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管理决策的基本步骤十篇管理决策的基本步骤十篇

管理决策的基本步骤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4:46:37

管理决策的基本步骤篇1

一、财务管理基础知识实践教学

1.1财务管理概述。学生通过会计学原理的学习,对财务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财务管理是站在企业管理一个更高的角度来审视资金的运作。在能力目标方面学生能对财务活动与财务关系有比较清晰的理解,并对财务管理所面临的各种环境和财务管理的目标有清楚的认识。知识目标培养方面,财务管理的五个工作环节:财务预测、财务决策、财务预算、财务控制、财务分析,学生应该熟练掌握。

1.2理解资金时间价值的含义。资金时间价值的概念,对于一般人来讲,是一个比较新鲜的名词。在教学能力目标培养方面,学生能够对资金时间价值进行各种运算。知识目标培养方面,能够进行单利的计算、复利的计算、年金的计算和贴现率的计算。教学训练步骤是:①演示:单利的现值和终值计算;②演示:复利的现值和终值计算;③演示:各种年金的计算:普通年金、预付年金、递延年金、永续年金,重点是普通年金的计算;④演示:贴现率的计算。可展示的结果是居民买房的计算。

二、筹资管理实践教学

2.1财务预算。在能力目标培养方面,学生能够认识财务预算是企业财务管理中最重要的环节,同时学生要能够掌握财务预算的基本理论知识。在知识目标培养方面,学生能够掌握固定预算和弹性预算、增量预算和零基预算、定期预算和滚动预算的编制方法,熟练掌握现金预算和预算财务报表的基本编制程序。教学训练步骤是:①分析:各种财务预算的方法;②分析:现金预算和财务报表的编制。

2.2企业筹资方式分析。在学生能力目标方面,能对企业筹资的相关理论和各种筹资的方式有详细理解,并且对企业的筹资渠道有深刻认识。在知识目标培养方面,学生能够详细了解各种权益资金的筹集和负债资金的筹集。教学训练步骤是:①分析:各种权益资金的筹集;②分析:各种负债资金的筹集;③比较:各种权益资金和负债资金筹集的优缺点。可展示的结果是大企业筹资与学生自己创业筹资的不同。

2.3资本成本及资本结构。在能力目标方面,学生能够阐述资本成本的概念,熟悉资本结构的含义以及如何确定最佳资本结构。在知识目标方面,学生能够计算个别资本成本、加权资本成本,了解经营杠杠、财务杠杠和总杠杠的含义和计算与分析。教学训练步骤是:①分析:个别资本成本、加权资本成本的计算;②讨论:经营杠杠、财务杠杠和总杠杠对企业经营的影响;③讨论:资本结构对企业筹资成本的影响。可展示的结果是大企业的资本结构与学生自己创业的资本结构的不同。

三、投资管理实践教学

3.1项目投资管理。在能力目标方面,学生能了解投资的概念和种类,熟悉投资项目现金流量的基本内容,掌握投资回收期、平均报酬率的计算和运用。在知识目标方面,学生能够重点掌握净现值、现值指数、内含报酬率的计算和运用,了解投资决策指标的基本运用。教学训练步骤是:①认识:投资的含义和种类;②分析:现金流量分析;③计算:项目投资决策评价指标的计算。可展示的结果是学生创业的投资可行性分析。

3.2营运资金管理。在能力目标方面,学生能了解营运资金的含义,认识流动资产的类型以及在企业经营活动中的重要地位,懂得各种营营运资金的基本内容。在知识目标方面,掌握各种营运资金的作用、成本与风险,重点掌握企业信用政策的制定。教学训练步骤是:①现金管理;②应收账款管理;③存货管理。选取一家上市公司进行分析,可展示的结果是能对某一上市公司进行经营决策的基本分析。

3.3证券投资管理。在能力目标方面,学生能认识股票、债券、基金的概念和种类,了解证劵投资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在知识目标方面,学生能够掌握股票投资、债券投资及基金投资的价格确定和收益计算,教学训练步骤是:①认识:股票、债券、基金;②计算:股票、债券、基金投资的收益计算;③分析:股票、债券、基金投资收益评价。可展示的结果是不同的证券产品适合不同企业的投资。

四、收入与利润分配管理实践教学

4.1收入管理。在能力目标方面,学生能够认识主营业务收入对于企业经营的重要性。在知识目标方面,学生能够掌握销售预测分析和销售定价管理的基本内容。教学训练步骤是:①全班同学分组进行讨论:主营业务收入的重要性;②各小组讨论各种销售预测方法;③各小组讨论销售定价管理的影响因素及定价方法和策略。可展示的结果是学生今后自己创业应注意的问题。

4.2利润分配管理。在能力目标方面,学生能够掌握几种比较常见的利润分配政策以及利润分配原则,现金股利和股票股利的基本内容。在知识目标方面,学生应了解我国企业利润分配的一般步骤以及影响利润分配的一些因素,了解股利分配支付的程序。教学训练步骤是:①利润分配的基本原则和内容②利润分配的股利理论和股利政策;③股利形式和股利分配程序。可展示的结果是各种股利分配的优缺点。

五、财务分析与评价实践教学

5.1企业财务分析。在能力目标方面,学生能够掌握财务分析的基本概念和内容以及分析意义;熟悉财务分析的基本方法;对比较分析法、比率分析法、因素分析法的计算应该熟练掌握,而且对财务分析的局限性有比较清晰的认识;对上市公司的特殊财务指标的分析的计算应熟练掌握;理解杜邦分析法和沃尔评分法的含义和计算。教学训练步骤是:①财务分析的含义和内容;②财务分析的基本方法;③讨论对比比较分析法、比率分析法、因素分析法的优缺点;④每股收益、每股股利、市盈率、每股净资产的计算;⑤杜邦分析法和沃尔评分法的计算。选取一家上市公司进行分析,可展示的结果是能对某一上市公司进行财务的基本分析。

管理决策的基本步骤篇2

机电产品的设计实际是将市场的需求变成一种产品功能的需求,并且按照这个需求来设计产品的原理和结构。机电产品的设计过程管理可以分为四个部分:产品的开发环境、产品质量工程方法、自顶向下的设计决策过程以及从全局角度保证产品开发的系统工程方法。(1)现在的产品开发环境大多采用电脑软件支持,可以给开发人员提供专业的开发软件、电脑网络以及海量的数据库资源能够保证机电产品开发过程的顺利进行,缩短开发时间。(2)产品的质量工程方法需要以质量管理功能配置为基本条件,在产品设计开发的过程中,将基本的元素、发生的事件和活动进行分析整理,最后把这些描述和转换,达到在产品的设计开发过程中对产品的质量进行管理和监控。把产品的质量工程方法整合进产品的开发过程,能够保证产品在开发决策时就有质量保证。(3)自顶向下的设计决策过程是整个产品开发设计的中心内容。设计的决策过程作为机电产品开发设计的重要组成,目的是能够为即将开展的开发设计活动提供必要的政策决策支撑。这也是产品开发过程开展的基础活动。(4)从全局角度保证产品开发的系统工程方法,可以实现产品开发设计过程中多个部门协同工作,保证人才、资源和技术达到最优化配置,从而实现产品设计方案的最优。机电产品的开发设计过程是一种将理论知识、动手技能以及工作经验结合的繁杂的工作,不一样的开发团队人员对待相同的设计难点时,有可能会采取不一样的设计方案,但有一点是一样的,就是都会采用相同的设计过程,即概念设计、初步设计和详细设计。这几个步骤的完成主要靠的是开发过程中采用科学的管理方法,通过对开发过程中的各个步骤都进行合理的分配和监督。机电产品的开发过程的各个步骤全部是开发团队按照既定的开发模型同时并行的工作,团队中各个成员分别承担各自不同的任务。整个开发过程各个成员协调并行工作,当其中的某个成员或某个步骤产生错误时,就会影响这个产品的开发。

2产品设计步骤分析

在现实的机电产品设计过程中,它的步骤更加复杂,而且步骤与步骤之间也是紧密联系的。每个步骤在实施过程中都必须包含有设计的质量过程控制,这些质量过程控制可以检验实施过程中的对与错,是否能达到要求,这样可以保证每个步骤实施的质量。

2.1前期的准备

在前期的机电产品计划设计阶段,首先需要针对本产品进行相应的市场调研、客户对产品的需求以及产品生产出来后的销售,了解本产品其他相关的生产商目前的生产、销售、赢利以及客户使用反馈的情况,根据这些调研的情况进行产品设计目标的确定、质量的策划,为产品开发的周期确定日程安排,确定产品开发的预算等问题。同时做出相应的可行性报告,挑选确定开发团队的成员,为成员分配各自的任务,开发团队的成员应该充分了解即将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需要对整个产品包括它将来的市场定位、产品的主要功能、产品的工作方式、产品的结构组成有一个整体的了解。

2.2设计过程的控制

2.2.1概念的设计

对于一个新的机电产品来说,如果是设计一个新产品,那首先需要对这个产品进行功能、原理、形状、结构等一系列的概念设计。概念设计和其他的设计不同,它要求每个开发步骤都需要有相互紧密的联系。因此,需要把他们之间的一系列设计联系在一起,来合理地利用开发团队的资源,协调各部门的工作。同时,概念设计包括:设计输入、新产品概念生成、新产品概念验证与评价、方案输出过程等几个阶段。

2.2.2初步的设计

在这一个步骤中需要把上一个步骤概念设计所提出的目标都能实现,包括产品结构的设计、确定构成产品中的零件的形状材料大小以及可靠性的测定,进行产品成本的分析,确定产品的开发和制造成本以及销售利润的情况,这一成本的分析需要贯穿在整个设计过程的始终。这一阶段需要做的就是要求解决整体的、全局的、结构性的问题。

2.2.3详细的设计

这一个步骤是在完成了上述概念设计和初步设计步骤的基础上,具体考虑产品的整体布局、人机交互、产品的组成材料、外型装配等方面条件。这个步骤的目的在于,按照已经批准执行的设计任务书上的要求,来完成该产品主要的零部件的设计和一些参数的运算。

2.2.4进行模拟和仿真

管理决策的基本步骤篇3

关键词:

成本核算成本控制实际应用

中图分类号:F045.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前言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系的逐步确立,企业将由粗放型经营向节约型经营转化,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价值规律、供求关系、竞争机制使成本成为各种解决问题的焦点。科学技术的发展使新产品不断涌现,促使劳动生产率提高、生产耗费降低,进而使社会生产在更大规模上进行。竞争不仅使有利可图的产品生产规模迅速扩大也推动着技术创新和成本降低。为了在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企业需要通过价格调整等销售策略来扩大市场份额,为了抵消价格下降所形成的不利影响企业需要降低成本,这就迫使企业将成本控制提上日程。而且在竞争激烈的市场条件下,要想生存或谋求壮大,除了技术领先、资本雄厚之外,管理在其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成本控制是企业管理活动中永恒的主题,成本控制的直接结果是降低成本,增加利润,从而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现今的市场更多的是买方市场,每一个细分市场都有众多企业在竞争,而生产的往往是同质产品,差异不大,这时就要看哪家企业具有成本领先优势,提供的服务是否优质,品牌的美誉度如何,其中成本控制是最基本的也是最关键的因素。要使企业的成本比竞争对手具有优势,那么他就可以运用低价竞争手段,扩大市场占有率,进而增加生产量,获得规模效应,占领市场。企业只有不断加强成本控制,才能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和获利水平。基于各个因素考虑成本的控制在企业之间的竞争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1产品成本核算的几种主要方法

产品成本计算的基本方法包括品种法、分批法和分步法。按产品品种计算成本,是产品成本计算最起码的要求,因而品种法是产品成本计算的最基本方法。分批法分为一般分批法和简化分批法。简化分批法的特点是部分批量计算在产品成本的分批法。分步法是按照产品的生产步骤归集生产费用,计算产品成本的一种方法。

1.1品种法

品种法也称简单法,是按照产品品种归集生产费用,计算产品成本的一种方法。它主要适用于大量、大批的单步骤生产,如发电采掘等生产。在这种类型的生产中,产品的生产工艺过程不可能或者不需要划分为几个生产步骤,因而也就不可能或者不需要按照生产步骤计算产品成本。在大量、大批的多步骤生产中,如果企业或车间生产规模较小,或者车间是封闭式的,或者生产是按流水线组织的管理上不要求按照生产步骤计算产品成本,也可以采用品种法计算产品成本,如小型水泥厂、织布厂及辅助生产成本的供水、供电、蒸汽车间等。

1.2分批法

1.2.1特点及适用范围

分批法是按照产品的批别归集生产费用,计算产品成本的一种方法。它主要适用于小批、单件,管理上不要求分步骤计算成本的多步骤生产,如重型机器制造、船舶制造,精密工具仪器制造以及服装、印刷工业等。在这种生产类型企业中,由于生产多是根据购货单位的订货单位组织,因此,分批法也称订单法。

1.2.2在分批法之中还存在着一种简化分批法

在小批量、单件生产的的企业或车间中,如果同一月份投产的产品批量很多,且月末未完工的批数也较多,如机械制造或修配厂就属于这种情况。在各批产品完工之前,只需按月登记直接接入费用和生产工时。只有在有产品完工的的那个月份,才对完工产品,按累计工时比例,分配间接计入费用,计算完工产品成本,而全部产品的在产品应负担的间接计入费用,则暂时不进行分配,不分批计算在产品成本,这种方法可称为不分批计算在产品成本的分批法。

1.3分步法

分步法是按照产品的生产步骤归集生产费用,计算产品成本的一种方法。它主要适用于大量、大批的多步骤生产,因为在这些企业中,产品生产可以划分为若干个生产步骤进行。例如,纺织企业生产可分为纺纱、织布等步骤,冶金企业生产可分为炼铁、炼钢、轧钢等步骤;机器制造企业生产可分为铸造、加工、装配等步骤。为了加强成本管理,不仅要求按照产品品种归集生产费用,计算产品成本,而且要求按照产品的生产步骤归集生产费用,计算各步骤产品成本,提供反应各种产品及其各生产步骤成本计划执行情况的资料。

2我国企业产品成本控制的现状

2.1企业的产品成本控制没有重视设计开发

企业一直把提高产品质量与降低成本的目光紧紧地盯住在生产制造与检验过程。并且采取措施强化成本统计。如分车间独立进行成本核算,严格控制材料和工时消耗等等。结果精力花费了不少,成本付出了很多,但却是收效平平。其原因就是只注重了事中控制,而忽视了影响质量与成本的事前控制。其中设计开发便是一个重要环节。现代设计认为,产品质量的优劣首先是设计,提出产品质量的“源流控制”理论,即设计阶段是“上游”,制造和检验分别是“中游”和“下游”。抓好了上游控制中、下游控制就容易。

2.2原材料采购成本加大对总成本有很大影响

在目前的情况下,影响企业成本的因素逐渐增多,从而使企业有目的的进行成本控制的难度增大。例如原材料的采购成本在一定时期内变化的幅度加大,其市场的不稳定使这种变化更加难以被预见和估测,再加之原材料在成本中所占比重较大,所以给企业的成本控制工作增加了不少难度。如果企业原材料使用和采购不恰当就会造成企业成本的提高,又因为原材料的重要地位,成本提高的幅度相比之下会比其它原因大很多,所以原材料环节如果处理不当产品的成本必然增大很多。

2.3缺乏对成本控制目标的协调

为了加强对成本的管理,企业的管理者会向各个部门下达成本控制的目标,并据此予以检查和考核。这样做的优点是的确会使各个部门真正意识到成本控制的重要性。但由于企业并未从企业整体出发综合考虑各部门的实际情况,从而使得企业整体的成本控制工作的效果并不是很显著。因此,企业缺乏对各部门成本控制工作的统一协调会无端的增加企业各部门之间的内耗,从而会使企业整体的成本控制目标无法实现。

2.4员工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大多数中小企业的职工非常关心劳动的回报。对企业的长远利益和发展并不关心。企业对员工的薪酬管理比较简单。很多企业员工的劳动报酬比较固定,相互之间的差距不大,在报酬上存在平均主义,也存在部门之间的分配不公,责权利关系不够明确,员工工作的被动性较强,劳动效率不高。

2.5决策过程成本观念不强任何领导层决策的失误,都要由整个企业承担损失。由于产品开发、市场选择、资金运作不当,或者优柔寡断、议而不决而丧失的发展机会,都直接或间接增加企业开支,必然拉动产品成本上升。

3成本控制的措施

成本控制分为事前成本控制,事中成本控制和事后成本控制。

3.1事前成本控制措施

3.1.1领导决策控制成本措施

任何领导层决策都可能会影响企业未来的发展,所以领导的决策是企业成败的第一步。领导者如何能在变化莫测的市场中做出正确的决策,首先必须做到以下几点:一、建立健全企业决策规范体系;二、建立广泛的信息收集渠道;三、严格决策论证程序不走过场;四、完整记录决策过程;五、坚持决策失误责任追究制度。只有这样有一定的准绳和规范,才能在决策中规避风险,从而为企业节约成本,带来更大的利益。

3.1.2产品设计控制成本措施

企业生产管理要全面性、系统性。企业应该重视投产前的一些由生产要素和产品设计等方面成本控制,而不只是只重视事后成本控制。产品设计阶段的成本控制非常重要,因为产品的成本有80%在设计阶段就已经确定,在生产环节想要大幅度降低成本是不可能的。如果企业在产品设计上做的出色,能与消费者产生共鸣,引起消费者的购买欲望,这又是成功的一步。通过大幅度提高销售量来促进产量的提高,产量的提高降低了单位产品分担的固定成本。这样,产量越高,单位成本就越低。从而大大降低了企业的成本,从而实现成本控制的目的。

3.2事中成本控制

3.2.1对材料成本的控制措施

材料成本的高低,取决于材料的耗用量和材料价格两个因素。首先对材料耗用量的控制,是在定额法下通过制定先进合理的定额和实际限额发料制度进行的。车间施工人员和技术检查员要监督按图纸、工艺、工装要求进行操作,实行首件检查,防止成批报废。车间设备员要按工艺规程规定的要求监督设备维修和使用情况,不合要求不能开工生产。供应部门材料员要按规定的品种、规格、材质实行限额发料,监督领料、补料、退料等制度的执行。生产调度人员要控制生产批量,合理下料,合理投料,监督期量标准的执行。其次是对材料价格的控制,即对原材料的采购价格、运输费用、运输途中的合理损耗,材料入库前的挑选,整理费用进行控制。购买材料时要做到货比三家,就近购买,质优价廉。选择最佳的购货数量和购货批次,选用适当的运输方式,提高采购工作效益,降低采购费用,以达到降低材料价格的目的。

3.2.2对成本计划的控制措施

在企业成本控制的工作中,应当以成本控制为目标,以成本预测为基础,以成本监督为手段,实行全员、全过程的成本管理,从而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应该制定严格的成本标准。成本标准是成本控制的准绳,企业成本标准首先包括企业成本计划中规定的各项指标。但成本计划中的一些指标都比较综合,还不能满足具体控制的要求,这就必须规定一系列具体的标准。其实,监督成本的形成,这就是根据控制标准,对成本形成的各个项目,经常地进行检查、批评和监督。不仅要检查指标本身的执行情况,而且要检查和监督影响指标的各项条件,如设备、工艺、工具、工人技术水平、工作环境等。所以成本日常控制要与生产作业控制等结合起来进行。最后,及时纠正偏差。针对成本差异发生的原因,查明责任者,分别情况,分别轻重缓急,提出改进措施加以贯彻执行。

3.2.3对工资成本的控制措施

对资本成本的控制就是对人力资源的控制,不同的工资制度有不同的控制方法。首先计时工资制度下的工资制度,一方面,是反映工时定额执行情况的,即数量差异。当实际工时大于定额工时时,反映劳动生产率降低,工资费用的浪费,反之,当实际工时小于定额工时,反映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工资费用的节约。另一方面,是反映工资单价的变动,成为价格差异,实际工资单价是由工资总额中应计入成本的工资费用和实际生产工时两个因素决定的,在实际生产工时一定的情况下,计入成本的工资费用越多,工资单价就越高,在工资费用一定的情况下,实际生产工时越多,工资单价就越低。因此,充分利用工时,压缩工资中的非生产时间也是节约成本的一项重要因素。

因此,加强工资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强化人员的培训、管理,提高人员素质,也是控制成本的重要手段和措施。

3.2.4对制造费用的控制措施

制造费用是指企业为生产产品和提供劳务而发生的除直接材料、直接人工以外的各种间接费用,其内容有生产管理部门人员、生产服务人员的工资及福利费、折旧费、修理费、办公费、水电费、劳动保护费、机物料消耗、季节性修理车间的停工损失等。有定额的按定额控制,没有定额的按各项费用预算进行控制,制定降低成本措施,提高产品的合格率、优质率。

3.3事后成本控制

通过实际成本和一定标准的比较,确定成本的节约或浪费,应进行深入的分析,查明成本节约或超支的主客观原因,确定其责任归属,对成本责任单位进行相应的考核和奖惩。通过成本分析,为日后的成本控制提出积极改进意见和措施,进一步修订成本控制标准,改进各项成本控制制度,以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成本的时实控制主要是针对具体各个成本费用项目进行实地实时的分散控制。而成本的综合性分析控制,一般只能在事后才能进行。成本事后控制的意义并非是消极的,大量的成本控制工作有赖于成本事后控制来实现。从某种意义上讲,控制的事前与事后是相对而言,本期的事后控制,也就是下期的事前控制。

总之,科学的进行成本控制,就能算好科技进步帐,当好参谋,参与事前、事中成本计算。使各经济责任中心努力发展科学技术,提高生产力,尽量少的耗费创造出尽量多的社会财富来。

管理决策的基本步骤篇4

一、国有企业办公室管理工作的意义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与之相统一的就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也是现代代企业的市场经济基础。国有企业作为我国经济的一个重要的主题和支柱,是增强我国经济实力,提升我国国际经济竞争力的重要力量,而办公室作为国有企业的一个协调、联系、指导、监督的枢纽,加强办公室的管理工作对于国有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办公室工作好坏关系到上层领导的决策水平

决策是上层领导的主要职责,决策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管理的成败。在这方面,办公室作为辅助领导决策的主要部门,承担着为领导收集信息、传递信息和提供咨询意见的重要任务。其本身管理的科学化,将有助于更好地发挥为领导决策服务的参谋咨询作用和耳目作用,为领导提供全面、及时、准确的信息,从而促进和提高领导的决策水平。

(二)办公室工作好坏影响着机关的办事效率和服务质量

办公室承担着公文、会议、印章、信访等大量的日常性工作。实行科学化管理的办公室,能够分清轻重缓急,忙而不乱、有条不紊、先后有序地处理日常行政事务,较好地消除马拉松会议、文牍主义等弊端;能够协助领导者迅速找出行政执行过程中的种种障碍,避免部门与部门之间互相推诿、扯皮现象的发生,从而大大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质量。

(三)办公室工作关系到管理系统的协调运转

任何管理系统都是一个复杂的联系网络,在这个网络中,办公室处于中枢的地位,全局工作能否顺利进行、各方面的沟通和联系是否顺畅,取决于办公室这个“枢纽”作用的发挥程度。办公室的科学化管理,将会更好地发挥办公室的枢纽作用,理顺各方面的关系,促进整个管理系统的协调运转。

二、做到办公室管理的科学化,一要做到制度化

办公室管理的制度化,是指办公室的管理有一套健全而又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将办公室的办事规程、行为准则以条文的形式确定下来,把办公室人员的行为纳入管理规范之中,使办公室的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目前,应着重抓好如下几项制度:

(一)岗位责任制。岗位责任制是机关工作的一项根本制度,在制定岗位责任制时,必须坚持以事定岗、以岗定人和精干效能的原则,同时,坚持职权责一致的原则,每个岗位都有相应的权力和责任,能量化的尽可能量化,以便考核。此外,要制定严格的检查制度和相应的奖惩办法,只有这样,才能防止和克服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差不多等不良现象。

(二)会议制度。会议是传达指示、研究问题、形成决策、部署工作、总结经验的一种重要形式和管理手段。搞好会议管理必须着重解决如下两个问题:一是严格控制会议数量。按照要求切实精简会议,建立严格的会议审批制度,能小会解决问题的就不要开大会;能短会解决问题的就不要开长会。二是提高会议质量和效率。会前一定要有充分准备。同时,严格会议纪律,做到议而有决,决而有行。

(三)公文处理的制度。公文的处理是一项政策性强且细致复杂的工作,为此,必须建立健全公文制度,提高办文质量,加速公文运转。具体来说:一是规范公文种类。不同的公文种类,各有一定的含义和应用范围,注意不能乱用、混用。二是统一公文格式和固定行文关系。对公文的标题、主送机关、正文等一定要有明确的规定,一般情况下不得越级行文请示。三是准确、及时、安全、保密地完成各道公文处理程序,保证和提高公文运转的效率。

(四)接待制度。迎来送往是办公室日常管理的基本内容。因此,办公室必须重视接待工作,建立健全各项接待制度,对接待的礼仪、规格、费用标准等作出明确合理的规定,以便按章接待。

(五)印章管理和保密制度。印章管理和保密工作关系到机关和企业的安全和各方面工作的顺利开展。因此,必须制定严格的印章管理制度、文件保密制度等有关的安全保密制度,并指定专人负责和定期检查。

三、做到办公室管理的科学化,二要做到程序化

程序是办事的先后次序。它主要包括公文处理程序、会议安排程序、接待工作程序、印章使用程序等。实现办公室管理程序化的关键在于程序的优化。为此,制订程序时必须注意程序的可行性、有序性、系统性和简捷性。程序设计时越少越好,要确定关键路线,减少重复的手续。当然,必要的程序不能借口简化而省去。

为了优化程序,国外的管理学者一般提倡以“六何追问法”或称“六w法”进行分析。六何是:(1)何处(what),即应办何事、此步骤是否妥当?(2)为何(why),即为何要采取这一步骤,省去这一步骤会有何后果?(3)何地(where),此一步骤应在何处进行?(4)何时(when),此一步骤以何时做最恰当?(5)何人(who),此步骤何人做最合适?(6)何法(How),此步骤以什么方法做最好?为何必须如此做?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再全面研讨工作,然后采用剔除法、合并法、重排法、压缩法等简化工作的方法,找出最简捷的工作路线,从而加速工作的进程,提高工作效率。

四、做到办公室管理的科学化,三要做到自动化

现代企业办公室管理不仅要做到制度化和程序化,还要做到自动化。办公自动化为办公室信息的收集和传递,公文的处理以及其他管理工作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大大地提高了办事效率,促使办公室管理由传统的、经验的管理转向现代的、科学的管理。因此,办公室人员必须高度重视办公自动化在实现办公室管理科学化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努力创造条件,积极地促进办公室自动化的进程。

五、做到办公室管理的科学化,四要积极创新

办公室的工作比较繁杂,办公室人员要在处理好日常事务的同时,也要在综合协调、服务决策、服务管理上深加钻研。要将思维创新、观念创新、内容创新体现到具体工作上,就是要全面、准确、及时地掌握企业实际运转情况,多方面收集信息,全面调查研讨,加强认识问题的科学性,争取做好可供选择的方案由领导再做定夺,做好领导助手,减轻领导负担。

管理决策的基本步骤篇5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在建项目企业之间的竞争变得越来越激烈。较低的投标已成为大趋势,利润空间越来越小。在这种情况下,企业更加注重建筑施工项目成本控制,对成本控制的对象作为评价的重要指标,通过内部管理提高核心竞争力。信息时代的到来对制造业带来革命性的影响。在制造业中,这是一个漫长的历史,从数字模型作为一个重要的生产工具,如三维软件数控技术在提高生产效率方面发挥了突出的作用。

如今,随着建筑安装向低能耗、低污染的可持续发展,在激烈的国际竞争环境中,传统的CaD时代的运作模式和技术已不能满足各方面的挑战,信息技术已经成为中国当前建筑安装行业发展的主要趋势。Bim的出现也只是考虑信息技术的需求,具有突出的价值优势的信息交换和共享,提高决策的速度和准确性,降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等。如今,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重视对施工项目成本控制。组织和机构专门研究设置和相关项目的承包商也派专家对成本控制管理。例如,在日本的成本计划部门和美国等人的造价工程师协会,建立专门的研究机构。其中,由哈罗德科斯纳提出系统的成本控制方法,美国著名的项目管理者,是比较先进的。目前,在西方国家广泛使用的方法,网络计划技术,成本优化和成本动态控制。

1招投标的过程

招投标过程是企业获得建设项目的源代码。在这一阶段,实施使竞争投标报价成本控制。第一个预测和控制在施工项目的目标成本,然后确定预期的成本,最终确定投标报价,考虑适当的利润。分解项目,直到过程根据施工图纸和预测的成本,实际上是施工企业的预期成本,基于灰色预测理论模型。最后确定考虑适当的利润的基础上的技术投标报价,技术管理水平和投标竞争对手。这反映了施工企业投标报价的性能。如果预测目标成本更低,更灵活的空间存在的利润,这意味着更强的企业竞争力。此外,一旦中标,将享受可观的利润和巨大的经济效益。因此,在招投标过程中,一个好的开始是很重要的。大多数的投标报价目前都没有从企业本身实际出发,而灰色理论预测可以使投标成本更接近于实际工作。投标决策应根据实际工程概况及招标文件。由于建设项目中存在的风险,充分的准备工作应在投标决策管理保证预期的利润为代价。在招投标过程中,造价控制应该是基于一个认真分析经济发展、技术、管理水平、切实可行的项目管理措施以及对未来的建筑环境的预测和判断。它的目的是节省人力开支,在估计成本实际上最终制定一个现实的目标成本。正如在实例的分析,投标人投标没有复杂的现实思考和对投标成本低的估计,从而遭受的损失风险。这是常见的施工,因此全面分析项目招标前是绝对必要的。

2灰色预测理论

灰色预测是基于通用的定量预测(灰色模型),它可以根据其功能分类,如序列预测,区间预测,灾变预测的特点分成几种类型,如季节性灾害预测,波预测和系统预测等。灰色系统预测理论可以弥补传统预测理论在施工项目成本由于其不确定性要求的信息和复杂的数据在施工过程中的成本预测的缺陷。它在预测的数据量没有要求,也不需要摆脱不可比因素,预测结果是可靠的,只要建立的模型达到所要求的精度。

通过灰色预测理论建立数学模型。假设:一套系统中收集的时间序列。对X积累和下面的序列形式,阶微分方程的求解,这是Gm(1,1)灰色预测模型。建立以下模型Gm(1,1)模型:

X(0)=X(0)(p)(p=1~m),X(1)=X(1)(p)(p=1~n)

G=[X(1)(1)+X(1)(2)]1[X(1)(2)+X(1)(3)]1…[X(1)(n-1)+X(1)(n)]1,Xn=X(1)(2)X(1)(3)…X(1)(n)

在这里,一个是发展的灰数和U是灰色的行动。进一步的参数估计和U,和得到的原始序列的时间序列的积累和预测模型的预测模型,然后替换所涉及的数据模型,最后得到预测成本。

3解决方法

①时间序列的累积预测模型:

(1)(k+1)=(X(0)(1)-)e-ak+k=0,1,2,3(2)……

②原始序列的预测模型:

(0)(k+1)=(1)(k+1)-(1)(k)

=(X(0)(1)-)(1ea)e-ak=ae-ak

③在这里,a=(X(0)(1)-)(1ea),X(0)(1)k=1,2,3…

④模型的精度检验(构建方差比和小误差概率检验模型)。

预测误差:e(k)=X(0)(k)-(0)(k);

预测平均误差:=e(j);

原始数据:=e(j);

原始数据的标准偏差:S1=;

预测误差的标准差:S2=。

第一指示:m=方差比。

第二指示:p=pe(k)-

步骤一:让X上的积累(0)和X(1)={150280410550}。

步骤二:把X上的一个测试(0)对其准确的平滑度:

p(k)=X(0)(K)/X(1)(K-1)和获得p(2)=130/150=0.867;

p(3)=130/280=0.464,p

p(4)=140/410=0.341

当K>2,准确度可满足的条件。

步骤三:验证是否X(1)服从准指数规律。

问(1)(k)=X(1)(k)/X(1)(k-1)和获得:

(1),Q(k)∈[一],B,D=B-当D

步骤四:平均连续近邻的X一代(1):

让Z(1)(k)=0.5倍(1)(K)+0.5X(1)(k-1)获得:

Z(1)=[(2)Z,Z,Z(3)(4)]

=(0.5×280+0.5×150,0.5×410+0.5×280,0.5×550+0.5×410)=(215,345,480)。

步骤五:做一个最小二乘估计获得。

步骤六:完成模型。

步骤七:解决模拟X的值(1)。

步骤八:恢复X(0)和解决其模拟值根据获得,原始值和预测值之间的比较,见表1。

步骤九:测试精度。进行计算,根据残差方程,见表2。

=e(j),平均方差:=e(i)=0.5;

剩余方差:S=[e(i)-]=1.5;

实际方差:S=[X(0)-]=68.8;

后验误差率:m===0.15。

第二项指示:小误差概率,p=pe(k)-

p1=e(1)-=0.5

同样,p2=e(2)-

步骤十:根据预测模型进行预测:

(1)(k+1)=3154.25e-3004.25,k=4;

当k=3,(1)(4)=550;即每个工作天预测成本是143.7元。预期的工程工期为12个月(每个月包含22个工作天)和150家运营商所需要的每一天,这样的预期总成本是5690000000元。其他费用,也可以用这种方式预测,预测结果见表3。

该项目的预测成本是5350亿元,所以它是合理的确定投标价格约5350亿元人民币。

管理决策的基本步骤篇6

时代的飞快发展也大大增加了高速公路工程的数量和需求,虽然高速公路工程能够解决人们的交通等问题,但是,也产生了许多负面的影响。其中,最重要的一个问题就是高速公路的管理。我们都知道,因为高速公路工程项目管理不仅包括建设期间的管理,更长时间的是其在运营期间的养护等管理,一旦养护管理不善,这在一方面使得高速公路工程的圆满管理会受到影响,另一方面高速公路工程项目的成本、进度、质量和安全也可能会受到影响,所以提高高速公路的养护管理是十分有必要的。

二、我国高速公路管理现状分析

我们国家高度重视高速公路的管理状况,同时设定了许多的重点项目进行分析调查,通过一系列的政策关怀,最终制定了相关的公路管制体系。并且在全国不同的省市进行实施,获得良好的成效。尤其受关注的是国省道干线公路路面管理体系。这是我们国家在相当长的时间后制定出的管理体系,它的功能较为全面多元。主要有:对相关的数据进行检验、分析公路状况、了解公路的养护情况、养护金额的合理安排、养护的平时管理、制定养护的相关计划等等。这些各种各样的功效很好地体现了现代高速公路的信息化、现代化。另外,为了适应不同的情况,针对不同公路的路面状况,需要采取不同的养护手段。所以,整个公路系统还专门分成两种个不同的体系。我们国家当前在路面管理的时候还没有普遍使用先进的现代化技术,这一整个系统的现代化功能还比较低。国家中比较常见的是交通部门制定的CpmS系统。这一系统是网级的,它在回归技术的基础上对公路的相关功效进行评估、了解、护理。在选择输入、咨询相关数据的时候还是采取的表格方式,没有较强的可视功能。从这些我们可以知道国家已经初步地具备了公路管理体系。主要由公路表面的功效评估、功效前景估量、养护等组成。尽管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是我们国家在公路表面体系还是较集中在网级体系中,没有过多的涉及到项目级。现在市场中已有的公路表面管理体系就有许多种了,在这么多的种类里不同的省市地域都能找到和自己实际情况相符合的体系,但是在高速养护的现实中未必能够使用,获得预期的成果。

三、高速公路管理对策分析

现在许多的国家在调查研究公路管理体系的时候都普遍有着下面的特点,就是过于看重数据的处理,比较忽视业务的相关步骤。很多的公路研究都在数据的基础上实施的,几乎较少地涉及到对业务的有关分析。只有对相关的业务步骤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了解,才能够有效地提升公路养护管理的效率,实现良好的运用。对业务进行步骤的管理这一思路,也出现了较好的研究方法。第一:始终以不断提升公司的市场竞争力,制定出合理的经营政策为中心,在此基础上对业务的步骤进行设计。首先,对原本的步骤进行了解,通过一定的分析看这一步骤对竞争力的作用。接着,为了更好地提升公司的竞争实力,要了解对方的能力,将自身原有的知识挖掘出来,不断地发现全新的资源,进行有效地整合。在良好的合作中发现较有价值的内容,一些没有大的必要性,过于机械化的工作可以取缔,尽量避免不同环节之间的耽搁,促进整个步骤的最佳化。将整个的步骤进行重新设计的目的就是为了实现目的,达到客户的需要,提升工作的效率。同时更是为了更好地提升公司的市场竞争能力,这是主要目的。因为公司的相关步骤和市场的竞争能力有着重要的联系,完善公司的步骤甚至对竞争能力有着关键性影响。第二:结合周围具体的环境进行相关业务步骤的创新设计。随着周遭环境的不断变更,我们要及时了解不同的环节,有的环节现在已经不符合潮流的趋势,没有太大的价值就应该及时地丢弃。将不同的环节进行改进,不断调整其战略,变更组织形式。从而将不同的环节进行合理有效地整合,变的更加流畅优质。业务步骤不断地改进,有助于了解客户的需求,明白客户的真实想法,进而提升工作效率,降低成本,公司才能够获得更好的竞争力。第三:对步骤重新再设计要在全新的步骤基础上建立全新的组织。整个的管理环节要尽量地减少,避免中段领导的干扰。由此能够很好地控制管理的金额,进而有效地提升公司的运营效率,提高公司对市场的反应。另外,这一全新的组织将管理的有关权限进行适当的转移,在业务步骤实施的时候进行决定。针对这一情况,业务步骤的有关人员就需要拥有较高的综合素养,能够较好地和他人进行协作。第四:借助于科学的信息技术水平,将公司的业务步骤进行良好地整合。能够有效地处理业务流散而管理较集中的问题。通过科学技术的使用可以降低公司的成本花费,帮助公司获得较好的竞争力。同时,由于管理类型、人工能力的限制,我们通常会建议使用分工管理的形式。但是将权力分散也有一定的缺陷,也就是容易使决定不集中,很难及时地做出判断。

四、结束语

管理决策的基本步骤篇7

关键词:工业企业;基本要求;基本原则;核算的意义;核算方法

一、总论

成本会计是会计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以成本、费用为计算对象,兼顾成本预算、成本计划、成本控制、成本分析、成本考核等内容。工业企业成本核算的基本内容是产品成本和经营管理费用的核算,在日常的成本核算过程中,应遵循成本核算的六项原则和五条要求,特别是应注意划分各种费用之间的界限。

二、工业企业成本核算的基本要求

(一)严格执行成本开支范围,加强对费用指出的审核和控制

在日常成本核算过程中,企业应该根据国家相关的财经法规和财务制度,结合企业的成本计划、成本预算、成本定额等情况,加强对各种费用的事前审核和控制。

(二)正确划分各种费用之间的界限

为了正确计算出产品成本,保证产品成本计算资料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从而准确核算企业损益,企业在进行成本核算时,必须正确划分下列费用之间的界限:正确划分生产经营管理费用和非生产经营管理费用之间的界限;正确划分应计入产品成本的费用和应计入期间费用的费用之间的界限;正确划分各种产品成本之间的界限;正确划分在产品成本和产品成本之间的界限

(三)切实做好成本核算的基础工作

企业进行成本核算既要正确及时又要真是可靠,要做到既能监督各种消耗又能适应生产管理的需要,这就需要做好成本核算的几项基础工作:建立和健全各种原始记录;认真制订和及时修订各种定额;建立和健全材料物质的计量、验收、收发及领退和盘点制度;制订和修订厂内计划价格;正确确定各种财产物资的计价和价值流转方法;根据产品生产的特点和成本管理的要求,选用适当的成本计算方法。

三、工业企业成本核算的基本原则

(一)实际成本原则

实际成本原则也称历史成本原则。工业企业在计算产品成本时,最终计入产品成本明细账的应是实际成本。产品按设计成本计价,能够正确地计算企业当期的损益,准确反映企业某一会计期间的盈利水平,进而能够正确进行损益核算和利润分配。

(二)收益原则

所谓收益原则,就是指在计算产品成本时,各受益对象应是费用的承担者,即“谁受益,谁负担”,而且某一受益对象受益量的大小决定了其承担费用额的多少。工业企业在选择费用分配方法时,应按照受益原则来进行,以保证费用分配结果的公平性和合理性。

(三)合法性原则

合法性原则是指成本核算必须贯彻执行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计入产品成本的费用必须符合成本开支范围,不符合成本开支范围的费用不能计入产品成本。另外,工业企业某一会计期间所发生的期间费用也不能计入产品成本,而应直接计入当期损益。

(四)重要性原则

工业企业在进行成本核算时,会遇到许多需要选择的问题,诸如成本计算方法、成本计算步骤、费用分配方法等,这时,企业应结合具体情况按照重要性原则来进行核算。这样,可以减轻成本核算时的工作量,提高成本核算的效率,及时反映过去会计期间的成本水平。

(五)一贯性原则

一贯性原则是指工业企业在对某一成本核算事项进行处理时,应该采用前后各期相同的方法进行。工业企业在进行成本核算时,一般会依据生产的特点和管理的要求来选择相应的费用分配标准和分配方法及成本计算方法。方法一经选择和确定,不得随意变更。如果确实需要变更,则应在变更后的档期财务会计报告中予以充分揭示,并对原产品成本计算单中的有关数据进行必要的调整。

(六)及时性原则

及时性原则是指工业企业在进行成本核算时,应对所发生的有关费用及时地进行归集和分配,计入相应的成本明细账中,并及时计算出各种产品成本。采用此原则,有利于及时反映过去会计期间的成本耗费,发现不正常情况,以便生产管理部门及时采取措施减少和避免损失;同时,还可以及时为编制会计报表、计算利润与利润分配等后续工作提供有关核算资料。

四、工业企业成本核算的方法

产品成本的计算方法主要取决于企业生产的特点和成本管理要求,而企业的生产特点具体表现为生产组织和工艺技术流程的特点。生产成本和成本管理要求决定着产品成本计算方法的三个基本要素,即成本计算对象、成本计算期、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和月末在产品间的分配。

(一)品种法

品种法也称简单法或典型发,是以产品品种作为成本计算对象来归集生产费用、计算产品成本的一种成本计算方法。品种法是最基本的计算方法。主要适用于大量大批单步骤生产的企业,如发电、供水、采掘等企业。在大量大批多步骤生产的企业,如果管理上不要求按生产步骤计算产品成本,也可以采用品种法,如小型水泥、小型制砖、糖果等企业。

品种法的特点是以产品品种为计算对象,开设产品明细账;以会计报告期为成本计算期,每月月末定期计算产品成本;月末计算产品成本时,如果只有小数量的在产品,则不需要计算月末在产品成本,全部生产费用由完工产品负担;反之,则根据需要采用适当的分配方法。

(二)分批法

分批法也称订单法,是指以产品的生产批别或购货单位的订单为产品成本计算对象,来归集生产费用、计算产品成本的一种产品成本计算方法。通常适用于单件、小批量生产的企业,如船舶制造等;同时,新产品的试验或试制、专业修理等也可以采用。

分批发的特点是以产品的生产批别或订单为计算对象;以产品的生产周期为成本计算期;月末一般不存在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和月末在产品之间分配的问题。

(三)分步法

分步法是以产品的品种及其所经过的加工步骤作为成本计算对象来归集生产费用,计算产品成本的一种成本计算方法。适用于大量大批连续多步骤生产的企业,如冶金、纺织、化工、造纸等企业;也适用于大量大批装配式多步骤生产的企业,如机械制造等企业。

分步法的特点是以品种及其所经过的加工步骤为计算对象;成本计算期与会计报告期一致;每月月末须将在产费用在完工产品和月末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

在实际工作中,依据成本管理对生产步骤成本资料的不同要求,各生产步骤成本的计算和结转有逐步结转和平行结转两种方法,因此,分步法分为逐步结转分步法和平行结转分步法两种。

(1)逐步结转分步法

逐步结转分步法也称顺序结转分步法或计算半成品成本分步法,是以产品品种及其所经过的加工步骤作为产品成本计算对象,按照产品加工步骤逐步计算、结转半成品成本,直至最后生产步骤,计算出产成品成本的一种分步法。适用于对外销售半成品,或半成品虽不对外销售但可作为企业内部几种产品的加工对象,或需考核、分析、评价半成品成本资料等,在管理上要求提供各步骤半成品成本资料的企业。

(2)平行结转分步法

平行结转分步法也称不计算半成品成本法,是指在计算产品成本时各生产步骤不计算半成品成本,而只计算该生产步骤直接发生的各项生产费用,以及该生产步骤生产费用中应计入产成品成本的份额,最后,将各生产步骤中应计入产成品成本的份额予以平行结转和汇总,得出产成品成本的一种方法。适用于半成品种类较多且一般不对外销售半成品的企业中采用。

五、总结

工业企业成本核算的概述,有重要的意义。进行成本核算,可以提高企业成本管理水平;为企业进行预测分析和决策分析提供资料,参与企业生产经营决策;为企业正确进行损益核算和利润分配提供核算依据。(作者单位:安徽财经大学商学院)

参考文献

[1]于富生.成本会计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

[2]孙亚波、朱丽艳.产品成本计算的基本要求和方法[J].养殖技术顾问,2010

管理决策的基本步骤篇8

关键词:数据挖掘;流量;SQLServer2005

中图分类号:tp3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2011)13-0000-02

UseDataminingtoolstoanalyzeinternettraffic

ZhangJun

(YangzhouHongquanHospital,Jiangdu225200,China)

abstract:thispaperuseSQLServer2005Dataminingtoolsforaunittoaccessexternalnetworktrafficandrelatedinformationwereanalyzed.throughtheuseofclustering,decisiontrees,naïveBayes,etc.thataffectthetrafficmodelobtainedseveralkeyattributes.accordingtotheminingresults,timeandnetworkadministratorscansegmentintermsoftraffictocertainadjustments,sothatthenetworkresourcesinthemostefficientuse.

Keywords:Datamining;Flow;SQLServer2005

一、主要技术和实现方法

(一)主要技术

1.数据挖掘

(1)数据挖掘的概念[1]。数据挖掘(Datamining)从技术角度上讲就是从大量的、不完全的、有噪声的、模糊的、随机的实际应用数据中,提取隐含在其中的、人们事先不知道的、但又是潜在有用的信息和知识的过程。

(2)数据挖掘特点。数据挖掘技术具有以下特点:

处理的数据规模十分庞大,达到GB、tB数量级,甚至更大。

查询一般是决策制定者(用户)提出的即时随机查询,往往不能形成精确的查询要求,需要靠系统本身寻找其可能感兴趣的东西。

在一些应用(如商业投资等)中,由于数据变化迅速,因此要求数据挖掘能快速做出相应反应以随时提供决策支持。

数据挖掘中,规则的发现基于统计规律。因此,所发现的规则不必适用于所有数据,而是当达到某一临界值时,即认为有效。因此,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可能会发现大量的规则。

数据挖掘所发现的规则是动态的,它只反映了当前状态的数据库具有的规则,随着不断地向数据库中加入新数据,需要随时对其进行更新。

(3)数据挖掘的主要算法。最初的数据挖掘分类应用大多都是在这些方法及基于内存基础上所构造的算法。目前数据挖掘方法都要求具有基于外存以处理大规模数据集合能力且具有可扩展能力。主要的算法有:

决策树

Knn法(K-nearestneighbor)

Bayes法

二、利用SQLServer2005进行数据挖掘

(一)SSaS简介

SSaS是microsoft公司的产品。microsoftSQLServer2005analysisServices(SSaS)为商业智能应用程序提供联机分析处理(oLap)和数据挖掘功能。analysisServices允许用户设计、创建和管理包含从其他数据源(如关系数据库)聚合的数据的多维结构,以实现对oLap的支持。而对于数据挖掘应用程序,analysisServices允许用户设计、创建和可视化处理那些通过使用各种行业标准的数据挖掘算法和根据其他数据源构造出来的数据挖掘模型。SSaS是通过服务器和客户端技术的组合来提供oLap和数据挖掘功能的[2]。

SSaS提供了用于数据挖掘的工具,用户可以借助这些工具识别出数据中的规则和模式,SSaS创建数据挖掘解决方案时,首先要创建描述业务问题的模型,然后通过生成数据的数学模型的算法运行数据,此过程称作“定型模型”。接着依据该算法直观地浏览挖掘模型或创建预测查询。analysisServices可以使用来自关系数据库和oLap数据库的数据集。

SSaS是基于SQLServer的一种数据挖掘工具。其实SQLServer2005已经为用户提供了从数据库、数据仓库、oLtp、oLap、数据挖掘和商业智能等一整套的数据服务功能。

用SSaS进行数据挖掘的步骤

一个重要的概念就是生成挖掘模型是大型过程的一部分,此过程包括从定义模型要解决的基本问题到将模型部署到工作环境的所有事情。此过程可以使用下列六个基本步骤进行定义:

定义问题;准备数据;浏览数据;生成模型;浏览和验证模型;部署和更新模型

尽管过程是一个循环过程,但是每个步骤并不需要直接执行到下一个步骤。创建数据挖掘模型是一个动态、交互的过程。浏览完数据之后,您可能会发现数据不足,无法创建适当的挖掘模型,因此必须查找更多的数据。您可以生成数个模型,但可能会发现这些模型无法回答定义问题时所设定的问题,因此必须重新定义问题。您可能必须在部署模型之后对其进行更新,因为又出现了更多的可用数据。因此,了解创建数据挖掘模型是一个过程,并且为了创建一个完美的模型,此过程中的每个步骤可能需要重复多次是非常重要的。

SQLServer2005提供用于创建和使用数据挖掘模型的集成环境,称为BusinessintelligenceDevelopmentStudio。该环境包括数据挖掘算法和工具,使用这些算法和工具更易于生成用于各种项目的综合解决方案。

(二)定义问题

数据挖掘过程的第一步就是明确定义业务问题。

该步骤包括分析业务需求,定义问题的范围,定义计算模型所使用的度量,以及定义数据挖掘项目的最终目标。

(三)准备数据

数据挖掘过程的第二步就是合并和清除定义问题步骤中标识的数据。

microsoftSQLServer2005integrationServices(SSiS)包含完成该步骤所需的所有工具,步骤内容包括转换到自动执行数据清除和合并。

数据可以分散在公司的各个部门并以不同的格式存储,或者可能包含缺陷项或缺少项之类的不一致性。

(四)浏览数据

数据挖掘过程的第三步就是浏览已准备的数据。

您必须了解数据,以便在创建模型时做出正确的决策。浏览技术包括计算最大值和最小值,计算平均偏差和标准偏差,以及查看数据的分布。浏览完数据之后,便可确定数据集是否包含缺陷数据,然后制订纠正这些问题的策略。

BiDevelopmentStudio中的数据源视图设计器包含数种可用于浏览数据的工具。

(五)成模型

数据挖掘过程的第四步就是生成挖掘模型[3]。

在生成模型之前,必须随机将已准备的数据分离到单独的定型数据集和测试数据集。您使用定型数据集生成模型,并通过创建预测查询来使用测试数据集测试模型的准确性。您可以使用integrationServices中的百分比抽样转换来拆分数据集。

您将使用从浏览数据步骤中获得的知识来帮助定义和创建挖掘模型。模型通常包含多个输入列、一个标识列以及一个可预测列。然后可使用数据挖掘扩展插件(DmX)语言,或BiDevelopmentStudio中的数据挖掘向导,在新的模型内定义这些列。有关如何使用DmX的详细信息,请参阅数据挖掘扩展插件(DmX)参考。有关如何使用数据挖掘向导的详细信息,请参阅数据挖掘向导。

定义完挖掘模型的结构之后,需要对其进行处理,使用说明模型的模式来填充空结构。这称为“定型”模型。模式通过利用数学算法计算原始数据而得。SQLServer2005针对可生成的每种模型包含一种不同的算法。您可以使用参数调整每种算法。

挖掘模型由一个数据挖掘结构对象、一个数据挖掘模型对象以及一种数据挖掘算法定义。

microsoftSQLServer2005analysisServices(SSaS)包括以下算法:

microsoft决策树算法

microsoft聚类分析算法

microsoftnaiveBayes算法

microsoft关联算法

microsoft顺序分析和聚类分析算法

microsoft时序算法

microsoft神经网络算法(SSaS)

microsoft逻辑回归算法

microsoft线性回归算法

(六)浏览和验证模型

数据挖掘过程的第五步就是浏览您已经生成的模型并测试其有效性。

您不希望在事先没有测试模型性能的情况下将模型部署到生产环境。同样,您也许已经创建了数个模型,并且必须确定性能最佳的模型。如果您在创建模型步骤中创建的所有模型都无法正常工作,则必须返回到此过程的上一个步骤,重新定义问题或重新调查原始数据集中的数据。

可以使用BiDevelopmentStudio中数据挖掘设计器内的查看器来浏览算法发现的趋势和模式。还可以使用该设计器中的工具(如,提升图和分类矩阵)来测试模型创建预测的性能。这些工具要求使用您在模型生成步骤中从原始数据集内分离的测试数据。

(七)部署和更新模型

数据挖掘过程的最后一步就是将性能最佳的模型部署到生产环境。

当生产环境中部署了挖掘模型之后,便可根据您的需求执行许多任务。下面是一些可以执行的任务:

使用模型创建预测,然后可以使用这些预测做出业务决策。SQLServer提供可用于创建预测查询的DmX语言,同时还提供有助于生成查询的预测查询生成器。

直接将数据挖掘功能嵌入到应用程序。您可以包括分析管理对象(amo)或一个包含一组对象(应用程序可使用这组对象创建、更改、处理以及删除挖掘结构和挖掘模型)的程序集。另外,可以直接将XmLforanalysis(XmLa)消息发送到analysisServices实例。

更新模型是部署策略的一部分。随着单位传入的数据不断增多,必须重新处理模型,以便提高效用。

三、具体实现

(一)建立数据库

首先建立数据库,在数据库中建立了一个数据表,将初始数据导入数据库中。

(二)数据预处理

对登录记录清单表中的数据进行了预处理,主要包括:

1.为提高数据分析和挖掘的效率,将内容为零的属性进行了删除

由于需要分析的是流量与其他属性的关系,所以流量为零以及使用时长为零的记录没有分析价值,将这些记录进行了删除。

2.增加LogiD作为记录的唯一标识

由于使用时长对使用流量有很大的影响,为排除这一干扰因素,增加了平均流量这一属性,且属性值通过使用流量/使用时长获得。

添加了人员类别、网段、登录月、登录日等属性,对影响因素进行了分类。属性值分别由账号、ip地址、登录时间等相关属性值计算获得。

(三)利用聚类分析得出平均流量的分类

由于平均流量是一个连续值,所以要对它进行离散化。要进行离散化就要先进行分类,这里利用了SSaS中的聚类模型对平均流量进行分析(如图),得出了这样一个分类:

类别iD平均流量值

00.0-1.9

11.9-4.9

24.9-15.2

3>15.2

在登录记录清单表中增加一属性平均流量类别(avgFluxLevel),根据平均流量的值写入平均流量的类别值。这样平均流量就被转换成一个离散的值平均流量类别进行分析。

(四)利用决策树、naïveBayes模型得出影响流量的因素

再次导入更新后的数据源,并利用决策树和naïveBayes模型进行分析。这两个模型中,LogiD为Key,avgFluxLevel为预测量,Logmonth、netSegment等为输入量。

(五)得到的结果

(1)通过决策树模型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到上网时间、网段、人员类别等属性对流量的影响。

(2)通过naïveBayes模型,我们可以得到各个属性之间的相关性。通过将链接强弱的滑块向下移动,我们可以得知,对平均流量级别影响最大的因素是人员登录的月份。

四、讨论和评价

通过对上网记录数据的挖掘,我们得到了网段、登录时间、人员类别等主要因素对于流量的影响。通过这些结果,网络管理人员可对网络流量的设置进行一定的调整,使得网络资源的利用更加有效。

预想的获得流量与在线时间之间的关系还挖掘的不够。希望以后在增加相关数据的基础上,能对数据挖掘技术进行进一步的研究,能够等到更加实用的模型。

参考文献:

[1]JiaweiHanmichelineKamber.数据挖掘概念与技术(第一版)[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

[2]w.H.inmon,王志海.数据仓库(第2版)[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

管理决策的基本步骤篇9

关键词:实验设计解题策略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得实验者得天下”。实验设计题是高考试题命题的新趋势。从近几年出现的高考试题分析,实验设计和分析是一个热点,主要考查学生是否理解实验原理和能否分析实验结果,是否具有灵活运用实验知识的能力及在不同情景下对知识的迁移能力。这类题一般只提供条件,要求设计实验步骤、分析实验结果和得出结论。对于此类题型的解答,一般要求根据提供的实验材料和仪器,设计一实验,来验证或说明某一生物现象,相对难度较大,不仅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还考查学生综合分析能力、理解能力、收集处理信息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逻辑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等。由于学生缺乏实验设计的相关知识,平时也较少练习,觉得繁杂、麻烦,遇到此类型题更是无从下手,也是学生失分最多的一项。为解决学生的这一难题,本人依据多年担任毕业班的教学实践以2006年全国卷第30题为例,谈谈实验设计题的解题思路与基本方法,以便使学生在复习过程中加以重视,增强学生解决此类型难题的综合能力。

(2006年全国卷)为了验证叶片在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过程中有气体的产生和消耗,请用所提供的实验材料与用具,在给出的实验步骤和预测实验结果的基础上,继续完成实验步骤的设计和预测实验结果。并对你的预测结果进行分析。

实验材料与用具:烟草幼苗、试管两支、蒸馏水、naHCo3稀溶液(为光合作用提供原料)、真空泵、暗培养箱、日光灯(实验过程中光照和温度等条件适宜,空气中o2和Co2在水中的溶解量及无氧呼吸忽略不计)。

实验步骤和预测实验结果:

(1)剪取两小块相同的烟草叶片,分别放入盛有等量蒸馏水和naHCo3稀溶液的两支试管中。此时,叶片均浮在液面上。

(2)用真空泵抽去两支试管内液体中和叶肉细胞间隙中的气体后,敞开试管口,可观察到叶片均下沉到底部。

(3)……

分析预测的结果:

[分析]本题考查考生利用所学的生物学知识,运用所学的实验方法和技能,按照要求设计新的简单的生物学实验,并能够对实验结果进行解释和分析。本题以一定的基础知识作为前提,注重考查考生的实验设计能力和表达能力。它涉及叶的结构、光合作用和有氧呼吸等相关知识,属于必修1(分子与细胞)的内容范围。

本题所要具有的基础知识是:①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②有氧呼吸吸收氧气,释放二氧化碳;③naHCo3稀溶液中为光合作用提供二氧化碳,有氧呼吸放出的二氧化碳溶解于naHCo3稀溶液中。通过题目中的实验步骤(1)和(2)可知,叶肉细胞之间有间隙,可容纳一定量的气体。当叶肉细胞间隙充满气体时,叶片浮在水或naHCo3稀溶液的液面上;当叶肉细胞间隙缺乏气体时,叶片沉到试管底部。

本题是在实验步骤(1)和(2)的基础上,进一步设计实验来验证叶片在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过程中有气体的产生和消耗,并说明设计的思路。

解答本题的基本思路是:由于实验步骤(1)和(2)的提示,加上上面所述的基础知识,验证叶片的气体产生和消耗的实验结果,可通过叶片的上浮或下沉现象来显示。实验步骤⑵叶肉细胞间隙中的气体被抽掉后,结果是叶片都沉在试管的底部。因此,步骤(3)应设计实验让叶片浮起来。由于水和naHCo3稀溶液中都缺乏氧气,故不能设计有氧呼吸的实验。又由于题干中已讲明naHCo3为光合作用提供原料(二氧化碳),而水则不能,故可设计光合作用的对照实验。即用日光灯照射试管的底部的叶片,其结果是naHCo3稀溶液中的叶片能进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使叶片上浮,而水中的叶片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仍在试管底部。在分析该实验结果时,还要注意表达的准确性。即naHCo3稀溶液中的叶片细胞进行光合作用产生了氧气以后,叶片细胞也能进行有氧呼吸,但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多于有氧呼吸消耗的氧气,故氧气能不断积累,当积累到一定量时,叶片上浮。接着实验步骤⑷就应设计实验使步骤⑶中上浮的叶片下沉。要使该叶片下沉就必须消耗掉叶肉细胞间隙中的氧气。只有在没有光合作用时,细胞通过有氧呼吸才能消耗叶肉细胞间隙中的氧气。将试管放在暗培养箱中即可达到此目的。即在暗环境中,叶肉细胞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只能进行有氧呼吸,消耗叶肉细胞间隙中的氧气,所释放出的二氧化碳溶解于naHCo3稀溶液中,叶肉细胞的间隙中缺乏气体,使叶片下沉。在该实验中,蒸馏水中的叶片都起着对照作用。

依上所述解答思路与方法,解决此类型题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掌握扎实的生物实验知识与操作技能,并能独立完成“生物知识表”的实验

包括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基本操作技能,并能把它们综合运用。

二、掌握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

1.科学性原则在进行实验设计时,实验目的、原理、材料和手段要有充分的科学依据,整个实验设计具有科学思想、科学方法,不能偏离生物学的基本原理及其他科学手段。

2.单因子变量原则实验组和对照组相比只能有一个因素改变,即只有一个变量,而其他因素不变。如上题涉及的变量是不同时间段的对照。

3.对照实验原则在实验过程需设置对照组,与实验组进行对比,以显示实验的结果,对照常用的方法有:①空白对照。不给对照组任何处理因素。②条件对照。虽给予对照因素,但不是需研究的处理因素。③自身对照。对照和实验都在同一研究对象上进行。如上例涉及的对照就是此方法。④相互对照。不仅单设对照组,还同时具有几个实验组进行相互对比。

4.平行重复原则控制某种因素的变化幅度,在同种条件下重复实验,观察对实验结果的影响程度。

三、理解实验设计的基本内容

对这类实验题解答思路与方法应明确以下实验设计内容:1.了解题目要求;2.明确实验目的;3.确定实验原理;4.确定实验设计思路;5.设计实验步骤;6.预测实验结果和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

因此,要提高学生高考实验题得分能力,解答此类型题应掌握实验解题的以下几个步骤:

1.审――明确“做什么?”(即搞清实验目的),抓准目标,保证答题方向正确。

这一步看似简单,但它却是正确解题的基础。如果偏离了这一方向,就会导致“全军覆没”。一般,要你做什么,在题目中都已明确告诉了你,问题就是:你的整个解题过程都要围绕实现这个目标而努力。以上面的高考题为例,实验目的是“验证叶片在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过程中有气体的产生和消耗”,需要从两方面来证明:既要验证叶片光合作用产生气体,又要验证呼吸作用消耗气体,对于是产生、消耗什么气体并不要验证。有的学生审题错误,实验目的不明确。错误1验证:叶片在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过程中有o2的产生和o2消耗两个方面;错误2验证:叶片在光合作用过程中既产生气体又消耗气体,呼吸作用过程中既消耗气体又产生气体;错误3验证:叶片在光合作用过程中既产生o2又消耗Co2,呼吸作用既消耗o2又产生Co2。

2.想――解决“怎么做?”(即设计出实验方案),理清思路,保证思维过程合理。

这一步的突破口是要抓住变量。需要思考的问题是:该实验的实验变量是什么?应该如何操纵它?反应变量是什么?应该如何捕获它?哪些是可能影响实验结果的无关变量?应该如何控制它?这些问题解决了,实验的基本思路也就出来了。以上面的高考题为例,学生存在的错误是对实验步骤(1)错误地理解为每支试管都加入等量蒸馏水和naHCo3稀溶液,这样有无光照是实验变量,所以很多学生接下来的步骤是一支试管给光照,另一支暗处理,造成失分。

变量的问题解决了,其他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实验设计就是要你解决如何操纵实验变量、控制无关变量、捕获反应变量来达成实验目的这一问题的过程;实验分析就是要你分析实验变量与反应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推导得出相应结论的过程,或者要你说明“为什么这么做(实验原理)”的道理;实验评价就是要你评判整个实验过程的思维是否合理,如:实验变量是否具有可操作性,反应变量是否具有可观测性,无关变量是否得到了有效控制,额外变量是否都被平衡和抵消了。

实验过程的设计要完整、科学、严谨:准确选用实验材料、器皿支持实验。题目中提供的材料和器皿通常还能对实验的设计起到一定的提示作用,如上述例题题干给出的naHCo3稀溶液可满足光合作用对二氧化碳的需求,也可以吸收二氧化碳。根据题干给出的实验步骤(1)、(2)可知本实验的观测指标为:叶片是否上浮或下沉。在此基础上,紧紧围绕实验目的,设计出完整的实验步骤,各步骤之间要前后顺序得当,且不出现科学性的错误,从而逐步将实验引向正确结论。

3.答――把自己求解的思维过程按题目要求明白无误的表述出来,把分拿到手。

最关键的是要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保证自己的思维过程合理。在文字表述上讲究用词,力求准确、精辟、简明地组织语言文字。

答题时要注意这样几点:

①步骤设计一般不宜连续描述,往往需要分段叙说,要用代号明确标出实验步骤,如果没有明确的实验步骤,整个实验设计就会显得杂乱无章,没有条理。

②在使用器皿时用标记号(甲烧杯、a试管、1号培养皿等)来辅助,这样在表达时一方面清晰明了,另一方面可以节省篇幅、节省时间。

③应尽量使用题目中出现过的比较规范的表述,尽量用规范的实验术语,不能用含糊的口语,如:“盖玻片”不能说是“薄的玻璃片”;“等量的”不宜说成“一样多的”;“振荡”不宜说成“晃动”、“摇动”等等。

④表达方式,按题目要求可以是纯文字、表格、图示等。

⑤在解答实验设计题时,最好能先在草稿纸上画草图拟草稿看图说话,以求理顺思路,设计尽量完整并使卷面整洁。

这里需明确实验步骤设计的基本框架:三个基本要素:第一个是实验相同部分的准备处理和分组编号;第二个是单一变量的处理如a组用××处理,B组不处理(注意“等量”),其它条件相同(注意“适宜条件”);第三个是观察现象、测量、记录等。每一题具体的答题就根据题目情境而异。

4.查――换位复查,不留遗憾出考场。

管理决策的基本步骤篇10

1.2作业成本法对企业环境管理的意义

用作业成本法对企业进行环境管理会大大提高企业成本管理决策的有效性,进一步促使企业采取减少环境影响的决策,这在环境意识高涨、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形势下极其重要。

1.2.1可以提供相对准确的环境成本

归集与分配信息在传统的环境成本核算方法中,环境成本只有企业发生的直接环境成本这一项成本。这可能造成环境成本数额被低估、染产品成本被低估,由此清洁产品成本被高估。这是由于传统核算方法中,环境支出作为制造费用按产品工时为分配基础计入各个产品成本,而事实上产品的生产工时多,并不意味着污染物排放的多。而作业成本法将会弥补上述缺陷,因为在作业成本法中,环境成本包括直接环境成本、间接的环境成本。环境成本的归集的是否正确,直接关系到环境污染治理投资的决策;而环境成本分配的是否正确,将会影响到产品成本的准确计算,也因此会影响污染产品和清洁产品的投资决策。

1.2.2有助于控制和管理环境成本作业成本法方法的应用,是把环境成本和环境作业联系起来,把重点放在环境成本管理的手段上,通过直接监控内在原因,来间接控制环境成本。正是由于作业成本法更加注重分析导致成本发生的原因,所以它更适用于企业管理和控制环境成本的支出,使企业污染控制在一个可接受的环境风险的前提之下,保持在一个相对较优的水平,将环境成本降至相对较低,这样企业的效益也就越大。

1.2.3有利于企业作出正确的环境投资决策环境信息的不准确必然会导致环境管理决策的片面性。企业对环保投资是企业一笔数目很大的投资成本,会直接影响企业的生产经营、资本结构、环境投资的决策。投资决策应多方面考虑:首先是直接的环境成本,这部分环境成本可以直接归集到成本计算的各个对象中;其次是间接环境成本,如车间的办公费、折旧等。这些成本常包含在企业总的制造费用中,作业成本法对这些间接成本按作业动因进行分配后再计入各个产品的成本,而传统成本法下却忽略了这一部分;再次,潜在成本和无形成本。这些成本经常难以或者根本无法识别、归集与分配,但这些成本将会影响投资在可以预见的未来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环境成本的分配原则一般来说会影响投资决策的结果,在投资评价中是否能准确分配环境成本将会影响对具体的工艺过程进行投资经济可行性。

2作业成本法在环境成本核算中的应用

在实际的工作中,我们要理论结合实际,所以,要用作业成本法核算环境成本,但是要用作业成本法核算环境成本,一方面要了解作业成本法对环境成本的核算程序;另一方面,在理解核算程序的基础上进行实例分析及评价。

2.1作业成本法对环境成本的核算程序

作业成本法认为:产品消耗作业,作业消耗资源,资源消耗成本,但是从环境角度考虑,可以把作业成本法定义为:产品消耗作业,作业消耗资源,资源的消耗影响环境,由此,可以将作业成本法对环境成本的核算过程分为两个阶段。

2.1.1环境成本认定和环境成本分配率的计算,这个阶段的成本计算工作可以分三个具体步骤进行。

(1)环境成本的认定环境成本计算的首要步骤就是对环境成本进行归集,也就是认定环境成本,而认定环境成本就是首先要判断发生的作业是否与环境有关;其次,环境成本是否符合可计量性,相关性,真实性,可靠性。根据以上两个标准就可以把生产过程中的环境成本分别识别出来,并且对其加以认定,这样认定后,看上去很清晰明了。

(2)环境成本的分配在对环境成本进行认定之后,接下来的重要步骤就是对环境成本进行分配,如何进行分配,关键就是要确定环境成本所耗的作业,将间接成本中从中分离出来加以计量,利用作业动因,将环境成本分配给不同的成本计算对象,分配的顺序如下:①分析各项环境耗费,确定环境耗费的作业,资源的消耗影响作业,如果环境成本可以直接归属于某个产品,则就应该直接计入该产品的成本,如果环境成本不能够直接归属于某个产品,则需通过分配计入到各个产品的成本。②确定环境成本的动因,环境成本动因是导致环境成本发生的决定性因素,它作为作业成本库的成本分配到产品环境成本中去的标准。确定的标准是成本动因应与环境成本的发生相关性。

(3)作业成本分配率的计算作业成本分配率的计算有两种方法:一种是根据成本库实际发生的环境成本和作业的实际产出,计算单位作业产出的实际环境成本,即实际环境作业成本分配率;另外一种是根据预算环境成本库的成本和预算作业产出或正常作业产出计算预算环境成本分配率或正常环境成本分配率。

2.1.2将作业成本库的环境成本追溯到各产品,然后计算产品成本对可以直接追溯到产品的原材料、直接人工等的直接成本,将其直接计入产品的成本。对于环境成本,是运用第一阶段计算出来的环境成本分配率和各产品所耗用的作业动因数量,将环境成本追溯到各产品。

(1)按实际作业成本分配率分配环境成本

(2)按预算(正常)环境成本分配率分配环境成本的过程稍微复杂一些,因为分配的结果不是实际成本,需要处理分配结果与实际环境成本之间的差额。

2.1.3将直接追溯到产品的直接成本和调整后的环境成本(即实际环境成本)加总,即可得出当期发生的成本费用。然后,再重新计算完工产品、在产品成本,以及完工产品单位成本。

2.2用作业成本法核算环境成本的应用举例

通过一系列的核算程序的理论分析,我们可以很清楚的知道核算程序的三个步骤,下面,我们结合实例,来做进一步的解释说明。

(1)资料:某工厂生产的a、B两种产品需要经过三个生产步骤。每经过一个生产步骤时都排放出废物,所有这些废物在厂区的一个焚化炉中集中处理。本例子主要说明焚化炉中的相关环境成本如何采用预算环境成本的分配率分配到产品上去。已知资料如下:

(2)分析及计算过程焚烧废物的直接成本是由于焚烧废物的作业产生的,而废物在六个生产步骤中产生,因此,采用作业成本法,首先要把这部分成本按成本动因分配到各个生产步骤中去,再分配到两个产品上,由于废物是在六个生产步骤中产生出来的,也占用了生产资源,先分配作业成本,再转到各个产品中。这样,按照作业成本法的预算环境成本的核算程序,可以确认a产品成本中心实际环境作业成本76800元(80000-3200),实际环境作业成本分别为208600元、247500元、304000元、78000元、306000元,a产品的实际环境作业的总成本为元,依次类推,B产品的实际环境总成本为920500元。如果按照传统的成本法计算方法,直接环境成本很容易确认,其分配往往根据各个成本中心的机器工时或直接人工进行,与各个成本中心的作业的动因无直接联系,而间接环境成本则往往与其他非环境成本一起进行分配,看不到其与各个动因产生的关系,从而使决策者不能客观的意识到环境成本在其生产中的实际构成因素,影响决策。

2.3分析及评价

作业成本法是核算环境成本的理想方法从以上例题的计算和分析可以得出,如果使用传统成本法进行分配,成本的发生与费用分配标准之间缺乏直接的因果关系,所以计算得出的结果往往导致成本信息的扭曲,企业各个管理层次人员可能根据传统成本法下的扭曲信息做出错误的决策,这将使企业在可以预见的未来面临的环境风险加大。作业成本法的优点却是传统成本法扭曲成本信息这一缺点的补充,反而它能帮助企业了解与每种产品相关的经营活动过程,可以体现生产流程中哪里增加了价值,哪里减少了价值,从而使环境成本的信息更加准确更加真实,还能让企业管理人员通过对各种产品的作业流程进行更进一步的跟踪记录,从而更好地进行产品定价、提高市场的占有率、产量计划等决策。作业成本法能反映成本动因的影响,从而减少对环境的损害,所以它是核算环境成本的一种理想方法。

3作业成本法在我国环境管理中的应用前景分析

从我国企业实际情况来看,许多从制造环境和决策有用性看,都需要作业成本制的企业,由于使用犯人成本过高而不得不放弃使用,因此,也可以这样说,目前有很多主观和客观因素的存在,限制了作业成本法在我国的应用范围,不可能全面推行,到企业经营规模扩大,管理的层次进一步得到提高之后再推广使用作业成本法,这样的做法更加具有谨慎性。

3.1作业成本法在我国环境管理的应用现状

在我国目前情况下,由于诸多原因的存在,大多数企业应用传统的成本核算法来核算环境成本,在观念和制度上还没有接受作业成本法。可能原因在于作业成本法需要处理大量的资料,这对计算机系统的配合也随之加大,再加上企业经营规模、企业的内部管理的等原因的存在,表明作业成本法在现阶段还没有被企业普遍接受,其核算和管理环境成本还只是停留在理论层面。

3.2作业成本法在我国环境管理中的应用前景分析

尽管目前用作业成本法核算环境成本并没有得到普遍接受和广泛应用,但是不意味着该方法没有借鉴价值,更加不意味着其在我国没有应用前景可言。

3.2.1从企业所处的环境分析

我国企业的竞争从国内走向国际,同样都是为了求得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既要积极创造各种条件,采用和发展自动化生产技术,更要在各级管理层中和在企业的文化中树立新的管理观念,因而未来中国企业面临的制造环境正是适合作业成本法采用的环境。作业成本法适用于直接材料、直接人工成本下降,制造费用提高的现代企业制造系统。所以采用作业成本法是一种必然趋势,只是采用时间早晚的问题,这都要要取决于中国企业普遍达到高级制造环境所需的时间。

3.2.2从环境成本管理的角度分析

从环境成本管理的角度来看,作业成本法通过确立各个环境作业的中心,然后对各个中心的作业量进行计量,这样就可以计算出各种环境作业的单位成本,从而对各作业中心进行考核,并且对作业成本进行管理,其应用范围就广泛多了。环境作业中心可以通过对作业活动和与其相关的作业成本进行控制,以达到控制成本的目的。作业成本法通过计算作业的成本,来确认并且据以评估包含环境成本的各个产品对环境以及企业财务状况的影响。于此同时,通过作业价值分析,消除无附加价值的作业,从而达到降低产品成本的目的。因此,按作业计算成本过程和控制成本的原则,对各种企业的环境成本管理,只是具有普遍的借鉴价值,但是并非每个企业都可以盲目的运用。

3.2.3从成本——效益角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