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乡镇卫生院医疗质量管理十篇乡镇卫生院医疗质量管理十篇

乡镇卫生院医疗质量管理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4:56:04

乡镇卫生院医疗质量管理篇1

随着经济市场的开放,大多数乡镇卫生院的经营意识浓,医疗质量意识淡薄,人员素质不高,设备落后,加之管理措施缺乏,致使医疗质量不高。为此,应加强全员医疗质量意识的教育,强化管理手段,完善制度,推行全面医疗质量管理等多种活动,提高医疗质量。

质量存在的问题

目前卫生院的经营意识增强,质量观念淡薄。改革开放以来,诸多因素使乡镇卫生院处于“大病看不了,小病看不到”。为了解决“生存”问题,卫生院只有想方设法提高经营效果,最普通的方法是吃药品销售的“回扣”,一些同志片面的认为医疗质量管理已失去意义,觉得“病人少,管不管均可”。

医疗质量管理网络不全,措施乏力。按照一级医疗机构管理的要求,卫生院应建立健全医疗质量管理的组织机构,并明确专人负责医疗质量管理工作。多数卫生院虽有人管,但院长没有赋予其相应的管理权力,加之大多数不懂得质量管理,如何管理如何进行,又缺乏医疗质量管理具体措施,质量管理不规范。

卫技人员整体素质亟待提高。长期以来,卫生技术人员多数缺乏必要的在职教育,业务知识老化,质量意识淡化,严重影响医疗质量,甚至酿成差错事故。

医疗备件简陋,仪器设备陈旧,业务技术落后。当前卫生院医疗仪器设备陈旧、缺乏,有的卫生院甚至没有一台高级显微镜,生化检验、心电超声等检查手段尚未全面普及。

卫生工作经费补偿渠道不畅。各级政府都明确提出要加大对农村卫生事业的投入,但是真正落实到卫生院的经费就很少。这样卫生院就要竭尽全力找生存之路,还要完成大量的预防保健任务。在此情况下,质量管理其难度更大。

提高乡镇卫生院医疗质量的对策

加强全员质量意识教育,树立新型“质量-效益”观。卫生局要结合本地实际,加强全体医务人员,特别是卫生院长的质量意识教育,使广大职工充分认识到医疗质量是“生存之源,发展之本”,提高医疗质量就是获得社会和经济效益,失去医疗服务的高质量,卫生院就难以生存。卫生院长要把医疗质量管理作为头等大事,“以质量求生存,向管理要效益”。

健全质量保证体系,强化质量管理措施。为加强医疗质量管理工作,业务院长要配合好医疗组长和护士长,院长就赋予他们与职责相应的质量管理权限,根据需要还可以成立相关的管理组织,如“医疗管理小组”、“处方质量审查小组”、“病历质量评审小组”、“医技科室质量检控小组”等,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采取各种措施,完善管理制度。要按照卫生部制定的“乡镇卫生院建设标准”,加强乡镇卫生院基础建设,添置、更新基本医疗设备,逐步配备较先进的诊疗器械,为临床医疗提供现代化诊疗手段。特别是近几年在我省实行农村合作医疗以来,各乡镇卫生院更要全面加强管理。同时,要加快人才培养,加速知识更新,提高技术水平。在管理措施上,当前要特别强调各种医疗工作制度,诊疗常规和技术操作规程;尤其要严格执行医疗文件书写、医嘱、处方、查房、手术、会诊、转院检查对等一系列基本医疗制度,用制度和规范化来约束医护人员的行为,推动医疗质量管理的制度化。

乡镇卫生院医疗质量管理篇2

乡镇卫生院是农村三级医疗卫生网的枢纽,担负着农村预防保健、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管理的主要任务,为方便农民看病就医、保障农民身体健康,起到了积极有效作用[1],对可持续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1乡镇卫生院是农村三级医疗卫生网的枢纽

随着卫生事业的不断推进和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对医疗卫生的需求表现深层次化和多样化。乡镇卫生院作为农村三级医疗卫生网的枢纽,覆盖着许许多多的农村,承担着基本医疗、卫生管理、预防保健、健康教育、地方病防治、计划生育等任务,在人们生活健康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因此,乡镇卫生院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与挑战,党和政府也给予了的高度重视,对预防控制重大疾病、提高食品卫生安全、建设公共卫生体系、建立建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等进行了专题部署。党和政府对乡镇卫生工作提出了高标准、高要求,强化了乡镇卫生院的职责,在政策上给予了很大帮助和支持,为乡镇卫生提供了良好发展机遇,进一步强化了乡镇卫生的职能。

2加强质量管理,推行乡村一体化

乡镇卫生院的发展,直接关系到整个农村卫生改革与发展的成效。一些医疗机构对“以病人为中心”的观念淡薄,对解决群众反应敏感的看病难、看病贵和医德医风建设问题认识的不够充分;对药品购销和医疗工作中损害人民群众利益的歪风斜气没有得到积极有效的遏制;近年来乡镇撤并调整,乡镇卫生院服务人口骤然增多,并且人口年龄也趋向增高,绝大多数乡镇卫生院规模小,人才及技术设备薄弱、资金严重缺乏,加上卫生体制及地理环境等许多条件的制约,乡镇卫生院的发展受到了很大影响,导致很多乡镇卫生院房屋陈旧、设备落后,职工的职称、学历及技术水平普遍不高、非卫生技术人员所占比率较高,部分干部职工的思想观念落后,医疗服务水平不高。医院收不抵支,保障不了职工的基本生活,出现占农村医疗市场主导地位的人才外流现象。因此,目前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为乡镇卫生院发展带来了新的生机。明确了加快乡镇卫生院的发展建设迫切性和必要性。乡镇卫生院必须牢固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充分体会到农民群众存在的看病难、看病贵的实际情况,认识到乡镇卫生院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努力使农民群众做好预防保健,切实解决好农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实际问题,使农民群众得到实惠。加强质量管理,推行乡村一体化,积极建设计划乡镇卫生院。

争取上级卫生部门的支持,重点抓好中心卫生院及贫困卫生院房屋、设备、人才建设,全面推进农村初级卫生保健工作,努力加强农村中医中药工作,积极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加强重大疾病预防控制与妇幼保健工作,严格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执法监督,深化农村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规范医疗服务,提高强化医疗管理,加强卫生队伍和行业作风建设。抵制“红包”、“回扣”等不正之风。改善服务态度,抓住机遇,注重思想政治建设,弘扬正气。进一步加强医德医风教育,坚持“以病人为中心”的宗旨,坚定理想信念,规范从医行为,文明行医、廉洁行医,关爱病人、服务病人、维护病人的权益,构建新型和谐医患关系。保证廉洁行医、不断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为患者提供优质、高效、低耗、便捷、安全的医疗服务,塑造“白衣天使”光辉的形象,为更好地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服务。

3加大乡镇卫生改革力度,制订乡镇卫生院发展规划

首先,积极推进乡镇卫生院改革,在撤乡并镇的基础上,坚持一个乡镇要有一所政府举办的卫生院,重点搞好中心卫生院的建设。其次,规范、稳妥地推进卫生院多种形式的改革。充分发挥出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加大政府对乡镇卫生院的扶持力度,把基础建设和人才培养放在首位。改革乡镇卫生院人事及分配制度,提高服务效率。加大建设基本设施的力度,改善职工的生活条件和工作条件,保证职工的基本工资和卫生工作费用,免除职工们的后顾之忧。动员干部职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转变观念,充分认识到乡镇卫生院发展建设的重要性。充分认识到只有靠高超的医疗技术和无私奉献的精神才能促进乡镇卫生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再就是加强乡镇卫生院的管理,科学利用医疗资源,完善管理人才机制,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重视人才培养,加快农村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对现有的卫生技术人员要进行在职培训,建立学习档案。采取培训、函授、脱产、半脱产、请进来讲学等多种形式对卫生技术人员进行全科医学知识再教育以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和业务技术水平,使之成为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全科医生及管理人才[2]。进一步提高农村基层医务人员待遇,改善农村卫生室的工作环境,对工作在农村贫困地区从事公共卫生服务人员要给予特殊补助。引进先进医院的管理经验,把医疗护理服务行为进一步规范化,把岗位责任制制度化。利用现有医疗条件,主动寻求上级医院的多种支持,对人才、信息、技术等资源做到优化配置与共享[3]。

4加强监管,规范乡镇卫生院医疗行为

乡镇卫生院医疗质量管理篇3

(一)健全领导机制,狠抓乡镇卫生院班子建设

本着“选好一个院长就能发展好一个卫生院”的认识,我区认真按照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事制度改革的总体要求,坚持“唯才是举、任人唯贤”的原则,实行乡镇卫生院院长公开竞聘制,将一批德才兼备、组织能力强、工作热情高的骨干人才选拨到领导岗位,为卫生院的健康发展提供了组织保障。同时,实行院长任期目标管理制,定期对卫生院领导班子进行工作考核和民主测评,严格考核奖惩制度,从而极大地增强了院长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推动了各项工作扎实有效开展。

(二)健全投入机制,夯实乡镇卫生院工作基础

为改善乡镇卫生院诊疗服务环境,我区在财力非常有限的情况下,通过向上争取资金、内部增收节支等形式,积极推进了乡镇卫生院标准化建设,共筹资1000多万元对乡镇卫生院院容院貌进行改造。目前,我区值夏、新圩、云楼卫生院综合楼已全面完工并搬迁投入使用;东固、富田卫生院综合楼、新圩中心卫生院职工周转房已完成主体工程建设,全区中心卫生院业务用房面积达5000㎡以上,一般卫生院业务用房面积达3000㎡以上,为乡镇卫生院各项工作的开展奠定了良好的硬件基础。同时,初步建立起了以财政补偿、医保购买服务补偿、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补助、基药零差价补助等多渠道的卫生院补偿机制,对卫生院的事业经费实行区卫生局统筹安排,对乡镇卫生院人员工资实行财政全额拨款,并且将乡镇卫生院基础设施建设配套经费、结核病防治、扩大免疫等经费都列入财政预算,2012年财政对乡镇卫生院投入达1044.91万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17.4%,为乡镇卫生院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三)健全运行机制,深化乡镇卫生院分配改革

根据医改的总体要求,我区全面推进了乡镇卫生院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医务人员实行竞聘上岗,建立了“定编定岗不定人,能进能出聘任制”的人事制度,进一步激活了卫生院的发展活力,优化了卫生人才队伍结构。同时,制定出台了《区基层医疗机构绩效工资分配指导方案》,对乡镇卫生院及医务人员进行综合量化考核。改变原来单纯以业务收入特别是药品收入核定绩效工资的做法,将基本药物使用比例、费用控制、公共卫生服务完成情况等作为职工绩效考核的主要内容,考核结果与医务人员收入挂钩,极大地提升了卫生院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促进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医改各项工作的落实。

(四)健全管理机制,规范乡镇卫生院诊疗行为

一是健全医德医风管理制度。建立了乡镇卫生院医德医风管理档案,制定了医德医风考核奖惩制度,并将考核结果与职工晋升、晋级和福利挂钩,促使卫生院职工自觉改善服务态度,提升服务质量。同时,全面推行挂牌上岗,热情服务、微笑服务、诚信服务,树立了卫生院良好形象。二是健全乡镇卫生院财务集中核算管理制度。按照“集中管理,分户核算”的原则,对全区乡镇卫生院财务管理进行会计核算和监督,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益,促进了乡镇卫生院的建设与管理。三是建立健全医疗质量管理制度。扎实开展了“医疗质量管理年”活动,各卫生院统一悬挂张贴了《首诊医师负责制度》、《三级医师查房制度》等医疗核心制度,严格医疗技术操作规程,确保了各项工作规范化开展。同时,专门制定出台了《区医疗纠纷、事故责任追究暂行管理办法》,定期进行医疗质量考核与通报,对人为因素引发的医疗纠纷和事故追究责任,有效防范了医疗纠纷和事故的发生。四是健全乡镇卫生院量化考核制度。制定出台了《区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及医务人员量化考核管理办法》,强化新农合监管,对乡镇卫生院医务人员实行量化计分管理,严格规范其医疗服务行为,让群众真正得到适宜、价廉、质优的医疗卫生服务。

(五)健全考核机制,激发乡镇卫生院工作热情

为推动乡镇卫生院各项工作顺利开展,我区实行局领导挂点乡镇卫生院工作制,每一名局领导挂点两个乡镇卫生院,督促指导乡镇卫生院各项工作落实。同时,把乡镇卫生院工作纳入为全区卫生工作重点,专门制定出台了《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目标管理考评方案》,将业务管理、医改工作、疾病控制、妇幼保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等重点工作纳入了对乡镇卫生院的综合目标管理考评内容,年初签订目标责任状,实行“定时考核、动态管理、全程问效”。每季度对乡镇卫生院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督查,实行一督查一通报工作制,通过季度督查和年终考核的方式,对工作有特色、成绩突出的单位进行表彰奖励,对工作落实不到位、进度缓慢的单位予以通报批评,从而大大促进了卫生院落实医改及民生工程等工作的积极性,推动了各项工作扎实有效开展。

(六)健全培养机制,提升乡镇卫生院服务水平

为提升乡镇卫生院医疗服务水平,我区加大了对乡镇卫生院卫技人才的培养力度,2012年共选派24名乡镇卫生院技术骨干赴上级医院进修学习,安排11名儿科业务骨干参加全省儿科医师培训,选派27名卫技人员参加全市社区卫生人员服务能力建设培训,组织25名医务人员参加全市适应技术培训班。组织全区医务人员开展了“三基”理论知识竞赛活动,营造了“赶、学、比、超”的良好氛围。加强了对全省农村卫生专业技术带头人培养对象的重点培养和动态管理,积极引导他们开展技术创新,发展特色专科。通过培养对象的示范作用,带动农村卫生队伍整体素质和技术水平的提高。同时,面向社会公开招聘了18名专业技术人员、吸纳2名“三支一扶”大学生到乡镇卫生院工作,为乡镇卫生院的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

(七)健全督导机制,积极推进乡村一体化管理

按照深化医改的总体部署,我区积极推进了乡村一体化管理。制定了实施方案,强化了村卫生室的规划设置和建设,加强人员准入和执业管理,在村卫生室全面推行了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实行药品统一采购、统一配送、统一零差率销售。同时,乡镇卫生院强化了对村卫生室的管理和指导职能,加大督查力度,严格规范村卫生室诊疗服务行为,强化绩效考核,夯实了农村医疗卫生服务基础。

二、主要工作成效

(一)乡镇卫生院诊疗服务环境明显改善。通过实施项目建设,对院内环境进行绿化美化,极大地改善了乡镇卫生院的诊疗服务环境。各卫生院基本上都做到了门诊部、住院部、职工楼分离,部分卫生院还建有独立的医技楼,切实做到了“乡乡有新院,院院有新貌”。同时,各卫生院还加强了相关配套设施建设,所有病房均配备了空调、彩电,为群众就诊营造了一个温馨、舒适的环境,赢得了群众的一致好评。

(二)乡镇卫生院诊疗服务能力明显增强。一年来,我区通过扎实推进卫生服务能力建设,完善乡镇卫生院设备配备,加快农村卫生人才培养,强化内部管理,提升了乡镇卫生院诊疗服务能力。目前,所有卫生院都更新添置了B超、生化仪、X光机、心电图等一批诊疗设备,并购置了救护车,彻底改变了以往靠“老三件”诊断、靠经验用药的落后面貌,整体技术水平明显增强,充分发挥了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的“枢纽”功能。目前,我区2个卫生院被评为全市首批“十佳卫生院”,3个卫生院被评为“农民满意乡镇卫生院”,7个卫生院被评为“母婴安全乡卫生院”。

(三)乡镇卫生院诊疗服务行为明显规范。通过强化乡镇卫生院内部管理,全面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切实做到合理检查、合理治疗、合理用药,规范了乡镇卫生院诊疗服务行为,乡镇卫生院以往存在的“大处方”、搭车药等行为得到了明显的遏制,其门急诊人次、住院人次与往年相比均有较大的增长,而药品均费用与往年相比呈明显下降趋势,从而减轻了群众看病就医负担。同时,通过实行乡村一体化管理,合理规划和配置乡村卫生资源,规范服务行为,提高服务能力,促进了新农合制度的巩固和完善,推动了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健康持续发展。

乡镇卫生院医疗质量管理篇4

【关键词】乡镇卫生院;基本药物制度;成本控制;绩效考核

1.引言

十七大提出的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主旨是为全体公民提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农村是基本医疗服务重点内容之一。报告中提出,在政府的主导下,提供全面的公共卫生和预防保健服务,重点加强农村医疗卫生机构和队伍建设,着力解决部分农村缺医少药问题,为农村提供基本医疗服务。在这一过程中,乡镇卫生院起着一个重要的主导作用,承担着为大医院分流病源的功能,其服务对象是全体群众,服务质量的好坏,直接决定了百姓对国家医疗服务的评价,也是基础医疗服务的根本之一,是解决农村医疗资源匮乏的一个基础性载体。然而,乡镇卫生院长期投入不足,数量众多,规模较小,管理力量薄弱,进一步加剧了技术力量薄弱,服务设施和设备匮乏的现象,难以取得群众信任,无法有效的将病源分流[1-3]。因此,在以建立科学有效的基本医疗制度为目标的情况下,如何提高乡镇卫生院的管理、提升服务水平显得尤为迫切。

2.乡镇卫生院现状

近年来我国乡镇卫生院人员数量有所增加,但学历和职称水平偏低。随着财政补偿水平的逐年提高,乡镇卫生院收支状况逐步好转,院均房屋面积和设备价值增加,但是资源利用率总体不高。目前,乡镇卫生人员能力问题已成为影响我国乡镇卫生院资源有效利用的主要问题。

2.1乡镇卫生院基础力量薄弱

由于国家财政投入相对不足,近年来乡镇卫生院基础力量增长缓慢,1995年至2007年,乡镇卫生院的总床位数未出现明显变化,约为72至74万张,乡镇卫生院床位数/每千农业人口约为0.8的左右[4,5]。院均床位数虽然有所增加,但原因是因为区划调整后,乡镇卫生院随之进行整合后的结果。

2.2乡镇卫生院从业人数不断增加

由于医疗教育及相关专业培训的迅速发展,乡镇卫生院人员数增长较快,相较于1985年,2007年卫生人员数增加了17%,院均卫生人员数增加了36.7%。在从业人数不断增加的同时,高水平技术力量的缺乏并未得到缓解,2000年至2007年院均执业(助理)医师数约为10人,院均注册护士数约为4人,注册护士较少,医护比低于1:2,乡镇卫生院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不足。

据相关调查资料分析发现,乡镇卫生院从业人员素质逐渐提高,乡镇卫生院技术人员中本科及以上学历占比从1992年的1.7%增加到2005年的2.2%。同时,乡镇卫生院专业技术人员职称结构多年来变化不大[4,5],2005年,乡镇卫生院高级、中级、师级和士级以下技术职务人员也仅分别占0.8%、12.8%、40.6%和45.8%[6]。

2.3资源利用率总体较低

由于医疗总体投入不足,且医疗资源向中心医院倾斜,乡镇卫生院长期处于投入不足的尴尬状况,同时由于数量众多,规模较小,管理力量薄弱,进一步加剧了技术力量薄弱,服务设施和设备匮乏的现象,难以取得群众信任,无法有效的将病源分流,降低了资源使用效率。2007年的院均诊疗人次、病床使用率和平均住院床日分别为19034人次、48.4%、4.6天。相较于1981年,2007年的院均诊疗人次、病床使用率和平均住院床日分别下降了27.2%、9.5%和27%。总体而言,我国乡镇卫生院的资源利用率较低。

3.结论与分析

综上所述,基于乡镇卫生院的实际状况,针对其存在的问题,结合乡镇卫生院的公益性特点,对于目前的卫生院管理状况,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3.1扩大医疗服务覆盖范围,提高服务水平,增加收入

乡镇卫生院作为一个经济个体,符合基本经济规律,充足而有效的资金对于提升基础设施建设,吸引高水平的卫生技术人员,提高服务质量有着积极的作用。

近年来,乡镇卫生院资金状况得到较大改善,2007年院均总收入和院均业务收入较1986增加约25倍,院均财政拨款从1992年的3.7万元增加到2007年的89.5万元[5]。

在提升医疗服务,增加收入的同时,乡镇卫生院药品收入占业务收入的比例进一步降低,从1986年的73.6%降低到2007年的52.7%,说明乡镇卫生院收入的增加并未依靠令人诟病的“以药养医”,在这一点的前提下,乡镇卫生院的收入增加显得尤为可贵。

因此,乡镇卫生院通过扩大医疗服务覆盖范围,从深度和广度上提高服务水平,进而增加乡镇卫生院收入,改善其经济状况,从而为农村提供更好的基本医疗服务是可行的,从而达到农民和乡镇卫生院的共同受益。

3.2在注重提高服务水平的同时,通过有效管理,控制成本

乡镇卫生院作为一个差额拨款的事业单位,在具有部分企业特性的同时,又具有社会公益性,承担着为农村人口提供基本医疗服务的义务。其内部成本的控制,可以增加单位有效资金,提升乡镇卫生院的竞争力,为中心医院有效分流病源,使中心医院符合其大病重难点病源的收治定位,充分发挥医疗资源的使用效率。

随着财政投入资金的增加,控制成本也是提高财政投入资金使用效率的直接途径。相关数据表明,财政补助收入占总支出的比例逐年增加,从1992年的11.8%提高到2007年的26.9%。随着基本药物制度在基层医疗单位的实施,财政投入的比例将会更高。在财政投入保障人员开支和基本办公经费的情况下,应加强对医疗成本支出的控制,将百元医疗收入消耗卫生材料的比例控制在合理水平上,从而为乡镇卫生院争取更多的自有发展资金,提高乡镇卫生院的个体竞争力,提升管理水平,达到以较少的财政投入带动医疗服务质和量全面提高的目的。

3.3结合绩效改革,提升服务质量

绩效考核也称成绩或成果测评,有别于企业,乡镇卫生院绩效改革应突出公益性[7]。乡镇卫生院人力资源的绩效考核是绩效管理的重要环节,也是绩效薪酬分配的主要依据。其人力资源绩效考核,应综合岗位设置情况,设置岗位绩效系数,实现权利与义务的衔接。通过调整岗位绩效系数,提高单位管理人员的积极性,进而在保证基层医疗但公益性的前提下。

乡镇卫生院由于服务于广大农村人口,存着数量多、规模小的特点,因此,结合绩效改革,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必须加强基层医疗机构的监管,将财务公开、服务质量水平等指标纳入绩效考核体系,通过有效合理的折算系数,将指标归一化,提高绩效考核的合理性和可行性,从而最终提高乡镇卫生院的服务质量。

综上所述,针对乡镇卫生院从业人数不断增加,但基础和技术力量薄弱,资源利用率总体不高的现状,结合工作经历,提出来扩大医疗服务覆盖范围,提高服务水平,增加收入,结合会计委派制度,提升管理水平,控制成本;结合绩效改革,提升服务质量的建议。以期提高提高乡镇卫生院的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更好的为农村人口提供良好的基本医疗服务,充分发挥医疗资源的使用效率。

参考文献

[1]张来玉.乡镇卫生院的困境与对策[J].中国卫生经济,2000,19(5):58.

[2]韩志东,李福金,蒋庆强.影响乡镇卫生院发展的因素及对策[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1993,13(9):9-10.

[3]李赵城.医改背景下我国乡镇卫生院的资源配置与利用分析[J].中国卫生经济,2009,28(5):31-33.

[4]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国家卫生服务研究―1998年第二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分析报告[R].1998:148-149.

[5]李赵城.医改背景下我国乡镇卫生院的资源配置与利用分析[J].中国卫生经济,2009,28(5):31-33.

[6]卫生部人事司,卫生部统计信息中心.2006中国卫生人力报告[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7:55-57.

乡镇卫生院医疗质量管理篇5

一、当前农村医疗卫生队伍建设的基本现状

1、乡村医疗资源总体概况:就所到调研地区看,当前乡镇卫生院发展状况不平衡。目前保存下来的卫生院与原先相比,基本上得到了进一步发展,这些卫生院医疗队伍不断壮大,基本上由原来的几个人发展到现在每院10几人至20余人,大中专院校毕业生也正在逐步充实到这一队伍中。每个卫生院基本上设立了门诊、病房,美化了环境,增添了设备,如光机、b超机、心电图机等,并建立了各种规章制度,保障了乡镇级医疗工作的顺利开展。从村级看,少量村庄至今仍然没有诊所及村医,就××地区而言,目前尚有200个村庄没有诊所及村医,约占村总数的10%,多数村庄均有一所一医(一个卫生所、一个村医),有的经济较发达、人口较多的大村甚至有两所两医或者更多,这些诊所虽然设备简陋,但基本上建立了各种规章制度,担负着村级医疗和防疫工作。

2、乡村医疗队伍人员编制情况:大多数乡镇卫生院各拥有10-20名人员,编制分为全民、集体、临时工。全民由大中专院校分配;集体人员由卫生系统招收而来;临时工由卫生院根据工作需要自行招收。村卫生所基本上每村设1-2名村医,相当部分由原赤医担任。

3、乡村医疗卫生队伍人员层次情况。绝大多数乡镇卫生院目前没有高级职称卫技人员,有少量中级职称医疗骨干,大部分是初级职称或者是无职称人员。据不完全统计,乡镇卫生院医护人员中,大学本科或以上人员仅占3.6%,大专学历的为18.8%,中专毕业的占72.6%,还有4.9%的人员无学历。初级职称或中专生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地方性卫校毕业生,有的甚至是国家不承认学历的中专生。而绝大部分村级老一辈卫生人员,是由原赤医培训而成,并非科班出生,基本上无职称、无学历,新一辈村医虽然大部分是科班出生,但基本上仅限于初级职称或中专生,属初级卫生人员,其中不少还是国家不承认学历的“中专生”。因此,乡村医卫队伍素质仍然有待提高。

4、乡村医疗队伍医疗设施配置情况。目前,每个乡镇卫生院基本上配备有光机、b超机、心电图机等设备,设有化验室、病房,能开展基本医疗业务。但这些设备普遍存在使用率较低、缺乏有关管理制度的现象,个别卫生院光机无防护设施,还有个别卫生院因缺乏设备操作人员或缺乏业务用房,导致这些设备实际未投入使用,同时,由于很大部分乡镇医技人员对知识掌握较肤浅,因此,上述设备配置实际应用较少,所产生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是相当有限的。而村一级卫生所,基本上设备配备简陋、不齐,绝大多数只能做简单的物理诊断。

5、乡村医疗建设方面经费情况。乡镇卫生院经费来源主要靠国家财政补贴及医疗收费收入,由于其人员较多,医疗收入有限,所以很大部分乡镇卫生院经费运转困难,有的甚至是负债运营,不能或根本无力投入更多的资金发展卫生事业,且员工年收入基本上在1-1.5万元之间,与县市级大医院相比差距很大,造成员工心理落差较大,影响了乡镇医疗事业的正常发展。而村一级卫生所,由于资金大部分是个人投入,他们自己精打细算,开支小,且收入与乡镇卫生院人员相比相对较高,整体医疗运转情况是比较良好的。

6、乡村医疗队伍责任心情况。乡镇卫生院人员工资中财政承担比例约为30%-50%,其余工资要靠医疗收费自给自足。由于现行的事业单位用人机制,导致卫生院中的优秀人才容易被上级医院选调走,而水平低下、工作不积极、责任心不强的人员却无法让其离开,这大大制约了卫生院医疗收费的提高,从而影响了整体工资收入水平,造成在相对较为偏远的乡镇卫生院中,多数人员存在“人往高处走”思想,向往城市、向往更好的地方,根本“无心恋战”。反之,多数员工因为收入与县市级医院人员相比差距很大,造成员工心理不平衡,以至于不安心工作,工作责任心不强,工作马虎随便,面对疾病时往往有力无心。而村一级卫生所,由于村医大部分是本乡本土人士,经费是个人投资,他们认真工作,责任心强,服务态度良好,与乡镇卫生院相比形成较为明显的反差,这无形中扩大了村一级卫生所的生存空间,但限于水平,村医面对疾病尤其是重大疾病时,往往有心无力。

二、农村医疗卫生队伍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1、医疗卫生资源分布不均匀。目前,我省医疗卫生资源分布情况与全国情况大体相同,约有80%集中在城市或经济较发达地区,广大乡镇尤其是偏远乡村的农民在当地得不到良好的医疗服务,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现象屡有发生。贫困和偏远乡镇的医院院长普遍反映说:农村医疗缺药、缺设备,但最缺的是人才、是技术,医科大学毕业生一般不会选择到贫困或偏远的乡村来。据了解,我省近年来开展了农村卫生三网规范化建设,设立了乡村医生的门坎,规定村医必须达到执业助理医师以上资格,但这基本上只是对新申请执业的村医,对有的老村医则按老办法延续。在个别偏远县城,目前还有相当数量的村医达不到新门坎的要求。

2、农村基层卫生机构设施装备落后,人才短缺,难以承担农民医疗保障载体的重任。据永安市卫生部门对农村医疗机构的摸底调查,农村医疗基础设施、设备配备和人员素质都十分低下。据不完全统计,我省乡镇卫生院中业务用房小于1000平方米约占30%;村卫生所业务用房属危房的约占3%。乡镇卫生院医护人员的学历构成以中专毕业为主,占72.6%,大学本科以上人员仅占3.6%,大专学历为18.8%,还有4.9%的人员无学历。相当部分乡镇卫生院的医护人员由于人员不足,经常轮流值班,不分科室,内、外、妇、儿全拿,是全科医生。而说是全科医生,技术又都不精,职称也就难以晋升,因此,乡镇卫生院的医生很少有中高级职称的。相当数量的村医就更是连职称的门坎都迈不进,因为,这些村医基本上是从各县卫生学校毕业,有的仅参加一期短训班就挂牌行医,许多村医更是子承父业,在村里有些名气和地位,但医技水平只能居于中等或偏下。

3、经费方面的不足对乡镇医疗事业影响较大。目前,由于经费来源渠道相对较为单一,且数额不足,导致农村医疗经费很有限,特别是乡镇一级卫生院经费运转困难,有的甚至负债经营。因此,多数乡镇医院无力引进或留置人才,无力添置医疗设备,无力改善医院病房及员工住宿条件,无力安排更多的人员去参加学习、进修或者培训,无力提高员工收入水平,而所有这些因素,均会严重影响或阻碍乡镇医疗卫生事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4、乡镇医务人员思想上存在不安心工作现象。目前,对于乡镇卫生从业人员,尤其是偏远乡镇的卫技人员来说,由于乡镇卫生院与县一级医院相比,在医技上和经济上存在很大差距,他们在医技上得不到很快提高,在经济上收入又较低,且工作、社交、生活等条件均较为艰苦,所以大多数非本土的医卫人员存在不安心工作现象,他们千方百计想往城里调,为人民服务、为患者解忧的观念较为淡薄,具有得过且过的心理倾向与行为表现,导致医疗质量与服务质量相对低下,影响了医患之间的关系,严重的还会导致患者对医生产生信任危机。

5、相当部分乡镇医院的医疗设备普遍存在使用率较低、缺乏有关管理制度的现象。如,个别卫生院光机无防护设施,无专业操作和检验人员,设备使用效果欠佳,还有个别卫生院因缺乏设备操作人员或缺乏业务用房,这些设备根本未投入使用,不仅造成资源浪费,而且抑制了自身的生存空间。

三、农村医疗卫生队伍建设存在问题的主要成因

目前,农村卫生服务网络包括县、乡、村三级,这个网络的现状是:县级力量较强;乡镇级比较薄弱,但能够承担一定的工作;村级相对最弱,基本不能负重。据调查分析,政府对农村医疗事业的投入不足,是产生这种现状的重要原因。具体原因表现为:

1、城乡之间医卫人员生存环境差距巨大。据了解,由于相对较低的收入及相对艰难的生存环境,不要说好的医生不愿来卫生院,就是卫生院现有的技术好一点的医生也是千方百计往外调。卫生院不但承受着人才流失的痛苦,还面临着与乡村个体诊所的竞争,有的个体诊所的执业医生就是在卫生院工作几年,技术有了提高后,辞职出去自立门户的。农村医疗缺药、缺设备,但最缺的是人才、是技术,医科大学毕业生一般不会选择到贫困或偏远的乡镇来。可见,城乡之间医卫人员收入及生存环境差距巨大,是农村医疗水平跟不上的最本质的原因。

2、城乡之间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差距巨大。目前,乡镇卫生院设施装备较差的约占一半。而且基层医卫人员学历水平、专业技术水平普遍偏低。现有乡村医生中专学历的占70%以上,而且不少是从当年的赤脚医生转过来的,年龄多在50岁上下,接班的年轻人基本留不住。这样的现状使农民对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站缺乏信任,加之现在交通比过去方便,有病到县级和市级医院并不难。因而乡镇卫生院门前冷落,难以为继,不少是负债经营,无法发挥合作医疗载体的作用。目前,不管是乡镇卫生院或是村卫生所,在医技上与县一级医院有很大差距,很多医疗技术在农村还不能开始应用,使不应转院的往上一级医院转,这不仅大大增加了农民的经济负担,而且导致农民对乡村医院产生了一定的信任危机。

3、城乡之间医疗卫生财政转移支出差距巨大。由于政府对农村医疗卫生事业的投入严重不足,导致乡村医卫人员生活、工作环境差,收入相对低;条件差,收入低,留不住好医生;没有好医生,患者不愿来这里看病;患者少,收入少,医院条件改善不了。农村医疗条件太差,农民在当地得不到良好的医疗服务,一旦有个大病就得远离家乡到大城市,费用开支呈几何倍数增加,导致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现象屡有发生,这加剧了农民负担,反过来又压缩了乡镇卫生院的生存空间。如此这般,形成一条恶性循环链。

总之,以政府目前的财政投入比例或扶持力度,必然会出现上述这样的基础设施状况和人才结构,使得乡镇卫生院处于基本维持状态,缺少资金、设备、人员,医生的治疗技术水平无法进一步提高,有的卫生院只能应付一般的病,难、重症就可能诊断不出来,甚至误诊误治,导致农民对其产生信任危机。当然,还有另一个原因是,由于相当数量的农民收入不高,自身保健、防护意识不强,因此对不是特急的病,他们一般不会单独为看病跑一趟,一般都是等到乡镇圩日时赶圩、看病一起办,有的时候小病就耽成了大病,小钱不花,变成要花大钱。如此恶性循环,成了乡镇卫生院摆脱不了的困境。

四、改进我省农村医疗卫生队伍建设的意见或建议

回良玉在去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提出,要改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设施设备条件,加强医疗队伍建设,提高农村医疗服务水平。总理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今年要切实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在农村,加强农村卫)生基础设施和卫生队伍建设。因此,加强农村医疗队伍建设,已经成为各地必须研究解决的重要课题。民盟课题调研组针对上述农村普遍存在的医疗卫生队伍人员数量不足、专业技术人才匮乏、整体业务素质偏低等实际现状和问题,提出如下几点建议,供政府有关部门参考:

1、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把卫生经费的扶持重点调整到支持农村公共卫生、预防保健和人员培训等方面上来。要树立现代人才资源观念,把加快卫生人才培养作为保证医疗卫生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和基础条件,认真落实培训专项经费,切实抓好现有医疗卫生工作人员的培训进修,不断提高他们的医疗技术水平。要进一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重点对急救、传染病、妇幼重点进行培训,逐步建立起农村卫生人才的长效培训机制。要切实加强乡镇卫生院人才技术队伍建设,开展技术培训和再教育工程,提高乡镇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的业务水平。如,可逐步由省卫生厅与省教育厅联合启动乡村医生大学生深造计划,从现在开始在全省乡村医务人员中每年招收一定比例学员接受高等医学教育,五年内计划培养1000人或者更多,以提高其知识与业务水平;又如,要切实推行卫生部、财政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倡导实施的“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从现在起就陆续从三级综合医院抽调相当比例的优秀医务人员到农村去,通过人力、技术、管理等多种支援形式,施行一年期满后对支援人员进行调整、轮换的办法,将城市卫生资源引向农村,以逐步改变农村卫生工作的薄弱现状。这不仅有利于提高农村基层卫生单位的医疗服务能力和技术水平,提高农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水平,为农村居民就近提供质优、价廉、便捷的医疗服务,缓解农民“看病难”问题,而且有利于加强农村卫生人才培养,加强农村医疗卫生队伍建设,最终有利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建立,促进城乡医疗资源的合理流动和卫生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各级卫生部门要努力做到派出一支队伍、带好一所医院、服务一方群众、培训一批人才,在三年内,逐步形成城市医务人员对口支援农村医院制度。

、多渠道提高农村医卫人员收入水平,改善其生存发展的软环境。要切实落实各市、县政府财政对卫生院的补偿政策和乡镇卫生院防保人员的专项经费,同时,要提供财政支出、乡村补助、各界赞助等多种渠道,努力提高农村医卫人员收入水平,合理解决乡村医生的报酬问题,尽量缩小与县市大医院医生之间的差距,为乡村基层院所留人、招人、用人创造根本性条件。

3、大力筹措资金,加大对基层卫生建设的资金投入,改善农村医卫人员工作及患者就医的硬环境。在国家、省、地方政府共同努力下,利用三年左右的时间来完成乡镇卫生院基本医疗设备的装备任务。按照卫生部要求的房屋、设备和人员进行配套建设,乡镇卫生院的基本医疗设备配置标准必须达到34件,逐步满足农村居民的防保和基本医疗卫生需求。并将乡镇卫生院建设资金列入各级政府年度的财政预算,使乡镇卫生院建设资金的拨付制度化,保障卫生院持续健康发展。要调整农村中心卫生院布局,加强农村医疗队伍建设,改造薄弱卫生院,巩固完善农村医疗保健网络。要落实市、县财政配套资金,力争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提高到60%以上,提高农民生病到院率,进而提高乡镇医院的医疗收入乃至员工收入。

4、加大农村医疗卫生管理体制改革力度,建立灵活、高效的用人机制,多形式多渠道选拔录用人才,为乡、村医疗卫生机构的生存发展注入活力之源。为此,要公开招聘医学院校毕业生,按编制配足卫生院、卫生所工作人员。要从全局的角度优化整合医疗卫生人才资源,合理布局和使用人才,确保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机构的正常运转。为提高农村医疗水平,必须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严把准入关。要切实推行并落实城市医院医生在晋升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之前,必须到农村卫生机构累计工作一年的制度,从制度上帮助和带动农村卫生工作的发展。

5、加快改革步伐,科学布局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网点,尝试多种市场化经营方式,合理有效利用医疗资源。目前,可在有条件的地区尝试走医院诊所之间合并、公私资本合作经营、城乡医院联营共建等道路。如,针对人口很少的山区乡村,施行对部分小所、村所进行合并的办法,扩大村卫所。这样既可增大村卫生所人员、资金,又合理利用医疗资源,有利于卫生事业的发展。又如,为促进医疗机构间的公平、公开、有序竞争,各地卫生行政部门对营利性的医疗机构和非营利性的医疗机构要一视同仁,创造公平、开放、有序、合理的竞争环境,鼓励和促进民间投资发展农村医疗卫生事业,逐步引导民间投资成为增加农村医疗投入的活水之源。:

6、加强管理,提升服务,提高技术,努力扩大农村医疗机构的生存空间。为此,要加强农村医疗市场的清理整顿和医疗机构内部管理,取缔不合准入标准的卫生机构和无证非法行医,加强农村卫生院(所)的规章制度管理,将医德教育纳入农村医卫人员年度考核之中,增强从业人员的责任心,从制度上、思想上要求他们全心全意为农村居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服务。要提升农村医疗机构医疗服务质量和水平,切实加强卫生行风建设,整顿、规范医疗服务市场,努力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让群众既少花钱又能看病。要严格执行药价标准,保护农民群众合法利益。新型农村医疗合作体系的建立和推广必须要有乡镇卫生所服务改善和人才培养相配套,否则难以支撑下去。所以今后应着重提高农村医疗人员理论及业务素质,切实提高服务意识,实行医疗机构分类管理,合理配置和有效使用卫生资源,发展乡镇及社区卫生事业,改进医疗卫生服务,才能适应今后卫生事业蓬勃发展的需要。

7、加强医卫人员能力建设,提升医疗队伍人才素质。各级医疗卫生单位,要认真落实省卫生厅“全省卫生系统高层次学术技术带头人”、“全省卫生系统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培养对象”的培养、考核和管理措施,组织开展高层次人才、中青年技术骨干等优秀人才的选拔、培养和管理工作,认真落实省卫生厅选拔大学本科毕业生到乡镇卫生院工作的各项任务,制定了加强农村卫生人才队伍建设与培养的政策、措施。加大卫生支农力度,组织专业技术骨干下基层帮扶,帮助基层开展人员、技术培训。并且对每个骨干均要下发一本下乡服务考核记录手册,以便督促、考核。规定农村卫生技术人员在晋升前必须在县级以上医疗卫生单位接受不少于一年的进修培训。对此类相关规定,要进一步加大落实力度,使其不流于形式。

乡镇卫生院医疗质量管理篇6

一、基本现状:

卫生系统作为服务窗口行业,高度重视行风建设,近年来,以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为主线,重点解决行业不正之风和医疗服务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不断完善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加大行业监管力度、强化职业道德教育和职业纪律建设,医疗机构的总体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有所提升,广大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也得到了有效缓解。

(一)不断完善三级医疗服务网络,提高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县乡村三级医疗服务网络全覆盖,基本公共卫生均等化服务全面实施,服务模式逐步改变且不断提升。2011年开展“光明·微笑”工程和儿童两病救治,累计为2265名白内障患者、74名唇腭裂患者实施免费手术治疗。共筛查和105例初诊先天性心脏病疑似患儿、24名先心病患儿、4名白血病患儿赴省内外定点医院进行治疗。为农村居民建立规范化的电子健康档案224510份,电子健康档案建档率达到55%。加强农村卫生服务能力建设,二级综合医院服务项目开展率达到95%,重点建设科室达标率达到70%。“农民满意乡镇卫生院”达到50%。

(二)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促进卫生事业健康发展。一是巩固乡镇卫生院基本药物制度。严格执行集中采购、统一配送、零差率销售、医保报销补偿等相关政策。二是进一步健全新农合制度,巩固新农合参合率在95%以上,三是逐步建立住院费用总额控制机制,新农合政策范围内的住院费用报销比例达到75%,住院补偿封顶线提高到年人均5万元,提高了新农合保障水平。三是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事分配制度改革,落实绩效工资制度,完善绩效考核办法,充分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推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一般诊疗费制度,落实医保支付政策,确保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正常运转。

(三)建立长效监管机制,提高职业道德水平。建立健全了医德医风考评制度、治理医药购销领域商业贿赂等长效机制,杜绝医药购销和医疗服务中的不正之风,杜绝吃、拿、卡、要、乱收费、收受或索要“红包”、收受回扣、商业贿赂等不良现象的发生。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全县21所乡镇卫生院全面实施药品零差率销售。2011年我县乡镇卫生院门诊均次费用出现了明显的“两增两降”现象,即门诊均次费用为20.5元,住院病人均次费用257.7元,同比分别下降10.09%、24.4%;门诊病人数增加6.2%,住院病人数增加6.88%,广大农民群众获得了医改带来的实惠。落实群众满意度调查制度,每年卫生局都要对全县医疗卫生机构就医环境、服务态度、廉洁行医等进行群众满意度测评,2011年调查总体满意度评价平均在98.83%,群众的满意度有了明显的提高。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调研认为,虽然我县医疗机构在服务态度的改善和服务质量上的提升取得了明显成效,但还没能从根本上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还存在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卫生资源分布不均。一是重点基础设施集中县城。全县医疗机构固定资产78%以上集中在县级医院,乡镇固定资产量不足全县总量的20%,全县最先进的医疗资源集中在县城三所医院,乡村两级医疗资源依然薄弱。二是人员、床位分布不均。全县卫生专业技术人员921人,其中乡镇在编432人,而实际在岗只有321人,高级职称的卫生技术人员49名,有42名在县级医院,乡镇只占14.3%;全县编制床位1594张,乡镇卫生院床位520张,仅占到全县医疗机构总床位的32.6%。三是业务收入差距较大。2011年全县医疗机构业务收入1.6亿元,而21所乡镇卫生院的业务收入只有1670万元。

调研中发现,县级医院人满为患,医务人员超负荷工作,而有部分乡镇卫生院冷冷清清,大小病源都集中到了县级医院,乡镇服务人群萎缩。

(二)专业技术人才严重不足。在1998年至2007年间,卫生系统只补充卫生专业人员23名,致使卫生专业技术人才断层、青黄不接的现象比较严重。自2008年县卫生局在县委政府的大力支持,通过向社会公开招聘、安置“三支一扶”人员录用省招执业医师等方式,共补充卫生技术人才258人,人才短缺现象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但未得到根本解决,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比例与需求比配相差很大。比如县人民医院现在编制699个,实际在编在岗卫生专业技术人员246人,根据岗位需求急需补充70余人,其中护理人员44人。乡镇卫生院专业技术人员差欠现象更加突出,有的卫生院只有一两个执业医师,医技人员稀少、护理人员不足,造成有编制有岗位有设备无人员的“三有一无”现象,严重影响了卫生服务水平和能力的提升。

(三)医院管理水平不高。医疗机构的管理人才短缺,管理理念滞后,普遍存在未系统学习过现代医院管理知识,多数管理干部来源于技术骨干或学科带头人,缺乏管理知识的培训。少数医院管理水平较低,个别医院内部管理松懈,医疗服务行为不规范,存在滥用抗生素、开大处方、滥检查等行为。乡镇卫生院人员工资财政全额拨付后,由于缺乏相关配套政策,加之实行绩效工资制,有的医务人员工作积极性有所下降,缺乏竞争意识,“等、靠、要”思想、新的“大锅饭”和推托病人的现象客观存在,在患者中造成了不良影响。有些卫生院由于管理松散,少数医务人员工作责任心不强,操作规程不严,病历书写不规范,有的甚至不写病历;个别医务人员接受患者吃请,收受“红包”,对患者态度生硬,极个别服务态度恶劣,影响了医务人员的整体形象。

(四)医疗环境不容乐观。2011年全县发生大小医疗纠纷37起,其中28起医院无过错,患者家属无理取闹,辱骂甚至殴打医务人员,医务人员的人身安全受到威胁,造成医务人员工作压力大、思想包袱重,工作积极性下降。也造成乡镇卫生院怕出现医疗纠纷而不敢接收病人、推诿病人的现象。在医疗纠纷期间中,家属恶意损害公共卫生设施,造成国家财产受损的现象时有发生,医闹现象严重干扰了正常医疗秩序,医患关系紧张。

三、原因分析:

1、财政投入不足。县医院、中医院实行财政定额补贴,增人不增资,2011年县医院补贴138万元,还不足离退休人员工资。乡镇卫生院绩效工资年人均15600元,财政预算补助人均8400元,余额则由单位承担,影响了医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2、人才流失严重。由于城乡生活、工作条件、环境和收入的差异,导致乡镇专业技术人才流失,加上考研、外出、自然减员等多方原因,造成半数乡镇卫生院常规检查科目都无法开展,部分医疗设备闲置浪费,基层卫生服务能力不足,服务不到位,病源萎缩,医务人员的技术水平也相对下降,容易形成医、患互不信任的不良循环。

3、行业监管不到位。卫生执法人员少、执法设备简陋,监管不到位。

四、几点建议

针对调研发现的问题,特提出如下建议:

1、加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提升医疗卫生服务水平。一是引进人才,实现基层医疗卫生队伍的良性发展。建议县政府制定《县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规划》,加快基层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根据医疗机构的岗位需求,从社会招聘卫生专业技术人才补充到基层卫生院工作,同时用人单位到大专院校自主招聘或引进高、尖、精人才,带动全县整体卫生队伍的提升。二是加大培训力度,提高卫生技术人员的服务能力。建议县级医院每年有计划地选派学科带头人到省级以上医疗机构进修提高,学科带头人要以“传、帮、带”的方式进行业务指导,层层提高技术水平,补充专业需要。乡镇卫生院重点加强全科医生的转岗培训,加强以全科医师为重点的基层卫生队伍学历教育和业务培训,采取开展在职学历教育、离职进修、转岗培训等形式,每个乡镇卫生院至少有一名全科医生,提高基层卫生技术人员专业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三是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医疗卫生专业人才到基层服务。建议尝试以“定向培养、定期服务、增加津贴、政策倾斜”的方式留住有经验懂技术的成熟医务人员,对长期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的卫生技术人员,在职称晋升、聘任、业务培养、待遇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稳定基层卫生人才队伍,解决城里挤、乡镇缺、流向不合理的问题。

2、完善卫生服务网络,夯实医疗卫生服务基础。一是加大投入。一方面财政足额拨付医务人员工资,落实医务人员的福利待遇,提高其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同时加大乡镇基层设施建设投入,一些边远山区的基础设施不健全,如中村、三坊、君埠、龙冈等乡镇卫生院用房严重不足,没有辅助用房,难以合理设置业务科室,一些医疗设备因无房摆放而闲置,检验设备不齐全,基本常规检查无法开展。二是积极推进乡村一体化管理,合理规划和配置乡村卫生资源,把城市卫生投入重点转向乡镇、村级卫生机构建设,切实解决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网底”薄弱问题,规范服务行为,提高服务能力,实现“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县”,使基层医疗机构真正承担起居民健康“守门人”的职责。三是简化流程,尽快实施新农合补偿“一卡通”,方便群众就医和及时得到补偿。四是建立医疗资源共享制度。建议120急救中心、县级医院的诊断结果等共享,县级医疗机构加强交流,开展疑难病症会诊,整体提高诊疗水平和治愈水平,造福群众。

乡镇卫生院医疗质量管理篇7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党的十七大提出的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为目标,深入贯彻国家及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精神,推进乡镇卫生院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健全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网络,提高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能力,满足农村居民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需求,促进全市卫生事业协调发展。

二、工作目标

通过实施乡镇卫生院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真正建立适应全市卫生事业发展要求的基层医疗机构运行机制、公共卫生服务机制、财政投入机制、人事分配和绩效考核机制,使乡镇卫生院的整体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队伍结构进一步优化,人员素质和工作积极性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需求得到基本满足,达到“政府得民心、事业得发展、群众得实惠”的目的。

三、乡镇卫生院的设置

根据乡镇行政区划,每个乡镇至少设置一所政府举办的卫生院,辖区较大造成居民就医不便的,可设立卫生院分院,乡镇卫生院原则上设在乡镇政府所在地,由市政府举办,卫生行政部门负责监督和管理,乡镇政府予以协助和支持。乡镇卫生院按功能分为中心卫生院和一般卫生院,本着方便群众和统筹卫生资源配置的原则,我市设置、、3所中心卫生院,、、、村、镇、庄、、、9所乡镇卫生院。鉴于铜冶镇人口较多,东西跨度较大,设置铜冶中心卫生院永壁分院。为方便开发区内居民及高校、企业单位人员就医,设置上庄镇卫生院开发区分院。中心、乡镇卫生院及分院的建设标准和设备配置要符合国家《乡(镇)卫生院建设标准》要求,布局合理,规模适宜,功能适用,坚持防保和基本医疗并重,在确保搞好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的前提下,完善现有医疗技术水平并抓好巩固提高,更好地为当地群众提供医疗卫生服务。

四、乡镇卫生院的工作职能

(一)宣传贯彻党和政府的各项医疗卫生方针政策,协助政府实施农村医疗卫生工作。

(二)提供基本医疗服务,开展农村常见病、多发病以及诊断明确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诊疗护理。

(三)开展疾病预防控制,做好本行政区域内传染病的疫情监测、报告、防治工作。

(四)实施全民健康促进工程,建立健全居民健康档案,推进数字化医院和健康档案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实现健康档案动态管理。开展健康教育,做好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及精神卫生的干预防治工作。

(五)落实国家和省免疫规划政策措施,开展孕产妇、儿童、老年人的保健工作。

(六)协助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调查和处置工作,承担区域公共卫生相关信息的收集和报告。

(七)开展康复治疗、康复训练,提供计划生育技术指导与服务。

(八)对所属行政村卫生室实行一体化管理,承担对村卫生室和乡村医生的业务管理和指导。

(九)协助做好区域内食品卫生、饮用水卫生、公共场所卫生、职业卫生等公共卫生工作。

(十)协助做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

(十一)在抓好基本工作职能的基础上,利用自身优势,着力在人才培养、医疗设备上加大力度,提高医疗水平,弥补市级医院覆盖的不足。

五、乡镇卫生院的改革任务

(一)改革人事制度,实行全员聘用。

1、核定乡镇卫生院编制。按照《省乡镇卫生院机构编制标准(试行)》(机编【】2号)核定人员编制,卫生院人员编制实行总量控制、动态管理、定编定岗不定人的原则。要适当保留部分编制名额,为引进特殊人才留有余地。核定的编制作为乡镇卫生院岗位设置、聘用人员和核拨经费的依据。

2、科学设置岗位。依据核定的编制和职责任务,按照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工勤技能岗位三种类别,科学合理设置岗位。其中,专业技术岗位的设置,以医、药、护、技等岗位为主体,并根据工作需要适当设置非卫生专业技术岗位。医疗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比例不得低于编制总额的85%,根据服务人口和工作任务合理配备一定数量的公共卫生人员。

3、实行全员聘用。根据卫生院编制和岗位设置要求,实行竞争上岗,合同制管理的用人机制。所有上岗人员实行全员聘用,所有工作人员根据其能力和患者满意度,可高职低聘,也可低职高聘,打破岗位固定不变的模式。乡镇卫生院与上岗人员按照国家和省市有关规定签订聘用合同,聘用人员按照有关规定享受社会保险和其他福利待遇。

(1)实行资格准入制度。竞聘人员应具备相应的执业资格或医药卫生类中专以上学历。同等条件下,应优先聘用卫生院正式在编人员,非卫生技术人员不得从事卫生专业技术工作。

乡镇卫生院院长由卫生行政部门公开选拔,择优聘用,应聘每届原则上3-5年,院长原则上要具有中级以上专业资格,实行目标责任制管理,定期绩效考核,考核合格者可连续聘用,不合格者可以提前解聘。

(2)乡镇卫生院根据《省卫生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实施细则(试行)》的规定,依据核定的编制和职责任务,拟制本单位岗位设置方案,经本单位职代会或职工大会通过并报卫生行政部门和编制、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审核批准后,确定竞聘人员,组织竞聘上岗。卫生行政部门、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组织人员对乡镇卫生院聘用情况进行认定,对符合政策规定,完成规范岗位设置和岗位聘用的,根据所聘用岗位确定岗位工资待遇。

(3)做好人员分流工作。由卫生行政部门具体制定人员分流实施方案,对超编人员、非卫生技术人员、工勤岗位人员进行转岗分流,确保精简、优质、高效。

(二)改革分配制度,实行绩效考核。

根据乡镇卫生院的功能定位,科学核定承担的工作任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根据承担的公共卫生服务的人口数量、服务质量和服务半径核定;基本医疗服务任务根据近3年医疗服务平均人次数、收入情况,并综合考虑影响医疗服务任务的因素核定。

对乡镇卫生院的绩效考核,按照《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考核办法》执行。市卫生行政部门组织对乡镇卫生院进行考核。财政、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对考核结果进行审核。乡镇卫生院在市卫生行政部门的监督指导下,对其工作人员进行考核。

乡镇卫生院绩效考核结果作为政府补助的依据。考核合格的按照与本市事业单位工资平均水平相衔接的原则核定。不合格的,按照考核档次确定相应的补助水平。各乡镇卫生院考核不合格扣除的政府补助资金,由卫生行政部门统筹用于考核优秀的医疗机构,体现多劳多得、优劳优得。

乡镇卫生院对工作人员实行以岗定责,以岗定薪,绩效考核结果作为其考核周期(每周期为半年)岗位绩效工资分配的主要依据和其晋级、奖励以及聘用、续聘和辞退的重要参考依据。

(三)建立基本药物制度,实行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

乡镇卫生院应全部配备使用《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和省增补的非基本药物范围内药品。在省增补的非基本药物范围确定前,暂选择《市基层医疗机构非基本药物配备使用目录》范围用药。自年4月30日起,各乡镇卫生院使用的国家基本药物和省增补药品实行零差率销售。原库存药品全部按进价销售,且不得高于政府指导价和省采购价。

实行零差率销售后,市财政部门可先根据基层医疗机构上年度药品销售情况预拨部分经费,待人事制度改革及经费保障制度到位后,不再对药品零差率进行专项补贴。

各乡镇卫生院要建立完善药品质量管理制度,加强基本药物的质量管理,强化基本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及时收集上报基本药物不良反应数据,落实质量责任,确保使用环节药品质量安全。

(四)改革经费保障制度,完善运行补偿机制。市政府继续将医疗机构的基本建设费列入财政预算,主要用于各基层医疗机构基本建设及基本设备购置。核定编制内的人员的基本工资和“五险一金”,由市财政负担。绩效工资部分和非在编聘用人员薪酬由乡镇卫生院通过提高自身医疗收入自行解决。对于政策性调资、政策性医疗服务价格调整发生的支出差额,市财政应及时调整预算。

卫生行政部门要加强卫生院收支监管,各乡镇卫生院所有收入及日常开支,由卫生局乡镇卫生院财务管理中心实行单独核算统一管理。乡镇卫生院要保证公共卫生项目资金全部用于公共卫生服务工作,不得挤占和挪作他用,以维护其公益性。要严格执行服务价格政策,降低医疗服务价格和医疗成本开支,减轻患者就医负担。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把握政策。

基层医疗机构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涉及面广,政策性强,事关卫生事业的发展、农村的稳定和人民群众的健康。为保障改革的顺利进行,市政府成立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由周永会同志任组长,高旭明同志任副组长,财政、发改、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卫生、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等有关部门及各乡镇政府主要负责人为成员,负责全市基层医疗机构卫生体制改革工作。各职能部门要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形成合力,确保各项改革政策落到实处。

(二)落实资金,加强保障。

财政部门要认真测算,切实保障改革所需资金,确保各项补助经费及时足额到位。卫生行政部门要建立健全基层医疗机构财务公开制度,确保资金使用规范、安全、有效,严禁挤占、截留、挪用。

乡镇卫生院医疗质量管理篇8

乡村卫生健康服务体系是卫生健康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障城乡居民健康的重要力量。近年来,我县在深化医改中,持续实施强基层战略,乡村卫生健康服务能力大幅提升,城乡居民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公平性、可及性大幅提升,但也要看到,乡村卫生健康服务体系仍是全县卫生健康服务体系的薄弱环节,难以适应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需要。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的意见》和《XX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加强乡村卫生健康服务能力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X市府办字〔2019〕X号)精神,为进一步加强乡村卫生健康服务能力建设,切实筑牢乡村卫生健康服务网底,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以基层为重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人民共建共享”的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围绕“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按照“县强、乡活、村稳”的原则,补齐乡村医疗机构短板,稳定和优化乡村医疗人才队伍,全面提升乡村卫生健康服务能力,满足城乡居民日益增长的基本医疗卫生健康服务需求,努力建设健康寻乌。

二、基本原则

一是坚持乡村卫生健康服务机构的公益性质;

二是坚持政府主导、部门协作、分级负责;坚持兜住底线、补齐短板,提升乡村卫生健康服务水平;三是坚持长远目标与阶段性目标相结合;四是坚持把维护广大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健康服务权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满足城乡居民的卫生健康服务需求。

三、主要目标

到2030年,乡村卫生健康服务机构公益性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基本建立,全县乡、村两级卫生健康服务基础设施条件显著改善,人才队伍整体素质显著提升,卫生健康服务能力显著提高,乡村卫生健康事业发展活力显著增强,满足人民群众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需求,实现“常见病、多发病不出乡(镇)”“看小病不出村”,逐步达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

四、主要措施

(一)履行政府举办基层医疗机构责任

1. 坚持政府主导,将乡(镇)卫生院编制人员的基本工资、基本绩效、养老保险、职业年金、职工医疗保险、住房公积金和医疗责任险等纳入县级财政预算管理并全额保障。〔责任单位:县财政局、县人社局,各乡(镇)人民政府〕

2. 按照“核定旧债、不偿新债、逐年化解”的原则,由县财政3年内有序化解乡(镇)卫生院2014—2018年期间的存量债务。〔责任单位:县财政局,各乡(镇)人民政府〕

3. 加大财政投入,由县级财政按照每年每所乡(镇)卫生院10—30万元的标准,安排专项资金用于乡村医疗机构基础设施建设和配齐或更新医疗设备。〔责任单位:县财政局、县卫健委〕

4. 县人民政府以划拨方式保障乡(镇)卫生院新建、改建、扩建项目的新增用地需求,划拨成本由县政府承担。〔责任单位:县自然资源局、县发改委、县卫健委,各乡(镇)人民政府〕

5. 通过一级医院等级评审的乡(镇)卫生院执行一级医院收费标准,今后上级政策有调整则按新的相应规定执行。〔责任单位:县医疗保障局、县卫健委,各乡(镇)人民政府〕

(二)加强乡(镇)卫生健康服务能力建设

6. 合理配置床位。按照乡(镇)卫生院的功能定位、承担任务量和居民卫生健康服务需求情况合理配置床位,配置标准为每千乡村人口0.6张—1.2张(含健康养老床位),原则上不超过100张(中心卫生院不超过150张),最低配置床位不低于

20张。〔责任单位:县卫健委、县发改委,各乡(镇)人民政府〕

7. 简化、放宽人才引进手续和条件。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到乡(镇)卫生院工作放宽年龄至45周岁,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直接考核的方式聘用。〔责任单位:县人社局、县委编办、县卫健委,各乡(镇)人民政府〕

8. 建立人才补贴机制。对到乡(镇)卫生院工作的副高级及以上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医学类专业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给予每人每月1000元生活补贴;对到乡(镇)卫生院工作的医学类专业全日制本科毕业生(定向生除外),给予每人每月500元生活补贴。已在乡(镇)卫生院工作且符合上述条件的人员享受同等待遇。发放的生活补贴资金统一纳入到所在乡(镇)卫生院绩效工资总量内管理,在县财政人才经费中列支,设立单独乡(镇)人才项目。〔责任单位:县人社局、县财政局、县卫健委,各乡(镇)人民政府〕

9. 优化人才管理。县级公立医院晋升高级医师资格人员,必须到乡(镇)卫生院累计服务一年或连续服务满半年以上;县级公立医院从乡(镇)卫生院公开选调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必须满足在乡(镇)卫生院服务5年以上(住院医生规范化培训时间除外)的条件;除县级及以上组织人事部门书面商借外,严禁从乡(镇)卫生院借用在编人员,且借用期不得超过6个月。〔责任单位:县委组织部、县人社局、县卫健委,各乡(镇)人民政府〕

10. 推进绩效工资制度改革。落实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国家卫生计生委《关于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工资政策保障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的通知》(人社部发〔2018〕17号)中“允许医疗卫生机构突破现行事业单位工资调控水平,允许医疗服务收入扣除成本并按规定提取各项基金后主要用于人员奖励”的要求,增发的奖励性绩效工资重点向临床一线、关键岗位、业务骨干倾斜,合理拉开收入差距。〔责任单位:县人社局、县财政局、县卫健委,各乡(镇)人民政府〕

11. 强化对口帮扶。县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协同人社部门,根据县级公立医院提出中级职称人员下派人选,择优选派对口帮扶乡(镇)卫生院,确保每个乡(镇)卫生院至少有一人对口帮扶,帮扶时间为一年,帮扶考核结果作为晋升高级医师资格主要依据。〔责任单位:县卫健委、县人社局,各乡(镇)人民政府〕

12. 推行“基层首诊”制。加强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建设,落实国家和省、市有关政策要求,通过调整医保政策在起付线设置及标准、首诊机制、转诊流程、报销比例等方面向乡(镇)卫生院倾斜,落实县域医共体、对口支援、医师多点执业等措施,引导群众小病在基层就诊。〔责任单位:县卫健委、县医疗保障局,各乡(镇)人民政府〕

13. 提高乡(镇)卫生院医疗能力。按照国家卫生健康委的《乡镇卫生院服务能力标准(2018年版)》,依托医共体建设和医保支付方式改革,严格执行《手术分级管理办法》,逐步实现乡(镇)卫生院开展一级手术量占全县一级手术总量90%以上的目标。加强乡(镇)卫生院急诊急救能力建设,着力提升急危重症的判断和初步抢救能力。〔责任单位:县卫健委、县医疗保障局,各乡(镇)人民政府〕

14. 开展特色科室建设。发展中医、妇产、肛肠、皮肤、骨伤、体检、口腔、眼科、老年科等专科专病特色科室,条件成熟的逐步推行安宁疗护工作,形成乡(镇)卫生院与县级医院功能互补、差别化发展的新格局。加强术后康复能力建设,开通与县级及以上医疗机构的绿色通道,将上级医院术后病人转移到乡(镇)卫生院康复。〔责任单位:县卫健委,各乡(镇)人民政府〕

15. 推进信息化建设。基层医疗服务信息系统覆盖所有乡(镇)卫生院和有条件的村卫生室,涵盖基本药物供应使用、居民健康管理、公共卫生服务、基本医疗服务、绩效考核等内容;开展涵盖医疗服务影像诊断等功能的县、乡两级远程医疗信息系统建设,强化远程医疗信息系统在绩效考核和服务监管中的运用,全面提高乡(镇)卫生院的服务规范化水平。〔责任单位:县卫健委,各乡(镇)人民政府〕

16. 优化完善医保政策。医共体试点推行总额预算支付制,按照“总额控制、预算管理、结余留用、超支不补”原则,以参保人数为基数,确定当年医保统筹费用支出预算总额。针对乡(镇)卫生院医疗服务特点,实行总额控费下,按病种为主,按人头、按次均等多元复合式医保支付方式,释放乡(镇)卫生院开展医疗服务活力,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全面推进城乡居民统筹制度,乡(镇)卫生院门诊统筹不设起付线,政策范围内门诊医疗费用报销比例稳定在65%左右。〔责任单位:县医疗保障局、县卫健委,各乡(镇)人民政府〕

17. 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整合社会力量,进一步提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质量和水平。〔责任单位:县卫健委、县财政局,各乡(镇)人民政府〕

18. 推广“互联网+”签约服务模式。用互联网思维,创新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鼓励运用互联网、手机app等为签约居民提供在线签约、健康咨询、慢病随访、报告查询等服务,逐步实现签约服务管理信息化。〔责任单位:县卫健委,各乡(镇)人民政府〕

19. 强化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健康体检结果应用。充分利用家庭医生团队开展健康体检和健康指导,确保健康体检质量,保证健康体检结果的客观真实和记录完整,集成人口健康大数据,体检结果作为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对象申报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初诊甄别依据,作为防贫监测对象预警的依据。〔责任单位:县卫健委、县扶贫办,各乡(镇)人民政府〕

(三)加强村级卫生健康服务能力建设

20. 推行乡村医疗服务一体化。将乡村医生纳入乡(镇)卫生院统一管理,采取乡聘村用,推行乡(镇)卫生院与村卫生室实行人员、业务、药械、财务、绩效、养老等方面一体化的管理体制,由乡(镇)卫生院对乡村医生及村卫生室的服务质量和数量、医德医风等情况进行考核。乡聘村用的乡村医生按规定享受现有的政策补助以及医保刷卡定点政策。原则上年满60周岁乡村医生均需离岗退出,确因工作需要的实行返聘。加强乡村医生注册管理,不得随意变更执业地点。〔责任单位:县人社局、县财政局、县医疗保障局、县卫健委,各乡(镇)人民政府〕

21. 建立乡村医生养老保障机制。乡聘村用的乡村医生在聘用期内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按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政策规定缴费标准最低档参保和享受待遇,由单位承担参保缴费部分列入县级财政预算管理。对达到或超过法定退休年龄且从业满20周年已退出离岗的乡村医生按规定发放养老补贴。〔责任单位:县人社局、县财政局、县卫健委,各乡(镇)人民政府〕

22. 建立降低乡村医生执业风险机制。由县人民政府按照“保本微利、动态调整”原则统一为乡村医生购买医疗责任保险,预防和减少医疗事故及纠纷的发生,化解乡村医生执业风险,改善乡村医生执业环境。〔责任单位:县卫健委,各乡(镇)人民政府〕

23. 提高艰苦边远地区在岗乡村医生待遇。继续落实边远地区乡村医生生活补贴政策,县级财政给予每人每月300元的生活补贴。建立人口较少行政村乡村医生财政补贴机制,县级财政给予在辖区常住人口1000人以内行政村服务的乡村医生〔含在公有产权村卫生室服务、乡村医疗服务一体化乡聘村用、兼诊的乡村医生和乡(镇)卫生院巡诊医生〕每人每月不低于1000元的财政补贴,不重复享受边远地区生活补贴政策。〔责任单位:县财政局、县卫健委,各乡(镇)人民政府〕

24. 鼓励边远地区乡村医生参选村干部。鼓励边远地区、人口较少的行政村乡村医生通过法定程序担任村“两委”干部,符合条件的,享受村干部固定补贴。〔责任单位:县委组织部、县民政局、县人社局、县卫健委,各乡(镇)人民政府〕

25. 加强乡村医生培训。依托县级医疗卫生机构或有条件的中心乡(镇)卫生院,开展乡村医生岗位培训。乡村医生每年接受免费培训不少于2次,累计培训时间不少于2周;每3—5年免费到县级医疗卫生机构或有条件的中心乡(镇)卫生院脱产进修,进修时间原则上不少于1个月。培训或脱产进修期间由乡(镇)卫生院选派医生巡诊。〔责任单位:县卫健委,各乡(镇)人民政府〕

五、有关要求

(一)加强领导。

各乡(镇)、各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加强乡村卫生健康服务能力建设的重要意义,将乡村卫生健康服务能力建设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纳入年度考核目标,建立稳定的乡村卫生健康事业保障机制。

(二)明确责任。

各乡(镇)、各有关部门要认真履职尽责,形成政府统筹、部门协作、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卫生健康部门要切实发挥行业主管部门职能作用,负责牵头组织协调落实乡村卫生健康服务能力提升的各项措施;发改部门要将乡村卫生健康服务能力提升纳入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根据规划安排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财政部门要充分发挥公共财政的保障职能,落实乡村卫生健康服务能力提升财政补助政策,充分保障乡村医疗服务机构人员、设备购置、基础设施建设等经费;民政、组织部门要做好鼓励在边远地区和人口较少行政村执业的乡村医生参选村干部工作;医疗保障部门要调整优化医保政策,提高乡村卫生健康服务机构的运行活力;机构编制部门要做好人员引进、聘用等编制核定工作;人社部门要做好乡村医生养老保险和人才招聘及管理等相关工作;扶贫部门要做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健康体检结果应用工作。

(三)强化考核。

将乡村卫生健康服务能力建设进展情况列入县政府督查重点内容,加强对乡村卫生健康服务能力建设工作的督促检查和考核,促进乡村卫生健康事业的持续发展。

乡镇卫生院医疗质量管理篇9

   针对医疗卫生服务行为、服务质量和效率亟待改善的客观现状,会宁县在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中积极实施卫生服务质量改进,并与新农合病历审核、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考核紧密结合。完善农村卫生服务质量监管办法县卫生局制定了“会宁县农村卫生服务质量监管办法”和“会宁县农村卫生服务质量评价应用细则”(以下简称“细则”),全面、系统地涵盖了涉及农村卫生服务质量的各个环节和细节,主要包括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医疗服务、公共卫生服务两个方面,从诊疗质量、护理质量、质量警示、满意度、基础条件、服务能力和效率、传染病防治、妇幼保健、儿童保健、老年人保健及健康教育等各个方面系统地制定了考核指标和标准,乡镇卫生院每月进行自评,县卫生局每半年组织专家进行外评。通过“细则”能够科学、合理地评价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的卫生服务质量,发现质量问题,查找问题根源,提出有针对性的措施来提高卫生服务质量。建立“医疗质量月分析评议会”制度全县县、乡卫生机构每月1~5日召开“医疗质量月分析评议会议”,会议由各机构质量主要负责人员、管理人员和各学科负责人参加,开展讨论式评议,充分揭示医疗卫生质量各个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计划,落实责任科室及人员,并组织相关人员学习培训,每月选择主要问题实施质量改进。开展处方病历点评工作根据“会宁县医疗机构实施质量内部评价开展处方、病历点评工作实施方案”,全县医疗机构每月开展处方、病历点评工作,县合管办将各机构病历点评及结果作为审核的重要内容和依据,与经费拨付挂钩,县卫生局组织专家每年至少进行两次点评并与绩效考核相衔接,乡镇卫生院每月的甲级病历率应该大于80%,处方合格率大于90%,低于此值按本月审核拨付总经费的10%予以扣减,从而提高了处方病历的书写质量,促使合理诊断、合理用药和合理检查。推行“排队”制度在县、乡卫生机构推行医务人员“四个排队”(医师用药量、抗菌素使用量、患者自费药使用量及青霉素占抗生素比例)和医疗机构的“八个排队”(医疗机构中医药收入占总收入比例、门诊输液人次占门诊总人次比例、平均住院费用、平均门诊费用、平均单病种(单次检查)费用、平均住院自费比例、大型设备检查阳性率和患者满意率的排队)制度,每月将“排队”结果公示接受社会监督,同时作为对医务人员和医疗机构重要的考核依据。开展医疗机构卫生服务质量评价县卫生局组织省、县两级专家及相关人员,对不同类型的乡镇卫生院进行了卫生服务质量外部评价和处方、病历点评。医疗机构也开展了质量自评,科学评价质量现状,及时改进。在卫生服务质量评价时,进行处方、病历点评不仅能发现病历书写质量的问题,还可发现诊疗错误、不合理诊疗、过度服务等影响深远的实质问题。

   开展绩效考核,推动一体化管理工作落实

   以推行乡村卫生机构绩效考核为突破口,对全县所有乡、村两级卫生机构实施定期的绩效考核和质量评价,将考核和评价的结果应用于随后的管理过程中,有效地改善了乡村卫生机构的绩效控制方式。制订考核实施方案,控制考核的规范性组织专家研究制定了“会宁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绩效考核指导意见”、“会宁县乡镇卫生院绩效考核主要指标及分值表”、“会宁县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绩效考核主要指标及分值表”和“会宁县村卫生室绩效考核主要指标及分值表”,将每一项考核的具体内容、标准要求、方法步骤、数据来源、考核细则、得分、扣分依据和标准都进行了明确规定和细化。设计测量工具,控制考核的科学性确定了院内管理与建设、基本医疗服务、公共卫生服务、中医药服务和群众评价与监督等5个方面的考核内容,设计了乡镇卫生院考核和村卫生室考核2套指标体系,每套指标体系均由三级指标构成。将人员按专职岗位和兼职岗位,划分为18个岗位作为人员考核指标。设定统计分值,控制考核的公正性三级指标均按权重确定和分配分值。考核采取查阅资料、财务审计、现场检查、走访调查、群众满意度问卷调查和召开座谈会等方法。重视结果应用,控制考核的有效性一是作为政府补助的依据,财政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补助经费的70%按月拨付,预留30%,依据绩效考核资金拨付方案拨付。二是奖先惩后,连续2年考核不合格的,免去负责人职务。建立长效机制,控制考核的导向性县政府下发“会宁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考核实施办法”,县卫生局成立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考核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分别于每年的6月中旬和12月中旬,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进行2次集中考核,乡镇卫生院负责于每年6月上旬、12月上旬完成辖区内村卫生室的绩效考核工作。县里成立了由纪检、人事、财政和卫生等部门组成的绩效考核监督小组。

   会宁县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取得的成绩

   1年多来,我县通过实施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六有”、“八统一”的管理模式,乡村两级医疗卫生机构在运行机制、质量效率等方面发生了明显变化。医疗服务质量得到明显提高2010年扩大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达到99.54%,住院分娩率达到93.90%。出入院诊断符合率达到90.00%以上,处方书写合格率达到92.00%,病历书写甲级率达到90.00%以上,两种及以上抗生素处方从23.00%降低到了16.00%。截至2011年3月底,已建立居民健康档案32207户,建档172062人,建档率为29.78%。基层医疗机构就医环境、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得到较大提升,患者及时就诊率达到95.00%,群众对医疗卫生服务综合满意度达到91.00%。行政管理得到加强各乡镇卫生院聘用村医334名,100%实现目标责任管理,乡村医疗机构和人员绩效考核覆盖率100%,10所乡镇卫生院达到一级甲等标准,7所达到一级乙等标准。队伍素质得到提升2010年全县培训疾病预防控制、妇幼保健、新农合门诊统筹、财务管理、居民健康档案建档、卫生监督执法及合理用药等专业知识培训3500多人次,省、市、县进修173人次。地产中药材治疗10种常见病在284个村卫生室全面开展,一些中医适宜技术在乡镇卫生院和60%的村得到推广应用。药品零差率销售全面推行,降低了药品价格从2010年6月开始,全县30所乡镇卫生院和284所村卫生室全部使用基本药物并实行零差率销售,药品价格平均降低了11%。截至目前,零差率销售共为群众减轻药品费用320多万元。

乡镇卫生院医疗质量管理篇10

近年来,在中共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下,民族地区的农村卫生事业有了长足发展,特别是卫生基础设施得到了明显改善。就拿我县来说,目前,全县有医疗卫

生单位56所,全额、差额编制共975名(其中全额193名、差额782名),卫生工作人员1007人,已创建村卫生室378所。但从发展的要求来看,我们认为在农村卫生

体制改革中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和困难,有待于进一步研究解决。

一、目前我县农村卫生体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为期近一个月的走访、坐谈,我们认为在我县的农村卫生事业发展中,主要存在以下四个方面问题:

(一)多年积淀下来的体制性、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已不能适应农村卫生事业发展的要求。一是体制上存在着“硬伤”。国家已明确医疗卫生单位是带有一定福

利性质的公益性事业单位,要求医疗单位优质低价搞好医疗服务,努力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基本医疗服务需求,而政府的财政补助水平又相对不足,不能解决医疗

卫生单位造成的成本亏损。与此同时,医疗卫生单位必须按照市场经济规律运行,它的各种生产要素无不取决于市场,价格随时因成本的变化而变化。即使不求赢

利,但也要力争保本,这就必然与国家赋予医疗卫生单位“带有一定福利性质的公益性事业单位”的定性有矛盾。二是卫生资源配置和结构不够合理。城镇卫生资

源相对过剩,全县约有63%的卫生技术人员、床位和医疗设备集中在城镇,而近60%的城镇卫生资源又集中在县级医院,城乡医疗服务条件和能力极不平衡。三是医

疗机构的运行机制和内部管理缺乏活力。少数医疗卫生机构管理松散,服务质量、技术水平和职业道德滑坡,医疗差错事故时有发生,群众意见大。尽管20xx年以

来,在乡镇卫生院稳步实行了人事制度改革,使乡镇卫生院面貌有了改观,形势有所好转,但卫生院的经济和社会“两个效益”仍不尽人意。

(二)管理体制不顺,阻碍了农村卫生事业的发展。一是乡镇卫生院的管理体制不顺,机制不活。八十年代后期,我县对乡镇卫生院的管理由县卫生局主管移交给

乡镇政府主管,进入九十年代后又明确为县、乡共管。实际上,无论是乡管还是县乡共管,都没有管理到位,也没有给乡镇卫生院的建设和农村卫生事业的发展带

来有效的促进。二是农村卫生执法监督体系不健全,医疗市场秩序不够好。由于执法、经费和人员缺乏等客观条件限制,卫生监督机构过来把卫生监督执法的重点

放在城镇,而对广大农村医药市场的监管则显得很“虚弱”。同时,县卫生监督机构为县卫生行政主管部门下属机构,很难执法到位,以致于医疗纠纷、医疗事故

时有发生,影响了医疗行业形象,也给医患双方造成了物资和精神上的双重损失。据初步统计,自20xx年新《医疗事故处理条例》颁布实施以来,我县共发生医疗

纠纷32起,由医院给予人道主义补偿高达120多万元。

(三)投入少、技术水平低,医疗卫生机构生存困难。一是投入少。由于县财政困难,20xx年以来,财政投入的卫生事业费尽管逐年增加,但与卫生事业的建设与

发展需求仍有一定差距。为完成上级分配的危房改造任务,在配套投入不足的情况下,不得不举债建设。到20xx年底,全县25所乡镇卫生院累计负债共计353万多元

。二是设备匮乏。全县25个乡镇卫生院,5.5万元以上的医用设备没有一件。x光机、心电图、半自动生化分析仪、洗胃机、手术床这些常用设备每个卫生院不足1台

。三是技术水平较低。卫生技术人员总量不足。全县每千人口有卫生技术人员3人,其中乡镇每千人口仅有卫生技术人员1.6人,每千人口的卫生技术人员数均低于

省里标准的3.3人,难以满足人民群众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卫生人才队伍结构不够合理。如大妥乡卫生院17名职工中,只有1名中级职称医师,水银乡卫生院7名在

职职工中没有一人有中级职称。卫生人才短缺已成为制约我县农村卫生事业稳定发展的主要因素。

(四)医疗保障体制不健全,与人民群众的需求差距大。一是农村防保措施不够落实。乡镇防保人员的工资虽全部进入工资发放中心,有了基本保障,但业务经费

没有纳入财政预算安排,一些防保职责难以得到切实履行,完成防保任务难免会打折扣。20xx年以来,我县加强了村级卫生组织建设,建设了145个村卫生室,但这

都是低标准建设,只能医治小伤小病,承担一些基本的预防保健和公共卫生服务。二是农民的基本医疗需求得不到很好保障。因设备匮乏、技术力量薄弱,乡镇仍

有少数医疗机构连一些常见疾病和多发疾病都难以及时确诊,疑难危重症则更是难以及时诊断和控制。一旦出现重症病人,其后果是显而易见的。

二、对策与建议

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到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难度很大,必须高度重视,认真对待。

(一)坚持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农村卫生体制改革。农村卫生是农村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新时期的农村卫生工作是解决好“三农”问题,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经

济与社会协调发展,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措施,对于提高农民健康水平,保护农村生产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农村卫

生工作作为实践“三个代表”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大事来抓,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计划、财政、税务、物价、卫生

、人事、编制、宣传等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积极参与和支持卫生事业建设,为农村卫生改革与发展创造必要的条件。

(二)坚持以创新管理体制推动农村卫生事业发展。一是要着力搞好资源整合。搞好乡镇卫生院、乡镇计育服务站和乡镇防保所的整合工作,把生殖服务和妇幼保

健纳入乡镇卫生院的服务范畴,做大做强乡镇卫生院。根据我县人口、交通等条件,全县宜设立县直医疗单位7所,农村中心卫生院5所,一般乡镇卫生院18所,防

保型卫生院2所。三是要着力搞好机构编制整合。机构编制部门要积极顺应人民群众对医疗保健卫生的需求,科学合理地设置机构、配备人员编制。我们建议,在农

村卫生专业人员编制配置上,按照每千人5名卫生人员的标准配置,编制性质为全额事业编制。二是要着力搞好职能整合。主要是强化乡镇中心卫生院职能,明确乡

镇中心卫生院的主要职能:搞好本院的内部管理,不断提高医疗技术和服务水平,负责辖区内乡村医疗卫生机构的卫生技术指导,做好双向转诊等工作。乡镇卫生

院负责对整合的乡镇计育服务所和乡镇防保所,实行“统一行政管理、统一业务管理、统一财务管理”。负责其辖区的卫生防疫、疾病控制、孕产妇的产前产后保

健、婴幼儿的系统管理以及健康教育等工作。同时,乡镇卫生院对辖区村卫生室的组织领导、人员、业务、药品、财务实行“五统一”管理,并在政府及有关部门

的支持下,适当提高乡村医生的报酬待遇。

(三)坚持以激励机制深化乡镇卫生医疗机构内部改革。一是选聘好乡镇卫生院院长。可采取民主推荐,按照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在全县卫生系统范

围内,公开选聘等多种形式产生。真正把作风好、懂技术、善管理的人选拔到乡镇卫生院院长岗位上来。二是深化人事制度改革。打破旧的用人观念和制度,实行

全员聘用和聘任制。同时,根据用人数量确定各类人员比例,实行全员竞聘上岗,真正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三是搞好分配制度改革。要建立健全竞争机制和

激励机制,严格内部考核制度,实行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分配办法,使人员收入与技术水平、服务态度、劳动贡献等挂钩,调动职工积极性。对乡

镇卫生院院长,要适当提高待遇。实行年薪制。年薪不固定,上不封顶,下不保底。经核算,可以该卫生院人均月创收收入的7%为月薪。

(四)坚持以加大财政投入促进农村卫生事业上台阶。一是不断加大卫生事业投入。切实搞好卫生经费预算,并按不低于同期财政经常性支出的幅度增加对卫生的

投入。二是县级财政对政府举办的乡镇卫生医疗机构给予定额和定项补助。定额补助主要包括计划免疫、妇幼保健、传染病与地方病控制、健康教育与贫困地区基

本医疗服务等。定项补助主要包括基础设施建设、设备购置和卫生院长、防保专干等人员的工资及其社会保险单位缴费部分。三是农村非营利性医疗机构的医疗服

务价格执行政府指导价,营利性医疗机构的医疗价格放开。对非营利性医疗机构、疾病控制与妇幼保健等卫生机构的收入,免征地方性政府基金,其税收按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的有关规定执行,禁止在国家规定之外向农村医疗卫生机构征收任何税费。

(五)坚持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医疗救助制度和农村特困人口低保制度保障农村人口医疗卫生健康。一是积极组织引导农民建立以大病统筹为主的新型农村

合作医疗制度,重点解决农民因患传染病、地方病等大病而出现的因病致贫、返贫问题。二是对农村贫困家庭实行医疗救助。医疗救助对象主要是农村五保户和贫

困农户家庭,救助形式可以在患大病时给予一定的医疗费用补助,也可以资助其参加当地合作医疗。医疗救助资金通过政府投入和社会各界捐助等多渠道筹集。要

建立独立的医疗救助基金,实行个人申请、村民代表会议评议、民政部门审核批准、医疗机构提供服务的管理体制。三是实施农村特困人员低保制度。政府对农村

合作医疗和医疗救助给予支持,县级财政根据实际需要和财力情况安排资金,对农村贫困家庭给予医疗救助资金支持,对实施合作医疗按实际参加人数和补助定额

给予资助。

(六)坚持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创新农村卫生事业发展局面。卫生行政部门要制定人才培训计划,切实加强对在职卫技人员的教育培训,改善卫生队伍结构。到

2015年,县级医疗卫生机构医生类人员要以大学本科生为主体,乡镇中心卫生院以专科生为主体,一般乡镇卫生院要全部达到中专以上水平。全县乡村医生都必须

具有执业助理医师以上资格。对毕业后自愿到乡镇卫生院工作的医学专业本科以上学历的学生,可以不执行试用期工资,其工资及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单位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