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思想理论总结十篇思想理论总结十篇

思想理论总结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4:48:35

思想理论总结篇1

2009年,××市统计局严格按照中共××市委办公室《关于印发<××市基层党组织中心组理论学习和思想政治工作考核办法>的通知》精神,认真做好中心组理论学习和政治思想工作,建立健全了各种学习制度和考核措施,使中心组全体成员政治理论水平和政治思想素

质得到较大提高。

一、中心组理论学习工作

(一)加强领导,切实保障学习时间和效果

一是成立了以局党组书记、局长××同志任组长,副局长、支部书记××

槐任副组长,各股、队、室负责人为成员的中心组理论学习和思想政治工作领导小组,并制定了措施,落实了工作计划。二是坚持理论学习考勤制度、自学制度、发言制度、经验交流制度和通报制度,并做到了考勤规范、集体学习记录清晰、党员干部学习笔记完整。三是坚持集中学习和自学相结合,全年累计集中学习时间达20天,且参学率达98%以上。四是班子成员带头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全年班子成员累计调研时间达80多天,并撰写了分析调研文章12篇。五是建立了学习档案,并且做到了学习档案建设规范、完整有序。

(二)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一是中心组学习内容紧紧围绕中心,坚持服务大局;学习专题设置合理具有较强的针对性、指导性和创新性。二是通过理论学习,全局职工思想觉悟普遍提高,工作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促进了全局工作的顺利开展,较好地完成了为民办实事的目标任务。三是精神文明建设、综合治安、环境保护、安全工作等方面良性发展,无违法犯罪和严重违纪问题发生。

(三)创新学习方法,确保学习效果

一是局中心组理论学习和思想政治工作领导小组认真履行职责,积极组织党员干部和全局职工开展政治理论学习,学习方式采取集中学习和自学相结合,个别辅导和分组学习相结合,不断创新学习方式方法。二是完成了上级下达的学习资料征订任务,按规定参加了上级组织的年终理论考试考核工作,并及时报送相关资料。

二、政治思想工作

(一)加强组织领导

一是领导班子十分重视思想政治工作,做到了年初有计划,年终有总结。二是成立了思想政治工作领导小组,确定了局党组书记、局长××为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和其他班子成员分工负责,责任明确。三是加强党支部建设,切实发挥支部的战斗堡垒专用,发挥工会、妇工委等群团组织的作用,形成了齐抓共管、广泛参与的思想政治工作格局。

(二)建立完善制度

建立了思想政治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明确了岗位职责,并层层落实了责任,使思想政治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和经常化。二是制定了干部政治理论教育、党组织生活等工作制度。三是落实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领导班子成员及党员领导干部廉洁奉公,率先垂范,起好了带头作用。四是建立了思想政治工作评比表彰制度,对优秀思想政治工作者进行表彰奖励,树立典型,推广经验。

(三)加强队伍建设

一是按照《中国共产党和国家机关基层组织工作条例》的规定,配齐了兼

职党务干部,并抓好兼职党务政工干部队伍政治理论学习、业务培训和工作考核,提高了他们的政治和业务素质。二是把思想政治工作绩效作为考察使用干部的重要依据,把素质好、能力强的干部充实到党务和政工队伍中。

(四)加强阵地建设

一是加强机关文化阵地建设,积极建立学习园地、荣誉陈列室等。二是积极完成了党报党刊征订任务,利用党报党刊开展思想政治教育。

(五)落实工作任务

一是认真落实政治理论学习制度,用党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党员,教育广大干部职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社会主义荣辱观。二是开展形势政策教育,增强干部职工大局意识、发展意识和服务意识。三是加强职业道德、勤政廉政教育,改进机关工作作风,提高服务效能。四是开展民主法治教育,普及法律知识,增强干部职工法纪观念。五是认真开展文明单位和诚信单位创建活动,努力丰富职工文化生活。今年“七一”前夕,局党支部与市审计局党支部联合开展了拔河、乒乓球等比赛活动,同时对贫困党员进行了走访慰问,并给贫困党员发放了慰问金。六是深入开展“六型机关”创建活动,今年主要开展了廉洁型、创新型机关创建活动,收到良好效果。

思想理论总结篇2

做好国土资源资源管理,为市域的发展服务,这一直是我局关注的问题。根据市委、宣传部的工作安排,按照市政府的研究部署并结合我局的实际情况,我们就全面开展“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大讨论活动作了具体安排和组织落实。分阶段分步骤地进行了宣传、学习、讨论、评价。现将“大讨论”中我局具体的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认清形势,转变观念,责任明确,落实到人。随着我市市场经济飞速发展,不破不立,立而求新,这或许就是市场经济一条游戏规则。在此情况下,个人的思想要跟得上形势发展的需要,才能有更好的发展空间。因此,我局一接到“大讨论”文件,就召开了支部会和党组会,向大家传达了文件精神,大家经过讨论,达成了共识,认为思想观念看不见,摸不着,但它影响全局、统率全局,对迎接新挑战、促进新发展具有先导作用。思想观念是个总开关,观念一变,地阔天宽,观念不发生转变,其他各项工作都直接受到制约和影响。在统一认识的基础上,成立了“大讨论”领导小组,并制定了具体措施,确定由组织委员协助支部书记督促落实,以股室为单位进行,股长负全责。务求全局每一位职工都积极参与,受到教育,全面提高。

二、上下一心,团结一致,努力转变,力求更好。团结是一个班子、一支队伍有凝聚力和战斗力的前提,是发挥整体功能不可或缺的基础。在开展“大讨论”的过程中,狠抓落实,务求实效。在局长的带领下,我局着重地强调“团队精神”。经过学习,大家思想更新了,也充分认识到了实际工作中团结的重要性。并且,各单位领导干部率先垂范,在工作中体现出了“团结、高效、求实、创新、拼搏”的企业精神,把讲原则、讲纪律、讲制度基础上的团结放在了第一位。职工在领导干部的表率作用下,形成了良好的工作氛围和学习氛围,相互加强了沟通,变被动学习为主动研究。对于职工,支部改变说教为主的工作方式,通过组织他们参加“拓展训练”,提高了个人解决问题的能力,树立了相互配合,相互支持的团队精神和整体意识,改进了内部的沟通和信息交流工作。而职工在领导干部的表率作用下,形成了良好的工作氛围和学习氛围,变被动学习为主动研究。在换位思考中意识到自己有哪些旧观念是需要抛弃的,哪些新观念是需要树立的,摆正了自己与局的关系、明确了劳动与报酬之间的关系,树立了新的从业观念。愿意努力去学习新的东西,自我充实,自我提高,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努力创新,力求更好。表现在具体工作中就是找借口的少了,发牢骚的少了,责任感增强了,都力争成为一个勤奋敬业的人,一个对全局有所贡献的人。

思想理论总结篇3

一、中心组理论学习工作

(一)加强领导,切实保障学习时间和效果

一是成立了以局党组书记、局长徐林同志任组长,副局长、支部书记李占槐任副组长,各股、队、室负责人为成员的中心组理论学习和思想政治工作领导小组,并制定了措施,落实了工作计划。二是坚持理论学习考勤制度、自学制度、发言制度、经验交流制度和通报制度,并做到了考勤规范、集体学习记录清晰、党员干部学习笔记完整。三是坚持集中学习和自学相结合,全年累计集中学习时间达20天,且参学率达98%以上。四是班子成员带头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全年班子成员累计调研时间达80多天,并撰写了分析调研文章12篇。五是建立了学习档案,并且做到了学习档案建设规范、完整有序。

(二)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一是中心组学习内容紧紧围绕中心,坚持服务大局;学习专题设置合理具有较强的针对性、指导性和创新性。二是通过理论学习,全局职工思想觉悟普遍提高,工作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促进了全局工作的顺利开展,较好地完成了为民办实事的目标任务。三是精神文明建设、综合治安、环境保护、安全工作等方面良性发展,无违法犯罪和严重违纪问题发生。

(三)创新学习方法,确保学习效果

一是局中心组理论学习和思想政治工作领导小组认真履行职责,积极组织党员干部和全局职工开展政治理论学习,学习方式采取集中学习和自学相结合,个别辅导和分组学习相结合,不断创新学习方式方法。二是完成了上级下达的学习资料征订任务,按规定参加了上级组织的年终理论考试考核工作,并及时报送相关资料。

二、政治思想工作

(一)加强组织领导

一是领导班子十分重视思想政治工作,做到了年初有计划,年终有总结。二是成立了思想政治工作领导小组,确定了局党组书记、局长徐林为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和其他班子成员分工负责,责任明确。三是加强党支部建设,切实发挥支部的战斗堡垒专用,发挥工会、妇工委等群团组织的作用,形成了齐抓共管、广泛参与的思想政治工作格局。

(二)建立完善制度

建立了思想政治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明确了岗位职责,并层层落实了责任,使思想政治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和经常化。二是制定了干部政治理论教育、党组织生活等工作制度。三是落实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领导班子成员及党员领导干部廉洁奉公,率先垂范,起好了带头作用。四是建立了思想政治工作评比表彰制度,对优秀思想政治工作者进行表彰奖励,树立典型,推广经验。

(三)加强队伍建设

一是按照《中国共产党和国家机关基层组织工作条例》的规定,配齐了兼职党务干部,并抓好兼职党务政工干部队伍政治理论学习、业务培训和工作考核,提高了他们的政治和业务素质。二是把思想政治工作绩效作为考察使用干部的重要依据,把素质好、能力强的干部充实到党务和政工队伍中。

(四)加强阵地建设

一是加强机关文化阵地建设,积极建立学习园地、荣誉陈列室等。二是积极完成了党报党刊征订任务,利用党报党刊开展思想政治教育。

(五)落实工作任务

一是认真落实政治理论学习制度,用党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党员,教育广大干部职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社会主义荣辱观。二是开展形势政策教育,增强干部职工大局意识、发展意识和服务意识。三是加强职业道德、勤政廉政教育,改进机关工作作风,提高服务效能。四是开展民主法治教育,普及法律知识,增强干部职工法纪观念。五是认真开展文明单位和诚信单位创建活动,努力丰富职工文化生活。今年“七一”前夕,局党支部与市审计局党支部联合开展了拔河、乒乓球等比赛活动,同时对贫困党员进行了走访慰问,并给贫困党员发放了慰问金。六是深入开展“六型机关”创建活动,今年主要开展了廉洁型、创新型机关创建活动,收到良好效果。

思想理论总结篇4

按照学校的统一安排,我参加了学校第二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网络培训班,经过自己在网上学习必修课和选修课的内容,感到受益匪浅,收获颇多,无论是在知识的广度、宽度,还是在对问题的认识和反思中都大有裨益。下面谈几点个人的学习体会。

第一,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收货很大,我想更重要的是要做到学以致用,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每门课程的主讲老师都是在领域内资深的教授,知识渊博,是我深受启发。这对于我今后的教学来讲不仅扩充知识,更是对书本知识的深入,可以说是我上课的教学源泉。这也从另外一方证明自己知识的不足,也指明了自己将来所要追求和努力的理论目标。因此,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将更加努力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专业素养,努力向专家型教师迈进。

第二,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更新了我的教育观念,对我个人素质的提升也起到了很到的促进作用。高校思政教育以往更多的是教人做人,一些大道理讲得是老师很累,学生反而不爱听。从这些网络课的主讲老师身上我感受到了更多地是知识的魅力,人格的魅力,用知识和人格来弥补理论知识的枯燥,课反而是上得津津有味。思政课的知识不仅仅来自书本,更是贯穿古今中外,文史哲物理化学等全方位前进。说起人格魅力,在这些老师身上,我感触最深也是我认为作为一名老师我应该加强的那就是优雅的谈吐、坚定的信念、以及乐观的态度。

第三,通过在这段时间的学习,我觉得我们应放下教师的权威,老师的架子,和学生一起共同研究和探讨。这些老师可谓是才高八斗、学富五车,然而在听课的过程中,我发现没有一位老师,端起教授的架子,摆出一副不可一世的傲慢神情,既彰显了自己的谦虚,也让我们看到了自己努力的未来。

希望以后还能有机会继续参加这样有意义的培训,每一次培训所带给我的思考都将会继续伴随我的成长,使自己更加成熟。

思想理论总结篇5

一、高校思政理论课程的思想和理论体系发展维系于地方和基层的改革发展实践

全国高校普遍设立的思政理论课程,其根本目的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四门课程构成一个整体,既强调执政党坚持的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政治原则和立场,凸显课程的政治性和思想性,又注重对现代社会科学和文明成果的教化,意在树立大学生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体现课程的科学性和伦理性。

高度的政治性和科学性决定了思政理论课程从思想到内容必须面向社会现实、面向地方和基层实践。课程的内涵和生命力系于全面及时地反映社会发展与变革的最新成果,系于有效总结和反映先进政治和文化理念的最新成就,这决定了高校的思政理论课程应该是一个开放的课程、创新的课程。不论从课程的指导思想还是政策理论上看,都是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基础上不断吸取和总结社会发展实践的最新最有效的成果扩充和增益起来的,以思政理论课程的核心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例,就是在中国革命与建设,尤其是改革开放的实践经验总结归纳和提炼升华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随着改革发展的深入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也将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涵也将不断丰富,在哲学上看,就是实践—理论—实践的螺旋式上升的过程。落实到高校思政理论课程教学和研究中,我们必须遵循理论联系实际,实践出真知的指导原则,善于从社会发展现实的丰富内涵中去总结和创新理论,并用于高校思政教育的指导和学习。而社会发展变革的最新成果从哪里来,不是来自高层某个人头脑灵光一现的“英明决断”,也不是来自枯坐书斋和图书馆的专家们的苦思冥想,只能来自社会基层的实践创造,来自生产、科技、服务、管理等具体生产活动的第一线。从过去几十年的实践情况来看,当前高校思政理论课程体现和包含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内容,大都是在中国各地区各行业的实践中总结发展起来,并经过提炼和推广的结果。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发展的真实路径,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的充分条件。我们注意到这点,对于高校思政理论课程的教学和改革的方向也就洞若观火,那就是必须善于从各地的实际出发,善于总结和提炼各地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成果和经验,推陈出新,比较归纳,最后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和创新做出贡献。全国高校散布于各省市地区,与各自地方区域联系密切,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从地方发展经验和成果中去提取和总结理论创新,是科学理性思维和理论逻辑演进的必然结果。

二、高校思政理论课程的体制与内容改革依赖于地方和基层改革和实践创新的助力

目前的高校思政理论课程,虽然每年都在修订和调整,力求反映社会实践和理论发展的最新成果,但是从体例到内容都是由中央集体决策,由宣传部和教育部等中央部委联合统一编订和修改,这是统一意志、集中思想的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经验的表现。这种体制能够集中力量、强化内容,迅速传播和贯彻到基层组织乃至个人,但是在当今信息网络社会的背景下,这种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的缺陷也日渐明显,思想政治宣传从内容到手段还是保留了大量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特征,内容上坚持统一性、原则性,强调全国上下一盘棋,一本教材,相同内容。由于中国各地发展差异巨大,地方特点鲜明,使得教材体制与内容为了兼顾各地的差异不能太详细具体,只能笼统化、一般化,最后落入抽象务虚的境地,在实际教学运用中,思政教师不得不结合各地实际情况和具体案例对教材内容进行取舍和再加工,甚至对教材体系完全重组。与其各地高校教师目前自发地单打独斗,不如各地组织起来,以政府或高校相关机构牵头,收集整理并整合地方特色思政教育资源,以弥补教学体例和内容的不足。其次,目前在思政理论课程的管理上,仍然是大一统的指导思想,上下垂直管理,封闭的结构,官僚气息浓厚。如果强调高校思政教育的政治地位神圣而凌驾于专业教育之上,高校管理者和教务机构往往会比较困惑,不知如何处理其与专业教育的关系;如果放宽对思政教学的特殊待遇,又往往被一般教师和管理人员所忽视和冷遇。[2]思政理论课程在高校中的尴尬地位和特殊身份,对于思政理论教学的影响是非常大的,除了在指导思想、学科和队伍建设方面的努力之外,改革管理体制,适当改革现有高校和地方政府对思政理论教育的介入和互动关系,诸如增加地方党政机构对高校思政理论课程的介入和管控手段,或许能改变一些目前的境况。再次,中央部门统揽的教学体系和大一统的管理体制,内部封闭而等级森严,至少在思政教育体系中难以及时传导改革开放实践中的经验和理论成果,基层和地方的突破创新在理论系统中不能及时总结和传达,高校的思政教师只能被动消极地等待新的指示和精神的下达,往往会因为反应迟钝、墨守成规,给人留下保守、迂腐、教条的印象。高校思政理论课程不仅是传达党和中央的理论方针,也要接地气,及时总结反映地方和基层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最新成果和经验。地方和基层的创新经验及得失教训在思政教学中能够得到及时准确的体现,同时激发了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无论这种实践中的经验总结或理论创新最后是对是错,都是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创新的有益补充,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建设的有力推动。社会科学领域的思想或者理论都是在不断的实践试错过程中发展成熟起来的,任何存在的所谓主义或是理论,都需要在实践中检验,这已经被无数的事实所证明。

三、高校思政理论课程的教学目标和成效与结合地方基层的改革创新实践紧密关联

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统领下,各地高校思政理论课程陆续增加地方教学资源,突出地区特色和区域优势,尤其是总结和归纳各地结合本地特点取得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成果和经验,成为课程教学内容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内容决定形式,教学内容的增减取舍,对于教学实施和目标的达成具有重要影响。中国最基本的情况是地大人多,地方差异巨大,政治经济文化各项事业发展不同步,我们应该正视这个事实,在思政理论课程中体现各地差异和地方特色。如果无视这种差别,全国的思政理论课程都完全以中央部门的统编教材为教授内容,只不过是照本宣科,那么思政理论课程的教学效果和目标达成终于低落是可想而知的事。而实际中,各地高校思政教师结合本地资源和特色丰富完善教学内容,圆满完成教学目标已经是非常普遍的现象,这也是符合教学性质和规律的必然结果。[3]善于利用地方资源,反映地方特色的教学组织和实施优势非常明显。其一,理论联系实际的最佳结合,这个实际来自地方,来自本土,甚至来自身边,生动鲜明,有的放矢,说服力强,喜闻乐见,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在课程的社会实践环节中也容易设计和执行开来。其二,便利于总结和提炼地方基层改革开放的最新成果和实践经验,不断丰富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建设提供土壤和素材,更重要的是能够为高校思政理论课程的学科建设提供基础和能量。改革开放允许地方突破,允许试错,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中国近年的理论创新路径莫不如此,高校思政教育系统的教师和专家,在学术理论方面的创新和突破,也应该从此着手。

有人担心,在高校思政理论教育中增加地方教学资源,突出地方区域特色,会不会给全国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带来新的问题?估计会有这么几个方面的担忧:一是强调地方特色,鼓吹差异性,在极端情况下是否会走进地方主义的圈子?我们认为,教学中结合本地优势资源,突出地方特色和差别,必须始终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指导方针,在地方资源和案例的采用中,不能只说好的,不讲缺点,不能只讲本地,否定他地的特色,始终坚持比较的方法,摆明地区差别和各自优劣,用平等、理性、客观的原则统领思政理论教育的手段和方式。二是强调地方特点,会不会引起思想混乱,中央失去对统一意志、统领思想的掌控?对此,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原则,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核心内涵,地方改革开放经验是辅助,是补充,一切都必须经过实践的检验。加强对教师队伍的建设和培训是关键,分清主次,认清形势,坚持原则性和灵活性,理论性和实践性的统一,只要有一支坚定信念、能力出众的教师队伍,高校思政理论课程的根本目标和任务是能够圆满达成的。三是是否会出现偏执于地方优势和特色,把没有普遍意义的所谓经验和规律过分放大,甚至和思政教育基本思想和精神相违背,损害思政理论课程目标达成的情况?对于这种问题,一方面是不断加强教师的理论和教育水平,善于捕捉和总结有意义有成果的经验和趋势;另一方面则需要通过时间和实践来加以检验,通过正反两方面的对比和提炼,打破迷信,揭示真相。

在高校思政理论教育中增加各地具有地方特色和区域优势的内容,可以优化教学内容和手段,可以丰富和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最新成果,可以打破过去计划经济体制下教育理念和体制的保守和封闭。在实际中,各地高校的许多思政理论课程教师已经在这方面进行了大量有益的尝试,这也可以成为思政理论课程改革创新的一个新的方向,如何把个人的零星分散的这种创新尝试纳入到高校思政理论课程改革的总体目标和行动中去,值得有关部门和高校决策者的思考。

参考文献:

[1]檀向群.高校思政课地方课程资源探析——以池州学院皖南特色思政课程体系建设为例[J].池州学院学报,2012(4):134-136.

思想理论总结篇6

思想理论的先进,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的前提。把思想理论建设放在党的建设的首位,是我们党的一大特点和优势。坚持以科学理论为指导,勇于并善于根据时展和实践要求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努力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实践,解决新问题,推动社会前进,这是我们党80多年来始终走在时代前列、永葆先进性并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一条基本经验。这次先进性教育活动是又一次理论与实践结合的生动展现。在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线,以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为主题,围绕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创造了许多崭新经验和成功做法,为我们深入总结党的先进性建设理论成果提供了坚实的实践基础。我们要按照党中央的要求,深入总结先进性教育活动的丰硕成果和实践经验,概括和提炼出党在长期执政条件下保持和发展先进性的规律性认识,为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理论研究和推进党的先进性建设实践作出新的贡献。

在这次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同志创造性地提出了“党的先进性建设”的科学命题和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重大战略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系统地回答了什么是党的先进性建设、为什么要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怎样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等一系列重大问题,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标志着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和自身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这是对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的重大创新。这一理论作为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紧紧抓住了新形势下党的建设的根本性问题,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适应新形势、应对新挑战、完成新任务的强大思想武器。正是在这一理论的指导下,广大党员干部在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围绕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这个根本问题,展开了多种形式的理论研讨,形成了进行党的先进性建设理论研究的良好氛围,取得了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一系列正确认识。我们要继续坚持以这一理论为指导,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在总结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实践成果、制度成果的基础上,认真总结并深化先进性教育活动的理论成果。

要深入研究党的先进性建设的科学内涵、本质要求和基本规律。总结和深化先进性教育活动的理论成果,要以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为指导,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要从党的先进性建设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与实现党的历史任务等方面入手,深入研究党的先进性建设的科学内涵、本质特征、目标要求、基本原则;要紧密结合党的先进性建设的实践,不断研究如何把先进性建设贯穿于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制度建设等各个方面;要深入研究在党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党员队伍和干部队伍建设、党的作风和纪律等方面保持党的先进性的基本规律和实现途径,不断丰富和完善党的先进性建设的理论内涵和思想体系,更好地为推进党的先进性建设的实践服务。

要深入系统地研究马克思主义政党先进性建设的经验教训。在马克思主义政党发展史上,对于如何保持党的先进性,既有丰富经验,又有深刻教训。研究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建设,要总结和借鉴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共产党在先进性建设方面的经验教训,还要研究当代世界社会主义思潮的新发展和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在比较研究中深化对党的先进性建设规律的认识。特别要科学总结我们党80多年来在奋斗中赢得、展现、保持和发展先进性的光辉历程,科学总结我们党在执掌政权以后进行先进性建设的宝贵经验,用以指导党的先进性建设的实践。

要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深入研究党的先进性建设理论与党中央提出的其他重大战略思想的关系。党的先进性建设理论与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实践息息相关。离开了伟大工程和伟大事业,离开了基本理论和基本实践,党的先进性建设理论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我们党在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这是我们取得革命、建设、改革事业胜利的根本保证,也是我们进行先进性建设理论研究的科学指导思想。党的十六大以来,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继往开来、与时俱进,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出发,相继提出了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以及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这些重大战略思想相互联系、有机统一,是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全面发展的指导方针。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理论研究,要把党的先进性建设与党中央提出的其他重大战略思想紧密结合起来进行系统研究,深入研究贯彻党中央提出的其他重大战略思想对党的先进性建设提出的新要求,为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的重大战略部署提供理论支持和组织保证。

思想理论总结篇7

为认真落实以“*在发展,我应怎么做”为主题的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谋求新跨越、打造新*”奋斗目标,结合财政部门实际,进一步解决影响思想解放、影响发展的突出问题,为圆满完成各项财政工作任务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二、着力解决的问题

1、解决小进即满思想,树立危机感,形成开拓进取干事业的氛围。教育引导全体干部职工摒除“守摊”思想,切实增强加快发展的压力感、紧迫感,牢固树立谋大事业、出大举措、求大发展的思想观念,在发展上树立一流目标,在工作上强化一流标准,在结果上追求一流业绩。

2、解决懒散思想,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简化办事手续,进一步强化服务意识,提高办事效率,坚决杜绝工作拖拉,互相推诿、扯皮和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等现象。

3、克服形式主义,狠抓落实要有成效。解决“中梗阻、下搁浅”、“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等现象,克服形式主义,敢于负责、一竿子插到底,把工作做深、做细、做实。

三、方法步骤

第一阶段学习讨论(1月14日—3月10日)

一是召开动员会,制定具体方案,认真进行安排部署。二是充分利用公开栏、标语、板报等,对大讨论活动进行广泛深入的宣传,营造浓厚的宣传教育氛围。三是制定学习讨论计划,组织党员、干部职工开展认真学习和讨论,并撰写笔记和学习体会,不定期进行观摩和交流,对学习讨论情况进行总结。

第二阶段查找差距(3月11日—4月10日)

一是认真查找单位和个人在思想理论、行为作风及具体工作中存在的差距和问题。二是广泛征求广大群众的意见、建议,并对所征求到的意见和建议进行详细登记、公示。三是单位和个人对自查和帮查中找出的差距和问题进行认真系统的归类、提炼、梳理,形成准确、全面的整改材料。四是组织单位干部职工进行总结,上报本阶段情况总结。

思想理论总结篇8

关键词: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学体系史论结合

政治理论教学内容体系作为政治理论课程教育教学主体贯彻教学大纲、实施教育教学过程、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主要载体和媒介,该体系构建的质量和水平直接关系到教育教学的效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作为担负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和制度自信,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教育的主干课程。“史论结合”成为该课程从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变着力点和主要抓手。

一、史论结合教学内容体系改革、重建的必要性

所谓史论结合,也称史论统一。所谓史,是指历史事实,具有具体性和过程性,所谓论,是指理论原则、经验总结及其实际运用,具有抽象性和概括性[1]。高校本科通用教材面世以来,其间又进行多次修订,该教材作为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和进行组织教学的教学内容体系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1.史论结合,以论为主是本课程的特色。“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其理论基础,“中国近现代史”是其历史背景。教材“论”和“史”过于简略。作为教学内容,前者会造成理论深度不够,不能以理服人;后者,事实不够清晰具体,不能以历史形象感人。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作为教学内容体系的主线,是教学内容和各个教学环节的主要支撑点。其一,对此介绍过于简单,其过程和规律在教材内容体系中展示不够充分,不能真正起到统领全局的作用;其二,教材前后逻辑线索不够一致,结构层次不够清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的主线没有贯彻至整个教材体系,前后不够一贯;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一般来说,二者在内容上有一定的交叉。至少,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和探索应该是后者的逻辑起点)在教材的“总论”分析中逻辑较混乱,结构层次不清。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教材重点和教学的重点,其本身内容的概括和介绍不仅是其理论本身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对整个理论体系的学习和理解起着提纲挈领的作用。而教材对此着墨不多,介绍过于简单,其内容不够统一。其一,总论中没有把该理论作为统一理论而是当做四大理论成果进行概括和介绍的。其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各个具体理论的安排,没有按照“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身逻辑层次进行安排,显得结构不够严谨,层次不够清晰。

4.教材内容是以理论自身内在逻辑而不是按照学生的认知过程进行组织和安排,所以要把传授理论知识与培养认知能力结合起来,就需要按照认识规律结合学生认知过程进行改造和创新,构建适合教、学互动的新的教学内容体系。

因此,对该课程的教学内容体系进行改革和重建很有必要,对提高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和调动师生教、学的积极性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史论结合教学内容体系改革、构建的作用与意义

史论结合,逻辑严密、体系完整有序、结构层次清晰的教学体系具有诸多优点:逻辑主线前后一贯,充分展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结合的历史进程;理论深刻具体、历史真实可感,能够以理服人,具体感人;理论紧密联系实际,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贴近学生思想实际,兼顾社会热点和理论难点;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结合,既符合理论自身的逻辑又兼顾学生认知规律,贴近学生认知过程;教学相长,既符合理论自身的发展过程、反映教学规律,又有利于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1.逻辑严密、脉络、结构清晰的教学内容体系,有助于教师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把握,有助于提高授课的实效和水平;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内在逻辑和结构层次,有助于更完整、准确地掌握有关内容、结构和体系。

2.充分反映学生认知过程和贴合学生思想实际的教学内容体系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顺利完成教-学知识理论的对接和正向迁移;能够满足学生解疑释惑的学习需要,有助于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提高他们明辨是非的认知水平,充分发挥思想政治课的思想教育功能。

3.教学内容体系的构建本身就是教师贯彻教学大纲要求、依据教材进行再创造的过程。教学内容体系的改革和构建是教师不断研究教学内容、熟悉教学对象和总结教学规律的过程。它既可以督促教师总结和研究教学规律、学习和研究教材内容、结构、体系和相关理论知识和历史背景,是教师结合自身理论素养和社会阅历进行再创新的过程,又是了解学生思想实际和认识社会实际的过程,有助于调动教师教、学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进而提升教师的理论素养,强化授课效果。

三、史论结合教学内容体系构建的基本思路

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为主线,以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两大理论体系为结构框架,按总分结构改革和重建《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的教学内容体系。整个教学内容体系由三大编目组成,即第一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理论成果及其精髓;第二编中国特色的革命理论(思想);第三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总论部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理论成果及其精髓”按其内容分为两章: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第二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其中第一章包括:第一节只有马克思主义才能救中国、第二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及其一般规律、第三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及其理论成果、第四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次飞跃及其意义;第二章保持原有教材的架构。该部分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经、以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为纬,概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的两大理论成果,介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和历史进程;运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般规律解读其历史过程,阐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几个重大理论成果的时代背景、实践基础、科学体系、主要内容、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帮助学生弄清楚为什么马克思主义要中国化?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如何中国化?马克思中国化历史进程及其理论成果是什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般规律和历史经验是什么?

分论第一部分思想作为“中国特色的革命理论”,按总分结构构建教学体系,依次为:第二章思想(总论)、第三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第四章社会主义革命理论。该部分运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般规律解读思想形成的历史过程,阐述:为什么要走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什么是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即中国特色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改造道路),中国特色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和历史意义如何。

分论第二部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中国特色的建设理论”是教学的重点,按照总分结构依次安排:第五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总论)、第六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基本道路、基本制度)、第七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战略与总体布局、第八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动力、第九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外部条件、第十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依靠力量和领导核心。该部分运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般规律解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的历史过程,阐述:为什么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建设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如何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历史经验和历史意义如何。

概论教材体系经过2013年和2015年的修订,纠正2010年版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分作四个理论问题,把该理论作为完整理论体系进行编排,增加了第四章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作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两大理论之间衔接和过渡,更好地实现了史论结合,以论为主的教材编排意图。

参考文献:

思想理论总结篇9

对政治经济学从学好用好到必修课的系列论述,突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意义

党的十八大以后,中国经济运行显著地进入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这三期叠加的轨道,社会生产力发展中各种矛盾和问题相互交织,新情况新问题愈加凸显。如何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成为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面临的重大课题。2014年7月,在主持召开经济形势专家座谈会时提出了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学好用好政治经济学的新要求。强调学好用好的根本目的,就在于自觉认识和更好遵循经济发展规律,不断提高推进改革开放、领导经济社会发展、提高经济社会发展质量和效益的能力和水平。这里提到的各级党委和政府经济发展规律能力和水平这样一些关键词表明,是从治国理政的高度论述学好用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意义。2015年11月,在规划十三五时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战略目标的重要关口,在主持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与方法论为主题的中共中央政治局第28次集体学习时,提出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们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必修课的重要论断,从必修课意义上强调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意义,进一步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意义。强调指出:面对极其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面对纷繁多样的经济现象,学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和方法论,有利于我们掌握科学的经济分析方法,认识经济运动过程,把握社会经济发展规律,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力,更好回答我国经济发展的理论和实践问题,提高领导我国经济发展能力和水平。的这些论述,是制定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指导思想,也是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重要指向。

从学好用好政治经济学到强调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必修课,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中的理论指导意义的肯定。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作为必修课,在根本上也就是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作为必修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经济具体实际相结合的最新发展的理论形态,具有显著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和思想特色。

1956年,中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确立时,毛泽东同志发表的《论十大关系》讲话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始创之作。在准备《论十大关系》讲话的调研中,毛泽东同志提出进行第二次结合的重要思想,确定了中国发展的政治经济学的原则和方向。他提出:应该把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探索在我们国家里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了。基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实现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他指出:我们要进行第二次结合,找出在中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在进行第二次结合过程中,《论十大关系》和之后的《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提出的一些独创性观点,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持久的影响。在纪念毛泽东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提到,毛泽东同志以苏联的经验教训为鉴戒,提出了要创造新的理论、写出新的著作,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进行第二次结合,找出在中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正确道路,制定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的战略思想。从进行第二次结合的根本原则上,对中国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在正确道路确定和战略思想制定上的作用和意义作了深刻阐释。

1984年,在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转折时期,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邓小平同志认为,这一《决定》中提出的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论断,是适合于当时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实际的新话,这些新话给人以写出了一个政治经济学初稿的印象。这一初稿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社会主义实践相结合的政治经济学。邓小平同志认为:过去我们不可能写出这样的文件,没有前几年的实践不可能写出这样的文件。写出来,也很不容易通过,会被看作异端。我们用自己的实践回答了新情况下出现的一些新问题。指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同改革开放新的实践结合起来,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形成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许多重要理论成果。从治国理政的新高度,从进行第二次结合历史进程中,对改革开放新时期开始到党的十八大召开期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发展新成就及其必修课的作用和意义作了重要论述。

列宁认为:马克思主义的全部精神,它的整个体系,要求人们对每一个原理都要历史地,都要同其他原理联系起来,都要同具体的历史经验联系起来加以考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从其起源和延伸上,就是以中国实际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联系起来为基础的,也是同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历史经验联系起来的。在战略思想意义上,中国发展的政治经济学就是以中国共产党对治国理政的重大问题的探索为主题和导向的,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全部精神,这也是提出必修课思想的历史根据和理论基础。

2016年7月,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再次提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要求,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只能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又要经受实践的检验,进而指导实践。要加强研究和探索,加强对规律性认识的总结,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推进充分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经济学科建设。从经济新常态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指导实践到加强对规律性认识的总结,从加强研究和探索到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是从当代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要求上,从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高度上,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发展则为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这也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品质和思想特色。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重要原则,是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实施的重要目标和重大课题

在2015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大原则的重要思想,其中最为要紧的重大原则就是坚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和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

党的十八大以来,从治国理政的高度,对坚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重大原则做出多方面的论述。从准确把握全面深化改革意义上,他提到生产力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最活跃、最革命的要素。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从经济社会发展整体关系上,他提出只有紧紧围绕发展这个第一要务来部署各方面改革,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为改革提供强大牵引,才能更好推动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适应从治国理政的战略全局上,他提出我们讲要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要有坚如磐石的精神和信仰力量,也要有支撑这种精神和信仰的强大物质力量。这就要靠通过不断改革创新,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上比资本主义制度更有效率,更能激发全体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更能为社会发展提供有利条件,更能在竞争中赢得比较优势,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充分体现出来。关于坚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重大原则的思想,充满着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深刻意蕴。

多次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根本最紧迫的任务是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从治国理政的高度阐释坚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系列重要讲话的聚焦点和着力点,也成为他丰富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立足点和生长点。强调解放和激发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所蕴藏的巨大潜能,对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当代意义做出新的判断;他强调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使保护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成为谋划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南。在新常态经济大逻辑中,提出实现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跃升的思想;在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探索中,他又提出推动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整体改善的思想。经济新常态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理论,从社会生产力和经济体制运行方式的总体整体的结合上,拓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产方式及其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研究的视界,丰富了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政治经济学基础理论。

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原则,也是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重大课题。党的十四大在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经济改革目标模式时就强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这已经成为最近20多年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基本遵循,也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在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新的历程中,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明确: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支柱,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基。市场经济体制必然要与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结合起来,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最具创新性的理论观点;而市场经济体制如何与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结合起来,则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主题。

这一结合起来主要体现于两个方面:一是在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这一基本经济制度背景下,市场经济体制和机制与不同所有制经济之间的结合,以及不同所有制经济之间的结合问题。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要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推动各种所有制经济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提出:要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坚持辩证法、两点论,继续在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市场经济的结合上下功夫,把两方面优势都发挥好。在这一结合起来的问题上,公有制经济也好,非公有制经济也好,在发展过程中都有一些矛盾和问题,也面临着一些困难和挑战,需要我们一起来想办法解决。但是,不能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攻其一点、不及其余。任何想把公有制经济否定掉或者想把非公有制经济否定掉的观点,都是最不符合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都是不符合我国改革发展要求的,因此也都是错误的。

二是在市场作用和政府作用的问题上,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二者是有机统一的,不是相互否定的,不能把二者割裂开来、对立起来,既不能用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取代甚至否定政府作用,也不能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取代甚至否定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都要用好,把两方面优势都发挥好。在这一问题上,同样要讲辩证法、两点论,把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都用好。政府和市场的作用不是对立的,而是相辅相成的;也不是简单地让市场作用多一些、政府作用少一些的问题,而是统筹把握,优势互补,有机结合,协同发力。强调的辩证法两点论,关键就在于要找准市场功能和政府行为的最佳结合点,切实把市场和政府的优势都充分发挥出来,更好地体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特色和优势,努力形成市场作用和政府作用有机统一、相互补充、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格局。从理论上对政府和市场关系的这一定位,是以中国的经济事实和经济改革实践为依据的,是对这一实践经验的理性提升,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主题的重要呈现,是与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中国特色系统化的经济学说的新发展,为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提供了系统的理论基础

提出:要立足我国国情和我国发展实践,揭示新特点新规律,提炼和总结我国经济发展实践的规律性成果,把实践经验上升为系统化的经济学说,不断开拓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境界。中国特色系统化的经济学说新发展,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与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紧密相连、结为一体的思想特色。

系统化的经济学说新发展,凸显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强调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作为经济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作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建设的根本目标。党的十八大以来,一直强调:要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通过深化改革、创新驱动,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生产出更多更好的物质精神产品,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关系的根本立场,深化了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核心观点。

系统化的经济学说新发展,深刻阐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根本理念,这就是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在新发展理念中,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发展的第一动力内在要求必要条件必由之路和本质要求这五个方面紧密相连、相互着力,既各有侧重又相互支撑,形成一个有机整体。这一整体统一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实施,统一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历史进程,统一于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五大发展理念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怎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重大战略问题的新的回答,集中反映了我们党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是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重要理论基础。

系统化的经济学说新发展,开阔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整体研究的视野,深化了治国理政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理论基础。在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市场经济整体理论上强调,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不能动摇,国有经济主导作用不能动摇。公有制经济是长期以来在国家发展历程中形成的,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坚持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保证,是我国各族人民共享发展成果的制度性保证。在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和分配关系的系统理论中强调,要努力推动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同步、劳动报酬提高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不断健全体制机制和具体政策,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持续增加城乡居民收入,不断缩小收入差距,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做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使我们的社会朝着共同富裕的方向稳步前进。所有制结构和分配结构的理论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纲领的重要内容。中国特色系统化的经济学说在这两个基本问题上的新阐释,为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支撑。

思想理论总结篇10

一、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的目的

在学习培训和深入调研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党员干部加深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和理解,切实增强忧患意识、责任意识和机遇意识,检查思想不解放的表现,分析思想不解放的根源,明确解放思想的方向,提出解放思想的措施,在要不要科学发展、怎样科学发展和我为科学发展做什么等重大问题上形成共识。

二、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的实施

1、全体党员干部要结合各自工作实际,积极撰写解放思想大讨论发言稿,领导干部发言稿字数在2000字左右,各科室负责人发言稿字数在1500字左右,普通党员发言稿字数在1000字左右。发言稿由各党小组组长负责收齐,于5月5日前交至局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

2、撰写解放思想大讨论发言稿,重点围绕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如何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后勤;二是如何增强发展意识、服务意识、提高工作效率;三是如何推进机关事务工作科学发展;四是如何建设高素质的机关事务管理队伍;五是如何改进干部作风、密切干群关系;六是如何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加快机关后勤发展。

3、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从4月下旬开始,到5月中旬基本结束,通过召开座谈会、讨论会、理论研讨会等方式进行。

五、具体要求

1、加强组织领导。要把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作为学习调研阶段的一项重要任务抓紧抓好,党组书记要亲自抓、亲自落实,党员领导干部要带头参加讨论,既要做解放思想的组织者,又要做解放思想的带头人,带头学习,带头讨论,带头查摆问题,带头整改落实,推动大讨论活动扎实深入开展。

2、营造浓厚氛围。要加大对大讨论活动的宣传力度,及时总结宣传本单位在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中形成的新思路、新举措、新进展、新成效,营造浓厚的宣传舆论氛围。

3、坚持边议边改。要坚持边学习边讨论,边讨论边解决问题,努力解决一些人民群众迫切希望解决的热点难点问题,解决本单位存在的制约服务和推进科学发展观的突出问题,以解决问题来推动大讨论活动的深入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