励投资者更多的参与低碳项目,支持企业的低碳发展,形成良性循环,有利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企业低碳财务管理创新的方向

(一)低碳财务管理战略体系创新

企业应以低碳为标准来取得和分配财务资源,将低碳经济发展的要求和社会责任纳入到供应链管理,纳入风险管理,纳入企业战略,来优化企业整个的战略和管理体系。在碳经济时代,产品最终的成本包括制造成本与碳排放成本,碳排放的成本越低,产品的竞争力越强。企业需在相关低碳技术领域进行投资;需进行低碳生产计划,创建符合低碳经济发展的生产体系;需改变现有生产经营模式,实现资金绿色运作;即需要进行体现“零污染”的生产管理,“零缺陷”的产品质量管理,“零距离”的客户关系管理,“零存货、零运营成本”的仓储物流管理等一系列的低碳创新。企业制定低碳管理战略可从三方面着手:一是了解企业目前的碳排放情况,明确管理方向,比如采取何种减排的方式,如何平衡投入与收益等;二是碳排放量的确定,比如确定碳排放量的界限以及重要排放来源;三是建立一个相对健全的报告系统。这些都需要完善的低碳财务管理系统来支撑。

环保与低碳的重要性篇4

关键词:低碳设计;住宅室内设计;策略

0引言

近几年,人们最常提的就是低碳生活。生态是一个大的环境,看似与个人关系不大,但地球是由每一个人共同组成的生态体系。虽然住宅室内设计是低碳与生态的冰山一角,但却是维护整个低碳与生态的重要部分之一。因而探索住宅室内低碳设计刻不容缓。

1住宅室内低碳设计

住宅室内低碳设计主要是在选材、装修、照明环境等室内设计中融入低碳方式,强调生命周期内住宅的低碳性能、环保性能,确保用户的各项需求都能在安全的前提下得到满足。低碳设计是低碳经济背景下的设计状态之一,严格遵循低污染、低排放的理念,属于绿色设计、生态设计下的可持续发展理论。[1]当住宅室内设计达到了低污染、低排放、低能耗的基础性要求后,它就是低碳设计模式,目的在于创造各种节约型的物品。住宅室内低碳设计的范畴相当广泛,只有设计师们在设计初期就融入环保、生态、循环、可持续发展等理念,在整个过程都贯穿低碳理念,在创造舒适环境的基础上尽量将室内装饰产生的污染降到最低程度,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住宅室内低碳设计。

2住宅室内低碳设计策略

2.1实现建筑与室内设计的一体化

对建筑设计来说,住宅室内设计是其延续、深化以及再创作,因为建筑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是室内环境,它与住宅建筑本身及其环境因素、室内要素等是一个相辅相成的整体,不可分割。然而国内往往将住宅室内设计与住宅建筑施工设计分成两个相互独立的整体,待结束了住宅建筑主体的施工之后才由专业的室内设计师开展室内设计工作,室内设计与建筑设计脱节,造成住宅建筑设计无法与业主或室内设计师的某些想法相符,后期、改造住宅建筑设计的情况屡见不鲜。这样做会造成资源的浪费,既增加成本又不环保,不符合低碳设计理念。因此,这种不合理的状况需及时得到改善,建筑与室内设计的一体化变得非常必要和迫切,即将住宅建筑设计跟室内设计作为一个整体,同步推进建筑设计工作、室内设计工作。住宅室内的低碳设计已经取得一些成就,不断涌现出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发展潜力巨大,需要加强宣传和推广。建筑与室内设计的一体化不仅对建筑设计师、室内设计师充分发挥各自优势有利,还能使两者取长补短,在降低造价、缩短工期的同时减少重复操作,避免浪费资源,使住宅室内设计更加人性化、科学化、低碳化。

2.2合理设计室内装饰材质的选用

住宅室内装饰是通过使用、组合各种各样的材料而形成的,合理设计和选用室内装饰材料是住宅室内低碳设计的关键,且材料本身就是重要的低碳问题。大多数化工材料对人体会造成很大的伤害,甚至对人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例如,有胶的材料里就含有多种有害物质,包括甲醛、苯等,它们对人体造成的伤害不容忽视;部分建材里也含有多种放射性物质,虽然一定时期内不会明显伤害到人的身体,但长此以往就会大大影响人体健康。因此,在住宅室内设计中要尽量减少或不选用有害材料对,这样对人体与自然环境都大有益处。设计师不能只关注材料本身具备的污染性,还要刻意避免材料的浪费,不可大量使用一些稀缺或贵重的、不必要的材料,从而保护自然资源不受破坏。低碳指的不仅是设计选用的材质本身的安全性、环保性,还要注意采集可循环、可再生的原材料,避免在生产制造过程中产生污染,以便在使用环节实现无伤害和低碳。[2]所以选用可再生的原材料也是自然资源得以保护的另一种重要方式。在对室内装饰材质进行选择时,还应充分考虑材料本身具备的实用性。例如,尽量减少选用铝材或实木材料,多选用竹材,将竹子作为室内吊顶用,不仅新颖、个性,还能实现节能、环保等目标。此外,住宅室内装饰材料在建材行业采集原材料以及生产、交通运输等过程中也会消耗大量的能源,要想在整个周期做到低碳与可持续相当困难,所以设计师在设计时应尽量选用当地、当季的原材料,并符合采暖、隔热等需求。

2.3优化设计住宅室内的照明方式

在家居生活里,人们关注并能有效进行控制的能源消耗主要包括四大类:分别是水、电、气、热,其中最频繁、最多的能源消耗就是电能,其充分体现在使用制暖设备、制冷设备、照明等方面,而照明是家居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能耗。同时,照明是住宅室内设计的重点之一,是降低使用能源的重要环节,优化室内照明方式、多层次设计光源能有效实现节能减排,为满足低碳设计要求奠定基础。住宅的室内对光照的分布及需求是不等的,需要设计师按照每一个房间的照明使用需求、视觉特性等,合理选择适宜的照度值,通过有机结合低照度环境照明及重点照明的光源布置形式,适当增加照明灯开关的数量,以分区控制室内的灯光、照度。在设计实践与生活实际中,当住宅室内的生活需求及场景不同时,照明光源的使用层次就更多,优化室内照明方式的选择及降低能耗的机会也就更多,可有效减少电能的消耗。

同时,多种照明方式不但能使住宅室内装饰的层次更加丰富、材料的质感与肌理更加立体,还能通过灯光对生活氛围进行调节,采取选择照明光源、合理控制照明时间等方式落实节能与低碳理念。在住宅室内优秀的照明方式设计中,不仅节能光源能得到最大限度地利用,还在通过优化设计师室内的自然采光率达到最大,尽可能引用自然光源,减少使用人造光源。例如,避免过多设计室内装饰墙,增加室内的自然采光率,因为部分装饰会对采光造成阻碍,导致用户不得不大量使用人造光来满足室内照明需求,严重浪费资源、能源,如果能充分利用天然光,就能有效节约能源。当必须要设计装饰墙时,也应注重选择透光性好、保持隐私性的材料,如玻璃以及浅色的墙砖、地板、墙漆等材料,都能在减少使用人工光源的基础上使室内光照效果良好。所以住宅室内设计师应尽量优化设计室内照明方式,降低使用人工照明的频率,在实现低碳目标的同时保护环境。

3结语

当前,住宅室内设计应坚持环保与低碳的设计理念,充分认识环保的重要性、紧迫性与新时代的低碳需求,尽量实现建筑与住宅室内设计的一体化,并尽可能选用低碳材料,合理引导客户走低碳道路,尽快形成低碳设计市场,将住宅室内低碳设计作为未来室内设计的发展方向,为低碳与环保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王志强,王丽美.基于低碳理念的住宅室内设计研究[J].现代装饰(理论),2014(11):40.

[2]杨磊.关于室内设计中绿色低碳理念的应用研究[J].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01):46-48.

环保与低碳的重要性篇5

关键词:环境保护低碳经济政府

中图分类号:B82-05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引言

随着世界各国的工业化发展、城市化和现代化进程的推进,使得全球的环境问题越来越突出,目前较为严重的主要有全球气候变暖、环境污染加剧以及生态安全问题。这些环境问题越来越多的制约着国家的发展,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在我国,环境问题也呈严峻的状态,尤其是经济的发展主要依赖于化石能源,因此带来严重的环境污染,这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在最近二十年来,各国政府就全球环境问题不断地进行谈判、磋商,希望在全世界人们的共同努力下,能有效地减少环境污染,缓慢或者遏制全球变暖。在我国,紧紧跟随国际形势,对低碳经济的实行给予了高度重视,把发展绿色经济、低碳经济作为实现经济复苏的重要举措和达到经济制高点的国家战略。

2、发展低碳经济的社会背景

低碳经济作为低碳发展、低碳产业、低碳技术、低碳生活等一类经济形态的总称,包含着丰富的内涵。首先,低碳经济是在全球气候变暖影响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的大背景下提出的;其次,无节制的滥用资源导致了资源的快速枯竭;再次,发达国家已经不再以高碳能源为主要的经济发展动力。低碳经济的基本概念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是人类为了改善生存环境所做出的重大进步。低碳经济追求的是能源的最大化利用、清洁能源的开发以及绿色GDp。因此,大力发展能源技术、减排技术,是进行低碳经济的关键技术问题。

3、全球低碳经济的发展趋势

发展低碳经济是全球性的共识。发展低碳经济在协调社会经济发展、保障能源安全和应对气候变化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因此,越来越多的国家认可了低碳经济的实行。2007年,联合国正式制定了“巴厘岛路线图”,主要用来应对气候变化。2008年,确定了“世界环境日(6月5日)”,促进了各国向低碳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2009年,哥本哈峰会为了应对气候变化,制定了新的全球行动协议。随着发达国家逐步向低碳经济的转变,发展中国家也不甘落后,在意识到参与全球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后,履行了减排或限排的义务。近年来,我国也对低碳经济的发展给予了高度重视,在2007年制定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拟定了一系列关于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和措施。由此可见,低碳经济的发展具备了国外国内各种有利的条件,在政府战略的正确指导下,为以后的环保工作提供了明确方向。

4、低碳经济下的政府环保策略

低碳经济作为一种经济发展的模式,是可持续发展的途径之一。因此,为了促进低碳经济的良性发展,政府承担着重要的责任,需要从多个方面综合考虑,为低碳经济的实行提供保障。

(1)建立关于低碳经济的政策法规。首先,应该制定优先采购低碳产品的政策,从源材料上保证低碳经济的发展。其次,应该制定和实行降低低碳财政税收的政策,鼓励人们向低碳生活转型。最后,完善关于节能、减排的规定标准,在工业生产过程中加强管理,将环境保护重视起来,为低碳经济的实行提供保障。因此,政府的首要任务就是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从法律上为低碳经济的顺利实行提供保证。

(2)加大在科技方面的投入,努力创新低碳技术。加强应对气候变化的科学技术、战略的研究;加大科技投入,鼓励进行自主创新,努力研发低碳产品,推广应用低碳技术;建立低碳技术体系,以节能、清洁能源、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为基本元素;加强燃料高效利用的研究,加强能源存储和运输的技术,为低碳经济的实行提供技术支持。

(3)用低碳环保理念规划和建设城市。在进行城市的规划和建设的过程中,将环境保护和低碳理念引入到其中;加强城市绿化建设,提高城市绿地面积覆盖率;城乡之间使用绿色交通,减少交通污染;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在城市发展的过程中降低生态成本。在现代建筑物中,推广使用可再生能源,比如太阳能,取暖和制冷也优先选用节能材料。

(4)加大对低碳经济的宣传。通过大力的宣传教育,使得人们在了解低碳经济的世纪内涵后,能向新的低碳经济下的社会生活方式转变。利用各种媒介,宣传和普及关于低碳经济的基本知识,让人们感受到进行环保的重要性以及实行低碳经济的必要性。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将低碳的理念灌输到日常生活中。通过政府的引导,将低碳理念理论知识和实际生活相结合,不断探索、不断发展,从小事做起,来达到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的目的,为改善人来的生存环境而共同努力。

5、小结

在全球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重视全球环境保护的大环境下,低碳经济的发展是势在必行的。环境保护需要人民和政府的共同努力。本文从环境保护和低碳经济的实行角度出发,通过研究低碳经济的背景以及发展趋势,总结出了政府需要执行的职能,主要包括建立关于低碳经济的政策法规、加大在科技方面的投入,努力创新低碳技术、用低碳环保理念规划和建设城市和加大对低碳经济的宣传等四个方面。希望在政府的正确引导下,人们能够进一步重视环保问题,了解低碳经济,从意识上到行为上都恩内共有较大程度的转变,达到节能减排、低污染低排放的目的,为低碳经济的快速发展而努力。

参考文献:

[1]张健,张再生,陈宏毅.低碳经济与政府作用分析[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1)

[2]赵连章,李红权.低碳经济发展中的政府生态管理职能[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10(05)

[3]陶蕴芳,尚涛.国际低碳经济发展中的政府行为与我国的策略选择[J].江西社会科学.2011(06)

环保与低碳的重要性篇6

(一)低碳施工理念

低碳施工,是指在工程项目施工阶段,以低碳设计为基础,严格执行工程建设节能标准,在材料采购、管理规划、项目实施、验收评价等环节,适度融合低碳标准,采取措施对整个施工过程实行最优低碳化控制,实现资源优化配置。这些措施分为技术和管理两方面,技术方面主要有对建筑过程中的废弃建筑材料进行循环再利用,充分利用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替代煤炭等传统资源;管理方面主要有尽量减少施工的中间环节、优化工作流程,通过制定严格的管理制度提高工人的工作效率以及机械的使用效率。通过低碳施工,可有效提高施工效率,降低施工成本,提高投资效益。

(二)低碳运营理念

运营阶段是建设项目发挥保障能力的关键阶段。低碳运营,是指对项目的使用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充分利用建成项目的低碳优势,最大限度发挥其效能。实现低碳运营既要靠使用单位的自觉性,也要靠制度的激励与制约。低碳运营不仅可以节省经费,也可以提高建筑物在各种复杂条件下的应急保障能力,实现后勤保障力的提升。

二、推行军队工程建设低碳式管理的必要性

十以来,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被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十八届三中全会再次指出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并明确提出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和方向。面对环境污染严重、资源约束趋紧的客观现实,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看,推行军队工程建设低碳式管理不仅是大势之所趋,而且是提升战斗力、保障力的应有之义。

(一)是提升军队战斗力、后勤保障力的需要

从美国等发达国家和印度等发展中国家统计数据的比较分析来看,科技含量高的经济体碳排放量低,同一产业发达国家比发展中国家碳排放量低。这充分说明了科技在低碳节能中的重要推动作用。当前,我军正处于深入推进军事斗争准备和新军事变革的关键时期,在军队工程建设中推行低碳式管理,建立能源消耗和碳排放量指标的“红线”,加强军队工程建设低碳创新能力以及低碳核心技术的研发应用,以低碳科技为支撑提高保障效能,实现节能、节材、环保、高效,降低二氧化碳排放,将对军队信息化建设起到重要牵引作用,能推动军队战斗力和保障力加速提升。

(二)是提高军队工程建设效益的需要

虽然目前我国军费持续快速增长,但是从长远发展的角度看,军费供给不足与我国日益增长的国防和军队建设需求之间的矛盾依然显著。面对相对紧张的军费供给,我们应将军队建设理念由“资源投入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尽一切努力提高军费使用效率,避免资源闲置浪费。从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角度看,对军队工程建设实行低碳式管理,虽然短期内会增加项目的建设成本,但从长期看,会在低碳军事设施使用阶段大大降低运营成本,节省军费开支,有助于缓解军费紧张的矛盾,在保证工程建设军事效益的基础上提高经济效益。

(三)是推动军队生态文明建设的需要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有研究表明,约有三分之一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来自于建筑行业,这一比例远高于其他行业,治理工程建设对环境的破坏刻不容缓。军队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是军营建设,军队工程建设的管理低碳化,会对生态保护发挥重要作用。贯彻落实党中央的重要指示精神,加强军队生态文明建设,必须从军营建设着手,注重引进、创新、运用节能减排技术、新能源、新材料,更加强调军营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双赢,本着低碳节约和生态系统良性循环的原则,建设“美丽军营”,全面发展“绿色后勤”“低碳后勤”。

三、军队工程建设推行低碳式管理的制约因素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低碳经济的日益重视,军队对低碳建设意识的逐步加强,军队工程建设虽然在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在推行低碳管理方面还存在一些制约因素。

(一)对低碳管理认识模糊

低碳管理意识不够强是制约军队工程建设推行低碳式管理的首要因素。具体表现为:在可行性研究阶段,论证项目的必要性、可行性和合理性时,有时会更多地侧重于项目的军事效能、技术指标,对环境影响考虑不足;在设计阶段,较多地侧重对工期及工程质量的控制,忽略与低碳技术及节能措施的结合,尚未形成对设计决策进行约束把关的科学有力的低碳减排标准;在施工阶段,一些承包商只看重眼前利益,缺乏低碳节约意识,忽视低碳材料的应用、建筑废料的循环使用及生态环境的维护,导致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在竣工验收阶段,侧重于对建成项目的质量及功能进行审查,对碳排放的环境影响审查不严,评审过程并未真正融入低碳减排这一软性指标。

(二)低碳技术应用不广

科学技术是将低碳式管理应用到军队工程建设中的重要支撑。但由于低碳经济在我国起步较晚,军队对工程建设低碳式管理的方法研究尚处在初级发展阶段,对低碳环保技术和能源节约技术掌握较少。而且,随着工程建设项目数量的急剧增长和建设资金的相对紧张,军队工程建设往往在资金方面受到限制。此外,军队有关低碳技术研究的人才匮乏,条件也达不到所需水平,导致工程建设低碳技术应用不够理想。目前,军队工程建设对风能、地热能等新型能源的利用,对废弃建材的无害处理、循环利用,以及对低碳建材的使用,只存在于小范围的试点工程中,还未进行大范围的推广。

(三)低碳减排激励不足

现阶段,军队在低碳减排和节能环保方面的制度建设不够完善,尚未真正形成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一些单位虽有意开展低碳建设,但由于缺乏经费来源和资金支持而最终放弃。而一些污染重、能耗高的单位,却没有受到应有的处罚。这导致军队进行低碳建设的积极性不高,低碳管理推行困难。

(四)低碳政策实施过程中缺少沟通协调

当前,国家和地方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支持低碳建设的政策措施,但由于沟通协调不够,军队争取到的政策扶持及资金支持相对较少,同时在低碳管理过程中本该减免的费用没有得到减免,导致一些单位在低碳工作上力不从心。比如,军队日常用水所缴纳的水费中已包含排污费,增加了各单位将污水净化后排出的成本,导致一些单位干脆直接将污水排入农田,给周边环境及农民的生产生活带来负面的影响。

四、推行军队工程建设低碳式管理的对策

根据我军低碳发展现状,军队工程建设应从理念、技术、制度和协作方面着手,加强低碳式管理。

(一)树立低碳管理意识

意识是行动的先导。军队要提高工程建设低碳管理水平,就必须从转变观念着手,广泛组织宣传教育,提高低碳管理意识。一是树立低碳决策意识。即工程建设要加强请示汇报,争取首长的理解支持,使各级首长充分认识推行低碳管理的必要性。尤其是在新的营区规划设计时,应充分考虑环保设施建设的重要性,努力把营区建设成百年营区、生态营区。二是搞好低碳理念教育。即要组织各级工程建设管理人员学习相关规章制度、方针政策、低碳技术,加强开展低碳节能、环境保护的宣传教育,使他们真正了解、关心和重视低碳式管理。三是重视施工低碳管理。即要引导承包单位对所属人员进行有关低碳管理和施工理念的教育,强化低碳意识,从而提高施工效率和节能环保效果。

(二)推广低碳技术的应用

低碳材料、低碳技术对节能环保有很大的推动作用。因此,在工程施工阶段,我们应逐渐将低碳材料、低碳技术应用到工程建设当中。例如,采用粉煤灰烧结空心砖、页岩烧结空心砖、加气混凝土砌块等性价比高、保温隔热性能好的建材;在不影响日照、通风、采光等基本要求的基础上,窗体应尽可能减小面积,并采用低辐射玻璃、热反射玻璃、双层真空玻璃、充氮玻璃等新技术产品,降低窗体传热,增强隔热效果;采用植被屋顶来增强保温隔热效果;加强地热资源的开发利用,通过地源热泵技术为建筑提供暖气和热水,同时在屋内安装温度传感器,使供暖系统可以随时感知室内外温度变化,自动调整热泵供热效率,达到节约能源的效果;在照明上通过安装太阳能路灯、LeD节能灯,以节约能源,降低碳排放。

(三)健全低碳管理制度

军队工程建设低碳式管理的有序进行,需要科学完善的制度体系作保障。一是确保经费来源。根据低碳建设的要求提高概算定额基价,或者考虑在工程建设其他费中增设类似“环境保护费”的经费项目和概算。二是加强制度建设。应考虑在《军队工程建设管理条例》中设立低碳建设、资源节约的相关条款;出队工程建设低碳管理办法,对工程规划、设计、施工、竣工验收等各阶段制定明确的低碳目标、要求;出队工程建设低碳评价标准,确定科学适用的低碳评价指标,对各单位工程建设实行“碳追踪”。三是落实低碳管理责任。应将低碳管理落实情况纳入单位评优评先体系,切实提高各单位低碳管理的自觉性。对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工作成绩突出的单位,应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而对高能耗、高污染的单位,应处以相应惩罚。

(四)加强低碳交流合作

环保与低碳的重要性篇7

1.1环境检测的意义

环境监测是一门新兴的学科,环境为对象,应用物理、生物和化学等手段,综合分析监测样品。监测人员可以采用定性和定量的分析方式,分析这种环境变化是否有一定规律,找出其对低碳环保的影响,从而得出结论。这种监测的特征有:一是以统计学为基础,汇集了自然、社会科学中的精华;二是面向整体社会,为大众服务,监测和分析环境,反映人们的生活环境,如噪声、水、大气等。通过这种方式,为环境规划和评价提供更加准确的数据,为低碳环保奠定良好的基础。

1.2环境监测存在的问题

1.2.1环境监测部门的力度不够

我国的检测机制,并不完善,有着很多计划经济的特征,无法适应如今的发展,隶属于事业编制型单位,造成环境监测部门内部缺乏动力。

1.2.2内部人员素质不高

监测部门招聘了很多新人,但是缺乏长期有效的培训,在管理上也有一定欠缺。监测部门缺乏创新和能力,这种情况会影响监测部门的整体发展。

1.2.3环境监测部门的工作质量不高

环境监测部门应用的是目标责任制,所以只是完成环保局下发的任务,但是因为技术缺乏创新,设备落后,所以需要加班加点才能完成这些任务。该部门重质不重量,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监督技术,导致监测部门的数据分析能力缺失。

1.2.4大型设备的使用率较低

目前,一些大型的环境监测仪器已经被引入到地级市的标准配置中,各级主管和财政部门都应该将资金投入到监测站中,并引入国外的先进设备,如气象色谱等。但是一些地方没有重视地级市的实际情况,导致先进设备的使用率降低,甚至出现闲置状态。

2低碳环保和环境监测之间的关系

低碳环保生活主要是指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应尽量减少对二氧化碳的排放,保持一种低能耗、低能量的一种生活态度,通过这种做法,达到保护环境和环保的目的。根据我国目前的环境现状,每一名公民都应用加入到低碳环保的工作中来,尽自己的责任,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人们应从生活的小事做起,养成一种低碳环保和时尚的生活习惯,自觉保护环境,履行相关规范。

2.1环境监测是低碳环保生活的基础

在实施环境监测中,需要提前对环境要素进行详细的分析,明确该项目是否符合低碳和环保当中的生态要素、大气环境、水环境,监测人员要掌握这些内容,分析其是否在项目完成后对环境造成影响,能够拥有环境承载力。这些问题主要是环境监测,一旦该地方的水环境符合相关要求,大气的污染物浓度小于质量标准值,其噪声达到相关要求时,才能顺利的建立低碳与环保的生活模式,给人们带来更加美好与优质的生活。

2.2环境监测能够监督低碳与环保工作有很多方法

能够评价环境的体系,环境监测是最基本的方法,所以能够作为较好的对低碳环保情况进行分析。在这个过程中,主要工作就是监测环境有无科学性和可行性,在日常生活中,低碳环保的实施情况能够直接作用环境监测的数据进行分析和评价,从而更加有效的对低碳与环保开展监督工作,确保其合理性。这种监督的情况还能对低碳与环保之后的生态环境和大气环境、水环境和噪声环境进行判断和评价,提供大量准确的数据,证明这种情况。

2.3环境监测始

终贯穿与低碳与环保中在开展环境监测后,要对实施的结果进行评价,应有环境监督部门赋予可行性,然后才能实施这个项目,避免其对环境造成严重的影响,从而达到低碳和环保目标和要求。在监测项目和工作投入使用后,在整体实施中,要明确投产与运行情况,结合实际环境进行分析。如果项目在建成之后对环境的影响超出预期,并在投产后的对比中,其现状与大气环境、水环境、噪声环境等是否有所改变等,那么这些情况都要经过环境监测。在该项目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行后,应综合分析其可行性,确保其是否能够继续运行。所以,针对低碳与环保法来讲,环境监测始终贯穿在其中。在整体低碳与环保的评价体系中,只有良好的实行监测,才能更好的开展低碳与环保的生活方式,并保护环境。

3结语

环保与低碳的重要性篇8

关键词:低碳经济会计绿色革命

一、低碳经济下会计绿色革命的主要内容分析

(一)低碳经济下会计绿色革命的基本内涵

所谓的低碳经济,实际上就是指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通过更新观念、完善制度、创新技术等有效途径,加大对能源资源的利用效率,从而尽可能的降低能源的消耗,减少污染物的产生及排放的一种经济发展模式。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进步和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开创低碳经济成为我国未来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向。因此,现今各个国家都在致力于低碳经济的研究之中。

所谓的会计的绿色革命则是指在结合自然环境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会计学,也可以说是一种环境会计。绿色会计冲破了传统会计学的禁锢,利用多元化的手段,结合经济发展、环境资源等现状,计量企业对社会资源及环境造成的损益大小。

开创低碳经济下的会计绿色革命则是指在经济的低碳发展过程中,在会计学基本理论的观点的引导下,运用丰富的会计学方法对自然资源的消耗进行计量和适宜的补偿,以维护自然环境对经济持续发展的有利影响。毫无疑问,低碳经济下的会计绿色革命对自然资源的有效配置及优化、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改善以及经济效益的综合提升具有明显的积极影响。

(二)低碳经济下开展会计绿色革命的基本原则

1、法律性原则

随着我国环境保护和低碳经济意识的不断增强,我国现已出台了许多保护环境,低碳发展的法律、法规以及相关的政策、方针、路线等。因此,要在低碳经济下开展会计的绿色革命就必须了解、遵从这些政策法律的约束,并尽可能的使其在会计量过程中得以有效体现。

2、社会性原则

在低碳经济下开展会计的会计绿色革命意味着企业完成自身效益目标的同时也肩负着发展社会经济,保护环境,减少资源浪费的职责。因此,企业在谋求自身发展时,必须在社会学的意义上将企业效益与市场的宏观调控及资源保护相结合。

3、可持续发展原则

可持续发展原则就是指低碳经济下会计绿色革命的首要任务就是保护环境,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以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在开展会计的绿色革命时,企业必须协调经济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将生态环境的效益也考虑其中。尤其是在会计的计量、监督等过程中都要遵从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以规范企业经济活动的行为。

4、经济性原则

低碳经济下会计的绿色革命虽然是以保护环境,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目的,但这不意味着经济发展不再重要。相反,不管怎样创新和改革,其最终都是为了实现经济的发展。因此,我们还必须遵从经济性原则在保护环境和发展低碳经济的同时也应确保企业的经济效益实现最大化。

5、信息披露性原则

信息的披露是为了帮助决策者在准确、有效的信息基础上做出正确合理的分析判断及决策。要开展低碳经济下的会计绿色革命就必须在相关的会计报表中对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及社会效益的指标信息等都进行一定的披露。而在进行信息披露时可以选择信息的自愿披露与强制披露相结合的方式。即在进行会计计量时,政府应对企业资源环境相关信息的披露确定出一个最低披露限度,并强制性要求此类信息得以披露。而对于限度之上的资源环境信息则采取自愿性原则,鼓励但不强迫企业向社会或相关部门进行信息的披露。

6、多重计量原则

复杂的环境因素造成了在环境效益方面会计计量难度的加大。在这种情况下,为更加客观地反映环境效益,我们必须进行会计的多重计量。会计多重计量则主要是指将以非货币为计量单位的文字叙述法、图表法及指标体系法与以货币为计量单位的实际成本法、机会成本法、重置成本法、人力资本法、替代性市场法及生产率变动法等相结合,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宜的整合与调整。

二、我国推行低碳经济下会计绿色革命的积极意义分析

(一)低碳经济下推行会计的绿色革命是时展的必然选择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观念日新月异,对生活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实现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已经成为目前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在此情形中我们不难看出,在低碳经济下推行会计的绿色革命史时展的必然要求。唯有如此,我们才可能进一步实现企业及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二)推行会计的绿色革命是进一步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保障

近年来,针对气候的急剧变化、生态环境的破坏等问题的不断恶化,低碳经济作为解决这些矛盾的一项有效途径已成为全球未来经济发展的主要方向。而推动会计的绿色革命对低碳经济发展具有积极地保障和促进作用。尤其是低碳会计制度的健全与完善,可以为低碳经济的发展提供有效的制度保障。此外,推动低碳经济下的会计绿色革命,通过会计计量的方法实现对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资源利用率不高、环境污染较严重等问题进行事前预算、事中控制及事后维护的环境保护方略。这不仅有利于企业自身经济效益的提高,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社会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有效发展。

(三)推动会计的绿色革命是衡量低碳经济发展程度的有效手段

随着世界各国对低碳经济的不断探索与发展,人们对环境保护在经济可持续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性有了越来越深入的认知。特别是在考虑到经济快速发展造成的资源枯竭、环境污染等问题,对GDp的计算也突出了科学、真实、可持续的绿色概念。推动会计的绿色革命则可以在进行GDp的有效计算时对自然环境成本、资源消耗费用等进行准确地计量,进而对低碳经济发展的程度进行有效的衡量。

(四)低碳经济下推动会计的绿色革命是会计创新的必然条件

目前,我国的会计行业仍存在很多不足之处。要想进一步发展社会经济并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率,企业就必须对会计进行相应的创新与改革。尤其是在在现行低碳经济的不断发展的背景下,推行会计的绿色革命是发展会计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实现会计创新的一项必要条件。

三、我国推行低碳经济下会计绿色革命的现存阻碍分析

(一)缺乏低碳经济下推行会计绿色革命的制度保障

现今,我国已经逐步认识到生态环境资源对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但是,就发展低碳经济和推行会计绿色革命而言,我国尚未建立起较为完善的制度保障体系。制度上的不完善,是企业的行为的不到有效的规范,对低碳经济的发展和会计的绿色革命都造成了一定的阻碍。

环保与低碳的重要性篇9

关键词:低碳;旅游;海岛旅游;低碳旅游。

全球气候变暖和能源危机,在威胁人类生存的背景条件下,人们对经济发展的方式与环境之间的关系进行反思,逐渐意识到进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低碳的发展方式成为全球应对气候和能源危机的首要选择。

海岛地区发展旅游有着潜在的优势,一方面海岛是复杂地质、构造运动的见证,具有丰富的地质旅游资源;另一方面由于海岛所处海洋包围之中,与大陆生态系统相比,海岛生态环境更具有多层次性,为多样性生态类型提供了生态空间,呈现出不同的生物生态种群,具有丰富的自然生态旅游资源。特有的海洋与渔业文化,丰富的海洋生态资源与地质资源,使海岛旅游逐渐成为旅游的热点之一。然而海岛由于所处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即:海洋与大陆相分割这种隔离必然限制了海岛与大陆之间的能量和物质的循环,造成海岛生态环境的脆弱性,海岛生态系统一旦遭到破坏很难恢复。我国近几十年来掀起了海岛旅游开发的热潮,先后有海南岛、厦门鼓浪屿、浙江普陀岛、山东长岛等海岛得到大力开发。与此同时,许多沿海一些小型岛屿也在积极进行海岛旅游的开发,由于受直接经济利益的驱动,一些地区的海岛往往在缺乏相应的旅游开发论证和开发规划的前提下,粗放式进行海岛旅游的开发,这种盲目的旅游开发所产生的直接后果往往是对海岛旅游资源的过度性甚至是掠夺性开发,必然会对海岛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因此如何通过低碳的旅游发展方式最大限度的降低旅游对海岛生态环境的破坏,实现海岛旅游业与生态环境之间的良性可持续循环,成为发展海岛旅游业首先要考虑的问题。

1低碳旅游的概念分析。

自18世纪以来,以碳氢化合物的发现和使用的工业文明给人们生产、生活方式带来巨大的进步,以煤炭和石油为代表的化石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改变了人类经济发展方式和水平,成为衡量人类物质社会和财富的重要的标准。但是另一方面,以碳氢化合物为代表的化石能源的大规模使用,造成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正线性增长,并正在影响地球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性。而随着人类意识的不断进步,人类生态文明建设进程的不断推进,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性,低碳概念就是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提倡减少人类生产生活活动中温室气体排放的背景下提出的[1]。低碳经济,作为人类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而受到政府和社会的广泛关注,正日益影响和诱导着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的转变。

1.1低碳旅游概念分析。

低碳旅游是从低碳经济这一理念衍生出来的,“低碳旅游”概念的正式提出,最早是在2009年5月世界经济论坛“走向低碳的旅行及旅游业”的报告中。在我国最早以低碳旅游为题的文章,是2009年5月刘啸在《中国集体经济》上发表的《论低碳经济与低碳旅游》一文,刘啸认为低碳旅游,就是借用低碳经济的理念,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绿色旅游。它不仅对旅游资源规划开发提出了新的要求,而且对旅游者和旅游全过程提出了明确要求。它要求通过食、住、行、游、购、娱的每一个环节来体现节约能源、降低污染,以行动来诠释和谐社会、节约社会和文明社会的建设[2]。之后,学术界越来越多的学者对低碳旅游概念特征提出了自己的见解。比较有代表性的有黄文胜在《论低碳旅游与低碳旅游景区的创建》一文中,认为,低碳旅游,是指以减少Co2排放的方式,保护旅游地的自然和人文环境,包括保护植物、野生动物和其他资源;尊重当地的文化资源和生活方式;为当地的人文社区和自然环境做出积极贡献的旅游方式。低碳旅游是一种理念,更重要的是一种措施[3]。蔡萌与汪宇明认为,低碳旅游是指在旅游发展过程中,通过运用低碳技术、推行碳汇机制和倡导低碳旅游消费方式,以获得更高的旅游体验质量和更大的旅游经济、社会、环境效益的一种可持续旅游发展新方式。低碳旅游发展的核心理念是以更少的旅游发展碳排放量来获得更大的旅游经济、社会、环境效益[4]。低碳旅游作为一种新的旅游观念与发展、消费模式,它实质上一种降低“碳”的旅游,它要求旅游过程中,在不降低游客体验质量的前提下,进行节能和减少Co2的排放,并用自己的行动弥补行动所释放的“碳”,即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绿色旅游,它涉及到旅游的各个方面,包括旅游生产过程与旅游消费过程。

低碳旅游从经济的范畴进行解析,它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所必然出现的对经济、对旅游的发展方式的一种反思;从全球发展形势来看,低碳旅游是旅游业为应对全球气候与能源危机所做出的一种新型的发展方式;从旅游角度来看,低碳旅游是一种全新的旅游理念与旅游发展方式。

从低碳旅游的实践来看,低碳旅游应包含两个方面内容:一是旅游生产的低碳化,是指旅游企业在旅游生产过程中,利用新技术、新能源和新材料,广泛的运用各种节能减排技术,营造各种低碳的旅游吸引物和旅游设施,培育低碳的旅游体验环境,达到碳排放量最小化乃至零排放;二是旅游消费方式的低碳化,是指在旅游过程中,倡导低碳化的旅游方式,在旅游过程中尽量减少碳足迹和Co2的排放,并用实际行动来弥补旅游过程中所排放的碳。

1.2低碳旅游的实践。

低碳旅游作为低碳经济在旅游方面上的延伸,在节能减排,减少旅游过程中碳的排放量,保护景区生态环境方面起重要的作用,旅游业向低碳旅游发展方式的转型成为不可避免的趋势。在当前旅游发展进程中,低碳旅游不再仅仅是一种出游理念,一种新型旅游发展方式,在实践等各方面也初露端倪。如四川九寨沟旅游景区就禁止机动车进入,改以电瓶车进入,以减少Co2的排放。2008年,携程网推出旅途“碳补偿”计划,游客在携程网预订机票时,携程将根据其飞行里程,提醒旅游该次航空飞行所产生的Co2排放量,以及减少这个Co2需要种植的树木数量,并提供相应的“碳补偿”选项。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的2010世博会,大量低碳科学技术的运用和低碳理念的宣传,使7300万参观者切身感受低碳发展和低碳旅游的巨大效应和魅力。2010年,在北京召开的首届中国低碳旅游建设峰会上,三亚亚龙湾国家旅游度假区,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黑龙江大兴安岭等32家旅游单位被授予“中国低碳旅游景区称号”。2011年,在由中华环保联合会、中国旅游协会旅游景区分化联合举办的“全国低碳旅游试验区工作会议暨授牌仪式”上,为表彰在低碳旅游方面成绩突出的旅游景区和地区,安徽黄山景区、西双版纳原始森林公园、山东泰山旅游景区等50家旅游景区入选首批“全国旅游低碳试验区”。在台湾,第一个低碳旅游观光景区—坪林地区,结合台北县旅游低碳城市的愿景与坪林地区低度开发的环境优势,坪林推出了台湾第一个以“低碳”为情境的“坪林之旅”,并邀请马英九在台湾台北县坪林景区骑自行车体验低碳旅游,并应邀其担任坪林景区低碳旅游的代言人[3]等。

2海岛发展低碳旅游的必要性分析。

旅游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是一个相互的交换过程,一个地区旅游的发展对环境的影响有着复杂的结构。

一方面环境为旅游的发展提供自然和人文资源,是一个地区开展旅游活动的基础;另一方面,旅游活动为环境带来各种副产品,各种旅游废弃物又对环境带来一系列的消极影响,有些对环境造成的破坏甚至是不可恢复的。Robertw.wyllie在tourismandSociety写到,维持一种高质量的自然环境是旅游开发的首要原则,因为做不到这一点,旅游目的地的魅力就会丧失;而旅游却日益明显的造成环境质量的下降,要在旅游和环境之间做出取舍的话,将是一种两难的选择[5]。

伴随我国旅游业的蓬勃发展,海岛旅游日渐成为旅游开发的热点,海岛以其独特的自然资源、特有的海洋文化和丰富的海洋生态资源等特性吸引了大量游客。由于海岛是一个相对比较独立的地理系统,通过广阔的海洋与大陆相隔,与陆地的交通受限,基础设施建设薄弱,经济结构单一,长期以来以渔业为主,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中“东部的西部”,而逐渐枯竭的渔业资源使得海岛渔民转产的压力进一步增加,海岛民生的问题亟需得到关注与解决。随着全球气候变暖与能源危机,在威胁人类生存环境的前提下,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低碳的生产与消费方式,低碳经济成为未来经济发展的方向。海岛地区在践行低碳经济,发展低碳旅游方面尤其独特的优势,应充分利用其海洋、森林、湿地等自然碳汇体的优势,发展低碳旅游,吸引旅游者。海岛低碳旅游的开发不仅为海岛居民提供了新的就业机会,为海岛经济发展带来新的希望,而且成为协调海岛地区经济、社会与环境发展的重要方式。

旅游不仅仅是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经济要素,也是影响环境的一个重要的因素[6]。与内陆及沿海区域相比,海岛地域空间相对狭小、生态脆弱,资源和空间有限,环境承载力差,生态系统在干扰下极易退化且不易恢复[7]。在海岛旅游开发过程中,基于经济利益的驱动,大部分海岛在缺乏科学论证的前提下,盲目进行旅游设施的建设或者改建工作,如不考虑海岛承受能力、游客规模的前提下盲目的进行海岛环岛道路的建设,扩大海岛饭店、渔家乐等旅游设施的规模,滥砍、滥伐、乱捕,围海造陆等自发的或者有意的行为都对海岛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破坏。加之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由于缺乏一定的监督和道德约束,在旅游中总是表现出责任约束松弛和占有意识外显的行为特征[8],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某些不道德的行为能对海岛地区生态环境形成一定的压力,如乱扔垃圾,乱写乱刻等破坏海岛旅游资源的行为,这对海岛环境造成严重的破坏(如表1),而有些破坏甚至是不可恢复的。海岛地区选择低碳的旅游生产与消费方式,不仅可以保护发展低碳旅游所依赖的自然与人文环境,而且还是解决海岛地区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这对矛盾的重要举措。

3海岛地区低碳旅游实现路径。

低碳旅游作为一种新型的旅游发展模式,不仅仅是一种概念性的理念,而应该是一种在实践中具有指导意义的新型旅游发展方式。海岛低碳旅游开发不同于内陆地区,海岛低碳旅游的开发应有自己的特色。相比较于内陆地区,海岛面积比较狭小且比较封闭,与大陆的相隔离限制了海岛与内陆物质和能量之间的交换,造成海岛生态环境的脆弱性,海岛自然生态环境一旦破坏后,将难以恢复,海岛地区旅游的开发必须持一种慎重的态度,海岛地区低碳旅游的实现应该基于当地政府、旅游企业、旅游目的地和旅游者等各利益主体的协同。海岛地区低碳旅游的实现应该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通过采取各种措施直接降低或者吸收海岛地区空气中排放的Co2;另一方面,可以通过旅游生产方式的低碳化和旅游消费方式的低碳化减少海岛地区Co2的排放,推动海岛地区旅游发展模式转变,实现海岛地区旅游产业节能减排与可持续发展。

 

3.1政府部门。

低碳旅游作为一种新型的旅游发展方式,海岛低碳旅游的开发要求海岛地区须营造低碳的旅游吸引物、低碳旅游设施和低碳的旅游体验环境,引导海岛旅游者低碳的旅游消费方式,而这些对于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海岛地区是一个不小的挑战。海岛地区低碳旅游的发展初步阶段必须要求相关政府部门的引导、政策上甚至是专项资金的支持。

作为海岛地区旅游发展政策的制造者、开发方向上引导者,要使海岛低碳旅游真正落实到实处,政府部门必须及时出台相关的政策、政府法律法规及相关的行业标准约束、规范、引导、激励、调整海岛地区低碳旅游的发展。(1)建立海岛地区旅游企业发展低碳效果考核机制,实施一定的奖惩措施;(2)在现有的行业标准的基础上,借鉴国外发达地区比较成熟的相关的认证标准,开发适宜我国海岛低碳旅游切实可行的开发认证体系,严格按照低碳的标准规定行业标准,对旅游目的地和旅游企业提供现实可行的指导和规范;(3)选择一个或几个具有代表意义的海岛地区开展低碳旅游试点工作,提供政策、资金上的重点支持,并将其成熟发展经验推向其他海岛地区;(4)提供专项科研资金支持海岛地区低碳旅游发展的科研工作,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低碳旅游管理机制与发展模式,为海岛地区低碳旅游发展提供新技术和新的发展模式;(5)完善高素质人才培训机制,旅游市场的竞争从根本上说是人才的竞争,旅游人才对旅游业的发展起着特殊和重要的作用[9],政府可与高等院校进行合作,并积极引进关于旅游、低碳等发展方面的人才,提供专项资金,对当地社区与旅游企业进行海岛低碳旅游方面知识的培训。

3.2旅游目的地。

3.2.1营造低碳的旅游体验环境。

旅游体验环境是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优良的旅游体验环境对于提升旅游产品的质量,提升旅游者审美、愉悦体验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旅游在本质上是一种主要以获得心理快感为目的的审美过程和自娱过程,旅游者旅游的过程就是追求旅游审美与愉悦的过程。一个好的旅游体验环境能够给旅游者带来更好的审美与愉悦体验。海岛地区在发展低碳方面具有先天的优势,应该充分的利用海洋、森林和湿地等“高自然碳汇体”的优势,吸收和中和大气的Co2的含量,营造海岛地区低碳的自然旅游体验环境。海岛地区碳的排放量主要集中于当地的旅游企业、旅游社区居民和旅游者在游览过程中碳的排放,在海岛低碳旅游开发与改造过程中,在保护海岛环境的基础上,协调各方面利益主体的关系,打造低碳的人文旅游体验环境。

据此,我们可以理解为营造低碳的旅游体验环境就是充分利用海岛各种自然碳汇机制,如海洋、森林、绿地、湿地等,同时利用各种节能减排技术,采取各种措施减少或者中和碳的排放量,最大程度的降低旅游过程中碳排放强度,达到营造低碳的旅游体验环境的目的。

3.2.2构建低碳的旅游吸引物。

低碳的旅游吸引物是指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凡是能够对游客产生吸引力的各种低碳的事物和因素,这些低碳的事物和因素可以是各种自然低碳景观,也可以是人工建立的低碳设施景观,还可以是多样化的综合的低碳旅游产品。海岛地区在构建低碳的旅游吸引物时,要充分的挖掘和利用海洋、森林、湿地、湖泊等高自然碳汇资源的旅游价值,可以建设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国家自然保护区或者生态旅游区吸引游客前来游览。在充分挖掘自然低碳旅游景观的同时,在不破坏海岛生态系统的前提下,经过严格技术论证,海岛地区可以建设各类人工低碳旅游吸引物,如低碳的建筑设施、低碳的旅游社区与低碳的旅游港区等。在整合自然与人文低碳旅游吸引物的基础上,海岛地区充分利用其地理位置优势,开发各种低碳旅游活动,如海上冲浪、海钓、潜水等各种体育活动和以疗养为主的康体类旅游活动产品,吸引游客。

3.2.3构建低碳的旅游设施。

低碳旅游设施是指利用各种低碳的材料和低碳技术建造的用于提供旅游接待服务的基础和专用设施。

低碳旅游设施的建造主要应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运用低碳技术和低碳材料的运用;二是,在使用过程中低碳的排放。低碳的旅游设施主要体现在低碳的旅游交通设施、旅游住宿设施、旅游服务设施、海岛环境卫生服务设施与低碳能源供应设施中。海岛地区构建低碳的旅游设施可从几方面考虑:(1)使用电瓶车或者新能源车等交通工具替换传统的以碳氢化合物为主要能源的车辆,构建低碳的交通道路设施;(2)海岛地区应该严格规范各类宾馆的建设,或者建设时应经过严格的低碳技术论证,海岛旅游住宿设施应该以传统的渔家小院为主;(3)渔家乐或者其他的食宿设施在不降低服务质量的前提下,尽量减少一次性物品的使用,并注意废弃物品的回收工作;(4)海岛地区应利用风能、太阳能、生物能等低碳排放的能源供应系统替代老式的以煤炭或者薪柴为主的能源供应系统;(5)发展低碳的旅游环境卫生设施和垃圾处理设施,海岛各种生活或者生产垃圾可以选择岛内简单回收处理,或者直接运往大陆进行生态低碳处理,应建立循环污水处理装置,在条件允许的条件下,建设生态厕所,使用生态的垃圾桶。

3.3旅游者。

低碳旅游不仅仅应是一种理念,一个口号,更应该是旅游者身体力行的实践,在出游过程中践行低碳的旅游消费方式。所谓低碳的旅游消费方式可以理解为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减少或者补偿个人旅游碳足迹。在旅游过程中,不同形式的旅游方式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和个人碳足迹具有明显的差异。以旅游交通为例,在跨国旅游活动中,以距离衡量,航空旅游虽然只占17%的旅游行程,却占了54%~75%的旅游碳排放量;而相反,公共汽车交通和铁路虽然占到了所有旅游运输量的16%,但却只占了1%的碳排放总量。在瑞典,1000km的旅游距离,如果选择使用风和水能源的铁路交通,旅游者的人均碳排放量为10g,如果选择航空交通,碳排放量为150kg。

伴随全球能源危机与气候变暖压力,低碳经济与低碳旅游在全球兴起,人们环境保护意识的觉醒,越来越多的旅游者外出旅游践行低碳的旅游消费方式。在海岛旅游开发中,环境的保护与旅游对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成为一对很难调和的矛盾,在开发与保护的对立中,应该倡导低碳的旅游消费方式。主要包括:(1)在同样条件下应优先选择低碳的旅游景区,学习低碳旅游方式和减少碳足迹的方法,并在旅游过程中参与旅游碳中和;(2)选择低碳的旅游交通方式,旅游者在选择旅游交通工具时,应尽量选择铁路、长途汽车、自行车或者徒步的方式取代高碳排放量的航空与自驾游的交通方式;在旅游景区,交通方式应优先选择徒步、租赁自行车或者乘坐景区提供的电瓶车;(3)由于海岛所处地理位置的特殊性,与内陆相比,海岛一般具有多层次的生态环境,呈现多层次的生态种群,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保护海岛脆弱的生态环境,并抵制各种以野生动植物制成的纪念品;(4)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应优先选择带有旅游标签的旅游酒店,优先考虑各种绿色食品、生态食品,以当地的食品为主,节制欲望,力行节约,尽可能的不浪费能源,尽量减少制造太多的垃圾;(5)在进行旅游活动的选择时,旅游者应优先考虑体育、运动、康体类等低碳的体育活动。

4结语。

全球气候变暖与能源危机,低碳经济成为未来经济发展的不可避免的趋势,旅游业作为全球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经济的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向低碳的旅游发展方式的转型成为未来旅游业发展的新趋势。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低碳旅游发展方式势必成为旅游业竞争的重要战略高地,谁能率先成功的进行发展方式的转型,坐拥低碳旅游发展方式的话语权,谁就能在未来全球化旅游竞争中占有有利的地位。海岛旅游作为旅游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利用其天然碳汇体的发展优势,倡导低碳的旅游开发与发展模式,降低旅游发展过程中碳的排放量,保护好海岛生态环境。低碳开发和发展模式应成为解决海岛环境保护与旅游开发这对矛盾的关键所在,同时也是海岛地区实现经济、社会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参考文献:

环保与低碳的重要性篇10

关键词:河北;低碳经济区;法律体系

本项目为2011年度保定市科技局课题“保障建设河北‘低碳经济区’的法律体系研究”(编号:11ZR014);课题组主要成员:穆玲芝、王长亮、耿平

中图分类号:D9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2年3月3日

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低碳经济,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民生工程,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路径和必然选择。河北作为能源消耗大省,积极寻求自身的低碳经济发展之路,实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双赢”已迫在眉睫。而建构和完善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法律,能够为发展低碳经济提供明确的导向和规范。河北应进一步建立完善发展低碳经济的政策和法律保障体系,支持形成多元化的社会投资机制和运行机制。

一、建设河北低碳经济区的必要性

建设河北低碳经济区是河北省发展的必由之路,原因如下:

第一,构建河北低碳经济区是发展低碳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河北省可以本着循环利用、从末端治理向源头控制的原则,着力推进节能减排,减少污水和垃圾排放量,推进太阳能、浅层地能等可再生能源的使用,保护生态环境,逐步实现省范围内的绿色交通、绿色市政、绿色建筑、可再生能源。

第二,构建河北低碳经济区、发展低碳经济是河北省发展经济的迫切需要。低碳经济不仅是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发展方式,更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建设河北低碳经济区,可以创造就业机会,带动经济增长,形成新的产业链。

第三,构建河北低碳经济区是推进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京津冀区域经济的一体化,要求城镇发展、交通基础设施、生态保护与资源利用等方面相互衔接,积极促进京津冀城镇群协调发展。

二、建设河北低碳经济区的可行性及存在的问题

(一)建设河北低碳经济区的可行性。河北省建设低碳经济示范区具有以下有利条件:

1、河北省作为环绕京津的京畿地区,在绿色首都的建设中仍是最受关注的一个区域。目前,河北省有唐山曹妃甸生态城、河北保定市低碳城。

2、国家最新低碳生态的政策技术标准将优先在河北省的四个生态示范城市试验,包括唐山市唐山湾新城、石家庄市正定新区、秦皇岛市北戴河新区、沧州市黄骅新城,这构成了建设低碳城市的良好基础。

3、河北省具有发展低碳经济的潜力。据统计,河北省温室气体减排潜力非常大,同时也是清洁能源资源较丰富的地区。

(二)建设河北低碳经济区存在的问题。发展低碳经济,法制要先行。原因在于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资源浪费、效率低下、环境污染等负外部性问题已经无法依靠市场这只“无形之手”来解决,在“市场失灵”的情况下,资源配置的无效率使得我们必须依靠具有促进、引导、规范和强制特点的法律制度安排来实现外部性的内部化。河北省已有的关于发展低碳经济的相关立法仍然存在着立法缺位、立法技术落后和执法不严、监督乏力等缺陷。主要表现为:一是重实体规范,程序规范欠缺;二是重行政主导,公众参与有限;三是重立法数量,执法与司法功能偏差;四是不同部门和层次的资源能源立法缺乏统一规划协调;五是地方立法特色性不强,可操作性较差。因此,只有将“低碳经济”的发展规划和相关政策通过法律规范及时加以确认,加快建立企业低碳创新激励机制和政府低碳管理机制,不断健全节能减排监管执法的长效机制,进一步完善“低碳经济”的信息公开机制与公众参与机制,才能推动“低碳经济”沿着法制轨道健康、有序地发展。

三、构建河北低碳经济发展的法律对策体系

从法律层面建立公平合理的低碳经济制度体系对于一国发展是不可避免的。目前,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法律体系主要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等。虽然这些法律对低碳经济的发展起重要作用,但仍不甚完善。在此背景下,构建河北省的低碳经济法律体系,就显得更加困难,但这又是必需的。因此,笔者对此进行宏观上的建议。

第一,确定河北省低碳经济法律体系的主旨。依据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十一五”以来,河北省先后出台了《河北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河北省城市节约用水管理实施办法》、《河北省车用乙醇汽油推广工作方案》、《河北省节约能源条例》、《河北省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实施细则》和《河北省水污染防治条例》等法规规章,为促进全省节能减排工作提供了可靠的法规保障。但从整体看,地方性法律建设仍不健全。为此,鉴于发展低碳经济的紧迫性和必要性,应该提高立法技术和水平,增强低碳经济立法的可操作性,尽快探索和建立起一套符合河北省地方特色的低碳经济法规体系,明确政府主管部门和分管部门职责,明确低碳经济中各利益实体的权责关系、利益分配及效率与公平等问题,提高环境执法人员的水平和专业素质,建立公众参与环境执法机制,为发展低碳经济提供法制保障。

第二,与周边区域的地方性立法对接。在发展本省低碳经济的基础上,还要注意省与省或省与直辖市等区域之间的协调立法,其根本目的在于制定出符合特定区域公众基础,又能切实推动本区域低碳经济法律法规,从而解决区域内立法的横向冲突问题,以促进区域加强合作与和谐发展。

第三,建设河北低碳经济区的配套制度。首先,各级政府及主管部门政府机关要加强能力建设,完善宏观管理体制。政府机构要研究建立完善的政策法规,要进一步加大低碳经济试点工作力度,要着力抓好各类试点建设,总结不同层次、不同领域低碳经济发展的模式和政策需求,探索河北省低碳经济发展的道路。其次,建立健全低碳技术体系。低碳技术需要科技的支撑,为此,要尽快制定并完善发展低碳经济的政策激励机制,引导推动低碳经济健康快速发展。再次,建立低碳经济发展的法律支撑体系的同时,还要加大低碳经济的法律监督机制,以保证法律不形式化。最后,加强对低碳经济的广泛宣传教育,创建公众参与监督的良好氛围。

主要参考文献:

[1]赵颖磊,蔡瑛.宁波港海运HnS污染风险控制的法律机制研究[a].2010年船舶防污染学术年会论文集,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