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初中数学教学理念十篇初中数学教学理念十篇

初中数学教学理念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5:02:54

初中数学教学理念篇1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理念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682(2010)3-0154-01

一、加强数学概念教学,夯实数学基础知识。

数学概念是反映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数学概念是数学知识的基础,是数学教材结构的最基本的因素,是数学思想与方法的载体。正确理解数学概念,是掌握数学基础知识的前提。学生如果不能正确地理解数学中的各种概念,就不能很好地掌握各种法则、公式、定理,也就不能应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因此。抓好数学概念的教学,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关键。数学概念比较抽象,初中学生由于受年龄、生活经验和智力发展等方面的限制,要接受教材中的所有概念是不容易的。在教学过程中,一些教师不注意结合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去分析事物的本质特征。只是照本宣科地提出概念的正确定义,缺乏生动的讲解和形象的比喻,对某些概念讲解不够透彻,使得一些学生对概念常常是一知半解、模糊不清,也就无法对概念正确理解、记忆和应用。教师在初中数学教学实践中,应把生活实例引入概念。概念属于理性认识,它的形成依赖于感性认识,学生的心理特点是容易理解和接受具体的感性认识。教学过程中,各种形式的直观教学是提供丰富、正确的感性认识的主要途径。所以在讲述新概念时,从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有关具体实物入手,比较容易揭示概念的本质和特征。

二、注重数学理念形成,把握数学教学本质。

众所周知,许多数学概念都是从现实生活中抽象出来的。教师讲清它们的来源,既会让学生感到不抽象,而且有利于形成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一般说来,概念的形成过程包括:引入概念的必要性,对一些感性材料的认识、分析、抽象和概括,注重概念形成过程,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在教学过程中,如果忽视概念的形成过程,把形成概念的生动过程变为简单的“条文加例题”,就不利于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因此,注重概念的形成过程,可以完整地、本质地、内在地揭示概念的本质属性,使学生对理解概念具备思想基础,同时也能培养学生从具体到抽象的思维方法。数学概念是数学思维的基础,要使学生对数学概念有透彻清晰的理解,教师首先要深入剖析概念的实质,帮助学生弄清一个概念的内涵与外延,也就是从质和量两个方面来明确概念所反映的对象。如:讲勾股定理时,教师可营造情境――建房施工放线,在没有三角板和量角器的情况下,怎样使得拉出的线框每个角都是直角,为什么?华东师大出版社的课改教材七年级(下)6.3节时,可设疑“为了装饰墙报,准备用长80分米的彩条围一个长方形,但好的作品太多,怎样围才能张贴出更多的作品呢?”这样设计,迅速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使学生认识了数学知识的价值,从而改变被动状态,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精神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三、巩固理解数学概念,精选例题形象解读。

巩固是概念教学的重要环节。心理学原理认为:概念一旦获得,如不及时巩固,就会遗忘。巩固概念,首先应在初步形成概念后,引导学生正确复述。这里绝不是简单地要求学生死记硬背,而是让学生在复述过程中把握概念的重点、要点、本质特征,同时,应注重应用概念的变式练习。恰当运用变式,能使思维不受消极定势的束缚,实现思维方向的灵活转换,使思维呈发散状态。如在“有理数”与“无理数”的概念教学中,可举出如“π与3.14159”为例,通过这样的训练,能有效地排除外在形式的干扰,对“有理数”与“无理数”的理解更加深刻。最后,巩固时还要通过适当的正反例子比较,把所教概念同类似的、相关的概念比较,分清它们的异同点,并注意适用范围,小心隐含“陷阱”,帮助学生从中反省,以激起对知识更为深刻的正面思考,使获得的概念更加精确、稳定和易于迁移。为了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对数学概念的深刻理解,是提高学生解题能力的基础;反之,也只有通过解题,学生才能加深对概念的认识,才能更完整、更深刻地理解和掌握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课本中直接运用概念解题的例子很多,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同时,对学生在理解方面易出错误的概念,要设计一些有针对性的题目,通过练习、讲评,使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更深刻、更透彻。

四、创新数学教学方法,培养实践应用能力。

随着新课程的不断实施,课堂教学改革向纵深方向发展,而素质教育又是当今教育改革的主旋律,所以课堂教学既是教师展示课改的舞台,又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主阵地。转变教育观念,培养出有创新精神有开拓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是当今教师的迫切的任务,初中数学教师首先要进行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创新,摒弃长期惯用而与现行创新教学相悖的陈旧思想方法手段。创新教育没有范例可鉴,从某种意义上讲它就是一种教育改革,而改革就有可能失败。因此初中数学教师首先应该吃透《数学课程标准》,然后结合自己的理解在备课、上课、实践等方面做一些改进,循序渐进,不断反思与总结。为了方便教学,教师应充分设计问题情境,进一步营造创新氛围,教师可根据一定的教学内容,设计适量灵活性较大的思考题,让学生从同一来源的问题中探究不同的答案、不同的解法,培养学生积极求异的思维能力。设计此类思考题,让学生进行讨论、争论、辩论,既能调动学生积极运用现有的知识去解决问题,又能训练他们用多种方法或多种渠道解决问题的求异思维能力。创新教学方法的关键要求学生从自身兴趣出发,在自然、社会和生活中发现问题、选择课题、设计方案,通过具体的探索、研究求得问题的解决,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实践应用能力。

初中数学教学理念篇2

【关键词】生本理念;初中数学;运用方式

数学是一门理论性的学科,相对于其他学科而言比较枯燥,学生自然很难将注意力集中在课堂中,这对于教师的教学时极为不利的,学生很难培养自身的数学知识体系。因此,在当下的初中数学课堂中,教师需要重视生本理念的运用,这样才能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

一、生本观念的基础

(一)学生并非没有基础

在之前的初中数学课堂中,教师往往会认为学生是没有基础的,他们什么都不懂,很容易让教师在内心形成不信任学生的观念,担心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使得学生很难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顺利地进行,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时,会代替学生完成一些需要学生本身进行完成的学习任务,在教师看来这能让学生减少犯错误的机会,但实质上是减少了学生锻炼的机会。在生本教育的观念中,学生没有基础是错误的,学生都是从小学的学习中来的,他们本身就已经接受了一定程度的数学教学,所以他们对于数学学习的方式都已经形成了相应的体系,并且学生有学习的天性,这是他们与生俱来的,教师不必进行质疑。但是令人心痛的是,教师在教学中往往会限制学生天性的发展,更多的跟随自己的步伐,缺少了创新的空间和时间,这实际上对学生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

(二)教师是一个指导者

在生本观念的运用过程中,学生离不开教师的指导,但是教师在进行指导的过程中需要将学生放在主体地位上,教师知识起着一个辅助的作用。从实质上来讲,教师对于学生而言不仅仅是起着指导和激励的作用,更应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学生的未来创造更好的学习环境。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时时刻刻关注学生的发展,在学生碰到问题时不能一下子就告诉学生相应的答案,而是要进行相应的引导,让学生真正的掌握解题的方法,建立良好的知识体系。

二、运用生本理念的方式

(一)重视课前准备

1.建立学习小组

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前,可以将学生以4-6人的方式进行小组的划分,让学生能够在小组中有交流的机会,让他们能相互合作进行相应的教学活动,完成教学任务,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2.为学生制定教学任务

教师要定时的给学生布置相应的学习任务。在小组合作过程中,学生大多是以小组交流合作的方式进行问题的解决,因此,教师需要给学生布置一些具有一些思考难度,并且需要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解决的任务,这样才能让学生得到真正的锻炼,学生也会更加主动地参与到小组讨论中。

(二)课堂教学情境的创建

1.课堂教学中的灵活使用

学生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自然而然会产生各种各样的问题,在这个时候教师不能再对教学内容进行继续深入,因为学生会由于这些问题而产生各种各样的学习障碍,很难进行顺利地学习,教师需要及时地转变教学方式,帮助学生解决这些问题,对学生进行一定的引导,让学生继续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问题的解决,学生在享受到解决问题的成就感之后会投入更多的精力到数学的学习中。例如我在教学生《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时候,学生在之前的小组讨论过程中产生了较多的问题,我会停下讲课内容,先帮助学生把问题解决,这样学生才能更加顺利的进行下阶段的学习。

2.教师要组织好

学生在小学阶段一般都是在教师手把手的帮助下进行学习的,因此,学生在刚进入初中时会很容易产生各种各样的问题,教师在这时需要帮助学生组织好学习,让学生能够有条理的进行知识点的理解,并且充分发挥学生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学习主动性。例如,我在进行《勾股定理》这章的教学时,我会组织好教学活动,把学生带到操场上,先告诉学生学校的直角三角花坛的两边长为6米和8米,先让学生进行另外一边的计算,再让学生用卷尺测量,看看自己的计算是否准确,这样的组织方式使得学生能够更好的进行自主学习,完善生本理念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运用。

三、结语

在当下的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对于生本理念的运用得到了越来越多教育工作者的重视。生本理念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使用能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也会自愿的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在初中数学的学习上,培养起良好的数学学习基础,这对于学生未来的发展也是极为有利的。生本理念的运用能够更好地满足当下的教学目标和教育任务。本文对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生本理念的运用进行一定的分析,希望本文的论述能够帮助其他教育工作者。

参考文献:

初中数学教学理念篇3

关键词:初中数学;新教学理念;探析

中图分类号:G63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11)06-0-01

初中课程数学教学的新理念的主要强调的是通过有计划、有目标、系统性、层次性的教学方式,从初中数学教学的主要内容和初中数学的课程出发,帮助学生掌握需要学习的问题、掌握高效学习的最佳方法。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的数学思维方式和教学方法,把数学中的方法和数学教学目的联系到一起,有机的融合,提高自己的教学效率。

一、课程教学新理念的重要性

社会发展的大背景下,随着新课改的实行,数学的课堂教学和教学理念也被要求的更加灵活、更加宽泛。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的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同样体现着现代文明的先进程度。教师在初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要尽量安排一些能够帮助学生独立思考、独立探索的教学方式,从日常的教学经验的积累中总结一套高效率的教学方式。如今,初中生的数学知识在总体范围内,学生的学习思维还比较单一,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建立新的教学理念,探求新的教学方式。

数学这一学科由于它的学科抽象性比较强,容易让学生对这一学科的学习产生消极的情绪,但是数学这一学科具有严谨的逻辑性和广泛的应用性,对于以后的学习和生活,甚至是工作都有一定的帮助和影响,所以数学的学习是非常重要、非常关键的。数学的高度的抽象性决定了数学教育要把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定为数学课堂教学的首要目标。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重视起数学这一学科的课程的系统性教学和概念性教学,培养学生的严谨的思维逻辑和数学的实际应用能力,帮助学生认识学习数学的重要性和数学在生活和学习中的应用价值,使学生能够在课堂教学中占据学习的主导位置,自主的探索知识,在独立自主的学习和探索中建立起自信心和上进心,提高对数学这一学科的学习兴趣,形成一个缜密的、逻辑性强的思维方式。初中数学教学要保证面向全体学生,帮助学生解决在课堂学习中出现的问题。

二、初中数学课程教学新理念探析

(一)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起辅助作用。在课堂上学生应该是学习的主体,教师作为辅导者是数学学习中的各种活动的组织和引导者。教师应该在教学前精心设计好教学教案,设定一个完善的课程设计,制定好教学目标,在课程教学中为学生提供学习的辅导材料和讨论的内容,帮助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学习,在课堂的活动结束之后对学生或者团队活动加以合理的评价和鼓励。教师要从一贯的“文本教学”中走出来,建立新的“人本教学”的理念,将学生推到学习的主置,教师从教学“皇帝”的位置走下来,将自己位于学生的学习伙伴、学习辅导者的位置上去。教师要建立尊重学生、关爱学生的理念,在学习和生活中走进学生的心里,向学生敞开胸怀,与学生共同进步,成为学生真正的伙伴,与学生在情感上达成共鸣,建立起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二)数学的学习课堂要告别老式的“我讲你听”的模式,建立多样性的学习方法和教学方式。教师在课堂上除了布置教材的阅读任务和练习任务之外,还可以依靠数字游戏,比赛游戏和团队合作等方式来帮助学生学习;数学具有广泛的应用性,数学课程中的任何一个概念、定理、公式、法则都有极广的应用,根据这一特点教师还可以通过动手实践来帮助学生认识到数学是一门与现实生活练习非常紧密的学科,使学生通过现实的动手实践和主动探索使学习数学的兴趣更加浓厚。

(三)数学教学是教师和学生交流的过程,也是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讨论的过程。团队共同完成学习任务有助于学生思维多样化,帮助学生之间的学习方式的共享。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方式时,可以多设计一些小组之间的对话合作,通过学生在课堂上的交流讨论来帮助学生培养学习的主动性、增强学习的能动力。小组间的讨论学习还可以帮助学生勇于表达自己,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点,有利于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和团队合作的能力提高。同时,小组的学习和讨论还有利于教师创造一个活泼愉快的学习氛围,有效的帮助学生思维的拓展延伸,21世纪新型人才必备的素质需要教师在课堂学习中帮助学生逐步建立起来。

(四)传统的教学方式,课堂目标比较单一,由于学生个体性差异,任何一个课堂教学方式都不能要求所有的学生都能达到同一个目标。传统的教学方式忽略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调查反应出传统的教学方式只能是帮助10%的学生达到要求,40%的同学都会反应学习会有困难,还有一部分同学基本放弃了数学的钻研。而在上述达到要求的10%学生中,还有一部分学生成了现如今人们口中常常提到的“高分低能”的人。从某一种程度上来讲,实际上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给国家的资源造成了一定的浪费,对于学生来说更是一种不平等的教学方式。新课改要求全体同学在不同程度上根据自身的条件都要有不同程度的发展和进步,肯定了学生之间的个体性差异。教师可以通过为不同的学生设定不同的目标,或者是让学生自己设定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只要每个学生在学习期间内达到自己设定的目标就是一个成功的实例。教师在这种新式理念的引导下,能够帮助学生保持长久的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每个学生在课堂上都有自己的收获。

三、总结

总之,在新课改下的初中数学课程教学需要教师不断的探索和寻求新的理念,强化素质改革的新目标。从目标出发,在课堂教学中结合实际的教学内容联系实际,运用合理的教学形式帮助学生培养创新和实践的能力,为祖国的发展培养新人才。

参考文献:

[1]王家正,杨世国,李伟,郭世平,朱广化;新课程理念与数学教学实践[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3.

初中数学教学理念篇4

新课程改革理念背景下,初中数学已经从原来的传统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转变成向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而其中的数学新理念应运而生,也便是本文今天探究的主体——数学教学中应用意识的渗透。应用意识近年来越来越受到教育者的关注,因此,加强对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和渗透,可以很好的实现初中数学的教学目标,还可以提升教学的整体质量,更可以培养学生理论加实践的解决问题能力。由此可见,将应用意识这个新理念渗透到初中数学教学中,具有积极的教学影响。

关键词:

新理念;初中数学;应用意识;初中生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力求让学生对现实世界中蕴涵的一些数学模式进行思考和作出判断。”可见,培养学生数学应用意识是数学教学中的重要目标之一。众所周知,数和形的定义不是从其他任何地方得来,而是从现实生活中而来的,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反过来为生活服务。因此,老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将数学中的知识性、应用性、趣味性等有效的结合起来,可以引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不断培养和提升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一、从生活问题导入新课,诱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学生的思维都是由客观存在所引发的,是从生活中具体的感性认识开始的。因此,如果用真实的情境和贴近生活实际的问题导入新知,可以迅速将学生们分散的思维聚集起来,当学生情绪和课堂氛围调节到最佳之时,便是为新课的开展提供导入的最佳时间。同时也是初中生对学习欲望最强之时。在公式的教学中,可以将生活化融入到数学教学中,这样一方面可以做出通俗易懂的解释,另一方面还可以做出本质的揭示,论述条件与结论之间的关系,加深学生的理解深度。比如在学习勾股定理的a2+b2=c2时,可以这样导入新知:小兰家要给狗狗做一个正三角型的房子,当买材料时,只买了三角形的两边,需要求解第三边的长度,那么怎样做会快速的知道第三边的长度呢?这样学生们听后都纷纷讨论着,兴致极高。在定理的教学中,老师可以利用生活实际问题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从原有的数学知识和新学的知识之间产生认知的冲突,突破学生的心理平衡,使他们有意识的产生学习新知的欲望。比如在进行《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一课题导入时,可以设计这样一个问题,王村和李村要在公路旁一起建立一个大型商店,经费已经准备完毕,但是在商店的选址位置上有较大的争议,为了使商店生意蒸蒸日上,决定建立在公路旁,李村希望建在c处,王村要建立在d处,就这样两村的人争吵不休,学生们谁可以帮助他们解决一下这个问题呢?要建立在何处,对于两村距离相等呢?学生们听后都想帮助两村解决问题,都用笔画画写写,但是都差一点灵感,说不出具体计算方式。这时老师可以及时启发,我们用我们将要学习的新知--线段的垂直平分线,这样学生们便有一种拨开云雾见月明的感觉,成功的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使课堂氛围活跃起来,从而引导学生体会到应用好数学知识对于生活的重要性。此外,老师还可以在导入知识时适当的运用多媒体技术,根据所学内容和教学目标,选择合适的多媒体形式,这样通过真实的情境、多元化的色彩、生动的表达、多样的形式,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知识的快乐,从而有意识的去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加深了对不同数学知识点的深刻理解。

二、通过数学知识点,向学生呈现数学的趣味性和独特美

所谓数学教学便要紧扣教材,设计数学相关教材的内容是必须遵循新颖、独特和趣味性的特点,从而使课堂教学变得生动、有趣和具有以引力。如在讲解三角形的性质前,课堂进行提问:为什么亭子是三角形?之后可以用多媒体ppt制作视频,展示三角形的亭子、四角形的亭子、五角形的亭子等,并可以搭配上动态的柱子支撑视频。这样学生便可以感受到只有三角形的固定性是最佳的,进而会有意识的在生活中运用到的此知识点。因此,可以用物品结构的和谐美、独特美来熏陶学生,让他们体会到数学学科对生活和将来工作的价值,引导学生努力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

三、重视实践练习,进行探究

数学学习并非是简单的学习一堆数学理论,数学学科更是一门生活学科,应该将数学知识的学习作为一种过程。而学生只有在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时,才可以真正的将概念与过程相结合之后,透彻的理解数学知识,使数学思维进一步发展。比如在学习“轴对称和中心对称”时,可以让学生自己找到学习和生活中所有的轴对称和中心对称物品,有的学生便找出黑板、黑板擦、柜子、电视机等,进而还可以进行延伸的探究,学生们如果我们想把家里面装修的漂亮些,应该怎样来做呢,经过之前的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都在不断发展,有的学生迅速说,可以利用抽对称和中心对称原理,将房间的布局装修的更漂亮一些。所以只要老师长期善于引导学生进行实践练习,不仅使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得到提高,更将新理念下的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意识真实的渗透到学习中,起到了学以致用的效果。

四、运用读一读,引导学生了解数学的起源、发展和应用

新理念下的数学教材的编排中,融入了一些阅读的简短文字,就是读一读板块。内容包括“其中的“关于代数的故事”、“有关几何的一些历史”、“关于中国古代的一次方程组”、“中国古代有关三角形的一些研究”等内容。”这样的板块其一可以让学生了解到数学的起源和发展,了解数学和生活的息息相关;其二通过渗透我国从古至今的数学的成就,可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热情。求平均数;轴对称;三角形的固定性等,这些内容在数学课本中广泛学习、逐渐深入拓展,进而理解并应用,这些都可以逐渐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培养学生应用意识的发展。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新理念下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意识的渗透,可以让老师有意识的将生活化融入到教学中,激发学生数学的学习充满兴趣,逐渐提高了初中生的思考能力、分析能力和思维能力,也使老师达到教学目标。另外,老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必须坚持理论结合实际的教学原则,渗透应用意识,使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可以不断发展并不断发挥积极的作用,突出实践性,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出适合时展和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李保贤.试析中学数学教育中对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2015年30期

[2]郝晓军.浅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对学生“应用意识”的培养[J].时代教育.2015年22期

[3]廖金祥,高艳敏.中学生校外数学应用与实践状况研究——中学生数学应用意识与能力的调查分析[J].数学教学通讯.2014年30期

初中数学教学理念篇5

【关键词】新课标;初中数学;教学理念;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623.5

引言

数学是打开科学大门的钥匙,数学是科学的语言,数学是思维的工具,数学是理性的艺术,数学充满理性精神等方面都是对数学文化价值的具体描述。数学如此之重要,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实践活动能力就成当务之急。

一、新课标指导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基本理念

1.数学教学应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须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2.数学学习应密切联系生活。在学生已有的认知发展水平和知识经验基础之上,让学生在教师引导下,主动去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

3.在数学学习中,充分利用教材及生活资源,帮助他们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并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4.关注学生的每一个方面,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树立数学学习的信心。

新课程的全面实施,势必对中国的基础教育改革及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将产生深刻的影响。在这里,笔者侧重从以下四个方面,研究初中教育阶段的数学课堂教学。

二、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的讲授任然是重要的学习方式之一,但要注意的是必须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实现师生有效互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给予学生自主参与的意识,使课堂成为学生主动参与探索,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获取知识的场所。因此,教师要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抛弃"我在给学生上课"的观念,形成"我与学生共同学习"的氛围,允许学生发散性思维随时流泻出来。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并对他们的发言作出其当的评价,肯定和咱生那些平凡而有价值的问题或见解。

三、重视课堂纪律调控.保护学生身心健康

目前,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全国各地,因学生"捣乱"课堂纪律而受当班教师体罚或变相体罚的案例时有发生,最严重的案件莫过于造成学生伤亡。因此,以保护学生身心健康为主的课堂调控方法是值得我们教育工作者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笔者认为,利用过程性、阶目殳性评价机制,可以有效地制约课堂上某些学生的不良言论和行为。

实验区一位数学教师说,在她的课堂上。有的学生为了说的话能够被注意,会爬到桌子上面。这种不良行为显然是不对的,教师必须给予制止。如何才能达到纠正这种不良行为的目的呢?笔者曾经采用这样的方法:首先,提醒有关学生注意纠正;其次,提醒全体学生今后不要再有类似的不良行为发生;第三,如有不改者,教师则运用阶段评价办法加强管理。实践证明,应用阶段性评价扛杆的调节,学生的不良行为是很容易会得到纠正的。

四、感悟再创造,引导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形成过程所谓

感悟是指人们接触外界事物后有所发现,有所感触而领悟一些道理或思想感情。笔者在多年的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发现数学基本概念等基础知识因为抽象使学生理解很困难而基础知识是数学学习的根本。新课标要求,数学教师要将课堂教学从只重结果的教学转变为既重过程又重结论的形式。事实上,每一个重要的数学概念的形成和发展都有着丰富的经历,而出现在教材中.却只能掩盖了探索中的"火热的思考",而将其凝固成"冰冷的美丽"。教师如果按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照本宣科,学生就很难进行。火热的思考"以及主动建构,也就难以领会数学基本概念的实质。因此教师要根据新课标改变教学方法,要结合日常生活中丰富的情景,有趣的数学史故事,设计开放性的课堂活动,让学生通过轻松的课堂学习,获得对数学基础知识的掌握、深化。

五、把握动态生成,演绎课堂精彩

新课标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而发展是一个动态的生成过程,这一过程中的因素和情景是无法预见的,也就产生了许多的生成性问题。叶澜教授曾经指出:"课堂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可能发现另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因素,而不是一切都能遵循固定路线而没有激情的过程。"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精心的预设,但是又不能局限于预设而不敢越雷池一步,要时时关注学生的情感和要求。例如,在初中《代数》的第一章有理数的引人。举一个事例,一辆汽车从车站出发,沿公路向东行驶10千米,接着掉转车头向北行驶10千米。问这辆汽车在什么位置?对于这个简单问题,当然学生不难作出回答,但问及如何用数学式了表达这辆汽车的位置变化过程,学生就感到茫然了,趁学生构成忌于求知的心理状态之时机切人新课课题。再例如一个人要成立一家新公司,由于业务关系。急需一辆汽车,但又因资金问题无力购买,决定暂租一辆汽车使用。现有两家出租车公司供选择,两家出租车公司条件不同,租哪家的更合算?一家的出租条件是"每月付给司机1000元工资,另外每百公里付10元汽油费";另一家公司只按行程算账,出租条件是"每百公里付140元的费用"。这就要求新公司老板根据自身业务用车情况(里程)运用数学的知识去选择有利于自己的出租车公司。足以说明数学并不是远离生活的抽象理论,而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知识--让数学回归生活,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总之,新课标指导下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需要我们不断探索、不断实践、不断完善、不断发展,真正为培养具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铺设桥梁,奠定基础,更高、更快地推进素质教育的健康、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续梅.《新课程教学方法指要》.山西人民出版社

初中数学教学理念篇6

关键词:新课改与新形势;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反思

对于目前初中数学教学的现状来说,新课改与新形势的推进是机遇也是挑战。说是机遇,是因为新课改下的教学方式更加开放、人性与个性,旨在用富有创新精神、趣味性与吸引力的课堂导入方式为学生创建一个自由思考、自觉学习的平台。说是挑战,是因为新课改的教育精神走入数学课堂教学已有些时日,却并没有预期的提升效果,这不得不引发我们多方面的反思。因此,明确新课改与新形势下的教育思想与发展趋势,并配合以科学有效、合理有序的课堂导入方法,才会使初中数学教学更上一层楼。

一、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教学理念反思

(一)对课堂教学中重“教”轻“引导”的反思

笔者认为,教学这个词的含义不仅有“教”也有“学”。教师在课堂中教学,过于重“教”就会削弱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对学生的未来发展是十分不利的。因此,教师应合理转变这种教学理念,注重对学生的“引导”作用。首先,重视引导有助于开拓学生的思维,改善学生在课堂中受教师的主观教学限制而放弃对自我思想放逐的现象;其次,重视引导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与思考习惯,使学生愿意主动思考、主动学习,而非依赖于教师学习。

例如,在“数据与图表”章节的学习中,传统的教师重“教”的教学方式是:教师利用电子屏幕、课本、挂图等教学配件为学生展示各种不同的统计图表,换句话说就是通过“直接灌入式”的教学理念,让学生对统计图表产生最直接的视觉效应。但是,这样的方式不利于学生对不同统计图表特点的理解,也并没有让学生在课堂上真正体会到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数学学习乐趣。因此,教师可以通过设计问题将学生引入统计表的特点比较中来。如,教师在课前说:“同学们,大家多高了啊?谁是我们班最高的呢?大家是不是一年比一年高啊?”首先,这样的问题会让学生产生兴趣,大家会争先恐后地汇报自己的身高,会自觉开始与同伴的身高进行比较,会思考自己这些年的身高涨幅,也会关注到谁是班级最高的同学等等。而其实,在思考与交流的过程中,教师凭借问题设置对课堂教学起到了辅助作用,即帮助学生在潜意识中理解各种统计表的特点。如,条形统计表较为直观地呈现了所有数据,易于比较数据之间的差别,也就是将班级学生的身高以条形统计表的形式展现将清楚地看出每一位学生的身高数,并可以轻松地找到班级中最高与最矮的学生;而折线统计图则很清楚地看到数据变化的趋势,也就是当学生想要查看自己近些年身高走向时应选择折线统计图。

(二)对课堂中教师地位的反思

在传统的教学理念中,教师占据着课堂的主导地位,是课堂的实际管理者。然而,新课改要求教师应“以学生为本”,教师作为课堂教学必要的辅助者,对学生学习知识、接受知识有着特殊的意义。这样的教学理念反思,是对千百年来教师地位的转变,使教师从原本的主动教学角色转变为被动助学角色。一方面,有利于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不断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乐于合作的学习习惯;另一方面,有利于创新教学导入方式,既活跃了课堂气氛,也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热情与积极性。

例如,在“直棱柱”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摒弃受传统主动教学地位的限制,转变教学理念,以辅助者的身份为学生提供自主合作学习的平台。可以让学生自己探索直棱柱的特点:如让学生通过合作共同制作直棱柱,并以小组形式对直棱柱的表面展开图进行讨论等。通过自主思考与合作研究,学生对直棱柱的各项特点有了自己的理解,教师再让学生概述讨论思路与过程,从而有效完善学生的思考结果。

二、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教学方法反思

(一)转“严肃”教学为“乐趣”教学

数学是极其严谨的学科,数学教师也习惯性地以严肃的教学方法教学数学知识。然而,过于严肃的教学方法一方面使得课堂氛围“死气沉沉”,另一方面也会误导学生,使他们认为数学学习是枯燥无趣的。因此,教师必须运用具有趣味性与新鲜感的课堂导入方式,既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也很大程度上活跃了课堂气氛。

这里以教授“特殊三角形”章节为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根据“心有灵犀”这个游戏的特点,将“特殊三角形”这节较为枯燥的课程改变为以学习知识为目的的趣味性游戏教学。所谓“心有灵犀”游戏,就是一个人通过比划或描述,另一个人来猜他比划描述的是什么。比如老师出题板,第一个词是“等腰三角形”。面对题板的学生看到后,开始描述:“两边相等的三角形。”反方向的学生通过他的描述,猜到:“是等腰三角形。”然后,老师再出下一个题板,等边三角形。下一组学生描述:“有一个角是60度的等腰三角形是?”对面的学生答:“等边三角形。”有时,学生可能会出现描述或猜答错误,如描述:“两个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猜答的学生说是等腰三角形。这就是判定出现了失误,因为两个底角相等的三角形才是等腰三角形,而非任意两个角相等就是等腰三角形。所以,当前面的学生进行“游戏”时,下面的学生也要认真听,找出他们存在的错误。

(二)创建感官实物教学方法

所谓感官实物教学方法,就是利用学生的各种感官效应,用生动有趣的图案和实物来替代抽象的理论知识,从而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仅有利于将学生的各项感官意识与数学知识相结合,以能达到高效认知知识实质的目的,还有利于开阔学生的联想空间,因为丰富的联想力对解决数学难题是具有极强的实际意义的。

例如,在“投影与三视图”章节中对“简单物体的三视图”教学,若教师采用对过于抽象的物体进行语言表述的教学方法,就无法真正让学生明确物体的三视图绘制规律。因此,教师可以在课前准备一些诸如篮球、正方体粉笔盒、长方体文具盒等简单的物体。在课堂上,首先让学生通过感官认知观察这些简单物体,使学生对物体产生基础性印象;然后教师再将物体的不同面展示给学生,或者可以让学生自己触摸、查看物体,使学生对物体各个不同面的特点有了深层次了解;最后教师再通过三视图的具体形成方式及投影内涵,向学生揭示三视图的真正数学意义与实际画法。笔者认为,这样的感官实物教学方法对教授不同几何图形的体积、表面积等是十分有帮助的。

反思新课改下的初中数学教学,是对课堂实际教学存在的问题的深层剖析,不仅有利于根据问题“对症下药”,也有利于不断提升课堂整体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反思新课改下的初中数学教学,是对教师专业素质与技能素养的有效强化,不仅有利于持续完善师资力量,也有利于改善传统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历史弊端;反思新课改下的初中数学教学,是有机迎合新形势下的教育改革精神,不仅有利于实际贯彻新课改的诸多教育宗旨,也有利于推动我国义务教育工作精益求精。

参考文献:

[1]杨官平.新课改下初中数学教学中若干问题及对策[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3(07).

初中数学教学理念篇7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以人为本;具体体现和实践

“以人为本”教学理念的核心就是尊重学生的个性与差异,以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出发点,满足每个学生对知识的渴求,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学习的能力,最终实现素质教育和终身教育的目标。作为初中数学老师必须将这些理念体现于教学实践中。教育工作的重心,已不再是教给学生固定的、死板的系统知识,而是“以学生发展为本”,塑造学生具有丰富内涵的自由人格。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发展,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为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独立思考营造氛围,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面对数学难题时勇于克服的意志。此外,在课堂教学中,老师要把自己当成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领跑者,创造性地实施教学,让学生亲自体验数学。总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在初中数学教育中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体现:

一、老师先要走进学生,了解学生,与学生建立良好的交流

“以人为本”教学理念强调的是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个性。这就要求在教学内容上必须能够满足学生的未来发展,让学生学到有价值的知识和生活体验。因此,老师要了解学生,掌握学生的差异,给予每个学生学习、了解、探索和思考的机会,在学生感兴趣的数学问题上,让学生体验到成就感,最大程度地发挥学生的数学潜力和智慧。同时,老师还要与学生建立良好的交流,了解学生的心理想法、兴趣爱好以及学生的数学基本功,这样才能保证课堂的有效性,体现人性化教学,体现课堂教学的“以人为本”,从而高效的教学,高效的学习。

二、精心选择有助于教学的数学素材

以“以人为本”教学观展开数学教学活动,就是要以学生发展为根本,将学生掌握的知识信息、个人体验以及社会现实融入到数学教学中来。使学生在平台上通过自主学习或合作互助完成学习任务,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教师要根据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比如学生的特长、心理特点和学习状态等,来选择学生感兴趣的,或者是有助于学生提高学习动力的课堂教学素材。当然,选择也是有原则的,必须要把握好,即首先要顾及到每个学生的生活实际、个人体验、知识信息量,在课堂实践中要突出教学的衔接性、启发性,从而保证教学的延伸性。其次,数学教学素材必须真实、有价值且具有挑战性,选才应与学生具体的生活经验相结合,让数学融入生活,让生活走进数学,让学生去领会生活中的数学因素,并将数学知识引入生活。知识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数学也同样如此,让学生明白这个道理,对培养他们自主地进行观察、体验、推理、论证等能力有很大的促进意义。同时,还要精心布置好课外作业,除了课本上的习题以外,老师最好设计一些思维空间较大的作业,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三、在教学方式和方法上老师必须做出调整

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进行自主的探索和合作学习,是新课改视野下对初中数学教学方式的要求。数学学习本身就是一个极富生动、主动和个性的活动过程。而我们传统数学教学往往是老师说教,学生听讲,再进入练习和老师检查阶段,这种教学方法违背了数学学习的根本。即使偶尔有启发式的学习,仍然是以老师为中心,学生顺着老师的思路寻找答案。这样的过程,老师掌握不到学生的困惑与兴趣所在,而学生也无法体会数学学习的真正魅力和意义,使得教学流于形式。要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实现新课改的要求,老师必须要从讲解教材内容的手段上、指导学习的方法上以及检查学生认知程度的方式上做出改变和调整。教育和学习虽然相对独立,但又相互联系、互为影响,老师的教学方法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方法,最终影响到教学效果。在教学中,教师要经常为学生提供创造的空间来让学生发挥创造的机会,给学生创造参与教学过程的机会,以此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改变牵着学生走路的状况,尽量使学生动脑、动口、动手,独立思考,从多角度、多方向去分析问题,质疑问难,主动探索知识规律,从而获取知识、提高能力。所以,老师在改革教学方法时要积极地引导学生探索适合自己的、有效的学习方法,将课堂交给学生,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学习有用的知识,全面提高素质。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贯彻,对初中数学教学无论从教材内容上,还是从教学手段上都提出了新的要求。作为新课改的重要内容,“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必然得到全面体现。在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将生活与数学相联系,使学生自由地发展,使每个学生都可以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初中数学教学理念篇8

关键词:新课程初中数学教学开放式教学探究性学习

新课程倡导自主、探索、合作的学习方式,追求平等、互动、对话的师生关系。于是,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正从教材、教师的专制中逐渐走出,走向生活、走向开放、走向互动、走向探究,日益呈现出勃勃生机。那么,如何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进行数学教学呢?

一、让学生感受实用的内涵

数学新课程标准强调,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学有用的数学。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学生对数学最直接的认识是“数学题目”和“应试”,在遇到现实中的数学问题时,往往束手无策。而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教学关注数学知识的实用价值,注重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学生只有到生活中去运用数学,才能真实地显示其数学学习水平。所以,教师应多组织学生开展一些联系生活实际的教学实践活动,体验“数学在生活中的实用性”。

例如讲多边形的镶嵌时,可以先组织学生找找他们看到过的地砖、墙砖并思考:常用于镶嵌的图形有哪些?这些图形有什么特点?有哪些镶嵌的方法?工人为什么要这样镶嵌?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留心周围事物、有意识地用数学的观点来观察和认识周围事物的习惯,让学生逐步掌握数学思想方法,自觉地把所学的知识与现实中的事物联系起来。然后让学生用数学方法研究生活问题,让学生从生活中去“想”数学,使学生充分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让学生在研究中不断地思考和尝试,从而不断体验成功,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让数学学以致用。

二、为学生创造开放的环境

以往数学课程的实施,大量依赖于以封闭型为主、传统的、机械的、单一的教材资源,学生学习的途径、方法大同小异,学习的内容、形式也无多大差异,这样容易使学生片面地感知知识,不利于学生全面理解和消化所学知识。而开放性的教学则将学生置于一种动态、开放、主动、多元的学习环境中,不仅改变了学生学习的地点和内容,而且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获取知识的方式和渠道,更重要的是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开放”,包括数学教学内容、学生数学活动和学生与教学内容之间相互作用的多个方面的开放。开放式数学教学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获取数学知识的同时,主动学习,自行获取数学知识的方法,主动参与数学实践活动,进而获得终身受用的数学能力、创造能力和社会活动能力。在教学中,让学生能够按各自不同的目的、不同的选择、不同的能力、不同的兴趣选择不同的教学,并得到发展,能力较强者能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有进一步的发展;能力较弱者也能参与数学活动,完成几项特殊的任务。

这样的开放式教学过程,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促进学生积极探索的态度和策略的形成;鼓励学生参考已有的知识和技能,提出新问趣,探索新问题;提高学生数学学习能力。这种教学模式也体现了数学教学是面向所有的学生的,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过程。

三、使学生增强互动的意识

“互动”,即师生双向活动。长期以来,数学教学只有老师在唱“独角戏”,学生只是“听众”、“观众”,这种教学方式就是纯粹的“灌输式”教学。数学新课程强调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因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尽可能灵活地采用各种教学方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交流愿望,使教学过程变成一个富有情感交流的师生双方相互合作的过程,这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例如,在《三角形的认识》的教学时,课前布置研究问题:说一说你所知道的三角形,举出现实生活中与三角形有关的一些实例。并布置学生准备3cm、4cm、6cm、8cm的小棍若干,用于探讨三角形的三边关系。由于三角形在小学时学生已接触过,已有初步认识,一经提出,兴趣盎然。由于材料简单易得,同学们积极准备,查看资料,设计探究,忙得不亦乐乎。课堂上同学们相互交流,争先恐后,以各种形式展示自己的学习收获,创新互动的意识一下子被唤醒了。

四、给学生营造探究的空间

探究性学习在数学教学改革中,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成为体现新课程标准精神,引导数学教学改革的一大亮点。因而,在数学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尽量少讲一些,尽量多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的空间,让学生置身于学习的探索环境中,独立地思考问题,主动地探究知识,多方面、多角度地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这种让学生自己去探究、去体验的教学方式,把过去以知识结论的传授为重点的教学,转变为对学生自主获取知识过程的指导,使学生感受探究的乐趣,挖掘创造的潜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初中数学教学理念篇9

[关键词]:新课标初中数学教学新理念

新课标对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总体目标通过义务教育阶段数学学习,学生能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包括数学事实、数学活动经验)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关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情感态度和一般能力方面都能得到充分发展。我作为一名初中数学教师,多少年以来的教学实践感受颇深,受益非浅。接下来便谈谈我对新课标下初中数学教学的一些认识。

一.新课标之数学教学的课程观:

在原有“双基”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提出了“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的要求。,即“四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这里的基本思想不是前几年的教学实验“数学思想方法“,是指支撑数学科学发展的思想,核心在于数学推理、数学建模。如何让学生获得数学思想,关键要让学生经历概念的抽象过程。这里的基本活动经验,对学生而言,所谓数学的基本活动经验是指围绕特定的数学课程教学目标,学生经历了与数学课程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数学活动之后,所留下的,有关数学活动的直接感受、体验和个人感悟。经验的特征:具有数学目标的一种结果;是人们最贴近数学现实的部分。基本的数学操作的经验,基本的数学归纳的经验,类比的经验,思考的经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经验等等。学生操作的未必就能获得经验,必须帮助学生归纳。基本活动经验在每个领域中表现不一样,在代数中强调代数建模;就是让学生学会数学化的过程中积淀下来的数学直观

二.新课标之数学教学的重点:

传统教学只重视结果。新课标之数学教学不但重结果,更重过程。

1.新课标之数学教学过程是学生做数学,探究数学知识,发现数学知识的过程,自主建构知识体系的过程

传统教育把学生看成是装知识的容器,学生的任务就是接受知识。但新的教育理论-----建构主义认为,并不是老师塞多少知识给学生,学生的脑子就可以装进多少知识,学生接受知识是有选择的,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其自己在脑子里自主地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的过程。新课标强调: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自主性,独立性,不再只充当知识的接受者。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自主的学习,操作,探索,思考问题,探究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出问题,与同学和老师合作交流,讨论,共同发现新知识。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建构自己的数学知识体系,并培养创新思想和创新能力,实践能力。

2.新课标之数学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之间交往互动,感情交流的过程

教实质上是老师帮助学生建构知识体系和能力体系,学实质上是学生自主独立的建构自己的知识系统和发展自己的潜能,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实质就是交往互动。新课标强调,数学教学,学生不能只做听众,必须动起来,要动起手来操作数学,动起笔来推演数学,动起脑来思考数学发现数学质疑权威,动起口来讲数学和与同学老师讨论数学;数学教学要通过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合作交往,促进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使学生学会交往,逐步建立积极和谐的人际关系。

数学教学过程也是老师与学生感情交流的过程,面对拥有灿烂生命力的学生,老师必然把感情到教学之中,学生面对知识渊博充满智慧的老师必然敬佩有加,教师不断学习,不断修炼,提高文化水平与做人境界,这将是非常有价值的,教学的过程就是教师的知识经验智慧与学生灿烂的生命活力的有机融合的过程。

三.新课标的数学教学方法

新课标的数学教学方法重数学思想,采用、完善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的核心是切实抓好课堂教学,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课堂教学过程是师生相互交流的互动过程,师生均以一种积极的心态进入教学过程,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并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前提。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注意培养学生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学生兴趣是学生学习主动性的体现,也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动力源泉。作为教师,要做到以“趣”引路,以“情”导航。

2.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逐步培养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激起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和创造欲,让学生从思想上产生由“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真正实现主动参与。

3.重视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数学能力实际上是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听、说、读、写、想等方面的能力。在课堂教学中要尽量为学生创造有利于形成听、说、读、写、想能力的条件,并不断摸索培养的规律和方法。

4.新课标下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应用

⑴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运用现代化教学技术,把现代化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

新课程标准指出: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资源,重视现代化教育技术在数学教学的应用,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

四.新课标之数学教学的师生关系

传统教育强调师道尊严,教师是知识的权威,是知识的传授者。新课标强调师生关系是民主的,平等,促进个性发展的,教师是平等中的首席。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发展的促进者。教师要建立一个民主平等,融洽和谐的课堂气氛,积极与学生交流,分享体验与感受。学生是独立独特和发展的人,是学习的主体,是责任与权利的主体。教师要有耐心信心和恒心去教育学生,努力促进学生的发展。在教学中,应注意综合运用开发学生创造力的各种方法,努力创设使学生自由发表独创见解、热烈讨论的课堂气氛。教学中应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发表不同意见。在解决实际问题时,鼓励倡导学生一问多答,一题多解,让学生有充分动脑、动手、动口的时间和空间,同时鼓励学生大胆发表意见。在平等、信任、民主和和谐的气氛中提出新见解、新方法,进而培养创新精神,培养学生具有创造性运用知识的能力。

在新课标的学习与实践之中,新理念、新思路、新方法不断鞭策着我们教学一线的教师们。我们曾经困惑,不知所措,但通过学习,我们又会以新的姿态站在教育前沿。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我们只要紧跟着新课标、新理念,就不会迷失自己的方向,更好地为社会培养有用的人。

参考资料:

[1]杜家栋张丽玲:《论数学的本质》(《中学数学研究》2004年第1期)

初中数学教学理念篇10

关键词:初中数学有效教学

一、要明确教学目标,提高教学内容的有效性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指挥棒。有效的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同时,它限定着课堂教学活动的整个过程,对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此外,新课程标准也要求数学教学要注重“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目标的有机结合。因此,我们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明确教学目标,为高效课堂的建立做好基础。

二、优化教学设计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课堂教学的设计者、组织者以及引导者。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的时候,要以学生的实际水平为根本。教师要在深入钻研教材的基础上,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有针对性地创设出良好的教学情景,有效地实现教学过程中师生间的双向互动,引导学生能够主动地去探索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此外,教学教师还要从学生的发展出发,对课堂教学进行科学安排,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最终有利于高效课堂的构建。教师要让学生充分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教师要鼓励和引导学生,充分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提高数学教学效率。

三、适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

教师通过加强多媒体技术与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整合,能够将很多抽象的概念或者繁琐的叙述展示在学生的面前。对于屏幕上的图像和文字,学生能够一“幕”了然,接受起来也比较容易一些。例如,我们在学习“圆柱看成是一个矩形旋转得到的”和“将圆锥看成是一个直角三角形旋转得到的”相关内容时,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进行演示,可以形象直观地将圆柱、圆锥的形成过程充分地展示在学生们的面前。这种清晰直观的教学能够激发学生参与到活动中来的热情,为实现初中数学有效教学提供有效保障。

四、注重课堂练习,帮助学生及时巩固新知

数学课堂练习的时间大约占每节课时间的四分之一至三分之一。有效的课堂练习是对数学知识记忆、理解、掌握的重要手段。课堂练习既是一种速度的训练,又是对学生掌握知识程度的检测。教师所出示的例题都是有心选择的,如哪些知识需要补救、巩固,哪些知识需要加强、应用,学生哪方面的能力需要培养等,这些都需要教师在练习题目上有所侧重和体现。有效的练习能够帮助学生及时地巩固新学习的知识,因此,教师在设计的过程中要做到有所侧重。例如,“平行线的判定”一节的主要内容是平行线的判定公理以及判定定理,在学习此内容时,我就进行了这样的尝试:先引导学生通过具体验证得出平行线的判定公理,然后让学生完成与判定公理相对应的练习,之后再给予讲评,进而再分析内错角在什么样的条件下满足判定的公理,再得出判定定理: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并给出与之相适应的练习,最后总结小结。这种讲练结合的方法既能将教材中的重点知识讲透彻,又能让学生在此基础上加以练习,及时了解、发现新思路,还能让学生当堂消化新课内容。

五、抓好课后,确保课堂教学的顺利完成

课后也是有效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每一位教师都要加以重视。

(一)要分层次,提优补差

在教学的过程中,对于一些确实不能当堂完成学习目标的学困生,教师要倍加关心,及时予以个别辅导,这样能够让这些学困生避免知识缺陷的积累和心理挫折现象的出现,让他们增强学习信心。对于一些学有余力的中等以上的学生,教师要指导他们思考更高层次的问题,同时适当地增加一些能提高他们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训练题,及时地帮助他们巩固已学习的知识。

(二)注重教学反思

课前备课、写教案固然重要,但是课后反思更有利于教师的专业成熟与教学效率的提高。教案作为教师教学的思想以及方法轨迹的记录,也是教师认识自己、总结教学经验的重要资料。因此,在教学实践中,课堂一旦放开,真正地活起来,就会有很多突如其来的可变因素,学生的一个提问、一个“发难”、一个“突发事件”等,都是对原有的教学设计提出的挑战。因此,针对在课堂上容易出现的一些新问题和遗漏的问题,还有存在的难点或者没有讲透的情况等,教师要在课后把这些都记录下来,通过反思、体会和感悟,再进行理性的分析,及时地总结,为更好地提高自己的教学效率做铺垫。

总而言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从有效到高效的转变需要一个长期探索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要积极地探究和借鉴有效教学方法,再具体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学习水平,在教学的过程中加强师生间的互动交流,最终促使课堂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蒋炳元.试论新课程标准对初中数学教学的几大改变[J].新课程:中学,2012.(8).

[2]左米娜,浅谈初中数学新课程教学[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S1).

[3]祖惠泊.变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北京:首都师范大学,2004(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