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标准化实施计划十篇标准化实施计划十篇

标准化实施计划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5:03:15

标准化实施计划篇1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和十七届三中全会为指针,围绕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和打造都市创汇农业基地的目标,坚持科学发展观,以集约型、科技型、生态型、加工型、外向型为发展方向,着力改革创新和开放合作,稳步推进重点工程和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完善农业公共体系,实现“产业发展上档次、品牌拓展有新绩、自主创新求突破、完善职能强服务”,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产业支撑,确保农业和农村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工作目标

实现农业总产值增长10%;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2%;农产品加工总值增长10%;农产品出货值增长10%;土地规模经营面积新增1万亩。

三、工作内容

(一)推进基础工程建设,提升产业发展档次

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在种植业,积极发展粮油生产,稳定毛豆、大白菜等传统蔬菜品种,稳步扩大西兰花、甘蓝等特色“超市”、创汇蔬菜品种;在林业,稳定果树面积,继续优化杨梅、梨、葡萄、桃等主导产业品种结构,扩大无性系良种茶叶的种植比例,积极发展彩叶树种、耐盐树种和适于长江流域生长的常绿树种;在畜牧业,重点发展獭兔、长毛兔、蜜蜂等特色优势畜产品,稳步发展生猪、家禽等传统养殖业;在渔业,稳定南美白对虾养殖,发展紫菜等新兴养殖产业。积极引进漠斑牙鲆等优新品种,调整优化传统养殖品种。

大力实施农业标准化。推进主要农产品生产标准制订和生产模式图的制作应用,实施农业标准化的种养品种争取达到20个,示范应用面积25万亩次。推动农业技术的综合配套和集成应用,在种植业,继续加强性信息素、杀虫灯、黄板粘卡等生态防治技术推广,积极开展粮油、蔬菜瓜果的高产示范;在林业,推广果实套袋、疏花疏果、矮化开心修剪、增施有机肥等实用技术;在畜牧业,围绕畜禽污染综合治理和畜禽病害生物防治,加快畜禽生态养殖技术应用;在渔业,积极推广节能、高效、健康养殖技术,建立健全水产养殖标准化体系,重点推广底冲气增氧、南美白对虾大棚二茬养殖等技术。大力推进沃土工程,切实提高耕地质量,实施全国测土配方施肥示范县(市)项目,在全市各镇(街道)建立测土配方施肥示范区1个,总面积5000亩以上,力争全年推广测土配方施肥面积40万亩,配方肥使用面积20万亩以上。

稳定和发展土地规模经营。认真抓好前一轮土地流转合同集中续订工作,确保土地经营权流转合同续签率达到95%以上。继续推进中横线沿线1000米以内耕地流转,加快七塘沿线土地流转。在稳定规模经营总面积的基础上,不断提高单体规模,力争通过1-2年努力,使单体规模50亩以上的占总流转面积的30%以上,积极发展百亩、千亩以上的农场、大户,*年力争培育单体规模千亩以上的农场、大户1-2个。拓展规模经营内涵,创新规模经营模式,不断挖掘规模经营潜力,因地制宜地推行土地股份合作制、季节性流转、四统一型和专业合作社型等新型规模经营模式,重点发展土地股份合作制,争取每个镇(街道)都建立1个土地股份合作制试点。

高标准建设规模产业基地。扎实推进一批特色明显、竞争力强的规模型产业化基地建设,重点推进*、*、*、*等9大*市级农业产业基地建设项目,引导和推动其他农业产业基地的建设。大力推进绿色畜牧小区建设。实施鱼塘标准化改造,计划建设面积2500亩,积极推进水产品出口注册(备案)基地建设。根据“西菜东扩”的战略思路,大力推进东部地区基地建设,培育东部优势产业群,形成东西部齐头并进的格局。加大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力度,提高园区科技含量和档次,进一步发挥东部农业科技园区对东部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完善省农作物区域试验站建设,建立新品种、新技术展示区。

继续推进“万名农民”科技培训工程。选送优秀农民赴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进修深造,启动第二批现代农场主培训,举办农业企业家高层次培训班1-2次。积极组织现代农场主和农业企业家到先进地区考察学习。全年计划完成实用技术培训10000名,“绿色证书”和农业专业技能培训5000名,培养农业中等教育专业人才50名。启动全市农业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实训基地建设项目。

(二)提升农产品加工贸易,加快品牌拓展和培育

加快推进*(*)绿色农产品加工基地建设。围绕建设全省一流、华东地区最具规模出口创汇农产品加工基地的目标,积极推进基地建设。完成基地一期水、电、路、热、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完善进场企业服务,力争全年有20家以上企业进场,完成投资5亿元以上,确保有10家以上企业顺利投产,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共享,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升级。

扶持壮大农业市场主体。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鼓励引导外资和工商资本投资现代农业。按照“扶优、扶强、扶大”的原则,支持农产品加工企业加快技改、完善内部管理,开展iSo系列、QS等各类认证,提高精深加工和现代化管理水平,力争新增部级农业龙头企业1家,宁波市级农业龙头企业2家以上。大力培育现代农场,开展农场规范化建设,全年计划新增现代农场40家。积极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实施合作社规范化考核管理,全年计划有15家合作社通过宁波市合作社规范化考核。重视培育流通型农业企业,鼓励发展集中配送、连锁经营、电子商务等新型贸易业态。

扩大“*农产品”品牌营销。筹建市优质农产品展示展销中心,组织举办慈溪农产品展示展销会,展现*农业品牌形象。充分发挥上海、北京、*展示展销窗口平台作用,争取在国内大中城市新设慈溪农产品窗口,更大范围打出、打响*牌。积极组织龙头企业参加国内外企业产品展示和项目洽谈会,全年计划组织企业境外参展1-2次,境内参展3次以上。整合优势资源,积极探索以品牌运作、品牌联创等形式的名牌培育途径,努力打造一批具有一定知名度的农业名牌,提高我市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占有率,计划全年新增宁波市级以上农业名牌5个以上。

不断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完善市农产品质量检测实验室建设,进一步健全绿色产业基地不定期抽检制度和果蔬上市报检制度。加大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申报力度,力争全年完成三品认证15个以上,做好无公害产地认定工作,计划全年新增无公害产地10个,认证面积1万亩以上。

(三)找准工作突破口,开创自主创新工作局面

进一步完善农技推广体系改革。按照“强化公益性职能、放活经营性职能”的思路,按专业、品种设立跨区域农技推广服务站,落实以首席农技推广专家为龙头、农技指导员为骨干、责任农技员为基础的新型农技推广体系。在确定“三员”,建立健全农技推广责任制的基础上,重点深化新型社会化责任农技员制度,由农场、合作社、种养大户等聘用涉农专业大学毕业生,按照“谁聘用、谁考核”的原则,对作用显著、效益突出的,政府按“购买服务”的方式给予一定的经济补助,真正实现对农民的“零距离”农技服务。积极引进和培育社会化农技创新和推广组织,探索有效机制,充分发挥其在农技攻关、动物防疫领域的作用。加强调查研究和分析总结,针对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中出现的问题,不断进行调整和完善,确保改革取得实效。

鼓励农业科技创新。结合农技体制改革,改进和完善农业科技项目管理及农业技术推广基金会奖励办法,加强技术合作和交流,进一步提高农技人员的积极性和农业科技项目的申报、评审和实施质量。建立健全科技项目事后评估制,着力改进科技研究成果的共享体系,全面提高科技成果综合利用率。全年确保新立农业科技项目20个以上,启动实施地方名特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项目,积极开展杨梅、梨等水果贮藏保鲜技术的科技攻关,继续抓好盐碱地绿化技术研究,加快优质棉、大铃棉的选育,组织4-5只棉花新品种(系)参加国家和省级区试。

开展现代农业示范村创建工作。突出现代农业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产业支撑作用,围绕土地规模经营、农业基础设施、农业产业化以及生态农业建设等工作,在全市开展现代农业示范村创建活动,树立现代农业建设的标竿,掀起建设现代农业的新高潮。争取通过1-2年努力,各镇(街道)建设现代农业示范村1-2个,并做好策划和宣传工作,使示范村真正发挥以点带面的辐射带动作用。

启动建设*湾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区(暂名)。按照循环农业经济的发展思路,对半掘浦至淞浦30平方公里的新围海涂地进行规划、开发和利用,突出资源综合利用和循环利用,坚持农业生产、环境保护和社会效益共赢,建设一个农、林、牧、渔、观光等产业门类齐全,生产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生态化的农业新区,打造*农业发展新亮点。

全面推行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安全源代码)系统。加快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安全源代码)系统试点扩面,增加水产、畜牧、加工业领域的试点,争取把试点范围扩大到全市无公害认证产地和市级农业龙头企业,努力构建覆盖农、林、牧、渔各业,生产、加工两大环节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平台。

稳步实施农村土地(林地)承包纠纷仲裁试点。根据农业部统一部署,积极探索农村土地(林地)承包纠纷仲裁试点,争取在*年10月底前完成试点任务。

(四)切实依法行政,加强公共服务和管理

健全完善金融支农体系。进一步完善政策性农业保险,以水稻为重点试行以村为单位统保,逐步探索“农商合作”保险形式的试点。针对未列入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品种和已列入而达不到投保规模的农户,扩大行业风险救助试点。积极开展*船东互保协会的小型渔船互保工作,互保覆盖率达到100%。进一步发挥农户小额信用担保公司作用,力争在担保资金安全运行的前提下扩大担保规模,计划全年担保额度达到5500万元。

加大生态林业体系建设力度。充分发挥林业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主导作用,为*打造宜居宜业城市提供良好的环境条件。继续实施环*湾沿海防护林工程,在一期沿海防护林工程基础上,推进四灶浦以东、东部伏龙山、淡水泓围垦地块和慈东区块的沿海防护林建设,*年计划建成沿海防护林1*0亩。继续推进林分林相改造工程,对国家、省、市级8.2万亩生态公益林全面实施专业管护,全年计划实施阔叶林改造1000亩,迹地更新800亩,生物防火林带建设20公里,封山育林1.5万亩,计划创建*市级以上森林公园1个,全年计划森林覆盖率递增0.1个百分点。加大村庄绿化工作力度,全年新增省级绿化示范村5个,宁波市绿化示范村20个,市级绿色村庄20个,市级绿色家庭500户。与国家林科院亚林所合作,开展国家-*湾湿地定位监测站建设,加强湿地保护区生态保护。

完善农业公共安全体系建设。严格落实重大动物疫病防疫、监测工作,严防疫病发生和流行。切实抓好森林防火工作,组建*市属森林消防队。加大外来有害生物防控力度,重点做好松材线虫病防治、加拿大一枝黄花除治和桔小实蝇防治工作。积极开展浙江省*市农业有害生物预警与控制区域站建设项目申报,力争农业部立项。健全水产养殖病害防治监测网络,计划新增测报点5个。完善农资信用体系建设,加强农业投入品监管。强化林木采伐和木材流通管理,严厉打击林地违法征占用、滥砍盗伐等行为。切实加大野生动物保护力度。做好渔业安全和渔政管理工作。

全面加强农村经营管理。全面推行土地承包信息化管理。积极探索林权制度改革,建立健全林地林木权属登记发证管理制度和林权证管理信息系统,全年推进林地流转面积3000亩。开展农村集体经济审计,从09年开始,用3年时间对全市村经济合作社财务进行一次审计,争取实现网上审计功能。加强村级财务管理,计划有1个以上的镇、50个以上的村达到省村级财务规范化建设标准,进一步规范村级财务网上核算、网上报账、网上管理,提高财务管理的效率和水平。深化村级财务公开,提高财务公开质量。严格落实上级有关减轻农民负担的政策,深化减轻农民负担责任制考核,完善“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管理办法,建立农村税费改革后农民负担监督管理的长效机制。

标准化实施计划篇2

关键词:配网标准化管理;SG-eRp;pmS;有机整体;闭环管理;智能电网

1实现配电网标准化管理的主要做法

1.1建立配网标准化管理体系

配电网标准化管理体系由管理规范、技术标准和标准化体系平台组成,涵盖规划、技术、建设、生产四个方面。

管理规范包括《配电网工程建设管理标准》、《配电网生产管理规范》、《带电作业管理规定》、《生产管理信息pmS配电管理规定》、《配电网工程设计管理系统运行管理办法》、《生产管理系统配电单线图及设备台账维护规范》、《配电网设施运行标识管理规范》7项规范,是标准化管理工作的行为准则。

技术标准包括直供中低压《配电网规划指导性意见》、《配电网技术原则》、《配电网设备选型原则》、《配电网工程标准化设计》、《配电网设备技术规范书》、《新建住宅小区配套供用电设施建设标准》、《配电网设施标识规范体系》、《电力电缆运行规程》、《电力电缆线路管沟运行规程》、《配电线路带电作业操作导则》10项标准。是标准化管理体系的技术准则。

标准化体系平台由规划管理系统、标准化设计管理系统、工程管理系统组成。标准化体系平台总体架构如图1所示。

通过该平台,可实现配电网工程从评估与规划到设计、实施过程监督、eRp物资采购、里程碑节点监控到生产运行维护管理的全过程标准化管理。管理流程如图2所示。

1.2配电网规划管理系统

规划系统的核心功能是完成规划编制。其功能包括规划基础数据导入、现状电网分析、负荷预测、变电站选址定容、网架规划、通道规划和规划经济评价。如图3所示。

1.3标准化设计管理系统

配电网工程标准化设计管理系统通过网络化的管理方式,将配电网工程图纸管理、造价管理建立起了科学、统一的管理模式,从而保证设计图纸管理、造价管理的规范化,使配电网工程统一建设标准,统一设备规范,提高工作效率和监督职能。如图4所示。

1.4工程管理系统

工程管理系统根据标准化设计管理系统提供的项目库进行项目审核,确定项目的通过、保留、不通过、退回四种状态,最终确定各公司资金总量。并对项目实施过程进行监管。具体管理环节如图5、图6所示。

1.5标准化设计主要内容

标准化设计将配电网工程划分成若干模块,对每个模块规范期使用原则,规范设备选型配置,形成《配电网工程标准化设计》,贯彻实施配电网技术标准和技术原则。参照国网公司设备图元标准制定了模块图标规范;同时图标规范与pmS图标兼容,使工程方案图在回传给pmS时保证图形不变。设备图元配置范例如图7所示。

图7设备图元配置范例

2配电网标准化管理取得的效果

2.1实现了配电网标准化、闭环管理

全面应用标准化管理体系,通过与生产管理信息系统pmS、国网公司套装管理软件相结合,实现了电网规划、设计、计划和建设实施全过程标准化管理。

通过该标准化管理平台实现电网工程概算编制管理的标准化、统一编制标准,减少人为因素;实现工程资金使用考核的实时性、合理性、实现业务数据高度共享,通过灵活的授权机制,达到分层次、分业务管理信息;实现网络传递本系统业务数据的快速化、安全化,从而形成电网工程的闭环、一体化管理。如图8所示。

对于规划项目,具体建设、改造方案则应用标准化设计方法进行设计。通过标准化设计,贯彻技术标准,统一设备选型规范、主接线、架设方式,统一造价编制执行规范,合理分配工程建设资金,提高了工程资金计划和物资采购计划的准确度,简化运行维护和规模采购的工作量,为设备集中采购奠定基础。

通过标准化设计生成了工程造价和标准化物料采购清单,为eRp中物资采购需求计划的申报减少了工作量、降低了工作难度。标准化设计的图纸为pmS设备台帐的维护提供了基础数据,减少了设备台帐和电网单线图维护量。

2.2配电网标准化管理平台带来成效

通过标准化体系的建设,使配电网工程方案图管理、造价编制管理更为规范化,统一了配电网工程建设标准,统一了设备规范。

加强了配电网工程资金的批复的准确度,做到计划有据可依。

合理分配资金,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率,提高了工程质量,规范了技术标准,实现了管理见效益。

降低了人工劳动,从原来的一个工程设计需要几天,降低到数小时。

对不合理的配电网设计实现了自动控制,保证了标准化设计的贯彻,杜绝了配电网设计的随意性。

3结束语

(1)通过建立配网标准化管理体系,实现配网工程规划、设计可参照执行的标准。(2)建立软件系统,借助计算机网络和电力公司内部网络资源实现配网标准化管理体系信息的具体落实,同时实现配网工程的评估、规划、设计、造价、审核、审批下达的流程化管理。(3)标准化管理体系纳入了智能电网建设标准、使得智能电网建设标准化的执行得到了具体落实。(4)标准化管理体系能够满足配电网精细化、集约化管理和“大规划”管理的要求。(5)标准化管理体系主要适用于配电网工程。

参考文献

[1]配电网工程建设管理标准.

[2]配电网生产管理规范.

[3]带电作业管理规定.

[4]生产管理信息pmS配电管理规定.

[5]配电网工程设计管理系统运行管理办法.

[6]生产管理系统配电单线图及设备台账维护规范.

[7]配电网设施运行标识管理规范.

[8]配电网规划指导性意见.

[9]配电网技术原则.

[10]配电网设备选型原则.

[11]配电网工程标准化设计.

[12]配电网设备技术规范书.

[13]新建住宅小区配套供用电设施建设标准.

[14]配电网设施标识规范体系.

[15]电力电缆运行规程.

标准化实施计划篇3

【关键词】体育教学教学计划实施策略

随着《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程标准》)的不断推进与深入实施,体育与健康课程呈现出许多新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体育教学计划作为施教基础的作用越来越明显,体育与健康课程校本化的实施内容越来越丰富,教学资源的多元素内涵也在不断地增加,等等。同时,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也要求体育教师对体育与健康这门课程的有关问题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如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健康教育内容的选择与传授、学生体能的有效发展、运动与健康综合评价的内容与标准等。如何将这些内容整合,如何形成有效的实施机制,如何走校本特色发展的道路……此时,制定具有科学性、合理性和操作性的体育教学计划显得尤为重要。好的体育教学计划是有效实施教学、精致规范教学管理的重要环节之一,它能够帮助教师理解、领会课程标准的理念,便于教师清晰、完整地设计课程教学过程。同时,也能体现学生发展的需求,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达成预设的教学目标。如何制订好体育教学计划,需要我们从深层次的角度领会与理解《课程标准》的理念精神,并开展深入细致的创新性研究。

一、研究创新校本化体育教学计划的实际意义

体育学科的教学有着与其他学科不同的教学特征,制订教学计划时,在依据《课程标准》相关具体要求的基础上,还要针对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结合教材、学校场地、器材资源、体育教师专业水平等实际情况来进行。因此,研制具有校本特色的教学计划,并形成操作性强的文本资料,不仅便于有效教学的实施与管理,能切实将计划落实并应用于课堂教学,杜绝随意的教学行为,还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针对性,提升体育课堂的教学质量。

二、体育教学计划制订中存在的共性问题

为研究体育教学计划校本化制订与实施的实际状况,我们曾经采集了20所中学(包括公办学校、民办学校)的体育教学计划样本进行了分析与研究,发现了一些共性问题,一是进度计划缺少全校性的统筹安排,各年级教学进度安排出现混乱;二是教学进度与学期计划、学时数安排与单元教学计划不太相符;三是单元教学计划中对三年教学内容难度的安排不够合理,递进程度不够明显;四是教学内容安排不够具体明确,无法去检查教学的质量;五是考核内容不全面,考核方法、标准不具体,评价手段单一;六是选修个性化教学没有具体要求,随意性较大;七是高中田径必修课的内容安排,未能与本年度《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内容结合起来;八是高中体育与健康学分认定没有计划、标准和办法等。这些问题的存在,势必会影响教学活动价值实现的效果,因此,在制订校本化教学计划时,要针对这些问题展开研究与讨论,结合本校的实际进行调整与完善,使体育教学计划符合课程目标的要求。

三、研究与制订体育教学计划的四个步骤

体育教学计划包括学年教学计划、学期教学计划、单元教学计划和课时教学计划,这四种计划虽有各自的教学设计特点,但都是为实现课程目标服务的,它们互相衔接,互相促进,紧密结合,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教学文件。

第一步:制订学年教学计划。

计划指标:年级、学期(第一学期和第二学期)、教材项目内容(必修或选修、健康教育、考核内容)、学时分配、学分认定(高中阶段)。

第二步:制订教学进度计划(学期教学计划)。

计划指标:周次、课次、教学内容(依据学年教学计划中的教材具体教学内容,每个教材的教学内容学时数要与学年教学计划相符)、考核内容(具体考核内容和办法)、体能发展(内容要细化,如耐力素质变速跑100米快跑+100米慢跑)。

第三步:制订单元教学计划。

是依据学期教学计划所规定的某项教材,按课次顺序排列的单项教学进度,具有专项性教学的特点。

计划指标:教学目标、重点与难点、练习内容和练习步骤(研究该项教材的性质和特点,分析其技术结构,依据学生的特点、运动基础确定教材的难易程度合理安排)。

第四步:编写课时计划(教案)。

教案是体育教师依据教学进度、单元教学计划来执行的具体实施方案,是上好课的前提。教案编写的内容要与前面的相关计划对应,是相互联系的,这样才能有步骤、有效地实施教学活动。

四、研究与制订体育教学计划的改进措施

(1)采取集体备课讨论的方式进行教学计划的研究。教研组长先拿出计划制订的整体思路,让各年级备课组都能清楚地了解,在此基础上,各年级备课组进行进度、单元教学计划的构思与设计,也就是按照教学计划制订的四步骤进行研究与编写。

(2)在现有的基础上,找出不足的部分进行修改。例如按课程要求将各年级教学进度与学年教学计划进行比对,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根据季节将教材进行适当调整,将各年级教材教学时数进行细化安排。

(3)依据本年度《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文件要求,将测试内容与田径教学内容结合安排。

(4)根据教学内容的安排以及教学目标的要求,研究确定考核内容与标准。

(5)对健康教育内容,可依据教材进行有计划的专题教学,并研究与制作系列课件。

(6)将学分认定实施的计划与办法纳入到学年教学计划中,要让每位体育教师都能熟悉学分认定要求,以便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提出这方面的要求。

五、学年教学计划多元素融合案例

以某校高一年级为例,学年教学计划多元素融合案例如表1所示。

六、有效落实体育教学计划的实施策略

(1)不断强化新的课程理念,使体育教师在全面认识课程目标体系的基础上,对如何选择符合课程目标体系的教学内容和方法来达成课程目标的问题展开研究和探讨,集思广益,提出实施策略,以应对体育课程发展的新环境。

(2)加强体育教学管理,经常检查教学计划执行的情况。通过检查,了解执行计划的进程和所要达到的效果程度,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纠正偏离计划的状态,使教学计划得以顺利地实施。同时要重视检查教案的实施状况,采取抽查、互查、听课等方式,以促进教案优质化、规范化、合理化,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3)要积极开展多形式的集体备课,加强教法研究,力求创新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法,用新颖有效的教学手段,来达成课堂教学的具体目标。教师不仅要研究教的方法,而且要研究学的方法,以教法促进学法的改进,以学法促进教法的革新,使教法与学法相结合,为学生更好地掌握体育知识和运动技能搭建宽阔的平台。

标准化实施计划篇4

为了评定安全生产标准化的实施情况,验证各项安全生产制度措施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检查安全生产工作目标、指标的完成情况,特制订本管理制度。

2、适用范围

适用于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绩效的评定管理。

3、职责

3.1质量管理部是安全绩效评定的归口管理部门。

3.2管理者代表批准安全绩效评定计划、评定报告。

4、程序

4.1管理者代表负责任命标准化绩效评定组组长,评定组组长的职责有:

4.1.1组织策划内部评定、编制《安全标准化内部评定实施计划》;

4.1.2主持开展现场评定;

4.1.3编制《安全标准化内部评定报告》;

4.1.4组织检查、验证不符合项纠正措施的完成情况。

4.2标准化内部评定每年进行1次,发生死亡事故或生产工艺发生重大变化应重新进行评定。工作流程图如下:

4.3.1评定组长编制《安全标准化内部评定实施计划》,经管理者代表批准后执行。

4.3.2《安全标准化内部评定实施计划》应覆盖公司所涉及的各个部门和标准化评定标准中的所有条款。

4.4现场评定由评定组长主持首次会议,在首次会议上,评定组长明确本次评定的目的、范围、依据、内部评定的程序、方法、日程安排等内容。

4.5评定小组成员负责进行现场评定,根据本企业所适用的评定标准进行打分,填写在《安全标准化内部评定表汇总表》上。评定中若发现不合格,由评定小组成员填写《不符合项纠正预防措施表》,并当场请受评定部门负责人确认。

4.6现场评定结束后,评定组长主持召开由管理者代表、各部门负责人、评定组全体成员、其他相关人员参加的末次会议。末次会议内容主要包括:

(1)宣读不符合项的内容;

(2)评定组长综述评定情况、报告评定结果;

(3)评定组组长说明后续有关要求;

(4)管理者代表讲话,指出评定结束后须改进的问题。

4.7不符合及其纠正/预防措施

4.7.1根据评定结果,由评定组长负责统一审定《不符合项纠正预防措施表》,《不符合项纠正预防措施表》需下发各责任部门。

4.7.2各责任部门收到《不符合项纠正预防措施表》后,必须及时进行不符合项的原因分析,采取纠正/预防措施。

4.7.3评定组对实施的纠正/预防措施进行跟踪验证。

4.8末次会议后,评定组长负责编写《安全标准化体系内部评定报告》,交管理者代表审批后发放各有关部门。

4.9质量管理部根据安全生产标准化的评定结果和安全预警指数系统,对安全生产目标与指标、规章制度、操作规程等进行修改完善,制定完善安全生产标准化的工作计划和措施,实施计划、执行、检查、改进(pDCa)循环,不断提高安全绩效。

5、记录

5.1《安全标准化内部评定实施计划》

5.2《安全标准化内部评定汇总表》

标准化实施计划篇5

关键词:国有企业;福利计划;项目实施;管理

中图分类号:F279.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069(2016)30-4-2

0引言

近年依法治企、各项审计要求越来越严格,暴露出福利管理较为粗放问题,为依法维护企业和职工利益,深化人力资源集约化管理,规避相应管理风险,公司需要对福利项目管理、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进行总结、思考,探索解决实际问题的办法和思路,促进福利计划及项目实施全过程管理的精益提升。

1福利费用内涵

根据《关于企业加强职工福利费财务管理的通知》财企【2015】242号文定义,企业职工福利费是指企业为职工提供的除职工工资、奖金、津贴、纳入工资总额管理的补贴、职工教育经费、社会保险费和补充养老保险费(年金)、补充医疗保险费及住房公积金以外的福利待遇支出,包括发放给职工或为职工支付的以下各项现金补贴和非货币性集体福利。目前,该国有企业涉及供暖费补贴、独生子女费、丧葬补助费、抚恤费、福利机构经费、食堂经费、医疗费、职工疗养费、探亲假路费、职工困难补助、离退休人员统筹外费用等共11个项目。

2福利费用执行及管理普遍存在的问题

2.1管理粗放

福利计划及项目实施管理未能适应精益化管理要求,仍延续以往较为粗放的管理方式,存在业务弊端。一是福利计划执行偏差率较高,存在福利超计划和未完成计划的情况;二是对相关政策、标准、列支渠道的理解不统一,规范性管理有待加强;三是福利专业人员的专业及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2.2协同障碍

福利项目实施部门与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未能有效融合协同,人力资源管理部门难以在实施环节介入管理,存在一定协同障碍。福利项目实施部门同人力资源部门间的配合还未到达精益化的管理要求,对某些福利项目的执行进度和规范性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2.3监管滞后

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仅承担计划下达与报表统计职能,未能切实履行归口管理职能,监管手段较为滞后,存在福利计划执行进度不符合管理要求,年终突击使用福利费等不规范行为。

3福利计划及项目实施管理精益提升实施过程

项目引入精益六西格玛理念,以精益思想为指导、采用DmaiC的报告格式,通过定义Define、测量measure、分析analyze、改进improve、控制Control五个阶段构成的过程改进方法对问题点进行了深入严密的研究,找出现状问题根源并制定实施改进措施,以提升福利计划及项目实施管理精益化水平。

3.1项目指标提升目标

福利计划项目标准执行准确率60%到90%、进度完成偏差率由20.09%到10%、预算完成偏差率由到0.24%到0.1%。

3.2定义阶段

在定义阶段,项目组收集需求,经过反复探讨、深入调查福利计划项目在实际执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与困惑,了解客户对福利计划项目精益化管理的期望,形成客户之声(VoC)和企业之声(VoB),并将其转化为关键质量特性(CtQ),确定了项目的关键指标和项目目标。而后通过SipoC图工具,锁定项目范围。将提升福利计划项目实施管理精益化拆解成分析需求、编制福利计划、上报福利计划、上级批复、分解下达计划、执行计划和评估结果七个部分。

3.3测量阶段

在测量阶段,项目组成员讨论绘制项目流程图,按照讨论的实际情况区分各福利计划项目执行单位或部门的工作范围,找出重点关键环节,以此来找寻问题产生的流程活动,便于后续分析。同时制定福利计划项目潜在因子的数据收集计划,收集历年福利计划项目各分类数据,再利用条形图、帕累托图等统计分析工具找出可能因子。

3.4分析阶段

在分析阶段,项目组多次开展头脑风暴,分别分析造成标准执行准确率低、进度完成偏差率高和预算完成偏差率高的主要影响因素更深层次的原因,分布绘制了鱼骨图。同时整理了福利计划项目流程的各节点的因果矩阵,根据帕累托图“20/80”原则,对各个节点的得分进行分析,确定福利计划项目实施管理过程中3个节点为主要环节。

从因果矩阵分析,影响福利计划项目实施管理主要是在项目标准规范明确、预算准确与进度可控这三个环节。随后对因果矩阵分析出的关键流程环节进行Fmea失效模式分析,得出影响福利计划项目实施管理的关键因子有历史标准的不匹配、区域条件影响、方案预测不准确、员工结构影响和过程管控不到位。

3.5改进阶段

在改进阶段,通过头脑风暴对关键因子的措施细化,逐步制定了精益化项目改善方案。制定了试运行方案,对试运行的过程进行监控,并测试分析试运行的结果。当试运行结果达到一定目标后,再全面实施运行计划。

3.6控制阶段

在控制阶段,项目组对福利计划项目实施管理改善模板和优化流程,成立评审委员会及初审评审标准等改善方案进行固化,形成标准化文件,指导后续工作,不断巩固和扩大项目成效。同时也制定了对应的控制计划来确保措施的有效执行,保障了改进成效。

4成效及亮点分析

4.1成效分析

项目组通过改进后,Y1福利计划项目标准执行准备率为94.12%(目标值为90%),达到了改善目标。

同时对福利计划项目预算与完成进行偏差率进行了充分检验,截至2015年9月,福利计划项目预算与完成进行偏差率已降至0.08%(目标值为0.10%)。而福利计划项目完成偏差率改善前的过程性能指数ppK为20.09%,改善后过程性能指数ppK为1.56%(目标值为10.00%),过程能力有明显提升,充分验证项目精益提升的为工作带来的成效。

同时在改进指标的同时我们总结了项目的成本收益。通过系统面的处理福利计划项目带来了人员工作效率提升,同时也提升了企业员工对福利计划的满意率。

4.2搭建过程管控平台的财务集成过账模式

为更好地提高福利方案预测准确率,降低福利计划项目预算完成偏差(年度节点),协同财务部门,搭建完成财务集成过账模式。该模式主要包括“成本中心”和“银行账号”两类,分别对这两类数据与其他基础福利业务数据关联,降低工作的失误,提高工作效率。

4.3统一整合了公司系统各福利计划项目执行标准表

针对该大型国有企业的各福利计划项目依哪种标准做执行做了规整,避免了后续各分、子公司福利计划来源依据混乱,给后续福利计划计算标准统一做管理打下了基础。

4.4建立完善福利项目过程管控平台执行标准模板

通过制定其对应的标准填写模板来规范福利计划填报的逻辑性,提高了后续人资部门的审核通过率、减少了返工,同时也方便了财务结算,最终提升了企业员工的满意度。

4.5建立及完备福利项目过程管控平台的信息库

福利项目基础信息库是福利项目实施发放的数据基础,具体包括:内设福利机构信息库、离退休人员信息库(非eRp)、供养直系亲属信息库(非eRp)、独生子女信息标识、老工伤信息标识。

4.6福利项目过程管控平台财务集成过账模式

协同财务部建立了自动化的财务集成过账模式,将各种福利项目数据分类分组管理,并依此制定了标准填写模板。从工作方式中,增加系统自动化过账功能“防呆式”操作,为工作失误减轻了偏差误差。达到了预防差错,有效控制福利计划及项目实施管理的偏差。

同时规定财务签核前必须人资签单确认过程中各福利项目偏差是否合理,避免了过程中管控不到位问题,强化了过程中管控预防作用。

标准化实施计划篇6

1.采购计划管理组织运作模式。

经过近年的实践与摸索,公司已基本建立省公司董事会审议批准省公司本级及所属企业宏观战略及计划、省公司管委会审定省公司本级及所属企业具体制度和实施方案、各级企业管办和其他业务部门负责落实细化的三级管理体制;建立以《管理委员会工作规则》及其《实施细则》为流程核心,以《采购管理程序》为流程依据,以信息系统为流程载体的三大管控体系,确保了全省采购工作的有效运行。

2.采购计划管理与过程管控。

在计划管理方面,采购办要求各单位要严格按照年度采购计划及其实施方案确定的采购项目、采购方式、采购金额实施采购计划。在计划执行过程中,对确实因为生产经营需要调整的项目,采购办及时组织调研,召开专题会议进行分析评审,严格按照规定程序进行申报、审批。在过程管控方面,采购办以全国烟草行业贯彻落实《烟草企业采购管理规定》电视电话会议精神为指导,严格执行行业、企业采购管理制度,加强对项目实施环节关键节点的控制,重点做好招标文件评审、拦标价格设置、评标办法、评标标准、定标原则、评标过程管理以及档案管理等工作。充分利用采购综合管理信息系统,按照采购管理制度,加强对项目实施环节关键节点的控制,严格把关,严格落实“上一个环节没有通过不得进入下一个环节”的工作要求,不断强化程序的硬约束作用,确保董事会和管委会会议各项决议在实际执行过程中无偏差、不走样。

二、采购计划管理中的差距

1.采购计划与投资计划的衔接有待进一步加强。

对于卷烟工业企业的发展而言,技术改造起着相当关键的推动作用。以福建卷烟工业系统为例,十年来,公司投资项目量多面广,投资量大,先后完成固定资产投资和信息化投资近百亿元,技术装备、基础设施、科技研发和信息化水平得到了全面提升,因此,投资计划中的采购项目是公司年度采购计划中十分重要的部分。

1.1采购计划与投资计划编制范围不同。

根据《烟草行业采购管理规定》要求,采购计划编制的范围为以合同方式取得的物资、工程(含信息化项目)和服务的所有采购项目,由各级公司的采购办进行编制汇总;投资计划编制的范围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整体改造、局部技改、生产设施、工艺设备、辅助生产设施、公用动力设施、科学教育设施、后勤保障设施、烟叶仓储设施等)、信息化投资项目、多元化投资项目,不含建筑物的维护加固、设备的大修理等维护性工程及工器具、车辆、办公家具、计算机软硬件购置项目,由各级公司的投资管理部门进行编制汇总。

1.2采购计划与投资计划管理流程不同。

投资项目管理流程为:投资项目按照行业投资项目管理要求实行计划管理,各级公司在每年9月份启动投资计划编制工作,省公司的生产制造中心、信息中心于10月份对新增项目中与生产相关的项目、信息化项目进行职能评审,投资管理处11月初汇总、初审各单位提交的年度投资计划,经总经理办公会、管委会、董事会审议后于12月上报国家局。国家局于次年2-3月份下达投资计划,投资管理处根据国家局下达的投资计划及时进行投资计划分解,经总经理办公会、管委会审议、董事会审批后下发投资计划。采购计划管理流程为:省公司于每年12月下发采购计划编制通知,各单位根据下一年度生产经营目标于次年1月份报送采购计划,采购办汇总、初审全省采购计划,并由财务、审计、法规、监察等职能部门进行集中评审后,经管委会审议、董事会审批后下发采购计划通知,全省采购计划方可生效实施。

1.3采购计划与投资计划信息传递相对滞后。

由于全省的投资与采购计划,在计划的编制起点、审批的权限、编制的范围等方面均存在较大差异,同时基层企业投资管理部门与采购管理部门间对投资计划调整的沟通相对滞后,信息化平台尚未实现两个系统的关联,使得投资计划与采购计划目前无法实现实时的对接,无法在第一时间将审批后投资计划的调整情况及时传递到采购计划编制部门进行更新分解。

2.尚未建立采购计划进度跟踪与采购计划执行情况考评体系。

采购绩效评估是指通过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估指标体系,全面反映和评估采购政策功能目标和经济有效性目标实现程序的过程。我司采购计划实行按年度编制,分月实施的原则;在年度中期可对采购计划进行半年调整,对下半年度拟新增、采购金额拟变更、采购方式拟变更及拟取消的项目在总计划盘子中进行相应调整。虽然在采购实施方案的审定中对采购进度安排一并进行了评审,但对是否完成及是否按进度完成并未考核,尚未建立一套符合公司特性的采购计划进度跟踪与执行情况的考评体系,缺乏对项目实施过程中时间上的约束及奖惩激励措施。某些项目,尤其是货物及服务类项目,部分子公司或承办部门在项目实施中存在时间上的松散性和随意性,导致某一月份采购项目扎堆实施,某一月份采购项目零实施,或者到了年末才决定不予实施或结转至下年度实施,进度计划形同虚设,给采购办工作人员组织采购带来了不便,也为全省精益采购目标的实现和绩效的提升带来的阻碍。

3.采购计划管理信息化仍存在可提升空间。

3.1尚未建立采购绩效评估模块。

对于采购计划执行环节的评估,最直接的标准便是采购计划执行的进度。目前省公司的采购管理信息化平台尚未建立绩效评估模块,未能直观、客观的来衡量各采购部门的采购目标是否达成,缺乏对子公司采购计划执行情况的实时比较与观测。

3.2尚未建立采购计划趋势预测模块。

采购预测是指企业在商品采购市场上调查取得的资料的基础上,经过分析研究,并运用科学的方法来测算未来一定时期内商品或服务市场的供求及其变化趋势,从而为采购决策和制定采购计划提供科学的依据。通过信息化手段预测采购需求在公司的采购管理中尚属空白,若能借助信息化平台,对以往的采购信息进行整合,结合企业发展战略,发现市场供求变化和规律,对各子公司、各类采购的项目的需求趋势预测做到心中有数,将有助于提高采购计划编制的准确性,确保全省采购策略制定的合理性,从而提高采购计划编制精度,降低采购风险。

三、烟草工业企业采购计划管理的优化策略与方案

1.通过专案调整,实现采购计划与投资计划的有效对接。

目前我司采购计划实行按年度编制,分月实施的原则,除个别零星应急调整的项目外,均在年度中期对全省的采购计划进行一次全盘的批量计划调整。在采购计划半年调整的现有模式上,针对投资计划下达后所带来的采购计划的增减情况,可在每年的11月份将由各级公司的投资、采购部门将投资与采购计划先行对接,于次年2-3月份投资计划下达后及时进行一次采购计划的专案调整。由各级公司的投资管理部门与采购部门共同牵头,加强沟通,密切配合,对采购年度计划中涉及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及信息化投资项目的项目数,项目金额,调整理由等进行对接与核实,由下至上汇总,由省公司采购办向公司董事会统一申报专案调整计划;由各级公司采购部门及时在系统中进行分解、录入与维护,加快企业内部信息流的高效流动,以此实现投资计划与采购计划的无缝对接。

2.通过绩效评估,建立采购计划考评体系。

2.1对采购计划考核标准进行界定。

将采购计划执行率纳入各部门绩效考核指标,合理设置审批环节。明确各节点业务办理和审批所需耗用的时间,测算出五种采购方式的采购项目从启动实施采购计划直至完成采购所有流程所需耗用的时间,以此作为采购计划进度考评的依据,促进各承办、职能部门提高工作效率。经公司董事会审定的采购项目执行计划,应于当年全部完成。对于招标采购项目执行情况以招标公告送为项目完成节点;对于招标以外的其他采购项目以商务文件发送至谈判对象为项目完成节点;对于已经完成招标所有程序但招标失败或流标的项目,视同完成。

2.2对采购计划进行进度分解。

省公司各部门及各子公司要严格按照制定的采购进度计划完成采购的各环节工作,如无法按进度计划完成的需向采购办提交书面说明进行进度调整。在编制采购计划时应注意:根据采购物资、工程或服务的规模和数量,具体的技术规范与规格,使用性能要求,对每批货物、服务或工程从准备到交货或结算需要多长时间做出安排。

2.3将采购计划执行率纳入年度绩效考核。

对于没有按照年度采购计划完成计划实施也未进行进度调整的子公司或省公司相关部门(政策性因素或不可抗力因素除外),可由省公司采购办通知企业管理处,企业管理部根据实际情况对责任部门绩效进行考评。

3.通过优化信息化平台,提高工作效率和改善作业流程。

3.1实现与投资系统的及时对接。

每年在国家局下达投资计划后,由省公司严格按照国家局下达的年度投资计划和拟建项目自主审批权限额度进行明细分解后,各级公司投资部门便可同时在投资管理信息系统中进行录入维护,形成本年度准确的投资计划。通过采购管理信息系统与投资管理信息系统的对接与关联,由项目实施部门在采购信息系统的计划管理模块上直接对数据进行更新,实现针对投资计划变更带来的采购计划变更的线上专案调整。

3.2实现绩效考评。

采购绩效指标体系包括采购计划完成及时率、采购周期、采购从启动实施采购计划直至完成采购所有流程所需耗用的时间等。通过上述数据在系统中的体现,建立子公司或部门的绩效评估体系,与采购实施过程关联,在系统中动态、持续的进行评价,正确及时反馈考评结果。

3.3实现采购需求趋势预测。

采购计划是对未来计划期内采购管理活动所做的预见性的安排和部署,以确定从组织外部采购哪些产品和服务,以最好的满足企业内部的需求,而采购量与采购计划金额提供的是代表采购支出情况的数字预报。为了使这些预测的数据体现出最大价值,采购管理系统中应当建立一个趋势预测模块,建立采购需求趋势模型。以系统中存储的现有历史数据资料为基础,通过指数平滑法等定量的分析方法进行横向与纵向的对比,结合卷烟工业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及宣传促销计划,反映采购需求,市场行情的变化,形成采购计划编制的初步依据,为企业的采购决策提供支持。

四、结语

标准化实施计划篇7

关键词:工程建设;设计;招投标;施工;施工监理;规范化

1坚持勘察设计、施工图设计规范化

(1)工程勘察:根据工程规模,如需要勘察的新建工程,按照业主的旨意有的放矢地查明工程项目建设地点的地形地貌、地层土壤特性、地质构造、地下设施或管网铺设深度及走向;地上架空线走向、水文气象条件等自然地质条件。最后做出鉴定和综合评价,为项目的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科学、可靠的依据。

勘察工作结束后,应按规定编写工程勘察报告、绘制各种图表。

(2)工程设计:包括总体规划设计、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设计概(预)算。设计(包括概预算编制)工作。由专业设计机构承担。设计师必须列表说明:材料种类、规格、数量、单价等。设计师要根据业主的旨意按照分项工程进行施工图设计。施工图必须能指导现场施工,又是工程计量的依据文件,设计师的美好构思必须落实到实地。园林工程设计师拥有博学多才,能很巧妙地运用自然科学知识与社会科学有机结合,绘制出理想的施工蓝图;能工巧匠(施工单位)按照蓝图塑造出优质产品;理想变为现实,效果、效益好,业主满意、社会认可。

2坚持施工招投标规范化

2.1招标与投标

(1)由唯一的业主设定标的,招请若干个工程施工承包单位,通过秘密报价进行竞争,从中选择优胜者与之达成交易协议,随后按协议进行施工。

(2)实行招标的目的是为工程项目选择合适的施工承包单位。承包单位必须具备一定的技术、经济实力、管理经验、能胜任承包任务、效率高、价格合理、信誉良好等条件。以建设业绩、人员素质、管理水平、资金数额、技术装备等为主要标志,将不同类别、不同专业的建设施工企业,安排相应的承包工程施工范围,绝对不能选择杂牌施工队。

2.2标底和招标文件

(1)标底:是招标工程的预期价格。一是使业主预先明确在拟建工程上应承担的财务义务;二是给上级主管部门提供核实投资规模的依据;三是作为衡量投标报价的准绳,也就是评标的主要尺度之一。

(2)编制招标文件,实施招标活动。

3坚持工程施工规范化

3.1施工准备工作

(1)技术准备:①扩大初步设计方案的审查;②熟悉和审查施工图纸;③原始资料调查分析:④编制施工组织计划。

(2)物资准备:①材料;②构(配)件和制品加工准备;③施工机具;④生产工艺;⑤材料进场和保管。

(3)劳动组织准备:①施工项目领导机构;②集结施工力量,组织进场;③职工入场教育。

(4)施工现场准备:①四通一平(水、电、暖、通讯);②组织施工机具;③拟定有关试验、化验试制项目计划;

3.2施工组织设计

施工组织设计是指导全过程各项施工活动的技术、经济、组织、协调和控制的综合性文件。

施工组织设计类型:

(1)建设项目施工组织总设计;

(2)单项(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3)分部(项)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3.3施工项目管理

(1)施工项目管理全过程:

施工在整个建设项目周期内工作量最大、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最多,施工项目管理的难度也最大。其最终目标是:按照施工合同规定,建造达到设计要求的工程产品投放社会,发挥预期效益。施工项目管理的全过程可分为5个阶段:投标签约阶段;施工准备阶段;施工阶段;验收交工与结算阶段;用后服务阶段。

(2)施工项目管理内容:

①建立管理组织、施工管理机构,即决策和责任机构;②选聘施工项目经理;③组建管理机构;④制订施工管理制度;⑤制订管理规划:制订对项目管理的内容、方法、步骤、重点及具体安排的纲领性文件;⑥进行项目分解、制定阶段控制目标;⑦建立施工项目管理体系;⑧进度目标控制、质量目标控制、成本目标控制、安全目标控制;⑨生产要素管理:根据各生产要素的特点进行优化配置和动态管理;⑩劳动管理;B11材料管理;B12机械设备管理;B13技术管理;B14合同管理:即以法律手段处理施工过程中发生的经贸关系和问题、保证施工正常进行。

3.4施工项目经理

施工项目经理的任务:

(1)确定施工项目管理机构、配备人员、制订规章制度,明确所有人员岗位职责,开展实质性的工作;

(2)确定施工项目管理总目标、进行目标分解,制订总体工作计划,确保施工项目成功;

(3)及时、明确地做出施工管理决策,包括投标报价,合同签订及变更、施工进度、人事安排、重大技术组织措施、财务工作、资源调配等决策;

(4)代表企业进行有关签证;确保施工质量、安全和工期;

(5)实施合同,处理好合同变更、洽商纠纷和索赔,处理好总分包关系。

施工项目经理的职责:

(1)贯彻、执行国家和工程所在地政府的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

(2)对施工项目范围内的各单项(位)工程,组织内外发包,对发包工程的进度、质量、安全、成本和场容等进行监督管理、考核、验收,并全面负责;

(3)组织编制工程项目施工组织设计,包括工程进度计划的技术方案,制订安全生产,保证质量和降低成本措施,并组织实施。

(4)组织编制季(月)度施工计划,包括劳动力、材料、构件和机械设备的使用计划。

(5)对工程项目施工进行有效控制、根据有关技术规范和标准,积极推广运用新技术和现代化管理,努力实现技术进步;

(6)科学组织和管理进入项目(现场)的人、财、物资源,协调分包单位之间的关系,做好人力、物力和机械设备的调配与供应,及时解决施工中出现的问题,作好资源优化配置,提高综合经济效益;

(7)组织制订施工项目管理各类管理人员的岗位职责权限和相关的奖惩制度。

4坚持工程建设监理规范化

4.1监理的依据

(1)国家建设部2000年12月7日,2001年5月1日施行,《建设工程监理规范》。

(2)业主与监理单位签订的施工监理委托合同。

(3)经批准的设计图纸及说明。

(4)施工承包合同工程量清单及说明。

(5)施工承包合同指定使用的设计图纸、标准图纸、技术规范、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试验规程等。

(6)业主签发的与本工程有关的指令、文件。

(7)在本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业主与监理单位、施工单位签订的补充合同、协议等。

4.2监理阶段的划分

(1)施工监理一般分;施工准备阶段的监理、施工实施阶段的监理、交工及缺陷责任期阶段的监理三个阶段。

(2)施工准备阶段的监理:施工监理服务合同签订后,而进入施工准备阶段的监理。熟悉设计文件的设计图纸;熟悉合同文件的内容;审查施工单位的质量保障体系、人员、设备、企业资质、项目经理;验收施工单位的施工放线、地面线以确定土石方工程数量;督促并审批施工单位提交的施工组织设计;材料采购进场与检验;准备第一次工地会议;签发开工通知。

(3)施工阶段的监理:是集中力量作好施工质量的监理、工程进度的监理、工程费用的监理,并做好合同管理等各项工作。

4.3工程质量监理

(1)质量监理的重要任务:

监理对施工全过程、全方位进行检查、监督和管理,重要工程关键部位、关键工序实行全过程旁站,应及时发现、纠正和制止影响工程质量的各种不良因素。促使施工单位最终提交的工程能完全符合设计图纸、技术规范、使用功能和验收标准的要求。

(2)工程质量控制的基本程序:

根据批准的开工申请报告中的施工方案、工艺,按技术规范,工程实际状况进行质量监理。

①确切、认真负责地审查工程开工报告,控制开工条件是否具备;

②单位(分部)工程开工程序;

③工序自检报告;

④分项检查认可;

⑤分部工程中间交验;

⑥单位工程中间交验;

⑦中间计量证书。

4.4现场质量控制

①现场监理及施工单位现场人员共同核验该项工程。与设计图或工程量清单的分项是否一致;与技术规范及所用施工方法和工艺流程是否相协调;与国家或合同规定的验收标准、检验频率和检验方法是否相配合。②测试、分析、化验:双方现场采样,通过协调委托一家有资质的试验室分析化验。③巡视:监理对正在施工的工程项目经常巡视,掌握动态,做好记录。④旁站:现场旁站监理人员对各项目施工程序、方法、工艺、有效的控制,实行全方位、全过程监理。尤其对于工程事故处理的以及需要严格控制的关键工序,关键部位更是要旁站监理,作好记录。⑤试验工作:包括验收试验、标准试验,抽样试验,验收试验。

4.5工程进度监理

(1)进度计划的检查。

根据施工组织设计、监理工程师编制监理规划和监理细则,按照规划和细则对工程进度实施监理;施工单位项目经理、技术员施工员应按施工组织计划坚持写施工日记,监理坚持写监理日志;通过检查施工日记或监理日志,再对照施工计划,随时可以掌握施工进度时间值。每日进度检查记录;每月工程进度报表。施工进度就是实施合同中约定的交工期,施工进度控制就是合同管理内容之一。

(2)工程进度计划的调整。

施工期间,如实际进度与进度计划相符时,监理不干预施工单位对进度计划的执行。当监理发现施工现场的组织安排,施工顺序或人力和设备与进度计划上的方案有较大出入时,应要求施工单位对原工程进度计划予以调整。调整后的进度计划应符合现场实际,并保证满足合同工期的要求。调整进度计划,主要是调整关键部位、关键工序上的施工安排。

(3)加快工程进度。

施工单位在无任何理由取得延期的情况下,监理认为实际工程进度不能按进度计划预定的竣工期完成工程时,要求施工单位采取加快工程进度措施,以赶上工程进度计划中的阶段目标和总体目标。施工单位提出和采取的加快工程进度的措施必须经驻地监理的批准。措施必须符合施工程序并能确保工程质量;增加的施工费用由施工单位自负。

(4)进度计划的延误。

由于非施工单位原因造成的工程延误,经批准延误后,施工单位应按照监理的要求,对原计划进行调整和按新的计划实施。

(5)对施工单位延误的处理。

由于施工单位的原因造成进度计划的延误,而且拒绝接受监理的加快工程进度指令,或虽采取了加快工程进度措施,但仍然不能赶上预期的工程进度,并使工程在合同期限内难以完成时,监理应对施工单位的施工能力重新进行审查,并予书面警告,同时向业主书面报告,建议对工程的一部份实行强制性分包或考虑更换施工单位。

4.6工程费用监理

监理必须熟悉技术规范和工程量清单,具体掌握工程细目的工作范围和内容、计量方式和方法。工程量清单是合同图纸给定的数量,计量时应以实际完成并经监理确认的数量为准。工程量清单的任何变动,应严格按合同的有关规定办理;工程量变更时,清单项目内容及单价不变;因工程细目引起变更单价时,原清单项目内容及数量不变;清单项目内容、单价、数量全部变更,所增工程项目(原合同内无此项目),即清单项目、单价、数量全部是增列的。

监理必须按合同中工程量清单标明的单价和实际计量的工程数量办理,严格控制工程量支付。

计量范围:工程量清单及监理工程师发出的书面变更修改或补充工程量清单的内容:合同文件规定的各项费用。

计量依据:合同文件;工程量清单;技术规范;合同图纸;工程变更令及修订的工程量清单;批准的工程费用索赔。

计量原则:不符合合同文件要求的工程,不得计量;按本工程合同文件、技术规范所规定的方法、范围、内容、单位计量;按监理工程师同意的方法计量。

计量要求:只能对工程量清单中所列项目进行计量,而且是形成符合技术规范的只对“合格产品”计量;现场计量由合同段驻地监理工程师、施工单位、业主代表三方人员在现场共同确认计量结果。

工程计量必须具备的资料:分部工程开工申请表;检验申请单;质量检验表或有关质量评定附件;工程变更令;中间交验证书。

坚持据实计量是工程费用监理的中心环节。实践证明:据实计量工程量,普遍少于合同清单中的工程量,显示出工程费用监理成效,为业主节省了工程费。

标准化实施计划篇8

关键词卓越计划学校标准研究制定

中图分类号:G644文献标识码:a

随着我国高校的扩招,越来越多的学生面临着就业难的现状,究其原因主要是我们的教育还停留在精英教育阶段,没有根据企业的需求培养适合社会需要的现场工程师,大量“高智能型学生”并不受企业欢迎。基于此,我国教育部于2009年实施“卓越计划”(也称为卓越工程师教育计划),为全国各行业培养适合企业需要的优秀现场工程师。

1国外卓越工程师培养的现状

西方国家最早是受美国上世纪80年代提出的“大工程观”教育模式的影响,许多国家在其教育体系中增加了工程训练,旨在培养卓越的现场工程师。西方国家卓越计划的培养分为两种主要类型:欧洲大陆模式:以德国为主。《华盛顿协议》成员国模式:以美国为主。他们在培养目标、学制安排、教学系统设置与实践教学上各有千秋。

(1)培养目标:德国注重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学生毕业后被授予工程师文凭,能直接上任工作岗位,是合格的现场工程师。美国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大学本科阶段主要进行综合知识的全面学习,毕业后,由企业培训其工程师所需的能力和素质。

(2)学制安排:德国本科卓越工程师教育一般是四年以上。美国本科卓越工程教育一般是四年,硕士工程教育有“一年制”、“三年制”(远程教育类型)和“本硕五年连读制”三种模式。

(3)教学系统设置:德国以企业需求为中心来设置不同模块的教学系统。美是以生产的前后顺序来设置教学系统,采用核心主修课为主,选修课为辅的形式。

(4)实践教学:西方国家的实践教学都开展得比较早。一是由高校老师和企业工程师通过实践教学共同带领学生设计、分析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二是由企业对学生进行一年的岗位培训,在现实的岗位中学习到工作所需的所有技能。

国外学者对“卓越工程师培养”做过系统的研究,但这些研究都是宏观层面的,没有具体涉及到某一学科和专业。

2我国卓越工程师培养的现状

随着经济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高校不断地扩招,我国高等教育已经从小班化的精英教育迈入到大众化的普及教育,以往强调科研能力、强调理论研究的教育模式并不适应现代经济社会的发展。高校本科教育面临着供需不相符的矛盾,一方面是大量的毕业生找不到适合的就业岗位,另一方面是大量的企业职务没有合适的优秀人才应聘。人才的培养与企业的需求严重脱节是目前高等工程教育最为突出的问题。如何解决和改变我国高等工程教育存在的诸如学校教育与社会需求脱节;重理论、轻实践;重模仿,轻创新;缺乏工程实践经验的教师;落后的教学体系、方法以及单一的评价模式等问题。建立和完善符合我国社会需求的工程教育体系和标准已刻不容缓。

作为教育政策宏观调控的教育部也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教育部于2010年6月在天津召开“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简称为“卓越计划”)启动会,首批获准全国61所高校联合有关部门和行业协(学)会,共同实施“卓计划”,从此拉开了我国“卓越工程师教育”的序幕。

宁波工程学院作为以培养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为主的地方本科院校,是教育部首批“卓越计划”的高校之一。其中学校的化学工程专业、建筑工程专业和材料成型专业成为实施“卓越计划”的试点专业。学校在实施“卓越计划”的过程中,需要有一个科学的“卓越工程师培养”标准作为导向,而目前我国“卓越计划”的通用标准和行业标准是由教育部制定的,只能起到宏观指导作用。不同的学校由于所处社会环境、师资力量、生源质量的不同,标准不能互相照搬,应根据当地的人才需求和学校的培养要求、层次以及专业人才定位等为依据来制定具有本校特色的“卓越计划”的学校标准。因此,在具体专业的“卓越计划”学校标准的制定就显得尤为重要,它关系到“卓越计划”能否顺利实施并取得预期效果的保证。基于此,我们以宁波工程学院“卓越计划”的试点专业——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为例,研究与制定具有我校人才培养特色的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的“卓越计划”的学校标准,为该计划在机械学院顺利实施的重要基础性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对其它专业“卓越计划”的学校标准的制定提供重要的参考,具有很强的研究价值。

3“卓越计划”学校标准的研究与制定

以我校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为例来制定“卓越计划”学校标准,需要以我校“知行合一,双核协同”的人才培养理念为基础,认真研究“卓越计划”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的培养标准,并结合宁波本地企业的需求来具体制定和实施。

3.1“卓越计划”学校标准的制定要求

(1)以通用标准为依据,以机械行业标准为准绳来制定。通用标准是国家教育部在宏观上对不同行业卓越工程师培养提出的基本质量要求,对不同的行业标准和学校标准的制定提供宏观指导性意见;机械行业标准需要符合机械行业工程师培养的中观要求,它不仅是细化了通用标准,还体现了机械行业的行业特点和行业要求。我校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的就业方向主要是以机械行业为主,该专业的“卓越计划”学校标准的制定必须以通用标准为依据,以机械行业标准为准绳来进行制定。因此,学校标准的制定需要同时满足机械行业标准和通用标准的双重准则。也就是说,学校标准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远高于这两个标准。图1所示为三个标准间的关系。

(2)以我校“知行合一,双核协同”的人才培养理念为基础,凸显本校特色。“卓越计划”学校标准的制定还应该符合我校的实际情况,或者说,在以通用标准为依据,以机械行业标准为准绳的前提下,制定学校标准还需要紧密结合我校定位于以宁波为中心,长三角为主导,辐射全国的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培养目标和我校“知行合一,双核协同”的人才培养理念,最大限度地发挥宁波作为沿海开放城市的办学优势,从而实现卓越工程师的培养目标。因此,学校标准需要凸显我校特有的、优于其他院校的地方性高等院校的特色,满足宁波市经济发展对卓越工程师的需求。

(3)建立可达到的、可实施的、可评价的学校标准。学校标准首先应该是可以根据我学的教学资源和所处的社会环境,通过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全体师生的努力,能够达到所有的目标和要求。然后,学校标准必须是可以具体分解到每一个专业、每一个教研室等任何相关的教育教学环节和部门,在实施学校标准时可以将每一个标准和指标进行细化,完成和整合所有细化的指标,以便使学校标准顺利实施。最后,学校标准必须可以通过一系列设置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来进行评价的,只有通过客观、准确的评价才能知道学校标准的制定是否真正推动了卓越工程师的培养,标准是否得以真正的、正确的实施。

3.2“卓越计划”学校标准的主要组成部分

以我校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为例制定的学校标准,应高于教育部通用标准和机械行业标准,其主要由基础知识、综合能力和个人素养三个方面组成。(1)基础知识方面:全面包含人文基础知识、科学基础知识、工程基础知识、机械行业基础知识、机械行业技术标准、政策法规等。(2)综合能力方面:信息收集、总结、归纳能力;实际问题的分析、处理、解决能力;产品设计、研发、创新能力;团队组织、协调、管理能力;人际交流、沟通、协作能力;危机公关、解决、化解能力;全球化视野下的合作、交流、竞争能力。(3)个人素质方面:正确的三观(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良好的职业道德、爱岗敬业的精神、社会责任感、职业安全健康服务意识的等各种综合素质。

以我校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为例制定的学校标准主要内容如下:

(1)具有较好的人文科学素养、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工程职业道德;(2)具有从事机械工程工作所需的相关数学、自然科学知识以及一定的经济管理知识;(3)具有良好的机械工程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和服务意识;(4)掌握扎实的机械工程及材料科学基础知识,了解本专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5)具有综合运用材料成型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分析并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组织、参与生产及运作系统的设计,并具有运行和维护能力;(6)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进行机械产品及成型工艺开发和设计、技术改造与创新的基本能力;(7)具有信息获取和终身学习能力,能进行综合的实验操作,具备良好的工程实践能力;(8)了解机械专业领域技术标准,相关行业的政策、法律和法规;(9)具有较好的组织管理能力、较强的交流沟通、环境适应和团队合作的能力;(10)危机事件的初步公关、解决或化解能力;(11)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环境下的交流、竞争与合作的初步能力;(12)具有材料成型及控制专业的知识与能力、专业综合素质高。

3.3“卓越计划”学校标准的分解与细化

为了实施学校标准,需要将每一条学校标准具体分解与细化成逐级明确的要求,这些要求由若干个更详细、具体的目标要求组成,每个目标要求都可以和课程设置、教学环节一一对应,使学校标准最终能够落实到具体的教学环节中。将学校标准分解细化的方式有很多种,如将以下学校标准:f.具有综合运用材料成型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分析并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组织、参与生产及运作系统的设计,并具有运行和维护能力分解成3个子项:f.1、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f.2、参与生产及运作系统的设计能力;f.3、生产运行和维护的能力;其中f.1项进一步细化成:f.1.1、掌握塑料成型工艺及塑料模具结构与设计理论,并具备综合应用能力;f.1.2、掌握板材成型工艺及冲压模具结构与设计理论,并具备综合应用能力。

4“卓越计划”学校标准的实施

学校标准分解和细化后,就需要具体实施“卓越计划”学校标准,可以通过“学校标准实施矩阵”,把相应的标准落实到实处,落到具体的教学环节。将标准中的基础知识、综合能力和个人素质方面的内容和为了实施这些内容而开设的教学环节对应起来,建立“学校标准实施矩阵”,如表1所示。

建立“学校标准实施矩阵”后,需要重新设置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的教学计划和所有课程的教学大纲。课程教学必须体现基本知识的讲授、综合能力的培养以及对个人素质的要求;同时需要进一步明确要求达到的程度和具体的实施方法。这样,每一项学校标准都可以在具体的教学环节中落到实处。如图2表示为学校标准的实施过程。

5总结

由于我国高等院校工程教育与社会需求脱节的现象,教育部大力提倡和试点“卓越工程师教育计划”,我校作为试点院校之一更应该抓住这个契机,解决目前工程教育存在的问题,制定符合学校特色、地方特色的“卓越计划”学校标准,并且具体落实到实处,真正实现教育部“卓越计划”的要求,帮助学生更快、更好地适应企业未来工程师的职位。

参考文献

[1]林健.“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通用标准研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4):21-29.

[2]刘建强.德国应用科学大学模式对实施“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启示[J].中国高教研究,2010(6):50-52.

[3]林健.“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培养方案研究[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1(2):47-55.

[4]林健.面向“卓越工程师”培养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1(5):1-9.

标准化实施计划篇9

关键词:烟草商业企业综合标准化

综合标准化是现代企业科学管理的重要基础,作为企业推动创新的有效手段,为企业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提供了有力的保障。2012年全国标准化工作会议提出:要把综合标准化作为当年及今后一个时期的重中之重。2013年全国标准化工作会议上再次探讨了把综合标准化列为重中之重的意义,并要求各地方、各部门、各企业通过试点研究如何开展综合标准化,运用综合标准化的原理和方法,实现技术创新、产业创新、管理创新、产品创新,响应国务院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工作部署。

一、烟草商业企业综合标准化的背景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服务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国家局《烟草行业标准化中长期发展战略(2007―2020年)》和《烟草行业标准化工作“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年)》的有关要求,进一步加强烟草商业企业标准化工作,提升企业科学化、规范化管理水平,国家烟草专卖局于2013年制定并了《关于全面推进烟草行业商业企业标准化工作的意见》。要求2016年底以前,全国90%以上的地市级烟草商业企业实现标准化管理,整体企业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得到显著提升。

二、综合标准化的由来和内涵

(一)综合标准化的由来

传统标准化存在明显的缺点:一是传统标准化条块分割、零星分散制定标准,难以应对日益复杂的大系统和科技发展的综合化趋势。二是传统标准化以积累标准为主,追求标准数量,纵向一体化的体系缺乏柔性,难以应对市场的动态变化。三是传统标准化重制定、轻实施,制定标准和实施标准分离,既难以发挥作用,又跟国家的急需结合不紧。系统理论的出现使标准化找到了发展的理论基础,苏联用其解决质量问题获得成功,引起重视。我国20世纪80年代,传统标准化大规模试点获得成功,并颁布国家标准,2009年进行了一次修订。

(二)什么是综合标准化

对于“标准化”的理解,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标准化活动是制定、和实施标准的过程,标准是标准化活动的产物;二是标准化不是一个孤立的事件,而是一个涉及诸如制定、和实施等相互联系又相互作用的系统过程;三是标准化是一个相对动态的过程;四是标准化的效果只有当标准在实践中得到实施时才能表现出来;五是没有标准的实施就不可能有什么标准化。

对于“综合标准化”的理解:综合标准化是有特定目标的,贯彻实施后达到目标。从目标开始到目标完成,符合质量管理的pDCa理念。综合标准化使用系统分析的方法,理论基础是系统方法。

我们把这个“成套标准”叫作“综合标准体”。综合标准体中的全部标准必须经过整体协调。协调的目的是使标准之间相互关联、互相配合,标准指标整体优化,使标准综合体成为一个有机整体,形成能确保总体目标实现的成套标准。

综合标准化的特点:一是目标导向――有明确的目标并起导向作用。标准制定要满足目标要求,实施目标要达成目标;二是系统方法――要把综合标准化的对象及相关要素当作一个整体系统,然后把握要素与系统、要素与要素之间的关系,进行目标分解,明确具体要求;三是成套制定――保证目标实现的全套标准在限定时间内制定;四是整体协调――全套标准统一协调,保证整体效果最佳;五是全程管理――从制定标准、到实施标准,全过程全系统的标准化。

三、烟草商业企业的综合标准化建设

烟草商业综合企业标准化建设的主要内容包括:一是确立企业综合标准化的方针和目标,制定企业综合标准化的规划与计划;二是建立企业综合标准化的组织机构;三是建立和完善企业综合标准体系;四是建立企业综合标准化三类标准,即技术、管理和工作标准;五是建立综合标准化工作所需的保障措施。

(一)确立和制定烟草商业企业综合标准化方针与目标、规划与计划

烟草商业企业应围绕提升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根据市场需求、行业要求及企业的总体战略,确立企业标准化方针,用以明示企业综合标准化的方向和宗旨。企业综合标准化方针应满足各相关方的要求,并与企业的总体发展方向保持一致。

烟草商业企业应根据企业综合标准化方针和自身发展的总体要求,策划和建立对企业标准化工作可评价、可测量的,且持续具有适用性的一项或多项目标和指标。

烟草商业企业应围绕企业标准化方针和目标,制定企业标准化中长期规划,以保障企业标准化方针和目标的落实。

根据标准化工作规划,以年度为单位,在每年初制定以下标准化工作推行计划:一是企业综合标准体系和企业标准制、修订计划,包括应制定或修订的标准体系、模块子体系、标准的名称、工作进度及负责起草部门或责任人等;二是采用国家、行业先进标准的计划,包括采用的方式、启动时间等;三是标准文本有效性检查计划,包括针对企业标准体系表中两年以上标龄的标准开展有效性核查的标准名称、启动时间及核查部门或责任人等;四是实施标准的计划,包括实施各类(项)企业标准及所采用的国家或行业先进标准的类别或名称、步骤,负责人或部门、启动时间等;五是标准实施监督检查计划,包括实施监督检查的标准名称、检查方式、步骤、负责人或部门、起止时间等;六是综合标准体系及标准化工作的评价与改进计划,包括实施评价与改进的步骤、方式、负责人或部分、时间及应达到的要求等;七是企业标准化规划与计划实施完成情况的检查计划,包括检查的主要内容(进度、计划调整情况等)、方式、启动时间等。

(二)建立企业综合标准化组织机构

烟草商业企业综合标准化组织机构应至少包括企业综合标准化领导机构、企业综合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企业标准化管理办公室及企业内部各单位(部门)。

企业应成立由最高管理者参加的综合标准化领导机构。企业综合标准化领导机构是推进企业标准化工作的最高领导和决策机构,负责统一领导企业标准化工作。

必要时,烟草商业企业可成立企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还可根据工作需要设立相关分技术委员会,负责企业技术和管理等各领域的相关标准化技术归口、文件评审及协调工作。

企业综合标准化管理办公室是企业综合标准化工作专(兼)职机构,受企业综合标准化领导机构的领导,是企业综合标准化日常工作的管理机构。

企业内部各单位(部门)是各业务领域的标准化工作机构,应积极配合标准化管理办公室的工作。各部门领导应足够重视,组织本部门认真学习修订后的标准,按照“人人有职责,事事有程序,做事有标准,过程有痕迹,绩效有考核”的要求,确保此项工作稳步推进。要按照工作分工,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相互协调,密切配合,形成工作合力,要带头学习标准化相关知识,加强宣传引导,及时研究解决推进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切实担负起推进企业综合标准体系建设的带头作用。

(三)建立和完善企业标准体系

1.建立企业标准体系的基本原则

标准化管理标准应遵循五个“有利于”的基本原则来建立:一是有利于积极贯彻企业综合标准化委员会确定的各项政策、方针和有关措施;二是有利于积极促进企业标准化活动的广泛开展,调动全体员工积极参与到综合标准化工作中;三是有利于不断提升工作质量和效率、生产技术水平及管理水平;四是有利于确保企业安全生产机制有效和高效地运转;五是有利于促进综合标准化水平的持续提高。

2.企业标准体系的策划要求

烟草商业企业应根据企业生产经营的规模、组织结构和文化等特点,按照“简化、统一、协调、优化”的原则,对企业标准体系进行整体策划,确定企业标准体系框架。烟草商业企业进行企业标准体系策划时,应充分考虑企业标准体系与其他管理体系之间的协调性和一致性,按照“事事有标准、同事同标准”的要求,对各类标准、文件有序集合。烟草商业企业应及时识别与其有关的国家或行业标准以及烟草行业技术法规等外来文件,并将其纳入企业标准体系的规范性引用文件。

3.企业标准体系的建立方法

烟草商业企业按业务模块进行分析、排查,以确定所需的各类相关标准。具体工作路径和方法如下:一是根据企业现有组织结构,明确各业务模块的管理职能;二是根据各业务模块的管理职能,明确各业务模块的工作内容;三是根据行业要求、市场需求、企业管理要求,明确企业各项工作的目标要求;四是目标要求,确定支持目标达成所需的各类输入,包括基本原则、主要要求(技术要求、管理要求);五是目标达成所需输入的相关要求,建立所需的技术、管理和工作标准;六是对企业内各类标准进行系统归类,形成企业标准化体系。

(四)建立企业标准化文件

1.基础性管理标准文件

应制定基础性管理标准:一是企业标准制定和修订程序。包括调研、起草、送审、审查、报批、批准、、复审;二是企业综合标准化文件的编制要求。包括企业标准编写格式、编码规则等,各类标准格式、结构、要素等;三是企业标准文本管理办法。包括企业标准文本有效性检查、发放、回收、作废、档案管理的工作程序、方法与要求等;四是企业综合标准体系的构成标准。包括企业综合标准体系的结构图、企业综合标准体系明细表和企业标准统计表等,并将与烟草商业企业有关的国家或行业标准以及烟草行业技术法规等外来文件,纳入企业标准体系的规范性引用文件或支持性文件,应制定外来标准及标准化信息的搜集、采用、管理的工作规程。包括工作程序、方法与要求。必要时,可制定标准化培训管理标准,包括培训方式及工作程序等。还可制定企业标准化规划与计划实施完成情况的检查与总结工作规程,包括检查的主要内容(进度、计划调整情况等)、方式、工作程序等。

2.三类标准

烟草商业企业应建立配套的管理、技术和工作标准,按照实施标准的规划和计划,逐步实施纳入企业标准体系的所有标准和所采用的国家或行业标准。

烟草商业企业建立和实施标准时,可对照YC/t479―2013《烟草商业企业标注化构成与要求》提出的各模块管理职能,规定各相关技术标准、管理标准执行的主体部门。当某项标准的执行主体多个部门可选或执行主体可能涉及多个部门时,应明确工作内容或相关标准与执行部门的对应关系。

各部门、岗位人员在建立和实施企业标准过程中应遵循一定的要求,包括:一是建立健全管理标准体系。对公司全部管理流程进行深入的分析梳理。二是建立健全技术标准体系。企业技术标准体系的建立要囊括企业应采用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中的技术标准和企业依法自行制定的企业技术标准。三是建立健全工作标准体系。明确说明每个岗位应该具有的能力和素质,工作范围、职责权限、工作方法,以及应该达到的标准和要求。使得整体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促进企业综合管理水平整体提高。四是各职能部门在组织实施有关标准时,应填写有关表格,并做好记录的保存;五是明确各部门、岗位人员在实施企业标准过程中出现偏差时,应采取的措施要求;六是确定各部门、岗位人员在实施企业标准过程中遇到标准或标准化管理问题,而需对其提出的修改建议和意见时,与企业标准化管理机构沟通的程序,以及企业标准化管理机构根据情况组织协调、处理的程序。

3.标准实施情况监督检查的管理标准

烟草商业企业应建立适合自身特点的针对标准实施情况监督检查的管理标准或制度化文件,按照标准实施监督检查计划,进行监督检查,促进标准的有效执行,发现问题进行及时改正;监督检查的内容,至少应包括:企业内已执行的技术、管理和工作标准执行情况;企业行为是否符合有关标准化法律、法规、强制性标准的要求。

标准体系牵头部门、责任部门在标准体系运行过程中开展自我检查,内容应包括:各岗位人员熟悉岗位职责以及综合标准体系有效实施并保持记录的情况、部门综合标准体系文件的适应性、改进机会和需求;各个部门应编制检查清单,保持检查记录,及时发现并纠正相关问题,确保管理综合标准体系的适宜性、充分性、有效性。

标准体系领导小组在标准体系运行过程中应开展综合检查。检查内容应包括:综合标准体系相关标准文件的充分性适宜性、职责的分配落实情况、综合标准体系文件执行情况、痕迹管理的有效性、问题整改情况。

监督检查情况应形成报告,监督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责任部门应分析原因,采取有效措施,并形成记录;标准化管理办公室应督促责任部门予以纠正和处理,并提出预防措施。

4.建立标准体系及标准化工作相关的评价与持续改进制度

烟草商业企业应建立管理标准,包括:标准体系及标准化推进工作的评价与持续改进,按照评价与改进计划,开展相关的评价与持续改进活动。

企业应由综合标准化领导机构或委托标准化管理办公室定期对标准体系的有效性、合规性和适宜性进行评价,从中识别改进需求,予以持续改进。企业标准体系的评价输出应形成记录。

企业可委托综合标准化领导机构或综合标准化管理办公室定期对企业综合标准化管理工作进行相应的评价,针对标准实施及监督检查中发现或得到反馈的问题,制/修订标准,予以改进。对运行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改进。属于流程问题的,实施流程优化,属于执行问题的进行培训和督导。

(五)完善企业标准化工作所需的措施保障

1.完善宣贯、培训保障

每年初制定全员年度标准化培训要求和计划。培训内容分为标准化基本知识的培训和标准的培训,使员工了解企业标准化的基本知识,熟悉国家有关标准化的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并对不同岗位的人员进行分层、分类和分批培训,使员工能够掌握并熟练运用在其职责范围内的各类标准。

企业通过宣传和培训提高全体员工的标准化意识,从而能够自觉掌握和实施标准。培训的对象应包括:公司领导和各部门领导、专兼职企业标准化工作人员、企业内部技术和管理人员、现场作业人员;宣贯、培训的方式可包括:企业内部标准化培训,可邀请有关专家授课;组织有关人员进行外出考察、学习和技术交流;参加行业及上级主管部门主办的标准化知识培训班;通过标准化知识竞赛、编发资料等形式,开展标准化培训活动。

2.完善资源保障

配置必要的人力资源,保障企业标准化工作的开展。企业标准化管理人员应具备所从事标准化工作的专业知识、标准化知识及工作技能,熟悉企业运营管理状况,具备相应的企业管理知识和组织协调能力、文字表达和计算机应用等相关能力。各类人员能熟悉运用与本职工作有关的技术、管理、工作标准。专(兼)职标准化管理人员还应经过培训取得标准化管理的上岗资格。应提供必要的基础设施及开展企业标准化活动所必需的资源,包括:办公场所和工作场所;办公设备包括办公设施、档案柜、档案室等;支持包括通讯、网络系统等。

3.完善信息化保障

建立企业标准体系信息技术平台,为制订、修订、收集、汇总、、使用标准提供系统接口和适用的数据库,使标准化工作人员和职工根据相应的权限,快捷、方便、准确地获取所需要的标准,保证标准的有效执行。

四、结束语

当前烟草地市级商业企业综合标准化是在国家局要求下开展和完成的,这样的模式无法突出烟草地市级商业企业在标准化工作中应扮演的核心主体地位,使得企业综合标准化推进工作普遍存在效率不高等现象。有鉴于此,应当考虑标准化工作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在推进过程中尝试充分发挥市场驱动作用,重点是以市场需求和发展为主要依据,配合市场化取向改革和精益管理,以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和获得更大收益为目标,发挥企业的主观能动性,使企业的综合标准化工作不仅仅是按照有关国家局、省局规定例行公事,而是根据市场的需求和变化不断完善企业综合标准体系。

参考文献:

[1]中国标准化研究院.GB/t12366-2009综合标准化指南.

[2]中国标准化研究院.GB/t20000.1-2014标准化工作指南第一部分:标准化和相关活动的通用术语.

标准化实施计划篇10

一、电网工程项目管理的现状

(一)国际上制定了完善的法规,根据工程的不同对承包商的资质进行严格控制与资格审查,在对工程建设的整个过程中都有严格的规章制度,对工程施工人员的资格注册实行严格的管理措施,采用详尽的法律法规、规范施工质量,确保质量标准,完工需要通过监理工程师的监督检查,最大技术上保证法规的实施与工程质量的合格。

(二)目前我国项目管理的系统研究较国外同行落后,国内项目管理人员素质不高,总体上缺乏项目管理的相关经验与专业人才。同时由于电网工程资金密集、技术性强、质量安全要求高、配套设备多、协作单位多、建设周期长、建设项目规模小而分散、施工单位素质参差等的特点,大型优质参建队伍参加工程建设数量极少,项目管理水平不高。

(三)新的管理模式下,电网建设适度超前,部门电网建设程序规范、项目实施过程管理混乱、城乡规划等外部建设环境恶化,政府相关职能部门重视程度不高,导致项目进度缓慢,造成资源浪费,工程成本增加。

二、均衡投产工作机制的定义和优势

所谓均衡投产即在保证工程质量和进度的前提下,合理调配现有资源(包括劳动力、机具设备、建筑材料、构配件、资金等),遵循客观规律,实现投入产出的效益最大化。当与施工进度计划相配套的成本消耗量受到某种资源成本的限制时,如果不增加资源数量会迫使工程的工期延长或不能进行。此时在某种资源成本受到限制的条件下对施工进度计划进行调整,寻求“资源成本有限工期最短一的进度计划及简便快捷的优化方法,使各单位时间的成本消耗量均满足资源限量的要求,以保证进度计划的顺利实施。

均衡投产工作机制的实施有利于建设单位管理人员的资源调配,有利于节约资金、降低造价,有利于提高参建队伍资源的合理分配、提高积极性,有利于工程标准工艺和强条的执行实施、保障安全质量,有利于电网调度的合理调配、运检任务的合理安排和电网的稳定运行。通过合理安排项目建设周期,使业主、监理、施工项目部的力量能得到充分发挥,对提高项目建设进度、安全、质量、技术、造价管理水平都有重要的意义。

三、均衡投产工作机制的管理要点

为全面推进电网优化建设,按照要求认真落实工程开工条件,履行开工手续,确保项目开工依法合规,管控到位。依据国家工程项目标准化开工的要求的八项条件,全面落实工程前期手续,加快项目核准、可研、初设、项目策划进度,确保工程按计划开工,做到“规范开工、有序推进、均衡投产”。

1、规范电网项目标准化开工管理是项目“依法建设”的基础。

依法开工就是要遵循国家有关政策法规要求,落实国网公司有关制度及管理规定,牢牢把握可研批复、项目核准、初步设计批复、投资计划等方面的管理要求,认真落实具体开工条件,履行开工手续,确保项目开工依法合规,管控到位。依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和规范新开工项目管理的通知》(〔2007〕64号)中的八项新开工条件以及及国家电网公司《工期与进度管理办法》的要求,认真落实开工条件,履行开工手续,确保项目开工依法合规,管控到位,确保工程按计划开工。

2、落实项目里程碑计划刚性管理是项目“均衡投产”的关键。

均衡投产就是根据项目进展情况,在计划编制阶段,合理安排项目投产时序,落实项目外部环境、物资供应、施工力量等关键环节,合理安排各季度和季度内投产时间,避开电网供电高峰,避免季度末集中投产。

在计划执行阶段,细化项目关键节点,强化过程控制,积极落实“年度安排、季度确定、月度下达、周协调推进”的管理模式,工程建设“周调度会、基建暨前期工作月度例会”雷打不动,对纳入建设计划的工程项目从项目前期到工程评优等13个环节的节点进行全过程控制管理,周调度会对每周实时进度分析,及时协调解决制约问题;月度例会对各建设管理单位进度计划执行情况进行通报,《电网建设月报》,通报项目前期和当月开工、投产情况,下达次月开工、投产任务,及时跟踪工程关键节点进度与里程碑计划的对应情况;建立《项目督办单》机制,对项目推进与计划有偏差的项目,下发项目督办单,强力纠偏,确保计划执行准确;对影响工程推进久拖未决的问题建立“挂牌督办”制度,做到按周督促落实,直到解决为止,按照“一级对一级负责、层层落实”的原则,确保年度电网建设任务按期、优质、高效地完成。

3、建立“政府主导、属地负责、严格考核”的电网建设工作处理机制是里程碑进度计划“有序推进”的保障

协调政府部门出台有针对性的电网建设补偿标准,明确土地补偿及安置补偿执行政府区域片价,改变过去“全市一价”操作困难的问题,消除了各行业差异,实现了补偿标准的统一。

公司成立以电网建设属地各级政府和市、县公司主要领导为组长的工程协调工作组,建立公司“一口对外”的协调机制,全面落实建设项目属地化管理机制,加强协调联动机制,强化电网建设全过程管理。

4、业主、监理、施工项目部标准化建设是实现工程“依法开工、有序推进、均衡投产”的最有力支撑

项目部标准化、规范化管理程度决定着工程建设安全、质量、进度、造价等各关键环节可控程度,只有狠抓贯彻落实,强化三个项目部标准化建设的执行能力,才能夯实基础,逐步提高工程建设质量和管理水平。一是强化人员到位,职责到位。二是强化关键环节管控,确保可控受控。三是积极探索建立项目部标准化建设达标考评细则。将项目部人员到岗履职,生产运行、属地协调、物资协调人员配合情况细化量化,以业主项目经理为工程管理龙头,对项目进度计划、设计进度计划和物资协调等内容纳入达标考核,以此促进业主项目部标准化管理真正落实到实处,全面推动工程建设。

结束语规范开工、有序推进、均衡投产的长效工作机制要体现合理性、科学性、完整性,须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基建里程碑进度计划,对项目前期、工程前期、施工设计、施工建设等关键环节贯穿到里程碑进度计划节点中,并充分考虑各种外在影响因素,合理制定里程碑进度计划的节点周期,增强里程碑进度计划执行过程中的连续性、工期的合理性、计划的可行性,保障工程按期推进,实现管理、效益双双丰收。

参考文献

[1]国家电网公司基建管理通则.北京,2014

[2]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规范.北京,2006

[3]杨旭中,张政治.电力工程项目管理.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1.

[4]陆惠民,苏振民等.工程项目管理.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2