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乡镇农机工作调研报告十篇乡镇农机工作调研报告十篇

乡镇农机工作调研报告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4:54:50

乡镇农机工作调研报告篇1

一、调研内容

1、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现状分析。

包括农村实用人才对象、标准和范畴;农村实用人才总量、结构;我县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和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经验;当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等;

2、农村实用人才队伍需求预测。

根据我县发展现代农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预测未来农村实用人才队伍规模和结构特征;调研人才需求与供给之间的缺口、分析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的发展趋势,分阶段设定未来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和农村人力资源发展的目标要求;

3、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体制机制研究。

对农村实用人才培养、使用、评价、流动、保障、激励等环节涉及到的体制机制问题进行调研,提出解决的办法和思路;提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和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指导思想、原则、目标和发展途径。

4、工作重点和项目。

调研提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的战略重点;提出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的重点支持项目。

5、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的政策措施。

各类农村实用人才的培养措施、评价办法;扶持人才成长的政策措施;有利于人才发挥作用的政策措施;促进农村实用人才合理流动的措施;农村实用人才激励政策;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政策措施;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和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组织领导等。

二、调研对象

农村实用人才是指在农村具有一定的知识和技能,能够起到示范带动作用,具有一定的创造性,为当地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做出积极贡献,并得到群众认可的农村劳动者。主要有以下几大类型:

1、农业种养业人才

科技示范户

种植能手

养殖能手

2、农村合作组织人才

各种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负责人

农产品流通经纪人

3、农村生产生活服务性人才

村社管理干部

村级畜禽防疫员

农机作业驾驶员

农业生产资料经营者

农村生活资料经营者

农村劳务经纪人

村级水务管理员

4、农村创业人才

农业产业化经营职业经理人

农民企业家

农民回乡创业领办人

5、乡镇卫生工作者

6、农村民间文化艺人

7、农村能工巧匠

8、乡镇农业公益性技术推广人才

9、乡村农业科研创新人才

三、调研方式

1、面上统计和典型分析相结合。各成员单位分头开展本系统人才队伍建设专题调研。

2、内部协调和部门协作相结合。既要注重农业系统内的协作,又要注重与组织、人事、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相关部门配合,既要注重农业、文化、卫生人才的培养,也要注重人才评价、使用、激励、发挥作用的政策研究。

3、问卷调查。根据问卷调查对象的不同,制作两种调查问卷,分别由农村实用人才和群众代表及对口业务部门和专业技术人员填写,由各成员单位、各乡镇组织开展问卷调查。

4、召开座谈会。(1)召开农村实用人才和群众代表座谈会;(2)召开相关业务部门及专业技术人员座谈会。

四、调研任务分工

1、各成员单位负责本系统县、乡、村三级农村实用人才基本情况(统计表1—14)的统计上报工作,并参考附件1形成本系统、行业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和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专题调研报告。

2、各乡镇负责本乡镇乡、村两级农村实用人才和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基本情况(统计表2—12)的统计上报工作,并参考附件2形成本乡镇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和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专题调研报告。

3、县人事劳动保障局负责建立同心县农村实用人才和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信息库。

4、县人事劳动保障局负责收集整理各部门、各乡镇专题调研报告,由调研活动领导小组形成《同心县农村实用人才和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工作调研报告》和《同心县关于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和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实施意见》。

五、时间及要求

调研从9月下旬开始,10月底前结束。

1、9月25日,召开承担课题调研任务成员单位会议,进行安排部署。

2、9月25日至10月15日,各成员单位、各乡镇根据任务分工统计报表,填写调查问卷,召开座谈会,进行专项调查,组织开展调研活动。各乡镇填写《农村实用人才和群众代表综合情况调查问卷》150份,各成员单位组织下属有关部门、专业技术人员填写《专业技术人员和对口业务部门调查问卷》100份。10月15日前,各成员单位、各乡镇将农村实用人才和人力资源开发工作统计报表(附电子版)、调查问卷及专题调研报告经单位主要领导审签同意后,报县人事劳动保障局。

3、10月15日至10月30日,形成《同心县农村实用人才和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工作调研报告》和《同心县关于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和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实施意见》,报县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审议。

4、成立县农村实用人才和农村人力资源开发调研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人事劳动保障局,县人事劳动保障局局长马锋任办公室主任。

设立专题调研报告撰写小组

组长:**

成员:**

5、各成员单位、各乡镇要对这次调研工作高度重视,明确一名主要领导抓此项工作,并抽调事业心和责任心强、政策理论水平较高、善于分析研究问题的同志和相关专家参加调研工作。此次调研要注意与其他县市该类人才队伍建设状况进行比较分析,确保调研成果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前瞻性和科学性。有关统计数据分析注意采用图形、表格等通俗易懂、简洁明了的形式。调研报告字数一般控制在2万字以内,做到内容充实,资料完备,预测科学;统计数据真实、准确,杜绝常识性错误;文笔流畅,脉络清楚。

附: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和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专题调研报告(部门)

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和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专题调研报告(乡镇)

座谈会发言参考提纲

农村实用人才综合情况调查问卷

专业技术人员和对口业务部门调查问卷

乡镇农机工作调研报告篇2

一、充分肯定这次政协资政会取得的成果

(一)选题准确。这次资政会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选题,充分体现了政协工作中心意识、大局意识。我市新农村建设工作开展已有一段时日,十镇百村试点工作也开展了两个多月,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在实践中也有一些不尽完善的地方。通过组织政协委员到基层调研,有助于我们查找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更好地推进我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

(二)调研比较充分。虽然我没有听各位常委的大会发言,但认真我阅读了所有的调研报告,从报告中可以看出,大家围绕新农村建设,深入基层、走访群众,采取多种方式,广泛收集大量生动的第一手资料,调研结束后,认真梳理,既客观、公正、全面地反映实际情况,又提出比较中肯的意见和建议,这对于我们进一步认清形势,找准症结,对症下药,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三)成效比较明显。22篇调研报告份量重,含金量高,有现象、有建议,突出重点,切中要害,充分体现了政协委员参政议政、建言献策的可贵品质,也为党委、政府科学决策,提供了很有价值的客观依据。总结这次的调研报告,有三个比较明显的特点:一是全面。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五句话,20个字,“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涉及政治、经济、文化、民主等各个方面,22篇调研报告都有涉及,并体现了由点及面、由近及远、由表及里的特点。由点及面:这次的调研报告分成多个专题,这些专题较全面地反映了当前我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现状。由近及远: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内涵非常丰富,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艰难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我们现在做的只是第一个阶段。大家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报告中充分体现了由近及远的内容,不仅仅反映了新农村建设中经济发展、规划设计、村容村貌整治等亟待解决的问题,还涉及到文化、医疗、教育等社会发展方面比较长远的内容。由表及里:没有新农民就没有新农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最终要靠广大农民群众。农民是新农村的建设的主体。有多篇报告提及农民的素质问题,并对如何提高农民素质提出了很多很好的建议。二是深刻。调研报告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意义分析比较透彻,尤其是对存在问题的剖析比较深刻,提出的建议切实可行。新农村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这些好的意见和建议,市直有关部门将要认真吸纳,并将根据轻重缓急,分步实施。三是有效。调研报告没有停留在表面上,对解决问题提出了意见和建议,可以说是既号脉诊断,又开方抓药。

总之,这次调研的成果对的新农村建设将起到较大的指导和推动作用。我代表市委对各位同志付出的努力表示感谢!市委、市政府将会充分吸纳这次资政会的调研成果,进一步推进全市新农村建设。

二、大力推进全市农村综合改革工作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我市有一个很好的基础,那就是农村综合改革。年初,国务院提出了深化农村综合改革,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农村综合改革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础。如果没有进行农村综合改革,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就很难见成效。我市农村综合改革起步早,基础较好,可以说,是抢占了制高点。

下面一些数据,有助于大家全面了解农村综合改革,增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信心。我市的农村综合改革先是一个县试点,然后向三县一区推行。农村综合改革有以下几个环节:(1)调胖规模。全市乡镇总数由原来的101个调到70个,乡镇规模增大,平均人口上升到6.12万人,国土面积124.80平方公里。(2)调瘦机构。乡镇内设机构由原来的10多个改为三大块:党政办公室、经济发展办公室、社会事业办公室,领导职数核定为9人之内,人员编制只减不增,党政领导实现了交叉任职。(3)深化改革。乡镇职能重新认定,公益事业进一步加强,是政府管理的回归政府,该推向市场的推向市场。事业单位实现了全员聘用,工资与技术和绩效相挂钩。通过乡镇事业单位改革,全市乡镇事业单位编制数由原来的4991名精简为3237名,减幅达28%;机构总数由原来的634个精简为336个,减幅达47%。庐江县乡镇事业机构数由原来的140个减少到84个,减少了40%,编制数由1149名减少到818名,减幅达28.8%;无为县由原来的237个减少到98个,减少了58.6%,编制数由1338名减少到867名,减幅达35.2%。(4)扩大村级规模。全市村级总数由1755个减少到1007个(包括城镇社区),减少了43%;平均人口由2597人增加到4526人,增加了74.28%。并村带来的效果主要表现在:(1)村干部素质能力更高更强了,一大批年富力强、学历较高的村干部脱颖而出,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领头雁。(2)小村并大村,激活了基层的动力,增强了基层的活力。并大村后的农村转移支付基本上可以保证基层组织正常运转,并有一定节余,这就进一步减轻了农民负担。下一步,农村综合改革还要进一步深化,主要是在建立和完善农村基层工作新机制上下功夫。:

农村基层工作新机制包括以下内容:(1)为民服务全程机制。每个乡镇设立一厅一室两个窗口,即一个服务大厅、一个室、一个办理窗口、一个窗口,为广大农民群众提供全权服务。(2)村务公开民主管理机制。村务管理做到指标化、制度化、正常化,并建立健全新的考核机制。(3)以钱养事服务农民机制。进一步推动事业单位改革,真正确立以钱养事、利民便民的服务制度。(4)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新机制。这个机制是4个机制中最关键、最基础的,也是最难办的,它对农民增收、农业增效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市的211个专业合作组织很多是松散型的,大多组织化程度不高,功能也不够完善。因此,我们要进一步深化和完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政府将采取有效措施,加以鼓励和推进。当前211个组织中还有87个没注册。我们的目标是到2010年翻一番,达到400个完善的组织。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础是农村综合改革。农村综合改革我们已经先行了一步,并取得了很大的成果,这为我市新农村建设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标志着我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了一个很好的开端。因此,我们要进一步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并以此来推进新农村建设工作。

乡镇农机工作调研报告篇3

3、提高农村自治的层次。停留于村级自治,无法达到农村自治的目的,乡镇一级的自治应该尽快推行。如前所述,乡镇一级政权已经负面后果多于正面效果,应该断然撤销,改为自治形式,依托统一的法律、意识形态、国民待遇来维持农村的稳定,促进农村的繁荣。乡镇一级改官员委任为民选,有助于提高合法性,更为重要的是,民选的领导人能够树立基本的民本思想,从本地区的实际出发,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而且随时处于选民的监督之下,可以节省国家的监督成本。我们当前采取的乡镇干部委任制,在现实生活中已经暴露出越来越大的缺陷:一是漠视人民利益,由于委任的干部客观上权利来源于上面,因而只要上面满意,就可以保持地位甚至得到提拔,农民的要求无法影响官员的去留,于是只怕领导批评不怕群众反对。二是短期意识强烈。委任制下,人员异地交流频繁,任期内要有突出表现,就无法避免短期行为,政绩工程、献礼工程应运而生,往往对一个地方造成严重后遗症的同时,个人反而得到了提拔使用。三是人员膨胀。由于机构设置和人员安排不受选民的监督,作为乡镇领导者,上级机构和官员过多,出于工作压力、人员关系,不得不安排关系人员,而且这种安排,关节多由上级有关人员打通,工资也由财政支付,乡镇只是接受而已,乐得做顺水人情。但前任接受的人员,在委任制下,后任必须无条件接收,导致机构、人员越来越多,乡镇不堪重负。四是公民意识淡薄。由于政务从上到下安排,与当地的需要没有必然联系,农民对本地区的官员和公共事务没有决定权,导致农民无法提高关心社会的热情,无心关注国家政策走向和农村发展,同时严重影响了农民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从而形成恶性循环。乡镇自治后,国家权力在乡

主要转变为保障公民的选举权得到真实、充分、完整的实现,保障乡镇的稳定,保障最基本的国策如义务教育、计划生育等的落实。至于乡镇经济发展、基础建设、公共服务、乡镇组织形式、乡镇领导及工作人员的数量与补贴、乡镇领导的监督等由乡镇自主决定,国家不加干涉,也不进行考核,更不搞检查达标,只是在推行之初提供指导性、选择性意见。国家对乡镇的控制主要通过财政转移支付手段进行,由于民选的乡镇领导和聘用的工作人员不是国家公务人员,财政转移支付只对乡镇整体进行,不随乡镇的工作人员而变化,所有的资金由乡镇自主安排。其实,工会和农会曾经是中国共产党动员民众,旧政权的主要群众组织。在其著名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对农会作了热情洋溢的高度评价。农会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的中坚力量,在解放战争时期和建国初期的运动中发挥了重大作用。在社会主义改造时期,农民自发地组织起互助组、土地入股的初级合作社,农民组织由政治斗争转向发展经济,开创了中国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先河。然而建国以后,党在农村建立起基层政权,却取消了农会。一种错误的认识以为,农民自己的组织获得发展以后会不利于农村社会的稳定。事实恰好相反,高度离散的社会群体最容易受到谣言和的蛊惑,并很容易为立场极端的领袖人物所利用。据美国著名农村社会问题学者米格代尔分析,分散的农民可能是革命者的社会基础,而有组织的农民则可能是改良主义者甚至是保守主义者的社会基础。因此,保障农民权益,缓解社会矛盾,就要把分散的农民组织起来,首先要恢复农会,使农民的愿望能够通过秩序化的组织渠道得到表达。在恢复农会的同时,还要大量发展农民自己的经济组织,并保障农民自由进入和退出各种协会的权利

。在种植、加工、流通、融资等领域建立各种协会,如蚕桑协会、柑橘协会、养鸭协会、水稻协会等,通过农民组织的自助、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改变博弈中的弱势地位,争取平等的权利和利益,维护农村的稳定。

结束语

三农问题引起的广泛关注,是任何其他问题无法比拟的。关于三农的学术研究著作汗牛充栋,为我们写作这篇论文提供了丰富的材料,同时也使我感到正一步步走向一个迷宫。对于一个现实的问题,本文尝试以实际的制度变迁来解决,较多地关注现行的政治法律制度存在的缺陷,并探求造成缺陷的历史原因。在写作本文的过程中,一些事情正在逐渐发生变化:沈阳率先取消了暂住证;国务院废除了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代之以更为人性关怀的救助管理办法;北京、江苏、山东、河南、厦门等省市陆续制定颁布了新的户籍管理规定,制定户籍法呼声日高;增值税起征点大幅度提高;出口退税制度重新调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扩大试点……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教育宣传渐入人心,十六届三中全会决议提出统筹城乡发展,建立有利于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体制,包括完善农村土地制度,给予农民合理的征地补偿;支持农民发展多种形式的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加大对农业的支持保护,增加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取消农业特产税,逐步降低农业税率;改善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环境;废止妨碍公平竞争的规定等等。我们有理由相信,三农问题的解决虽然会是一个长期的渐进过程,但胜利是必然的。

陈柳钦(1969-),男,湖南邵东县人,经济学硕士,哈尔滨商业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研究所研究员,哈尔滨商业大学贸易经济学院教授,哈尔滨商业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哈尔滨理工大学客座教授,河北经贸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客座教授,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世界贸易组织研究院特邀研究员。在《经济管理》、《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经济研究参考》、《经济要参》、《经济科学》、《改革》、《国际经济合作》、《南开经济研究》、《财经科学》、《财经理论与实践》、《农村金融研究》、《金融论坛》、《亚太经济》、《管理科学》、《社会科学辑刊》、《人文杂志》、《江苏社会科学》、《国际商报》、《中国经济导报》、《中国改革报》、《中国信息报》、《工人日报》、《经济学消息报》等多种经济类核心期刊、专业期刊和权威报纸上400余篇,研究方向:产业经济、金融理论。

--------------------------------------------------------------------------------------

十大阶层即:国家与社会管理者阶层、经理人员阶层、私营企业主阶层、专业技术人员阶层、办事人员阶层、个体工商户阶层、商业服务人员阶层、产业服务人员阶层、农业劳动者阶层、城市无业失业和半失业人员阶层。中国社会科学院对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的划分,可参见陆学艺主编的《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研究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北京。

污名化现象,指一个群体将人性的低劣强加在另一个群体之上并加以维持的现象。

徐勇,挣脱土地束缚之后的乡村困境及应对-农村人口流动与乡村治理的一项相关性分析《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00第3期。

[法]让-马克·夸克(tean-marc·coicavd),《合法性与政治》佟新平、王远飞译,中国编译出版社,2002,北京,p5-6。

中国历史上的农民负担问题,参见孙翊刚,《中国农民负担简史》,中国财经经济出版社,1991,北京。

国家统计局农调总队/新疆自治区农调队,农村基层工作与农民意愿调查--农村热点问题调研系列报告,《中国国情国力》2001年第11期p40-41。

温铁军,慎言三农,《读书》,2001年第10期。

徐勇,农友网,当前我国农村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及思考。

韩俊,中经专网,县乡公共财政危机影响农村稳定。

牛竹梅,乡村债务现状、负面影响及消减对策,《山东经济》2002第1期p41-43。

李金华,关于2002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2003年6月25日

新华网。

李金华,关于2002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2003年6月25日

新华网。

国家统计局农调总队/新疆自治区农调队,农村基层工作与农民意愿调查--农村热点问题调研系列报告,《中国国情国力》2001年第11期p40-41。

陈锡文,2002,当前中国的三农问题与出路,中经专网。

,必须切实解决农民买不起问题,《中国国情国力》2002第1期p4-7。

陈锡文,2002,当前中国的三农问题与出路,中经专网。

反相位即当农业处在高峰的时候,工业就处在低谷,当工业处在高峰的时候,农业就处在低谷,工农两大产业总是处在互为高峰低谷的位置。参见王建,用城市化解决三农问题,《上海投资》2001第10期p4-7。

参考白钢,《中国政治制度史》中国天津出版社、新西兰霍兰德出版有限公司联合出版,1991;丁建嵘,《岳村政治:转型期中国政治结构的变迁》,商务印书馆,

2001,北京。

孙学玉,体制创新:地方行政机构改革的现实选择,《中国行政管理》2003第4期,p19。

党国英,2000,山高皇帝远,中央任何一项政策只要会削弱乡村干部的利益,都难以落实《金三角》2000年8期。

郭永中,当前中国农民负担问题研究,《北京大学学报,哲社版》2002第1期47-54。

经济观察报,2003/5/26。

贾康、白景明,完善财政体制寻求基层财政解困治本之策《现代财经》2002第1期。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北京,p65。

上述计算参见林毅夫,有关当前农村政策的几点意见《北京大学政策性研究简报》2003年第29期(总第371期)。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1,北京,p38。

同上。

白钢,《中国政治制度史》中国天津出版社、新西兰霍兰德出版有限公司联合出版,1991,

p463。

白钢,《中国政治制度史》中国天津出版社、新西兰霍兰德出版有限公司联合出版,1991,

p242。

民政部基层政权建设司编,《全国村民自治示范工作经验交流暨城乡先进集体和个人表彰会议文件汇编》,中国社会出版社,1996,北京。

折晓叶,《村庄的再造--一个超级村庄的社会变迁》,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北京,p263-264。

乡镇农机工作调研报告篇4

1材料与方法

11抽样方法采用分阶段整群抽样方法,将河南省各县按照传染病报告水平分为高、中、低,从中等县中随机选择1个平原县和1个山区县作为样本县,在每个样本县随机抽取4个乡镇作为样本乡,共为8个乡镇。

12调查对象以样本县县医院的全体法定传染病责任报告人、样本乡乡卫生院全体法定传染病责任报告人、样本乡全体村医作为调查对象。共调查法定传染病责任报告人719人,其中县医院医务人员170人,乡镇卫生院医务人员210人,村卫生室医务人员339人。年龄18~74岁,平均(3711±1144)岁。初中及以下占155%,高中/中专占579%,大专/本科占265%。

13调查内容采用问卷式调查,问卷系“河南省农村法定传染病报告信息机制研究”课题组设计的村卫生室传染病报告情况调查表、乡镇卫生院业务人员调查表和县级医院业务人员调查表。内容包括:调查对象的一般情况,法定传染病的基本知识,法定传染病报告程序,法定传染病诊断,传染病报告工具,传染病报告培训,传染病报告督导和检查,传染病报告制度及执行情况,以及报告人对传染病报告的认识等。

14质量控制调查员选择公共卫生学院研究生和样本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流行病科的工作人员。在调查之前对所有调查员进行培训,以明确填表说明和注意事项。

15统计分析用excel建立数据,录入结束后,按5%的比例进行抽查,录入错误的地方及时修改,以确保资料准确可靠。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

2结果

21单因素分析对调查表中责任报告人传染病报告技术和报告意识共43个变量进行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按p=005标准,筛选出12个变量,其中从医年限、接受传染病培训、接受县卫生局及县防疫站培训、传染病分类、甲类传染病报告时限、乙类传染病报告时限、愿意报告传染病、本院疫情管理人员经常检查(对于村医,该项是“乡卫生院疫情管理人员检查”)、填写传染病报告卡是促进报告传染病的因素,而没有报酬、文化程度则与传染病报告呈负相关,见表1。

表1责任报告人报告传染病的单因素Logistic分析(略)

22多因素Logistic分析为进一步探讨基层农村传染病报告的影响因素,将上述12个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在α入=0.05,α出=0.10水准下,采用ForwardLR法筛选出6个与农村基层医疗机构法定传染病责任报告人报告传染病有关的因素,其中从医年限、接受传染病报告培训、接受县卫生局培训、填写传染病卡、愿意报告传染病是报告传染病的促进因素,而没有报酬是报告传染病的抑制因素,见表2。

表2责任报告人报告传染病的多因素Logistic分析(略)

注:对模型进行检验,χ2=95.01,p=0.000

转贴于

3讨论

报告传染病没有报酬是进入模型的惟一抑制因素。在选择该项的医务人员中,村医占925%。而乡镇卫生院防保人员工资主要来源于预防注射,其平均工资低于同单位的临床医生平均水平。近年不少文献报道,乡村医疗机构投入工作量与经济收益有关〔2-4〕,加之缺乏政府经费支持〔5〕,没有任何经济收益的传染病报告被村医和防保人员忽视也是必然。接受传染病报告培训与接受县卫生局培训均为报告传染病的促进因素,提示报告传染病不仅与报告人接受培训有关,而且与培训的形式、有无教材有关。乡卫生院医务人员培训率低,只有643%,很可能与政策上的空白有关〔6〕。997%的村医只能说出1~2种传染病诊断标准,乡卫生院医务人员平均能说出4种传染病诊断标准,提示传染病诊断能力应为培训的主要内容之一。愿意报告传染病是报告传染病的促进因素,oR=2159。对愿意报告的原因进行单因素分析,本医院疫情管理人员检查和传染病法规定2个因素与报告传染病有正关联,与近年不少研究〔1,7〕一致,从医年限和文化程度对报告传染病的影响可能也与报告意识有关。填写传染病报告卡也是影响传染病报告的因素之一。只有640%的村卫生室有传染病报告卡,没有传染病报告卡和未填写过传染病报告卡也是造成农村基层传染病漏报严重的原因之一。综上所述,河南省农村基层医疗机构法定传染病报告漏报严重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农村传染病报告工作人员无报酬,传染病知识培训少,培训级别低,报告人报告传染病的意识差,缺乏传染病报告应有的工具所致。

【参考文献】

〔1〕王淑萍,李颖琰,谢婧,等.河南省西部某县2003年居民法定传染病漏报调查分析[J].疾病监测,2005,20(1):38-39.

〔2〕郑文贵,华颖,包江波,等.医疗和防保功能在乡镇卫生院经营活动中的地位分析[J].中国卫生资源,2000,3(6):271-274.

〔3〕陈祥华,姚树坤,高春秋,等.医疗和防保功能在村级卫生机构经营活动中的地位分析[J].中国卫生资源,2001,4(1):8-10.

〔4〕张勇,罗力,姜晓朋,等.影响乡村两级卫生组织防保工作落实的因素探讨[J].中国卫生资源,2001,4(1):28-30.

〔5〕刘兴柱,徐凌忠.我国公共卫生筹资改革措施评价[J].中国卫生资源,1998,1(4):151-154.

乡镇农机工作调研报告篇5

寒假三下乡社会实践报告3000字(范文)一:

一、下乡地点简介

济南市历城区唐王镇,位于济南市东郊、济南国际机场东邻、美丽的白云湖畔、济青高速公路沿线,有一千年古镇,山东省著名的农业大镇,久负盛名的大白菜之乡

唐王镇具有一千多年的历史。相传,唐王李世民东征于此地安营,在考察了一番后,信口吟诗一首:齐鲁多圣贤,物华天亦宝,人杰地更灵,大业在此成。唐王镇由此而得后,或许借唐太宗的灵气,更有改革开放的东风,唐王镇日益欣欣向荣,各项事业蒸蒸日上。

唐王镇拥有人口5.9万人,面积x3平方千米,耕地x400亩,地势平坦,土质肥沃,地下水质资源丰富,灌溉便利,气候四季分明,具有得天独厚的农业生产条件。经过多年的发展,唐王镇已成为济南市著名的特色农业、高新农业、设施农业为一体的高产高效农业区。唐王镇种植小麦、玉米、大豆、花生等粮油作物,粮食总产达4x50万公斤,生产白菜、西红柿等几十种蔬菜,大棚菜生产已形成规模,蔬菜产量达到2.25亿公斤,而三鲜(鲜食花生、玉米、大豆)生产已形成特色,还种植葡萄、李子、苹果等水果,并已经和正在引进一些名、优、特、高新瓜果蔬菜品种,如反常色蔬菜、黑玉米等。由于发达的农业为畜牧业提供了丰富的饲料资源,养有猪、黄牛、奶牛、羊等牲畜。境内的白云湖则为渔业生产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渔业生产红红火火。全镇农业生产总值达3.8亿元。

唐王镇以木器加工、蔬菜深加工、服装加工、矿泉水灌装等低污染产业为主。

唐王镇工业交通便利,距济南机场只有5千米,济青高速公路穿越境内,贯穿全镇的龙泉路和唐遥路的大十字路为主的路网使全镇交通四通八达,利用世行贷款加强农业灌溉项目修建的田间生产路使农产品运输十分便利。

唐王镇小城镇建设已具规模,镇政府驻地住有居民2万余人,城镇建设整齐有序,以龙泉大街中心的镇政府驻地楼房林立,学校、商场、邮电、酒店、银行、农贸市场齐全。

二、前期准备

在20xx年6月中旬,济南历城下乡队正式组建,形成了一支以xx学为首的团结向上,充满激情与活力的队伍。

准备内容:

1.了解唐王镇韩东村的基本概况(与实际情况有差异)

2.举行小型活动,增进队员之间的友谊与下乡情感,增强团队的凝聚力

3.学习三农理论,拓宽队员知识面,引起队员对三农问题的深入思考,在团队中形成了百家争鸣的思辩氛围

4.先后进行了支教与调研培训,增加了队员在下乡实际操作过程的技巧

5.进行活动分工,确定各项活动负责人,以保证各项活动的顺利进展

6.文艺节目的排练,队员们都付出了不小的努力

x.在几次不同的会议中,讨论了文艺下乡的方式目的及意义等内容,给队员以一定方向上的指导

8.下乡临行前的各项物品的准备

三、实践内容

以组建文艺队为主线,以调研相关为内容,配合有一对一帮扶活动和趣味运动会活动等活动贯穿其中的下乡实践。

四、实践阶段具体流程

x月11日撒网式调研,了解下乡地点的基本情况和文艺基础

x月12日依然进行撒网式调研,参与并协办文艺晚会

x月13日开展文艺骨干个案调研;宣传并动员村民参与14日的才艺展示

x月14日文艺骨干个案调研攻坚阶段;确定才艺展示人员;举办晚会

x月15日对村民才艺展示进行回访调研;举办趣味运动会

x月16日进行理论学习;召开文艺骨干会议

x月1x日一对一个案帮扶;对18日晚会进行宣传

x月18日对节目进行最后排练,准备晚会;举办济南大学与唐王镇联合会演文艺晚会

x月19日对文艺晚会进行回访,道谢、道别;离开唐王

五、唐王镇七村(韩东、韩西、颜家、唐东、唐西、司家、东张)有关组建文艺队Swot矩形分析

S)优势

1.地处唐王镇镇政府驻地,基础设施完善(如唐王广场、桥头广场等)

2.唐王镇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吕剧的发源地,文化氛围浓厚

3.文艺骨干较多,特别是老一辈艺术家;另外,后起之秀,也在茁壮成长

4.村民比较富裕,对文艺有需求,能够自愿、自发的组织一些文艺活动

w)缺陷

1.政府缺乏指导与资助

2.村庄过于密集,地域范围过大,人员整合困难

3.文艺形式与年龄层次之间存在差异

4.现有舞蹈队,分布过于分散

o)机会

1.目前已有4支舞蹈队分布在不同村落

2.当前文化产业正在兴起与发展

3.国家宏观政策: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t)威胁

1.市场经济冲击,人们的金钱观强化,对精神上的追求降低

2.有关文艺方面的投资大,收益期长;政府追求政绩,文艺方面投资份额小

3.村民过于依赖镇政府,而政府却没有明确的支持态度

4.追求不当利益的人,利用文艺队谋求个人利益的可能性

六、有关调研

我们主要采用访谈法,进行调研活动,包括x月11-12日的撒往式调研、x月13-14日的文艺骨干个案调研、x月1x日的一对一个案帮扶调研以及回访村民调研。

寒假三下乡社会实践报告3000字(范文)二:

生命循环往复,日出日落,缘来缘灭。三下乡的生活总算是体现了。或许真的是经历了哭泣,才会知道笑的滋味;经历了失去才懂得珍惜;经历了痛苦,才能体会真正的幸福。

水紧缺,电业紧缺,连饭也吃了上顿没下顿,一顿饱足,一顿饥饿,脑海里总存在一片荒凉的念头,用以形容它的一切语言都是显得苍白的。只因农田里唐秃站着的农民与他脸上被风干的纵横泪痕。

凤凰涅磐,重获新生。然而在解脱的日子里,颠簸的车上,肚里却吞下了沉沉的铅块,每向前一步,都十分的艰辛,心中总有一丝牵挂,牵挂他们的纯朴,也牵挂那淹满泥水的农田。

这次下乡,确实让我懂得什么才叫条件艰苦,可别把我们的一切归咎于生活的痛苦与繁重的工作。我肯定,我非常幸福。

还记得永无休止地推着巨石的西西弗吗?尽管他是人们所公认的苦难的扩大与痛苦的宿影,但是可知道这痛苦的背后,也蕴藏着只有西西弗才能体会才能拥有的幸福!过多的言辞反显空泛。至少中国成语否极泰来教会我们要拥有自信。

兢兢业业的一百二十个小时,唯一留给我的纪念就是漫天纷飞的雨花和那惊人的闪电与雷鸣!面对如此天气,工作时间也无奈的缩短了再缩短。但工作毕竟是工作,任务就像军令一样,军令如山倒,于是在短暂的艳阳之余,雨中采访,调查,远行,早已成了家常便饭社会实践报告。

乡镇农机工作调研报告篇6

一、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

开展第三批乡镇(办事处)学习实践活动工作,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的总体要求和“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更好更快发展”的活动主题,按照“四高”标准,着力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以及党员干部党性党风党纪方面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着力构建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着力推进新农村建设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促进农民增收,着力加强农村(街道社区)基础设施建设,推进社会事业发展,增强发展活力,进一步提高党员干部队伍素质,努力把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成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坚强堡垒,把党员干部队伍建设成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骨干力量,进一步动员广大人民群众投身科学发展的伟大实践,扎实有效地践行科学发展观。

二、方法步骤

学习实践活动正式开始前,各乡镇(办事处)要认真传达学习中央和省、市、县委有关精神,进行广泛深入的思想发动,提高广大党员干部参加学习实践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要在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听取意见建议的基础上,专题研究、反复论证,紧密联系各自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报经县委指导检查组审定后,认真组织开好动员部署会议。学习实践活动按照学习调研、分析检查、整改落实三个阶段具体组织实施,但整个活动三个阶段不截然分开,相关环节可以采取灵活交叉方式进行,大体为半年时间。

第一阶段:学习调研(2009年9月初——9月下旬)。主要抓好学习培训、走访调研、思想讨论三个环节。1、抓好学习培训。各乡镇(办事处)要结合实际制定学习培训计划,采取个人自学、集中培训、专题辅导、集体研讨等形式组织全体党员干部认真学习党的十七大精神,学习各级有关重要会议和文件精神,有条件的党员干部要通读《邓小平论科学发展》和《科学发展观重要论述摘编》。乡镇(办事处)党委书记要带头对党员作辅导,同时充分发挥理论宣讲团、理论辅导员的作用,通过党员领导干部带头学、辅导学等方式组织学习,把科学发展观送进思想,把党的惠农政策送进农家。要结合实际制定学习计划,创新学习形式和方法,增强学习效果。党员领导干部要积极参加集中学习,作专题辅导报告、上党课不少于5次,党员集中学习不少于20学时。要从基层实际出发,灵活安排学习时间。对文化程度低、年老体弱、生活困难的党员和流动党员,采取送学、帮学和寄送学习资料等方式组织学习。要注意在各个领域、各个层面发掘推广一批站得住、叫得响、可信可学的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先进典型,用身边人、身边事教育广大党员2、深入走访调研。乡镇(办事处)领导班子成员要带头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围绕推进科学发展、改进工作作风、加强基层组织等进行调研。要问计于民,结合我县(区)实际理解什么是科学发展、为什么要科学发展、怎样科学发展。要问暖于民,切实访民情、解民忧、帮民富、保民安。通过调研走访,认真听取党员群众的意见建议,找准存在的突出问题,形成推进工作开展的新思路、新办法。在此基础上,乡镇(办事处)领导班子成员要认真撰写调研报告,形成一批有价值的调研成果。3、开展解放思想讨论。围绕科学发展深入进行讨论,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进一步开阔眼界、开阔思路、开阔胸襟,对本乡镇(办事处)是不是科学发展、能不能科学发展、怎样科学发展,怎样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落实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各项任务进行再认识,形成新共识。

第二阶段:分析检查(2009年10月上旬—10月下旬)。主要抓好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和组织生活会、撰写分析检查报告两个环节1、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和组织生活会。各乡镇(办事处)领导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要围绕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这一主题,紧扣近年来本乡镇(办事处)的发展实践,认真开展“双查”活动,即深入查找班子和个人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深刻查找分析存在问题的主客观原因特别是主观原因,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民主生活会召开前要认真做好准备,班子成员之间要谈心交心。党员专题组织生活会要围绕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这一主题进行分析检查,普通党员和党员干部要查思想、查工作、查作风,增强党员意识,明确改进方向。乡镇(办事处)党员领导干部要认真落实双重组织生活会制度。县纪委、县委组织部和学习实践活动指导检查组要派人列席,提前介入,加强指导。2、撰写分析检查报告。乡镇(办事处)领导班子要撰写分析检查报告,找准存在的突出问题,分析存在问题的主客观原因特别是主观原因,明确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努力方向、总体思路和主要举措。党委书记要全程主持分析检查报告的起草工作。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形成后,要开展“双评”活动,组织好群众评议和干部评议。分析检查报告和评议结果要以适当方式在一定范围内公布。

第三阶段:整改落实(2009年11月下旬—2010年2月底)。主要抓好制定整改落实方案、解决突出问题、健全完善规章制度三个环节。1、制定整改落实方案。各乡镇(办事处)要认真制定整改落实方案。要以“实践科学发展观,创新创优,争先争位”为目标,以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为依据,认真研究制定整改落实方案,把分析检查报告中提出的整改落实措施具体化、责任化、制度化。各乡镇(办事处)至少要抓好一项重点产业或一项工作,通过创新创优,确保该产业、工作在全县(区)综合考评中名列前茅,在全县(区)、全市乃至全省年终评比中进入先进行列。对查摆出来的突出问题和需要完善的制度,做到“四明确一承诺”,即明确整改落实项目、明确整改落实目标和时限要求、明确整改落实措施、明确整改落实责任,采取适当方式向党员、群众公布,作出公开承诺。2、集中解决突出问题。围绕整改落实方案,各乡镇(办事处)要对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认真梳理,明确哪些是具备条件,在活动期间可以解决的问题;哪些是通过努力,在近期可以解决的问题;哪些是难度较大,需要较长时间才有可能解决的问题。要按轻重缓急和难易程度,建立工作台帐,加强督查调度。解决问题要突出重点,特别是着力解决好贯彻中央和省、市、县委决策部署,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方面的突出问题,领导干部党性党风党纪方面的突出问题。解决问题要坚持实事求是,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什么问题突出就解决什么问题。3、健全完善规章制度。要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做好规章制度的废、改、立工作。乡镇(办事处)要着重健全完善科学民主决策、目标责任管理、联系服务群众、改进工作作风、加强基层基础、考核激励监督等方面的规章制度。要以落实乡镇党委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专项述职制度为重点,进一步健全完善“书记抓、抓书记”的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确保取得一批有利于推动基层党建工作的制度成果。

学习实践活动基本结束后,要切实做好整改落实后续工作,巩固和扩大活动成果。要认真组织“回头看”,对应当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问题,要集中力量抓紧整改;对整改效果不好、群众不满意的,县(区)相关部门要强化督促重新整改;对新出现的问题,要落实责任部门和责任人员,尽快整改;对暂时解决不了的问题,要向群众作出说明。在此基础上,及时做好活动总结工作,组织群众对学习实践活动进行满意度测评,多数群众不满意的部门、乡镇(办事处),要及时“补课”。

学习实践活动基本完成时,要及时做好总结工作,组织进行群众满意度测评。根据测评情况,进一步完善整改落实措施,抓好落实。

三、把握重点

各乡镇(办事处)要准确理解和把握中央、省、市、县委的总体部署和要求,周密谋划,精心组织,防止和克服形式主义,确保活动取得实效。具体工作中,要注意把握以下几个重点:一是区别情况,分类指导。要根据乡镇机关、农村、街道社区不同区域、不同类型党员的情况,切实加强分类指导。对机关党员、村组干部党员、街道社区工作者党员、青年党员和文化程度较高的党员,重在理清思路、模范履职;对年老体弱党员,重在知晓参与、献计献策,可以采取“献言讷谏,促进发展”的方式参加活动;对外出务工、经商的流动党员,通过邮寄学习资料、保持通讯联系等方式,让他们融入到活动中来。二是把握政策,维护稳定。乡镇(办事处)学习实践活动更加贴近基层、贴近群众,广大群众参与更直接、更广泛。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和有关法律法规,把广大党员群众的积极性进一步引导到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上来。要加强调查研究,及时发现和妥善处理带苗头性、倾向性的问题,对涉及农村宗族、宗教、社会治安、征地拆迁、历史遗留问题等方面的敏感问题,更要慎重对待,妥善处理。要关心爱护农村(街道社区)党员干部,鼓励和支持他们开拓创新、干事创业,保护好他们的工作积极性。要积极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解难事,让人民群众充分感受到开展活动所带来的新变化和新气象。三是突出整改,利民惠民。要把整改和解决问题贯穿活动始终,从一开始就要解决问题,从一开始就让群众看到变化、得到实惠。特别是对涉及民生民本的就业难、住房难、看病难、吃药贵、行路难等现实问题,要即知即改,立行立改、立竿见影、务求实效。当前有条件解决的,要迅速制定整改方案,主动征求党员群众的意见,精心组织,认真实施;当前暂不能解决的,要积极协调县(区)有关部门,做好中长期规划,争取早日解决,并向群众解释清楚;按政策规定确实不能解决的,要主动向群众做好耐心细致的政策宣传和情绪疏导工作。

四、突出特色

各乡镇(办事处)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要根据本乡镇(办事处)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做好结合文章,切实把实践特色贯穿活动全过程,不断丰富活动内容,确保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一要与建立健全“万名干部下乡”长效机制相结合。各级各部门以及党员干部要继续落实好万名干部下乡长效机制,进一步巩固扩大万名干部下乡活动成果。要积极走出去、沉下去,利用国家加大对新农村建设投入和增加转移支付的时机,多向上级争取资金和项目,大力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确保农村在一定时间内通电、通沼气、通油路、通电话、通有线电视、通自来水。要吸引人才、资金回归,充分利用亲情、友情和乡情,牵线搭桥,吸引外出创业成功人士回归家乡,建设家乡,通过各种不同的资本运行方式,促使他们参与新农村建设。要组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宣讲团”,加快农村文化大院建设,发挥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系统作用,开展送书、送报、送电影、送文艺演出下乡活动,把先进的文化、丰富的信息、党和政府的声音传到千家万户。要抓好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进一步强化农村人民调解和司法调解,依法及时化解新农村建设中的各种矛盾,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着力强化农村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帮助基层创新工作机制,配齐配强基层治安防范队伍,进一步提高农村的治安管控水平。要建立健全三级卫生服务网络,进一步完善外出创业回归人士投资兴办医院的工作体制,多策并举,多管齐下,努力改善乡村卫生服务条件。要着眼于营造劳务品牌和发展非农产业,借助于职业技校、乡镇党校、农村远程教育培训等平台,大力开展各类职业技能培训,重点抓好返乡农民工就业培训。鼓励和引导各类培训机构采取校企联合、政企联合的方式,不断扩大培训规模,及时掌握用工信息及用工需求,积极开展订单、定向等各种“适销对路”的培训,不断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二要与应对金融危机相结合。当前维护稳定任务异常繁重,改善民生亟需加强,“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已成为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头等大事,成为乡镇(办事处)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最急需取得的实效。各乡镇(办事处)要积极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确定的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10项措施,研究本乡镇(办事处)的产业优势和机遇所在,围绕县(区)委中心工作,打好三场硬仗:一要打好“保增长”的硬仗。通过学习实践活动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进一步坚定必胜信心,把上级精神和我县(区)实际紧密结合,突出加快发展这一主题,大力实施招商引资和大项目建设“双轮”驱动,强化解放思想、创新机制、优化环境、作风建设等保障机制,确保全县(区)增长目标顺利实现。二要打好“保民生”的硬仗。要着力解决好就学、就业、就医、住房和社会保障等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民生问题,大力实施“凤还巢”工程,为农民工返乡创业制定最优惠的政策,创造最便利的条件,提供最优质的服务,推动形成“人回流、厂回迁、业回创”的生动局面;要利用农民工返乡的契机,加大人力资源开发投入,把有志于农村发展的年轻人培养成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三要打好“保稳定”的硬仗。通过学习实践活动,进一步强化广大党员领导干部稳定第一责任的意识,不断增强保稳定促发展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拿出更大功夫,付出更多努力,确保发展的第一要务不受影响,确保全国大局、全省大局、全市大局稳定不受来自我县(区)的干扰。三要与基层组织建设相结合。以深化“三级联创”活动为载体,实施“强基富民”和“双强”工程,在村级组织中开展创富裕村、和谐村、党建先进村等活动,着力建设服务型党组织,在农村党员中开展学技术、上项目、帮民富等活动,着力培养“年轻型、知识型、开拓型、服务型、监督型”的新型农民党员,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要创新农村基层组织设置和活动方式,推广在农民专业合作社、特色协会、产业链上建立党组织和党组织村居联建、村村联建、村企联建等做法。要全面加强和改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实行县(区)乡村三级联动,部门联合,整合资源,形成合力,进一步加强基层基础工作,优化强化村级党组织建设,加强乡村班子和党员干部队伍建设,创新党员发展管理,不断提升党建工作水平。

乡镇农机工作调研报告篇7

xx局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调研方案

为进一步全面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着力转变我县农机化发展中存在的不适应科学发展观的理念、思路、措施和办法,积极推动我县农业机械化又好又快发展,本着发现问题、深入剖析,以科学发展观的理念解决问题的方针,制定xx局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调研方案如下:

一、调研时间:11月1日—11月10日

二、调研目的:

通过调研解决好改革创新力度不够、与科学发展观要求不相适应的问题,达到改进作风、提高能力、服务决策、促进创新、推动科学发展的目的。

三、调研形式:

到各乡镇农机站和联乡驻村入户联系点xx乡xx村,通过采取随机走访、座谈讨论、发放调查问卷、查阅资料等方式进行。调研对象包括离退休老干部、“三老”人员、农机大户、贫困户等社会各个层面。

四、调研课题:

1、推进农机装备质量、数量及效益的协调统一,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意见和建议。

2、设施农业机械化发展定位,存在问题及意见和建议。

五、调研人员:由局领导干部带队,分为三个调研组:

第一组:xxxxxx

第二组:xxxxxx

调研地点为:xxx镇、xx乡、xx镇

第三组:xxxxxx

调研地点为:xx乡、xx乡、xx乡

六、实施过程:

1、结合调研主题,以制度修订及促进农机化发展两方面工作为主线,深入基层(重点为各乡镇农机站)了解情况,邀请相关单位领导召开座谈会,发放调查问卷,广泛征求意见建议,了解各乡镇农机站近年来推动农机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每个乡镇农机站至少要通知两名农机大户参加座谈会)

调研时间为: 11月4日 --- 11月5日

2、局领导班子分析、交流调研情况,初步总结新时期推动我县农机化进程的对策和建议, 11月6日 前完成。

3、综合调研材料,拟订调研报告, 11月7日 前完成。

4、讨论、修改调研报告, 11月10日 前完成。

七、几点要求:

乡镇农机工作调研报告篇8

一、调研时间:11月1日—11月10日

二、调研目的:

通过调研解决好改革创新力度不够、与科学发展观要求不相适应的问题,达到改进作风、提高能力、服务决策、促进创新、推动科学发展的目的。

三、调研形式:

到各乡镇农机站和联乡驻村入户联系点**乡**村,通过采取随机走访、座谈讨论、发放调查问卷、查阅资料等方式进行。调研对象包括离退休老干部、“三老”人员、农机大户、贫困户等社会各个层面。

四、调研课题:

1、推进农机装备质量、数量及效益的协调统一,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意见和建议。

2、设施农业机械化发展定位,存在问题及意见和建议。

五、调研人员:由局领导干部带队,分为三个调研组:

第一组:**

第二组:**

调研地点为:**x镇、**乡、**镇

第三组:**

调研地点为:**乡、**乡、**乡

六、实施过程:

1、结合调研主题,以制度修订及促进农机化发展两方面工作为主线,深入基层(重点为各乡镇农机站)了解情况,邀请相关单位领导召开座谈会,发放调查问卷,广泛征求意见建议,了解各乡镇农机站近年来推动农机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每个乡镇农机站至少要通知两名农机大户参加座谈会)

调研时间为:11月4日---11月5日

2、局领导班子分析、交流调研情况,初步总结新时期推动我县农机化进程的对策和建议,11月6日前完成。

3、综合调研材料,拟订调研报告,11月7日前完成。

4、讨论、修改调研报告,11月10日前完成。

七、几点要求:

乡镇农机工作调研报告篇9

国务院研究室近日了《中国农民工调研报告》,对正在城镇务工和返乡农民工进行了问卷调查。

在收入方面,被调查农民工的月工资均比较低,主要集中在500至800元之间。其中,每月收入在300元以下的占3.58%,300至500元的占29.26%,500至800元的占39.26%,800元以上的占27.90%。

目前,农民工打工主要依靠传统的血缘、地缘人际关系网络,通过“资深”农民工介绍,一轮带一轮地以滚动方式进城。据调查,通过熟人或亲戚介绍的比例达到60.37%,而通过中介机构介绍和自己应聘的仅占14.20%和12.10%。

调查当中,与用人单位签订用工合同的农民工仅占53.70%,没有签订的占了30.62%,有15.68%的农民工居然不知道什么是劳动合同。在被调查者中,认为用工合同非常重要和比较重要的农民工占20.86%和40.67%,认为没有用的占13.95%。

调查显示,农民2et资领取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方式是按月领取,为60.37%;另一种方式是按年领取,为28.02%。在被调查者中,基本能按时领取工资的达到47.78%,有时延期和经常延期的比例达到35.68%和15.68%。

农民工工作的显著特征是劳动时间长,劳动强度大,危险性高。每天工作大多超过8小时。在被调查者中,每天工作时间8小时以内的仅占13.70%,8至9小时之间的达到40.30%,9至10小时之间和10小时以上的分别占23.48%和22.50%。

调查显示,大多数农民工采取两栖的生活方式。农民工具有较强的乡土情结,再加上回乡投资、子女上学等因素,劳动力回流情况比较明显。有一定积蓄后就返乡的农民工比例占39.07%,计划在原城市里长期打丁的占8.13%,视工作情况定夺的占37.48%,积累一定的工作经验后去其他城市工作的占15.32%。

问卷还对农民工就业情况、农民工与雇主和市民的关系、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及学习情况等方面进行了调查。

全职非农、融入城市、追求平等

《中国农民工调研报告》表明,我国农民ti在发生三大转变:由亦工亦农向全职非农转变,由城乡流动向融入城市转变,由谋求生存向追求平等转变。

农民工规模仍会继续扩大,但增速将趋向平稳

报告认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劳动力总体上仍然供大于求。一方面,目前农村有1.5亿富余劳动力,随着20世纪80年代生育高峰出生的人口进入劳动年龄,劳动力供给总量还会进一步增加。另一方面,工业化、城市化加速发展,对劳动力将持续产生较大需求,对农民外出务工产生巨大拉力;我国耕地资源少,承载农业劳动力有限,随着农业技术进步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对农民向非农产业转移形成巨大推力;城乡居民收入的差距、城市现代文明的呼唤,也对农民进城就业具有巨大引力。预示着农民工的规模将会继续扩大。

据调查,“九五”时期,农村劳动力年均增加584万人,年均增长1.3%;“十五”前4年(2000年―2004年),农村劳动力年均增加433万人,年均增长0.9%。

总量过剩和结构性短缺将是我国农村劳动力在较长一个时期内的特征。

农民工流向仍以东部地区和大中城市为主,但将逐渐向中西部地区和中小城市扩散

大中城市特别是东部发达地区吸引了大量的外资,仍然是农民工的主要输入地。2004年到东部地区务工的农民工比上年增加了448万人,增长7.4%,占农民工总量的比重也由上年的68%提高到70%;进入大中城市的农民工占总量的62.4%,比上年提高了1.5个百分点。

报告分析,随着经济发展,东部地区和大中城市土地资源日益紧缺,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是一种客观要求,技术含量低、土地占用大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将逐渐向中小城市和中西部地区转移。伴随着这种梯度转移,农民工流向也将随之位移。目前这种迹象已经出现,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一些产业开始向中西部地区转移,促使中西部地区农村劳动力就近就地转移有所增加。

农民工转移仍以在城乡之间流动就业为主,但在城镇定居的将逐渐增多

目前,大多数农民工选择“候鸟式”的生活和就业方式的主要原因是:农民工收入偏低,不足以支撑其家庭在城市定居生活;现行的城乡分割二元户籍制度,使农民工难以在城市长久居留;农民工在农村都有承包地,使他们流则有根、出而能退、进退有路。我国现行的农村土地制度,可以避免在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流民”现象和类似一些发展中国家的“城市病”。亦工亦衣、亦城亦乡,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里将继续存在,大量农民工仍会以流动就业为主。

报告表明,我国农民工在城镇定居的将逐渐增多。由亦工亦农向全职非农转变。据统计,2004年外出务工6个月以上的农民工占81.3%,比上年提高了3.7个百分点,比2002年提高6.4个百分点;由城乡流动向融入城市转变。据统计,近年来举家外出的农民工持续增加,2004年达到2470万人;由谋求生存向追求平等转变。新一代的农民工进城务工,不仅是为了挣钱,他们更向往现代化的生活方式,对尊重、平等和社会承认有更多的企盼。

76.4%农村劳动力没有受过技术培训

《中国农民工调研报告》显示,目前,我国农村劳动力中接受过短期职业培训的占20%,接受过初级职业技术培训或教育的占3.4%,接受过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占0.13%,而没有接受过技术培训的高达76.4%。

报告指出,我国农村劳动力整体技能水平不高,就业竞争力不强。据建设部统计,建筑行业的农民工已达3200万人,参加过培训的仅占10%。而美国、加拿大、荷兰、德国、日本农村劳动力中受过职业培训的比例都在70%以上。

农民工技能素质的高低,决定着他们就业的稳定性和收入水平。当前农民工培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政府投入严重不足,各地很少为农民工提供免费服务;市场中介行为不规范,农民工易上当受骗;对农民工的培训多数时间短、质量差,许多培训内容与生产实际脱节,不能满足企业对技术工人的迫切需要;已就业农民工的在职培训十分薄弱,企业普遍没有履行对农民工进行职业培训的法定义务。

为了加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农业部调研组建议,各级财政要把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经费纳入财政经常性预算科目,加大对农民参加培训的补贴力度,有条件的企业要积极参与培训工作;制定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的激励机制,对相关培训机构和职业中介机构提供多种优惠政策;整合社会各类教育培训资源,形成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体系;做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就业指导和跟踪服务工作等。

平均年龄为28.6岁

《中国农民工调研报告》显示,全国农民工中16至30岁的占61%,31至40岁的占23%,41岁以上的占16%,农民工的平均年龄为28.6岁。

《中国农民工调研报告》表明,我国外出农民工平均年龄比较轻,也是农村劳动力中受教育程度比较高的群体,他们思想活跃,向往城市生活,有强烈的外出就业冲动,也较为容易适应现代工业生产要求,但是总体素质仍然偏低,多数只能吃“青春饭”,从事简单体力劳动。

调查显示,在外出务工人员中男性占66.3%,女性占33.7%。近年来,外出农民工平均年龄有所上升,比较明显的是16至20岁的农民工所占比重由2001年的22.2%下降到2004年的18.3%,30岁以上的农民工所占比重则提高了3.8个百分点。

《中国农民工调研报告》显示,我国外出农民工数量为1.2亿人左右;如果加上在本地乡镇企业就业的农村劳动力,农民工总数大约2亿人。其中,初中文化程度的占66%。目前,农民工普遍缺乏劳动就业培训机会,技能素质不适应劳动力市场需求的问题十分突出。一些地方出现的“民工荒”,既反映农民工对低收入状况的不满,也折射出经过专业技能培训的农民工的短缺问题。

调查显示,农民工虽然眼下吃“青春饭”、养老问题不尖锐,但却把沉重的包袱留给了十几年后的政府、社会和家庭。例如东莞市2004年农民工退保40万人次,平均参保时间仅7个月。农民工作为我国社会生产力中活跃的群体,如果他们收入低下和权益缺失的状况不能得到有效改变,如果他们不能逐步转化为正规的产业工人和安居乐业的市民,我国城乡差距、地区差距和贫富差距扩大的趋势就不可能得到根本的改变和扭转,农业弱质、农村落后、农民弱势的问题也不可能得到解决。

乱收费现象仍然存在

《中国农民工调研报告》显示,目前我国针对农民跨地区就业和进城务工审批手续和收费的政策在少数地区落实仍不到位,乱收费、搭车收费的现象依然存在。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调研组在报告中指出,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各地均对本地区针对农民就业的歧视性规定和不合理收费进行了全面清理,但在个别地方外来人员居住集中的街道、乡镇,还存在乱收费情况,如超标准收取卫生清扫保洁费,擅自收取综合管理费、宣传管理手册工本费等。个别地方乡镇、村借出具有关证明之机,搭车收费现象仍时有发生,有的计划生育部门仍向农民收取已取消的流动人口婚育证明工本费,有的地方公安部门擅自提高暂住证工本费收费标准。

调查还显示,个别地方农民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收费与当地学生一视同仁的政策没有得到很好落实,个别教育部门擅自抬高免收借读费的申请标准;少数地方农民工培训所需财政资金未能及时到位,影响农民工就业培训工作顺利开展;农民工的合法权益保障困难,一些用人单位不与农民工签订劳动合同,有的政府主办的劳动保障培训基地收费公示不符合规定等。

为了防止乱收费行为反弹,保障农民跨地区就业和进城务工的合法权益,发展改革委调研组建议,各地不得出台新的针对农民外出务工就业的审批手续和收费政策;各级政府要改革暂住人口管理工作,力争给暂住人口以“市民待遇”;对各部门违规收费和群众反映的问题要及时查处,将乱收费所得退还给农民等。

农民工占二、三产业从业人员半数以上

《中国农民工调研报告》显示,农民工在我国第二产业从业人员中占58%,在第三产业从业人员中占52%,已成为支撑我国工业化发展的重要力量。

报告指出,农民工在传统体制之外开辟了一条工农之间、城乡之间生产要素流动的新通道,为二、三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低成本劳动力,填补了制造业、建筑业、餐饮服务业等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岗位空缺。例如,农民工在加工制造业从业人员中已占到68%,在建筑业从业人员中占80%,已成为我国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

报告同时指出,农民外出务工已成为工业带动农业、城市带动农村、发达地区带动落后地区的有效实现形式。2004年,农民工的月平均收入为780元,月平均生活消费支出290元,平均全年节余3000元左右。农民工群体每年带回家的数以千亿计的现金,成为购买农业生产资料和改善生活条件的重要来源。外出务业也使农民增长了非农产业生产经营的本领,转变了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据专家估计,目前每100个外出务工农民就有4个走上回乡创业道路。

农民外出务工也是他们扩大就业、增加收入的主渠道。据统计,2004年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2936元,比1997年提高846元,其中工资性收入998元,比1997年提高483元。1997年到2004年,工资性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比重由25%提高到34%。

乡镇农机工作调研报告篇10

关键词:房地产;新型城镇化;企业发展战略

中图分类号:F293.3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672-3309(x).2013.01.06文章编号:1672-3309(2013)01-17-02

一、十指引新方向——走“新型城镇化”发展道路

2012年11月8-14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同志代表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了报告。同志在十报告中提出,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

党的十报告高屋建瓴、内涵丰富,对当前乃至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具有很强的指导作用。报告对中国特色的新型城镇化道路进行了科学系统的阐述,为区县经济发展提供了难得机遇。新型城镇化突出的是“新”,即以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产城互动、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为基本特征的城镇化,是大中小城市、小城镇、新型农村社区协调发展、互促共进的城镇化。新型城镇化的核心在于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着眼农民,涵盖农村,实现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和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共同富裕。

无论是十报告本身,还是十代表的发言,都有着大量对新型城镇化问题的关注。一时间,新型城镇化问题成为了热门话题,引发了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与讨论。无论是政府官员、房地产商领军人物还是社会大众,都纷纷加入了对其讨论的队伍中。

十代表、北京市委常委、副市长陈刚就曾在北京团小组会上表示,经济结构调整应以城镇化为重点,科学规划城市的规模和布局。未来北京的产业空间要提高承载能力,生活空间要优化宜居,生态空间要山青水绿。陈刚发言时表示,经济结构调整要以推进城镇化为重点,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一战略基点,科学规划城市群规模和布局。增强中小城市和小城镇规模,吸纳人口聚集功能,加大户籍制度改革,努力实现常住人口的全覆盖。陈刚援引数据说,根据专家测算,每增加城镇化一个百分点,就能新承载1300万人口,带来投资和消费5.2万亿元,可以支撑4%至5%的GDp增长。目前中国城镇化率已超过50%,其中还有15%是长期在城里打工的流动农民工,如果把这个因素考虑进去,中国未来发展机遇还很巨大。[1]

对政策风向标十分敏感的中国房地产商,应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精神,并以此为动力,紧密联系实际,为加快推进试点小城镇建设添砖加瓦,为推动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做出贡献。对于中国的房地产商而言,走“新型城镇化”发展道路,是十高瞻远瞩,为其指引的新的发展方向。当务之急,中国房地产商要顺应社会发展潮流,抓住“新型城镇化”带来的新机遇,为配合新型城镇化发展制定企业发展战略对策。

二、回顾——中国城镇化发展历程

(一)城镇化的含义

“城镇化”,是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新词汇。1991年,辜胜阻在《非农化与城镇化研究》中使用并拓展了“城镇化”的概念。中共第十五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设》正式采用了“城镇化”一词,这是近50年来中国首次在最高官方文件中使用“城镇化”。

城镇化由三个方面来定义:第一个方面是人口转移,即农村人口不断向城镇转移的过程;第二个方面是产业结构的调整,即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不断向城镇聚集,导致第一产业比重逐渐降低的,而第二、第三产业比重逐渐提高的过程;第三个方面是城镇规模与结构的调整,也就是城镇数量增加,乡村融入城镇,城镇规模不断扩大的一种过程。上述三个方面更多的是从宏观角度来定义,而从微观角度来说,城镇化的过程是乡村文明、乡村生产生活方式迈向城市生产生活方式的过程。因此城镇化的核心是人口结构、产业结构、城乡空间结构的变迁过程与城乡文明转化过程的协调统一。

城镇化其实是城市化的一种实现方式,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实现城市化的过程中不刻意发展大城市,而是更重视中小城镇的发展。在这种模式下,农村城镇的建设与发展是实现城市化的主要途径之一,政府希望通过发展小城镇来缩小城乡差别,实现城乡二元结构一体化,并最终达到城市文明的全面普及。从我国国情出发,实施城镇化战略更符合实际,可以说,城镇化是中国特色的城市化。[2]

(二)城镇化的发展历程

一种观点认为,根据不同的政治经济特点,中国城市化发展可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1949~1957年)为起步阶段;第二阶段(1958~1965年)为动荡阶段;第三阶段(1966~1976年)为萧条阶段;第四阶段(1977~1996年)为发展阶段。[3]

另一种观点认为,中国城镇化发展历史分期,体现在五个阶段:第一阶段(1949~1957年)为工业化起步时期的城镇化阶段;第二阶段(1958~1960年)为“爆发性”的工业化所引起的超高速城镇化阶段;第三阶段(1961~1965年)为工业调整时期的第一次逆城镇化阶段;第四个阶段(1966~1977年)为工业化停滞时期的第二次逆城镇化阶段;第五阶段(1978~1993年)为改革开放时期的高速城镇化阶段。[4]

综合有关研究,笔者认为,可以将建国以来的城镇化进程简单划分为以下六个阶段:第一阶段(1949~1957年)是城镇化起步发展阶段;第二阶段(1958~1965年)是城镇化剧烈波动阶段;第三阶段(1966~1977年)是城镇化徘徊停滞阶段;第四阶段(1978~1993年)是城镇化恢复发展阶段;第五阶段(1994~2011年)是城镇化加速发展阶段;第六阶段(2012~至今)是新型城镇化发展阶段。

三、展望——房地产商应制定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

尽管写入中共十报告的“新型城镇化”道路将如何实施尚无定论,但对政策十分敏感的中国房地产商,都已经将其视作了中国城市发展和建设的新一轮战略机遇期。因此,房地产商应结合自身情况,及早制定配合新型城镇化发展的企业战略。

(一)“抢占先机”研究分析新型城镇化发展道路

中国房地产商应尽快着手研究和分析新型城镇化发展道路,重点研究分析走新型城镇化发展道路可以创造出多大的住房需求。有实力的房地产企业,甚至可以尝试配合新型城镇化发展的企业战略,抢占有利先机,以便在新型城镇化发展道路中占据先发优势。

对于“久经调控”的中国房地产企业而言,虽然“城市化”与“城镇化”只有一字之差,但却意味着迎来了一个范围更广阔的市场空间。而在新型城镇化发展模式下,大量非传统意义上的中心城市城镇化过程所释放出的改善居住条件的需求,则被认定为房地产行业新的增长点所在。

在此之前,恒大地产依靠在全国的二三线城市,甚至是县级城市的大规模开局,在开发面积和成交面积上,已经赶超万科成为“全国第一”。现如今,已经写入十报告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方向,一定能给更多的房地产企业带来跨越式发展的空间和可能。

(二)“调整自身”主动配合新型城镇化发展道路

房地产企业可以结合自身情况,对本企业产品线进行适当的调整,制定有针对性的发展策略,以保持和巩固在新型城镇化这一领域的自身优势。

据媒体报道,除了恒大地产和绿城建设两家企业对新型城镇化发展道路有着“超前思考”外,包括万科、首创置业、北大资源集团等房地产开发企业,都已经在切实进行相关研究工作,并已开始考虑依据“新型城镇化”调整自身的开发模式、业务布局和产品线,主动配合新型城镇化发展道路,以保持和巩固在新型城镇化这一领域的自身优势。

(三)“占领新需求”领航新型城镇化发展道路

城市人口的增长,对于房地产企业整体向前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国家统计局2012年第一季度数据显示,中国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为51.27%,首次突破50%大关,而在改革开放启动的1978年,这个比例仅有不到17%。正因如此,与飞速增长的城市人口比例伴生,中国的房地产行业迎来了属于自身行业的黄金十年。而在北京、上海、广州为代表的一批特大型城市,人口与资源矛盾不断突出,城市人口增长开始触碰天花板。此时,“散点发展”的新型城镇化道路,可以有效地缓解人口与资源的矛盾,带来继续增长的城镇人口和连带的住房改善需求。

通过均衡发展“新型城镇”,可以把更多的公共资源更为均衡地配置到原有的中小城市,不但能够保证城市人口的增加,形成新的市场消费能力,而且能够实现发展的可持续性。对于房地产企业而言,无论是城市建设还是住房改善的新需求,都是巨大的市场契机。谁能“占领新需求”,谁就能笑傲未来的房地产市场。

参考文献:

[1]姜葳.经济结构调整应以城镇化为重点[n].北京晨报,2012-11.

[2]苏浩.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城镇化发展历程研究[J].商情,20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