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现代物流管理的定义十篇现代物流管理的定义十篇

现代物流管理的定义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4:56:37

现代物流管理的定义篇1

关键词:物流;成本;优化;义乌

一、义乌物流成本管理的特点

义乌市依托其经济形势和特点,大力发展物流业。但大多数企业的仓储和运输,都是靠本企业自身的物流能力,车辆和仓库的空驶率和空置率较高,因此增加了物流企业的运行成本。大多数企业没有设立物流部门,采购、仓储、物流、销售等部门各司其职,缺少统一的协调。这种模式难以使物流信息在各部门之间顺畅流动,各部门都追求自身的利益最大化,可能会影响企业的整体利益。

二、义乌物流成本控制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现代成本管理思想。义乌众多中小企业经营者,缺乏对物流重要性的认识。企业经营者,专注于拓展市场和产品,没有拿出专门的精力和时间思考节约物流管理的成本。他们认为,物流和传统的运输和仓储没有区别,没有将物流管理放在整个供应链的角度综合考虑。物流管理不仅可以节省企业的物流成本,也可与销售渠道相互补充,拓展销售市场,扩大销售收入;建立与供应商的长期合作关系,可提高公司的商业信用,实现与融资渠道的长期合作关系;通过增加和提高物流服务,提高其产品的附加值,从而增加销售,实现资金的加速周转。

(二)缺乏科学的成本核算方法。义乌物流成本核算的主要问题集中在缺少科学的成本核算方法,成本核算的目的不明确,内容和方法不规范,对于费用的核算标准也不统一。大多将物流成本核算的范围集中在企业内部,缺少与关系单位的联系和沟通,当业务循环涉及到较多单位的时候,在物流成本核算的具体问题上会产生分歧。物流成本在目前义乌企业财务管理体系中还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没有形成独立的科目进行核算,对物流成本缺少有效的管理和控制。

(三)成本信息无法及时反馈。对物流成本的管理,很多企业还停留在入库单和登记册等纸质版阶段,虽然有些公司配备有计算机,但仍然是纸质版的替代品,并没有建立相对应的管理系统。已经在国外比较流行的射频识别技术、GpS定位技术等信息采集技术并没有被普遍使用,在进行物流成本核算的时候,企业往往无法获得直接的数据,不同的物流数据、销售费用、财务费用等成本数据混合在一起,使企业难以采集准确的物流成本数据。

三、优化义乌物流成本管理的对策和建议

(一)树立现代物流管理理念。企业不要把整体的物流成本看成是由零散成本组成的,要树立整体物流成本的概念,要努力追求物流总成本的最小化。首先,在企业内部建立物流管理部门,实现物流管理专业化。其次,提高物流管理系统的工作效率,以确保物流管理的有效性,

(二)建立物流成本核算体系。从适应现代物流发展的角度,企业必须建立科学合理的物流成本核算体系,实现物流成本的单独核算,通过对会计准则和制度的研究,明确物流成本的核算内容,统一物流成本的核算方法,将物流成本管理和财务会计核算联系起来,防止物流成本的信息失真。对于物流成本核算的方法,可以使用国际通行的物流运作成本管理,通过多方位和多角度来衡量物流成本,义乌的物流成本根据不同行业特点可以进行一定的改进,通过对成本数据的分析和计算,获得所需要的成本情况,使得企业的物流成本更加清晰,也为降低物流成本提供思路。

(三)推行全面预算财务管理。全面预算管理是为了有效地组织和协调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完成既定的业务目标,在会计年度之前通过预算制度,提前评估企业内部的各单位和各部门,对其财务和非财务资源进行有计划的控制。全面预算管理体系,最大的优点之一就是可以在企业业务活动的全过程进行财务管理,也使得企业员工都可以参加公司的财务管理,利用这样的系统可以更好地解决的内部控制不强和内部财务关系混乱等问题,实现对物流成本的有效控制。

结束语:从义乌小商品市场的兴起来看,物流业在义乌和区域经济的发展中起到的积极的作用,同时义乌的繁荣也促进了现代物流业的发展。但是另一方面,中国的物流还处于起步阶段,物流成本是影响物流也发展的重要因素,它对经济的发展也有重要影响,通过对义乌物流成本的分析和探讨,希望对地区物流业的发展能够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参考文献:

现代物流管理的定义篇2

[关键词]物流措施施工

一、物流概念的产生

1.物流一词的含义。物流(Logistics),我们称之为“物流”的活动本身作为物质资料流通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自商品经济开始以来便已经存在了。但是,将物流作为企业经营的基本职能之一,对物流活动实施系统化的科学管理则是20世纪50年代前后的事情。

目前,我国使用的“物流”一词,是日本语“物的流通”(意思是具有物理性质的流通)的简称。英文原同是physicalDistribution(以下简称pD,pD也可直译为实物分配)20世纪直接从日本引进了“物流”词汇,由于日本也使用汉字,物流一词也就被直接引用过来。

20世纪70年代初,“物的流通”一词又被简称为“物流”。“物流”作为一个新兴词汇不仅是“物的流通”的略语,而且也包含着新的内容。随着词汇的变化,物流领域由过去的单纯以机械化和省力化为对象,开始向以企业的管理为对象转变,企业的物流管理意识初步形成。

对“物的流通(pD)”最一般的理解是,物流是商品流通的一个侧面,与其相对应的概念是商流,二者共同构成完整的商品流通活动。商流的任务是完成商品所有权从卖方到买方的转移,而物流的目的是完成商品实体从卖方到买方的转移,克服商品在生产和消费之间存在的空间和时间距离,创造空间效用和时间效用。

物流的基本功能包括运输、保管、包装、装卸。流通加工以及信息等活动。然而,物流并非上述功能活动的简单叠加,而是以信息为中介构成的有机整体,是一个系统。

2.物流的定义。尽管物流概念已被广泛使用,但是,对于物流的理解会因所处的立场不同而有所差异。下面列出的是日本和美国的有关经济组织对物流概念所下的定义:

(1)美国营销协会的定义(20世纪50年代)。物流是对从生产阶段到消费或利用阶段物资的移动及货物处理活动的管理。

(2)日本通产省物流调查会的定义(20世纪60年代)。物流是制品从生产地到最终消费者的物理性转移活动。具体是由包装、装卸、运输、保管以及信息等活动组成。

(3)美国物流管理协会的定义(20世纪80年代)。物流是将原材料、半成品及产成品由生产地送达至消费地的所有流通活动。其内容包括用户服务、需求预测。情报信息联系、物料搬运、订单处理、选址、采购、包装、运输、装卸、废弃物处理及仓储管理。

(4)美国物流管理协会的定义(20世纪90年代)。物流是为满足消费者需求而进行的对原材料、半成品、最终产品及相关信息从起始他到消费地的有效流动与存储的计划、实施与控制的过程。

在中国,为适应物流管理发展的需要,原国家国内贸易局组织部分专家、学者编写了《物流术语》,这些物流术语已作为国家标准(GB/18354—2001)于2001年4月正式颁布,2001年8月1日起实施。在《物流术语》中,对于物流概念做出如下表述:

物流(Logistics)是指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有机结合。

二、建筑施工企业物流管理的现状

1.对物流管理工作缺乏足够的认识。物流管理作为一种较新的管理概念和管理方法已被广泛的应用在现代企业的管理之中,正在发挥积极而有效的作用。但从建筑施工行业来看,目前却仍有一部分施工企业物流管理缺乏科学性,系统性,甚至物流管理差距很大.损失浪费严重,企业处于半停产的边缘。究其原因施工企业对科学管理重视不够,特别是对物流管理的认识没有选到应有的高度,存在模糊认识。

2.物流管理的基础工作薄弱。由于长期以来对物流管理的认识不高,重视不够.有些施工单位即使建立了一些规章制度,但当遇到一些困难和挫折时这些措施和制度很难得到很好的贯彻和实施而且外部市场的变化和企业内部的改革都为这一管理工作带来了难度,使非常脆弱的物流管理基础更是雪上加霜。

3.施工企业与供应商的关系不稳定。在建筑业传统的采购模式中,供应方与需求方之间的合作多是临时性或短期性的,往往竞争多于合作。选择供应商成为建筑业传统采购过程中的核心工作,供应商的选择消耗了施工企业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转贴于

4.物资管理体制落后,物流管理的观念不明确。虽然不少施工单位对原有的物资管理体制进行了改革,但并没有真正理顺体制,体制设计缺乏科学性、前瞻性,没有考虑运用物流的管理原则,没有从供应链的角度出发去整合和优化。施工企业的物资供应部门仍是只承担满足施工物资需要的职责,而没有去利用自身优势,把单纯的采购保管业务,扩展为采购、仓储、配送、加工的全过程服务,提高供应工作的附加值

5.物流的专业化、网络化和社会化程度不高,物流的功能作用尚未得到充分发挥。由于我国企业长期以来“重生产、轻物流”,对生产环节和企业内部管理比较重视,也有一定的基础。但对生产领域以外的采购、运输、仓储、加工、配送等环节顾及甚少,可控能力有限。加上历史形成的条块分割体制,“大而全”、“小而全”、“自成体制”等传统观念,在计划体制下形成的物流模式仍在影响着企业和社会生产。另外,由于体制的原因,项目在“采购黑洞”、“物流陷阱”中造成的损失和浪费难以计算。

6.配置在物流部门内部的设备和物流技术陈旧落后。服务水平低,满足不了项目的需要。现在,我国一些建筑企业所拥有的基础设施和设备,仍处于2o世纪7o年代~20世纪80年代的水平,很多成熟的物流技术也未能采用。从总体上看,除了一小部分功能和技术标准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以外,其余大部分则相对落后,物流服务功能单一,服务能力跟不上现场要求。这些都大大影响了生产效率,提高了生产成本。

三、建筑施工企业物流管理的措施

围绕企业发展战略,引入物流管理思想,依据施工企业发展战略和改结合施工企业物管理的现状,对症下药,融入现代物流管理思想,提出一些加强物流管理,降低工程成本的建议。

1.提高企业管理者的认识。企业经营者是物流管理的第一责任人。他既是决策者,又是组织者,他对物流的重视程度关系到企业物流管理的结果所以必须提高企业管理者的认识水平,从根本上加强物流管理,同时每个参与管理者也要提高物流管理的认识.使物流管理工作真正纳入企业的系统管理、科学管理之中。

2.供应商共同管理库存,减少资金的占用。在社会生产中,大多数企业的产品链首尾相接,因而现代物流强调由供应商和采购商共同管理库存。根据施工现场的物资材料流动快的特点,可合理选择供应商,依据施工计划使生产所需的建筑材料由供应商定时、定点、定量配送,定期结算,基本实现施工现场“零库存”,可大大降低储备资金的占用。

3.提高材料一次利用率.减少材料的二次加工。材料到了施工现场,由于规格尺寸与工程建设的要求不一致,需要进行二次加工的工作量很大,特别是大型钢结构制作、大宗混凝土钢筋配制等。随着生产资料供给的社会化,市场竞争日益激烈。来料加工、定型定尺制作等以满足客户需要为前提的供应形式已经出现。使得施工企业从采购环节人手,通过变更采购要求,为企业增收节支.创造更多的效益的努力有了现实的可能。

在组织材料招标采购时,结合工程施工预算所提供的材料质量、规格和工艺要求.要求供应商按照约定的数量、质量和型号规格,组织生产或供应。保证工程所需要的材料.一到现场就能投入施工生产.不再进行材料的二次加工。

4.与供应商建立长期稳定的战略伙伴关系。建筑产品的需求物资类型较少,品种相对简单,而同一类型的物资使用量较大,所以与供应商建立长期、稳定的战略伙伴关系,限制供应商的数量,不经常变换供应商,对于施工企业是非常有利的。比如,通过与供应商建立长期伙伴关系,不再需要双方询价、报价的反复协商,减少了合同谈判的费用和时间,降低了交易成本。

5.提高仓库管理信息化水平。加强施工企业信息化建设,提高信息化水平,使得信息共享及时准确的传输反馈成为可能,从而提高库存的自我调控能力,实现施工物资从生产地到使用地的直接供应,减少中间商和各仓库之间的流转过渡,加快了库存物资的周转,使得企业物流成本大幅度降低。

6.强化物流管理的基础工作。企业应对照国内外物流管理的先进水平和先进经验.针对企业物流管理现状存在的问题。找差距,查原因,订措施,不断完善改进加强物流管理的基础工作。努力推行现代化管理方法加强物流管理手段的现代化不断提高整体素质。企业应在生产、供应、消耗环节推广计算机信息管理,引进先进生产技术装备,同时与之配套引进各类专门人才,有针对性地搞好全员培训,这样才能使企业物流管理上升到一个新的台阶。

现代物流管理的定义篇3

[关键词]现代企业;物流管理;问题;应对措施

[中图分类号]U65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0603(2017)29-0138-02

互联网的发展,给我国的物流业提供了极大的市场。物流业已经成为经济发展中重要的一部分,但是这也给企业的发展带来了挑战。企业是否能认识到目前物流管理的重要性并积极解决其中存在的问题,有效提高物流管理的效果,是企业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企业需要认识到物流管理的内涵与积极意义。

一、物流管理

企业的物流管理从不同的角度而言,其定义也不同。企业在盈利之前,首先必须生产自己的产品,而产品的生产离不开一系列物资的流动和支持,所以狭义的物流管理指的就是企业购买物资、运输物资、储存物资和配送物资的整个过程。从广义的角度而言,企业的物流管理是在狭义的物流管理的基础上另外的产品回收以及产品的销毁等流程。

物流管理不仅有利于企业获取有用的信息,还有助于企业高效率地完成物流工作,对促进企业发展、经济发展有着积极意义。

二、企业物流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企业未重视物流管理,基础条件缺乏

管理的概念一定是在不断更新的,这样才能保证与企业实际情况完全符合,才能保障其有效性,而物流管理活動同样如此,管理理念的老套会导致整个管理方案设计缺乏先进性,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会明显感觉到整个企业管理失去了平衡,有很大的偏差,这些问题会直接影响企业的正常盈利和可持续发展。由于部分企业在运营的过程中不够重视物流管理,未认识到物流管理的积极意义,导致企业发展出现问题。正是由于企业对物流管理的不重视,导致物流管理的基础条件缺乏。基础条件的缺乏导致企业的经济效益可能会受损。加上这种对物流管理的不重视导致部分企业不会设置专门的物流管理部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物流管理的职能分配。

(二)企业匮乏高质量的物流管理人员

部分企业的物流管理工作属于业余级别,虽然目前高校有物流管理专业,但是高校出来的毕业生只有物流管理的理论知识,缺乏实践。企业物流管理员是物流管理“核心”,物流管理专业不仅需要理论知识扎实的人,还需要能与现实问题相结合的高质量人才,国外一些成熟的物流企业中有一批了解他们企业实际情况的高质量物流管理人员,而在我们国家普遍是借其他企业的方法来解决自己企业的问题,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是我们国家对物流管理员的不重视。企业物流管理人员参差不齐,主要是对物流管理实践性人才缺乏培养。

(三)物流管理机制不够完善

目前很多企业虽然都建立了企业管理制度,但是并没有对企业的物流管理建立完善的机制,或者是存在物流管理机制不符合现行工作需求的问题。由于缺乏完善的物流管理机制,导致物流管理工作在形式上存在问题,在物流管理过程中存在不规范的情况。由于物流管理是一项系统性的工作,其中需要在机制完善的基础上才能确保各项物流工作的开展,但是由于不够重视物流管理加上物流管理机制的不完善,导致物流管理相关机制不完善,在这种情况下就无法提高企业的物流管理水平。

三、结合实例分析解决企业物流管理问题的应对策略

(一)实例分析

B公司是一家以重熔用铝锭及铝加工制品、碳素及碳素制品、氧化铝的加工及销售,建筑材料、装饰材料、金属材料,家具,普通机械、汽车配件、五金交电、化工产品(不含管理产品),陶瓷制品,矿产品,日用百货的批发、零售、代购、代销等的公司。近些年,B公司越来越发现物流管理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

(二)重视物流管理

企业想要发挥出物流管理的积极意义,就需要转变对物流管理的传统看法,同时结合目前物流行业的发展以及企业发展的目标确定新的物流管理理念,重视物流管理工作。通过确定先进的物流管理理念,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全新的物流管理系统,旨在提高物流管理工作效率。2017年9月4日,a集团与B公司物流产业发展进行探讨,B公司在分析了物流新业态发展的基本情况、今后公司物流产业发展的战略定位及发展目标的基础上,提出了希望与a集团在仓储物流系统管理、战略运营、信息化平台建设方面加强合作的意见。a集团通过对B公司物流基地的实地考查,对B公司的发展战略、绿色低碳发展理念、取得的环保成效及公司物流降本创效方面工作有了深入的了解,更对B公司打造物流新业态的优势有了全新认识,a集团希望能与B公司就物流信息化平台建设、国内外仓储配送、国内地面物流服务、公路、铁路、海上运输服务等方面进行深度合作,并希望通过a集团20年的物流管理优势、信息化平台优势助推B公司物流产业升级发展。B公司积极寻找合作的a集团是一家集仓储服务、商品融资管理服务、商务信息、运输(公路、铁路、水路)服务、冷链物流、期货交割、仓储融资、保税仓等为一体的仓储管理公司。

(三)完善企业物流管理的基础条件

为保证制度的科学性与合理性,相关管理人员一定要充分了解目前我国关于物流的法律法规,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进行相关的企业管理活动。要提高的企业物流管理的质量,最重要的是企业的硬件设施必须是最合适的。例如,技术的完善,在一天一个变化的科技时代里,如果说在技术上与别的企业相差太远,那么企业之间的竞争中无疑是没有优势的,而且很可能会被淘汰,所以企业要及时更新物流手段和改造物流装备。2017年8月28日,B公司拟投资设立物流投资有限公司,希望通过充分依托公司独有的区位优势、土地资源优势及铁路专用线资源,以产业物流为主导,物流信息服务为纽带,城市配送体系为延伸,第三方物流集聚和物流资源整合为核心的智慧型物流企业。

(四)招聘并培养高素质的物流管理人才

面对发展形势的变化,企业应积极对内部物流从业人员进行物流管理理念及技术方面的培训。B公司可以考虑定期实现对物流管理人员的培训。B公司还需要对纳入的物流管理人员提供各种学习、培训机会,要求物流管理人员不断丰富、完善物流管理经验。B公司还可以在每年的毕业季时间段通过招聘的方式直接吸收物流管理人才,更新自身的物流管理知识。企业物流管理人员以及企业高层领导者、决策者需要掌握现代物流管理有关知识、技能,明确物流管理各个操作流程。B公司可以采取集中培训、专家讲座等方式提高公司内部物流管理工作人员的知识。通过以培养高素质、技术强的物流管理人才队伍为目标,B公司需要在人才招聘、人才培训等方面加强人才的引入与培养。B公司不仅要招聘、培养高素质物流管理人才,还需要不断开发物流管理人才,B公司需要加大这个方面的力度,可以考虑为员工提供优越的条件,激励物流管理工作人员加强自学,提高物流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不断壮大公司物流管理队伍。

(五)完善企业物流管理机制

B公司为了利用自身的地理优势打造一个物流枢纽基地,积极加强公司内部的物流管理,打算将公司中待开发空地面积约6万平方米,另外还有3万多平方米的可利用空置库房作为开展物流管理的基地。B公司将在已开展的传统物流项目基础上,瞄准电商业务发展现代物流,进一步向集货运交易、电子商务、政府服务、行业推广、综合配套、仓储信贷平台方向发展,为客户提供“一票到底”“一站式”物流服务。接下来,B公司将建立锡、铜、铅锌以及白糖、天然橡胶等期货交割仓,打造产品交易物流中心。同时,B公司将在近年通过招商引资和开放合作等战略计划实施,将物流枢纽基地打造成为面向南亚、东南亚的物资中转内陆港和面向其他周边省区的物流转运大通道。B公司想要达到拟定的目标,必须有一个完善的物流管理机制,这对保证所有物流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有着积极意义。

关于物流管理机制的建立,以建立科学、合理的物流管理制度为目的,在充分了解我国关于物流相关的法律法规的基础上建立管理机制。物流管理机制建立内容包括对产品生产、包装、运输、交货等各个过程中的管理机制的建立。这是一个现代化的企业在物流管理机制建设方面需要重点考虑的内容,因为B公司作为一个大型企业,其物流管理中的工作要比中小微企业的物流管理工作复杂性更加明显,因此需要在物流工作中的每一个环节建立起物流管理机制,确保物流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四、结语

在现代化的企业物流管理中,物流管理作为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帮助实现企业战略目标的一种手段,企业需要认识到物流管理的重要意义,在此基础上有目的性、有针对性地发现企业目前物流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采取针对性的应对策略。本次研究以B公司为例,在分析其公司性质的基础上分析该公司在物流管理方面做出的一系列应对策略,可以发现该公司充分利用闲置资源,在重视物流管理的基础上积极采取了各种手段,包括与物流企业寻求合作、完善物流管理机制、引入物流管理人员等,实现了自身的良好发展。

參考文献: 

现代物流管理的定义篇4

随着我国商品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物流企业的发展面临着较大的竞争压力,提升现代物流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对提升现代物流企业的经济效益,促进现代物流企业竞争力的提高至关重要,本文深入的分析了现代物流企业的财务管理问题和相关对策,对提升我国物流行业的发展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现代物流企业;财务管理;问题与对策

我国国土面积广阔,同种商品的产地和消耗地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当前,我国现代物流行业正处于快速发展的时期,提升现代物流行业的财务管理能力,对提升现代物流企业的发展水平至关重要,目前,已经有很多现代物流企业将研究财务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并制定相关问题的解决对策,作为工作的重点。

一、我国物流企业财务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1.我国物流企业存在融资困难。目前,我国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使得我国物流企业面临着较大的竞争压力,一些物流企业沿用传统的融资方式,难以完全满足当前激烈的竞争要求,一些物流企业并没有根据当前我国物流市场快速变化的需要进行经营方式和经营理念的转变,使得一些物流企业在快速的发展过程中难以获得足够数量的运行资金。

2.现代物流企业资金使用效率较差。一些现代物流企业在资金管理方面的能力较差,比较多的沿用传统的资金管理方式,使现代资金管理手段难以适用于物流企业的资金管理体系,一些物流企业在运行资金的过程中,存在较大的随意性,造成资金的投放缺乏足够的科学性,影响了企业资金的使用效率。还有些物流企业并没有将企业现有流动资金进行统一管理,使企业无法完全统筹全部资金,不仅造成了企业的资金运作存在一定的负担,也使企业资金运作过程中的问题不能得到及时地处理,一些物流企业的运行资金来自上级机构的配置,而一些企业的资金配置情况仅仅根据下属机构的财务报表进行资金的分配,造成资金在使用过程中存在占用和不合理使用的问题。

3.现代物流企业财务监管存在问题。目前,我国一些现代物流公司在财务管理方面的制度存在漏洞,管理部门的执行力度无法完全适应物流企业的发展现状,一些财务管理机构缺乏对下属机构的监督管理能力,使得一些管理指令在推动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阻力,一些财务管理机构在执行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对方法的选取缺乏科学性。使监督工作的重要意义无法得到充分的发挥,另外,一些财务管理机构的基础性工作缺乏规范性,在进行资金核算的过程中,不能完全根据在正确的程序实施核算,使得一些违反规则的财务运行方式面临一定的风险。

二、提升现代物流企业财务管理水平的具体对策

1.在现代物流企业推行全面预算管理。现代物流企业的决策机构要明确预算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将预算管理工作提升至企业战略调整的高度,并使预算管理工作具备足够的权威性,企业的主要领导人要积极参与预算管理工作,并兼任预算管理部门的某一职务,使预算管理团队的权威性得到切实的保障,要完善预算管理机构的工作流程,将简单的资金统计核算,转变为全面的指标分解和全过程预算管理,使预算管理工作的效率可以得到保障。结合企业发展战略和短期发展目标,对企业内部的资金核算内容进行明确,使企业的预算管理能完全切合企业的发展现状。要对管理指标进行科学的规划,并结合物流企业的发展现状,对资金的配置情况进行科学的分配。要建立具备延展性的预算管理机制,根据每一阶段的财务管理指标,对物流企业的每一个下属机构实施责任和职权的配置,以便物流企业内部的预算管理积极性能够得到充分的保证。

2.提升物流企业财务管理机构配置合理性。要提升财务管理机构管理制度的完善程度,要将财务核算的重心向财务管理转移,严格按照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具体需要,对财务管理机构的部门进行组织管理,以便现代物流企业的管理工作能够完全适应快速发展是市场需要,要对财务机构的工作时间进行规定,减少物流企业在核算工作方面的时间,将预算管理的全部工作内容融入改良方案当中,使物流企业的经济成本和资金运行科学性得到充分的保障。

3.提升现代物流企业财务管理人员专业技能。现代物流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既需要科学的管理体系,也需要高水平的财务管理人员,因此,要加强对财务管理机构工作人员的培训。要提升财务管理人员的专业知识掌握水平,要对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实际工作能力进行全面的考察,不能仅仅根据社会性质的考核评定准则判断财务管理人员的实际工作能力,要在不影响现代物流企业正常工作的情况下,对财务管理人员进行岗位的调动,要重点考察财务管理人员的应变能力和判断能力,要根据企业对财务管理工作的实际需求,对财务管理人员的薪资福利以及晋升渠道进行规划,以便财务管理人员能够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提升自己的财务管理技能。

三、结语

随着我国商品经济的快速发展,现代物流企业面临着良好的发展机遇,但是,物流企业传统的经营管理模式在日益激烈的竞争面前呈现出一些弊端。深入分析当前我国现代物流企业在新环境下存在的问题,并结合物流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对企业的财务管理制度和模式进行改良,并对提升物流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对提升现代物流企业的经济效益,促进现代物流企业的更好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贺铁骊.浅析现代物流企业财务管理[J].中国外资,2014(3).

现代物流管理的定义篇5

浙江义乌市作为一座新兴商贸城,这里充满了无限生机与活力。义乌市自改革开放以来,全面贯彻落实“兴商建市”的指导方针和发展战略,并取得骄人的成绩。目前,义乌市已经成为国际性的小商品流通中心、展示中心,以及国际购物者的旅游天堂。

依托义乌小商品市场的巨大货流量,义乌的货运行业也得到了迅猛发展。浙江省政府把义乌列为全省三个“大通关”建设重点之一。在现代物流业发展方面,义乌市委、市政府逐渐提高了重视程度,将区域物流地建设作为建设国际商贸名域的基础,同时以此为基础逐步打造完善的义乌港。

目前,常驻义乌采购商品的境外客商1万余名,这些客商来自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并且在义乌设立代表处的境外企业有1340余家,同时义乌也被联合国难民署、家乐福等10多家国际零售集团作为采购信息的中心。作为一个市场交易平台,在义乌汇集了国内外生产企业超过10万家。义乌货代行业在快速发展、开放型经济的推动下实现了飞速发展,马士基、美国总统班轮、长荣海运、中国海运集团等世界海运巨头都在义乌设立了办事处。目前,义乌拥有10公顷的江东货运市场,以及1.53公顷的宾王货运中心等多个货运中心。

2义乌中小货代企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2.1盈利方式不合理,核心竞争力薄弱

在义乌大多数中小货代企业主要从事中介劳务服务,其中涉及揽货、订舱、报关、报检、进出口单证制作和货物运输等,在目前情况下,尚不具备提供增值服务的能力,其主要收入来源仍然是差价和订舱佣金。这些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没有对市场需求进行细分,缺乏特色服务,进而导致核心竞争力比较薄弱,主要表现为:货源结构方面,以承揽出口预付货为主,低运价和社会关系是主要的营销手段,由于缺乏海外网络因素,对于超过义乌对外贸易比重80%的FoB指定货,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大大削弱了中小货代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并且货代业务可以相互替代,在稳定性方面,客户比较薄弱,同时专业化程度处于较低水平,中小货代企业与大型货代企业、现代物流企业等在这种情况下难以进行抗衡。

2.2企业规模小,信息化程度低

目前,在技术设备方面,义乌中小货代企业都比较落后,甚至网络、信息服务系统都没有建立或完善。据资料显示,利用计算机进行信息收集、存储、管理和利用的能力,在义乌85%的中小货代企业比较弱,多数企业的信息化程度依然处于单机商务阶段,甚至很多企业都没有自己的宣传网站,更不用说建立局域网了。通常情况下,借助电子邮件、办公软件等制作相应的电子文档,这就是所谓的信息化。在中小货代企业中,通过网络开展物流管理、网上营销等电子商务活动的中小货代企业只是一小部分,在国际运输中,货运是一项辅助服务,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当业务发展到一定程度,需要网络做支撑,否则,难以满足客户的需要。

2.3服务质量低,盈利空间小

对于义乌的中小货代企业来说,要想求得生存、谋得发展,需要提供优质的服务。但是,经营过程中,许多中小货代企业的营销手段依然侧重低价倾销、“机会主义”等,没有细分货代市场,更没有准确把握客户这个中心的营销理念。货代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途径主要集中在低价格,而不是提高服务质量,服务质量高低不齐。在市场竞争中,这种低层次的价格竞争,使得货代企业的行业的形象和声誉等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严重的影响。同时,随着相关政策的不断完善,以及通过企业竞争,不断增加竞争主体的数量,提供竞争的充分性。航运运价随着信息的高速流通和共享,逐步趋于公开、透明,进一步挤压了盈利空间。

2.4专业人才匮乏,管理水平低

在货运刚刚开始的时候,随便一个人就可以从事货运业务,这是对货运人才的真实描述。近年来,随着货运培训的不断发展,货运更加趋于完善化。但是,在人员总体素质方面,多数中小货代企业都比较低,精通货代业务的专业人才对于中小货代企业来说是严重缺乏的,主要表现在:货运从业人员多数是“半路出家”,在经营过程中,凭借经验对经营业务、企业等进行管理。对企业现有的业务人员需要进一步进行规范化培训,从某种意义上说,专业人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中小货代企业的发展与壮大。

3义乌中小货代企业应对困难的对策

3.1寻找市场定位,进行服务创新

义乌中小货代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需要准确的定位市场,一方面避开竞争对手强势的领域,寻找其空白区和薄弱点,另一方面对自己的优势资源进行充分发挥,不断提高市场份额。中小货代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对于传统货代服务模式要勇于创新,不断探索,同时创新服务理念、丰富服务内容,首先,提高服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被动服务、完成客户指令等逐渐向挖掘客户潜在需求转变。其次,根据客户的实际需求,对服务内容进行创新,在原有服务的基础上衍生服务项目,完善服务内容,进而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服务,在市场上实现差异化的竞争。

3.2完善信息系统,强化核心竞争力

中小货代企业在经营过程中,信息一方面包括与运输、包装、装卸、存储等活动有关的信息,另一方面包括与其他商品交易的信息、市场信息等流通活动有关的信息。在经营过程中,中小货代企业只有对网络信息系统进行不断的完善,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利用这些信息进一步计划、控制、协调和管理物流过程的各个活动,在供应链中,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货物运输越加“可视化”。通过信息的传递,企业一方面能够对不同层次的经济行为进行协调,另一方面对各部门、各工作岗位的经济行为进行协调,通过处理人、财、物之间的关系,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同时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

3.3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建立知识型人才队伍

通过对竞争的实质进行分析,可知企业之间的竞争就是员工之间的竞争,准确地说是人才之间的竞争。受工作性质的影响和制约,货代行业的从业人员需要掌握国际贸易运输专业知识,具备实践经验,熟悉各种运输方式、运输工具、运输路线,对于各种不同的社会经济制度、法律法规、风俗习惯等有个明确的了解,并且精通国际货物运输中的各种业务,与国内外海关、商检、银行、保险、各种承运人以及各种人等有关机构建立广泛的联系和关系。中小货代企业需要对人才资源进行持续的开发和培训,制定继续教育制度,进而全面提升员工的综合素质。

3.4改变传统经营模式,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型

物流企业在现代物流中,其服务内容覆盖面非常广,从实物流动一直延伸到包装、装卸、仓储等。传统的中小货代企业与现代物流发展需要相比,早已不能满足其需要。面对新的格局,中小货代企业要实现生存与发展,需要做出转型,进行适应现代物流的发展,同时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对市场变化进行准确的把握,充分挖掘市场的潜力,对物流的增值服务进行充分的开发和利用,在这种情况下,对中小货代企业提出了新的要求。

现代物流管理的定义篇6

关键词: 物流业;国际化;宏观调控;法律;电子商务;环境立法

进入21世纪的中国,一个新兴的名词———物流为越来越多的人所重视。随着网络经济和电子商务的发展,商品交易时间已等于或趋近于零,未来物流时间将占到流通时间的90%。物流产值在国民经济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对未来经济的发展起着极大的制约作用,可以说,现代经济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将取决于物流水平。迈向21世纪的物流技术,不仅是企业战略的“商务物流”,而且是向整个社会实现物资供给的“社会物流”,进而在全球化市场的激烈竞争中形成多元化网络所必须的“全球物流”。随着我国加入wto,国际贸易业迎来巨大商机,跨国公司纷纷进军中国市场。可以预见,21世纪将是国际物流大发展的时代。这一时代的物流业,将呈现全球化、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柔性化、标准化和社会化的特征。

近来,物流已成为一个社会热门话题。笔者认为,随着这个名词的过份炒作,暂时形成了一个误区,那就是物流似乎被认为是一个特殊产业,需要什么特殊的政策来支持。2002年4月,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接受了有关部门委托的一个加入wto后的产业对策的研究课题。这是我国第一次启动针对物流产业的可操作性政策的研制。经过调研后,协会拿出了一份初稿,要求有关部门制定一些优惠政策,如降低税率、统一纳税、降低土地开发费用等,作为对物流业的发展支持。这份初稿确实反映了当前行业的普遍观点,但是最后为有关部门否定。为什么呢?我国政府已经意识到,面对国际化的市场所做的产业政策的调整将直接涉及到管理观念的转变问题,如政府放弃对市场供求关系的控制等。政府管理部门不能单从市场开放角度看待加入wto和产业国际化,而应考虑到如何在管理观念上适应加入wto所带来的变化。在制定产业政策方面必须更注重于在最广泛的意义上创造发展经济的环境和条件,而不是直接插手经济。物流业的国际化发展在当前是迫切的,但它也不是什么特殊产业。面对国际化的竞争环境,政府并不需要给予什么特殊支持。政府更应从宏观调控的方面加强物流业的管理,打破地域间的阻隔和部门的垄断,创造良好的与国际接轨的环境来扶持这个行业,其中一个很重要的手段便是进一步完善相关法规的建设。

现代物流泛指原材料、产成品从起点至终点及相关信息有效流动的全过程。它将运输、仓储、装卸、加工、整理、配送、信息等方面有机结合,形成完整的供应链,为用户提供多功能、一体化的综合性服务。它是一种观念上的革命。它不仅仅是物资的简单运输,而是涵盖了商品流通的全过程,包括制造前的原材料运输和商品出售前的储藏,并且增加了一项传统运输业从未有过的、对商品制造者和销售商产生积极影响的功能———配送。产品制造者可以要求运输者按照指定的时间和数量将原材料直接配送至制造车间,从而不必建造仓库进行材料储存;产品制造商可以根据销售商的销售量将商品直接配送至商场,使商场实现了无仓库经营。制造商和销售商省去的不仅仅是仓储的麻烦,而且做到了“以销定产”、“以销定货”,从而避免了大量的资金被占用,减少了商品的积压和滞销,最终使消费者得益。这一行业跨越几乎所有部门———包括交通、运输、仓储、内贸、外贸等,受到多个部门的牵制,需要完善的法律和政策的支持。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中国的市场将与世界市场紧密联系在一起,物流也将面临着全球化、国际化的发展。国际化物流与国内物流是不可分割的,而且两者之间有许多共同点,但按其重要性和复杂性来说,国际化物流远远超过单纯的国内物流。全球物流运作的环境远比国内物流复杂,可以用4个D来概括:距离(Distance)、单证(Documentation)、文化差异(DiversityinCulture)和顾客需求(DemandsofCustomer),即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之间,物流活动距离更长、单证更复杂、在产品和服务上顾客需求变化莫测,并要满足各种文化差异的需要。国际物流的复杂环境形成了它的自有特点:完成周期长、作业方式复杂多样、物流系统一体化、重视联盟作用。

物流业面临的复杂的国际环境,需要得到多方面法规的引导和支持。1990年,日本颁布了《物流法》,对日本物流业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和保障作用,在实践中,取代了国内运输法的地位。我国目前尚处于起步阶段,笔者认为立法条件尚不充分,但需尽快积累,要根据物流业与国际接轨的惯例,以符合wto有关规则为支撑,尽快研究制订各种法规制度。

现代物流管理的定义篇7

目前全球对于物流的定义以美国物流管理协会(CLm)的最为完整及简要,并为全世界各企业及协会所引用。1998年,CLm基于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市场国际化这一现实对物流做出的最新定义是:“物流是供应链流程的一部分,是为了满足客户需求而对商品、服务及相关信息从原产地到消费地的高效率、高效益的正向和反向流动及储存进行的计划、实施与控制过程”。2001年4月1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物流术语》正式颁布。在充分吸收国内外物流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物流术语》标准将物流定义为:“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现有机结合”。

物流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及作用

物流产业将成为21世纪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的产业部门和新的经济增长点。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中国物流产业将呈现加速发展的趋势,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将不断提高,成为国民经济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和新经济增长点。物流产业已成为对国民经济在高起点提供基础动力,对全球经济体系产生革命性影响的新兴产业。

物流产业的发展将从整体上改善国民经济的运行效率,直接提高全社会的经济效益。物流业越发展,物流总成本占GDp的比例就越低,物流业水平的高低已成为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目前中国经济运行的物流成本远高于欧美发达国家,物流领域的管理水平和效率还比较低,但同时也说明我国物流成本的节约空间还非常大。

物流产业的发展将促进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的健康发展。首先,物流产业发展在促进制造业、流通业降低成本、加快资金周转、提高经济效益的同时,也调整了传统的“大而全、小而全”的经营组织形式,有助于企业提高核心竞争能力,并为企业和社会带来极为可观的经济效益。在商品的整个生产销售中,用于加工和制造的时间仅为10%左右,用于物流过程所占的时间几乎为90%。其次,物流产业能够促进运输服务方式的创新和传统运输企业的转型。最后,物流产业发展还会带动和促进许多相关领域的发展,如物流设备制造行业、以互联网技术为基础的电子商务的发展等。

物流产业发展对提高我国的国际竞争力有极其重要的影响。入世后,无论是在国际市场还是在国内市场,我国企业都面临着巨大的、全方位的国际竞争压力。加快中国物流产业的发展已经不仅仅是强化物流领域的竞争能力问题,更重要的是,为所有的中国企业和整个国民经济创造一个高效的物流环境,提供高水平的物流服务,从整体上提高中国企业和中国经济的竞争能力,这对促进中国经济发展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有助于改善投资环境,吸引更多的外国企业和国际资本,进入中国市场。

中国物流产业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大力推进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加快进行现代物流园区建设,其中上海西北物流园区、深圳平湖物流基地等已投入使用。物流技术设备市场日益活跃,各种物流设备制造企业及附属配件制造企业达3000多家。第三方物流方兴未艾,企业对第三方物流的满意度在逐渐提高。

各级政府越来越重视物流发展。2001年3月,国家经贸委、铁道部、交通部、信息产业部、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和中国民用航空总局联合印发《关于加快我国现代物流发展的若干意见》;在国家计委、国家经贸委最新的《当前国家重点鼓励发展的产业、产品和技术目录》中,把发展物流配送中心列为重点鼓励发展的内容。现代物流在地区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也越来越为人们所认识,不少省市把发展现代物流列入了重要议事日程。上海、天津、深圳等市已将现代物流列为新兴产业或支柱产业。

在理论研究和科技进步、人才培养等方面,理论研究更加侧重于规划、政策、成本、统计体系和核算指标等应用性研究,并取得了一些成果。在科技进步方面,科技部已经设立了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科学技术奖。在人才培养方面,目前开设物流管理专业或方向的大学有20多所,许多大学、研究机构与行业协会纷纷成立物流研究组织。同时,各种职业资格认证纷纷引入中国,譬如,iLt国际物流职业资质证书考试。

虽然我国的物流产业发展迅速,但是相对于发达国家而言,我国的物流发展尚处在起步阶段,宏微观方面还存在很多制约物流产业发展的问题:

从宏观方面来看,国家对于物流业目前还没有形成明确、系统的产业政策和法律法规体系,管理体制也尚未确定。

条块分割的管理体制。在体制上,中国物流产业仍然是多元管理方式,涉及到铁道部、交通部、民航局、能源部、农业部、国家计委、国家经贸委等多个部门。由于体制不顺,造成了物流产业管理中存在着条块分割、部门分割、重复建设等种种问题,造成了资源配置的极大浪费。另外,地方保护主义的盛行也人为地阻碍了正常的物流运动,使物流本来应具有的系统、整体功能被切割和削弱。

缺乏整体的产业规划,虽然各部委已经联合出台了《关于加快我国现代物流发展的若干意见》,很多地方政府已经制定了本地区现代物流发展规划。但同发达国家相比,缺乏指导整个国家物流产业发展的长远的、战略性、纲领性产业规划。

缺乏完善有效的行业协调机制,长期以来,我国物流业的协调机制一直是处于分散状态的。由于行业管理既分散又薄弱,因此,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中国物流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制度环境有待于进一步改革,现代物流发展所需的制度环境,主要是指融资制度、产权转让制度、人才使用制度、市场准入或退出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等。这些制度的改革,目前还远远不能适应现代物流产业的发展。

物流基础设施尚待完善,交通运输基础设施总体规模仍然很小。

物流业发展地区间不平衡,在我国沿海开放地区,专业化物流服务需求和专业化物流企业已经出现,一些地方政府已经制定和实施了地区物流发展的规划和有关促进政策,推动物流产业成为地区经济新的增长点。相比之下,西部绝大部分地区还处于研究、规划阶段。

相关的法律法规有待于健全、完善,目前还没有关于物流服务的专门国内法律和国际公约,物流服务当事人的所有权利和义务都来自于当事人的合同约定。而且现有的一些法律及概念已经不能解释现代物流服务的概念,有些甚至是冲突的。

物流管理方面的高级人才严重短缺,中国的物流教学和科研尚处于起步阶段,目前只有20多所大学开设了物流管理专业,而且师资严重短缺。虽然市场对物流人才的要求不断提高,但目前我国物流人才教育和培训方面还存在着较大差距,无论是在学历教育方面,还是在非学历教育方面,都不能很好地满足市场对物流人才,尤其是高级人才的需求。

从微观方面看:

物流的专业化、网络化和社会化程度不高,物流的功能作用尚未得到充分发挥;物流服务方式和手段比较原始和单一;物流企业规模过小,服务能力不足;物流技术装备比较落后;市场集中度低;物流从业人员素质有待提高;物流理念比较陈旧落后。

发达国家政府在物流产业发展中的作用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物流业发展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会有助于我们少走弯路,尽快提升物流管理的现代化,以及理论研究的广度和深度。在西方国家,物流企业是投资主体和利益主体,在经营运作过程中起主导作用,政府只利用各种政策和措施来鼓励和限制,在促进物流业和城市发展的同时,协调城市功能的布局,维护社会整体利益。

美国

美国的物流市场错综复杂,又十分活跃,得益于它有一套完善的物流市场管理及法制管理体系。联邦层次的管理机构主要有各种管制委员会,诸如:联邦海运委员会、联邦能源委员会;而联邦法院则负责宪法及运输管制法律的解释、执行、判决和复查各管制委员会的决定;各有关行政部门,如交通部、商务部、能源部和国防部等负责运输管理的有关行政事务。立法机构是总的运输政策颁布者、各管制机构的设立和授权者,它们和州级相应机构一起,构成美国全国物流市场的管理机构体系。美国政府在物流高度发达的经济社会环境下,不断通过政府宏观政策的引导,确立以现代物流发展带动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其近景远景目标十分明确。

欧洲

欧洲各国的物流管理体制基本采取的是政府监督控制、企业自主经营的市场运作模式。它有如下特点:政府在物流管理中的作用――监督控制;基础设施――政府兴办,民间经营;整体运输安全计划;统一标准,协调发展,努力实现物流体系的标准化、共享化和通用化;通过行业协会来扩大行业影响力。

中国政府在物流产业发展中应起的作用

中国物流业正在起步,为了促进我国物流产业健康、快速发展,有必要构筑现代物流产业发展的政策框架,以进行必要的政策指导、法律保证,建立开放、畅通、自由、有序的物流市场,迎接加入wto后对中国物流业的挑战。

统筹规划,建立现代物流体系。政府应该做好物流产业的规范、规划和基础性工作,要按照“大物流”的思路,制定全国性的现代物流发展规划,并使之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

明确主管部门,建立必要的政府部门间协调机制,打破地区与部门封锁,创造物流发展的良好环境。

完善有关物流的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行业发展秩序。

鼓励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进物流技术进步,积极推进物流专业化、信息化和网络化的工作,逐步缩小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

创造一个有利于物流产业发展的制度环境。在现阶段,最主要的是开放市场、解除管制、打破壁垒、遏制地方保护主义、维护公平竞争和公众利益。并要加快投融资制度、财税制度、产权转让制度、人才使用制度、市场准入或退出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等制度的改革步伐,为物流产业健康、快速发展创造一个相对宽松的制度环境。

现代物流管理的定义篇8

[关键词]物流工程;培养方向;知识体系

[中图分类号]G718.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08)45-0153-02

物流工程是一门将控制工程、机械工程、自动化技术、信息技术与管理科学等多学科交叉的新兴学科,我国对物流工程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然而我国开设物流工程专业的院校较少,招生规模也较小。与物流管理专业比较,物流工程专业发展时间较短,培养模式也不尽完善。因此,对物流工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有重要的现实意 义。

1我国物流工程专业培养现状

我国自2002年开始开设物流工程专业,由于各院校开设的物流工程专业大多是从传统的交通运输、机械、信息工程等学科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因此大部分院校专业定位以机电、运输和规划为基础,部分学校以系统仿真和信息技术为特色。

2物流工程专业培养方向的制定和分析

陕西科技大学从2002年招收物流工程方向的本科生,我们基于“从工程角度研究物流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是真正意义上的物流工程的观点,在总结国内外物流工程业界和学术界的最新成果,结合我校的学科特色的基础上,制定我校物流工程专业未来的培养方向为:

2.1物流设施规划与设计

因为物流工程主要是对物流系统的规划、设计、实施与管理的全过程进行研究。设施设计是工程的灵魂,规划设计是物流系统优劣的先决条件。

(1)物流节点的规划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物流系统规划;物流中心建设项目的评价体系;物流项目的运作与管理模式等。

(2)企业物流系统设计与分析。将企业物流与生产管理进行有机的结合。

2.2物流装备技术设计与应用

物流工程的实施过程就是完成系统的软硬件设计、制造、安装、调试等过程,因此对物流系统硬件设备的设计、管理和应用对于物流系统的顺利实施和维护具有重要意义。

(1)现代仓储系统的设计和分析。大型的配送中心一般是高度自动化的物流设施,需要物流工程人员进行分析和设计,以及运行过程中的维护和管理;所以物流工程专业需要学习现代仓储系统的设计、控制系统、设备设计与分析计算等知识。

(2)制造业现代物流设施设备系统设计和分析。制造业中现代物流系统的基本构成包括现代物流设备和现代物流信息系统。例如:工位器具、输送设备、无人搬运车、分拣机和分拣系统等都是物流系统中的重要设备。

2.3物流信息技术及集成

从根本上讲,现代制造企业的物流建设是信息系统的建设。物流系统的信息化、自动化和集成化是提高我国物流业发展水平的核心内容。

(1)现代物流信息技术的研究

信息技术为物流企业的信息化提供了众多可供选择的工具。面对日益更新的技术手段,企业如何利用这些技术来提高工作效率,成为越来越受关注的问题。

(2)物流信息系统的集成

现代物流信息系统包括基于信息技术、网络技术、自动控制技术在内的计算机系统,并与企业信息系统集成。物流信息系统的集成化表现在以下两个主要方面:一是物流信息系统与企业信息系统集成;二是物流自动化系统与信息系统的高度集成,共同构筑现代物流系统。

3培养方案的实施

以上培养方向的实现,必须在课程体系的制定、实践环节的培养、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等多方面采取措施。尤其是课程体系的制定是其中的重要环节。

为此我们围绕以上培养方向,按照课程群的思路制定物流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如下:①机械装备类课程群:机械设计、机械制造基础、机械控制工程、物流装备技术等。②信息类课程群:计算机原理与接口、管理信息系统、数据库原理与应用、物流信息技术等。③规划类课程群:物流配送中心设计、系统仿真、运输规划与配送、设施规划与物流分析等。④物流管理类课程群:供应链管理、仓储与库存管理、物流成本管理、国际物流学等。

该课程体系的制定兼顾了物流设施设备、信息、规划和管理等物流的核心内容,并且充分体现了物流工程专业的工程背景和工程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张明会,唐四元.物流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物流与采购研究,2007(11):123-124.

[2]鞠颂东.物流学学科体系构建的两种设计方法[J].中国物流与采购网,2006(5):8-23.

现代物流管理的定义篇9

关键词:工业企业;物流成本;管理;思考

1 引言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市场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以及物流业的飞速发展,工业企业竞争日益加剧,企业管理层积极采取多种管理措施不断提高市场综合竞争力。为了更好地满足客户服务标准的高要求,作为现代化管理手段之一的物流管理越来越得到企业的重视,在此背景下,必定造成企业物流成本费用不断提高,物流成本管理也被提到重要日程。尽管目前有关物流成本理论的阐述和探讨见诸于各种文章和书籍之中,但是,我国对于物流成本的认识还是比较粗浅和不全面的,用以指导物流成本管理的理论和方法还不完善,甚至对于物流成本的某些认识也存在某种偏差,物流成本管理比较肤浅,真正的物流成本管理在大多数工业企业也只是刚刚起步。

现实的工业企业经营活动中,企业管理层怎样更深刻地认识和理解物流成本的含义和管理现状?如何能够让物流成本上升的幅度低于经济效益的增长幅度?采取何种措施能够很好地提高物流效率以达到降低物流成本呢?本人根据多年的理论学习以及工作实践,将围绕物流成本概念、物流成本管理现状等方面认真探析,重点围绕如何有效地进行工业企业的物流成本管理等问题深入思考,以便对物流成本管理起到推动作用,更好地提高工业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www.133229.com

2 工业企业物流成本的涵义和管理现状

作为现代物流管理的理念引入我国仅有20余年,对于物流成本概念,虽然现实理论上存在有多种不同的定义,但是目前多数认同从经济学角度上的定义,认为物流成本是指伴随着企业的物流活动而发生的各种费用,是物流活动中所消耗的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货币表现,由三部分构成:

(1)伴随着物资的物理性活动发生的费用以及从事这些活动所必需的设备、设施的费用;

(2)物流信息的传送和处理活动发生的费用以及从事这些活动所必需的设备和设施的费用;

(3)对上述活动进行综合管理的费用。

目前,工业企业日常物流成本会计核算的范围侧重于采购物流、销售物流环节。忽视了其他物流环节的核算。

在我国现行会计核算体系的框架内,企业物流成本的构成模式尚未建立,会计核算制度中并没有单独考虑到物流成本的问题,物流成本也没有被列入企业的财务会计制度,只是直接用于物资采购的费用列入采购成本可以算作物流成本。在物流成本管理方面,我们大多数工业企业还缺乏有效的方法和操作经验,很多工作也只是处于探讨或者刚刚起步阶段。

3 工业企业物流成本管理意义

尽管现行企业会计核算制度中没有单独考虑到物流成本的问题,但是作为企业的一项实际费用支出,企业物流成本已经成为除原材料成本、人工成本之外一个重要支出项目,物流成本管理在财务管理中占有重要的位置,越来越得到企业界的重视。“物流是经济的黑暗大陆”,“物流是第三利润源”以及“物流成本冰山说”等观点都说明了企业管理层深刻认识物流成本管理的重要意义。

企业物流成本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一个实际重要内容,在保证安全生产和物流服务质量的同时,努力降低物流总成本是物流管理要实现的重要目标。企业物流成本降低使得产品在价格方面具有优势,提高其在市场上的竞争力,从而能够扩大产品的市场空问,提高其盈利能力,因此,加强企业的物流成本管理意义重大。

4 工业企业物流成本管理思考和创新措施

通过对企业物流总成本的分析和探讨以及多年的管理经验和研究,笔者认为进行物流成本管理作为一个系统工程,具体管理措施如下:

4.1 树立新物流成本新观念,增强全员物流成本管理意识

目前,现代企业的物流管理已经达到供应链物流阶段,物流成本管理贯穿产品的全过程,包括企业内部供应链和外部供应链。由于外部供应链涉及面广、环境复杂等,具有很大的不可控性,因此加强内部供应链管理尤为重要。

内部供应链涉及到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方面,与每名员工密切相关。物流成本管理仅靠某一个部门和某些人很难取得良好的效果。因此,要改变物流成本管理仅仅依靠物资部门或销售部门管理的观念,切实加强企业物流成本管理意识。树立全员、全过程管理的物流成本系统管理新观念,让各部门、生产单位、班组和每一位职工都关心各自的物流成本,把降低物流成本的工作从物流管理部门扩展到企业的各部门、生产单位、班组和每一位职工,并从产品开发、生产、销售全生命周期中,进行物流成本管理。

4.2 优化企业物流管理系统,创新企业物流管理体制

当前,很多企业的物流管理采用的是分散管理物流的体制,物流成本也是分散在不同的部门,如物资管理部门负责相应的采购费、装卸费以及仓储费等,销售部门负责营销费、运费等。因此,企业要积极吸收先进的物流管理理念,寻找一个恰当的物流运作方式,健全物流管理体制,从企业组织机构上保证物流管理的有效进行。

结合企业自身实际,重新优化企业的物流系统和物流运作方式,进行流程再造、机构整合,笔者认为,尽快设置专司物流管理的部门,实现物流管理的专门化,变分散管理物流为集中系统的管理物流,全面协调生产、销售等各部门之间的关系,使各个部门在优化物流系统的过程中相互配合,使企业物流真正的系统化。

4.3 建立物流成本核算体系,加强物流成本考核管理

由于企业现行的会计核算制度是按照劳动力和产品来分摊企业成本的,所以在企业的“损益表”中并无物流成本的直接记录。如果我们不知道企业现在的物流成本是多少,所谓的节约物流成本又从何谈起呢?

为了保证物流成本的可比性,国家或企业应制定一个物流成本计算的统一标准,用以统一企业物流成本计算的口径。通过建立的物流成本数据库,对物流成本系统进行分析,就可以发现问题并加以改进。传统的物流成本计算按照运输费、保管费、包装费、装卸费等功能类别统计,并没有与物流服务水准联系起来,也没有按顾客类别和销售业务人员类别计算物流成本,以至于物流成本上升的责任不明确。物流部门的工作是根据物流成本计算的统一标准,提供不同部门的成本数据,说明成本上升的原因,分清部门责任并纳入考核。

4.4 积极采取物流外包等多种物流管理措施,实现供应链管理

随着物流业的快速发展,为了有效地降低物流成本,企业把物流外包给专业化的第三方物流公司,实现由生产企业、第三方物流企业、销售企业、消费者组成的供应链整体系统,对商品流通的全过程实现供应链管理,这样不仅使本企业的物流体制具有效率化,而且可以缩短商品在途时间,减少商品周转过程的费用和损失。

工业企业实行供应链管理,一方面积极协调与第三方物流企业、客户等之间的关系,通过企业效率化的配送,如减少运输次数,提高装载率及合理安排配车计划。选择最佳的运送手段,满足客户的高要求;另一方面,在物资采购环节,根据用户的订货要求采取正确的进货体制,减少积压,加快周转,从而实现整个供应链活动的效率化,进而降低物流成本。

4.5 借助现代化信息系统,提高物流成本管理效率

积极借助现代化的信息管理系统控制也是创新物流成本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在传统的手工管理模式下。企业的成本控制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往往不易也不可能实现各个环节的最优控制。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工业企业积极运用信息系统一方面可使各种物流作业或业务处理能准确、迅速的进行;另一方面,通过信息系统的数据汇总,进行预测分析,可控制物流成本发生的可能性。

通过现代物流信息技术可以将企业订购的意向、数量、价格等信息在网络上进行传输,从而使生产、流通全过程的企业或部门分享由此带来的利益,充分对应可能发生的各种需求,进而调整不同企业间的经营行为和计划,企业间的协调和合作有可能在短时间内迅速完成,这可以从整体上控制物流成本发生的可能性。

现代物流管理的定义篇10

生产管理是以产品生产为核心,以提高效率、增加产量、降低成本为重点的管理模式。生产管理是一种最古老的经营管理模式。营销管理是以消费者需求为中心的企业经营管理模式,重点考虑消费者的需求,把发现和满足消费者需求作为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核心。营销管理是市场管理、销售计划管理、营销过程管理、客户管理的总和。物流管理是指以最低的物流成本达到用户所满意的服务水平,对物流活动进行的计划、组织、协调与控制的管理模式。物流管理包括:用户服务、需求预测、定单处理、配送、存货控制、运输、仓库管理、工厂和仓库的布局与选址、搬运装卸、采购、包装、情报信息处理等多个环节的管理。供应链管理是一种全新的管理模式。供应链管理就是基于最终客户需求,对围绕提供某种共同产品或服务的相关企业的信息资源,以基于in-ternet技术的软件产品为工具进行管理,从而实现整个渠道商业流程优化的一个平台。供应链管理以最终客户价值最大化为管理目标,以有效满足客户需求为实现手段,即在合适的时间和地点,以合适的方式和价格,将合适的产品提供给合适的客户。

二、四种管理模式的比较分析

(一)共同点

生产管理、营销管理、物流管理、供应链管理四者之间的共同点在于:

(1)它们均是一种管理模式,体现了一种管理理念,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指导着企业经营管理者的经营管理活动;

(2)四种管理模式均有自己的产生背景,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对管理理论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3)四种管理模式的目标是一致的,均是通过经营管理提高企业的利润。

(二)不同点

1.产生背景不同

生产管理是一种最古老的经营管理模式。在美国19世纪末20世纪初表现最为典型。生产管理的产生背景是:生产力相对落后、社会产品处于供不应求的历史阶段,由于市场商品匮乏,制造企业无论生产多少产品都能销售出去。于是就通过设备更新改造、扩大生产能力、增加产品数量、降低生产成本,来创造企业剩余价值。这种管理模式在我国的计划经济时代表现得最为典型。营销管理理念产生于美国20世纪50~60年代。当时美国经济高速增长,企业纷纷把增加销售额作为企业的经营管理重点。营销管理的产生背景是:社会经济高速发展,产品充斥市场,商品呈现出供大于求的趋势,销售产生困难时,也就是第一利润达到一定极限,很难持续发展时,便采取扩大销售的办法寻求新的利润源泉。我国改革开放之后,尤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之后表现得较为突出。现代意义上的物流管理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物流管理产生的背景是:经济的快速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消费者需求的多元化和个性化趋势以及社会分工的发展,导致生产与消费在时间和场所上的不一致,顾客要求企业提供及时、准确的服务,通过运用现代物流技术更好地提供服务、扩大销售,无疑是一个很好的新利润增长源泉。供应链管理出现在20世纪90年代之后。供应链管理的产生背景是:企业面对高科技的迅速发展,全球竞争日益激烈,顾客需求不断变化,纵向发展会增加企业的投资负担,这就迫使企业从事并不擅长的业务活动,同时也会面临更大的行业风险。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了“纵向一体化”的弊端,为了节约投资,提高资源的利用率,转而把企业主营业务以外的业务外包出去,自身则采取集中发展主营业务的“横向一体化”的战略。原有企业和为它提供材料或服务的企业就形成了一种平等的合作关系。在这种形式下,对同一产业链上的企业之间的合作水平、信息沟通、物流速度、售后服务以及技术支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供应链管理就是适应这一形式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2.管理起点不同

生产管理以产品生产为管理起点,营销管理、物流管理与供应链管理均以最终客户需求为管理起点,而这三者在满足最终客户需求的方式上又是有区别的。

3.管理重点不同

生产管理的管理重点是生产规模、生产成本;营销管理的管理重点是销售问题;物流管理的管理重点是降低流通成本;供应链管理的管理重点是供应链上的合作关系、合作成本。

4.创造利润的途径不同

正如日本早稻田大学西泽修教授在他的著作《物流———降低成本的关键》中所谈,企业的利润源泉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企业经营重点的转移而变化。从生产管理到供应链管理,四种管理模式创造利润的途径有较大差别。生产管理通过设备更新改造、扩大生产能力、增加产品数量、降低生产成本来创造企业剩余价值,即第一利润源泉;营销管理通过采取扩大销售的办法寻求新的利润源泉,这就是第二利润;物流管理通过需求预测、定单处理、配送、存货控制、运输、仓库管理、工厂和仓库的布局与选址、搬运装卸、采购、包装、情报信息等处理,以尽可能低的总成本实现既定的客户服务水平,即寻求服务优势和成本优势的一种动态平衡,并由此形成企业在竞争中的战略优势,即第三利润源泉;供应链管理依靠供应链上企业间信息的集成与共享、建立商业伙伴关系、业务外包、流程的整合与再造,充分利用高新技术、供应链系统的设计与管理、社会流通系统的资源整合等手段,实现企业利润的快速增长,成为第四利润源泉。

5.反映的管理理念不同

从生产管理到供应链管理反映的管理理念是从企业本位主义到社会资本主义的体现。生产管理从企业本身出发,是企业本位主义的典型体现;供应链管理是一种战略管理理念,是社会资本主义的典型体现;而营销管理、物流管理是介于企业本位与社会资本主义之间的管理理念。供应链管理本身又包含了生产管理、营销管理、物流管理等管理理念。

6.行为主体不同

生产管理的行为主体是生产企业;营销管理的行为主体是生产企业与消费者(需求的一般性满足);物流管理的行为主体是物流公司、生产企业与消费者(需求的及时性、准确性满足);供应链管理的行为主体有:原材料供应商、制造商、零售商、批发商、消费者(需求的及时性、准确性、长期性满足)等。

三、研究启示

(一)生产管理、营销管理、物流管理与供应链管理四者之间是相互关联和不断发展的关系

通过对各种管理理念产生背景的分析,不难发现,它们的产生和发展是互相关联、不断发展的。单纯的生产管理很难适应经济发展中客户的需求,便产生了营销管理理念;单纯的营销管理理念又很难满足客户个性化、快捷式需求,便产生了物流管理理念;物流外包使供应链由内部供应链转化为外部供应链,由此产生了供应链的优化和改造问题。营销是物流的基础,物流又是供应链形成和连接的关键活动,并促进了供应链的改造和优化。从学科角度分析,供应链管理离不开物流管理基础,物流管理离不开营销管理基础,而营销管理、物流管理、供应链管理又是以企业的生产管理为发展基础的。

(二)从生产管理到供应链管理体现了企业管理者对企业资源的利用、管理的变革过程

生产管理是一种纯粹的内部管理,注重的是企业内部资源的充分运用,尽可能地扩大生产规模、降低生产成本;营销管理已经开始从纯粹的企业内部环境研究向外部环境研究转移,开始关注市场上客户的需求,并把客户需求作为企业经营的方向;而物流管理在营销管理的基础上,增加了对客户需求的深入分析,开始了对社会资源的深入挖掘、开发,开始通过对社会力量(第三方、第四方物流企业)的利用来提高企业竞争力;供应链管理更体现了通过对社会资本的充分挖掘、整合、利用,来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有效途径。由此可见,从生产管理到供应链管理是企业管理者从对企业内部资源管理到对外部资源的充分利用、管理的变革过程。

(三)从生产管理到供应链管理体现了管理理念从封闭式向开放式的发展过程

生产管理只注重企业的生产,是一种相对封闭的管理理念;营销管理则开始着眼于市场需求,相对开放;物流管理特别是供应链管理则是一种完全开放的管理理念。所以说从生产管理到供应链管理体现了管理理念从封闭式向开放式的发展。

(四)从生产管理到供应链管理反映了管理领域从纯粹竞争到合作发展的过程

生产管理强调企业生产出比竞争者成本更低的商品来提高竞争力;营销管理强调企业生产出比竞争者更能满足消费者需求的产品,运用现代市场营销手段(渠道建设、有效定价、产品促销等方式)提高销售量、提高销售额,进而提高企业竞争力;物流管理强调企业除了运用现代市场营销手段外,借助运用现代物流技术,提高货物配送速度,降低货物配送成本来提高企业竞争力;而供应链管理又是在营销管理、物流管理的基础上,依靠供应链上企业间信息的集成与共享、建立商业伙伴关系、业务外包、流程的整合与再造,充分利用高新技术、供应链系统的设计与管理、社会流通系统的资源整合来提高企业的社会竞争力。不难看出,这是一个从纯粹竞争到合作发展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