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数字化运营方式十篇数字化运营方式十篇

数字化运营方式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4:47:18

数字化运营方式篇1

〔关键词〕数字图书馆;企业化运营;营销策略

Doi:10.3969/j.issn.1008-0821.2012.02.029

〔中图分类号〕G250.7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0821(2012)02-0116-04

ResearchonenterpriseoperatingStrategyforDigitalLibrarywangJinghui

(Schoolofinformationtechnology,Changchun130118,China)

〔abstract〕thispaperbasedonthemodernmarketeconomy,accordingtothecharacteristicsofdigitallibraries,discussedtheoperatingenvironment,companymanagement,businessmodelandmarketingstrategyforenterpriseoperationsstrategy.

〔Keywords〕digitallibrary;enterpriseoperating;marketingstrategy

1构建数字图书馆企业化运营环境

数字图书馆企业化运营离不开基础环境的支持,这里所说的环境包括体制环境、政策环境、市场环境和人力资源环境。目前,数字图书馆经营的非企业化是其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产权关系不明晰、行政化的资源配置以及非科学化的管理都影响着数字图书馆的发展。因此,必须转换数字图书馆的体制,改革数字图书馆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建立数字图书馆现代企业制度。对数字图书馆国有资产体制改革可以按照“三权分离”的思路进行,即政企分开、国有资产所有权和营运权分开、资产运营权与日常经营权分开。同时,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还应建立三级管理的组织结构对数字图书馆国有资产进行管理,即部级管理机构――所属数字图书馆国有资产管理机构――专营国有资产的企业性机构。

2实施完全公司化的管理模式

实施企业化运营的数字图书馆,必须彻底摆脱当前行政部门附属机构的尴尬地位,从行政束缚中解脱出来,明确法律意义上的产权主体和运营主体,实行完全公司化的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和自我发展;在企业内部,要建立规范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对企业进行科学的管理和有效的监督,采取正确的经营战略,创造更大利益,以使数字图书馆作为独立的社会法人和市场竞争主体而融入社会。数字图书馆的经营与普通公司不同,它的收益小,而且还要承担版权的费用,所以将其进行完全的公司化管理制度,可以在得到社会效益即将网络信息资源共享的同时扩大经济效益,从管理到产品推广到客户服务一体化的体制改革。

2.1公司化管理的部门结构及功能设计

通过对数字图书馆和一般企业运营模式的深入分析、归纳和总结,笔者设计了符合数字图书馆企业化运营的公司化管理模式,其部门管理结构如图1所示。

与普通公司管理结构不同的是,数字图书馆有属于自己的几个特色部门,例如生产运营部、市场部和客户服务部等,具备一些数字图书馆的特殊职能。

2.1.1生产运营部

生产运营部主要分为3个部门即生产部、研发部和数据部。生产部主要是负责在工厂进行印刷版图书的加工工作,将新近的图书用maRC编目输入到电脑中,使其成为电子版的图书。研发部主要负责研发能使印刷版图书加工成电子图书的程序,以及公司一些部门需要使用的程序,并对数字图书馆的网站进行维护。数据部主要负责将电子图1数字图书馆公司化管理结构图

图书进行加工处理,使其符合上传到网上标准,对新进图书进行、分类和挂接。拷贝部主要负责拷贝顾客订单上的相关书籍和视频,然后寄给客户。

2.1.2市场部

市场部中的销售部主要是负责销售自己的服务器、销售网站上的电子图书等。版权部主要负责和作者、出版商谈版权问题,保护数字图书的知识产权,提供大量可以共享的信息资源,满足用户的阅读需求。

2.1.3客户服务部

客户服务部主要分为在线咨询和售后服务。在线咨询是针对每个进入数字图书馆网站的用户进行在线的咨询服务,提供及时的帮助。售后服务主要是对大客户的服务器、所订的电子图书等出现问题后进行售后的服务。

2012年2月第32卷第2期数字图书馆企业化运营策略研究Feb.,2012Vol.32no.22.2部门之间的合作关系设计

对于数字图书馆这种产品与技术更新快的企业,部门之间的合作就相当重要,如果合作的得当会得到事倍功半的效果,可以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合作就是指首先所有部门都要对公司的产品及服务理念有一定的了解,以便遇到问题能及时解决;其次,各部门之间要多进行沟通,利用每次的例会时间提出问题,进行讨论得出试行的方案;最后,要在自己的工作领域有所创新,数字图书馆的创新是很重要的,积极研发高知识含量的信息产品,实现信息资源的有序化和知识的外化,不断增加知识资本的价值,以创新产品占领和拓宽信息市场。各部门之间的合作关系如图2所示:图2各部门之间的合作关系图

2.3建立完善的信息服务平台

所谓数字图书馆信息服务平台就是根据用户的知识结构、信息需求、行为方式和心理倾向等,有的放矢地为具体用户创造符合其个性需求的信息服务环境,为其提供定向化的预定信息与服务,运用数字图书馆的新技术和先进的经营理念,从事信息资源内容组织、数字化加工、数字图书馆技术总体解决方案、数字资源库建设的应用开发,面向全球提供专业性、系统性、主动性的多媒体信息资源内容服务[2],并帮助用户建立个人信息系统的一种信息服务平台[3]。

通过分析用户需求,结合数字图书馆企业化运营的方式,设计如图3所示的信息服务平台。

数字图书馆信息服务平台的设计完全是取决于用户的需求,他们不仅可以在网上进行论坛交流、在线阅读、管理个人数字图书馆等,还可以通过注册信息,提供一些作者自愿提供给图书馆的信息,数字图书馆的管理员利用这些信息方便与用户沟通交流,便于改善其个性化服务的质量。此平台可以将用户按年龄、教育水平和对书的喜欢类型不同,将用户合理的分为不同的群体。对于用户查找图书,更需要有一个完善的检索系统,这个检索系统首先应将图书做一个很好的分类,所以不但要考虑到网络信息数量多、内容庞杂、变化快、稳定性差、类型多样、范围宽、用途广以及网络信息组织特殊、控制性差的特点,还要考虑到网络信息用户的特点和个性差异。并且要做到比用户早知道他们想要什么,为他们提供先行服务,要具有敏锐的洞察力,根据不同客户的不同要求,为用户提供符合他图3数字图书馆信息服务平台结构

们的个性化服务模式。同时,也应该是一种培养个性、引导需求的服务,运用数字图书馆的新技术和先进的经营理念,从事信息资源的内容组织、数字化加工、数字图书馆技术总体解决方案、数字资源库建设的应用开发,面向全球提供专业性、系统性、主动性的多媒体信息资源服务内容[4]。“在正确的时间向正确的用户提供正确的信息”已经成为了信息服务的基本原则。

3采用知识资本运营的核心经营模式

数字图书馆企业化运营,关键是搞好资本运营,资本运营是以资本流动为前提,以提高资本使用效率为目的,是科学经营和管理资本的资本流动过程。首先,资本运营强调的流动是前提条件,如果资本不流动,就没有资本运营可言。其次,资本流动不是随心所欲的盲目流动,而是要流向资本效益高的企业或部门,流向回报率高的地方。只有明确这个目的,才能搞好资本运营。再次,资本运营除了流动外,还要科学经营管理资本,要把资本流动与经营有效地结合起来,才能有效地进行资本运营。

按照一般企业资本运营规律,数字图书馆实施资本运营,其内容除了按照市场规律对数字图书馆机构本身、资产和产权进行整体重组外,其核心内容是知识资本运营。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就是企业最重要的资源,是企业最有价值的资产,是企业运营的重要资本。所谓知识资本是指能够转化为市场价值的知识,是企业所有能够带来利润的知识和技能。知识资本实质上就是知识企业全部资本的总合。

知识资本运营是无形资产的经营。具体讲,知识资本是指品牌、信誉、技术和知识产权等,不再是有形物质资产和资金。知识资本运营是指如何调动人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人的创造性,综合运用各种精神资源,创造出能够获得社会认可的精神产品和知识商品;采取有效措施保护知识企业的无形资产和知识产权,并促进它们转化为现实的可以用价值衡量的财富。数字图书馆机构、资产和产权重组是间接资本运营。数字图书馆机构重组主要是解决组织机构形式不合理的问题,这是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因为传统图书馆是以文献信息收藏、管理和公益为主的事业型机构,国家投入的资金不能作为资本在经营过程中使其增值。

数字图书馆除了具备一般传统图书馆的功能外,它还具有信息产品开发、生产与经营的功能,它已由完全公益事业型向企业经营型转变。因此,在传统图书馆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数字图书馆必须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以企业化运营的组织形式和管理模式进行重新组合与改造,进行体制创新,促进体制转换,在现代企业制度下开展资本运营,经过资本运营实现数字图书馆资本增值的目的;数字图书馆资产重组主要是改变资产形态和存量资产的比例,调整不同资产的组合结构,实现资产向资本的转化。作为现代企业的数字图书馆只有摆脱这种管理体制,进行体制改革,建立相应的企业运营机制,实行企业化管理,确立法人地位,明确法人财产权,数字图书馆才能持续稳定发展。

4采取合理的市场营销策略

数字图书馆要健康持续地发展,并最终获得成功,必须进行体制改革,转换运营机制,成立以经营管理知识信息为主的现代知识企业,走企业化运营道路,同时,确立资本运营在数字图书馆的中心地位,积极开展资本运营,这是数字图书馆建设持续发展的治本之举。建立正确的市场营销形式和策略,对数字图书馆企业化运营得到一定的经济效益是志在必得的。所以数字图书馆应根据自己自身的发展制定一个适当的营销策略。

4.1定价策略

因为价格是影响消费者选择的重要因素之一,进而也会影响数字图书馆企业化运营的经济效益。图书馆是个非盈利机构,但图书、期刊的大量采购、各类信息数据库的建立以及管理人员的教育培训和图书版权的费用等,都要付出很大的开支。因此,使用数字图书馆的相关消费者付费的方式是适用于数字图书馆的重要环节。除了政府财务部门预算的方式直接支持图书馆的款项外,图书馆在影印电子图书、网上下载或在线阅览、信息检索等收费项目都应仔细评估后再定价,以科学、合理的价格,在实现以消费者利益为中心的前提下获得一定的成本效益。

4.2服务策略

首先要求所有管理人员要对我们网站上的产品有一定的了解,要知道每个产品的特点、不同产品适合的不同人群,这样才能保证管理者在消费者咨询时能达到有问必答,保证了客户服务的质量才能保留住客户群。因此,图书馆要以用户第一的观念,结合自己的馆藏特色,提供优质品牌的服务[5]。拥有了好的口碑的信息产品及服务,数字图书馆就会在复杂的企业化营销中立于不败之地。我实习时,经理开会曾说过,我们任何的部门都要了解公司的产品和经营的理念,这样才能让我们公司的形象不断提高,要明白自己在做什么。所以要求员工要时刻对自己严格要求,提高自身素质。

4.3竞争策略

战略管理领域许多重要的思想来自迈克尔・波特(michaelporter)的工作[6],他的竞争战略阐明了管理者可以使用的3种一般战略。成功取决于所选择的战略与企业的竞争优势与产业的特性相匹配。数字图书馆企业作为一个经济实体参与到市场经济的运行当中,不可避免地要与其他企业进行竞争,竞争策略的选择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数字图书馆企业的成败。第一种战略是成本领先战略(costleadershipstrategy),对于数字图书馆的企业化运营这就是指通过提高收集信息资源的速度和水平、加工信息资源的质量和效率来扩大企业的规模,进而降低成本,用较低的成本打败竞争者;第二种战略是差异化战略,是指提供与众不同的产品,并得到顾客广泛认同,对自身产品进行改进,使其与竞争者的产品存在一定的差异,从而吸引消费者,提高市场占有率;还有一种战略是基于二者之间的叫聚焦战略(focusstrategy),目的是在狭窄的市场区隔上寻求成本优势(成本聚焦),或者差异优势(差异化聚焦)。笔者认为数字图书馆可以选择这种聚焦战略,因为现在数字图书馆企业化运营还处于初级阶段,所以它不具有规模经济性或者足够的内部资源以成功地实现其他两种战略[7]。数字图书馆在网上可以运用广告、网上销售、公共报道与公共关系等促销方式来介绍数字产品、情报资源,以达成宣传的沟通和交流,或以网上论坛等形式,及时了解用户的实际需求,从而不断完善自己的馆藏资料,提升自己的竞争力,开发新的产品,提高服务水平[8]。

4.4技术的集成策略

充分利用高新技术自身多样化、系统化的特点,涵盖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等,组织集成创新,形成数字图书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配套产品开发,带动相关技术产业发展。将开发创新作为其营销和发展的主要动力,转变数字图书馆的经营观念。数字图书馆只有改变以往传统图书馆的管理、营销和服务方式,增强自身的开发和创新能力,才能获得企业化运营的强大生命力。

5结论

数字图书馆发展的根本在于企业化运营数字图书馆,实施完全的公司化管理模式和知识资本的运营模式。根据数字图书馆提供的信息服务平台,寻找用户所需的服务方式。因为数字图书馆企业化运营不仅是为了提高经济效益,也是为了保护作者及出版商的版权,更是为了满足用户需求,在用户之前想到他们所想的,提高服务质量。信息时代,知识将是企业最重要的资源。数字图书馆已经成为国际高技术竞争中的制高点,同时已经成为评价一个国家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标志。因此,鼓励和促进数字图书馆企业的发展就成为国家经济政策中的重点,只有把数字图书馆的经营方式企业化,才能更好地促进其发展,和市场经济接轨,不仅可以提高国家的整体国民素质,而且可以促进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快速增长。

参考文献

[1]常友寅.推进以资本运营为核心的数字图书馆企业化运营[J].情报资料工作,2005,(3):71-73.

[2]张秀兰,蒋玲.我国数字图书馆发展新模式探索[J].新世纪图书馆,2006,(2):55-56.

[3]李培,江向东.数字图书馆原理及应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284.

[4]张秀兰,蒋玲.我国数字图书馆发展新模式探索[J].新世纪图书馆,2006,(2):55-56.

[5]王远康.图书馆信息营销中的精品服务策略[J].现代情报,2005,(11):15-16.

[6]michaelporter.StrategymanagementJournal[J].2005,18(4):791-803.

[7]D.millerandJ.toulouse.americanJournalofSmallBusiness[J].2002,(2):47-62.

[8]马宏伟.论图书馆的营销策略[J].现代情报,2004,(12):23-24.

数字化运营方式篇2

(一)数字化营销的概念

数字化营销,主要指的是在网络、通信技术、交互媒体等媒介的帮助下,实现企业或商家营销目标的一种方式,它几乎囊括了最新的一些营销理念,比如多媒体广告、体验营销、无纸化交易等。数字化营销实现了被动式到主动式和互动式营销的转变。数字化营销的发展势头强劲,这得益于联网用户群的暴增和数据量的增长,面对如此诱人的巨大市场份额,各种形式的营销迅速将目光转向互联网这个新的平台,为企业进行品牌和市场推广提供了更加广泛的科学视角,成为最省钱、最有效开拓市场和培育消费者的理想手段。

(二)数字化营销的特点

首先,数字化营销的互动性极强,可以为供需双方搭建桥梁。互动式数字化营销的灵魂,尽管我国一些企业中依然存在着单向信息传播的思维方式,但只有通过加强与客户之间的交流互动,站在客户的角度来看到产品与服务,才能帮助企业提升影响力。比如企业可以采用im营销(即时通讯营销)模式,通过数字化营销这一渠道对客户的消费态度、反应等信息进行即时收集,既提高了客户参与销售的活跃度,又能帮助企业销售能力的新突破。其次,个性化也成为数字营销的一大亮点。这一特性要求企业针对客户需要进行“量体裁衣”,或者在进行网络销售的过程中,通过信息收集来跟踪客户的购买习惯和喜好,进而有目的地为客户介绍相关产品,使得数字化营销变为低成本与人性化的结合体。比如客户能够随时随地查询企业的产品规格、维修保养、使用方法等,为客户留足更多自由考虑的时间,避免冲动购物的发生。最后,数字化营销也可以帮助企业实现销售成本的可控性。社会经济飞速发展为企业带来更多商机的同时,也使得产品广告费用急剧上涨,而数字化营销为企业进行产品宣传销售提供多种方式的组合,有利于降低企业销售运作的费用。

二、数字化营销对企业经营能力的影响

数字化营销可以被看做是提升企业运营能力的一个衡量标准,它在企业不同发展阶段都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和适用性,数字化营销作为网络经济的一部分,可以使企业经营过程中的营销策略、管理方式、收益等发生更多变化。

(一)数字化营销改变了企业原有的营销策略

数字化营销需要有完备科学而战略规划作为支持,如果认为数字化营销就是建设几个网站、进行网上促销活动的话,就走向数字化营销的误区。其实,没有思路的数字化营销就注定没有出路,也不会收获到理想的效果,数字化营销为消费者开启了感知体验的伟大时代,在这种思潮的影响下企业营销方式也会随之变化。正因为情感营销和体验营销潜力无限,通过图像分析、虚拟环境、智能计算等技术手段,数字营销为客户还原一定的引发其情感体验的场景,提高了产品销售的成功几率。

(二)数字化营销让销售管理面临更多挑战

尽管数字化营销的外在表现形式为一些具体活动,但这些活动的结束并不是营销的终点,它还应该满足系统性和整体性要求。这说明数字化营销不仅是企业营销部门的工作,任何一项成功的数字化营销应都是建立于企业相关部门合力合作的基础上,它具有整体性要求。所以,在数字化营销的贯彻实施过程中,企业的管理将会遭到前所未有的考验。一方面,应该在企业构建与数字营销相对应的组织结构,通过一个完善的企业组织机构的协力运作,保证企业数字化营销的策划、运作、评估都可以更细致入微;另一方面则要加强企业信息化的建设,这是实现企业现代化管理的技术保证,使数字营销帮助企业在智能化、整合化、工程化的道路上不断前进。

(三)数字化营销为企业带来更多的销售收益

数字化营销能够为企业带来更多的收益,一种体现为经济效益方面,数字化营销围绕着客户需求展开一切业务活动,这样既能缩短各类产品的研发周期,又能延长客户的生命周期,提高了客户的消费次数和金额,牢牢地抓住了客户的忠诚度,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另外一种则体现为企业的社会影响方面,数字化营销为企业与客户互动创造了机会,此时,企业完全可以借助社会舆情来加强自身与客户的联系。比如可以充分利用一些社交媒体,来为客户传递企业产品的品牌故事,可以起到优化数字化营销传播和塑造企业品牌形象的良好目的。

三、结束语

数字化运营方式篇3

摘要:文章就图书馆的管理模式进行了定位分析,重点探究了新媒体环境下数字图书馆创新的发展模式。

中图分类号:G25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88(2015)03-0089-02

1数字图书馆经营模式在新媒体环境下的准确定位

数字图书馆在人们的生活和学习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也日渐成为判断一个国家信息化程度高低的重要标准。然而,数字图书馆的发展及推广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投入,还有其技术更新换代的速度,这些都是传统图书馆望尘莫及的。传统图书馆的性质是公益性、非营利性的,它在发展过程中沿袭了行政性的管理模式,政府为之提供资金支持。但是政府并没有能力源源不断地为数字图书馆的发展提供庞大的资金,因此,为了使数字图书馆得到充分的发展,只有运用企业化的经营管理模式,才能不断发展和完善数字图书馆。数字图书馆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正逐步朝着“市场化”方向迈进,数字图书馆在新媒体环境下的发展不但要兼顾社会效益,还要做好知识产权保护的工作,同样要在提高效率的前提下,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最终达到以馆养馆这个目的。

2数字图书馆经营模式在新媒体环境下的主体内容

2.1以知识为载体的高校图书馆

高等院校在数字图书馆的推广建设过程中,承担着重要的责任,这是由于高校具有知识型的性质所决定的。事实上,近年来数字图书馆正逐渐进驻各大高校,有报告指出,全国1,000多所高校中,其中,有400多所高校都建设或筹备建设数字图书馆,其市场价值累计达到1亿元人民币。数字图书馆拥有巨大的发展潜力,伴随着各高校对它的逐渐重视,我们可以预见到,在将来的时展潮流中,它终将赶上甚至远远超越it领域的发展。

2.2以资金为基础的国家图书馆

我国现阶段最具规模的数字图书馆无疑是中国数字图书馆,它的建设资源来源于中国国家图书馆。借助于国家图书馆丰富的典藏资源,由政府斥巨资而建立起来的中国数字图书馆,由国家政府机关统一管理。让中国数字图书馆有限责任公司参与图书馆的管理工作中来,把投资列为主要经营手段,合理配置资源,优化管理结构,深入挖掘数字图书馆的潜在价值,使数字图书馆更好地回馈社会,最终实现世界上最大的中文数字资源供应商的伟大目标。

2.3以资源为背景的大众出版社

伴随着数字图书馆的迅猛发展,许多出版商也开始逐渐地涉足这个领域。这些出版商大都拥有版权优势和学科专业方面的优势,他们踊跃参与到数字图书馆的推广建设工作中,并且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出版社的各出版物大都具有权威性,深受读者的信赖,获得了一大批固定的阅读群体。出版社具有专业性的特征,因而它出版的作品,容易为大众所接受,利于他们对领域内的专业进行更深层次的探索,这些也正是出版社的优势所在。与此同时,出版社的优势还体现在它拥有对出版物的网络传播权,这使得出版商更具权威性、专业性,避免了诸如对作品版权等方面的纠纷。

3数字图书馆经营模式在新媒体环境下的运作特点

3.1资源共享与要素分析

数字图书馆的经营管理,基本上是通过计算机技术来实现的。通过计算机网络这个平台,数字图书馆将馆藏资源共享给社会大众,这是数字图书馆作为高科技企业所具有的基本的特征。在数字图书馆的各类资源中,人力资源和知识技术资源显得尤为重要,在这两者中,人力资源的重要性更为突出。

3.2产权保护与知识产品开发

在对数字图书馆进行知识产权保护时,不但要注重对有形的产权进行保护,还要兼顾保护无形的知识产权。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数字图书馆经由科学的管理,生产出许多密集的、无形的知识产品。这些宝贵的产品最终都将会转化为社会生产力,为全体社会大众提供细致周到的服务。

3.3资本化经营

推行用企划化经营手段管理数字化图书馆的最终方向是实行资本化经营。然而这一目标的实现,必须以数字图书馆企业的资本化经营为前提,要将图书馆企业建设成为一个完美的资本经营主体。而图书馆企业这个主体同时又必须与国家这个资本产权主体区分开来。图书馆企业在政府的扶持帮助下,进行企业化经营,而不是通过直接接受政府部门的主导来经营管理。只有这样,才可以使数字图书馆在政府的监管下,安全地转变为一个具备独立法人地位的经济实体,使其承担起经营风险的责任。

4数字图书馆经营模式在新媒体环境下的经营策略

4.1构建企业化运营环境,完善特色化部门设置

运营环境包括体制、政策、市场、人才等方面,为数字图书馆的企业化运营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为实现数字图书馆资源利用最大化,有必要对其原有的国有资产体制进行改革,使其向现代企业制度方向转变。借鉴国外的体制改革经验,可以采取“三权相离”的原则,将政企分离、运营权和国有资产所有权分离、资产运营权与日常经营权分离。参照企业标准,建立完善的三级管理结构(部级管理――图书馆国有资产管理――专营国有资产管理),便于开展对数字图书馆的国有资产管理工作。

数字图书馆在发展的后期也应当开设其独有的特殊职能部门。譬如生产营销部、市场服务部、客户服务部等等。统筹布局管理这些特色部门,使其分别负责不同的领域,使其各司其职,相互作用,共同推进数字图书馆的进一步发展,充分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部门之间的协同合作在任何一个企业都是十分重要的,数字图书馆也不例外。只有各个部门都具有团队意识,能够集体协作,数字图书馆的效率才会进一步加快,才可以紧跟时代的潮流,在社会发展大潮中不被淘汰。

田燕:浅析新媒体环境下数字图书馆经营发展模式田燕:浅析新媒体环境下数字图书馆经营发展模式4.2促进资本化流动运营,建立市场化运营体制

资本运营在数字图书馆的企业化运营中显得尤为重要。它是以资本的自由流动为先决因素,致力于提高资本的利用效率。一方面,资本流动作为先决条件,是资本运营的基础所在。没有流动的资本,一切都将失去意义。另一方面,资本的流动并不是无规律的、杂乱无序的。企业中,资本总是朝着高效益的方向流动,以求得到最高的回报。此外,进行资本运营并不可能一蹴而就,是要经历一个长期的过程。假如单单具备资本流动或者经营手段两者之一,是不可能完美的运营资本,因此,只有二者结合,才可以达到最好的状态,形成最好的结果。

转型成功之后的数字图书馆不仅具备传统图书馆的基本功能,还增添了传统图书馆所不具的信息开发、研究功能。它与传统图书馆相比具有很大的优势,但这些优势在新媒体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很快便会失去效用的。因此,数字图书馆必须要进行体制改革,调整产业结构、优化整合资源、转化资产为资本,建立企业运营体制,加强企业管理,以此来适应新媒体环境的需求。

4.3引进电子化商务模式,尝试多样化服务方式

电子商务通常是指在因特网开放的网络环境下,利用互联网开展商务活动,实现消费者的网上购物、商户之间的网上交易以及相关的综合服务活动的一种新型的商业运营模式。其旨在整合、管理现有资源,使其通过网络实现资源流通。首先,可以借助数字图书馆中丰富的馆藏资源建立门户网站。图书馆要利用广阔的渠道宣传自己的网站,建立完善网站的功能。吸引更多的人进入网站,进行查询、阅读活动,实现资源的在线交流,满足读者的需要。其次,要在网络上开通书店。通过互联网系统实现借书、订书、阅书、购书等需求。最后,还可以在网络上开展知识租赁活动,以丰富多彩的形式销售产品。此外,免费信息服务模式也值得提倡。图书馆可以通过这些不同的模式,共同达到传播知识的最终目的。

4.4制定技术化培养策略,培训专业化技术人才

数字图书馆从性质上划分,归属于技术密集型的产业范畴。这就要求数字图书馆的工作人员要具有较高的科技水平。在人员的选拔上要严格把关,制定出相应的策略,这样才可以确保数字图书馆的正常运行。选的图书馆员要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这是他们必备的素质和能力,对于图书馆的工作是十分有必要的。

在建设数字图书馆的过程中,不仅要投入大量的精力培训现有的技术人才,同时还要采取措施,制定优惠的政策,吸引更多高素质的人才加入数字图书馆的建设工作中。在数字图书馆的建设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专业、权威的问题,这样,就需要图书馆聘请一些具有专业素养的技术人才为之把关,为图书馆的建设提出合理的建议。

5结语

图书馆的发展经历一个长期而又艰巨的过程,从传统的纸质媒体发展到现代的电子化设备,图书馆一直紧跟时代的潮流,改变自己来适应发展的需求。数字图书馆的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他的自身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缺陷,而为了弥补这些缺陷,就需要图书馆不断推进科学技术的创新与发展,完善数字图书馆的管理模式,为大众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图书馆制定合理的发展策略,具有重大而非凡的意义。

参考文献:

[1]薛建萍.数字图书馆经营模式初探[J].图书情报工作,2005(8):118-120.

[2]王靖会.数字图书馆企业化运营策略研究[J].现代情报,2012(2):116-119.

[3]冯宝秀,杨惠芳.数字出版与数字图书馆协同发展的基础与机制研究[J].图书馆,2012(5):88-90.

[4]白雪冰.信息时代数字图书馆企业化经营新思路[J].甘肃科技,2013(10):75-76.

数字化运营方式篇4

纵观各种媒体的发展历程,当一种新的媒体达到一定规模之后,广告就开始跟进,广告收入逐渐成为这种媒体经营的重要来源。把视角放到数字电视领域,目前我国的数字电视用户数已经接近8000万户,规模已经显现,此时,广告自然而然就成为被业界看好的下一个利润增长点。当前我国的年广告经营额已经突破了2000亿,数字电视即使只能分到1/10,也将是一个200亿元的巨大市场。面对如此庞大的一个市场,运营商和广告公司不能不为之心动,各地纷纷开始了数字电视广告的运营,由此开始了一个全新业态的广告市场。

创新广告产品形态

数字化给电视带来了颠覆性的变革,双向、互动、定向成为新业务电视的显著特点,在这样的环境下,数字电视上所承载的广告形式也与传统电视广告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创造了一系列符合新业态电视属性的新的广告形态。从技术上看,数字电视广告可以是互动的,也可以是非互动的;从传播模式上看,可以是大众广告,也可以是针对某一人群的定向广告。

综合多地运营商经营实践,从表现形式上,数字电视广告大体可以分为以下几大类。

页面叠加类广告

这一类型的广告基于数字电视的电子节目指南(epG)功能所产生。epG给依照时间线编播的传统电视增加了一个平面性质的“页面”,用户通过不断点击epG页面上的各种功能按钮来实现换台、选择节目内容、更换业务类等必要的功能。因此,这个页面就成为一个重要的媒体形式,在其上叠加的广告也成为数字电视广告中的一种重要形式。

强制门户广告

强制门户广告是最典型也是认可程度最高的页面叠加类的广告。它基于开机强制门户产生。强制门户是用户一开机就看到的页面,它改变了开机即看直播频道的收视方式,引导用户去使用各种数字电视业务。用户只要开机就必然看到这个页面,更换业务类型时也必然要经过这个页面,因此这种类型的广告理论上可以达到百分百的到达率,广告市场的认可程度最高,更是节目宣传的重要通路。

从具体的广告形式来看,图片、文字链、视频等类型的广告都可以在强制门户上呈现。目前,已经有杭州、江苏、广州、淄博等地开展了此类广告的运营。

页面图片广告

此类广告基于各级epG页面产生,形式类似互联网上常见的品牌展示广告,如Banner、通栏、巨幅等。由于各地都普遍开展了epG业务,因此,此类广告具有便捷的实现条件,是比较常见的一种页面叠加广告,杭州、深圳、淄博、广州等地已经开始运营。

页面图片广告还可以跟在各类细分业务页面中,针对不同的收视人群投放。比如在动作电影和爱情类电视剧的epG页面上,就可以分别投放针对男性和女性的广告。

导航条广告

导航条出现在用户换台的时候,而换台则是最基本、最常见的收视行为,因此在导航条(或者换台角标)上叠加的广告就具有了高出现频次、高到达率的特点。目前,杭州、深圳、广州等地都开始运营此类广告。

频道列表广告

在准备换台、调出频道选择列表时出现的广告。与导航条类似,一旦用户想要换台,该广告就有可能出现,出现频率虽然比导航条低,但是画面展现效果要高于导航条。

文字链广告

在epG页面上,用文字方式展现的广告,可以通过点击链接进入到更详细的信息页面,具有资源占有少、呈现简便的优势。

以上只是目前比较常见的几种页面叠加类的广告,随着运营商广告业务的不断成熟,此类广告的扩展空间还非常多样。

插播类广告

插播类广告主要出现在VoD业务中,其表现形式与传统电视广告类似,也是五秒、十五秒、三十秒的电视广告,有前贴片、后贴片等方式。用户在收看VoD的时候,会在节目开始之前或结束之后出现一段贴片视频广告,用户不能像普通的VoD内容那样快进,必须要把广告看完才能开始收看所点播的内容。

VoD插播广告既有与传统电视广告类似的表现形式,又有传统电视广告所不具备的强制收视特点,因此得到了广告市场的高度认可。同时,用户又可以通过这种方式来减免点播收视费,也提高了VoD业务的使用率和接受程度,实现了运营商、用户和广告主的多赢。目前,杭州、广州、深圳等地开始了此类广告的运营。

VoD插播广告目前最大的问题在于,它必须基于互动电视才能开展,而当前我国的数字电视大多数还是单向的,总体覆盖率偏低,这就需要依赖整个互动电视市场的发展来带动了。

信息类广告

信息类广告基于数字电视所提供的信息所产生。用户可以通过数字电视来搜索、浏览相关生活服务信息,这些信息的内容本身是消费者需要的,因此也就具有了广告价值,尤其是那些跟生活密切相关、市场化程度又比较高的信息,如房产、汽车、招聘、旅游等,更是成为信息类广告中经营价值较高的类型。

信息类广告具有双向收费、多元经营的特质,运营商可以向广告者收取信息费、平台使用费,也可以向用户收取信息服务费,更可以向线下拓展,进行全产业链经营。虽然目前此类信息还大多是以公共服务的性质提供,但其未来发展空间看好。

信息类广告可以是单条的方式,也可以为广告主制作专区,集中展示广告主的产品和服务信息。目前,信息类服务已经成为数字电视的最基本功能,如何进行商业开发,既保证数字电视平台的价值和社会效益,又提升其经济效益,就是运营商在下一阶段需要考虑的问题了。

销售关联类广告

数字电视广告还可以实现对销售的直接支持。

对于一些增强型的电视节目,用户在收看该节目的时候,如果对其中出现的商品感兴趣,就可以查询信息,与企业联系甚至直接购买商品。比如,在看一场球赛的时候,如果喜欢运动员所穿的运动服,就可以点击在运动员上,进入到运动衣的相关信息界面,进行信息浏览,在线提交订单,如果跟在线支付结合,还可以实现直接的在线销售。

除此以往,还可以直接把网络购物搬到电视机上来。在杭州,华数与淘宝合作所推出的淘宝电视商城,就可以让电视用户在电视机上购买物品。

销售关联类广告极大拓展了电视广告的经营范围,成为数字电视广告的新亮点。

其他

除了这些常见的形式之外,数字电视广告还有一系列其他探索。比如,在游戏场景中植入广告,通过电视邮箱推送广告给用户,在播放广播时投放背景图片广告,开机缓冲时的广告,节目的排名推荐广告等等。未来,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之后,数字电视广告也将形成一系列的标准化广告产品,到那时,广告投放将更加规范而高效。

以家庭信息平台整合和提升广告资源价值

在最基础的广告资源拓展之外,从长远来看,数字电视广告更大的价值点在于,信息的无限拓展和服务平台的深化。当数字电视逐渐发展成家庭中的综合性、多媒体信息平台时,家庭信息平台上的广告经营将突破传统硬广的经营理念,向着全方位营销转变。

成为家庭和社区服务的信息平台

家庭信息平台可以为家庭用户提供非常有针对性的信息服务,而不只是单向的大众广告投放,这时,就可以形成定向的面向家庭和社区服务平台。在这个社区去,可以方便的订购小区周边的各种餐饮,可以浏览美容美发信息,可以下载购物优惠券,可以浏览小区的公告,小区居民之间还可以相互交流,从而形成一个针对性非常强的电视服务社区。如此一来,那些无法在大众媒体上进行公告投放的社区小店,就有了一个高效的投放媒体,用户也有了一个方便快捷的生活服务平台,运营商也可以争取到更多的客户资源,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

杭州华数已经推出了“社区是我家”这一针对社区的服务平台,各个小区的居民都可以在里面看到自己小区的专属信息,目前主要还是以公共信息服务的方式提供给用户,日后可以在商业开发上进行一些探索。

全方位营销拓展

在用信息平台整合起来用户所需要的各种信息之后,运营商就可以进行全方位的营销拓展了。

以房产类信息为例,运营商建立起房产服务平台之后,可以把后台开放给各房地产商、房产中介或广告公司,成为他们信息的平台,信息量大、更新快了之后,平台的价值得到了提升,运营商还可以从中可以收取平台使用费。而随着平台价值的不断提升,市场对运营商经营房产信息有了更高的认可之后,可以参与到房产营销更多的环节,比如组织房展会、团购等。

这些收入又可以反哺平台的建设,从而形成一个内容建设和运营良性循环的过程,帮助企业进行全方位营销,同时不断提升平台的价值。

数字电视提升了电视广告传播价值

纵览数字电视所带来的各种新形态广告之后,可以看到,电视的广告传播价值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从简单的单向大众传播向着更精准、更高效的传播方式转变。

实时掌握用户需求,传播效果可控性强

与传统电视面向不可知观众进行广播不同,数字电视把每个观众都变成了可知的用户,每个用户的每次收视行为都是可寻址、可实时监控的,这就使得运营商可以通过实时可控的数据监测,动态掌握用户的需求,包括对节目的需求、对广告和各种信息服务的需求等。这也就解决了传统电视广告中受众不清晰的问题,同时,由于用户的实名性,广告的传播也可以做到针对某一人群的定向投放,投放更加精准。

与此同时,对用户需求的实时了解,又反过来影响到运营商的节目和广告安排,有利于及时根据用户需求调整节目编排和广告投放。

这些都使得数字电视广告的传播具有高度的针对性,从而降低传播成本,提高传播效果的可控性。这一点是传统电视广告所无法达到的。

提高广告的覆盖率、到达率

近年的电视收视数据均显示,传统电视的收视时间在下降,年轻人越来越远离电视,由此也就势必影响到电视以及电视广告的覆盖率和到达率,而数字电视将有效提升这一点。

一方面,数字电视通过点播、回看、时移等互动化的收视方式,以及大量的互动增值应用,把一部分不看电视的人群重新吸引到电视机前面来。

同时,又通过强制门户、epG导航等方式,改变用户的收视行为,让用户的收视更加容易被运营商引导和控制,其中强制门户更是理论上可以达到100%的覆盖。

以上种种,在提升数字电视自身媒体传播价值的同时,也提升了数字电视广告的传播价值。

形成新的电视广告经营链条

由于数字电视自身的改变,数字电视广告经营的链条也与传统电视广告不同,一些新的角色进入到电视广告经营中。在数字电视广告的产业链中,主要包括以下几种角色。

数字电视运营商

数字电视运营商是数字电视广告经营链条的核心。它是数字电视这一媒体的经营者,也是数字电视广告的开创者,也是运营主体,其作用类似传统电视广告中的电视台。

广告主

广告主投放广告,其作用与传统电视广告中类似。在数字电视广告经营中,本土广告主和全国性广告主对数字电视媒体价值的判断会有所不同,本土广告主更看重广告的直接效果,而全国性广告主受到数字电视本身区域性强的特点,在进行投放时主要看重的仍是区域本身的市场价值。

广告公司

广告公司为运营商和广告主提供服务,帮助运营商一起来教育广告主认识数字电视这一新的媒体。目前已经有广告公司介入到数字电视广告运营中去,如昌荣传播、思美传媒,此举对于培育数字电视广告市场将起到推动作用。

数据服务商

数据服务商为数字电视广告投放所必须的提供数据监测、效果评估,是该行业健康发展的必要保证。而且,由于数字电视自身的媒体属性与传统电视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因此,其数据服务不能延续传统电视的监测,需要建立一整套全新的监测和评估体系。

技术服务商

技术服务商为数字电视广告的实现提供技术支持。在传统电视广告中,是不需要技术服务商的,而在数字电视广告中,由于广告形式都是创新性的,必须要由技术公司来辅助运营商完成技术手段的实现。技术服务商的出现,把数字电视运营商从技术开发中解放出来,也有助于数字电视广告形态的规范化。

作为一种全新的媒体形式,数字电视的价值如何评估?延续传统电视的价值评估方式显然已经不能适应这种新业态电视的属性,此时就迫切需要建立一整套适应数字电视属性的新的媒体监测和价值评估体系。传统电视媒体监测和价值评估不适应数字电视的需要

在传统电视媒体监测和价值评估中,基于直播频道的收视率是核心。而在数字电视所建立的新业态电视中,用户除了看直播频道之外,还会点播、回看节目,还会打游戏、听音乐、购物──这些服务已经超出了传统电视的服务范畴,如果还用收视率来衡量,显然已经不能恰当反映电视的媒体价值。

从数据监测来看,围绕着收视率所进行的监测体系,又是基于小样本的抽样调查,经常出现0收视这样的现象,同一节目在不同时期的收视率也会出现比较大的波动,精确度、稳定程度比较低。而数字电视所能提供的频道数量和节目内容大增,业务类型也非常多样,如果不能提供更精细化的监测方式的话,数字电视的价值将难以衡量。

而按照规划,到2015年,我国将全面进入数字电视时代,为此,建立一整套全新的媒体监测和价值评估体系已经迫在眉睫。

建立数字电视监测和评估体系

基于数字电视可管可控的特性,一些新的监测手段开始出现。比如尼尔森网联所推出的基于海量样本的、普查式的数据监测方式,就可以降低误差程度,提升数据监测的稳定性和精准度,同时样本的保密性也比较强,降低样本被污染的可能性。在此基础上,针对数字电视的全新价值评估体系也在建立之中。目前,这套新的监测方式已经覆盖了全国几十个有线网,并在浙江等地得到了广泛应用。

这套实时监控的海量普查式数据监测,把数字电视广告实时掌控用户需求这一重要价值点充分发挥出来,让广告主、广告公司和运营商能够通过对用户收视行为的实时监测,实时了解用户需求,从而做到广告投放的有的放矢,极大提升了广告的价值。

结语

数字化运营方式篇5

关键词:教育出版;数字化

中图分类号:g23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55x(2012)04-00116-04

目前出版行业普遍认为,只要使用二进制技术手段对出版的整个环节进行的操作,都属于数字出版的范畴[1],包括原创作品的数字化、编辑加工的数字化、印刷复制的数字化、发行销售的数字化和阅读消费的数字化等。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测算,截至2011年12月底,中国网民规模约为5.13亿人,互联网普及率为38.3%。[2]据国外媒体于2011年11月4日的报道,ciscosystems的一项调查研究表明,三分之一的大学生及30岁以下职业人群认为,上网如同空气、水、食物一样重要。该调查抽样了14个国家的8000人,发现半数以上人称,无法在没有网络的状态下生存,移动设备是生活中最重要的科技产品。[3]在这种新形势下,数字出版尤其是教育出版将会如何发展,是值得我们深入探究的话题。

一、出版产业数字化发展的现状与趋势

(一)出版产业数字出版发展现状

在美国,图书的产生进行了重新配置:2002年,其传统图书品种为215000种,数字图书品种只有32693种;到2008年,其传统图书品种为275000种,而数字图书品种达到285000种,已超过传统图书;到2009年,传统图书品种为288000种,数字图书品种达到764000种,已远远超出传统图书。2010年,美国纸质图书的购买在不断下降,数字图书的购买在不断增长,经常购书者中5个人中就有1人拥有1部电子阅读器。2011年美国电子书销售进入“旺季”,相对价格仍然较低的电子书,以占大众图书市场①1/3的销量,拿下20%的市场收入。2011年各种平板电脑产品在电子阅读器角逐中,成为技术标杆。在我国,根据方正阿帕比(apabi)的数据显示,2001年我国的电子书只有960种,到2011年底全国的电子书资源总量达到70万种。目前,出版产业融合与升级日趋形成,数字出版产业链已经发展到出版商、报社、技术商、图书馆、机构用户、运营商、互联网增值商、硬件厂商、传统书店、跨平台渠道、大型网站等。过去,由于体制的原因,我国出版机构在体制变革、模式变革方面一直滞后于数字出版的发展,从而数字出版技术商、产品厂商在产业处于引领地位,但这种现象一定是暂时的,在数字出版产业链业已成型、阅读终端日益普及、跨平台移动阅读成为时尚的时代,出版机构终将是推进数字出版变革的主力军而非附庸。

(二)出版产业数字出版发展趋势

我们已经进入“十二五”规划期,数字出版将是“十二五”期间新闻出版工作的一个重点、难点,也将是亮点,数字出版将成为出版产业发展最快的领域之一,深入实践“传统出版物数字化,数字出版网络化”应该是出版产业今后的目标,出版机构包括出版内容制造商、版权运营商,只有与数字出版技术提供商、电信运营商、互联网增值服务商、渠道商、终端商等数字出版产业链的各个方面进行深入合作才有可能实现跨越式发展。

总的来说,以下几点将是未来出版产业数字出版的发展趋势[4]:①信息与出版流程同时获取,生产形式(包括胶印、数字印刷、按需印刷)趋向多样化管理,技术已不是问题。②经营模式、运作模式成为关键。大中型出版机构趋向一体化运作;中小型出版机构将走服务外包之路;出版机构与技术提供商的合作进一步深入;新型数字出版机构不断涌现,以互联网形态为主;阅读器厂商开设网络书店;传统渠道全面向数字渠道转型;运营商进入全流程数字出版;更加细分的专业数据库在线服务将出现。③媒体形式丰富多样,文字、表格、图像、声音、影像可综合运用,趋向更多地运用于教材。

二、目前出版产业数字化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困扰

目前我国出版产业数字出版

展存在很多问题,其中也包括教育出版的数字化问题,一直困扰着人们,以致不敢贸然出击,于是,数字出版相对落后于传统出版的局面一直没能改变,归根结底,主要存在以下三大问题。

(一)思想认识偏差问题

目前,有很多出版社的人员对数字出版的认识不到位,或者对数字出版认识有偏差:

(1)抗拒接受数字出版

有很多传统出版人,尤其是教育类出版社的出版人,还是觉得纸质图书尤其纸质教材会更方便教学和温习,数字图书或数字教材成为主流还需要很长的一段时间。目前,认为把纸质图书转变为电子书就是数字出版,殊不知,简单的纸质图书转换为电子书的出版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数字出版。真正意义的数字出版远不止这样。充分利用网路的交互性和媒体的多样性的电子图书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青睐。数字图书也有了“平装”与“精装”的区别,有了黑白与彩色的区别,有了静态与动态的区别,有了不可交互与可交互的区别。

(2)认为数字出版带有狭隘性

还有不少人认为,数字出版只适合特定类型的图书。欧美数字出版的起步源于科学技术类图书和期刊,故有些人觉得数字出版只适合科学技术类的图书和期刊。殊不知,手机阅读已把人文社科类图书的数字出版迅速推上了主导地位,各门类图书都找到了数字出版的适合模式,可以满足各种不同类型的图书的需要,做出各具特色的数字图书也有人认为,数字出版将全面取代纸质出版。其实,数字出版与纸质出版不仅仅是载体介质的差异,将满足不同需要的不同人群,两者在将来的一段时间内是共存与互补的关系。

(二)技术运用问题

在过去数字出版发展的10年里,人们都被数字版权管理(drm)技术的开发或运用所困扰。drm数字版权保护技术是通过对数字内容进行加密和附加使用规则从而对数字内容进行保护。其中,使用规则可以用来判断用户是否具有阅读全文、打印、拷贝等权限。但这种drm技术由于加密算法各自为政,就导致了电子书即便格式相同,在不同的阅读器之间也可能无法通用,从而制约着电子图书的流通与使用,给读者带来诸多不便。所以,这项技术受到的批评和抵制要远远多于赞许和接受。人们一方面觉得开发或购买该项技术可以实现数字版权保护,但另一方面由于格式不能通用却大大制约了人们携带与阅读,从而让投资者对此技术的投入存在顾虑。

随着数字出版发展的不断深入,目前越来越多的人们更接受pdf、epub等通用格式的电子图书,市场也涌现使用开放工具,如academicpub、frankensteinian、flatworldknowledge、connexions等来定制数字教材。借助新的数字工具,教师们将各种零散的资料整装成新的产品,而不是简单地堆积而成。这是出版业的巨大变革,随着像academicpub这样的数字化工具的出现,教师们有了更多的选择,利用相关的开源内容就可以编辑自己的教材内容。

(三)运营模式不确定、盈利模式太单一的问题

目前,市场上优质内容缺乏,同质化现象严重,用户上传的内容已造成数字出版内容的泛滥,良莠不齐。在这种情况下,优质内容很难脱颖而出,从数量上看,也造成优质内容比例偏低,不利于数字产品品牌的创建与打造,从而也不利于运营模式的确立。

另外,目前盈利模式也存在单一的问题,很多出版社只知道正版图书付费下载或在线阅读付费等方式,还没有充分利用手机终端、平板终端和网站平台进行包月、打包等模式,甚至利用免费方式增加知名度等方式来运作。

三、教育出版数字化应对策略与实践

(一)利用各种数字保护技术改造传统出版资源数字化,建成比较完善的市场营销体系

如今,在进入数字出版的过程中,传统出版社表现出来的更多的是犹豫、等待和观望,也有一些出版社传统资源数字化运作较早,目前已形成完善的内部资源数字化流程和数字资源管理办法,建立起纸书与电子书同步出版的机制,但大多数出版社仍然没有采取主动攻势。随着数字阅读受到人们越来越广泛的接受,电子书市场将越来越得到青睐,数字阅读将将无处不在,与各种技术提供商、运营商合作,提供多种电子书格式,如运用drm数字保护技术生成的格式或pdf、epub等格式,共同开发电子书市场,开展电子图书的销售工作,从而满足btob和btoc模式

机构用户、手机用户、平板用户或网站读者的需要,这是教育出版数字化的最快捷途径之一。

(二)选用优势技术,完善数字出版平台,参与平台运营拥有主导权

我们应该知道,传统出版社与高科技企业的合作,应该将是一种深层次的新型合作关系。出版社不能仅仅限于向数字技术商提供出版内容,必须控制或参与其中的平台运营。

假如出版社只是图书内容的提供,这不仅让出版社难以充分挖掘互联网阅读的市场潜力,同时还有可能失去对整个数字出版产业链的主导权。目前,在国内市场上,超星、书生的数字图书馆网络阅读平台已初具规模,在未来的网络出版市场上,如果拥有技术力量的商业机构或技术公司热衷于构建网络出版平台并实施运营,而出版社并不参与,那么出版社将会沦为单纯的内容提供者。一旦这些网络平台运营商借助强大的平台优势直接向出版产业链最上游的作者资源延伸,则将直接威胁到出版社的生存和发展。应对这一局面的根本方法就是出版社掌控数字图书的网络运营,在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体系方面谋求新的突破。通过自己投资,选用优势技术,建立起数字出版平台,从而实现直接经营网络出版平台,主导整个出版产业发展,那么,如北大方正之类将仅仅是为我们服务的专业技术供应商。通过这种网络出版产业链整合模式,才能一方面避免以较大的资金成本投资于相关领域的技术开发,一方面又为其他拥有较强技术力量的商业机构参与产业发展留下一定的空间,并保证自身在整个产业链中的领导者地位。

只有尝试建立起数字出版平台,出版社才有了运营数字出版的主导权。通过数字出版平台,出版社可以直接出版网络版图书,也可以引入按需印刷。教师们使用开放工具如academicpub、frankensteinian、flatworldknowledge、connexions等定制出版的数字教材则有了正式的场所。此时,出版社的运营模式可以多样化,网络图书可以单独销售,也可以片段销售,更可以与其他图书打包销售,还可以按需印刷方式打印成纸质图书销售。

数字平台还可以寻找与热衷公益事业的作者合作,提供免费教材。借鉴电视、报纸引入广告的生存模式,引入与教材内容相关行业的赞助商来支撑教材的免费提供。免费的运营模式最终将使参与经营的各方,包括出版社、作者、赞助商都得益。

总之,出版机构拥有了平台运营的主导权,才真正拥有生存与发展的空间。

(三)集中优势资源建立专业数据库和网络教育系统,实现网络数字教育,“走出去”参与国际竞争

近年来,数字出版发展正逐步向互联网领域稳步开拓。在线教育网站的建立有效拓展了教学发展空间,为广大高校的教与学提供了一个交流和互动的平台,并为广大用户下载资源提供了便捷的途径,因此,收集和利用优势资源建立起专业数据库,并进一步放在网络出版平台上,实现网络在线资源利用和网络在线数字教育,建构起一个受众广泛、功能强大的网站群,通过网络,真正“走出去”,参与国际竞争成为可能。可以预见,在未来的发展中,这种母网套子网的网站群将在出版机构的现代化、数字化发展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数字虚拟技术的发展,可对教育资源进行文字、图像、声音、视频、三维虚拟场景等数字化处理,将数量巨大、珍贵但散乱的资源归于一个海量数字文化资源库,再通过构建web信息平台,建立分类信息检索,搭建起资源网供人们随时随地检索、浏览、下载、学习。教育部大力提倡课堂与计算机相结合的新型教学模式,要求学生在传统课堂教学的基础上还进行一定时间的网络自主学习。我们可以教学资源数字化、教学过程数字化、教学管理数字化为理念,以用户需求为导向,通过构建多媒体教育核心资源库或网络数字教育系统,开发基于学校用户定制的教学评估产品和基于教师与学生应用的在线学习产品。构建的网络数字教育系统可包含丰富的学习资源,包括教学课件、教辅资源、学习测试等板块,学校师生可根据需要进行选择使用,系统除了提供海量的学习资源外,还可包含教学管理板块、学习统计板块、论坛交流板块等内容,通过网络数字技术,使数据库可以交互地在互联网上为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全方位的支撑。

参考文献:

[1]王洪建,周澍民.数字出版的概念[eb/ol].[2008-12-17]news.1

163.com/08/1217/14/4tces94p000131un.html

[2]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2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调查统计报告[eb/ol].(2012-1-16)[2012-1-16]cnnic.cn/dtygg/dtgg/201201/t20120116_23667.html

[3]孟蕊.互联网统计信息[j].互联网发展信息与动态,2011,72(11):4-5

[4]陈丹.我国出版社数字出版发展策略及商业模式探析[j].出版发行研究,2009,11:20-22

theexplorationondigitalizationofeducationalpublicationundernewsituation

heli-yun

(southchinauniversityoftechnologypress,guangzhou510640,guangdong,china)

数字化运营方式篇6

数字电视的经营日益成为运营商和产业界关注的焦点。运营是数字电视产业的龙头,运营的规模大小、是否成功直接关系到数字电视产业链的健康发展和良性循环。有线数字电视的经营资源主要包括:本地区专营权;节目资源;人力资源;业务平台;信息资源等。数字电视业务的发展和运营商所能获得的上述资源相关。网络、平台只是硬件资源,“软”资源对于业务的拓展及其良性发展更为重要。

扩展数字电视应用的深度和广度,开发数字电视增值业务,可以有以下两类业务平台可供选择。一是建立在硬件平台上的嵌入式应用。运营方和合作方捆绑在一起,合作伙伴能否根据市场和运营的要求不断提供端到端的新兴业务解决方案,对是否成功运营至关重要。二是以中间件构建通用的增值业务平台。选用中间件作增值业务平台,可供选择的机顶盒较多。标准的中间件如DVB-miip涉及的技术许可限制较少,发展前景较好,目前处于开发应用的初级阶段。

数字电视增值业务主要还是面向用户消费的高端市场。数字电视业务建立在模拟电视的基础上推向市场,必然在原来的收视费基础上增加额外的服务费,以获得投资回,获取增值利润。目前,数字电视业务包括以下几类:节目转播业务、数据广播业务、nVoD业务等。

数字电视业务是通过投放机顶盒,在电视机上重现业务的服务方式获取利润。业务和机顶盒的关系十分紧密,灵活的业务治理、控制手段可适应用户的不同需求,通过先进的技术手段可分拆业务。数字电视业务是否迅速走上发展之路,不仅关系到运营商,更关系到上下游产业的兴衰,运营商的成功也就是内容提供商和产业界的成功,也将促进整个数字电视产业链的良性发展。

二、数字电视技术标准

多标准数字电视。由于目前欧洲、北美、韩国和中国等大多数主要地区仍处于模拟电视与数字电视的转换过渡时期,因此市场上仍然有不少希望既能接收模拟电视节目又能接收数字电视节目的多功能电视机,数字电视开发商和制造商也不一定非要把这两项功能都做在一部电视机中,也就是所谓的数字电视一体机,他们也可以采用机顶盒+模拟电视的解决方案来实现。美国市场要求从2007年3月1日起,所有新上市的模拟电视机和电视接收设备均必须安装数字调谐器,这意味着数字电视一体机将在美国市场占据统治性地位,因此,未来数字电视一体机会占据越来越大的市场份额。

大屏幕数字电视。随着现代人起居室的不断变大,用户市场对大屏幕数字电视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目前,总体上讲,LCD数字电视是业界的发展主流。但由于性价比的关系,一旦尺寸大到某一限度,LCD屏幕的成本就会急剧上升。随着技术的进步,近期50英寸有望成为液晶和等离子电视新的分界点。

高清化。随着高清节目源的增多,图像水平清楚度大于800线的高清数字电视越来越成为数字电视的主流,相应的数字电视机顶盒以及编解码芯片也要适应这一发展的要求。

互联网数字电视。数字电视的下一个重要发展方向就是连接互联网,未来的消费者不必再为了检查邮箱、发送电子邮件、玩网络游戏、下载和播放网络视频、甚至收看流媒体视频。

DtV+pVR。pVR也是未来数字电视的下一个重要发展方向,随着未来的数字电视集成DSp或多媒体处理器,pVR功能将逐步融合到未来基于硬盘或微硬盘的数字电视产品中。此外,支持更丰富的互联接口。这是是目前数字电视的几个主要技术发展方向,但实际上,真正的未来数字电视产品很可能是上述几个技术发展方向的组合或融合。

三、政府扶持

政府为数字电视发展提供政策保障和财政支持。数字电视整个产业链尚未完全形成,网络运营商、内容提供商和设备制造商还没有形成良性互动关系,有碍产业的良性循环;同时,各地广电网络的运营者目前仍处于割据状态,各自为政;这些都有待于相关政策的规范。此外,内容不足是数字电视发展的软肋。数字电视要能提供丰富多彩的节目内容,也有待像宽带网络运营商一样,引入各种各样的内容提供商广泛参与,而这些都迫切需要政策给予倾斜和扶持。广电总局从2003年起就一直在抓紧制定和颁布一系列政策和规范,针对频道设置、有线数字电视网的改造、付费频道业务治理等方面出台了一些具体的指导意见。而这次制定的《政策》将涵盖更广,更加完备。从投融资、税收、产业技术、运营及监管、业务发展、价格资费、三网融合、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推出一系列相关的配套政策,以期为数字电视产业发展提供硬环境支持。如深圳是全国最早进行数字电视试播的城市之一,也是全国首批进行有线电视数字化整体转换工作的试点城市,按照政府扶持企业运作的方式,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四、数字电视商业模式

我国国情不同于他国,发展数字电视产业不可能照搬国外运营经验,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青岛模式:中国特色。青岛模式的核心是政府和厂商先垫付机顶盒的巨大成本,用户每个月只增加十元的有线电视费,分区分片整体转换。电视节目从原来的28套增加到56套,还有17套数字广播和视频点播节目,尤其是增加了电子政务和城市信息化内容,这一点正是青岛市政府愿意投巨资做有线数字电视的初衷。对于中国多数城市而言,尤其是对于中西部经济较落后的地区,青岛模式最轻易打动当地一把手推动整体平移。

佛山模式:资本铺路。佛山模式是在青岛模式上加装Ca系统,可以收到付费电视节目。佛山模式最重要的优势是借助了外来资本。整体平移最缺乏的就是资金,佛山模式像一个洼地,让社会资金、技术、各式各样的力量都流到这里来。佛山模式让人清楚的看到了回前景,对于经济较发达或者商品意识较强的地区的政府更具有吸引力。

杭州模式:“令人震动”。杭州模式最具有想象力。杭州数字电视采用有线电视加iptV的方式,送机顶盒,基本收视费14元不变,付费电视和视频点播等增值服务由市场定价。杭州模式的非凡之处在于杭州网通本来就是杭州广电网改造的,杭州市数字电视网目前是有线电视传输网和宽带网双网合一,在系统、网络、终端上已经全面实现了双向交互传输功能,为发展交互式数字电视提供了物质技术基础。三种模式已涵盖国内各地区的需要,甚至可以下结论说有线数字电视的商业模式已经基本找到,剩下的只是各方实践。

参考文献:

中国数字电视网.http:///

黄升民等:中国电视媒体产业经营新动向.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5

吴信训:中国付费数字电视的市场推进策略初探.新闻界.2003/04摘要:数字电视作为新的产业形态,正在形成全新的产业链。数字电视的经营资源、增值业务、业务平台及经营方式;数字电视技术标准;政府扶持和数字电视商业模式,是促进数字电视产业链的建设不断发展和完善和关键。

数字化运营方式篇7

【关键词】数字化服务数字化服务转型电信运营电信业务运营

doi:10.3969/j.issn.1006-1010.2015.19.000中图分类号:tn929.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1010(2015)19-0000-00

引用格式:邵建,童恩.电信业务运营的数字化服务转型[J].移动通信,2015,39(19):00-00.

DigitizedServicetransformationoftelecomServiceoperation

SHaoJian,tonGen

(ChinamobileGroupJiangsuCo.,Ltd.,nanjing210012,China)

[abstract]inrecentyears,bothinnerandouterenvironmentsoftelecomindustryhavegreatlychanged.themarketcompetitionenvironmentofdomestictelecomoperatorsbecomesdiversifiedandcomplex.therefore,thedeeptransformationoftelecomservicehasbeenstronglydriven.inviewofthesituations,thedigitalizedservicetransformationoftelecomoperationwasresearchedandanalyzedinaspectsofvalueconnotation,terminal,networkandservicetoprovideausefulreferencetothefuturedevelopmentoftelecomoperation.

[Keywords]digitizedservicedigitizedservicetransformationtelecomoperationtelecomserviceoperation

1电信业务运营的发展变化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以及国内4G网络的建设与部署,以社交和即时通讯等为代表的ott(overthetop)业务快速发展,如微信和微博等,这类业务基于通信网络为移动用户提供Voip或即时消息等通信服务,并且已发展了数亿的用户群体。互联网业务的发展严重冲击了国内电信运营商的话音与短信等传统业务。近几年来国内移动通信基础业务的发展情况如图1所示,可知移动话音和短信的使用量呈现加速下降的趋势,移动话音业务的收入占比不断下滑;而如图2所示,从2012年以后,移动流量的资费开始下滑,4G的快速普及和行业的政策管制加速了流量资费下滑的趋势。

图1传统电信业务的发展趋势

图2流量资费的下滑

国内的电信业务运营主要面向个人、家庭和集团客户市场。在个人市场领域,除了互联网企业外,电信运营商还面对虚拟运营商的竞争,虚拟运营企业结合自身优势为用户提供了差异化的通信服务,如蜗牛移动将通信服务和互联网游戏相结合、京东通信将通信与电商的商品销售相结合等;在家庭领域,电信运营商的宽带服务和互联网电视服务面临着广电企业的竞争;在集团客户领域,国内的大型互联网企业均考虑进入,如提供企业级的通信服务产品等。

综上分析,电信运营商同时面临互联网企业、广电和虚拟运营商的竞争,因而电信业务的市场竞争变得多元化和复杂化。在语音和短信等业务未来不能支撑电信行业收入增长及流量资费持续贬值的背景下,电信运营商需要探索新的业务空间并实践新的业务运营模式,而数字化服务已成为电信运营企业的转型方向。

2电信运营数字化服务的内涵

当前国内4G移动用户数已接近3亿规模且处于快速增长的态势,面对巨大的移动宽带需求,未来几年内流量业务还会处于上升发展阶段,这也是电信企业的重要收入来源。“流量”作为一种商品,必然具备一定的商品属性,如自由流通,即可购买、可转增他人甚至“等价兑换”(如国内某虚拟电信运营商推出的1分钟语音=0.75m流量、1条短信=0.5m流量的服务)等。未来企业用户或商家可以批量购买流量,将其作为营销资源免费赠送给最终的个人用户,以提升其业务、服务或商品的推广效果和用户使用量。因此可知流量将成为电信运营商的一种数字化“商品”。

移动用户订购流量的目的是手机上网以随时随地使用移动互联网的相关应用/服务,其中每个应用/服务的提供者即为商家(电信运营企业也可以充当提供某一个或多个应用服务的“商家”)。手机用户和商家的交互内容即为“信息流”,其可带来直接或间接的经济收益或社会效益,“信息流”的载体是流量,因而属于流量的价值延伸。发挥电信网络的优势以更好地搭载应用/服务、基于“信息流”挖掘移动用户的价值、拓展新业务,这些是电信业务运营的转型方向。

如上以移动流量为例分析得出未来电信运营商除了要提供数字化“商品”外,更需要提供数字化服务,才能保障业务收入的增长。图3为电信业务运营向数字化服务的转型趋势,可知在传统的电信业务运营模式下,“交易”的双方是用户和电信运营商,用户购买通信产品(如语音、短信等)后与其他用户进行信息交互,用户间交互的信息不能为电信运营商带来额外的价值,因而电信运营的核心是发展用户;但在数字化服务体系下,电信网络基础上叠加了商户提供的业务应用,“交易”的双方是用户与商户,交互的信息在数字化服务体系下可以产生额外价值,因而电信运营的核心转变为发展用户和商户(即拓展新业务应用领域)。

图3电信业务运营向数字化服务的转型

综上研究分析,电信业务运营的数字化服务的内涵包括如下方面:

(1)拓展和延伸提供和使用电信业务的主体范围:使用电信业务的“用户”不仅仅是人(手机终端),还包括物(物联网终端),实现物与物的互联;提供业务/产品/服务的“商家”不仅是电信运营商,还包括各个行业的企业级“商户”(如银行和大型互联企业等);

(2)增强“信息”的交互能力,打造智能化的通信网络;

(3)提升用户的价值、挖掘信息的价值;

(4)促进电信流量的使用;

(5)创造新业务领域,实现增收。

目前中国移动已确定面向2020年的战略愿景:“致力于移动改变生活,打造优质智能管道,成为值得信赖的数字化服务专家”,实现从移动信息专家向数字化服务专家的转型。

3数字化服务的体系架构

如图4所示为电信业务运营的数字化服务体系架构,主要包含终端、智能网络和多样化的业务应用3个层面。

图4数字化服务体系架构

(1)终端

新型的电信业务运营所服务的对象不仅是人(使用手机),还包括“物”,如视频监控终端、金融终端以及智能插座为代表的智能家居终端等,“物”所连接的对象是商户(即“业务应用”的平台系统)。数字化服务实现人与人、人与物以及物与物的信息交互,因而服务对象变得广义化。

(2)网络

在数字化服务时代,电信运营商提供的网络要能快速、高效、便捷地支撑多个行业的业务应用,因而对网络的要求大大提高。在网络建设方面,应用如nFV(网络虚拟化)等技术,使得网络建设、部署和控制更加灵活和低成本化;在网络服务方面,拓展现有的pCC(policyandChargingControl,策略与计费控制)架构,面向不同的业务应用可提供差异化的QoS服务保障,分别对应不同的资费策略。电信运营在提供智能管道的同时,也提升了网络的价值,因而电信网络的运营将变得更具成本效益。

(3)业务

未来的业务支持跨行业并面向多个应用领域,涵盖了人们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业务的提供方我们称之为商户,其也具有一定的广义性,电信运营商和各行业的集团企业等均可作为提供业务的商户。在数字化服务体系下,业务平台化是发展趋势,电信运营商可以独立建设或者联合第三方商户建设业务平台并为最终用户提供服务,这样既可以拓展新的业务领域又能为公司带来增收。

用户(终端)、网络和业务应用之间交互的信息在电信业务数字化服务体系下留存,基于电信运营商或第三方企业的大数据挖掘和数据分析等手段,通过后向的运营(如广告和付费的增值服务等)可以创造新的价值。

4电信业务运营的转型思考

以当下互联网上很风行的打车app应用为例,实现了用户、司机和业务平台之间现金的流转和打车服务的o2o(线上线下的交互),系统中的交互信息包括如用户的位置、手机号、银行卡和车主信息等,业务平台侧(商户)通过大数据分析如基于用户的经常所处的位置和手机号等信息,可以为其推介周边的生活消费;也可向车主推介维修保养等服务,再进行后向的收入分成,这就突破了打车应用本身的框架,体现了数字化服务的创新价值。在这类互联网化的应用中电信运营商除了提供智能化的管道外,也可与业务平台方(即商户)合作,如为用户提供免费的定向4G流量,在提高用户体验促进业务使用的同时,通过与商户进行后向运营合作分成(如广告、付费业务等)实现共赢。

当前国内的电信业务运营也向数字化服务方向发展,中国电信重点投入数字生活服务和数字生产服务领域,在数字生活领域,以流量经营和互联网应用为主体发展新兴业务,如面向个人用户推出互联网金融产品,面向家庭用户以光线宽带为入口提供网关、机顶盒和互联网电视应用等产品;在数字生产服务领域,重点切入医疗、教育、政务和物流等领域。中国移动未来将面向个人、家庭以及企业提供数字化服务,在个人领域,发展社交、娱乐、购物、学习和衣食住行等业务应用,如成立的咪咕公司,为用户提供了音乐、手游、视频、阅读以及动漫等诸多产品;在家庭领域,提供家庭娱乐和安全监控等业务应用;在企业领域,深入企业的供应链、生产、营销和服务等环节,提供iCt产品或系统级解决方案,提高企业的运行效率,增加企业收益。

5结束语

在流量价格不断贬值的趋势下,电信业务运营向数字化服务模式的转型是市场发展必然,以语音和短信为代表的传统通信业务将逐步被以流量为载体的数字化服务所代替,因而电信运营商需要突破传统框架的束缚,接入多样化的终端、提供智能化的网络管道以及拓展丰富创新的业务应用,才能保持收入的增长。

参考文献:

[1]刘杰,许立东.运营商应把握机遇发挥优势开展多重属性家庭数字化服务[J].世界电信,2015(5):70-75.

[2]杨晓芳.基于移动互联网的新业务发展模式研究[D].北京:北京邮电大学,2013.

[3]陶伟强.中国移动战略转型初探[J].通信企业管理,2015(8):78-79.

[4]龚勉,王旭昊.电信运营商流量经营现状及流量经营转型的策略研究[J].通信管理与技术,2012(2):40-42.

[5]王卓.电信行业转型的思考[J].通信管理与技术,2013(4):6-9.

[6]汪军,李明栋.SDn/nFV――机遇和挑战[J].电信网技术,2014(6):30-33.

[7]黄国斌.什么样的数字化服务有前景[J].商学院,2014(9):67-69.

[8]王晋.“三条曲线”带来的启示[n].经济日报,2015-03-10(5).

[9]素文.“新咪咕”能否担起数字化服务创新重任?[n].人民邮电,2015-01-16(1).

[10]周宇.面向移动流量经营的电信业务支撑[J].科技展望,2015(9):237-237.

[11]穆致君,何阳.国际运营商发展数字化服务的探索与思考[J].现代电信科技,2015(4):75-78.

作者简介

数字化运营方式篇8

关键词:云计算数字化科技期刊

随着数字技术及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数字化出版已经成为未来出版业的必然趋势。但对于广大的科技期刊来说,由于自身规模小、资金少、it人才不足,数字化之路注定面临更多的障碍。在这样的背景下,研究科技期刊的数字化策略成了一个重要而急迫的课题。

一、科技期刊数字化的现状与挑战

近年来,在市场和技术的双重驱动下,数字化出版发展迅猛。科技期刊在数字化方面也做出了积极探索,目前主要形式有以下两种。

1.数据库模式。加入万方数据、CnKi、维普等大型数据库是期刊数字化的最原始模型,这种模式的优势和劣势并存,规模化无疑是一个最大的优势,能吸引大量的用户。同时,优势即是劣势,由于规模大,导致刊物上网时间滞后,缺乏个性化,业务比较单一,出版方只参与了产业链的终端,仅仅实现了纸质出版物的后期数字化任务,对于前期的生产、管理没有涉及。从目前广泛使用的网上采编系统可以发现,出版物的相关方如编辑、出版商、读者之间不能借由出自数字出版平台实现有效沟通和联系,三方只是成为了离散在数字出版物终端的三个客体,而没有实现主体之间的互动行为,因此还不能称为完整意义上的数字化出版。

2.单刊上网模式。期刊经营单位开发自己的网站,通过在线网站实现投稿、审稿等工作和网刊的,这样做既缩短了审稿周期,提高了出版时效,同时通过网站推广、宣传自身的品牌和资源,扩大影响力。在这种模式下有部分科技期刊依托自身的传统优势进一步扩展资源,办出了在行业内有影响力的专业网站,极大促进了传统期刊的出版,形成了网络与纸质期刊的良性互动。但大部分网站各自为战,开发的网站技术落后、信息量有限、操作不方便、与外界脱节、点击率与使用率不高,影响力非常有限。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科技期刊作为一类专门的出版群体,他们的数字化出版遇到了多重阻力,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体制制约,动力不足。先进的出版技术要有合适的生长环境,这种环境就是与之相适应的出版体制与机制。由于历史原因,我国现有的科技期刊绝大多数由科研部门主办,规模小、发行量小、经济效益不高是普遍特点。这些科技期刊创办目的一般都不是为了追求经济利益,更多是为自身的科研、教学、生产而服务的,这就决定了大多数科技期刊与生俱来的计划经济和行政主导色彩,这种机制决定了他们缺乏动力和必要资源去积极地改进技术,也更难以主动适应市场环境下的竞争。

2.人才匮乏,培训缺失。数字化出版与传统出版之间的最大区别在于信息与技术,这体现在数字出版对出版从业人员及相关人员的信息化意识和技能要求更高。尽管我国大部分期刊已经逐步引进了部分信息系统支撑出版、发行工作,但这些系统与完整意义上的数字化出版还有很大差距。要做好数字化出版既需要熟悉出版、发行业务,又深谙信息技术之道的复合型人才。而对科技期刊的出版单位来说,这种人才无论是在对外招聘还是对内培训都显然不足。

3.成本过高,盈利困难。一方面,数字化出版需要购置相应的软件、硬件,需要租赁网络,需要招聘相应的专业人才,这些都是需要前期大量的投资,对很多出版单位来说,这些投资是一笔不小的开销。科技期刊原本不是以盈利为目的的刊物,因此在资金投入问题上更显得捉襟见肘。

另一方面,数字化出版目前的盈利模式并不明朗,盈利也很困难,短期内的信息化投资回报率是比较低的。这主要是由于从数字出版平台上获得的版权费用是极低的,甚至零收益。对于大型的出版集团来说,这个成本是可以承担的,但对于众多分散的、小型化的科技期刊经营单位来说则困难很大。

二、云计算模式对数字化出版的促进

近两年,各大互联网服务商、it厂商、网上书店和电信运营商都提出了自己面向出版领域的云计算平台,为科技期刊这一特殊群体的数字化带来了曙光。

云计算出版的定义。云计算是近几年it领域最热门的概念之一,人们对它的理解也不尽相同。云计算基本原理是用户不在需要在个人终端设备上运行应用程序、存储数据等,而是借用互联网上的大规模服务器来进行运算,使得诸多复杂的功能都在网络上完成。

笔者认为,云计算不仅仅是一种技术模式,还应该包含由此带来的运营模式,因此可以从两个角度来解释:从技术角度来看,云计算并不是一个单项技术,而是代表一系列计算方式发展趋势的综合概念,是虚拟化技术、并行计算、分布式计算、网格计算等计算技术的集成和有机组合;从运营模式看,云计算提供了按需租用计算能力的服务。在这种模式下,用户不需再自己投资建设信息系统,只需要根据自己的需求租用专业供应商提供的服务即可。对租用者来说,云计算平台就像天上的云一样透明,不需要去考虑其背后的技术细节,从而可以专注于自身业务。云计算并不是一个新生事物,他们的应用在网络服务中已经随处可见,例如我们常用的搜寻引擎、网络信箱等,都可以看作云计算的简易应用。

所谓的云计算出版是云计算在出版领域的专业应用,它的内容可以概括为:聚合出版内容云,借助出版技术云,面向出版渠道云,提供出版服务云,这就形成了完整的“云出版”链条。可见,云计算出版是一套完整覆盖内容创作、经营管理、渠道发行、读者服务的数字出版信息化整体解决方案。

云计算出版的优势分析。云计算出版与传统的数据库模式和单刊上网模式具有诸多优势,他可以通过合理的分工和合作来实现共赢,在多方合力的作用下,促使传统期刊迈向数字化出版领域。

首先,云计算出版可以降低成本、优化资源。对于广大的科技期刊经营者来说,云计算可以解决自身在数字化出版中遇到的规模小、资金少、人才不足等问题。云计算模式下期刊经营单位不需要进行初期系统建设投资,这项投资由专业的云计算服务提供商来投入,他们要通过资源的高效利用来最终盈利,而期刊经营单位只需要根据业务需求进行服务的购买或租赁即可,这既可以大大节省数字化出版的投资,又可以不必培养专门的it人才,这无疑将大大降低数字出版的技术和人员成本,缓解科技期刊经营单位的经济压力。

其次,云计算出版可以实现专业运营,协同发展。从运营模式看,期刊经营单位不需要再投入人力、物力、财力来自主开发系统或网站,而只要按需租用互联网服务商、it厂商、网上书店和电信运营商等开发的系统即可。在这种情况下,专业的系统开发和运维任务就交给专业的互联网服务商、it厂商和电信运营商来做,而期刊经营单位就可以集中精力专注于本职的内容出版和发行工作。当然,专业化经营必然对协同化发展提出了要求,云计算出版不但包括上面提到的出版商和技术供应商、运营商,还包括了网络传播者和著作权人与读者,形成了一种“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的格局,使得各相关方从无序向有序发展,相互配合协作。

其三,云计算出版可以推动产业升级,推动创新。云出版服务平台的出现,解决了数字出版中出版商、技术服务商、渠道商产业链混乱的问题,不但革新了it技术,更构建了一种新型数字出版模式,在这种模式下,数字出版产业中的利益各方能够实现明确的分工、各司其职、和谐共处、加强合作,构成一条优质的产业链。产业链的升级也必然会推动产业链条中的各方为了是自身适应产业链的升级,不断提升自己的创新能力,

总之,云计算平台将改变期刊行业的发展模式,将建立数字化出版的新秩序,也将使众多的科技期刊经营单位跨过横亘在数字化出版之路上的各种障碍。

三、云计算出版环境下科技期刊数字化发展策略

云计算时代的到来为数字化出版提供了新的机遇,但云计算技术是否能真正成为数字化出版快速发展的助推器,还有赖于政府、云计算运营商、数字出版技术商、科技期刊经营单位等多方的共同努力。

1.政府主导,集群优势。目前,科技期刊大多为各科研部门、行业协会主办,依托于各部门、各院校以及各类国有研究机构,属于“全民所有制”,这既可以看作数字化出版的制度障碍,也可以看作是制度优势。在这样的体制下,云计算出版平台最好采取“国家进行组织和监管,委托行业主管部门或专业机构构建和运维,各科技期刊经营单位参与建设”的模式来进行。即由政府或行业组织牵头,构建统一的行业或专业云计算出版平台,对领域、行业内的出版资源进行统一的规划、集成、技术优化与数字资源整合。这样既可以促进彼此间经验交流和产业融合,又可以通过抱团的方式扩大专业影响力,达到一家期刊运营单位难以实现的目标。

这一点具有典型的中国特色。在西方,那些以私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市场化国家,要想利用政策和行政手段实现这一点几乎是不可能的,所有市场优势资源的结合,只能通过“市场之手”,也正因此才诞生了像elsevier与Springer这样的巨型学术出版集团,但中国目前的形势尚难以达到这种充分的市场竞争状态。我们要想赶上时代前行的脚步,必须发挥我国政治与制度体系优势的一面,集中力量办大事。

2.转变意识,加快发展。由于传统惯性的影响,很多期刊经营者还认为不用着急,可以慢慢来,似乎数字化出版离自己还很远。诚然,目前靠传统纸质出版还可以生存,但在可预见的未来几年中,数字化出版将会获得让我们目眩的发展速度,任何思想上的麻痹、大意、消极、等待都是“等死”。因此,面对这种历史发展大势,期刊经营者首先应该做的是解放思想、大胆尝试。从目前来看,数字出版探索和实践,目的不在于挣多少钱而是在于争取多少空间、积累多少经验。因此,科技期刊经营者必须学会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也就是一手抓传统出版,让它获得更多的产值和效益;一手抓数字出版,让它获得更多的实践和经验。要学会在一个层面上进行两种思维、两种布局和两种措施的同时延伸。

3.专业分化,各取所需。出版云平台最好有国家的主管部门牵头进行建设,比如中国农学会、中国期刊协会农业期刊分会组织建设了“中国农业期刊数字平台”。但对于更多的科技期刊来说,自身的行业主管部门无力或无意组织构建这样的行业云出版平台,那就只能选择市场上的现有平台了。目前,传统it厂商、电信运营商、网上书店、期刊数据库厂商(万方、CnKi等)、部级数字出版建设基地等组织都先后推出了自己的云计算平台,为期刊经营者提供了多种选择。科技期刊经营单位在选择云计算平台时,一要看供应商的市场信誉和影响力,二要看云计算平台的技术实力,三要看云计算平台的专业性,四要看有无成功案例、有多少人在使用该平台。

4.内容为王,提升实力。云计算给出版机构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源和处理信息的技术,这不是说可以放松内容的提升了,相反科技期刊经营单位更需要增强快速辨别和选择信息资源的能力,保证选题策划内容的原创性、独特性、新颖性和长效性。内容才是期刊的生存之本、立足之道,也是与平台运营商展开博弈的筹码。而且,随着数字技术和网络的发展,内容为王有了更深层的含义,即谁对内容资源具有更强大的集成整合、分析挖掘能力,谁才有更大的市场控制力,谁就是数字化出版时代的内容之王。

四、结论

对科技期刊经营者来说,数字化出版成为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但如何跨入数字化出版之列却有多种路径选择。笔者认为,根据中国科技期刊自身的现状分析,采用云计算出版平台是最切实、有效、低成本的一种策略。要发展云计算出版,既要政府、行业主管机构的政策和扶持,也需要科技期刊自身解放思想、大胆创新、积极行动起来,才有可能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数字化出版之路。

参考文献

[1]张显龙.全球视野下的中国信息安全战略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年.

[2]魏巍.关于以云计算推动数字出版产业发展的几点思考[J].经济研究导刊,2012(6).

[3]黄倩.云计算对数字出版模式的影响[J].中国出版,2012(13).

[4]张博,庄子匀,陈敬良.云出版是解决数字出版面临问题的根本出路[J].出版发行研究,2012(2).

数字化运营方式篇9

随着网络电视、手机电视、卫星移动电视等数字新媒体不断崛起,人们愈来愈趋向于多样化、专业化和个性化的需求得到满足,给传统模拟电视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和巨大的生存压力。作为一种崭新的媒介形态,数字电视无疑是解除模拟电视当前危机的必然选择和难得机遇。

1.1数字电视概述

数字电视(DigitaltV,DtV),是将传统的模拟电视信号经过量化和编码,转换成由二进制数组成的数字式信号,然后对数字式信号进行各种功能的处理、传输、储存和记录,在信号的转换过程中也可以用电脑进行处理、监测和控制。数字电视传输系统涉及调制、编码、发送和接受、解码、解调多个子系统,如下图所示,是一个基本的全数字电视系统的方框图。数字电视系统的基本模式其具体传输过程是:由电视台送出的图像及声音信号,经数字压缩和数字调制后,形成数字电视信号,经过卫星、地面无线广播或有线电缆等方式传送,由数字电视接收后,通过数字解调和数字视音频解码处理还原出原来的图像及伴音。在这个过程中,信号损失小,接收效果好。

1.2数字电视的用途

数字电视,采用了双向信息传输技术,增加了交互能力,赋予了电视许多全新的功能,使人们可以按照自己的需求获取各种网络服务,包括视频点播、网上购物、远程教学、远程医疗等新业务,使电视机成为名副其实的信息家电。数字电视提供的最重要的服务就是视频点播(VoD)。VoD是一种全新的电视收视方式,它不像传统电视那样,用户只能被动地收看电视台播放的节目。它有效地提高了节目的参与性、互动性、针对性。数字电视还提供了其它服务,包括数据传送、图文广播、上网服务等。用户能够使用电视实现股票交易、信息查询、网上冲浪等,把电视从封闭的窗户变成了交流的窗口。其更多的选择权和更强的交互能力,传用户之所需,看用户之所点。

2我国数字电视在发展进程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传媒技术的日益发展,我们看电视的需求不仅仅停留在收看一些固定的电视节目上,而是需要主动地去选择一切我们想要看的电视节目。数字电视改变了人们的视听观念,打破了模拟电视只能单向接收信息的局面,将电视理念从“看电视”转变为“用电视”,但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自2003年以来,中国数字电视开始加大发展的力度和速度。显示出了巨大的潜力和前景,但困局同样缠绕着中国数字电视这个新生事物,中国数字电视发展还存在着一系列问题亟待解决:资金问题。资金短缺一直是困扰着我国广电事业快速发的一个重要因素。建国60年来,广播电视领域大量资金的投入与快速发展的我国广播电视事业相比,资金缺口仍然很大。尤其是随着国家对广电行业的投资日趋减少,全国绝大部分广播电视(除少数部分经济发达地区外)都面临着强大的生存压力,一方面职工要生活,另一方面广播电视事业要继续发展。电视福利式的收费制度,也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现在数字电视的aRpU值。(aRpU-averageRevenueperUser就是每用户平均收入,aRpU注重的是一个时间段内运营商从每个用户所得到的利润。高端的用户越多,aRpU越高。)作为用户,电视收费对于他们肯定是宁低不高,于是,每一次的资费调整都是艰难的。而且由于基数低,即使上升也是杯水车薪。所以数字电视后续盈利空间十分狭窄。推广困难。与模拟电视相比数字电视更具有广泛的商业价值和市场开发潜力。然而现阶段的基本情况是,大部分电视用户认为数字电视相对于模拟电视,是简单的替代业务,对于用户而言,并没有太多是指优越体现,所以用户不愿为替代业务买单,而整体平移推广是唯一推动发展的力量,但是付出的资金代价过于沉重。巨大的内容空洞。中国的数字有线电视的内容提供可以用贫乏来形容:数字电视的推广重点出现偏差和失误、海量频道等同于拥有海量选择、内容质量低下,旧瓶装新酒、增值服务发展不成熟、市场竞争低下、竞争对手强硬等问题日渐突出。

3解决问题的对策

3.1相关经营模式的推出

虽然政府大力推进和支持数字电视加快发展,但在推进中国数字电视的在发展过程中,关键的问题是没有找到一个适合中国数字电视发展的模式。如果按付费电视的模式来推进数字电视,难为广大的中国消费者所接受,也难以让广大运营商运作。电视作为一种大众化的公共媒体,首先考虑的应该是大众化,然后才是个性化。电视作为一种公共媒体,面对的是中国广大用户,真正看收费电视的,应该是少数消费群体。我们数字电视发展应该面对的是广大电视用户,兼顾少数高消费群体,降低有线电视运营成本,然后完成有线电视运营商自我积累滚动发展的模式。

3.2重新确定传播的方式

从国内市场的实际情况出发,数字电视在宣传和卖点上应该放弃海量频道和单向式广播。中国的市场发展阶段与国外不同,虽然中国起步晚,但在内容需求上,中国已经基本接近目前国外的内容需求,就是不再以频道的数量多寡来争取观众,而是以内容的细化和便利性来吸引观众。数字电视在内容的发展上应该是往深往细发展,而不应该往大往粗发展。几年前的电视专业频道和小众化理论在中国的国情下栽了跟头,如今完全可以通过数字电视的形势将理论贯彻到实际应用中,在基于众多频道数量的基础上开拓新的卖点――交互式传播。交互式传播的特点能够使得数字电视的优势发挥得淋漓尽致,使得观众能够更加便捷的搜索和观看到自己想要的信息。这种以直观和方便为卖点的宣传方式,将比原来的海量频道更具有吸引力。比如开发类似搜索引擎的服务项目,使得数字电视成为一台电视接收器,并且是一个庞大的内容数据库,来发挥其数字传播的高效率和优越性。

3.3形成特色内容播出

除了对原有的模拟电视内容进行整合之外,数字电视应该积极拍摄符合自身传播方式的节目内容。对于数字电视节目的制作,郑世宝教授建议,政府有关部门应该研究借鉴国外数字电视运营的商业经验,将丰富的有线频道资源进行重新分配,在加强频道经营许可管理制度的前提下,实行有偿频道租赁服务,让更多的专业频道服务者参与数字电视产业中来。

3.4新管理运营方式的形成

数字电视的发展离不开一流水平的市场营销手段。一个新事物的推广往往是分阶段的。人群中有一小部分容易接受新生事物群体,他们是市场的先导者。第二个部分的人群是“从众”,他们往往是受前一种人的影响的,这部分群体是市场主要培育对象。第三部分就是大众。针对不同的群体,数字电视应该采取不同营销手段,来吸引、稳固他们。数字电视是个新生事物,从产业构成的内容、服务、传输几大环节看,它与传统电视的经营管理都不同,更需要市场化的运作。中国数字电视要发展,应该确立共赢的观念,运用有效的营销手段,此外还需要职业化的经营管理。国内发展起来的新媒体都在呼唤职业经理人,数字电视涉及的业务如此广泛,更加需要加强职业化的管理。

4未来发展趋势

4.1增值业务成为有线数字电视发展关键

强化增值服务有两个主要的作用:一是通过一些新业务使运营商在网络上获得更大的收益;二是通过一些具有吸引力的业务,帮助运营商抓住用户。在扩大内需的政策引导下,有线运营商和有线数字电视产业链上各环节的厂商,通过融资的方式将更有利于行业发展。同时建议把视角逐渐从“政绩”转向“业绩”,企业的资源将从平移转向增值业务。

4.2“村村通”继续主导卫星数字电视市场

2008年年底,广播电视村村通直播卫星电视接收设备第一期招标结果公布,同洲电子、上海广电、四川九州、青岛海尔、长虹网络、海信和福建神州电子共7家机顶盒厂家中标,366万台机顶盒的总采购金额超过13亿元。为了实现广播电视村村通,国家出资34亿元采购以机顶盒为主的接收设备,计划在2010年前彻底完成电视盲区2200万用户覆盖的任务。

4.3地面数字电视网络将极大完善,但一体机普及还需时日

从地面数字电视来看,国家财政准备投入25亿元,计划用3-5年时间建设覆盖全国的地面数字电视系统。在2008年,广电总局完成直辖市、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等37个城市(156个发射站点)的地面数字电视覆盖网建设,开展标清模数同播和高清数字电视业务。3-5年,广电总局将在333个地市及2861个县播出标清同播节目,同播中央省市县的标清节目。网络的普及将带来数以千万的地面数字电视潜在用户,然而潜在用户成为实际用户还需时日。内容方面,在目前已经开通地面数字电视的城市中,传输的电视节目一般包括1套高清和6套标清节目,现在的地面数字电视在内容上很难有竞争力。在终端的价格方面,东芝等整机企业的一体机价格不菲,而机顶盒价格受芯片的影响,短期内难以下降,电视棒等替代性产品也会分流部分地面数字电视用户。

4.4电信重组完成,iptV发展加速

从iptV的发展来看,电信行业的重组,影响iptV的推进,数字用户数量增长很快,使得数字电视技术得到了大面积的扩展。

5现实意义

广播电视数字化将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首先,广播电视数字化将大大加快我国信息化进程。广播电视数字化将使目前的电视机成为一个集公共传播、信息服务、文化娱乐、交流互动于一体的多媒体信息终端。广播电视实现了数字化就意味着家庭进入了数字化,每个家庭的数字化是城市现代化、社会信息化的重要标志。其次,广播电视数字化将有力地推动国民经济的发展,促进高技术产业、电子产品制造业、软件业等信息产业和民族工业的发展,形成上万亿的产值,为国民经济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为社会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除此以外,广播电视数字化将极大地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广播电视数字化搭建了一个新的平台、创造了一个新的空间,带动文化、媒体、服务等行业的发展,形成新的文化娱乐消费市场,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推进有线电视的数字化发展,有利于推进国家信息化、社会信息化、城市现代化进程,更有利于最大限度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样化、个性化、对象化的精神文化和信息需求。而今广播电视业正处于数字化、网络化、节约化、规模化发展的新阶段,期待我国广播电视在其数字化发展进程中取得更大的成就。

6结束语

数字化运营方式篇10

关键词:报业;数字化;组织结构;商业模式

中图分类号:G216文献标识码:a

作者简介陈薇,武汉纺织大学传媒学院讲师,湖北武汉430073;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博士研究生,湖北武汉430060

数字化指信息领域的数字技术向人类生活各个领域全面推进的过程,包括通信领域、大众传播领域内的传播技术手段,以数字制式全面替代传统模拟制式的转变过程。信息技术的创新、传播与扩散对传统媒体格局形成很大冲击,直接而剧烈地引发了新闻信息传播与传媒发展的数字化转型,其中包括报业的数字化转型。

我国报业的数字化发展,从1993年《杭州日报・下午版》揭开了报纸网络化的序幕,到2006年新闻出版总署的《全国报纸出版业“十一五”发展纲要》正式启动“数字报业发展战略”和“中国数字报业实验室计划”,到现在报业数字化在全国范围内全面铺开,报业数字化的进程已经取得一定成果。然而,数字化发展战略在实施的过程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从行业本身发展来看,数字化报业是传统报业的战略转型,是应用数字、网络、多媒体等高新技术和现代生产方式来重塑报业的行业边界和业务形态,而非策略性的调整。报社的组织结构转型仍需推进,数字化生产流程仍需构建,全媒体数字平台仍需整合,成熟的商业模式和价值链尚未形成。外部环境来看,我国网民持续攀升,网民结构和网络使用习惯在不断变化。新一代互联网应用如微博、社交网站、网络商务等更深刻地改变了信息生产、聚集、传播和接受过程与模式。新技术和新媒体催生新的传媒产业盈利模式和商业模式,正在全面改变传媒生态环境和彻底重塑传播格局。伴随着内外环境的变化,进一步加大报业数字化转型显得尤为必要。

一、推进数字化内容创新,再造报业生产流程

大力推进数字化内容创新,再造报业生产流程,是提高报业的核心竞争力的根本途径。所谓报业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对新闻和一切有价值内容的发现、选择和创造能力,内容的聚合、管理和分发能力以及内容的营销和增值服务能力,即“渠道为先,内容为王”。报社最主要的角色是内容生产商和内容提供商。数字报业与一般商业网站或者数字信息产品提供商的根本区别在于,它拥有作为内容原创者的核心能力,拥有专业化的记者队伍和职业化的编辑经验,并有长期以来形成的公信力优势和品牌优势,这些都是报业独有的资本。伴随着数字报业传播网络融合与接触终端融合的推进,融合新闻产品将成为转型后的报社进行内容产品开发的主要形态。融合新闻是对传统新闻传播方式的整合与创新,在新闻信息传播中实现交互化和内容共创。作为重构新闻的原创、生产应用产业价值链的支撑优势,实现对产业价值链的“内容拥有”和“终端占有”两大端口的拓展。

大力推进数字化内容创新,需要在生产流程上打破报纸、网站、手机报等媒体分散经营的格局,通过信息技术和网络通讯技术的结合,使各媒体的信息资源实现有效整合和深度加工,以适应不同媒体的传播形式和运行特点。从记者前端工作来看,利用网络的传输功能,创造与聚合大量新的“微内容”,建立多媒体数据资料库,使资料能更有效地被储存、寻取、分析、传递与取用,提升工作效率。在编辑后端作业上,利用网络化操作平台进行信息的多次加工和分层,满足不同受众的多元信息诉求。如烟台日报传媒集团从集团层面对新闻采编流程进行再造,集团所有记者提供“初级新闻产品”,以特约稿件和待编稿件的形式进入各自资料库,纸质报、手机报、电子纸移动报、网站、公共视屏等媒体编辑部各取所需进行深加工。通过内容的集约化制作,完成了新闻信息的多级开发,使集团新闻传播从“第一时间采写”向“第一时间、即时滚动播报”转变。解放日报报业集团开发了多通道数字出版系统,通过流程再造融合新旧媒体,实现协同解放日报报业集团数字传播中心、新媒体部和资料中心等多个部门共享资源完成采、编、发工作,以及传统纸媒体与新媒体的同步出版。羊城晚报报业集团由报网互动到报网互通;由报网竞合到报网融合,再到数字统合,最终实现对易碎信息的二次加工、多次生成,按需至互联网、报纸、手机、便携式阅读器等多种信息接收终端,满足不同受众的各种需求。这些都是在数字化平台上重构新闻生产流程的成功实践。

二、优化多媒体传播终端,构建数字信息技术平台

数字报业的介质技术、显示技术和传播技术都是以数字、网络、多媒体为代表的新型的信息技术来支撑的。从目前中国报业数字化转型的探索来看,不断有新的产品形态被开发出来。无论是电子阅读器、数字电视、直播卫星电视、网络视频、车载电视、楼宇视频和户外屏幕,还是手机电视、手机电台、手机报纸、网上即时通讯群组,虚拟社区、博客、播客、搜索引擎、简易聚合、门户网站等等,众多基于电信网、广电网、互联网而运行的各类受众接触终端,通过报社组织内容生产中心的全媒体多通道数字出版系统或者内容集成平台,就可以实现新闻信息聚合与互动、分配,为受众提供多媒体、多样化、多层次的接触体验终端。如手机报,就是将报纸信息经过整合编辑后变成适合在手机上观看的新闻,再通过基于GpRS等无线网络技术的彩信业务平台将其通过彩信(mmS)发送到用户的手机,或者用户利用wap连接到网络直接浏览信息的全新传播模式。现在最受欢迎的多媒体接触终端,是由苹果(apple)公司推出的iphone和ipad。随着其在全球的热销,众多报纸专门为他们量身订做了电子报的应用程序。2011年2月,默多克新闻集团和苹果公司推出专门为ipad设计的电子报纸《日报》(theDaily)。这份报纸价格定价低廉,以多媒体形式编辑,除保留传统报纸的风格外,还包含高清视频,广角照片,更能连接社交网站Facebook和twitter。默多克称它是“游戏规则改变者”和报纸行业的救星,因为自此不再有纸张、油墨和运输的成本消耗,并可重新夺回被电视和网络所分流的读者,让他们重新捡回读报的习惯。

从技术层面来看,报业的数字化转型是一种业务运作的整体模式与策略,即基于网络新技术而运用所有媒体手段和平台来汇流、整合构建全新的新闻传播与接触系统平台。数字信息技术运营平台系统包括内容服务平台、读者服务平台、市场营销平台、综合管理平台四个部分。方正电子于2009年3月推出的“方正畅享全媒体数字复合出版解决方案”就是一个全新的报业技术解决方案,由全媒体资源服务平台、全媒体编采系统和全媒体多渠道系统组成。在内容服务和读者服务平台上,记者编辑,能通过数据库完成所有新闻信息的原始采集与加工,实现所有媒介信息资源的数字化,包括文字、图片、图表、视频、音频等,通过技术融合实现信息流动共享,完成新闻信息的多级开发和与受众的多重互动,并为报社经营管理提供全方位支持。

三、构建数字媒介商业模式,实现数字产业链价值共享

商业模式,简单来说就是能够为企业带来源源不断的赢利能力的模式,是探求企业利润来源、生产过程、产出方式和管理控制的系统构架和方法。传统报业依靠订阅和广告来盈利,其商业模式可以抽象为规模经济和“二次售卖”。然而在数字化时代,新的媒介形态和产业形态对传统报业的商业模式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互联网、手机等新媒介以其开放、共享的平台动摇了报纸作为主要的内容信息提供商的地位;传统报业读者向新媒介的分流带来了广告客户的大量流失;印刷、发行等传统高成本的主营业务从报业新型产业链上弱化并逐渐脱离出来,这些变化逐步打破传统的一体化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