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光学工程的发展十篇光学工程的发展十篇

光学工程的发展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5:01:57

光学工程的发展篇1

关键词: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岗位能力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5)44-0205-02

一、职业教育特点

教育,是为国家培养各个岗位接班人,培养各种人才的过程,教育不是闭门造车,它必须面向市场,面向社会,这样培养出来的人才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而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除了应具备基础理论知识外,更重要的是要具备熟练的操作技能。也就是说,高等职业教育更注重技能培养,更贴近市场、贴近社会。而市场和社会是不断发展的,因此它们对人才的要求也是不断变化的。所以,职业教育应顺应相关专业和行业的发展要求,不断调研和深入企业,了解企业对相关专业人员的要求,并有针对性的培养出能够满足企业和行业要求的高素质人才。高等职业教育要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以人才市场的需求作为切入点,要以学生的生活、社会发展、生存技能的培养为根本目的。

二、职业教育顺应市场需求新模式

目前,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大部分采用的是重视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对实践能力的培养缺乏重视,甚至没有实践教育。在这种传统的教育模式下培养出来的人才已经无法适应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了。著名的教育学者吕型伟先生曾经写文章回顾和总结了我国的传统教育方式:单纯的理论知识传授,复制照搬旧有的经验,不重视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差;单一死板的教学内容,很多年都不修改的教学大纲;考试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人文教育没有得到重视,忽视了综合素质教育;等等。因此,职业教育在旧的教学模式下培养出来的人员很难适应社会的发展,无法满足相关岗位的要求,造成就业率低、企业对就业人员不满意、岗位人员不稳定等不利因素。对于这些问题一种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法就是要加强学校和企业之间的合作,实现资源共享,共同制订教学大纲、教学内容、课程标准和实施方案。当前社会竞争日益激烈,教育行业也要与时俱进,特别是大专和中专这些职业教育机构为了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质量,使院校更好的发展,通过和企业进行合作,了解企业和市场的需求,有针对性的为企业培养有用人才,注重人才的实用性与实效性。学校和企业加强合作是一种资源和信息共享的新模式,它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不但注重在校学习的过程,更加注重到企业实践的过程。对学校来说,和企业合作可以使自己培养的人才符合社会的需要,和市场接轨,学生能够很好的将理论知识和实践相结合,进入工作岗位后能够很快适应岗位要求。对企业来说,和学校合作缩短了自己的新员工上岗培训的成本和时间,大大提高了自己的生产效益。因此,校企合作是一种“双赢”的办学模式,为职业教育的发展开辟了新路径。[1]

三、激光行业的发展现状和我院激光专业发展优势

激光是20世纪以来,人类的一个重大发明,它被称为“最准的尺”、“最快的刀”和“最亮的光”,它的亮度约为太阳光的100亿倍。美国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早在1916年就发现了激光的原理,但第一次将激光生产制造出来却到了1960年才完成。激光一问世就发展迅速,它的出现不仅使光学技术获得了新生,还使世界上多了一项新兴的产业。[2]我院位于武汉中国光谷核心圈,这里有200多家激光企业,生产的激光产品占国内的60%,总收入超过了150亿元,位居全国第一。武汉市政府也高度重视激光产业的发展,成立了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将建成国内最大的激光产业基地,对激光产业的前景信心满满。激光产业基地占地大概5800亩,是全国最大规模的激光基地。按照规划,政府将用五年时间建成一期工程,年生产总值将达到300亿元,将为国家创造税收超过25亿元。

我院地理位置优越,位于武汉光谷核心圈的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内。周围有华中软件园、关南工业园、关东工业园、大学科技园、武汉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等园区,激光企业特别多,对激光专业人才需求比较大。为我校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就业平台和发展空间。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是我国激光专业人才的重要培养基地,为广泛开展校企合作,促进学生就业,激光协会、激光联盟与校方按照“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的宗旨,邀请我院加入了中国中小企业国际合作协会激光产业分会、中国激光产业联盟,并授予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副会长单位。2014年1月,我院还成立了“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激光应用技术研究所”,确定武汉奔腾楚天激光设备有限公司总经理任研究所所长职务,中国光学学会激光加工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吴让大教授级高工介绍了研究所成立的背景及历史渊源,并提出校企合作共建研究所既是公司资源与学校技术力量的优化组合,也是现代产业结构巨变赋予激光加工技术专业的使命。我校马校长对研究所的成立给予了高度的肯定和祝贺,他表示,研究所的成立是一件意义非凡的大事,这不仅是国家骨干校建设的要求也是院校产业调整,经济结构的形式应追求的一种状态,这是从个体科研到团队研发,从集约、凝练型分散学科、领域到各领域学科拓展、集成、合作项目研发应用,从文章理论研究到实践应用型的三大转变。

四、激光专业岗位能力分析调研

为了和企业更好的对接,使我校激光加工学生具备相关企业岗位要求的知识和能力,我院多次深入多家激光企业,拜访了多位激光行业的领军人物,如中国光学学会激光加工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吴让大教授级高工,武汉奔腾楚天激光设备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等等。总结出了激光加工专业相关的岗位及岗位能力要求,如表1所示。

除了上表中岗位需求外,激光相关企业还需要电气装配工程师、激光设备操作工、激光应用工程师、激光客户培训、电气设计工程师、机械设计工程师、在线工程师、激光器研发工程师、客户关系管理、市场策划、激光产品市场推广、整机布线工、打标机光路调整、自动化工程师、应用工艺工程师、整机终检工、整机调试工、Co2装配调试、电气装配工、切割机编程人员、切割机售后人员、切割机销售人员、切割机操作工等岗位。

五、结语

我国的激光产业发展迅速,在世界上也有一定的地位,但和国外发达国家相比还是有一些差距的,特别是欧美的一些发达国家,如美国、日本、英国和德国等国家的激光产业有着惊人的发展速度,它们已经进入到了“光制造”的时代。在一些行业中已经用激光加工工艺取代了传统的工艺,比如在钢铁行业、电子领域、汽车行业、航空和电子等行业中。因此,我国激光产业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和很大的潜力,我校激光专业发展具有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今后,还应不断的探索、创新,为高职院校的发展,为激光行业的发展努力培养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光学工程的发展篇2

【关键词】光伏材料专业 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建设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05C-0045-02

近年来,太阳能光伏新能源产业的快速发展促进了我国光伏专业教育与人才培养。以光伏为方向的材料本科专业(简称光伏材料专业)主要培养具有系统扎实的光伏材料科学与工程理论知识和基本实践技能、服务光伏产业领域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它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其实践教学体系作为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环节,主要是通过其课程体系的实施来培养大学生的工程意识和创新思维,以及动手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设计科学合理、在实际工作中管用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对提升新开办的光伏材料专业育人水平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同时,实践教学是高校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人才培养定位、学科基础、理论课程体系和一定时期教改重点和方向等教学工作的方方面面有密切的关系。光伏材料专业作为本科院校新建立专业,目前受到了各承建院校的高度重视,这些院校通过与地方产业紧密结合来优化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加强工程实践,以培养市场需要的合格高级专门人才。但由于各本科院校建设该专业时间较短,均处在摸索阶段,因此,研究怎样建设该专业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很有必要。

一、建立光伏材料专业实践教学课程体系的内容

光伏材料专业实践教学课程体系结构主要由相应的材料科学与工程基本实验实训课程、光伏工程实验实训课程以及一定时期集中校内实验实训和校外生产实习工程实践课程三者构成。这些课程体系是围绕达到确定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而设置,通过在校学生学习具体实验实训课程或项目而达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因此,光伏材料专业实践课程体系的建设是为实现专业设置目标而建立在材料学科、光伏工程学科及生产实践对技术人才实际要求的基础上而确立的课程体系。

(一)材料学科的实践课程内容。材料学科是基础性和应用性均强的开放性大学科,涉及的理论和实践知识体系庞大而繁杂。光伏专业方向决定了该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必须在材料学科中取其有用的课程内容而学之,体现材料学科基础性,使其成为支撑该专业的基石,这些基础性强的课程在较长时间内应该保持基本稳定,集中力量建设。同时,实践教学必须与理论教学合理衔接,将基础材料学科的科技创新和光伏产业发展的最新科技成果融人实践教学内容中,使实践教学内容涵盖“基本实验”、“综合实验”、“设计创新实验”三大类型,并逐步向应用性实践方向转变。

设计光伏材料专业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必须高度重视并体现基本实验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基本实验必须与对应的理论课程相衔接,使两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通过基本实验的训练,学生牢固掌握材料科学与工程实验基本操作、培养实验基本技能,并与实际应用结合,做到学以致用。基础实验是开设综合实验和设计创新实验的基础,只有加强巩固学生基本理论与实验技能,才可能向综合性、设计性和创新性方向的顺利转变。综合实验内容涉及本课程的综合知识或是不同实验课程的大综合,对学生分析问题和动手能力要求较高,应以学生为中心,使学生在独立完成实验项目中培养实践技能。设计实验是学生根据教师给出了实验目的、要求和条件来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并加以实现的项目,对培养学生的科研素质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设计实验课程内容应有利于因材施教,促进学生个性和才能的发展。

(二)光伏工程学科的实践课程内容。光伏工程学科是随着世界光伏产业的兴起而逐渐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其知识体系包含光伏产业链主原料链(金属硅环节、晶体硅路线环节、薄膜硅路线环节以及光伏电站)、辅料链、装备链、光伏服务链专业知识。光伏材料专业实践课程内容应围绕这些产业链涉及的实际应用专业知识而构建,重点体现对工程技术人员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性要求。其实践课程体系内容也应包括“基本实验”、“综合实验”、“设计创新实验”三大类型,课程内容注重针对生产实际,体现应用性。基本实验课程内容应包括光伏工程中主流成熟经典内容。综合实验课程应模拟生产中某个或几个环节内容而安排。设计创新实验课程内容应针对未来几年光伏产业发展有潜力的技术方向上某个具体细节而设计。光伏工程学科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应更加重视综合实验内容的构建和设计,多针对生产中的技术工艺问题,采用多样的教学方式,结合理论中的技术原理以独立完成为主。

(三)校内外工程实践课程内容。光伏材料作为一门工程性、实践性较强的本科专业,工程实践教学是实践教学课程体系重要组成内容之一,目的是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其课程内容必须包括科研、工程、社会应用等内容,鼓励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实践教学项目,实现基础与前沿、经典与现代的有机结合。通过参加工程实践,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掌握实际生产情况。

校内工程实践教学课程内容主要是光伏材料设计、制备、加工、检测、工程应用以及生产管理的基本环节,体现出针对性和专一性,训练学生作为工程技术人员的职业素养,培养在其成为某个技术环节的专业人才或专家,为学生将来职业发展增添后劲。校外工程实践教学课程内容主要是实际生产中的工艺环节和装备状况逐一熟悉,体现出应用性和综合性,使学生了解生产中的技术细节,发现技术问题,培养学生与实际操作人员、老工程技术人员的合作和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职业习惯,使学生身心适应实际职业的要求。

二、光伏材料专业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建设方向

光学工程的发展篇3

【关键词】眼视光学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开发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

【2006】16号)文件中“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加大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培养力度”的精神,是确立高职教育的课程理念的依据。培养高技能人才的课程需坚持以人为本,关注学生的职业成长,满足职业要求和学生个人发展需求两方面的要求,全面提升学生素质[1]。

1眼视光技术专业

1.1眼视光技术专业是以保护眼视觉健康为主要内容,集眼科、视光学及视觉服务为一体的眼保健、预防、治疗和康复全程全面的服务专业,旨在培养集眼保健技术、专业验光配镜技能眼视光技术人才。目前,我国近视的人数逐渐增多,眼镜行业的规模也不断扩大,对人才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以知识的系统传授为主要教学目标的传统学科体系课程,没有将学习与工作联系在一起,已无法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如何开发与构建不仅反映企业岗位需要,而且还要遵循学习规律,遵循人的职业成长和职业生涯发展规律的课程体系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1.2眼视光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确定明确专业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是专业改革的起点,也是归宿,是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的行动指南[2]。本校是2009年吉林省首家开办眼视光技术专业的高等院校。作者首先在医院的眼视光部、眼镜店、视光公司等单位进行访谈、问卷调查,收集本行业经济技术发展的基础数据,对该行业领域的职业工作和职业教育状况进行观察分析,从宏观上把握行业的人才需求和职业教育现状。在此基础上,与行业、企业的人员共同制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掌握眼视光技术专业的基本理论和专业技能,从事眼科验光、配镜、特检技术和相关企业工作的高等技术应用性眼视光专门人才。”的培养目标。形成了“以岗位胜任力为核心;以行业为依托;以校企合作为途径;教学做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

1.3眼视光技术专业在人才培养模式注重职业综合能力的培养,突出实用性、实践性[3]。学生具有医科、理工科复合型知识结构,又具有医院的视光和眼镜行业的复合技能[4]。与长春爱尔眼科医学、长春一诺眼科医院和金瞳眼科医院合作办学。使之成为学校的课间见习与毕业实习的基地。推行“双证(毕业证和职业资格证)”制度。

2课程体系开发的流程

课程体系的建设的出发点不是专业知识,而是市场、企业对毕业生的全面要求:能力、知识、素质要求。所以课程体系建设要从市场和企业调研入手[4]。

2.1开展问卷调查由课程专家、专业教师组织开展对行业领导及员工的问卷调查(共发放110份问卷,收回100份),进行行业情况分析,确立了人才培养目标及人才培养模式。

2.2工作分析由课程专家、专业教师对毕业生从事岗位的性质、任务、职责等情况进行工作分析,从而选定实践专家。

2.3任务分析会组织由课程专家、学校领导、专业教师及行业、企业一线人员参加的任务分析会。

2.4课程设置任务分析会上让实践专家填写任务分析表,由课程专家、专业教师进行分析,将具体的工作项目转化为学习领域的课程,形成了专业课方案。

2.5学习情境设计由专业教师在实践专家指导下,将学习领域的课程分为若干个学习情境,就是我们常说的一节课。

2.6课程实施与评价由专、兼职教师进行课程实施,由专、兼职教师课程管理人员对课程进行评价。

3讨论

光学和视光学基础理论,必要的医学知识,眼科学、眼镜技术、角膜接触镜的验配技术、眼视光特检技术、斜弱视和双眼视处理技术是高职高专全面发展的技能型专门人才的必修课。而课程体系的改革与开发是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核心内容,也是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体现。通过对眼视光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开发,明确了人才培养目标,确立了人才培养模式。为高职高专眼视光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开发探出了可行性方向。

参考文献

[1]赵志群.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指南.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2]王立新,李离.高职园林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构想及课程设置.现代园林,2008,1:94-97.

[3]付子芳.眼视光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卫生职业教育,2006,24(17):12-13.

[4]郑琦.培养“医工结合型”眼视光技术特色人才的探索与启示.卫生职业教育,2009,7(15):5-7.

光学工程的发展篇4

1986年3月3日,面对世界高技术的竞争与挑战,王大珩、王淦昌、陈芳允和杨家樨4位著名科学家提出《关于跟踪世界战略性高技术发展的建议》,激光技术等战略高技术被列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随后,国务院组织200多位著名专家学者进行深入分析和论证,批准了《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纲要》的实施,成立激光主题技术专家组(首批成立)。

1.863计划高能激光工程研究是典型的大科学研究系统工程

科学研究的任务是认识自然现象、探索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输出知识,研究步骤、出成果的周期,甚至最终结果都存在不确定性,出现否定结果也极有可能。工程研究则是物化已有认识,将多项技术集成,得到满足某种应用需求的产品,目标和节点明确。

高能激光系统包含多个分系统,其中许多属于典型物理问题和科学问题研究范畴,各系统关键技术攻关涉及硬件工程研制、加工工艺等技术问题,研发和集成验证具有标准的工程项目特征,且系统规模大、参研单位多、技术复杂、风险性高、多学科交叉、结果具有不确定性、探索性强、研究手段和方式多样。因此,高能激光系统技术研发是典型的大科学研究系统工程。

2.863计划高能激光工程的管理体制与思路

863计划制定之初就明确了实行专家组负责制,专家组由跨部门、专业分工不同的专家组成。这些专家一部分有着深厚科学研究功底,物理概念清晰,又有着大工程研制组织经验,善做辩证分析,善于以长远的战略眼光,指导新项目的起步和发展。另一部分是有着多年激光技术技术及应用研究经验的专家,他们对高能激光技术的困难有深刻体会,激光和光学功底深厚,能判断、分析不同技术路线优势。

专家组负责制的管理体制和架构,有利于高效利用有限资源,调动各部门和单位的积极性,形成具有优势的国家队;有利于发扬学术民主,避免发生重大决策失误。这种体制和架构比较适合高风险、高度不确定的探索项目的管理。

中物院积极组织一批战略科学家参与了863计划纲要的论证工作,对确定863计划激光技术主题的发展目标和定位作了重要贡献。中物院在武器工程研发中形成的管理模式和成功经验,在863计划激光管理团队和管理模式上发挥了重要的引导作用,是激光研制管理模式的主要来源之一。

因此,863计划激光技术研究管理具有专家组负责制和核武器工程管理的双重特点。在项目立项、技术决策、技术组织上,专家负责制的特点突出;在工程协调、质量管理和外场试验管理方面,武器工程管理的传承随处可见。

同时,根据国家对863计划的管理要求和项目发展变化,我国863计划激光技术研究逐步形成了以国家意志为统领,动态调整、自主创新、科学决策,总体上坚持大协作、单元技术上竞争择优的管理思路,并根据项目不同的工程化程度,发挥专家组和总体单位既共同管理又分工合作的管理模式。

二、863计划高能激光工程管理的探索与

创新

863计划高能激光技术研究大致分为跟踪探索、关键技术攻关与前期技术验证实验、系统研制集成与演示试验等阶段,各阶段技术特点和研究重点不同,管理也各有特点。

1.探路攻关阶段

863计划启动之初,世界上还没有成熟的高能激光系统存在,它的技术与工程可行性问题和存在定理有待证明。如何把握正确的路线和方向,是专家组面临的重要课题。

首届专家组高度重视发展战略与总体概念研究,经过认真推敲讨论,提出了循序渐进的指导思想,确定了动态跟踪、长期打算、优先目标、突出重点的发展方针,明确了2000年前发展总目标、牵引技术发展的阶段目标构想。

整个发展战略研究中,专家组贯彻朱光亚主任“强化软科学研究,淡化工程概念”的指导思想,高度重视技术途径的论证和动态选择,着眼于关键技术和物理机制的了解和掌握,以及认识和理解强激光系统中的科学技术问题。涉及重大的技术路线或方向判断时,重视组织“红队”和“蓝队”的辩论,使技术决策尽可能建立在客观、科学和合理的基础上。

通过深入研究发展战略和总体概念,全面分析经验教训,专家组明确了发展目标和技术路线,并以此带动相关技术的快速发展,加深了对物理问题的认识,掌握了一系列关键技术,使后续工程研发进度得以提前。

2.先期技术集成实验阶段

为了对科学技术可行性做出判断,专家组在抓好总体概念研究的同时,创新性地提出采用系列先期技术集成实验进行可行性研究和验证。在单元关键技术攻关基础上,及时进行先期技术集成实验是发展本领域科学技术的有效途径,也是中国特色的创新举措,为工程集成创造了条件。

初级技术集成实验是一个物理和技术目的明确的实验系列,此系列从易到难、由简入繁,能力由小到大,集成度由少到多,由基础性到系统性,目的在于及时且循序渐进的验证物理和技术的可行性,检验全过程各物理因素的影响和系统各环节的接口和匹配,验证和演示全系统的能力。

通过先期技术集成试验,验证了激光工程系统技术的可持续发展性和实际应用的可行性,有力带动了各个分系统技术水平的提高,成为发展这类新技术的一个重要阶段。

3.工程化管理模式的探索

为加强系统研制和集成,在初步取得技术突破的基础上,经过多轮研究论证,开始研制初级实验系统。作为一个集成化和工程化的实验平台,通过实验系统的研制、集成、实验,能不断促进和推动各环节关键技术的发展,解决工程研制总体集成中的科学、技术和工程问题。

该实验系统的研制,标志着高能激光技术研究进入集成化和工程化研究阶段。这是由跟踪研究到跟踪与自主创新相结合发展的重要阶段,也是基础研究、关键技术攻关逐步向工程研制和实际应用转变的里程碑。

为实施好系统工程研制,发挥行政单位的责任和作用,专家组创造性地提出在863计划框架下,实行系统样机研制的工程化管理模式,于1997年12月成立由中物院牵头、科学院等相关院所共同组成的“强激光工程中心”,建立了日常技术管理和质量保障体系。这是一个大协作、优势互补的研究机构,加强了工程管理、行政单位组织管理职能和作用,有效保障了研制工作的进展。

经过多年努力,我国第一套激光实验系统终于完成研制和总体集成,于2001年12月实现技术达标。该工程研制管理的实践和管理模式,是对技术难度大、系统高度复杂、具备高度不确定性的多学科样机研制管理的成功尝试,为后续高能激光系统的实施奠定了基础。

4.高能激光样机研制与演示验证

样机研制是研究中重要的一环,是在原理和科学可行性已得到验证、关键技术初步突破后开展的工作,集系统性的关键技术研发和集成验证为一体。通过其确认更高性能指标的系统技术和工艺可行性,解决实际应用中的技术问题,提高系统运行的可靠性、稳定性和环境适应能力,是向装备研制过渡的重要阶段。

我国在样机研制和重大技术试验(演示验证试验)项目管理上,形成了有特色的、符合大科学工程研究特点的样机管理模式,完成了多套样机研制和验证试验,取得了重大突破。

管理思路主要体现为专家组与行政单位在技术与管理职能上有机结合,高效发挥各自特长和作用,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1)发挥专家技术决策和把关作用。充分发挥技术民主,确立项目定位、技术路线,针对此类项目物理、技术和工程问题同时并存的现实,成立多个技术组,共同对技术方案、技术接口和技术指标进行协调和把关,充分发挥各级专家在技术决策上的作用,有效降低技术风险,从技术上为组织实施和进度管理提供技术保证。

(2)发挥行政单位的组织实施和质量管理作用。组建行政和技术两条指挥线,以及项目管理组,创造性地开展项目制管理探索。为确保研制和演示验证任务完成,明确了总体和各分系统单位在组织实施中的职责和权利,强化对分系统单位的管理,开展了项目组管理探索。

项目管理组具体履行承担项目总体协调管理职责和日常管理职能,以及总体设计与论证、系统集成、大型试验等各阶段的组织工作。它与演示验证任务的管理体系相适应,对外接口单一,有利于与大总体、相关系统和分系统单位的协调,是一个管理效率和管理质量较高的组织协调管理机构,在相关样机研制和演示验证任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3)构建系统研制的质量和技术状态管理体系。探索跨部门、跨单位复杂大科学系统的质量和技术管理模式,围绕样机工程研制和演示验证试验的开展,会同各分系统单位在质量、标准化和技术状态管理上进行探索,建立了一套相关质量、标准化和技术状态管理的规章制度和管理体系,并在实际工作中不断补充和完善。特别是在各种试验中严把质量和技术状态关,加强出所检测和进场复核,加强阶段质量评审,有效带动和提高了全体参研人员的质量意识,大大提升了系统的质量水平,为圆满完成各项试验任务提供了保证。

样机研制的成功管理实践不仅确保了多套系统的研制集成,也为后续系统的研制管理打下了坚实基础。

三、863计划高能激光工程管理的经验与

体会

1.认清国情,满足国家战略需求,选择正确的战略目标

专家组经过深入分析、论证、审慎研制、科学决策,在发展战略研究的统领下,以实际应用方向为牵引,围绕设定的研究方向开展科学研究和关键技术攻关。

2.对于多路技术路线,要突出重点、有限目标,在深入的物理概念分析和小规模并行研究后,适时择优、慎重决策、“有所为、有所不为”,做好“有所不为”的抉择

坚持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按照科技发展的规律安排工作,采取“红队”和“蓝队”的方式换位思考,研究应对策略和部署方式,自主选择发展道路。同时,始终遵循“动态跟踪、长期打算、有限目标、突出重点”的发展方针,做到“在大方向上认识明确、坚定不移,在具体技术决策上慎重、稳妥”。

在863计划纲要论证中,经过深入的物理分析,专家组独立自主做出了符合科学规律和适合我国国情的决策。在研究项目取舍、重点方向确立、重大技术路线选择、重大技术方向培育等方面做出了科学判断,后期发展实践不仅证明了这些抉择的正确性,也体现了其重要意义。

3.在技术路线跨越式发展的同时循序渐进,不断推进高能激光系统的发展

在单元技术和物理问题研究取得进展的基础上,首先经过基础性综合实验,作出必要的检验和判断,这是进入系统性实验的前提。由于技术复杂程度和认知程度差异,以及研究手段的不同,通过理论与实验结合和把室内实验与外场技术验证相结合,从易到难、由简入繁,由基础性到系统性,集成度由少到多,及时而循序渐进地验证物理和技术的可行性,检验全过程各物理因素的影响和系统各技术环节的协调、接口和配套,验证和演示全系统的能力。

4.高度重视物理研究,在物理问题基本清晰的前提下,开展硬件研制,确保每个工程技术项目在原理上可行

要确定正确的目标,首先要建立正确的总体概念。为此,需要做好4个层次的概念研究:物理层次、技术层次、技术集成与验证层次和体系层次,它们代表的是物理可行、技术可行、工程可行和应用可行。

在强激光领域,国内外研究项目或工程研制项目失败的教训多于成功的经验,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缺乏概念研究和可行性论证,没有打好技术基础;未能正确选择技术途径,也没有结合国情进行技术和经济综合论证,急于求成,过早地上工程。

为了避免类似失误,专家组设置了相应的专题开展基础性研究和关键技术论证,最终研究成果在整个技术发展和系统应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光束控制技术、光源技术、测试技术等已经明确必须解决的共性技术,也得到了高度重视和发展。

5.以国家利益为重,根据技术发展,动态调整

作为兼具跟踪探索和自主创新研究的项目,适时调整和取舍研究重点和方向是必须的,且要坚持国家利益高于一切。专家组及相关承研单位和科研人员在这一点上表现出了尊重科学和国家利益至上的大局观,调整后的科研方向重点更加突出,层次更加分明,科研布局更加合理,更加符合科学规律和中国国情。

6.竞争择优与协同攻关相结合,加快关键技术突破

863计划在执行中重视运用竞争机制,本着公平、公正、公开透明的原则,选择在技术上有优势的单位来承担任务。例如:光腔腔镜镀膜和光学镜等的研制,专家组都是通过招标、比对等方式择优选择承研单位,为后来的技术发展奠定了基础,逐步打造出了部级攻关团队。

7.高度重视科研团队文化建设,打造合作共赢的国家队

高能激光技术探索风险较高,研制队伍需要高度重视精神建设,不断增强使命感,将“民族振兴为己任”作为精神支柱,同时坚持863框架下的全国大协作,客观公正,核心团队才能巩固壮大。

8.探索高技术项目的工程监理,保证工程性研究项目的质量和顺利开展

本世纪初,国内首次启动高质量大口径非球面主镜加工,全国招标确定由国内两家优势单位按照两条技术路线分别承担研制任务。为了保证研制质量,专家组特别聘任光学加工造诣精深的资深专家作为工程监理。

项目研制过程中,工程监理多次亲临现场,对研制方案、加工工艺和验收规范进行了指导和把关,帮助两家单位圆满完成任务。重大工程项目监理制措施的成功,为“十五”后期在863计划重大项目中全面推行监理制奠定了基础。

四、按照适应新形势、新阶段的工作实际,主动持续

进行管理创新,加快高能激光工程技术发展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对我国社会政治、军事、经济等领域改革提出了明确要求。随着技术的发展,面向应用的系统研发将逐步增加,满足市场需求的产品如“低空卫士”系统等装备研制将全面展开。该类系统各环节技术已基本突破,研制工作重心在于面向应用的设计、研制、集成和试验工作,其决定因素是市场需求和已有技术能力的支撑。

所有这些系统,都是由多个分系统构成的高度复杂的技术系统,技术、工程问题交织,仍需要行政决策和技术支撑,既要发挥行政系统的战略方向决策和资源调配作用,又要发挥技术系统在技术路线选择和技术决策上的作用,同时在实施上要兼顾计划性和可调整性,控制质量和技术状态。

光学工程的发展篇5

关键词:光电检测技术;培养目标;教学改革

作者简介:闫俊红(1978-),女,内蒙古包头人,内蒙古科技大学信息工程学院,讲师;李文涛(1963-),女,内蒙古包头人,内蒙古科技大学信息工程学院,教授。(内蒙古包头014010)

基金项目:本文系内蒙古科技大学教改项目(项目编号:JY2011021)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3)04-0056-02

一、“光电检测技术”课程教学现状

光电检测技术在科学技术的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光电检测技术”的教学和研究也越来越得到国内外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的重视。目前国内开设“光电检测技术”课程的高等院校达50多所,专业覆盖了测控技术与仪器、光电信息工程、光信息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应用物理、探测制导与控制、生物医学工程等。[1-3]

内蒙古科技大学(以下简称“我校”)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充分结合教育教学背景及教学资源,以培养宽口径、综合实践型人才为目标,以光机电算一体化为主体,以光电为特色,开设了“光电检测技术”课程,对于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综合实践型人才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该课程衔接了“工程光学基础”、“单片机原理及应用”、“智能仪器”等,不仅能够使学生了解光电领域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拓宽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的就业口径。“光电检测技术”课程具有内容多、应用性强、发展快等特点。如何通过课程教学与实践,使学生熟练掌握各种光电检测系统的设计,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各高校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都做了很多探索。[4,5]本文根据自身的教学实践和对我校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的教学开展情况,结合我校的培养目标对“光电检测技术”课程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做出了改革探索,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

二、“光电检测技术”课程改革思路

“光电检测技术”课程是我校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该课程内容丰富、实践性较强,着重培养学生计算机应用、测量与自动控制、智能仪器设计等领域的综合实践能力。根据培养目标和专业设置的变化,我校“光电检测技术”课程经历了几次改革。第一,为适应光电检测技术的蓬勃发展和学生就业的需要,开设了本课程,共50学时,包含了光电子和光电检测两部分,课程的内容主要是光电传感、检测原理及光电检测系统等几部分。第二,由于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培养目标及培养方案的调整,为满足我校学生的就业需求,将该课程的教学内容及教学学时数进行了改革,内容上着重光电检测及光电检测系统的设计,学时更改为32学时。第三,为突出本校的办学特色及教育教学优势,在教学过程中不仅注重基础理论的讲授,更注重对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对“光电检测技术”课程教学环节及实践环节进行改革,以培养工程实践型人才为目标,充分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综合实践能力,满足社会对高层次检测技术人才的需要。

三、“光电检测技术”课程教学改革实践

1.教学内容改革

由于开设“光电检测技术”课程专业的多样性,应根据各个专业的培养要求合理选择教学内容。结合我校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的培养目标,对“光电检测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了改革,目的在于使学生通过课程的学习,既了解光电检测技术的发展前景、光电器件的工作原理及光电检测的基本方法,又能对光电检测系统的设计有整体的把握,达到课程的教学目的。具体改革方案如下:

(1)注重基础,突出重点难点,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目前“光电检测技术”教材内容各有优缺点,有些教材较注重基础理论、基本原理,而对光电检测系统设计的内容介绍较少;有些教材兼顾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但对于光电检测领域新技术、新发展的介绍较少,使教材内容落后于光电产业的发展;有些英文教材在光电检测技术新发展方面的编写较为突出,但对光电检测技术及光电检测系统的整体性上把握较差,且与教学大纲不符。因此必须结合本专业需求,合理选择“光电检测技术”课程教材内容,做到基础知识重点讲授,难点重点精讲细讲。例如光电检测器件是光电检测技术的重要内容,在教学中着重讲解光电器件的工作原理、结构、性能参数及应用范例,而对于光电检测器件的偏置电路、前置放大电路、匹配滤波等前期课程中已经涉及的内容进行略讲。光电探测器分为光电效应型和热电效应型,由于热电器件在“热工测量仪表”课程中为重要学习内容,在本课程的教学中将热电器件一章改为自学。而涉及计算机接口等内容由于在“单片机原理及应用”中详细讲解,在本门课程中将其删去。

(2)结合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的培养目标及专业设置,补充反映专业特色的内容。结合我校冶金背景、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的培养目标及学生的就业需求,加强本课程与其他专业课程的衔接,对光电检测的新理论、新技术、新应用和新成果进行了补充。例如在光电检测方法的讲解过程中以智能机器人定位技术为例介绍光电器件的应用,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在讲解光电位置传感器时,以光电位置传感器用于智能汽车防追尾系统为具体案例,启发学生认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讲解激光器、光电耦合器件CCD的过程中,结合器件的应用背景,把器件最新的制作工艺、应用前景介绍给学生,并将光电耦合器件CCD的成像原理与手机采用CmoS的成像原理进行对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根据学生的就业需求,在课程的教授过程中补充与冶金企业生产过程密切相关的光电检测系统。例如基于CCD的锅炉燃烧控制系统,以光电耦合器件CCD获取锅炉内部燃烧图像,用图像信息确定炉膛内部的温度分布,确定锅炉内部燃烧机理,及时有效控制锅炉燃烧效率,达到锅炉温度控制目标。结合科研课题“基于CCD的比色测温研究”,将CCD的应用领域进行拓展,使学生系统全面地掌握光电系统的设计,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

(3)立足培养综合实践型人才,加强光电检测实践教学环节。实践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该教学环节学时有限,如何在有限的学时内完成预期的目标,必须对基础验证型实验、综合型实验及创新型实验的比例作出调整。光电检测实践教学以我校光电检测实验室为基础,秋实科技创新实验室为媒介,构建实用型光电检测实验教学平台。在具体实践教学中,采用基于项目设计的实验教学方法,合理保证基础验证型实验,并结合集中演示的方式进行教学,提高综合型及创新型实验的比例。我校光电检测实验室的主要实验设备有CSY-2000型光电检测实验台,包含光电传感器模块、信号采集模块、信号处理及自动控制模块等。在实验室内不仅可以完成光电探测用光源、光电探测器原理及特性等验证性实验,还可以根据具体的对象搭建实用的光电检测系统。秋实电子实验室致力于鼓励大学生完成科技创新活动,在光电检测实验平台的基础上,结合秋实电子实验室现有设备,可以完成综合设计型实验,例如智能机器人视觉系统、智能小车竞速系统、智能小车防追尾系统等设计,帮助学生在完成“光电检测技术”基础知识、系统理论学习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使学生通过实践环节的学习,达到培养工程实践型人才的目标,并结合科研课题增设创新型实验,以具体的科研项目拓展实验教学内容,及时反映光电检测的最新发展情况,培养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

2.教学方法改革

“光电检测技术”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科学,如何提高教学质量、提升教学效果,使学生既能有效地掌握基础理论、基本方法,又能灵活运用基本原理。传统的以课堂教学为主、实验教学为辅的教学模式必须进行改革。

(1)有效地将课堂教学、实践教学相结合,引入多元化教学方式,增强教学效果。如讲解光电效应的过程中,采用图文并茂的多媒体课件形式,制作动画效果,将涉及半导体理论的抽象原理直观形象地演示出来,并以日常生活中光电探测器的应用为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的视野。在讲授光电器件的性能参数过程中,量子转化效率、光电响应度、光谱响应范围、光电响应时间等性能参数均为抽象的物理参数,而光电器件的性能参数又是光电检测系统设计的关键,在讲授中以光电检测系统中光电器件性能参数变化对系统测量结果产生的影响为例进行讲解,以直观的数据将抽象的物理参数简单化。

(2)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习效果。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加强学生与教师的互动,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如绪论部分引入光电产业的发展前景,以日常生活中的小故事为例,引出光电产业的背景及发展趋势;以创新型实验为例,鼓励学生根据日常生活中的测量参数设计光电检测系统,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3)改变考核手段,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课程考核是评价课程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传统的考核方式均采用卷面形式,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本课程采用卷面考核成绩、课堂提问、综合设计作业成绩相结合的考核方式。其中课堂提问成绩根据课堂提问结果给出,及时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综合设计作业成绩以学生所完成的综合型创新型实验报告书给出,全面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将三部分成绩结合起来,合理反映学生对于本门课程的学习情况。实践表明这种方式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四、结论

结合我校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的培养目标及学生的就业情况,对“光电检测技术”课程教学进行改革,首先对课程教学内容体系进行了优化,接着采用项目教学法对原有实践教学环节进行改革,加大综合型创新型实验的比例,最后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以有效的教学方式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实践结果表明,课程内容体系改革、实践教学改革和教学方法改革提高了本课程的教学效果和人才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罗先河,等.光电检测技术[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1994.

[2]雷玉堂.光电检测技术[m].第2版.北京:中国计量出版社,2009.

[3]郭培源,付扬.光电检测技术与应用[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6.

光学工程的发展篇6

[关键词]光学零件加工技术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41[文献标识码]a

“光学零件加工技术”课程是研究光学零件加工的理论和技术,主要内容包括光学零件制造原理与方法、制造设备和相关仪器、工艺装备、光学材料、光学辅料以及工艺设计等内容。“光学零件加工技术”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结合密切的学科基础课程,在光学制造人才培养过程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是应用光学、物理光学等基础课程和光电仪器设计、光电器件、光学检测技术、光通讯等专业课程的重要联接纽带,又是光学设计、微制造技术等专业课程的基础,是光学工程师和光电仪器工程师所必备的一门专业基础知识。[1]

一、“光学零件加工技术”课程改革的紧迫性

“光学零件加工技术”这门课程相对冷门,学生们入学前对该课程知之甚少,学习起来显得比较吃力。由于我国以前在光学方面相对比较落后,在光学加工的理论和实践方面起步较晚,目前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教材内容相对陈旧

我们所用教材编写于20世纪90年代,由于当时技术水平的限制,缺少当今科学发展需要的新内容,课程的系统性、完整性较差,无法突出光学技术发展的方向。自从改革开放后,我国的光学加工工艺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尤其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后,国外先进加工技术与先进设备不断进入我国,而我们所用的教材还没有及时反映这些新技术。

(二)授课过于死板

课程内容大多属于定论的东西,或可以直接从理论推导出来的实例,不容置疑。对于实践中经常遇见的现象,尤其是新技术在发展中出现的新论点,尽管实践中屡有成功实例,但由于前人没有定论而不敢涉及。缺乏对学生的启发性,致使学生习惯于接受书本已有的结论。

(三)理论与实践脱节

“光学零件加工技术”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如果教学中不与实践相结合,学生就只能死记硬背书上的概念。其结果是,学生到了企业,几乎全部从头学习。因此,如何加强本课程的实践教学,也是值得探索的问题。

二、课程改革思路

现代教学方法的突出特点是启发式教学,即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尤其注意学生学习方法的研究,引导学生由苦学变乐学,由学会变会学。教法改革服从人才素质培养的需求,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课程教材应该有利于教育目标的实现。[2-3]因此教育改革的总目标应是构建有利于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整体优化的课程体系。优化的课程体系应促使人才从以下几方面得到提高:

其一,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培养学生求同思维和求异思维的统一,综合思维与发散思维的统一,抽象思维与逻辑思维的统一等。

其二,自学能力的增强。课程改革必须有利于大学生自学能力的提高,因为独立思考是创新人才的必备条件之一。

其三,人格品质的塑造。大学生不仅要学会做事,更要学会做人。学校必需以服务社会为导向、以产业需求为中心,产学研结合,课程要努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品质。[4]

三、课程改革探索研究

本课程改革从三方面着手:一是教材改革;二是课堂教学改革;三是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一)教材内容改革

(1)突出专业特性

新教材应突出专业特性。专业课程是使学生形成某种职业定向以及用较短的时间胜任某一专业领域工作的保证。专业赋予人们谋生的技能,是社会发展和人口发展都需要的生存与发展的手段。光学专业学生就业方向大致为:光电相关行业中的管理、销售、技术管理、生产管理、关键岗位技术人员或生产骨干。

(2)重视基础理论,强调新方法、新技术

基础理论是理论学习和工程实践的基础。[5-6]基础理论以以掌握概念、强化应用为重点,专业基础知识强调针对性和实用性。去除原教材中低效率、落后的加工技术和方法,着重介绍新方法、新技术。

光学玻璃材料部分。光学玻璃是光学加工的主体。光学玻璃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是决定光学工艺的重要因素,原教材对这部分介绍略显单薄,对于从事与光学玻璃材料性质相关的研制生产工作,这些理论根本不够。

冷加工部分。近些年,国内光学零件冷加工技术发展很快。古典法加工为主的逐渐被高速加工技术取代,对加工机理的理论部分,以前的教材略显不足。在新教材中更多体现了实验光学玻璃加工机理理论,以及从生产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实用工序间的匹配技术。以前由于没有计算机,工艺编制和模具计算都相当麻烦而费时,新教材在这方面做出很大的改变,使用精确公式,学生可使用编程方法解决实践中的计算问题。

实用资料。学生毕业后进入企业,除了要掌握技术,还有许多需要掌握的实用资料。企业为了竞争而重视质量。在光学行业,近年来国家已出台了不少光学加工方面的标准,用以规范光学产品的质量。这些资料以前教材未曾涉猎,新教材在这方面有相应介绍。

特种工艺。为适应经济的发展和地方特色的不断变化,课程的内容也应紧跟光电企业发展主流,将实际生产中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不断充实到教学内容中去。为此,教材中选用适度超前的内容。如光学晶体、光学纤维、梯度折射透镜及非球面的加工、超光滑表面加工技术等。

(二)理论教学手段改革

结合光学零件加工技术课程的实践性强、涉及学科较多、重点难把握等特点,课程采用了实物教学法、实例讨论式教学法和研究型教学法相结合的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1)实物教学法

将光学零件或相关材、辅料等实物引入课堂教学,如透镜、棱镜、反射镜、磨具、磨料等,教师将实物与授课内容结合起来,可以很好地将一些抽象的概念以简单形象的形式展示出来。

(2)讨论式教学法

教师有意识地给出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实例,启发学生思考问题。比如讲到具如抛光工艺时,提出为了得到光学镜面,如何选择工装夹具、磨料以及其它工艺参数等问题,通过具体问题引导启发学生思考,使学生在思考、讨论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了解和掌握主要工序、加工原理、工艺参数以及所涉及的材辅料、加工设备、检测仪器等。

(3)研究型教学方法

将一些与课程内容有关的实际科研问题带入课堂,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例如在学习高精度平面的加工技术时,将超光滑表面光学零件的加工技术作为科研问题带给学生,指出如何得到超光滑表面的光学零件、如何测量如此高要求的面形和粗糙度等是当前研究的热点问题,指导学生分析关键问题所在以及解决的问题的思路,让学生开动脑筋,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7]这些教学方法使学生认识到自己学习的知识与最新的高科技是息息相关的,还有很多高技术的实际问题需要现在所学习的知识去解决,从而激发了学习的积极性。

(4)信息技术手段在教学中应用

针对“光学零件加工技术”课程实践性强的特点,将多媒体教学课件和网络课件全面用于课堂教学。多媒体教学课件包括现场录像、三维动画、图片、声音解说、文本,彻底地将复杂的光学零件加工过程或概念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使授课内容变得生动、丰富、活泼,学生可以更直观地理解教学内容,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网络课件可将与课程有关的教学课件、习题和习题答案、实验指导均上网,并启用了网上答疑、讨论、在线测试、网上提交作业等功能,学生可以在课外自主学习。[8]

(5)作业、考试等教改举措

为了更加合理的考核学生,培养学生平时自觉学习的良好习惯,采用将学生平时成绩纳入到最后的考核。按照理论知识、动手能力、创新素质并重的培养目标,课程考核采用理论考试成绩+平时作业+课堂表现+实验成绩=100分来进行考核与评价。

(三)加强实践教学环节

“光学零件加工技术”课程的课堂讲授与加工实践是相辅相成的。改革不仅要改革教材,实验和实习也是相当重要的环节。授课与加工实验应穿行,使学生学到立体的知识。因此,与教材相配套的实验设置也是本课程教材改革的一大内容。建立功能齐全的光学工艺实践教学体系,拓宽学校与企业的联系渠道。密切学校与更多企业的合作,充分发挥企业作为专业实习基地的作用,并选聘经验丰富、能力突出的企业工程技术人员作为指导教师。[9]课程制定了与本课程相关的实践教学活动原则:认知实验与实习相结合,综合实验与理论课程相结合,选修实验与课外实践活动相结合,工程创新能力训练与毕业设计相结合,具体关系如下图。

(1)认知实验与实习相结合,感知光学零件制造工艺特点

学生需要在课程老师的指导下,完成平面、球面光学零件的全部加工过程,包括下料、铣磨、精磨、抛光、定心磨边、镀膜等加工过程和相应的光学零件加工过程中的检验实验。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了解光学零件加工基本流程、使用设备和仪器的结构和功能、基本装置功能、进行动手能力训练。

(2)综合实验与理论课程相结合,深入了解课程内涵

经过生产实习环节,学生熟悉了光学零件制造工艺全过程,对于光学零件制造过程中所涉及到的装备原理和功能也有了初步了解。随着理论课程的进行,学生进一步了解了光学零件加工工艺过程中对零件精度控制机理和加工制造原理和方法。

(3)选修实验与课外实践活动相结合,延续课程工程实践训练

为弥补课程学时的限制,充分利用实验室的优质资源,通过教学研究的方式探索了面向本科生开设选修实验的可行性,并制定选修实验开设条例,鼓励学有余力的学生在课外时间进入实验室继续深入进行与课程相关的研究型实验。[10]

(4)毕业设计与工程创新能力训练相结合,强化工程能力训练

在毕业设计过程中,注意在学课程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进行开拓性科研实验,从而达到强化光学零件制造工程能力综合训练目的。

结论

通过对课程的全面改革及方案实施,使教材内容充实、新颖,形成一套针对本科生的完整光学加工理论体系;在理论教学中,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明显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尤其研究型教学方法使学生得到更多实际锻炼,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实践环节中,认知实验与实习相结合、综合实验与理论课程相结合、选修实验与课外实践活动相结合、毕业设计与工程创新能力训练相结合方法方式,帮助学生感知光学零件制造工艺特点,为学生进行光学零件工艺学课程学习奠定了基础,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课程内涵,并达到了强化光学零件制造工程能力综合训练的目的。

教研课题:精密刻划技术课程教学内容、方法改革研究与实践(201022320)

[参考文献]

[1]简民.“光学工艺”课程改革初探[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07,(3)

[2]张华.课程与教学论[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8,11(1):338.

[3]何洪,郑确辉,近年来我国高校课程改革述论[J]理工高教研究,2006,(01)

[4]朱萌,杨会萍.影响课程实施的归因分析[J].当代教育论坛,2006,(10)

[5]郭元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计与实施[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11.

[6]施良方.课程理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130~131.

[7]李林,安连生.计算机辅助光学设计的理论与应用[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9

[8]李文华,对知识经济时代下培养大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的思考[J],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06,(03)

[9]张微,黄伟九,曾英,龙军峰.教学型高校课程建设的探讨[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6,(07)

光学工程的发展篇7

abstract:asanadvancedmanufacturingtechnology,therapiddevelopmentoflaserprocessingtechnologymakesitincreasinglyimportantinmanufacturing.thisarticledescribesthefeasibilityandnecessityofintroducinglaserprocessingtechnologyinengineeringtraining.takinglaser-micro-engraving,lasercarving,lasermarkingandcomprehensivetrainingprogramsforexampletointroducehowtodeveloplaserprocessingtraining.thedevelopmentofmodernengineeringtrainingteachingmodelisanalyzedanditisemphaticallydiscussedthathowtonotonlyimprovestudents'interestandtheautonomousdesignabilityintheestablishedcourse,butalsoenhancethetrainingofengineeringpracticeabilityandstudents'awarenessofengineeringtogetbetterteachingeffect.ithasacertainreferencesignificancetopracticaltrainingteachingreform.

p键词:激光加工;先进制造;工程训练;实训教学

Keywords:laserprocessing;advancedmanufacturing;engineeringtraining;practicaltrainingteaching

中图分类号:tn249;G642.4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7)05-0208-04

0引言

激光加工技术与原子能、半导体及计算机并称为20世纪四项重大发明。在进入21世纪光电子时代,激光加工作为高能光电子得到了广泛应用,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这一技术在我国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成为我国新兴产业、改造传统制造业的关键技术之一。工程训练属于素质教育,国内工科高校都开设了工程训练教育,随着现代技术的发展,这几年工程训练中现代技术实训项目比重越来越重,内容越来越丰富,发展速度也很快。全国很多高校都相继在现代技术实训中开设了激光技术相关实训,受到了学生的欢迎。但实训中很多项目的设置过于注重学生的个性、创意,缺乏工程能力培养,没考虑到作为工程训练的一些要求。我们在设置实训项目时,应该以培养学生工程能力工程意识为本,兼顾学生兴趣、个性。本文结合激光实训项目开设,分析了各激光实训项目的特点,也探讨了如何加强学生工程能力与工程意识的培养。

1激光加工简介

激光加工属于非接触式加工,不存在应力变形等因素。通过聚焦将高能量密度传递到精确的加工位置,加工速度快、无噪声,可实现各种复杂形状的高精度加工。我们可以通过控制激光照射的能量密度、照射时间,可以实现多种类型的加工,目前国外已开发出20多种激光加工技术,如激光焊接、激光热处理,以及利用材料的蒸发现象,以去除材料为目的的激光打孔、激光雕刻与激光切割等。由于激光焊接热影响区小,热变形忽略不计,焊接的材料不被氧化,且受损率低,可以焊接尺寸和性质悬殊的材料,及熔点很高和易氧化的材料。例如:在汽车制造中,用激光焊接代替点焊后每辆车节省40kg的材料。在激光打标与激光切割时,为了保证加工精度,在激光照射时间内能使加工部位快速蒸发,又能防止加工部位以外的金属因传热引起升温和熔化,保证了零件的加工精度和表面质量,减少二次加工量。

激光加工过程没有“刀具”磨损。常规的切削刀具最小尺寸为0.1mm,而激光聚焦的光斑尺寸可以达到亚微米级,且能很容易控制激光的空间和时间,被加工对象的材质、形状、尺寸和加工环境的自由度都很大,可加工领域非常广。激光系统与计算机数控技术相结合可组成高效自动化加工设备,已成为当今企业自动化生产的关键技术,为优质、高效、环保和低成本的加工生产开辟了广阔的前景。此外激光加工技术由于精度高、损耗少、应力小等优点,已被广泛应用于汽车、电子、航空航天、机械、冶金、船舶等制造行业,几乎包括了国民经济的所有领域,被誉为“制造系统共同的加工手段”。在工艺品方面,水晶玻璃激光内雕工艺品具有晶莹剔透、冰清玉洁超凡脱俗的视觉形象,浸透出高贵典雅的艺术魅力。激光雕刻在皮革、竹简、木板等材料上制作各种精美的工艺品,也对工艺品的制作水平提升很大。

2激光实训

2.1实训设备及内容

本实训室承担全校本科生工程实践课程中激光加工实训内容,本实训室设备种类齐全,实训内容丰富。其中设备有1台杭州先临公司的激光内雕机,3台武汉金立的非金属激光雕刻切割机,3台楚天激光的激光打标机和1台楚天激光的大功率光纤激光金属切割机。并拟购一台机器人激光焊接机。教学内容包括:创意水晶内雕、创意书签雕刻、创意名片雕刻、激光综合实训项目――风铃制作。如图1所示。

2.1.1创意水晶内雕

激光内雕技术是材料内部破坏技术,使用的是低功率激光器,通过计算机控制激光在玻璃体内部聚焦爆裂玻璃分子晶格的坐标,以及三轴平台运动和高速振镜扫描,逐层产生大量50微米量级大小的爆裂白点,在玻璃内部雕出预定的3D形状。而玻璃其余未爆裂的部分则保持原样完好无损(内雕制作原理图2)。该激光器采用半导体泵浦YaG激光器,激光为绿光,波长为532nm。我们为学生提供30×20×12的水晶钥匙扣带多彩LeD灯,要求每个同学通过水晶制作软件3DViSion将3D模型、文字、图片精心设计并组合,在内雕机上制作出来(见图3)。水晶钥匙扣,材质为K9玻璃,即一种透明透亮的光学玻璃,经过熔铸、加工、切割、喷沙等工序制作成工艺品,其硬度很低,手感很轻,透射度不高,一般折射率为1.51,硬度为5.5级,熔点900度以下。由于它晶莹剔透,所以衍生了很多以K9料为加工对象的工厂,他们加工出来的产品,在市面上称为水晶玻璃制品。

2.1.2创意书签雕刻

激光雕刻加工是利用数控技术为基础,激光为加工媒介。加工材料在激光雕刻照射下瞬间的熔化和气化的物理变性,能使激光雕刻达到加工的目的。本单位激光雕刻机采用80瓦二氧化碳激光管作为激光器,激光波长1024nm,可雕刻或切割木板、皮革、亚克力等非金属材料。我们为学生提供20×140的空白竹简,这些竹简预先已经通过了磨青、漂白、晒色、碳化等处理。学生可通过文泰雕刻等软件将矢量图形和文字进行组合设计个性书签,生成plt的矢量文件格式后到激光雕刻机床上进行加工(见图4)。激光雕刻加工时,透镜焦距为63.5mm,加工电流5a。竹简已经加工了4mm预孔,激光雕刻完表面后就穿上穗子,制成各式各样的书签。

2.1.3创意名片打标

激光打标是利用高能量密度的激光对工件进行局部照射,使表层材料汽化或发生颜色变化的化学反应,从而留下永久性标记的一种打标方法。激光打标机采用扫描法打标,即将激光束入射到两反射镜上,利用算机控制扫描电机带动反射镜分别沿X、Y轴转动,激光束聚焦后落到被标记的工件上,从而形成了激光标记的痕迹。本单位雕刻机采用掺镱光纤激光器,波长1064nm。如图5、图6所示。

我们为学生提供86×54×0.2的空白金属名片(多种颜色可选),由学生通过CoReDRaw、文泰雕刻、pHotoSHopd等软件设计处理文字、矢量图、照片,设计具有自己个性的名片,再激光打标机上标刻出来。

2.2实训现状及存在问题

我们激光实训包含多种激光加工工艺,内容丰富。水晶内雕、激光雕刻、激光打标等新颖的激光工艺,使学生了解目前激光加工的应用及特点。通过创意设计水晶钥匙扣、个性名片、书签,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设计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每个学生都能通过软件设计属于自己的作品,也彰显了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学生在激光实习完成之后得到了水晶钥匙扣、书签、名片作品,大大提高了自我的成就感。这个实训环节也很受学生的欢迎,在校内影响很大。

通过几学期教学实践下来,我们感触到了虽然我们的实训内容丰富,项目迎合了学生的个性需求、学生在实训中的参与度较高,兴趣大。但是在工程能力培养方面还有不足,学生完成的实训项目多为个性工艺品,设计作品随意性大,无法体现工程中图纸、尺寸、精度、按图施工等工程意识;另外,每个实训内容都较为独立且单一,比如水晶钥匙扣制作只用到了激光内雕工艺,个性名片制作仅采用激光打标工艺,而书签制作只采用激光雕刻工艺。每个加工工艺只是现实中产品生产的一个环节,学生通过这些实训内容无法看到一个多流程多工艺的复杂产品制造流程。因此,我们也在思索和探究增加一个激光实训项目,这个实训项目不仅能体现具有工程背景、工程制造概念,并且还能涵盖多个加工工艺的实训小项目。这样不仅能弥补现有激光实训项目的不足,而且能加强和拓宽激光实训在工程训练中的教学作用和地位。

3激光综合实训项目的开发

3.1项目内容

个性风铃的制作,毛坯材料采用2mm不锈钢板,学生按图纸完成风铃各部件外形加工,在规定部位设计上相应的图案及文字,最后将各部件联接起来(如图7)。此项目由学生分组完成,要求学生按图纸尺寸加工各零件外形,实操成绩根据最终产品质量(尺寸精度、表面质量)和风铃各面图案设计创意性来考核评定(如图8)。

3.2加工设备及涵盖工艺

该项目中切割不锈钢板的设备采用楚天激光公司的500瓦光纤激光切割机,其中激光器采用ipG500瓦光纤激光器,切割中需要用氮气吹渣。风铃焊接设备采用6轴机器人激光焊接机。除了金属激光切割、机器人激光焊接工艺外,风铃的表面可以由学生设计图案激光打标。如图9所示。

4实训效果

风铃制作不但包含了以往激光实训中的创意设计环节,保留了我们激光实训中设计性和自主性高的特点,还增加了工厂生产模式,风铃的外形要按图纸在CaD中绘制好,按既定的工艺和工艺参数进行切割并焊接,体现了生产的标准与要求,培养了学生的工程意识。在实际生产中一个毛坯需要通过多个工艺工序才能加工完成,成为合格的产品。风铃制造它也将激光切割、激光打标、激光焊接多个工艺融合到一个实训项目和产品中,起到了串接作用,与实际工程接近。另外,该项目中有标准生产环节,要求学生严格按图纸设计、工艺参数生产。让学生能体验到实际产品生产过程的标准、严谨的工艺与要求,能够思索如何生产一个合格产品并如何量产合格产品。学生分组分工完成各自的任务,最终得到一个产品。这个项目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促进其主动学习,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而且通过整个过程的合作,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和群体合作能力及组织、管理能力,效果非常好。

在该项目开发的激光实训中,由学生组成产品的设计、生产管理组织,指导老师只需负责设备及操作安全。学生自己完成产品从设计到加工的整个过程,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积极性也调动了,创新意识也得到了培养。实训中要求每位学生都有一件或多件作品,包括水晶钥匙扣、个性书签、金属名片,他们可以互相交流、互相指点传授,但必须自己动手完成作品,因此每位学生都能基本掌握设备加工过程及工艺,达到教学效果。在此过程中不存在学生互相“抄袭”,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都想设计和制作的作品与众不同。由于学生产生了学习兴趣,调动了学习积极性,不少学生实习完成后仍想再做几个精美作品,这样我们在此基础上有开设了激光创意公共选修课,为有兴趣继续学习的学生提供了一次深入学习激光及加工知识,制作更加精美复杂工艺品的机会。在最后的综合实训项目――风铃制作中,学生又必须严格按照图纸工艺进行规范生产,分工合作完成整个风铃的制造。

5结论

本课题开发了适于学生培训的激光内雕、雕刻、打标、切割、焊接激光综合实训项目。将本实训室内所有激光加工设备都利用结合起来。学生对各种激光加工工艺、激光性能及使用都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同时了解多种激光加工原理,初步掌握激光制造的基本工艺过程。实训中采用的耗材成本相对较低,激光器基本零消耗,实训消耗相对合理。由于激光设备多采用密封结构,加工中还有护罩与护镜保护,学生操作r的安全性非常高,指导人员安全巡视相对轻松。生产过程中产生烟气由烟道抽排,生产实习环境安全、干净、无污染。

其次,学生实习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高,乐于参与实训实习。通过引入激光综合项目后,激光实训还增加很多工程要素,在评分环节考核了尺寸、公差、废品率等工程要素。对学生的创意作品不仅有设计性的要求,还有作为产品按图施工的工程性要求。

整个实训内容既有让学生发挥主动实习积极性、创造性,又有按工程要求生产产品的质量与效率进行考核,还有分工合作、项目管理团队训练。将激光实训作为众多实训项目中脱颖而出,作为现代制造实习中的一大特色,在高校工程训练教育中起到了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周世权.工程实践[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3.

[2]刘世平,贝恩海.工程训练[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8.

[3]江海河.激光加工技术应用的发展及展望[J].光电子技术与信息,2001,14(4):1-2.

[4]方志民,谢颂京,姚建华.激光加工在先进制造技术中的应用[J].机械工程师,2003(8).

[5]余淑荣,樊丁.激光加工技术及发展现状[J].2005能源工程焊接国际论坛文集,394-395.

[6]傅水根,张学政.金工课程改革应处理好五个关系[J].教学与教材研究,1998(3):25-27.

[7]候艳君,张太萍,郝用兴.“大工程观”下《金属工艺学》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J].教育研究,2011(7):527-528.

[8]陈苗海.国内外激光加工产业和市场发展概况[J].光机电信息,2004(9):1-2.

[9]冯巧波.激光加工在工程实训中的应用[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5,34(4).

[10]邓子新.实验室重在培养创新型的人才[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7,26(3):1-4.

[11]陈伟,程杰.工程实训与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29(6):154-161.

[12]刘顺洪.激光制造技术[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1.

[13]郑志军,胡青春.现代工程训练教学体系的改革与创新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8,27(8):79-82.

光学工程的发展篇8

[关键词]阳光工程培训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S-0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650(2013)10-0237-01

阳光工程培训的主要倡导者是政府,所以它在政府公共财政的支持下得以运行。阳光工程始终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把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养为首要目标,在粮食的主要产区或者劳动力主要输出地区,对农村剩余劳动力展开技能培训。阳光工程培训主要宗旨就是推动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最大程度上实现农民稳定就业和稳定收入,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一、阳光工程培训现状

伴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步,农业产业愈来愈受到重视,而农民作为农业产业的主体,它直接影响到农业产业的发展状况。然而依据我国现状来看,我国农民素质普遍低下,为农业产业发展带来巨大的阻碍。阳光工程培训是一项惠民工程,它由政府发起,并且在实施之前经过很多实验和探究,可以说,阳光工程培训对促进农民就业、改善农村经济是有一定帮助的。然而事实上,如何因地制宜利用优势资源并没有得到全方位的认识乃至解决,它仍是崭新的课题有待于推进和研究。

二、阳光工程培训存在的问题

1.阳光工程培训宣传力度不够

尽管我国的阳光工程培训工作进行了多年,但是效果并不十分显著。由于农村地区的地理位置有限,交通不发达,再加上各地的宣传力度不够,导致很多农民并不知道有阳光工程培训这一项工作,更谈不上深入了解。与此同时,我国各类企业正在源源不断地吸纳农民工,因此越来越多的青壮年劳动力从农村走向城镇,如此一来,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数量就逐渐减少,并且相关部门对于阳光工程培训的宣传工作并不到位,所以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阳光工程培训工作的开展。

2.培训对象文化水平较低

根据调查显示,我国农村劳动力的文化程度普遍偏低,远远低于西方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农村劳动力的教育水平低下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阳光工程培训,由于这一因素,农民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较差,无法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一门先进的技术。并且我国农村老龄化极其严重,年轻力壮文化水平相对较高的男性劳动力不断输出,留下的人大多是老年人或者中年妇女,导致阳光工程培训工作无法高效进行。

3.培训任务较重

我国的农民人口数量庞大,农民整体文化水平很低,所以阳光工程培训工作的任务量较大。值得注意的是,阳光工程培训工作需要大量数据资料,在后期总结阶段也需要仔细审慎地整合,并做好跟踪调查,为以后的工作积累经验。总而言之,种种客观因素的存在干扰了阳光工程培训工作的开展,甚至造成一定程度上的人力物力财力浪费。

三、阳光工程培训工作的解决对策

1.强化组织领导

由于阳光工程培训的意义重大,它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所以各级政府一定要认识到阳光工程培训的可行性和重要性,将其作为重要工作重点推进。为了保证阳光工程培训工作的顺利开展,各个具体实施单位要有专门的工作人员来领导,并且单位内部要落实责任制度,强化领导人的责任感和服务意识,各部门之间要协调工作,相互配合,从根本上保障这项工作的落实开展。

2.创新培训方式

现阶段的阳光工程培训工作一定要顺应时展需要,相关专家必须不断探索创新阳光工程的培训方式,在培训当中讲究质量和效率。在具体的培训过程当中,要以培训为主,并把实用性放在重要位置,在培训模式上,要不断探索突破口,把课堂理论和实际操作结合在一起。这样一来,不仅大大拉近了专家和农村劳动力之间的距离,让农村劳动力更为真切地贴近生产,也会切实提高阳光工程培训的效果。值得一提的是,培训过程中切忌使用专业术语,务必要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让农民接受起来不费力气,提高其接受效果。

3.做好宣传工作

对于阳光工程培训的宣传工作,应当充分重视起来,它的地位不容小觑。宣传的内容主要包括提高农村劳动力的综合素质、培养符合时展的新型农村劳动力、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使广大农民群众能够真实感受到阳光工程培训的益处,最大程度上激发他们投身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热情。另外,在该项工作实施的过程中,要不断发现新问题,及时找出解决措施和解决方案,将阳光工程培训提升到一个崭新的层面上来。

4.加强监督工作

阳光工程培训离不开一个科学合理的监督工作,依据阳光工程培训的需要,应当建立健全监督体系和监督方案。与此同时,也要加强对资金的应用和管理,要为阳光工程培训建立专门的资金使用账户,避免因此带来不必要的损失。

四、结语

总而言之,阳光工程培训是一项惠民政策,它的宗旨在于提升农民的文化水平,从而增加农村劳动力的收入,最终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发展。各级政府的领导者要充分重视起阳光工程培训的作用,将其价值充分发掘出来,使其为小康社会的构建提供助推力。

参考文献

[1]傅庭进.明确目标强化监管精心组织实施“阳光工程”-贵池区阳光工程项目实施情况[J].安徽农学通报.2008(03)

[2]齐城;邓士保;胡峰松;胡松林;肖国元;龚太龙.倾心为民抓培训阳光工程暖人心-潢川县信潢技校阳光工程实施侧记[J].河南农业.2008(15)

[3]统一思想真抓实干确保今年我省阳光工程实施工作顺利完成-张广智厅长在全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现场会议上的讲话(摘要)[J].河南农业.2006(08)

光学工程的发展篇9

关键词:教学内容光伏发电技术软实力硬实力

随着产业的发展,光伏产业从盲目的井喷式逐渐转变为了理智的良性发展。目前中国高校设置的光伏技术专业面临着诸多问题。如何与社会需求接轨,使学生一毕业就能很快进入状态成为了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根据光伏企业的人才岗位需求,探讨了应如何进行专业课程的设置才能满足岗位需要。

一、光伏企业就业岗位分析调查以及现状分析

中国的光伏产业中,电池产品主要涉及两种:晶硅电池和薄膜电池。其中晶硅电池(主要为单晶硅和多晶硅电池)占光伏产业80%的产能,这主要是由于晶硅技术成熟、效率较高、成本控制较低等因素所致。薄膜电池(非晶硅、CiGS)产能较低,主要是由于制备工艺复杂、设备价格昂贵、电池效率较低等因素所致。巨大的光伏产业需要不同的人才,下面根据河北省的光伏企业,如保定英利、河北晶澳等分析光伏企业岗位人才的需求。

我国高校光伏技术专业起步晚,专业设置滞后,其中最早开设太阳能专业的也是在2007年以后(江西新余学院)①。先前光伏产业的人才来源主要有以下几种:

1.从半导体等相关行业转型光伏的人员。

2.校企合作专门培养的职业技术人员②。

3.国内高校从相关专业转型的研究型人才,转型的专业也都为物理、材料等相关学科。

4.海归光伏专家和高端人才。此类人聚集在企业的高端管理层或具有很高的技术职称。

即使如此,中国的光伏产业发展仍面临诸多问题,主要体现在:员工的流动性非常强;光伏技术专业培养滞后性;技术以及管理运营高端人才缺失。

以河北晶澳和保定英利两企业为例,其中宁晋以及保定、衡水等地为其主要生产基地。根据企业地域的发展规划部署,两公司主要运营电池、中游产业链。在两家企业中主要涉及以下岗位需求:工艺、设备、研发、质量质检、品质、采购等。如此多的领域对复合型人才的需要极为迫切。

现如今光伏企业人才选择的范围专业主要涉及材料、物理、机械、电子、光伏、新能源、电气、化学等,范围领域广,人才选择也十分广泛。故此在开设专业课程时,可以根据制定的人才培养模式来进行教学内容的设置,以凸显专业设置的优势,同时提高企业与学生之间的“双选”意向。

二、对高校教学内容改革的探讨

针对上述分析,本文以光伏企业所需的系统工程师为例,论述如何根据现有的发展需求来进行光伏技术专业教学内容的改革。

2014年根据国家能源局的规划,总的光伏组件装机容量为14Gw,其中分布式光伏发电为8Gw,地面光伏电站为6Gw。如此巨大的产业规模意味着需要更多的技术人才。从企业招聘岗位来分析,最近几年光伏企业招聘的人才多集中在光伏系统工程师上,如何根据企业的需要来改进教学内容,主要阐述如下。

1.结合不同专业的力量,提升光伏技术专业教师的业务素质。光伏技术专业是应对光伏产业发展而生,在诸多领域需要学习的知识有很多,现有的学制时间不可能开设所有的专业课程。根据地域的需求进行光伏技术专业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的改革,可更好地突显光伏技术专业设置的优势。可以采取专业之间互通有无的方法,来整合整个学院的师资力量,提升光伏技术专业的教学质量。同时要对本专业教师提出较高的要求,让他们多参加实践培训,培养“双师型”教师,提升他们的专业能力。

2.提高公共课程要求,抓好基础知识传授。根据光伏系统工程师以及更高级别的工程师的要求,对所需人才计算机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如将C语言改为实用性强的制图软件,可开设auto-CaD,pRo-e等二维、三维的制图软件,同时加大了对英语知识的要求(尤其是专业英语),扎实的英语功底能够提高学生对实际产品的认识。

3.拓宽专业课程领域,增强学生的硬实力。现有的光伏技术专业课程主要涉及半导体原理、光伏电池原理、光伏发电系统、光伏建筑一体化等课程,课程在设置的过程中范围较宽,但重复内容较多。在将光伏技术专业进行新的定位后,传统的课程需要进行改进和完善。

根据光伏系统课程的性质,我们要结合电力、电子等专业的课程构建来完善光伏技术专业课程,除了要开设常规的光伏发电系统课程外,还要开设逆变技术、并网技术等课程来加强学生对电网知识的理解。同时还要开设电气控制技术、电气工程设计等课程来加强学生对电气器件的应用,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由于光伏系统知识的实践性高,在开设课程后要加强学生的实践机会和实践次数,具体可采用以下方式来进行。

(1)校企联合,加强产学研的合作。通过联系相关的企业,组织学生进行实地实习,时间不少于1个月,让学生对光伏系统的组成以及安装、设计有一个整体直观的了解。

(2)学校构建自己的实习基地。通过购买所需的光伏系统器件,来搭建属于自己的光伏系统实训场所。限于场地以及资金因素,学校可以进行部分改进,以降低器件的选购标准,提高器件的耐用性和系统的完整性,提高学生对系统构建的全面认识。

4.介绍光伏系统的政策法规,提升软实力。随着近两年国家在光伏产业发展上所面临的诸多问题,国内市场急剧膨胀,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国家在光伏产业发展的过程中,政策法规逐渐完善,从“金太阳”到现在的Fit政策,国家政策的更新速度越来越快,制度也越来越完善。通过政策与动态的讲解,我们既能把握最新动态,及时进行专业设计方面的调整,又能让学生避免在光伏系统申请时出现政策法规方面的常识性错误。

三、总结

本文通过保定英利和河北晶澳两家企业的人才需求,对现有的光伏技术专业的教学内容提出了改革要求。专业的设置要集中教学优势,提升公共课程的教学比例,加大专业课程的选择范围,同时介绍现有的政策法规,以便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软硬实力。

注释:

①廖卫兵,罗双根,孔青荣,熊明辉.结合地方产业发展需要加强太阳能光伏专业建设――关于太阳能光伏技术人才培养的思考[J].新余高专学报,2008(13):3.

②江民华,陈裕先,廖卫兵,熊明辉,李雪竹.光伏专业“双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与实践[J].新余学院学报,2011(12):16.

基金项目:河北省教育科学研究“十二五”规划课题:《基于就业岗位的调查分析,践行光伏技术专业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的改革》(编号:13041334);衡水学院2013年度“服务地方社会发展”一般课题(编号:2013050)。

光学工程的发展篇10

促进度加快。项目实施中,

一)抓督查督办。采取了政府督查督办(市政府督查督办区区政府,区区政府督查督办培训机构)部门督查督办(市阳光办督查督办区阳光办,区阳光办督查督办培训机构)重点督查督办、个别督查督办等督查督办措施,加快了培训进度,确保了培训任务的顺利完成。比方,今年月,针对时间过半,任务未过半,培训进度较为缓慢的情况,市政府督办室专门印发了第号“督办通知”市阳光办每七天就阳光工程的培训进度和资金到位情况向项目区、区政府通报一次,引起了项目区、区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项目区、区政府领导多次在市阳光办的督办通报上作出批示,阳光工程培训进度明显加快。月,针对个别培训机构重视不够,行动不积极的情况,市阳光办召开了重点督查督办会议,督促培训学校制定培训计划,落实培训措施,加快培训进度。会后一周内,三个一直没有开班的培训学校全部开班。

促责任落实。一是落实政府目标责任主体。今年,

二)抓三方主体。抓住省、市把阳光工程列入惠民行动的契机,把阳光工程培训任务层层分解落实到区区和乡镇政府。区、区政府加强了对阳光工程的领导、支持和督查,乡镇政府积极进行阳光工程政策宣传,组织生源,提供教学场地,参与阳光工程培训首尾两节课。各级政府由过去的政府主导”转变为现在政府主体”政府对阳光工程的支持力度更大,参与水平更深,目标责任更实,极大的推动了阳光工程的深入开展。二是落实部门监管责任主体。今年月,市召开阳光工程工作会议,通报了国家审计署和省审计厅对阳光工程的审计情况,提出了加强项目监管的五条要求;月,市阳光工程指导小组发出落实阳光工程监管责任加强阳光工程监管工作的通知,明确提出阳光工程实行“谁签字谁负责”责任追究制度。三是进一步明确培训机构法人责任主体,落实培训、转移责任。通过招投标确定培训机构,监管部门同学校签订培训、转移合同,实行首尾两节课制度,严把培训券签字审核关等措施,把培训、转移任务责任落实到各培训学校。

促培训深入。一是创新了校乡合作办学的培训组织机制。培训机构同乡镇党委政府建立了校乡合作办学的新机制,

三)抓机制创新。依靠乡镇政府和村社基层组织进行项目宣传、组织生源,有效破解了招生难题。二是创新了送教下乡的培训办学机制。根据山区农民居住分散的特点,为方便群众就近培训,年,市%以上的培训班次采取了教师下乡、设备下乡、教学下乡”送教下乡办学方式,个培训机构在个中心乡镇设立了培训教学点,送教下乡培训个班次。三是创新了送培到企的培训机制。市在继续开展“订单”培训外,围绕企业用工需求,创新了教学到企业,实习在企业,就业进企业”送培到企的新机制,例如青川区农广校在开展茶叶加工专业培训时,把培训场地设到青川区碧岭茶场,学员在制茶专家现场指导下进行实地操作,学中做,做中学,茶叶管护知识水平有了迅速提高。通过机制的创新,减少了群众培训本钱,激发了群众参与培训的积极性,方便了企业,受到基层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受到群众和企业的欢迎,促进了培训的深入开展,阳光工程”项目表示出了极强的生命力。

促就业增收。一是开展了就业跟踪服务。培训基地开通了服务热线电话,

四)抓转移服务。为就业学员提供政策咨询、法律援助等服务。二是开展了对接服务。对转移输出的学员,由跟踪服务部指派专人,带学员到企业就业,实现了学校与企业的对接。三是开展了用工信息服务。培训基地广泛搜集国内外用工信息,将培训学员的基本信息录入就业服务网,实现网上求职。四是开展了安排回访服务。区区阳光办和培训基地为及时掌握了解输出学员的工作状况,每年要到用工企业了解学员的工作情况,收入情况以及企业急需的技术人才,并签订用工合同。各用人企业对我市的回访工作给予了很高评价,认为我市培训基地培训质量高,管理好,诚信度高,纷纷表示将加大培训用工的合作。据统计,市阳光工程转移就业率稳定在%以上,学员稳定就业时间逾越一年以上,培训学员人月均务工工资高出非培训农民工元左右,达到元以上。

促监管到位。一是认真执行部、省制定的阳光工程各项制度。市阳光办印发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制度汇编》做到管理人员人手一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