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全面发展培养十篇全面发展培养十篇

全面发展培养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4:46:34

全面发展培养篇1

一、优化育人环境,营造艺术氛围

天津市实验中学是有着近90年历史的津门名校,有着雄厚的文化艺术底蕴。走进实验中学的校园,不仅会看到饱含学校发展历史足迹的大钟楼、里程柱,威风凛凛、寓意东方醒狮的校标,还有浓缩中华民族5000年传统文化的中华文化廊:其中包含了辉煌灿烂的古代文化,艰难曲折的革命历程,异彩纷呈的戏曲艺术、源远流长的民俗文化、博大精深的文学书画、五彩缤纷的民族之风。校园中还矗立着著名校友红学专家周汝昌、声乐家沈湘的全身雕塑,及达芬奇、聂耳、冼星海等名人雕塑,这些历史文化的足迹和艺术家的形象,生动地展现在学生的面前,每时每刻都活跃在学生的周围。所有这些,使学校的每一面墙壁都在“讲话”,使校园“时时、处处、人人”都散发出浓郁的艺术气息,漫步在校园里,随处都能感受到艺术教育春天般的勃勃生机,学校已成为追求真知的学园、陶冶情操的花园、施展特长的乐园。

二、开设名家讲坛,感受艺术魅力

多年来,为了普及高雅艺术活动,实验中学积极邀请天津市知名艺术家来学校进行高雅艺术讲座,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效果。艺术讲座内容丰富、形式生动。专家们或从音乐特有功能的角度阐释艺术与人的全面发展的关系;或以作品鉴赏为切入口,传授音乐艺术的鉴赏方法;或从个案分析入手,讲述中外音乐的发展历史和有关知识。在高雅艺术讲座中不仅艺术家们的风趣的语言、简练的文字和精美的声像,将大家带入了一个丰富多彩、引人入胜的音乐世界,而且,专家们的敬业态度、博学睿智和涵养风度,赢得了学生们的一致好评。很多学生说:通过讲座,能近距离地聆听到专家们的精彩演讲,真切感受到了音乐艺术的独特魅力。

三、发挥美育功能,拓展艺术课程

美育和德育、智育、体育一样,有着自身特有的教育价值,美育具有陶冶情操、开启心智、塑造健全人格的作用。美育作用于人的情感世界,引导青少年追求人生的意义和价值。不重视德育,损害的是一代人的道德水准;不重视体育,损害的是一代人的身体健康;而不重视美育,损害的则是一代人的心灵世界,影响的是一个民族的精神、想象力和创造力。作为美育的基本途径和主要内容,艺术教育对于“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具有独特的作用,对于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也具有奠基性的作用。因此,我们把不断提高艺术课教学实效、广泛开发艺术课程作为实施全方位艺术教育、普及美育教育的重要途径。

1.开齐开足课程,提高艺术课教学实效。

学校严格执行国家课程计划,使艺术课程的开课率达到100%。同时,从加强常规教学入手,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将艺术知识、基本技能与情感表达有机结合,将“过程教学”的重要性置于“内容学习”之中,让学生在感受艺术、掌握必备的艺术技能的过程中,了解文化艺术的精髓,提高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2.开发校本课程,培养学生的艺术兴趣和爱好。

我校从1988年以来,不断探索开设有特色的校本课程,至今已形成百余门,其中,艺术类课程约二十门,涉及文化艺术的有陶艺、二胡演奏、双钢琴、民族舞蹈、架子鼓等项目,学生参与率达100%。校本课程通过“激发兴趣―自主设计―交流改进―完成作品―体验成功”的教学过程,让学生经历一个个“完美艺术”的塑造过程,从中发现美、创造美、体验美,极大地满足了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提高了学生对传承艺术项目的兴趣和自觉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感受、努力实践,不断提高艺术修养。

3.创新艺术活动的内容与形式,促进艺术活动的全员参与。

学校围绕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学校文化品位,举办了许多富有成效的活动。多年来,实验中学的艺术活动本着立足普及、重在参与的原则,根据学生不同的兴趣爱好和特长,面向全体学生,积极组织开展各种艺术活动。如,开展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组织学生观摩各类音乐、舞蹈、戏剧等优秀演出;定期举办艺术节,让每个学生都能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自愿选择参加,并形成学校学生艺术活动的特色和传统。学校深入推进体育艺术“2+1”项目,以班为基础,开展合唱、校园集体舞等活动,努力实现学生在校期间能够参加至少一项艺术活动,培养一两项艺术爱好。书画展、小品大赛、“魅力之星”主持人大赛、“校园卡拉oK歌曲”大赛、“唱响班歌”大赛等纷纷上演,努力做到全校学生“人人喜欢、人人参与、人人受益”,形成“年级有特色、班班有歌声、人人开口唱”的艺术氛围,让学生们“用艺术形式展现自己的生活,让艺术文化丰富自己的心灵”。

四、建设精品社团,激发艺术潜能

很多艺术形式(如合唱、合奏、艺术设计等)都要求参与者的集体配合、共同协作,才能产生良好的效果。学生艺术社团作为艺术教育的重要载体,因其格调高雅、形式多样、喜闻乐见而备受学生推崇,对营造校园艺术氛围、支撑艺术教育体系、激发学生艺术潜能、提升学生道德修养都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热风艺术团”是实验中学艺术团的名称,它由来于1949年,那年1月学校热风口琴队的队员们顶着寒风、吹着口琴在天津解放桥头欢迎解放大军入津,那场面至今一些老校友还历历在目。“热风”二字凝聚着老一代校友的爱国激情,激励着一代代实验学子,因此,这个名字一直被沿用至今。“热风艺术团”深入每个实验学子心中,也成为活跃在天津普教系统艺术教育领域的一支活跃的队伍。艺术团下设有交响乐团、合唱团、民乐团、舞蹈团、美术团等多个社团。多年来,艺术社团秉承学校的优良传统,以为具有艺术特长的学生发挥个性潜能、提高艺术技能创设条件为宗旨,形成了培养高素质艺术人才的运行模式,在历年天津市文艺展演中都取得了优异成绩。2012年,我校被教育部评为全国中小学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

五、坚持对外交流,促进艺术融合

全面发展培养篇2

1、通过体育教学,培养学生助人为乐的好思想。体育课上教师要求体质好的学生帮助体质差的学生完成教学任务,教育学生在课堂上做好人好事,帮助有困难的同学解决问题,并教育学生树立见义勇为、敢于同坏人坏事做斗争的思想,培养学生为他人服务的意愿和行为,使学生从小养成一种助人为乐的高尚品德。

2、通过体育教学,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体育教学靠师生的合作,靠学生之间的合作,只有一个团结、温暖的集体,才有凝聚人心,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同时也要教育学生关心集体,热爱集体,为集体争荣誉,教会同学之间的相互交往,尊重人,理解人,与同学友好相处。让学生明白,只有生活在好的合作集体中,才能创造出优异成绩。

3、通过体育教学,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通过组织教学比赛、游戏活动及考试、达标、运动会等活动,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调控能力及心理的稳定性和适应性。并向学生讲述健康人的心理标准,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经常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4、通过体育教学,培养学生具有坚强的意志品质。体育课的学习很苦很累,要求学生必须具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必须具备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品质。教学中教育学生对应做的事自己要坚持不懈,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和毅力,教育学生对败挫折有一定的承受力,培养学生胜不骄、败不馁、顽强拼搏的优良作风。

5、通过体育教学,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在体育教学中,让学生设计准备活动内容,编排徒手操,设计场地,制做体育器材等。都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想象力,而学生的创造性活动往往要靠教师的启发与引导,所以教师的教学方法、手段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很重要。

全面发展培养篇3

一、培养骨干力量,建立班集体的领导核心

班干部是班集体的骨干和核心。班干部对班集体的作用是多方面的,他们首先起着桥梁作用,在学生和班主任、任课教师之间搭起了一座无形的桥梁。其次是纽带作用,在思想教育及各项班级管理工作中,班干部搞得生动、活跃,组织学生开展各项工作。最后是号召作用,因为班干部和学生是同龄人,他们有着相似的经历、共同的语言,所以他们有一定的号召力。班干部的素质关系到班集体的各项活动的质量和水平,因此班干部的竞选必须要有一定的标准:团结同学,善于合作;遵守纪律,尊敬师长;关心集体,乐于奉献;胸怀宽广,忠诚老实;专业成绩优秀;有较强的组织和协调能力;有较强的交际能力和自控能力等。选拔班干部的途径有:(1)学生自己投票选举;(2)班主任任命。品格好、办事稳重、有组织能力的学生担任班干部,能够全面贯彻班主任的工作意图;(3)毛遂自荐。这些学生能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和聪明才智,为班级献计献策,容易开创工作新局面;(4)竞选干部。这些学生通过竞选演说,被老师同学择优录取,因此会特别珍惜自己的职位,时常想到支持他的选民的愿望,不能辜负选民的期望,不会忘记竞选时的承诺,所以工作的积极性较高。以上四种选拔班干部的方法相互补充、相互制约,班主任可以取长补短,形成一套班干部体系。同时,班主任要关心、爱护、支持班干部,并对他们充满信心,做到小事不过班干部,大事不过班主任。建立班集体的领导核心,既培养了班干部的综合能力,又提高了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为学生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统一奋斗目标,促进学生共同进步

班集体建设中的奋斗目标是集体活动要达到的预期目的,反映了班级成员的共同信念和追求,体现了高层次的发展,是班集体的灵魂。班集体目标是由众多的、相互依存的、不同层次的个体目标所组成的,所以班集体中的每个成员都承担着实现目标的责任。奋斗目标充分调动每个成员为实现目标而奋斗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利于改善班集体内部的人际关系,促进班集体目标的实现。怎样实现班集体的奋斗目标呢?首先,班主任在确定班集体奋斗目标的基础上,着重培养学生的集体责任感和荣誉感。班集体如果没有明确的管理制度,几乎不可能出现思想统一、行动一致的局面,如果学生没有强烈的责任感和荣誉感,目标的实现也就是一句空话。因此,要让每一个学生都为班集体承担一份责任,努力培养他们成为班集体的主人,大到班长、组长,小到图书管理员、卫生监督员,他们的工作都是班集体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其次,班主任还要明确每个学生的工作职责,做到事事有人管,件件有落实,而且要让他们认识到:为集体做事不分大小,都要负责到底。久而久之,他们便会自觉地养成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第三,让学生看到光明的前途和希望。可以选择学生容易接受的名言警句,并在黑板上板书,有声有色地描绘远景吸引学生,以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在班集体奋斗目标的感召下,学生共同进步,不但能提高学习成绩,还能培养热爱班集体的责任感和诚实守信、自尊自强、勇敢坚毅的个性品质,养成勤劳、俭朴、遵纪守法的行为习惯。

三、形成正确的舆论,培养良好的班风

正确的集体舆论是学生自我教育的一个重要手段,是良好班风形成的重大标志之一,也是发展班集体的巨大力量。正确的、健康的集体舆论不是自发形成的,要靠班主任进行培养。集体舆论是指在集体中占优势的,为多数人所赞同的言论和意见,它常以议论、褒贬等形式肯定或否定着集体的动态和集体成员的言行。班主任要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让班集体形成正确的舆论,一方面要正确引导学生,如讲英雄人物、科学家、对祖国和世界有卓越贡献的名人事迹;讲述祖国的过去、现状和未来;告知学生自身肩负的使命,每个人对班集体应做的工作,表扬好人好事。另一方面对错误的道德行为进行批评,当然要注意批评的方式。当正确的舆论深入班集体每个成员的心中时,道德行为好,为同学服务、为班集体作出贡献的同学就会受到大家的尊敬,而不求上进、破坏纪律、损坏集体荣誉的同学就会受到大家的一致谴责,这样也就发挥了班集体自我教育的功能,良好的班风自然而然就培养起来了。班风是一个班级中大多数人的思想觉悟、道德品质、意志感情、精神状态的一种共同表现。良好的班风还需要班主任长期细致的工作培养。班主任通过谈话、主题班会等各项活动,逐渐培养班集体团结友爱之风、良好的行为习惯之风、民主之风。正确舆论的形成能促进良好班风的建立,也能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

四、开展多项活动,活跃班级生活

良好的班风只有在集体的活动中才能得到巩固和前进,没有活动也就没有活跃的班级生活,班集体就会死气沉沉,学生就会感觉不到班集体的存在,也就不会关心班集体,不会为班集体的利益去奋斗。从这个意义上说,共同活动是集体的生命。班主任在组织学生开展活动时要有计划,活动的主题要有鲜明性、针对性,活动的形式要多样化,如朗诵、故事会、表演、音乐欣赏、竞赛、爬山、游园、参观等。这些活动既能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又能陶冶学生的情操,更能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念,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班主任在组织学生开展活动时,要充分发动学生,使活动具有群众基础,如果只动员少数班干部或由班干部包办代替,让大多数学生处于被动的地位,活动就收不到良好的效果。同时,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培养学生独立工作的能力。只有充分发挥积极分子的作用,充分发动学生参与活动,才能培养学生主人翁的情感和参与活动的意识,从而让学生受到教育和锻炼。所以从活动一开始,班主任就应尽量让班干部和学生去准备,这样,学生就会发挥他们的创造性,把活动搞得有声有色,从而培养学生独立工作的能力。

全面发展培养篇4

现代教育与现代大生产劳动的结合不仅是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重要方法,而且也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

教育是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个体的社会化是指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把个体培养成为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具有一定态度、知识和技能结构的人;

“教育”总是包含必要的“规范”、“限制”和“引导”。教育是一种实践活动,它要在个体社会化和社会个体化的过程中起到“促进”或“加速”的作用,否则就不能称之为“教育”。

(来源:文章屋网)

全面发展培养篇5

关键词:全面发展;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专业特色;心理素质;相关学科;“十字型”人才;反思

毋庸置疑,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多年来,全国各个职业技术学校为各个领域不同行业提供了一批又一批的专业特色鲜明的技术型人才,为社会的正常运转和快速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然而,在我们的职业教育事业取得长足进步的同时,我们也不能否认在人才培养的目标设置上,还多多少少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亟待我们的反思和改善。比如说,很多学生在专业方面素质过硬,但是在综合能力和心理素质方面还不能真正适应激烈的社会竞争。因此,在我们职业学校着重培养学生们成为专业鲜明的技术性人才的同时,我们更要支持和引导学生们真正得到全面的发展、在人生的旅程中更加身心同步、信心百倍、能力十足地成长和生活。在本篇文章中,我们将着重反思和探讨我国当下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不足之处和应有的展望和期待两个方面。

一、全面发展视角下当前我国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不足

1、职业教育学校过度强调专业特色的弊端。我国的职业院校长久以来一贯传承的重要的人才培养目标就是专业的技术人才。职业院校的学生们选择了既定的专业,就基本上等同于选择了将来的职业。因此,学生们在学习的过程中目标也更加明确。这是职业教育区别于一般教育的特点之所在,也是它的相对优势。然而,如果我们过分强调学生技术能力的实用性的话,我们就可能会走入一个人才培养“社会本位”与“个人本位”相矛盾的误区之中。社会本位论强调的是根据社会的需要培养专门的人才,而个人本位则更加重视每一个个体的个性发展的需要。如果我们过度强调每一个学生专业的特色,那么我们培养学生的过程就很有可能被卷入一个过度关注社会需要而相对忽视学生个性的误区。我们所面对和培养的学生是一个个鲜活的个体,对于人生、对于职业,他们也有自己更多的期待。在过度强调专业能力的时候,我们极有可能相对忽视了学生个性发展的必要性,学生其他方面能力发展的需要,这显然是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的。2、职业教育学校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相对被忽视。近年来,在很多因为心理问题犯罪的案件公之于众的前提下,心理健康已经成为社会大众越来越熟知和关注的领域。学生们更是一个容易产生心理问题的年龄阶段,因此我们就更需要切实关注学生们的心理健康。我们不仅仅是学生知识技术方面的老师,更是学生们心灵的工程师,在启发学生心理健康领域一样是义不容辞的。

二、对职业教育未来人才培养的展望和期待

1、培养目标应拔高为“十字型”人才。当前,通过各种媒体的报道,我们可以发现很多薪金丰厚的专业技术岗位经常招不到满意的人才。这是一个令我们职业院校的师生们感到非常尴尬的情况:我们每年给社会各个行业输送了数以万计的毕业生,然而,很多学生并不是真正能够满足社会需求的全面人才,并不是社会所急需的高级技术人才。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局面,我们不禁反思。现代社会,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瞬息万变,很多的专业技术岗位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它所特指的领域,而是渐渐渗透了更多的能力要求。这样的现实其实是在警醒我们职业院校,我们的人才培养计划是相对落伍的,单一的人才目标已经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因此,我们应该也必须发挥与时俱进的精神,切实拔高我们的人才培养计划,将我们的人才培养目标准确定位为各方面素质均衡发展的“十字型”人才。“十字型”的人才不论是在技术的专业性方面,还是在与工作能力密切相关的管理能力、创新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一系列方面都具备足够的实力和竞争力。非常关键的一点是,我们要将我们的培养目标切实落实到在职业院校的课程设置上,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创新能力等。2、关注和重视学生身心素质的全面发展。古人云:“父母之爱子,必为之计深远。”一个真正为学生的长远利益考虑的教育工作者就应该关注和重视学生身心素质的全面发展。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除了要传递给学生们必要的专业知识和技术,我们还应该通过讲授、游戏等各种方式增强学生的心理素质,帮助学生们在身心上都得到全面的发展。我们之所以强调这一点,是因为随着社会竞争压力的逐年递增,在激烈的现实面前,职业院校的学生们如果不具备较强的身心素质的话,是不能够应对将来工作和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和挑战的,很容易被一些挫折和困难所打败和击垮。因此,学生的心理素质是关系到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保证我们的学生拥有和享受和谐人生的衡量标准。在平时的授课中,我们首先要尽可能地利用课上课下的有效时间,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在学生们出现各种心理问题的时候及时地予以准确全面地指导和帮助。此外,我们也要尽可能多地启发和引导学生们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问题,增强学生的抗压能力和直面困苦挫折的勇气。其次,我们教师还应该更多地传递一些积极、阳光、正面的能量给学生们,让学生们充分感受到社会生活中的美好与和谐,在面对各种遭遇的时候都能够保持积极的心态。总之,一个身心素质都全面进步的学生才是全面发展的学生,才是我们职业教育的学校真正要培养的实用性人才。

综上所述,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方面还需要进一步的完善,身为一线教育工作者的我们应该在这个过程中贡献出自己的力量和智慧。年初,关于“中国梦”的主题发表了重要谈话,他告诉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追求自己梦想的权利。我想,各方面的能力都得到全面的发展就是我们职业院校的学生们持之以恒不懈追求的梦想之一。作为教师,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尽自己所能帮助学生们实现他们的梦想。

参考文献:

[1]扈中平.人的全面发展内涵新析[J].(人大复印报刊资料)教育学,2005,(8):4.

[2]缪宁陵等.国外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比较[J].职教论坛,2004,(12).

[3]袁江.基于能力本位的教育观[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5,(3):卷首语.

[4]谭镜星.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探索[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2.

[5]李静.高职教育“能力”与“个性”主题的阐释[J].职教论坛.2005(06)

全面发展培养篇6

关键词:高职;人才培养;全面发展;通识教育

经过近三十年的发展,高职教育成为高等教育中的一个类型,要构建中国高等职业教育体系,必须立足全面发展,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身心健康、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学生群体在学业和人生发展中的生命质量和长远发展,才能实现“培养专业知识水平强,动手能力突出,综合素质高,服务地方经济,用人单位满意的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一、全面发展通识教育的必要性

第一,通识教育与职业教育的关系。一般认为,通识教育(Generaleducation)是指普通高等教育中相对于专业教育而言的部分。20世纪初期,美国帕卡德(a.S.packard)教授首次提出“通识教育”一词并应用于高等教育领域。学者李曼丽对通识教育的概念作了初步构建:就性质而言,通识教育是高等教育的组成部分,是所有大学生都应该接受的非专业性教育;就目的而言,通识教育旨在培养积极参与社会生活、有社会责任感、全面发展的社会人和国家公民;就内容而言,通识教育是一种广泛、非专业性、非功利性的基本知识、技能与态度的教育。职业教育被很多人称之为就业准备教育、就业教育,其功利目的和职业指向是非常明确的。但作为教育的一种类型,职业教育教学包括两个方面,即专业教育和通识教育。然而,通识教育必须与专业教育相结合,才能实现其价值追求,也才是完全意义上的职业教育。

第二,高职院校实施通识教育的必要性。随着社会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和职业结构的变化,社会对劳动力的需求也将发生重大变化。现代社会的劳动者必须具备相应的心理承受能力、独立生活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应变能力、创新能力等。马克思主义关于人和教育的学说指出,人的本质特征是具有社会性,社会的发展应以人的全面发展与自我实现为前提,教育应坚持为受教育者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服务。根据我国国情和高职教育自身性质,培养目标通常定位在培养合格的“职业人”,有一技之长,具备可持续发展潜力和职业迁移能力。因此必须在进行职业技能培训的同时,施以必要的通识教育,使受教育者不仅具备健康的体魄、健全的人格、扎实的职业技能,还具有通观全局、自我发展、灵活应变的综合素质。

二、全面发展观指导下的通识教育的实施

第一,树立通专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思想观念。随着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技能和技术的更新速度日益加快,对人的素质要求更为全面,故有必要对高等职业教育的目标重新认识。高职院校把当前与长远相结合,既要实施专业教育,又要实施通识教育,为其长远、可持续的发展奠定基础。此外,知识经济时代对人才素质、学习形态、学校功能提出了一系列的挑战。人性的因素在上升,态度、价值、道德、情感、文化、精神等逐渐成为个人、机构、社会乃至国家事业成败的关键因素。据调查,用人部门对人才的勤奋敬业、诚信合作、开拓创新、心理健康和道德品质等方面的素质看得更为重要。

第二,统筹兼顾,构建通识教育体系。一是课程体系。通识教育课程体系应该是与专业教育互为补充的大课程体系中的一部分,通过课程讲授,均衡学生的知识结构。一方面,开设大量的通识选修课程和经常性的各种通识教育学术讲座;另一方面,在所有专业课程中强化对通识教育内容的融会贯通。二是活动体系。在通识教育理念的观照下,通过实践活动,锻炼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其在实践活动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因此,要根据学校特点、学生兴趣、专业特色、职业要求等实际情况精心设计各种教育活动,是通识教育课程在课堂外的活泼延伸和生动补充。通过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体系,使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沟通能力、交际能力、责任感、道德感、团队协作精神等基本的处世为人技巧和健全人格得到全面的锻炼和提升。三是环境体系。每个人背后都有一个文化背景,这个文化背景投射到个人身上,就是一种思维习惯和价值取向,进而体现在日常的言行举止中。通识教育的最终目标就是要形成一种能够体现人文关怀、尊重科学与民主、充满理性和自由之光的校园文化氛围,使浸润其中的人能够在不知不觉中完成思维习惯和价值取向的自然生成,真正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通过环境熏陶,影响学生的价值取向。惟其如此,我们才能从根本上冲破职业教育功利化价值取向和工具性思维的桎梏,避免培养出工作“机器”、单纯的技能操作工。

通识教育与技能教育是高职教育的两个相辅相成的组成部分。只注重人作为客体的基本生存技能的培养,忽视人作为主体的综合发展能力的培养,是残缺的和不协调的教育。因此,在构建人才培养和课程体系时,应全面观照,不仅关注技能培养,也要积极开发适应高职教育特色的通识教育课程,使“职业人”既有生存的能力,也具备发展的潜能。

参考文献:

1.蔡映辉.高校通识教育课程设置的问题及改革对策[J].高等教育研究,2004(11).

2.李曼丽等.我国高校通识教育现状调查分析[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1(2).

3.刘素婷.高职院校应加强通识教育[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6(14).

全面发展培养篇7

江西三套在星期六播出了一档教育专题节目,由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于丹主讲。如何培养孩子德智体全面发展,是所有家长都感到困扰的问题,但看完了这几十分钟的节目后,应该能使家长们毛塞顿开。

节目主要从三方面来讲述,并且引用了很多起不同的真实案例。三个方面分别是:小学要有工艺教育,中学要用社会教育,大学要用工作教育。于丹教授在节目中举出了几个工艺教育的例子,比如德国、俄罗斯、英国、日本等许多国家小学课程里添加了"科学制作课"、"手工课"等课程,提高了学生的思维开发能力和动手能力。而社会教育是让中学生多自我锻炼,为走进社会而做准备。工作教育则是为了让大学生更好地融入社会当中,做好一名社会角色产生的教育方法,通过让大学生参加实践活动,让他们受到教育。

现在的我们应当树立正确的志向和榜样。节目中,有一组数据令我震惊:据统计,全国竟然有偶像是黑社会老大的学生比偶像是父母的学生多出两倍!并且数据可能还要增加。而拿日本相比,两者简直就是天壤之别。有许多教育家忧心忡忡——未来,中国的孩子会是日本孩子的对手吗?

现在我们小学生有许多不足之处,而要完完全全改正,绝非易事。现在之所以播出如此多的教育节目,就是为了使我们小学生能意识到这一点,及时改正各自的缺点。

这档教育节目意义非凡,看了之后使我受益匪浅。

如何培养孩子德智体能全面发展观后感450字(二)

于丹老师的讲座里主要阐述了三方面的内容。

第一、在德育方面,我们要培养孩子哪些方面的素质?

一开始,于丹教授讲述了一个故事:从前有一个小男孩和一棵苹果树,苹果树很爱这个小男孩,无条件的满足他。但小男孩随着年岁的增长,来找苹果树玩的时间愈来愈少。最后,在小男孩成为了一个老人的时候,小男孩才懂得苹果树对自己的付出。

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是国以人为本,人以德为本,德以孝为本。这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至德要道。所以我们首先要培养孩子的孝心、仁心,让孩子从小懂得感恩。生活需要一颗感恩的心来创造,一颗感恩的心需要生活来滋养。懂得感恩就是幸福。也要让孩子学会自立、自强、自信.

第二、我们为什么要重视孩子德育的培养?

中国古圣先贤为什么如此重视人的德行教育呢?这是因为有没有德行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根本标志。我们知道,人的需求有三个方面:第一,求食,以维持生命;第二,求偶,以延续生命;第三,求仁,以光大生命。求食、求偶,人与动物相同。求仁,人以德为本德以孝为本,为人类所独有,动物是没有的。人以德为本,是人类社会的自然法则。

于丹教授讲述了自己的一次爬山经历,于丹教授用经历告诉我们,一个人的一生就像是爬山的过程,我们要学会自立、自强、自信。

第三、我们如何培养孩子的德育素质?

教育孩子,是要增长他的欲望,还是增长他的德行?有好吃的先給孩子,就給了孩子错误的示范,他会想到谁最重要?如果有好吃的,先孝敬父母长辈,孩子看到了,他就学会了,我们在他心中就种下了美德的种子。

我们怎样,孩子就怎样。和孩子一起学会感恩,学会自信,学会自强,做一个幸福的人。一个人在社会的煎熬历练下,舒展自己的生命,并用自己的生命去成全社会,这就是我们能期待的最好的相遇方式。

如何培养孩子德智体能全面发展观后感450字(三)

今天观看了于丹老师关于《如何培养孩子的德智体能全面发展》的讲座。受到了很多启发,也发现了自己在教育孩子上的一些不足之处,给我启发最深的主要是以下几点:

1、要教育孩子明辨是非,独立承担。现在的家庭大多只有一个小孩,全家对孩子保护得太好,让孩子没有机会自己判断,辨别是非。同样面对问题也没有自己承担的勇气,第一反应就是找家长。这都是我们家长需要重视的,毕竟我们不能陪他们一辈子,不能帮他们一辈子,以后都需要他们自己面对。

2、兴趣班是为了提供不确定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效率是最重要的过程,成绩是最后的结果。现在的孩子至少都有一到二个兴趣班,如果不能是他们喜欢的,有兴趣的,那么兴趣班怎么能叫兴趣班呢?给孩子们带来了就不是快乐而是压力了。我们可以在上兴趣班的过程中发现他们喜欢的感兴趣的项目,这样他们就可以在快乐中学习。

全面发展培养篇8

心理素质是一个人在生活实践中,由于心理活动的积淀而逐渐形成并相对稳定的基础性的心理结构和品质。心理素质在个体的整个素质系统中起着基础与支架的作用,心理素质的优劣影响和制约着人的全面素质的发展。大学生的心理素质的发展正处于青年中期,心理状态正在走向成熟但又未真正成熟,具有一定的可塑性。大量研究表明,大学生心理状况不容乐观。大学生是心理障碍的高发群体。考试焦虑、不善于人际交往、就业焦虑、社交恐惧、网络成瘾、个人情感问题和强迫症等问题是成为困扰当代大学生的普遍问题。这些不良心理状态阻碍了大学生的心理、生理健康发展,影响了学生的学业进步和事业成功。高校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发展特点及现状表明,优化大学生心理素质是高校面临的紧迫任务。

大学生心理素质优化是指大学生通过接受心理健康教育和辅导,使其心理心理健康的结构和品质达到良好的状态。优化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是当代教育改革的要求,是培养现代化建设者的需要,是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为把心理素质培育通过最佳途径落到实处,有必要对心理素质优化途径进行研究。综合近几年来的教育教学实践和相关课题的研究,本文将主要从开展心理测量、开设心理课程、设立咨询机构、开通心理热线、进行网络心育等四个方面来探讨高校大学生心理素质优化养成的有效途径,以为我国培养全面发展型人才。

一、开展心理测量,建立心理档案

心理测量是了解学生心理素质状况的主要途径。截止到现在较为成熟与有效的心理测量工具有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问卷(16pF)、症状自评量表(SCL-90)、艾森克人格问卷(epQ)、一般健康问卷(GHQ)等。这些量表与问卷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是科学有效的心理测量工具。在2013-2014学年的第二学期,我们使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2013级新生进行心理测查,共计发放问卷1210份,回收有效问卷1200份。统计分析测量结果表明,在心理健康水平上,女生心理问题比男生严重,我们还发现,学生的专业情感与心理健康水平有直接的关系,学生对自己的专业越喜欢,其心理健康水平越高;反之,其心理健康水平越低。以上测量研究结果对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优化学生心理素质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但是,要对学生进行深入细致的心理素质优化工作,还有必要从学生进校开始大学四年定期进行心理健康测查,积累心理素质档案,这样便于跟踪调查和追踪教育,以使学生的心理问题在爆发之前能得到疏导和化解,未雨绸缪,防止心理问题恶化。

二、设置心理课程,进行课堂引导

心理作为一门学科走进课堂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方式,同时也是优化大学生心理素质的重要途径。开设普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等具有针对性的心理课程,通过课堂讲授心理素质的基本知识,介绍心理素质培养的基本方法,有助于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健康发展。2013年我们学校开设心理学课,主要介绍心理学的基本知识和健全心理素质的基本方法,两年的教学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大部分学生认为,开设心理素质培育课对于健全和优化自己的心理素质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三、设立咨询机构,开展心理咨询

2013年我校设立心理咨询师,咨询机构的设立,推进了大学生心理素质优化养成工作的顺利进行。两年来,我们通过面对面进行心理咨询的方法,接待了近500多名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咨询中心的心理学工作者利用课间、晚上、周末等时间对学生进行当面咨询,解除了许多学生的心理困惑,帮助不少学生疏通了心理障碍,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在通过咨询机构对学生进行面对面的心理咨询过程中,我们也发现许多问题,有的学生明显存在心理困惑或障碍,却不去走进心理咨询室,因为他们怕被同学看到,担心受到同学们的议论。当前,无论是社会人员还是高校大学生群体,对于心理咨询的认识还是存在一些偏见和误区。人们认为进咨询室去咨询心理问题那就代表此人心理有毛病,代表心理有问题,代表着此人不正常。但是我们坚信,随着我们对心理素质优化的宣传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进一步推进,随着心理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普及和人们观念的变化,人们对心理咨询的认识会不断深化。当大部分人认为进心理咨询室就像进诊所求医问药医感冒一样的时候,心理咨询机构的作用就会大大凸现。因此,不管从现实的角度还是从发展的眼光来看,根据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素质状况实际,开设心理咨询室进行当面咨询是有其必要性的。

四、有效利用互联网,进行心理教育

随着社会的发展,互联网以其覆盖面广、使用方便、传播速度快、影响力强等特点迅速成为了一种新生的传播手段。今天,互联网正在以飞快的速度给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带来越来越重要的影响,互联网已成为人们工作、生活和学习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对于易接受新生事物的大学生们,互联网的使用已成为他们正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互联网已深入到大学生学习环境、生活环境的每一个角落。因此,结合大学生这一特点,今天越来越多的教育机构采用网络进行心理教育的方式,这一方式亦被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所接受,它的影响越来越广泛和深刻。互联网也因此成为心理素质优化的一种非常重要的途径,有效地对其进行运用,它所发挥的作用将会是很大的。根据互联网的特点和其对当代大学生的重要影响,我校心理咨询师充分发挥了互联网在大学生心理素质优化过程中的作用。心理咨询师的工作人员通过发表心理文章、收发电子邮件、QQ聊天、微信互动、留言板互动留言等方式进行。两年来,我们学校通过微信网心情驿站开展心理疏导,在互联网上解答学生的问题,帮助学生消除心理困惑,获得了较好的效果。各系的心理辅导老师都通过收发电子邮件、QQ聊天等形式与学生进行谈心,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热情、耐心、细致地分析和解答,效果明显。这种通过互联网交流进行心理辅导和咨询的教育方式深受学生喜爱。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当代大学生综合素质的组成部分,是他们健康成长成才的重要基础。在当代大学生中,情绪不稳定、抑郁、焦虑等一些消极情绪时有存在,大学生心理状况不容乐观。我国高校要培养的是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大学生心理素质好坏直接决定了我们所培养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否合格、是否可靠。因此,充分利用开展心理测查、设置心理课程、设立咨询机构、进行网络心育等途径优化大学生心理素质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课题名称:民办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素质优化养成教育的教育研究.

全面发展培养篇9

关键词:阅读;能力;习惯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0568(2012)15-0189-02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习惯,旨在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文本的阅读经验,在阅读处理信息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形成数学学习的能力,发展数学思维。数学阅读对培养学习数学自学能力、提高数学的教学质量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数学教学中一定要重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一、增强阅读的意识

教师在教学中,有时只重视解题思路的分析和判断,重视过程和结果,而忽视了对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因而造成大多数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数学书的好习惯。每堂课学生主要是听老师的讲来学习知识,随后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这样使学生只做作业而不去阅读,使课本失去了应有的阅读价值,学生也不会通过阅读获得课本知识,这样下去学生学习数学就会依赖于教师的讲,有碍于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和自学能力的培养,甚至会影响到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所以教师应当重视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并实施与教学中。

二、数学阅读的特殊性

1.数学语言的抽象性。数学阅读需要很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在阅读过程中,学生必须通过阅读,来理解材料中的每个术语和符号,并能正确依据数学原理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最后达到对阅读材料的理解。

2.数学语言的严谨性。每一个数学概念、符号都有精确的含义,没有产生歧义的词汇,数学的结论错对分明,不存在模棱两可。当学生阅读理解一段数学概念、定理或证明时,他必须了解其中的每个数学语言的含义,因此浏览和快速阅读等方式都不太适合数学知识的学习。

3.数学阅读的认真。数学阅读要仔细,要勤思多想,由于教科书编写的逻辑严谨性和数学言必有据的特点,要求学生对阅读内容作细致的分析,领会其含义,特别对新的概念或定理,要反复阅读,认真分析直至理解其含义。

三、数学阅读的教育功能

首先,加强数学阅读有助于数学教科书作用的充分发挥。数学教科书是数学专家精心编写而成,具有较高的阅读价值。可是很多师生并没有很好的利用教科书,课上,教师讲练结合,缺少对教科书的阅读,使得教师讲课很精彩,但仍有部分学生成绩不理想的局面。

其次,重视数学阅读,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符合终生学习的现代教育思想。要培养学生终生学习,就需要他们有较强的自学能力,来支撑终生学习,阅读是自学的主要形式,自学能力的核心就是阅读能力,因此教会学生学习的关键就是教会学生阅读,培养阅读的能力。

最后,重视数学阅读,培养阅读能力,有助于学生个别学习,使每个学生都能通过自身的努力达到各自达到的水平,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素质教育的核心问题是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实现这个目标需要集中学习和个别学习相结合,而个别学习的关键是使学生学会阅读。

四、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

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决不能放手不管,让学生自由的读,而要根据数学课本的特点,指导学生阅读所要学习的内容,指导学生阅读时,可以分为课前读,课上读,课后读,解题前的阅读。

1.课前读。上课前布置一些预习题目,学生根据老师布置的预习题目独立阅读课本,初步知道新课将要学哪些内容,根据自己的理解程度来解答老师布置得课前预习题目。对于在预习中碰到不会的问题,可以做标记或反馈给教师,这样教师就会带着问题去讲,学生会带着问题去听,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例如,在预习七年级上册《代数式》一节时,教师就要求学生初步了解代数式的意义,并能根据简单的数量关系,列代数式,能用数学语言表示代数式,解释一些几何意义,教师可以设置一些简单的问题,如:汽车每小时行驶a千米,如果匀速行驶b小时,汽车的行程是多少?

2.课上读。课上指导学生阅读就是在上课的过程中,有效地组织学生重点地重读本节内容,读时可以边读边提问题边议论,学生间相互解疑答惑,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课堂上的阅读主要是读概念、定理、法则、解题格式等。例如:绝对值的理解,|a|=a,那么a是()a.正数;B.负数;C.正数和零;D.有理数;正确答案是C,但是很多学生会选a,在课堂上让学生通过读书来理解绝对值定义,并由定义可知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零的绝对值是零;根据题目知道一个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而正数和零的绝对值等于它本身。学生只有认真的阅读绝对值的概念,才能正确理解如何去绝对值。

3.课后读。课后读是教师指导学生对本节所学内容进行归纳、总结,要求学生对所学的内容全面掌握,深入理解,使知识系统化,形成知识体系,特别是重难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例如: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形如ax2+bx+c=0(a≠0,b、c为常数)的方程是一元二次方程,这个概念是以字母等符号的表述形式出现,学生在读概念的时候往往不能把一元二次方程的另外三种特殊形式挖掘出来,通过教师对概念的分析,学生再次阅读概念时就会抓住二次项系数a≠0的条件,探究a≠0的含义,这样,学生在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时ax2(a≠0),ax2+bx=0(a≠0,b为常数),ax2+cx=0(a≠0,c为常数)三种特殊形式就会浮出水面,完善了一元二次方程的表达形式,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全面发展培养篇10

坚持将道德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首要工作

在人的成长历程中,儿童少年阶段是其形成完善人格、道德意识、价值观念以及习惯养成的重要时期。因此,基础教育阶段学校的首要任务,应当针对儿童少年开展道德教育,解决如何做人的问题。

朱子在《童蒙须知》中指出:“夫童蒙之学,始于衣服冠履,次及言语步趋,次及洒扫涓洁,次及读书写文字,及有杂细事宜,皆所当知……”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古代先贤在教化儿童的实践中是有章法和次序的,概括讲其顺序就是做人、做事、做学问。古人通过对儿童做事的指导来养成他良好的习惯,并使之从中悟出做人的道理。

现在中国流行一句话:“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对此,多数家长都理解为要让孩子从小就勤奋学习,考出好成绩,将来考上名牌大学,找到好工作,过上好生活等。事实上,学会做人比学会知识更重要。

因此,学校一定要将道德教育放在首要位置,要在尊重古代教育智慧的基础上,借鉴相关经验开展实践,紧紧围绕道德教育的核心内容,通过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提高教育的实效性,使每一位受教育者都能够懂得做人的道理,都能够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道德意识,从而促进他们形成能够自觉地约束行为举止的能力,并且具有高尚的情怀。

明确道德教育的主要内容并且一以贯之

我们的大成至圣先师孔子,早在几千年前就为道德教育提供了内容上的全部精髓——“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即人生八德。

孝:孝顺。孝顺父母,这是为人子女的本分,人是要报答父母养育之恩的。悌:悌敬。无论是兄弟姐妹还是亲朋好友之间,都要友爱,都要相互谦让、相互帮助,和谐相处。忠:忠诚。作为国民无论是对祖国、对人民、对组织,还是对自己的工作都应当如此。信:诚信。一个人要做到“言必忠信,行必笃敬”,说话有忠有信,不欺骗他人;做事恭敬认真,不敷衍了事。礼:礼节。做人要有礼貌,守规矩。义:义气。人应该有正义感,对朋友要有道义,大公无私,助人为乐。廉:廉洁。有廉洁的人,是心中有力量的人,是能够抵御诱惑的人,是没有贪欲的人,是能做到慎独的人。耻:羞耻,知耻的人才会有自尊。总书记提出的“八荣八耻”就是针对当下社会中存在的问题,从正反两方面提出的号召。

如果学校将这些系统化的教育内容,坚持不懈地以儿童可以接受和乐于接受的方式加以教导,那么新一代国家公民的道德修养、精神气质,将会是一番新的景象。

重点解决实践中的一些问题

1.尊重人的成长规律

人的成长是有阶段性规律的。我校倡导的“道德教育为立国之基,法制教育为治国之本”观点,就是以人的发展阶段性规律为依据的。学校教育应当按照人成长发展的阶段性规律实施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在基础教育阶段,重点要针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在高中和大学阶段,要重点针对学生开展法制教育。

2.重视教育方法的选择

教育方法的优选,是提高教育实效性的重要途径。如何呈现教育内容、如何传达教育思想,是教育工作者需要不断思考和研究的。如果在教育内容的呈现、解释、传达等方面出现问题,不但达不到预期的教育效果,甚至可能带来相反的结果。如有很多地方的交通管理部门,为了广泛宣传交通法规,将伤亡事故的血腥惨烈现场照片制作成展板放在繁华街区或学校醒目的地方巡回展览,企图用强烈刺激的方式达到教育效果。不仅不容易达到预期效果,还容易对少年儿童产生极其恶劣的心理影响。

3.重视解决知行统一问题

如何实现知行统一,是教育实践中一个具有极高研究价值的课题。

与“知行统一”相对的问题是“知行相悖”,就是人们常说的大道理谁都懂,但是行为完全不同。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存在呢?其原因就是人的行为受思想支配,当一种行为出现时,人在思想上有一个价值判断和选择,可以概括为“利己”与“利他”的选择。而这种选择的结果,源于道德教育的成果。孔子云:克己复礼为人,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系统的道德教育是有效解决知行统一问题的基础。好的道德教育,会使“知”成为人内心的力量,从而能够有效地导行。

4.重视德育课程化

德育课程化是当前一直提倡和研究解决的问题。实现课程化必须在内容上下工夫,必须有课程的标准。的确,对道德教育的效果进行测量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但是如果没有标准,这项工作就会缺乏质量保证。

那么,对于学生的道德教育以及学生品德的发展与成长,我们应当如何处理呢?2012年4月,我到日本裾花小学考察,校长说日本学校所开设的课程与中国一样,培养目标也是一样的,只是顺序不同:中国是“德、智、体”,日本是“体、德、智”。不要小看这个顺序的差别,其对孩子的影响有很大的差异。日本人把培养目标做得很实在。我看到日本的孩子很少有肥胖和近视的,而我们现在办学中最头疼的问题就是学生肥胖率和近视率高居不下。日本的校长告诉我,在日本小学低年级段,学科成绩差不影响升班,品德课考核成绩才会影响升班,品德差则会受到严厉惩罚。如日本人的鞠躬有规范要求,达不到要求是不行的。学生平时的表现是考核的重要指标,个体有问题后果自负,群体有问题向教师问责。虽然国情不一样,但日本的道德教育有可借鉴之处。

5.重视德育生活化

陶行知先生说过,生活即教育。过什么样的生活,受到什么样的教育。过高尚的生活便受高尚的教育,过卑鄙的生活便受卑鄙的教育。人的道德是在生活中孕育的。

陶行知先生早年打理晓庄师范时,曾经创造了一个奇迹:这所学校的学生无论走到哪里,人们都会看出他是晓庄师范的学生。我一直在想,陶先生是靠什么力量,把一种高雅的气质写在每一位学生的脸上?在慢慢研究陶先生教育思想的过程中我领悟到,是陶先生在这所学校中构建起了高尚的学校文化,生活在这所学校中的每一位学生都受到了熏陶,不知不觉变得高雅斯文起来。

由此可见,学校要努力建构高尚的学校生活。学校不仅仅是读书学习的地方,更是他们向同伴和老师学习做人的地方。教师的身教、同伴的表现及语言环境等,无不对学生的性格、品格等产生一定的影响。学校在道德教育实践中,一定要关注环境育人的作用力,要努力构建高尚的学校文化。在学校的生活环境中,最重要的影响因素是语言环境,即日常交流语言的境界。师生语言的文雅与粗俗、平庸与深刻、平淡与文采、随意与严谨等无不对学生产生极大的影响力。另外,教师的衣着打扮、仪态仪表、表情举止等也同样会在长期的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