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计算机网络学习总结十篇计算机网络学习总结十篇

计算机网络学习总结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1:31:36

计算机网络学习总结篇1

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传统的计算机网络教学中,课堂是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沿袭传统的授课方法:板书+讲解。学生只是课堂教学的“听客”,知识点的记录者。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思维没有得到培养与锻炼,这样培养出来的人才是不符合社会需求的。新形势下强调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是学习的主体,这必然要求教师不能作为计算机网络教学活动的专制者,而是要转变思想,转换观念,和学生共同、平等地参与各项教学活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调整教学进程,创新教学方法。其实计算机的许多课程,可以以演示+操作+讲解+练习+提高的模式进行教学。学生与教师共同参与计算机网络教学,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就能与教师一起共同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总结计算机网络学习的规律。这样才能让教师与学生在思考中相互启发,相互完善,相互配合,在讨论中相互沟通,相互补充,相互提高。从而实现计算机网络课堂教学中教与学的自我完善。学生也在这种参与教学中体会到计算机网络知识学习的乐趣,在提高学生积极性的同时,也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例如,笔者在教授《计算机网络概述》这节课时,就引导学生和笔者一起参与了课堂的教学。我们知道对于《计算机网络概述》这节课它包含了很多计算机概念,从而使得课堂的教学变得比较枯燥、乏味,很难吸引学生的兴趣。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在课堂教学伊始,笔者首先利用多媒体以短片的形式播放了计算机网络的发展过程和基本组成,营造了一个相对活跃的课堂教学氛围。接着趁同学们兴致高昂,笔者又结合短片与教学的内容提出来一系列问题让同学们思考:①让学生自己说出自己想象的计算机网络是什么?网络的世界什么?②究竟什么是计算机网络?③计算机网络的功能有哪些?④你对计算机网络的了解有多少?然后让同学们自己阅读教材,结合多媒体播放的短片,找出问题的答案。这样同学们充分地发挥了自己的能力,通过自己的努力总结出了问题的答案,他们一定会对这些知识点记忆更加深刻。这种教学模式下,改变了传统计算机网络课堂教学中单一、乏味的局面,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社会培养了更多的有用之才。

教师之间加强交流与合作

作为高职计算机网络教师,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就应该积极与同行间进行教学经验的交流,在交流与合作中才能取人之长补己之短,这样才能更好地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随着教育教学的不断改革,对我们教学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这就需要我们教师之间互相交换教学心得与经验,争取在最短的时间里,适应教育的改革。提升教师教育教学的水平,避免“穿新鞋走旧路”的现象出现。我们知道,传统的计算机网络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社会对人才发展的需求了,我们教师需要更新教学观念,改变教学方法,从根本上提升计算机网络教学的教学效率。但是在这个过程中,难免产生新的教学理念与传统的教学方法之间的矛盾,这个矛盾如果处理不好,就会直接影响教师的教学。但是这个问题只靠教师个人的力量是无法解决的,我们必须与其他的同行进行交流,这样在解决问题的同时也促进了自身专业的发展。教师间的相互听课就是一种很好的同事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教师在听课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进而解决问题,这样才能查漏补缺,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因此,学校应该定期地组织教师之间相互听课,这样才能取长补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开展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是对学生学习能力的一种培养。从本质上讲,合作学习既是一种学习形式,又是一种教学策略,是以小组间学生的相互学习为其基本形式,以团体的总成绩作为评价标准,师生间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一种新的学习形式。这种新的学习方式在课堂教学中展开,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还提高了学习效率。但是,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做好合作小组的分配与组合。教师应该认真分析各个学生的特点,尽量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将不同学习成绩,不同性别,不同能力,不同家庭背景的学生编排到一起,这样不同的学生都能各自发挥自己的优势,形成组内优势互补,合作小组间达到公平竞争,形成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学习小组内,要明确各自的分工,每个成员都有任务,不搞个人主义,不搞一言堂,合作学习小组不是一个人的舞台,大家在小组内平等交流,各自发挥聪明才智,这样才能达到合作学习共同提高的目的。例如,笔者在教授《计算机网络的起源与发展》这节课时,就在课堂教学中,展开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我将全班同学分成6个学习小组。让同学在课下结合网络与相关的书籍,总结出计算机网络的起源与发展,然后在下次上课时,每个小组选派一名代表汇报小组的总结情况,最后由我进行综合讲述,对表现好的小组给予表扬,对表现不好的小组指出其中的不足之处。这种教学模式下,同学们之间形成了一个很好的组内互助、组间竞争的学习氛围,大家你追我赶,唯恐落后,形成了一个很好的学习氛围。下面是表现较好的学习小组总结的情况。网络的起源与发展:计算机网络技术是计算机及其应用技术和通信技术密切结合的产物。目前遍及全世界的国际互联网,最初的来源是美国国防部的一个军事网络。当初设计它时,并没有想到要把网络拉到全世界,只是单纯地希望如果有一天核战争爆发,能有一种网络在受到毁灭性攻击之后,仍然可以通行全世界,具有迅速恢复畅通的能力。它的发展经历了以下的一些阶段:(1)第一代计算机网络:20世纪50-60年代,特点是一个主机,多个终端。(2)第二代计算机网络:20世纪60-70年代,特点是分散管理,多个主机互连成系统。(3)第三代计算机网络:20世纪70年代末至90年代初,特点是标准化、开放化。(4)第四代计算机网络:20世纪90年代至今,特点是高速、综合、移动。看着同学们总结出来的结果,我感到很是欣慰,同学们总结的知识点很完备,这也说明了同学们积极地配合了我的教学工作。在这次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同学们通过自己的努力,总结了相关的知识点。一方面激发了学生对于计算机网络学习的兴趣,另一方面也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计算机网络学习总结篇2

1.1学生背景知识少,学习态度不够端正

由于大学现在授课计划制定的总学时是有限的,因此对于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来说,其开设的计算机相关的课程很少,大部分就是计算机基础以及计算机网络,而且,这些课程所占学时通常都比较少,造成学生的重视程度不够,学习态度不够端正,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1.2教学内容理论性太强,与实际应用脱节

在传统教学活动中,计算机网络课程往往以oSi参考模型为基础讲述网络层次结构、协议和计算机网络原理。这对于缺乏相关背景知识的非计算机专业学生而言,更加会感到课程枯燥、抽象,很难将学到的理论与实际网络联系起来,从而导致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而教师则深感要在有限的时间内结合实际把计算机网络的概念、原理讲清楚绝非易事。

1.3实践教学环境缺乏,难以进一步巩固知识

目前高等院校中,由于专业设置和经费的原因,非计算机专业一般没有相关的网络实验平台,大部分就是一个的计算机网络实验平台非常简单,基本上是将利用简单的网络设备(如交换机、路由器等)等将计算机连接成小型网络,不能随意更改,学生无法通过自己动手组建网络,达到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计算机网络基本原理网络通信技术、锻炼网络工程应用能力的目的。

2课程教学探索与实践

2.1优化教学内容,提高学习动力

因为教学的对象发生了变化,因此,不能像对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一样进行授课。我们首先要明确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一些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突出培养学生结合本专业知识、熟练网络应用的能力,并更加注重理解和掌握基本概念和具体的实际应用。其次,非计算机专业开设的计算机网络课程学时普遍偏少,在很短的时间内向学生解释所有的计算机网络的内容是不现实的,必须根据不同的专业进行有选择的内容上的选取。再次,要刻画整个培养计划中其他专业课程与网络课程之间的关系,让学生知道为什么学习,学习有什么作用,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目的性。结合以上几点,本课程内容的选取必须注重网络技术实际应用教学,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把计算机网络理论与实践有效地结合到一起,要尽量避免传统教学中理论脱离实际应用的弊端。可以将教学的内容大体划分为3个主要模块,其主要内容涵盖了以下内容:

(1)计算机网络基础:主要包含网络技术基础、数据通信基本技术、internet技术与应用;涵盖了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数据通信的基本原理、网络体系结构、oSi七层参考模型、tCp/ip四层参考模型、internet的基础知识、常用服务与应用技术、ip地址、tCp/ip及主要参数等网络技术应用的基础知识。

(2)计算机网络实现:主要包含组建局域网与接入internet、局域网的设备管理、管理网络的软件系统。涵盖了网络中从物理层到网络层的主要部件与设备、以太网、最新高速交换式网络、虚拟局域网、无线局域网、不同规模用户的internet接入技术与方案、微软的工作组网络的组建、管理与安全使用网络资源等方面的基本知识与实用组网技术。

(3)计算机网络应用:主要包含计算机网络应用系统模式、网页制作与编程基础、基于浏览器/服务器的网络应用。涵盖了应用系统的计算模式中的对等网、C/S和B/S网络应用模式的结构与特点,web体系结构工作原理;网页的基本构成、HtmL、高级网页编辑工具Dreamweaver的安装与使用以及制作网页的基础知识;基于浏览器/服务器(B/S)网络应用系统的实现与开发技术等网络应用系统的实现技术。其中,在第2、3模块的教学中,可以结合具体的专业应用来进行内容的组织,对上述内容作适当调整,让学生对计算机网络课程产生专业认同感,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兴趣,端正学习态度,实现教学相长,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2.2改进教学方法,改善教学效果

2.2.1“自顶向下”教学法

目前计算机网络理论知识的讲解主要是采用“自底向上”的方式进行,由于直接从底层讲起,与实际网络应用难以一下子联系起来,学生学习的时候就会觉得无用,从而失去兴趣。因此,在实际授课中应采用从“自顶向下”的方式进行,即从当前使用广泛的网络应用开始讲起,让学生知其然,知其所以然,保存求知的兴趣,能针对性的理解网络现象,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2.2.2案例教学法

在授课中针对一些比较重要的知识点,可以根据学生专业的特点选取学生将来可能从事的工作里面的典型网络应用实例来进行分析,一来进一步让学生对课程的专业认同感提高;再者由于是运用实例,学生学习起来就会有成就感,能极大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2.2.3类比教学法

网络课程中涉及很多不好理解的知识点,这些知识点是学生必须要掌握且掌握不好的地方,在实际的教学中,通常用生活中的例子来进行类比,让学生轻松的理解,例如:介绍分组交换和电路交换的时候,可以将分组交换的过程类比为写寄纸质信件,不需要建立连接就可以通信类比为不需要和别人沟通就直接可以写信给别人等;电路交换类比成打电话,电路交换有建立连接、通信和释放连接三个阶段,打电话同样有拨号,通信,挂机三个阶段等;然后将相同点进行总结,就能让学生很容易的掌握这个关键知识点,提高了教学的效率和效果。

2.3加强实践教学,巩固所学知识

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实验环境的构建。一般对于非计算机专业来说,新增网络设备不太现实,可以采用网络模拟器来模拟各种网络设备,例如:Cisco公司的packettracer可以为学习网络课程的初学者去设计、配置、排除网络故障提供了网络模拟环境。用户可以在软件的图形用户界面上直接使用拖曳方法建立网络拓扑,并可提供数据包在网络中行进的详细处理过程,观察网络实时运行情况。可以学习ioS的配置、锻炼故障排查能力。其次就是实践教学的内容和组织方式,实践教学分为验证性实验和设计应用性实验,由于课程学时少,实践学时只能完成一部分重要的设计应用性实验,还有很多实验则需要学生课下自己完成,对于课下自己完成的实验,教师要给出相应的指导手册,要求学生完成实验报告并给以一定的成绩评定,这样才能督促学生完成实验,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提高实际动手能力。

3结束语

计算机网络学习总结篇3

引言:

随着全球信息化的迅速发展,社会对人才的信息知识提出了更高要求。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课程是广播电视大学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当前,以就业为导向是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主旋律。广播电视大学特别是省级广播电视大学、市级广播电视大学要主动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明确以实用、应用为导向的办学目标;课程建设也应以此为基点。

一、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课程的实施细则

1、课程概况

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课程是计算机应用专业计算机网络方向必修的一门专业课程。学生在学习本课程之前应当具有计算机网络和计算机操作系统的预备知识。基本要求是:使学生对网络操作系统从整体上有一个较清晰的了解;对当前网络操作系统的主要种类和网络资源共享与网络安全有较清晰的理解;学会一种网络操作系统的最基本使用方法,并能举一反三,掌握其它网络操作系统的基本操作;初步掌握以tcp/ip协议族为基础的网络资源共享;初步培养网络操作中的安全意识;了解网络操作系统技术的新发展。

2、教学组织:

本课程实践性较强,教学中应使理论联系实际和重视实验环节。应以重点难点辅导、解惑答疑为主。学习时应在充分自学每章内容本文由论文联盟收集整理的同时,重点观看录像中有关的教学内容,当每章内容学习将结束时,可利用网上辅导的材料来归纳总结。如学习中存在问题可以通过当地电大的辅导教师、中央电大主持教师以及充分利用网上的有关技术论坛,来取得网友们的帮助。课程教学大纲要求实验机时不得少于24学时。

3、教学管理和质量监控

根据本课程特点,教学和学习上应该注意以下几点:网络操作系统强调基本概念和网络操作系统的总体构架,对于具体操作系统不要过多地讲述操作细节,一些具体操作的掌握可在实验环节解决;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发展非常迅速,新的技术不断出现,不断新的版本,因此应尽可能地讲述较新的内容,使所学的内容不致很快地过时;教材的每章后面配有自测题和练习题,同学在学习完每章的知识内容后应认真练习,并总结本章所教授的内容。此外,在学习每章内容后,还应该结合各个实验,来体会和巩固所学过的知识。课程面授时,任课教师应为每一个学生认真指导学生上机实践操作,要求学生保存好每一次的实验报告以备检查;本课程任课教师应布置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习题和上机实践操作训练题,督促学生按学习进度、独立、保质、保量地完成平时作业和上机实验报告。期末复习一定要围绕中央电大统一出的复习考纲和要求;各分校应把好任职教师的资格认定关,做好教学实施过程的监督和管理工作。各教学点要聘请本科或本科以上具有三年以上教学经验的教师负责教学工作。

二、电大教育的对象是应用型人才

电大网络操作系统课程的教学目标应面向应用、培养实用型的人才。使得学生“会安装、会操作、会配置、会管理”常见网络操作系统,具体来说,通过学习本课程,学生能熟悉网络操作系统理论知识,安装常见网络操作系统,能熟练地操作网络操作系统,能配置、管理常见网络服务,也可为参加网络管理员、网络工程师考试打下基础。为学习后续课程和专业知识,以及毕业后从事网络工程工作打下知识基础。更新课程教学理念根据教育部关于人才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的要求,以应用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课程教学也必须仅仅围绕人才培养目标不断学习高等教育技术教育理论,更新教育理念,走访调研“网络管理员”岗位所需要的知识、素质和能力结构。及时更新、补充教学内容,才能保持课程的应用性与先进性。必须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与实际网络工程相结合。

三、注意因材施教

如果按照统一的教学进度照本宣科,一视同仁的进行教学,不区分对象加以引导,势必会导致部分学生渐渐产生厌学情绪,丧失对计算机专业知识的学习兴趣。所以,作为一名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课程的授课教师,应重点做好多方面的考虑,要尽力做到使每一位学生都有提高,提高学生对计算机网络的兴趣,获得成功的体验和满足感,树立进一步学好的信心,增强学习兴趣。在具体的教学中,针对学生素质良莠不齐的实际情况,不要急于向学生灌输太多的专业知识,而应多让学生积极动手,让计算机网络理论知识融入到实践操作当中,听取和收集整理学生的教学反馈信息,根据不同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熟悉程度,科学合理的安排课程的进度,因材施教的设置好授课内容和上机实践环节的操作项目。建议教师可在开课之初,安排一次摸底测试,以便充分了解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和实际操作的应用能力;在随后展开的课程教学中,可重点帮助基础相对薄弱的学生加快学习进度,缩小与其他同学之间的计算机水平差异;而对那些有一定基础的学生,应紧跟时代的潮流,多在授课过程中融入一些计算机新知识、新技术的介绍,帮助他们调整好学习心态,克服急躁、盲目自大的厌学情绪,根据其自身的水平制订针对性较强的计算机

转贴于论文联盟

基础知识能力拓展学习计划,还可以安排一些学有余力的学生帮助指导基础较差的学生,建立学习小组共同探讨共同进步,使学生间形成互帮互学的良好学习氛围,进而更加有效的提高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课程的教学效果。

四、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课程的必要性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进步,信息变换无穷,知识容量增大,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进行专业课程内容的有效学习,成为了一个严峻的课题。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是个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备扎实的计算机基本操作和网络应用能力的,从事网络方面岗位的高等技能型的专门人才。为了实现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必需加强课程实践教学。课程实践教学是整个教学工作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也是一个有效的教学学习手段。通过课程实践教学,对学生信息条理化加工的能力、学生动手能力、团体协作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以及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计算机网络学习总结篇4

关键词:高职院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系统维护与网络应用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和《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相关专业开设的两门专业基础课,但由于计算机的普及,社会需要非计算机专业学生也要掌握一定的计算机维护和网络应用知识。我们根据高职高专教学特点和要求,以“能懂、够用、实用”为教学原则,结合多年的实践经验,把这两门课整合在一起,在高职非计算机专业开设了《计算机系统维护与网络应用》这门课。

一、《计算机系统维护与网络应用》课程设置

1、《计算机系统维护与网络应用》定位

“计算机系统维护与网络应用”定位于“信息技术基础”课的深入和提高。在大学一年级,所有非计算机专业学生都系统学习了“信息技术基础”课并参加了河北省大学生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考试,已具备了一定的计算机系统组成理论知识。

2、《计算机系统维护与网络应用》教材选择

《计算机系统维护与网络应用》课程的知识更新周期非常短,时代特征鲜明,应选择适合高职教育培养目标、教学现状和发展方向,在内容组织上突出了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并能结合具体操作步骤加以讲述、图文并茂的教材。

邯郸职业技术学院由教研室组织任课老师通过上网查询、翻阅其他最新文献等方式自行编写了课程讲义作为简易教材。在编写时,我们每年组织教师深入社会、了解市场,调查计算机系统维护与网络应用所具备的核心职业技能,经过分析和总结,制定出课程标准和能力测评大纲,最后分解出课程学习单元。课程讲义以学习单元为内容目标,精选相关的教材内容;编写时以计算机硬件和技术的发展为依据,保证教材内容与时代同步;注重教材内容的知识性和新颖性并注重实践能力的开发性。

3、《计算机系统维护与网络应用》课时分布

《计算机系统维护与网络应用》课程总课时为72学时,其中理论课为12学时,实训课为40学时,讨论课为20学时,课时比例约为1:4:2。从教学方式来看,先集中完成计算机系统维护理论课,再集中课时完成计算机系统维护实训课,然后完成计算机网络理论课,再集中课时完成计算机网络和综合实训课。这样做既能完成基础知识的学习,又有足够的实训课时使学生能充分掌握本门课程的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

4、《计算机系统维护与网络应用》课程实训安排

动手能力强的学生在完成规定的实训课程后,可完成一些选学的实训内容。

5、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法

在每次课程开始时,首先提出一个任务,课程的教学内容围绕这个任务进行设计,在任务的驱动下,学生对相关知识充满了好奇,会想尽一切方法去完成它。例如理论课上要求学生在理论课程结束后,交一份根据市场调查的结果完成的适合日常办公、图形图像设计、游戏等不同需求的计算机装机配置作业。学生会去了解市场,回来后都说收获很大。实训课上,例如硬件组装模块,教学组织与实施的一般过程为:课堂设计-示范引导-模仿试做-纠错重做-复述总结。课堂组织以学生小组为中心,内容教学以问题或任务为驱动,形成师生互动、生生合作的探究式学习氛围。讨论课上,例如故障检测模块,教学实施的一般过程为:课堂设计-预设故障-分组讨论-尝试修复-纠错重试-分析总结。上课前教师提前预设若干个可控制故障,上课开始时分组讨论每个故障产生的原因,在讨论的基础上小组尝试排除故障。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占据主体地位,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必然会引起素质的变化。这个素质指的是学生的思维和行为方法、动手能力和技能、习惯和行为标准及直觉经历、需求调节等方面的综合。

6、网络环境下的自主学习

传统的教学模式注重于学习指导,其基本特点是以教师为中心,以教科书为中心,以课堂教学为中心,学生只是教育教学实施过程的被动受体,而不是自己学习的主体,缺乏个性化,因材施教的效果不够理想。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在网络环境下实施多元化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创造条件让学生主动地创造性地进行学习是推进高职教育创新的一个手段。学院现有实验设备组数少,课时紧张,有些学生在课堂上不能很好地理解消化知识,教师利用开放的网络环境,可将各种资料(如授课讲义、背景知识、课程信息等)以文件资料库的形式存放在网上,供学生直接网上阅览,进行自主学习,学生的学习活动将延伸到不受时空限制的网络环境。学院建立了网络实训室,为了充分利用实训设备,也为了学生课下实训方便,实训室开放了网络环境,某些实验可以通过weB方式登录到实训室服务器进行操作。

7、考核方式改革

本课程考核目标是重点考核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我们废除了期末笔试考试,用形成性考核成绩作为期末总成绩,该形成性考核成绩包括学习过程评价+综合考试。考核中学习过程占了很大的比例,学习过程包括所有实训课的平均成绩、社会调查报告成绩、平时作业成绩;而综合考试包括实践技能操作考试和口试。

计算机网络学习总结篇5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考核方式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4)33-0087-01

随着当前飞速发展起来的云计算技术、物联网技术等新兴技术的广泛应用,计算机网络课程已作为高等院校信息技术学科的核心基础课程,在专业人才培养中所占地位越来越重要。由于计算机网络技术涉及面广、内容抽象,对学生先修课程有一定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有一定难度,学生感觉内容抽象、空洞,学习兴趣不高。针对教学中遇到的难题,结合社会人才需求及学校人才培养定位,借鉴国内外高校同类课程教学模式和方法,对本门课程的教学进行了改革和尝试,取得了一定的经验。

一、计算机网络课程问题分析

“计算机网络“课程中存在的问题大都源于我国高等教育长期积累的传统教学模式的结果,学生在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课程教学内容定位问题

“计算机网络“课程是网络工程专业的入门课程,在专业课程群中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内容上主要以介绍理论、概念、定义及技术为主,内容多,范围广,虽与具体应用紧密联系,但不是以具体技术应用介绍为教学目标,而是以介绍具体应用技术的理论基础为重点。因此,教学定位应有所侧重和选择,把理论有针对性的与具体应用及最新技术相结合。

2.课程教学目标定位与教学方法单一的问题

课程教学过程大都以课堂教学为主要形式,以教师为主体,学生为客体。由于近年的生源扩招使得专业人数暴涨,教师忙于应付繁重的教学任务,课堂教学大多老师讲,学生听,教学目标是以知识灌输为主,很少也很难得到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知识自我更新能力的培养。计算机网络本就是一个日新月异的技术,如果不培养学生自我学习和知识自我更新的能力,学到的知识很快就会落后,更谈不上创新与实践了。

3.教学过程监控与考评指标不够完善

教学过程评价既是对教师教学效果的总结,也是对学生学习过程的监督,教学过程评价体系理应全过程地、多角度地完成使命。现行的课程教学评价大多以期末考试、平时表现等为主,教学过程监控不足。同时,现行教学过程考核体系对教学目标的考查并没有充分明确和体现,对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培养效果无法直接体现,也无从明确教学改进方向。

二、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改革总体思路

针对课程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必须对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进行深入探索和改革。通过几年来的课程建设与教学方法改革的研究和总结,提出了教学改革一些建议和方案,总体思路为:根据专业定位,结合社会需求,精选教学内容;教学过程以知识、能力、素质培养为目标,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主动寻找和获得知识,学会独立思考,培养批判性思维,激发创新意识;打破现有课程考核模式,借鉴国外同类课程模式,增加阶段考核、单项考核、综合考核等多种考核指标。

三、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具体实施方案

课程建设是指对课程教学过程中所需资源从无到有、从低层次到高层次的构建和改造过程,包括硬件资源建设、师资队伍水平建设、完善教学管理与考核办法等;而教学改革是指针对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的不同,改变已有的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等,以适应新的教学培养目标。具体实施方案有以下几个方面:

1.完善多维立体化教学目标,高效组织教学内容,改革教学形式

(1)完善教学目标。课程教学过程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还要培养学生自我更新知识、实践、批评性思维和创新等能力,以及团队合作与沟通能力、职业道德素养等综合素质。因此,教学目标设计三维结构为: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每一维度目标中,按照难易、单一与综合、基础与应用等进行层次细化。在此基础上,组织与教学目标相对应的教学内容。

(2)教学内容安排。网络工程专业开设计算机网络课程主要是让学生学习计算机网络的原理及其提供的服务,内容包括网络结构及分层协议、寻址与路由、资源分配、网络管理、网络安全、网络编程及网络应用等。内容繁多,如不经筛选,一个学期很难讲完全部内容,因此,理应根据专业定位和教学目标,精选课程内容:1)网络编程。介绍lnix和unix网络编程。2)网络结构及主要协议。包括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和应用层介绍,及相应的传输编程。3)网络定义、路由与寻址。包括网络中的命名问题,使数据能够传送到达远端计算机的寻址与路由问题。4)网络资源分配与管理。介绍网络如果公平、高效地把网络资源分配给网络用户,包括拥塞控制、队列管理、路由、防火墙、多播等。5)因特网介绍。介绍因特网中的应用情况,包括内容分发、p2p、数据中心、RpC等。

以上内容的选择,借鉴了国外计算机网络课程开设经验,第一部分安排网络编程内容,为后续课程内容学习和安排项目服务。从应用角度理解网络结构,为学会实现网络管理打基础;因特网介绍部分是整个课程的内容总结,因为因特网是目前应用最广泛、学生接触最多的网络,把前面介绍的理论直接映射到因特网的应用上面,可以最有效地提高学习效果。课程内容中没有安排网络安全、网络管理等内容,这些课程对于网络工程专业来说,依次会开设相应的后续专门课程来介绍。

(3)教学方式改革。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的不同,改革教学方式,以提高教学效果,达到知识、能力、素质综合培养的目标。1)启发式、研讨式教学方法的应用。改变以往灌输式教学方法,打破按课本章节安排教学内容的方式,把教学内容按照知识递进关系,设计了五大专题:编程语言应用环境比较;网络结构分析与改进;网络数据传输的效率分析;网络资源分配的合理性探讨;因特网将何去何从。围绕这五大专题组织教学内容,采用启发式、互动式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广泛参与教学过程。2)课堂与课后相结合。根据五大专题内容及教学目标要求,配套安排课后作业和实验内容,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自行查找资料、做实验等寻找讨论专题的答案,学会发现问题,培养合作精神,提出创新观点。3)布置作业。改变以往作业以复习知识为主的形式,对不同教学内容,以实现应用为主设计相应的编程作业,如设计服务器方案、设计路由器方案、实现tCp协议、流量测试等,这些作业一般没有标准答案,需要学生课后查找资料、编写成绩并调试,或通过实验取得数据等过程才能完成。这一过程无形中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自我学习及实践动手能力。

2.实行全程立体化的课程考核办法,保障教学进程顺利实施

考评内容包括教学过程开展的各项教学内容,由各项目的考评成绩最后构成学生期末总成绩,力求能够反映出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学习效果、努力程度、能力水平、综合表现等。

(1)作业考核。作业考核方式以完成的编程或设计方案运行与实现结果为主要依据,完成时间、采用手段、团队合作分工情况等均是考核内容,作业考核成绩占比设计为总成绩的20%左右。

(2)平时表现考核。以出勤情况、课堂发言效果、提出问题的质量等均计入平时学习过程表现成绩,平时成绩占总评成绩的10%左右。

(3)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设置期中考试的目的是为了总结学生阶段学习效果,督促学生跟上学习进度,避免期末突击或作弊情况的发生。期中考试与期末考试的形式和题型相同,成绩占总评成绩比例为期中占20%,期末占50%。

经过这样的课程考核办法改革,使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得到及时监控,并把教学内容向实际应用引导,及时纠正学生课程学习方向和不良学习习惯,避免了平时投入不足,期末突击复习的情况。

四、结束语

明确课程教学目标体系,在此基础上精选和设计了课程内容,配合相应的教学方式,并在全程考核办法的执行过程中不断督促和检查学生学习情况,学生投入到课程学习的时间和精力得到了保障,学习效果不可谓不好,经过一年来的实践检验,凡是认真完成教学过程各个环节内容的学生,在本门课程应用领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方面都有明显提高。

参考文献:

[1]王光霞,唐惠林.教育转型形势下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改革实践[J].计算机教育,2011,(12):26-28.

计算机网络学习总结篇6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教学改革;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tp39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14X(2015)15-0263-01

一、概述

为了适应计算机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也为了适合信息社会的需要,我国高校的计算机专业都开设了《计算机网络基础》这门课程,以培养综合型人才。而根据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在《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教学方面不可能照搬本科院校的教学内容及模式。高职院校的《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除了要求学生掌握一些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外,还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根据专业知识熟练应用计算机网络的能力。那么如何对高职院校的学生因材施教呢?

《计算机网络基础》是计算机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该课程具有概念复杂、理论和实践性强、技术更新迅速等特点。计算机网络是结合了计算机与通信两大技术的一门综合学科,涉及到两种技术的大量概念。同时该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计算机网络从诞生至今已历经四代。随着网络社会的到来,计算机网络更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计算机网络技术是当今信息技术中发展最为迅速的技术之一.也是计算机应用中最活跃的领域。

二、存在的问题

1.教学内容过于强调理论。《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为一门专业基础课,传统的教学以传授理论知识为主,实践性环节很少,有的甚至就是纯理论教学。课堂教学内容仅仅是教材文字和课堂教案的简单再现,而且讲解形式单调,不生动,枯燥无味。学生在学完以后,仍然对网络缺乏感性了解。同时,计算机网络技术正在飞速发展,新技术、新应用不断出现。而教材内容的更新速度总是跟不上知识的更新节奏,介绍的技术内容总是滞后状态。

2.教与学之间缺乏良性互动。激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与积极性,是教学取得成功,使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变为主动探求知识的关键,师生间能否形成良性互动对学好这门课也很重要。传统的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中心,教师通常依据教材将知识灌输给学生。学生则是被动接受知识,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难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直接影响教学效果。

3.实践教学环节薄弱。《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为一门专业基础课,传统的教学以传授理论知识为主,实践性环节很少,部分辅以少量的简单组配置实验,有的甚至就是纯理论教学。几乎涉及工程和应用技术,学生达不到学以致用的目的。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许多知识点没有经过亲自动手,往往难以掌握。而对于计算机网络里面的许多知识点诸如路由协议、ip地址的配置、常用软件设置、网络设备的配置等很多实验,如果没有亲身实践,也根本无法完全掌握。《计算机网络基础》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这就要求有专门的计算机网络实验室。

因此,我们迫切需要对网络基础课程进行重新建设,改革教学内容,增强实践教学环节,改革教学方法与考核方式。

三、教学实践改革的方法

1.教学内容改革。在本课程教学内容的选取过程中,我们坚持了理论够用为度的原则,围绕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理念,面向it职业,突出培养学生就业所需的职业能力。同时结合技能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岗位需求以及前后续课程的衔接关系,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基于工作任务确定本课程的学习任务。在教学内容上一是增加了tCp/ip模型的内容;二是是增加了网络设备简单配置的教学内容;三是增加了综合布线的内容;四是增加了无线网络相关内容。改革后的教学内容力求理论和实际相结合,以培养学生的兴趣为目的,从而激发自身的学习动力。

2.教学方法改革。在课程教学过程中,针对高职层次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就业岗位要求,总结多年教学成果和经验进行教学方法的创新与深化,主要的教学方法如下。

1)任务驱动的项目教学法。将传统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转变为以任务驱动的项目为中心,以老师讲授为中心转变为培养学生实际技能为中心,项目引导教学法引导学生参与到项目中,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积极思考,激发学生的潜能。

2)案例实践教学法。根据课程内容的规划,每部分教学内容都是以企业在不同发展阶段的网络应用为背景的。提出需求,设立以案例形式的项目;引导学生预查相关资料提出解决方案;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形成最终的解决方案。同时,以类似的案例作为学生的作业,鼓励学生独立完成,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与技能的实际应用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本课程分为三个案例,分别为:单台计算机上网、两台计算机上网、多台计算机上网。以三个典型案例为基础,加入相应的网络基础知识以及综合布线、无线网络知识。

3)“学做合一”教学法。以项目为导向,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一体化。全程实训室教学,将课堂搬到了实训室,打破了传统的理论课与实践课的划分,将“教”、“学”、“做”相结合,理论教学、实践教学融为一体。实现了讲练结合,学做合一。

3.考核方式改革。传统的期末考试大都采取闭卷考试,这种考试方法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因此对传统的考核方法进行改革,不仅能够全面考核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还能促进学生的学习。改革后的考试,根据教学内容的构成,在理论考核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到技能和实践能力的锻炼,体现学生的综合能力。期末的实践考核主要用于考查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考试题目是平时操作的组合,提出一个综合性的问题,让学生自己思考如何解决问题。学生要在规定的时间内按题目要求完成操作,由教师当场检查操作结果并组织学生讨论得失。

四、总结

目前,计算机网络技术已成为人类社会生活的基础支撑技术之一。社会信息化的迅速发展,要求我们切实提高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的教学质量。该课程内容多、综合性强、时效性强,因而教学难度也较大,需要我们不断去探索、尝试、完善、改进,适应时代需求,以培养更多更好的相关行业高素质人材。

参考文献

1.谢希仁.计算机网络[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

2.马国泰.《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教学初探[J].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6(2):56―57.

计算机网络学习总结篇7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实验教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5)11-0017-01

当前,社会的各个领域都在大力实施计算机网络信息化的改造,对高层次的计算机网络应用人才的需求将不断增加,这对高校计算机专业学生的专业要求也高了,迅速培养高素质的拥有创新能力的网络设计人才和高级网络管理人才,是计算机网络教学的目标。而实验部分又是学好该课程的关键环节,搞好计算机网络实验教学可以促使学生积极探索知识,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1.目前计算机网络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

1.1计算机网络实验教学的内容缺陷。目前多数院校对《计算机网络》课程十分重视,这门课程不仅是计算机类专业的必修课程,也是信息类、电子类、通信类专业学生必须学习的课程。但目前的教学情况多数以课本的理论知识为主,实验实践课程较少。这门课程的实验教学很重要,学生必须从实践中才能真正掌握网络技能,在今后的工作中学以致用。面授不可或缺但实践操作更为重要,这门课程的实验安排应当超过总教学课时的一半。对于服务器配置、组网、安全技术等部分一定要通过现实操作、实践动手才可真正掌握。很多院校由于资金支持不足,没有建设网络设备先进的实验室,或是设备的数量达不到教学需求,使得现有的实验教学环节没能起到应有的作用。学生没能掌握实际操作能力,在创新探索上就不能有好的建树。《计算机网络》是一种有着广泛应用、具有很强实用性、知识理论复杂、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该不断丰富其的教学内容,并研究出一套适合该课程实验内容的方法。

1.2计算机网络实验教学的方法单一。目前许多学校的计算机网络实验主要仍是以验证性实验为主,依附于理论教学。实验一般过程为教师演示、学生操作和实验总结三个步骤组成。有的是教师作演示实验,使学生知道有这个概念;有的只是让学生参观己经建设好的网络环境(如实验室局域网、校园网);甚至有的还只能让学生进行一些简单互联网应用软件的使用,比如:ie的使用、email的使用、Ftp的使用、telnet的使用等。可这些知识对于普通的大学生而言,不用通过"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也能掌握的。因此,实验教学没有取得应有的作用,理论教学结束后,学生根本不能进行网络的组建、测试、维护,网络原理的理解也只是建立在理论上,学生出现所学知识无法与实际网络技能联系,无法把所学的知识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现象。最后培养出来的必然是"书本概念型"人才。

1.3计算机网络实验教学考核形式不合理。一直以来的实验教学结果考核主要采取平时成绩与实验报告及期末理论考试相结合的方式。期末卷面笔试只能考核一些简单的实验题,很难综合考核学生的综合设计类实验了。这种考核方式不仅不能客观地考核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及解决实际问题能力,而且在某种程度上误导了学生对计算机网络课程的学习,不能促进学生在实验过程中重视实验,遇到问题,积极去思考解决问题的积极性,最终影响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

2.计算机网络实验教学改革探索

计算机网络实验是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针对计算机网络实验自身的特点,结合实验教学的目的,应从以下方面进行改革:

2.1开设独立实验课程。计算机网络实验教学目标是提高学生科学实验素质,培养创新和工程实践能力,实验教学任务是通过设置一些基本的、综合的、以及探索性的实验项目,培养学生对网络的分析、设计、管理与应用的实验技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一般来说,实验教学都与理论教学同步进行,或者是先理论,后实验。然而,对于计算机网络课程的实验教学,可以从实践到理论,也不失为一种实用有效的教学模式。目前不少it专业知识的技能培训,不是先进行理论知识的灌输,而是先从实际案例人手,让学生有了感性认识,再上升到理论的高度讲解。比如讲授网络管理,先要求学生学会网络硬件如何连接、系统软件如何安装、系统参数如何设置,然后反过来讲授网络知识,学习网络与通信原理。实践证明,计算机网络课程开设独立实验课程是可行的并且是有效的。

2.2改革固有的教学方法。教师的教学组织和管理。在实验教学中,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强调教师在实验教学中的主导作用,组织与管理作用。每一次实验前,教师简要地讲授本次实验相关的理论知识点、实验目的、实验内容、实验重点及操作难点,余下时间学生进行实验。实验过程中,教师加强巡视,出现问题一般应由学生自主解决,教师作启发提示、释疑及引导。实验完成后,首先要求学生写实验报告,总结实验过程和分析实验结果。然后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验报告及实验过程进行总结,使学生能从实验中不断积累经验,获得更多的实验技能,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学生的实验组织和管理。根据现有的实验设备与环境,针对计算机网络实验内容,采取独立实验与分组实验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实验。例如,网络组建和配置的实验,需要较多的设备,一人一套设备有时是不可能也不必要,需分批分组进行实验。计算机网络具有系统性、复杂性、继承性和工程性,一个网络通常不是一个人能够独立建立并加以维护的,需要与别人合作。分组实验,能够加强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研究、协调沟通能力和合作精神。另外,分组实验,可以减低设备不足的影响,也有利于实验室的维护。

2.3改革实训考核方式。主要是考察学生的动手能力,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训成绩由平时每一次实训内容有成绩构成。根据每个实训内容分组或单独每人评分,虽然教师的工作量增加了,但能比较客观地评价反映学生的操作能力。因为每个实验内容都要考核,学生实验课的参与动手积极性,学习动力提高了。此外,实验实训考核重视考核学生发现问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组网实训后的考核,不仅考核学生的组网配置,老师根据实际网络维护中可能出现的故障进行设置,要求学生发现故障,加以排除,从而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比较客观地考核了学生的实际水平。学生对此评价很好,感觉能学以致用。

3.结语

科技的发展对计算机网路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计算机网络实验课程的教学改革就显得尤为重要,只有不断学习新方法,采用新思路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

参考文献:

计算机网络学习总结篇8

关键词:研究型学习;组网能力;协作性;引导型;产学研

0引言

计算机网络课程是计算机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其授课对象主要包括计算机、信息、电信等专业的学生,并在全校设立为公选课程。本课程是全国计算机专业的考研统考课程,浙江省计算机等级考试专门开设了三级计算机网络技术考试科目,全国软考更设置了网络程序员和网络设计师资格认证考试。该课程的覆盖面大,具有较高的原理性和实用性,要求培养学生具有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分析能力、综合设计能力、设备管理与维护能力。

搭建计算机网络课程研究型学习环境,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发挥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特点,又能体现网络学习的自主探索性、协作性,能使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师生交互式教学真正实现统一。

1研究型学习环境的构建

近年来,针对计算机网络课程的研究型学习环境的构建涉及师资队伍建设、教材建设、学习评价教学改革、实验基地建设、“产学研合作”等领域。

1.1教学和科研梯队建设

研究型教学建立在科学研究基础上。主讲教师必须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相关领域的科研能力。课程组成员除了承担与网络课程相关的教学任务外,多年来更结合自己的学科专长发表了一系列与网络相关的学术论文。部分在计算机类核心刊物或国际会议上,且被ei和iStp收录。课程组成员主持并参与科研项目30多项,获得厅局级奖项10多项,并把科研成果融入教学,形成了特色鲜明的“产学研”一体的教学梯队。

1.2教材建设

在全面分析浙江海洋学院数理与信息学院学生就业需求的基础上,课程组结合课程改革,出版了着重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教材《计算机网络实用技术教程》并编写了实践讲义。教师自编的教材定位准确,其体系结构和内容有重要创新,且注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解决企事业单位网络设计、规划、管理、维护的实践能力。

1.3学生网络学习过程评价

学校依托教改项目搭建的计算机网络e-learning学习平台,实现教学资源的网络化。学生在学习网站上可以浏览教学大纲、教案、习题、实验指导、参考资料、教学录像、动画演示,可进行网络答疑、网上提交作业、在线考试、在线交流等,有助于学生实现自助与协作式学习。

平台自2007年投入使用,积累了大量的日志数据。课程组通过建立一套科学有效的评价指标体系,从网络教学平台数据库中自动采集学习评价所需要的原始数据,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监控,利用多种weB智能技术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评价,并及时将评价结果反馈给学生,以供学生对学习状况进行实时调整,并为教师和教务管理部门的决策提供更有效的支持,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

1.4以项目促学习

课程组注重研教相长,加强和拓广以项目促学习为主要学习方式的实践教学环节。

课程组成员参与并主持了和计算机网络相关的多项项目。教学内容注重引入最新科研和教学成果,并将自己的科研成果在教学中进行应用;让学生参与到教师的科研项目中,以导师制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加强,提高了教学质量。

现阶段项目组已获多项奖项,为计算机网络的教学和学生创新研究提供先进技术平台,并具有示范作用。

1.5计算机网络实验室建设

学校为建设计算机网络实验室共投入92万,首先先期投入34万;2010年新增网络实验设备4组,价值26万;2011年建成网络信息安全实验室,有实验设备6组,价值32万。

实践教学实行“教、学、做一体化”的思想。理论教学的环节融入实践教学内容。部分理论课直接在实验室上。学生一边上课,一边动手实践,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为一体。按照“组网、管网、用网”的一体化思路设计实践教学环节,逐步推进,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1.6产学研合作

课程组和舟山市创意软件园、舟山“海视通”、舟山市瑞赛特网络传媒有限公司,建立了“产学研合作”基地,为学生课程实训学习提供了条件,为网络爱好者提供了发挥平台。

理论与实践相融合,以能力为中心,建立真实实训环境,实现企业案例进课堂,体现整体化特点,教学效率高,有效地促进了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的提高。

2研究型学习环境的实施过程

研究型学习模式的介人为现在网络环境下学习的学生提供了一个新的学习视角,向课堂教学和edearning学习平台如何恰当整合应用提出了新的挑战。根据本科学生学习特点,本课程研究性学习过程的实施主要是通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问题为载体的引导型研究教学,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引导型研究性学习模式如图1所示。

2.1创设情境

创设情境教学的材料主要来源于实际科研工作,要给学生介绍一定的案例背景,让学生的实践感觉更强。比如在讲授了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理论和技术后,将学生划分成若干小组,教师将某企业或事业单位的网络建设需求或计算机网络建设现状等详细情况发给每一个小组,要求学生根据课堂所学的知识,为该企业或事业单位设计一个计算机网络系统;或对该单位已有的计算机网络进行分析,发现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方案。

比如,在讲到路由器的访问控制列表(aCL)部分,先提出问题,给出公司局域网网络拓扑图,引入工程实践应用,要求禁止一台主机访问另一个网段。我们首先引导学生在Cisco公司开发的网络设备以及网络环境构建的模拟软件packettracer上进行仿真试验,并提示模拟环境的路由器Cisco2811缺少串口模块,让学生思考如何添加。

2.2激发思考

我们组织学生利用e-learning平台收集并处理与研究课题相关的信息,对案例行进阅读、调查、思考,提示学生可以利用ip地址分类、子网划分与网络规划,使用网络设备组网、网络组件安装与配置等知识点来统筹规划。

比如,学生先在仿真平台下按照实际需求搭好网络拓扑图,设好每个网段主机的ip地址和子网掩码,设置路由器接口ip,添加路由器的串口模块wiC-2t(如果有的学生不能实现模块添加,教师提示在关闭路由器电源后添加,然后再启动电源,即可添加成功),配置路由器的Rip路由,并最终测试两个网段的主机能互相ping通。此时,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如何设置标准访问控制列表从而达到禁止一台主机访问另一个网段?

2.3自主探究

学生通过查找路由器aCL设置相关命令,学习通配符的计算,在仿真平台下成功完成路由器aCL试验模拟,再回到公司局域网环境,在实际的路由器上完成最终的配置和测试过程。

各小组自行翻阅网络产品手册,同时根据仿真方案设计实验,进实验室动手搭建、验证,最后再回到公司的实际案例中加以实施。学生通过仿真教学激发思考,再到实验中去检验和验证,直到回到实际案例实施,这个自主探究的过程既使学生理解理论知识点和具体问题解决的关系,又可以让学生得到更好的实践锻炼。

2.4协作交流

在课程的最后,我们进行课堂交流。各小组通过小组协作的形式进行讨论,共享网络规划方案,汇总在实验阶段遇到的问题和解决的途径,把协作交流的意见上传到e-learning学习平台讨论模块。这样实现了在自主探究的基础上进行协作交流,协作交流反过来又使自主探究所得的初步成果得以进一步完善。因此,自主探究和协作交流是双向的。通过自主学习与协作学习,解决知识难点的学习。

2.5总结拓展

小组学生完成实训报告,小组互评,教师点评与总结。教师亦可以进行知识拓展,针对公司网络管理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提出网络安全的建设性意见,引导学生进行网络故障诊断与网络维护,引领学生进行新一轮的探究。

引导型研究教学既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索解决企事业单位网络设计、规划、管理、维护的实践能力,也让教师可以综合评估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掌握情况。

2.6评估与反馈

在研究性学习模式的实施过程中,教师通过一套科学有效的评价指标体系对学生的e-learning学习平台网络学习过程和研究性学习过程进行评价,主要考核学生在上述5个阶段过程中的互动参与度与取得的成效。

评价指标体系一方面是量化评价,对学生进行在线学习所达到的效果的评价,主要包括收集作业、考试成绩等,这些要素通过量化的数据来评价;另一方面是非量化评价,主要考查学生的参与度、学习情感、学习态度、学习主动性、学习积极性、信息能力、资源利用情况等网络学习行为。

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情景案例的创设,更利于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更好地发挥教师的指导与辅助作用。

3实践结果

绝大部分学生通过研究性学习真正掌握了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知识,综合素质也得到了整体提高。网络学习平台连续3年累计的数据显示学生的总评成绩在逐年上升。一些学生毕业后从事计算机网络规划、设计和维护管理工作,有的已成为企业或公司的技术骨干。还有学生自主创业,在定海科技园创立了舟山市瑞赛特网络传媒有限公司,公司连续3个月开始盈利。

应用研究性学习的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让学生成为学习中的主角,让学生主动地去搜集资料、学习、去发现、去探索,教师引导学生去解决问题。采用这种教学模式,对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独立思考能力、表达能力、交流能力、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是十分有效的。

对于教学和研究型大学而言,积极研究开发研究型课程,并在教学实践中鼓励运用研究性学习的方法,是培养研究型人才的可行途径之一。

参考文献:

[1]刘繁华,邓文新.促进学生组网能力的混合学习模式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07(5):71-73.

计算机网络学习总结篇9

关键词:网络基础;教学方法;过程学习;授课形式;检测卡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6)27-0126-03

abstract:thispaperaccordingtotheDepartmentofinformationengineering,wuhanmaritimeVocationalandtechnicalcollege,forthespecialtyofComputernetworkFoundationcourseopenedandhighervocationalcollegestudents'learningcharacteristics,combinedwiththeiryearsofteachingreality,putsforwardsomeimprovedassessmentmethodofteachingmethodandtheoptimizationofthecurriculum.

keywords:networkbase;teachingmethod;Learningprocess;teachingform

1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的地位

武汉航海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工程系目前有三个专业,分别是计算机网络技术、软件技术和电子商务,三个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都包含了《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64课时,多媒体教学的考试课程。教学任务是使学生获得计算机网络方面的基础知识,了解新技术及动态,同时必须重视实用技术的运用,为相关后继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但是在各个专业中的地位与作用却有不尽相同。比如在计算机网络专业中,该课程属于导论式的基础课,很多章节内容在后续的课程中有详细介绍,在授课时侧重于给学生传授网络的框架和网络的外延,让学生形成一个网络的总体概貌,为后面的学习搭建专业框架。在计算机软件的专业中,该课程属于专业基础课,授课时侧重于网络软件的介绍和服务器的介绍。而在电子商务类型的专业,应侧重于计算机网络的计算模式介绍。老师教学应该根据专业有侧重点。但是在目前市场上提供的教材中没有区分专业,侧重点基本由教师自行把握,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有删减和补充。

2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的特点

一是该课程理论性和抽象性较强,课程教学中抽象概念较多,是大多专业课程的必修和先修课程。不管是哪个专业方向,该课程要求学生各个知识点之间要融会贯通。在教学中,要把握好各专业的侧重点,也要处理好理论教学和实践应用的关系,要让学生除了掌握理论知识,又能掌握基本的实践动手能力。

二是该门课程考核方法单一。传统的《计算机网络基础》的教学,不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与应用能力。我校以前考试方式为闭卷笔试。笔试主要考察学生对基础理论的理解和掌握。这样,学生为了应付考试,就会死记硬背大量枯燥的网络基础理论,这极大地影响了学生平时学习的积极性,出现了重考试结果而轻平时学习过程的错误导向。

3改进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方法的探索和思考

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教学主要采用课堂理论教学,而高职学生对理论有畏难情绪,理解更困难,学生听课的积极性不高,久而久之,形成恶性循环,严重影响教学效果。为克服理论学习困难,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这些内容,根据笔者多年的《计算机网络基础》教学经验,对于课堂教学的改进可以采用以下方法。

3.1授课形式多样化

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理论性强,基本概念讲解多,教师很容易采用“填鸭式”的教学,现在的学生都是在信息技术爆炸时代长大的95后,接受信息的方式多样化,传统的“填鸭式”教学使学生疑难问题越积越多,形成恶性循环,严重影响教学效果。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保持学生良好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是每个教师教学最根本的任务。在本课程的学习过程中我们要尽量使理论教学形式多样化,内容更有趣,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3.1.1演示法

为弥补理论教学的枯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中可以实时尝试使用多种形式演示法教学。比如在学习传输媒体时我们可以事先准备好双绞线、光纤等传输媒体材料,现场教他们识别和制作方法,让理论的学习实物化、直观化。再比如结构换布线系统中我们可以以教学楼或者大家熟悉的建筑物现场查看实际的布线情况,再评论当前建筑物综合布线的优劣和改进办法。让网络的思想走进学生的生活,培养专业的思维和眼界。微课视频等手段利用也是不可少。

3.1.2课堂讨论法

在某些章节老师可以给定一个主题,要求学生提前查找相关资料,课堂以演讲、辩论或者专题的形式来进行,将教师原本要“填鸭式”教学的内容抛给学生,让他们主动查找相关知识,让课堂变成了思维碰撞的场所,极大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讲解服务器知识时,教师可以先抛砖引入的讲解一下服务器的基本知识,每个学生都可以针对服务器的某一点来放大上台讲解,教师最后总结,经过这次学习学生对服务器知识了解深度和广度就都不一样了。

3.1.3课外补充法

计算机行业技术更新快,如果我们课堂只是讲解已经存在实施了的知识点,学生会觉得实用性不强,兴趣不大。为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我们应该多结合当前的行业发展、新技术与新知识的介绍。比如当前网络发展的方向时,我们可以以专题的形式介绍大数据、云计算和物联网等技术,并让学生提前查找相关资料,参与其中。比如在介绍很多教材在多个问题上反复出现“隧道技术”,但是一般教材却没有对这一技术做详细说明,教师可以补充讲解这个问题,也可以让学生自己查找相关知识,老师只是做一个总结性的发言。

3.2理论联系实际

对于理论课程的学习,不仅要掌握知识点的原理,更要懂得某些原理在实践中是如何应用的,因此在理论讲解的同时,也介绍一下实际运用的知识,对于理论知识点的理解能起到更好的促进作用。

3.2.1操作化

讲述maC地址的时候,介绍了maC地址的定义为计算机的硬件地址,在机器上演示并查看maC地址,也可以延伸介绍下maC地址过滤在上网管理时的应用。例如,使用无线路由器时经常会碰到“蹭网”的现象,这时使用maC地址过滤,仅允许某一个或者某几个maC地址访问,或者将某些“蹭网”者的maC地址设置为黑名单,就可以解决此类问题。

3.2.2实物化

在讲述传输介质时,除了讲述几种常用的传输介质的主要特性之外,各种线材的特性也决定了他们的应用范围不同,比如长距离埋地或者架空的布线一般选用光缆,而室内的布线就应选择价格比较便宜的双绞线。同是也可以将网络综合布线系统中的知识也介绍一下。

3.2.3前沿化

比如网络互联设备时,我们可以提前准备一些当前最新款的路由器、服务器和防火墙的资料,结合课本内容在课堂上剖析这些设备的技术设置,让学生将理论学习与市场相结合,形成专业思维。

3.2.4实例化

在讲述tCp和UDp两个协议时,需要重点介绍两个协议的特点,以及他们的对比。根据他们的原理特性的不用,也决定了他们的应用。比如文件传输等需要可靠传输的网络应用,在传输层一般选择tCp,而像实时视频传输,一般则选择UDp。还有些网络应用是需要两个协议都是用的,比如说网络监控系统,监控的实时画面的传输,对时效性要求较高,所以选择UDp。而监控的画面需要保存起来以备后续查看,对画面的质量要求较高,可以选择tCp。

3.3类比法

oSi体系结构是计算机网络课程中的重点内容。对于这部分内容的理解,学生普遍反映很抽象。所以这部分内容的讲解可以采用类比法,将邮政体系的邮件邮递过程和oSi体系结构做一个详细的比较,能较好地从基本上掌握分层的原理和特点。

3.4考试方式多样化

3.4.1理论考试和实践考试相结合

传统的计算机网络基础教学偏向理论,考试也是理论考试偏多。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觉得能够学以致用,理论考试应该和实践考试相结合。理论考试主要考察学生对最基础的网络原理的掌握,比如网络基础体系结构各层的特点和作用、分类等。实践考核可以考核学生对一些网络设备使用的熟练情况。题目可以是网络互连、简单服务器的配置等。将理论考试和实践考试相结合,既让学生重视了对理论的学习,又让他们掌握了重要的职业技能。而且,理论考试和实践考核相结合能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极大的提高自己的学习积极性。

3.4.2采用过程学习检测卡

传统的学习重视学习结果,轻学习过程,导致部分学生在考试前突击死记硬背来应付考试,这不利于专业思维的培养。

武汉航海职业技术学院提倡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多次使用以下过程学习检测卡(图1),记录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实际学习效果,通过该检测卡使用情况和课堂表现,教师容许一定比例的优秀学生免考,一部分表现太差的学生多次给予不及格预警,其他学生表现作为学生学习评价和平时成绩的一个重要参考,同时加大平时成绩在总成绩中的比例。

4结语

计算机课程教学方法的改进不仅要促进教学内容、教材形式的改变,更是思想、观念向现代化改进。在正确的教学定位下,通过授课形式和考核方式的改变,让学生在探究发现中体会到学习的极大乐趣,提高了教学效率和质量。同时,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应用也是日新月异,因此,在设计教学案例时,更要体现时展的特点,只有不断改革和创新,才能取得更高更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高飞.浅谈《计算机网络基础》教学改革[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1(18).

[2]谢希仁.计算机网络[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1999.

[3]林鸿.浅谈高职《计算机网络基础》教学改革[J].无线互联科技.2015(6).

[4]王盛邦,李晓宁,陈立文.基于网络技术的计算机网络实验课程体系[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4).

[5]刘琪.计算机网络基础教学探讨[J].科技视界,2016(10).

[6]由扬.《浅析《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教学方法的研究[J].电子世界,2014.

计算机网络学习总结篇10

(长江大学计算机科学学院,湖北荆州434023)

【摘 要】本文结合笔者的实际教学经验,分析了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从教学内容的优化、教学方法以及实践教学三个方面对教学的改进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网络;教学内容;教学方法

0 引言

目前,计算机网络是增长最快的it技术之一,计算机网络已经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基础设施,如电力和电话一样,它使人类获取信息的能力产生了很大的进展并产生了许多相关应用,如电子商务,电子政务,远程教育等,对人类生活生产有重大和深远的影响。所以在这种新形势下对各个专业的学生能力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非计算机专业开设计算机网络课程就提到了桌面。

1 “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1 学生背景知识少,学习态度不够端正

由于大学现在授课计划制定的总学时是有限的,因此对于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来说,其开设的计算机相关的课程很少,大部分就是计算机基础以及计算机网络,而且,这些课程所占学时通常都比较少,造成学生的重视程度不够,学习态度不够端正,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1.2 教学内容理论性太强,与实际应用脱节

在传统教学活动中,计算机网络课程往往以oSi参考模型为基础讲述网络层次结构、协议和计算机网络原理。这对于缺乏相关背景知识的非计算机专业学生而言,更加会感到课程枯燥、抽象,很难将学到的理论与实际网络联系起来,从而导致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而教师则深感要在有限的时间内结合实际把计算机网络的概念、原理讲清楚绝非易事[1]。

1.3 实践教学环境缺乏,难以进一步巩固知识

目前高等院校中,由于专业设置和经费的原因,非计算机专业一般没有相关的网络实验平台,大部分就是一个的计算机网络实验平台非常简单,基本上是将利用简单的网络设备(如交换机、路由器等)等将计算机连接成小型网络,不能随意更改,学生无法通过自己动手组建网络,达到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计算机网络基本原理网络通信技术、锻炼网络工程应用能力的目的[2]。

2 教学探索与实践

2.1 优化教学内容,提高学习动力

因为教学的对象发生了变化,因此,不能像对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一样进行授课。我们首先要明确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一些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突出培养学生结合本专业知识、熟练网络应用的能力,并更加注重理解和掌握基本概念和具体的实际应用。其次,非计算机专业开设的计算机网络课程学时普遍偏少,在很短的时间内向学生解释所有的计算机网络的内容是不现实的,必须根据不同的专业进行有选择的内容上的选取[3]。再次,要刻画整个培养计划中其他专业课程与网络课程之间的关系,让学生知道为什么学习,学习有什么作用,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目的性。

结合以上几点,本课程内容的选取必须注重网络技术实际应用教学,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把计算机网络理论与实践有效地结合到一起,要尽量避免传统教学中理论脱离实际应用的弊端。

可以将教学的内容大体划分为3个主要模块,其主要内容涵盖了以下内容:

(1)计算机网络基础:主要包含网络技术基础、数据通信基本技术、internet技术与应用;涵盖了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数据通信的基本原理、网络体系结构、oSi七层参考模型、tCp/ip四层参考模型、internet的基础知识、常用服务与应用技术、ip地址、tCp/ip及主要参数等网络技术应用的基础知识。

(2)计算机网络实现:主要包含组建局域网与接入internet、局域网的设备管理、管理网络的软件系统。涵盖了网络中从物理层到网络层的主要部件与设备、以太网、最新高速交换式网络、虚拟局域网、无线局域网、不同规模用户的internet接入技术与方案、微软的工作组网络的组建、管理与安全使用网络资源等方面的基本知识与实用组网技术。

(3)计算机网络应用:主要包含计算机网络应用系统模式、网页制作与编程基础、基于浏览器/服务器的网络应用。涵盖了应用系统的计算模式中的对等网、C/S和B/S网络应用模式的结构与特点,web体系结构工作原理;网页的基本构成、HtmL、高级网页编辑工具Dreamweaver的安装与使用以及制作网页的基础知识;基于浏览器/服务器(B/S)网络应用系统的实现与开发技术等网络应用系统的实现技术[4]。

其中,在第2、3模块的教学中,可以结合具体的专业应用来进行内容的组织,对上述内容作适当调整,让学生对计算机网络课程产生专业认同感,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兴趣,端正学习态度,实现教学相长,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2.2 改进教学方法,改善教学效果

2.2.1 “自顶向下”教学法

目前计算机网络理论知识的讲解主要是采用“自底向上”的方式进行,由于直接从底层讲起,与实际网络应用难以一下子联系起来,学生学习的时候就会觉得无用,从而失去兴趣。因此,在实际授课中应采用从“自顶向下”的方式进行,即从当前使用广泛的网络应用开始讲起,让学生知其然,知其所以然,保存求知的兴趣,能针对性的理解网络现象,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2.2.2 案例教学法

在授课中针对一些比较重要的知识点,可以根据学生专业的特点选取学生将来可能从事的工作里面的典型网络应用实例来进行分析,一来进一步让学生对课程的专业认同感提高;再者由于是运用实例,学生学习起来就会有成就感,能极大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2.2.3 类比教学法

网络课程中涉及很多不好理解的知识点,这些知识点是学生必须要掌握且掌握不好的地方,在实际的教学中,通常用生活中的例子来进行类比,让学生轻松的理解,例如:介绍分组交换和电路交换的时候,可以将分组交换的过程类比为写寄纸质信件,不需要建立连接就可以通信类比为不需要和别人沟通就直接可以写信给别人等;电路交换类比成打电话,电路交换有建立连接、通信和释放连接三个阶段,打电话同样有拨号,通信,挂机三个阶段等;然后将相同点进行总结,就能让学生很容易的掌握这个关键知识点,提高了教学的效率和效果。

2.3 加强实践教学,巩固所学知识

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实验环境的构建。一般对于非计算机专业来说,新增网络设备不太现实,可以采用网络模拟器来模拟各种网络设备,例如:Cisco公司的packettracer可以为学习网络课程的初学者去设计、配置、排除网络故障提供了网络模拟环境。用户可以在软件的图形用户界面上直接使用拖曳方法建立网络拓扑,并可提供数据包在网络中行进的详细处理过程,观察网络实时运行情况。可以学习ioS的配置、锻炼故障排查能力。

其次就是实践教学的内容和组织方式,实践教学分为验证性实验和设计应用性实验,由于课程学时少,实践学时只能完成一部分重要的设计应用性实验,还有很多实验则需要学生课下自己完成,对于课下自己完成的实验,教师要给出相应的指导手册,要求学生完成实验报告并给以一定的成绩评定,这样才能督促学生完成实验,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提高实际动手能力。

3 结束语

“计算机网络”课程是信息时代很多专业需要开设的课程之一。该课程特点是知识面广,技术发展快,为了适应应用型高校的培养目标,我们必须要不断地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培养学生将理论应用于实际的能力,为社会培养复合型应用型人才。本文结合作者的实际教学经验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实践教学等方面对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进行了总结和探讨,力争在以后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郑良斌,何薇.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计算机教育,2005,8:33-34.

[2]刘彦宝.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2).

[3]陈洺均,黄源.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方法改革探索[J].科技信息,2009,22,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