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医保实名制管理制度十篇医保实名制管理制度十篇

医保实名制管理制度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4:50:12

医保实名制管理制度篇1

小专管员骗取医保金13万余元

2011年8月25日,王某某,肺癌,补偿金额1449.32元;2011年9月17日,朱某某,脑出血,补偿金额5918.45元;2011年10月21日,郑某某,左膝创伤性关节炎,补偿金额6640.51元……眼前,这样的报销补偿案卷多达33份,全是伪造的。医保专管员曹明,正是这批虚假补偿案卷的炮制者。2012年3月8日,浙江省仙居县人民检察院以涉嫌贪污罪将曹明依法。

经查明,曹明原系仙居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障业务管理中心(下称农医保业务管理中心)专管员,负责监督审核农医保刷卡结算业务。2010年8月,她被调到农医保业务管理中心设在县人民医院的代办点工作。同年8月至11月,曹明利用担任专管员的职务便利,多次修改农医保资料库中参保人员的信息,通过复印、剪切、粘贴等方法,伪造医疗发票复印件,伪造出院记录,办假身份证、假医保卡、假保险公司印章,伪造农医保补偿案卷,累计骗取农医保金13万余元。后被仙居县法院以贪污罪判处有期徒刑五年,并处没收财产人民币三万元。

这起案件看似不大,既非窝案串案,涉案金额也不是很高,可它却在仙居这个小县城里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原因何在?翻开仙居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发展史,从2003年年底开始试点,2004年9月全面推开,到现在的基本覆盖,农医保制度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农民群众的医疗负担,对解决“三农”问题,促进经济社会和谐稳定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可谓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而曹明一案是仙居县人民检察院近年来查处的农医保领域第一起案件,贪污的正是国家规定必须专款专用的农医保资金,侵吞的是农民群众的“救命钱”,社会影响极其恶劣。且曹明从2011年8月第一次“试着”作案,到得知县农医保驻人民医院代办点被撤销,在4个月的时间里,疯狂作案33次。作案时间之短,涉案金额之大,在该县都属不多见。

案发后,仙居县人民检察院实地走访了县卫生局、农医保业务管理中心,通过召开农医保工作座谈会、案件剖析会等形式,与职能部门共同查找该县农医保在体制机制、管理监督等方面存在的问题。经过排查,各个漏洞逐一呈现在检察人员面前……

祸起“双保”重复报销藏漏洞

从2004年起,曹明就担任了仙居县农医保业务管理中心专管员一职。在长期的业务办理过程中,她注意到一个情况:既参加商业保险又参加农医保的“双保”人员,在得到商业保险公司赔付后,如再向农医保业务管理中心申报住院费用,只需凭借盖有保险公司印章的医疗发票复印件和相关资料,就可通过医管中心审核。工作人员在票据的审核上比较宽松,既不审核保险公司印章的真假,也不向保险公司核实报销人身份、医保卡以及是否真的参加商业保险等情况。正是看到了这一点,曹明才滋生了犯意。2011年8月,曹明第一次利用这个漏洞,分别伪造了张某某和李某某的补偿案卷,成功骗取到7600多元的补偿金。

据了解,仙居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障补偿案卷的报销需要以下材料:受补偿人的医疗信息、医疗发票第二联收据原件(或已在保险公司理赔过的加盖保险公司印章的第二联发票复印件)、医疗费用明细清单、出院记录、补偿人员身份证和医保卡复印件。

曹明伪造的材料主要有:假医疗发票复印件、身份证、医保卡、出院记录、病人就诊信息及保险公司印章。她交代,平时会收集一些病患的医疗发票第二联,再以对账名义从医院住院部拿来医疗费用清单和医疗发票第三联并复印;根据医疗发票第三联上病患的姓名,进入县农医保参保人员信息系统寻找同名同姓人员,或将系统中参保人员的姓名篡改为发票上的名字;接着,凭借从参保人员信息系统获取的医保卡卡号,到农医保业务管理中心设在办事大厅的窗口处补办医保卡;以医疗发票第三联为基础,将从发票第二联上剪切下来的“浙江省财政印章”、“医院住院部收费印章”、“浙江省医疗机构住院收费收据”、“第二联收据联”字样粘贴到第三联上,拿去复印,再盖上假的保险公司印章,伪造成医疗发票第二联;从经手的其他申报农医保补偿病患提供的材料中复制出院记录;找办假证人员制作参保病患身份证、保险公司印章。就这样,曹明屡屡得逞,持续作案33次。

编制不明机构设置埋隐患

2003年,仙居县政府组织成立了仙居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障领导小组(下称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卫生局),开始农医保的试点工作。农医保业务管理中心作为领导小组下属的临时机构,具体负责该县的农医保征缴、发卡及参保人员补偿等工作。2003年至2011年1月,农医保业务管理中心一直由领导小组委托仙居县人寿保险公司进行业务管理。2011年初,在县政府领导的牵头协调下,该业务管理中心改由县卫生局管理,目前仍在向上级部门争取机构定性、列编中。

正是这样的机构设置,引发了诸多“连锁反应”,为曹明的贪污行为埋下了隐患。首先,“一年一会”的农医保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看似能“总揽全局”,可农医保涉及事项众多且繁杂,无法在会议上一一得到解决,日积月累,问题越堆越多。其次,尚属临时机构的农医保业务管理中心目前还处于“身份模糊”的尴尬境地,导致该中心上至主任下至专管员均为合同工、临时工,性质可谓极其特殊。如曹明,2004年起成为业务管理中心临时工,2008年底同卫生局签订劳动合同,成为一名“受国家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委托管理国有财产的人员”。招录临时工、合同工性质的农医保工作人员,确实为早期该县的农医保工作做出了不小的贡献,但在规范管理等方面却存在不少问题:一是入口不严,人员素质低下。医保专管员不像公务员招考那样有着统一、严格的招录制度,只有“政治思想好、业务素质强”等抽象的招录条件,一些缺乏基本法律知识、依靠关系、未经严格培训的社会人员进入农医保队伍,导致医保专管员素质良莠不齐;二是管理乏力,教育缺失。由于医保专管员及其主管领导均是合同工,平时往往只进行粗放化的管理,缺乏经常性的教育培训机制,使得部分工作人员组织纪律观念差、道德水准低、法律意识淡薄;三是身份尴尬,认识错误。临时工、合同工的定位,使少数工作人员产生了这样的侥幸心理:我不是国家工作人员,骗点、拿点农医保金不会构成贪污受贿犯罪,顶多开除我,乘着没被发现,多捞一把是一把。

审核不严监管不力终酿祸

仙居县农医保相关制度规定,专管员对于3000元以下的报销事宜享有最终审核权,既负责报销材料的收集录入,又负责补偿案卷的审核,无需他人经手,可以说是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而3000元-20000元额度的除外伤外病情报销则只进行书面的形式审核,无需向保险公司核实报销人身份以及是否参加商业保险等情况。两种情形下的低审核力度,使得曹明能够放心大胆地“大干一场”。纵观全案,曹明伪造的补偿案卷均为20000元以下的除外伤外病情。与此同时,部分审核人员的马虎大意更是进一步放纵了曹明的贪污行为,使其在第一次“试水”时轻易过关,消除了她的“心有余悸”。用曹明的话说,“伪造的发票存在字体差别、姓名和印章痕迹不对称、表格线错位、有复印线痕迹等各种瑕疵”,仔细核对都能发现。更甚至,其中用过的“新华保险”公司印章与真实印章间存在明显差异,审核人员竟还是浑然未觉。

此外,不甚完善的监督管理机制更是加速了案件的发展。农医保参保人员信息管理系统是该县农民获得参保资格及认证的唯一凭证,农医保业务管理中心的每个专管员都有权登录该系统修改、增减参保人员信息。曹明正是利用这一便利,让多名人员“被参保”。然后,凭借从参保人员信息系统中获取的医保卡保障号,曹明只需花十几块钱,谎称其亲戚或朋友医保卡丢失,托其代为补办,就可到该县办事大厅农医保窗口处补办医保卡。无需任何手续的医保卡补办程序,使曹明一路畅通无阻,就连医保金代领制度似乎都对曹明大开“绿灯”。根据规定,医保金的领取不需参保人本人签名,其亲属、所属行政村的村干部或者医管办工作人员都可代签。于是乎,曹明“顺理成章”地“帮助”其“亲戚”、“朋友”代领了几十次医保金。“我是医管办工作人员,在报销结算单上签名,没有人怀疑过”,曹明如是说。专管员代领制度,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方便了病患,可同时,它也给职务犯罪开了一个大大的口子。

亡羊补牢犹未晚检察监督显实效

为扎实推进办案效果的延伸,发挥典型案件的教育作用,让农医保真正惠及于民,仙居县人民检察院立足法律监督职能,综合运用预防措施,做好农医保领域职务犯罪预防工作。在曹明案开庭的当天,该院邀请了30名县人大代表和农医保业务管理中心工作人员观摩庭审过程,很好地实现了“以案促防”。之后举行的座谈会上,人大代表们建言献策,表达了对该案的看法。农医保业务管理中心的工作人员也深刻认识到本单位在体制、机制上存在的漏洞和不足之处。

案件判决后不久,仙居县院及时在县卫生局召开“曹某贪污案警示教育会”,分管副县长和农医保领导小组主要成员单位悉数参加。当地媒体对会议进行了详细报道,在该县引起重大反响。

为了进一步改善仙居县农医保工作,检察人员多次走访县卫生局和农医保业务管理中心,了解案件更深层次的体制、机制问题,在此基础上向案发单位及其主管部门制发了检察建议。该建议不仅引起了案发单位的高度重视,而且得到了仙居县县长林虹的批示:我县检察机关从查办案件入手,认真查找了县农医保资金管理中存在的四类问题和监管漏洞,提出的八条改进管理的建议务实、严密、可操作。请县卫生局认真研究吸收后提高管理基金的水平。

医保实名制管理制度篇2

(一)坚持公益性管理体制

现有公立医疗卫生机构27所,其中县级医疗卫生单位6所,乡镇卫生院21所(其中中心卫生院7所,一般卫生院14所,2004年,21所乡镇卫生院已全部上划县卫生局统一管理),共有卫生专业技术人员921人,拥有副高以上技术职称人员49人,编制床位1594张,实际开放1380张;有民营医院2家,核准床位70张;有村(居)委会卫生所(室)539所,从业乡村医生719人,每个行政村至少有1名取得执业资格的乡村医生。2011年县级医疗机构业务总收入1.6亿元,21所乡镇卫生院业务总收入1670万元。不存在承包、租赁、改制等影响公益性的现象。

1、逐步改变服务模式,全面实施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

强化组织实施。重点实施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健康教育、免疫规划、传染病防治、儿童保健、孕产妇保健、老年人保健、慢性病管理、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等九项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截止2012年6月底,免费为3.57万名65岁以上老年人进行健康体检,为4.33万名6岁以下婴幼儿做生长发育检查,为9700名孕产妇开展孕前孕后保健。建立农村居民健康档案32.10万份,按总农村人口数40.8万计算,健康档案建档率达到78.67%。适龄儿童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达到95%以上。加强慢性病防治,进行规范化管理。高血压管理病例4.15万人,糖尿病管理病例1.637万人,重型精神病患者建档0.566万人。加强健康教育,向社会普及健康知识,提高群众健康素养。发放健康宣传资料50万余份,发放健康教育手册10万份,内容涵盖疾病预防、健康保健、预防接种、生活常识等积极推广和应用中医药预防保健方法和技术等。

实施重大疾病医疗救治。一是继续实施“光明·微笑”工程,建立“光明·微笑”工程长效机制,为全县所有具备手术适应症的白内障和唇腭裂患者免费手术治疗,自2009年5月19日“光明·微笑”工程正式启动实施以来,截止2012年6月底,我县累计为2494名白内障患者(2012年1-6月,共完成125例白日障患者复明手术,占全年任务数的107.76%)、95名唇腭裂患者实施了免费手术治疗。二是积极开展儿童“两病”免费救治工作,截止今年6月底共筛查和初诊先天性心脏病疑似患儿141名,白血病患儿8名。57名先心病患儿、8名白血病患儿赴省定点医院进行治疗(2012年1-6月,共有33名先心病患儿、2名白血病患儿赴省定点医院进行治疗,分别占全年任务数的143.48%、200%)。三是在全县范围内为符合救治条件的尿毒症患者实施免费血透救治。截止2012年6月底,共筛查出尿毒症患者51名,其中43名患者享受免费血透救治。

2、摸清底数,扎实做好基层债务化解工作。

按照“制止新债、锁定旧债、明确责任、分类处理、逐步化解”的总体要求,坚持“谁举债谁负责、先清理后化解、先承诺后补助”的原则,本着实事求是、尊重历史、客观公正的态度,我县力争抓住这次难得的机遇,用两年时间全面清理化解我县乡镇卫生院长期债务。一是摸清家底。我县已先期按照有关要求,对乡镇卫生院历年来由于基础设施建设和医疗设备购置形成的债务进行了逐项、逐笔清理排查,待省实施方案出台后,全面配合有关部门对长期债务进行审定及锁定。二是逐步化解。配合有关部门将审核锁定债务从乡镇卫生院整体剥离,由县政府特设债务专户,统一接纳、登记、管理,按时间节点完成全部债务化解。三是完善制度。科学制定发展规划,落实卫生投入责任,足额安排发展建设的补助资金,不留经费缺口,严格制止新债。严格项目审批制度,计划未批准、资金未落实的项目一律不实施;已批准实施的项目,不扩大建设规模、不提高建设标准、不增加基层负担。

3、抓住关键,卫生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强化

2012年,按照省发改委批复的投资计划,县精神病院建设项目总投资1200万元,其中中央预算内投资900万元,规模为8111平方米,为确保项目顺利实施、地方资金及时足额到位,县政府成立项目领导小组,完成了项目招投标等前期准备工作,即日可以开工建设;县卫生监督所业务用房建设项目,规划建设面积1600平方米,总投资275万元,其中中央资金210万元。目前还在开展前期准备工作,待县城规划修编调整落实建设用地后可开工建设。

(二)坚持多渠道补偿机制

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后,我县对政府举办的乡镇卫生院人员支出和业务支出等运行成本通过服务收费和政府补助补偿。其中:基本医疗服务主要通过医疗保障付费和个人付费补偿;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通过城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保障机制补偿;经常性收支差额由政府按照“核定任务、核定收支、绩效考核补助”的办法补助。

1、科学制定发展规划,统筹安排补助资金。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建设和设备购置等发展建设支出,由县政府根据卫生发展建设规划,分年度实施。足额安排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设备、房屋更新等补助资金。规划中兼顾中医科、中药房规范化建设,为基层发挥中医药的简、便、验、廉优势创造必要条件。

2、落实项目配套资金,顺利推进项目实施。县财政按照人均2元的标准落实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配套经费,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按照省、县8:2的比例配套,建立稳定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和基本药物制度保障机制。卫生部门会同财政部门建立健全绩效考核机制,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数量和质量等进行绩效考核,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及时足额拨付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3、综合核定收支差额,基本工资全额保障。县财政对乡镇卫生院的补助按照“核定任务、核定收支、绩效考核补助”的办法综合核定。即,在核定乡镇卫生院工作任务的基础上,核定其经常性收入、经常性支出,对其经常性收入不足弥补经常性支出的差额部分,由财政安排补助。在核定乡镇卫生院经常性收支时,充分考虑实行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实施绩效工资等合理的收支增减因素,按编制、按任务,通过绩效考核,进行多渠道补偿。

4、提取医疗风险基金,建立风险防范机制。根据财政部、卫生部颁布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财务制度》相关规定,我县对乡镇卫生院按医疗收入的2%提取医疗风险基金,用于乡镇卫生院购买医疗责任保险和医疗纠纷赔偿。

5、完善管理制度建设,及时拨付项目资金。根据《省卫生事业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规定,制定了相应的项目资金具体使用办法,由有关业务部门实施后报相关考核验收材料到财务部门,财务部门按照方案要求的项目进度,按照规定的程序,及时下拨项目资金,建立了较为完善的资金内部控制制度。

6、增加基药报销比例,提高群众受益水平。2010年,根据上级文件精神,将基本药物全部纳入新农合报销范围,参合农民在所有定点医疗机构住院治疗,使用的基本药物的报销比例比非基本药物报销比例提高10%,在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乡镇卫生院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住院治疗,使用的基本药物的报销比例比非基本药物报销比例在此基础上再提高5%,最高报销比例不超过95%。基层医疗机构执行一般诊疗费收费标准,一般诊疗费已纳入新农合报销范围,执行新农合支付比例。

7、推行医保付费方式改革,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含量。推行医保付费方式改革将进一步提高医疗机构对医疗费用的约束和费用结构的调整。在有效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的同时,也使医务人员的劳动价值得到体现。2012年7月份,我县被省卫生厅批准为第二批推行医保付费方式改革试点县。我县高度重视,启动召开了动员大会,目前,正在研究制定实施方案。

(三)坚持竞争性用人机制

根据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卫生厅、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省编办五部门《关于印发〈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事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的通知》(赣人社字[2011]215号)文件精神,并结合我县工作实际,制定了《县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事制度改革的实施方案》,对各项指标进行细化,改革工作正在平稳、有序推进。

1、科学核定人员编制。全县参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事制度改革的单位21个,核定编制数505名(含精神病院70名),全县乡镇卫生院编制最多的藤田镇中心卫生院85名,最少的乡镇卫生院编制也有8名,按市编办核定的乡镇卫生院总数435名已全部落实到基层卫生院。

2、科学设置岗位,实行全员聘用。我县按照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工勤技能岗位三种类别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进行岗位设置。在合理确定编制人数的基础上,实行“定编定岗不定人”,对聘用人员实行合同管理。并根据相关规定,凡2001年以来新聘用人员必须与用人单位签定聘用合同,实行五年一聘。对医学院校新聘人员五年内没取得执业资格人员一律解聘。

3、公开选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负责人。2009年以来,我县公开选聘了14名乡镇卫生院院长,今年我们将再次依据公开、公开、竞争的原则,在全县范围内,通过竞争上岗的形式,择优选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负责人。目前正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实施方案,力争年内所有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负责人都进行公开选聘。

4、建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补充机制。一是完成了县直医疗卫生单位借用乡镇卫生院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的选调考试工作,目前正在办理有关调动手续。二是对长期在编不在岗人员进行详细的摸底,制定了对长期离岗占编人员告知书,进行书面告知,并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程序对16名长期在编不在岗人员进行了清退。三是在理顺借用人员、清退离岗人员前提下,对空编单位进行人员补充。急需、缺编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一律按照政策规定向社会公开招聘。医疗、公共卫生人员应具备卫生专业本科以上学历,紧缺的专业也应具备专科以上学历,优先招聘全科医师、公共卫生专业人员、中医药人员等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三年共招聘卫技人员179名。四是组织开展全科医师培训,转变基层服务模式。自2009年开始,根据省、市卫生行政部门的要求,我县先后派出33名临床类别执业医师、1名中医类别执业医师参加了省卫生厅举办的全科医师培训班,参训学员涵盖了全县所有乡镇卫生院。

(四)坚持激励性的分配机制

1、明确职责分工,组织领导到位。一是为加强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实施工作的领导,成立了由县政府牵头,卫生、财政、人事等部门组成的“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绩效工资的日常管理和监督工作。明确相关部门职责,有序、有效推进绩效工资的实施。二是县卫生局会同人保局、财政局在每年年初制定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综合绩效考核实施办法,明确考核内容及评价标准。卫生局成立了绩效工资考核领导小组,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根据县卫生局制定的实施办法,结合单位实际,制定职工奖励性绩效工资分配和考核方案,上报县卫生局审核、备案。

2、坚持公开公正,民主实施到位。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在制定绩效工资分配方案时,遵循公开、公平、民主的原则,在广泛征求职工意见的基础上,确定基础性与奖励性绩效工资比例,可根据单位实际情况适当调整比例。

3、建立激励机制,考核监督到位。县卫生局研究制定了《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绩效考核实施办法(试行)》,坚持定期考核与不定期督查相结合,考核结果与财政补助、工作人员收入挂钩。同时出台了《县2011年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职工绩效考核指导意见》,主要是从工作数量、工作质量、劳动纪律、医德医风进行考核,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职工月考核结果,作为上月绩效工资分配的主要依据,年度考核结果作为职称(务)晋升、分配、奖励以及聘用、续聘和辞退的主要依据。考核方案明确了绩效考核与社会效益考核挂钩,注重综合考核评价原则,奖优罚劣,全方位监督。

4、统筹资金来源,财政补助到位。全县公共卫生机构在职人员和离退休人员的绩效工资财政全额保障;乡镇卫生院绩效工资总额为600.6万元,其中财政保障经费为323.4万元,占53.85%,不足部分通过单位经常性业务收入和财政经常性补助收入给予全额保障,建立并完善了绩效工资多渠道补偿机制。

5、掌握时间节点,绩效发放到位。掌握绩效起始节点、发放节点和资金到位节点,确保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发放到位。同时,县政府正在研究制定基层卫生院“年终结余利润的50%用于发展事业,50%用于奖励性绩效工资发放”的实施方案。

(五)坚持规范性的药品采购机制

为保障群众基本用药,减轻群众医药费用负担,扎实有序地组织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促进我县基本药物网上集中采购配送工作顺利进行。2009年12月24日,我县在沿陂镇中心卫生院正式启动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试点工作,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2010年,在全县其他6所中心卫生院启动实施了国家基本药物制度。2011年元月份,全县14所一般卫生院全面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为确保工作顺利实施,县人民政府成立了由常务副县长任组长,分管副县长、县财政局局长任副组长,卫生、发改、监察等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县卫生局印发了实施基药工作方案,下发了“关于加强基本药物集中采购工作管理的通知”,建立了在全市卫生系统推广的“建立健全医药购销和医疗服务中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长效机制”。具体做法如下:

1、清查摸底,为集中采购盘点家底。根据实施方案要求,组织开展了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清查摸底工作。一是摸清库存药品数额;二是摸清常用品种及规格;三是摸清常用药品使用数量;四是摸清原有采购渠道及供货商;五是摸清采购价格;六是摸清供货时间及退货程序。

2、培训宣传,为集中采购提供动力。针对基层卫生院现状,加大了宣传培训力度。一是宣传相关政策;二是加强思想教育,提高认识;三是开展三级培训,主管部门参加市级培训,机构负责人培训基药采购方针和审核、验收、付款等程序,药房人员培训网上采购操作实例及基药采购政策规定。

3、检查监督,保集中采购科学合理。一是政府领导高度重视,多次下基层开展调查,解决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二是主管部门将督查列入日常工作范围。采取季度常规督查、年度综合检查,日常突击检查相结合的方式,加大监督管理力度;三是会同财政、发改、监察等部门开展督查。

4、通报点评,保集中采购持续发展。建立采购通报制度,对采购数量、品种、占比等进行统计、排位,定期通报;多次召开协调会议,收集基层医疗机构对方案实施的意见、看法,存在的问题和难题,能解决的及时解决,不能解决的向上级反映;同时利用会议进行逐个点评。各乡镇卫生院自实施基本药物网上集中招标采购工作以来,取得了明显效果。截止2011年12月底,全县21所乡镇卫生院网上采购药品总金额497.8621万元。其中基本药物442.3226万元,占采购药品总金额的88.84%。(上级要求是大于70%)。

(六)逐步推行乡村基本药物制度全覆盖

1、乡镇卫生院全面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自2009年12月24日我县在沿陂镇中心卫生院正式启动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以来,乡镇卫生院全面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我县乡镇卫生院门诊人均药品费用为24.27元/人次,同比下降36.13%,住院病人均次费用476.29元,其中药品费用353.35元,同比分别下降24.63%、25.31%,门诊病人数增加7.81%,住院病人数增加6.27%,广大农民群众获得了更多医改带来的实惠。

2、开展村卫生室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试点。一是召开了启动动员会议。县委、县政府领导高度重视这项民生工程,2012年2月16日,我县召开了由县医改办成员单位负责人、各乡镇政府分管领导、各乡镇卫生院负责人、县直医疗卫生单位负责人、乡村医生代表、局机关工作人员参加的“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暨村卫生室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启动动员大会。县政府分管副县长到会并作了重要讲话。二是制定工作方案。会议结束后,县政府制定下发了《县村卫生室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工作方案》,明确了工作任务、工作方向、实施步骤、实施时段等。同时,为保障乡村医生实施基药后,其个人收入不下降,县新农合管委会制定下发了《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门诊统筹实施方案(试行)》,将乡镇卫生院、实施基药并实行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的村卫生室确定为门诊统筹定点医疗机构,将一般诊疗费[乡镇卫生院10元、村卫生室6元。包括现有门诊挂号费、门诊检查费、注射费(含肌肉注射、静脉注射、皮下注射、静脉输液、小儿头皮静脉输液)以及药事服务成本]、医技检查费、列入门诊统筹补偿范围。三是采取先试点,后推广的工作模式开展。2012年3月份,县卫生局对全县217个行政村的所有卫生室进行了调查摸底,根据调查摸底结果和乡村医生的工作积极性,确定了藤田镇杏塘村卫生室、沿陂镇水东村卫生室等67个村卫生室为我县实施基药的试点村卫生室。

3、加快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信息化建设和管理水平。投资278万元(其中中央补助179.6万元),对接省里统一规划设计开发一体化的业务系统,实现与新农合信息系统实现互联互通。以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用户为主要服务对象,提供基本医疗、公共卫生、药品管理和绩效考核等基层业务应用,提高基层规范化服务水平方便城乡居民获得均等化的公共卫生服务,规范化、科学化的医疗保健服务,以及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药品和实时结报医药费用服务,有效落实医改措施、监测医改效果,提高管理水平及医疗卫生服务质量和效率、降低医药费用,促进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加强村卫生室绩效考核和管理。县卫生局每年均组织1-2次乡村医生在岗培训;乡镇卫生院每月组织召开一次乡村医生会议,每月派人到村卫生室指导,年底组织考核,考核结果作为乡村医生公共卫生补助和奖惩的依据,极大的提高了乡村医生工作积极性。

二、存在的不足

三年来,我县医改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卫生局机关人员编制不足,县农医局所需专业人员严重不足。

2、健康档案等资料管理难度大,实际操作不便。目前,我县的档案均为手工纸质档案,65岁以上老年人健康档案和慢病档案暂由村级卫生室管理,方便日常的随访管理,在集中体检、复查迎检考核时再统一交到卫生院填写、补充和完善。如果集中放在卫生院,不便于日常随访。孕产妇、0-36个月儿童和预防接种档案则统一放在卫生院管理。

3、服务对象配合不到位。例如体检的问题,虽然多次通知通告,仍有不少对象不来参加,特别是城区的退休人员(许多单位每年会组织到县级医院体检),农村的部分60岁以上老人还常年在外务工;而60岁以下的高血压和2型糖尿病患者很难配合进行跟踪随访,特别是城区各单位的在职职工,即使有病也是直接到县级医院找专家,不会到社区或卫生院(所)登记建档和随诊。

4、乡镇卫生院职工绩效考核奖励方案还有待完善,分配机制不灵活,职工积极性有待进一步提高;乡镇卫生院人事制度改革还有待进一步深入。

5、村卫生室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方面还存在一体化管理阻力大、乡村医生积极性不高、乡村医生补偿比例偏低、部分村乡村医生年龄偏大和服务能力偏低等问题。

6、卫生人才结构和素质等方面还不尽合理,特别是卫生管理人才缺乏。卫生管理人员普遍未系统学习过现代医院管理知识,多数管理干部来源于技术骨干或学科带头人,缺乏系统的管理知识的培训,不能满足卫生事业发展需要。

7、卫生医疗机构中高层次人才严重匮乏,中初级人才的素质和专业技术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需要进一步优化人才结构,从经费、政策和工作环境方面重点加大专业技术人才的引进、培养力度,重点要加强乡镇卫生院专业技术人员医疗技术水平,提高服务能力。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1、继续扎实抓好新农合工作,不断提高住院病人的实际补偿比,让参合农民得到更多的实惠。

2、进一步细化措施,创新方法抓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各项工作,强化督导与考核。

3、认真做好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的绩效考核,充分调动乡村两级的工作积极性。

医保实名制管理制度篇3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大家好!

首先,请允许我代表院党委、院行政,向在百忙之中莅临大会的各位领导表示热烈的欢迎!向一年来立足本职岗位,任劳任怨、辛勤工作的全院职工表示衷心的感谢和诚挚的问候!

2005年是医院工作格外繁忙的一年。从承担的工作任务看,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医院管理年活动、创建医德医风示范医院活动等成为医院2005年工作的重中之重。面临着这样繁重的工作任务,全院干部职工在院党委、院行政领导下,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戮力同心、团结拼搏、真抓实干、开拓创新,不仅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而且推动医院各项事业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就。

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顺利完成,提高了党员队伍素质、加强了基层党组织建设、解决了很多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让群众实实在在感受到先进性教育活动带来的变化和进步,达到了群众满意工程的目标。

按照卫生部医院管理年活动方案,以卫生部《医院管理评价指南》为标准,不断改进和加强医院管理,对存在的问题认真面对,厉行整改,有效地提高了医院的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不断推动医院管理年活动深入开展。

结合医院管理年和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重点开展了三项工作,即医药购销中不正之风的专项治理、医德医风建设、行业文明建设。通过深入持久的创建活动,不断转变行业作风,提高职业素质和服务水平,使得医院精神风貌焕然一新,赢得了社会和舆论的好评。

在医院管理体制改革中,机关效能建设取得显著成绩,作风转变,服务效率提升,办公成本降低;医疗、护理、教学、科研管理制度不断健全;以全医疗成本核算为主体的财务管理改革不断深化,医院资本运营和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后勤管理体制改革取得突破,部分服务项目已实现社会化管理;以网络为核心的医院管理技术支持体系不断改进,推动了医院各项管理体制改革的发展。

以医院管理年为契机,大力推进和深化各项管理,扩大医院实体规模和经营规模。通过改建、改造、新建、购买等方式,不断增加业务用房面积,全年增加床位147张,完成医院集团化经营项目4个,新建乳腺外科等5个科室。截至2005年年底,医院实有病床数达到1606张。

我院通过推行开放式发展、技术创新和人才兴院,不断促进医疗、教学、科研综合实力的提高。2005年,共完成门诊工作量135万人次,出院病人3.87万人次,完成手术22,994台次。开展了更大规模的脏器移植、角膜移植等尖端医学项目,进一步提高了综合诊疗水平;科研工作取得新突破,科研经费和科研项目、成果均创历史新高,科研经费总量位居全校第一,以优异成绩通过了教育部本科教学评估。

精神文明建设

(一)制定并执行《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病人满意度调查工作管理规定》、《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医德医风建设检查考核实施办法》、《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关于进一步做好纠正医药购销中不正之风工作的实施意见》等文件,规范了医护员工的职业行为,做到奖惩结合,制止收受红包、回扣、开单提成、乱收费等行为。

(二)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召开后,院党委及时组织广大党员干部学习《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计划的建议》等相关文件,开展了《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等党内规章制度、反腐倡廉相关制度的学习活动;组织职工观看《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和卫生部下发的医德医风警示片,利用正反两个方面的典型事例对职工进行医德医风和廉洁行医的教育。

(三)坚持公共事业为公众服务的原则,积极主动地开展各类社会服务活动。在“国际爱眼日”、“5.12”护士节等医学主题活动日组织义诊活动;派出医疗队和专家组,赴宁夏固原、山东聊城、苍山、沂南、沂水等地支援贫困地区建设;组织了“情系沂蒙——百名党员医师下乡义诊活动”,为沂蒙老区人民免费送医送药。通过这些公益性活动,展示了百年老院应有的人道主义精神和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的良好形象。

(四)全年共出版院报23期,176期开始由4版扩为8版,增加了新闻容量,更新了报纸版面,加大了对外宣传力度。全年在健康报、大众日报、中央电视台、山东电视台等众多媒体发表各类外宣稿件580余篇;完善了医院网站,注册会员已达2180位,点击量92,335人次。

(五)积极参与全国和山东省两级的“号手”推评工作,4个省级青年文明号全部通过复审,产科病房荣获“全国青年文明号”称号,使得我院成为山东省卫生系统唯一同时拥有两个“全国青年文明号”的单位。

业务建设

(一)医疗工作

1.不断加强门诊工作,制订了《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管理制度汇编门诊分册》,规范了门诊处方。改进门急诊工作流程,制定门诊便民服务10项措施,做好公费医疗、查体等工作,拓展门诊工作外延。全年完成门诊挂号工作量135万余人次,急诊接诊56,837人次,住院2,887人次,抢救15,000人次,抢救成功率为93%;完成健康查体2.2万人次,公费医疗门诊228,759人次,住院1682人次。

2.出院人数达3.87万多人次,比去年增加了22.08%,手术台次达22,994台,比去年增加了11.92%,均超过了年初制定的增长10%的目标。床位使用率、周转率均较去年增加,平均住院日下降。

3.全力做好干部保健工作,为方便老同志就医,新开设了心内、神经内科等7个门诊,在全省率先将未享受干部保健待遇的离休老同志纳入就诊范围,引进先进设备,今年亚洲第一家gprs无线网络援外心脏监护系统正式投入运行,监护中心可管理5万名用户,已成功抢救20余名突发心血管疾病患者。保健门诊量达91,261人次,门诊治疗观察达9327人次,出院病人1338人次,病床使用率达97.2%。

4.制订了《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管理制度汇编医疗分册》,督促指导各业务科室制定完善的医疗质量管理规章制度,完善了院科两级医疗质量管理体系;组织了医疗制度及卫生部评价指南学习周、医院管理制度科主任培训班、全院医疗制度、医疗法规学习考核竞赛等培训活动;多次组织大规模的医疗管理检查和专项检查,检查结果均通过《医疗质量简报》对全院进行通报。

5.规定凡不具备执业资格和未经注册者,一律不得独立进行医疗活动,做到了依法执业、合法行医。

6.根据卫生部督查中发现的问题,加强了全院医、技人员的“三基三严”全员培训,建立了院、科两级培训体系,组织了多次专题讲座和考核。

7.进行了新技术及疑难危重病例抢救的评选,强调了创新性、先进性;鼓励新技术的开展,全年进行了21例肝脏移植,58例肾脏移植等。

8.成立了法规事务处,制定了各类纠纷防范和处理工作制度,建立了院科两级医患纠纷处理体系。

9.对重点科室的护士长、消毒员进行了专门培训;监督指导制定岗位责任制,修订了器械消毒规范与流程。

10.落实岗位责任制,完善医疗保险工作流程,全年医保总门诊量达49,232人次,住院1682人次,医疗费用合计7152.6万元。

(二)护理工作

1.制订了《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管理制度汇编护理分册》,作为医院护理管理的标准和指南。

2.举行了院内静脉留置针比赛并参加全省比赛,获得第一名的佳绩;进行了全院范围的心肺复苏考核,组织基础理论考试多次,参加人员达1110人次,举办护理业务讲座10次。

3.加大对护理工作的检查和督导力度,重点对程序落实、差错缺陷、服务态度、记录质量等进行评价和考核,各类检查结果均以实名制在护理质量简报上进行通报。

4.完成了238名学生、109名进修生的带教任务,完成本科和大专授课84学时,涌现出护理新技术9项,发表各类论文200余篇。

(三)教学工作

1.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评估,完成本年度大学各学院,理论授课7230学时,见习带教892学时,实习教学7293学时,完善本科生导师制,诊断学、妇产科学分别被评为部级、省级精品课程。

2.制订《临床教学管理手册》、《临床教学操作规范手册》,建成临床医学技能培训中心、全院手术教学实时转播系统。

3.通过了临床医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复审,招收硕士184人,博士85人;组织研究生论文答辩347人次;实现了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零的突破。

4.组织医学教育讲座52次,发放学分3456人次,完成了2005年的学分验证工作,其中1726人合格,合格率达99.7%;组织全院医护人员参加全省公共课程考试,协助举办部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12项,省级15项。

(四)科研工作

1.各类科研项目。申报450项,中标157项,中标率达34.9%。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1项,科技部重点国际合作项目1项,其它国际合作项目2项,参与国家“863”和“973”项目2项。2005年到位纵向科研经费848.6万元,比去年增加了24%。

2.科研成果。全年共获省部级奖励18项,厅局级奖励29项。其中心内科“三位超声成像的方法学和临床应用研究”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成为山东省卫生行业历史上获得的最高科研奖项。33项成果通过厅局级以上鉴定,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20项,其中2项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全年共725篇,论文数在全国医院中排名第20位。

3.不断加大对心血管内科实验室等临床和基础科研基地的投入,多次迎接国家科技部、教育部专家的考察、评估和检查,为今后部级重点实验室的申报工作奠定了基础;完成卫生部耳鼻喉重点实验室与我院临床学科的整合工作。

4.药理基地共接收临床试验任务80余项,全年实到临床试验研究经费943.2万元。经过几年的运转,我院临床药理试验能力和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在全国范围内创下了良好的声誉。

(五)医师培训工作

1.修订并完善了住院医师培训出科考核、住院医师工作职责等培训管理制度,加强了培训的过程管理,科学安排住院医师轮转工作。

2.组织61名临床医师参加期满转正考核,通过率达100%;组织63名完成一、二阶段轮转任务的住院医师参加统考,61名通过考核并获得了卫生部和山东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书;组织60余名住院医师参加了全省住院医师传染病防治知识及医院感染知识考试,合格率达100%。

3.申报并获得卫生部临床药师培训试点基地。

4.完成了全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网络管理软件的研制和初试,完成了本年度全省1965名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阶段统考及合格证的注册与核发工作。

(六)药事管理工作

1.理顺药事管理体制,理清管理归属,形成了院药事委员会,药剂科、药品采购中心、药品管理办公室有效的工作体系。

2.落实抗生素三级管理体制和实施细则,实现科学、合理应用,实施宏观调控,对于用量异常的品种给予停药处理,每月对用量前10名的品种进行评估,实行首位淘汰。

3.增设门诊药房的发药窗口,设立了急诊药房。

4.降低药品收入占医院总收入的比例,解决群众“看病贵”问题,规定门诊处方一次不得超过300元,推行“全院调剂”、“同种药品集中配置”等先进方法,最大程度地实现了静脉药品资源共享。全年药品销售总额为4.04亿元,向患者让利近7000万元。

行政后勤建设

(一)综合行政管理工作

1.转变机关工作作风,认真落实首接负责制、岗位责任制等制度,转变机关工作作风,提高认识,转变观念,为临床一线和患者提供了周到、贴心的服务。

2.对行政、后勤机关办公费用实行年度定量控制。

3.在《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十五”计划及2010年远景目标》实施情况的基础上,制定了医院“十一五”事业发展规划。

(二)人事工作

1.制定了《选拔留用毕业生暂行办法》、《聘用专业技术人员暂行规定》、《关于引进高层次人才的暂行规定》等7个规范性文件,形成了适应当前需要的完整的人事管理规章制度。2.提出了建设节约型医院的口号,对行政、后勤机关办公费用实行年度定量控制。

3.《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十五”计划及2010年远景目标》实施情况的基础上,制定了医院“十一五”事业发展规划。

(二)人事工作

1.制定了《选拔留用毕业生暂行办法》、《聘用专业技术人员暂行规定》、《关于引进高层次人才的暂行规定》等7个规范性文件,形成了适应当前需要的完整的人事管理规章制度。

2.实施“人才兴院”战略,送出14名青年医师到院外做博士后研究,完成了院内职称晋升及各类聘任工作,组织了第二批著名专家、校聘关键岗位、山东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国务院特贴专家、泰山学者岗位等的申报、评审、考核等工作,耳鼻喉科成为“泰山学者”岗位;聘任兼职教授和客座教授各2名。目前医院共有在职职工1727人,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1名,正高职称者131人,副高职称者307人,中级职称者787人;现有省部级专家11名,享受政府特贴专家74人;博士生导师74人,硕士生导师195人。2005年新增职工31人,其士后1人,博士13人,硕士17人。

3.对工作急需的院外高级专业技术人员采用聘用制,对大中专毕业生采用合同制,逐步扩大实行人事制的范围;2005年评聘了26名院内高级技术职务人员;制定了合同制职工管理暂行规定,提高了合同制职工待遇,规范了管理程序;定编定岗,按需设岗,控制职工数量,建立了新型用人机制。

(三)总务工作

1.全年完成20多项大规模改造、装修、新建工程,包括急诊室新建改造、实验楼改造、产科病房改造、病房大楼改造等,扩大了业务用房面积,提高了土地和空间的使用价值,加强爱国卫生、绿化、院内秩序整顿,转变院区面貌,2005年,获“省级花园式庭院”称号。

2.推行后勤服务社会化,转变工作作风,提倡节约和成本控制,为临床一线和职工生活提供可靠的后勤保障。

3.加大拆迁工作力度,搞好职工住房管理工作。门诊保健综合楼二期拆迁工程已完成360户,安置本院拆迁户19户;完成了医院旧房验收工作,积极为下一步解决无房职工住房问题做准备。

(四)设备采购供应与国有资产管理工作

1.全年采购仪器设备1925台(件),采购金额4709万元,通过办理免税节约经费477.1万元;全年采购低值易耗品9424.7万元。截至年底,全院设备达7388台(件),设备资产达3.63亿元,比2004年增加了11.1%。

2.进一步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系和资产管理运行机制。狠抓论证投入和管理使用两个环节建设,加强制度管理,合理配置资源,切实做好计量监测和放射防护,有效盘活了资产,减少了浪费。

3.规范招标工作,确保公开、公正、公平。全年共进行大型招标49次,其中设备招标42项,基建项目招标2项,国际招标5项。

(五)、财务审计工作

1.改进财务管理。按照卫生部要求,加强了财务部门管理职能、规范了经济核算与分配管理,完善了医院财务管理制度和财会人员岗位责任制。重点加强了医院财务收支预决算、医疗收费结算、科室医疗成本核算、医疗收费项目及标准的管理工作。

2.医院全年财务收入比上年增长了19.85%;财务支出比上年增长了19.56%。每门诊人次平均收费水平比上年有所降低,每住院床日平均收费比上年略有增加。

3.医院年底资产总额比上年底增长了12.84%;净资产总额比上年底增长了12.31%。

4.全年审计工程项目140项,报审金额1952万元,审减金额253万元,审减率达12.96%。

(六)基本建设工作

1.南新街专家公寓工程。顺利完成了南新街专家公寓的土地使用、拆迁手续办理和施工图设计,拆迁工作接近尾声,目前已局部开工。

2.门诊保健综合楼工程。基本完成了方案设计,拆迁工作正在全面铺开,其中广智院易地重建方案的顺利实施,为保障门诊保健综合楼工程奠定了基础。

3.科研教学楼工程。经山东大学同意,由我院投资,在西校区西北角兴建科研教学楼,目前项目论证工作已完成,前期准备工作正有条不紊地展开。

(七)安全保卫工作

1.认真做好安全控制工作,在召开各种重要会议及国内外发生重大事件期间,控制不安定因素,确保医院稳定。

2.结合医院现状,修订了医院各项安全保卫制度、各类责任书和应急预案等;加强“三防”,实施全院24小时不间断巡查。

3.配合公安机关开展了反扒窃、反诈骗行动,全年共抓获医托、扒窃、诈骗等各类违法犯罪嫌疑人16名,破获恐吓诈骗案一起。

同志们,尽管医院在2005年的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我们要清醒地看到,在医院工作中还存在着很多不足,主要表现在:思想观念和管理水平还不能够完全适应建设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高水平综合性医院的需要;机关作风有待进一步改进,工作效率有待进一步提高;医疗质量管理体系仍有待进一步健全,医德医风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尖端和特色学科偏少,杰出人才和高端学术团队数量不足;基本建设进度不大,成为制约医院发展的主要瓶颈。

同志们,充满了机遇与挑战的2005年已经过去,同样充满了机遇与挑战的2006年呼唤着我们勇往直前、续写辉煌。2006年是国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实施的开局之年,也是医院“十一五”计划的起步之年。今年医院工作的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坚持公共事业为公众服务的办院原则和“以病人为中心,以质量管理效益为重点”的办院方针,继续推进开放式发展战略、技术创新战略、人才兴院战略“三大战略”,深化医院管理改革,提升综合服务水平,积极构建和谐型、节约型、文化型医院,为实现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高水平综合性医院的发展目标而努力奋斗!

2006年医院将着重完成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深化“医院管理年”活动,全面提高医院管理水平

(一)全面完成“医院管理年”各项工作任务

严格按照卫生部要求组织开展“医院管理年”活动。切实做好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服务流程与服务环境改进、诚信服务与医患关系建设、控制医疗成本、降低诊疗费用、医德医风建设等各项工作。确保“医院管理年”工作取得显著成效,达到卫生部要求,形成促进医院管理水平持续提升的长效机制。

(二)加强管理队伍建设,提高管理人员素质

结合“医院管理年”活动,全面加强管理队伍建设。建立健全会议制度,规范会议管理;建立管理干部定期学习制度,不断提高其领导能力、管理素质和决策水平;推行行政职能处室处长(主任)和临床业务科室科主任目标责任制,定期对处长(主任)、科主任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与任期挂钩。

(三)加强医疗护理管理,提高医疗护理水平

全面推进从传统的医疗护理质量管理模式向现代医疗护理质量管理模式的转变。建立“零缺陷管理”体制和医疗安全预警制度,加强医疗护理质量管理,完善医疗护理质量管理体系;以医院管理制度汇编为依据,认真落实各类业务管理制度,积极摸索和完善新制度;不断加强医疗质量检查和督查,实现对医护基础质量、环节质量和终末质量的全程控制;加强门诊病房管理,进一步改进和整合临床工作流程,实现门诊划价、收费、出入院的“一体化”和“一站式”服务;抓好医患沟通工作,实现医疗护理服务质量的持续提升。

(四)建立健全行政后勤管理制度,提高行政后勤管理水平

继续坚持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认真执行民主集中制,坚持集体领导与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形成整体合力;进一步健全行政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改革和完善决策机制,推进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建立定期向职代会汇报工作制度,积极推行“院务公开”制度,重大事项定期进行公示公开,及时向全院通报有关情况,主动接受党员干部职工的监督;狠抓行政后勤机关效能建设,提高机关工作效率。(五)加强药品管理工作,切实降低药品收入比例

在全院范围内开展岗位技能练兵,提高药品工作人员素质;加强药剂科与医师的联系与沟通,建立相互制约机制,不断提高处方合格率和合理用药水平;进一步改造门诊、急诊药房,优化药品服务流程;坚决将药品收入占医院总收入的比例控制在45%以下,切实解决患者“看病贵”问题。

深入开展“创建医德医风示范医院”活动,狠抓精神文明建设,建设有齐鲁百年名院特色的医院文化

(一)确立文化理念,深化内涵挖掘,建设富有齐鲁百年名院特色的医院文化

努力弘扬齐鲁医院精神,强化职工主人翁意识,引导和影响全院职工致力于医院各项工作,提高向心力,增强凝聚力。

(二)进一步加强医德医风建设和行业文明建设

以创建医德医风示范医院活动为契机,在全院范围内重点开展三项工作,即医药活动中不正之风的专项治理、医德医风建设和行业文明建设。不断提高职工的职业素养,推动服务态度、服务水平的持续提升。

(三)确立建设和谐型医院的目标,积极承担公有医院的社会责任

要坚持公共事业为公众服务的原则,根据国家有关政策,做好公费医疗、医疗保险工作;积极组织义诊、下乡、援外、对口帮扶等社会公益性活动,不断提高服务社会、服务群众的能力,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应有贡献。

(四)加大对外宣传工作力度,提高医院社会影响力

要充分利用网站、院报、省内外宣传媒体,全面报道医院工作取得的成就、开展的重大活动和科室、个人的先进事迹,进一步提高我院的社会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

全面加强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推进医疗、教学、科研水平的稳步提升

(一)加强临床科室体系、基础研究体系和辅助科室体系建设

要以医疗为重点,兼顾教学和科研工作,不断根据医学科学的发展趋势和社会的需求,调整和扩大科室设置,不断加大人财物力投入,确保我院整体业务科室体系在省内的领先水平。

(二)加强学科建设,培育优势特色学科

结合制定医院“十一五”规划,根据山东大学学科发展规划,进一步整合医疗、教学、科研资源,鼓励进行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着重推进重点学科建设,进一步凝练学科方向,扶植培育新兴学科,形成在国内医疗界具备相当影响力的整体学科优势。

(三)努力贯彻“人才兴院”战略,狠抓人才队伍建设

要坚持不懈地做好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工作,解决这一制约我院快速发展的瓶颈;狠抓中青年业务技术骨干、学科带头人的培养和青年医师临床基础技能和素质的培养,加强学科梯队的规划和建设;进一步加强对人才队伍的管理,建立适应形势需要的业绩评价标准和学术评价标准,提升人才队伍整体水平。

(四)不断加强临床教学管理,突出教学医院特色

倚靠山东大学平台,积极开展教学工作。要进一步加大教学投入,改善教学条件;加强教学管理,完善教学评估体系,做好教学过程监控,不断提高临床教学质量;深化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推进双语教学,鼓励教学创新,完成医院整体化临床教学改革方案;加强临床师资队伍建设,完善教师激励约束机制,调动临床教学积极性。

大力加强医院综合支持体系建设,为业务工作提供优质高效的动力和保障

(一)搞好医院基本建设,全力推进重点工程

统一思想,集中力量,力争年内完成门诊保健综合楼、南新街专家公寓的拆迁工作并启动工程建设;根据院区总体规划,结合医院管理年整改工作,完成一批改建、扩建工程。

(二)完善医院管理技术支持体系

重点加强网络平台建设,继续强化医院网络资源的安全利用和管理,扩大互联网资源的接入数量,更换医院his系统,完成pacs系统的考察和引进工作,进一步提高医院网络技术水平,确保网络平台上的各项业务工作安全、高效运行。提高行政后勤办公自动化程度,为实现高效、节约、快速、准确的机关效能提供技术支持和保障。

(三)加强医院资产采购和国有资产管理工作

要根据科室发展和学科建设需要,不断引进先进设备,更新陈旧设备,保持我院设备装备的国内领先水平。做好国有资产的挖潜增效,建立资源使用效益评价体系,提高国有资产的使用水平。

(四)深化后勤改革,做好后勤保障

不断深化后勤社会化改革,实现大物业管理;推进节约型医院建设,整合院内后勤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加强院区综合治理,解决部分区域存在的“脏乱差”问题,确保院内治安环境有一个明显的转变。

(五)加强财务审计工作

继续深化以成本核算为核心的财务管理改革,提高全院财务管理水平;坚持依法理财,增强预算的科学性并严格执行;加强各类项目经费管理,提倡增收节支,控制经营成本。审计工作要进一步制度化、规范化,重点加强对基本建设项目工程造价全过程的跟踪审计、对齐鲁医疗投资公司的年度审计和对院内各专项经费支出情况的审计。

努力贯彻开放式发展战略,全面加强国际国内合作

(一)继续推动国内院际、院研合作

积极与国内兄弟医院、学校、科研机构建立合作关系,推动各学科与合作院校对口学科的交流合作,进一步拓展合作领域和内容。要在高层次专家资源共享、联合培养研究生、医师进修、科研、教育等方面开展积极、高效的合作,力争国内院际、院研合作有一个明显的突破。

(二)进一步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要把国际交流与合作作为医院工作的重点,加大人财物力投入,进一步加大国际交流的力度和规模,全面提升我院的国际化水平;要增加高层次国际合作医院和研究机构的数量;要大力支持举办高层次国际学术会议;加强与友好医院的合作与交流,扩大双方人员的互访规模并在更加宽广的领域开展合作;努力争取海外科研教育资源,资助更多的医师出国学习访问。

(三)加强对齐鲁医疗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的管理,进一步扩大医院集团化经营规模

医保实名制管理制度篇4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2009年11月,区人大常委会对我局进行了工作评议,这既是对卫生工作的关心和重视,更是对卫生工作的监督和促进,对我区卫生事业发展起到的积级推动作用将无可估量。在评议过程中,区人大卫生工作评议调研组共提出了五个方面的意见,我局对此高度重视,成立了整改工作领导小组,通过召开不同对象参加的座谈会和书面征求社会各界的意见等多种形式广泛收集对卫生改革发展的建议和良策,并专门召开局务会议,研究讨论整改方案,明确整改目标和措施,落实整改工作的责任制和时间表,在全局上下的共同努力下,整改工作已取得了初步进展,现汇报如下:

一、对“技术人才缺乏,骨干医生青黄不接”问题的整改落实情况

卫生机构严重缺编,技术人才缺乏,年龄结构断层是多年来困扰我区卫生事业持续发展的现实问题。针对这一问题,我局大力实施卫生人才战略,创新人才培养、引进和使用的体制、机制,加强卫生人才资源能力建设,推进卫生人才结构调整,推动我区卫生事业持续、协调、健康发展。目前主要采取争取编制、提高医务人员待遇、加强教育培训的解决方式,力求逐步缓解卫技人员不足、技能偏低给卫生事业发展带来的压力。

1、争取编制。Xx人民医院从2000年改制以来核定编制人数143个,现有在岗在编人数103人。血防防疫妇幼保健站2000年定编13人,现实有在编人员11人。乡镇卫生院、卫生监督所、Xx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农合办一直没有配编。按省医疗卫生事业单位机构编制标准,人民医院应配编为210个;血防防疫妇幼保健站应配编为60个;5个乡镇卫生院应配编50人;卫生监督所、Xx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农合办分别应配6、20、4名。合计缺编236名。面对卫生机构缺编严重的现状,我局积级向区委、区管委反映情况,争取按政策配置编制。2009年12月区委同意给卫生系统配编33人(乡镇卫生院15人,Xx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3人,血防防疫妇幼保健站5人),2010年3月22日,我局制定了编制实名制实施办法,按文凭、工龄、奖励、职称、投票五分项合计计分的办法,依次从高分录至低分,录取了5名同志实名列入编制。目前,我局正在制定《Xx管理区2010年卫生系统公开招聘卫生技术人员实施方案》,实行公开招聘、考试考核、择优聘用28名卫技人员补充到Xx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血防防疫妇幼保健站。

2、提高待遇。我们以推行聘用制和岗位管理制度为重点,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按照政事职责分开、单位自主用人、政府依法监管的要求,建立符合医疗卫生单位特点的用人制度。推行聘用制和岗位管理制度,促进由固定用人向合同用人、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的转变。规范按需设岗、竞聘上岗、以岗定酬、合同管理等管理环节,做到人员能进能出、职务能上能下、待遇能高能低。贯彻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分配原则,逐步建立重实绩、重贡献,向优秀人才和关键岗位倾斜,形式多样、自主灵活的分配激励机制。建立量化绩效考核体系,坚持群众公认、注重实绩的原则,完善定期考核和日常考核制度。今年我局为贯彻落实全省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会议精神,做好人员工资收入的摸底和相关政策性问题的调研,为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作准备。

3、加强培训。我们牢固树立人才投入是效益最大投入的观念,不断加大对人才工作的投入力度,专业技术人才系统培养工程。一是坚持以人为本,充分开发本系统人才资源,紧紧抓住培养、吸引、用好人才三个关键环节,不唯学历、不唯职称、不唯资历、不唯身份,不拘一格选人才,鼓励人人都作贡献,人人都能成才。二是坚持把品德、知识、能力和业绩作为衡量人才的主要标准。加强卫生行业作风建设,弘扬救死扶伤精神,使卫生人才全面协调发展。三是开展卫技人员岗位技术培训和继续教育培训工作。为着力提高区级医院儿科医疗水平和服务能力,组织人民医院3名儿科医生参加全省县级医院儿科专业、心脏B超专业培训;据《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实施方案(2009—2010年)》的要求,组织卫生院、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90名卫生技术人员参加4项适宜技术培训;根据《Xx省全科医师岗位培训实施方案》要求,组织3名卫生技术人员参加2010年度全市全科医师岗位培训。

二、对“医疗设备陈旧,诊疗质量不高”问题的整改落实情况

1、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合理布局医疗机构。2005-2009年基本上完善了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对全区所有医疗机构业务用房全部进行了新、改扩建,改善了老百姓的就医环境。2005年投资40万元,对Xx乡和Xx乡卫生院进行改扩建。2008年投资80万元,对我区Xx镇和Xx乡卫生院进行新建。2009年投资270多万元,历时100天完成了Xx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改扩建项目(国土使用面积5100平方米,房屋建筑面积1824平方米)。今年正制订我区卫生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按照《Xx省村卫生室建设指导标准(试行)》,争取在3年时间内对75个村级卫生室进行规范建设。

2、加大医疗设备投入,提高资源利用率。医疗设备是卫生事业发展的物质基础,也是卫生事业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近年来,省政府不断加大医疗设备投入,为我区乡镇卫生院装备心电图机、生化分析仪、尿液分析仪、妇产科器械和防疫保健基本设备,基本解决了群众就近看病的问题,满足广大农村居民的预防保健和基本医疗需求。今年为进一步提高村卫生室的服务能力,使广大农村居民得到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我局争取中央财政补助公共卫生专项资金项目,为全区75个村卫生室统一配置健康档案柜、高压消毒器等十余种基本医疗设备。由于我区没有准行政区码,人民医院的升级改造难以纳入国投资金项目,近2年,我区人民医院为了更新医疗设备,集资和贷款430万元购买彩超、Ct,新建放射楼。为有效整合全区医疗卫生资源,我们将Xx中心卫生院的医疗设施整合到区人民医院,提高医疗设备利用率。

三、对“卫生监督职能缺失,监管有肓点,服务不到位”问题的整改落实情况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2009年2月28日)规定自2009年6月1日起,各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负责《餐饮服务许可证》的申请受理、颁发工作,并加强对实施餐饮服务许可的监督检查。我区未成立食品药品监督局,我区食品、药品经营许可证只能到岳阳市食品药品监督局办理,卫生监督与食品药品监督和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职能交叉模糊不清,卫生监督执法在运行中显得非常尴尬,但为了防止监督、监测、监管脱节和缺失,有效地防止了恶性食物中毒事故的发生。我们以完善餐饮业、食堂等消费环节的食品卫生为重点,履行卫监依法行政之职,进一步提高食品卫生监管能力。

1、实施分级管理,推进量化分级管理制度。全面启动了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工作。向社会公示监督量化分级管理的标准、内容及进展情况,将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制度落实到日常卫生监督工作中,提高了监管效果。目前,我区学校食堂量化率已达100%,12所学校食堂达a级单位,10所学校食堂达B级单位,餐饮单位108家,已完成量化的有78家,量化率为72.2%。

2、加大监督力度,确保食品卫生安全。今年我们全面加强卫生监督执法工作,共出动执法人员35人次,行政处罚12户次,没收销毁食品8户次、177公斤,有力地震慑了违法经营行为,净化了食品市场。

3、加强职业卫生和放射卫生监督管理。根据我区重点职业病危害因素、重点职业病危害人群、重点职业病危害企业(行业)等情况,3月份我们重点开展职业卫生监督检查,加强职业健康监护监督工作,扩大对重点职业病危害劳动者的监护覆盖面,督促落实职业监护、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制度等工作。

4、加强卫生监测检验工作。对全区饮食店将进行一次抽样检验,对全区范围内的幼儿园、旅店、医疗单位及个体诊所、药店进行一次消灭检测,有效杜绝食物中毒事故和医疗事故的发生。

四、对“医疗服务质量不高,行业作风需进一步加强”问题的整改落实情况

1、开展“医院管理年”活动。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以提高医疗质量”为主题,不断深化“医院管理年”活动和创建“医德医风满意院”、规范化收费医院活动,完善了临床、医技科室质量控制体系,成立了临床检验质量控制中心,促进了全区医疗机构服务质量的整体提高。加强医院收费管理,有效地规范了自立项目、分解项目等重复收费、多收费、乱收费行为,认真落实“一日清单制”“住院费用认定制”等制度;不断完善便民措施,简化就医流程,实行限时服务,确保患者就诊方便、快捷;实施“优质导诊台”“优秀服务窗口”“医护患联系卡”等便民措施。

2、开展职业道德教育活动。开展“弘扬白求恩精神,做白求恩式医务工作者”教育活动,不断强化“以人为本”的理念,增强服务意识,提高广大卫生工作者的思想道德素质。通过组织广大医务人员深入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和医德医风教育读本《大医精诚》,开展职业道德讨论、优质服务竞赛等一系列活动,广大医疗卫生人员的思想认识不断提高,职业道德水准不断提升,进一步增强医务人员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意识。

3、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建立健全了医务人员执业行为日常监管制度,紧紧把握“抓规范,抓检查,抓惩处”这个重要环节,不断规范医务人员的行为;实行了医疗机构执业信息公示制度,通过多种方式,及时向社会公示医疗机构的综合信息,医政监督、重大案件及服务投诉等情况,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实行《医疗机构处方点评制度》,加强处方管理,促进合理用药,逐步建立公开透明、规范运作的药品购销机制。

4、查处医疗行业违纪行为。进一步加大了对医务人员收受“红包”、开大处方、花处方,滥检查、滥收费等违法违纪行为的查处力度,我局成立了纠风监查组,延长检查时间,扩大检查范围,增加检查内容,并采取对重点问题一跟到底的方法,使我区医疗卫生单位行风建设明显好转,有效地遏制了各种不正之风问题的发生。

5、开展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按照市政府廉政工作会议精神,精心制定工作方案,密切与纪检监察、检察、工商、公安等部门合作,摸清医药购销中的不正当行为的基本情况;坚持“教育为主,把握政策,区别对待”的原则,认真开展自查自纠工作;加强与执纪执法部门的沟通与协调,严肃查处医药购销中的商业贿赂案件。

五、对“个别诊所无证经营和个别医务人员无证上岗的现象依然存在”问题的整改落实情况

今年医政及医院管理工作目标就是进一步深入开展医院管理年活动,切实加强医院内涵建设、促进医患和谐,让患者安全就医、让医师安全执业,把医患关系回归到相互沟通、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的本质上来。我们按照卫生部提出的深化和扩展“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加强医政及医院管理工作,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1、坚持依法执业管理,规范执业行为。强化依法执业意识、提高医疗质量是医院工作的核心,坚持依法执业、依法管理是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的重要保障。通过医院管理年活动,认真清理医师和护士执业资格,依法执业意识得到加强,把依法执业作为医院管理的重要手段。进一步加大依法执业、依法管理工作,进一步拓展依法执业、依法管理的范围,在认真贯彻《执业医师法》和《护士管理条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贯彻《传染病防治法》、《药品管理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品和管理条例》、《医疗广告管理办法》、《处方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把依法执业作为加强医院内涵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抓实抓好。

2、健全岗位责任制,落实医疗管理制度。结合我区医疗单位的实际情况,按照卫生部医院管理制度、工作人员职责的要求,进一步明确各工作岗位的职责和要求,通过健全岗位责任制来促进医疗管理制度的贯彻落实。医院的规章制度进一步健全,流程也比较清晰,医疗风险得到了有效防范.

3、加强“三基三严”培训,防范医疗风险。医务人员的素质是保证医疗质量的关键因素,当前,由于各种原因,一些医师重高新技术发展,轻体格检查、无菌操作、心电图判读、基础急救、病历书写等基本技能的提高;一些医务人员的法律意识和与患者沟通的能力还有待提高,在具体工作中就表现为工作不细致、对病人不耐心、医患沟通出现障碍,进而影响到医疗质量,甚至引发医疗纠纷。针对这些问题,我局加强对医务人员“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严格要求、严密组织、严谨态度”的培训,在全区卫生系统开展“三基三严”的岗位练兵活动,按照岗位类别,规定培训内容,强化“三基”技能操作训练,提高了医务人员依法执业的践行能力和“三基”基本功。

医保实名制管理制度篇5

一、现行编制管理模式在某些行业领域的局限

机构编制是我们党的重要执政资源。目前,编制管理方式主要是单一审批制模式,主要通过制定标准、核定总量、定编定员、定编定岗、分类管理、使用审批、按编制核拨经费等措施实现。现行的编制管理模式在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控制人员规模、控制财政供养人员、优化人员结构、加强人员管理等方面为党和政府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随着各项改革的深入推进和社会经济结构的不平衡发展,在一些行业领域或某些单位,单一审批制的管理模式也暴露出一些问题,编制问题、身份问题越来越成为社会的众矢之的,经常为一些改革难见成效和社会不公背锅。

(一)编制总量越来越捉襟见肘。由于实行严格的编制总量控制,按标准核算的编制数在一些地区难以落实。莱芜市在2012年便按照标准测算了中小学、公立医院的编制总量,比原有编制数超3000名,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多年得不到落实。近年来,随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公立医院的工作职能不断拓展,医疗业务快速增长,人力资源日益紧缺。2014年莱芜市调研显示,全市5家公立医院的人均床人比仅为1:1.0,编制配备明显不足,缺编严重。在此情况下,各单位超编配备情况较为普遍,市人民医院、市中医院、市妇幼保健院人员超配达到29.7%、45.4%、131.8%。另外,各医院还聘用了大量的编外人员,如市人民医院、市中医院、市妇幼保健院分别聘用了846人、351人、405人,编制数量与现实需要严重脱节。

(二)限制了单位用人自。以计划配置为主的人员配置方式,限制了高校、公立医院等单位自由灵活地引进人才。在医疗行业,随着社会快速发展和医改不断深入,我国公立医院的任务、财政渠道、所有制结构以及医学模式已发生重大变化,传统的编制管理模式已难以适应新时期公立医院的发展需求。单位受制于编制,“需要的人才引不进、引进的人才用不上”,“职务能上难下,人员能进难出,优秀人才难进”,很多医院很难引进和储备人才,制约了单位人才资源的合理配置。教育行业,高校教师的招聘由人社部门承担,教师的工资待遇由财政单独核算拨付,学校没有约束力,对教师难以管理。

(三)编内编外人员待遇差别大。对于事业单位来说,编制是岗位设置、核定收支和财政给予补助的依据,编内人员工作的稳定性和所享受的福利待遇跟编外人员有着不小的差别,如在工资、津贴、社会保障、采暖费报销、住房补贴、职称评聘、退休待遇等方面差别更大。编制还能够解决很多钱解决不了的问题(如户口等),“同工不同酬”,一直为业内诟病。

(四)良性市场竞争难以形成。以医院为例,正因为编制之上附加的种种好处,已经在公立医院拥有编制的医生不愿意离开,还未获得编制的医生则想进入编制群体,刚毕业的医学生在择业时,也更倾向于拥有编制的公立医院。在这一大环境下,民营医院无力与公立医院争抢人才,良性的医疗市场竞争格局无法形成,公共服务的提供受到影响。

二、实行人员控制总量备案制管理的必要性

2014年,中央编办印发《创新事业单位机构编制管理方式意见的通知》,对申请设立面向社会提供公益服务、已制定编制标准的高等院校、公立医院等公益二类事业单位,实行备案制管理。逐步创造条件,探索不再纳入编制管理。近年来,部分中直事业单位和多个省市在教育、卫生系统启动了编制备案制试点工作。2016年,山东省在高校、公立医院推行人员控制总量备案制管理,“高等院校根据类型特点、学生数等,公立医院根据业务水平、类型特点、床位数、门诊量等,结合单位实际情况,研究确定人员控制总量,报同级机构编制部门备案。”从实践中看,编制或人员控制总量备案制可以更好地强化分级管理与动态管理,由单位依据自身发展、工作需要确定组织机构的人员编制。它是政府职权下放的一种体现,也是编制管理体制改革的创新,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一)推动政府简政放权。随着十以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的改革思路日益清晰化、科学化,高校、医疗等事业单位对机构编制管理权进一步下放由被动适应变成了主动期盼,希望主管部门以推动建立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为抓手,适当“松绑”对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的管控,解决因编制管理僵化,以及编制与养老、社保等相挂钩引发的现实和长远问题。

(二)提高单位自。开展备案制管理试点,盘活用人制度,提升单位职工整体素质,为促进单位又好又快发展夯实基础。在市场经济背景下,各医疗单位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出现,医师多点执业,人才自由流动,医保全民开放,医疗需求日益增长,人力资源日渐紧张等,更加需要一种民主、宽松、灵活的用人环境和用人体制。实行备案制管理,是实现从身份管理到岗位管理的有效措施,是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要求。

(三)激发人员活力。备案制管理是建立从身份管理逐渐走向岗位管理、定岗不定人、能进能出、能上能下人事制度的重要一步,有利于逐渐让工作人员从单位人变成社会人,有利于发挥市场在人才配置和人力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给医生身份松绑,为医生自由执业提供保障,实现优质医疗资源的自由流动。高校教师也可以通过兼职获得合法收入,发挥特长,服务社会,使科技创新及学术研究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真正使专业特长人员可以凭借自己的专业能力吃饭。

(四)助力行业改革。当前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已进入攻坚阶段,加快推进公立医院机构编制管理改革,坚持政府监管和医院自主管理相结合,按照精简效能的原则,建立适应行业特点的公立医院机构编制备案制度,是深化医改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坚实的机制保障。高校用人单位可以将财政资金和创收资金结合使用,通过更加合理的劳动收入分配,使具有人才吸引力的高等院校能够吸引到更好的人才,促进高校、研究院所、企业之间人才的合理流动,更加科学合理地配置高等教育人力资源,形成动态化劳动力市场体系。

三、高校、公立医院人员控制总量备案制工作中遇到的主要问题

2016年,莱芜市对高校和公立医院开展了人员控制总量备案制管理工作。其中,市直高校1所:莱芜职业技术学院,编制692名、实有706人,聘用6人,按照标准核定批复人员控制总量951名。公立医院5家,原核定编制数1293名,核定床位数1780张(实际开放床位数2332张),在编人员1826人,聘用编外人员1646名,按照标准核定人员控制总量3353名。2016年9月份,5所公立医院在新核定的人员控制总量内,自主制定、执行新进人员计划,按照事业单位公开招聘有关规定面向社会公开招聘了短缺专业人才63名。通过座谈了解,在日常管理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不便。

(一)人员控制总量的性质尚未界定。人员控制总量是鼓励高校、公立医院去行政化、逐步取消编制,还是一种新设名目的编制形式?若是前者,编制部门大可一放了之;若是后者,编制部门最终仍然会像对编制一样进行严格管控。对实行备案制管理后,编制部门是否需要对新进人员进行专项管理问题,目前各地看法并不一致。莱芜市将原在编人员、新聘用人员都包含在人员控制总量之内,对原在编人员继续实行实名统计,现有编内人员按“退休一个、核销一个”的办法逐步收回编制,对单位在人员控制总量内新聘用人员则不再纳入实名制管理。

(二)备案制的人员工资由谁负担。如果政府承担人员工资,那么备不备案有何区别?如果政府不承担人员工资,待在编人员全部退休后,员工工资将全部由单位承担,又将如何保证单位的公益性?目前,卫生主管部门和公立医院仍然希望编制部门对自己自主聘用的人员继续进行背书或认证,以便财政部门据此核拨“人头费”。

(三)控制财政供养人员难度加大。之前,编制使用审核制度,编制实名制管理制度、机构编制、人员与财政预算相结合管理机制,一直是从源头上有效遏制财政供养人员增长、控制行政成本的重要制度。实行人员控制总量备案制以后,相关制度没有建立完善,同时也没有了编制总量“红线”要求,单位人员将不断增加,行政成本将提高。

(四)配套政策还不完善。控制总量备案人员的工资制度、岗位聘任、保险缴纳等政策不完善、不明确,存在不确定因素。2016年公立医院人员控制总量备案工作实施后,市直卫生计生系统新录用63人已经办理报到手续,但按现备案工作标准,编制部门不再出具编制通知单。因不能提供编制条,人社部门不再接收人员档案,不核定工资基数,保险等相关手续尚未办理。

(五)部门协调配合机制不畅。当前仍处于改革过渡时期,高校、公立医院人事管理制度改革涉及到编制、人社、财政、教育、卫生计生等多个部门,定期联席和沟通机制没有建立,在微观运作层面还有很多工作未研究、细化。

四、对完善人员控制总量备案制工作的几点对策建议

(一)明确备案含义。实行人员控制总量备案制管理,实质上是一种稳住存量、激活增量渐进式改革方法,最终会走向单轨制,而不是双轨并存。问题是在高校、公立医院一统天下的情况下,总量能否控得住,财政能否担得起,债务能否背得动。实质上西方发达国家也有公立医院和高校,但都不占主体地位,总量控制非常严;而占主体地位的私立高校和私立医院,这是完全放开的一块。就是说他们是稳住公立,放开私立。公立医院、高校控制人员总量是控不住的,也很难搞活。

(二)完善备案程序。目前有两种模式:一是备案制人员在财政供养范畴,人员控制总量包含在编人员、自主聘用人员,编制部门对医院在总量内自主聘用的人员部门继续办理认证手续,财政部门按照人员控制总量核拨经费。二是备案制人员不在财政供养范畴。高校、医院自主公开招聘的人员,包括从原自聘人员中重新聘用纳入总量备案内的人员,实行与单位正式编制人员享受同工同酬,全面推行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实行“按需设岗、竞聘上岗、按岗聘用、合同管理”,以合同考核结果续聘晋聘,变身份管理为岗位管理。本级政府财政不承担供养义务,工资等发放一律由单位自己统筹安排。

(三)推进社会化改革。取消高校职员、公立医院编制等改革看起来牵一发动全身,但从中国改革这棵参天大树的角度来看,它仍然属于一处“枝节改革”,需要创造很多条件,同步推行社会化改革。只要不公不私的社会角色还在,社会抵触力量就会一直还在。而所谓“编制”,假如剔除其行政色彩,不过是一个单位的人员配置罢了,至于编制背后的待遇和福利,也是任何企业和机构人事管理的基本要素。那么,单位职工去编制之后,这些问题其实仍然存在。必须以更大的视野、更坚定的决心,推进高校、公立医院等事业单位去行政化,使事业的发展管理更多遵循市场规律,倒逼单位的管理体制发生正向的变化。

(四)完善配套政策。编制管理制度改革并非编制部门和相关业务主管部门的事,它还涉及组织、人社、财政等多个部门。对总量备案管理人员在人事管理、工资福利、社会保障、职称晋升与人才流动等方面一视同仁,确保备案制的顺利实施,需要加强部门工作协作机制,需要建立定期联席和沟通机制,协调进行。如人员控制总量备案后,财政部门无法再利用之前的编制“六联单”办理核拨“人头费”手续,这就需要尽快建立新的工作机制。涉及与编制管理相关的财政经费、养老保险、户籍管理、出国交流、住房补贴等工作,也需要按照事业单位改革总体要求,依据有关规定修改完善相关政策,密切加强部门间的配合协作。

(五)制定好员额标准。目前,高校、公立医院人员控制总量仍然按照两个行业原编制标准核算。核定标准是一项基础性工作,是促进管理科学化、规范化的重要手段,是控制财政供养人员和行政成本的重要抓手。制定标准应当全面考虑事业单位人员配备的关联要素,科学确定指标权重和计算方法,力求俗寄谌菘蒲Ш侠怼m平事业单位机构编制标准工作,要坚持机构编制管理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按照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要求,根据单位承担职责情况、工作量和现有编制使用情况等因素,结合各地财政实力,科学核定工作人员总量,并定期调整,特殊情况及时调整,以使人员控制总量真正接地气、有效率。

(六)制定编外人员管理办法。实行人员控制总量备案管理制度以后,一些事业单位又多了一类人员。对于控制政府组织机构人员结构的主管部门来说,加强编外人员管理,编制部门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必须会同相关部门尽快制定完善编外人员管理办法。对于单位在编制外聘用的人员来说,同工同酬、各项管理向编制内人员看齐是一种基本权利的保障;从事业单位来看,这是改革的重要一步。在待遇相同的情况下,要创造条件,使编制内外人员能进能出、互为补充。实行人员控制总量以后,部分技术、后勤和特殊技能用工岗位,编外聘用人员也应控制在编制限额或人员控制总量限额以内。

(七)对备案制单位探索实行“经费包干”制度。积极探索实行人员控制总量与工资总额、人员经费脱钩的管理模式,增人不增工资总额;鼓励单位合理空编,采取编内聘用、占编不入编方式解决人员不足,逐步形成人员管理上的自我约束机制。特别是事业单位养老金并轨后,对一些行业事业单位不再与人事编制挂钩,与企业一样自由定员,财政只按事业单位完成工作量相应拨款,实行‘经费包干、购买服务、人员自聘、合同管理’办法,鼓励购买服务,精工用工,从长远上节约财政支出,建立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人事管理体制。

(八)健全临时编制制度。编制总量在2012年底的基础上只减不增,对控制财政供养人员确实起到了巨大的作用,效果显著。但在一些地区、行业,亟需的人员编制需求得不到满足,也会影响事业发展。因此,需要完善临时编制制度,作为编制管理和人员控制总量的一种有益补充。临时编制,指机构编制部门为完成临时性工作任务的机构下达的编制。临时编制要有明确的时限要求,在编制管理上相对比较灵活,既能有效地保障工作的进行,又便于转化或核销。临时编制应严格审批,不得自行突破,使用临时编制的工作人员的工资待遇与使用正式编制的工作人员相同。临时性工作完成后,临时编制即行核销,选调参加临时工作的人员一般按照“哪来哪去”的原则由各相关部门安置解决。

医保实名制管理制度篇6

一、

医生的岗位职责.

1、在科室主任及上级医师领导下开展日常临床工作。

2、积极参加医院及科室组织的各项活动遵守活动规则和要求。服从工作分配按要求完成各级领导交办的工作任务。

3、严格遵守医院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认真学习医院和各级主管部门颁发的文件和政策法规。

4、

积极参加继续教育活动努力提高业务水平。

5、

正确处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和矛盾按照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逐级上报的原则反映情况。

6、热爱本职工作遵守职业道德严格执行医院的各种诊疗常规和技术操作常规及病历书写规范。积极进行医患沟通主动避免医疗纠纷杜绝差错事故。

6、

爱护医疗仪器设备熟练掌握各种医疗仪器的使用在治疗过程中严格遵守用药原则认真选择药物保证病人得到有效的救治。

8、认真做好对所管病人巡诊活动每天至少上、下午各巡诊一次。严格遵守医院的十八项核心制度。

9、

积极参加科室内的抢救工作要求在抢救病人过程中做到处理得当抢救及时及时完成病程记录。对疑难危重病情及时向上级医师报告病情提出抢救或转运意见并采取相应的抢救措施以保证病人安全。

二、

医生的工作态度

1、热爱医疗卫生事业关爱患者、尊重同行。

2、良好的医德医风严谨“慎独”的工作作风——角色定位。慎独是儒家的一个重要概念对于其含义人们一般理解为“在独处无人注意时自己的行为也要谨慎不苟”。慎独是一种修养是一种自律。医德医风是指医务人员在职业活动中所表现的道德品质和医疗作风是医德意识和医德行为的综合反映。

3、要热情接待患者理解患者。医护人员在诊疗过程中,应注意微笑服务。向病人展示“天使”的微笑加上耐心、细心的服务态度,熟练的操作技能会消除病人的焦虑、恐惧使病人在疾病治疗、护理过程中发挥主观能动性。

4、协调社会关系鼓励患者。医护人员心中充满一定的爱,在工作中要满腔热情,在医疗活动过程中要善于应用语言和非语言技巧与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同时要善于协调医生与医生之间、医生与护士之间、医生与患者之间、以及医护人员与患者家属之间的关系。

三、与临床工作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

从事临床工作需要了解的法律法规

1执业医师法

2、

传染病防治法

3、

侵权责任法

4、处方管理条例

4、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

6、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药品管理法医疗机构病历管理规定、母婴保健法等

四、

医疗文书的书写意义

1、

是医疗过程的全面记录.

2.是医生对病人的诊断依据.

3.

体现出医院的医疗质量、管理水平反映出医务人员的业务水平.4.是临床教学、科研、总结经验及医院信息管理的重要资料.

5.出现医疗纠纷时病历成为执行法律的依据. 

二基本要求客观、真实、准确、及时、完整1.用蓝黑墨水或碳素墨水笔书写字体工整、清晰、书写整洁不能涂抹擦拭也不能剪贴.用双横线加盖名章。

2.病人叙述的疾病名称须加双引号.

3.文字的叙述应简练、层次分明、使用医学术语不要使用民家语言

4.

病历完成的时限:大病历在入院后24小时内完成.首次病程在8小时内。

5.重症患者纪录时间具体到几时几分.

5.

一张纸多处修改须重抄.

6.

现病史记录完成后要及时完成病史确认签名。

8.填写病历纸上所列出的要求,如:住院号,科室

9.然后按主述、现病史、既往史、个人史、婚育史、家族史、体检、病历小结或专科检查、辅助检查等逐项书写下行空四格书写“初步诊断”按主次列出疾病名称在右下方签全名无医师资格者需由上级医师签名。3日内由上级医师书写“确定诊断”。门诊病历质量要求 ①一般项目门诊病历封面应详细填写病人姓名、性别、年龄、

五  门诊病历质量要求

一般项目门诊病历封面应详细填写病人姓名、性别、年龄、详细住址或工作单位、就诊日期。持通用门诊病历就诊者应写明医院、科室和就诊日期。

初诊病历(1)主诉主要症状+部位+时间(2)病史现病史重点突出包括与本次发病有关的过去史、个人史和家族史(3)体检有一般项目、阳性体征及有助于鉴别诊断的阴性体征(4)其他必须做的实验室检查、器械检查或会诊记录(5)诊断有诊断或初步诊断。“待诊”者应有进一步检查或建议(6)处理应正确及时。复诊病历(1)要记载上次诊治后的病情变化和治疗反应不可用“病情同前”字样描述(2)体检着重记录原阳性体征的变化和新的阳性发现(3)补充的实验室检查和特殊检查(4)不能确诊应请上级医师会诊并写明会诊意见、日期并签名。 ④医师签名应签全名字迹清楚。处方质量要求 ①一般项目填写齐全包括姓名、性别、年龄、科别、诊断、日期等。 ②正确书写药品名称、剂量、用法、用药时间规范中文书写实行两行全量书写法。 ③无配伍禁忌无超量给药特殊用药有说明。 ④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及开具权限符合分级管理制度的要求。 ⑤需进行皮试的处方应有注明。 ⑥贵重药品使用应有指征或用法、用量合。 ⑦字迹清楚易辨认修改处有医生签章。 ⑧开具处方后的空白处划斜线。 ⑨医生签全名。

六十八项医疗核心制度

1、首诊负责制2、三级医师查房制度3、会诊制度4、分级护理制度5、值班和交接班制度6、疑难病例讨论制度7、急危重着抢救制度8、术前讨论制度9、死亡病例讨论制度10、查对制度11、手术安全核查制度12、手术分级管理制度14、新技术和新项目准入制度15、危急值报告制度15、病历管理制度16、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17、临床用血审核制度18、信息安全管理制度.

五、

医保实名制管理制度篇7

一、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一)指导思想: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抚发[2009]21号)要求,深化农村卫生体制改革,加大农村卫生投入,优化农村卫生资源配置,着力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不断提高农村居民健康水平。

(二)工作目标:提高基本医疗保障制度覆盖面和保障水平,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到2015年,初步建立起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争取把个人承担卫生总费用的比例降至30%以下,农村卫生和农村居民健康的主要指标达到或超过全省平均水平,每万农业人口执业医师人数达到1名、执业助理医师人数达到1.5名,孕产妇死亡率控制在20/10万以下,婴儿死亡率控制在10‰以下,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控制在14‰以下,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率以县为单位达到98%以上,平均期望寿命在2010年的基础上增加1岁。

二、巩固发展新农合制度

(三)完善新农合制度建设。农民参合率稳定在95%以上,参合农民数逐年稳中有升。不断提高筹资标准和医疗保障水平,按规定落实政策范围内住院补偿比。加强新农合即时补偿工作,确保一次报账率90%以上。以乡镇为单位全面推进门诊统筹工作。开展大病统筹按人头付费、病种付费、总额预付以及分段付费等支付方式改革,加强定点医疗机构监管,合理控制医药费用。积极探索以设区市为单位进行统筹,增强基金抗风险能力。

(四)提高新农合监管能力。按照《关于进一步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县乡经办机构的指导意见》和《关于市县乡三级农村合作医疗经办机构设置有关问题的通知》文件要求,农业人口在20万以下的(含20万)县级经办机构配6至8名专职人员,每增加10万农业人口增加1名,人员总数原则上不超过15名,编制由县(区)政府解决,乡级经办机构配备2至3名专职人员。经办机构工作经费按县级人均不少于0.5元、乡级人均不少于1元,分别列入同级年度财政预算,并随新农合制度发展逐步提高。探索工作经费县级集中管理模式。加快新农合信息系统建设,改善监管手段,提高监管能力,实现新农合经办机构与定点医疗机构的联网,实行县级网上审核,信息系统建设经费由县级财政统筹安排解决。

三、健全国家基本药物制度

(五)推进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基层全覆盖。全市所有乡镇卫生院及政府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严格执行基本药物及非目录药品使用管理规定,落实配备政策,统一网上招标采购,统一执行零差率销售。国家基本药物全部纳入医保“三张网”报销目录,并落实有关补偿政策。积极探索已实行人、财、物一体化管理的村卫生室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探索在二级以上公立医院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

(六)完善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补偿机制。健全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行基本药物制度的多渠道补偿机制,多渠道补偿收入由医疗服务收入、各级财政补助收入、医保补偿收入、风险基金等构成,统筹用于卫生院房屋维修、设备维修和人员经费支出。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后,要保障基层医务人员合理收入水平不降低。按照“核定任务、核定收支、核定补助、绩效考核”的原则,县级财政按政策规定的分担比例,足额将补助资金纳入年度财政预算,采取当年预拨,下年结算办法实施。

四、加强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

(七)积极开展创建农村卫生工作先进县活动。切实加强全省农村卫生工作先进县创建活动,以创建活动为抓手,加强和完善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按照创建方案要求,抓好各项具体工作落实。2011年具备基本创建条件的县(区)要积极参加第四轮全省农村卫生工作先进县创建。到2015年,力争60%以上的县(区)达到全省农村卫生工作先进县标准。

(八)加强基层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建设。到2015年,建立起基本完善的疾病预防控制、健康教育、妇幼保健、精神卫生、卫生救治、采供血、卫生监督、食品安全、职业病防治、计划生育等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体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明显增强。力争80%以上的县级妇幼保健机构达到二级标准。所有县(区)拥有职业病防治技术服务和监管机构。县、乡两级医疗机构设立公共卫生科室。

(九)加强医疗救治体系建设。到2015年,实现县县有标准化综合医院,60%的县级中医医院在硬件设施和内涵建设上达到县级医院标准化水平,50%以上的县达到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标准。积极稳妥推进公立医院改革,优化管理运行机制,综合提高医院管理水平。加强传染病医疗救治体系建设,落实传染病人的归口管理。加快中医中药事业发展,有条件的乡镇卫生院都要设置中医科和中药房,配备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基本实现每个村卫生室都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逐步建立健全医患纠纷调解机制。

(十)加强乡村两级医疗卫生机构建设。县(区)政府负责在每个乡镇举办一所标准化卫生院,不得以任何名义采取拍卖、承办、租赁、分散经营等有损其公益性质的经营方式。乡镇卫生院主要提供基本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受县级卫生行政部门委托承担公共卫生管理职能。除乡镇卫生院所在地外,原则上每个行政村要有一所标准化村卫生室。

五、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

(十一)健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运行机制。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作为重大民生问题纳入政府年度考核目标,落实县级补助经费,列入县级财政预算并及时足额补助到位。根据本地公共卫生情况、经济发展水平和财政承受能力,适当充实调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内容。加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宣传,建立健全绩效考核制度。

(十二)落实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项目工作。为农村居民提供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健康教育、预防接种、传染病防治、高血压和糖尿病等慢性病管理、重性精神疾病管理、儿童保健、孕产妇保健、老年人保健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继续实施结核病和艾滋病等重大疾病预防控制、国家免疫规划、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光明·微笑”工程、农村改厕、农村妇女补服叶酸、农村妇女乳腺癌和宫颈癌检查、儿童白血病和先天性心脏病免费救治以及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等项目。

六、深化农村卫生体制改革

(十三)完善乡镇卫生院财务集中管理机制。县(区)卫生行部门成立乡镇卫生院会计核算管理中心,在坚持预算管理权不变、资金所有权和使用权不变、财务审批权不变的前提下,按照“集中管理,分户核算”的原则,对所辖乡镇卫生院财务实行统一管理,努力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行药品收支两条线管理,所有药品费用由县卫生行政部门会计核算中心统收统支。未成立乡镇卫生院会计核算中心的2011年底前必须组建到位,已经成立乡镇卫生院会计核算中心的必须加强管理,完善机制,提高运行效率,不得以任何理由予以撤并。

(十四)落实乡镇卫生院人员工资保障机制。足额发放乡镇卫生院人员基本工资,省级财政对乡镇卫生院人员基本工资给予补助后,县级财政对乡镇卫生院经常性财政补助不少于上年度预算规模。坚持多劳多得、优绩优酬的原则,建立以服务质量和数量为核心、以岗位责任与绩效为基础的绩效综合考核,实施绩效工资制度。在核定收支、核定补助不变前提下,通过提供优质服务,完成医疗服务任务后取得的利润用于乡镇卫生院事业发展和发放绩效工资。

(十五)稳妥推进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县级卫生行政部门统一规划和组织实施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改革,逐步实行乡镇卫生院与村卫生室人员、业务、药械、财务等方面一体化的管理体制。到2015年,60%以上的村卫生室实行一体化管理。凡已实行乡村一体化管理的村卫生所,优先作为新农合门诊服务的定点医疗机构和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提供机构,引导农村居民到乡村医疗卫生机构就诊。要保护好乡村医生的合法权益,做好乡村医生公共卫生服务补助的发放和考核等工作,不得向村卫生室和乡村医生收取国家规定以外的任何费用。探索建立乡村医生养老保险机制,提高乡村医生养老保障水平。

七、提高农村卫生队伍素质

(十六)健全农村卫生人才培养机制。制定和实施农村卫生人才队伍建设规划,努力建设一支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农村卫生人才队伍。定向为乡镇卫生院培养医学生,招聘执业医师,招募“三支一扶”医学院校毕业生,开展乡镇卫生院全科医生培训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公开选聘乡镇卫生院院长,选拔培养农村专业技术带头人,加强对口支援、卫生人才服务团工作。鼓励优秀专业技术人才到基层卫生机构工作,对农村卫生人员在职称晋升、待遇政策等方面予以优惠。继续开展“从事农村卫生工作三十年荣誉奖”和“优秀乡村医生”的表彰活动。

(十七)完善乡镇卫生院人事管理制度。按照“总量管理、卫生行政部门统筹调剂”的原则,及时将省编办下达的乡镇卫生院编制落实到乡镇卫生院,要求卫生专业技术岗位占总岗位的90%以上,从事公共卫生服务岗位占总岗位的20—40%左右。推进人事制度改革,实行合同管理,定期考核,优胜劣汰,能上能下,能进能出。县级卫生行政部门结合实际在编制范围内对乡镇卫生院人员进行动态管理。

八、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组织领导

(十八)明确农村卫生工作政府主导地位。县(区)政府要把农村卫生工作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列入政府工作重要议事日程,每年专题研究不少于2次,不断解决农村卫生工作中存在的动态性的突出问题。要切实承担保障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建立和有效运行的应尽责任,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确保卫生投入增长高于经常性财政收入的增长幅度,提高政府对农村卫生和医改工作的投入比重。不得以任何名义收取公共卫生服务机构的调控基金。

医保实名制管理制度篇8

加快完成医改工作任务,为深入贯彻落实年全国和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会议精神。进步满足群众医疗卫生需求,现就加快推进年医改重点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继续围绕“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统筹推进医药卫生体制五项重点改革。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医药卫生体制五项重点改革年度主要工作安排的通知》〔〕8号)和《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年医改重点工作的意见》渝府发〔〕16号)精神。以人为本、改善民生;坚持政府主导与发挥市场机制相结合;坚持基层体系建设与公立医院发展相结合。加快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加快推进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和基层医疗卫生人员培训,实现基本药物制度基层全覆盖,促进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完成国家医改近期五项重点任务,让广大医务人员和人民群众满意。

二、工作任务

(一)加快完善基本医疗保障制度

1.做好扩面提标。扩大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以下简称“职工医保”)、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以下简称“城乡居民医保”)覆盖面,参保率达95%以上,实现全社会应保尽保,政府对居民医保的补助标准提高到200元/人·年。(责任单位:县人力社保局、财政局)

2.提高保障水平。职工医保、城乡居民医保在二级及以下医疗机构政策范围内的住院费用报销比例分别达到70%,城乡居民医保一档、二档报销封顶线分别提高到7万元、12万元。提高重大疾病医疗保障水平,儿童白血病、先天性心脏病医疗保障覆盖全县所有乡镇;将耐药结核病治疗费用的医保报销比例提高到90%,最高限额提高到5万元/人·年。(责任单位:县人力社保局、财政局)

3.加大救助力度。健全医疗救助制度,将资助困难人群参保范围从低保对象、五保户扩大到低收入重病患者、重度残疾人、贫困大学生、低收入等特殊困难群体。完善门诊救助,取消医疗救助起付线,政策范围内住院自付费用救助比例原则上高于50%。完善医疗救助信息系统,提高医疗救助的及时性。大力实施低收入困难群体重大疾病临时救助。(责任单位:县民政局、财政局)

4.加强基金管理。严格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管理,强化政府对医保基金的监管职责,明确各级医疗机构控制医药费用责任,确保基金安全。(责任单位:县人力社保局、财政局)

5.加强费用控制。大力推行总额预付、按病种付费、按人头付费、按床日付费等多种医药费用支付方式,转变医疗服务行为,强化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主动控费责任。加强医疗服务监管,完善医用设备和医用耗材管理、采购和价格等政策,规范公立医院临床检查、诊断、治疗、使用药物行为;推行医疗机构间检查结果互认制度,开展临床路径管理,加大对大处方的查处力度。强化行业自律和医德医风建设,坚决治理医疗领域商业贿赂,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的惩处力度。加强公立医院财务管理和成本核算,定期公开医疗机构相关医疗服务信息,接受社会监督。(责任单位:县卫生局、人力社保局)

(二)加快推进基本药物制度建设

1.实现基本药物制度基层全覆盖。在政府举办的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继续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基本药物全部实现市级采购配送,零差率销售。按照全市的统一要求启动全县所有村卫生站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并实行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责任单位:县卫生局、财政局)

2.加强基本药物配备和使用管理。执行基本药物配备政策,全县所有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要配备和使用基本药物,其他各类医疗机构要按比例配备基本药物,并首选基本药物。规范基本药物使用,继续开展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和处方集培训,严格执行《市基层医疗机构常见疾病诊疗及基本药物使用指南》,指导基层规范使用基本药物。完善基本药物报销和医疗保障支付政策,全面落实基本药物全部纳入医保目录报销。将实施基本药物制度情况纳入基层医疗单位考核体系,与财政补助和绩效工资等挂钩,提高基层单位执行制度的自觉性。(责任单位:县卫生局、人力社保局)

3.加强基本药物质量监管。充分利用县药品监管平台,强化基本药物质量监管,对基本药物进行全品种覆盖抽验和监管,提升对基本药物从生产、流通到使用全过程追溯的能力,控制用药安全风险。(责任单位:县食药监局、卫生局)

(三)加快卫生基础设施建设

加快乡镇卫生院标准化建设,今年完成9个标准化乡镇卫生院改扩建项目。推进一个民营三甲医院建设;新建27个标准化村卫生室。(责任单位:县卫生局、财政局)

(四)加强基层医务人员业务培训

全面实施基层卫生人员三年轮训计划,整合培训资源,科学制定培训内容,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建立农村卫生人员岗前规范化培训制度,对考聘到乡镇卫生院工作的医护专业毕业生实行规范化培训,使其达到相应技术水平。年,选派乡镇卫生院医疗技术人员38名到县级医疗机构进修一个月到一年;选派乡村医生514名到乡镇卫生院短期见习;通过网络培训基层医疗卫生人员300人;培训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技和公共卫生人员78人;安排15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岗人员进行全科医生岗位培训;对38名乡镇卫生院院长(副院长)进行管理知识培训,提高卫生管理水平;继续实施“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选派10名二级医疗机构技术骨干到乡镇卫生院现场帮扶工作1年;免费为乡镇卫生院定向培养16名本科医学生。(责任单位:县卫生局)

(五)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

1.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强化基层医疗机构公益性,调整镇卫生院的工作重点和服务模式,落实“公共卫生服务、基本医疗服务和综合管理”三位一体的职能,切实发挥好乡镇卫生院作为群众健康“守门员”的职责。足额核定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员编制,实行人员编制总量控制、统筹安排、动态调整。实行定编、定岗、定责的全员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按需设岗、竞聘上岗、按岗聘用、合同管理,推行院长竞聘制和目标责任制,逐步建立优胜劣汰、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用人机制。探索医学毕业生到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的激励机制,对长期在基层工作的卫生技术人员在职称晋升等方面给予适当倾斜,稳定基层队伍。(责任单位:县卫生局、人力社保局、编办、财政局)

2.健全绩效考核和分配激励机制。完善基层医疗卫生单位绩效工资考核办法,合理确定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水平和调节基金调控线。完善绩效考核办法和考核标准,根据工作数量、质量和服务对象满意度等指标对基层医疗机构及医务人员进行综合量化考核,考核结果与基层医疗卫生单位绩效工资总额和医务人员收入水平挂钩。坚持多劳多得、优绩优酬,拉开医务人员收入差距,并向关键岗位、业务骨干重点倾斜,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加强绩效工资政策培训和宣传,指导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加强内部精细化管理,发挥医务人员在绩效考核和收入分配中民主管理的作用。(责任单位:县卫生局、人力社保局、财政局)

3.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补偿机制。细化对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单位及村卫生室的补助政策,理清政府补助的内容和方式,增强可操作性,确保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公益性的发挥。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后药品零差率形成的减收和实行绩效工资的增支,要多渠道筹集资金,按照“核定任务、核定收支、绩效考核”予以足额补助。(责任单位:县卫生局、人力社保局、财政局)

(六)加快公立医院改革试点

1.完善公立医院服务体系。制定“十二五”卫生事业规划,明确各级医疗机构布局。加快建立县、乡镇、村医疗机构的分工协作机制。鼓励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和基层医疗机构之间建立纵向的业务合作关系,引导二级以上医院医务人员到所在医院有分工协作关系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开展执业活动,逐步实施首诊在社区,建立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乡镇卫生院)与县医院之间双向转诊制度,发挥县级医疗机构技术和管理优势,提高基层卫生服务能力。(责任单位:县卫生局)

2.广泛开展便民服务措施。推行优质护理服务、预约诊疗、先诊疗后结算、便民门诊等措施,方便患者就医。继续推进临床路径试点,增加实施病种数量,扩大临床路径实施范围,促进合理规范诊疗。开展“弘扬白求恩精神,做人民健康卫士”主题活动和“服务好、质量好、医德好、群众满意”的“三好一满意”活动,改善服务态度,提高服务质量。(责任单位:县卫生局)

3.积极探索公立医院改革。加强成本核算与控制,有效控制门诊、住院次均医药费用增长,研究建立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体系,完善院长选拨任用、激励约束措施,推进医院管理队伍建设,提高医院管理科学化、精细化水平。将实施便民惠民措施与推进综合改革、探索解决体制机制问题相结合,使两者相互支持、相互促进,形成持续内在动力,建立长效机制,使人民群众享受到改革成果。(责任单位:县卫生局)

(七)促进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

1.落实人员和经费。按照辖区每万名常住人口配备1—2名专职公共卫生人员标准,配齐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专职公共卫生工作人员,并对全体人员实施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技能培训,提高公共服务能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补助标准提高到每年每人25元。(责任单位:县卫生局、编办、财政局)

2.完成各项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调整乡镇卫生院工作重点,使工作重心从诊治疾病为主向预防为主,防治结合转移。严格按《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免费向全县人民提供9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确保全面完成国家和市下达的任务。居民健康档案建档率城镇达75%以上,农村达60%以上,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考核合格率达95%以上。加强乡村医生从事公共卫生服务的培训和管理,制定出台《乡村医生从事公共卫生服务管理办法》,严格考核措施,落实补助政策,确保工作实效。(责任单位:县卫生局)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加大医改工作力度。调整充实医改领导小组,由县政府主要领导担任医改领导小组组长,负责常务工作和分管卫生工作的副县长任副组长。县医改办要充实医改办人员,落实专项工作经费,加强协调工作,建立多部门协同推进医改工作的机制,形成工作合力。

(二)强化财力保障。做好资金测算,多渠道筹集资金,健全政府投入长效机制。要重点落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补偿政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经费,确保基本药物制度和基层综合改革顺利推进。要完善政府投入方式,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按确定的任务、改革进度和绩效考核结果,将财政补助及时足额拨付到位,确保各项改革顺利推进。

(三)强化人才保障。加强医药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制定和实施人才队伍建设规划,重点加强公共卫生、农村卫生、城市社区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和护理人员的培养、培训。加强科研、医疗、卫生管理等人才队伍建设。规范医院管理者的任职条件,逐步形成一支职业化、专业化的医疗机构管理队伍。

医保实名制管理制度篇9

关键词:专科医院;网站建设;信息化建设

abstract:Hospitalwebsiteconstructionplaysanimportantroleintheconstructionofhospitalinformation,itistheembodimentofthewholehospitalstrategy.inthispaper,theconstructionmanagementexperienceofspecializedhospitalwebsiteisdiscussedindetail.mainlydiscussed:Specialhospitalwebsitefeatures;importanceofwebsiteconstructioninspecialhospital;Specialhospitalwebsiteoperationandmaintenancemanagement;Specialhospitalwebsitesafetymanagement;Specialhospitalwebsiteimprovementdirection.Discussiononthemanagementexperienceofwebsiteconstructioninspecializedhospital,thesitelocationofspecializedhospitalsisdifferentfromgeneralgeneralhospitals,Specialtyandthedevelopmentoftheformhasasignificantdifference,thereisabigdifferencebetweenthedistributionoftechnicalforce.thereisnostandardpatterntofollowintheprocessofhospitalwebsiteconstruction,toorganizeandimplementthewebsiteconstructionmanagementprocessasawholeproject,payfullattentiontothesiteoperationandmaintenancemanagement,thewebsiteconstructionofspecializedhospitalisalong-termprocess.

Keywords:Specializedhospital;websiteconstruction

1专科医院网站特点

医院网站建设在专科医院信息化建设中起着重要作用,是医院整体策略的体现。医院网站是医院官方通知和消息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宣传医院特色优势、介绍名医名家、展示医院资源和设备的最佳手段之一[1]。

专科医院网站对外为公众提供方便、全面、完善的服务,组织宣传树立品牌形象,扩大医院知名度;对内完善医院内部的医疗信息共享,加强医疗信息人才培养,特别是对医技人员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训。

网站建设优劣对医院影响巨大,优质的网站可以用较少的投入获得持续长久的回报。专科医院网站项目建设过程中,方案的确立、网站开发商的选择、实施过程中需求的变更不可避免,网站建设项目的最终目标是保障项目按时、按质、在原有预算下顺利实施。

2专科医院网站建设的重要性

医院网站建设是专科医院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医院官方通知和消息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宣传医院特色优势、介绍医院名医名家,展示医院资源和设备的最佳手段之一。专科医院网站建设的成功可以更大程度的辅助、支持专科医院的医疗工作,提供全新的医患交流方式,直接影响患者的就医选择。医院网站建设的成功不仅能为医院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也能为医院带来潜在的、巨大的无形资产[2]。

3专科医院网站运维管理

3.1网站运维制度专科医院医院网站运维管理是一个循序渐进、逐步完善的过程。为了确保医院网站正常、稳定运行,制定相应的网站信息管理制度,包括:《网站历史信息备份制度》、《网站查阅相关制度》、《网站安全保障制度》、《网站上传信息审批制度》、《网站运行维护管理制度》、《网站突发事件处理预案》。

3.2网站内容维护网站运行维护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会直接影响到医院的对外形象,医院官方网站、交流的信息必须真实、准确、可靠。在网站的日常维护中,遵循及时性原则,建立信息员队伍。医院信息中心有两名专职网站管理人员,负责网站日常运行维护工作,各科室设置兼职网站信息员,及时向医院宣传办提供科室最新信息,医院宣传办公室一名专业人员负责网站信息全面审核,提交领导审批,确定信息是否。这样,网站信息更新及时性和准确性得到保障,医院官网信息每天都会不定时更新,网站使用者可以随时浏览最新的专家出诊信息、医院动态、医院新闻等。

4网站的安全管理

4.1权限管理为了保证医院网站24h不间断服务,保障网站安全,关闭网站系统中暂不使用的服务功能及相关端口。网站提供集中式权限管理,针对不同的应用系统、终端、操作人员,由网站系统管理员设置共享数据库信息访问权限,并设置相应的密码及口令[3]。

4.2技术保障后台程序增加操作日志,判断来访路径,进行来访检测。采用DLL组件、64位mD5加密,有效隐藏数据库敏感信息。定期做好数据备份,并详细记录。防范立足于技术,以相应的技术设施及安全的设置保障网络安全,同时实行专人定期巡查和监督信息传输。

专科医院网站建设过程中,选择3层网站架构,开发语言,mSSQL数据库,选择云主机作为网站托管服务器,委托专业技术人员对网站服务器进行维护,提高网站使用效率。

在网站服务器上,安装专业的网页防篡改软件,防止恶意篡改。若主页被恶意更改,立即停止主页服务并恢复正确内容。同时检查分析被更改的原因,在被更改的原因找到并排除之前,不会重新开放主页服务。

4.3人员管理建立奖惩制度,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加强全员安全管理知识及理念的培训,网站管理员必须经过严格的培训和考核。对用户上网实行记录监控,若有异常行为立即关闭该用户的网络连接,及时警告并记录在案。

4.4信息审核实行内容审核制度,未经审核信息不得。实行版块负责制,由版主负责自己版块的信息安全,以预防万一有绕过审核的信息被。若出现未经审核信息情况,则暂时关闭信息功能,直至查明原因并排除。医院官方网站、交流的信息必须真实、准确、可靠。

5网站改进方向

5.1实现HiS信息共享网站信息与HiS信息资源共享,提供医疗服务价格查询,患者费用查询,网站预约挂号,检查化验结果查询等多种查询服务。

5.2提供远程会诊服务我院是一所全国知名的三级甲等专科医院,目前患者都是从四面八方过来看病,患者病程较长,往来看病很不方便。因此,计划推出网站远程医疗服务,提供远程会诊。患者的病历资料、检查化验单据,通过网站实时上传,医生实时会诊,提供治疗方案。

5.3加强医院网站的英文建设专科医院在地区范围内代表着医学学术的较高水平,在特定范围内代表着国家的医学学术水平。目前医院官方网站主页只设计了英文网站链接标题的静态页面,仅提供简单的医院图片、名称、地址等信息,缺乏与现有的医院网站内容相同步的外文版本,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专科医院在学术上与世界交流互动的大窗口,影响先进医学技术的引进和对外的扩大宣传,从而影响专科医院在本学科领域内的快速发展。因此,中英文网站同步势在必行。

6结论

医院网站是大众了解医院的窗口,做好网站建设既能体现医院自身价值又可树立良好的医院形象。通过探讨专科医院网站建设管理经验,认为专科医院网站的定位不同于一般综合医院,特长与发展形式有着明显差异,技术力量分配有较大区别,医院网站建设过程中没有标准模式可循。

将网站建设管理过程作为一项完整的项目来组织和实施,充分重视网站运维管理,网站内容不断更新,始终提供最新、最及时的信息,有计划、有步骤的开展网上医疗活动[4],提供最优质的服务,专科医院的网站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参考文献:

[1]于丽艳.积极推进医院网站建设,拓展医院宣传新领域[J].医学信息学杂志,2011,32(6):29-31.

[2]赵立春,粱一平,梁健.t院网站设计和推广策略研究[J].医学信息学杂志,2012,33(3):28-29.

医保实名制管理制度篇10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六届五中、六中全会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发展*、富裕*、人文*为方向,以居民健康和百姓满意为目标,突出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改善民生的发展主线,坚持社区卫生服务公益性和可及性的发展方向,坚持优先解决社区居民基本医疗和健康保障问题的发展思路,努力建成体系完整、布局合理、水平一流、人民满意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为实现“两个率先”,构建和谐*贡献力量。

二、工作目标

到2010年,全区建立基础设施齐全、基本设备配套、人员素质较高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完善综合卫生服务功能,增强服务能力,提高服务水平,努力为社区居民提供低成本、广覆盖、高质量的社区卫生服务;引导基本医疗服务下沉社区,卫生监督和疾病预防控制等公共卫生关口前移,着力减轻社区居民医药费用负担,有效缓解居民群众看病贵看病难的突出矛盾;建立城市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政府财政保障机制,实行社区卫生服务收支两条线管理,明显改善社区基础卫生状况,确保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提高居民健康保障水平。

具体指标:

1、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街道覆盖率达到100%;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人口覆盖率达到95%以上;

2、城市居民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首诊比例达到70%以上;

3、按照建立学历层次较高、工作能力较强、整体素质较高的社区卫生服务人才队伍的目标,通过强化培训和人才引进,完成100名全科医师、100名社区护士、50名公共卫生医师和50名社区卫生管理干部岗位培训和队伍建设任务;

4、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综合满意度达到90%以上;

5、城市居民健康档案建档率达到50%;城市居民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建档率达到95%以上,建档管理率达到95%以上;60岁以上居民健康档案建档率达到95%以上,建档管理率达到95%以上;

6、城市孕产妇管理率达到95%以上,儿童保健管理率达到95%以上;计划免疫四苗覆盖率达到98%以上;城市孕产妇死亡率控制在17/10万以下,城市婴儿死亡率控制在9‰以下,传染病发病率控制在190/10万以下。

三、组织领导

区政府成立以区长为组长,区委区政府分管领导为副组长,卫生、财政、民政、建设、劳动、监察、审计、统计、药监、物价、市容以及各街道等为成员的深化社区卫生服务体制改革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区卫生局。

四、实施原则

(一)坚持政府主导原则。落实政府责任,充分发挥政府在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的主体作用。

(二)坚持收支分离原则。强化成本核算,完善预算管理,加强考核监管,确保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正常运行。建立社区卫生服务科学严格的收支两条线管理机制和合理稳定的财政投入机制。

(三)坚持公益性原则。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提供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不以营利为目的,基本医疗用药实行零差率销售,注重公平、质量、效率和可及性。

五、实施范围

辖区内符合社区卫生服务设置规划,由政府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

六、工作任务

(二)公共卫生服务关口前移,建立健全社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

卫生监督和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关口前移。按照每个社委会配备1名公共卫生信息员标准,全区47个社委会和6个行政村配备53名信息员,由街道聘任,培训上岗,统一管理,与全科工作团队共同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控工作。区卫生监督所、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妇保所按照每个街道配备2名卫生监督人员、2名疾病预防控制人员和2名妇幼保健人员,加强工作的指导和督查,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防控网络,夯实公共卫生网底,努力提高社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反应能力。

(一)社区卫生服务重心下沉,全面落实“六位一体”功能

社区公共卫生服务重心下沉。全区现有5个街道,47个社区和6个行政村,9万户和30万人口。运用网格地图管理思想,按照每800户居民为一个管理网格,每1万居民为一个管理片区,全区47个社区和6个行政村划分为均衡覆盖全区的30个管理片区、112个管理网格,将2名全科医生、2名社区护士和1名公共卫生人员组成的全科工作团队均衡分布在管理片区内,实行分片包户,以健康保健合同和居民健康卡为载体建立全科医生家庭责任制,全方位开展健康教育与促进、慢性病防治、传染病管理、妇儿保健管理等公共卫生服务工作。在原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基础上,47个社区居民委员会和6个行政村设立全科医生工作站。全科医生定期下派到工作站,方便居民就近享受健康指导和服务。

社区基本医疗服务进家庭。按照安全、廉价、便捷原则,开展社区出诊、社区巡诊、社区康复指导和家庭病床等基本医疗服务工作。以家庭健康保健合同为载体拓展社区首诊的覆盖面,继续推进社区卫生服务和二三级医院双向转诊工作,积极引导社区居民“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康复回社区”。

(三)实行社区卫生服务收支两条线管理,着力改变“以药养医、以医养防”状况

成立区社区卫生服务管理办公室,设立社区卫生服务财政专户,实行中心主任和财务人员派出制,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人、财、物等管理,切断医务人员与经济创收、医药购销的利益联系,着力改变“以药养医、以医养防”状况。重新调整和核定社区卫生服务收支结构,实行预算管理。社区卫生服务所有收入全部上缴财政专户,社区卫生服务职工工资和奖金由区卫生局和区财政局核定,考核发放。中心主任年收入探索试行年薪制,标准由区卫生局和区财政局统一核定,并实行任期目标责任制考核,根据完成任务情况和居民满意度调查结果综合考核后发放。社区卫生服务人员聘任期间暂停执行档案工资,严格执行岗位工资,以岗定薪,一岗一薪,岗变薪变。档案工资仅作为职工计发退休费、调资、晋级、调动、缴纳社会保险等的依据。

改革用人制度,实行“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推行全员聘用制、人事制。全面清理超编行政工勤人员和不符合准入条件的技术人员。按照服务工作需要和精干、效能的原则,实行公开招聘、全员聘用、岗位管理、绩效考核办法,建立健全聘用人员退出机制。改革收入分配制度,加强和改善工资总额管理,建立医务人员收入分配与技术水平、服务数量、服务质量和群众满意度的综合考核紧密挂钩的机制,并适度向关键岗位和一线人员倾斜,合理拉开分配档次,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

(四)实行基本医疗药物集中采供和零差率销售,努力缓解看病贵、看病难问题

社区基本医疗用药集中招标采购统一配供。成立区社区基本医疗用药招标采购办公室,研究制订《*区基本医疗用药集中采供和零差率销售管理办法》。在认真调研分析基础上,组织专家制订《*区社区卫生服务基本医疗用药目录》。按照统一用药目录、统一厂家品名、统一剂型规格、统一招标采购、统一配送管理、统一价格公示等“六统一”的要求,通过招标或竞争性谈判方式确定社区基本医疗用药供应商和销售价格。

社区基本医疗药物零差率销售。辖区30万社区居民因常见病、多发病持居民健康卡到政府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诊,购买《*区社区卫生服务基本医疗用药目录》范围内药品,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实行零差率销售,努力缓解居民群众看病贵看病难问题。

(五)加快社区卫生人才培养,提高社区卫生队伍素质

严格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卫生技术人员资格准入管理,建立全科医师和社区护士持证上岗制度。切实把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人才队伍建设作为一项战略性任务来抓,着力培养一批具备全科医学理念、综合业务知识和技能,能运用适宜技术、提供适宜服务的社区卫生人才,增强综合卫生服务能力。

加强社区卫生人才培养和对口支援工作。开展社区卫生服务人员的岗位培训,提高现有社区卫生服务人员业务素质。确定省人民医院、市第一医院、市中医院作为全区全科医师和社区护士定点培训医院,在市第一医院设立区全科医生培训基地,每周开展专题讲座。社区卫生服务人员每3年选派到三级医院进修学习。区卫生局定期组织社区卫生服务人员到三级医院参加科室查房、专题讲座和短期轮训。积极鼓励和吸引三级医院高年资退休医师进社区坐诊和查房,充分利用和发挥三级医院下基层锻炼医生的工作积极性和指导作用,通过传帮带迅速提升社区基本医疗服务能力和水平。

七、保障措施

(一)明确目标责任,建立健全分工协作的工作机制

区卫生局负责制定社区卫生服务发展规划、准入标准和管理规范,制订社区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服务流程和服务规范。根据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规划,建立健全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合理配置社区卫生服务资源。加大全科医生、社区护士和公共卫生专业人才引进和培训力度,建立高素质的社区卫生服务人才队伍。围绕改善服务、减少浪费、激发活力、提高效率为目标,建立健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综合运行考核机制和社区公共卫生绩效考核评估体系,严格考核,努力提高社区居民的满意度和幸福感。

区人事局会同区卫生局等有关部门制订和完善社区卫生服务编制标准、人事管理和职工聘任等有关制度。

区财政局要按照省、市有关文件精神,将社区卫生服务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建立健全合理稳定的社区卫生服务财政投入机制,加强财务收支管理和监督,确保社区卫生服务健康快速发展。

区建设局负责将社区卫生服务设施布局纳入城市规划,统筹安排。在新建或改建居民住宅区时,按城市规划标准在公共服务设施中预留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用房,并无偿提供给政府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使用。

区人口和计划生育局负责社区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的指导和管理。

区发改局负责将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区监察局、区审计局负责依法对社区卫生服务政府补助资金分配、核拨、使用,以及基本医疗用药招标采供和零差率销售实施全过程监督。

区药监分局负责社区所需药品和医疗器械质量的监督管理,审核基本医疗药品供货商业公司资质并加强监管。

区市容局负责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周边环境整洁,加强对社区健康教育工作的指导和管理。

区物价局负责社区卫生服务收费项目和药品价格的审定和监管。

区民政局负责将深化社区卫生服务体制改革工作纳入社区建设规划和社区工作计划,指导开展社区动员和工作培训。

区劳动等部门按照各自职能开展工作。

各街道负责组织开展社区动员,做好居民健康卡登记发放工作,组建社区公共卫生信息员队伍并加强管理,指导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进社区工作。

(二)加强检查监督,建立健全严格科学的考核评估机制

一是制定方案。区卫生局会同有关部门制订《*区社区卫生服务收支两条线管理办法》、《*区基本医疗用药集中采供和零差率销售管理办法》、《*区社区卫生服务人事管理办理》、《*区社区卫生服务绩效考核和奖惩办法》等。

二是严格考核。区效能办委托区城调队对社区居民开展满意度和知晓率调查,作为评估区卫生局深化社区卫生服务改革成效的核心指标。区卫生局和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创新管理考核机制,实行任期目标责任制,强化监督检查和考核评估工作,重点考核社区卫生服务人员的服务数量、服务质量和社会效果,突出考核社区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满意度和知晓率。

三是持续改进。区卫生局和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应定期深入社区、家庭,充分了解社区居民的医疗保健需求以及对社区卫生服务的建议和意见,并在工作中不断探索创新和修改完善,使深化社区卫生服务体制改革工作走上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轨道。

(三)加大财政投入,建立健全合理稳定的财政投入机制

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和省政府关于支持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的财政政策,调整现有卫生经费的支出结构,不断加大社区卫生经费投入,用于公共卫生服务购买和基本医疗服务补贴,社区卫生服务财政投入列入政府财政预算,并逐年提高,增长幅度不低于当年财政增长幅度。

八、工作安排

(一)调研筹划阶段:20*年12月—20*年2月

1、区政府组织卫生、财政等相关人员学习国家、省、市文件,以及外地的经验和做法;

2、区卫生局、区财政局开展社区卫生服务机构20*—20*年三年经济运行状况调查,进行药品让利等测算,确定收支项目和财政补助数目等;

3、区卫生局在多方听取意见建议的基础上,拟订《*区深化社区卫生服务体制改革实施方案》以及配套管理办法和考核评估标准等;

4、区卫生局在认真调研基础上,组织专家制订《*区社区卫生服务基本医疗用药目录》。

(二)宣传准备阶段:20*年2月—3月

1、成立区社区卫生服务管理办公室,制定操作流程和步骤;

2、确定社区公共卫生人员岗位和其他岗位数量,完成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和职工聘任工作;

3、调整社区卫生服务机构HiS系统;

4、成立区基本医疗用药招标采购办公室,按照统一用药目录、统一厂家品名、统一剂型规格、统一招标采购、统一配送管理、统一价格公示等“六统一”的要求,选定药品供应商,确定基本医疗用药价格,做好基本医疗用药零差率销售的各项准备工作;

5、2月28日,召开全区动员部署大会;区政府与各街道、各有关部门签订目标责任书,区卫生局与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签订目标责任书;

6、设计制作和登记发放居民健康卡,通过社区公共卫生人员按照每800户为一个管理网格,采集居民健康信息,建立家庭保健合同,宣传社区首诊和基本医疗用药零差率销售工作;

7、开展社区公共卫生人员全员培训;

8、完成社区公共卫生信息员聘任工作;

9、充分听取各方意见。

(三)正式实施阶段:20*年二季度

1、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公示基本医疗用药目录、进销价格和厂家规格等;

2、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同步启动公共卫生服务进社区和基本医疗用药零差率销售工作;

3、区卫生局组织局机关干部实行分片定点跟踪督查工作推进和实施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