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低碳发展利用十篇低碳发展利用十篇

低碳发展利用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4:57:50

低碳发展利用篇1

1、1脱钩指标与脱钩类型划分将脱钩指数用于低碳经济发展和土地集约利用的研究,反映低碳经济发展的综合碳耗度是环境压力,土地集约利用作为经济驱动力,如果综合碳耗度增长率与土地集约利用增长率呈现不平行的现象,即称发生了脱钩现象。参考国外学者tapio[16]及国内学者陈百明等[17]针对耕地变化与经济发展的研究,构建的低碳经济发展与土地集约利用的脱钩指标计量模型。低碳经济发展与土地集约利用脱钩状态类型的划分,本文采用国外学者tapio[16]的划分方法,将脱钩指数Di=08和Di=12作为划分脱钩状态的临界值,并将脱钩状态划分为8种类型,如表1所示。

1、2脱钩分析指标体系构建1)低碳经济发展指标。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排放、高效益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是一种低碳发展的过程和结果,其实质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创建清洁能源结构。而要评价一个区域的低碳经济发展水平,必然要考虑社会经济、能源消耗、环境保护等要素。因此,低碳经济指标体系也可从以上几个方面进行构建。具体来讲,经济系统方面,有人均GDp、恩格尔系数、第三产业比重代表经济发展指标。能源系统方面,有人均能源消费量、能源消费弹性系数、单位GDp能源消耗、人均碳排放量等指标。社会系统方面,有城市化率、每万人拥有公交车数量、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等指标。环境系统方面,有人均绿地面积、建成区绿化覆盖率、环保支出占GDp比重等指标。2)土地集约利用指标。指标评价体系的构建直接影响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评价结果。在借鉴已有成果的基础上,从土地利用程度、用地结构状况、土地利用强度和产业用地投入产出效益4个方面构建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评价指标体系[18-19]具体指标包括地均固定资产投资、人口密度、地均道路面积、人均建设用地面积、地均非农生产总值、地均财政收入、地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和建成区绿化覆盖率。

1、3数据来源与处理数据主要来源于《天津统计年鉴(2003—201年)》和《中国城市统计年鉴》及相关专题研究资料。为了消除量纲对决策结果的影响,需要对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本文采用相对化处理法进行指标数据标准化处理。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方法有很多种,本研究采取主观赋权法中的特尔菲法和客观赋权法中的相关系数法,然后经加权而确定权重。

2结果与分析

根据tapio脱钩模型,以上一年为基准年,利用天津市2002—2012年低碳经济发展指标和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指标进行脱钩分析,测算二者之间的脱钩指标及脱钩状态,具体见表2。由表2可以看出,天津市2002—2012年低碳经济发展与土地集约利用的关系主要呈现出4种状态:强负脱钩、弱脱钩、弱负脱钩和强脱钩,呈现出这4种状态的期数分别为2、4、1、4,分别占统计期数的1818%、3636%、909%、3636%。总体上有4个年期处于强脱钩状态,反映了在这4个年份中天津市低碳经济发展与土地集约利用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低碳经济的发展不仅没有阻碍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提高,相反,低碳经济十分有效地促进了土地集约利用。从时间角度来看:2002—2008年,该阶段经历了强负脱钩—弱脱钩—弱负脱钩的过程,即呈现出由非理想状态向理想状态过渡;2009—2012年,天津市低碳经济发展与土地集约利用基本达到了脱钩的理想状态。通过这几年脱钩指标基本上都小于-1可以看出,低碳经济的发展超过了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提高。分析其原因,主要是近年来天津经济处于快速增长时期,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特别注重生态环境、低碳经济的发展,尤其是中新生态城的建设。同时,2010年天津市成为首批国家低碳经济试点城市。在土地集约利用方面,天津市为了顺应低碳经济发展,在全国率先出台梯度优惠政策,根据不同行业的平均投资密度确定不同工业行业的基准地价,切实做到将土地价格与行业门类及投资密度挂钩,实现地价政策的公开并鼓励企业集约利用土地。

3结论与建议

低碳发展利用篇2

【关键词】中国;低碳经济;企业

低碳经济是一种以能源的清洁开发与高效利用为基础,以低能耗、低排放为基本经济特征、顺应可持续发展理念和控制温室气体排放要求的社会经济发展模式。我国企业在经济建设过程中,也要顺应低碳经济时代的要求,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目前,就企业发展低碳经济,我国正在努力制定相关的法律制度和政策,我国现有的低碳经济发展方面的法律有一定的合理性,但仍然存在诸多的问题,比如环境法内容规定比较概括和原则,缺乏配套实施法规,应当建立起一套与低碳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法律体系,使各个部门法之间能配套实施。此外,还通过对企业征收低碳税等方式,倡导企业低碳运行,同时鼓励企业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开展低碳技术研发,以推动企业的低碳经济发展。

为了保障低碳经济的运行,我国先后颁布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吸收和借鉴了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相继颁布并修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治法》、《矿产资源法》、《煤炭法》、《电力法》、《环境影响评价法》、《清洁生产促进法》、《节约能源法》、《可再生能源法》、《循环经济促进法》等多部法律,其中《可再生能源法》、《循环经济促进法》以及《清洁生产促进法》更是从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等具体方面来推进低碳经济运行,对我国发展低碳经济,实现节能减排,加强对可再生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这样一来,使我国的企业在节能减排和发展低碳经济方面有法可依,同时,也从法律方面规定了企业低碳经济发展义务,明确了企业的低碳责任。但总体来说,我国在发展低碳经济法律体系方面仍然比较薄弱,相关立法体系还不完善,石油、天然气、原子能等主要能源领域法律仍然缺位。

在发展低碳经济方面,国家的政策也给予大力支持,全国“两会”上,低碳经济成为热点,把低碳之路、节能减排行为真正落实到每一家企业,每一个产品。国家和政府对率先执行低碳技术的人和企业给予政策上的支持,同时对于低碳产品的推广给予价格竞争优势,由此来推动低碳产业的公平发展。但从长远的角度来看,发展低碳经济应该注意公平性问题,利用市场调控来解决碳控制的高成本和高投入问题,采取有效的价格制订政策,推动低碳经济发展。发展低碳经济是大势所趋。

虽然我国已经从法律和政策方面支持企业发展低碳经济,但是现行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法律与政策仍然存在一定的缺陷。

首先,我国在企业发展低碳经济方面的政策法律体系不够健全,还处于较低水平。在立法体系中,中国的相关立法并不完善,以石油、原子能、天然气等能源资源的单行法律仍然没有。法律制定也不够细致,遇到具体问题,无法实施,再有,虽然用税收优惠、补贴奖励手段来鼓励公众与企业参与发展低碳经济的活动,但是没有细化奖励方式与程序,难以实施。

其次,政府对企业发展低碳经济的调控手段有限,我国当前企业的节能减排指标主要依靠行政指令来推行,各地方政府将指标划分到下一级地方政府部门,层层分解指标企业,具有行政色彩。我国的大多数大型国有企业特别是一些国有垄断企业,利用自身的优势,能源浪费现象严重,节能减排的意识单薄,企业节能减排的内在意识和来自外界的压力都不足,达不到约束企业的效果。甚至还有一些地方政府,为了维护本地方的利用,达到解决税收和就业的目的,保护和支持一些工艺落后,设备陈旧,高能耗,高投入的企业,与国家的节能减排要求相违背,从而使地方企业发展低碳经济阻力重重,节能减排政策难以实施。

再次,由于缺乏政府引导和市场运作也使得低碳经济难以运作,相对国际社会而言,我国能源价格偏低,造成企业对能源的节约意识淡薄,能源浪费比较严重,而国际对能源的浪费没有惩罚措施,环境资源保护的费用征收也普遍较低,例如企业的排污费征收,对企业起不到威慑作用,导致国家的限制,激励政策形同虚设,没有收到预期的效果,能源浪费现象仍然严重。政府应该加强引导,加大奖惩力度,通过政策来刺激和鼓励企业的低碳生产方式,并通过法律严惩企业的高能耗与高排放,通过法律与政策相结合,真正促使企业实现低碳经济发展,国家还应当对发展利用新能源,新技术的企业实施经济支持和有效保障,使企业的低碳技术能应用于民生,促使低碳经济良好和健康发展。

总之,对我国企业发展低碳经济,国家仍然是从两方面提供平台和保障,首先应重视制定能源生产和能源转换过程的相关法规。在加快制定《能源法》的基础上,根据《能源法》的精神,对《煤炭法》《电力法》的内容进行进一步修订,更强化清洁生产,低碳能源开发利用的激励政策。此外,还要修订《节约能源法》及相关政策。配套制定:《节约石油管理办法》、《节约用电管理办法》、《建筑节能管理办法》等。制定《可再生能源法》,实现可再生能源的不断再生,不断利用,保护地球环境。对可再生资源建立合理的保护,科学的利用体制,从而优化我国的能源结构,更多的利用包括风能、太阳能、水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等可再生资源,更有力的推动发展低碳经济。在制定这些法律的过程中,要吸收和借鉴发达国家的立法,用以补充我国立法的不足,并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制定发展低碳经济的促进法,以完善的低碳经济法律体系去引导企业发展低碳经济。

国家还可以在税收方面加强对企业低碳运行的约束,可以对企业开征新的税种:碳税,如果企业要使用汽油、航空燃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产品,将对企业按其碳含量的比例征税,迫使企业减少对这些燃料的使用,目前,从全球的气候发展趋势来看,由于企业的排放量增加,导致温室效应越来越明显,全球气候越来越恶劣,对企业征收碳税,势在必行。开征碳税,在经济上对企业施加压力,使企业想方设法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这样,国家就通过市场手段达到了资源的优化。抑制石油能源的消费,进而达到减少二氧化碳及其他污染物排放的目的,从而促进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降低能源消耗并加快节能减排技术的开发和应用,实现对高耗能、高污染、高排放企业和产业的优胜劣汰,把征收的这部分钱可以专门用于对超额完成国家减排指标和使用碳回收技术等节能减排新技术的企业进行奖励。通过低排放及使用减排新技术可更进一步获得竞争的优势与减排动力,最终促进中国企业自身的升级与转型。

由于我国长期以来,经济结构不合理、增长方式粗放,企业生产中温室气体排放引起全球气候变暖,我国企业应该承担起相应的责任。我国企业可以自我创造发展低碳经济的机会,向国外企业学习先进经验,使一些重点行业的节能减排技术在市场上有竞争优势,实现优胜劣汰,并尽早到达碳排放和能源消费的拐点。世界各国都在提倡发展低碳经济,这是后工业化社会的发展要求。各国都想通过此实现资源节约,从而形成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增长。中国现在所处的发展阶段,单纯依靠企业的力量,还不能比拟发达国家水平,发展经济、减少贫困,满足就业仍然还是我国企业发展的任务。为了促使企业发展低碳经济,我国国家也应该通过政策手段促进企业的低碳发展,政府应该通过媒体,积极倡导低碳社会的生产、消费方式,大力开展低碳经济宣传活动,引导企业开发低碳消耗的商品。政府在采购物资时,也应当采购低碳经济发展优势企业的产品,政府应将低碳理念贯彻到城市建设、公共交通网络建设等各项公共事业发展中,培养和提高“低碳领导力”,政府同时应当扶持企业,制定长远发展计划,帮助企业组织开展有关低碳经济关键技术的科技攻关,并优先开发新型的、高效的低碳技术,包括可再生能源及新能源、煤的清洁高效利用、油气资源和煤层气的勘探开发、二氧化碳捕获与埋存等领域。鼓励企业积极投入低碳技术的开发、设备制造和低碳能源的生产,逐步形成低碳农业、低碳工业、低碳服务业等完善的低碳经济体系。

中国企业如果不能尽快实现包括低碳化在内的发展方式的转型,出口产品被征内含碳排放的边境调节税,或面临其他与气候相关的贸易壁垒和制裁等其他风险将会阻碍中国经济的发展。因此,在挑战与机遇并存的现阶段。遵循经济社会发展与气候保护的一般规律,顺应发展低碳经济的潮流和趋势,同时根据中国的基本国情和国家利益,寻找一条具有中国企业特色的协调长期与短期利益的双赢低碳发展路径就成为现实的迫切需要。实现低碳经济的发展之路。为发展低碳经济创造条件。我国需要发展高能效低碳排放的产业,来解决重化工业过度发展带来的资源能源利用率低、污染物排放量大的环境问题。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完善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根据不同的行业,适当提高建设项目在环保节能等方面的准入标准。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抓紧制订出台可再生能源中长期规划。推进风能、太阳能、水电、沼气的利用。催进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创新发展模式,加快发展循环经济。将减量化放在优先位置,从生产环节入手,推进资源能源的循环利用和高效利用,变废为宝,化害为利。加强制度建设,强化目标责任制的落实和评价考核,切实完成“十一五”规划提出的约束性指标。

此外,企业的低碳发展还应加强国际间的合作,我国企业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先进适用的低碳技术;参与制定行业能效与碳强度的国际标准、标杆;使我国重点行业、重点领域的低碳技术、设备和产品达到国际先进乃至领先水平。要积极参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体系,参与全世界的碳市场,促进低碳交易机制在中国的发展,为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探索新的合作模式。

企业发展低碳经济是个系统工程,需要统一认识,健全法规,完善规划、夯实基础,落实各项保障措施,全面推进我国企业应对气候变化事业发展与改革各项工作。

参考文献:

[1]宋彪.论可再生能源法的强制性规则.江海学刊.2009,(3).

[2]王利.低碳经济:未来中国可持续发展之基础——兼谈中国相关法律与政策的完善.池州

学院学报,2009.4,23(4).周宏春.发展低碳经济的现实意义及政策建议.

[3]刘兆征.发展低碳经济的政策选择.当代行政.2009.11.

[4]徐瑞娥.当前我国发展低碳经济政策的研究综述.经济研究参考.2009,(66).

[5]王小平.把发展低碳经济作为推动经济良性发展的新引擎.青海金融.2010,1.

[6]黄栋,李怀霞.论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政府政策.中国行政管理.2009,(5).

[7]龚建文.低碳经济_中国的现实选择.江西社会科学.2009.7.

[8]郑立平.低碳经济_科学发展的必然选择.2009.8.

课题项目:

此文系安徽三联学院院级课题“企业低碳责任及法律实现”(编号:2012022)的研究成果。

低碳发展利用篇3

通过低碳经济发展过程中对低碳能源的利用,实现了清洁生产,保证了经济的健康发展方向,实现了对能源的高效、清洁以及可持续利用。进行低碳经济发展,可以在新能源利用方面取得更多的成果,通过对一些清洁、低碳能源技术的开发和利用,更多的清洁能源被利用到经济发展过程中,一方面缓解了目前严峻的资源形势,另一方面也减少了经济发展给环境带来的污染和危害,有利于人类居住环境的改善,实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协调。从某种角度上来说,低碳经济发展模式是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体现,是人类社会的重大进步。针对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现状,实行低碳经济是最行之有效的方法,也是操作性很强的经济发展模式。根据世界低碳经济发展的趋势和潮流,我国也需要发展低碳经济,针对我国目前面临的实际情况,人均资源缺乏,资源利用率低以及经济发展过程中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我国积极的进行节能减排工作,加大对低碳技术的研发力度,实现循环经济的发展,实现生态文明社会和和谐社会的形成和发展。

二、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思路和对策

1.完善低碳经济发展的相关制度。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首先需要一定的制度进行保证,通过制度措施,真正将低碳经济的发展落到实处,使低碳经济的发展更加的规范化,制度化。根据经济学中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原理,要发展低碳经济,就必须保证低碳经济的发展具备一定的生产关系,这就需要相关的制度来进行保证,低碳经济发展中的制度保证需要依靠政府的作用,通过政府对低碳经的立法工作,确立低碳经济发展的法律规范,同时还可以依法建立低碳经济的评价以及监测机制等。政府除了立法方面的工作外,还需要进行一定的社会宣传,提高公民的低碳意识,在全社会范围内倡导低碳生活,绿色生活。

2.开发和利用新能源。在低碳经济发展中,需要采用新的能源利用思路,注重对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进而对固有的能源结构进行优化。针对我国传统能源结构中存在的问题,需要进行能源结构的转变,在低碳型的能源结构中,要减少对石化能源等的使用,逐渐利用一些低碳、清洁型的能源,注重对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进而实现能源利用结构的多样化发展,对于一些可替代能源,例如风能、水能、太阳能等,需要进行重点开发和利用,减少传统高污染能源的利用,缓解我国资源短缺的现状,较少环境污染,促进能源利用的可持续发展,用新能源来带动和实现经济的持续增长。

3.研究低碳技术,培养相关技术人才。低碳经济是一项高技术含量的经济发展模式,需要强有力的技术手段来支持。在我国的低碳经济发展中,需要研发相关的低碳经济技术,同时大力进行相关人才的培养,用专业技术人才来进行技术保证。低碳技术的研究需要国家以及相关科研部门给予支持,国家要加大资金投入,科研部门要做好技术研发工作,同时国家和相关部门需要建立合理的人才培养机制,做好技术人才的培养工作,保证低碳与技术研发技术的人才基础。并通过一定激励机制的建立,促进低碳技术研发的成效。此外,我国还可以积极的借鉴和学习其它国家的低碳技术成果,同其它国家做好相关的技术交流,促进低碳技术的发展。

4.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经济结构。在发展我国低碳经济的时候,需要对原有经济增长方式和经济结构进行调整,促进我国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协调发展,逐步扩大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实现以消费和出口为主要动力的经济增长方式。提高科技手段在经济增长中的拉动作用,利用信息行业、生物行业、新能源行业、海洋工程以及环保产业等新兴产业来完善我国经济的结构,通过加快新兴行业的发展来淘汰那些落后的产业,实现经济发展结构的优化,实现经济的低碳方向发展。

三、结语

低碳发展利用篇4

任何事物都是双刃剑,低碳经济对于房地产经济的影响也是双方面的。下面,我们就从消极与积极两个方面分析低碳经济对房地产经济的影响:

(一)低碳经济对房地产经济的消极影响

第一,房地产的产业成本提高。虽然低碳经济是一种先进的经济发展模式,但目前来看,还没有相对健全的技术支持低碳经济活动的落实,在房地产经济中应用低碳经济模式,会提高房地产企业的生成成本。落实低碳经济,需要开发新的技术,而新技术的开发则必然需要资金的投入。低碳经济是新能源为主要能源,新能源的开发成本较高,将低碳经济模式应用到房地产行业中,必然会提高房地产经营成本。出于经济利益考虑,许多大型房地产开发商在没有确定低碳经济的实际效益前,是不会加大投入的。而小型房地产开发商又没有雄厚的资金支持低碳经济的落实。第二,房价直线上升。房地产成本提高最直接的后果就是房价的上升,利用低碳经济经济模式会使土地的应用形式发生改变。总有地产开发商将低碳经济模式视为销售的噱头,利用建筑施工低碳化与土地低碳化的观点提高房价,促使消费者购买。就目前来看,低碳建筑并不多,也只有极少部分高消费群体接受低碳建筑。更多的人认为低碳建筑就是一种价格高、质量好的建筑,房价就在这种观念的支持下直线上升。第三,阻碍房产经济繁荣。房地产行业的发展离不开能源的支持,要促进房地产行业更加繁荣,企业需要更多地利用木材与煤炭这些较为便宜能源,也只有这些能源可以满足房地产行业的发展需求。但在低碳经济模式中,新能源才是房地产产业应当积极利用的能源,新能源价格高,必然会给房地产企业带来较大的负担,不利于房产经济的进步。

(二)低碳经济对房地产经济的积极影响

第一,促进节能减排观念的落实。节能减排是低碳经济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发展经济的重要方法。许多房地产开发者为了短期利益,不考虑国家与集体的利益,破坏地产周边环境。低碳经济模式是经济发展与环境发展相和谐的模式,与传统的经济模式有完全不同的观点。利用低碳经济模式实施房地产开发工作,需要保证周边环境得以保护,做好节能减排。第二,优化房地产产业结构。房地产结构不合理,会产生错误的消费指示作用。在房产开发商的不断炒作中,消费者的消费心理过于急迫,偏离了正常的轨道。大多数消费者在看房子时,只考虑地理位置、山水或者价格,而不是先看房子的质量。低碳经济模式的落实,让房地产行业发展的政策得以完善,也让新技术得以开发。长时期利用低碳经济模式,会让房屋成本逐渐下降,促进房价的下调,调节房地产的产业结构。第三,给房地产日后发展提供动力。在房地产经济一片繁荣的今天,房价不断提高,然而物极必反,持续走高的房价必定会成为房地产行业的危机。在低碳经济影响下,开发商用低碳物品与新能源实施建筑施工,将建筑物的安全与质量放在第一位,更多地考虑长远利益,能够促进房地产行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二、低碳经济对房地产经济影响的应用对策

(一)加大对低碳经济的重视

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房地产企业面临更为激烈的社会竞争。房地产企业不能只顾眼前利益,而应当更多地考虑住宅的低碳性与建筑的环保性,重视低碳意识的建立。在开发新房产时,应当将创新与环保作为第一要务。在房地产工作中积极利用新的施工工艺与能源,降低建筑施工对环境的破坏力度,做好节能减排工作。多利用铝合金材料与生态纳米技术,能够推动房地产的低碳发展。另外,房地产行业要多研究西方发达国家的房地产行业发展模式,从中吸取合理的经验,重视工业生产方法在房地产行业中的应用。重视低碳经济的落实,尝试达到零废弃物与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才能让低碳经济对房地产经济的积极影响发挥出来。

(二)政府及时给予政策支持

房地产行业的低碳发展,不只有利于房地产经济本身,也有利于我国社会经济的整体发展。政府应当加强对低碳经济的重视,在政策上给予房地产行业以支持。为了推动低碳经济在房地产行业中的落实,政策应当建立对应的赏罚机制。对于积极应用低碳经济的房地产企业给予精神与物质上的奖励,而对于不主动实施低碳房产经营行为的企业,要给予打击。政府部门通过政策去调整房地产行业的结构,能够促进低碳经济在房地产经济中的落实。另外,政府要借助税收政策,给予低碳房地产企业以优惠。建立一个低碳经济基金,用这部分基金去奖励低碳发展的房地产企业,并用这部分基金帮助低碳发展的房地产企业去减免税收。让房地产企业在低碳发展过程中尝到甜头,有利于房地产经济的快速发展。

(三)加强低碳标准建立与材料的推广

每一个城市都应当根据自身的情况,建立一个节能减排与低碳经济发展的标准。政府部门要重视低碳标准的建立,并监督其执行,加大检查的力度,做好相关机构的建立。对现有的高耗能的建筑进行改造,以此来提醒广大房地产开发商低碳经济的重要性,警示其积极利用低碳技术与材料实施房产建设工作。支持节能减排的地产企业,鼓励消费者积极购买低碳建筑,利用优惠政策让引导消费者建立正确的价值观。重视低碳建筑物的示范,让更多人正确理解低碳的意义。建立了完善的低碳标准后,要做好低碳材料的推广。只有利用低碳建筑材料,才能提高建筑的低碳性。低碳施工,绝不意味着减少建筑施工中用的钢量与降低建筑本身的坚固度。房地产企业可以通过房屋结构设计的优化,减少总体用钢量,但要以保证房屋建筑的坚固性为前提。在采购建筑材料时,要利用无污染、低耗能的材料。像木质材料就是很好的选择。如果木质材料货源紧缺,可以用竹子代替木头,提升建筑物整体的低碳性。

三、结语

低碳发展利用篇5

[关键词]低碳产业;有形的手一政府政策;无形的手―市场

2009年末召开的“哥本哈根气候峰会”,让低碳、减排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中国政府向世界承诺。中国在2020年前减排45%。2010年以来。低碳经济已成为社会各界的热门话题,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2009年的《中国发展低碳经济途径研究》,最终将“低碳经济”界定为“一个新的经济、技术和社会体系,与传统经济体系相比在生产和消费中能够节省能源,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同时还能保持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势头”,目前低碳的发展涉及社会生活的各方面。产业的发展对经济的发展具有关键性的作用。低碳产业的发展符合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要求。具有节能减排的能力。对我国低碳经济的实现更具有战略性的意义。

低碳产业是指“运用低碳技术生产节能产品和新能源产品的经济形态和产业系统,包括节能减排、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以及二氧化碳捕获与埋藏等三个领域的新技术。涉及能源、交通、建筑、冶金、化工、石化、汽车、材料等多行业,是具有朝气和发展前景的新兴行业”。低碳经济要求产业低碳化发展,不仅意味着新兴低碳产业的发展。同时意味着对高碳产业的改造升级。

一、低碳产业发展的成就与问题

随着我国政府对低碳经济的重视与投入,我国的低碳发展有了一定的发展:首先,低碳产业发展的规模已初步形成,截至2008年底,中国水电装机达到1.75亿千瓦,居世界第一;风电装机总量达1215.3万千瓦,居世界第五;太阳能光伏电池生产已连续两年成为世界第一。其次,高碳产业的低碳化发展迅速。最后,我国传统低碳产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传统的低碳产业如农业、林业、信息服务业等,在低碳产业发展进程中得到了保持与创新。具有本地特色的旅游业发展起来。不仅改善了当地居民的生活也有利于保护资源与环境。同时,低碳技术的突破和不断创新也为低碳产业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我国低碳产业的发展在取得成就的同时,也面临着不少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节能减排的难度加大;技术创新仍显不足;产业结构不合理;碳交易市场发展不成熟;市场机制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二、“两手”一政策和市场对低碳产业发展的推动

针对上述问题,为了实现低碳型产业的不断发展需要加强两手的合作与利用。正是由于对二氧化碳排放的管制。才导致了低碳型产业的诞生。“另外,二氧化碳排放管制政策又产生了对低碳技术及水商品与服务的市场需求。经过一定的阶段。市场需求将取代排放管制成为促进低碳产业发展的新的动力。”看得见的手一政府的政策和看不见的手一市场的调节共同作用于低碳产业,推动产业的低碳发展不断向前。

(一)政策的推动作用一看得见的手

1.加强政府管制。实施强有力的管制措施如总量控制与排放易以及征收碳税等加大化石燃料集约型产业的竞争成本。欧盟最先实行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管制与排放权交易的制度,对欧盟区域内12000家能源节约型设施的二氧化碳的排放量进行管制。为了应对政府的管制措施企业不得不加大对节能减排方面的投入与研究,这有利于企业的低碳创新与发展。

2.加大政府扶持。制定低碳产业发展规划。从经济法律法规政策方面加大对低碳产业的支持。“从长远和全局的角度。明确低碳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战略地位和低碳产业的发展思路、主要目标和保障措施,在产业结构调整、区域产业布局、技术创新和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为低碳产业发展做好资源配置创造良好的条件。”此外,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确保低碳产业发展的有序进行,如立法上确立碳排放者付费,法律法规对低碳经济发展要有所倾向。规范低碳经济的基本制度,强化监督,采取措施调定投资者、消费者及各主体的积极性,以推动低碳产业的发展。

3.加大投入,实行经济刺激政策。中央和地方政府盼强力推进是中国低碳产业发展的坚实后盾。实行财政上的倾斜,加大对低碳产业技术的研发与创新的投入,对可再生资源的财政投入,创造出低碳产业。

4.调整产业结构,完善碳交易市场。加快第三产业的发展。结合地方特点发展旅游等服务业,实现服务业的低碳发展。发展低碳农业。实行减量化农业生产,充分利用农业的剩余能量。抓好工业的节能生产,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发展循环经济。

(二)市场的拉动作用一看不见的手

1.在碳管制政策的要求下。市场产生了对低碳技术及其商品与服务的需求。根据市场的供需关系。当企业看到市场上某种商品供不应求时,在利润的驱使下,会投入该行业该商品的生产中去。由于市场的资源配置的作用。含低碳技术的商品的生产会越来越多,这有利于低碳产业的发展,推动低碳技术的不断进步。市场这只无形的手起到了重要的拉动低碳产业发展的作用。

2.碳交易市场与碳管制政策对碳排放的限制作用,形成了碳交易的价格机制。通过碳交易的价格机制作用。商品生产者为了获得更多的利润。不得不进行技术革新。大力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如采用清洁煤技术,二氧化碳回收与储藏技术,这样通过市场的价格竞争机制的作用促进了产业的低碳发展。

在提倡低碳发展的今天。低碳型产业的发展尤其重要。它具有节能减排的特征。在实现低碳经济的发展中处于战略性地位。必须要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原则,利用好政府的政策,发挥好市场的作用,使低碳型产业不断向前发展,实现我国的减排目标。建设好我们的低碳社会。

参考文献:

[1]朱晓燕.中国低碳产业发展的思考[J].中国集体经济,2010,(34).

低碳发展利用篇6

技术创新是低碳经济的核心之一,也是低碳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途径。对我省来讲,引导风险投资,鼓励企业开发低碳先进技术,加快现有低碳技术推广和应用以及关键低碳技术的自主创新,加快低碳经济发展重点领域、关键技术的突破和成果的推广,为推进低碳经济发展、加快经济转型提供有力支撑。根据全省资源特点、优势,要重点突破的技术领域包括,绿色建筑、绿色交通技术、余热回用技术、绿色能源技术现代农业技术、新材料技术等。因此,加大对垃圾焚烧发电和秸秆等生物质能发电,以及煤层气和煤矸石的综合利用。最大限度地降低能源消费强度和碳排放强度,实现碳排放与经济增长的逐步脱钩,加强国际低碳方面的技术交流,积极参与国际能源技术和碳交易市场,加强低碳技术、低碳产品的贸易,充分有效利用发达国家对我省的技术转让,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

加快发展碳汇林业和农业,充分发挥碳汇潜力。碳汇主要是指森林吸收并储存二氧化碳的能力。研究表明,每增加1%的森林覆盖率,可以从大气中吸收固定0.6亿-7.1亿吨碳。发挥碳汇潜力,就是要通过土地利用调整和林业措施将大气温室气体储存于生物碳库。就我省来讲,发展碳汇林业和农业潜力较大。近年来,加强和改进林业生态建设和管理,强力实施封山育林、退耕还林、绿色长廊、水土保持等工程,大力发展林业,扩大造林面积,加快发展城镇公园绿化建设步伐,积极发展生态农业,积极推广标准化生产,支持和奖励农业企业开展有机食品、无公害、绿色农产品认证,增加农田土壤碳贮存,减少农业碳排放。因此,充分利用我省农业和森林的碳汇潜力,积极争取国家和国际清洁机制的支持。

积极打造低碳经济发展区、低碳工业园区,全力打造低碳产业发展平台。制定我省低碳经济发展区、低碳工业园区总体规划,积极开展低碳经济的产业和园区试点工作,建立低碳经济产业示范园,逐步建立低碳产业支撑体系,坚持用低碳理念统筹城乡建设,走出一条具有黑龙江特色的新型工业化和城市化道路,努力成为国家“十二五”期间发展低碳经济的试点省。同时,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在水泥、钢铁、玻纤、煤炭等高耗能行业强力推进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加强低碳产业建设。

参与国际减排活动,加强国际经济技术合作。碳减排是一项巨大的系统工程,涉及到世界各国的切身利益。未来越来越依赖于对于资源的可持续使用和环境技术来进行竞争,同时低碳经济在创造就业机会和经济发展方面有着巨大的潜力。发展低碳经济,不仅可以与发达国家共同开发相关技术,还可以直接参与新的国际游戏规则的讨论和制定,我省应积极参与国际能源技术市场和碳交易市场,通过各种激励机制来促进可持续发展,并为低碳技术、低碳产品的出口提供一定的激励措施,有利于我省的中长期发展。

黑龙江发展低碳经济优化经济结构的建议

1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培育龙江新的经济增长点。我省重化工业、高耗能行业为主的产业结构,不符合新型工业化道路,不适应绿色经济的发展要求,应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等耗能低的新兴产业,用低碳经济的新理念、新模式,促进传统行业的节能减排,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突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大力发展电子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航空航天技术、新能源技术和环境保护等重点产业,培育更多新的经济增长点。

2开发利用低碳新技术和新产品,提高能效。大力采用低碳新技术和新产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大力推广建筑节能,产生的社会经济效益将会更大。

3积极发展新能源,开发清洁能源。优化能源生产、消费结构,大力发展水力发电,替代煤、油等常规能源已迫在眉睫。

4发展碳交易市场,发挥森林碳汇潜力。加强国际碳汇交易合作,推进生态省建设,增加林业碳汇,实施碳汇交易,赢得发展商机。

5全民参与,倡导低碳生活方式。更新消费方式和理念,引导低碳消费,逐步改变高能耗的消费方式,倡导居民低碳消费理念,进行低碳生活消费,是发展低碳经济的必然选择。

6加强政府管理,加大推进低碳经济工作力度。成立我省低碳经济工作领导机构,加强组织领导,统筹规划,组织协调,争取中央在政策、资金、技术等方面对我省低碳经济的支持,积极争取国家在我省进行低碳经济试点,发挥示范作用,带来商机,带动全省经济的转型。

结束语

低碳发展利用篇7

关键词:低碳经济国情分析经济发展方式对策

一、低碳经济背景

低碳经济提出背景,是全球气候变暖已经对人类生存和发展提出的挑战。20世纪的经济是高碳经济,人类大量消耗化石能源,引发了温室效应、环境污染等一系列灾难性问题。目前全球能源消费结构中,碳基能源在总能源中所占的比重高达87%,如果仍然采用高碳模式,地球将不堪重负。

现代能源中,煤、石油、天然气等含碳高且不可再生的化石能源被称为高碳能源;与高碳能源相对,水电、风能、太阳能等这些可再生、可循环利用的能源则属于“低碳”的可再生清洁能源,对应的经济发展方式称为“低碳经济”。

低碳经济定义的延伸还含有降低重化工业比重,调整产业结构的内容,以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为基本目的;发展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本特征的经济。低碳经济实质是高能源利用效率和调整能源结构的问题;其核心是能源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实现人类发展观念的根本转变。

低碳经济已成为新一轮国际经济的增长点和竞争焦点?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是当今世界大多数国家经济发展的趋向选择,也是实现我国经济方式转变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二、针对发展低碳经济的我国国情分析

中国经济正在向主要依靠内需拉动的方向转变。就中国而言,发展低碳经济,从长远看有利于是实现我国经济方式转变和经济可持续发展;从中短期看则可能要付出很大代价。我国能源结构和利用水平低下,低碳技术尚未形成竞争力,低碳产业面临发展瓶颈。特别在我国推进城镇化、工业化的进程中,这种挑战更大。一方面是我国产业结构长期偏重工业,经济发展对能源依赖程度大;另一方面是外需的长期低迷。如果此次再不抓住时机切实调整经济结构,则中国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就会存在很大隐患。而且越往后,人类对高碳生态系统造成的负面影响意识会越来越强,经济结构调整的成本会越大,高碳经济是工业化、城镇化过程中的必然代价。

首先,我国能源结构和利用水平低下。能源利用中煤炭长期占据重要地位,这一趋势在短期内很难改变,而煤炭是碳排放最多的矿物能源,同时,我国能源利用水平低下,单位能源GDp产出与国际水平有较大差距,单位GDp碳排放远高于国际水平。

其次,是技术研发能力有限,我国节能减排和新能源等低碳技术尚未形成竞争力,低碳技术主要被发达国家掌控,中国不得不主要依靠商业渠道引进转让技术;而且在低碳技术开发上尚没有明确发展规划。

第三,中国在发展低碳经济这一领域的国际地位不高。其原因:一是我国是碳排放大国,给全球环境带来较大负面影响;二是中国是目前世界上第二大能源生产及消费国,经济正处于以资源密集开采和快速消耗为特征的城市化和工业化的进程中,能源资源的有限性与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之间的矛盾日趋尖锐。国家如果缺乏能源资源或能源相关产品,中国规模巨大的需求量无疑将对国际市场价格造成显著影响,经济增长也将更大地受到国际市场的影响。国际碳交易市场长期被欧盟和美国把持,这将制约我国未来的经济发展。

发展低碳经济,为我国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可能。虽然我国特有的煤多、油少、气不足的资源条件,决定了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煤炭仍将是我国主要的利用能源;在本领域的技术水平还参差不齐,研发和创新能力有限。但近年来,我国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产业已呈现快速发展之势。如果加大投入,我国仍可以实现这个领域的跨越式发展。

三、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对策

走低碳发展的道路,开发和创新低碳能源技术,转变社会消费模式和经济发展模式,是实现我国经济可持发展并与世界各国和谐共处的根本途径。中国已把研发风电、核电、地热、太阳能、生物质能发电作为能源发展方向。发展低碳经济是个系统工程,既要仰仗传统的产业发展与升级,又需要依赖新能源产业;既要从产业结构、能源结构调整入手,也要从产业链的全过程中寻求低碳技术,最终形成低碳农业、低碳工业、低碳建筑和低碳交通等多维低碳经济体系。

(一)制定低碳经济的制度和措施

国家要制定低碳经济发展规划,与国家能源发展、循环经济规划和节能减排规划相衔接,形成一个由国家到地方的统筹发展低碳经济的宏伟蓝图。

(二)形成低碳经济的良好的环境

大力宣传低碳经济,树立全社会绿色消费意识和绿色环保生活观念,让低碳经济理念渗透到各个领域,使全民在思想和行动上全力支持和推进低碳经济,为其发展奠定良好的舆论氛围。节约能源资源、注重生态环保以及切实采取行动的意识,这对转变我国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有积极引导作用,同时还可以拉动内需,创造低碳消费品市场。

(三)完善低碳经济的技术支撑体系

应将创新和技术研发做为发展低碳经济的核心,建立发展低碳经济的技术标准。大力推广碳捕捉等一系列相关技术,完善低碳经济鉴定和评价指标体系。积极开展低碳能源和低碳能源技术研发和示范工作。特别是我国在一段时间内对煤炭资源的使用难以改变,所以要加大对适用于煤炭资源的低碳技术的研发力度。

(四)建立发展低碳经济的法律制度

建立科学合理的适合我国国情的碳预算制度和碳交易模式,并以法律形式固定下来,以强化企业对执行低碳政策的积极性和责任。政府可以考虑采取奖惩并举的策略,对高效推进节能减排的企业提供一定的资金和税收奖励;对高耗能高污染的行业增收碳排放税以用做低碳政策的运作资金;对坚持高耗能高污染的过剩产能则要严厉关停。建立约束和激励机制,在强化约束力的同时,通过激励政策,鼓励企业和公众大力发展低碳经济。

(五)支持为低碳产业提供全面的金融服务

无论是企业进行节能减排改革,还是新能源创新都需要投入大规模资金,完备的金融支持是企业保持创新动力和能力的最重要保证,我国应对低碳产业开放资本市场提供全面的融资。

(六)参与低碳经济的国际技术合作,尤其是要加强与发达国家的交流合作

在推动示范和标准规则制定阶段,我们应争取更多的话语权、参与权和主动权。并引进先进理念、技术和资金,为我国低碳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

(七)利用开发可再生能源,节能降耗,提高能源使用效率

低碳发展利用篇8

关键词:低碳农业;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

近50年的全球气候变暖主要是由人类活动大量排放的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亚氮等温室气体的增温效应造成的。全球变暖带来的经济和社会危机日益显现,使人类生存和发展面临巨大挑战。农村的碳排放是温室气体主要来源之一,农村也成为了受气候变化影响的地区之一。我国有18多亿亩土地在农村,其中有1.5亿亩土地已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

低碳农业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农业经济模式,低碳农业经济实质是能源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核心是农村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农业产业结构和制度的根本性转变。

1农村生态环境破坏的现状

1.1农村水源污染严重

我国有相当比例的农村饮用水源地没有得到有效保护,有关资料显示我国有3亿多农村人口饮水达不到安全标准。水污染对农业生产的破坏作用非常严重,导致农作物毒物质富集,农产品质量降低,甚至颗粒无收,迫使部分地区改变农业种植结构。渔业受污水的影响则更加严重,如2004年7月,淮河发生重大水污染事件,污水所到之处,鱼虾绝迹。

1.2农村土壤污染严重

全国约25%土地的土壤污染处于警戒状态,约5%受到比较严重的污染。由土壤污染引发的农产品安全的事件时有发生,缺乏安全保障的农产品已经严重影响了群众的健康和社会的稳定。

1.3农村固体废弃物污染蔓延

随着我国的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速度的加快,生活垃圾量也迅速增长,而且大量城市垃圾都流向了城郊和农村,给农村带来了严重污染。

2发展低碳农村经济的意义1有利于促进产业结构调整

建设低碳农业与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本质一致,是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发展低碳农业是转变农业经济增长方式、调整产业结构、减轻农业资源与环境压力的重要方法。2有利于实现农业跨越式发展

近年来,我国新农村建设步伐加快,乡村清洁工程稳步推进,再生资源开发利用产业呈快速增加之势。如果继续加大投入,大力发展低碳农业,可以避免自然资源的过度消耗,进而实现农业的跨越式发展。3有利于提高农业生产的综合效益

低碳农业能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土地利用率、资源利用率,从而大大提高经济效益。低碳农业充分合理地利用、保护和增殖自然资源,加速物质循环和能量转化,有显着的生态效益。

3发展低碳农村经济的途径1全面强化绿色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建设

在科学规划的基础上,发展无公害农产品基地,例如有机食品以及绿色食品的生产基地等,并且要积极按市场经济规律把产品推向市场。此外,还要加大力度建设安全食用农产品重点加工企业,创建绿色低碳农产品市场,积极发挥这些基地、企业的带头作用,促进低碳农业规模的扩大。2大力实施科教兴农战略,大力提高低碳农业整体水平

发展低碳农业,还应该加强农业科技教育,要积极整合加强生态农业建设与科教兴农战略。要大力引进、选育、推广品质优良、产量较高的品种,提高种养业的低碳水平;进一步改革农业科研机制,引导农业科技企业向低碳、高效方向发展,加大对企业、基地潜力的挖掘;积极开展并加强对农业技术人员及广大农民低碳农业知识的培训,从根本上提高低碳农业水平;要加大低碳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力度,园区建设政策应该更加倾向于低碳农业,使之成为发展低碳农业的榜样;积极推广和使用农作物病虫防治技术和农业生产用品无害处理技术,积极合理使用农药防治,宣传和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3加大对低碳农业的监管,强化低碳农业的规范化程度。

为促进和发展低碳农业,满足老百姓对绿色、无公害、低碳农产品的日益增长的需求,必须加强对农产品生产全过程的监管力度;建立、健全农产品检测机制,从源头上控制农业生产过程中可能造成的污染;对即将上市的农产品和市场上的农产品要加强质量监督和检测。建立农产品质量追溯制度,严格践行对百姓作出的低碳、绿色、安全的承诺,对不合格农产品进行召回、销毁、理赔。

4积极宣传低碳农业,全面提高老百姓的低碳农业认识

充分利用媒体资源,开展低碳农业宣传,提高农民群众的低碳意识。低碳农业对我国来说尚属新生事物,民众对此认识不足。因此,要积极开展多渠道、多形式、多方位的宣传教育。运用舆论宣传工具,积极宣传低碳农业,让广大民众充分认识低碳农业的重要性,认识到低碳农产品的安全性和优越性,逐渐形成良好的发展态势。

宣传和改善农民和农产品加工企业的低碳环境,打造低碳农产品自主品牌,生产绿色、低碳、无公害农产品,发展农副产品的低碳深加工企业,使得广大农民和加工企业积极参与低碳农业建设。以低碳农业理论为先导,将低碳农业作为农民教育和科技培训的重要内容,鼓励农民采用低碳技术,实施低碳型种养模式,创造整体、协调、循环、再生的和谐低碳系统。5强化农业行政执法,为发展低碳农业保驾护航

加大农业行政执法力度,执行农用资源管理条例、农业管理条例等有关的法律法规。加强对农资市场、低碳农产品生产基地、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农产品质量进行监测和管理,确保农业生产用品的安全。坚决打击各种损害农产品安全、破坏资源环境,假冒无公害、绿色、低碳农产品标志、品牌的违法行为。要积极展开“低碳打假”行动,维护广大农民和消费者的利益。同时根据发展低碳农业的要求,促进农业执法队伍的发展。6加大对低碳农业的投入,保证低碳农业发展的物质基础

低碳农业关系到整个农村经济的全局,建设投资大、见效慢,因此在起步阶段需要政府加大投资力度。国外政府为鼓励农民从生产常规农产品转向生产低碳农产品,对农民给予相当数额的补贴。鉴于国外的经验和发展低碳农业的需要,必须确保生产基地、生产加工过程、贮藏运输途过程中杜绝污染。这对于正常生产的农民和加工企业来说,这一转变不但人力投入将大大增加,而且物质投入更需加大。因此,低碳农业在发展初期需要相关农业部门加大对低碳农业的投入,设立低碳农业专项投入资金。在加大投资的同时,还必须制定优惠政策,吸引社会各界投资发展低碳农业。积极鼓励农产品加工企业、销售企业、科研单位等进入低碳农业发展领域,与低碳农业建设基地及农户形成共享利益。此外,还应该采取财政税收、信贷等经济方面的优惠政策,扶持一批农业低碳型龙头企业,推进和扩大低碳农产品发展,提高低碳农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4展望

当前农村发展步入一个崭新的阶段,发展低碳农村经济是新农村建设的客观要求,为了我国农村的持续、科学、和谐发展,我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保护和改善农村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必须发展低碳农业,只有这样才能增强农村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低碳发展利用篇9

【关键词】农业经济;低碳经济;发展途径

全球人口增长和经济规模的扩张造成人类对常规能源的使用逐渐增多,环境与经济之间的关系不断日益恶化,在此背景下“低碳经济”“碳足迹”等概念应运而生。发展低碳经济,不仅能够通过节能降耗改善环境污染,还有利于调整经济发展结构,促进新型产业的发展,实现生态文明建设。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低碳济时代下,农业经济必然要转变经济发展模式,走低碳可持续发展道路,推动农业经济的健康发展。

低碳经济是人类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重大进步,是通过降低能源消耗、减少二氧化碳排量、减少环境污染的经济发展模式。低碳经济指的是以可持续发展理念为指导,大力开展技术创新、新能源开发及改变生产方式,减少对煤炭等不可再生资源的使用,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减少经济发展中对环境的破坏,实现经济与生态的和谐发展。低碳经济的重点是通过开发低碳能源系统,研发低碳技术并建设低碳产业体系,减少经济发展过程中温室气体的排放量。

一、我国农业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低碳农业规模化发展困难

目前制约我国低碳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农业生产的小农分布。尽管我国近些年来已经实现农业大规模生产,但基本生态生产单位仍是农户小农生产,制约了农业生产中碳生产的合理标准规划。例如农村地区仅只有一户或几户开展低碳农业生产,而大部分农户依旧仍采用粗放生产,碳生产无法实现大规模的集中化,这种情况下依然会污染土壤、空气、水源等,制约低碳农业的发展,增加推广和开展低碳农业的成本。

(二)农业基础设施薄弱

我国农村地区许多基础设计健身不完善,例如水利设施出现设备落后、设备老化等问题,这是由于水利投资偏向于大型水利工程,对农村农田水利建设的投入较小,资金较为分散,没有形成合力,资金投入的多少直接影响农业节能、节水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与完善,从而制约低碳农业的发展。

(三)科学技术与自主创新能力不足

发展低碳农业离不开先进技术的支持,而技术创新是发展农业新技术的重要途径,但是我国农业技术还处在发展的初级阶段,农业技术研发投入不足,先进农业技术应用水平较低,缺乏农业科研人员,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不完善等,这些现状严重制约了技术在低碳农业中的应用。除此之外,发展生态农业经济模式缺乏先进的技术,例如沼气的开发和使用能够保护生态环境,但目前只适用于以农户为单位的小规模家庭生产生活,适用于大规模生产的大中型沼气池等技术还不完善,使沼气的开发和利用并没有发挥出最大的价值。

二、低碳经济时代下农业经济发展的途径

(一)建立循环农业经济体系

西方国家低碳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迅速,例如阿根廷实行完善的免耕加秸秆还田的低碳农业技术,打破传统的额“种地必须先耕”的现状,有效的保护土壤面积;巴西政府在2010年实施低碳排放农业计划,运用生物固氮等先进技术提高生产效率,降低资源消耗和污染,实现农林牧一体化生产等。我国人口总量大,但人均耕地面积小,人地矛盾突出,且农业生产效率低,耕地污染严重,因此应大力推广和使用农业固碳技术,减少高碳能源、化肥等资源的使用。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指的是农业资源、农业产品、农业废物再利用的循环模式,降低资源消耗率。在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过程中,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推进水资源、土地资源等的综合利用,加强对情节能源的开发和利用,转变农业经济增长方式。

(二)发展生态农业经济模式

首先要转变农业生产发展理念,要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屏气原有的“重农业产出,轻生态环境”理念,在农业生产经营中坚持集约化的经营理念,加强对农村农民知识和技能的再教育,提高现代农民的综合素质。其次,坚持资源的多层利用,实现资料良性循环,例如发展沼气利用模式、病虫草防治模式、产业链延长增殖模式等;充分开发和利用清洁能源,例如太阳能、风能等,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增加农业生产效率,大力发展农田平原、水体立体等农业生产模式,实现低消耗、高产能。

(三)促进低碳农业技术的研发和推广

一方面要大力引进西方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另一方面促进我国低碳农业技术的研发和创新。政府通过财政政策进行支持和引导,引导社会资金的不断投入,积极开发新技术,整合现有的先进技术,降低现有低碳技术推广和应用的成本,同时要注重技术服务体系的构建,积极引导和帮助广大农民学会运用先进农业技术,使技术真正运用到低碳农业生产中,缓解我国农村地区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的矛盾。加强农村地区新型农机技术的推广力度,组织农民学习新技术,开展免费农业教育课堂培训业务,宣传新型低碳农机的作用,使低碳农机在农村得到真正使用;增强安全意识,更好地发挥低碳农机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作用;积极开展有机物多层利用技术的推广,在生态系统中形成物质良性循环多级利用的状态。

(四)提升低碳农业经济发展理念

我国农业经济发展方式低碳化的转变要以科学发展观为重要指导,加强树立低碳农业经济发展的理念。首先要树立正确的现代农业发展观,农业的发展是一种全面的、科学的发展,是可持续的发展。其次要走正确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在科学发展的基础上努力探索出低投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高效益的现代低碳农业经济发展道路。最后还要大力发展绿色生态型农业,资源节约型农业,充分利用好农业资源,降低农业能耗,减少农业生产带来的温室气体排放。

参考文献:

[1]冯蛟.从低碳经济时代消费者行为特征看休闲农业的发展――以宁夏休闲产业发展为例[J].农业经济,2010(10):3839

[2]胡新良.低碳导向型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机制构建研究[D].长沙:湖南大学,2012

[3]刘国斌,党美丽.低碳经济时代吉林省县域经济生态旅游发展研究[J].东北亚论坛,2011(1):114120

低碳发展利用篇10

近50年的全球气候变暖主要是由人类活动大量排放的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亚氮等温室气体的增温效应造成的。全球变暖带来的经济和社会危机日益显现,使人类生存和发展面临巨大挑战。农村的碳排放是温室气体主要来源之一,农村也成为了受气候变化影响的地区之一。我国有18多亿亩土地在农村,其中有1.5亿亩土地已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

低碳农业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农业经济模式,低碳农业经济实质是能源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核心是农村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农业产业结构和制度的根本性转变。

1农村生态环境破坏的现状

1.1农村水源污染严重

我国有相当比例的农村饮用水源地没有得到有效保护,有关资料显示我国有3亿多农村人口饮水达不到安全标准。水污染对农业生产的破坏作用非常严重,导致农作物毒物质富集,农产品质量降低,甚至颗粒无收,迫使部分地区改变农业种植结构。渔业受污水的影响则更加严重,如2004年7月,淮河发生重大水污染事件,污水所到之处,鱼虾绝迹。

1.2农村土壤污染严重

全国约25%土地的土壤污染处于警戒状态,约5%受到比较严重的污染。由土壤污染引发的农产品安全的事件时有发生,缺乏安全保障的农产品已经严重影响了群众的健康和社会的稳定。

1.3农村固体废弃物污染蔓延

随着我国的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速度的加快,生活垃圾量也迅速增长,而且大量城市垃圾都流向了城郊和农村,给农村带来了严重污染。

2发展低碳农村经济的意义1有利于促进产业结构调整

建设低碳农业与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本质一致,是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发展低碳农业是转变农业经济增长方式、调整产业结构、减轻农业资源与环境压力的重要方法。2有利于实现农业跨越式发展

近年来,我国新农村建设步伐加快,乡村清洁工程稳步推进,再生资源开发利用产业呈快速增加之势。如果继续加大投入,大力发展低碳农业,可以避免自然资源的过度消耗,进而实现农业的跨越式发展。3有利于提高农业生产的综合效益

低碳农业能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土地利用率、资源利用率,从而大大提高经济效益。低碳农业充分合理地利用、保护和增殖自然资源,加速物质循环和能量转化,有显着的生态效益。

3发展低碳农村经济的途径1全面强化绿色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建设

在科学规划的基础上,发展无公害农产品基地,例如有机食品以及绿色食品的生产基地等,并且要积极按市场经济规律把产品推向市场。此外,还要加大力度建设安全食用农产品重点加工企业,创建绿色低碳农产品市场,积极发挥这些基地、企业的带头作用,促进低碳农业规模的扩大。2大力实施科教兴农战略,大力提高低碳农业整体水平

发展低碳农业,还应该加强农业科技教育,要积极整合加强生态农业建设与科教兴农战略。要大力引进、选育、推广品质优良、产量较高的品种,提高种养业的低碳水平;进一步改革农业科研机制,引导农业科技企业向低碳、高效方向发展,加大对企业、基地潜力的挖掘;积极开展并加强对农业技术人员及广大农民低碳农业知识的培训,从根本上提高低碳农业水平;要加大低碳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力度,园区建设政策应该更加倾向于低碳农业,使之成为发展低碳农业的榜样;积极推广和使用农作物病虫防治技术和农业生产用品无害处理技术,积极合理使用农药防治,宣传和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3加大对低碳农业的监管,强化低碳农业的规范化程度。

为促进和发展低碳农业,满足老百姓对绿色、无公害、低碳农产品的日益增长的需求,必须加强对农产品生产全过程的监管力度;建立、健全农产品检测机制,从源头上控制农业生产过程中可能造成的污染;对即将上市的农产品和市场上的农产品要加强质量监督和检测。建立农产品质量追溯制度,严格践行对百姓作出的低碳、绿色、安全的承诺,对不合格农产品进行召回、销毁、理赔。

4积极宣传低碳农业,全面提高老百姓的低碳农业认识

充分利用媒体资源,开展低碳农业宣传,提高农民群众的低碳意识。低碳农业对我国来说尚属新生事物,民众对此认识不足。因此,要积极开展多渠道、多形式、多方位的宣传教育。运用舆论宣传工具,积极宣传低碳农业,让广大民众充分认识低碳农业的重要性,认识到低碳农产品的安全性和优越性,逐渐形成良好的发展态势。

宣传和改善农民和农产品加工企业的低碳环境,打造低碳农产品自主品牌,生产绿色、低碳、无公害农产品,发展农副产品的低碳深加工企业,使得广大农民和加工企业积极参与低碳农业建设。以低碳农业理论为先导,将低碳农业作为农民教育和科技培训的重要内容,鼓励农民采用低碳技术,实施低碳型种养模式,创造整体、协调、循环、再生的和谐低碳系统。强化农业行政执法,为发展低碳农业保驾护航

加大农业行政执法力度,执行农用资源管理条例、农业管理条例等有关的法律法规。加强对农资市场、低碳农产品生产基地、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农产品质量进行监测和管理,确保农业生产用品的安全。坚决打击各种损害农产品安全、破坏资源环境,假冒无公害、绿色、低碳农产品标志、品牌的违法行为。要积极展开“低碳打假”行动,维护广大农民和消费者的利益。同时根据发展低碳农业的要求,促进农业执法队伍的发展。加大对低碳农业的投入,保证低碳农业发展的物质基础

低碳农业关系到整个农村经济的全局,建设投资大、见效慢,因此在起步阶段需要政府加大投资力度。国外政府为鼓励农民从生产常规农产品转向生产低碳农产品,对农民给予相当数额的补贴。鉴于国外的经验和发展低碳农业的需要,必须确保生产基地、生产加工过程、贮藏运输途过程中杜绝污染。这对于正常生产的农民和加工企业来说,这一转变不但人力投入将大大增加,而且物质投入更需加大。因此,低碳农业在发展初期需要相关农业部门加大对低碳农业的投入,设立低碳农业专项投入资金。在加大投资的同时,还必须制定优惠政策,吸引社会各界投资发展低碳农业。积极鼓励农产品加工企业、销售企业、科研单位等进入低碳农业发展领域,与低碳农业建设基地及农户形成共享利益。此外,还应该采取财政税收、信贷等经济方面的优惠政策,扶持一批农业低碳型龙头企业,推进和扩大低碳农产品发展,提高低碳农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展望

当前农村发展步入一个崭新的阶段,发展低碳农村经济是新农村建设的客观要求,为了我国农村的持续、科学、和谐发展,我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保护和改善农村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必须发展低碳农业,只有这样才能增强农村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赵文晋,李都峰,王宪恩.低碳农业的发展思路[J].环境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