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现代园林特点十篇现代园林特点十篇

现代园林特点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0:58:43

现代园林特点篇1

关键词:中国古典园林;美学;现代园林;设计

1中国古典园林美学的营造法则

中国古典园林造园原则主要有:“因地制宜、顺应自然;山水为主、双重构造;有法无式、重在对比;借景对景、引申空间”,具体到造景手法有:抑景、借景、添景、夹景、框景、对景、漏景等。造园内容包括:筑山、理池、植物、建筑、书画等。故中国园林在造园构景中运用多种手法来表现自然,以求得渐入佳境、以小见大、一步一景的艺术境界,以取得自然、淡泊、恬静、含蓄的艺术效果。这些方法既可以作为造景手法,也可作为观赏法则。

2中国古典园林美学的表现形式

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诗句中表现出对自然美的一种怡然、闲适的深远情思,中国园林恰是利用了山石、植物、建筑,因地制宜,对大自然之美进行再现,体现了一种怡然、闲适的自然之美。中国园林也追崇“源于自然,又高于自然”的意境美。而这种意境美是一个最能体现和代表中国艺术精髓的美学范畴。园林中的意境美讲究“情景交融”“诗情画意”,正如宗白华先生在其《美学散步》中谈到:“在一个艺术表现里情和景交融互渗,因而发掘出最深的情,一层比一层更深的情,同时也透入了最深的景,一层比一层更晶莹的景;景中全是情,情具象而为景,”这准确地抓住自然美的精华,并加以再现。所以,含蓄的意境美是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所追求的至高境界,也是中国传统美学的精华所在。

3在继承中发展中国现代园林

3.1学习中国古典园林“师法自然”的造园思维

中国园林造园手法追求崇尚自然,讲究人与自然和谐统一。恰恰在现代园林规划设计中,破坏自然环境是独特的手法,强加线条于其中,大搬西方“一览无遗”的园林风格。其实,现代园林设计应从古典园林的造园观念出发,在提倡生态学、自然学和人类学的基础上建造园林的观念,可以善意地去改变和重塑自然界。设计师要深入大自然、观察大自然、溶于大自然,尊重自然才是园林创作设计的基本法则。另外,在设计时应充分去分析方案实施后是否真正能达到与自然和谐共存。认真校正园林中的乔、灌、草的植物配比合理性,是否更适应当地的气候条件;园林绿地是否真正能满足涵养水源、净化空气的基本生态功能;园林的道路、广场设置是否比例得当,能否兼顾景观与功能使用等等。

3.2抱着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去追求中国古典园林的意境

中国古典园林有“崇尚自然,天人合一”的造园思想和“虽是人为,宛自天开”的美学境界,实际体现的是一种保护自然、保护生态的可持续发展观念。这种思想观念所强调的是人与自然的相互渗透、和谐统一。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天地、日月、山河、森林,无不与人类的生存、繁衍息息相关,现代社会所提倡的可持续发展也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再次论证了中国古典园林造园思想的科学性。虽然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提出是以经济发展为背景的,但经济的发展同样影响着环境的发展和变化。正如《淮南子・本经训》上“焚林而田,竭泽而渔”的典故,指出发展经济以不能破坏山林、水体等生态环境为前提,要有长远发展的眼光。所以,可持续发展体现了园林设计中自然之美、艺术之美和道德之美。

3.3学习中国古典园林中的造园意境

现代园林特点篇2

关键词:古代园林园林艺术现代园林

中图分类号:S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745(2013)05-0018-01

前言:中国古代园林艺术讲究的是自然美,重在将创造的环境与自然环境和谐一致,在乎的是人与自然的协调统一。本文将对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特色、构景等内容以及现代园林艺术的特点做简单的介绍。

1.中国古代园林的特色

中国古代园林的特色,总结起来大致有以下几点:

(1)在造园艺术上崇尚师法自然;这一特色有两层含义,一是园林在总体的设计布局上,假山中峰、坡、洞等要合乎自然、山与水的关系要与自然界中山水生成的规律相符;二是组合山水景象的各个要素要合乎自然,尽量减少人工拼叠的痕迹。例如古代园林水池都是建造成自然曲折,花木布置是疏密相间,乔灌木也错杂相间,总之就是在整体设计布局上追求天然野趣。

(2)在空间分隔上力求融于自然;古代园林在分隔空间上寻求各种方法以实现从视角上突破园林空间的局限性,使之于自然相融合。为求自然就必须处理好景与情、意与境、因与借、有限与无限等种种关系,使园林内的空间与自然空间融合和扩展开来,漏窗的运用,是园林为求融于自然常采用的手法,其可使空间与视觉流畅,实现隔而不绝。

(3)在园林建筑上顺应自然;在中国古代园林建筑中,有假山有流水,有凉亭有阁楼等等,在建筑假山时,山峰、台阶、石纹、石洞等都显示自然的美色;水的建筑上,岸边的自然曲折、水波纹的层层递进,也都突出了自然的风光。不仅仅是山与水,园林中的所有建筑,其神、其态都与天、地自然环境融合,园内各建筑间自然相接,使园林呈现自然、淡泊、恬静的艺术特色。

(4)在树木花卉的种植上力求表现自然;中国古代园林在对树木和花卉的选择以及种植上,都力求使园林表现的更自然,高耸云霄的松柏,婀娜飘逸的崔柳,数里盛开的桃花,其形与神,意与境都重在自然。

2.中国古代园林的分类

中国古代园林,按占有者身份可以分为: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按园林所处地理位置可以分为:北方类型、江南类型、岭南类型。其中皇家园林的代表有:北京颐和园、北海公园、承德避暑山庄等;私家园林的代表有:北京恭王府,苏州拙政园、留园、沧浪亭、网狮园,上海豫园等。北方园林,因地域宽广,所以范围较大,建筑富丽堂皇,但是因受自然气象条件限制,河川湖泊和常绿树木都较少,北方园林的代表大多集中于北京、西安、洛阳、开封等地;江南园林,地域范围虽然受到限制,但是因其气候特点,河湖、园石、常绿树较多,园林景致十分细腻精美,南方园林的代表大多集中于南京、上海、无锡、苏州、杭州、扬州等地。

3.中国古代园林的构景方法

3.1抑景

中国古代园林艺术比较讲究含蓄,所以在造景上绝不会让人一进园林就看到最美最好的景色,而是将最美的藏在后面,所谓欲扬先抑、欲擒故纵,往往给人的感觉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种构景手法被称之为抑景,只有抑景才能使园林显得神秘,令人向往。

3.2添景

当怡人的景色在远方,而中间没有任何其它景色作为过渡时,中间部分就会显得空洞、没有层次感,如果在中间设置乔木、花卉等作为过渡的景色,就会避免空洞,使景色有层次美,这种手法就叫做添景。

3.3夹景

当某个山、塔、桥等风景点在远方,它们本身是有审美价值,但如果视线的两侧大而无挡,就显得单调乏味,如果两侧用建筑物或树木花卉屏障起来,就会使风景点更显诗情画意,这种构景手法就为夹景。

3.4借景

无论园林的大小、种类如何,其空间都是有限的,在各个方向上让游客有扩展视觉和联想的效果,最有效的手法就是借景,所谓“园林巧于因借”。借景有远借、邻借、仰借、俯借、应时而借之分。借远方的山,叫远借;借邻近的大树叫邻借;借空中的飞鸟,叫仰借;借池塘中的鱼,叫俯借;借四季的花或其他自然景象,叫应时而借。

4.中国现代园林的特点及发展

4.1中国现代园林的特点

园林是有生命的,其本质是追求愉悦的精神生活,中国的现代园林主要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1)园林的布局流畅;现代园林继承了古代园林的优良传统,在园林整体布局和形式上追求文化、艺术融为一体,遵循起、承、转、合的章法,对场地的缺陷进行良好的弥补,使其广阔处不显空乏,狭小处不显拥促。

(2)抽象、寓意,具有意境;现代园林在打造上在不脱离具体事物和大众游客的审美观念的同时,求神似而不求形似,把园林中的山石、瀑布、流水等自然界景物抽象化,使其有很强规律性和装饰性,在寓意方面继承古代园林的特点。

4.2中国现代园林的发展

现在园林在设计上的理念是讲究自然化,设计要以自然为主体.尽最大可能减小对自然的干扰,建设具有自然活力的活动空间。现代园林艺术不仅仅是在模仿自然,更重要的是使创造的自然与原始的自然之间建立关系,使创造的自然能够有机融合到原始自然之中。每一优秀的园林设计,都不是凭空想象出来的,而是对风土乡情的理解和应用。

园林设计师、规划师的设计水平、创新和不辞劳苦的工作精神是中国现代园林发展的动力之源。园林师要认真研究园林的本土化特点.积极探索富有地域性的景观文化特征,并将这些特点、特征充分运用到园林的设计、发展之中,使现代园林在城市的建设中,能够完善现代城市的功能,为人们的轻松愉悦的生活提供便利,打造出一座座风景秀美的现代化园林,使中国古代园林艺术在新的时期得到传承与发展。

结束语:园林设计师在设计与建设园林的同时,事实上也是在创造一种全新的生活态度,这种生活使人更接近自然,使人在高节奏的生活模式及高压力下能放下一切,返璞归真,卸甲归田。现代园林建设也是城市建设的一部分,希望通过对古代园林艺术的研究与借鉴,现代园林的发展会越来越完美。

参考文献:

[1]邓杨彦.传统风景园林与当代中国景观[J].科教文汇(上旬刊),2009年07

[2]苏雪痕.植物造景[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4

[3]周维权.中国古典园林史[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0.

现代园林特点篇3

关键词:城市园林设计;现代艺术;应用;分析

中图分类号:K928.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早在十九世纪,现代艺术就被人们所应用,究其实质就是一种综合了哲学、美学、文学及建筑学的艺术,其设计源点就是现在生活的各个方面的内容。按照其应用的方面,现在艺术可主要分为现代音乐艺术、现代舞蹈艺术、现代绘画艺术、现代建筑艺术等等。当前它在城市园林设计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现代艺术与城市园林设计有机结合不但可以提高城市园林的整体艺术性,还可以提升城市园林设计的蕴含内容和表现其特有气质。

一、什么是城市园林设计

园林作为城市标志性要素,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因此在设计时,能够深刻表现整个城市的特色和注重其功能的表现。城市园林设计就是把建筑、美术、雕刻、文化等多个艺术与自然完美融合一体用于园林的建设,主要体现在园林的分部格局、绿化方面、所用材料以及装饰品等方面。目前,城市的园林设计更注重于人与自然的和谐、生活环境的文化艺术处理等,其关键内容是对空间的规划布局和对整个城市形态的表达,根本目标是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提高生存质量以及促使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二、现代艺术在城市园林设计中的影响

作为装点生活的必要元素之一,现代艺术具有渗透力强、发展迅速、内容多、范围广、多种多样的特点,所以在建筑、美术、绘画以及雕塑等方面得到了深入的应用。现代艺术的广泛应用正是人们对生活对艺术高要求的体现,能够满足人们的心理和生理需求。为了更好地设计城市园林,可在其设计中合理融入现代艺术,与多种艺术科学如音乐艺术、舞蹈艺术、绘画艺术等有机结合,满足人们的心理要求,使人们身心愉悦,享受美好生活。其对城市园林设计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艺术观念

现代艺术观念可指导城市园林的设计与布局的规划。作为艺术语言思维基础的一种,现代艺术观念向城市园林设计渗透的时候,要有一个步骤。现代设计理念的具有多样性的特点,我们常用的有如多角度多视点观察的观念、有关秩序法则建立基础的抽象派的逻辑形式观点等等。园林布局作为一种艺术,需设计者细心的想象思构以及合理地安排层次,运用现代艺术让城市园林更加让人们身心愉悦。例如在有限的空间内怎样合理对亭子、假山、花草、座椅等进行布局,采用什么措施让它们更具层次感与静态美等都是设计者要认真考虑的问题。最后要考虑城市园林的建设地址,有效利用每一寸土地,设计一个充满现代气息的有鲜明个性的现代园林来。

(二)艺术语言

对于艺术语言影响方面,在表现方式和技巧方面上城市园林设计要尽可能地借鉴并加以合理应用。在设计城市园林层次设计方面,要注意应用平面层面和空间层次的方式,让二者统一结合,充分达到现代艺术在园林设计中的艺术成效。

常见的平面层次设计方法有秩序设计法和动态构成设计法两种。以简洁线条构划分层次地表现十分丰富现实内容的设计方法就是秩序层次设计法;为更好地开拓与延伸空间,就可采用以钢琴线、锯齿线等曲线构划的动态构成法。而在规划设计立体空间时,应注意园林整体布局的形象,清除空间内的障碍,亦可在某个网络体系中加入特殊的规划对象,让布局的整体具有逻辑性及无限性。城市园林设计的拔高需要一定的艺术语言,这是设计者进行设计的基础前提,我们在观赏城市园林的过程中,能够感受到艺术语言带来的独特魅力。

三、如何在城市园林设计中应用现代艺术

(一)空间整体布局

在设计城市园林的时候,规划的空间面积一般都都很大,所含的内容也多种多样,如花草树木、假山土石、楼阁湖水、小动物等等,这些元素的组成分割了整个园林的布局空间。基于这个论述,在城市园林设计时就要考虑到整个园林空间布局是否合理,该如何布置才能达到整个空间规划的良好效果,除此之外,还要照顾到这些元素的具体的空间位置,详细了解城市园林的平面场地与空间结构,对每个细节都了然于心,如配合比例的大小、静态与动态的变化、良好和谐的节奏等等,按照实际的具体情况进行规划设计,以便调节好城市园林空间内部的和谐一致,让整个场地布局合理、美观,最终能够将现代艺术的特殊本质完美地与整个城市园林设计融合在一起,达到很好的设计效果。

(二)植物绿化艺术的设计和安排

植物绿化艺术,就是在城市园林设计中在植物如乔木、灌木、花草复层植物群落结构等得到良好的生长的同时,更要让绿化植物与四周的特性建筑、园林小径、水流山石等园林景观高度协调一致,让绿化植物的形体结构、外观线条、色彩效果等特点尽可能地展现,从而达到城市园林的整体美观,既满足了人们的身心需求,更突出了城市园林设计的独特魅力。在规划城市园林中,对绿化植物进行选择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到城市的特性、地理、人文、当地人的生活习性等特征,全方位调查后进行合理采用。如在城市园林的建筑与四周花草说木的高低配合方面,设计时要注重它们的颜色是否搭配,怎样规划才能体现建筑和植物各自的特性与精神。

作为城市园林设计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城市园林绿化艺术是非常必要的,不容忽略的,其对整个园林的布局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现代艺术与人们普遍的审美意识密不可分,在城市园林设计中更是占有重要的应用地位。

(三)在城市园林设计中的现代雕塑的应用

我们在游赏城市园林的时候,看到雕塑作品,就觉得眼前一亮,身心愉悦。作为现代艺术的常用表现形式之一,现代雕塑艺术在城市园林规划中具有完美的点缀效果,可以有效提升整个园林的设计效果。目前雕塑作品各种各样,具有独特的造型和老少咸宜的艺术特质,在城市园林规划中体现出一种赏心悦目的艺术效果,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去除精神烦扰。在城市园林设计中应用现代雕塑,既美观又环保,还体现了人文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

四、结论

基于以上论述,随着现代艺术在城市园林设计中的广泛应用,它在城市园林设计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在设计方案中提出现代艺术的构想,全方位地提升城市园林设计的整体效果,使人文与自然环境高度和谐统一,在满足现在人们的生活要求和精神审美的需求的同时,为更好地规划现代化的城市作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郑文婷.浅析现代艺术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1).

[2]陈贵栋.浅谈城市园林设计中现代艺术的应用[J].民营科技,2012(11).

现代园林特点篇4

关键词:现代园林;传统园林;传承;发展

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码:a

引言

我国的传统园林艺术具有独特的魅力,只要设身处地就都能在不同程度上受其感染。现在,随着东西文化的不断交流融合,相互间的影响也逐渐加深,传统形式的园林早已退出历史舞台。我们或许已经不能看到连廊细雨、静亭翼然的场景,无法亲身感受美妙的诗情画意,然而,现代园林依然保留了其中的某些精华。以虚为主,虚实相生,追求自然和建筑物的和谐统一,注重空间利用价值、空间意向的抽象及象征意义。以上现代感较强的概念,其实很早就在我国的传统园林艺术中出现,并被世人所赞叹,如今已被广泛应用于现代的风景园林中了。

一、传统园林概述

中国传统园林指的是在世界园林史发展的第二个时期的中国的园林体系。它是由我国古老的农耕经济、高度集权的政治以及长期封建文化共同培育成长起来,相比与同时期其他各种园林体系,其分布最广、持续时间最长、历史也最悠久,因此是一个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优秀园林体系。受中国传统文化儒、道、释三家多重影响,在封建社会时期确立了对土地挨家挨户分散经营的小经济模式,同时又加上当时封建集权的文宦一体特殊模式,使得“崇尚隐居”、“寄情山水”、“天人合一”等主张人与自然共同和谐相处的观点成了传统园林的经典造园思想,田园风景便成了传统园林的主要风格,而文人兼是士人的园林设计者所赋予其独特的气质成了传统园林举世闻名的重要原因。

二、传统园林对现代园林的影响

中国传统园林艺术取得的巨大成就,使其不仅在历史上被世界各国造园大师所吸收和借鉴,甚至到现在,它仍然保持有丰富迷人的魅力。许多私家园林通过在空间布局上的巧妙设计引导气流经过厅室,成为穿堂风;在园内堆山挖湖,不但利于排水,方便植物的生长,又能够在山顶感受微风吹过的清新舒爽;而东南理水、西北叠山这一传统的风水原则,其目的是为了抵挡冬天寒冷的西北风,又使得夏天东南风由水面吹过,更是清冽宜人。综上,中国传统的园林作为一个综合的大系统,与其他的各类子系统相互交织融合,使其更加完善,而现在我们要重新的认识传统园林,深入挖掘实质,把握主要特征,这样便能开拓出一片崭新的天地。

三、对传统园林文化精髓的继承

1、“诗画园林”――中国传统园林景观的诗意特色

中国古代文学中,中华园林景观成为古诗人写景寄情的主要内容,成为诗中不可缺少的“景”与“物”,而每一位大诗人,都可堪称中国古代园林最富鉴赏水平与设计水平的设计大师。盛唐时期出现的,以诗人画家自成一派的“诗画园林”以来,深深地影响着后人在园林设计的创意及布局构景,也影响和推动着后人对中国古代园林艺术文化遗产的憧憬与学习、研究和借鉴。奠定了人们对中国古代园林景观所谓的“无声的诗”和“立体的画”这一重要的美学基础。

2、学习中国传统园林创作的思想理念

“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师法自然是我国传统园林总的原则,在古代建造园林是以天然的山水来作为创作摹板,设计者通过感受自然,汲取自然精华运用于园林之中,才成就了今天无数的美景与名园。所以,师法自然应当成为园林创作的最初源泉。学习自然的技巧各有妙招,一般从设计思路上来看主要是有两方面:首先是借助科技手法突出与概括大自然的最有魅力的景观,像很多叠泉、喷泉的设计等。虽然无法从自然界里找到它们的身影,但却可以真切地体会其浑然天成的神韵。其次是在高科技新材料支撑的背景下拓展观赏者的感悟欣赏能力,享受自然的美和神秘。

3、学习中国传统园林的自然观

中国园林建造以自然为最高法则,推崇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这一观点同现代园林发展恰好吻合。作为一名园林设计者,必须冷静分析所策划的方案在实施以后能否真正地实现与自然友好共存,能否符合现今所提倡的可持续发展这一思想。我们不仅要从外观形式上追求天人合一,更要客观、理性的审视我们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具体来看,就是园林里的草、乔、灌等植物种植是否合理,是否能很好地适应现有实际的气候环境,绿地是否可以满足净化空气、涵养水源的功能;其中的广场和道路设置比例得当与否,是否兼顾到功能使用与景观欣赏等等,其实都应该进行深入理性分析。

4、学习中国传统园林中的设计技巧

中国有着上千年的园林历史,从空间布局到叠山理水等都是有很多优秀杰出的园林佳作。怎样借景生情、选地立基;又是如何以小见大、布置空间场景,其中都有着很大的学问,如因地制宜、庭园理水、移步异景、植物安排等等。

四、现代园林的发展趋势

我国的现代园林继承了传统园林的分类方法,按照园林地址的选择和开发方式差异性来进行分类的人工园林占到大多数,而天然的山水园现在称之为森林公园或者风景名胜区,只占一少部分;时代背景不同,从隶属关系上来看,已不存在公私差别,公共园林也就是现代所说的公园,已经成了现代园林的主要发展方向,不过有些传统皇家园林和较完整的私家园林也作为参观旅游景点或者是古迹而被留存下来。中国的现代园林系统的确立以及发展一定保持同传统园林的紧密联系,所以,确立以风景式发展布局为主的方向保持不变应是中国园林持续发展的必然条件。模拟自然布局的园林也一定会成为现代园林系统中重要的一部分。以自然布局为主,在有特殊要求或者人口比较密集的地区建议采取混合布局的形式,而个别规整的园林做为其中的点缀也应该成为对传统文化继承和发展中为大众所喜闻乐见的发展趋势。

结语

我国独特的人文环境和自然背景决定园林体系需要以全新的形象展现在世人面前,中国的园林艺术要想获得进步发展,就应当对传统园林进行及时更新,建立符合中国发展现状的现代园林系统。目前我国的园林体系尚处于初步阶段,仅仅确定了宏观的发展方向还远远不够,因此,继承传统园林文化的精神内涵,深入分析其功能及原理、认真研究先进科学的现代材料与工艺技术等都是当下园林设计师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

保护是继承和发展的基础,规划设计贯彻于发展全过程。保护性发展是当今园林文化继承发展的根本要求。不能过热,更不能盲目无序。因此,根据不同地区和人文特点、自然优势和地理特点,在科学规划、精心设计的基础上传承,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传承和发展。

参考文献

[1]石俊魁,白雪.法国现代园林对传统园林的继承与发展--论拉维莱特公园的空间构成[J].现代园艺,2013,(07):237-238.

[2]文先生.中国园林行业发展现状统计分析,转帖文章,四川,四川住房和城乡建设网,2010.07.06

现代园林特点篇5

关键词:中国古典园林;现代园林;设计手法;应用

abstract:Chinesegardendevelopmentsofar,showingthecontentionofahundredschoolsofthought,allflowersbloomtogether.thegoodsituation,gardeningpracticesalsoemergeinanendlessstream,classical,modern,innovative,haveeverythingthatoneexpectstofind.whileChineseclassicalgardensandhowtoapplyittothemodernlandscapedesign,hasbeenoneoftheimportanttopicofacademicdebate.theclassificationofChineseclassicalgardensasthestartingpoint,analysisofthecharacteristicsofclassicalgarden,summarizesthedesignmethodsofChineseclassicalgarden,putforwardthemethodsandmeasuresofthegardentomodernlandscapearchitecture,tohelpprovideatheoreticalandreferencebasisforthemodernlandscapedesign.

Keywords:Chineseclassicalgarden;modernlandscape;design;application

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3)1-0020-03

1中国古典园林的分类与现代园林特点

1.1中国古典园林的分类

从不同角度看,可以有不同的分类方法。一般有两种分类法:按拥有者身份与按园林所处地理位置进行分类。本文采用第一种分类方法。

1.1.1皇家园林是专供帝王休息享乐的园林。古人讲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在统治阶级看来,国家的山河都是属于皇家所有的。所以其特点是规模宏大,真山真水较多,园中建筑色彩富丽堂皇,建筑体型高大。现存著名皇家园林有:北京的颐和园、北京的北海公园、河北承德的避暑山庄。

1.1.2私家园林是供皇家的宗室外戚、王公官吏、富商大贾等休闲的园林。其特点是规模较小,所以常用假山假水,建筑小巧玲珑,表现其淡雅素净的色彩。现存的私家园林,如北京的恭王府,苏州的拙政园、留园、沧浪亭、网狮园,上海的豫园等。私家园林的另一个特点是园林的游赏功能与居住功能的密切结合,即所谓“游”和“居”的统一。

1.2现代园林的特点

随着东西方文化的相互融合,东西方园林的区别也在逐渐缩小。和古典园林比较而言,现代园林有以下两个明显的特点。

第一,现代园林是为大众服务的。古典园林一般都是供少数人使用的,只有王公贵族才拥有雄厚资金能建立属于自己的园林。而现代园林服务的是人民大众,充分考虑大众的需求,真正做到了以人为本。

第二,现代园林是城市建筑、城市设施与园林艺术的和谐统一。古典园林都是私家园林,不允许外人参与其中,都会用高耸的围墙将其与外界隔起来。这导致与周边的环境没有任何联系,是一个完全独立于外界的园林。而现代园林理论要求园林去关注整个城市的整体性,即在规划设计的城市生态环境中,科学地设置建筑、道路和城市设施。换一句话说,就是要用城市的建筑、城市道路、广场等城市设施,与城市绿地共同构筑一个整体性的城市大园林,实现“城市即园林,园林即城市”的构思。

2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手法

中国古典园林从苑囿发展到现代园林,历经3000多年的历史演进才日臻完善,其中凝聚了中华民族的政治思想、社会经济、文化艺术、科学技术和自然观念发展的全部精华,同时也累积了很多优秀的造园手法。

2.1师法自然

《园冶》相地篇:“园地惟山林最盛,有高有凹,有曲有深,有峻有悬,有平而坦,自成天然之趣,不烦人工之事”。中国古典园林崇尚师法自然,追求“虽由人做,宛自天开”的最高境界。所以中国古典园林通过对自然山水的艺术提练和加工,在有限的空间内叠山理水,因势利导而创造出“巧夺天工”的山水园林。

2.2因地制宜

《园冶》中提出“相地合宜,构园得体”。可见在中国古典园林中要造园首先要选择合造的场地。怎样的场地才算合适呢?当然是要符合造园者的需求。相地合宜后就必然要根据场地的特点,随形就势,宜山则山,宜水则水,顺应场地的特点而建造。正如《园冶》所云:“故凡造作,必先相地立基……宜亭斯亭,宜榭斯榭,斯谓[精而合宜]者也”,“园基不拘方向,地势自有高低;涉门成趣,得景随形”。

2.3诗情画意

中国古典园林的拥有者大部分是文人骚客,受中国山水诗画的影响,园林着重表现的是自然中的山水格局。在狭小的空间中表现恢宏的自然山水之势。奇山怪石、茂林幽泉等成为中国古典园林的基本素材,入画是园林设计的基本要求。因而所造之园都追求意境的表达,表达造园者的审美情趣、人生经历、思想抱负等。每一个景点、每一个角度都追求画面感和意境的表达,结合楹联和景点名称突出园林的内涵,以求达到方方胜景,区区殊致。

2.4小中见大

中国古典园林除皇家园林外,都以“小”和“雅”见长,在有限的空间中如何让空间变得丰富多彩,曲折幽深,造园者独具匠心,运用了各种手法,欲扬先抑、象征手法、借景等,不胜枚举。

3中国古典园林设计手法的应用

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手法与现代社会追求的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发展观有着异曲同工之处,其创作理念和造园手法对现代园林的设计和发展有着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中国现代园林应继承和发扬中国古典园林创作手法之精髓,结合时代要求,运用现代技术,再创中国园林之辉煌。

3.1细致勘察,精心分析

场地是纠集自然和人文而成为承托自然和人文衍生变化的平台。而园林设计的目标就是在于对场地中实质环境与文化内涵的整体设计。任何一个场地都有其独特的地理特征和精神内涵,园林作品作为载体就要展示其特征和内涵,只有正确了解分析好场地所蕴含的特征和精神,才能因地制宜,创造出赏心悦目的作品。

任何一个好的设计都不可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闭门造车不可能做出好的设计,只有正确了解、分析并利用好场地特征,因地制宜,才能创作出风格独特的园林,亦即现代园林景观设计师追求的园林个性和场地特征,而不是照搬照抄,景点堆积的“产业化”园林景观,同时也节省了大量改造地形地貌的人力物力,体现节约型园林的原则和理念。即所谓“相地合宜,构园得体”。

3.2节能环保,生态自然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工业化的程度越来越高,环境恶化日益严重,人们渴望回归自然。城市绿地作为满足人们回归自然的途径之一,应尽可能地利用有限的空间营造出“自然”。中国古典园林注重模仿自然的山水,以“咫尺”塑造“自然”,展现自然美,现代园林可借鉴其模仿自然的方法,在绿地中模仿自然森林中植物的组合模式和生长模式,创建城市中的“森林”,让森林在城市中生长,城市在森林中发展。实践证明,这种复层式的植物群落,不仅更有利于植物的生长,也节约了后期的养护成本。

中国现在面临着水资源的紧缺,笔者在以往的设计中也尝试模仿自然,减缓地表径流,收集部分雨水,以期达到节约水资源的目的。通过反复多次的实践,有了一些小的收获。如在设计邵阳市红旗河生态走廊时,便将这些成果付诸运用,一改以往硬质的河岸设计,以自然的植物河岸为主,减缓地表径流,并截流部分雨水渗入地下,以保持地下水源不缺失,同时形成淹没区,错开洪峰的时间,达到防洪防汛的要求。

3.3挖掘文脉,寓情于景

写文章讲究“意在笔先”,园林设计也不例外,需要一个好的立意和内涵,就如古典园林运用各个艺术门类之间的触类旁通,融铸诗画艺术于园林艺术,使得园林从总体到局部都包含着浓郁的诗、画情趣。

现代园林中根据场地内在的精神特征,巧妙地以具体的形象表达出来,或以平面构图突出主题,或运用景名、匾额、楹联等文学手段对园景作直接的点题,或用小品雕塑宣扬主题,都是对场地文脉的表达。如长沙烈士公园以高耸的烈士纪念碑宣扬纪念的主题,深圳的世界之窗以世界各地的建筑与雕塑融入场地,长沙的岳麓公园以枫香入画,这些都是对场地内在的精神的具象表达。所以一个成功的园林设计,就必须挖掘场地的地域文脉,将其融入景观之中。笔者在韶山南环线景观设计中以《回韶山》这首诗为立意,将诗句所描绘的意境融入南环线两侧景观之中,为人们创造了美丽的风景,让人们产生美好的联想。

3.4巧于因借,拓展外延

中国古典园林尽管建造在封闭的空间中,但并不局限于园址边界的限定,而是以场地的视觉边界为设计范围,通过巧妙的借景手法来形成完整统一的园林景观。现代园林追求大地景观规划,将园林的规划建设放到城市的范围内去考虑,园林即城市,城市即园林。它强调城市人居环境中人与自然的和谐,以满足人们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回归自然、亲近自然的需求;满足人们对建筑室内外空间相互交融,以提供休闲、交流、运动、活动等工作和生活环境的需求;满足人们对建筑等硬质景观与山石、水体和植物共同构筑的环境美、自然美的需求,创造集生态功能、艺术功能和使用功能于一体的城市大园林。

4结束语

中国古典园林是山水、植物、建筑、诗画、雕塑等多种艺术配置的综合体。园林意境产生于园景空间的整体艺术效果,给予游览者以情意方面的信息,唤起人们对以往经历的记忆联想和审美感受,产生“物外情”、“景外意”。在遵循上述意境营造的基础上,在现代园林设计时,巧妙地运用古典园林的各种造园手法,遵循形式美的原则,有机的组织各个景点,使它们既服从于整体布局,又各具姿态,既协调统一,又独具魅力,从而形成现代园林与古典园林相互渗透和有机结合,产生巨大的艺术感染力。

参考文献:

[1]周维权.中国古典园林史[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现代园林特点篇6

[关键词]构成学;现代园林;设计;应用

[中图分类号]F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3)40-0071-02

1前言

构成学是一门基础性的艺术设计学科,其主要以平面构成作为主要研究内容,并将点、线、面等构成元素,按照一定分布原则,使其在平面上进行不同的组合和排列,并形成不同的图案。随着构成学在现代园林中的应用,其对现代园林多样性设计风格的形成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仅能够利用构成学元素对园林植物进行合理搭配,同时能够使园林设计结构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并实现了园林设计的审美价值,对现代园林设计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构成学元素与园林设计元素的融合

2.1点元素

点元素即是构成学的重要元素,也是现代园林设计的基本元素,不仅能够明确现代园林设计布点的位置,同时能够掌握园林景观的基本形状及体积大小。通过对点元素进行组合排列,可以形成一个组合式的景观单元,也可以形成一个单独的景观单位,或者运用点之间的连接实线,可以形成一个具有连续性画面的视觉形象。在现代园林景观平面构成规划设计过程中,点是规划设计中最小的一个元素,其能够代表园林景观具体的方位,也能够代表多边形、圆形或者方形等形状,其与简单的平面设计是存在很大区别的。另外,在现代园林规划设计中,点能够以形象、具体的景观形式存在。例如,现代园林设计中常见的假山、群植、孤植、雕塑等,均可作为园林设计中的一个点元素。在现代园林具体设计中,可按照具体空间设计要求,将设计空间内的每个物体作为一个设计点元素,并对通过排列组合的方式,进行合理设计和布局。例如,在喷泉景观设计上,可以通过自由排列、放射排列或者旋转排列等方式进行设计,使其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具有显著的视觉效果。

2.2线元素

线元素也是构成学的重要元素之一,其在现代园林设计中可以表现为具有线性特征的一个景观元素,也可以作为现代园林设计的一个线性元素[1]。但是不同线元素,其特点也各不相同,例如,水平线可以给人一种静止且稳定的视觉感受;垂直线给人带来一种上升、庄严的视觉感受;粗线条则给人一种厚重、粗犷的视觉感受。这就要求设计者在进行园林规划设计时,必须掌握不同线性元素的特征。在现代园林具体规划设计过程中,其线性元素在方位、长度及粗细等方面均会产生变化,同时线性元素其实是由多个点元素构成的,其可以分为直线、曲线、斜线或者折线等形式。因此,要求设计人员,在现代园林规划设计时,既要掌握线性元素各个方面上的变化,同时要明确线性元素变化方向,才能保证线性元素的合理运用,为现代园林设计构图提供重要依据。园林设计中的线性元素可以运用多个点元素来组成,如各种花卉、植物;也可以通过具体景观来实现,如假山、雕塑等。

2.3面元素

面元素是由多个点元素经过排列组合形成的一个面,或者由多条线构成的一个立体空间。面元素与点元素、线元素相比,其能够牢牢抓住人的视觉焦点,并通过重叠或者平铺的方法,构成各种不同的园林景观形象,让人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视觉空间的存在[2]。另外,从视觉空间角度来看,面元素是一个较为封闭的构成元素,主要是由于每个面都有一定的边界及限度,在形态变化上也仅局限于不规则与规则之分,但其可以通过改变面的形态,以形成各种不规则的面。在现代园林具体规划和设计中,面元素应用较为广泛,例如,在园林植物规划布局上,可以通过不同种类的植物,组成不同形态的面。若构成面形态相同,其采用植物由于颜色上和形态上存在一定差异,同样也能达到不一样的视觉效果。总之,在现代园林设计中,要充分利用各种形态、颜色、种类不同的植物,使其在立体视觉空间里,形成不同视觉效果的面,不仅能够将园林景观特点充分体现出来,同时可以使园林景观趣味性更加浓厚。

3构成学在现代园林设计中运用

3.1点、线、面构成形式的运用

在构成学中,点元素、线元素及面元素均是基本要素,其在现代园林设计运用时,必须将三个基本要素进行有效结合,才能保证整个园林景观设计的协调性。例如,在现代园林植物设计上,以松树作为设计主体,主要采用点元素和线元素进行设计。在点元素设计上,可以将松树作为一个单独园林景观,而在线元素设计上,可以将松树看做一条线,并与其具有的挺拔、坚毅个性融合在一起,能够给人积极向上的视觉感受。虽然多个点元素或多条线能够组成面,但是从松树特征及个性上来看,并与面设计并不符合。而面元素主要应用在花草设计上,例如可以在特定视觉空间里,组成一个色彩艳丽的面,而草坪也可以组成一个单独的面。但是如果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单独使用面元素,就会显得整个景观面十分的单调,因此必须将点元素、线元素和面元素进行有效结合和搭配,才能突出园林景观的主题和特色。例如,在草坪设计上,可以增加一些花卉、灌木等植物,并控制好种植密度,即不能过于空旷,也不能过于密集,才能营造一种协调的视觉效果。

3.2平衡、对称构成形式的运用

平衡与对称构成形式,主要是将线作为整个设计视觉平面中的一个视觉轴,或者把点作为整个设计的核心,并以此展开整个设计,同时将点元素和线元素分布到设计空间内,并呈现出具有平衡或者对称特点的分布效果[3]。虽然在园林设计图纸上能够达到绝对的平衡和对称的分布效果,但是在实际布局上却无法达到设计图纸上的要求,只能形成相对平衡或者对称的分布效果。究其原因,主要是在园林具体规划设计上,受到地域、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平衡、对称构成形式在现代园林设计上存在很大差异。例如,西方国家在园林设计上,讲究的是严谨的对称构成形式,其在贵族园林、皇家园林设计上应用较为广泛,而我国在园林设计上,讲究的是出奇制胜的构成形式,对平衡、对称构成形式要求并不严谨,这种不平衡、不对称的园林设计往往更能吸引大众的目光。平衡或者对称均是园林植物设计搭配的一种构成形式,但是其在现代园林规划设计中应用相对较少,只能构成些形态优美的对称图形,且在近处景观规划设计上并不适用,容易导致园林景观太突兀,不能给人良好的视觉感受,在园林设计时需注意。

3.3对比、调和构成形式的运用

对比与调和是两种不同的构成形式,对比形式主要是通过两个具有对立性特征的视觉元素,以形成个性鲜明的视觉空间,而调和形式则是将不同构成元素共同点突出,并营造出一种整齐有序基调和谐的视觉效果[4]。通过对比形式可以突出各个元素的个性和特点,而通过调和形式可以突出各个元素的共性特征。对比形式和调和形式在现代园林设计中应用较为广泛,例如,在园林花卉设计上,通过对比构成形式,可以将颜色各不相同的花卉设计成风格不同的图案,并使图案上呈现出色彩鲜明的对比效果。又如,在园林植物设计上,通过调和构成形式,可以将色系不相同的植物组合在一个协调的园林景观中,并给人带来和谐、舒服的视觉感受。为了使不同景观在过渡上呈现较为平稳的状态,可以通过调和形式,选择根系较为发达的植物作为景观过渡带,以给人一种协调感,而在对比构成处理上,可以依据植物花期、颜色及高低等特点,通过鲜明、强烈的对比效果,来突出园林设计的主题。例如,为了突显出园林工程文化内涵,可以采用、兰花、梅花、竹子等植物,并通过对比烘托的方式进行组合,这样既可以出现园林设计主题,也可以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又如,在园林设计中,将花期相对较长花卉与常绿植物进行合理搭配,能够将花卉艳丽的色彩凸显出来,给人强烈的视觉享受。总之,在现代园林设计中,可以通过对比或者调和构成形式进行搭配,能够形成风格独特的视觉效果,给人带来不一样的视觉感受。

4结论

构成法作为现代园林设计的重要基础,对现代园林要素规划设计和布局具有重要意义。这就要求园林设计人员,在对园林要素进行规划设计时,必须将点、线、面三者进行有效的结合,重视园林要素的平衡和对称分布形式,并通过对比和调和的方式,将现代园林视觉元素充分体现出来,以给人良好的视觉感受,同时使现代园林设计得到改进和完善,促进现代园林设计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恩林.浅谈我国园林设计与现代构成[J].民营科技,2011,7(7):87-88.

[2]李会芬,李鹤青.浅谈现代园林设计构成[J].民营科技,2011,23(8):76-78.

现代园林特点篇7

关键词:园林工程,现代化管理系统

中图分类号:K928文献标识码:a

前言:十的召开,彻底把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容提上日程,城市建设中最重要的就是环境建设,因此城市的绿化建设备受关注。园林作为城市中绿化的重点,自然成为环境建设的出发点,并且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园林工程建设逐渐发展并走向市场化。城市的美好生活,离不开园林景观的衬托,而一个园林工程建设的好坏,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对园林景观的管理规划。并且,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及高新技术的开发,我国的园林工程管理系统也进入了现代化的进程。

园林工程详解

1.1什么是园林工程

园林工程并不是简单意义上的皇家园林,真正意义上的园林工程指的是研究整个园林建设技术的总称。具体的园林工程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土方工程、植物种植、园林道路建设、园林水利工程建设以及园林内部各种排水设施的建设等。考虑到园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以及生态效益,在进行园林工程建设时往往还要考虑到园林内部的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园林内部景观的整体规划和建设。

1.2园林工程具有的特点

现代园林具有最鲜明的特点就是园林工程建设等的技术基础都是先进的现代化技术,包括园林工程的管理也都是采用的现代化的管理系统。在园林工程中,由于各项技术都是依托于现代化的科学技术,因此,先进科技的运用和材料的创造都必须符合现代社会的审美观点,即创造具有现代审美要求的园林艺术。在园林工程的施工中,不管社会如何变化,一般园林工程的施工对象都是特定的,无非就是根据城市地点地形特点的不同加以改造和建设,然而正是由于施工地形气候的不同引起了不同地区不同特点园林工程的建设。因此园林工程的施工特点往往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此外,在园林工程的建设中,技术人员的水平也呈现参差不齐的特点。

园林工程现代化管理系统包括的内容有哪些

2.1园林工程现代化管理的范围简介

与传统的园林工程管理相同,现代化的园林工程管理范围也是比较广泛,它包括园林工程建设前期的工程预算管理、园林工程建设期间物种选择的管理、园林工程建设中后期对物种的灌溉施肥管理、园林工程建设中基础设施设备的维护管理等。在物种选择的管理中,重要的是要考虑到所选择植物适应的气候特点以及植物的观赏、药用以及环境价值,尽量在园林工程建设中选择一些较易成活的植物品种。在园林工程管理中,还要考虑到所选择品种与周围环境是否相互协调,是否让人们感觉到美的视觉享受。总而言之,园林工程管理涉及到的范围是十分广泛的。

2.2园林工程现代化管理系统的特点

园林工程管理的问题已经渗透了很多年,也积累了很多的管理经验,尽管在园林工程管理逐渐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或多或少的问题,但是这些积累的管理经验依然适用于园林工程的现代化管理系统中。现代化的园林工程管理系统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如何解决一直以来园林工程管理出现的各种问题,这是园林工程现代化管理的一大特点。此外,现代化管理的园林工程大量的运用了尖端的高新技术,在这些高新技术的支持下,对于园林工程的管理在根本上节约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对于园林工程的后期建设和管理也埋下了良好的基础,这是园林工程现代化管理拥有的另一特点。

3.园林工程的现代化管理中出现的漏洞

3.1园林工程建设前后的监护力度不够

在园林工程的现代化管理中往往还会出现一些漏洞,正是这些漏洞的存在,使得园林工程的现代化管理始终不能得到完美。园林工程建设前后的监护力度不够就是管理中经常出现的问题,施工时不能实施有效的监控,就会导致施工进度不能按时完成,而后期园林的维护工作不到位同样会使园林工程建设的质量大打折扣。这就需要管理部门想出有效的解决措施。

3.2园林工程建设不能与周围环境很好的融合

出现该问题的根本原因是园林的设计人员没有仔细的分析当地的环境,使得最终的建设效果无法与周围的景物和谐共处。在我国,传统园林的建设往往都具有自然与园林有机统一的特点,然而,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许多园林设计者过多的注重园林的社会效益建设而忽略了园林的生态效益建设,这也许就是园林与自然和谐度下降的最大原因。

此外,园林工程中还存在以下问题:部分园林工程的文化底蕴不够,存在生搬硬套的现象;园林工程建设缺乏艺术美;园林工程的施工质量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都值得人们对园林工程的现代化管理系统进行反思。

4.有效加强园林工程的现代化管理

其实高新技术的运用并不能完全消除园林工程现代化管理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如施工队伍结构不合理、设计人员与现场配合不当、建设单位的干预过多、工序质量管理不严格等,因此,现在重要的是要在高新技术的支撑下,有效的加强园林工程的现代化管理。

4.1高新技术的合理利用

高新的现代化技术的应用是加强园林工程现代化管理的有效突进之一,在园林工程的现代化管理中,高新技术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对于植物物种的培育技术的选择应用以及对于植物等的先进灌溉技术的引进和改造等。这些高新技术的使用不仅在根本上提高了园林工程管理的工作效率,同时也为园林工程的后期管理维护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4.2加强园林工程的管理体系建设

现代化技术的应用和渗透,使得我们的生活越来越接近中等发达国家水平,这在很大程度上也要归功于我国健全的体制。同理,园林工程的进一步发展壮大更是离不开现代化技术的应用,逐步健全的园林工程管理体系将会更加有利于园林工程的管理。而想要健全园林工程的管理体系并不是朝夕之间就能完成的事,它需要通过摸索、逐步的试验才能逐渐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管理体系。

4.3把创新的观念渗入到园林工程的现代化管理中

在园林工程的建设中,做好创新工作相对来说还是容易的,这要求先关人员首要清醒的认识到在园林工程中实行创新具有什么样的意义,这样才能更好的进行创新型的园林工程管理的研究;其次,在园林工程的现代化管理中提出对创新的奖励政策,在奖励政策的鞭策下,才能更加实际的鼓励创新,刺激创新。

结语:园林工程建设由已久,只是近年来,城市建设中绿化建设要求的提高,使得园林工程的建设更加受到关注。原先的园林工程在管理系统上存在着或多或少的问题,但是随着高新科技在管理系统中的应用,园林工程的管理系统已经逐步走向了现代化的脚步,所以城市的园林工程建设正在朝着好的方向发展,其管理也已经走向正规。在今后的发展中,园林工程建设依然会在城市的绿化建设中占据重要地位,使得天然环境能够更快和更好地形成绿化功能。

参考文献:

【1】黄炜岸,《关于园林工程中地形微处理的几点见解》,【J】,广东建材,2006年第6期

现代园林特点篇8

关键词:中国园林;国外园林;研究

一、对中国园林的研究

(一)国内古典园林的主要特征

在古代,由于思想的影响,园林的建造始终有着“天人合一”的思想。在园林建造的过程中,主要是把大自然中的山水,以及人所创作的诗词歌赋、画卷等聚集起来,这样就会显得园林景观非常的有内涵。我国的古典园林大体上可以分为皇室、文人、寺院以及邑等四个主要类型。在中国古代北方,园林的类型大多数属于皇室园林。皇室园林的特点就是气势宏伟,占地面积广。而在南方,园林大部分是私人的园林,其特点是占地面积小,但是内部的装饰十分考究。我国地域辽阔,各地域园林的特点也不尽相同,有的园林注重历史底蕴,有的则注重风格上的华丽。这些古典园林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对今后我国园林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

(二)国内近代园林的主要特征

由于19世纪西方列强的入侵,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使带着工业气息的西方园林融入到中国的园林体系中。在民国时期建立的公园可以大概体现这个时期园林的主要特征,同时一些皇家园林也向普通群众开放,一些富人效仿西方样式去建造园林,但是鲜有成功者,由于西方思想的进入,推动了我国景观园林的发展。在新中国成立之后,园林学逐步涉及到许多领域,各大高校也纷纷创办了园林专业,传统园林以学科的形式在高校开设,逐步形成了以后的综合园林学科。

(三)国内现代园林的主要特征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后,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在大力发展工业的同时,难免会有环境保护上的疏忽,由于中国园林不像西方国家那样有着深厚的工业文明底蕴,这就造成了现在景观园林设计的缺陷,一些地区景观园林建设的过程中,对西方园林模式进行生搬硬套,完全忽略了我国独特的历史文化内涵。新中国成立以来,根据不同时期的特点,又可以将园林景观的发展细分为三个不同的阶段。第一个阶段就是从1949年到1976年间。在这个时间段内,新中国刚刚成立,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对外开放的园林大多数是一些私人宅院或者是皇家园林,国家对园林的投资也较少。第二个阶段是从1977年到1989年,这时的中国上下百废待兴,园林事业也更是如此,国家对园林景观建设更加重视,对园林景观也加大了投资力度,许多新式的园林涌现,但是由于种种原因,这些园林景观稂莠不齐,这对于今后我国园林的发展无疑是一个深刻的教训,也为现代化的园林指明了方向。第三个阶段是从1990年至今,在这20多年间,中国经济迅速发展,城镇化的步伐也不断加快。但是在许多园林景观建造的过程中,忽略了园林与地方人文特色的结合,导致城市特征十分单一。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我国工业化进程不断加快及可持续发展的大前提下,我国园林景观正逐步向生态化迈进。

二、对国外园林的研究

(一)西方园林的发展历史

在公元前3000多年前,地中海东部沿岸古埃及产生世界上最早的规则式园林;在公元前500年,古希腊的雅典城邦及罗马别墅园建园;公元14世纪,伊斯兰园林鼎盛,同时期也出现了印度莫卧儿园林;公元15世纪后期,欧洲意大利半岛的理水方式和园林小品产生;到了公元17世纪,法国出现了中轴线对称规整的园林布局;公元18世纪初期,英国的风景式园林的盛行;到了公元19世纪中叶,植物研究成为专门的学科,大量花卉开始在景观中运用。公元19世纪后期,大工业的发展,郊野地区开始兴建别墅园林,自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现代流派的迭兴产生了现代园林。

(二)西方园林的发展方向

随着自然生态系统的严重退化和人类生存环境的日益恶化,西方社会对人与自然的关系认识发生了根本变化,以前想要改造、控制甚至征服自然,现在现代园林设计所追求的是减少甚至是没有人类参与而由自然形成的真正的自然场所。国外园林的发展逐渐走向自然、走向生态,社会在发展的过程中自然资源不断地开发利用,这终究会使其趋近匮乏,自然环境的破坏和污染使西方社会对人与自然的关系认识发生了根本变化。从20世纪60-70年代开始,经济发展和城市繁荣带来了急剧增加的污染,严重的石油危机把人们从工业时代的富足梦想中唤醒,人们开始思考环境危机的根源,认识到一味摄取自然资源来扩大生产的资本主义运作方式会造成资源的枯竭,因此园林的发展更加注重生态化。

三、结语

园林景观是沟通人与自然的有效手段,中国是一个文化底蕴深厚的国家,其园林历史可以追溯到3000多年以前,时代的不同,对园林功能及外观的要求也就不同。因此在园林建设的过程中,要吸收先进理念,与时俱进。

参考文献:

[1]李威红.浅谈园林绿化的养护管理[J].甘肃科技,2013(02).

现代园林特点篇9

关键词:拙政园;自然美;意境;西方园林;几何学

1中国园林的特点

园林,是传统中国文化中的一种艺术形式,起源于中国“礼乐”文化,通过以花木等为载体衬托出人类主体的精神文化。经实地考察过苏州园林后,决定主要分析江南园林的代表――拙政园。拙政园不仅是是苏州园林中面积最大的古典山水园林,而且是四大园林之首,建于明代,占地5.2hm2。为衬托买主王献臣孤高不群的清高品格,园内池子种满荷花。拙政园的布局疏密自然,通过一条条长廊、通道、拱桥连接各个园子。拙政园的特点是以水为主、水面广阔、景色平淡天真、疏朗自然,其内部建筑是亭台楼榭,皆临池而建,有的亭榭则直出水中,其间有漏窗、回廊相连,园内的山石、古木、绿竹、花卉,由此构成了一幅幽远宁静的画面。这代表了明代园林建筑的风格。

从拙政园不难看出中国园林讲求的是一份“意境”和“天人合一”的理念。分明感觉不到过多的人工痕迹,突出的是那份自然。亭台楼榭在其间是点缀的角色,其存在的作用是为了观赏整个园林风景,由此形成了中国园林自然式山水风景园的独特风格。中国古典园林以写意的手法来表达自然山水,游人置身于其间会产生触景生情,寓情于景的感受。而古人们通常是通过托物言志的方法来营造这份意境,例如,“庭园中无松,是无意画龙而不点睛也”。石榴花则“万绿从中红一点,动人春色不宜多”。并且园子中假山的放置则恰好起到了中和的作用,在以池子为主体,营造出的柔美感中多了份硬朗和象征的寓意。可见,中国园林是崇尚自然美为其最大特点。通过园林可感受到,中国的传统审美观念是含蓄的,讲求的是弦外之音,注重的是心灵上的感受和升华。

2西方园林的特点

西方园林从表面上看最直观的感受便是其直方的规划和严谨的对称。在1638年,法国人布阿伊索所著的《论造园艺术》中写道“如果不加以条理化和整齐安排,那么人们所能找到的最完美的东西都是有缺陷的”。通过分析凡尔赛宫的平面图可以看出,其地势是平坦的,每一块土地都是经过精心规划,并且在构建的几何学中是极其讲求对称。1624年,法王路易十三以1万里弗尔的价格买下面积达117法亩的凡尔赛宫原址附近的森林、荒地和沼泽地区,并修建1座2层红砖楼房作为狩猎行宫正宫。它的前面是1座风格独特的“法兰西式”的大花园,园内的树木花草别具匠心。西方园林经过古罗马、文艺复兴时期到17世纪下半叶形成的法国古典园林艺术风格,一直强调着人与自然的抗争。“天人相胜”的观念、理性的追求已体现在西方园林之中。

在西方,古人认为艺术美来源于数的协调,用数字来计算美,只要调整好了数量比例,就能产生出美得效果。西方造园遵循形式美的法则,呈现出一种几何制的关系,诸如轴线对称、均衡,以及确定的几何状,如正方形、圆、三角形等,都有广泛的应用。在广袤平坦的园林中,最显著的便是建筑了。通常,在轴线高处的起点上布置着体量高大,严谨对称的建筑物,建筑物控制着轴线,轴线控制着园林。通常整个轴线以水池、广场、树木、雕塑、建筑来依次排列,并且其树木有规律的栽植,修剪整齐,给人以秩序井然,清晰明确的特点。一般来说,西方园林的平面图特点是几何化、规整化和精致。

3中西方园林的相互影响

中国园林对欧洲的真正影响,是在17世纪末到18世纪初。曾参与绘制圆明园40景图的法国画家对中国园林的介绍,使欧洲人更为详细准确地了解到中国园林的艺术风格。他在1747年出版的《传教士书简》中描述,中国园林艺术的基本原则是“人们所要表现的是天然朴野的农村,而不是一座按照对称和比例严谨的,被安排过的宫殿”。在多方宣传和介绍中国园林艺术的风气引导下,法国人开始在他们的花园建设中采用一些中国园林艺术表现手法。1670年,在距凡尔赛宫主楼1.5km处,出现了最早的仿中国式建筑“蓝白瓷宫”。而西方园林对中国影响多在现代,尤其是广场、小区等景观的影响甚大,其中可以看到很多西方园林的影子,但运用的过于生搬硬套,几乎不见中国传统园林的自然、含蓄的美。

中西方园林都有其各自的局限性。中国古典园林都是由高高的围墙封闭,在古代是供少数人游玩居住,都是属于私人园子的范畴,一般人是不能随意进出的,这便决定了中国古典园林的封闭性和私密性。而现代社会的园林,其服务的主要人群便是普通的人民大众,这便要求现代园林具有开敞性和大众性的特点。西方古典园林的一切以人工创造为特点,一味追求形式美,抛弃了实用功能和延承历史文脉的要素,这在对当代人来说是缺乏趣味和互动的景观。

参考文献

现代园林特点篇10

关键词:园林设计;传统思想;现代思想

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码:a

1.符合传统思想的园林设计存在的局限性

中国传统园林讲究形式美,并且很好的融合了哲学、美学以及建筑学的设计理念,有着浓郁的民族以及地域文化特色,符合时代特点。但是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发展,传统的园林景观在某些方面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化城市的需求以及人们对于美的欣赏,这就需要设计师进行现代园林设计时,要大胆的尝试创新,既要秉承传统的美学理念又要符合现代化的特点,使传统与现代能有机的融合。

1.1从设计理念角度分析,缺乏现实意义

我国古代专制统治持续时间长久,大部分大型园林建设都是为皇亲贵族所特制,在建设时工程巨大,耗费大量金钱和劳力。这类气势恢宏的园林建筑往往是重视表面的建设规模而忽略内在的建设理念,思想空洞,在现代已经失去其现实意义。

1.2从功能需求角度分析,实用性较小

传统思想影响下的中国园林设计作为皇亲贵族游玩赏乐的地方,大多都是设置在宫廷或贵族庭院,具有很强的观赏性,一切园林设施都是根据游赏者的日常活动和心理需求进行设计的。随着现代社会变更,人们对园林景观的要求有所提高,这类实用性小的大型古典园林建设就不再成为时代的潮流。

1.3从空间尺度角度分析,占地面积较大

我国古代的园林设计往往倾向于供皇亲贵族陶冶性情、游玩小憩,涉及的地域广,有许多大型的人工绿化,可远观而不可亲近。而在现代,由于城市的迅速变化导致城市内寸地寸金,这种占地面积大且实用性小的园林建设已经为时代所淘汰。

2传统与现代相结合原则

2.1在传统基础上进行创新

传统园林建筑大多是以木质加琉璃为主,虽然在其形式以及外观上极具美学价值,但是对着现代化的发展,以及环境的变迁,传统材质的园林已经不符合现代的生活环境,而且其布局上相对繁琐,与现代人追求简单快捷的生活理念不相符。所以,现代园林设计,在继承传统园林形式美的基础上,还应该进行材质以及布局等方面的创新,可以利用新型仿木质花纹的材料,来替代传统木质结构。在园林布局上讲究曲径通幽的同时,又要使其线条形式更为简洁,或者是增加一些现代化的设施作为辅助,更符合现代人生活气息。

2.2讲究因地制宜原则

根据其地域的不同特点,进行相应的园林设计,有山靠山,无山傍水等原则,要顺应自然讲究随形就势,在对园林进行设计之初应该充分调研了解其所在地的地形地势以及周边的环境,根据环境进行相应的设计,做到胸中有成竹,只有充分了解其地域的地势特点才能在设计是真正的把传统与现代相融合。另外,在讲究因地制宜的同时,也要充分考虑园林环境与周边的自然环境相融合,在其布局上要以尊重自然环境为基础,力争使园林景观与周边环境融为一体。

2.3以人为本,体现地域民族文化特色

园林景观建造的目的是满足人们观赏以及休闲娱乐的需求,不同地域的园林建筑风格是对其地域文化以及民风、民俗的反映,所以要求在园林的设计上讲究地域文化特色的融合不仅要考虑园林景观是否能够与城市环境相适应,还应考虑社会公众在心理上的对景观的认同度,继承传统民俗文化的同时,设计不单单是满足于形式上的审美,还要考虑同现代人的生活相适应,以人为本增加现代化的基础设施,最大限度的满足人们的实际生活需要。

3.因地制宜。

在笔者看来,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因地制宜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景观的创造要与基址现状相符。二是景点的布置要分清主配关系,要符合整体的需要。广大设计师一般对于结合场地特点进行造景都颇为重视,却往往会忽略按照不同项目的性质因地制宜进行景点布置。如对于中华世纪坛的设计,设计方案的最初版本中有很多很复杂的景观元素,但是在最后都去掉了,只是用简单的波浪曲线与圆形线来呼应世纪坛的建筑形体,用植物来烘托中华世纪坛。又如北京明城墙遗址公园的设计,最初也有许多景观元素,但因为考虑到其是遗址公园,应该以城墙的保护为出发点,所以在设计建设时该公园无论是园路的线形还是植物的配置,都是围绕着明城墙而展开,给城墙提供了一个自然的氛围,让游人在林荫的掩映下,细细地体会着明城墙背负的历史和沧桑。此外,简单的布局设计让公园与城市景观很好地融合在一起。现在有很多设计师经常会将因地制宜的设计要诀忽略掉,将小区的绿地建得如同城市广场,将街道建成了造景手法的展区,根本没有考虑到民众的生活需求与城市的生态环境。设计者要理解“因地制宜”的真正含义,因为只有以这种理念为基础设计出来的作品,才是最具有生命力、最切合实际的。如图1的北京园林庭园理水。在中国古典园庭园理水。在中国古典园林中的造园观念中讲究的是“无水不成园”。水元素无论是在北方的皇家园林还是在江南的私家园林中,都是颇为受宠的。在世贸国际公寓的环境设计里,水体布局借鉴了传统园林中水面大小曲折、开合有序的变化特点。

4.园林设计中传统思想和现代思想的契合分析

园林设计中传统思想和现代思想的契合就是指传承传统园林的设计特色结合在现代园林设计之中,既要展现我国丰富的文化思想底蕴,又要充分体现园林景观的使用性能,让人们在享受的基础上能够得到心灵释放。本文从以下三方面分析在园林设计中如何做到对传统思想和现代思想的有效结合。

4.1将园林设计回归自然,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自古以来,我国各个朝代的园林景观设计者多是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进行精工设计,现存大部分园林作品都体现出设计者和施工者的娴熟技巧、细腻心思,将花草树木进行有序管理,将小桥流水进行修饰布置,将天然石块进行雕琢细刻。在可持续发展观理念的渗透下,现代的园林设计讲究回归自然,响应自然,在保留自然景观的同时将事物按照自然理念进行设计,使所构成的园林景观体现了亲近自然的传统思想和回归自然的现代思想。

4.2在固有思想的影响下,结合当代思想做创新设计

园林作为一种建筑活动,具有其特定的意义。由于我国古代封建思想存留时间长久,平民百姓对于园林景观十分陌生,固有思想认为园林景观为贵族所有。而在现代,园林景观是面向所有人开放的,因此园林设计应糅合人们生活中的各种元素进行景观设计,从路边的一排排高大乔木到红色旅游景点前的一座人物雕像,都是根据现代人们的心理需求和视觉需求进行设计的。结合传统思想和当代先进思想做设计时,可以树立更多鲜明的标志性园林景观,以满足人们的现代心理需求。

4.3保持细节设计,同时注重实用性能

传统思想和现代思想进行有机结合,是园林设计创新的思想源泉,既保持我国园林设计特点,又在此基础上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融合提升。其最直接的体现就是园林设计还能满足现代人的使用需求,这是传统园林所不具备的特点。在古代专制统治思想的影响下,古典园林都是以皇亲贵族的游乐为设计目的,只服务少部分人。而在现代,人们要求园林设计符合现代人生活需求,休闲、娱乐、便捷成为基本要求,园林景观既要赏心悦目,又要有适当的娱乐场地让人们进行休闲娱乐。这就要求设计者在设计时既要保留原有的设计技巧,又要注重实用性能,减少大型园林的修建,注重城市中每一部分的园林建设,提高园林设计质量。

参考文献:

[1]邹伟周.中国古典园林与现代园林的继承与发展[J].现代园艺,20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