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地质灾害治理管理办法十篇地质灾害治理管理办法十篇

地质灾害治理管理办法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4:48:14

地质灾害治理管理办法篇1

第一条  为预防和治理地质灾害,保护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根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务院第394号令),经镇人民政府同意建立镇级地质灾害防治专项资金(以下简称“专项资金”)。为加强专项资金的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镇级专项资金来源:镇财政每年预算安排3万元。

第三条  镇级专项资金主要用于因自然因素引发或难以确定引发责任人、应由镇级立项治理的地质灾害和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处理。

专项资金具体使用主要包括应急处理、调查、搬迁避让工程、工程治理及应急治理工程、监测预警工程、治理规划、地质灾害防治科学知识宣传教育、购置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必需的设备等。

第四条  镇级地质灾害治理专项资金,设立专户进行管理,实行专款专用。地质灾害防治项目由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按照《贵州省地质灾害治理工程项目管理办法》执行。

第五条  专项资金的使用实行统筹安排,突出重点,专款专用,保证效益的原则。

(一)特大型地质灾害治理上报财政部和国土资源部立项,其经费由中央、省、市、县四级财政按比例分担;

(二)大型地质灾害治理经省国土资源厅审查批准后,经费由省、市、县、镇四级财政按比例分担;

(三)中型地质灾害的治理经市国土资源局审查批准后,经费由市、县、镇三级财政按比例分担;

(四)小型地质灾害治理经费由县、镇出资解决。

第六条  镇财政根据批准的项目及经费申请及时将资金拨付到各项目设立的专项资金账户上;根据项目的实施进度,及时将资金拨付到项目承担单位的账户;项目承担单位必须建立专账,单独核算,支出按有关财务制度规定进行账务处理。

第七条  凡经批准立项的地质灾害治理专项资金补助项目,镇人民政府及时解决应承担的配套资金,并严格按规定用途使用资金。

第八条  地质灾害防治工程项目要预留质量保证金。保证金按项目总经费的10%确定,待项目验收通过后,由项目所在地财政部门予以拨付。

第九条  地质灾害项目资金不得用于平衡财政预算,不得用于发放职工工资、奖金和津贴,主管部门不得提取管理费。

第十条  项目承担单位不得将与项目无关的支出列入本项目开支,不得虚增项目成本。

第十一条  财政和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将项目实施、资金使用、项目进展等情况,在次年2月中旬前以书面形式报告县财政局和县国土资源局。

第十二条  地质灾害治理项目,在项目完工后,由镇财政所和国土资源所组织对项目资金使用进行检查审计。凡经检查审计认定不符规定的,依法进行处理和处罚,并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

地质灾害治理管理办法篇2

一、编制规划的指导思想、目的和主要依据

(一)编制规划的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密结合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布局,健全地质灾害防治体系,提高地质灾害监测预报预警、应急救灾能力和防治水平,最大限度避免和减轻地质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促进县域经济社会健康可持续发展。

(二)编制规划的目的

落实全国、全省和全市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的目标任务,细化省、市地质灾害防治规划中对我县地质灾害防治的内容和要求,并对未涉及到的部分制定相应的规划目标任务。同时,以依法批准的规划为依据,对我县行政内的地质灾害防治进行监督管理,实现全县地质灾害防治管理规范化、综合治理科学化,提高地质灾害防治对经济社会安全保障能力。

(三)编制规划的依据

1、政策法规

(1)地质灾害防治条例;

(2)江西省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办法。

2、相关规划

(1)全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规划纲要(2001-2015);

(2)全国地质灾害防治“十一五”规划;

(3)省、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4)江西省地质灾害防治规划;

(5)相关行业发展规划。

3、吉安县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成果

二、规划名称、范围和规划期

(一)规划名称

《江西省吉安县地质灾害防治规划》(2010-2020年)。

(二)规划范围

1、灾害类型:因自然因素或人为活动引发的危害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山体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地面沉降、地裂缝等地质灾害。

2、区域范围:本县所辖19个乡镇行政区域。

3、行业范围:规划涉及到与地质灾害防治有关的发改委、国土、气象、水利、规划建设、农业、林业、安监、教育、旅游、交通、公路、铁路、地质勘查、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等行业和领域。

(三)规划期

本次规划期为2010-2020年,其中近期规划为2010年,中期规划2011-2015年,远期规划2016-2020年。规划基准年为2009年。

三、编制规划的基本原则和规划内容

(一)基本原则

将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作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明确各级政府、主管部门、企事业单位和公民的地质灾害防治责任与义务,在编制规划过程中必须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政府主导、群测群防,合理避让、重点治理,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完善法规、依靠科技等五大原则。

(二)规划内容

1、地质灾害防治现状与面临的形势。主要包括地质灾害现状,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进展,当前地质灾害防治存在的主要问题,地质灾害防治形势分析。

2、规划指导思想、原则与目标。

3、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任务。主要包括加强地质灾害防治监督管理,开展地质灾害调查与评价,建立完善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体系,建立健全地质灾害应急体系,加强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加大地质灾害勘查、治理和搬迁避让等六个方面的防治工作力度。

4、地质灾害易发区和重点防治区。

5、地质灾害防治重点项目。包括地质灾害调查评价,地质灾害监测预报预警体系建设,地质灾害应急体系建设,地质灾害治理和搬迁避让工程,地质灾害防治基础数据库建设,地质灾害防治示范区、点建设等六个方面的防治重点项目。

6、经费估算与筹措。

7、保障措施。一要贯彻落实各级政府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责任制,二要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宣传和防治知识普及,三要认真贯彻执行地质灾害防治各项法规和规章制度,四要建立和完善地质灾害防治规划体系,五要推进地质灾害防治科技进步与创新,六要保障地质灾害防治资金。

四、规划编制工作部署

(一)组织领导

1、成立吉安县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由县政府分管国土资源工作的领导为组长,县国土资源局局长、县政府办公室主任为副组长,县发改委、财政、国土、气象、水利、规划建设、农业、林业、安监、教育、旅游、铁路、公路、交通等部门分管领导为成员。领导小组的主要职能是审定规划编制工作方案,研究解决规划编制过程中的重要问题,审查规划编制提交的成果并批准上报。

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国土资源局,由县国土资源局分管领导兼办公室主任,负责规划编制的日常工作,具体任务:

(1)拟定规划编制实施方案,提交领导小组审定;(2)负责同有关部门的联系,协调解决有关问题;

(3)提出规划文本编写大纲,落实规划编制具体事项;

(4)组织县级专家对规划成果初审,按照市国土资源局要求提交规划成果;

(5)完成领导小组交办的其他任务。

2、聘请专业技术队伍编制《规划》。

3、聘请有关人员,组成县级专家初审小组。

(二)工作计划及时间安排

从2010年5月1日至2010年10月31日完成县级规划的编制任务。

1、前期工作准备阶段(5月1日-5月31日)

(1)成立吉安县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和办公室;

(2)拟定《规划编制工作方案》并报领导小组审定;

(3)落实规划编制技术单位。

2、完成规划预编阶段(6月1日-7月31日)

按照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开展设区市、县(市、区)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赣国土资字〔2010〕21号)要求,完成吉安县地质灾害防治规划预编工作。

3、规划编制阶段(8月1日-9月30日)

在资料收集与隐患核查的基础上,按照《江西省设区市、县(市、区)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编制提纲》(2010-2020)的要求,完成规划文本编写、附表、附图编制工作,提交吉安县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初稿。

地质灾害治理管理办法篇3

一、2015年汛期降水趋势预测

根据气象部门预测,预计我镇今年汛期(3-6月)总降雨量约720-800毫米,比常年偏多2成,降水集中期在6月中、下旬,汛期结束时间为7月上旬。

二、2015年地质灾害趋势预测

(一)主要发灾区域预测

根据气象部门预测和有关资料反映,结合我镇地质环境特点分析,XX、XX、XX是山体滑坡、崩塌、泥石流灾害的高发地区。XX镇湾坡煤矿的地表极易发生因暴雨诱发的山体滑坡、地面塌陷、矿渣泥石流、崩塌等地质灾害。原XX线王坑路口段公路沿线要预防山体滑坡、崩塌灾害。河堤、水库要严防管涌。同时,须严防各类建设工地不规范施工造成地质灾害事故。

(二)主要发灾时段预测

主要发灾时段为3-9月,其中4月下旬至6月下旬为地质灾害高发时段。大面积、长时间、集中性降雨,是导致地质灾害的主要诱因。因此,在强降水时期,特别是小时降雨量达到20毫米时要加强预警工作。

(三)地质灾害隐患点预测

1.矿山:矿山企业开采,造成地下水位下降,形成地面塌陷;造成山体陡坡,形成山体滑坡和崩塌。

2.坡脚开挖、切坡建房地带:破坏山体原始应力平衡,当汛期来后,雨水渗透到坡体内,造成坡体下滑。

3.因地质构造自然形成的地质灾害隐患地带。

三、防灾措施

我镇每年发生的各类地质灾害主要集中在XX村石壁冲、王坑冲山顶、山田村天子山、XX村四组以及XX村上林山等严重地质灾害区(点)。针对我镇具体情况,今年要做好如下几项工作:

(一)深入宣传,提高广大干群的防灾意识。要认真落实地质灾害宣传工作,全面加强地质灾害的监测预防,杜绝人为责任事故的发生。要通过电视、报刊等宣传媒体多渠道、多形式,向广大干群深入宣传地质灾害防治法律、法规和地质环境管理的各种知识,重点宣传山洪灾害的突发性、危险性,普及汛期灾害防治的基本常识,不断提高人们主动防范、依法防治的意识,增强防灾能力。

(二)加强领导,强化工作责任。为确保全镇防灾工作顺利开展,镇政府成立由镇长XX同志任组长、党委委员、武装部长XX同志、党委委员、副镇长XX同志、副镇长XX、镇长助理XX任副组长,土地办、农办、民政所、安全办同志任成员的镇地质灾害防治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XX兼任办公室主任。要把防治地质灾害、减少灾害损失纳入镇政府重要议事日程,与各行政村签订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责任状,对地质灾害隐患点制订相应的防灾方案,落实专人专点监测。同时从大局出发,树立有备无患意识,服从统一指挥、统一调配,保证防灾抢险工作责任到位,措施到位,落实到位。

(三)贯彻落实"三项制度".汛期地质灾害值班制度、灾情速报制度、险情巡视制度三项制度是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行为准则,是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具体责任体现。结合我镇的具体情况,严格按照"三项制度"从事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按照我镇编制的地质灾害防治预案进行逐项落实和完善,最大限度地减少地质灾害的发生。出现险情时,及时做好人员迁避、紧急疏散、应急抢险和灾情速报等工作,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四)建立健全群测群防网络。对本区域内地质灾害隐患区(点)定期巡回检查,及时预报险情,特别是加强对山体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易发区的监测工作。加强各级责任人的责任,建立起镇、村和广大群众三位一体的地质灾害防治体系,充分发挥联络员队伍作用,逐步形成群测群防意识。

地质灾害治理管理办法篇4

为认真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根据根据《XX省地质灾害防治条例》有关规定,结合我县地质灾害现状和《XX县2010-2020年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结合我乡实际编制本预案。

一、2019年汛期降水趋势预测

2019年降水集中期在6月和7月上旬,全乡共发生地质灾害隐患点9起。

二、2020年地质灾害趋势预测

(一)降水趋势预测

据县气象部门预测,2020年汛期(4~6月)平均雨量偏多,约为710~810毫米(多年均值为665.6毫米),汛期结束期约在7月上旬后期。各月降水分布为4月220~240mm,5月250~290mm,6月240~280mm。

(二)主要发灾区域预测

根据气象部门预测和有关资料反映,结合我乡地质环境特点分析,XX组XX中学西侧、XX组XX和是山体滑坡、泥石流灾害的高发地区。XX组XX和XX组面壁岭斜坡要预防山体滑坡。

(三)地质灾害隐患点预测

1.矿山:矿山企业开采,造成地下水位下降,形成地面塌陷;造成山体陡坡,形成山体滑坡和崩塌。

2.坡脚开挖、切坡建房地带:破坏山体原始应力平衡,当汛期来后,雨水渗透到坡体内,造成坡体下滑。

3.因地质构造自然形成的地质灾害隐患地带。

四、主要防治目标及措施

(一)主要防治目标

深入贯彻落实关于提高全社会自然灾害防治能力的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精神,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按照“预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的工作方针,积极主动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最大限度减少或避免地质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确保不发生地质灾害群死群伤事件。

(二)主要防治措施

1.深入宣传,提高广大干群的防灾意识。要认真落实地质灾害宣传工作,全面加强地质灾害的监测预防,杜绝人为责任事故的发生。要通过电视、报刊等宣传媒体多渠道、多形式,向广大干群深入宣传地质灾害防治法律、法规和地质环境管理的各种知识,重点宣传山洪灾害的突发性、危险性,普及汛期灾害防治的基本常识,不断提高人们主动防范、依法防治的意识,增强防灾能力。

2.加强领导,强化工作责任。为确保全乡防灾工作顺利开展,成立XX乡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以书记为组长,分管同志为副组长,各相关办公室主任为成员(见附件),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乡土地办,负责日常工作。要把防治地质灾害、减少灾害损失纳入乡政府重要议事日程,与各行政村签订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责任状,对地质灾害隐患点制订相应的防灾方案,落实专人专点监测。同时从大局出发,树立有备无患意识,服从统一指挥、统一调配,保证防灾抢险工作责任到位,措施到位,落实到位。

3.贯彻落实“三项制度”。汛期地质灾害值班制度、灾情速报制度、险情巡视制度三项制度是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行为准则,是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具体责任体现。结合我乡的具

体情况,严格按照“三项制度”从事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按照我乡编制的地质灾害防治预案进行逐项落实和完善,最大限度地减少地质灾害的发生。出现险情时,及时做好人员迁避、紧急疏散、应急抢险和灾情速报等工作,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4.建立健全群测群防网络。对本乡地质灾害隐患点定期巡回检查,及时预报险情,特别是加强对山体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易发区的监测工作。加强各级责任人的责任,建立起乡、村和广大群众三位一体的地质灾害防治体系,充分发挥联络员队伍作用,逐步形成群测群防意识。

5.加强采矿活动管理和矿山地质环境的保护,严禁乱采滥挖,防止水土流失。按照《XX省地质环境保护条例》的规定,严格执行新办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价”准入制度。加强地质环境治理备用金缴存力度,有效改善矿山地质环境,减少矿山地质灾害的发生。

6.落实经费,保障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顺利开展。政府每年安排一定的专项资金,列入财政预算,用于地质灾害防治管理、灾变险情监测、预报预警系统建设、突发性地质灾害调查处理及治理工作。积极加强与省市县国土资源部门的联系,争取国家投资对严重的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勘查和治理。

附件:

XX乡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领导小组成员名单

组 长:XX

副组长:XX

地质灾害治理管理办法篇5

为切实做好2009年度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最大限度的减少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根据国务院《地质灾害防治条例》、浙江省人民政府《浙江省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办法》、*市人民政府《*市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办法》和*县人民政府《*县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实施细则》的要求,结合我县地质灾害现状,特编制本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

一、*年全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成效

*年,继续深入实施新一轮的地质灾害防治规划,防治工作稳步推进。全县115个滑坡、崩塌地质灾害(隐患)点和53条小流域泥石流地质灾害(隐患)沟谷落实了154名群众监测员,群测群防体系不断完善。完成了淤上乡塘根滑坡(二期)、左溪镇留香滑坡和举水乡梅处滑坡等3个地质灾害应急排险工程治理。争取到了举水乡照田滑坡防治调查项目和松源镇星源村滑坡防治勘查项目省级资金补助。启动*铅锌矿二期绿化工程。完成*乡*村等9个地质灾害点开展专项调查,向省农办争取到400户1485人的搬迁指标和831.6万元的搬迁补助经费。共安排41处地质灾害隐患“红线”范围内342户1515人搬迁安置。县城同济新村、同德新村、淤上乡蒲潭安置小区、安南乡安溪安置小区等地质灾害搬迁安置小区建设进展顺利。通过全县上下的共同努力,确保了全年没有大的地质灾害发生。

二、2009年地质灾害发生类型及主要威胁对象

我县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若遭遇热带风暴或台风的袭击,则易形成较大暴雨,容易诱发地质灾害。我县地质灾害主要类型以浅表层风化残坡积土质滑坡、泥石流为主,崩塌主要在公路边坡。

根据庆地防办〔2009〕1号文件的统一部署,3月底前各乡(镇)和相关部门均完成了汛前地质灾害专项巡查。根据各单位完成的地质灾害隐患排查情况,经相关部门组织认定,2009年全县需纳入日常监测管理的滑坡、崩塌地质灾害(隐患)点112处(其中a类点2处,B类点16处,C类点89处),威胁人口7932人。列入日常监测管理的小流域泥石流沟谷有52条(其中重大级沟谷1条,较大级27条,一般级24条),威胁人口865人。

三、2009年地质灾害发生时段、及趋势预测

由于我县地形、地貌较为复杂,地质条件差,加上复杂多变的气象条件,2009年我县发生地质灾害的概率仍然较高。根据以往地质灾害发生时段、类型分析,结合气象部门预测,地质灾害易发生时段主要集中在5—9月份,雨季降水分布不均匀,时空变化大,局部有短时洪涝发生,在降雨达到一定程度时,极易引发山区浅表层分化残坡积层土质滑坡,公路边坡崩塌以及小流域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发生。

四、地质灾害(隐患)点的监测和防治管理

各乡(镇)和相关部门应按照《*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部门分工职责》和《*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各项制度》(庆政办发〔2009〕12文件)规定,切实落实各项防灾工作职责,严格执行各项防灾工作制度。

各乡(镇)要对未知地质灾害(隐患)的村庄加强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宣传,努力提高群众的防灾应急能力。建设部门要对与城镇、村落相关工程进行调查了解和进行清障工作;水利部门要对水利、山塘、水库工程加强监督巡查;交通部门应加强县内省道、县道沿线公路边坡管理工作。对于工程引起的人为地质灾害要密切予以关注,避免洪水引起的次生、复式的地质灾害,避免突发事件造成重大伤亡损失。

五、2009年地质灾害防治的主要措施

1、明确工作职责分工,严格落实地质灾害防灾责任。实行统一管理与分级分部门管理相结合的机制,各乡(镇)人民政府和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及有关部门,在县政府和领导小组的统一指挥、协调下,各负其责、各司其职,通力合作,切实做好我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2、积极开展宣传教育,切实增强广大基层干部群众防灾抗灾能力。建立长效机制,开展经常性的农村地质灾害知识普及,利用一定时间在全县范围内的所有行政村推开地质灾害防治科普知识宣传、培训工作,加强群众对地质环境保护和防灾减灾意识,努力提高广大基层干部和群众抵御地质灾害和自身防灾抗灾的能力。

3、加强监测预警预报,不断健全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网络。整合和共享相关资源,着力加强雨量监测网、地质灾害点应急监测系统和地质灾害信息系统建设。完善县、乡(镇)、村(社区)、地质灾害(隐患)点四级群测群防网络。加强各级人员地质灾害知识培训,不断提高防灾意识和自救自护能力,全方位提升我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水平。

4、加强政策调查研究,继续推进地质灾害搬迁避险。根据地质灾害防治规划,按轻重缓急、统筹安排的原则,多方筹措资金,落实地质灾害点的避险搬迁。

5、积极多方筹措资金,加快实施重点地质灾害治理。加大对地质灾害(隐患)点的治理投入,多方筹措落实治理资金,积极争取省级专项治理资金。

6、严格执行工作制度,有效防范地质灾害发生。要按照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制度的要求,进一步建立和完善防治责任制,将地质灾害防灾预案编制、汛期值班、巡查、监测、信息报送、气象预警预报、分级管理、危险性评估等工作制度落实到实处。要明确责任人,制定岗位责任制,使防治工作真正做到领导到位,责任到位,措施到位,经费到位,确保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顺利开展。

地质灾害治理管理办法篇6

一、立项条件

我市所有地质灾害和废弃矿山生态环境治理项目都必须严格按照“先立项后施工”的原则实施。

(一)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立项条件。

1.《地质灾害防治条例》施行前(20*年3月1日),已列入《*市地质灾害防治规划》,需实施搬迁避让和工程治理的项目。

2.《地质灾害防治条例》施行后,因自然因素引发的地质灾害,确需搬迁避让和工程治理的项目。

3.突发性地质灾害治理项目按照《*市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等有关规定实施。资金管理按照《*市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周转金使用管理办法》(富财综字〔20*〕547号)等有关规定执行。

因工程建设等人为活动引发的地质灾害,由责任单位承担治理责任;市建设、交通、水利、教育、旅游等其他有关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负责有关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二)废弃矿山生态环境治理工程的立项条件。

1.符合《浙江省*市矿山自然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规划》或《*市矿产资源规划》。废弃矿山生态环境治理工作必须从实际出发,区别主次先后和轻重缓急,将城区周边、320国道两侧、杭千高速公路两侧、富春江两岸及风景旅游区等区域内的废弃矿山列入优先治理范围。

2.结合废弃矿山土地利用的整治项目。

3.难以落实治理责任单位的已关停矿山,为避免安全意外事故的发生,有必要进行封堵整治的项目。

二、立项时间

每年的10月份为下一年度地质灾害和废弃矿山生态环境治理项目的申请时间,11月份为立项时间。

三、立项程序

1.地质灾害和废弃矿山生态环境治理项目由乡镇(街道)提出申请,在规定时间内报市国土资源局。

2.由市国土资源局牵头,会同市财政局等部门对申请的项目进行实地踏勘,并对项目作出评估。

3.根据上级下达的年度治理任务和评估情况,对符合立项条件的立项申请,经市国土资源局和市财政局审核同意后,报市政府审批立项。

四、工程招投标

1.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和我省的有关规定,单项工程在50万元以上的地质灾害和废弃矿山生态环境治理项目,除国家有关规定可以不进行招标之外,都必须实行公开招标。

2.单项工程预算在20万元以上但不足50万元的,也要按招标投标法的规定进行招投标,其中条件有限的,可以组织邀请招标和议标,选出二个优标报领导班子集体决定。工程结束后,要把邀标、议标的资料和领导班子决定记录连同工程档案一并存档备查。

3.单项工程在20万元以内的小额工程,要由单位领导班子集体研究承包人。工程结束后,承包单位推荐人和推荐理由及单位领导班子研究记录一并存入工程档案备查。

4.单位承揽工程后按规定可以分包的,按招标投标法的程序办理;不能转包或分包,但要请协作单位共同完成工作的,选择协作单位由单位集体研究决定。

5.地质灾害和废弃矿山自然生态环境治理项目在公开招标、邀请招标或议标前,工程预算需经*市政府投资项目评审中心进行审核。

五、工程实施

经市政府批准立项的地质灾害和废弃矿山生态环境治理项目,一律由项目所在地乡镇(街道)作为建设单位,全权负责项目的测量、勘查、设计、施工、监理和工程质量的跟踪管理以及青苗补偿、搬(拆)安置等的政策处理工作;市国土资源局负责对项目承担单位与项目经理的资质认定、对工程项目实施情况监督检查、提供相关技术服务和组织交工、竣工验收等;市财政局保障项目预算资金,对项目概算审核、结算审核、决算审计等环节全过程管理,并对工程项目所用资金进行监督和绩效评估。

(一)地质灾害治理工程。

1.项目的勘查与设计:由建设单位委托具有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勘查和设计资质的单位对项目进行勘查和设计,勘查报告和设计方案须按照有关规范编制,并由建设单位组织专家评审通过,且勘查、设计单位要对提交的报告和设计方案的质量负责。

2.项目施工:承担施工的单位必须具备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资质。按建设单位提供的设计方案施工。在施工过程中,如需变更工程设计图纸施工,施工单位必须向建设单位提出书面变更申请,建设单位要及时与所委托的设计单位进行衔接(必要时由市国土资源局牵头邀请专家提出意见),并经建设单位和市国土资源局、财政局审核同意后,方可变更施工方案。变更增加的工程预算需经*市政府投资项目评审中心进行审核。变更增加的工程款一般控制在工程合同价的10%以内,超过以上限额的,需报经市政府批准。

3.项目监理:承担地质灾害治理项目监理的单位必须具备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监理资质。

4.对受灾规模小、地质情况简单、通过简便的工程措施即可完成治理的项目,可根据资质单位提交的调查报告和抢险方案,采取简易程序(设计、施工、监理等不作资质要求),由乡镇(街道)组织应急治理。通过治理达到及时消除、减轻和控制小规模地质灾害灾情的目的,治理预算一般控制在10万元以内。

(二)废弃矿山生态环境治理工程。

1.项目测量:建设单位委托具有测量资质的单位对所需治理的矿区范围进行测绘,提供的数据和图件技术要求必须符合工程设计的要求,同时测量单位对提交的测绘成果负责。

2.项目设计:建设单位根据测绘成果,委托具有地质灾害设计资质和园林绿化设计资质的单位(单项资质单位可组建联合体)对项目进行设计,设计方案必须按照《*市废弃矿山自然生态环境治理工程设计方案要点(试行)》(杭土资矿〔20*〕41号)等有关规范编制,设计方案必须经建设单位组织的专家评审通过,且设计单位要对提交的工程设计方案的质量负责。

3.项目施工:承担施工的单位必须具备地质灾害治理施工资质和园林绿化施工资质(单项资质单位可组建联合体),按建设单位提供的设计方案施工。在施工过程中,如需变更工程设计图施工,施工单位必须向建设单位提出书面申请,建设单位要及时与所委托的设计单位进行衔接(必要时由市国土资源局牵头邀请专家提出意见),经建设单位和市国土资源局、财政局审核同意后,方可变更施工方案,变更增加的工程预算需经*市政府投资项目评审中心进行审核。变更增加的工程款一般控制在工程合同价的10%以内,超过以上限额的,需报经市政府批准。

4.项目监理:监理单位要求具有类似矿山边坡治理工程监理资质和从事过相关工作的专业人员。监理工作根据《关于进一步加强对*市矿山生态环境治理监理工作管理的通知》(杭土资矿〔20*〕26号)的具体要求执行。

六、资金管理

(一)根据《*市采矿权出让金使用管理办法》(富政办〔20*〕1*号)的规定,地质灾害和废弃矿山生态环境治理项目资金来源于采矿权出让金的留市部分;没收的矿山治理备用金;上级补助收入;废弃矿山地块的土地出让收入;财政预算安排等。

(二)项目资金的支出范围为组织、实施、管理地质灾害和废弃矿山生态环境治理项目的各项支出。包括:前期费用(勘查设计费、政策处理费、项目招标费、工程监理费等),工程施工费,后期费用(决算审计费、交工竣工验收费和业主管理费与不可预见费等)。

其中政策处理费标准原则上按照《关于*市征地区片综合价标准的批复》中地上附着物和青苗补偿费标准执行,要妥善处理好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关系,减少矛盾,维护稳定;业主管理费与不可预见费总和不得超过工程合同价的5%,其中业主管理费不得超过工程合同价的3.5%;其余费用均根据合同和相关款据按实结算。前期和后期费用原则上在采矿权出让金乡镇(街道)补助资金中列支,补助资金不足的,报市财政审核后列支。

(三)项目资金应根据项目预算和项目工程施工进度办理资金拨付。

1.地质灾害治理项目的资金拨付。

(1)按工程施工进度分五期进行拨付,即完成工程进度计划30%时,支付工程合同价的20%;完成工程进度计划50%时,支付到工程合同价的40%;竣工验收通过后30天内,支付到工程合同价的70%,同时返还全部担保金;工程竣工决算审价后,支付到工程合同价的95%;其余的5%作为工程质量保证金,工程竣工验收后满一年,没有出现质量问题,质量保证金全额退还施工单位。如工程竣工一年内发生工程质量问题,一概由施工单位负责修缮,并负责监测,否则酌情扣除。

(2)对受灾规模小、地质情况简单、通过简便的工程措施即可完成治理的项目,根据资质单位的调查报告及抢险治理方案和初步预算,由市国土资源局牵头,会同市财政局和所在乡镇(街道)、村委会、受益人共同进行竣工验收,同时决算工程款,其中由所在乡镇(街道)或受益人承担的工程款不少于30%。

(3)地质灾害搬迁避让补助资金按《*市地质灾害搬迁避让补助管理办法》(富政办〔20*〕110号)执行。

2.废弃矿山生态环境治理项目的资金拨付。

按工程施工进度分四期进行拨付,即完成工程进度计划30%时,支付工程合同价的20%;完成工程进度计划50%时,支付到工程合同价的的40%;工程交工验收达到标准后,返还全部履约担保金,一个月内再支付到工程合同价的75%;工程竣工决算审价后,在三个月内付清全部余款。

(四)项目资金的拨付程序,由项目承担的乡镇(街道)填写《*市地质灾害和废弃矿山自然生态环境治理项目资金拨付申请表》(见附件)报市国土资源局,市国土资源局根据工程施工进度、质量状况及拨付原则,提出拨款建议送市财政局,由市财政局审查同意后,及时拨付相关款项。各乡镇(街道)必须及时将资金拨付给施工单位,确保专款专用。

(五)突发性地质灾害治理资金的拨付按应急程序办理。

七、交工验收、竣工验收

(一)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竣工验收。

1.地质灾害治理项目,施工完毕后,根据施工单位提交的竣工验收资料,由所在乡镇(街道)向市国土资源局提出书面验收申请,市国土资源局组织专家会同建设单位进行竣工验收,形成竣工验收纪要及专家验收意见。施工单位根据验收资料和竣工验收纪要及专家验收意见提交竣工验收报告,报建设单位和市国土资源局存档备案。

2.对受灾规模小、地质情况简单、通过简便的工程措施即可完成治理的项目,施工完毕后,由所在乡镇(街道)向市国土资源局提出书面验收申请;并由市国土资源局牵头,会同市财政局和所在乡镇(街道)、村委会、收益人共同进行竣工验收(必要时请专家参加),然后形成验收纪要。上述项目由受益人负责监测一年,一年后基本稳定的由受益人与地质灾害隐患点监测人、乡镇(街道)分管人员签字后存档。

3.搬迁避让治理项目结束后,由所在乡镇(街道)向市国土资源局提出书面验收申请;市国土资源局牵头,会同市财政局、所在乡镇(街道)、村委会共同进行竣工验收,并形成竣工验收纪要。

(二)废弃矿山生态环境治理项目的交工验收、竣工验收。

1.废弃矿山生态环境治理项目完工后,根据施工单位提交的交工验收和竣工验收申请资料,由所在乡镇(街道)向市国土资源局提出书面验收申请,并由市国土资源局组织专家进行验收。

2.废弃矿山生态环境治理工程的交工验收、竣工验收遵照《浙江省露天开采矿山自然生态环境治理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管理办法》(浙土资发〔20*〕41号)执行。

3.经审定交工验收或竣工验收不合格的项目,由交(竣)工验收组提出整改意见,并由建设单位督促施工单位限期整改,整改结束后,按照本办法规定,重新进行交工验收或竣工验收。

八、有关事项

1.项目立项后,项目建设单位应明确专人负责。

2.项目所在乡镇(街道)和市国土资源局要互相配合、协调工作,共同做好地质灾害和废弃矿山生态环境治理工作。每个工程项目都必须建立规范的档案,具体要求根据*市国土资源局《关于加强矿山自然生态环境和地质灾害治理档案管理的通知》执行。

3.市财政、审计等部门要加强对项目资金的核算管理与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确保专款专用。对弄虚作假、截留、挪用和挤占项目资金等违法违纪行为的,要按照有关规定追究有关单位和责任人的经济、行政责任;情况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地质灾害治理管理办法篇7

 

根据自治区自然资源厅、桂林市委、市政府关于提高防灾减灾能力部署,为全力做好我区2021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根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务院第394号令)和《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决定》(国发〔2011〕20号)等有关规定和要求,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我区地质灾害主要特点

秀峰区地处桂林市区西部,辖区地质条件复杂,地质环境脆弱,山区岩石裸露,裂隙发育,陡壁悬崖,岩溶孤峰、峰林等石山上常有危岩分布,容易形成岩石崩塌;受强降雨影响,地表土层薄、地下水位埋藏浅且水位变幅大、人口密集且工程活动较频繁的孤峰平原等地区容易引发地面塌陷;同时,我辖区春夏季节雨量充沛,连续阴雨和暴雨是诱发地质灾害的重要因素;多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修路、建房、采石等人类活动日益频繁,人为诱发地质灾害事件不断发生,这也是引发辖区地质灾害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我区2021年地质灾害重点防范期

(一)2021年汛期降水趋势预测

预计2021年桂林市年总降雨量1500-2000毫米,与常年相比,偏少1-2成。预计2021年前汛期(4-6月)雨量600-1200毫米,偏多1-2成,局部出现暴雨洪涝的可能性较大。后汛期(7-9月)雨量300-500毫米,偏少1-3成。

(二)地质灾害重点防范期

根据2021年汛期降水趋势预测,预计雨量较多的前汛期(4-6月)是滑坡、崩塌、泥石流高发的重要时段;其次由于降雨时空分布极不均匀,尤其台风带来的持续降雨及强降雨的阶段性、局部性,洪涝和地质灾害发生的可能性大。因此,我区2021年地质灾害重点防范期主要在4~9月。

三、2021年地质灾害隐患点分布情况和重点防护区域

(一)地质灾害隐患点分布情况

我辖区目前有26个隐患点,地质灾害隐患分布明显集中于山峰陡峭、岩石裸露的地区,目前重要隐患点有:观音峰、大巴山、独秀峰、西山公园、芦笛岩、长海后山、刘三姐景观园、芙蓉山、阳家山等隐患点的危岩威胁着大量居民。

(二)地质灾害重点防护区域

1.地质灾害隐患点涉及区域有:矮山村委、新立村委、桥头村委、甲山村委、唐家村委、官桥村委、飞凤社区、骝马山社区、中隐社区、阳江社区、东华社区。

2.高度监控区域。一是观音峰附近一带,二是西山公园一带,三是机场路大巴山一带,四是长海后山一带,以上区域人口密集、山高坡陡,山体岩石风化严重,岩石破碎,当遇到长时间降雨或者强降雨时,易发生地质灾害,山下人口密度较大,因此危害严重,危险性大,为高度监控区域。

3.重点关注区域。独秀峰、芦笛岩景区、西山西峰、刘三姐景观园、桃花山、芙蓉山、掌山、红庙山、巾山、光明山、老庙山、巫山脚山、狮子岩山、阳家山、神山、狮子山、桃竹山、燕山、白面山、扁担山、牯牛山、骝马山由于山体陡峭,岩体风化严重,危害规模(体积)大,对游客、居民人身安全构成重大威胁,当遇到强降雨或者长时间降雨,易发生崩塌,为重点关注区域。

4.对已治理过的危岩也要密切关注。

四、2021年地质灾害防治职责分解

(一)健全组织机构

为了保障防灾减灾工作的顺利开展,区政府进一步健全区地质灾害防治领导小组,负责全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组织领导、决策、协调和指挥。由区长任组长、副区长任副组长,区政府办公室、区教育局、区财政局、区住房城乡建设局、区农业农村局、区文化体育和旅游局、区卫生健康局、区应急局、市公安局秀峰分局、市自然资源局秀峰分局、各街道办事处等部门负责人任成员,疏散命令人由组长负责担任。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自然资源局秀峰分局,办公室主任由市自然资源局秀峰分局局长担任,各街道办事处、各地质灾害防范区的村组也要成立相应机构,将责任落实到人,制度落实到位。

(二)各部门职责

1.区教育局:负责督促各学校对危及学校安全的地质灾害隐患及险情的巡查、检查和监测。制定地质灾害易发区的中小学校及幼儿园(含教学楼、运动场地、教职工和学生宿舍楼)地质灾害防灾方案并组织实施。

2.区财政局:负责地质灾害防治资金的安排、拨付和监督管理;及时筹集调度资金,确保救灾资金及时足额到位。

3.区住房城乡建设局:负责公园和风景名胜区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负责在建项目地质灾害监督和监管工作;负责辖区道路公路沿线边坡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制定城镇建设、建筑设施及农村公路的滑坡、崩塌、塌陷等地质灾害防灾方案,并组织实施。

4.区农业农村局:负责生态林区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负责帮助灾民恢复生产等工作;负责制定设计植被保护、水土保持以及水利设施(含小水电)的崩岸、崩塌、堤坝下沉、渠道垮塌等有关内容的地质灾害防灾方案并组织实施。

5.区文化体育和旅游局:负责督促辖区内旅游景区对危及旅游安全和景区内旅游设施安全的地质灾害隐患进行排查、巡查和监测、治理,当旅游景区发生地质灾害时,及时组织、协调做好人员转移、救助和安置工作。

6.区卫生健康局:发生地质灾害时,负责组织医护、防疫人员、医疗设备及药品等进入灾区,帮助指导灾区防疫消毒和救治伤员,制定地质灾害伤员医疗救护方案并组织实施。

7.区应急局:负责灾情发生后的综合协调,组织指导地质灾害应急救援工作;指导协调相关部门开展工矿商贸行业等生产活动可能诱发地质灾害的防治工作;负责合法经营矿山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防止因矿业生产活动诱发滑坡、崩塌、采空区塌陷等地质灾害;组织协调因地质灾害需紧急转移灾民的临时安置及灾害期间应急救助工作,配合有关部门做好受灾群众倒损房屋恢复重建工作,组织指导各街道办事处灾情核查、损失评估工作;管理、分配上级下拨和区本级救灾款物并监督使用。

8.市公安局秀峰分局:负责灾区治安管理和安全保卫工作,制定灾区治安管理方案并组织实施。

9.市自然资源局秀峰分局:负责组织辖区地质灾害调查、评价和规划工作,组织编制秀峰区年度汛期地质灾害防治方案,严格落实汛期值班制度、地质灾害巡查制度和灾情速报、月报、日报制度,切实做好汛期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工作;负责地质灾害应急救援的技术支撑工作,及时组织专家和技术人员迅速赶赴现场开展突发地质灾害调查并进行科学评估和研判,为抢险救灾、处置地质灾害提供科学依据,避免二次灾害事故的发生;与水文、地质环境监测部门联合开展汛期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工作。

10.各街道办事处事处:负责组织协调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落实组织机构,成立领导小组,制定办事处地质灾害防灾工作方案并报至市自然资源局秀峰分局备案,开展隐患点巡查排查工作,定期组织地质灾害防治宣传、演练活动。发生地质灾害时,应准确上报灾情,及时疏散群众,接受、管理、登记、分配、发放救灾款物,指导灾区开展生产自救活动。

五、地质灾害防治措施

(一)落实制度

1.落实汛期值班制度。汛期是地质灾害发生的主要时段,各级要坚持汛期24小时值班制度,及时、准确掌握、上报相关信息、妥善处理各种情况,加强上下联络和协调,确保不出现责任事故。

2.落实汛前排查、汛期巡回检查制度。各级地质灾害防治机构要加强汛前排查、汛期地质灾害险情巡回检查,检查的主要内容包括组织机构及其责任的落实,防治方案、物资、经费、通讯、措施、预防办法等方面的准备及落实情况,制止人为诱发灾害活动,对检查出的问题,要提出处理意见,及时纠正。对检查出的灾情和险情,要按照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中的有关规定采取必要的措施和行动。对直接受重要隐患点威胁的人员,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有计划地进行搬迁避让,确实无法搬迁的,遇强降雨时应组织人员撤离,确保人员生命安全。

3.落实灾情速报制度。严格灾情速报、日报、月报制度,灾情发生后及时按要求上报。

(二)积极宣传,提高防灾避险意识

加强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宣传力度,做到户户清楚、人人明白。地质灾害防灾工作明白卡及避险明白卡发放到位,地质灾害警示标牌安放到位,特别是在汛期,要进村入户广泛开展宣传工作,提高群众防灾意识。

(三)全力以赴做好抢险救灾工作

一旦出现灾情,各级应急机构和有关部门的领导必须立即奔赴现场,按照各自的职责分工,组织抢险救灾;按照全区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全区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街道办事处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及灾害点“防、抢、撤”预案的要求抓好落实,抢险救工作要做到指挥统一、协调有方、措施得力、行动迅速,把灾害造成的损失减到最低程度,妥善安置好灾民生活。

(四)做好地质灾害的监测、预防工作

地质灾害治理管理办法篇8

2016年我分局在市局、区委和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解放思想、转变作风,努力破解耕地保护与保障发展的矛盾,坚持服从服务于**区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实事任务,以实际行动为重点项目提供用地保障服务并取得了较好成绩。现将我分局2016年工作总结和2017年工作计划报告如下:

一、1-11月工作开展情况

(一)严格耕地保护,坚守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红线

1.落实耕地保护目标责任,确保耕地保有量和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减少。根据2015年土地利用现状变更调查成果,全区耕地保有量1089公顷,其中基本农田297公顷,分别完成目标任务的190.05%和100%,守住了保护红线。

2.坚持“保护保障”统筹协调,积极做好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落实“多规合一”,全面收集城市及园区规划、退耕还林及生态保护区规划、新农村建设规划、林业二调成果等材料,通过内业图斑套合,外业踏勘、取证,已完成举证与复核任务,成功调出基本农田415.17公顷,并取得四川省国土资源厅和四川省农业厅批复,最终上级下达的城市周边永久基本农田划定任务166.55公顷,现正组织作业单位开展城市周边永久基本农田微调工作和中心城区范围外基本农田调出与补划方案划定工作。做到既保护优质耕地,又保障城市拓展、工业发展空间。

(二)坚持集约节约用地,全力保障经济社会发展用地

1.坚持规划统领,认真开展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工作。根据省厅和市局安排,我局向区政府专题请示开展**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工作,区政府已同意并落实经费,我局通过公开招标方式确定了调整完善编制单位,现正编制《**市**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中期评估报告》。

2.加强统筹协调,全力保障重大项目建设用地。按照区委、区政府工作安排,2016年**区拟报批1个城市批次建设用地区位调整10.9697公顷和1个城市批次建设用地农用地征(转)用21.6981公顷,合计报批面积32.6678公顷,以保障新庄攀**商贸物流园项目建设用地。现正编制2个城市批次建设用地报批资料。

3.用好增量、盘活存量,加强土地资产运营。2016年**区政府下达的土地出让任务3000万元。经梳理,并报经区政府同意,2016年**区计划供地23宗,面积84.60公顷,其中,划拨用地5宗,面积22.52公顷;出让用地18宗,面积61.68公顷,出让金预计1.787亿元,区级分成约1.09亿元。目前,因企业资金困难和区政府征地拆迁工作滞后,仅完成2宗(天脉钛业和高晶钒钛汽车板簧)工业用地挂牌出让,出让面积9.92公顷,出让金1190万元,区级分成1097.78万元。另3宗(圣洁润滑油、蜀攀工贸、昌硕工贸)工业用地正在开展前期工作,新庄铸钢厂旧改项目整合利用土地18.2亩已报市政府拟采取协议出让方式供地。

4.大力推进新庄大火山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试点项目,确保年内完成。该项目采取与省重点环境恢复治理相结合的方式实施,利用省环境恢复治理资金1483万元,复垦为园地、林地,可产生建设用地挂钩指标约7.15公顷。现已完成坡改梯62.86亩土地平整、覆土及挡墙施工;1#-3#平台除谭伟、谭序军(原太能工贸)占用范围外场平;4#-7#复垦平台除川南耐火材料厂占用范围外场平和覆土,完成总工程量的50%。为避免地面附着物拆除后发生争议,组织四川华胜地矿勘测有限责任公司对谭伟、原泰能工贸和川南耐火材料厂地面附着物进行了实测,形成调查报告等资料。目前,正在加快钻井取水、管网布设等工程施工。

5.保障**区庄上阳光康养旅游新村项目的建设用地需求,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该项目是省国土资源厅批准的我市第一个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项目,位于格里坪镇庄上村,由拆旧区和建新区组成,预计总投资1617.98万元,拟申请挂钩周转指标9.9249公顷,使用挂钩周转指标9.8571公顷,项目实施完成后,可新增有效耕地0.0678公顷,为我市新农村建设用地保障探索出了一条新的道路。按照市委、市政府建设新农村要求,**区在未完成该项目拆旧区拆除复垦验收的情况下,已实施完成该项目农民集中居住区安置房建设和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实施面积约3.2133公顷。目前,实施建设的农民集中居住区已完成拆旧区部分农户安置,并形成了接待规模。

(三)加强宅基地审批,严格土地登记

1.疏堵结,规范宅基地审批。为解决城市控制规划区内村民建房难问题,起草并以区政府名义出台了《**市**区农村宅基地管理办法》,同时建立现场踏勘、联合会审机制,落实审批、建设“四到场”制度,督促农户严格按照批准位置、批准面积进行建设。今年1-11月,我分局共受理控规区外新建农房45户,审查后符合条件予以审批25户(已办结16户),组织现场踏勘8次,形成会议纪要8期;区住建局共受理控规区内农村危房改造申请52户,审查后符合条件予以备案21户。

2.继续开展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工作,大力实施变更调查。完成集体土地所有权51宗,宅基地使用权4823宗,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29宗的内业审查及审批工作,形成土地登记、调查和审批材料4852份。针对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初始基准调查期为2010年,此后5年中情况变化大的问题,今年我分局争取区政府支持,正组织作业单位开展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变更调查工作,做到信息及时更新。经审查,**区满足发证要求的宗地数为1676宗,目前,已发放1271本集体土地使用权证书到村民手中。

(四)认真落实上级安排部署,全面加强矿政管理

1.贯彻矿法规定,强化矿政管理。按照市局统一安排部署,2月组织完成全区19家矿山企业储量统计年报和开发利用统计年报填报工作;3月完成2015年度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网上报备工作;加强矿产资源管理各项规费征收工作,征收和补征采矿权价款、资金占用费共计1338万元,矿产资源补偿费12万元。

2.加强配合,落实部门联动监管机制。会同区安监局共同对全区3家非煤矿山、1家煤矿开展节后复产验收工作;按照煤炭“去产能”工作部署,全面清理**区现有5家煤矿的资源储量、服务年限、规费缴纳等基础情况,为落实煤矿关闭任务提供可靠详实的决策依据;积极配合《**市第三轮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16-2020年)》编制工作,广泛征求汇总区级部门意见,并及时向区政府、市局报告反馈有关情况。

(五)提早谋划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全面落实汛期地质灾害防灾工作措施

1.加强地质灾害隐患排查、再排查和防灾工作督导检查,落实地灾防治知识培训。按照市局“早安排、早部署、早落实”的要求,我分局提早谋划全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2月及时上报了《**市2016年地质灾害综合防治体系建设方案》**区拟开展项目;汛前聘请地质灾害防治技术服务单位,开展汛前**区地质灾害隐患情况、监测预警工作落实情况的排查工作;5月组织召开全区2016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会议,全面安排部署汛期地质灾害防灾工作,落实责任,完善区地质灾害应急防治指挥部组织和工作机制;及时编制《**区2016年度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方案》,通过区政府办下发各责任单位,再次明确防灾责任、职责和工作措施;8月组织专业技术单位对各街办、格里坪镇上报65处地质灾害隐患点开展逐一鉴定工作,划分灾害类型,明确防灾措施,指导开展防治工作;7-8月区地灾办组织对各街道、格里坪镇防灾工作落实情况开展督导检查和指导工作;组织全区各防灾指挥部成员单位、村、社、在建工程相关人员70多人参加省厅地质灾害防治知识专家宣讲团有关宣传培训活动,各街办、格里坪镇按要求及时组织开展了应急演练工作。

2.全力做好“9.19”暴雨灾害应急工作。在今年“9.19”暴雨灾害发生后,坚持按照市地灾办和区委、区政府的安排部署,坚持做好24小时应急值班、灾情收集汇总及上报工作,及时接收发送地质灾害预警信息,并积极组织分局地灾工作人员分组到各街办、镇核查灾情及隐患情况,指导落实防灾责任和避险措施,迅速联系专业技术服务单位对各街办、镇上报的33个新增隐患点、6个此前已纳入监测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和7个已实施工程治理的地质灾害隐患点、20个矿山逐一开展现场核查、隐患鉴定,指导各责任单位及责任人落实各项防灾避险措施。分局对鉴定为地质灾害隐患的22个新增隐患点,及时落实防灾责任,明确防灾措施,现场指导相关社区、村、社工作人员及地质灾害监测人员做好地质灾害隐患点的监测、预警、避险等各项防范工作,确保了“9.19”暴雨灾害未对**区人员造成伤亡和重大财产损失。在“9.19”暴雨灾害发生后,分局认真组织梳理、核查、上报**区下步地质灾害隐患治理工程项目,争取工程治理资金,及时消除地质灾害隐患对人员及财产安全的威胁。

3.推进地灾防治工程治理,协调落实避险搬迁。今年分局实施地灾治理工程1处(续建1处);排危除险工程2处,避险搬迁4户。攀煤汽保厂宿舍不稳定斜坡治理项目去年底主体工程完工后,积极协调施工方做好工程后续收尾工作,4月6日由我分局组织有关专家和河门口街办、格里坪镇对该项目进行了初步验收,已通过初验。《**市2015年地质灾害综合防治体系建设方案》批准**区今年开展河石坝菜市场后边坡治理、陶家渡街办矿建社区危岩清理的应急排危项目,已完成治理。2016年地质灾害综合防治体系建设:4户避险搬迁任务基本完成,其中:庄上村2户、烂坝村1户已完成搬迁,庄上村另1户,已拆除旧房,新房正在装修;我区格里坪村七社危岩排危除险项目,已完成治理;格里坪烂坝村塘家湾地质灾害治理项目完成前期勘查、可研、初设和施工设计工作,已在市**立项,进行项目招标控制价财评。

(六)加强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在建工程项目顺利实施

宝鼎矿区(原沿江煤矿沿江片、花山煤矿三十九片区、太平煤矿一棵树、**山矸石道片区)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项目,于3月1日由市局组织省厅有关专家进行了初步验收,并通过初验。攀煤集团公司太平煤矿摩梭河片区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项目,大部分已完成。因工程部分区域未实施拆迁,待区政府组织进行拆迁后,立即组织完成全部工程。

(七)加强执法监管,妥善处理重大项目矛盾纠纷

2016年1月至11月,我分局共开展动态巡查163次,出动车辆163台次,巡查人员326人次,重点区域巡查覆盖率达100%。

组织、协调打私工作,现场督导检查20余次。积极配合相关部门联合出击,对位于原干坝塘小学涉嫌私挖滥采的房屋予以拆除,拆除房屋75平方米。监督检查涉及违法用地图斑11个,面积1.02公顷(耕地面积0.073公顷),不涉及矿产卫片执法监督检查图斑。共计没收建(构)筑物1673.58平方米,拆除建(构)筑物1339.95平方米,罚款24107.7元。

   (八)信访、维稳、12336热线工作

分局成立信访维稳工作领导小组,确保一旦发生紧急情况能够迅速反应,稳控局势、妥善处理问题。截止目前已办理信访案件7件,除伍仁俊信访积案和谭伟信访件正在办理中,其余案件均按时办理完成。每月按时填报信访统计报表和12336电话热线报表和完成相关资料的报送。

二、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一)**区财政紧张,国土专项工作经费保障困难。矿山监管和地灾防治经费紧张,矿山企业监管和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需要外聘大量社会技术服务,工作经费极度紧张,2015年矿山年检抽查费尚未解决,以上费用需纳入日常管理工作经费解决。

(二)土地资产运营工作推进十分艰难。2016年**区政府下达给我分局的土地出让任务为区级分成3000万元。截至目前,**区房地产房源过剩、实体经济运行艰难,土地出让困难较多。一是区政府征地拆迁工作滞后,如铸钢厂、昌硕工贸等项目征地拆迁暂未完成,无法供地;二是由于企业资金短缺,无法拿地,如华益、金沙滩、万通金家等项目。至今**区仅出让了2宗土地,区级分成1097.78,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形势还很严峻。

(三)**市**区新庄大火山工矿企业废弃地复垦及生态修复项目拆迁难度大。一是复垦区内有2户农户地面附着物未拆除,农户要求提高地面附着物补助标准,办理农村宅基地手续(因选址位于城市控规区范围内,不符合农村宅基地办理要求),将原承包土地交还本人继续使用,地面附着物所有权存在争议。不同意对其地面附着物进行拆除,多次阻碍施工,导致该项目1#-3#平台无法施工,已严重影响项目进度;二是川南耐火材料厂要求给予500万元补偿,区经信局还未与川南耐火材料厂达成协议。需区政府组织力量对谭伟、谭序军地面附着物进行拆除。

(四)**市**区格里坪镇庄上村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项目拆旧区农房拆除复垦工作费用高、筹集资金难。因无法及时筹措拆旧区拆除及复垦所需资金,导致该项目拆旧区及城镇建新区迟迟未能实施。按照《国土资源部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项目管理办法》(国发〔2008〕138号)等文件规定,拆旧区涉及农房需拆除复垦并经省国土资源厅验收后,才能将复垦挂钩周转指标用于项目建新区使用,至今庄上新村建设仍无合法用地手续。为取得庄上村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指标,保障庄上阳光康养旅游新村合法用地,需要筹集资金1007.24万元(含拆旧区915.32万元、工作经费91.92万元),用于该项目拆旧区农房拆除复垦和相关工作。

三、2017年工作安排

   (一)工作思路

深入贯彻中央、省、市、区的重要发展理念、方向和部署,紧紧围绕**区第十次党代会谋划宏伟蓝图,结合国土资源管理工作实际,2017年继续做好耕地保护、用地保障、化解产能、供给侧改革等工作。确保耕地保有量不减少,耕地质量不降低;统筹兼顾,积极探索,做好用地保障工作;做好关闭煤矿工作,确保关闭任务按时完成;全面推进地质灾害综合防治体系建设,加快实施一批治理工程项目,消除隐患,保障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积极争取宝鼎矿区矿山地质环境综合恢复治理项目,不断改善**区城市景观和地质环境。

   (二)奋斗目标

1.强化矿山监管,规范矿山开采行为,保证矿山严格按照开发利用方案开采。积极服务和引导矿山企业,鼓励企业采用新工艺、新技术综合利用矿产资源,提高利用效率。认真按照好化解产能关闭煤矿工作要求,完成国土资源部门关闭煤矿相关工作。

2.继续做好**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和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积极推进地质灾害综合防治体系建设,加快实施已批准下达的总投资650万元的2个地质灾害治理工程、3个地质灾害排危除险项目,争取落实1个预计投资500万元的地质灾害隐患治理项目。

3.积极争取矿山地质环境综合恢复治理项目。配合市**向国土资源部争取落实宝鼎矿区矿山地质环境综合治理项目,包装总费用2.89亿元。

4.努力争取,全面落实**区耕地保有量和基本农田划定工作,确保全区耕地保有量不少于934.07公顷,基本农田保护面积272公顷。

5.按照区委、区政府工作安排,坚持规划统领,加强统筹协调,认真开展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和用地报批工作,提前谋划2017年土地供应计划,有序推出土地上市,全力保障交通、水利、能源等重大项目建设用地需求。

6.确保**市**区新庄大火山工矿企业废弃地复垦及生态修复项目通过市**验收,在改善新庄村七、八社生态环境的同时,成功置换建设用地指标7.15公顷,有效缓解**区建设用地指标不足的压力。

(三)工作措施

1.加强宣传,增强群众依法用地意识和土地管理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切实增强广大干部群众珍惜土地、依法用地、守土有责的意识;有针对性开展国土资源管理法律法规培训、宣传活动,提高国土资源管理工作人员素质及辖区内群众依法用地的法律意识。

2.严格落实基本农田及耕地保护责任制,落实国家关于实行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和“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加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年度计划管理,实行土地用途管制制度。

3.充分利用年度变更调查成果,完善城镇地籍数据,做好行政审批、地籍调查等日常管理工作。

4.积极与区级相关部门对接,准确掌握项目用地需求情况,制定用地计划,及时有序开展规划调整、报批和供应工作。

5.大力推进工程治理的同时带动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加大力度逐步消除辖区内已查明的重大地质灾害隐患,以完善专职监测人员队伍建设,健全地质灾害群防群测体系。

6.全力向上争取大项目,落实项目资金,推动宝鼎矿区矿山环境恢复治理工作,全面改善**区城市景观。

7.理顺国土资源管理体制,加强国土资源基层队伍建设,完善动态巡查机制,做好土地、矿产执法监管和土地矿产违法违规行为集中整治查处工作,降低违法比例。增加资金投入,配齐执法监察工作所需人员及设备。

地质灾害治理管理办法篇9

1地质灾害现状

1.1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许昌市煤炭资源丰富,大小煤矿随处可见,由于长时期人工过度开采或不规则开采留下大体积采空区,且大多采取自然塌落法,不进行回填,加上爆破震动,引起顶板岩体裂隙,稳定性变差,在地表水下渗作用下,易发生塌陷。塌陷则必然引起地面变形、裂缝,直接威胁煤矿区及附近人民生活和生命财产的安全,危害大,造成较严重的经济损失。据统计,仅禹州市110个地质灾害点共造成毁房9434间,毁田885.87hm2,毁坏路段650m,人员死亡27人,直接经济损失6073万元。其中地面塌陷造成直接经济损失6024.5万元,占总损失的99.2%,死亡1人;滑坡造成直接经济损失46万元,占总损失的0.75%,死亡26人;崩塌及河流塌岸直接经济损失2.5万元(表3)。各乡镇灾害损失情况,根据所在地理位置和地质环境不同,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差异较大。其中鸠山乡损失680.9万元,磨街乡损失620.9万元,方山镇损失1219万元,神垕镇损失539.5万元,古城镇损失96.5万元,方岗乡损失30.6万元,文殊镇损失682.5万元,梁北镇损失181.5万元,朱阁乡损失184.0万元,苌庄乡损失155.2万元,浅井乡损失195.0万元,鸿畅镇损失1487.4万元。襄城县境内的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在500万元以上。

1.2地质灾害隐患及损失评估通过对禹州市内地质灾害调查点进行认真系统的分析,共确定地质灾害隐患点90处,各种地质灾害隐患点共威胁农田614.13hm2,房屋14432间,道路3610m,煤矿一座,威胁人口20137人,直接经济损失预测8398.4万元。其中地面塌陷威胁人口19056人,直接经济损失预测7816.7万元;滑坡威胁人口782人,直接经济损失预测342.8万元;崩塌威胁人口159人,经济损失预测6.9万元;不稳定斜坡威胁人口160人,经济损失预测232万元。各乡镇地质灾害隐患点经济损失预测评估为:鸠山乡1157.2万元,磨街乡1234.1万元,方山镇1053.5万元,文殊镇1226.0万元,梁北镇330.0万元,古城镇93.0万元,方岗乡656.5万元,神垕镇926.0万元,浅井乡257.5万元,苌庄乡134.5万元,鸿畅镇1330.1万元(表4)。根据地质灾害灾情分级评价标准,对区内110个地质灾害点进行评价,评价结果:重大级1处,较大级15处,一般级94处。对可能发生的地质灾害和已发生但还存在较大威胁的地质灾害隐患进行危害程度分级评价,禹州市共有地质灾害隐患点90处,评价结果:特大级3处,重大级39处,较大级38处,一般级10处。

2环境治理研究

2.1许昌市环境治理现状近年来,许昌市各级政府和矿山企业逐步认识到保护矿山环境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在加强制度建设中、做好地质环境保护监督管理的同时,积极推进和组织矿山环境调查、规划和矿山地质灾害防治及土地复垦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2.1.1加强组织领导和制度建设依据《环境保护法》、《矿产资源法》、《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土地管理法》、《土地复垦规定》、《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污染防治技术政策》和《河南省实施<土地管理办法>办法》、《河南省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办法》等基本法律、法规,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许昌市先后颁布了基本农田、防震减灾、矿产资源、土地管理、污染防治、地质灾害防治等一系列规章制度、规划及相应的配套保障措施,为加强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工作提供法规保障,使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工作有章可循、有规可依。

2.1.2监督管理体系初步形成,依法行政有了组织保障许昌市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相继设立了地质环境管理科室,初步建立起市、县(县级市)、镇(乡)三级地质环境保护和监督管理体系,从组织上保障了全市矿山环境保护和监督管理工作全面有序地开展。一般大型矿山设置环保科、地质测量科、土地征迁科,中、小型矿山建立科或组,负责矿山环境监测、污水治理、矿山防尘、矿区绿化、土地复垦等工作;与矿山生态环境有关的矿山安全组织机构比较齐全,设置时间较长。

2.1.3控制源头,加强矿山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通过“新建矿山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制度的全面贯彻实施,初步从源头上控制和预防矿山环境问题和矿山地质灾害的发生。各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把矿山地质灾害防治管理作为一项重要任务进行认真部署,相关部门、企业已制定了配套的规章制度,对危害地质环境、诱发灾害的行为进行约束,同时,在全市范围内初步建立了汛期应急调查制度、汛期防灾预案制度、灾害速报制度、险情巡查制度和汛期值班制度等,防灾应急能力和反应速度得到提高。

2.1.4加强宣传教育,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全市开展了有关矿山环境保护的宣传教育活动,培育公众的保护意识,使广大人民群众及从业者充分认识到矿山环境保护与其自身安全健康的重要性,调动了矿业权人、公众等各方面的积极性,共同参与,做好矿山环境保护治理工作。

2.2矿山环境治理现状许昌市制定了矿山环境保护的优惠政策,调动矿山企业及社会参与的积极性;通过各种渠道,积极争取治理资金,加大投入力度,促进了全市矿山环境治理工作的有序开展。(1)2006年初,省国土资源厅及省财政厅以豫财办建[2005]330号文批准了“禹州市白庙矿业集团白庙煤矿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项目,批复资金260万元。弃碴复耕工程共完成弃碴清理49050m3,土方开挖3850m3,土方回填平整7100m3,使基本农田增加0.8hm2;土地平整工程共完成弃碴清运9850m3,土方回填98300m3,土地平整82100m3,恢复良田14.67hm2;实施了生物工程,植树3100株。(2)2006年初,省国土资源厅及省财政厅以豫财办建[2005]330号文批准了“河南省襄城县紫云山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批复资金200万元。治理共完成弃碴清理1120m3,弃碴回填15095m3,土方回填10500m3,人工回填平整26715m3,浆砌石工程510m3,施工便道1.85km,植树37145株。(3)2006年初,省国土资源厅及省财政厅以豫财办建[2005]330号文批准了“河南省禹州市吕沟煤矿煤矸石综合治理工程”,批复资金150万元。整治煤矸石堆面积0.1736km2,土地复垦4.26hm2。(4)2006年底,省国土资源厅及省财政厅以豫财办建[2006]333号文件批准了“河南省禹州市中锋枣园煤矿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项目”,批复中央财政资金200万元。土地复耕面积8.73hm2;将取土区翻耕3600m3;修筑挡土墙430m;修筑了施工便道0.43km;实施了生物工程,植树430株。(5)2006年底,省财政厅以豫财办建[2006]333号文件批准了“河南省禹州市磨街乡大涧村矿山环境治理”项目,项目申请资金803.13万元,批复资金200万元。治理工程共完成回填区平整0.72hm2;埋置排水管45m,改善山坡地表水径流条件;修筑挡墙140m,加固坡体内的平台陡坎,以保障坡体稳固;修建施工便道1.20km,保留了0.50km作为景观路,改善项目区内交通条件;对治理后的坡地进行绿化,绿化面积8.67hm2,种树13500株,恢复生态环境。上述矿山环境治理项目的开展,不但恢复和改善了这些矿区的生态环境,改善了当地居民的居住环境,减灾、社会、经济效益显著;同时在煤矿塌陷区治理、矸石山治理和石料矿山弃渣、弃石治理等方面积累了经验,为下一步全市矿山环境治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基础。

3结语

地质灾害治理管理办法篇10

一、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主动服务,用地服务工作进一步提升

今年来,我局不断增强科学发展责任意识和主动服务意识,自觉把国土资源工作融入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之中,认真落实“双保”行动和“保增长、扩内需”的各项政策,做到认识到位,反应迅速,措施有力,主动服务,狠抓落实。对年度县委、县政府确立的梯田保护性基础设施项目、梯田景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民族文化展示馆、游客接待中心、景区大门及停车场建设项目、泊尔漫国际休闲度假酒店项目、半岛高端休闲度假酒店项目、元绿、元红二级公路建设、汉白玉大理石石材加工项目、县华西黄金有限公司新增450吨/日采选改扩建及尾矿库建设项目、慧丰公司搬迁等招商引资、省州县重点工程建设、民生关注项目建设用地报件的组织课件上报工作实行目标任务完成倒逼管理,进行目标任务分解,明确主抓领导、责任股室、责任人、工作目标、时限要求。并积极配合项目用地业主,主动对接上级主管部门和协调县属相关部门关系,力争在8月底前完成应报项目报件材料的80%,10月底前完成报件上报工作,确保项目顺利落地。今年上半年,完成建设项目用地规划局部调整5件,面积109.4102公顷,完成梯田景区基础设施等建设项目用地预(初)审3件,面积22.3606公顷。

(二)坚守红线,开源节流能力进一步提高

一是瞄准基本农田保护红线,耕地保护工作扎实开展。全面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全县耕地保有量5.06万公顷,基本农田保护面积4.26万公顷任务全部分解到乡、到村、到户,县与乡、乡与村、村与组、组与户均签订了“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目标责任书”。在此基础上,认真研究制定了符合县实际的保护措施,保红线、保耕地。

二是加大土地开发整理力度,确保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投资754.89万元的马街乡乌湾土地整理项目预计今年6月底前全面完工。上新城乡风口村委会土地开发(占补平衡)州级投资项目已通过州级批准,黄草岭乡堕碑村委会、马街乡红土寨土地整理(中低产田改造)省级投资项目省国土资源厅已批准立项,有望今年内开工实施。项目总建设规模约485.73公顷,总投资估算1466.24万元,预计可新增耕地面积170.96公顷。

三是严格执行国有建设用地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制度。严格执行经营性用地和工业用地公开招拍挂出让制度,主动接受纪检监察部门的监督,实行阳光操作、公平竞争、规范管理。今年上半年,土地招拍挂7宗,面积0.7711公顷,收缴土地出让金507.5735万元。

四是严格土地执法监察。认真落实《违反土地管理规定行为处分办法》(监察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土资源部15号令),进一步规范土地管理秩序,加强耕地保护和节约集约利用土地。根据国土资源部“两通知、一规范”要求(即:《国土资源部关于开展土地卫片执法检查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15号)、《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土地卫片执法检查有关问题通知》(国土资厅发〔〕37号)和《土地矿产卫片执法检查工作规范(试行)》),认真组织开展土地卫片执法检查工作,对卫片图斑涉及的马街乡木梳贾村委会送妹村地块,认真进行实地查对和核实,完善相关资料。加大土地执法巡查频率和执法监察力度,严肃查处各类违法违规用地行为。上半年,共开展土地动态巡查21次,发现违法用地12起,面积12.69亩;制止违法行为10起,面积1.6亩;立案查处2起,面积11.09亩。

(三)多措并举,矿业开发秩序进一步规范

一是矿政管理工作逐渐规范。切实加强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管理,在去年完成探(采)矿权合同管理、矿业权实地核查、矿产资源利用现状调查、全面清理和规范过期探矿权采矿权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规范矿业勘查(开采)准入制度,实行矿业权人勘查(开采)承诺制。认真做好采矿权申请登记、变更、延续或注销工作。加强规费收缴,各种规费应收尽收。上半年共收缴矿产资源有偿使用费100万元,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12.5万元。

二是矿业秩序整治工作强力推进。切实加大专项整治和打击力度,严厉打击无证勘查开采、乱采滥挖等各类违法行为,全县矿业开发秩序明显好转。截止目前,先后组织开展了6次大规模的河道非法采砂整顿、重金属污染专项整治、重点矿区汛期集中整治等专项行动,开展矿山不定期动态巡查21余次,累计出动人员801余人次,车辆125余次,制止各种课件矿业违法行为41起,下发《责令停止国土资源违法行为通知书》41份,炸封洞口35口、炸毁非法采矿设备96台,炸毁氰化池269个、烧毁非法采矿工棚289间、遣散非法从业人员1415余人。加强执法监察队伍建设,今年5月,由县国土资源局、县安监局、县环保局、县公安局大坪金子河派出所委派人员及招聘10名协管人员,

组建了大坪矿区矿业秩序治理整顿工作组,切实加强对大坪矿区的矿业秩序监管,成效明效。

三是地质找矿和资源整合有新突破。今年来,华西黄金有限公司、云锡集团资源有限公司、云南红河云玉建材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进一步加大了地质找矿力度和资金投入。累计计划投入地质找矿资金近1亿余元,其中:云锡集团资源有限公司计划投入铜金矿勘探课件资金1100万元,华西黄金有限公司计划投入地质勘查资金4500万元,云南红河云玉建材股份有限公司计划投入大理石勘查和大理石加工厂建设资金3000余万元。目前,已完成地质找矿勘查资金3500余万元。阿东铅锌矿整合工作进展顺利,计划8月底前完成整合任务,实现“一矿一证一企”的目标,为加快矿业开发进程、做大做强矿业产业奠定坚实的基础。今年1—6月,预计实现矿业总产值13469.31万元,税收1346.93万元。

(四)关注民生,地质灾害防治取得新突破

一是高度重视,工作扎实有序。进入汛期前,多次召开全县性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会议,安排部署防汛工作。4月29日,在全县“抗大旱、保民生、抓春耕、促发展”会上,分管国土资源工作的副县长对全县年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作了安排,5月31日又召开了全县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会议,为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完善充实了县、乡、村三级地质灾害防治机构,县与乡、乡与村委会(社区)和村民小组均签订了地质灾害防治目标责任书。认真落实汛期值班值守、信息通报和巡查等制度,汛期实行24小时轮流值班、领导带班和重要天气预报信息通报制度,做到汛前检查、汛中巡查、汛后复查。

二是编制完善预案,提升应急处置能力。编制完成《县年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和《县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并以元政办发61号、元政办发60号文件下发给各乡镇、县属相关部门。同时要求各乡镇抓紧编制本辖区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应急预案,落实完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六项制度,即层层负责制、汛期值班制、险情巡查制、灾情速报制、灾害应急调查制和“两卡”发放制,确保人员、组织、措施、经费落实,提高对突发地质灾害的应对能力。

三是加强部门协作,做好预警预测。进一步加强与气象、防汛等部门的联系与沟通,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地质灾害预报预警工作。密切关注每天的天气预报,通过电话、传真、手机短信等多种方式及时将大雨、暴雨预报和防灾信息发送至防灾责任单位和有关人员,切实做好地质灾害预报预警工作,提高预警预报准确率,争取防灾工作的主动权。

四是强化宣传,提高防灾减灾意识。利用“4.22”世界地球日和村委会“两委”换界培训等有利时机,在全县开展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宣传,并以粘贴宣传画、标语、发放宣传材料、开展街头咨询等多种形式宣传《地质灾害防治条例》、《云南省地质环境保护条例》、《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办法》和相关的法律法规。据不完全统计,共粘贴宣传标语3300余条,发放宣传单5000份,宣传手册500本,设立咨询服务点5次,采取以会代训方式开展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培训490余人次。通过多形式宣传,广大人民群众对地质灾害的防灾意识不断提高。

五是及时部署,做好汛前排查工作。为切实做好汛前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我们坚持早部署、早安排,于年4月27日召开地质灾害隐患排查工作视频会议,制定下发了《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做好地质灾害隐患排查及时启动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紧急通知》(元府办发电49号)和《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督查汛前地质灾害隐患排查工作的通知》(元府办发电50号)文件,要求各乡镇立即组织力量对辖区内的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拉网式排查。4月28日,由县国土局、公安局、交通局、水利局等11个部门组成4个督查组对各乡镇地质灾害隐患排查工作进行督促指导,督查工作采取听取汇报、查阅资料、现场检查的方式进行。通过开展汛前地质灾害督查工作,及时排除各类地质灾害隐患,共排查出新地质灾害隐患点12个。

六是新街镇箐口泥石流等四个地质灾害治理工程进展顺利。秦光荣省长到南部四县调研时确定的工程概算总投资2198.1万元的新街镇箐口泥石流、一小、栅子外、工商局4个地质灾害治理项目,工程进展顺利。该项目于2010年初启动,在前期资金未到位课件干旱缺水、缺电影响等实际困难下,目前已完成总工程量的85%。其中:箐口泥石流防治工程已完成总体工程量的73.5%,工商局滑坡防治工程已完成总体工程量的90%,一小滑坡防治工程已完成总体工程量的95%,栅子外滑坡防治工程已完成总体工程量的81%。新街镇箐口泥石流等4个地质灾害治理项目的实施,有效保障了工程区内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同时也为我县灾害治理工作积累了宝贵经验。

(五)强化管理,部门形象和行政能力明显提升

一是狠抓内部管理。今年,我们结合工作实际,制订下发了《县国土资源局关于严格执行车辆管理公务接待等制度的通知》、《机关干部职工出差、下乡登记制度》等管理制度,对部分现行的规章制度进行修改完善,形成可操作性强的内部管理制度,以制度管人、管事、管权,进一步加强行政机关管理,树立良好的部门形象。

二是狠抓效能提升。在继续实施好阳光政府等四项制度,认真落实重大决策听证、重要事项公示、重点工作通报、96128政务信息查询等制度的同时,认真贯彻推行效能政府四项制度,制定了《县国土资源局推行行政绩效管理制度工作方案》《县国土资源局推行行政成本控制制度工作方案》、《县国土资源局推行行政行为监督制度工作方案》、《县国土资源局推行行政能力提升制度工作方案》、《县国土资源局行政机关重要工作目标管理实施方案》、《县国土资源局行政机关一线工作法实施方案》等,进一步加强机关效能建设,转变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果和服务水平,提升部门形象和行政能力。建项目的地质环境监督管理,杜绝地质灾害隐患发生。

(六)切实抓好党建和党风廉政建设

局党组历来高度重视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始终坚持一手抓资源管理,一手抓党风廉政建设。把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作为全年工作的重要内容,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与业务工作一起部署、一起落实。一是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层层签订党风廉政建设目标责任书,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抓,工作人员具体抓,层层抓落实,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的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机制;二是明确任务,狠抓落实。制定了《县国土资源局关于分解落实年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任务的意见》等一系列文件,进一步分解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任务,狠抓落实,抓出成效;三是不断深化廉政监督内容。加强对土地整理项目招投标、经营性土地出让转让等重点项目、重点领域、重点环节和关键岗位的监督;四是切实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和队伍建设,把干部教育培训与建设学习型党组织课件和学习型领导班子相结合,严格要求班子成员坚持廉洁从政,要求每个领导干部职工要时刻自重、自省、自警、自励,把好职业操守,清清白白做人,扎扎实实做事,打造廉洁型、实干型、效能型的队伍;五是强化宣传教育,多层次、多形式地深入开展反腐倡廉教育和预防犯罪职务警教育等活动,不断提高领导干部思想政治素质和拒腐防变能力。通过狠抓各项落实,有力地推动了党建和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深入开展,党建和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成效突出。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总体上看,上半年各项工作稳步推进,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我们所面临的形势依然严峻,压力仍然巨大,工作更加艰巨,任务更加繁重,工作中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和困难。

(一)土地供需矛盾突出。我县正处于一个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时期,元绿、红南公路建设、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等都需要充足的土地资源来支撑,用地指标不足已成为制约我县经济发展的瓶颈。

(二)建设用地报批速度慢。部分用地单位课件(业主)依法用地意识淡薄,在申报用地时不积极、不主动、不配合,对用地报件认识不到位,主动配合不够,资料提供不及,给建设用地报批工作带来不利影响。

(三)矿业秩序整治成果巩固难。受地理条件的限制,以及利益的驱动,私挖滥采、超层越界、以探代采、非法转让等违法违规行为时有发生,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任务仍很艰巨。

(四)地质灾害防治难。县地质条件复杂,地质环境脆弱,全县已排查出地质灾害隐患点310个,遍布14个乡镇,地质灾害点多面广,人员、资金、设备、技术等条件滞后,防治监测任务重。

(五)执法监察难度大。由于我县是一个少数民族县,民族众多,群众文化素质低,法律意识淡薄,违法违规案件突出,执法难度大,给国土资源保护工作带来一定阻力。

三、下半年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