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中学教学制度十篇中学教学制度十篇

中学教学制度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5:03:05

中学教学制度篇1

一、   课前准备工作:

1、       各科教师在新学期开学前应认真学习课程标准,并在整个教学过程紧扣《课程标准》进行教学,加以落实。

2、       拟定全学期教学计划。各备课组在教师通读、熟读教材的基础上,结合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安排好教学进度,仔细拟定本学期教学计划和“寓德于教”计划。

3、       集体备课。教师(含行政领导)应按规定的地点规定的时间参加集备活动,不得无故缺席。备课前每个教师应再次熟读教材及有关教学参考资料,提出个人教学设想,并围绕教学目标的要求、主要教学内容重点、难点、课堂主要范例、练习与作业、可供选择的教学方法、手段、教具等积极展开讨论,最后结合自己班级实际,优选最佳教学方案。同一学科的教学尽量做到统一进度、统一要求,并写好集备记录。

4、       认真写好教案。要根据各学科、年段、班级及学生的特点认真写好有自己特色的教案,教案体现教学目标、师生活动、课后反及作业设计等、对范例、练习、作业,教师要先“下水”完成,学校教务处对教师教案及作业“下水”完成情况,每学期至少检查六次。

二、   准备教学工作:

1、       准备上课,教师必须在预备钟铃响之前到达教学地点。

2、       做好教学组织工作:

(1) 预备铃响后,教师应督促学生入座,安定情绪,准备各项学习用品,准备上课。

(2) 上课铃响后,教师进课堂;班长口令:“起立”、教师说:“同学们好”,学生答:“老师好”,教师还礼并答“请坐下”,以完成师生上课心理准备。

(3) 教师根据班长报告,填好点名册开始上课。

3、       教师施教中应态度亲切,精神饱满,坚持讲普通话,讲授要注意言简意赅,吐字清晰,提问学生用语礼貌。造成课堂融洽、和谐的气氛,并注意启发引导,调节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       板书工整。规范、板书包括字与图,都要做到工整、端正,无论汉字及各科作图,都要符合规范,各科教师应认真学习国家颁布的汉字简化方案,不写错别字。

5、       端正教态与学态。教师要以身作则,上课时态度严谨,同时要求学生坐姿端正,注意听讲,积极思考,踊跃发言,发言时举手,杜绝上课思想开小差,做小动作。

6、       对个别学生的违规行迹教师应采取灵活、适当、理智的方式批评纠正,不得马虎迁就,避免课堂上出现顶牛现象。

7、       不拖课、不占课,督促学生做好“二操一锻炼”。

8、       认真落实省颁课程计划,开足上好各学科课程。

9、       严格按课程表上课,不得将技能课改上其他课,及随便调课停课。

10、  下课铃响,教师喊“下课”,班长喊“起立”,老师喊“同学们再见”,学生喊“老师再见”,老师离开教室。

三、  加强课外辅导,促进学生的发展:

1、       教师在早读和下午第三节自修课应按时下班个别辅导、解疑,避免占用时间作全班性的集体辅导。

2、       在学习上热情关心后进生,帮助他们分析后进的原因,鼓励他们树立信心,改进学习方法,赶超班级上的优生。

3、       对优生在思想与学习上应更严格要求,在学习上进一步指导,积极培养与扶持尖子人才。

4、       积极开展家庭访问,了解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环境、条件、习惯,有的放矢帮助学生解决思想、生活、方法问题,家校配合,促进学生进步、提高。

四、  做好教学效果的检查工作:

为了有效地评价和检查教师的教学效果,对布置作业与考试作如下规定:

1、       各学科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确定统一的作业规范并通过批改、讲评、展示优秀作业等方式严格训练学生,让学生熟悉和巩固学习知识。

2、       要精选作业,作业内容必须注重能力的培养与训练,作业份量深广度要适当,可根据不同程度学生,布置适当的选做题,以关注不同层次的学生,因材施教,分类推进。

3、       作业要及时处理,全面审阅,重点批改。对所有布置的作业,应指定科代表按时收缴登记,发现拖、缺现象要调查,对抄袭现象要批评纠正。已收缴的作业,必须全面审阅,及时发现问题,重点批改(或轮换批改),及时讲评,提倡有重点地面批面改。

4、       培养学生自找差距,自我完善的能力。要求学生及时订正作业中的错误,教师通过适当方式检查作业订正情况。

5、       考试的命题,要注重基础,要面向全体,要让大多数学生都能达到合格。

6、       期中、期末考试可采取教研组、年段命题,分题流水评卷以检查衡量教学效果,但要注意科学命题,认真审核,严加保密。

7、       考试方式要统一,师生都要严格遵守考场规则,对于违纪作弊的学生,应及时严肃批评教育和处理。

8、       各年段各科单元考要统一进行,同时应做好必要的课堂小测与课堂练习。

9、       各类考试都要求教师认真评卷,及时发回,认真进行讲评,并做好质量分析和查缺补漏工作。要认真督促学生订正试卷,认真总结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五、  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以情促教:

教师言行举止应作为学生的表率。学生的缺点,教师要热情诚恳地劝导和严肃耐心地批评教育,不应放任自流,也不应嘲笑、讽刺、挖苦学业生,严禁体罚和变相体罚,不得驱赶学生出课堂。

不论上课还是自修,教师不得看书报、抽烟、带小孩、打毛线、接电话、接待客人等。

六、  注重教科研工作制度化:

1、       教师要加强理论学习研讨,提高理论实效,积极参加上级组织的继续教育培训,交流学习心得,了解教育教学动态。

2、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3、       抓好立项课题研究,积极开展课题研究。

(1) 抓好立项课题的研究,认真做好制定计划、过程管理、阶段小结工作。

(2) 围绕新课程改革重新制定新的课题,借助新课题推进新课程,推动学校教学开展。

中学教学制度篇2

关键词:数学专业;以学生为中心;学业导师制度;教学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3)17-0213-02

0引言

“以学生为中心”教学理念的研究始于20世纪20年代,以约翰·杜威开办的芝加哥大学实验学校为代表,表现为教育工作者开始关注学生的需要,认为社会生活和学生的需要是教育的基础。教学往往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开始,循序渐进,逐步深入。当今时代,高等教育飞速发展。在教学管理中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理念势在必行。本文就新升本科院校数学师范专业建立以学生为中心教学管理制度进行探讨。

1以学生为中心教学管理制度的内涵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管理制度就是在教学管理制度的建立中,充分尊重学生、服务学生,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实现制度对学生全面发展的引领和规范效果。新升本科院校数学师范专业招生压力巨大,生源素质和研究性大学或一般建立多年的本科院校比差距大。如何培养学生、提高其从师能力是数学学院所应考虑的问题。数学学院原有一套好的教学管理制度。伴随时展有必要建立一套新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管理制度。

2以学生为中心教学管理制度建立的必要性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谈建立以学生为中心教学管理制度建立的必要性:

2.1以学生为中心教学管理制度建立是实现“以人为本”的需要当今社会,以人为本被摆在合理位置。要实现国家的良好发展,就要以人为本。一个大学的发展,也要以人为本。在大学培养对象的特殊性造就了以学生为本的必然性。大学以教学为中心,教学以学生为中心。大学的所有工作必须围绕培养对象学生。一方面,教学管理的任务之一是满足教师的合理需要。这需要良好的人际氛围;另一方面,教学管理制度要人性化。要坚持“人本管理”的思想,尊重教师和学生的权利。最后,要以学生为中心,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服务。作为大学的二级学院的数学学院建立的各项教学管理制度更应以学生为中心。

2.2以学生为中心教学管理制度建立是打造精品师范专业的需要数学科学学院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培养目标是初中数学教师。我们将举全院之力实现此目标。2011年国家颁布了新的中学数学课程标准。以此为基础,中学正进行全面的改革。作为培养中学教师的师范专业,数学专业在课程设置、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管理制度建设等方面都要进行改革以适应新课标。教学管理制度无疑是实现目标的保证。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管理制度,把全院力量动员起来,培养优秀的中学教师意义重大。

3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管理制度内容

建立一整套制度,有多方面需要考虑。我们从选课制度、学业导师、教师奖励机制、教学评价、考试、技能训练等方面加以阐述。

在数学学院的教学管理制度中,学生选课制度遵照学校的原有制度执行。面对近三年来打造精品师范专业面临的诸多问题,高年级专业选修课改革势在必行。作者作为教学管理者,一直探索选修课改革。具体如下:

3.1在《数学分析选讲》、《高等代数选讲》课程上“以学生为中心”选课《数学分析选讲》、《高等代数选讲》课程是学生考取数学专业研究生的重要课程。面对学生选择的不确定性,近年来数学学院施行了在开课前学期选课、开课一周作为试听新的制度。试听后,放弃考研同学退出该课程课堂。

采取此种方式选课,是在学校教务处制度允许范围内的尝试。经过两年尝试考研决心强烈的、准备充分的同学选择了《数学分析选讲》、《高等代数选讲》课程。经过该课程学习在考取研究生、就业考试中取得了好成绩。

在学生选课制度上,我们建立了教师挂牌选课制度。该制度计划在2014-2015年施行。教师挂牌选课是以学生为中心的良好体现。一方面,有利于调动教师积极性。给教师无形的压力,促进其进行教学改革研究等思考。另一方面,学生上自己喜欢的老师的课程上课效果十分好。

3.2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业导师到学业导师(班主任)转变2011年我院建立了适应新的环境下了学业导师工作细则(制度)。该细则细化了学生学业导师的工作职责。把检查学生课堂出勤、指导学生技能训练和学生获取创新学分纳入学业导师工作职责。经过一年的执行,取得了好的效果。2013年初,面对学生管理的新问题、新情况。我们又在学校管理制度基础上,修订了新的学业导师(班主任)工作细则。该细则把学生管理工作纳入学业导师职责中。这样做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学业导师不仅知道学生学习、还要关心学生生活。相信经过一年的执行会取得更好的效果。学业导师职责具体如下:

①指导学生制定每学期学习计划,及大学四年职业生涯发展规划。②指导学生学习专业课,提供适合的专业课学习方法,及如何进行期末考试复习。③指导学生进行专业选修课的选课、及大三进行的专业方向选择。④指导学生组织开展职业技能训练活动,每学期对学生训练完成情况进行考核。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第二课堂和社会实践活动,有目的地指导学有余力的学生参加科研活动;结合学生的专业情况对学生进行考研方向和课程学习等方面的指导。⑤指导学生从事读书活动,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读书习惯。⑥指导学生如何获取创新学分。⑦指导学生了解并遵守学校和学院的关于考试有关规定。⑧关注学生思想和学生心理健康。⑨指导学生就业。⑩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学习外语、考研等热门问题,帮助他们处理好各种关系。{11}做好学生班主任的管理工作。

3.3以学生为中心教师评聘、评优、奖励机制的建立

数学学院在教师评聘、评优、奖励机制的建立过程中,充分考虑学生因素,做到以学生为中心。把学生的满意度纳入了此类制度中。采取学生不满意一票否决制度。学生满意度由学生评教和学生评教师师德共同体现。评优、奖励要把学生认可、能力强的人选,使其脱颖而出。

建立教学成果奖励制度,对取得优秀教学成果的教师给予不同程度的奖励。采取奖励制度,可以发挥教师教学研究积极性。奖励项目包括:

①校级及校级以上的教材立项成果。正式出版且第一作者是数学科学学院教师的;②凡申报部级、省部级、校级各类教学质量工程项目获得批准并能完成建设任务通过验收且第一完成单位是本校者;③我院职工作为第一作者,第一单位为本校的部级、省部级、校级教改成果奖者;④获得部级、省部级教学名师、及校级教学能手、教学新秀称号者;⑤获得部级、省部级奖励的优秀教学团队;⑥中文核心及其以上教学期刊;⑦校级教师教学比赛或省级及以上类似于《微课教学比赛》获奖者。

3.4以学生为中心教学评价制度的建立数学学院一方面参考学生评教和学生评师德的结果,另一方面建立了教学信息员制度。通过教学信息员反馈教师教学情况。把学生反馈评价作为领导评估教师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该制度的实施,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更进一步。课堂教学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更能体现。

3.5以学生为中心的考试制度的建立数学学院的考试制度把学生评优、发展党员纳入其中。实行学生作弊评优、发展党员积极分子一票否决制度。通过施行该制度,有力的促进了学院良好学风的形成。开好考试会议是每次学生期末考试的重要内容。我们把大一、大二每学年召开一次全院的考前动员大会,学业导师(班主任)针对本班开考前动员会等方式纳入制度中。每次会议都苦口婆心和学生讲,使学生打消违纪作弊的想法。

3.6以学生为中心的学生职业技能训练制度的建立

打造精品师范专业,实践教学技能是十分重要的。一方面,应注重教育见习、研习、实习一体化。另一方面,应在课余加强教师职业技能训练。我院建立了以学生为中心的职业技能训练制度。制度规定了训练内容、安排等。这为学生将来从师打下坚实基础。

3.6.1训练的内容和要求数学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的内容包括:教师口语表达、规范汉字书写和应用文写作、课堂教学专项技能和课堂教学综合技能训练等。

3.6.2训练的组织与分工教师职业技能训练采取学生经常性、制度化的日常训练方式进行。根据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教学计划的安排,承载教师职业技能训练任务的课程在教学大纲中安排具体的训练内容,确定训练方式和考核方式。按教学大纲要求有计划地组织训练。

各种技能训练是为相关课程服务的,是对正常授课环节的良好补充。通过组织数学科学学院的学生教师职业技能训练,为学生的《大学语文》、《规范汉字书写》、《中学数学教学论》、《数学微格教学》课程学习及教育研习、教育实习等工作打下基础。

数学科学学院教师职业技能训练领导小组工作职责:根据各专项职业技能训练计划和考核细则要求,结合本数学科学学院专业特点,配合课堂教学制定数学科学学院具体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实施计划,组织各班级有计划地开展职业技能训练活动。同时成立数学科学学院学生职业技能训练督察小组,隶属系学生会学习部,负责协助职业技能训练管理小组组织、督促、检查数学科学学院学生的训练活动。以班为单位成立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小组,由学习委员任组长,全面负责本班的训练事宜。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管理制度建立后,如何得到有效实施是关键。提升教学管理队伍整体水平,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管理制度贯彻的关键。加强教学管理人员培训是下一步需要思考的问题。

参考文献:

[1]钟根红,黄玉柱.浅议以人本管理为核心的高校教学管理制度[J].科技信息,2012(12):37-38.

中学教学制度篇3

1,控制学生在校时间,每天不超过六小时.

2,保证课时,不准拖堂或提前上课.

3,一、二年级不留书面家庭作业,其他年级控制在一小时以内.保证学生每天有九小时以上睡眠时间.

4,不准利用课外活动或自习课时间作集体授课,辅导.检测等.

5,不得在星期天,节假日组织学生集体补课或上新课.

个人卫生制度

1、自觉遵守《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

2、每天按时作息,保证有充足的睡眠时间,小学生每晚睡足9小时,夏季午睡不少于1小时,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增强抗病能力。

3、养成早晚刷牙,饭后漱口,便后洗手的卫生习惯。

4、注意用眼卫生,预防近视眼,做到“二要二不要”,认真做眼保健操,真正做到穴位准确指法正确。

5、勤洗头,勤剪指甲,勤洗澡,勤换衣服,勤理发。

6、防止“病从口入”,不喝生水,不吃不洁净和腐烂变质的食物,吃水果要洗净去皮,不吸烟不吸毒不酗酒。

7、树立卫生光荣、不讲卫生耻辱的新风尚,维护公共卫生,做到不随地吐痰和大小便,不乱丢果皮、纸屑。

8、每年接受体格检查一次,按时进行预防接种。

中心小学饮食、饮水卫生制度

1、要严格执行《食品卫生法》,防止“病从口入”。

2、学校要尽量为师生提供符合国家卫生标准的饮用水。

3、餐具、茶具做到专人专用,公用餐具、饮具要有专人定期清洗消毒。

4、对师生进行饮食卫生宣传与管理,严禁师生食用无证摊贩出售的食品。

5、校医对饮食饮水卫生进行监督检查,防止食物中毒事故发生和肠道传染病暴发流行。

教学卫生制度

l、学生每日在校学习时间(包括自习)不超过6小时。

2、学生每日课外作业量:一年级不布置课外作业,二、三年级不超过30分钟,四年级不超过45分钟,五、六年级不超过一小时。

3、教学内容方法要适合学生生理发育水平和年龄特点,多用直观教具和形象教法,语言简洁清晰,语气和蔼,教师板书工整、清晰、规范,演示图形要大而清楚,左右兼顾,印刷品字迹、图表要清楚。

4、保证学生每天1小时的体育活动。

5、教室采光好,每个教室不少于4盏日光灯。

6、黑板光滑平整,保证无反光,无裂缝。

7、课桌椅根据学生身高配套,第一排课桌椅的前缘距离黑板不少于2米。

8、教师要按时上课,遵循儿童身心、心理发展规律,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时间,不拖堂,课堂作业课内完成。

9、教师要指导学生正确的读写姿势,腰板直,坐端正,做到“三个一”,即眼离书本一尺,身离桌子一拳,手离笔尖一寸。

10、每日做好两次眼保健操,教育学生注意用眼卫生。、认真上好体育课,形式多样,要根据不同年龄、体质情况提出不同要求。要积极创造条件,完善体育场地建设和器材添置。该项工作要符合卫生和安全要求。防止事故发生。

用眼卫生制度

一、用眼卫生必须做到:“二要’、“二不要”。

二要:读书写字姿势要端正,眼睛与书本距离一保持一尺左右。连续看书写字半小时至一小时后要休息5-10分钟,或向远处眺望片刻。

二不要:不要在光线暗弱及直射阳光下看书写字。不要躺着、走路和乘车时看书。

二、坚持正确的坐姿,看书写字做到“三个一”。

即:书本与眼距离二市尺一;胸廓与桌缘距离约一拳;握笔手距离笔尖约一寸。

三、认真做好眼保健操,并做到动作、穴位准确。

中小学晨检制度

为规范我校德育管理,安全卫生管理工作,关注学生的健康成长,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特制订如下晨检制度:

一.每天早晨7:40到8:00的朝会时间作为晨检时间.

二.班主任或副班主任必须按时到教室配合校医组织晨检.

三.晨检内容:

1.清点学生到班生数,统计并上报当天因病缺课学生人数,并及时与家长取得联系了解情况.

2.检查学生个人卫生情况及红领巾标志佩戴情况.

3.检查学生是否吃早餐到校,关注学生身体健康及精神状态.

4.全面检查班级环境卫生.

5.检查学生是否携带危险品进校.

6.对晨检中发现的异常情况,特别是出现发烧.头痛.呕吐等症状要及时报告校医室并登记.班主任对治疗期间的情况要跟踪了解.

中学教学制度篇4

1.各科教师对实验教学必须制订总的和分学期的教学计划。并于上学期末或本学期初交教导处和实验室各一份。计划应分年级列出实验课题、实验类型、实验时间等。

2.实验室应根据实验各科教学大纲、教材和任课教师的实验教学计划,制订本学期实验室工作计划。计划应包括实验室使用安排,仪器和实验材料的购置及仪器的检查和维护等。

(二)实验教学的组织与实施

1.教师按照实验教学计划认真备课,写好教案,填写《实验通知单》,按规定的时间交实验室并检查所用仪器和器材的准备情况,试作实验,做到“心中有数”。

2.教师要指导学生做好课前预习,明确实验目的,掌握实验原理,并划分实验小组,强调实验纪律,重视安全操作教育。

3.实验室按照《实验通知单》积极准备实验,使需要的仪器处于完好状态,备足药品和材料,检查通风、电源、水源及其它设备。

4.任课教师和实验教师应巡回、耐心指导学生进行实验,发现问题给予启发引导,及时解决,但不可代替学生做实验。

5.实验结束后,任课教师应及时小结实验情况,对实验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作出讲评,并指导学生完成《实验报告》。

(三)实验教学的评估和考核

1.实验开出率的考察统一使用规范表式,包括《年级学科实验登记表》(实验教师和任课教师共同填写);《学科实验开出率情况统计表》(实验教师汇总);《学校实验开出情况统计表》(实验教师汇总》。

2.对学生实验能力和技巧的考察以现场操作为主,并辅之笔试与口试考核学生的理论分析和思维能力。

3.对学生的考察应坚持实践性、基础性、全面性、可行性及可信度原则。

4.对教师的考察除通过教案、实验教学计划和实验登记表外,还可用表格进行调查。

5.所有考察的登记表、统计表、调查表等,都应作为实验教学资料存入教学档案。

**第二中学

中小学仪器室管理制度

(一)仪器的存放要编号、分类、定室、定柜、定位。化学药品与仪器分开。室内要有防盗、防火、防毒等安全措施,经常做好通风、防潮、防尘和整洁工作。

(二)建立健全仪器管理明细帐、仪器清册和统计报表,定期核对,做到帐、册、表、物相符。人员调动时要办理严格的接交手续。

(三)仪器的借用、报废要办理登记和审核手续。外借仪器要及时收回,并做好接交手续。

(四)教师使用仪器和药品进行实验教学,应填写“实验通知单”,实验教师应努力做好各项准备。实验完毕将仪器完好的归还仪器室。如有损坏或丢失应及时登记、查找并及时报告,做好处理工作。

(五)仪器使用后应及时进行清洁、保养后归柜,并根据各类仪器的特点,定期有计划的进行维护与保养,使所有仪器设备经常处于完好状态。

(六)每学期结束前,对实验室的全部财产进行一次全面清查核对,处理好有关事项,及时完成各种统计工作,并要求上报和存档。

中小学校学生实验守则

(一)学生应重视实验课,要有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努力掌握基本实验技能,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课前要认真预习,完成实验预习作业,明确实验目的,了解实验原理,知道实验步骤和操作要领。经老师批准方可进入实验室。未准备或准备不充分的学生不得进入实验室。《1》

(三)进入实验室后,要保持安静,定组定位,按规定就座,不得随意换位。

(四)实验开始前,要检查核对所有仪器、器材、试剂是否齐全,名称规格是否一致,如有不符应及时报告老师。实验台要始终保持清洁,各物品应放在合适的位置上。

(五)学生要按规范进行实验操作,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如实记录,不得随意更改实验内容,不得随意动用室内其它实验器材。

(六)实验过程中一定要保持良好的课堂秩序,有疑难时应请老师帮助,不得在实验室内随意走动或大声喧哗。遇有偶发事故时,应保持镇定,迅速报告老师处理。

(七)用过的火柴梗、废渣、废纸等不得随意丢弃,须放入指定容器中,如仪器损坏,应主动报告老师,以便妥善处理。

(八)公用仪器用过后,要立即放回原处。规定在原地使用的仪器,不得任意移动。

(九)实验完毕,应将仪器擦拭干净,放回原处,整理好实验台面,仔细检查酒精灯、煤气、水龙头、电源是否关闭,不得将实验用品及设备带出实验室。

(十)根据实验内容和要求及时写出实验报告。实验报告必须如实反映结果和实验过程,不得随意臆造或抄袭他人实验数据和记录。

中小学实验人员岗位职责

(一)实验教学项

1.执行学校实验教学计划,按照教材规定的实验内容,积极配合任课教师完成各项实验教学任务。

2.熟悉各种教学仪器的规格、型号、技术标准、工作原理和作用及维修方法。

3.熟悉学科全部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的有关理论、实验方法、注意事项;能熟练指导学生实验,处理学生实验中遇到的各种疑难问题。

4.按照实验教学计划或实验通知单,准备学生实验和演示实验所需的仪器、试剂和器材。实验完毕整理、清洗、回收入柜。

5.不断总结经验,积极创造条件,开展学生课外科技活动和进行开放性实验。

6.加强和各科教师联系,积极开展实验教学研究、教学仪器研制和自制教具活动。

(二)管理项

7.认真做好教学仪器的购置、验收、入库及登帐、编号等工作。

8.合理安排教学仪器的存放,保持教学仪器的整洁,创造仪器室内的良好环境,确保安全和教学仪器使用寿命。

9.负责教学仪器的维修、维护、清点、检查、借出、回收以及安全急救等日常管理职责。

10.积极参与实验室建设和技术改造,严格执行仪器室的各项规章制度,做好仪器室的全面管理。

中小学校危险品安全保管和使用制度

(一)实验教学使用的化学危险药品必须贮藏在专用室柜内,不得和普通试剂混存或随意乱放。还要按各自的危险特性,分类存放。

(二)化学危险药品室、柜,必须有专人管理。管理人员要有高度的责任感,懂得各种化学药品的危险特性,具有一定的防护知识,并做到“五双”管理,即双人管理、双本帐目、双把门锁、双人领发、双人使用。

(三)化学危险品室要配备相应的消防设施,如灭火器、消防桶、黄沙等,学校主管领导和专管人员要定期检查,节假日安排值班时,要把化学危险品室列为重点防范区。

(四)定期对化学危险品的包装、标签、状态进行认真检查,并核对库存量,做到帐物一致。

(五)使用危险试剂进行实验前,必须向学生提出遵守安全操作规程的要求。教师领用危险品时,必须提前计算用量,填写《危险试剂领用单》,由专管人员和教师送取,不得让学生代替。「2

(六)对实验中危险品的遗弃及废液、废渣要及时收集,妥善处理,不得在实验室存留,更不可随意倒入下水道内。

(七)危险试剂的管理和使用如出现问题,除采取措施迅速排除外,必须及时向学校领导如实报告,不得隐瞒。

(八)专管人员对化学危险品保管和作用的安全性负有全部责任。

中小学校仪器设备报废审批管理制度

(一)教学仪器设备报废的条件

1.达到或超过使用年限(常规仪器设备22年、通用仪器设备同其它工业产品),无修复价值的教学仪器设备。

2.主要结构和部件陈旧或损坏,精度丧失或严重降低,不能满足使用要求,又无法修复的教学仪器设备。

3.先天不足,又无法改造利用的教学仪器设备。

4.严重影响安全,继续使用会引起危险事故的教学仪器设备。

5.大修一次费用超过原值的50%以上的教学仪器设备。

(二)教学仪器报废的程序

1.低值易耗品,由实验室每学期汇总一次,列出品名、数量与金额,经主管组(室)负责人签字后报主管主任批准执行。

2.单价在20元以下的低值耐久品,如部分玻璃仪器、石膏模型、标本等教具,由管理人员提出申请,经组(室)负责人签字后,报主管主任批准执行。

3.凡属固定资产(单价20元以上,使用年限一年以上)的教学仪器设备的报废,应由管理人员填写《仪器报废申批单》,再由教导处负责人组织有关技术、教学人员参加的鉴定小组,对淘汰报废仪器进行技术鉴定,经鉴定合理者,报学校主管校长批准,并由管理和财务部门办理注销手续。最后报县(区)级业务管理部门备查。

4.不管属哪一级审批报废的仪器,,都应将原仪器上有使用价值的零部件拆下备用。

**二中加强实验室工作的意见

1、仪器室所有仪器均要编号,并分类定柜、定位存放;帐册健全;做到帐册、标签、实物三统一;仪器室整齐美观,环境干净卫生。

2、妥善保管仪器,严格做到仪器室的防火、防盗、防漏电等安全防范工作;精密贵重仪器、设备要专人管理、维护和操作。

3、教师因教学做演示和学生分组实验借用仪器,应预先提出计划,履行借用登记手续,按期归还;教师私用或单位借用,经有关领导批准方可借用,任何个人不得长期借用。

4、自购或上级调拔的仪器,要及时编号上帐、入柜,并向教师介绍使用,不得积压。对已丧失使用和维修的仪器,要办理报废手续。

5、实验人员如有变动,应认真办理移交手续。移交时应严格按照移交规定,按帐点物,逐一移交。

**二中加强实验室工作的意见

1、仪器要分类编号、入帐,做到帐目、标签、实物三统一。

2、仪器要分科分类存放,标签齐全清楚,陈列有序,按要求做好仪器防潮、防尘、避光等工作。

3、易燃、易爆、剧毒物品要严格按照《危险试剂管理办法》进行保管。

4、一切仪器的领用、借出和归还,均应办理登记手续,并检查仪器的完好情况。

5、仪器损坏、丢失,应由当事人填写“仪器损失处理登记单”,按有关规定处理。

中学教学制度篇5

第二条县教文局主管全县教职工管理工作。凡政府兴办并由国家财政承担经费的各级各类学校和教育事业单位,教职工的日常管理归口县教文局,民办学校的教职工管理按县政府有关规定实施。乡(镇)中小学教职工的党团关系按属地原则归口当地乡(镇)管理。

第二章教师引进

第三条严把教师入口关,大力引进高素质人才。大专以上师范类(含5年一贯制)毕业生的引进,由县教文局向县政府提出进人计划,经县政府会议研究同意后,由县教文局签约引进,经考评合格的,报县政府常务会议通过后正式聘用,原则上大专师范类毕业生分配到农村中小学任教,中等师范毕业生自愿到乡(镇)代课的一年后可择优聘用到农村小学任教。新聘用的教师,从派遣的当月起计算参加工作时间(中师毕业生代课期间进行了人事的可计算工龄、教龄)核发工资,试用一年。试用期满经考核合格的转为正式教师,不合格的予以解聘、辞退。新聘用的教师必须在3年内取得教师资格,否则予以解聘、辞退。

第四条经县政府同意引进的教师,试用期间,师范类本科毕业生享受定级工资,师范类专科毕业生享受见习工资,但可提前半年转正定级。

第三章教师调配

第五条县外教师调入原则上必须是第一学历师范类大专毕业以上,取得教师资格,身体健康。符合条件申请调入的教师须经接收学校、县教文局同意,经测试合格后报县分管领导签署意见,同意的报县有关会议研究决定。

第六条本县非教育系统干职工原则上不能调入教育系统工作。原调出的教师愿意归队的,必须具备相应教师资格和学历,由县教文局审核后报县分管领导签署意见,同意的报县有关会议研究决定。

第七条小学、初中教师,聘用期内凡有正当理由申请调离本县的,须经学校、县教文局同意,报县分管领导审批同意后,由相关部门办理手续。对中级职称以上教师调出,应从严把关,须经学校、县教文局同意,报县分管领导签署意见,同意的报县有关会议研究决定。

第八条县城学校(含文武坝初中、中心小学及县城规划区域内的村小学)需补充教师,实行“凡进必考”制。

县城学校之间教师调配,要达到国家规定学历和教师资格,由调出调入学校提出意见,县教文局根据学校编制和学科情况提出调配名单,经县分管领导同意后,由县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办理相关手续。

第九条聘用期内教师在乡(镇)与乡(镇)之间调配,由本人书面申请,调出学校签署意见,经县教文局研究同意后办理调动手续,并报县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备案。聘用期满的教师,县教文局可以根据学科需求、编制情况、个人教学能力、资格、学历等直接调配,并由县人事部门备案。县教文局发出《调配通知》后,不执行者在原单位待聘一年。在同一乡(镇)任教不足3周年者,不得申请调动。

第十条任何非教育教学单位不得擅自借用教师,确因工作需要借用教师,须经县分管领导签字同意。否则作擅自离岗处理,档案挂县人才交流中心,一年内未办理档案挂靠手续的,不再保留其公职。

各学校因特殊情况确需借用农村学校教师,应征得原学校同意,经县教文局研究,提出名单,报县分管领导同意后办理借用手续。借用期间工资由原单位发给,福利由借用学校负责。借用时间一般不得超过一年。

第十一条教职工选聘、调配工作一般在暑假进行,并在各校聘任教师之前办理完毕。

第四章教职工聘用

第十二条全面推行教职工聘用制。建立“能进能出、能上能下”的教师任用新机制,合理配置人才资源,优化中小学教师结构,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第十三条教师聘用基本条件:

(一)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教师素质和职业道德;

(二)具有国家规定的相应学历和教师资格(学历未达到要求的在岗教师,应限期通过在职进修等途径取得相应学历);

(三)认真履行教师职责;

(四)身心健康,能坚持正常工作。

第十四条各校聘用教职工的基本程序和方法:

(一)成立聘用工作组织机构,制订聘用工作方案,在编制内按照科学、合理、精简、效能的原则设置岗位、工资待遇,并由教代会通过;

(二)公布聘用岗位、岗位职责、聘用条件、工资待遇、聘期及聘用方法等事项;

(三)应聘人员申请应聘;

(四)对应聘人员的资格、条件进行审查;

(五)对应聘人员采取竞争上岗、双向选择或进行考试考核,择优确定拟聘人员;

(六)聘用单位确定拟聘人员并进行公示;

(七)聘用单位法定代表人与受聘人员签订聘用合同;

(八)聘期一般为1~3年,每年暑期进行。

第十五条要大力优化初中教师队伍,加大考核力度,引导不适应初中教学的教师到小学应聘。

第十六条县城学校未被原学校聘用的教职工可到县城其它学校或乡(镇)学校应聘,乡(镇)学校原则上以乡(镇)为区域开展聘用工作。未聘用的教职工为待聘人员,由原乡(镇)学校负责管理。

第十七条待聘人员在待聘期间,应在原学校学习培训,服从学校安排,发给基本工资(技术等级工资和活工资)的70%,不享受津贴、福利和奖金,不参加本单位晋职、晋级、评先评优,但可连续计算教龄、工龄。第二学年仍未被原学校聘用的,可跨乡(镇)、学校应聘,被聘用的须经相关部门办理调动手续;也可以由本人写出书面申请,县教文局介绍其到有空编的乡(镇)参加应聘。若没有被任何学校聘用的,则予以辞退,档案移送县人才交流中心,一年内未办理档案挂靠手续的,不再保留其公职。

第十八条教师聘用工作要求:

(一)任何学校不得聘用曾经因故意犯罪被依法剥夺政治权利或者其他不适合从事教育工作的人员从事教育工作。

(二)各级各类学校要制订考评方案,从德、能、勤、绩、廉等各方面对每位教职工进行考评,考评结果作为教职工聘用的重要依据。

(三)对男年满50周岁、女年满45周岁的教职工可以适当降低考核标准和聘用要求,若不能坚持正常工作的要履行相关手续,未履行手续又不上班的,学校予以解聘。

(四)县城各学校、乡(镇)各中心小学和初中要实行末位淘汰制。

(五)各乡(镇)中心小学既要组织、指导本乡(镇)学校开展教职工聘用工作,又要协调平衡好各校的师资力量,使各学校均衡发展。

第五章教师培训进修

第十九条建立城乡教师定期交流学习制度。有计划地选派县城学校优秀管理干部和骨干教师到乡(镇)中小学任职、任教,安排乡(镇)中小学管理骨干和骨干教师到县城中小学挂职、学习。县城学校教师(年龄男45周岁、女40周岁以下)申报晋升或聘任中、高级职称而又未在农村工作满一年的必须在乡(镇)学校支教一年以上。县以上骨干教师以“送教下乡”或“一帮一”形式定期支教,支持时间一年内累计不少于30个工作日。

第二十条学校应鼓励和支持教师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积极参加在职进修和自学。每位教师都必须参加上级规定的继续教育。

第二十一条教师学历提升教育,原则上应为师范类院校教育专业。教师脱产进修必须报考师范类院校教育专业,在本县参加成人高考。录取后由本人申请,经学校、县教文局同意,县分管领导批准后,方可离岗脱产进修。未经批准不得离岗脱产进修,否则作擅自离岗处理。教师脱产进修取得相应学历后,应回原单位工作,未及时回原单位工作作擅自离岗处理。如需继续脱产进修,须重新办理相关手续,否则,作擅自离岗处理。

第六章教职工日常管理

第二十二条教职工请病假事假,半个月之内的由所在乡(镇)中心小学、初中或县直学校审批,超过半个月到2个月的,由所在乡(镇)中心小学或县直学校签署意见后报教文局审批,2个月以上由县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审批。

第二十三条学校应加强教职工考勤管理。对组织纪律涣散,不按规定履行请假手续或逾期不归的,其离岗期间作旷工处理。旷工或者未经批准逾期不归连续超过十五日,或者一年内累计超过三十日的,学校应书面报县教文局,按规定程序予以解聘、辞退。

第二十四条学校应严格教职工的平时考核和年度考核。年度考核要结合平时表现,要充分发扬民主,对一年考核不称职者,聘用单位给予警告;对连续二年考核不称职者,予以辞退。

第七章工资、福利、职评、教师资格认定

第二十五条教职工转正定级、政策性调资等工资福利事项,根据人事劳动部门有关文件规定,由各乡(镇)中心小学和县直学校统一办理。

第二十六条在编在岗且年度考核等次在称职以上的,享受规定的各种津贴补助待遇。

第二十七条教职工工资由县财政部门按照国家统一规定的工资项目及标准金额纳入县级财政预算,按时足额发放,并通过银行直达教职工个人帐户。

第二十八条教职工职称评定,按人事劳动部门文件执行。教师职称聘任上岗按《赣州市事业单位专业技术职务竞聘上岗暂行办法》执行。

第二十九条凡在中小学专门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人员必须依法取得相应教师资格,在入伍3年内未取得教师资格的清理出教师队伍。

第三十条教师资格认定工作,由县教文局依法依规组织实施。

第八章骨干教师的评选、管理和使用

第三十一条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评选办法。

(一)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每三年评定一次,骨干教师按25:1,学科带头人75:1的比例评选。

(二)评选坚持公开推荐、公平竞争、公正选拔的原则,采取个人申报和学校推荐相结合的形式,按照广泛发动、自愿报名、严格评审、择优选拔、逐级推荐的程序进行。

(三)县教文局对候选人逐一进行考核,考核内容包括资格审查、教学水平、理论素养、工作业绩、骨干作用等。

(四)学科带头人从骨干教师中产生。

(五)县教文局发文公布认定名单,颁发证书,并将名册报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备案。

第三十二条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待遇。

(一)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可在同等条件下优先聘任上岗;在提拔使用、评优评先中优先考虑。

(二)学校要为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提供教科研经费、资料和仪器设备等工作条件,优先解决生活上的困难,以利其开展工作。

(三)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可优先参加省内外研修、学习考察、研讨等活动。

(四)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经教育主管部门认定能履行职责的,县政府一次性从奖励资金中给予津贴,学科带头人市级每人1000元,县级每人500元;骨干教师市级每人600元,县级每人300元。

(五)各乡(镇)、学校应大力宣传推广骨干教师的教育教学经验、教科研成果和先进事迹。

第三十三条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管理和使用。

(一)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实行动态管理和考核制度。每3年为一个任期,期满后可参加下一届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认定,未参加或未通过认定,资格自动消失。

(二)县教文局对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进行跟踪管理。

(三)县教文局与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保持经常联系,听取他们对教育教学改革、管理等方面的建议和意见,并及时研究处理。

(四)县教文局不定期组织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开展送教下乡活动。

第九章校长的选拔、任用和管理

第三十四条县直学校和建制镇中心小学、初中可设校长1名、副校长3名;建制乡中心小学、初中可设校长1名、副校长2名。副科以上学校领导按干部管理权限任用或聘任;学校股级干部由县教文局选拔任用;乡镇中心小学、初中处室主任和村完小校长由中心小学任免,报县教文局备案。

第三十五条校长任职条件和资格

(一)校长必须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祖国,思想政治素质和品德良好;热爱教育事业,有较丰富的教育理论知识,有较强的教育教学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有改革创新和团结协作精神;遵纪守法,廉洁自律;作风民主,善于团结同志和联系群众,在群众中有较高的威望;身心健康。

(二)高中校长具有师范类本科以上学历,高中教师资格;初中校长具有师范类大专以上学历,初中以上教师资格;小学校长具有中师以上学历,小学以上教师资格。

(三)中小学校长应从事教育教学工作5周年以上,提拔正校长职务的应在副校长职级领导岗位上任职2周年以上,提拔副校长职级的应具备胜任学校中层干部的经历。

(四)初任校长必须参加校长培训,续任校长必须参加校长提高培训,并取得合格证书。

第三十六条校长的选拔

(一)学校领导是副科级以上(含副科级)的按干部管理权限考察任免。

(二)股级中小学校长的选拔

依据校长应具备的条件和资格,采取民主推荐的办法产生校长候选人,由县教文局组织对推荐人选进行考察。经县教文局局长办公会议研究,县分管领导同意后,由县教文局行文任命。也可采取公开招聘、公推公选的办法选拔。

中小学新任校长实行试用期1年,试任期满、考核合格的正式聘任;考核不合格的,解除试任职务。

(三)中小学校长的任期

实行校长任期制,每届任期3年,任期届满后,经任期(目标)考核,业绩突出、群众拥戴的,可续任或续聘,在同一学校连续任职一般不超过两届。

(四)实行校长履职承诺制。

第三十七条校长的职责

中小学实行校长负责制,校长是学校的法人代表,全面负责学校的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

第三十八条校长的考核

(一)县教文局要负责对中小学校长及学校领导班子的履职考核,坚持公开、客观、全面和注重实际的原则对校长及领导班子的履职情况和岗位目标完成情况进行考核。

(二)考核分平时考核、年度考核和任期考核。任期考核在任期届满前进行。

(三)考核结果分优秀、称职、基本称职、不称职四个等级。考核的结果作为校长及领导班子成员任免、奖惩、续聘或解聘的重要依据。

考核的方法实行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可根据实际情况,邀请群众代表和学生家长参与校长的考核工作。

第十章奖励、处分

第三十九条教职工在教育教学中取得显著成绩或有其它突出贡献,县政府给予表彰奖励。

(一)表彰奖励的称号: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优秀教育工作者。

(二)评选程序

采取自下而上,逐级推荐,由各村级学校和年级组民主推荐,中心小学、初中和县直学校评选、公示,县教文局审核,公示后报县政府批准。

评选工作必须按照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严格评选条件和程序,不得弄虚作假和暗箱操作。

(三)表彰奖励

每年表彰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优秀教育工作者200名,由县财政拨出专项经费进行奖励。

第四十条教职工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和师德规范,造成不良影响的,按规定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第十一章退职、病退、退休、解聘、辞职、辞退

第四十一条学校应及时为符合退休条件的教职工办理退休手续,报批程序为:单位呈报、教文局审核、人劳保障局审批。

第四十二条因身体原因不能坚持正常工作的教职工可申请病退、退职。男年满55周岁、女年满50周岁(工人身份及工勤人员满45周岁)的中小学教职工病退,由本人申请,所在学校提出意见,乡(镇)政府和县教文局审核同意后报县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由县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统一组织到县级医院体检,符合条件的,由县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审批。未达上述年龄经体检鉴证,确属不能坚持正常工作的,应按程序办理退职。教职工病退、退职一般在每年六月份提交申请,七月份办理。

第四十三条教职工退职、病退、退休后仍由原学校管理,落实政策性待遇。

第四十四条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有关政策规定,应予解聘的,按规定予以解聘。

第四十五条教职工辞去公职,应当向学校提出书面申请。

第四十六条教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予以解聘、辞退:

(一)在年度考核中,连续两年被确定为不称职的;

(二)旷工或者未经批准逾期不归连续超过十五日,或者一年内累计超过三十日的。

第四十七条教职工辞职、辞退的报批程序是:单位呈报、县教文局审核、县人劳保障局审批。批准后,其聘用合同及劳动人事关系随之解除,档案移送县人才交流中心。

第四十八条教职工不得办理“保编保职”手续,原已批准的“保编保职”人员必须回原单位上班。严禁学校越权审批教职工事假、病假,违者按旷工论处,并追究校长责任。教职工擅自离岗超过15日,学校未呈报的,追究校长责任。

第四十九条严格中小学教职工编制管理。要严格按照上级规定的编制标准配备教职工,根据学生人数的变化,实行一年一定编。

第十二章档案管理

中学教学制度篇6

>>地位与权益: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分析本年度将全面推进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我国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探讨人社部:实施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全面推开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贵在落实??聚焦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之我鉴人社部:推进全面实施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云南省全面启动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工作在云南省职称改革暨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及改革的相关研究综述推进职称制度改革全面提升中小学教师专业素养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全面推开我国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制度变迁及思考“专业对口”的困惑与中小学教师职务资格评审制度改革海南:“教育扶贫移民工程”为山里娃带来新期望28安徽: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试点实施方案出炉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推荐量化积分方案贫困地区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工作之我见中小学教师职称评聘之怪现状常见问题解答当前所在位置:.

[2]中央职改领导小组.中央职称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关于转发国家教育委员会中、小学教师职务试行条例等文件的通知[eB/oL].(1986-05-19)[2014-6-1]..

[8]程启学,高玉峰,么丹彦.关注中小学职称制度改革[J].河北教育(综合版),2013(02):12-13.

[9]人社部:明年推进全面实施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J].基础教育论坛,2014(01):61.

[10]城镇中小学教师评聘高级职称需任教农村一年[eB/oL].(2012-12-13)[2014-6-4].http://.cn/index/content/2012-12/13/content_

4052603.htm?node=20908.

[11]亚当斯公平理论[eB/oL].(2014-05-19)[2014-6-4].http:///view/3771941.htm?fr=aladdin.

中学教学制度篇7

[关键词]教学秘书职业困境制度安排

教学秘书作为高校教学管理中的重要一环,许多教学日常事务的处理依靠教学秘书。教学秘书在教学管理中具有协调沟通、参谋助手、管理建设、检查监督等重要作用。但目前高校的教学秘书队伍建设、教学秘书的普遍工作状态却不容乐观,存在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首先,教学秘书处于被忽视地位,人员流动性大。在高校,教学及科研是高校的核心工作,衡量一所学校的主要标准是教学和科研两方面。过于忽视教学秘书工作,认为教学秘书所作的工作只是排课、调课、统计成绩、管理学籍等简单的事务性工作,这样最终削弱了教学秘书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其次,教学秘书普遍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职业倦怠,工作状态不容乐观。随着近几年来,高校逐年扩招,教学秘书的工作量越来越大,而严峻的就业形势使得越来越多的高学历人员走上教学秘书的岗位,工作任务的重复、烦杂,工作量的逐年增大,责任的重大、前途的渺茫使得越来越多的教学秘书身心疲惫,身体和情绪都处于极度疲劳状态,工作态度消极,产生职业倦怠感。

这两个问题一方面影响着稳定的专业化教学管理队伍的建设,另一方面影响到实际的教学管理效率和效果,从而直接影响到整个高校教学管理的质量。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高校的管理模式、教学秘书工作的自身特点、传统的人事管理方法等等都有关系。实际上,目前教学秘书队伍建设的不稳定性和教学秘书的工作状态与现有管理机制中对于这一职位的制度安排有密切的关系。下面我们就从制度安排分析一下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

第一,缺少合理的职位发展定位。教学秘书被提升的机会很少,没有确定的晋升发展,这是教学秘书的普遍状况。在现有的管理体制下,学校各类人员基本可以分为三个主要系统:最主要的是教学、科研系统,这一部分以教师、科研人员为主,由确定的职称晋升途径和制度。另一部分是包括辅导员序列在内的教辅人员,目前这一部分人的也逐渐建立起了较为合理的晋升发展制度。其次为学校的行政管理系统,作为管理的主体,其行政晋升途径也是较为清晰和稳定的。而教学秘书既不能作为教师、科研人员参与专职人员的技术职务晋升,也没有自成一体的合理晋升途径。这导致了教学秘书的发展前景缺乏稳定性和确定性,也是大多数教学秘书对本职工作丧失主动性的重要原因。在现代组织体制中,每一个固定的职位都有确定的晋升途径是职位设定的必要条件。而目前为止,教学秘书职位仍然缺乏这种设定,这是非常不合理的制度问题。

第二,教学秘书的待遇偏低。教学秘书的工资、津贴及待遇难以和教师、科研人员相比,和其他行政管理人员相比也不高,是院系中待遇最低的人员。由于教学秘书属于管理岗位,按科员级别聘任,这样,教学秘书即使评上副高级职称,其岗位津贴也只能是按科员档次领取。这样就造成教学秘书工作的实际情况与其基本的工资福利等关系不大,从而使教学秘书失去工作热情。

第三,缺乏统一的管理部门,没有归属感。教学秘书作为联系学校教务部门和各教学执行院系的纽带,作为各院系领导与广大师生之间的沟通桥梁,其实际的定位却模糊不清,与其工作职能不相吻合。在实际的工作中,教学秘书既受到教务部门的领导,又在院系领导的直接管理之下,但实际上造成了这样一种局面,两边的事情都要做,却没有确定的管理部门,造成教学秘书实际归属感的缺乏。教学秘书的培训、交流基本处于荒芜状态,没有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安排,更没有固定的制度安排。

第四,没有建立起与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相适应开发、培训机制。由于缺乏统一的管理机构和明确的主管部门,教学秘书队伍建设无法有效开展,没有对于教学秘书人力资源管理开发的相应制度安排,也缺乏固定的交流、培训制度,及时保证教学秘书工作技能的更新。

第五,完善职能设定,确定合理的职责范围。目前各院校由于各自行政管理机构人员配备的情况不同,在教学秘书的工作职能定位上缺乏清晰的定位。部分院校笼统地将教学秘书纳入行政人员之中,使教学秘书的工作范围不仅局限于教务管理而是杂糅进许多行政事务。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教学秘书工作量过大,工作压力过重,从而降低了实际的教学管理质量。

因此,针对这些制度设定上的欠缺,必须以“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秉持平等、公正的制度安排,对于教学秘书职务的设定做出相应的调整。可以从以下几个进行调整:

首先,合理教学秘书职业发展规划。要改变教学秘书队伍缺乏稳定性、工作倦怠的基本局面,最根本的解决途径在于从制度安排上建立教学秘书合理的职业发展规划。明确教学秘书职务序列,不管是纳入教师、科研序列增加教学秘书与教学管理的直接联系,还是纳入教辅人员的晋升序列。对于教学秘书岗位的工作人员来说,确定的工作前景无疑是最重要的一颗定心丸。确定的职业发展定位现代人事制度的重要指标,也是目前人工作中考虑的最重要的一点。

其次,建立合理的工作考核机制,提高教学秘书的基本待遇。在合理的职业定位的基础上,建立合理的工作考核机制,提高教学秘书的基本待遇,是改善教学秘书职位困境的重要一环。通过合理的工作考核机制,实际的反映教学秘书工作的基本特点,反映出教学秘书工作的实际业绩,增进教学秘书工作的成效感,并将考核结果与教学秘书的实际待遇联系在一起,逐步提高教学秘书的实际待遇。

再次,明确教学秘书工作职能。为了保证教学管理的质量,必须制定明确的教学秘书职能范围。现代专业分工的基本要求决定了,要想提升教学秘书工作的质量,必须保证其工作的职能的明确和合理性。将琐碎繁杂的行政事务笼统地归入教学秘书的职能范围势必会降低其工作质量。教学管理应该是完全独立于行政事务的一项工作内容。

第四,务人员管理机构,建立公平、合理的工作培训机制。为了更好的建设稳定的教学秘书队伍,需要建立起统一的管理部门,负责教学秘书的管理和考核,并负责教学秘书的培训,定期开展教学秘书之间的交流和学习活动,提高交学秘书的基本素质,增强教学秘书归属感。

参考文献:

[1]罗尔斯.何怀宏,何包钢,廖申白译.正义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3.

[2]李红,查晓荣.从本科教学水平评估谈加强教学秘书工作[J].湖南工程学院学报,2007,(1).

[3]姜莲珍,董爱云.对高校建立一支稳定的教学秘书队伍的认识[J].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7).

[4]高丽.高校教学秘书职业倦怠的成因分析及其调适[J].科技信息,2007,(21).

[5]刘建宁.高校教学秘书队伍专业化建设的问题及对策[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高等教育版).

[6]郑丽.浅议高校教学秘书队伍建设[J].丽水学院学报,2007,(8).

中学教学制度篇8

关键词:学校制度;道德;教师平庸之恶

作者简介:

内容提要:教师平庸之恶是学校生活中的现实存在,其根源很大程度上在于学校制度对教师平庸的制造和向功利的倾斜,这种倾斜无疑源自于学校制度在功利与道德的张力中的迷失。而为超越教师平庸之恶,则必须从制度变革入手,使之重拾道德本意。

关键词:平庸之恶制度道德教师平庸之恶

作者简介:傅淳华,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教育基本理论;杜时忠,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武汉 430079)。

在日常的教育生活中,当面对自己所在学校中的各种无德,乃至违法的作为,面对一个个儿童被摧残、甚至丧命的现象,许多老师往往会选择无动于衷。甚至一些老师为了自己的私利,还会更加卖力地“工作”。他们会说,学校领导、教育行政部门要这样做,那就只好做了。“我并不想这样做,但没有办法,只能这样做。”多么熟悉的论调,阿伦特笔下的艾希曼也说过类似的话!因此,在本文中,笔者试图立足于教师平庸之恶,深入阐析学校制度的现实问题,全面审视现代学校制度中的教师生活境遇。

一、教师平庸之恶的深层探询

在当前的教育研究中,我们往往关注彰显“真、善、美”的问题,而很多时候却忽视了教育中的“恶”现象,这种忽视事实上只能让我们放弃对教育真实的直观,遮蔽我们对教育问题的深层次洞察。正如有学者所指出的,不是因为有坏人坏事所以生活不太完美,而是生活注定有坏人坏事,这一点是由生活本身所决定的。[1]作为应立足教育生活真实的教育研究,当然应关注教育现实中“恶”的存在。

1.平庸之恶的普遍可能性

在对艾希曼罪行的分析中,阿伦特指出,恶可以分为“算计之恶”与“平庸之恶”。一般而言,算计之恶指的是个体沉浸恶念,力行恶事而形成的一种生活状态。不可否认,算计之恶是个体犯下弥天大罪的一种可能依持,但是,邪恶也可以一种平庸的方式实现自身。在此种情况下,个体成为了制度的一部分,默认甚至践行其中蕴含的不道德甚至邪恶的存在。例如,阿伦特笔下的艾希曼:“他艾希曼既不阴险奸刁,也不凶横而且也不是像理查德三世那样决心‘摆出一种恶人的相道来’。恐怕除了对自己的晋升非常热心外,没有其他任何的动机”。[2]就是这样一个人,他毫无思想地服从纳粹制度的权威指令,并因此而心安理得地犯下弥天大罪。但是,我们要问的是,平庸之恶有可能在我们每个人身上出现吗?事实上,答案是肯定的。所谓平庸,指的就是平凡、肤浅等,平庸的人并不想着杀人放火,也没有任何济世救人的宏善志愿,关心的只是个人的现实生活,无非是升官、发财之类。故而,它可能在我们中每一个平凡的人身上发生。阿伦特就说过,“艾希曼这个人物难以处理的地方正是因为许多人与他相似,这些人……是可怕的正常人,即使在今天也是正常的。”[3]在一定意义上,“平庸之恶”这一概念就在告诫我们,在现代社会中,“艾希曼”可能是你,也可能是我,他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熟悉人物,只是因为人人都有的、平平常常的人性弱点而无思地屈从一定制度而为邪恶所俘获,在捍护自身的良心和尊严的过程中断裂,成为破坏性任务的执行者。

2.教师平庸之恶的理论阐析

具体到学校实践中,教师事实上也可能是平庸的,都有着平常人都有的人性弱点,如得到更多荣誉、利益等,并没有那么高尚的德性。由此,他们往往就会因各种内在或者外在的诱惑而屈从于一定的学校制度,按照制度规定进行教育教学。例如,很多老师也可能认为应试教育不“好”,但为了生计、升迁等,依然还是按照学校的应试教育轨迹行进,甚至会尽量表现得更好。这样,面对邪恶的制度,制度中生活的他们就很容易为邪恶所挟持。在此意义上,我们认为,所谓教师平庸之恶,指的是教师因为无思想,甚至无动机服从一定制度而导致的道德冷漠。

3.教师平庸之恶的源流追索

面对教师平庸之恶,其缘由到底在于个体道德现实还是制度困境呢?对于一些人而言,教师的平庸之恶源自于个体道德的发展现实。而在另一些人看来,制度的困境则是教师平庸之恶的本因。为了探求客观的真实,我们必须加以深入的反思。首先,我们需要反思人性的真实。在现代启蒙哲学看来,人的生活中的很多不幸是因为人缺乏理性的启蒙,只要诉诸启蒙教育,常人或普通人性者最终都会意愿和能够“认真改善自己”。[4]也就是说,启蒙哲学认为人的生活中的邪恶是因为启蒙的失败,是理性的光辉没有照耀个体的生活,没有能涵育个体的道德所致。在此意义上,此一论点的实质就是将邪恶的存在完全诉诸于个体道德。但是,这条进路从根本上来说可能是有问题的,历史实践已然证明其结果往往只能因过度拔高人性而虚构出“道德的乌托邦”,引致世俗的专制统治。故而,我们应该认真反思人性的现代观念,而不能高估和过度强调贫乏的多数人能够企及的德性。[5]否则,他们很可能会忽视残酷的生活真实,而迷失于学园丛林的不归路。其次,我们必须重视制度的作用。依古典智慧,人性的差异是存在的。既然平庸大众的道德并不是可以完全归咎的因素,那么,我们必须重视制度的作用。因为,正如很多学者所指出的,较之个体的道德,制度在保障社会秩序,规范人类生活方面具有绝对的优先地位。在某种意义上,一种制度甚至就是一种生活方式,其对于生活于其中的人之影响可想而知。[6]罗尔斯在阐述制度公正时也尖锐地指出,制度公正无疑优先于个体公正。因为个体公正的前提涉及的主要是制度对个人的影响,而不是个人的自然秉性。[7]再次,我们应理性把握两者的关系。需要说明的是,我们在这里强调制度作用并不是要彻底否定个体道德的重要性,而是要强调,由于制度的强大影响力,普通人知善行善的难度是极大的,而这正是我们在此强调制度的根本原因。归根到底,一个强调的是个体道德的发展现实关系着个体是否邪恶,个体能否承负起属己的道德责任;一个则强调个体生活的制度环境影响着人为恶的可能。在某种意义上,后一种观点相较而言可能更具现实与理论意义,因为其可使人们能直观人性乃至生活的真相,避免在关涉个体善恶问题上滑向唯意志论。否则,我们很容易把“人人成尧舜”看作为解决邪恶制度下道德危机的根本路径。

二、教师平庸之恶的制度成因

1.学校制度与教师平庸的制造

如上文所论,我们可从学校制度的角度来理解和反思教师平庸之恶的存在。而教师平庸之恶的前提无疑是教师的平庸,事实上,其在一定程度上可被归之于学校制度的锻造。而我们要问的是,学校制度是如何在日复一日的教育实践中,使教师成为无思的平庸之人的呢?

第一,学校制度对教师思想的过滤化。在新制度主义的视角下,个体往往被看成是深深地嵌入了制度世界之中的。而人们总是通过实践和观察来建立现象世界的,因而由符号、教义和惯例所构成的制度,又为行动者对行动情景和自身的解释起到了过滤作用。特定的行动是在经过制度的过滤后才被构建出来的,制度不仅提供了何种策略才会有用的信息,而且还影响着行动者的身份认同、自我印象和偏好。[8]而反观学校生活,制度总是被包装以各种冠冕堂皇的理由,成为合法、合理的“正面”存在。而教师则将从这种为学校制度所建构的生活出发去认识世界,去理解周围的人或者事物。也就是说,教师的思想已经被学校制度所过滤,学校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为个体教师的人生道路预先地规划,并让他们心安理得地接受学校制度的先在规制。

第二,学校制度对教师实践的日常化。学校作为社会文化传递的重要渠道,对传统、对惯例往往具有巨大的依附性,日日生活于其中的个体必定也会受到影响。这样,一直以来的制度惯例,作为集体行动的构成性要素,往往会非常地“习以为常”,因而能够轻易避开人们的理性审视。简言之,在学校这样一个充满习惯性行为的领域中生活的人们将很难会去思索其可能存在的问题。这样,教师个体在制度惯例的牵引下,时时浸染在按照制度推进的教育实践之中,由此而不可避免地成为学校制度惯例中的一分子。当然,我们也必须看到,当年轻教师刚进入学校时,他们中的很多人都会或多或少地对诸多学校教育问题加以反思,甚至予以自觉抵制。但是随着日常的教育实践的打磨,其就会慢慢成为制度惯例的依循者。

第三,学校制度对教师改变的预防化。一般意义上,学校制度是有关各方不断交往与妥协的产物,是集体行动的直接后果。其一旦产生,相关各方的交往都会以此为基础,而成为集体行动的基础。在这样的情况下,制度能够产生出某种结果的可预期性和规则性,从而能保证各方交往的顺利,保证运作和决策不被干扰。而如果有教师意欲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背离所在学校制度运行的早先轨迹,这往往会“牵一发而动全身”,整个学校的制度生态就会被破坏,也就很容易会受到有关各方的“排斥”。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很可能会被拉回到原来的制度运行轨道上去。

第四,学校制度对教师责任的脱卸化。诚然,科层制在有效执行国家教育政策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故而,在很多时候,公立学校都是高度科层化的工作体系。但是,其存在的问题也是非常明显的。一般而言,有效的科层制管理建立在明确正确行为、奖罚分明的纪律规范的基础上,而且不断检验目标的实现情况,纪律是否坚强,奖罚是否分明,整个规范激励机制是否有必要重新调整。[9]对于学校中的教师来说,他们每个人都被架在条条框框的科层制中,头顶上都悬着“奖罚”的利剑,每个人只需做好自己的“分内之事”,只对自己的领导负责而无需任何道德责任。这样,教育实践的过程被科层制分解开来,参与实践过程的每个教师,都被要求依循制度的要求,在不知所以的状态下或多或少都被席卷进来。而正由于责任的脱卸,每个人自然就能心安理得地成为作恶“机器”中的一个个螺丝钉,甘当平庸的存在。

2.学校制度与教师平庸之恶的产生

正如上文所论,平庸本身并不是恶,平庸只是促成恶的要素,制度才是恶的根源。事实上,从本源上而言,制度的一个基本功能是规范功能,学校制度也不例外,即形成和构建一定的秩序,为学校生活提供持续保障、规范保障。[10]故而,为实现学校生活的正常运转,制度应祛除学校生活中的平庸之恶。但可悲的是,其现在却已然沦为教师平庸之恶的源头,而个中缘由无疑值得我们深入反思。

事实上,学校制度的功利性与道德性之间一直存在着一种张力,这种张力实然地存在于以下境遇中:首先,学校制度具有先在的功利效用。从学校作为一种制度诞生之日起,其就担负着一定的功利目的。其实,在原始状态下,教育与生活是一体的,学校作为专门教育机构还没有存在的现实基础,只是待到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学校才能拥有一定的人力基础、物质基础等,从而成为现实的存在,但是其时它却只为少数统治精英所垄断,旨在于为统治阶级培养接班人。到近代以后,学校逐渐向广大国民开放,它被作为国家的一种制度来设置、经营并按照它规定的目标来培养人才。[11]时至现代,为了科技、经济和军事的目的,人们越来越“重视”教育,愿意将巨大的财力物力放在教育上。[12]作为学校组成部分的各种制度当然必须服从于先在的功利目的,为实现各种功利而全力运转。其次,学校制度理应坚守自身的道德维度。一方面,从制度与道德的本体关系而言。正如杜时忠教授所指出的,它们起源上同根同源,内容上相互渗透,功能上相互支撑。[13]也就是说,制度与道德都发端于人类生活的需要,都涵涉着相近,甚至相同的内容,相互支持,共同促进着人类生活的进步。在学校中,此一论断当然也能成立。无数残酷现实都在昭示,丧失了道德的灵魂,学校制度也可能成为恶的帮凶,乃至杀人的机器。另一方面,从学校制度的道德属性而言。学校无疑应是以教育为目的而设立的,它的一切活动都要以此目的为准绳。[14]也就是说,学校中一切制度都要以教育为目的来进行,都要使它起到教育上的作用,这才能体现出学校制度的特质。而教育从本质上而言应该是一个道德的事业,因为,从语言上说,“教育”是一个规范—评价词;从逻辑上说,教育是一个道德概念;从事实上说,教育是一种道德实践。[15]在此意义上,学校制度理应坚守自身的道德诉求。总体而言,抛弃功利,学校制度将无以立足于现实社会,但是失去道德的依凭,其更会失去自己的道德本意而无以挺立于世。

就现实来说,学校制度在功利与道德之间的张力中已然迷失,学校制度已经深陷入功利的漩涡而不能自拔。其实,我们可以从学校的“学店”、“官场”、“工厂”等隐喻中窥见学校教育已然为现实功利所腐蚀,沦为服务于利益相关者最大化私己利益的工具。而在基础教育领域,这种极度膨胀的功利性集中体现为应试教育。[16]在应试教育的框架下,学校中的各项制度都充斥着现实的功利诉求,为着一定的利益实现,从学生管理制度到教师评价制度,不一而足。那么,学校制度功利取向的极度膨胀为何会导致学校中教师平庸之恶的发展呢?很明显,当学校制度为现实功利所驱使,放弃自身的道德操守,为应试教育等所裹挟参与“恶”的制造时,制度规约下的、平庸的教师就只会沦为教育系统的一个构件,成为功利的走卒,参与“恶”的进程。当然,我们并不否认某些具有卓越德性的个体能够抗拒世俗,脱颖而出,但现实是绝大多数的教师都沉沦现实而不能自拔,很难自觉担起道义的重负。因为,在恶劣的制度环境中,作为个体的教师其实很难抗拒权力洪流的冲刷,对他们而言,知难而进往往是一种可望而不可即的要求。诚然,成为黑暗时代中的启明固然伟大,但成为那种“黑暗时代中的不确定的、闪烁而又经常很微弱的光亮”,往往需要近于顽固的信仰与近于孤独的智慧,这又有几个人能做到呢?连阿伦特也承认,在黑暗时代中,或许我们只有权去期待这种光亮。当然,我们也要清楚地认识到,不管教师为恶的原因是不是在于制度本身。当他因为参与邪恶而犯下罪恶时,他都将作为个体面临一切的审判。因为从根本上说,人首先是作为个体而存在,他必须一肩担起因自身的行为而必须承担的法律或者道德上的惩罚,一如艾希曼。

三、教师平庸之恶的制度超越

诚然,学校的功利本性是无法根除的,很多制度的难题也无法解决,例如科层制。但是,这并不代表改变现实,追求美好的努力就毫无意义。只有在持续不断地反思与行动中,理想才可能逐渐变为现实。因此,为了超越教师平庸之恶,我们必须从制度变革入手,使之重拾道德本意。

一方面,对于学校制度本身而言,我们必须全力推进改革。首先,正确对待制度现实。为了克服平庸之恶,制度变革是大势所趋,但它不应该是盲目的,而必须是能够经得起理性检视的。因此,我们应首先正确看待学校制度变革的伦理意义。从根本上来说,任何一种制度都不是完美的,或者说当制度经历了实践的捶打,它都会在一定程度上迷失自身。正如尼采和福柯所指出的,任何制度都不可能保持着诞生时的纯真(如果确实曾有过的话)。可以说,以道德之名行不道德之事,以权利之名践踏权利,会一直存在下去。因此,在改革学校制度时,我们理应按照道德的本意推进制度变革,但是切不可陷入道德理想主义的泥潭,将制度变革引入歧途。其次,全面重视对话精神。世界上不可能有什么道德上完美无缺的制度,任何制度都有这样那样的缺点,都有可改善的地方,问题在于该制度是否能够接受改善。简言之,在很大程度上,好制度与坏制度的分野在于其是否能允许,甚至鼓励源自内部的或外部的寻求改善制度之努力。正是基于此,好制度能推陈出新,不断强大,而坏制度则很容易陷入故步自封,不断腐化,及至消亡的困境。正如汤因比所说的,一套导致了文明昌盛的制度,往往日益僵化导致自身改善极端艰难从而不能不从外部推翻或从内部炸毁,结果导致了文明的衰微。为此,一个理性的抉择便是我们在针对教师平庸之恶而进行的制度变革中,应该强调各方的对话,使制度变革行进在一个较理性的轨道上。再次,推进制度转恶为善。学校制度总是在道德与功利的张力中存在,所以难免滋生了邪恶,如教师的平庸之恶。对此,我们不能简单地加以漠视,甚至掩饰,或者用暴力予以根除,而应将之作为制度发展的基点。因为,恶是善的对立面,没有邪恶的存在,道德将无以为继;没有邪恶的佐证,道德将暗淡无光;没有对邪恶的批判,道德更将形如枯木。因此,对于制度存在的问题,我们应该认真面对,深刻检视。如此,我们方能产生对好制度的理性认识。而在这种理性认识与具体推进中,制度方能转恶为善。

另一方面,对于制度下的教师而言,为消除平庸之恶,我们也应该投以必要的关注,并辅以各种保障。首先,主张权利。对于教师权利,我们在关注教师法定权利的同时,也要关注作为其根基的自然权利。所谓自然权利,即天然的权利,意指自然状态下人的权利,清末以来的旧译是天赋人权。[17]基本的如,自由权、生命权等。依社会契约理论,当原始状态无法继续时,人就必须确立社会公约。在此情况下,人就会获得一种约定的权利。当约定的权利进入法律领域时,就成其为法定权利。可以说,自近代以来,人们确实一直都将人之自然权利视为普遍与不可剥夺的,更视其为国家权力正当性的基础。因此,作为学校制度而言,我们更应使之纳入教师权利,尤其是自然权利的框架之中,使教师能成为真正的、大写的“人”,而不是作为制度的附庸而存在。其次,重视反思。苏格拉底说,未经反思的生活不值得活。事实上,人对属己生活的反思并非那么容易做到。在学校制度中,教师成为制度的附庸,因平庸而为邪恶所裹挟,便是明证。其实,在很多情况下,随着制度化程度的提高,人的生活受到其宰制的可能性就越大。故而,个体的反思作为其负面效用的抵消力量就显得愈为重要。只有在反思中,我们才能更清楚认识到生活的真实,不为包括制度在内的各种权威力量的单向灌输所蒙蔽,而是以一种开放的态度和自己对话,时时刻刻让自己的日常实践接受道德的拷问。这样,制度不再是完备的,于是人才能向一切新的、无限的可能性而开放。因此,我们应强调学校制度全面重视教师反思,只有这样,教师才不会在日常反复中为制度所驯化。再次,强调选择。从本质上来说,生活应该是富含多样可能性的。也就是说,生活具有非实在性,它需要人去选择。故而,“我们的生活就是我们的本质,我们就是自己生活所表现的,再没有别的了,但那本质不是预先确定的,也不是预先决定的,一定要我们自己来决定它,我们要决定自己将要成为什么样的人”。[18]既然人应自己决定生活的进路,那么学校制度就不能强迫教师过某种道德的生活,我们能做的应该是提供一个环境让教师可以选择道德地生活。阿伦特也说,一个人的善行之所以可贵,就因为它是一种高度自觉的自愿行为。故而,学校制度应该避免简单、粗暴地对教师的生活选择进行干涉或控制,而应该让教师能够真正地选择自己的生活道路,彰显出生活的本意。最后,明晰责任。正如刘小枫所说:“奥斯维辛的罪恶不仅是西方人的耻辱,也是中国人的耻辱;奥斯维辛的不幸,不仅是西方人的不幸,也是中国人的不幸。因为,它是人类犯下的罪恶,而且是有知识的人犯下的罪恶,亦是人类所遭受的不幸,因而是属所有人的不幸。”[19]他的这种个体对人类之恶的责任的强调,并非所谓的国际主义问题,本质上是一个生存论问题。每一个生存于世的人,都应该思索它的性质,承负属己的责任。故而,一般意义上,对于人类之恶,教师就应当承负一定的伦理责任。对于其自身所践履的平庸之恶,教师当然就更应该担起属己的责任。在此意义上,我们应努力让教师明晰自身的伦理责任,对人类、对教育、对学生、对自身等,切不可以简单的职业责任代之,而罔顾教师的人性根本、教育的道德本意。

参考文献:

[1]赵汀阳.直观:赵汀阳学术自选集[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0:104.

[2][15](美)汉娜·阿伦特,等.《耶路撒冷的艾希曼》:伦理的现代困境[C].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3:54,194

[3]刘小枫.施特劳斯的路标[m].北京:华夏出版社,2011:136.

[4](美)列奥·施特劳斯.古典政治理性主义的重生[m].北京:华夏出版社,2011:14.

[5][7][10]杜时忠.制度何以育德?[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7).

[6]慈继伟.正义的两面[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1:163.

[8][11](日)大河内一男,海厚宗臣等.教育学的理论问题[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47,48.

[9](德)卡尔·雅斯贝尔斯.什么是教育[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1:50.

[12]黄向阳.德育原理[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58.

[13]鲁洁.当代德育基本理论探讨[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10:126.

[14]何俊志等.新制度主义政治学译文精选[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7:50.

[16](美)约翰·丘伯.政治、市场和学校[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40.

[17]何兆武.自然权利的观念与文化传统[J].学术月刊,1987,(3).

中学教学制度篇9

目标管理是“使管理人员和全体员工在工作中实行自我控制并达到工作目标的一种管理技能和管理制度”,变压迫式管理为参与式管理。目标管理运用到学校教学管理实践中,就是制定人才培养目标,并努力完成该培养目标的一种管理制度。具体地说,就是学校领导层根据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和社会需求,制定出一定时期的总目标,然后按照学校、二级学院、教研室和职能部门等组织形式层层落实,各级教学管理部门根据学校总体目标制定分目标和保证措施,形成一个目标体系,并把目标完成的情况作为考核的依据。目标管理方法与高校管理制度相吻合,贯穿了“以人为本”的科学指导思想、规范的管理制度和程序,先进、简单且有很强的可操作性。目标管理应用于教学管理工作,具有以下特点。

1.目标管理是参与式管理。

目标体系形成后,目标的制定者转变为目标的实现者,通过目标调动各个部门、师生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把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相结合、学校的整体事业与个人的成长发展相结合。

2.目标管理强调自我监控。

教职工置于所承担的目标责任的岗位上,接受上级的“授权”,通过自我监督、自我控制实现自主管理,这是目标管理的关键。“授权”可以包括自己制定目标或承诺目标,但是不等于“放任”,上级的指导和协调也是必不可少的。

3.目标管理注重成果考核。

管理目标是可鉴定的目标,教学管理依据分目标的完成情况和成果大小对教职工进行考核,监控目标的实施过程,实现过程管理,形成独特的成果效应。

二、建立目标管理与过程管理相结合的二级学院教学管理制度

要建立目标管理与过程管理相结合的二级学院教学管理制度,使目标管理在教学管理工作中得以有效运用,我们应从制定目标、实现目标和成果考评三个基本阶段考虑。

1.深入调查研究,确定工作目标。

要实施目标管理,首先要确定二级学院的教学管理工作目标。高职院校推进二级教学管理模式改革的目的是使学校和二级学院共同为实现人才培养目标、提升学校内涵分担责任,实现管理绩效的最大化。二级学院应围绕学校教学管理总目标,创新工作思路,从学院的学科特点、行业特色出发,制定出既体现自身特点、符合学院实际又能够为总体目标服务的工作目标。如何确定自身的工作目标,是非常关键的工作。

2.全员参与,贯彻落实工作目标。

二级学院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实施的具体单位,全员参与是其教学管理目标实现的基础。教学管理过程涉及的人员和部门包括:专业教师、专业教研室、教务办、学生辅导员和学生。教师是教学过程的实施者、组织者和主导者,教师的教学活动基本上是在专业教研室,所以,要让专业教研室位于教学管理的中心,让各位教师参与学院的教学管理,这样才能充分增强每位教师的积极性和责任感,学院的目标才能具体落实。教务办负责学院教学运行管理、教学质量监控、学生学籍、学业管理等工作,是保障教学稳定有序开展的职能机构。学生辅导员负责学院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学生成长发展指导、学生日常服务管理等工作,学生办是确保学生思想积极、全面发展的职能机构。传统学校教育中,学校强调教职工对教学管理的关注,教学管理制度的设计基本上是面向教而不是学,学生却处于自上而下的管理底层和弱势地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但是,“教学做一体化”改革和高职教育能力本位的教育理念要求教学管理必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突出学习的重要地位,实现“管理教学”向“管理学生、服务学生”的视角转变,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也参与到教学管理目标的贯彻落实中来。本阶段的关键是以人为本,全方面调动工作积极性,使教学管理目标得以实现。调动了职能部门、管理人员的积极性,他们就会科学决策,制定调动教学人员工作积极性的规定;就会积极服务,主动协调内外关系;就会认真执行有关决议和规定,正确处理各种反馈信息,不断改进管理工作,努力提高管理效益和管理水平。调动了教学人员的积极性,他们就会致力于教学和教改工作,教学质量就会提高,教学改革就得以深化。

3.量化目标,考评成果促管理。教学目标管理依据分目标进行考核,并依据分目标的达成情况和所取得的成果大小进行评定和奖惩,以此充分调动教职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促进下一阶段教学目标管理的实现,这也是一项必不可少的工作。

三、“二级学院加强教风学风建设的教学管理制度”实例

以加强二级学院教风学风建设这一目标为例,制定目标管理与过程管理相结合的教学管理制度。

1.确定目标。

假设加强教风学风建设的目标是提高在校学生的课程通过率和应届生的毕业率,明确涵盖人员和边界条件,具体到它的分支目标体系就是教师要严格履职、严谨治学、从严执教,课程期末考试和补考通过率总和达到90%以上;教研室主任要督导教学、监控修课,专业学生毕业率达到85%以上;教务管理人员要信息共享、整治问题,上传下达与审查组织工作全面细致,不落下一个人;学生辅导员跟踪学生学业情况、到课情况等,班级毕业率达到85%以上。学生遵守学校规章制度,端正态度,积极向学,对他们的分支目标管理主要由学生管理及学业管理相关条例规定,本文不做讨论。

2.过程管理。

教学管理制度运用于日常教学过程,制度中设置的条例就是对过程的管理,针对参与教学管理的不同身份具体包括以下几个环节。教师:①应加强课堂教学秩序管理。具备条件的课室按学号排序就座,或采用分组方式组织课堂,固定座位。②应加强教学过程管理。严格执行考勤制度,对缺勤、不交作业情况严重的同学应及早进行提醒、教育,非正常出勤累计5次以上须通知带班辅导员。③应按学院要求规范考试命题。专业课程负责人召集相关课程任课教师组成命题组集中命题,并协调本课程期末复习与辅导工作。④应重点关注学生重修。专业任课教师应对班级重修学生予以重点关注,加强辅导,把好重修关。⑤应完善过程性考试课程成绩形成方法,强化过程管理,提升课程通过率。教研室主任:①自动聘为院内兼职督导。每学期每班级至少完成2次随机听课,掌握学生学习状态,指导教师教学。②应遵守教学观摩要求,做好听课记录。③应严格试卷审查。整体把握试卷难易程度、题目类型分布等是否得当。④应加强教学管理问题诊治。根据本专业学生学业统计报表,组织教师分析问题,总结教学管理经验,不断改进教学管理方法。⑤应加强学业宏观监控。专业主任要掌握毕业率动态数据,协调辅导员和相关教师加强本专业学生学业管理,努力提升学生学业成绩。教务办:①应强化顶层协调管理与信息共享。定期召集相关人员举行学习状态反馈例会,解决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②应加大学业信息共享服务。要以班级为单位,统计课程通过率报表和毕业率报表,以课程为单位报教研室主任,以班级为单位报学生辅导员。③应加大问题诊治力度。教务办根据报表分析教学管理存在的问题后,报请分管教学院领导召集专业主任、学生办主任研究报表呈现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制定整改措施。④应强化补考过程管理。筛查补考名单,安排补考辅导课时、补考考务和补考过程监控。⑤应强化学生重修管理。负责筛修学生名单、办理课程重修、监控重修选课。⑥应加强实训月管理,与辅导员配合强化教学督导监控。严抓考勤,优化实训课程重修方案,切实提升实训课的通过率。学生辅导员:①应强化与相关教师的沟通与协调。与各教研室、学业导师、教务办及任课教师密切沟通,了解学生的学业及业余工作、生活情况。②要建立学业档案跟踪制度。以班级为单位建立学生学业档案,跟踪每个学生的修课状态和证书获取情况。③要强化学生学习过程管理。每周每班至少到课堂巡查一次,主动掌握学生学习动态。④应深度参与重修过程管理。全程跟踪重修学生学业状态,加强与相关教师沟通,杜绝学生放弃学业现象发生。教学管理制度须配以奖惩措施,对成效卓越的教职工要在精神和物质上给予奖励,与评优评先、人事聘任挂钩,以此激发教职工的工作热情。

3.成果评价。

中学教学制度篇10

第一条为加强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保障学校及其学生和教职工的人身、财产安全,维护中小学、幼儿园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普通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幼儿园(班)、特殊教育学校、工读学校(以下统称学校)的安全管理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学校安全管理遵循积极预防、依法管理、社会参与、各负其责的方针。

第四条学校安全管理工作主要包括:

(一)构建学校安全工作保障体系,全面落实安全工作责任制和事故责任追究制,保障学校安全工作规范、有序进行;

(二)健全学校安全预警机制,制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完善事故预防措施,及时排除安全隐患,不断提高学校安全工作管理水平;

(三)建立校园周边整治协调工作机制,维护校园及周边环境安全;

(四)加强安全宣传教育培训,提高师生安全意识和防护能力;

(五)事故发生后启动应急预案、对伤亡人员实施救治和责任追究等。

第五条各级教育、公安、司法行政、建设、交通、文化、卫生、工商、质检、新闻出版等部门在本级人民政府的领导下,依法履行学校周边治理和学校安全的监督与管理职责。

学校应当按照本办法履行安全管理和安全教育职责。

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其他社会组织和个人应当积极参与和支持学校安全工作,依法维护学校安全。

第二章安全管理职责

第六条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教育、公安、司法行政、建设、交通、文化、卫生、工商、质检、新闻出版等部门应当按照职责分工,依法负责学校安全工作,履行学校安全管理职责。

第七条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安全工作履行下列职责:

(一)全面掌握学校安全工作状况,制定学校安全工作考核目标,加强对学校安全工作的检查指导,督促学校建立健全并落实安全管理制度;

(二)建立安全工作责任制和事故责任追究制,及时消除安全隐患,指导学校妥善处理学生伤害事故;

(三)及时了解学校安全教育情况,组织学校有针对性地开展学生安全教育,不断提高教育实效;

(四)制定校园安全的应急预案,指导、监督下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开展安全工作;

(五)协调政府其他相关职能部门共同做好学校安全管理工作,协助当地人民政府组织对学校安全事故的救援和调查处理。

教育督导机构应当组织学校安全工作的专项督导。

第八条公安机关对学校安全工作履行下列职责:

(一)了解掌握学校及周边治安状况,指导学校做好校园保卫工作,及时依法查处扰乱校园秩序、侵害师生人身、财产安全的案件;

(二)指导和监督学校做好消防安全工作;

(三)协助学校处理校园突发事件。

第九条卫生部门对学校安全工作履行下列职责:

(一)检查、指导学校卫生防疫和卫生保健工作,落实疾病预防控制措施;

(二)监督、检查学校食堂、学校饮用水和游泳池的卫生状况。

第十条建设部门对学校安全工作履行下列职责:

(一)加强对学校建筑、燃气设施设备安全状况的监管,发现安全事故隐患的,应当依法责令立即排除;

(二)指导校舍安全检查鉴定工作;

(三)加强对学校工程建设各环节的监督管理,发现校舍、楼梯护栏及其他教学、生活设施违反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的,应责令纠正;

(四)依法督促学校定期检验、维修和更新学校相关设施设备。

第十一条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应当定期检查学校特种设备及相关设施的安全状况。

第十二条公安、卫生、交通、建设等部门应当定期向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通报与学校安全管理相关的社会治安、疾病防治、交通等情况,提出具体预防要求。

第十三条文化、新闻出版、工商等部门应当对校园周边的有关经营服务场所加强管理和监督,依法查处违法经营者,维护有利于青少年成长的良好环境。

司法行政、公安等部门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履行学校安全教育职责。

第十四条举办学校的地方人民政府、企业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和公民个人,应当对学校安全工作履行下列职责:

(一)保证学校符合基本办学标准,保证学校围墙、校舍、场地、教学设施、教学用具、生活设施和饮用水源等办学条件符合国家安全质量标准;

(二)配置紧急照明装置和消防设施与器材,保证学校教学楼、图书馆、实验室、师生宿舍等场所的照明、消防条件符合国家安全规定;

(三)定期对校舍安全进行检查,对需要维修的,及时予以维修;对确认的危房,及时予以改造。

举办学校的地方人民政府应当依法维护学校周边秩序,保障师生和学校的合法权益,为学校提供安全保障。有条件的,学校举办者应当为学校购买责任保险。

第三章校内安全管理制度

第十五条学校应当遵守有关安全工作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建立健全校内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应急机制,及时消除隐患,预防发生事故。

第十六条学校应当建立校内安全工作领导机构,实行校长负责制;应当设立保卫机构,配备专职或者兼职安全保卫人员,明确其安全保卫职责。

第十七条学校应当健全门卫制度,建立校外人员入校的登记或者验证制度,禁止无关人员和校外机动车入内,禁止将非教学用易燃易爆物品、有毒物品、动物和管制器具等危险物品带入校园。

学校门卫应当由专职保安或者其他能够切实履行职责的人员担任。

第十八条学校应当建立校内安全定期检查制度和危房报告制度,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安排对学校建筑物、构筑物、设备、设施进行安全检查、检验;发现存在安全隐患的,应当停止使用,及时维修或者更换;维修、更换前应当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或者设置警示标志。学校无力解决或者无法排除的重大安全隐患,应当及时书面报告主管部门和其他相关部门。

学校应当在校内高地、水池、楼梯等易发生危险的地方设置警示标志或者采取防护设施。

第十九条学校应当落实消防安全制度和消防工作责任制,对于政府保障配备的消防设施和器材加强日常维护,保证其能够有效使用,并设置消防安全标志,保证疏散通道、安全出口和消防车通道畅通。

第二十条学校应当建立用水、用电、用气等相关设施设备的安全管理制度,定期进行检查或者按照规定接受有关主管部门的定期检查,发现老化或者损毁的,及时进行维修或者更换。

第二十一条学校应当严格执行《学校食堂与学生集体用餐卫生管理规定》、《餐饮业和学生集体用餐配送单位卫生规范》,严格遵守卫生操作规范。建立食堂物资定点采购和索证、登记制度与饭菜留验和记录制度,检查饮用水的卫生安全状况,保障师生饮食卫生安全。

第二十二条学校应当建立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并将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置于实验室显著位置。

学校应当严格建立危险化学品、放射物质的购买、保管、使用、登记、注销等制度,保证将危险化学品、放射物质存放在安全地点。

第二十三条学校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配备具有从业资格的专职医务(保健)人员或者兼职卫生保健教师,购置必需的急救器材和药品,保障对学生常见病的治疗,并负责学校传染病疫情及其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报告。有条件的学校,应当设立卫生(保健)室。

新生入学应当提交体检证明。托幼机构与小学在入托、入学时应当查验预防接种证。学校应当建立学生健康档案,组织学生定期体检。

第二十四条学校应当建立学生安全信息通报制度,将学校规定的学生到校和放学时间、学生非正常缺席或者擅自离校情况、以及学生身体和心理的异常状况等关系学生安全的信息,及时告知其监护人。

对有特异体质、特定疾病或者其他生理、心理状况异常以及有吸毒行为的学生,学校应当做好安全信息记录,妥善保管学生的健康与安全信息资料,依法保护学生的个人隐私。

第二十五条有寄宿生的学校应当建立住宿学生安全管理制度,配备专人负责住宿学生的生活管理和安全保卫工作。

学校应当对学生宿舍实行夜间巡查、值班制度,并针对女生宿舍安全工作的特点,加强对女生宿舍的安全管理。

学校应当采取有效措施,保证学生宿舍的消防安全。

第二十六条学校购买或者租用机动车专门用于接送学生的,应当建立车辆管理制度,并及时到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备案。接送学生的车辆必须检验合格,并定期维护和检测。

接送学生专用校车应当粘贴统一标识。标识样式由省级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和教育行政部门制定。

学校不得租用拼装车、报废车和个人机动车接送学生。

接送学生的机动车驾驶员应当身体健康,具备相应准驾车型3年以上安全驾驶经历,最近3年内任一记分周期没有记满12分记录,无致人伤亡的交通责任事故。

第二十七条学校应当建立安全工作档案,记录日常安全工作、安全责任落实、安全检查、安全隐患消除等情况。

安全档案作为实施安全工作目标考核、责任追究和事故处理的重要依据。

第四章日常安全管理

第二十八条学校在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应当遵循教学规范,落实安全管理要求,合理预见、积极防范可能发生的风险。

学校组织学生参加的集体劳动、教学实习或者社会实践活动,应当符合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和身体健康状况。

学校以及接受学生参加教育教学活动的单位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为学生活动提供安全保障。

第二十九条学校组织学生参加大型集体活动,应当采取下列安全措施:

(一)成立临时的安全管理组织机构;

(二)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三)安排必要的管理人员,明确所负担的安全职责;

(四)制定安全应急预案,配备相应设施。

第三十条学校应当按照《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和教学计划组织体育教学和体育活动,并根据教学要求采取必要的保护和帮助措施。

学校组织学生开展体育活动,应当避开主要街道和交通要道;开展大型体育活动以及其他大型学生活动,必须经过主要街道和交通要道的,应当事先与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共同研究并落实安全措施。

第三十一条小学、幼儿园应当建立低年级学生、幼儿上下学时接送的交接制度,不得将晚离学校的低年级学生、幼儿交与无关人员。

第三十二条学生在教学楼进行教学活动和晚自习时,学校应当合理安排学生疏散时间和楼道上下顺序,同时安排人员巡查,防止发生拥挤踩踏伤害事故。

晚自习学生没有离校之前,学校应当有负责人和教师值班、巡查。

第三十三条学校不得组织学生参加抢险等应当由专业人员或者成人从事的活动,不得组织学生参与制作烟花爆竹、有毒化学品等具有危险性的活动,不得组织学生参加商业性活动。

第三十四条学校不得将场地出租给他人从事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等危险品的生产、经营活动。

学校不得出租校园内场地停放校外机动车辆;不得利用学校用地建设对社会开放的停车场。

第三十五条学校教职工应当符合相应任职资格和条件要求。学校不得聘用因故意犯罪而受到刑事处罚的人,或者有精神病史的人担任教职工。

学校教师应当遵守职业道德规范和工作纪律,不得侮辱、殴打、体罚或者变相体罚学生;发现学生行为具有危险性的,应当及时告诫、制止,并与学生监护人沟通。

第三十六条学生在校学习和生活期间,应当遵守学校纪律和规章制度,服从学校的安全教育和管理,不得从事危及自身或者他人安全的活动。

第三十七条监护人发现被监护人有特异体质、特定疾病或者异常心理状况的,应当及时告知学校。

学校对已知的有特异体质、特定疾病或者异常心理状况的学生,应当给予适当关注和照顾。生理、心理状况异常不宜在校学习的学生,应当休学,由监护人安排治疗、休养。

第五章安全教育

第三十八条学校应当按照国家课程标准和地方课程设置要求,将安全教育纳入教学内容,对学生开展安全教育,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提高学生的自我防护能力。

第三十九条学校应当在开学初、放假前,有针对性地对学生集中开展安全教育。新生入校后,学校应当帮助学生及时了解相关的学校安全制度和安全规定。

第四十条学校应当针对不同课程实验课的特点与要求,对学生进行实验用品的防毒、防爆、防辐射、防污染等的安全防护教育。

学校应当对学生进行用水、用电的安全教育,对寄宿学生进行防火、防盗和人身防护等方面的安全教育。

第四十一条学校应当对学生开展安全防范教育,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自我保护技能,应对不法侵害。

学校应当对学生开展交通安全教育,使学生掌握基本的交通规则和行为规范。

学校应当对学生开展消防安全教育,有条件的可以组织学生到当地消防站参观和体验,使学生掌握基本的消防安全知识,提高防火意识和逃生自救的能力。

学校应当根据当地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开展到江河湖海、水库等地方戏水、游泳的安全卫生教育。

第四十二条学校可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组织师生开展多种形式的事故预防演练。

学校应当每学期至少开展一次针对洪水、地震、火灾等灾害事故的紧急疏散演练,使师生掌握避险、逃生、自救的方法。

第四十三条教育行政部门按照有关规定,与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司法行政等部门以及高等学校协商,选聘优秀的法律工作者担任学校的兼职法制副校长或者法制辅导员。

兼职法制副校长或者法制辅导员应当协助学校检查落实安全制度和安全事故处理、定期对师生进行法制教育等,其工作成果纳入派出单位的工作考核内容。

第四十四条教育行政部门应当组织负责安全管理的主管人员、学校校长、幼儿园园长和学校负责安全保卫工作的人员,定期接受有关安全管理培训。

第四十五条学校应当制定教职工安全教育培训计划,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使教职工熟悉安全规章制度、掌握安全救护常识,学会指导学生预防事故、自救、逃生、紧急避险的方法和手段。

第四十六条学生监护人应当与学校互相配合,在日常生活中加强对被监护人的各项安全教育。

学校鼓励和提倡监护人自愿为学生购买意外伤害保险。

第六章校园周边安全管理

第四十七条教育、公安、司法行政、建设、交通、文化、卫生、工商、质检、新闻出版等部门应当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究部署学校安全管理工作,依法维护学校周边秩序;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听取学校和社会各界关于学校安全管理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第四十八条建设、公安等部门应当加强对学校周边建设工程的执法检查,禁止任何单位或者个人违反有关法律、法规、规章、标准,在学校围墙或者建筑物边建设工程,在校园周边设立易燃易爆、剧毒、放射性、腐蚀性等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使用场所或者设施以及其他可能影响学校安全的场所或者设施。

第四十九条公安机关应当把学校周边地区作为重点治安巡逻区域,在治安情况复杂的学校周边地区增设治安岗亭和报警点,及时发现和消除各类安全隐患,处置扰乱学校秩序和侵害学生人身、财产安全的违法犯罪行为。

第五十条公安、建设和交通部门应当依法在学校门前道路设置规范的交通警示标志,施划人行横线,根据需要设置交通信号灯、减速带、过街天桥等设施。

在地处交通复杂路段的学校上下学时间,公安机关应当根据需要部署警力或者交通协管人员维护道路交通秩序。

第五十一条公安机关和交通部门应当依法加强对农村地区交通工具的监督管理,禁止没有资质的车船搭载学生。

第五十二条文化部门依法禁止在中学、小学校园周围200米范围内设立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并依法查处接纳未成年人进入的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法查处取缔擅自设立的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

第五十三条新闻出版、公安、工商行政管理等部门应当依法取缔学校周边兜售非法出版物的游商和无证照摊点,查处学校周边制售含有色情、凶杀暴力等内容的出版物的单位和个人。

第五十四条卫生、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对校园周边饮食单位的卫生状况进行监督,取缔非法经营的小卖部、饮食摊点。

第七章安全事故处理

第五十五条在发生地震、洪水、泥石流、台风等自然灾害和重大治安、公共卫生突发事件时,教育等部门应当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及时转移、疏散学生,或者采取其他必要防护措施,保障学校安全和师生人身财产安全。

第五十六条校园内发生火灾、食物中毒、重大治安等突发安全事故以及自然灾害时,学校应当启动应急预案,及时组织教职工参与抢险、救助和防护,保障学生身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

第五十七条发生学生伤亡事故时,学校应当按照《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规定的原则和程序等,及时实施救助,并进行妥善处理。

第五十八条发生教职工和学生伤亡等安全事故的,学校应当及时报告主管教育行政部门和政府有关部门;属于重大事故的,教育行政部门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及时逐级上报。

第五十九条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在每年1月31日前向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书面报告上一年度学校安全工作和学生伤亡事故情况。

第八章奖励与责任

第六十条教育、公安、司法行政、建设、交通、文化、卫生、工商、质检、新闻出版等部门,对在学校安全工作中成绩显著或者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应当视情况联合或者分别给予表彰、奖励。

第六十一条教育、公安、司法行政、建设、交通、文化、卫生、工商、质检、新闻出版等部门,不依法履行学校安全监督与管理职责的,由上级部门给予批评;对直接责任人员由上级部门和所在单位视情节轻重,给予批评教育或者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十二条学校不履行安全管理和安全教育职责,对重大安全隐患未及时采取措施的,有关主管部门应当责令其限期改正;拒不改正或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对学校负责人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发生重大安全事故、造成学生和教职工伤亡的;

(二)发生事故后未及时采取适当措施、造成严重后果的;

(三)瞒报、谎报或者缓报重大事故的;

(四)妨碍事故调查或者提供虚假情况的;

(五)拒绝或者不配合有关部门依法实施安全监督管理职责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及其实施条例另有规定的,依其规定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