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关于乡村治理报告十篇关于乡村治理报告十篇

关于乡村治理报告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5:03:00

关于乡村治理报告篇1

1成立以县政府主要负责人及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的县级“非典”防治领导机构,明确各部门职责,实行政府主要负责人负责制,省级防治“非典”领导小组要有负责人专门负责乡村防治工作;以县为基本防治单位,33各级政府应成立督导小组。

2县级“非典”防治工作领导机构要统筹协调全县人、财、物等资源,统一领导和指挥当地城乡居民、机关、企事业单位的防治工作,形成各部门分工合作,县、乡(镇)村一体化防治的工作机制。

3乡(镇)政府应成立领导小组,负责本乡镇“非典”防治工作的动员、组织和协调,督导各村落实“非典”防治方案。村党支部、村委会要明确责任,组织和督促村民小组长和村医务人员做好宣传、报告可疑情况、家庭隔离及互帮互助等工作。

4各级政府要将国有农(牧、团)场的防治工作纳入乡村“非典”防治及公共卫生工作中,统一部署,统筹安排,同步进行。

二、培训医务人员

5要把培训县、乡、村医务人员作为预防和控制乡村“非典”关键环节。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要尽快制定县、乡、村医务人员的培训计划,编写适宜教材,立即开展逐级培训,有条件的地方也可通过电视、光盘、录像、网站等电化教育和远程教育手段进行培训。

6县级和中心卫生院医务人员要掌握“非典”诊断、治疗、隔离、护理、消毒、疫情处理、疫情报告及自我防护的知识和技能。乡(镇)医务人员要熟悉“非典”临床症状、诊断标准、掌握隔离、护理、消毒、疫情监测、疫情的处理、疫情报告及自我防护的知识和技能。村医务人员应熟悉“非典”疑似病例的判断、隔离、消毒、监测、报告及自我防护的知识和技能。

三、宣传教育

7要高度重视乡村地区“非典”防治的宣传教育工作。根据乡村特点和农民实际,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基本内容,使乡村干部群众重视防治工作,克服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有针对性地向农民宣传“非典”防治基本知识,让群众懂得“非典”可防、可治、可控,树立信心,消除忧虑,解除恐慌心理。提高农民、特别是乡村流动人口的自我防护意识,引导农民相信科学,破除迷信,讲究卫生,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要确保“非典”防治宣传进村入户、家喻户晓。有关部门要开展督导检查,及时做好查漏补缺,不留死角,使宣传教育落在实处。

8组织对乡镇领导、村干部等骨干人员重点开展宣传教育和培训工作,通过他把广大农民发动和组织起来,形成群防群控的局面。

9对于乡村中个别故意散布谣言、组织封建迷信活动,干扰“非典”防治工作的违法分子,要依据相关法律规定坚决打击,情节严重的要追究刑事责任。

10己发生疫情的地区,要积极做好乡村中确诊“非典”病人、疑似病人及密切接触者的思想工作,使他自觉接受医疗及隔离、留验等措施,积极配合防治工作。要全方位做好宣传疏导工作,防止出现群体性恐慌事件。

四、疫情监测与报告

11要建立以县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为中心,县级医院、乡卫生院和村卫生室为依托,村为基础的预防控制“非典”疫情监测和报告体系。

12村委会组织村民小组长和村医务人员负责可疑情况排查和报告工作,发现可疑情况立即报告乡(镇)医疗卫生机构和乡(镇)政府。乡镇医疗机构在采取措施的同时,立即报告县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县级预防机构要立即核实疫情,核实后要立即向县卫生行政部门和上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实行疫情日报告和“零”报告制度,紧急情况随时报告,县卫生行政部门接到疫情报告后要立即向同级人民政府和上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13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负责本村疫情报告的组织领导和督促检查工作。己发生疫情的地区,村医务人员及村民组长要每日逐户访视村民,及时发现可疑患者及其密切接触者,立即上报。

14乡村疫情监测中,必须加强对流动人口特别是从发生疫情地区返乡的农民工、大专院校学生和其他人员的医学观察,并以村为单位,逐一登记,加强监测,发现可疑情况必须立即上报。

15各县(市)长途汽车站、火车站、码头等地应设立“非典”医学检查点,抽调足够人员为来自或经停疫情发生地区的长途汽车、列车和航班到站旅客测量体温,体温超过38℃者,应立即通知当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派专用车辆转送指定地点留验观察,同时登记其详细地址,通知其居住地,对其密切接触者进行医学观察。

16对于缓报、瞒报和漏报的各级医务人员和党政干部,要依法严肃处理。对于及时报告疫情并得到证实的乡村医务人员、干部和群众,应给予奖励。

五、疫情处理

17乡村“非典”预防控制工作,要努力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一旦某些村庄、乡镇出现严重疫情,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传染病防治法》采取果断措施,实行部分住户或整个村庄的隔离,坚决控制疫情在乡村地区扩散蔓延。

18村卫生室一旦发现疑似病人,应立即报告乡镇卫生院,同时采取措施,将其居家隔离,并指导其家人做好个人防护。没有村卫生室或村医务人员的乡卫生院要派医疗人员驻村或巡回检查;乡卫生院对就诊的确诊“非典”病人或疑似病人应采取隔离措施,同时迅速报县医院和县疾病预防机构,对密切接触者提出医学观察建议,由村医务人员和村干部实施。

19出现确诊“非典”病人或疑似病人的家庭住所、禽畜圈、厕所、以及确诊“非典”病人或疑似病人停留过的村卫生室、乡卫生院,应在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指导下立即采取消毒措施。发生疫情地区的公共交通工具要做好每日的消毒工作。

20县级医院是救治当地乡村确诊“非典”病人的主要医院,要开设发热门诊,建立隔离病房,备有充足的救治药品和呼吸机等医疗器械,配备专用救护车,有经过培训的医护人员和完善的治疗方案。根据需要,中心卫生院经上级卫生行政部门认定后,也可设立发热门诊,建立隔离病房,收治确诊“非典”病人。

21县乡两级指定医院在接诊中一旦发现疑似病人,应立即收治到隔离室,不能以任何理由拒绝诊治或让病人自行前往医院就医。要在地(市)以上专业人员指导下,由当地县级医院确诊首例“非典”患者。接诊确诊“非典”病人或疑似病人的医院,要严格落实医务人员自身防护和防范院内感染的有关措施。

22确诊“非典”病人或疑似病人死亡后,尸体原则上应火化;对有土葬习惯的少数民族地区,可对尸体进行适当卫生学处理后深埋,要禁止举行大规模遗体告别活动。

23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建立一支能胜任“非典”流行病学调查、监测和消毒工作的队伍,接到当地疫情报告后,立即开展流行病学调查,研究制订防治对策,提出疫情预测预报,尽快掌握当地疫情,并协助医院做好病人的隔离、消毒工作。

24己发生疫情的地区,要避免举办大型集会和婚丧嫁娶等大规模聚餐活动,对于人口相对密集的乡村学校、企事业单位、集贸市场等场所要保持空气流通,做好环境和公共设施的消毒。

25当疫情出现扩大蔓延趋势时,要立即请求上级业务部门提供支援,决不可贻误时机。

六、减少农民工流动

26乡村地区“非典”防治工作,要实行区域合作,城乡联动。农民工输入地和输出地要及时沟通情况,共同做好农民工的管理工作农民工输出大省(自治区、直辖市)要掌握农民工的流动情况,乡村干部和医务人员要劝阻农民工暂不到发生疫情的地区务工或从事其他经济活动。要做好在外农民工家属的工作,让他劝告己在发生疫情地区的农民工安心工作,暂不返乡,村委会和村民小组要帮助他家庭安排好生产生活,解除后顾之忧。

七、开展爱国卫生运动

27各地要结合预防控制“非典”工作,因地制宜地在乡村地区开展以整治内外环境、清除垃圾污物、做好饮用水源和人、畜粪便卫生管理为重点的乡村爱国卫生运动,使乡村的卫生面貌有显著改善。

八、保障措施

28要根据《财政部卫生部关于农民和城镇困难群众非典型肺炎医疗救治有关问题的紧急通知》财明传[]5号)落实中央对农民中“非典”患者实行免费医疗救治的政策,解除农民的后顾之忧。治疗费用由救治所在地政府负担。对中西部困难地区负担的救治费用,原则上由中央财政按50%给予补助,各级财政、卫生部门要加强管理。

29各地要按照中央和国务院的要求,为控制疫情提供资金保证。中央财政对中西部困难地区给予适当补助。

30省、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医疗机构应组织机动队,随时为县相应机构提供技术支持。

31县级政府要储存并提供处理紧急疫情必须的消毒药品及器材、交通工具、隔离防护装备、治疗药品和急救设备。不具备设置隔离病房和发热门诊的要按照标准预先加以改造,必要时可由当地政府临时征用企事业单位、社会的房屋和车辆,用于“非典”防治工作。

关于乡村治理报告篇2

一、目标

实现我县2008年疟疾发病较*年下降30%以上。

二、休止期治疗方案

(一)治疗对象:全县*年、*年发生疟疾病例的自然村开展休止期治疗。具体治疗范围依据自然村内*年-*年所有实际疟疾病例(包括已网报病例和未网报但已掌握病例)和水体分布的特征确定,对范围内的人群进行治疗。

(二)服药方法:采取伯氨喹8日疗法治疗,即伯氨喹(每片7.5mg基质)成人每天3片,连服8天,饭后顿服(儿童用量详见下表)。不宜服药对象为:1周岁以内婴儿、孕产妇、哺乳期妇女、年老体衰者、长期患有心血管疾病及肝肾功能不全者。

年龄组(岁)

1-3

4-6

7-9

10-12

13-15

剂量(片)

0.5

1

1.5

2

2.5

(三)时间安排

1、2月下旬,举办全县疟疾休止期治疗实施方案技术培训班;

2、3月上旬,登记开展休止期治疗的自然村所有人员名单,现场规定治疗范围,确定治疗对象;

3、3月15日前,各乡镇对开展休止期治疗的行政村相关人员培训工作;

4、3月30日前,各乡镇按分配的数量领取伯氨喹,并下发到位。

5、4月1日至4月10日,各地进行人群服药。

6、4月20日前,各地完成服药工作,统计上报治疗结果。

三、传播期治疗方案(2008年5-10月)

(一)治疗对象:1、对疟疾临床诊断病例给予氯、伯8日疗法及时、规范治疗;2、对发冷发热且无法明确诊断为其他疾病的患者进行假定性治疗,治疗有效者按疟疾病例给予规范治疗;3、对疟疾实验室诊断病例给予氯、伯8日疗法及时、规范治疗。

(二)病例报告:1、对于上述第1类和第3类病例作为疟疾病例报告;2、对于第2类病例中,病程早期单独用氯喹、伯氨喹有效者作为疟疾病例报告,病程后期用氯喹、伯氨喹或联合用其他药而无法判断氯喹、伯氨喹疗效者不作为疟疾病例报告,但作为试治病例报告,为下年度休止期治疗划定范围提供依据。

四、高发村疫情处理

(一)高发村,指以自然村为单位,当年累计发病率达到1%(分子为当年累计疟疾病例报告数,分母为自然村常住人口数)者。

(二)加强对疟疾疫情的监控。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加强对疟疾疫情的监控,一旦发现所辖自然村达到高发村的要求,即在24小时内,赴所在自然村核实疫情,开展调查工作。

(三)及时有效开展疫情处理。疫情核实后48小时内,对自然村根据发病的分布特征实行全民或部分居民应急性服药,采取氯、伯4日疗法,以压低发病高峰。

五、组织实施

(一)组织领导:各乡镇人民政府、县政府有关部门要成立疟疾防治领导小组,充分发挥疟疾防治领导小组的作用,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全面领导本地的疟疾防治工作;疟疾防治技术指导组负责相关技术指导,严格按照《疟疾防治技术方案》和《安徽省抗疟药物不良反应处置预案》等文件的要求开展工作。

(二)宣传发动:为提高群众的依从性,各乡镇、县政府有关部门要利用各种宣传工具,开展宣传教育,做到家喻户晓,服药对象每人一张健康教育处方,并公布当地疟疾防治咨询电话。

(三)休治范围的划定与督导服药:卫生行政部门要抽调技术骨干,组成休止期治疗范围划定工作小组,负责本地治疗范围的划定工作。各乡镇要按步骤首先登记开展休治的自然村所有人员名单,现场划定治疗范围,确定治疗对象,进行人群服药。县卫生局负责对乡、村防保人员和送药小分队各项技术措施的再培训工作,保证科学合理地划定各自然村休止期治疗的范围和服药对象;要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和服药不良反应的应急处理预案,加强对突发事件的预防和控制工作,防止出现。

各休治自然村要组成以乡镇防保医生、村干部、村医等有关人员组成的服药小分队,负责登记和确定开展休止期治疗自然村的全部人员名单,根据划定的服药范围和不宜服药的人员确定治疗对象,并做到送药到手、看服到口、不服不走,要求服药率达到95%以上,全程服药率达到90%以上;在确定服药对象时,应详细了解服药对象的身体情况,对不宜服药的对象一律不准服药,严格掌握服药范围,同时做好严重不良反应的应急处理工作。

六、职责分工

(一)各乡镇政府职责

各乡镇政府全面领导组织本乡镇的疟疾防治工作,积极筹措必要的防治经费,协调相关部门参与疟疾防治措施的落实。

(二)卫生局职责

负责制订颍上县疟疾休止期治疗与传播期防治工作方案与计划组织实施疟疾防治工作,负责成立相关组织、落实经费、召开相关会议,并向县人民政府通报相关信息;负责组织休止期治疗服药小分队,并负责本辖区的疟疾防治措施落实的督导工作。

(三)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责

1、负责对乡镇、村级人员的休止期治疗和传播期防治工作培训和技术指导工作;

2、负责休止期治疗自然村治疗范围的划定和核实疟疾高发村疫情;

3、负责抗疟药品等物资的发放和管理工作;

4、负责收集、汇总、分析、上报和反馈疟疾防治工作结果。

(四)各乡镇卫生院职责

1、负责实施所辖村级、社区各项疟疾防治工作;

2、负责对村级人员的休止期治疗和传播期防治工作培训和技术指导工作;

3、负责辖区抗疟药品等物资发放和管理工作;

4、负责收集、汇总、分析、上报和反馈本辖区疟疾防治工作结果。

(五)村卫生室职责

1、负责实施本行政村各项疟疾防治工作;

2、负责进行本行政村的休止期和传播期治疗对象的督导服药,并及时上报治疗结果。

七、督导评估

关于乡村治理报告篇3

在党的报告中首次提出乡村振兴战略。民族要复兴,乡村要振兴。乡村振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五个方面相辅相成、互为前提,其中,“治理有效”处于基础地位。《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明确指出:“乡村振兴,治理有效是基础。”要实现乡村有效治理,必须坚持“三治”融合,即“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2017年10月18日,在代表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做的报告《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中提出“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这里明确提出了“三治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2019年10月31日,中国共产党第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进一步提出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2020年12月7日,中共中央印发的《法治社会建设实施纲要(2020-2025年)》再次强调“坚持法治、德治、自治相结合;坚持社会治理共建共治共享”。

自治、法治、德治有其独特的内涵,共同构成乡村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手段,必须把握好其核心内容和要求,为实现乡村振兴提供有力保障。

首先要通过加强乡村党组织建设、创新村干部工作方式、加强制度建设等措施,充分激发自治活力。

其次要夯实有力举措,充分彰显法治功能。比如:1.加强立法,让乡村治理有法可依。2.规范执法,让法律威严充分显现。3.广泛普法,让法治理念深入人心。

关于乡村治理报告篇4

一、工作目标

认真贯彻市委、市政府近期关于清理整治违法建设加强安全隐患排查工作的部署和要求,在我区集体土地上全面深入开展违法建设清理整治工作。通过本次清理整治行动,全面排查并掌握我区集体土地上违法建设基本情况,重点查处人员集聚或存在安全隐患的违法建筑物、构筑物,有针对性地研究制订拆除或整改措施,消除安全隐患,保障城乡规划有序实施,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二、工作步骤

l、动员部署阶段(年7月16日至7月26日)

各乡镇(街道)人民政府(办事处)按照本方案要求制订具体实施方案,成立清理整治违法建设领导机构,组织动员部署本辖区内各村(社区)开展清理整治工作,明确清理整治工作方法、要求以及职责分工,并公布举报投诉电话;充分利用广播、宣传栏等宣传工具,大力宣传开展清理整治违法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积极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

2、摸底排查阶段(年7月27日至8月26日)

各乡镇(街道)人民政府(办事处)负责组织各村(社)村民(居民)委员会开展清理整治违法建设排查工作,对辖区内的违法建设逐一进行调查摸底,全面摸清违法建设底数情况,并登记造册,逐级上报上一级清理整治违法建设领导机构,为集中整治打下坚实基础。

违法建设摸底排查采用市清理整治违法建设专项工作小组统一制作的表格。各乡镇(街道)人民政府(办事处)、村(社区)村民(居民)委员会填报本辖区违法建设台帐数据,加盖单位公章并经主要负责人签字确认。

经摸底排查,对发现人员聚集或存在安全隐患的违法建筑物、构筑物,由所在地乡镇(街道)人民政府(办事处)向违法建设业主及使用者发出《督促整改通知书》,责令立即停止生产经营活动,配合排查工作,并按照相关行政执法部门规定和要求的期限整改或自行拆除。《督促整改通知书》采用市清理整治违法建设专项工作小组统一制作的文本。

3、整改拆除阶段(年8月27日至12月31日)

根据摸底排查情况,各乡镇(街道)清理整治违法建设领导机构研究制定违法建设整改拆除意见和措施,确定重点整治对象,由区相关执法部门分别发出《限期整改通知书》、《限期拆除通知书》。对经排查认定需拆除的违法建设分期分批在新闻媒体上予以公示,接受社会监督。

对逾期不整改或不拆除的,由各乡镇(街道)清理整治违法建设领导机构牵头组织相关行政执法部门和当地村(社区)村民(居民)委员会予以。对个别情况复杂、执法难度大、确需区里统一组织拆除的违法建设项目,可上报区清理整治违法建设专项工作小组协调、组织拆除。

原则上,各乡镇(街道)应每20日上报上一批违法建设项目拆除情况以及下一批拟拆除的违法建设项目,周密部署,保持清理整治违法建设工作的高压态势。年9月5日前,各乡镇(街道)应确定并上报第一批重点整治拆除的违法建设项目,由区清理整治违法建设专项工作小组协调在新闻媒体上公布,并于20日内组织拆除到位。

各乡镇(街道)人民政府(办事处)应及时总结本次清理整治违法建设工作成效,于年12月15日前将本辖区开展违法建设清理整治情况、取得的成效、存在的主要问题、建立辖区防治违法建设长效管理机制措施意见等情况书面报告区清理整治违法建设专项工作小组。

由区清理整治违法建设专项工作小组对全区开展集体土地违法建设清理整治阶段性成效进行总结评估,并研究制订防治违法建设长效管理工作意见,巩固集中整治违法建设工作成果。

三、工作分工

l、区清理整治违法建设专项工作领导小组是全区清理整治违法建设工作的领导机构,定期召开会议,协调解决清理整治违法建设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区清理整治违法建设专项工作小组作为领导小组办事机构,负责对各乡镇(街道)清理整治违法建设工作进行组织协调和督促检查。

2、各乡镇(街道)人民政府(办事处)是本辖区清理整治违法建设工作第一责任人,应成立相应的清理整治违法建设领导机构,负责制订本辖区清理整治违法建设工作方案,分期分批组织实施清理整治工作。各乡镇(街道)人民政府(办事处)负责组织各村(社区)村民(居民)委员会,对辖区内的违法建设逐一进行摸底排查,登记造册,逐级上报上一级清理整治违法建设领导机构。要按照“属地管理”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建立和完善辖区内违法建设巡查、制止和报告工作机制,确保新发生的违法建设及时得到发现、制止和拆除。

3、各村(社区)村民(居民)委员会要按照上级的部署和要求认真组织排查、如买全面上报违法建设台帐数据,落实违法建设巡查、消防和妥全工作责任制,及时发现、制止违法建设并向乡镇(街道)人民政府(办事处)报告,积极配合行政执法部门开展违法建设拆除工作。

4、区国土资源局、区城管执法局、区农林水局等行政执法部门应依法履行职责,加强协调配合,及时查处违法建设。

供电、广播电视、通信、工商行政管理、安全生产监督、教育、文化、卫生、房产管理、消防、公安、环保等部门要按照《市人民政府关于开展违法建设专项清理整治的通告》(第二号)和市、区清理整治违法建设工作部署的要求,依法对违法建设采取停止供水供电、停止通信与网络、吊销营业执照、停止生产经营、停止办学、清理房屋租赁、清理人员等措施。

5、区委宣传部、区新闻中心要协调各新闻媒体加强对违法建设清理整治工作的宣传报道,开辟宣传专栏,跟踪报道正面典型事例和人物,同时,加大对违法建筑及违法建设行为的曝光力度,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

6、区纪检监察机关、效能办、清理整治违法建设工作专项小组应当组织对各单位清理整治违法建设工作开展专项督查,定期通报督查情况。对清理整治违法建设工作中排查不力、隐瞒不报、、严重失职的相关责任人依法给予行政处分。党员干部、公职人员参与违法建设的,由纪检监察机关予以严肃查处。

7、公安机关应依法追究阻扰清理整治工作当事人的法律责任。对鼓动、组织暴力抗法的,依法从重处罚;涉嫌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四、工作要求

1、加强领导。各级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统一思想,深刻认识违法建设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建立健全清理整治工作领导机制,全力以赴推进违法建设清理整治,确保本次整治行动取得实效。

2、加大力度。各单位要按照职责分工,尽快制定具体工作计划和目标,强化责任,敢于碰硬,加大联合执法力度,加快推进违法建设整改拆除进度,确保违法建设清理整治任务顺利完成。

关于乡村治理报告篇5

2007年9月13日9时许,县疾控中心接到沙厂乡卫生院报告:沙厂中学、沙厂中心小学发现2例疑似甲肝病人,请县疾控中心派员调查处理,接此报告后,县疾控中心立即派人前往同济医院(病人入住医院)进行个案调查和采血化验。同时,由疾控中心4名业务人员赶到沙厂乡开展实地调查处理,现报告如下:

1调查经过

调查人员到达沙厂后及时向乡政府作了汇报,乡政府十分重视,当即派出3名乡领导,3名村干部参加调查,分3个小组对发病地中山村8个村民组及邻近村寨和沙厂中学、中心校进行排查,经走访和向知情人员询问后确信,沙厂乡中山村和乡所在地村民组、沙厂中学、中心校截至9月14日止未发现甲肝疫情。调查结束后疾控中心将调查情况向乡政府作了反馈。

2调查情况

2.1基本情况:沙厂乡距大方县城60公里,中山村距沙厂乡政府约2公里,全村526户、总人口2109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环境卫生较差,群众健康意识淡薄,均有生熟食不分及饮用生水习惯。9月10日是患者家长生日,共有14人聚餐,就餐人员为本村村民。

2.2发病情况:患者1,女,13岁,患者2,女,11岁,家住沙厂乡中山村强家组,为沙厂中学、中心校学生,素有在学校门口饮食摊点和街上购买零食吃的习惯,两人自9月4日以来相继出现不同程度发热、乏力、厌食、恶心、轻微腹泻,随后出现黄疸、小便深黄、皮肤及巩膜黄染等症状。于9月10日到同济医院诊治,该院以甲肝收住院治疗。

2.3诊断:根据流行病学调查资料、临床症状、体征及实验室结果综合分析,初步诊断为“甲型肝炎”。

3处置措施

3.1预防:要采取以切断粪-口传播途径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

3.1.1管理传染源:对病人要做到“三早一就”(早发现、早隔离、早报告、就地治疗)。严格消毒病人排泄物,疾控中心无偿提供漂白粉50kg给病人家属并指导对其厕所和居住地进行消毒,请村干部督促落实。

3.1.2切断传播途径:广泛开展健康教育,提高卫生水平,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饮生水,加强饮食、饮水卫生管理。结合该乡实际,笔者在排查同时已向村组干部和群众开展了人对人宣传。建议政府尽早召开一个由村干部、乡有关单位参加的会议,会上安排一定时间由疾控中心专业人员进行培训,要求培训内容要通俗易懂、深入浅出,让参会人员及群众容易接受。建议乡政府在有甲肝流行期间对卫生院、学校、各村实行“零报”、“日报”制度,学校实行“晨检”制度。疾控中心要加强疫情追踪,发现新的疫情及时上报。

3.1.3保护易感人群:甲肝疫苗应用是控制和预防甲肝的有效手段,按照甲肝流行规律及特点,结合现有财力,决定由疾控中心尽早对下列人群免费接种冻干甲肝疫苗:现症病人及就读沙厂中学七(4)班76名学生;中心小学四(1)班51名学生;参加患者家长生日就餐14人,乡村参加排查及有关人员20人。

3.2病人就治:据了解发病2人均参加新农合,现在同济医院治疗,病情已得到控制,要求其2例病人住院治愈后方可出院回家。

4疫情分析

本起疫情防控得到县委、政府高度重视。从目前情况看,一般不会发生大的流行。但是作为疾控机构处理要果断,对疫情趋势要有前瞻性,绝不能掉以轻心,要在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建设基础上做好处置大疫情的思想准备。通过努力,力争将疫情控制在最小范围,在保持社会稳定、经济发展中有所作为,起到应有的作用。

5结案分析

关于乡村治理报告篇6

一、根本状况和首要做法

2011年以来,县依照省市总体要求,鼎力施行“一村(社区)一名大学生”方案。县共有村居、社区93个(村居86个、社区7个),共已选聘了59名高校卒业生,其间有3名考上公事员、事业单元,1名辞去职务,当前在岗55名。个中男性为25名,女人为30名,大专学历为34名,本科学历21名,中共党员11名,有1名进入村支委。两年来的首要做法如下:

精心组织选聘任务。为按时、高质量地完成年度选聘任务,经过走访乡镇、村居,召开专题座谈会,发放定见寻求表等方式,具体调查乡村底层所需人才。经过县教育局招生办、人事局人才交流中间和团县委在外大学生联谊会,多路子调查高校卒业生所想所盼,普遍发动当地籍卒业生回籍创业。依据前期的摸底调研状况,研讨制订了契合实践的应考方案。2011年,按村的岗亭报名,可跨乡镇报名,但对报考本乡镇的赐与恰当加分。录用时成果高的登科。2012年,按乡镇岗亭报名,外岛两个乡镇只答应本乡镇报名。其它四个乡镇参照07年,可跨乡镇报名,但报本乡镇的赐与加分。录用时,先属地(村)优先后成果优进步前辈行择岗,尽能够便利学生的任务和生涯。还设置了在全县局限保存资历人员。岗亭呈现空白,从保存资历人员中按先属地优先后成果优先的准则选择替补,确保完成应考方案。应考任务参照公事员考录的顺序,和事业单元还承受报名。严厉依照布告、报名、资历搜检、书面考试、面试、体检、调查等顺序进行。整个进程未接到、告发件,社会回响优越。07年的考录比例超越10:1;08年的考录比例为7:1。在查询问卷中,以为应考录用任务公道的占100%。

完美政策机制。制订出台《县关于指导和鼓舞高校卒业生到乡村和社区任务的施行细则(试行)》、《县被聘乡村和社区任务高校卒业生治理方法(试行)的告诉》等系列政策性文件,对被聘高校卒业生的经济待遇和经费保证作出明白规则,大专学历人员每月1200元、本科学历人员每月1400元、研讨生学历人员每月1600元。被聘高校卒业生按规则参与企业职工养老、医疗、赋闲、工伤、女职工生育等社会保险。被聘高校卒业生的固定待遇、参与社会保险的单元交纳局部,除去省财务津贴(40%),残剩局部由县、乡镇按70%和30%的比例承当。乡镇详细担任日常治理和年度审核并发放年度奖。一些乡镇为在偏僻村居任务的高校卒业生添加伙食补助和交通费补助,发放夏令费,在严重节庆日奉上慰劳金和慰劳品。按此核算,均匀本科一个月实发大约为1857元,大专注个月实发约为1657,再加上年关奖、平常补助等人均约为1700元,本科生一年收入约为2.4万元,专科约为2.2万元。

抓好培训培育。举行岗亭培训班、进修会、座谈会等方式,加强政管理论本质。树立乡镇干部和村居干部帮带准则,为每位被聘高校卒业生至少装备一名“任务导师”,教授乡村任务经历和办法。树立被聘高校卒业生挂职磨炼准则,有方案布置他们到县级部分、乡镇机关挂职(普通为3个月)。发明前提让他们多参加乡村治理事务,让他们在理论中磨炼。在查询中,88%的被聘高校卒业生以为培训有针对性。88%的被聘高校卒业生以为乡村任务阅历对本身开展有利,“能磨炼任务才能”,“丰厚任务经历,积聚群众根底,调查乡村生涯”,“是很好的人生历练”等。

增强日常治理。明白乡镇党委和村居作为日常治理任务的首要承当者。各乡镇依据当地实践,增强治理和培育。试用期满后,乡镇一致录用为“村务助理员”。借鉴村两委干部、乡村任务指点员治理的经历,制订被聘高校卒业生信息报送准则、严重事项申报准则、请请假准则、《民情日志》治理准则、课题调研年度审核任务等一系列日常治理准则。树立被聘高校卒业生任务档案,把任务、进修、考勤、奖惩、审核等状况归入,执行动态治理。查询问卷显示,86%的高校卒业生以为日常治理合理;73%的高校卒业生以为审核机制有利。县选聘高校卒业生到乡村和社区任务联席会议办公室设在县委组织部,按期召开成员单元任务报告请示会和被聘高校卒业生座谈会。实时调查他们的思维动态、任务展开状况,增强对他们的治理和指点。

建立平台,促进效果发扬。各乡镇积极为被聘高校卒业生建立干事创业、磨炼成才的平台,发扬他们的优势,用其所长。特殊是在换届选举、旧村革新、底层党建和各类创立任务方面供应磨炼的时机。他们文明程度高,承受事务才能强,能积极宣传、解答乡村任务相关政策和办法,做党的政策的讲解员、新乡村建立的宣传员、乡村矛盾胶葛的调停员。特殊是纯熟运用乡村干部现代长途教育系统,协助村民处理出产中碰到的技能问题、产销问题。他们也能耐性做好群众思维任务,自动调停底层胶葛,妥帖处理乡村矛盾。查询问卷中,他们对任职地根本状况“很熟习”的占18%;“较熟习”的占76%。对任务岗亭称心水平,“称心”的占25%;“普通”的占66%。90%的被聘高校卒业生以为任职地的村干部对他们透露表现欢送。

二、存在问题及剖析

一是扎根认识欠缺。在拜访座谈中,大局部高校卒业生选择到乡村社区任务是出于就业的思索,是在就业压力和优惠政策引力下作出的“权宜之计”。很多大学生以为担任“村官”是在就业压力下的无法选择,对乡村怀有情绪、想成就一番事业的较少。绝大大都参与选聘是由于和事业单元测验一同报名才报考的。三年期满后,83%的大学生选择考公事员和事业单元,15%的大学生选择自谋职业或其它,选择持续聘用的占2%。在查询中对本身开展前景很担忧的占35%;较担忧的占53%,不担忧的只占12%。针对这种状况,若何教育指导人人在思维上扎下根来,“既来之则安之”集中精神、发扬伶俐才智,在新乡村建立中真正有所作为,是往后任务中需求出力处理的一个问题。

二是作风深化缺乏。查询发现,有37%的被聘高校卒业生以为村民对他们的任职反响清淡。对当前岗亭职责状况以为只是打杂,不太明白的占65%。6%的被聘高校卒业生对任职地状况不熟习,都是2012年新聘的。进村第一年大都面对任务难以“深化”问题,如感应专业用不上,人际关系难处置、村里人缺乏认同感、生涯不习气、任务无从下手等。还需尽快调查乡村,融入乡村,与群众“浑然一体”。

三是适岗才能有待进步。大学生作为乡村建立的急需人才,但其才能上的欠缺障碍着他们常识优势的发扬。如:运用专业常识处理问题的才能缺乏。在查询问卷中,选择“专业与日前岗亭的联系关系度强”的只占6%,选择“有关,但不强”的占40%,选择“无关”的占54%。人际沟通才能缺乏,单个人成天只守在电脑前,可贵与村民、村干部沟通。组织治理才能缺乏,他们大局部方才分开黉舍,社会任务经历缺乏或缺乏。自我鼓励才能有待进步。乡村情况复杂,任务繁琐,面临坚苦和波折,更需求有优越的心思本质和意志质量。查询中,在任务中碰着难题的状况:良多难题的占10%;普通的占88%,很少的占2%。碰着难题本人处理不了时,起首向村干部乞助的47人,占92%,向家人伴侣乞助的4人,占8%,向乡镇干部乞助的没有。在任务建言献策状况:常常提出本人的定见建议并被采用过的21人,占41%,“提出过,但从未被采用过”的和“从未提出过”的占59%。

四是外岛乡镇应考难。我县大门、鹿西、东屏三个乡镇共有外岛村居37个,这些村当地生源少,生涯前提较差,任务根底和前提相对差。2011年,经过报名到村的方法,有3名跨乡镇,8名跨村。2012年,大门、鹿西只答应本乡镇报名。有23名跨村考录。后经保存资历人员替补择岗,有5名跨乡镇考录。目前共有39名大学生不在本村任务,其任务、生涯较不方便。外岛乡镇村居将面对生源缺乏,应考方案难完成的问题。

五是准则政策有待完美。优惠政策的“含金量”有待进步。在查询问卷中,以为期满后的鼓励准则具有吸引力的占43%,没有吸引力的占45%,其他占12%。对期满后考公事员和事业单元的书面考试加分,尚未明白是在总分为几多的根底上加分。年度审核为“优异”的,固然明白要赐与必然物质奖励和精力奖励,但没有明白由哪级去兑现奖励。薪酬有待进步。被聘高校卒业生对薪酬称心的占2%;普通的占37%;不称心的占61%。目前的薪酬与上年度职工收入程度有差距。政策的前瞻性缺乏。对三年合同期满后的后续任务相关政策亟需研讨思索。

三、往后任务探究的重点和对策建议

1、应考方面。要总结上两次应考成功经历,和事业单元应考一同报名,吸引当地卒业生回籍报考。要处理外岛乡镇应考难的问题,进一步鼓舞外岛当地的高校卒业生回籍报考。要答应恰当活动。要答应审核优异的被聘高校卒业生有时机在恰当的局限内活动,有助于进步步队生机,处理跨乡镇在外岛岗亭的高校卒业生任务生涯不方便的问题,也有助于处理本岛保存资历的学生择岗时不敢选择外岛的问题。

2、薪酬方面。当前,我县被聘高校卒业生村官工资大多已到达或超越村两委主职干部的工资。但目前村里的首要任务照样由村两委干部完成,假如再大幅度进步规范,将形成村干部心思上的落差,晦气于乡村步队的连合和任务的推进。建议以全市职工年均工资(2012年约为2.5万元)收入为大学生的薪酬规范。我县要起劲到达这一规范。要树立薪酬待遇动态增进机制。依据本地职工均匀程度的进步实时响应调整。

3、治理审核方面。增强部分、乡镇之间的协作共同,发扬联席会议成员单元的效果,为大学生成才发明各类时机和路子。要关怀保护被聘高校卒业生,增强思维政治教育,指导他们在扎根底层、效劳群众、贡献社会中经风雨、见世面、喜欢磨炼、增才干。经过收集、座谈、单个访谈、联谊会等平台,增强沟通交流,营建任务上有盼头、生涯上有奔头的优越气氛。要完美审核机制,包罗年度审核内容、方法和效果运用。留意日常任务显示和审核后果一致。注重审核在完成村居重点任务中的显示和效果发扬。要扩展对审核后果的运用。把审核后果与待遇、培育、享用优惠政策、续聘解职、往后的效果挂钩。年度审核优异的,要赐与不少于一个月工资的奖励。所需经费由省、县、乡按原工资承当比例分管。要优先布置审核优异者参与各类进修培训和挂职磨炼。对显示较差、任务不凸起的,增强教育和指导;对任务不堪任,年度审核两年不称职的,予以解职。

关于乡村治理报告篇7

*市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办公室

近年来,山东省*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把它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版权所有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围绕“打造绿色钢城、创造最适宜创业发展和人民生活的城乡环境”这一目标,坚持以人为本,城乡统筹,四级联动,全民参与,协同作战的原则,努力做到重心向下移、标准再提高、措施再强化、力度再加大,实现了以城带乡,以乡促城,城乡共进。2003年,*市被山东省政府命名为“山东省园林城市”,2004年被省政府评为“全省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先进单位”,2005年**城区段综合治理工程被省建设厅评为“人居环境范例奖”。

一、基本情况

(一)城市基础设施日益完善

近年来,*市以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活动为契机,采取“四级联动、全民参与、市场运作、人民城市人民建”等多种措施,大力加强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在城市道路方面,先后修建道路20余条,打通“卡脖子”路10余条,使莱城纵横主干道达到20条,主干道总长140公里,形成了“主次干道相连、老城新城贯通、两环六射”的路网布局结构。在园林绿化方面,把城市绿化作为改善城市面貌的重点工程,充分利用空间,见缝插绿,见空填绿,先后改造建设了4大公园和40余处游园绿地。同时,着力抓好道路绿化和破墙透绿,将单位绿化与道路绿化有机地融为一体。目前,莱城城市绿地率达到35%,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了38.5%,人均公共绿地面积9.5平方米。在城市供水供气(汽)方面,*目前日供水能力12万方,远期城市日供水能力可达18万方。燃气方面,原先市民主要使用煤气,从2002年开始,引进了天然气项目,去年6月份,管道工程全线贯通,今年4月天然气置换工作全部完成,有2.5万户用户。城市供热目前有3处热源,热汽生产能力每小时达到230吨,供热面积230万平方米,基本满足市民集中供暖的需要。在垃圾污水处理方面,去年,确立了建设“全省最干净城市之一”的目标,5月份,实施了环卫体制改革,把城市保洁区划分为9大片区,向社会公开拍卖了保洁权和垃圾清运权,市环卫处成立了监理公司和执法大队,实现了干管分离、无缝隙覆盖、全日保洁。日处理垃圾400吨的大型无害化垃圾处理厂,今年完成一期工程并投入使用,届时环卫质量将显著提高。污水处理方面,目前建成两个污水处理厂,日处理能力8万方,现日处理污水6万方,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86%。钢城区污水处理厂设计日处理污水能力3万方,配套铺设污水管网26.6公里,目前完成投资1500万元,一期工程已竣工,今年年底将正式运行。在公交和亮化工程方面,现有公交运营车辆120台,营运线路10条,营运范围基本覆盖城市规划区,全部推行了无人售票、ic卡乘车和电子报站,年输送客流量1800万人次,市民出行公交分担率达到15%。在城市亮化上,主干道亮灯率100%,通宵亮灯,同时,组织沿街单位设置轮廓灯、激光灯、射灯等景观灯,部分沿街建筑实施了“内光外透”。

(二)城乡环境面貌进一步改善

在城市规划区,主要开展了四大活动。一是开展了“三告别”活动。针对市民关心的热点、难点和焦点问题,在市区开展了以告别巷道土路、告别臭水、告别垃圾为重点的“三告别”活动。通过市场化运作,对莱城主次干道、城中村、小街小巷、河道沟渠、绿化带等保洁区,实行了无缝隙覆盖,全日保洁,垃圾日产日清,主次干道垃圾滞留时间不超过15分钟,莱城环卫保洁质量明显提高,城市卫生状况显著改善。对市区内的莲河、人工河等重点河道沟渠进行了综合治理,清理垃圾6万多吨,在各沟渠向汶河的排水口处,设立了截污网,层层拦截垃圾污物。沿青草沟、红土沟等河道沟渠敷设了污水管网,进一步推进了雨污分流。告别巷道土路方面,对规划区内已完成改造和短期内不改造的居民区,宽度6米以上的小街小巷采取以奖代补的办法由各村居进行硬化铺装,重点抓了10条背街小巷的整治试点。二是开展了城中村开发改造和环境整治活动。去年,市里出台了加快“城中村”开发改造的意见,制定了优惠政策,在市建委设立了城中村开发改造办公室,确定了9个试点村,并采取包村工作责任制,组织建设、规划、国土等有关部门靠上抓调度督查。为加快城中村开发改造步伐,确定今年为“城中村开发改造年”,目前,9个试点村全部完成了开发改造修建性详细规划的编制,部分村已进入开发建设阶段。结合城中村改造,大力加强社区建设,积极推动打破村庄界限、集中定点居住的连片开发,建设机构人员齐备、服务功能完善的新型社区。今年7月19日,组织20个城中村的支部书记,到菏泽考察城中村环境,并召开了城中村综合整治现场会,明确了下一步城中村环境综合整治的重点是清理村内占道的土堆、粪堆、柴草堆、砖瓦砂石堆和堆放的其他物料,清除街巷内饲养、养殖各类家禽、动物的圈栏、笼子以及各类种植作物;城中村居民凡没有地方投放垃圾的,每天产生的生活垃圾都要袋装化,置于自家门前,由环卫保洁人员统一收集、清理;对自家产生的大宗垃圾要自行运至规定的垃圾站(点);清除城中村街道上原先陈旧破败的垃圾箱(池),重新规划定点,统一安放240升的密闭垃圾筒;铺装硬化连接主次干道的小街小巷,有条件的全部硬化。三是开展了城市出入口整治活动。对城乡结合部、出入口加大了改造整治力度,拆除破旧建筑,清理地上附着物,铺装道路,搞好绿化美化,同时,突出各自特色,将城市出入口建成了莱城风格各异的亮点。西出入口重点围绕泰莱路*西口进行综合治理,沿路两侧建设了50米宽的绿化带,在三角地带建设大面积绿地,种植草皮2.5万平方米,打造成了城市绿色出入走廊;北出入口突出游园建设,沿路建成游园6处,完成道路及游园绿化8.7万平方米;南出入口把新长途汽车站的建设作为重点,拆除了一座高五层、面积4千平方米的楼房,建设了高标准、现代化的客流中心,已于今年8月正式投入使用。四是开展了“双创一巩固”活动。为将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活动进一步推向深入,*市今年决定,在全市开展“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巩固国家卫生城市”活动。6月20日,召开了“双创一巩固”动员大会,成立了以市长为组长的活动领导小组,实行了五大班子包干和各级各部门分工责任制,重点抓了园林绿化、垃圾治理、污水治理、拆墙透绿、管线下地及广告牌匾的整治等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截至目前,共栽植各类苗木200余万株增加绿化面积30万平方米;增加保洁面积40万平方米,清理垃圾死角70余处,集中清理垃圾8万吨。新建生活垃圾池5座,安装密闭式垃圾箱300个。大型无害化垃圾处理厂已完成投入1700万元,今年将完成一期工程并投入使用;沿青草沟、汶河大道敷设污水管网3600米。高新区敷设污水管道35000米。钢城区污水处理工程完成投资1500万元,一期工程已竣工;拆除院墙3000米,全部更换为铁栅栏;先后取缔落地广告灯箱1700余块,拆除楼顶广告87块,墙面广告2113块,路牌广告180块,规范整改了38个大型广告塔,全面提升了城市形象。

在城市规划区外,通过开展“镇村建设年”活动,在乡镇实施“八个一”工程(即:有一个产业聚集区、每年上一批具有一定规模的项目、有一个小城镇规划、有一个相对集中的居民小区、有一条商业街或综合市场、有一个适应当地发展的教育医疗体系、有一个规范的文体娱乐场所、有一套相对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在中心村实施“五个一”工程(即:有一批工贸企业、有一批为龙头企业配套的种养基地、有一条硬化绿化净化亮化的中心[文明]街、有一个规范的卫生服务站、有一定经济实力),有力地推动了镇村建设。各乡镇大力建设产业园区、居民小区、游园绿地和文化娱乐场所,对主要街道都进行了硬化铺装,每个乡镇至少建设了一个面积10亩以上的街心花园、至少有一块公共绿地,大力实施了旱厕改水冲式公厕,进一步加强了市政公用设施建设;各村居因地制宜加快种养基地建设,硬化铺装中心街;乡镇、村居间实施了村村通油路工程,启动了村村通客车、村村通自来水工程。其中,颜庄镇、辛庄镇、口镇等按照“镇园一体,统筹建设”的思路,大力加强了工业园的建设,园区内路通地平、设施齐全,有力地促进了招商引资和工业发展;其它乡镇也都结合本地实际,建设了各类工业经济园区,为当地经济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30%以上的村中心街建设坚持高标准,道路宽阔平畅,专人负责清扫;全市各村普遍开展了道路硬化铺装或修缮。村村通油路工程基本完成,村庄油路与县道、省道、国道一起,组成了主次互补、相连贯通、畅行无阻的城乡交通网络;村村通客车、通自来水工程也已经基本完成。*向省建设厅推荐上报的2个示范镇和13个示范村都顺利通过了全省“百镇千村”建设示范活动总评。在此基础上,大力加强了镇村环境治理,指导镇村全面开展清理“四大堆”和治理“八乱”现象,镇村环境得到了一定改善。

(三)生态环境治理取得实效

去年,制定了《**综合治理行动纲要》,规划用三到五年时间,总投资2.36亿元,按照“一环、两廊、四景区”的结构布置,对64.5公里的**河道及两岸进行综合治理。今年,重点搞好**中心景区建设,目前绿化工程方面,已回填土17万立方米,栽植苗木25万余株,播种草坪5万平方米,铺装广场道路1500平方米,建设沙滩13万平方米,完成河岸垒砌800立方米。沿河路目前已完成土方15000方,风化砂17000立方米,管涵300米,二灰风化砂33750平方米,水泥碎石31200平方米,沥青路面23240平方米,安沿石9770米,完成造价约567.6万元。**沿岸1000米范围内的排污企业已基本治理完成,出水断面cod比年初降低了35%,达到了排放标准;莱城电厂3#、4#机组脱硫工程,已完成投资6200万元;泰钢二次除尘设备完成投入1200万元。

以**综合治理为契机,对全市58个小流域、295条河流进行了综合整治。沿高速公路和交通干线两侧进行绿化建设,使之成为了绿色走廊。引入先进的治理理念,恢复破坏山体和地形地貌,泰钢公司在废弃矿山上引水植绿,增加游乐设施,建设了雅鹿山公园;牛泉镇将废弃的漏斗型大矿坑规划建设成下旋式观演广场;和庄乡发展经济林3000亩、风景林6000亩,修建大型水池8个,修建大型塘坝24座,青山呵护绿水,绿水滋养青山,促进了山水和谐。通过治山、治水、复垦、造绿等一系列措施,有力改善了全市生态环境。

二、主要经验做法

一是重心下移,统筹城乡整治。2002年开始,*市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连续开展了城市环境综合整治活动,通过全市上下共同努力,大大改变了城市面貌,改善了人居环境,提升了城市品位,促进了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迅猛发展。基于对这项活动重要作用的充分认识,市委、市政府2003年底决定,要把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深入持久地抓下去,不仅要在城市开展环境综合整治,更要把触角延伸到乡镇和农村。2004年11月份,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搞好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的意见》,提出了城乡统筹、重心下移的举措;2005年4月份,印发了《深化城乡综合整治巩固完善整治成果的实施方案》,5月8日又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深化全市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活动的意见》,明确提出,利用3年时间,在全市深入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活动。

二是高度重视,加强组织领导。市委、市政府对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活动非常重视,主要领导经常过问、全程关注,多次召开会议研究措施,并深入综合整治现场督促指导。市委书记、市长多次实地查看**流域、城内沟渠等重点项目治理情况,分管书记、市长更是靠上督促,经常现场办公,全面推动活动开展。为加强组织领导,市里成立了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办公室,并由各职能部门牵头设立了14个版权所有专项工作指挥部,负责对全市整治活动的组织指挥。各区、各乡镇也都成立了相应的领导小组和综合整治办公室,健全了工作机构,村级也都明确了专人靠上抓,健全完善了覆盖全市,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立体式、网络化,互相配合、协同推进的组织领导体系,为全市综合整治活动的深入开展打下了坚实的组织基础。

三是四级联动,细化工作责任。市、区、镇、村四级都层层明确了整治任务,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都迅速行动起来,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实现了四级联动、全民参与。同时,按照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的总体部署,针对不同区域、不同领域、不同内容,精心设计了多项建设和治理活动,在城区重点开展了“城市建设年”、“三告别”活动、“双创一巩固”活动;在乡镇、农村深入开展了“镇村建设年”活动,实施乡镇“八个一”、中心村“五个一”和“村村通”工程;在水体生态建设上,实施了**综合治理行动。通过纵向各层级、横向各层面层层分解任务、落实责任,全市综合整治工作结成一张网、形成一盘棋,形成了强大工作合力。

四是广泛宣传,营造舆论氛围。为扩大社会影响,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宣传部门牵头制定了《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宣传工作实施方案》,广泛开展宣传。近年来,在《大众日报》、《山东建设报》、《省城乡环境综合整治专刊》等省级媒体发表我市综合整治活动情况的各类稿件100余篇;《*日报》、*电台、电视台等本地媒体都开辟了专栏,固定专人深入报道,编播刊发各类稿件300余篇。通过大力度、全方位宣传报道,总结典型,推广经验,引导各级各部门你追我赶、展开竞赛,营造了全市关注综合整治、全民参与综合整治的浓厚氛围。

关于乡村治理报告篇8

关键词:村民自治村集体经济乡村关系乡土社会不平衡性

一、引论

2001年,我们在山西、湖北、山东、吉林、安徽、江西、浙江、江苏、广东和北京各选择一个村作了关于村民自治实践状况的调查。调查选点是随机的,没有典型性,但比较真实。调查报告的作者都是近年活跃在村民自治研究领域的年轻学者,都有过较为长期的农村调查经历,调查经验比较丰富,调查报告生动有趣,提出的理论问题和政策问题令人深思[1]。

这些调查报告大都关注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村民自治的政策后果,二是村民自治的村庄基础。村民自治也可以看作一种民主化的村级治理制度[2],其目标是在国家不能为村庄提供足够秩序的情况下,通过改善村庄的治理来提供自足的村庄秩序。改善村庄治理的具体办法就是《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上规定的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从调查报告的情况来看,村民自治大大改善了村庄治理,从而为村庄秩序提供了制度基础。不过,村民自治也带来了问题,这些问题在不同村庄的表现相当不同,抽象地讨论村民自治的好和坏,功与过,是不能解决问题的,必须深入到村庄内部来看村民自治这一自上而下安排下来的制度,讨论村民自治制度与村庄的对接过程,与村庄自组织资源,与村庄集体经济状况,与村民的面子、宗族观念,乃至于与村民的性格和村民与村民之间的相互联系状况的相关性,从而理解村民自治的实践过程,看到制度背后的社会基础。村庄自足的秩序需求,自上而下的制度安排,当前村庄本身的社会状况,构成了调查报告的关键词。

二、村民自治制度安排的分类标准

在对调查报告的编辑上,我们将派性和集体经济状况作为分类的主要依据,而将选举和村庄秩序作为了共同项。这样编辑的理由,是民主选举作为村庄政治中最为耀目的事件,对村庄治理的影响最大,也是当前村民自治制度安排中实施最为彻底有效,最不同于传统村庄治理方式的方面。民主决策本来是村庄治理中更为基础的方面,可惜当前民主决策在实践中落实的不好,不如民主选举普遍落到了实处。选择选举作为共同项的另一个原因是,正是选举这个牵动所有村民和村干部的戏剧化事件,最为彻底地将村庄社会的形貌表现了出来,反过来又构造了村庄社会本身的形貌。村集体经济状况往往决定了村庄治理的方式,也决定了村庄选举的方式,村庄选举又制造或强化,有时也消解了村庄的派性斗争。

具体来讲,村集体经济状况对村民自治的影响极大。所谓村集体经济,就是村级组织可以获得或掌握使用的经济资源,较多的村集体经济资源不仅可以减少向村民提取经济资源的数量,缓和当前农村普遍存在的因为收取提留产生的干群矛盾,而且可以通过向村民分配村集体创造的公共物品,获得村干部对村民的主动性。较多的村集体经济资源,提高了村级组织的运作效率,强化了村干部对村民的优势地位。引入村民自治制度以后,村民有更多参加村务活动的积极性,更愿意参加村委会的选举和村务决策。在村级组织不仅不需要向村民提取经济资源,而且可以向村民分配公共福利时,村务决策,尤其是通过村民代表会议决策的合法化了的村务决策,具有强大的执行能力。而村集体经济很少的村庄,村级组织不仅不能代替农民向国家交纳税费,而且办任何一件事情都需要村民出钱出力,由此造成农民负担过重和干群关系紧张,村民以拒交税费来抗拒村干部的权威,村民获得了对村干部的主动性。引入村民自治制度以后,村民既可能通过民主的办法来抵制上级过多的提取,也可能通过选择好干部,达成善协议,来改善村庄治理,提高村庄公共物品的供给能力。但是,因为村集体经济资源较少,村干部的正当报酬不会太高,村民达成合作协议涉及出钱出力而难度骤增,少数反对合作的村民成为村庄公共物品提供越不过去的坎。从村民方面看,要么对村庄事务参与过度,要么对村级治理漠不关心。总之,村集体经济资源的有无与多少,对于村民自治的过程与后果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较多的村集体经济资源因其本身的来源与性质的不同,而会对治理产生相当不同的影响。具体来看,一类村庄的集体经济资源主要来自村办企业,这类村庄的村级组织掌握着大大优于一般村民的经济资源,并因此具有远高于一般村民的权威。这类村庄的村干部具有很强的绵延性和传递性,即使是村委会选举,也大多是由村级组织自身的决定和上级组织的干预,决定了村干部的当选。在那些由能人办村办企业起家的明星村,如华西村、南街村,情况更是如此。苏南的村办企业发达,其村级治理或村民自治的过程便大多是这种类型。另一类村庄的集体经济资源主要来自于卖土地的收入,这类村庄的收入来得太容易,且与某个村干部的个人魅力没有关系。简单地说,这种收入很难归入某个村干部和村级组织的经营才干,与个人无关。这类村庄获得的集体经济资源便面临着村民强大的分享压力,在村民自治的过程中,村民可以分成一派又一派组织起来分享村集体收入的成果。这类村庄,村民参与村务积极,村干部本身缺乏自我绵延与传递的能力,村委会选举成为动员全村村民的最有力武器,村民代表会议吵得一塌糊涂。这类村庄大多集中于个体私营经济发达的城郊型农村。目前发生的村委会主任罢免案之所以大多发生在温州、珠江三角洲等私营经济发达的地区和城郊型农村,不是没有原因的。

村集体经济较少的村庄也有激烈的争斗,具体可以分出两种类型,一类是与传统因素联系起来的争斗,诸如与宗族意识、面子观念、宗教信仰等相联的争斗。另一类是与少数村干部或村民个人利益密切联系起来的争斗。这两种争斗在目前的中国农村,因为传统深入农村的能力大大下降,而更多表现为上层的、间接的且间歇性的争斗。相对来说,与传统相联系的村庄争斗更加稳定和深入,在村庄的动员能力更强,具有“派系”斗争的特征。而在那些村集体经济较少且传统断裂的村庄,即使发生争斗,也仅限于上层少数人中,这种争斗很不稳定,动员能力弱,以利益许诺为基础建立起来的分派斗争只能是派性斗争。派性斗争最重要的特征是以两个争斗的个人为中心建立起来的,争斗双方中一方的退出,即意味着派性斗争的结束[3]。

大多数集体经济贫乏村庄即使引入村民自治制度,也并不因此产生戏剧性的场面。一切似乎都没有变化,村民对村委会选举十分冷漠,更不用说对村务决策的参与了。多数村民的想法是,只要村干部不找我收钱,他们做什么事情与我何干!不过,当村民因为诸如水利工程、桥梁道路等设施被破坏,社会治安、道德水平等基本需要不能得到满足时,他们是迫切期望村干部来为他们提供公共物品和村庄秩序的。村民自治是提供公共物品的一种办法,这是一种民主的办法,试图通过村民本身的参与来约束村干部的不良行为,提高村庄资源的动员能力,从而为村庄秩序提供来自村庄的基础。实践中的很多村庄是比较好地达到了这个目标的。问题是,这种办法并非一了百了。离开了村民的参与积极性,离开了对少数村民不合作倾向的约束能力,村民自治这种民主治村方法的效果要大打折扣。必须将村民自治的效果与村民的行为倾向,与村民与村民之间的关系状况及这种关系对村民行为的约束能力,与村民和村干部及村庄精英的互动状况相联系,来讨论村民自治的村庄基础在那里。随后应该讨论村民自治的相关政策问题。

三、村民自治实践中的理论问题

先来讨论与村民自治实践相关的理论问题。这里讨论的理论问题,仅是一个方面,即村民自治制度村庄基础的方面。

1、村庄的规模。这里及前面讲的村庄,也就是村委会。村委会的规模即其人口的多少和地域的大小。当前的村委会一般是承接人民公社时期的生产大队而来。生产大队下面的生产小队改为村民小组。人民公社初期实行“一大二公”,生产单位规模较大,带来极大的效率损失。1962年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人民公社60条》确认了“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原则,将生产队作为组织劳动的基本单位。生产队一般20-30户人家,百余人,是一个相互熟识的熟人社会,这种社会中,因为相互熟识,可以相互监督,舆论约束也比较有力,从而减轻了人民公社体制本身的问题,使人民公社可以再延续20年之久。建立在生产小队之上的生产大队及以此为基础建立的村委会,规模较生产队要大一个数量级,在这种规模的社会中,村民不再相互熟识,舆论压力下降,一致行动能力不足,村民与村民之间的互动往往经由村干部这个中介。我们将村委会这样一个规模的社会称为“半熟人社会”[4]。作为“半熟人社会”的村委会,人们的行为方式和行动能力具有“半熟人社会”的特点,特别是在村委会选举及村务决策中,不理解村委会半熟人社会的特点,很难理解村级治理的某些方面。

2、村民与村民之间的联系。村民与村民之间的联系,我们叫做“村庄社会关联”[5]。“村庄社会关联”指村民之间关系的性质、强度及其广泛性,尤其指建立在这种关系之上的村民一致行动的能力。任何一个社会得以延续,都是建立在社会成员相互合作基础之上的,与其他人无联系不合作的原子化的个人,是现代社会所淘汰的对象。村民自治及村庄秩序的获得同样有赖于村民的合作或村民之间建立有强有力的关系,正是村民之间强有力的关系,使得村民会议通过的决策不只是对赞同者具有约束力,而是对全体村民具有约束力。这种约束力不是凭借暴力,而是凭借村民心中的正义和他们对村庄正义的敬畏。他们受到村庄舆论及与这种舆论密切相关的村民与村民之间关系的约束。村庄社会关联不是凭空产生的,它与村庄现状密切相关的。其中的两个方面尤其与村庄社会关联关系密切。一是村庄传统的状况。宗族意识构成了村民之间的宗族联系及与这种联系相关的一致行动能力。面子观念则造成了舆论本身的力量。二是村庄经济社会分化的状况,即在村庄内部因为资源分布不均衡而产生的一些占有优势资源的村庄精英对一般村民的影响能力,这种影响能力是村庄形成群体行动的一个基础。不同村庄的社会关联程度并不相同。当前市场经济与现代传媒的进村和村民的自由流动可能性,对于村庄社会关联状况有极大影响,这会构成对村民自治这种治理制度的影响。这方面的研究十分不足。

3、村庄精英。村庄精英是一个“古老”的研究课题,诸如对乡村土绅的研究和“长老统治”的说法。村民自治是一项授权村民的治理事业,但这并不是说村里的所有事情都由村民去做,也不是说每一个村民所做的事情和他们的影响力是相同的。正是因为村民之间各不相同的影响能力,构成了村民本身的结构分化,这种结构分化塑造了当前村庄治理的现状[6]。

所谓村庄精英,就是村庄中较一般村民影响力大,行动能力强的人。这些人拥有诸如经济、文化、社会诸方面的优势资源。村庄精英影响力的大小和方式及村庄精英数量的多少,与村庄本身有密切关系,宗族头人、宗教领袖和经济大户是些高大威猛的村庄精英,这样的人不会很多,却“力大无比”。“大社员”、小地痞是些细小琐碎的村庄精英,这样的村庄精英数量虽多,影响力却很有限。村庄精英往往不只是在村庄范围活动,他们可能将主要的时间与精力放在村庄以外,对于村庄治理没有兴趣。这样的村庄精英,严格说是不在村的精英,与村庄治理关系不大。还有一些人虽然一直在村庄以外生活,却十分在意村庄生活,他们的生活面向村庄,这些不在村的人事实上是在村精英。细致观察村庄精英的状况,对于理解村庄治理,尤其是村民自治引入之后村民的行动和村庄决策的达成,会很有意思。也就是说,因为村庄精英本身的状况不同,造成村民自治这个全国一统制度安排实践后果的不同。以上三点讨论,只是希望回答为什么实践中的村民自治过程与后果的不同。过去学术界和政策部门过于关注村民自治制度实践中的政府方面,自上而下的方面,这也是村民自治制度实施之初所应关注的主要方面。当前的村民自治制度已实践10余年,仅从自上而下的视角来看,显然不够,因此,我们将村民自治研究中的理论问题定位于村民自治的村庄基础。以上三个方面在全国不同村庄的表现相当不同,就必然造成村民自治这一民主化村级治理制度实践的不同。这样我们就会对村民自治实践有一个更为理性的判断。

四、村民自治实践中的政策问题

引入村民自治制度的首要目的是为了解决村庄秩序自足提供的问题,因为国家在现代化的进程中无力为庞大的农村社会提供足够的公共物品。不过,村民自治制度还必须同时解决国家向乡村社会的渗透能力。在当前的行政体制下面,乡镇一级设基层政权,但乡镇这个基层政权的范围太大,一般人口在5万左右,地域数十乃至上百平方公里,区区乡镇干部无法将诸如计划生育、收粮派款等繁重的任务完成,他们无力面对数量庞大的村民。何况他们根本不可能熟悉村民。村委会是一个半熟人社会,千人左右,村干部对每个村民都很熟悉,正是村干部可以成为乡镇行政离不开的腿。这样一来,村干部就不仅要成为村民的当家人,而且要成为乡镇行政的人。这就面临着村民自治的第一个政策性问题:乡村关系问题。在不同的地区,乡村关系面临的问题并不相同,因此,在乡村关系政策上面所留有的空间也不相同。有些农村地区,乡镇政府的首要难题是计划生育,如江西农村。大部分不发达农村地区,乡镇政府的首要问题是收粮派款,是如何为农村义务教育提取足够的经费,如湖北、安徽农村。经济发达地区的农村,乡镇政府可能不再有计划生育或收粮派款的压力,但如何保证村级组织的有序运作,如何介入村庄内部派性争斗,如何保证村庄??参锲返挠行蛱峁??纯赡艹晌?缯蛘??奈?吠吹氖虑椋?缯憬?轮夼宓那榭觥?nbsp;总的来说,经济发达的农村地区,因为乡村组织掌握有大量经济资源,乡镇有求于村级组织的相对较少,而村级组织往往需要从乡镇一级获得合法性资源和权威资源,乡村关系方面,乡镇有更大的主动权。而在经济欠发达的农村地区,乡镇一级急切需要村级组织协助完成让乡村两级都感头痛的计划生育和收粮派款的硬任务,乡镇一级不敢得罪村干部,村干部也因为合法收入太少而工作难度太高,而缺乏当下去的意愿。乡镇有时默许村干部在合法收入之外捞取灰色收入,有时利用正式关系之外的非正式人际交往来笼络村干部[7]。

村民自治制度的引入,强化了乡村关系中事实上一直存在的以上问题的症结。当乡村合谋以向农民提取资源时,农民不会对乡村干部留有好感,农民要么对村庄事务漠不关心,要么联合起来将乡镇事务意愿过强的村干部选下来。农民联合起来的基础是他们的组织方式,在不同地区农民的组织方式是十分不同的。农民组织的一种方式是派性斗争。派性斗争首先是村庄内部分成两派的斗争。其中一派特别是处于村庄权力弱势的一派习惯打出为民请命的招牌,将对手置于与乡镇合谋的不利处境。选举中,乡镇事实上是希望干预以选出自己满意人选的,但乡镇干预的结果必然强化受到损害一派的愤怒,受到乡镇支持一派即使当选,也会不断受到另一派的“刁难”。乡镇因此更加难以完成向村一级渗透的任务。大多数乡镇目前终于知道,在村委会选举这类政策操作性很强的事情上,“按法律和政策来”,不带意志让村民选上谁谁当[8]。村委会选举的自由度越来越高。

高度自由的村委会选举,会因为村民的不感兴趣以及村民在原子化基础上的无联合,而变得没有力量,乡村关系依然按照惯性向前走。从完成国家任务的角度,这有可能是好事,但在当前中央政府事实上很难有效控制地方政府,地方政府很难控制乡村组织的背景下,各种劳民伤财的“积极行政”措施肥了部分官员,而折腾苦了本来很穷的村民。沉重农民负担和高额村级债务成为当前全国农村的恶疾,即为明证。经济发达农村地区的情况大不一样。村中两派斗争需要乡镇作为裁决者,乡镇较欠发达农村地区更超脱于村庄斗争,不仅超脱,而且事实上成为村庄争斗的受益者。这类地区乡村关系面临的问题与欠发达农村地区会很不相同。

显然,乡村关系在不同地区的表现和要求是相当不同的,这不仅与乡村组织面对的国家任务的不同有关,而且与农民的组织方式,村集体经济的发育状况等等有关。在笼统谈乡村关系之前,似乎应先分清是什么类型的乡村关系。与乡村关系紧密相关的是村支部与村委会的关系,所谓“两委关系”。“两委关系”也是当前村民自治实践中的焦点问题。与之相关制度设计很多,争论极大。总体来说,我们认为两委关系也如乡村关系一样,在不同地区因为面对的任务和所处村庄基础的不同,而会有不同的表现。关键是应将两委关系由一个抽象的理论问题回归到村庄中予以理解,将笼统的讨论具体化到实践中去。

五、结语

假若我们只是局限在制度文本和总体状况上研究村民自治,这种研究很快就会被实践抛在一边。中国是有9亿农民和960万平方公里国土面积的大国,经济和文化发展的不平衡是当前包括乡村在内的中国的显著特点,这种经济文化发展的不平衡,造成了村民自治制度以及其它诸种自上而下安排下来制度的不同生长基础。苏力在回答同一套法律在乡土社会的人民法庭和城市或工商发达地区运作的差别时写到:“这种差别主要是因为社会生产方式以及与之相伴的社会生活条件的不同,以及在这种条件下生活的人及其行为方式的不同。”[9]他主要讨论了法律实践因为经济方面的差别而造成的过程与结果的差别。如果将苏力的法律实践的差别换为国家自上而下安排的制度实践的差别,比如村民自治制度的差别,就会发现苏力结论的普适性。而如果不看得那么根本,我们还应看到,不仅是经济不平衡,而且有文化不平衡和其它不平衡的因素在决定村民自治制度实践不平衡方面的作用。学术界如何深入到不平衡的农村实践中去,理解自上而下制度安排的不同实践,并在此基础上理解诸如村民自治这些上面安排下来制度的处境,对于完善这些制度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学术研究当然也有重要意义。

 

 

[1]参见范瑜、贺雪峰主编《村庄治理与秩序——村民自治调查报告》,即出版。

[2]参见贺雪峰:“论民主化村级治理的村庄基础”,《社会学研究》2001年第2期。

[3]参见贺雪峰:“乡村选举中的派性与派系”,《中国农村观察》2001年第4期。

[4]参见贺雪峰:“论半熟人社会”,《政治学研究》2000年第3期。

[5]参见贺雪峰、仝志辉:“论村庄社会关联”,即发表;董磊明:“传统与嬗变——苏南乡镇企业改制后的村级治理”,《社会学研究》2002年第1期。

[6]参见仝志辉、贺雪峰:“村庄权力结构的三层分析”,《中国社会科学》2002第1期;贺雪峰:“缺乏分层与缺失记忆型村庄的权力结构”,《社会学研究》2001年第2期。

[7]吴思红将这种非正式人际交往称作“体制外动员”,参见吴思红:“村民自治制度下的乡村关系与农村社会动员”,《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1年第5期。

关于乡村治理报告篇9

结合当前工作需要,的会员“丿慕樱彩”为你整理了这篇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工作汇报总结范文,希望能给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正文】

新丰镇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工作汇报总结

为贯彻落实中央《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广东省《关于全域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的实施方案》和饶平县《关于上报全域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启动村的通知》精神,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我镇积极响应号召高度重视,根据上级有关要求进行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工作。

一、第一阶段,选取八个启动村进行“三个三”工作

选取八个行政村作为第一批启动全域推进人居环境整治、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三清理、三整治、三拆除”环境整治任务的启动村,切实推进乡村振兴。分别选取我镇的溁西村、大光村、扬康村、下葵村、汕水社区、中联村、锡康村和泮洋村八个村作为启动村,八个村都属于省级卫生村,共涉及65个自然村,惠及6226农户。

截止至2018年年底,我镇八个启动村的“三清理、三拆除、三整治”工作已经基本完成,各村累计自行投入资金170.7万元(其中中联村7.5万元、溁西村45.6万元、下葵村28.5万元、锡康村10.65万元、扬康村42.098万元、大光村15.141万元、泮洋村11万元、汕水社区10.2万元),工作共计清理生产工具、建筑材料乱堆乱放99处,合计559.5吨;清理房前屋后和村巷道杂草杂物、积存垃圾145处,合计4235吨;沟渠池塘溪河淤泥90处,合计1050吨;漂浮物和障碍物45处,共计118吨;拆除危旧房418间,共计16446平方米;拆除露天厕所、茅厕15间,共计189平方米;拆除废弃牛猪栏259个,共计3204平方米;拆除违章建筑1间,共计45平方米;拆除非法违规商业广告、招牌27处,共计13平方米;整治电力、通信、有线电视线路480米。

目前,八个先行村即将进入“三个三”的工程验收工作,届时我镇将根据上级有关要求认真做好验收工作。

二、申报2019年美丽乡村建设

根据《关于申报2019年启动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的通知》(饶委农工办〔2019〕23号)文件精神,经由各村级党支部委员审定后向镇申报,我镇政府经过认真筛选,将符合条件的溁西村、下葵村及锡康村3个村,列入我镇2019年启动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工作中,已向上级申报,并等待下一步工作安排。

关于乡村治理报告篇10

为指导社区(村)科学有序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根据国务院印发的《近期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工作方案》有关要求,结合北京市疫情防控工作实际,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总体要求

按照“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的原则,实施群防群治、联防联控,网格化、地毯式管理,最广泛动员群众自我防护,最坚决防止疫情输入、蔓延、输出,最严格落实综合防控措施,最果断处置疫情,最有效控制疾病传播,坚决打赢这场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

二、工作任务

(一)社区(村)未发现病例

实施“外防输入”的策略,采取以下措施:

1.加强组织动员。区和街乡镇干部要下沉到社区(村),定责定岗。在街乡镇的领导下,社区(村)牵头成立由社区(村)干部、片警、社区卫生人员和物业等人员组成的社区防控工作组,发挥社区、村(居)委会和楼门长三道防线,鼓励居民和志愿者参与,组成专兼职结合的工作队伍,实施网格化、地毯式摸排湖北等疫情高发地区人员往来情况,对社区(村)、楼栋(自然村)、家庭进行全覆盖,及时发现防控隐患线索,并向街乡镇报告。

2.及时告知信息。社区(村)要告示,要求从疫情高发地区返回人员立即到所在社区(村)进行登记,向公众就诊信息,每日卫生健康行政部门的防控信息,提示出行、旅行风险。

3.开展健康教育。社区(村)要通过社区、村宣传栏、“一封信”、悬挂标语、微信公众号、微信群等多种形式将疾病防治核心信息传达到每一个家庭、每一个人;督促家庭在空气质量允许的条件下开窗通风,每天不少于2-3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加强日常清洁和消毒,减少家庭聚会;督促个人做到戴口罩、不握手、勤洗手、少聚集、不信谣、不传谣,咳嗽时掩口鼻。社区(村)不组织大型公众聚集活动,督促公共场所进行清洁、消毒和通风,避免交叉感染。

4.加强分类管理。对返(来)京人员进行分类管控,入网、入格、入家庭。建立下传机制,由街乡镇政府将湖北相关地区返(来)京人员名单下传社区。社区(村)收到本社区到京前14日内离开湖北地区或者有过湖北地区人员接触史的到京人员信息(或自查发现此类人员)后,要监督此类人员接受居家医学观察,不得外出,并为其提供基本生活保障,确保落实到人、登记在册、社区管理、上门观察。建立上传机制,对出现发热、气促、干咳等症状者,社区(村)要及时报告街乡镇政府,由街乡镇政府报告区卫生健康部门,迅速安排就诊。社区(村)要督促其他疫情高发地区来(返)京人员主动自行隔离14天,外出时佩戴口罩;一旦出现发热,伴乏力、干咳等症状,督促其到就近医疗机构发热门诊排查。

5.加强环境治理。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加大环境卫生整治力度,严格对社区人群聚集的公共场所进行清洁、消毒和通风,改善环境卫生状况,特别要加强对农贸市场的环境整治和非法贩卖野生动物的监管,把环境卫生整治措施落实到每个社区、每个单位、每个家庭。社区(村)组织开展以环境整治为主、药物消杀为辅的病媒生物综合防制,对居民小区、垃圾中转站、建筑工地等重点场所进行卫生清理,处理垃圾污物;及时组织开展全面的病媒生物防制与消杀,有效降低病媒生物密度。

(二)社区出现病例或暴发疫情。

当社区居民中,出现1例确诊病例或者在一个家庭、一个工地、一栋楼同一单元发现2例及以上确诊病例时,采取“内防扩散、外防输出”的策略,在上述5项措施的基础上,落实以下措施:

6.严格密接管理。各级医疗卫生机构要加强与社区的配合,规范开展流行病学调查,科学判定密切接触者。全市各区要指定隔离点,对无条件进行居家隔离的密切接触者开展集中医学观察。卫生健康部门要将有条件居家医学观察的密切接触者信息通报至各街乡镇,由街乡镇第一时间通知至社区(村)。社区(村)要发动社区卫生人员对密切接触者进行规范管理,落实密切接触者居家医学观察措施。每日随访密切接触者的健康状况,为其提供基本生活保障。社区卫生人员一旦发现密切接触者出现发热、气促、干咳等症状,立即报告本区卫生健康部门及时启动排查、诊断、隔离治疗等程序,并做好病人的隔离控制和转送至定点医院的各项准备。

7.加强消毒隔离。社区(村)要协助做好病例家庭、楼栋单元、单位办公室、会议室等疫点的消毒,并在疾控机构的指导下做好公共场所清洁消毒。居民出入社区时要佩戴口罩,社区(村)要做到监督提醒。

(三)社区传播疫情

当社区居民中,14天内出现2例及以上感染来源不清楚的散发病例,或暴发疫情起数较多且规模较大,呈持续传播态势,采取“内防蔓延、外防输出”的策略,在上述7项措施的基础上,落实以下措施:

8.限制人员聚集。区政府报请市政府决定,可限制或停止社区(村)内集市、集会等人群聚集的活动,关闭影院、网吧等公共场所,必要时停工、停业、停课。社区(村)协助政府监督落实相关措施。

三、工作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坚持党建引领,构建联防联控的工作格局。明确区、街乡镇、社区(村)的责任,按照“吹哨报到”、接诉即办工作机制,进一步健全工作组织体系。切实加强对社区(村)防控工作的领导,进一步落实干部联系社区(村)制度,强化社区(村)包楼、包片、包户工作,责任到人、联系到户,确保各项防控措施得到切实落实。发挥社区(村)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加强联防联控,严防死守、不留死角,构筑群防群治抵御疫情的严密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