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德育工作方法十篇德育工作方法十篇

德育工作方法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4:44:52

德育工作方法篇1

[关键词]德育内容;德育方法;借鉴

高校德育的关键因素是教师。高校对教师的师德要求,绝不仅仅是教师的个人道德或职业道德水平,更重要的应该是教师的德育水平。在对教师进行考核时,应该把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对学生道德水平的发展作出的贡献,作为衡量一个教师师德水平最重要的标志。高校教师在从事德育时应抓住两个核心:一是应掌握大学阶段学生道德发展所需要的教育内容,二是应掌握最有效的德育方法和手段。离开这两个核心,改进高校的德育工作就无从谈起。

现阶段的大学生需要什么样的道德教育内容呢?首先是对中国传统道德的精华内容进行传承。这是中国德育之根,失去这条根,再美好的图景,再动听的语言,也难以收到好的效果。因此,高校教师首先要具备扎实的传统文化功底,熟知中国传统的德育主张,这一点恰恰被许多教师所忽视。儒家思想指出,德育的目的不在于空洞地传道,而在于现实社会的实践。《大学》指出,大学之道在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恐怕是中国德育教育的宗本,而目前大学德育的做法却是空洞地传道,在改善大学生的行为举止上显得苍白乏力。北宋中期兴起的理学,其人伦规范内容也有刻板和空泛之处,但其对中国德育的理性思辨达到了相当的深度。最有特点的是蒙学,从“洒扫应对”入手,把道德教育与日常生活相融合,注重道德的启发,而不是单纯的灌输,强调从培养行为细节中养成良好的道德规范。这可以说是中国传统德育的精华所在,为今天的大学回归德育的正确方向提供了思路。《大学》为德育之纲,理学为德育之思,蒙学为德育之用,相互补充,相得益彰。大学德育效法古人当从这三个方面入手,取其精华,扬长避短,方能有所作为。其次,大学德育工作者还应具有更广阔的视野,立足中国,放眼世界,奉行科学的“拿来主义”。例如,古罗马非常注重传统美德教育,孝道、效忠国家、服务社会、崇尚英雄是其主要的教育内容。古希腊的先哲苏格拉底提出“知识即美德”的命题,倡导通过学习者的智力活动,自由探究习得道德思想,把机械记忆和模仿传授的德育方式提升到理性的高度。这是西方德育精华的源头。西方德育思想发展的里程碑是在文艺复兴时期,主张尊重人格、尊重人选择美好生活的权利,反对中世纪的“禁欲主义”。这是西方现代德育思想进步的先导。

20世纪初,美国教育家杜威将西方的德育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他认为,绝对的、一成不变的道德真理并不存在,道德准则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而改变。杜威还提出,德育的核心是培养批评性探究能力而非机械性的品格训练;教育不是传授固定的规则,而是要发展学生的理智。[1]在具体的德育工作过程中,如果把中国传统德育社会习得性与西方德育的自由探究及批评性探究结合起来,相信会取得很好的德育效果。日本是中国一衣带水的邻邦,两国历史文化的交流源远流长。日本的道德教育,受我国古代文化的影响较深,德育内容主要是守法、忠君、奉献等伦理思想。1878年,明治天皇颁布《教学大旨》,申明教育之旨在于“明仁义忠孝”“,道德之学主述孔子”。[2]此谓日本德育之宗。20世纪30年代后,日本军国主义昌盛,德育随之被绑架,强调“绝对顺从”,培养“忠良之日本国民”。[3]二战后,日本的德育受美国支配进行了民主化重建。1947年3月,日本颁布《教育基本法》,教育方针确定为“以陶冶人格为目标,培养出和平国家和社会的建设者,爱好真理和正义,尊重个人的价值,注重劳动与责任,充满独立自主精神的身心健康的国民”。从表述中可以看出浓厚的美国民主色彩。20世纪80年代,日本提出并实施了面向21世纪的教育改革,将德育放在首位;颁布新的《学习指导要领》,提出“将尊重人性之精神与畏敬生命之思想活用于家庭、学校及其他社会上的具体生活里;培养一个能创造、富于个性的文化与民主的社会以及国家之发展,进而能对和平的国际社会作出贡献的有主体性的日本人”。[4]笔者认为,日本的德育思想中,劳动与责任并论、个性文化以及国际社会视野三个方面的内容值得我国大学德育借鉴。鄙视劳动、缺少社会责任、视野狭窄等是当代大学生中较为普遍存在的现象。我国的教育工作者提出德智体美劳的“五育”,实际上将“德”与“劳”分裂开来,使德育缺少了实践的依托,也对大学生“德”的考评缺少了依据。此外,在目前大学生的德育内容中,缺少了国际因子和全球视野,这也是不容忽视的问题。从某种角度讲,中国游客在国外旅游时出现种种不良行为且屡教不改,即是我国德育内容中缺少了国际因子和全球视野造成的。在这方面,我们应向日本学习,并在大学德育中补上这一课。笔者认为,科学的德育思想既与本国的国情相适应,又要具备历史眼光和国际视野。固本清源、洋为中用、与时俱进是德育工作基本方法也是最有效的方法。目前中国的德育教育,内容应具备这样几个层面:一是坚定不移地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二坚持是中国的传统美德教育,三是进行国际道德观念的培养。这样的德育才能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才能培养具备大国风范的国民素质。

德育效果除了受德育内容的影响外,德育方法也至关重要。方法、方式的错误,会导致受教育者对德育的反感和抵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校的德育逐步摆脱了“左倾”思想,但德育的效果却一直不尽如人意,根本原因就是我们忽视了大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灌输重于疏导,说教重于实践。较深入地研讨大学德育过程的规律,掌握过硬的德育“技术”甚至是“艺术”,是目前高校教育工作者的一门必修课。首先,高校德育工作者要勇于直视目前德育存在的问题:一是德育内容缺少实际执行性,使德育沦为空谈,没有形成大学生有效的道德行为;二是其他学科课程没有对德育形成支撑,使德育孤掌难鸣;三是政治教育对德育的覆盖,使德育内容变得狭隘;四是德育的途径与手段很单调,易使大学生反感。如何破解这些难题,首先,还是先向老祖宗讨教。儒家的孔子、孟子都是教育家,他们从自身的德育经验出发,总结了德育的一般方法,重点有:学思结合、自省自克、身体力行、以身作则、改过迁善、积善成德等。墨家的社会实践法也有很好的效果。可如今这些德育方法,几乎全被课堂灌输代替了,被考试代替了,怎么会有好的效果呢?其次,还需向外国人请教,“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欧美强调受教育者的主体性,主张通过参与实践的方式塑造学生的德行,反对灌输和强制,反对单一的、固定的价值观。这是西方德育的基本原则,也是基本方法。文艺复兴时期,倡导教师的理性指导,学生的自我管理、自律自治,反对一切惩罚,正好契合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后来杜威强调,任何增进学生对社会生活理解的学科都具备德育功能,高校所有教师都必须担当德育的责任,这样才能帮助大学生走出德育课程的狭隘局限。杜威还强调,道德不是靠教,而是在实际生活中,在与人交往合作的过程中逐步发展提高的。他主张利用学校的集体生活,促进学生的道德发展,这也值得高校借鉴和大力推广。目前大学的课程越开越多,大学生课堂之外的集体生活也是十分单调和稀少的。[5]克林顿政府时期,美国推行了“城市年”计划,让青年学生接触社会,参与一些服务工作,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社会意识。这可以为大学改变目前的闭门教育提供参考,像美国那样,构筑起培养成熟公民的社会环境:教育工作者、家长、行政官员、社会团体等通力合作的德育机制。此外,我们还可以借鉴美国,设立公民学教育课程,将政治教育与社会道德教育分离。[6]英国的德育有两点值得我们重视:一是关注学生的需要,注重对学生需求的调查;二是关注社会反馈,组织调查人员深入家庭、企业、政府部门等,听取社会对学校德育的意见。[7]这也是目前我国高校德育的弱项。此外,英国重视对德育工作者的方法培训,如师资培训法、多元教学法、教材处理法、教师引导法等,可以结合高校的德育实际,加以改造和利用。我们高校目前的德育工作的确存在诸多问题,但这些都属于前进中的问题。从另一个角度看,说明我国高校的德育存在着巨大的发展空间,这正是高校教育工作者大展身手的时候。我们期待着高校德育“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千帆竞发的研究与实践的局面早日到来。

[参考文献]

[1][5]赵祥麟,王承绪编译.杜威教育论著选[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1:28-38.

[2][3][4]瞿葆奎主编.教育学文集:日本教育改革[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2424,51,135.

德育工作方法篇2

关键词:教师;德育教育;积累;潜移默化

道德教育是伦理知识的教育,它与科学知识不同,学生向教师学习的不是客体化的知识体系,是充满主观内在性的、主体选择性的观念体系。道德知识是附着于情感化的教师身上,吸引学生自觉地趋近和认同。所以提高教师的道德修养是德育工作的关键环节。那么,为了加强思想道德教育,使德育工作取得实效,教师在教育和引导中就要有一定的方法和途径。

一、重在实践,注重积累

思想道德教育在学生成长的道路上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古今中外的教育家都十分重视德育,把德育置于一个特殊的崇高地位,在德育教育的方式上,我的做法是“重在实践,注重积累”。首先,不断提高自我的道德修养,时刻以学生为根本,使思想道德理论教育学习与课外道德实践活动相结合;其次,以学校内的教育为辅,让学生从一点一滴来理解思想道德的重要性,使个人认识与社会道德评价相结合,广泛开展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丰富多彩的思想道德教育实践活动,班会就是一个很好的学习平台。我们认为要使学生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最基本的是对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正确而深入的理解,而这一切都需要在平常的学习中不断积累。但仅用专业知识育人是不够的,必须紧扣时代脉搏、紧跟时代步伐,不断注入新的血液,使学生获得对“美与丑”“善与恶”的辨别力,而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引导至关重要,所以教师要不断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

二、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发挥班干部的作用

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而学习成绩的优劣,除了个人主观努力外,还需要同学之间的相互合作、相互帮助,班干部起到引领的作用。鼓励指导学生采用多种方式互帮互学,除了课堂上相互切磋外,课余时间要提倡彼此为师,相互激励。开展“一帮一”活动,发挥优等生的传、帮、带作用,促进后进生在学习上的转化。班干部各尽其职,组织同学们进行有效的合作,找出不能解决的问题,及时与科任老师保持联系,从而使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班干部是班主任工作的得力助手,选拔一支精明能干的班干部队伍,对班主任做好班级管理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班级管理中,比较忌讳的是班主任一人说了算,想做什么就做什么,班主任与学生的关系变成对手的关系。那么如何将对手关系改为助手关系呢?这就是班主任工作的艺术所在。我认为首先班主任要有多设助手的想法,要使每一名班干部成为助手,要把每一名学生当作助手。每名学生在班级中都负责一定的事情,大家都为班级负责,人人参与管理,人人都有表现自我的机会。鼓励学生珍惜机会,努力工作,努力表现自己,展现自己才华,为班级争荣誉,重新塑造自己。同时使学生明确自己是班级的主人,这样他们从严要求,不断克服缺点,积极向上,他们的才华显露了,人格美了,形象改变了,信心也回来了,从而达到了思想转化的效果。

三、让诚信教育发挥作用,从而优化环境

在开展诚信教育活动中,教师要善于根据中学生的年龄特点从不同角度营造氛围,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让学生理解诚信,践行诚信。

1.通过现实生活中生动的事例去感染学生,激发学生争论,引发学生内心的震动。

2.充分利用黑板报、教室标语作为宣传阵地,着力营造诚信教育的氛围,感染学生,使学生关注诚信教育。

3.充分挖掘和利用传统美德中有关诚信的格言、楷模、典故、故事等,通过诵读、故事会、表演等形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四、学为人师,身体力行

教师从事的教育实践是一种道德实践。教育本身就具有深刻的道德内涵,教育这种以人为主体的教育实践活动,是以对人性善恶的认同为逻辑前提的。尽管古今中外教育家对人性善恶的缘起说法不同,但都坚持认为人在合理的教育环境中是可以弃恶从善的,教育是教人弃恶扬善的活动。教师的道德素质作为一种内在的精神品质,会全面地展现在他的专业活动中,全部显示在学生的面前,成为影响学生和教育学生的现实力量。教师可以在一举手、一投足之间就自然、率真地表现自己的风范,不是靠说教和强制,而是在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潜移默化中就产生了教育的效应。而且那些价值导向、情感陶冶、意志磨砺、自我示范,统统都融入“无言之教”中,这种人格魅力可以说是最珍贵的资源和最有用的手段。在日常管理工作中,要对学生一视同仁,使学生感到自己没有任何特权,遵守校规校纪是必需的,以强化管理工作。教师必须以身作则、模范言行、严于律己、作风正派、注意身教,才能为人师表。

总之,加强中学生德育教育工作,是一项长期的、艰苦的、细致的育人工作。它需要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与时俱进,精心策划,不断用生动、贴切生活的实例来充实它、完善它,同时更需要教师不断提高自我的道德修养。只有这样,德育工作才会时刻发光。

参考文献:

1.廖咏梅.浅谈教育之德育问题[J].中国校外教育,2009(04).

2.名师谈班主任工作.内蒙古自治区班主任培训资料.

德育工作方法篇3

在课堂教学中,要尽量给差生创造机会,尽可能多地向他们发问。调查研究显示:只有少数的老师课上会经常提问差生,大部分老师认为提问差生是浪费时间,只会影响教学进度。我认为老师应该在课上多向他们提问,当然所问的问题也要力求恰当,并讲究一定的方式方法,如老师可以让差生模仿其他学生回答问题。因为有些问题让差生来回答,他们不知重点,也不知如何去答,而这些知识却又是非掌握不可的。对此,可让他人先答,回答正确后,再让差生复述,并在复述的基础上,提一些类似的问题让他们回答,帮助他们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还有一种提问的方法,就是专门为差生设计“再答”的机会。一个比较简单的问题提出后,如果差生回答基本正确,只是语言不太清楚,老师可先加以肯定,再指出存在的问题,并请其他同学帮助其重新组织语言回答,然后让差生作第二次回答。如果回答仍有问题,老师则可发动大家一起帮助矫正。

二、多鼓励,增信心

差生的自尊心其实也很强,他们非常希望得到教师的关心与帮助,哪怕是一个点头一个微笑都会使他们兴奋不已,从而渴望能再有机会证明自己。因此,教师要多投入爱心去关心他们,让他们去掉自卑,增强自信,从而提高学习成绩。在教学过程中,还可以对差生采取适当的“优先”政策,如提问优先。提问其实是教师检验学生对知识领悟程度的一种方式。对差生提问,不仅可以提高他们听课的专心程度,更重要的是能锻炼差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从而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再如板演优先。在进行板演训练时,教师应以热情而富有鞭策的话,表达出对他们的信赖。用表示肯定的手势鼓励差生登台,让其产生“学习其实并不难”的感觉,从而自愿地、花更多的时间去学习。差生一旦从教师赞许的眼神、真诚的微笑、由衷的赞语中意识到被信赖、被赏识,便会增添自信心,如同饥渴的小苗吮吸甘甜的晨露。在班集体,差生的缺点是比较突出的,缺点常常掩盖了优点,所以很难得到老师的表扬。为此,教师还要随时注意观察差生,及时捕捉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并且创造条件,让差生“立功”,做到优先表扬鼓励,使他们在心理上摆脱自卑,树立信心。老师的期望与鼓励,是他们进行转变的强大动力。

三、关心帮助,给予希望

差生基础一般不扎实,接受能力也不是很强,课堂上所授内容大部分同学能听懂,但对差生来说也许还只是一知半解。老师如果忽视这一点,也不考虑学生在这个方面的个体差异,而是按照同一标准去要求他们,则不仅达不到预期的教学目的,甚至会挫伤差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所以教师必须正视学生在接受能力上的差异。在课上可以采取分层教学的方式,因材施教。向他们讲解一些简单的、基础的、容易掌握的知识,作业上也可以区别对待,从易到难,因势利导,使他们看到自己进步的希望,从而更加努力地学习。学生的知识主要是通过大量练习巩固获取的,在课堂练习中,差生仍需要老师适当训练才能消化掌握,而老师的和蔼可亲、晓之以理则更能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所谓“亲其师则信其道”。老师只有创造良好的心理环境,才能有利于差生的学习。作为老师,我们有责任给予差生更多的关心,尽可能多地帮助他们,照顾他们。事实上,差生和其他学生一样,有长处和闪光点,只是有的老师没有发觉,他们的潜能没得到发挥。对他们,老师既要有爱心,又要有信心,要关注他们,俗话说“:功到自然成。”只要我们肯付出努力,相信这些迟开的花朵将一样绚丽灿烂。

四、总结

德育工作方法篇4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德育;途径;方法

中等职业教育作为国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任务是为国家建设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有社会主义觉悟的、具有相当于高中文化程度,并具有一定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劳动后背力量。这一任务,便决定了职业学校的工作,除抓好教学工作外,还必须认真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那么,根据德育的任务和职业学校的特点,采取有效的途径和方法来开展这项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的途径

德育工作的途径,是指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渠道。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的基本途径有以下几种:

1、通过教学工作,寓德育于智育之中

教学时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主要途径,因为职业学校的全部工作是坚持以教学为主,学生的主要活动是学习,教学所占的时间也最多。同时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这是不依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在各类学校中,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和思想性是统一的,无论是文化课,还是专业课的教材内容都含有思想品德教育的因素。通过教学工作可以使学生明白道理,提高认识,从而使世界观和道德品质形成,建立在政治和道德知识的科学基础之上。所以,职业学校要通过各种教学对学生进行教育。

2、通过班主任,寓德育于班主任工作之中

学校对学生进行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实训以及集体活动的组织,主要是通过班主任在班级中进行的。班主任的主要任务是使其所领导的班级成为一个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积极向上、勤奋好学、艰苦奋斗、团结友爱的坚强集体。同时,班主任要全面关怀每个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关心他们的学习、生活和体质的增强,从而把每个学生都培养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有一定技术水平的人才。

3、通过学生组织,寓德育于各种组织活动的工作之中

学生自己的组织主要是共青团和学生会。学生的许多集体生活和活动,是通过共青团和学生会的组织进行的。所以,这些组织的活动是进行德育的重要途径。职业学校的各项教育工作,只有通过学生中的各项组织的工作,并且得到他们的拥护、支持和配合,才能取得较好的教育效果。

4、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寓德育于各种活动之中

职业学校的学生一般是十七、十八岁左右的青年人,正处于青年期。青年期是人生的黄金时代,他们精力充沛、活泼好动、思想敏锐、热情洋溢、勤于思考、不盲从,喜欢参加各种有教育意义的活动。学校应该针对他们的特点,组织他们参加富有教育意义的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使他们在参加活动中,陶冶情操、锻炼意志、热爱专业、受到教育,把他们旺盛的经历引导到正确的轨道上来,从而提高他们的思想觉悟,培养他们的良好道德品质。

5、通过实训,寓德育于实训之中

人们的思想品德和世界观的形成,是以实践为基础的。职业学校的学生主要是通过参加实训,把实训和思想教育结合起来。在实训中,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培养学生的劳动观点,体验工厂的劳动生活和环境,懂得劳动创造价值的真理。

6、通过良好的校风、班风和作风,寓德育于良好的风气之中

培养良好的校风、班风和作风,是依靠集体力量教育学生的重要途径。校风问题是职业学校极为重要的问题。一所学校一定要有一个良好的校风,从校容、校貌整洁幽静,到学生刻苦读书、尊师爱生、团结互助、助人为乐等等。一个班级也要有一个良好的班风,从领导、教师、职工,到每个学生都要有一个好的作风,这是十分重要的。因此,必须狠抓校风、班风的建设,把德育寓于良好的风气之中,使学生受到良好的感染、熏陶和教育。

二、职业学校德育工作方法

德育工作的方法,是指完成任务的手段。德育的任务和途径确定之后,就要根据德育的原则,选择恰当的方法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根据德育任务的要求和当前学生的思想实际,职业学校在德育工作应有以下几种方法:

1、说服教育,以理服人

说服教育是一种摆事实、讲道理、循序善诱、启发自觉、以理服人、进行全面教育,提高学生思想认识的基本方法。说服教育,以理服人,它不是照本宣科那些干瘪无味,杂乱无章的讯条,而是采用讲述、讲解、谈话、讨论、阅读、参观、访问、调查等多种多样的方式,使学生自觉自愿地接受说服的内容,从中受到教育。

2、寓情于理,情理交融

现在,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之间往往有一种隔膜,有的甚至有对立情绪。情通理顺方能奏效,温暖、信任、关心、尊重,往往能给学生以向上的巨大力量。即使对后进生,也不要采取排斥的态度,在思想上不排斥他们,在情感上不厌弃他们,在态度上不粗暴,而要信任他们,尊重他们,耐心细致的教育他们。

3、榜样熏陶,形象感染

榜样就是以运用模范和典型的思想行为,对受教育者进行影响的一种方法。以崇高的思想品德和完美鲜明的形象,对学生的精神面貌产生深刻而强烈地影响,促进学生形成优良的思想品德。

4、掌握脉搏,因势利导

社会的不断发展,必然会引起学生的思想变化。对学生进行教育,不能老停留在一个水平上,不能一成不变。必须掌握他们在各个不同时期的思想脉搏,从实际出发进行疏导。

5、区别对象,注意差异

同一年龄阶段的学生,除具有其相同的特点外,由于每个人的经历不同,所处的环境不同,其兴趣、性格、气质和能力也不相同,存在着个别差异。这就要求教育者在对他们进行德育时,需要做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根据不同的人,不同的特点,进行教育,做到有的放失,区别对待,因人而教。只有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6、关心利益,解决困难

学生的思想状况如何,往往同他们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因此,在德育中,要把思想工作同学生的切身利益结合起来,实实在在地为他们做些事,关心他们的痛痒,使他们具体感受到党团组织和老师的温暖。

7、表扬为主,批评为辅

表扬,是对学生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给予肯定、好评和奖赏。它是肯定、发扬和巩固学生的优点,明确努力方向,鼓励学生上进的一种方法。批评,是对学生不良的思想品质和行为所作的指责,用以克服和改正他们的错误思想行为的方法,二者相辅相成。

8、言传身教,以身示范

当代青年学生他们对教育者不仅听其言,更要观其行。职业学校的领导、老师如果能够言行一致,以身作则,对学生的感染力就会更强。反之,语言上的夸大但不行动,道理讲得再好,也是没有力量的。因此,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教育者必须自己先做到,身体力行,率先垂范。这样,才能得到学生的信任。

9、实际锻炼,知行统一

实际锻炼是在老师的组织下,让学生按照一定的要求,参与各种实际活动,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质和行为习惯的方法。在德育过程中,为了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组织学生进行实际锻炼是不可缺少的。没有实际锻炼,学生虽然懂得许多道理,但却会出现理论脱离实际的情况。所以,在德育过程中,即应重视说服,以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也要重视实际锻炼,在实践中对学生观其言,察其行,做到知行统一,以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

10、操行评定,公正合理

评定学生的操行,也是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方法。通过操行评定,可以使学生了解自己的优缺点,有利于学生巩固和发扬优点,克服缺点,明确进一步努力的方向。在操行评定中,有的只写评语,不写等级;有的既写评语,也按优、良、中、差四个等级给以评定;也有的写分数。无论采用哪种,但必须实事求是,公正合理,评语要具体、明确,科学地反映每个学生的特点,使学生能够全面地了解自己。

综上所述,在我国现有的市场经济大环境下,中等职业学校应该把德育作为一项长期的、重要的任务来抓,德育是一项复杂细致的工作,因为工作对象是活着的人,往往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情况,由于地点不同、时间不同、任务不同、对象不同、专业不同,所采用的方法也应不同。中职生正处在“半成人”的时期,品德发展可塑性大,出现独立性和依赖性、成熟和幼稚、知与不知错综复杂而又矛盾的动荡性。德育教育工作需要学校、社会、家庭结合起来,加强管理。作为德育教育工作者,需要有辩证思维,要有联系的观点、变化发展的观点、对立统一的观点去看待学生。学生德育教育是长期的、反复的、艰巨的过程,不可能一劳永逸,要不断的做下去,持之以恒。

【参考文献】

[1]谭睿.中等职业教育德育目标的新思考[J].职业教育研究,2005(10).

[2]何名林.浅谈中等职业学校教育工作[J].当代教育教学杂志,2010(2).

[3]于钦波.中国德育思想史.吉林教育出版社,1993.

[4]叶澜等.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5]班华主编.现代德育论.安徽人民出版社,1996.

德育工作方法篇5

1.工作方法简单

首先,各高校图书馆往往只是注重购买、收藏关于大学生德育教育方面的书籍,但却忽视了如何利用这类书籍,发挥该类书籍的真正作用。可以说大多数高校图书馆关于大学生德育教育方面的书籍并未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而高校也忽视了加强该类书籍使用率的工作。其次,处理大学生违反图书馆管理规定的形式单一、片面。例如,面对大学生超期还书、损坏图书等问题,大多数高校图书馆采用的方式只有“罚款”一种。其目的为发挥“以罚代教”的作用。这种处理学生违反图书馆管理规定的方式、方法,往往会使学生产生一种误区,即“花钱了事”,而学生并未从根本上认识到自身行为的危害,图书馆的德育教育的功能的发挥也会受到影响。

2.图书馆员的德育素质不高

图书馆如果看作是校园文化开展的一个有利载体,那么图书馆馆员应该就是开展这项活动的主力军,而图书馆员的知识储备能力和自己的职业道德则在此项活动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当前,我国大多数高校图书馆馆员具备雄厚的知识基础、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工作作风,但是他们由于受到图书馆管理体制的限制,有些图书馆馆员认识不到图书馆在高校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他们错误地认为好教师都是出在教学岗位,图书馆馆员做不出什么贡献,也不容易被领导所重视,对工作缺乏认真对待的态度,种种原因都使图书馆馆员的素质得不到一致的认可,也就导致了对大学生的不利作用,使图书馆的德育教育受到阻碍。

二、高校图书馆德育工作的建议

1.加强对图书馆德育功能的关注和重视

转变先前旧有的观念,充分了解和认识到图书馆德育功能的重要性。德育功能不单单是高校学工部和教学管理部的任务,更是全院所有职能部门的任务。图书馆以及学院领导都要相当重视图书馆的德育教育功能。面对此项任务,图书馆所做的是成立德育工作小组,详细记录开展德育教育工作的内容学院领导更要对图书馆的德育工作给予认可和支持,真正地使图书馆的工作实现“全方位教育”。

2.丰富德育教育途径

(1)文献信息服务。

图书馆是知识的海洋,记录着人类浩瀚的科学文化宝藏。它通过书刊资料借阅、提供专题咨询、文献编译、音像复制以及电子出版物查阅等形式向读者提供文献信息服务,传播科学文化知识,宣传思想、邓小平理论和科学发展观以及党的方针政策,播撒精神文明的种子。

(2)书刊展览

。图书馆举办书刊展览是进行德育教育的好形式。书刊展览一般都是围绕某一主题或针对某个热点问题,开辟专门场所,系统展览某一专题的书刊资料、图片或画册等。如在“十一”举办“国庆书展”、中国共产党诞辰日举办“七一”书展等。

(3)阅读指导。

阅读指导可以帮助读者选择适合自己的读物,哪些有阅读价值的书可以推荐给读者,而且哪些书更需要加强阅读指导,才能领略其中的奥秘。不管是选择适合的书还是需要加强阅读指导的读物,都要采取相应的措施。之所以这样,是因为有些大学生对事物好坏的鉴别能力不够和自己的自制力不够强,容易受书中腐朽思想的影响,面对此种情况,该如何解决,这就需要加强阅读指导来规范大学生的阅读习惯,对书刊中的内容吸取精华,去其糟粕,这有这样才能保证大学生的身心发展,大学生才能在大学中有所作为。阅读指导形式灵活多样,如开展书评活动、编写导读书目、撰写读后感、组织征文比赛等等。

3.提高馆员综合素质

图书馆德育工作的主要内容是加强图书馆德育工作的建设。图书馆员要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掌握扎实的专业基础,掌握引导学生进行德育工作的规律和方法,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其次,图书馆员还要具有高尚的思想品德素质,时时提醒自己作为大学校园的图书馆馆员所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图书馆员除具备专业知识外,还要具备一定的教育学、心理学、美学、管理学、法律学等其他知识。此外,高校还要引进优秀人才,使工作队伍得到优化配置。使高校图书馆德育工作者队伍达到最优。

三、结语

德育工作方法篇6

关键词:初中教育;班主任;德育工作

随着国家不断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学校教育的目标也随之不断提高。现代学校教育不仅要注重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能力的提高,也要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和道德培养。班主任作为班级风气的引导者,自然要承担起德育工作的重任。

一、初中德育工作整体现状

班主任不仅要负担日常的班级管理工作,还要承担自己的教育教学任务,工作十分繁忙,而对于班级学生的心理引导以及道德教育,往往是力不从心。大多数班主任都是在学生出现问题才开始关注个别学生的情况,并且开始单纯地针对个别学生进行

处理。

然而,就目前的结果来看,这种方法显然收效甚微,往往班主任用尽浑身解数整顿班级风气,依然难以阻止问题学生的出现。显然,这种出现问题再解决的开展方式并不理想,究其原因,不过是没有意识到未雨绸缪的重要性,而且还忽略了学生在教育工作中的主体地位。教师要加大德育工作的开展力度,防微杜渐,从根源上解决学生在思想品德方面的问题。

二、德育工作创新的侧重点

1.尊重学生,以学生为主体

学生是教育教学工作的主体,想要做好学生的德育工作,班主任就需要深入到学生群体中,了解每个学生的个体情况,这样才能在之后的教育工作中做到尊重学生个体的差异性,真正让学生感受到来自班主任的关怀和尊重。

在具体的班级管理工作中,班主任也要转变观念,老师不再是高高在上发号施令的人,而是与学生平等的个体,工作中如果有失误的地方,也要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敢于面对、接受学生的批评,勇于承认错误并及时改正,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师生平等。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班主任在班级德育工作中也要注重自身的道德修养,以身作则、言传身教才是教育的最好方式。道德是用来约束自己的,只有当学生亲身体会到了道德之美,师德之美,才会主动地去接受道德的教育,用道德来约束自己的行为。

2.健全制度,自觉管理

“无规矩,不成方圆。”校有校规,班,也要有班规。而在班规的制定上,可以引导每个学生都参与进来,毕竟大家肯定会对自己亲身参与的事情更有认同感,也更容易遵守。而且班级有自己独有的规则会提升学生对班集体的认同感,使学生产生维护班集体荣誉的使命感,同时也能教会学生如何自我约束,养成自律的好习惯。

在班主任日常的管理工作中,一般都会采用赏罚并举的手段。但是我认为,对于初中生来说,当他们遇到挫折或者犯了错误时,本身就会有恐慌或者忐忑的心理,对于他们来说,这个时候最需要的并不是批评和严厉的惩罚,而是老师的鼓励和宽容。

在班级干部的选举上,可以采取自荐或者推荐、演讲竞选的方式进行,学生对自己参与选举的班干部更容易有认同感,更容易服从管理,而且还可以把班干部的任期时间相应缩短,采取换届竞选的方式,既可以锻炼学生的演讲能力,又能保证班级形成良好的竞争氛围。

3.积极开展各种德育主题的班级活动

在现行的班级管理中,班会都是班主任一个人的舞台,班主任自己在上面点评同学们的表现,该鼓励的鼓励,该批评的批评。但是往往并没有什么很明显的改善。班会这种班级活动,不应该仅仅是班主任一人的任务,而应该是全班同学的总结与反思。而在班会的组织上,可以由班主任负责提名几个班会主题,让学生投票选择,让班干部组织同学来布置和进行,完全把主动权交给学生,班主任则“垂帘听政”,在班会结尾做总结与点评。

同时针对初中学生心理还比较脆弱的情况,可以在班级的角落布置一面“自律墙”,意在让犯了错误不敢当众承认错误但是又内心感到愧疚的同学有一个既不用担心被点名批评当众丢脸又能承认自己的错误,让自己不用背负心理负担的地方。形式多样的德育主题班会,其实也是学生参与初中德育工作的地方,教师退居幕后,为学生提供一个自己主动进行德育学习的平台。将刻板的说教,变成积极活跃的主题班会,是推行初中德育教学工作的有效办法。

总而言之,初中德育工作的重点在于教师把握大方向不变,在形式上进行大胆创新,注重吸引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也乐于加入到德育工作中来。在班级中教师要发挥模范带头作用,用自己的言传身教,感染学生。初中学生可塑性非常强,所以教师一定要在思想道德建设上多下功夫,将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优秀学生。只有拥有高尚的品德,学生才能在未来的人生之路上越走越远,才不会畏惧可能遇到的艰难

险阻。

参考文献:

德育工作方法篇7

【关键词】净化德育环境拓宽德育领域创新德育形式

德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受到教育工作者的广泛关注。学校德育是一项带有明显目的性和强烈主观能动性的社会实践,是一种讲究效益的活动。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而又紧迫的任务。

1.抓队伍,增强德育工作的原动力

德育工作者的任务不仅是对学生的日常行为进行管理,还要从思想上引导、教育学生,它迫切要求每一位德育工作者要具有良好的政治与业务素质。首先要注重德育师资队伍思想素质的提高。“雕心灵则要心灵美,正品德更需品德高”。其次要注重德育师资队伍业务素质的提高,一方面坚持用科学的理论武装教师;另一方面坚持用良好的形象建设教师。最后要注重德育师资队伍创新精神的培养。

2.拓渠道,增强德育工作的感染力

寓德育于校园建设中。人能改造环境,环境更能育人。良好的育人环境对学生的教育如春雨润物。通过美化校园,名言警句、宣传版块等环境因素,以新的教育内涵,努力营造一个环境优美、团结友爱、合作好学的和谐校园文化环境,使置身其中学生能受到一种熏陶,达到潜移默化之功效。

寓德育于校风建设中。要以制度建设和强化管理为突破口,以形式多样的活动为载体,以文明素质的提高、良好风气的形成为切入点,努力创设一种“尊师爱生、团结互助、文明守纪、明理诚信、刻苦学习、蓬勃向上”的优良校风。

寓德育于师德建设中。“教育发展,教师为本”、“教师素质,师德为本”。通过各种形式广泛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树立身边的先进典型,使广大教师学有榜样,赶有目标,以教师良好教风促进学生良好学风的形成。

寓德育于学科教育中。首先是落实德育课程教育,认真上好每一堂思想品德课,组织开展好主题班会,利用主渠道对学生进行行之有效的思想教育。其次是渗透学科课程教育,充分挖掘学科教材中的德育教育内容,实现教书育人双丰收的喜人格局。

寓德育于养成教育中。学校充分利用团课、班会、集会,以《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核心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道德教育、养成教育,如开展“我在祖国怀抱中成长”的主题教育活动,努力培养学生形成“勤奋、善学、乐思、创新”的学风。积极开展法律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增强学生的法律法制意识,切实做好不良行为学生的帮教转化工作。学校还应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建立学生值日制,以学生管理学生,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和实践能力。

3.建机制,增强德育工作的约束力

要树立评价发展的观念,采取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最终目的的评价形式,健全多元化的德育工作评价体系。

在内容评价上讲求多元化。“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证明了现实中有很多途径能使每一个学生实现自身的价值,更强烈要求我们要采取多元评价内容,帮助学生寻找适合自己发展的途径。

在主体评价上采取多元化。参与评价活动的人除了教师外,还可由学校的管理人员、学生家长、学生群体和个体以及学校内外的其他有关人员承担,实施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使评价从单向性转变为交互性。

在标准评价上注重多元化。我们应拓宽教育思路,充分了解每个学生的优点、潜能、不足以及发展的需要,尊重个体发展的差异性和独特价值,让每位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途径,使学生身上被忽略的潜能得到关注,未发展的潜能得以激发,已发展的智能得以完善,最终实现自主发展、主动发展、可持续发展。

在方式评价上实施多元化。根据德育工作的评价目的、性质和对象,激励性评价是首选。更多的质性评价、开放性评价方式将是教师个性化教育风格的有益尝试。当然根据不同的需要,也可将多种评价方式结合运用。

4.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

丰富多彩的活动是德育工作的重要载体,学校坚持寓教于乐的原则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能力,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陶冶学生的情操,让学生在活动中接受教育、发展自我、丰富自我。积极配合上级有关部门,结合各类重大纪念日组织学生走出校园,参与实践体验,组织学生上街进行“环保宣传”、“普通话宣传”、“预防宣传教育”及“关心敬老院老人”等实践活动。

5.加强体育教育和安全教育

学校树立“安全第一、健康第一”的思想,高度重视体育卫生工作,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时间。高度关注“安全”两字,经常对学生进行交通、消防、治安、食品卫生、疾病预防等教育,教育学生树立安全意识。

6.加强家校联系

学校教育离不开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三者之间是互相依存密不可分的,只有三位一体形成合力才能发挥教育的最大效果。学校充分利用“校讯通”网络的作用,定期和不定期地与家长进行手机短信联系与交流,充分发挥“家长学校”的作用,召开家长会,举办家教讲座,家教经验交流,表彰优秀家长学员,特别加强对“留守儿童”的教育,组织开放日活动,通过多种渠道,畅通家校联系,形成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相互沟通合作的网络,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

德育工作方法篇8

关键词:初中;班主任;德育;学生心灵

初中学生的德育工作是学校教育教学管理中极其重要的内容,尤其是在新课程改革的影响下,社会对班级德育工作的重视程度日益提升。在这样的形势背景下,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面临着新的问题与挑战。当前,在实际的初中教育教学管理工作中,确实存在一些不和谐的因素,严重影响了学校德育工作的有效开展与落实,进而影响了学校整体工作的开展。初中班主任只有真正走进学生心中,与学生进行深入的交流与沟通,才能促使学生思想政治、心理与道德健康发展,才能提高德育工作的水平与质量。

一、理解学生――德育工作出发点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初中生的学习与生活已经不再局限于校园,而是多层次、宽范围、丰富多彩的,同时他们也会遇到更多的困惑。对于涉世未深、能力不足的初中生来说,许多困惑与难题是他们无法独立面对与解决的。初中班主任要深入把握学生的性格与思想,对他们在学习与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与困惑进行指导,为他们指明方向,帮他们排除困惑、解决难题。初中班主任要真正理解与尊重学生,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多支持与关心学生,针对学生在学习与生活中出现的思想、情感变化波动,及时发现与疏导,让初中生感受到班主任的热情,提高对班主任的信任。同时,在学生遇到挫折与困难时,特别是在遇到挫折时,班主任要加大对他们的理解与关怀,尽最大努力帮助他们走出困境,进而提高师生之间的融洽程度。因此,班主任只有在理解、尊重学生的基础上,才能唤起学生的自尊心与自信心,才能更好地激励学生奋发向上,才能确保学生在学习生活中不断进步。

二、加强沟通――德育工作切入点

初中班主任通常会承担学校一部分教学工作,他们平常工作比较忙,对于班级中发生的各种事情,不大可能了解与清楚每件事情的起因与经过,在处理部分问题时可能会带上自己的感彩。如果事实并非班主任所了解的那样,就极容易轻下结论,使学生受到委屈或不公正待遇,进而导致学生不再信任班主任。所以,班主任要时常与学生进行交流与沟通,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波动与情感变化,使他们乐于与教师沟通,并不断培养学生的公正与民主意识。此外,班主任是学生的榜样,在学习与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如果班主任具有丰富的知识、超强的能力与优秀的品质,则会在学生中树立起威望,这也是对班级进行公平管理的重要前提。

三、赏识学生――德育工作着力点

任何人都希望被人赞美与夸耀,初中生也不例外。因此,班主任要细心观察,带着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发现学生的长处与优点,不能总是挑学生的毛病。每一个班级中总是会有所谓的“差等生”,班主任在对待这些学生时,更多地要关怀与赞美。这些学生或许没有较好的学习成绩,但他们肯定还有其他优点,这就需要班主任认真观察,及时发展他们的优点与长处,用信赖与赞许的眼光看待他们,使他们树立起信心。班主任应时刻提醒自己,爱护、赏识、认可学生,对于学生的每一点进步都要给予鼓励,激发学生的上进心,让赏识真正成为学生进步的催化剂。班主任只有善于赏识,才能培养出道德素养较高的学生。

四、集体活动――德育工作关键点

没有丰富活动的班集体,一定会非常沉闷,缺乏生机与活力,严重影响与妨碍学生与班集体的有序健康发展。想要班级恢复朝气与活力,最重要的就是要坚持开展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初中生的表现欲极其强烈,他们渴望通过展示自身才华与能力获得他人的关注与认可。初中班主任的主要工作就是引导学生积极健康地发展,因此要善于并积极组织课外集体活动,并在活动中引导学生向着健康的方向发展。同时充分相信、尊重与依靠学生,大胆放手,让学生亲自组织与实践,并积极参与活动。这将会加强师生的交流与沟通,拉近师生间的距离,提高班级凝聚力与向心力,推动学生与班集体的发展。此外,初中班主任要全力打造一支优秀的班干部团队,在工作的内容与方式上对其进行指导,在学习与工作上对他们进行严格要求,帮助他们处理好工作与学习的关系。班主任要大胆任用他们,充分利用他们与学生的密切关系,及时了解学生的各种想法,并在此基础上探索出更加高效的班级管理思路。对于他们在工作中的不足之处与问题要给予指导与帮助,对于工作中的成绩要进行及时的表扬与奖励。换句话说,班主任打造一支优秀的班干部团队,将会极大地减轻班主任的工作压力,使学生与班集体更加健康有序地发展。

参考文献:

[1]芮永红.走进学生心灵打开学生心结――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方法探析[J].才智,2013,12(9):105.

德育工作方法篇9

1.班科联席“会诊”。

班科联席会诊就是邀请本班任教的科任教师(全部或部分)一起参加针对某个学困生的特殊情况展开分析,寻找原因,制定措施,做到有的放矢。如是因为语文成绩不行,可以请语文老师关注该生;是因为父母不在身边可以请班主任经常关爱该生等。因为每一位教师由于个人的阅历、经验、学识、性格、水平等不同,对一些学生的认识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有时还会产生以偏概全的现象,但如果把每个科任教师对某个学生的看法集中起来,那么问题就会集中凸显出来,有利于我们采取相应的工作措施。开展班科联席会诊的目的就是让每个科任教师都能参与到德育工作中来,为班级德育工作的开展出谋献策,这样班级德育工作开展就能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由于科任教师对班级学生了解较多,开展班科联席会诊是“会诊引导制”的首选方式。

2.邀请家长“会诊”。

家长是最了解孩子的。面对一些不能积极配合或不喜欢与老师交流的学生,最好的方式就是与家长进行沟通,从家长那里找出问题的来源,如网瘾严重等,这样班主任或老师可以做到心中有数,更好地对这个学生展开帮教工作。其形式可以是家访也可以是邀请家长到学校座谈。但是必须有两个前提:一是要注意不要任何情况都找家长,如果这样反而显出老师的无能,甚至有时让学生很反感,导致工作更不好开展;二是注意邀请部分家长座谈最好是孩子情况基本相似的家长,这样主题集中便于讨论研究。

3.师生一起“会诊”。

同学之间应该是相互了解的,有些情况可能班主任、家长不知道但学生知道的比较多,因此,针对某些学生出现的特殊情况,如早恋倾向、作业抄袭等从同学处了解可能会更全面。班主任可以召集班级学生代表一起商讨问题,研究对策。一方面可以倾听到孩子的心声,另一方面可以及时掌握班级动态,“对症下药”及时处理问题或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召集的同学应该不是固定的,也不一定都选择班干部或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可以从各个层面选出学生代表,老师此时与学生是平等交流而不是说教式,这样许多问题掌握得更全面,解决得更得心应手。

4.借用经验“会诊”。

每一位班主任或科任教师由于个人的差异,并非什么问题都处理得非常到位,此时可以借用一些专家或同行、同事的经验进行情况比对,有相似的问题就采用相似的方法尝试着进行疏导。它既可以让班主任在处理问题时有例可援,有章可依;还可以促进班主任德育工作经验的积累,提升个人的德育工作水平。借用经验可以是网上学习、听取专家报告、邀请同行同事一起分析、从报刊杂志德育专著中了解等多种形式。

二、“引导”方式

作为教师,深入学生的内心世界,接受学生的合理要求,诊断出学生的症结是打开德育突破口的关键。“会诊”后应立即着手引导,引导能契合学生的心理需求,更好地迎合学生的心理接受,使之水到渠成,收到满意的效果。

1.心理暗示引导。

学生的过错行为,主要是在心理不健康状况下发生的,这是共性。利用不同的渠道和载体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引导,有利于学生个体心理问题的发泄、梳理和平衡,在日常生活的点滴中达到了心理的动态平衡,进行积极的心理自我维护,在学生的心理自我维护中,能树立学生积极的自我观念,进而认识自己、接纳自己、最大限度地开发自己的潜能,培养健全的心理素质和创造精神,塑造自我教育人格。作为德育工作者加强学生的心理疏导教育很重要。引导时要注意心理暗示作用,不是讲一通道理就能解决问题的。老师可以针对不同的心理障碍,如青春期心理障碍、压力大造成的心理障碍、不良行为心理障碍、性格孤僻心理障碍、贫困生心理障碍等,营造各种德育氛围进行心理暗示,使学生个体心理进行自我维护,进而悦纳他人、感恩他人,在不同个体的磨合中培养团队精神,同时也营造了良好的校园群体心理氛围。

2.以身作则引导。

育人者当育己。对学生进行健康教育要重视教师的表率作用,它是一种育人的软环境。大力挖掘和发挥老师的示范导向作用,充分发挥骨干老师的辐射作用,进而带动其他老师,做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有什么样的老师便会带出什么样的学生,学生的身上折射的是老师的影子,应不断提高老师的理论素养,树立新的教育理念,在学生的德育工作中,倡导学生是主体,老师的作用更多的是协助、服务和导向。老师要通过对受教育对象的观察、了解和把握,在熟悉教育对象的前提下,协助学生对自己进行分析和归因,发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尽可能用自身言行举止感染学生,起到耳濡目染的作用,形成了和谐、亲善的师生关系。同时,老师要用高尚的人格去影响人,用进取的精神去激励人,用精湛的技艺去服务人,用艺术的魅力去感染人,用求真的精神去打动人,用良好的氛围去塑造人,教会学生学会做人、求知,学会严以律己、诚信待人,一句话,老师应成为学生德育楷模。

3.树立榜样引导。

以他人的先进思想、优良品质和模范行为来引导学生,使学生从富于形象性、感染性和可信性的榜样中受到深刻的教育,是班主任常用的工作方法。首先是班主任的榜样作用。班主任不仅是班级管理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也是学生健康和谐发展的直接责任者,是对学生产生全面影响的重要教育因素。一位教师特别是班主任就是一个榜样,其一言一行无时不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感染熏陶,作为班主任要时刻注意自身的品格、学识、涵养对学生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其次以先进人物为榜样。先进人物言行具有导向性,以先进人物为榜样激励学生,对学生进行正面教育会收到良好的效果。先进人物言行的榜样作用主要在于:其一,教育作用。其二,感染作用。其三,矫正作用。再次以优秀学生为榜样。班主任要经常采用不同形式对这些优秀学生进行表扬,重视优秀学生对其他学生的榜样、表率作用。优秀学生的榜样作用有很直接很具体的意义,由于同学们生活学习在一起,学习环境和经历基本相同,学生中的榜样为学生所熟悉,因此更具有可比性,更易为其他学生所接受,能起到立竿见影的示范作用。

4.适当奖励引导。

德育工作方法篇10

【关键词】小学德育教育小组工作问题尝试

【中图分类号】G6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4810(2015)24-0156-02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市场对于资源配置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但要让市场经济得到有效发展,需要建立起社会诚信体系,需要国民道德水平的普遍提高。小学生,是社会主义的接班人,也是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在小学教育阶段做好德育教育,让小学生具有正确的品德观点,有利于国家实力的强盛。小学生都是不同的个体,让小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接受德育教育,有利于其合作意识的形成,更能让德育教育的成果更加丰硕。

一小学德育教育中应用小组工作方法的重要性

从我国目前小学德育教育的实际情况来看,存在着教育方法单一的问题,德育教学活动没有趣味性与实效性。小组工作方法是一种社会工作方法,就是指在诸多社会工作者的支持与帮助下,有目的地进行小组编制,通过小组成员的互动去完成德育教育。让小学生在小组互动学习中规范自己的个人行为,养成正确的行为规范。小组工作方法在小学德育教育实践中的应用,有利于德育教育成效的提升。

1.小组工作方法的应用,有利于德育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在小学德育教育中运用小组工作方法,有利于德育教育理论在实践中的落实,更有利于理论在实践活动中的检验。小组工作方法在小学德育教育活动的应用,是对小学德育教育工作的一种创新,有利于弥补传统德育教育中的不足。与此同时,利用小组工作方法,结合德育教育目标开展的游戏与课堂活动,正好符合小学生活泼好动的性格特点。小组工作方法的应用,会让德育教育工作寓教于乐,让小学生乐于接受德育活动,成为德育教育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将小组工作工作方法与传统的小学德育教育活动结合起来,能够让教学模式更加完整,也能够促进小学生的全面进步。

2.小组工作方法的应用,有利于师生之间的互动

德育教育活动中,教师需要通过师生互动去传递德育知识,给小学生更多的德育信息。受到年龄的影响,小学生的注意力很难持久集中,传统的授课式方法也无法提高小学德育教育的效果。在有限的时间内给学生传递更多的德育知识,需要获得小组工作方法的支持。在小组工作模式中,小学生通过活动参与到德育学习中。学生需要表达自己的看法,为小组德育学习成果的优化贡献出自己的力量。加强课堂中的师生互动,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合作性,让德育学习的氛围更加良好。

3.小组工作方法的应用,有利于德育教育矫正作用的发挥

德育教育,是一种影响性的教育,并不是命令型的教育。在小组工作方法的支持下,小学生可以在小组德育学习过程中观察其他人的言语与行为,更可以在隐形的情况下习得一些为人处事的方法。小组工作方法的实施,能够极大地提高小学德育教育活动的干预性与疏导性,让小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得到矫正。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小组工作方法就是一种治疗模式,小学生在小组学习过程中自主找到解决自身问题的方法,有利于德育教育效率的提升。

二当前小学德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小学生是祖国的未来,他们的个人素质直接关系着未来的社会生产力。不具有高尚情操的人,是不能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的。但是,在应试教育模式的影响下,小学阶段的教育过于关注文化知识教育,而忽视了德育教育。德育教育落实时间的不充足及教学方法单一的问题广泛存在,更不用说将小组工作方法应用到德育教育中去了。目前,小学德育教育工作主要存在以下几点问题:

第一,德育教育重视力度不足。在传统教育模式的长期影响下,我国大多数教育工作者仍然较为重视智力开发,而忽视了德育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在我国教育改革实施的近些年来,素质教育与传统教育之间存在的矛盾一直都没有得到有效解决。无论是教师还是家长,都没有摆脱传统教育的束缚。绝大多数教师与家长比较关注学生的成绩,认为提高学习成绩就是在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而学校开展的德育教育,没有引起学科教师的重视,更受到了许多家长轻视,认为这是对孩子学习时间的一种浪费。重智轻德教育理念的存在,影响了德育教育质量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